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

仪器信息网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专题为您整合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话题讨论。

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出炉相关的论坛

  • 【讨论】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向谁问责?!

    [align=center][font=Verdana][b]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高校有教授“一女嫁两夫”[/b][/font][/align]  “前不久评估获得‘优秀’,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事情”,是指2009年10月31日,网上举报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造假。一个月后,浙江大学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了一份关于“举报评估造假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近日,记者在浙江杭州调查采访此事时发现,确有一些教授同时在两所高校担任专职,他们忙碌的“两栖”生活引起了争议。[b]  网友举报与浙大回应[/b]  “浙江大学是一所以‘求是’学风著称的高等学府。但近年来,从论文、成果到学科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常常靠虚假、欺骗为手段赢得‘好名声’。这次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浙大利用造假、欺骗的做法,玷污学术纯洁,令业界震惊。”笔名扬刚的作者在网上举报说。  举报者所指的实验室是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实验室。据浙大介绍,该实验室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5年通过验收。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每5年参加一次评估。2009年,教育部组织对数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  举报者称,在评估中,浙大存在人员虚假。杨肖娥(实验室主任)的丈夫何振立在美国已全职工作10多年,早已不是浙江大学的人员,近十年也没有在浙大实验室待过。刘维屏在2005年就到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是浙工大“最耀眼的旗帜”。若他们作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成员,显然是造假。  对此,浙江大学在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情况说明”中称,何振立教授1999年以浙江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何教授被聘为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转为副教授。根据何教授的具体情况,校人事处决定保留其公职到2011年3月。其间,何教授一直参与浙江大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联合发表论文。  浙江大学称,评估材料中收录的有关何教授的研究工作,均在本次评估统计数据要求范围内。其中,纵向课题为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红壤质量演变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机理及其调控”,资助年度为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及诊断技术”,资助年度是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校方同时称,按《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有关“客座人员研究成果在署名本实验室名称前提下,视为固定人员情况填报”的要求,何教授的研究(包括合作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9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标注论文”,标注为“浙江大学”的10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统计评估期限确为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也确有上述要求。  关于刘维屏教授的情况,浙江大学回应称:他从1982年起为浙江大学教师,1995年被评聘为教授,1999年担任环资学院副院长 2005年10月经学校同意调往浙江工业大学工作 2009年5月被浙江大学聘为环资学院院长。本次评估材料中所收录的为刘教授2004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的研究工作。其中,纵向课题为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化学:手性农药土壤污染化学修复基础研究”,资助年限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与植物中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差异性”,资助年限是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刘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或“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8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另外,浙江大学称,2003年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2004年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和2005年实验室验收报告中,何振立、刘维屏教授均是该实验室人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中,何振立教授19篇在国外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都是冠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浙江大学多个名分。一篇论文署名常是六七个人。  据荷兰埃尔塞维尔公司出版的2006年5月第三期生态毒物学环境安全期刊证实,刘维屏发表论文同时署名“浙江大学”与“浙江工业大学”,另外6篇论文每篇的署名人数都在四五人左右。  举报人还称,申请评估过程还存在课题、经费、成果虚假。“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分别设有‘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和‘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以上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争取到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都挪到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设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归于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另外,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还回应,根据教育部教技司[2003]59号文件精神,学院以“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申报“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举报所指的“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2008年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评估材料(包括课题、经费、成果等)是该实验室51名成员在2004年到2008年科研工作的统计结果,均有证明材料。

  • 【原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实验室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第三条 评估工作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第四条 评估主要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第五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定期组织对实验室的评估。每五年对实验室评估一次,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评估。第六条 具体评估工作由科技部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二章 评估组织第七条 科技部是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管实验室评估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机构和评估任务,审核评估方案和评估报告,审定并公布评估结果。第八条 评估机构根据科技部的委托承担评估工作,主要职责是:受理评估申请,拟定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组织专家评估,提交评估报告。第九条 实验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部门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 第十条 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科技部、主管部门和评估机构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十一条 参评实验室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公正性。 第三章 评估程序第十二条 每年11月1日前,科技部确定次年计划评估的实验室名单,并通知主管部门和评估机构。 第十三条 实验室主管部门在实验室评估名单下达后三个月内,向评估机构提交经审核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 第十四条 评估机构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报科技部审批。科技部在收到评估方案后的15个工作日内批复。第十五条 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估。专家应为本学科(领域)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一线科学家及少数科研管理专家。专家评估分现场评估和复评两个阶段。 第四章 现场评估第十六条 现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实验室的运行状况,检查与核实实验室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第十七条 现场评估按研究方向相近的原则将实验室分成若干组,专家组到现场对实验室进行考察,专家组人数不少于5人。同一组实验室的现场评估原则上由同一批专家完成。现场评估在申请截止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第十八条 现场评估由专家组主持,主要内容包括:1、听取实验室主任报告和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2、考察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和运行情况、核实科研成果和开放情况、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抽查实验记录;3、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等。第十九条 实验室主任报告主要对评估期限内实验室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代表性成果主要是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基地、以实验室固定人员为主产生的、符合实验室发展 方向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大成果以适当权重考虑。主要成果需有实验室署名。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第二十条 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室记名打分,并提出评估意见。第五章 复评第二十一条 复评在现场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开会的形式对现场评估排序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进行评议。复评一般在现场评估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第二十二条 复评专家组主要由参加现场评估的专家组成。 第二十三条 复评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主任报告和现场评估意见,统一讨论、比较后,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室打分。第二十四条 复评实验室主任报告主要介绍实验室的代表性成果、优势和特色、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展规划和设想等。有关人员经允许可以旁听实验室主任报告。第二十五条 复评确定本学科(领域)实验室的初步评估结果。第六章 评估结果第二十六条 复评结束后一个月内,评估机构向科技部提交评估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评估报告要在对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评估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 科技部审核评估报告,按优秀、良好、较差三类确定评估结果,并以适当方式发布。第二十八条 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第二十九条 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通过主管部门向科技部申请免参加一次评估,其结果视为“良好”;连续三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申请免参加一次评估,其结果视为“优秀”。其他申请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实验室,视为放弃“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格。第七章 附则第三十条 实验室评估费用由科技部支付。评估机构不得利用评估谋取利益。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现场评估的会务接待工作不得委托参评实验室或依托单位承办。第三十二条 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第三十三条 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职责和权利。 第三十四条 评估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与实验室有直接利害关系者不得参加评估。实验室可提出希望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与评估申请书一起上报。第三十五条 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等的评估可参照本规则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同时废止。第三十七条 本规则由科技部负责解释。

  • 【讨论】浙大重点实验室评估被指造假 -----你如何看待?

    [color=#0021b0][size=3]【摘要】“浙江大学是一所以‘求是’学风著称的高等学府。但近年来,从论文、成果到学科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常常靠虚假、欺骗为手段赢得‘好名声’。这次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浙大利用造假、欺骗的做法,玷污学术纯洁,令业界震惊。”  【正文】“前不久评估获得‘优秀’,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事情”,是指2009年10月31日,网上举报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造假。一个月后,浙江大学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了一份关于“举报评估造假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近日,记者在浙江杭州调查采访此事时发现,确有一些教授同时在两所高校担任专职,他们忙碌的“两栖”生活引起了争议。  网友举报与浙大回应  “浙江大学是一所以‘求是’学风著称的高等学府。但近年来,从论文、成果到学科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常常靠虚假、欺骗为手段赢得‘好名声’。这次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浙大利用造假、欺骗的做法,玷污学术纯洁,令业界震惊。”笔名扬刚的作者在网上举报说。  举报者所指的实验室是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实验室。据浙大介绍,该实验室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5年通过验收。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每5年参加一次评估。2009年,教育部组织对数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  举报者称,在评估中,浙大存在人员虚假。杨肖娥(实验室主任)的丈夫何振立在美国已全职工作10多年,早已不是浙江大学的人员,近十年也没有在浙大实验室待过。刘维屏在2005年就到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是浙工大“最耀眼的旗帜”。若他们作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成员,显然是造假。  对此,浙江大学在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情况说明”中称,何振立教授1999年以浙江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何教授被聘为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转为副教授。根据何教授的具体情况,校人事处决定保留其公职到2011年3月。其间,何教授一直参与浙江大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联合发表论文。[/size][/color]

  • 【资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

    [b][size=4][font=黑体]第一章 总则[/font][/size][/b][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一条[/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 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font][/size][size=4][font=仿宋_GB2312]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制定本评估实施细则。[/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二条 [/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评估工作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三条 [/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评估工作[/font][/size][size=4][font=仿宋_GB2312]本着鼓励科技创新、引导实验室做出重大成果的宗旨,强调对实验室进行整体评估,突出对实验室成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评估。[/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四条 [/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接受科技部的委托,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每年组织对实验室评估。[/font][/size]

  • 2011年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自然科学基金会对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生物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30个,医学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26个。评估结果如下: 一、评估结果 1. 生物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之前连续3次评估优秀而申请此次免评,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此次评估结果定为优秀。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予以整改,评估结果待定。 2. 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予以整改,评估结果待定。 其他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 关于通报2022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的函

    各有关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为推进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对27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参加综合绩效评估的27个重点实验室中,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等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等14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等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合格”,生态工业等3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较差”(详见附件)。优化整合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实验室,不再保留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对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和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给予“黄牌警告”,请依托单位按照《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组织开展整改工作。  请各重点实验室在本次评估基础上,认真总结、深入分析,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切实加强重点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支撑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各依托单位应继续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持。  附件: 2022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3年1月13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东北大学、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b]附件[/b][align=center][b]2022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b][/align][table=800][tr][td][align=center]序号[/align][/td][td][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名称[/align][/td][td][align=center]依托单位[/align][/td][td][align=center]等级[/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优秀[/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align][align=center]研究所[/align][/td][td][align=center]优秀[/align][/td][/tr][tr][td][align=center]3[/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align][align=center]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华东理工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优秀[/align][/td][/tr][tr][td][align=center]4[/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align][align=center]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align][/td][td][align=center]优秀[/align][/td][/tr][tr][td][align=center]5[/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优秀[/align][/td][/tr][tr][td][align=center]6[/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align][align=center]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南开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7[/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水环境模拟与污染[/align][align=center]控制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8[/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9[/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align][align=center]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清华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0[/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align][align=center]模拟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1[/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2[/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3[/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环境监测总站[/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4[/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辐射环境与健康[/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5[/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align][align=center]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山西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6[/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align][align=center]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align][align=center]研究所[/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7[/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效应[/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华中科技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8[/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东北师范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9[/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align][/td][td][align=center]良好[/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0[/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align][align=center]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合格[/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1[/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二噁英污染控制[/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align][/td][td][align=center]合格[/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2[/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辐射环境监测[/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align][/td][td][align=center]合格[/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3[/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align][align=center]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合格[/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4[/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合格[/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5[/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东北大学[/align][align=center]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align=center]清华大学[/align][/td][td][align=center]较差[/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6[/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较差[/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7[/align][/td][td][align=center]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align][align=center]重点实验室[/align][/td][td][align=center]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align][/td][td][align=center]较差[/align][/td][/tr][/table]

  • 【分享】科技部发布2008年度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

    教育部科技司、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与质量司、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河北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关于做好2004年—2008年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基函[2003]15号)的精神,2008年将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2008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参加2008年工程科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个、部门重点实验室3个,共35个;材料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部门重点实验室1个,共19个(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 【建设新闻】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评估

    [color=#fe2419][size=4]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评估 [size=2]日前,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派出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汉青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 [/size][/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复建设,并于今年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现已形成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水质保障、城市水健康循环3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或完成了“973”“863”重点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百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多次获国家级奖奖励。此次评估是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次评估。旨在通过评估发现各个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下一阶段的更好发展,在巩固现有良好基础的同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size][/color]

  • 【分享】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size=2] [/size][align=center][size=2] [b]第一章总则[/b][/size][/align][align=left][size=2][/size] [/align][align=left][size=2][b]第一条[/b]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二条[/b]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实验室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三条[/b]评估工作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四条[/b]评估主要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size][size=2]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五条[/b]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定期组织对实验室的评估。每五年对实验室评估一次,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评估。[/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六条[/b]具体评估工作由科技部委托评估机构实施。[/size][/align][align=center][b][size=2] [/size][/b][/align][align=center][size=2][b]第二章评估组织[/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size] [/align][align=left][size=2][b]第七条[/b]科技部是实验室的宏观[/size][size=2]管理部门,主管实验室评估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机构和评估任务,审核评估方案和评估报告,审定并公布评估结果。[/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八条[/b]评估机构根据科技部的委托承担评估工作,主要职责是:受理评估申请,拟定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组织专家评估,提交评估报告。[/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第九条[/b] 实验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部门实验室的评估工作[/size][size=2] ,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size][/align][align=left][size=2] [b]第十条[/b]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科技部、主管部门和评估机构做好评估准备工作[/size][size=2];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size][/align][align=left][size=2] [b]第十一条[/b]参评实验室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公正性。[/size][/align]

  • 【建设课堂】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align=center][color=#fe2419][b][size=5][font=华文中宋]科学技术部[/font][/size][size=5][/size][/b][/color][/align][align=center][b][size=5][color=#fe2419][font=Times New Roman][/font][/color][/size][/b][/align][align=center][color=#fe2419][b][size=5][font=华文中宋]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font][/size][size=5][/size][/b][/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e2419][b][font=华文中宋]国科发基【[/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font=华文中宋]】[/font][font=Times New Roman]731[/font][font=华文中宋]号[/font][/b][/color][/align][align=center][b][color=#fe2419][font=Times New Roman][/font][/color][/b][/align][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仿宋_GB2312]各有关单位:[/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仿宋_GB2312]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评估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我部对[/font][font=Times New Roman] 2003[/font][font=仿宋_GB2312]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仿宋_GB2312]附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仿宋_GB2312]科学技术部[/font][font=仿宋_GB2312]二[/font][font=Times New Roman] 00 [/font][font=仿宋_GB2312]八年十二月十七日[/font]

  • 【建设新闻】甘肃将建50个省重点实验室

    [size=4][color=#ff57ac]甘肃将建50个省重点实验室[/color] [/size][size=2]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把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科[/size][color=#000000][size=2]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5年,围绕我省科技重大战略需求[/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转制院所和企业新建30个以上省级重点[/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50个,这是记者5月7日从省科技[/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厅了解到的。[/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为进一步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快我省科技创新体系[/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建设,省科技厅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意见[/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意见》从发展规划、培育基地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试点[/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经费支持、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的考核与评估、科学管[/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理等方面提出七项重点任务,加快省重点实验室发展。[/size][/color]

  • 【原创】实验室人员的出路

    有多少实验室人员感觉前途无亮?又有多少人因为收入的微薄而放弃自己喜爱的实验室岗位?说句实话在中国实验室人员的出路的确比较窄不外乎以下几条:1. 苦练技术,成为技术型业务骨干2. 进军管理层,朝着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发展3. 选择新行业,成为科研或者新兴富利行业转型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到云开月明的时候呢?值此佳节之际敬祝各位同行前途光明及早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em09505]

  • 【建设新闻】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专家评估

    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专家评估来源/摘自:中国化肥网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组织专家5月15日对山东农业大学校申报的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对该项目建设方案给予高度评价。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苗仲华,校长温孚江,副校长董树亭,山东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张晓青、副处长陈超,项目共建单位沈阳农大、湖南农大、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有限公司的代表出席评估会。会前,专家组在苗仲华陪同下到黄淮海玉米创新中心、缓控释肥料中试实验站、作物栽培学国家重点学科、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科研人员关于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方面的情况汇报。

  • 我国首个《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出炉

    12月30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发布公告称,批准发布《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T/CCSAS 005-2019)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将于2020年2月1日开始实施,是国内首个关于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团体标准(文末附下载文件)。image.png  《标准》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制,内容包括化学化工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设施管理、环境管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应急管理等;适用于涉及化学化工实验的实验室(不含中试规模的实验室或工厂),包括高等院校实验室、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含化验室)、公共实验平台等。其他涉及化学品的实验室也可参照执行。image.png  《标准》主要起草人表示,编制目的是引导化学化工实验室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指导化学化工实验室正确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通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进行事前预防和控制,提升化学化工实验室本质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  据悉,在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该《标准》还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以及相关的管理体系,对实验室化学品进行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近年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盘点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冲击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安全感,暴露出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着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险物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由于实验室中不乏易爆、易燃、辐射、腐蚀、剧毒等危险品,若缺乏系统、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除了爆炸与火灾,实验室事故还包括触电、机伤、腐蚀、辐射、中毒、感染等。  国外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1904 年,新泽西州,托马斯爱迪生门洛公园实验室的 Clarence M. Dally 是有记载第一个被 X 射线曝光杀死的人。Clarence M. Dally于 1896 年严重烧伤,直到 1898 年仍然使用 X 射线,最终于 1904 年去世。  生物实验室事故中,造成最多伤亡的是实验室感染。仅 1930 年到 1978 年期间,就有 168 人直接死于实验室感染,更多慢性间接致死的案例无法确切统计。  1974 年,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老师试图展示如何制造火箭发动机时发生爆炸事故,13名儿童和老师在这起实验爆炸事故中丧生。这是有记载死亡人数最多的课堂实验事故。  1979 年,俄罗斯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武器实验室,有人忘记在排气装置上安装过滤器,直接导致 64 人死于接触炭疽病,这是生物实验室有记载的最大伤亡的感染事件。  2018 年 12 月 6 日,在印度班加罗尔,28 岁的研究员在科学研究所的高压氢气瓶爆炸中丧生。这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严重实验室安全致死事件。  2018 年,宾夕法尼亚州埃克斯顿,Frontage 实验室的 26 岁工人因接触氰化钾而死亡,这是距离目前最近的实验室急性中毒直接致死事件。  国内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2019年2月27日0时42分,南京工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6年9月21日,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  2016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起火。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伤亡。image.png  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时10分左右,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为没有意识到氢气有泄漏,高温实验引发氢气爆炸。  2015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 苏州大学物理楼二楼实验室在处理锂块时发生爆炸,苏州消防调集7辆消防车参与救援,无人员受伤。  2012年3月6日下午6点左右,位于北四环学院桥东南方向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实验楼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但烟雾弥漫整个大楼,多名被困楼内的人员从三层窗口二层平台疏散到楼外。  2012年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6楼发生甲醛泄漏,约200名师生疏散。三辆警车和四辆消防车紧急赶往现场。事故中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  2011年12月7日上午11点左右,南开大学一名女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了意外,手部严重受伤。  201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59分,中南大学化工学院实验楼四楼发生火灾。image.png  2011年6月21日下午,在济南大学一实验教学楼内发生玻璃仪器爆炸事故,实验室内一名女生面部被炸伤。所幸女生被及时送往医院,眼睛内的碎玻璃也被及时取出。  2011年4月14日下午15:45左右,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B座103化工学院一实验室三名学生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过程中,实验物料意外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  2010年5月25日晚上9点31分,潮王路浙江工业大学,一名学生在教室做化学实验时,不知何故引发火灾,火势较大,有学生被困。离学校还有100多米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但未见明火。着火的是校园内西侧的化工楼,大量浓烟从楼里冒出来。  2009年4月7日19时34分,位于兰州大学化学实验室515发生氨气泄漏。  2005年8月8号,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实验楼二层的一个实验室失火,没有人员伤亡。  应该如何防范  在血的教训面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起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实施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度、对学生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常态化排查和抽查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等。  在高校实验室事故中,爆炸与火灾占68%。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防范:  思想上必须重视。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便会殃及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危险化学品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实验时做好充足的人身防护,操作规范掌握到位;实验室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应急预案。警惕以下易燃易爆品:爆炸性药品,液氮,易燃易爆气体,金属钾、钠、白磷,以及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  以下危险动作不能做:1.搬运钢瓶时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2.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3.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4.配制溶液时,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5.随便混合化学药品。  面临的新挑战  做实验和开车一样,保持良好的习惯可以确保安全。相反,不良的习惯可能给实验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些最基本的操作看似简单,实则高效实用。除了安全意识不够、管理力度不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新兴科技、新型技术发展过于迅速,很多关于新能源及废物处理的科技都包含了大量的可燃易爆气体和液体。这些实验室事故很多时候是由于操作者对科技了解不足而导致的。所以,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熟悉自身研究领域特征、在实验之前做好模拟,这些是非常必要的。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时候安全意识再强也会有事故发生,因为既然是做实验就会有不确定性,这种探索性的事情本身就带有风险。  我们做了些什么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提高,至少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管理水平的提升,这里面包括高校从上到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最主要是要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师生首先由保护自己的意识,在开展实验前首先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可以查阅相关的MSDS\国内外同类实验,如果开展实验,需要哪些PPE等等。另一方面是硬件方面,高校应该加大对安全设备设施投入的力度。从技术角度来说,NRC出过一本非常全面的实验室良好实践手册,《Prudent Practices in the Laboratory》,其中有美国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标准和相关的样例表格。从管理情况来说,虽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目前很薄弱,但随着国人对环境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力度也逐年加大。这两年已经有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令第20号),部分省市也有自己的高校安全管理规定,如浙江的《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办法》等等。  2018年3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颁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监管实验室高危物品必须“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取、双人使用”。规定同时要求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剧毒品、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重点部位和管理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分库、分类存放,严格值班、登记、保管制度,强化领用、交接、运送、使用、退还、“三废”处理等各环节的管理,堵塞漏洞,严防丢失、被盗和非法使用。针对高校实验产生的废弃及用剩物的处置,规定要求剧毒及其他高危品用剩物的处置须做记录并经相关负责人员确认。规定还要求各高校设立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上岗培训方可上岗;有特殊资格要求的岗位,必须配备符合相应上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必须先经过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规定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凡发生实验室火灾、爆炸、人身伤害、危险化学品事故、辐射事故及剧毒品、放射源、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的高校,必须立即报告主管职能部门,同时抄报省教育装备中心,不得瞒报。  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各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深化学校、二级院系、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强化对实验室危险物品采购、运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全面排查各环节风险隐患;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安全知识水平。  2019年5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要强化法人主体责任,建立分级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危险源周期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并加强知识能力培训,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并建立问责追责机制,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

  • 【转帖】湖北省500家重点实验室采购名录

    第二批重点邀请采购实验室名录(高校实验室部分)中科院武汉分院科技处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动地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动力大地测量实验站国家GPS工程中心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激光加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大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中心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湖北省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与塑性成形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演化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与传染病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球表层系统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废物处置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引力与量子物理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涝渍灾害与温地农业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核固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最优控制与离散数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抗病毒药物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智能互联网技术实验室湖北省集群与网格计算实验室湖北省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实验室湖北中药生物技术实验室湖北省水电施工与管理实验室湖北省过敏及免役相关疾病实验室湖北省肿瘤侵袭转移实验室湖北省现代制造质量工程实验室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实验室湖北省电力安全和高效实验室湖北省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实验室湖北省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实验室 雷达与无线通讯技术实验室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实验室生物靶向治疗研究实验室钢铁冶金新工艺实验室数字化纺织装备实验室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黄冈区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湖北华工生化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广济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地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科大学院科研处武汉大学氨基酸研究所湖北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计行部仪器设施技术服务中心长江科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处华师生命学院/武汉病控制中心/宇信公司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恩施农科院荆州农科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核工业105所青山船厂质量管理部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杂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合成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CCM制备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组装与测试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发动机动态测试实验室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能量流与控制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复杂矿物分选中试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闪速磁化焙烧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非金属矿分选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超细粉碎与分级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矿物材料制备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矿物特性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选矿药剂合成制备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动态测试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测试实验室教育部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武汉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部级开放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规划中)武汉理工大学玻璃科学技术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危机与灾害研究中心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动力性能及船型优化实验平台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舶虚拟仿真研究中心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轻型结构与制造技术实验平台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力装置与推进系统实验平台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轮机仿真及控制实验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舶电力推进实验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舶轴系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给排水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引力与量子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 实验室内部环境和风险评估控制

    实验室要规范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那么,如何来建立,怎么建立?要解决上述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实验室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验室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实验室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实验室发展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文化以及法律事务管理等方面。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实验室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提出要求。依据这些要求,结合评估规则对实验室可能风险进行评估。实验室应考虑为满足持续运营和发展需要,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设定业务和管理目标并作适当分解;要求按照风险结构及分类进行排查、辨识风险;要求开展评估分析工作,对风险进行排序,选择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要求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风险应对措施。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实验室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实验室结合各类业务流程的分类,规定主要业务应遵循的内部控制要求。遵循实验室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要求,结合实验室主要业务活动及流程分类,对主要业务活动及流程进行描述,针对业务流程关键环节,提出内部控制标准和要求,引导各科室各岗位规范有序开展业务活动,使业务活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合理控制风险。

  • 实验室做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size=15px]对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 [/size][size=15px]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size][size=15px]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size][size=15px]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size][size=15px]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size][size=15px]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size][size=15px]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size][size=15px]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size][size=15px]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size][size=15px]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size][size=15px]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size][size=15px]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size][size=15px]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size][size=15px]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size][size=15px]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size][size=15px]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size][size=15px]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size][size=15px]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size][size=15px]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size][size=15px]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size][size=15px][/size][b][size=15px]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size][/b][list][*][size=15px]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size][*][size=15px]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size][*][size=15px]变更检验工作流程[/size][*][size=15px]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size][/list][size=15px] [/size][b][size=15px]风险控制措施[/size][/b][list][*][size=15px]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size][*][size=15px]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size][*][size=15px]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size][*][size=15px]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size][*][size=15px]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size][*][size=15px]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size][*][size=15px]采用其他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方法不可行时,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size][/list][size=15px] [/size][size=15px] 如果以上措施无法降低风险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停止工作。源自:实验室管理微信平台[/size]

  • 【原创】实验室出路在哪里

    在实验室呆了快四年了 工资还是这样没什么涨幅看看身边的人 一些都很有钱了 想想是不是种错误该怎么发展 实验室的出路在哪里 质量 咨询 还是一直试验到底呢

  • 【原创大赛】实验室新成员的‘出炉’

    实验室新成员的‘出炉’实验室分析人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当然我们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都希望招到有经验或者有实验室经历的人,这样也可以很快的上手操作,且节省培训的时间,精力及费用但实际上人事部门给我们招回来的都是‘青涩的苹果’,或者就是‘西红柿’,当然不是人事部的同事故意给我们找麻烦,而是事实和理想有差距,有经验的可能对待遇,生活环境,假期安排,福利,加班等有一定的要求,当你这里没有绝对诱惑的时候,怎么可能能把人带回来呢!这不,上个月招了两个刚毕业的,不,还没有毕业,2014的炎热的夏天才能拿毕业证,虽然他们不是相关专业的,但面对口口声声对工作很喜欢,愿意投入这一行的‘保证‘下,我‘收’了他们,人事部门进行简单的公司理念和规章制度的培训之后,转给了我首先我带他们参观了实验室,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篇,没有介绍,只是熟悉一下,然后就和他们谈,要了解他们的基本的知识,至少知道他们肚子里有多少东西,才能进行对应的培训,简单的交流确认是一张‘白纸’,其实我喜欢这样的,不会象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经常用所谓的‘经验’和‘习惯’为借口来做分析测试,白纸一样的他们可以接受最标准的操作和要求他们两个的岗位是物理测试员,相对容易一点,所以我计划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第一天, 实验室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应急处理程序等等,采用的是我首先讲解一下,就是说个提纲,然后让他们看,下午下班前半小时,提问几个问题,进行口试考核第二天, 基本的行业知识学习,这些资料是我自己编写,整理的,也是网上找的和自己搜索总结起来的,从行业的属性,基本的行业知识,到哪些属于这个行业的范畴等,下午下班前半小时,提问几个问题,进行口试考核第三天, 物理测试各项目的检测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这些都是标准化的东西,我要求可以边看边问,基本的知识要知道,下午下班前半小时,提问几个问题,进行口试考核第四天, 仪器介绍和操作过程,安全注意,基本保养,仪器状态的确认,下午下班前半小时,关于仪器操作的问题,进行考核看的效果第五天, 介绍实验室测试项目分类,以及各个检测项目的检测原理,注意事项,下午下班前半小时,提问几个问题,进行口试考核第六天, 笔试,概括这一周内所学的知识进行考试,80分及格,90分良,95分以上优接下来就是一到两个星期的跟人学习,找一个有经验的检测员带他做实验,等待这个检测员认为新员工可以单独测试了,那就进行基本的上机考核,合格后可以上岗小结:实验室新员工培训是一个非常费力的一个事情,我们针对每个人的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有无经验等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只听‘他’说,每个人面试的时候都有一点点的水分,要去掉这个水分,才能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对于一般的物理测试员实验室内训就可以了,不用专门送外培训,实验室内训省时省事,效果还不一定差。

  • 评估不确定度,实验室需要做什么?

    评估不确定度,实验室需要做什么?1.实验室要有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就是制定《不确定度程序》的文件;2.实验室要规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就是实验室如何评估不确定度;3.对检测实验室(不是校准实验室),要关注这四点:①当检测产生数值结果,或者报告的结果是建立在数值结果基础之上,则需要评估结果的不确定度;②对每个适用的典型试验均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③如果检测方法无法用计量学或统计学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实验室至少应尝试识别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评估。④若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或触觉以及其他定性检测),不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估。4.对校准实验室,必须给出每一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5.现场评审时会通过抽查典型试验不确定度评估报告、询问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实验室不确定度的执行情况(考核的方式是抽查和询问);6.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有缺陷或相关人员对评估过程解释不清,评审员会开不符合项(所以大家自己评估的不确定度大家自己一定要讲的明白)

  • 实验室做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color=#000000]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color][color=#000000]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color][color=#000000]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color][color=#000000]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color][color=#000000]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color][color=#000000]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color][color=#000000]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color][color=#000000]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color][color=#000000]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color][color=#000000]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color][color=#000000]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color][color=#000000]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color][color=#000000]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color][color=#000000]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color][color=#000000]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color][color=#000000]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color][color=#000000]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color][color=#000000]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color]

  • 不确定度评估,每个实验室都需要!?

    不确定度评估,每个实验室都需要!?

    一个测量结果应有相应的表示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以便于那些使用测量结果的人评定其可靠性。要测量就会有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水平高低与测量结果的使用直接相关,所以测量结果的价值应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尺度,国际上推荐使用的不确定度就是这种度量的尺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82100_574252_2771427_3.jpg不确定度概念首先于1963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局计量学家提出,至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ISO 17025中也明确提出检测实验室需要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中国合格评估国家认可委员会也在CNAS-CL07:2006《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中明确要求“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不确定度的一般来源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过程中,建议以因果图为依据,并对照测试流程,确保各过程中引入的波动均纳入到了评估过程之中。一般而言,不确定度的来源有:1. 被测量技术定义的不完整或不完善 例如,在使用经验方法时尤其应注意此点,明确对结果有影响的各因素的条件。2. 环境条件的波动 例如,容量器具及所盛溶液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3. 样品的抽取、储存和处理 例如:总体不均匀,取样代表性不足,加之制样、样品储存过程中样品发生的可容忍变化。4. 测量器具本身存在的法定允差 例如: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天平、砝码、容量器皿、千分尺、游标卡尺等计量器具本身存在误差,一般符合标准规定的法定允差。5. 测量器具示值或读数偏差 模拟式仪器读数存在的人为偏差,例如针对滴定管、移液管、模拟式分光光度计刻度重复读数的不一致;数字式仪表由于分辨力引入的指示偏差,例如,输入信号在一个已知区间内变动,却给出同一示值。6.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基准试剂的纯度 标准物质的证书值一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基准物质的浓度一般规定了浓度的分布区间。例如在证书中:“金属铬的纯度为”99.99±0.01%。7. 引用数据以及数据处理 原子量、理想气体常数、校正系数、换算系数等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例如根据IUPAC文件,K的原子量为39.0983,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1。此外,对获取数据的处理也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度,常见的数据处理如工作曲线法和修约等。8. 测量方法、测量过程对理想状态的模拟不佳 例如,标准物质、工作曲线基体与样品组成不匹配等。样品中物质与加入物质的回收率不一致等。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性不确定度愈小,测量水平愈高,测量结果的使用价值愈高;反之亦然。长期以来,误差和误差分析已成为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部分,但是大多数测量结果的误差都具有相对性。因此,用误差来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质量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而测量不确定度作为测量结果质量的量化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测量领域的重视。我国实验室认可与国际的接轨,使在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和计算方面与国际建议相一致已势在必行。作为检测实验室,它出具的检验结果(数据、参数),尽管已经到了量值传递的末端,但它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前边的每一个传递过程提出的不确定度,都是为我们最终一个环节——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服务的,最终产品质量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到底有多高,检测人员应具备评价的能力。作为进行校准的检测实验室,它的部分测量设备(也包括部分非标设备)是经过自校准后进行产品检测工作的,自校准的过程,是一个量值传递的过程,且不是在传递的末端,对于这个过程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对校准实验室的要求就同样重要。作为一个综合性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一般都是进行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既要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出具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又要对自校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已成为评价一个实验室技术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要素。由此看来,每一个检验人员掌握这一评定技术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评估不确定度都需要做什么?1.实验室要有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就是制定《不确定度程序》的文件;2.实验室要规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就是实验室如何评估不确定度;3.对检测实验室(不是校准实验室),关注四小点:a)当检测产生数值结果,或者报告的结果是建立在数值结果基础之上,则需要评估结果的不确定度;b)对每个适用的典型试验均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C)如果检测方法无法用计量学或统计学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实验室至少应尝试识别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评估。d)若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或触觉以及其他定性检测),不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估。4.对校准实验室,必须给出每一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5.现场评审时会通过抽查典型试验不确定度评估报告、询问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实验室不确定度的执行情况(考核的方式是抽查和询问);6.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有缺陷或相关人员对评估过程解释不清,评审员会开不符合项(所以大家自己评估的不确定度大家自己一定要讲的明白)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区别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82101_574253_2771427_3.jpg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理解为一种误差分散性的平方为方差,两种误差共同产生的分散性称为协方差)。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确定测量结果过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即被测量的值以某一可能性(即置信水平)落入该区间中。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他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报告中如何体现?检测报告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评估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2.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应用有关;3.当客户的合同中要求评估不确定度;(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4.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比如:用检测结果判断产品合格不合格)5.校准证书必须给出不确定度。依据如下:CNAS-CL01:5.10.3.1检测报告c)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5.10.4.1 校准证书b) 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小结我国长期使用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论应用时间不长,一般要求实验室:(1)有完整详细的不确定度评定工作计划;(2)对人员进行过测量不确定度的培训;(3)建立维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性的机制;(4)编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程序文件;(5)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开展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实验室提高出具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体现,是实验室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体现。(本文由实验与分析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不确定度评估,每个实验室都需要!

    不确定度评估,每个实验室都需要!

    一个测量结果应有相应的表示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以便于那些使用测量结果的人评定其可靠性。要测量就会有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水平高低与测量结果的使用直接相关,所以测量结果的价值应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尺度,国际上推荐使用的不确定度就是这种度量的尺度。【相关定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71846_573964_1253919_3.jpg不确定度概念首先于1963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局计量学家提出,至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ISO 17025中也明确提出检测实验室需要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中国合格评估国家认可委员会也在CNAS-CL07:2006《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中明确要求“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不确定度的一般来源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过程中,建议以因果图为依据,并对照测试流程,确保各过程中引入的波动均纳入到了评估过程之中。一般而言,不确定度的来源有:1. 被测量技术定义的不完整或不完善 例如,在使用经验方法时尤其应注意此点,明确对结果有影响的各因素的条件。2. 环境条件的波动 例如,容量器具及所盛溶液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3. 样品的抽取、储存和处理 例如:总体不均匀,取样代表性不足,加之制样、样品储存过程中样品发生的可容忍变化。4. 测量器具本身存在的法定允差 例如: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天平、砝码、容量器皿、千分尺、游标卡尺等计量器具本身存在误差,一般符合标准规定的法定允差。5. 测量器具示值或读数偏差 模拟式仪器读数存在的人为偏差,例如针对滴定管、移液管、模拟式分光光度计刻度重复读数的不一致;数字式仪表由于分辨力引入的指示偏差,例如,输入信号在一个已知区间内变动,却给出同一示值。6.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基准试剂的纯度 标准物质的证书值一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基准物质的浓度一般规定了浓度的分布区间。例如在证书中:“金属铬的纯度为”99.99±0.01%。7. 引用数据以及数据处理 原子量、理想气体常数、校正系数、换算系数等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例如根据IUPAC文件,K的原子量为39.0983,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1。此外,对获取数据的处理也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度,常见的数据处理如工作曲线法和修约等。8. 测量方法、测量过程对理想状态的模拟不佳 例如,标准物质、工作曲线基体与样品组成不匹配等。样品中物质与加入物质的回收率不一致等。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性不确定度愈小,测量水平愈高,测量结果的使用价值愈高;反之亦然。长期以来,误差和误差分析已成为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部分,但是大多数测量结果的误差都具有相对性。因此,用误差来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质量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而测量不确定度作为测量结果质量的量化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测量领域的重视。我国实验室认可与国际的接轨,使在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和计算方面与国际建议相一致已势在必行。作为检测实验室,它出具的检验结果(数据、参数),尽管已经到了量值传递的末端,但它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前边的每一个传递过程提出的不确定度,都是为我们最终一个环节——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服务的,最终产品质量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到底有多高,检测人员应具备评价的能力。作为进行校准的检测实验室,它的部分测量设备(也包括部分非标设备)是经过自校准后进行产品检测工作的,自校准的过程,是一个量值传递的过程,且不是在传递的末端,对于这个过程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对校准实验室的要求就同样重要。作为一个综合性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一般都是进行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既要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出具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又要对自校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已成为评价一个实验室技术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要素。由此看来,每一个检验人员掌握这一评定技术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评估不确定度都需要做什么?1.实验室要有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就是制定《不确定度程序》的文件;2.实验室要规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就是实验室如何评估不确定度;3.对检测实验室(不是校准实验室),关注四小点:a)当检测产生数值结果,或者报告的结果是建立在数值结果基础之上,则需要评估结果的不确定度;b)对每个适用的典型试验均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C)如果检测方法无法用计量学或统计学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实验室至少应尝试识别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评估。d)若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或触觉以及其他定性检测),不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估。4.对校准实验室,必须给出每一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5.现场评审时会通过抽查典型试验不确定度评估报告、询问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实验室不确定度的执行情况(考核的方式是抽查和询问);6.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有缺陷或相关人员对评估过程解释不清,评审员会开不符合项(所以大家自己评估的不确定度大家自己一定要讲的明白)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区别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71847_573965_1253919_3.jpg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理解为一种误差分散性的平方为方差,两种误差共同产生的分散性称为协方差)。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确定测量结果过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即被测量的值以某一可能性(即置信水平)落入该区间中。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他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报告中如何体现?检测报告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评估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2.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应用有关;3.当客户的合同中要求评估不确定度;(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4.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比如:用检测结果判断产品合格不合格)5.校准证书必须给出不确定度。依据如下:CNAS-CL01:5.10.3.1检测报告c)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5.10.4.1 校准证书b) 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小结我国长期使用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论应用时间不长,一般要求实验室:(1)有完整详细的不确定度评定工作计划;(2)对人员进行过测量不确定度的培训;(3)建立维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性的机制;(4)编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程序文件;(5)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开展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实验室提高出具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体现,是实验室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 实验室做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font=宋体][size=14px]对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图片[/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变更检验工作流程[/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风险控制措施[/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采用其他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方法不可行时,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如果以上措施无法降低风险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停止工作。[/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b]文章来源:[/b][/color][/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网络、LabPTP能力验证平台[/color][/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b]封面图片来源:[/b][/color][/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创可贴[/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会员,能力验证小编整理。[/color][/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b]提醒:[/b][/color][/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4px][color=#888888]文章、视频、图片等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 特此声明![/color][/size][/font]

  • 实验室风险评估问题

    各位老师,请教两个问题:1、能力验证结果有问题,风险评估该怎么做?有参考的吗?2、企业内部实验室,实验室人员既做实验室工作又兼生产检测,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这个风险评估又该怎么做?请各位老师答疑解惑,谢谢!

  • 实验室单体比对的评估方法

    实验室单体比对的评估方法

    发出来实验室单体实验室比对的评估方法,大家帮我提提意见,看看这样计算可以不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181340_578590_3021631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181340_578591_3021631_3.png

  • 【建设新闻】宁夏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color=#ff483f]宁夏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color] 来源:宁夏科技厅 近日,宁夏组织申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评审工作中被科技部批准命名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宁夏在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命名“天然气转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又一获得此项殊荣且由科技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培育和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立足宁夏、面向西北,围绕土地退化机理与荒漠化防治,草地资源、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水环境,生态经济与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土地退化生态方面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实现知识创新,为相关学科领域和行业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通过研究开发与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使实验室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解决区域生态建设重大问题、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同时,通过生态学科建设,面向国内外吸引、汇集一批著名学者和专家,培养一批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室的建设将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为推进宁夏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加快布局!宁波有望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近日,宁波正在创建打造四大“国字号”科创平台,加快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落子布局。四大科创平台,分别是——创建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水上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四个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一旦创建成功,宁波将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align=center][size=18px][color=#ff0000]经济大市的创新担当和需求[/color][/size][/align]“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几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一大热词,被广泛学习讨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宁波有优势、有责任、有前景。宁波是经济大市,在全国经济版图、制造业版图中地位举足轻重。2023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增长5.5%,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城市第12位;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城市第6位,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4位。近年来,宁波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高站位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全面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国内首个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设区市;获批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15%……科技创新,正成为宁波一抹耀眼的亮色。不过,对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宁波在科创策源能力、高能级平台建设上仍有不少短板和差距。“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浪潮中,宁波有条件、也有责任扛旗争先、勇挑大梁。这迫切需要依托高水平重大科创平台,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align=center][size=18px][color=#ff0000]全力打造“四大科创平台”[/color][/size][/align]不等不靠,宁波把“短板”当“跳板”,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四大科创平台,渐渐“掀起盖头”。其中,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牵头创建,主要聚焦深海、南海、极地等极端环境海洋材料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打造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具有引领效应的海洋新材料研发与集成应用创新平台。目前,实验室创建基础扎实,进展顺利。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共同支持宁波材料所创建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现有的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由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为主体,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创建。实验室主要围绕国家生态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基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创新研究,将为实现环境保护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水上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由宁波与中国船级社布局共建,致力于带动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集聚,支撑国家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则由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早在2022年,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就获批建设浙江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经过两年运行,已汇聚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400余人、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具备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据了解,2022年7月,科技部组织专家赴宁波开展了前期论证,目前正依托省部会商机制积极推进。“加快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落子布局,对宁波而言,是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补短之举,也是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之大者’的现实行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然,打造重大科创平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努力,就“有戏”。[来源:宁波晚报][align=right][/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