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仪器信息网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专题为您整合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话题讨论。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相关的论坛

  • 【讨论】如何正确看待中国食品安全?

    [size=4]据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进口或召回中国产奶制品,涉及的产品不仅是奶粉和牛奶产品,还蔓延至雪糕、巧克力、砂糖、奶茶、饼干和蛋糕等加工食品,甚至殃及到面粉出口。一场由中国食品安全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一国“发现”进口产品有所谓质量问题,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二是各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包括文化差异,三是不排除一些利益集团出于各种利益需要,乘机兴风作浪、混淆视听。  应该承认,快速的经济发展及利益的驱动、文化陋习的影响,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今天铺天盖地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排除某些人士囿于成见或者别有用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将“中国食品”妖魔化。  三鹿奶粉的确存在安全问题。但是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历来最关注的事。权威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过去两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甚至略高于美国出口中国食品的合格率。最后,假如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食品真的有问题,原因是很复杂,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经营销售、使用指导等,需要具体分析,不应笼统地给“中国食品”扣大帽子。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越加重视,许多国家都在共同关注并致力于将食品中的危害性因素降低,使原来未被发现的问题逐渐从“隐性”走向了“显性”。从隐秘的“三氯氰胺”被发现,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正是中国对食品安全不断重视的结果。  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政府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国内各部门协同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质检总局已采取严格措施,加强乳及乳制品出口检验。9月10日起,对出口的乳及乳制品批批检测三聚氰胺,9月20日起对含乳成分的食品也批批检测三聚氰胺。目前,国内乳及乳制品总体状况趋向好转。自9月10日至10月6日,中国共对21个国家/地区出口乳及乳制品130多批,共3000多吨,均未检出三聚氰胺。9月 27日,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公开承诺,要将“中国制造”打造成“放心产品”。而上至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下至三鹿集团负责人,一大批政府高官的纷纷下课,也表明了中国政府严抓食品安全的决心和勇气。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过程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年,在西方社会成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个发展中国家也在慢慢完善之中,中国正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做西方社会经历几百年时间才完成的事情,中国食品质量的提高,同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就象市场监管体系如此完善的西方金融市场中,也会发生今天危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一样。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不要去指责,而是应该共同携起手来,去想我们今天怎么做,去想我们明天如何做得更好,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的大国,更应该给它多一点包容,给它多一点时间,一个成功的中国比一个失败的中国更安全,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应该是世界人民之福。(中新浙江网)[color=#DC143C]大家来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食品安全的?[/color][/size]

  •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二天——方向作有关中国食品安全计量工作的大会报告

    [color=#444444] 11月14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进入第二天。会议主要围绕国际计量局长期战略、2020-2023年工作计划以及国际计量局“能力建设和知识传播项目”成果进行报告。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国际计量局工作目标的3号决议,明确了国际计量局工作的三个主要目标,即:代表全球测量界,最大程度地扩大其受众、提升其影响力;成为各成员国科学与技术合作的中心,组织开展国际测量能力比对;成为世界计量体系的协调者,保障各国的测量结果可比、国际互认。此外,3号决议还将开展能力建设与知识传播项目作为履行上述目标的补充。[/color][color=#444444] 会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作关于食品和饲料安全计量能力建设的报告,汇报了我国食品安全计量工作、中国计量院与国际计量局合作开展“真菌毒素计量能力建设项目”的进展和成绩,分析了目前食品安全计量工作面临的挑战。[/color][color=#444444] 据中国计量院现场参会人员发回的报道,方向的报告聚焦食品安全这一成员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取得了良好反响,会后许多国家代表前来祝贺与交流。中国计量院与国际计量局在食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既提升了本国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测量能力,又通过知识传播帮助了更多发展中国家建立相关能力,推动了相关计量国际互认,创造了共享价值。[/color][color=#444444]以下内容摘自方向报告:[/color][color=#444444]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深入人心,即“民以食为天”。无论是2000年以前的中国,还是当今世界,食品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食品安全也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命。显然,食品安全也是各国政府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color][color=#444444]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标准体系,并通过食品分析测量系统,发挥出了该标准体系的监管作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定值技术是食品分析测量系统的关键,可以使化学测量结果溯源到SI。目前,中国计量院研究建立了超过1500种有证标准物质,其中400多种与食品安全有关,包括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标准物质等。中国计量院还通过参与国际计量委员会物质的量咨询委员会(CIPM CCQM)和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组织的国际比对,获得了相关测量能力的国际一致性;取得了139项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CMC),是食品领域取得最多CMC的国家计量院。近5年来,中国计量院还在国内组织了多项能力验证工作,有效提升了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能力。[/color][color=#444444]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高毒性的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其中共有11种常见于食品与饲料中。研究表明,它是许多国家粮食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类和牲畜的危害极大,有超过100个国家对食品和饲料中的真菌毒素成分实施了严格管控。然而,对各类真菌毒素进行准确定量十分困难。据ISPA研究报告显示,一项在欧洲多个实验室之间举办的“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方法测量玉米和小麦中多种真菌毒素含量”的能力验证活动中,只有一半的实验室实现了满意的结果。造成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标准溶液和计算误差;二是基质成分过于复杂,食品中真菌毒素很难被准确测出。[/color][color=#444444] 真菌毒素测量能力不足在发展中国家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非洲区域计量组织(AFRIMETS)明确提出对食品中真菌毒素测量标准物质的需求,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和美洲计量组织(SIM)也强烈要求建立相关测量能力。[/color][color=#444444] 针对相关区域计量组织提出的迫切需求,国际计量局于2016年启动了“安全食品与饲料”的能力建设与知识传播项目。在此框架下,国际计量局、中国计量院、南非国家计量院等在测量方法、标准溶液和基质标准物质方面开展了联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color][color=#444444] 目前,已有15个国家计量院和3个国家政府机构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共有16名访问学者被派遣到国际计量局,接受制备和标定相关标准物质的培训。[/color][color=#444444] 中国计量院先后派遣了3名科研人员到国际计量局支持相关工作,为项目参与国访问学者提供培训;在南非举办了国际研讨会,有来自非洲、亚洲、南美洲的多个国家人员参与;研制了部分关键标准物质;参与了CCQM第一个关于真菌毒素的实验室间比对等。[/color][color=#444444] 中国计量院还争取到了中国科技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开展了题为“农产品安全测量标准与技术示范研究及国际互认”的研究项目,主要针对谷物中的真菌毒素标准测量技术和溯源体系进行研究。[/color][color=#444444] 此外,中国计量院在亚太计量规划组织中主导了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组工作,明确了粮谷安全中真菌毒素检测等重点工作。[/color][color=#444444] 可以说,在食品安全计量方面,国际计量局有效发挥了国际协调者的作用,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引进更先进的计量技术,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计量能力的整体提升。中国计量院通过与国际计量局和其他区域计量组织合作,也逐渐成长为踊跃的参与者和忠诚的贡献者。通过参与项目,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测量能力,也帮助了其他发展中国家。[/color][color=#444444] 我曾在报告的最开始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话,“民以食为天”,实际上还有第二句话,“食以安为先”。在这么多国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世界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得安全的食品,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color]

  •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

    历尽风波的中国食品到底安全程度几何?恐怕在不少国人心目中,国产食品早已贴上了质量没有保障、安全问题严重的标签。其实换个角度再看,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远没有想象得不堪,甚至领先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简称EIU)近日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该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3方面27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25%,美国、挪威、法国分列前三位。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其中:食品价格承受力排名47,食品供应能力排名41,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排名43。l 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报告将中国列入良好表现(Good Performance)一档,并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归为中国得分较高的7个指标之一予以特别提示。而另一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排名则在70位,远落后于中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121055_450847_2206495_3.jpgl 食品安全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附表中不难看出,指数排名与各国人均GDP构成非常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人均GDP第52位的排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品安全水平大幅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此外,报告指出,希腊成为排名下降最多的发达国家(下降6位),主要原因就是受累于经济不景气(GDP下跌20%),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食品安全保障脱离不开经济基础。l 个别事件不足以影响总体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在过去一年中曾发生死亡数十人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引发严重的贸易纠纷,但对衡量一国食品安全长期综合保障能力并不构成实质影响。说明食品安全个别事件虽然引起的国际影响和舆论风波很大,但最终并不能、也不应掩盖食品安全保障的真实水平。l 城市化提高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水平。报告特别指出,不少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城市化促使政府加强保障工作以满足城市扩张带来的需求变化,同时相对集中的人口也带来食品供给模式的改变。中国目前正在推动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这也有望成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注1:《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创办于1843年,隶属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人集团,其办刊宗旨为“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目录页上。EIU是经济学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2:关于《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详情,请查询报告官方网站:

  • 中国食品安全链式防控技术与管理年会即将在烟台召开

    中国食品安全链式防控技术与管理年会即将在烟台召开暨第二届外向型企业自主品牌巡讲(烟台)报告会 威胁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效率的“大事件”阴影,并未随2011岁末的来临而消散殆尽,相反,2012年食品企业将再负重责—标准盲区、技术难点、舆论风险等关键问题将时刻困扰。交流、分析行业焦点问题、科学应对未来市场中的已知与未知、合理制订年度计划,成为业内同仁最迫切的“岁末必修课”。  为此,中国食品杂志社、《中国国门时报》经济周刊在成功组织首届中国外向型企业自主品牌案例(福州)报告会的基础上,定于2011年12月16-18日在烟台市共同举办2011中国食品安全链式防控技术与管理年会暨第二届外向型企业自主品牌(烟台)报告会。  一.主办单位:中国食品杂志社 中国国门时报  二.时间地点:2011年12月16-18日         烟台金海湾酒店  三.会议主题:大浪淘沙,责任不倒  四.新闻看点:  (1)产业链聚会:首次邀请食品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企业共同参与,从源头、生产、终端各环节探讨食品安全防控机制。  (2)责任之约:首次邀请食品安全大事件的当事人(包括检验机构、企业、经销商、主管部门),讲述风浪始末,“责任感”对企业的救赎作用(主要针对瘦肉精、砒霜门、膨大剂等事件)。  (3)标准大讨论:首次针对国际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变化趋势、标准风险、标准盲区以及标准修订原理进行比较、剖析。  (4)技术对话“非技术因素”: 过去,由于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致使食品安全管理的目光,都偏重末端环节的技术依据。那么,人为因素在管理中占多大比重?本会首次通过技术依据,讨论存在于食品安全中的人为因素,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5)妙语连场:继承首届活动“国门对话”的精彩言论风格、互动形式,邀请业内诸名家登台演讲,让每个参会者的智慧融入其中,力争打造中国食品行业的“百家讲坛”。  五.会议形式:  两天日程,半封闭式会议,演讲与互动并行。  六.参会对象:  (1)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  (2)食品加工(进出口)企业分管副总经理及部门主管;  (3)食品(进出口)经销商、大型超市等企业负责人;  (4)食品机械、包装设备相关企业负责人。  七.主讲议题:  (1)2010-2011中国食品安全技术年度报告  分类别、分层次讲解食品行业国际、国际发展环境及年度数据,为企业制订2012年度计划提供宏观参考和现场咨询。  (2)食品安全“链式防控”中的关键技术应用  “链式防控”的理念已随《食品安全法》推广两年多了,企业在建设“链”中能否抓住每个环节,把握无缝衔接,关注链间变异?为此,邀请取得较大应用成效的企业代表和专家介绍成功经验。  (3)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热点及趋势  欧美、日韩是山东省主要贸易伙伴,也是近期制定和修订TBT最多的国家地区。据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山东省占直接损失总额的18.05%。专家将进一步帮助企业分析、防范、规避TBT,探讨新趋势。  (4)解析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  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就“如何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绩效与执行力”展开互动,同时融入《复命精神》著作理念,邀请本书作者、知名专家赵琛出席演讲。  (5)《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细则讲解  对《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5号令)等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及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管要求、国外要求、追溯管理、国外监管体系等进行宣贯。  八.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国门时报》、《中国食品》、《中国检验检疫》、《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经济周刊》、山东卫视、《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中国质检网等20多家媒体进行全程跟踪采访和报道。  九.组织联络:  大会秘书处:010-86973228 84466140  邮 箱:food@ccec.org.cn      http://weibo.com/labfood

  • 【讨论】严峻的中国食品安全形势

    你对严峻的中国食品安全形势, 人为污染是主要隐患,谈一下有何想法?2011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

  • 【原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以来,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异军突起,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深思。三鹿奶粉问题,又一次将中国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国家卫生部门认定石家庄三鹿奶粉集团在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化工原料污染。奶粉事件导致结石患儿6244例 4例死亡,在经历了“红心鸭蛋”“地沟油"大头娃娃"等事件后,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哪些食品能吃的放心?一、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在“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透露,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由此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和出口、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1)由于信息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乃至“后经验产品”,即食品的安全问题只有在食用之后才能有所体验和了解,甚至对于农药残留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体验之后也难以得出结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食品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存在安全隐患、质量低劣但成本低、价格便宜的食品会将质量好但由于成本高而导致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出口贸易。据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中国卫生部透露,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美国FDA共扣留了634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杂质,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卫生部门的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的茶叶、蘑菇、肉类等农产品和食品由于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产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 (三)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到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从而降低社会福利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大案会影响居民对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居民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于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食品生产和流通链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再者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 在上面的生产流程中,在环节①到环节⑤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其具体原因如下: (1)由于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和利益趋使,农民购买并使用剧毒的农药,这是食品安全问题最初的源头。 (2)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使得生产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由于食品加工类企业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行业进入门槛低,所以整个行业中企业众多。其中也不乏小作坊式的小企业。这些企业卫生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 ①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卫生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 ②食品添加剂使用混乱,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 ③食品加工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 ④2/3无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 ⑤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 ⑥无食品定型包装和商品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卫生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 此外,在谋求暴利驱使下,企业还会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而现实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更进一步加剧了制假造假的行为。 (4)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难于鉴别是引发食物中毒、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对于一种食品,消费者只有购买并食用之后才能对其效用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有时,由于残留的剂量比较小和潜伏期的存在,消费者在食用后仍不能立即对该食品的效用做出准确的评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只能凭直觉(根据食品的色香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155368~]

  • 【转帖】中国食品安全当前面临八大挑战

    一是基数与概率。中国用3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百年完成的从温饱到小康的需求跨越。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每天平均加工生产10亿公斤食品,这个全球最庞大的基数必然使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增高。   二是源头污染。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使农产品产地、空气、水、土地等污染加快,其产生的风险传递到整个食品链。   三是散点式溯源。中国农业分散经营,而食品市场在快速集中。分散的小农经济与现代食品工业对接失衡,其溯源的难度远远高于大农业支撑的欧美等发达国家。   四是风险交流严重缺失。风险交流功能是让公众了解安全风险及管理措施,避免公众恐慌。而中国监管部门、科技界主动回应少,加之个别媒体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不经核实就随意发布信息,造成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认识片面。   五是“信息真空”下的“信息失真”。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正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实际“引导者”。科学事实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信息真空”,食品安全假新闻不断出现。   六是监管难度。当前形成了少数大企业对40余万中小企业甚至小作坊的恶性竞争、艰难并存的“二元化”格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企业问题不同,相同、单一的监管模式难以有效、有力。   七是管理差异。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产业基础相差较大,消费者诉求又要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水平对接。同时,分段监管的不足以及整个食品安全框架体系也正在建设中。   八是矛盾的浓缩。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食品安全问题“燃点”很低,甚至成为各种民意的宣泄口,一个小企业、小摊贩的恶意行为,很容易引起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的强烈不满。   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了十方面工作建议。   一是确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合理期待值。以全球、历史的视角看待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它只是一个国家常态化的管理过程必经的一个阶段,食品安全不可能是“零风险”,需要确定合理的期待值,打持久战。   二是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个国家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基础、消费习惯、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最终实现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多方利益的平衡。   三是确定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路线图,减少“激情式”执法。从道德、法规、技术三个层面,探寻解决路线图以及不同层次的监管流程,减少人为影响。   四是将食品安全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是企业,企业必须将安全成本纳入生产成本,加强全过程控制。重叠、过频的政府检测,别的国家都没有,易使企业转嫁责任,也易使消费者对政府过高期待。   五是风险交流应纳入中国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中。政府缺位、科技界失声、媒体报道失准,三大因素使中国食品安全的诸多事件定性不准,风险交流严重缺位。应由政府、科技界、行业、媒体共同努力,尽快强化这一薄弱环节。   六是强化“平和时期”的风险交流,强化公众科普。风险交流应该更多地在日常进行,打好基础,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危机爆发时再亡羊补牢,往往为时已晚。   七是科技界应反思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集体失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科技界应当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表达科学的真实。”科技工作者应当站在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第一线。   八是媒体应该诚实、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多做“平和时期”的消费者教育。媒体要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报道食品安全信息,要诚实、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主管单位应对媒体的造谣者给予及时处罚,以防不正之风蔓延。   九是透明才能产生信任。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机是信任危机。要取信于民,透明是食品安全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关键所在。   十是分段管理下的信息共享。中国目前分段过多的管理模式制约了食品安全管理,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困惑,加强协调协作、信息共享是克服当前管理困境必须使用的手段。

  • 【转帖】美国报告总结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若干---确实有道理

    中国经常有些政府官员出访国外的一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回来之后洋洋洒洒地写下自己的感悟,其中以介绍“先进经验”者居多(概述,尚未统计,或许都是这样的台词)。对此,参照美国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份报告,同样是考察,对方的感悟就负面很多,甚至用语有的时候很犀利,对问题的反映也一针见血。其中,值得反思的有:首先,结论的不同是因为各自动机的不同,我们是去人家那里学习经验,别人是来我们这里发现问题。也许就食品安全监管而言,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但是关于这方面,现有的文献已经很多,那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否还有新鲜的内容可以引进来;而事实上,美国本身已经在对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反思,例如理论层面改革现有的食品法,建立单一的食品监管机构,实践层面加大食品监管的科学性,建立食品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等,这些反思的内容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为什么就没有在取经过程中取进来。其次,我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远不如美国,即便我们出口美国的食品已经远远高于对我国自销食品的要求,但是美国依旧质疑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尽管这让国人有点难堪,但是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食品标准等级化(出口/城市/农村),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禁悲从中来。第三,在美国这份报告反映的诸多问题中,多头监管的问题远比报告中案例所显示的问题严重。案例中指出了质检总局和农业部之间的冲突,而这和“几个大盖帽还管不了一头猪的事实”相比,美国就有点小题大做了。目前,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的机构设置已经做出调整,但一想到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成立就是为了促进合作和协调,可最后不得不宣告失败,由此,对于前景还是无法乐观。 最后,比起出口食品的监管,中国国内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管更是问题重重,我们是否可以静下来对自己审视一遍,然后给自己一个以问题为主的报告,而不是文过饰非。其他别的感触还请有读者集思广益,部门内容注释如下,需要提醒的是针对英文内容的注释既有直接翻译的内容,也有结合作者观点的简单提要;

  •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而近十年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从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广州市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陈化粮”事件、 “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造“新鲜红枣”事件、“毒豇豆事件”、“假葡萄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发生、接踵而来,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多次幽灵重现,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使用双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水产品养殖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等恶招屡禁不止,在国家针对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近四年、实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两年的2011年仍相继曝出“染色馒头事件”[/fo

  • 【分享】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京隆重举行

    11月20日至21日,由科技部、农业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同支持,中国食品质量报社独家承办,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和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联合协办的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确保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11/2010112120414146.jpg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宣布“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正式开幕,并与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共同为参加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的单位揭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对大会作重要指示。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围绕如何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构筑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开创我国食品安全新局面等重要工作发表讲话。来自国务院相关部委、年会主办支持单位、各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及国内外著名食品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近500余人出席了本届年会开幕式。  自2003年首届召开至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动员社会所有相关资源,探讨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构建强势中国食品安全联盟,编织一张集预警、监测、快速反应市场动态于一体的全国食品安全防护网,形成联动反应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及消费环境,是年会对持续推进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立足点。  级别最高 规格空前 堪称“食品安全品牌盛会”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新阶段;2010年,国务院专门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再次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高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比较稳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监管,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组委会名誉主任顾秀莲对大会作重要指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为大会发来贺信,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代宣读。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本届年会主办单位负责人: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围绕如何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构筑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开创我国食品安全新局面等重要工作发表讲话。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还有: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中央国家机关纪委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周惠、国资委机关纪委书记王平、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李伟、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特派代表胡忆虹。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全国人大机关纪委书记郝贵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徐景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程金根、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管司副司长白京华、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副主任王建华、卫生部代表张凤同志、台南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副教授张春生、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主任李志海、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蓝军、中国食品质量报社总编辑朱长学、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江苏泗洪县人大主任朱法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增辉。  确保食品安全,奉献安全食品。开幕式上,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长赵慧敬领誓,来自400多家食品企业代表共同宣读《2010食品安全(北京)宣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忠诚履行社会责任;坚决遵守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积极配合政府执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执着追求高端品质;模范践行职业道德,自觉固守行业自律;矢志确保食品安全,戮力构建和谐社会。  本届年会还为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颁发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食品安全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誉。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西王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福建紫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辽宁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港保税区豪斯国际贸易公司、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凤冈县人民政府、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河南中沃饮料有限公司、重庆红九九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兔巴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天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辣媳妇志昌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博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八家企业被授予第八届中国国食品安全年会“突出贡献单位”荣誉。  探寻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构筑“中国食品安全防护网”  聚众智,欢庆中国,喜气盈门。居安思危,众志成城,同守安全第一关口。  展宏图,和谐北京,高朋满座。扬优成势,一策兴邦,共创食品最佳品牌。  20日下午,为期一天半的“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论坛”在中国职工之家拉开帷幕。年会主论坛成为了政府机关、科研院校、食品企业直面交流、真诚互动的重镇。科技部社发司、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海关总署监管司、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管司、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北京市食品办等单位负责人在论坛上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政策及部署,并发布各部委关于推进和改善食品安全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台南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副教授张春生等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剖析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参加本届年会的食品企业总裁和代表们也将到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体会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路。  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他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9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预测今年全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3万亿元。  今年以来,全国食品工业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双轮驱动下,加强食品安全和诚信建设,工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总体呈现出四方面特点:一是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这是推动食品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市场范围之广,潜力之大,举世无双。近几年食品工业的需求出现稳定较快增长,据统计,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中,出口部分只占6%左右。所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较低,影响不是很大。二是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安全、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消费需求。三是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调整,百强食品企业产值占到全行业比重的30%-40%左右。四是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为食品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拉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熊必琳谈到,我国食品工业最为显著的特点体现在“一长一多”两个方面:一长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很长,从种植、养殖、加工、初加工、深加工到运输、储存,一直到销售、餐饮有很长的环节,这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多;一多是指食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产业集中度较低、工业化程度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低。据统计,全国有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但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37705家。  他说,今年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4000美元,这意味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何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营养化和功能化的产品需求是食品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就要求全国食品工业要严格贯彻《食品安全法》,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为消费者奉献营养健康食品。  本届年会论坛正是围绕上述方面汇集了监管部门、精英学者的远见卓识,几百位企业代表的智慧交融,对号召全国食品企业行动起来,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等带来重要影响。土豆点评:看了一圈,好像没看见卫生部的身影哦??!

  • 【讨论】2010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12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有没有版油参加

    [color=#000000][size=4][font=Times New Roman ]2010[/font][font=宋体 ]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的主题定为“合作、应对、共赢、发展”,旨在展现新中国成立[/font][font=Times New Roman ]60[/font][font=宋体 ]年来,中国食品行业在行业产品发展及企业责任践行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同时凝聚众多领导、专家、企业家等的智慧与经验,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font][/size][/color][size=4][font=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color][/font][/size][color=#000000][size=4][font=宋体 ]由新华网和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打假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指导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 ]2010[/font][font=宋体 ]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今天下午[/font][font=Times New Roman ]13:30[/font][font=宋体 ]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展现建国[/font][font=Times New Roman ]60[/font][font=宋体 ]年来,中国食品行业在行业产品发展及企业责任践行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同时凝聚众多领导、专家、企业家等的智慧与经验,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font][/size][/color]

  • 资讯 | 2020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7.915亿美元

    近日,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报告“Impact Analysis: China Food Safety Testing Market & Regulations”。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7.915亿美元, 2015年~2020年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9%。由于食品污染事件爆发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者越加需求更好质量和更加安全的食品,这些使得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市场不断扩大。此外,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的增长也受到了贸易食品上涨,以及食品丑闻、造假、掺假等不法行为日益严重的影响。1. 病原体检测称霸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由于病原体的传染性会引起食品污染、引发疾病,所以在2014年病原体检测主导了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食品污染对消费者的健康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食品病原体测试越来越被需要。因此,在今后几年内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2. 肉类和家禽检测对于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非常重要由于贸易和国内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肉类和家禽的需求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肉类和家禽产品经常暴露出各种弊端,如掺假。因此,预计在2015~2020年间,肉类和家禽产品的安全测试以显著速度增长。3. 食源性疾病的高发病率、积极的结构性变化、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对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食品污染、丑闻和欺诈行为的日益增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显著影响。随着食品贸易的全球化、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进出口活动不断加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将出现显著的增长,这将导致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发生积极的结构性变化。此报告包括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和合规策略的研究,还包括对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公司竞争格局的研究,其中包括实Silliker Inc. (U.S.), Neogen (U.S.), Intertek group PLC (U.S.), and TüV Rheinland (Germany)等。 (来源:marketsandmarkets)

  • 人源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是“中国式”事件?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研究认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性因素,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以人源性因素为主。这充分说明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明知故犯"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人源性为主要特征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农产品初级生产、农产品初级加工、食品深加工、食品流通、销售、餐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此外,食品深加工是危害最大的环节。人源性的食品事件,是“中国式”的吗?你认为应该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呢?

  • 【讨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

    今年,以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为导火线,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市场食品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掺假、乱用添加剂、甚至有些根本就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的化学试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中国食品产生恐惧。。。。。。 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那?国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数都是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中国那?温家宝总理指出,目前中国人的道德需要重建,主要就是指对食品。 个人认为,监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需从道德和法律入口。。。。。。

  • 【讨论】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非常脆弱。

    从目前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种种处理的方式,只能表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非常脆弱,已经禁不起考验了。尽快平息,少点麻烦,国家为之付出太多人力、财力、物力。

  • 【简讯】中国食品安全完全有保障

    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也是完全有保障的,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密切的合作机制,妥善地同各国一道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当有记者问到中国输日食品和日本输华食品的合格率情况时,魏传忠回答,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出口食品始终保持了很高的合格率。2007年7月2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自中国进口的食品2006年的合格率达到了99.42%,是日本进口食品当中合格率最高的之一。而日本对中国的食品抽检率也最高,达到了15.7%。2007年,根据有关统计,中国输日食品合格率达到了99.81%,而日本输华食品的合格率是99.3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他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的状况。

  • 食品安全事件,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有人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导致了国民一切向钱看,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所以食品安全事件一再频发。其的例证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起来后的产物,而经济发展之前,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是少见食品安全事故的。真的是经济发展惹下的祸?

  •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通过保险推进产业升级;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 会议特别强调,要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多发期。事件发生后,受害者数量巨大,容易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食品工业发展受到影响,政府形象也受到损害。虽然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密集出台,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此次会议的部署意味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保险机制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通过“事前防范、事中减损、事后赔偿”能有效应对风险,缓解潜在矛盾冲突。引入保险后,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食品企业控制风险,同时也为政府提供风险缓冲机制。这种制度设计为化解食品安全困局提供三个方面的新思路: 一是事前防范。保险机制通过前置性防灾防损措施降低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例如,保险公司会要求食品餐饮企业必须满足添置消毒柜、员工持健康证上岗、食品加工和烹饪设备管理符合卫生标准等诸多条件,才予以承保,这可大大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二是过程管控。由于利益攸关,承保保险公司会密切关注食品餐饮企业日常加工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评估安全风险,排查隐患。保险公司还可以与农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食品安全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建立暗访调查队伍,防患于未然。 三是经济补偿。保险相当于在同等风险程度的机构之间分散风险。事件发生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赔付,也有助于化解矛盾,避免涉事企业无力偿付或宣布破产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最终由政府埋单。 此外,引入保险机制后,还能发挥保费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保险公司根据食品餐饮企业的风险状况和出险记录来确定费率的档次,倒逼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食品安全事件。 在食品安全领域,引入责任保险,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并可能转嫁给消费者,但长期看,这将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减少风险,总体上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78条提出,国家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若修订草案获得通过,意味着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法可依。如果不强制投保,食品餐饮企业基于成本考量,投保积极性不高,而保险业分散风险需遵循大数法则,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投保,会导致保险公司风险高度集中。并且,由于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国际再保险公司拒绝为中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再保,风险无法分散,再加上责任保险本身是一项长尾业务,食品安全事件对人的影响可能会潜伏数年,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即便现阶段立法全面“强制”投保责任险并不现实,也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分级推广。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高、一旦出险社会影响大、涉事单位或企业赔付能力差的领域,可通过税收手段等激励企业投保;而在其他领域则可鼓励自愿参加,供需双方协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于食品安全来说,引入保险机制并不能包打天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反映出食品监管体制并没有理顺。未来要根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加大违法犯罪惩处力度,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更要从上到下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记者 郭洪海)

  • 中国食品安全分析仪器潜在市场7450亿元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食品添加剂到农药残留,无不显示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异常严重。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已得到政府全方位的重视。  2009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2011年3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将食品安全的检查领域扩大到更广范围。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对相关企业和整体行业都有巨大的伤害。食品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同时塑造品牌形象,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意愿正在加强,特别是随着“三聚氰胺”与“瘦肉精”事件的相继爆发。前者让全国最大奶粉企业三鹿倒闭,后者使双汇集团面临数十亿元的损失,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国内食品企业的共识。  与此同时,国家要求企业承担质检主要责任,而对应的企业也有意愿提高安全检测标准,提高企业及行业形象,以避免或者减少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冲击。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将控制上游原料控制和检测作为改进重点,在这两个领域都进行大量投资。  中国是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目前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40万家以上,在公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今天,注定了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潜在市场将会十分巨大。  当前,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检测机构230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40万以上。  研究小组指出,食品企业满足产品检测的仪器购置费用在100万元左右,检测机构的检测仪器的配置费用约在1500万至3000万元。未来,中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分析仪器潜在市场空间在7450亿元以上,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对应市场4000亿,检测机构对应3450亿,耗品的需求并没有计算在内。车辆检测仪

  •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国排名42位!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刚刚发布一份《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和往年一样,这份报告给全球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做了个排名。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四分之一,美国、挪威、法国分列前三位,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这意味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邀专家孙熲认为,这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很多人认为42这个数据不靠谱,有糊弄之嫌。你怎么认为?

  • 【讨论】-中国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如题中国食品安全任重道远,从何谈起呢?先举三个例子,雀巢I超标事件,亨氏、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现在炒的正火的孔雀石绿事件!!在中国吃什么安全?什么都可以说不安全,前段时间听朋友说向普通鸡饲料里面添加一些工业用染料鸡下出来的蛋个个“笨鸡蛋”超市场的草莓洗一下就能变成青的!更有菜农将自己吃的菜与要出售的菜是分开的!大家讲讲自己的经历也许对其它同行也能提个醒吧~~~~~~~~~~~~~~

  • 【转】中国食品安全典型十大案例(2015)发布

    来源:法制日报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1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法律评论、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学术界、政府监管部门、法律实务界和食品行业的代表,法律、公管、农业、食品科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参与。法律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张雪纯,知识产权出版社副社长李程,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在会上发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杜焕芳主持。据悉,此次发布为首次。会议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典型十大案例(2015)》。 案例一:王某甲等生产、销售“毒豆芽” 基本案情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王某甲伙同郝某某、王某乙,在西宁市城北区某粮油店内使用购进的AB粉及无根豆芽剂,加工有毒、有害“毒豆芽”,并以盈利为目的销售“毒豆芽”。2014年1月2日,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区分局从3人经营的豆芽作坊内查获价值6139元的豆芽4900斤、半成品绿豆芽432斤,无根豆芽剂1497支、AB粉4包。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鉴定,查获的豆芽中的6-苄基腺嘌呤含量为2.6ug/kg。 审判结果 3名被告王某甲、郝某某王某乙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扣押物证无根豆芽剂1497支、AB粉4包,没收销毁。 原审被告人王某甲、郝某某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经审理,维持一审法院分别对王某甲、郝某某和王某乙的定罪及附加刑部分的判决,及对扣押的物证无根豆芽剂1497支、AB粉4包,没收销毁。但鉴于3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为被较早查处,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其3人在归案后认罪态度好,二审期间足额缴纳罚金,对3人的有期徒刑部分的刑罚作出了分别予以从轻处罚的判决。

  • 【特稿】中国食品药品不断出现新安全课题

    记者从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随着食品药品生产新技术、新原料的广泛使用,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面临新的课题。食品药品生产和消费水平不高以及这些新课题,将长期影响中国食品药品安全。 据了解,目前中国食品药品生产和消费总体水平不高,而新的安全课题又不断出现。一方面,中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单个农户为主,滥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问题比较普遍。全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不足10人的小企业、小作坊占七成,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或不按标准生产加工。经销农产品和食品的集贸市场、企业、个体户,大多缺乏必要的设施和规范的管理。45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不足亿元的超过85%,有的企业不严格执行生产规范,违规生产。 从消费角度来看,中国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比较大,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偏低,辨伪能力不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受害者。 随着食品药品生产新技术、新原料的广泛使用,食品药品安全面临新的课题。一些新的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没有经过足够的、科学的跟踪测试,食品安全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时,制假售假手段花样翻新,有的甚至运用高科技造假,由于标准跟不上,检测成本高,监管和打击的难度增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更加关注,以往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

  • 专家谈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当前食品安全主流还是好的

    2011年4月25日9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党委委员马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标准与监督技术室副主任张俭波做客新华网,就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当前食品安全主流还是好的现在大家从媒体上已经看到一些报道,以及一些监管部门对于我们国家整体食品安全形势进行的评价和报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看主流,就是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还是好的,网上曝出的所谓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都属于掺假、使假和假冒伪劣,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影响了整个食品安全的形象。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特别是食品的品种很多,在各大超市里会看到跟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有显著的提高,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明确感觉到。但是现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对整个食品安全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我想强调一点,主流还是好的。

  •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安全乱象(新闻网)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化学成分,具有均一性的特点,如果其他产品有问题,权威检测机构和企业就不会声称只有一批被检测出有问题。”针对消费者担心的黄曲霉素是否在同一乳品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在跨国食品企业雀巢、玛氏做过11年质量经理的资深食品安全专家马东日前做出解答,否定了牛奶“连坐”的说法。他说,蒙牛产品被检出含有黄曲霉毒素时并没有上架销售,并且已及时销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定义(ISO22000)来说,这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没有对消费者造成实际伤害。“中国媒体没有太多的食品安全知识,在相关食品安全报道中,专业性不够,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这次黄曲霉毒素报道,为了噱头,将“强致癌物质”作为副标题。这也是我最近接到许多询问,牛奶还能不能喝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公众目前对坏消息的敏感程度是好消息的2.5倍,面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挑战,中国本土企业在危机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太弱,以至于普通小事最终演变成“黑天鹅”事件。马东援引了之前雀巢婴儿奶粉中被查出碘超标的例子,“与雀巢股民相比,蒙牛、伊利股民的忠诚度,轻易就会被某一突发事件击垮。”他担心的是,国外食品巨头,正在虎视眈眈地等着中国本土企业犯错,然后轻而易举地夺回过去10年的失地。在马东看来,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乱象,其本质是法律环境,而非企业的胡作非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者是政府,而安全食品的第一责任者才是企业。”他认为,“法律体制不健全、缺少管理风险的意识、缺乏管理风险的体系、缺失处理危机的长效机制”,使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危机中变得“杯弓蛇影”、惊恐万分。同时,他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危机管理,要非常清晰地了解自己日常管理中的能力与水平,并做好应急准备与相应。又要知道外界(监管机构、竞争对手、消费者)对自己的影响。

  • 评论: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根源何在

    2012年09月03日10:07 中外对话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之所以蔓延到今天这样,形成在全行业、全领域广泛存在、难以收拾的局面,首先是因为问题本身的特性——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所谓结构性问题,即其形成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合谋、问题本身也受到制度性鼓励。这样的问题不能指望通过一个事件的刺激,针对某一个环节就可以解决。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源头来看,在中国,象能源、重工、化工、通讯等产业一般都是高利润行业,这些行业存在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以保证国有垄断企业的利益。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能够留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并不多。而过多的企业进入有限的领域,也导致这些领域达到过度竞争的状态。对食品医药等行业来说,由于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低,企业多呈现小、散、低的结构性缺陷,创新能力不足,就只能在歪门邪道上想办法。在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比坏”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假冒伪劣来降低成本就成为常态,而那些关注食品安全的企业反而会失去竞争力甚至被劣质企业淘汰出局。不仅市场过度竞争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食品药品企业还面临着国家税收等巨大压力。各种各样的税费,包括正常但比其他国家更重的税收、路桥费、工商管理费等仅在中国才大规模存在的额外费用等,也将食品经济链条的利润压缩到最低。在某种食品药品最终能够被消费者使用之前,从原料运输、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都产生了极大的附加成本,使得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税收负担极重,无法做大做强。在食品药品市场生产供应链日趋复杂,市场开放性日趋增强的情况下,这些环节的负担最终都会以正常(涨价)或者违法(制造价低但有毒的产品)的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都着重于在农场、工厂的源头监控,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则可能发生在各个环节。从政府监管层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保持对市场的介入,中国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不断增强,但管治能力却在下降。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在立法层面成就显著,《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一系列国家标准也大部分跟国际接轨。但这些越来越细致的法律却并没有改善国内食品安全日益恶化的现状。根子出在执行环节。内地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权责过于分散:卫生部起综合协调作用并进行风险评估;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检总局负责进出口以及监管生产加工环节;药监局管药品;流通的食品主要是工商局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没有出问题时交叉管理,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在出了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谁都不管,即有人捞钱、无人负责。而两者都造成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安全难以保证。十几年前朱镕基访问美国期间,重点视察的一个单位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个机构在享有食品药品监管上的超级权力,在美国存在了100年以上。朱总理回国后成立了一个类似的食品药品安全统一监管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无法发挥作用而被迫撤并。

  • 【转帖】300多家国内食品企业发布食品安全《西安宣言》

    新华网西安4月5日电(记者 杨一苗)300多家国内知名食品生产企业5日共同发布食品安全《西安宣言》,呼吁食品生产企业用自身行动维护中国食品产业的信誉和形象,形成自觉推动食品安全事业发展的企业群体,推动中国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在4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食品安全与名牌战略”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共同发布食品安全《西安宣言》,这是中国食品知名企业首次向全国发出的倡导性自律宣言。该宣言从建立中国食品安全信誉、完善食品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承诺。  参与《西安宣言》发布的企业呼吁,中国食品生产企业应携手建立高效、可靠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切实防止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

  • 就热贴: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中国特色”?谈谈自己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看法

    坛友fengmo4668发了一个帖子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中国特色”?楼主在帖子里提到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马肉风波”以及美国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问题,用以证明国外的食品也不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政府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的。绝对不是“中国特色”,称之为是“全球特色”才更合适。 食品安全的确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国家和政府都面临着的难题。但要说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别的国家比起来,那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其严重性和其它国家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食品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但在有效的监管体制下,则可以将风险减小到最低。我国的问题也就是出在一直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问题发生了,也是能遮就遮,遮不住了,就弄几个替罪羊做做样子。连“三聚氰胺”这种导致上万婴儿健康受到损害,有的甚至致残致畸,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官员被真正的处理。 楼主所举的三个例子,“马肉风波”和“鱼肉风波”这都仅仅只是以廉充贵,算不得安全事件。而关于莱克多巴胺这一问题,是很复杂的。其残留毒性远低于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瘦肉精添加物,在美国,莱克多巴胺是允许添加于动物饲料的,其用量受到严格监管。除美国外,全世界核准于牛只饲料中添加莱克多巴胺的国家,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印尼等三国。台湾于2012年也批准使用。用于猪只饲料添加的还有多于20个国家允许使用,包括澳洲、巴西、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泰国等地。 2012年7月5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因缺乏共识,美方提议表决,以69对67通过莱克多巴胺残留容许量标准,其中只包括牛与猪,但火鸡部份没有订立。欧盟和中国目前维持的是不得检出的标准。 在有效监管下,使用莱克多巴胺可以有效降低猪肉的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 所以用这几个例子来证明中国和外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是一回事,那是大错特错。当然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是没有。仅仅是沙门氏菌污染导致腹泻和死亡的案例,美国每年都会通报若干起。而在中国还没有建立其相应的食源性微生物感染监控体系。 今年中央将除了农业部门以外,分散在多个部委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到一起,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和美国所采取的方法也基本一致。从媒体和微博的反应来看,大家对这一举措都表示赞同,也充满了期待。 但在现有法律体系和问责机制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的处理仍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权限;在缺乏真正的问责的情况下,难免和之前沦为一样,成了一个以准入、评估、评审为主业的图章部门,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反倒限制了食品企业的发展,抬高了食品价格。

  • 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前已是历史上中国食品最安全阶段。请问您怎么看?

    http://easyread.ph.126.net/ZJHmquxNXw3_ejio1-UGLA==/7916509008758112999.jpg岳国君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粮集团总工程师岳国君认为,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当前已是历史上中国食品最安全的阶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断上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在不断严格,所以,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