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仪器信息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题为您整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话题讨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的论坛

  • 【分享】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

    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在自主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普遍行为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为源头部署的基础研究更肩负着空前重要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未来十五年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牢牢抓住今后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精心谋划、制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勾画了蓝图。那么,"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的各项工作会有哪些发展变化?将推出什么新举措?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   记者:在战略安排上,"十一五"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与"十五"时期有何显著不同?   朱道本:本次规划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特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把握好战略定位,加强了统筹。规划对如何全面、辩证地认识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新时期24字工作方针、基础研究双力驱动问题、学科均衡发展与优先领域重点部署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说明,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统筹全面布局与重点部署;统筹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建设;统筹继承完善与改革发展;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   记者:科学基金在"十一五"期间的资助重点与主要任务是什么?   朱道本:在"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将围绕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和创新环境战略,培育创新思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战略,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瞄准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应对未来挑战,部署一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优先领域。   记者:我们注意到,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由探索,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为什么要对非共识的风险性项目进行支持和保护?   朱道本:我认为,对基础研究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虽然我们不鼓励失败,但要允许探索,不能用简单的投票方式来决定一个申请项目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内比较早地提出支持和保护非共识项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在评审过程中会有专家或评审组对有不同认识的项目推荐进行讨论。此外,科学基金还对非共识项目进行了小额资助试点,将自由申请项目经费的3%-4%左右用于支持创新性较强的非共识项目。   记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有什么作为?   朱道本: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基金组织在推动和协调本国科学研究发展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曾经和正在对繁荣各国基础研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好基金工作,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首先,通过实施基金制,我们可以培养、训练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不仅局限于基础研究领域,还可能在企业管理和高技术等领域大显身手。其次,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源头。我国必须超前部署、储备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如果没有来源于本国的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整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基础研究对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水准也有重要作用。   记者: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如何理解与科学基金相关的创新文化?其含义是什么?   朱道本:回顾过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科学家的共同参与下,开展了成功的实践。20年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与基金创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我认为,与科学基金相关的创新文化的涵义是丰富的:   对于科学家,我们倡导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鼓励潜心探索;促进合作,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科学评论,鼓励学术争鸣,推动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想火花;构建尊重科学、平等宽容、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科学基金文化氛围,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基金委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品位、教养,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甚至是他们的所思、所想,都反映了一种基金文化。对于基金委的工作人员来讲,我们倡导"依靠科学家,服务科学家",把科学家的困难放在心上;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为科学家建立一个鼓励创新、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科学基金文化氛围。   朱道本简介1942年出生;1968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系;1977-1979、1985-1986年为德国马普学会海德堡研究所Staab教授实验室访问学者;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88-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92-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1994-1998年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2000-2003年任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通报》主编等。专业: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长期从事有机固体领域的研究,在有机晶体电磁性质、C60、有机薄膜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为推进我国有机固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近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致开幕词并讲话,他着重介绍了国家对于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和科学仪器装置投入的情况,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与前瞻性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主任柴天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基金委在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上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17位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中期或结题汇报,与会代表围绕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和未来规划及实施方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对提高我国仪器仪表研究的创新性和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建议。

  • 【转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1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1期)监督委员会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对部分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现将涉及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弄虚作假、发表论文一稿多投的典型案例,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将其事实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公布,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1.陈某某等因疏漏造成事实上抄袭他人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实名反映,王某某和陈某某(通讯作者)等在《工程热物理学报》、《Energy》等刊物上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涉嫌抄袭举报人的论文。经核实,陈某某等在其所发表的论文中未按国际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和标注他人发表的论文,已造成事实上的抄袭现象。《Energy》杂志认为,陈某某等人未能正确引用和说明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归因于一个严重的、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陈某某已在《Energy》杂志刊登了他的道歉信。  2.文某某引用文献未标注而造成抄袭他人论著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文某某等2001年、2004年和2005年编著和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著中的内容,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嫌疑。  经核实,文某某等撰写的上述3篇论著确实存在抄袭同一篇他人论文中部分内容的不端行为。文某某已向原作者道歉;原作者致函依托单位表示已谅解文某某的错误。此外,文某某在2001年被聘为副研究员,却在2000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填报为“副研究员”(单位内聘)。  3.某科研人员对科学实验失于管理、又未审查实验数据,造成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四位科研人员在2005年发表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论文A)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论文B)的嫌疑。  经核实,某科研人员(四位署名作者中的第一作者)安排其雇用的大学毕业待业人员以高梁为材料,做磷素对根系生长影响方面的实验。雇用人员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土培”、“水培”实验,并提交了一份基本整理好的“实验数据和总结报告”。该报告的文字和数据来自论文B,除了研究材料不同,几乎照抄了论文B。该科研人员未做审核而相信了“实验数据与总结报告”,经整理后发表了“论文A”。在论文形成过程中,论文A的第二和四作者分别帮助对文稿的英文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被列为署名作者;另外,该科研人员参与第三署名作者的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没有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下,也将其作为作者署名。  该科研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已辞去行政和学术职务;并主动与期刊编辑部联系,已发表撤稿声明,表示道歉、挽回影响。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本专项的设立旨在充分利用国家纳米科技平台,实现数据和研究设备的共享;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整体布局的集成,推动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促进纳米科技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本专项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二、基本原则本专项将根据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以及其他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各协作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关键研究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三、研究领域 1、纳米尺度的相关检测和表征 (1)纳米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自组装方法研究 (2)纳米尺度内物理、化学性质的检测和表征 (3)分子纳米结构和单分子检测 2、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探索 (1) 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研究 (2) 基于新原理的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光子器件 (3) 纳米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和数学建模 3、纳米生物和医学器件研究 (1) 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纳米材料及相关器件技术 (2) 探索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及其载体的定向输送和缓释体系 (3) 单分子和单细胞的探测、表征和传感技术 四、申请本专项研究课题注意事项 1、申请人资格本专项各研究课题申请人必须符合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申请者资格,承担过或正承担着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以及基金会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的项目。研究课题申请不受自然科学基金会基金申请限项规定的制约。 2、申请者可根据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自由确定项目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每个课题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执行期限为2年。 3、本专项经费原则上应使用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的大型仪器上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在课题申请书上应明确表示使用大型仪器所在的协作实验室名称。课题经费按照申请内容和使用设备的情况划拨至相关的协作实验室。 4、申请者请于2006年1月10日前提交课题申请。使用统一电子版面上基金项目申请书,申请者可自行在基金会网站上下载,然后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中,按照帮助文档的说明操作即可。基本信息表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其他”,附注说明填写“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报告正文按照面上项目撰写提纲撰写。一式5份报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5、为避免重复资助,项目申请书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其它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不同。 6、自然科学基金会委托“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指导组成员、协调工作组成员、本专项负责人和部分特邀专家组成本专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评审中坚持择优和重点支持的原则,以到会评审专家投票的方式确定资助课题(赞成票须超过到会专家半数)。 7、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应保持稳定,确需变更的,课题负责人须及时提交变更申请及相应变更材料,经专项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8、本专项资助的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论文、专利和数据库等须标注: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90406024”等相关字样。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汲志华 王荷蕾 联系电话: 010-82613928,62652123 传 真: 010-62652116Email: jizh@iccas.ac.cn wanghl@nanoctr.cn 通讯地址: 北京中关村北一街2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邮 编: 100080

  • 2006~2012年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面上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来源: 点击次数:75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A1389770887png_small.jpg本文对 2006~201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面上项目资助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的总投入经费情况,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面上项目每年增长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各学科获资助动态,以期为生命科学及医学方面的科研项目申请者了解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的面上项目整体资助态势,并把握各学科领域(或资助方向)申请项目的难易程度提供参考。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的经费总投入概况生命科学部获得的经费占总经费(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各部投入的经费总额)的比例基本是固定的,但因 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对医学内容的资助从生命科学部独立出来并成立医学部,因而对生命科学部获得的经费分两个阶段——2006~2009 年和 2010~2012 年来分析。2006~2009年,生命科学部获得的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维持在 35%,2010~ 2012年,维持在 16%。2010~2012年,新成立的医学科学部获得的经费约占总经费的 22%(意味着医学部的总投入高于生命科学部)。如将 2010~2012年两个部门资助内容合计来看,比率在 38%,比此前的 35%略有增加。因而总得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生命科学及医学的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2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资助概况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B1389771391png_small.jpg 图 1 2006~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获得资助的面上项目数及每年平均每个面上项目获得的资助额比较 2006~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获得资助的面上项目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图 1;分两个阶段看趋势)。虽然在 2010年出现大的下滑,正如上文所述,是因为医学资助内容从生命科学部划分出去造成。而 2006~2012年,平均每个项目获得的资助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在 2010年后,增长幅度较大。由此可见,项目数不断增加,单项经费增加,每年总投入额必然增加,这与上文生命科学部的总投入不断增加相吻合。3 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面上项目资助概况3.1 2006~2012年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平均每项项目所获资助额概况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B1389771392png_small.jpg图2 2006~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面上项目每年平均每项获得的资助额概况 注:因2009年生命科学部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整合成一个资助领域, 而在2006~2008年“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是分开资助的,为便于统计, 将前三年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统计数据合并成一个值进行统计。另外,因2009年将“生物医学 工程”与“生物物理”分开,且将“生物物理”合并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进行 统计,而前三年“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物理”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进行统计。本文为便于统 计,将前三年“生物物理与医学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两个学科领域的数据合 并成一项进行统计。这种整合之后,对图2的影响甚微,而对下文图4将产生影响,即两个学 科领域合并导致“饼块”面积增大,约一倍左右。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B1389771394png_small.jpg图3 2010~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面上项目平均每项获得的资助额概况 结合图2和图3可知,每个学科的面上项目平均每项经费变动趋势与生命科 学部的变动趋势一致,2006~2009 年每年每个学科平均每项获得的资助额仅小 幅增加,2010~2012 年每年每个学科平均每项获得的资助额逐年增长,幅度较 大,这一趋势与生命科学部的相一致。而比较同一年,各学科的平均项目经费可 知,各学科几乎均等分配,这也意味着每个学科的项目经费额也基本等于生命科 学部的平均项目经费额,同时也说明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的单项经费额基本相 当。因而判断项目申请的难易程度,更多依赖于每个学科的批准项目数和获批率 (获批率=获得资助的项目数/申请的项目数×100%)。3.2 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面上项目获批量及获批率概况(1)2006~2009年的获批量及获批率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A1389770894png_small.jpg图4 从获资助的项目数来看2006~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的获批概况 由图4可知,农学、生理学与病理学、临床医学基础一和临床医学基础二这 四个领域项目获批较多,动物学、生态学、林学三个领域项目获批较少。结合获 批率来看(表1),农学不仅获批项目的数量多,获批率也较高,这意味着这一 学科领域申请项目的难度相对较低;生理学与病理学、临床医学基础一和临床医 学基础二的获批率低于平均获批率,意味着这三个领域虽然资助的项目较多,但 申请难度相对较高。而动物学、生态学、林学这三个领域虽然获批项目少,获批 率却较高(特别是动物学),意味着这三个领域项目申请难度相对低。 表1 2006~2009年生命科学部部分学科领域面上项目的获批率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A1389770895_small.jpg(2)2010~2012年的获批量及获批率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B1389771398png_small.jpg图5 从获资助的项目数来看2010~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各学科领域的资助概况 由图5可知,2010~2012年,植物保护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畜牧学 与草地科学、兽医学、水产学,食品科学、农学基础与作物学这三类领域获批项 目较多,然而获批率在生命科学部是偏低的,特别是食品科学、农学基础与作物 学(表2),意味着这类项目申请难度较大。虽然动物学,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 神经、认知与心理学面上项目申请后获得资助的项目较少,但这三个学科领域的 项目获批率在生命科学部而言是偏高的,特别动物学,是生命科学部最高的,这 意味着动物学面上项目的申请难度相对较低。 表2 2010~2012年生命科学部部分学科领域面上项目的获批率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B1389771399_small.jpg4 医学部的面上项目资助分析4.1 2010~2012年医学部的面上项目资助概况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1/A1389770898png_small.jpg图6 2010~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部获得资助的面上项目及每年平均每个面上项目获得的资助额

  • 【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9月2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告,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9年度集中受理期间共受理项目申请93839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专家评审结果,决定资助17858项,不予资助72964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有关评审结果已发函通知相关依托单位,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将以电子邮件形式告知申请人,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可随时上网查询.[URL=http://www.nsfc.gov.cn/nsfc2009/index.htm]http://www.nsfc.gov.cn/nsfc2009/index.htm[/URL]

  • 关于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药物分析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药物分析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____________教授/博士: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和现代医药的发展, 向药物分析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我国药物分析学科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决定于2006年9月20日至22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药物分析发展战略研讨会”,特邀请您参加,并请做好发言准备(约15 min)。会议主要内容有:1.我国药物分析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2.药物分析的发展战略、前沿领域和新的生长点;3.药物分析人才的发现及培养。本次会议由中科院化学所和河北大学共同承办。会议地点: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研讨会的有关具体事项如下:1、参加会议人员的交通费用自理。会议期间的会务费和食宿费用由大会负责。每人只交参会认定费100元。2、请参会者提交研讨论文摘要,内容主要涉及药物分析的发展、研究成果及对药物分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和建议。论文采用word97/2000排版。以“.doc”文件保存。 内容排列如下: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Email内容摘要论文每人A4纸1页,以5号宋体或Times New Roman体打出,论文集将在大会前统一排印。3、请将研讨论文摘要于2006年9月10日前寄“河北大学药学院杨更亮教授”(邮编:071002)或Email给yaoxueyuan@mail.hbu.edu.cn。因特殊原因无法到会者,不必提交论文。感谢您对基金工作的一贯支持!联 系 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庄乾坤教授电话:010-62327075 传真:010-62327164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双清路83号,北京8610信箱 E-mail: zhuangqk@nsfc.gov.cn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杨更亮教授电话:010-82627290 或0312-5971108 传真:0312-5971107 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00080; 或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药学院,邮编 071002Email: yaoxueyuan@mail.hbu.edu.cn注:本次会议只发一轮通知,参会者请于2006年9月1日前返回会议回执作为参会认可,会议将根据回执做出安排。参会者如果直接到达保定不方便,可于9月20日下午三点在北京中关村北一街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门前统一乘车前往保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河北大学药学院 2006.7.6

  •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你中了吗?快来报喜吧!

    放榜啦!放榜吧!!你中了吗? 8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集中接收期间项目评审结果。  据悉,在2013年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收到2217个依托单位提交的各类项目申请157986项。经初步审查、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月15日召开委务会议,批准资助了如下项目:  面上项目16194项,资助经费1200000万元;  重点项目564项,资助经费166330万元;  重大项目1项,资助经费1800万元;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99项,资助经费39900万元;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367项,资助经费370000万元;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497项,资助经费120000万元;  创新群体29个,资助经费17040万元;  海外与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40项,资助经费6400万元;  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9项,资助经费30000万元;  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和民航联合研究基金项目16项,资助经费9913万元;  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50项,资助经费15000万元;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40项,资助经费30000万元;  科普项目27项,资助经费800万元。  有关项目评审结果已向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公布。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部分重大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等项目仍在评审过程中,将于年底前完成批准资助工作。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816/105479.shtml 对于如此大力度的资金支持,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 浙江计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专攻大气计量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是浙江省计量院自2012年以来,第三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最高层次,被科研人员公认为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竞争能力的研究基金,是体现项目承担单位和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本次获批的是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潘孙强博士带领的大气环境计量创新团队科研课题《基于光声、腔衰荡复合光谱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技术研究》。近年来,潘孙强团队潜心钻研,不断创新,聚焦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的环保、健康产业,开展颗粒物质量浓度、气体浓度(特别是痕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这些产业中存在的无法测量、测不准的问题,提升产业质量竞争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浙江省打好治气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计量支持。  目前,该团队在大气计量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参与并完成11项省厅级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起草规程规范2项。目前“基于光谱技术的 VHP浓度实时检测和校准技术研究”、“气溶胶单颗粒操控方法及其光学特性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正在研究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在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权威期刊发表。  近年来,浙江省计量院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基础与应用研究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计量技术基础研究,努力提高计量供给体系质量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计量在现代社会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浙江省计量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转帖】国家基金委公布13起科研不端行为——涉及剽窃他人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作假、论文一稿多投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96/17220.ht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1期)   --------------------------------------------------------------------- 作者:   发表时间:2007-06-19   摘自:   监督委员会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对部分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现将涉及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弄虚作假、发表论文一稿多投的典型案例,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将其事实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公布,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1.陈某某等因疏漏造成事实上抄袭他人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实名反映,王某某和陈某某(通讯作者)等在《工程热物理学报》、《Energy》等刊物上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涉嫌抄袭举报人的论文。经核实,陈某某等在其所发表的论文中未按国际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和标注他人发表的论文,已造成事实上的抄袭现象。《Energy》杂志认为,陈某某等人未能正确引用和说明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归因于一个严重的、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陈某某已在《Energy》杂志刊登了他的道歉信。  2.文某某引用文献未标注而造成抄袭他人论著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文某某等2001年、2004年和2005年编著和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著中的内容,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嫌疑。  经核实,文某某等撰写的上述3篇论著确实存在抄袭同一篇他人论文中部分内容的不端行为。文某某已向原作者道歉;原作者致函依托单位表示已谅解文某某的错误。此外,文某某在2001年被聘为副研究员,却在2000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填报为“副研究员”(单位内聘)。  3.某科研人员对科学实验失于管理、又未审查实验数据,造成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四位科研人员在2005年发表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论文A)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论文B)的嫌疑。  经核实,某科研人员(四位署名作者中的第一作者)安排其雇用的大学毕业待业人员以高梁为材料,做磷素对根系生长影响方面的实验。雇用人员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土培”、“水培”实验,并提交了一份基本整理好的“实验数据和总结报告”。该报告的文字和数据来自论文B,除了研究材料不同,几乎照抄了论文B。该科研人员未做审核而相信了“实验数据与总结报告”,经整理后发表了“论文A”。在论文形成过程中,论文A的第二和四作者分别帮助对文稿的英文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被列为署名作者;另外,该科研人员参与第三署名作者的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没有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下,也将其作为作者署名。  该科研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已辞去行政和学术职务;并主动与期刊编辑部联系,已发表撤稿声明,表示道歉、挽回影响。  4.陈某将香港联合资助局已资助的项目申请书中大部分内容翻译编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并获得资助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实名来信反映,陈某2004年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存在抄袭香港RGC项目申请书的嫌疑。  经核实,陈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与香港RGC资助的某项目申请书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内容基本雷同。陈某在香港与某教授合作期间,曾得到该教授的两份申请香港RGC资助的申请书,将其中的一份编译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直接采用了香港RGC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陈某积极配合,承认抄袭事实,表示诚恳道歉。  5.邓某某引文不严谨的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邓某某等2005年发表的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抄袭剽窃他人2001年发表的文章的嫌疑。  经核实,邓某某为了追求论文内容的完整性,在推导数学模型过程中,过多录用文献内容,使用了文献中的图和公式,有相当多的表述与文献相同。虽然有文献引用标注,但是忽略了论文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邓某某承认其学风不严谨的事实。  6.聂某某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提供虚假信息,发表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存在一稿多投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聂某某等的论文有违反科学道德的嫌疑,主要表现为发表标注有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章可能存在一稿多投行为。  经核实,聂某某等发表的论文A(2004年12月19日收稿)、论文B(2004年10月5日收稿)和论文C(会议文集论文,2004年7月召开的会议),内容雷同。聂某某承认3篇论文存在事实上的一搞多投并愿意负主要责任。  聂某某2005年申请并获得资助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自称是Z单位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聂某某在Z单位的真实身份是具有副教授资格(Y学院)的博士后。另外,其申请书中列举了3篇当时还没有发表的文章,作为代表性论著;事实上该3篇文章只发表了1篇,另2篇已被拒绝发表。  7.沈某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个人信息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沈某2005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其个人信息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经核实,沈某2000年9月开始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转为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30日获得博士学位。但其2005年3月提交的申请书中的基本信息为“博士学位”、“讲师”,申请人简历为“理学博士”、“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  沈某的申请系鲍某某主使与推荐。鲍某某系沈某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因为限项的原因,鲍某某当年不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明知沈某不具备科学基金申请资格的情况下,仍然让其学生申报,且在推荐信中提供虚假信息。

  • 【讨论】今年都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了?

    今年都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了?作为分析化学家可以申请的领域特别多,但是都需要点其它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增加了分析化学者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的困难。都谁申请了,都是什么领域的,如果有谁得到资助了,也请分析分享一下经验吧!

  • 增加近21.4亿!2024年国自然基金预算公布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公布《2024年度部门预算》,[b]今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数有较大增长,比2023年执行数[color=#ff0000]增加213590.72万元[/color],[color=#ff0000]增长6.25%[/color],创下新高。[/b][align=center][img=,600,295]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fcacc70-5799-4a7f-8b53-ef701a7e9821.jpg[/img][/align][size=18px][b](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变化情况。[/b][/size]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 5,864,030.49 万元,比 2023 年执行数 3,519,442.54 万元增加 2,344,587.95 万元,增长 66.6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根据 2023 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由科技部划入自然科学基金委,部门2024年“二上”支出预算新增上述两个单位的支出预算。[size=18px][b](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具体使用情况。[/b][/size]按照支出功能分类,2024年预算数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较为明显的项级支出科目为2060203自然科学基金,2024年预算数为3,631,418.9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213,590.72万元,增长6.25%。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方面的支出占部门支出总额的比重较高,主要是:2060203自然科学基金,2024年预算数为3,631,418.9 万元,占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 61.93%,主要用于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8类项目资助经费支出和各类项目资助有关的评审活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支 出。具体为:[b]1.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自然科学基金(项) [/b]2024 年预算数为 3,631,418.9 万元,比 2023 年执行数增加 213,590.72 万元,增长6.25%,主要原因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出增加。[b]2.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项[/b]) 2024 年预算数为240,000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40,000 万元,增长140%,主要原因是人才专项支出增加。[b]3.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其他基础研究支出(项)[/b] 2024 年预算数为199,710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99,710 万元,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划入单位新增预算支出。[b]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b] 2024年预算数为 585.28 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减少4.96万元,下降0.84%, 主要原因是有关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支出减少。[b]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b] 2024年预算数为336.32 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41.2万元,增长13.96%,主要原 因是有关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增加。[b]6.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b] 2024 年预算数为400万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b]7.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提租补贴(项) [/b] 2024 年预算数为54万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b]8.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购房补贴(项)[/b] 2024 年预算数为275万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附件:[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101/pic/80056faa-b411-482e-9e52-14210fe10051.gif[/img][url=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403/attachment/61e38e51-dbcc-4e84-9d8c-28d12051990f.pd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部门预算.pdf[/url][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2012 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

    医学科学部2012 年度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仅受理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不再设立"非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医学科学部根据优先资助领域,经专家研讨确定20 1 2 年度重点项目立项领域。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申请人需根据下列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准确填写立项领域后面所标出的申请代码;附注说明必须写明项目申请所属的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名称。有关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请参看本《指南》中重点项目总论部分及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部分.特别要求申请人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须附5 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并将其扫描件附在电子版申请书中,同时注意扫描件文字的清晰度。未按照上述要求撰写重点项目申请书的项目申请,本科学部将不予受理。医学科学部2012 年度计划资助重点项目90 项,资助强度约为200 万~400 万元/项,平均300 万元/项(如特别需要增加资助强度应加以说明, 但最高不超过500 万元/项) ,资助期限为5 年。请申请人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合理申请项目经费,除了填写经费预算表之外,还需要写出尽可能详细的预算说明。2012 年医学科学五处肿瘤I 学科领域拟试行"申请代码" 、"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 (申请代码范围H1 601 至HI 6 14)" 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http ,/ / www.nsfc.gov.cn/ ) "申请受理"栏目下的"特别关注"2012 年度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1.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及保护(801)2. 心肌组织损伤、修复与保护(802)3. 肝病慢性化及其转归的分子机制(803)4. 造血干细胞再生、移植及其重要并发症(808)5. 细胞衰老的基因表达调控与衰老性疾病(825)6. 出生缺陷及其围生期干预(804)7. 前列腺/膀脱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不含肿瘤) (80S)8. 糖脂、钙磷代谢异常的内分泌调控(807)9. 重要致聋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昕觉功能重建(813)1 0. 口腔领面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不含肿瘤) (814)11. 神经系统免疫和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809)12. 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及干预(809)13. 纳米药物载体与量子点标记分子探针(Hl8)14. 多模态功能、分子成像及其基础研究(818)15. 基于医学图像的虚拟内窥镜关键技术研究(81809)16. 重要医学病原细菌的耐药机制(81908)17. 人类病毒的潜伏感染与致病机理(81904)18. 运动损伤与康复(806)19. 在IJ 面修复与皮肤组织再生(815)20. 基因组不稳定与肿瘤发生(81603 )21.肿瘤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81610)22. 肿瘤分子靶点的发现及其化学干预( 81 611)23. 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816)24. 肿瘤血管拟态的形成机制(816)25. 肿瘤细胞的可塑性调控(Hl6)26. 基于自然人群队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皿610)27. 环境有害因素低水平联合暴霹健康效应的基础研究(82607)28. 免疲细胞的表观调控及其病理意义(HlO)29. 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对相关疾病的影响机制( 81 0)30. 基于生物和化学信息学的药物分子设计研究(83007)31.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物作用新机制与新靶点(H3102)32. 药物分析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新方法(H3010)33 . 体现辨证论治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H27)34. 情志致病机理及其防治基础研究(H27)35. 督任二脉与神经系统疾病(皿718)36. 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关键技术与方法(H28)

  • 十大顶尖科技展现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效,您认为十大科技哪家最强?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指引,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不断增强源头创新供给。 一年来,科学基金共受理来自全国2309家单位的182334份申请,运用国家财政投入248.66亿元,资助各类项目41184项,不仅稳定支持了基础研究的基本面,也强化了对重点领域的优先部署。近十年(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4日)我国共发表国际科技论文172.44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论文共被引用1508.71万次,较上一年跃升1位,排名世界第3位,且被引用次数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与上一年相比,论文被引用频次排名世界第2位的学科领域数由7个上升为8个。我国高被引论文和国际热点论文排名均跃升1位,居世界第3位。我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六年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15.2%,其中54.6%的论文是受科学基金资助所产出。近五年来全世界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中我国占18.10%,其中受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占世界的11.30%,占我国的62.40%。  1:研发量子探针实现单分子磁共振测量成像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8a1e2be0-2218-449e-a597-1cd63065e226.jpg  研发量子探针实现单分子磁共振测量成像 传统磁共振技术无法实现对单个分子的直接测量。中国科技大学杜江峰团队基于钻石量子探针,利用最新量子调控技术,在自主研制的设备上实现单分子磁共振,标志着磁共振技术灵敏度实现从百亿分子到单分子、分辨率从毫米到纳米的飞跃。该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称“该成果实现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分子实时成像的重要里程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该成果时,对其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表示赞赏,勉励科研人员要把创新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2: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走在国际前列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7cb10c95-f8d1-4962-b599-142dd0e27b82.jpg  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是未来聚变堆的基本运行模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围绕稳态等离子体约束改善机理这一国际前沿课题,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成功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打破世界记录。该成果展示了EAST作为超导装置在高参数下开展稳态实验研究的能力与特长,将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现稳态高约束放电提供科学和工程实验支持。  3:煤气化直接制烯烃获得重大突破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813997e6-682a-4472-8184-6c3261ecd3a8.jp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潘秀莲团队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路线,创造性地直接采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选择性的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新发明的过程除了节水和降低CO2排放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据当前初步评估,该过程内部收益率可达14%以上。目前该团队正与企业合作开发,力争尽快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  4: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研究获重大突破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e34d6f67-c144-4219-9476-4b997d41871c.jpg  烯烃是重要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能将合成气直接高选择性合成烯烃,将实现制备流程更短、能耗更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研发了一种全新的催化剂,实现高选择性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基于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该技术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及很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已与企业开展合作,力争尽快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促进我国煤化工的发展。  5:剪接体结构生物学领域持续取得重要进展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30b8a281-5855-419e-8ba5-94a55a2d6c7e.jpg  剪接体结构生物学领域持续取得重要进展 获取剪接体在组装、激活、催化反应过程中各个状态的结构是最基础也是最富挑战性的结构生物学难题。继2015年首次发现剪接体的三维结构后,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2016年在真核生物剪接体结构生物学领域又取得重要进展。两年来,共报道了剪接反应中5个关键状态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基本覆盖了整个剪接通路中关键的催化步骤,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剪接体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信息,大大推动RNA剪接研究领域发展。系列成果共有6篇论文发表于《科学》,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  6:微纳结构成像技术为高分辨对地观测提供重要支撑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b3bdf38b-8246-48da-a274-ba338b08a182.jpg  中科院光电所罗先刚团队长期致力于电磁波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表面等离子体局域相位调控理论和方法,产生出新的折射效应,被《自然》评价为“三种改写折射定律的方法之一”。研制的突破衍射极限、比传统成像方法精度高8倍的镜头,开拓了超分辨成像技术新途径。研制的口径微米量级的柔性微纳结构成像子镜及组装技术,被认为是新一代空间静止轨道对地观测成像的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多项重大工程的实施。  7:电磁超材料研制取得重要突破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3e74d3f9-f3d2-4c33-9b08-edde683cd432.jpg  电磁超材料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近20年,超材料一直是物理及信息领域的前沿。东南大学崔铁军团队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超材料,于2014年创造性地提出用0和1空间编码来表征超材料,通过改变0和1编码序列自由控制电磁波,2016年成功研制国际上第一个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该研究被美国光学学会遴选为最激动人心的30项成果之一。此外,该团队研制的低频隐身和透波-隐身一体化天线罩已成功应用于中国航天等部门。  8:病毒疫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72211b01-6228-40db-b28c-bb4443b8719c.jpg  传染病的“幕后黑手”是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北京大学周德敏、张礼和团队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技术,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该技术不仅使疫苗研发不再复杂,而且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传统理念,所研发的疫苗是活病毒疫苗,既保留了野生流感病毒完全的感染力和病毒感染人体引发的全部免疫原性,又避免其感染人体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生产新病毒能力。成果发表于《科学》,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重大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9: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压裂酸化高效改造成效明显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72a85f1d-a682-40f1-b9d0-0cc49b238a99.jpg  解决深层油气藏地层破裂问题,是确保施工成功的关键所在。西南石油大学郭建春团队通过深层超深层油气藏面临的超高温、超高压、超高闭合压力等难题的系统研究,解决了深层油气藏难以进行压裂技术改造的问题。该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4件。深层超深层压裂酸化高效改造技术实现了从4000米深层到7500米超深层改造的重大跨越。成果已在渤海湾、塔里木、鄂尔多斯等几大油气盆地的近十个油气田进行规模化应用。规模化应用。  10:提出应急管理领域“中国方案”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fb622369-fff4-4a23-b2

  • 食品科学学科 |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公布

    [color=#000000]1月11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本文特对食品科学学科重点资助领域进行梳理。[/color][color=#ff0000][b]食品科学(C20)学科[/b][/color]主要资助以食品及其原料为研究对象的食品生物学、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近年来,本学科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微生物菌种筛选、调控与发酵剂制备,食品酶表达系统及食品酶工程,食品营养组分及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互作机制,食品绿色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食品贮藏与产后品质的调控机制,食品有害物的形成机制、检测与控制,食品真实性检测与溯源,食品风味物质的分离、解析及形成机理。[b]从 2023 年度项目申请情况来看,聚焦我国食品生产实际凝练科学问题的项目有所增加,围绕我国食品产业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的趋势明显。[/b]申请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根据我国食品加工与制造瓶颈提出和凝练科学问题的项目偏少;②有些项目偏重产品开发,聚焦产业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凝练不够;③食品检验学领域有不少项目偏重检测方法,忽视了食品基质的影响和实际应用目标;④部分项目片面跟踪国际研究热点,特别是食品营养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的项目,忽视了我国食品科学的实际需求;⑤食品组分与营养、食品与肠道菌群、食品原料学、果品贮藏与保鲜领域中有些申请项目与食品结合不紧密,偏离了食品科学的资助范围;⑥少数申请书撰写不严谨、不规范,特别是代表性研究成果相关信息不准确。2024 年本学科继续鼓励申请人面向食品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本学科资助范围,从食品生产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特别是制约我国食品加工与制造关键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鼓励申请人坚持问题导向,重视食品安全控制、中国传统食品以及特色食品方面的研究 鼓励申请人聚焦以食品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解析我国食品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学科不受理以下项目申请:[b]①涉及疾病治疗和药物研究以及利用人体开展临床试验的研究;②保健品开发研究;③以农业动植物养殖、种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b][align=center][img=204299e65c56354cc343c1a47387eade.jpg,600,184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caa37540-0168-45f1-93c4-b895b52ff4df.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8px][b]2024年度[b]食品科学(C20)学科[/b]重点项目立项领域:[/b][/size][/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糖、脂及其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C05)[/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作物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遗传调控网络解析(C13)[/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作物高产、优质、抗逆生理与绿色高效生产基础(C13)[/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农作物有害生物致害成灾机制与绿色防控(C14)[/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农作物对重要病虫害抗性机制(C14)畜禽、蜂蚕重要性状的形成与调控机制(C17)[/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畜禽饲料养分高效利用与新型饲料资源挖掘的生物学基础(C17)[/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畜禽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病原致病、免疫与耐药(C18)[/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畜禽重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宿主响应(C18)[/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水产养殖生物重要疾病发生与防控机制(C19)[/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水产生物重要经济性状形成与调控机理(C19)[/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食品绿色加工、生物制造和贮藏的调控机制(C20)[/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SimSun][b]食品营养、风味形成与安全控制机理(C20)[/b][/font][/align]仪器信息网持续关注“2024基金季”[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topic-464.html][img=image.png,600,10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2406be8-af82-482c-a652-abd777b398d1.jpg[/img][/url][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topic-464.html]点击进入专题》》》》[/url][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资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

    [b][size=4][font=黑体]第一章 总则[/font][/size][/b][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一条[/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 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font][/size][size=4][font=仿宋_GB2312]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制定本评估实施细则。[/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二条 [/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评估工作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三条 [/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评估工作[/font][/size][size=4][font=仿宋_GB2312]本着鼓励科技创新、引导实验室做出重大成果的宗旨,强调对实验室进行整体评估,突出对实验室成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评估。[/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第四条 [/font][/size][/b][size=4][font=仿宋_GB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接受科技部的委托,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每年组织对实验室评估。[/font][/size]

  • 【建设新闻】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评估

    [color=#fe2419][size=4]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评估 [size=2]日前,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派出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汉青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 [/size][/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复建设,并于今年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现已形成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水质保障、城市水健康循环3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或完成了“973”“863”重点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百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多次获国家级奖奖励。此次评估是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次评估。旨在通过评估发现各个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下一阶段的更好发展,在巩固现有良好基础的同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size][/color]

  • 新世纪化学发展战略思考![转自《中国基础科学》](可下载)

    《中国基础科学》[color=red][b]新世纪化学发展战略思考[/b][/color]梁文平1 唐 晋 1 王 夔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100083, 2北京大学药学院,100083 )摘要 评述了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化学界的现状,特别强调了化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提出化学发展的契机和可能突破口,提出了学科重组的新思路和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战略思考,并强调了原始创新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1-2],已经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寻求结构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合成制备了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发展了化学合成理论和技术,为阐明生命的起源、发现生物活性物质、新材料以及新药物的设计合成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化学研究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阐明各类化学反应的机理,从真实时空的水平上认识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化学创立了研究物质结构和形态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认识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设计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面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人类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学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质和品种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造福国家,造福人类。当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和人类安全、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向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挑战性难题,迫切需要化学家在更深更高层次上进行化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和创造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从学科自身发展和为国家目标服务两个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战略设想,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求。 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就注意到化学学科内部的发展与来自外部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注意到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必须重新考虑学科建设问题。在“九五”计划制定之初,经过反复讨论,就开展了对优先资助领域的研究和调整,提出了重视学科交叉,淡化二级学科的原则,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的讨论。在过去的5年中逐渐得到广大化学界的共识。20世纪末,在长期酝酿后又提出了几个新的发展领域,组织过多次讨论,提出要开展分子以上层次化学研究的创新思想,引起了又一轮的化学界的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吸取了经验。为了探索、研讨与展望化学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及十年或更长远化学发展前景,使化学这一传统学科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在几年来组织专家研讨和参与有关化学学科发展战略问题,尤其是《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第128次香山会议,和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香港21世纪化学发展前景讨论会》,使化学界逐渐对我国化学学科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和未来发展战略形成基本共识。

  • 【讨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手性拆分开始热门!

    基金委医学部新设立了药物分析亚类,2010年仅中国药科大学就有2项手性拆分方面的国科金:1、毛细管电泳新型抗生素手性选择剂及其离子液体修饰拆分系统的研究2、新型多糖手性选择剂及其纳米粒修饰毛细管电泳拆分系统研究

  • 【分享】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联合主办,山东省化学会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5月12-15日在山东聊城市召开,我们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相聚美丽的“江北水城”,共同探讨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相关科学问题。另外:关于举办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

  • 国家13亿财政经费力挺仪器仪表研制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会议,布局对建议入选项目的考察及评审工作。此前不久,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召开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作会议,启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而在年初,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基金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科技部每年安排经费8亿元。即首年总投入达13亿元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已经起程。    “过去做不了的事现在可以做了”    “真是赶上了,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后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殷纯永说。    尽管已退休,但殷纯永仍受邀在中科院一项关于飞秒激光跟踪测量仪器研发的项目中担任顾问。他参与的这项研发工作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清华大学等几家单位联合攻关,今年作为中科院推荐的10个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之一,目前已通过初审作为A类项目上报科技部。    “这对搞科研仪器研究的人来说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能赶上这个机会,再做点事,我很高兴。”殷纯永说,“我搞了一辈子仪器研究,从第一个科学基金项目的两万元算起,几十年来所有经费加起来不过300万元。现在一个项目四五千万元,这也会培养出一些科研仪器研制方面的帅才。”    过去经费少时,他也曾勒紧裤带作出不错的成绩,但搞仪器研制,缺乏经费终究不行。虽然只是作为顾问参与项目申请,殷纯永也很振奋:“感到空间大了,很多过去做不了的事现在可以做了。”    从400万到1.5亿元    100多年来,约1/3的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奖给了那些在发展科学仪器或测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加速科学仪器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投入的重点之一。但我国在科学仪器研制上相对薄弱,关键的高端精密仪器主要依赖进口。    “我承担过基金委的科研仪器基础研究专项,也参与了基金委和中科院2009年设立的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今年又在德国汉堡DESY进行合作研究,充分认识到科学仪器研制对于科研创新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在经费、专门人才、硬件、软件等方面确实需要进一步提高。”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蒋世春说。    1998年,为加强对科学仪器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基金委设立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从当年资助5个项目、总经费400万元开始,14年间,这一专项已支持数百个项目,有很多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打破了技术封锁,有的在产业化上取得初步成绩,还有些在自行研制仪器的基础上作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2009年,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经费增加到5000万元,2010年资助经费增至1亿元。    “今年科学仪器基础研究项目将达1.5亿元。”基金委计划局一位负责人说,“它和今年启动的国家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5亿元是两回事,国家在仪器研制上投入是很可观的。”    科学仪器基础研究项目评审专家陈洪渊院士认为: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基金委设立科研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是有长远目光的,最重要的是,它为仪器研制培养了一批人才。    重大专项起程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先在推荐单位内部选拔,报上来后我们再请相关专家论证,经过综合评估方可立项。目前推荐单位的项目已报上来了,很快就会立项。”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孙增奇说。    此前,基金委4月份率先启动该专项。9月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主持召开该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会议。该专委会由科学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    “今年的立项建议已遴选完毕。”基金委计划局一位负责人说,“下一步该专项会在10月份进行现场考察,11月份召开评审会。”    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该专项为期5年,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建立查重和协调机制,并与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及其他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等进行衔接。    许多从事或关注仪器研究的人对启动这一专项表示兴奋和认同。    暨南大学教授尹良红表达了愿望:“经费增加是好事,同时也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者权益,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学术地位和权重。”    “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仪器研制的重要性,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很不少,这对从事仪器研制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鼓舞。尽管还没有最后立项,但时间很紧迫,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动手做了。”殷纯永表示。

  • 【分享】科技部发布2008年度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

    教育部科技司、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与质量司、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河北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关于做好2004年—2008年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基函[2003]15号)的精神,2008年将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2008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参加2008年工程科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个、部门重点实验室3个,共35个;材料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部门重点实验室1个,共19个(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 【转帖】陈佳洱:给基础研究一个宽松环境

    ——访前北大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院士   文/本刊记者 韩言铭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整个体制上来反思。要正确看待SCI、EI,我想科技评价不应该过于依赖这些量化指标。要对科学工作有一个对其内涵的、深刻的、长远的评价。   ——陈佳洱

  • 13亿大投入,中国仪器展翼启程?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会议,布局对建议入选项目的考察及评审工作。此前不久,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召开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作会议,启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而在年初,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基金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科技部每年安排经费8亿元。即首年总投入达13亿元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已经起程。(详情参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1008/068589.shtml)中国仪器注入大笔资金,仪器行业的“中国制造”是不是也该展翼启程了?你怎么看待?

  • 一项振动试验机重大仪器专项获批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超大型电磁振动试验台动力学设计、控制及装备研制”正式得到批准立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该项目拟通过开展超大型电磁振动台台体优化设计、大型抗高倾覆力矩水平滑台系统设计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单台振动台推力(研制出60吨超大推力电磁振动台)等性能指标;研制面向航天领域的振动测试集成系统,开展航天领域大型部件、结构件及系统的复杂力学环境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在大型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动力学实验水平,旨在为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涉及的众多大型结构与重大装备,如航天航空、交通、船舶、发电设备和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大型部件及系统的动力学试验提供支撑。  作为全球振动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东菱公司在超大型电磁振动台的设计和研制上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施经验,首创的35吨和50吨超大推力电磁振动台曾圆满完成了“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工程”、“北斗”、“大飞机”、“轨道交通”、“风电”、“物联网”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环境试验任务,其优越的技术指标和稳定的工作性能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此次能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再一次印证了东菱公司在超大型电磁振动台的设计和研制上具有不可比拟的核心优势。

  • 【转帖】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的期刊排行榜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的期刊排行榜NO.1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月刊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第1本国家级期刊。公认的权威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之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0.524。NO.2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双月刊中国生命科学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综合性期刊。每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资助项目的惟一发布者。发行量、信息量大,信息面广是其重要特点,实为研究人员确定申请研究项目、确立研究课题的良师益友。NO.3 《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Chinese Biological Abstracts)月刊国家一级检索期刊;年收录9000余条 —— 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理学等领域文献。NO.4 《Cell Research》《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月刊我国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惟一的英文版国家级期刊。最具权威的期刊。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1.729,为亚洲同类期刊之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