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仪器信息网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专题为您整合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话题讨论。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形式

    [align=center][b]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形式[/b][/align] 通过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的实验室,为了确保检测能力的持续维持和顺利地接受监督评审,每年都必须参加一定数量、一定领域的质控考核,如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开展外部质量控制。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检测或校准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两种常见的外部质量控制形式。能力验证是实验室间比对,而实验室间比对不一定是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CNAS对实验室的一种能力考核试验,是由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者提供的计划;而实验室间比对是两个以上实验室发起的比对,经常是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实验室的质控考核,是实验室之间的能力比对活动。两种方式都能起到检验和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达到维持和改进检验能力的目的。 实验室应该制定程序和计划,有计划、并满足一定频次参加CNAS的能力验证计划,《能力验证规则》是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的行动指南。对于能力验证结果,不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都必须及时地做系统分析,结果满意的,可以从更深层次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对于结果不满意的,应启动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进行原因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措施一般是参加原组织机构的测量审核,测量审核是一种特殊的能力验证计划,是实验室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组织机构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分析评定,从而得出满意或不满意的结论,也叫一对一的能力验证。 结果不满意的原因多种多样,原因分析应尽可能全面,从人机料法环等多种影响因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一般应从样品在整个操作过程的变化、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分析方法的选取、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设备是否正常并得到合理的维护,是否在检定周期内使用、环境是否得到有效地控制,还有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否得到确认等等,力求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以便在以后的质控活动中能重点关注,不再犯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的有效性。

  • 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有必要对检测过程及其各阶段中可能影响报告质量的各个因素加以确定,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检测环节的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以保证最终检测报告的质量。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的技术方法对检测系统进行的过程控制。在实验室认可中, 强调各个过程应处于受控状态, 特别是关键过程。 从权威性的方面来说,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无疑是远优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但是,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发挥作用也是建立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能够切实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据此可见,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它是实验室全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开展就是为了把检测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保证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它是实验室的一种自我控制活动, 用以评价和确保检测活动的稳定可靠, 着重于发现日常监督活动的随机误差以及新出现的系统误差。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回收率试验以及实验室控制样品等。本文从质量控制计划、空白试验、重复检测、校准曲线的核查、加标回收和质量控制图等化学检测实验室领域的内部质量控制方式进行探讨。

  • 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讲解

    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广义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对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全部过程的控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可分为分析前质量保证、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评估及改进三部分;按照参与相关方的不同划分,包括有其他实验室参与的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和仅由本实验室自己组织实施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两部分;按照控制要素的不同划分,可分为环境质量控制,设备和器具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以及结果质量控制(样品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等。 从权威性的角度而言,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无异是远优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但是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必须是在实验室能够切实并有效实施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全部质量控制工作的根本基础,其最终目的就是把分析测试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分析测试的精密度、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能够满足既定的质量要求。它是实验室的一种自我控制活动,着重于发现日常检测活动的随机误差以及新出现的系统误差,以评价和确保检测活动的稳定性。它是实验室确保检测数据目标质量的基础、常规而又必需的控制活动。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 【原创大赛】浅谈我们纺织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浅谈我们纺织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技术管理工作,其控制的目的是将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以保证数据或结果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要求的质量。质量控制的是否有效,到位,可能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影响到报告的准确性,对实验室的整个的体系运作都会有一个不好的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取样、样品前处理、检测耗材的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器皿的选择与校准,试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检测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和个人安全,以及检测相关的文件和手册等。我只说说纺织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一部分---纺织品检测方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纺织品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分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1.纺织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简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内部控制包括的内容:①空白试验②标准曲线核查③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和校准④平行样分析⑤加标分析⑥比对试验⑦ “盲样”分析等。这些内控内容不是每一个测试项目的质量控制都用到的,有的测试项目质量控制时只用到几个,也有的可能全部都用到内部控制的精密度以平行性和重复性来体现:①平行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同一分析人员、同一分析设备、同一分析时间,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②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个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2、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简称“外部控制”。外部控制也称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部控制实际是实验室间测定数据的对比试验。通过这项试验可以发现一些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来源,如试剂的纯度,蒸馏水的质量等问题。经常进行这一工作可增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1)外部控制的方法。①它是在各实验室完成了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机构的对比测试,由专业机构分发标准样品给相关实验室,各实验室采用标准分析方法或统一方法对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并把测定结果上报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负责对这些测定结果进行统计评价,然后将标准参考样品中各参数的“标准值”与统计结果回传给各实验室。通过这种对比测试,使各实验室进行总结分析,可不断提高分析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可比性。②盲样分析。由权威部门提供盲样,即分析人员不知道该样的浓度值的标准样品,由分析人员进行双样平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报送给发放盲样的权威部门,进行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判断。(2)外部控制的精密度用再现性表示。通常用分析标准溶液的方法来确定。再现性是指在不同实验室,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3)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试验。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4)不同仪器、不同人员、不同试剂的比较试验。对同一样品,用同一方法进行测定,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仪器性能、人员操作水平和试剂性能等方面的可比性。(5)对标准物质进行双样平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该标准物质给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总结:以上就是我们纺织品实验室一般情况下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内容,当然实验室质量控制还有很多的细节和难点,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的,不管怎么控制和管理,首先要实现标准化操作,要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的原则,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保证检测结果及数据的精密度,使其误差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 专家约稿 | 化学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及实施

    化学检测实验室作为产品检测服务机构,其检测结果作用越来越大,检测结果质量不仅是实验室始终关注的重点,也是结果使用方(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因素。作为出具检验报告的质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ISO/IEC 17025:2017国际标准(CNAS 认可准则(CNAS-CL01:2018))7.7 条款确保结果有效性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实验室质量控制对质检机构至关重要。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可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大类。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主要技术方法有: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核查、实验室内部比对、留样再测、加标回收、空白实验、平行样分析、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新版本ISO/IEC 17025标准还增加了使用其他已经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和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审查报告的结果、盲样测试等方式。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也称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主要技术方法有: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以及其他实验室间的比对等等方式。它是发现和消除一些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特别是存在的系统误差的重要措施。一般由熟练掌握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的实验室或专业机构承担。

  • 外部质量控制数据有何作用?

    外部质量控制有很多同时参加的也不少,可是大部分实验室都是只要得到结果满意就万事大吉了。可是最近的一次审核中专家提出质量控制的数据不论是合格与否都要进行分析,不知道这种数据分析除了了解自己实验室情况外还有什么其它的作用?

  • 能力验证程序属于外部质量控制吧?

    最近在做程序文件变更时,发现质量控制中分为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而外部质量控制恰恰包含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想问一下外部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是一回事吗?能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程序叫做质量控制程序啊?

  • 实验室质量控制

    请问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参加某几个项目的外部能力验证能否作为内部质量控制(质控盲样or人员比对)的替代?

  • 实验室质量控制分为什么?具体有哪些方式?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试验检测质量满足要求的活动,分为外部质量控制措施和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两类。??外部质量控制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实验室之间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内部质量控制采用的技术方法有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 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什么不同?

    [align=center][b][size=16px]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什么不同?[/size][/b][/align][size=15px][color=var(--weui-FG-2)]辉哥聊质量管理[/color][/size] [size=15px]我们的实验室日记[/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3-02 09:22[/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广东[/color][/size][align=center]实验室质量控制[/align]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size=18px][b][color=#2fc37f]实验室质控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color][/b][/size]1 通排风与水电系统和安全设施完备,能满足仪器设备测试要求,并满足检测人员安全作业要求 能避免测试环境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和测试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影响。2 精密仪器室要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的功能 室温控制在 18 ℃~25 ℃ ,湿度控制在60%~70% 。3 实验室分析用水、化学试剂、标准溶液配置与标定应符合以下规定:痕量或超痕量分析使用一级水或超纯水 常量分析与常用试剂配置使用二级水 特殊分析项目使用特殊要求的试验用纯水,如无氯水、无氨水、无二氧化碳水、无砷水、无铅(无重金属)水、无酚水、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等 实验室制备或购买的纯水,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检验。4 痕量或超痕量分析使用优级纯以上级别的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配置使用基准级别的化学试剂、常量分析使用分析纯级别的化学试剂 特殊项目分析使用光谱纯、色谱纯和超纯等级别的化学试剂。5 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配置法(标定法),在进行标准溶液标定时,测得浓度值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0.2% 。在质量控制中,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维护与检定应符合以下要求[size=18px][b][color=#2fc37f]1 严格执行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color][/b][/size]2 不得使用未检定校准或检定校准不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 3 对性能不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使用频繁、移动与便携式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除进行期间核查外,需定期维护、保养与检查,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正后方可投入使用。[size=18px][b][color=#2fc37f]实验室具体质量控制方法[/color][/b][/size][size=18px][b][color=#2fc37f]1 空白样质量控制[/color][/b][/size]空白样主要包括容器、现场、仪器、方法空白样等,通过测定空白样以判断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等的质量状况或是否受控。[size=18px][b][color=#2fc37f]空白实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除分析方法另有规定之外,每一批样品小于 10 个时,检验人员制备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不得少于 1 个 每一批样品不小于 10 个时, 每 10~20 个样品制备 1 个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②空白试验分析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或低于方法规定值 空白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 50% 。③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④若空白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size=18px][b][color=#2fc37f]2 平行样质量控制[/color][/b][/size]平行样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平行样、 实验室平行样和密码平行样, 通过平行样测定判断检测精密度状况或是否受控。[size=18px][b][color=#2fc37f]平行样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每一批样品小于 10 个时,检验人员制备的平行样不得少于 1 个 每一批样品不小于 10 个,每 10~20个样品制备 1 个平行样。②平行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测定。③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size=18px][b][color=#2fc37f]3 加标回收质量控制[/color][/b][/size]加标回收试验主要包括空白加标、基体加标、实际样品加标和密码加标回收试验,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判断检测准确度状况或是否受控。[size=18px][b][color=#2fc37f]加标回收试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每一批样品小于10 个时,检验人员制备加标样品不得少于 1 个 每一批样品不小于 10 个时,每 10~20 个样品制备 1 个加标样。②加标样品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③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size=18px][b][color=#2fc37f]4 标准物质质量控制[/color][/b][/size]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是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同步分析,将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与其保证值相比较,评价其准确度和检查实验室内(或检验人员)存在的系统误差。[size=18px][b][color=#2fc37f]标准物质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 实验室定期采用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方法对实验室系统误差进行检查和控制 不定期对检验人员或新上岗人员进行分析质量考核检查。②实验室每月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样品不得少于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样品总数的 5% ,每个检验项目(参数)室内系统误差检查应不小于 2 次 /a 。③ 检验人员应定期采用标准物质对计量检测仪器和标准溶液进行期间核查 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与分析方法变化实际情况等,采用标准物质检查和控制室内系统误差,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size=18px][b][color=#2fc37f]5 精密度偏性分析质量控制[/color][/b][/size]在具有良好管理的实验室中,分析数据的质量取决于分析方法和操作者对分析方法的了解和能否正确运用。好的分析方法应具有较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并能达到一定的检出限。因此,对一个方法能否用于分析, 对一个经过改进的方法能否被接受,操作者对分析方法运用的如何等,都需要做出全面评价,然后才可以正式用于分析测试。这种全面评价的试验方法叫做精密度偏性分析质量控制试验。通过对影响分析测定的各种变异因素及回收率的全面分析,确定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size=18px][b][color=#2fc37f]实验室间质量控制[/color][/b][/size]外部质量控制又称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指由外部的第三者,如上级监督机构!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及其检测人员的分析检测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实行考察的过程,其目的是发现和消除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的系统误差和影响因素,保证测试结果可溯源性和可比性。外部质量控制有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三种类型。[size=18px][b][color=#2fc37f]1 参加能力验证活动[/color][/b][/size]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的活动,是对实验室能力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考核的一种方法,也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MRA)的必要条件之一。化学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其结果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相关项目的检测现状,是对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最佳检验#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可以得到不同实验室对量值测量的一致性和等效性。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参加国际的、国内的(国家认监委、认可委(cnas)组织)能力验证活动。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发现实验室自身存在的诸如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否规范、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检测要求、采用标准(方法)是否合适、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等问题,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实施整改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检测能力、实现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size=18px][b][color=#2fc37f]2 实验室间比对[/color][/b][/size]实验室通过参加国内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如Robust法的z值分量评价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可以确定实验室相关检测项目的水平和状态,寻找可能改进和提高的机会,达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目的。此外,当某个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或技术时,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组织一些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来验证和评价其有效性和可比性。[size=18px][b][color=#2fc37f]3 测量审核[/color][/b][/size]测量审核是实验室对被测物品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是能力验证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室为了考察自己在某个检测项目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将某个检测项目的测试结果与提供运作的合作组织、认可机构(如认监委、认可委)指定的参考实验室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达到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检测工作的能力以及找出差距、制定补救措施、提高检测质量的目的。进行测量审核通常是在两次能力验证计划之间且没有合适的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时,采用的一种一对一的能力验证活动,这也是认可组织!政府部门和客户评价实验室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 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b]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b][i]陈建华[/i]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的常规程序,它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状况,发现分析中的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室内环境监测中,空气中甲醛的检测是一项重要内容。甲醛检测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从系统论的角度可以分为采样系统、检测系统和结果评价系统。从把检测报告作为“产品”的角度,其质量控制可看成三个控制过程,即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做好上述控制工作是检测部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信所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本文以酚试剂法(GB/T18204.26-2000)为例,探讨其“三个系统”或称“三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1 采样系统的质量控制 在检测地点用采样器进行“现场”采样,除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的采样布点、采样方法、采样仪器 、采样时间、采样流量等内容之外,其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子系统包括:采样器流量保证系统、液体吸收管保证系统和其他保证系统。1.1 采样器流量保证系统⑴采样器其生产厂家必须具有 CMC 资质,具有厂家的出厂合格证;⑵采样器应具有资质合格的计量检定单位出具的有效检定证书;⑶每次采样前、采样后都要按规定用已检定的皂膜计自行进行采样器流量校准,使其流量准确度合乎要求;⑷采样器流量校准应对流量计、吸收管 (含吸收液)及管路连接系统进行“负载”检定,每台采样器与对应的一组采样管配套校准、配套使用;⑸吸收管、采样器及管路连接要先经系统密闭性试验,确保不漏气的前提下,再进行上述采样系统的流量的校准;⑹在计算采样体积时,要用采样器流量校正值对读数进行校正,并在记录中有体现;⑺为避免低温季节在流量计内出现凝结水,在的采样管与流量计之间宜接一支干燥管;⑻采样过程应使采样器流量计的 “浮子” 保持稳定,不跳动。[color=red][i][b]最后有全文的下载[/b][/i][/color]

  • 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的频次怎么定?

    [align=left]1[font=宋体]、内部质量控制通常包括定期质量控制、目常质量控制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质量控制。内部质量频次与测方法、业务量、监控方式、监控结果、客户满意度及人员等情况相关。原则上在考虑外部质量控制覆盖的前提下,内部质量监督的实施在一个认可周期内每年度至少宜覆盖所授权能力的各检验检测领域、关键检测方法。[/font] [/align][align=left]2[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对于定期质量控制,推荐定量检测项目的频次为[/font]6[font=宋体]次[/font]/[font=宋体]年,定性检测项目的频次宜为[/font]4[font=宋体]次[/font]/[font=宋体]年。建议至少定量检测项目的频次宜为[/font]3[font=宋体]次[/font]/[font=宋体]年,定性检测项目的频次宜为[/font]1[font=宋体]次[/font]/[font=宋体]年。[/font][/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3[font=宋体]、对于日常质量控制,宜执行检测方法的规定,必要时,建议每连续测量[/font]20[font=宋体]个样品或每批次进行[/font]1[font=宋体]次质量控制。[/font][/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4[font=宋体]、对于特定情况下的质量控制,监控时机包括但不限于:[/font][/align][align=left]a[font=宋体])新人员(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等)上岗时;[/font][/align][align=left]b[font=宋体])新项目(新扩项的项目)开始检验检测时:[/font][/align][align=left]c[font=宋体])新设备(新进设备初期使用阶段)开始检验检测时;[/font][/align][align=left]d[font=宋体])设备出现异常返修时:[/font][/align][align=left]e[font=宋体])新标准(包括标准变更后)启用时;[/font][/align][align=left]f[font=宋体])客户有特殊要求或投诉时:[/font][/align][align=left]g[font=宋体])外部评审或检查发现不符合后;[/font][/align][align=left]h[font=宋体])质量控制结果为临界值或发生偏离时;[/font][/align][align=left]1[font=宋体])实验室搬迁更换场地或环境设施发生变化时;[/font][/align][align=left]j[font=宋体])新标准(包括标准变更后)启用时[/font][/align][align=left]k[font=宋体])质量仲裁时等。[/font][/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5[font=宋体]、外部质量控制频次,实验室可参加能力验证[/font]/[font=宋体]测量审核或实验室间比对,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类别产品、不同原理检测方法。外部质量控制频次宜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匹配,并要满足[/font]CNAS[font=宋体]、[/font]CMA[font=宋体]管理机构的要求[/font].[font=宋体]对无法获得能力验证活动的检测项目,宜有其他措施(如测量审核或实验室间比对)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font][/align]

  • 实验室一般质量控制方式有哪些?质量控制的实施程序及有效性评审!

    [align=left][color=#0000ff][b]1、质量控制方式及计划制定、实施[/b][/color][/align][align=left][b]主要质量控制方式[/b][/align][align=left]1)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align][align=left]2)内部质量控制:[/align][align=left]a)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对比检测。[/align][align=left]b)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align][align=left]c)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align][align=left]d)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溶液的配置。[/align][align=left]e)用标液对仪器测试过程中进行质控。 [/align][align=left][b]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b][/align][align=left]1)实验室应在每年年底建立次年的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并证明检测过程受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和实验室内部比对(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留样再测),计划中还应包括判定准则和出现可疑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且覆盖申请认可或已获得认可的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align][align=left]2)技术负责人指定资深人员负责编写质量控制计划,技术负责人对计划进行审核并负责组织监督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align][align=left]3)技术负责人对质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align][align=left]4)质量监督员监督检测人员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和比对、能力验证试验,督促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审核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align][align=left]5)检测人员:完成质控活动中应承担的检测工作,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 [/align][align=left][color=#0000ff][b]2、质量控制方式及实施程序[/b][/color][/align][align=left][b]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b][/align][align=left]1)实验室认可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或下达的各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检测任务。对此类任务应积极参加。[/align][align=left]2)实验室间比对的执行[/align][align=left]实验室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本实验室的能力和外部实验室做同样参数的检测项目比对,尽可能选择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align][align=left]3)项目的选择[/align][align=left]要保证3年内参与的能力验证覆盖实验室所有认可项目。[/align][align=left]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资深工程师制定并报技术主管审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lign][align=left]—客户投诉项目;[/align][align=left]—新开展的检测项目;[/align][align=left]—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检测的项目;[/align][align=left]—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项目;[/align][align=left]—其它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检测项目。[/align][align=left]4)试验的组织[/align][align=left]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align][align=left]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实施计划内容主要包括:[/align][align=left]—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项目选择:一般优先选择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align][align=left]—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安排。 [/align][align=left][b]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施程序[/b][/align][align=left]1)在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技术部领取样品后,将其分发给各检测人员检测。[/align][align=left]2)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试验中,由工程师根据计划要求准备数份同样的样品,一份作为检测任务下达给本实验室分析,其它分送给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委托检测。[/align][align=left]3)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下达后,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每次至少安排两名检测人员参加。[/align][align=left]4)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检测人员在接到检测任务后,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检测工作,包括检测环境的确认,仪器设备及有关消耗品的准备,检测过程的控制和检测结果的记录等。[/align][align=left]5)检测人员完成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后,以书面报告形式出具结果,交技术负责人汇总评价。 [/align][align=left][b]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式[/b][/align][align=left]开发新方法前的质量控制:在开发新方法时,需要用不含目标物质的样品和标准样品去验证经样品准备和前处理后,不会引入目标物质。 [/align][align=left][b]实验室内部比对[/b][/align][align=left]1)在筹备开展新的测试项目时,实验室组织有可能参加此项目的检测人员开展人员间比对和测试方法间比对。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的评审需先进行F检验,t检验,两种检验都合格后,方可认为合格。当结果超出要求,出现不满意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各检测人员查找原因,予以改进。[/align][align=left]2)当某个测试项目参加人员有变动时,或作为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实验室应及时安排人员间比对实验,根据比对结果做出评审。[/align][align=left]3)当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或可靠性有怀疑时,实验室要及时安排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仪器间比对和不同方法间的比对。[/align][align=left]4)检测过程中应包括空白分析、重复检测、加标测试和控制样品的分析。 [/align][align=left][b]日常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b][/align][align=left]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对测试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样品的加标回收,用RM标准进行测试控制,保留样品的重现性测试。一般回收率必须在80%-120%。若超出此范围,需要查找原因,进行整改。针对质量监控的数据,需建立控制图,以便于观察其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每两个月制作质量控制图。 [/align][align=left][b]非常规项目质量控制监督[/b][/align][align=left]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包括使用标准物质或已知被分析物浓度的控制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或加标样品重复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b][/b][color=#0000ff][b][/b][/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ff][b]3、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评审[/b][/color][/align][color=#333333]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每年评审一次,确认其原理和理论是否正确、完整,有无缺陷,操作上是否可行,方法上能否有所改进和补充,组织过程是否完善,并用于下一年度质控工作的改进。[/color]

  • 化学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及实施

    [color=#ffffff]导[/color][b][color=#ffffff]读[/color]公信力是检验检测机构的生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技术是公信力的有力保障。本文作者为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刘崇华研究员[/b]化学检测实验室作为产品检测服务机构,其检测结果作用越来越大,检测结果质量不仅是实验室始终关注的重点,也是结果使用方(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因素。作为出具检验报告的质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ISO/IEC 17025:2017国际标准(CNAS 认可准则(CNAS-CL01:2018))7.7 条款确保结果有效性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实验室质量控制对质检机构至关重要。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可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大类。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主要技术方法有: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核查、实验室内部比对、留样再测、加标回收、空白实验、平行样分析、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新版本ISO/IEC 17025标准还增加了使用其他已经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和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审查报告的结果、盲样测试等方式。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也称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主要技术方法有: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以及其他实验室间的比对等等方式。它是发现和消除一些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特别是存在的系统误差的重要措施。一般由熟练掌握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的实验室或专业机构承担。  [color=#0070c0]1 室内质量控制技术[/color]  1.1 采用标准物质监控  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实验室可以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和(或)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结果核查,以判断标准物质的检验结果与证书上的给出值是否符合,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标准物质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标准物质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入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用标准样品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已知的含量相比较来评价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此时标准样品的已知含量可作为真值,标准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是测量值,由此计算出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可用来评价该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如结果差异过大,应由检测室查找原因,进行复测。若复测结果仍不合格,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查到原因后立即进行纠正,必要时同批样品复测。  这种方法可靠性高,但成本高,一般用于:刚实施的新标准、新方法、新检测项目、设备的校准和核查等。当然,对于日常检测标准方法和项目,如有必要,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1.2 实验室内部比对  实验室内部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在同一实验室内部,由两个或多个人员(也可方法、设备)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根据验条件的不同,一般有人员比对、方法比对、设备比对等几种方式。  这些比对的一般做法是除了需要比对的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尽量完全相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的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价该比对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人员比对,需要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或程序,采用相同的检测设备和设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仅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的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价人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实验室内部比对方式多样,操作灵活。不同的比对可适于不同的目的,通过多方面的比对可全面考察实验室内部质量状况,根据比对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1.3 留样再测  留样再测指仅考虑试验时间先后的不同,用以考核上次测试结果与本次测试结果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价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准确性。事实上,留样再测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实验室内部比对,即不同时间的比对。  留样再测以密码样或复测样的方式不定期安排进行。试验结束后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准确性。若两次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室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查找原因,并对与同批检测的样品进行复测。  留样再测作为内部质量控制手段,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水平检测数据的样品或阳性样品、待检测项目相对比较稳定的样品以及当需要对留存样品特性的监控、检测结果的再现性验证等。  1.4 加标回收  由于不是任何样品都能找到标准样品来评价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找不到相应的标准样品时,可用测定回收率的方法来评价度。  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通过测定其回收率以确定测定方法准确度,反映出本次检测过程的总体质量水平。加标回收是化学分析实验室一个重要的经常使用的质控手段。  具体的做法是:  将被测样品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已知量的欲测组分,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这两份样品,按下式计算回收率:[align=center][im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noimg/9235e0b1-e795-4a3d-bafe-f8f68327f14f.jpg[/img][/align]  通常情况下,回收率越接近100%,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因此可以用回收率的大小来评价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加标回收质量监控的适用范围:各类化学分析中,如各类产品和材料中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项目检测结果控制、化学检测方法准确度、可靠性的验证、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或仪器测定的有效性等。  [color=#0070c0]2 室外质量控制技术[/color]  2.1 参加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确定的准则来评价参加者能力的活动”。对于实验室而言,参加能力验证活动,是衡量与其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识别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实验室最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  由于能力验证通常由相关检测行业权威专业机构(即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其评价结果可靠性较高,参加实验室较多。对于化学检测能力验证,通常的做法是,组织机构将性能良好、均匀、稳定的样品分发给所有参加实验室,各实验室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或统一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把测定结果反馈给组织机构,由组织机构负责对这些测定结果进行统计评价,然后将结果和报告通知给各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计划,不仅可检查各实验室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及时发现、识别检测差异和问题,从而有效地改善检测质量,促进实验室能力的提高。  2.2 参加测量审核  由于能力验证涉及的实验室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可参加能力验证相对较少,而测量审核是对能力验证的补充,即:实验室对被测物品( 材料或制品) 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该方式也用于对实验室的现场评审活动中,可以认为测量审核是一种特殊的,即只有1个参加者的能力验证。相对来说,测量审核更为灵活,快速。  通常测量审核由权威检测实验室组织,由其将样品分发到测量审核申请实验室,回收其测量结果,依据参考值和允许误差对参加实验室结果进行评价,该参考值既可是有证标准物质证书值,也可是能力验证样品指定值、或者是参考实验室的测定值等。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必须在切实施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color=#0070c0]3 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color]  3.1 方案设计的主要原则  [i](1) 可靠性原则[/i]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以保证质量控制结果的可靠性是进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如果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产生错误的质量控制结果,这对检测十分不利。举个简单的例子,采用加标回收试验时,由于添加水平与加标样品含量水平差异很大,可能会得到回收率异常的结果,而这种异常不一定说明该检测方法存在问题。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必须掌握各类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的特点,把握各自的规律,必须在满足其使用范围,符合其限定的条件下使用,以获得可靠的质量控制结果。  此外,由于质量控制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质量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技术人员、检测相关人员、测试方法、测试样品、测试类型和数量、评价方法和指标等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方案设计的可靠性。  [i](2) 灵活性原则[/i]  由于质量控制方法很多,每种质量控制方法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操作形式,只有不断符合要求的改进。也没有所谓的先进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标准规程、标准体系,每一种质量控制方法都只有一些原则的方法和其特殊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等,即使世界一流的大检测公司适合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方法未必适合自己实验室。方案的设计既要广泛参考或应用各种各样的质量控制方法,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理念和原则,又必须根据当前的主要目的,结合考虑到实验室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  质量控制过程本身是永不间断地改进过程,在每一活动中,必须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无论是检测环节,还是后勤供应保障环节,亦或是领导管理、决策执行、人事更迭、交流培训等相关方面。  此外,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质量控制方案时,必须重点考虑人员这一因素,对人的管理必须基于服务基础上。质量控制需要的不是强制达标,而是柔性地、系统地、顺畅地达到质量最高境界。 [i] (3) 关键性原则[/i]  关键性原则是进行质量控制方案设计的重要原则。一个检测实验室,进行的检测项目繁多,每一检测项目的检测过程一般包括它是从检测原材料投入到检测数据出具整个检测过程等多个检测步骤,涉及诸多影响质量的要素。  具体来说,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检测人员(对标准/规程的了解深度,操作的熟练水平,是否经过培训等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状态、是否定期校准等)、检测材料(试剂材料的质量情况)、方检测法(标准/规程的采用、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方法的确认等)和检验环境(检测场所、能源、照明、采暖、通风等)等五个方面。这些因素,每一要素都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但具体到每一要素,不同检测项目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各要素的影响,然而,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不可能是向产品检验那样对每个产品进行全过程检验,只能是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检测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控制,也即以检测全过程为对象,以对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有关因素和质量行为的控制和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有效的关键管理点,制定严格的检测监督、检验和评价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进而形成强化的质量保证体系,使整个检测过程中的检测质量处在严格的控制状态。  建立有效的关键管理点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关键管理点所管理的特性或对象应尽可能用数据表示。如一个检测试验关键管理点,可以是某类商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例如钢板的硬度、拉力强度、屈服强度等,也可以是材料中的某种元素的含量,某类主成份定性 也可以是一批检测任务的关键要素,如检测用的试剂、环境变量或仪器技术参数、检定校准不确定度等 化学试验关键管理点如试验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等。  [i]一般来说,在化学检测中,以下情况都应建立检测关键点:[/i]  ① 仪器的检测性能,包括:检测灵敏度、精密度、计量不确定度以及对它们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关键质量特性等。  ② 试验方法本身有特殊要求,或对下一操作步骤有影响的质量特性,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支配性操作要素。  ③ 检测人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等。  ④ 检测过程使用的的标准物质和试剂等。  ⑤ 检测质量不稳定,出现不满意结果多的质量特性或其支配性要素。  ⑥ 实验室客户反馈来的,或内部审核及外部审核不合格的质量项目等。  ⑦ 容易出现干扰的情况。  ⑧ 某些关键的样品制备、样品处理步骤和操作等。 [i] (4) 经济性原则[/i]  过于追求效益的实验室不利于质量控制,但是,质量控制也必须考虑成本。质量控制的成本和效益两者必须达到一种平衡。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认为:质量应当是“最经济的水平”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因此,在设计质量控制方案时,既要考虑质量控制的成本,更要考虑其效益。离开效益和质量成本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2 主要步骤  [i](1) 确定目的[/i]  所有质量控制的目的都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是由于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具体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实验室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检测实验室的情况变化,明确每项质量控制措施的目的。  [i](2) 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i]  综上所述,检测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归纳如表1所列:[align=center]  表1 检测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align][align=center][im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wycimg/f9208d0d-5e40-48e4-925f-eb8f8e9e9893.jpg[/img][/align]  实验室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应定期对所实施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性评审,并研究改进措施,使其不断完善形成一个适合实验室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i](3) 制定方案[/i]  按实现的频率来考虑,质量控制包括日常质量控制和定期质量控制。对于日常质量控制,一般依据作业指导书或具体的专业检测标准规定来进行,无须针对每次质量控制操作制定方案 而对于定期质量控制,实验室一般需要提前做好质量控制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应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根据新开展项目、新上岗人员、重要的设备、客户的投诉和反馈等关键点来选择确定。年度计划中规定的每一项质量控制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每一质量控制方案设计应重点考虑方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即“为什么要做”和“怎么做”两个问题,具体来说,一般应考虑选取什么样品、检测什么项目、采用什么检测标准方法、检测仪器、安排谁来做、什么时间做、结果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负责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结果处理以及其他注意的事项等。通常可以设计一些表格来填写上述内容,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重点关注的内容有一定差异,但都是围绕其目的,依据方法特点来确定。 [i] (4) 执行操作[/i]  这个阶段是实施计划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控制方案和相关标准进行抽样、制样、测试、提交结果等。作为组织者应提前与实施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和准备。作为实施者,在执行操作请应首先仔细阅读掌握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确定的要求来进行,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i] (5) 检查评价[/i]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结果如何,是否发现什么问题,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在质量控制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不符合情况,实验室应该及时启动不符合工作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杜绝类似不合格项的再次发生。如是共性问题,在整改完成后,应重视事后的人员培训及宣贯,做到举一反三,可将其列入日常监督计划,在实施一定期限内,如未发生类似不合格项,则可视为此次纠正行之有效。  [i](6) 质量改进[/i]  质量改进就是根据检查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以利再干。这是总结处理阶段。  实验室应该对质量控制实施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一般至少每年1次对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审,并依据反馈的信息对检测能力的水平做出评估,进而对技术能力控制的有效性及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做出决定。  参 考 文 献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著. 质检机构管理知识.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2.   ISO/IEC17025: 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李春萍. 理化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控制和管理.检验检疫科学,2008,2(18).   刘崇华,董夫银, 等. 化学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3

  • 实验室质量控制之计划与方案

    各位大侠: 关于质量控制有个问题,想与大家讨论一下: 在CNAS CL52中,有:“5.9.1 a) 实验室的质量监控计划应覆盖到认可范围内的所有检测或校准(包括内部校准)项目,并能有效监控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当检测或校准方法中规定了质量控制要求时,实验室应符合该要求。在开展新的检测或校准项目或使用新方法时,实验室应规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质量监控计划包含内部质量监控和外部质量监控两个部分。”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需要有“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两个文件。在CL01准则只对计划内容有规定“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但是对于质量控制方案未进行描述。 那么质量控制方案到底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当质量控制计划已包含质量控制手段和频次时,这个文件还有无必要? 我认为,当计划比较详细的时候,计划和方案是可以合并的。这样理解是否合适?

  • 实验室质量控制一般方式

    [align=center][b]实验室质量控制一般方式[/b][/align][b]1.质量控制方式及计划制定、实施主要质量控制方式1)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2)内部质量控制:a)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对比检测。b)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c)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d)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溶液的配置。e)用标液对仪器测试过程中进行质控。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1)实验室应在每年年底建立次年的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并证明检测过程受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和实验室内部比对(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留样再测),计划中还应包括判定准则和出现可疑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且覆盖申请认证、认可或已获得认证、认可的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2)技术负责人指定资深人员负责编写质量控制计划,技术负责人对计划进行审核并负责组织监督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3)技术负责人对质量控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4)质量监督员监督检测人员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和比对、能力验证试验,督促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审核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5)检测人员:完成质量控制活动中应承担的检测工作,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2.质量控制方式及实施程序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A)实验室认证、认可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或下达的各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检测任务。对此类任务应积极参加。B)实验室间比对的执行实验室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本实验室的能力和外部实验室做同样参数的检测项目比对,尽可能选择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C)项目的选择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必须参加。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资深人员制定并报技术主管审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客户投诉项目 ②新开展的检测项目 ③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检测的项目 ④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项目 ⑤其它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检测项目。D)试验的组织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实施计划内容主要包括: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项目选择:一般优先选择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②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安排。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施程序1)在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相关部门领取样品后,将其分发给各检测人员检测。2)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试验中,由技术负责人根据计划要求准备数份同样的样品,一份作为检测任务下达给本实验室分析,其它分送给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委托检测。3)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下达后,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每次至少安排两名检测人员参加。4)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检测人员在接到检测任务后,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检测工作,包括检测环境的确认,仪器设备及有关消耗品的准备,检测过程的控制和检测结果的记录等。5)检测人员完成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后,以书面报告形式出具结果,交技术负责人汇总评价。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式开发新方法前的质量控制:在开发新方法时,需要用不含目标物质的样品和标准样品去验证经样品准备和前处理后,不会引入目标物质 实验室内部比对1)在筹备开展新的测试项目时,实验室组织有可能参加此项目的检测人员,开展人员间比对和测试方法间比对。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的评审需先进行F检验,t检验,两种检验都合格后,方可认为合格。当结果超出要求,出现不满意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各检测人员查找原因,予以改进。2)当某个测试项目参加人员有变动时,或作为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实验室应及时安排人员间比对实验,根据比对结果做出评审。3)当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或可靠性有怀疑时,实验室要及时安排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仪器间比对和不同方法间的比对。4)检测过程中应包括空白分析、重复检测、加标测试和控制样品的分析。日常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对测试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样品的加标回收,用RM标准进行测试控制,保留样品的重现性测试。一般回收率必须在80%-120%。若超出此范围,需要查找原因,进行整改。针对质量监控的数据,需建立控制图,以便于观察其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制作质量控制图。非常规项目质量控制监督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包括使用标准物质或已知被分析物浓度的控制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或加标样品重复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评审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每年评审一次,确认其原理和理论是否正确、完整,有无缺陷,操作上是否可行,方法上能否有所改进和补充,组织过程是否完善,并用于下一年度质控工作的改进。 [/b]

  • 实验室质量控制一般方式有哪些???

    主要质量控制方式①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②内部质量控制:a.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对比检测(方法比对、仪器比对)。b.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人员比对)。c.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留样再测)。d.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溶液的配置(核查溶液)。e.用标液对仪器测试过程中进行质控(添加回收)。

  •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方法?

    [align=left][size=16px](一) 内部质量控制:人员学习培训、人员监督、仪器设备检定、维护、期间核查 内审、管理评审 [/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二) 外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三) 结果质量控制:人员比对、方法比对、全程序空白、双空白、平行, 加标、自控、留样复测,标准样品考核、年度计划、实施计划、首次签到、末次签到、内审检查记录、不符合报告、内审报告。[/size][/align]

  • 【向华专家系列讲座】:3月10日 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阐述

    【专家讲座】: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阐述【讲座时间】:2015年03月10日 10:00【主讲人】:向华: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站(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质分析工作,主要负责水中有机物的检测、新增检测方法的开发,同时负责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会议简介】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保证水质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核心内容,主要依靠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来完成。本报告通过阐述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大家对水质分析实验室如何有效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做一个全面的了解。-------------------------------------------------------------------------------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03月10日 9:303、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3344、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379196738

  • 外部质量控制不同方法存在的背景及优劣分析

    外部质量控制不同方法存在的背景及优劣分析

    [font=宋体]前言[/font][font=宋体]作为实验室能力的验证方式,大部分实验室都会参加一些外部质量控制,但是随着组织单位的性质不同,外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所以,实验室在选择质控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要求来选择,否则的话不能证明实验室的能力事小,但如果单位了实验室审核,那就麻烦了。所以实验室在选择外部质量控制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不同质控方法的背景和优劣[/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ont][/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能力验证[/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作为实验室认可的一项强制要求。对于想申请[/font][font=Calibri]CNAS[/font][font=宋体]认可的实验室来说,每个子领域必须至少参加[/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次能力验证并获得满意结果。当然对于已获得[/font][font=Calibri]CANS[/font][font=宋体]认可的实验室来说,也得满足领域频次要求,否则会影响实验室复评审或者扩项评审,所以说,能力验证是最高级别的质控形式,也是想申请和已经获得[/font][font=Calibri]CNAS[/font][font=宋体]认可实验室必须参加的一项质控活动。[/font][/font][img=,690,33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010554259737_5814_2646158_3.png!w690x334.jpg[/img][font=Calibri] [/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测量审核[/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测量审核是能力验证的一种,有时也被称作[/font][font=宋体]“一对一”的能力验证,这种情况一般是实验室在错过了能力验证活动而因为实验室紧急需要获得能力验证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活动。当然如果实验室测试条件突然发生变化也可以作为能力验证的一种方式参加,既满足了能力验证频次的要求,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参加测量审核也未尝不可,但是对于这种成本较高的对比来说,对于经费不多的实验室来说还是少参加为妙,毕竟谁都挣钱不容易。同时,实验室如果只参加测量审核而不参加能力验证的话,尤其是只参加某一个单位的测量审核的话不但会引起审核专家的质疑,还会影响实验室的下次评审。所以说,实验室可以适当参加测量审核,但不可只参加测量审核而完全不考虑能力验证。[/font][/font][font=Calibri] [img=,690,4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010554503995_8152_2646158_3.png!w690x436.jpg[/img][/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实验室间比对[/font][font=宋体]实验室间比对简单的来说是一种民间组织的方式,因为没有获得[/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ANS[/font][font=宋体]认可,所以[/font][/font][font=宋体]在权威上自然没有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那么大,但是对于实验室能力的一种验证方式,引其具有标准有效性更新快的优点,可以在标准变更时作为新标准验证的一种方式参加。当然因没有强制性,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或者不参加。[/font][font=Calibri] [img=,690,3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010555045450_9441_2646158_3.png!w690x320.jpg[/img][/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4. [/font][font=宋体]盲样测试[/font][font=宋体]随着审核方式的多样化,专家除了进行文件审查、现场跟踪验证之外,还会选择盲样测试的方式对实验室能力进行验证,因为这种方式最直观,可以通过结果对比直接判定出实验室的能力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水平。自然,实验室也可以通过对有标准值得盲样进行新人员能力的岗前验证。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font][font=Calibri] [img=,407,23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010555169572_3813_2646158_3.png!w407x239.jpg[/img][/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结束语[/font][font=宋体]作为外部质量控制的方式,实验室一定要分清情况,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所需要的目的。相信通过对以上几种方式的分析,实验室一定能对不同的外部质量控制做出合理的选择。[/font]

  • 【金秋计划】实验室质量控制应该怎么做?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size=24px] [/size][/align] [img=,600,363]https://file3.foodmate.net/attachment/forum/202409/05/172920ollmsuzjlm1ifjol.jpg.thumb.jpg[/img]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明确质量控制各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以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实验室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质量控制? 环境质量的控制 [/color][/size][/font][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1、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应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内务良好,必要时制定专门的工作程序。对影响分析检测质量的区域加以控制,限制进入或使用该区域,并根据其特定的情况确定控制的程度。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污染源的带入。 2、化学分析、试样制备及前处理等场所应具有采光良好、有效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温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溅出物或挥发物引起的交叉污染。样品、标准品、试剂存放区应满足其所需的保存条件,在冷藏和冷冻区域保存时,应定期对温度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当需要在实验室外部场所进行取样或检测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环境条件,并做好现场记录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或者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质量有影响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设备和仪器的质量控制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1、对检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器具,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检定(校准)。 2、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必要时,制定检定(校准)仪器期间核查程序。日常使用时应按照检定(校准)仪器期间核查程序对其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做好记录,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实验室应根据仪器设备的特性、使用频率制定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周期。 样品的质量控制 1、实验室样品的包装应坚实、牢固和洁净。应采用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条件运送实验室样品。实验室样品的状态应最大限度的与消费者可接收的状态一致,否则应被视为不适合进行检测的样品。样品收样人应认真检查样品的包装和状态,若发现异常,应与检测客户达成处理决定。实验室样品接收时要充分考虑到检测方法对实验室样品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对样品的数量、重量、形态、检测方法、适用性及局限性做出相应的规定。 2、送样数量应视检测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应不少于检测用量的3倍。特殊情况送样量不足时应在委托合同上注明。 3、应对接收的实验室样品进行编号登记,加施唯一性标识,标识的设计和使用应确保不会在样品或涉及的记录上产生混淆。实验室样品要有清晰牢固的标识,保证不同检测状态和传递过程中样品不被混淆,并注意包装材料和标识对样品造成的潜在污染。样品标识系统应包括样品群组的细节和样品在实验室内部传递过程和向外的传递过程的控制方法。 4、应对接收到的实验室样品进行预处理后混匀,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缩分后获取分析样品。分析样品的量一般应满足检测、复查或确证、留样的需要。如果需要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价的样品,应增加分析样品数量。分析样品的制备应在独立区域内进行。使用洁净的制样工具和容器,避免容器渗漏和带入污染物。分析样品、样品盛装在洁净的塑料袋或惰性容器内密封。加贴样品标识,将其置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保存。 5、在分析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混入外来杂质。防止因挥发、污染等因素改变样品所代表的整批货物的原始特性,分析样品的制备应确保具有代表性,通过有最大能性检出分析物的方式处理,并防止样品制备过程中被污染或者丢失分析物。 6、从制备的分析样中分取出分析部分。并传递至实验室检测。检测过程中的分析部分应妥善放置,不用时应保持分析部分密闭状态,并置于规定的温度环境,注意对检测不稳定项目的分析部分的保护。 7、样品在实验室内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相互隔离。应与其他潜在的污染源隔离。在取样、样品传递和贮存及分析过程中,避免外界污染物对样品的污染。如果被分析物自然存在,那么低含量的残留就难以与自然含量相区别。报告出结果时,需要考虑这次分析物的自然含量。[/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1、样品在接收、制备和测试过程中应确保样品的原始特性,未受污染或变质。[/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 2、测试前应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①核对样品标签、检测项目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②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准备仪器和器具。使用符合分析要求的样品,按检测方法配制试剂、标准溶液等;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③检查检测现场清洁、温度等可能影响测试质量的环境条件;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④选用规范的原始记录表。 3、检测过程需按检测方法和作业指导书操作。当测试过程出现异常现象应详细记录,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置。 4、需要时,随同样品测试做空白试验、标准物质测试和控制样品的回收率试验。 5、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的计算公式确保理解,保证检测数据的计算和转换不出差错,计算结果进行自校和复核。如果检测结果用回收率进行校准,在最终结果中明确说明并描述校准公式。 6、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与检测方法中的规定相符,计算所得数据的有效位数多保留一数字,按照GB/T 8170进行修订。 质量控制频次问题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确定控制分析的频度应考虑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在质量控制和样品分析之间取得平衡。最低的要求是每个分析批中应至少分析一个控制样品。如样品中分析物浓度范围大,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控制样品。原则上控制样品应按随机的顺序进行分析,但建议每个分析批开始和结束前各分析一次控制样品。 频次的建议 [/color][/size][/font] [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1、试样数量较少(n20)、分析频率较高、样品基质类似:每20个试样插入一个控制样品。如果每个分析批的试样数量不同,可在每个分析批中插入固定数量的控制样品并绘制均值图,从而予以标准化。否则,应绘制单值图。至少随机选择5%的待测样品做重复分析。每20个试样插入一个空白样品。 3、分析频率较高、样品基质类似、但分析物浓度范围宽:按(2)的建议插入控制样品,但至少应有两个浓度水平,一个接近典型试样的中位浓度水平,另一个以大约在上十分位或下十分位浓度水平为宜。两个控制值应绘制在独立的控制图上。至少随机选择5%的待测样品做重复分析,每20个试样插入一个空白样品。 4、非常规分析:统计控制不适用这种情况。建议每个试样均进行重复分析。如果合适,插入足够数量且分析物浓度不同的加标样品或合成控制样品。插入空白试验,由于没有控制限,可将偏移和精密度与来自目的适宜性的限值或其他既定的判定标准进行比较。 [/color][/size][/font]

  • 【金秋计划】实验室质量控制应该怎么做?

    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明确质量控制各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以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实验室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质量控制? [b]环境质量的控制[/b] 1、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应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内务良好,必要时制定专门的工作程序。对影响分析检测质量的区域加以控制,限制进入或使用该区域,并根据其特定的情况确定控制的程度。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污染源的带入。 2、化学分析、试样制备及前处理等场所应具有采光良好、有效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温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溅出物或挥发物引起的交叉污染。样品、标准品、试剂存放区应满足其所需的保存条件,在冷藏和冷冻区域保存时,应定期对温度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当需要在实验室外部场所进行取样或检测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环境条件,并做好现场记录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或者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质量有影响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b]设备和仪器的质量控制[/b] 1、对检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器具,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检定(校准)。 2、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必要时,制定检定(校准)仪器期间核查程序。日常使用时应按照检定(校准)仪器期间核查程序对其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做好记录,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实验室应根据仪器设备的特性、使用频率制定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周期。 [b]样品的质量控制[/b] 1、实验室样品的包装应坚实、牢固和洁净。应采用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条件运送实验室样品。实验室样品的状态应最大限度的与消费者可接收的状态一致,否则应被视为不适合进行检测的样品。样品收样人应认真检查样品的包装和状态,若发现异常,应与检测客户达成处理决定。实验室样品接收时要充分考虑到检测方法对实验室样品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对样品的数量、重量、形态、检测方法、适用性及局限性做出相应的规定。 2、送样数量应视检测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应不少于检测用量的3倍。特殊情况送样量不足时应在委托合同上注明。 3、应对接收的实验室样品进行编号登记,加施唯一性标识,标识的设计和使用应确保不会在样品或涉及的记录上产生混淆。实验室样品要有清晰牢固的标识,保证不同检测状态和传递过程中样品不被混淆,并注意包装材料和标识对样品造成的潜在污染。样品标识系统应包括样品群组的细节和样品在实验室内部传递过程和向外的传递过程的控制方法。 4、应对接收到的实验室样品进行预处理后混匀,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缩分后获取分析样品。分析样品的量一般应满足检测、复查或确证、留样的需要。如果需要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价的样品,应增加分析样品数量。分析样品的制备应在独立区域内进行。使用洁净的制样工具和容器,避免容器渗漏和带入污染物。分析样品、样品盛装在洁净的塑料袋或惰性容器内密封。加贴样品标识,将其置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保存。 5、在分析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混入外来杂质。防止因挥发、污染等因素改变样品所代表的整批货物的原始特性,分析样品的制备应确保具有代表性,通过有最大能性检出分析物的方式处理,并防止样品制备过程中被污染或者丢失分析物。 6、从制备的分析样中分取出分析部分。并传递至实验室检测。检测过程中的分析部分应妥善放置,不用时应保持分析部分密闭状态,并置于规定的温度环境,注意对检测不稳定项目的分析部分的保护。 7、样品在实验室内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相互隔离。应与其他潜在的污染源隔离。在取样、样品传递和贮存及分析过程中,避免外界污染物对样品的污染。如果被分析物自然存在,那么低含量的残留就难以与自然含量相区别。报告出结果时,需要考虑这次分析物的自然含量。 [b]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b] 1、样品在接收、制备和测试过程中应确保样品的原始特性,未受污染或变质。 2、测试前应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 ①核对样品标签、检测项目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②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准备仪器和器具。使用符合分析要求的样品,按检测方法配制试剂、标准溶液等; ③检查检测现场清洁、温度等可能影响测试质量的环境条件; ④选用规范的原始记录表。 3、检测过程需按检测方法和作业指导书操作。当测试过程出现异常现象应详细记录,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置。 4、需要时,随同样品测试做空白试验、标准物质测试和控制样品的回收率试验。 5、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的计算公式确保理解,保证检测数据的计算和转换不出差错,计算结果进行自校和复核。如果检测结果用回收率进行校准,在最终结果中明确说明并描述校准公式。 6、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与检测方法中的规定相符,计算所得数据的有效位数多保留一数字,按照GB/T 8170进行修订。 [b]质量控制频次问题[/b] 确定控制分析的频度应考虑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在质量控制和样品分析之间取得平衡。最低的要求是每个分析批中应至少分析一个控制样品。如样品中分析物浓度范围大,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控制样品。原则上控制样品应按随机的顺序进行分析,但建议每个分析批开始和结束前各分析一次控制样品。 [b]频次的建议 1、试样数量较少(n20)、分析频率较高、样品基质类似:[/b]每20个试样插入一个控制样品。如果每个分析批的试样数量不同,可在每个分析批中插入固定数量的控制样品并绘制均值图,从而予以标准化。否则,应绘制单值图。至少随机选择5%的待测样品做重复分析。每20个试样插入一个空白样品。 [b]3、分析频率较高、样品基质类似、但分析物浓度范围宽:[/b]按(2)的建议插入控制样品,但至少应有两个浓度水平,一个接近典型试样的中位浓度水平,另一个以大约在上十分位或下十分位浓度水平为宜。两个控制值应绘制在独立的控制图上。至少随机选择5%的待测样品做重复分析,每20个试样插入一个空白样品。 [b]4、非常规分析:[/b]统计控制不适用这种情况。建议每个试样均进行重复分析。如果合适,插入足够数量且分析物浓度不同的加标样品或合成控制样品。插入空白试验,由于没有控制限,可将偏移和精密度与来自目的适宜性的限值或其他既定的判定标准进行比较。

  •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一个实验室的重中之重,现在你们实验室都有哪些质量控制手段?有没有写成统一的文件呢?

  • 实验室质量控制

    说起质量控制,总感觉有点懵,我理解的质量控制就是对人机料法环的控制,比如人员能力监督、设备期间核查和计量、方法确认之类的。请教各位老师,能否系统的给在下讲解一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大体包括哪些内容,不胜感激。

  • 实验室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控制程序

    [font=宋体][size=14pt] 实验室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控制程序[/size][/font][size=14.0pt]1 [/size][font=宋体][size=14.0pt]目的[/size][/font][font=宋体][size=14.0pt]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玻璃器皿,检测及办公用易耗品等的采购、保管和使用过程及外部服务要进行控制,保证检测过程所用的仪器设备、易耗品等物品质量、外部服务质量符合程序文件规定的要求。[/size][/font][size=14.0pt]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适用范围[/size][/font][font=宋体][size=14.0pt]适用于仪器设备维修、安装、采购、验收、标准物质、零配件、检测及办公用消耗品等物质的采购、验收、保管和领用及外部支持服务。[/size][/font][size=14.0pt]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职责[/size][/font][size=14.0pt]3.1[/size][font=宋体][size=14.0pt]各部门根据本部门需要提出外部服务要求和购买物资申请。[/size][/font][size=14.0pt]3.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批准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申请。[/size][/font][size=14.0pt]3.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办公室负责组织办公品类,用水、用电安全类、检测耗材类物资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登记。[/size][/font][size=14.0pt]3.4 [/size][font=宋体][size=14.0pt]仪器管理员负责组织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等的采购、验收、发放。[/size][/font][size=14.0pt]4 [/size][font=宋体][size=14.0pt]程序[/size][/font][size=14.0pt]4.1 [/size][font=宋体][size=14.0pt]仪器设备的添置申请(或标准物质)与采购[/size][/font][size=14.0pt]4.1.1 [/size][font=宋体][size=14.0pt]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向实验室负责人提出添置仪器设备(或标准物质)申请;[/size][/font][size=14.0pt]4.1.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采购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时,采购部门必须物色两家以上的供货商,优先选择有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保证或第三方产品质量认证保证的供货单位;[/size][/font][size=14.0pt]4.1.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采购的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有“[/size][/font][size=14.0pt]CMC[/size][font=宋体][size=14.0pt]”标志。[/size][/font][size=14.0pt]4.1.4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需求人员填写“外部支持服务申请表”,陈述供货单位的名称以及供货单位的置信度等情况,报技术负责人审核;[/size][/font][size=14.0pt]4.1.5 [/size][font=宋体][size=14.0pt]审批后,采购部组织采购;[/size][/font][size=14.0pt]4.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启用[/size][/font][size=14.0pt]4.2.1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采购的仪器到货后由仪器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共同按照说明书、装箱单进行开箱清点验收,检查是否与订单一致,有无损坏,作好“仪器设备验收记录”。[/size][/font][size=14.0pt]4.2.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凡仪器设备开箱后缺件的应由仪器管理员及时追索,有缺陷或损坏的应及时调换或退货,必要时要求赔偿;[/size][/font][size=14.0pt]4.2.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仪器管理员参加,安装调试完毕后,由仪器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验收记录”,交付使用。[/size][/font][size=14.0pt]4.2.4[/size][font=宋体][size=14.0pt]仪器管理员将仪器设备验收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保证书等资料归档保管。[/size][/font][size=14.0pt]4.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新购置的标准物质到货后,由办公室和实验室对数量、制造厂、合格证等进行验收;由实验室填写“标准物质验收记录”,并领用。使用时使用人填写“标准物质使用情况登记表”。标准物质验收记录存档保管。[/size][/font][size=14.0pt]4.4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消耗物资的采购[/size][/font][size=14.0pt]4.4.1[/size][font=宋体][size=14.0pt]办公室负责采购用水、纸,笔类、检测耗材类物资应货比三家,物色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从质量、价格、信誉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择优而选;[/size][/font][size=14.0pt]4.4.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办公室将物色过的供应方材料如有关生产许可证明、服务承诺等进行保存归档;[/size][/font][size=14.0pt]4.5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消耗物资验收[/size][/font][size=14.0pt]4.5.1[/size][font=宋体][size=14.0pt]采购的物资须经使用部门负责验收,并在“消耗材料采购表”中填写验收情况;[/size][/font][size=14.0pt]4.5.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验收不合格的物资由办公室负责退货,索赔等;[/size][/font][size=14.0pt]4.5.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消耗物资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后方可办理财务手续;[/size][/font][size=14.0pt]4.6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消耗物资的保管和领用[/size][/font][size=14.0pt]4.6.1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采购的消耗物资全部由办公室保管[/size][/font][size=14.0pt]4.6.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消耗物资保管应建立台帐,及时办理入库保管;[/size][/font][size=14.0pt]4.6.3 [/size][font=宋体][size=14.0pt]领用部门根据使用需要分批领用,办理领用手续。[/size][/font][size=14.0pt]4.7 [/size][font=宋体][size=14.0pt]组织采购和外部支持服务的部门应保存提供外部支持服务或物资供应的供方记录;[/size][/font][size=14.0pt]5 [/size][font=宋体][size=14.0pt]相关记录[/size][/font][size=14.0pt]5.1[/size][font=宋体][size=14.0pt]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size][/font][size=14.0pt]5.2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消耗材料采购表[/size][/font][size=14.0pt]5.3[/size][font=宋体][size=14.0pt]标准物质使用情况登记表[/size][/font][size=14.0pt]5.4 [/size][font=宋体][size=14.0pt]标准物质验收记录[/size][/font][size=14.0pt]5.5 [/size][font=宋体][size=14.0pt]仪器设备验收记录[/size][/font]

  • 能力验证是外部质量控制,是对内部质量控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能力验证:一般由权威机构(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依据预先制定的准则,采用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的方式,评价参加者的能力。能力验证是外部质量控制,是对内部质量控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它是与现场评审同样重要的、评价机构能力的一种方法。虽然没有强制规定,但鼓励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加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