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仪器信息网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专题为您整合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话题讨论。

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相关的资讯

  • “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启动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
    2008年11月27日“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启动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张丽萍、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科技条件处处长杨为进、中科院基础科学局数理处处长王永祥、区域中心筹建牵头单位物理所副所长沈保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王琛及区域中心相关单位的领导、科研人员出席了启动会。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是中科院技术支撑系统的重点建设内容,“十一五”期间中科院结合学科共性与区域特点,部署和启动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物理所是“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员单位。 会议由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张丽萍主持。张丽萍副局长首先介绍中科院建设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意义和思路,并对所有参与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表示感谢。物理所科技处长文亚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理部主任刘前分别代表“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了筹建工作报告。 会议上中科院基础科学局数理处处长王永祥代表局领导发表了讲话。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科技条件处处长杨为进就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说明。物理所副所长沈保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王琛分别就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发展设想进行了阐述。区域中心相关单位的领导也就关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出席启动会的领导 物理所科技处长文亚作“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工作报告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理部主任刘前作“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工作报
  • 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专家组现场考察平台核心设备&ld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dquo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中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区域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中心共有10家成员单位,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   目前,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正在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在这方面,中科院布局较早。早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中科院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科共性,就规划和部分启动了一批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有效推动了区域内研究所大型仪器设备的协作共享。   2014年4月14日,根据中科院统一布局,中科院北京纳米科学与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这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正式合并为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名称暂定),将由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其中,中科院物理所担任牵头单位。   这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在中科院与北京怀柔区科技服务双向对接会上,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长文亚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相关情况。   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ldquo 区域&rdquo 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文亚介绍说,中科院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先后部署和启动了首批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又规划新建了4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其中交叉学科领域有5个,资源环境领域有4个,生命科学领域有5个,这些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分布在全国9个省市。   据了解,在北京地区,目前有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北京生命科学、北京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科研人员只需要登录&ldquo 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rdquo 并进行检测预约,相关仪器管理员就会根据情况给予申请者及时回复。   记者了解到,就北京的这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而言,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立时间最晚,但因为整合了原有的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可谓&ldquo 兵强马壮&rdquo 。   该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原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2月,是中科院创新三期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要举措的成果之一,它集成了纳米表征与检测、纳米材料与制备、纳米生物医药和纳米结构环境效应、纳米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等4个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而原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1月,集成了材料结构物性分析表征与器件研究和物质科学低温保障、物性测试与温度标定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和特色尖端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ldquo 目前,中心共有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电工研究所等10家成员单位。中心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rdquo 文亚介绍说。   目前,该中心的学科领域分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信息存储、能量转换、工程技术、生命医药等应用研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心各成员单位一贯秉持&ldquo 开放、共享、协作、创新&rdquo 的服务宗旨,对使用者采取非营利性的成本补偿式收费,做到&ldquo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dquo ,在优先保障自身承担的科研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创新   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对外服务有哪些特色?对此,文亚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表示,在中科院及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资源整合与统筹新建,目前该中心已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特色装备。   &ldquo 比如我们拥有&ls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squo &lsquo 纳米生物多功能成像系统&rsquo 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甚至国际唯一的平台或设备,涵盖衍射、散射、光谱、光学、成像、正电子等多尺度测试手段,可进行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相等全方位分析。&rdquo 文亚说。   另外,中心的服务类型非常丰富,围绕核心设备及行业领军人物打造的一流特色平台,可以从事测试服务、合作研究、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多项工作。   &ldquo 就对外服务而言,我们既支撑重大科研任务,又服务于地方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rdquo 文亚介绍,目前,中心广泛面向成员单位及全国的研究所、高校、企业等单位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已先后为数百项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服务。   &ldquo 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方面,我们中心为神舟系统和天宫系列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国产宇航服研制等做了大量工作。&rdquo 文亚说。   在服务地方、企业重点需求方面,中心平台设备已经为数百家企业、社会单位等提供服务累计超过13万小时。中心曾经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利用各单位的科研优势,免费服务社会。比如,2010年响应中科院号召,中心所有成员单位为数百家科技企业免费提供测试服务:化学所就曾基于有机及聚合物材料光电性能与器件研究平台,通过有效的质谱数据确定产品中的微量杂质成分,帮助新疆某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促使该公司产品出口价格翻番,新增年产值近亿元 高能所也曾基于先进射线的物质科学应用平台,为南京博物馆检测战国文物&ldquo 陈璋壶&rdquo ,研究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加工工艺,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为相关文物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   &ldquo 此外,在行业认证认可方面,我们中心也有许多权威的认证机构。比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标准与检测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认证认可的纳米检测实验室 电工所太阳能光伏检测平台是院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光伏检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性检测机构 理化所拥有国内唯一的0.65K~773K全温区覆盖的温度标定系统。&rdquo 文亚介绍说。   &ldquo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理念,实现中心仪器、人才、服务的全方位开放。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rdquo 文亚最后表示。
  • 中科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召开
    9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条财局局长吴建国,条财局副局长曹凝、王凡出席会议。青藏高原所副所长范蔚铭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来自14家区域中心的专家参加了评估。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主任、海洋所所长孙松,副所长王辉,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宋金明等参加会议。   宋金明研究员代表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就区域中心组建5年来总体建设情况、资源建设与整合、运行效果与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结合中心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海洋科学区域中心成立于2008年7月,由海洋所、南海所、声学所、广州地化所、烟台海岸带所、青岛能源过程所6家单位共建,主要包括海洋探测、分析测试两大系列设备共享平台。中心成立以来,在各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整合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并通过购置和研制系统的海洋大型仪器设备,基本建立了海洋探测、分析测试两大共享系统 中心设备共享平台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共享网络已经建立且运行成效显著 中心部分共享平台已经成为我国一流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完成了中心5年阶段性建设目标。特别是经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构建完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质谱系列集成高性能分析测试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海洋探测平台、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为 &ldquo 蛟龙号&rdquo 载人深潜、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区域中心单一体制下的&ldquo 聚集整合资源-培养造就队伍-开放共享平台-成就建设设想&rdquo 运行机制。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查阅了相关档案、数据资料,现场考察了生物技术测试共享平台和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一致认为海洋科学区域中心建设特色鲜明,管理运行规范,共享数据真实可靠,档案资料齐全,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吴建国对海洋科学区域中心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中心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在船舶的运行管理和船载设备共享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途径,更好地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 会议现场
  • “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运行建设会议召开
    2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牵头,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植物园四所共建的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运行建设会议召开。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区域中心管理办公室成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水生所副所长、区域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徐旭东研究员代表共建四所表示,一定积极响应,通力配合,将该区域中心建设好,使之成为具有华中地区生命科学研究特色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并逐步成为国家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研究的重要创新基地之一。    水生所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部主任崔宗斌研究员从中心的定位和目标、中心建设内容、现有仪器设备总量、2013年至2015年规划内容、管理机制、运行机 制、人员保障状况、共享网络建设现状等方面对区域中心运行建设进展情况作了总体汇报。武汉病毒所、武汉植物园、武汉物数所的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筹 备建设情况。南京土壤所韩勇研究员从技术层面介绍了区域中心的运行要求。   中科院计财局科技条件处高级主管张红松说,武汉区域中心的建设要明确定位,凸显特色,体现出四所协同作战的优势。同时,将研究所的特色与区域中心的特色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武汉区域中心的显示度,使之成为中科院的一面旗帜。   会后,张红松等分别检查了水生所、武汉植物园、武汉病毒所纳入区域中心仪器的安装及运行情况。
  • 中科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技术培训会举行
    12月4日至6日,中科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技术培训会暨2012年度总结会召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声学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共建单位的30余位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主任宋金明研究员主持会议。   共建单位6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新方向和动态。报告包括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员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测解决方案”、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的“海水痕量元素的分离测定技术”、声学所刘宏伟研究员的“海洋声学研究与应用简介”、青岛能源所杨孟龙高级工程师的“代谢产物综合分析技术平台的构建”、广州地化所丁平工程师的“14C测年与示综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南海海洋所孙珍研究员的“海底测地系统”。与会专家围绕分析测试和相关调查设备仪器的研制、改造与功能开发等进行了交流,就技术支撑领域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全面总结了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2012年的工作,并对2013年即将展开的区域中心和所级中心工作评估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会议要求各研究所和区域中心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交流学习,更好地推进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各项工作。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是为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我院海洋探测和分析测试能力,由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海海洋所、广州地化所、声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而共建的海洋探测与样品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地球资源环境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建设方案通过论证
    2016年12日30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南京召开了“南京地球资源环境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设方案”论证会。院条财局副局长曹凝、科技条件处副处长姜言彬以及区域中心建设成员单位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论证会上,区域中心管委会主任沈仁芳围绕区域中心建设背景,区域中心现状,区域中心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和内容以及管理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在听取建设方案报告的基础上,审阅了有关材料,并就区域中心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依托南京地区相关研究所的学科优势和研究条件,围绕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泊资源环境与流域地理、地史生命演化与环境等研究领域建设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区位优势明显。中心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技术支撑平台设置和建设内容合理,能够满足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和承担重大任务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区域内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专家组一致同意南京地球资源环境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建设方案通过论证。  曹凝副局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为南京地球资源环境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下一步建设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希望区域中心成员单位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综合支撑能力,努力将区域中心建设成为地球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国家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围绕资源环境的研究与综合利用开展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会议现场
  • 2023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开放共享评价预评估会在青岛召开
    7月10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开放共享评价预评估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海洋区域中心牵头单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邀请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主任刘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韩玉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程洋处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海洋区域中心6家共建单位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预评估。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沙忠利,中科院海洋所所级公共技术中心主任刁新源,中科院南海所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王发左,中科院声学所资产条件保障部主任刘宏伟,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公共技术中心主任王文海,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公共实验室主任高峻,中科院深海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平静,以及来自海洋区域中心6家共建单位共计32名技术支撑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沙忠利代表海洋区域中心和牵头单位海洋研究所,对各位评审专家和共建单位同仁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沙忠利副所长表示,海洋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海洋区域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在各共建单位的不懈努力下,海洋区域中心作为全院范围内十分有特色的区域中心,在仪器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技术支撑服务等方面工作取得了实效,希望通过召开本次开放共享评价预评估会,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质增效。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主任刘瑞研究员,作了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相关政策解读报告。报告从大型科研仪器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政策对开放共享目标任务的规定、国家政策中度管理单位的要求、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的思路与方式、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的具体指标与内容、评价考核结果的发布与奖惩措施等多个层面,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详细解读。在稍后的互动讨论中,刘瑞研究员还针对海洋区域中心6家共建单位仪器平台负责人提出的管理单位分组情况、评价考核结果反馈机制、海洋领域特有开放共享困境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专家评审组对海洋区域中心6家共建单位的填报内容进行了现场评审,针对各单位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和建本次会议对海洋区域中心各共建单位参加2023年度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具有显著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为海洋区域中心在今后工作中把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议。
  • 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召开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评审会
    2013年9月,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组织召开了2014年度&ldquo 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rdquo (以下简称功能开发项目)评审会议。此次评审会专家组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静初、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翟永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张德添、北京大学教授朱怀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杨福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胡松年、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黄昌兵、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王台以及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周旭宇9位评审专家组成。   区域中心办公室成员杜承航首先介绍了功能开发项目的设立初衷和发展目标。他说,目前区域中心已经拥有大批公共仪器设备资源,但仪器性能却未能完全有效开发。鉴于此,中科院于2011年首次设立功能开发项目,并逐渐显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将进一步加大该项目的支持力度。希望通过&ldquo 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rdquo 的实施,不断促进区域中心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努力打造专业化的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希望各位专家坚持标准,严格评审。   区域中心共16个项目参加了此次申报及评审排序。各项目申请人分别进行了汇报和答辩,随后,评审专家组围绕项目的实施意义、预期成效、验收指标等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 项目评审会现场
  • 中科院东北先进制造与材料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议召开
    10月8日,中科院东北先进制造与材料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下简称&ldquo 东北区域中心&rdquo )评估会议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召开。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条财局局长吴建国等出席会议。来自中科院14家区域中心的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地质地球所朱日祥院士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听取了东北区域中心管委会主任张学军作的中心工作汇报,现场考察了长春光机所先进制造与检测公共平台和长春应化所高分子评价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观看了中心建设专题汇报片,查阅了相关档案,并核对了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中的运行数据,一致认为东北区域中心建设目标明确,管理运行规范,共享数据真实可靠,档案资料齐全,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东北区域中心是依据《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由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金属所、沈阳自动化所和大连化物所等东北五所整合优化现有技术资源,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的联合公共开放平台 于2008年3月正式获批运行。五年来,区域中心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以五个共建单位公共支撑技术资源为依托,重点围绕空间光学有效载荷研制、激光加工与测量、光电信息处理、先进材料制备等四个关键实验系统,统筹修购专项、装备研制、条件保障、创新设备和功能开发等资源,自主研发和购置一批高端仪器设备,打造了大口径光学系统反射镜先进制造、激光加工与测量、催化材料制备与表征、高性能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分析测试和高分子材料评价等九个一流水平的装备平台,有效支撑了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能源材料、高性能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稀土结构与功能材料等七个领域的科研工作。   吴建国充分肯定了东北区域中心五年来在建设与运行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希望中心在开放共享的思路和举措上继续探索,进一步加强仪器对外共享,提升区域影响力。同时,希望通过此次评估工作,各区域中心及时发现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学习,后续不断完善建设,更好地为发挥区域中心科技支撑作用。   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金属所、大连化物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评估会议现场
  • 1058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类仪器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编号:OITC-G230261166-2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2023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4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采购项目的名称、数量:包号货物名称数量(台/套)用户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最高限价(人民币)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25原位力学电学共聚焦显微拉曼测量设备1国家纳米科学中心540万元/是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2、技术要求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0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项目编号:OITC-G230261166-2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2023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货物名称数量(台/套)用户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最高限价(人民币)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18正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套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220万元220万元是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三)项目编号:OITC-G230261166-1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2023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98.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98.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采购项目的名称、数量:包号货物名称数量(台/套)用户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最高限价(人民币)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1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98万元298万元是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2、技术要求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7月26日 至 2023年08月02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www.oitccas.com;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方式:登陆“东方招标”平台www.oitccas.com注册并购买。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联系方式:010-8254562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            联系方式:冯宇图 吴旭 李媛 010-68290550、010-68290510、010-68290524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冯宇图 吴旭 李媛电 话:  010-68290550、010-68290510、010-68290524、ytfeng@oitc.com.cn4.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320号        联系方式:010-68290511/68290551/68290509      5.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            联系方式:赵倩 任伟松 焦怡泽,010-68290511/68290551/68290509 wsren@oitc.com.cn            6.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赵倩 任伟松 焦怡泽电 话:  010-68290511/68290551/682905097.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联系方式:0551-65590229      8.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            联系方式:窦志超、曹山、王琪 010-68290502、010-68290529            9.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窦志超、曹山、王琪电 话:  010-68290502、010-68290529
  • 最终确认!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重磅来袭!
    为加快推动怀柔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助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将科学城建设过程转化为仪器和装备创新研发过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将于2021年7月21日-22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作为中关村论坛走进十六区的活动之一,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以“探究未知,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优化的路径和模式,促进国内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推动国内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未来新型生态系统建设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同时,怀柔区主动融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建设,将论坛打造为“中关村论坛”的高水平系列论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态势吸引先进项目落地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大会简介  中文名称: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  英文名称: Yanq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Sensors Forum 2021(英文缩写: SISF 2021)  大会时间:2021年7月21日-22日  大会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主题:探究未知,引领未来  本届大会将凭借怀柔科学城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吸引科学仪器核心资源集聚,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助力,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提供坚实储备。论坛聚焦科学仪器及传感器领域的前沿科技和产业趋势,注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是技术交流、政策解读、成果转化、产业衔接的开放式平台,必将成为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力强的品牌生态大会。  整合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产学研融合  本届论坛汇聚诸多国内外科学仪器及传感器领域的重量级嘉宾,整合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专家将详细分析仪器产业和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思考,为论坛提供坚实的学术、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  国内外大咖共话科学仪器&传感器关键技术和应用进展  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作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战略基础作用,其中的关键技术既包括基础科学,也包括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的顶级学者将展示这一领域中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也将为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科技成果、解决方案和多维思路。  把握网络化时代新机遇,共促怀柔科学仪器及传感器新发展  5G时代已然来临,网络成为产业要素重置和生态重构的基础架构,随之而来的测试、安全、存储、传输、数据处理等环节技术难题也层出不穷。这是重点领域的必解题,也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只有领先一步才能把握时代机遇,促进怀柔科学仪器及传感器新发展。高端、融合、创新、引领促进科学仪器及传感器创新成果集聚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产学研融合加快新型生态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7月21日-22日北京怀柔不见不散!  怀柔概况  怀柔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北依燕山山脉,南偎华北平原,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公里,距中心城区50公里,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2公里。截至2020年底,怀柔区有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4.1万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怀柔区的功能定位是: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和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 绿色创新引领的科技文化发展区。“十四五”期间,怀柔区将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怀柔就是科学城、科学城就是怀柔”的工作理念,聚焦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为核心,以打造新型城市形态为支撑,以培育“高精尖”产业业态为根本,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保障,不断开创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新局面。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部分地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怀柔科学城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关村顺义园质谱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心建设座谈会顺利召开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5月14日,中关村顺义园质谱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心建设座谈会在中关村顺义园科学仪器育成与产业园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学会,质谱分析领域专家以及相关企业近2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座谈,现场嘉宾们各抒己见,针对目前我国质谱产业相关发展以及中关村顺义园质谱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心相关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52c447c1-7160-4fe7-8e68-7228604e54f4.jpg" title=" 座谈现场.jpg" alt=" 座谈现场.jpg"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座谈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bf1243b2-a4a2-4046-94eb-b19a409b6f0e.jpg" title=" 李斌.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李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86a77ef-6f92-44b4-9333-b3213f09f35b.jpg" title=" 李建玲.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京市科委科技服务业与文化科技处李建玲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会谈伊始,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李斌、北京市科委科技服务业与文化科技处李建玲分别发言,介绍了目前国家及北京对科学仪器行业及质谱相关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以及对于未来中关村质谱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心的建议与期许。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眼睛,科学仪器技术尤其是质谱技术对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掌握质谱核心技术和推动质谱仪器产业化需要政府、科研单位、投资方、企业和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使我国的质谱技术应用水平更上一层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1a2c80a2-0a0d-4c64-b4f7-5cca4f1668c8.jpg" title=" 沈正生.jpg" width=" 300" height=" 203" border=" 0" vspace=" 0" alt=" 沈正生.jpg"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5a978493-8b53-481a-b769-085f77f59242.jpg" title=" 乔善义.jpg" width=" 3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乔善义.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69e66a3-3413-40c6-ad5d-a0afa8962ec9.jpg" title=" 吴波尔.jpg" width=" 300" height=" 201" border=" 0" vspace=" 0" alt=" 吴波尔.jpg"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adcf23d3-0fba-462a-9b72-b1df9b312ca0.jpg" title=" 张贵峰.jpg" width=" 300" height=" 201" border=" 0" vspace=" 0" alt=" 张贵峰.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f1ccf59-5dc7-4393-9381-7276ac946394.jpg" title=" 张渝英.jpg" width=" 300" height=" 198" border=" 0" vspace=" 0" alt=" 张渝英.jpg"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585a46c6-0f50-4a0d-9e22-b0618a3f1b42.jpg" title=" 李智立.jpg" alt=" 李智立.jpg" width=" 3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座谈会上,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质谱及分析检测专家也从质谱技术、应用以及质谱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心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发表了他们的见解。包括深入调研发动多方力量,推广质谱技术发展 面向公众,推广质谱技术的相关科普、开展个人检测 多方合作,进一步开发质谱的相关应用 注重质谱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完善质谱人才培养等等。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来自北京东西分析、融智生物、杭州谱育科技等国内质谱生产企业的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看法。国产质谱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进口技术还存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巨头的压力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可盈利的道路非常重要。质谱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尤其近期的新冠疫情,MALDI-TOF技术在病毒筛查中也能发挥非常出色的技术优势。但是,如何将质谱技术真正推广到临床一线,还面临着应用、政策、市场等多方挑战。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会后,相关部门领导、协会学会及企事业单位代表纷纷对本次座谈的召开给予了肯定和欢迎,同时也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主题的讨论会能够开展,互相沟通,共同为质谱及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p p br/ /p
  • 248万!遵义市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项目建设仪器设备采购
    一、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 遵义市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项目建设仪器设备采购(二次)项目编号: ZHXGDL-2021-60号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项目序列号: ZHXGDL-2021-60号采购主要内容: 主要采购内容为超灵敏数字化学成像系统一套、全自动酶联免疫工作站一套、核酸提取仪1台、显微镜1台、台式高速离心机1台、立式双层智能恒温摇床1台、全自动洗瓶机1台、大型不间断电源1台、高压灭菌器1台、厌氧培养箱1台、手动助吸器2套、立式空调12台、干燥箱1台、2-8℃试剂柜2台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等的供应、配送、搬运、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布置、售后服务等工作,并配合采购人完成与项目相关的验收、备案等工作。(具体采购内容,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等详见《招标文件》正文)。采购数量: 1 批预算金额:2,484,000(元)最高限价:2,484,000(元)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一般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1.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提供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三证合一(或多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等属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证明材料;1.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投标供应商属于法人的提供合法有效的经法定审计机构审计的202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须加盖审计机构章);部分没有财务审计报告的投标供应商或因成立时间不足而未出具财务审计报告的,提供投标供应商近1个月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银行资信证明或近1个月财政部门认可的政府采购专业担保机构出具的有效的投标担保函;1.3提供履行合同所需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证明材料:自行提供具备履行合同所需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承诺,并加盖投标人公章;1.4投标供应商须有依法缴纳税收的良好记录:提供2021年以来任意1个月及以上发生并缴纳的完税凭证或银行回单(未发生缴税情况的,须提供零申报证明,即提供企业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申报证明或加盖税务机关公章的申报表或自行在网上申报系统中打印的已申报报表)。依法免税的,须提供投标供应商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相应证明;1.5投标供应商须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2021年以来任意1个月及以上缴纳社会保险的有效证明(以加盖社保机构公章的社保资金收据凭证或加盖社保机构公章的本单位社保缴纳花名册或向税务机关缴纳社保费的完税证明或加盖社保机构公章的其他社保交纳证明为准)。依法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须提供投标供应商所在地社保部门出具的相应证明;1.6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函(重大违法记录指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自行提供声明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特殊资格要求: 2.1为本采购项目提供前期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2.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以及两个以上法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以及其控股公司或者存在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都不得在同一标段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同时投标;2.3投标供应商必须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渠道信用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和中国政府采购网渠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供应商;2.4除能源、金融、通信、保险等相关的特殊行业分公司外,其余行业分公司参与投标须取得总公司授权;(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参与的,须提供总公司授权书,并注明相关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2.5法定代表人参加本项目投标的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原件;委托代理人参加本项目投标的需持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和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2.6本项目接受进口产品投标,进口产品是指&ldquo 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rdquo 。如为代理商的,应提供进口产品的生产厂(商)或总代理出具的授权书及售后服务承诺书(如英文授权须提供中文或中英文对照的授权证明);注:相关证件在年检期间或者无法提供的,可提供由发证机关出具的证明材料原件或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件原件;本项目为资格后审,即开标时统一审查,提供资料不全或资料无效或不符合资格要求或未按照要求提供的资料,资格审查不予通过。选择不见面开标的请按要求上传资格审查文件。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1-12-15 09:00:00至 2021-12-24 17:00:00(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9:00至12:00 ,下午14: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 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贵州省遵义市)会员系统网上下载招标文件(未注册的投标人需注册后登录)方式: 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贵州省遵义市)会员系统网上下载招标文件(未注册的投标人需注册后登录)售价: 0 元人民币(含电子文档)投标保证金额(元): 10,000投标保证金交纳时间: 2021-12-15 09:00:00至2022-01-05 13:30:00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 由供应商基本账户出具,以银行转账、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银行转账方式以外提交保证金的需开标现场提供原件,同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开户单位名称: 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户银行: 交通银行遵义分行厦门路支行开户账号:523061500018150073564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截止时间: 2022-01-05 13:30:00(北京时间)( 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地点: 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播州大道东100米 遵义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9楼)时间: 2022-01-05 13:30:00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本项目不涉及《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9号)中强制采购产品。2本项目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其他未列明行业。3具体执行标准详见《招标文件》。PPP项目: 否简要技术要求、服务和安全要求: 具体详见《招标文件》交货地点或服务地点: 采购人指定地点其他事项(如样品提交、现场踏勘等): 无交货时间或服务时间: 中标人与采购人合同签订之日起,进口设备90个日历日内安装调试完毕并通过验收,国产设备30个日历日内安装调试完毕并通过验收。客观原因时,交货时间由采购人与供应商协商后确定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遵义市农业农村局项目联系人:陈能桥地 址: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乌江大道9号联系方式:0851- 275881612、代理机构信息(如有)代理全称:贵州正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联 系 人:况灿地 址:遵义市汇川区珠海路万豪国际A-1栋28-2联系方式:152857022873、项目联系方式联 系 人:陈能桥电 话:0851- 27588161八、附件(附件)遵义市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项目建设仪器设备采购).pdf贵州正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不容小觑的仪器集群
    【科技日报】探秘蛋白质的&ldquo 前世今生&rdquo &mdash &mdash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印象 图为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核磁共振分析系统。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ldquo 上海设施&rdquo )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ldquo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rdquo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ldquo 点赞&rdquo 。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 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ldquo 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rdquo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ldquo 智能工厂&rdquo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ldquo one protein,one career&rdquo ,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ldquo 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rdquo 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ldquo 脾气&rdquo ,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ldquo 真身&rdquo ,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ldquo 皮实&rdquo 的基因,蛋白质要&ldquo 娇气&rdquo 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ldquo 发号施令&rdquo 。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ldquo 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rdquo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ldquo 智能工厂&rdquo 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ldquo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rdquo 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 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ldquo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rdquo 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ldquo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rdquo 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ldquo 积木&rdquo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ldquo 看清&rdquo 。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ldquo 粉身碎骨&rdquo 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ldquo 动态&rdquo 和&ldquo 真实&rdquo 。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ldquo 大家伙&rdquo 。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ldquo 间接&rdquo 信息&mdash &mdash 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ldquo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rdquo 刘志军说。   为了&ldquo 指认&rdquo 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ldquo 片段&rdquo ,就可判断出这块&ldquo 积木&rdquo 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ldquo 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rdquo 。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 雅各布· 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ldquo protein&rdquo 源自希腊文&ldquo protos&rdquo ,意为&ldquo 第一的,首要的&rdquo 。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ldquo 长相&rdquo 和&ldquo 秉性&rdquo 。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mdash &mdash 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ldquo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lsquo 靶点&rsquo 。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rdquo 雷鸣表示。
  • 技术猎头怀柔科学城沙龙首次走进中国机械总院——中关村微纳技术猎头怀柔科学城沙龙第5期
    10月30日,中关村微纳公司、中关村科服公司组织开展第5期技术猎头怀柔科学城沙龙--首次走进中国机械研究总院,深入了解科技成果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资源整合、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希望深度服务怀柔科学城科技领军企业扩大发展和带动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公益类央企,致力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制造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服务,具有现代科研院所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企业的双重属性,累计取得7000多项科研成果,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拥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工作站20个,包含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等三大类的研发服务主营业务,建有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新型钎焊材料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制造业自动化、精密成型、机械工业生产力信息与培训等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7月,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正式启用,一期建设用地面积100.3亩,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包括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国防军工实验室、集团研究生院等,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重点领域,打造集科技创新、中试验证、公共检测、标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本次对接中,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提出:一是在怀柔基地拥有丰富的金属类力学性能测试的高端设备、已应用在大飞机制造的摩擦焊装备等可开放前沿技术装备,可以提供给相关企业共用共享,取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创新券政策支持更佳,建议整合在怀柔的各院所设备,建立共用共享机制,提高设备使用率,更好的服务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发展。二是在怀柔基地成立了MEMS系统实验室,可以与相关企业广泛合作。与会人员介绍了MEMS系统应用情况,在传感器及声光电领域均有大量应用,据统计,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35.95亿美元,发展前景巨大。三是在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设计、碳捕集标委会、绿色工厂评价方面,可以与中关村微纳链接的国电投电能认证公司等单位,共同为相关企业提供低碳认证、低碳技术服务等合作。四是在电动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方面,机械院在发、储、充、用、控等方面均有技术成果,以电动叉车为例,介绍了工程叉车电控和变速箱系统使用的案例,成果已经服务相关大型叉车企业,大型车辆油改电业务应用于港口机械,可提供低碳全流程的控制技术。五是生物质发电技术与中关村微纳链接的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发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原生物质发电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研发合作。六是类似于CT的辐照技术可应用于食品级/药品的消杀。七是复合材料的一次性成型技术可与中关村微纳链接的河北华强公司等产业公司合作。八是机械院的自有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与怀柔区和中发展自有及链接的产业基金投资联动。九是希望协助申请北京市、区两级政策支持(如创新券),协调资源共同申请国家部委的相关课题等。另外,还有众多机械院的优势先进技术可以提供给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中关村微纳公司、中关村科服公司介绍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科创服务内容及“4+2”服务体系,服务怀柔科学城30余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做的工作,下一步将推动集团既有成熟业务做好服务,并基于集团资源平台引荐有合作可能的央企国企和带动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基于常态化的技术猎头沙龙机制以及大型产业活动,持续集聚和对接相关产业资源,形成“服务-投资-园区”的工作闭环。中国机械总院成果转化处处长滕绍东、条件保障处刘思麟,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潘康华、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副部长陈文刚、机科发展新能源事业部陈浩,中关村微纳公司总经理苏文松、科技园区运营部,中关村科服公司副总经理陈俊豪、投资管理部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对接。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 中关村科学仪器供需对接会成功举办 助力科学仪器产业 高质量发展
    日前,由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承办,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北京仪综测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关村科学仪器供需对接会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地区8所高校、8家科学仪器企业的150余位代表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北京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处长梅月华指出,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中关村在科学仪器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并在高校院所得到应用,通过政府采购支持科学仪器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中关村示范区影响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财务处副处长孔凡娟介绍了北京市属高校政府采购情况,并就光谱、质谱、材料显微分析等提出了50余项高校采购需求。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副主任左蕊表示,对接会将成为展示科学仪器创新成果和深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下一步将围绕采购细分领域组织精准对接活动。仪综所首席专家宋彦彦教授简要介绍了我国推进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战略研究室主任李炜介绍了政府采购支持科学仪器创新产品的主要举措,强调创新产品应用需要供需协同发力。来自北分瑞利、海光仪器、中科科仪、吉天仪器、康斯特、莱伯泰科、钢研纳克、华谱科仪的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原子荧光产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特色优势产品进行了线上推介。参会高校和企业代表围绕国产科学仪器政府采购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高校代表指出,本次对接活动非常及时,高校老师对国产科学仪器技术水平、应用效果有了更深入、更客观的认识。部分高校代表还就促进国产科学仪器应用,提出了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创新产品试用等建议。企业代表就高校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就加强与高校对接、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等提出了具体建议。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农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的120余位老师、科研人员、采购负责人全程参加了会议。据统计,参会的8所高校2021年政府采购金额8.03亿元,占北京市属高校政府采购金额比重接近1/3。仪综所是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6)等多个国家标委会秘书处单位,建有测量控制设备及网络质量检测中心、功能安全检验机构、测控设备及系统功能安全工程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致力于开展仪器仪表等领域标准制定和科技服务,长期支撑国家各相关部委编制仪器仪表等领域专项政策和科技发展指南。2020年以来,仪综所全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开展政府采购促进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相关工作,积极开展科学仪器、医疗装备等多个领域创新产品咨询论证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撑。下一步,仪综所将继续发挥专业机构作用,贡献行业经验和专家知识,深入参与创新产品供需对接、采购促进等活动,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自立自强推进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撑。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与美国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正式启用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与美国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正式启用 2014年10月20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的共建示范实验室在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丹纳赫公司在中国继北京联合实验室后又一个专注于科研与应用市场的研究平台。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教授与丹纳赫集团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Jon Clark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并为实验室揭幕。 图1-双方领导签署并交换合作协议 图2-揭牌仪式 丹纳赫集团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仪器公司,此次携手具有一流人才与科研水平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整合双方强大的生命科学设备与技术资源,将藉由该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蛋白质组研究平台,在食品安全、生物医药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实现快速的分析检测,切实推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用户在此整合实验室,可以体验到蛋白科学研究流程中所需的包括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公司设备在内的各种高端测试仪器、软件和技术。此外,本共建示范实验室还可为用户提供样本处理、技术咨询、工作流程分析,并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的研究者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 图3-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在签约后合影 雷鸣在接受生物谷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设备建设阶段与丹纳赫集团及旗下生命科学公司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合作,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与国外先进公司合作的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与Beckman Coulter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建造了五套大型的蛋白质制备和高通量筛选系统,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次合作非常成功。 目前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少之甚少。雷鸣表示,希望与丹纳赫集团的这次合作能够使得新兴的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仪器技术得到更多的重视,使得我国在高端实验仪器开发及生物技术研制上有更大的进步。“在科研文化方面,希望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着眼于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在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变过程中引入更加先进的思想,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氛围,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潮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与丹纳赫的本次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Beckman Coulter克隆、构建、以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提纯环节。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希望将来能够利用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例如抗体的筛选、细胞实验、药物筛选等方面与丹纳赫集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此次签约仪式也将全面开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计划与丹纳赫集团旗下生命科学公司Leica Microsystems、AB SCIEX以及Molecular Devices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及开发的合作洽谈。对于今年因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显微成像技术领域,雷主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签约仪式之后,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对共建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双方合作的多个技术领域及成果。据了解,目前国家蛋白质中心所属的九大技术系统已经配备了多项丹纳赫集团的产品:包括AB SCIEX的串联质谱系统、BeckmanCoulter的高通量细胞培养自动化系统和离心系统、Leica Microsystems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高通量实时克隆挑选分析系统。这些设备都在国家蛋白质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4-共建实验室参观 关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集成为核心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研究技术装备。中心覆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变化范围的全部研究技术系统,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为我国的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创新基地。详情请点击中心网站:www.ncpss.org. 关于美国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公司丹纳赫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主要服务于专业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及商业领域的客户。在服务的众多领域中,其主要品牌均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丹纳赫业务系统为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63,000位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仅在2012年期间,丹纳赫集团就创造了183亿美元的总收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danaher.com。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与美国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 共建示范实验室正式启用
    2014年10月20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的共建示范实验室在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丹纳赫公司在中国继北京联合实验室后又一个专注于科研与应用市场的研究平台。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教授与丹纳赫集团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Jon Clark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并为实验室揭幕。 图1-双方领导签署并交换合作协议图2-揭牌仪式丹纳赫集团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仪器公司,此次携手具有一流人才与科研水平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整合双方强大的生命科学设备与技术资源,将藉由该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蛋白质组研究平台,在食品安全、生物医药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实现快速的分析检测,切实推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用户在此整合实验室,可以体验到蛋白科学研究流程中所需的包括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公司设备在内的各种高端测试仪器、软件和技术。此外,本共建示范实验室还可为用户提供样本处理、技术咨询、工作流程分析,并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的研究者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图3-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在签约后合影雷鸣在接受生物谷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设备建设阶段与丹纳赫集团及旗下生命科学公司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合作,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与国外先进公司合作的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与Beckman Coulter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建造了五套大型的蛋白质制备和高通量筛选系统,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次合作非常成功。目前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少之甚少。雷鸣表示,希望与丹纳赫集团的这次合作能够使得新兴的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仪器技术得到更多的重视,使得我国在高端实验仪器开发及生物技术研制上有更大的进步。“在科研文化方面,希望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着眼于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在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变过程中引入更加先进的思想,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氛围,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潮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与丹纳赫的本次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Beckman Coulter克隆、构建、以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提纯环节。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希望将来能够利用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例如抗体的筛选、细胞实验、药物筛选等方面与丹纳赫集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此次签约仪式也将全面开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计划与丹纳赫集团旗下生命科学公司Leica Microsystems、AB SCIEX以及Molecular Devices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及开发的合作洽谈。对于今年因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显微成像技术领域,雷主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签约仪式之后,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对共建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双方合作的多个技术领域及成果。据了解,目前国家蛋白质中心所属的九大技术系统已经配备了多项丹纳赫集团的产品:包括AB SCIEX的串联质谱系统、Beckman Coulter的高通量细胞培养自动化系统和离心系统、Leica Microsystems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高通量实时克隆挑选分析系统。这些设备都在国家蛋白质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4-共建实验室参观点击优酷视频,了解更多信息: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wMTYzODcy.html关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集成为核心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研究技术装备。中心覆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变化范围的全部研究技术系统,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为我国的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创新基地。详情请点击中心网站:www.ncpss.org.关于美国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公司丹纳赫是全球优秀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主要服务于专业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及商业领域的客户。在服务的众多领域中,其主要品牌均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丹纳赫业务系统为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63,000位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仅在2012年期间,丹纳赫集团就创造了183亿美元的总收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danaher.com。
  • 百家实验室: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4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中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mdash &mdash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为:上海设施)通过工艺测试,正式进入开放试运行阶段。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拜访了上海设施及同步筹建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以下简称为:上海中心),一睹这一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先进水平和创新风采,上海中心科研项目高级主管汪利俊博士及行政事务主管高馨热情接待了我们。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建筑群   为了形成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体系,并为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提供&ldquo 利器&rdquo ,2008年11月,&ldquo 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rdquo 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项目分北京设施、上海设施两部分,其中北京设施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主,而上海设施以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主。   两年后的2010年12月,上海设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动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而今历经3年多建设,上海设施/上海中心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   据介绍,上海设施配备了蛋白质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以及由上海设施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目前,上海设施由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五线六站、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质谱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电镜分析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动物设施等平台组成,可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   在各大平台中,最令上海设施团队自豪的是几项创新:其中一项是将蛋白质表达实现了从&ldquo 手工作坊&rdquo 到&ldquo 智能工厂&rdquo 的转变。目前,在科研界和制药业对于各种蛋白样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蛋白表达是一个公认复杂、高成本、耗时和资源占用的过程。上海设施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自主设计了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 高通量自动化克隆系统   整个流程实现了自动化,从大规模PCR扩增开始,依次自动进行重组质粒的构建、细胞生长、诱导表达、蛋白表达(构建了大肠杆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三种表达体系),最终完成蛋白纯化及蛋白性质表征。以克隆过程为例,实验效率从传统手工一人次一天10个基因克隆提升到一天1000个基因克隆。   第二项创新则是分子影像系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据悉,设备的所有零部件都购自现成。光镊采用激光辐射压对微米级粒子进行捕获,并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实现亚纳米级位移和亚皮牛级力的测量。依靠这套系统,激光是&ldquo 镊子&rdquo ,能研究蛋白质如何折叠、变形,以及大分子生物酶的工作原理。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   第三项创新则是上海设施团队基于平台开发的相关研究方法。有了最先进的仪器,没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也是枉然。为此,上海设施/上海中心的年轻PI们除了从事科学研究外,方法开发也是他们工作的重点。   以核磁系统分析平台为例,上海设施目前拥有5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其中有国内第一台最高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设备(布鲁克900M NMR),主要用来测试蛋白质的溶液结构。上海中心PI周界文带着研究人员开展了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方法的研究。目前新方法的主体研究已完成,正进入软件测试阶段,对推广核磁共振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依托高场强核磁共振设施进行大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测定过程将更加可行。 布鲁克900M 核磁(左)、安捷伦800兆核磁(中)、安捷伦600兆核磁(右) 布鲁克600兆核磁(左)、安捷伦700兆核磁(右) 核磁系统分析平台一览   同样,上海设施的质谱分析系统平台也很强大,拥有赛默飞、AB SCIEX、安捷伦、沃特世等主流质谱品牌的仪器13台,是全国目前最大、质谱仪器种类最全的质谱分析平台之一。这个实验室在上海中心PI黄超兰的主持下,已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国内其他实验室尚不具备的研究手段,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美国的诺奖获得者的研究组等多家科研单位前来合作,在短短半年间已有超过70多个合作项目在进行。 赛默飞质谱系统 (2台 Q Exactive、1台LTQ Orbitrap XL、1台LTQ Orbitrap Elite、1台 LTQ Orbitrap Elite-ETD) AB SCIEX质谱系统 (左上:QTRAP 6500、左下:Triple TOF 5600+、右:MALDI-TOF/TOF 5800) 安捷伦质谱系统 (1台 6530Q-TOF、1台6550 ifunnel Q-TOF、1台6490 QQQ) 沃特世质谱系统 (左:Xevo TQ-S 右:Synapt G2-Si HDMS) 质谱分析系统平台一览 (左:FEI TitanKrios 300kV 球差矫正透射电镜 右上:FEI TF20 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 右下:FEI T12 冷冻透射电镜) 电镜分析系统平台一览 (左上:ZEISS Cell Observer SD 转盘式激光共聚焦 左下:NIKON N-SIM 超高分辨率显微镜 右上:LEICA SP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右下:OLYMPUS FV1200MPE 双光子显微镜) 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平台一览   此外,上海中心还自主研发了一套科研物资管理系统(e-Supply),所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可通过ID登录系统下单购买实验试剂、耗材,资金从课题组经费账户中扣除,而上海中心则能以&ldquo 团购&rdquo 方式,拿到最优的价格。并且上海设施还为供应商提供了库存仓库,供应商只需付较少的费用就可以把上海设施常用的试剂、耗材存于此,这样也极大方便了研究人员,省去了试剂耗材运送的时间。现该系统已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除管理上海中心物资外,还兼管筹建中的上海科技大学的物资,不久有望在中科院其他研究院所推广。 科研物资管理系统(e-Supply) 供应商在上海设施库存的商品 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机房   上海设施不仅仅是一个供科学家使用的科研平台,更是一个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科学中心。目前,上海中心有PI 14位,仅在上海设施试运行期间,上海中心各研究组就已获得了包括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重大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癌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   许琛琦研究组在阐明人体免疫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钙离子能够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活化,提高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   周界文研究组在研究重要离子通道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p7与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新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手段的研发。   周兆才研究组研究发现原癌蛋白质YAP的一个天然拮抗剂蛋白&mdash VGLL4,并在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针对YAP的多肽类抑制剂,为以胃癌为代表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   雷鸣、张荣光研究组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端粒酶的结构,第一次从原子层面对脊椎动物端粒酶复合物中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   未来,上海设施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家开放,旨在让上海设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与价值。(撰稿:杨娟)   附录: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网址 http://www.sibcb-ncpss.org/   http://www.ncpss.org
  •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成立 构筑科技传播新格局
    会上,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建设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与中原、雄安、大湾区、徽州、天府、海河等区域性科技传播中心共同作为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打造全国科技传播和产业服务体系的枢纽节点,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进一步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在致辞中表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塑科技工作者群像、展示国家科技形象、促进科技创造价值”为宗旨,以“议题为先、渠道为本、内容为王、品牌为上”为价值导向,应时而谋创建全媒体矩阵、构筑开放型科技传播合作网络,应需而动创设开放性平台、建设枢纽型科技传播组织体系,应能而为创新多场景应用,打造平台型科技传播工作矩阵,广泛推介中国创新故事,充分鲜明地展现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科技传播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性科技传播中心既要深耕区域,也要有全球视野,事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形成同频共振,以科技传播支撑高质量发展。  以此为目标,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立足“科创中国”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试点,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创新资源、行业传播资源、融合媒体资源等优势。据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张金辉介绍,借助中国科协科技传播平台和中央媒体资源,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集科学实验、前沿技术应用、科技成果存证、媒介制作、科技成果展示交流、科普与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将面向园区内外企业、媒体和公众提供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传播服务,传播北京及中关村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和创新突破新形象,活跃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打造中关村科技应用与传播创新实验室,建设全国科技成果加密存证平台,打造源新闻科技传播平台,基于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组织一批产业创新活动,策划深度专题采访和重点事件传播等。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的建设,不仅是中关村软件园的试点任务,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服务体系。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表示,基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搭建的区域创新平台和全球创新网络,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在关键要素集聚、服务模式探索、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更多双创主体成长和发展。  据了解,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对接丰富的产业资源,为实现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界与学术界的深度交流和合作 此外将对带动中关村产学研合作交流,传播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生态活力,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 “两校一所”共建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8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两校一所”)联合启动“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等出席启动仪式。   据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谢心澄介绍,该中心将形成新型量子及拓扑态研究、高温超导研究、低维量子结构和物性研究、介观光学及冷原子研究、多体量子系统及相互作用研究、实验技术与仪器研发等6个创新平台,瞄准世界物理学前沿与国家在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围绕量子物质的制备和量子物态的探索展开科学研究工作。   在机制体制方面,该中心将在组织管理、人员团队、人才培养、科研组织、资源共享5个方面打破原有管理框架,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在创新文化建设、跨校人员聘任、人员评价激励、学生联合培养、协同研究、资源成果共享、合作交流等方面,该中心将尝试通过10年左右时间,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物理学学术创新高地。   “两校一所”相关负责人在培育仪式上郑重签署了《关于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机制的协议》、《关于岗位设置、人员聘任和人事管理的协议》等8项组建协议,并正式聘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谢心澄、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薛其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玉鹏为培育期中心联合主任。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两校一所”其他有关领导以及相关学科方向教授、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代表等百余人一同参会。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2017工作交流会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月18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2017年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主办,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吸引近百位领域中心成员单位代表参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c5454e9-be3c-46d2-869e-92daa8e97a97.jpg" title=" DSC038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2017年工作交流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2be004e9-a74b-4518-91b9-1711d26e97de.jpg" title=" 苏立清.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苏立清主持会议 /strong /p p   会议旨在更好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发展,强化领域中心成员单位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扩大领域中心的行业凝聚力和号召力,总结2017年领域中心的工作成果,探讨领域中心2018年的总体规划和工作安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50e439b-8c3a-429f-bc60-5b9f430fd3fb.jpg" title=" 吴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质监局中关村产品检测和质量认证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吴伟致辞 /strong /p p   吴伟在致辞中表示,自2011年以来,北京市质监局中关村产品检测和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建设工作已有七年。七年来,领域中心在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加强基础建设,丰富科技资源,注重各项基础交流,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希望北京市科委与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积极推动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的全面建设,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053a197-344e-4271-8803-0631bed8b3ad.jpg" title=" 赵靖敏.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副处长赵靖敏致辞 /strong /p p   赵靖敏表示,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13年加入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从此多了一个服务社会的端口,在响应领域中心的安排下面向社会敞开实验室大门,充分展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社会、企业和大众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承担的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工作为例,在北京市科委和领域中心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验评工作由最初的分析仪器验评推广到了计量仪器、电子类仪器、建材仪器等四个领域,为来自北京、上海、大连的18家企业的24台国产仪器设备进行了验评,社会反响良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fd5f3c7-b4fb-4dcf-bba6-343721b5a108.jpg" title=" 李建玲.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科委条财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建玲致辞 /strong /p p   2017年12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落实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开展了督查的“回头看”行动,李建玲在致辞中通报了督查情况,即北京市在开放共享过程中还是政策和先行先试的策源地。此外,北京市属市管科研单位今后利用仪器设备开展测试服务工作时,依据规定能将不低于70%的净收入奖励给团队成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可帮助协调并落实这一政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5cab3a7-878b-4342-ad08-38079698bb90.jpg" title=" 孙月琴.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科委科学仪器装备中心主任孙月琴致辞 /strong /p p   孙月琴在致辞中谈到,七年前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诞生时,走的是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运作之路,其初衷是希望从条件平台中间引入市场化机制,刺激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里的仪器“走出来”为社会服务。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下辖54家核心成员单位中,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作为成员之一起到服务两端的作用,将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基地的资源与区县工作站的需求有效连接起来。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于共享理念、利用平台资源服务于企业和产品质量,促进仪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ce747297-8470-4719-8064-0c3a63928d81.jpg" title=" 冯婷婷.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汇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冯婷婷 /strong /p p   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成立于2011年,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方共建,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中关村产品检测和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工作。领域中心肩负着打造品牌、成果转化、聚焦对接、提升价值等职责,经过多年积累已发展成员单位99家,整合开放仪器设备资源共1469台/套,价值48162.12万元,汇集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65家,科技人才89位,知识产权286项,发放首都科技创新券189.5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达21409.39万元。 /p p   2017年,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在科技推荐服务方面开展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管理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 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 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培训 引入社会服务机构,为平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推荐基地拓展平台,梳理高端研发人才 促进成果落地京津冀,推进产业化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宣讲工作,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对接实验基地,搭建京津冀检测认证协同创新平台 创新券服务,助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等10项重要工作。还面向京津冀区域组织系列高端论坛,开展百家企业进千家实验室对接活动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首都科技平台服务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在服务首都科技资源方面树立了一个良好形象。 /p p   2018年,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将继续打造专业服务特色的功能性平台,强化科技资源与需求的对接服务,扩大领域中心成员规模,大力促进对接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活动采用多种形式汇集企业需求,为对接条件平台的资源服务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4bff2a0-57dd-4cf6-a9d7-fb76a820a060.jpg" title=" DSC039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2017年度优秀成员单位和优秀个人表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ef2dfa2-9e7f-4da1-b80c-90e63ea3292f.jpg" title=" DSC039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还与中关村海新联新兴产业促进会签约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9545c94-e9d7-470d-acdd-c6692ea87c78.jpg" title=" DSC0393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新增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strong /p p   辞旧迎新之际,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也表彰了2017年度优秀成员单位和优秀个人,并为新增成员单位举行授牌仪式。交流会上,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还与中关村海新联新兴产业促进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举行签约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9ed68bf-b2f5-4244-ac65-ee36b9df35cf.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29px " title=" initpintu_副本1.jpg"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2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20ef4c4-92ad-49a6-b06b-b6fad9ddd0e3.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29px " title=" initpintu_副本2.jpg"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2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成员单位代表发言 /strong /p p   会上,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杨永坛、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邓泽英、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闫实、北京科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军、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王飞、诺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华竑毅代表各自单位,介绍了加入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以来的收获与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d5847f9-a4b0-4882-a233-451625e176b0.jpg" title=" DSC040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集体合影 /strong /p
  • 贺福初副院长出席温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关村园区发展创新座谈会
    2008年12月27日上午10:30-12:0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刚等陪同下,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温总理主持召开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温总理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具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此次来中关村就是要听取大家对如何发挥科技作用的意见,不仅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而且要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贺福初副院长应邀出席了温总理主持的发展创新座谈会,并作为5个主旨发言人之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唯一的发言人,首先向总理简要介绍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基本情况:1、获得了我国医疗卫生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数名列全国第一,且全部转让企业投产,其中“抗疟药”青蒿素开创了我国药品转让跨国制药集团的先例 3、在抗击“非典”、阻击“禽流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胡主席、温总理的肯定 4、在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中表现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是全国唯一的双项表彰单位。根据会议主题,他向总理提出三点建议:1、设立“中关村创新经济特区”。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体 90年代以浦东经济特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虽已努力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体,但主导技术均从发达国家引进,仍缺乏原创技术与自主技术。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亟待建立“创新经济示范区”和以创新经济为特征、自主技术为主体的新一代经济特区。建议充分利用中关村地区大学、大院、大所密集,自主创新能力强劲的优势,建立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经济特区与创新经济示范区”。2、允许军队科研单位技术入股,积极推进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型成果的高效转化。“军队不经商”的决策总体上符合国情、军情。但对于军队少数大型科研单位,这种“一刀切”既限定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又使得市场、企业、社会急需的科研成果深锁书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利于“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国策的落实。建议允许军队大型科研单位技术入股,大力推进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型成果的高效转化。3、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国际科技计划,积极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完全具备引领世界的能力。例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就发挥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主导作用,贡献突出,国际学术界希望我国在更为宏大的整个“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与领导者的作用。国家发改委近期已批准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议充分发挥此设施的作用,及时启动与之相应的大型国际科技计划,抢占生命科学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开拓医药生物技术创新的源泉。   温总理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鼓励大家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提高水平,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贺福初副院长应邀出席温总理主持召开的发展创新座谈会,既是对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极大鼓励,也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心按照温总理的要求,在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勇敢负起责任,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战胜危机做出新的贡献。当前,我们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紧握机遇、主动作为、锐意创新、灵活经营,使之尽快成为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我军军事医学事业开疆拓土、开辟新天地。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这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办好,并请总后勤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 核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0位院士成智囊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核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20位院士成为该中心智囊。   据了解,该中心以两校一所为核心,还将协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单位,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在核物质科学领域展开攻关。包括沈文庆、王克明、叶朝辉等20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成了强大的科学咨询和学术委员会。   该中心联合主任之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恩科介绍,中心将致力解决我国核能开发、核安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事业等关键技术难题。(原标题《联合北大及中科院 华中师大专攻核科学》)
  •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采购启动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4月9日,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条招标公告,就“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此次采购2台质谱仪,1台显微注射系统。该招标的公布也标志着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仪器设备采购拉开序幕。   据熟悉此事的人士介绍,凤凰工程仪器设备采购将持续3年,分批采购,而作为蛋白质研究的重要工具——质谱也将成为采购的大头。预计一场争夺战将在各质谱厂商展开。   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了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将其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该项目分北京设施、上海设施两部分,凤凰工程即为其中的北京项目。2012年12月,凤凰工程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工建设。该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总后勤部和北京市投资12.22亿元,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共同承建。   据介绍,凤凰工程占地2.53万平方米,科研大楼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并根据需求设计蛋白质组分析系统、蛋白质结构解析系统、蛋白质功能研究系统等不同的功能分区。根据规划,军事医学科学院将承担凤凰工程总部的设施建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承担以冷冻电镜、高频核磁为主的辅助设施建设,同时吸纳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现有的蛋白质研究平台,组建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共同打造一流的世界蛋白质科学研究核心基地。(编撰:杨娟) 附录: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招标代理)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招标人委托,就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以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现邀请合格的投标人就下列货物及有关服务提交密封投标。有兴趣的投标人可从招标代理所在地址得到进一步信息和查看招标文件。具体招标公告请参见“中国采购与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cn)”和“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 ”。   注:除上述两个网站外,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从未在其他任何网站或媒体发布过有关本项目的任何信息,从其他任何渠道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获取招标信息或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均不予认可。   1.招标编号:13CNIC03-8018/01包   2.项目名称: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3.设备名称: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质谱仪 2 2 显微注射系统 1   具体内容详见第八部分。   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不得拆分,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   合格的投标人: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信誉,具有履行合同能力和良好的履行合同的记录,具有良好资金、财务状况的法人实体   (2)国外设备制造商或其代理商须在国内设有满足售后服务要求的服务网点和技术支持体系   (3)产品制造商和其授权代理商均可投标。若代理商投标,需出具投标产品主要制 造商的投标授权书,同时相关制造商失去其所授权产品的投标资格。   (4)制造商同一包同一型号产品授权参加本项目投标的代理商不得超过一家,若授权两个(含)以上代理商,则所有的授权及其投标文件均无效。   (5)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6)按本招标邀请的规定获取招标文件。   (7)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4.购买招标文件时间、地点及要求:   时间:2013年04月09日至2013年04月13日(节假日除外) ,上午9:30至11:30 下午1:30至16:30(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615室。   招标文件售价为500人民币/包,售后不退。招标代理提供招标文件电子版。投标人应对所投包内全部内容投标,不得拆分。购买招标文件需提供合格的投标人规定的全部证明文件(原件并复印件加盖红章装订成册)。   5. 投标截止时间:2013年04月30日上午9:30(北京时间),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6. 开标时间:2013年04月30日上午9:30(北京时间)。   7. 开标地点: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三层302会议室   8.所有投标文件都应附有招标文件第二册“资料表”中规定金额的投标保证金,并于开标时间前由投标人代表亲自递交至开标地点。招标代理只接受在截标当日递交的投标文件。   9.本项目评标办法为综合评分法。   10.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与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 联系(技术方面的询问请以信函或传真的形式)。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招标采购代理机构)   地  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615室   邮  编:100044   电  话:010-88316237 传 真:010-88316233   电子信箱:caoxin@cnic.genertec.com.cn   联 系 人:曹欣   开户名称: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   账号:778350008791
  • 16个仪器及检测试剂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新产品称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专家评审,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拟认定北京艾克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198家单位的“Extech 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V2010”等408个产品为第一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 认定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等12家单位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等16项服务为第一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服务,现予以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产品(服务)将核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   单位和个人对名单中企业、产品或服务有异议的,请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提出异议应以事实为依据,内容具体详实,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对于单位和个人反映的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异议材料请签署联系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8828978、88828979   附件1:第一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目录.doc   部分与仪器及检测试剂相关新产品 序号 单位名称 产品名称 1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 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T型行李安全检查系统 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X射线行李安全检查系统 4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放射性物质/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 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空集装货物检查系统 6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安全检查系统 7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 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车辆快速检查系统 9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呋喃它酮代谢物酶联免疫试剂盒 10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呋喃妥因代谢物酶联免疫试剂盒 11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克伦特罗酶联免疫试剂盒 12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试纸条 13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克伦特罗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 14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聚氰胺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 15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快速检测试纸条 16 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式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   附件2:第一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服务目录.doc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 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 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通知(正式通知)
    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通知(正式通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效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兹定于2023年7月6日-9日在安徽六安举办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发展研讨会。本届高峰论坛由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投融资中心)、甘肃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福建省高教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并获得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1、 时间地点时间:2023年7月6日报到,7月9日离会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许继慎路168号曙光铂尊酒店2、 参会人员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各地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部门领导专家,各高校院所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训部、教务处、科技处、分析测试中心、公共技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共享和管理相关负责人;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市场化服务平台负责人;实验室服务商,仪器厂商;合作媒体等。3、 高峰论坛主要内容1.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与实践2.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区域联盟与市场化机制探索3.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有偿服务持续发展模式探索4.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考核的实施与实践5. 地方高校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6. 智慧实验室与开放共享信息化建设7. 实验室建设与信息化管理8. 先进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制备(具体日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4、 报名及缴费(1) 报名方式1. 个人报名请微信扫描右图二维码,填写对应信息进行报名。2. 团体报名请填写附件报名表,并在报名截止时间内发送到指定邮箱:office@nuis.org.cn,收到回复后即为报名成功。会务组将于6月30日开始向报名成功的人员发送《报名成功通知》,请及时查看接收邮箱(报名人员须提供有效邮箱)。(2) 缴费事宜1. 收费标准线上缴费:980元/人;或现场缴费1180元/人(含会议资料、会务服务费、培训费、证书费等)。所有参会代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不安排接送站。2. 付款方式(1) 对公转账账户名称: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银行账号:110939255710401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支行(汇款请备注“姓名+单位+7月峰会”,为避免疏漏,汇款成功后可将汇款单或截图等凭证发送至会务组邮箱。)(2) 扫码支付扫码缴费请核对收款方为“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支持报到当天现场刷卡缴费,缴费标准为1180元/人。培训费电子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由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统一开具,缴费成功并在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邮件发送至联系人预留邮箱中,请注意查收。5、 培训证书参会代表按照规定完成培训课时,由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与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联合颁发电子版“培训证书”,证书中注明培训课程名称及学时。6、 联系方式1.报名及会务咨询:李晨光:17701282863(会务组)2.缴费及发票事宜杜娟:18612990975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组委会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23年6月日 论坛日程(拟):(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时间报告主题/嘉宾7月6日14:00-20:00参会人员报到7月7日主持人:毛昌杰 安徽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采购管理中心)处长/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9:00-9:30致辞(有关领导、嘉宾、主办方致辞)9:30-12:00大会报告报告主题: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考核指标及未来工作报告嘉宾:待定报告主题: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生态,高质量支撑创新发展报告嘉宾:孙兴莲 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副主任报告主题:面向世界一流的实验技术体系建设报告嘉宾:唐睿康 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教授报告主题:打造开放共享的一流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报告嘉宾:黄斌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12:00-14:00自助午餐/午休主持人: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副部长14:00-18:00报告主题:高校区域共享联盟建设——以闽西南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报告嘉宾:施芝元 厦门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报告主题: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与标准化工作进展报告嘉宾:罗元明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主任/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团体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报告主题:加强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服务科技创新报告嘉宾: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报告主题:河海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探索和实践报告嘉宾:陈红 河海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报告主题:地方高校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报告嘉宾:刘艳凤 海南大学/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18:00-20:00自助晚餐7月8日9:00-12:00高峰论坛-处长论坛主题:开放共享有偿服务与分配激励机制召集人(主持人):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副部长形式:报告引导(2)+圆桌研讨20家高校院所参与报告、研讨,探索开放共享有偿服务与分配激励机制创新模式发展。高峰论坛-院长论坛主题:开放共享学院有作为召集人(主持人):金葆康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形式:报告引导(2)+圆桌研讨20家高校院所参与报告、研讨,分享二级单位开放共享典型做法与成效,推动开放共享工作深入落实。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技术主题沙龙召集人(主持人):王孝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形式:报告引导(2)+现场研讨拟邀嘉宾:报告题目: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高精度集成制造技术报告嘉宾:王孝坤,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学系统先进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中心,主任/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导报告题目:光学元件面形精密干涉检测技术与仪器报告嘉宾:沈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互动交流12:00-14:00自助午餐14:00-18:00“促共享 共交流”高校行安排前往安徽大学参观、交流。18:00-20:00自助晚餐会议结束酒店信息酒店名称:六安曙光铂尊酒店酒店位置:安徽,六安,金安区,许继慎路168号与迎宾大道交汇处西北角酒店预订事项:1.会务组根据报名缴费情况为参会人员提供酒店预订,请完善订房需求;2.如行程有变,请于7月2日前与会务组联系,调整酒店预订信息;3.到店后请于酒店前台办理住宿费缴费及开票等事宜;4.住宿标准:单间、标间均为350元/间日,含双早,最晚于退房当日下午14:00前退房。交通信息六安站:距六安站11.06公里,车程约15分钟;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离61.67公里,车程约50分钟;可乘坐机场巴士至六安市中心,六安市中心距酒店约9公里,车程约15分钟。新桥机场至六安市区机场巴士:票价38元,车程约1小时,目的地:梅山南路公安局旁。
  • 北京市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对其开放
    8月25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中提到,对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重大优质项目,符合条件的予以支持,并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落地与投资促进专班机制给予专项调度。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向外资研发中心开放。支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共性技术基础平台、科技信息公共服务等向外资研发中心开放。对外资研发中心引进用于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的入境动植物转基因生物、生物材料积极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符合要求的给予检疫审批便利化安排。对临床试验用途的干细胞等人源化细胞入境检疫采用一关审批、多地临床试验的监管新模式。支持对外资研发中心出于研发目的暂时进境的研发专用关键设备、测试用车辆等按规定延长复运出境期限。详情如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京政办发〔2023〕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8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23〕7号),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本市集聚发展,推动实现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能级双跃升,进一步畅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渠道,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支撑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提级扩容  (一)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集聚。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京首次设立实体化研发创新中心或开放创新平台。引导新设外资研发中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在有基础、有条件的国际合作重点区域集聚发展,推动打造国际研发集聚区,根据其在引入国际创新资源、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资金支持。  (二)鼓励外资研发中心提升创新能级。支持在京外资研发中心由区域级研发中心提升为大区级或全球级研发中心,依据其在提升本地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重大优质项目,符合条件的予以支持,并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落地与投资促进专班机制给予专项调度。  二、支持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  (三)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费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快实施外资研发激励计划,探索采用“免申即享”方式对外资研发中心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给予支持。加强对外资研发中心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宣传和辅导服务。  (四)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深度融入本地创新体系。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独立或牵头承担北京市科技研发、国际合作、应用场景示范等政府科技任务。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聚焦本市高精尖产业,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前沿技术协同创新。具备法人资格的外资研发中心可作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组织本单位科技人员申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积极吸纳外资研发中心科技专家加入北京市科技专家库。  (五)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开展高价值专利布局,牵头或参与创制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鼓励外资研发中心申请纳入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备案名单,符合条件的发明专利申请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优先审查推荐。  (六)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共建开放创新生态。支持外资研发中心与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本地创新主体,通过多种形式,构建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起或参与设立创新基金、成果转化基金。鼓励外资研发中心深度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国家级平台,首发首展前沿科技成果,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三、提高研发便利化水平  (七)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向外资研发中心开放。支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共性技术基础平台、科技信息公共服务等向外资研发中心开放。探索优化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定区域内做好对外资研发中心访问国际学术前沿网站的安全保障服务。  (八)优化外资研发中心科研物资通关和监管机制。做好外资研发中心重要科研物资通关保障,对符合条件的进口研发用品实行优先查验预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纳入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对外资研发中心引进用于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的入境动植物转基因生物、生物材料积极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符合要求的给予检疫审批便利化安排。对临床试验用途的干细胞等人源化细胞入境检疫采用一关审批、多地临床试验的监管新模式。支持对外资研发中心出于研发目的暂时进境的研发专用关键设备、测试用车辆等按规定延长复运出境期限。  (九)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推动外资研发中心按照国家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加强自身数据管理,促进研发数据安全有序自由流动。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为具有数据跨境需求的外资研发中心提供数据跨境流通技术支持和合规服务。  四、加强全方位要素保障  (十)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引才留才。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引进和培养基础科研人员,经综合评价后可将其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对其引进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实行计划单列。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引进关键环节高水平研究人才。允许外资研发中心以团队为单位,为团队内外籍成员申请一次性不超过劳动合同期限的工作许可和不超过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按照国家相关试点工作要求,将外资研发中心具有高级管理或技术职务的人员纳入外国高端人才(A类)认定范围,其工作许可所需证明材料可采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办理。  (十一)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参加本市职称和科技奖项评审。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海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参加本市职称评审,其海外专业工作经历、学术或专业技术贡献可作为参评依据,不受本人国内任职年限限制,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工程技术系列正高级职称“直通车”评审或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职称“直通车”评审。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具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士申报本市的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十二)优化提升对外资研发中心的人才服务水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对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符合条件的海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可享受进境物品快速通关便利,对符合免税科研、教学物品和免税自用物品清单的进境物品予以免税放行。将外资研发中心纳入邀请外国人来华“白名单”,可容缺受理邀请外国人来华申请。  (十三)做好外资研发中心项目布局空间保障。外资研发中心的增量扩容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通过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差别化供地方式以及房租补贴等措施,“一企一策”量身定制空间保障方案。  (十四)加大对外资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将外资研发中心纳入“北京畅融工程”、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等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外资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创新、从事基础和前沿研究提供金融支持。  五、完善服务工作体系  (十五)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市级外资研发中心工作专班,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成效显著的外资研发中心纳入“服务包”工作机制,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并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加强政策评估、跟踪回访等工作,为外资研发中心在京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六)推动政策落地。进一步加强政策宣讲,推动各项支持政策直达快享,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支持各区(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资金、人才、空间等方面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六、附则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2022〕11号)中相关表述与本措施不一致的,以本措施为准。
  • 北京启动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首批超1亿元支持仪器设备配置等
    支持产业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智能化升级改造……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打造标杆型科技园区,提升分园主导产业承载能力,加速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首批支持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资金10948.72万元,支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科技园区的10个项目,涉及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7个产业领域。日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各分园管委会组织实施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围绕中关村示范区分园主导产业定位,加强园区产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园区智慧化服务管理水平,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产业承载空间,促进园区高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在产业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支持园区围绕特色产业,支持园区配置专业化仪器设备、硬件设施等,搭建开放式的专业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研发、测试、中试、验证、算力、算法等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园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共计支持园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建设共享实验室、测试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中试生产线等各类产业服务设施12处。比如,与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联合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针对集成电路器件类以及系统级、版级芯片企业,提供芯片设计研发环节的实验设备、仪器共享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表征测试、失效分析、数模、射频等测试服务;支持园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氢燃料电池及系统测试平台,购置与开发gFUELCELL软件基本包、Simdroid软件前处理模块、流体求解器、结构求解器、电池模块、热求解器等,为企业提供线性静力分析、瞬态热分析等测试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大幅缩短企业研发周期,吸引氢能产业聚集发展等。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支持园区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共享会议室、配套餐饮设施、公共交流空间,以及孵化器、加速器等中小企业创业空间,补足园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短板,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园区。共计支持园区改造、升级公共空间约18万平方米。比如,支持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对园区一期和二期的公共空间进行品质提升,建设智慧会议中心,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与高科技园区复合体,实现园区企业会议活动不出园区;金隅智造工场建设656平米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政务、知识产权、金融等服务事项,建设1000平米的“隅翼空间”,满足园区企业及员工接待、洽谈、临时办公、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加智能机器人、共享滑板车、接驳车、班车等公共设施及服务,为园区员工提供智能便利服务。在智能化升级改造方面,支持园区采用中关村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元宇宙等技术手段,搭建线上交流、社群服务、能源数字化、园区运营管理等智慧园区平台,更好地服务企业、产业和园区人群。比如,支持中关村壹号采用中关村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升级数字化运营能力,建设线上社群等,实现对园区员工的精准服务;支持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针对集成电路企业用电负荷高、用电稳定需求高等特点,采用中关村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建设园区智慧能源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展冷热源群控系统节能优化改造、用电安全及能效管理系统改造,提高能效水平、降低用能成本。在中关村软件园,正开足马力全力复工复产。“真是太及时了!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就可以全面铺开了。”得知支持高品质园区建设资金已到位后,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助理邓延嵘说。截至目前,首批支持高品质园区建设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各个支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据了解,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各方面政策的协同联动,统筹考虑园区发展关键问题短板、财政专项资金预算规模等,聚焦项目支持内容,重点支持园区加强“硬投入”,加快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产业高度集聚、机制高效有力、开放创新活跃的现代化园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获得首批支持的10家园区,2021年底园区总产值7297.4亿元,地均产出1148.5亿元/平方公里,是中关村示范区地均产出(117亿元/平方公里)的近7倍。接下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支持标杆型高品质科技园区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产业促进服务能力、增强园区整体创新实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集聚一流创新资源要素、培育特色主导优势产业、提高节约集约发展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