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

仪器信息网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专题为您整合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话题讨论。

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相关的资讯

  •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证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9年2月12日, 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CQC)组织的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1)认证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国家认监委、CQC等成员单位的共15位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介绍了认证认可标准发展的情况以及国际国内标准制定的最新动态。CQC作为认证组召集单位向与会代表做总结汇报,并对2009年工作提出几点设想。   据悉,2008年TC261认证组共完成GB/T 27023-2008《第三方认证制度中标准符合性的表示方法》等四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对国际标准转化率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为配合标准实施编写了《合格评定系列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三)》,并已正式出版。由认证组承担的科技部“十五”课题成果《消费类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已顺利通过标准立项,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期间,TC261归口的GB/T 27030-2006《合格评定 第三方符合性标志的通用要求》还荣获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 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在京闭幕
    1月20日,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在北京圆满结束。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车文毅做总结讲话,副主任王大宁、谢军、顾基平,总工程师刘卫军出席会议。   车文毅在总结时说,这次会议主题鲜明、会风务实、富有成效。通过交流和讨论,大家谈形势、谈任务、谈思路、谈体会,相互学习和启发,感到思路清楚、任务明确,可以说,这次会议时间非常紧凑,内容十分丰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就如何做好2010年认证认可工作,车文毅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主动融入大局,做好服务。采取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效的措施,将认证认可更好地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融入质检整体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要增强认证工作的服务性,使认证认可工作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为质检系统的整体工作服务,更好地为企业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   二是要不断创新,完善机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认证认可在质量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促进认证认可与质检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认证认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应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门户观念,以“合心、合力、合作”为要求,加强两局认证认可工作的有效融合和相互配合,在推进大质量机制、大质检文化建设上当好排头兵。   三是要健全机构、带好队伍。充分利用地方落实“三定”方案的有利时机,落实好各级认证认可监管机构、编制和人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增加对认证监管人员的培训投入,提高认证监管人员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完善机构建设,保持认证监管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提高认证监管队伍的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清正、廉洁、务实、公正的形象。   车文毅强调,各地局要按照国家认监委的统一部署,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将认证认可工作的要求融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去,为今年的工作谋好篇、布好局。特别是要抓住质检系统组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这个契机,总结去年“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取得的经验,找准认证认可工作与质量提升活动的结合点,推动认证认可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加强督促与检查,保证各项工作按照计划正常执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两局要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政务信息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要求和奖惩措施,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在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等工作中,切实抓好宣传,创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 2024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召开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1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在北京召开2024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出席并作工作报告。  会议强调,2024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一管理、共同实施”工作体系。健全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质量认证“六大行动”,完善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统一管理。二是加快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走出去”。健全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效能,打造合格评定国际品牌。三是积极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强企强链强县。优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供给,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建圈强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效能。夯实监管制度基础,提高智慧监管能力,压实从业机构主体责任,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五是不断提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专业化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促进从业机构和从业队伍能力提升,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六是大力促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价值转化。健全采信推广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评价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七是全面加强党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纪律防线,深化作风建设。  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8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大会发言经验交流,北京、浙江、福建、新疆等4个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总局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特邀单位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 2022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总结回顾2021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唐军肯定了2021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成绩,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充分认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在新发展阶段大有可为,深入探索“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行业发展路子,善于运用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高质量发展。唐军要求,2022年要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准入制度改革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紧扣“六稳”“六保”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质量认证惠民、检验检测认证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等行动,提升服务发展成效;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新挑战,提升国际合作互认水平;强化系统协同监管,提升认证检测市场监管能力;强化制度支撑,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抓好能力提升,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队伍建设。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以及4家从业机构代表作经验交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总局机关各司局、有关直属单位以及特邀单位的负责同志,总局认证监管司、认可检测司全体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人员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 今年,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这么干!
    1月18日,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回顾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田世宏充分肯定了2022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成绩,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使命,准确把握市场监管事业发展要求,准确把握行业自身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加快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启新征程、新局面。田世宏要求,2023年,要全力以赴开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新局面。政治建设要再上新台阶,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持续推进政治机关建设,突出抓好行风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要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监管体系建设;行业监管整治要取得新进展,聚焦监管主责主业和百姓关心关切的突出问题、领域,系统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服务发展要彰显新成效,围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开展重点产业质量认证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检验检测认证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等行动,助推高质量发展;能力建设要达到新水平,强化政策引领、制度保障,夯实技术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监管队伍和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会上,总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作工作报告,山西、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四川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总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人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 第12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
    4月17日,第12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会议时强调,认证认可工作要更好地运用部际联席会议这个平台,更好地凝聚各部委、各方面的力量,牢牢把握新一轮改革机遇,主动推进改革创新,在国家全面改革和科学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主持会议并作报告。   支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他指出,每年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特邀单位都非常重视、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广泛社会基础,也体现出&ldquo 统一管理,共同实施&rdquo 这一机制的旺盛生命力。今年是改革之年,务实之风更浓,更感受到一股改革的新风、创新的气息。   支树平强调,认证认可作为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一项管理制度,在我国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中,面临大好机遇,应当大有可为。他对依托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做好今年认证认可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主动深化改革,更好发挥认证认可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机构整合任务,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 共同完善认证认可制度,更好地推进认证认可工作深入开展 共同健全行业治理体系,更好地释放认证认可行业的发展活力。二是提升工作效能,更好地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要提高协调效能,进一步健全部际联席会议的各项工作机制,真正起到协调立场、协调行动、协调利益的作用 要提升服务效能,认监委作为牵头单位,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转变职能,全面加强业务指导、资质保障、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职能,使部际联席会议这个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主题是&ldquo 主动改革,服务改革&rdquo 。孙大伟在工作报告中表示,2013年,各成员单位围绕&ldquo 统一管理,共同实施&rdquo 原则和&ldquo 完善制度,凸显作用&rdquo 的工作要求,切实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在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升级、优化认证认可服务业发展环境、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认证认可监管模式和完善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据悉,围绕认证认可领域整体改革布局,今年,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将从部际协作层面,重点推进5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完善机构资质管理,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资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立法协调,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加快涉及认证认可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ldquo 立、改、废&rdquo 步伐 三是配合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认证认可工作步伐 四是构建多元共治的行业治理体系,适度放宽认证机构审批、强制性认证业务指定等准入限制,加强对涉及民生和公共安全的获证产品及企业的监管执法,完善行业自律和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创新部际协作机制,加强信息通报、议事协调、宣传引导等工作,提高部际联席会议的运行效率。   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特邀单位的代表到会并分别发言。认监委、标准委及质检总局有关司局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 专访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强调市场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全会提出的‘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向社会购买服务’等目标要求,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都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职能和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生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生飞进一步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而认证认可协会作为质检系统的行业组织、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抓手,必须顺应改革形势、围绕质检工作部署、创新协会自身发展。   提及2014年的工作思路,生飞表示,认证认可协会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对于质检工作和认证认可工作具体部署,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立制度”环节的各项工作和协会及行业发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为会员和行业服务、坚持完善制度,科学谋划、提升能力、改革创新,推动协会各项工作新发展。   生飞还向记者谈了一些具体做法。例如,在充分认识形势要求、促进行业发展上下功夫。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大理论观点,其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事物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生飞说:“治理方式上的转变,实质在于更加注重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在新的一年,认证认可协会将在会员服务、自律监管、人员注册和培训、实验室检测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强化机构主体责任的意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实施,进一步促进认证认可行业健康发展。   充分研究认证认可行业市场规律,在发挥市场运作机制上下功夫,也是今年认证认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生飞强调,认证认可是随着市场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属市场化运作,协会也是由认证认可从业主体为主成立的行业组织。“认证认可工作也要充分研究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即从业机构的作用,建立符合市场运作机制的保障机制。同时,也要研究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的转变,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和成果,广泛听取会员单位的意见,提出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新措施。”生飞对记者说。   此外,认证认可协会还将加强重点领域制度研究,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生飞表示,要结合质检工作要求和认证认可发展规划,在重点发展领域,提出简化程序、强化时限、改革创新等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简化一般领域的时限程序,推进服务认证、低碳认证等新领域制度研究,强化能源、环境、建筑、健康和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人员的能力要求,并积极研究检测分会的运作机制,探索检测机构人员的能力要求。   生飞说:“在社会管理体制转变过程中,社团组织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一部分工作。”而认证认可协会行业自律工作作为国家认证认可“五位一体”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制度建设和工作模式上已有成功的范例。在认证人员注册方面,已经承接了政府的授权开展工作,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新的一年里,认证认可协会还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立制度”环节各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协会自身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协会内部能力建设。对此,生飞踌躇满志:“协会要通过建立行业技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专家智库等,使我们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集中行业智慧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通过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培训研究,使人员具备落实新要求的能力。我们还要积极研究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和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好会员机构的作用和积极性,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技术准备。”   结束语   2014年,是我们国家的改革之年,更是质检系统的改革之年。在1月6日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代表总局党组,提出了“探索质检改革路”的总体要求,部署了质检六大改革任务。各地检验检疫局雷厉风行,迅速落实,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有力举措,以改革创新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   国家质检总局机关各司局和在京直属单位,是全系统某一业务领域的牵头部门,更应当谋划在先、决策在先、行动在先,探索质检改革路,争当改革排头兵。新年伊始,本报开设了“探索质检改革路系列访谈”专栏,按采访时间陆续刊发了动植司司长黄冠胜、检验司司长王新、通关司司长刘德平、国际司司长戚秀芹、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朱光沛、科技司司长武津生、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李海清、计划财务司司长王铁夫、信息中心主任王潍平、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董事长刘生明、干部教育中心主任潘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任肖建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主任魏昊、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山巍、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钱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秘书长鲍俊凯、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生飞等有关领导的访谈。通过这个专栏,交流思想,开阔视野,促进思考,推动改革。   到今天为止,18篇访谈已经全部与读者见面。访谈栏目告一段落,质检改革方兴未艾。我们期待看到各单位新的、更多的改革成果。
  •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4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为质量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聚焦政治引领,筑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思想根基1.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筑牢纪律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紧压实资质认定评审员和监管人员工作责任,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活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队伍。3.深化行风建设。把行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动态梳理查摆廉政风险,进一步细化实化防控措施,从源头上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确保权责对应,防止滥用职权。二、聚焦产业升级,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能力4.发挥集聚优势,争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和技术服务平台。5.强化认证引领,鼓励国内、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在皖设立子公司或者办事处,落实数据安全、电子商务管理等方面认证认可制度。6.抢抓战略机遇,服务保障招商检测、中国汽研、上海汽检在皖投资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建设,助力我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7.聚焦能力短板,通过内育外引等途径,引导省内外检验检测机构围绕新兴产业,拓展“新三样”、集成电路等领域检验检测业务,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助力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8.提升服务能级,鼓励制造业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提升内部实验室技术能力,注册成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9.推进改制转型,指导支持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和国家印制电路板质检中心市场化改革,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三、聚焦重点领域,夯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基础10.加快推行网络安全、基础材料等高端品质认证,养老、民宿等服务认证,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统筹运用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多种认证手段服务“双碳”目标。11.推进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新型储能等领域积极申报国家质检中心,推动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12.强化省质检中心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理布局检验检测技术资源,谋划建设一批省质检中心。13.印发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举措,推动内外贸认证检验有效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14.支持我省认证检测机构探索“走出去”路径,深化与澳、美、德、加等国认证检测机构、行业协会授权实验室合作,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推动合格评定结果国际互认。15.引导我省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企业利用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加速产品出海。四、聚焦行业治理,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效能16.加强汽车、货车、电动自行车、儿童玩具、燃气灶具等重点产品强制性认证监管。17.加强自愿性认证监管,对新注册认证机构资质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绿色、有机、节能产品等获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持续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18.强化CCC免办后续监管,指导督促企业完善CCC免办进口产品内部管理制度,建立CCC免办进口产品管理台账,确保产品流向可追溯。19.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开展CCC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查,督促CCC认证机构严把发证质量关,提升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20.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模式,联合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开展机动车、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21.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机构资质认定和后续监管有效衔接,提升智慧化监管效能。22.持续加大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检验、机动车检验、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整治力度,做好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工作。23.聚焦食品、生态环境、建工建材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加强能力验证结果运用。24.加大对各级认证检测监管人员培训指导力度,丰富完善监管培训课程和典型案例,加强专家库建设,提升监管队伍业务水平。五、聚焦行业发展,增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社会公信力25.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拓展小微企业质量认证覆盖面,推动先进质量理念、质量管理模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26.深化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和数据资源挖掘工作,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总揽行业现状、辅助行业决策、支撑引领行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7.加强ESG认证宣传,扩大ESG认证的社会影响力。28.组织举办“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质量认证宣传周”等活动,形成全行业大宣传格局。六、聚焦区域合作,助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长三角一体化29.会同沪苏浙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监管部门制定2024年度长三角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一体化发展合作事项计划,强化长三角认证检测监管部门交流合作。30.优化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认证专家库,实现检验检测认证专家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推动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能力整体提升。31.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工作,互派执法人员和技术专家,通过互相借鉴学习、检查标准统一、数据结果互认,有效推动长三角联动监管机制落到实处。
  •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4年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要点》
    各设区市、韩城市、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省质量技术评审中心:现将《2024年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月28日(此件公开发布)2024年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和“一个大市场、两个纲要、三个监管、四个安全、五个提升”的工作着力点,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坚持依法履职、固本强基、提质增效,重点开展“十项行动”,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1.开展认证检测强企行动。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提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认证检测机构入驻“秦质享”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深入推进养老、健康、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认证,促进民生领域服务品质升级。2.开展认证检测强链行动。深化“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围绕重点产业组织“检企对接”系列活动。推动质量认证在航空、汽车等重点产业的应用,组织“质量认证三秦行”系列活动。推动氢能等重点产业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推动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有效实施。3.开展认证检测强县行动。推动洛川、吴起、富县、米脂、子洲、汉阴、镇安等县区深化有机认证示范区创建,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创建区,推动安康市开展富硒产品认证,支持长安区打造民宿服务认证区域示范,推进武功县电商企业售后服务认证提升项目。利用“标准+认证”方式,打造优质特色区域品牌。4.开展绿色认证提升行动。推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制度,大力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包装等产品认证。加快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积极落实产品碳足迹认证认可制度,统筹运用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多种认证认可手段服务“双碳”目标。5.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优化资质认定评审系统,规范资质认定技术评审程序,加强评审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对资质认定委托下放事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规范,加强告知承诺后续监管。6.开展监管效能提升行动。加强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部门联合检查常态化、规范化。推动修订《陕西省质量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制定《陕西省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探索推进智慧监管。深化落实西北五省检验检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培训,提升技术执法能力。7.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部门协同,严格监管执法,持续加大环境、机动车、碳等重点检验检测领域和虚假认证整治力度,强化投诉举报线索处置,强化监管执法联动,有力推动行刑衔接,严厉打击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机构,形成有效震慑,维护良好市场秩序。8.开展安全工作筑基行动。加强汽车、电动自行车、消防产品、电线电缆、儿童用品、家用燃气器具等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强化CCC认证有效性抽查和监测评估,严格落实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强制性认证保安全、守底线作用。推动建立CCC免办工作联动机制,实现监管信息共享互认。9.开展共治体系建设行动。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多元共治体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秩序。实施认证宣传普及行动和检验检测科普行动,调动政府、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组织举办“世界认可日”“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质量认证宣传周”等活动,形成全行业大宣传格局。10.开展行业发展促进行动。编制《全省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白皮书》,探索建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支撑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开展“以案示法”警示教育,加强行风建设。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强品牌建设。开展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检验检测人员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办好“质量空中大课堂”。
  •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现将《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3月10日(此件主动公开)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统一部署,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持监管和服务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全面提升认证检测工作水平,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质量供给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坚持“优服务”,展现检验检测认证新作为(一)优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各类检验检测认证从业主体,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检验检测认证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民营机构做大做强。(二)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聚焦我省特色产业,帮扶200至250家小微企业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质量认证提升,有效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人员质量意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三)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合商务等部门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引导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国际化发展,助推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国内企业对标国际市场。(四)推进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厦门市作为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重点区域,大力推动“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厦门)”创建,从政策咨询、产品研发、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领域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帮扶,助力产业优化升级。(五)提升重点领域认证服务供给能力。鼓励开展健康、养老、社区、金融、家政、电子商务等服务认证,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品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六)强化检验检测认证宣传引导。深入开展“69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普及、成果展示及产品体验,提振市场信心,营造良好环境。二、坚持“促发展”,开拓检验检测认证新高地(一)探索推进“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开展小微企业认证提升升级行动,建立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库,通过三年时间培育一批“规上企业”,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支持政策,从贷款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提升等方面推进小微企业向中型、大型企业成长。(二)拓展认证区域试点覆盖面。推进三明市沙县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建设。鼓励省内条件成熟的区域积极创建区域试点,力争再培育一至二个有潜力、有实力、有活力的试点区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三)加大绿色产品认证扶持力度。以福州、龙岩全国绿色建设试点城市为切入点,加强与金融等部门协作,主动对接绿色产品生产企业融资需求,重点关注绿色建材、绿色包装材料等国推新型绿色产品认证,力争实现全省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数量增长30%。(四)探索网络安全服务认证工作。推动省内认证主机构取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加大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安全产品、移动应用程序等认证工作力度。(五)推进民宿服务认证工作。指导认证机构对接民宿企业,推动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民宿企业开展民宿服务认证,力争实现福建民宿服务认证零的突破,推动我省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六)提升重点检验检测行业能力水平。组织约180家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和约60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能力验证,对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的机构持续进行跟踪管理,落实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三、坚持“严监管”,构建检验检测认证新秩序(一)加大检验检测机构检查力度。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抽取比例分别为30%和50%,并积极配合完成优化车辆检测服务、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二)深入开展检验检测行业“铁拳”行动。配合执法稽查部门开展食品检测机构监督检查,发挥监管合力,打击食品检测领域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行为。(三)持续开展自愿性认证监督检查。抽取125张认证证书开展自愿性认证获证组织监督检查,重点关注证书数量增长过快、远程审核数量较多、告知承诺方式获证的认证机构。(四)组织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监督抽查。针对儿童用品、电动自行车、消防产品、汽车、家用燃气器具等产品领域,抽取60张认证证书开展认证有效性监管。(五)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监督抽查20家有机产品认证获证组织,重点关注认证机构是否按照要求,向获证组织发放并督促规范使用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抽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果、茶叶等有机认证产品约250批次,开展农残等参数风险监测,切实保障有机产品质量安全。(六)开展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数据分析。借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学术优势,开展专项市场调研,研究我省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趋势和运行特点,为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和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四、坚持“固基础”,激发检验检测认证新活力(一)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利用总局认证行政监管系统等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实时采集、精准分析和深度应用,打通审批、监管、执法信息壁垒,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智慧监管。(二)持续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分析。组织开展2022年福建省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直报工作,督促机构按时、准确、如实填报,做到应报尽报。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助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落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及管理功能,引导同业监督,维护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信誉。(四)提升行业专业技术力量。面向省内外广泛吸纳认证检测监管技术专家,充实完善监管专家库,发挥技术专家在监管检查、行业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专业辅助和技术支撑作用。(五)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业务培训覆盖面,丰富培训形式、增加培训批次,持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强化作风建设,坚守清正廉洁底线,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认证检测监管队伍。
  • 重磅!《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部室、下属单位: /p p   现将《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8年3月14日 /p p   (此件公开发布)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 /strong /span /p p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高认证认可供给质量为主线,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入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中国认证,全球认可”行动、“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等五大主题行动,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任务: /p p    strong 一、着力抓好《意见》落实,统筹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strong /p p   1.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以下简称《意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推进质量认证的专门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推进措施,完善配套条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质量认证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 /p p   2.推动各级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将质量认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意见》实施过程中,认证认可全行业对于新问题、新现象要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p p   3.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加强宣传报道,对《意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提高质量认证的社会认知度,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和协调应对。 /p p   strong  二、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 /strong /p p   1.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抓手,推动100万家企业学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完成45万家获证企业体系升级换版工作,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当好质量管理“领跑者”,带头推进质量提升。组织中小微企业质量认证帮扶活动,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开设免费培训课程,提供质量援助方案,补齐质量提升短板。 /p p   2.各地认证监管部门和从业机构要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工作,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管理体系整合、质量诊断增值服务,不断提升认证提升质量效果。 /p p   3.开展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引导市场增加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消费品领域,重点开展有机食品、智能家电、儿童用品、交通一卡通等产品认证,扩大“三同”工程实施范围,逐步增加“三同”企业及产品数量。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开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车联网导航产品、城轨交通装备等认证。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认证。 /p p   4.开展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围绕各地方、各行业高质量需求,创建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点),实施一批质量认证服务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端质量品牌。 /p p   5.鼓励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质量认证促进政策,支持具备条件地区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动认证认可在政府监管、社会治理、污染防治、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健全政府、行业、社会多层次采信机制,推动广大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认证,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 /p p    strong 三、 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坚决维护认证认可公信力 /strong /p p   1.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逐一排查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伪造、冒用、买卖证书或者标志等行为。严格强制性认证监管,针对抽查合格率下滑或波动大的产品,集中排查风险隐患 针对相关产业集聚区、问题多发区,加大对无证出厂、销售、进口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p p   2.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产业成熟度,对强制性认证目录产品及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严新实施CCC产品、电商CCC产品的监管。对新设立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加大监管力度,适度增加监督检查项目及频次。基于风险管理模式,适时调整扩大《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对产品风险较高的已注册企业实施年度验证报告制度,落实境外企业主体责任、官方机构监管责任。推动制订《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条例》、修订《认证认可条例》,完善执法监管的法律规范。 /p p   3.建立认证认可全过程追溯平台,推广APP等移动监管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实时化、智能化识别异常认证活动。完善从业机构信息公示制度,探索建立获证企业承诺制,引入自我声明的合格评定模式,接受社会监督。 /p p   4.落实《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对违法主体追究民事连带责任,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实行“谁出证,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 /span 加强认证认可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机构及人员列入“黑名单”,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建立永久退出和终身禁入机制。 /p p    strong 四、着力优化制度供给,出台认证认可制度“一揽子”改革举措 /strong /p p   1.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落实CCC认证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目录瘦身、简化程序、减轻负担”。 /span 实施认证目录法规式管理,推动强制性认证与强制性标准深度融合,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长期质量稳定的低风险产品调出目录 依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分别采用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工厂检查+证后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 压缩认证单元,合并工厂检查环节,减少重复审核和发证数量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改革CCC标志发放管理 /span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实施机构指定数量,进一步打破认证检测市场垄断,给予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 /p p   2.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以绿色建材产品为突破口,切实做好标准协调、目录发布、能力评价、国际合作等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产品检测认证制度,会同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发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测认证实施机构名录,推动认证检测结果互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p p   3.适应产业形态和质量管理变革趋势,加快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创新步伐,积极发展综合化、整合型认证服务项目,增强认证制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整合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推动“一审多证”,促进食品农产品认证与进出口食品注册备案融合发展,完善注册备案采信第三方认证机制。 /p p   4.完善认证机构审批程序,升级网上审批系统,探索认证机构行政审批方式多元化。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精简合并相同、相似的技术评审事项,严格资质认定标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等行业资质认定工作,提升技术评价工作有效性。 /p p   strong  五、着力完善行业环境,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 /strong /p p   1.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强化认证活动的第三方属性,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鼓励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认证服务“同质化”现象,提升获证企业和采信主体的“获得感”。 /span /p p   2.重点提升食品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农产品、生物医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新能源、碳交易 /span 等领域支撑服务能力。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培育一批区域型和专业型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span ,形成以检验检测认证为“连接器”的产业聚合新模式。鼓励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发展,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构建军民通用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服务军民产业融合发展。 /span /p p   3.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安全、物联网、电商服务等领域试点推行“互联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新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质量提升需求。构建“认证机构多维全景画像”,运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反映认证机构综合能力和运行状态,引导社会各方按需采信认证认可结果。推进认证认可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电子化,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效率。 /p p   strong  六、着力夯实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效能 /strong /p p   1.加快构建统一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数据中心,系统优化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解决“数据碎片”和“信息孤岛”问题。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与国家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无缝对接,建设面向社会用户的信息数据共享接口,提升“云桥”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 /p p   2.实施认证认可标准精品工程,组织制定一批协调一致、突出行业特色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高端品质认证和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支撑。实施检验检疫标准提质工程,强化流程管理,提升检验检疫标准化保障执法把关、服务贸易便利的能力。实施认证认可科技攻坚工程,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为龙头,提升认证认可科技整体水平。 /p p   3.巩固认证认可检测服务业统计制度实施机制,持续改进统计信息化系统,提升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精细化水平。完成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统计数据。继续完善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认证认可有效性综合评价机制,提高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质量。 /p p    strong 七、着力深化国际合作,扩大认证认可国际影响 /strong /p p   1.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以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借助行业联络机制和地方协作平台,形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整体合力。推动合格评定政策沟通、标准协调、制度对接、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快绿色低碳、跨境电商等新领域互认进程。 /p p   2.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和服务,提高引资引智的质量效益。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推动更多机构加入国际互认体系,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领域深化双多边合作互认成果。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加大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力度。 /span /p p   3.积极参与和主动引领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向国际社会提供认证认可“中国方案”。积极推动绿色、有机等国内认证制度获得国际互认。办好认证认可官员国际研修班,促进国际政策技术交流,加强对外培训援助。做好第83届IEC大会筹备工作,支持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p p    strong 八、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提升认证认可队伍建设水平 /strong /p p   1.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关于认证认可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贯彻落实中央24号文件和国务院第185次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p p   2.加强认监委对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指导,强化信息共享、交流反馈、调研督办机制,改进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各级认证监管部门、从业机构要针对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好财务保障,拓展培训层次、频率和深度,推进认证认可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认证认可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进人员注册管理工作。 /p p   3.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树立优良政风行风。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推广“支部三级共建”等典型经验,增强认证认可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实效。 /p p   4.切实加强财务保障能力和监管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认监委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调整监管模式,做好认证认可收费监管。 /p
  • 2011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亮点回眸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成立10周年。一年来,国家认监委找准定位、创新发展,组织实施《认证认可发展“十二五”规划》,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稳步推进   国家认监委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半来,已经有36家企业获得认证,认证的节能量共计62.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   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成熟,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的难度、成本不断加大。国内、国际都开始重视管理节能。有资料显示,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2009年,我国率先颁布了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23331),为企业提供了管理节能的科学方法和通用要求。2010年5月,我国在钢铁、有色、化工等10个工业领域开展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据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开展认证试点的10个工业领域中,有102个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并提出认证需求。认证结果显示,包括宝钢在内的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了较好的节能增效。   可再生能源取得丰硕成果   国家认监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相关认证工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目前社会影响力较大、产品范围较广、发放证书量较多的5家认证机构开展节能认证产品共计78种,累计发放证书20472张,目前有效证书12060张 开展节水认证产品共计41种,累计发放证书2995张,目前有效证书2432张 开展可再生能源认证产品共计20种,累计发放证书1481张,目前有效证书1371张。9类节能认证产品、共涉及419家企业、32299个产品型号/系列进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通过对发证量较大、计算方法成熟的产品纳入资源节约产品指标量化体系中进行测算,其中节能产品29种,节水产品11种,可再生能源产品3种,这些产品共计节约/替代电力89462.55百万度(约折合为3034.98万吨标准煤),节约水资源161.81亿吨。   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初步建立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认证认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之一,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尽快出台。据悉,当前,国家认监委已会同相关部门顺利完成《国家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草案)》及相关6个技术标准草案,并正式启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法程序和国家标准的立项程序,为2012年《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出台和低碳产品的试点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有机农业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悉,为充分利用认证认可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国家认监委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大力推动以区县为单位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2011年四川省西充县、福建省安溪县等11个县市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市”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有机产业品牌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在2010年底颁布实施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131号令),正式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共发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195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的实施和全面推行,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加强食品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提升食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保障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安全   家电下乡作为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一项实质性举措,对改善民生、拉动消费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家电下乡政策所覆盖的绝大多数产品均列入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近年来,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不断强化,家用电器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但是仍存在部分生产企业擅自变更关键零部件、出厂产品货证不符等现象。我国农村家庭供电系统基础薄弱、漏电保护装置缺乏规范安装,用电环境的安全隐患较多,农村消费者用电安全意识不强,不合格家电产品进入农村家庭后,极有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用电事故并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1年,国家认监委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家电下乡产品市场核查工作,核查共涉及16个省、48个市县、130个经销网点,核查中标产品1215个型号,约占全部中标产品型号的10%。针对现场核查所发现涉嫌问题的产品,通过进一步对生产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共对14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进行了暂停的处理。同时,国家认监委还要求认证机构对中标企业实施了“飞行检查”、“特殊检查”、“企业巡查”等一系列证后监管措施。   通过地方质监部门与认证机构的联动监管,从结果来看,家电下乡产品中标企业更关注于产品质量的持续符合,多种证后监管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获证产品质量,提升了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
  • 关于召开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研讨会暨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指南》第一次工作会议(第一轮通知)
    p   各有关单位和专家 : /p p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主题为“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更进一步推动了产业与互联网交融与合作。创造检验检测机构与电子商务平台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探索共赢新亮点,成为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热点问题。 /p p   为此,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TC)联合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于2016年1月5日举办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研讨会。研讨会将围绕检验检测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与问题为主题:1)交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化运营经验 2)检验检测机构与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对接方式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探讨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趋势与新思路。 /p p   研讨会同期,依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6月下达《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指南》(计划编号:2015RB036)编制任务,CTC负责组织召开《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指南》第一次工作会议,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研究标准编制工作方案。本次会议利于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和研讨成果,标准编制工作组将提交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供行业主管部门参考。 /p p   我们诚挚邀请有关主管部门、电子商务平台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相关管理人员,莅临本次会议,指导标准编制工作,共同促进检验检测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p p   主办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 p   承办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 /p p   支持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p p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p p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 /p p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 /p p   会议地点:北京元辰鑫国际酒店 /p p   朝阳区裕民路12号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C座 /p p   会议时间:2016年1月5日(1月4日报到) /p p   相关费用:无会议费 /p p   酒店信息:北京元辰鑫国际酒店 500元/天,含早餐 /p p   电 话:010-82024488 /p p   北京辰茂鸿翔酒店 390元/天,含早餐 /p p   电 话:010-59838888 /p p   联系方式:王艳萍 010-51167302 13381289679 /p p   樊武琨 010-51167903 13381289932 /p p   如有意向参加请填写回执(见附件),并于2015年12月29日前发送邮件到zcyj@ctc.ac.c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有关会议的详尽安排,敬请关注第二轮通知。 /span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12/ueattachment/3f261da5-c6d5-4449-8e4d-cd3fdfd26162.pdf" 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研讨会.pdf /a /p p      & nbsp img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line-height: 16px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12/ueattachment/e95f0741-6b75-47f8-b00a-9545fd91e4b9.docx" 参会回执.docx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2月15日 /p p br/ /p
  • 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2013年11月19日,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CNAS主任王凤清出席会议并讲话。CNAS秘书长肖建华作工作报告。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领导,CNAS部分执委出席会议。   孙大伟在讲话中指出,认可委员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质量发展纲要》要求,以质检“十二字”方针和支树平局长提出的“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完善制度、凸显作用”、“公正认可,赢得认可”要求为指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   孙大伟强调,随着国家加快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认证认可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必须牢牢把握。要把握国家宏观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把握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机遇,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在四个方面着力推进认可工作。他要求,一要完善认可制度体系,促进合格评定工作健康发展。二要凸显认可功能作用,推进合格评定结果广泛应用。三要强化认可约束机制,引导合格评定机构规范运作。   王凤清回顾了一年来认可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她指出,一年来,认可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和战略方面的研究,理论与战略自信更加坚定 积极推动认可制度创新,持续扩大认可的服务领域,制度自信更加坚定 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中国认可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中国认可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道路自信更加坚定。   王凤清要求,今后一段时期,认可委员会及广大合格评定机构要提升服务水平,在“新”字上下功夫,要改进工作作风,在“严”字上下功夫,要加强采信建设,在“信”字上下功夫,要深化基础建设,在“实”字上下功夫。   肖建华在工作报告中通报了当前认可工作的主要进展情况,全面介绍了我国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及相关机构认可、检查机构认可三大门类认可制度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认证认可发展的最新情况。他提出,认可工作2014年的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公正认可,赢得认可”总要求,以“夯实基础,创新发展”为认可工作主线,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   第二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为期两天。会议以“提升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为主题,通报了认可业务发展、认可管理的有关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认可工作的发展。会议还邀请相关机构进行了经验交流。来自全国250余家合格评定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市场监管局:现将《2024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24年1月29日(此件公开发布)2024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2024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有关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全省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彰显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价值,服务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一、锚定质量强省部署,创新推进认证检验检测发展(一)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实践,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做到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维护落实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工作体系,推动省委、省政府关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二)扎实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围绕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等区域发展布局,统筹落实湖北与认可中心及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建共治,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取得成效。依托中部四省检验检测协作、长江中游三省质量认证协作,推动监管协议落实,实现认检领域“三共享”(专家共享、信息共享、结果共享),促进中部地区协作取得成效。(三)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化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统一管理,加强评审人员管理,出台检验检测机构评审人员、观察员管理办法 探索建立机动车、司法鉴定领域CMA标准能力库,同步应用于检验检测智慧审批系统。(四)探索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改革试点。落实总局试点工作要求,制发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的调研和跟踪服务,助力实现内外贸一体化。(五)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依托“三网一中心”智慧平台,开发检验检测实时监测、监管动态绩效、机构主体画像、预警分析、机构信用风险分类评级等功能。升级日常监督检查、双随机检查、专项检查、统计分析、机构信息变更、自我声明核查等模块。开发建设省级认证行政监管系统,对接总局认证行政监管系统数据,实现认证活动监管智慧化。(六)推动认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加快融入湖北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新兴特色产业链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布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指南,形成省级质检中心规划建设路线图。鼓励各地市集聚整合优质资源,依据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促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七)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鼓励各地围绕“双碳”、基础材料、北斗基础产品、有机产品等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倡导开展养老、健康、社区服务等服务认证,促进质量认证全面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与绿色生产、品质生活相结合,有效彰显质量认证的价值。二、推进“荆楚质汇”品牌建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八)着力提升“荆楚质汇”品牌影响力。聚焦技术能力建设有突破、服务产业发展有成效、支撑质量品牌有力量的目标,以统一的“荆楚质汇”品牌开展宣传活动,筹划好“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质量认证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品牌知名度,树好湖北认检的良好形象。(九)主动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行动。积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类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行动”。根据中部省份合作协议,持续开展省际联合部署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比对)活动,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的结果应用,实现中部省份的结果互认。号召省内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加总局开展的国际间实验室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促进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提升。(十)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强化产业导向,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全省5大优势产业、9个新兴特色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深入调研挖掘全省优质检验检测资源,积极引导“个性化定制检测”和“产品高端测试”业务,推进检验检测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发展。(十一)有效落实质量认证“六大行动”。落实总局统一部署的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认证认可“走出去”、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认证行业专业化提升、认证行业数字化发展、质量认证宣传普及“六大行动”,结合湖北产业发展实际,精心筹划行动组织部署,创新行动组织方式,提升质量认证的服务成效。(十二)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总结推广地区试点工作经验,激发认证机构参与积极性,强化质量认证提升行动与地方主导产业相结合、与产业园区相结合,助力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十三)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相关认证机构实施“三同”认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广“三同”产品,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引导挖掘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以质量认证手段服务湖北产品“走出去”,更好彰显质量认证的服务价值,服务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十四)完善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分析。深化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和数据资源挖掘工作,做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分析及结果运用,发布2023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三、聚焦提升监管效能,规范认证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十五)推动主责主业标准化的拓展运用。完善认证检验检测监管体系建设,促进认检领域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一体推进,推动实现精准化、触发式监管,完善监管闭环。建立检验检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台《检验检测信用风险分类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强化智慧监管系统的有效运用,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十六)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加大检验检测重点领域检查整治力度,持续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中部省份监管协同,推动省内三大都市圈的监管协作,强化问题线索的后处理,持续净化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十七)加大认证活动监管力度。落实全国认证监管“一盘棋”的要求,组织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检查工作,加强对地市开展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业务指导。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等重点安全领域,精心组织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检查,发挥好强制性产品认证保安全底线的作用。持续推动地市开展认证活动见证检查,增强认证审核计划的严肃性。(十八)促进省级质检中心建设规范化。开展好国家、省级质检中心的信息统计工作,加强质检中心的日常管理,落实有进有出的管理制度。加大已批筹未验收质检中心的跟踪督办,促进相关机构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按时完成验收工作。(十九)试点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活动监管。根据总局部署,探索对湖北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活动的监督管理。四、筑牢安全保障基础,凝聚认证检验检测发展合力(二十)深化认证检验检测行风建设。系统梳理行风建设的难点堵点,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规范行政监管人员行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认证检验检测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风气。强化机构主体责任落实,引导从业机构合规、诚信经营。(二十一)培育检验检测认证人才队伍。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等部门开展2024年度“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聚焦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精心选取比赛项目,助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结合进出口商品检验领域试点,研究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人员能力建设,培育壮大湖北检验检测认证专业人才队伍。(二十二)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基层认检监管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全面宣贯认证检验检测最新规定要求,切实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注重学习借鉴经验,开展好交叉检查,加强与中部省份监管人员的交流互学,积极借鉴各省优秀做法,建强全省认检监管队伍。(二十三)守好安全风险底线。发挥认检技术手段作用,压实机构主体、连带责任,配合做好食品、重点工业产品等领域涉及认证检验检测的工作。落实好清廉机关建设部署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安全、平安建设和维稳工作部署,增强安全保密意识,进一步转作风、纠“四风”、树新风,坚决守住纪律红线和廉洁底线。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首批22项社团标准
    近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首次发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谷物加工企业要求》等22项社团标准。   为落实认监委《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受认监委委托,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组织30余家认证机构、食品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技术规范的标准起草工作,并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秘书处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现已顺利通过认监委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为响应今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的&ldquo 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标准&rdquo 的倡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对此次制定的22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技术规范,首次以社团标准的形式进行发布。   下一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将制定和完善社团标准管理办法和制修订工作程序,并将充分发挥社团标准快速灵活的特点,立足于市场需要,根据政府委托或会员单位提议,积极组织制定行业急需的各类认证认可标准,通过社团标准来激发认证认可行业的发展活力。
  • 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认证认可作为规范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 目前,我国认证机构颁发的各类认证证书数量超过39万份,质量认证证书数量和获证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认证大国。但从“认证大国”转变成“认证强国”,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认监委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此为己任,在科学发展、规范工作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建立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内外一致的认证认可工作体制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国家认监委自成立以来,全面清理了认证认可相关法规,制定并发布了40余件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的认证认可法规体系已经确立。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检验检疫直属机构为依托,构建起省、市、县和口岸的地方认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全面建立了以强制性产品认证为市场准入管理,以自愿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中国认证体系。实现了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统一管理,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双边互认工作逐步扩大。整合了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及认证人员注册等认可注册机构,建立健全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组建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为开展行业自律提供了组织保障。设立了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和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入开展战略发展、技术和标准化研究。 形成统一管理的工作格局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建立了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成立时的18个增加到22个,部际联席会议业已成为部门之间交流和协调认证认可工作“寻求共识、寻求最佳办法和方案”的平台。各有关部门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产品、饲料、绿色市场、良好农业规范、体育服务等认证,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和联合开展整顿规范认证市场等方面给予了国家认监委全力支持。 认证认可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认证),发布了“四个统一”的规范性文件,这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正式建立。 之后,我国认证领域不断拓宽,认证认可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 围绕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推动管理体系认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会同国家发改委批准、发布了《加强资源节约型产品认证工作的管理意见》,开始实施节能环保汽车的国家自愿性产品认证,并积极推动国家环保型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HACCP、GAP、酒类食品质量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绿色市场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为促进外贸,强化了进出口卫生注册制度;立足国家安全,正在全力推动信息安全认证;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积极建立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GLP)评价监控体系;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以维护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推进了奥运定点医院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为奥运会服务医疗保障作出了贡献。 截至2008年6月,已颁发CCC有效证书226062张,对应的获证企业40112家;CCC认证涉及的产品从最初的19大类、132种,发展到22大类、159种;认证实施规则由最初的47份发展到现在的87份;指定的认证机构从最初的9家发展到现在的11家。 如今,认证认可工作已经全面融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贸易、生活消费、环境、健康和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通过这些工作,不仅找准了认证认可在国家大局中的定位,提升了工作层次,增强了服务性,而且也为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认证认可工作日益重视,认证认可手段运用更加广泛,认证认可结果采信度逐步提高。 进一步规范认证行为 认证的一致性、有效性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认证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为此,国家认监委下大力气真抓实干,确定了以全过程监管为目标、建立认证认可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的监管思路。 从2002年起,先后开展了认证机构(包括分支机构、办事机构)全面清理和重新登记,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和农产品认证、计量认证获证实验室等的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强制性产品认证及指定认证、检测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出口食品卫生注册企业“拉网检查”等系列专项监督检查。依法对违法违规的获证企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等进行了处理。建立了认证认可信息网络,推动电子监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强化执法监督。经过持续不断的整顿规范和狠抓质量建设,认证服务、质量及有效性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国家认监委在加强法律规范和认可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在社会监督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实施了“认证认可义务监督员”制度;在行业自律方面,成立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出台了行业自律的3个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监管方面,突出发挥地方两局在行政执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提高认证行政执法能力,国家认监委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认证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各级质检部门在完善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2004年开始,对质检系统认证监管人员组织了连续3年的岗位培训,培训人员达两万多人次。 对经济贡献率日益显现 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手段,在推动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目前,国家有近20部的现行有效法律,行政法规中对认证认可活动有了明确的规定;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加强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浙江、重庆等一些地市,都把认证认可指标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数。 同时,认证认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逐渐显现。例如,“神六”的关键部件生产中采用了认证认可手段,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在地震灾区的饮用水检测机构确立时发挥了积极作用,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在灾区饮用水检测、奥运兴奋剂检测等重大工作中已经或正在发挥突出作用。研究课题表明,依据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测算,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71%,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0.314%。在当年18万亿元GDP中,认证认可事业作出了1229亿元的贡献;在当年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幅度中,认证认可所作出的贡献为0.314%。 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随着全球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进口的限制作用逐步减弱,而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卫生和食品安全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国际互认、推动认证认可体系建设便显得至关重要。 积极促进国际认证认可互认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中国的认证认可体系。根据贸易发展需要,我国新增了CB(电工产品测试证书互认体系)实验室,并对原有CB实验室进行了扩项。目前,我国IECEE/CB(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体系内认证结构和测试机构的结果在46个成员国获得承认。同时,其他成员国的产品也借助CB体系,能更顺畅地进入中国。采信相关结果,大大便利了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深度参与认证认可国际规则、标准与指南的制修订,参与了世界所有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例如,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或区域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在国际准则与标准的制修订和合格评定活动中增强了话语权。与国外26个政府机构或认证认可机构签署了32个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我国的认证证书,在国际上获得多重承认与广泛接受。中国近年来在认证认可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2006年初,国际认可论坛(IAF)主席就曾评价说:“自从国家认监委成立以来,中国在认证认可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高效的发展,令国际认证认可界非常钦佩和印象深刻。”
  •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工作要点》
    各市(州)、兰州新区、甘肃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东风场区工商局,省局机关各相关处(室、局),省质量审核中心:现将《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23年3月6日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工作要点2023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将“三抓三促”行动要求全面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依法履职,着力“强监管、转作风、提效能、保安全、促发展”,创新治理,创优服务,勇于攻坚克难,先行先试、争优进位,推进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实现新发展。一、坚持政治建设引领,切实把牢正确政治方向1.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市场监管的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全过程,做到从政治上思考分析问题,从大局上谋划推动工作,以政治建设引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发展。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全省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和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业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当前和今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各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上,不断增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成效。二、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环境促发展3.持续推进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动态调整管理,加强产品认证一致性监管,对安全风险较低的数据终端等9种产品不再实行强制性认证管理;推进在电子电器、汽车生产企业开展自检自证试点;推进3C免办实施自我承诺;将锂离子电池和充电器2类高风险产品纳入强制性认证管理,保障消费安全。4.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依法开展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和自我声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对申请符合条件的机构采取免现场技术评审直接发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证书电子化。强化系统监管,加强审批发证与证后监管各环节高效协同,推进将审批发证基础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市、县监管部门共享共用,杜绝监管出现空档和盲区。5.落实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要求。抓好《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意见》和《机动车检验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实施,组织政策宣贯、人员培训、体系文件转版,持续改进和完善技术条件。巩固“两站合一”成果,制定出台机动车检验机构管理服务规范。各市州要在国家和省级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切实提升机动车检验服务能力水平。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化认证认可服务供给6.大力推动各领域认证制度实施。推动质量认证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北斗导航、工程建设等产业的应用,重点做好特色质量管理体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无障碍环境、“陇字号”等高端品质认证。围绕网络强国建设,积极推行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移动应用程序(APP)、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认证。各市州要有明确目标任务,辖区内认证证书数量和领域范围在2022年基础上有新突破。7.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提升行动。围绕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要求,充分运用国际质量管理工具,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赋能全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认真学习借鉴山东、浙江等地做法经验,总结、推广和运用天水市小微企业提升“优良案例”成果。聚焦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和所需所求,实施普遍提升与精准提升相结合,锚定目标、真抓实提,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8.持续开展促进检验检测行业优化升级行动。强化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水平建设,突出做强做优,加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和集聚区,推动检验检测行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各市州要切实加强组织管理,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推动建设检验检测产业服务园区,打造辖区内知名检验检测品牌。9.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认证。加快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引导开展能源、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节能、绿色、低碳产品等绿色认证。加强与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同,构建绿色认证协同推进机制。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推进新产业新业态认证,各地要因地制宜在乡村民宿、养老、文旅、验光配镜等领域开展服务认证,鼓励市州、县区和企业建设示范点、示范区。10.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产品,扩大“三同”适用范围,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评价等方式满足“三同”要求。综合运用认证、检测技术服务等,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便利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三同”产品宣传推广,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11.持续推进甘青两省认证检测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认证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共享,实现合理配置、优势互补、高效利用。推进与青海及周边省份在检验检测资质认定、重点领域监督检查、检验检测能力验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评审员共用等方面构建区域监管新格局。四、坚持多措并举强监管,切实守牢行业监管安全12.着力规范提升认证市场秩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加强对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电动汽车、家用燃气器具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强制性产品的认证监管,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伪造、冒用、买卖和转让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等违法行为。加强3C免办和自我声明监管,依法查处申请资质过程中的虚假承诺行为。各市州、县区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不少于辖区内获证证书总数3%的比例,组织对认证从业机构、从业人员、认证获证组织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虚假认证、减少遗漏程序、不合规远程审核、审核员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13.切实加强检验检测市场秩序监管。紧盯高风险领域,继续加大行业整治力度。开展检验检测行业“铁拳”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机动车、环境监测、碳核查、食品药品等涉及民生领域出具虚假、不实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针对重点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基层监管职责,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市州层面抽取检查比例不少于辖区内获证检验检测机构总数10%(兰州市不少于5%),推进获证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分类监管、部门联合监管,建立辖区内获证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档案资料,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问题整改跟踪。14.加强检验检测资质准入管理。坚持依法界定依法准入,加强审批源头质量管理,采用现场观察、抽取案卷审查,证后监督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资质认定技术评审活动质量监管,互通监管信息,建立责任追究和核查机制,对证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涉及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理。15.持续提升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开展能力验证工作促进行业能力水平提升,督促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整体实力,增强送检客户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信任度,促进检验检测结果的采信运用。各市州局年内至少选取1-2个领域组织开展本辖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16.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宣传。通过“世界认可日”、“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和“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展示行业形象,提高行业社会知晓度。以实施“监管干部进企业、一户一策促发展”为抓手,深入企业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解决实际问题,督促获证企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行业行为。五、坚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夯实行业监管基础支撑17.不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水平。加强基层监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基层监管队伍树立“监管严而又严、服务优而又优”的理念,大力提升服务发展、执法办案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守安全底线,提质量高线作用。18.加强评审员队伍管理。举办省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评审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严格评审员日常管理和考核,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素质精、作风纪律严的新时代评审技术队伍。补充完善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新兴领域及部分紧缺领域评审员队伍,对评审员库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
  • 2013年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通知发布
    各认证机构:   根据我委2013年度工作安排,定于2013年7月召开全国认证机构工作会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为使参会机构有更多的交流和讨论时间,今年的认证机构工作会议分两地召开,会议议题议程基本相同,会期均为两天。有工业产品认证业务的机构,于7月9-10日在哈尔滨参会 其他机构,于7月16-17日在贵阳参会(具体参会名单附后)。   哈尔滨的会议地点为哈尔滨华融饭店(地址:南岗区颐园街2号,酒店电话:0451-86291111),联系人:臧立钢,电话:0451-87978288、18545003060。   贵阳的会议地点为贵阳万丽酒店(地址:贵阳市金阳新区林城东路8号,酒店电话:0851-5558888),联系人:李莉,电话:0851-6769676,13339610667。   二、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宣贯2013年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以来认证机构管理方面的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包括认证机构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情况,认证机构行政审批、认证市场监管相关工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及后续工作安排等。   (二)研讨完善认证机构组织治理结构,研讨修订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认证咨询机构管理办法和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问题,讨论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等问题。   (三)介绍有关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规范、国际合作、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和加强认证行业宣传工作的有关情况。   三、参会人员。请各机构务必按照分配的参会地点参加会议。各机构参会人数为1名。   由于会议文件均以电子文档方式提供,请参会人员自备电脑。   四、会议费用。参会人员会议费用自理。请参会人员于会期前一天报到。   五、会议报名。请各机构于7月5日(星期五)前将参会人员名单报我委认可监管部。   联系人:赵政、安东   联系电话:010-82262740、82262681   传真:010-82260736   附件:   1.认证机构参会地点分配方案.doc   2.认证机构工作会议参会回执.doc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2013年7月1日
  •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现将《2024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月27日(此件主动公开)2024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聚焦实施“九大工程”,以“质量赋能”“强企强链强县”为主线,综合运用监管和服务工具,推动认证检测工作取得新进展。一、突出服务发展效能,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工程(一)营造认证检测行业发展良好环境。培育壮大各类认证检测从业主体,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认证检测市场发展格局,支持民营认证检测机构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服务质量强省建设。(二)优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围绕全省县域产业布局和“强企强链强县”工作思路,突出质量管理体系赋能和产业带动,助力“小微企业”过“管理”关,帮扶不少于200家小微企业开展质量认证提升;推进“小微企业成长计划”,联合相关部门综合运用服务工具,推进小微企业向“规上”、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三)深化全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围绕“双碳”“绿色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绿色建材产品认证金融支持和采信力度,实现全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获证组织数量和证书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四)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以推广典型案例带动、示范平台推动,指导推动省内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集成优势,紧扣全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积极参与本地产业创新发展质量技术攻关,主动服务各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五)提升认证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鼓励省内外认证机构引导推动省内相关企业(单位)开展绿色(建材)、有机产品、“双碳”产品或体系认证以及健康养老、民宿、广告、金融、社区等服务认证,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认证服务发展效能。(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配合商务等部门,发挥认证检测功能作用,积极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动内外贸认证检测有效衔接,助推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国内企业对标国际市场。(七)落实两岸融合发展认证认可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七条”措施,为在福建共同成立合格评定机构、采信台湾认证结果及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湾方面认证结果的采信试点工作等方面取得政策支持,探索建立两岸认证认可对话合作机制。(八)强化CCC免办工作。指导地市规范CCC免办受理、审核和后续监管,推动厦门市建设“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二、强化监管规范力度,筑牢市场秩序守护工程(九)加强开展重点领域检验检测和认证监管。巩固深化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生态环境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机制;重点关注机动车、生态环境、食品、建筑建材等领域,开展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针对有机产品等重点领域认证获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有力规范认证检测市场秩序。(十)组织开展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监督抽查。组织开展全省自愿性认证获证组织监督抽查,重点关注证书数量增长过快、投诉举报问题较多、告知承诺获证的认证机构;针对儿童用品、电动自行车、汽车、家用燃气器具等产品领域,组织全省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加大监督抽查问题整改力度,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十一)组织开展有机认证产品风险监测。选取社会关注度高、问题投诉较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或农产品开展有机认证产品风险监测,加大结果运用、加强宣传引导、加快信息公示,以风险监测服务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三、夯实基础工作,推进建设质量强省工程(十二)打造认证检测区域发展名片。以三明沙县区小微企业认证提升全国区域试点为引领,力争再培育1—2个认证提升行动全国区域试点;积极推动厦门市申报“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探索指导推动检验检测机构集聚区建设,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环境。(十三)提升重点检验检测行业能力水平。组织约50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及食品检验机构参与社会关注度高、机构参与面广的相关项目能力验证,提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水平。(十四)推进检验检测数据归集及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全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数据归集工作;组织开展2023年度福建省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直报工作。(十五)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宣传推广行动。用好“世界认可日”“质量认证宣传周”“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质量月”等活动宣传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十六)强化智慧监管和专业监管能力。运用省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推动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智慧监管;探索区域联合,充实完善专家库,发挥技术专家专业辅助和技术支撑作用,实现区域专家库和认证检测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十七)加强认证检测监管队伍建设。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加强全省认证检测监管队伍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强化全省认证检测监管队伍思想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认证检测行政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附件下载 (原件)闽市监认证〔2024〕32号.pdf
  • 《2023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印发
    各区市场监管局,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市局各处室、执法总队、机场分局,各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本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现将《2023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3月15日2023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和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质量基础支撑作用,着力增加高质量制度供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守牢安全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进一步推动资质认定检测能力参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便利机构申请填报,提升技术评审工作效能。深化资质认定扩项、标准变更、场所变更等能力附表、授权签字人附表的电子证照应用,提升机构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强化研究成果转化,依托课题研究,制定资质认定联合评审、采信和复查书面审查作业指导书,提升资质认定技术评审规范性。持续优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后续监管,加强告知承诺方式新设立机构的后续监管检查工作,通过定期通报约谈、联动监管等形式,加大监管力度。2.优化CCC免办工作。严格CCC免办受理审核,加强CCC免办后续监管,服务企业规范高效办理CCC免办证明。突出重点、贴近需求,加强政策宣贯,开展督查检查和业务培训。会同市商务委等部门继续推行CCC免办便捷通道举措,动态调整使用单位名单,持续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强进博会保障服务,做好展前展中认证咨询服务,发挥CCC免办便捷通道作用,为列入CCC目录的进博会入境展品快速发放免办证明,为展品通关提供便利。3.细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平台”功能,健全专家队伍,提升平台辐射力;以优良实践案例展示、企业现身说法、情景示范等方式,加强提升行动的宣传宣贯。鼓励开展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申报,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为牵引,促进具有较强集聚效应和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通过开展优良实践案例评选、实施效果评估等活动,推动各区创新帮扶模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激励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二、加强行业监管,维护认证检测市场秩序4.加强强制性认证活动监管。发挥强制性认证保底线作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要求,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结合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消防产品、车辆、儿童用品、防爆电气、家用燃气器具等强制性认证活动的监管力度,市、区两级组织开展强制性认证活动监督检查,重点核查认证活动的规范性以及获证生产企业是否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及时调查处理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相关认证机构切实加强证后跟踪监督。5.加强自愿性认证活动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开展认证从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有机产品认证获证组织、“上海品牌”认证等自愿性认证活动专项检查,检查认证活动规范性和获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开展有机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严查伪造、冒用及超期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证书等违法行为。加强长三角区域认证监管合作,加大协同检查和处置力度,实现监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共认。各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区域情况,通过专项监督检查、认证活动现场见证、获证产品监督抽查等形式,提升监管工作实效,不断规范认证市场。6.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持续健全多方协同的综合监管机制,持续推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协同监管常态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优势,不断扩大联合监管范围。全面落实风险监测制度,各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指导基层所队开展日常风险监测,重点关注人员、场地、仪器设备等变化情况以及检验检测活动的合规性,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持续推进机动车检验、生态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信用等级评价与监管,加强告知承诺后续监管,形成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的监管机制。深化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建立专业领域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风险监测预警重点指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实现检验检测各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推广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应用,提高智慧监管水平。7.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监管和技术帮扶引导。聚焦重点开展能力验证和盲样考核活动,督促提升检测行为规范性、检测数据准确性和检测能力持续符合性。完善检验检测机构综合能力考核工作机制,开展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重点领域授权签字人考核。加强对考核不合格机构、人员的技术帮扶,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召开技术分析会、组织专项补考等形式,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严格开展现场技术评审。推进《机动车检验机构管理与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制定,督促指导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和典型引路,以优质服务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8.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百姓关心担心的突出领域,将“严”的主基调贯穿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监管始终。加强监管与执法联动,健全衔接机制,提高违法案件查处质量和效率。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政执法指导协调,发挥市局执法总队专业支队执法优势及各区属地监管职能作用,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强投诉举报案件处置,严厉打击未经许可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虚假认证和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或标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行业发展环境和市场秩序。三、深化创新引领,聚力赋能产业发展9.协同推进“上海品牌”认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研究制定“上海品牌”培育制度,深化同体育、文旅等部门的品牌培育协作机制,进一步调动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形成各方协同推进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指导监督,促进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高质量实施“上海品牌”认证工作。加大“上海品牌”认证宣传力度,加强政策宣贯,扩大“上品”标志宣传覆盖面,提升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10.创新实施绿色认证。加强绿色产品认证政策宣贯和培训,加快推进本市绿色产品认证工作,推动绿色认证结果采信,引导绿色采购,营造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好氛围。创新探索绿色服务认证,推动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与各行业的互动联通,深入开展调研论证,推动出台一批绿色服务认证标准,会同商务、邮政等部门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率先在餐饮、快递物流等领域开展绿色服务认证试点。11.提升检验检测产业能级。制定出台本市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工作方案,通过聚焦对接产业链升级需求、促进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优化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领域,组织开展试点项目,推动本市检验检测产业能级提升。推动国家质检中心和上海市质检中心的培育建设,完善筹建验收程序和评审标准,完成首批上海市质检中心批准筹建,围绕服务本市“3+6”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检验检测产业支撑力、科技创新力、公共服务力、平台带动力。12.深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长三角一体化。联合苏浙皖三省市场监管局夯实和完善一体化协作机制,共同策划并形成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专项年度工作项目,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加强沟通互动,落实牵头任务,主动配合轮值单位开展工作,深化多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增强工作影响力。联合开展长三角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固化“五统一”工作机制,牵头起草长三角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技术规范》,汇聚区域检验检测技术优势,助力重点产业发展,深化长三角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联合监管,规范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供给。扎实推进长三角绿色认证一体化建设,联合打造“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13.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质量认证合作,继续推进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长三角“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建设,拓展服务范围和对象,推动检验检测结果采信与认证机构互认,提高服务进出口企业的能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作,支持推动认证检测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综合服务,携手行业组织,开展“三同”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14.加强行业研究和统计分析。构建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资源统计工作体系,优化系统功能,完善报表制度、工作架构,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工作精准度和时效性。聚焦重点领域和难点瓶颈,依托专业力量,开展行业发展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增强对行业发展指引和日常监管的支撑度,为更好服务本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参考。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认证检测服务能级15.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办理工作,推动建立检验检测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围绕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数据资源共享、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提高统筹协调效率、形成工作合力。16.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强政治建设,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各项工作中。加强队伍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廉政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队伍。强化责任意识,厘清压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职责,开展全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执法人员实务培训,提升监管队伍能力水平,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成效。加强对基层执法办案的指导,开展案卷评查,发挥执法典型案例引导作用,有效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加强资质认定技术评审和告知承诺后续监管档案检查,督促提升技术评审机构及评审员的评审工作质量。17.加强行业能力建设。鼓励引导本市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技术研究,增强高品质产品认证、服务认证供给能力和水平。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能力提升建设、中小企业认证政策宣贯,组织管理体系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专题培训。加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政策研究。持续推进行业稳增长工作,助企纾困解难,推进行业稳步向好发展。18.提高宣传成效。以“世界认可日”“质量月”等为平台,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检验检测创新案例征集、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绿色产品认证及标识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围绕企业和消费者需求实际,广泛动员各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行业组织、机构,开设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政策解读、知识宣贯等公益讲座和论坛,组织参观走访、互动体验活动,扩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行业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
  • 第5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将做好3个强化
    11月10日,第5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孙大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在认证认可领域认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道路创新、文化创新,并通过这些创新成果,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认可的基础地位作用。  孙大伟强调,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落实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部署,认真思考认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谋划好长远发展和眼前工作,推动认可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强化需求导向,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增强认可制度优势 三是要强化国际引领,争取领跑主导地位。要切实增强认证认可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同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建设质量强国、认证认可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总结了“十三五”开局之年认可工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要以建设认证认可强国为目标,全面推进认可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自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获得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4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 国家认监委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自2008年7月25日司法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六个试点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司法鉴定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制度的功能作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总体目标和要求   各地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参加并依法通过资质认定或认可(以下统称为认证认可),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司法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推动司法鉴定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新设立从事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在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后2年内依法通过认证认可。   (二)本通知发布之前,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从事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所在区域司法厅(局)规定的期限内依法通过认证认可,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延续登记工作时,应当根据司法鉴定机构通过认证认可的情况重新审核其业务范围和鉴定事项。   (三)从事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之外其他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可参照本通知,依法通过认证认可。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重点扶持建设的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或认可。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六个试点地区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继续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   二、职责分工   司法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各自职责和工作分工,部署和监督指导司法鉴定认证认可工作。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的组织、推荐和指导等相关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国家级资质认定的受理、评审、审批和证后监管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司法鉴定机构省级资质认定的受理、评审、审批和证后监管等相关工作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负责司法鉴定机构认可的受理、评审、批准和证后监督工作。   三、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精神,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司法鉴定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认证认可服务领域的新实践。司法行政机关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   (二)任务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要引导和督促司法鉴定机构积极参加认证认可。要把认证认可工作与司法鉴定执业实施体系建设、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资质评估工作结合起来,把认证认可结果与司法鉴定机构准入、退出和淘汰机制结合起来,作为行业准入、执业监管和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深入领会司法鉴定领域开展认证认可工作的重要意义,熟悉和了解司法鉴定领域认证认可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把握好司法鉴定和认证认可工作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   (三)制定实施方案。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密切协作, 积极稳妥开展工作。各地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要立足本地司法鉴定行业发展实际,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的鉴定机构,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工作安排和相关措施。   (四)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司法行政机关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认证认可、司法鉴定专题培训,提高管理干部、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提供支撑。要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宣传,为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基础建设。司法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资质认定评审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培养一批熟悉司法鉴定的专家型评审员,同时为各地开展省级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提供师资。各地要挑选业务精、能力强的司法鉴定人和认证认可从业人员参加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需要的省级资质认定评审员队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要根据司法鉴定领域开展认证认可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行业特点,修改完善《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要继续加大对司法鉴定领域认可评审员的培养,完善认可准则以适应司法鉴定机构认可工作的需要。   请各地将实施方案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司法部或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附件:司法鉴定机构申请认证认可的条件和工作程序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 国家认监委:2009认证认可工作展望
    思路明晰 措施有力 ——2009年认证认可部分工作展望   作为质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认证认可工作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的重大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服务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   服务大局现真情   依据《认证认可工作2009-2010年发展纲要》,认证认可工作要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   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的基础作用方面,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市场准入制度作用,加强进出口食品注册工作在预防风险和过程控制中的作用,严格认证及相关机构、认证人员的准入,加强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友好型产品认证。   研究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认证、花卉认证。   国家质检中心授权中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倾斜;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工业领域比较成熟的认证制度在农业领域广泛运用,推动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组织开展绿色市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推动实施具有食品防护功能的HACCP监管体系;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政府、公共组织和现代服务业延伸,挖掘中小企业及消费者对服务的关注点,大力发展体育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认证。   同时,还将在认证认可行业中加强诚信建设。强化诚信意识,完善诚信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以行业诚信影响和带动社会诚信的确立。并围绕国家外交外贸工作大局,重点在国际互认合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落实责任见真章   强化行政监管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认证认可工作的特色优势。2009年的认证认可工作将继续强化行政监管,发挥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地方认证监管主体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认证监管工作机制。   结合认证行政执法试点,不断创新认证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措施,强化监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认证结果的质量和行政监管责任可追溯体系,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监管的联动机制。   此外,认监委在今年开展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还将按总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做好认证认可领域内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相关工作。   强化基础出实招   为了强化基础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宣传推动,努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推动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率研究成果的运用,实现认证认可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量化衡量 组织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快“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等认证认可科研项目研究的进程,争取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完成检验检疫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规程类标准应用于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未来两年内认证认可国际标准(ISO/CASCO发布)转化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   建立完善认证认可数据统计制度和相关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好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实现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加快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运用,建立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认证及相关机构、相关行业与认监委的信息采集、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满足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执法需求和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息要求。加快“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和检测资源综合利用。地方认证监督部门要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 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
    认证认可起源于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质检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如何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网友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军。   记者:认证认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很多人对认证认可仍然比较陌生,请您介绍一下认证认可都包含哪些内容。   谢军:通俗地讲,“认证”就是由公正的第三方证明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评定活动。在市场经济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安全质量,的确需要一种公正的评价,以确保商品和各类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大家较为熟悉的认证有,对工业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对农食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认证等。   “认可”是对从事认证活动的机构、人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能力予以承认的活动。目前,我国的认可工作主要包括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三大部分。认证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认证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实验室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检测和校准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检查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查机构具备实施特定检查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   记者:今年国家认监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确定了31项重点“质量提升”任务,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31项任务都涵盖了哪些具体内容吗?   谢军:这31项任务主要围绕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围绕国家大局,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包括:举办“世界认可日”大型宣传活动 利用认证认可手段,服务国家重大活动 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认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大节能、环保认证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扩大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范围 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宣贯活动 加快推进乳制品认证试点工作 加快标准资源整合与服务 大力推进信息安全认证工作 深化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   其次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包括: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认证认可整体效能 积极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认证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行政监管人员水平 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认证监管 开展对强制性认证指定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工厂检查员、获证产品、获证企业的“五位一体”联动监督检查 加强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授权管理,严格授权条件,确保国家产品质检中心的领先性和权威性 创新和改进进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管理机制工作 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 开展对乳品认证机构和获证乳品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认证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第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基础保障的水平。包括:指导和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继续改进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修订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进一步加强对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加强食品检验复检工作管理,落实《食品安全法》 开展卫生注册评审员能力培训服务工作 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的验收工作 积极推进认证认可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认证认可统一门户一期建设,初步实现重点业务系统的集成。   记者:那么到目前为止,“质量提升”活动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谢军:“质量提升”活动到目前为止,正在积极、深入、扎实地实施当中。我认为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体现在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增加了对信息安全等产品的覆盖范围。此外,实施了乳制品认证制度,有效保证了乳制品等食品安全。   二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的广泛应用上。比如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环保认证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认证,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质量提升活动的推动,节能环保认证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也已全面启动。在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认证认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执法监管上。我们在去年16个省级质监局开展认证执法监管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向全国系统推广,全面加强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力量。同时,我们今年启动了多项认证监督检查活动,检查范围和频次比以往都有新的提升。   四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社会影响上。在今年的“世界认可日”,国家认监委与质检总局共同举办了“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各地认证监管部门也围绕“世界认可日”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有机产品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那么我国有机产品的监管现状是怎样的呢?   谢军:自有机产品认证纳入统一管理以来,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有机产品国标、《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使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和监管在统一的程序和要求下开展。我们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始终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查处”的原则。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各地认证监督部门(也就是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出入境检疫局)依法对所辖区域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12365对有机产品认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近年来,国家认监委和地方监管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活动,全国质检系统2009年共实施监督检查认证机构191家次,检查获证企业4822家次,发现127项涉嫌违规行为,占整个检查比例的2.53% 4822家次中,有机产品生产企业707家次,发现有机产品生产企业涉嫌违规行为17起,违规比例为2.4%。总体讲,有机产品认证市场是比较规范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要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准入制度改革力度 激发市场活力
    1月21日,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回顾2021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据了解,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来自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以及4家从业机构代表作经验交流。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军在出席会议时强调,要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充分认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在新发展阶段大有可为,深入探索“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行业发展路子,善于运用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高质量发展。唐军要求,2022年要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准入制度改革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紧扣“六稳”“六保”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质量认证惠民、检验检测认证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等行动,提升服务发展成效;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新挑战,提升国际合作互认水平;强化系统协同监管,提升认证检测市场监管能力;强化制度支撑,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抓好能力提升,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队伍建设。据了解,今年将全面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拓展绿色产品认证范围,推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健全采信机制,扩大绿色产品认证的社会影响;同时,研究制定碳领域合格评定整体解决方案,以电力、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汽车等行业为重点,加强碳排放合格评定标准、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有机、森林、碳足迹等认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将以食品检验、机动车检验、生态环境监测等高风险领域以及国家质检中心为重点,深入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4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各区市场监管局,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市局各处室、执法总队、机场分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24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3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2024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2024年,全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认真落实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拉升服务高线、守牢安全底线、夯实能力基线,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高质量供给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深化改革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1.提升“上海品牌”认证影响力。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上海品牌”培育制度,加强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品牌培育工作衔接,推动各区挖掘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等优质企业,纳入“上海品牌”培育池。指导“上海广告节”“上海数据”等品牌项目通过“上海品牌”认证。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在中国品牌日、五五购物节、上海旅游节等重要节点,加大“上品”标志宣传。打造“上品”标志“出海”品牌项目,成立上海品牌国际交流展示中心。加强对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优化制度流程,提高先进性标准供给质量,提升认证活动质效。2.创新推进涉碳类认证。推进快递、会展等行业绿色服务认证团体标准编制及认证试点。鼓励各区加大绿色低碳认证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政策宣贯覆盖面。在部分成熟行业和重点领域探索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示范试点,支撑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加强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碳信息披露平台建设,与市级碳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制定碳信息披露评级机制,规范涉碳类认证活动。鼓励认证机构加大碳认证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对接国际标准、规则及核算方法的专业能力。3.探索推进数字化建设。围绕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规划,构建“沪检云”一站式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汇聚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综合查询、智能分析等数据资源,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日常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结合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支持在低压电器等领域开展数字化认证试点,服务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4.做强龙头检测机构。坚持需求牵引、重点突破,在先进材料、新一代移动通讯、汽车芯片、新能源等前沿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和布局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和上海市质检中心,完成首批5家上海市质检中心验收,形成高端检验检测集群。5.开展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开展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需求调研,梳理“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绘制产业链检验检测图谱。加强检企供需对接,推动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从产业实际和技术需求出发,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同题共答、机遇共享、要素共用、发展共进。6.举办行业创新大赛。发挥检验检测机构创新主体作用,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围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举办首届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集中展示创新成果,引导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7.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聚焦重点领域和社会关切,联合开展长三角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深化“五统一”工作机制,制定长三角绿色产品认证监管工作指引。深化省市、市区合作,健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检验检测机构跨区域一体化协同监管工作机制。联合开展长三角检验检测认证监督检查,强化检查结果运用。深化“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建设,发布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规范》,深化绿色服务认证创新试点和复制推广,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首批绿色认证实施目录,组织评选涉碳类认证典型案例。加强对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的指导,完善联盟制度,统一绿色服务认证标识。发挥本市头部机构的专业优势,推动长三角电工领域公共数字化平台建设和集成电路电子化学品检测能力提升。8.提升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化能力。围绕重点出口产品类别开展“一带一路”检验检测国际能力验证,加强检验检测资质、标准和数据结果互认。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拓展辐射范围。加强长三角“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社会团体。支持机构积极参与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鼓励质量认证服务“走出去”。编制沿线国家认证信息电子手册,发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重点出口产品国际认证指南。鼓励国际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发挥国际化优势,在认证国际化人才培养、机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同线同标同质”宣传,支持第三方机构参与“三同”团体标准制定,率先在照明灯具领域开展“三同”产品认证。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9.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持续优化资质认定许可服务,推进资质认定检测能力参数库建设,拟定参数库管理制度,清晰界定资质认定发证范围。加强资质认定技术评审和告知承诺后续监管档案质量抽查,督促技术评审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技术评审工作交流,及时通报典型问题,切实提升责任意识。深化CNAS联合评审、认可结果采信工作,进一步提高许可服务水平。10.持续优化CCC免办措施。支持浦东新区依托CCC免办管理规定落细落实改革创新举措。争取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在全市复制推广CCC免办创新举措。推动与海关及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CCC免办执法监管联动,加强对各区受理审核和后续监管的指导。开展进博认证服务保障工作,做好展前展中认证咨询服务。11.实施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拓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服务平台”功能,发挥专家队伍优势,提升质量问题解决能力。引导认证机构积极为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对有困难的小微企业适当减免认证费用。加强与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动,推动提升行动服务本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将上下游小微企业纳入共同质量管理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创建质量认证示范区。鼓励各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开展提升行动,支持“张江机器人谷”等特色产业园区,申报市场监管总局提升行动区域试点。联合市消防总队持续推进消防技术服务领域开展提升行动。三、提升监管效能,压实机构主体责任12.严格CCC认证活动监管。结合企业信用风险类别,开展市、区两级CCC认证活动双随机检查,加强汽车、货车、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等重点产品CCC认证监管,督促认证机构落实证后跟踪监督责任。加强CCC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信息结果的应用,拓展对CCC自我声明企业的监管,完善抽查工作指引。13.加强自愿性认证活动监管。巩固虚假认证专项整治成果,落实从业机构主体责任,编制认证活动现场见证实施规范。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开展新机构资质核查。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重点监管、分类监管、信用监管有机融合,开展认证从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有机产品认证等专项检查。创新有机产品认证监管模式,指导相关行业协会、网络销售平台编制有机产品销售领域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与市农委联动协作,加强农事活动重点环节监管。14.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强化跨部门联合共治,常态化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提升监管与许可的协同联动。拓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领域,在相关检验检测细分领域实现“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支持区级层面机动车检验机构综合监管“一件事”试点改革。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分级分类监管、风险预警管理以及在数字化应用中的课题研究,结合检验检测监管数字化建设,做好相关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加强告知承诺后续监管,从严从重处理虚假承诺、承诺内容严重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15.强化能力验证基础保障。围绕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支撑市场监管工作和提升关键检测能力,聚焦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一批能力验证。扩大授权签字人能力考核覆盖面,提升关键岗位人员能力。16.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监管与执法联动,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政执法指导协调,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发挥市局执法总队专业支队执法优势及各区属地监管职能,继续保持打击虚假认证检测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严厉打击未经许可从事认证检验检测活动、虚假认证和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或标志、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有力维护行业市场健康秩序。四、加强能力建设,夯实行业发展基础17.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强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结合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要求,加强队伍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依法监管、依规办事,加强基层执法人员、评审员队伍能力建设,编制认证监管执法案例汇编,组织法律法规、实务培训。持续开展案卷评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18.加强行业统计分析和发展研究。健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资源统计工作体系,优化指标设计、强化统计制度培训,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精准度和时效性。围绕行业发展新动向和本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聚焦重点领域,依托专业力量,开展行业发展研究和重点领域的行业贡献度研究,探索编制检验检测行业景气指数,加强异常统计指标分析预警,服务行业发展和日常监管。19.加强行业发展政策研究。围绕做大产业规模、做强技术能级、做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打造知名品牌等方面开展政策研究,进一步完善本市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制定《上海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建设批筹和监督管理要求。鼓励行业协会、从业机构积极参与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制定,加大研发投入,结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提升检验检测认证从业人员能力,加强高端认证人才培养,开展认证技术研究,增强高端认证供给能力和水平。组织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低碳认证、认证机构能力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专题培训。21.深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跟踪服务。持续巩固深化行业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作用,加强对重点机构的走访调研和服务指导,深入了解机构经营情况,切实帮助解决管理运行、能力提质、服务增效等方面的困难,实现全市行业竞争力和营运效益的有效提升。22.提升宣传成效。组织开展“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借助“质量月”活动平台,深入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质量认证宣传周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本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成果,彰显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核心价值,不断提升行业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 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发布
    p   2017年7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和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有关情况。 /p p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和世界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保证产品安全、提高质量水平、推进贸易公平、保护消费者权益、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 p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系列决策部署和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发改委等32个部委发布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国家认监委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统计工作。2016年8月,国家统计局批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执行《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标志着认证认可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此前,检验检测统计已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本次发布会是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一并纳入国家统计制度后首次向社会发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共有33622家,较上年增加7.02%,各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2319.17亿元,较上年增长14.79%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科研投入共计181.72亿元,研发收入比达到7.84% 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共有1061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机构总数的3.16%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年共吸纳就业人口111.6万人,较上年增加9.09%。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充分发挥了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优势,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就业容量方面成效明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认证认可方面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一)行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strong 从机构数量看,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机构共计38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1.19% 从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看,认证认可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06亿元、利税总额46.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33%和29.39%。 /p p    strong (二)行业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strong 截至2016年底,各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共计170.9万张,较上年底增加21.61%,其中自愿性认证证书116万张,占证书总量的67.9%。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有157家,较上年底增加11.35% 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及相关机构有7904家,较上年底增加12.03% 获得认可的检验机构有456家,较上年底增加15.15%。2016年新发布认证技术规范956个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4件。 /p p    strong (三)行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strong 从机构属性来看,企业类型的认证认可机构361家,占机构总量93.28% 事业单位类型26家,占机构总量6.72%。从企业从业人员规模来看,截止2016年底,认证认可行业拥有大型机构67家、中型机构107家、小微型机构213家。从区域分布来看,2016年华北区域(主要是北京地区)占全国认证认可机构总数的44.96% 华东区域占30.23%,西南区域占4.39%,东北区域占4.65%,中南区域占12.40%,西北区域占3.36%。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检验检测方面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一)检验检测资源稳定增长。 /strong 截至2016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323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从业人员102.5万人,较上年增长7.98万人,增幅为8.45%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26.6万台套,仪器设备资产原值2597.63亿元,实验室面积6115.42万平方米,拥有有效专利32692件,参与科研项目总计29988 项,当年获得科研经费共计176.54亿元,研发收入比达到8.55%。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56亿份,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9.8万份。检验检测供给资源保持稳定增长。 /p p   从区域分布上看,在区域经济发达、检验检测需求较大的环渤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以及华南沿海地区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更为集中。国内六大区域检验检测机构规模比重分别为:华东29.47%,华北15.32%,中南23.78%,西南12.12%,东北9.85%,西北9.47%。从不同区域检验检测机构的营业收入来看,华东营业收入占比为35.1%,华北17.4%,中南27.0%,西南9.6%,东北5.0%,西北5.8%。 /p p    strong (二)检验检测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strong 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检验检测机构改革与整合成效明显,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目前我国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 事业单位制11479家,占机构总量34.54% 其他法人类型744家,占机构总量2.24%。2013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从42.5%变为34.54%,呈逐步下降趋势。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16773家,集体控股1096家,私营企业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67家,其他机构834家。 /p p    strong (三)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力存在提升空间。 /strong 统计数据显示,人数规模为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 从服务区域来看,80.3%的检验检测机构仅为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具有典型的“本地化”特征。从专利数量来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有效专利32692件,平均每家机构不足1件,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不足,整体竞争力还存在提升空间。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方面 /span /strong /p p   依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工作,借助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的开展,国家认监委正在有序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和评估,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p p   我国首次构建了包括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框架,通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比较,中国认证认可在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具体讲: /p p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已有30多部法律法规写入认证认可工作,在统一管理、严格监管等方面显示了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 /p p   在服务发展方面,认证认可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日益紧密。服务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以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认可结果直接采信的数量为例,2016年中国采信的认可结果数有17项,高出世界其他国家水平,体现了认证认可对加强社会治理的贡献。促进质量提升效果显著,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获得的有效IS09001认证证书为44.7万张,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IS09001认证已成为我国40多万家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助力中国企业有效规范自身管理,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证明。促进贸易便利作用彰显,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评定体系(IECEE-CB)证书为例,中国企业获得证书3.9万张,在57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惠及中国2万多家企业,有效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p p   在产业实力方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以我国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开展管理体系认证为例,截至2016年底共颁发有效体系认证证书总数为75.1万张,占全球同类认证证书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认证大国 单位GDP的体系认证证书数为每十亿美元66.953张,居世界前列。 /p p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专业主导等能力有所提升。我国主导建立的LED认证制度被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纳,成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引领的国际认证制度 我国主导制定的《合格评定 服务认证方案指南和示例》成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但总体来讲,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能力相对主要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 /p p   在国际影响方面,我国已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15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互认体系为例, 2016年我国认证机构在IEC合格评定体系颁发的证书数为5583张,证书数居世界前列。我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担任管理层职务29人次,担任技术层职务224人次,实质性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但在从业机构的服务输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p p   在基础能力方面,从业机构和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专业能力和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3.36万家,从业人员111.6万人,但“小散弱”现象仍比较突出。 /p p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处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前列,正加快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服务输出和机构品牌实力等方面,这也是我国认证认可今后发力赶超的方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图片解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02px " title=" 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8f488f2d-f2cb-44f9-bf16-dc7280e05ba8.jpg"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60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33px " title=" 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1b70a126-4d3a-4624-a137-a37d51e91fa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3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96px "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b66cc481-0148-4241-885b-7f705a95a3b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9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52px "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a97e54d9-33ad-4a8d-8205-9955907540c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09px "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32239716-02a5-4759-9e3b-c381407a0e6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0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84px "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c1e8e36e-3307-4852-9958-3b90b6b1804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84"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8946cd55-9732-412d-9520-8b3fe298b6c8.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2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09px "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f25385e7-2db3-4ada-8dd2-1c4fb45eb41a.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0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723px "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af7c7fc9-b276-4e29-bdcf-6c1b9c7b672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723" border=" 0" / /p p   今天,在2016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国家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主任刘仲书、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就媒体关心的问题作现场解答。质检总局新闻办主任李静主持新闻发布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答记者问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问:质量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战略,质量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专门部署,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您刚提到的建设认证认可强国和“促进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国家认监委有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质量提升? /strong /span /p p   国家认监委副主任 董乐群 /p p   答:建设认证认可强国是我们对建设质量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而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 nbsp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世界各国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有效技术性措施,同时也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质量技术基础。通过强化认证认可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行业治理能力、提高认证认可有效性和公信力,能够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注入新动力,能够更好地支撑质量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p p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要求,国家认监委今年发布了《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点战略,在认证认可领域重点开展10个方面的先导性质量提升行动,即:统一整合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着力打造高端品质认证服务、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大力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新业态、积极创建认证认可示范区、加快构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巩固扩大国际合作成果等。目前,这些质量提升行动已在建筑、航空、机械、汽车、家电、玩具、食品等行业率先实施。今后,我们还将根据中央部署和社会需求,推动更多行业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p p   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质量强国战略会不断深入人心,认证认可强国建设会更加稳步推进,而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也将为国家的质量提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获得感。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我们注意到《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是2016年8月获得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属于一项新的统计制度,能否请您谈一谈这项统计制度建立的背景情况? /span /strong /p p   国家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主任 刘仲书 /p p   答: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的确是认证认可行业的一件大事。“十二五”以来,认证认可行业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先后被写入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文件当中,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 但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服务业门类,没有在国家层面拥有专门的统计调查项目,这无疑是一种基础缺失。因此,适时弥补这一缺失,加快建立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就成为认证认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p p   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基础抓起,通过一个个细节工作,不断校准方向、修正错误、完善设计,最终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并获国家统计局的批准执行。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认证认可统计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行业整体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行业管理决策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国家认监委将不断优化和完善统计制度设计,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让统计工作更好服务于认证认可强国建设。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问: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目前发展迅速,与世界发达的检验检测机构有什么差距? 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在华发展情况如何? /strong /span /p p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 乔东 /p p   答: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构数量众多,资源总量很大。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缺少世界知名的检验检测品牌,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还没有国际竞争力,小、散、弱,是目前国内检验检测体系的普遍状况。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经核算,2016年,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共267家,全年取得营收166.05亿元,营收比2015年增长21.50%,平均每家机构取得营业收入6219.1万,是市场平均水平的10倍,其盈利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吸纳就业人员 35134人。平均每个机构131.59人,是行业平均水平的近4.27倍。外资机构数占全部机构数约0.8%,但营收前100名中有21家是外资机构。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1家外资检测机构的营收规模占营收前100名的检测机构总规模的29.43%,比去年外资机构占比提高8.54了个百分点,外资规模和实力在逐步提升。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我们检验检测市场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和条块分割问题,行政色彩浓,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以及国有检验检测品牌仍亟待培育壮大。 /strong /span /p p   本次发布会是由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共同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2016年度统计数据信息以及认证认可强国建设的有关数据,质检总局质量司、科技司以及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出席。 /p p & nbsp /p
  • 国家认监委出台相关认证认可工作意见
    近日,国家认监委结合18个重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2087家企业名单,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各认证机构发出通知,就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相关认证认可工作提出具体工作意见。   通知指出,认证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各机构要主动了解和密切关注后续相关政策和信息,根据国家工业、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认证实施程序。   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认证机构要对照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准确识别出各自的获证企业,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了解有关情况。如果认证证书或标志覆盖的范围在18个重点工业行业之列,认证机构要在今年9月底公告企业完成落后产能关停前,对涉及的获证企业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做出相应处理。相关企业未完成关停任务前,任何机构不得为其提供任何形式的认证服务。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企业重新申请认证业务时,认证机构依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符合认证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认证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认监委同时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要结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应领域的认可规范要求,严格技术能力评价,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在涉及落后产能集中的领域要适当增加对于认证机构关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机构相关能力及措施的认可要求。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各机构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组织从业机构总结交流有益经验,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协助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公告企业认证工作。
  • 国家认监委秘书处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技术引领作用,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制定要求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国认科〔2018〕15号)的规定,现组织开展2024年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标准升级优化完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加大双碳、数字化、智能化、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等相关标准研制,鼓励与国际接轨、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标准研制。(二)围绕增强改革创新加大新兴领域标准研制加大新兴领域标准研制,鼓励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标准研制,鼓励提升新质生产力相关标准研制。(三)围绕增强行业管理能力加强标准协调推动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配套兼容,加快行业标准修订进程。二、申报范围(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基础通用标准;(二)数字化、智能化相关认证认可活动(不含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活动标准;(三)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相关认证认可活动(不含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活动标准;(四)检验检测高端仪器设备国产化验证评价相关标准;(五)其他新兴领域以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所急需的相关标准。三、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应具备完成标准项目所需的技术力量、资源保障、研发能力以及工作制度和环境,能够保证按时完成标准制修订工作。(二)申报单位承担3项及以上在研或超期未完成2项及以上标准制修订项目的不得申请新的标准项目。(三)申报项目负责人应具有4年及以上与所申报标准项目相关的业务工作经历,熟悉业务流程及《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熟悉标准制修订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四)申报项目负责人承担两个及以上在研或有超期未完成标准制修订项目的不得申请新的标准项目。四、申报材料(一)请各单位根据申报范围提交《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及标准草案稿。(二)《建议书》中应说明本单位针对申报项目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已完成或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及本单位标准制修订优势,并合理确定项目完成时限,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一般应在2年内完成。(三)标准草案内容一般应包括标准的范围、结构、技术路线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等。(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输出标准项目应在《建议书》中明确列出项目编号。五、申报时间和方式(一)申报时间:本次标准申报工作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10日。(二)申报方式:申报单位注册并登陆认证认可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rbtest.cnca.cn),网上填报《建议书》并提交标准草案。六、其他事项申报联系人:傅斌友联系电话:010-82261995;13810438407E-mail:fuby@ccaa.org.cn申报平台联系人:梁春健联系电话:010-65009141转153认监委秘书处2024年4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下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