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专题为您整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话题讨论。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相关的论坛

  • 【原创】2008兰州• 国际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通知

    经教育部批准,兹定于2008年6月15至19日在兰州大学召开国际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本会议邀请到国际固体核磁共振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Alexander J. Vega博士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国内的相关专家参加。会议还将由美国特拉华大学Alexander J. Vega教授和Tatyana Polenova副教授就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的理论和实验作为期两天的培训讲座。会议期间,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提供固体核磁共振仪器(Bruker AV400 MHz宽腔)作为操作培训使用。具体安排请参阅附件。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前来参加。[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1665]2008兰州• 国际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通知[/url]

  • Bruker 2013 年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报名 6.8 截止..

    2013 年的 Bruker 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定于 7.21 – 7.26 在青海西宁的西宁以勒酒店举行. 会务费 1900 元报名近日即将截止, 要求在 6.8 之前回复到 tina.zhang@bruker-biospin.cn电话: 010-58333126; 58333128.联系人: 张娜, 单璐.

  •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 2011.11.25-27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通知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1月25-27日在无锡市江南大学召开。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核磁共振理论及应用技术水平,拓展核磁共振技术应用领域,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一、会议时间:2011年11月25-27日1、11月25日参会代表报到;2、11月26-27日学术会议。二、会议主要内容:(一)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为:1、核磁共振技术在各种常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2、固体核磁共振技术(CP原理、应用等);3、核磁共振测试技巧等;(二)邀请Bruker公司、Agilent公司介绍其新技术及应用情况等。(三)核磁共振技术经验交流。为了给各位同行创造一个技术交流的机会,会议将设置经验交流环节,请大家在会前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或仍待解决的问题准备好,会议期间共同探讨,把你的经验、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协会工作越办越好!三、组织单位会议主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会议承办单位:江苏省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江南大学四、会议地点:江南大学交通路线: 待定会 务 费: 300元/人(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 【金秋计划】+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油泥含油率分析与回收价值评估

    油泥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常见的副产品,其含油率直接影响到其回收和处理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来评估油泥的含油率,为油泥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工具。 油泥含油率的重要性: 油泥的含油率是衡量其经济价值和处理难度的关键指标。高含油率的油泥具有更高的回收价值,但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处理成本。准确测定含油率对于制定合理的油泥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原理: LF-NMR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氢原子的磁共振频率,可以区分油泥中的油分和水分。该技术能够提供油泥中油分的精确含量,为油泥的分类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align=center][img=,640,232]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0240828/c0a03046e6c74c61ad151b052cbe824f.png[/img][/align] LF-NMR技术的优势: 高准确性: 能够精确测量油泥中的油分含量。 操作简便: 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 快速响应: 分析速度快,适合大规模样品分析。 环境友好: 非破坏性分析,无需使用有害化学品。 油泥回收价值评估: 通过LF-NMR技术测定的含油率,可以评估油泥的回收价值。高含油率的油泥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回收油分,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效果评估: LF-NM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油泥含油率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油泥处理效果。通过比较处理前后的含油率,可以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率和适用性。 应用案例: 在实际应用中,LF-NMR技术已被用于多种油泥处理流程,包括油泥的脱水、油分回收和最终处置。通过LF-NMR分析,企业能够优化油泥处理流程,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环境风险。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油泥含油率的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方法。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油泥的回收价值和处理效果,促进油泥资源化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本网讯)由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江苏省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江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27日在无锡成功召开。来自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单位从事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80多人参加了大会。布鲁克、安捷伦等知名国内外磁共振仪器及耗材厂商参加了大会。江南大学科研院张丽萍处长,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扬州大学刘正铭教授,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核磁共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沈文斌教授,核磁共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顾民教授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主席台就坐。大会由沈文斌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辞,张丽萍处长代表江南大学向大会致欢迎辞。 为落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提出的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的会议精神,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学会负责人换届和委员增补工作。省分析测试协会聘请中国药科大学沈文斌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南京大学顾民教授、南京工业大学王晓钧教授、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海禄博士和南京师范大学周家宏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大光电、京昆油田、常州大学、南京理工、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高校和企业代表担任新一届委员。 会议期间,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睿智化学的与会代表分别就核磁共振技术在各种常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核磁共振制样条件及样品性质与核磁图谱质量间的关系,以及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除报告外,会议还印制了会议论文集进行学术交流。布鲁克公司魏嘉经理、安捷伦公司赵培栋经理就“核磁共振产品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了介绍。绿绵科技、中玖科技、腾龙微波、宏润工贸企业代表作了核磁相关产品介绍。 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是国内有影响的区域性磁共振学术会议,会议的规模和参会代表的单位与地域逐届扩大。第五届会议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氛和生动活泼的交流气氛,从事核磁共振技术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堂,共同研讨和交流核磁共振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为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议拟定第六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在常州举行。

  • 【“仪”起享奥运】核磁共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font=微软雅黑, &][color=#1f1f1f]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自旋和磁场相互作用原理的物 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化学和医学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然而,在环境监测领域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也具有巨大潜力。本 文将详细讲解核磁共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实验准备、 过程以及其他专业性角度。 一、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技术是基于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原子核带有自旋以及正、 负电荷,因此会产生磁矩。当物质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原子核会在这 个磁场的作用下发生预先的进动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共振。核磁共振 技术通过探测原子核共振的频率和强度来提供有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性 的信息。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 检测有机污染物: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 物,例如挥发性有机物、农药和工业化学品。通过观察样品中有机污 染物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确定其存在的类型、浓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2. 分析水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对水样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例如饮用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通过核磁共振技 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水样中的污染物含量,并评估其对环境和 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3. 研究土壤污染: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土壤样品的分析,为 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过程。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 以非侵入地观测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布情况,帮助决策者 有效地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策略。 4. 监测大气污染: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例 如挥发性有机物、大气颗粒物和臭氧。通过分析大气样品中的核磁共 振信号,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并为制定环境保护政 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核磁共振技术的实验准备和过程 1. 实验准备: a. 选择合适的核磁共振仪器: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核磁共振仪 器,例如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 b.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例如水、土壤或大 气样品。将样品制备成适合核磁共振分析的形式,例如通过提取、浓 缩或纯化等方法。 c.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样品特点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包括磁场强 度、温度、溶剂和脉冲序列等参数。 2. 实验过程: a. 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器: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器中, 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样品适配。 b.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设置核磁共振仪器的参 数,例如磁场强度、温度和脉冲序列等。 c. 数据采集:启动核磁共振仪器进行数据采集,记录核磁共振信号 的频率和强度等信息。 d.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信号的 特征和模式进行结构推断和定量分析。 四、核磁共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其他专业性角度 1.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可以对环境样品中的 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与标准曲线或参考物质进行比对,可以得 出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 2. 精确结构确定:核磁共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还可以用于精确确定 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型,为进一步研究其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 提供重要依据。 3. 无损检测: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 对样品的扫描分析,获取详细信息,同时不会对环境样品造成损坏。 [/color][/font]

  •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

    为落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提出的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加强学术交流的会议精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 年11 月25-27 日在无锡市江南大学召开。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一、会议时间:2011 年11 月25-27 日1、11 月25 日参会代表报到;2、11 月26-27 日学术会议。二、会议主要内容:1、增补完善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2、邀请报告,报告内容:(1)核磁共振技术在各种常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2)核磁共振制样条件及样品性质与核磁图谱质量间的关系;(3)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4、邀请Bruker、Agilent 等公司介绍新技术及应用报告。为了便于各位同行充分交流,会议将设置经验交流环节,请大家在会前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或仍待解决的问题准备好,会议期间共同探讨,把你们的成功经验、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三、组织单位会议主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会议承办单位:江苏省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会议地点:会议地点:江南大学至善楼(江南大学南区)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 号交通路线:1. 无锡火车站南广场,在火车站(东) 坐77 路(约23 站) (2 元,约1 小时)到江南大学北大门,进北大门后搭乘校内电瓶车(1 元),(有时候需要等一会电瓶车才到,请尽量搭乘,从北大门到至善楼步行需半小时左右。)2. 无锡火车站北广场(无锡中央车站),高铁动车到达,坐133 路(约35 站)(2 元,约1 小时)到江南大学南大门,进门后左拐到至善楼,步行约5-8 分钟。3. 从无锡东站乘坐116 路(22 站)到达公交三场站,步行约99 米转乘坐105 路(15站) 到达南大门。(约2 小时)4. 无锡硕放机场,直接打的,约半小时。会务费: 300 元/人(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 【分享】第三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通知

    第三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通知 “第三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定于2008年11月14-16日在苏州国际生物医药中心召开。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使大家对当前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应用领域有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一、会议时间:2008年11月14-16日1、11月14日参会代表报到;2、11月15-16日学术会议。二、会议主要内容:(一)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具体内容为:1、生物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用于测定蛋白质溶液状态下的高级结构及用于药物筛选等);2、核磁共振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3、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原理、应用领域等);4、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介绍(原理、临床应用等)。(二)邀请Bruker公司、Varian公司介绍其新技术及应用情况等。(三)核磁共振技术经验交流。为了给各位同行创造一个技术交流的机会,会议仍设置了经验交流环节,请大家在会前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或仍待解决的问题准备好,会议期间共同探讨,把你的经验、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协会工作越办越好!三、组织单位会议主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会议承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核磁共振学术委员会苏州国际生物医药中心四、会议地点:苏州水洲饭店,苏州新区金山路18号交通路线: 苏州火车站、汽车北站乘坐游3路公交车,汽车南站乘坐308路公交车至金狮大厦,下车后向北100米即到。 苏州火车站、汽车北站、汽车南站打车至水洲饭店约30元。会 务 费: 300元/人(交通费、食宿费自理)。为保证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希望参会的各届人士务必填写下面回执,并尽快通过传真/电话/邮件通知我们(11月10日前)。五、联系方式: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秘书处 地 址:南京市龙蟠路189号 邮 编:210042电 话:025-85485938/85485940 传 真:025-85485939联系人:汤 伟 沈文斌E-mail:atang940@163.com shenwb@gmail.com会议网址:http://www.jspc.org.cn/NewArticle/TZ.asp

  • 【推荐讲座】低场核磁共振最新技术的应用介绍(9月8 10:00)

    【推荐讲座】低场核磁共振最新技术的应用介绍(9月8 10:00)

    会议名称:低场核磁共振最新技术的应用介绍  主讲老师:高杨文  纽迈分析应用方法研发经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核磁方向)专业,曾担任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核磁共振应用工程师,目前在纽迈分析负责低场核磁新方法的研发及应用,带领的团队开发出诸多新应用方法,近两年其团队协助推出多个新产品成功在市场上完成不俗的销售成果。  主要内容: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目前在科研的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对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提出新的需求,纽迈分析对此开发出数个新的采样及成像序列,开发出相应的应用解决方案,如无损测量多孔介质的孔径大小及分布(2nm-500nm),颗粒表面特性分析等(比表面积等特性),清醒小动物体成分分析及脂肪分布成像,此外针对超短弛豫样品,纽迈分析专门开发新型序列,用于致密砂岩的孔隙度分析、高聚物等致密样品的弛豫分析等。  报名链接: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03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021800_603134_250795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021804_603135_2507958_3.gif

  • 2006年布鲁克公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

    2006年布鲁克公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第2轮 会 议 通 知尊敬的磁共振领域工作者: “布鲁克公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定于2006年8月7日-8月12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报道注册安排如下:报到时间:2006年8月6日 全天报道地点:成都福德酒店 大堂 (成都市玉沙路155号 酒店电话:028-86961888)会务费: 正式会议代表 1300元/人乘车路线:火车站打车15元左右 机场打车60元左右注意事项:报到当天会务组可为会议代表定购返程火车票、飞机票;由于会议在8月12日晚结束,因此如果会议代表自行购买返程票,需定购8月13日当天以后的票;会务组联系人: 滕 斌 135 0128 5457 bin.teng@bruker-biospin.cn 冯 颖 136 0101 3983 ying.feng@bruker-biospin.cn 李维超 135 0106 7172 weichao.li@bruker-biospin.cn瑞士布鲁克公司北京代表处2006年6月

  • 【转帖】“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讨会,2009”将于6月25~29日在中科大举行

    为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研讨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究以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将于2009年6月25日到6月29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讨会,2009”,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会议将交流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和国际研究前沿及发展动态。报告内容包括, 应用液体,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包括水溶性蛋白及其复合物,核酸,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和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动力学分析,应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先导药物筛选,候选药物优化,及代谢组学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等生物学领域应用的未公开发表过的研究工作。会议组委会已经成功邀请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核磁共振科学家Ad Bax博士作会议主题报告。近30位国际,国内知名华人核磁共振科学家(包括学术界,工业界)已经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具体研讨会信息请见网站:http://bionmr.ustc.edu.cn/snbm2009 附件是第一轮通知,我们诚挚地欢迎您参加此次研讨会。并请将本通知传达给感兴趣的同行,同学!非常感谢!田长麟研讨会秘书长02/16/2009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圆满召开,科技创新推动纽迈走向全球领先品牌

    [b][size=18px]仪器信息网讯 [/size][/b][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8px]4月19日,在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为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家组、仪器信息网。论坛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其中,多位业界学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size][/font][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fd23a24-256e-4839-8384-2ee98aeccd66.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6c808254-2e4b-49dd-93b4-d58515e62f72.jpg[/img][/align][align=center][b]主持人:燕军博士(苏州纽迈分析博士后工作站站长/苏州泰纽测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b][/align][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0039802d-7853-4007-a10d-7c7befd2fd1e.jpg[/img][/align][align=center][b]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向红[/b][/align][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67887e95-dc59-4116-92c5-d070ff126d71.jpg[/img][/align][align=center][b]姚叶锋(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b][/align][align=center][b]报告题目: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一些应用[/b][/align][size=18px]姚叶峰研究员分享到,低场核磁虽然场强低,但是能力不低,可以做很多高场核磁做不了的事情。第一,可研究高分子材料非晶/结晶界面的精细相的结构变化,可以通过自旋扩散过程,实现对固体聚乙烯中非晶/结晶界面相信号的选择性观测。第二,还可以通过[font=等线][sup][size=13px]1[/size][/sup][/font]H NMR区分出与无机材料有不同相互作用的材料。第三,低场核磁还可以观测高分子交联密度。高分子网络结构缺乏有效观测手段,相对于流变技术,通过[font=等线][sup][size=13px]1[/size][/sup][/font]H CPMG研究高分子缠结和交联。变回波[font=等线][sup][size=13px]1[/size][/sup][/font]H CPMG序列克服传统CPMG的缺点。第四,[font=等线][sup][size=13px]1[/size][/sup][/font]H DQ NMR可观测高分子缠结。姚博士指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结构分析和检测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还有更多应用有待开发,而且,低场核磁共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特定应用为导向:便携、易用、灵敏。[/size][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88b41a66-cc89-47f7-9168-78e9995f5e3a.jpg[/img][/align][align=center][b]朱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副主任/助理研究员)[/b][/align][align=center][b]报告题目: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b][/align][size=18px]朱峰博士阐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size][size=18px]朱博士表示,针对实验室泥页岩二维核磁共振定量分析,优选谱图划分方案,对泥页岩中油、水同时实现快速无损定量评价,应用在四川盆地侏罗系等页岩含油性评价中,和现有油、水定量方法结果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替与NMR组合的实验方法评价页岩油可动性,并结合地化参数初步建立了相关可动性评价指标。[/size][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8d9a5a07-fab5-44b2-a5dd-df7a220d37d6.jpg[/img][/align][align=center][b]张通博士(安徽理工大学副教授)[/b][/align][align=center][b]报告题目:考虑原位应力对油饱和煤中动态孔隙-裂缝演变和多相渗流影响的实验研究[/b][/align][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8px]张通博士分享到,煤层气的产出涉及气体在多尺度孔裂隙结构裂隙中的解吸、传输和迁移,以及气/液两相流体与孔裂隙结构相互作用等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基于自行开发的LF-NMR三轴加载系统,对饱油煤中的孔隙-裂隙演变和气-液流动进行了定量研究。[b]通过横向弛豫谱(T 2)和核磁共振成像(NMRI)分析了应力扰动下的动态裂隙孔隙发育和气-液两相流体迁移与分布特征。这些发现为煤层气排水领域的模型开发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基本参考。[/b][/size][/font][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c724a322-3b7b-4062-bff0-66ab6dbb1611.jpg[/img][/align][align=center][b]徐吉钊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b][/align][align=center][b]报告题目: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煤矿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b][/align][size=18px]现有煤体孔隙表征手段有压汞法、N[font=等线][sub][size=13px]2[/size][/sub][/font]/CO[font=等线][sub][size=13px]2[/size][/sub][/font]吸附法、SEM、CT扫描和核磁共振NMR等,在可重复性、样本尺寸、测孔范围、测试精度和测试时间等方面各有特点。NMR更好地适用于较大尺寸试样的孔隙表征,且具有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定量无损的优势。弛豫信号与H质子含量的定量关系可反映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等[/size][size=18px]徐博士还分享了七个测试案例,比如,甲烷吸附及注气置换吸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动态监测甲烷在煤样中的运移和分布,相较于传统体积法,对甲烷吸附/解吸的测试更加精细。受仪器测试精度影响,部分弛豫时间0.1ms的吸附甲烷不被检测到 煤中的原始水分信号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 当甲烷信号量较少时,核磁成像精度受限。[/size][size=18px]徐博士还列举了一些应用展望:[/size][size=18px](1)二维核磁共振在流体识别方面独具优势,通过二维核磁共振提升对含瓦斯、水煤的流体识别。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核磁数据深度分析是测井领域的研究热点,值得在煤物性表征方面推广,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分析效率。[/size][size=18px](2)目前大多数的核磁测试都是常温常压条件,煤样不受载,与深部煤层的高温高压环境相差较远,测试结果必然存在较大误差 对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配套温压加载、流体注入装置和电磁兼容设计,通过实时测试与成像动态监测煤样在三轴应力、高温条件下致裂损伤过程的孔隙结构演化,实现煤体内部流体运移可视化。[/size][size=18px](3)煤矿井下有大量的钻孔,取钻屑简单方便,利用钻屑和煤心T?谱的相似性,取合适粒径的钻屑在煤矿现场进行快速测试,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煤层物理性质信息。[/size][size=18px](4)开发微型核磁共振分析仪,在煤矿井下对钻屑进行快速测试分析,甚至在煤层钻孔中实时采集水或者瓦斯分布信息。[/size][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5db77b00-7490-4af3-a8fb-5d61670cc234.jpg[/img][/align][align=center][b]赵新礼博士(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b][/align][align=center][b]报告题目:基于分层核磁技术的多孔介质精细化表征及重构建模方法研究[/b][/align][size=18px]赵博士介绍到,核磁测试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对多孔介质储集和渗流特性信息的捕捉,其中SE-SPI(Spin-Echo SPI)序列将岩心划分为多层,并通过编码方式获取各层的T2分布谱。[/size][size=18px]赵博士利用spatially resolved T2 distributions measurement,结合分形统计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重构多孔介质的精细化表征建模方法。[/size][size=18px]通过REV-LBM对重构的精细化多孔介质模型进行了相关的流动模拟,模拟结果证明了这一新方法生成的多孔介质模型能够在较小的误差范围内复现出原始样品的宏观储集和渗流参数,这一误差远远小于现有数字岩心技术重构模型所产生的误差。[/size][size=18px]新的多孔介质精细化表征及重构建模方法大大缩短了现有多孔介质重构方法(图像分析及数字岩心)的实验测试周期,降低了相应的实验成本。此外,由于新方法依托于核磁测试技术,因而操作简便,易于实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size][align=center][img=,800,5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76aba701-2110-414c-8c3d-0851d960b38b.jpg[/img][/align][align=center][b]吴飞(苏州纽迈分析仪器研发经理)[/b][/align][align=center][b]报告题目:多孔介质核磁共振岩石物理技术发展现状[/b][/align][size=18px]最后,吴飞博士作为企业代表,在会上详细梳理了NMR测井仪器发展时间线。从他的分享中可以看到,2001年,核磁钻井仪就已经出现,2008年,纽迈科技开始商业化推广国产MicroMR系列NMR岩心分析仪,2017年,纽迈科技新一代NMR岩心分析仪开始商业化销售。[/size][size=18px]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线上线下与会者纷纷提问,显示对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和前景的浓厚兴趣,此次论坛将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魅力,在各个领域给科研和应用者带来更多惊喜和福祉。[/size][b][size=18px]论坛主办方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介:[/size][/b][size=18px]纽迈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卓越的生产服务水平和完备成熟的运营体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纽迈分析独立自主开发的多款低场核磁共振仪器打破了国外进口设备的垄断,已成功的应用于能源岩土、食品农业、生命科学、材料与教学等领域,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取得多项国家奖项和资质认证。[/size][size=18px]据悉,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目前真正投入巨资来展开研发的,不是布鲁克,也不是牛津,而是纽迈科技。纽迈公司产品在与强大有力的对手竞争的时候,主要依靠性价比来获取竞争优势,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产品,能够及时提供原厂级的现场快速维修,并人性化地提供用户应用培训服务,与进口仪器价格差异不大的同类型仪器,通过多提供用户一些分析测试应用功能,增强仪器的功能,由此提高性价比以获取竞争优势;目前纽迈的愿景是成为低场核磁共振领域全球领先的品牌。[/size][b][size=18px]拓展阅读:[/size][/b][size=18px]祝贺!纽迈分析仪器董事长杨培强荣获“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2024年[/size][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418/714362.shtml[/url][size=18px]以“磁共振+”敲开工业市场大门——视频访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2019年[/size][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3/485103.shtml[/url][size=18px]纽迈分析与低场核磁技术的“共振”——访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2018年[/size][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628/466646.shtml[/url][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第六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

    第六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第六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11月16-18日在常州市常州大学举办。本届会议将邀请我国从事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工作的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同时邀请Bruker、Agilent公司作新产品、新技术及应用报告。希望从事核磁共振研究、分析的技术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响应,届时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一、会议时间:2012年11 月16-18日,1、11月16 日参会代表报到;2、11月17-18日学术会议。二、会议主要内容:(一)邀请报告,内容初步确定为:1、核磁共振技术在药学领域及其它研究工作中的应用;2、固体核磁共振技术(CP 原理、应用等);3 、核磁共振测试技术等;(二)学术报告。(三)邀请Bruker、Agilent 等公司介绍新技术及应用等。为了便于各位同行充分交流,会议将设置仪器使用及测试方法等的经验交流环节,会议期间共同探讨,把你的经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三、组织单位主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承办单位:江苏省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常州大学四、会议地点:常州大学交通路线:火车常州站(包括南广场、北广场、长途汽车站):下车乘B11、2路到常州大学武进校区北大门(或永安路滆湖路)下即到。打的约40元。火车常州北站:下车乘B1、B19到兰陵与聚湖路之间转B11 到常州大学武进校区北大门下即(B 字头的车转车不出站,不用另花钱,无卡1 元、刷卡6 角)。打的走高架约30分钟,约80 [font=仿宋

  • 【“仪”起享奥运】核磁共振技术在岩土工程方面的应用

    [font=&][size=18px][color=#333333]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物质结构研究的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学特性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颗粒之间分子流场的变化。这种技术的应用,为岩土工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土壤和岩石是岩土工程中最基础的地质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我们可以研究土壤和岩石的各项物理学性质,如颗粒大小、孔隙度、水分状况等等。在进行开挖和基础工程设计过程中,将土壤和岩石内部结构的研究与分析作为一个前期的所必须的过程。目前,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在不破坏土壤和岩石样本的条件下获得各种信息,如土壤和岩石中水分的分布情况、形态学特征、结构等等,这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的研究中,核磁共振技术尤其重要,用于研究土壤中各种物质(如水、有机物、矿物等)的含量、储存量、分布和运动方向等特殊影响。其中,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吸力特性,对于土壤压缩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岩石的研究中,对于已经存在的岩石,核磁共振技术还常常用来探测和研究其中的裂缝、缺陷等结构特征,其直观性和精度相较于传统的几何学方法是无法比拟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动态地研究岩石中裂隙直径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紊动等条件下,岩石难以在内部开裂起裂的最小压力。对于岩石的稳定性特征和稳定性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非侵入性监测岩土体中水分动态变化特征、排水性能等指标,对于调控工程中的水影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核磁共振技术中采样的要求(样本的尺寸、合法性要求等)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提高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总之,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岩土工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为岩土工程中物质的内部结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和依据,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olor][/size][/font]

  • 【分享】核磁共振技术的医学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又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CT成像是在X射线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使平面重叠的X像可以清晰一个平面一个平面的扫描)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进而发明了这一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水,不同的组织,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与用于鉴定分子结构的核磁共振谱技术不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改编的是外加磁场的强度,而非射频场的频率。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垂直于主磁场方向会提供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场,这样在人体内磁场的分布就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位置都会有一个强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场,这样,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氢原子就会对不同的射频场信号产生反应,通过记录这一反应,并加以计算处理,可以获得水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信息,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自从核磁共振诞生起,它就以自已的卓越的成像能力而在医学检查领域占到一席之位。而且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检查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发挥着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不同型号的核磁共振仪器正在千万的医院中得以应用,为人类的健康造福。人脑是如何思维的,一直是个谜。而且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利用MRI的脑功能成像则有助于我们在活体和整体水平上研究人的思维。其中,关于盲童的手能否代替眼睛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正常人能见到蓝天碧水,然后在大脑里构成图像,形成意境,而从未见过世界的盲童,用手也能摸文字,文字告诉他大千世界,盲童是否也能“看”到呢?专家通过功能性MRI,扫描正常和盲童的大脑,发现盲童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在大脑的视皮质部有很好的激活区。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盲童通过认知教育,手是可以代替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 20世纪中叶至今,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是发展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专家相信,作为这两者结合物的MRI技术,继续向微观和功能检查上发展,对揭示生命的奥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我在资料中心上传了一篇关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文献, 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技术进展情况, 同时讨论了共振谱在化学领域的各种应用。有兴趣的请关注。

  • 武汉磁共振中心第七期核磁共振技术培训-2014.4

    武汉磁共振中心第七期核磁共振技术培训班暨有机化学与药物研究核磁谱图解析高级培训班通知(第一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核磁共振已成为化学和药学研究中必不可缺的分析鉴定手段。通过授课使学员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发展,学习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实验方法、特别是各种谱图的解析方法和综合解析技巧,结合计算机分子模拟,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核磁共振新技术和新方法。武汉磁共振中心(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于2014年4月11日-4月14日樱花绽放之时在武汉举行有机化学与药物研究核磁谱图分析高级研讨班。届时将由国内核磁共振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核磁谱图解析。因采取授课和上机指导交互进行,人数将控制在30人以内,对象为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相关领域背景的教师、研究人员、在读研究生。诚挚邀请贵单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培训和研讨。被邀请的报告人:崔育新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授课22个学时林崇熙教授 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授课2个学时刘惠丽 高工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授课4个学时刘红兵 博士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授课4个学时 (1个学时为45分钟)培训内容: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 化学位移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3) 自旋偶合,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 核磁共振信号强度比(5) 弛豫时间现代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及其应用(6) 一维核磁共振实验方法(7) 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方法(8) 同核化学位移相关技术(9) 异核化学位移相关技术(10) 二维NOE技术(11) 二维J[size=12p

  • 有关核磁共振技术的简介及其应用

    磁矩是由许多原子核所具有的内部角动量或自旋引起的,自1940年以来研究磁矩的技术已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正在从事的核理论的基础研究为这一工作奠定了基础。1933年,GO斯特恩(Stern)和I艾斯特曼(Estermann)对核粒子的磁矩进行了第一次粗略测定。美国哥伦比亚的II拉比(Rabi生于1898年)的实验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对核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受到强磁场加速的原子束加以一个已知频率的弱振荡磁场时原子核就要吸收某些频率的能量,同时跃迁到较高的磁场亚层中。通过测定原子束在频率逐渐变化的磁场中的强度,就可测定原子核吸收频率的大小。这种技术起初被用于气体物质,后来通过斯坦福的F.布络赫(Bloch生于1905年)和哈佛大学的EM珀塞尔(Puccell生于1912年)的工作扩大应用到液体和固体。布络赫小组第一次测定了水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而珀塞尔小组第一次测定了固态链烷烃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自从1946年进行这些研究以来,这个领域已经迅速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利用这门技术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同时化学家利用它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鉴定和分析工作,以及研究络合物、受阻转动和固体缺陷等方面。1949年,WD奈特证实,在外加磁场中某个原子核的共振频率有时由该原子的化学形式决定。比如,可看到乙醇中的质子显示三个独立的峰,分别对应于CH3、CH2和OH键中的几个质子。这种所谓化学位移是与价电子对外加磁场所起的屏蔽效应有关。(1)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物的结构,特别是天然产物结构的阐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化学位移、裂分常数、H—′HCosy谱等来获得有机物的结构信息已成为常规测试手段。近20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谱仪性能和测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谱仪硬件方面,由于超导技术的发展,磁体的磁场强度平均每5年提高1.5倍,到80年代末600兆周的谱仪已开始实用,由于各种先进而复杂的射频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的激励和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对激发核共振的脉冲序列和数据采集作严格而精细的控制,而且能对得到的大量的数据作各种复杂的变换和处理。在谱仪的软件方面最突出的技术进步就是二维核磁共振(2D—NMR)方法的发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NMR技术用于解决复杂结构问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NMR技术所提供的关于分子结构信息的质和量,使NMR技术成为解决复杂结构问题的最重要的物理方法。①2D—NMR技术能提供分子中各种核之间的多种多样的相关信息,如核之间通过化学键的自旋偶合相关,通过空间的偶极偶合(NOE)相关,同种核之间的偶合相关,异种核之间的偶合相关,核与核之间直接的相关和远程的相关等。根据这些相关信息,就可以把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或空间关系相互连接,这不仅大大简化了分子结构的解析过程,并且使之成为直接可靠的逻辑推理方法。②2D—NMR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大量共振信号的分离能力,减少了共振信号间的重叠,并且能提供许多1D—NMR波谱无法提供的结构信息,如互相重叠的共振信号中每一组信号的精细裂分形态,准确的耦合常数,确定耦合常数的符号和区分直接和远程耦合等。③运用2D—NMR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过程就是NMR信号的归属过程,解析过程的完成也就同时完成了NMR信号的归属。完整而准确的数据归属不仅为分子结构测定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复杂生物大分子的溶液高次构造的测定奠定了基础。④2D—NMR的发展导致了杂核(X—NMR),特别是13C—NMR谱的广泛研究和利用。杂核大多是低丰度,低灵敏度核种,由于灵敏度低和难以信号归属,以往利用不多。但X—NMR谱包含有大量的有用结构信息,新颖的异核相关谱(HET—Cosy)提供的异核之间的相关信息(如H—C,C—C,H—P,H—N)不仅为这些杂核的信号归属提供了依据,而且能提供H—NMR所不能提供的重要结构信息。⑤2D—NMR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NOE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NOE反映了核与核在空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因此它不仅能提供核与核之间(或质子自旋耦合链之间)通过空间的连接关系,而且能用来研究核在空间的相互排布即分子的构型和构象问题。2D—NMR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和巨大的潜力,在谱仪硬件能够满足2D—NMR实验(即进入80年代)以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已有1000余篇论文和数十种评论和专著出现。(2)NMR中新的实验和应用几乎每天都在出现,NMR技术本身今后将继续就如何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简化图谱,改善和提高检测灵敏度等几方面进行发展,其中最富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有:①选择和多重选择激励技术,进一步发展多量子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射频技术激发那些在通常情况下禁阻的,极其微弱的多量子跃迁。选择性地探测分子内核与核之间的特定相关关系。或通过特形脉冲(shaped pulse)和软脉冲选择性地激发某些特定的核,集中研究某些感兴趣的结构问题。②“反向”和“接力”的检测技术,在异核相关谱方面,采用反向检测(称之为inverseNMR,即通过H检测来替代以往的用杂核检测的测试方法)可大大提高异核相关谱的检测灵敏度(约1个数量级)。在同核相关谱方面,通过接力相干转移(RCT—1),多重接力相干迁移(RCT—2)和各向同性混合的相干转移技术(如HOHAHA)可用来解决复杂分子(包括生物大分子)的自旋偶合解析和信号归属问题。③发展并应用谱的编辑技术,利用NMR本身在激发和接收方面的多种多样的选择和压制技术,可对十分复杂的NMR信号进行分类编辑。④发展三维核磁共振(3D—NMR)技术,随着NMR的研究对象向生物大分子转移,NMR技术所提供的结构信息的数量和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加,近来已出现3D—NMR技术来替代2D—NMR方法,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初步探索的结果表明3D—NMR方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分离能力,并且能提供许多2D—NMR方法所不能提供的结构信息,大大简化结构解析过程。3D—NMR测定方法的广泛使用还有待于测定方法进一步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⑤与分子力学计算相结合,发展分子模型技术。在NNR信号完全归属的基础上,利用NOE所提供的分子中质子间的距离信息、计算分子三维立体构造的技术近年来在多肽和小蛋白质分子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距离几何算法和分子动力学为基础的分子模型技术(molecular modelling)正在逐步应用于其它各种生物分子的溶液构象问题。但在大分子与小分子或小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体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运动条件不利的体系中如何得到距离信息和距离信息的精度等。(3)NMR波谱技术今后最富有前景的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继续帮助有机化学家从自然界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颖有机化合物,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即研究这些物质在参与生命过程时与生物大分子(如受体)或其它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②更多地用于多肽和蛋白质在溶液中高次构造的解析,成为蛋白质工程和分子生物学中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重要工具。并朝着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光学CIDNP法与2D—NMR,3D—NMR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③NMR技术将广泛用于核酸化学,确定DNA的螺旋结构的类型和它的序列特异性。研究课题将集中在核酸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其中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核酸与小分子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最重要的方面。④NMR技术对于糖化学的应用将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潜力,采用NMR技术来测定寡糖的序列,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确定糖的构型和寡糖在溶液中的立体化学以及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将是重要的研究领域。⑤NMR技术将更多地用于研究动态的分子结构和在快速平衡中的变化。以深层理解分子的结构,描示结构的动态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中间态及相互匹配时能量的变化。⑥NMR技术将进一步深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领域,研究生物细胞和活组织的各种生理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以上都是与溶液NMR研究有关的领域,近年来固体NMR研究的NMR成象(imaging)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金秋计划】+二氧化碳在线养护与水泥水化: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创新应用

    [font=&][size=16px][color=#191919]在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正寻求创新技术以实现更环保、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二氧化碳在线养护技术结合水泥水化和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为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color][/size][/font] 二氧化碳在线养护 二氧化碳在线养护是一种环保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它通过利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这种技术通过矿化反应将CO2转化为碳酸盐,实现长期稳定的碳封存。 水泥水化过程 水泥水化是混凝土获得强度的关键过程,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其中硅酸三钙(C3S)和二硅酸二钙(C2S)是主要的水化活性成分。LF-NMR技术能够监测这些反应的动态过程,为水泥水化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 LF-NMR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精确的特性,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水泥水化和二氧化碳养护过程中,LF-NMR技术能够准确测定材料的孔隙结构、含水量以及分子运动状态,为材料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将LF-NMR技术应用于二氧化碳在线养护和水泥水化过程,可以实时监测材料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种技术有助于优化养护条件,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促进了建筑材料的绿色生产。 二氧化碳在线养护技术结合水泥水化和LF-NMR技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工业碳排放,还提升了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工程性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这种综合技术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资料】核磁共振技术(共2讲)

    [B][center]核磁共振技术 (1)[/center][/B] 磁矩是由许多原子核所具有的内部角动量或自旋引起的,自1940年以来研究磁矩的技术已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正在从事的核理论的基础研究为这一工作奠定了基础。1933年,GO斯特恩(Stern)和I艾斯特曼(Estermann)对核粒子的磁矩进行了第一次粗略测定。美国哥伦比亚的II拉比(Rabi生于1898年)的实验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对核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受到强磁场加速的原子束加以一个已知频率的弱振荡磁场时原子核就要吸收某些频率的能量,同时跃迁到较高的磁场亚层中。通过测定原子束在频率逐渐变化的磁场中的强度,就可测定原子核吸收频率的大小。这种技术起初被用于气体物质,后来通过斯坦福的F.布络赫(Bloch生于1905年)和哈佛大学的EM珀塞尔(Puccell生于1912年)的工作扩大应用到液体和固体。布络赫小组第一次测定了水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而珀塞尔小组第一次测定了固态链烷烃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自从1946年进行这些研究以来,这个领域已经迅速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利用这门技术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同时化学家利用它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鉴定和分析工作,以及研究络合物、受阻转动和固体缺陷等方面。1949年,WD奈特证实,在外加磁场中某个原子核的共振频率有时由该原子的化学形式决定。比如,可看到乙醇中的质子显示三个独立的峰,分别对应于CH3、CH2和OH键中的几个质子。这种所谓化学位移是与价电子对外加磁场所起的屏蔽效应有关。(1)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物的结构,特别是天然产物结构的阐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化学位移、裂分常数、H—′HCosy谱等来获得有机物的结构信息已成为常规测试手段。近20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谱仪性能和测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谱仪硬件方面,由于超导技术的发展,磁体的磁场强度平均每5年提高1.5倍,到80年代末600兆周的谱仪已开始实用,由于各种先进而复杂的射频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的激励和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对激发核共振的脉冲序列和数据采集作严格而精细的控制,而且能对得到的大量的数据作各种复杂的变换和处理。在谱仪的软件方面最突出的技术进步就是二维核磁共振(2D—NMR)方法的发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NMR技术用于解决复杂结构问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NMR技术所提供的关于分子结构信息的质和量,使NMR技术成为解决复杂结构问题的最重要的物理方法。①2D—NMR技术能提供分子中各种核之间的多种多样的相关信息,如核之间通过化学键的自旋偶合相关,通过空间的偶极偶合(NOE)相关,同种核之间的偶合相关,异种核之间的偶合相关,核与核之间直接的相关和远程的相关等。根据这些相关信息,就可以把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或空间关系相互连接,这不仅大大简化了分子结构的解析过程,并且使之成为直接可靠的逻辑推理方法。②2D—NMR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大量共振信号的分离能力,减少了共振信号间的重叠,并且能提供许多1D—NMR波谱无法提供的结构信息,如互相重叠的共振信号中每一组信号的精细裂分形态,准确的耦合常数,确定耦合常数的符号和区分直接和远程耦合等。③运用2D—NMR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过程就是NMR信号的归属过程,解析过程的完成也就同时完成了NMR信号的归属。完整而准确的数据归属不仅为分子结构测定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复杂生物大分子的溶液高次构造的测定奠定了基础。④2D—NMR的发展导致了杂核(X—NMR),特别是13C—NMR谱的广泛研究和利用。杂核大多是低丰度,低灵敏度核种,由于灵敏度低和难以信号归属,以往利用不多。但X—NMR谱包含有大量的有用结构信息,新颖的异核相关谱(HET—Cosy)提供的异核之间的相关信息(如H—C,C—C,H—P,H—N)不仅为这些杂核的信号归属提供了依据,而且能提供H—NMR所不能提供的重要结构信息。⑤2D—NMR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NOE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NOE反映了核与核在空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因此它不仅能提供核与核之间(或质子自旋耦合链之间)通过空间的连接关系,而且能用来研究核在空间的相互排布即分子的构型和构象问题。2D—NMR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和巨大的潜力,在谱仪硬件能够满足2D—NMR实验(即进入80年代)以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已有1000余篇论文和数十种评论和专著出现。

  • 第七届江苏省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

    第七届江苏省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 于 2013.10.25-27 在苏州大学举行.本版的两位版主都给了报告.sslin (林崇熙) 的报告题目为 "简易核磁共振氢谱在盐酸浓度测定的应用探讨"tcxuefeng (薛峰) 的报告题目为 "核磁共振应用杂谈"

  • 【原创】核磁共振技术版面恭祝各位版友新春愉快!

    核磁共振技术版面恭祝各位版友新春愉快!兔年大吉!祝愿核磁共振技术版面在各位版友的支持下,蒸蒸日上,发展壮大,成为各位专业版友的技术交流,知识分享的热点平台!核磁共振技术版面给各位版友拜年了!

  • 【原创】[通知]“核磁共振技术高级培训班”通知_不收培训费_附件有回执表格

    武汉磁共振中心第一期核磁共振技术高级培训班通知(第一轮) 核磁共振波谱仪是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开展分析、鉴定、研究工作的重要科研设备,核磁共振的新实验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提高核磁共振应用领域科研人员和谱仪管理人员的核磁共振谱仪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支持下,武汉磁共振中心(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联合核磁共振波谱仪制造厂商分期举办核磁共振技术高级培训班,邀请国内核磁共振专家通过授课、上机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提高培训班学员的技术水平,增强解决复杂实验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波谱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 6月份第一期核磁共振技术高级培训班与美国Varian Inc.公司联合举办,11月份将与BRUKER BIOSPIN INTERNATIONAL AG 公司联合举办第二期核磁共振技术高级培训班。培训时间:2008.6.20-6.22(共3 天)培训地点:湖北武汉 (武汉磁共振中心实验楼)培训对象:核磁共振实验室主要技术骨干;以核磁共振技术为主要实验手段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培训内容:1. 液体NMR 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1) 液体NMR 基本原理简介;(2) 1D 和2D 同核、异核NMR 实验的参数优化、处理与数据分析;(3) 水峰以及溶剂峰的压制技术;(4) 脉冲梯度场介绍及其应用(5) 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测量2. 固体NMR 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1) 固体NMR 基本原理简介 (2) CP/MAS 实验以及参数的优化;(3) 基于CP/MAS 的1D 和2D 固体NMR 实验;(4) 异核去耦技术;(5) 31P、29Si、27Al 等其他杂核的NMR 实验;3. NMR 谱仪技术及维护(1) 核磁共振波谱仪原理介绍;(2) 核磁共振谱仪硬件结构 (3) 核磁共振谱仪日常维护 (4) 核磁共振谱仪软件使用;4. Varian 核磁共振谱仪培训(1) Varian 核磁共振技术最新进展;(2) Varian 核磁谱仪操作软件VNMRJ 培训;(3) Varian 谱仪硬件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处理;5. 上机操作培训对参加培训班的人员提供相应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本次培训班不收培训费。报名定于2008 年5 月20 日开始,6 月10 日截止。请有意参加培训班的人员及时填写报名回执并用Email 方式发送给报名联系人。我中心将于报名截止日期后,通知有效报名者培训班的具体日程安排。培训班食宿费用自理,我中心可代为联系住宿酒店。培训班承办单位:武汉磁共振中心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系方式:报名联系人: 毕奕炯,027-87198842,kfs@wipm.ac.cn陈 雷,027-87197359,chenlei@wipm.ac.cn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30 号(武汉市71010 信箱)邮编:430071传真:027-87199291报名回执单位姓名电话E-mail通讯地址住宿要求 单人间( ) 双人间( )住宿标准(限 元以下)[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89962]“核磁共振技术高级培训班”通知[/url]

  • 【金秋计划】+低场核磁的主要应用方向?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常广泛应用的电子测试技术,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align=center][img=,640,338]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427/e6f51e0052124096b0fa8a0d4c7f8ed8.jpeg[/img][/align] 生物医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态,从而帮助医学界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脑部肿瘤、脑损伤、神经元活动等。此外,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代谢、神经递质受体、心肌缺血等疾病。 材料科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帮助材料科学家更好地设计和制备新材料。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磁性质、相变、缺陷等。此外,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自旋磁矩等。 地球科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理过程,从而帮助地球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变化。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地热等。此外,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地球的磁场、地磁风暴等。 环境科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物物质和地球物质等,从而帮助环境科学家更好地评估环境的影响和变化。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水质、土壤污染等。 能源科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能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帮助能源科学家更好地设计和制备新的能源材料。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燃料的成分、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等。 综上所述,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各种物质和现象。

  • 核磁共振技术中的H-D exchange experiment

    大家好,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核磁共振技术中的H-D exchange experiment(methanol-d3,methanol-d4)怎么做,是把同一个样品平行准备两份,一个用methanol-d3溶解,另一个用methanol-d4溶解,然后分别一个个测谱,还是用双重套管法,把两个样品一起测呢?希望有做过的老师指导指导!!谢谢

  • 【“仪”起享奥运】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自旋磁矩的测量技术。当处于磁场中的核自旋时,将受到磁矩的作用,其自旋能级将发生分裂。当外加射频场作用时,将引起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共振信号。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获得样品中各种原子核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结构分析 核磁共振技术是进行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分子的三维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同位素标记等方法,进一步确定分子中特定位置的原子类型和数量,为深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提供有力支持。 2. 反应机理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各物种的核磁共振谱图,可以了解反应过程中各中间体的结构和数量,进而推断出反应的历程和速率。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动力学参数等手段,深入探讨反应机理的细节和影响因素,为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物纯度提供理论依据。 3. 定量分析 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化学样品中通各过组分共振信号的强度和相对比例,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不同组分的相对含量。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测手段,如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分子动态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分子动态行为。通过测量分子内部各原子核之间的核磁共振相关谱图,可以了解分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模式。这有助于深入探讨分子在特定环境下的构象变化和化学反应活性等性质,为设计新型材料和药物等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过程中核磁氢谱,碳谱,磷谱检测均可以提供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获得样品中各种原子核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 【线上讲座13期】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已经结束 )

    [B] [size=4][color=red][marquee]欢迎大家前来与sslin老师一起就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的知识进行交流切磋~!活动时间:2009年5月18日——6月5日[/marquee][/color][/size] [/B][color=#FFF8DC]00[/color][size=5][B][center]线上讲座13期: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center][/B][/size][B][center]主讲人:sslin[/center][/B][B][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518/1894999/]我要参与第13期线上讲座活动[/URL][/B][color=#00008B][center]活动时间:2009年5月18日---6月5日[/center][/color][color=red][B][center]我们热烈欢迎sslin老师光临仪器论坛核磁共振技术版面进行讲座![/center] [/B][/color][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1_625706_1622715_3.gif[/img][/center][B]导言:[/B]去年十月核磁共振板块曾举办过为期十天的在线交流讲座, 论题是 "[color=#DC143C]核磁共振谱仪对粗产品检测取代 TLC 作反应监控" 以及 "如何正确合理而快速的解析自己手中的图谱"[/color], 得到了一些回响.[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1014/1530815/]进入查看第六期的线上讲座内: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核磁共振[/URL]今年仪器信息网再次邀请sslin老师来核磁共振板块举办关于[B]核磁共振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B]在线交流讲座。[B]sslin老师寄语:[/B]考虑到这些年参访许多核磁共振单位, 大家讨论时除了结构鉴定的检测技术交流外, 非常关注的议题是 NMR 还有哪些有意思的应用. 由于我在北大化学学院教学 "核磁共振在化学中的应用" 多年, 我的核磁课题组也在核磁共振的应用方面有一些探讨工作, 整理有许多资料. 因此本次在线交流讲座的论题就定为 "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希望能得到广泛的回响, 期盼大家踊跃发言讨论。本次在线交流打算进行二十天左右的时间, 和大家好好论述本论题. 按照以前在线交流讲座的作法, 这期间内对此论题的交流帖 (问帖/回帖) 都集中一起, 最后汇集成一个数十页的大长帖. 未来回顾阅览就像一次讲座记录. 积极参与讨论者可以获得论坛的积分. 希望大家珍惜此次交流机会, 共同参与探索 NMR 应用之妙, 应该可以得到很多知识, 有利于对 NMR 的灵活应用。再次感谢sslin老师提供的丰富的讲座,也感谢sslin老师与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和经验。sslin教授从事核磁共振研究达20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理论知识。欢迎大家就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方面的问题前来提问,也欢迎核磁方面的高手前来与sslin交流切磋~[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1_625706_1622715_3.gif[/img][/center][B]特邀佳宾:[/B]核磁共振版面的版主、版面的专家以及核磁界的专家[B]参与人员:[/B]全体注册用户[B]活动细则:[/B]1、请大家就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提问,直接回复本帖子即可,自即日起提问截至日期2009年6月5日2、凡积极参与且有自己的观点或言论的都有积分奖励(1-50分不等),提问的也有奖励[U][B]3、提问格式:[/B][/U]为了规范大家的提问格式,请按下面的规则来提问 :[color=#DC143C]sslin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请问:……[/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