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

仪器信息网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专题为您整合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话题讨论。

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相关的资讯

  • 21项检验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药监局关于将油包水类化妆品的pH值测定方法等21项制修订项目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通告(2023年第41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油包水类化妆品的pH值测定方法》等21项制修订项目并形成相应检验方法,经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其中,《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等8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α-熊果苷等4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等5项检验方法为修订的检验方法,替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原有检验方法(详见附件1),自2024年3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备案及抽样检验相关检验应当采用本通告发布的检验方法。《油包水类化妆品的pH值测定方法》《化妆品中丙烯酸乙酯等40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CI 10020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CI 11920等13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2-氨基-4-羟乙氨基茴香醚硫酸盐等1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等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氨基酸衍生化反应试验方法》《化妆品用化学原料荧光素渗漏试验方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上下增减剂量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固定剂量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体内彗星试验》等14项新增检验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详见附件1),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新增化妆品禁用组分“本维莫德”,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二章 化妆品禁限用组分 表1 序号128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新增化妆品禁用组分苯的管理限值(2mg/kg),将“若技术上无法避免苯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其限值不超过2mg/kg”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二章 化妆品禁限用组分 表1 注(3),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1项制修订项目情况汇总表2.油包水类化妆品的pH值测定方法3.化妆品中丙烯酸乙酯等40种原料的检验方法4.化妆品中CI 10020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5.化妆品中CI 11920等13种原料的检验方法6.化妆品中2-氨基-4-羟乙氨基茴香醚硫酸盐等1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7.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8.化妆品中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等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9.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10.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氨基酸衍生化反应试验方法11.化妆品用化学原料荧光素渗漏试验方法12.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上下增减剂量法1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固定剂量法14.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15.体内彗星试验16.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检验方法17.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18.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等8种原料的检验方法19.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验方法20.化妆品中α-熊果苷等4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国家药监局2023年8月22日附件《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1项制修订项目情况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类型建议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章节同时废止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原章节内容1油包水类化妆品的pH值测定方法新增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1 理化检验方法总则 1.10油包水类化妆品的pH值测定方法2化妆品中丙烯酸乙酯等40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2 禁用组分检验方法 2.36 化妆品中丙烯酸乙酯等40种原料的检验方法3化妆品中CI 10020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6 着色剂检验方法 6.3 化妆品中CI 10020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4化妆品中CI 11920等13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6 着色剂检验方法 6.4 化妆品中CI 11920等13种原料的检验方法5化妆品中2-氨基-4-羟乙氨基茴香醚硫酸盐等1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7染发剂检验方法 7.3 化妆品中2-氨基-4-羟乙氨基茴香醚硫酸盐等1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6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8 其他原料检验方法 8.1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1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7化妆品中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等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8 其他原料检验方法 8.3化妆品中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等5种原料的检验方法8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方法新增检验方法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26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方法9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氨基酸衍生化反应试验方法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27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氨基酸衍生化反应试验方法10化妆品用化学原料荧光素渗漏试验方法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28化妆品用化学原料荧光素渗漏试验方法1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上下增减剂量法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29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上下增减剂量法12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固定剂量法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30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固定剂量法1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14体内彗星试验第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法 32体内彗星试验15本维莫德禁用目录新增第二章 化妆品禁限用组分 表1 序号128516苯的管理限值(2mg/kg)新增第二章 化妆品禁限用组分 表1 注(3):若技术上无法避免苯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其限值不超过2mg/kg。17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检验方法修订后替换原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2 禁用组分检验方法 2.16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2 禁用组分检验方法 2.16丙烯酰胺18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2 禁用组分检验方法 2.18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2 禁用组分检验方法 2.18 地氯雷他定等15种组分;化妆品中西咪替丁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48号通告)19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等8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3 限用组分检验方法 3.9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等8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3 限用组分检验方法 3.9 巯基乙酸 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20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4 防腐剂检验方法 4.9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4防腐剂检验方法 4.9 游离甲醛(序号出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 第17号通告)21化妆品中α-熊果苷等4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8 其他原料检验方法 8.2化妆品中α-熊果苷等4种原料的检验方法第四章 理化检验方法 2 禁用组分检验方法 2.26 氢醌、苯酚
  • 我国拟清理现有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方法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1日就《特殊膳食类食品标准的清理建议》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根据国外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建议新制定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是《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8天经口喂养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致癌试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公布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成立食品标准清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清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分为食品产品、理化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方法、特殊膳食类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规范8个工作组进行。   据了解,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方法标准清理专家组对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涉及的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进行整理和评估,依据《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以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考虑我国管理现状,借鉴或者采纳国际指南及方法,同时考虑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和需求,提出了现行标准清理结果和拟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目录。
  • 新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宣贯会举办
    p   为了配合新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颁布,促进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实施,统一各级毒理学检验机构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日前在北京召开了新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宣贯会。食品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研究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与规程分委会(毒理工作组)委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人员、新版各项标准起草人以及全国26个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毒理工作相关技术人员等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宣贯会,会议由食品评估中心毒理实验部贾旭东副主任主持。 /p p   本次宣贯会对于促进新版食品毒理学国家标准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获得高质量毒理学数据提供技术标准基础。 /p p & nbsp /p
  • 海光助力“第四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
    大数据、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为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对计算毒理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为推动我国计算毒理学科发展,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于2021年7月21-23日在延安成功举办了题为“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的“第四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海光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同与会人员展开交流讨论。  本次会议邀请到知名领域专家就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毒理学中的作用及其在环境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通过专场学术报告和展板交流,讨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我国计算毒理学科和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为人工智能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在计算毒理学研究及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提供交流平台。报道现场大会现场江桂斌院士作报告全体合影  海光公司从事无机元素分析研究近30余年,对于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环境与生态学专业、饲料专业、食品专业以及工业专业中重金属痕量检测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海光公司推出的原子荧光系列仪器可应用于环境保护、食品、疾病控制、医药医疗、卫生防疫、农业、地矿、冶金、化妆品、土壤、城市给排水、教学研究等,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检测方案。  HGF-V系列原子荧光光度计是海光公司推出的AFS4.0时代高性能原子荧光光度计,该产品集40多项全新核心技术于一体,采用高可靠性、高度智能化、高度自动化、免维护的人机交互设计,解决了传统原子荧光的痛点问题,在食品、环境、疾控、地质等领域样品检测中具备良好的性能。  小贴士:  中国毒理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Toxicology, CST)是中国毒理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学会。  中国毒理学会始终坚持“大毒理”办会理念,吸纳了全国毒理学相关专业领域的机构和人员参加,已先后成立工业毒理、食品毒理、药物依赖性毒理、临床毒理、生化与分子毒理、饲料毒理、遗传毒理、免疫毒理、生殖毒理、环境与生态毒理、生物毒素毒理、分析毒理、兽医毒理、军事毒理、放射毒理、毒理学史、管理毒理、中毒与救治、毒理研究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等30个专业委员会,涵盖医学健康、食品毒理、工业毒理、生态毒理等众多专业领域,单位会员遍布毒理学相关科研院所、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创新企业等,是国内吸纳专业门类较多的学术团体之一。
  • 化妆品中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指南发布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发布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印发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对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风险评估基本程序、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风险评估资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   附:关于印发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              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二、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一)危害识别: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等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危害特征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三)暴露评估: 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四)风险特征描述:确定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对具有阈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MOS)。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VSD)之间的差异。   三、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  申请人可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资料:   (一)申请人通过危害识别,判断产品中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可以提交相应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陈述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过程及该产品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理由等。  (二)经危害识别后申请人认为产品中含有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则应当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风险评估资料要求  我国化妆品相关规定中已有限量值的物质,不需要提供相关的风险评估资料;国外权威机构已建立相关限量值或已有相关评价结论的,申请人可以提供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报告等资料,不需要另行开展风险评估。  申请人提交的风险评估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来源。  (二)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概述,包括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  (三)化妆品(或原料)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并提供相应资料。  (四)国内外法规或文献中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在化妆品和原料以及食品、水、空气等介质(如果有)中的限量水平或含量的简要综述。  (五)毒理学相关资料:  1.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毒理学资料简述,至少包括是否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纳入致癌物。  2.参照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毒理学试验方法总则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摘要。根据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特性,可增加或减少某些相应项目的资料。  (六)风险评估应遵循风险评估基本程序,结合申报产品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具体评估内容及其结论。  (七)配方中含有植物来源原料的,对于仅经机械加工后直接使用的植物原料,应当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对于除机械加工外,需经进一步提取加工的植物来源原料,必要时,也应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  (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降低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含量的有关技术资料,必要时提交工艺改进的措施。  上述风险评估的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包括申请人的试验资料或科学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官方网站、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内容。   五、风险评估资料的审评原则  (一)对于申请人提交承诺书的,应对产品中是否含有与《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禁用物质等相关的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依据进行审评。   (二)对于申请人提交风险评估资料的,应对其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1.评估资料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上述有关资料要求,不能完整提供的应有合理说明;  2.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所提供资料是否为试验、检测报告或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  3.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来源是否清楚,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是否明确,是否提供该物质的含量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必要的毒理学评价资料,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等;  4.依据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充分,关键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科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正确。  (三)经审评认为承诺书存在问题的,审评专家应根据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提出具体意见及其相关依据。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依据或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对已经批准或备案的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有关的风险评估资料进行再审评。
  • 19项制修订项目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涉及色谱、质谱、光谱等仪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样品前处理通则》等19项制修订项目并形成相应检验方法,经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其中,《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样品前处理通则》等11项制定项目(详见附件2-12)为新增检验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详见附件1),自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化妆品中二噁烷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二甲硝咪唑等120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化妆品中二硫化硒的检验方法》(详见附件13-15)为修订的检验方法,替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原有检验方法(详见附件1)。自2024年12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备案及抽样检验相关检验应当采用本通告发布的检验方法。比马前列素、拉坦前列素、他氟前列素、他氟乙酰胺、曲伏前列素为新增禁用物质,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详见附件1),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19项制修订项目情况汇总表附件1.doc    2.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样品前处理通则 附件2.docx    3.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附件3.docx   4.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 附件4.doc    5.光反应性活性氧(ROS)测定试验方法 附件5.docx    6.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U937细胞激活试验方法 附件6.docx    7.皮肤吸收体内试验方法 附件7.doc    8.28天重复剂量经口毒性试验方法附件8.doc    9.28天重复剂量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附件9.doc    10.90天重复剂量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附件10.doc    11.扩展一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附件11.docx    12.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 附件12.docx    13.化妆品中二噁烷的检验方法 附件13.doc   14.化妆品中二甲硝咪唑等120种原料的检验方法 附件14.docx    15.化妆品中二硫化硒的检验方法 附件15.docx 国家药监局  2024年3月18日
  • 化妆品要做哪些检测,你知道吗?
    化妆品常规检测项目 常规检测项目: 铅、砷、汞、甲醇等。 卫生指标: PH、镉、锶、总氟、总硒、氢氧化物、硼酸和硼酸盐、甲醛、苯酚、防晒剂、防腐剂、染料、抗生素、维生素、可溶性锌盐等。 化学禁用、限用物质: 二甘醇、重金属、色素、防腐剂、甲醇、甲醛等。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 激素含量: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新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自 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是原卫生部印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7 年版) 的修订版。 2015年11月经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2015年12月23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特点1、化妆品安全性保障进一步提高调整了化妆品中的禁限用组分要求调整了部分准用组分的限量要求和限制条件调整了铅、砷的管理限值要求增加了镉的管理限值要求收录了二噁烷和石棉的管理限值要求2、适应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对《技术规范》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提供了释义,细化和明确相关概念,重点增加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内容、通用检测方法等与化妆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要求在保留《卫生规范》原有相关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收录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布的60个针对有关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的检验方法,满足化妆品技术研发和安全监管的需要。二、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化妆品上市前应进行必要的检验,检验方法包括相关理化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毒理学试验和人体安全试验方法等。
  • 2016(第二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有害结局路径(AOP)与风险评估培训会议 (第二轮通知)
    p   2016(第二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有害结局路径(AOP)与风险评估培训会议,将于2016年9月11 – 14日期间在杭州浙江三立开元名都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绍兴路538号)举行。会议由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并由浙江大学药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以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承办。热忱欢迎毒理学、环境科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工作者积极参会。 /p p 一、大会主席 br/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a3075338-3cd1-4cfd-861c-ace2c4595fe8.jpg" title=" 1.jpg" / /p p 彭双清& nbsp 研究员 /p p 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a59adc4d-38ce-4232-b393-79f6284999b0.jpg" title=" 2.jpg" / /p p 郝卫东& nbsp 教授 /p p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环境诱变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4cb216cf-1568-4fe5-8910-95dd3d83820d.jpg" title=" 3.jpg" / /p p 李波& nbsp 研究员 /p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院长 /p p 二、会议日程安排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c7f12bc7-f291-4327-9b2d-c49838d8968e.jpg" title=" 4.png" / /p p 三、会议主要内容 /p p   大会设主旨报告、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壁报交流及培训班。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将邀请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内外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做报告。专题报告主要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同时还将开展 strong “青年优秀论文奖” /strong 评选活动(1976年1月1日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会议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会议设有 strong 同声传译 /strong 。会议征文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p p    strong 主题I:毒理学替代法的建立与应用 /strong /p p   ①毒理学新替代方法的构建 ②毒理学替代法的验证 ③毒理学替代法在化妆品、环境毒物和药物等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④毒理学替代法的管理认可进展。 /p p    strong 主题II:21世纪毒性测试(TT21C)与风险评估 /strong /p p   21世纪毒性测试(TT21C)与风险评估:①化学物特征分析(QSAR模型等) ②毒性通路与描述 ③毒作用剂量-效应评估模型 ④体内-体外数据外推(PBPK模型等) ⑤ 21世纪风险评估(RISK21)。 /p p   strong  主题III:有害结局路径(AOP)的发展与管理应用 /strong /p p   有害结局路径(AOP)的发展与管理应用:①毒作用模式(MOA)与AOP内涵 ② AOP的构建与评估(数据权重分析等) ③AOP项目研究与案例 ④ AOP在人体健康及环境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p p    strong 主题IV:转化毒理学研究前沿 /strong /p p   ①暴露科学及评估技术 ②毒物暴露与疾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③计算毒理学与毒性预测 ④毒性测试新模型(干细胞及微生理器官系统等与虚拟器官模型)。 /p p   四、有害结局结局路径(AOP)与风险评估培训 /p p   针对有害结局路径和风险评估有关问题,将分别举办两个培训班。会议培训班对参会代表均免费,并可提供国家继续教育学分。 /p p    strong 培训I. 健康风险评估:原理与案例分析(国际化学制造商协会承办) /strong /p p   ①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②危害识别 ③剂量-反应评定 ④暴露评估与风险表征 ⑤Risk21与未来风险评估简介。 /p p    strong 培训II. 有害结局结局路径(AOP) /strong /p p   ①AOP概念与指导原则解读 ②AOP的构建要点与程序示范 ③AOP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④AOP国际最新相关进展等 /p p 四、部分已确定大会报告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6a37eb61-8fd9-4c40-bf46-be325711ea0a.jpg" title=" 5.pn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e2ea5300-7fe2-4066-a2c4-871180edd124.jpg" title=" 6.png"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419d01fb-cf75-46d9-9b41-3a58b7d1802f.jpg" title=" 7.png"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22e5c804-1dbf-47a2-b216-141dab9b8339.jpg" title=" 8.png"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f49aaedf-de4a-4c91-93e4-e842ecdc1bfb.jpg" title=" 9.png" / /p p 六、会议征稿及写作要求 /p p   本次会议将面向国内外征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研究或综述论文摘要,中文或英文均可。摘要限定1000字以内,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特别要注明责任作者的Email地址。中文研究论文摘要参照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共4项进行撰写。综述和英文论文摘要的具体格式不作要求。论文或摘要题目用四号加粗、其余用小四号,题目、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加粗,1.5倍行距、A4 版面。应使用规范的科学语言、准确、简练、流畅。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体。尽可能少用缩写词,不用图表。 /p p 七、会议注册及费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c5192530-49d3-475e-abcd-feafc973665d.jpg" title=" 10.png" / /p p   注:学生代表指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注册时需出具有效学生证或单位相关证明。会议陪伴人员800元/人。现场缴费只收现金,不接受银行卡和公务卡。建议提前电汇,汇款时请在留言中备注“替代会议”和“发票抬头单位名称”。(发票将在会议注册时领取,如需要提前领取,请直接与中国毒理学会办公室杨杨老师联系,电话:010-66932387)。会议注册费主要用于租用会场、会务设施、同声传译及会议资料等。参会代表的差旅费和住宿等费用自理。 /p p   中国毒理学会帐号信息: /p p   开户行名称: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永定路支行 /p p   帐号:0200004909014450531 /p p   户名:中国毒理学会 /p p   12位银行识别代码:102100000499 /p p 八、重要日期 /p p   2016年06月30日 投稿截止 /p p   2016年08月15日 参会确认(网上注册、会务费支付、酒店预定) /p p   2016年09月11日 报到注册 /p p 九、会务联系 /p p   联系人:苑晓燕(北京)、罗沛华(杭州) /p p   电话: 010-66948463(苑晓燕13693191616) 0571-88206915(罗沛华13819140900) /p p   传真:010-63866617 /p p   邮件:tatt2015@163.com /p p   网址:请登录中国毒理学会网站 a href=" http://www.chntox.org" target=" _self" title=" " www.chntox.org /a ,在会议专区选择相应会议进行注册、投稿和酒店预定,了解会议更多信息及最新动态。因9月份正值杭州旅游旺季且会议宾馆房间有限,请及时完成会议注册和酒店预订。 /p p br/ /p
  • 你的化妆品安全吗?——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指南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安全性。作为化妆品的“灵魂”,原料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原料的安全性?哪些因素会影响评估结果?本文将为您解答,揭开化妆品安全评估的神秘面纱。问题1: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如何使用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机构的结论?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选择欧盟消费者委员会(SCCS)、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以及其他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机构已公布安全评估结论的原料,需对相关评估资料进行分析,在符合我国化妆品相关法规及使用条件下,可采用相关评估结论,对有限制使用条件的原料,应在满足限制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其评估结论。不同的权威机构评估结果不一致时,根据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科学合理地采用相关评估结论。问题2:具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原料,可以豁免哪些毒性?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有安全食用历史类原料,应对其食用历史、生产工艺等进行全面充分研究,确保原料或制备该原料的原材料有可安全食用的特性。此类原料在安全评估时可豁免系统毒性,结合产品使用部位和使用方式等,对局部毒性进行评估。问题3: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TTC方法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含量较低且缺乏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的化妆品原料或风险物质。以下原料或风险物质不适用于本指南,包括: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强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和联苯胺类等)、蛋白质、类固醇、高分子质量的物质、有很强生物蓄积性物质以及放射性化学物质等;纳米原料、无机物、具有吸入风险的原料在评估其吸入暴露途径的安全风险性时;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和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问题4:植物提取物是否可以用TTC法进行评估?答:按照中检院培训解读,植物提取物由于组分复杂且批次间存在变化,鉴定和分析技术上存在困难,因此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对原料中的部分未知成分可以使用TTC方法进行评估。根据中检院发布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对于混合物如植物提取物,需确定待评估物质是否为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尽可能多的识别出单一或大类成分,除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必要溶剂或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外,需确定成分含量不低于50 %。对于已知成分,分别采用适宜的评估方法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使用安全,若含有结构类似的成分,应进行剂量叠加评估。对于属于非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的未知成分,若无法确定Cramer类别,其整体的Cramer类别按Cramer III类进行评估。对不能排除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的未知成分,采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的TTC阈值进行评估。问题5:什么是交叉参照?交叉参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应用技术指南》,交叉参照(Read-across)指基于化学结构或生物学活性的相似性,通过利用一种或多种类似化学物质(类似物)的毒理学终点数据来预测另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特定化学物质(目标化学物质)的相同毒理学终点信息的方法。交叉参照适用于结构明确,缺乏系统毒理学数据的非功效成分或风险物质。不适用于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和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写到最后: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是一种毒理学风险评价工具,&zwnj 用于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zwnj 该方法基于一个原则:&zwnj 当人体暴露剂量低于化学品的毒理学关注阈值时,&zwnj 该化学品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很低。&zwnj TTC方法最早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风险评估,&zwnj 现已扩展到食品包装物、&zwnj 食用香料、&zwnj 药物、&zwnj 工业化学品、&zwnj 化妆品等领域的安全性评价。&zwnj 使用TTC方法进行评估的基本条件包括化学结构明确、&zwnj 含量较低且缺乏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zwnj 对于待评估物质是否为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zwnj 除了通过遗传毒性/DNA反应性终点试验测试外,&zwnj 还可采用(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方法学进行预测。美国FDA在1993年提出可以使用0.5ppb食物作为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阈值,&zwnj 这表明TTC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zwnj 化妆品检定所也制定了《&zwnj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zwnj 等2个技术指南,&zwnj 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zwnj 这进一步说明了TTC方法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交叉参照和TTC方法的共同点在于:1. 只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缺乏系统毒理学数据的化妆品原料或风险物质;2. 不适用于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和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3. 通过计算机软件预测,能够替代毒理学中的部分动物试验。
  • 探索化妆品pH值的奥秘 ——电化学应用讲堂上篇
    化妆品指的是以涂搽、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已经不局限于温饱,开始追求美的享受。另外自古人人皆有爱美之心,而化妆品恰巧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中国人口众多,这些导致了化妆品需求的庞大,从而推动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目前化妆品品牌众多,厂商林立,质量也参差不齐。由于化妆品是直接与人体接触,因此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对于化妆品,国家有一定要求规范,特意制定了一本《化妆品卫生规范》,详细列出了从原料、成品、包装等各方面指标供各大厂商参考。其中指出一般要求:在正常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化妆品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也列出毒理学实验方法、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等。在上述《化妆品卫生规范》检验方法中卫生化学检验方法提及了氢氧化钠和pH等酸碱度指标,另外国标GB/T 13531.1《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 pH值的测定》,此处特别说明酸度计(亦即pH计)精度至少为0.02,且带温度补偿功能。另外针对洗面奶、洗面膏,2013年制定的国标GB/T 29680-2013指出乳化型和非乳化型25℃时pH值的范围,其中乳化型pH(25℃)为4.0~8.5,非乳化型pH(25℃)为4.0~11.0。2013年制定的润肤霜膏行业标准QB/T 1857-2013水包油型产品pH(25℃)大致为4.0~8.5。洗发液(膏)、洗手液、染发剂、护发素等等化妆品产品行业标准也指出了pH范围和测试方法。 化妆品样品pH(25℃)范围较广,一般为pH4~9。而为什么化妆品有一定pH值呢?因为皮肤只有在正常的pH值范围内(也即是弱酸性),才能使皮肤处于吸收营养的最佳状态,此时皮肤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以及弹性、光泽、水份等,都在最佳状态。可见pH值与安全、舒适、保养是密不可分的。另外皮肤表面的弱酸环境对酸碱均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称为皮肤的中和。其有酸中和、碱中和之分,通常碱中和能力强弱体现了肌肤的好坏。前面介绍正常皮肤的pH值有一定范围(pH=4.5~7),皮肤长期处于这个pH值外会造成肌肤的损害、衰老。因此选择正确pH值的化妆品使用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化妆品pH检测呢?请关注下一期讲堂,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哦!
  • 2010年SFDA加快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体系建设
    记者从19日闭幕的2010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获悉,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快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的建立和提高是严格准入、有效监管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提醒我们,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说。   他指出,要以建立和完善原料安全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注册标准为重点,启动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标准研究,制定原料安全标准和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完善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建立化妆品产品注册标准。   边振甲还表示,要不断提高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准入门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安全保障基础。在餐饮服务方面,要研究制定餐饮服务分类许可指南,对不同业态的餐饮服务单位设定不同的准入条件。在保健食品、化妆品方面,完善《保健食品评价指南》,加快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毒理学检验方法的研究,拟定《化妆品卫生规范》的相关补充规定,进一步提高技术准入门槛。
  • 慧荣和携毒理实验仪器参加2023年中国毒理学会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和珠海南医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毒理学会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于2023年4月8日-11日在广东省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大会是中国毒理学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线下全国大会,也是团结抗疫3年来全国毒理学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现场面对面交流盛会。大会紧紧围绕毒理科学前沿热点和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重大需求,邀请了多位毒理学界两院院士、杰出学者出席并作主题报告,众多一线青年科技踊跃报名参会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大会设置主旨报告主会场和7个专题分会场,20余个毒理学热点专题在大会期间作充分研讨。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大会的金牌赞助厂商、呼吸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参加本次大会。我司展示了数十款毒理实验仪器,其中有大动物口鼻吸入暴露系统、小动物口鼻吸入暴露系统、气液式细胞暴露系统、全自动AMES仪、微核染色体畸变图像自动分析系统、新一代药用圆盘撞击器与呼吸模拟器、全自动QuECHERS实验仪、各类气溶胶发生器等。大会期间,科技委员会主席马璟老师等人到我司展位参观了我司展示的多款仪器,并对我司多年来在毒理实验仪器领域取得的突破表达了高度认可。此次参展的仪器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老师前来参观了解。作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我们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气溶胶与健康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以研发、生产世界一流毒理实验仪器为目标。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召开,欢迎对我司实验仪器感兴趣的各位老师来电咨询!
  •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等8项标准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等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拟自标准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2年9月20日前将意见反馈表(附件9)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我部。   传 真:010-67711813   电子信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1.《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2.《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3.《啮齿动物显性致死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4.《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体外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5.《体外哺乳类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6.《体外哺乳类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8. 《毒物动力学试验》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   卫生部办公厅   2012年7月23日
  • 液质联用新方法|《化妆品中新康唑等8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发布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新康唑等8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方法规定了规定了化妆品中新康唑、苯硝咪唑、氯甲硝咪唑、奥硝唑、替硝唑、异丙硝唑、洛硝哒唑、羟基甲硝唑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膏霜类、乳液类、水剂类皮肤用化妆品中新康唑等8种组分的测定。该方法主要采用搭配电喷雾离子源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作为主要分析要一起。方法概要中提到,样品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定性、定量离子对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该方法由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起草,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作为验证单位。更多关于方法的详情,可见附件。《化妆品中新康唑等8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 视频回放|“药物毒理学研究”会议精彩放送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7月22日下午,仪器信息网举办“药物毒理学研究”网络会议,会议邀请到6位药物毒理学研究专家及技术专家进行精彩内容分享,共吸引50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医院等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报名参会。为方便更多从事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学习,现特将会议内容剪辑整理,点击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或 strong 报告图片 /strong 即可进入视频观看页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4.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1391a646-cac5-4f4f-9fd9-35650d91fa91.jpg" title=" 2.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2.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张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4.html" target=" _blank"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化合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根据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要求,综述了毒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讲述了不同研发阶段毒理学的要求。早期新药发现阶段,主要关注药物的心脏、肝脏、神经系统的毒性以及药物靶点相关的毒性问题,为候选药的筛选提供安全性评价。在IND以及后期临床研发阶段,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的需要和给药方案设计适合支持临床研究以及上市的毒理学试验,包括不同给药时间的重复给药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癌性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6.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07a6b38-13e5-47b5-9240-aaf264823173.jpg" title=" 3.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3.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贺全仁(上海复宏汉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6.html" target=" _blank" 《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毒理学研究》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根据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要求,综述了毒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讲述了不同研发阶段毒理学的要求。早期新药发现阶段,主要关注药物的心脏、肝脏、神经系统的毒性以及药物靶点相关的毒性问题,为候选药的筛选提供安全性评价。在IND以及后期临床研发阶段,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的需要和给药方案设计适合支持临床研究以及上市的毒理学试验,包括不同给药时间的重复给药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癌性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2.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4401263-c861-4802-b455-443de02785bd.jpg" title=" 1-1.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1-1.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张乐帅(苏州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2.html" target=" _blank" 《肝细胞的3D培养与药物肝毒性早期评价的应用》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试验失败和上市后药物撤市的主要原因。体外评价模型如人类肝细胞单层培养技术易,不适合长期重复给药的研究;而动物模型则与人类存在种属差异,不能充分预测药物对人体的慢性肝毒性。肝脏3D模型保留了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可用于长期肝毒性检测和相关机制的研究。本讲座将就肝脏3D模型的制备方法、制备用细胞、药物性肝损伤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就3D肝脏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和市场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3.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e183a0c-73be-4d34-9fe3-c26d87e81418.jpg" title=" 4.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4.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王园(德祥科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3.html" target=" _blank"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5.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ff2599e-36c0-4790-9bf0-a2b3f784255f.jpg" title=" 5.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5.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徐雍羽(珀金埃尔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5.html" target=" _blank" 《LST制药前沿应用系列-高通量肝毒分析和研究》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上市药物撤回的首要因素,肝毒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要和重要的检测内容。除了传统的小分子药外,当下火热的大分子药物也面临着来自于肝毒的挑战。在今天的报告中,我们围绕生命科学产品线,结合当下肝毒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从体外到体内水平向大家介绍珀金埃尔默整体解决方案和应用关注点。 /p
  • 欧盟将实行新的化妆品安全报告制度
    2013年7月起,欧盟化妆品法规(EC)No 1223/2009将全面替代旧的化妆品指令。新法规中的化妆品安全报告制度将替代此前要求的毒理学风险评估(TRA),旨在更好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国内市场稳定。法规的附件I提供了安全报告所需细节的框架。   毒理学风险评估是一种根据欧盟化妆品指令76/768/EEC规定,要求在化妆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对其基于成分展开的安全评估,以确保化妆品在正常或合理情况下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执行TRA,制造商或供应商必须提供以下信息:    产品形象    对产品所有配方成分分别用化学名称和CAS编号做详尽描述    活性成分百分比(通常用于表面活性剂)    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    过敏原声明,所使用各类香精的国际化香料组织证明和MSDS   为了保证评估的全面,与毒理学风险评估的要求相比,化妆品安全报告制度新增了额外的信息,包括:    成分的预期作用    物理/化学特征,如PH值等    化妆品的稳定性    微生物特性、保质期挑战性试验    接受监督投诉和不良反应报告    新型化妆品的用法和剂量
  •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南》征求意见
    关于征求《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食药监许函[2010]474号   2010年11月29日 发布   有关单位:   为加强化妆品新原料管理,做好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司组织起草了《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将修改意见于2010年12月10日前反馈国家局食品许可司。   联 系 人:陈张好,陈少洲   联系电话:010-88330422,88330405   传  真:010-88373268   电子邮件:chenzh@sfda.gov.cn   附件: 1.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2.反馈意见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录: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化妆品新原料的安全性评价。   一、化妆品新原料的定义   化妆品新原料是指在国内首次使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天然或人工原料。   二、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要求   化妆品新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量,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化妆品新原料毒理学评价资料应当包括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综述、必要的毒理学试验资料和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化妆品新原料,一般需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   (一) 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二)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三)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四) 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五) 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六) 亚慢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   (七) 致畸试验   (八) 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   (九) 毒物代谢及动力学试验   (十)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还可考虑其他必要的试验。   如果该新原料与已用于化妆品的原料化学结构及特性相似,则可考虑减少某些试验。   本指南规定毒理学试验资料为原则性要求,可以根据该原料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类似化学物的毒性等资料情况,增加或减免试验项目。   根据产品的暴露途径,提供相应的急性或重复毒性毒理学资料。若以100%皮肤吸收来计算全身暴露量(SED), 可采用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的NOAEL来进行风险评估,可不再进行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对于亚慢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如试验周期低于90天的,应适当增加安全系数。   三、申请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资料的具体要求   申请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应按《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提交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制报告   1. 原料研发的背景、过程及相关的技术资料。天然原料还应包括该原料化学成分、功能、毒理等研究的文献资料或试验资料。   2. 原料的来源、分子量、分子式、化学结构式、理化性质。   (1)原料来源:应说明原料名称,包括化学名、INCI名称(国际化妆品原料名称)(如有)及中文译名、CAS名和CAS号(如有)、商品名,应明确原料为天然或人工的,原料应为单一物质(由于技术等原因必须复配的除外) 天然原料应为单一来源,应提供拉丁学名和使用部位等 聚合物还应提供平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   (2)理化性质:如感官性状、溶解度、稳定性、熔点、沸点、比重、蒸汽压、pH、pKa、折光率、旋光度等。   3. 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目的、范围,基于安全的使用限量及依据。   (二)生产工艺简述及简图   应说明化妆品新原料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艺参数,如使用原料、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等)、催化剂、稳定剂、中间产物及副产物、精制过程等 若为天然提取物的,应说明其加工、提取方法,包括加工、提取条件,使用溶剂、可能残留的杂质或溶剂等。   (三)原料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包括规格、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控制措施等   1. 规格:包括纯度、杂质及其含量及其他理化参数,保质期及贮存条件等 若为天然提取物的,应明确其质量控制指标 若为聚合物,应说明单体及其含量   2. 检测方法:原料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杂质的检测方法等   3. 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控制措施。   (四)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包括原料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毒理学试验资料可以是申请人的试验资料或科学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官方网站、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内容。   1. 申请化妆品新原料,一般应按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要求提交毒理学试验资料。   2.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按以下规定提交毒理学试验资料:   (1) 凡不需列入《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和染发剂以及从安全角度考虑不需要列入限用物质中的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 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②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③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④ 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两项试验)   ⑤ 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⑥ 亚慢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   ⑦ 致畸试验(采用交叉参照获知化妆品新原料毒性的除外)。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补充相关试验资料。   (2) 当植物某些部位提取物已经被允许用作化妆品原料,其他部位申请化妆品新原料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 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②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③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④ 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两项试验)   ⑤ 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当全植物已经被允许用作化妆品原料时,则该植物各部位不需再按新原料申请。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补充相关试验资料。   (3) 凡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如食品原料、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公布的药食两用物品等,或已有国外权威机构评价结论认为在化妆品或食品中使用是安全的,或在国外或地区批准的化妆品中允许使用的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②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③ 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补充相关试验资料。   (4)含有至少3个单体单元的序列分子,其至少与1个额外单体单元或其它反应物通过共价键连接,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道尔顿的聚合物的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② 皮肤光毒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补充相关试验资料。   (5) 无任何致癌、致突变的结构预警且全身暴露量(SED) 低于1.5ug/kg/day的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 急性皮肤和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②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③ 皮肤光毒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补充相关试验资料。   (6)化学惰性(如无活性反应基团化合物,无机物, 烷烃类等)或易挥发(沸点低于100℃,或沸点在50至260℃之间且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2Pa)的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② 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补充相关试验资料。   四、化妆品新原料的审评原则   (一)对于申请人提交的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1. 安全性评价资料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上述有关资料要求   2. 化妆品新原料的来源是否清楚,新原料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是否明确,是否提供新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目的、依据、范围、使用限量、检测方法以及必要的毒理学评价资料等   3.依据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充分,关键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科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正确。   (二)经审评认为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资料存在问题的,审评专家应根据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和科学依据,提出具体意见。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相应的安全性评价资料。   (三)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对已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进行再审评,对其他新类型的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价要求另行规定。
  •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相对密度的测定》 国标宣贯会 邀请函
    GB/T13531.4—2013《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相对密度的测定》由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牵头起草制定,并已于2014年2月15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2014年化妆品检测中重要的标准之一,它将给大家日后的工作带来哪些帮助和机遇?本次宣贯会特别邀请了国家轻工业香料化妆品洗涤用品质量监督监测广州站—莫启武站长(博士),届时他将详细阐述化妆品及香精香料检测中的新标准、新法规,并现场解答各位在样品检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奥地利安东帕公司将分享其为香精香料日化产品量身打造的分析检测方案,涵盖了密度、黏度、折光率、微波消解、流变性等众多参数。安东帕发明的U-型振荡管法密度测量技术,其快速、准确和高效将给使用者带来革命性的检测效率,不但具备无与伦比的温度测量精度和黏度自动校正功能,且具有快速、小巧,用途广泛,节省能源、样品和溶剂等多种优点。 我们诚邀您参加此次会议,与业内专家以及安东帕公司各大产品线的技术专家一起,面对面探讨各种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分享和交流如何应对现有应用中面临的困惑与疑难,并亲身体验安东帕产品的精确、可靠与便捷。我们携卓越的产品、先进的解决方案和翔实的应用案例,恭迎您的莅临。 日期:2014 年8月22日时间:09:00 – 17:00地点:广州市天河路228号广晟大厦29楼会议室 (天河体育中心正佳广场) 如果您有任何咨询或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梁国梅电话:020-3836 1699 传真:020-3836 1690 邮件:may.liang@anton-paar.com 网址:www.anton-paar.com 诚挚敬意!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邀请函回执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11/down_334433.htm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莫匹罗星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通知,批准发布发布《化妆品中莫匹罗星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通知原文如下: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中莫匹罗星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化妆品中莫匹罗星等5种组分的测定(BJH 202201)国家药监局2022年7月27日1658998311794014089.docx
  • ISO 发布纳米制品的毒理学测试报告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发布了一份技术报告,它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对纳米制品进行毒理学测试。纳米技术被认为是在21 世纪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它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都很广阔,包括医学上的诊断和治疗,高效能源的开发,更轻便、更强有力又便宜的材料的制造,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电子产品的生产以及更清洁、廉价的水的获取。该报告同时还特别提到了特殊纳米材料的作用,尤其是纳米粒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ISO 在这些领域标准制定的进展情况。   ISO 发布技术报告ISO/TR 13014:2012,纳米技术—工程纳米材料理化特性毒理学评估指南,目的是在对纳米制品进行毒理学检测前,为健康专家及其他专业人士理解、计划、确定和处理纳米制品的相关理化特性提供协助。   制定ISO/TC 13014 标准的ISO 工作小组负责人Richard Pleus 博士认为,通过对纳米制品化学和物理特性的不断了解,有利于减少纳米材料的毒性和开发更为安全的替代产品。这份报告中涉及的已经完成的工作中在毒理学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会告诉科学家正在被检测的物质该是什么样子,成分是什么,它与周围环境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 科研创新从研制仪器开始——走进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地球上有多少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这个问题无法精准回答,据美国《化学文摘》统计,已注册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1.6亿种,其中被大量生产和使用的约有10万种。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美国化学会的徽标上写着一句名言:化学为了生活。化学品的广泛使用极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说,化学品只要生产出来就可能被使用,从而进入环境,也就有可能进入生命体。”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告诉《中国科学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这10万种化学品中,虽然科学家已经锁定了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真凶”,但仍有大量“嫌疑犯”逍遥法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发现更多隐匿在环境中、对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巨大的新型污染物。“在我们实验室的布局中,始终把解决有毒有害化学品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放在首位。”江桂斌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开创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先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和北极,除了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动物还面临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威胁。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POPs在北极熊体内的浓度高得吓人,幼熊因为吃了受污染的母奶,中毒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POPs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常规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江桂斌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POPs是一类毒性很强,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的污染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正是聚焦POP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其环境过程,开发污染控制技术。其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初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分析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为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1980年出版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成为我国现代环境监测方法的基础 1980年提出多氯联苯测试方法、1987年提出二恶英分析方法,开创我国POPs研究先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e3d25457-368d-4ad3-81e9-8d197f531eb3.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ario J. Molina(中)来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二恶英作为一种强致癌性POPs,由于在环境中浓度低,监测难度极大。20年前,国内二恶英研究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精密仪器设备和超痕量分析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要打破这一瓶颈,必须有真金白银的投入。2002年还在读博士的研究员张庆华清晰记得,当年生态环境中心举全中心之力,把全年400万元预算几乎全部投入建设二恶英实验室。在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实验室成员“摸着石头过河”,一砖一瓦建起了二恶英实验室,为建设我国其他二恶英分析实验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培训的学员已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02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环境分析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实验室成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2004年,经科技部批准,筹建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通过验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生态环境中心副主任杨敏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很好的科研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有经费支持自由探索性的创新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迎来跨越式发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从发展态势看,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无疑给了实验室一次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自2003年起,实验室研究员江桂斌、郑明辉接连领衔有关POPs的3个“973”项目,在结题验收中均被评为优秀。通过15年扎实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发展了POPs检测技术与方法,摸清了典型POPs环境污染与人体暴露的特征,研发了从源头减少POPs排放的污控技术,为我国制定环境生态安全政策提供了科学支撑,引导了国内外相关研究。2013年,实验室POPs研究集体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为认识POPs的远距离迁移特性,实验室在被称为地球“三极”的南极、北极和珠峰地区开展了长期观测。2005年,张庆华参加了青藏高原科考,在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玛峰前进营地取样 2009年,他和江桂斌一起参加了南极科考 2010年江桂斌踏上北极,开始了实验室涵盖“三极”的POPs研究。此后,实验室十几人次先后参加南、北极考察,获得许多宝贵的样本资源,并和西藏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联合实验室。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122f623d-7f62-4cdb-a77d-ba17f8e526b2.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青藏高原科考——珠峰合影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成立16年间,中国经历了公众环境意识觉醒和环保产业快速增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默默坚守着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实验室先后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部分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十二五”重大科技进展及标志性成果 成为国内软硬件条件最好的二恶英实验室,拥有5台高分辨色谱质谱联用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POPs监测计划示范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认为,实验室成功的秘诀在于牢牢抓住“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同时随着研究深度的积累和广度的增加,不断将研究的基础性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目标的硬实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杨敏亦表示:“更好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该肩负起来的重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二恶英控制方面,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排放的痕量二恶英减排难度极大。郑明辉团队独辟蹊径,发明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阻滞技术,应用于垃圾焚烧厂后,使二恶英排放量低于国际最严排放标准。该成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9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28e794a4-27f4-4387-ad21-966a8c70c95b.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29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采集并探测PM2.5中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的有害颗粒物组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发现,虽然工业化活动大大降低,但大气污染有时依旧严重。研究员刘倩告诉《中国科学报》,这说明现有常规技术不能满足PM2.5精准溯源的需求。在雾霾溯源方面,他所在的团队研究发现硅同位素指纹可以作为追溯PM2.5一次源的指示物,进而揭示燃煤是北京今年冬春季雾霾加重的重要原因,为PM2.5溯源提供了新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新型污染物筛选方面,研究员阮挺告诉记者,目前只有部分污染物被列入国家监管范围,要扩大这一名单,必须加大技术投入。经过十多年积累,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为高通量新型污染物的识别和复合毒性效应等研究提供了全新平台。依据此平台,已识别了100余种具有潜在健康危害的新型污染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扎实科研基础支撑国家履约谈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瑞士日内瓦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际会议之都”。自2006年起,《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代表团技术专家郑明辉每年都要数次往返日内瓦,参加履约相关会议。但他完全无暇领略迷人的风景。因为,履约谈判每一场都是“硬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d754941-76de-416d-9346-8c279e13ba8d.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201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大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有一次会议开到凌晨5点,睡眼蒙眬的会议主席发现参会者全都趴在桌上睡着了,不得不宣布休会。”郑明辉回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履约相关国际技术标准编制不仅有科学技术问题,还有政治和策略的考量,而缔约方大会更是国际环境外交的激烈交锋。“代表经常为国际履约行动规划吵得不可开交,很多平时关系很好的外国专家谈完也‘六亲不认’了。”郑明辉笑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斯德哥尔摩公约作为著名国际环境公约,针对的正是POPs。为了用科学论据最大限度支持全球履约、维护国家利益,实验室成员江桂斌、郑明辉、王亚韡已60余次参加履约相关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表示:“履约技术支持是系统工程,实验室平台和资源使得国内不同学科科学家能够形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合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2c779de9-2522-43ac-999a-b62a906e2395.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3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郑明辉2017年参加全球POPs监测协调委员会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前方谈判,后方支援。谈判桌上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背后,是基础研究的深厚积累。例如,在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POPs名单的全氟烷基化合物及短链氯化石蜡研究方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论文总被引频次都排名全球第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相关研究不仅支持了履约谈判,也为国家环境建设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实验室建立了二恶英排放清单调查方法学,多种排放因子被公约标准工具包引用 参加制定的《全球POPs监测导则》在全球监测计划中反映了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需求 筛查出我国二恶英十大重点排放源和四大优先控制污染源 提出的我国二恶英排放清单收录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实施计划》,成为我国制定二恶英污染防控对策的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凝心聚力 和谐奋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近几年,人才争夺呈“白热化”,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但仍然凝聚了一批“想干事、干大事”的科研骨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倩看来,实验室能给年轻人创造上升通道和团结向上、凝心聚力的科研文化,提供使其快速成长的资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82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9ddeff2-6182-4780-a575-eccc1c7d7d52.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282"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稳定同位素分馏技术探索水体中银纳米颗粒转化行为 strong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刘倩本人就曾经历过研究方向的变更。为了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他曾用3年时间和学生一起在科学迷雾中摸索,利用学科交叉优势,终于在环境纳米同位素分馏方面获得令人振奋的新发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这就是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科研人员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自主创新。”刘倩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从1984年到生态环境中心读研究生至今,30多年的科研生涯除博士后和国外访学,几乎全部在此度过。2017年,他从生态环境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下,全身心投入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做了几十年科研,江桂斌感慨,科学家最大的幸福在于能够从事自己所钟情的科研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努力塑造学术自由、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据悉,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出国后学成归国率很高,最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大多是从实验室走出去的,杨敏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认同实验室的文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如今,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研究员37人,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这支队伍虽然规模不大,但高水平人才却很稳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表示,实验室之所以能稳得住人才,得益于用事业发展吸引人才,促进青年科学家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为其提供平台,实现科研跨越与人生理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我们的优势是集中团队力量攻克科学难题,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提升实验室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成果。”江桂斌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科研创新从研制仪器开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15年回国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立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成立一个3D打印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当时,胡立刚计划开展单细胞分析研究,但商品化的质谱接口不能满足研究需求,也没有厂商能够提供商品化的专用接口,他冒出了自己打印接口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实验室主任江桂斌的全力支持。于是,胡立刚带着两三个学生一头扎了进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71f438a2-ade3-49a3-8375-0cf79373b9ec.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600" height=" 43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3D打印技术制备质谱仪器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刚开始挺痛苦,基本上是外行,构型理论化设计和优化花了很长时间,其中涉及流体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材料加工等多种基础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胡立刚说。历经两年的摸索和攻坚破难,他们终于走通了全流程,购买3D打印机,轰轰烈烈干起了分析仪器器件3D打印的技术研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3D打印实验室,记者看见了打印出的成品。小孩拳头大小的零件看着不起眼,里面却暗藏玄机。接口内分布了打印精度达2微米的导流柱,能满足科研需求,而这正是常规机加工厂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18年,3D打印研发的单细胞质谱接口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没想到很快就受到相关企业的关注,并于2019年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单细胞质谱分析是生命科学和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市场需求很旺盛。”胡立刚说,“国内材料合成是强项,精密加工却是短板,3D打印正好可以利用合成的强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块短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重视科研仪器自主研发,先后研发了毛细管电泳单分子偏振成像检测仪、便携式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快速检测仪、高灵敏度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装置、色谱和原子荧光联用仪器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分析仪器,部分仪器已产业化并推广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还创新性地提出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的设想,这也是全球首台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bf7dfb45-d8d3-4049-a05e-c6e10add8469.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05年,江桂斌首次提出成组毒理学概念,发明了高通量毒性筛选平台,201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在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融入了新的创新思维,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的“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重新纳入系统研制的轨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该仪器结合微量复合污染物识别与毒性评价为一体的全新思路,在复杂体系效应导向的毒物筛查与识别新方法和基于信号通路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基础上,建立未知毒物筛选及复合毒性效应的技术通用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有了它,我们对新型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甄别将如虎添翼。”江桂斌说。(陈欢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通过科技部论证,2007年正式通过验收。2010年和2015年在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的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毒理与健康效应。实验室围绕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大需求,针对PT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推动我国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学科的发展、支撑国家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先后主持6项“973”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等,研究成果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验室发起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系列国际会议,自2004年以来连续召开了16届,已成为PTS研究领域水平最高、国际同行积极承办的国际会议之一。 /p p br/ /p
  • 必看!环境毒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全网首发(视频无回放)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a2e5e5d-590c-40ad-a90b-a0e808d0f4e4.jpg" title=" 图片.png" alt=" 图片.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一系列日趋复杂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已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解这些物质的毒性及作用机理,就需要运用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环境毒理学 /span /strong 相关知识。 strong 环境毒理学 /strong 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机理的学科,致力于识别、评价和控制化合物对人类及其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在制订标准、法规和法律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年来,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纳米材料(NMs)、持久性有机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 /span /strong 等的毒性毒理研究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环境污染物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遗传效应、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兴奋效应现象 /span /strong 也成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热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此,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特携手 strong 环境毒理学领域专家 /strong 将于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020年7月17日 /span /strong 召开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环境毒理学相关研究技术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 /span /strong ,共同探讨环境毒理学相关研究进展及应用。旨在为同行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并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促成项目合作。欢迎您报名参加!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80, 77) " (本次会议专家报告将不提供视频回放)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 会议日程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53f58e18-2606-49f7-8e66-24f205602418.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200630151728.png" alt=" 微信截图_2020063015172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 演讲嘉宾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616dfc8-6e9e-42b3-9c1d-2ad71a9e30f4.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200630151740.png" alt=" 微信截图_20200630151740.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80, 77) " 本次会议专家报告将不提供视频回放,只能现场听会,想了解环境毒理学领域内专家的最新研究进展,千万不要错过本次网络直播会议,就赶快报名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lx2020/"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lx2020/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参会名额有限,先报先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10px height: 21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65ef99e-d4e3-40b2-adac-1cf4eae56800.jpg" title=" 毒理.png" alt=" 毒理.png" width=" 210" height=" 210"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环境毒理学”交流群,了解更多会议信息及环境毒理学最新研究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1px height: 5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4d8b76a-777b-4e5e-b39e-cc4b7a026bed.jpg" title=" 毒理学群.png" alt=" 毒理学群.png" width=" 301" height=" 550" / /p p br/ /p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氯倍他索乙酸酯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批准《化妆品中氯倍他索乙酸酯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予以发布。此条例起草单位为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主要起草人为李丽霞、刘红、杨飘飘、曹全胜;验证单位为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本方法规定了化妆品中氯倍他索乙酸酯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液体(水、油)类、膏霜乳类、凝胶类、泥类和贴膜类化妆品中氯倍他索乙酸酯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样品以乙腈为溶剂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定性,定量离子对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附:化妆品中氯倍他索乙酸酯的测定.docx
  • 新品速递 | 21项化妆品检验方法配套标准品上架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 将21项检验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其中,替换5项检验方法,新增14项检验方法,并新增禁用组分“本维莫德”以及“苯”的管理限值(2mg/kg)。阿尔塔科技作为被CNAS认可的有机标准物质的生产制造商,紧密配合国家药监局的行动,推出对应的标准物质混标解决方案,助力相关实验室高效的完成新增21项检测方法的扩项工作,为新方法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部分相关产品: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关于我们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具有专业研发及生产能力的国产标准品企业,公司坚守“精于科技创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生活”的企业愿景,秉持”致力于成为标准品第一品牌”的企业使命。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通过ISO 17034/CNAS-CL04认可),并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于2022年获批筹建“天津市标准物质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津市瞪羚企业等,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稳定同位素产业基地,主持完成和参加了多项天津市重大科研支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处于我国标准品和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行业的领先地位。经过10余年的努力,阿尔塔科技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受到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赞誉,成长为行业内国产高端有机标准品的知名品牌。2022年底,阿尔塔成功携手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迪安诊断旗下子公司),进一步开拓医药和临床检测标准品,为多组学创新技术以及质谱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保障,精于标准品科技创新,创造绿色健康品质生活,真正实现From Medicare to Healthcare。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近日,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批准发布了《化妆品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本方法规定了化妆品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膏霜乳类、液体类、凝胶类、贴膜类化妆品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10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2024年1月8日,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批准发布《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10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非那雄胺为一种4-氮杂甾体化合物,能有效地减少血液和前列腺内的二氢睾丸酮,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但是妇女、儿童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非那雄胺。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起草,验证单位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和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本标准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测定化妆品中羟基氟他胺、非那雄胺、尼鲁米特、比卡鲁胺、氟罗地尔、氟他胺、环丙孕酮、醋酸环丙孕酮、度他雄胺、依立雄胺的含量,适用于膏霜乳类、液体类(水、油)、凝胶类、蜡基类、粉剂类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10种组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详细检测方法详见附件。附件:《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10种组分的测定》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四氢咪唑啉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近日,国家药监局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批准《化妆品中四氢咪唑啉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并发布。方法详情如下: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比马前列素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中比马前列素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现予发布。特此公告。国家药监局综合司2021年9月13日
  • 瑞沃德公司参加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毒理学术大会
    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于11月12日至15日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召开。中国毒理学会主办的全国毒理学大会是中国毒理学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盛会,期间还举行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此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毒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理论与技术发展做大会报告。 瑞沃德公司为更好的展示公司产品,更直接的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当面沟通交流,参加了此次会议。展出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及代理的相关产品,其中包括小动物麻醉机,麻醉气体回收装置,小动物呼吸机,脑立体定位仪及配套产品,微量给药系统等。同时我公司代理F.S.T手术器械也将在此次会议上展出。 我们公司最新产品以更具优势的性价比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员的咨询。在会议中,我们很高兴见到了很多合作过的老客户,他们对我公司的新产品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对我们产品的改进给实验带来的便捷性给予了肯定。
  • 化妆品备案秘籍:完整版安评,一步到位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若干措施的公告》(2024年第50号),化妆品完整版安全评估已有序开展。为了帮助化妆品备案人顺利开展相关工作,让我们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走进化妆品完整版安全评估。问题1:化妆品安全评估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哪些?答:主要法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技术文件:《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明确了安全评估中主要的七种原料数据类型、使用要求和需要提供的证明资料《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数据索引》——对我国化妆品中已使用、未收录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SCCS和CIR已公布化妆品安全评估报告原料的客观收集《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对批件有效期内特殊化妆品中已使用、未收录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且无权威机构评估报告的原料使用量的客观收录《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该方法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且不包含严重致突变警告结构的原料或风险物质,含量较低且缺乏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时,可参考使用《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应用技术指南》——该方法适用于缺乏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的非功效成分或风险物质,可参考使用《皮肤致敏性整合测试与评估策略应用技术指南》——适用于化妆品原料皮肤致敏性评价《化妆品稳定性测试评估技术指南》、《化妆品防腐挑战测试评估技术指南》、《化妆品与包材相容性测试评估技术指南》——适用于化妆品稳定性评价、化妆品防腐体系效能评价、与化妆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容器或载体与产品相容性评价《化妆品风险物质识别与评估技术指导原则》——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风险评估结论等方法对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进行识别与评估《化妆品安全评估资料提交指南》——细化了化妆品安全评估资料分类提交要求,指引备案人准确规范提交安全评估资料。问题2:如何全面了解化妆品安全评估——《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简称《导则》)?答:《导则》正文共十部分,包括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与要求、安全评估人员的要求、风险评估程序、毒理学试验、原料的安全评估、化妆品产品的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报告、说明和释义,主要对安全评估的原则、人员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了评估程序、原料和产品的安全评估要求以及评估报告内容、简化版安全评估报告要求等。《导则》共四个附录,附录1和附录2分别规定了原料和化妆品产品安全评估报告应包含的内容,附录3和附录4分别给出了完整版和简化版产品安全评估报告的示例。问题3:完整版安评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答:根据《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完整版化妆品安全评估内容应包括:摘要、产品简介、产品配方、配方设计原则(仅针对儿童化妆品)、配方中各成分的安全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评估、风险控制措施或建议、安全评估结论、安全评估人员签名、安全评估人员简历、参考文献、附录。与简化版安全评估内容相比较,完整版安评内容还应体现防腐剂挑战结果、稳定性检测结果和产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检测报告。问题4:风险评估四步法是什么?答:即对化妆品原料和风险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的四个步骤: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问题5:常用的毒理学数据库及登陆网址?答:(1)美国CIR化妆品成分数据库http://www.cir-safety.org/(2)欧盟CosIng数据库https://ec.europa.eu/growth/tools-databases/cosing/OECD数据库http://www.echemportal.org/echemportal/欧盟ECHA数据库 http://echa.europa.eu/home写到最后: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必要性:①确保产品安全: 通过系统评估原料和产品潜在的风险,可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安全,避免化妆品引发的皮肤问题或其他健康风险。②提高备案效率: 完整版安全评估指南能够提供更全面、更详尽的产品安全性信息,有助于监管部门快速审核,提高备案效率。③提升品牌形象: 重视产品安全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