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

仪器信息网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专题为您整合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话题讨论。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相关的资讯

  • 袁隆平等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2月14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大会今天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袁隆平等10人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分别是:王岩(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骨科)、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杨蓉娅(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赵忠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聂海涛(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徐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核电站)、徐芑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樊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此外,根据《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的规定,经推荐单位评选推荐、公众投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协还授予丁建生等45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授予巩馥洲等97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的本报记者尹传红也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 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
    12月6日,中国科协公布了“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马伟明、王恩哥、尼玛卓玛(女,藏族)、杨宝峰、张喜刚、张新友、张曙光、陈进、易小刚、钟南山十人获此殊荣。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森介绍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有关情况。   据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科协于1997年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设立的奖项,2009年经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保留。今年上半年,中国科协对原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9月30日至10月14日期间,中国科协联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大众科技报、农民日报、健康报、解放军报、人民网、中国科协网、中国公众科技网等11家媒体,开展了“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公众投票活动,共有448.3万人参与投票,有效选票341.1万张。10月25日,评审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进行了终评。10月31日,中国科协七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了审议。经上述程序,评选产生了“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0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977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据了解,此次评选产生的10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年龄最大的74岁,年龄最小的45岁,平均年龄为53岁,分别来自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分布在科研(含国防科技)、企业、农业、卫生医疗、科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中科院化学所张德清研究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0年12月14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经过评选推荐、公众投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协常委会批准,共产生977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经中国化学会推荐,化学所张德清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中国化学会   2010年12月23日
  •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揭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下午(6月2日)在京闭幕。会上宣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毛明等10人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王东等10人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奖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的子奖项,于2015年经中央批准通过,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表彰奖励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前沿、重点学科领域取得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在科技界享有崇高声誉、在科技创新中起到核心领军作用的一线科技人才。本届获奖者涵盖了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信息、材料、工程科学等学科领域,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52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女性3人。  “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是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子奖项,由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也是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0名,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优中选优产生。本届获奖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工程、材料、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9名,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1名,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37岁,女性1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毛 明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  方 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量子模拟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乔 杰(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李 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化兰(女)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  高 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廖 宏(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戴厚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东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力集成研究室主任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远波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周 峰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荣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郑南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胡 郁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研究院院长  秦礼萍(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徐彦辉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2012年度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等多个奖项揭晓
    2013年1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2012年监测系统多人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表彰”新闻,公布了多个奖项的获奖情况,详情如下: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开展了第九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优秀学会工作者奖》和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评奖活动,表彰过去一年当中在环保科研及学会工作当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在此次活动中,监测系统多人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表彰,其中:     一、 十佳环境科技工作者奖(1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瑞斌研究员   二、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12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刘砚华 研究员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魏恩棋 研究员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周旌 高级工程师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王静 研究员 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史元康 高级工程师 丹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乔佩颖 高级工程师 沈阳市环境监测站 林宏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玉溪市环境监测站 吉正元 高级工程师昭通市绥江县环境监测站 王会其 工程师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李旭文 研究员 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杨洪彪 研究员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刘劲松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三、青年科技奖(4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吕怡兵 高级工程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嵇晓燕 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李娟 工程师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闫学军 工程师   四、优秀学会工作者奖(5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范庆 工程师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华蕾 研究员 衡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米同清 研究员 宁德市环境监测站 雷莹 高级工程师 广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郭辰 工程师 贵州省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 伍晓林 工程师      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组织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
  • 北京普析通用公司荣膺“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奖
    在12月13-15日举行的2006年中国民营科技促进年会暨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普析通用公司喜获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日报社等单位联合评选的“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奖”、“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创新奖”;该公司田禾总经理荣膺“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奖”。 本次民营科技促进年会暨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主办,武汉市科技局等单位协办。普析通用公司二大区总经理王杰先生应邀参见了本次颁奖典礼,并代表普析通用公司领取了奖杯和荣誉证书。 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实施的奖项,旨在表彰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事业中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公示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专家审定会日前在京结束,入选的98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进入为期60天的异议期。   为更好地保证所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维护科学道德,自入选论文名单公示之日起60日内,有发现入选论文存在学术失范行为,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者,可以书面方式向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提出异议。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应包括异议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异议内容,支持异议的具体证据或科学依据,以及提起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如需保密,请注明)。有关材料请直接寄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邮政编码:100816)。   异议期结束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本次评选是继1999年首届评选后的第十三次评选,评选对象为全国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间的少量论文也参加了评选。经过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或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初选、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三个阶段,由专家审定会最后确定入选论文名单。   有关评选工作和入选论文的简要情况,可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查询(网址:http://www.chinadegrees.cn)。 二○一一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理学 数学 邹长亮 王兆军 复杂数据统计过程控制的若干研究 南开大学 钟柳强 许进超 求解两类 Maxwell 方程组棱元离散系统的快速算法和自适应方法 湘潭大学 付晓玉 张旭 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 四川大学 物理学 马仁敏 戴伦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电子与光子器件研究 北京大学 郑坤 韩晓东 原位原子尺度下纳米线室温力学性能与行为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沈大伟 封东来 2H 结构过渡族金属二硫属化物电子结构的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 复旦大学 陈焕阳 马红孺 各向异性材料中的波:隐身衣、旋转衣和声子晶体 上海交通大学 许金时 郭光灿 光子纠缠态制备、应用及演化的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云伟 郑小平 Swift 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化学 袁荃 严纯华 稀土 / 锆基和稀土 / 铝基有序介孔结构的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 北京大学 姚亚刚 张锦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控制生长方法研究 那娜 张新荣 基于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的传感器阵列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葛治伸 刘世勇 环境响应性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结构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孔祥建 龙腊生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厦门大学 汪君 冯小明 碳氧 (C=O) 、碳氮 (C=N) 和碳碳 (C=C) 双键的催化不对称氰基化反应研究 四川大学 天文学 侯锡云 刘林 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南京大学 地理学 刘小平 黎夏 地理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 大气科学 吴波 周天军 印度洋 - 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 周煦之 濮祖荫 地球磁层能量粒子动力学研究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刘显东 王汝成 粘土矿物的分子模拟 南京大学 陈仁旭 郑永飞 深俯冲陆壳地球化学性质与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 : 来自苏鲁造山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样品的研究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王艳 尚永丰 LSD1 是 NuRD 复合体的一个亚基,功能上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北京大学 魏朝亮 程和平 钙火花调控细胞方向性迁移 徐书华 金力 高密度常染色体 SNPs 揭示的现代人群遗传结构 复旦大学 邝栋明 郑利民 髓系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 中山大学 王晓明 刘小龙 c-Fos 调控胸腺细胞分化成熟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工学 力学 柳占立庄茁 微尺度晶体塑性的离散位错和非局部理论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文浩 胡海岩 绳系卫星释放和回收的动力学控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裴旭 宗光华 基于虚拟运动中心概念的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潮 韩旭 基于区间的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与算法 湖南大学 光学工程 李政勇 吴重庆 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 北京交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张亮亮 赵跃进 太赫兹波位相成像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伍晖 潘伟 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组装与性能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赵跃 周美玲 涂层导体织构镍合金基板及过渡层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刘静 房喻 含二茂铁基小分子有机胶凝剂的设计合成及其胶凝行为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刘岗 成会明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淑彦 陆慧林 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聚团流动与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薄拯 岑可法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胡建林 孙才新 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 ( 长 ) 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 重庆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魏贤龙 陈清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探针研究碳纳米管的操控和力学电学特性 北京大学 漆奇 张彤 低维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敏感特性的研究 吉林大学 马华 屈绍波 超材料隐身套及新型功能器件的理论与设计研究 空军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钟平 王润生 面向图像标记的随机场模型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飞 张长水 图上的半监督学习算法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吴爱国 段广仁 广义线性系统的脉冲消除与观测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海波 臧斌宇 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 复旦大学 章国锋 鲍虎军 视频场景的重建与增强处理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 赵密 杜修力 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的应力型时域人工边界条件及其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王磊 张建仁 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的既有 RC 梁桥时变可靠性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 史良胜 杨金忠 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随机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潘俊 李德仁 自动化的航空影像色彩一致性处理及接缝线网络生成方法研究 化学工程与技术 张强 魏飞 宏量可控制备碳纳米管阵列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范晓彬 张凤宝 新碳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应用探索 天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姚艳斌 刘大锰 煤层气储层精细定量表征与综合评价模型中国地质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王玮 宫敬 油水混合液物性及流动规律研究中国石油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刘雍 俞建勇 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东华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周景文 陈坚 光滑球拟酵母中 ATP 的生理功能与作 用机制 江南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俞翔 朱石坚 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混沌反控制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孙明波 王振国 超声速来流稳焰凹腔的流动及火焰稳定机制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工程 张宝忠 康绍忠 干旱荒漠绿洲葡萄园水热传输机制与蒸发蒸腾估算方法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倪丙杰 俞汉青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屈小辉 王文兴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与降解机理 山东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杨芳 顾宁 超声、磁共振双模式微气泡造影剂的研究 东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章宇 张英 生物黄酮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 农学 作物学 陈赛华 徐明良 水稻米香基因功能分析与米香物质 2AP 的代谢机理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夏晓剑 喻景权 油菜素内酯调控黄瓜光合作用、抗逆性及农药代谢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浙江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陈爱群 徐国华 三种茄科作物 Pht1 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王晓杰 康振生 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理研究及抗条锈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兽医学 王林 刘宗平 铅镉联合对大鼠肾脏的毒性研究 扬州大学 林学 王君 康向阳 青杨派树种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 医学 基础医学 赵亮 丁彦青 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候选蛋白 LASP-1 功能的初步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刘星光 曹雪涛 钙 /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和 MHC II 类分子对 TLR 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张澄 王兴利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子机制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山东大学 于风燕 宋尔卫 Let-7 microRNA 调控乳腺癌干细胞 " 干性 " 的研究 中山大学 廖专 李兆申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李晓华 樊代明 新基因 CIAPIN1 的功能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高莺 胡静 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植入体稳定性及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徐苑苑 孙贵范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模式及其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关系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 中医学 梁倩倩王拥军 复方芪麝片及川芎嗪、麝香酮防治腰椎 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汪晨 凌昌全 蜂毒素协同 TRAIL 诱导人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齐炼文 李萍 基于生物捕集 - 化学在线分析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吴杰 梁樑 数据包络分析 (DEA) 的交叉效率研究 - 基于博弈理论的效率评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 江旭 李垣 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 -- 信任与契约的交互作用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 谭荣 曲福田 农地非农化的效率:资源配置、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 哲学 哲学 肖清和 孙尚扬 " 天会 " 与 " 吾党 " :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 1580 - 1722 )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徐奇渊 刘力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应用经济学 解垩 樊丽明 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山东大学 法学 法学 王书成 胡锦光 合宪性推定论 -- 一种宪法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殷冬水 周光辉 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 —— 关于社会正义政治条件的规范研究 吉林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杨豫晖 宋乃庆 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 ---- 基于小学高年级教师的个案研究 西南大学 心理学 王瑞明 莫雷 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 黄海燕 张林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事前评估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卢燕新 傅璇琮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刘文正 蒋冀骋 《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叶少勇 段晴 《中论颂》与《佛护释》 -- 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北京大学 艺术学 郭小利 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王青 晁福林 上博简《曹沫之陈》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杨培娜 陈春声 濒海生计与王朝秩序 —— 明清闽粤沿海地方社会变迁研究 中山大学
  • 关于推荐宣传创新争先行动中成就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关于推荐宣传创新争先行动中成就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位理事: /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国科协“九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在前沿探索、短板攻坚、转移转化、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贡献卓著、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在 strong 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strong 到来之际,中国科协决定组织开展先进科技人物宣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举荐、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请举荐在创新争先行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纳入中国科协宣传计划,由中国科协组织中央媒体进行宣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推荐对象 /strong /p p   具有中国国籍、政治立场坚定、在职在岗并在前沿突破、短板攻坚、转移转化、科普以及社会服务任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或创新团队: /p p   1.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或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 /p p   2.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或显著提升国内技术水平 /p p   3.推动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p p   4.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普及社会服务活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并创造出显著社会效益。 /p p   strong  二、推荐方式 /strong /p p   请各单位认真填写《创新争先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推荐表》(见附件),于2017年4月7日前报送电子版材料。推荐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p p   推荐人选经学会初选后,可推荐3名科技工作者,报送中国科协。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联 系 人: 杨 娟、张 莉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联系方式:010-82800700、010-82800752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邮 箱:yangj@cis.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3月31日&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4/ueattachment/495637f3-26d9-44cb-991a-a1e7dbdec11d.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创新争先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推荐表.docx /a /p p br/ /p
  • 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10月24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公布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共评选出优秀博士论文5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5篇。该结果于2022年10月24日-10月30日进行公示。对该结果有异议的,需在公示期内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交书面“异议书”。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排名不分先后)优秀博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指导教师1基于磁场调控的SERF原子自旋惯性测量方法与实验研究姜丽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2基于片上微谐振腔孤子光频梳的精密长度测量技术研究王金栋天津大学曲兴华3基于稀疏流形图学习的高光谱遥感图像降维研究段宇乐重庆大学黄鸿4基于GNSS的无人机导航欺骗关键技术研究马超国防科技大学杨俊5液态介质中太赫兹克尔效应的测量与研究赵航北京理工大学赵跃进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序号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指导教师1基于光纤瑞利散射的高分辨力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党竑哈尔滨工业大学崔继文2二维半导体输运特性调控及器件应用研究武恩秀天津大学胡晓东3合作竞争网络下的多智能体系统协作控制与链路故障检测石磊电子科技大学程玉华4惯性/天文/卫星深组合导航关键技术柳笛东南大学陈熙源5基于稳定氧化锆和钛基复合氧化物敏感电极的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王静吉林大学卢革宇
  •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获丹东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称号
    在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董青云获得丹东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称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董青云就投身颗粒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沉降法、激光法等粒度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是中国商品化粒度仪器的开拓者之一。1995年5月,董青云在国家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感召下,放弃优厚的待遇和铁饭碗,毅然下海创办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开启了全新的科技创新、产业报国之路。 在创业的22年中,董青云为百特确立了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一百多项大大小小的研究项目,研制成功了30多个型号的激光粒度仪、离心沉降式粒度仪、扫描沉降式粒度仪、显微图像粒度仪、纳米粒度仪、在线粒度仪等,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双镜头技术、激光/图像二合一技术、折射率测量技术、干粉分散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等均为世界首创,这些技术使百特仪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粒度测试的第一品牌,产品销售到全国32个省市区,还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在非金属矿材料、涂料、制药、磨料、电池、化工和科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表彰董青云对颗粒测试应用技术的贡献,2006年董青云获得了“中国青年颗粒学奖”,成为当年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界人士,奠定了他在中国颗粒测试技术领域著名专家的地位。现在,百特研发中心已经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30多个各学科的工程师,1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和数百万元的研发设备,形成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投产一代的良性发展状态。研发创新是董青云痴迷的工作,是百特发展不竭的动力。 在重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自身研发团队建设的同时,董青云将科技开发的眼光瞄向全国,瞄向了世界。1997年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国内领先的沉降粒度测试数据处理系统并取得成功,该系统成为百特后来研发更先进的粒度数据处理系统的基础。2001-2005年,百特先后与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在激光粒度测试理论方面展开了合作,奠定了百特激光粒度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2005年百特与法国CILAS公司进行激光粒度仪制造技术合作,成为百特激光粒度仪迈向国际水平的起点。2010年,百特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具有国际领先的纳米粒度测试技术、Zeta电位测试技术和PM2.5监测技术进行产业化,经过5年之久的二次开发,实现了产业化的目标。如果说自主研发是百特发展的基石,那么合作就是百特实现腾飞的翅膀。 今天的百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辽宁省软件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知识型、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粒度测试技术和PM2.5监测技术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粒度仪器制造企业。公司的这些科技特质,是董青云总经理多年来持续打造的结果,是百特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百特下一个打造国际知名粒度仪品牌的目标,还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董青云将带领百特,向更高的科技目标攀登。
  • 全国有机质谱大会闭幕 青年优秀论文奖项颁发
    经过两天紧张热烈的学术交流,2018全国有机质谱大会落下了帷幕。在大会闭幕环节,隆重举行了岛津公司冠名的“201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以激励致力于有机质谱领域未来发展的青年才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邓力经理发表了颁奖致辞,对获得青年优秀论文奖项的各位青年才俊表示了最诚挚的祝贺。闭幕式上颁发岛津青年优秀论文奖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邓力经理发表颁奖致辞 邓力经理在致辞中谈到,满满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张而充实,大家交流分享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探讨前沿课题,碰撞思想的火花,为有机质谱分析的发展指引方向。岛津公司作为世界顶级分析仪器供应商之一,近年来推出了众多业内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我们希望能够与业内专家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利用这些创新技术推动有机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闭幕式上,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杨松成研究员做总结发言,他表示由于有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港澳台的质谱学界同仁参加,本次大会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希望与会代表能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杨松成研究员做总结发言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评选结果公布
    各会员单位及各位委员:   根据有色标委[2010]35号关于申报“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工作的通知,各会员单位申报标准优秀奖项目共29项。2010年10月30日,在深圳召开专家评审会,共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具体项目名称见附件)。特此网上公示,并征求全体委员和会员单位的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为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2010年度有色金属技术标准优秀奖项目评选结果.doc
  • 岛津助力中国优秀中青年分析化学人才培养
    2014年11月22日, 时隔11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重回广州,在美丽的天鹿湖畔揭开帷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本届大会吸引到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分析化学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著名业界专家与会。此次以中青年分析化学家为主体的学术盛会可谓盛况空前,学术水平之高令人欣喜。 “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会场外景 长期以来,岛津公司持续助力中国优秀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合作实验室、开展共同研究、提供奖学金、举办学术竞赛、主办或赞助各类论坛或研讨会等各种方式,鼓励青年分析工作者努力向上,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此次,岛津公司为“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提供了独家赞助,并举办“岛津之夜”,为与会的青年才俊与业界专家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平台。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亲赴交流现场,为青年才俊送上了亲切的祝福与期待。 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致辞 古泽宏二总经理在致辞中首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然后他谈到:“在社会对食品与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问题高度关注下,分析化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有了飞跃性地提升,在众多领域,已开始发挥引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的作用。”在致辞中他还特别强调:“岛津公司将继续构建可提供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与应用的事业体制,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体制,开发各类应用技术,支持中国人才培养,共同研究尖端分析技术,以此,努力加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岛津今后将继续支持旨在培育分析化学人才的各类学术活动,加强与青年才俊的交流,为他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在22日上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梁文平主任、中山大学科研院刘梅副院长、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工程学院毛宗万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此次大会所起到的传承作用,并对青年才俊的未来发展寄予了高度期待。 大会现场传真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主持开幕式 梁文平主任、刘梅副院长、毛宗万院长发表致辞 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首先做了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分析化学十余年来的发展状况,他谈到,近年来中国分析化学学者在国际相关权威杂志上发表是论文数量猛增、覆盖面广、质量大幅提高。在报告中,他展望了今后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之路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战略,并预测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趋势,还谈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项目的重点资助计划。他在报告中强烈呼吁青年才俊们以创新精神,发挥分析化学优势,创造出跨领域、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打破欧美等少数国家的垄断,让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领先世界。 庄乾坤教授做大会报告 随后,大会进入青年千人报告和优青报告。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青年才俊们思想活跃,以“激发模式”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他们披露了对色谱、质谱、核磁、成像、光电传感、纳米等最新尖端技术的创新成果,以及这些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新材料、环境分析化学等众多前沿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从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光明未来。 青年才俊在发表之中 会场内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 业内著名专家指导青年才俊的发展规划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中国食药检定院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在2011年2月18日举行的“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把科研作为提高检验能力、促进检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制定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加强科研管理的同时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调动科研人员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检验依托科研,科研提升检验”的运行机制。   “十一五”期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结合单位自身优势,团结和带动全国药检系统及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围绕保证公众用药用械安全可靠,开展了大量的质量标准、检验技术和方法研究。承担了“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防治”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等科技任务共计61项 参加的各类科研课题160多项。初步建立的药品、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在药品安全监管及药害事件的处理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技术指导作用。特别是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爆发的严峻形势下,凭借药品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建设的优势和长期技术经验的积累,建立并实施了血凝素临时替代方法和参比品方案,保证了我国疫苗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国甲型流感疫苗率先进入临床实验,为我国甲型流感的防控工作争取了先机。
  • 安捷伦科技获得“全国售后服务十佳单位”称号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揭晓发布会暨售后服务高峰论坛”于2011年4月2日在北京举行。备受关注的“第五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评价结果在会上揭晓。其中,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售后服务十佳单位”称号。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售后服务总经理孙大鹏   孙大鹏:感谢组委会,感谢大家的耐心,刚才跟我说最好压缩点时间,我就跟大家快速说一下。   安捷伦科技公司是由惠普公司战略重组分立而成的一家高科技跨国公司,全球约有 21,000 名雇员,是世界一流的测量企业。提供电子和生化分析测量工具,在电子、通讯、生命科学研究、环境及石油化工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分析仪器系统的领导供应商,安捷伦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仪器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食品卫生、环保、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我举个例子,从2008年的奥运会,从大家兴奋剂监测,我们仪器保障正常运行,从饮用水、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方方面面所有这些都关系到虽然不是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但是确实关系到大家国计民生,国际到每个人切身利益。   安捷伦我们非常重视售后服务,我们1997年就开始建设售后服务网络,全国除了青海和西藏我们都有服务站,在高科技企业我们是最大的。我不会我们售后服务的,我们无论在线服务、客户现场服务、备件服务这些跟大家都一样。我们有自己一些特点,比如说在2007年8月,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整体客户服务机构通过了荷兰KEMA公司审计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业内第一家通过ISO9001 认证的售后服务机构,也标志着安捷伦公司的售后服务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从体系制度上确保了安捷伦能为客户提供稳定的,可衡量的和持续改进的服务。在"2008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安捷伦公司荣获中国"2007年最佳售后服务奖" 称号(外国公司)。在2009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售后服务评选活动"中安捷伦公司荣获"全国售后服务十佳单位" 称号。2010 年 5 月--安捷伦科技公司以大约 15 亿美元收购瓦里安公司,从此安捷伦成为应用和生命科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分析仪器供应商。安捷伦科技成功收购瓦里安,揭开两家硅谷先驱公司的历史新篇章,标志着安捷伦植根于中国,长期承诺为中国市场和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同成长的决心。   再此我多说一下,安捷伦除了员工售后服务水平以外,我们特别侧重我们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感。大家可以知道无论从汶川地震我们员工在现场冒着余震、堰塞湖崩溃的危险,在德阳和绵阳坚守在仪器旁,保证居民饮水安全,无论是玉树地震、奥运会中24小时全力保障国家最大活动的顺利举行。包括最近国内奶粉的三聚氰氨事件,包括孔雀石率,只要有食品安全一定有安捷伦仪器在里面,让我们员工有这种责任感,让他们快速把用户保质保量很好的用好,这些能够确实保证我们大家所有食品安全,保证我们的这些用户花了大量外汇购买仪器充分发挥作用。   在此我感谢整个组委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给了我们机会,第二次平为全国售后服务十佳,感谢大家,谢谢。 第五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结果隆重揭晓   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的基础上,与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联合开展了本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 自评价活动开展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先后有 500多家企业通过不同方式报名参与。组委会根据我国唯一的售后服务标准《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为依据,评价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生产、销售及服务型企业。经企业自愿报名、有关单位推荐、组委会初评,300多家初审入围的企业在“中国商品售后服务网”等100多家网站上公示投票。3月下旬投票结束后,由专家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确定了在售后服务工作中作出成绩的企业。   两年一度的“全国商品售后服务评价”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宣贯国家商务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标准——《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SB/T10401—2006)而开展的,对推进全国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进一步拉动内需、繁荣市场,以服务促消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悉,“第五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还评价出了全国售后服务行业十佳单位、全国售后服务达标合格单位、全国售后服务特殊贡献单位等。揭晓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售后服务报告》、《中国家电售后服务报告》、《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报告》、《中国工程机械售后服务报告》,长达25万余字的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发展大趋势、服务认证、售后服务现状与发展、售后服务问题与分析、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消费者投诉与售后服务问题,重点研究了我国家电、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售后服务评价与认证、召回事件、售后服务模式等突出事项。
  • 201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将于本月底揭晓 多仪器项目入选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1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的最终评选结果将于11月30日在厦门揭晓,这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政府奖项,今年也是首次举办,旨在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创新和产业的加快发展。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本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企业广泛参与,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支持的工作机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和部署评奖工作,审定评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该部产业政策司。采取以展会为平台,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在参展作品中择优评选优秀作品,并通过权威媒体发布评选结果的工作方式:成立以中国工业报社为主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参加的评奖工作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多个仪表类项目入选名单如下:
  • 多款仪器产品入围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名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产品(作品)名单。由企业自主申报,各地方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经专家评审,共有521件产品(作品)进入复评名单。其中,不乏有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X荧光在线多元素分析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被动式实时成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质全自动实验室”、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漳州市东方智能仪表有限公司“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智能仪表终端”、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高通道芯片测试分选机、全自动元宇宙VR智能制造生产线”、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面向高阶自动驾驶的智能车载红外感知系统”、武汉爱迪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四川省工程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伽马射线成像仪”、山东朗云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智能新材料化工实验室仪器”等多个仪器仪表相关单位及产品的身影。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设金奖10个、银奖20个、铜奖30个,分为产品设计奖和概念作品奖,其中概念作品奖占比不超过20%。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获奖产品(作品)颁发奖杯,对获奖单位和设计者(团队)颁发证书。申报范围包括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消费品等大类。鼓励推荐申报人工智能、5G设备、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工程机械,高端医疗装备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消费以及乡村振兴、应急防护等领域产品。概念作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作品。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产品(作品)名单
  • 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内容解读
    把科技兴检口号喊得更响 把科技兴检旗帜举得更高 ——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新闻解读   解读之一   质检系统五年共获   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共荣获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支树平在讲话中透露的消息。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研究”于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成果使我国时间频率计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由该院完成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电阻计量领域从此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碘稳频532nm固体激光频标”、“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创新及整机研制”、“交流高频大电流国家基准的建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的“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37项国际国家标准研究”,湖南出入境检验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商品包装、储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000多项,其中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项目5项,承担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000余项,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605项,省部级课题4400多项。422个项目获得总局“科技兴检奖”,130个项目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404个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实施“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科技专项研究,开展了2000多项重要标准研究,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比率达到68%。我国主导制定国际计量标准345项,参加计量国际关键比对231项,获得国际互认测量能力735项。   近年来,质检系统在“科技兴检、人才兴检”战略推动下,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凝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解读之二   能耗限额标准为我国   淘汰20%落后产能奠定基础   记者从支树平的讲话中获悉,22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淘汰20%落后产能奠定了基础。   22项能耗限额标准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五大高耗能行业,涉及粗钢、焦炭、烧碱、玻璃、水泥、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提高了高耗能行业企业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并为企业节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参数,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十一五”时期,质检系统启动实施了一系列质量安全科技项目,质检科技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能源效率标识研究,推动我国节能技术进步 通过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标准研究,为第三代通信产业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钢铁、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供支持 通过创新风电设备认证模式,有效发挥认证认可科技对节能减排的作用 通过节能量评价课题成果应用,实现2789个项目的节能量第三方审核,为发放100多亿元财政节能奖励资金提供了科学依据。   解读之三   国家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目前已达389个   支树平在讲话中透露,目前,我国国家质检中心已经达到180个,其中在建148个,建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09个、在建100个。快速发展的技术机构,不断增加的技术装备,有效提高的检测手段,使质检科技实力大大增强。   这些国家质检中心由国家授权、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承担国家各类产品质量检验任务,向社会提供公正检验测试服务,开展检测技术研究开发,承担有关标准规程的试验验证及制修订等工作。另外,全系统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提升了检验检疫行政执法技术支撑水平,增强了把关能力,对促进国家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产业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国家产业健康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质检系统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检测仪器设备价值140多亿元。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系统、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设备已投入使用。   据了解,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整合资源,质检系统初步形成了以质检总局直属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和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省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以县级技术机构和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质检技术机构网络体系。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统筹规划,建立了科研项目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科技奖励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强化了科技管理信息化手段。在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食品检测能力提升、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到了科学有序、推进有力。同时,积极开展检测技术机构外引内联,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实验室能力国际比对、国际标准制修订、实验室互认等活动,质检科技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解读之四   在突发事件和国家重大项目中   质检科技发挥保障作用   支树平在讲话中披露,“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在突发事件和国家重大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一五”时期,依靠科技严把国门,不合格进出口商品检出率、疫病疫情检出率、有害生物截获率明显提高。江苏检验检疫局以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准确有力地驳斥了光星肩天牛来源于中国的不实论调 中国检科院开展风险分析、疫情监测研究,为防控非洲猪瘟、舞毒蛾等外来疫病疫情传入提供了技术支撑 北京检验检疫局研发的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为我国活禽和禽肉顺利出口提供了保障。   在应对非典重大疫情、参与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防控甲型H1N1流感以及处理禽流感、苏丹红、二甘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质检科技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质检部门应急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国家重大项目工程中,质检科技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质检科技为北京奥运会深入开展计量测试、食品检测、动植物疫病检测、信息导向标准研究和检测兴奋剂用标准物质研究 为三峡工程准确测定水流量及发电量 为西气东输工程流量计进行准确标定 为神舟飞船航天员操作力测量系统进行最终测试 为嫦娥奔月计划中运载火箭推力测量装置中的容量标准器进行量值传递 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新一代航天服材料提供测试数据 为我国载人飞船的空间辐射测试仪器检定校准提供关键技术服务。   解读之五   支树平提出质检科技的职责定位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质检科技要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为履行质检职能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在6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要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发挥作用。支树平要求质检科技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真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技术、质谱技术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方面,真正有所作为 切实加快国产检测设备研发,让品质卓越、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国字号科技设备和检测仪器早日问世、多多问世。   其次,要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提出,质检科技要紧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工作大局,努力发挥作用。要围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和质检科技措施 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优势领域开展前沿科技研究 围绕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提高对高耗能产品和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的技术措施。   第三,要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指出,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依靠科技。他要求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技术研究,增加质量监管的科技含量 加强执法打假科技运用,特别是要真正把12365举报投诉系统建成功能完善、作用多元、科技含量高、富有生命力的一条热线、一个平台、一个品牌 加强质量监管软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要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提出,建设质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质检科技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在建设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充分发挥质检技术机构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在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方面,促进质检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成果转化,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 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紧密跟踪国内外前沿科技,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质检科技的需求,建设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科研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第五,要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作用。支树平要求,大力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电子检验检疫平台 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增强贸易壁垒的技术应对能力 积极开展质检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振兴与发展战略,加强质检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检测结果比对试验,增强质检科技国际话语权。   第六,要在提升质检工作效能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提出,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检测仪器的研制,研制一批快速检测仪器,推出一批快速检测方法,满足质检一线行政执法的迫切需要 加强质检电子政务体系建设 加强信息化综合运用系统建设,提高质检工作效能。   解读之六   支树平提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新标准   能力过硬 特色突出 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   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新标准,即能力过硬、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他要求全系统按照四条标准,大力加强科技能力建设。   首先要加强总局直属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代表的总局直属科研机构,是带动质检科技进步的“火车头”,“四大院”和其他承担全系统科技任务的单位,要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 面向国家科技需求,紧跟国际科技前沿,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项目 着力构建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带动全系统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着力加快实验基地建设进度,提升实验环境条件水平。   其次要加强系统内国家级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着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 着重在食品安全、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机械电器、轻工产品、纺织与原料、化工矿产、金属材料、危险货物与包装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 着重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质检工作需求,积极承担具有实用性、应急性和培育性科研项目,加快培养质检科技创新人才。   三是加强一线执法技术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着眼于提高一线执法部门履职把关能力,大力加强省、市、县质监局技术机构和检验检疫区域、常规实验室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在“十二五”期末,形成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服务质检一线执法的检验检测网络,充分发挥质检执法的技术保障作用。   支树平还要求质检科技围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实现“八个创新突破”:   一是在计量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开展计量研究,实现计量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和计量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   二是在标准化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推动我国优势特色产业和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在以我为主制定国际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三是在认证认可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我国认证认可技术体系,在国家重点领域实现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突破。   四是在进出口商品检验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进出口商品风险评估、分类分级管理和合格评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实现进出口商品检验关键支撑技术突破。   五是在出入境检疫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口岸检疫核心能力建设,构建功能齐全、科学有效、国际先进的口岸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生物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六是在食品安全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干预和快速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按国家统一规划,参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突破。   七是在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重点开展产品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质量信用监管与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宏观质量管理、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与预警、检测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八是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在特种设备诊断评价、检测监测、应急救援、节能降耗、法规标准支撑和科学监管方面实现突破。   解读之七   支树平强调推动科技兴检必须抓好落实   重点突出五个关键环节   支树平在讲话中强调,质检系统进一步推动科技兴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环境。   支树平要求首先必须落实领导责任。他说,抓好质检科技工作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领导的思想必须重视。不重视科技工作、不抓科技工作的领导,就是不称职的领导。抓科技工作还必须责任明确,必须有人抓、有人管,而且要有重要的人来抓、来管,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科学、用科学。领导抓科技,措施要到位,着重是要出思路、出政策、出人、出钱、出力、创造环境,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当好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   其次是要落实科技管理。要抓好规划的制定、完善和落实。地方两局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使规划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力争最大限度地得到地方支持。规划一旦确定,全系统都要全力以赴地加快实施 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科技管理机制。在技术机构运转、科技人员管理、检测仪器设备使用、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绩效考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成龙配套的一系列科技管理规章制度 要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狠抓关键技术、实用技术、应急技术研究,一方面要加快做好成果转化的对接工作,切实做到为用而研、以用促研。   第三,要落实技术机构改革。支树平要求总局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技术机构改革的问题。要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质检技术机构的定位,优化质检技术机构的资源配置。鼓励技术机构在完成法定检测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同时,技术机构要深化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技术机构的生机与活力。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整合资源,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形成品牌。鼓励地方两局建立技术机构交流协作机制,做到工作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互认。   第四,要落实科技投入。支树平要求,多方努力,调动多方积极性,形成国家、地方、联营、自有资金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同时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制度,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他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保证“十二五”期间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要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联合攻关,引导社会资金有效进入质检科技领域。   第五,要落实科技队伍建设。支树平指出,要加强对技术机构的管理,加强对科技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他还提出,总局将研究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启动海外人才培养计划。要在全系统努力形成科技要素有效整合、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活力竞相迸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解读之八   支树平希望质检科技工作者做到“四有”   高尚品格 创新勇气 扎实作风 合作精神   支树平在讲话中要求质检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望,自强不息,努力做到“四有”。   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支树平说,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品格,要有报效祖国、献身质检事业的理想抱负,努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就和工作业绩,在为祖国质检事业拼搏的实践中书写瑰丽的人生。   其次,要有创新的勇气。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站在创新第一线,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第三,要有扎实的作风。支树平指出,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既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希望质检科技工作者要弘扬务实求真的作风,培养执著专注的韧性,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修成正果。   第四,要有合作的精神。支树平要求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以推动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系统内外、质量监督与检验检疫之间、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课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 吉天售后服务部获全国售后服务十佳单位
    2009年7月4日,北京吉天公司在“第四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中,喜获“全国售后服务行业十佳单位”。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售后服务作为销售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众多厂家和商家争夺消费者的重要领地,售后服务是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尖锐利器。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下一次销售前最好的促销。良好的售后服务带来良好的口碑。北京吉天仪器公司售后部是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不怕艰苦和危险的优秀团队。   在5.12抗震救灾中,我公司宋雪冬工程师不顾危险,主动请缨为急需仪器检测的泸州环境监测站抢修仪器。历时二十小时终于于5月14日上午到达泸州,很快修好了仪器。并根据公司的决定免收一切费用,以表达我公司对灾区人民的支持。用户非常满意,表示感谢。   6月26日我公司售后部蔡亮工程师前往四川仕邡,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进行原子荧光仪器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原子荧光仪器的主要操作技术与实际应用技术,以便尽快开展砷、汞等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虽然住着简陋的帐篷,虽然危险时时刻刻都会来临,但我们的工程师依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其实感人的人、事还有很多,一如上述两位可敬的工程师。我们不怕劳累为用户连续加班到凌晨3点多钟 我们不辞艰辛为解用户燃眉之急在没有卧铺情况下买了座票去为用户抢修仪器,全程历时14多个小时 我们不畏劳苦牺牲周六、日休息时间帮助用户加班加点 我们不惧困难连夜随运送仪器的货车前往河南污染区,协助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检测样品……这一点,有不少的用户回电来表示感谢。   我们凭着对用户负责、对公司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熟练的工作经验,不怕艰苦和危险,为公司赢得了声誉,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以后,我们会继续保持,做的更好!
  • 彰显科技实力|冷杉荣获太湖新城科技创新十佳企业”的称号!
    2月21日,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召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表彰动员大会,会议隆重表彰了2018年度经济工作优秀企业。苏州冷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凭借过去一年独有的技术优势、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行业口碑荣获“2018年度太湖新城科技创新十佳企业”的称号!本次会议聚焦经济质效提升,更加关注产业创新升级,并强调,作为全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的太湖新城要坚持现代、高端、绿色方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优化载体平台,全速淘汰落后产能,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新经济集聚发展的样板区,为打造环太湖城市发展示范作出新贡献。△ 冷杉副总 余超先生上台领奖(右三)作为一家致力于科学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冷杉精密仪器能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积极响应十九大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号召,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的环保化需求为导向,专注于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目前冷杉已拥有三十多项自主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和生产销售资质证书,实现中高端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及气相质谱联用仪等产品的研发和批量生产,大量销售和投入商用,并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完全自主研发的仪器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软件平台更可适配多种国际通用仪器。同时进行着多个国际领先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现已研发立项国家重点项目十余项,并辅以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结果与市场需求的即时对接。“太湖新城科技创新十佳企业”的殊荣,是吴江区政府对冷杉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贡献的表彰和嘉奖,更是政府对2018年度冷杉在环保监测仪器产品技术创新上的认可与鼓励。冷杉将以荣誉为动力,坚持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国家品牌制造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优秀民族仪器品牌,为仪器仪表行业转型升级做出引领性的贡献 !冷杉精密仪器https://www.abiespi.com/sy
  • 首批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补名单公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发挥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和相关机构学术优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公共产品,从源头上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以下简称“优秀论文”)遴选推介活动。通过牵头单位组织实施、专家推荐、初评遴选、终评审定以及公示等程序,确定《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等90篇论文入选中国科技期刊2016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  2016年度优秀论文是2012—2014年期间在我国科技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的代表,或在基础研究领域对所在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能够开拓和引领学科发展 或在应用研究领域具有巨大应用价值、能够引导所在学科工程与技术发展 或反映某分支学科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发表上述优秀论文的期刊及编辑人员,为论文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吸引和凝聚优秀论文首先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对入选论文及作者、发表期刊名单予以公布,并对论文作者进行奖补。  希望入选论文作者再接再厉,多出科研精品和原创性研究成果,把更多优秀论文首先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希望发表优秀论文的期刊及编辑人员积极努力,把更多优秀论文凝聚到本刊发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国科技期刊2016年度优秀论文遴选推介活动入选论文名单  编号 篇名 期刊名称 发表年期 作者  1 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物理学进展 2013/5 汪卫华  2 Free vibration of size-dependent magneto- 力学学报(英文版) 2014/4 Liao-Liang Ke、Yue-Sheng Wang、Jie Yang、 electro-elastic nanoplates based on the Sritawat Kitipornchai  nonlocal theory  3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uranium and humic 中国科学:化学 2014/9 SONG WenCheng、SHAO DaDong、LU SongSheng、  acid by cyclodextrin modified graphene (英文版) WANG XiangKe  oxide nanosheets  4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electron 中国物理 C 2013/1 F. P. An (安丰鹏)、Q. An (安琪)、J. Z. Bai (白景芝)、  antineutrino disappearance at Daya Bay (Chinese Physics C) A. B. Balantekin、H. R. Band、W. Beriguete、M. Bishai、  S. Blyth、R. L. Brown、G. F. Cao(曹国富)、J. Cao (曹俊)、  R. Carr、 W. T. Chan、J. F. Chang (常劲帆)、Y. Chang、  C. Chasman、H. S. Chen (陈和生)、H. Y. Chen、  S. J. Chen (陈申见)、S. M. Chen (陈少敏)、 X. C. Chen (陈潇聪)、X. H. Chen (陈晓辉)、  X. S. Chen (陈晓苏)、Y. Chen (陈羽)、  Y. X. Chen (陈义学)、J. J. Cherwinka、M. Z. Zhu (朱明中)、  J. P. Cummings、Z. Y. Deng (邓子艳)、Y. Y. Ding (丁雅韵)、 M. V. Diwan、E. Draeger、X. F. Du (杜小峰)、D. Dwyer、  W. R. Edwards,、S. R. Ely、S. D. Fang (方绍东)、  J. Y. Fu (付金煜)、Z. W. Fu (付在伟)、L. Q. Ge (葛良全)、  R. L. Gi、M. Gonchar、G. H. Gong (龚光华)、  H. Gong (宫辉)、Y. A. Gornushkin、W. Q. Gu (顾文强)、  M. Y. Guan (关梦云)、X. H. Guo (郭新恒)、 R. W. Hackenburg、R. L. Hahn、S. Hans、  H. F. Hao (郝慧峰)、M. He (何苗)、Q. He (贺青)、 K. M. Heeger、Y. K. Heng (衡月昆)、P. Hinrichs、  Y. K. Hor、Y. B. Hsiung、B. z. Hu、T. Hu (胡涛)、  H. X. Huang (黄翰雄)、H. z. Huang、  X. T. Huang (黄性涛)、P. Huber、V. Issakov、 Z. Isvan、  D. E. Jaffe、S. Jetter、X. L. Ji (季筱璐)、X. P. Ji (季向盼)、  H. J. Jiang (姜海静)、J. B. Jiao (焦健斌)、R. A. Johnson、  L. Kang (康丽)、S. H. Kettell、M. Kramer、  K. K. Kwan (关健强)、M. W. Kwok (郭文伟)、  T. Kwok (郭天能)、C. Y. Lai、W. C. Lai (赖万昌)、  W. H. Lai、K. Lau、L. Lebanowski、J. Lee、 R. T. Lei (雷瑞霆)、R. Leitner、J. K. C. Leung (梁干庄)、 K. Y. Leung (梁嘉怡)、C. A. Lewis、F. Li (李飞)  G. S. Li (李高嵩)、Q. J. Li (李秋菊)、W. D. Li (李卫东)、  X. B. Li (李小波)、X. N. Li (李小男)、X. Q. Li (李学潜)、  Y. Li (李仪)、Z. B. Li (李志斌)、H. Liang (梁昊)、  C. J. Lin (林政儒)、C. L. Lin、S. K. Lin、  Y. C. Lin (林延畅)、J. J. Ling (凌家杰)、J. M. Link、 L. Littenberg、 B. R. Littlejohn、D. W. Liu、  J. C. Liu (刘金昌)、J. L. Liu (刘江来)、  Y. B. Liu (刘颖彪)、C. Lu (陆昌国)、  H. Q. Lu (路浩奇)、A. Luk (陆永康)、K. B. Luk、 Q. M. Ma (马秋梅)、X. B. Ma (马续波)、  X. Y. Ma (马骁妍)、Y. Q. Ma (马宇蒨)、 K. T. McDonald、M. C. McFarlane、R. D. McKeown、  Y. Meng、D. Mohapatra、Y. Nakajima、J. Napolitano、  D. Naumov、I. Nemchenok、H. Y. Ngai (倪浩然)、  W. K. Ngai、Y. B. Nie (聂阳波)、Z. Ning (宁哲)、  J. P. Ochoa-Ricoux、A. Olshevski、S. Patton、V. Pec、  J. C. Peng、L. E. Piilonen、L. Pinsky、C. S. J. Pun (潘振声)、  F. Z. Qi (齐法制)、M. Qi (祁鸣)、X. Qian (钱鑫)、  N. Raper、J. Ren (任杰)、R. Rosero、B. Roskovec、  X. C. Ruan (阮锡超)、B. B. Shao (邵贝贝)、  K. Shih (师恺)、H. Steiner、G. X. Sun(孙功星)、  J. L. Sun(孙吉良)、N. Tagg、Y. H. Tam (谭耀豪)、  H. K. Tanaka、X. Tang (唐晓)、H. Themann、Y. Torun、  S. Trentalange、O. Tsai、K. V. Tsang、R. H. M. Tsang、  C. E. Tull、Y. C. Tung、B. Viren、V. Vorobe、C. H. Wang、  L. S. Wang (王灵淑)、L. Y. Wang (王玲玉)、 L. Z. Wang (王龙泽)、M. Wang (王萌)、  N. Y. Wang (王乃彦)、R. G. Wang (王瑞光)、 W. Wang、X. Wang (王玺)、Y. F. Wang (王贻芳)、  Z. Wang (王喆)、Z. Wang (王铮)、Z. M. Wang (王志民)、  D. M. Webber、H. Y. Wei (魏瀚宇)、Y. D. Wei (魏亚东)、  L. J. Wen (温良剑)、K. Whisnant、C. G. White、  L. Whitehead、Y. Williamson、T. Wise、H. L. H. Wong、 E. T. Worcester、F. F. Wu、Q. Wu (吴群)、  J. B. Xi (习建博)、D. M. Xia (夏冬梅)、 Z. Z. Xing (邢志忠)、J. Xu (徐建一)、J. Xu (徐晶)、  J. L. Xu (徐吉磊)、Y. Xu (徐晔)、T. Xue (薛涛)、  C. G. Yang (杨长根)、L. Yang (杨雷)、M. Ye (叶梅)、  M. Yeh、Y. S. Yeh、B. L. Young、Z. Y. Yu (于泽源)、  L. Zhan (占亮)、C. Zhang、F. H. Zhang (章飞虹)、  J. W. Zhang (张家文)、Q. M. Zhang (张清民)、  S. H. Zhang (张书华)、Y. C. Zhang (张一纯)、 Y. H. Zhang (张银鸿)、Z. X. Zhang (张一心)、  Z. J. Zhang (张志坚)、Z. P. Zhang (张子平)、  Z. Y. Zhang (张智勇)、J. Zhao (赵洁)、 Q. W. Zhao (赵庆旺)、Y. B. Zhao (赵豫斌)、  L. Zheng (郑磊)、 W. L. Zhong (钟玮丽)、L. Zhou (周莉)、 Z. Y. Zhou (周祖英)、H. L. Zhuang (庄红林)、  J. H. Zou (邹佳恒)  5 随机游动的常返和相遇问题 数学进展 2014/2 陈大岳、章复熹  6 Interface-Induced High-Temperature 中国物理快报 2012/3 Wang Qing-Yan (王庆艳)、Li Zhi (李志)、  Superconductivity in Single Unit-Cell (英文版) Zhang Wen-Hao (张文号)、Zhang Zuo-Cheng (张祚成)、  FeSe Films on SrTiO3 Zhang Jin-Song (张金松)、 Li Wei (李渭)、 Ding Hao (丁浩)、Ou Yun-Bo (欧云波)、  Deng Peng (邓鹏)、Chang Kai (常凯)、Wen Jing (文竞)、 Song Can-Li (宋灿立)、He Ke (何珂)、  Jia Jin-Feng (贾金锋)、Ji Shuai-Hua (季帅华)、  Wang Ya-Yu (王亚愚)、Wang Li-Li (王立莉)、  Chen Xi (陈曦)、Ma Xu-Cun (马旭村)、  Xue Qi-Kun (薛其坤)  7 页岩气在超低渗介质中的渗流行为 力学学报 2012/6 姚同玉、黄延章、李继山  8 微下拉晶体光纤生长设备研制及YAG单晶生长 人工晶体学报 2014/6 原东升、贾志泰、舒骏、李阳、董春明、陶绪堂  9 Synthesis and host-guest properties of 中国科学:化学 2012/2 TAO HongQi、CAO DeRong、LIU LuZhi、KOU YuHui、  pillar[6]arenes (英文版) WANG LingYun、 MEIER Herbert  10 手性氮氧-Ni(Ⅱ)络合物催化三氟甲基酮酸酯的不对称羰基ene反应 化学学报 2012/17 郑柯、林丽丽、冯小明  11 雅鲁藏布蛇绿岩——事实与臆想 岩石学报 2014/2 吴福元、刘传周、张亮亮、张畅、王建刚、纪伟强、刘小驰  12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地理学报 2012/1 孙鸿烈、郑度、姚檀栋、张镱锂  13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14/5 BAO Jingjing、CAI Feng、REN Jianye、ZHENG Yongling、  Waves in the Middle Taiwan Shoal Based WU Chengqiang、LU Huiquan、XU Yan  on Multi-beam Data Analysis  14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三要素特征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 2014/6 任叶飞、温瑞智、周宝峰、黄旭涛  15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气象学报 2012/3 俞小鼎、周小刚、王秀明  16 白垩纪大洋红层的致色机制及成因研究 矿物学报 2014/4 李响、蔡元峰  17 大陆岩石圈、地幔底部异常体与地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对流 地球物理学报 2014/4 杨亭、傅容珊、黄川、班磊  18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三线阵成像几何模型构建与精度初步验证 测绘学报 2012/2 唐新明、张过、祝小勇、潘红播、蒋永华、周平、王霞、郭莉  19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A-型花岗岩的岩浆源区与板片断离 地质学报 2013/6 曲晓明、辛洪波、杜德道、陈华  20 Middle-Late Pleistocene Glacial Lakes in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12/1 ZHU Song、WU Zhenhan、ZHAO Xitao、LI Jianping、  the Grand Canyon of the Tsangpo River, WANG Hua  Tibet  21 The Jasmonate-Responsive AP2/ERF 分子植物 2012/2 Zong-Xia Yu、Jian-Xu Li、Chang-Qing Yang、Wen-Li Hu、  Transcription Factors AaERF1 and AaERF2 (Molecular Plant) Ling-Jian Wang、Xiao-Ya Chen  Positively Regulate Artemisinin Biosynthesis  in Artemisia annua L.  22 Conservation of IRE1-Regulated bZIP74 分子植物 2012/2 Sun-Jie Lu、Zheng-Ting Yang、Ling Sun、Le Sun、  mRNA Unconventional Splicing in Rice (Molecular Plant) Ze-Ting Song、Jian-Xiang Liu  (Oryza sativa L.) Involved in ER  Stress Responses  23 Environmental connections of novel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6 LI Jun、YU XinFen、PU XiaoYing、XIE Li、SUN YongXiang、  avian-origin H7N9 influenza virus (英文版)XIAO HaiXia、WANG FenJuan、DIN Hua、WU Ying、  infection and virus adaptation to the human LIU Di、ZHAO GuoQiu、LIU Jun、PAN JingCao  24 Pachytene piRNAs instruct massive mRNA 细胞研究(英文版) 2014/6 Lan-Tao Gou、Peng Dai、Jian-Hua Yang、Yuanchao Xue、  elimination during late spermiogenesis Yun-Ping Hu、Yu Zhou、Jun-Yan Kang、Xin Wang、  Hairi Li、Min-Min Hua、Shuang Zhao、Si-Da Hu、  Li-Gang Wu、Hui-Juan Shi、Yong Li、Xiang-Dong Fu、  Liang-Hu Qu、En-Duo Wang、Mo-Fang Liu  25 Photoperiod- and thermo-sensitive genic 细胞研究(英文版) 2012/4 Hai Zhou、Qinjian Liu、Jing Li、Dagang Jiang、Lingyan Zhou、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re caused by a point Ping Wu、Sen Lu、Feng Li、Liya Zhu、Zhenlan Liu、  mutation in a novel noncoding RNA that Letian Chen、Yao-Guang Liu、Chuxiong Zhuang  produces a small RNA  26 Activation of the cold-sensing TRPM8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12/2 Shuangtao Ma、Hao Yu、Zhigang Zhao、Zhidan Luo、  channel triggers UCP1 - dependent (Journal of Molecular Jing Chen、Yinxing Ni、Rongbing Jin、Liqun Ma、  thermogenesis and prevents obesity Cell Biology) Peijian Wang、Zhenyu Zhu、 Li Li、Jian Zhong、Daoyan Liu、  Bernd Nilius、Zhiming Zhu  27 Zscan4 promotes genomic stability during 细胞研究(英文版) 2013/1 Jing Jiang、Wenjian Lv、Xiaoying Ye、Lingbo Wang、  reprogramming and dramatically improves Man Zhang、Hui Yang、Maja Okuka、Chikai Zhou、  the quality of iPS cells as demonstrated by Xuan Zhang、Lin Liu、Jinsong Li  tetraploid complementation  28 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细胞研究(英文版) 2012/3 Weijiao Huang、Wooyoung Choi、Wanqiu Hu、Na Mi  reveal Beclin 1 as a novel membrane Qiang Guo、Meisheng Ma、Mei Liu、YuanTian、Peilong Lu、  binding protein Feng-Liang Wang、Haiteng Deng、Lei Liu、Ning Gao、  Li Yu、Yigong Shi 29 Genome editing with RNA-guided Cas9 细胞研究(英文版) 2013/4 Nannan Chang、Changhong Sun、Lu Gao、Dan Zhu、  nuclease in zebrafish embryos Xiufei Xu、X渊、李博名、陈中亚  75 双向地震动输入对高层隔震结构的响应影响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6 刘璐、周颖、胡凯、瞿革、刘泓  76 爆炸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破坏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3/7 高超、宗周红、伍俊  77 论混凝土坝的使用寿命及实现混凝土坝超长期服役的可能性 水利学报 2012/1 朱伯芳  78 青藏高原抬升对雅鲁藏布江泥沙运动和地貌演变的影响 泥沙研究 2014/2 王兆印、余国安、王旭昭、刘乐  79 南水北调洺河渡槽施工期温控防裂仿真计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2/4 夏世法、鲁一晖、李秀琳、耿运生  80 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在水库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水力发电学报 2012/4 李想、魏加华、傅旭东  81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石油学报 2012/3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李登华、郑民  82 煤炭深部开采与极限开采深度的研究与思考 煤炭学报 2012/4 谢和平、周宏伟、薛东杰、王宏伟、张茹、高峰  83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CO2 Absorption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2012/1 YE Chunbo(叶春波)、CHEN Guangwen(陈光文)、  by Aqueous Monoethanolamine in a (英文版) YUAN Quan(袁权)  Microchannel Reactor  84 重型燃气轮机转子-轴承系统综合试验平台 动力工程学报 2012/10 徐自力、赵世全、王建录、王为民、王铁军、虞烈  85 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5 王成山、高菲、李鹏、黄碧斌、丁承第、于浩  86 超重核性质与合成机制的理论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3 李璐璐、吕炳楠、王楠、温凯、夏铖君、张振华、赵杰、  赵恩广、周善贵  87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9 周孝信、鲁宗相、刘应梅、陈树勇  88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1 邹才能、杨智、陶士振、李伟、吴松涛、侯连华、朱如凯  袁选俊、王岚、高晓辉、贾进华、郭秋麟、白斌  89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总体概念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9 彭先觉、王真  90 大直径地面钻井采空区采动区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 煤炭学报 2013/1 袁亮、郭华、李平、梁运培、廖斌琛
  • 优秀论文争相“出国” 中文期刊望“洋”兴叹——中国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一)
    p   “一流和二流稿件投国外,三流和四流稿件投国内,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尴尬境地。”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的一句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p p   “我们形成了一个怪圈:期刊水平不高造成论文外流,论文外流造成期刊水平下降。”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以化学领域为例,中国作者高被引论文占全球高被引论文比例为30.42%,但中国期刊高被引论文占比数只有0.37%。 /p p   在这次主题为“强化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作用”的会议上,大家为中国优质论文成果外流而忧心忡忡。 /p p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认为,我国科学亟待向“深加工”方向转型,摆脱从源头到出口“两头在外”的外包工处境,这首先要从提高汉语的科学“币值”、振兴中文科技期刊做起。 /p p    strong 发表重大原创成果首选国外 /strong /p p   截至2017年底,我国中文科技期刊 4599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91%。 /p p   “中文科技期刊总量可观,但产业规模小,发展滞缓 地域分布广,但同质化严重 学科覆盖面大,但不适应发展需要 学术指标上升,但对优秀成果的吸引力不大。”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斌这样分析现状。他举例,以“大学/学院名称+学报”命名的综合高校学报有519种,占中文科技期刊总数的11.29%,无论是刊名还是内容,都存在同质化问题。 /p p   “此外,中文科技期刊优秀稿源紧张状况始终未得到缓解。”彭斌透露,据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学者在全球SCI期刊发文32.24万余篇,在中国SCI期刊发文2.24万余篇。有30万篇论文发在国外SCI期刊上,可见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弱。 /p p   “目前我国在数量上可称为科技期刊大国,但远不能称为科技期刊强国。”《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认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进步、服务能力与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作用与其应承载的社会责任都不相匹配。 /p p   其实,中文科技期刊也有过辉煌历史。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高温铁基超导等以及我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青蒿素等重大学术成果,都是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而被世界认可的。 /p p   “但是,近30年来我国重要科研成果基本都是首发于国外期刊。”高福坦承。 /p p   strong  影响因子等评价“魔咒”难破除 /strong /p p   “导致中国优质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过于偏重SCI影响因子。”刘忠范认为。 /p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任胜利编审举了一个例子:某研究所计算科研成果绩效奖励,赫然将期刊进行分类并依次折算成论文的得分,位于期刊分类金字塔尖的只有两份期刊——《科学》和《自然》。 /p p   “很多科研机构的‘计分本’明确将一些外国杂志制定的指数作为依据,这很要命!这不是鼓励作者向这些杂志投稿,让政府背书吗?”一位科学家告诉记者。 /p p   “写文章看影响因子,发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杰青’‘长江’等各种帽子都来了。有些高校发表一篇CNS论文奖励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风气堪忧。”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认为,看论文价值除影响因子,还要看它的“寿命”,即是否一直在被引用。欧阳钟灿用他老领导周光召先生的一句话说:“不要单一追求SCI论文和所谓的影响因子及热门课题,要做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有生命力的科研工作,SCI各种因子中,引用的生命周期是最重要的。” /p p   一方面,优质论文频频投向国外名刊 另一方面,低水平论文纷纷投向国内劣质期刊。“由于评职称、毕业论文等各种需求,劣质期刊靠收取版面费也活得很好,死不了。”刘忠范说。 /p p   strong  内忧外患下国内期刊如何突围 /strong /p p   任胜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各大国际出版集团纷纷创办新期刊,抢占学术资源。“特别是一些大牌期刊社采取‘级联式评审’方式,品牌期刊如果不能录用,编辑就向稿件作者推荐转投其下一级子刊,通过逐级‘筛选’的方式消化了大量优秀科技论文。有些期刊一年就可以发表2万多篇文章。” /p p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成长,2015年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科院学部也通过鼓励院士候选人在中文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等措施,提升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p p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院士建议,对中文期刊实行分类分级评估和管理,即以学术和服务功能为导向,鼓励期刊的差异化发展,对不同性质的中文期刊采用不同的评估和管理办法。 /p p   “关键是倡导开放竞争的办刊机制。”高福认为,要增强期刊出版机构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促进以市场化发展为基础的资源整合。 /p p   刘忠范透露,此次会议围绕科技期刊去行政化、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分类管理,降低SCI评估权重、增强科学家责任、借鉴国际一流期刊经验、促进集约化和数字化发展、加大对优秀中文期刊经费和政策支持等形成相关意见和建议。 /p p br/ /p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1亿科技工作者想说点啥
    p   2017年5月30日,端午佳节,全国1亿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喜悦,是激动,是昂扬,是奋进……且听他们一诉衷肠。 /p p   火箭弹道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研究员余梦伦院士: /p p   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把科技事业和祖国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为自己能在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作用而感到自豪。献身航天科技,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又能得到无穷的成功欢乐。 /p p   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研究员杨宇光: /p p   航天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欢迎大家多多关注航天,同时也请大家认识到,航天技术的大部分回报都是间接的,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也是我们希望得到全社会理解的重要原因,但请相信,航天一定是高回报的。 /p p   行星科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首位卡尔· 萨根奖得主郑永春: /p p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很高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我希望,这个节日是科技工作者走向社会的契机,让公众和青少年见到教科书外”活的“科学家,让科学的声音在全社会更加响亮。 /p p   科普达人、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 /p p   我们身处一个科学无所不在的环境中,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都离不开科学。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也呼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关注科学,让科学真正地致力于人类的福祉,让科普更有趣、有料、有生活。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邓中翰: /p p   生逢盛世,与有荣焉。今天,科技工作者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肩负责任、承载荣光、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留学归国、矢志创新的青年院士,我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勇于探索前沿科技实现更多原创突破,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为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而不懈奋斗。 /p p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十一: /p p   从事科技工作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很感念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信任。这个节日提醒我们,科技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对知识怀有炽热之心,对民族怀有赤诚之意,对祖国怀有赤子之情,做得人民之尊重,为国家所器重,为事业能承重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p p   计算机专家、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鑫: /p p   看了新闻才知道,到2016年底全国科技工作者数量达到1个亿,很吃惊,我没有想到全国有这么多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工作者日,祝全国所有的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我想说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更加地解放思想,尤其是把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去掉,比如像最近斯普林格撤稿事件。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科技工作跟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核心的、高端的,比如计算机的基础硬件软件等,怎么把它弥补上,这是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p p   水资源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p p   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设立是创新的助推剂,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必将鼓舞科技工作者的斗志,为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材料物理专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 /p p   中国的科研环境不仅空气新鲜,还是非常温暖,健康的。站在国际舞台上去代表中国人的青年科学家们,希望你们伸开双手,大口呼吸中国的新鲜空气,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海归博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研究员李序文: /p p   希望自己能够在我的药物研发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为我们国家以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一份贡献。也勉励自己能够踏踏实实地把科研工作做好,做精、做强、做大。 /p p   网络大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副研究员袁岚峰: /p p   这一天可以办成公共科普日,让公众和科技人员接触。祝贺! /p p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站长李新荣: /p p   刻苦钻研、乐观向上、精益求精、爱国敬业,谦虚做人、严谨做事。认认真真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铺路石。 /p p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副研高工王剑琼: /p p   基层科技工作是国家科技业的基石。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我深知这项工作的枯燥和乏味。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静的下心,吃得了苦,才能将这份看起简单的工作做好。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p p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p p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全社会要大力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作为科技工作者,自身要淡泊名利,潜心科研。要以“板凳甘做十年冷”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决心,探究新知,追求真理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p p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伯强: /p p   今天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一直是做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特别是太湖的水环境、水生态工作,这么多年下来,我感觉我们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迅速提高,但是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越来越严重。在此,我想呼吁一下,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大家来支持和关心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p p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唐菊兴: /p p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对长期战斗在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向千千万万地质找矿的先辈致敬!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研究“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把成绩写在祖国大地上,才是地质科技创新的根本。 /p p   北京市交叉学科生态环境地理学科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清科: /p p   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非常感谢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营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加强科技成果宣传,实事求是地评价科技成果,使科技工作者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p p   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玉遂: /p p   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命的坚守,开发无氯氟烃泡沫材料新技术 以大国工匠精神,提供中国方案,争取国际话语权 为世界各国落实《巴黎协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p p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姜耀东: /p p   即将到来的5月30日是我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为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据我了解这在其他国家并没有先例,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只有科技强大国家才会强大,真诚希望科技工作者能肩负起时代和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衷心希望以首个& quot 科技工作者日& quot 为契机,让全社会形成共识,增强科技意识,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工作 也希望我们的管理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大科技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真正让科技工作者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p p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研究员陈颖为: /p p   作为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天文工作者,希望更多网友有天文兴趣。希望更多的人来兴隆观测基地看看我国的科学成就,参观我国最大最先进的郭守敬望远镜。 /p p /p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听听1亿科技工作者想说点啥
    p   2017年5月30日,端午佳节,全国1亿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喜悦,是激动,是昂扬,是奋进……且听他们一诉衷肠 /p p    strong 火箭弹道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研究员余梦伦院士: /strong /p p   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把科技事业和祖国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为自己能在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作用而感到自豪。献身航天科技,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又能得到无穷的成功欢乐。 /p p    strong 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研究员杨宇光: /strong /p p   航天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欢迎大家多多关注航天,同时也请大家认识到,航天技术的大部分回报都是间接的,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也是我们希望得到全社会理解的重要原因,但请相信,航天一定是高回报的。 /p p   strong  行星科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首位卡尔· 萨根奖得主郑永春: /strong /p p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很高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我希望,这个节日是科技工作者走向社会的契机,让公众和青少年见到教科书外”活的“科学家,让科学的声音在全社会更加响亮。 /p p    strong 科普达人、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 /strong /p p   我们身处一个科学无所不在的环境中,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都离不开科学。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也呼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关注科学,让科学真正地致力于人类的福祉,让科普更有趣、有料、有生活。 /p p    stro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邓中翰: /strong /p p   生逢盛世,与有荣焉。今天,科技工作者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肩负责任、承载荣光、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留学归国、矢志创新的青年院士,我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勇于探索前沿科技实现更多原创突破,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为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而不懈奋斗。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十一: /strong /p p   从事科技工作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很感念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信任。这个节日提醒我们,科技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对知识怀有炽热之心,对民族怀有赤诚之意,对祖国怀有赤子之情,做得人民之尊重,为国家所器重,为事业能承重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p p    strong 计算机专家、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鑫: /strong /p p   看了新闻才知道,到2016年底全国科技工作者数量达到1个亿,很吃惊,我没有想到全国有这么多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工作者日,祝全国所有的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我想说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更加地解放思想,尤其是把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去掉,比如像最近斯普林格撤稿事件。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科技工作跟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核心的、高端的,比如计算机的基础硬件软件等,怎么把它弥补上,这是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p p    strong 水资源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strong /p p   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设立是创新的助推剂,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必将鼓舞科技工作者的斗志,为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strong 材料物理专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 /strong /p p   中国的科研环境不仅空气新鲜,还是非常温暖,健康的。站在国际舞台上去代表中国人的青年科学家们,希望你们伸开双手,大口呼吸中国的新鲜空气,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strong 海归博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研究员李序文: /strong /p p   希望自己能够在我的药物研发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为我们国家以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一份贡献。也勉励自己能够踏踏实实地把科研工作做好,做精、做强、做大。 /p p   strong  网络大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副研究员袁岚峰: /strong /p p   这一天可以办成公共科普日,让公众和科技人员接触。祝贺!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站长李新荣: /strong /p p   刻苦钻研、乐观向上、精益求精、爱国敬业,谦虚做人、严谨做事。认认真真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铺路石。 /p p   strong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副研高工王剑琼: /strong /p p   基层科技工作是国家科技业的基石。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我深知这项工作的枯燥和乏味。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静的下心,吃得了苦,才能将这份看起简单的工作做好。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p p   strong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strong /p p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全社会要大力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作为科技工作者,自身要淡泊名利,潜心科研。要以“板凳甘做十年冷”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决心,探究新知,追求真理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伯强: /strong /p p   今天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一直是做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特别是太湖的水环境、水生态工作,这么多年下来,我感觉我们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迅速提高,但是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越来越严重。在此,我想呼吁一下,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大家来支持和关心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p p    strong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唐菊兴 /strong : /p p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对长期战斗在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向千千万万地质找矿的先辈致敬!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研究“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把成绩写在祖国大地上,才是地质科技创新的根本。 /p p    strong 北京市交叉学科生态环境地理学科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清科: /strong /p p   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非常感谢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营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加强科技成果宣传,实事求是地评价科技成果,使科技工作者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p p   strong  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玉遂: /strong /p p   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命的坚守,开发无氯氟烃泡沫材料新技术 以大国工匠精神,提供中国方案,争取国际话语权 为世界各国落实《巴黎协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p p    strong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姜耀东: /strong /p p   即将到来的5月30日是我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为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据我了解这在其他国家并没有先例,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只有科技强大国家才会强大,真诚希望科技工作者能肩负起时代和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衷心希望以首个& quot 科技工作者日& quot 为契机,让全社会形成共识,增强科技意识,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工作 也希望我们的管理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大科技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真正让科技工作者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p p    strong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研究员陈颖为: /strong /p p   作为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天文工作者,希望更多网友有天文兴趣。希望更多的人来兴隆观测基地看看我国的科学成就,参观我国最大最先进的郭守敬望远镜。 /p
  • 调查:科技工作者职业忠诚度是高还是低?
    本次调查中,收入待遇差、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和工作压力大成为科技工作者想更换职业和工作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75.2%的科技工作者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本单位工作,仅23.8%换过工作,职业流动率低于2003年调查时的34.4%。   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在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中频频被提到的词。虽然简简单单几个字,却与一个职业最大的优势和潜藏的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科技工作,这个在普通人眼中拥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很强职业吸引力的工作,其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又如何呢?   ————数据回放————   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忠诚度应引起重视   7月10日,中国科协发布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队伍总体稳定,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较高。近半数(48.7%)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不到一成。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30.3%的科技工作者最愿意从事的仍是目前的职业,加上选择大学教师(10.5%)、工程师(7.6%)、医生(4.5%)和科学家(3.2%)等科技相关职业的人,选择科技工作作为理想职业的人仍在半数以上。在可能选择的其他职业中,选择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15.3%)和官员/公务员(14.3%)的比例最高。调查发现,75.2%的科技工作者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本单位工作,仅23.8%换过工作,职业流动率低于2003年调查时的34.4%。从流动意愿看,32%的科技工作者有职业流动意向。报告特别提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忠诚度下降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一线声音————   “不一定”会一直从事科研事业   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怎样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呢?他们会将其作为毕生的职业吗?   小安是中科院某研究所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进入目前的专业领域已超过十年。虽然从小就想做一名科学家,但在回答是否会一直从事科研事业这个问题时,却出人意料地说:“不一定。”“如果一项事业让你看不到希望,为什么要一直身陷其中呢?如果你总是看到论资排辈,看到正在扛起科研大旗的人只关心自己狭窄的领域,看到一个学科内不同研究方向的人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你还会死心塌地地喜欢这个职业吗?”   而在武汉某航天企业工作的小徐则坦言工作比较具有挑战性,精神压力比较大,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不止一次感觉到年轻人的想法常常被权威压抑。“身边的同事也有背着单位考公务员或者另谋高就的,对我来说,武汉这个城市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原因分析————   收入、发展前景和工作压力是最重要因素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是负责组织这次调查的部门,该部调查研究处处长张小梅介绍,科技工作者想更换职业和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工作收入待遇差(51.8%),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41.4%),工作压力大(33.5%)。其他次要原因依次是缺乏成就感(31.5%)、工作太辛苦(27.6%)、工作枯燥(22.7%)、住房问题(21.5%)、不能发挥专业特长(17.4%)、工作设施条件差(14.3%)、职称问题(8.9%)、家庭问题(7.7%)、单位人际关系紧张(6.2%)、工作不稳定(4.0%)等。根据调查显示,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的平均收入(33654元)比35岁以上者(43638元)低近万元。   不同职业科技工作者想更换职业的原因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农技推广人员想换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收入待遇差,这一因素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工程技术人员想换工作或职业的原因主要考虑的是“职业发展前景”,在各职业类型中最高,同时因为“缺乏成就感”想流动的比例也较其他群体高。   卫生技术人员想换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和“工作太辛苦”,在各职业类型中比例最高。   城市:现实职业认同度不高   2007年,中国科协选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武汉、南京、广州、沈阳、青岛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了“十城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我们从这个调查中看出,城市科技工作者在理想层面上的职业认同度较高,大多数人觉得科技工作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崔建平谈道,“但是,其中三成以上的人对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持消极评价,六成人认为敬业精神不佳,近四成人认为自身一半以上能力不能发挥。”   “如果对个人的职业规划不满意,认同度不高,职业成就感下降,就很容易影响到职业忠诚度。”张小梅补充说。   农村:机会与评价的不公   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相比,农村的科技工作者又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从2006年下半年起,中国科协开展了“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3个样本县的2万多名农业、卫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其中最困难的还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下乡补贴、电脑和基本的交通工具往往都难以满足。在评价体系方面,对论文和外语的要求与实际工作有脱节的问题,所以和省、市农业部门的同行比起来,收入和职称方面都比较吃亏。”崔建平感慨地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基层科技工作者表达了调动工作的愿望,但稀缺的机会也导致了实际流动率较低。   ————现状反思————   流动障碍客观存在   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科技工作者在职业忠诚度方面存在的种种潜在问题。但是,调查报告特别提出,在整体社会流动性加大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者内部职业流动比例反而比2003年有所下降,说明科技工作相关职业保持了较高的吸引力。   “当然,这和流动阻力也有一定关系。近九成的人认为存在流动障碍,其中超过1/3认为受制于人事档案,约1/4担心流动之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另有近1/5担心单位领导不放。”崔建平说。   现有条件还不够好么?   条件待遇不够好,是造成职业忠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今天,应该怎样看待科技工作者的条件环境待遇问题?   张小梅告诉记者,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院士曾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研创新的硬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大学和研究所的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研经费也有大幅度提高。当前,需要特别重视建设创新的软环境和集聚优秀人才的团队。在1999年中国科协首届年会上,周光召主席以“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为题作大会报告,分析了重大科学发现的8个产生条件,得出了物质条件在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学工程实现上都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的结论。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科学家谈到,他从美国做过学术报告回来,下了飞机第一件事就是蹬着板车去拉蜂窝煤,没有因为这样的事影响到工作。虽然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标准要求现在的科技工作者,但是老科学家的态度仍然不失为年轻一代的镜鉴。   需要开辟合理的提升途径   “不够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过于频繁的评估,给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崔建平说,“如何评价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即使讨论到提高待遇,也不是简单地加工资,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提升途径。”   ■ 相关背景   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依托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点进行,发放问卷32100份,回收合格问卷30078份,覆盖了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从从事职业看:科学研究人员占8.1%,工程技术人员占30.6%,卫生技术人员占19.2%,农技推广人员占5.2%,自然科学教学人员占21.2%,科技管理人员占11.3%,其他占4.3% 从所在单位类型来看,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占13.7%,高等院校占18.8%,中学和技校占6.9%,医疗卫生机构占19.1%,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占6.9%,大型企业占25.8%,中小企业占6.4%,其他占2.3% 从所在单位行业看,教育占24.3%,制造业占2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20.2%,农、林、牧、渔业占10.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占9.1%,其他合计占13%。
  • 祝贺2016年度理加优秀青年科技论文评选暨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
    2017年1月10日,2016年度理加优秀青年科技论文评选暨学术交流会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成功举办。 论文评委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研究员、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索志立研究员、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执行董事李晓波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卢琦研究员、贾志清研究员等15位行业专家担任评委。 大会开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卢琦研究员为本次会议致辞,欢迎前来参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理加联合总经理孙宝宇先生强调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理加联合作为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会一直全力支持学者们的科研工作。 上午,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研究员为参会学者分享了我国北方降水变化及其原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索志立研究员讲解了植物分类、遗传变异与进化;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介绍了第四纪测年与古环境重建指标:过去、现在与未来。 理加联合总经理孙宝宇先生给参会学者讲解了生态定位站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介绍最新的监测技术及应用技巧,为参会学者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理加联合展出了美国LGR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美国ASD地物光谱仪、美国Resonon高光谱成像仪及理加联合自主研发的SF-3000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PS-3000便携式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优越的仪器性能,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认可和青睐。 下午,青年科技者论文评选正式开始,每位学者讲完后,评委们都做了深入的指导,场面热烈、如火如荼。最后,一等奖桂冠由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高莹助理研究员获得,理加联合执行董事李晓波博士亲自为其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会议,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了青年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理加联合作为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会尽我们所能,全力支持学者们的科研工作。关于理加联合 理加联合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高光谱成像测量、大气空气质量监测、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联合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著名大学和政府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与信赖,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充分认可。主要代理产品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美国CSI公司闭路涡度相关和大气廓线测量系统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气体分析及颗粒物监测产品系列美国Agilent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加拿大ITRES高光谱成像仪
  • 盛瀚CIC-D180型离子色谱仪入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2020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圆满落幕。经初评、复评及终评,共有10件产品(作品)获得“2020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盛瀚CIC-D180型离子色谱仪入围复评,虽距金奖一步之遥,但能够在众多作品中入围已是很大的认可。盛瀚D180型离子色谱仪不仅美观大气,而且实现了手机APP远程操控、一键智能维护等功能,可大大提高分析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可做双系统,可搭配多种检测器,实现多种仪器的联用,模块化的设计满足了不同仪器使用者的需求。致力于中国仪器高端化,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盛瀚将始终坚守使命,用产品传递美好,让世界爱上中国智造!
  • 泰林荣获“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
    2012年9月23日,由慧聪制药工业网主办的&ldquo 责任· 创新· 未来&mdash &mdash 2011年度制药工业十佳品牌评选&rdquo 颁奖盛典在慧聪网总部基地盛大举办。现场揭晓了&ldquo 十佳制药装备民族品牌&rdquo 、&ldquo 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rdquo 、&ldquo 十佳最具潜力品牌&rdquo 、&ldquo 十佳原辅料民族品牌&rdquo 、&ldquo 十佳配套设备品牌&rdquo 、&ldquo 十佳药用包材品牌&rdquo 六大奖项。 杭州泰林生物术设备有限公司&ldquo 泰林&rdquo 品牌在本次评选中荣获&ldquo 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rdquo 称号。 获奖感言:非常感谢慧聪网,也感谢这么多年支持我们的用户朋友,泰林将近20年,我们接下来继续以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为目标,争取打造百年泰林,非常感谢。 品牌诠释: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企业精神 成就泰林核心竞争力。 企业介绍: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被授予&ldquo 守合同重信用单位&rdquo 、&ldquo 浙江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rdquo 、&ldquo 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rdquo 等称号。公司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的&ldquo 天堂硅谷&rdquo ----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投资兴建的花园式&ldquo 泰林科技园&rdquo ,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管理,已通过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产品技术标准与品质国际化。 &ldquo 2011年度制药工业十佳品牌评选&rdquo 活动以&ldquo 责任· 创新· 未来&rdquo 为宗旨,聚业内同仁齐鉴赝真,推动制药工业行业健康发展;揽行业精英共襄盛举,扬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精英风采;搭专家、行业上下游企业、媒体联盟的沟通交流平台;寻找年度行业&ldquo 佼佼者&rdquo ,引领整合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助推行业纵深发展,提升行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外部影响力。 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中国中药协会、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的支持。六大奖项的所有获奖品牌均是经过网络投票、短信投票、网银投票、专家评审、纸质选票、邓白氏研究审核等环节层层筛选,由十佳评选组委会综合评定产生。
  • 质检总局印发《2018年质检科技工作要点》
    p 近日,质检总局印发《2018年质检科技工作要点》《2018年质检科技工作要点》要求,坚持协同创新,全方位推进质量基础科研攻关。强化能力建设,多举措支持产业质量提升。加强平台建设,多维度营造质检科技创新环境。突出技术优势,强有力扩大质检技术服务供给。完善工作体系,整体性释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效能。贯彻从严治党,高标准打造质检科技人才队伍。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2018年质检科技工作要点 /span /strong /p p 2018年质检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科技质检建设,着力提升质检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质量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一、坚持协同创新,全方位推进质量基础科研攻关 /span /strong /p p 1. 扎实做好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加强NQI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研究,谋划新的重点专项,深入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科学研究。组织实施好NQI重点专项,保证总体目标实现和专项产出成果质量,加强成果的集成、应用和宣传。 /p p 2. 积极推动地方开展NQI科技创新。抓好《质检总局 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加强工作督导;各地要积极争取科技部门支持,出台相应措施,明确支持重点,促进地方加强NQI统筹建设与综合应用,构建中央和地方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新格局。 /p p 3. 持续抓好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组织实施2018年度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和应急技术保障专项项目。继续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在研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工作。 /p p 4. 认真开展质检科研成果评定。做好全国质检系统科研成果评定工作,集中宣传展示一批优秀质检科研成果,推荐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充分调动质检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二、强化能力建设,多举措支持产业质量提升 /span /strong /p p 5. 深入推进国家质检中心创新发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做好质量技术监督能力提升专项组织实施。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动态管理,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管理的意见,更好地发挥国家质检中心支撑履职把关和加强公共技术服务的作用。 /p p 6. 持续优化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布局。围绕保障国门安全的需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根据检验检疫业务改革,动态调整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规划布局,抓好《检验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更好地支撑质检履职把关和服务新兴产业发展。 /p p 7. 努力打造数字化实验室。推进智慧实验室建设,继续完善e-CIQ Lab系统,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数据大集中,提升检验检疫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p p 8. 继续推进口岸技术查验设施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口岸技术查验设施建设基本要求》,加强航空、水运、公路、铁路和寄递物五类口岸检验检疫技术能力建设,加大重点设备设施投入,带动口岸快速查验和安全把关能力的整体提升。 /p p 9.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技术联盟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检测联盟建设。依托联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用飞行检查等方式进行实验室检测数据比对,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提升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的能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三、加强平台建设,多维度营造质检科技创新环境 /span /strong /p p 10. 全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质量基础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加强质检系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质检系统公益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p p 11. 加快建设成果转化平台。推动《质检总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落实,继续加强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强与国家各类成果转化基金的对接,促进更多优秀的质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p p 12. 不断加大质检科普宣传力度。举办第五届质检科技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大力推进质检科普基地建设,推出一批优秀质检科普作品,培养一支专业化科普队伍,打造具有质检特色的科普品牌。 /p p 13. 继续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与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国计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部际协调机制,拓展质检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NQI技术交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四、突出技术优势,强有力扩大质检技术服务供给 /span /strong /p p 14. 深入开展“双零”活动。围绕“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主题,持续推动质检技术机构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树立服务典型,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更广泛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委专家企业行活动常态化,更好地服务“双创”。 /p p 15. 稳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配合中央编办加强工作调研,研究整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做好协调推动,进一步推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p p 16. 积极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按照《质检总局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通知》要求,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一批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发展,服务区域质量提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五、完善工作体系,整体性释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效能 /strong /span /p p 17. 不断提高保护水平。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保护一批地理特征明显、人文特色鲜明、质量特性突出的重点产品。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 br/ /p p 18. 积极助力扶贫攻坚。推动贫困地区挖掘地理标志产品潜在资源,加强业务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增加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 /p p 19. 持续推动地理标志国际合作。继续推进“中欧100+100”、“中日10+10”、“中泰3+3”等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互保。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更多优秀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六、贯彻从严治党,高标准打造质检科技人才队伍 /strong /span /p p 2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要求和总局党组部署,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增强“四个自信”,自觉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br/ /p p 21.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切实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廉洁自律,深化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党建与科技工作紧密结合。 /p p 22. 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总局科技委作用,开展战略性研究,提出咨询建议。培育质检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举办质检科技创新培训班,切实提高质检科技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强质检科技统计工作。 /p
  • 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鼓励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创造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共同举办了2020“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自2020年6月起开始征集,至2020年9月截止,获得了广大博士生的响应和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之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初审、会评,最终评选出优秀博士论文5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5篇。现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0月22日—10月28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需在公示期内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交书面“异议书”。异议书应包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异议内容及有关异议的事实依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单位名称、法人、联系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并加盖单位公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nbsp 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并签字)、身份证号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书,不予受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李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联系电话:010-82800750;1346676408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邮箱:lijie@cis.org.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03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优秀博士论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面向触摸屏图像再现的力触觉接口与交互技术研究》&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陈大鹏& nbsp 东南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宋爱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仿生小型两栖球形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多机系统特性评价》&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何彦霖& nbsp 北京理工大学& nbsp 指导教师:郭书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基于几何相位超表面的超分辨成像功能器件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高辉& nbsp 中国科学院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王长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模拟人体咳嗽的痰液清除关键技术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任帅& nbsp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蔡茂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复合仿生成像关键技术及脉冲激光回波信号处理研究》&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程阳& nbsp 北京理工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郝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二、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城市环境下车辆智能融合定位技术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徐启敏& nbsp 东南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李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激光聚变靶丸内表面形貌测量方法与技术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王龙肖& nbsp 北京理工大学& nbsp 指导教师:赵维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涡流磁场解析模型与缺陷电磁特性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蒋峰& nbsp 上海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刘树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基于超薄掺杂银膜的透明电磁屏蔽方法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王赫岩& nbsp 哈尔滨工业大学 & nbsp 指导教师:谭久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多物理电磁及热成像钢轨裂纹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nbsp & nbsp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