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仪器信息网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话题讨论。

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相关的论坛

  • 访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百家实验室:访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瀚盟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为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同时将好的检测机构及其优势检测项目推荐给广大用户,“仪器信息网”与“我要测”自2011年9月1日开始,对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联合走访参观,关注行业热点。针对制药领域“十二五”规划,近日,“仪器信息网”与“我要测”相关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八十八站:瀚盟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瀚盟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质量总监董华女士热情接待了我要测网到访人员。  瀚盟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盟”)成立于2009年6月,由晨兴集团受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泰达)委托独资成立,负责管理运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目前实验室面积2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投资总额达7000万元,“中心”多位专家在国外知名服务机构从事相关研究多年,悉知美国、欧盟及中国药典对临床前药物分析测试和药物质量控制及申报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文件,可为企业提供经济高效的技术服务。  集合多位权威专家的力量,目前“中心”已建成的三个核心技术平台:药物代谢实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MPK)、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药品质量控制及申报(CMC),服务项目涵盖生物大分子、化学药物和复杂天然药物体系的分析测试与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心”已于2011年10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获得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ILAC)授权的ILAC-MRA/CNAS联合标识的使用权,出具的检测报告可被包括欧盟在内的61个经济体和74个认可机构承认。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4629442.jpg瀚盟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大楼外景  药物代谢实验(DMPK)  董华女士介绍说,“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分析是‘瀚盟’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拥有领域内资深的科研团队,配备先进的分析仪器,所有的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仪器操作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能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快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相应的生物样品分析服务。”  “瀚盟”药物代谢动力学(DMPK)部门的服务项目包括: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PK/TK/PD)的生物样品分析服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药物在小鼠、大鼠、兔、犬、猴体内ADME机制研究、生物利用度、组织分布、物料平衡、药物体内相互作用研究等;体外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体外化合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包括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S9组分、肝细胞代谢稳定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等。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00144.jpg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仪API4000 QTRAP(TM)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019234.jpg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  据董华女士介绍,Waters UPLC-Quattro Premier XE LC-MS/MS主要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分析测试,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具有分析时间短、成分多、定量定性准确的优势。目前,在中药研究方面,“瀚盟”已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广泛合作,合作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多组分体外质量控制及方法学验证服务,中药多组分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瀚盟”蛋白质组学的服务项目包含八大部分:双向凝胶电泳、生物标记物、大规模蛋白质鉴定、二硫键鉴定、硫酸化位点鉴定、蛋白质全序列分析、凝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DIGE)以及蛋白质其他修饰。相关仪器有Q-TOF、MALDI-TOF、LTQ、Biacore、AKTA、SEM等。“瀚盟”多位蛋白质组学专家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125925.jpg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参观过程中,我要测网编辑了解到,“瀚盟”公司改进了Thermo LTQ离子阱质谱,利用二维一体柱建立以二维液相色谱-质谱为核心的高通量筛选平台,采用“瀚盟”独家的多维基于酸碱梯度、反相色谱-质谱在线联用实现对多肽的高覆盖率、高重复性和高灵敏度鉴定,能一次从血清样品中鉴定出3000多组蛋白质,其中大量的低丰度蛋白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癌症发生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血清进行大规模筛选,确认若干可用于临床诊断和分型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210125.jpg线性离子阱质谱系统LTQ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239206.jpgEttan DALT six 双向电泳仪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250997.jpgBiacore 3000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32167.jpg快速纯化系统AKTA purifier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312942.jpg扫描电镜SEM  药品质量控制及申报(CMC)  “瀚盟”依靠仪器设备分析平台以及在仪器分析、药物分析和药品注册申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团队,能够给国内外各医药研发企业、药厂、医院和科研院所提供优质系统的药物分析与申报服务。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7/2012720155335342.jpgCMC实验室  药品服务及申报服务项目包含:有机结构分析、化合物理化性质检测、质量控制、天然药物体系分析、药物合成一站式分析服务、化药新药报批服务、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质量标准提高和制剂申报服务。相关仪器有核磁共振分析仪(NMR)、质谱仪、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多种大型仪器。  参观过程中,CMC组技术主管武春密女士谈到和多个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主要合作项目有:药物合成一站式分析服务;反应监测、目标产物制备及结构确证;药品中溶剂残留测试;食品和保健品中农残和重金属检测;代谢组学研究;质量标准提高和制剂申报服务等等,取得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http://bimg.in

  • 【建设新闻】中欧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落户石市

    日前,石家庄科技中心和爱尔兰百美达公司签署了《中欧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书》。这一高端国际性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实验室的落户,将引导石市生物医药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接轨。

  • 高校科研院所刚刚发布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诚聘科研助-深圳市职位,坐标深圳市,速来围观!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6459.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诚聘科研助-深圳市[b]职位描述/要求:[/b]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是专门从事生物医药与功能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研究的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院围绕海洋药物合成、化学生物学、功能材料等研发领域设立以下三个研究中心:(1)海洋天然产物合成研究中心(2)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3)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重点实验室提升项目、企业研究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研究方向:(1)代谢性疾病的分子调控机制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针对化学性肝损伤治疗药物匮乏的现状,从天然成分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抗化学性肝损伤的化合物单体成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虚拟筛选和结构优化研究,发现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2)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及其选择性调控;基于小分子化合物作用特点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实现从新的角度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或生物分子事件、进而研制新型药物的目标。科研助理招聘[任职要求]1. 已获得药理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含)以上,有优秀的实验和理论背景;2. 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能力;3. 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吃苦耐劳、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4. 发表过较高水平论文(SCI收录)者优先。[招聘人数]2人,综合年薪12万~20万1. 五险一金及我单位同类职工相应福利待遇;2. 优秀者,可优先推送至合作单位读博;3. 工作期间,享受本单位对科研立项、著作、论文、成果专利等奖励。[应聘材料]1. 个人简历;2. 学历、学位证明复印件;3. 论文清单、代表作全文及取得的相关成果资料;4. 其它能够说明科研能力的相关资料。[应聘程序]1. 先将上述材料发到指定邮箱;2. 经过初筛后需进行面试;在面试期间,应聘人员可了解课题组的科研情况,不方便来深面试人员可以采用视频面试方式。[联系方式]联系人:孙老师邮箱:susan@szpt.edu.cn联系人:欧阳老师邮箱:ouyangzijun@szpt. edu. cn手机号:17688996201[b]公司介绍:[/b] 为更精准的帮用户选择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就业机会,特发布此职位专区,便于求职者第一时间锁定优质的就业机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6459.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生物医药/医疗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

    [font=&][size=16px]当前环境与政策布局共同将生物医药行业送上风口,由智联研究院发布的《生物医药 / 医疗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将生物工程、医疗设备 / 器械、医药制造、医疗检测、医药批发 / 零售、卫生服务作为研究范围,从行业人才供需、薪酬、工作环境以及职场人工作体验等方面,反映生物医药 / 医疗产业招聘求职情况,为人才择业、转行带来启示,同时为企业招聘和行业研究提供参考。生物工程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141%,增速领先全行业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生物医药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 8%,与全行业的 8.4% 大体相当。但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各细分行业中,生物工程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高达 141%,遥遥领先于全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以疫苗研制带动的医药创新拉动了生物医药上游研发的发展,生物工程所在的研究领域所需人才数量增加。招聘需求同比下降 2.2% 的医药批发 / 零售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竞争指数达 56.4,相当于平均一个招聘职位收到 56.4 份简历,由于医药批发 / 零售行业所需专业技能和准入门槛较低,因此吸引了更多求职者投递简历。其次是医药制造、医疗检测,竞争指数分别为 50.6、46.7。专业性医疗类岗位的招聘需求最高,达 37.3%就不同岗位来看,医疗 / 医美 / 医务职业占整体招聘职位数的 37.3%,排名第一。其次是销售 / 商务拓展,占比达到 16.3%。这两大职业与生产制造 / 营运管理、商务服务 / 生活服务、运营 / 专业分析、物流 / 采购 / 供应链等共 6 类岗位占据整体职业需求的 74.2%。在生物医药 / 医疗领域,专业性医疗类岗位的招聘需求最高,其次是销售、制造、运营、供应链等职位,行政、人事等职能性岗位需求占比不到 3 成。北京生物医药 / 医疗职位占比达 11%,位列第一从城市维度看,在生物医药 / 医疗职位数占比排名 TOP20 的城市中,北京职位数最多,占比达到 11%,其次是上海 (5.4%),成都超过广州和深圳,以 4.6% 的占比位列第三。但从竞争指数来看,上海的竞争指数为 33.7,明显小于北京和成都的 68.6、60.4,求职者可重点关注上海的行业机会。此外,郑州也有较多生物医药岗位,从 2000 年起郑州就开始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职位数占比 Top20 的城市中,重庆职位数增速位居第一,达到 29.2%。其次是武汉和杭州,职位数增速分别为 21.2% 和 18.6%。职位数排名靠前的各个城市,其产业布局也各有侧重,呈现出医药制造为主,细分领域各有侧重的形态。其中,上海医药制造职位占比最高,达到 46.9%,其次是杭州和济南,分别为 42.7% 和 40.9%。在医疗设备 / 器械领域,职位数占比最高的为深圳,达到 44.8%。而卫生服务职位数占比最高的城市是成都,达到 24.6%。上海多家医药制造企业位居中国制造百强,深圳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发展,成都致力于卫生服务行业布局,都促进了相关细分职位招聘需求增长。生物医药 / 医疗 “钱景” 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生物医药平均招聘薪酬 9949 元 / 月,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 9889 元 / 月。其中各行业平均薪酬差异较大,生物工程月薪高达 11350 元,其次是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 / 器械,分别为 10309 元、10205 元。总体来看,作为生物医药 / 医疗 “钱景” 可观,尤其是研发和制造类职位的薪酬水平更高。医美、牙科及数字化岗位最能赚数据表明,生物医药 / 医疗薪酬 TOP 20 职业中,平均招聘薪资排名第一的架构师,月收入达 31115 元 / 月,其次是整形师 (30426 元)、皮肤科医生 (27877 元)、算法工程师 (23758 元)。从上榜职业来看,高技术型岗位平均招聘薪酬更高。技能方面,“最能赚” 的技能当属医美、牙科及数字化技能。在薪酬 TOP 50 技能中,医疗美容主诊排名第一,月薪高达 37416 元。美容护理、微整形等上榜技能,也属于医美范畴。南京平均月薪超 1.3 万元,位列第三从不同城市来看,在职位占比 TOP20 城市中,上海平均薪酬排名第一,达到 14154 元 / 月。此外,北京、南京、杭州、苏州、广州、深圳 6 大城市平均薪酬均突破万元 / 月。可见,长三角和珠三角是行业薪酬较高城市,求职者可以根据招聘岗位需求充裕度、薪酬水平等情况,综合考虑职位选择。工作压力较全行业更小,加班时间较短17.9% 的生物医药职场人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而全行业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的职场人占比达到 25.4%。工作在 “8 小时以内” 的生物医药受访者占比达到 36.1%,比全行业高出 10 个百分点,这或与部分从业者工作时间安排更加灵活有关。行业认同感强,焦虑度低于全行业关于职场晋升,47.9% 的生物医药 / 医疗职场人认为,所在公司 “没有明确晋升机制,制度混乱”,与全行业的 47.1% 大体相当。关于未来发展计划,有 33.6% 的从业者想通过跳槽实现下一步的职业发展,在选项中排在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仅有 20.4% 的生物医药职场人考虑转行,占比明显低于全行业的 29.3%。可见,生物医药 / 医疗从业者更愿意在本行业内流转,想跨行业闯荡的职场人占比较少。4 成以上从业者对所在行业充满信心调研数据显示,44.4% 的生物医药职场人对自身所在行业发展充满信心,明显高于全行业的 29.4%。此外,在被问及认为哪个行业更具发展潜力时,64.4% 的生物医药从业者选择了本行业,而全行业认为生物医药最具潜力的人数占比 37.5%,这表明 “身在此山中” 的生物医药从业者更看好自身所在行业。[/size][/font]

  • 【资料】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产业区魅力初显

    从有关部门获悉,日前正式启动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产业区魅力初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投产。未来3年,滨海高新区还将吸引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200名,支持重大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项目100项,带动形成5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   据介绍,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坐落于滨海高新区,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本市共同筹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要求,该产业区共包括技术支撑区、企业孵化区、产业发展区、展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商业配套区6大功能区。目前已完成6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区内还将建设形成生物技术制药、化学药、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5大产业化基地。   目前,入驻该产业区的主要项目进展顺利:天津市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日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今后可为全国各地的企业、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的新药安全评价服务;以卫生装备、健康与环境研究、新功能食品、新药开发为基础,为企业中试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服务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滨海新区科研与成果转化基地即将开建;总投资26.3亿元的7个产业化入驻项目,预计明年下半年起将陆续投产,涉及动物保健品、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等多个生物医药领域,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70亿元。   按照创新园的长远规划,到2020年,将力争平均每年取得5个一类新药证书、20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促进形成一批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药物孵化基地,培育和引进10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大企业。届时,创新园将带动滨海新区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地,并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记者张檬)

  • 【转帖】找准突破口 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原创力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专家认为,就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度低、集中度低、市场无序竞争的现状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若找不到新的突破方式就没有出路。“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日本分别占59%、19%和17%。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国内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生物企业严重缺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无序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魏继如是说。就中国范围内来看,“生物技术方面的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不到5%。”魏继刚说。因此,如何提升我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原创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及农业生物产业的发展成为此次论坛关注的重点。[/font]

  • 世界生物医药百强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http://www.bioon.com/industry/UploadFiles/201312/2013121308573879.jpg近年,中国生物医药发展迅速,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仍存在规模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应当从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制药企业应当加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市场,重点可以在细分市场进行突破。奋起直追的后来者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生物医药虽然起步时间并不太晚,但从发展历程来看,无疑是一个后来者。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1996年归国创业,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生物医药在美国已经遍地开花,而中国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他说,当时市面上的生物药品全都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很难买。但在近20年时间的发展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逐渐将这一差距缩小。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国家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工程投入近200亿元资金,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效明显。《2012年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显示,生物制药行业是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61%。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约为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852.7亿元,同比增长20.5%。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药企已经基本能生产所有常用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剂。但是在抗肿瘤药物等部分高端药物上,仍然依赖于进口。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整体医药产业中的比例为10%左右,与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占整体医药产业比例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些年我国生物医药最大的进步体现在仿制药替代进口药上面。”山东省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姜国胜说,随着部分国外药物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仿制药逐渐取代了进口药在临床医学上的使用,并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而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从全球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中国生物医药追赶欧美的道路仍然很长。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欧盟企业的生物医药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率超过95%,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只占5%不到。在世界排名100位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针对这一局面“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计划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投入专项资金100亿元,总体目标是加快实现中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历史性、战略性转变。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2013年至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和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政策利好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使国际和国内医疗、分析机构都对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持看好态度。中投顾问分析认为,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类占全球的药品和销售收入比重将会超过30%。凭借中国医药市场高居全球第二的地位,届时中国将成为生物医药的主要市场之一。资金和时间投入成发展掣肘在追赶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日本、印度等邻国的过程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是资金和时间的投入。生物谷咨询“BioInsight”首席分析师杨春介绍,业界对研发一款新药所需投入的概括是“十亿美金,十年时间”。仅仅国际医药巨头辉瑞一年的研发经费,就超过了我国所有生物医药企业的总和。生物医药研发需要的巨大投入,导致我国尝试新药研发的企业寥寥无几。即便是仿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和时间。齐鲁制药研究院院长张明会说,据业内测算,一款生物药仿制成功的成本达到化学新药的80%左右,周期则从三五年到十多年不等。对我国药企而言,仍然是不轻的负担。有学者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则是我国药企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登记在册的药品生产企业多达6986家;而根据主要药企的年报,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行业分散,导致大量研发经费分散在不同的着力点上,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杨春说“负担不起”的后果,是我国有影响力的新药很少,而仿制药的质量大多不理想。同时,许多企业停留在低层次的仿制上,并且“一哄而上”的现象较为普遍,形成极大的浪费。除了资金之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我国药企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近年从国际知名药企跳槽到国内药企的高端研发人才有不少,但是部分研究机构和药企反映,基层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相对还欠缺。姜国胜介绍,由于生物医药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只具备基本的技能,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经历很长的培养周期。国内生物医药本来就起步较晚,再加上人才培养的过程,追赶国际生物医药企业需要的时间难免漫长。我国的医保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杨春介绍,在欧美主要国家,抗肿瘤的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报销的范畴,病人可以长期服用;而在国内,这些药物尚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的待遇,导致价格较高,病人承受不起,大多只能使用一两个疗程。此外,面对国企医药巨头的直接竞争,中国药企的发展将更为艰难。金磊认为,一方面,国际药企加速了在中国的布局,研发、临床试验等环节不断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随着人体试验成本的大幅提升,中国新药研发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这也使中国生物医药在和国企药企的短兵相接中,将丧失自身独有的优势。

  • 银行支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去年的】

    银行支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介: 生物医药产业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10年发展尤其迅速,一些生物医药的产品治疗了很多在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如对肝炎、癌症的治疗都起到作用。在国际上,美国、欧盟等生物医药技术前沿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创新药多半出自生物医药领域,且受到医学界的欢迎,销售额迅速增长。像基因工程类产品、疫苗类产品,单抗产品等,都给了医生全新的选择。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渐进入快车道。未来10年,一批基因治疗方案、药物将进入应用阶段;将针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个生物新药证书,开发近200种生物药,近400个生物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自200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在10%以上,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25%以上,尚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未来随着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等需求合力,保障了未来生物制药行业产值保持每年至少20%以上增长。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银行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介绍了目前国内银行支持生物医药信贷现状及银企合作情况,最后提出生物医药行业银行信贷策略。希望藉此能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开展生物医药行业授信业务方面能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授信决策参考,并为相关领域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 【讨论】高端生物医药实验室已在石家庄开建

    新闻:[size=2][b]高端生物医药实验室已在石家庄开建正文目录[/b][/size]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科技中心与爱尔兰百美达公司签署《中欧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书》,双方将联合建设这一高端国际性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实验室。 中欧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是石家庄科技中心国际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双方签约合作,完成了国外先进医药技术和国内一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良好对接,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否预示国家医药向生物制药发展???

  • [转贴]生物医药专用示踪剂-18O稳定同位素分离的研究

    生物医药专用示踪剂-18O稳定同位素分离的研究2005-12-1 13:25:09 来源:国家科技成果网 “生物医药专用示踪剂-18O稳定同位素分离的研究”项目的产品为稳定性同位素产品,属于同位素新材料技术领域,已被列入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符合当前国家引导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投资结构以及审批投资项目的重点鼓励发展的十个方面的134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的产业化方向。重氧(18O)同位素产品作为无放射性的示踪原子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研究、核医学等高端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核医学PET领域的显影药物上是极为重要的应用试剂。重氧(18O)同位素产品是上海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授权专利1项,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类),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上海化工研究院自2002年开始进行重氧(18O)同位素产品的研发,经三年多的努力,成功开发和掌握了全丰度范围(10%~97%)重氧(18O)的分离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了稳定性同位素专用分离技术、特殊的填料表面处理技术、微小流量均布技术、氢转化技术、级联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以天然水为原料,“高效规整填料恒压级联(真空)精馏法”的新工艺。并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建立了国内首套制取重氧(18O)同位素产品的多塔级联、中试规模的生产研究装置,生产获得低丰度10%~高丰度97%重氧(18O)同位素产品。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试用,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产品和技术的空白,经科技查新证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氧(18O)同位素产品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每克产品国际市场售价50?70美元,国内市场售价高于1000元,而本项目技术生产获得的产品成本低于150元/克,重氧(18O)同位素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可完全替代进口,进入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节汇创汇,扩大就业,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成功产业化,不仅能填补国内稳定性同位素领域重氧(18O)同位素产品制备技术和产品的空白,避免国外技术垄断,满足医疗、科研等研究领域发展的需要,更能作为示踪剂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领域疾病诊断PET设备,促进PET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对于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动了其它稳定同位素产品的开发和相关标记化合物系列产品的研制,全面提升我国稳定同位素研究领域及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领域深入广泛发展,拖动效应深远,前景广阔,社会效益显著。

  • 安捷伦携手云泰集团 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013年12月5日,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与云泰集团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安捷伦全球高级副总裁、生命科学与诊断事业部总裁Lars Holmkvist先生、云泰集团CEO熊慧女士,双方高层及媒体和用户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会上,双方联合宣布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借助双方优势,共同致力于血液病和癌症疾病的分子诊疗产品的开发,为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生物产业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生物医药产业居生物产业之首。据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而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生物医药市场。今年,由国务院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会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进行扶持,未来我国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创新力度将会增强。

  • 【转帖】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报告

    发信人: yangel (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 信区: LSIA标 题: 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报告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11月15日14:12:36 星期六), 转信目 录 一、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一)生物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4 (二)知识产权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8 (三)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迫在眉睫 9 二、国内及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现状         12 (一)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概况 12 (二)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现状 14 (三)全国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工作存在问题 17 三、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            19 (一)政府要强化政策引导和知识产权保护 19 (二)产学研要制定和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 20-------------------------------------------------------------------------------- 本报告《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主要讨论生物医药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重点是与专利有关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本课题所称“生物医药”主要指: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入基因组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爱滋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剂型,包括涂剂、栓剂、气雾剂、滴剂等;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濒危和稀缺中药材;利用功能基因组研究手段鉴别和研究新型药物靶基因或靶蛋白,进行药物高通量筛选和开发的产物;利用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新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发酵水平、降低消耗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专利战略是政府、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等结合自身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对专利信息及有关信息的收集和研究,了解有关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和立法等方面动态,预测相关技术、经济发展趋势与方向,以赢得竞争能力和优势,赢得知识产权竞争以及整个市场竞争主动权,谋求更大市场分额和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在专利方面采取相应对策的综合。一、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物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20年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畜牧业、环保业等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例如,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正在引发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医药产业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环境恶化,以及遗传和缺少有效防止手段等影响,众多疑难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20世纪末,国外高血压患者年均增加320万人以上,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占世界总死亡率的1/3;癌症患者有3710万人,每年死亡约630万人;糖尿病患者多达1.2亿人,2025年将上升到3亿人;艾滋病人从1981年首次发现到目前,累计近5000万人被感染,迄今已死亡1600万人,现有约3360万人;结核病人每年新增800万人,死亡约300万人,受结核菌感染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早老性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已有1700万人。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和流行病状况却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即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收入还很低,但是已迅速向老龄化社会发展,传染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均较高。1999年报道,我国已有9.7亿人感染过甲肝病毒,6.7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仍携带乙肝病毒,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受结核菌感染人数超过5亿,占总人口的40%以上,目前约有600万结核病人,最近一年就新增200多万病人;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1991年不到1000人,现已超过40万人,若不加控制,2010年很可能突破1000万人;高血压患者约1亿人,每年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240万,占总死亡率的34%;癌症患者每年新增约140万人,死亡约105万人,占总死亡率的15%;糖尿病患者在短短的10年内由1300万人猛增到2500万人,30岁以上人的发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0.9%上升到90年代的2.51%,2025年可能上升到5000万人;包括早老性痴呆症、脑血管性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在内的精神障碍病患者已增至1600万人,病人之多已超过除高血压之外的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和癌症病人。200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有一亿多,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几类病人还将继续增长。 中外专家指出,人类的绝大部分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换言之,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投资数亿美元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并获得巨大进展。之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发表和破译,基因组研究正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转向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息息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领域。2002年4月,英国宣布投资4500万英镑,启动“英国基因库”计划,以研究基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日本也于2002年4月启动名为“蛋白质3000”的大型生命科研计划,以促进基因药物的开发。美国能源部于2002财政年度,正式开始为期10年的“生命基因组计划”。各国科学家们将弄清各个基因的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功能,彻底解释遗传密码,找到7000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症和艾滋病等许多慢性病的易感或相关基因以及许许多多与重要生命活动有关的功能基因,从而为人类防治各种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物。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大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自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以来,截止2000年底,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116种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2001年上半年FDA又批准了27种生物技术药品,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有369种。2000年美国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产值超过了200亿美元。到2001年初,美国已有生物技术公司2000家左右,约占全世界生物技术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有300多家公开上市,其股票市值总额在2000年达到3308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众多涉足生物技术的传统制药公司。现在越来越多非医药公司纷纷把资金投入到生物技术研发中,如美国的甲骨文公司近期将投入巨资开展蛋白质组研究。如今,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及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发展生物技术方面比美国落后,但进展较快,在研制开发和生产生物技术药品方面也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例如,德国科学家正在进行心脏病的尖端研究;印度则在治疗糖尿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法国研究人员可能马上就会揭开肥胖的秘密;而英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今年首次生产了3种生物技术产品,一种是麻醉剂,另外两种分别是治疗偏头疼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瑞典的一家公司在生产DNA自动序列分析系统上已经成为技术领头羊,这种系统在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全图上将起到关键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令人赞叹,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2000年全球生物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500多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另外,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比例已从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0年的近9%。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提前完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由结构基因组转向功能基因组,未来基因组的研究与发展必将带来巨大商机。有鉴于此,2001年全球特别是美国生物医药行业掀起了购并和重组热潮,购并金额达到270亿美元;同时还吸纳129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等资金。大量的资金投入,将使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新的千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以美国为先导,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同时环保生物技术产品、化工生物技术产品和能源生物技术产品的发展将展示勃勃生机。国外专家预计,全世界2003年和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将分别达到600亿美元和1500亿美元,将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0%和25%;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和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10年仅转基因植物产品的销售额就可能达到3000亿

  •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从科研到产业化: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作者:高圣生物医药周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说:“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换言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我国从2003年以来对基础科学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从人才到装备,到项目到高水平学术成果都在加强;SCI发表数量也从少有到世界第二;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也在亚洲前三。但是真正把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太远。第一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基础科研正处于从跟踪追赶到并行发展的重要转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拓前沿的原创成果缺乏,科技领军人才不够,学科布局不均衡,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基础研究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还不够成熟等。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队伍已非常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世界科学研究格局正发生重要转变。2001-2011年,全球R&D总支出以年平均6.7%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球R&D支出超过14350亿美元(2006年为10510亿,2001年7530亿)。2011年投入最大的前7个国家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而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总量超过了全球的50%。美国仍旧是最大的R&D执行者,2011年其R&D总支出为4290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其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7%下降到30%。高校的科学家创新性成果找不到方向与出路,医药企业家们找不到好的创新项目;全国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立项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产业链上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社会资源整合,上中下游强强联手,技术与资金强强联手,国内与国外强强联手,建立信息畅通的平台的通道;形成可流通的技术交易中心和市场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新,合作,发展,共赢”,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是我们坚定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思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生物医药从实验室科研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孵化、资本推动、定位清晰、资源整合、意志坚定,方可以结出硕果!做到“开放合作”、“目标锁定”、“源头创新”、“国际化视野”,以及“定位清晰”、“资源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产业资本联姻”,实现“实验室、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三级跳!下图示意:我国很多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和实验室阶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3_581156_2645916_3.png基于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年内,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会有以下三条:趋势一、通过技术许可(inlicense),引进成熟技术和产品;趋势二、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成为当前主流;趋势三、创新平台以及创投基金融合成为未来合作的新宠。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4_581157_2645916_3.png一、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开放合作1. 开放合作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有合作的心态;在创新的这一条路上,要多听医药行业的专家、教授、不同的团队的经验;在合作的领域上可以进行合作、分工。比如在基因药物开发上,可以在上游选择可以信任的平台进行质粒构建、靶标筛选、中间知识产权可以选择平台进行申报、下游生产、产业化可以选择平台进行合作。2. 开放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团队自已的优势。合力发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3. 开放合作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梦想,也可以让医药商业化公司做实体企业看到了方向。4. 开放合作可以让眼光看得更远、心胸放开,从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拥有合作共赢的心态。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国际眼光国际眼光这一点针对做生物医药创新的企业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国近20年来主要是要化学药仿药为主,中药为辅,而生物药在我国的比重是相当的少。1、紧跟国际药企研发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药、创新药随着传统新药研制成本和难度的加大,人类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组”学的发展,生物制药正成为制药领域的新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2014年全球销售TOP10中有7个是生物药,其中5个产品为单抗。对于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肿瘤、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3大领域,预计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在250亿元左右。据统计,2001~2015年,我国单抗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申报数量自2010年起更是有极显著增长,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41个。2、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上面也是国内的新的趋势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差不多越来越注重生物技术产品,去年批的新药中有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抗体加抗体,双功能抗体;药物跟基因结合在一起,通过高通量测序发展个性化给药;药物剂型上的创新,以及儿童用药包装识别、用量方便上面的创新等;3、选择国际区域开展新的适应症研究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上,我们可以选择目前没有上市的、耐受性好的药物,也可以用现有药物适应新症,选择相应的药物在发展中国家上市,或适应不同地区新的病症。4、选择好的国际化双向合作机制在生物医药创新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研发资源,寻找优秀的项目、技术及人才引进国内;国内好的项目、技术也可以吸引国外好的投资商。三、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资源整合1、对于资源利用,采取整、学、借、用的方法,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2、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研发、技术、人才、转化、专利、资金、管理、园区、政府、注册、招商、策划、销售等相关专业人员合作;3、整合资源前要充分做好自已团队和项目的SWOT分析。分析自已团队的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分析自已的不足,分析外部环境对我们团队有利的因素,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因素。缺什么找什么,补什么;整合资源前要做好产业地图的设计和规化。“微笑曲线理论”的重点是抓品牌、核心技术、人才和销售渠道;在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重要的,根本不需要自已团队亲力亲为;合作才可以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实现共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转化平台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政府和园区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和各精英俱乐部合作;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1、发挥好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先行;依托团队科研实力优势,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由多到优、由大到强的转变;2、成立企业知识产权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企业要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和创新开发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3、有要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动作;4、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专利保护那么简章;5、让我们的知识产权给我们生物医药创新形成真正的保护和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及价值;五、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源头创新能力1、 没有从源头上设计的创新就像桌子下面放风筝飞不高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2、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研发而研发纯技术上的创新和转化之路是有很大距离的;我们要从技术上创新形成技术保护;但是也要看到技术到产业化的可行性;除开从技术上分析,我们还应该从市场上分析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产品是否处于同质化竞争;如果处于同质化竞争我们产品还有开发的价值没有。3、 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有用的创新4、 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产业化开发的创新5、 多学科相交得到的新技术应用,也是创新6、 制药设备、给药装置、辅料,生产工艺是源头创新新的机会新辅料的开发是新型制剂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制剂开发,辅料先行。”新制剂开发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相对投入少,时间短,成功率高,附加值高,更环保。而且,新释药系统(DDS)同样可以产生重磅炸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市场需求很大,如目前国内多个新型释药系统上市后年销售过10亿元,对我国医药市场的贡献巨大。

  • “天宫一号”将助力生物医药科学研究

    http://www.bioon.com/organization/UploadFiles_5226/201109/2011092920202285.jpg“天宫一号”结构示意图生物谷 BIOONNEWS 讯:“天宫一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就绪,将于今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笔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了解到,其主要任务目标:一是,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二是,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三是,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因此,“天宫一号”的发射也值得生物医药及植物学研究领域人士的关注。“天宫一号”有利于开展生物医药的科学研究“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前夕记者专访时说,空间站作为大型载人设施,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研究和开发平台。太空的高位置和微重力等独特环境有利于开展地球科学、天文学、材料、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其微重力资源、高真空等条件对材料学、生物学、制药具有特殊意义,有望促进科学研究的突破。白延强:天宫一号将进行大量全面的医学实验近期,“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相继发射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接受采访时表示,天宫一号任务增加了大量的、全面的航天医学实验,包括神经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质量测试、气体采集以及一些锻炼的装备。相关设备是专门研制的,体现了高科技的特点。白延强说,比如在失重状况下人体肠道微生态有何变化、在太空中航天员的质量,也就是说类似我们地面体重的变化等。通过这些研究会增加我们生物学、人的生理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天宫一号”将搭载四种濒临灭绝植物种子“天宫一号”不仅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新突破,更将成为绝佳的太空育种平台。上海市闵行三中几位高中生提交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方案”已确定被采纳,4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将搭载“天宫一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 搭载对象为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珙桐、普陀鹅耳枥、望天树和大树杜娟。航天育种,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通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微生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生成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品种。据报道,从“神一”“神七”,农作物种子一直出现在搭载物名单中,此次“天宫一号”和“神八”飞船也不会例外。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是变异几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的种质资源。“天宫一号”从此次升空更带有4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分别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现仅存一株的特有珍稀植物普陀鹅耳枥;仅分布于云南局部海拔2,100至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的濒危种大树杜鹃;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只在中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望天树。

  • 生物产业规划月底将出 生物医药将激活

    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分析认为,《规划》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A股生物产业相关个股提供了上涨的契机。生物产业规划有望月底出台据悉,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进入公布倒计时,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生物医药是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此消息也得到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青的证实,他近日透露,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在数月前已经送审国务院,基本上已经获批,“最近补充过一些名词解释的资料,其他没任何问题。如果没什么意外,11月就将公布。”此外,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卫生部等多部门都制定了配套扶持政策。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必须加快开发新药、新医疗装备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重点打造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一批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官方数据也显示,“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21.6%。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4万亿元,2020年达到10万亿元以上。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生物产业的定调是,在新兴行业发展目标上,生物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明确提出规模年均增长要保持在20%以上。生物医药成七领域之首记者了解到,《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七大领域中,生物医药是重点领域。《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其中仅医药产业总产值就高达3.6万亿。据业内专家介绍,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未来5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介绍,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将有5家医药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的行列。另外,在《规划》中,生物育种也将上升至重要位置。据发改委专家透露,未来5年,在生物制造方面,生物基因产品占石化产品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在生物农业方面,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00个;在生物能源方面,非粮原料能源占比上升。而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北京市每年将投入不低于5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到“十二五”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800亿元。

  • 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技术需求分析

    [size=18px]摘要:[/size][font=仿宋][size=18px][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计量技术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对计量器具采用定期检定、校准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计量技术支撑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服务,提供新型计量技术解决方案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color][/size][/font] [size=18px][color=black]关键词:[/color][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业计量、计量器具[/color][/size] [size=18px]一、引言[/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 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涉及大量的传统计量需求外,还蕴含着大量迫切的计量创新需求和关键参数测量需求,传统的计量溯源方式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不相适应。[/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计量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计量测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加强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对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中提出:“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计量需求,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研发和应用一批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相关要求。可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计量,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计量测试服务,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是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治疗药物。其中蛋白质类药物包括单抗克隆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革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领域,攻克了许多传统药物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加上传统的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发展十分迅速。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生物制药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占了全球的90%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制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最[/color][color=black]成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color][/size] [size=18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21258538667_5863_1638093_3.png[/img][/size]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black]图1 [/color][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品分类及重点产品[/color][/size][/align] [size=18px][color=black] 2、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出台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以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海外人才的回归,也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同时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合成生物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技术、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但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技术“难点、痛点”,如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的效率亟待提高等。 [/color]三、生物医药企业计量技术应用情况[/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计量器具配备情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1传统计量器具。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质量检测部门。各企业按照相关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美国药典》等要求,按照标准要求配备有计量器具。主要包括:电子天平、冰点渗透压仪、微波消解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质谱法联用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抗生素效价测量仪、细菌内毒素分析仪、TOC仪等。由于对此类计量仪器的使用准确度、稳定性要求较高,此类设备大多依赖于进口。[/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2在线监控检测、生产设备。包括:发酵系统、细胞培养系统、配液系统、制水系统、纯化系统等。同时生产部门还配备有用于环境实施监控的PMS在线粒子检测系统、完整性测试仪,以及配料罐/发酵罐所安装的称重传感器等。上述设备因测量准确性、测量稳定性、及国内认可度因素影响均依赖进口。[/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3标准物质配备情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新药研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很少使用计量管理中所规定的有证标准物质,生物医药产业一般采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的参考样品进行实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实现测量结果的统一,或依据《药典》中的规定,以缓冲液代替有证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缺少保证。[/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生物医药企业计量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1计量器具溯源周期的确定缺少合理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多数企业计量工作负责人员缺少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判专业知识,仅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检定周期,或校准规范所建议的校准周期确定计量器具的溯源周期,对部分校准规范未明确给出溯源周期的计量器具一般规定为1年。评价计量器具溯源周期时未将置信概率、统计学理论应用于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判之中。此种方式确定溯源周期,对使用频率较低、计量性能相对稳定的计量器具易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溯源成本;对使用频率较高、计量性能不稳定的计量器具易出现失准风险。虽有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能够根据计量器具使用情况建立有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价制度,实现了计量器具溯源周期的动态、持续调整,但评价过程中未引入置信概率的概念,缺少数据支撑、主观性过强,确定的溯源周期缺少合理性。 [/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2计量器具溯源方法存在局限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新型计量器具的不断涌现,现有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不能满足计量溯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体化大型设备所配备的传感器,在定期检定、校准过程中多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规程/规范对测量点的选择相对固定,检定、校准过程中仪器部分与传感器一般分别检测,而医药产业计量传感器往往作为整体使用,分开检测后得到两者的检定/校准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无法作为企业评判设备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依据。因此,传统的溯源方法虽能评价计量设备是否符合基本的使用要求,但对于企业进一步改善控制流程,提高各参数的控制效果和测量准确度,从而追求更高质量的医药产品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依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溯源,往往需要企业将现场的传感器拆卸后送往计量实验室进行检测,检定、校准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忽视实际使用条件。而目前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其设备一体化程度已相当之高,很多传感器的拆卸与还原十分困难,并对使用环境较为敏感,拆卸检测,不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还存在还原安装不善造成设备系统误差增大的问题。而且这部分新型仪器又具有体积大、不易移动、在线测量等特点,同时对使用的环境条件要求也比较高,环境条件的变化极易引起准确度和不确定度的变化,这就增加了校准的难度。同时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大,计量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的距离也在逐步扩大,传统的送检机制增加了企业的检测成本,同时也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创新严重滞后。国内大量生物医药领域标准相对于国际标准存在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各大生物医药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所用于研发使用的计量设备缺乏有效的量值溯源技术规范,部分国家校准规范在校准方法及标准器研制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大量实际校准工作来逐渐完善和成熟,同时,部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年代久远,其内容已无法完全适合现代设备的检测,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团体标准建设。[/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3)仪器设备溯源项目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确定,部分计量器具溯源的参数与企业关注度不一致,造成溯源证书对实验、生产缺少指导作用。[/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4)计量器具溯源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的规定,应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与部分计量器具实际使用环境差距较大,致使溯源数据不能真实体现计量器具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计量性能。[/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5)计量器具负责人对实际使用中的计量器具的关键技术参数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识别计量器具关键参数和准确度要求。生产实验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对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描述不明确,常以分度值代替准确度,造成计量器具负责人对计量器具溯源结果的评价缺少依据。[/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6)认证、认可考核过程中评审专家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机构的能力评价要求认识不足,片面要求检定证书、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校准证书。而现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规定的检定、校准项目、方法与计量器具实际使用中存在偏移,自定方法一般无法通过实验室认可。如采用适用的自定校准方法,校准证书将无法获得实验室认可机构的认可,通过评审专家考核存在风险。[/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7)部分进口计量器具由于生产厂家设置技术壁垒,必须通过厂家完成溯源,不仅费用高昂,同时存在高端仪器厂家“自产、自检、自评”乱象,计量器具溯源性、准确性缺乏保障。[/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8)部分计量器具按现行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溯源时,缺少可行的溯源技术手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3配备的高端、精密仪器国产化程度极低[/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企业大量使用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以及在线监控设备,但此类设备基本被进口品牌占据。主要原因包括:[/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部分高端、精密计量仪器因国内不具备制造能力,只能依赖进口,致使设备关键领域大量采用进口计量。[/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2)部分仪器国内虽具备同类产品,但认可度不高。原因包括:a)计量性能、人性化设置与进口设备存在差距,使用体验不好;b)相关生物医药标准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描述不明确,致使评审专家无法准确评估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仅能依据经验,对已知品牌、型号仪器进行确认。[/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4生物医药产业所用参考样品缺少溯源性 [/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生物医药缺少有证标准物质的概念,一般采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都参考样品,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业内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但却缺少计量的溯源性,无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长期以来参考样品不能上升为有证标准物质的主要原因是计量领域与检验检测领域未能有效融合。检验检测领域对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检验检测领域常出现以参考样品、缓冲溶液代替标准物质的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的溯源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生物标准物质缺乏且计量单位需完善[/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国际单位制共有7个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和摩尔)和两个辅助单位(弧度和球面度)。计量基准也从传统的实物基准阶段发展到量子基准阶段。但尽管如此,生物标准物质的研制正面临一个十分尴尬和无奈的局面。目前,生物计量领域主要以摩尔、千克等国际计量单位为量值基础开展相关工作,但摩尔是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均仅能解决部分生物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和传递工作,对于生物标准物质尤其是生物特性标准物质中核酸、蛋白、活性成分、微生物机体等的相关量值,如碱基长度、蛋白活性、活性物质的活性、生物种性等,这些国际计量单位均难以度量。还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5缺乏全产业链计量控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可细分为:上游供应产业,由原料、辅料、生物化学试剂、药包材、制药设备生产企业构成,主要输出产品为原辅料、中间体、药包装材料和制药机械装备等;中游药物加工产业由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所组成,主要从事药物创新研发、药物试验、中试生产及商品化生产,输出商品化药物;下游需求产业包括生物药物冷链运输及存储单位,医院、免疫站、药店和药品使用者。[/color][/size] [size=18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21258543851_5860_1638093_3.png[/img][/size]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black]图2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图[/color][/size][/align] [size=18px][color=black] 目前生物医药企业的计量控制主要集中在中游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环节。缺少对上游原辅料、菌种毒株、药包材等输入产品的计量控制,以及下游药品运输、仓储环境的计量监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6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检定结果认可度较低[/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大型生产企业一般均具备较为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设置有专业计量室,负责企业计量器具的管理、期间核查工作,并建立有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部分企业的企事业单位计量最高标准通过了计量标准考核,具备对企业内部非强检计量器具执行检定的能力与资质。一般对压力表、秤、玻璃量器等使用量较大、价值较低、计量性能要求不高的计量器具采用内部检定的方式进行溯源,符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要求。但在GMP实际评审过程中,此种溯源方式常不被评审专家认可,以致大量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未能有效发挥测量作用,仅用于期间核查使用。 [/color][font=黑体]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技术综合能力的解决方案[/font][/size] [size=18px][color=black]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制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就国内而言,目前已基本形成6000亿[/colo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8000亿级别的生物医药市场。可以预见,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促进计量检测技术的规范应用,使之与生物医药产业相融合,是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的应用计量检测技术,要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色及战略要求,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使命,不断提高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使计量检测技术不断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促进、引领和创新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color]4.1加强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制定[/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加强生物医药领域、计量检测技术领域专家合作交流,促进生物医药检测行业与计量溯源体系相融合,制定适用于生物医疗行业的计量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通过计量技术、量值溯源理论提升生物医药行业检测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明确各类型计量器具溯源方式,以及计量服务机构评价方案,为生物医药企业遴选计量服务机构、评价溯源结果提供技术指导。[/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4.1.1、制定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价方法[/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结合各生物制药领域计量器具使用需求、特点,制定根据计量器具种类、使用地点,明确溯源周期评价方法。鼓励计量校准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校准以外的增值服务,协助企业完成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估。[/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4.1.2研究符合生物医药产业特点的计量器具溯源方法[/color][/size] [color=black] [size=18px] 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专用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需求,针对目前计量溯源方法与医药产业计量器具溯源要求的不适应性,建立和完善产业专用计量标准、产业专用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切实提高产业量值溯源的能力。重点突破产业量值溯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创新计量技术及服务模式,保障产业科学发展。通过制定专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计量溯源标准,根据不同领域、行业要求以标准的形式明确关键领域的计量器具溯源参数、准确度要求,解决生物医药行业生产设备中温度、压力、转速、溶解氧、二氧化碳浓度、糖含量、pH值等传感器进行整体的、在线的检测缺少可行性依据的问题,为企业制定计量器具溯源方案提供依据,作为校准服务提供机构申请实验室认可项目的方法文件。对在线式传感器探讨远程监控的溯源方法,研究具备远程赋值、远程验证功能的在线检测传感器,逐步代替现有设备。进而推动我国生物医药整个产业链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成功转型。[/size][/color] [color=black] [size=18px] 4.1.3、提供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参数测量技术方法[/size][/color] [size=18px][color=black] 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技术需求,通过延展计量溯源链,确保参数测量结果量值的准确应用,拓宽测量结果量值的科学应用范围,增强产业关键参数测量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计量分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建设关键测试参数的量值溯源能力。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自上游原料、辅料、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环节,中游药品生产的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环节,洁净气体、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环节设计全流程关键计量测试参数实施、动态溯源方案;[/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研究关键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和装备。研制微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反应器、植物细胞反应器、酶反应器、制剂装备、培养基配置设备、原料预处理及输送设备、分装设备、制水设备的监测参数的在线计量装置。研制洁净厂房、生物安全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等环境的环境监测设备及远程计量检测装置;[/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3)建立生物技术关键参数测试能力。完善基因参数测量、蛋白质图谱测量、微生物定量测量、生物纳米、生物芯片测量能力;[/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4)建立基因工程技术类仪器、微生物和细胞工程技术类仪器性能评价能力。建立药品生产装备过程监测参数的性能评价能力,对以填平、温度计、环境实验箱为代

  • 生物医药被列入科技界重点发展领域

    第四届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18日在京召开,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精神,多部委首次宣布,将在“十二五”联合推进民生科技产业。记者在会议期间独家获悉,除了其他尚未明确产值目标的规划,仅蓝天科技工程、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海水淡化、生物制造等多个技术规划已显示,“十二五”期间民生科技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被列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重点的生物医药和生态环境两大技术领域,总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据了解,本届会议从当初的科技部内部的司局级会议变成跨部委会议。在科技部万钢部长的主持下,住建部、卫生部、环保部、质检总局、工信部等六部委的副部长或司局长出席,国土部、水利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十余个部门的科技官员及解放军代表参会。根据当天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民生科技是指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科技部长万钢指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工作重点包括四方面: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透露,包括民生科技在内的社会发展科技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占科技总投入超过30%的仅有5个省份,不到10%的多达8个省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人口健康领域涉及现代医学、药物创制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环境领域涉及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相对于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更高“十二五”将拥有更大产能挖潜空间。据了解,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实施所需总经费将达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地方财政资金300亿元、单位自筹资金700亿元。该规划设立了预期目标: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产值均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生物技术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培育生物和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0个以上,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该规划称,未来五年,国家将培育一批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重点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与抗体产品研究开发、生物能源产品开发等13个方面。规划指出,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要实施首购政策。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医药创新研发能力、新技术转化的效率、产品效益等都有待提高。新药品、医药器械等上市之后难以形成规模、利润率偏低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另据科技部匿名人士透露,在鼓励医药行业创新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会逐年加大,而且正在探索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以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长江证券的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政策对中成药的大品种改造、西药化学制剂改进、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等领域的全覆盖,医药整体行业都将受益。而其中创新能力更强的公司表现将更夺人眼目。另据《“十二五”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在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研制的生物医药材料发展方面,国家将扶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助推医疗器械产业以15%-2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而在《“十二五”先进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被表述为带动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其中生物能源、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溶剂等产业新增产值达到150亿元,重大化学品产业新增产值250亿元,生物纺织、生物造纸、生物造革以及大宗发酵产品的产业新增产值达到600亿元。此外,继环保部此前宣布“十二五”期间在环保科技方面投入220亿元(远高于“十一五”期间60亿元的投资预算)之后,记者从科技部和环保部获悉《“十二五”蓝天科技工程专项规划》正在业内征求意见,该规划将培育一批专业化大型骨干企业,建立15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实现减排主要大气污染物1000万吨,预期经济效益1000亿元。作为民生科技的重要领域,致力于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与排放控制的“蓝天工程”将实施“十城千套”蓝天科技示范工程,针对特大城市、新兴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等,开展火电、机动车、重点工业源、室内空气等污染防治技术与产品的规模化集成示范。规划指出,将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空气产业的投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梁嘉琳 路茜文)

  • 腾讯WE大会即将召开:基因技术&生物医药成热门看点

    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跨界创新平台,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腾讯WE大会邀请了12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互联网思想家和技术专家,讲述对未来的畅想。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基因科技、到外太空旅行探索等多领域的创新和行业趋势,腾讯公司希望通过WE大会,让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们站在未来,连接一切,参与一场由新兴产业引导的全球“进化运动”。基因技术推动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当下的世界,各种与基因相关的出生缺陷、肿瘤、心脑血管病影响着80%人类的健康和生死,如果我们能以基因技术推进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将能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次WE大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基因科技领军人物、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他所领导的华大基因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致力于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推动个体化医疗和健康的新模式使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成为可能。2013年9月,王俊被美国商业杂志《财富》评为2013年度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是该榜单首位上榜的中国科学家。2012年,王俊被英国《自然》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也是路透社2012年度最热门科学人物之一,获得科学研究领域“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 这十年 生物医药产业新第一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分析,在众多产业中,我国生物医药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有可能最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为这个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和国际惊人的类似。 这10年,中国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投资。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资金约190亿,预计“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这十年,中国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和疫苗。中国制药业正在向创新迈进。 中国研发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 益可宁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益可宁今年10月27日上市。这是科学家花费14年时间、投入5亿人民币研发出的我国第一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它拥有5项核心专利,近10万人参与三期临床研究。这些成绩足以令全球最优秀的跨国药企重新审视中国疫苗界的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的疫苗研发在全球逐渐获得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0年前,厦门大学教授夏宁邵带领他的团队鉴定出戊肝病毒的两个重要中和表位,并阐明了其结构基础。之后,采用全球独创的大肠杆菌表达戊肝类病毒颗粒,解决了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免疫原性偏低的难题,它扭转了国际医药界中“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研制”的传统认识。 2004年,疫苗进入一期临床,一年后顺利进入二期临床,2007年8月,夏宁邵团队进入了最关键的三期临床试验,近10万16岁—65岁的志愿者,参加了该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单中心的疫苗临床试验。在注射完第三针疫苗后的13个月内,对照组的受试者中有15人感染了戊型肝炎,而接种了戊肝疫苗的志愿者无一人感染,保护率达到100%。 2010年,疫苗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该论文的特邀评论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撰写,他认为这次临床试验“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该戊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全世界戊型肝炎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一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希望这一疫苗能更快上市,并用于需要的人”。 这些研究成果无可争议的使我国戊肝疫苗研究站在世界前沿。 生物制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疫苗研发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没有大量资金和企业的支持不可能成功。在戊肝疫苗研发到第三年,夏宁邵几乎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养生堂公司的老总出现在夏宁邵面前。他告诉夏宁邵,他考察过国内主要大学各类实验室,他不懂技术,找的不是下属,而是合作伙伴,他不要求科研团队是著名教授带领的,但是干事的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热情。经常工作至深夜的夏宁邵团队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2000年,养生堂和厦大正式签约,每年资助夏宁邵团队1200万元,历时5年。从第二年开始,养生堂老总主动追加300万元。后来,又签署了第二期合同,最新一期合同不久前签约,合同期为10年。夏宁邵说服养生堂买下北京万泰药业,产学研三方携手开始了戊肝疫苗的研发征途。 北京万泰药业公司总经理邱子欣在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说:“研发新产品太困难了,戊肝疫苗与我们的其他产品方向差不多,所以一直没有放弃。”事实上,夏宁邵的团队在研发戊肝疫苗的同时还进行着诊断试剂的研究,他们的技术成果由北京万泰药业公司转化,将市场利润的一部分投入下一步疫苗的研发。 2009年,科技部将戊肝疫苗推荐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科技成就展”的我国代表性自主创新生物药物研发成果之一,提高了项目的含金量,地方政府也追加了配套资金,审查认证变得容易,戊肝疫苗项目由此获得了更多关注与支持。 在国家创造的良好环境下,在产学研三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2012年戊肝疫苗终于研制成功。它的成功也成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官产学研结合的优秀范例。 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 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的上市“是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凯美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由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由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丁列明博士和王印祥博士、谭芬来博士等6位留美归国博士为核心组成研发团队,是一个主要从事拥有知识产权创新药物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新型高科技制药企业。其研制的凯美纳2011年上市,拥有中国专利,以及美国、欧盟各国在内的国际专利,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基金、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火炬计划、浙江省重大专项、杭州市重大专项和公司所在地余杭区政府的全方位支持。 凯美纳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它的研发经历了10年时间,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全部在国内完成,得到国际临床肿瘤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这在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历史上也属首次。 在凯美纳上市之前,国内广大肺癌患者治疗用的靶向抗癌药物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斯利康、厄洛替尼和特罗凯等。进口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每片约500元—660元,每天一片,病人花在这些药物上的费用每月需要16500元—19800元,一般病人难以承受。因此,虽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在50万人以上,但能用上这类药物的病人不到3万。凯美纳的价格显著低于进口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 凯美纳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十一五”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进入了收获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设计师桑国卫评价到,这一创举是我国医药研发从仿制向创制迈进的重大变革。业内人士指出,凯美纳彻底打破了抗肿瘤品牌专利药被欧美垄断的局面。期待其上市后的研发能获得更大的成就,为降低医疗费用,缓解患者痛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入二期临床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取得预期效果,2012年正式启动二期临床试验。在盖茨基金会发布的最新全球艾滋病疫苗展望中,被列入全球最有可能成功的8个艾滋病疫苗之一。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邵一鸣教授采用独特方法构建艾滋病疫苗,他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已有的技术路线相比,创新性探索无疑困难重重。此疫苗采用全新技术路线,没有欧美等国现成的样本借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过反复考量,才批复允许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邵一鸣说:“我们不能放弃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不重复国外已有的路线。”国际上艾滋病疫苗研究的主流路线是不用病毒载体,他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发明的用于消灭天花的复制型痘病毒为载体研制了艾滋病疫苗,获得了国际上少见的保护猕猴不受病毒感染的结果。在已结束的一期临床试验中证明该疫苗是安全的,接种者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且能够产生HIV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邵一鸣认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完成,也无法依靠少数队伍甚至少数国家完成,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他告诉记者,此次研发的疫苗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必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 不少业界专家认为,我们已经看到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曙光。从近年来全球抗击艾滋病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只要各国政府继续加大财政和科学方面的投入,在现有条件下是有可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

  • 最值得关注的15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集群单位,为生物医药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的集聚区,其发展代表区域产业经济实力和趋势。近年来随着生物产业发展,国内出现了众多有实力的园区,请大家看一下接下来几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园区。1.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张江药谷 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3.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发区) 4. 武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 5. 天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 6. 中国国家生物医药城(泰州) 7. 苏州工业园·biobay 8.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生物园 9.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南山科技园 10. 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 11.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2. 中国健康科技城(芜湖) 13. 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4. 济南生物医药园 15. 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

  • 政策刺激生物热 百亿风投疯狂涌向生物医药

    在行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风险资本正在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跃跃欲试。不过,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目前存在的诸多政策性难题,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仍然面临诸多风险。百亿风投涌入生物医药产业“现在医药圈内最热的话题就是生物医药了,很多基金经理都来咨询我是否应该投资这个领域,但我给他们的意见是不投。”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在日前举行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论坛上指出,因为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有太多需要配套的政策。比如,所谓的新方法、新产品得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投资是根本收不回。实际上,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近期内出现了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的投资建设冲动。众多医药企业、众多地方政府纷纷上生物医药项目,“好像现在谁不谈生物医药谁就落伍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公司目前转向做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珍珠计划收购好的项目,在中国也在寻找好的项目。我们发现,寻找生物医药的热钱很多,好多项目并不让人满意。”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高级经理凌蕴告诉记者。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孙乐指出,最近单克隆抗体太火了,很多企业都在投资。而来自清科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创投市场所发生的1071起投资分布于23个一级行业中。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获得的投资案例就达到了124起,投资金额则达到了7.26亿美元,在所有行业中位居前列。而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2012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的投资案例也达到了64起,仅次于房地产投资,投资金额则达到了11.72亿美元,同样位居前列。这意味着,仅在2012年,投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的PE/VC案例已经达到了188起,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18.98亿美元,合计约118亿元人民币。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陈之键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有三类。一是专门做CRO,他们是跟原研的厂家进行合作,帮他们做不同阶段医药研发所需要的来料加工步骤,比如化学的合成,生物的测试,动物的毒理,或者临床需要用的那些药物,还有的是帮助原研工厂进行临床试验。这类公司的性质是代人来料加工,他们一般不能有原研的工作。另一类是国内所谓的生物技术公司。由于他们技术力量不同、资金的不同,他们所做的原研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公司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很简单很基础的试验,然后希望发现一些小的产品;有大一点公司通过合作、引进、消化的方式来找到能够进入临床早期的产品来进行开发。”他指出,这需要的技术含量和规模都不一样。还有一类是一些生物医药公司。早期阶段,他们先把仿制药做好,然后养他们的团队继续投入。“他们虽然是创新的生物医药,但做的东西是早期仿制药。”陈之键说。31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生物药全部源自欧美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好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潜力,风险投资资本也对此格外青睐,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当前31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生物药全源自欧美。据RDPAC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共同发布、波士顿咨询公司协助撰写的《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生物技术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7%,在全球销售额排名前三十的药物中占据1/3。生物药在各大治疗领域均已获得举足轻重的份额: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免疫类药物销售总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预计从2011年到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将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其他领域约3%的预期年均增长率。“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已取得领先优势,中国仍有望打造世界先进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而中国整体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则已达到7%。”《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在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药,后者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比重从2006年的13%攀升至2010年的17%。然而,在中国,近五年来生物药的比重一直停留在5%左右。“生物医药是中国药企在世界的地位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我国药企在化学药上与国外企业有巨大差距,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兴起于三十年前,其历史比小分子化学制药产业短得多。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处于第一梯队中,只是中国的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创新技术和能力,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 【求购】成立一个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我在某市准备为政府筹建一个生物医药与器械研究中心,主要以研发和中试为主。有谁知道一般需要哪些主要设备和仪器?对于这个研究中心,我目前拟的主要方向是:——化学与生物药物创制:——生物诊断与检测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型医疗装备与医用材料的研究开发:——纳米医学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当然方向还有点大,还有待细化,要看引进的项目了。我的邮箱是 herifle@163.com

  • 生物医药行业人才趋势分享

    01 解构“生物医药”、生物医药行业有哪些类别?生物医药产业,其实就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医药产业作为普通人我们接触的会更多,会更熟悉一些,比如医疗机构(典型的就是医院)、药店等。生物技术产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了,留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天天泡实验室,和各种细胞、微生物、基因等打交道。不过这几年因为疫情,生物技术离我们的距离也很近了,最典型的就是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就是生物医药的典型具象化产品。尽管医药产业的前面限定了生物技术,但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认知,还是可以遵循整个医药产业的分类:一种分类是从产业的角度,一般分为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业三大组成部分,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医药工业属于工业体系。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制造、中成药生产、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八个医药制造子行业。这个和我们之前说过的制造业专场是有重合的,不过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足可以单独拎出来。医药商业主要负责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是专门从事医药商品经营活动的独立的经济部门,它将工厂生产出来的医药商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等,通过购进、销售、调拨、储运等经营活动,供应给医疗单位、消费者,完成医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主要包括医药批发业和医药零售业。医疗服务业是指包括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防疫、接生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业务。另一种解构这个行业的视角,是从产业链所处的环节来看,按上中下游来说,分为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指研发阶段,从事整个行业基础研究的工作,主要包括原料药的制备、药效分析、制剂生产、工艺改进等研究类工作以及新药的报批、专利申请等相关文件类工作等一大类以新药生产应用为核心的职业。中游指的是医药制造行业,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医药制造岗位是包括药品、器械/设备的生产、加工、制造。下游主要指医药流通阶段,包括医药批发/零售、医药终端机构等,负责药品、器械/设备等在市场上的流通,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负责将药品、器械/设备完成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02 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这三个环节分别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医药研发是重资金、医药制造是重资产、医药流通是广覆盖。医药研发作为医药产业的源头,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专利密集型行业。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投入,所以这个环节的企业准入门槛和壁垒都很高。所以是“重资金”。医药制造重资产,是因为制造业属性、设备、厂房、车间等,这些都是重资产。医药流通因为是药品器械等进入到流通环节,消费群是大众消费群,因此特点是相关方很广泛。03 生物医药行业的招聘有什么特征,进入这个行业有什么需要关注的?首先,生物医药行业对专业和工作经验是最为看重的,没有扎实的积累,是很难在这个行业里有优秀的表现的,这是对求职者提出的要求。其次,是对自身要有清晰认知,这个大部分专业背景的求职者其实是学校阶段就会对自己有一个认识,比如更喜欢研究、还是更喜欢实践等,出社会后选择的方向可能就不太一样,随着工作经验积累,方向会更加清晰。第三,是看这个行业的企业,和很多行业不同,这也是生物医药行业求职者在找工作时最需要看的维度。一是这个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大家容易进行了解;二是对研发实力的评估,比如通过其掌握的专利进行评估。再比如,通过了解企业市场占有率、营收等数量,这两项也可以作为评估企业的参考条件。[hr/][i]以上内容来自智联招聘「靠谱榜单直播季」生物医药行业专场直播分享[/i]

  • 生物医药产业5大领域在我国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但是目前面临底子薄、投入少、顶尖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挑战。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来源于发达国家,例如生物技术专利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中国是世界上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使用数量达上亿人份。疫苗的推广应用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我国仍然大量使用50年前甚至更早研发的疫苗。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是必然的趋势,这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还能培育1000亿-1500亿元规模的疫苗产业。二是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全世界药品增长最快的药。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规模约400亿元,未来有望培育成3000亿-5000亿元的产业。三是重大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SARS、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以及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爆发流行,要求诊断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有望培育成500亿元左右的诊断和检测市场。四是加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目前我国有6项干细胞治疗产品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核酸药物研发与世界保持同步。到2015年全球干细胞医疗潜在市场大约为800亿美元,核酸药物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未来有望培育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个性化治疗体系。五是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全球对组织工程产品的需求巨大,预计组织工程产品可以开拓800亿美元的市场。到2020年,95%的移植细胞、组织和器官将由组织工程技术产生。我国因创伤、疾病、遗传、衰老造成的器官缺失很多,预计可培育500亿元规模的再生治疗和康复市场。

  • 财政部公布了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通用名化学药项目拟支持名单

    3日,财政部公布了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通用名化学药项目拟支持名单,其中多家上市公司相关项目入围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拟支持单位公示表序号 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1 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 动物实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项目2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 北京蛋白类生物药创新园区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建设项目3 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天津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开放实验室和GMP中试服务平台4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生物技术药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5 华北制药 抗体药物中试基地建设6 华北制药 重组人血白蛋白作为化学成分确定的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物的产业化7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 新型抗体大规模制剂生产线8 上海天士力药业 生物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产业化9 上海百迈博制药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大疾病治疗的蛋白类生物药的产业化能力建设10 上海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抗体纯化介质和无血清培养基产业化11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服务能力提升建设12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 符合国际标准的从DNA到临床批件一站式蛋白抗体药开发平台建设13 江苏华泰疫苗工程技术研究 疫苗研发公共服务平台14 海正药业(杭州) 年产320万支抗体药物安佰诺产业化与国际化能力建设15 杭州安普生物工程 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及其配套耗材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16 珠海联邦制药 重组人胰岛素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7 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 广州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18 石药集团百克(烟台)生物制药 年产40万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产业化19 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 山东省新药药理与安全评价公共服务平台20 华兰生物工程 疫苗国际化认证建设21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 国家一类新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技术改造及海外注册22 南昌市浩然生物医药 蛋白类生物药新型高效分离纯化介质产业化23 武汉光谷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投资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因工程药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4 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 生物药及疫苗用分离介质的自动化控制工业生产25 昆明亚灵生物科技 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灵长类实验动物与临床前评价服务支撑能力建设26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 系列重大传染病预防用疫苗新产品产业化能力建设27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国际化能力建设

  • 【分享】发改委拟新增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渡危机

    [color=#DC143C][center]发改委拟新增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渡危机[/center][/color]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离不开各类资本的支持。全球金融危机下,政府的投入尤为重要。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改委拟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 有分析指出,此举可直接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对于促进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危机对生物医药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为今后的增长注入新动力。反映政府导向 生物医药产业融资环境往往与金融业的盛衰密切相关,当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部分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希望借助上市、增发等方式获取资金用于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路径,一时间变得不那么容易。 前所未有的生物医药与资本市场的联盟正在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安永全球生物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GlenGiovannetti指出,由于次贷危机,去年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压力在加大。融资对生物医药十分重要,生物科技的发展十分依赖资本市场,在美国,尽管针对生物科技市场的风险投资表现十分活跃,但公开市场一直没有动静。获得资本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这可能会影响生物医药创新的效率,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 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光动力药物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苏勇向记者表示,当下,做投资的私人资本受金融危机及各方因素影响,投资动作肯定会慢下来,政府在私人资本投资的“波谷”多投入一些,对于保持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效增长十分必要。 “4个多亿即便全部投到生物医药领域,也不是一个大数目,国家发改委对生物医药产业新增投资,无非是反映政府的导向。政府投入肯定会带动地方政府的配套投入,企业也一定会再匹配一部分钱。”苏勇说。保实体经济增长 相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生物医药仅是一个占较低市场份额的子行业,不过,近几年其发展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但在国内部分行业增速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生物医药产业既有的增速,同样是一大考验。安永方面的消息称,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生物制药企业亏损面有增大迹象。 “这种情况确实在美国已经出现,对中国也会有些影响,但不是根本性影响。具体而言,主要股东是外资尤其是美资生物制药企业,他们受影响会大一些,以国内投资者为主的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会小些。”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鲁先平说。 发改委下属单位新近发布的《2008年生物制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显示,由于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国家正通过产业政策与改革措施,促进生物制药企业的并购重组,使资源通过整合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次贷风暴衍生的金融危机来临,生物医药实体经济领域受到的影响往往会滞后几个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指出,安排新增中央投资投向生物产业‘将为今冬明春乃至今后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一位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专业人士分析道。 上述风险报告同时指出,国家在2008年一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尚在实施中的对整个医药行业大环境的净化措施,都将给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挑战,甚至在短期内影响行业发展速度。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以及国家创新药品研发步伐的加快,预计2008年以后生物制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将持续上涨。 对此,鲁先平认为,除资金支持外,新医改方案确实可能对整个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符合规律的方案,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和政府财政承担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药的研发与供应。“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如果没有合理的利润,企业不可能去承担高风险、长周期的投入。与此相关的基本药物目录应怎样去设置、如何进行调整,以及创新生物制药如何进入医药体系,均对生物医药发展十分重要,而现有的新医改方案未详细提及上述内容。”

  • 响应性水凝胶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i][i]唐立宗, 张琳, 董云生, 齐春晓, 刘祥胜, 王淑芳* [font=&][color=#337ab7][/color][/font][b]Research Progress on Responsive Hydrog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ines[/b]TANG Li-Zong, ZHANG Lin, DONG Yun-Sheng, QI Chun-Xiao, LIU Xiang-Sheng, WANG Shu-Fang* [/i][/i]摘要: 响应性水凝胶又称“智能水凝胶”,是以水凝胶为基础,经修饰响应多种理化性质及微小环境变化,从而改变自身性质的一类水凝胶。 响应性水凝胶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材料领域等,如:制备pH响应性水凝胶负载阿霉素(DOX)治疗癌症,温度响应性水凝胶制作3D生物打印材料用于创伤修复,葡萄糖响应性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等。 本文介绍了响应性水凝胶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包括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修饰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关键词: [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响应性水凝胶,[/url][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智能水凝胶,[/url][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生物医药[/url]Abstract: Responsive hydrogels, also known as “smart hydrogels”, can be modified in different ways to respond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i and microenvironment changes. Nowadays, responsive hydroge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fields, such as pH responsive hydrogel loaded with doxorubicin (DOX) for cancer treatment, temperature responsive hydrogels made from 3D printing for wound healing, glucose responsive hydrogels for diabetes treatment, [i]etc[/i].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responsive hydrogel,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ine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Key words: [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Responsive hydrogels,[/url][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Smart hydrogels,[/url][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Biomedicines[/url]中图分类号: [list][*][url=http://yyhx.ciac.jl.cn/CN/10.19894/j.issn.1000-0518.200364#]O636.9[/url][/list]

  • 【有奖推荐】——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推荐合适的仪器

    拥有60年历史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今天迎来新生——更名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并获国家10.9亿元人民币投资,在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新院。新院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0383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药品检验楼、生物制品检验楼、医疗器械检验楼、生物安全实验楼、特殊实验楼、动物资源中心、标准物质楼、以及专家公寓、教学报告楼等。 在药品检验、生物制品检验、医疗器械检验、生物安全实验、特殊实验、动物资源中心、标准物质等方面,作为国家级的食品药品鉴定所,不仅要吸收一流的人才,同时也需要采购那些一流的设备,有哪些先进的设备或者正在研发中的设备会进入全新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欢迎大家提供各方面可能用到的的最新仪器,或者正在研发中的仪器,依据内容给于2-10分奖励! 格式如下:【仪器名称】:【入围理由】:

  • 战略新兴产业名单敲定 生物医药前景开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四)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编者按: 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名单终于敲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成为资本市场未来的兴奋点。《决定》提出,对七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些都将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 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细分子行业之一。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遭遇扩大瓶颈已成为目前众多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生物产业被定为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自主创新驱动力不足、药品流通体制、药品价格和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投融资渠道不健全,这些固有的产业顽疾有望得到有效化解,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18个生物类产业园区特聘顾问 张法宝 博士介绍,未来5年,国家会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促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升级。“创新、投资、并购”将成为下个五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词。 自《决定》发布起,生物医药板块也持续走强。截至9月9日上午9时37分,鲁抗医药涨停,四环生物涨8.84%,达安基因、联环药业、莱美药业、上海医药涨幅均超过6%,安可生物涨5.3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