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

仪器信息网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话题讨论。

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高科技论坛相关的资讯

  • CEM 携手潍坊生物医药科技园,共同促进淮坊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近日,CEM Liberty 高效微波多肽合成系统(多肽合成仪),CEM MARS高通量微波密闭消解系统,CEM EXPLORER 48全自动微波合成系统在潍坊生物医药科技园成功安装并通过验收。此次合作标志着CEM业务在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美国CE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微波化学仪器制造商,在北卡建有全球最大的微波化学研发中心,已获得11次国际R&D奖,成果显赫,被称为微波技术的创始者和领先者。旗下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命科学、过程控制及化学合成等领域。 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是潍坊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99.7公顷,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由研发区、产业区和商务配套区组成。其中研发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研发中心)、智能孵化器和企业研发中心,配置近2亿元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配套物业、信息网络、人才网络、咨询、中介、投资融资、技术支撑、信息发布及政务代理服务,针对企业初始、成长、扩张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和产品的研发、产业化、规模化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归国留学人员、国内高端人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驻园区开展生物工程、新药开发、中药现代化、功能食品、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质高效地全程服务。 CEM愿与中国企业携手,共同促进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关详情请浏览培安公司的网站www.pynnco.com,电子邮件:sales@pynnco.com, 电话:010-65528800。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通知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2016年8月10-13日| 中国.哈尔滨 生物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科学、新知识的产生与应用,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正在发生质的飞跃。目前,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生物技术创新及其引领的生物产业与生物经济加速着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在揭示生命规律、推动医学革命、推动绿色革命、改造传统工业、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学科交叉等多方面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形势下,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定于2016年8月10-13日在哈尔滨召开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生物工程领域知名科学家作大会报告,并将安排多个专题分会场,同时面向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征集大会论文,并颁发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承办单位:黑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二、会议时间、地点2016年8月10-13日,哈尔滨报到时间:2016年8月10日三、会议内容1.大会特邀报告 ? 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报告人:黄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 由大数据到智慧医学报告人:杨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 the hgp and innovation in bioindustry 报告人: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 ? current status of afob and tissue engineering reaearch at dongguk university报告人:朴正克,韩国东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 roles of chemical engineers in biomedical and bio chemical engineering报告人:胡育诚,台湾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 ? 作物耐寒性与分子设计报告人:种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膜蛋白生物学功能以及结构报告人:颜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 植物防御第一道防线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研究报告人:陈思学,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佛罗里达大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主任2.分会场学术交流(1)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研讨会(2)医学生物技术暨军队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3)农业生物技术研讨会(4)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讨会(5)第三届全国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治疗峰会(6)组学技术在农业及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研讨会(7)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年会(8)两岸四地生物技术论坛3.学术墙报展示4.颁发“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5.赞助单位技术、产品、服务与形象展示,等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紫外分析仪、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式紫外分析仪、暗箱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紫外分析仪、手提式紫外分析仪、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式、紫外检测仪、部分收集器、恒流泵、蠕动泵、凝胶成像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光化学反应仪、旋涡混合器、漩涡混合器、玻璃层析柱、梯度混合器、梯度混合仪、核酸蛋白检测仪、玻璃层析柱、荧光增白剂测定仪、馏分收集器、切胶仪、蓝光切胶仪、层析系统等产品。欢迎来电咨询。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p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于2016年8月10-12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大会旨在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黄晶主任、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种康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胡育诚教授、韩国东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朴正克教授、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主任陈思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温廷益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张学敏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金宁一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所长以及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院士等近9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大会及9个分会场作了了精彩报告。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成员、学会各分支机构委员、地方生物工程学会代表、学会会员及会员单位代表、学术年会论文作者以及来自全国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等450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p p   大会同期安排了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研论会、全国医学生物技术暨全军第十三届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农业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治疗峰会、组学技术在农业及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年会、海峡两岸及港澳生物技术论坛、生物医药产品药学研究和市场发展论坛暨中国药学产学院机构联盟成立大会等九个专题分会场。 /p p   会上颁发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生华美”青年优秀论文奖,还安排了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产品展览、观摩及技术交流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供稿 /p p br/ /p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质谱技术临床应用”专辑征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IO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月刊,创刊于 1976 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主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核心期刊,并被多个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拟于 2023 年上半年出版“质谱技术临床应用专辑”。本期专辑由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董书魁主任担任执行主编,马庆伟、贾辰熙、宋文琪、李维、王晓东等质谱技术领域专家担任副主编,现邀请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投稿。  征稿栏目: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综述等征稿主题:  1、质谱技术发展历程  2、质谱技术在精准医学的应用进展  3、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4、质谱技术与精准用药指导  5、质谱技术与微生物检测  6、质谱技术与微量元素检测  7、质谱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  投稿方式:请将投稿发送至邮箱:biodata@sina.com,邮件主题请标明“质谱技术临床应用专辑稿件——稿件名称”。通过初审后的稿件将通知作者正式网上提交,并组织开展同行评审。稿件写作格式请登录期刊网站 www.biotech.ac.cn,查看《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投稿须知》。  投稿截止日期:2022 年 12 月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编辑部  2022 年 9 月 30 日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物芯片技术专题研讨班通知
    生物芯片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中药基因组学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环境保护及其他等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均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生物芯片技术将会为疾病检测和诊断、新药开发与药物筛选、分子生物学、农作物优育优选、航空航天、司法鉴定、食品卫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甚至还将改变生命科学研究方式。为帮助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更快、更直接地了解与掌握生物芯片的应用技术、发展 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社(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特举办“生物芯片技术专题研讨班”。   本期研讨班邀请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从事生物芯片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一线专家授课,采用专家讲座为主、辅以引导学员讨论实际案例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往研讨班上的意见反馈,特别增加了生物芯片如何与测序技术相结合进行应用的专题。 研讨班主要内容: ◆美国FDA批准的应用于辅佐肿瘤临床治疗的基因芯片应用现状 ◆世界范围内学术机构和商业公司正在开发的生物芯片类型 ◆如何把现代测序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进行结合 ◆生物芯片技术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包括: (1)细菌类检测应用型芯片 (2)病毒类检测应用型芯片 (3)能同时高通量检测多种微生物包括未知病毒的应用型芯片 ◆在基因组序列不清楚的情况下如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包括: (1)在DNA水平上筛选不同物种特异的DNA片段用于农作物分子育种或品质保护 (2)在RNA水平上发现新功能的基因 ◆利用蛋白芯片检测小分子化合物 ◆从基因芯片出发最终筛选到蛋白水平的分子标记物用于疾病的诊断 会议时间、地点: 2009年4月11-12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国家科学图书馆),报到时间:2009年4月10日,报到地点:《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编辑部。 参会办法: 参会代表请于4月6日前填写会议回执后Email/邮寄/传真至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社 会议费每人1200元,在读研究生每人1100元(凭有效证件),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社(100190) 联 系 人:任红梅13641036700 电 话:(010)82624544,82626611-6511 传真:(010)82624544 电子邮件:renhm@mail.las.ac.cn 生物芯片技术专题研讨班报名回执表 (参会代表请于4月6日前Emial/传真/邮寄至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社) 单位名称 通信地址 邮编 姓名 性别 职称 电话 传真 E-mail 是否住会 生物芯片技术专题研讨班住宿预定表 (会议住地:中科院第一招待所,需住会者请务必于4月6日前回传本表) 单位名称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电子邮件 代表姓名 性别 是否需要单人间 入住日期 离店日期 会议驻地:中科院第一招待所(010-62564642),标准间每天150元。公交线路:913、983、740、696、826、466、641、26、47、320区间、运通113等各路公交车至中关村一街站即到。
  • 没有核心“零部件” 撬不动整个高科技
    最近,一篇标题为《难道我们连iPhone也要抵制?》的帖子略显另类——   发帖人是北京一家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他附上自己iPhone4S的图,写道:从液晶面板、闪存、蓝牙到相机模块,背后贴的都是东芝、夏普、索尼、TDK、精工爱普生等日本供应商的logo,还不能说是日本货吗?   再来看中国担任的角色:iPhone大多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组装,而曾轰动一时的《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路利润》的数据显示,每一部iPhone,作为理念设计方的苹果公司可以赚80多美元的利润,掌握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日本公司可以赚20多美元,而作为组装厂的中国只能赚几美元。   这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发帖是为通过这个形象的例子,让那些一味抵制日货乃至“打砸抢”的人看看,中日科技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而作为年轻人的他们,又该具体做些什么。   在科技工作者嘴里,有关钓鱼岛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高科技——精密器械、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都成了决定科技制高点的核心关键点。   在一年多以前的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在遭受核污染痛苦时,依赖日本核心技术的中国一些相机加工厂也在饱受镜片组配材料短缺的煎熬。   正是因为这样的差距,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成了最紧迫的呼声。   我们能造出人体大的原子弹,却未必造得出一个心脏大的发动机   就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彩电市场盘点结果显示,日系品牌大幅衰退50%,家电中韩对垒新格局初成。随后,便有媒体发出“欢呼声”。   当天,中国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就在微博上“泼了一盆冷水”:“日本制造业经济体是很强大的。索尼、松下、夏普不能代表日本制造的真正水平,尼康、三菱、川崎、石川岛播磨、京瓷这些装备制造企业才是日本制造的象征。”   这位曾在日本三井财团——旗下有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知名公司——工作12年的日本问题研究学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场由岛争引发的贸易战,要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利润的话,莫过于是我们对中日高端技术的差距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4年前,白益民出版了《三井帝国在行动》,书内展现了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这本揭开日本财团在中国布局内幕的书,被称为日本版的《货币战争》。同时,他在书内重塑了“中国制造”的概念:中国品牌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如果不是自己的,只能被称之为“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实际上是“Made by Japan”(由日本创造)。   这引起国人对于中国制造新的认识,尤其是从舆论上,开始较为广泛地对高端制造工业进行观察和反思。一些民间学者认为:中国能造出一个人体大的原子弹,却不一定能造出一个心脏大的发动机。   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也不乏一定的事实依据。   比如被视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飞机制造的软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支线项目部副部长谢灿军用时间来形容这种差距,“相差20年”。   这位曾参与我国第一架完全自主设计研制的支线飞机的专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一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状态,特别是运用于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市场几乎全由罗尔斯罗伊斯、普惠、通用等欧美巨头集团所掌握,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进口。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位高铁工程师就亲历过一次“差距”:一次动车启动前的例行检查中,他发现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只亮灯不走秒,向总部报告后,反馈的解决办法是“待命”,换句话说,“什么也不能做”。后来,他了解到,控制器被系统提供商西门子卸下来,自行拿回国内去修,“我们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这也就成了白益民所说的“国外控制关键零部件,中国只是组装厂”。   “零部件”的制造也是一种创造   当然,中国也有捡到“零部件”的时候。有学者这样形容其过程:中国的产品升级大多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发达国家的产业在某一品种上赚足了钱,认为不值得做下去了,就把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一起转卖给中国,他们仍然掌握关键的零件和原材料供应地,并继续发展更新的产品。   其结果是,马太效应让中国在高技术领域愈加落后。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也深得一些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的认同。甚至,在他们看来,“零部件”的制造也是一种创造,而正是一些“零部件”的落后,让国内的基础研究也跟着落后。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就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早在两年前的全国政协大会上,他便直言:“目前我国海洋船上所有的观测仪器、设备,不说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八九十都依靠进口。”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高抒说,与实体产业的“零部件”相比,基础研究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可以推动基础研究水准的提高,以至于推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建立。   两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哈勃望远镜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对星系研究的序幕 生物质谱的诞生,催生了蛋白质组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革命。   已逝的“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曾经这样公开表述:能不能创造高水平的新式科学仪器和设备,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然而,国内仪器仪表的研制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一次中国技术市场年会上,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就指出,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我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中国科协的一份调查也显示:社会上正在应用的90余种主体分析仪器中,我国只能生产20余种,不到总量的1/3。其中,生命科学专用仪器有80余种,我国商品化的只有6种,目前在研的10多种,与市场需求相差很远。   参与这项调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技术上,现有国内中低档产品大部分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但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即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大约相差1~2个数量级。由于中国对仪器的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密封等技术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某些产品,特别是高档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   “国外拿着更高精度乃至另一种测算方法的仪器去做实验,而我们还处在更粗糙乃至落后算法的阶段,能产出更超前的原始创新吗?”这位专家问。   教育行政和科研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差距。一个月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专门在北京召开了题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发展战略”的论坛。去年,科技部、财政部更是联合启动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中央财政一年下拨8个亿,并对外称将连续滚动支持。   中国急需加强的三大领域:机械、化工和电子   刘燕华说,创新工具就好像现代化武器的制造厂一样,科研有没有底气在于有没有工具。   那么,这些让人有“底气”的工具到底都包括哪些?   “材料、数控机床。”这是白益民给出的答案。这也是他从此次钓鱼岛事件中得到的结论。   在整个事件的舆论报道里,一个细节引起他的注意。当媒体在报道日本产品在中国“全线溃败”之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10月日本对中国汽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和电子电器出口分别同比下滑82%、30%、76%和20.4%。在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涉及高精端的材料,以及涉及工业工程生产线的领域,中国进口量仍未减少太多。   这意味着,在某些科技领域,中国在短期内无法摆脱对外依赖。白益民认为,这些领域正是那些决定科技制高点的“零部件”。   同样专门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任冲昊给出的答案是:在机械、化工和电子三个领域。这位“80后”作家因在今年出版了一本《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而备受关注。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领域,任冲昊说:大众媒体往往将计算机等划分到高科技,而将机械、化工等归到传统技术中,但在他看来,如何利用计算机即自动化布局下的机械、化工等传统技术才是真正的科技制高点。   比如,老式机床和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以前的老式机床是用滑轨、丝杠这些部件进行引导,把它们的加工精度复制到工件上 现代数控设备则是用计算机进行微控制,来模拟一部分导引部件的功能。   比起手工和代替手工的非智能机器,智能机器不但可以制造出更多其它品种的机器,也可以造出更好的机器,而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于绝大多数民众而言,在消费即满足生活需求之时接触到的往往是那些高科技的附属品,而非高科技本身。而这些则是整个工业体系中的科技制高点,用任冲昊的话说,“造机器的机器”。   核心技术对中国人是封闭的,我们想山寨都山寨不了   按照任冲昊的说法,如果一个国家过分享用消费品市场或是满足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零部件”的研发,那么,国家在整个世界的工业框架里,只能担任提供低廉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角色。   在留学时创作的《刷盘子,还是读书》一书中,任冲昊与合作者提出一个形象的观点:以海外留学生最常见的两种行为——刷盘子和读书,来比喻一个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两种模式。   “刷盘子”指的是追逐可以轻松获得的短期利益,“读书”指的则是国家或企业为了获得产业、技术、信誉上积累,需要巨大的艰辛和忍耐。前者是出卖知识、技术,以技术力提高为目标的模式 后者则是出卖资源、简单劳动,以GDP速度为目标的模式。   他们呼吁:不放弃刷盘子,但更要坚持读书。换句话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必须是自主创新,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预测中国经济将转向新模式: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模式。而这也被看作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要将“科技”“封闭”,即倒逼自己,艰苦卓绝搞自主创新的一个信号。   一些“零部件”必须要靠自己“钻”出来。一个相机企业里面的段子或许能说明其紧迫性:中国人一直艳羡尼康相机的镜片设计和制作工艺,日本人却开玩笑说,这是中国人唯一山寨不了的产品。   世界贸易组织《2006世界关税报告》更是给了一个直观的对比:在中日韩三国主要产业的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中,中国在农产品、水产品、纺织、服装等领域处在领先位置,尤其是纺织和服装,比日韩多了两三个点 在钢铁、化工、汽车、机械等领域,日韩不相上下,却都把中国抛在脑后 差距最大的是在汽车,日本领先中国2个多点。   此外,报告还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家用电器、电气零件、通用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大了许多,然而,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机械设备上,中国的贸易逆差有132亿美元,除了对日本有80亿美元逆差,对韩国也有16亿美元的逆差。   在任冲昊看来,纺织、服装等领域的规模扩大值得欣喜,但必须要认识的是,如果在机械设备、电子技术等领域拿不到核心技术,那么在家用电器等领域的优势也将很快化为泡影,因为,中国的家用电器中就有他国的核心技术如影相伴。   换句话说,没有这些关键的“零部件”,即便是赶上了科技大潮,也很难撬动整个高科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十分认同这一说法,这也是他本人为何要花费10年专攻“龙芯”的原因所在。   媒体上经常见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产业升级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里,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胡伟武却告诉记者,诸如材料、生产线领域的高科技是一种“封闭”的研发,至少,是在国际市场上买不来的。   如今,与老一辈科学家造原子弹的时代不一样了。在芯片以毫米计、线路以万计算的电子世界里,“逆向工程”的方法似乎已经难以奏效,而留下来的仍是艰苦卓绝。   一位在丰田工作的员工辞职后,在网上发了一篇称赞日本人严谨认真的帖子。帖子里提到,在日系公司,他的研发权限比起日本同事要小得多。   让这个27岁的中国青年“刻骨铭心”的一个细节是:每到产品和技术测试时,摆在他面前那些简单的测试用例,只是程序化地教他这个“研发工程师”一步步做什么。   努力的方向已经在摆在面前,眼下我们已经没有其他捷径可走了。
  • 2009第二届生物医药发展机遇论坛通知
    2009第二届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机遇高峰论坛   ---蛋白质药物与基因药物的研制与产业化 第二届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机遇高峰论坛将于2009年4月22日-24日在中国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生物工程学会主办,并得到了台湾生物技术开发中心(DCB)、欧洲Biovalley、日本生物产业协会 (JBA)、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全球生物技术高速发展,作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发展活跃的生物制药行业由此也成为与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航天航空等并驾齐驱的热门行业。干细胞、基因芯片等新技术的诞生为生物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革新,并引起各国政府、全球业界以及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制药公司都在向全球医药行业扩张,旨在最大程度开发其产品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研发合作伙伴。与此同时风险资本为获得最大投资回报在全球寻找新机遇。从未来生物医药研究的热点来看,疫苗、单克隆抗体、重组人体蛋白、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和干扰素将是医药研究与开发最为集中的领域。 此次生物医药发展机遇高峰论坛关注生物技术药物和药物新剂型的创制与产业化技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旨在促进新药研发机构、中外制药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等相互间的高端技术和产业化议题的交流。在新的药品监管体系已基本建立和全球医药产业价值链加速向国内几大产业密集区转移的大前提下,会议将深刻探讨有关中国生物医药研发的自主创新和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 ----药物和基因药物的研制与产业化,包括单克隆抗体、多肽疫苗和基因疫苗的研制以及基因重组蛋白制剂的制备技术等 ----探索中的新医药产业化模式,技术转移、资本扩张、战略投资之并购与合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备受业界关注、服务于科技创新及推广的生物医药信息学 ----把握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脉搏:扩大内需与进军海外 ----生物医药外包与合作战略,如医药许可、企业联盟、参与新药研发及临床试验外包等 ----集中展示医药技术与中间体的研究,以及实验室技术服务与软件设备支持 ----专题研讨会:全面关注生物芯片 ----现场参观考察,零距离多方接洽 此次峰会将诚邀来自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上海生物工程学会、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台湾生物技术开发中心、Genentech、Cogenics、Biogen Idec、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市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管理中心、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GE Health、EU Biovalley、IBM Global Life Sciences、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辉瑞中国、默沙东制药公司、欧尼克斯制药公司等知名机构与企业的高管作为本次峰会的发言嘉宾。 详细信息请访问会议官方网站:www.biochinaforum.com 联系人:Tina Tian 电子邮箱:tina@igvision.com 电话:86-21-51815373 传真:86-21-51809518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会议通知
    p   生物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科学、新知识的产生与应用,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正在发生质的飞跃。目前,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生物技术创新及其引领的生物产业与生物经济加速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在揭示生命规律、推动医学革命、推动绿色革命、改造传统工业、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学科交叉等多方面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形势下,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定于2016年8月10-13日在哈尔滨召开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p p   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生物工程领域知名科学家作大会报告,并将安排多个专题分会场,同时面向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征集大会论文,并颁发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会议组织机构 /p p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p p   承办单位:黑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 /p p   二、会议时间、地点 /p p   2016年8月10-13日,哈尔滨 /p p   报到时间:2016年8月10日 /p p   三、会议内容 /p p   1.大会特邀报告 /p p   v 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p p   报告人:黄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p p   v 由大数据到智慧医学 /p p   报告人:杨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p p   v The HGP and Innovation in Bioindustry /p p   报告人: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 /p p   v Current Status of AFOB and Tissue Engineering Reaearch at Dongguk University /p p   报告人:朴正克,韩国东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p p   v Roles of Chemical Engineers in Biomedical and Bio chemical Engineering /p p   报告人:胡育诚,台湾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 /p p   v 作物耐寒性与分子设计 /p p   报告人:种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p p   v 膜蛋白生物学功能以及结构 /p p   报告人:颜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p p   v 植物防御第一道防线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研究 /p p   报告人:陈思学,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佛罗里达大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主任 /p p   2.分会场学术交流 /p p   (1)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研讨会 /p p   (2)医学生物技术暨军队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 /p p   (3)农业生物技术研讨会 /p p   (4)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讨会 /p p   (5)第三届全国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治疗峰会 /p p   (6)组学技术在农业及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研讨会 /p p   (7)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年会 /p p   (8)两岸四地生物技术论坛 /p p   3.学术墙报展示 /p p   4.颁发“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p p   5.赞助单位技术、产品、服务与形象展示,等 /p p   四、学术年会征文 /p p   1.请根据论文内容按照已设立的分会场主题投稿,来稿请用word格式,邮件主题、文件名设为:“分会场名称+第一作者姓名+篇名”,发至电子邮箱xh@im.ac.cn。 /p p   2.大会征文可以只提交详细摘要(1000字左右),参加优秀论文评奖或拟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发表者需按期刊著录格式提交全文。 /p p   3.论文要求:研究论文要求报道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综述性文章要求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分析和评述本领域相关的现状和发展、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内容,要有独立见解和指导性意见 未在公开出版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过。 /p p   4.论文摘要格式要求请参照附件。文后请附作者简况,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现工作单位、职称以及详细联系方式等。 /p p   5.论文提交截至时间:2016年7月15日。 /p p   6.优秀论文评选: /p p   本次大会设置青年优秀论文奖,由专家对大会论文进行评选,获奖论文作者需参加会议方可获得证书和现金奖励,同时可参与分会场以及墙报交流展示机会。获奖的青年优秀论文将优先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全国生物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发表并免收版面费。 /p p   五、会议注册 /p p   参会代表请于登录http://csbt2016.biotechchina.org/register2016进行网上注册,或者填写会议回执Email至xh@im.ac.cn。 /p p   会议费标准:7月15日前,每人1600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每人1200元,在读研究生每人900元(凭有效证件) 7月15日后及现场注册,每人1800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每人1400元,在读研究生每人1100元(凭有效证件)。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报到现场接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申请。 /p p   账号信息:户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开户银行: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账号:0109 0302 9001 2010 5051 305 /p p   提示:会前转账的参会代表,报到时可领取正式发票 现场缴费的参会代表,发票需会后邮寄。 /p p   会务联系方式: /p p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蒋玉清、常丽娟,010-64807678,xh@im.ac.cn /p p   黑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于丽萍,13796095777,YLP6202@163.com /p p   黑龙江大学:李海英,13804580933,lvzh3000@sina.com /p p   六、会议赞助 /p p   大会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协办、分会场冠名、青年优秀论文奖冠名、会议资料单品赞助、会刊广告、标准展位等形式的展示方式,也可根据企业需求个性化定制。 /p p   联系方式:任红梅,13641036700,renhm@mail.las.ac.cn /p p   更多会议信息,请关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网站 a href=" http://www.biotechchina.org" target=" _self" title=" " www.biotechchina.org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7/ueattachment/68e6ac86-4877-4663-8978-62a0af5b86a0.doc" 附件1: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参会回执表.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7/ueattachment/37ff3a3d-b5e1-4c88-9fa2-eed48c2987d8.docx" 附件2:论文撰写规范与模板.docx /a /p p br/ /p
  • 昊诺斯公司参展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
    2012年6月5日-6日,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围绕“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善食品与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主题来开展论坛和展示活动。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348号展位,主要由进口产品和自产产品两部分组成,我们代理的仪器均为相关领域的知名品牌,主要针对此次大会展出了:热电的全自动台式工业与环境分析系统和台湾光鼎公司的全自动化毛细管核酸分析平台等等,同时我们还展出了与本公司所属同一集团的下属制造公司: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产仪器,得到了很多参观者的青睐。其中就自产新品全自动凝胶染色工作站和大幅面高精度电泳成像扫描分析系统我们还投递了论文,并选入了论文集,获得了分会场做报告的机会。这两个新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使我们在自产研发方面更加的有信心。同时,展会我们还设置了抽奖环节,共有12名幸运参观者获得了公司定制的奖品。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仪器信息网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产品的关注,为我们的新品所做的宣传! 自产部高级产品专员正在介绍产品 副总经理李晓嘉女士在分会场做报告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系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检测、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多层次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代理的国外产品绝大部分是专业领域内的世界一流品牌。主要包括:美国ThermoFisher Sorvall(索福),Heraeus(贺利氏)品牌的离心机、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等各类产品;美国Merck-Millipore纯水、超滤、层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完整性测试仪、生物反应器、多功能液相芯片平台;德国美天旎全自动组织处理器,磁性细胞分选系统;波兰HTL移液器;美国CARR® 生物制药设备;韩国ADAM自动细胞计数器;美国ThermoFisher全自动工业分析系统及水质分析系统;美国ThermoFisher Barnstead品牌液氮罐、摇床、马弗炉等产品;加拿大Avestin高压均质机;西班牙Telstar系列冻干机;意大利PBI公司及瑞士IBS公司生物安全和微生物检测类产品。我们的代理权绝大多数为直接与生产厂家签约代理协议的独家或一级代理,这意味着我们销售的代理产品将得到生产厂家及我们的双重支持与售后服务。我们的库存备有大量的备品备件及现货以服务用户,这意味着在中国这样广大的用户区域内用户将可以就近联系我们,更加及时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更有保障的服务。同时我们还销售同一集团公司下属的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自产仪器,如:各种离心机系列,凝胶成像系列,全自动染色脱色工作站,大胶扫描仪,金属浴系列,混合仪系列,磁力搅拌器系列,PCR仪及封板机,原位杂交工作站,研磨仪等。我们愿尽最大的努力为实验室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更加可信的服务。 我们相信凭借一流品牌的技术与服务基础,我们将与科技研发的实验室一起为民族产业共创美好的明天!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当选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主席
    p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Asian Federation of Biotechnology,AFOB)联合主办的AFOB夏季论坛(AFOB Summer Forum)于2016年8月17日在青岛隆重举行。AFOB现任主席Ho Nam Chang教授在开幕式上介绍了AFOB主席换届选举情况,正式宣布高福院士当选AFOB下任主席,任期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根据AFOB的规定,每届主席任期为2年,可连任2届。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担任AFOB主席一职,既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也反映出我国生物技术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互识、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 /p p   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AFOB)成立于2008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2个分支机构和13个国家和地区会员的非营利性国际性组织,也是目前亚洲生物技术领域覆盖面最广、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最具代表性、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通过组织国际生物技术研讨会、年会及论坛促进相关学术机构、研发中心、工业界和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按照相关规定,AFOB于2016年2月启动了主席换届选举工作,历经提名、竞选报告、理事投票等环节,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的三位候选人参加了AFOB主席竞选,投票工作于2016年5月31号结束。 /p p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是AFOB团体会员,积极推动并参与AFOB组织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亚洲生物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高福院士担任AFOB主席必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AFOB中的关键作用,提升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亚洲及国际相关领域中国际影响力,从而为推动我国和亚洲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8月22日 /p p br/ /p
  • 默克密理博参加首届卫生监督消毒产品管理与应用技术论坛
    默克密理博参加首届卫生监督消毒产品管理与应用技术论坛 默克密理博实验室基础业务于10月22日-10月24日参加了位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首届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产品管理与应用技术论坛,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实验室设备和耗材的供应商之一,默克密理博在水质检测、消毒控制等领域提供一系列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在此次会上作了&ldquo 饮用水&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有效控制&rdquo 的专题演讲。与会期间同时进行的技术展示会,默克密理博展示的MQuant&trade 系列过氧乙酸,双氧水,余氯,甲醛等半定量测试条,能够简单,快速,安全得进行现场应急检测,是消毒剂残留和有效控制的最好选择。很多参会的专家与学者,都对MQuant&trade 系列产品充满了兴趣。同时,此次展出的最新款手持式多参数测试仪Move100,主用应用于饮用水消毒剂的残留检测,同时可以测试余氯,二氧化氯,臭氧,臭氧等100多项指标,是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析的最佳选择。 此次论坛于10月22日下午隆重开幕,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论坛期间主要交流消毒领域学科新进展、新技术,研究探讨消毒产品管理问题。并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领导,消毒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就消毒产品的政策法规与卫生监督,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消毒产品的安全评价等热点话题做专题报告,并征集近年来本学科领域科研成果及经验总结论文进行交流。 关于默克密理博 默克密理博是德国默克集团生命科学相关事业部,提供各种创新高效的产品,服务及商业协作,让客户能够在生物科技和制药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全球生命科学工具领域研发投入前三强的公司,默克密理博一直潜心吸收科学和工程领域新发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协助客户推进生命科学进入新的篇章。 默克密理博事业部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比尔里卡(Billerica)市,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大约1万名员工,在2012年全年营收26亿欧元。在美国和加拿大,默克密理博以公司名EMD Millipore运营。
  • 从科研到蛋白药物检测——2018 AUC分析超速离心应用技术论坛纪实
    6月5日,由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主办的2018年度AUC分析超速离心应用技术论坛在上海博雅酒店成功举行。分析超速离心技术作为一项经典的诺奖级技术,自问世以来,开创了上世纪前半页生物大分子研究的传奇年代。时至今日,无论是科研领域中蛋白质构象均一性的鉴定,两种以上蛋白多位点相互作用测定,还是生物医药中的单抗药物制剂开发和CAR-T病毒载体质控,抑或是HPV、HEV等VLP疫苗的发明与上市,均离不开AUC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的分析。AUC已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生产质控标配伴侣。本次会议以“AUC从科研到蛋白药物检测应用”为主题,邀请了多位海内外AUC应用技术专家做大会报告,包括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疫苗学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少伟教授,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任李文奇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潘李峰博士,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副教授叶晓东博士,还有来自日本大阪大学、亚洲地区最权威的AUC应用专家Susumu Uchiyama教授,以及贝克曼库尔特AUC技术高级应用科学家兼AUC全球项目研发经理Chad Schwartz博士。研讨会吸引了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AUC用户和技术爱好者前来参加本次学术盛宴。第一位演讲嘉宾,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文奇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及其团队目前的研究重点——植物的抗旱调节机制。作为一种植物激素,脱落酸在植物细胞抗旱调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分析超离技术对脱落酸的受体蛋白的分子量和沉降系数进行检测,进而分析该蛋白的结构和聚集情况,揭示了脱落酸在植物细胞中的抗旱作用机理。之后,他也向大家分享了AUC技术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经验。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叶晓东教授,叶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AUC技术的历史和原理,随后又为大家介绍了使用分析超离技术在DNA分子的构象方面的研究。通过检测DNA分子的沉降系数和分子量变化来判断DNA分子构象、聚集状态受溶液PH、离子浓度等条件的影响。叶老师的报告为关注核酸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潘李峰博士则是向大家普及了目前做结构生物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AUC的两种检测方法,即沉降速率和沉降平衡在检测蛋白质的均一性和聚集状态方面的应用,并将他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最后具有多年AUC使用经验的潘博士强调,AUC是当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一大利器!茶歇过后,国内HPV以及肝炎疫苗研究的权威学者厦门大学的李少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AUC在病毒样颗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其应用包括三方面:病毒样颗粒疫苗包装机制监测和病毒结构表征,AUC可用于冷冻电镜前的样品质量监测,以保证冷冻电镜结果的质量;AUC用于抗原表位的准确定位,通过对分子量的测定来判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情况;利用AUC的沉降速率检测方法分析样品的沉降速率可以对抗体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计量数的检测也可分析抗体的自聚合情况;AUC是疫苗表征的核心技术,应用于疫苗批量生产一致性监测。李教授的报告无论对于做疫苗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是进行疫苗生产的生物医药工作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接着,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Susumu Uchiyama教授介绍了AUC在生物药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他表示,通过多年的研究成果说明了AUC是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他通过比较AUC技术与分子筛两种方法的差异,揭示了在生物药品研发过程中分子筛的局限性和使用AUC技术的必要性,在高质量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和质控方面,AUC技术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作为目前亚洲地区超速离心技术应用最为资深的专家,Susumu Uchiyama教授将多年的AUC使用经验和方法等知识结晶写进了他的著作《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希望通过此书来为AUC的使用者及其应用技术爱好者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示。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是全球唯一的分析超速离心产品的供应商,掌握最先进的AUC技术。作为AUC产品的主要负责人,贝克曼库尔特分析超离技术高级应用科学家兼全球AUC研发项目经理Chad Schwartz博士为大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AUC仪器分布状况以及应用覆盖,对比了新机型Optima AUC与老机型ProteomeLab XL-I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新AUC机型无论在检测灵敏度、检测效率还是在结构设计、软件分析上都实现了改良、优化和升级。同时,他也重点介绍了AUC在用于疾病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表征方面的应用。Schwartz博士的报告,让与会老师对于AUC产品及其应用技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整个下午的会议报告,让大家意犹未尽,只恨时间过得飞快。本次交流论坛为国内从事科研和药物研发的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AUC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同时也为推动国内结构生物学以及生物药物研发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感谢所有演讲嘉宾以及远道而来的参会老师,期待下一次的AUC技术交流盛会,我们再相聚!AUC仅用于科学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
  • 轻信“高科技生物制品公司”被骗数万
    消费者胡先生日前在网上搜索后,专程加盟“广州市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指导生产并回收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公司,在指定的供货商处高价购买生产设备,但生产出来的“生物活性肽”成品一直不合格。几个月时间内,胡先生被骗了几万元。广州市工商局介入后发现,该公司未经工商登记注册,已人去楼空,无从查找。   广州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创业谨防投资加盟陷阱,警惕一些主体信息不明的网站,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加盟公司的各有关情况后再加盟。   加盟后生产的产品一直不合格   今年6月,广州市工商局接到四川消费者胡先生的投诉,称其在网上搜索到“广州市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合作加盟、指导生产并回收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公司,于是专程来到广州,与该公司签定合作加盟合同。在此后的8个多月里,胡先生在该公司指定的供货商处高价购买生产设备,并将生产出的所谓的 “生物活性肽”成品,邮寄到该公司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费每次500元,如此反复多次,对于胡先生生产的产品,检测却一直不合格。   胡先生只能又按照该公司的提示,去指定的供货商处购买生产原料。因为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无法正式投入生产,公司也就不回收生产出的成品。几个月的时间,胡先生被骗几万元,才意识到是上了骗子公司的当。   广州市工商局经过查找,“广州市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网站无ICP备案,国外接入。根据胡先生提供的地址实地核查,该公司已人去楼空,无从查找。   加盟前务必了解清楚情况   工商人士指出,部分不法商家和企业利用下岗失业、外地来穗人员急于创业的心理,打着合作加盟经营的幌子,高价推销机器设备和生产原料,收取加盟费却不予以兑现承诺。部分消费者不明真相,在不法商家一系列的策划蛊惑下,一步步被骗。发现上当后不法商家已人去楼空,电话停机,无法查找。为此,该人士提醒办理加盟合作的创业者:   一是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加盟公司的登记注册的情况、公司的经营情况、信誉情况、商标的注册情况等,查询加盟公司备案情况,并且要到加盟公司其他加盟店实地考察 二是仔细阅读合同或协议内容。这些合同多数是单方面偏向加盟公司,而对创业者的限制条款却很多。如果创业者不仔细分析,在出现纠纷时,自身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建议创业者在签订前,最好请律师帮助审核 三是由于此类纠纷最终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因此创业者要妥善保管加盟手册、宣传资料等书面文件,作为维权的关键证据。   此外,广州市工商局还公布了拍拍528购物网(www。paipai528。com)、ITA国际购物网(www。wifi-city。cc)等19个消费者投诉的主体信息不明网站,提醒注意。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通知
    随着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渗透到医药、工业、农业、海洋、食品安全和国防等各个领域。为推进和提升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搭建生物技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定于2012年8月31日-9月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此次大会是中国生物工程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会议将邀请在生物工程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院士、专家作大会报告,众多高水平的一线研究人员将到会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有关会议的具体信息通知如下:   一、 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   二、 会议时间、地点:   2012年8月31日-9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三、 会议内容:   1. 大会特邀报告   2. 分会场学术交流   3. 学术墙报展示   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   5. 赞助单位产品展示   四、 大会主旨报告嘉宾   杨胜利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阳平凯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旭日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范云六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   饶子和 清华大学教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君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志南 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   麦康森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 京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 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五、 分会场设置与征文范围   1. 医药生物技术分会场   承办单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征文范围: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基因药物(生物药物) 基因疫苗 抗体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转基因与克隆技术 基因打靶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安全 仿生学 生物药物新剂型 生物技术产业中试工艺。   2. 农业生物技术分会场   承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协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征文范围: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为基础,与农业科学有关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组织、器官、细胞、染色体、蛋白质、基因、酶、发酵工程等不同水平上的研究成果 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环境与生态、医学、病理学、能源和药物开发等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主要议题包括:(1)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技术方法改进与创新   (3)农业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4)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概况及展望。   3. 工业及环境生物技术分会场   承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工业及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南京工业大学   征文范围:   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微生物催化剂的选育与改造(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应用工业酶的发现与改造(酶的功能基因组学、酶结构模拟与设计、酶的定向改造技术及应用)、工业生物过程技术(反应器设计、生物加工过程模型、生物加工过程单元技术及集成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工程、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加工过程、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工业废物的环境生物技术。   4. 糖生物工程分会场   承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征文范围:寡糖的降解与制备技术 寡糖生物工程产品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寡糖产品在畜牧业养殖中的应用。   5. 海洋生物技术分会场   承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海洋大学   征文范围:海洋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海洋生物产品和生物活性物质,可持续海水养殖技术,藻类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微生物技术,海洋生物矿化、生物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能源与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生物降解,宏基因组学。   6. 资源生物技术分会场   承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筹)   南京工业大学大丰海洋产业研究院   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盐城师范学院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征文范围:生物质规模化应用过程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物种信息资源的挖掘、标记和利用 耐盐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型生物反应器与细胞育种 固碳和纤维生物质的工业用途 生物废弃物资源化。   7. 营养、食品安全与生物技术分会场   承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征文范围:生物技术在营养、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控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   8. 院士专家恳谈会   9. 地方学会工作交流会   六、会议注册   2012年8月15日前缴纳会议费的参会代表,会议费标准:非会员900元,会员700元,学生500元 参会代表现场报到注册,会议费标准:非会员1000元、会员800元、学生(凭有效证件)600元。会议报到现场接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申请。参会代表的差旅及会议期间的食宿等费用自理。   七、青年优秀论文奖   为鼓励广大青年生物工程工作者和在学研究生在我国生物工程研究和开发领域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其在科研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大会将设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经专家委员会评议,大会将评选出青年优秀论文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八、报告及论文征集   年会征文要求:研究论文要求报道比较完整、全面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综述性文章要求分析和评述本领域相关的现状和发展、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内容,要有独到见解和指导性意见。征文可以只提交详细摘要(1000字左右),参加优秀论文评奖或希望在年会指定学术期刊发表者需按相应期刊著录格式提交全文。   本次学术年会除编辑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外,会议论文将优先在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及相关核心刊物上发表。获奖的青年优秀论文及通过专家评审的学会会员提交的论文,将优先发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和协办期刊免收版面费。   学会主办期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生物产业技术》   学会协办期刊:《生物加工过程》   其他合作的核心期刊或一级期刊:《生物工程学报》、《过程工程学报》、《生物技术进展》、《生物技术通讯》   论文摘要或全文截稿时间:2012年7月31日,文后附作者简况,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现工作单位、职称、拟投稿期刊及详细联系方式等。   论文提交信箱:csbt@im.ac.cn   大会网址:http://csbt2012.biotechchina.org   九、汇款账户   单位名称: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   银行账号:0109 0302 9001 2010 5051 305   十、会议联系人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蒋玉清 010-64807678(电话/传真)   王连琴 010-62539102   任红梅 010-82624544   电子邮件:csbt@im.ac.cn   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杨倩 0471-4304172(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ruigangwang@imau.edu.cn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会 议 回 执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E-Mail 是否论文投稿: □ 是 □ 否 论文投稿 (可多选) □ 医药生物技术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 农业生物技术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 工业及环境生物技术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 糖生物工程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 海洋生物技术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 资源生物技术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 营养、食品安全与生物技术分会场 □ 论文全文 □ 论文摘要 论文拟发表 期刊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生物产业技术》 □ 《生物加工过程》 □ 《生物工程学报》 □ 《过程工程学报》 □ 《生物技术进展》 □ 《生物技术通讯》   特别提醒:   论文投稿请务必于2012年7月31日前通过电子信箱csbt@im.ac.cn传至会务组。   参会代表回执请于2012年8月15日前通过电子信箱csbt@im.ac.cn传至会务组。
  • MICONEX 2008“科学仪器应用技术论坛”主题会议报道
    在本月18-21日举行的“第19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 2008)”上,“科学仪器应用技术论坛”作为学术会议之一,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先后举行了四场主题不同的会议。   其中,“在线分析仪器最新进展和应用技术”及“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与仪器”主题会议在20日上、下午时段分别召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在线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晓维先生主持了上午的“在线分析仪器最新进展和应用技术”会议,该会共有六场报告,吸引近60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公司代表就坐聆听。会上,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微分析研究所金钦汉教授等人带来了各自的精彩报告。 “在线分析仪器最新进展和应用技术”会议现场   金教授在其“过程分析化学的一些最新进展”报告中首先提到:在大型公司,“实验室化学家”人数正在增长,而“过程分析人员”的数量也正在增长企业正需要具备过程分析化学知识的人才,(注:金教授颇有用心的对人员称谓打上引号,以强调当前过程分析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金教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几项与过程分析化学有关的最新进展:用于实时在线分析(Real Time In-line Analysis)的Microspec在线红外传感器及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技术 美国华盛顿大学工艺分析化学中心(CPAC)开展的“新取样/传感器计划(NeSSITM)”,并指出NeSSITM平台将成为微分析实验室(Micro-analysis Lab)的基础。 金钦汉教授:“过程分析化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从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退休后,现成为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系统工程部总监的王森高工在其“在线分析仪器的市场前景、技术进展、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报告中总结指出:一些长期用于实验室的分析仪器开始进入在线领域,而过程分析仪器的测量方法和传感器件技术一直没有较大变化。他坦率分析:我国在线分析仪器工业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就企业自身而言,开发经费不足和研制经费太少是两个主要原因,我国以前的科技管理体制(科研院所搞开发,生产企业搞生产)和以前的税收政策也限制了仪器厂家在仪器开发方面的投入和力度。他还指出:我国在线分析仪器的应用水平较低,使用维护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王森高工并对国内在线分析仪器制造业进言:工业在线分析应追求可靠性、稳定性和样品处理系统的简单化,应重视科研工作和技术标准的编制。 王森高工:“在线分析仪器的市场前景、技术进展、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   此后,中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金城高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吴亚平高工分别作了“乙烯裂解炉裂解气在线分析技术攻关情况汇报及对发展新型取样装置的探讨”及“浅谈在线分析的e化”的学术报告。另有两位仪器厂商代表分别介绍了F&G火气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以及过程质谱仪在快速分析工艺流路中的应用。   下午时段的“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与仪器”主题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节能应用技术分会秘书长燕泽程高工主持,90余位业内人士到场关注。 “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与仪器”主题会议现场   会上共进行5场报告,首先由中国计量院化学研究所张庆合研究员进行名为“食品安全领域与计量现状”的学术报告,之后四家仪器厂商:戴安(Dionex)、岛津(Shimadzu)、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安捷伦(Agilent)轮番上阵。   围绕“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与仪器”这项主题,四家厂商主要介绍了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打假、农残检测、药代分析、蛋白质分析方面的应用。   此日两场主题会议紧扣技术解析及技术现状介绍等核心话题,报告内容丰富,听众反应受益颇多。
  • 《纽约时报》:中国从美国吸引走高科技研究
    美国《纽约时报》3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从美国吸引走高科技研究》的文章。   多年来,许多中国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来到高科技产业更前沿的美国。然而,马克平托如今却正沿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平托是美国一家主要高科技公司中第一位搬到中国的首席技术官。这家公司叫应用材料公司,是“硅谷”最有名的公司之一,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等生产设备供应商。除了在今年1月将平托及其家人搬到北京,总部位于加州的应用材料公司刚刚还在这里(中国)建立了其最新最大的研究实验室。上周,该公司甚至在西安举行了年度股东大会。   这并非孤立现象。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能与美国直接竞争的高科技经济,(美国)公司及其工程师也越来越多地被吸引来华。有些企业甚至在与中国公司洽谈协议,为中国技术颁发许可。   中国的电力、汽车市场正快速扩张,而且国际公司认识到,它们的研究人员需要同工厂和消费者密切接触。平托说,美欧研究人员如想在太阳能制造业领域从事尖端工作,就必须做好到中国来的准备。   西方公司不仅被中国市场所吸引,也对这里庞大的技优价廉的工程师储备库,以及许多城市和地区所提供的补贴(特别是为绿色能源产业)产生了兴趣。   因发现兵马俑而闻名遐迩的西安市拥有47所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这些院校成批地培养拥有硕士学位的工程师,而他们的雇用价格仅为每月730美元。   平托说,奥巴马总统经常把在国内创造清洁能源就业岗位挂在嘴边,而中国已表现出了这样做的政治意愿。   26岁的谢丽娜(音)是该公司的工程师。当被问及中国未来是否会在清洁能源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时,她对这个问题有点惊讶,“大多数中国研究生都在竞争这一领域。当然了,中国会领导一切。”
  • 张学记教授当选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
    p   据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官网消息,2017年3月20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张学记教授正式当选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AIMBE)院士,并出席受聘仪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一同前往美国国家科学院演讲大厅,参加美国医学与工程院院士授聘典礼并作演讲。据悉,全球共有145名科学家当选2017年度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bf62165b-4688-4ade-93d9-4241713437e7.jpg" title=" 张学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 张学记 /span /strong /p p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成立于1991年,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汇聚了世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学术精英。他们代表了最具创新和特色的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他们的贡献对生物医学仪器、医疗器械、疾病治疗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AIMBE推动成立了美国国立卫生署(NIH)生物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国家研究院(NIBIB),是美国FDA专家网的创始成员,其院士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的学者组成,每年经现有院士推荐、同行评议,最后由现任全体院士投票通过为当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在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等多家单位主办的2017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简称ACCSI2017)上,张学记教授还将出席分论坛之一“生命科学仪器与检测方法创新论坛”,并为参会者带来题为“纳米传感-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精彩报告。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附:张学记教授简历 /strong /p p   入选2009年第一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2012年当选中共十八大党代表(中央提名全国增选2名代表之一,全票当选) /p p   2016.12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会士 /p p   2014.12 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p p   2015.12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理事 /p p   2013.02 当选为俄罗斯工程外籍院院士 /p p   工作经历: /p p   2013.01-2016.01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p p   2009.10-现在 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中心主任, /p p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p p   2014.8-现在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名誉院长 /p p   2013.5-现在 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2011.03-2013.03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兼职2月/年) /p p   2004.07-2012.12 (美国)世界精密仪器公司, 高级副总裁, 首席科学家 /p p   2003.1-2004.7 美国世界精密仪器公司,副总裁, 首席科学家 /p p   2001.7-2003.1 美国世界精密仪器公司, 化学部部长 /p p   1999.5-2001.7 美国世界精密仪器公司, 化学部研究员 /p p   2002.5-2007.5 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 兼职副教授 /p p   2007.5-现在 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 兼职教授 /p p   1994.7-1995.10 武汉大学化学系, 讲师 /p p   1981.7-1987.9 安徽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p p   学习经历: /p p   2003.9--2006.7 麻省理工学院Sloan 管理学院,(在职)高管班 /p p   1998.6-1999.5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化学系, 博士后 /p p   1997.5-1998.6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ETH)化学传感器中心, 博士后 /p p   1995.11-1997.4 斯洛文尼亚国立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p p   1989.9-1994.7 武汉大学化学系,博士 /p p   1987.9-1989.7 武汉大学化学系,学士 /p p   1978.9-1981.7 安徽化工学校,学生 /p p br/ /p p & nbsp 关于2017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简称ACCSI2017),详情请点击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7/"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7/ /a /p
  • 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参加第六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参加第六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 2011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第六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情报中心举行,论坛通过榜样工作的介绍,分享科研成果,展示研究生风采,全力推动北京地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的交流,目前已经成长为北京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交流的品牌平台。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连续赞助了2届论坛,今年这一届更是作为我们真心英雄活动的系列第二站,借论坛的举行之际开始接受用户的报名,现场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的积极反响,大家争相领取和填写报名表,表示乐于参与活动,反映出对于我们公司及公司活动的热情认可。在本届论坛中,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做为高级赞助商,副总李晓嘉女士,市场主管韩月婷女士,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所属集团公司的制造子公司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卫新先生应论坛邀请分别上台做了相关的介绍。同时,我们在论坛的展位展出的仪器也吸引了很多师生的眼球。 公司副总李晓嘉女士正在介绍公司 市场主管正在讲解产品知识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系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检测、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多层次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代理的国外产品绝大部分是专业领域内的世界一流品牌,主要有: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索福,贺利氏品牌离心机、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等各类产品;默克密理博公司纯水、超滤、层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完整性测试仪、生物反应器、多功能液相芯片平台;德国QIAGEN荧光定量PCR仪;日本Malcom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系统、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泰世达系列实验室冻干机等。同时,同时,我们还销售同一集团下属的制造子公司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自产仪器,包括小型台式离心机,恒温金属浴,各类振荡器,磁力搅拌器,组织研磨仪,凝胶成像系统,及原位杂交工作站等等.
  • 师昌绪、王振义获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
    师昌绪(资料图) 王振义(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孙秀艳)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   王振义简历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研,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师昌绪简历   师昌绪,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院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现为国家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放眼国际国内,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领域产生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聚集了大批的高端人才。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多方面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更好地推进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搭建生物技术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将联合温州市人民政府定于2014年11月7-10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共同举办&ldquo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rdquo 。此次大会是本年度继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后我国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一次盛会,将邀请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院士和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届时也将有众多高水平的一线研究人员到会进行学术交流,会议还将颁发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会议的具体信息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二、会议时间、地点:   2014年11月7-10日,浙江省温州市   三、会议主题:   生物技术与健康生活   四、会议内容:   1、大会特邀报告   2、分会场学术交流   3、学术墙报展示   4、&ldquo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rdquo 颁奖   5、赞助单位技术、产品、服务与形象展示,等   五、大会报告主题   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国家计划与十三五规划思路   生物技术与健康   生物技术与禽流感防治   转基因农业与食品安全   生物制造与资源生物技术   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技术   国际生物工程新技术(邀请国际及台湾地区同行),等   六、分会场设置(征文范围)   医学生物技术研讨会暨全军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   生物技术药物与转化医学研讨会   农业生物技术研讨会   工业生物技术研讨会   生物资源研讨会   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讨会   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培训班   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会会议及常务理事会会议   院士专家恳谈会   校园活动,等   七、会议注册   参会代表可以在会议现场缴费,参会代表会议费1100元,会员900元,研究生(凭有效证件)600元。会议报到现场接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申请。参会代表抵达温州的差旅及会议期间的食宿等费用自理。网上注册截止时间:2014年10月20日。   会务承办:浙江大学圆正旅业集团圆正会展公司。   八、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大会将设立&ldquo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rdquo 以鼓励生物工程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其在科研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大会将评选出青年优秀论文奖12-15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九、论文征集   年会征文要求:研究论文要求报道比较完整、全面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综述性文章要求分析和评述本领域相关的现状和发展、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内容,要有独到见解和指导性意见。征文可以只提交详细摘要(1000字左右),参加优秀论文评奖或希望在年会指定学术期刊发表者需按相应期刊著录格式提交全文。   本次学术年会除编辑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外,会议论文将优先在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及相关核心刊物上发表。获奖的青年优秀论文及通过专家评审的学会会员提交的论文,将优先发表并免收版面费。   学会主办期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全国生物学核心期刊)、《生物产业技术》,学会协办期刊:《生物加工过程》   论文摘要或全文截稿时间:2014年9月30日,文后请附作者简况,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现工作单位、职称以及详细联系方式等。   论文提交信箱:xh@im.ac.cn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2014年6月30日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参会回执   (回执请于2014年9月30日前通过电子信箱传至会务组)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工作单位 职 务 职 称 学会职务 □会员 □理事 □常务理事 通信地址 邮 编 固定电话 手 机 电子信箱 论文题目 是否申请分会场报告 备 注   大会详细信息与筹备进展,请登录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网站:www.biotechchina.org,点击首页&ldquo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rdquo 。
  • “定制+开源” 助力实验室高度自动化——访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浩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生命科学产业下游应用发展领域不断延伸,对实验室效率的追求也在不断加深。面对低成本和检测结果高准确性兼备的巨大挑战,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为提升实验室效率指引了方向。生命科学自动化设备著名品牌——合创生物,2017年开始从事实验室自动化仪器和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前实验室自动化的市场格局、未来发展趋势、各领域应用前景等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浩桐。更多详情请见下方视频窦浩桐:曾担任多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在2012至2016年,曾创建了多家3D打印机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品牌企业,并且其中两家公司成为了创立3D打印行业的缔造者之一,并且五年间共计发明了多款激光与蓝光光固化技术3D打印机,申请了60多项发明专利及各类知识产权。自2017年以来任Opentron大中华区总经理,全面负责中国地区业务及全球供应链管理。Opentron在全球市场已经成为自动化移液站相关设备生产和销售的领导者,窦浩桐所带领的Opentrons中国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广先进的生命科学实验自动化技术,努力为中国市场各类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移液及NGS前处理和质谱前处理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品牌知名度,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创造极致客户体验。业绩表现突出,布局分子诊断临床应用合创生物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当前主营产品是OT-2移液工作站以及一系列分子诊断的实验室模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NGS以及质谱前处理的实验室场景。2022年疫情期间,核酸检测需求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为快速检测提供了助力。在谈到合创生物2022年的业绩表现时窦浩桐表示:“去年我们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将近20亿人民币。”后疫情时代,合创生物将会集中布局在分子诊断临床应用方向。“不参与竞争”也是核心竞争优势实验室自动化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市场,典型的市场细分是分子诊断和理化应用。在这两个细分市场,自动化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如何做好差异化竞争主要取决于选择哪种技术路线,具体应用和市场细分的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具体生物实验室应用需求的不同都是他们产生不同技术路线的原因。”窦浩桐这样说。窦浩桐认为合创生物在当前实验室自动化竞争格局中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是不参与竞争。“合创生物的定位是这些竞争者的上游厂商,由于我们实验室自动化模块是开源的,可以被他们整合到他们自己的实验室自动化终端解决方案中。”高度自动化助力实现联动一体化在谈到实验室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时,窦浩桐认为:“目前实验室自动化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小型化、便捷化;从中控软件的角度讲,它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都是高度集成化,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那么从技术路线来讲,未来是高度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场景,实验室的人员、仪器和各种数据都会被全面联动。所以,实验室高度自动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当实验室的各项技术经过深入的发展后会实现方案的整合,从而实现所有方案的联动。“无论是中控软件,还是现场的无人车、机械臂都会跟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前处理设备以及生物实验分析仪器进行联动,这种联动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一体化。”窦浩桐说,“当联动一体化真正实现的时候,我们未来就会拥有一个无人、全自动生命科学智慧化实验室。”服务用户秘诀:定制化、开源化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窦浩桐表示:“我们将会为实验室自动化方案的提供商们量身定制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模块。除此之外,我们现有的OT-2移液工作站主机也可以被整合到他们的终端解决方案中。”以后,合创生物将会推出更多开源的分子生命科学实验模块和自动化移液工作站,以便更好地与其他自动化方案商的方案进行整合。走好国产科学生命仪器之路,推动行业发展趋势在由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特别设立的“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上,窦浩桐分享了题为《测序与质谱检测的前处理环节智能化方案》的报告,与现场嘉宾从产业角度分享小型化前处理设备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如何走好国产科学生命仪器之路,推动行业发展趋势。窦浩桐表示:“走好国产科学生命科学仪器道路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客户合作,甚至跟友商合作,这样才能在技术上显现、在市场上赶超。同时要专注于解决客户的问题、做好创新。”在谈到如何引领行业发展时,窦浩桐表示:“对于客户来讲的话其实我们主要依靠两点:性价比和高品质,而对于友商来说我们还有隐含的第三点:开源。我们Opentrons设立之初,创始人的愿景就是让全球400万生命科学家,都可以买得起任何一款生命科学仪器。”窦浩桐在“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上分享报告关于合创生物: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是Opentrons集团于2017年7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机器人事业部,集实验室自动化仪器和耗材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移液机器人、高精度移液器、专业配套的硬件模块(磁性、热循环、温控、HEPA模块)和实验器具耗材等。Opentrons是一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包含Robotic机器人、PRL诊断实验室、NEO细胞工程和AI人工智能四大事业部。Opentrons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生物化学制品企业,在分子生物诊断、生物技术、医疗、食品、法医鉴定、基因测序、蛋白质工程等行业广泛使用。目前我们的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在超过3000个科研实验室中投入使用,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和关注。2021年Opentrons获得由软银领投的2亿美元C轮融资,未来将继续为生命科学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 对话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院士
    2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分别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谢家麟、吴良镛两位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科学家   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按照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8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该奖项的“诞生”也是经过重重严格筛选。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院士   ■ 人物档案   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高能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高技术主题专家组顾问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些都和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联系在一起。昨日,92岁高龄的他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92岁院士每周仍上班   “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心工作,没想过工作后要得到什么,也不想出名。”昨日,谢家麟的妻子范绪篯这样评价丈夫。   今年,谢家麟92岁,妻子范绪篯91岁。范绪篯介绍,直到今天,每周一,谢家麟总是会到位于石景山区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谢老的同事吴钢说,“我曾悄悄地问谢先生当年是怎样评上科学院院士的,他说,‘我至今不知道谁是我的推荐人。’”在吴钢看来,高能研究所副所长一职,是谢先生做过的最大的“官”。他回忆说,就在谢老事业渐近巅峰的时候,他主动退到课题负责人的位置。   总爱问“妙在何处”   在同事眼中,谢家麟看问题的视角与众不同。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在研制任何一台机器之前,总要问:有什么用?而谢先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妙在何处?   “这种思维不是只见树木,也不是只见森林,而是树木与森林并举。”吴钢说。   1952年,回国受阻而无奈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他接受了一项任务,研制一台高能电子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量电子束流,打入人体内部杀死肿瘤细胞,治疗癌症。“别人都问我,用加速器治疗癌症,风险这么大,你能睡得着觉?”他对新华社记者回忆。   他没有退缩,拿着100万美元的经费,和一个招聘来的退伍兵,领着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和几个技术员上阵了。经过两年废寝忘食的工作,由谢家麟领导的团队,硬是抢在了别人的前面,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技术要求精尖的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并用于临床,在美国高能物理界引起轰动。   为加速器事业“加速”   正当他一举成名之际,美国移民局给他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选择,他毫不犹豫决定回国。有人问他后不后悔当初选择回国,谢家麟说:“我不但不后悔,而且感到非常庆幸。”   回国后,谢家麟决定建造中国自己的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当时许多设备和关键部件国内没有,国际上对我国禁运,苏联也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出售。可他相信,发达国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终于研制成功。   反对论文署名“搭便车”   生活中的谢家麟乐观豁达,同事张闯回忆,五年前,自己突然患病,心情也同病情一样沉重。“在急症室,我接到谢先生的一个电话。问了病情后,他幽默地说:人的大肠就像加速器里的波纹管,有很大余量,把损坏的那段除去掉就好了。”张闯说,先生的一席话把他说乐了,也正是这种乐观和豁达,帮助他顺利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程。   “人应该有广泛的兴趣,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你一点不知道是很遗憾的。”谢先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   谢先生曾评价自己一生“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对于荣誉,他看得很轻,一些重要的荣誉奖章或证书,他可能很随意地就不记得放在哪里了。有时,看到他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做了大量工作,学术秘书把谢家麟的名字也放在作者之列。但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划去。他说:“对学术界‘搭便车’的陋习,我是十分反对的。”   慢慢燃烧,更久地发光   高能所的同事周述说,谢先生付出了常人双倍的努力进行科研。他四十岁时,健康状况不佳,医生规定只能半日工作,但高能工程期间,他一直是投入全天工作。”周述曾问,以他的身体条件,怎么能完成这么多工作?谢老回答:“我的身体好比一盏灯油较少的油灯,我可以将灯芯拧小点儿,慢慢点燃,也可以长久地发光。”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谢先生已是高龄,而科技攻关精神不减。“他70岁左右,迅速开辟新领域,开展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研制。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艰苦创造条件,成功地建成了该装置。”周述介绍。   2000年后,谢先生更是老骥伏枥,提出了一个利用束调管同时作为微波源和电子源的高效加速器的创新性设想,他带着几个学生,在90高龄前将这一构思化为现实。   ■ 对话   “奖金全捐给单位做科研”   昨晚,记者联系到谢家麟院士,谈获奖感受和对年轻科学家的期待。   新京报:您何时知道自己获奖,当时什么感受?   谢家麟:我是今天上午去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刚知道获奖的。很高兴啊。得奖了。另外,我也觉得自己很惭愧,没有特殊的优点和贡献,也是于心不安。我只是做了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什么贡献。   新京报:500万奖金打算怎么花?   谢家麟: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奖的分量有多大,还不知道有500万一说。(他的老伴在旁边补充,按照规定奖金的9/10是作为科研经费,一般奖励是给单位的,1/10是给个人。)给我50万的话,我也都捐了(单位)做科研用,这是应该的。现在什么都挺好的,不需要额外的钱。   新京报:您一周工作一天,其余时间都做些什么?   谢家麟:我喜欢平时在家读读书,看看报纸,了解一些世界大事,而每个星期一,一定是要去单位。主要是在办公室里,有年轻人找我有事 如果没事,看看信件、上网看看邮件。还得学习,要不然跟(高能)所里完全脱节了。   新京报:近年来院士选举时出现一些丑闻,你怎么看?   谢家麟:(丑闻)太不好了,院士荣誉本来是名至实归的事,需要真的是自己做工作,国家给你的荣誉,不求自然会给你的,不是你求就能来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的品质有问题,绝对不应该谁追求就给,不追求就不给,要杜绝这种现象。   新京报:您对年轻的科学家有何建议,会不会觉得有些浮躁?   谢家麟:现在年轻科研人员,“现实问题”比较多,买房、结婚生子,不能说都浮躁。有的年轻人做学问转进去了,像“书呆子”,赶都赶不出来 有的对做学问没兴趣,认为只是踏脚板,找个工作而已,比较浮躁一些。工作一定要和兴趣相匹配,只要有了兴趣就不会浮躁。
  • 王忠诚徐光宪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王忠诚、徐光宪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化学大家的幸福哲学    中国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   快讯:王忠诚、徐光宪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网快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人物解读:   “万颅之魂”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开创者之一   徐光宪:化学大家的幸福哲学(组图)   解读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据悉,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 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 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王忠诚院士简介:   王忠诚 (1925.12.20- )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烟台人。先后在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50年代,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做脑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所以手术时要在椅子上坐稳。”他叮嘱着学生们。一位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大妈,左手颤得非常厉害,连衣服扣子自己都扣不上。记者看到她把一杯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时,一大半的水都洒在了地上。博士生张建国在王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埋藏电极的方法给这位大妈成功地实施了手术。这种手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张建国对记者说:“王教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有医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现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博士也是王教授的学生,王教授经常对他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句话始终鞭策着吴中学不懈地研究医术,在治疗脑动脉瘤方面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忠诚面对学生骄人的成绩,他说:“我可以放心地走下手术台了。”   王教授今年已74岁高龄,虽不再亲自做手术,但科研工作却从来没有停过,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著书和育人上。从1998年至今已出版4部著作,发表17篇论文,在全世界医疗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王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在全国近1万名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王教授指导出来的。近年来,他还组织讲学团到新疆、内蒙古、广州、泉州等地办讲座,诊治疑难病症,为当地培养研究生。最近,王教授又在积极地筹备全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预计6月份在京成立。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院士简介:   徐光宪(1920— )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汉族。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徐光宪夫人高小霞,亦是化学家。   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发表论文《旋光理论中的邻近作用》,揭示了化学键四极矩对分子旋光性的主导作用 50年代,他改进仪器设备,把极谱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国际上较早测定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一些阴离子的配位平衡常数。根据弱配位平衡与吸附平衡的相似性,提出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可以简便地描述溶液中弱配位平衡过程。1957年,徐光宪被调往技术物理系工作,开展核燃料萃取化学的研究,1962年提出了被国内普遍采纳的萃取体系分类法   从70年代末开始,徐光宪主持开展了对稀土量子化学和稀土化合物结构规律性的研究。1982年,徐光宪通过总结实验资料和分析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圆满解决了Pauling、Mayer等人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徐光宪非常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1986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1991年,在他的努力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光宪热心教育事业,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兼任多项学术职务,为培养科技人才倾注了心血。至今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和10本教科书及专著,由于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徐光宪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北京大学首届自然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附: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07年 闵恩泽、吴征镒   ■2006年 李振声   ■2005年 叶笃正 吴孟超   ■2003年 王永志 刘东生   ■2002年 金怡濂   ■2001年 黄 昆 王 选   ■2000年 袁隆平 吴文俊   相关新闻:闵恩泽、吴征镒获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附简介)
  • 最高科技奖24位得主平均年龄82.5岁 多有海外留学经历
    从2000年开始,我国对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3年度是该奖产生以来的第14个年头,除了200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及2002年和2006年有一位院士获奖外,其余年份都有2位院士获此殊荣。   此外,有14名获奖者年龄在80岁以上,占总获奖人数的近6成。   获奖者· 年龄   取得成就到获奖 至少差10年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人数每年不超过2名,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据《法制晚报》记者统计,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24人获此殊荣,获奖时平均年龄超过80岁,为82.5岁。   获奖者中,获奖时年龄为90岁或超过90岁的有4人,其中最大为95岁,就是此次获奖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还有一位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另一位是高能物理学家谢家麟,另外一位是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   年龄最小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时年64岁。多数人集中在80岁以上,获奖时年龄80岁(含)至89岁的科学家共有14人,占所有获奖人数的近6成。   看来,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条件之一是长寿。其中有7位在获奖数年后去世。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24位已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院士中,获奖的时间与他们从事研究所取得成就的时间差都在10年以上,9成人数时间差集中在20年以上。   获奖者· 身份   全是院士 代表最高学术水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无一例外都是院士身份,有的还是两院院士,如吴良镛,但总体来看,出自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略多一点。   由此来看,院士作为我国科技战线的领军人物,的确代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   除了都是院士外,这些获奖者几乎有8成都有国外求学经历,包括在国外获得学历或者科学奖励称号的经历。   如此次获奖的程开甲和张存浩都有国外求学经历,如程开甲在1946年8月,抱着&ldquo 科学救国&rdquo 的思想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物理学大师波恩教授的学生,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张存浩则在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50年代,对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有所贡献,与合作者进行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研制出高效熔铁催化剂。   如数学家吴文俊是2000年与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一道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这位中科院院士,早年赴法国留学、工作,归国后在数学多个领域有独创性的研究。例如他创立的拓扑学的公式,很早就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ldquo 吴文俊公式&rdquo ,而被广泛应用了。   获奖者· 行业 航天、物理学 近几年成为热点   法晚记者梳理发现,从14年的奖励情况来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都有涉及。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航天、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也是国家近几年发展的重点。这与近几年我国航天科技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不无关系。在航天领域,2003年,航天科学家王永志获得最高科技奖,2009年,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也获此殊荣,而当年另一位大奖得主谷超豪,也为我国尖端技术,特别是航天工程的基础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本届当选的张存浩,曾研究火箭助推剂,而程开甲则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此外,稀土开发也是近几年国家的重要课题,为我国的稀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徐光宪于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对能解决国内民生的重大问题者的一种奖励。记者发现,有三位农业专家获此殊荣,包括&ldquo 杂交水稻之父&rdquo 袁隆平和&ldquo 小麦之父&rdquo 李振声。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工作50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ldquo 小麦之父&rdquo 、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则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ldquo 小偃&rdquo 系列品种。   获奖者· 地域 江苏最盛产&ldquo 最高科技奖&rdquo   从获奖者出生地域分布上看,省份之间极不平衡,相差悬殊,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中西部省市极少。   在24位已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院士中,江苏籍最多,包括本届获奖的程开甲在内的6名院士都是来自江苏。   24位获奖者主要分布在全国12个省份,辽宁省产生了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京津沪地区共产生了8位获奖者 1/3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出生地为长三角地区。而这恰恰与我国两院院士出生地分布惊人的相似:1955&mdash 2013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出生地区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最&ldquo 盛产&rdquo 两院院士,堪称&ldquo 院士摇篮&rdquo 。   20世纪初,江浙地区较内地更早进入现代文明,西方现代技术与当地工农业融合。当地人的求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因而发生改变,相应的技术学校兴起,新式学校普遍讲授数理化专业。作为西学传播的中心,上海形成中国最初的都市,东往上海念大学也成为一时的风潮。2010年获奖的王振义是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 2008年度获奖者徐光宪出生于浙江绍兴,24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2000年首届获奖者吴文俊在上海出生,21岁时就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 还有出生于浙江温州的谷超豪,江苏南京的吴良镛等。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域和历史的优越性,加上政策的鼓励与扶持,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获奖者总体成长的最根本性的因素。文/记者 李洪鹏   专家分析   最高科技奖   是终身成就奖   今天上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高科技奖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是&ldquo 中国版的诺贝尔奖&rdquo ,代表科学家最高的荣誉,同时其科研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   &ldquo 不仅仅看科学家的研究理论,更要看其研究是否得到有效应用。&rdquo 蔡言厚表示,一些科学研究的应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所以获奖者都是高龄才获此殊荣。&ldquo 如果四五十岁就给奖了,有可能使其骄傲,阻碍继续搞科研的动力。&rdquo 蔡言厚说,最高科技奖是一个终身成就奖,是奖励一位科学家的终身贡献。   此外,对于为何历年获奖者都缺少女性科学家,蔡言厚表示,早些年代,女性的家务比较多,搞科研获科学奖的也比较少,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把女性从家务事中解放出来,未来有可能会有女性获得最高科技奖。   他说,女科学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例如林兰英院士、何泽慧院士都是非常著名且了不起的女科学家。对于女科学家获奖比重偏低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并开始深入调查和研究。
  • 俞汝勤院士获得“湖南最高科技奖”
    记者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200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2月10日正式发榜:在湘院士刘友梅、俞汝勤分享了本年度有“湖南最高科技奖”之称的这一奖项 两位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肖岩(美国)、海顿罗伯特(美国),双双获得本年度湖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此外,“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获取的新原理与新方法”等39项成果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GPS时差型电网故障高精度行波定位技术及应用”等14项成果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新一代内燃机车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等171项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据湖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获奖项目中,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成果约占30%,高校、科研院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约占65% 其中,属于产学研结合的成果约占29%。   刘友梅院士:我国著名的“轨道电力牵引动力”专家、电力牵引领域奠基者和开拓者。   俞汝勤院士:我国分析化学学术带头人,中国“化学计量学”的探索者。   肖岩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海顿罗伯特高工:美国Sandvik AB. MILFORD Corp Ltd.高工,他指导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了一系列金属切割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 多项高端技术成果正加速临床应用转化,开启精准诊断新纪元——记ACCSI 2023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日-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 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1500余位高端人士参会。期间,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如期举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为支持单位。圆桌论坛现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加强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精准医疗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其中,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关键。要实现精准诊断,离不开创新仪器技术的支持和推动。然而,创新仪器产品想要真正走进医学检验实验室,完成应用转化,首先必须加强与临床检验领域用户的交流和探讨,回答疑问,获得认可。本次论坛定向邀请精准诊断产业上下游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学家、医学检验专家和仪器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精准诊断创新技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技术需求等多个话题,旨在展示创新仪器成果,助力精准诊断,服务国民健康。本次论坛上半场报告环节由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原主任敬华主持。敬华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原主任在论坛的报告环节中,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康熙雄教授、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浩桐、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宇翀和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研究员赵成文分别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报告主题:《新兴检测技术落地临床的难点分析》康熙雄教授在报告中介绍,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和仪器设备更新迭代,科学仪器设备走向临床应用正在朝小型化、功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他认为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医疗技术有机融合的数基生命系统是未来智能医健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跨尺度、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把人体表征为数字化实体。在数字实体中实现贯穿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数学模型,让数字实体“活起来”,模拟生老病死各种生命过程,形成人体“数字孪生”。在通用数字孪生基础上,融合个人基因组、生理病理和生活环境等数据,建立个体化数字孪生,模拟个体健康演化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智能推演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实现重要生命过程定量评估、精准的动态健康指导和疾病治疗方案精准优化,用数基智能解决信息呈递难题,实现智能精准医疗。窦浩桐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报告主题:《测序及质谱检测的前处理环节智能化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和液相质谱技术(LC-MS)已经成为了生物实验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窦浩桐认为在这些技术中,前处理环节十分关键,因为前处理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数据的质量和分析的准确性。因此,自动化移液站的引入给实验人员带来了重要的价值和贡献,也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的效率和精准度。在NGS基因测序中,前处理环节通常包括样品提取、文库制备、PCR扩增、文库质控等流程,而这些流程都需要控制极其精准的化学反应和体积取样。自动化移液站通过提供极高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精度,可以显著地提高前处理阶段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减少重复工作和改善实验员的安全性。在液相质谱实验中,自动化移液站同样可以提供精确的体积取样、标准化的反应体系和迅速的重复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液相质谱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质量。自动化移液站为实验人员提高了图像化的交互操作方式,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直观、方便、精准。王宇翀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报告主题:《新一代高通量单细胞靶向蛋白组学平台流式细胞质谱系统》解析单细胞异质性及相互作用是研究复杂生命过程的基础。随着检测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工具的发展,准确定量分析单细胞中复杂、痕量、大动态范围的生物分子逐渐成为可能。特别是基于质谱原理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充分发挥了质谱高灵敏度、高准确性以及高通量的特性,在近年来得到长足进步。王宇翀首先介绍了宸安生物的新一代高通量单细胞靶向蛋白组学平台流式细胞质谱系统的技术优势、检测流程以及应用场景等,并分享了流式细胞质谱系统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分层和疗效预测、CD8+TIL抗原表位筛查以及新冠疫苗的药效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目前该产品是全球同类产品中唯一获批临床注册证,在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赵成文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研究员报告主题:《以汇像系统平台为基础,实现自动化实验室DIY》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药物研究和医学检验检测的不断进步,市场对于自动化、智能型实验室解决方案的需求日渐增长,实验室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稳步向前。赵成文首先对汇像科技的技术团队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汇像团队涵盖应用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自动化专家和工程专家,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苏黎世联邦学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随后,赵成文向与会者展示了汇像科技的硬件研发能力、软件研发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以及是如何打造智慧实验室自动化。目前,汇像已成功将绝大多数实验操作步骤标准化、模块化,利用iMagicOS云端智慧操作系统将“操作流”升级为“数据流”,使得“BT”工作“IT”化,并提供从单机、标准模块到整体系统方案的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康熙雄教授主持并发起议题讨论。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圆桌论坛嘉宾:敬 华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 原主任/主任医师周晓光 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郭建巍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禹松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质谱平台主管田敬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技师徐晓雪 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张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检验科 主任技师王宇翀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谭 洪 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程 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赵陆洋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郭求真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窦浩桐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俞晓峰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赵成文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战略投资部研究员周立 北京豪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CTO陈吉波 上海透景生命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轮值总经理杨 熙 牛氪资本CEO创新仪器技术成果想要真正走进临床实验室完成应用转化,还要回答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NGS、数字PCR以及质谱流式等临床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有哪些?其创新产品在临床应用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该如何协同“产、学、研、用、资”以加速创新产品的临床应用落地转化?为回答以上问题,论坛特别邀请众多精准医疗产业上下游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学家、医学检验专家和仪器公司高管,共同就大家关心的仪器、技术发展,精准医疗产业、用户需求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专家发言各抒己见,现场讨论十分热烈。嘉宾参与议题讨论部分参会专家合影
  • 王选、黄昆获2001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新网北京2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颁发证书和奖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今天的大会。   在颁奖现场,掌声热烈。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黄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昆,中科院院士,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19年9月生于北京。黄昆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20世纪40年代,黄昆提出的固体中杂质缺陷导到X光散射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外国学者证实并得到应用,被称为“黄散射”。   1950年,他同夫人艾夫里斯(李爱扶)合作,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该理论与苏联佩卡尔发表的有关辐射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黄─佩卡尔理论”或“黄─里斯理论”。   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为1963年国际上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一种元激发──极化激元,所提出的运动方程,被国际上称为“黄方程”。   黄昆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教授合著的《晶体动力学理论》,1954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著作,是该领域科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黄昆还著有《固体物理学》,与谢希德合著《半导体物理学》,对高等学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的教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77年,黄昆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十多年中,他与年轻的同事合作,先后在多声子跃迁理论和量子阱超晶格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以他为学术带头人,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了我国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在这一材料学和固体物理学中的崭新领域的研究工作。   1980年以来,黄昆与人合作发表了《无辐射跃迁的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论文,解决了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在此理论发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002年,为表彰其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王选(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者) 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为王选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2年2月1日,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王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技荣誉,由江泽民同志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自1975年开始,他组织并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王选教授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 2021年全国糖科学与糖工程学术会议暨产业论坛会议通知(第二轮)
    2021年全国糖科学与糖工程学术会议暨产业论坛会议通知(第二轮)为促进我国糖生物工程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国内糖科学和糖工程的发展,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主办,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糖科学与糖工程学术会议暨产业论坛”定于2021年7月9-12日在重庆市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糖化学、糖生物学及糖工程等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等,围绕“糖科学与糖工程产业”,共同研讨糖链结构功能、制备技术、检测分析方法,以及糖类药物、营养食品、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开发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就我国糖生物工程产业的现状及产业结构升级展开多视角、跨学科的交流。热忱欢迎国内外糖科学和糖工程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研究生等踊跃投稿、到会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7月9-12日(7月9日报到;10-11日会议;12日离会)。地点:重庆市渝州宾馆(重庆市渝中区渝州路168号)。二、会议组织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 重庆医科大学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大会主席: 王鹏 杜昱光 执行主席: 于超 三、特邀嘉宾报告人高福院士、张玉奎院士、饶子和院士、朱蓓薇院士、邵峰院士四、分会场主题与召集人信息分会场一:糖链合成与分析新方法新技术主题内容:糖链合成新方法,糖组、糖芯片、糖链标记示踪新技术等召集人:叶新山(北京大学)、陆豪杰(复旦大学)分会场二:糖链/糖蛋白生物合成与表达体系主题内容:模式生物的糖链合成与功能,糖酶等召集人:肖敏(山东大学)、陶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会场三:糖链与病原感染 主题内容:糖链在病原感染与机体免疫中的功能,糖疫苗、糖药物及诊断试剂等召集人:章晓联(武汉大学)、彭文杰(上海交通大学) 分会场四:蛋白质糖基化修饰 主题内容:糖基化对蛋白质及细胞功能调控等召集人:张延(上海交通大学)、高晓冬(江南大学)分会场五:糖链与疾病主题内容:疾病过程中糖链功能,糖链、糖复合物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等召集人:张嘉宁(大连理工大学)、关锋(西北大学)分会场六:多糖/寡糖结构功能与应用技术 主题内容:动植物、微生物来源多糖/寡糖的结构与功能,植物/微生物凝集素等召集人:周义发(东北师范大学)、尹恒(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会场七:肠道微生物糖组与营养健康主题内容:糖链与人/动物营养健康,糖链与肠道微生物等召集人:丁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余冰(四川农业大学)五、会议日程DAY 1(7月9日)全天参会代表报到14:00-18:00专委会工作会议DAY 2(7月10日)08:00-09:45开幕式、张树政奖颁奖仪式、大会特邀报告09:45-10:00茶歇10:00-12:00大会特邀报告12:00-13:30午餐、休息13:30-15:30分会场报告15:30-15:45茶歇15:45-17:45分会场报告19:00-21:00晚宴DAY 3(7月11日)08:00-09:45分会场报告09:45-10:00茶歇10:00-12:15分会场报告12:15-13:30午餐、休息13:30-15:30大会特邀报告15:30-15:45茶歇15:45-17:15大会特邀报告17:15-17:45糖工程产业论坛17:45-18:05闭幕式、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六、会议征文及墙报要求  1、会议摘要征文要求  会议摘要全部通过http://csbt.scimall.org.cn/meeting/TGC/ 网站投稿,截止日期为2021 年5 月10 日。会议摘要将全部收录于会议论文集;会议报告从投稿申请中选取。会议摘要使用Word文档,限A4 纸1 页以内:题目: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1.5倍行距,居中。作者: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1.5倍行距,居中。单位和邮箱地址: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号,1.5倍行距,居中。正文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1.5倍行距,限A4纸1页以内。2. 墙报交流:大会将设墙报区。墙报推荐按照0.9米*1.2米(竖型)设计,由参会代表自行制作。会议现场注册时交给会务人员。七、会议奖项1. 张树政糖科学奖:设立“杰出成就奖”和“优秀青年奖”两个奖项,其中杰出成就奖1名,优秀青年奖3名(其中糖生物工程1名、糖化学1名及糖生物学1名),具体参见“2021年张树政糖科学奖评选的通知”。2. 青年优秀论文/墙报奖:为奖励优秀青年学生学者,本次会议将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墙报奖约10-15名,获奖者由会议组委会组织评定并授予奖状及奖金。八、会议注册、缴费及住宿预定: 1. 报名参会:通过http://csbt.scimall.org.cn/meeting/TGC/ 网站注册,注册费用可通过银行转账缴费或现场缴费完成,学生凭有效学生证注册;与会人员交通差旅费和食宿费自理。会议注册提前缴费(2021年5月31日前)(RMB) 后期缴费及现场缴费(2021年5月31日后)(RMB)正式代表 16002000学生代表 10001400企业代表 24002800缴费程序: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缴会务费”,填写代表信息后微信缴费。“缴费记录”里可查询缴费信息。 2. 会议住宿(1) 重庆渝州宾馆(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渝州路168号)房 型景园/悦大床房景园/悦双床房会议价480元480元(2) 重庆万友康年大酒店(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二路77号)房 型标准大床房标准双床房会议价368元368元(3) 重庆冠君大酒店(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60号万科锦程3栋)房 型豪华大床房豪华双床房会议价190元190元九、会议赞助及糖工程相关企业产品展示会议诚邀糖工程相关企业厂商赞助本次会议,大会提供协办、分会场冠名、青年优秀论文/墙报奖冠名、会议资料单品赞助、会刊广告、标准展位等形式的展示方式。详情请咨询:焦思明 18611058165十、会务联系方式王倬 tswgc@ipe.ac.cn 010-8254503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兵 zhangbing@shanghaitech.edu.cn 15921318107 上海科技大学马丽梅 malimei@cqmu.edu.cn 15608225605 重庆医科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4月
  • 袁隆平、吴文俊获2000国家最高科技奖
    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   2001年2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这次会议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奖励,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定。   会上,江泽民首先向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由他亲笔签发的奖励证书和奖金。在如潮的掌声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朱镕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首次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院士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获奖人员和集体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朱镕基指出,要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崇尚科学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与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其他奖励,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崇高荣誉的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吴文俊院士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他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彻底改变了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面貌,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朱镕基说,他们的卓越成就,不仅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这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相信,两位院士的感人业绩,必将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科学家努力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朱镕基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他说,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核心就是以创新促进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朱镕基提出,要依靠科技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本世纪初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力争在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朱镕基指出,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注重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建立和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体制和机制,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科学领域,要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和竞争、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科技人员特别是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要继续支持出国留学或进修,鼓励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专门人才。   朱镕基说,获奖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著的成就,不仅由于他们对国家兴盛和社会发展有强烈的责任心,还在于他们对科学和真理有执着的追求。他们那种朴实严谨的作风,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追求,值得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也应该在全党和全社会发扬光大。   朱镕基最后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我国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世纪。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用科学知识造福于人民。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在主持讲话中指出,这次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再接再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勇攀高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形成崇尚科学、探索新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优秀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胡锦涛最后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   袁隆平在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时表示,科技战线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关怀和鼓励的结果,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勤奋工作,大胆探索,为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会上,颁布了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5项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3项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2项,二等奖228项。美国科学家潘诺夫斯基和印度科学家库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高科技“神器”助力现代考古
    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文保人员操纵专业设备对5号“祭祀坑”内进行显微观察。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100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位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  如今,走过百年历程。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说起考古,不少人想到的,是一把铁铲、一把刷子、一个卷尺、一台显微镜… …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  取而代之的,是半空中嗡嗡作响的探测无人机,是自带监控及预警系统的考古大棚,是碳十四测年、DNA分析等技术在价值阐释中的广泛应用… …   那么,当考古遇上科技,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那些出土的千年文物,又如何为我们“讲述”古老的故事?  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 … 考古探测更精准更高效  “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今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次惊艳世界。  前不久,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对外公布,再度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截至9月5日,8号坑已提取文物4288件,其中铜器3508件,金器345件,玉器253件… … 如此详实的文物统计数据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后续研究,自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给文物“上户籍”——对每一件文物进行细致的编号和信息采集,就成了考古工作的标配。  过去,受技术限制,每一件文物的“户籍”信息有限。而如今,借助电子全站仪,考古人员便可获得一件文物的高精度三维坐标。  电子全站仪是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使用的一种新型测绘仪器,可采集水平角、竖直角、倾斜距离三种基本数据,通过内部微处理器计算,可得到坐标、方位角、高差等数据。电子全站仪的使用方便、精准,也带来了考古工作思路的转变。  这只是科技助力考古探测的一个例子。  测绘、勘探是现代考古工作中重要环节。如今,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在考古探测中应用广泛。  天上遥感纵览全局。此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就利用无人机航拍以及空间数据建模等遥感技术,加上实地探测,收集了陕西秦陵遗址约60平方公里的地表信息。通过在电脑里建立地表模型,对碎片、色彩、场景等进行复原,并结合已有的秦汉建筑和地宫模型,复原了秦始皇帝陵地貌,甚至可以根据遥感信息中细微的人类生存痕迹,还原古代护陵人的生活轨迹。  据有关考古学家介绍,相比地面的考古勘察,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信息。“遥感考古多使用可见光、红外光等成像方法,站得高看得广,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影像资料。根据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征,可能会发现城址、河道等大型遗存。”  前不久,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考古工地,一种新一代考古预探测智能机器人开展了部分应用实验。  “这是一种柔性机器人,尺寸小、身体柔性高、通过能力强,可用于识别深埋于地下的遗存环境及种类等,是考古发掘前的预探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告诉记者,柔性机器人形似蜈蚣,集照明、温湿度及气体检测、摄像等功能于一体,可对地下环境进行初步的图形记录和信息采集。借助它,可以提高遗存信息获取的精度以及对出土文物保护的针对性。  先进理念和科技带来的,不仅是让探测更加精准,也更加高效。  此前,在雄安考古中,装载激光雷达测绘系统的无人机,让海量数据瞬间获得,所生成的地图上,屋舍、街巷、河流、田地的形状位置大小等一目了然,联合考古队很快完成雄安新区起步区测绘。  以前需要手动布置三四天的探方,如今通过三维定位测量仪器仅需1小时就能完成,通过实景三维建模软件,半个小时就能生成三维实景影像图。  考古方舱、移动实验室、3D打印… … 最大限度保护出土文物  预防性保护体系、环境监测系统、考古智慧云台… … 今年的三星堆遗址发掘,被誉为是“一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  据参与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掘的一位当地村民回忆,他们当时发掘2号坑时,只是用竹竿搭建了一个围栏。挖掘出的文物用纸包住后放进木制箱子里运走… … 与以前不同,此轮发掘,工作人员借助高科技手段给发掘坑盖起了“空调房”,做到了对文物最大限度、最优方案的保护。  在考古现场,工作人员不仅搭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大棚来阻挡风吹日晒雨淋,而且还为6个新发现的祭祀坑搭建了透明房子——“考古方舱”。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考古方舱”。方舱内,空气智慧调控系统让舱内的温度、湿度可调可控,甚至可以密切跟踪舱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含量,随时进行空气净化,给予出土文物最佳保护环境。  与此同时,每个方舱里还配备了集成发掘平台,并设置有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采用了平行桁架、自动化载人系统等装置,实现出土文物调运的功能。据介绍,考古人员进入方舱要“全副武装”,工作平台可以像吊篮一样让穿着防护服的考古人员在坑内悬空作业,以此减少发掘坑中的文物和填土受到污染。  此外,发掘现场还备有应急分析实验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等。  针对出土现场遗存保护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也在三星堆此轮考古发掘中得到示范研究。  据赵西晨介绍,项目团队在考古现场打造了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依托移动实验室搭载的技术设备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遗址区3号坑出土的青铜尊、青铜面具等器物进行遗迹、遗痕原位无损快速辨识等现场调查,并为其作出“健康”评估,针对器物本体保存状况提出应急保护思路。  “比如,红外照片显示方尊下沿口泥土较厚部位有一条上下走向的低温线,我们推测可能存在裂缝。通过含水量测试仪,发现青铜器表面颜料覆盖土含水率在5.6%-14.8%,整体偏低,不利于覆盖土清理,等等。”赵西晨告诉记者,基于现场调查和健康评估,他们提出“对矿化程度高、病害复杂严重的青铜器,需采取必要加固处理,至实验室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及时清理颜料覆盖土,以防错失最佳清理时间”等应急保护思路。  为何如此谨慎?其原因在于,考古发掘并非只是简单的“挖宝”,更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这些在地下“沉睡”了数千年的文物,所处地下封闭性好,其空间内的氧气在长期的耗氧细菌的代谢活动中被消耗无几,而且温度较低,而文物又常常被湿润泥土覆盖,所以能长久保存。文物发掘出土后也会因为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颜色、质地等。所以,发掘中对环境的控制和发掘后对文物的保护就变得尤为重要。  受三星堆遗址发掘的启发,江苏省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将两具千年木棺打包送至位于无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在那里,量身定制的考古方舱被启用。  “当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考古发掘工作时间非常紧张,且梅雨季节将至,工地地下水位高,雨水浸泡木棺,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据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把考古发掘工作由野外转至室内,为文物提取创造恒温恒湿的“伪环境”,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3D打印技术也被引入考古工作。通过3D打印,考古工作者用数字化扫描方式收集文物的形态数据,然后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再用石膏模型制作出硅胶保护套,为文物穿上保护套后以套箱的方式提取文物,确保文物不受损伤。  显微观察、高光谱成像、古DNA研究… … 读懂遗迹遗物中的潜信息  身披丝绸、手戴玉环、脚踩“混凝土”地坪、再喝上一杯粮食酿造的美酒… … 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5000多年前仰韶村先民的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实证材料被不断还原。  据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介绍,经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考古人员在仰韶文化中期、晚期小口尖底瓶样品中检测出谷物发酵酒残留,很可能是以黍、粟、水稻等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此外,考古人员还在仰韶村遗址人骨土样样品中检测到丝蛋白残留物,说明墓葬中很可能曾存在过丝绸实物。  读懂隐藏在遗迹、遗存背后的“密码”,实现与过去的跨时空对话,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这一方面,科技更是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可以对某些肉眼看不到的特定对象进行探测、测试和分析,按照科学的依据提出科学结论,比如年代测定、古DNA研究、同位素研究和有机残留物分析等,也可以通过多种学科、技术与方法,对与古代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等得出比较客观的推测或结论,发掘出古代遗物遗迹中的“潜信息”,从而获得研究考古学问题的新视角。  比如,考古人员在对西安米家崖仰韶时期尖底瓶及陶罐、漏斗等陶器组合物进行研究时,对陶器内部残留物进行淀粉粒的显微观察,发现部分淀粉粒有缺坑、变形和糊化等损伤迹象,并进行模拟酿酒实验,验证这些迹象与酿造过程中淀粉粒的损伤特征类似,同时在残留物里发现了谷芽酒酿造时产生的副产品,推测原料为黍、大麦等作物混合而成,首次对我国尖底瓶等新石器时期陶器功用进行科学分析,揭示了5000年前中国先民就已掌握谷芽酒的酿造配方,更新了我们对于尖底瓶使用功能的认识。  在此次三星堆遗址发掘过程中,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不同物质吸收光和反射光的强度不同,不同物质会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如同给文物做CT一样,借助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考古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光谱识别出不同文物的材料和属性。  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捕捉的信息,还能帮助考古人员发现文物背后的“秘密”。例如,4号祭祀坑最上面一层是燃烧的灰烬层,灰烬层下面有文物。  通过分析灰烬层样品的高光谱数据,考古人员发现特定灰烬物质在样品中的分散并不均匀。  “这能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出灰烬是燃烧后倒进去的,还是直接在坑内燃烧形成的,对了解古人祭祀的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技术实验室文化光谱研究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唐兴佳表示。  考古人员还利用显微观察、便携荧光光谱测试和数字化实时记录法,首次明确了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纹饰上红色颜料为人为绘彩,并确认了朱砂的存在。  通过古DNA技术直接研究过去的人群,为人类学相关问题的破解带来更多可能。  据了解,古DNA是指在古代生物遗骸中残存的DNA片段,通过古DNA,能够直接观察到古代个体的遗传成分和基因的混杂模式,并用于比较过去人群与现在人群之间在谱系关系上的独特信息,从而揭示人类演化过程中的细节。  “考古学意味着‘一眼千年、万年、百万年’,是考古人通过物质遗存研究逝去历史的学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表示,考古遗存本身不能说话,但通过现代各种科技手段,可以充分发掘出丰富、多样化的历史信息,为我们打开历史之门、讲述更加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提供帮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