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

仪器信息网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专题为您整合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话题讨论。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相关的论坛

  •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color=#33333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技术之一。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对复杂基体进行分析时的样品前处理步骤往往繁琐耗时,易引起误差,已成为制约分析效率和准确度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2009-2013年几种主要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包括吹扫捕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技术以及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等场辅助萃取技术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color]

  • 【讨论】兽药残留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新进展

    [size=4]药物残留分析因具有待测药物浓度低且波动范围大、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样品基质和待测组分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分析方法通常不能独立进行。样品前处理过程涉及很多因素,直接影响各项分析指标、成本和效率, 占用残留分析70%以上的工作量⋯ 。近1O几年来,兽药的种类和应用规模剧增,化学结构组成日益复杂,并日趋高效或低剂量化,特别是人们对长期摄入低水平兽药残留所致的各种慢性及远期效应的关注和国际间贸易等原因,使分析对象、样本数量和测定难度大大增加,经典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通常繁琐复杂、操作时间长、选择性差,逐渐满足不了兽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要求,一些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被应用到这个领域[/size]

  • 【原创大赛】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植物样品茶叶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原创大赛】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植物样品茶叶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植物样品茶叶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茶是风行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茶叶中的矿物质含量高低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对茶叶中所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讲述前处理的方法,样液则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准确测定其元素含量。样品前处理:采用干法灰化、湿法消化、碱熔融法(加入偏硼酸锂)干法灰化:称取一定量的样品于室温下缓慢升温至500度,并再此温度下灰化完全无炭粒。经常会发现有颗粒残留物存在,其会造成许多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偏低,而这仅靠进行回收率试验很难察觉,然而,用平行分析生物标准参考物质的方法(茶叶)来进行验证却非常行之有效。受颗粒物残留影响的元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颗粒物本身的金属元素,如Al、K、Fe、Ti等;另一类是存在于植物样品中的痕量元素,如稀土、Th、U等,由于其含量低,被颗粒物包裹或吸附而造成的损失相对不容忽视。从下表1可以看出,由于使用的灰化温度仅为500℃(灰化温度过高会导致许多元素挥发损失),残留的颗粒物表面多孔,干灰化法导致植物样品茶叶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程度远较湿法消化严重,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干灰化法处理植物样品不如湿法消化。为了降低颗粒物残留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有文献报道说可在处理植物样品时加入适量的氢氟酸,但Al含量的测定值仍会偏低,因此在进行植物样品分析时,Al含量最好和As采用NAA等无损分析技术来进行测定。或采用干灰化结合偏硼酸锂碱熔法。另外,氢氟酸的加入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如造成一些能与氟离子形成金属离子的含量测定结果偏低,以Pb2+尤为明显。湿法消化处理: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双氧水或高氯酸,消化至样液澄清。碱熔融法(加入偏硼酸锂):方法同干法灰化,只不过样品中加入了偏硼酸锂,混匀后灰化。表1: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茶叶中的部分元素含量结果(测定次数为3次)单位:mg/k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041611_335392_1601435_3.jpg结论:(1)与干灰化法相比较,湿消化法更适宜作为植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2)植物样品消解后残留的颗粒物中除含有主体成分硅与铝外,还含有钙、铁、钾、钛等多种元素,并且大多数元素主要是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若将颗粒物随意滤去,会导致许多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偏离真实值。(3)在进行茶叶样品中铅含量的测定时,可采用硝酸-高氯酸法作为前处理方法,而在进行样品铝含量测定时,最好采用NAA等无损分析技术或采用干法灰化结合偏硼酸锂碱熔法进行处理后测定。参考文献 Hoenig M,Baeten H,Vanhentenrijk S,et al.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8,358:85~94 孙德忠,何红蓼,温宏利等. 光谱学与光谱学分析,2008,28(1):195~199

  • 【资料】-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他分子印迹文献)

    [B]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B][I]作者:胡小刚 李攻科[/I]摘 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及制备简单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关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分离,评述1 引 言  复杂基体如生物、医药和环境样品中痕量、超痕量物质分析要依赖高效和高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但相对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展一直较缓慢。  固相萃取(SPE)是70年代中期出现的技术。其萃取机制取决于分析物与固相(填充剂)表面的活性基团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SPE填充剂主要为键合材料,如C8、C18离子交换树脂等,选择性不强,在富集分析物的同时,大量基体和干扰物质也被富集,导致洗脱液中仍含有基体和杂质,干扰最后的色谱分析。近来出现一种利用抗体自身选择性的免疫吸附剂[1],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具有选择性高的优点,但制备复杂、耗时且可供选择的抗体种类少,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均较差。  1989年Belardi等提出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SPME是基于分析物在流动相以及固定在熔融SiO2纤维表面的高分子固定相之间两相分配的原理,实现对样品中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和富集。然后可直接在联用仪器中解吸、进样及分析,使样品预处理过程大为简化,提高了分析速度及灵敏度。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索氏提取、SPE相比,克服了需使用大量溶剂和样品、处理时间长、操作繁琐、易产生二次污染及不易在线联用等缺点,在环境、食品、生物以及药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SPME技术中,纤维涂层的材料是最关键的。但目前商品化的纤维涂层仅有少数几种,并且以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为主,选择性不够高,在样品前处理时仍有大量化学、物理性质相近的基体物质同时被富集,处理极性或碱性药物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2,3]。虽然一些文献报道了新的SPME涂层的研制工作[4~5],但主要是用于测定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环境污染物,急需研制出选择性更高的纤维涂层。  分子印迹(MI)技术的发展,可望解决以上问题。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进行预组装,与交联剂共聚制备得到聚合物。除去目标分子后,聚合物中形成与目标分子空间互补并具有预定的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对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记忆”效应,能够高选择性识别复杂样品中的印迹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制备简单,能够反复使用,机械强度较高,稳定性好。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作SPE的填充剂或SPME的涂层材料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分析物,以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MIP作为膜分离的材料可将膜的筛分作用与MIP的高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用于样品的富集、回收或去除杂质等。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MIP是以某种化合物分子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原理。目前,根据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聚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将分子印迹技术分为共价法与非共价法两种类型。目前各类文献上报道的MIP制备方法基本上是非共价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预先自组装排列,以非共价键形成多重作用位点,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联聚合后保留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以氢键应用最为广泛[6]。   目前,文献报道中制备出的MIP一般均具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较高;耐高温、高压;能抵抗酸、碱、高浓度离子及有机溶剂的作用;在很复杂的化学环境中能保持稳定[7]。研究表明,MIP反复使用300次之后印迹能力也未发生衰减[8];保存八个月之后其性能不发生改变[9]。  关于MIP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10~12],本文不再详述。[color=#DC143C][B]注:其他的三篇相关文献在4-6楼。[/B][/color]

  • 【原创】在线分析器样品处理系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上)

    在线分析器样品处理系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金义忠 重庆凌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摘 要 以21世纪前沿技术的视野来审视在线分析器的样品处理系统技术,样品处理系统技术是过程分析器器工程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在线分析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确立这一技术观念意义深远,将对在线分析系统的推广应用,产生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本文对样气处理系统的体系、样气处理系统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工业炉窑、化工领域在线分析系统的工程应用技术进行了重点综述,肯定了当前研发样品处理系统技术的最新努力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样品处理系统技术 在线分析器 在线分析系统 样品处理部件1样气处理系统在在线分析系统中的地位样品处理系统如果只限于过程气体分析系统领域,就该称为样气处理系统。在在线分析工程技术行业内,本文所述的样气处理系统,过去却一直叫取样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样气预处理系统、取样及预处理单元等。由于长期带着“预”字,好像只是在线分析器的附加部分,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GB/T 19768—2005《在线分析器试样处理系统性能表示》的国家标准,其实JB/T 6854—1993的机械部标准,早就在处理系统之前取消了“预”字,从中必然引申出;样气处理系统和样气处理部件的技术概念和专业术语。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并未得到本行业人士的关注和认可。本文着力阐述的样气处理系统技术,自身有相对独立性、严密性、系统性,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自控功能及其软件就是一个证明。德国H&B公司的60S型干法高温取样探头在中国市场单独销售有数十套之多,最高售价135万元,算是另一个颇具说服力的证明。为了推进在线分析系统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我们应有一种新的技术观念:在线分析面对诸多十分艰巨复杂的技术难题,样气处理系统技术是在线分析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期待样气处理系统技术从此走上全面提升和发展的轨道。2在线分析器工程应用对样气处理系统技术的依赖和要求2.1 1986年以前,国内各分析器器专业厂的在线分析器器几乎全是以单机销售的形式投放市场,而德国H&B公司的在线分析器却大约有三分之二是以在线分析系统(包括分析小屋)的形式投放市场,那时样气处理系统有个“预”字并不冤。以川分的红外等三项技术引进为契机,同时从H&B公司引进了在线分析系统技术,并两次培训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人才,使川仪无意中充当了一次在线分析器工程应用先驱的角色,设计水平、应用水平、生产规模都有长足进步。 在线分析器工程应用的症结和最佳途径在线分析器的长期连续、适时的检测分析,必然要求连续取样和严格的样气处理技术,要求样气真实和传输快速,样气进入分析器时,要求达到近于标准气的品质。在线分析系统长期连续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近于免维护的易维护性,都完全依赖样气处理系统技术的针对性设计。根据每项在线分析系统的现场应用条件和取样条件,要采用专业化、规范化,针对性设计的专用型在线分析系统,由具有长期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制造商生产这些高品质在线分析系统,并承担全过程技术服务。对于完善的过程气体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使样气处理系统与千差万别的生产工艺条件和环境应用条件匹配得当、组合完善。在线分析器对样气处理系统的这种绝对依赖,使在线分析器以在线分析系统形式供货既是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也在业界各方人士的情理之中。3复杂的样气条件和干法样气处理技术3.1 复杂的样气条件是过程气体分析面对的最大困难:高温或低温、高粉尘、高水分或液雾、高压负压、腐蚀性和爆炸性危险;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少维护甚至近于免维护的应用要求;防尘及防水、防腐蚀、防爆炸等方面苛刻的防护及安全要求;较快的反应速度,滞后时间一般要求<60s ;保证必要的检测准确度等。3.2 干法样气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干法样气处理技术有利于有效保持样气的真实性,进而保证必要的检测准确度。干法样气处理技术能使样气干燥、洁净,达到近于标准气的品质,可能发生的腐蚀性也大为降低。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保证在线分析器连续、稳定、可靠、准确地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我见过某石化企业使用超过20年的红外分析器。干法样气处理技术已成为绝对的主流技术。当然湿法样气处理技术也并未完全淘汰,如焦炉煤气O2分析系统,湿法对付焦油更为有效。4样气处理系统技术的体系性特征在线分析系统如果去掉在线分析器和某些应用保障条件部分,就是样气处理系统,体系性地简述样气处理系统如下:4.1 采样探头 通常称为取样探头,是样气处理系统最重要的样气处理部件,根据不同的取样条件,就一定有不同的针对性极强的探头,最常用的是低于650℃的中温通用型探头。取样探头还应包括压缩空气加热(180℃)反吹单元及其程控反吹技术。4.2 样气输送管线 通常多采用Φ6×1不锈钢管,为避免发生冷凝,常采用伴热保温技术(120℃),伴热方式以自控温电伴热带较为经济实用。4.3 过滤器 过滤器就其用途来说,以下三类较有代表性:一是探头过滤器,在取样点就地过滤粉尘,避免在其后产生粉尘沉淀和堵塞的危险,目前的先进水平是0.3μm 99%。二是后级高精度膜式过滤器,以保护分析器为主要目的,目前的先进水平是0.05μm 99%。三是分析器内部的微型过滤器,以在线分析器的自保护为目的,并不属于样气处理系统。4.4 样气冷凝器 使样气冷凝至低露点、以干燥样气为目的。压缩机式样气冷凝器能使样气由140℃冷至2℃露点,效果最好,成本最高;半导体制冷样气冷凝器,入口样气温度一般只能是45℃;涡流致冷样气冷凝器,能使样气温度降低20℃以上,最大的优势是使用压缩空气,本安防爆;使用水源的样气冷却器(即交换器)也有很多应用。4.5 采样泵 通常称为抽气泵,样气压力为负压或微正压时,也能为分析器提供规定的样气流量,隔膜式抽气泵用得较多。另外,常用蠕动泵来排放冷凝液。4.6 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常是十分棘手的技术难题 旋风自洁式分离器 对分离>5μm粉尘和液雾较为有效,相当于70μm粒度以上的重力分离;凝结式分离器能对付更小粒度的微小液雾;特定项目专用型(如乙烯裂解)的气液分离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技术;最简单的气液分离器仅是圆筒中加上一根管子;现在已有采用聚合膜方式过滤液雾的研究。4.7 样气流量测量及控制 样气流量一般用球形转子流量计,流量控制用针形阀调节。切换和关断气路要采用各种阀件,以“五通切换阀”最被看重。4.8 样气压力测量与调节 高压的减压、稳压与调节是项困难任务,各种阀的原理及规格的选择也很有专业性。高压力样气在取样点根部阀处就地减压很有必要,以避免降低反应速度。4.9 部件材料的正确选用 以O型密封圈选材为例:连续使用温度的高低依次为,氟橡胶包覆聚四氟乙烯、氟橡胶、硅橡胶、丁晴橡胶。4.10 设备外壳及防护 一般采用的机柜称为仪表盘,组装后称为分析(仪器)柜; 人可以进入的机柜称为分析小屋; 机柜对粉尘、水的防护等级以IPXX表示; 机柜对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的防爆等级。如 dⅡCT6。4.11 机柜的气候调节 机柜的气候调节可分为降温、加热、换气等三个大的方面。4.12 自控单元 样气处理系统的连续、稳定、近于免维护的运行,以及各种报警,都离不开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的自控单元。4.13 标准物质 即标准气,是在线分析器的计量标准,现在已采用99.999%的高纯氮作为零点气。4.14 快速回路设计,提高分析系统的反应速度。4.15 尾气和冷凝液的安全排放。4.16 数据处理及远程传输。4.17 工程现场安装的施工设计。

  • 【分享】一种全新的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化学成分提取是中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起点,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但这些提取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提取时间较长,相对较高的溶剂消耗量和较低的提取效率等。近年来,随着实验自动化和快速分析的要求,传统的提取方法已成为阻碍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瓶颈。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寻求一种新的高效、快速、方便、自动化的提取方法已显得极为重要。加压溶剂提取技术(PLE,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的出现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最初,这种提取方法主要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样品制备,也有用于食品中成分分析的前处理。随着适用范围的逐渐增加和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加压溶剂提取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正在引起我们的重视。本人试从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主要特点以及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作一简介。1.基本原理 加压溶剂提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通过升高压力使提取溶剂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使得提取过程可以在高于正常溶剂沸点的温度而溶剂仍能维持液体状态的情况下进行。 其提高提取效率的主要原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1.1 高温作用 温度是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升高温度可增加溶剂的溶解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待测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其次,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扩散的速度,从而加速整个提取过程的质量转移。另外,温度的改变还可以影响表面平衡。加压溶剂提取过程所提供的热能可以提供解吸附过程所需要的活化能,破坏待测物与基质间的交互作用,如范德华力、氢键、偶极矩等。同时,溶剂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会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剂的粘度和表面张力越低,其渗透性越好,润湿基质的能力就越强。1.2 高压作用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可以保证整个提取过程在一个较高的压力下进行。高压可以保证提取溶剂在高于其沸点的温度下仍能维持液体状态。同时,升高压力还可以增加溶剂对基质的穿透能力。基质中若含有水分,在常压下易形成水膜将待测物包裹,而阻止有机溶剂与待测物接触。但加压溶剂提取技术的高压环境使得溶剂较易进入水膜完成提取。另外,高压还可以缩短溶剂在提取管中的填充速度,尤其对于粒径很小的样品。2.方法及设备2.1 提取方法2.1.1 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准备是加压溶剂提取程序的第一步,大多数样品都需要在提取前进行适当的前处理。这些准备步骤包括粉碎、分散和干燥。粉碎:我们知道,样品的比表面积越大,与溶剂的接触越多,提取越充分。因此,对于粒径较大的样品在提取前需要适当的粉粹。一般情况下,粉碎后的粒径应小于0.5mm。分散:样品粉碎后的微粒聚集在一起,会阻碍溶剂与其充分接触,因此需要用一些惰性材料(如硅藻土)对这些微粒进行分散。同时,分散剂还可以防止过细的样品微粒堵塞提取管的出口。干燥:对于一些含水的样品,水分的存在会阻碍非极性有机溶剂与被提取物的接触,使用干燥剂是处理这些样品最有效的方法。这里常用的干燥剂主要有:硅藻土、硫酸钠和纤维素。但要注意,当使用甲醇和其他极性溶剂的时候不能使用硫酸钠作为干燥剂,因为硫酸钠会溶解于这些溶剂进而沉积在管线中。2.1.2 参数优化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可以从溶剂、温度、压力、循环次数以及时间几个方面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溶剂:首先应该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来选择溶剂。当被提取的混合组分有一个较大的极性范围,可考虑使用混合溶剂。要注意不能使用强酸(如盐酸或硝酸)或者强碱(如氢氧化钠)性溶剂。温度:是加压溶剂提取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设计一个新的方法时,可以从100℃开始。如果你知道被提取物的降解温度,则应该从低于这个温度20℃开始。压力:改变压力对于样品的回收率影响不大,高压主要用于维持溶剂在高温下始终处于液体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压力的范围是1000psi~2000psi。循环次数:循环的作用是在提取过程中置换新鲜的溶剂以维持提取的平衡,这对于待提取成分浓度很高以及溶剂较难穿透的样品尤其重要。当提取在较低的温度(75℃)下进行时,也需要进行多次循环提取。时间:增加提取时间有利于待提取成分从样品基质扩散到提取溶剂中。在具体设计时,为了达到充分的提取,应该将提取时间和循环次数结合起来考虑。2.1.3 提取过程一个典型的提取过程主要有以下七个步骤组成:提取管的负载、填充有机溶剂、加热、静态提取、置换有机溶剂、排空提取液、提取管的卸载。2.2 设备组成 目前应用加压溶剂提取技术的商业化设备主要是由美国Dionex公司生产的Dionex-ASE系列全自动加压溶剂提取仪,该系列主要有100、200、300三个型号,其工作原理相同,差异主要在于分析样品的不同大小及不同处理量所决定的仪器部件的不同规格及不同工作参数。现以最为常用的ASE 200为例介绍一下设备的组成情况。ASE 200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控制装置:这是整个设备的核心。在未联机的情况下,可以用控制面板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仪器的启动与停止、提取方法的选择、工作参数的设定以及当前状态的显示等。如果配备了计算机和控制软件,则可以进行联机操作。提取装置:主要由提取管和加热箱组成。提取管有三种型号可供选择:11ml、22ml、33ml。提取管位于一个可自由旋转的托架上,托架可容纳24个提取管,能一次完成多个样品的提取。加热箱位于仪器内部,可进行提取前的预热和提取过程中的加热。收集装置:主要由提取液收集管和废液收集管组成。收集管有两种型号:40ml和60 ml。26个提取液收集管和4个废液收集管位于一个可自由旋转的托盘上。废液收集管主要用于收集处理不同样品时为防止干扰而用来清洗系统的冲洗液。溶剂装置:主要由四个容量为2L的玻璃瓶和相应的气体及液体管线组成。不同的提取溶剂(水或有机溶剂)可按程序设定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以实现对样品的单一或多元溶剂提取。压力装置:提供提取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压气体。宜选择氮气作为气源,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氮气为惰性气体,可以防止某些不稳定的化学成分在高温提取过程中的氧化和降解;二是相比较其他惰性气体,其具有价廉易得的优点。3.主要特点3.1提取时间短 和常规的提取方法相比,加压溶剂提取技术能显著地缩短提取时间,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时间比较提取方法平均提取时间回流提取法0.5~1.5小时索氏提取法2~6小时超声提取法0.5~1小时加压溶剂提取法12~20分钟3.2溶剂消耗少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在缩短提取时间的同时,还能明显地节约溶剂的消耗,和其它提取方法的比较见表2:表2 不同提取方法的溶剂用量比较提取方法平均溶剂用量回流提取法50~150ml索氏提取法50~100ml 超声提取法30~150ml加压溶剂提取法15~45ml3.3提取效率高根据仪器的设定,提取温度最高可达200℃,提取压力最高可达3000psi,在这样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提取效率,见表3。3.4操作模式多样化根据不同提取样品的需要,你可以选择是按方法模式进行提取还是按程序模式进行提取。方法模式下你可以对温度、时间、压力、溶剂组成、溶剂置换比例及循环次数进行设定,然后对每一个样品按方法模式(单一模式)设定的参数进行提取。而程序模式下你可以设定一系列的方法参数,同时对提取管和收集瓶的序列、每个样品所选择的提取方法以及提取间隔是否进行冲洗进行设定,这样可以对不同的样品按不同的模式(程序模式)进行提取。3.5操作过程自动化在准备好样品和对提取的方法(或程序)进行设定后,自动进样和自动收集装置就可以连续对最多24个样品自动完成样品的提取和提取液的收集,简单方便。

  •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分析仪器灵敏度的提高及分析对象基体的复杂化,对样品的前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代分析方法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速度快、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劳动强度低、试剂消耗少、利于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方法准确可靠,这也是评价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准则。   样品前处理指样品的制备和对样品采用合适分解和溶解及对待测组分进行提取、净化、浓缩的过程,使被测组分转变成可测定的形式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检测。若选择的前处理手段不当,常常使某些组分损失、干扰组分的影响不能完全除去或引入杂质。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基体干扰,提高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和灵敏度。因此,样品前处理是分析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只要检测仪器稳定可靠,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就主要取决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灵敏度也与样品前处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关系,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其分析速度往往取决于样品前处理的复杂程度。   测定各类样品中的金屑元素,一般均需首先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质。选用何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分析元素和被测样品的基体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   第一节 试样的处理技术   一、干灰化法   1.高温干灰化法   一般将灰化温度高于100'C的方法称为高温干灰化法。高温干灰化法对于破坏生化、环境和食品等样品中的有机基体是行之有效的。样品一般先经100~105℃干燥,除去水分及挥发物质。灰化温度及时间是需要选择的,一般灰化温度约450~600℃。通常将盛有样品的坩埚(一般可采用铂金坩埚、陶瓷坩埚等)放人马弗炉内进行灰化灼烧,冒烟直到所有有机物燃烧完全,只留下不挥发的无机残留物。这种残留物主要是金属氧化物以及非挥发性硫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等。这种技术最主要的缺点是使可以转变成挥发性形式的成分会很快地部分或全部损失。灰化温度不宜过低,温度低则灰化不完全,残存的小碳粒易吸附金属元素,很难用稀酸溶解,造成结果偏低;灰化温度过高,则损失严重。干灰化法一般适用于金属氧化物,因为大多数非金属甚至某些金属常会氧化成挥发性产物,如As、Sb、Ge、Ti和Hg等易造成损失。   食品样品分析中多采用高温干灰化法,一般都控制在450—550'C进行干灰化,灰化温度若高于550~C会引起样品的损失。食品样品中铅和铬的分析,灰化温度一般都在450~550℃范围内。但对于含氯的样品,由于可能形成挥发性氯化铅,需采取措施防止铅的损失。对于鸡蛋、罐头肉、牛奶、牛肉等多种食品中铅的分析,这种高温干灰化破坏有机物的方法是可行的。   高温干灰化法的优点是能灰化大量样品,方法简单,无试剂玷污,空白低。但对于低沸点的元素常有损失,其损失程度取决于灰化温度和时间,还取决于元素在样品中的存在形式。 .   2.低温干灰化法   为了克服高温干灰化法因挥发、滞留和吸附而损失痕量金屑等问题,常采用低温干灰化法。用电激发的氧分解生物样品的低温灰化器,灰化温度低于loo~C,每小时可破坏18有机物质。这种低温干灰化法已用于原子吸收测定动物组织中的铍、镉和碲等易挥发元素。低温等离子体灰化方法可避免污染和挥发损失以及湿法灰化中的某些不安全性。将盛有试样的石英皿放入等离子体灰化器的氧化室中,用等离子体破坏样品的有机部分,而使无机成分不挥发。低温灰化的速度与等离子体的流速、时间,功率和样品体积有关。目前,氧等离子体灰化器已用于糖和面粉等样品的前处理。   二、湿式消解法   湿式消解法属于氧化分解法。用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作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质,此过程称为湿式消解法。湿式消解法与干灰化法不同。干灰化法是靠升高温度或增强氧的氧化能力来分解样品有机质。而湿式消解法则是依靠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来分解样品,温度并不是主要因素。,湿式消解法常用的氧化剂有HNOa、HzSO4、HClO4、H2O2和KMnO4等。湿式消解法又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稀酸消解法   对于不溶于水的无机试样,可用稀的无机酸溶液处理。几乎所有具有负标准电极电位的金属均可溶于非氧化性酸,但也有一些金属例外,如Cd、Co、Pb和Ni与盐酸的反应,反应速度过慢甚至钝化。许多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等也可溶于稀酸介质中。为加速溶解,必要时可加热。   2.浓酸消解法   为了溶解具有正标准电极电位的金属,可以采用热的浓酸,如HNO3、H2SO4和H3PO4等。样品与酸可以在烧杯中加热沸腾,或加热回流,或共沸至干。为了增强处理效果,还可采用钢弹技术,即将样品与酸一起加入至内衬铂或聚四氟乙烯层的小钢弹中,然后密封,加热至酸的沸点以上。这种技术既可保持高温,又可维持一定压力,挥发性组分又不会损失。热浓酸溶解技术还适用于合金、某些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以及硅酸盐等。若酸的氧化能力足够强,且加热时间足够长,有机和生物样品就完全被氧化,各种元素以简单的无机离子形式存在于酸溶液中。   3.混合酸消解法   混合酸消解法是破坏生物、食品和饮料中有机体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使用的是氧化性酸的混合液。混合酸往往兼有多种特性,如氧化性、还原性和络合性,其溶解能力更强。   常用的混合酸是HNO3—HClO4,一般是将样品与HClO4共热至发烟,然后加入HNO3使样品完全氧化。可用于乳类食品(其中的Pb)、油(其中的Cd,Cr)、鱼(其中的Cu)和各种谷物食品(其中的Cd、Pb、Mn、Zn)等样品的灰化,对于发样的消解也有良好的结果。   HNO3—H2SO4的混合酸消解样品时,先用HNO3氧化样品至只留下少许难以氧化的物质,待冷却后,再加入H2SO4,共热至发烟,样品完全氧化。

  • 【文献】-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看到了一篇较好的文献: 摘要 目的:介绍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的新进展"方法:将前处理技术大致分为样品制备技术和预处理!进样技术两大类,并分别查阅近期的大量文献资料,筛选!整理各方法的原理!与其他方法比较的技术优势!应用领域等内容"结果:样品制备技术中的自动索氏提取!微波辅助溶剂萃取和加速溶剂萃取等3项技术主要适合于从中药等固态样品中彻底性地萃取待测总成分 预处理!进样技术中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支持液膜萃取!微孔膜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电萃取!逆流分配和膜萃取等8项技术主要适合于从生物体液等液态样品中选择性地萃取待测成分,以备用于色谱进样"结论:许多分析工作者在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领域内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进展"将来的趋势是发展少用有毒有机溶剂!简单快速便宜!适应特殊需求!能处理复杂介质中的痕量成分的方法,并发展方法的联用与自动化"只有克服前处理这一/瓶颈0技术,色谱分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657]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的新进展[/url]

  • 《分析样品预处理及分离技术》(第2版)

    1.系统全面介绍了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方法;2.本次修订增加了实际样品处理技术、生物样品的沉淀技术、溶剂萃取新技术、微萃取技术等内容;3.适合从事分析检测的初学者阅读.内容简介:全书对样品的预处理和分离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讲述,主要内容有分析样品的准备与预处理、沉淀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分离技术、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泡沫浮选分离技术。此次修订增加了实际样品处理技术、生物样品的沉淀分离技术、溶剂萃取新技术、微萃取技术与加压及旋转薄层色谱分离技术等内容,也对第一版中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修订。但由于书中篇幅有限,书中只原则性介绍了相关内容,具体样品的处置还需进一步参考相关文献或技术手册。本书适用于各层次的分析测试工作者,也可供从事其他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目录:第一章 分析样品的准备与预处理/001第一节概述001一、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基本原则001二、样品制备与处理的注意事项004第二节试样的处理005一、无机样品的处理005二、有机样品的处理009三、生物样品的处理010第三节微波及超声波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012一、微波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012二、超声波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015第四节实际样品处理技术018一、大气样品处理技术018二、水样品处理技术019三、土壤样品处理技术020四、有机及生物样品处理技术021第二章 沉淀分离技术/027第一节沉淀分离技术概述027第二节无机沉淀分离法028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028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032三、其他沉淀分离法033第三节有机沉淀分离法033一、生成螯合物的沉淀分离体系034二、生成缔合物的沉淀分离体系036三、生成三元配合物的沉淀分离体系036第四节均相沉淀及共沉淀分离法037一、均相沉淀分离法037二、共沉淀分离法039第五节生物样品的沉淀分离技术043一、等电点沉析044二、盐析沉淀045三、有机溶剂沉析049四、有机聚合物沉析051五、其他沉析技术052第三章 萃取分离技术/055第一节溶剂萃取分离技术055一、溶剂萃取分离基本原理056二、重要的萃取体系060三、有机物的萃取077四、萃取方式与装置079第二节溶剂萃取新技术083一、快速萃取技术083二、反胶团溶剂萃取技术085三、离子液体萃取技术088四、双水相萃取技术090五、微波萃取及超声萃取技术092六、电泳萃取技术097第三节固相萃取技术098一、固相萃取基本原理098二、固相萃取的吸附剂099三、固相萃取装置100四、固相萃取的操作程序100五、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101第四节微萃取技术102一、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102二、分子印迹微萃取技术105三、固相微萃取技术107第五节萃取分离的实际应用110一、应用溶剂萃取分离干扰物质110二、萃取联用分析111三、萃取分离其他示例111第四章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116第一节概述116第二节离子交换剂的结构、性质和分类117一、离子交换剂的结构和性质117二、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用途120第三节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124一、Donnan理论124二、交换反应过程及离子交换选择系数125第四节离子交换的分离操作方法128一、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及预处理128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131第五节离子交换分离的实际应用135一、去离子水的制备135二、痕量元素的预富集136三、性质相似离子间的彼此分离137四、生物大分子分离137第五章 液相色谱分离技术/139第一节概述139第二节常压柱色谱分离法140一、吸附柱色谱分离140二、分配柱色谱分离144三、柱色谱分离的操作145第三节平面色谱分离技术146一、纸色谱分离技术146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150三、加压及旋转薄层色谱分离技术174第四节柱液相色谱分离技术177一、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177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分离技术185三、离子对色谱分离技术189四、凝胶色谱分离技术191五、亲和色谱分离技术192六、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194第六章 电泳分离技术/197第一节电泳的基本原理197一、电泳迁移率197二、影响迁移率的因素198第二节常用电泳分离技术199一、区带电泳200二、等电聚焦电泳205三、等速电泳206四、毛细管电泳207第三节电泳分析应用210一、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210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211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211四、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211五、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212六、在动物和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12第七章 膜分离技术/213第一节概述213第二节膜分离的基本原理214一、反渗透分离法基本原理214二、纳滤分离的基本原理215三、微孔过滤基本原理215四、透析分离基本原理216五、电渗析分离基本原理216六、液膜分离法基本原理217第三节膜材料和膜组件220一、板框式膜组件220二、圆管式膜组件222三、螺旋卷式膜组件223四、中空纤维式膜组件225第四节膜分离技术及应用226一、膜分离的基本流程226二、膜分离的应用227第八章泡沫浮选分离技术/233第一节概述233第二节浮选装置和操作235第三节离子浮选法236第四节沉淀浮选法238一、氢氧化物沉淀浮选238二、有机试剂沉淀浮选239第五节溶剂浮选法240

  • 【原创】好书介绍: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样品采集前的准备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方法 第三节 底泥和沉积物样品的采集方法 第四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第五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第六节 现有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评价与展望参考文献第二章 固相萃取技术 第一节 固相萃取原理 第二节 固相萃取的步骤  第三节 固相萃取的吸附剂 第四节 固相萃取的装置 第五节 固相萃取的理论及方法 第六节 金属离子的固相萃取 第七节 固相萃取的展望参考文献第三章 固相微萃取技术 第一节 固相微萃取技术概况 第二节 纤维固相微萃取理论 第三节 纤维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现状 第四节 纤维固相微萃取的应用 第五节 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技术 第六节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参考文献第四章 流动注射和膜萃取技术 第一节 膜分离过程 第二节 膜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支载液体膜萃取 第四节 连续流动液膜萃取 第五节 微孔膜液液萃取 第六节 聚合物膜萃取参考文献第五章 低温吹扫捕集及相关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作原理及仪器介绍 第三节 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在甲基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节 其他捕集技术在测定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六章 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萑取技术 第一节 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的定义及作用机理 第二节 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装置 第三节 影响微波消解和微波萃取的因素 第四节 微波技术在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七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超临界萃取的理论模型 第五节 提高超临界萃取效率的方法 第六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收集技术 第七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用化学品分析方面的应用 第八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分析方面的应用 第九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金属及形态分析方面的应用参考文献第八章 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 第三节 免疫吸附剂 第四节 免疫萃取步骤 第五节 免疫亲和萃取柱的性能评价 第六节 应用举例 第七节 展望参考文献第九章 二恶英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及有效期 第三节 样品萃取技术 第四节 样品的净化 第五节 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第六节 我国典型二恶英类分析实践参考文献第十章 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第三节 与PAHs和PCBs有关的EPA方法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有机锡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 第一节 有机锡化合物的萃取方法 第二节 有机锡化合物衍生技术 第三节 有机锡化合物的净化技术 第四节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金属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样品分解 第三节 分离和富集 第四节 不同样品中金属总量测定的胶处理技术 第五节 常见有毒金属形态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参考文献

  • 中药领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1.常压蒸馏技术样品前处理:将样品直接切碎,常压水蒸汽蒸馏,无水乙醚萃取,旋转挥发除去乙醚,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色谱条件:非极性柱,小于10 ℃/min升温至250 ℃ ,进样口温度:250℃。 2.微波萃取技术 优点:常温强化萃取,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 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征的药效成分;时间短,一般10-30 min即可获得最佳提取率;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样品均可超声萃取;与溶剂和目标物的性质(极性)关系不大。样品前处理:样品粉碎,蒸馏水浸泡,微波加热,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检测色谱条件:弱极性柱,小于10 ℃/min升温速率,终止温度250℃。 3.超临界液体萃取技术(SFE)优势:传质速度快、渗透能力强、溶解萃取效率高、可在室温提取热敏性成分、绿色环保。 适用范围:挥发油、小分子萜类、部分生物碱;通过添加夹带剂如甲醇、丙酮等增加压力,可改善流体性质,对中药生物碱、黄酮类、皂甙类等非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日趋普遍。 4.固相微萃取技术(SPE)优点:无需有机溶剂,操作简便;易于自动操作;有很好的方法准确度和重现性。类型:直接萃取法:萃取纤维直接暴露在样品中,适于分析气体样品;顶空萃取法:纤维暴露于样品顶空中,适于固体样品中挥发、半挥发性样品。 原理: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使其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理化特征:化合物极性和挥发性。应用:极性主要与化合物溶解性及两相分配有关,如液液提取,固液提取及液固提取。挥发性主要与化合物[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分布有关。 提取剂选择原则:农药的极性和水溶性,即相似相溶原理。农药极性的大致判断:分子 的极性与分子中的π电子及孤对电子相关。注意:极性和分子大小是农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水溶性的基础。如对氧磷溶解度3640 mg/L而对硫磷只有12.4 mg/L。

  • 中药领域之样品前处理技术

    1.常压蒸馏技术样品前处理:将样品直接切碎,常压水蒸汽蒸馏,无水乙醚萃取,旋转挥发除去乙醚,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色谱条件:非极性柱,小于10 ℃/min升温至250 ℃ ,进样口温度:250℃。 2.微波萃取技术 优点:常温强化萃取,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 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征的药效成分;时间短,一般10-30 min即可获得最佳提取率;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样品均可超声萃取;与溶剂和目标物的性质(极性)关系不大。样品前处理:样品粉碎,蒸馏水浸泡,微波加热,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检测色谱条件:弱极性柱,小于10 ℃/min升温速率,终止温度250℃。 3.超临界液体萃取技术(SFE)优势:传质速度快、渗透能力强、溶解萃取效率高、可在室温提取热敏性成分、绿色环保。 适用范围:挥发油、小分子萜类、部分生物碱;通过添加夹带剂如甲醇、丙酮等增加压力,可改善流体性质,对中药生物碱、黄酮类、皂甙类等非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日趋普遍。 4.固相微萃取技术(SPE)优点:无需有机溶剂,操作简便;易于自动操作;有很好的方法准确度和重现性。类型:直接萃取法:萃取纤维直接暴露在样品中,适于分析气体样品;顶空萃取法:纤维暴露于样品顶空中,适于固体样品中挥发、半挥发性样品。 原理: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使其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理化特征:化合物极性和挥发性。应用:极性主要与化合物溶解性及两相分配有关,如液液提取,固液提取及液固提取。挥发性主要与化合物气相分布有关。 提取剂选择原则:农药的极性和水溶性,即相似相溶原理。农药极性的大致判断:分子 的极性与分子中的π电子及孤对电子相关。注意:极性和分子大小是农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水溶性的基础。如对氧磷溶解度3640 mg/L而对硫磷只有12.4 mg/L。

  • 【原创】【在线讲座69期】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其在食品安全、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方面的应用——时间:2011年5月27日 14:30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0695_1632253_3.gif【在线讲座69期】 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其在食品安全、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方面的应用主讲人:蔡会霞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活动时间:2011年5月27日 下午 14:3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0695_1632253_3.gif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参加及审核人数限制:限制报名人数为120人,审核人数100人。3、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5月27日下午14:303、报名参会:http://simg.instrument.com.cn/meeting/images/20100414/baoming.jpg4、参与互动:本次讲座采取网络讲堂直播模式,欢迎大家积极发言提问。 *参会期间您还可以将有疑问的数据通过上传的形式给老师予以展示,并寻求解答*5、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6、参加奖励:报名且参与讲座的人将每人奖励5--50分不等的奖励。7、提问时间:现在就可以在此帖提问啦,截至2011年5月27日8、会议进入:2011年5月27日14:00点就可以进入会议室9、开课时间:2011年5月27日14:3010、特别说明:报名并通过审核将会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您已注册培训课程),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webinar/20110223/images/zb_11.gif注意:由于参会名额有限,如您通过审核,请您珍惜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按时参加会议。如您临时有事无法参会,请您进入报名页面请假。无故不参会将会影响您下一次的参会报名。快来参加吧:我要报名》》》快来提问吧:我要提问》》》

  • 食品、生物、药物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汇总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1、富集浓缩被测痕量组分(ppm,ppb, ppt 级)的作用,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最小检测限。2、消除基体对测定的干扰,提高方法的选择性3、使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便于测定的溶液形式4、通过衍生化的前处理方法,可以使一些在正常检测器上没有响应或响应值较低的化合物转化为具有很高效应值的化合物。5、样品经前处理后就变得容易保存和运输6、可以除去对仪器或分析系统有害的物质,如强酸或强碱性物质,如生物大分子等,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使分析测定能长期保持在稳定、可靠的状态下进行。有哪些要求?1.样品是否要预处理,如何进行预处理,采样何种方法,应根据样品的性状、检验的要求和所用分析仪器的性能第方面加以考虑。 2.应尽量不用或少使用预处理,以便减少操作步骤,加快分析速度,也可减少预处理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引入污染、待测物损失等。3.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4.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5.试剂的消耗应尽可能少,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少。食品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为食品检验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缩短样品的前处理时间,是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提高检验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前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了四种方法在食品金属检验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食品检验工作者选取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1、湿消化法 湿消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测定。湿法消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实用性强,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用该方法消化。 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控制好消化温度,大部分元素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损失。例如,在测定酱油中的砷含量时采用湿法消化加入了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和硫酸,加标回收率为95%以上。即便像“汞”等极易挥发的元素,只要正确掌握消化温度,也不会有损失。 但是湿消化法也有一定的缺陷:样品氧化时间较长,且实验过程中一次不能消化超过10个样品。其次,样品消化时常使用的试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硫酸都是具有腐蚀性且比较危险的。由于氧化反应过程中加入了浓酸,这些酸可能会对仪器产生损害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消解结束后需要排酸。2、干法灰化法 干法灰化具有操作简单,并且可以一次处理大批量样品的优点。但是干法灰化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由于灰化温度比较高,一般都在500摄氏度左右,可能会有部分元素因为蒸发而损失掉,从而导致元素的部分损失。其次,实验过程比较长,样品碳化时间需要1个小时左右,灰化时间在4-6小时之间,中途如果灰化效果不好还需要加入助灰化剂。3、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是指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激活反应能力,使样品温度升高,同时采用密封装置,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达到使样品中有机物质分解的目的。 消化时间短,比传统的加热方式既快速又效率高,消化时间只需数十分钟,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缩短样品制备的时间,与此同时微波消解还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使制样精度更高; 微波消化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易挥发元素损失少,回收率高,耗酸量减少(3-5ml),空白值大为降低,从而挺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使用的是微波加热,实验过程中要防止微波的泄露。4、酸提取法 酸提取是指选用某种酸将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提取出来。与上面三种方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并没有破样品里的有机物质,而是直接用酸提取,因此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的优点 同时由于该方法不需要加热,因此也就避免了待测元素的损失。 总的来说,湿消化法为经典的消化方法,灰化法耗时长,且易引起待测元素的污染和损失,微波消解法具有待测元素不易损失的优点,但是处理成本较高,同时应注意操作安全。酸提取法直接进样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污染环境、避免被测元素的挥发损失等优点,但只能应用于部分分析技术,食品检验工作者可以根据样品种类和实验室条件综合考虑采用何种前处理方法。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1.样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应该依据生物样品的类型。例如,血浆或血清需除蛋白,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物中释出;唾液样品则主要采用离心沉淀除去粘蛋白;尿液样品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出,当原型药物排泄在尿中时,可简单地用水稀释一定倍数后进行测定。2.样品于测定前是否需要纯化以及纯化到什么程度均与其后采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当初步除去主要干扰物质之后即可直接测定微量样品;而对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至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防止蛋白质等杂质沉积在色谱柱上,上柱前需对生物样品进行去蛋白,有时对被测组分进行提取、制备衍生物等前处理。药物分析中样品前处理 根据被测定药物的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等,采取相应的前处理方法。药物在样品中的浓度相差很大,浓度大的样品,对前处理要求可稍低;浓度越低则样品前处理要求越高。在测定药物及其代谢物时,样品的前处理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少数情况,将体液经简单处理后进行直接测定外,一般要在测定之前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即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1.GC中化学衍生化法:药物的化学衍生化前处理对GC十分必要,衍生化可使药物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变成无极性的、易于挥发的药物,从而使GC的温度不必很高即可适合GC的分析要求。主要的衍生化反应有烷基化、酰化、硅烷化等。其中已硅烷化用得最广泛。 异构体的分离也是十分重要的。分离光学异构体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不对称试剂,使其生成非对映异构体衍生物,然后用GC法或HPLC法进行分析测定。2.HPLC中化学衍生化法:当采用HPLC法时,其衍生化目的是为了提高药物的检测灵敏度。一些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或者摩尔吸收系数小的药物,可以使其与衍生成对可见-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具有高灵敏度的衍生物。、环境样品前处理 在现代环境检测和分析领域中,各种现代化分析仪器和测试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已经可以做到即时、在线、灵敏地分析痕量的多种环境样本,这充分得益于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样品采集及预处理一直是制约环境化学发展的瓶颈。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存在耗时长、精密度及重现性差、难于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大量使用有毒溶剂等不利因素。环境化学工作者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改进并创新了一系列的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吹扫捕集、加速溶剂萃取等现已应用较多的现代环境前处理方法。1、吹扫捕集(PT) 吹扫捕集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取样少,富集效率高,适合于大多数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富集。 吹扫

  • 【资料】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资料】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301838_141302_162667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301838_141303_1626679_3.jpg[/img][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1304]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url]

  • 【会议报道】迪马科技助力样品制备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技术交流会

    【会议报道】迪马科技助力样品制备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技术交流会

    2011年8月31日“样品制备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4号馆第二会议室举行,本次大会围绕样品制备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展开,分别涉及“食品安全检测、中草药农药残留、固相萃取、塑化剂分析、GPC、微波消解”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农业部、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院所及仪器厂商代表100余人参加。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张庆和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潘灿平、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王璞、清华大学丁明玉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相继作了大会报告。 《Dikma ProElut固相萃取技术及应用》技术报告于下午1:15开始,就迪马科技目前在固相萃取技术方面取得的各项成果与在中科院、质检、农科院、高校等部门和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分析工作的50多位同仁进行了深入交流。报告重点介绍了迪马科技的Dikma ProElut系列固相萃取柱独有的技术特点和填料类型,以及目前已开发的多种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分析检测的重点解决方案。在迪马,不仅可以得到准确的选柱建议,还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供参考。本次报告成功地促进了与会同仁对Dikma ProElut固相萃取柱的了解,同时迪马强大的技术后盾为分析检测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126_314524_1987954_3.jpg《Dikma ProElut 固相萃取技术及应用》技术报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127_314525_1987954_3.jpg技术讲座现场 迪马科技一直致力于为从事色谱分析技术工作者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在当下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国人谈食色变之时,迪马科技隆重推出Dikma ProElut SPE固相萃取应用手册(第四版),内容除包含固相萃取过程涉及的作用力,固相萃取柱的类型介绍、通用操作方法,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技术参考资料外;重点将农残、兽残、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环境污染物,生物医药代谢物的检测等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囊括进来,可谓是您开展样品前处理工作的参考书。免费索取SPE固相萃取应用手册(第四版)——欢迎拨打021-60904761或 Email至csr_wu@lab-partner.net

  • 【新春首场在线讲座48期】-应对21世纪生物分析挑战之LCMSMS技术及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与方法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2_630220_1632253_3.gif【在线讲座48期】如何应对21世纪生物分析领域的挑战—最新LCMSMS 技术介绍及寻求最适合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与方法 主讲人:李龙 庄淑萁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活动时间:2011年2月28日 下午 2:00李 龙 简介2009年加入沃特世公司,在药物分析领域工作经验超过10年,从2004年开始从事DMPK研究工作,对LCMS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庄淑萁简介2008年加入Waters公司,一直从事消耗品市场与技术支持,熟悉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柱选择和液相方法开发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2_630220_1632253_3.gif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参加。2、参加及审核人数限制:限制参会人数为150人,审核人数75人。(先到先得!审核按照报名顺序进行~审核人数满后将不再接受报名。报名成功后需经过审核,审核后临时不能参加请回帖说明,无故未参加者将扣50积分)3、观看方法:点击观看4、参与互动:本次讲座采取网络讲堂直播模式,欢迎大家积极发言提问。  5、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6、参加奖励:报名且参与讲座的人将每人奖励5--50分不等的奖励。  7、提问时间:现在就可以在此帖提问啦,截至2011年2月28日  8、会议进入:2011年2月28日13:30可以进入会议室9、开课时间:2011年2月28日14:0010、特别说明:注意!只有先申请报名,待审核完才能进入会议室。报名并通过审核将会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您已注册培训课程),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注意: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哦~非网站用户将不予以通过哦!快来参加吧:我要报名》》》快来提问吧:我要提问》》》

  • 新书简介:《分析样品预处理及分离技术》(第2版)

    编辑推荐:1.系统全面介绍了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方法;2.本次修订增加了实际样品处理技术、生物样品的沉淀技术、溶剂萃取新技术、微萃取技术等内容;3.适合从事分析检测的初学者阅读.内容简介:全书对样品的预处理和分离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讲述,主要内容有分析样品的准备与预处理、沉淀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分离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泡沫浮选分离技术。此次修订增加了实际样品处理技术、生物样品的沉淀分离技术、溶剂萃取新技术、微萃取技术与加压及旋转薄层色谱分离技术等内容,也对第一版中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修订。但由于书中篇幅有限,书中只原则性介绍了相关内容,具体样品的处置还需进一步参考相关文献或技术手册。本书适用于各层次的分析测试工作者,也可供从事其他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目录:第一章 分析样品的准备与预处理/001第一节概述001一、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基本原则001二、样品制备与处理的注意事项004第二节试样的处理005一、无机样品的处理005二、有机样品的处理009三、生物样品的处理010第三节微波及超声波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012一、微波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012二、超声波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015第四节实际样品处理技术018一、大气样品处理技术018二、水样品处理技术019三、土壤样品处理技术020四、有机及生物样品处理技术021第二章 沉淀分离技术/027第一节沉淀分离技术概述027第二节无机沉淀分离法028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028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032三、其他沉淀分离法033第三节有机沉淀分离法033一、生成螯合物的沉淀分离体系034二、生成缔合物的沉淀分离体系036三、生成三元配合物的沉淀分离体系036第四节均相沉淀及共沉淀分离法037一、均相沉淀分离法037二、共沉淀分离法039第五节生物样品的沉淀分离技术043一、等电点沉析044二、盐析沉淀045三、有机溶剂沉析049四、有机聚合物沉析051五、其他沉析技术052第三章 萃取分离技术/055第一节溶剂萃取分离技术055一、溶剂萃取分离基本原理056二、重要的萃取体系060三、有机物的萃取077四、萃取方式与装置079第二节溶剂萃取新技术083一、快速萃取技术083二、反胶团溶剂萃取技术085三、离子液体萃取技术088四、双水相萃取技术090五、微波萃取及超声萃取技术092六、电泳萃取技术097第三节固相萃取技术098一、固相萃取基本原理098二、固相萃取的吸附剂099三、固相萃取装置100四、固相萃取的操作程序100五、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101第四节微萃取技术102一、分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微萃取技术102二、分子印迹微萃取技术105三、固相微萃取技术107第五节萃取分离的实际应用110一、应用溶剂萃取分离干扰物质110二、萃取联用分析111三、萃取分离其他示例111第四章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116第一节概述116第二节离子交换剂的结构、性质和分类117一、离子交换剂的结构和性质117二、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用途120第三节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124一、Donnan理论124二、交换反应过程及离子交换选择系数125第四节离子交换的分离操作方法128一、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及预处理128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131第五节离子交换分离的实际应用135一、去离子水的制备135二、痕量元素的预富集136三、性质相似离子间的彼此分离137四、生物大分子分离137第五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分离技术/139第一节概述139第二节常压柱色谱分离法140一、吸附柱色谱分离140二、分配柱色谱分离144三、柱色谱分离的操作145第三节平面色谱分离技术146一、纸色谱分离技术146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150三、加压及旋转薄层色谱分离技术174第四节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分离技术177一、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分离技术177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分离技术185三、离子对色谱分离技术189四、凝胶色谱分离技术191五、亲和色谱分离技术192六、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194第六章 电泳分离技术/197第一节电泳的基本原理197一、电泳迁移率197二、影响迁移率的因素198第二节常用电泳分离技术199一、区带电泳200二、等电聚焦电泳205三、等速电泳206四、毛细管电泳207第三节电泳分析应用210一、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210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211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211四、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211五、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212六、在动物和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12第七章 膜分离技术/213第一节概述213第二节膜分离的基本原理214一、反渗透分离法基本原理214二、纳滤分离的基本原理215三、微孔过滤基本原理215四、透析分离基本原理216五、电渗析分离基本原理216六、液膜分离法基本原理217第三节膜材料和膜组件220一、板框式膜组件220二、圆管式膜组件222三、螺旋卷式膜组件223四、中空纤维式膜组件225第四节膜分离技术及应用226一、膜分离的基本流程226二、膜分离的应用227第八章泡沫浮选分离技术/233第一节概述233第二节浮选装置和操作235第三节离子浮选法236第四节沉淀浮选法238一、氢氧化物沉淀浮选238二、有机试剂沉淀浮选239第五节溶剂浮选法240………[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222109101470_6913_1626119_3.png[/img]

  • 【原创】[胖记原创]固相萃取技术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

    [size=4]在2003版的“食品卫生检测方法”标准系列中,有一个较大的改动就是很多项目,尤其是农药项目的前处理普遍使用了固相萃取技术(详见表1 )。现针对这一技术的原理、使用和误区进行探讨。 一.固相萃取技术简介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技术,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其具有高效、可靠、消耗试剂少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液-液萃取而成为样品前处理的有效手段。 一些传统的介绍SPE的书籍将其归于一个液相色谱的原理,这其实是引起使用不当的主要源由之一。把SPE小柱看作一根液相色谱柱,不如把它看成单纯的萃取剂更合适,因为:液相色谱的重点在于分离,而SPE的重点在于萃取。 固相萃取技术在样品处理中的作用分两种:一是净化,二是富集,这两种作用可能同时存在。 固体萃取和液-液萃取相比,其长处在于方便和消耗试剂少,短处在于批次间的重复性难以保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液体试剂的重复性好,只要其纯度可靠,不同年代的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是可靠的。而固体萃取剂就算保证了纯度外,还存在着颗粒度的差异,外形的差异等液体试剂不存在的且难以衡量的因素,不同年代不同批号的萃取性质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 从理论上和厂家宣传来看,固相萃取应该在色谱分析的前处理上得到很好的应用:有机溶剂用得很少,可批量处理样品,既可富集,又能除杂质,给人印象是前处理的革命性进步。然而现实情况,起码在国内,虽然推广了多年,实际应用还是相当有限。 SPE应用得不广,与我们的使用方式和期望有关,也与它本身的局限有关。对于供应商来说,从经济利益出发,向来都是忽略固相萃取的局限与不足。固相萃取可以作为前处理手段的一个很好补充,但是在使用时,一定要清醒知道到它的优点和缺点,注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固相萃取的应用优势 在什么项目的前处理适合使用固相萃取技术,即用固相萃取会比普通的溶剂萃取更理想,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水中有机物的前处理。 此类常规处理基本上是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振荡萃取,用固相萃取的优势在于(1) 可以定量地重复前处理过程。 溶剂振荡的操作一般只能要求到控制时间的程度,却无法控制振荡频率,强度,动作,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振荡动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也很难保证始终划一的动作。所以说,溶液萃取的动作是不定量,不能重复的。 而在应用固相萃取时,比较容易保持过柱和洗脱速度的均一和稳定,因此,固相萃取的萃取过程是可以重复,可定量的。(2) 现场处理。 水中有机物的分析有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瓶颈。即有机物在池塘水库等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一旦进入采样瓶这个小环境中,就会迅速发生变化,所以很多水的有机物分析方法要求即采即分析,最多不能超过4 个小时,可一般的情况是,从取水回到实验室的时间就远远不止4 小时了,样品发生了变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可想而知。 如果引入固相萃取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体积小,易于携带,完全可以做到在现场一边采样,一边进行前处理。采样者带回实验室的是固相萃取柱,而不是水样。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处理的是真正成份稳定的水样。 从实际应用来说,在水的检测中用固相萃取技术取代传统液液萃取还有相当的工作需要摸索,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但是其发展的前景很值得看好。 (3) 有机试剂消耗量的减少。 在处理水样时,如果用固相萃取,则只需要在洗脱时用到有机溶剂,用量比传统液液萃取要少数十倍以上。对于实验者的人身保护和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批量生物材料的药物成分萃取 这是固相萃取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成功的范例,主要是指在医院中检测血样和尿样时的前处理工作,由于对药物成份的吸附是固相萃取的优势,加上样品单一,组成固定,在确定方法后很适合大规模批量的净化操作。 (三)免疫亲和固相萃取。 萃取的理想状态就是特异性富集或特异性排斥,可是不论是溶液萃取还是固相萃取,基本上是相似相溶的,最多做到“某一类”层次上的萃取,而无法达到“某一种”层次的萃取。 在固相萃取柱的基础上加上免疫亲和技术,可以利用其生物特异性选择吸附,能够达到近于理论的完美萃取。 实际困难在于虽然其概念很好,但是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可供应用的更少。 三、固相萃取的应用局限性 (1)样品局限性 固相萃取不适于处理固体样品。对于固体,必须将其先制备为液体形态才能进行固相萃取操作,这一点就远不如液体萃取了。 即使是液体样品,固相萃取也有其额外的苛刻要求,即液体必须洁净度高,不能有悬浮物或其它固体颗粒,否则会在柱前形成堵塞,无法继续过柱及洗脱操作。所以固体样品要制备成液体,液体样品最好还要过滤。相比来说,溶剂萃取就不存在这个麻烦,稍脏点也影响不大。 (2)结构局限性固相萃取柱的结构很简单,除了塑料管,只有筛板和填料了。就这简单的结构,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矛盾,一些我们在用溶剂萃取时永远不会遇到的矛盾。 矛盾1 液面的问题。 当我们进行活化、净化,洗脱等典型的固相萃取操作时,会使用不同溶剂,这时的操作要求在液面下降到筛板时换加不同溶剂,加得太晚,会使填料中干涸产生气泡,影响结果的稳定性(甚至会因为溶液的张力问题而使液面无法下降)。相反,如果加得太晚,会使加入溶液和在筛板上的原有溶液混合,产生一个其实是我们不希望存在的、无法预料极性的新洗脱液,使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加液加到筛板,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单独做一个样品可以紧盯液面操作。但是在批量操作时只会顾此失彼,固相萃取技术实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可以方便可靠地批量处理样品,如果这个意义削弱的话,其实用性也就大大降低。 液面问题是制约固相萃取应用成功的主要瓶颈,虽隐蔽却无法回避。[/size]

  • 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管理

    [align=center] [/align] 在实验室管理中,应用现代技术对样品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已成为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和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实验室样品管理,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 样品标识与追踪 利用条形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为每个样品分配唯一标识符,并贯穿于样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不仅能够确保样品的准确追踪,还能在样品流转过程中减少人为错误。通过扫描技术,实验室人员可以迅速获取样品信息,如来源、状态、检测项目等,提高样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样品存储与管理系统 引入智能试剂柜或样品管理系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样品存储环境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这些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温湿度、记录存取状态、自动盘点库存,并提供预警功能,确保样品在最佳条件下保存。同时,通过数字化管理,实验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样品信息,优化样品存放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3. 样品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等软件平台,对样品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这些系统能够自动化处理样品测试数据,生成报告,并提供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快速获取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为科研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LIMS系统还支持自定义报表与报告,满足不同实验项目的需求。 4. 样品安全与保密 结合生物识别、权限控制等安全技术,确保样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样品信息,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篡改。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样品管理流程优化 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优化样品管理流程,减少人工干预和重复劳动。例如,利用自动化样品处理设备提高样品前处理效率;通过在线审批流程加速样品流转速度;通过智能提醒功能确保样品按时送检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实验室整体运营效率,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支持。 总之,应用现代技术对实验室样品进行管理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和科研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自动识别技术、智能存储与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安全保密措施等手段,实验室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全面、高效、安全管理,为科研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 【我们不一YOUNG】高分辨分离分析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align=center][size=18px]高分辨分离分析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size][/align][size=18px][font=&]前言[/font][font=&]食品安全与质量对全球经济、人类健康和国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微生物病原体、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农/兽药,甚至食品包装材料微塑料成分等多种痕量污染物的快速鉴别成为现代社会食品安全分析的一大挑战。除了食品化学污染外,食品还面临着非法掺假、降解变质等,虽然传统技术(如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可以实现食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检测,但繁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分离、提取、净化、富集等)已不适用于当代食品检测学中对风险物质的快速高通量筛查。[/font][font=&]因此,针对复杂化学混合物中分子离子的筛选,离子迁移谱(IMS)作为一种快速分离技术,新增了一维离子淌度信息——碰撞横截面积,其测量与气态离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电荷有关,不受样品基质影响,检测信噪比也有所提高,因此能够有效分辨同分异构体、多电荷态物质等。同时高分辨MS作为分析复杂样品的常用设备,具有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进行多组分分析的优点,且各种类型的离子碰撞解离技术极大地扩展了MS在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一方面,质谱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程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中未知风险成分的高分辨筛查与预测能力 另一方面,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法(AMS)作为传统MS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突破,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复杂样品直接分析方法,因此成为高通量定性分析、无损反应监测的绝佳选择。[/font][font=&]高分辨MS作为实验室仪器在分析应用领域有着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能随时移动等局限性,因此无法在食品环境污染、食品风险因子、突发应急监测等需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的领域得到有效应用。目前质谱仪器正向高效率、便携化、可视化方面发展,出现了微型质谱仪。未来开发无需样品前处理、可由非专业人员操作、具备高分辨分离分析性能的微型质谱仪,对满足原位、实时、无损的食品现场快检十分重要。[/font][font=&]本文重点概述了近十年高分辨分离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分别通过在线质谱耦合技术、高分辨筛查技术以及微型质谱仪3大领域展开介绍,并对食品安全检测新装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font][font=&]1、 在线质谱耦合技术[/font][font=&]MS是在线过程优化和智能控制的基本仪器,在线质谱法的优势是能够表征化学反应过程,如化学产物和杂质的形成以及底物的消耗,在线质谱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检测技术,已由推测化学反应机理研究逐渐向痕量物质的实时快速检测和准确定量方面应用。为了实现各种设备与质谱的在线联用,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两个设备之间开发合适的接口,以解决大气压气流对质谱检测器造成的真空冲击。目前MS已实现与色谱分离技术(例如超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但涉及富集提取-色谱分离-质谱检测的耗时过程。然而,随着IMS与AMS的出现与发展,在线质谱法有了新的可供选择的耦合方式,并已有成功应用于小型化设备现场分析的案例。[/font][font=&]1.1 离子迁移谱法[/font][font=&]1.1.1 漂移管离子迁移谱法[/font][font=&]1.1.2 吸入离子迁移谱法[/font][font=&]1.1.3 场不对称形离子迁移谱法[/font][font=&]1.1.4 行波离子迁移谱法[/font][font=&]1.1.5 捕获离子迁移谱法[/font][font=&]1.2 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法[/font][font=&]1.2.1 喷雾电离[/font][font=&]1.2.2 电场电离[/font][font=&]1.2.3 光电离[/font][font=&]1.2.4 热电离[/font][font=&]2、高分辨筛查技术[/font][font=&]高分辨筛查技术一般分为靶向筛查和非靶向筛查,靶向筛查可减少一定干扰离子的存在,但不适合在复杂食品样品中发现潜在风险化合物 非靶向筛查可获得样本所有离子的碎片信息,更适合复杂样本的高通量筛查分析。但由于样品制备、有机溶剂、采集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差异,不同高分辨MS用于筛查风险物质的方法准确性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构建高质量质谱数据库,尽可能去除不同仪器与实验操作的干扰,减少对参考标准品的依赖,对未知化合物的有效筛查至关重要。[/font][font=&]2.1 质谱数据库[/font][font=&]2.2 质谱预测[/font][font=&]3 、微型质谱仪[/font][font=&]微型质谱仪在保留完整质谱功能的同时,去除了繁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具有更低的功耗特性,也更具有价格优势。为了适应现场监测的便携性,分析仪器的小型化与AMS分离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许多科学领域的关注点,让大多数样品在现场电离,更适用于非专业操作者使用。与实验室大型质谱仪要求的高真空系统相比,微型质谱仪既可以耦合非敞开式电离源,也可以耦合敞开式电离源。因此真空系统和大气压接口的设计成为各种类型微型质谱仪研制的关键。[/font][font=&]总结与展望[/font][font=&]随着多种MS新技术的发展,数据库以及机器预测范围的大幅增加,未来研制出具备高分辨分离分析性能、集在线质谱耦合技术与高分辨筛查技术于一身的微型质谱仪十分可能。虽然微型质谱仪已在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包括:[/font][font=&](a)非均相样品的采样与分析 [/font][font=&](b)复杂样品成分导致的离子抑制影响定量准确性 、(c)大气压气流对质谱检测器造成的真空冲击 [/font][font=&](d)检测受到温度、湿度、样品接触面积等因素影响较大。[/font][font=&]以上干扰均可能导致食品风险控制中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研发新型高选择性表面功能化改性材料,定向偶联到厘米级电离芯片上,实现微型质谱仪富集-分离-电离的一体化,可有效消除基质干扰,提高原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研制具有稳定梯度压力分布的小型多级真空系统以及低气压下的高效离子传输与聚焦技术,对实现快速、稳定、高灵敏、高分辨率的小型原位装置十分必要。[/font][/size]

  • 【“仪”起享奥运】固体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的预处理技术与方法

    [font=宋体]对样品中的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样品的预处理是微量元素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随着检测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对样品制备也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其中干法灰化和湿法消解是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微波消解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消解方法。[/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1[/font][font=宋体]、三种预处理方法原理比较[/font][font=宋体]干法灰化原理:将样品置于坩埚内,先在电热板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成分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于高温炉中,于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分解、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用适当溶剂溶解后即为无机成分。[/font][font=宋体]湿法消解原理:在样品中加入强酸,加热消解,利用强酸的氧化性与酸性,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分析物质及共存离子转化为无机物状态,以稳定的化学形式存在于澄清溶液中。[/font][font=宋体]微波消解原理:将样品置于消解罐中,加人适量酸[/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 ([/font][font=宋体]通常选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 HNO3[/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CI[/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F[/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2O2[/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font][font=宋体],罐盖盖好,放入炉中。当微波通过样品时,加入的极性溶剂在微波电场作用下,随微波频率快速变换取向,分子或离子间产生高速的碰撞与磨擦,总能量增加,使样品温度急剧上升。样品与溶剂在此高温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并在密闭的消解罐内形成压力。样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表层搅动并破裂,不断产生新的样品表面与溶剂接触,直到样品完全溶解。[/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2[/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3[/font][font=宋体]种预处理方法优缺点比较[/font][table=465][tr][td][font=宋体]比较参数[/font][/td][td][font=宋体]干法灰化[/font][/td][td][font=宋体]湿法消解[/font][/td][td][font=宋体]微波消解[/font][/td][/tr][tr][td][font=宋体]试剂用量[/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mL)[/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1~2[/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5~6[/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5~6[/font][/td][/tr][tr][td][font=宋体]消解时间[/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4~6[/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6~8[/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1~2[/font][/td][/tr][tr][td][font=宋体]消解程度[/font][/td][td][font=宋体]消解完全[/font][/td][td][font=宋体]消解完全[/font][/td][td][font=宋体]消解完全[/font][/td][/tr][tr][td][font=宋体]通量[/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font][font=宋体]个[/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10~20[/font][/td][td][font=Symbol][font=Arial, 微软雅黑 !important]3[/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20[/font][/td][td][font=宋体]取决仪器型号,通常[/font][font=Symbol][font=Arial, 微软雅黑 !important]3[/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40[/font][/td][/tr][tr][td][font=宋体]能量消耗[/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kW)[/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10~16[/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16~20[/font][/td][td][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2~4[/font][/td][/tr][tr][td][font=宋体]污染程度[/font][/td][td][font=宋体]较小[/font][/td][td][font=宋体]大[/font][/td][td][font=宋体]小[/font][/td][/tr][tr][td][font=宋体]应用范围[/font][/td][td][font=宋体]不适合高温易挥发元素[/font][/td][td][font=宋体]不适合高温易挥发元素[/font][/td][td][font=宋体]绝大多数元素[/font][/td][/tr][/table][font=宋体]微波消解是一种崭新、高效、高速、节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空白值低、干扰小、高通量、消解时间短、能量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等干法消解和湿法消解不可比拟的优点,尤其解决了难消解样品(高蛋白、高脂肪类)和易挥发元素([/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As[/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g [/font][font=宋体]等)的制备难题。但是,对于有机成分含量高的样品,如油、酒等,易产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消解罐的泄压甚至损坏,此类样品不宜采用微波消解。[/font][font=宋体]干法消解具有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污染程度较小等优点,因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空白值低,样品经灼烧后灰分体积很少,故样品称样量可较大,可富集被测元素,降低检测限,消解效果比湿法消解好。但干法消解耗用时间较长,能量消耗较大,高温易造成易挥发元素([/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As[/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g [/font][font=宋体]等)的损失,坩埚对被测元素有一定吸留作用,致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font][font=宋体]湿法消解通用性较强,高通量,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操作。缺点是:试剂用量较多,空白值偏高;消解时间长;消解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高温易造成易挥发元素([/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As[/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serif]Hg [/font][font=宋体]等)的损失;能量消耗大;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消解过程在敞开体系中进行,易造成交叉污染。[/font][font=宋体]综上所述,微波消解是一种非常适合固体样品前处理的消解方法。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消解技术在样品分析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ont]

  • 【转帖】[胖记原创]固相萃取技术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

    转帖:[胖记原创]固相萃取技术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表于: 2008-1-02 11:21 作者: 胖丁丁 来源: 桃源 在2003版的“食品卫生检测方法”标准系列中,有一个较大的改动就是很多项目,尤其是农药项目的前处理普遍使用了固相萃取技术(详见表1 )。现针对这一技术的原理、使用和误区进行探讨。一.固相萃取技术简介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技术,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其具有高效、可靠、消耗试剂少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液-液萃取而成为样品前处理的有效手段。一些传统的介绍SPE的书籍将其归于一个液相色谱的原理,这其实是引起使用不当的主要源由之一。把SPE小柱看作一根液相色谱柱,不如把它看成单纯的萃取剂更合适,因为:液相色谱的重点在于分离,而SPE的重点在于萃取。固相萃取技术在样品处理中的作用分两种:一是净化,二是富集,这两种作用可能同时存在。固体萃取和液-液萃取相比,其长处在于方便和消耗试剂少,短处在于批次间的重复性难以保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液体试剂的重复性好,只要其纯度可靠,不同年代的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是可靠的。而固体萃取剂就算保证了纯度外,还存在着颗粒度的差异,外形的差异等液体试剂不存在的且难以衡量的因素,不同年代不同批号的萃取性质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从理论上和厂家宣传来看,固相萃取应该在色谱分析的前处理上得到很好的应用:有机溶剂用得很少,可批量处理样品,既可富集,又能除杂质,给人印象是前处理的革命性进步。然而现实情况,起码在国内,虽然推广了多年,实际应用还是相当有限。SPE应用得不广,与我们的使用方式和期望有关,也与它本身的局限有关。对于供应商来说,从经济利益出发,向来都是忽略固相萃取的局限与不足。固相萃取可以作为前处理手段的一个很好补充,但是在使用时,一定要清醒知道到它的优点和缺点,注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二、固相萃取的应用优势在什么项目的前处理适合使用固相萃取技术,即用固相萃取会比普通的溶剂萃取更理想,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一) 水中有机物的前处理。此类常规处理基本上是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振荡萃取,用固相萃取的优势在于(1) 可以定量地重复前处理过程。溶剂振荡的操作一般只能要求到控制时间的程度,却无法控制振荡频率,强度,动作,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振荡动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也很难保证始终划一的动作。所以说,溶液萃取的动作是不定量,不能重复的。而在应用固相萃取时,比较容易保持过柱和洗脱速度的均一和稳定,因此,固相萃取的萃取过程是可以重复,可定量的。(2) 现场处理。水中有机物的分析有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瓶颈。即有机物在池塘水库等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一旦进入采样瓶这个小环境中,就会迅速发生变化,所以很多水的有机物分析方法要求即采即分析,最多不能超过4 个小时,可一般的情况是,从取水回到实验室的时间就远远不止4 小时了,样品发生了变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可想而知。如果引入固相萃取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体积小,易于携带,完全可以做到在现场一边采样,一边进行前处理。采样者带回实验室的是固相萃取柱,而不是水样。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处理的是真正成份稳定的水样。从实际应用来说,在水的检测中用固相萃取技术取代传统液液萃取还有相当的工作需要摸索,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但是其发展的前景很值得看好。(3) 有机试剂消耗量的减少。在处理水样时,如果用固相萃取,则只需要在洗脱时用到有机溶剂,用量比传统液液萃取要少数十倍以上。对于实验者的人身保护和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二) 批量生物材料的药物成分萃取这是固相萃取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成功的范例,主要是指在医院中检测血样和尿样时的前处理工作,由于对药物成份的吸附是固相萃取的优势,加上样品单一,组成固定,在确定方法后很适合大规模批量的净化操作。(三)免疫亲和固相萃取。萃取的理想状态就是特异性富集或特异性排斥,可是不论是溶液萃取还是固相萃取,基本上是相似相溶的,最多做到“某一类”层次上的萃取,而无法达到“某一种”层次的萃取。在固相萃取柱的基础上加上免疫亲和技术,可以利用其生物特异性选择吸附,能够达到近于理论的完美萃取。实际困难在于虽然其概念很好,但是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可供应用的更少。

  • 【我们不一YOUNG】环境监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创新与优化

    [font=&][color=#666666]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在环境监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通过提取、净化和富集样品来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和灵敏度。然而,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操作复杂、耗时长、样品损失大等。因此,寻求新的创新与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过去几年里,许多新兴前处理技术已经被引入到环境监测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则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结合自己的认知与实践,针对环境监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及优化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color][/font]

  • 生物祥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祥品分析前处理技术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样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应该依据生物样品的类型。例如,血浆或血清需除蛋白,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物中释出;唾液样品则主要采用离心沉淀除去粘蛋白;尿液样品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出,当原型药物排泄在尿中时,可简单地用水稀释一定倍数后进行测定。根据被测定药物的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等,采取相应的前处理方法。例如,药物的酸碱性(pka)、溶解性质涉及到药物的提取手段;是否具有挥发性涉及到能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光谱特性及官能团性质涉及到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制成衍生物及应用特殊检测器的可能性。药物在样品中的浓度相差很大,浓度大的样品,对前处理要求可稍低;浓度越低则样品前处理要求越高。此外,药物在体内常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其中一些代谢物仍具有药理活性,需要与原型药分别测定,因而也要了解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和药物动力学特性。样品于测定前是否需要纯化以及纯化到什么程度均与其后采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即纯化程度与所用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分离能力、检测系统对不纯样品污染的耐受程度等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当初步除去主要干扰物质之后即可直接测定微量样品;而对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至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防止蛋白质等杂质沉积在色谱柱上,上柱前需对生物样品进行去蛋白,有时对被测组分进行提取、制备衍生物等前处理。下图大致反映了检测方法与样品前处理要求的相三关系。样品处理步骤与分析方法的选择(一)去除蛋白质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 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含药物的血浆或血清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3)时,就可以将90%以上的蛋白质除去。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不同时,析出的蛋白质形状亦不同;并且所得上清液的pH值也稍有差别,如用乙腈或甲醇时,上清液pH为8.5~9.5,用乙醇或丙酮时,上清液pH为9~10。操作时,将水溶性有机溶剂与血浆或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作为样品。通常分离血浆或血清用的离心机(3000r/min)不能将蛋白质沉淀完全,而采用超速离心机(10000r/min)离心1~2min便可将析出的蛋白质完全沉淀。离心时应用超速离心机专用的具塞塑料尖底管,可使析出的蛋白质牢固地粘在管底,便于上清液的吸取。2.加入中性盐 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操作时,如按血清与饱和硫酸铵的比例为1:2,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即可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所得上清液的pH为7.0~7.7这种利用盐析的方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用时,药物的回收率高,因而常常被采用。3.加入强酸 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含药物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就可以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取上清液作为样品。因加入了强酸,上清液呈酸性(pH0~4),在酸性下分解的药物不宜用本法除蛋白。过量的三氯醋酸可经煮沸,分解为氯仿和二氧化碳而被除去;也有用乙醚提取过量三氯醋酸的方法。过量的高氯酸可用碳酸钾、醋酸钾、氢氧化钠等中和,然后加乙醇使产生的高氯酸钾(钠)沉淀而被除去。偏磷酸及硫酸-钨酸可用同法除去。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当pH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金属阳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带阴电荷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的沉淀剂有CuSO4-NaWO4、ZnSO4-NaOH等。离心分离后所得的上清液pH分别为5.7~7.3和6.5~7.5。5.酶解法 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的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它不仅可使组织酶,并可使药物析出。枯草菌溶素是一种细菌性碱性蛋白分解酶,可在较宽的pH活圈(PH7.0~11.0)内使蛋白质的肽键降解,在50~60℃具有最大活力。酶解法操作简便。先将待测组织加Tris-缓冲液(pH 10·5)及酶,60℃培育1h,用玻璃棉过滤,得澄清滤液,即可供药物提取用。酶解法的优点是:可避兔某些药物在酸及高温下降解:对与蛋白质结合牢的药物(如保泰松、苯妥英纳),可显著改善回收率;可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酶解液而无乳化现象生成,当采用HPLC法检测时,无需再进行过多的净化操作。酶解法的主要问题是不适用于在碱性下易水解的药物。(二)缀合物的水解尿中药物多数呈缀合状态。一些含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的药物,可与内源性物质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醛酸甙缀合物;还有一些含酚羟基、芳胺及醇类药物与内源性物质硫酸形成硫酸酯缀合物。由于缀合物较原型药物具有较大的极性,不易被有机溶剂提取。为了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无论是直接测定或萃取分离之前,都需要将缀合物中的药物释出。有些药物仅需较温和条件即可使药物游离,有些则需较剧烈的方法,常用酸水解或酶水解的方法。酸水解时,可加入适量的盐酸液。至于酸的用量和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等条件,随药物的不同而异,这些条件应通过实验来确定。对于遇酸及受热不稳定的药物,可以用酶水解法。常用葡萄糖醛酸甙酶或硫酸酯酶或葡萄糖醛酸甙硫酸酯酶的混合酶。酶水解很少使被测药物或共存物发生降解。虽然酶水解的时间较常,以及由酶制剂带入的粘液蛋白可能导致乳化及色谱柱顶部阻塞的缺点,但仍被优先选用。(三)分离、纯化与浓集不管分析目的是什么,其选择性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因为内源性物质、代谢物或其它药物的干扰能影响分析结果。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样品的分析通常由两步组成: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浓集)和对最终提取物的仪器分析。前处理是为了除去介质中含有的大量内源性物质等杂质,提取出低浓度的被测药物,同时浓集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使其在所用分析技术的检测范围之内;分析的专属性也有部分取决于仪器分析这一步骤,但主要仍是样品的前处理。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提取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1.液-液提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相中的溶解度,而血样或尿样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而用有机溶剂提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质,从大量的样品中提取药物经浓集后作为分析用样品。应用本法时要考虑所选有机溶剂的特性、有机溶剂相和水相的体积及水相的pH值等。对所选用的有机溶剂,要求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浓集、挥散;与水不相混溶以及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等。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等。提取时所用的有机溶剂要适量。一般有机相与水相(体液样品)容积比为1:1或2:1。根据被测药物的性质及方法需要,可从实验中考察其用量与测定响应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有机溶剂的最佳用量。PH的影响在溶剂提取中十分重要。水相的pH随药物的理化性质的不同而异,但生物样品一般多在碱性下提取。这是因为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碱性物质,而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物质多是酸性的,一般不含脂溶性碱性物质,所以在碱性下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内源性杂质不会被提取出来。曾有人将空白血清分别与pH2、pH7、及PH13的缓冲液混后用乙醚提取,提取液用RP-HPLC(UV-220nm检测)测定色谱图时(图),发现在碱性(pH13)下提取液的杂质峰最少,而在中性及酸性下杂质峰显著多而强。当一些碱性药物在碱性pH不稳定时,则在近中性pH处用氯仿和异丙醇提取。而中性药物则在pH7附近提取(愚然它可在任一pH被提取)。 提取时于水相(体液样品)中加入有机溶剂后,一般只提取一次。个别情况下(如杂质不易除去),则须将第二次提取分离出的含药有机相,再用一定pH的水溶液反提取(back extraction),然后再从水相将药物提取到有机相。液-液提取法的优点在于它的选择性,这是依赖于有机溶剂的选择;药物能与多数内源性物质分离;而且在使用非专属性的光谱法分析时,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例如,如果一个亲脂性药物的代谢程度很大,它的代谢物与母体化合物具有同样的发色团,这些代谢物将极大地干扰测试。但如果采用一亲脂性溶剂进行提取,该药物能被选择性地提取,而将相对极性大的代谢物留在生物体液中。如果是色谱法,则可利用亲水性溶剂提取药物和代谢物,从而达到分离并共同测定的目的。但是,液-液提取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化合物。例如,极性大的药物通常不能用该法提取,但使用

  • 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年环境第一讲!还不快来?!

    [align=center][color=#ff0000][b][size=16px][size=18px][b]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b][/size][/size][/b][/color][/align][align=center][b][size=16px]举行时间:[color=#ff0000]2020[/color]年[color=#ff0000]1[/color]月[color=#ff0000]15[/color]日[color=#ff0000] 下午14:00[/color][/size][/b][/align][align=center]=======================================================================[/align] [b][size=16px][color=#ff6600]农晋琦(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深圳监测站 )[/color][/size][/b][size=16px][b][color=#ff6600]报告题目:[/color]水和污水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与应用[/b][/size][b][size=16px][color=#ff6600]报告简介:[/color]对目前国内外常用和先进的水和污水检测的前处理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概括,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一些较新、较前沿或较好的水质检测前处理技术,以便更好的进行选择与应用,促进检验检测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size][/b][align=center]=======================================================================[/align][b][size=16px][color=#ff6600]余玮(赛默飞)[/color][/size][size=16px][color=#ff6600]报告题目:[/color]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size][/b][align=left][size=16px][b][color=#ff6600]报告简介:[/color]一个样品分析的过程中,样品前处理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有的甚至可以占全程时间的70-80%,甚至更多。同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操作带来的误差,同时可以避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讲座将针对样品前处理前沿技术及应用进行探讨。内容包括: 1、赛默飞前处理设备特点及优势介绍; 2、赛默飞前处理设备典型应用实例。[/b][/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b][size=16px][color=#ff6600]蒋增辉(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color][/size][/b][align=left][b][size=16px][color=#ff6600]报告题目:[/color]水中两虫检测的前处理技术[/size][/b][/align][b][size=16px][color=#ff6600]报告简介:[/color]介绍水中两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现场快速采样方法,实验室淘洗、离心和浓缩步骤,总结和分析水中两虫检测的前处理关键技术。[/size][/b][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b][size=16px][color=#ff6600]马群飞(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lor][/size][/b][/align][align=left][b][size=16px][color=#ff6600]报告题目:[/color]环境微生物学检验的样品前处理[/size][/b][/align][b][size=16px][color=#ff6600]报告简介:[/color][/size][font=&][size=16px]针对水和空气等微生物样品采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讲解实验室为了保证满足质量控制要求而应采取的对策。[/size][/font][/b][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戳链接[/color][size=24px][color=#ff0000][b]免费[/b][/color][/size][color=#333333]报名~[/color][/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pqcl2020/[/url][/align]

  • 膜萃取和流动注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摘 要 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化学的瓶颈,它制约着相关学科如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是分析化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样品数量极多,且分析物含量越来越低、基体越来越复杂,迫切要求发展高通量、高选择性、高效率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自动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尤其是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分析界的关注。膜分离技术和流动注射(FI)技术的应用是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论文简要地概述了膜分离技术和FI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对膜萃取、FI液液萃取和FI高温反应等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连续流动液膜萃取(Continuous flow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CFLME),用于痕量极性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FLME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在线联用系统,用于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效灵敏测定。论文还发展了液液萃取、高温反应和样品背景吸收干扰的消除等几种FI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为FI应用于日常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一)提出了连续流动液膜萃取技术 支载液体膜(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SLM)萃取为三相系统,即在两水相(给体和受体)之间夹一有机相,有机相固着于多孔的憎水性膜上。SLM可以看作是萃取和反萃取两过程的结合,目标化合物先被萃入有机相,再经反萃取而富集于受体中。选择使用合适的条件如给体和受体的pH等,可使目标化合物获得很高的富集倍数。SLM具有有机溶剂用量少、富集倍数高、选择性高、操作简单并且可以方便地与分析仪器联用等优点,已用于环境及生物样品的在线预处理。SLM的缺点是液膜寿命有限,有机溶剂的选择范围比较窄,而且萃取速率较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将SLM与连续流动液液萃取结合,发展了一种新的膜萃取技术,并将其命名为“连续流动液膜萃取(CFLME)”。CFLME包含以下三个步骤:(1)将样品以一定的流速(2~3 mL/min)而有机相以极小的流速(一般0.05 mL/min)泵入萃取系统的给体通道中,进行连续流动液液萃取使分析物萃入有机相;(2)给体流入SLM萃取装置后,有机相在聚四氟乙烯膜表面形成有机溶剂液膜;(3)分析物透过液膜被反萃取并捕集于另一侧的受体溶液中。以甲磺隆等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及双酚-A等内分泌干扰物为模型化合物的研究表明,在各自优化条件下,CFLME在单位时间内的富集效率是SLM的3.5-200倍。甲磺隆经120分钟的萃取后可达到1000倍的富集倍数,而双酚-A经40分钟的萃取后则可达到200倍的富集倍数。研究表明,CFLME除拥有SLM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优点:由于有机溶剂在系统中连续流动,液膜长期稳定;理论上,只要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都可使用,从而拓宽了有机溶剂的选择使用范围;由于可使用极性有机溶剂,显著提高了极性化合物的萃取效率。CFLME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样品预处理平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二) 建立了连续流动液膜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系统 研究了将CFLME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水中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方法。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经在线萃取后富集于50 mL 缓冲溶液(受体)中,然后被自动转移至高效液相色谱进样阀的定量环,再经C18 分析柱分离测定。以二氯甲烷作为液膜时,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经过10分钟富集后即可达到100倍的富集倍数,检测限分别达到0.05和0.1 mg/L,消耗的实际样品的体积仅20 mL。而文献报道的SLM萃取法则要富集5小时才能达到相同的富集倍数。用本方法分析测定了海水、自来水和瓶装矿泉水,0.2 mg/L甲磺隆和0.4 mg/L 胺苯磺隆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3.0-94.7%和87.8-99.7%之间。本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样品预处理时间短,样品消耗量少。为测定地表水中ng/L级的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我们还建立了CFLME—C18预柱—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系统。磺酰脲类除草剂先经CFLME后被萃入960 µ L缓冲溶液(受体)中,再经在线中和后转移至C18预柱进行第二次富集,最后经C18分析柱分离测定。样品经过60 分钟的富集后,可达到5-50 ng/L的检测限。在50-100 ng/L 加标水平下,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地表水中的回收率在86.6-117%之间。与柱切换及固相萃取的对比研究表明,经CFLME富集后,样品的基体峰明显减小,即样品比较“干净”,不需进一步处理就可以获得较低的检测限。本方法的检测限比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时低200倍,为这类污染物的监测和环境毒理研究提供了高选择性、灵敏和廉价的测定方法。(三) 发展了流动注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 论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液液萃取、高温反应和样品背景吸收干扰的消除等FI在线样品预处理技术,成功地解决了FI分析实用化的某些技术难题,为FI应用于日常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论文研究了用FI微孔膜液液萃取技术,进行洗涤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日常测定的可行性。样品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给体中与次甲基蓝试剂形成离子缔合物,再透过聚四氟乙烯膜被萃入三氯甲烷受体中进行自动比色测定。实验优化了流路系统的一些参数,如微孔膜液液萃取单元的沟槽长度及微孔膜的孔径等。研究表明,当使用蠕动泵和置换瓶输送三氯甲烷时,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有限。但若每隔20 min校正一次系统,仍然可用于日常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2.0 m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样频率和检测限分别为50 样次/小时和0.1 mmol/L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N=3),相对标准偏差为1.8% (n=11)。用所建立的方法和标准Epton法分别测定了11种洗衣粉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所得结果一致,对偶-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建立了FI高温反应系统,用于合成洗涤剂中的总无机磷酸盐和正磷酸盐的自动分析。聚磷酸盐在2.5 mol/L硫酸和145℃高温条件下,经50秒自动在线水解即完全转化为正磷酸盐,再用FI—钼蓝显色法测定总无机磷酸盐;正磷酸盐则利用FI的动力学分辨技术,在其它磷酸盐共存下以钼蓝显色法直接测定。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成功地消除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比色测定的干扰。总无机磷酸盐和正磷酸盐进样频率分别为40和80样次/小时,远远高于现有的自动分析方法(20样次/小时),方法的灵敏度能够满足实际样品分析的要求。用本法和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总无机磷酸盐和正磷酸盐,所得结果一致。我们还将建立的高温反应系统应用于测定烟草中总还原糖。在110℃高温下,样品中的非还原糖如蔗糖等先在0.5 mol/L HCl中在线完全水解为还原糖,再在碱性条件下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钾,最后在室温下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普鲁士蓝并在690 nm处分光光度测定总还原糖的含量。选择适当的铁氰化钾及氢氧化钠浓度,可使葡萄糖和果糖与铁氰化钾的反应速率一致,从而保证总还原糖的准确测定。采用以碱性柠檬酸钠为载液的并合并带法,成功地避免了普鲁士蓝沉淀于流路系统管壁上造成的基线漂移。方法进样频率为40样次/小时,用于测定烟草浸提液中的总还原糖,结果满意。论文以硫氰酸汞光度法测定烟草中水溶性氯化物的为例,探索了用试剂注入FI技术消除样品背景吸收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7.5 mg/L Cl,检测限为0.02 mg/L Cl,相对标准偏差为0.1%,进样频率达到60样次/小时。用本法和膜渗析—FI法测定了烟草样品中的氯化物含量,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对偏差小于4.3%,对偶-t检验表明两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于不需要膜渗析装置,本方法的流路系统较现有的连续流动分析和FI方法简单,长期稳定性更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