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

仪器信息网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专题为您整合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话题讨论。

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的方案

  • 植物物候观测系统服务于中科院地理所黄河入海口监测站点
    植物物候观测主要监测生物长期适应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地处东营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和滩涂大面积存在,中科院地理所在该区域广泛开展研究,了解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状况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
  • 液体颗粒计数器走进中科院解决超纯水测样问题
    某日普洛帝服务中心接到中科院某部门电话,需要检测在线超纯水样液。检测需求是0.1um、0.2um、0.3um、0.5um。水样不能寄出,只能仪器过去进行测样。普洛帝测控技术携带超纯水液体颗粒计数器前往中科院。检测仪器:普洛帝超纯水液体颗粒计数器,采用普洛帝自有创新型技术第八代双激光窄光传感器。精度高、检测快捷、操作简便、出数据快速。
  • 中科院杨德仁光伏器件效率26.27%採2Pbl2防钙钛矿解构
    近日,由中科院院士杨德仁团队、浙江大学王勇 及苏州大学宁为华 共同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15期一突破性研究为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定形(赖氨酸)2PbI2钝化层,通过固相反应在钙钛矿薄膜表面和晶界处形成。这种无定形结构具有更少的悬挂键,能有效中和表面/界面缺陷,显着提高了电池效率。与传统的晶态钝化材料相比,这种新型无定形层不仅降低了晶格应力,还作为屏障阻止有机成分的分解,抑制了钙钛矿的结构破坏,大幅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团队报告称,采用这种技术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高达26.27%(经认证为25.94%)。
  • 易科泰助力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生态环境调查
    日前,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了多款野外调查设备,用于河湖水生态监测评估及水生态系统构建维护等研究应用领域。包括EK80水下回声探测仪、FluorPen叶绿素荧光仪、OTC-Auto原位群落光合呼吸监测系统。
  • BTC根系动态生长监测系统即期将在中科院东北湿地监测网络中投入使用
    对湿地的长期观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此前一直关注的是沼泽湿地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跟踪冻融期沼泽湿地的CH4排放,冻土退化对湿地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等,对于湿地植物的根系生长研究较少,而国外采用BTC微根窗技术研究湿地较多。微根窗技术(MiniRhizotron),是一种非破坏性、定点直接观察和研究植物根系的方法,可定位跟踪研究细根出生、生长、死亡等周转过程。早在十年前,美国的H. LeR oy Rodgers就曾用Bartz公司的BTC根系系统,来研究大西洋白松湿地根的动态恢复与自然条件下的再生(Root Dynamics in Restored and Naturally Regenerated Atlantic White Cedar Wetlands),成果发表在2004年的《Restoration Ecology》期刊。
  • 中科院侯剑辉团队吡咯环提升室内OPV电池PCE达25.4%
    有机光伏(OPV)电池因其轻薄柔性、可印刷等优势,被视为具潜力的下一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然而,效率和稳定性不足一直制约着OPV的商业化应用。中科院侯剑辉团队发表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9 Mar.Doi:10.1002/aenm.202303605)上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在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中引入吡咯环,可以显着提升有机光伏(OPV)电池在室内光照下的发电性能。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材料FICC-EH和FICC-BO,并发现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展现出优异的量子效率,其中FICC-BO基OLED器件的量子效率更是高达0.1%,这在OPV材料中属于相当亮眼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基于FICC-BO的OPV电池在室内1000 lux LED光照下实现了25.4%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远高于标准光照(AM1.5G)下的12.0% PCE,充分展现了吡咯环在提升室内OPV电池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 实时活细胞分析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Incucyte® 神经元分析是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由仪器、软件和试剂组成,可对复杂的神经元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评估,深入了解神经元细胞模型的功能。除了研究神经元的活性和结构,对于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最重要方式——动作电位,Incucyte® 也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分享对应的内容的。下载白皮书《实时活细胞分析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创新型神经科研细胞分析方案。
  • 中科院侯剑辉团队卤素取代对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性能的调控
    本研究由中科院化研所侯剑辉团队设计并合成了四种非富勒烯受体(NFA)材料:ITC9-4F、ITC9-4Cl、ITC9-4Br和ITC9-4I,通过在末端基团引入不同卤素取代基。研究了这些NFA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中的光伏性质。计算结果显示材料表面静电势相似,但原子半径随卤素变化。光电性能分析表明卤素取代基影响吸收光谱和分子能级。ITC9-4F表现出蓝移吸收光谱和较低消光系数。在OSCs中,ITC9-4F基电池显示高开路电压(Voc)但较低功率转换效率(PCE)。ITC9-4Cl、ITC9-4Br和ITC9-4I基OSCs显示相近PCE,Voc逐渐增加,填充因子减小。4F到4I基电池中,陷阱辅助复合加剧,能量损失减少。这些发现突显了卤素NFA在OSCs中的潜力。OSCs因其轻质、灵活和简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发展,OSCs的功率转换效率显着提高,超过20%。NFAs作为OSCs电子受体具有可调吸收光谱、分子能级和排列等优势。其中,NFAs端基卤素化被证明是改善光伏特性的有效方法。在受体-给体-受体(A-D-A)结构的NFA分子中,端基卤素化具有多重作用:增强电子亲和力,促进分子内电荷转移,降低带隙;加强分子间相互作用,改善结晶性和载流子迁移;增加偶极矩变化,降低激子结合能,实现高效激子解离。不同卤素从氟到碘,电负性降低,原子半径增大。氟和氯可避免立体位阻,溴和碘则易于极化,加强分子间相互作用,优化电荷传输。然而,关于溴和碘原子引入NFAs端基的研究仍不充分。
  • 氦质谱检漏仪和真空泵组应用于超导量子芯片装置中
    氦质谱检漏仪和真空泵组应用于超导量子芯片装置中前段时间, 浙江大学, 中科院物理所, 中科院自动化所,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 开发出具有 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 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 刷新了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的世界记录.
  • CEM微波合成技术为纳米科学研究者提供更佳的研究平台
    培安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复制 纳米科学研究已经发展多年了, 目前仍然是较新的科技领域. 随着该领域的不断发展, 纳米材料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显示装置,电伏装置,固态照明及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在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其中一个难题就是控制晶体生长的热动力学参数,关键就在于把握好”成核理论”。现在研究者可以透过微波能量的应用,溶剂和反应物的选择,从原子水平控制结晶成长过程。 微波能量可以均匀的把热能分布在分子上,更重要的是,微波可以迅速的对反应物加热。 因为化学反应的热量控制会直接影响到结晶成长,所以微波的”瞬时加热”及”瞬时停止”特性使研究员能够更直接地掌握结晶的成长速度。因为微波本身的特性,利用微波能量合成纳米材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 中科院宋延林团队:双面ST-PSCs相位均匀性达到了13.97%ηeq
    如何在不牺牲半透明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传统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通过添加功能性障碍层来改善钙钛矿晶界的稳定性,但这往往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策略来提升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宋延林研究员和郑州大学马俊杰教授、张懿强教授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6th Aug. 2024_ DOI: 10.1002/aenm.202402595)期刊发表了一种通过应变工程稳定双面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T-PSCs)相位均匀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压缩应变重建钙钛矿晶体结构,消除相分离并抑制光诱导的离子迁移,同时采用透明的光捕获结构提高光捕获效率。结果表明,双面ST-PSCs实现了13.97%的等效效率和41.58%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光利用效率高达5.8%。该研究为开发高性能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策略。
  • 二维材料PdPS线性二色性转换特性研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李亮研究员课题组开展二维材料PdPS多重线性二色性转换特性研究。对不同厚度的PdPS纳米片进行了偏振光吸收测试,在实验上观察到了奇异的四重线性二色性转换行为,为二维材料的线性二色性特性研究拓宽了道路。
  • SISKIYOU-生命科学研究探针定位优化
    光学机械探针定位器可以对生物样本进行更全面的研究。这种趋势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关键的、不为人知的角色。光子技术使生命科学家能够在从神经元信号传导到心肌收缩以及细胞和细胞发育等过程的日益复杂的研究中探测样本。随着研究在越来越精细的分辨率水平上继续进行,对光机定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定位设备操纵用于与生物样本相互作用的探针。这包括定位光探头,如聚焦激光器或LED,以及定位物理探头,如电极或微量注射器。
  • Ecodrone® 无人机遥感技术快讯: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保护区管理与野生动物监测研究
    10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易科泰光谱成像与无人机遥感研究中心等合作,进行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保护区管理与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培训研讨,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及国有愚公林场的老师、学生及林场管理人员等参加了会议和培训班。易科泰光谱成像与无人机遥感中心工程师做了培训报告并现场进行了Ecodrone® UAS-8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遥感飞行作业演示。该系统由中科院动物所购自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将应用于河南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项目,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外驯化基地——济源市南山森林公园梅花鹿园的梅花鹿种群及其栖息地生态研究。
  • 瀚辰光翼助力隆平高科研究院水稻稻瘟病抗性改良研究
    稻瘟病是极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之一,俗称“水稻癌症”,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稻瘟病在全球85个水稻种植国家和地区发生,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长期实践证明,培育和推广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环保和有效的措施,隆科638S与晶4155S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培育出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中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隆平高科研究院通过对2015—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的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区试稻瘟病抗性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KASP技术开发的针对1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标记组合,对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检测平台: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eneMatrix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为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的布局和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果,发表于作物学报2022.48(05),题为“隆两优与晶两优系列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
  • WinRhizo Pro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等仪器在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完成安装培训
    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们也开启了新一年紧张忙碌的科研和技术工作。为了确保该院客户采购的Spad502 plus植物叶绿素测量仪、TDR350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测量仪和WinRhizo Pro根系扫描分析系统及时安装和使用,我司派出工程师赶赴现场,对仪器进行安装调试,并进行了详细的操作使用技术培训。
  • 全自动一次热脱附仪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全自动一次热脱附仪是一种利用热脱附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的设备。它通过将样品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使有机物从固体或液体基质中挥发出来,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进行分离和检测。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 中科院士李永舫有机光伏巨分子受体(GMAs)与小分子受体结构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在柔性和可穿戴光伏设备制造中的低成本溶液加工方法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由于其良好的柔性和形态稳定性,在柔性设备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早期用于all-PSCs的聚合物受体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能力较弱,且分子堆积不理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提高功率转换效率(PCE),研究人员提出了聚合小分子受体(PSMA)的概念,利用窄带隙小分子受体(SMAs)作为关键构建模块。PSMAs不仅具有低带隙和强吸收的优点,还具有适合的分子堆积和较小的激子结合能,这些特性促使all-PSCs的PCE超过了17%。尽管PSMAs在all-PSCs的发展中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其光伏性能受批次变化的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更低的扩散特性,需要开发具有精确定义结构和接近聚合物分子量的新材料。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科院院士李永舫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巨大分子受体(GMAs),包括DY、TY和QY,它们分别具有两个、三个和四个小分子受体亚基。这些GMAs通过逐步合成方法制备,并用于系统地研究亚基数量对受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基于这些受体的器件中,TY基膜显示出适当的给体/受体相分离,更高的电荷转移态产率和更长的电荷转移态寿命。结合最高的电子迁移率、更高效的激子解离和更低的电荷载流子复合特性,基于TY的器件实现了16.32%的最高PCE。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结果不仅表明GMAs中的亚基数量对其光伏性能有显着影响,而且还证明了通过GMAs的结构多样化,可以深入理解从SMAs到PSMAs的性能差异,这对于推动高效率和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至关重要。
  • 酵母抽提物的不同添加方式对藜麦膨化粉感官品质、味觉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分别将YE在挤压膨化前后添加到藜麦粉中得到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利用味觉分析系统、GC-MS等方法分析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的味觉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 并进行感官评价,以期为YE在藜麦等即食谷物膨化粉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冯慕华团队揭示水华暴发对淡水沉积物有机质矿化的激发效应
    淡水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水华暴发不仅会释放有毒物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还会促进藻类碎屑向沉积物-水界面的沉降。藻类碎屑的累积会提高水体中藻源性有机质(AOM)的水平,在水华导致的厌氧沉积环境中,AOM会参与并影响到沉积物有机质(S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沉积物有机质矿化是氮磷营养盐和溶解性无机碳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促进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不同的矿化途径的相对强度不仅影响着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影响着沉积物-水界面有机质的矿化和营养盐的利用及再生。水华暴发导致的藻屑堆积会向沉积物-水界面输送大量新鲜和不稳定的有机碳,极有可能会改变本土SOM的矿化作用。较难分解的有机质矿化可能受不稳定组分或生物理化性质的分解影响,这个过程被称为“激发效应”。为了研究藻屑堆积对SOM矿化作用的激发效应,冯慕华团队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于桥水库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结合室内培养实验、袋式培养实验以及Picarro-在线培养系统(CS-RECO1000, Cen-Sun, China),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 FLIR帮助宇宙航空研究小组的研究员们实现了技术突破。
    人类从未停止对速度的追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宇宙航空研究小组,多年来一直致立于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期将超音速技术应用到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帮助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在宇宙航空研究小组研发的关键期,FLIR红外热像仪利用自身特性,帮助宇宙航空研究小组的研究员们实现了技术突破。
  • 材料科学研究高低温试验箱的定制化温度循环测试方案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定制化的温度循环测试方案对于高低温试验箱至关重要,以确保材料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以下是定制化方案的关键要素:精确的温度控制:确保试验箱可以精确地达到并维持特定的高温和低温,以及在两者之间快速切换。广泛的温度范围:定制化方案应覆盖从超低温至超高温的广泛温度范围,以适应不同材料的测试需求。可调节的温变速率:根据材料特性和测试标准,提供多种温变速率选项,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智能化操作界面:配备高清触摸屏和智能控制系统,支持与电脑连接,实现数据记录、导出和曲线分析。定制化技术规格:根据具体测试需求,定制试验箱的容积、内部尺寸、温度稳定性、均匀度和偏差等参数。环境适应性:确保试验箱设计适用于各种实验室环境,包括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无电磁干扰等条件。安全性设计:包括漏电保护、紧急停机按钮等安全特性,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特殊应用考虑:对于高精度应用,如光学和电子元件测试,试验箱应能精确控制温度升降梯度。能效和噪音控制:选择能效高、噪音低的试验箱,以降低能耗和提高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观察和测试接口:配备高透明度的观察窗和必要的测试孔,以便在测试过程中观察样品和连接外部测试设备。通过综合考虑上述要素,可以定制出符合材料科学研究特定需求的高低温试验箱,为材料的高温和低温性能测试提供可靠和精确的实验条件。
  • 面源污染监测评估
    面源污染的监测我们应该区别不同尺度开展——区域尺度监测、流域尺度面源污染监测和种植小区尺度监测,其中区域尺度需要应用遥感技术,流域尺度面源污染监测可以参考最近发布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种植小区尺度监测方案参考上海环科院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成果。其中流域尺度是重点关注的,数据应该和遥感区域的数据对应起来进行评估,而种植小区尺度是追溯源污染的来源和控制污染源的主要工具。
  • 易科泰提供推扫式高光谱成像系统应用于鱼肉食品检测研究
    近日,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工程师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成功交付Specim FX17高通量台式高光谱成像系统,该设备可快速、无损的获取研究目标的空间及光谱信息,用于分析反映各种水产鱼类的外部特征、新鲜程度、脂肪含有率、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布等指标,为研究人员快速无损地进行水产渔业研究提供全新一代科研利器。
  • 微波消解在PM2.5检测中的应用
    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博士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有机物(OC)在PM2.5细粒子中的比重已经由20%-30%上升到30%-40%。因此针对PM2.5中主要重金属元素Pb,Cu,Fe,Cr,Ni,Cd,Zn等的测定,首先要保证对截留颗粒的滤膜进行快速和彻底的前处理,微波消解无疑是最高效的前处理方式,一次消解可处理多个样品,可完成所有元素的测定,既可以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性,又可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平行性。
  • FL6000应用案例: Slr0320对集胞藻强光驯化功能研究
    光合生物在强光下会触发多种适应反应。2021年,中国农科院和中科院遗传所的科学家鉴定了对集胞藻(PCC 6803)高光驯化至关重要的基因--- Slr0320。研究发现,在正常光强下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似,但高光下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严重下降。高光下突变体净光合速率较低,但在正常光照和高光下光系统II (PSII)活性较高。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光系统II(PSII)积累和组装相似,通过FL3500双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仪(现升级为FL6000)对叶绿素荧光测量发现,突变体在光下的稳态荧光比较高,QA到QB的电子传递较慢。结果表明,Slr0320蛋白是高光驯化过程中优化PSII活性和QA到QB电子传递的关键。
  • 材料科学研究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我们专注于工作流程解决方案,提供一系列产品,助力您在 TEM、SEM、LM和 AFM的研究工作。徕卡显微材料科学工作流程---- 满足您需求的产品组合
  • GC-MS与电子舌联合分析干制方式对秋刀鱼风味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选用自然干燥、冷风干燥、紫外+冷风干燥3种方式干制秋刀鱼,通过GC-MS和日本INSENT电子舌测定其风味的变化,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秋刀鱼风味形成的影响,旨在为秋刀鱼产品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 中科院遥感所使用SOC进行不同背景因素下小麦白粉病的检测
    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探测物体空间特征的同时并对每个空间像元色散形成几十个到上百个波段带宽为10nm左右的连续光谱覆盖。它以高光谱分辨率获取景物或目标的高光谱图像。在陆地、大气、海洋等领域的研究观测中有广泛的应用。
  • 仪真分析仪器: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小麦中的矮壮素
    由荷兰Spark Holland公司生产的系列仪器“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系统”为食品检测行业的用户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该仪器与传统意义的离线手动固相萃取以及目前流行的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器相比,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含量,目前已在全球拥有超过1500家的实验室用户。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产品销量成大幅上升趋势,目前已有包括各级国家食品检验检疫机构,临床药代实验室,省级公安毒理实验室,烟草集团理化实验室,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研究院所等超过三十家用户使用该设备进行各种检测项目和方法开发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厂商最新方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