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仪器信息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专题为您整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话题讨论。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相关的论坛

  • 智能制造——仪表企业发展新引擎

    [table][tr][td]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制造能大幅度的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www.861718.com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级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本次专题围绕智能制造,全方位剖析,展现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信息,加深企业对此的了解。[align=center][img=,480,313]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17/20181217034341_25514.png[/img][/align]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12月11日介绍说,四年来,共遴选出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这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涉及92个行业类别,覆盖全国境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拉动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达到1.25倍;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0.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208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已有7项国际标准、21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工信部共遴选确定了10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整个行业已培育出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多精彩请看[url=http://www.861718.com][color=#000000]仪商网[/color][/url]智能制造重塑竞争优势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目前,我国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推进体系也基本形成,未来要进一步在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培育生态体系,加快迈向制造强国。[align=center][img=,480,297]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17/20181217034341_99519.png[/img][/align]在终端制造厂商的网页上,消费者自主选择甚至定制喜欢的样式、颜色、外形和功能等,然后自动下单开始生产,已被视为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当然,智能制造不仅于此,它贯穿于制造全流程并深刻改变了制造业的效率和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定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定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要聚焦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加速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打破行业壁垒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场,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显示,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已超过20家。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认为,智能制造标准具有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因此新标准要打破行业、地域和专业的界限,既立足国内需求又兼顾国际体系,建立了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3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要努力打通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间的壁垒,更要注意各个智能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我国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技术标准方面研究制定了数字化工厂参考模型等一批关键标准,初步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架构。”左世全说。  《标准》强调,要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5类关键技术标准。对此,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表示,这为智能制造企业指出了发展方向,即从智能装备开始,向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和工业网络不断升级。  除此之外,“还要抓紧制定一批行业智能转型急需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健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辛国斌说。  提高生产效率  业界已充分认识到,智能制造能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能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效益,还能有效带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同时有助于我国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高品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  “发展智能制造,会对破解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历史性的推动作用。”辛国斌说。  左世全介绍,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效十分明显,智能化改造前后生产效率最高达到2倍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最高降低60%。一些企业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通过大规模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协调制造等,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很多企业现在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因为智能制造确实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李兴浩介绍,早在2012年,志高集团就开启了智能化战略,推出全球首台智能云空调,建成行业唯一的全球智能云空调大数据中心,并主导了中国首个智能云空调标准的起草发布。当前,以空调为代表的家电业正在从智能单品走向智能生态的系统布局。未来的空调行业是智能化的时代,制造业也是如此。志高正在加快研究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努力向“中国智造”转型。  辛国斌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制造需求市场。要主动利用好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加速推进智能制造。 形成推进体系  辛国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基本形成,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试点示范成效明显。在国家层面实施了305个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近30%。  据了解,目前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已形成了央地协同、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总体来看,我国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集成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我国已成功突破和应用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日渐完善。  但也应当看到,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核心技术装备、支撑软件、控制系统等受制于人的情况,需要在智能制造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要从两个方面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二是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带动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系统、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左世全说。  辛国斌强调,要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并以市场应用带动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核心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有效提升,形成发展智能制造的“中国方案”。[/td][/tr][/table]

  • 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近日,国家发改委 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门出台《[b]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b]》。其中明确要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以下为意见全文:[align=center][b][size=16px]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size][/b][/align][align=center]发改产业〔2021〕372号[/alig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制造服务业供给质量不高,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够,引领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不明显,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为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b]一、总体要求[/b](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加快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性服务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制造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重点领域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b]二、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b] 聚焦重点环节和领域,从6个方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三)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商务咨询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助力制造业企业树立战略思维、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治理结构,推动提高经营效益。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b](四)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支持企业和专业机构提供质量管理、控制、评价等服务,扩大制造业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b]。[b]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提升计量测试能力水平,优化计量测试服务业市场供给。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鼓励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强品牌和营销管理服务,提升制造业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b](五)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供需精准高效匹配,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培育共享制造、共享设计和共享数据平台,推动制造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推动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互通,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强化节能环保服务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评估、节能技术改造咨询服务、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模式,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由单一、短时效的技术服务,向咨询、管理、投融资等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发展回收与利用服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畅通汽车、纺织、家电等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稳定制造业就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加大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力度,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和利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证监会、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制造业智慧供应链体系,创新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支持制造业企业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赋能上下游企业,促进各环节高效衔接和全流程协同。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补足制造业供应链短板。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业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推进重点行业供应链体系智能化,逐步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逐步形成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b]三、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b] 以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实现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耦合共生、相融相长。(九)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剥离非核心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实现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鼓励其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行动。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健全要素配置、市场监管、统计监测等方面工作机制,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型企业和平台。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推动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中国制造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品牌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宣传推介国货精品,在全社会进一步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凝聚品牌发展共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制造业智能转型行动。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抓紧研制两化融合成熟度、供应链数字化等亟需标准,加快工业设备和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集聚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遴选10个重点行业,挖掘20个典型应用场景。在冶金、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实施成效突出、复制推广价值大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加快制定分行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修订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联网制造企业网络安全能力贯标行动,遴选一批贯标示范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盘活并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系统设计、绿色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及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重点设计突破工程,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平台,突出设计创新创意园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拉动效应,探索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赋能机制,推动制造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行动。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绿色发展促进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推动提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水平。积极打造家电销售和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探索实施家电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目标制度,研究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资源环境绩效评价,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发展行动。探索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工程,逐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关键配套体系,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开展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性、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等综合评估,研究绘制基于国内国际产业循环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供应链全景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网络,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国家制造业供应链安全计划,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科创服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现代供应链、设施管理等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网络互联、边缘计算、数据规范体系和工业APP等共性标准,支持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技术要求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b](十七)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建设,培育计量测试等高技术制造服务业,聚焦制造业“测不了、测不准”难题,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大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发和仪器仪表研制,提升制造业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b]四、保障措施(十八)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形成合力,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制造服务业发展取得实效。(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十九)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支持从制造企业剥离的制造服务业企业按规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扩大开放合作。推动服务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服务资源,鼓励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积极推动我国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走出去,持续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认证证书和检验结果互认。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鼓励供应链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增强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司法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一)加强用地保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用地结构和产业用地指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产业用地模式,适应制造服务业发展。(自然资源部牵头负责)(二十二)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制造服务领域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充实壮大高水平制造服务业人才队伍。紧跟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新工科建设,调整优化院校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总结推广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经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动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打破身份、学历等限制,贯通制造服务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引进海外制造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三)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有效扩大知识产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四)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加强区域协作,增强产业布局协同性,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造服务业生态圈。支持制造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配套功能,优化集聚生态。依托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增值服务的生态系统,推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生态链。(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 然 资 源 部生 态 环 境 部交 通 运 输 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2021年3月16日

  • 解读绿色制造评价标准

    [align=left]文/王鸿娟(华测检测 华测认证)[/align][b]1 什么是绿色制造?[/b]十三五期间,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工信部2016年9月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决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文件中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15%,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万亿元,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b]2 建设思路[/b]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保障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规范和统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绿色制造体系的主要内容。加强政府引导和公众监督,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政策环境,发挥财政奖励政策的推动作用和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发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提升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形成市场化机制,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把绿色制造体系打造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军力量。[b]3 建设目标[/b]全面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在重点行业出台100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10-20项绿色工厂标准,建立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标准,发布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实施规则、程序,制定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办法,[b]遴选一批第三方评价机构,建设百家绿色园区和千家绿色工厂,开发万种绿色产品[/b],创建绿色供应链,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基本完成,逐步建立集信息交流传递、示范案例宣传等为一体的线上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绿色制造服务机构。[b][b]4 绿色制造评价要求[/b]4.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b]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跟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性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的参考目标。绿色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考,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b]4.2 绿色园区评价指标[/b]满足国家和地方绿色、循环和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应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园区重点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鼓励园区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绿色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产业绿色化指标、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6个方面评价。[b]4.3 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b]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按照产品生命周期要求,对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回收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其中涉及供应商、制造企业、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以及回收、拆解等企业的协作。基本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质、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具有完善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能源管理体系,近三年无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拥有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在供应商中有较强的影响力,有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系统,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实施绿色制造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思路、计划和措施。[b]5 建设内容[/b]5.1 绿色工厂。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优先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5.2 绿色园区。绿色园区是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侧重于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推动园区绿色化,要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从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中选择一批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水平高的园区,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在园区层级加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链条,推进园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内企业开发绿色产品、主导产业创建绿色工厂,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实现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5.3 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结合的产物,侧重于供应链节点上企业的协调与协作。打造绿色供应链,企业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的目标。在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选择一批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确立企业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纳入绿色工厂为合格供应商和采购绿色产品,强化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 智能制造领域要“卷”起来了?上市企业猛增“智能制造”概念!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back=#ffc000]截至1月17日,2024年已有超15家上市企业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ack],分别为罗普斯金、博隆技术、海螺新材、佳电股份、联诚精密、富佳股份、雅博股份、福能东方、尚品宅配、泰瑞机器、逸飞激光、蓝海华腾、开创电气、远东传动、凯龙股份和华设集团。[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2d3ccb25-c107-4bbc-aa3a-954f2dc47e3f.jpg[/img][/align][b]1月17日,罗普斯金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罗普斯金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铝合金型材的综合性大型外商投资企业,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建筑门窗类、装饰类、工业型材类、特种铝合金型材类等产品。1月15日晚间罗普斯金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0万元~585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主要系铝材业务销量有所增长,及毛利率上涨,光伏铝合金边框业务量增长,智能化施工与检测业绩持续增长。[b]1月16日,博隆技术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博隆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物料的特性定制单一或综合解决方案,并提供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的系统产品, 使用户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处理实现高能效、低损耗、经济环保的目标,助力下游客户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水平。博隆技术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在2.8亿至3.5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18.33%至47.92%。[b]1月15日,佳电股份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电股份”)隶属于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从佳电股份了解到,公司以“智能制造‘5+1’”项目为依托,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煤炭、石油化工、起重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以及核电站、卫星发射、三峡工程、南极长城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b]1月15日,联诚精密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入选理由是,公司在去年10月25日互动易表示:公司拥有高效静压智能制造生产线和10余条智能制造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公司数字化改造项目获得了省市两级政府的表彰和支持。公司正在投资建设MES系统,建成后将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联诚精密基础业务专注于铸铁、铝合金等精密铸件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几百台高端机械加工设备及十几条世界先进的自动化铸造生产线,在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方面潜?研究,已形成了包括模具制造、铸造、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及最终性能检测等完整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探索出联诚独特的跨行业、多客户、多品种、定制式商业模式。[b]1月15日,海螺新材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海螺(安徽)节能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螺新材”)是国内塑钢型材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高中档塑钢及铝合金型材、SCR脱硝催化剂、太阳能光伏铝材、生态家居等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科研开发。此次新增“智能制造”概念的入选理由是,公司在2023年8月8日互动易回复:公司一直重视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了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b]1月12日,永艺股份新增“鸿蒙概念”[/b]。入选理由显示,永艺股份首款智能办公椅已接入华为鸿蒙、涂鸦智能等主流智能生态,后续将有更多产品对接上述智联平台,逐渐形成永艺智能桌椅产品矩阵。永艺股份专注于坐健康解决方案,是一家集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和全球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涵盖办公椅、升降桌、按摩椅、沙发等坐健康系统产业。[b]1月10日,雅博股份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入选理由是:雅博股份自主打造的数字孪生平台,并将 BIM、物联网、工厂运维和数字孪生的理念相结合,围绕 BIM 在施工管理、进度管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立了工程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系统等。雅博股份是新能源BIPV行业和金属屋(墙)面围护系统行业的优质企业,业务领域包含新能源、金属屋面围护系统、钢结构和智慧建筑。[b]1月10日,福能东方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福能东方常规概念包括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概念、锂电池、工业4.0等,入选“智能制造”概念的理由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3C及非标自动化设备等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b]1月9日,尚品宅配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尚品宅配是一家强调依托高科技创新性迅速发展的家具企业,入选理由是:2023年半年报:公司利用领先的柔性生产线、自主研发机器人和自动化立体仓智能物流,打造工业4.0智能制造工厂,将“人指挥机器干活”变成了“机器指挥机器干活”。[b]1月9日,逸飞激光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逸飞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动力、储能、消费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制造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b]1月9日,泰瑞机器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入选理由是,在今年1月3日互动易:泰瑞机器桐乡工厂“泰瑞大型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29台压铸机、5000台注塑高端装备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迄今为止,泰瑞机器的产品已涉及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建筑、包装、医疗、电子等多个行业。[b]1月8日,开创电气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从开创电气了解到,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生产煤矿智能防爆组合电控、智慧矿山集控系统等矿山智能装备,公司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入选“智能制造”概念理由是:2023年6月26日互动易:开创电气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设施等,对设备及产线智能化改造。运用PLM、ERP、MES等信息系统和技术对企业研发、生产等业务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公司对智能制造技术始终保持关注,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b]1月8日,蓝海华腾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公司目前专注于电机控制器和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以及基于产品的相关服务和技术,致力于中低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DCDC电源、电梯一体化产品及电梯控制系统、逆变器等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与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而不懈奋斗![b]1月4日,凯龙股份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计划增加更多生产线的智能化建造及改造力度。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龙股份”)是全国民爆行业内为数不多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目前生产经营业务主要有民爆器材板块、化工产品板块、矿业产品板块、工程爆破服务板块和现代物流板块等五大板块。[b]1月4日,华设集团新增“智能制造”概念。[/b]入选理由是,华设集团2023年9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有5条全国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以及“三端一云”智慧工厂系统,年产能15万m3,可生产各类箱梁、墩柱、空心板等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产品(HQPC)等。[来源:智能制造网][align=right][/align]

  • 计量检测实验室如何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做贡献?

    (十七)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

  • 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

    [align=center][b] 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b][/align][align=left][b][/b][/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00,391]http://www.chinajl.com.cn/Uploads/image/20190527/20190527090207_22982.jpg[/img][/color][/align][color=#33333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5月20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在北京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副主任委员谭久彬、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副司长张益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color][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00,405]http://www.chinajl.com.cn/Uploads/image/20190527/20190527090554_54186.jpg[/img][/color][/align][color=#333333]  谢军司长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国家测量体系。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对我国未来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要任务是要认识测量活动的本质,把握计量与测量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聚集优势资源,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的输出成果尽快在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成为支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谢军司长还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计量的国家战略资源作用。[/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对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指出: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与现有测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是适应国际计量体系重大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各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团体、企业的专家分别就如何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进行了发言,为计量事业发展建言献策。[/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595959][img=,400,267]http://www.chinajl.com.cn/Uploads/image/20190527/20190527090349_49521.jpg[/img][/color][align=left][color=#595959][color=#595959][b] [/b] 建立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必然要求。国际单位制的变革催生了整个测量体系的全面创新,我们应当自主研发和生产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仪器,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加快测量测试技术研究,更好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强基工程顺利实施。[/color][/color][/align][align=right][color=#595959]——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副主任委员 谭久彬[/color][/align][color=#595959][/color]

  • 浙江省计量院牵头《工业过程校准器》“浙江制造”标准启动

    [align=left] 近日,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的《工业过程校准器》“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启动暨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高校、检测机构、余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align][align=left]  会议以“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打造高端精品仪器,树立国产民族品牌”为主题,贯彻“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的“浙江制造”理念,对标“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标准体系。[/align][align=left]  标准研制组汇报了团体标准的研制计划和工作目标。与会专家就标准草案的设计研发、原材料、生产工艺、检测能力及标准先进性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下一步,标准研制组将依据“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要求和专家修改意见,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相关单位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align][align=left]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研制具有“浙江特色”、“国际水准”的《工业过程校准器》“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align]

  • 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中国2015年将形成较为完善食品安全国标体系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5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卫生部等8部门近日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 【转帖】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指南乳制品制造业(液体乳及全脂乳粉)》(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环办函[2009]881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部决定制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乳制品制造业(液体乳及全脂乳粉)》。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现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研究并提出书面意见,于2009年10月15日前反馈我部。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周凤保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联系电话:(010)66556215  传  真:(010)66556213  附件:1、 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略     2、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3633]《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乳制品制造业(液体乳及全脂乳粉)》(征求意见稿).pdf[/url]     3、 《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乳制品制造业(液体乳及全脂乳粉)》(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略  二○○九年九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 【原创大赛】智能制造在中药混合上的应用

    [align=center][b]智能制造在中药混合上的应用[/b][/align]中药智能制造前景:走进中药生产车间,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彼此相连,几乎看不到人工操作的踪迹,传统中药煎煮熬的场面荡然无存;走进监控室,每一台设备实时的情况和数据都自动显示在屏幕上,生产过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稳定地进行着。把中药智能制造做好,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提升中医药发展理念。第二是技术创新,构建技术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中药系统化的创新,并实施系统集成化。第三是装备创新,研发符合中医药特色制造的装备,使这些装备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sup][/sup]。习近平总书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 ,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也要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sup][/sup]。因此制药企业应借鉴现代制药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中药产品的制造水平,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在行业内进行全面推广,成为中药制药行业实现跨越发展,进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必需解决的问题。在《医药经济报》中一篇“中药智能制造让生产更‘柔化’”介绍工信部在2017年5月25日启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等申报工作。中药智能生产试点作为国家大力支持医药制造的智能化路线之一,清水浸泡、砂锅煎煮、武火致沸、文火慢炖、药液滤出。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制剂形势逐渐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sup][/sup]。工业4.0让中成药及药材的加工生产加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甚至让生产变成物流,中药生产采取先进装备提高产品精密度,将会使企业的生产由手工方式升级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式。中联药业的生产原料通过管道分别进入不同处理罐中,电脑对药材炮制工艺更可控,并将以前是大锅熬制,用温度计来测温的传统方法智能化,中联通过技改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提升。不少中药企业手上多有古方传承,但制药工艺粗糙、质量控制落后等共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广东太安堂药业的中药提取数字智能化工厂已落成。太安堂以前一个厂就有200多名工人,如今只需四五个工人负责操作。通过车间的智能化生产,逐步实现企业层面的智能化管理,并将中药制药中关键性、共性技术固化和传承下来,实现中药精益化生产,使中药制药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实现质的飞跃[sup][/sup]。企业应进一步对生产线进行多点智能监控,提升中药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联动。当下智能制造已成为主流,中药产业不能错过机遇,智能制造同样是实现中药质量均一性和临床疗效一致性的必然途径。在明确临床功效相关成分的基础上,建立制造全过程的质量一致性控制体系,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推动中药生产技术向“工业4.0”迈进。工信部已整合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示范区的试点,包括康缘药业的中药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等均在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我国现有1500余家中药企业,中成药品种近万个,但90%以上的中成药存在着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不清、临床证据缺乏等共性问题,导致中成药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sup][/sup]。我们应鼓励高端中药新药创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与创新中药的研发紧密结合,围绕重大疾病,从中草药宝库中发现苗头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和改造,开发创新药物。太极医药城的生产线有两大亮点:一是生产物料全真空管道输送,省力环保;二是从打粉到分装,全流水线生产,由原来七天的生产周期缩短为两天。业界判断,智能制造产业链将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但挑战也很大,中药智能生产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偏低,培训投入总体不足。传统中药企业纷纷试水智能生产,实现机械与产品的信息交换,达到自主控制和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柔化水平,进而带来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型中药企业而言,智能化改造是难以承受的,产业结构必将进一步优化。为改善这种现象,使中药企业在智能制造有突破性进展,我国近红外技术在近十年发展迅速,其在过程控制及在线监测系统备受药企青睐。近红外(NIR)在线检测技术:[color=#191919][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辐射波,具备无损、快速、多参数测定、无污染和可在线分析等优点[/color][sup][/sup][color=#191919],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及制药行业中,其中在制药领域,包括制剂过程控制,成品药分析,药品真伪鉴定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升了经济效益。[/color]NIRS是采用近红外的方法直接分析液体、固体粉末、半固体、胶状等多种物态样品,使实验室和工厂的产品分析实现在线化,在几秒钟得到待测参数,与反馈控制技术连用则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技术[sup][/sup]。它克服了传统离线分析技术样品预处理复杂以及分析结果滞后的缺陷。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及适合于在线分析等优点,在药物的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作用[sup][/sup]。药品质量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密切相关。 制药过程关键工艺的监测、控制对于保证药品质量至关重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药物的在线检测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吴永江在 “中药粉末混合过程近红外在线检测研究”中利用微型近红外仪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的中药粉末混合过程的快速定量分析模型,实现对中药粉末混合过程的在线检测[sup][/sup]。实验采用了一种能够用于中药粉末混合过程,有效地避免取样误差并节省大量的时间,降低混合过程中取样分析的劳动强度。最重要的是微型近红外仪的在线分析技术结合所建的定量模型,不仅能在线实时获得中药粉末在混合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信息,及时判断粉末混合终点,还能检测到混合过程中粉末的物理状态如水分含量等是否符合建立定量模型时的标准。当水分含量较高粉末出现轻微结块状态时,定量模型预测的含量曲线会呈现异常状态。利用RESULT系列软件完成对混合过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采集。使用TQ Analyst 软件对离线扫描获得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与波长选择等,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交互验证方式建立均匀样品中赤芍粉末的含量和光谱数据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以相关系数、交叉验证均方差、校正集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为指标来考察模型的性能。在线混合实验时通过RESULT-Integration软件将扫描得到的光谱数据根据所建模型直接计算分析,得到混合过程粉末含量变化的预测曲线,在线判断混合终点。采用移动窗标准偏差法计算光谱偏差来评定粉末混合均匀所用时间并选择混匀样品的光谱作为标准光谱。从每次离线实验的21张标准光谱中随机抽取5张,9次实验共45张光谱作为验证集,剩余光谱则作为校正集建立模型。实验通过计算光谱的马氏距离,并使用肖维勒准则剔除异常光谱。为消除漫反射对样品粉末表面性质差异和颗粒尺寸大小引起的光谱漂移,采用多重散射校正技术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导数法可以消除信号中含有的低频背景和常数项,降低高次项的幂次,从而使高频信号显现出来,便于找出光谱中被较强背景吸收所覆盖的特征光谱带的准确峰值范围,但导数处理的同时会引入噪声,降低信噪比。平滑可以降低高频随机噪声,因此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的时候需要将平滑和导数法结合使用。实验应用相关光谱法对光谱图进行波长选择,此方法通过在每个波长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产生相关光谱,显示了不同波长处光谱信息与组分含量间的相关程度。本实验采用全波段5550~7400 cm[sup]-1[/sup]和5900~5950cm[sup]-1[/sup]、6700~6750cm[sup]-1[/sup] 、6950~7100 cm[sup]-1[/sup] 这3个相关系数大于0.9的波长区间用于建立校正模型。采用MSC、一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法对校正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用PLSR建立赤芍粉末的混合过程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将该定量模型用于预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赤芍粉末含量。张南、廖正根在“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药混合粉流动性表征的研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 1∶1 混合粉为模型药 , 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 (润滑剂 )、硬脂酸镁 (润滑剂 )、PVPP(崩解剂 )。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得到中药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后可以有效改善流动性[sup][/sup]。[color=#191919]在中药混合智能制造领域,近红外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快速、无损、样品预处理简单、可以在线监控的优势。“质量源于设计(QbD)”以及实时参数放行的理念也要求使用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帮助人们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以便设计出更合理的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所以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近红外将会逐步普及,并成为一项常规的质量检测手段为人们的用药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智能制造的早日实现作出重要的贡献。[/color]参考文献杨明,伍振峰,王雅琪,等.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升级的政策、现状与途径分析.中草药,2013,44(3):247-252.路甬祥.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发展之路.中国机械工程,2010,2l(4):379-399.马飞.中药智能制造让生产更“柔化”.医药经济报,2017.5.29.A07版.王俊峰,张所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14-15.谈武康.中药制剂生产实施GMP的思考.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2):53-55.丁海樱,金叶,刘雪松,吴永江.中药粉末混合过程近红外在线检测研究.浙江大学药学院,2013,14(4):1151-06.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药混合粉流动性表征的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2):224-226

  • heller1809MK7回流焊炉:智能制造赋能的最佳选择

    heller1809MK7回流焊炉:智能制造赋能的最佳选择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种变革也不例外地渗透到了制造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制造公司必须采用智能制造流程,并管理和分析来自生产、过程和设备的数据。HELLER 1809 MK7回流焊炉智能系统正是为此而设计。[b]支持MES,实现智慧工厂[/b]MK7回流焊炉配备完善的软件工具,支持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通过与其他设备协同合作,并支持多种行业协议如IPC Hermes 9852、IPC CFX以及SECS/GEM等,MK7回流焊炉可以轻松融入您现有的生产线中,并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缝对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监控和追溯性。[img=,690,38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11045097157_7241_5802683_3.jpg!w690x385.jpg[/img][b]可信赖的合作伙伴[/b]在电子行业超过55年经验积累之后,HELLER公司凭借其强大实力和完善管理体系赢得了客户口碑。我们与客户保持紧密合作,提供VIP式的服务和支持。管理层定期拜访客户,并与高层管理人员直接沟通,以获取反馈和新需求。[b]本地化运营,精益制造[/b]HELLER公司在中国和韩国设有两个工厂,实现了分布式精益制造。通过“准确复制”模式,每台焊炉和每个工厂都能够达到6 Sigma标准。无论您身处何地,在某一地区购买到的MK7回流焊炉都将具备相同的稳定性和品质。[b]选择heller1809MK7回流焊炉——智能制造赋能的蕞佳选择[/b]heller1809MK7回流焊炉是HELLER公司推出的旗舰产品之一。其长度为465cm(183英寸),加热区对流方式采用顶部/底部各9个加热区域,并配备空气或氮气工艺气体选项。它还拥有260cm长的加热区、2个顶部冷却区以及蕞大PCB宽度55.9cm(22英寸)等宪进特性。MK7回流焊炉智能系统不仅满足了快速交付、低成本和高质量的要求,而且为智能制造赋予了更多可能。选择heller1809MK7回流焊炉,您将拥有一款性能卓越、功能全面的设备,从而实现智慧工厂的目标。当选方案,当选[b]苏州仁恩机电[/b]!我们多年来在管理、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集成解决方案。希望和您携手,共建未来,请联系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 【转帖】国家标准委5月15日发布意见,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

    国家标准委5月15日发布意见,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 吃有标才有准儿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才安全?这是群众最关心的一个热点。标准,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保障线,作用越来越大。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必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5月15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加强农业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标准“寿命”将缩短 国际标准采用比例力争达85% 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太多、太乱,一方面与国际不接轨,另一方面标准门槛低、一些不法企业钻食品标准缺陷空子,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坑害消费者。 在清理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国家标准委把修订可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1141项国家标准和1322项行业标准作为工作重点。到“十一五”末,我国食品标准的标龄由现在的平均12年降低到4.5年制修订周期控制在2年之内,基本建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基本接轨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正在对国外技术法规草案中涉及我企业利益的技术内容加紧研究论证,提前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术性要求。2010年前完成一批食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对分析研究课题。 “十一五”末,力争实现食品标准采用相关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提高到85%。鼓励企业大力推行和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食品标准领域自主创新,力争使我国的白酒、茶叶、中药材、粮食等优势产品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添加剂是重点监管对象 标签标识要让消费者看得懂 “苏丹红”事件曾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让人记忆犹新。调查发现,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罪魁祸首。 今后,国家标准委将突出监管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致病性微生物等有限量要求,对食品添加剂有使用卫生要求。实施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和ISO22000等标准,严防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 针对非法添加剂等造成的突发事件,要从使用情况信息的收集入手,开展分析和研究,并在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批发布等环节建立快速应对机制,提高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适用性,为准确、及时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结果显示,滥贴标签或标识失范是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标准委将突出对食品标签标识的标准进行制修订,重点开展食品营养标签、转基因食品标签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食品标签标识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要让消费者看得懂。 普及农产品溯源制 餐饮服务业趋向标准化 我国食品质量标准有近3000个,而与流通有关的标准仅100个,相对于生产与加工标准来说,数量差距很大。在流通相关标准不足的情况下,即使食品生产质量合格,也难保不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源头管理是根本,当前重点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溯源制度,指导种养殖领域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全国已有18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标准化试点。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要抓好场地环境卫生、鲜活农产品市场准入要求,确保包装材料、运输器具、仓储设备等标准实施。 此外,餐饮服务业标准化趋势成为一大亮点。以餐饮业环境卫生要求、餐饮业术语、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餐饮业服务质量要求、餐饮业配送服务为重点,建立科学的餐饮服务标准体系,确保饮食安全和卫生,减少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记者 原国锋)

  •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和指导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现批准《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url=http://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kxxjszn/202303/t20230324_1021799.shtml]《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1293-2023)[/url]  以上标准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特此公告。[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2023年3月9日[/align]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3年3月13日印发

  • 高技术制造业 人工智能最有“钱景”?月薪高达13076元

    在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技术制造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技术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依托高新技术进行研发、生产,近年来催生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在智联研究院“寻找下一个风口”潜力行业调研项目中,这些新兴行业受到众多职场人的关注。本次,智联招聘结合平台数据以及调研项目的统计结果,将15个行业作为研究范围(具体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设备、船舶/航空/航天/火车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智能设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b]行业平均薪酬差异较大,人工智能平均月薪高达13076元[/b]智联招聘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的平均薪酬为9935元/月,略高于全行业的9889元/月。 但是具体到各行业来看,平均薪酬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人工智能行业平均招聘薪酬最高,达到了13076元/月,其次是新能源汽车(12848元)、云计算/大数据(12176元)、物联网(11383元)、区块链(11187元)。虽然工业自动化行业人才需求量增长最快,但是普工/技工的招聘岗位需求占比更大,这类岗位目前的薪资相对较低,因此该行业整体平均薪酬低于行业平均薪酬,为9910元。排在末位的是通用设备制造,平均月薪为8251元。[img=智联招聘: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https://accesspat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2284602352781864614.jpeg?imageMogr2/format/webp[/img][b]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平均薪酬最高,超2万元[/b]具体职业方面,半导体/芯片的平均招聘薪酬最高为21960元/月,其次是人工智能,达到21146元/月,平均薪酬均超过2万元。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行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同时吸引了大量资本进行投资。政府的扶持加上资本的聚拢加速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自然导致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水涨船高。[img=智联招聘: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https://accesspat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3525948857031611492.jpeg?imageMogr2/format/webp[/img][b]薪酬排行前3名的技能是ASIC、ISP、CAMERA[/b]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可以在高技术制造业获得较高的薪酬呢?从数据分析来看,ASIC、ISP、CAMERA排在前三位。其中掌握ASIC技能的人才可以获得平均38119元/月的高薪。除了以上三种技能,排进薪酬TOP50的系统搭建、技术研发管理、IC设计等,也都是“学习门槛”颇高的技能。

  • 【简讯】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3月起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白酒制造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日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清洁生产标准 白酒制造业》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适用于白酒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

  • 电工合金制造业应用什么排放标准?

    我们公司是做电工合金制造的,在废气方面主要有用化学方法回收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废气排放标准?该测哪些废气?坛子里有没有专门的废气排放国家标准版面?

  • 辽宁九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明年基本建立

    日前,辽宁省九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b][color=#c0504d]确定开展9项重点任务、7项重点工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color][/b]。《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到2030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支撑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到2060年,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方案》指出,辽宁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制修订,并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标准制修订;在能源方面,围绕风电、光伏、氢能、核电、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在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市更新、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标准制修订;在交通运输方面,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老旧船舶更新改造等标准制修订;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和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收储运标准研制;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加强节约型机关、绿色食堂创建等标准制修订。《方案》提出实施七大重点工程,确保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培育国家级、省级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中心。实施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布局一批计量标准及配套基础设施。实施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在部分企业、园区和地区培育低碳计量试点。开展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培育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助力双碳标准强基、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和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开展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工作。[来源:中国环境][align=right][/align]

  • 【资料】评论:实事求是为“中国制造”申辩

    2007-9-4  所谓“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就已披露的个案而言,只有极少数属于“中国制造”自身的原因(如有毒的宠物食品);更多的是中外之间的“标准之争”。这种涉及复杂且专业的技术性争论,外行未必能深入了解,却因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能轻易通过媒体掀起轩然大波。      对于国际上突如其来质疑“中国制造”的声浪,正确的做法应当而且只能是:实事求是,针对不同个案搞清问题出在哪里,是其是,非其非,然后寻求解决方案。不搞清事实,先入为主认定“中国制造”的质量、安全一定有问题,“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一门心思在国内的产品质量控制中找原因,必定是缘木求鱼,平添困惑。      所谓“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就已披露的个案而言,只有极少数属于“中国制造”自身的原因(如有毒的宠物食品);更多的是中外之间的“标准之争”。这种涉及复杂且专业的技术性争论,外行未必能深入了解,却因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能轻易通过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全球最大肉制品公司———美国泰森食品公司的副总裁赖斯给《华尔街日报》撰文时坦言:“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两国在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不这样的话,其结果就是谁也弄不清楚这些进口禁令是真的与安全问题有关还是政治在作祟。”      其实,以“标准之争”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在关税壁垒被逐步拆除后,正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动向。一些西方大国设置种种刁钻古怪的技术壁垒和绿色标准,已到匪夷所思的地步。2004年,广州生产的“MIC”电子钟遭遇欧盟的技术壁垒:电子钟内部一颗螺丝必须是无铅的。当时中国几乎没有哪个厂家能生产出这种无铅螺丝,制造商为这一颗螺丝,一个钟的成本就要增加6至8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跟风起哄,对“中国制造”挥舞“标准大棒”,如今年某些东南亚国家指“中国制造”的大白兔奶糖等糖果不符合标准,事后证明其采样不科学、标准不公开,甚至有当地企业游说政府刁难“中国制造”之嫌。对于这种既不公正又不公平的指责,难道中国政府和中国制造商不应该据理力争,为“中国制造”申辩?难道只能忍气吞声,“勇于承认自己的问题,主动认错并快速采取行动,马上禁止销售有关问题产品”?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赖斯认为“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技术性讨论而不是政治争斗来解决此类问题会好得多”;奇怪的是,偏偏有的国内媒体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张一古脑儿揽下责任,把板子都打在中国的监管制度和治理机制上。有的评论不是实事求是为“中国制造”申辩,却总拿内销与外销的食品合格率有15%的差距说事,硬拗内销合格率低必然会影响外销。实际上,外销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条比内销更长,要经过中国和外国的质量安全监管,采取双重的质检标准,还有跨国公司和制造商等环节的质检(因此成本和价格更高);而内销只有中国政府的质检和厂商的自律,加上国内从事食品加工企业有79%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合格率怎能和美国泰森食品公司相提并论?      为“中国制造”申辩,并不是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更不是用种族主义、民族情绪来解读对“中国制造”的非议;而是实事求是,是谁的问题就该谁来负责。为“中国制造”申辩,也不是漠视国内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更不是为政府和企业推卸责任;而是有的放矢,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正在展开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强调:“这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人民利益在前,产品信誉、国家形象在后;这次专项整治以20个“硬碰硬”的指标,12个100%的概念,重点整治小企业、小作坊,提高其违法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处罚成本———这才是正确面对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虽然“中国制造”只是赚取菲薄的加工利润,但这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发挥比较优势的历史机遇,工业化、城市由此启动增速,数以亿计的中国职工向全球提供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就业的机会和生活的改善。对此现实没有清醒认识,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对非议“中国制造”照单全收,甚至推波助澜,不是无知者无畏,就是极不负责任。            来源:新华网

  • 中国制造业不被尊重的10年!

    来源:互联网 大家更钟情于通信、电子、计算机、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总之,主流的意识里就把制造业归到“下等产业”中,但随着西方国家连续爆发危机,波及中国沿海以及苏州等地的制造业,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方面,美国开启制造业回流事宜,德国则提出工业4.0准备全面复苏制造业;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则感受着因升级滞后带来的阵痛:人口红利消失,倒闭潮频现、外资纷纷撤离,大有点哀鸿遍野的味道。 基于如今制造业的格局,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开始了自己的复兴计划,只是中国人的困扰在于:除了流水线女工勤劳的双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太大,无论是高精度制造,还是流程工艺水平,亦或是基础零件加工,中国都谈不上领先世界,就更不要说匹配于“制造强国”的水平了。 工业4.0时代,各国重新起跑,纷纷布局高精端制造业,中国却要先摆平转型期的麻烦,我们不想在4.0时代落后,但在电子、机械、信息时代均落后的中国,又岂能依靠“大跃进”的思维领先世界呢?回首过去10年,有太多的因素干扰着制造业,如今罗列这些弯路,并不是想追究责任。浮夸社会,谁耽误了制造业? 理论上讲,中国制造业是经典的传统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借着政策的东风,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虽然溢价能力不高,但终是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可怕之处在于,每一个员工,每拧一颗螺丝钉都会产生剩余价值,单位利润乘以巨大的数量之后,总利润依旧可观; 加之,一些前沿的制造业积极引入IE手法,通过建立UPH体系使得效率不断提升,在高良率、高效率的目标下,员工宛如上了发条的永动机一般,保持着高强度作业。这样的故事充斥着汗水与泪水,但却帮助中国制造业在90年代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事实上,彼时的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了扩大再生产,升级产业链的能力。 人口红利犹在、资本积累完成,21世纪的前几年本该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最好契机,但无奈恰逢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浮夸之风愈演愈烈,几乎完全了打乱了中国制造业的节奏。在浮夸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梦想着一夜暴富,或者潇潇洒洒地成为拆迁户,拆迁款一度成为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捷径。 这种心态背后是中国房地产以及基础建筑业的畸形发展。相信全体中国人之于过去10年的回顾标签,没有人会绕得开“房子”,随着房价不断攀升,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投资房地产似乎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刨除买地、请领导吃饭的费用,很多楼盘的利润高达35%以上,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利润率就显得非常可怜,类似电视、空调这种有些品牌,有些技术的制造业,利润率也只是勉强到10%,如果说纯OEM代工,纵然是组装全宇宙最优秀手机,利润率也仅徘徊在2%上下,至于,Nike的鞋子,阿迪达斯的衣服,或者其他什么NB品牌代工,就更不要奢望能短期内发家致富了。 判若云泥的盈利能力,且长期浸润于浮夸的社会之中,制造业很难淡定地保持自我,一些具有资本优势的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其中包括海尔、康佳、李宁、雅戈尔等知名企业,他们大都赚了一笔,但大都错过了升级的最佳契机,最准确的说法是,没能将最宝贵的资源用于稳固企业的根基,却用它们做了一笔没有技术含量,又不长久的生意,虽然这些企业的升级脚步没有完全停滞,但因资本的分配问题,升级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浮夸风气之所以该让人控诉,是因为它会让整个社会都陷入快节奏中,无法自拔。在房地产暴利横行时,不但制造业本身的资金大幅度跑偏,大面积的民间资本也都流入了基础建设之中,银行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态度非常傲慢,几乎就不给这些人贷款,有时候连面都不见,他们更钟情于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其次,钟情于弥漫在社会里的购房者,这些独立的个体资金看似微不足道,但架不住全社会都在炒房、购房,如果有人耐着性子把这些资金加总起来,绝对会让人狠狠地吃上一惊。 由于浮夸风气盛行,越来越多的人才纷纷改行,辛辛苦苦干制造业,白天练管理,夜半学英语,每天累得跟狗一样,到头来的生活还不如拆迁户,于是,一些聪明人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金融、股票、房产销售等利润较高的行业,总之,浮夸的社会风气下,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制造业这种需要长期沉淀,需要关注细节,且见效比较慢的领域,这是耽搁中国制造升级的外部原因。客户至上,谁让中国制造无法自拔? 如果说浮夸、浮躁的社会风气,是阻挠中国制造升级的外部因素,那么,没有保持好节奏,陷入客户标准、需求中无法自拔,这应该归咎于企业本身。众所周知,madeinChina之所以世界闻名,最重要的标签就是“高效率,吃苦精神强大”,网上常常流出一些关于制造业的故事,最具审美性的就是那些加班加点,大半夜不睡觉地搞生产的事儿。 这种精神固然让人钦佩,也是我们一贯的传统,事实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显然,勤奋精神并不能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未来工业4.0时代,也不可能再靠“勤奋”重整雄风,毕竟,物质决定意识,那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才是根本,现代系统的管理制度才是根本。 过去10年,我们依靠人口红利、环境资源在短期之内创造了虚弱的辉煌,但同时也放弃了品牌溢价能力。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客户时,中国制造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妥协利润,为了生存,只能转过头来严苛地控制成本,自虐地提高效率,而且要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应付客户的订单。 拿富士康为例,他们已经是世界顶级的制造业,在人员规模上更是全球TOP1,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技术专利,而且他们在心态上也比较淡定,总裁郭台铭曾对外宣称:绝对不涉足房地产领域,这使得其能不断应对挑战,手机的王座已经由诺基亚迁移到苹果了,代工之王的位置却无人能撼动。 但面对苹果巨大的订单时,富士康也会感到疲倦,需要全神贯注地工作来满足订单需求,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升级的节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郭台铭于2011年喊出来“百万机器人”的计划,如今三年期限已到,该计划并没有变现,我相信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但客户订单也绝对会有影响。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苹果严苛的标准以及巨大的需求,正让整个产业链缓慢升级,为了吞下巨大的订单,企业也不得不选择升级,或者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可问题在于,只有具备实力的企业才能享受到这种“严苛”,更多的企业只是把自己逼疯之后,轰然倒地。如果不知道这是什么状况,就查一查春节前后的新闻网页就可以了。 现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重新把制造业地发展升级为国家战略,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德国的工业4.0,中国也不甘落后,拟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但显然,中国比之其他国家的路更加艰难,美国保存着最优秀的品牌,奥巴马四年前就在要求苹果产品的组装要回到本土,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有15所都来自美国,工业化、信息化都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 德国虽然遭遇了经济危机,像一个衰老的病人,但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制造的研发与升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提出工业4.0计划。相比之下,中国要处理的麻烦要多得多,至于如何发展,如何追赶,已经有专家讲过了,不再赘述,唯一的建议是,能不能尽快把股市里的钱分一点出来,最后,祝中国制造业好运!

  • 光谱的制造标准是什么?

    产品的制造都有各自的标准,那么光谱仪的制造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呢?大家谈谈国内外知名光谱制造商制造光谱所采用的又是什么样的标准呢?

  • 18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关系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两年重点工作,共涉及八大方面,三十五项要求。其中在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中提到[color=#0070c0][b]“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b][/color]在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中提到[color=#0070c0][b]“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推动高端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标准制定……”[/b][/color]在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中提到[color=#0070c0][b]“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b][/color][b]全文如下:[/b][color=#0070c0][b][/b][/color][align=center][b]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b][/align]为扎实推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入实施,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两年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不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使标准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一)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强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出台产业急需标准。建立健全数据跨境传输和安全等标准。实施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IPv6、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数据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不再列出〕(二)完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出台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在科技计划项目中统筹设置标准研究任务和考核目标,推动项目立项与标准研制同步部署、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机制,以标准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推动将标准纳入科技奖励范畴。完善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制定实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加快前沿技术成果标准化进程。强化标准研制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标准研制周期。强化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标准化预研究,加快建设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国家标准立项预评审绿色通道,推动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三)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推动高端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标准制定。加快补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标准短板。制修订一批工业基础标准,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产业融合标准制定。围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研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相关标准,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持续完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标准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中小企业融通、绿色降碳等关键领域,加快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分级分类、测试评价、互联互通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急需标准制修订,有序推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标准。深化智能制造等标准应用试点,推动矿山、冶金、石化、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健全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强化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融合,重点研制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服务、数字金融、风险防控等标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数据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升级。实施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加快大宗消费品标准升级迭代,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体验标准研制,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支持协调统一的智能家居标准,完善智能家电、电动家具家居用品标准体系。健全消费类电子产品标准体系,促进多品种、多品牌智能电子产品、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互联互通。持续强化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与配套推荐性标准制修订。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完善充电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标准,加快大功率直流充电系列标准实施应用,研究制定充电桩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现代服务业标准制修订,加快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联程联运等领域的标准研制。研制基于平台经济的大宗物资和散装商品编码等商贸、交通出行、物流等相关标准,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促进服务消费。健全体育标准,制定并完善群众健身、冰雪运动、体育赛事、体育场所、体育用品等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聚焦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持续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标准化示范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中国民航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完善产业链配套标准链。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健全工业母机、新型显示等重要产业链标准体系,组建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链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同步推动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相关方面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急需,加快研制配套标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标准化技术组织联络联动,推动上下游各环节各领域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50个,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建设。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在移动通信网、固定宽带网、空间信息、新型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研制,加快健全标准体系,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等融合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释放新型基础设施效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九)持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标准,推动钢铁、铝、塑料、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排放强度、碳足迹等基础共性标准研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稳步提升重点行业能耗和用能产品能效标准指标,加快新兴领域节能标准制修订,重点完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等配套标准。强化清洁能源利用,加快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供给,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超前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制定,促进关键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制定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标准,健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制定水土保持碳汇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进一步完善大气、水、土壤、噪声、海洋、化学品、新污染物等污染防治标准,制定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健全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研制20项家用电器、车辆、船舶、通用机械等产品噪声相关标准。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与管理标准,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等标准研制。进一步完善地下水保护、利用、治理标准体系。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等技术规范编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多生态系统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化建设,研制一体化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等相关指南,加快红树林、滨海湿地等生态修复相关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标准制定和应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标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估、气候风险评估、气候变化适应等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加强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测控(导航站)、机场等重点领域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建设。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评估标准,逐步建设覆盖规划编制管理全流程的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标准体系,开展耕地(土壤)资源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质量抽检等标准研制。完善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标准。开展海洋地质调查评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标准制修订,完善海域使用、海岛开发利用等海洋资源资产监测标准,重点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等标准研制。完善集蓄雨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加强绿色投入品、农业节水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强秸秆、畜禽粪污、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修订高耗水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加强工业企业减污降碳、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设计等标准研制,探索研究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研制尾矿、煤矸石、冶炼渣、磷石膏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标准。实施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开展60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制修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标准。加快完善绿色采购、绿色流通、绿色评定等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强化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引领。持续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覆盖范围,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完善食品化妆品、快递物流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深入实施制止餐饮浪费等国家标准。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研究制定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定额标准。建立学校、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公共机构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十四)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建立健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农田水利管护、农资质量和基础设施标准。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制修订。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农产品品牌评价、主要粮油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减损增效及乡村旅游标准。制修订农业领域标准700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强化数字乡村、乡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标准制定。加快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保洁照明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建设。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中央网信办、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发展。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研究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标准,推进城市设计、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塑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与监测、城市综合管理与监督、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评价等领域标准制定实施。加强城市交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规划建设运营协同衔接水平。健全海绵城市、宜居城市、公园城市等城镇人居环境领域标准。持续深化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开展30个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提升行政管理标准化效能。完善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健全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中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民热线运行等领域标准,加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机关事务管理等领域标准实施应用。研究制定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评估评价标准。〔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公平竞争、执法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进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统一的信用监管规则和标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强化社会治理标准化工作力度。实施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制定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乡村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相关标准。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100项以上,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机构治理领域标准化前瞻研究和统筹协调,推动组织治理、合规管理等领域国内国际标准同步研制和转化。开展网络安全应急能力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交易服务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安全合规审计、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等标准研制,推动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提升网络与数据安全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石油天然气开采、粉尘防爆、危险作业、特种设备、个体防护装备以及事故调查统计等安全领域强制性标准制修订,建立紧急状态下公共安全标准快速转化和发布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应急管理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风险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应急避难场所、灭火和应急救援作战训练与装备、森林草原消防装备、救灾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标准研制。〔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气象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中国地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大型活动安全、爆炸物品管理等标准,完善法庭科学、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准体系,推动建设法庭科学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系统要求、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图像分析、边界安全交互等标准研制,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生物安全标准体系。〔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基础教育、就业创业、基本养老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经验共享,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树立一批示范标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中国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标准研制,健全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进医用机器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分子诊断技术等新兴领域医疗器械标准研制,完善高风险传染性疾病诊断、防护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标准体系升级改造,加快公共场所卫生、公共环境健康调查监测等标准制定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推进中医病证诊断、临床疗效评价等标准制修订。推动建立医疗保障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推进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升级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助餐、认知障碍照护、婴幼儿照护等托育服务、家政电商标准制修订。建设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0个,强化养老、家政服务标准实施应用。〔民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制修订50项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推动家居环境、交通出行、社区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标准适老化升级,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环境。〔交通运输部、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二十一)拓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践行开放包容、共同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理念,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标准合作,不断深化东北亚、亚太、欧洲、东盟等区域标准化合作,进一步拓展与非洲、泛美、海湾阿拉伯国家、大洋洲等区域和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关系,加强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框架下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二)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标准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与共建国家开展人员交流培训,以标准化合作促进产业和经贸合作。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对接和重点领域标准互认,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开展标准化信息交流,为共建国家提供标准信息服务。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国际贸易、海外工程建设、技术交流合作过程中,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技术层面的标准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三)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充分发挥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的作用,积极履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理事国和成员国责任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重要政策规则制定,做好本地化实施应用,参加各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路线图、白皮书、标准化效益评估报告等研究编制工作,凝练实践经验,提出中国建议。按照国际标准组织需求选派工作人员,支持国际标准组织来华举办各类会议活动。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四)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研制。积极参加ISO、IEC、ITU等国际标准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活动,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等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行业性国际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智慧。深入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数字技术、热带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可持续金融、矿山安全、航运贸易数字化、信息通信、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等领域制定一批国际标准。打造一批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五)健全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机制。制定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指导意见,加快我国标准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制修订,支持民营企业牵头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促进国内标准组织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国内对口单位协同发展,推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一致性程度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快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工作,鼓励行业和地方根据需要制定标准外文版。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根据运行实践提出标准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二十六)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健全统一协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强化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社会治安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进一步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面、权威性。系统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协调配套。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工作。加快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培育一批优秀的团体标准组织,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制定一批填补空白、引领发展的高水平团体标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增强企业标准“领跑者”有效性、影响力,形成以企业标准“领跑”带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格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牵头,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七)提高标准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制定流程、平台和工具,强化标准制修订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标准维护更新、升级迭代。进一步提高国家标准制修订效率,实现新立项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加强标准统计分析。加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备案管理。建立国家统筹的区域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引导与监督。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健全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机制,规范团体标准发展。推动落实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标杆企业。完善标准版权制度,加大标准版权保护力度。〔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八)加强标准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丰富宣传形式、渠道和载体,广泛传播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加强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统筹协调,改进试点示范项目管理,提高试点示范质量和效益,凝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入驻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鼓励集群促进机构参与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修订,鼓励标准化机构入驻集群促进机构,鼓励集群促进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形成集聚式发展效应。持续推进标准化服务业统计分析报告试点,开展标准化服务业统计评价。健全对标达标工作机制,引导企业瞄准先进标准提高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九)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积极应用先进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监管活动中严格依据标准。建立健全法规和政策文件引用标准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标准和法律衔接信息服务。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和标准实施数据调查统计制度,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实施监测站点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常态化开展重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建立健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征集推广工作。建立标准制定投诉举报和监督检查机制,搭建全国标准制定投诉举报平台,接受社会各界对各类标准制定活动、技术委员会工作和标准审评工作的监督。开展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监督抽查,加强标准编号、复审和备案监督。持续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强化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数据归集和分析,推动将企业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三十)深化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持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研究机构加强标准化共性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研究。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深入开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我国标准化工作需求研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WTO/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标准工作研究。开展合规管理、环境社会治理(ESG)、边境后规则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积极推进标准数字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充分发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强化国际国内重要标准化事项专家论证及决策咨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工程院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一)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制定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与管理办法,对标准验证点建设运行和标准验证项目实施一体化管理。设立不少于50个国家标准验证点。推动检验测试方法、检验设备、标准样品等自主创新、协同配套。围绕新兴领域和优势领域,参与国际标准验证,为中外标准体系兼容和互认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一体化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二)强化标准化技术机构支撑。推动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围绕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需求,规划新建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发挥标准化总体组作用,研究建立新材料标准化统筹机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协同发展。推进技术组织联络机制实施,畅通技术组织体系微循环。深化推进考核评估,试点开展委员履职能力评估工作。推进技术委员会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实现“能进能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三)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推进标准化技术职业教育,推进标准化领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开展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统计,建设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培养数据库,建设一批国家级标准化人才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推广“科研团队+标准研制团队”融通发展模式,培养选拔一批标准化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企业标准化总监。鼓励技术委员会参与高校标准化课程体系、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协同推进标准化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进一步丰富标准云课、委员网络讲堂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依托行业、地方、科研机构和高校,建设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青年英才选培活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组织实施(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协调机制作用,研究制定标准化重大政策,协调标准化重大事项。不断健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领导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统筹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全面开展纲要实施效果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十五五”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工作与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五)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纲要及本轮行动计划要求,细化责任分工,抓紧工作部署,加强协同配合,确保任务落实落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开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工作,支持地方和行业部门按规定开展标准化表彰奖励。推动标准化学科体系建设,打通标准化科技工作者上升通道。完善标准化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标准化统计工作程序,加强统计结果应用,开展标准化发展状况总体分析,发布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国家标准委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生态环境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部署,推动重点标准研制,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提升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现就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建立系统完备、结构合理、衔接配套、科学严谨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系统谋划、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各主体积极性,统筹做好相关标准制修订规划,分年度分重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注重协调统一。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促进畜禽粪肥还田、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监督评价等各方面标准有效对接,推动温室气体管控等标准与国际接轨,增强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我国农耕文明种养结合思想精华,借鉴发达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经验,面向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突出问题,综合考虑现阶段种养业发展现状,优先制修订并推动实施一批对生产发展和污染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标准。突出由治转用。以推动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加紧编制、完善有关急需标准,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安全利用,着力打通畜禽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保安全为重点,推动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左右,出台一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调配套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助力土壤地力改善、化肥减量、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减排、固碳、肥地、增效的综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根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需求,构建逻辑清晰、层级合理、内容科学的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包括综合通用、无害化处理、粪肥利用、气体管控、检测方法5个子体系。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包括3个综合通用要素、4个无害化处理要素、3个粪肥利用要素、2个气体管控要素、3个检测方法要素。第三层级在第二层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见附件1)(二)系统推进标准制修订整体规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中各项标准的协调配套,实现主要指标数值、核心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快组织制定通用性强、实践急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补齐温室气体减排和臭气管控等标准制修订短板。各地立足区域资源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进一步细化实化技术要求和管控指标。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等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关键技术指标高于优于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三)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根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框架,完善现行标准体系(见附件2),主要制修订标准如下:1.综合通用标准。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则,抓紧编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核算方法,开展畜禽养殖温室气体管理术语、畜禽粪便产生量和特性标准编制。2.无害化处理标准。加快制修订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规范系列标准,推进畜禽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处理的操作技术标准制定,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制定。3.粪肥利用标准。抓紧编制畜禽粪污还田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研究制定畜禽粪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完善畜禽粪肥还田承载力测算相关标准,完善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设施装备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固体粪肥、液体粪肥还田的操作技术标准制修订,分畜种、作物和地力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研制。4.气体管控标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温室气体减排和氨等臭气管控技术规范制定,抓紧编制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畜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报告指南等方面的核算审核标准。5.检测方法标准。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肥)主要成分及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测定方法系列标准制定。(四)强化标准实施推广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标准实施应用,指导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守法意识和标准意识,在生产活动中将标准作为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还田利用的基本依据,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确保畜禽粪肥还田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推动在行业信息发布平台中增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发布模块,依托各级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宣贯,将标准体系纳入相关培训内容,推介一批标准化典型案例,打造畜禽粪污标准化处理利用标杆,加强示范引领,不断提高标准应用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制修订。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要加强整体谋划和工作指导,衔接标准制修订计划。各级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情况,积极推进地方标准制修订,切实做好标准衔接。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按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发挥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委员会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吸纳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专家参与,协同推进标准研究与制修订。(二)加强工作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优先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纳入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加快标准制修订进度;要充分发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京津冀畜禽养殖业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等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按标准改造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装备,按标准有效处理畜禽粪污,科学利用畜禽粪肥。各级畜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加强跟踪研究,及时反馈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三)强化技术支撑。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畜禽粪肥施用效果监测评价,逐步积累第一手数据,探索构建基础数据库,对标准重要参数和指标等进行验证,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鼓励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链条监测和畜禽粪肥施用定位监测,研究确定不同畜种、不同区域、不同工艺的处理时间,研究确定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畜禽粪肥施用量,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制定相关成套设施装备建设规范、畜禽养殖臭气管控技术规范,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集成组装关键技术、工艺和设施装备。探索建立标准评价制度,定期开展重点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持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质量。附件: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框架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行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委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2023年8月4日

  • 北京市修订发布地方标准《汽车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27—2023)

    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是影响本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的两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是协同治理PM2.5和O3的关键,而汽车制造业属于本市VOCs排放重点行业之一。  为进一步削减汽车制造行业VOCs排放,我市按照衔接国标、行业领先、技术可行的原则,对2015年发布的原《汽车整车制造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227—2015)进行了修订,标准名称修改为《汽车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23年4月24日正式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标准按照全过程管控思路,从含VOCs原辅材料、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控制、台账等方面,对我市汽车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国标及当前技术发展,主要拓展了标准管控范围,由整车制造涂装工序扩大到汽车制造全行业,整合原分散执行的非涂装工序、零部件制造等环节管控要求,实现行业、工序基本全覆盖;完善了含VOCs原辅材料要求,管控类型、检测方法等与国标实现全面衔接,整车制造原厂涂料全面使用低VOCs含量产品、延续除罩光漆外水性化要求,其他涂料和胶粘剂、清洗剂限值与国标保持一致;调整了有组织管控指标,增加了污染物项目、管控环节、VOCs处理效率要求,其中,整车制造行业加严新建企业总量控制指标,引导采用先进工艺,其他限值与现行标准基本保持一致;零部件制造行业适度加严VOCs限值、新增保险杠及车架涂装总量控制指标;细化了无组织管控要求,承接国家要求实行全链条管控,增加厂区内VOCs无组织任意一次浓度限值。  本标准实施后可促进汽车制造企业进一步推动源头替代,加强无组织废气收集与管控,规范末端治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有利于提高行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先进工艺技术发展,保护车间工人健康,改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汽车制造行业的环境监管,确保标准落地见效。  附件:[url=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sthjlyzwg/jczf/326102034/2023050614134147748.pdf]《汽车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27—2023)[/url]

  • 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align=center][b][size=16px]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size][/b][/align][size=15px]计量资讯速递[/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3-08 15:18[/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北京[/color][img=,530,75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91149126369_530_1626275_3.png!w530x752.jpg[/img][/size][b][color=#007aaa][back=#efefef]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back][/color][/b] 今年能够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为加快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过去5年,我紧盯市场监管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计量、标准、质量等进行科学普及,认真履职尽责,全方位参与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各项活动。针对计量量子化变革、国家测量体系、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际标准化等领域的问题,我作为第一提案人,组织开展了调研和研究,共牵头组织提出9项提案。我还作为共同提案人参与了质量管理、检验检测、探月工程等方面多个调研提案活动,共同提案16项。 我的提案都来自长期扎实的研究和调研。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以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国际计量单位SI的决议。要知道,计量是测量的科学及应用。测得出,才能造得出;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计量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扩大了测量范围。20世纪60年代,时间单位“秒”率先从“天文时”跃升到“原子时”,测量精度提高了数千万倍,由此催生了万亿规模的卫星导航产业。 我深知,新定义彻底改变了人类测量活动采用实物基准的历史,开启了以量子基准为核心的现代“先进测量”时代,集多参量、高精度、自校准于一体的芯片级综合测量和实时测量均将成为可能,一大批颠覆性测量技术有望实现,这将为现代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SI的全面重新定义,是“改写教科书的巨大变革”,更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测量科学最伟大的革命”。美国、欧盟等均已抢先布局。但彼时国内对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尚未给予高度重视,围绕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系统性布局尚显不足,相关计量基础技术和设施还相对薄弱,核心关键技术也未获全面突破。 在充分调研、多次专题研讨和座谈后,我建议加快构建以量子计量基准为核心、扁平化量值溯源为特征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同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项支持基于全新SI定义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不依赖于实物标准的量值溯源新方法等计量测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仪器仪表颠覆性创新发展,以尽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等效的新型计量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全面支撑“国家先进测量体系”。 令我欣慰的是,提案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同,并被相关主管部门采纳,促成了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专项支持相关研究。 同样地,2022年我提出[b][color=#007aaa]《关于高度重视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和国际标准制定的提案》[/color][/b],指出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没有发言权,要摸清碳排放底数,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我认为间接核算方法是基于能源消耗统计、碳排放因子参数等综合因素,推算得出碳排放数据,是一种计算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和不可比的问题。提案提出了加大支持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今,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体系正逐步成为共识。 我一直认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发挥优势、走访调研、建言献策。未来5年,我将继续关注先进测量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重大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发展、双碳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要议题,持续为国家计量测量体系建设“代言”。[align=center][size=15px][color=#888888]END[/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888888]来源:《科技日报》 文/付丽丽[/color][/size][/align]

  • 国家认证委来公司检查指导质量体系工作

    国家认证委来公司检查指导质量体系工作国家质检监督管理局2011.09.23由闫玉芳、郑智、陈锦平三位专家来我公司指导国家ISO 9000质量体系工作,对我公司进行了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公司领导向专家全面汇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专家们在生产线上视察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系列、直读光谱仪系列、金属材料多元素分析仪系列等多种产品,检查核实体系运行落实情况;查阅了相关质量和新产品研发的文件;并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交流,专家门对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状况表示满意,希望南京麒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保持成为分析仪器行业的领导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定期监督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公司各职能部门在认真贯彻体系文件相关条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条线管理功能,加强横向及纵向的监督检查以及自我约束。同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更要突出“加强学习”的思想。贯标工作是多个体系要素管理状况的体现,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刻理解标准,不断提高熟知程度及自身素质,才能拓展贯标深度,持续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南京麒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2011年9月23日

  • 制造计量器具企业一定要建立企业最高标准吗

    请教一个问题,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未经出厂检定或经检定不合格而出厂的,责令其停止出厂,没收全部违反所得, 那么这里的出厂检定,是否需要企业一定建立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并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我采购了计量标准器,送检合格后按国家检定规程开展出厂检定,这样可以没 (原来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递交资料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不是必选项)

  • 【原创大赛】解读智能坐便器最新国家标准

    [align=left]文/张小润(工程建筑及特检事业部)[/align][b][color=#333333]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意义[/color][/b][color=#404040]近两年,智能坐便器的市场逐渐升温,无论是生产企业投入力度,还是国家层面的关注度,都在不断提高。2017年10月13日[/color][color=#404040],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智能[/color][url=http://weiyu.chinabm.cn/][color=#404040]卫浴[/color][/url][color=#404040]电器专业委员会首次发布了《2017年中国智能坐便器消费调查报告》。[/color][color=#404040]该[/color][color=#404040]报告指出,[/color][color=#404040]2017年[/color][color=#404040]国内智能坐便器[/color][color=#404040]的[/color][color=#404040]市场保有量约为500至600万台,虽然市场普及率仅约为1%,但较之于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的310万台,已经同比增长了59%。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背景下,国内智能坐便器的[/color][color=#404040]产品[/color][color=#404040]质量水平[/color][color=#404040]也[/color][color=#404040]成为[/color][color=#404040]了[/color][color=#404040]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color][color=#404040]有鉴于此[/color][color=#404040],有关部门[/color][color=#404040]适时地[/color][color=#404040]推出[/color][color=#404040]了[/color][color=#404040]相关标准,力争从标准出发[/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推动国内智能坐便器质量的提升,促进中国[/color][color=#404040]制[/color][color=#404040]造和中国创造的发展。[/color][color=#404040]2017年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T 34549-2017《卫生洁具智能坐便器[/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国家[/color][color=#404040]推荐[/color][color=#404040]标准,[/color][color=#404040]此标准[/color][color=#404040]将于2018年9月1日实施。较之于早期的[/color][color=#333333]GB/T 23131-2008《电子坐便器》、GB 6952-2015《卫生陶瓷》和JG/T 285-2010《坐便洁身器》,新标准[/color][color=#404040]更加全面、系统、详细地对智能坐便器产品整体的质量技术要求做了明确规定。[/color][color=#404040]新标准通用要求[/color][color=#404040]中的[/color][color=#404040]陶瓷便器部分沿用了[/color][color=#333333]GB 6952-2015《卫生陶瓷》[/color][color=#404040]通用技术要求[/color][color=#333333]中所有适用于智能坐便器的指标,非[/color][color=#404040]陶瓷便器部分沿用了[/color][color=#333333]JC/T 2116-2012《非陶瓷类卫生陶瓷》[/color][color=#404040]通用技术要求[/color][color=#333333]中所有适用于智能坐便器的指标;而[/color][color=#404040]智能坐便器的使用指标、性能要求和电器安全性能指标要求则比[/color][color=#404040]早前发布的[/color][color=#333333]GB/T 23131-2008《电子坐便器》和JG/T 285-2010《坐便洁身器》更为具体详尽[/color][color=#404040]。使用功能可以归纳为便器功能、清洗性能、喷头自洁性能、暖风烘干性能、坐圈加热性能5项指标;性能要求可以归纳为耐水压性能、防水击性能、防虹吸性能、机械强度、整机寿命、自动关机、整机能耗和额定功率8项指标。新旧标准有区别的指标对比如下:[/color][color=#404040][/color][b][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使用功能[/color][color=#333333]1.1清洗性能[/color][/b][color=#404040]清洗性能主要考核喷洗水温、水温变化值、冲洗速度[/color][color=#404040]等三个项目[/color][color=#404040]。喷洗水温的设定过高[/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会对人体敏感部位造成烫伤[/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温度设定过低[/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则会产生不舒适感[/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水温变化值也是衡量喷洗模块水温控制性能的重要指标[/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一定时间内,如果喷洗水忽冷忽热,必然会造成明显的不舒适感。如表1所示,新标准除了对水流速度与出水温度做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清洗水量、清洗力、清洗面积也做出了相关规定。清洗力或清洗面积不合理,则无法达到足够良好的清洁效果。对[/color]清洗水总量[color=#404040]做出规定[/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更符合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要求。[/color][b][color=#333333]1.2喷头自洁性能[/color][/b][color=#404040]喷头的自洁功能[/color][color=#404040],即[/color][color=#404040]在清洗之前对喷头进行自洁,以保证出水干净卫生[/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在每次使用完毕后,喷头会喷射出瀑布式的水流,清除沾染的污垢[/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清洗完之后自动收回。自洁功能[/color][color=#404040]的[/color][color=#404040]效果关乎使用者的健康,因此也相当重要。如表1所示,新标准更改了对喷头自洁性能的要求,较之前更加严格合理,更加可以保证自洁功能的有效性。[/color][b]1.3暖风烘干性能[/b][color=#404040]暖风模块的主要功能[/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是在清洗过后烘干[/color][color=#404040]人体被[/color][color=#404040]清洗部位,[/color][color=#404040]使之[/color][color=#404040]保持干爽[/color][color=#404040],避免[/color][color=#404040]细菌滋生。暖风模块出风口的位置与结构[/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直接关系到烘干过程的舒适性。暖风性能主要考核暖风温度、风速两个项目。如表1所示,新标准进一步细化了对暖风温度的要求,出风量的指标较之前[/color][color=#404040]也[/color][color=#404040]更加合理。[/color][b]1.4坐圈加热性能[/b]坐圈加热性能主要考核坐圈温度、温度均匀性两个项目。坐圈温度过高,会对人体大腿肌肤、臀部造成烫伤;温度过低,会使人感觉冰凉不舒适。坐圈表面的温度分布也要均匀,否则会造成使用者的大腿或臀部受热不均,对于敏感人群,甚至会造成低温烫伤。如表1所示,新标准对座圈加热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更加理性化。[align=center]表1 新旧标准使用功能对比[/align][table][tr][td][align=center][b]使用功能[/b][/align][/td][td][align=center][b][color=#404040]GB/T34549-2017[/color][/b][/align][/td][td][align=center][b]JG/T 285-2010[/b][/align][/td][td][align=center][b]GB 6952-2015[/b][/align][/td][/tr][tr][td]清洗功能[/td][td]智能坐便器清洗水流量不应小于200ml/min;清洗用水最高档的温度应控制在35℃~ 42℃;水接触到人体时的温度不低于30℃,接触到人体3s内,水温度不低于35℃;节水型智能坐便器清洗水总量不应大于500ml;臀部清洗受力最大值0.06N以上;清洗面积应大于80mm2[/td][td]洁身器的冲洗组件的出水量不应小于350ml/min;洁身器的冲洗喷头的出水温度应在30℃~45℃范围之内,并且在30s内的变化值不应超过5℃[/td][td][align=center]/[/align][/td][/tr][tr][td]喷头自洁功能[/td][td]经喷头自洁功能试验,碰头前端1/4墨线应被清洗干净,无任何墨线残留[/td][td][align=center]/[/align][/td][td]按规定进行墨线测试,每次冲洗后累积墨线的总长度不大于50mm,且每一段残留墨线长度不大于13mm[/td][/tr][tr][td]暖风功能[/td][td]经暖风试验,实验点周围温度上升15℃~ 40℃,且测试期间出风最高温度不大于65℃;暖风装置出风量不小于0.20m[sup]3[/sup]/min[/td][td]洁身器暖风口的风速不应小于4m/s;洁身器的暖风温度不应高于65℃[/td][td][align=center]/[/align][/td][/tr][tr][td][color=#404040]坐圈加热功能[/color][/td][td]所有坐圈测试点的温度应控制在35℃~ 42℃[/td][td]洁身器的坐圈温度应在30℃~45℃范围之内,并且各测试点的温度之差不应大于5℃[/td][td][align=center]/[/align][/td][/tr][/table][b] [color=#333333]2.[/color]性能要求2.1防水击功能[/b]防水击功能主要是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水花四溅,必然会造成[color=#404040]明显的不舒适[/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同时[/color][color=#404040],该功能也可以帮助[/color][color=#404040]避免因为不卫生的水质造成[/color][color=#404040]的[/color][color=#404040]细菌感染。如表2所示,新标准对最大水击压强的要求更加严格,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color][color=#404040]满足[/color][color=#404040]使用者[/color][color=#404040]对舒适和卫生的要求[/color][color=#404040]。[/color][b]2.2整机寿命[/b]某种产品的整机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由于继续使用不再经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对产品整机寿命的要求,可以客观反映出产品质量,降低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的概率。[color=#404040]如表2所示,新标准修订了对整机寿命的测试方法,同时将试验次数提高至25000次[/color],更容易反映出产品的真正质量,较之前更为规范合理。[b]2.3自动关闭[/b][color=#404040]如表2所示,新标准增加了对[/color]自动关闭功能的要求。自动关闭功能的设定,同样是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同时,该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避免高温烫伤,对此项功能做出规定,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align=center]表2 新旧标准性能要求对比[/align][table][tr][td][align=center][b]性能要求[/b][/align][/td][td][align=center][b][color=#404040]GB/T 34549-2017[/color][/b][/align][/td][td][align=center][b]JG/T 285-2010[/b][/align][/td][td][align=center][b]GB 23131-2015[/b][/align][/td][/tr][tr][td]防水击功能[/td][td]经防水击性能试验后,不应产生是使压力增加0.4MPa以上的水击现象[/td][td]洁身器在防水击的试验条件下,水击值不应大于1.5MPa[/td][td][align=center]/[/align][/td][/tr][tr][td]整机寿命[/td][td]将智能坐便器整机安装成使用状态,以动压0.30MPa向智能坐便器清洗系统进水。以清洗15s,妇洗15s,暖风(若有暖风烘干功能)30s为一个循环。对于电动控制的坐圈、盖板自动开合1次计入一个循环内。经25000个循环的寿命试验后,智能坐便器各部件不应出现裂纹、开裂、破损、断裂、功能异常等现象[/td][td][align=center]/[/align][/td][td]试验负载采用模拟负载,在加热试验期间,与模拟负载接触的坐垫的铰链和表面以及颗体的结合部位均不允许出现开裂现象;坐垫内的电热元件和铰链内的电气连接均不允许损坏;以器具运行5min为一个工作周期(或按制造商规定的程序时间),整机工作次数应不少于5000次。试验后,器具不允许有功能性的降低,器具的各部件均能正常工作。[/td][/tr][tr][td]自动关闭[/td][td][color=#404040]清洗系统应配备的自保护安全装置,当喷水温度达到48℃,应自动切断或关闭水流[/color][/td][td][align=center]/[/align][/td][td][align=center]/[/align][/td][/tr][/table][b] [color=#333333]3.[/color]电器安全性能[/b][color=#404040]电器安全性能指标[/color][color=#404040],[/color][color=#404040]是产品直接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指标[/color][color=#404040]。如果电器产品[/color][color=#404040]不符合要求,当[/color][color=#404040]其[/color][color=#404040]出现故障或过载时,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害人身安全。新旧标准都要求智能坐便器[/color][color=#404040]的电器[/color][color=#404040]安全性能符合GB 4706.1和GB 4706.53的要求。GB 4706.53-2008[/color][color=#404040]对安全性能的[/color][color=#404040]以下指标[/color][color=#404040]作出了[/color][color=#404040]规定: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color][url=http://news.dichan.com/news/37/40.html][color=#404040]电气[/color][/url][color=#404040]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耐热和耐燃等。[/color][b] 总结[/b]最新国家标准的发布,为卫浴洁具产品的质量监督提供了更加完备的依据。毫无疑问,新标准对进一步规范智能坐便器市场做出了有利的推动。作为智能坐便器生产企业,应该主动针对标准中使用功能,性能要求和电器安全性能等的规定,按照标准的各项指标,完善自己的生产制造,为卫浴洁具的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产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