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

仪器信息网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专题为您整合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话题讨论。

制造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相关的资讯

  • 【会议通知】全国生物制造工程学术年会暨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
    全国生物制造工程学术年会暨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2022年11月4日-6日,北京西郊宾馆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东南大学共同承办的2021全国生物制造工程学术年会暨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ACBD-ISBM2021)现定于2022年11月4日-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11月4日全天注册报到,5日大会主题报告和6日各专题报告。本次大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二次全国性学术年会,会议期间同期举办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领域专家一同探讨生物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生物制造是一门以细胞、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为基本单元的仿生结构体的制造科学,是工程、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生物制造的科学、技术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仿生制造、功能结构生物体制造、再生医学模型制造、体外生物/病理/药理模型制造及以细胞和活性分子为基础的细胞/组织/器官芯片和先进医疗诊断设备的制造。会议将围绕生物制造及相关领域,聚集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展示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共同探讨现代工程和制造科学在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新领域,促进和引领生物制造新兴学科的发展,推动国际性合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我国生物制造相关科研和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希望能将这次大会举办成中国和国际生物制造工程领域的盛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大会,共同分享和探讨生物制造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前沿发展。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张德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伟(清华大学)副主席:王常勇(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林峰(清华大学)顾忠泽(东南大学)季林红(清华大学)秘书长:冯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委员会主席:陈华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婷(清华大学)周瑾(军事医学科学院)蔡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永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岳涛(上海大学)姜兴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东南大学协办及支持单位: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苏州永沁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普博源(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雨燕飞天文化有限公司深圳摩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敏速智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点云生物(杭州)有限公司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MDPI聚纳达(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依维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专题及召集人: 生物制造及再生医学专题(王常勇)生物仿生制造与植/介入器械专题(张德远)生物感知与柔性电子制造多尺度生物仿生制造微操作与微创器械生物建模与生物3D打印专题(林峰)组织器官芯片专题(顾忠泽)创新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专题(季林红)论坛及召集人:青年科学家论坛 -交叉融合与创新(冯林)摘要投递:本次大会现只接收报告摘要,中英文均可。请按后附的摘要模板通过会议网站投递,摘要接收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20日。会议地点:北京西郊宾馆会议时间:2022年11月4 - 6日注册费:¥2500;学生(凭学生证):¥1500。付款方式账户名称: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开户银行:农商银行北京天通苑支行银行账号:061605 0103000 002534报名方式:通过大会官网www.acbd-isbm.com报名参会。联系我们:大会秘书长:冯 林:linfeng@buaa.edu.cn参会联系人:李四民:acbdisbm@126.com和亚红:526263215@qq.com刘艳丹:1334665839@qq.com电 话:010-81731892手机/微信:13691363947/1891084974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二〇二二年八月Abstract template/摘要模板:Abstract Title (14-pointTimes New Roman, bold, centered relative, and initially capitalized)First Name Last (Surname) Name1 and First Name Last (Surname) name2* (Example: Joana Magalhaes1, Rui Sousa 2,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and centered relative)1Department/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Country2*Department/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Country,E-mail@presenting.author The abstract content is in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Figure 1. Sample Only
  • “制药工程与药品智能制造”学术研讨会暨高级研修班在淄博召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山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药学院于2019年4月24--26日在山东淄博联合举办以“制药工程与药品智能制造”为主题的2019年学术研讨会暨高级研修班,同期召开山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由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联合承办,得到了上海宝驰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阳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工信部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专家、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相关专家,以及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共同出席并授课,来自各省、各地市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医药生产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医药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等200余名代表参会。研讨会:特邀专家学者把脉行业发展,洞察智能制造产业,引领发展风向标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燕泽程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美梅高级工程师、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刘新泳教授、山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山东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与药事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导臧恒昌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吴志生教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助理傅毅明高级工程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冰副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刘继红高级工程师、山东新华医药集团任福龙总经理、山东新华制药股份郑忠辉副总经理等及医药相关人员200余名代表。研讨会现场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与药事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臧恒昌教授担任主持人,隆重的介绍各位嘉宾领导。随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燕泽程、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刘新泳、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总经理任福龙分别致辞,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主持人:臧恒昌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顾问 燕泽程致辞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刘新泳教授致辞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总经理 任福龙致辞山东新华制药股份郑忠辉副总经理担任主持人,专家学者先后做主题报告并进行了讨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美梅报告“智能制造及标准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傅毅明博士报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冰副教授报告“‘大数据’驱动的中药智能制造”、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副教授报告“中药质量控制新理念新技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线分析委员会周建发主任报告“航天传感器与中药质量控制应用展望”,现场学员专家提问交流,反响热烈。主持人: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副总经理 郑忠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于美梅“智能制造及标准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傅毅明博士“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冰副教授“‘大数据’驱动的中药智能制造”天津中医药大学 李文龙副教授“中药质量控制新理念新技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线分析委员会 周建发主任“航天传感器与中药质量控制应用展望”研修班:专家学者互动式授课研讨会同期还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品生产过程分析与质量控制分会共同举办了“制药行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标准化高级研修班”,出席研修班的专家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燕泽程高工、山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山东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与药事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导臧恒昌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吴志生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雪松教授、北京同仁堂研究院副院长迟玉明博士、北京红日药业配方颗粒研发中心总监张志强总工程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副教授、中国西安西电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李翌辉博士及医药相关企业代表60余人。研修班现场李文龙副教授、臧恒昌教授分别担任上午以及下午的主持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教授报告“先进传感器的中药智能检测与质量设计”、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副教授报告“中药制药过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思考”、中国西安西电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李翌辉博士报告“智能制造的实践与探索”、浙江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雪松教授报告“中药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新模式研究”、北京康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张志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报告“中药配方颗粒制造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迟玉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报告“药品生产工艺设计与技术创新”,互动式授课,完成一天的学习,学员们收获颇丰。主持人李文龙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吴志生教授“先进传感器的中药智能检测与质量设计”天津中医药大学 李文龙副教授“中药制药过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思考”主持人:臧恒昌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刘雪松教授“中药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新模式研究”北京康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张志强教授级高工“中药配方颗粒制造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迟玉明教授级高工“药品生产工艺设计与技术创新”会议期间,各位参会代表分别参观了淄博高新区MEMS研究院和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会议同期商讨成立山东药品智能制造联盟,初步拟定了联盟协议书、确定首批联盟成员单位,并设立专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工信部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及行业内知名专家组成。联盟成立后将推动制药领域智能化建设,促进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及培训班的授课老师由工信部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专家及国家智能制造方案起草和咨询有关的相关专家、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组成,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研讨机会,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很好地落实药品智能制造联盟的功能,提高联盟成员智能制造的认知和水平,更好地为山东省药品制造新旧动能转化服务,加快推动制药工程与药品智能制造,参会人员受益颇丰,会议圆满结束。集体大合照
  • 纳博热将出席上海国际汽车底盘系统与制造工程展览会!
    作为工业炉领域国际化的供应商,纳博热(上海)工业炉有限公司将出席于10月26-28日举办的AMEE2020上海国际汽车底盘系统与制造工程技术展览会(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展位号:C32。Nabertherm的空气循环箱式炉、热壁罐式炉、干燥箱等设备,专业为汽车等行业度身定制的创新热工过程解决方案!Nabertherm部分产品预览空气循环箱式炉因其非常出色的温度均匀性,这种带有空气循环装置的箱式炉适用于回火、退火、硬化、固溶退火、人工时效、预热或软化退火和钎焊等工艺。为了进行铜材软化退火或钛材回火以及在不可燃保护气体或反应气体环境下进行钢材退火,这种循环箱式炉还配有相应的供气盒。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还可以给循环炉装配相应的附件以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最高温度450℃、650℃或850℃。热壁罐式炉气密罐式炉根据温度的不同配有直接或间接加热装置。这类炉型适于各种需要预订的保护或反应气体环境的热处理工艺。即便是对于600℃以下的真空热处理,这种紧凑型的炉型同样适合。炉腔由一个气密罐构成,气密罐在门范围内配有一个水冷却装置,用于保护专用的密封装置。配有相应安全装置的罐式炉同样适于氢气这种反应气体环境下的应用。温度可达1100℃。干燥箱 通过可达300℃的最大工作温度和强制空气循环,干燥柜和箱式干燥器可以实现均匀的温度均匀性,明显优于许多同类产品。这样便可以完成干燥、消毒、热存放等各种任务。较大的标准炉型存量确保了供货时间较短。
  • 智能制造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31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0月23日-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第31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MICONEX,原多国仪器仪表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案集中亮相,共吸引行业20000余名专业观众参会交流。展会现场10月23日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共颁发科技进步奖68项,技术发明奖11项,青年科技人才奖6人,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2个。颁奖仪式共吸引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5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共同见证了仪器仪表领域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尤政院士出席活动并致辞。尤政院士充分肯定了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为仪器仪表领域的重要奖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对于推动国产仪器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该奖项能够激励更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尤政院士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尤政院士,副理事长钱锋院士、吴朋董事长、曾周末教授、张彤秘书长,常务理事宋爱国教授、祝连庆教授、郭永彩教授,理事赵维谦教授、于连栋教授分别为获奖者代表颁奖。颁奖仪式展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邀请相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产业代表等重要嘉宾出席,解读国家政策,分享技术发展趋势、讨论产业发展问题。大会设有主论坛及三场平行论坛,共有来自产业、行业、科研等领域的近700位代表出席。主论坛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云麒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谭久彬院士致开幕辞。陈云麒主持主论坛谭久彬院士致辞谭久彬院士表示,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工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完善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作《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并指出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工作思路。面对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现实,必须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钱锋院士作《流程制造工业软件创新与实践》主题报告。报告针对我国流程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和生产制造过程出发,探讨了流程制造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报告首先围绕流程制造智能调控对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迫切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工业软件的内涵,并指出流程制造工业软件创新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以大型炼化制造过程为例,阐述了流程模拟软件、智能控制软件、实时优化软件、计划调度软件、安全管控软件等创新实践案例。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武铁峰作《数字技术与炼化产业融合实现数字业务化价值》主题报告。报告立足于中海石油炼化公司,介绍了数字化转型工作思路,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围绕“数据+平台+应用”模式,绘制了以“底座现代化、业务在线化、场景智能化、运营数据化”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全景蓝图,详细介绍了智能工厂的建设情况和应用场景,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探讨。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裘坤作《流程工厂生产运行管理和控制》主题报告。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中控服务2万多家流程工业企业,是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者。裘坤介绍了公司面向智能工厂的 PA+BA 业务架构,5T技术支撑流程工业企业核心需求,OMC 系统架构,基于APL的现场网络和通用采集系统等,并表示中控将助力工业企业从自动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锻造行业“灯塔工厂”标杆。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作《传感器生态建设思考和实践》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传感器产业的特点,介绍了气体传感器行业现状,详细介绍了汉威的产业实践,着重分享了激光传感技术的创新应用,分析了汉威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全球研发创新的布局、沿产业链创新和孵化、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先生做《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突破》主题报告。报告中分析了国内科学仪器发展需求,分享了聚光科技在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成果,以及科学仪器工程化-产业化创新体系,详细介绍了高端质谱仪器行业的主要产品,并从技术维度和需求维度探讨了国产科学仪器的突破模式。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鲁作《集成电路良率控制关键:检测与量测设备综述》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制程/结构演进带动集成电路工艺步骤提升,质量控制设备重要性凸显,质量控制设备贯穿所有关键工艺,是集成电路加工良率控制的核心环节,详细分析了半导体检测VS量测,认为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产替代前景广阔。三场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先进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论坛》。分论坛聚焦数字化、智能化、传感器、信息通信等方向进行深度交流探讨,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及高质量发展,积极助推仪器仪表行业转型升级。今年恰逢多国仪器仪表展四十周年。如今MICONEX已成为国际仪器仪表界公认的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活动,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本次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仪器仪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参展企业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也期待第32届多国仪器仪表展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多国仪器仪表展的下一届盛况!
  • 【征文通知】第八届亚太光学制造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
    大会背景航天航空、空间观测、纳米光刻、同步辐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等诸多领域,对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正朝着“一大一小”、“两特殊”的方向发展,并向光学智能制造迈进,呈现超精密制造、精密测量、智能传感与控制、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态势。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于2023年8月在深圳召开“第八届亚太光学制造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从应用端和技术端牵引,结合国防和工业应用,搭建产学研平台。重点探讨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会议邀请相关领域全球资深专家以及中青年一线专家作报告。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研究生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使先进光学制造领域产学研紧密结合。 录用论文收录在美国SPIE国际会议文集序列暨其数字图书馆中,EI核心检索,全球出版发行,同时也有众多国内优质光学期刊参与本次会议全文收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产业论坛、培训、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活动内容国际会议交流会议旨在解决工业,学术和有关组织对如何克服现有制造限制,设计,制造,测量中的相关问题。专家报告采用申请+邀请制,会议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主旨报告交流、专家报告交流、口头报告交流、Poster海报展示、优秀学生论文评选(颁发证书)、论文发表等。光学制造产业展包括产品展示、人才招聘、校企对接会、院企对接会等活动。技术及技能培训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例分析、概念讲解和技能实训等方面技术及技能培训。产业化论坛以光学领域中的重大应用与关键技术入手,邀请代表性企业与院校,探讨产品需求及技术攻关等热点话题。参观访问由当地企业和高校提出申请,参会人员自愿报名参观。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承办单位: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联办单位:(更新中)广东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单位:(更新中)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大会名誉主席范滇元院士,深圳大学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蒋庄德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大会主席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谭久彬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毛军发院士,深圳大学Paul Shore, 剑桥大学大会执行主席张学记,深圳大学姚英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学军,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小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戴一帆,国防科技大学组织委员会Benny Chi Fai Cheung,香港理工大学吴宗泽,深圳大学委员Huang Han,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Kim Seung-woo,韩国科学技术院ChenLiang-Chia,台湾大学ChenShih Chi,香港中文大学Fengzhou Fang,爱尔兰都柏林大学Lei We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en,Wei-Jun,德国蔡司Xichun Luo,英国思克莱德大学Kazuya Yamamura,日本大阪大学YSAOM2023会议主席团主席孔令豹,复旦大学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龚 峰 ,深圳大学李莉华,深圳技术大学共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高 平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冀世军,吉林大学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彭小强,国防科技大学彭云峰,厦门大学任明俊,上海交通大学王素娟,广东工业大学王永刚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魏朝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薛栋林,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继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张效栋,天津大学宗文俊,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主题(分专题组织机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专题1: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本专题拟反映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目标观测与光学工程技术、大型轻量化光学反射镜优化设计、先进光学与结构材料、高精度高稳定性反射镜及结构支撑技术、拼接式合成孔径光学系统测量与调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一体化设计、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技术、巨型跟踪结构及其高精度稳定控制技术、空间望远镜天地一致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精密装配技术、复杂光学元件及系统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大尺寸光学反射镜高性能及智能制造技术。主席:薛栋林(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Chen,Wei-Jun(Zeiss Group)范 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王永刚(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程序委员会:王 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 伟(复旦大学)王 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袁 群(南京理工大学)张军平(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专题秘书:李龙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专题2:微纳结构光学器件及制造方法】 本专题拟反映微纳结构光学器件及制造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微纳结构光子及微电子集成器件的光学制造新方法,亚波长结构及器件的高效率制造方法,超分辨/超衍射制造新机理与新方法,短/超短激光脉冲制造技术,超分辨光学增材/减材制造技术及应用,光学微纳制造的性能评测方法及配套精密光学检测技术等。主 席:高 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共主席:陈岐岱(吉林大学)徐 挺(南京大学)专题秘书:李泰北(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专题3:光学复杂曲面及功能结构超精密加工技术】 本专题拟反映光学复杂曲面及功能结构的超精密加工工艺及技术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超精密车、铣、磨、抛等工艺,激光加工,新型微纳加工,模压及注塑成型,微纳压印,增减材复合工艺,多能场辅助加工,刀具设计及制造,加工路径规划及优化,工艺链过程建模与仿真、材料去除机理,表面全频段误差分析及控制,加工检测一体化等。主 席:孔令豹(复旦大学)共主席:关朝亮(国防科技大学)Xichun Luo(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魏朝阳(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程序委员会:曹中臣(天津大学)胡 皓(国防科技大学)李 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加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肖华攀(香港理工大学)姚永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云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赵泽佳(深圳大学)周 平(大连理工大学)专题秘书:王施相(复旦大学)【专题4:超精密光学测量技术及装备】 本专题拟反映超精密光学测量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测试和测量基标准、计量与在线数字校准、先进光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光学元件几何参数和物理特性测量方法、光学测量系统中关键光学器件研制、基于光栅、光纤等光学器件的测试测量技术、微纳制造中的先进测量方法、宏微观测量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测量、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现代光学技术和仪器、光学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新型光学测试测量原理、新型光学测量仪器与设备、新型仪器理论与设计方法、微纳米测试与计量方法、极大极小尺寸光学测量方法、视觉测量技术等。主 席: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共主席:陈善勇(国防科技大学)李文昊(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陆振刚(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晨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程序委员会: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胡 摇(北京理工大学)沈 华(南京理工大学)谈宜东(清华大学)王 允(北京理工大学)吴冠豪(清华大学)虞益挺(西北工业大学)张效栋(天津大学)专题秘书:张国锋(西安交通大学)【专题5:短波长光学元件高性能制造技术】 本专题反映高性能光学系统制造技术发展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紫外、X射线等短波长光学元件制造、轻量化光学系统制造、高能激光元件抗损伤制造、掠入射光学元件加工检测技术、超精密光学元件检测评价技术等。主 席:彭小强(国防科技大学)共主席:李 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康城玮(西安交通大学)Kazuya Yamamura(日本大阪大学)专题秘书:薛 帅(国防科技大学)【专题6:高效光学精密加工技术及新方法】 本专题拟反映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学超精密加工技术中单点金刚石超精密加工技术、磁流变抛光技术、离子束加工技术、数控研磨抛光技术、玻璃模造成型技术,注塑成型技术的高效实现途径、方法和工艺优化,以及光学设计过程中光学制造工艺可行性,提出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思路、新概念,实现复杂曲面、金属光学、难加工材料光学等创新性高效精密光学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精密制造技术高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工艺技术途径优化,促进光学精密加工技术的高效和工艺优化。主 席:王孝坤(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吴仍茂(浙江大学)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专题秘书:杨 超(长春理工大学)【专题7: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制造工艺及装备】 本专题拟反映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制造与工艺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尺寸特征为几十-几百微米的光学微阵列结构的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超精密加工技术,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保形抛光技术,光学微细结构高效、超低损伤加工技术,光学微细结构快速、高精度一体化原位检测技术,微细结构光学元件使役性能评价技术,大规模微细结构高精度快速制造技术等。主 席: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共主席:王春锦(香港理工大学)许金凯(长春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侯 溪(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童 振(上海交通大学)王振忠(厦门大学)于 楠(英国爱丁堡大学)朱吴乐(浙江大学)专题秘书:李琳光(大连理工大学)【专题8:前沿光学薄膜技术及设备】 本专题涵盖光学薄膜材料、设计方法、制备表征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和重大项目领域的应用成效,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从X射线到远红外谱段的新型光学薄膜材料、微纳功能薄膜材料研究的新进展;以X射线、激光和红外典型光学谱段为代表的高性能光学薄膜设计与制造技术、多功能跨维度光学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光、热、力、电);面向应用需求的薄膜性能测试技术,如超宽谱段光学常数表征技术、低损耗光学薄膜性能测试技术、特种环境下光学薄膜性能的评估与测试方法等;光学薄膜制造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最新进展等。主 席: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共主席:程鑫彬(同济大学)Sven Schroder(德国弗劳恩霍夫IOF研究所)程序委员会:付秀华(长春理工大学)何文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邵宇川(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沈伟东(浙江大学)王笑夷(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汪 洋(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卫耀伟(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专题秘书:王利栓(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专题9:光学设计、装调与系统建模技术】 本专题拟反映光学设计、光学装调与系统集成测试、光学领域数字化和系统化工程仿真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光学系统,新型光谱类成像仪,新型精密计量和激光测量类仪器,航空/航天光学遥感系统、激光探测及激光雷达类产品等等光学设计与仿真、光学杂散光仿真与抑制设计、光学系统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复杂光学系统装调与测试技术、空间复杂焦面拼接与配准测试技术、内方位元素与畸变测试技术、无应力胶合及无应力装配技术;模型驱动的光学系统工程、工程基础数据库、核心理论与算法模型、虚拟制造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光学建模及精确度分析、光学软件系统工程、复杂光学系统算法优化方案、光学制造装备测试与控制系统、光学系统性能分析及应用评价等。主 席:张继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共主席:冀世军(吉林大学)马 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题10:光流控与液晶光学技术及应用】 本专题拟反映光流控与液晶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探讨利用微流控技术、液晶技术制造各种光学元器件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不同光学制造技术制备微流控芯片的研究进展。分析光流控元器件及液晶器件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光流控与液晶技术在光学检测、生物医学、化学分析、即时检测中的应用。旨在利用这些新技术为下一代光学系统、生化分析、医学检测、环境监测等精密光学系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主 席: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共主席:Francis Lin(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杨 奕(武汉大学)张需明(香港理工大学)郑致刚(华东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龚 元(电子科技大学)胡 伟(南京大学)刘言军(南方科技大学)穆全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水玲玲(华南师范大学)王光辉(南京大学)巫建东(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题秘书:王 琦(上海理工大学)【专题X:柔性光电材料与智能传感】 本专题拟反映柔性光电传感器件在制造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激光加工柔性表面器件;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传感器;柔性传感器件的制造与集成;柔性光电、压力等传感器件的测试与开发;面向主动健康监测的柔性传感应用;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泛在感知健康监测无人系统。主席:臧剑锋(华中科技大学)共主席:郭传飞(南方科技大学)魏 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 希(深圳大学)程序委员会:李 辉(深圳大学)林启敬(西安交通大学)谢颖熙(华南理工大学)徐凯臣(浙江大学)张晓慧(西安交通大学)专题秘书:温 博(深圳大学)【专题Y:智能工业视觉检测及装备】本专题拟反映智能工业视觉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成像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多模式视觉传感器和高维视觉传感器;面向工业应用的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云-边-端协同的智能检测系统,人机协同的智能检测系统和具备自学习能力的检测系统;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自由光学曲面检测设备,微纳光学器件检测设备和锂电池检测设备等。主 席:田宜彬(深圳大学)共主席:刘 东(浙江大学)刘 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Zhimin Shi(美国Meta Reality Labs)王 谦(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专题秘书:于 赛(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投稿须知1 支持期刊PhotoniX(SCI)、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SCI)、Optical Engineering(SCI)、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MEMS、and MOEMS(SCI)、Photonic Sensors (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OEA)(SCI)、《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FITEE)(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ESCI、Ei)、《红外与激光工程》(Ei)、《液晶与显示》(ESCI)、《中国光学》(ESCI、Ei)、《光子学报》(ESCI、Ei)、《发光学报》(Ei)、《光学精密工程》(Ei)、SPIE Proceedings(Ei)、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DOAJ)、eLight、《光电工程》、《航天返回与遥感》etc.2 SPIE文集,EI核心收录 投稿请登陆投稿网站先提交英文摘要(不少于500字),组委会请学术委员会审查后发邮件通知作者录用情况。按照论文质量推荐发表在不同期刊和大会文集上,录用通知根据提交摘要的前后顺序发放。 会议支持不发表文章,只做会议交流。 会议支持凭摘要参会。3 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YSAOM2023.html 4 截稿时间摘要截稿时间:2023年5月6日(第一轮)报名须知1 报名方式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参会者请务必到以下网址进行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YSAOM2023.html会议费:3050元/人,2023年7月25日前缴费优惠为2650元/人。学生优惠为2250元/人(不含在职学生),2023年7月25日前缴费优惠为2050元/人。会议费包括资料袋、报告文集、会议指南文件、会议杂支、税等,不含论文版面费和住宿费。论文版面费2500元,相同第一作者不超过两篇。2 付款方式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汇款转账: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YS+姓名”,以便核对。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3 会议注册费退款注册费会前2周(14天)可退全款,超过2周时间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4 会议注册费发票会议注册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和会后一周集中处理。展览展示范围精密光学制造光学材料(玻璃、光纤、陶瓷、晶体等)光学辅料(抛光液、抛光胶、抛光皮、磨头、砂轮等)光学元件(平面、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棱镜、柱面镜、微透镜、注塑和模压元件等)光学精密加工检测设备(快速抛光机、铣磨机、古典抛光机、数控抛光机、机器人抛光、精密车床、半导体晶圆加工设备;三坐标、轮廓仪、干涉检测仪、球径仪、疵病仪、应力仪等)极端制造技术(微纳加工、超表面-超结构、特种加工等)其他光学元器件光源 (激光器、LED等)镀膜材料(膜料、镀膜辅料等)光学镀膜元件(反射元件、窗口、偏振片、滤光片、衰减片等)光栅(镀膜、曝光、刻蚀、机械刻划等)CCD、CMOS、光学芯片等其他光学整机、镜头及光学模组精密镜头(手机、车载、红外夜视等)望远镜、显微镜、光学分析仪器等光学平台、调整架、电动位移台等精密装配技术光学设计、光机电一体化其他光学仪器设备光学检测设备(分光光度计、光谱仪、台阶仪、测厚仪)镀膜机(电子束、离子束、溅射等)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设备无损检测仪器、分析测试仪器、计量仪器及设备软件、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环境监测仪器仪器配件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技术及产品其他同期活动短课程培训:(23年培训主题包括:超精密加工、玻璃模压、自由曲面加工、成像衍射光学等)主席: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产业化论坛:主 席:任明俊(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共主席:徐学科(上海恒益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熊 涛(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罗少卿(湖南天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石 峰(国防科技大学)沈正祥(同济大学)戴 博(上海理工大学)鲁艳军(深圳大学)大会秘书处负责人:王海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wanghaiming@csoe.org.cn022-59013420会议咨询(报名/投稿):宁家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张国庆(深圳大学)zhanggq@szu.edu.cn0755-26536306李迎春(长春工业大学)liyingchun@ccut.edu.cn产业化论坛:吕子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vzichen@csoe.org.cn13810226340鲁艳军(深圳大学)luyanjun@szu.edu.cn15919878348企业赞助:吕子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vzichen@csoe.org.cn13810226340培训咨询:宁家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赵泽佳(深圳大学)zhaozejia@szu.edu.cn15019476845
  • 奥影亮相第六届国际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会议
    3月29-3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六届国际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会议(ICAM-BM2024)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办。奥影携X射线工业CT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方向相关解决方案亮相本次会议,与相关领域研究专家、科技工作者们现场交流分享。ICAM-BM2024是一个展示生命、医学、工程和材料大交叉的国际交流平台,也是继ICAM-BM 2014,Biofabrication 2017和ICAM-BM 2018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个增材制造、生物制造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盛会。会议围绕增材制造及生物制造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交叉应用、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和标准法规等不同层次开展交流和探讨,为这一领域提供一次沟通、交流和欢聚的机会。在本次会议期间,奥影副总经理邹志红以《X射线工业CT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检测、优化与质量控制》为题,分享奥影在增材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指出,X射线工业CT可实现对复杂三维结构的直观解析,实现从原料至成品的全程质量把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层次、多维度质量评估手段。此外,该技术还可在设计验证、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失效分析等多个重要环节得到应用,有力驱动增材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改革的潜力,其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制造业的传统格局,并逐步渗透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医疗等诸多高精尖领域。在此次盛会上,奥影所展示的X射线工业CT技术,正是推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行业向更高精度、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参与本次大会,奥影不仅展示了自身在X射线工业CT领域的领先技术和解决方案,更为增材制造行业带来了关于产品质量检测、工艺优化乃至全链条质量控制的新思路与新视角。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X射线工业CT技术将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共同擘画出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美好未来。
  • 众星联恒将携手日本NTT-AT参加第四届国际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第四届国际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为您带来疫情期间全球高功率激光研究最新进展。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发起并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HPLSE 2021)将于2021年4月12–16日(报道:12日,大会时间:13-16日)在苏州举办。HPLSE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国际上高功率激光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国际会议之一,为全球高功率激光和物理学专家打造高端、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 众星联恒将携手日本NTT-AT共同亮相本次大会,并将有幸于14日下午在大会专题1分会场和各位专家学者就《X射线多层膜——原理、工艺、特点及其在静态和超快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主题进行交流分享。NTT-ATNTT-AT有着多年的EUV/XUV/SXR/X-RAY光学元件的研发与销售经验。在全球范围内,与来自高能密度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同步辐射科学,阿秒科学等领域的众多科学研究者开展了紧密合作,积累了大量独特的设计、制造技术,其产品在业内享有很高的评价。专题一: 高能量密度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室天体物理核光子学超亮X射线及其应用激光驱动电子与离子加速极端非线性与相对论光学众星在主会场(17)及专题一分会场(13)均设有展台,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我们将在现场为您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大会专题Topic 1: High energy density physics 高能量密度物理Topic 2: High power laser systems 高功率激光系统Topic 3: Laser components for high power laser 高功率激光单元器件Topic 4: Advanced laser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 会议邀请丨艾贝泰诚邀您参加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
    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 2024年7月19-23日 新疆 阿拉尔市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颠覆性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高度关注,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质驱动力。   “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发起和组织的系列会议,已在上海、杭州、青岛和广州成功举办了四届会议,是我国以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主要会议之一,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学者和产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为增进国内同行对新疆尤其是南疆和兵团特色资源及其研究方向的了解,推动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新疆微生物学会等联合主办,由塔里木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定于2024年7月19日-23日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举办。 01会议信息   会议名称 | 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 2024年7月19日-23日(19日报到,20、21日正式会议,22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参观交流,23日离会)   会议地点 | 阿拉尔塔河花园酒店 02会议日程 03 明星产品信息 AbioBundle E系列生物反应器   本次展会,艾贝泰将展出AbioBundle E系列生物反应器,AbioBundle E系列生物反应器采⽤ e-Control或e Dual-Control控制器,经典BenchTop设计,彩⾊ 触屏,操作界⾯ 直观,可极据⽤ ⼾ 需求灵活配置,可选单控,双控或四控模式,⽀ 持 1/2/3/5/7/15/20L单壁或夹套玻璃罐体,以满足前期工艺开发到中试的体积需求。此外,e-Control采用艾贝泰自主开发的专有算法,能够实现对细胞培养或发酵过程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支持Feed Control功能:可配合外置天平、天平Licence可以实现Flow Profile操作,用户事先设定好Flow Profile,e-Control或e Dual-Control将按照设定进行自动补料或取样操作,可满足客户更加复杂和多样的工艺需求。e Dual-Control控制器自带FlowChart和FeedingPlan功能,采用模块化和可视化设计理念,即使没有编程基础的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复杂细胞培养或发酵工艺的实施。
  • 2022年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
    2022年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 Applications 2022 & 2nd International Forum of Young Scientists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AOMTA & YSAOM 2022)2022年7月29-31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大饭店https://b2b.csoe.org.cn/meeting/YSAOM2022.html光学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大会预计将在2022年7月29-31日于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大饭店举办。本次大会将重点探讨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会议邀请相关领域全球资深专家做大会报告以及国内外中青年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欢迎广大青年才俊自荐报告展示最新成果。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研究生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使先进光学制造领域产学研紧密结合。录用论文收录在美国SPIE国际会议文集序列暨其数字图书馆中,EI核心检索,全球出版发行,同时也有众多国内优质光学期刊参与本次会议全文收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培训等多种形式。活动内容国际会议交流:专家报告采用申请+邀请制,会议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主旨报告交流、专家报告交流、口头报告交流、Poster海报展示、优秀学生论文评选(颁发证书)、论文发表等。光学制造产业展:包括产品展示、校企对接会、院企对接会等活动。技术及技能培训: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例分析、概念讲解和技能实训等方面技术及技能培训。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联办单位: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持单位:湖南天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长光大器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长光精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盛航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欧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春吉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兴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恒迈光学精密机械(杭州)有限公司上海至臻超精密光学有限公司大会荣誉主席:庄松林 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王家骐 院士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郭东明 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蒋庄德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大会主席:姜会林 院士 长春理工大学谭久彬 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罗先刚 院士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际主席:Prof. Saulius Juodkazi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大会执行主席:张学军 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孙洪波 教 授 清华大学付跃刚 教 授 长春理工大学组织委员会主席:董科研 长春理工大学岳晓峰 长春工业大学张 舸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青年科学家论坛主席团:• 主席孔令豹 复旦大学张大伟 上海理工大学薛栋林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薛常喜 长春理工大学• 共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高 平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郭 江 大连理工大学冀世军 吉林大学李文昊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华松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刘智颖 长春理工大学彭小强 国防科技大学彭云峰 厦门大学任明俊 上海交通大学王素娟 广东工业大学魏朝阳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继友 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宗文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会报告人Plenary Speakers(更新中):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光学制造技术Prof. Saulius Juodkazi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Ultra-short laser pulses for high precision laser fabricationProf. Wounjhang Park,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USA——Upconversion Nanomaterials for Biosensing and Imaging Applications张学军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Ultra-precision optical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胡鹏程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研讨主题(分专题组织机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题1: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本专题拟反映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目标观测与光学工程技术、大型轻量化光学反射镜优化设计、先进光学与结构材料、高精度高稳定性反射镜及结构支撑技术、拼接式合成孔径光学系统测量与调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一体化设计、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技术、巨型跟踪结构及其高精度稳定控制技术、空间望远镜天地一致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精密装配技术、复杂光学元件及系统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主 席:薛栋林(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Chen,Wei-Jun(Zeiss Group)范 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程序委员会:李龙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 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 伟(复旦大学)王 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王永刚(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杨继兴(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袁 群(南京理工大学)张军平(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专题2: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及装备本专题拟反映超精密光学制造装备、制造技术手段及工艺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超精密车、铣、磨、抛等工艺,激光加工,特种加工,新型微纳加工,模压及注塑成型,微纳压印,增减材复合工艺,多能场辅助加工,刀具设计及制造,刀具磨损,加工误差诊断与优化,加工路径规划及优化,工艺链过程建模与仿真、材料去除机理,有限元和分子动力学分析,振动控制,表面全频段误差分析及控制,加工精度保持及可靠性,加工检测一体化,机床核心功能器件(高性能电机、主轴、光栅尺、运动控制器、导轨、转台等),超精密加工系统及模组,精密加工关键算法及软件等。主 席:孔令豹(复旦大学)共主席:彭云峰(厦门大学)王素娟(广东工业大学)魏朝阳(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程序委员会:曹中臣(天津大学)陈国达(浙江工业大学)陈杉杉(西安交通大学)黄 鹏(南京理工大学)孙占文(广东工业大学)王海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杨 高(深圳大学)于文慧(山东理工大学)张国庆(深圳大学)赵泽佳(深圳大学)专题秘书:王施相(复旦大学)• 专题3:光学测试、测量技术及设备本专题拟反映光学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设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测试和测量基标准、计量与在线数字校准、先进光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光学元件几何参数和物理特性测量方法、光学测量系统中关键光学器件研制、基于光栅、光纤等光学器件的测试测量技术、微纳制造中的先进测量方法、宏微观测量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测量、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现代光学技术和仪器、光学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新型光学测试测量原理、新型光学测量仪器与设备、新型仪器理论与设计方法、微纳米测试与计量方法、极大极小尺寸光学测量方法、视觉测量技术等。主 席:李文昊(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陆振刚(哈尔滨工业大学)闫钰锋(长春理工大学)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程序委员会:陈梅云(广东工业大学)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胡 摇(北京理工大学)任明俊(上海交通大学)单明广(哈尔滨工程大学)沈 华(南京理工大学)谈宜东(清华大学)王 允(北京理工大学)吴冠豪(清华大学)虞益挺(西北工业大学)张文喜(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效栋(天津大学)专题秘书:刘兆武(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题4:新体制、新概念设计技术和方法本专题拟反映新体制、概念、设计、工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新的光学设计、光学制造、光学检测、光学装调,突出新概念、新方法、新思路、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实现复杂曲面、金属光学、难加工材料光学等数学描述和非传统光学系统的创新性光学设计,及其通过超精密单点车削技术、磁流变/离子束/数控研磨抛光、光学玻璃模造成型和光学塑料注塑成型技术等超精密光学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新型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制造,提出检测新方法,制造方法和装配方法的新概念。主 席: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共主席:王孝坤(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吴仍茂(浙江大学)徐 亮(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云龙(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程序委员会:郭 兵(哈尔滨工业大学)潘敏忠(福建富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王道档(中国计量大学)章少剑(南昌大学)朱 钧(清华大学)专题秘书:杨 超(长春理工大学)• 专题5:光学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本专题拟反映光学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超分辨/超衍射制造新机理与新方法,超分辨光学增材/减材制造技术及应用,高效率亚波长结构制造方法,激光微纳制造新机理与新技术,光子及微电子集成芯片的光学制造新方法,三维全息显示器件的低成本制造方法,光学微纳制造的性能评测方法及配套精密光学检测技术等。主 席:陈岐岱(吉林大学)共主席:高 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周见红(长春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高洪跃(上海大学)李连升(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王文君(西安交通大学)吴 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岳伟生(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周 锐(厦门大学)专题秘书:王 磊(吉林大学)• 专题6:高性能光学制造技术及装备本专题拟反映高性能光学制造、测量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及自由曲面控形控性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能场辅助难加工材料极端制造技术,原子级超光滑表面制造技术,高性能光学元件高效、超低损伤制造技术,高性能光学元件几何参数高精度测量技术,高性能光学元件服役性能测试及评价技术,大规模微纳尺度微细结构高精度快速制造技术等。主 席: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共主席:崔海龙(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王春锦(香港理工大学)许金凯(长春理工大学)朱吴乐(浙江大学)程序委员会:邓伟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侯 溪(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康城玮(西安交通大学)童 振(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王振忠(厦门大学)姚 鹏(山东大学)于 楠(爱丁堡大学)张建国(华中科技大学)专题秘书:杨 哲(大连理工大学)• 专题7: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本主题旨在反映新型制造技术、工艺和方法的最新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新型纳米抛光技术、超表面/超构材料设计制造、先进束能抛光、特种材料加工技术等;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新型加工装备、工具的设计开发,新型超硬材料刀具;制造工艺链的设计与优化、系统设计与仿真等。主 席:徐学科(上海恒益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共主席:陈俊云(燕山大学)戴 博(上海理工大学)许剑锋(华中科技大学)程序委员会:蔡玉奎(山东大学)姜 超(中南大学)刘 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鲁艳军(深圳大学)穆德魁(华侨大学)石 峰(国防科技大学)苏 星(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谭启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王 朋(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王绍凯(哈尔滨工业大学)熊 涛(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专题秘书:方媛媛(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8:前沿光学薄膜技术及设备本专题拟反映光学薄膜设计、制备、表征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和重大项目领域的应用成效,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涵盖从X射线到远红外光学谱段的新型光学薄膜材料,光学薄膜材料性能调控的新进展;以X射线、激光和红外典型光学谱段为代表的高性能光学薄膜设计与制造技术、多维功能表面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多功能光学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光、热、力、电);面向应用需求的薄膜性能测试技术,如超宽谱段光学常数表征技术、低损耗光学薄膜性能测试技术、特种环境光学薄膜性能评估与测试方法等;光学薄膜制造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最新进展等。主 席:张锦龙(同济大学)共主席:程鑫彬(同济大学)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程序委员会:何文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李 刚(中科院大连化学与物理研究所)邵宇川(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沈伟东(浙江大学)王笑夷(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汪 洋(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卫耀伟(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专题秘书:杨 霄(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9:光学系统装调,系统集成与评价技术本专题拟反映光学制造及装备中的光学系统集成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复杂焦面拼接与配准测试技术、复合光路高精度定心与装调测试技术、立体测绘相机系统集成与测试技术、内方位元素与畸变测试技术、低温光学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红外光学系统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激光跟踪系统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精密光谱仪高精密装调与检测技术、大口径光学系统装调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无应力胶合及无应力装配技术、原位检测技术、高精度定位及多自由度装调技术、基于频率组分的光学面形评价技术、波前探测技术、高功率激光系统装调技术、多波段共光路光学系统精密装调技术、多光轴一致性精密调整技术。主 席:张继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共主席:沈正祥(同济大学)吴雪峰(哈尔滨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毕 勇(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李重阳(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李 忠(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魏 来(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伍雁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虞林瑶(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 振(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专题秘书:王东杰(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专题10:光流控与液晶技术及应用专题秘书:张 旺(吉林大学)会议日程(以现场为准):时间 内容
  • 摩方精密与iCANX强强联手,科学源泉会——智能制造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5月13日下午,由摩方精密与iCANX联合举办的科学源泉会——智能制造专场活动在北京如期举行。本次盛会旨在促进行业学术交流,以及科学家科研成果转化,特邀请iCANX创始人、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北京大学李志宏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范绪阁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林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邹旭东教授,中北大学曹慧亮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刘晓明副教授,北京大学韩梦迪助理教授,摩方精密产品应用总监彭瑛博士和摩方精密市场总监邢羽翔等将近50位科研学者和行业专家出席本次活动。作为由众多世界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全球性科学交流平台,iCANX始终以科学探索为根本,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打造以全球科学家为核心的生态体系,致力于传播全球前沿科技创新,促进国际科学交流与合作。而摩方精密作为微纳增材制造领域的产业领导者,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和自主创新,已成功将前沿的微纳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工业级精密增材制造产品,在与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近1600多家用户的合作中,拓展了大量应用案例,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此次iCANX和摩方精密强强联合,打造出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分享的平台,共商微纳制造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必将推动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协同发展,在行业中激起一波新的思维浪潮。活动中,摩方精密市场总监邢羽翔以“超高精度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报告围绕增材制造(3D打印)行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解决方案、应用案例和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摩方精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了光固化增材制造领域瓶颈的2µ m光学精度和媲美传统精度的±10µ m/25µ m公差。因此,摩方精密微纳增材制造技术不仅在科研领域应用广泛,在医疗器械、生物医疗、通讯行业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前景喜人。摩方精密市场总监邢羽翔现场分享北京大学李志宏教授为活动带来的以《3D冰打印》为题的精彩报告,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3D冰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冰打印技术是利用水低温结冰的相变过程,在制冷基底上逐层喷打水滴并结冰形成三维冰结构的加工方法。因其具有微米尺度下的加工能力,并结合了喷墨打印技术、打印材料水等多方面优点,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流程,且具有极好的生物兼容性。由此可见,这种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技术将为生物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北京大学李志宏教授发表精彩报告北京理工大学范绪阁教授带来的《石墨烯纳机电传感器的基本发展历程》的主题报告,从石墨烯NEMS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原子层级别厚度的石墨烯薄膜悬浮质量块敏感结构的设计、制备工艺、特性表征,以及在超小、高性能纳机电加速度传感器上的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为与会者详细展示了石墨烯纳机电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石墨烯具有的超薄厚度、独特而优异的机械与电学特性,决定其必然适合应用于微纳机电系统与传感器领域。北京理工大学范绪阁教授演讲现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讲后,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林教授主持并展开。围绕“当前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微纳3D打印在本研究方向上的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微纳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和“如何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微纳制造人才”等重点话题,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思维激情碰撞,自由讨论环节更将本次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北京理工大学刘晓明副教授认为,全打印技术应用领域在未来大有可为。北京大学韩梦迪助理教授认为,高性能材料、生物打印,以及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新原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显著拓展微纳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林教授的分享中,摩方精密为学院科研项目低成本解决人造血管模型的案例,给在座的所有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摩方精密产品应用总监彭瑛博士则表示,与各领域优秀专家的深入交流和碰撞,使应用场景的开发思路豁然开朗。中北大学曹慧亮教授提出的按细分领域分组的培养模式,为微纳制造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针对性培育抛砖引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邹旭东教授谈到了多材料3D打印对于各领域的应用进行生动风趣的分享,使在座与会者纷纷表示感同身受。圆桌论坛现场和自由讨论环节交流、碰撞、启迪、探索,本次科学源泉会,是交流的平台、是智慧的源泉、是合作的契机,摩方精密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更多、更广泛的领域,与各方加强合作,助力行业技术革新,推动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成果转化水平。
  • 现实与梦想: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22日下午,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以下简称:本论坛)于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作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ldquo 达沃斯论坛&rdquo &mdash &mdash 2015 (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5)的分会场之一,本论坛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原点,追逐&ldquo 第三次工业革命&rdquo 的浪潮,致力于汇聚从事科学仪器制造事业的有志之士,共同追寻科学仪器制造企业未来的制造之路。本论坛特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做主持。纵观论坛四个主题报告和与会人员的热议,&ldquo 小批量、多品种&rdquo 成为热词。   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现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主持会议   对于未来制造,纵观世界各国,有三个国家已经提出各自的战略规划,即:德国的&ldquo 工业4.0&rdquo 、美国的&ldquo 智能制造&rdquo 、中国的&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朱森第认为,世界四大制造强国排序为:美国、德国、日本、中国 中国制造业必须经历&ldquo 工业2.0&rdquo 补课、&ldquo 工业3.0&rdquo 普及、&ldquo 工业4.0&rdquo 示范的过程,逐渐从整体上向&ldquo 工业4.0&rdquo 逼近。(注:朱森第,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原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科学仪器制造的现状和未来大体相同。中国科学仪器制造相对中国制造的其他优秀行业来说,更加弱小,存在制造方式相对落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特点。如何走向&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对于从事科学仪器制造事业的人来说,挑战益发艰巨,任重道远!为此,本论坛精心邀约四个专题报告,汇聚有识之士,共同探索中国科学仪器未来制造的方向。报告内容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也包含不同规模、不同产品的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和探索,阐述&ldquo 小品种、多批量&rdquo 的科学仪器制造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方法。   德国的工业4.0,就是以&ldquo 德国为中心的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工业基地&rdquo 为目标,陶铮(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谈到。在报告中,陶铮首先从理论上深入剖析了生产过程信息化的目的、原理以及其中的瓶颈问题。吴忠仪表是注册资本3.2亿的调节阀生产龙头企业,报告还以吴忠仪表的实践经验为例,详细阐述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实施路径。如第一阶段为数据资源,从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和PLMM服务平台两个方面,获得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基础数据 此外,还有第二阶段是生产管理与过程保障,第三阶段是车间制造执行能力。对于中国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陶铮呼吁确立"一个方向、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中国仪表2025 一条道路:打造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升级版")   陶铮作《生产过程信息化: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报告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海峰博士作《数字化仪器,数字化制造》专题报告,以川仪数字化建设为例,详解仪器仪表行业的PLM整体解决方案,直面四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挑站:(1)设计数据统一管理,(2)产品数据管理,(3)设计方式,(4)品质管理。   李海峰作《数字化仪器,数字化制造》报告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改英作《制造型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报告。普析是个年产值以&ldquo 亿&rdquo 计的科学仪器生产企业,产品制造存在&ldquo 小批量、多品种、装配型&rdquo 特点,采取&ldquo 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全面整合,稳步提升&rdquo 的指导思想,自2002年,从应用CRM系统开始,已经搭建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ldquo 集成与决策支持&rdquo 的目标。整个建设历程就是,哪里存在&ldquo 信息化建设&rdquo 的需求,就先完成这个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从&ldquo 部分&rdquo 到&ldquo 局部&rdquo ,然后局部整合优化,最后搭建起系统整体。信息化建设受益不菲,刘改英谈到:&ldquo (1)发货总量(年均提高20%)、发货达成率(从73%到92%)及承诺发货日期(从20个工作日到5个工作日)等指标逐年好转 (2)库存周转指标及应付账款指标大幅优化,每年为公司运营资金提供近2500万元的贡献 (3)产品的一次开箱合格率(从89%到95%)不断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程度正在稳步增加。&rdquo 闫增序表示,没想到!没想到普析的信息化建设这么的深入、全面!如果我们的企业和数字化车间有差距,普析的做法值得借鉴。   刘改英作《制造型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报告   &ldquo 我讲述的是我们数字化车间的一个梦想,我们是怎么去构建这个梦,觉得这个梦应该怎么去做,要做成这些,有哪些问号、叹号,最后的结果,以及最初的切入点。&rdquo 这是川北真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周晓蓉报告的开场白 作为一个并不是很大的企业,川北真空年投入1亿多的资金,进行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建设,也许能看出川北真空对制造升级的执着追求。周晓蓉谈到,产能需求、产品可靠性都亟待解决,急需智能制造技术加以改善,这是&ldquo 真空阀门执行器数字化车间&rdquo 项目的背景 该项目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兼容多品种生产,可实现其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显著提高其产品的质量和质量一致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报告全面介绍了&ldquo 数字化车间的架构&rdquo 和&ldquo 数字化车间建设实践&rdquo 两个方面的情况,以及最终数字化智能制造将取得的成果。   周晓蓉作《数字化车间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报告   企业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比例思考数字化车间是否科学?这是川北真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许是每一个有志于企业制造升级的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川北真空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也让我们对川北真空未来的成功充满期待!4个报告结束后了,与会者并没有随着报告的结束而离开,激烈而充满激情的讨论在延续着&hellip &hellip 2、3千万规模的科学仪器企业,如何着手做信息化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哪里切入?各自的企业有很多相同,但更有许多的不同,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企业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信息化建设就应该从这个环节开始;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中国科学仪器制造2025的梦想,将依靠各种简单的、复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解决企业的一个个&ldquo 现实&rdquo 问题起步! 会议谈论瞬间
  •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2014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2月2日,北京京仪大酒店,2014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以下简称:产业大会)召开。产业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产业大会致力于促进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围绕&ldquo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rdquo 为主题,共设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 安排12场报告。产业大会由学会理事长李天初致开幕词,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致辞。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学术界、产业界的专业精英300多人出席大会。 学会理事长 李天初 致开幕词 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王卫明 致辞 主会场   上午的主会场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主持,大会特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作《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专题报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作《智慧云制造 云制造2.0》专题报告,总参信息化部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作《从车联网到机器人联网&mdash &mdash 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创新》专题报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作《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协同、优化》专题报告。下午分设两个分会场:分会场一&ldquo 现代IT行业与传统仪器仪表行业的互联与融合&rdquo 、分会场二&ldquo 现代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业信息化与工业自动化的优化发展&rdquo 。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吴幼华 主持会议   朱森第在报告中谈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中国自行研究所得的&ldquo 1946~2012年九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趋势图&rdquo 上显示,中国仅仅以81.42分作为第二集团的领头羊,离开第一集团(美、日、德)有较大差距。并且,2007~2012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6.2%降低到22.1%。&ldquo 中国制造&rdquo 转型迫在眉睫!美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核心是&ldquo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rdquo 德国,推出&ldquo 工业4.0&rdquo ,核心是智能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中国,也提出了&ldquo 迈向制造强国的三阶段&rdquo 目标:转型升级(2014-2025)、数字化和自动化(2025-2035)、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业(2035-2050)。朱森第也介绍了我国的战略对策和路径选择。   信息时代我国制造业的强盛之路,朱森第提出&ldquo 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rdquo 的概念,针对综合性制造企业、集成型制造企业、代工型制造企业、&ldquo 专业化&rdquo 企业4类企业,给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于创造GDP60%、创造就业机会80%的中小企业,应该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为目标 龙头企业,应该以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为目标。吴澄认为,制造业信息化要应用成功,重要的是&ldquo 工业化的需求导向、企业的需求导向、企业的效益导向。&rdquo   基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情况,李伯虎带来了&ldquo 智慧云制造&rdquo ,并展示云制造在航天、政府、产业中的应用案例 介绍基于天智网的智慧云协同在协同研发生产、协同供应链、制造应用等范例。李德毅则以智能车的发展为例,展现传统行业所选择&ldquo 渐进式路线&rdquo :自动驾驶的要素是渐进添加、信息化要素是渐进添加 汽车行业的冷看也是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某种启示:&ldquo 汽车发展的方向是主动安全。凡价格在万元以上的传感器要走量产的汽车工业中用来提高主动安全,都难以被采纳。&rdquo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朱森第 作《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专题报告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李伯虎 作《智慧云制造 云制造2.0》专题报告 总参信息化部研究员 李德毅 作《从车联网到机器人联网&mdash &mdash 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创新》专题报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吴澄 作《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协同、优化》专题报告。   产业大会为与会者揭示了中国制造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目标和对策,探讨实现智能制造的方法和思路,并分享&ldquo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rdquo 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精彩的会议内容吸引与会者深入思考,未来如何实现仪器仪表行业的制造升级?如何发挥仪器仪表在中国制造升级中的作用?
  • "中国制造2025"对飙德国工业4.0 科学仪器当先行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与德国&ldquo 工业4.0&rdquo 的差别。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两者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并指出,在两化整合的基础上,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   &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PK德国&ldquo 工业4.0&rdquo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我国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核电等重大工程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严重依赖进口。高端装备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主要体现在缺乏先进的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精密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 先进技术对外依赖度高,如新型传感器等感知和在线分析技术、典型控制系统与工业网络技术、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构成智能制造装备或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在&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中,科学仪器不仅作为直接关联产业处在关键位置,而且在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也发挥着关键和基础的作用。因此,要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科学仪器,尤其是智能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   我国科学仪器发展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科学仪器的发展需要从政策、导向、投入、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引导。此外,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关注,由于开放的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自己的仪器没有做出来之前,国外以垄断价格进入市场 我们做出来之后,国外又凭借技术优势和接近国产仪器价格维系市场,这使得我国生产仪器的厂家很难坚持下去。因此,在瞄准产品先进性、加强可靠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科学仪器企业应该加大产品宣传和推广力度,在&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时代,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争取更多的销售份额和生存空间,并用更多的销售收入支撑研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13年的坚持,CISILE 2015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ldquo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rdquo ,是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型国际性行业盛会。始创于2003年,迄今已成功举办12届,成为我国科学仪器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化专业展会,以&ldquo 高规格、高水平、高回报率&rdquo 闻名业内。2014年成功入选商务部引导和支持展会。   观众步入CISILE 2014现场   上届展会于2014年5月23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展览面积达25000平米,参展企业近700家,专业观众23132人次,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新加坡、俄罗斯、芬兰、英国、荷兰、韩国、西班牙、中国台湾及我国共计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与。赛默飞世尔、岛津、赛多利斯、瑞士万通、聚光科技、海能仪器、时代集团、上海爱斯佩克、上海仪电、宁波永新光学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借助CISILE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成效显著。    海能仪器、岛津在CISILE 2014上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5) 将于2015年4月23&mdash 25日移师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天辰东路7号)1、2、3、4馆举办,将集中展示分析仪器、实验室仪器及装备、光学仪器、生化仪器、试验仪器、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专用仪器、配件、耗材等众多领域的高新产品、新技术。   展会同期还将召开&ldquo 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高峰论坛&rdquo 等十多个广受关注的学术交流活动,请了农业部、农科院、总后、军事医学院、北京理化测试中心、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北京化工学院、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以及赛默飞世尔、岛津、沃特世、聚光等业内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权威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是行业人士便捷获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最新资讯,分享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的最佳平台。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2014中国分析仪器发展报告、我国实验室仪器技术水平及&ldquo 十三.五&rdquo 目标的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分析仪器企业的选择与实践》---记分析仪器企业万里行调查报告等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展会期间发布。   此外,展会同期还将举办CISILE 2015自主创新奖评选活动、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以及&ldquo 科学仪器走进百姓生活&rdquo 等相关活动,促进业内&ldquo 产、学、研、用&rdquo 的交叉融合和有效对接。   目前,CISILE 2015开幕在即,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仅余极少量展位。组委会正大力邀请各高校、科研院所、相关行业企业及国内外经销代理商等专业观众参观。请有需要科学仪器及实验室生产、经销企业及终端用户等及时与组委会联系,或通过官网(www.cisile.com.cn)、微信平台(微信号:CisileChina)报名参展参观。报名电话:010-62928975。   (扫一扫加入CISILE微信服务平台)   小贴士:德国&ldquo 工业4.0&rdquo 的由来   德国业界提出的&ldquo 工业4.0&rdquo 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两年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ldquo 产官学&rdquo 组成的德国&ldquo 工业4.0工作组&rdquo 发表了题为《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ldquo 工业4.0&rdquo 战略的建议》的报告,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 图解: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
    2015(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   通 知   关注&ldquo 产品质量&rdquo 、满足&ldquo 用户需求&rdquo 是企业的永恒追求。制造业的变革历经手工生产、流水线生产、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也衍生出日本JIT和美国的大规模定制化等生产模式。目前,&ldquo 第三次工业革命&rdquo 浪潮开始涌动,&ldquo 敏捷制造&rdquo 、&ldquo 工业4.0&rdquo 、&ldquo 数字制造&rdquo 等各种概念纷纷绽放,以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基础,&ldquo 大数据&rdquo 、&ldquo 云计算&rdquo 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启了工业网络时代。但是由于科学仪器产品的高技术含量、个性化需求等特点,整体而言,科学仪器制造很难应用现代化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在不远的将来,科学仪器企业、尤其是中国科学仪器企业亟需关注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现有生产模式与大规模、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实现为用户提供&ldquo 满意产品&rdquo 的目标。   为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制造水平提升,ACCSI2015特别开设&ldquo 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rdquo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原点,去追寻科学仪器制造企业未来的制造之路。诚邀仪器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和所属制造厂的厂长等企业高管出席。   一、日程安排   2015年4月22日13:30-16:30 北京京仪大酒店二楼会场 时间 主要内容 09:00-12:00 年会上午报告 12:00-13:30 自助午餐 13:30-16:30 报 告:生产过程信息化: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 报告人:陶铮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工程师 报告:科学仪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案 报告人:李海峰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制造型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报告人:刘改英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总监 报告:数字化车间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报告人:周晓蓉 川北真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部总监   ※最终日程安排以实时更新为准   二、报名注册 网上注册(年会网址: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报名流程:网上报名&mdash &mdash 审核&mdash &mdash 缴费&mdash &mdash 参会 会务费 优惠 参会权益 2000元/人 四家主办方的会员单位2015年4月1日前报名并缴费,可以享受特别优惠价格1200元/人。 1、全套会议资料一套 2、自助午餐券一张 3、颁奖盛典入场券一张 4、《2014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一份   三、联系方式   电话:4000074077 传真:010-82051730   会议赞助:010-51654077-8023 齐先生   报名参会:010-51654077-8055 杜女士   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30 魏先生   Email:accsi@instrument.com.cn   2015(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2015年3月
  •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招揽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行业人才
    “建好大楼、引好人才、做好项目,为重庆经济、两江新区和三峡库区发展作出贡献。”这是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11月28日举行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奠基仪式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希望。   选址两江新区建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标志着两江新区按照中央要求,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研创新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的全面提速,也是落实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创新中心国家战略定位的重要步骤。   全方位多点出击 不拘一格揽人才   重庆研究院自今年6月挂牌以来,始终将全方位的人才引进当做核心工作来抓,不仅通过国家、中科院、重庆市相关人才政策招贤纳才,还开展研究生挂靠代招工作,同时招收重点区域、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人才,大量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初见成效。   ——利用“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西部之光”等政策,抓紧引进重点领域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目前到位各类科研及管理人员百余人。   ——与中科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签订挂靠代招协议,编制完成2012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汇总用人需求,已经或即将在重庆、成都、武汉、南京、天津、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全面有序开展校园宣讲会活动,广纳优秀毕业生。   ——注重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吸纳,7月至今参加了5场在北京、成都等地举办的海归人才招聘会,9月组织专家赴美参加“2011首届美国名校巡回招聘会”,期间共访问了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共约谈150多人次,与30多人达成初步意向,10多人将于近期来重庆研究院工作,年底将到位研究员20名,副研究员30名,具有良好海外背景的人员35名。   三方共建研究院 重大需求望人才   据了解,投资总额150亿元的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总规模15平方公里。作为其中的顶级科研机构,重庆研究院由中科院、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共建。在奠基仪式上,三方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筹)协议》。   根据协议,研究院将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科技布局,以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化为方向,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重庆创新发展能力,国务院三峡办则重点支持三峡生态环境工程研究所建设与发展。   据预测,在中科院建设及建成后,以上专业领域及相关人才将成为重要需求。
  • 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中药制造测量学支撑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品研发,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更要牢牢把握四个面向发展方向和机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可以说中医药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从中国首部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系列引导性法规政策文件发布。尤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指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议题之一。中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中药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将测量技术与中药制造相结合的中药制造测量学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中药智能制造基础。中药制造测量学是中药学科坚持“四个面向”认识论的提高,是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学科交叉融合。中药制造测量学源于学科交叉、方法集成、装备研制及信号关联。中药制造测量学旨在发展中药制造相关的测量策略、原理、方法与技术,研制各类仪器、装置及相关软件,以精准获取中药物质组成、分布、结构与性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是中药制造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重要保障。在中药制造测量学领域,吴志生研究员及团队的探索经历了从将以近红外为示范的测量技术应用于中药制造领域的“盲区”,到现如今在中药制造智能化应用的蓬勃发展。十几年来,吴志生研究员从中国制造相关战略内容要求出发,传承创新岐黄学者乔延江教授学术思想。中药制造测量科学的学术思想及理论初具雏形。2018以来,吴志生研究员先后分别受邀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暨南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清华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和山东药学科学院等高校院所进行中药制造测量领域相关的学术报告。其中:2018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哈尔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与药物代谢峰会中,吴志生研究员作了《中药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信息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同年吴志生研究员于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作了《中药智能制药技术与实践》学术报告,提出以朝向智能制药的中药测量学为主线,就中药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与转化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2018年两场沙龙学术会议中,由《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主办、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医药青年学者沙龙,吴志生研究员作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可靠性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中医药青年学者沙龙,吴志生研究员作了《朝向智能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学术报告;分别从理论到不同剂型的案例运用介绍,总结和探讨了中药制造测控理论的应用前景。2019年,受邀于由重庆医科大学承办的院士专家科协年会,吴志生研究员在《朝向智能制造的中药测量学》报告中指出中药制造业提质增效是医药制造业的重点内容,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制造是中药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朝向智能制药的测量学已成为国际医药制造的核心技术,并详细介绍了中药测量学的最新进展和产业应用。同年2019年受邀陕西中医药大学三秦医药大讲堂,作了《朝向智能制造的中药测量学》的学术报告,进一步详细介绍了中药智能制造有关研究进展。2020年,受邀于山东大学博士论坛,吴志生研究员在趵突泉校区作了《朝向智能的中药制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从名方先进工艺与质量源于设计、名方制造质量属性辨识与确证以及名方物料整体质量属性表征与标准化等领域切入,介绍了中药制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同年做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卓越讲坛,分享了题为《朝向智能的中药制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报告,对中药制造业与高质量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药制药工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政策建议等内容。2021年,吴志生研究员受邀于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中药制造测量科学的思考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着中药分析学与中药制造测量学、中药制造工程思考与政策建议、中药制造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中药制造测控理论与技术实践四个方面展开,阐释了中药制造测量科学的思考与实践。经过总结凝练,吴志生研究员提出了中药制造测量学这一交叉学科,旨在发展中药制造相关的测量策略、原理、方法与技术,研制各类仪器、装置及相关软件,以精准获取中药制造物质组成、分布、结构与性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中药制造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提供支撑。《中药制造测量学》专著经过2年写作,最终在2020年9月形成本书初稿,后续反复修改完善,经过三审三校,8次校稿,最终于2022年1月完成全书定稿以及出版。该著作介绍了:中药制造工程测量科学概论,以近红外为示范的中药制造工程测量学,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测量仪器,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测量装备集成平台,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建模,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光谱解析,中药制造近红外方法可靠性,并在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介绍的基础上,提供了中药制造提取、水解和浓缩等10个单元的近红外测量控制应用案例,通过案例展示了中药制造测量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著作理论联系实际、案例丰富,为读者全面阐述了中药制造测量学的核心思想、理论与关键技术。2022年新年伊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适应国际计量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制造测量领域相关著作出版,团队将以《中药制造测量学》为起点,启动了中药智能制造系列图书计划,为中药学及智能制造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主干教材或工具书。 吴志生供稿吴志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与新药创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学术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药智能制造与全程质量控制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秘书长。致力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药智能制造与名方新药创制研究。
  • 第八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学术会议举办
    由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和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等承办的第八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学术会议(ISPEMI 2012)近日在成都举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主题为“量子计量、极端测量、创新仪器技术与精密工程”,大会荣誉主席、中科院成都光电所姜文汉院士,四川大学高洁院士,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精密工程部首席科学家阿哈默德阿布扎伊教授以及大会合作主席牛津大学托尼威尔森院士等出席会议。共有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7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特邀报告。会议研讨内容涉及仪器理论与方法学、新原理仪器与系统、超精密传感技术、先进光学加工与测量技术、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与仪器技术、激光测量与仪器技术和光电仪器技术等前沿方向和仪器学科领域重大热点问题。   会议共组织了16个分会、口头报告 91篇、专题邀请报告26篇、张贴报告131篇。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340余篇,收录论文230篇。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作为本系列会议的协办单位,论文全部收入SPIE出版的论文集,并由EI全部收录。
  • 快讯:多家科学仪器公司投身生物制造产业
    近日,在“生物经济50人(青岛)论坛暨青岛企业家新质绘(生物经济绘)”上,经深圳华谷生物经济研究院倡议,华大集团、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招商创科、青岛啤酒、大北农、利安隆、海尔生物、微康益生菌、博日科技等含科学仪器厂商在内的多家生物领域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了生物制造产业联盟。该联盟旨在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生物制造产业链条,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机制,塑造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将为我国生物制造的发展汇聚强大的力量,推动产业的快速成长和创新突破。科学仪器厂商的加入将为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将与生物企业一起共同探索生物制造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创新,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会议通知!生物制造产业是利用生物体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有望在本世纪末占全球制造业1/3以上的产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已有134个现代微生物制造的工业化案例,其主要发酵产品产值约为140多亿美元,预计2029年全球微生物发酵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8354.2亿美元,在药物、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及时了解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前沿学术、技术进展,及在生物制造产业中的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28日举办“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前沿技术及应用”网络主题研讨会,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报告。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bialfermentation240628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 材料试验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暨2017年中国试验机与工程试验发展论坛 通知(第二轮)
    随着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规划等产业政策的实施,试验技术与试验设备以其在新材料研制、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助推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国际前沿学术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搭建产、学、研交流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协作共赢,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分会和吉林大学承办的“材料试验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暨2017年中国试验机与工程试验发展论坛”将于2017年8月2日-4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同期还将召开试验机分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工程与试验》编委换届会议。欢迎各科研院所、大专院大专院校、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会、踊跃投稿。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论坛主题: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时间:2017年8月2日-4日论坛地点:吉林省延吉市论坛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分会 吉林大学 协办单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工程与测试专业委员会 《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主 席:方岱宁 院士 执行 主席:赵宏伟 教授、马敬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秘书 长 :张金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论坛特邀嘉宾和讲座专家:1、日本千叶大学机械工学科 武居昌宏 教授(Prof.Masahiro TAKEI) 2、韩国成均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宋成镇 教授(Prof.Sung-Jin Song)3、韩国成均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石昌成 教授(Prof.Chang-Sung Seok)4、韩国成均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李永吉 教授(Prof.Young-Ze Lee)5、韩国成均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金文起 教授(prof.Moon-Ki Kim)6、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宏伟 教授/院长7、西南交通大学 蔡力勋 教授8、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研究院 李荣峰 教授级高工/首席工程师9、同济大学 张子新 教授10、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虞伟良 高级工程师论坛参会人员范围:国内外资深专家、大专院校相关领域学者、各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计量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生产配套企业相关负责人、行业媒体相关负责人、大专院校学生及对试验机与试验技术领域和本次论坛感兴趣的相关人员。 会议注册须知:1、会议日程 2017年8月2日 会议报到 2017年8月3日 试验机分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工程与试验》编委会换届会议。 2017年8月4日 材料试验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暨2017年中国试验机与工程试验发展论坛 2、会议地点 延边国际饭店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友谊路118号 电话:0433-25408203、会议注册(1)论坛注册截止时间2017年6月25日(2)注册费: 注册作者参会500元/人;普通参会人员800元/人 注:(注册费包含会议资料费和会议期间的餐费,不含交通费和住宿费)(3)注册费缴费只能为报道现场现金缴费,不提供刷卡服务。(4)本次会议不提供接站服务,请参会代表自行前往酒店注册报到。4、会议住宿 酒店名称地址参考价格酒店电话距离延边国际饭店延吉市友谊路118号480元/间(大床或双床含早)0433-2540820会议地点肯塔基商务酒店延吉市解放路凯尔玛超市13层298元/间(大床或双床含早)0433-2352998距离800米预计步行10分钟 酒店住宿:以上酒店为大会考察的离会场较近的酒店。会议期间正值延吉旅游旺季房间紧张,建议需要住宿的代表务必于6月25日前将回执发送至会议组委会(组委会根据回执情况预定酒店),6月25日之后还未预定酒店的代表请自行安排您的住宿,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会务组联系人及方式: 会议组委会电话:0431-87963568 会议组委会邮箱:sactc122@126.com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分会 联系人: 杨正旺 15764304171 金祥彬 13604366632
  • 第六届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由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全国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学术研讨会(ISPEMI 2010)于8月8日-8月1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37篇,收录论文266篇。到会代表约260人,其中境外代表约60人。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主席兼程序委员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谭久彬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德国联邦物理研究院(PTB)首席科学家、精密工程部部长海尔德布斯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副校长、著名多维光存储技术专家顾敏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超分辨光学技术专家张翔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著名大型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与测量专家詹姆斯伯格教授,日本东北大学超精密加工与测量专家高伟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著名衍射光学专家亚历山大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著名共焦显微技术专家蒂姆活森教授和国防科技大学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测量技术专家李圣怡教授8位世界知名学者到会作特邀报告。   会议研讨内容涉及仪器科学理论与方法、仪器与系统、超精密传感技术、先进光学加工与测量技术、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与仪器、激光测量技术与仪器和光电仪器技术等前沿方向和仪器学科领域重大热点问题。会议共组织了16个分会,口头报告 84篇,其中专题邀请报告21篇,张贴报告182篇。我校金鹏教授主持了微纳米技术与测量分会,并作了“微光学元件纳米压印加工”专题邀请报告。   据了解,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学术研讨会是在ISIST(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和ISPMM(国际机械工程精密测量学术研讨会)两个系列国际会议的基础上,为规范会议管理和更有力地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水平推向新高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建议下合并产生的。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将成为本系列会议的协办单位,论文全部收入SPIE出版的论文集,并由EI和ISTP全部收录。
  • 明日开播!首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日程公布
    精密测量与装备制造业水平紧密相关,没有精密测量,就没有高端装备制造。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跨越的关键是提升制造质量,而提升制造质量的关键则是提高精密测量能力。在当代科技和工业领域,高水平的精密测量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和整体工业领先程度的重要指标,更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密测量仪器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0月20-21日举办首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分享精彩报告,为相关从业人员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精密测量技术及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点击图片直达会议页面一、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协办单位:上海大学二、会议日程2022年10月20-21日:首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职称10月20日上午09:30-10:00工业视觉技术进展及装备应用邾继贵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及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10:00-10:30视觉在线测量与检测技术卢荣胜合肥工业大学教授10:30-11:00双折射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全链条技术张书练清华大学教授11:00-11:30超精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进展与挑战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10月20日下午14:00-14:3020年来齿轮测量技术的发展石照耀北京工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30-15:00基于波长移相技术的光学平行平板轮廓和厚度信息测量技术于瀛洁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15:30-16:00激光跟踪仪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主任/研究员16:00-16:30面向智能制造的全过程、全样本、全场景测量李明上海大学教授10月21日上午09:30-10:00工业摄影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郑顺义武汉大学教授10:00-10:30装备空间运动误差被动跟踪测量方法与仪器娄志峰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10:30-11:00差分珐珀激光干涉微位移计量及应用研究崔建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副研究员11:00-11:30面向先进制造过程的在线计量技术研究赵子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三、报告嘉宾 (按报告时间排序)四、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页面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recisionmes20221020/扫码报名抢位2、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联系人:牛编辑(手机号:13520558237 邮箱:niuyw@instrument.com.cn)。
  • 第九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召开
    蒋华良院士作报告大会会场 为期3天的第九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5月17日在太原理工大学召开,400多位国内外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院士作了题为《原创药物研发新策略与新技术》的首场学术报告。开幕式由太原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宝俊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徐筱杰教授致开幕词,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吕永康教授代表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院士致欢迎词。 据悉,本次大会由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大会邀请了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法国达索公司、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内外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作专题报告,探讨如何利用分子模拟技术、量子化学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推动化工、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制药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据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凌霄介绍,这次会议的目标,一是推动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技术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应用;二是通过云平台和云计算提升科学实验数字化采集的应用体验,帮助研究人员加速研发,得到更多一流研究成果。 太原理工大学拥有教育部和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化学计算与分子模拟技术应用于煤科学和煤化工研究方面,实力较强,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该校王宝俊教授告诉记者,这次会议也为省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对山西相关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有建设性积极作用。 本届会议六个分会,涵盖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两大领域,大会特设了企业分会,为产学研提供对接平台,来自中国石化、比亚迪、中船重工和罗氏制药的企业代表参与了交流。为解决煤化工产业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大会还特设煤科学与技术专场分会,就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模拟在煤科学和煤化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来源:科学网
  • 内蒙古新批建设3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化学、材料、制造、环境、信息领域)
    2024年6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发布公告,拟在化学、材料、制造、环境、信息5个领域布局建设3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成熟一批,优化一批”的方式,分批完成数理、化学、天文与空间、地球科学、环境、生物、医药、农牧业、信息、材料、制造、工程、能源等领域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撤销及新建等方式,分批次、分领域开展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此前已完成农牧业、能源领域重组(点击此处,查看详情)。《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内科发〔2022〕34号)要求,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需具有具有高水平的学科或行业带头人,固定人员在25人以上;具备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备良好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科研仪器总值在1000万元以上。 附:拟支持建设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名单(化学、材料、制造、环境、信息领域)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化学领域1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内蒙古自治区低碳催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3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化学与电池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4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化工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5内蒙古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材料领域1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催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2内蒙古自治区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3内蒙古自治区空天特种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内蒙合成化工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4内蒙古自治区稀土钢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科学技术局5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与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6内蒙古自治区沙生灌木资源纤维化和能源化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7内蒙古自治区核燃料元件重点实验室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包头市科学技术局8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9内蒙古自治区煤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10内蒙古自治区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重点实验室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科学技术局11内蒙古自治区材料智能自动化研发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深原科创研发有限公司包头市科学技术局制造领域1内蒙古自治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2内蒙古自治区航天复合材料先进制造企业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3内蒙古自治区机电系统智能诊断与控制 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4内蒙古自治区大尺度高强合金极端挤压制造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市科学技术局环境领域1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水文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2内蒙古自治区草种质创新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3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4内蒙古自治区污染控制与低碳资源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5内蒙古自治区风沙物理与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6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和冶金固废资源化绿色化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科学技术局信息领域1内蒙古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2内蒙古自治区北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3内蒙古自治区多语种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4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大数据智能技术研究与安全应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6内蒙古自治区智慧通信感知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
  •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关于发布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22〕4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年10月11日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尽快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航空发动机长期服役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载等条件下,其关键零部件材料制备与加工制造工艺复杂,发动机服役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的基础科学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本重大研究计划聚焦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故障诊断三方面瓶颈问题的科学基础,强化需求目标导向和成果应用衔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思路与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等研究前沿,通过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开展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聚集和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发动机相关基础研究队伍。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性能优化与长寿命使役稳定性。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成分设计与相结构优化、服役条件下组织结构演化与高温性能的关系;制备及服役条件下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结构缺陷的产生、跨尺度表征与调控;航空发动机新型高温材料的探索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制造形性协同控制机理。  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成形机理与精度控制原理;特种/复合能场对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作用机理;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表面状态演化及调控机制。  (三)航空发动机状态信息感知与智能诊断预测原理。  航空发动机信息感知与监测的理论和方法;面向航空发动机故障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与大数据信息融合方法;航空发动机容错控制理论与状态少测点诊断预测方法。  三、2022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聚焦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核心科学问题,在本重大研究计划前期执行的基础上,2022年以集成项目的形式对以下研究内容进行资助:  针对未来航空发动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高温构件,开展材料-制造-缺陷评价等相关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集成研究。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申请书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项目指南要求。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按照如下原则遴选项目:  (一)鼓励开展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前沿领域探索性研究,优先支持原创性研究。  (二)鼓励与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或研究院所联合开展研究;集成项目必须要与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或研究院所联合申报。  (三)鼓励开展材料学、机械工程、力学、信息科学、数学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四)对不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与航空发动机材料、制造与诊断结合不紧密的项目不予受理。  五、2022年度资助计划  2022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  六、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2年11月14日-11月18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本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在分析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创新思路,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集成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2年11月18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1月19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四)咨询方式。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五处  联系电话:010-62328301
  • 上海交大与GE中国研发中心合作成立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
    校企强强联手,全方位展开先进制造领域的研发合作   开放式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助推“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智造”   2012年9月24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与GE中国研发中心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共建联合实验室的签约仪式。未来五年,双方将投入资金和智力,并利用已有的架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将通过实验室平台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的合作研究。   根据协议,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与GE 中国研发中心将就智能制造系统、特种加工技术、激光增材制造和塑性成型制造技术这四个主要领域展开合作研究,这些前沿技术有望应用于能源机械、医疗设备等制造业。这正好顺应了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进入传统产业,全球制造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而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此次上海交大与GE中国研发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创新为纽带,实现产学研三方联动,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   签约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强调:“中国需要在制造业领域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帮助‘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智造’,我们非常高兴与GE中国研发中心进行先进制造领域的科研合作。”密西根学院副院长黄佩森谈到,“密西根学院作为培养国际性创新型、领袖型人才的特区,着力于学院的创新和科研力量,希望能在更多的领域与GE建立长期合作。”   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博士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携手上海交大共建联合实验室是GE在中国开展开放式创新又一重大举措。希望通过双方的强强合作,共同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GE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拥有四个先进制造领域的实验室,在特种制造、激光增材制造、光电材料、光学检测, 机器人焊接, 自动化技术等众多领域拥有一批从事前沿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GE 多个业务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次共建联合实验室是GE和上海交大开展战略合作的重要一环,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交换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多年来,GE与上海交大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2年,GE与上海交大举办了校园开放日、未来女性菁英大赛、GE基金会科技创新大赛、就业辅导、志愿者活动、逆向导师等一系列活动。
  • 回放视频|首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2年10月20-21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首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与上海大学的指导与支持,特邀12位行业资深专家分享精彩报告,共吸引来自航空航天、汽车、3C、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的近1000位代表报名参会。没有精密测量,就没有高端装备制造。在当代科技和工业领域,高水平的精密测量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和整体工业领先程度的重要指标,更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会议围绕机器视觉测量、激光精密测量、工业摄影测量、齿轮测量等技术发展与应用进展展开交流与探讨,瞄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精密测量需求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旨在推动我国精密测量技术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内容干货满满,参会各方好评如潮。应广大用户要求,会议主办方经征得报告嘉宾同意,特剪辑整理会议视频回放特辑,供从业人员观看学习。(部分报告内容不便回放,敬请谅解!)首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回放链接10月20日上午工业视觉技术进展及装备应用邾继贵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及光电子工程学院 院长观看回放视觉在线测量与检测技术卢荣胜合肥工业大学 教授观看回放双折射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全链条技术张书练清华大学 教授观看回放超精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进展与挑战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聘教授不回放10月20日下午20年来齿轮测量技术的发展石照耀北京工业大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观看回放基于波长移相技术的光学平行平板轮廓和厚度信息测量技术于瀛洁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院长不回放激光跟踪仪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观看回放面向智能制造的全过程、全样本、全场景测量李明上海大学 教授观看回放10月21日上午工业摄影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郑顺义武汉大学 教授观看回放装备空间运动误差被动跟踪测量方法与仪器娄志峰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观看回放差分珐珀激光干涉微位移计量及应用研究崔建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课题组长/副研究员不回放面向先进制造过程的在线计量技术研究赵子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观看回放
  • AMS在美升空 国际空间站有了“山大制造”
    发射现场    美国东部时间5月16日上午8时56分(北京时间5月16日晚上8时56分),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 KSC)升空,进入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标志着粒子太空探测新时代的开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未来20年,AMS将作为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被世界所瞩目。而记者了解到,AMS能够顺利升空,山东大学做出巨大贡献。 程林教授讲解AMS大事记   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国际重大科学工程AMS中担任热系统首席科学家,解决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带电磁铁太空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科学实验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AMS项目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工程之一,其物理学使命是在太空中探索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科学研究。AMS汇集了美国、中国、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600位科学家共同工作,历时近20年,耗资21亿美元。 AMS系统 山东大学AMS实验室   山东大学于2004年加入AMS项目组,设计,程林教授担任AMS热系统的首席科学家。AMS热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全面负责其热系统的研究与的系统,涉及热能工程、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等多个相关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和先例可以借鉴。在太空,90分钟内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和零上60摄氏度之间循环变化的事实则更加剧了热系统研究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AMS各探测器及电子设备的热控制要求极其苛刻,各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变化必须维持在1摄氏度范围内。在此情况下,要实现AMS在国际空间站上科学目标,热系统研制的水平及质量直接决定着AMS的工作状态、运行寿命及实验可靠性。   山东大学先后有30余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长期在欧洲核子中心工作,作为第一责任人与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美国宇航局等不同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家一起,对AMS在各个季节的温度、运行方式,以及空间站的方位,做了全部的热模型和热模拟,提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散热元件,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设计了AMS在国际空间站环境下运行的热控制系统。整体设计通过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严格评估与实验。随着AMS的升空,山东大学研究设计的AMS热系统也将成为国际空间站上中国制造的唯一大型组件。   山东大学AMS团队在AMS项目所有参与机构中第一个完成任务,不仅得到了丁肇中教授和美国宇航局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访问的吴邦国、陈至立、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赞赏。   丁肇中教授在致教育部的函中写到:“1976年以来,先后有数百位中国科学家和我一起工作,程林教授是最优秀的”;在致山东省科技厅的项目鉴定意见中提到:“您将会高兴地获知整个项目组对山东大学工作最高程度的认可。事实上,正是山东大学的工作让这个实验真正成为可能。”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   2010年7月,在日内瓦参加世界议长大会的吴邦国委员长一行专程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观正在这里建设的AMS。程林教授在AMS组装现场向吴邦国委员长汇报了山东大学负责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参与AMS项目中所产生的若干独有技术和创新之处,并向吴邦国委员长汇报了徐显明校长与丁肇中教授就山东大学继续进行AMS项目后续工作的一些具体事项达成的共识。吴邦国委员长在听取了程林教授的汇报之后说:“山东大学的工作非常了不起,非常了不起!”   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山东大学AMS实验室时说,“看了实验室以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和国际科学前沿接轨,做出了非常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国家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在科学进步方面,我们应该在国际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你们的实验室做到了这一点。”
  • “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近日,科技部对2006、2007年组建的工程中心开展验收工作,经过专家现场检查评估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委员会综合评议,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该中心攻克了光栅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完成了5套光栅设计软件的开发、5台(套)光栅测试设备或系统研制开发及30多种母版光栅的研制,建立了光栅分光系统的数值仿真平台和虚拟光谱仪器库等。中心研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技术装备、分析测试平台等工程化条件良好,工程化研究开发体系完整,已形成了很强的技术成果工程化能力,建立了较好的人才流动及对外开放合作机制,以及合理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 专业仪器+先进信息技术,携手实现“中国制造2025”!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的。 奥林巴斯的产品不仅体现了专业性和高效性,更是体现了很强的信息化水平。它们不仅在各专业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奥林巴斯近期发布的奥林巴斯科学云(Olympus Scientific Cloud,简称 OSC)3.0 版本,带来了更加简洁易用的UI、全新应用商城、仪器集、个人管理工具以及云数据存储功能,这些全新的强大工具,将使工业检测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易如反掌,让用户在检测和分析应用中,从容施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 的威力。 奥林巴斯OSC3.0,是面向所有互联奥林巴斯工业设备的单源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持续增强的全面解决方案。奥林巴斯无线设备用户(包括 Vanta™ XRF 分析仪、EPOCH™ 6LT 探伤仪以及配有 38-Link™ 适配器的 38DL PLUS™ 测厚仪)均可免费注册OSC帐户,并可获得扩展10GB存储(每租户)、无线软件更新、手册和检验证书云访问、用户注册、角色管理等免费仪器功能。 同时,在OSC 3.0平台,用户还可以浏览免费和付费应用,全新应用软件让以往一些特别令人头疼的问题得到轻松解决。首款全新应用 Inspection Project Manager (简称IPM) 伴随OSC 3.0一起发布,该应用有助于简化测厚仪腐蚀检测流程,让数据管理工作变得快速和高效。配有38-Link™ 适配器的 38DL PLUS™ 测厚仪 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是全世界的科技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关键的一环。奥林巴斯OSC 3.0可为管理员提供一个中心位置,远程控制与其云租户相关的用户和设备。比如控制用户的权限和角色,添加或删除成员,并管理和订阅相关数据,做到随时随地掌控全局。在设备方面,用户可在其租户中添加新设备,查看之前注册的仪器,还可以查看和下载与每个仪器相关的关键文档,例如检验证书和用户手册等等。 光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没有专业高效的产品肯定是不行的!只有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奥林巴斯EPOCH™ 6LT 探伤仪 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EPOCH 6LT探伤仪是一款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坚固耐用的仪器,不仅可使操作人员得心应手地进行操作,还可以正常运行更长的时间。 仪器仅重890克,其重量的分配根据抓握方向决定,单手操作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手腕的疲劳。飞梭旋钮和简单的按钮设计,使得仪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即使操作人员带着手套。设计符合IP65/IP67评级标准,且通过了坠落测试。清晰明亮的屏幕使用户在多数光线条件下都可以清楚地观看A扫描。 38DL PLUS超声测厚仪 未来,奥林巴斯将继续秉承“实现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为现代工业生产、运行筑起安全堡垒,为中国工业科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企业力量。
  •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将带动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共计192个发展试点,涉及面向供应链管控与服务的新型能力建设、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的新型能力建设、面向现代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的新型能力建设、面向数字孪生的数据管理能力建设等细分领域。。实际上,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备受青睐,更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而国务院也要求对其加大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力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更是推动了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兴起和发展。2020年1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上,王志军表示,要提升传统产业链中锻造长板,加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同时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和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推动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将带动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将带动新型产线建设,相关仪器市场将爆发推动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十分被看好。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制造产业,各地掀起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热潮。然而,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智能制造产业园顺势成建设热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在建或者已经建成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数量达到158个。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数量分布超三成。2020年,“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新基建本质上是融合了信息技术及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分为信息、创新、融合三类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各行业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在此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先进制造业也成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不仅能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将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效益,还能有效带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相关产业快速增长。智能制造的实现离不开智能装备,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中国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产线建设热潮来临,相关仪器设备市场将爆发。目前,国内仪器仪表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外资品牌占据着国内实验室检测仪器的大部分席位。2019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重大工程、成套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诸多领域对仪器仪表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智能化设备的开发大大拓展了仪器仪表设备应用深度与广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对仪器研发提出了新要求智能制造引领仪器仪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化已成为仪器仪表的必经之路。未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需要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同时,相关企业也需要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多用热值测定仪、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芯片,色谱、光谱、多用热值测定仪、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对仪器研发提出了新要求。仪器生产企业也要实现智能制造除了传统制造业外,仪器生产厂商也需要实现智能制造。仪器制造基本呈现出单一产品小批次、小批量、多种型号的定制化生产特点,同时对精度具有很高的要求。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用于仪器制造则成本高昂,且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定制化需求。而智能制造更吻合仪器制造的生产特点。目前智能制造在传统制造业中已经实现了小批次、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模式。以犀牛工厂为例,根据犀牛智造的官方宣传,犀牛制作可以实现100件起订,最快7天交付成品,这对于中小品牌商的生产痛点,无疑是个利好。传统的制造工厂,一般5000件、上万件起订,不同的起订额度对应着不同的产品单价,中小品牌商一般处于风险考虑和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敢大批量订购。随着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的推进,仪器制造业通过与智能制造的深度绑定,将能更好的降本增效,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缩短产品生长周期和提高市场应对效率,同时生产线式的制造方式能使得生产精度更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