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

仪器信息网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专题为您整合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话题讨论。

亚洲国际电力电气及节能科技展相关的资讯

  • 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邀请函
    展会时间:2011年11月6-8日   展会地点:上海 世博主题馆   展会主题语:拥有一个展台,“饮”领产业链未来   主办单位: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支持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承担单位:北京中饮天元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饮料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饮料行业就像踩足了油门的发动机,快速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但2009年的中国饮料行业仍以超过26%的年增幅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全国饮料的总产量将达到约1亿吨。中国饮料企业正在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2009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饮料企业已经达到1700余家。作为中国饮料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企业为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持。上下游产业链的科技进步成就了中国饮料业的辉煌,也成就了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的发展与壮大。   行业眼中的CBST   CBST自2003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已经成为饮料行业专业买家和专业卖家的盛大聚会,成为饮料行业产业链的国际商贸盛会。“全国唯一、展商最专业、专业观众最多、国际化水平”是中外参展商对CBST2009的评价,这将成为CBST2011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和动力。   作为中国唯一的饮料工业科技专业展,CBST2009呈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CBST2009的展出面积达到了19000平方米,比CBST2007增长100% 国内外参展商200多家,比CBST2007增长45%,其中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等10多个国家的产品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到上海参展CBST。   CBST的专业观众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买家齐聚CBST2009,CBST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亚洲、欧洲和非洲观众占国外观众的82%%,其中亚洲20国的观众占到半壁江山,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观众最为踊跃,观众数量位居前四。   参观CBST2009的企业观众占61.3%,决策者和部门管理达到72% 采购订货和市场调研的观众占到八成以上。参展商对CBST组委会能够组织大量国内外专业观众参观、洽谈和采购的展会效果表示满意。   CBST2011展望   为继续促进饮料行业的技术进步,2011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将于2011年11月6~8日在上海世博主题馆举办,展出面积增加到25000平方米。CBST2011将强化展出从原辅材料、工艺装备到厂房设计等整体解决方案,突出饮料科技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特点,适应饮料企业对食品安全、节能降耗、生产效率提高的需求,并继续将工艺装备的展示范围和服务范围延伸至其他液态产品和固态产品。   饮料企业高管参观专场在CBST2011将继续得以延续。CBST是饮料企业了解全行业科技进步的平台,是饮料企业寻找优秀供应商的重要渠道。独一无二的产业链上下游采购商和供应商亲密接触和交流,能提升交易机会、降低商贸成本。   CBST2011展会期间,组委会还将继续举办国内外行业会议、专家论坛、科技报告、技术培训和新产品推介等各项专业活动,突出CBST科技创新的主题。   CBST2011展出范围   杀菌消毒技术 充填封口技术 贴标喷码技术 过滤分离技术   工业清洗技术 在线检测技术 机器包装技 自动控制技术   成型干燥技术 破碎压榨技术 包装容器技术 原辅材料处理技术   检测仪器技术 环保节能技术 售卖设备技术 添加剂和生物技术   CBST2011将增设饮料新产品设计创意展示区,集中展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饮料新产品,以及国内外饮料包装容器的外观设计和商标设计。   CBST2011的管理与服务   CBST2011将以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服务于饮料行业的科技进步、食品安全和清洁生产,为全产业链的经贸合作和发展,营造最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商机。   CBST2011组委会将启动以协会理事长赵亚利为主席的展会管理组织架构,其中包括宣传推广、市场营销、观众组织、现场服务、资料管理、财务管理等众多服务部门。   组委会还将提供展览特装设计、搭建装饰、广告宣传和专业会议,以及展品抵沪后的提取、运输、装卸、仓储等多项服务。   国际化的展会运作流程将为CBST2011提供有力的保证,将为展会的成功举办锦上添花。   作为延伸服务,组委会还将协助参展商参观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继续开放的中国国家馆。   CBST2011增值服务    组委会为所有参展商赠送2011年6-12月在www.chinabeverage.org/cbst网站的企业链接。    组委会在《中国饮料》或《饮料工业》上为所有参展商策划《供应商推介》栏目。    组委会为参展商提供免费门票,为有需要的参展商印制个性化门票,协助企业邀请VIP观众。    组委会为参展商赠送《2011中国饮料业供应商指南》一页黑白图片和文字宣传 为展位面积在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参展商赠送《2011中国饮料业供应商指南》一页彩色宣传插页或《中国饮料》(或《饮料工业》)一期彩色宣传插页。    组委会为展位面积在100(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参展商赠送2011年6个月(12个月)的内部信息《饮料行业资料解读》。   邀请函   CBST将以建设一流专业展会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水平。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饮料行业产业链供应商企业加入CBST大家庭,共建交流平台,共享发展成果。品牌展会将与品牌的您携手同进,扩大商机、展示实力、聚会交友、共享奇迹。   CBST不仅是中国的展会,更是亚洲并辐射世界的展会。我们承诺,CBST2011将继续保持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准和高亲和力的特点,让您不虚此行。参与就能融入,参与就有收获,参与就能发展,参与就能强大,参与就有成功的机会!   CBST2011虚位以待!
  • TSI公司将参加2017第九届中国气象科技展
    美国TSI公司将参加于2017年3月29-31日由中国气象学会在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气象科技展。 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各省市气象局、各水文、水质、气象、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站、防雷中心、环保、总参、总装、总后、军工、雷达、电力、电子、仪器仪表、广电、安防、IT、计算机、工控、工业自动化、通讯、建筑、交通、电信、网络、农业、盐业、等多个领域的单位或个人将前来参观此次展会,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将展示最新的技术设备,探讨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展览,并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气象专业展览。美国TSI公司将于会上展示室外在线监测及便携式气溶胶(PM2.5/PM10)检测技术和设备,以及多种气溶胶检测技术和设备,可适用于气象领域中的不同应用和监测需求。TSI 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是TSI最新推出的针对于室外PM2.5实时在线监测的产品。它适用于无人值守的室外远程连续监测PM2.5/PM10,通过与称重法以及微量震荡天平法的长期比对和校准,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自动调零模块可以将长时间采样时零点漂移的影响降到最低;加热除湿模块可以有效降低湿度对PM2.5/PM10质量浓度测量的影响。抗风雨外壳设计符合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 3R标准。另外,与Netronix™ 公司合作的云数据管理系统,可以让客户访问安装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远程PM2.5/PM10监测仪的数据。随着雾霾天气的日趋严重及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不断关注,国内空气净化器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TSI公司的DUSTTRAK系列便携式PM2.5快速检测仪,完全适合国标的检测标准,并在空气净化器生产企业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TSI最新推出的SMPS™ 扫描电迁移粒径谱仪,被广泛用于测量1微米以下的气溶胶粒径分布的测量标准。选配3777型纳米增强仪以及3086型DMA差分电迁移分析仪(1nm-DMA)组件后,SMPS粒径谱仪能够测量纳米的粒径范围扩展至1nm。TSI 3321型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 (APS™ ) 提供 0.5 至 20 微米粒径范围粒子的高分辨率、实时空气动力学检测。这些独特的粒径分析仪还检测 0.37 至 20 微米粒径范围粒子的光散射强度。APS 粒径谱仪通过向同一粒子提供成对数据向有兴趣研究气溶胶组成的人士开辟了令人振奋的新途径。TSI 3330型光学颗粒物粒径谱仪简单轻便,能够对颗粒物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测量。基于TSI公司40年气溶胶仪器设计的经验,本款产品使用120度光散射角收集散射光强度和精密的电子处理系统,从而得到高质量和高精度的数据。同时,TSI工厂严格的标定标准也确保仪器的精确性。该产品是广大环境研究机构和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颗粒物监测分析和源解析的最佳仪器。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要点推介   2010年9月6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带着主题语“拥有一个展台,‘饮’领产业链未来”亮相。据CBST主办方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介绍,本届展会的主题语是上中下游产业链人士献计献策,展现了中国饮料工业的蓬勃发展面貌,突出了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的鲜明内涵和精髓,直接描绘了CBST2011在饮料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人心目中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饮料行业以15%以上的年增速快速发展,顺势而生的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作为中国饮料行业唯一的专业展会,CBST为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科技进步和贸易交流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得到了全行业企业的盛赞和支持。2年一届的CBST经过7年的发展和壮大,已经发展成为饮料行业“专业买家和专业卖家的盛大聚会”,展出规模屡创新高。   回顾CBST2009,展出面积已经达到了19000平方米,比CBST2007增长100%。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家参展企业齐聚上海。来自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43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名专业观众光临展会,其中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观众占国外观众的82%,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来宾位居亚洲观众前四。CBST2009国内外专业观众出色的组织工作以及展会现场洽谈、采购等互动的效果深得参展商认可。“全国唯一、展商最专业、专业观众最多、国际化水平高的饮料专业展”是展商给予CBST2009的高度评价。   从主办方了解到,在“只有更好”的追求中,CBST2011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将于2011年11月6日至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为给参展企业及观众提供更优越的展览环境和配套服务,CBST2011移师亚洲最大的双向跨度无柱的上海世博主题馆一号馆,该馆面积为25000平方米,层高14米,五个进货入口,更加便于展览。另外,上海世博主题馆毗邻黄浦江,交通方便,地铁6号、7号、13号线均可到达。观众报到的多功能中央大厅为别具一格的三层通透设计,一站式连接各个展厅与功能区域,更便于观众风雨无虞地参观与休憩。观众可在参观CBST之余,浏览世博会闭幕后继续开放的中国国际馆。   “汇聚全球饮料工业、把握科技前沿信息、展现饮料工业趋势”,CBST本着“只有更好”的理念,不断创新。1、顾往而知新:CBST2009展会结束后,组委会对展商和观众进行了调查问卷,为筹备更好的CBST2011明确了方向 2、凝练主题:2010年4月起,组委会在全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范围内开展了CBST2011广告语的征集活动,并面向全社会征集,效果非常显著,由此诞生了CBST2011的主题语 3、全产业链:“以饮料科技为中心的全产业链”成为CBST2011的最大特点,CBST2011展品范围涉及更广,从液体到固体,从饮料原辅料到包装材料、装备、技术、检验检测、产品设计,全都涵盖其中 4、技术领衔:得到行业盛赞的国内外行业会议、专家论坛、科技报告、技术培训和新产品推介等各项专业活动将会一如既往的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5、饮料创意区:CBST不断追求务实型的创新,CBST2011特别设立“饮料新产品设计创意展示区”,将集中展示特意收集的全球特色饮料包装以及国内的优秀饮料产品,包装容器设计、标签设计、饮料产品设计将成为企业研究市场和开发新品的重要参考,届时相关科研院校、美术形象设计院所等将在创意区为饮料企业提供优秀创意服务,饮料创意区将吸纳符合条件的原辅料企业、包装制造企业加入其中。6、观众“重中之重”:在CBST2009观众的基础上,组委会设计了更加完善的观众组织策略,在不同的筹备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重点,“观众策略”部分已开始实施 7、服务在前:饮料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是展会主办单位的目标,组委会发挥主办单位行业信息多而快的优势,特别制定了对供应商的饮料信息服务计划,目前已在有计划的实施。   组委会表示,为了打造成功的CBST2011,无论对展商还是观众,除了充分利用展会主办方独具的行业资源外,还会努力进行良好的市场化运作。全新改版的展会网站将全方位及时的报道展会的最新动态和饮料行业的热点信息、更有效更快捷的为参展商和观众服务。另外,CBST2011组委会已经和国内外重要的网络、杂志、报纸以及电视媒体建立合作,在仪器信息网、SOFT DRINGK、FOODNEWS、荣格、消费日报、食品伙伴网、食品商务网、慧聪食品工业网等30余家媒体上都将看到CBST活跃的身影。   CBST2009证明CBST是中国的更是亚洲的、世界的饮料产业交流盛会。据介绍,CBST2011组委会已经与国外众多协会和相关国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处取得了联系,美国饮料协会、国际瓶装水协会、欧洲瓶装水协会、亚洲瓶装水协会、国际果汁保护协会等与展会主办单位的长期合作,已成为CBST2011的重要国外宣传渠道,将带来更多的国际展商和国际专业观众。CBST2011高度重视国际展会的参与度,多次开展境外宣传,使CBST2011的知名度不断扩大。   展会组委会诚挚邀请饮料产业链的企业加入CBST大家庭,相约上海世博主题馆,共享中国饮料发展的丰硕成果!
  • 泽泉科技携手金盏农业成功参加2017亚洲园艺博览会
    作为国际园艺行业B2B专业展会的“2017亚洲园艺博览会”于2017年11月22-2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召开。“HORTI CHINA 2017亚洲园艺博览会暨第十届亚洲果蔬博览会”旨在为园艺产业搭建面对面的经验分享、技术交流、全产业链对接的平台,展览主要内容包括从育种到B2B终端用户的全产业链(零售及相关机构),覆盖以水果、蔬菜、花卉、植物为主的种植企业。泽泉科技携手金盏农业应邀参加大会,现场为参会嘉宾展示了基于生境感知技术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温室除湿控温解决方案,植物乙烯测量解决方案,光合作用测量解决方案。本届展会,政府相关管理机关、设施农业研究机构、园艺种植、温室行业企业、果品企业、经销批发商及国外相关协作单位等汇聚一堂,展出了成套温室、温室配套系统及温室资材、园艺资材及机具、蔬菜/花卉/水果、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农业金融、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新鲜果蔬、鲜切及方便产品、有机产品、冷冻果蔬、脱水果蔬、果蔬深加工产品、都市农庄、果蔬种植及采后技术、追溯技术及系统、检验检疫设备与机构、水分测定仪、土壤检测、农残检测、糖度检测等果蔬深加工技术设备、商业信息管理系统、生鲜电商网络推广平台等。会议期间,泽泉科技携手金盏农业展示了F-750农产品质量检测仪、F-950手持式乙烯测量仪、新一代DT-80智能数据采集器、智能水肥一体机等应用仪器设备,并与感兴趣的参观人员交流了泽泉科技基于生境感知技术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不仅涵盖了三种子系统:Eco-Watch SPAC监测系统、WatchDog小型系列气象监测站、多通道多位点小型监测子站,而且还配有现场实时监控视频,智能水肥灌溉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Pad在云端实时显示与查看。泽泉科技展示的样机、海报引起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关注,会议期间收到多位客户的详细咨询和留言。随着现代农业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农业4.0时代渐行渐近,泽泉科技将积极推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园艺、农业、育种、食品、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助力我国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
  • 助力绿水青山 共建一带一路——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届新疆亚欧(国际)节能环保博览会
    2019年5月9日-11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XEEPI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节能协会(自治区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新疆亚欧(国际)节能环保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次博览会以“创新?共享?开放 发展绿色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旨在加强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原环境保护部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 汪东青、会员部主任孙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副处长陈勇民,新疆、陕西等多省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剪彩  作为新疆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亮相亚欧(国际)节能环保博览会。聚光科技以“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为此次展示主题,系统性展示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及第三方运维服务等在内的生态环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展会重点介绍了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与臭氧成因分析、环境VOC立体综合监控解决方案、“网格化监测+全域化管理”的水环境综合解决方案、“安环能”一体化工业园区综合服务方案等创新成果,引起了众多专业观众、行业内企业及媒体的关注与赞誉。聚光科技展区客户参观了解聚光科技产品  展会期间,新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李新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黄淼等领导莅临聚光科技展台,进行指导交流。各位领导对聚光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先进技术做出了充分肯定,并希望聚光科技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成果及应用。人民网、新华社、网易新闻、新疆电视台、兵团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光明网、新疆法制报、新疆经济日报等十余家媒体也对聚光科技进行了采访报道。李新生书记、黄淼副局长参观聚光科技展台聚光科技环境资源事业部新疆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潘德多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聚光科技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已任,以提升现代化环境管理能力为目标,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也将积极关注与支持“一带一路”发展,为打造创新、共享、开放的美丽中国奉献价值!
  • 欧普图斯光纳科技成功参展中国(苏州)国际生物科技展
    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ldquo 2010中国(苏州)国际生物科技展&rdquo 于2010年11月21日在苏州国际展览中心圆满落幕!本次展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苏州委员会、苏州市科技技术协会承办;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台北市生物产业协会、 台湾中华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联合协办;并得到了苏州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 作为本次展出的特邀展商欧普图斯光纳科技进行了特装展出。 图1:欧普图斯光纳科技展台人声鼎沸 图2:苏州相关媒体进行特别报道 为期4天的展会, 欧普图斯光纳科技的展台吸引了大批参访者驻足,并对我公司现场快速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十分感兴趣,通过研发人员的讲解使大部分的参访者对我公司的技术和仪器有了了解,展会期间还有部分参访者直接到我公司实地洽谈。 会议期间,三安科技创始人张令玉教授对我公司的产品和现场快速的解决方案表示了浓厚兴趣。 图3:三安科技张令玉教授一行仔细了解公司技术及产品 本次展会中通过公司人员对产品和相关技术的详细讲解,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拉曼光谱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欧普图斯光纳科技的系列产品从实验室应用到现场快速检测,并与纳米技术模块(NanoDog® )有机结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使现场微痕量化学物快速检测得以实现。相信这一创新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极大市场空间和广泛积极的社会意义。
  • ATAGO(爱拓)完美收官2018香港亚洲国际果蔬展!
    果蔬届年度盛会----亚洲国际果蔬展(ASIA FRUIT LOGISTICA)于2018年9月7日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圆满结束!众所周知,亚洲国际果蔬展是全球果蔬行业者在亚洲汇聚的一项年度盛会,而该展会专注于展示整个亚洲地区的新鲜果蔬农产品,以及与该产业相关的价值链,是业者们进军亚洲市场,或想全面获取亚洲市场的信息,寻找新产品和品种,并在该领域建立新业务联系的最有效的平台。甜度(糖度)是决定蔬菜水果品质(新鲜度)与成熟度的一项重要参数。其原理在于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的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果蔬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温度、压力)成正比例,故测定果蔬汁液的折光率,可求出果蔬汁液的浓度(含糖量的多少)。ATAGO(爱拓)专注于研发折光仪超过75年,所生产的折光仪早已成为水果糖度计的佼佼者,继续亮相本次盛会,再次受到新老客户热烈关注!【展台客户热情踊跃】ATAGO(爱拓)经典产品——便携式数显折射计(糖度计) —— PAL-1 ,服务于全球超过15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果蔬种植户,果品培育机构,水果批发集市,水果超市,水果连锁企业早已成为水果糖度计的必备产品!更是首次亮相展会!配备NFC(近场通讯)功能,测量数据可与手机(安卓系统)连接读取,免去手写记录,帮助快速记录与分析! 便携式数显折射计(糖度计) —— PAL-1 在此次展会中仍然作为热门产品,关注度持续上升!ATAGO(爱拓)新品系列——“无损(非破坏)糖度计 PAL-HIKARi”,吸引了众多海外买家及专业观众驻足观摩,成为人气产品之一! “无损非破坏式糖度计”,不采摘,不破皮,不切肉,不取汁,可对树上果实现无损检测,为果蔬的培育期、采摘期、收获期、品质控制、价格分级等环节提供了快速、简易、专业的糖度快检方案!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端水果的消费日益增长,水果的风味不再单凭水果糖度,对水果的口感需求也不断增强。业界所知的“糖酸比例均衡”概念也开始流行起来。传统的酸度测量需要繁复的滴定法和专业的操作人员才能完成。ATAGO(爱拓)“糖酸度计—— PAL-BRIX/ACID 系列”,一机可测量水果的糖度(BRIX)和酸度(ACID),并能自动计算糖酸比,为水果糖酸度测量提供全方位的快速解决方案!糖酸比才是决定水果风味的关键!为期三天的展会,ATAGO(爱拓)为世界各地用户展示了专业、快速、便携的水果糖度检测方案,受到了客户的一致赞赏与好评!展会期间更遇到不少老朋友,他们都是ATAGO(爱拓)的忠实用户并一再表示:ATAGO is very good!在此,向每一位光临展台的客户表示衷心的感谢!ATAGO (爱拓) 将一如既往为各界用户提供各种物质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案!
  • 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在青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9月26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日本材料研究学会、台湾材料研究学会协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青岛市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IUMRS-ICA 2010)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IUMRS-ICA)是国际材联最重要的系列会议之一,此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中国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厂商参加。 会议现场   大会邀请了5位世界材料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报告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 卢柯院士   报告题目:Nano-twin strengthening and nano-twinned materials   强度和导电性是金属材料两个至关重要的性能,但往往顾此失彼,不可兼得。如何才能在保证金属材料强度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及韧性,卢柯院士介绍了利用脉冲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寸孪晶的纯铜,通过在纳米尺度的结构设计优化了材料的性能,其拉伸强度、电导率等性能参数和普通纯铜相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同时兼顾了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强度,这类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 Mark Verbrugge博士   报告题目:Materials research and electrified vehicles   Mark Verbrugge博士介绍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电气化战略、电池技术发展轨迹,电气化在电动车雪佛兰伏特汽车中的应用,研发优质电池面临的挑战、化学降解和化学机械退化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新型材料对电池研制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Mark Verbrugge博士介绍说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但它未来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能否降低原材料的价格、如何提高低温环境下电池动力、为何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寿命就会缩短、怎样对电池做加速寿命测试、如何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报告人:日本东京大学 Ryoichi YAMAMOTO教授   报告题目:Eco-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Green Growth   Ryoichi YAMAMOTO教授首先谈到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2010年世界各地发生了多起极端的气候现象,这些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分不开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重视,零碳经济增长是我们的目标,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实现绿色增长至关重要。Ryoichi YAMAMOTO教授表示列入环保产品名录的环保材料必须符合以下六个标准:不使用稀缺资源、具有清洁和保护环境的功能、生产该类材料对环境的冲击特别低、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性能、易于回收利用。此外,Ryoichi YAMAMOTO教授还介绍了环保产品数据库未来的信息记录规划。   报告人:韩国汉阳大学 Jea-Gun Park教授   报告题目:Future Technology Evolution for Memory Device and Materials   Jea-Gun Park教授介绍了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与NAND闪存存在的不足之处、新型材料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目前一些新型的存储系统。DRAM是最常见的系统内存,但它具有数据保持时间短、功耗大等缺点。纳米器件自旋转移矩(Spin TransferTorque:STT)方式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拥有高速读取写入能力及高集成度,而且基本上可以无限次地重复写入。PRAM相比普通的DRAM和NAND闪存,其读数速度和寿命周期都有很大的提升,还具有低能耗的特点。ReRAM能提供更低的功耗,并且成本也比较低。   报告人:国立清华大学 陈力俊教授   报告题目:In situ UHV-TEM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al Changes in Nanostructures   陈力俊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电子显微镜、低能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主要介绍了超高真空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中的应用,利用超高真空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铜晶界中的原子扩散,研究金属硅化物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等。研究所用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室和前处理室真空度小于5×10-8Pa、点分辨率可达0.21nm、线分辨率可达0.14nm、加速电压200kV。   本次大会共设21个分会和一个论坛,涉及能源与环境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和电子材料、纳米与非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材料模拟和评价等六大领域。大会还设立了论文墙报展,同期举办了新材料、材料制备和测试技术大型展览会,60余家国内外相关仪器设备厂商参展,充分展示国内外材料表征与评价分析仪器的最新进展。 论文墙报展 仪器展览
  • 亚洲石化工业格局生变
    受中国和中东地区石化产能大幅增长以及中东地区廉价石化产品冲击市场的影响,亚洲石化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亚洲石化工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中国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石化生产国 中东基于廉价天然气原料的石化产能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基础化学品需求巨大潜力 来自中东地区的低成本的石化产品将逼迫亚洲一些乙烯装置的关闭,尤其对日本乙烯工业产生的冲击更大。   中国将引领亚洲石脑油,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大量新建乙烯和芳烃项目的陆续投产,亚洲地区的石脑油需求又将步入快速增长的通道。2011~2015年间,中国将引领亚洲地区石脑油需求以年均4.6%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经历了连续25年的持续增长后,2008年亚洲石脑油消费量比2007年下降1.4%,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2008年四季度石化行业低迷。不过这种低迷持续时间较短,2009年亚洲石化行业出现强劲反弹,尤其是在二季度,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石脑油裂解装置满负荷运转。   2008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石脑油消费国。近年来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韩国的石脑油消费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之中,然而到2010年将出现回落。2008年韩国石脑油消费为84.4万桶/天,2009年增至87.1万桶/天,然而2010年预计将回落5%至82.5万桶/天。据Facts全球能源公司预计,2011~2015年韩国石脑油消费量将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的消费量将达到95.4万桶/天。   亚洲另一大石脑油消费大国日本的石脑油消费量正在逐年下降。2008年日本石脑油需求比2007年大幅下挫8.3%至77.9万桶/天,预计2008~2015年的年均降速为2.8%。   中国台湾石脑油需求2009年下降5%,2010年估计将进一步下挫8%。不过2011~2015年将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印度虽然不是亚洲主要的石脑油消费国,也不是主要的进口国,但却是主要的出口国。印度的石脑油需求主要用做电力和化肥生产商的替代燃料,当天然气供应短缺和液化天然气价格较为昂贵时,印度电力和化肥生产商就选择使用石脑油做替代燃料来运营装置。然而,随着印度信赖工业公司KG-D6天然气田的投产,这种使用石脑油作为替代燃料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该气田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行业。因此预计2008~2015年间印度石脑油需求将以年均1.8%的速度下滑,主要是受到天然气替代电力和化肥生产领域的石脑油需求的影响。其间,印度的石脑油出口量将以年均7.6%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5年印度的石脑油出口量将达到31.4万桶/天,而进口量将降至4.5万桶/天。   相反,中国将引领亚洲石脑油需求的增长。2008年中国石脑油需求为60.5万桶/天,净出口1.7万桶/天 而2009年中国石脑油需求比上年大幅增长10%达到66.5万桶/天,成为石脑油净进口国,日均净进口量约4万桶。2009~2015年中国石脑油需求将以年均14%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1年底,中国将取代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石脑油消费国。到2012年底,中国的石脑油净进口量将达到24万桶/天,到2015年底将进一步增加到37万桶/天。   总体而言,未来几年中国将引领亚洲石脑油进口快速增长,亚洲石脑油进口量2012年将增至约105万桶/天,2015年将增至130万桶/天。   石化产能步入快速扩张期   亚洲乙烯市场在全球乙烯市场已经起到重要的作用。截至2009年底,亚洲地区已拥有约438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预计到2015年前该地区仍将新增约160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2009年下半年,亚洲地区新增了410万吨/年乙烯产能,预计2010年亚洲将新增540万吨/年乙烯产能。   2010~2015年间中国新增乙烯产能将占据亚洲地区新增乙烯产能的54%。2005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乙烯产能国。当前中国与全球第一大乙烯产能国美国的乙烯产能差距为2500万吨/年,不过这一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截至2009年底,中国拥有139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到2015年前中国将新增87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其中42%的新增产能将在未来两年内投产。到2015年中国的乙烯产能将超过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总和。   除了中国外,印度的乙烯产能也将出现快速增长,2015年前印度将新增400万吨/年乙烯产能。近期印度新增乙烯产能项目包括:Haldia石化公司计划在2010年上半年将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乙烯装置产能从52.3万吨/年扩大至67万吨/年 信赖工业公司在Hazira的乙烯装置改造项目将于2010年下半年完成,该扩能项目始于2006年,届时乙烯产能将从84万吨/年扩至100万吨/年 印度石油公司位于Haryana邦Panipat炼油厂内一套85.7万吨/年石脑油裂解装置将于2010年三季度试运。从中期而言,印度新增乙烯产能项目包括:信赖工业公司计划新建140万吨/年乙烯装置,与其新建58万桶/天处理量的炼油厂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炼油石化基地,该裂解装置预计在2014年建成投产 印度国家油气公司、GSPC以及一些金融机构合资组建的公司正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Dahej新建一石化联合体,包括一套11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预计在2013年三季度建成。   亚洲芳烃的产能增速远低于乙烯产能增速。2016年前亚洲芳烃产能将增长约26%,其中中国将占据新增产能的59%。   2009年中国两大芳烃装置已经投产:福佳大化石化有限公司开启了110万吨/年芳烃联合体 中国海油开启了惠州156万吨/年芳烃联合体。未来几年中国还将有更多的芳烃产能陆续投产。   随着裕廊芳烃公司和埃克森美孚芳烃扩能项目的完成,新加坡的芳烃产能将翻番。中国台湾国光石化科技公司计划新建145万吨/年芳烃联合体,预计在2017年完成。此外韩国现代/Cepsa和S-Oil公司也正计划扩大芳烃产能。这些项目定位于如中国这样快速增长的市场。   印度当前芳烃产能略超过360万吨/年,2015年前印度将新增260万吨/年芳烃产能。随着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纺织品、塑料、汽车和其他消费品的强劲增长将刺激印度芳烃需求的增长。   日韩石化产业加快结构调整   面对中东石化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以及中印两国大幅扩能以实现产品的自给对亚洲市场产生的新一轮冲击,日本和韩国的石化企业早已做好准备。日韩一些公司致力于重新调整产品方案和市场定位,努力开拓新市场和新领域,另一些公司则致力于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竞争力。   日本化学公司志在减少通用石化品产量,将发展的重点向功能化学品、电子材料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转移。三菱化学公司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代表,该公司电子产品和保健品业务正不断扩大,并计划于2011年退出聚氯乙烯和苯乙烯市场,集中精力开拓双酚A、聚碳酸酯、精对苯二甲酸及高附加值聚丙烯业务。最近该公司与三菱丽阳的合并还增强了其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纤维市场的竞争力。   受本国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日本化学公司正在加大加快新兴市场的投资。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今后将把发展重点集中在新兴市场,同时增加高附加值产品产能。2009年12月9日,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化就苯酚、丙酮及三元乙丙橡胶的合资项目达成了协议,预计两项合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达到600亿日元。三井化学公司还计划投资750万美元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新建一套1万吨/年的聚氨酯泡沫装置。该装置有望在2011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生产的产品主要将出售给中国南方的汽车制造商和配件生产商。   日本东洋轮胎橡胶公司计划独资在中国沿海地区新建一家轮胎生产工厂,以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东洋轮胎橡胶公司表示,受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的刺激,中国轮胎市场需求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在第一阶段,东洋轮胎橡胶公司将投资100亿日元,预计在2011年底建成投产,届时每年将生产200万个用于客车和卡车的轮胎。   2009年8月,三菱化学与中国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建设年产15万吨双酚A和6万吨聚碳酸酯装置,计划2010年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用于汽车零部件及电器等领域的化工产品。   提供差别化产品和服务也是韩国石化战略的主旋律。与日本公司一样,韩国化学公司也同样重视石化产品的多样化,以降低风险。在液晶显示器和锂离子电池行业中,日本公司是领头羊,韩国公司正努力抢占地盘。韩国SK化学公司在几年前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并且已成功地扩大了市场份额,与日本宇部公司展开竞争。此外,LG化学公司的强势业务是可充电电池和电子材料,而韩华化学则瞄准太阳能电池业务。   同时,韩国化学企业还在不断扩大石化业务。在过去的3~4年中,韩国大多数主要石化生产商已将其产能扩大至世界级规模,还有几家公司正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产能。湖南石化公司确定投资约5亿美元将其在丽水的裂解装置从25万吨/年扩大至100万吨/年,该项目还包括新建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计划在2012年完成 现代石油公司正在进行的8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将于2013年完成 S-Oil公司正在建设第二套芳烃联合装置,建成后将年产90万吨对二甲苯和28万吨苯。
  • 聚光科技亮相第2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仪表展
    2012年8月2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其规模雄踞亚洲相关展会之首的第2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于上海世博主题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会面积超过25000平米,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家企业参展及来自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冶金、有色、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轻工等行业超过20000名专业观众参观 聚光科技作为分析监测仪器龙头企业携带环境、工业过程、安全及实验室领域的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此次展会,聚光科技展位号A206。展会现场我司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Mars-550备受参展人员关注,仪器采用高品质的四级杆质量分析器和针对过程气体检测的专用分析软件,可实时对过程气体提供多组分多流路分析,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和可靠性高等特点,能适应多种复杂、恶劣的应用环境。此次展会将为期4天,通过此次展会希望能让更多的参展人员更好地了解聚光科技。 国际测量控制仪表展聚光科技展台现场
  • ATAGO(爱拓)全新形象亮相2018香港亚洲国际果蔬展!
    一年一度的 Asia Fruit Logistica 香港亚洲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简称 AFL)将于2018年9月5日盛大开幕!本届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品质最佳的一年!已有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展商注册报名。其中,亚洲(37%)和欧洲(24%)展商共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大洋洲(10%)、非洲(11%)、拉丁美洲(8%)共占总数近三分之一,而北美(5%)和中东(4%)也保持了相当的参与度。覆盖各大洲及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展商阵容,将为访客展现丰富多样的全球产品。拥有超过75年历史的日本ATAGO(爱拓),一直致力于折光仪与旋光仪的研发与制造,多年来为世界超过154个国家地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浓度快速检测方案!其折光仪(糖度计)更是水果界的明星产品!ATAGO(爱拓)近年来不断创新,推出无损红外糖度计——PAL-HIKARi系列,通过红外探测技术,仅需贴合水果表面就能检测糖度,有别于传统的切肉榨汁取样方式,测量更便捷,无任何损耗,水果糖度检测技术获得再次提升!诚挚邀请广大新老客户前来展台体验指导! 时间:2018年9月5-7日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香港大屿山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北面)展馆号:HALL 3 展台号:3H57
  • 走进海尔生物医疗 走进亚洲最大的低温冷链研发和制造基地
    海尔生物医疗隶属于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低温冷链研发和制造企业。在低温、冷冻、冷链技术方面,海尔生物医疗的产品填补了国内低温技术的空白,带着对低温技术的好奇,近日,仪器信息网一行三人特别拜访了海尔生物医疗,为您揭开亚洲最大的低温冷链研发和制造基地的神秘面纱。海尔生物医疗研发制造基地  国内首创低温冷链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长期以来,国内超低温市场几乎没有国产厂商的身影。2006年,海尔生物医疗推出的零下86度超低温冰箱,完全打破了国外品牌长达30多年的技术垄断,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资金。  目前,海尔生物医疗现有产品共包括17个系列,一百多个规格型号,超低温冰箱、深低温冰箱、低温冰箱、血液冷藏箱、医用冷藏箱、生物安全柜等低温冷链及实验室等产品都是海尔生物医疗目前主要的产品线,产品年产量可达20万台左右。产品主要应用在医院、血站、高校科研、疾控等专业领域。另外,商检、质检、药检等国家政府机构也在使用海尔生物医疗的相关产品。  据介绍,海尔生物医疗自主研发的生物安全柜将为行业树立全新的安全标准。经过10年技术沉淀,历时两代迭代升级,海尔智净生物安全柜首创智净“恒风速”专利,解业内所有安全柜久用过滤器堵塞 风速降低或不均匀 造成人员易感染、样本受污染的隐患。并提供业内最全3Q年检服务,整机三年包修等服务。随着生命科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柜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未来也将成为海尔生物医疗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为我们介绍了冷链监控系统、液氮罐和自动化存储设备等产品。交流现场  主持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并多次获奖  据介绍,海尔生物医疗在低温技术领域相继主持起草了《低温保存箱》、《药品冷藏箱》,《血液冷藏箱》等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际领先”技术认定8项。还获得了“国家新产品”、“十年成就奖”等荣誉。  2013年,海尔生物医疗推出了全球第三代、触摸屏、智慧型海尔超低温冰箱DW-86L959,该款产品通过触摸屏智慧存储,实现了与人的交互,引领了全球超低温冰箱的发展潮流。同年12月,海尔凭借“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是中国低温制冷行业唯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对海尔生物医疗在中国低温冷链行业重要地位的肯定。  2015年4月,在ACCSI 2015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颁奖典礼上,海尔生物医疗的节能芯超低温冰箱DW-86L728J获得了2014年度绿色仪器和2014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两项大奖。  由此可见,海尔生物医疗正在引领中国低温冷链行业从完全依靠进口,走向了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研发之路,并从产品创新走向了标准创新的自创品牌之路。  先进工厂设备,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亚洲最大的低温冷链制作基地  走进工厂内部,可以看到先进的工业设施,完善的生产设备,洁净的工厂环境…。从2006年成立至今,海尔生物医疗一直引领中国低温冷链市场的发展。据介绍,海尔生物医疗全部产品的生产线,都采用专业的发泡设备,氦气检漏和真空舱检漏,全系列制冷剂自动灌注,同时使用压机油干燥过滤设备,真正为用户提供制冷能力强,质量可靠、经久耐用的产品。超低温冰箱专业检测生物安全柜总装线血液冷藏箱总装线  今后,海尔生物医疗将通过生物样本库带动的高端医疗科研用户资源,进入临床诊断试剂及设备研发、样本大数据信息系统等生命科学及转化医学上下游产业链,并支持中国民族生物医疗产业发展。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海尔工业园内的海尔大学。校园内部,环境优美,山水环绕,文化气息非常浓郁,也正是这种文化氛围为海尔培养了很多后备人才。海尔大学一览  海尔生物医疗低温冷链领域表现出的民族使命感、民族自主品牌形象都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其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国内同行用心思考和学习。同时,相信海尔生物医疗定会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为中国低温冷链市场再添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撰稿:张葳
  • 博鳌亚洲论坛热议“双碳”务实推动碳中和目标落地
    “在世界能源格局不断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平衡好与安全、发展的关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先立后破。”在3月2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仅提出目标,而且采取了扎扎实实的行动。赵辰昕介绍,中国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采取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使供电煤耗大幅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过12亿千瓦,与美国全国发电总装机规模大致相当,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规模均为全球第一;三是不断夯实能源安全基础,经过探索、实践,在安全替代的情况下实现能源转型,包括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已确立碳中和目标,但在落实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在推进减碳减排时,二氧化碳价格、税收、补贴、配额等价格工具和非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与目标相对应,要设计一个目标函数,寻求实现多个目标和多种工具的最优协调。此外,他表示,未来的碳市场和碳市场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是金融界非常擅长的领域,金融机构应该助力把碳市场建设好、运行好,推动形成这种最优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发展转型金融首先要明确概念、制定标准、完善配套措施。”宣昌能说,人民银行对转型金融进行了初步界定,其所支持的经济活动或企业有四个特征,即对减缓气候变化有显著贡献,对生态保护等环境目标无重大损害;符合“双碳”目标和《巴黎协定》减碳目标;能效要达到标杆和先进水平;对转型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要有预案。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尽快出台和落地,完善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等基础性安排,丰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企业如何围绕实现碳中和设定好短期和长期目标,也是当天讨论的热点之一。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认为,整个化工行业都要承担起减排责任,并做好循环再利用。“我们在十年前就开发了如何直接从化工厂捕获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技术,同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捕获工具,每年可捕获5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循环再利用,产生其他的化学产品,化工行业要继续发展类似的技术。”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认为,建筑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较容易通过简单现成的技术解决,关键在于提升各方的重视程度。“建筑行业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属于比较落后的材料,如果用钢结构或者不锈钢结构代替,不仅建筑的寿命能延长几倍,将来的废弃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在建造方面减少60%至70%的碳排放是完全有可能的。”
  • MTS携最新产品亮相亚洲第一国际塑料橡胶展
    2011年5月17日-20日,亚洲第一国际塑料展将在广州拉开帷幕。MTS工业系统携最新的信标系列C43和ZWK2302-C亮相本次展会。 信标系列作为公司全新的主打产品,其性能和质量经过多次测试和实验,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经得起市场和客户的检验,并且在国外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而ZWK 2302-C(微机控制热变形维卡软化点试验机)是用于测定热塑性塑料试样在一定的负荷、一定的等速升温条件下,试样被1mm2压针头压入1mm时的温度(简称维卡温度)以及测定热塑性塑料试样在等速升温和呈简支梁式的静弯曲负载作用下,试样弯曲达到规定值时的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的专用设备。采用微机控制试验过程,实时显示试验温度值、试验时间、变形曲线等值;同时对多个试样做试验。采用微机数据处理分析,试验结果自动保存,并可打印输出。其特点是每路单独的温度采集,试验数据更准确;油箱设计独特,用油量只有传统机型一半;台式结构,外观新颖,体积更小;耗能低,主机功率只有传统机型一半。这些最新产品的亮相,将会给试验机行业带来又一次震撼性的冲击! MTS在历届展会中,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扬,此次展会希望新老客户能够到场继续支持和鼓励我们,您的支持是MTS发展的最大动力。我们也会在论坛和官网上同步更新展会的最新情况,敬请关注! 敬告各位客户:MTS欢迎新老客户莅临展会洽谈合作,如有需要,请联系《MTS通讯》编辑部索取入场门票。联系电话:0755-86021641 向小姐 C43 ZWK2302-c 日期:2011年5月17日-2011年5月20日 地点:中国‧ 广州‧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 展台:8.1K71
  • “货期更快”不是口号,CATO美国标准品在筹建亚洲区国际级实验室
    在CATO美国标准品的全球化进程中,亚洲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亚洲市场以中国为首一直占领着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较大份额。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频发,食品、工业品、环境、药物等领域的检测需求在不断攀升,市场也对标准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CATO美国标准品作为国际上知名的产品,也因此受到亚洲市场的高度认可。自2016年在中国搭建亚洲运营中心后,在亚洲市场的攻势一发不可收拾。CATO的工业品检测标准品、食品检测标准品、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品、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品、环境检测标准品、药物杂质检测标准品、天然提取物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检测机构、实验室、高等院校以及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同时也收到了用户对品种、货期、混标开发等方面的建议。责任CATO美国总部对亚洲市场有着很高的期待,要想成为标准品行业上不折不扣的领 袖,也意味着必须正视和解决用户提出的建议。对此,CATO美国总部正式决定,CATO亚洲运营中心(广州佳途科技有限公司)将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第 1个海外区域总部,并在原已取得CNAS和美国CPSC认可,日本玩具协会ST授权,同时也通过了CCC、CQC、QS、FDA、ISO Guide 34等多个认证体系的大中华区实验室进行能力扩容,逐步实现研发与生产功能,引入国际上顶 尖的科研人才,使其达到国际级别的实验室。从而实现“因亚洲而改变”的策略方针,为亚洲市场研发专 供产品,以及本土化生产让货期更快。优势食品、农残、兽残、工业消费品以及环境等领域将是CATO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CATO在这几个领域上也具备了不少优势的产品,如DHNUP,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混标,黄曲霉毒素系列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少有品牌在销售,客户可选择的少,即使有,货期也很漫长。针对这些客户痛点,CATO研发出稀有产品,并且在亚洲市场备足库存,弥补检测领域上的缺口。值得一提的是,CATO的食品类检测标准品已能满足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检测项目的90%以上。在这里,列举一些主要的标准品:? 黄曲霉毒素系列8种? 邻苯系列35种? 偶氮系列30种? 四环素类药物有25种? 青霉素类药物有30种? 磺胺类药物有25种? 喹诺酮类药物有44种? 咪唑与苯并咪唑类药物有60种? 荧光增白剂20种? 硝基呋喃药物及其代谢物有19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18种? 其他类抗生素有8种? 甾体激素类有65种? β-受体激素/瘦肉精类有35种? 孔雀石绿与结晶紫有6种? 其他兽药标准品有56种 展望未来,CATO亚洲运营中心不再依附美国总部,而是以亚洲区总部的形象面向客户,并且以研发为导向,除了以建立行业高标准为目标以外,也将联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优势研究力量,支持和参与检测领域上的国际合作,为亚洲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 日媒:中国成亚洲科技龙头 日本地位急速下降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12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戴上亚洲科技龙头的头衔   近年来,日本科学家数次获得诺贝尔奖。然而,日本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却以惊人速度下降,正迅速被中国超过。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日本的科研水平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中国不断加强科研力度,在广泛领域知难而进并取得突破。  中国现在是科技世界最突出的新兴强国,这从该国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最新排名上升就清晰可见。11月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国际会议公布了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国自从2013年以来就一直高居榜首。该排名一年更新两次。2016年,中国的系统拿下前两名。超级计算机对尖端科研的高度复杂运算不可或缺。因此,一个国家的超级计算机实力被视为其科技水平的反映。  此外,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技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科研论文中,中国占到了15.7%,比例仅次于美国。而10年前,中国排在第10位,当时所占比例为3.4%。与此同时,10年前日本排名第5位,占到6.4%,而现在降到第12位,占5.5%。当时的一些专家说,日本仍在论文质量方面优于中国。但有关重要学术期刊论文数量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步迅速,而日本止步不前。  中国在最先进的科研领域也有所斩获。今年8月,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  日本量子密码学专家佐佐木雅英表示,中国在该领域急速上升到顶端。  他警告称,中国可能在量子通信技术标准发展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日本不再是亚洲科技龙头了。中国才是。
  • 中国节能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检中心
    2010年7月30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所属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EPC)建设工程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项目包含整体规划、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公用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人员培训、EPC交钥匙工程等,合同周期29个月。项目总投资3.75亿元。   该项目是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批准的项目,也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中低压电气产品国家级检验中心。项目建成后,可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中低压电器技术发展,提高产品制造和装备能力。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先进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力设备。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三大近红外光谱学会领军人 共话未来发展趋势——访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负责人
    近红外谱区于1800年被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所发现,尽管该谱区被较早发现,但由于谱带宽,重叠较严重,而且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其分析价值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1960年Wheeler称近红外谱区为“被遗忘的谱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与化学统计学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使近红外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技术,国际分析界逐步形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热潮”。   2010年10月14-17日,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以及美国、德国、南非等十二个国家一百位近红外光谱技术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大家对近红外光谱理论、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谱仪器、近红外光谱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在此次会议上,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对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进行了专访。 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发展概况与交流合作   Instrument: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袁洪福教授,您们好!非常感谢大家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   首先请三位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会之间未来交流合作计划?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   Pierre Dardenne博士: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创建于1986年,迄今已经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4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们2年举办一次国际近红外会议,2009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了第14届国际近红外会议,会议共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泰国等37个国家约450余人参加。   未来,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与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之间,肯定会有很多交流和合作的项目的。 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   Yukihiro Ozaki教授:在亚洲某些地区,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得相当不错,但是有些地方就比较落后,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很重要。借助亚洲近红外协会这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更方便地交流批次的研究成果。   亚洲近红外学会和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间的交流工作一直以来都非常好,如这次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就有很多日本人积极来参会。单就费用来说,从大阪到上海距离很近,而且费用不高,很多年轻人都可以来参加。但是如果是去欧洲或者美洲,那么可能就有很多人支付不起费用。   另外,亚洲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不是很擅长英语,所以有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会交流时可能会有点“困难”,而亚洲级别的会议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就试图和我们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小组联系,希望有机会在中国举办一次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当时认为条件并不成熟。2006年6月我受日本和韩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邀请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梁逸曾教授、姚建垣先生、林国林教授。会议期间成立了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ANC)。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届很希望我国能有一个近红外专业学术交流的对口平台。2006年10月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国内40多位近红外专家聚在一起,大家强烈呼吁建立国内近红外光谱学术交流平台。在陆婉珍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近红外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小组。在国内来自不同领域的8名院士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闫成德和刘长宽先生共同支持下,通过小组成员近3年的努力工作,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迄今,专业委员会已经建立了国内近红外光谱专业网站,创办了近红外通讯,相继组织了多期不同行业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研讨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和成功举办了2年一次的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报告会,和这次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相信专业委员会今后将积极开展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学术交流,教育,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活动,将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红外光谱发展趋势集中于“小型、在线以及成像技术”   Instrument:请三位教授谈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Yukihiro Ozaki教授:近红外光谱技术有许多优势,最关键的是无损检测,可以透过玻璃和一些塑料包装直接进行测量,属于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并且,不需要使用很多的试剂、药品,也不需要进行很多的前处理工作,维护费用及分析成本比普通色谱分析技术低,所以近红外光谱技术是非常环保的。另外,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粮食领域、水果熟程度的检测、蔬菜检测等。   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确有很多优势,主要得益于近红外光特性和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具有相对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通过普通玻璃或光纤传输,还有各种分光方式如光栅、傅立叶、声光过滤、固体阵列等,为设计各种用途的专用分析仪器提供了便利,该技术非常适合各种固体和液体的样品测量;每张光谱的扫描时间仅为几秒钟,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一次全光谱扫描,可以获得各类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因此具有同时快速(如秒内)分析多种化学成分或多种性质的能力。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快检方面,比如高通量在线质量分析,越来越多的应用把近红外集成到系统设备中作为一个质量检测附件使用,最近到上海一家跨国公司交流看到,该公司内工业装置上有80多处在线检测点使用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共安装了十几台在线近红外光谱仪,为精确控制装置运行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场品质检测更是近红外分析技术的独特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便携仪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如水果),食品和药品质量检验。无疑,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快速和高效的精确控制以及食品药品质量监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Instrument: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难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Pierre Dardenne博士:30年前,开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人还很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近红外光谱的教育还是不够。近红外光谱技术持续不停地发展,我的观点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当然,这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非洲等地。   袁洪福教授:虽然,近红外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国内还尚未被广泛了解,如何普及应用也是今后发展的难点之一。主要让人们了解该技术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该技术和应用带来的明显好处。在今后发展中,仪器硬件方面,应特别注重通过科学的精密制造工艺保证近红外光谱仪光谱测量的高度重现性,在应用方面应通过培训使用户掌握正确建模方法和维护知识。我积极建议,专门从事该技术研究的相关部门应当瞄准当前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和确定近红外分析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应用,认真规划和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成功应用示范点,将她的显著优点清楚地展现给大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以期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持续的发展。   Instrument: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Yukihiro Ozaki教授:近阶段,近红外成像技术发展的也很快,近红外成像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借助此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样品的内部,甚至可以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果进行药品含量的检测。   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手持近红外光谱仪器、小型化仪器,这是相当有用的。还有在线近红外光谱工业分析技术,可以监测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反应变化过程,是一项很“棒”的技术。   Pierre Dardenne博士: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趋于小型化,方便携带和使用。  袁洪福教授:总结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历史以及近红外技术特点,我认为近红外网络技术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制约近红外大范围推广使用的技术是模型,因此,围绕近红外分析模型共享,优先发展先进的近红外网络建模中心和模型共享网络技术,以满足相关重要领域如农业粮食收购,水果生产和销售,食品和药品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等领域中品质实时监控网络需求。该技术的发展将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相关。当然,仪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和高性价比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Instrument:最后,请袁洪福教授介绍一下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近期的工作重点以及推进计划?   袁洪福教授:为有效地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发展,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重点如下:(1)组织申办2015年在北京举办第17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2)通过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近红外仪器厂家,知名专家进行技术发展研讨等多种形式活动,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提出国家近红外发展规划建议;(3)组织和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方法标准,并推动个领域制定相关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标准;(4)协助各行各业开展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近红外分析应用示范点;(5)加强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   后记   采访过程中,谈到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计划申办2015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记者向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请教了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Pierre Dardenne博士代表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欢迎中国申办2015年的会议。并认为中国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方面有很好的设施,很好的师资力量,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学者,而且中国的消费也很低,总的来说中国有很好的机会获得主办权。   接着更是给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如需要好好准备材料以及陈述,一切都准备得当,然后就可能赢得举办权。   Yukihiro Ozaki教授高兴的说到,这对于中国近红外协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对于亚洲亦是。下次是南非,然后是法国,再到中国,这是很好的一个交流。中国非常不错,不管从亚洲其他国家也好,从美洲、欧洲来上海都是非常方便的。可以促进中国近红外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教育方面,很多日本青年也能参加,非常好。   祝福、期待中国能在不久的将来成功获得2015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的主办权。   另外,特别感谢: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及其学生、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在日前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学术盛会新闻报道以及此次专访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 www.icnirs.org   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 http://nir.ac.affrc.go.jp/Web-ANC/index.html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www.ccnirs.org
  • 检验认证巨头德凯达亚洲总部落户上海
    国际专业检验及认证机构德凯达近日将其亚洲新总部落户于上海闸北区的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德凯达亚洲总部的服务领域将包括产品检验与认证服务、汽车和工业领域测试与认证。   据了解,德凯达亚洲新总部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5个主体建筑,其中包括2000平方米办公区域和3000平方米的实验基地。目前拥有员工110人。实验室拥有完善的设备可以进行电气安全和环境与气候等方面全方位的检测,涉及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电子仪器、家用电器、消费品、电池、灯源灯具、电动工具以及电子零件。   德凯达集团董事会主席表示,中国是德凯达全球发展战略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随之增长的专业检测及认证需求将为德凯达提供巨大的发展机会。德凯达一直于出口行业紧密合作,以期为世界各地的产品安全与质量检验做出贡献。据悉,目前德凯达已经在中国建成了5家检验实验室,拥有员工400余人,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增长到1000人以上。
  • 亚洲最大实验室综合大楼之一在上海落成
    德国莱茵TUV引领一站式本地认证服务     2011年4月15日,上海----全球领先的技术检测和认证服务供应商德国莱茵TUV集团4月15日隆重举行了上海莱茵大厦的启用仪式,向出席仪式的400多名嘉宾正式宣布了亚洲最大的实验室综合大楼之一正式投入运营。德国莱茵TUV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Friedrich Hecker专程前来上海主持启用仪式并陪同嘉宾参观了17000平方米的实验室综合大楼。参加仪式的重要嘉宾有上海市闸北区区常委、区宣传部部长张锡平、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中国认监委认可监管部主任生飞、上海市闸北区副区长孙国彪、中国检科院院长李怀林等相关政府人士。上海莱茵大厦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德国莱茵TUV集团在中国22年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展示了集团长期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本地化、一站式的检测服务。   “作为全球领先的检测和认证服务供应商之一,德国莱茵TUV集团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确保他们的产品不仅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技术要求,还因产品带有我们的标志而获得广泛认可”,德国莱茵TUV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Friedrich Hecker说道。“有了这个最先进的一站式测试中心,我们上海的技术团队就可以更加快捷便利地为上海及周边省份的制造商提供服务,高效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如扩大企业产品线和产品种类以及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节约成本、降低供应链风险等。”   从2011年4月起,上海莱茵大厦全面投入运营,是亚洲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独立检测综合楼之一。这座实验室大楼可以满足消费产品、机械和太阳能行业制造商的测试需求,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可开展化学分析、电气安全、校准、适用性、物理和机械性测试。德国莱茵TUV集团将实验室和各种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缩短了检测周期,目的在于更贴近客户,更快捷地为产品提供所需的测试服务,提升服务效率。   “这座实验室综合大楼的建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莱茵TUV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和上海区域运营负责人吕伯肯表示,“实验室大楼坐落于上海中心城区闸北区,毗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我们不仅希望更好为上海的客户服务,而且愿意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的企业提供服务”。   认证行业正经历着测试服务外包趋势,一些测试服务商将部分或者全部的产品测试转移给一些小实验室以降低成本。德国莱茵TUV集团则逆流而上,选择在同一地方进行有竞争力的集中测试,整合标准质量,量身订做解决方案。对于统一大量进货的零售商来说,货物质量是否如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能够让中国的制造商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生产。认证行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全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认证周期、质量、价格、风险规避决定了业务的发展好坏。因此,灵活应对和能力培养仍任重道远。我们投资建设上海莱茵大厦,扩大测试能力,目的就在于增强测试灵活性和认可信誉度。   “135多年来,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促进人类、科技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吕伯肯表示,“上海莱茵大厦的启用让我们向这个使命迈进了一步,因为我们通过运营完善了技术,而且拥有一支规模化的专业工程师团队,提高了保护消费者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服务水平。我们在这座综合实验大厦的投入与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结合一起,能更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和提高产品质量,根据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测试产品,提高能效。所有这一切只为帮助我们的客户不断地符合市场要求”。   关于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   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德国莱茵TUV集团,在全球五大洲61个国家设有490家分支机构,拥有14000多名员工。德国莱茵TUV集团遵循安全与质量标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迄今为39个行业提供逾2,500种增值服务。   1986年是德国莱茵TUV集团进入中国标志性的一年,大中华区通过分享技术领先的经验来推动本地技术不断进步。集团以其领先的认证服务,为当地提供安全、质量以及环境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各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在中国八大主要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其战略性的分布有利于我们为国内企业的产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本地化的认证及检测服务。大中华区的2,000多名员工除了专注客户需求,本着集团自身的使命,积极协助客户找到安全及竞争性的微妙平衡-不仅提供可靠的高品质产品,更确保工作安全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广泛的业务范围涵盖工业服务、交通服务、纺织品玩具及化学服务、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医疗机械服务、太阳能/燃料电池技术服务、商用与工业产品服务、轻工产品服务、生命科学服务、管理体系服务、贸易与零售商服务、培训与咨询服务等。
  • 2024第十二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在东营举办
    6月19日,以“科技驱动转型,竞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第12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在东营开幕。会议为期3天,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的700余位炼油化工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表示,当前,我国石化产业已进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国石化行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赋能,不断扩大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起现代化石化产业体系。今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石化联合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企业诉求,认真做好“四个服务”,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以高质量服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山东省是石油化工大省,目前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力争在2025年形成国内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今天的大会汇聚了全球石化领域的顶级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围绕技术前沿和趋势热点开展对话交流,寻求合作共赢,必将推动山东特别是东营进一步整合优化全球创新链、资源链和产业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平台和纽带,不断深化与各方面在技术、资源、市场等领域的合作,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和绿色转型。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山东发展,热诚欢迎全球石化领域的领先技术来山东创新合作,共同谱写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本次会议为全球炼油和化工生产企业、技术服务设备供应商搭建起交流平台,汇聚全球石化领域顶级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围绕炼油、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的热点趋势开展对话交流,分享炼油和化工领域前沿技术、优质产品和服务信息,探讨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当地进一步整合优化全球创新链、资源链和产业链,提升全省石化工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与创新力。同期还举办了全球化工CTO闭门会、科技成果对接展示会等多场会议,涉及炼化行业转型升级、节能低碳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为产学研用各层次互惠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搭建了交流对接平台。
  • 浦江春色近,连华环博行丨亚洲旗舰环保展,连华科技用实力赢得喝彩
    2023年4月19日,为期三天的亚洲旗舰环保展-第24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规模达20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企业超过2000家,荟集全球顶级的水、固废、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前沿产品与创新技术,展会同期还将2023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已成为亚洲高品质、极具影响力的环境技术交流盛会。连华科技作为深耕水质检测领域四十年的国产仪器品牌,为环博会现场的观展嘉宾全方位展示了实验室以及野外便携式两大类型总计十余款水质检测分析仪器,包括我司最新的新羽、清澜系列多参数水质测定仪,还有多款热销水质测定仪器、智能消解仪、检测试纸等产品,吸引了诸多嘉宾及老客户驻台参观、咨询。在现场工作人员细心的讲解下,大家对连华科技的产品表达了高度的认可,许多客户当场便敲定了合作意向。四十多年来,连华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之路,匠心打造好产品。从1982年研发化学需氧量(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及仪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连华科技相继研发出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二十余系列水质测定仪器以及丰富的专业化耗材、配件,现产品已涵盖整个水质环境检测行业,并逐渐向电化学检测及土壤环境检测延伸。公司一直致力于实验室环境检测分析仪器和便携式环境检测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创新,以“追求员工物心幸福,推动检测技术进步,守护生态环境安全”为使命,立志为中国水质守护人提供专业化、智能化的水质检测仪器及全面贴心的服务支持,为用户构建特色化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共同守护中国水质安全。四十一年砥砺前行,自主创新彰显国产力量。作为国内首批展开水检测仪器研发生产的企业,连华现有水质检测类仪器生产线12条,年生产各类型水质检测类仪器逾万台,相关耗材类生产线4条,年生产水质检测类耗材500,000套以上,平均每年都推出10余款新品仪器,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更有效、更便捷、更安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用自己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连华科技总部现设在北京,拥有兰州、上海、银川三大分公司,在二十二个省市设有办事处,区域内均配备高水平的销售、售后和后勤服务团队,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全国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前行,公司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解决方案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研发及服务团队,具有行业领先的科研能力、产品优势以及市场地位,累计服务客户及机构数十万,积累了多个行业的检测数据模型和解决方案。中国环博会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已经成为环保企业洞悉产业未来、把握前沿技术潮流的重要平台,本次展会将持续到4月21日,欢迎大家来到连华科技E4F17展台,我们期待与会各企业以及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开展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本次展会上行业内众多媒体也云集于此,连华科技受邀进行直播专访,将就公司发展、核心技术、未来战略规划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 天美公司助力第一届光学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亚洲论坛
    “第一届光学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亚洲论坛”于2020年12月10日-14日在重庆市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光材料实验室、重庆文理学院光电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维察核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办。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参会;综合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国际专家学者们均采用线上连线的方式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第一届光学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亚洲论坛会议现场 国际专家学者线上报告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国家开展对外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发光与显示材料研发领域的创新水平和更广泛的对欧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议设有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及墙报展等多个环节,议题涵盖新型稀土和过渡金属发光材料及器件应用、发光材料理论模拟与计算、发光材料产业化及装备技术及先进光功能材料及其他与光化学交叉的前沿学科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国内外发光材料的研究成果。天美公司携旗下爱丁堡仪器公司助力了此次会议。 天美公司会议现场展台与会期间,众多专家学者们莅临展台,了解爱丁堡仪器研发制造的分子光谱产品,并重点咨询爱丁堡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和激光闪光光解仪的相关特点及应用。天美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科学仪器供应商,将始终秉承助力科研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仪器和更专业的技术服务,为推动国内及国际发光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2011年亚洲大学排行榜揭晓 香港科技大学居首
    北大、清华分列13和16位   据“中央社”报道,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1亚洲大学最佳大学排行榜,台湾共有11所晋身前百大,台湾大学名列第21,排名与2010年相同 香港科技大学勇夺第1名。   这是QS公司连续第3年进行亚洲大学排行榜,参与调查的专家殷斯(Martin Ince)曾五度前往台湾访问,他告诉台媒记者,台湾有高品质的大学,2011年整体表现比2010年好,其中以台大最为突出,从各个指标来看,具有世界级大学水准,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大学。   殷斯表示,香港的大学因为多以英语教学,较易与英、美、欧等学校接轨,国际化程度高,加上教学品质高,外国教职员及学生也多,毕业生广获雇主欢迎,前10名大学中就有3所来自香港,并分占前两名。   根据调查,2011年亚洲前20名最佳大学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立首尔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与东京工业大学并列第9、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韩国浦项科技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京大学、名古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与韩国延世大学并列第18、第20名是北海道大学。   殷斯指出,研究人员是根据研究论出版情况、被引用数量、国际化程度、外籍教职员与学生人数、交换学生人数、毕业生就职情况、雇主评价等指标,再进行综合评比。
  • 聚光科技|黄山浦溪河项目荣膺亚洲都市景观大奖
    11月29日, 2019年“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盛典暨“亚洲都市景观奖”成立十年庆典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举办。本次盛会庆典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景观”为主题,聚焦亚太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提高,来自亚洲各个国家的近300名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国际会议和庆典活动。颁奖盛典及庆典活动现场  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倾力打造的“黄山区浦溪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黄山浦溪河两岸城市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营造项目”凭借高水平的品质设计规划、高质量的建设营造一举赢得“2019年度亚洲都市景观大奖”。黄山市黄山区政府官员代表项目领奖   “黄山浦溪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风光秀丽的黄山脚下太平湖畔,所治理的浦溪河发源于黄山光明顶和北海诸峰,流经耿城镇、甘棠镇、太平湖镇,注入太平湖,长39.48公里,流域面积199.48平方公里,当地百姓喻之为“母亲河”。项目于2016年由聚光科技中标并承接规划实施,设计单位为思朴(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全长7.2公里,总规划面积约为513公顷,投资总金额12.5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优化提升和饮水安全工程,配套建设区域内绿化景观文化旅游等设施,总体结构划分为湿地科普观赏区区、原乡文化体验区、城市庆典活动区、滨河风尚休闲区四大功能区。  整个项目以“微创设计”为指导,将浦溪河作为一条“生命之河”,以自然为生态设计框架,以生活为景观营造宗旨,并植根于当地的自然格局、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行设计和建造,同时巧妙地把时代语境融合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之中,探索出了一条产城规划与文化传承并轨之路。浦溪河项目的实施既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又提升了浦溪河沿岸土地开发利用价值,拉动滨水经济带建设,实现打造高效、复合的城市型休闲度假产业聚集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项目历经三年的匠心打磨,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国环境报、中国旅游报等知名媒体专题报道。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点,黄山浦溪河项目的获奖为中国乃至亚太各地城市滨水地区的公共环境提升和改善提供了实践样本。  此次获奖也给了聚光科技极大的鼓舞,公司将继续以民族企业的大国匠心精神,倾心投入打造每一个项目。我们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登上国际展示的舞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的科学智慧和创新成果。 浦溪河建成生态实景照片 浦溪河建成居民生活实景照片文中图片来源:北国网《黄山浦溪河项目荣膺亚洲都市景观大奖》文中小课堂  [亚洲都市景观奖]:是联合国人居署认定的亚太地区城市规划和建设由最高奖项。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于2010年共同创设。以年度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在可持续景观营造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活动进行表彰。本奖项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大力支持和指导,旨在为亚太地区提供公共环境的样本,更好地在本地区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人居议程、《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实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历经10年的发展,先后有来自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2国家或地区的107个项目从数千个申请单位中获得当年度“亚洲都市景观奖”称号。  2019年,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等11个国家参加了本次十周年的庆祝环节,并展示了其获奖项目,来自中国黄山、广州、香港的获奖项目也参加了本次盛典。  [聚光科技]: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代码:300203),2002年1月注册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4月15日上市,注册资金4.53亿元人民币,是国内先进的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驱之一。公司致力于生态文明综合发展建设,以高端分析仪器仪表为核心,辅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面向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智慧水利水务、智慧工业的综合服务。
  • 岛津成功参展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大会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大会于2010年9月29日在青岛圆满落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中国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材料学家汇聚一堂,共商亚洲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大计。本届大会共设二十一个分会和一个论坛,涉及能源与环境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和电子材料、纳米与非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材料模拟和评价六大领域。 岛津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参加了纳米尺度磁性材料分会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的专家和学者约120人参加了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岛津和参会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也使参会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岛津的大型分析仪器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会上会下交流气氛非常热烈。 纳米尺度磁性材料分会 纳米尺度磁性材料分会现场 岛津产品介绍展台
  • GE亚洲首个生物科技园在广州动工
    p   2017年6月23日,GE在亚洲的首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GE生物科技园在广州举行动工仪式。作为GE与广州市的最新合作项目,GE生物科技园旨在在中国的南大门打造高端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加速广东省和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助力广州成为世界级生物制药产业领军城市。 /p p   GE生物科技园位于广州开发区下属中新广州知识城,首期占地约35万平方米,包含若干KUBio& #8482 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FlexFactory& #8482 生物制药灵活生产平台, 基建配套办公楼等。此外,GE正与广州开发区协商共建用以服务园区内生物制药公司的共享服务设施等方案。未来,广州开发区、GE及将来入驻园区的生物制药公司在该园区的总投入(包括基础设施、生产厂房及生产线,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硬件等)预计约为8亿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2f827d3-2362-4bcc-be86-3911bac5c0ce.jpg" title=" GE生物科技园动工仪式活动现场航拍图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GE生物科技园动工仪式活动现场航拍图 /span /strong /p p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GE与广东的合作由来已久,我们十分认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看好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如此,我们还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中国的南大门建设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共同促进和发展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此次携手广州市政府建设GE生物科技园,是GE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探索政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举措。我们希望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GE生物科技园打造成为世界级生物制药生态圈,以此促进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为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实现 ‘中国智造’注入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p p   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生物工艺全球总经理Jan Makela表示:“GE非常看好广州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的潜力。我们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且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制药生产和管理培训方面具有经验和专长。我们希望凭借创新的生物制药技术和研发平台,支持生物药品在中国的规模化生产,服务本土和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加速创新生物药的上市,惠及中国及全球患者,实现‘源中国,汇全球’的愿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1822a29-b7e8-4c13-8b0b-e68f36bb0b6d.jpg" title=" 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生物工艺全球总经理Jan Makela致辞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生物工艺全球总经理Jan Makela /span /strong /p p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国梦”的重要一环。虽然目前多数生物药品仍在欧洲和美国生产,但预计在未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生物药产能将有大幅提升。因此,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迫切需要更快速、更全面和更灵活的生物药品“一站式”生产解决方案。 /p p   近年来,GE一直在快速建设灵活的生物制品生产设施,满足市场需求。其四大设计原则包括:灵活、缩短投产时间、确保全球合规,确保项目不超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块化生物制药生产解决方案KUBio& #8482 能够帮助大、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轻松进入生物制药市场开展业务,并将质优价廉的生物药在全新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 /p p   KUBio& #8482 解决方案具有建设周期短、质量标准国际化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工厂建设,可将建设周期减少至18个月,大大缩短基地建设周期,同时降低多至50%的厂房建设成本,帮助生物制药企业加速药品商业化进程,提升运营效率。 /p p    strong 关于GE医疗 /strong /p p   GE医疗集团提供革新性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以满足需求,使全世界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可负担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GE(纽约证交所:GE)专注于世界至关重要的问题,以优秀人才和领先技术致力于应对行业重大挑战。GE医疗集团在医学成像、软件和信息技术、患者监护和诊断、药物研发、生物制药技术、卓越运营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助力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p p br/ /p
  • 2021(第九届)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明日线上开幕
    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是能源化工行业的品牌科技盛会,汇聚能源、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上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创新技术、市场信息和发展战略等业务问题的国际交流平台。该会议自2011年举办以来,前七届一直专注炼油、化工、煤化工领域。从2019年开始,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开始重点关注能源、化工和新材料领域。组织了包括“能源与汽车”、“十四五规划下的新能源发展”、“氢能产业链论坛”等一系列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已经发展为极具影响力的系列会议品牌。2021(第九届)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本届大会以“‘双碳’目标下炼油和化工发展路径与技术”为主题,重点探讨科学认识碳中和:实现碳的循环和平衡;炼油向化工高效转型;未来脱碳之路;分子管理技术;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利用;适合传统行业应用的低碳管理战略;降低碳足迹的领先实践等话题。
  • 第十三届化学制药国际峰会-亚洲|CIS-Asia 2022
    第十三届化学制药国际峰会-亚洲|CIS-Asia 2022举办时间丨2022年7月28-29日举办地点丨中国 苏州主办单位丨百世传媒|Best Media、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支持单位丨百世药学院、药方舟 百世传媒|Best Media 携手中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化学仿制药、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国际峰会领域已深耕十余年,其中“仿制药国际峰会亚洲-GIS Asia”, “给药系统与制剂研发亚洲峰会-DDF Asia”,及“创新药国际峰会|NIS” 已多次举办,均已成为深受业界同仁认可的高质量行业领军峰会。CIS-Asia 2022 (苏州)作为化药领域品牌第一峰会,将致力于国内药企的加速往前。本次峰会将通过三大主论坛,12大分论坛,邀请近150位国际国内一线大咖从战略、技术、市场,法规,临床等多角度,分享仿制药,505(b)2,创新药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经验,同时汇聚2000位业内同仁,150家赞助企业共商发展大势与技术细节,共同助力国内药企研发。期待与您相会苏州。参会注册通道及展商参展通道现已开通期待与您相会苏州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进行详细咨询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于24小时内和您联系!CIS2022 苏州 赞助商CIS-Asia2022 已确认演讲嘉宾第四届创新药国际峰会7月28-29日(周四~周五) 大会 全体大会7月28日(周四)主办方致欢迎词08:20 大会主持人致开幕词俞雄,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08:30 面对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国内药企该怎样探索合适的研发产品张连山,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江苏恒瑞医药09:05 模仿创新还是首创新药,自主研发还是组合创新,寻求新药研发新模式王晶翼,前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四川科伦药业09:40 3D,植入给药等新型前沿给药技术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10:15 茶歇10:45 国内企如何摆脱集采之争?未来国内药企竞争格局和机会?11:15 国采压力下的药企的立项和开发策略11:50 集体照12:00 午餐论坛一 505b2&新型复杂注射剂7月28日(周四)13:30 505b2新药成功的关键因素解析李守峰,董事长,奥科达生物14:15 改良型新药开发立题的合理性探讨 贾飞,副总经理,杭州百诚医药14:45 中美505b2申报的对比和中国申报505b2的特殊挑战卢恩先,总经理,上海奥全生物医药15:30 茶歇16:00 505b2 改良新药的临床研究:法规要求和研发策略17:00 小组讨论:国内改良型新药的趋势和面临的瓶颈王泽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官,深圳药欣生物朱海健,创始人兼总经理,力品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难溶药物增溶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吴传斌,创始人,新济药业09:30 智能递药系统的研发思路和产业化前景何仲贵,教授,沈阳药科大学10:30 茶歇11:00 复杂注射剂在改良新药中的应用和研发策略12:00 午餐13:00 复杂注射剂配方开发,生产工艺及技术转移要点13:45 复杂注射剂的体内、体外评价考虑14:30 茶歇15:00 眼科制剂研发的特点-案例分析欧阳晖,资深研发副总裁,因明生物15:45 小组讨论:复杂制剂研发面临的挑战王浩,董事长,上海惠永药物16:30 会议结束论坛二 吸入剂开发7月28日(周四)13:30 前沿技术在吸入制剂中的应用毛世瑞,教授,沈阳药科大学14:30 后疫情时代吸入制剂发展的痛点与展望(集采,疫情等新环境)陈永奇,董事长,珠海瑞思普利15:30 茶歇16:00 吸入制剂改良型新药产品的开发思路及挑战-以仿生吸入微球为例孙永达,首席科学家, 美国思瑞爱斯制药技术有限公司17:00 小组讨论:高壁垒吸入剂开发,如何占据竞争优势陈岚,高级副总裁,畅溪制药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吸入制剂改良型新药的立项和研发策略黄才古,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谷森医药09:15 话题确定中符坚,研发技术总监,苏州海顺包装有限公司09:45 吸入制剂的注册路径10:30 茶歇11:00 话题确定中邵奇,所长助理,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12:00 午餐13:00 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的挑战与策略 侯曙光,董事长兼总经理,四川普锐特药业有限公司13:45 吸入制剂质量研究的特殊要求杨永健,化学药品室主任,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14:30 茶歇15:00 话题确定中陈东浩,创始人和CEO,畅溪制药15:45 小组讨论:吸入剂研发仿制,改良还是创新,企业如何选择16:30 会议结束论坛三 新药发现7月28日(周四)13:30 靶向CD73,肿瘤免疫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单波,首席科学官 ,德琪医药14:30 基于AI的药物筛选和发现我们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提供hit、lead和临床候选药物?15:30 茶歇16:00 指导变构小分子抑制剂优化的基于AI的蛋白质结构(命中率和临床候选率)17:00 小组讨论:从CADD到AI,新药的发现会取代传统新药发现模式吗?张寅生, 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正大天晴药业集团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抗癌多肽、小分子偶联药物方面(非ADC)的发展趋势和实践邵军,首席运营官,同宜医药09:30 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刘晓宇,创始人,成都凡诺西10:30 茶歇11:00 用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的新型KrasG12C和Kras G12D共价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和评估12:00 午餐13:00 靶向蛋白质降解(TPD)药物发现(Cereblon E3连接酶调节剂/CELMoDs和Protac的案例研究)李杰,首席科学官,勤浩医药13:45 创新DNA复制起始蛋白(DRIPs)抑制剂高效抗癌药物研发梁纯,联合创始人,恩康药业14:30 茶歇15:00 发现和开发针对NTRK、Ros1和Ret驱动癌症的小分子抑制剂15:45 小组讨论:研发内卷,IPO收紧,创新药未来发展探讨吴豫生,董事长/总裁,浙江同源康利群,常务副总裁,捷思英达医药刘东舟,首席科学官,华东医药16:30 会议结束论坛四 新药原料药开发7月28日(周四)13:30 创新药原料药开发中的技术转移滕尚军,化学开发和生产副总经理,江苏亚盛医药14:30 IND阶段的原料药工艺开发策略赵富录,研究院院长,浙江海翔药业15:30 茶歇16:00 创新药原料药不同研发阶段的申报注册要求张明平,副总经理,苏州瑞博生物17:00 小组讨论:新技术如何辅助合成路线设计冯向东,中国技术研发负责人,诺华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注册批起始物料选择与优化策略09:15 新药原辅料颗粒与粉体性能评价陆向云,应用科学家,麦克默瑞提克(上海)仪器有限公司09:45 新药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与评价张霁,首席科学家,东阳光药业10:30 茶歇11:00 合成路线优化-案例分析张福利,研究员,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12:00 午餐13:00 合成工艺开发中的质量控制13:45 结晶与制品粒度分布王龙虎,教授,中国药科大学14:30 茶歇15:00 话题确定中卫宏远,教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15:45 小组讨论:如何降低成本选择合适的CDMO16:30 会议结束论坛五 新药制剂设计与研发7月28日(周四)13:30 创新药CMC研发策略的关键考虑因素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魏恒旭,药学与注册部门副总裁,睿跃生物科技14:30 创新药CMC综合开发阶段成功使用CRO/CDMO加速研发-案例分析刘福强,副总裁兼CMC负责人,贝达药业15:30 茶歇16:00 药物研发中辅料的临床和法规考虑温弘,合伙人,上海生物医药基金17:00 小组讨论:如何利用与阶段相适当的制剂开发来加速创新药开发胡邵京,创始人,思康睿奇(上海)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如何提升难溶性APIs的溶解度郭玉申,药学副总裁,亚虹医药09:15 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创新方法-Quadrant 2平台王新峰,全球SME,赛默飞Patheon™ 制药服务部09:45 口服制剂开发过程中如何克服难溶性,提高吸收性吴伟,教授,复旦大学10:30 茶歇11:00 NDA阶段制剂研发的重点考量王昕,制剂开发执行总监,诺诚健华12:00 午餐13:00 处方前研究在制剂成功研发中的重要性-案例研究刘恒利,高级总监,凯信远达研发中心13:45 晶体结构预测 (CSP) 在药物设计和可开发性评估中的应用14:30 茶歇15:00 创新药研发中的不同阶段的晶型研究内容,注意事项及法规要求王志宣,CMC项目运营总监,赛诺菲15:45 小组讨论:如何克服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制剂研发的各种挑战?王志云,高级副总裁,再鼎医药16:30 会议结束论坛六 新药分析方法开发7月28日(周四)13:30 新药开发各个阶段的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策略Qinglin Tang,质量副总裁,迪哲医药14:15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探讨徐牛生,LC-MS应用经理,赛默飞14:45 新药制剂产品开发中的分析研发与控制15:30 茶歇16:00 新药开发不同阶段的质量标准的制定/要求陈东英,教授/研究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7:00 小组讨论:分析方法常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李敏,副总裁,浙江华海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杂质研究,分析方法与控制吴四清,总经理,湖南醇健制药09:30 新药研发中的标准品(包括杂质)的标化及要求10:30 茶歇11:00分析研究与产品CQA/CPP的确立马元辉,CMC副总裁,海和药物 12:00 午餐13:00 新药制剂研发中的辅料相容性与稳定性研究沈建华,分析总监,苏州开拓药业13:45 稳定性研究与评估14:30 茶歇15:00 新药开发过程中的OOS/OOE的调查与案例15:45 小组讨论:分析团队在新药研发过程面临的挑战16:30 会议结束第13届仿制药国际峰会 | GIS20227月28-29日(周四~周五)论坛七 仿制药原料药开发7月28日(周四)13:30 原料药生产工艺中杂质研究及控制周伟澄,研究员,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14:30 遗传毒性杂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鉴定及控制15:30 茶歇16:00 原料药的元素杂质研究和风险评估17:00 小组讨论:原料药不同阶段的工艺杂质研究和控制探讨朱伟,原料药事业部副总经理,华海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绿色化学在原料药开发中的应用张绪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09:30 药物合成中连续流动化学的应用实例分析10:30 茶歇11:00 原料药合成工艺中技术转移关键因素的探讨朱金林,董事、副总裁,浙江医药12:00 午餐13:00 原料药粒径对其片剂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13:45 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4:30 茶歇15:00 话题确定中马建国,总裁,朗华制药15:45 小组讨论:新的合成技术如何加速药物研发?16:30 会议结束论坛八 仿制药制剂工艺7月28日(周四)13:30 从FDA最近发布的几个复杂制剂PSG看FDA对BE和体外实验的最新要求葛季声,副院长,华海药业14:30 制剂逆向工程的重要性,策略和方法张继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5:30 茶歇16:00 申报批和工艺验证批的法规要求和确保成功的关键因素雷继锋,总经理,上海安必生制药17:00 小组讨论:仿制药制剂处方工艺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去突破原研药技术壁垒顾红梅,总裁助理/研究院副院长,正大天晴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固体制剂在工艺放大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倪国军,产品开发负责人, 拜耳医药 09:15 以流池法评估软胶囊在人体的溶出行为陆家祺,技术总监,深圳市锐拓仪器09:45 QbD在仿制药研发中的应用和法规要求10:30 茶歇11:00 辅料在仿制药研发中的重要性,如何应对中美双方对辅料的不同要求涂家生,教授,中国药科大学12:00 午餐13:00 体内外相关性的理论基础和溶出方法的开发13:45 有体內相关性溶出方法在仿制药研发中的重要性和开发策略14:30 茶歇15:00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餐前与餐后BE等效风险的评估及与药学的相关性孙亚洲,首席科学家,长沙晶易15:45 小组讨论:高壁垒仿制药如何选择与布局?16:30 会议结束论坛九 仿制药分析方法开发7月28日(周四)13:30 FDA对亚硝酸胺的最新控制要求14:30 全球分析方法变更管理比较15:30 茶歇16:00 有稳定性指示性分析方法开发策略胡昌勤, 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7:00 小组讨论:分析方法法规要求趋势探讨陈幸幸,副总裁,江苏长泰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Hold time 稳定性研究技巧09:30 In-use 稳定性研究要求陈洪,研发总经理,成都苑东生物10:30 茶歇11:00 美国药典杂质控制策略操洪欣,高级总监,USP China12:00 午餐13:00 分析方法开发中色谱柱选择技巧13:45 药物中基毒杂质的分析与控制郑金琪,化学药品检验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4:30 茶歇15:00 怎么保证液体制剂Q1Q2Q3一致?15:45 小组讨论:固体制剂常见的稳定性/杂质问题和解决方法16:30会议结束论坛十 仿制药法规与监管要求7月28日(周四)13:30 仿制药首仿的legal strategies 对比14:30 美国仿制药专利挑战和首仿案例分析程秀秀,资深顾问,国内外药企15:30 茶歇16:00 晶型专利在仿制药立项和开发过程中的考量17:00 小组讨论:中国专利链接制度的意义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徐波,副总经理,华海药业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仿制药在欧美日和亚太地区申报的法规要点金顺,法规负责人,Sandoz09:30 仿制药eCTD申报最新法规解读与应用安稳定,副总经理,浙江海正药业10:30 茶歇11:00 话题确定中梁毅,教授,中国药科大学12:00 午餐13:00 仿制药和505B(2)的申报途径的对比和选择13:45 仿制药上市路径与注册策略杨建红,主任药师,前CDE14:30 茶歇15:00 复杂仿制药相关法规进展 – FDA PSG指南分析罗瑞昌,总经理,上海积成医药15:45 小组讨论:新形势下对注册申报的分析,以及面临的问题16:30 会议结束论坛十一 仿制药BE设计7月28日(周四)13:30 话题确定中张兰,药学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4:30 BE试验样本量估算的考虑15:30 茶歇16:00 BE试验失败的常见原因解析申屠建中,副主任,浙大一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7:00 小组讨论:高BE试验通过率关键探讨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复杂制剂的BE试验设计-透皮Jeff Wu,前研究员,强生09:30 高风险药物的BE试验设计10:30 茶歇11:00 长半衰期药物的BE试验设计与常见问题12:00 午餐13:00 BE结论稳健性问题与模型化评价:原理与案例郑青山,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13:45 影响生物等效性的关键制剂参数分析及评价方法程泽能,教授,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14:30 茶歇15:00 复杂制剂的BE试验设计与常见问题-吸入制剂丁黎,教授,中国药科大学15:45 小组讨论:国内BE试验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分析16:30 会议结束论坛十二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7月28日(周四)13:30 注射剂生产场地变更及技术转移尹放东, 技术与制造科学总监,礼来14:15 注射剂包装密封性与相容性研究实践与探讨(30m)侯峰,副总经理,广州法尔麦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14:45 原料药质量对注射剂一致性的影响15:30 茶歇16:00 注射剂辅料对产品一致性的影响许文东,总工程师,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17:00 小组讨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中的药学关键点霍秀敏,主任药师,高级审评员,前CDE17:45 会议结束7月29日(周五)08:30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从研发到生产到注册申报过程15:45 小组讨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下的竞争策略讨论胡和平, 研究院副院长, 四川汇宇制药16:30 会议结束了解CIS2021最新会议议程联系人:Luke Xia电话:021-60538962手机:133-0185-8344邮箱:luke.xia@bestmediaworld.com
  • 英国百灵达即将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
    2013第六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将于11月20-2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届时英国百灵达将携最新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消毒剂检测设备、浊度计等产品参加展会。诚邀各界专业观众来展位参观交流。 展会时间:2013年11月20日-11月22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W3馆 展会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百灵达展位号:2F1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