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

仪器信息网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话题讨论。

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相关的资讯

  • 北京智云达宣布成立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和食品安全培训中心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日,由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智云达)举办的“食品安全体验与生态系统建设高峰论坛”在北大顺利召开,来自科研院所的食品安全检测专家、政府实验室专家、相关领域媒体和企业专家等近2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会议期间,北京智云达宣布成立食品安全与营养产业研究中心和食品安全培训中心,出席揭牌仪式的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维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国家风险评估中心纪委书记王竹天、中国消费者报副总编辑张建、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华春和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桑黎川等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40ee8d7-1b74-4e99-a937-6fed9a5dcf3d.jpg" title=" IMG_20170528_09351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食品安全与营养产业研究中心和食品安全培训中心启动仪式 /p p   据介绍,食品安全与营养产业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重点包括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中心成立一方面是为了引导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另一方面也是为智云达未来推出安全食品作布局。 /p p   食品安全培训中心旨在应用国际国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及方法,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食品安全管理培训中心。主要功能包括对政府机关基层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能力培养及业务进修 对食品生产及流通企业QS部门人员的能力培养 对有志于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社会人员的职业培训 对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培训及业务进修 以及对各地负责食药、农业、进出口检验检疫的主管领导进行的有关食品安全及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培训及业务进修。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相关新闻: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529/220787.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 八方合力,共筑食品安全新体系——食品安全体验与生态系统建设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a /strong /p p br/ /p
  • 我国首家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飏共同为中心揭牌。大会还举行了中国食品安全法治网(http://www.foodlaw.cn)开通仪式以及《食品安全法治》(内刊)首发式,公布了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及十余家中央相关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部门推荐确定的2010年下半年招标课题目录。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是中国法学会设立的专门从事食品安全法治研究的科研机构,是国内首家食品安全法治研究机构。罗豪才担任中心顾问,刘飏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研究中心聘请100余位学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研究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陈斯喜及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卫生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中央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近100人出席了会议。
  • “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挂牌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8月10日电 全国首家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协同创新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今天在南京农业大学挂牌成立。   由全国食品领域研究实力较强的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三所高校共同组建的这所协同创新中心将与中粮集团、茅台酒业、雨润集团、光明乳业等九家大型企业合作,合力打造食用油、肉品、乳制品、酒类等四个产业平台,并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以解决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的行业内突出问题。   “2011协同创新中心”源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普析通用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平谷   ——市科委搭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集成创新平台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6月8日,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平谷制造基地隆重举行。北京市科委杨伟光书记、平谷区区长张吉福等相关领导及来自北京各高校、研究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约70余人共同见证了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器信息网亦应邀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幕     为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的“食品安全工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北京市科委启动“北京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重大项目,以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建设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建设旨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结合,以企业为主体搭建首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集成创新平台,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保障首都食品安全。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广泛与首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为超市、批发市场等应用单位和政府监督部门服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禾先生致辞   启动仪式上,作为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代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禾先生表示:目前,在基础建设方面,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心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的建设,搭建起了食品安全检测解决方案决策咨询系统,完成了培训中心的基础建设。 启动仪式上,给专家委员会专家颁发证书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在专家及与科研院所合作方面,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立了以中国疾控中心吴永宁先生等9人为成员的专家委员会 并且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达成了合作意向。下一步将重点开展检测仪器性能测试与功能优化,光学仪器关键工艺、关键器件的研究,为社会提供商业委托检测等服务。建立北京食品安全标准、仪器设备和标样试剂三大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检测解决方案决策咨询系统”,为农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和批发零售流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检测解决方案,在100多家基层检测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工程中心还将针对市场急需的、国内品牌缺乏竞争优势的关键设备及试剂,研发储备一批技术成果。围绕新仪器、新技术、新检测方法、新标准、法规,为食品安全流通领域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年培训人数预计2000人次。最终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得该工程中心达到国家级工程中心的水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首席专家储晓刚先生致辞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首席专家储晓刚先生代表专家发言,其表示该工程中心的成立使得北京在真正意义上有了以企业为牵头、产学研相结合,以研发为目标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平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科学技术支撑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进口设备占有主要地位,希望该工程中心的成立能改善这样的局面。专家组将积极配合、支撑企业在工程中心平台上献计献策。 平谷区区长张吉福致辞   平谷区区长张吉福代表平谷区委、区政府对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要集中精力,与首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应用单位和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最先进的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新形势下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使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上水平、上台阶,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杨伟光书记致辞   北京市科委杨伟光书记首先祝贺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其表示该工程中心的成立基于三个理由:(1)社会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有急迫的需求 (2)首都利益要集成,首都拥有丰富的食品安全相关专家资源,通过这个平台将这些资源集成,形成合力 (3)企业是关键,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应用,通过企业能够灵敏地“嗅”到市场的需求,从而使技术贴近应用,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杨伟光书记希望该工程中心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典范,建立成不同与院校、不同与传统体制下的研发机构。 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张平处长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与会人员还一同参观了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光学实验室、分析中心和培训中心。
  • 中检院联手天狮打造国内首家保健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   鉴于国内缺乏科学完善的保健食品行业标准,保健食品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2011年8月25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与“天狮集团”联手打造中国第一家保健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在位于天津武清的天狮国际健康产业园内正式揭牌,“中国检验检疫天狮科技奖励基金”亦于同日正式启动。   该研究中心由双方共建保健食品安全研究实验室,拟共同研究和制定保健食品行业标准,并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独立第三方的保健食品安全研究服务。该中心的成立,将使天狮集团的质量监测工作领先行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多个行业标准均被消费者质疑国内标准宽松于国际标准。对此,天狮集团质量中心总经理赵晓娟表示,保健食品行业标准能否与国际标准接轨,难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当前国内保健食品行业标准在某些模块上是缺失的,因而,此次中国检科院、行业协会牵头,天狮等保健品企业参与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尽力做到健全完善。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葛志荣先生、出席了此次“中国检科院天狮保健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宣布中心正式成立,并称这将填补国内保健食品行业安全研究领域的空白。   中国检科院李怀林院长表示,当前国内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我国的检验检疫系统集中科研力量,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处于中国保健品行业龙头地位的天狮集团,其质量检测工作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已通过HACCP认证、ISO9001认证、GMP认证、伊斯兰教的哈拉(HALAL)认证和犹太教的犹太(KOSHER)认证等多项国内外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并具有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保健品的行业经验,具备雄厚的企业实力和科研能力。双方强强联手成立保健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将共同攻关食品检验工作技术难题,培养一批具有领军作用的优秀人才,申报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重大科研项目,提高双方的科研技术能力和食品安全评价检测水平,将为我国建立科学完善的保健食品行业标准提供有力支持,对提升我国检验检疫科学水平和推动国内食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天狮集团相关责任人介绍,天狮集团检测中心是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并依据ISO/IEC 17025运行的现代化检测技术实验室,检测中心拥有业内一流的设备资源和技术能力,业务范围涵盖食品、保健食品、药品、日化用品、包装材料和保健器械等多个领域,检测项目达300多项。内设常规理化检测、精密仪器分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具备完整独立的检测职能结构。检测中心在完成日常检测任务的基础上,坚持技术创新,在检测技术专利和论文等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先生表示,天狮集团为全球3000多万个家庭提供绿色安全高品质的产品,倡导优质绿色生活理念。各个国家对保健食品的高要求,锻造了天狮对产品安全的高标准,也让天狮更加了解国外对保健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天狮人视产品质量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在衡量企业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安全时,天狮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地站在产品安全的一边,站在消费者利益一边,所以天狮在非盈利性的产品质量检测方面持续投入巨资,企业在专业和能力上超越相关严格的国际标准,成为行业标杆。   目前,保健食品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家庭的重要消费品,市场规模即将突破千亿规模,我国正跃居世界最大的保健品消费国。然而与市场规模和行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科学标准的保健食品规范,这不利于保健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也不利于我国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发展。此次天狮与中国检科院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更加科学的保健食品行业标准,就是基于天狮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基于维护消费者利益,提升国内检验检疫科学整体发展水平的至上责任。   双方在合作成立保健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和共建实验室的基础上,天狮集团与中国检科院还共同设立了“中国检验检疫天狮科技基金”,用于全球范围内奖励在检验检疫系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今明两年将面向全球进行海选。该奖励基金将对推动检验检疫科学的发展,促进检验检疫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传播中国品质文化,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狮集团检测中心作为天狮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职能部门,依托坚实的检测技术基础、严格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专业的检测团队、良好的行业背景、领先的仪器设备和精细化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天狮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在为企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面保驾护航的同时,将继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提供独立第三方的检验服务,并致力于加强国际化技术与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 食安科技获“广东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3月6日,食安科技在广州总部举行“广东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食安科技研发中心、管理中心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谢总介绍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 卢总和谢总揭牌 揭牌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合影 2016年11月,经过重重选拔,食安科技和广东省637家优秀企业一起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 食安科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生产场地10000平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双软企业,已通过质量体ISO 9001,ISO14000, ISO18000认证,公司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快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领导者。首创建立“没有围墙研究院”企业研发模式,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及研究机构长期合作,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拥有各类专利近百项,其中发明专利十多项,软件著作权证二十多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获得此项认定,标志着食安科技在研发、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跳上了一个重量级的平台,是公司中长期战略里程碑的一块重要基石。相关背景: 广东省科技厅于2016年3月开始进行2016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认定的条件有:1、工程中心依托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必须在广东省内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备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综合能力。有工程技术试验基础设施和条件,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不包括生产用设备),且设备原值应当不低于500万元。依托企业组建的工程中心原则上需已建有市级工程中心,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上一年度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上一年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企业年销售额收入的3%,或不少于600万元。3、有一支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开发能力强的工程技术队伍,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不低于30%。4、已有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了工程化开发转化,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成熟配套的先进技术、工艺、产品和装备,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拥有5项以上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5、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模式高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工程中心必须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 “广东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认定
    3月6日,食安科技在广州总部举行“广东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食安科技研发中心、管理中心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2016年11月,经过重重选拔,食安科技和广东省637家优秀企业一起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2016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  关于食安科技  食安科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生产场地10000平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双软企业,已通过质量体ISO 9001,ISO14000, ISO18000认证,公司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快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领导者。  首创建立“没有围墙研究院”企业研发模式,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及研究机构长期合作,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拥有各类专利近百项,其中发明专利十多项,软件著作权证二十多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条件  广东省科技厅于2016年3月开始进行2016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认定的条件有:  1、工程中心依托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必须在广东省内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备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综合能力。有工程技术试验基础设施和条件,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不包括生产用设备),且设备原值应当不低于500万元。依托企业组建的工程中心原则上需已建有市级工程中心,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上一年度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上一年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企业年销售额收入的3%,或不少于600万元。  3、有一支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开发能力强的工程技术队伍,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不低于30%。  4、已有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了工程化开发转化,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成熟配套的先进技术、工艺、产品和装备,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拥有5项以上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  5、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模式高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工程中心必须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 重庆进出口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
    5月7日,“重庆市进出口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启动会在重庆检验检疫局召开。该项目由重庆市科委、重庆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历时三年,将重点立足重庆进出口食品安全,国外食品先进生产技术、标准和指南追踪,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生产加工关键技术规范研究,及为重庆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培训和检测服务.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重庆市科委等单位及中国检科院庞国芳院士出席启动会。
  • BCEIA 2013应用技术报告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场
    协办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第五会议室 2013年10月23日13:00-16:20 主持人:储晓刚 序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报告人 报告时间 1 GCMS-TQ8030 农药残留分析利器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靳松 13:00-13:25 2食品重金属解决方案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杨静 13:25-13:50 3 LGC 能力验证计划 英国LGC有限公司 徐佳璇 13:50-14:15 4 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联用技术用于食品中金属形态分析 睿科仪器有限公司 叶培荣 14:15-14:40 5 台式Orbitrap高分辨质谱Q Exactive 用于食品安全中的筛查、确证与定量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吴泽明 14:40-15:05 6 安捷伦液质联用技术在&ldquo 营养与食品安全&rdquo 中的应用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薄涛 15:05-15:30 7 液相质谱技术在未知物筛查和鉴定的进展 AB Sciex公司 王海鉴 15:30-15:55 8 DGLC特色双三元液相色谱在维生素分析中的应用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张艳海 15:55-16:20 2013年10月24日上午 9:30-11:50 主持人:储晓刚 序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报告人 报告时间 1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 and Micro Flow Liquid Chromatography (MFLC) Coupledwith Q-Orbitrap for Analysis of Pesticides in Food CFIA,加拿大食品检验署 Dr. Jian Wang09:30-09:55 2 气相色谱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用于 中国县域地区食品农残的检测 上海仪盟电子 科技有限公司 王涵文 09:55-10:20 3 FIELD PORTABLE XRF &ndash AN IDEAL TOOL FOR RAPID SCREENING,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OXIC ELEMENTS IN FOODS, DRUGS, and consumer products 美国加州大学 Dr. Peter T. Palmer 10:20-11:00 4 检测创新助力首都食品安全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 路勇 11:00-11:25 5 阳性样品在食品中痕量有害物质 精准定量分析技术中的应用 福建检验检疫局 杨方 11:25-11:50 2013年10月24日下午13:00-16:20 主持人:储晓刚 1 Micro Flow LC and its application on Food Safety Analysis 赛默飞世尔科技 (中国)有限公司 Dr. James Chang 13:00-13:25 2 GPC/SPE样品净化技术在食品分析中应用 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初春 13:25-13:50 3 Online-GPC-GC/MS技术在食品中 农药残留检测的应用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吴岩 13:50-14:15 4 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 张文秀 14:15-14:40 5 云技术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检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 陈恺 14:40-15:05 6 布鲁克食品安全应用解决方案 布鲁克﹒道尔顿公司 王克非 15:05-15:30 7 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陈颖 15:30-15:55 8 自动化分析样品处理的需求与趋势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储晓刚 15:55-16:20
  • BCEIA2009专题报告会:营养与食品安全
    仪器信息网讯,2009年11月26日,BCEIA 2009分析仪器应用技术报告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题报告会在北京展览馆第五会议室召开,130余位专家学者、分析工作者、高校师生、厂商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蒋士强研究员主持。 会议现场 报告一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蒋士强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法》的启迪——对风险评估和标准体系的反思   蒋士强研究员在报告中总结道,如今已有《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个大法,而且明确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安全标准为核心、那么我们要反思当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还有哪些难点和不足?应如何推进和完善?另外近几年国内外不断地推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一系列标准,从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投入品、环境、包装、运输等等标准,直到各环节的各种检测方法标准。这些标准的不确定性和标准之间的关联性如何?体系应如何完善?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今食品风险性评估和标准的制订较为繁重。   近10年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粮农组织倡导,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从源头到最终产品整个食品链的安全保障和管理体系 即在农业生产中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在食品加工环节实施良好操作规范(GMP),并在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最终构建成完整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这几者的关系如同一座金字,其基础应是GAP。 报告二 报告人: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李月琪女士 报告题目:牛奶中兽药残留的在线前处理及快速液质分析   岛津公司李月琪女士在其应用技术报告中讲到,利用岛津UFLX-XR超快速液相色谱仪、LCMS-2020液相质谱仪、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Prominence系统等实验设备,通过在线前处理及快速液质分析,检测了牛奶中的聚醚类抗生素残留,并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使用前处理装置,可有效去除牛奶中的杂质、富集待测组分、实现大体积进样、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线前处理与快速液相相结合,有效地节省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报告三 报告人:离子色谱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报告题目:戴安中国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 刘肖先生   戴安中国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刘肖先生在其报告中,以大量检测数据介绍了戴安公司离子色谱仪在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检测、牛奶及奶制品中硫氰根及碘的同时检测、饮用水及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检测、食品饮料中生物胺的检测、食品中防腐剂及甜味剂的同时检测、奶粉中高氯酸盐的检测、以及奶粉、液态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中的应用。 报告四 报告人:博纳艾杰尔科技 张俊燕女士 报告题目:新型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博纳艾杰尔科技张俊燕女士介绍了两种新型快速样品前处理方式:MAS(多重机制杂质吸附萃取净化法)、SLE(固载液/液萃取),并重点介绍了MAS-HPLC法测定鱼肉、牛奶和鸡蛋中的三聚氰胺,QuChERS-HPLC法检测蔬菜中的吡虫啉、虫酰肼、阿维菌素和噻螨酮,MAS净化法、蛋白沉淀法和SPE检测血浆中甲磺酸氨氯地平的结果比较等,并总结了MAS法的优点:1、快速、简单,提取和净化一步完成 2、经济、成本低 3、避免了样品乳化、浓缩造成的待测组分的损失 4、净化效果好,延长色谱仪及色谱柱寿命。 报告五 报告人: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胡家祥先生 报告题目:MDGCMS多维气质联用仪在农残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胡家祥先生介绍了岛津多维气质联用仪在农残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一些样品如姜科和百合科植物的成分非常复杂,采用多维色谱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分离效果。岛津多维气质联用仪系统包含两根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在一根色谱柱上无法完全分离的组分,可导入第二根色谱柱进一步分离 采用独特的Multi Deans Switching切割技术,保证柱1上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即使经过多次切割也不会出现漂移 系统采用惰性组件连接,有效抑制组分分解和色谱峰拖尾。并介绍了岛津MDGCMS-2010多维气质联用仪在大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报告六 报告人:南京高恳特科技有限公司 陈志民先生 报告题目:从航天到细胞---应用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高光谱图像技术   南京高恳特科技有限公司陈志民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新的显微研究手段---高光谱显微图像技术:它是具备光学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检测的精细波长解析功能、形态和内涵有机结合的多维数据处理技术。高光谱显微图像技术具有直观、快速、无损的特点,最先用于遥感领域,如今已扩展到农业、食品安全、医学等领域。并邀请Alantek International公司唐麟总经理介绍了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了用高光谱显微图像获得更丰富多维信息的意义,并认为高光谱显微图像技术是自激光共聚焦技术以来,让图像信息概念更上一层楼的崭新显微分析手段。 报告七 报告人:莱伯泰科有限公司 李琳女士 报告题目:GPC凝胶净化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莱伯泰科有限公司李琳女士介绍了该公司GPC Cleanup800凝胶净化系统,并通过实例,说明了GPC Cleanup800凝胶净化系统在食用油中增塑剂的净化、牛奶中有机氯的净化、面粉中有机磷的净化、茶叶中农药的净化中的应用,并以应用实例说明该系统具有能减少对仪器的损害和待机时间,提高准确率、确保平行性,提高效率并且回收率稳定,并有节约溶剂、节约人力等优点。 报告八 报告人: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祝立群先生 报告题目:复杂样品分析的技术进展---PerkinElmer公司的解决方案   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祝立群先生在其报告中介绍到,针对样品的目标物明确但基质复杂样品的分析,PerkinElmer公司的解决方案如:保证血样中铅检测准确性的石墨炉技术、Swafer 微通道技术等 针对样品的待测物复杂、难以逐一确定的样品分析,PerkinElmer公司的解决方案如:饮用水、面粉中溴酸盐的LC-ICPMS分析、GC/MS结合D-Swafer中心切割分析溶剂中杂质等 针对样品的种类复杂、需要不同的进样技术和检测技术的样品分析,PerkinElmer公司的解决方案如:HS-GC在啤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悬浮法顶空进样测定药物中溶剂残留等。 报告九 报告人:杜邦Qualicon 王家栋先生 报告题目:BAX SYSTEM Q7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杜邦Qualicon王家栋先生介绍到,BAX® System Q7是以DNA 为基础检测食源性致病菌,适合食品和环境样品的检测同一平台上提供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具有检测多种致病菌、应用广泛、结果可靠等特点。在我国,BAX方法已得到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批准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批准,并且,BAX方法也已得到AOAC认证,作为突发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事件应急反应的标准检测方法。
  • 雀巢研究中心营养与健康实验室成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雀巢研究中心营养与健康实验室成立揭牌仪式在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召开。实验室设立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致力于营养和代谢健康的研究。   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的雀巢研究中心网络遍布全球。此次合作是雀巢研究中心北京分部牵头主导。   雀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将与西安交大的教授和学生就体重管理和糖尿病方面研究进行密切合作,探讨营养素的健康益处和帮助研制有关代谢健康的营养方案,从而对雀巢科研和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雀巢还设立奖项以奖励在营养领域取得优异成果并富有创新理念的新一代科研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宋晓平 高度评价了成立营养与健康试验室的意义,他说:"生命科学与技术是二十一世纪重要发展的学科领域。全球食品巨头雀巢公司 与西安交大此次联手建立实验室,将使我们交大在该领域的研究与雀巢全球研发实力互相借势,对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技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互动作用。"   雀巢集团副总裁、雀巢研究中心主任Peter van Bladeren先生表示:"雀巢承诺成为全球领先的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公司。雀巢不仅提供高品质和安全的产品,还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地提供营养和创新。营养与健康实验室的建成将使我们继续和科学界一道面对当今不断变化的人类健康挑战。"   自2005年以来,雀巢研究中心一直与西安交通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在探究生物活性营养素和中国传统食材的健康益处方面成效卓著。该实验室将会持续这项工作,并将加强雀巢与中国科研院校的长远合作关系。   陕西省、西安市政府领导,西安交通大学校方领导,雀巢公司代表,以及食品、卫生、营养等各界著名学者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召开启动会
    3月30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和“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处长黄英明,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处长姚泽华、食品协调司调研员刘凯、食品经营司处长孙建平、特殊食品司处长于薇、食品抽检司调研员王晓峰、食品生产司主任科员张先芝,中国检科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副院长张峰,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各参与单位代表参会。江南大学陈坚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培武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钱永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吴永宁等14位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口岸技术机构和企业的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分别对两个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召开启动会会上,陈颖代表牵头项目单位对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对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食品相关司以及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检科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对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总体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就强化法人单位责任方面做了表态,强调法人单位要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经费使用、注重科研诚信,全力做好保障工作。黄英明对项目的立项表示祝贺,同时对项目实施提出要求和希望,他表示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法人责任制,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夯实研发体系,实行协同创新,项目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要牢固树立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理念,提高整体效能;关注队伍建设,保证研究质量,打造人才队伍,坚守科研诚信;期待项目应用示范成果能够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并预祝项目顺利进行。姚泽华对项目的实施及管理提出了要求,希望项目牵头单位严格遵守法人责任制,做到履职尽责,为科研人员减负;严格把关经费使用,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凝练亮点,形成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做好支撑服务。食品协调司、食品生产司、食品经营司、特殊食品司、食品抽检司相关领导对项目立项表示祝贺,指出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真正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水平,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负责人陈颖和张峰分别代表两个项目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项目研究背景、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和任务分解、预期绩效、组织管理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听取汇报后,各项目咨询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成果应用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冷链食品储运过程风险难以快速监测、储运过程风险难以有效阻控、储运过程风险监控效率低的问题,主要围绕我国在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预期成果将提升我国冷链食品储运安全智能管控能力,提高我国冷链食品储运安全技术保障水平,推动我国冷链食品产业和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针对我国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智能化水平低、应用场景针对性不强,验证测试手段不足、质量评价规范缺失等问题,主要围绕一体化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方面开展研究,预期成果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快检现场执法智慧化水平,推动快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效能和治理能力。两个项目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科技进步和监管技术进步,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关于再次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根据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6〕956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修订工作。现已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草案)修订工作,该草案已于2023 年 1 月 19 日进行了行业征求意见,根据行业意见建议,标准起草组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完善,按照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程序要求,现再次征求行业意见。   请将附件3《征求意见表》于2023年8月1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返回至lihuzhong@cfsa.net.cn。各行业、企业请以单位形式统一反馈意见至上述邮箱。   联系人:李湖中   电 话:010-52165470   邮 箱:lihuzhong@cfsa.net.cn   附件: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草案)-再次征求行业意见.pdf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再次征求行业意见.pdf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草案)征求意见表.xlsx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23年7月31日
  • BCEIA 2013营养与食品安全应用技术报告会召开
    2013年10月23-24日,BCEIA 2013分析仪器应用技术报告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场于北京展览馆召开。本次会议为BCEIA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协办,中国化工大学董益阳教授主持。截至我们发稿时为止,大会已经邀请7家国内外厂商(日本岛津、德国耶拿、英国LGC、赛默飞世尔、安捷伦科技、AB Sciex、睿科仪器)做了报告,而会议还在继续进行之中,还将有10位专家学者和3场厂商做精彩报告。 会议主持人:中国化工大学教授董益阳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靳松 报告:《GCMS-TQ8030农药残留分析利器》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杨静 报告:《专业重金属分析解决方案——为用户解决重金属元素分析中的难题》   英国LGC有限公司 徐佳璇 报告:《实验室能力验证——提升实验室分析水平的手段》   睿科仪器有限公司 叶培荣 报告:《睿科CEi-SP20-ICP-MS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赛默飞世尔(中国)有限公司 Dipanka Ghosh 报告: Using the Q Exactive Orbitrap for Screening, Confirm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in Food Safety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薄涛 报告:《质谱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AB Sciex公司 王海鉴 报告:《液质联用在肉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赛默飞世尔(中国)有限公司 张艳海 报告:《双梯度液相色谱二维柱切换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检测中的应用》   10月24日会议报告:
  • 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承认检测失误并致歉
    美赞臣、雅培、惠氏等洋品牌奶粉中含有不得添加的香兰素?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委托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对几种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一阶段)进行送检,结果发现一些一阶段的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中违规添加了国家禁止的香兰素。7月10日,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发布情况说明称再次检测后,本次送检样品未检出香兰素,造成送检样品错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判色谱分析图谱。因此,本批次委托检测样品的结果均无效,并对相关企业表示歉意。情况说明如下:
  • 沃特世助力新研究中心 三方合作应对食品、水安全挑战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8年9月13日,沃特世在新加坡新设的国际食品和水研究中心(IFWRC)正式揭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和水污染挑战。国际食品和水研究中心将在一个科学顾问小组的领导下,针对食品真实性、食品欺诈发现、水污染研究、食品质量改进、食品新成分和新配方研究等领域为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提供支持。科学顾问小组将与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领袖合作开发那些有意义的创新项目。 br/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3e7b8a47-a95f-4e49-8b6a-c971fde08dbf.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确保食物和水安全、健康、充足的供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全球范围内,新的挑战正在不断出现——环境污染、食品掺假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正使人类的未来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找到解决方案,在合作的大框架下,将食品和水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是十分有必要的。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粮食和水研究中心,在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个国家有着完善的学术实验室,并且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沃特斯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Mike Harrington说。“基于此,延续沃特世在新加坡的历史传统,我们很高兴能成立国际食品和水研究中心,这是工业界、政府和学术界之间一个新的科学合作模式,最终将推动食品和水质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经济体,新加坡重视加强伙伴关系,以促进产业加速发展新的、特异性的能力。国际粮食和水研究中心的独特合作模式将以新加坡强大的科研背景为基础,同时汇集区域和全球的粮食和水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创造和实施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解决方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副局长Thien Kwee Eng女士说。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研究人员在国际食品和水研究中心将可以使用沃特世最新、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此外,实验室配备有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将在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与项目所有者密切合作。 /p p br/ /p
  • 促食品安全,筑健康未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会于北京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2023年11月2日,由国际食品保护协会(IAFP)主办,各大研究中心及企业联合赞助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CIFSQ)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此次会议主题是“促食品安全,筑健康未来”,并以其交流的国际性、知识的专业性为特点,汇聚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的监管机构、科学家、行业高管、技术专家和学者,就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核心问题、挑战展开讨论,探索解决方案,并交流食品安全在科学研究层面、包括智能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最新进展以及卓有成效的最佳实践,以期在提升食品安全的行动中发挥作用。多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登台分享他们对食品安全最新进展的见解,其真知灼见必将引起全球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对于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尽快实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议现场会议伊始,国际食品保护协会执行总监Lisa Hovey、CIFSQ大会名誉主席葛志荣、国际食品保护协会主席Tim Jackson、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为大会致辞。国际食品标准专家、食品法典委员会前秘书长Tom Heilandt主持致辞。国际食品标准专家、食品法典委员会前秘书长Tom Heilandt主持致辞国际食品保护协会执行总监Lisa Hovey致辞CIFSQ大会名誉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葛志荣致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CFSAN)食品安全高级科学顾问Tim Jackson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致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主席 Andreas Hensel、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副部长 José Emilio Esteba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CFSAN)代理主任 Donald A.Prater等多位国内外专家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做了食品安全前沿报告。大会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主持。报告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 刘兆平报告题目:改进中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的学习与实践报告人: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主席 Andreas Hensel 报告题目:数字化前沿:食品和饲料安全 报告人: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副部长 José Emilio Esteban 报告题目:借助科学创新和增加透明度提升全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报告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CFSAN)代理主任 Donald A.Prater报告题目:展望未来:美国 FDA 的最新动态 报告人:JBS集团全球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主管 Alfred Almanza(线上)报告题目:利用品牌重建提升和改进食品公司食品文化报告人:Romer Labs亚太区总经理 Yong Wee Liau 报告题目:创新发展的罗玛实验室 报告人:玛氏公司首席食品安全科学家及全球食品安全中心负责人 Boris Bolshchikov报告题目:以主动型策略保障食品安全 - 玛氏实践大会报告结束后,分别开展了食源性疾病、可替代蛋白质革命:推进新兴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领导力与创新三个主题论坛并举行圆桌讨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这是民生问题,亦是社会问题。本次会议的顺利开展,给相关部门提高了更有针对性、更管用、更务实的方式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效缓解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的恐慌,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心、放心,甚至参与到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阶段的监督中,促进食品安全发展。更多会议信息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 沃特世打造全新研究中心,应对全球食品与饮用水安全问题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位于新加坡的国际食品与饮用水研究中心(IFWRC)于2018年9月13日正式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解决全球日趋严峻的食品与饮用水安全问题。在科学顾问小组的领导下,IFWRC将致力于为全球食品和饮用水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供支持,包括食品真伪鉴别、食品掺假检测、水污染研究、食品品质提升和新型食品成分与配方研究等方向。该小组将携手全球顶尖的学术机构和企业,发掘有应用价值的创新科研项目。 国际食品与饮用水研究中心(IFWRC)正式剪彩成立(左起:沃特世公司亚太区财务行政副总裁Yvonne Talon女士、沃特世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张亮裕先生、新加坡经济发展署常务董事助理Thien Kwee Eng女士、沃特世公司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Mike Harrington博士)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保证安全、健康、充裕的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 环境污染、食品掺假、市场准入问题等,无一不将人类的未来置于危险之中。因此,联合食品与饮用水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创建IFWRC来合力寻求解决办法刻不容缓。沃特世公司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Mike Harrington博士表示:“过去几十年来,新加坡已经成为食品和饮用水领域的核心研究中心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新加坡都以其成熟完善的学术环境著称,新加坡的科学家们更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沃特世在新加坡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因此我们对新成立的IFWRC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行业、政府与学术界携手开展科学研究的典范,从而大幅提升全球食品和饮用水品质。”新加坡经济发展署常务董事助理Thien Kwee Eng女士指出:“新加坡是一个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体,在推动新型差异化产能开发的产业发展道路上,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国际食品与饮用水研究中心这一独特的合作模式将建立在新加坡深厚的学术科研基础之上,聚集当地及全球食品与饮用水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发出能为全人类带来深远影响的创新解决方案。”国际食品与饮用水研究中心(IFWRC)总监Swee Lee Yap女士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署常务董事助理Thien Kwee Eng女士介绍Xevo TQ-XS质谱仪IFWRC将与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向他们开放IFWRC的尖端实验室,提供最先进的沃特世分析仪器供其使用。不仅如此,该实验室还配备有专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将在整个项目实施期间密切配合合作方开展研究工作。关于沃特世公司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5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保证安全、健康、充裕的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 环境污染、食品掺假、市场准入问题等,无一不将人类的未来置于危险之中。因此,联合食品与饮用水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创建IFWRC来合力寻求解决办法刻不容缓。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保证安全、健康、充裕的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 环境污染、食品掺假、市场准入问题等,无一不将人类的未来置于危险之中。因此,联合食品与饮用水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创建IFWRC来合力寻求解决办法刻不容缓。??
  • 仪器设备投入过亿 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走进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6月20日,仪器信息网编辑应邀走访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就该所的科学仪器需求和应用情况展开了调研,得到了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袁飞研究员和王建峰博士的热情接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DSC03091_副本.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57c4d87-acf2-4d00-b575-e9675678fab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DSC03093_副本.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bc47f365-f876-4f65-8644-e4850c2ea23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实验室一角 /p p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烟草安全与控烟技术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直属的负责食品安全研究的中央级专业研究机构,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仲裁和复核检验、实验室设备研发及检测技术培训为一体。该所的研究领域涉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以及产品真伪鉴别研究等。主要以各种现代色谱、质谱、光谱、免疫学技术等为研究手段开展多残留、多组分、高通量、超微量、超痕量检测技术研究以及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 /p p   食品所现有员工31人,其中包含研究员及副研究员11人,博士后6人,博士10人 拥有260余台/套总价值1亿元以上的检测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质谱等各类国家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实验室通过ISO/IEC 17025认证和国家计量认证,是国家级的残留监控基准实验室。 /p p   多年来,食品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和科研专项,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30余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0余项,并多次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FDA CFSAN)等国家组织和同行开展了深入合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能力获得了国际行会的肯定,研究成果在食品安全领域内影响深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3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1b4f70e1-5edc-421a-a8fe-e243d2b522f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宾德KBF系列恒温恒湿培养箱 /p p   参观过程中,王建峰博士还向我们特别介绍了位于实验室一角的宾德恒温恒湿培养箱。据介绍,食品所引进了多台宾德培养箱,分别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植物组织样品的储存和烟支的平衡实验。其中1台已使用多年,无故障运行至今。宾德的恒温恒湿培养箱能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模拟各种气候条件,适用于多种样品的稳定性实验、长期试验、平衡实验和细菌培养,在食品所里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赢得了实验室人员的一致认可。 /p p br/ /p
  • 中粮屯河食品分析检测研究中心为四省区水土"体检"服务春耕
    今春以来,中粮屯河食品分析检测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西北四省区送来的土壤和灌溉水样本进行"体检",以推动各地番茄、杏、甜菜科学化春播,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4月17日,该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李晓红正在用先进的光谱分析仪器对新疆部分番茄种植基地的土壤样本进行分析检测。   "通过科学检测研究,研究人员就能对土壤中铅、铬等重金属成分了如指掌。"李晓红说。   据该研究中心主任徐榕蔓介绍,今春以来,这家检测机构已接受来自新疆、宁夏、内蒙古和甘肃四省区的土壤和灌溉水样本近200份,如果发现某地水土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或微生物含量超过有关标准,中心会立即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农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而避免在"患病"土地上春耕。   研究中心色谱分析人员远铁疆介绍,通过检测研究人员能够分辨60多种农药残留,无论是土壤中,还是灌溉水中,农药残留物质都无所遁形。   据悉,除了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外,各实验室还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为不同"体质"的土地"量身定做"施肥"清单",科学指导农户春耕和夏季管理中施肥,既保证了肥料效果,又减少了不必要肥料的施用,降低了农户成本。   徐榕蔓说,今春以来,研究人员还加班加点对部分地区番茄和甜菜苗样的矮壮素、缩节胺两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确保种植户早早淘汰"多病型"幼苗,避免秋季农产品成熟时因质量不达标而对使农户受损。   昌吉市六工镇农民王保国对记者说,经过食品分析检测研究中心"检查"的地农户种起来就放心了,"好地才能结好果",免得等番茄成熟了被发现不合格,农民损失就大了。   据悉,中粮屯河食品分析检测研究中心共设有常规实验室、农残分析实验室、重金属分析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其出具的报告目前得到了与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签署双边互认协议世界各国的认可。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专场讨论会开展
    仪器信息网讯 作为“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重要活动之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用用研究专场”报告会于2011年5月17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开展,本次专场报告会由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主办,来自相关各界的参会人员逾200人。本次专场报告会围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进展、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研究。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此次专题报告会。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专场报告会现场   来自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的李荣超秘书长主持了本次大会。与会领导有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张欣处长、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黄锡檀会长、广东省对外技术交流中心吴汉荣主任。张欣处长在大会上发言。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张欣先生   大会主持人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李荣超工程师   来自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冼燕萍女士做了精彩报告,报告题目为“食品中未知物筛查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展望”。冼女士从未知物筛查技术的必要性、未知成分分析的典型案例、未知物筛查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未知物筛查分析技术的展望四个方面对未知物筛查技术做了详细介绍。报告指出:检测机构保障食品安全技术能力的提升等因素使未知物筛查分析成为必要,并且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适当先进的仪器组合分析对技术的发展极其必要 关于目前技术发展应用现状,高端技术如三重四级杆质谱与色谱联用、高分辨率质谱与色谱联用等的应用,使得筛查分析技术更加准确 冼女士报告中指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简便快捷的前处理技术、多类型净化技术和智能化微型化的检测设备是未知物筛查分析技术发展方向。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冼燕萍女士 报告题目:食品中未知物筛查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李华斌教授就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进展方面做了介绍。李教授首先对食品添加剂做整体介绍,指出食品添加剂既有正面作用又存在安全问题,超限量、超范围、伪劣、违法添加剂层出不穷。李教授介绍,按用途来分目前食品添加剂共分为20多类。而后就其中食品防腐剂、添加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非法食品添加物五大类的检测方法做了详细介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李华斌教授 报告题目: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进展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傅妍芳女士就水质理化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了报告。傅女士介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具有能减少和消除各种危机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等意义的理化快速检测成为一大趋势,主要体现在大型仪器、在线仪器、便携式仪器、试剂盒等在水质快检上的应用。关于理化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傅女士认为多元化、立体化是实验室快检和现场快检的发展方向,同时,不断加强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标准的建立也是快检技术发展的必备条件。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工程师傅妍芳女士 报告题目:水质理化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此外其他专家还做了精彩报告:小麦粉中溴酸钾的测定方法探讨研究、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化学样品前处理-如何选择最好的过滤器、食用陶瓷铅、镉溶出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测定方法、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进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公共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金属污染物测定方法的技术改造。
  • 关于召开“新版《食品安全法》标准解读与科学监管专题研修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被冠以“史上最严”称号。从新修订的这部法律诸多规定发出的信息,我们如何判断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形势和企业面临的挑战,认识和利用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服务产业发展。  为了帮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与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准确理解立法精神和法律政策,使监管人员依法正确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依法合规生产。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法规司、疾控局、监督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法学研究院校等相关参与新法修订的专家,针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解读、分析,于2015年8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新版《食品安全法》标准解读与科学监管专题研修班”。现将有关事宜函知如下:  一、研修时间:2015年8月20日至22日(20日全天报到)  研修地点:北京(具体地址会前七天发给参会人员)  二、研修内容:  1、新《食品安全法》修订背景、原则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2、新旧《食品安全法》的重大变化与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3、新《食品安全法》下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两法衔接”   4、新《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与监管部门责任划分   5、新《食品安全法》执行的标准和执法中问题解析   6、新《食品安全法》食品违法行为预防与安全社会共治的具体体现   7、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程序   8、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风险监管、评估及分级管理)   9、新《食品安全法》下食品追溯体系建立与食品安全溯源技术解决方案   10、新《食品安全法》餐饮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检测及认证   11、新《食品安全法》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12、新《食品安全法》网购食品交易监管前沿问题剖析   13、新《食品安全法》企业自查与认证认可的有效运作   14、新《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特殊食品监管制度特点与要求   15、专家及学员互动答疑环节。  三、拟邀专家:  任端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处长  严卫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  李 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竹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金宗濂 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参与新法修订  宋华琳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中国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与新法修订  高秦伟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主任,参与新法修订  注:每位专家讲解后会有十分钟左右的互动时间,请大家提前准备。  四、研修对象:  1、食品饮料、乳制品、保健食品、农产品、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负责人及质量授权人、法规人员等   2、餐饮企业、集体用餐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品安全负责人   3、大、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后勤食品安全分管领导等   4、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食安办负责人,分管食品行业系统人员   5、各级省、市、县检验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相关负责人   6、政府、高校等食品质量技术与标准研究专家   7、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企业相关人员   8、投资机构、咨询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士。  五、研修费用:  会务费1800元/人 (含会议期间午餐、会议筹备费、资料费、场地费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联系方式: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培训部  负 责 人:陈好  手 机:15311210159  电话/传真:010-66706820  邮 箱:chenhao_0531@sina.com或者407382866@qq.com  中国老年学学会  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  2015-07-07  附件:新版《食品安全法》标准解读与科学监管专题研修班  参会回执表 单位名称邮 编通讯地址联 系 人部 门Email手 机电 话传 真参会 代 表 登记 姓 名性 别职务/称 手 机 电子 邮 箱是否寻求技术合作:是○ 否 ○ 住宿:标间○ 合住 ○技术(项目)推广与需求名称:是否参加产品推广:是○ 否○ 展位○ 会刊彩页○ 大会发言○ 费用:会务组指定账号账户名: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开户行:华夏银行北京两广支行账 号:1026 7000 0004 46771可开票项目:培训费、会务费、服务费、咨询费等1、请您务必准确完整填写上表各项信息,以便制作代表证、通讯录等相关会务资料。2、请您在回传此确认表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付款,汇款注明:食品安全会议费 。3、请您付款后把汇款底单回传至010-66706820,款到后我们会给您邮寄正式发票。4、我们在会议前一周左右给您发第二轮报到通知。是否参加会议发言: 发言题目: 感兴趣的议题: 参会目的: 其他要求: 联 系 人:陈好 手 机:15311210159 电话/传真:010-66706820 邮 箱:chenhao_0531@sina.com或者407382866@qq.com
  • 2021年AOAC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研讨会日程公布
    食品安全与技术标准是全球关注多方参与的议题,为进一步交流国内外最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跟踪AOAC/ISO/IDF等国际组织标准项目研究进展,了解AOAC/ISO/IDF国际乳品标准项目的进展情况;搭建有利于我国检测方法与国际检测标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和AOAC中国分部将举办2021年AOAC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研讨会。主要议题:• 国内外检测标准组织对话与合作• 食品完整性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检测与技术进展• 特殊食品(特医、特膳)检测技术及法规• 国内外检测标准方法比对• 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跟踪评价进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第三方检测技术创新及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进展、热点介绍及智能化检测技术国际在线嘉宾:Erin Crowley President of AOAC INTERNATIONALDavid B. Schmidt CEO, AOAC INTERNATIONALDarryl Sullivan Chair, AOAC SPIFANErik Konings Past President, AOAC INTERNATIONALDeAnn Benesh Past President, AOAC INTERNATIONALSteve Holroyd Chair IDF/ISO Methods Standards Steering GroupJohn Szpylka Chair, AOAC’s food authenticity methods (FAM) program会议注册2021年10月18日(星期一) 时间:13:30-19:00地点: 北京新青海喜来登酒店(中国北京西营街8号)联系人:梁军舰(86 186 1595 1165)E-mail:section@aoacchina.org 张晓梅(86 185 6278 9878)E-mail:zhangxm@aoacchina.org日程三楼 大宴会厅08:30-08:55开 幕 仪 式08:55-12:00国内外检测标准组织对话与合作主持嘉宾:梁成珠 博士,AOAC中国分部主席 联席主持:肖晶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四室 主任08:55-09:05AOAC INTERNATIOAN标准研究制定进展 David B. Schmidt AOAC INTERNATIONAL 首席执行官09:05-09:25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改革与发展刘先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副司长09:25-09: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肖晶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 主任09:45-10:00茶歇(合影)10:00-10:20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巩忠福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标准处 处长10:20-10:40AOAC INTERNATIONAL与各分部的合作Erin Crowley AOAC INTERNATIONAL 主席10:40-11:00中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中国农科院 邱静 研究员11:00-11:15IDF/ISO 乳品标准方法开发进展Steve Holroyd IDF/ISO 方法标准组组长11:15-11:30抗体免疫沉淀结合质谱技术的迹量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策略胡克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1:30-12:00SPIFAN项目跟踪Darry Sullivan, Eurofin 食品完整性和创新首席战略官,SPIFAN和SPIFAN营养方法ERP主席12:00-13:30午 餐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 分 会 报 告13:20-15:40(大宴会厅3)论 坛 一: 食品完整性主持嘉宾:彭虹,女,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高级研发经理联席主持:徐杰,男,达能公司大中国区食品安全总监13:20-13:40基于质谱的组学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张九凯 博士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13:40-14:00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的挑战与实践李振兴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14:00-14:20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质量控制和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及标准化研究樊双喜 博士 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14:20-14:40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真实性分析中的应用Bala Ganesan 博士 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 14:40-15:00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食品完整性分析张鸿伟 博士 研究员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15:00-15:20农产品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进展赵燕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5:20-15:40可可中生物活性物质(黄烷醇和原花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Ugo Bussy 博士 Mars Incorporated 15:40-15:45茶歇15:45-17:50(大宴会厅3)论 坛 二: 微生物专场主持嘉宾:李凤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15:45-16:05机器学习在蜡样芽胞杆菌鉴定分型中的应用闫韶飞 副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6:05-16:25代谢组学技术在单增李斯特菌家系及血清型分析中的应用王娉 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6:25-16:453M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效率提升的解决方案霍建伟 高级工程师3M中国有限公司16:45-17:05微生物能力验证之培养基适用性经验分享刘英涛 飞鹤乳业中心实验室 微生物经理17:05-17:25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陈怡文 助理研究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7:25-17:40常见致病菌选择性分离平板上易混淆菌的解析胡朋 技术支持主管 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40-18:00ISO 16140-3:2021 方法确认标准 介绍DeAnn Benesh AOAC前主席 3M食品安全部全球法规经理13:30-15:30(大宴会厅1)论 坛 三:USP 食品配料及膳食补充剂供应链完整性解决方案 – 标准、培训及认证主持嘉宾: 凌霄 博士,USP中国对外事务总监13:30-13:40USP的介绍凌霄 博士 USP中国对外事务总监13:40-14:05USP FCC 食品配料标准对保证供应链完整性的作用Steve Gendel 博士,USP 美国食品科学总监14:05-14:30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评估与管理张俭波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14:30-14:55USP 基质标准物质和蛋白检测标准Kenny Xie 博士, USP 美国食品高级科学联络官14:55-15:20USP 食品配料和膳食补充剂标准以及服务苏丽娜 USP 中国食品、膳食补充剂、草药战略客户发展经理15:20-15:30问题与解答15:30-15:40茶歇15:40-17:40(大宴会厅1)论 坛 四: 国内外左旋肉碱检测技术交流主持嘉宾: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席主持:鲍蕾 博士 雀巢食品安全研究院15:40-16:00适合用于婴幼儿配方粉合规判定的分析方法的选择Erik Konings AOAC INTERNATIONAL前主席16:00-16:20国内外检测方法比对2019-2020年研究进展吕宁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副主任16:20-16:40左旋肉碱检测方法的开发余晓琴 博士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6:40-17:00左旋肉碱国内外检测技术的比较Erik Konings AOAC INTERNATIONAL前主席17:00-17:30圆桌讨论主持: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圆桌讨论专家:余晓琴,李澍才,肖伟敏,等7人,Erik Konings Darryl Sullivan, Jeffry Shippar, Esther Campos-Giménez, Brendon Gill, Hans Cruijsen,等17:30-17:40专题总结发言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8:00-20:00(大宴会厅1)论 坛 五: 食品中脂肪酸检测方法研讨主持嘉宾: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8:00-18:30脂肪酸检测国内外标准比较研究青岛海关技术中心18:30-19:00《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标准修订进展及验证数据分享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9:00-19:20ISO16958-2015方法介绍(视频演示/数据分享)及建议崔雪泓 雀巢天津质量保证中心19:20-20:00专家讨论研讨会参会人员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分 会 报 告 08:00-10:00(大宴会厅3)论 坛 六: 新兴风险检测技术研讨主持嘉宾:吴玉杰博士,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联席主持:张鑫欣, 达能食品安全化学总监08:00-08:25基于大数据的新兴风险解读吴玉杰 博士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验秘书处标准组组长08:25-08:45新兴风险监测的分析技术发展及应用陈达炜 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08:45-09:05氯酸盐及高氯酸盐的检测技术与讨论李绍波 博士 成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09:05-09:25新兴风险预测,预防,管理工业界实践杨晶华 达能食品安全合作伙伴与项目管理负责人09:25-09:40国际新兴风险监测管理介绍付萌 梅里埃营养科学(中国)诺安实力可 中国区实验室运营总监09:45-10:00专家讨论与问答10:00-12:20(大宴会厅3)论 坛 七: 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主持嘉宾:肖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四室主任联席主持:周琦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10:00-10:15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研究王珮玥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10:15-10:30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程序研究徐琼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0:30-10: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研究吕宁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副主任10:45-11:00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础标准研究李绍波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1:00-11:15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模式研究郭新东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11:15-11:35酵母β-葡聚糖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刘畅 博士 美赞臣亚太研发中心中国分析科学副总监11:35-11:55ICPMS法分析食品中的碘——基于新国标GB 5009.267赵志飞 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11:55-12:10婴幼儿食品维生素K1检验方法比较研究李秀英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2:10-12:20开放式讨论周琦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08:00-10:30(大宴会厅1)论 坛 八: 食品分析热点与智能化技术主持嘉宾:杨永坛 博士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联席主持:朱丽敏 博士 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8:00-8:20食品中750种污染物免疫定量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胥传来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8:20-8:40农兽残检测及筛查解决方案刘芳 岛津市场部8:40-9:10食用油中甾醇智能分析方案——最新在线LC-GC二维色谱联用法张鸿 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9:10-9:30涂渍油脂或石蜡大米的鉴定——定量分析方法谢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9:30-9:50食用油脂及相关基质中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案及智能化分析曹文明 益海嘉里研发中心高级科学家9:50-10:10新型荧光定量速测系统在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测定的应用严义勇 博士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10-10:30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和应用肖亚兵 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研究员10:30-12:00(大宴会厅1)论 坛 九: 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发展主持嘉宾:武彦文 博士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研究员联席主持:刘小芳 赛默飞色谱质谱业务部食品及痕量元素分析市场经理10:30-10:50分析测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食品安全的体系构建和提升薄涛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色谱和质谱事业部技术支持总监10:50-11:10多维色谱联用技术在矿物油分析中的应用武彦文 博士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研究员11:10-11:30哲斯泰食用油脂安全检测整体方案邱曹华 哲斯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11:30-11:45膳食纤维检测方法探讨于佳勇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1:45-12:00安全、营养、健康,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顺应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崔芳 华测检测食农与健康产品研究院负责人12:00-12:20食品生产环境快速检测技术创新万江 史密斯集团大中华区总裁12:00-13:30午 餐13:30大会结束,参展商撤展会议日程安排和演讲题目可能根据专家建议略有调整,大会组委会保留修改解释权。
  • 用Thermo的质谱,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开发出检测三聚氰胺的LC-MS/MS方法
    引言   2007年初,当在动物食物源中发现存在三聚氰胺的时候,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就需要快速的了解更多关于食品加工过程对化学品的影响,从而知道如何精确的检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存在。   位于芝加哥,伊利诺斯的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是一个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伊利诺斯工学院以及食品工业组成的研究团体。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NCFST)合并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加工科学与技术部,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88年创办,最初的目的是与工业之间形成一条纽带,共享食品工艺领域的专家。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能够让工业代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科学家在食品安全与工艺的研究项目上合作。这种合作,能够及早的洞悉突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在创新上极其重要的新工艺的安全性。   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NCFST)借助Thermo Scientific TSQ Quantum UltraTM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先进分析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食品中的三聚氰胺。TSQ Quantum Ultra的灵敏度和耐受性,在建立这种高优先级的方法学以确保全国食品供应的安全性方面来说,是必需的。      Thermo Scientific Accela高速液相和TSQ Quantum Ultra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用于建立监测三聚氰胺的LC-MS/MS方法   背景   关于宠物食品、动物饲料、小麦麸和其它含蛋白质的日常食物中存在三聚氰胺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动物和人的食物链中的化学品的关注。三聚氰胺是生产塑料、阻燃剂和其它产品常用的工业化学品,禁止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宠物食品中,发现了污染的植物蛋白,这也导致了2007年3月15日起全国性的召回宠物食品事件。此外,一部分污染的宠物食品被用于生产农场的动物饲料和鱼饲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发现一些吃了污染饲料的动物被加工成了人类的食品。   由于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要对食品加工过程对特定的成份的影响进行评估,伊利诺斯工学院生物、化学和物理学院的教授Peter Varelis博士知道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需要掌握当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一种与三聚氰胺相关的化合物—被加工进食品中后,到底会发生什么。这个知识对监测食品中存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时应该测定的降解产物是非常必要的。   执行   2007年7月,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开始使用配备了Thermo Scientific AccelaTM高速液相系统的TSQ Quantum Ultra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监测加工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及其水解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TSQ Quantum是唯一可以使用高度选择反应监测(H-SRM)模式的仪器,这种模式使动物组织等复杂样品的快速和有效分析更容易。这个方法用Thermo Scientific的LC-MS/MS,得出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值,完全满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分析方法建立和确证的指导原则的要求。   仪器的选择   在进行三聚氰胺的研究之前,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的实验室并没有安装LC-MS系统。Varelis博士以前在其它的实验室有使用Thermo Scientific的仪器的经验,他对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客户支持服务印象非常深刻。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决定选择Thermo Scientific的LC-MS仪器。   “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色谱柱、色谱条件、质谱仪设置等方面的有用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灵敏度。” Varelis博士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帮助。TSQ Quantum系统在三聚氰胺的分析上得到了应得的认可。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含有10ppb三聚氰胺的鲶鱼的分析中,获得超过3800的信噪比。” Varelis博士是这样评论的。   测定鲶鱼中的三聚氰胺残留的现有方法(实验室信息通报No. 4396)是由位于丹佛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物药物研究中心建立的。该方法使用TSQ Quantum质谱仪,配备了Thermo Scientific的SurveyorTM型LC-MS型液相泵和自动进样器。方法表明Thermo Scientific的仪器能够检测出鲶鱼提取物中10ppb水平的三聚氰胺,超过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要求。   好处   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发现Thermo Fisher的LC-MS仪器,以及与它的客户支持服务团队的合作,是进行高优先级的三聚氰胺分析工作中关键的部分。“TSQ Quantum Ultra在H-SRM模式下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常高的信燥比,让我们获得很高的检测限。” Varelis博士解释说,“它具有非常神奇的、非常卓越的灵敏度。并且非常耐用,因此每天可以给我们可靠和一致性的结果。”   下一步   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正在进行此LC-MS/MS方法的确证工作,马上将会开始食品加工技术如何影响三聚氰胺的研究工作。      从含有10ppb三聚氰胺的加工的鲶鱼中得到的总离子色谱图,ESI正离子检测。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Scientific的150×2.1 mm BioBasicTM AX色谱柱和Accela液相系统。分析物的检测通过TSQ Quantum Ultra完成,监测的离子对为m/z 128→85和m/z 128→68。   结论   TSQ Quantum Ultra的灵敏度和耐受性,被证实在建立这种高优先级的方法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能够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的反应,协助保护全国的食品供应的安全性。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3,000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0,000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的网站:www.thermo.com.cn
  • CBIFS:食品安全管理与研究精彩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学会及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CBIFS)”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为食品行业及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针对当前重要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前端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论坛吸引了8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60余家企业参展,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食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技术合作”和“食品安全研究与最新进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仪器及耗材试剂厂商、跨国食品集团、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单位的多位嘉宾作了大会报告,本编辑在此对几个令本人印象深刻的报告做简要介绍: 报告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秀梅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科学认知和挑战   刘秀梅研究员在报告中总结说:(1)食品安全无零风险。美国一年内连续发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病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一向以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著称于世的欧洲,也未能“免疫”,德国爆发的大肠杆菌O104事件波及瑞典、丹麦、英国、荷兰和法国等国家,这些都说明在全球化食品安全危机中,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而在国际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问题之首。   (2)在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时,政府要及时科学指导。在发生沙门氏菌事件后,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及检验局发布警告提醒消费者妥善烹饪以减少患病风险;英国修改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警示,提出:超过保质期1-2天的食品,只要彻底加热,仍可安全食用。   (3)中国食品受食源性治病菌污染较为严重,虽然因此导致消费者中毒、死亡的事件鲜有报道,但是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4)中国要避免重蹈欧美的覆辙,需在初级产品检验、原料检验、过程检验、加工环境检验、货架稳定性和终产品检验六个方面运用科学检验技术。 报告人: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方洋博士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何方洋博士在报告中列举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强调了食品检测的意义。在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本国食品安全,如欧盟食品法典、欧盟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我国也已出台多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   报告中对比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现状,归纳了中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框架,并总结了中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即:   1、国家、省、地、县、乡镇各级政府检测机构。   2、食材生产和食品加工品控检测实验室。   3、第三方检测机构。   何博士表示:“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上要认清: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政府要有把未来用于治疗的投入提前到预防上来的理念,负责底线规则制定和执行及资源的调配;消费者要意识到安全食品是有成本的。”   报告中建议:1、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过程中要走终产品标准控制和溯源路径控制两个路径。在实际应用中二者要结合使用。   2、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不断充实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类物质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如重点危险物质要批批检测,而其他危险物质则抽样检测。   报告还提到:企业、政府、消费者、专家、观察员和媒体都要明确各自的理念,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报告人:中国农药大学动物医学院 曹兴元副教授 报告题目: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研究与发展趋势   曹兴元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动物源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外源化合物(兽药、药物添加剂、违禁药物等)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兽医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和违禁药物种类繁多,相关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也不断涌现。中国从1999年开始残留监控工作,先后发布13部法律法规,发布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超过了1000个。   曹兴元副教授列举了多种实验室检测兽药残留使用的方法。指出,在现阶段,相对于农残检测,气谱-质谱法在兽残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少,而液谱—串联质谱法由于其高灵敏度的特点,已经成为痕量检测的优选方法。对于兽残的快速检测方法,曹兴元副教授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金标试纸条大量使用 量子点标记荧光检测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已有相关产品问世。   检测新材料不断涌现,如新型抗体、新型标记物、改进膜、磁珠ELISA、改性的微孔板等。新的检测技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如Dipstick、多残留检测卡等新技术。   曹兴元副教授总结了未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一是高通量、高速度、多残留、高灵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二是微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现场化、简便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三是高通量、高精度、多残留的仪器检测技术。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蒋士强研究员 报告题目:亟待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构建食品安全链   蒋士强研究员在报告首先提出:“构建我国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要将‘事后分段管理’转变为‘全程系统管理’模式。”他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全程系统管理”模式:   1、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体系中法律法规诚信、标准体系、监管认证追溯、检验检测体系四者成金字塔结构。   2、要完善食品安全法关联法制体系。违法、犯法者成本太低,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更明晰的、严厉的治罪和严惩及问责的法规和细则。   3、要加强食品行业中的诚信和道德建设。用强制性法治建设和约束建立食品行业中的诚信和道德。   4、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要去机构行政化,开展以食品毒理学为核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设。   5、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防止在各环节的联节点出现漏洞。   6、认监委要强力统管认证体系,避免出现买卖“三品一标”的发生。   7、完善追溯体系,在监管层面上健全相关法规,在技术层面上采用RFID等识别技术。   8、在建立检测体系中应该先组建具有相应技术水平队伍,注重人才和技术的提高,而后进行硬件建设,注重和扶持第三方检测机构。   构建食品安全链要明确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四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关联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是制定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础和前提,良好农业规范(GAP)是实施规范。
  • 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发布!
    2024年4月25日召开的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由孙宝国院士、陈卫院士、谢明勇院士、黄和院士,以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席阿曼(Aman)教授、候任主席塞缪尔(Samuel)教授、前任主席普拉喀什(Prakash)教授等中外专家一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发布了“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自2023年起,共同启动热点的研究工作,经国内外权威专家多次研讨,形成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10大研究热点。本次热点的发布,将对打破学科壁垒,预测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学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引领我国食品产业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借鉴。热点一:食品新生产系统--保障未来食品供给的新质生产力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为传统食品生产系统带来了严峻挑战。新资源和技术等新生产系统的探索与应用是保障未来食品安全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食品新资源的开发正在改变传统的食品生产模式,纳米组装、生物制造、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供应链等生产技术的创新正在为食品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未来,这些新生产系统将继续推动食品产业变革,在全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热点二:合成生物学--重构未来食品的新动力合成生物学是理解生命规律和变革生物体系应用的关键技术,是以工程化的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或重新合成,实现人类所需的功能或产品,其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正在重塑世界。目前,合成生物学已形成了以技术、服务和应用为核心的产业链,其与未来食品发展紧密相连,可为食品产业提供新原料和新生产方法等,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实现更安全健康、可持续的食品获取方式。热点三:人工智能--食品科技发展的变革性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速向食品设计、生产、储运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深度渗透,推动食品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转型升级。有望打造食品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底座,形成人工智能驱动的食品科学研究新范式,助推个性化食品与精准营养等食品科技前沿热点研究,为未来食品科技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为全球健康和福祉做出积极贡献。热点四:可持续食品包装与食品供应链设计--循环与安全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使用更可持续的食品包装材料来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以减少食品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准确的食品供应链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并通过供应链设计提高食品配送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强食品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热点五:替代蛋白--助力人类健康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传统畜禽养殖业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及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更高的健康需求,催生了人们挖掘食品新资源的动力,推动了植物蛋白、藻类蛋白、昆虫蛋白、微生物蛋白、细胞培养蛋白等替代蛋白的创新与发展。可以预见,植物蛋白的高品质开发,微生物蛋白的大规模生产,细胞培养蛋白的低成本制造技术的突破等典型替代蛋白资源产业的发展及替代肉制品大规模的产业化将持续保障食品安全,助力人类健康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热点六: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控制--食品安全主动保障的新支撑污染物带来的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广泛存在,持续影响食品安全供应。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而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的涌现给食品安全保障带来了全新挑战。实现以预防为重点的可持续、安全的食品供应,需要建立一个以科学评估和监测技术为基础的防控体系,以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反应。热点七: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为破解食品欺诈难题提供了新方向以掺假、造假为代表的食品欺诈,是全球食品行业中的痼疾,日益呈现复杂性、多样性,且危害大,需高度重视并重点防治。目前,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理食品欺诈的一种管理手段和创新举措,是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加强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完善其法规和标准体系,构建食品真实性鉴别的社会共建共治生态,有利于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培育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热点八:食药同源--以食物资源为基础助力实现个性化健康需求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和生产力损失。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紧密,对于预防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以及调节亚健康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养结合”理念,在食品科学中融合营养学、传统中医等学科的深厚理论沉淀与丰富实践探索,倡导将食药同源资源融入日常饮食中,实现与健康干预的有机结合。该理念涵盖了定制膳食、精准营养干预计划等多个方面,旨在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健康需求。热点九:老年食品--助推健康老龄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近半数老年人存在营养状况不良,超半数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慢病,满足老年人营养特征的食品数量和结构与健康需求不匹配。基于老年人群队列,评估营养素科学、合理需求量,精准解析人群营养代谢特征,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的易消化食品,针对老年人缺乏的营养成分开发营养强化食品,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开发特殊食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热点十:菌群靶向性食品--生命健康领域的新热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膳食是调节菌群平衡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菌群靶向性食品是指以调节肠道菌群为目的而设计的食品,相比于传统食品以满足人体营养需求为目标,菌群靶向性食品更多关注对肠道菌群的精准、定向调节。目前菌群靶向性食品已成为生命健康研究与产业的关注热点,在缓解营养不良、肥胖、肠道炎症等菌群紊乱相关疾病方面已体现出重大发展潜力。——————————————————————————————————
  • CFAS2014明日召开 聚焦食品安全和营养检测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国内外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提高我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水平,打造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权威性学术论坛及展示平台,&ldquo 第三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4)&rdquo 将于2014年5月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展会为期3天。   据悉,本届展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以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联合主办。鉴于食品安全是前提,营养价值是根本,确保人们健康是最终目的,所以CFAS 2014展示的主题扩展为&ldquo 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检测水平,确保人民健康&rdquo 。   作为科学仪器行业门户网站,仪器信息网一直关注并详细报道了前两届CFAS,并在展会现场专门设有展位,&ldquo 面对面&rdquo 地增进与用户、厂商的了解。明日仪器信息网作为CFAS 2014唯一战略合作媒体,将会派出多位资深编辑及专业人员参加CFAS 2014,带回一线新闻报道和最新产品信息,敬请关注。   仪器信息网展位号:247,欢迎各位朋友莅临参观。   CFAS往届报道: 第一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 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3)
  • 探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1年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媒体评论认为,该机构的出现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至今已运行近十个月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究竟对哪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估?如再遇到类似“三聚氰胺”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及时提供评估报告?能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日前,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潘家园南里七号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心成立以来,正试图实现各种层面的期待,不仅要成为独立的食品安全权威技术支持机构,也要作为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确定优先评估项目   评估无疑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首要任务。所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评估是复杂的系统,不是短时间内能赶出来的。鉴于这种复杂性,评估报告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告诉记者。   中心对复杂性带来的挑战还是有底气的。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员中,约150人都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直接划拨过来,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国内最早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机构。从“苏丹红事件”开始,该所自发做了第一份较为系统的评估报告,积攒了科研实力。   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展开。因为委员都是兼职,一年最多开两次会,评估的具体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全都落在了秘书处头上,而秘书处就设在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庞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让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这支队伍得到锻炼,2011年10月,这支队伍全部移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拓展力量的同时,也迎来超出以往的任务量。   “中心在每年年初都会确定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优先项目。这些项目由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中心随后针对每一个评估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优先评估项目共有12项,其中已完成的有4项,有8项正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常规的、需要长时间系统去研究的评估任务。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实施的优先评估项目包括:铝、反式脂肪酸、重金属铅、镉的膳食暴露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为修订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灭火”也需要时间   常规之外,更多的则是应急评估。有时因为突发事件出现,中心就需要立刻着手评估来回应社会关切。“这种评估往往没有可依据的数据,必须现做,而且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有点类似灭火。”李宁说。   中心最近一次大型“灭火”行动当属“苏泊尔锅锰超标事件”。2012年2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苏泊尔品牌一些不锈钢锅的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可能引发人体锰中毒。事件刚曝光,李宁就接到弟媳妇打来的电话:“苏泊尔锅还能用吗?”李宁去医院看牙,遇到熟悉的主治医生,第一句话也是同样的问题。   2月24日,李宁所在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给出了评估结果。不少公众在网络上留言抱怨评估结果等了一周多,速度太慢。而李宁说,其实背后的评估过程已经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   央视报道次日,中心理化部的实验人员鲁杰接到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检测任务。2月19日一早,她与其他11位实验人员兵分三路赶赴北京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搜寻各种高端、低端的不锈钢炊具,半天时间,将40种品牌的炊具带回了实验室。   应急评估要求“结果出来越快越好”。当天下午,针对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浸泡实验有序展开。在极端条件下,加入4%的冰醋酸将炊具煮至100摄氏度,之后再浸泡过夜并进行测定。鲁杰告诉记者,因整个评估时间紧而任务重大,需要实验员24小时连轴转。   日夜不停地实验了4天后,2月22日,40种样品全部检测完毕,得出第一批用于评估的数据。鲁杰说,应急评估的特点是“数据出一批就立即上报一批”,这次应急评估前后共有三批数据,市场上主要品牌的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基本摸清。   鲁杰说自己非常理解公众的焦急心情,但即使是灭火般的应急评估,也需要相应的时间来获得数据。“消费者到底通过不锈钢炊具吃了多少锰,必须用实验数据说话。”   从闭门研究到主动解释   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评估结果如何与社会沟通。作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发布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复杂而专业的知识构成,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很容易造成社会误解。   2012年7月6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发布新标准: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法制晚报》等媒体经对比指出,中国的(三聚氰胺)标准比这一国际标准宽松6倍。3天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首先报道的媒体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稿件出现了翻译上的错误,导致了社会误读。实际上,三聚氰胺新的国际标准,并非对原有标准数值的改变,而是明确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规定。我国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与上述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解释及时公布,但有关标准宽松的争议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次三聚氰胺国际标准的发布本来没有任何问题,国内已参照这个在做,国际法典只是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严卫星说,之所以发生误读,不能全怪媒体,也得怪专业机构没有主动、积极地与媒体和公众交流,没有将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给大众。   曾埋首于实验室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进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后,逐步意识到“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过去,一瓶矿泉水合不合格,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专业问题,现在才发现它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问题。尤其在传媒发达的年代,食品安全问题能迅速发酵为社会事件,中心必须学会团结社会的力量来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严卫星说。   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的过程中,中心试着通过对事件科学的解读,把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传递给公众。“虽然在现有框架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还有所限制,但中心正力图使其‘独立的专业技术机构’的定位更加清晰。”李宁说。   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已准备将“风险交流”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以保证“对外沟通能力”能够跟上需要,中心为此专门建立了舆情研判工作小组会议制度。   严卫星介绍说,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现已形成定期收集、跟踪、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根据这些信息,中心一方面会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报告,同时针对社会层面了解不足的信息组织专题活动,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这就是“风险交流会”。   200人的编制下人手不足   中心目前的编制架构是200人,在成立之初,这样的编制人数曾被不少舆论评价认为是中央编办在编制基本冻结下给出的破例待遇。但是在严卫星看来,“从专业角度说,200人的编制相对中心的实际运作还是给少了。写中心建设方案报告的时候,保守地写了500人的编制。要知道,德国8000万人口,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却有700人的编制,而且这700人只做风险评估,如此,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就非常深入。”   在中央编办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发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并不仅仅负责评估,它的职责还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交流等职能。除了上述职责,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还承担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按照200人的架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有30人左右,而这30人承担的是5000多个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速度,将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变成一套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单是标准清理、整合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当初设计组建方案的时候,曾建议食品安全标准单独设立一个机构,编制在100人左右。”严卫星说,这100人还不是负责制定标准的人,只是参与标准的技术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发布以后,做跟踪评价。   过去,国内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五年回顾一次,修订一次,社会舆论基本没有太多评价。现在的形势要求更系统地跟踪、总结已经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否适应健康需求?可行性如何?还要研究与国际标准间的关系。   “如果总是没有精力系统地跟踪一些事情,科学评估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严卫星说,作为提供科学依据的机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除了完成各种应急任务,也要致力于长远的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否则就不能掌握最新动态,不能为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现实是,应急任务已经让中心忙得晕头转向。”李宁也认为,评估中心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放在系统研究上,积累相当多的数据,特别是现在有很多新的资源、新的技术需要去掌握、去评估。   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这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李宁坦言,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家底不清,居民膳食消费的数据远远不够。   严卫星说,关于营养调查的数据,国内现在掌握的是大米、面粉等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但是,普通公众吃得更多的是加工食品,比如汉堡,如果汉堡里加了某种物质,得先了解汉堡的消费量,才能知道给健康带来的影响,“而我们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并不掌握”。   即使是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也没有及时更新,目前能够使用的还是2002年的数据,也就是十年前的数据。值得欣慰的是,相关数据的新一轮调查已开始,结果还没出来。   作为一线实验人员,鲁杰深知,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粗线条的,并没有区分那么细致。“评估里面有那么多污染物,有细菌的、有病毒的,化学里面分有机的、无机的。现在区分不了那么细,没那么多人手,负责评估的人目前还不足20人。”   “资源共享”不是技术难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成立之初还有一个特别身份: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并以理事会的模式运作。   “2011年,中央编办主动提出要建评估中心,各部门报告都没有上去,中央编办就编制出了组建方案,要求卫生部来牵头组建评估中心,这是少有的。”严卫星透露。   中国的食品安全领域一直是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按照以往的做法,每个相关部门下面都会成立一个食品安全机构,但是,在中央编办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条:“其他相关部门不得再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中央编办的思路是,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评估领域内的资源相当有限,且有限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新成立的这个机构应为所有部门服务,体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整体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告诉记者,理事会的体制目标主要是保持评估中心的公益性和资源的广泛性,“资源整合”是此番改革试点的关键目标。   资源整合的首要对象就是理事单位。在理事会名单中,卫生部作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理事长单位,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为理事单位。“评估中心需要把广泛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汇集起来,其中并不仅仅是卫生口的信息,农业也有相关检测,比如农药残留,质检也有,工商也有。”刘金峰说。   中心试图实现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发布不久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里也明确指出,将依托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但是,信息系统的共享目前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严卫星说,因为部门的数据不一定符合评估的需要,很多数据标准的技术问题还有待沟通。在刘金峰看来,资源共享目前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问题主要出于各部门对部门利益的考虑及其他一些顾虑,“这都属于体制性的干扰,不是技术上的难题”。   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章程明确规定,理事成员单位有义务共享资源。但章程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执行起来仍有难度。“这种义务毕竟和部门利益没有关系,可能需要国务院食安办这样的机构出面协调,行政干预或规定成法定职责。”刘金峰说。 纠结于“资源共享”难题的同时,中心还面临着更大的困扰:在理事会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改革成法人治理结构到底怎么改?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上,中心目前并没有新的进展。   早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之初,有关人士就曾有过担心,也曾向中央编办提出:食品安全任务这么重,能否不把这个机构作为体制改革试点。中央编办的答复是:任务再重,还是要去探索经验。因而,这个机构也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 第133期东方科技论坛研讨“食品安全”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研究和新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133期东方科技论坛食品安全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近四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我国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和食物污染事故屡有发生。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偏低 五是食品安全在社会公共安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六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技术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科研条件、研究手段和投入经费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次会议聘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邀请了我国在食品安全及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围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作用机制研究三个中心议题,交流和讨论国内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促进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作用机制的合作研究,提升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中国拟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约有500人的编制,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将根据各地监测数据分析食品及添加剂当中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食品安全法》实施将近一年,有关部门正在筹备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在4月22日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表示,《食品安全法》用专门的一章来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   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走向依靠科学技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建设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一环。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准确界定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果缺乏这个环节,例如发现了食品当中出现一种可能有害的新物质之后,又不能准确了解其危害大小,就很难制定出准确科学的食品安全政策。   苏志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约有500人的编制。“我们正在争取。”他也表示,希望有能力的省份可以建设分中心。   2009年11月,中国已成立了由42位有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担任主任委员,委员会秘书处暂时挂靠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实际上是上述委员会的具体执行部门。因为风险评估本身,需要依靠专门机构专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各地的监测。苏志表示,目前风险监测的主要对象有三类,分别是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苏志称,针对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2010年将监测29类食品的132个检测项目,其中包括农药43种、食品添加剂12种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安排了八大类13种食品中的八个主要致病菌的监测 同时,在31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选择312个县区进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每个县区市选择十家县级及以上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表示,由于缺乏有足够能力的评估团队,可获得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因此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目前开展的评估主要是为了应对危机进行的小评估,评估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   苏志亦表示,委员会本应是受政府委托或者独立决策开展评估工作,但目前主要是接受政府委托开展项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