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仪器信息网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题为您整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话题讨论。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相关的论坛

  • 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四家仪器企业入围

    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已经出炉,多家上市公司上榜。工信部表示,将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对示范企业予以指导和支持。该名单由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认定。其中仪器仪表行业包括4家企业,具体如下: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仪器仪表行业)序号所在地区企业名称1天津市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2天津市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浙江省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浙江省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1112/085154.shtml

  • 河南省首批5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成立

    [align=center][b]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再添新动能[/b][/align][align=center][b]河南省首批5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成立[/b][/align][align=left] 5月9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举行揭牌仪式,宣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绿色耐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军民融合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及起重装备技术标准创新联盟首批5个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正式成立。[/align][align=left]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是国家标准委批复河南省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基地,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支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align][align=left] 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包华认为,创新中心通过在超硬材料及制品领域开展技术标准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该领域标准技术水平,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等方面意义重大。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将在进行标准和检测验证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单位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借助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专家队伍,不断将新的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我国新标准项目提案,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align][align=left] 河南省长垣县是全国知名的“起重之乡”。长垣起重机行业堪称全国起重行业的晴雨表,占据了全国起重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已经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起重装备相关的国家标准48项行业标准58项地方,标准35项,团体标准5项。起重装备技术标准创新联盟成立后,将同国家桥架类及轻小型起重机械检验中心等63家参与单位一道,以起重装备为重点创新领域,承担或参加的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大力推进成果转化为先进企业标准。[/align][align=left]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国耐火材料专业领域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耐火材料行业技术、学术、信息与服务中心和耐火材料科技成果的主要辐射中心。绿色耐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成立以后,将先后开发出超级纳米隔热材料、高性能连铸三大件等高效节能耐火产品,在2021年前,将高性能节能涂料系列产品、氧化物及非氧化物微孔隔热材料等先进耐火材料转化为企标或团标等技术标准,不断完善耐火材料标准体系,增强创新创效能力。[/align][align=left] “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河南省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参与行业药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领河南生物医药行业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河南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进而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对于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的成立,牵头单位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部经理梁雪爽信心满怀。他表示,下一步,中心首先将以企业药品在生产、检验乃至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因素为起点,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形成适用于该企业的标准。在形成既有自身技术特点又有竞争力的药品标准基础上,积极参与行业的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取成为主导者。[/align][align=left] 河南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远游表示,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的成立,是加快推动河南省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极大提升该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标准创新的能力,并推动河南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align]

  • 《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和《科研机构评估指南》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由科技部提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0)归口的《科研机构评估指南》(GB/T 43803—2024)和《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GB/T 43836—2024)两项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两项标准研制得到了科技部监督司和基础司的大力支持。[b]《科研机构评估指南》[/b]国家标准明确了科研机构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类型、评估依据与基准、评估程序与方法和评估结果应用,提出了科研机构组建期立项评估、验收评估和运行期状态评估、绩效评估的评价内容与重点。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科研机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三评”改革落实,优化科研机构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b]《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b]国家标准明确了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的评价原则与框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市场竞争、经营体系支撑、数字化提升、外部资源整合等六个能力评价维度。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要素整合、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技部][align=right][/align]

  • 【讨论】如何看待“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

    [color=#DC143C][B]请大家远瞻一下关于“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对国内分析仪器行业乃至国产仪器有何影响呢?[/B][/color]2009年11月25日下午,“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成立大会。[B]联盟的成立战略目标:[/B][U]以满足国家公共安全等领域对科学仪器要求为重点,高效推进科学仪器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进而有效“催化”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实现科学仪器产业对GDP的拉动效应,整体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联盟致力于推进成熟技术集成和高端技术两大类创新项目,重点设立和开发用于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治理等过程的科学仪器于系统集成项目。[/U]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群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科学仪器销售规模和民间资本规模均居国内榜首。“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9年2月组建,受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的指导。联盟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依托单位,由11名两院院士带头指导联盟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以长三角地区11家行业内龙头企业、8家高等院校、6家科研院所和2家行业学会为核心,形成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 【建设新闻】光谱技术创新论坛召开 海光仪器实验室成立

    [color=#ff483f][size=4]光谱技术创新论坛召开 海光仪器实验室成立[/size][/color]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2010年4月22日,由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承办的“2010年光谱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与会的有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吴学梯副司长、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苏靖处长、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周元秘书长、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方向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朱明凯副理事长、中科院生态中心江桂斌院士、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武汉大学胡斌教授、厦门大学王秋泉教授、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周志恒董事长等近百位相关部门领导、业内专家、仪器用户代表等。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刘清珺主任、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武彦文主任出席了本次论坛。

  • 【转帖】硅藻土过滤技术引发的技术创新思考

    【转帖】硅藻土过滤技术引发的技术创新思考

    硅藻土具有大的比表面和铝、铁元素,通过絮凝、吸附等作用净化污水,因而广泛应用于饮料行业, 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以及啤酒行业等硅藻土应用于特殊的工业废水,如染料污水和油田污水处理等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深度处理等,这些应用说明硅藻土有良好的过滤功能。在日前结束的“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凯军教授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客观、精彩的发言,其中硅藻土技术作为重要发言的一环,激起了同行们极大的兴趣。作为硅藻土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上海巴安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的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技术有哪些优势?企业在新技术创新过程中又遭遇哪些尴尬?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反应了部分技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境遇。硅藻土过滤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7/200907031919_158519_1605728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7/200907031920_158520_1605728_3.jpg[/img]将粉末状的硅藻土或阴离子交换树脂粉末通过水力学的办法,将其均匀地铺设在过滤器滤元的表面作为过滤介质,形成1.5~3.0mm厚的膜,由此截留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和其他微生物/细菌等,使过滤后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这就是上海巴安在技术论坛上介绍的的“粉末微滤成膜过滤技术”。上海巴安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霖对该技术进行总结时说到了几个优点:首先,对于低温、低浊水采用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技术,具有不需投加混凝剂等优点,可以考虑单独采用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设备来代替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组合。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其次,对于微污染水源,改进的硅藻土和阴树脂粉末微滤成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这对于降低水中由于加氯反应产生的三卤甲烷,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水源受到污染的自来水厂。在水厂改造深度处理中,微滤成膜技术将与超滤技术争夺市场空间;最后,粉末微滤成膜技术可去除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与传统技术设备进行组合,可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硅藻土既然有以上种种优势,那么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阻力”呢?硅藻土推广到现在仍存在争论,王凯军说:“对新技术的认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任意扩大应用范围,而且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避免“万金油”式的吹嘘,在用户面前要学会说“NO”;第二,从学术角度讲,这个工艺的开发存在缺点,采用水力悬浮澄清池单元技术参数不当,生物工艺(硅藻土)机理不清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单元放大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放大问题的限制,”王凯军补充说,“从城市污水这个角度来看的,单元成熟了以后,必然就涉及到一个操作复杂的问题,在大规模上应用放大的问题是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一些新技术在放大当中的一些问题必须要正视,心态要平和一点”,王凯军建议,“环保产业已进入成熟期,要用数据说话。” 硅藻土技术只是沉淀过滤新技术中的一种,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悉心设置了这个单元,透过这冰山一角也许给其它正在面临这样问题的企业或者即将走入新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避免少走弯路,也为更多、更优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启了新的一页。

  • 【讨论】X射线荧光与技术创新

    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大家所在单位是否也要求搞技术创新??XRF仪器本身的发展应该到头了,创新的可能性小了?想创新只能从测试样品上考虑? 不知大家都有什么想法,一起讨论一下?

  • ACCSI 2012技术论坛: “敢问”国产仪器技术创新路在何方?

    近年来,在急迫的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的支持下,科学仪器在新颖分析检测方法、分析仪器设计新思想、新方法、新型科学仪器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ACCSI 2012技术论坛”特别邀请了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对分析仪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论坛主持人:魏开华研究员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多肽组实验室负责人出席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陈江韩研究员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董亮研究员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POPs研究室 主任林金明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主任刘明钟教授级高工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董事长刘春胜博士 华质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袁洪福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分析与评价中心 主任 请您和专家一起来讨论:科学仪器的发展要靠技术创新,没有自己创新出来的仪器设备,很难获得世界一流的突破性、变革性的成果。 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有哪些道路或模式? 中国国产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应该走哪条道路呢? 当前国产科学仪器创新应走集成创新,还是原始创新之路呢?基础理论研发与应用层面研发,哪个更重要?

  • 合作发展并济,价值创新共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与HORIBA共建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align=center][img=initpintu_副本.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f5adec08-16f3-46b6-b76f-d78cbdc0c884.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刘忠范院士出席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SP)的开幕典礼并致辞,同时为战略合作伙伴揭牌[/i][/color][/size][/align]2023年4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eijing Graphene Institute, 简称BGI)与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nalytical Solution Plaza, 简称ASP)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依托BGI的尖端产研技术与HORIBA在分析检测领域的专业优势,合作建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旨在共同推进石墨烯产业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核心技术开发,实现双方在产品解决方案共建、技术革新和市场机会探索方面互利共赢。 [align=center][img=图片4.png,600,44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da2b34d-f583-4fb1-bcc6-6887374c840f.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ASP门廊处悬挂的前沿技术创新中心铭牌[/i][/color][/size][font=等线][size=14px] [/size][/font][/align]BGI是由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刘忠范院士担任创始院长。截至2023年12月,BGI人员规模超过400人,是一家集新材料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于一身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企业。正因其独特的“全链路”模式,BGI的多个业务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光谱分析检测技术。[align=center][img=图片6.png,600,4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23cb1a81-9564-4672-9607-321dd3a040b5.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color=#7f7f7f]△ 位于BGI实验室的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拉曼光谱仪[/color][/i][/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color=#7f7f7f](现已升级为 HORIBA LabRAM Odyssey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color][/i][/size][/align]ASP内设有多台先进的光学光谱分析测试仪器,这些仪器为石墨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诸多可能性,如:CN-300离心式纳米粒度分析仪,其对大小颗粒的超高分辨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各种碳材料的分散状态;LabRAM Odyssey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具备超低波数和12寸晶圆检测能力,能满足石墨烯层间堆垛方式及大晶圆的检测需求。而XploRA PLUS高性能全自动拉曼光谱仪联用AFM,则不仅可以获取同区域的化学和物理信息,还可以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率的Raman/PL检测。在创新中心,双方专家可以深度交流沟通,使BGI强大的研发实力与HORIBA前沿光谱分析技术有机结合,加速创新成果产出。目前,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BGI与HORIBA已建立了对石墨烯薄膜和单晶石墨烯晶圆系列产品的快速检测方法,为石墨烯的产品质控保驾护航。未来,双方将继续努力,力图打破传统手段对片层样品尺寸分析的局限性,将新一代颗粒分析技术与粉体石墨烯尺寸及层数研究相结合,建立全新的分析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优势技术互补,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带来突破性的创新成果。[align=center][img=图片1.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d8f94426-67d1-49f3-ab1a-981fa7d22b2b.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ASP中设有多台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可充分匹配石墨烯相关研究测试需求[/i][/color][/size][/align]唯有内外兼修方能制胜有道。在双方内部实现技术联合后,如何面向外部实现市场价值是创新中心的另一探索重任。作为新兴“石墨烯基材料”产业孵化器,BGI提供了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代工”平台,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定制化”研发工作,以解决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针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HORIBA将予以光学光谱检测技术的支持。同时,通过BGI“研发代工”平台赋予的触点,HORIBA ASP还可以与各中小企业建立联系,探讨潜在的机会点,这样可以为企业在行业内的提前布局、开拓市场及扩大影响力方面打下基础,让未来发展更加清晰、美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并济,价值创新共融。BGI与HORIBA ASP共建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领域内企业强强联合的又一标志。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主动作为,彼此融入,同频共振,为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高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作出卓越贡献。[来源:HORIBA][align=right][/align]

  • 【新闻】3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国在高校和研究院所已建设了2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随着《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将在36家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据统计,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仅为0.76%,开展科技活动的仅为38.7%,有研发机构的仅占全部企业的23.7%。 针对这种现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说,近年来,科技部积极关注和支持转制院所和企业科研基地的发展。2004年,科技部在钢铁研究总院和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别建设了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又依托普尔药物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建设了深圳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研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去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在企业科研基地建设提出了重要的要求:“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同时,国务院印发的《配套政策》中指出“加强企业和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国家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规划纲要》,根据《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和“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部署,科技部于2006年底制定出台了该《指导意见》),并全面启动了在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6月27日,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十六届亚洲食品配料、健康原料、天然原料中国展(FiA China)展会现场隆重举行。包括梅特勒-托利多、帝斯曼、以色列安塞科、山东龙力、国民淀粉、日本富尔玛、(株)海洋等在内一百余位获奖企业高层代表、FiA展会专业买家、评委团代表等业内人士齐聚颁奖典礼。连续第八年成功举办的“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经过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及用户企业的独立专家评委团的评选,并参考用户网络投票结果,最终将这一行业大奖授予23家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创新产品,涵盖食品饮料配料、加工技术、包装技术、食品安全和其他等五大类别,以此表彰其为推动我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梅特勒-托利多的EasyPlusTM易滴系列电位滴定仪荣获“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食品安全类大奖。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071143_505683_271_3.png梅特勒-托利多EasyPlusTM易滴系列滴定仪由瑞士研发团队根据软件和硬件的最高标准设计和研发而成,这些专家具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结构紧凑和简单易用,由于采用了类似智能手机的GUI用户界面和 iTitrate™智能化功能,使仪器的操作更加简单而直观,使易滴成为食品饮料等行业质量控制的得力助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071144_505685_271_3.png

  • LLDPE 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

    摘要:从催化剂和聚合工艺的发展出发,概述了生产LLDPE 的现状。介绍了原位共聚制备LLDPE的先进技术,特别指出用最新发展起来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组成的双功能催化体系生产LLDPE 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创新。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原位共聚;催化剂作者:胡友良,马志,吕英莹(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免费下载文章: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663/down_333001.htm

  • 【年会专题报告】关于“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思考

    [b][color=#0000ff][size=3]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整体状况分析[/size][/color][/b]  孙增奇处长在报告中介绍了近20年来,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1、初步构建国家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专项支持和引导,形成了以规划布局、政策保障、科技立项为基础,专家咨询服务队伍、激励团队以及企业构成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东北科学仪器行业自主创新的活跃地区。并且认识上也有很大改变,科学仪器不仅仅是科研的支撑条件,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突破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一批科学仪器。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color=#0162f4]已经攻克了金属原位分析技术等近百项核心技术,成功开发了深紫外能谱等重大科学装置。[/color]  3、[u]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科学仪器的产业化。如,北分瑞利集团、聚光科技、天瑞仪器、普析通用等十几家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创新企业正不断成长壮大,并且组建了以企业为龙头的科学仪器技术战略联盟,搭建了仪器技术公共平台,积极推进国家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发展。[/u]  4、支撑科技发展,服务民生,为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提供支撑。如,[color=#0162f4]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找水仪已经突破了150米直接找水的技术,已经在内蒙、吉林等找到了优质水源,现正在云南、贵州等地协助进行抗旱救灾。[/color]  5、一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彰显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如长春激光所研制的全息光栅已经和国外的公司进行了合作;金属原位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已经进入欧美市场。 [b] [/b]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增奇处长认为其中存在的[b][size=3]主要问题[/size][/b]有如下几方面: [color=#f10b00] 1、有效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产学研结合都是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研发脱离用户的需求。  2、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据报道,近些年来,我国每年购置进口科学仪器的金额达近千亿元,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美国自然基金会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和功能改进上的投入占科技经费的25%,而我国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  3、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只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且一批成果只停留在文章和专利上,成果转化率不高。  4、科学仪器企业数量多,小而全,核心竞争力弱。据统计,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一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一千万元;分析仪器厂家达二百多家,产值超一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单一。  5、高端科学仪器基本空白,中档产品性能不稳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并且制造原材料以及相关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中档仪器方面,我国虽然有一些产品,但性能还不够稳定,试剂、软件等配套设备还不全面,市场占有率不高;中高档仪器方面我国基本空白。[/color][size=3] [color=#0000ff] [b]“十二五”期间,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b][/color][/size]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可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那么,针对这种可能的的转变,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应如何发展呢?孙增奇处长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大投入、创新观念模式,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保证我国科研、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民生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国在2015年希望达到以下发展目标:[b]  [/b]创新机制、体制和管理,构建完善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一批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科学仪器,实现产业化;攻克一批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核心部件,提升重要领域科学仪器整体水平;强化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实现国产科学仪器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市场占有率;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一批科学仪器企业集团。  最后,孙增奇处长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技术创新的整体部署,结合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特点,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联盟。  2、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增加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积极引导银行对科学仪器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投入力度;推动建立仪器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对科学仪器企业的投资,大力支持科学仪器企业进入创业板、中小企业版等融资市场;通过科技担保,建立对自主创新科学仪器首台/套的风险补偿机制;继续推进有利于科学仪器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3、开展科学仪器成果示范,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广泛应用。鼓励科研人员利用国产科学仪器开展方法的研究、应用,不断拓展仪器的使用功能和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提高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通过组织用户示范等方式,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用户使用首台/套国产科学仪器,推进科学仪器的政府采购,大力培养国产科学仪器市场。  4、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持续开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的基础作用;重点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科学仪器工程化基地;建立科学仪器核心、关键部件研发平台;通过精密加工中心的建设,提高科学仪器关键部件的制造水平。  5、加强方法研究,从源头上,增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测试技术和方法是科学仪器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其创新性往往决定着科学仪器的创新水平,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测试技术和方法以及新产品、新原理、新工艺的研究力度,推动我国中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

  • 2014多肽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研讨会

    多肽作为药物,具有生理活性强、免疫原性低、疗效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默克密理博在多肽合成领域已有30年的历史,其品牌Novabiochem?除了满足多肽合成客户对常规产品的需求外,还不断进行创新,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研发产品及应用,并且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为了增进多肽合成领域的技术创新交流,默克密理博在Novabiochem? 创新30年之际,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多肽制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学者,议题包括:天然、非天然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多肽、蛋白质的合成新方法,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多肽合成中因素控制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多肽纯化和分析的新技术等,针对以上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和巨大反响,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http://blog.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30F7A5B_BF1453AA.png

  • “血肉横飞”的隐形战场——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

    在科学仪器行业,竞争与垄断尤为激烈,仅重视商业价值,而忽视自由产品创新线上的深耕细作,势必会迎来市场“天花板”的出现。在这场无形厮杀中,不乏有慢慢消隐的厂商,但大浪淘沙,定有不断创新突破的企业盘踞王者宝座。  产品的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苹果近年来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新影响力的逐渐减弱,给大众形成一种”换壳不换药,涨价不涨质“的势态,无论是对于手机功能硬性需求还是仅供尝鲜的软性需求,吸引力无可厚非的下滑。同样在科学仪器行业,竞争与垄断尤为激烈,仅重视商业价值,而忽视自由产品创新线上的深耕细作,势必会迎来市场“天花板”的出现。  近年来,国内外仪器厂商开始整合产品线,重视“技术创新”与“市场战略”的双重布局。在这场无形厮杀中,不乏有慢慢消隐的厂商,但大浪淘沙,定有不断创新突破的企业盘踞王者宝座。  1、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  “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已举办十届,十年来,申报仪器厂商超过500家,仪器累计发布仪器新品近4000台,获奖仪器仅占申报数量的5%左右。  获奖仪器可侧写出一个企业的强大创新驱动力,凭借技术的成功进而带动市场的风生水起。业内惯称赛默飞为——全球科学仪器行业的大买家,抛开强大的资本整合能力,赛默飞的创新能力更是不可小觑。产品线的广阔,每年“赛魔“的新产品推出十余台(详见下表),获得”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项数量名列榜首。  藉此第十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入围名单公示之时,我们根据获奖仪器数量,统计一下前十届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国内、国外)。  数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  序号仪器厂商(国外)获奖数量(2004-2016)  1赛默飞世尔科技20  2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0  3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10  4布鲁克集团8  5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Waters)6  6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6  7SCIEX公司6  8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5  9荷兰帕纳科公司4  10英国马尔文4  数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  序号仪器厂商(国内)获奖数量(2004-2016)  1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10  2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5  3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5  4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5  5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4  6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3  7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3  8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  9北京华夏科创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  10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  11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  主流厂商近三年平均每年推出新品数量  2、并非每台仪器都能称为“优秀新品”  原理、技术、产品构成创新的三个环节。上文中提到,历年获得”优秀新品“的仪器数量,仅不到申报产品的5%——一台“优秀新品“评审,势必要从创新性、水平评价、实用性等多维度评估,且需每年综合近90位专家的各项评分及评价。  从历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可从中窥见近三年来科学仪器优秀新品的申报类别:以化学分析仪器、物性测试、实验室常用设备的申报数量占据前三甲,总占比数已超60%。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精准医疗等概念迸发,引爆了生命科学仪器及设备的创新,或也不乏厂商在蓄力盘踞此点。  近三年申报新品类别统计  近三年来看,科学仪器的技术创新层面多围绕食品、制药、环境、组学研究等热门领域的应用新技术或整体解决方案展开,并不断进行深入的拓展。例如一些仪器企业的新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整机产品,厂商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软件和应用解决方案方面。而仪器性能方面,更呈现出向高通量、模块化、一体化、自动化、便携化和其他仪器联用等方向发展的趋势。那么,一台“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要具备何种特征呢?  优秀新品创新点五大技术特征  举例说明  创新一:分辨率、灵敏度、检测速度不断刷新  创新二:高通量、行业专用类仪器受青睐  创新三:显著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环境友好  创新四:实验室设备安全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创新五:小型化、便携式仪器功能越来越强大  3、仪器信息网助力行业创新驱动  第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举办于2006年。中国农科院蒋士强研究员曾在会上发表讲话:"希望厂家随着社会发展,对社会热点应用研制出相关的更多仪器。希望科学仪器行业能出现新的春天。"[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color=#cc0000]仪器信息网[/color][/url]亦希望通过公平、公正的评选,助力科学仪器行业的创新驱动!  第十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评选活动于2016年3月份开始筹备,共有256家国内外仪器厂商申报了575台2016年度上市的仪器新品。经过仪器信息网编辑初审、新品评审组常设专家委员会初评,现已确定本届“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的入围名单,共有134台仪器入围。  届时,我们将会在ACCSI 2017上,公布“2016年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获奖名单,同步发表2016年仪器优秀新品手册,并设有新品展示专区,供与会者详询。

  • 预期2019-2020,9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将需光度计/色谱仪/光谱仪等

    [align=center][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4px]科技部已经建设了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科技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4px]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产业、国家发展的需要。[/size][/font][/align][align=center][size=14px][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目前,科技部一共批复了179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其中di一批36家,第二批63家,第三批78家,2017年12月批准建设2家。根据科技部2018年《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展目标:[b]到2020年[/b],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font][/size][/align] [img]http://www.spcctech.com/FileUpLoad/jsFile/637103600585603968_1.jpg[/img][align=center][size=14px][font=&]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预期[b]2019-2020[/b]两年间,还将建设9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的创新研发活动,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font=&]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我国实验室仪器企业提供了机遇。 实验室常用仪器包括显微镜、电子天平、离心机、测厚仪、硬度计、测温仪、干燥箱、分光光度计、温湿度计、示波器、原子荧光光度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等离子发射光谱等仪器仪表设备将会迎来大量采购需求。[/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font=&]由于国内仪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外仪器公司占据高端实验室仪器市场 90% 。在一些国家和企业实验室里常见品牌[b]赛默飞、安捷伦、岛津、沃特世[/b]等知名仪器公司的设备。[/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font=&]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科学仪器市场潜力巨大,仪器需求十分旺盛,已经成为世界仪器增长的强劲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研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仪器设备采购费用约占60%,科研经费投入当中仪器采购费用约占25%。据海关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仪器费用在800亿元左右,并逐年增长。[/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font=&]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科学仪器科技创新的主体,仪器企业尤其是民营仪器企业科研项目竞争能力弱,得到的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的机会少,严重阻碍了仪器企业的创新发展。[/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font=&]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增强科学仪器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仪器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仪器企业凝聚优秀科技人才。[/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科技部已经建设了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科技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size][/align]

  • 大家怎样看: 我国将加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据仪器信息网新闻:我国将加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详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616/133972.shtml据此消息:”2006年,科技部颁发实施《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并在当年全面启动了在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由此开创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建设的新局面。”但时至今日,“相对于近300家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而言,我国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太少,仅为其的1/3,还远远未满足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所以这则消息,如期说是新闻,不如说是“旧闻”。2006年到现在,世界杯都打了三届了,还停留在“开创”阶段。大家对此类新闻,怎么看?

  • 【原创】第二届“盛瀚-离子色谱技术创新奖学金”征稿开始了

    第二届“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征稿开始了“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第一届颁奖仪式已于2008年11月在12届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年会上顺利举行。在第一届的论文征集中,得到了全国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并收录了上百篇的优秀论文。转眼间,“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第二届论文征稿即将开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推进国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的发展,激励在校大学生努力奋进,培育更多优秀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专业人才这一最终目标进行到底。“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是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由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协助管理和规范奖学金的整体运作及管理办法。[color=#DC143C]软性的广告帖,暂且锁定[/color]

  • 2018特医食品注册申报与应用技术创新大会

    [b] 2018特医食品注册申报与应用技术创新大会一、组织机构[/b]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赞助单位:黑龙江劳力乳品机械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招募中支持单位: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鲁东大学特医食品研究院、河北康睿达脂质有限公司、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媒体支持:特医食品行业标准联盟、特医食品俱乐部、特医食品研发前沿动态《中外食品工业》杂志社、《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营养科技、[b]二、时间地点:[/b]时间:2018年6月23日-25日(23日全天报到)地点:杭州市 (报名后发放第二轮报到通知)[b]三、会议已确定部分出席专家[/b]1、会议已确定部分主讲嘉宾及部分议题(排名不分先后)[b]演讲嘉宾:[/b]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处长 [b]宫国强演讲嘉宾:[/b]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致辞[b]演讲嘉宾:[/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标准重要起草人之一、国家营养食物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执行理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教授 [b] 杨晓光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国家标准体制介绍》演讲嘉宾:[/b]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卫生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学会营养支持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营养学会 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授、副主任 [b]蔡美琴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依据及研发要点》演讲嘉宾:[/b]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b]张片红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点与临床应用》演讲嘉宾:[/b]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杭州站办公室主任、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b]郑 林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法规及其开发思路》演讲嘉宾:[/b]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系统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特殊膳食营养食品研发中心主任、 [b]何 梅演讲题目:《特医食品研发与法规及注册申报审批流程》演讲嘉宾:[/b]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b]佐建锋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工业化研究中的技术探讨》演讲嘉宾:[/b]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教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食品资深专家、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年营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 [b]孙建琴演讲题目:《特医食品/ONS在老年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演讲嘉宾:[/b]黑龙江劳力乳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b] 刘保军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工艺设备的选择》演讲嘉宾:[/b]全国人大代表、鲁东大学特医食品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评审专家 [b]王晓洁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国内外现状及国内发展趋势》演讲嘉宾:[/b]浙江省医院消化内科、营养科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营养学会老年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b]郑培奋演讲题目:《待定》演讲嘉宾:[/b]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食品药品行业高级经理[b] 姚 亮演讲题目:《PerkinElmer 应对中国特医食品标准检测方案》演讲嘉宾:[/b]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 [b]齐玉梅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临床应用上的探索经验》演讲嘉宾:[/b]河北康睿达脂质有限公司总经理 [b] 苑洪德演讲题目:《口服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质临床优势及产品解读》演讲嘉宾:[/b]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审查技术部部长 [b]吴 磊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条件概述》备注:以上为部分已确定出席演讲嘉宾及课题,其他嘉宾及课题确定后再更新。2.面对面提问交流 专家对话沙龙[/b]针对特医食品注册申报流程和特医食品生产放大中技术难点,特医食品现场核查与技术评审、生产工艺审评及存在问题、特医食品受理要求与存在问题、特医食品标准要求、特医食品的报要求及实例分析点评、特医食品法规、特医食品配方设计思路等相关问题,安排时间让参会者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特医食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b]主持人: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佐建锋 嘉 宾:杨晓光 张片红 郑林 蔡美琴 孙建琴 王晓洁 何梅 郑培奋 齐玉梅等。[/b]3. [b]本次会议主要交流内容(部分)[/b]特医食品需要准备的资料及申报流程、特医食品相关政策解读、特医食品适用人群、特医食品注册申请条件及注册程序、特医食品稳定性研究、特医食品发展趋势、特医食品注册申请材料要求、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特医食品现场核查与技术评审、生产工艺审评及存在问题、特特医食品原料制备关键技术、特医食品标准法规、特医食品国内外现状分析、特医食品法规及其开发思路、特医食品技术难点、特医食品包装形式及立项分析、特医食品开发、特医食品应用及生产工艺、特医食品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特医食品原料特性与应用中注意事项、特医食品适应症、特医食品研发流程及配方设计、特医食品配方设计思路及原辅料的选择依据、特医食品注册申报经验分享、特医食品产品特点、特医食品临床应用、特医食品立题及技术探讨、特医食品受理要求与存在问题、特医食品标准要求、特医食品的报要求及实例分析点评;特医食品法规、特医食品配方设计、特医食品检测分析、特医食品名企业案例分析、特医食品企业开发现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名称规范原则、特医食品生产共线时清洁方案制定指导、特医食品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特医食品生产企业门槛分析、马超010-88287870

  • 关于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推荐名单公示

    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3〕209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申报工作。按照申报工作要求,根据前期创建工作基础、申报材料情况,提出了拟推荐名单,现予以公示。(一)拟推荐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济南市槐荫区、长清区、章丘区,青岛市即墨区、李沧区,枣庄市薛城区、东营市东营区、烟台市莱山区、济宁市兖州区、德州市临邑县、滨州市沾化区(按行政序列排序)。(二)拟推荐申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济南市历下区、潍坊市青州市、日照市五莲县、临沂市临沭县朱村、菏泽市单县浮岗镇(按行政序列排序)。公示期间,省生态环境厅接受来信和来电反映上述地区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公示时间:2023年7月14日至7月20日电子邮箱:sthjtstc@shandong.cn2023年7月14日

  • 【原创】国产检测仪器如何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

    目前国内在检测仪器领域,无论从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是品质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非常大的水平,而检测手段的落后又制约着整个工业制造产品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如果需要高端领域的检测仪器就大多情况下只能依靠进口,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内的仪器厂商却不断的在重复着仪器的简单制造,毫无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可言,如此长久下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缩短和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呢?这是摆在广大仪器开发生产从业者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仪器领域专业性的网站,是否可以针对以上的情况,开设专门的版块,就某个或某行业的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消除这些差距,如何进行具体的技术创新使某个或某行业的国产仪器技术含量及品质状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等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得出具体的差距,找到解决的方法,得出更多有实用价值的论文资料,更好的为国产仪器的研发及品质提升服务。 请版主认真考虑我的建议,同时也希望广大网友积极发表意见,谢谢!

  • 【分享】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战略联盟

    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818.gif 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战略联盟  12月3日讯 2010年11月26日,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战略联盟(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2010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研讨会在广东汕头隆重召开,会议由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协办;来自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及检测中心的领导与专家共100多位出席会议。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吴学梯副巡视员,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侯玲林副司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方向副主任,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周元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朱明凯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丁辉院长,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史红民总经理等出席联盟成立大会;吴学梯副司长、侯玲林副司长、周元副主任分别致辞,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  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研究员以“发展科学工具助推科技创新”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和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战略联盟的筹备工作等相关情况;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吴学梯副巡视员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报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研究员做了题为“物联网与云计算”报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方向研究员做了题为“标准化助推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报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博士做了题为“创新助推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报告;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程劲松研究员做了题为“国产气相色谱仪的应用研究”报告。  会议同期召开了2010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研讨会,与会企业、科研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就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工作如何有效开展、仪器研发具体举措与工作重点、国产仪器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

  • 公司被评上了“科技创新企业”

    公司被评上了“科技创新企业”,,国家给可钱,这下有科研经费 了老板打算买一些好的仪器 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就是少了点大家一般会买些啥东西?

  • 湖南:2024年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

    [color=#000000]3月25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湖南将[b]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b][/color][color=#000000]2023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科技系统重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积极实施科技“五大标志性工程”和“4+4科创工程”,全省[b]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b],[/color][color=#000000][b]突破1100亿元,[/b][/color][color=#000000][b]研发投入强度达2.41%[/b][/color][color=#000000],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b]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增长7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b][/color][color=#000000]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湖南科技系统主要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b]增长12%以上[/b],突破关键核心技术[/color][color=#000000][b]100项以上[/b][/color][color=#0000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color][color=#000000][b]增长10%左右[/b][/color][color=#00000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color][color=#000000][b]超1000家[/b][/color][color=#000000],在湘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color][color=#000000][b]50%以上[/b][/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湖南将重点抓好宏观统筹联动、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等九方面工作。在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机制创新和试点示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今年,湖南还将展开一批探索和试点等新动作:探索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启动新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绘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强力支撑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高校与高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开展企业库扩容试点,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战略研究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长沙研发、本地中试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国家创新型县(市)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创新经验。[/color][来源:中国经济网][align=right][/align]

  • 智能制造——仪表企业发展新引擎

    [table][tr][td]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制造能大幅度的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www.861718.com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级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本次专题围绕智能制造,全方位剖析,展现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信息,加深企业对此的了解。[align=center][img=,480,313]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17/20181217034341_25514.png[/img][/align]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12月11日介绍说,四年来,共遴选出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这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涉及92个行业类别,覆盖全国境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拉动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达到1.25倍;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0.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208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已有7项国际标准、21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工信部共遴选确定了10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整个行业已培育出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多精彩请看[url=http://www.861718.com][color=#000000]仪商网[/color][/url]智能制造重塑竞争优势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目前,我国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推进体系也基本形成,未来要进一步在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培育生态体系,加快迈向制造强国。[align=center][img=,480,297]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17/20181217034341_99519.png[/img][/align]在终端制造厂商的网页上,消费者自主选择甚至定制喜欢的样式、颜色、外形和功能等,然后自动下单开始生产,已被视为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当然,智能制造不仅于此,它贯穿于制造全流程并深刻改变了制造业的效率和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定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定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要聚焦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加速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打破行业壁垒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场,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显示,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已超过20家。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认为,智能制造标准具有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因此新标准要打破行业、地域和专业的界限,既立足国内需求又兼顾国际体系,建立了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3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要努力打通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间的壁垒,更要注意各个智能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我国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技术标准方面研究制定了数字化工厂参考模型等一批关键标准,初步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架构。”左世全说。  《标准》强调,要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5类关键技术标准。对此,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表示,这为智能制造企业指出了发展方向,即从智能装备开始,向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和工业网络不断升级。  除此之外,“还要抓紧制定一批行业智能转型急需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健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辛国斌说。  提高生产效率  业界已充分认识到,智能制造能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能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效益,还能有效带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同时有助于我国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高品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  “发展智能制造,会对破解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历史性的推动作用。”辛国斌说。  左世全介绍,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效十分明显,智能化改造前后生产效率最高达到2倍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最高降低60%。一些企业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通过大规模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协调制造等,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很多企业现在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因为智能制造确实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李兴浩介绍,早在2012年,志高集团就开启了智能化战略,推出全球首台智能云空调,建成行业唯一的全球智能云空调大数据中心,并主导了中国首个智能云空调标准的起草发布。当前,以空调为代表的家电业正在从智能单品走向智能生态的系统布局。未来的空调行业是智能化的时代,制造业也是如此。志高正在加快研究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努力向“中国智造”转型。  辛国斌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制造需求市场。要主动利用好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加速推进智能制造。 形成推进体系  辛国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基本形成,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试点示范成效明显。在国家层面实施了305个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近30%。  据了解,目前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已形成了央地协同、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总体来看,我国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集成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我国已成功突破和应用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日渐完善。  但也应当看到,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核心技术装备、支撑软件、控制系统等受制于人的情况,需要在智能制造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要从两个方面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二是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带动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系统、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左世全说。  辛国斌强调,要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并以市场应用带动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核心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有效提升,形成发展智能制造的“中国方案”。[/td][/tr][/table]

  • 寻找2010-2011液相色谱仪器技术创新!!!

    2011即将过去,您作为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者,有没有发现液相色谱仪的“创新点”,还是您感觉在2010年和2011年液相色谱仪技术发展是“风平浪静”?本帖讨论的创新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仪器本身的外观、性能、技术参数的改进;仪器的配件的改进,如色谱柱性能、色谱柱填料的改进;厂商发布的新的解决方案;作为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者,您有权利发言!期待您的分享!

  • 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_转

    “人本管理”的重点涉及文化、制度与人这三个层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凝合剂,它通过在组织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培养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制度。优秀企业并不片面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一家企业应通过制度建设的设计与优化,确保高绩效者获得高待遇。而人则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的建议:-企业竞争力=企业资源潜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力企业在本质上是一定资源的集合体,正是这一定的资源在时空上按相对一定的规则动态地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企业及其运作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些的资源及其有序而动态的组合,企业就不可能良好地存在和运作。企业若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配置力,企业也便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反之,企业资源再雄厚、再优越,人力资源潜力再大,若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力的激活和放大,也只能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形成现实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人力资源而言,若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不能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其结果就不仅仅是资源潜力难以发挥的问题了,它还会因为企业成员之间的有害冲突与矛盾而引起内耗,轻则增加企业的内耗成本,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员工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源发展核心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不少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培训,才能培养与保持企业持续发展与员工自我发展的后劲。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培训不仅作为一种福利,更作为激励员工、保持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企业可以着手塑造活泼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在我国,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合作有余而创新不足,所以企业文化的改革应该注重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员工的创新潜力,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组织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那就是工会。工会作为员工自己的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协作作用,成为联系职工与企业领导人的桥梁,用一种民主的机制促进职工创新能力的发挥:首先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努力形成企业和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紧相连,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管理激励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的员工和岗位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企业必须把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相互联结起来,对不同的员工和岗位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如分配激励、晋升激励、技术激励、培训激励、岗位轮训、长期工龄激励等。企业要留住人才,当然需要一套完备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随着世界社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创新显得日趋重要。新经济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道理。

  • 全国首个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挂牌

    全国首个“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在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正式挂牌。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兰州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协办,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及国信润达分析测试中心承办。详细资料请关注仪器信息网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822/081771.shtml讨论:有了它之后 食品会不会慢慢的安全???

  • 【分享】2010年全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b]仪器信息网讯[/b] 2010年3月23日,为了提高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学仪器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委员会与中国高教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瑞丰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align=center][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23225714353.jpg[/img][/b][/align][align=center][b]会议现场[/b][/align]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从生产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本次研讨会以“交流与应用、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就科学仪器产业的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旨在为广大科学仪器工作者以及从事科学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分析仪器研究中心金钦汉教授、山东大学化材学院李清岭教授、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申屠超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