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仪器信息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专题为您整合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话题讨论。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相关的资讯

  • 投入12.7和5.5亿元!四省三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p   12月16日,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吉林省等四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p p   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聚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地区的特色和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基础研究。这次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四个省共投入经费12.75亿元,基金委匹配4.25亿元,合计17亿元,围绕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p p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则主要服务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这次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三家企业共投入经费5.5亿元,基金委匹配1.375亿元,合计6.875亿元。 /p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介绍,这次签约仪式是科学基金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投入结构,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的具体举措。 /p p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希望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反馈和迭代作用,进一步加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发挥联合基金的平台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共同谱写好科技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 /p p /p
  • 科技部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意见
    国科发政〔2011〕178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发挥其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群体,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各部门、各地方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仍然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创新人才缺乏,支撑创新的公共服务不足,政策环境有待完善以及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集中各方力量,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应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   (一)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根据产业链需要,大力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继续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导师等方式组织科技人员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二)推进科技中介机构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实施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驿站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继续推进技术转移等专业化联盟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的成果转化机构。推进各类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发展,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   (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结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鼓励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自主创业,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重大任务,通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方式,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升级。在十城万盏、十城千辆、金太阳等试点示范工程中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产品。   三、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四)发挥科技园区和基地的集聚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以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及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为载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工作,通过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实施,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按专业特色、产业链关系向国家高新区集聚。培育集群品牌,形成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功能,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网络化建设。   (五)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引导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倾斜。构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基础等条件形成支撑与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企业集群。   四、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   (六)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试点带动,整合资源,以用为本,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题服务行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服务。   (七)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标准等服务。引导和支持各类基础条件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进一步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研究实验条件。   (八)加强知识产权与标准服务。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专题培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培养专业人才。在知识产权信息查询与分析、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处理等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有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联合制订技术标准。   (九)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化专业机构的作用。促进从事管理咨询、注册咨询、会计事务、审计事务、法律援助、人才培训、国际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的社会化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建立汇集各类专业机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类服务需求提供网络支撑。鼓励专业化机构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各类专业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科技处组、各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信息与中介服务作用,在项目推荐、人才引进、信息收集等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境外拓展业务,开发市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十一)深入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组织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通过创新投入方式和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部分省市开展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十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纳入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科技计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信贷原则,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性融资方式。利用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科技支行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评审。组织开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十三)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国家高新区设立多层次、专业化的科技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风险补偿和奖励等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或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贷款提供担保服务。进一步深化科技保险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   (十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国家高新区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为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实施力度,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倡导私募股权基金和各类社会投资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有效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的资金供给量。   (十五)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股权代办系统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促进作用。扩大股权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及其它板块上市融资。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改制上市进程。探索利用债券工具和信托工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六、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十六)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已有政策落实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对于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多种形式的鼓励、补贴机制。   (十七)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力争逐年稳定增加中央财政预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规模。创新支持方式,扩大资助范围,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规模,带动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十八)充分利用科技计划资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比例。   七、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十九)完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梳理和评估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针对突出问题补充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地方结合本地情况,制订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部分省市开展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   (二十)实施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政策。结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各项国家人才重大工程的实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和凝聚创新创业人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服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建立定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聘用人才给予适当补助支持。   (二十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转让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中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分析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继续实施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既是一项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求。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各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应落实办法,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落实。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 关于征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指南需求的通知
    为深化落实12部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怀柔区将高端科学仪器产业作为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实施区域特色的“揭榜挂帅”计划,即面向全国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企业征集前沿科技、重要材料、关键工艺、先进装备等方面的技术难点与需求。现将征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定位与支持强度区域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关键领域中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交叉融合创新,推动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区域联合基金项目一般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形式予以资助。其中,“集成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000万元/项;“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二、需求领域方向为响应‘三城一区’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和国家基金委关于资助领域的统一要求,2024年项目资助的5个领域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新能源、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高端仪器、传感器企业当前在上述领域中关于攻克新材料、关键的零部件等重大、紧迫需求均可进行申报。三、需求研究方向有关要求1.科学性。聚焦科学问题,体现基础研究特点,避免偏技术应用。2.导向性。不应出现明显限制性要素,在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怀柔区的需求、优势和区域特色。3.安全性。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防范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风险。4.避免重复。需求具备创新性,避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其他已资助项目重复。四、需求填报要求1.需求建议人应在国内高端仪器、传感器企业任职,原则上优先遴选怀柔地区或拟迁入怀柔的仪器传感器企业提出的需求。2.鼓励、建议需求建议人填写该需求领域方向的优势团队,联合市内外优势科研力量、产学研联合提出指南建议。3.经遴选、凝练指南科学问题后发布项目指南,“发榜”企业与“揭榜”科研团队联合参与项目申报,研究攻克全国仪器传感器的技术难点与技术需求,打造怀柔区高端仪器、传感器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4.请各企业于2023年6月9日(周五)12:00前,将需求建议书(加盖企业公章的扫描件,模板见附件1)和怀柔区2024年区域基金指南需求建议表(附件2)的电子版发送至指定联系邮箱(chuangxinfazhanke@163.com),逾期不予受理。(点击查看原文) 附件1 需求建议书模板.doc附件2 怀柔区2024年区域基金指南需求建议表.xls ( 创新发展科: 邸可心 17801047650) 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31日
  • 目标新增仪器企业200家!河南发文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以加快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赛道。《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相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10家;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区或基地3-5家。体外诊断仪器、气体传感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仪器、智能水电燃气表等相对优势领域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高端专用仪器、专用检测设备等整机产品工程化攻关取得突破,高端仪器用激光器、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技术、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方案》全文如下: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加快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赛道,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将高端仪器制造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领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2. 高位谋划、整体推进。引进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和高水平人才团队,高标准打造创新平台,高水平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推进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和布局。3. 龙头带动、产研一体。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创新资源链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4. 示范引领、场景创新。推动开放场景应用,围绕场景创新加快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通过项目示范和工程带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高端仪器领域集聚一批高端创新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相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10家,高端仪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体外诊断仪器、气体传感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仪器、智能水电燃气表等相对优势领域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高端专用仪器、专用检测设备等整机产品工程化攻关取得突破,高端仪器用激光器、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技术、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区或基地3—5家;高端仪器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实现部分领域国产化替代,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具有河南特色的高端仪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二、重点任务(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效能创新供给体系。加大高端仪器创新项目实施力度,增强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扩大应用规模。打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围绕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加快质谱、光谱、色谱、电镜等高端测量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强化自主仪器设备对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的支撑作用。开展关键部件和共性技术攻关,支持新一代激光器、日盲紫外探测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等关键部件,以及超微缺陷检测光学传感器、热敏薄膜芯片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加快仪器高分辨率小型化技术、计量测试技术、MEMS封装测试技术等共性技术研发,为高端仪器发展提供硬件基础支撑。强化高端仪器整机产品工程化攻关,推动大气污染及温室气体检测仪器、无损力学性能测试仪、电生理检测设备等整机研发与产业化。开展新一代智能仪表研发,支持关口用高精度电能表、控制系统及特种测控仪表等研究。主动融入国家高端仪器研发体系,引导和支持省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立足自身学科及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完善国家奖提名备用项目库,做好梯次培育储备工作,对具有冲击国家奖条件的高端仪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二)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高水平智力支撑体系。加大招才引智、招大引强力度,以前沿项目和高能级平台全方位吸引高端人才,激发创新发展动力。加大与两院院士、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对接力度,鼓励采用“全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特聘研究员等方式汇聚创新人才团队,加快形成高端人才智力支撑体系。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推动相关领域建设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中原学者工作站等。支持省科学院在高端仪器领域设立相关科研平台,引入领军人才团队,开展高端仪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发展高端仪器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课题,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设立流动岗位,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渠道。做好外国专家引进和服务工作,为外籍高端仪器人才和专业人才来豫工作、科研交流提供“绿色”通道。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在人才调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学院、科协)(三)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深度挖掘我省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潜力,形成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遴选和独角兽(培育)企业培育引进。聚焦高端仪器整机、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控制部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快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落实各类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发挥智慧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作用,孵化培育更多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省智能传感器、体外诊断、数字光电等创新联合体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引导具备条件的创新龙头企业组建新的创新联合体。支持省微电子、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等中试基地提升中试熟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的中试服务网络,面向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水平中试验证服务,加快先进科研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四)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打造高能级研发支撑体系。围绕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打造一批服务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创新平台和具备现代化服务能力的科技创新园区,不断提升能级。集聚整合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大省物联网感知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质谱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光电产业研究院、MEMS中试平台等建设力度,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强化计量、检验检测、评估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研究机构合作,争取在我省落地高端仪器计量测试和检验检测分支机构,支持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清研(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郑州中科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三门峡等高端仪器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主体活跃度高的地方,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市场监管局、科协,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南阳市、三门峡市政府)(五)推动重点场景应用示范,打造高效率成果转化体系。深入挖掘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应用场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支持省内企业积极对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引导高端仪器领域创新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计量检测机构、医院等重点用户开放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攻关”“赛马制”等方式精准对接供需,实现产品进口替代。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地方加快开放运营场景,以“小切口、大场景”为突破,促进高端仪器集成化、系统化发展。以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依托,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生态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进行重点布局,加快高精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车载激光雷达、精密自动化控制装置、痕量大气污染物检测装置、光学相干层析扫描仪、机械装备可靠性检测设备等自主高端仪器产品推广应用,实现以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仪器产品,优先纳入河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加快高端仪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郑州市政府)(六)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打造高水平开放创新体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开放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科技交流新模式。发挥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世界传感器大会等交流平台作用,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围绕高端仪器研发优化我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推动国际联合实验室间的横向协作和资源共享。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团队、领军企业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构建科技开放合作网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省内企业并购国内外高端仪器隐形冠军企业、设立离岸研发基地,在全球范围集聚资源、开拓市场。发挥中央驻豫科研院所纽带作用,加强我省与国家科研院所、央企总部、省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相关科技成果在豫转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三、保障措施(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紧盯国内外高端仪器领域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对标一流水平,围绕“卡脖子”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研究制定高端仪器重点产业技术图谱,有针对性地凝练重大项目、部署创新平台、培育重点企业。建立高端仪器创新发展决策咨询制度,聘任国内知名专家成立咨询委员会,强化智库智力支撑。结合我省产业基础,科学谋划高端仪器产业布局、创新布局、区域布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二)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统筹推进我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教育、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推动重点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健全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联合推进机制。落实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等政策,监测仪器设备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开展高端仪器产业学术交流、供需对接、展示推介、咨询服务等活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财政厅、税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三)全方位加大投入,汇聚强大动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对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健全省、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政府类科技金融资金、政策优先向高端仪器产业倾斜,充分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基金、建设科技类非营利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端仪器制造企业挂牌上市融资;落实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等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税务局、河南证监局)
  • 科技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区〔2019〕268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民营企业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科技部制订了《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8月5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打不垮的竞争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民营企业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现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主要措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 /span /strong 。加强专业化众创空间在重点地区和细分领域的梯次布局,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提升服务能力,在若干行业领域推动建立专业孵化器联盟,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span /strong 。推动出台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实施细则,完善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支持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给予与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强化考核评估导向 /span /strong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情况列入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扩大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入库规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完善与落实。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span /strong 。推动研究制订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新的政策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 加强政策落实与宣讲。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支持政策,推动降低执行门槛。加强现有政策宣传推广,在科技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中开展面向科技型初创企业的重点政策解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支持 /span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6.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span /strong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调整完善科技计划立项、任务部署和组织管理方式,对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给予直接支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7.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支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span /strong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对于任务体量和条件要求适宜的,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引导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 /span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8.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推动完善企业研发体系 /span /strong 。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完善内部研发管理制度,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内部研发平台、技术中心等,引进培育骨干创新团队,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9.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鼓励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span /strong 。研究出台新时期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设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研发众包等方式,共享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0.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加大科技资源集聚共享。 /span /strong 支持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引领型等特色载体,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和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网络管理平台,促进科研仪器、实验设施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五)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扩大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供给 /span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1.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推广科技创新券 /span /strong 。支持地方设立科技创新券专项资金,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对各类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载体进行奖励或后补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2.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建设。 /span /strong 制订出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举措,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试点,引导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开展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科技成果提供专业化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3.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搭建特色服务载体 /span /strong 。建设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博览会,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技术转移、政府采购等综合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六)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加强金融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4.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强创业投资引导 /strong /span 。拓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功能,引导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成立专门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双创”基金,培育发展专注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天使投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5.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span /strong 。开展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引导银行信贷支持转化科技成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为优质企业进入“新三板”、科创板上市融资提供便捷通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七)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6.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强化“一带一路”合作交流 /span /strong 。探索开展“一带一路”产权交易与技术转移相关工作,为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7.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对接 /span /strong 。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际杰青计划”,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相关领域外国青年人才进行对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中长期出国(境)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后记:科学仪器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硬件设施,科学仪器是支撑科研的基础条件、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在内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仪器仪表全行业增幅放缓,受市场环境影响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双重作用,产业运行规模普遍下降,同时,我国大型仪器及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尤其在一些新兴产业和应用领域差距更为明显。未来,能否争取更多的市场机遇,取决企业的产品技术的主动权和服务水平,取决企业的研发底蕴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实现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全体仪器人的奋发拼搏。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p p br/ /p
  • 新增仪器仪表企业200家!河南发文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
    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加快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赛道。《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相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10家;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区或基地3~5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高端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近年来,伴随信息科技、生物医疗、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的深入发展,高端仪器仪表的需求也有了质与量的突破。需求量大,市场也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仪器已经可以与进口仪器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高端仪器仪表研发的关键技术仍被国外‘卡脖子’。”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张祝平说。河南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提出,将加大高端仪器创新项目实施力度,增强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扩大应用规模。打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围绕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加快质谱、光谱、色谱、电镜等高端测量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强化自主仪器设备对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的支撑作用。开展新一代智能仪表研发,支持关口用高精度电能表、控制系统及特种测控仪表等研究。主动融入国家高端仪器研发体系,引导和支持省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立足自身学科及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同时,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完善国家奖提名备用项目库,做好梯次培育储备工作,对具有冲击国家奖条件的高端仪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方案》提出,支持省科学院在高端仪器领域设立相关科研平台,引入领军人才团队,开展高端仪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发展高端仪器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课题,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设立流动岗位,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渠道。2023年4月,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洛阳师范学院在南阳成功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内光电传感器领军企业之一,洛阳师范学院拥有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学科光学学科,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等方面优势,在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学科共建、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人员互聘、成果共享,加快开发面向市场的新型光电传感特色产品。“省科技厅将持续加大对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省内龙头企业与优势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推动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郑煤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强劲动力,攻克了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图为工人正在郑煤机总装车间内忙碌。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孵化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方案》提出,深度挖掘我省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潜力,形成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遴选和独角兽(培育)企业培育引进。聚焦高端仪器整机、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控制部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快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落实各类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发挥智慧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作用,孵化培育更多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省智能传感器、体外诊断、数字光电等创新联合体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引导具备条件的创新龙头企业组建新的创新联合体。专家观点:加快构筑创新高地、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张祝平认为,当前,河南正处在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两个确保”,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十大战略,奋力推进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关键时期,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河南虽然已涌现出汉威科技、新天电子等一批上市公司,但在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方面与国内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张祝平表示,《方案》既体现了河南推动高端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愿景,又针对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明确了责任单位,做出了具体部署,强化了保障措施,在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环节,强化了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教育厅、财政厅、税务局、人社厅等众多厅局的职能分工和协同配合,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集全省之力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方案》的出台,对河南加快构筑创新高地、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张祝平说。
  • 新增仪器仪表企业200家!河南发文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
    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加快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赛道。《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相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10家;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区或基地3~5家。 近年来,河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河南制造加快向河南“智造”转变。(大河网资料图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高端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近年来,伴随信息科技、生物医疗、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的深入发展,高端仪器仪表的需求也有了质与量的突破。需求量大,市场也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仪器已经可以与进口仪器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高端仪器仪表研发的关键技术仍被国外‘卡脖子’。”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张祝平说。河南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提出,将加大高端仪器创新项目实施力度,增强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扩大应用规模。打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围绕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加快质谱、光谱、色谱、电镜等高端测量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强化自主仪器设备对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的支撑作用。开展新一代智能仪表研发,支持关口用高精度电能表、控制系统及特种测控仪表等研究。主动融入国家高端仪器研发体系,引导和支持省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立足自身学科及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同时,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完善国家奖提名备用项目库,做好梯次培育储备工作,对具有冲击国家奖条件的高端仪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近年来,河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河南制造加快向河南“智造”转变。(大河网资料图片)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方案》提出,支持省科学院在高端仪器领域设立相关科研平台,引入领军人才团队,开展高端仪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发展高端仪器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课题,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设立流动岗位,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渠道。2023年4月,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洛阳师范学院在南阳成功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内光电传感器领军企业之一,洛阳师范学院拥有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学科光学学科,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等方面优势,在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学科共建、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人员互聘、成果共享,加快开发面向市场的新型光电传感特色产品。“省科技厅将持续加大对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省内龙头企业与优势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推动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郑煤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强劲动力,攻克了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图为工人正在郑煤机总装车间内忙碌。(大河网资料图片)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孵化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方案》提出,深度挖掘我省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潜力,形成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遴选和独角兽(培育)企业培育引进。聚焦高端仪器整机、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控制部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快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落实各类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发挥智慧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作用,孵化培育更多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省智能传感器、体外诊断、数字光电等创新联合体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引导具备条件的创新龙头企业组建新的创新联合体。专家观点:加快构筑创新高地、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张祝平认为,当前,河南正处在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两个确保”,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十大战略,奋力推进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关键时期,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河南虽然已涌现出汉威科技、新天电子等一批上市公司,但在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方面与国内外还存在校大差距。”张祝平表示,《方案》既体现了河南推动高端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愿景,又针对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明确了责任单位,做出了具体部署,强化了保障措施,在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环节,强化了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教育厅、财政厅、税务局、人社厅等众多厅局的职能分工和协同配合,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集全省之力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方案》的出台,对河南加快构筑创新高地、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张祝平说。
  • 最高约1000万元/项!山西省启动征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山西)指南建议
    关于征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山西)指南建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做好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山西)项目指南建议征集和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定位坚持四个面向,把创新摆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围绕我省面临的重大紧迫需求,强化有组织创新,针对我省产业转型、数字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在能源与化工、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农业、环境与生态、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二、项目层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由地方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出资设立,主要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项目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资助期限4年。此外,还包括集成项目,该项目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000万元/项,资助期限4年。三、提交指南建议项数限制每名指南建议人本年度仅可提交1项指南建议。同学科内每个单位推荐的指南建议不得超过3项。原则上每个单位只能推荐1项集成项目指南建议。提交集成项目指南建议的单位及建议人须在提交指南建议前,事先与省科技厅报备提交计划、领取集成项目指南建议填报表。四、指南建议撰写要求(一)科学性。指南建议应聚焦科学问题,提炼精准,导向明确,特色鲜明,且具有前沿性 具备基础研究特点,避免偏技术应用 具有创新性,避免选取陈旧或重复资助的研究方向,特别需要避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他已资助项目的重复。(二)导向性。指南建议应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问题所涉及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内容应当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语言精练,避免出现语句不通顺、字词重复、丢字少字以及错别字等问题。(三)包容性。指南建议名称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不出现明显限制性要素,且在国内有其他相关团队开展研究,确保一定的竞争性。(四)安全性。指南建议需注重防范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科技安全风险,遵循科研伦理准则。(五)学科代码。指南建议研究方向只能涉及一个科学部,并明确至少一个二级学科代码。(六)科学问题属性。指南建议应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要求,确定其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属性。五、报送要求1.指南建议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有牵头承担国家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经历,符合国家基金委对项目申请人的限项要求。鼓励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牵头提出指南建议。2.指南建议推荐单位应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推荐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动员、条件保障、审核把关等责任,紧密结合自身科研领域优势,对本单位指南建议进行初选和凝练,鼓励推荐单位积极牵头与省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及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合作。各单位应按时提交推荐函(详见附件1)。3.本次征集不受理以个人名义报送的指南建议。4.本次指南建议征集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请登录《山西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填报(样表可参考附件2),网址:https://kjpt.kj15331.com:8443/stpmmp/。5.征集时间安排。填报受理期:2022年12月19日 至 2023年1月31单位审核期:2023年2月1日 至 2023年2月17日各单位推荐函加盖单位公章后,请于2023年2月23日前报送(寄送)至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寄送件以邮戳日期为准)。联系人:张强  弓慧茹电  话:0351-4084395、4067993地  址: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南段129号省直机关办公区A座附件:1.关于推荐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山西)指南建议的函.docx.docx2.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山西)重点支持项目类指南建议表.docx.docx山西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10月17日
  • 成都1500万创新基金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按照《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经专家对近400个申报项目进行认真评估、评审,&ldquo LP品牌COD、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rdquo &ldquo 广谱高效多用途皮肤黏膜消毒液的研发&rdquo 等150个项目入选今年成都市首批创新基金支持项目,支持总额达1500万元。   该基金将有助于扶持和引导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吸引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 陈渝阳董事长出席杭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
    为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由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杭州市中小企业协会和浙工大中小企业研究院承办的杭州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于1月15日在杭州召开。 经过审慎的考核与甄选,杭州市中小企业协会对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陈渝阳董事长在内的10位优秀的中小企业家进行了表彰。 远去的2014年是托普仪器“智慧农业”发展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陈渝阳董事长站在农业市场需求及公司发展高度,以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为契机,积极联合中国工程院 孙九林院士团队,加大研发力度,共建立大田种植监控系统、温室种植监控系统、托普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土壤墒情监控系统等9个农业物联网系统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利用广阔的知识维度,突破技术限制,持续高效的推进各项工作。 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陈渝阳董事长等公司高层领导的决策指导下,托普智慧农业得以快速发展,为实现物联网顶层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托普仪器的发展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更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为众多种植企业、基地、农场、种植大户实现了科学智能化的管理。在时代的浪潮中,托普仪器紧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借助智慧农业的大势,不断积累和成长,在新一轮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占得先机。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杭州市中小企业负责人,共计100余人,杭州市经信委徐土松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除了表彰杭州市优秀中小企业家外,还表彰了杭州市最具创新中小企业和杭州市最具潜力中小企业。获奖企业家和企业代表做了交流发言,浙江大学肖国臻副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小企业信息化互联网思维”的演讲。 会议还宣读了“杭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宣言”,与会代表倡议全市中小企业“团结一心、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以创新为发展杭州市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贡献力量,用科技来引导杭州市中小企业更加美好的未来!图为:杭州市召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会议现场因为:陈渝阳董事长被评为杭州市优秀中小企业家(左三)图为:陈渝阳董事长所获证书图为:陈渝阳董事长所获奖杯
  • 第四届炼化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交流会--圆满成功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联合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新疆等省(市、区)石油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石油学会、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北京中油能源石油石化科技中心承办的【第四届炼化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交流会】于2023年10月24日-2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得以圆满举办。 大会特邀主旨报告,高端专家学术论坛,围绕炼化企业创新需求作专题报告,重点针对重劣质油加工、炼化一体化、特种油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新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安全环保、设备管理和提质增效降本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 华夏谱创公司应邀参会,荣幸之至,同时也收获满满! 会上我们展出了水质分析仪器的相关产品,深受嘉宾关注! 我们将秉持【以诚取信,以质求存,以新求进】的企业服务宗旨,走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之路,为实现【守碧水蓝天,护生态环境】的神圣使命,摆脱国家对进口科学仪器依赖的局面而努力奋战。
  • 重磅政策出台!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企业创新发展
    为支持注册在怀柔科学城内符合条件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开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培育孵化、技术转化、成果应用、维修运维等活动,聚焦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物性测试仪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细分领域,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科学城建设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硬科技孵化器,吸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优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生态,怀柔科学城从支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落地转化、支持科学仪器产业公共平台和机构运营发展、支持科学仪器企业发展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支持科学仪器创新产品拓展应用市场等角度出发,制定了12类具体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科学仪器企业可享受以下政策:支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先进工艺技术应用,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鼓励创新主体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分别给予创新主体最高50万元、项目负责人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创业团队落地怀柔科学城,给予每个项目团队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产业公共平台运营,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维修维护服务机构发展,给予企业经营补贴,每年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连续补贴不超过3年;支持应用技术研究院运营,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资金支持,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金奖励;支持硬科技孵化器运营,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达到10家,每增加1家奖励孵化器运营单位5万元。对孵化企业毕业落户怀柔科学城的,给予孵化器20万元/家的奖励;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会展活动,给予举办会展的企业每年最高200万元的资金奖励;支持科学仪器科技服务业发展,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优化科研仪器创新产品采购程序,集中采购招标入围的产品不能满足科研用途需要的,承担单位可自行或者委托采购代理机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采购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增强采购灵活性和便利性,对符合功能要求、技术参数标准的仪器设备,可一次性集中提出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申请,由主管预算单位归集后向市财政部门申请。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财政部门将予以优先审批。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怀科管发〔2021〕4号为扎实推进《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京发〔2017〕27号),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构建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的国际尖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高地,进一步促进怀柔科学城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制定本措施。第一章 适用对象和重点领域支持注册在怀柔科学城内符合条件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开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培育孵化、技术转化、成果应用、维修运维等活动。聚焦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物性测试仪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细分领域,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科学城建设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硬科技孵化器,吸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优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生态。第二章 支持内容及标准一、支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落地转化(一)支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企业用自有资金开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前沿颠覆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经专业机构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根据项目成效,按照不超过设备、材料购置等研发投入的3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支持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工具工装、零部件、质控软硬件、标校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突破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急需的可靠性、稳定性、批量化校准等问题,培育技术创新自主可控能力。对上一年度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项目涉及的设备费实际支出,按照不超过30%的比例,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三)鼓励创新主体争取国家专项支持。支持创新主体申请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的10%,分别给予创新主体最高50万元、项目负责人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四)鼓励创业团队落地怀柔科学城。支持高端仪器、传感器等领域的创业团队创新创业,根据其项目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性、产业化前景等情况,给予每个项目团队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支持科学仪器产业公共平台和机构运营发展(五)支持产业公共平台运营。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高端仪器和传感器检验检测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与符合性评估、产需对接、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等公共服务。对于落地怀柔科学城的平台项目,运营期间根据上年度服务效果,按照不超过年度服务合同执行金额的3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六)支持维修维护服务机构发展。支持企业面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科教基础设施等开展高端科研仪器维护维修专业服务,按照企业年度相关技术服务合同执行金额的10%给予企业经营补贴,每年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连续补贴不超过3年。(七)支持应用技术研究院运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在科学设施研发运维、医学成像技术、新型光谱技术、智能传感器、航天元器件、应用数学等重点领域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依托交叉研究平台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对经过认定的研究院,按照年度知识产权、技术交易、技术孵化等成果绩效情况给予后补助,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三、支持科学仪器企业发展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八)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支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前列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一流仪器服务机构在怀柔科学城落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对经认定的企业或机构,根据入驻形式,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金奖励。(九)支持硬科技孵化器运营。支持各类主体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仪器新材料、医学仪器、智能传感等硬科技孵化器或加速器,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孵化服务。根据服务效果,以入驻、孵化企业实际使用面积为基准,按照不高于租金总额的50%、单价不超过1.5元/平方米/天、面积不超过100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贴,补贴期限自注册起最长36个月。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达到10家,每增加1家奖励孵化器运营单位5万元。对孵化企业毕业落户怀柔科学城的,给予孵化器20万元/家的奖励。(十)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会展活动。支持各类主体围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细分领域,在怀柔科学城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专业会议以及各类论坛等产业促进活动。根据年度举办会议论坛等活动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按照不超过场地租金等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举办会展的企业每年最高200万元的资金奖励。(十一)支持科学仪器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专业服务机构为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相关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供需资源对接等咨询服务业务等,根据年度服务效果,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四、支持科学仪器创新产品拓展应用市场(十二)优化科研仪器创新产品采购程序。集中采购招标入围的产品不能满足科研用途需要的,承担单位可自行或者委托采购代理机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采购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增强采购灵活性和便利性,对符合功能要求、技术参数标准的仪器设备,可一次性集中提出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申请,由主管预算单位归集后向市财政部门申请。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财政部门将予以优先审批。第三章 申请流程与监督管理(十三)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申请审核工作,一般程序为:1.提交申请材料。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申请多项资金支持的,应按照对应条款,分别提供相应申请材料。对同一项目或事项已获得北京市同类相关政策支持的,本措施不予重复支持。2.受理和初审。申请资格或资质认定类支持的,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受理申请材料,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申请评审类支持的,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结论。3.提交审批。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处室将申报项目初步审核意见、评审结论报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最终审定。4.公示、签订协议及拨付资金。审核通过后,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通过网站对拟支持的项目及申报单位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核发批复,根据项目情况签订实施协议并拨付资金;公示有异议的,重新调查核实。(十四)监督管理1.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获得资金支持的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接受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并及时向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应配合做好绩效评价、项目验收、宣传、调研、报送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2.获得资金支持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取消申请资格,将违反规定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对于弄虚作假骗取支持资金的,将依法解除协议、追回已拨付的财政资金,今后不再受理其公共政策支持资金的申请。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四章 附则本政策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 两部门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仪器设备被多次提及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打造现代化中试能力,支 撑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月23日联合发布《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目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5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造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中试能力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中试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试发展生态更加健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意见》的各项举措中,仪器设备被多次提及。“推动中试高端化”措施提出,加快高精度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等产品研制,加强设计仿真软件攻关,将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高附加值的试验材料、高端产品和装备优先纳入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指导目录;“培育优质企业”措施提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仪器仪表、计量标准装置、试验检测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领域龙头企业;“强化标准支撑引领”措施提出,建立健全中试标准体系并发布一批关键标准,包括模拟仿真、 工艺工装、检验检测等关键技术标准,以及仪器仪表、中试线等试验设备标准;“加强计量服务保障”措施提出,强化中试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建立一批中试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标准装置和计量标准物质库,研制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意见》全文如下:
  • 烟台投资2亿建新药研发平台 促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投资2亿元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创建口岸药检所,自今年起,3年内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月20日,烟台市召开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动员会,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科研医疗机构等共78家的负责人参会。  在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医药健康企业达到3家以上,过50亿元的7家以上,过10亿元的20家以上,过亿元的30家以上,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8家以上,医药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现金奖励企业在本市注册药品和医疗器械  鼓励新药、仿制药的研发、鼓励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并在市内实现产业̷̷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加大在本市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的奖励力度。  其中,企业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根据实际试验费用,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企业完成药物Ⅰ、Ⅱ期临床试验,根据实际试验费用,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完成Ⅲ期临床并自主生产的,给予100万元奖励。  对于化学药品3至4类,生物制品2至14类批准文号的,自开始销售起3年内,分别按该产品年销售收入的3%、2%、1%给予奖励,3年累计给予单一企业的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在第三类医疗器械研发过程中,企业申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并经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查同意,在上述奖励的基础上,另给予60万元奖励。  设2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资金  为推进我市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中试基地等国际化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设立2亿元的专项资金。  院企还将共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依托重点龙头企业,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同济大学烟台研究院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高端研发机构。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医药健康企业与有关高校、研发机构以申请课题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  另外,以政府资金适当注入、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设立一期5亿元、总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引进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等,打造基金支撑产业发展平台。  每年投入2000万支持创建口岸药检所  今年,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升级改造,采购配备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和水平,自2017年起,3年内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  对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的世界500强、国内外上市公司及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重点新产品、重要科研设施和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在享受我市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也将进一步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
  • 2023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0月13日,2023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京仪大酒店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近300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等出席论坛,聚焦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高端仪器仪表技术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论坛现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主持论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致辞张彤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航天等领域必备利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我国仪器仪表开发长期处于跟踪状态,高端仪器仪表依赖进口;可喜的是近年来仪器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的重视,各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产仪器的发展,仪器制造业也在努力向高端制造方向努力奋进。在世界供应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业要破局,必将直面很多挑战,同样会创造很多机遇。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李金涛致辞李金涛表示,仪器仪表尤其是科学仪器的研发生产水平,是国家科技创新实力重要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础研究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广度深度。值此京仪集团改革发展四十周年之际,由行业学会牵头组织,领军企业承办,广泛连接仪器仪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共同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探究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将推动仪器仪表行业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振清致辞田振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的攻坚战。国内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北控集团愿同与会领导、专家、合作伙伴建立更加多元的交流机制,涌动更多的科创成果,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北控集团与京仪集团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交出中国精密仪器仪表自立自强的“优秀答卷”。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海波致辞秦海波表示,当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我国高端仪器仪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京仪人誓将坚守初心、一往无前,聚焦仪器仪表、半导体专用装备、智能电气装备等核心业务,以实现国产替代为目标,加快打造高精尖产业体系,持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开幕式结束后进入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谭久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作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龙腾报告题目:《精密测量雷达仪器与信息处理技术》小行星防御、深空探测、空间碎片监测是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任务,因此小行星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深空探测雷达是研究小行星基础问题最有效的观测手段,而现有深空探测雷达对小行星观测存在“成像距离近、形貌维度缺、测不到微变化”问题,亟需提出深空探测雷达新机理。龙腾院士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种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新思路,并称之为“中国复眼”。该项创新分布孔径可实现小行星远距离观测,长时相参可测量三维形貌和微变化,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行星形成、生命起源等世界前沿科学研究。报告还展示了“中国复眼”的总体建设规划和研究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谭久彬报告题目:《精密测量仪器的使命与机遇》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谭久彬院士提出了超精密测量与仪器的使命定位。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对于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是基础中的基础,高端中的高端。超精密测量与仪器未来发展的需求迫切,已列入中国工程院信息领域未来20年发展战略规划。我国正在进行制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新布局,超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支撑重大装备从系统设计到高效成形制造、高性能精密加工、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的全制造链和整个生命周期,在制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总体布局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国家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为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催生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与高端仪器新形态变革。谭久彬院士最后总结了科技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凡是科技强国,都是仪器强国;凡是制造强国,都是仪器强国;凡是质量强国,都是仪器强国;凡是仪器强国,都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测量体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年夫顺报告题目:《国产仪器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年夫顺在报告中综述了我国国产仪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基金委科研仪器专项和科技部科学仪器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已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对国民经济各行业支撑保障能力,支撑了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建设。但我国高端仪器产业基础仍相对薄弱,仪器研发水平、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国产仪器信誉尚未建立、仪器“空心化”严重、高端仪器受制于人等问题。年夫顺参考发达国家完善的科学仪器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建议: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谋划,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各界支持,企业真干实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科学仪器“瓶颈”,统筹部署科学仪器任务方向,提升科学仪器创新水平与产业自主能力。清华大学教授 张新荣报告题目:《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分析仪器发展的必由之路》张新荣表示,中国分析仪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科学仪器研制目前仍以仿制为主,实现从仿制到创新的飞跃,是我国科学仪器发展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受诺贝尔奖启发,张新荣提出分析方法创新是科学仪器发明的源泉,我国分析仪器发展的本质问题并不完全是制造技术落后,更不是精密加工落后的问题,真正落后的原因是缺少创新方法以及将其转化的机制;并回顾原子荧光分析仪器等发展历史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即分析仪器创新都是由需求产生、由方法创新起步,产学研共同协作完成的。我国已经从科技“跟班”正在跃居成为科技强国,只有破除思想束缚,勇于自主创新,才能在科学仪器领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发挥引领作用,从仿制到创新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必由之路!主旨报告环节结束后,京仪集团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与专家一同参观京仪集团改革发展 40年成果展。展览以“与改革同行”为主题,分为改革、发展、创新、责任四个单元,讲述京仪集团40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的改革发展故事,展示京仪集团自1983年成立以来,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始终聚焦仪器仪表高端制造核心主业,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绿色产业集团目标,在关键瓶颈技术攻关上取得的突破,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呈现的亮点,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获得的重要成果,在践行国企责任上彰显的担当作为。参观京仪集团改革发展 40年成果展13日下午,论坛设置了主题沙龙。京仪集团领导与行业专家赴京仪集团仪器生产基地北分瑞利、北分麦哈克、北分技术公司参观,就国产仪器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话题开展交流探讨。在北分瑞利总经理白雪莲的带领下,与会代表一行参观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烷基汞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仪器的研发、生产车间,对北分瑞利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随即,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北分瑞利未来发展献言献策。参观北分瑞利2023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发展论坛——仪器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沙龙
  • 2023高端仪器与测试测控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11月16日~17日,2023高端仪器与测试测控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联合、自立自强”为主题,重点研讨在新型举国体制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何体系性布局国家仪器产业,强化仪器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并实现仪器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本次大会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系统公司、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联合举办。国务院国资委、无锡市人民政府以及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中国船舶、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科、中国航发、中国华电等中央企业参加大会。 会上,航天系统公司作了题为《创新引领高水平仪器产业集群建设》的主题报告,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端仪器产业集群,打造“中国仪谷”的发展愿景和实施路径。集团公司与中国华电签署仪器创新合作框架协议,航天系统公司联合无锡市锡山区举行共建仪器产业集群启动仪式,航天测控公司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发出仪器领域校企联合深化合作倡议。
  • 辽宁省出台19条措施支持材料实验室创新发展
    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集聚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日前,辽宁省出台《支持辽宁材料实验室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包括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发展机制、加强经费投入保障等在内的19条举措,以推进辽宁材料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家在材料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明确建设定位材料实验室对标国家实验室,着重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与在辽重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重大创新平台错位互补发展,承接基础研究、前沿探索以及技术攻关成果,实施交叉集成创新,打造材料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辽宁产业振兴。二、创新管理体制支持材料实验室打破传统科研单位的固有模式束缚,建立独立法人运作、多元投入支撑、产业需求导向、科技资源整合、选人用人灵活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一)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材料实验室是省属新型研发机构,赋予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不核定机构规格,不纳入预算单位管理,不设工资总额,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开立适合创新发展和财务管理需要的银行账号。充分赋予材料实验室人事、财务、科研组织等自主权,以任务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材料实验室由所在市具体负责建设和运行保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沈阳市政府等)(二)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在辽宁实验室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领导(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成立材料实验室理事会,作为材料实验室决策和监督机构,负责审议材料实验室章程、机构设置、主任提名及年度工作计划、经费使用计划等事项,统筹资源支持材料实验室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材料实验室主任年度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监督考核沈阳市建设和运行保障材料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材料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兼任,理事会由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属地市政府和材料实验室、省(中)直有关部门、大型国有企业负责同志以及重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领军人物等人员组成。(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知识产权局,沈阳市政府等)(三)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落实理事会决策部署前提下,材料实验室主任在人、财、物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按相关规定对在改革创新、探索试验、推动发展过程中的无意过失给予包容、免责。(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沈阳市政府等)三、改革人才发展机制材料实验室通过市场化聘用、薪酬制度,自主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招聘人才,合理规划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与个人及团队创新能力和绩效评价结果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四)赋予选人用人自主权。支持材料实验室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固定人员为基础、流动人员为主体,根据科研选题、科研项目需要,自主选聘科研、管理、技术技能支撑等人才。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分类管理、能进能出,建立开放的人才生态圈。材料实验室可按规定单独申请设立职称评审委员会,自主开展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直接评聘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根据材料实验室需要,引进的高端、急需人才,经理事会同意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可按程序申请编制。(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沈阳市政府等)(五)赋予薪酬分配自主权。支持材料实验室给予各类人员具有国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对引进的全球顶尖人才、国内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薪酬待遇可以“一事一议”。对到材料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材料实验室可根据项目实施成效给予相应奖励。(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沈阳市政府等)(六)给予人才政策倾斜支持。支持材料实验室“带土移植”引进“项目+团队”,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材料实验室引进的首席科学家、研究组负责人,可直接纳入“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及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材料实验室厚土培植人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建博士点、硕士点,以科研任务为依托,联合培养人才。鼓励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到材料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对科研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学金资助,毕业后优先留用。(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沈阳市政府等)(七)提供人才服务保障。为材料实验室引进、聘用的外籍专家及随行家属办理签证、取得工作许可证及居留许可等提供专门的绿色通道。对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按照规定实施分类区别管理,不进行批次限制,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特殊情况下,经材料实验室同意和省外事主管部门批准,科研人员可持普通护照出国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回国后凭相关证明批件按因公出国相应标准报销。符合条件的材料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交通、保险等方面服务保障政策。(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政府外办,沈阳市政府等)四、加强经费投入保障材料实验室以省投入为引导,沈阳市投入为主体,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吸纳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八)加强财政资金引导。自2022年起,每年省科技主管部门根据材料实验室提报并经理事会审定的经费使用计划以及上年度资金使用和建设任务完成等情况,组织编制材料实验室相关资金预算,省、市财政给予资金支持,统筹用于建设大科学装置、购置科研设备、实施科研项目、开展国际合作、保障日常运行等。(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沈阳市政府等)(九)设立材料实验室发展基金。利用省、市材料实验室建设发展资金和其他资金,采取多种投入方式,撬动吸纳社会资本,联合设立材料实验室发展基金,自主运营或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发挥材料实验室发展基金的“杠杆”效应,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聚焦新材料科技发展和投资领域,通过“拨投结合”等多种方式,优先投向材料实验室的科研攻关项目、关键创新平台建设等,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材料实验室投资收益用于反哺材料实验室建设发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局,沈阳市政府等)(十)拓宽投入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和单位的支持。深化行业龙头企业与材料实验室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以投资入股、合同科研等方式参与材料实验室建设。鼓励材料实验室依法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接受社会捐赠及资助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材料实验室自主规范管理横向经费。(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沈阳市政府等)五、优化科研管理机制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材料实验室及其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自主权,切实提升科研绩效,营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十一)优化科研组织机制。材料实验室自主实施各类专项科研项目,其科研项目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承担者及其承担单位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可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对材料实验室科研项目简化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支持材料实验室与国内外高水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建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积极争取国际科技组织或其分支机构依托材料实验室落户辽宁。积极争取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材料实验室与省内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支持申办相关资格认证,承担相关科研生产任务。(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国家保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沈阳市政府等)(十二)赋予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支持材料实验室实行经费统筹、使用自主的科研经费使用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支持科研团队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各项经费支出不设比例限制。允许项目经费外拨至协同单位以及跨地区使用。材料实验室可依法科学自主选择采购方式,自行组织招投标及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活动应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和有关规定执行。支持材料实验室享受国家科技创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沈阳市政府等)(十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材料实验室对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及关键核心技术外,可依法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全部留归本单位,依规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在本省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建立材料实验室、地方政府、高新园区、中试基地、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成果转化推进协调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局、省知识产权局,沈阳市政府等)(十四)建立产业对接机制。材料实验室可以依法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或委托属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相关机构,负责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支持材料实验室对接市场、产业,与相关方面共建中试孵化平台、培育孵化衍生企业等。支持材料实验室与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机关事务局,沈阳市政府等)(十五)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建立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诚信监管制度。将材料实验室打造成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转变科研学风作风、服务振兴发展的典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沈阳市政府等)六、健全发展保障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谋划、系统部署,调动社会各方参与,为材料实验室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十六)切实加强政治保障。强化政治引领,选好配强专职党务、行政管理干部到材料实验室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材料实验室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支持材料实验室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尊重科研规律,结合本支持措施和配套文件等规定,依法依规对材料实验室科开展巡视、审计等。除国家和相关部门有明确规定外,材料实验室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经理事会审定后,可作为相关检查、审计的依据。(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沈阳市政府等)(十七)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建立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年度考核和定期评估(一般为5年)相结合的考核评估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材料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和定期评估。重点考核科研成果产出、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制度创新、创新生态优化等情况。(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知识产权局,沈阳市政府等)(十八)落实科研保障条件。以沈阳市为主导,围绕材料实验室建设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做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资金、土地、基建、设备、生活设施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责任单位:沈阳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十九)健全工作落实机制。相关部门和沈阳市要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会同材料实验室制定具体落实细则和配套措施,强化工作落实。(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知识产权局,沈阳市政府等)
  • “首届全国智慧实验室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17日-18日,由ISO/TC 336秘书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智慧实验室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成功举办。大会主题为“智慧赋能 链接未来”,来自政府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国有企业、检测机构、实验室仪器装备研发制造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齐聚本次盛会,共同交流探讨智慧实验室理论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智慧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思路,汇聚智慧实验室创新资源和要素,为智慧实验室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首届全国智慧实验室创新发展论坛合影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李新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原副司长陈洪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技术管理处处长王学胜、国能数智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姚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资产管理处处长孟庆勇、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调研员张若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标准推广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王世川、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内合作处业务主管卜建坤、中国食药促进会副秘书长黄新望、中关村标准化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钧、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京及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惠芬等嘉宾出席论坛。首届全国智慧实验室创新发展论坛现场论坛分为开幕式、学术报告、内部会议和ISO/TC 336 336专家知识库建设四个版块,17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元甲主持。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崔元甲主持论坛开幕式环节,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应邀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从全球标准化发展和我国智慧实验室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ISO/TC 336的价值,深刻阐述了数智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标准化对数智化、智慧化的极端重要性。他深刻地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数智技术为主导的革命,数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颠覆我们几乎所有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将会颠覆我们所有领域传统的科技创新范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标准化是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促进数智技术规范发展、造福人类的基础保障,所以他希望即将成立的ISO/TC 336国内对口单位专家委员会和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和资源平台作用,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要求,为智慧实验室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 张晓刚致辞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惠芬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她在致辞中介绍了怀柔区的基本情况、科技发展情况、实验室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政策,希望相关企业和专家到怀柔落地创业,共同打造怀柔实验室产业高地。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惠芬致辞ISO/TC 336 秘书长、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建宇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在致辞中详细回顾了ISO/TC 336的申请过程,介绍了ISO/TC 336的使命、愿景和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并对ISO/TC 336未来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擘画。ISO/TC 336秘书长 黄建宇致辞论坛开幕环节举行了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和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张晓刚、李新实、陈洪俊、姚伟等嘉宾共同按下启动键,并向徐强、钱军、祝建华等专家委员会委员授牌,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正式成立。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成立仪式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书颁发仪式在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启动仪式上,李新实、陈洪俊、姚伟、王学胜等嘉宾共同按下启动键,并向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联盟会员代表授牌,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全国智慧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联盟单位授牌仪式论坛开幕式环节还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签约,双方约定以互惠、互信、互利为原则,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为北京市、中关村范围内的企业,以及双方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国际标准化方面的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助力提升北京市、中关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签约现场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签约,双方主要围绕数智技术研发、自动化装备研究、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科研合作、教育培训、项目合作等领域开展系列合作,整合双方资源聚焦智慧实验室的咨询、设计和建设服务,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一体的能源领域智慧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推进高端实验室软硬件装备国产化,向国内能源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推广。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签约现场论坛第二版块为学术报告,由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书记穆京丽主持。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书记 穆京丽主持陈洪俊作《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解读报告,他详细介绍了纲要出台的背景、起草过程、指导思想、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实施保障,他认为《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将引领我国标准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他指出标准化工作要同时具备基础性和引领性,要从国内驱动转向国内和国际联动,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成立恰逢其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原副司长(正司级) 陈洪俊作报告ISO/TC 336秘书长黄建宇就《智慧实验室发展》做了报告分享,他以智慧实验室设计建造实践为例,向大家传达了“将人从实验环境中抽离出来,实现向更高层次的升维”等智慧实验室理念,介绍了全球智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智慧实验室标准化所面临的挑战,他认为我国智慧实验室的发展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希望大家协作攻关、整合资源,在智慧实验室这个新赛道上发挥领航作用,最终实现“用智慧实验室消除国际壁垒,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认可”的科学愿景。ISO/TC 336秘书长 黄建宇作报告华大集团总部办公室主任、质量与标准化主任姜华艳女士做了《火眼点亮全球——华大应急响应移动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分享,她在报告中展示了华大集团在移动实验室研发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华大“火眼实验室”发挥的重大作用,她介绍“火眼实验室”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能够精准辨识病毒和疾病。华大集团总部办公室主任、质量与标准化主任 姜华艳作报告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标准化主管唐晓丹在《空间实验室的发展和应用》报告中介绍了全球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成果,阐述了如何从标准化的视角看空间实验室的发展,对空间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标准化主管 唐晓丹作报告17日下午,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同期召开。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章程》,选举了产生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骁勇当选为主任委员,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徐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宗之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会议介绍了ISO/TC 336标准化工作进展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下一步工作安排,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家委员会合影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采取线下和线上形式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推举了联盟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新实当选为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关科学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浪潮(山东)质量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黄建宇当选为秘书长,推举陈洪俊为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部署了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下一步工作,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合影10月18日上午,ISO/TC 33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业委员会开展了旨在为专家知识库建设夯实能力基础的专家相关能力测评。
  • “塑造未来”- 2024国际实验室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6月22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验室设计委员会(ISO/TC 336)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组织,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惠诺德(广州)智慧实验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塑造未来” - 2024国际实验室创新发展大会于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盛大开幕。本次会议对构筑全球实验室技术、标准、产业和管理的沟通互融平台,建设全球实验室生态圈,激发实验室技术颠覆式创新,面向未来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大会现场22日上午开幕式由ISO/TC 336委员会经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黄建宇主持。黄建宇 ISO/TC 336委员会经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应邀致辞,他从深圳全球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了标准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全球实验室生态圈对推动深圳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深刻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推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对于深圳来说,是实现其战略目标,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举措。他希望与会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验室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前沿问题,共同推动全球实验室技术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李军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李新实作为会议承办方代表致辞,首先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ISO/TC336对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并期待TC336能够关注中国智慧实验室技术的创新成果,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实验室国际标准的研发。同时,他还介绍了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的宗旨、理事单位情况以及近期开展的活动,并呼吁更多的实验室机构加入联盟,共同致力于实验室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李新实 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副主任肖良代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在致辞中,他介绍了在世界认可日会议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任张朝华发布的“认可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要成果,并通过2023年CNAS新增认可机构数量、认可制度数量等数据表明了实验室认可制度在提升实验室质量与安全、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作用。最后,他表示,为帮助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转型和应用,CNAS组织相关机构已经起草了《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应用指南》团体标准T/CCAA 88-2024,即将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肖良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副主任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物理学家徐涛分享了题为《大数据驱动国家大设施(仪器)发展》的报告。他强调,要坚持系统化思维,整体谋划,以高通量、标准化数据获取设备的研制为抓手,一方面建设全健康影响因素数据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同时建设统一的算法工具开发环境,战略布局生物医学大数据科研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研发,最终形成分布式数据、算法、算力协同的计算网络与实验室。ISO中央秘书处Isabelle VEGA分享了题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全球实验室设计标准》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其工作,内容涵盖ISO 2030战略、ISO国际标准带来的影响和益处、广泛使用的标准案例分析以及ISO/TC 336在实验室设计领域的工作和目标。大会报告主持人:徐强 ISO/TC 336中国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Ms. Isabelle VEGA 中央秘书处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处长黄江康在《数说广东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报告中讲述了多年来广东省实验室体系的不断发展变化。并表示,广东省未来将继续优化实验室的建设布局,推进实验室建设系统智慧化、合作交流国际化、经费支持多样化、人才引培多元化、实验成果产业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全面提升实验室体系建设水平,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典范。ISO/TC 336瑞士代表团团长/瑞士Laborplaner AG公司首席执行官Dario TONELLI分享了《美女与野兽:苏黎世大学Irchel校区的第五期扩建项目实验室设计》。他在报告中从建筑设计,新实验室涵盖的关键研究技术等方面,详细展示了苏黎世-伊尔谢尔大学创建的第五期扩建项目。ISO/TC 336委员会经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黄建宇在《案例分析:创新的智慧实验室》报告中,他以蒙牛智慧实验室技术、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为例分析了智慧实验室对未来的影响。大会报告主持人:Cedric HERRY Chairperson of ISO/TC 336Deputy General Director of Erlab DFS, FranceISO/TC 336主席,法国依拉勃集团执行副总裁黄江康 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处长Dario TONELLI ISO/TC 336瑞士代表团团长/瑞士Laborplaner AG公司首席执行官黄建宇 ISO/TC 336委员会经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22日下午,来自乌干达、巴西、埃及的代表团团长将在报告环节中详细介绍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情况,并以“发展中国家实验室技术和标准化展望”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 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12月2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绿色转型与气候变化”教席(筹)共同承办,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行。论坛以“迈向碳中和:行动与挑战”为主题,旨在探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社会公众等参加此次论坛。线上论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供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背景下,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依托能源,特别是油气研究优势,面向满足国家能源及相关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需求,结合中宣部和教育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方面谋划布局,提出学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聚焦一个中心,关注六个方面”行动方案,力争办出具有鲜明中石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潜艇发布了《迈向“双碳”》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以中国石油生产碳强度指数(2022)、中国天然气生产碳强度指数(2022)、石油公司低碳转型指数(2022)、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代表的“行业”研究类成果;以省域研发创新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中国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回收期量化评估为代表的“综合”研究类成果。所有报告均可通过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ICED-CUPB)免费获取。在主旨报告阶段,来自中国工程院的三位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先后进行了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了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阐述了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三个基本判断和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我国通过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与产量均处于快速增长期,需要超前布局开拓天然气发展领域(页岩油原位转化/煤炭地下气化等),有效增加自产天然气数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他建议国家通过组织陆相页岩油革命、富油煤热转化革命和煤地下气化天然气革命这“三驾马车”来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安全与社会公平》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特点是“转型速度快”,且最终所要转向的能源品种(可再生能源)是“不稳定的”。能源安全内涵已经从能源的供给安全扩展到能源的使用安全、转型安全、投资安全和治理安全。我国需要从转型前的系统布局,转型中的平稳过渡和转型后的稳定运行,开展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作了题为《能源转型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及协同机制》的主旨报告。他对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地解读。碳达峰不是单峰,而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人为碳的排放和人为碳的移除达到一种平衡。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他提出五条能源转型路径,分别是能源生产端革命性转型、能源消费端革命性转型、碳移除、化石能源有序退出和发展范式转型。在零碳导向的能源转型之路上,我国需要从技术的复制放大转向技术的原创以及从技术改进转向范式变革。此外,本次论坛还组织了“能源系统低碳化与数智化”、“促进低碳转型的管理优化与技术创新”和“双碳经济与碳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三个学术分论坛。
  • 共享生物医疗创新发展成果,先进制造创新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18日,摩方精密“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精密增材制造技术进展及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探讨”为主题,围绕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微流控、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生物材料、口腔修复、医用内窥镜、手术机器人、IVD器械、器官芯片、助听器等领域的课题研究,携手高校教授、科研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共同探讨行业应用进展和产业化趋势,共享生物医疗创新发展新成果。本次会议精彩纷呈,分为嘉宾报告分享、摩方精密技术及产业进展阐述、圆桌论坛三个环节,此次研讨会还特别邀约南极熊3D打印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会议最新动态。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程立金、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相、北京德默高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微针技术总监汪宝瑞、摩方精密华北区负责人张超、摩方精密产品应用部总监彭瑛博士等五位嘉宾,围绕微纳3D打印技术在材料研发、口腔修复、微针药物递送等精细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知识交流,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科研进展及产业发展趋势。嘉宾演讲程立金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光固化椎间融合器的结构设计与形性调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河北省增材制造学会理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长期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5G通讯等领域,围绕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零件的3D打印工艺及成形原理开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Add Manuf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3D打印领域魅力独具,它能将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人才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富有时代意义的跨学科、多尺度伟大事业!”程立金分享了在制造技术层面,其团队在陶瓷浆料性能调控、成型精度与制件性能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团队通过温度场辅助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显著优化陶瓷浆料流变性能,提升固化厚度与成型精度,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引入,从而显著提高成品率及成型质量。最终,通过精细化工艺参数探究(曝光参数、切片厚度、加热温度),成功拓宽材料对光固化工艺的适应性。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他们期望能够让PμSL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器件的精细地制造。此外,希望通过实时监测技术,在打印过程中判断打印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样品的性能预测,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其也在考虑开发多光路设备,以实现从厘米级到更密集构件的制造。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探索更加高效、精确的制造方法,为设计和制备性能可调、高精度结构功能一体化器件提供新思路。王相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极薄强韧氧化锆贴面-天然牙齿微创/无创强化技术的新起点》工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大口腔医学-重庆摩方超高精密度牙齿表面强化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口腔科设备及材料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问,北京市科技新星。目前主要从事口腔数字生物材料智能制造方面研究,含超精密仿/创生材料数字化制造(包括氧化锆、PEEK、金属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多项;迄今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如果能进一步突破厚度的话,就可推动口腔修复从有创到无创的质变!”王相认为,当前口腔领域存在问题:龋病防护不足和色素牙、牙列不齐等问题的修复效果不佳。为此,北京大学孙玉春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极薄强硬陶瓷材料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无创修复。该解决方案通过面投影微立体光固化陶瓷增材成型技术和陶瓷多尺度拓扑晶相结构的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突破,获得了具有极薄强韧、高精度和美观效果的氧化锆修复体。在与摩方精密的合作过程中,团队突破了陶瓷修复体的制造厚度极限,最薄可达40μm,获得了迄今全球最薄陶瓷修复体。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修复体的强度和美观度,还大幅降低了材料浪费和患者痛苦。未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需求的升级,口腔修复技术将从有创发展到无创,为全球口腔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有望实现个性化、精准的美学修复效果,可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汪宝瑞北京德默高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微针技术总监《3D打印制作的高密度微针在经皮给药领域的应用》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理化所,目前就职于北京德默高科公司从事微针药品临床前研究,IND申报,以及微针化妆品研发,国产特殊/普通化妆品申报。“3D打印可以让我们研发人员任意的设计微针形状。”汪宝瑞阐述了3D打印在微针领域的两大优势:一是能帮助研发人员任意设计微针形状,满足不同药物晶体给药需求;二是通过高密度微针贴片,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和生物利用度,实现无痛注射。微纳3D打印技术不仅为疫苗、体重管理、化妆品等领域带来很大的变化,还大大提升了微针的制备效率及便捷度。例如,研究人员可在制备微针时设计任意形状的微针以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及稳定性。他分享了公司现阶段在国内外的临床研究项目,展现了微纳3D打印技术在微针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预计未来,3D打印微针将在医疗、美容、药物递送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张超摩方精密华北区负责人《高精密微纳增材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群人的智慧才能走得更远,合作共赢才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张超重点展示了摩方精密在精密增材制造和终端产品领域的研发与制造实力。利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摩方精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了光固化增材制造领域2µ m光学精度的瓶颈,并达到媲美传统精度±10µ m/25µ m加工公差,成功实现了高精度与幅面之间的平衡。随着原创技术的不断突破,摩方精密不仅解决了精度难题,还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例如,在微流控、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生物材料、口腔修复和医用内窥镜等前沿科研领域,摩方精密的微纳3D打印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摩方精密已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高效、高精度的3D打印需求,并加紧布局终端应用场景,不断打造成为一个技术赋能型的平台公司。彭瑛摩方精密产品应用部总监《微纳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从设计-加工-材料-应用的经验分享》“在模型设计之初,就要避开基于机加工、模塑的思路去设计增材制造的模型”彭瑛介绍了摩方精密增材制造的设计理念,并围绕客户在工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经验分享。她提出要为增材制造打造专门的设计理念,这是区别于传统的机加工和注塑设计。尤其在模型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增材制造的独特性,如层叠式构建过程。其次,彭瑛重点阐述了微纳增材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各类材料以及终端应用领域的创新突破。她表示,摩方精密始终秉持将微纳3D打印技术转变为真正的精密快速成型及直接生产制造的核心理念,依托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日益成熟的工艺及材料研发基础,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可能性。此次报告会的主题紧紧围绕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嘉宾们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微纳3D打印技术在赋能研发及产品应用方面的巨大价值。现场专家学者纷纷向演讲嘉宾发起交流互动,以期挖掘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助力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的无限潜能。圆桌论坛本次论坛特邀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林、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晓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黄天云、及乐普医疗有源器械部项目主管李向义展开圆桌论坛环节。他们围绕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探讨交流,并就行业应用场景、阶段性重点项目进展及产学研合作模式展开讨论,共同把脉产业化发展方向。(后期将详细报道,请持续关注)摩方精密致力于与众多客户伙伴及科研团队共同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旨在凝聚业内企业力量,为精密增材制造领域注入创新活力,共同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当然,我们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之路仍将继续,期待与您再次齐聚一堂,共享智慧盛宴!
  • 精准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 推进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在河南省科技厅积极推动下,洛阳师范学院与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阳成功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河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陶曼晞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  此次合作达成,是省科技厅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推动高端仪器相关科研成果加速现向实生产力转化的典型案例。省科技厅在围绕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全链条和创新全要素开展深入调研期间,经认真梳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创新资源,敏锐发现校企双方契合点,主动精准牵线搭桥,促成双方合作高效落地。  洛阳师范学院拥有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学科光学学科,在光电新技术应用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特别在日盲探测器研发上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引起江苏、浙江等地光电企业重点关注,并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但其主要成果却一直未能有效落地省内。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内光电传感器领军企业之一,其生产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等方面优势,在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学科共建、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推进人员互聘、成果共享,加快开发面向市场的新型光电传感特色产品,推进高端仪器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省科技厅按照楼阳生书记“把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赛道”有关要求,持续加大对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省内龙头企业与优势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推动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关于邀请参加“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函
    中环协〔2023〕36号关于邀请参加“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函各有关单位: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国环保产业技术、装备创新发展,为全国生态环保产业搭建高质量交流合作平台,在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部门指导支持下,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局、韩国环境部、挪威创新署、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英国驻华大使馆商业贸易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等政府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报社、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核工业勘查设计协会、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中国报关协会等工业行业协会,以及全国各地环保产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将于2023年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同期举办“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是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品牌盛会。“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23)”是2023年北京首场国际环保展览会,汇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环保从业单位,充分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新理念和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展会设立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主题馆,并特设无废城市、新农村建设、智慧环保、退役电池处理、VOCs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城市矿产、“新会员、新力量”“行业人才”等专区,众多国内各省(区、市)展团、国际展团、国内外知名企业将携优秀解决方案精彩亮相。“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加快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论坛安排政策解读、产业模式、绿色产业链构建、科技趋势分析等精彩主旨报告。分论坛充分反映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城市环境质量系统管控、新农村建设、城镇污水低碳处理、工业燃煤烟气减污降碳协同、“环境修复+开发建设”一体化、《噪声污染防治法》催生的产业机遇等市场热点设置。我会积极争取国家部委、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筹备了一系列的国内外供需对接、成果发布、交流洽谈活动,为行业创造大量务实高效的合作机会。现诚邀国内外从事生态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参展参会。我们将坚持“服务行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的使命宗旨,以全新的展会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每一家参展企业、每一位参会观众做好服务,举办一届团结奋进、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大会,让每家企业、每位观众都有所收获,与您携手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现将大会报名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一)展会开幕式及大会主论坛时间:2023年4月13日 9:00-17:00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会议楼226会议室主论坛日程及参与方式见附件1。(二)大会分论坛及同期活动时间:2023年4月11日至4月16日大会分论坛及同期活动的时间、地点、主要日程、联系人、参与方式等信息见附件2。(三)报名方式附件2中标明“定向邀请”的活动,报名方式另行通知。其他活动请扫描附件2中的二维码报名。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4月8日。(四)入场方式1.参加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以下简称:展览中心)的活动,需实名注册。请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参观注册,凭注册成功页二维码在展馆正门窗口换取纸质票证入场后前往相应会议室签到参加活动(或进馆参观)。展览注册二维码2.在其他地点举办的活动,请在会场门口签到参会。二、会议费用展会开幕式、大会主论坛、大部分分论坛均免收会议费,收费情况见附件2。参会人员食宿、交通费用自理。三、其他会议日程以会议当天为准。欢迎您参会期间参观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23)。最新活动资讯敬请关注以下网站及微信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www.caepi.org.cnCIEPEC 2023展会官方网站:www.ciepec.org协会微信订阅号展会微信号CIEPEC2023线上平台附件1:展会开幕式及大会主论坛日程附件2: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分论坛及同期活动信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3年3月27日附件1: 展会开幕式及大会主论坛日程时 间:2023年4月13日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综合服务楼 226 会议室参会方式:定向邀请表 1展会开幕式、大会主论坛日程(拟) 附件2: 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分论坛及同期活动信息4月11日会议名称: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第二届委员大会暨第五届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论坛时间地点:4月11日,北京排水集团高碑店培训中心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主要日程:长江大保护智慧水管家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型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工艺技应用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 戴明华电话:13911233251邮箱:1041134844@qq.com备注: 免费会议名称:第十七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大会时间地点:4月11日~12日,北京西国贸大酒店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北京声学学会主要日程:“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解读;噪声法实施下噪声监测现状及发展;噪声法与宁静中国设想;工程振动控制前沿技术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 朱亦丹电话:13391756673邮箱:13391756673@163.com备注:收费4月12日会议名称:第三届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代表大会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论坛时间地点:4月12日,北京皇家格兰云天大酒店会议厅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专业委员会主要日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现状与“十四五”工作重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与风险管控的挑战与机遇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专业委员会 邢轶兰电话:18310956780邮箱:xingyilan@bceer.com备注:免费会议名称:广西绿色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时间地点: 4月12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26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要日程:嘉宾致辞;项目签约仪式;企业代表发言;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百色5市政府领导发言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政信部 王伟电话: 13621217562邮箱:wangwei@caepi.org.cn备注:免费4月13日会议名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时间地点:4月13日~14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6号馆1层6128展区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成果推介;环境监测监控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噪声与振动控制科技创新成果推介;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土壤修复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推介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技术部 尚光旭电话:18511893680邮箱:shangguangxu@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第四届“环保管家”论坛时间地点: 4月13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01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主要日程:九江市长江生态环保修复驻点跟踪研究案例;减污降碳助力生态环境管理数智化转型;区域大气环境改善创新服务探索和实践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 肖萍电话:18601133551邮箱:laokouling@qq.com备注:免费会议名称:苏州市环保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介会时间地点:4月13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4-5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主要日程:爱环吴世(苏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净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城低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阳澄湖节能环保产业园、易筑网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推介新产品报名方式: 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张业玲电话: 010-52806519邮箱: intl@caepi.org.cn备注: 免费会议名称: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外资“双招双引”专场推介会时间地点:4月13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04主办单位: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嘉宾致辞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介绍合肥市政府、阜阳市政府、滁州市政府领导进行招商推介报名方式: 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杜磊电话: 010-52806519邮箱:intl@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中英环保技术交流会时间地点:4月13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2-3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英国驻华使馆商业贸易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嘉宾致辞英国环保企业介绍主营业务及技术中英企业一对一业务交流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张业玲电话: 010-52806519邮箱:intl@caepi.org.cn备注:免费4月14日会议名称:第五届环境监测与服务高端论坛时间地点:4月14日,北京皇家格兰云天大酒店一楼会议厅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社会化环境监测与运营服务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二噁英污染防控专业委员会主要日程:守法合规服务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香港新冠病毒污水监测工作的成果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要求《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对环境监测行业的影响报名方式:网页登录报名、微信扫码报名报名网址:https://jianceluntan.mymova.com/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社会化环境监测与运营服务专业委员会 吴一薇电话:15801458997邮箱:shhjcfw@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政策与实践研讨会时间地点: 4月14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26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EOD创新中心、中铁五院EOD联合研究中心主要日程:议题一: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理论与政策议题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规划与实施议题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探索与实践报名方式: 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 辛璐电话: 010-89658340邮箱:xinlu@caep.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首届农村水环境治理论坛时间地点:4月14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01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承办单位: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日程:“十四五”农村环境治理政策解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解读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策和实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宜兴实践农村污水治理建设与智能化运营新模式新思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路径的案例与启示报名方式: 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吴乃娟电话:15801563339邮箱:wunaijuan@cscec.com备注:免费会议名称: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上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2-3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承办单位: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日程:嘉宾致辞主旨发言各使馆与中国开展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需求或经验分享企业开展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案例分享报名方式: 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郑甜甜电话: 010-52806519邮箱:intl@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江西省萍乡市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推介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上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展馆会议楼204室主办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协办单位:湘东区人民政府、江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嘉宾致辞萍乡市政府领导介绍市场需求及相关政策湘东区政府领导进行招商推介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政信部 王伟电话:13621217562邮箱:wangwei@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中美环境技术研讨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上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4-5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嘉宾致辞6家美国企业推介:阿奎特集团、美国普拉飞、博瑞希集团、Dais Corporation、GK、MTH泵公司中美企业交流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张业玲电话:010-52806519邮箱:intl@caep.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生态环境司局长、环保企业对话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下午,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领导发言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领导发言环保企业代表发言生态环境司局长、环保企业对话交流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政信部 王妍电话:13260159084邮箱:xxb@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环保产业服务炼焦行业座谈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04主办单位: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炼焦行业总体情况及环保需求介绍地方环保产业协会介绍当地环保管理政策要求炼焦企业介绍具体环保需求环保企业介绍针对炼焦行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服务等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杜磊电话: 010-52806519邮箱: intl@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环境技术发展论坛时间地点:4月14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2-3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理念及应用实践草型清水稳态理论助力农村水生态景观建设榆林市大气污染治理“一市一策”驻点研究与服务白银市东大沟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及治理工程设计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张业玲电话: 010-52806519邮箱:intl@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医药制造业VOCs与恶臭治理技术对接研讨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4-5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EHS专委会主要日程:医药行业污染现状及制药企业EH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重点制药行业VOCs排放特征与控制要求制药行业恶臭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生物医药发酵尾气VOCs与异味治理经验介绍原料药生产企业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移动床吸附技术在溶剂回收中的应用企业疑难问题提问及专家、技术单位解答讨论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专业委员会 李京芬、王喜芹电话:18920651376、13683204999邮箱:fqjh@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第六届固废论坛暨“无废城市”建设交流会时间地点:4月14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1号馆1B502号展位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主要日程: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无废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介绍“无废城市”展区企业相关技术报告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 任梦婷电话:13685284234邮箱:gtfw@caepi.orp.cn备注:免费4月15日会议名称:煤电产业减污降碳高端论坛时间地点:4月15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会议楼226指导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分会承办单位: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主要日程:嘉宾致辞特邀政府机关、研究机构、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做主旨报告圆桌对话:产业、学术、政策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专业委员会 张弘电话:1861138962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分会 连鹏电话:13552555010邮箱:DLHB30@126.com备注:免费会议名称:中国环境保护产业行业人才对接会时间地点:4月15日上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2-3号馆间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日程:嘉宾致辞高等院校代表讲话企业代表讲话高效毕业生代表讲话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培训部 李承峰电话:13501392201邮箱: lichengfeng@caepi.org.cn备注:免费4月16日会议名称:机动车减污降碳技术论坛时间地点: 4月16日,北京亮马河饭店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要日程:十四五移动源排放控制政策解读我国交通行业碳减排规划移动源污染防治产业现状与趋势移动源排放监测技术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 武兆电话:13312056800邮箱: jdc@caepi.org.cn备注: 免费会议名称:第八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除尘专业委员会委员大会暨创新论坛大会时间地点: 4月16日,北京亮马河饭店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除尘专业委员会主要日程:2023年全国“双碳”防控战略及发展趋势电力行业减污降碳排放技术应用不锈钢产业节能低碳领域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燃煤锅炉烟气汞排放控制技术报名方式:定向邀请,另行通知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除尘专业委员会 郑旭电话:15172462505邮箱:15172462505@163.com备注:免费展览期间会议名称:中加环保技术B2B交流会时间地点:4月13日~15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3号馆3622号展位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处联合奥格科技有限公司、C4P Inc、亿可数科技有限公司、环境工程(中国)有限公司、麦伦奇环保科技、优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RRWTI、芯光道能(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索玛土工合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9家加拿大企业推介新产品、新技术报名方式: 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郑甜甜电话:15051853117邮箱:intl@caepi.org.cn备注:免费会议名称:中挪环保技术B2B对接会时间地点:4月13日~15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3号馆3621号展位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日程:挪威创新署携康碧环境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挪威能源与环境协会、盈创陶朗环保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展位上举办“中挪环保企业B2B对接会”,推介新产品、新技术,与中国环保企业对接交流报名方式:微信扫码报名,报名二维码:联系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际合作与展览部 郑甜甜电话:15051853117邮箱:intl@caepi.org.cn备注: 免费展会信息: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3)期待您的光临!
  • 关于举办“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通知
    p   各有关单位: /p p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国内外环保产业界的交流和合作,我会将于2019年6月在京举办“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p p   大会主题为“高质量发展环保产业,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设主论坛和20余个平行分论坛,拟邀请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官员、行业领军企业家以及国内外环保科研、咨询和投融资机构专家等,共同研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p p   分论坛围绕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危废资源化及处理处置、无废城市、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等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展开,同时组织中美、中欧、中韩、中日等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 /p p   大会与“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9)”同期举办。CIEPEC 2019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多家中外机构的鼎力支持,将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 /p p   诚挚邀请您参加“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并参观CIEPEC 2019,相信您一定会不虚此行。有关合作事宜,敬请联络我会。 /p p   联系人: /p p   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CIEPEC 2019 /p p   联系人:王睿    联系人:杜磊   /p p   电话:010-51555012-808& nbsp & nbsp   电话:010-51555020/5021 /p p   邮箱:wangrui@caepi.org.cn  邮箱:dulei@caepi.org.cn /p
  • 七部门发文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力争2025年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遵循未来产业发展规律,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实施意见》按照“技术创新—前瞻识别—成果转化”的思路,提出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具体举措。一是抓创新。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精识别。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跟踪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向,聚焦前沿热点,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具备高水平技术突破、高潜能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创新。三是促转化。定期发布前沿技术推广目录,高水平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提供精准对接。高水平建设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整合创新优势资源,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施意见》全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前瞻部署、梯次培育。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以前沿技术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场景为牵引,贯通研发与应用,加快产业化进程。生态协同、系统推进。汇聚政产学研用等资源,融合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开放合作、安全有序。主动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和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统筹技术创新和伦理治理,营造包容审慎、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四、重点任务(一)全面布局未来产业1.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专栏1:前瞻部署新赛道未来制造。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等发展。未来信息。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未来材料。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未来能源。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未来空间。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加快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研制及创新应用,推动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装备研制。未来健康。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二)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2.提升创新能力。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举办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各界创新动能。3.促进成果转化。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构建科技服务和技术市场新模式,遴选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专业机构,开拓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材料激励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三)打造标志性产品4.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量大面广、智能便捷、沉浸体验的消费级终端,满足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公共服务等新需求。打造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突破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5.做优信息服务产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构筑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推广开源技术,建设开源社区,构建开源生态体系。探索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应用和数字化生态。面向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类脑智能等加快软件产品研发,鼓励新产品示范应用,激发信息服务潜能。6.做强未来高端装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专栏2:创新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量子计算机。加强可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技术研发,提升物理硬件指标和算法纠错性能,推动量子软件、量子云平台协同布置,发挥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探索向垂直行业应用渗透。新型显示。加快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等研究,突破Micro-LED、激光、印刷等显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实现无障碍、全柔性、3D立体等显示效果,加快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远程连接、文化内容呈现等场景中推广。脑机接口。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6G网络设备。开展先进无线通信、新型网络架构、跨域融合、空天地一体、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技术研究,研制无线关键技术概念样机,形成以全息通信、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特色应用。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加快突破GPU芯片、集群低时延互连网络、异构资源管理等技术,建设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满足大模型迭代训练和应用推理需求。第三代互联网。推动第三代互联网在数据交易所应用试点,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重点行业及领域各主体平台数据,研究第三代互联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建立数据治理和交易流通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高端文旅装备。研发支撑文化娱乐创作的专用及配套软件,推进演艺与游乐先进装备、水陆空旅游高端装备、沉浸式体验设施、智慧旅游系统及检测监测平台的研制,发展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文旅设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围绕下一代大飞机发展,突破新型布局、智能驾驶、互联航电、多电系统、开式转子混合动力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推进超声速、超高效亚声速、新能源客机等先进概念研究。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围绕深部作业需求,以超深层智能钻机工程样机、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等高端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为牵引,推动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四)壮大产业主体7.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新企业。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培育多元化的未来产业推进力量。8.打造特色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数字化的供应链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加速数据、知识等生产要素高效流通。9.构建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标准互认和要素互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产品配套、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五)丰富应用场景10.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围绕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面向设计、生产、检测、运维等环节打造应用试验场,以产品规模化迭代应用促进未来产业技术成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推动产业链结构、流程与模式重构,开拓未来制造新应用。发挥中央企业丰富场景优势,加快建设多元化未来制造场景。加快工业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兴场景推广,以场景创新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11.打造跨界融合场景。依托重大活动,实现前沿技术和产品的跨领域、综合性试点应用,打造示范标杆。依托载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场景,加速探索未来空间方向的成果创新应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打造绿色集约的产城融合场景。创新未来信息服务场景,加速形成普惠均等、便捷智慧的信息服务新范式。12.建设标志性场景。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建立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库。引导地方开发特色化的标杆示范场景,依托场景组织高水平供需对接活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鼓励企业面向应用场景开展创新研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针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建设早期试验场景,引领未来技术迭代突破。(六)优化产业支撑体系13.加强标准引领与专利护航。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针对重点标准适时开展宣贯和培训,引导企业对标达标,加速未来产业标准应用推广。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完善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及储备机制,深化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组织协作,构建未来产业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专栏3:强化标准引领前瞻布局标准研究。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制定标准化路线图,研制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以及安全伦理等标准,适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应用试点。组织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和技术组织,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未来产业领域标准的宣贯、培训,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方法以标准形式导入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深化标准国际合作。支持国内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活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研制,探索成立国际性标准化联盟组织。构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未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监测与评估。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产业专利池,开展重点产业链专利分析,建设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14.同步构筑中试能力。按产业需求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提升精密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供给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一批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工程开发、技术熟化、样品试制、测试验证等中试服务水平。15.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前沿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16.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引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未来产业,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融合赋能,发展公路数字经济,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按照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形成部际协同、央地协作的工作格局。以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广先进的典型案例,营造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加大金融支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优化风险拨备资金等补偿措施。(三)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探索跨部门联合治理模式,构建多方参与、有效协同的未来产业治理格局。加强伦理规范研究,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引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产品开发等自律机制,完善安全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手段,防范前沿技术应用风险。(四)深化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等机制,鼓励国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国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推动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举办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组建未来产业国际创新联盟。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主动参与国际治理规则和国际标准制定,积极贡献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 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宣讲会顺利召开
    2022年10月21日,由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联盟助力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活动----政策宣讲会专场”顺利召开。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北三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协办单位,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首都创新大联盟)、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来自河北省部司局领导、联盟领导、哈工大、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的专家教授、联盟成员单位、京津冀相关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首都创新大联盟)区域合作部部长苏立清主持,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汪贤强为本次大会致辞。汪秘书长讲到,本次会议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二十大为中国今后五年至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发展奠定了方向。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联盟将重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的指示精神,服务于企业和园区产业,了解企业需要,帮助和支持企业发展,为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本次宣讲会邀请到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陈红作“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主题报告。陈红理事长详细介绍了联盟在政、产、学、研服务体系中的组织架构、科技创新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其它合作网络体系。同时介绍了联盟开展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情况,包括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与承接、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推进、资源对接与创新融合服务、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此外,陈红秘书长也与参会人员分享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前期的工作基础,包括开展的需求调研与供需对接服务、重大联合攻关项目的组织策划、人才引进、会展会议等工作。在产业协同创新之路上,陈红理事长着重讲解了政策帮扶、产学研合作,推进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科教研产合作的理念。此次政策宣讲会旨在为企业讲解国家和河北省关于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提升绿色转型发展的应变能力,为企业成功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助力。主办方邀请了中关村绿创联盟工业绿色循环发展专委会主任魏浩杰,魏主任作了“低碳环保类项目资金支持政策解读”的专题报告。报告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类资金政策、政策性银行贷款类资金政策和专项债政策三个方面向企业人员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内容、范围、申报条件、政策支持方向、支持比例、申报时间等都一一做了解答。本次宣讲会还特别邀请了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副处长袁有成,作了“双碳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政策解读”的专题报告。袁处长从河北省产业绿色转型政策体系、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河北省“十四五”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三个方面开展了讲解,对我国绿色发展政策要点、二十大关于绿色发展的要点、二十大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点等多层次展开详细解读,内容包括“十四五” 期间主要政策、政策要点、主要任务和目标、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了详细阐述。会议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参会企业代表积极提问,意犹未尽,这是联盟组织的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活动之首场活动,后期联盟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为政、产、学、研、企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 创新发展 产业共进——海光亮相科学仪器行业“达沃斯论坛”
    2021年4月21-23日,被业界誉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盛大召开。年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超过千人参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海光仪器携旗下HGF-V4原子荧光光度计以及HGCF系列连续流动分析仪亮相盛会,并获得“科学仪器行业分析仪器类领军企业”荣誉。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创新发展 产业共进”,政府、协会学会领导,相关机构负责人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传递了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市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科研仪器成果等内容。  在22日下午召开的“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上,揭晓了多项行业大奖,海光公司不负众望,再次获得“科学仪器行业分析仪器类领军企业”称号,值得一提的是,自该奖项设立以来,海光已连续14年获此殊荣,这是业界领导、专家和用户对海光公司的认可与支持,激励海光人继续奋进,不断向前。  会上,海光公司刘海涛总经理代表国产仪器讲话,刘总表示十五届年会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科学仪器年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见证了国产科学仪器的蓬勃发展和持续进步,海光能够连续14年获得领军企业的荣誉,离不开政府、专家、协会、学会、用户、媒体等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刘总还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产仪器更要勇于创新、砥砺奋进,相信科学仪器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海光始终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为环境保护添砖加瓦。在展览现场,海光公司向来宾展示了HGF-V4原子荧光光度计以及HGCF系列连续流动分析仪,两款仪器以其各自优势吸引业界同仁纷纷前来交流沟通,现场气氛愉快热烈。  行业盛会圆满落幕,海光创新发展的步履依旧不停歇。荣誉已成过去,征程就在脚下,未来海光将不忘初心,继续为促进科学仪器行业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 托普云农亮相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9月1日,2016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举行“2016第二届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北京智慧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办。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成员之一(以下简称“托普云农”)受邀出席了论坛。共有约400名农业相关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负责人,智慧农业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优秀农业物联网企业代表,农业企业负责人等人士参与论坛。本届论坛旨在通过论坛报告和产品展示等丰富形式探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之路,分享智慧农业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智慧农业应用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智慧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田永超,东南大学智能网络与测控系统研究所所长陈俊杰分别做了主题为《物联网技术助力农业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无线传感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的演讲,深入介绍了智慧农业在各学术方向的理论研究发展,为全力打造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新高地和交流展示交易最佳商务平台助力。托普云农常务副总朱旭华作为托普云农农业物联网项目产品委员会总负责人,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智慧农业中的智能装备》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精准生产”介绍了托普云农在农业环境监测、“四情”监测预警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和远程操控等方面智能设备的应用情况。环境监测方面,朱总主要介绍了土壤类、作物品质本体类、果实品质类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结合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现场展示说明了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的部分功能模块;针对“四情”监测预警系统,朱总一一介绍了公司在墒情、苗情、虫情、灾情方面的智能装备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具有联网功能的太阳能杀虫灯。结合“萧山临浦农科所水肥一体化”、“德清阳光农场花卉种植”的项目实施情况,朱总强调了在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和远程操控应用方面智能设备科学应用的必要性。此次论坛,镇江亚夫在线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正非(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探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也都在自身实战角度,从业务、研究等做了报告或项目路演。与会期间,朱总同参会嘉宾及参会涉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介绍了现阶段公司物联网项目的应用情况和先进的实施水平。还共同探讨了现阶段在农业物联网建设方面的困惑、难点、需求,为将来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于农打下基础。托普云农将依托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这个平台,集中展示农业物联网、农产品溯源、农业管理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等内容。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持续构建完善农业信息化产品体系,打造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行业标杆。同时进行源头技术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和重大产品研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政策多方位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 看科学仪器有哪些机遇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博大智慧,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药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今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从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提升中医药发展效益、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等七方面提出28条政策措施。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话题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3月13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修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3月29日,国新办就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将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一是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三是打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四是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五是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六是继续加强重点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七是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发布会上,孙志诚也表示 “十三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和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一道紧密配合,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总共安排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支持中医中药类项目建设。而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在‘十四五’期间有希望或者要努力争取比‘十三五’翻一番,这个力度是空前的。”孙志诚表示,通过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会投入,加强融资渠道支持,实施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工程,涵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开放发展等多个方面部署。中药发展正当时,在我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支持原始创新、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标准体系、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激活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均显得格外重要。为更好展示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和仪器信息网将在“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1)”期间,联合举办“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创新发展分论坛”,针对当下中药相关政策法规、中药分析技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等内容进行探讨。欢迎相关从业人员参加。一、会议时间  4月23日9:00-17:00(ACCSI 2021召开同期)  ACCSI 2021大会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1   二、会议地点  江苏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  三、组织单位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仪器信息网  四、会议主题  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最新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五、会议议程(拟定,以年会官网最终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4月23日报告题目:微流控药物分析“芯”方法及其应用报告人:清华大学 罗国安教授报告题目:中药质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果德安教授报告题目: LC-MS技术创新及在中药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人:北京大学医学部 屠鹏飞教授报告题目:中药安全性控制标准解读与岛津分析解决方案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医药行业专员 丰伟刚报告题目:待定报告人:赛默飞 色谱质谱事业部应用支持总监 薄涛午休报告题目:高分辨非靶向快筛技术实现对中药复杂基质中农残等痕量分析的研究报告人: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院 季申主任报告题目:中药经典名方古方比较学研究与实践报告人: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孟宪生教授报告题目:待定报告人:科哲茶歇报告题目: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报告人:南开大学药学院 白钢教授报告题目:中药配方颗粒关键质量控制与产业化报告人:神威药业集团 陈钟 执行总裁附:关于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市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4年的发展,单届参会人数已突破1000人,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 “年度优秀新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行业领军企业”、“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年度售后服务厂商”、“年度网络营销奖”“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方向。参会咨询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4 13671073756 杜老师 15611023645李老师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老师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K报名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
  • 创新发展 产业共进——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4月21-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ww.woyaoce.cn)、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城铁惠山站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成功举办。大会吸引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等行业约1400位高端人士参会。大会现场盛况自2006年至2021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已成功举办十五届,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会期三天。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常青、无锡市科协主席陈晓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区长方力、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跃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赵厚民等近百位重量级嘉宾出席本次大会。21日,ACCSI2021同期活动——第三届仪器CMO圆桌峰会、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创新100”研学班活动之“CEO夜话”环节如期举行。第三届仪器CMO圆桌峰会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创新100”研学班CEO夜话活动22日,分别进行了大会报告环节和“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并设置了独立的颁奖盛典环节,现场颁发了2020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2020科学仪器研发特别贡献奖、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2020科学仪器行业杰出雇主奖、2020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五佳企业、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成长潜力企业、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五佳企业、2020年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2020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2020年度新锐检测机构、我要测网2020年度网络影响力检测机构等13项大奖。本次盛典颁发的奖项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即产品奖、单项奖、企业奖、人物奖,层层递进。参会人员共同见证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优秀企业和人物高光时刻的同时,对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过去一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向趋势,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颁奖盛典23日,第六届中国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第五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创新发展论坛、第四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实验室智能化论坛、环境监测热点技术及市场论坛、“近红外光谱产业化瓶颈问题探讨”主题论坛、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贵金属及珠宝检测技术发展论坛、科学仪器及检测人才发展论坛等11个分论坛分别展开。分论坛现场政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近年来,江苏省及无锡市出台大量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旨在将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特色鲜明、研发创新活跃、制造实力雄厚的产业高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无锡为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大量机会,并打造了“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等诸多范例。ACCSI落地无锡,得到了无锡当地单位的大力支持。大会开幕前夕,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现场,30余位国内外仪器领域知名企业的董事长/CEO/总经理、质检院院长/所长,与无锡政府主管领导等,围绕“科学仪器如何与无锡市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邹建春 出席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无锡市工信局副局长陈荣明 出席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无锡市惠山区科技局局长钱莉莉 出席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22日大会报告环节,无锡市惠山区副区长虞洁介绍了无锡惠山区的多领域产业资源。讲到,惠山区依托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围绕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产业,打造了集测试中心、环境实验中心、样机试制中心于一体的科学仪器产业化平台——量子感知产业园。该产业园建成运营后将真正实现园内设计、园内生产,加速各类仪器设备的研发、验证、产业化,畅通科学仪器研发制造的流水线。无锡市惠山区副区长虞洁 作大会报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刘先德出席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历程,讲到“十四五”开局仪器及检测行业所面临的的机遇和挑战,并介绍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 刘先德产ACCSI2021期间,仪器信息网联合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第六届中国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副院长丁传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华芬等共同就中国临床质谱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等话题展开探讨、答疑解惑,为中国临床质谱产业链上中下游三方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助力中国临床质谱产业发展。第六届中国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仪器信息网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指导下,共同发起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韩晓东、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韩立等各大科研院所电镜专家,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电镜事业部总经理孟祥良、百实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鑫、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伟、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及业务拓展总监韩鹏等国内优秀电镜及周边技术企业代表,共同就中国电镜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等话题展开探讨,为国内电镜专家、电镜企业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助力中国电镜产业获得更多资源关注,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中国电镜产业市场。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此外,为推动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进程,ACCSI2021期间召开了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复旦大学教授吴赛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廖昭亮、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CEO贺羽等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技术公司代表等就如何推进并加快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进行了探讨。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学本次大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杜江峰、清华大学教授罗国安、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医师康熙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等百余位报告嘉宾,围绕市场热点、行业风向、技术发展、成果转化、产业痛点等分别在大会报告环节及10余个分论坛做现场报告,让参会人员对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最新的进展、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杜江峰研为促进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科研成果转化,仪器信息网特别举办了“第四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厦门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颜晓梅、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万瑛、复旦大学教授吴东平等多位创新成果持有人展示了创新技术成果。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药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为更好展示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共同举办了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创新发展论坛。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创新发展论坛 为规范近红外光谱仪器生产及应用标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进程,近红外光谱分会、江苏大学与仪器信息网联合举办了“近红外光谱产业化瓶颈问题探讨”主题论坛。主蓝星智云(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线分析高级工程师艾宏和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主管石文杰,分别分享了光谱仪器示范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及近红外光谱仪在植物提取行业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近红外光谱产业化瓶颈问题探讨”论坛资ACCSI2021的参会人员主要为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仪器公司中高层领导、检测公司中高层领导、科研院所研究员/副研究员、高校教授/副教授、实验室管理负责人、仪器用户单位决策人、政府领导、相关协会学会领导等,帮助参会人员快速拓展行业人脉关系。此外,本次大会还吸引了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高创澳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欧力士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融资机构高层参会。媒ACCSI2021得到多家媒体的大力支持。会前,《无锡日报》做了“无锡迎来科技盛会 交互沟通产业前沿信息”为题目的整版报道。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等中央、省级和城市媒体来对大会现场进行了报道。2021-4-15《无锡日报》A07版同期展位一览更多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 2021直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