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仪器信息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专题为您整合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话题讨论。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相关的论坛

  •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从科研到产业化: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作者:高圣生物医药周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说:“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换言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我国从2003年以来对基础科学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从人才到装备,到项目到高水平学术成果都在加强;SCI发表数量也从少有到世界第二;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也在亚洲前三。但是真正把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太远。第一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基础科研正处于从跟踪追赶到并行发展的重要转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拓前沿的原创成果缺乏,科技领军人才不够,学科布局不均衡,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基础研究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还不够成熟等。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队伍已非常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世界科学研究格局正发生重要转变。2001-2011年,全球R&D总支出以年平均6.7%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球R&D支出超过14350亿美元(2006年为10510亿,2001年7530亿)。2011年投入最大的前7个国家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而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总量超过了全球的50%。美国仍旧是最大的R&D执行者,2011年其R&D总支出为4290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其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7%下降到30%。高校的科学家创新性成果找不到方向与出路,医药企业家们找不到好的创新项目;全国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立项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产业链上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社会资源整合,上中下游强强联手,技术与资金强强联手,国内与国外强强联手,建立信息畅通的平台的通道;形成可流通的技术交易中心和市场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新,合作,发展,共赢”,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是我们坚定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思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生物医药从实验室科研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孵化、资本推动、定位清晰、资源整合、意志坚定,方可以结出硕果!做到“开放合作”、“目标锁定”、“源头创新”、“国际化视野”,以及“定位清晰”、“资源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产业资本联姻”,实现“实验室、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三级跳!下图示意:我国很多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和实验室阶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3_581156_2645916_3.png基于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年内,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会有以下三条:趋势一、通过技术许可(inlicense),引进成熟技术和产品;趋势二、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成为当前主流;趋势三、创新平台以及创投基金融合成为未来合作的新宠。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4_581157_2645916_3.png一、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开放合作1. 开放合作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有合作的心态;在创新的这一条路上,要多听医药行业的专家、教授、不同的团队的经验;在合作的领域上可以进行合作、分工。比如在基因药物开发上,可以在上游选择可以信任的平台进行质粒构建、靶标筛选、中间知识产权可以选择平台进行申报、下游生产、产业化可以选择平台进行合作。2. 开放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团队自已的优势。合力发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3. 开放合作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梦想,也可以让医药商业化公司做实体企业看到了方向。4. 开放合作可以让眼光看得更远、心胸放开,从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拥有合作共赢的心态。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国际眼光国际眼光这一点针对做生物医药创新的企业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国近20年来主要是要化学药仿药为主,中药为辅,而生物药在我国的比重是相当的少。1、紧跟国际药企研发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药、创新药随着传统新药研制成本和难度的加大,人类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组”学的发展,生物制药正成为制药领域的新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2014年全球销售TOP10中有7个是生物药,其中5个产品为单抗。对于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肿瘤、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3大领域,预计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在250亿元左右。据统计,2001~2015年,我国单抗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申报数量自2010年起更是有极显著增长,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41个。2、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上面也是国内的新的趋势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差不多越来越注重生物技术产品,去年批的新药中有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抗体加抗体,双功能抗体;药物跟基因结合在一起,通过高通量测序发展个性化给药;药物剂型上的创新,以及儿童用药包装识别、用量方便上面的创新等;3、选择国际区域开展新的适应症研究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上,我们可以选择目前没有上市的、耐受性好的药物,也可以用现有药物适应新症,选择相应的药物在发展中国家上市,或适应不同地区新的病症。4、选择好的国际化双向合作机制在生物医药创新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研发资源,寻找优秀的项目、技术及人才引进国内;国内好的项目、技术也可以吸引国外好的投资商。三、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资源整合1、对于资源利用,采取整、学、借、用的方法,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2、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研发、技术、人才、转化、专利、资金、管理、园区、政府、注册、招商、策划、销售等相关专业人员合作;3、整合资源前要充分做好自已团队和项目的SWOT分析。分析自已团队的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分析自已的不足,分析外部环境对我们团队有利的因素,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因素。缺什么找什么,补什么;整合资源前要做好产业地图的设计和规化。“微笑曲线理论”的重点是抓品牌、核心技术、人才和销售渠道;在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重要的,根本不需要自已团队亲力亲为;合作才可以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实现共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转化平台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政府和园区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和各精英俱乐部合作;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1、发挥好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先行;依托团队科研实力优势,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由多到优、由大到强的转变;2、成立企业知识产权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企业要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和创新开发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3、有要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动作;4、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专利保护那么简章;5、让我们的知识产权给我们生物医药创新形成真正的保护和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及价值;五、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源头创新能力1、 没有从源头上设计的创新就像桌子下面放风筝飞不高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2、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研发而研发纯技术上的创新和转化之路是有很大距离的;我们要从技术上创新形成技术保护;但是也要看到技术到产业化的可行性;除开从技术上分析,我们还应该从市场上分析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产品是否处于同质化竞争;如果处于同质化竞争我们产品还有开发的价值没有。3、 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有用的创新4、 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产业化开发的创新5、 多学科相交得到的新技术应用,也是创新6、 制药设备、给药装置、辅料,生产工艺是源头创新新的机会新辅料的开发是新型制剂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制剂开发,辅料先行。”新制剂开发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相对投入少,时间短,成功率高,附加值高,更环保。而且,新释药系统(DDS)同样可以产生重磅炸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市场需求很大,如目前国内多个新型释药系统上市后年销售过10亿元,对我国医药市场的贡献巨大。

  • 【现场直击】科学仪器互联网+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论坛

    【现场直击】科学仪器互联网+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论坛

    2023年7月11日,科学仪器互联网+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论坛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召开(analytica China 2022同期)[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11857104833_6077_1603833_3.png[/img]本次论坛由由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联合主办,邀请了行业专家围绕如何打造行业知识服务体系赋能行业人才技能水平提升进行精彩报告,现场并进行深度交流;会议采用线下报告+线上同步转播的形式,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工业企业、检测机构、仪器企业等超1000位业内人士通过线下+线上参会

  • 【分享】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

    [center] 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作者: 曾利明 来源: 上海情报服务平台[/center]近几年,我国不少重大创新药物和技术成果,由于缺乏后续研发费用、无法打入国际市场而无奈地被外资收购或控股,中国已成为跨国医药公司猎取新药的场所。一、现象呈现:多个重大新药成果和技术被外资收购或控股重组人纽兰格林是张江的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生科技)自主开发的抗心衰基因工程新药,已经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该药在刚进入临床试验Ⅱ期之际被某跨国药企收购。泽生科技以37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和该药上市后9%的全球销售额分成,出让了该新药的专利技术和全球销售权。重大创新药物一直是我国制药产业求之不得的“香饽饽”,为什么泽生科技却将重大成果“拱手相让”呢?原因是公司无力支付后期的研发费用和上市费用。其实,泽生科技只是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一个缩影。2005年,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制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大新药——石杉碱甲衍生物,在欧洲6个国家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以后,因为无法承担后续的高昂费用,以区区600多万元的费用转让给了瑞士德彪药业公司。2007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代号为“NJS”的新型抗痴呆中药的研发,因资金压力将独家专利许可权出售给英国植物药公司,后者因此负责临床研究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开发。该院透露,这是目前国内医药最大额度的专利许可转让,不过“这次出售的是独家专利许可权,知识产权还属于我们,我们对他们的研发和经营都有监控权。”被转让的新型抗痴呆中药,是从传统中药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中提取的,目前已经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另外,在欧洲、美国等潜在市场也申请了专利。另一家研发企业——上海药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的变化史,同时是公司一类新药“肾参”所有权的变更史:2000年,公司由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出资300万元风险资金、占股65%,肾参研发者黄寰35%技术入股合而成立;2003年,肾参临床试验迫切需要资金,上海创投65%的股权因此被某港资收购,公司大股东易主,港资提供全部临床试验所需资金,肾参因此陆续申请了英、美、德、日、法等7个国家的国际专利。此后,随着港方逐步增资,黄寰35%的技术股比例被稀释至10%左右。如今港商正筹划以数倍于当年的收购价,把公司卖给其他国际投资公司。而一旦公司被外资控股,肾参的药材标准所有权、专利权以及产品的经营权都将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香港《大公报》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还举了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的例子,凯赛拥有世界领先的利用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技术。2006年9月,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踊跃投资帮助凯赛扩大长链二元酸产品的生产、下游产品开发以及股份重组,百奥威达[1](中国)、瑞士HBM基金、新宏远创投资基金[2]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共同出资,为凯赛一期融资2600万美元,其中引导基金200万美元。2007年1月,由高盛牵头,联合新宏远创等投资基金,又向凯赛投资5200万美元,此时引导基金则以400万美元退出。还有更多的例子,据2月14日《医药经济报》报道,在张江,有4个正在孕育国家一类新药的中小企业已被外资参股或控股,而被外资后期介入的新药则多达20—30个。报道因此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基地诞生的不少新药已经很无奈地转姓‘外国’了。”

  • 【资料】16部委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趋势 ——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 ——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 【转帖】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一、形势分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1.趋势——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需求——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其创新发展,培育以中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将对提高中医药市场份额,发展中药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综合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3.挑战——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医药还未能进入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其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亟待挖掘。——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这无疑是一个挑战。4.机遇——中药现代化为中医药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年前国家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整体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可能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人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走出中国特色的医药自主创新之路。——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药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21世纪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确立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化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2.基本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医药学的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和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达到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目的。——多学科结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多学科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的合作加以突破。3.战略目标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为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和养

  • 企业如何做好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发展

    [size=14px][b][color=#1e9be8]一是企业主导,政府引导。[/color][/b]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开展计量工作的主体地位,健全企业计量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动企业计量活动规范化开展。加强企业计量工作顶层制度设计,完善企业计量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size][size=14px][b][color=#1e9be8]二是健全体系,提升能力。[/color][/b]创新企业计量工作理念和模式,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和产品全寿命周期需求的企业计量体系,促进企业计量资源优化升级和计量能力提升。[/size][size=14px][b][color=#1e9be8]三是分类指导,逐步推进。[/color][/b]针对不同行业、领域、规模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分类、分层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科学合理组织试点实施,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先进企业计量理念、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size][size=14px][b][color=#1e9be8]四是协同创新,服务发展。[/color][/b]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学协会等各类社会资源作用,为企业计量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体系认证、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size]

  • 2017上海第四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发展论坛

    第四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发展(上海)论坛”暨临床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通知各有关单位: 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为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规范注册(备案)管理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整肃保健食品行业乱象,也有利于帮助消费者科学选择、理性消费保健食品。为使各相关单位及时正确理解相关法规,厘清最新政策法规变更要求,提高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的研发水平,明确产品的申报注册、技术审评的操作要点,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掌握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的重点,实现食品健康营养学、研、产各方面的深入对接合作,促进国内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我单位将于2017年5月第7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暨2017中国健康营养博览会召开之际,在上海同期举办第四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发展(上海)论坛”暨临床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将邀请业界经验丰富的国家级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研发和审评专家到会,就研发应用、注册备案等关键问题进行主题演讲、剖析讲解,并以现场问答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为参会者提供最专业权威的指导,专业有效的咨询服务。 论坛主题:“合作、共赢、发展”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媒体支持:中外食品 中外食品工业 食品伙伴网 中国食品网 中国临床营养网 《中国食物与营养》 营养科技二、举办时间、地点: 时间:2017年5月14日-16日(14日全天报到)地点:上海(地点确定直接通知报名者)三、议程安排:会议拟出席部分主讲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专场:出席嘉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专家 主讲嘉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杨晓光报告主题: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法规现状和展望报告大纲: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相关法规解读;2、常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中可调整的营养素含量及依据;3、产品配方的技术要求;4、特医食品临床试验的实施;5、如何解决技术审评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主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所执行所长、杭州纽曲星生物研究所所长 裘耀东报告主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与临床应用报告大纲:1、FSMP的作用; 2、FSMP研发、生产流程;3、 FSMP临床应用;4、FSMP研发实例; 主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 葛 声报告主题:待定主讲嘉宾: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 凌轶群报告主题:待定主讲嘉宾:恒瑞医药恒瑞数据科学中心负责人、中国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学组(CDMC)核心成员、营养学博士 颜崇超报告主题:新的法规要求下特医食品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报告大纲:1、临床研究过程;2、日程;3、特医食品GCP中对于数据管理的要求;4、从药物临床试验自查核查,看数据管理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5、数据管理定义;6、数据管理组织架构与分工职责;7、数据管理在临床研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8、临床研究数据与数据管理文件;9、数据管理计划与数据管理报告;10、数据管理SOPs。主讲嘉宾: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潘建平报告主题: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重点释疑报告大纲:1、申请与审批程序的变化;2、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的变化(新旧法规变化之对比)3、“新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的变化(新旧审评审批细则变化之对比);4、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及“新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实施后的注意事项;主讲嘉宾: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宏桂报告主题:保健食品工艺、质量审评常见问题规避报告大纲:1、与工艺相关的原料问题;2、与工艺相关的辅料问题;3、原料粉碎工艺问题;4、提取制备工艺问题;5、标志成分问题;6、成型工艺问题;7、中试、检验报告、技术要求;8、灭菌、包装工艺问题;9、处方设计新思路探讨;主讲嘉宾:国家食药总局化妆品新原料和新产品审评专家、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保健食品/GMP/生产许可现场核查专家 李寅超报告主题:双轨制下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要求报告大纲:1、相关配套文件应用解读;2、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核查要点:生产能力;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人员管理;物料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检验能力;研发能力;关键项目:生产企业资质;研发能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生产条件;生产用水;) 等;主讲嘉宾: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东南大学教授 孙桂菊报告主题: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与评价及新**化报告大纲:1、保健食品功能检验方法;2、各功能试验的结果判定;3、新规下各功能试验审评要点;4、功能评价时需考虑因素;5、功能性检验与评价中常见的问题;6、新政下保健食品功能性检验与评价的变化;主讲嘉宾: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教授、江苏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协会副会长 潘苏华演讲题目:保健食品开发与产业化探究 报告大纲:A、熟知法律法规是保健食品开发的前提;B、创新是产

  • 2017北京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发展峰会

    [align=center][b]关于举办“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发展峰会暨特医食品研发思路、临床应用与临床营养交流研讨会”的通知[/b][/align][b]各有关单位:[/b]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开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注册管理新篇章。根据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特殊食品的范围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细则法规及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特医食品的科学监管和规范发展,新颁布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当前国内特医食品正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国家对于特医食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对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新版《医保目录》的出炉,为国内特医食品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的同时,国内企业也面临着发展滞后经验技术不足的挑战。产品的多样化也将为特医食品企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面临的挑战是国内企业进入该产业时间晚,占有市场份额小、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落后、投资规模小、没有品牌影响力和创新性(大多以仿制国外的产品为主)。因此我单位定于2017年 6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办[b]“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发展峰会暨特医食品研发思路、临床应用与临床营养交流研讨会”[/b],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参会者答疑解惑。本次峰会以如何更规范的申报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为主题,群策群力、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围绕特医食品临床实验、注册申报、配方研发、现场核查、临床营养及保健食品注册申报等课题。热忱欢迎新老朋友莅临本次峰会,与您谏言献计,展望未来。[b]一、组织机构[/b]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办单位:北京华夏医药众创研究院承办单位:北京邦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支持单位:特医食品行业标准联盟、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媒体支持:中外食品工业、食品伙伴网、中国食品网、特医食品前沿动态 特医食品俱乐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b]二、时间地点:[/b] 时间:2017年 6月23日-25日(23日全天报到) 地点:北京市(具体地点会前一周通知报名人员)[b]三、会议主要内容及拟邀专家1、会议主讲嘉宾及部分议题(排名不分先后)演讲嘉宾:[/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专家[b]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法规介绍》演讲嘉宾:[/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主任 [b]杨晓光 演讲题目:《我国特医食品法规现状和展望》、《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介绍》 报告大纲:[/b]我国标准现状和进展、特医食品生产规范、未来展望、特殊食品注册 管理司七大职责、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三大部门解读。[b]演讲嘉宾:[/b]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分会主 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营养科主任、教授 [b] 李增宁 演讲题目:《肿瘤患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专家共识》报告大纲:[/b]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现状;FSMP现状;FSMP适应肿瘤患者的证据及指 南;FSMP营养治疗适应症;肿瘤特异性FSMP的配方制定与选择;不 同条件下肿瘤患者的FSMP营养治疗;肿瘤患者FSMP实施流程;[b]演讲嘉宾:[/b]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专家,河南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 员、特医食品临床研究资深专家、郑大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 [b]陈改云演讲题目:《特医食品与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报告大纲:[/b]特医食品营养治疗概述;特医食品营养治疗流程;特医食品规范应用; 特医食品临床案例分享;[b]演讲嘉宾:[/b]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副教授 [b]赵红平 演讲题目:《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发与应用》报告大纲:[/b]肿瘤特医食品研发的技术路线、基于肿瘤病人的营养代谢规律(以肠 内营养支持为例)、特医食品营养作用的再认识、肿瘤特医食品的研 制与验证。[b]演讲嘉宾:[/b]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新食品原料评审专家东南大学教授 [b]孙桂菊演讲题目:《小麦肽对胃肠道损伤保护作用研究》报告大纲:研究背景:[/b]小麦肽的制备;小麦肽的生理学功能;研究背景小结与存 在的问题;肽类物质对胃肠道的生长与保护作用;[b]研究内容:[/b]小麦肽 的主要成分;动物试验一:小麦肽对大鼠氮代谢以及胃肠道上皮的影 响;技术路线及小结;动物试验二:小麦肽对大鼠胃肠损伤的保护途 径及小结;细胞试验及小结;[b]研究总结;演讲嘉宾:[/b]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中心主任 [b] 乐国伟 演讲题目:《生物活性肽对机体氧化还原状态与健康的影响》报告大纲:[/b]引言;消化、吸收过程中自由基的形成;肠道REDOX状态与消化道 结构、功能肽-抗氧化作用;REDOX影响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与屏障; 氧化应激与免疫(氧化应激导致炎性反应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抗 氧化肽降血脂功能;REDOX状态对组织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胶原蛋白 肽对皮肤、骨骼的影响;生物活性肽抗疲劳的作用;[b]演讲嘉宾:[/b]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市生物加工 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b] 罗施中演讲题目:《抗菌肽的研究与应用》报告大纲:[/b]抗菌肽简介;抗菌肽的研究举例;抗菌肽的设计; 抗菌肽的应用及展望;[b]演讲嘉宾:[/b]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功能食品研究分院执行院长,特 医食品研究所执行所长、杭州纽曲星生物研究所所长 [b]裘耀东 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与临床应用》 报告大纲:[/b]特医食品的作用研发、生产流程、配方设计、原料筛选、生产管理, 产品注册;特医食品组成成分及特医食品性状评价、蛋白质的选择、 脂肪的选择、碳水化合物的选择、膳食纤维的配方选择;特医食品研 发应用时需参考的因素、特医食品临床应用、特医食品产品临床应用 依据、特医食品研发实例; [b] 演讲嘉宾:[/b]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b]蔡玮红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生产企业现场核查》报告大纲:[/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情况、特医食品生产企业资质核查要点、 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特医食品研发能力、案例分析、检验设备设 施、特医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关系等。[b]演讲嘉宾:[/b]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b]佐建锋 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立题及技术探讨》 报告大纲:[/b]特医食品的基本知识;特医食品产品的机遇和挑战;特医食品国内外 市场状况和趋势;特医食品产品的市场策略;[b]演讲嘉宾:[/b]北京华夏众创医药研究院总经理 [b]张小迪演讲题目:《新法规下特医、保健食品申报注意事项分析》[/b]相关专家继续预约中,敬请持续关注![b]2、高手论剑 峰会对话环节[/b] 针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即将出台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命名规则》等系列政策文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何贯通运用,以及国内特医食品科研技术支持有限,临床营养的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安排时间由参会者提问,专家进行解答。并借此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国内特殊食品相关产业的健康成长之路。[b]3、会议亮点:[/b]如果你阅读一下课程议题安排表你就会发现有四十多个非常好的亮点,内容取得高度关注和良好的反响效果,受到代表的欢迎。这些内容无论对于研发人员,注册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验证管理人员等都是十分感兴趣或急需渴望得到答案的内容。[b]四、参会对象:[/b]1、从事食品加工、营养、微生物、植物与医学等研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专家学者、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检测、进出口等机构2、保健食品、医用食品企业总经理、研发、注册申报、市场、项目、质量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申报代理机构相关人员;其他有关人员等。[b]五、、会议组委会:[/b] 为做好会务工作,请参加会议的人员填写《回执表》(见附件),并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反馈至组委会。联系人: 马 超 传 真:010-88280550 电 话:13240487419 邮 箱:1683101345@qq.com[color=#333333] [/color]

  • 超声波分散仪创新才是发展的方向

    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在这些诶方面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推动。像超声波分散仪这些产品就是靠着这些才得以创新发展,成功的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如何把握俱佳机遇,乘机扬帆远航,是仪器者的共同目标。就仪器仪表产业而言,一味强调创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才是仪器仪表产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才能为仪器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增长点。中小微企业地位日益加强,如何推进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稳步发展,打造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格局,让企业更富有活力和竞争力,是摆在创业微型、结构转型企业面前的首要发展问题。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环保、食品重点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践行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深度和拓展广度。国家在战略制定坚持经济结构转型,尊重市场规律,稳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化工等领域重组整合,提质增效来塑造市场核心竞争力。海尔通过内部“双创”,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活力;山西一家制造业企业实行全员“双创”,对技能突出的工匠人才给予高薪重奖,产品实现了100%定制化、个性化生产。同样,仪器仪表行业亦需要对仪器人才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 就是靠着企业的大力鼓励和国家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才得以快速的发展,就是这样才得以成就现在的超声波分散仪,这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 临沂: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推动检验检测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3月25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工作目标。  市检验检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爱友介绍,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检验检测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为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检测检测力量。  紧紧锚定工业万亿,在推动发展上提质增效  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年”活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局,深化《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个全力”等重点工作任务的技术服务,切实发挥检验检测、计量检定的创新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推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聚焦“工业万亿”目标,开展重点产业检验检测供需服务调研活动,主动上门,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完善检企对接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深化“五个帮扶”活动,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兰陵蔬菜、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等“土特产”品牌,强化技术支撑,助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完成全国兔毛质量监测试点工作,打造兔毛质量全链条监测体系“临沂样板”。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双孢蘑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等工作,搭建标准化体系、打造标准化基地、构建标准实施机制,推动临沂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紧锚定质量安全,在提升能力上提质增效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产业发展需求、监管部门重点和民生热点,计划新增食品、纤维制品等领域检验项目200个,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项,通过国家级能力验证10项以上、国际能力验证2项以上,综合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发挥检验检测“守底线”作用,严把质量安全关,切实强化流程再造,注重抽检联动,提升抽检质量,确保完成食品、药品、农产品、粮油产品、工业产品、纤维制品等检验检测任务2.5万批次以上,检定校准计量器具25万台/件以上,承担国家棉花公证检验任务2万吨以上。深入分析检验数据,形成监督抽检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部门行政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紧紧锚定打造知名品牌,在创新创优上提质增效  突出科研创新,坚持以科研促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着力加强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研究,提高发现潜在风险、未知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课题。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和优势,主动对接临沂市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积极参与企业新品开发、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着力推进构建产学检研用平台。积极对接联络上级业务部门、行业协会等,全力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力争创建高等级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试点项目2个,助力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支撑。[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山东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看专家如何解读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

    看专家如何解读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前言】 1946年光电直读光谱仪(简称直读光谱仪)问世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直读光谱分析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分析技术。它的应用不仅仅是金属及其合金元素含量的分析,而且已扩展到金属及合金加工行业进行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它具有分析速度快、分析精度高、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并且采用固体样品,样品制作简单快捷,尤其是在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铸造及机械加工企业炉前分析发挥了突出的优点。在我国直读光谱的数量估计高达上万台,从事直读光谱分析的人员达也数万人之多。因此作为直读光谱仪的用户,随时了解直读光谱仪的技术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直读光谱分析在新仪器开发、分析方法研究及标准样品研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大家深入了解直读光谱仪检测器、光源、光学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在其金属材料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优势作用。有哪些新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这里收集了一些直读光谱生产商负责人及技术专家,对直读光谱新技术进行分析和解读,供大家分享。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了解直读光谱最新发展动态。

  •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新药研发之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谈中药创新发展

    在日前中国工程院第165次科技论坛——创新药物研发方法与策略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关于中药研发进展及相关问题思考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会下,记者就中药发展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药研发之路,对他进行了专访。 科技日报记者: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然而随着西药的大量引入,中药的作用逐渐暗淡。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产业又开始崛起,您对此如何看?您认为中药的发展前景如何? 张伯礼:中药对人类的贡献不容置疑。但随着西药大量涌入,中药地位开始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的实施,中药产业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我国的中药产业却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中药产值是1444亿元,去年达到5156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占到了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1%。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产业技术的升级,重大新药专项和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因此,我认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科技日报记者:您能简单描述一下近年来中药产业升级和中药创新研究的进展吗? 张伯礼:近年来,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是行业的主基调。综观中药企业的发展,现代中药企业聚集度正在增强,2010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中药企业达到30家,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药企业占到1/3。中药企业科研意识普遍提高,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也推动了全球中医药研究。检索资料显示,全球中医药论文发表总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2.1万篇增长至2011年的5.3万篇,其中SCI论文由2001年的2274篇增加至2011年的7458篇,而我国研究论文贡献度最大。同时,中医药专利申请量也大幅增加,由2001年的983件增至2011年的5161件。 近年来,国家在中药创新研究方面投入很大,特别是重大新药专项的实施,大大推进了中药创新研究的进程。建起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平台及关键技术,比如基于整体观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技术平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网络药理学平台、中药安全性研究平台、组分中药研制平台及关键技术等。这些平台的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培育了一批中药大品种,到2011年,单品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已达305个,10亿元以上的超过18个,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生产规模。 科技日报记者:您认为当前中药研发和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张伯礼:目前中药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资源的约束。随着药材需求不断增长,原来采集野生药材的生产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濒危药材、动物药材的短缺,更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环境的约束,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因素,影响着中药产品的质量。三是技术的约束,其中包括药材种植技术、安全性分析及评价技术、多成分质量控制及生产技术的突破。同时,在中药研发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中药与中医研究脱节;品种临床定位不清,优势不明;复方中药研发模式滞后,关键技术有待提高;中药安全性相关研究及标准滞后;中药生产工艺优化及质控水平有待提高等。 过去从不问津中药的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大举进军中成药市场。这一方面说明跨国制药企业对中药开始重视,药物研发的思路向复方转变;另一方面也表示我国中药企业将会迎来强劲的竞争对手,为此必须想好对策。 科技日报记者: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药研发之路,通过哪些方法和策略将中药做大做强? 张伯礼:中药研发的策略和路径概括起来可以从六个方面考虑:一是中药研发必须突出以需求为导向,要针对西药缺乏有效干预或疗效不理想的病症,发挥中医药优势,填补市场空白;二是要学会从经典方剂中挖掘新药,包括经典方剂、名老中医优秀处方等;三是多源发现、分类指导,从复方中药、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当中,发现新药、开发新药;四是要做好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五是做好中药制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六是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科技日报天津8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冯国梧) 《科技日报》(2013-8-26 三版)

  • 【原创】 聚焦智慧新发展助力现代农业2017山东现代农业展会

    2017山东农业展会,山东农业展,山农农博会,山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山东潍坊种子展会,山东种子交易会,山东潍坊农业机械展会,山东潍坊节水灌溉展会,山东潍坊农机展,山东潍坊航空植保展会,山东潍坊农药博览会,山东肥料展会,山东双交会,山东植保展,双交会,植保展,山东温室园艺展会,山东农业物联网展会,山东农业展,上海植保展,上海农药交流会,全国植保展,全国双交会,北京航空植保展会,农业航空植保展,植保展,农业设施展会农博会,农交会,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农展会,农林牧渔,农博会,农交会,农展会,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农展会2017山东农业展会|山东农业展|山东农博会|山东双交会聚焦智慧新发展助力现代农业2017山东现代农业展会创新技术助力发展2017山东潍坊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河南东方红山东金亿齐聚2017山东潍坊现代农业展览会2017山东潍坊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再次起航2017第六届中国山东(潍坊)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时 间:2017年4月29日-30日 地 点:山东.潍坊鲁台会展中心 时 间:2017年10月7日-8日 地 点:安徽.合肥国际会展中心 www.cinyz.com亚洲最大现代农业展引领行业发展全球竞相瞩目 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参展商35000平米展出规模 预计超60000名专业观众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助力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为响应国家政策规划,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市场供应产品种类显著增加、产品向多元、优质、功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全球最大的农业高新科技展示交流与采购平台,由北京爱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2017第六届中国山东(潍坊)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将于2017年4月29-30日在山东.潍坊鲁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届时欢迎参观参展。 本次博览会特设“新型肥料”、“农药”、“种子”、“航空植保”、“农业机械”、“节水灌溉”、“温室园艺”、“农业物联网”八大展区,并结合各类专业会议论坛等高规格同期活动,为参展企业搭建现代农业设备、技术商贸合作、资源对接、咨询交流的最佳平台,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专业专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贸易洽谈采购对接交流盛会,展会每年定期在山东、安徽、河南、江苏、黑龙江、吉林等地巡回展出,属于现代农业行业例会。 本次博览会建立覆盖全世界的宣传平台,为参展企业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搭建最有效的贸易渠道。聚集各种现代化农业企业在同一平台展示,其一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也便于供需双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贸易洽谈。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亚洲最具规模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盛会、提升行业优质产品知名度、加强同行业之间交流与合作。展品范围 1、肥料类:水溶性肥料、缓释/控释肥料、海藻肥料、腐植酸肥料、氨基酸肥料、微生物肥料(菌肥、菌剂)、微量元素肥料、肥料调节剂类、肥料添加剂类、有机天然肥、环保肥料、专用肥料、螯合肥系列、冲施肥、叶面肥、甲壳素肥、EDTA系列、复混肥料、多肽肥料、磷酸盐系列、硝酸盐系列、硫酸盐系列、肥药一体化、液肥、冲施肥、微肥、中微肥、育苗肥、园林专用肥料、复合肥料、复混肥料、BB肥、氮肥、钾肥、镁肥、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土壤改良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有利于作物增产和改善品质的生物技术和产品等。 2、农药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及中间体,农药合成剂、农药原料和制剂、助剂;种子处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生态农药、农药生产加工工艺技术、介质土、营养剂、杀虫灯;用于园林及花卉的相关产品及工程技术设备等。3、种子类: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料、豆类、瓜果、蔬菜、牧草等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种子生产、仓储、加工设备,包装材料,检验仪器设备、种子处理专用药剂、各类 种衣剂、种子防伪技术、种子包装印刷技术及种业相关图书、资料等、温室材料、园艺器械、干燥盘等育苗容器、温室骨架结构件、移动式喷灌机、生态仪器、保温被卷被风机等。 4、农业机械类:动力机械、拖拉机、内燃机、内燃发电机组、收获机械、谷物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饲料作物收获机、茎秆收集处理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播种机械、育苗设备、田间管理机械、中耕、微耕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耕整地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粮食烘干机、种子烘干机、果蔬烘干机、农副产品烘干机、粮油及农副食品加工机械、果蔬深加工机械、保鲜及运输贮藏设备(设施)、精准农业装备、农用航空器、设施农业装备、园林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 5、航空植保类:1、航空植保类:农用飞机及小型无人机、农用航空施药技术与喷施装备、农用航空遥感技术、农用航空专用品、农用航空飞行安全装备、气动、微型无人机、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船、无人机、无人车辆、仿生机械、无人直升机及无人地面、车辆、飞艇、空天无人飞行器、靶机等相关无人驾驶器展示、材料、卫星定位设备(GPS、GNSS)、飞控、主地面控制站、移动地面控制站、驾驶仪处理器、伺服控制系统、仿真系统、测控、遥感、传感器、图像设备、视频设备、红外探测、多功能光学稳定平台、电视摄像机、红外扫描仪、微光电视摄像机、航空视频记录器、孔径雷达等。2、农业物联网类:智能管控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精准农业技术、检测仪器、无土栽培技术、农业高新技术设备、农业信息通讯服务、信息化管理、金融服务、智能滴灌系统控制器、全智能温室控制器、土壤湿度控制器、相关技术及设备等。 6、节水灌溉与温室园艺类:1、 灌溉展区:农业灌溉设备、园艺灌溉设备、工业排灌设备、精准灌溉、喷灌机械、微灌系统、滴灌管(带)及管件等节水器材、自动控制系统、太阳能灌溉系统、过滤器、水泵机组、管件、阀门、喷头、注肥泵、植保机械、园林机械、水溶肥、水肥一体化设施等。2、 温室园艺资材展区:温室工程、成套温室、温室材料、温室配套系统、温室骨架结构件、棚膜、植物补光、保温被、卷被电机、通风系统、温控系统、园艺资材、观赏植物、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 展会日程展会布展:2017年4月28日08:00-17:00 展示交易:2017年4月29日-30日09:00-17:00 闭幕撤展:2017年4月30日16:30 展会地点:山东.潍坊鲁台国际会展中心(山东省潍坊市长松路与玉清西街交叉口东南角)展会同期活动 为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卓越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展会开展期间将举行产品评奖活动,大会奖项设置“金奖”;“推荐新产品”奖;“优质产品、最佳产品”奖;(相关参评条件请向组委会索取)。『成为协办单位』 冠名、协办、赞助参与本届盛会,将得到10大项的服务或宣传,向组委会索取相关方案和回报条例!组委会秘书处 大会负责人吴先生手 机:136 9923 7825 电 话:+86 010-58907127 邮 箱:330 230 7180@qq.com QQ/微信:3302307180

  • pH值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题名】:pH值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全文链接】: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XYQ198302003.htm

  • 臭氧老化试验箱发展趋势解析,邀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臭氧老化试验箱发展趋势解析,邀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b]臭氧老化试验箱[/b]行业的发展与前进离不开创新,该行业更是一个对科技有着敏锐嗅觉和感受力的产业,它也深深反映着科技的每一次变革,也在科技发展的支撑之下取得了新的发展 尽管我国环试行业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生产国,但是在数量上的突破并不代表着质量的飞跃,目前国内环试企业却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了影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从技术水平看还是管理水平看,都与其水平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align=center][img=,302,30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231511434462_7879_1037_3.jpg!w302x302.jpg[/img][/align]  臭氧老化试验箱行业未来将如何进行创新发展?这显然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创新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竞争中的一大利器,但如何创新、升级发展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环试企业希望提升利润空间,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要将这个观念真正转变和落实在行动上。否则一切都将只会成为空谈,对企业的发展起不到丝毫的推动作用,并会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之中失去竞争力。目前,环试行业成为了重点扶持行业,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在向烘箱行业涌入,这极大的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情况之下,臭氧老化试验箱行业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首先要先在观念上有一定要转变 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的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尽管创新会带来一些发展和长远的利益,很多的企业都是在盲目跟风,设备的结构出现雷同,竞争力明显的被削弱,获取着眼前利益。要将创新发展为企业的理念和信仰,才能够根植创新的土壤 其次,在管理制度上也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创新的环境。如果创新不能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其价值也无法真正得到体现,更无法为企业带来利益。

  • 总预算超2.9亿! 2024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安排部分汇总

    近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2024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拟安排资金的公示,拟安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特定高校支持计划、省软科学54项,[b]涉及省级财政资金2924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1项8000万元,特定高校支持计划3项20750万元,省软科学50项493万元。[/b]以下为2024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拟安排资金的安排详情:[align=center][img=,700,47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6eba8fb0-256f-4a4f-b9c7-24706f9415dc.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4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713346da-c887-4b0b-831f-88ff018c00e0.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516]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04b6e0a-1c83-457e-8689-d8e6f364e33d.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45]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8218037e-a5dd-4a00-81ba-2046ffc6fd4b.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5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39d656ed-cf6b-4df9-8b48-660094e9cb1d.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50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34b18ad5-6d4c-4562-8d4d-448e98192967.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ddf53e3-4f02-4045-9d11-1b301e201444.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321]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730d6a48-fdd5-4638-b83d-ab2bfda489df.jpg[/img][/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font=none][back=url(&][/back][/font][font=none][/font]

  • 《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和《科研机构评估指南》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由科技部提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0)归口的《科研机构评估指南》(GB/T 43803—2024)和《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GB/T 43836—2024)两项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两项标准研制得到了科技部监督司和基础司的大力支持。[b]《科研机构评估指南》[/b]国家标准明确了科研机构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类型、评估依据与基准、评估程序与方法和评估结果应用,提出了科研机构组建期立项评估、验收评估和运行期状态评估、绩效评估的评价内容与重点。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科研机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三评”改革落实,优化科研机构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b]《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b]国家标准明确了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的评价原则与框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市场竞争、经营体系支撑、数字化提升、外部资源整合等六个能力评价维度。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要素整合、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技部][align=right][/align]

  •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变压器产业研讨会”,共同探索发展趋势!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变压器产业研讨会”,共同探索发展趋势!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和全国输配电技术协作网主办,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所协办的“变压器组部件及材料新技术(产品)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为了促进我国变压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快速提高变压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引导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装备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环型变压器作为变压器中的一员,也一直在发展。 在环型变压器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技术与生产手段快速发展及创新的时期。每一个厂家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持续发展,少不了的是要有自主创新及研发的能力,技术是支持产品的基石。http://www.feibiaobao.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8/02/170806diqb2iiemww5dir1.jpg.thumb.jpg 实力强劲的环型变压器生产厂家对于产品的研发及创新是非常重视的,专业的专家团队是整个环节的关键,只有不断的进行设计及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每一个环节都对环型变压器的最终产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80310443234_01_3120917_3.jpg 对于生产环型变压器的厂家来说,拥有专业的专业团队、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根本,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也很重要,从设计、选材、生产再到检测每一个环节都是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质量和销售情况。在创新的背景下再加大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企业品牌及口碑自然不会差。我们要做就做高质量高口碑的环型变压器生产厂家。侨洋咨询:qysy88 四零零-八七零零-五七零

  • 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1、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件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试验机仪器设计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在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2、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普遍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表面贴装技术等。3、产品开发准则发生变化。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满足用户明确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结合我国仪器仪表的现状和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后,目前应该制定出一套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发展方案。以下几大类仪器仪表是我们应该优先发展的:1、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以上;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例如冲击试样缺口电动拉床。2、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大地测量仪、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试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叫高的中档产品为主,到2005年在总产值中占50%~60%,冲击试样缺口手动拉床。3、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到2005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5%;到2010年,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4、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到2005年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到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5、仪器仪表元器件:“十五”及2010年以前,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市场效果好的产品,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通过科技公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 中科院金国藩院士谈王大珩推动中国仪器科学发展

    从科学时报获悉,“王老从事科技事业,尤其是光学和仪器科学事业70余年。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精力和智慧都无私奉献给了这个事业。”作为王老的学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特别谈到了王老在推动中国仪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思想和杰出贡献。  “仪器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  王老关于仪器科学创新发展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金国藩院士指出了其中几个影响后续发展的重要论点。  王老十分强调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如,“仪器不是机器,仪器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而机器只能改造却不能认识物质世界”。  王老还说:“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生活中的‘物化法官’。”  “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卡脖子’的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现代仪器设备则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  他对仪器仪表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  国家和政府应支持加快发展仪器仪表  王老曾经指出,仪器仪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还关系到国家和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仪器仪表是个特殊行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产业化必须有别于其他产业,国家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他多次向国家和政府提出支持加快发展仪器仪表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建议有3次。第一次在1979年4月,他联合汪德昭等科学家共同发起,以出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立大会的全体代表的名义,提出了《关于加快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建议提出,希望国家成立仪器仪表工业总局,统一管理和支持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这份建议受到邓小平、方毅和余秋里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当年10月就批准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  1995年和2000年,他又两次联合一批院士向国家提出关于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建议,同样受到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重视。  王老对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有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仪器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发展极快,而且同不少学科交叉,保持创新和发展,加强学术交流至关重要。从建国初期到2003年最后一次主持以“激光制造与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他建议召开或亲自主持和参加的有关仪器科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达数十次之多。  在王老的建议和亲自安排下,科学仪器的学术会议几次步入了香山科学会议的殿堂,成为香山科学会议讨论的主题。  王老对举办学术会议一贯是高标准要求。他明确提出,学术会议要吸收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选题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展开讨论,要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

  • 助力分析仪器创新发展的团体标准起草机构分析

    [align=center][b][font=宋体]助力分析仪器创新发展的团体标准起草机构分析[/font][/b][/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李学哲[/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山西省公用品牌建设联合会)[/font][/align][b][font=宋体]摘要:[/font][/b][font=仿宋_GB2312]从标准分类上[/font][font=仿宋_GB2312]团体标准有别于国行标、地方标准之处就是要有区别与其他标准的特有的创新引领效果。如何起草分析仪器的团体标准要首先对标准的制定主体机构[/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仿宋_GB2312]社会团体有所了解,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可以初步分析出有[/font][font=仿宋_GB2312]141个机构有资质,再进一步检索其中仅有32家有一定的制修订经验,团体集中率较高的在北上广深。这为我们起草分析仪器团体标准的机构选择有了一定的方向。[/font][/font][b][font=宋体]关键词:[/font][/b][font=仿宋_GB2312]分析仪器;团体标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检索;有资质的机构[/font][font=宋体] [/font][font=黑体]0 引言[/font][font=宋体] 涉及分析仪器的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相关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发展和分析仪器创新,[/font][font=宋体]需要[/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分析仪器的团体标准更多的是人们在关注检验方法标准的起草,根据我们接触的分析仪器,离不开以下检索关键词[/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检验、检测、试验、实验、测试、监测、分析、仪器仪表[/font][font=宋体]”。从事分析仪器领域的人是需要了解涉及到以上关键词的相关的、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的、能够检索到的机构才能对你所要起草的标准进行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报批和发布标准。[/font][font=黑体] 1 检索分析[/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截至[/font][font=Calibri]2023[/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Calibri]31[/font][font=宋体]日,共有[/font][font=Calibri]7761[/font][font=宋体]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机构数量庞大的[/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检索[/font][font=宋体]“关键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确定后的选择相对简单,以下就是最新的检索结果,这里给出了机构团体标准的缩写编号,团体名称,注册日期以及起草标准的数量,由此可以略微知晓机构的制定团体标准的最简单信息,为我们选择机构制定标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大于[/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包括:[/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个标准数量的一共[/font][font=Calibri]32[/font][font=宋体]家,具体名单如下:[/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QI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福建省质量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2-04-02[/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LNIQ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1-04-2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JTAIT[/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12-2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2[/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QI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深圳市质量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06-29[/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XITS[/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山西省检验检测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04-12[/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JMZJXH[/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江门市质量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9-11-18[/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5[/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7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TIC[/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9-08-03[/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91[/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8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DAQI[/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山东质量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9-05-2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9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ZTC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关村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技术联盟[/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9-01-13[/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0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GDAQI[/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8-06-06[/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14[/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1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IQ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8-05-17[/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45[/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2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GITU[/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广州开发区检验检测联盟[/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8-04-01[/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5[/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3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GI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北京侵权伪劣物品检验鉴定技术创新联盟[/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5[/font][font=宋体](非检验)[/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ITS[/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检验检测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89[/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AQI[/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质量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73[/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font]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ASEI[/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31[/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7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AHEM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安徽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04-19[/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8[/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8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SITS[/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深圳市机器人标准检测技术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8-04-11[/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5[/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9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STM[/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633[/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GCPU[/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font][font=Calibri])[/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5[/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1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LE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06-15[/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3[/font][font=宋体](非检验)[/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2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GDLF[/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广东省科学技术实验室联合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9-12-3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1[/font][font=宋体](非检验)[/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3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ALAS[/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实验动物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11[/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4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NAI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9-06-1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17[/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5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SM[/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山东计量测试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8-10-17[/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6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ZJAT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8-01-28[/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7[/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7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SAT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58[/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8 GAIA[/font][font=宋体],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font][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9[/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9 CAIA[/font][font=宋体],中国分析测试协会,[/font][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26[/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0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HIS[/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10-1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7[/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1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IMA[/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31[/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2 [/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IS[/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仪器仪表学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17-09-2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9[/font][font=宋体](综合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对于检索出已有资质公布过标准的结果共计[/font][font=Calibri]141[/font][font=宋体]家团体。统计到的公布标准数[/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家以上的占比为[/font][font=Calibri]32/141=22.7%[/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41[/font][font=宋体]个机构中,公布数量超过[/font][font=Calibri]100[/font][font=宋体]个标准的有[/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家,其中,国字号的[/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家,其余为北京、宁夏和广东各一家。其中北京的[/font][/font][font=宋体]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布标准数为[/font][font=Calibri]633[/font][font=宋体]个,前[/font][font=Calibri]32[/font][font=宋体]家总和为[/font][font=Calibri]2032[/font][font=宋体]个标准,其占比为[/font][font=Calibri]633/2032=31%[/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5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00[/font][font=宋体]个标准数量的有[/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家,其中国字号的[/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家,其余为广东和上海各一家。[/font][/font][font=黑体]2 结果[/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起草团体标准的主力军是以国字号领军,北上广深为主导的模式。所以团体标准起草的被委托机构应该是前面说到的主线为主,当然有些地方也有特色,但不是主流。制定标准与地域经济是密切相关的,其他地区应该注意这一问题的存在,迎头赶上还是有可能的,[/font][font=宋体]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font][font=宋体]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font][font=黑体]3 结束语[/font][font=宋体] 分析仪器创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团体标准的支持,我们应该关注这一领域的实时发展动态,为国产仪器的腾飞助好力。[/font]

  • 打造行业“驱动器” 检验检测亟需找到发展着力点

    [align=left] 当前,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一轮行业洗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我国战略发展的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align][align=center][img=,414,276]http://www.zhaojiliang.cn/data/uploads/bdattachment/image/20181225/1545707727910079.png[/img][/align][align=left]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建设国家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是促进检验检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日,从长春新区获悉,长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明年将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作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该产业园未来将打造成为立足长春、服务东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东北亚区域性检验检测认证中心。[/align][align=left] “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将加快打造完整的检验检测产业链条,提升创新能力,至少集聚30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引进300家以上检验检测认证企业,计划年度实现产值50亿元,实现纳税6.5亿元。促进长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打造“世界级”检验检测基地,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目标。[/align][align=left] 近年来,全国各地引经过几年打拼磨合,不断提质增效、持续加速,大力推进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湖北、湖南、重庆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函》,批复同意湖南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助推高质量发展。[/align][align=left] 目前集聚区已聚集SGS、天祥、南德等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100家,实现检验检测年产值40亿元,年增速达28%。通过集聚区建设,将汇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人才、机构、信息等高端资源,带动我省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整体提质升级,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align][align=left] 无独有偶,从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获悉,为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该省为进入“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培育库的民营企业开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通道,减免11类检验检测项目费用,预计减免金额达114.39亿元。压缩检验检测工作时限,优先安排培育库企业检验检测。同时,省质检院、省纤检局、省食检院等单位开放共享大型环境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为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试制阶段的试验验证等提供免费检测。[/align][align=left] 除地方政府的统筹引航,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对行业发展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检验检测生产率,需要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的新发展和新提高。[/align][align=left] 总而言之,检验检测机构要当好发展“主力军”。一方面,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搭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通桥”。同时,借助检验检测技术专家队伍,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技术领域的优势。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需从自身出发,瞄准产业趋势,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质量体系等多个环节,持续创新、高端创新、实用创新,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成为领跑行业的佼佼者。[/align]

  • 【原创】在线分析仪器专访-----引进、消化、吸收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北京凯尔公司

    为推动在线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应用, 由中国分析仪器学会主办、本网和德赛系统公司协办的“21世纪的前沿技术——在线分析仪器的应用和发展论坛”在距上届十年之后,将于今年十一月召开。 为使本次论坛能够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总负责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创始人和带头人——87岁高龄的朱良漪先生与多位专家召开了两次筹备会议,并走访了几个有特点的生产厂家,6月18日,在本网工作人员的大力推荐和陪同下,一同走访了近年来新兴快速发展的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尔公司)。 凯尔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环保监测仪器设备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员工100多人;总部设在北京,在京郊涿州市开发区内拥有4000余平米的生产车间。主要产品有BKS-3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MGA3000多组份气体分析仪、光闪烁颗粒物分析仪、烟气脱硫脱氮、温压流分析仪、渗透膜法预处理系统、在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仪等。 该公司除了自主研发之外,还与英国ADC、Signal,奥地利JCT,美国Perma Pure、CICP、MADIC,德国Durag以及法国Chromato 等国际知名环保设备厂商确定了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凯尔公司还为国外多个厂家提供环保设备的配套供应;产品现已进入全国的十多个省份,到目前为止,已达到年产500台(套)产品的能力,并在山东、山西、广东、河北等数个省份开立了子公司。 据公司总经理张振华博士介绍,2000年,公司在引进英国ADC 公司的气体分析仪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BKS-3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该系统拥有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烟气浓度、光闪烁法和红外后散射法测颗粒物浓度、氧含量的监测采用顺磁氧分析仪。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或略优于国家标准,在国内的整体应用水平上已超出了部分国外的同类产品,在国内属于比较领先的系统,并在2002年取得了国家环境保护产品首批认定证书(编号:HR-2002-158)。张总带大家参观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综合模拟平台,据介绍该系统去年顺利安装测试了60多套,并经过了各种环境的考验。朱老感到很欣慰,并提出可以将模拟的电厂烟囱做的更加仿真。 随后大家参观了CEMS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生产情况, 胡晓光总工向大家介绍了关键的部件,朱老仔细观看了电路板焊接情况,提出一组必须改进的工艺要领,在观看顺磁氧分析仪的关键部位时,朱老甚至拿起放大镜,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碰巧的是我们在参观光闪烁颗粒物分析仪器时,三门峡电厂的用户正好也在参观学习考察,朱老在现场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了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的测试,并把根据自身多年经验所考察出的此仪器的特点推荐给了用户,用户非常信服和满意。 参观完后, 朱老与公司负责同志进行了小型的座谈, 朱老强调在线分析仪器发展一定跟总线技术结合;生产要上规模,成本才能降低;并应拓宽应用领域,除了电站、垃圾焚烧站以外,应该向饮料、水泥工业、玻璃、陶瓷、化工电解水等领域开拓渗透;并严把质量关,不放过每一个部件的检测和把关;另外,要培养一批“铁杆用户”,要积极听取用户的反馈,从“用”中改进, 从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当然,凯尔公司跟中国大多数的成长型公司一样,除了研发,在整体的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生产工艺等方面也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朱老也再次提倡要“老、中、青”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特别以“用”为主的发展道路;这对象凯尔公司这样完全靠自有资金和自身滚动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来说,也是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的,因此本网也曾多次呼吁和期待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都能来关注和支持中国的分析仪器事业的发展。 后记: 随同朱老下厂对我们来说,是一件“痛苦”而“有趣”的事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朱老尽管80多岁, 但工作起来却是精力充沛,从早上八点出发到下午三点半,一直不停地看,问,讲,并为厂家提出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使得陪同的人员必须精神高度集中才能跟上他的思路;另一方面,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在朱老的指点和询问下,能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并且了解到还有那么的奥妙在里面。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各项环保设施的发展,加强了对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量控制,积极推进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使得环境在线分析仪器市场有了前所未有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大中型企业多达6000家,而大部分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质量没有得到有效地监测和控制,这对我国的分析仪器厂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和挑战,我们真心地祝愿和期待凯尔公司能稳步快速发展,不断开发出好的产品! 另外, 朱老很早以前就强调“在线分析技术在先进过程控制实时优化”的重要性,并在《世界仪表与自动化》上发表过题为“21世纪在线分析仪器的希望和彷徨”的文章,相信本次在线分析仪器论坛的召开, 一方面顺应了国家大环境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也是对加强我国在线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是一次很好地促进, 希望有更多的在线分析仪器厂家和用户单位能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 本网将对本次论坛的筹备和召开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优秀的在线分析仪器厂家进行跟踪报道,请大家留意本网。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7/016712.shtml

  • 国产医疗器械的四大问题,七招破解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许多高端医疗器械如大型X光机、CT、磁共振装置、彩色B超、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都已经能够研制和生产,而且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2014年医疗器械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6000余家,涌现出深圳迈瑞、山东新华、乐普医疗、南京基天生命科学仪器 、山东威高等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个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区域。已经能够生产47个类别、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产品,基本能够满足疾病诊治需求。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问题 1、国产医疗器械仿制产品较多,研发创新产品较少; 2、国产医疗器械中低端产品较多,高端产品较少; 3、国产医疗器械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4、国产医疗器械总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10年左右的差距。三、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之路 1、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如果按照年4000亿元产值计算,平均每个工业企业年产值仅2500万元。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迈瑞公司年产值在70亿元左右,而美国强生公司医疗器械年销售额275亿美元,美敦力公司医疗器械年销售额183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前十中有美国7家; 2、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总投入约占其总销售额的3%,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0-15%,国外少数大企业医疗器械研发投入高达15-20%。如强生公司年投入研发费用近20亿美元,美敦力公司年投入研发费用近17亿美元; 3、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不足,国产自主品牌的创新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疗器械进入大医院难度太大; 4、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稍显薄弱。高端医疗器械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产物,创新与发展必然会受到工业基础的限制; 5、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差距10年左右,如果以现在的发展速度追赶,未来10年内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难以超越发达国家或地区。国外高端医疗器械占据我国三级医院市场的局面仍将继续存在。四、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思考 1、增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紧迫感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关研发机构、医院和政府都应增强紧迫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创新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全社会真正重视创新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未来10年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才有希望! 2、国务院应组织制定《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 由于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学科综合性,单凭企业、或者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重视是不行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制定《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十三五规范》,协调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攻关才行。 3、必须切实加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投入。 就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产业现状看来,首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其次政府应当设立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基金,对企业研发工作给予支持;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对有希望的研发项目投资,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4、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应有新思路 学习国外有关企业的经验做法是非常必要的捷径,但先进技术有专利保护且保密严格,难以学习或仿制。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建议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那里去寻找创新点、突破点,了解一线医务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器械,收集他们对现有医疗器械的意见和建议。 5、应高度重视医疗器械创新研发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完善鼓励有关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国家在高校设置医疗器械院系或者某类医疗器械专业,企业及时发现培养网罗有关人才。6、完善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政策 国家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利用好有关政策,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7、进一步完善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政策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经出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创新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给与了政策鼓励,通过实践,具体操作环节将更加完善。(声明:此文摘自《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编制。)

  • 【分享】欧洲跨国医药企业在华专利状况及发展趋势

    [center]欧洲跨国医药企业在华专利状况及发展趋势[/center]欧盟为了扭转医药工业与美国、日本的竞争劣势地位,提升其战略地位,日益加紧"医药产业政策"的制订,直接针对生物医药的主要有《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DIRECTIVE98/44/EC)和《欧洲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战略》。与此同时,欧盟各成员国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促进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德国注重医药的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和产业经济,主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优化专利技术转让环境等手段以实现其目标。从1996年起,德国生物技术产业进入了"创业年代",这拉开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在2001年,德国通过的预算案将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与信息技术并列为未来三大科研重点,加大了对生物医药技术的投入力度,投入总额多达30亿马克,同比2000年预算增长5%。同时,德国政府专门提供了1.5亿马克的风险基金以加强硬件方面建设。 法国政府提供种子资金。为了推动法国医药技术的发展,从1991年开始,法国联合有关公司制定了一项生物技术工业的5年联合规划,其中医药保健和化学制剂成为重点开发的领域。根据这项五年计划,私营和政府部门的机构都可申请有关生物技术项目的经费,政府在10年用于生物技术的资金增加了10倍,到2001年,政府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总投入达2.5亿法郎。2001年法国政府正式公布《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决定由国家直接拨款1亿欧元进行开发、研究和创办新企业,并通过信用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措施,使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得到至少5亿欧元的资助。法国则政部2001年10月18日宣布,2002年的则政预算将包括1.33亿美元的生物技术启动资金,其5300万美元作为种子资金,另外的8000万美元作为贷款,使法国生物技术产业从2002年开始崛起。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18068]欧洲跨国医药企业在华专利状况及发展趋势[/url]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7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产品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逐步分类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生产、使用、更新、淘汰、回收利用产业链循环。《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2030年的工作目标,提出要以节能降碳为重要导向,坚持“聚焦重点、稳步推进,合理定标、分类指导,节约集约、畅通循环,市场导向、综合施策”的工作原则,协同推进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能效和淘汰标准,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指导意见》首批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6类产品设备,配套印发了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年版),进一步细化任务举措,加强对地方和有关行业企业的工作指导,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

  • 未来,光电直读光谱技术该走向何方?——全面解读光电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

    光电直读光谱未来发展走势、技术该走向何方?你如何看待其前景?1、 您认为目前光电直读光谱仪在应用当中仪器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 除了文中提到的技术发展趋势外,您认为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技术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哪些方面?3 、请谈谈目前光电直读光谱仪在痕量元素分析、非金属元素分析、夹杂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4 、据您了解,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光电直读光谱仪还将有哪些新的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欢迎各位品读“光电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原文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909/067662.shtm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