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

仪器信息网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专题为您整合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话题讨论。

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相关的资讯

  • 对话果德安:推进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领衔完成的“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建立了系列被中国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的中药质量标准及相关指导原则,开辟了我国学者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先河,为中药标准国际化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致力于建立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标准走进美国药典一直是中国学者在努力的事情。此前中国学者提交过的积雪草、穿心莲标准,因为标准制定的理念和起草的方式与美国药典差别较大,未被采纳。而印度学者制定的标准却被认可。  “目前中医药行业正处于黄金时期,我希望能够将体系推向国际,让标准由国人来制定。”果德安认为:“标准,是国际的通用语言。如果没有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很难走出去,也很难国际化。”  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拓荒,果德安团队硕果累累:2012年,由果德安团队提交的丹参药材标准成为由中国学者制定的、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 领衔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做“有力”的第三方检测平台  回想一路走来,果德安在谈话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语为:科学、可循、实用。鉴于此,他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中药现代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我的理想是做第三方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制定的人生三步曲,如今已顺利迈过前两步。  第一步,解决基础科学问题,了解中草药含哪些成分、哪些成分有效 第二步,是构建科学可循实用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把标准运用到实践当中,用到最高的药典标准中。  果德安告诉记者,现在以研究团队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成功组建了“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平台通过国家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共3.3亿元建立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表示,第三方平台并非执法部门,但会比执法部门更有力。他希望借此,健全中药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中药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  “我们研究所虽然体量小,但战斗力强。”果德安期待,未来中药标准能逐渐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上拥有发言权。
  • 对话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果德安:推进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健全中药标准化服务体系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领衔完成的“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建立了系列被中国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的中药质量标准及相关指导原则,开辟了我国学者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先河,为中药标准国际化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致力于建立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标准走进美国药典一直是中国学者在努力的事情。此前中国学者提交过的积雪草、穿心莲标准,因为标准制定的理念和起草的方式与美国药典差别较大,未被采纳。而印度学者制定的标准却被认可。  “目前中医药行业正处于黄金时期,我希望能够将体系推向国际,让标准由国人来制定。”果德安认为:“标准,是国际的通用语言。如果没有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很难走出去,也很难国际化。”  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拓荒,果德安团队硕果累累:2012年,由果德安团队提交的丹参药材标准成为由中国学者制定的、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 领衔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做“有力”的第三方检测平台  回想一路走来,果德安在谈话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语为:科学、可循、实用。鉴于此,他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中药现代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我的理想是做第三方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制定的人生三步曲,如今已顺利迈过前两步。  第一步,解决基础科学问题,了解中草药含哪些成分、哪些成分有效 第二步,是构建科学可循实用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把标准运用到实践当中,用到最高的药典标准中。  果德安告诉记者,现在以研究团队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成功组建了“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平台通过国家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共3.3亿元建立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表示,第三方平台并非执法部门,但会比执法部门更有力。他希望借此,健全中药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中药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  “我们研究所虽然体量小,但战斗力强。”果德安期待,未来中药标准能逐渐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上拥有发言权。
  •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2009年7月27-30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南阳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市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基地、郑州大学药学院等单位,在南阳市召开了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专家组听取了河南省科技厅代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对照基地建设规划,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圆满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2000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申请,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在河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上下联动的协同促进机制,围绕规范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现代化制药体系、中药营销及市场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农业实现产值103亿元,是2000年的5倍 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39亿元,是2000年的8倍。   一是以实施国家科技项目为引导,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8年来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5个,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430万亩,山茱萸等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15种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药农业实现年产值103亿元。同时,探索并建立了多种适于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的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的新模式,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的集约化程度,实现了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是加强中药现代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支撑,产学研协调配合的科研开发体系,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不断增加。8年来,共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1家,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评价基地1个,国家中药质量分析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材质量评价实验室1个。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712名。获得新药证书71个,申请发明专利452个,取得科研成果302项,发表学术论文1030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   三是中药现代化制药体系初步形成,综合效益突显。全省107家中药企业、25家饮片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2008年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39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2.18%。有5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6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拥有宛西制药、羚锐制药、辅仁药业、太龙药业等一批知名的中药现代化企业,培育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目前有中药保护品种38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品种12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25个。河南中药在全国的地位明显提高。   四是以巩固河南中药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开拓市场,构建营销网络,现代化中药市场及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中药现代化服务网络体系和药品生产与连锁经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全省中药物流开始走上信息化发展轨道。全省建立药品连锁经营企业160家,年销售收入250亿元。   同时,验收专家组建议,河南省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制定好基地二期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注意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在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河南道地药材适宜性区划、资源保护、科技内涵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利用研究,充分利用浅山丘陵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药现代化研发大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科研力量,强化与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对经方的系列开发和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一步形成河南中医药发展特色。三是加强中药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注重产业品牌培育,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品牌,为河南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 国家中药标准化建设项目在深启动 推进“中国中药质造”
    p   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药标准化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导,康美药业牵头承担建设的“三七等20种国家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深圳举行。项目将着力于建设三七等20种中药材及饮片生产全过程可控、质量信息可追溯的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重塑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推动“中国中药质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886ffe6-8e79-428b-9d46-068e719e53f3.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启动仪式现场 /span /strong /p p   据了解,“三七等20种中药标准化项目”由国内中药行业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暨南大学等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实施,并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p p   “药企牵头推动实施中药标准项目建设更有利于中药材产、学、研、用的有机集合,在源头实现质量把控和产能升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主任杨全说。 /p p   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许冬瑾表示,中药标准化项目的重点任务是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实施中药优质产品信息定期公告机制,构建中药优质产品标准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优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6af0d03-6f52-4cd7-8d59-61dd001e8b87.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启动仪式现场 /span /strong /p p   会上,项目成立了以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蔡少青、李世忠,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于留荣,暨南大学教授曹晖,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许腊英、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庆林等全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药行业不同研究领域专家为主体的技术专家委员会,指导和监督项目立项、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评价验收等关键环节。 /p p br/ /p
  • 中国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推进会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中药产业技术优化,增加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水平,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中医药局共同组织实施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7月19日,中国中医药局在京召开项目推进会。中国中医药局副局长王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现场  中药标准化项目的重点任务是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项目拟制定涵盖50%以上的中成药大品种的优质产品标准,以及50%以上的临床最常用中药饮片的等级标准,建设中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平台,实施中药优质产品信息定期公告机制,构建中药优质产品标准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优价。首批建设项目共有全国105家企业参与,涉及中药大品种59种,常用中药饮片101种。项目实施时间2016-2018年。  王志勇强调,中药标准化是一个涵盖技术、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规范建设工程,是中医药继承创新的重要任务,更是突破中药产业发展瓶颈、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以及保障中医疗效和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聚焦中药产业发展方向,以中药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推动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中药产业总体提质增效,既是当务之急,更是责任所在。要上下联动、统筹协调,遵循中药产业发展规律,积极调动中药企业自主创新热情,充分发挥行业和领域专家作用,做好项目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实效。  会议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主持,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产业二处处长谭遂到会指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等项目专家指导组代表,各省中医药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各建设企业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会。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需求旺盛,但相关中药质量不但没有因此水涨船高,反而滑坡严重,亟须统一、科学、高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同时,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一般是参照西药质量标准确定,这种通过个别有效成分判定质量状况的标准,对中药质控效果不佳,亟待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市场对中药需求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提升并完善中药质量标准,有利于国产中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更大发展。  2015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申报工作,重点遴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收录的中成药大品种和临床最常用饮片,准备开展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工作。  中药标准化项目针对品种的设置上,突出了“从田间到病床”全程控制模式,这对中药质量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规定申报中成药重点产品标准项目应包括中药材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中成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三项内容 申报中药饮片重点产品标准项目应包括中药材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两项内容。  根据中药标准项目申报要求:建设可实现信息共享的中药质量标准库,建设独立、权威、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质量检测技术平台,为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药品采购机构、公众和新闻媒体等提供中药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建立优质中药品种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认证体系。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或第三方机构发布中药产品质量信息,形成中药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旦实现以上目标,意味着在现有药检所系统进行药品真伪鉴定之外,形成了可以进行中药优劣评价的机构,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或将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2009年5月13-14日,科技部组织由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等九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以下简称“四川中药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地奥集团、彭州川芎GAP基地等10余个基地建设相关产学研单位,对基地建设十余年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对四川作为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挥的示范带动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5月14日上午,四川中药基地验收会在成都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杨哲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竞、科技部条财司司长王伟中、发展计划司副司长许春霞、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副司长苏钢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代表四川中药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对基地建设十年工作的总结汇报,经专家组认真讨论认为:四川中药基地圆满完成了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四川中药基地1998年经科技部批准建立。作为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中药基地和全国唯一一个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中药基地,四川率先提出了包括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制药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在内的“一园四体系”建设模式,基本形成了集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研究、商贸、医疗保健、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推动了全省中药产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全省中药工业产值178亿元,居全国第3位,较1999年增长320% 中药饮片工业产值59.83亿元,居全国第1位 45户中药企业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355万亩,产值达26亿元,川芎等5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开发了一批疗效确切、市场占有率高的中药新药,以地奥心血康为代表的中药大品种不断壮大。在全国首批开展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建成了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基地信息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和五届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对四川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基地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进一步突出特色,加强中药基地内涵建设,将基地建设与适应新医改方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强化基地在全国区域布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中药基地聚集,强化资本、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在中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合理植入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快四川中药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四是发挥中药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川药品牌,完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并与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结合起来,把发展灾区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产业作为支持灾区生态恢复和人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出贡献。   最后,刘燕华说,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号),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部署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十项重点工作中也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这些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中医药进一步惠及民生,造福人类。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拟入选名单公示,7个中药分析学科入选
    中医药学科建设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产生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重要平台,是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11月,为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建设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印发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开展相关申报工作。近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经申报、推荐和专家评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示了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拟入选名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遴选、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审评,确定了321个学科拟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7个中药分析学科入选,分别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广东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省份(单位)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建设单位福建中药分析学徐伟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中药分析学闫雪生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广东中药分析学王淑美广东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分析学赵海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分析学肖红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中药分析学李涤尘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中药分析学李萍中国药科大学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项目以5年为建设周期,旨在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团队,打造高水平中医药科学研究平台,构建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体系,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学术引领和人才支撑。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博大智慧。在我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标准体系、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激活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均显得格外重要。中药分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通过中药分析,可以对中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基础。为了分享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趋势,5月19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召开期间,主办方携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共同举办“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创新发展论坛”。为中药专家、企业以及科学仪器企业搭建彼此沟通加深了解合作的良好平台。本次论坛,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中药企业质控技术专家、负责人及科学仪器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论坛,共同就等大家关心的话题共同探讨,旨在为相关专家、企业提供更优质、有效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科学仪器在中药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中药分析质控发展贡献力量。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仪器信息网论坛时间、地点2023年5月19日 9:00-12:00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论坛日程时间日程会议内容5月19日9:00-9:30报告主题:精准医学时代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探索与实践报告人:罗国安 清华大学9:30-9:50报告主题:类器官/器官芯片研究新进展报告人:梁琼麟 清华大学9:50-10:10报告主题:基于生物技术的中药质控新方法建立报告人:谭睿 西南交通大学10:10-10:30报告题目:质谱技术在中药安全性控制中的应用报告人:丰伟刚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10:30-10:50报告题目:中药金属元素检测解决方案报告人:崔贺 德国耶拿10:50-11:10报告主题:满药复方木鸡颗粒药效可视化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报告人:孟宪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11:10-11:30报告题目:基于中药/民族药来源的天然活性先导物的发现报告人:金慧子 上海交通大学11:30-11:50报告主题:经典名方开发思路报告人:侯金才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药物研究院欢迎中药业界专家、学者,中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以及中药分析相关仪器企业技术人员等报名参与本次会议。参会报名: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论坛联系:赵编辑,15650766910 ,zhaoy@instrument.com.cn附:关于ACCSI 202 3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实施《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关事项的公告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实施《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为公告原文:为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炮制,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促进中药饮片质量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有关规定,国家药监局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了《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以下简称《国家炮制规范》)。《国家炮制规范》属于中药饮片的国家药品标准。现将实施《国家炮制规范》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国家炮制规范》颁布之日起,设置12个月的实施过渡期。自实施之日起,生产《国家炮制规范》收载的中药饮片品种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和《国家炮制规范》的要求。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过渡期内提前实施《国家炮制规范》。  《国家炮制规范》实施之前,已按原标准生产并符合相关规定的中药饮片可以在实施之后继续流通、使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产品标注的执行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  二、目前,中药饮片的《国家炮制规范》收载项目主要包括来源、【炮制】、【性状】、【贮藏】项。《国家炮制规范》收载的中药饮片品种,其来源、【炮制】、【性状】、【贮藏】项执行《国家炮制规范》相应规定,质量控制的其他要求按照《中国药典》相同品种的相应规定执行。  三、按照《国家炮制规范》生产的中药饮片,其产品包装标签的【执行标准】项应当按相关规定标注所执行的《中国药典》和《国家炮制规范》。  四、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炮制规范》及时调整各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目录,废止与《国家炮制规范》中品名、来源、炮制方法、规格均相同品种的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五、生产《国家炮制规范》收载的中药饮片品种,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炮制规范》及时更新工艺规程等文件,并遵照执行。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实施《国家炮制规范》的监督和指导,全面收集相关意见和问题,及时报告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典委员会定期评估《国家炮制规范》的执行情况,不断完善《国家炮制规范》收载项目,增加收载品种。  各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和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了解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品种颁布情况。  特此公告。   国家药监局   2022年12月21日
  • 海南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论证
    科技部于近期组织张伯礼院士等10位专家在海口市召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论证会,对海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申请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的方案进行了论证。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海南省胆木、白木香、裸花紫珠等南药种植基地、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等中药科研机构,以及海南全星药业等中药生产企业,并听取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2010-2014)》的汇报。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王路、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安道昌等出席论证会。   专家组对海南中药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海南特点,就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建议,海南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树立大中药理念,强化大中药产业科学发展规划,突出海南资源优势和生态药业理念,全面推动海南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组一致认为海南省具有鲜明的热带中药资源优势,且有一定的中药研发和产业基础,特别是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中药产业,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独特贡献。原则上通过《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并建议海南省抓紧修订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上报科技部,经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
  • 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开工
    3月31日,落户于福建省福安市的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行开工仪式。该中心建成后,可对中小型电机产品进行全项目检验,承担电机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将有效提升电机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助推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 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成立
    昨天,国家“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正式成立,这一被业内称之为技术仲裁“最高检”机构的设立,不仅意味着国家对于中药民族药规范健康发展更加重视,更标志着国家主导的产业标准之争开始步入2.0时代。   “此次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的成立,除去在科研上给各地药检机构做技术指导之外,国家更深的用意在于,一方面从源头的设计和生产上就提高质量标准,规避近年来时有发生的药害事件等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以国家中心为核心,解决一直以来中药和民族药‘经验医药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促进中药和民族药的产业发展。”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成立的看法。   “药理、毒理、病理……以往我们说不清楚的东西,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有些用现代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解释,也有不少是因为我们还根本没有沉下心来做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表示。   业内初步估算,我国现有中药、民族药标准共计9000余种,其中中药7000多种,民族药1000多种,但标准水平普遍不高,这也成为制约中药和民族药发展的重要瓶颈――“中药走不出国门,一些民族药甚至走不出地区”是目前产业的无奈现状。   据此,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食品药品“十一五”规划》提出,要通过“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涉及到中药品种,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中成药部颁标准4000个品种的标准提高,以及1000种中药材和500种中药饮片的国家标准制订修订。2009年,鉴于民族药的产业发展现状,国家药监局特别将民族药作为今后几年药品标准提高的重点之一。   国内某著名中药公司研发总监告诉CBN记者,如果不从国家机制上解决,很难就此乐观地估计一个中心的成立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江苏康缘药业集团研发总监王振中则认为,尽管在业内康缘以研发见长,但企业的研发中心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国家中心的成立不仅在技术上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更能通过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自然的优胜劣汰――“那些重视研发、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会明显受益,而那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必然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医药产业的两极分化趋向会更加明显。不过,这确实需要一段时间。”   奇正藏药研发总监陈维武向CBN记者介绍,近几年,奇正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运用国际最新技术,进行藏药显微研究和成分研究,目前已完成8个药材的研究工作,并研究完成了13个藏成药的质量标准提高工作。   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家良认为,药品标准的提高是解决之前接连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的根本途径。
  • 中国首家中药抗病毒研究中心成立 钟南山任学科带头人
    日前,国内首家中药抗病毒研究中心——白云山和黄中药抗病毒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钟南山院士担任该中心学科带头人。   据悉,该中心将依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十家科研单位的科研力量,旨在打造国际领先的抗病毒中药研究基地,引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产业创新。   该中心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发对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现代化中药 继续推进抗病毒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建立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使抗病毒中药能早日走出国门。
  •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在江西樟树正式启动
    近日,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在樟树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接受宜春市聘请,指导樟树市中药标准化建设。  专家介绍,中药作中中国的国粹,近年来却遭到国际的质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药标准化做的不够,生产过程比较粗放,影响了中药的疗效.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了国家中医药标准化项目,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缺失,着力于中药材生产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定中医药标准规范及生产,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  据悉,江西樟树是全国中药原料保障的供应基地,2016年全市医药主营药务收入达到280亿元,占江西省一半以上。
  • 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检中心通过评审
    近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三合一”的现场评审。标志着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已经完全具备接受委托业务的资质,国家中心能力进一步提升。   国家中心在镇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基础上筹建,占地60亩,建筑面积达25358平方米。在装备投入方面,国家质检中心新购置仪器设备5800余万元, 22万伏变电站建设投资3600万元,包括输变电设备、间隔设备、通讯设备,EMC实验室投资1000余万元,包括进口3米法半电波暗室、屏蔽室及进口EMC试验测试系统等大量国内外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专家组采取现场提问、查阅报告、记录、核查仪器设备配置、查看现场试验等方式对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能力、设备性能、设施环境、检测方法、样品管理、能力验证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考评。通过细致全面的评审工作,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国家中心的高起点、高效率的建设,确认中心的质量体系运行良好,各种软硬件资料齐备,各项记录真实细致。国家中心申请的低压成套、元器件及桥架共19个产品8项参数全部获得通过。
  • 国家“洋酒”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落户广东
    全中国地区独一家 商务部系统第一家   新年伊始,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群情激昂: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在该单位基础上筹建“国家白兰地、威士忌、伏尔加及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副主任赵红兴奋地对记者说,知道什么叫“在你单位基础上筹建”吗?说白了就是把“广东队”直接升格为“国家队”,而不是在“省中心”之外另搞一个国家中心。我中心现有1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场地,有价值1500万元的专业酒类检验仪器设备。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在18个月之内完成3000万元的总投资,扩建3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场地,建成一个集检验、科研和培训于一体的国家酒类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完成这些筹建工作,并通过CMA、CAL、CNAS“三合一”评审验收之后,才能获得正式授权。   据了解,这将是国家酒类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首度落户华南地区。如国家白酒质检中心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山西、江苏等地,国家葡萄酒质检中心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国家黄酒质检中心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从国家产品质检中心队伍来看,目前尚没有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洋酒产品的国家产品质检中心,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广东省洋酒销售额每年高达105亿元,其销售量占全国的50%。其中,白兰地销量占全国的70%,威士忌销量占全国的60%。同时,我国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和葡萄酒流通市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假冒和低质商品,生产整体水平仍不高,国产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和葡萄酒竞争力不强,还难以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流通商品,消费者对市场上质量良莠不齐的流通商品难以判断。照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因为现有的食品检验、酒类检验的机构侧重于国产白酒、啤酒、黄酒、露酒、果酒或葡萄酒检验,有能力开展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进口酒检验的机构较少,能进行真假鉴定的机构更少,技术资源相当匮乏,各级政府部门在开展洋酒质量监管时较难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撑。虽然国内对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及葡萄酒等进口酒类商品的检验、鉴定工作已经起步,但整体来说还比较薄弱,很多进口酒产品的质量检验和鉴定均由出口国的制造商或其委托的机构完成,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及葡萄酒等酒类商品的标准、检验规范等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检验鉴定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缺少在国际上话语权。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省酒类检测中心从2007年开始,为力争国家酒类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驻广东,付出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和商务部予以大力推荐,广东省政府更是在立项上鼎力支持新批准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省财政承诺给予国家级质检中心不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安排配套资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年一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广东筹建国家白兰地、威士忌、伏尔加及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我国葡萄酒产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广东地区几乎不产葡萄酒,所以我们检验的葡萄酒基本上是进口产品,加上久负盛名的白兰地、威士忌、伏尔加等洋酒产品,与其他国家质检中心(酒类)相比,我中心的优势在于:(1)中心经过对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等酒八年的深入研究,已具备了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等酒的检验以及真假鉴定的技术能力 (2)中心是目前国内掌握最全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等酒的国内及国际的相关产品标准、法规及检验方法的检验机构 (3)中心具有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的检验和真假鉴定的仪器设备 (4)中心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对这些酒类产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在真假酒鉴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分析数据 (5)中心与国内外酒类检测机构和酒类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和互访机制,国外酒类企业为我中心提供了相关产品的标准、检测方法和标准样品等技术支持,开展实验室间项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目比对 (6)中心是国内拥有假冒伪劣酒类样品最多的专业酒类检验机构,并积累了大量的真假酒分析数据。这就是我们敢于简称为‘洋酒’中心的原因。”赵红说,“在我们中国,这样的‘洋酒’中心是唯一一家 而且在商务部管辖的系统内,我们是第一个取得‘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格的机构。”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主任朱思旭表示:“在广东建立国家‘洋酒’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是我国酒类行业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它有利于尽快提高我国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和葡萄酒等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手段、检验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有利于《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提高酒类商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有利于我国参与这些酒类商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制定和修订同类产品的中国标准,形成我国进口酒技术壁垒,更好地保护酒类商品知识产权,确保我们与国外酒类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平等对话。”
  • 开启中药质量检测新篇章,鉴甄-沃特世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2018年5月24日,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鉴甄”)与沃特世公司于上海举办了“鉴甄-沃特世国际中药质量生态圈联合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宣布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该联合实验室合作方向将包括中药标准研发、检测方法开发、质量研究评价和中药质量数据库建设等,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中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的进程。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钢先生(右)和沃特世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于笑然先生(左)签署合作协议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总经理肖钢先生、沃特世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Chris O' Connell 先生、高级副总裁 Mike Harrington博士、高级副总裁Rob Carson先生、中国区总经理于笑然先生,以及上海浦东新区财政局领导和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公司领导、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等众嘉宾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自去年7月《中医药法》实施,一系列针对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的扶持政策相继推出, “鉴甄-沃特世联合实验室”即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依托鉴甄检测国家中药质量第三方检测(南方)中心,以及沃特世在天然药物检测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丰富经验,联合实验室将开展一系列包括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实验室建设与技术保障在内的合作活动,从而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 签约仪式现场,在现场嘉宾的的共同见证下,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钢先生和沃特世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于笑然先生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联合实验室成立。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左)与沃特世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Chris O' Connell 先生(右)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幕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表示:“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智慧结晶,而中药的标准和质量正是中医药发展中的关键之一。沃特世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所提供的高端的、精密而灵敏的分析设备正是中药分析、成分鉴定所需要的。通过与沃特世紧密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双方将在中药标准研发、检测方法开发、质量评价体系、智能数据库以及中药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精耕细作,推动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实现中国梦,服务全世界。”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沃特世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Chris O' Connell在致辞中表达了他对于联合实验室的信心:“作为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沃特世在天然药物检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中药作为全球天然药物领域的瑰宝,始终是沃特世的关注重点。沃特世目前已经与中国众多中药研究者和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比如早先果德安教授领导的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加入沃特世创新中心支持计划(COI)。我相信,此次与鉴甄检测共同成立的联合实验室也将成为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之一,从而推动中国中药产业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沃特世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Chris O' Connell 先生致辞 随后,沃特世公司高级副总裁Mike Harrington博士也在签约仪式上致辞。他表示:“中国作为沃特世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此次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实现了技术交流,也实现了人才的汇聚。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国际中药质量生态圈,不仅造福中国人民的健康,也能够造福全世界人类的健康。” 沃特世公司高级副总裁 Mike Harrington博士现场致辞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鹏先生为与会嘉宾介绍了联合实验室目前的合作开展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鹏先生为与会嘉宾介绍联合实验室情况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新落成的联合实验室,实地了解了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 与会嘉宾共同参观联合实验室 关于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财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公司致力于中药标准研发、检测方法开发、质量研究评价以及相关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事业的升级发展。 鉴甄检测秉承质量源于设计(QbD)原则、践行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理念,开辟了创新研发体系、规范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三大业务板块,构建客观、公正、权威的质量评价体系,推动中药质量整体健康发展。
  • 多家检测机构成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有关协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和《关于推荐200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信厅企业[2010]161号),经评审和公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已经确定,现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同意授予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山西省中小企业监测鉴定中心、哈尔滨市动力科技创业中心等99个平台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省及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工作。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一次,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对不合格的予以撤销。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协助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二○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推荐单位 服务机构名称 平台类别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信息 融资 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公司 技术 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信用 天津市电子仪表实验所 技术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 唐山市乡镇建材管理服务处 检测 河北省新技术推广站 技术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 山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创业 咨询 山西省中小企业监测鉴定中心 检测 山西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中心 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内蒙古中小企业协会 信息 咨询 培训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 辽宁省中小企业联合会 创业 信息 培训 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创业 咨询 培训 鞍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 创业 信息 辽宁青花耐火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 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检测 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融资 培训 技术 吉林省长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信息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哈尔滨现代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哈尔滨市动力科技创业中心 技术 黑龙江省社会信用办公室 信用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信息 咨询 培训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 创业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技术 信息 咨询 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 技术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培训 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 江苏五州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嘉兴针织毛衫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 技术 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创业 技术 咨询 安徽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技术 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标协(福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 福建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检测 江西省中小企业局 江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咨询 信息 江西卓友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 咨询 创业 南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融资 技术 咨询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 威海时进食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 临沂市人造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泰安市天禧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创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濮阳市双发机械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 漯河经济开发区轻工食品工业园创业服务中心 技术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 培训 仙桃市无纺布制品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孝感市翔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 培训 咨询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南长沙软件园有限公司 技术 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技术 湖南嘉禾县联鑫铸件质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 湖南双峰县农友农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 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技术 广东迪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 培训 融资 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融资 创业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信息 重庆市西南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技术 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信用 培训 咨询 成都三方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贵州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咨询 贵州匠心多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 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 检测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技术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 技术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 青海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技术 青海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创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创业 技术 固原银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新疆计算机应用开发中心 技术 新疆科力先进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设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咨询 技术 新疆建筑材料研究院 技术 大连市中小企业局 大连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 大连双D港创业孵化有限公司 技术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汽车零部件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 宁波中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咨询 技术 信息 青岛纺织服装材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厦门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工业设计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技术 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 技术 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苏州中科纺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佛山市南方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江苏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 技术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北京雅商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培训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技术 北京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
  • 认监委对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家单位继续授权
    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对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电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特种防护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刀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农用车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北)、国家电焊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家单位继续授权。   这9家单位已按要求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国家认监委批准这些单位可以继续以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名义,在授权检验的产品范围内开展质量监督检验业务,业务工作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监督和指导。   国家认监委要求这9家单位继续抓好自身建设,加强管理,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公正、科学、准确。
  • 大别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建成运行
    7月11日,罗田县大别山地标优品智慧物流园综合体一楼的大别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大厅里,一家中药材种植企业代表将自产的中药材茯苓递给工作人员,他说:“麻烦你们帮忙检验一下。检验合格后,我销售时就更有底气、价格也卖得更高。”为贯彻落实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联合罗田县政府组建项目专班,共同推动大别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中心投资3000余万元,是全省首家省级中药材专业检测机构,6月10日投入使用。中心实验室总面积2500平方米,检测资质涵盖中药材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项目,达60余个参数,可惠及湖北、安徽、河南三省及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企业,为我市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为使中心能快速投入运行,市县两级公检中心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队伍。市公检中心调动所属食药所、农检所、粮油所为大别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培养技术人员20人次。罗田县公检中心实行“走出去,带回来”原则,前往省农科院等地开展人才培养教育,今年累计培训5批30人次;还将检验人员送到市公检中心跟班学习采样、检测、报告等全过程,熟悉检测流程,了解法律法规、安全操作、客户要求等知识。7月11日,市公检中心针对大别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运行初期发现的问题,召开讨论会细化改进方案,并安排10多名技术骨干现场指导。大别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后,将成为具有中药材检验检测专业服务能力的省级科技服务型第三方检验机构,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收支平衡。
  • 禾工水分仪助力亳州中药材质检中心完成水分检测工作
    制药行业法规日益完善,检测要求越来越趋于严格。与此同时,随着新版FDA、GMP认证要求的发布,在有效应对新形势下制药行业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高端检测仪器的应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禾工公司应对新药典提出的要求,匠心打造出一款制药行业专用水分测定仪,受到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青睐。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协调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统一负责全市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及食品生产的卫生监管工作。近日,禾工公司专业技术售后工程师赴亳州地区在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AKF-2010V水分测定仪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培训工作。 经过深入交流,客户对禾工水分检测仪器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仪器操作简单、快速,测样结果准确,博得用户好评!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应用推广项目 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落地云南
    7月9日,云南省再生经济研究会联合省老教授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云南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的智库专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行的“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云南)项目进行了评审。参加评审的省中医药智库专家,全票支持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落地云南,此举标志着云南中医药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是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早在200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召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前景》研讨会,会议把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中医药临床运用结合起来探索研讨,并将此项技术及时转化成为了“中医CT设备研发”。2014年3月,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专项课题《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正常人体中医特征热图研究》【201407004】正式立项启动,“中医可视化数字红外智能诊断系统”被国家纳入了“十三五”100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2020年1月,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结题验收,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标准》(ZYYXH/T472-2015)。项目课题正式步入成果转化阶段,并由《全国亚健康红外检测服务基地》与《全国医用红外特色专科百名工程办公室》实施推广。至此,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拉开了序幕。  据介绍,“中医CT”检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无损伤、无介入的绿色检测技术,方便快捷、无辐射,随来、随检,全身检测直到拿到检测报告只需3—5分钟;“中医CT”检测可对全身九大系统、上百种疾病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乳腺和甲状腺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可提前6—12个月的预警作用;通过早预见、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老百姓重大疾病风险。目前,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该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  “中医CT”检测是以治病为目的的中医辅助诊断手段,其《中医健康评估报告》,用简单明了的中医术语阐述人体中医辨证体质,一人一方的经方/成药、经络/穴位和饮食/药膳调理方案,从而为老百姓解决了就医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就能助力实现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及“慢病就近规范治”和“小病康复在乡村”行动方针。  据承担云南省该项目落地和推广工作的云南彝仁堂中医馆有限责任公司介绍,为了快速推广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云南省亚健康数据采集任务,根据行政区域划分,预计将在云南29个区域内设500个中医CT检测数据采集网点,主要植入现已开通医保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药店等。  当天评审结束后,专家们还实地考察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直管单位“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授牌、国家商标局授权使用“黄十字商标”在昆明落地的昆明尧康医院的“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项目运营。
  • 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获批成立
    财联社4月25日电,近日,依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筹建的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立。该中心能力覆盖微型、轻型、小型、中型的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民用无人机产品类型,检测能力涉及188个国内标准、70项国际标准,共476个参数。未来,无人机国家中心将致力成为无人机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领域国内领先的QI集成应用与协同创新平台,为无人机及eVTOL产业质量升级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投资6000万元 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检中心开建
    近日,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在福安奠基开建。   该中心于2009年12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由福建省质检院和宁德市质监局共同筹建,计划投资6000万元,实验室面积1万多平方米。中心建成后,将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培训、标准制修订等服务。   该中心的建设,将为福建省乃至周边省份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与品质安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科学、公正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同时也将促进福安当地电机电器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当地产业竞争力,树立宁德电机区域品牌形象。
  • 投资3.65亿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建设启动
    近日,国家中低压电气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总承包签字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步伐。   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煎茶镇,总投资3.65亿元,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成都市质检院筹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承包,双流西航港建设投资公司投资建设。   “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的建设,将促进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中低压电气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据成都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动工,工程分两期完成,2011年建成低压部分,2012年建成中压部分,力争2012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 上海药物研究所领衔“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此次评选出的262个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中,上海共有49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点击即可查看获奖项目清单),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7%,连续第20年获奖比例超过10%。其中,特等奖2项(占全国的67%),一等奖8项(占全国的32%)。接下来上海科技将为您陆续呈现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上海力量。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领衔的科研成果“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创新与支撑体系创建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药物所果德安研究员为第一完成人,吴婉莹研究员为第五完成人。 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果德安代表团队领奖 “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创新与支撑体系创建及应用”项目面向国家战略需要,遵循“发展精准检测技术,推动中药高质量发展,确保百姓用药安全有效”的宗旨,围绕影响中药质量的核心问题,以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导向,开展中药检测技术的系统创新研究及相应支撑体系的创建,并成功应用于中药质量检测实践中,构建的中药质量检测系列技术方法被成功收录于《中国药典》,制修订《中国药典》18项附录通则,构建的技术体系成功应用于痰热清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复方板蓝根颗粒等中药大品种的检测与质量提升中。该项目为发展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向的创新性检测技术体系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奖励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制度,是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这是果德安团队继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 2021年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交流会(通化站)圆满落幕
    2021年7月2日,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主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和检测家协办的“2021年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交流会(通化站)”在吉林省通化市成功举办,通化市本地及周边地区数十家中药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主管、仪器厂商及其他技术机构代表近300人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邀请了国家药典委委员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院长 王玉、国家药典委委员大型制药企业质量专家 李云霞、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柯润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骆骄阳、吉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室副主任药师 任乔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武晓丽等中药行业专家、检测领域技术专家做就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技术做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企业人员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讨论和交流。本次会议对于相关中药企业提升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开幕致辞  会议开场,由国家药典委委员 江苏省食品药品研究院 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王玉、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授级高工/博士 柯润辉分别进行开幕致辞。  两位专家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正式实施,对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标准,也对中药生产企业的检验能力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急需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开展中药材和饮片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中药质量和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国家药典委委员 江苏省食品药品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王玉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教授级高工/博士 柯润辉  专家精彩报告  报告一:  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与2020版药典中药重金属及农残检测必要性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云霞  报告二:  中药材中常见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新版药典2351通则要点分析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副主任 教授级高工/博士 柯润辉  报告三:  中药中重金属与有害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博士 骆骄阳  报告四:  2020年版《中国药典》分析方法确认和系统适用性试验国家药典委委员 江苏省食品药品研究院 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王玉  报告五:  显微鉴别技术在中药饮片鉴定中的应用吉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室 副主任药师 任乔森  报告六:  中药材禁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解读及要点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博士/助理研究员 武晓丽  圆桌讨论会  本次会议还增加了圆桌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及嘉宾就企业人员比较关心的制药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现状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厂家风采报告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禁用农残检测难点解析及应对方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医药专员丰伟刚报告 |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通则中药材检测解读》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朱晗斐报告 | 《中药农残检测的方法选择和注意事项》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资深应用工程师 田雪飞报告 | 《中药材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应对策略》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苗玉玲报告 | 《2020版《中国药典》中真菌毒素检测疑难问题应用解决方案》ROMER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 大区经理 王财进报告 | 《SCIEX质谱技术在中药材及饮片研究和质量控制中的解决方案》SCIEX中国 应用支持专家 陈金梅  现场盛况  最后,感谢各位嘉宾老师以及与会观众的热情支持!  下一期会议将于2021年8月5日在安徽亳州举办,欢迎各位参加。
  • 17家检测机构获工信部认可 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7〕156号)和《关于推荐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企业函〔2019〕310号),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了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名单。该名单包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谱尼测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衡水煜荣商贸有限公司等197个平台。其中,包含了17家检测机构,分别是谱尼测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辽宁科诺纺织服装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盛虹纺织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拓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环安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山东恒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秦云农产品检验检测有限公司、青海蓝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斯坦德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泰众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p p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57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9df0bd94-8d3f-486a-b8fd-2ccb0e03f225.jpg" title="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名单.png" alt="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名单.png" width=" 600" height=" 5752" border=" 0" vspace=" 0" / /p
  • 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点发布 增加重金属和固体废物监测
    近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 《2015年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此文件主要是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而对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的数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安排。与去年的工作安排相比,今年值得关注的两点有:   1、重金属监测:国家网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能力考核中的主要任务为:开展水中氨氮、苯并[a]芘、重金属(铅)及土壤重金属(镉、砷)监测能力考核,考核范围为省级站和地级以上城市站。可以看出,国家对重金属的监测将加强。   2、危险废物监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督性监测的主要任务为:主要根据所选企业的&ldquo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rdquo 附件中的环境监测方案进行抽测,重点选择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和有过超标的项目开展监督性监测。此为新增加的内容,危险废物监测可能会更加重视。   全文如下:   2015年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   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根据环保部《2015年国家环境监测方案》开展针对国家环境监测网(以下简称国家网)成员单位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环保系统国家级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与省级监测机构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1、开展上海等32个单位的复查(扩项)评审,其中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将申请首次评审 开展北京等19个单位的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2、试点开展对部分市级监测站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检查。   3、继续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国家气网空气自动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试点。   联系人:冯丹 联系电话:010-84943273   二、国家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监督核查   1、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和国家城市环境空气直管站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对国家气网第三阶段联网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运行情况检查,重点针对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传输、汇总、发布、审核、复核、入库等环节,在联网发布管理、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及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质量管理监督检查,逐步实现远程质控。   开展对国家城市环境空气直管站的运行情况开展现场检查。   联系人:程麟钧 联系电话:010-84943188   2、飞行检查   对国家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开展监测质量飞行检查。范围包括京津冀重点区域的自动站以及近年来质量核查工作中提出的需要检查的自动站,主要内容包括:   (1)颗粒物(PM10、PM2.5)现场比对   (2)颗粒物采样流量检查   (3)其他气态污染物(SO2、NO2、CO)准确性考核   (4)自动监测数据传输准确性检查   (5)空气自动站运行维护管理情况检查   注:待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臭氧自动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体系构建完成后,同时开展臭氧自动监测质量核查。   联系人:姚雅伟 联系电话:010-84943173   三、国家网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能力考核   开展水中氨氮、苯并[a]芘、重金属(铅)及土壤重金属(镉、砷)监测能力考核,考核范围为省级站和地级以上城市站。   联系人:吴晓凤 联系电话:010-84943038   四、各环境要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核查   1、重点流域国控断面水质抽测和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比对监测   (1)开展对国控断面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项目的水质现场抽测,同时针对现场采样、样品保存、运输、交接以及   QA/QC等内容开展现场检查。   (2)针对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开展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项目的比对监测工作,同时针对水站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情况、水站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日常质控措施实施情况和仪器稳定性及数据准确性开展现场检查。   联系人:刘允 联系电话:010-84943095   2、国界河流(湖泊)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监督性监测   (1)根据已开展联合监测的国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结果,选取不多于3个断面,从规定的水质监测项目中重点选择超标次数较多、比对监测结果差异较大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开展现场比对监测。   (2)根据各地方站能力及水源地的水质状况,选取不多于3个重点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针对实际监测中存在问题较多、超标次数较多的项目开展比对监测。   联系人:薛荔栋 联系电话:010-84943111   3、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督性监测   主要根据所选企业的&ldquo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rdquo 附件中的环境监测方案进行抽测,重点选择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和有过超标的项目开展监督性监测。   联系人:薛荔栋 联系电话:010-84943111   4、土壤采样和样品实验室测试质控抽查   2015年6-10月份开展土壤监测质量抽查。由总站组织,省级环境监测站参加,地市级监测站做好开展现场抽查和实验室抽检的各项   准备,抽查数量为3-6个省份,每省抽查2个地级市监测站。   联系人:赵晓军 联系电话:010-84923634   5、生态监测质量检查   选择吉林、湖南、安徽、云南、浙江、江苏、海南、宁夏典型生态区进行野外核查进行核查,记录典型生境类型、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灾害点等 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生态监测质量交叉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上报及时性、完整性、影像数据质量检查和矢量图层检查等 选择全国5-6个省份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遥感解译几何纠正、室内解译、数据提取等基本流程和操作、历史生态数据存储和生态监测硬件能力满足工作情况、地面监测数据填写、数据存储、报告内容及工作进度等。   联系人:董贵华 联系电话:010-84923580   6、城市噪声监督性监测   根据各省市历年上报数据质量及总站近几年现场抽测情况,选定北京、天津、鹰潭、吴忠、开封、佳木斯和宁波开展现场抽测比对。   监督性抽测主要分为现场比对监测、监测数据查阅和仪器管理检查三部分。   联系人:魏峻山 联系电话:010-84929743   五、国控重点污染源专项监测质量抽查   1、监测总站每年度制订质量保证工作方案(另文发),根据上年度全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和各地区数据上报情况,确定抽查地区   和抽查内容,开展跨省区的质量核查和质控抽测,对承担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省、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污染源监测全过程的质控措施及现场监测情况进行检查。   2、各省级环境监测站制定对辖区内各市级站的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方案,通过检查各市级站污染源监测全过程的监测档案资料、同步比对监测、飞行监测,对辖区各市级站的污染源监测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监督。   3、各市级站应严格按照方法标准、技术规范、排放标准等的要求开展监测,监测全过程严格实施相关技术标准中要求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联系人:李莉娜 联系电话:010-84923200
  • 中药材领域将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测机构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前,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mdash 2020年)发布。规划中指出2020年的发展目标: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具体如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规划中还特别指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   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药材标准提高和完善。制修订120种中药材国家标准 完善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建立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建立5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 完成10种野生变种植养殖大宗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评价。建设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中药材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   2.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大宗中药材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3.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mdash 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医药局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林业局 保监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ldquo 三个代表&rdquo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ldquo 四个全面&rdquo 战略布局,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动传统技术挖掘、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促进中药材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确保中药材市场供应和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 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 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指标为:   &mdash &mdash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mdash &mdash 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mdash &mdash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mdash &mdash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mdash &mdash 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mdash &mdash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mdash &mdash 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基础上,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家底。   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专栏1 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   1.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推进31个省(区、市)约1000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国家、省(区、市)、县(市)三级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2.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每个省(区、市)建设2&mdash 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地)、县(市)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   3.全国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10个,药用动植物园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5000种以上,迁地保护药用物种6500种以上,离体保存药用物种种质7000种、共10万份。   (二)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基地,保障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   专栏2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  1.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设100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2.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创新中药、特色民族药等方面100种常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 结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防沙治沙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建设50种中药材生态基地。   3.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选用优良品种,建设5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规模化繁育基地。   4.中药材产区经济发展。培育150家具有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种植基地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培育50家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   (三)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   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开展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   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形成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加大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的力度。   突破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一批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繁育瓶颈,支撑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优势,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材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为开发相关健康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3 中药材技术创新重点   1.中药材基础研究。系统掌握50种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以及环境和投入品使用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形成理论体系。   2.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继承创新。建立100种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产地加工标准化技术规范。   3.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突破。开发2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的大规模繁育技术。   4.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发展。选育100个优良中药材品种,开发50种中药材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突破人参、三七等中药材的连作障碍,开发50项中药材测土配方施肥、硫磺熏蒸替代、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   (四)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   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支持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   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因地制宜,共建跨省(区、市)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   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   专栏4 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专项   1.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培育。培育发展5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重点扶持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领军企业。   2.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建立50个跨省(区、市)的中药材规模化共建共享基地。   (五)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结合药品标准提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制工作,规范中药材名称和基原,完善中药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建立较完善的中药材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中药材质量整体控制模式,提升中药材质量控制水平。   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保障水平。  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药品检验机构人才队伍、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专栏5 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标准提高和完善。制修订120种中药材国家标准 完善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建立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建立5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 完成10种野生变种植养殖大宗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评价。建设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中药材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   2.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大宗中药材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3.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六)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   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构建全国性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性中药材生产信息采集网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   加强中药材供应保障。依托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专栏6 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建设由1个国家级中心、50个区域中心、300个工作站组成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推进技术共享。   2.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由1000个信息站点组成的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   3.中药材供应保障。提高国家应急储备能力,建立100种常用中药材的国家储备。   (七)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完善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为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专栏7 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专项   1.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健全200种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   2.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在中药材主要产区、专业市场及重要集散地,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开展社会化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推动完善中药材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管理,规范种植养殖中药材的生产和使用。完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应明确中药材原料产地,使用濒危野生中药材的,必须评估其资源保障情况 鼓励原料来源基地化,保障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中药质量安全。   (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评价指标和办法,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建设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三)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维护中药材流通秩序,加大力度查处中药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交易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严禁销售假劣中药材,建立长效追责制度。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对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和地方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鼓励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的信贷投放,为集仓储、贸易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强中药材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六)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推动企业合作,促进市场稳定,按规定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和物流管理认证。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优质中药材的社会认知度,培育中药材知名品牌,推动建立现代中药材生产经营体系和服务网络。   (七)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做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宣传工作,按照国际公约主动开展和参与濒危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合法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方认可的中药材标准,促进中药材国际贸易便利化,鼓励优势企业&ldquo 走出去&rdquo 建立中药材基地。   (八)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 中国节能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检中心
    2010年7月30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所属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EPC)建设工程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项目包含整体规划、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公用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人员培训、EPC交钥匙工程等,合同周期29个月。项目总投资3.75亿元。   该项目是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批准的项目,也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中低压电气产品国家级检验中心。项目建成后,可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中低压电器技术发展,提高产品制造和装备能力。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先进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力设备。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