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

仪器信息网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专题为您整合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话题讨论。

亚洲食品加工与包装食品安全服务展相关的资讯

  • 2015博鳌亚洲食品安全分论坛“食品安全 国际共治”
    3月27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ldquo 食品安全国际共治&rdquo 分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达能集团董事长弗兰克· 里布(Franck Riboud)、美国嘉吉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康保罗(Paul Conway)等嘉宾出席。 &ldquo 食品安全 国际共治&rdquo 博鳌亚洲食品安全分论坛现场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ldquo 食品安全,国际共治&rdquo 分论坛上谈及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支树平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有三个变化值得关注。   一 全球食品贸易迅猛增长,2004年到2013年,全球食品贸易额从1.3万亿吨增加到3万亿吨,增加了131%,从中国来看,这十年间食品贸易额从514亿吨增加到1850多亿吨,增长了260%多,增速正好是全球贸易量增速的两倍。   二 全球食品的供应链更加复杂多样。因为贸易自由化,原料的供应已经从本地化为主转向全球化为主。这种供应链的复杂化,也给我们食品安全的保障带来了压力,而且也确实增加了难度。   三 现在全球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加突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全球经济在放缓,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质量管理上的成本投入在减少。现在世界上知名的食品企业,或者以食品著称的国家和地区,有时也爆发出一些食品安全丑闻。随着诸如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和电子商务新型业态的出现,食品安全遇到了新的挑战,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可以说更加艰巨。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公众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在博鳌亚洲食品安全分论坛上,有很多百姓代表参加,可以看出人们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很重要的手段是食品检测。近几年,我国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在各地建设了很多食品检测检疫中心和实验室,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201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的整合和标准体系建设,为国民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广州亚运会建立食品溯源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如果亚运会期间发现了问题食品,在现场第一时间进行快速检测的同时,更可迅速追溯查明食品的来源……这些高科技的先进管理办法让每一件亚运会的食品犹如装上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入市食品“来有影、去留踪、可追溯、促规范”,全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据初步统计本届亚运会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过万运动员参赛,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广州市在近年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成系统的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广州市专门成立了亚运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行政主管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责任层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形成了多项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这些经验做法对于全国日常保障食品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从2007年开始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将全市市场流通的食品信息、生产商、零售商等相关信息集中在一起,至今已保存更新各类食品经营主体录入的电子台账数据430万条,涉及包装食品数量10万余种。   这相当于给每件食品装上了GPS。执法人员可通过现场读取食品生产企业名称等条码信息,跟数据库信息进行初步比对,追溯食品来源,一旦发现问题,可通过系统对问题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各单位发布预警通知。这就实现了食品去向清、经营品种清、索证索票清,入市食品“来有影、去留踪、可追溯、促规范”。   据广州相关部门介绍,为实现对食品业主的动态巡查监管,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企业注册登记相关信息生成二维条码,打印在营业执照的特定区域。段管员巡查时进行扫描二维码就可读取信息,实时录入巡查结果,并可自动识别信息真伪,这种做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动态巡查的力度。目前,广州市共划分了1083个责任片区、配置1183名段管员,基本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法制化的网格化服务监管体系。   为及时发现问题食品,广州形成了委托送检、快速检测、企业自检、市民监督相结合的多维度检测体系。该市95.7%的农贸市场和104家超市在亚运前期都已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室和食品自检制度 设立了1548个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站,能将消费者反映的食品质量问题及时反馈 借助13台食品安全监测车和161个食品安全监测箱快速检测排查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常规监测,及时进行信息归集、分析评估和风险控制。   据介绍,整个亚运食品物流配送涉及广州10区2市以及3个协办城市的53个竞赛场馆、19个独立训练场馆、基地以及众多非竞赛场馆。从配送的规模看,仅亚运城板块预计赛时食品原材料总重量就约需5300吨,场馆板块约需3916.1吨,数量规模十分巨大。为此,广州市专门制订了《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并通过采取驻点、定员、定岗的监管措施,派出350名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场超市、物流配送企业、竞赛场馆及运动员酒店等场所,对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控。   截至目前,广州市流通环节亚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展良好,涉及赛区内外的51家批发市场、697家农贸市场、977家商场、超市以及40051间食杂店已全部建立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
  • Labthink出席2017亚洲食品饮料峰会
    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三届亚洲食品饮料峰会于印尼雅加达盛大举行。200余位来自东南亚食品和饮料生产商的重要决策人、上下游行业技术工程师,以及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探讨食品配料、添加剂、功能性食品饮料、包装、食品加工、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技术。  Labthink发表了题为《Flexible Packaging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Food Industry》的主题演讲,指出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将成为现今乃至未来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一环,要求包装材料既能起到对食品的保护作用,又不能对食品卫生产生影响。而随着高阻隔材料、耐高温蒸煮材料、热收缩包装材料等功能性包装材料的兴起,材料的阻隔性能与食品贮藏要求不匹配、材料机械强度不达标、溶剂残留和总迁移量超标等问题,正日益成为食品及相关企业包装质量控制的焦点。  会议间歇,Labthink 展出了HST-H3热封试验仪、LSSD-01泄漏与密封强度测试仪、MXD-02摩擦系数仪等包装性能测试仪器,吸引了现场观众的注目。这些技术将在提高包装质量,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Labthink兰光,致力于通过包装检测技术提升和尖端检测仪器研发帮助客户应对包装难题,助力包装相关产业的品质安全。
  • 从新食品安全法解析包装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质控手段
    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公众无法回避的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长期问题,2015年政府重磅出击,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执行。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设立了最为严格的管理流程、追溯机制和惩处制度,强化了包括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在内的企业主体的安全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力度。  纵观食品生产环节,包装是食品与外界的唯一屏障,也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若其质量存在问题,食品安全更沦为一纸空谈,可见,包装对食品安全的作用不可小觑。细读食品安全法,其中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第四十六条“从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保证生产的食品复合食品安全标准”皆从食品包装的角度提出了质控要求。现就其影响及其质量控制手段进行详细解析。  食品品种日益丰富,相应的食品包装材质不一,如塑料薄膜、塑料复合薄膜、纸塑复合膜、共挤膜、镀铝膜、铝箔、铝箔复合膜等膜等,以及形态各异的包装容器,其中塑料包装材料占所有食品包装材质的90%以上,其材质、性能和工艺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基本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要求,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应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实施生产许可。安全法把规范重点集中在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方面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塑料、橡胶、纸、金属、涂料等食品接触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稀释剂等助剂,以适应各种包装需求。这些助剂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尤其是油脂类或酸性食物,分子通过材料迁移进入食品,影响食品的安全,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对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对塑料包装向食品中迁移物的量以及检测方法做了规定,如我国的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3-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4805-1994《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等。标准中,采用蒸发残渣这一指标来衡量包装材料浸出物的情况。  蒸发残渣是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接触水、酸性物质、酒精类、油脂类等食品时可能析出的化学物质量的指标,即蒸发残渣指标用来考核一定时间内包装中各类物质向食品迁移的总量,用mg/L表示。模拟物一般采用蒸馏水、4%乙酸、20%或65%乙醇和正己烷。相较于人工测试易出现的随机误差,建议采用仪器自动测试法,如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能减少了烘干、干燥、称重等试验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干预,且确保了试样重量测试过程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环境中,避免了试验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塑料复合包装材料使用的粘合剂和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方面,包材复合使用的粘合剂在高温时会发生裂解,生成有毒有害物质,另一方面,某些不良供应商会在胶黏剂中的溶剂中添加甲苯或二甲苯类类有害物质,增大了所包装食品的致癌危险。此外,当前国内包装印刷业采用的油墨以聚酯类树脂为主体结构,甲苯、丁酮为主溶剂,以溶剂挥发为干燥方式。由于胶黏剂和油墨中所含不等量的甲苯、丁酮、乙酯等溶剂挥发速度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各种溶剂残留量数值不一。于此同时,若溶剂对树脂分子溶解性较好,树脂分子对溶剂的释放性较差,同样会导致大量的溶剂残留。在此基础上,随着胶黏剂和墨层涂覆的厚度增加,溶剂残留量也会随之增加。当溶剂残留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同时向内和向外迁移,若进入包装内容物中就会对其造成污染,进而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国家对食品用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指标已经做出了严格要求:(1)残留总量,包括乙醇、丙酮、异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丁醇、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二甲苯等共11种。(2)苯类溶剂残留量,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3种。GB/T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式复合、挤出复合》要求残留总量≤5.0mg/m2,苯类溶剂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1 mg/m2。由于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一般产生于油墨、溶剂、粘合剂,与薄膜自身、生产工艺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很难全面的进行把控,因此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检测显得格外重要。相关企业可以利用包材检测专用的气象色谱仪进行日常检测,根据测试数据,相应调整生产原料和工艺,以减少溶剂超标的发生几率。  包装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及包装密封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包装材料是包装容器的基质,这些材料应用在食品类包装中需要在厚度、阻隔性、力学性能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特性。厚度,是所有性能中最基本的一项。保持包装材料的厚度均匀,除了可以帮助乳品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宜于控制包材各部分性能均匀。厚度的测试方法有多种,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多项标准规定,面接触式测厚为指定测厚方法。另外,包材的力学性能也是关系到食品包装承重和耐冲击重要性能的基本因素,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剥离力、撕裂性能等,其测试方法已有标准可依且相对成熟,将以将其纳入食品包材质控体系中进行日常监测。  阻隔性是指包装材料阻隔水汽、气体渗透的性能。众所周知,水和氧气是导致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包装材料作为食品与外界环境的隔离材料,其阻隔性要求非常高。由于此项检测需要极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日常检验多依靠实验室检测仪器进行测试,而后实验人员根据材料的阻隔差异指导不同类型的食品包材选购。水汽和氧气除了通过包装材料渗透进入外,包装泄露处也是其渗入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项内容,首先需要确认包装泄露部位的分布情况,建议采用负压法做密封试验,测试步骤可参照GB/15171《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其次,根据测试结果找出泄露多发部位,一般来说封口泄露较为常见。现代企业大多采用热封技术封口,热封时间、温度、压力是决定热封效果的三大技术指标。通过借助热封试验仪等相关检测仪器,在模拟生产线的环境下试验不同的技术参数,从而找到最优热封工艺,改进封口质量。  综上所述,包装材料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虽是潜在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版食品安全法的诞生,一方面预示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走向了新阶段,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包材质量管控逐渐步入一个更加严格的时代,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为亚洲食品生产商优化金属检测效果
    升级后的梅特勒-托利多 ASN 9000 提高了污染物检测效果、灵活性和生产线效率 2012 年 7 月 ,梅特勒托利多推出了新型 ASN 9000 金属检测机,采用梅特勒托利多 Profile 检测头技术。ASN 9000 系列结合了多种可调超高频率技术,提供最高水准的检测性能,确保所有类型产品都能获得最佳检测效果,包括高水分含量和金属薄膜包装产品。ASN 9000 符合全球食品安全倡议 (GFSI) 标准,包括英国零售商协会 (BRC)、国际食品标准 (IFS) 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FSSC) 22000,确保食品生产商满足甚至超过法规要求,降低产品召回风险,有助于产品出口。 为提高检测灵敏度,ASN 9000 采用强大的两级灵敏度增强软件算法。这一先进的系统将金属污染物产生的微小信号,从产品本身产生的信号中分离出来,并将这些微小信号放大到可以被检测到的程度。增强的放大率能够检测到所有类型的金属,包括干燥或高水分含量产品中的铁、非铁和不锈钢。通常,具有这些特性的产品会带来&ldquo 产品效应&rdquo ,因为它们对金属检测机灵敏度的影响与一片金属带来的影响相同。 ASN 9000 软件所具有的一次通过自动设置程序,能够在几秒钟内对产品完成编程。产品记忆功能最多可存储 100 种设置,确保处理多件产品的用户仅用一台金属检测机,就能够轻松检测整个产品系列。用户还可以对 ASN 9000 进行相应设置,在所有类型的金属中着重检测某一种金属。 梅特勒托利多销售经理 Jonathan Richards 解释说:&ldquo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亚洲的食品生产商在寻求更加灵活的生产线,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国际市场中与竞争对手一搏高下。ASN 9000 让我们的客户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无需牺牲产品检测精确度&rdquo 。 该系统的全彩触摸屏人机界面 (HMI) 菜单易于操作,拥有十二种语言,包括六种亚洲语言,减少了操作机器所需的培训量。 我们会为您的 ASN 9000 提供梅特勒托利多 800 系列和 1200 系列自动传送机系统。这些传送机采用不锈钢结构,包括平面式传送带和模块化传送带两种选择。传送带速度完全可调,并且可以通过 HMI 进行控制,简化了操作。无需工具,就可以将传送带取下清洗,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检测不同高度的产品。 ASN Profile 密封检测头能够达到 IP69K 高压清洗防护等级,能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卫生设计使产生积灰的可能降低,可以轻松快速地进行清洁。检测头紧凑的结构最大程度减少了 ASN 9000 系统的占地面积,易于安装并且节省生产线空间。 为支持尽职调查并自动保存记录,可以在 ASN 9000 上使用 USB 端口选件下载操作数据,同时,可以通过以太网,满足生产商将检测设备应用于更加复杂的工厂管理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诸多自动剔除选件可供选择,确保所有受到污染的产品都能从生产线中剔除,进一步提高效率。ASN 9000 系统适用于梅特勒托利多定制 IPac 安装和验证文档包,为符合食品安全法规需求进一步提供支持。 关于梅特勒-托利多 梅特勒托利多是食品和制药行业金属检测与 X 射线检测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金属检测机与 Garvens 自动检重秤及 CI-Vision 共同成立了梅特勒托利多的产品检测部门。 有关 ASN 9000 系统或者有关金属检测流程与技术方面的更多内容,请致电 4008-878-788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ad@mt.com 与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部门联系。 关于梅特勒托利多的一般信息,请访问:http://www.mt.com/pi
  • 广州狠抓源头检测全程监控确保亚运食品安全
    给食材量“体温”,为食品装上追踪器,对全市食品销售场所进行网格化管理……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在即,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备受各方关注。   据了解,本届亚运会将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300多名教练员、2000多名各国政要和亚奥理事会贵宾、10000多名媒体记者莅临广州。仅保障这些客人赛会期间的食品就需要约7000吨,饮料5000吨,其中清真食品、民族食品占30%至40%。   运动员餐厅:食材要检兴奋剂也要量体温   据了解,整个亚运食品物流配送涉及广州10区2市以及3个协办城市的53个竞赛场馆、19个独立训练场馆、基地以及众多非竞赛场馆。从配送的规模看,仅亚运城板块预计赛时食品原材料总重量就需约5300吨,场馆板块约需3916.1吨,数量规模十分巨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此,广州市工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并通过采取驻点、定员、定岗的监管措施,派出工作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场超市、物流配送企业、亚运城市、竞赛场馆及运动员酒店等场所,对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控。   在广州萝岗夏晖物流的亚运食品仓库进货口,记者看到,一辆由江苏昆山驶来的供亚食材货车正将后车厢货舱门缓缓对准仓库进货口,一位身穿工商制服外面罩了件厚棉衣的年轻小伙正在零下5℃ 的收货月台上等候。一进仓库,就感觉到气温骤然降低,进货口闸门打开,只见亚运村餐饮服务商、物流企业、食材供应商、工商部门的五六名工作人员迅速围上去,从货车上卸下一个写着“冷冻扇贝”的“5593” 批次纸箱,放到收货柜台上开封,将一个小温度计放入箱内,“这是测供亚食材温度,你看,箱上写了零下18℃ ,如果检测出来高于这个温度,就不合格,我们会监督企业严格按亚运标准退货。”   除了温度,供亚食品还要接受铅封是否严密、生产日期、生产批次、保质期、出货单、检验报告、供货公司资质等各种“体检”,工商人员还要拍照留底。在这批货品之前,单是温度不合格,就有好几车货品被退回产地。   据介绍,亚运各类食品中,猪牛羊、鸡鸭鱼肉、牛奶等动物源类食品都要检测兴奋剂,蔬菜水果则需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熟食类要检测致病菌等微生物。   此外,为了尊重信仰伊斯兰教的运动员及官员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仓库内,清真食品食材和非清真食品食材都被分开放置,严格隔离。   GPS定位:给每件食品都“装上”溯源系统   在广州大学城,与亚运会壁球馆一路之隔,宏源百货商店是南亭村中的一间小小的食杂店,拿起一包饼干,将条形码对准电话机上的红外线扫描装置,5秒钟内,饼干的生产厂家、商品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就在来电显示区出现。   这是广州市番禺区工商局为该区商店安装的“信誉通”,有了这个装置,食品来源可以快速追踪。光是南亭村就安装了124台,番禺在亚运城周边的小商店已安装了600多台。   这只是广州对食品实施GPS定位管理的一种形式,通过建立溯源系统,覆盖大商场、大市场、商店,建立食品追踪机制。   据了解,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工商局从2007年开始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将全市市场流通的食品信息、生产商、零售商等相关信息集中在一起,至今已保存更新各类食品经营主体录入的电子台账数据430万条,涉及包装食品数量10万余种。   利用该数据库,大大方便了基层执法人员的日常监管,今年,他们又配备了一千多台装有数十万条商品信息数据库的PDA机,利用PDA机对食品进行比对,检查该食品的经营渠道是否由工商部门掌握,经销的食品是否在数据库内有备案,相当于给每件食品都装上了GPS定位系统。一旦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可以通过系统对问题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各单位发布预警通知……这些高科技的先进管理办法让每一件亚运会的食品犹如装上了GPS定位系统,全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网格化管理:从非常措施转为常态监管   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法制化的网格化服务监管体系,是广州亚运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工作方法。将广州市划分为1083个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责任片区、配备专门的段管员,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网格,责任到人,全方位保障涉亚食品安全。   目前,作为亚运食品安全主要的监管部门,广州市工商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牵头的亚运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行政主管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责任层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形成了多项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触角伸向市场每个角落,将工作方案化作日常监管程序。   通过立体监测网,可在两小时内清查完不合格食品。今年,广州市工商局大幅投入食品检测费用,从去年的3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600万元,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从其他预留经费中开支,形成了委托检测、快速检测、企业自检和市民监督相结合的立体食品检测体系。同时,设立了1548个遍布全市工厂、学校、社区、商场、超市等地的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站,及时处理市民反映的食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工作力度。借助全市13台食品安全监测车和161个食品安全监测箱快速检测排查食品质量问题,根据快速检测提供的分析数据,每月有计划的送权威机构委托检测。   广州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在亚运前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对相关产品加强检查,不让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广州借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东风,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推行推广。亚运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虽然这项举措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却涉及到所有市民百姓的生命安全。此项服务始于亚运,但绝不会终于亚运。”
  • 专家:2012年食品安全热点多数不属食品安全事件
    2012年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依然层出不穷,从年初的螺旋藻、明胶到年中的荧光增白剂、硼砂,再到岁尾的白酒塑化剂,1月5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中心刘秀梅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陈峰教授等十几位权威专家点评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认为,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向好,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的为极少数。   为了真实反映2012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发展趋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分别从食品安全专家与消费者两个层面对2012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梳理,并综合分析了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点击量、微博传播量、网帖评论量等相关数据筛选出12个热点内容。      2012年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   专家表示,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应该说总体保持向好的趋势。上述热点分别存在标准引用有误、判定依据不足、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执法不当、企业超范围使用新资源食品配料、外源性迁移污染等不同问题。“但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占极少数,仅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过程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孙宝国表示。   与会专家昨天表示,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很多属于误读,而对“量效关系”的理解才是当前食品安全公共科普最为紧迫,也最为重要的内容,需要让消费者建立“检出不代表违规,检出不代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科学认知。   “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毒素,有些是工业化过程当中造成的。食品当中毒素产生的危害前提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不是说食品当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健康成危害。”孙宝国表示,食品当中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黄酒当中EC问题,自古以来都有,黄酒、白酒、葡萄酒以及国外的酒当中都有,30年以前应该说几乎是检测不到,现在我们能够检测到了,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但是检测到的这些毒素并不意味着对人体能够造成危害。   专家组表示,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中有害组分的检出限值不断降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控工作,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的资质应在此基础上快速提升,避免诸如“今麦郎‘酸价门’”和“硼砂问题”等因机构误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组同时呼吁,食品工业界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提升食品安全管控和企业内部自检的水平,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实施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生产产品,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产品的安全,减少如“可口可乐含氯门”和“光明奶酪宝宝杯被指含禁放物”等问题的发生。   孙宝国院士代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普工作专家委员会,对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整体归纳,一是从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的食品安全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体数量显著减少,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处于一种稳中向好的状态。二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从“三聚氰胺式的人为添加”转向原料溯源及过程控制,农产品原料控制是管理难点。三是标准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时有误读。四是对中国传统食品(如白酒、黄酒)的安全研究应当尽早推进,以夯实中国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基石。五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五大挑战将长期存在,中国的食品安全必须打持久战。六是食品行业“和平时期”的公众科普应全面启动,企业界、科技界需要与媒体有更为深入的合作,   需要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的框架下,将国家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及科学知识向公众进行宣贯与解读。七是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进行食品安全事件发布时,应充分听取科技界的看法。八是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家的道德与诚信是食品人的底线,也是维系中国食品工业长久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2012食品热点问题专家解读   “螺旋藻铅超标”:属媒体误用标准 做出不当判断   热点概况   2012年3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包括绿A公司在内的6大螺旋藻品牌被媒体曝出 “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全国多家销售点也已对相关产品进行主动下架。然而, 30日上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检查结果却几乎推翻了此前媒体的调查。通告称:6大螺旋藻品牌中,仅有“康特力斯”一个品牌被检验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其他5大品牌均检验达标。   媒体和国家药监局都参照的是1997年2月份实施的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药监局采用的是其中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品和胶囊产品,铅限量为2.0mg/kg,在这个限值下多数螺旋藻产品达标。但有媒体选限量0.5mg/kg的标准,理由是国标中还规定除胶囊、固体饮品外,一般食品中重金属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在这样的限值下,六大品牌螺旋藻产品均铅含量超标。   特约专家   陈 峰教授   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   专家观点   螺旋藻是最受欢迎的藻类保健食品之一, 在亚洲及欧美等地均有销售。在日本和韩国,除螺旋藻外,小球藻作为藻类保健食品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两者都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性或功能性成分,适合作为保健食品服用。   其实,螺旋藻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已很成熟,没有争论,媒体和药监局也采用同一套标准,即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然而主要不同却在于参照物。国家药监局认为螺旋藻(通常为片剂)应参照“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品和胶囊产品,铅限量为2.0mg/kg”,然而媒体却认为“国标中还规定除胶囊、固体饮品外,一般食品中重金属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其实,国标不可能详细列举所有食品种类,考虑食品是否有毒关键要看每天使用量。显然,螺旋藻并非一般食品,是保健品,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多为几克,故更应归属保健食品中的胶囊类,而非一般食品。   结论:媒体误用标准,做出不当判断,不经核实即公布,非食品安全事件。   “明胶门”:老酸奶、果冻添加工业明胶没有依据 属误传   热点概况   2012年4月9日,央视某主持人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而另有消息说,建议不吃这些食品的原因是“工厂用破皮鞋做明胶”,并掺入果冻和酸奶之中。用废旧皮革生产的明胶为工业明胶,而新鲜动物皮质生产的明胶为食用明胶,工业明胶一般重金属和微生物超标,而二者的生产工艺几乎相同。据了解,工业明胶价格是食用明胶的一半。尽管随后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发现有工业明胶被用于制作药品的胶囊,但是这一事件使得乳业行业乃至食品行业危机再起。受此次工业明胶传闻影响最大的便是乳品企业,酸奶、老酸奶、果冻再被指涉“废旧皮革明胶”。   特约专家   孙 熲教授级高工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专家观点   食用明胶的标准中,对原料有明确要求。“严禁使用制革鞣制后的任何废料”,食用、药用明胶都要求铬(Cr)含量最高不超过2PPM(即百万分之二)。“明胶门”事件,揭露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工业明胶冒充药用明胶制成药用胶囊,如果属实,这是违法行为,需严肃查处。至于老酸奶和果冻添加工业明胶一事,没有任何监督结果和检测数据作为依据,又无调查事实的经过,怀疑不成立。有网络谣言的嫌疑。   结论   老酸奶、果冻添加工业明胶一事没有依据,非食品安全事件。如果以工业明胶冒充药用明胶制成药用胶囊,造成严重铬污染,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立顿“农药门”:判定依据有误 农药残留未超出国家标准   热点概况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2年3月对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牌袋泡茶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于4月24日发布了调查结果。该组织所抽取的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农药残留 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9种农药残留 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13种。与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比对来看,上述四份样品检测出七种尚未被欧盟批准使用的农药残留 四份样本都至少有一种农药残留超过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最大限量。对此,联合利华官方微博于24日11点声明,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对记者表示,立顿黄牌红茶原料是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进口,立顿绿茶、铁观音和茉莉花茶系列产品每一批原料和成品也都送往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农药残留未超出国家标准。   特约专家   陈 卫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专家观点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24690-2009“袋泡茶”标准要求,其农药残留限量须符合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其中列出了茶叶中9种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值 2008年12月GB2763-2005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又针对茶叶中硫丹做了最大限量补充规定。而欧盟从2006年8月1日起,将茶叶农残受检项目和限量标准大大提高,并对规定项目之外的农残采用限量值为每千克0.01亳克的“默认标准”。两者相比较,我国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限量值大大高于欧盟的限量值。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和生产的食品须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但以欧盟标准来判定在中国生产或销售的产品不合格,则判定依据有误。   结论   判定依据有误,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可口可乐“含氯门”:生产管理和控制不到位 属食品安全事件   热点概况   2012年4月16日,有媒体报道披露,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目前部分产品已被当作合格产品销往市场。对此,可口可乐发布声明称,“我们出厂的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是安全可靠的”,并表示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随后,山西省质监部门介入调查。   28日晚,山西省质监局网站发布一则通知,称“针对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中的问题,质监局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该公司存在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质监局对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   特约专家   孙宝国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专家观点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过程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即使像可口可乐山西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疏漏,生产过程监督严重缺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实施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产品的安全。对于已流入市场的不合格产品要主动召回,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损害发生率,避免损害扩大化和资源浪费。   结论  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黄酒含有致癌物:无依据断定含量存在致癌风险   热点概况   2012年6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称浙江绍兴的两款黄酒中含有2A类可疑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简称“EC”),每千克0.2mg至0.26mg。浙江古越龙山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娟英称,所有发酵酒类饮品中均含有EC,黄酒是酒类当中含量较低的,不会致癌。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媒体报道的古越龙山、塔牌等3款酒中的EC含量远低于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专家观点   氨基甲酸乙酯(简称,EC)是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一种代谢副产物。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虽将氨基甲酸乙酯列入可疑致癌物质2A等级。但针对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阶段,尚未制定相关限量标准。世界各国饮料酒中均普遍存在氨基甲酸乙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风险评估结论,由于饮酒而产生的暴露边界比(MOE)尚未达到优先控制的致癌物名单。我国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污染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发酵酒相当。   2011年,《发酵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和《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已列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计划,并同期开展《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控制措施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在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和限量标准正式颁布之前,仅以检测到酒中含有氨基甲酸乙酯来评价黄酒是否存在致癌风险是不科学的。   结论   黄酒中的确含有氨基甲酸乙酯。然而,目前尚无根据判定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是否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因此,为非食品安全事件。   今麦郎“酸价门”:检验机构无检验资质并声明无效   热点概况   2012年7月11日,河南省工商部门在对方便面食品的例行抽查中,发现今麦郎公司生产的“一元王香辣牛肉面”、“今野拉面”方便面均被检测为酸价超标,导致今麦郎对该批次产品紧急全面召回。“被曝酸价超标后,今麦郎公司表示向有关部门申请复检,三门峡市工商局称,厂家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申请复检,已视为自动放弃。”(7月23日,今麦郎正式发表公告回应:今麦郎将同批次产品从市场收回并送至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其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时隔不久,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声明,承认其自身方便面酸价指标检测资质认证不全,此前对今麦郎方便面的三份检测报告予以收回并声明无效,同时对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表示道歉。   特约专家   元晓梅教授级高工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专家观点   检验机构必须依法从事食品检验活动。《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质量监督部门须依法组织食品检验活动。《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进行复检。”   结论  检验机构收回检验报告并声明无效,非食品安全事件。   “荧光物质超标”:符合我国纸容器标准 能够保证食品安全   热点概况  2012年8月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对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纸碗的调查报告显示,包括香飘飘奶茶杯、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桶、今麦郎上品酸豆角排骨面桶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超标。该组织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分析指出,方便面桶、奶茶杯等纸质容器外层纸之所以荧光性物质超标,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非食品级用纸,甚至有可能是废纸,不排除有害物质会通过口、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也可能渗入到食品中,长期积累对健康造成危害。   特约专家   王竹天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专家观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针对“纸碗污染事件”,参考全球相关各国家(地区)的标准制订及方便面容器使用现状,同时综合我国方便面行业的情况,发出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见解,证实方便面的纸容器由内层的“纸碗”和外层的“碗标”构成,具不同功能。纸容器(包括内层和外层)除应符合基础标准GB9685和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之外,其中内层的纸碗因直接接触食品,还应符合原纸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符合以上标准规定的产品能够基本保证食品内容物的安全。   要达到以上标准的规定,外层的碗标部分,食品包装的外层材料应避免和食品直接接触,并采取措施防止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   结论   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纸容器能够基本保证食品的安全。   “张裕葡萄酒农残超标”:农药残留没有超标 残留量不会危害健康   热点概况   2012年8月,某杂志将国内三家葡萄酒企业的10款产品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值最高。由于上述农药具有导致肝癌的风险,并且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品种,因此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震动。   特约专家   史贤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观点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加工而成。由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取决于原料中的农药残留状况,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规定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指标和限量而未对葡萄酒进行相应规定,我国也如此。   多菌灵或甲霜灵是国内外葡萄种植业广泛使用的低毒农药。此次检测的两种农药残留量均低于0.02mg/kg,远远低于国内外葡萄中的限量标准,属于合格产品。如此低的残留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此次事件,警示企业提高对原料种植环节的管控,尽可能减少农药等外部投入物的使用 同时提示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葡萄酒安全标准的制定。对于消费者,要正确认识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不仅关注其有无,还要看其存在量适合符合相应的标准。食品中检出农药残留并不等于产品不合格。   结论   媒体报道不全面,受检的几种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没有超标,属于合格产品。   “面粉硼砂事件”:执法不当 导致舆论炒作   热点概况   2012年9月14日,河北省工商局《关于对五得利面粉市场清查的紧急通知》在系统内层层转发,查封分公司的产品。2012年9月20日13时48分,财新网刊登财新记者发布的一则消息:“全国销量第一面粉企业添加致癌物硼砂被查”。媒体大量转载。2012年9月26日,河北省官方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根据省内外权威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经分析研判,该省有关监管部门一致认定,五得利集团深州、雄县公司在面粉生产过程中不存在非法添加硼砂问题,其面粉是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的产品。   到9月底,受此“事件”影响,五得利面粉销量下降了40%。   特约专家   魏益民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专家观点   国家对小麦粉等食品中的硼元素、硼酸或硼砂含量没有规定限量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宋筱瑜等的论文《中国12省市部分食品中硼本底含量调查及居民摄入量初估》对小麦粉硼含量的本底值建议为1.65mg/kg,换算成硼砂含量为14.6mg/kg。被抽检的所有面粉样品均没有超过以上建议值 执法单位也未发现人为添加硼砂的证据。   2008年,卫生部将硼酸和硼砂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硼是植源性食品的天然成分,不同植物种类中硼本底含量差异很大,例如,大豆的硼本底含量建议值为39.46mg/kg。因此,不能因为检出硼离子,就认为是人为添加。   结论   执法不当导致的舆论炒作事件,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光明奶酪宝宝杯被指含禁放物”:无危害 但须按规审批使用   热点概况   2012年9月,有消费者购买了光明的小小光明宝宝奶酪(宝宝杯)后发现,包装上写着“含优质蛋白质、丰富钙质和维生素,针对1至3岁的宝宝”,包装盒底部配料表中则写着含有“复合营养素(乳矿物盐)”等物质。   随后,记者查询发现,2009年卫生部批准乳矿物盐为新资源食品。据悉,乳矿物盐是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而制成,其中包含钙、磷等成分,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而新资源食品指的是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   对此,光明乳业回应说,为避免138g(6杯)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产品在包装上给消费者带来误导,目前已将市面上的产品全部回收,对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表示歉意。   特约专家   李宁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专家观点   乳矿物盐是经过安全性评价卫生部批准公告的新资源食品,由于新资源食品是在我国没有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而婴幼儿是敏感人群,因此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一般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婴幼儿食品中使用的原料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执行。婴幼儿食品主要是指0-3岁人群食用的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乳矿物盐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是不符合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相关要求的。   结论   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批准后方可使用。   肯德基汉堡细菌超标”:标准引用有误 判定依据不足   热点概况   2012年10月19日,长沙市第三季度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情况出炉,长沙肯德基有限公司阿波罗店的香辣鸡腿堡位列不合格名单。长沙市卫生局抽检8月29日批次的汉堡发现,大肠菌群含量为230MPN/100g(MPN是“最大可能数”的简称),按照国家标准糕点、面包卫生标准≤30MPN/100g的标准,此汉堡超标近7倍。就此,肯德基提出异议,认为汉堡不是面包,不能以面包糕点的检测标准来衡量,要求卫生局重新考量。长沙市卫生局经请示湖南省卫生厅并咨询省疾控中心专家,临时将肯德基撤出了不合格名单。   特约专家   刘秀梅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专家观点   汉堡是餐饮单位以面包加肉肠、蔬菜和奶酪等多种食品或半成品现场加工制作的即食食品,其原料组成、加工过程、包装及食用方式与工业化的糕点、面包具有显著差异。国家尚未对此类食品规定微生物指标及限量。因此,对汉堡的安全性既不能按热加工、也不能按冷加工面包的标准进行评价。本次检验,未检出致病菌,因此不会对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带来风险。   此次事件,警示同类食品的加工、经营单位应引以为戒,注意多种原料的风险控制,加强现场制作环节的卫生操作和管理,严格执行餐饮业良好操作规范(GMP),尽最大可能控制不安全因素、规避风险、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同时提示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餐饮经营规范的科学指导。   结论   标准引用有误,判定依据不足,非食品安全事件   白酒“塑化剂超标门”:非人为添加 应积极排查迁移污染   热点概况   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以“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为题报道50度酒鬼酒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其塑化剂含量超标,在白酒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日股市相关酒板块市值蒸发300多亿,再一次把酒类食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DBP(塑化剂成分的一种)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按照卫生部有关DBP在食品中最大残留量0.3 mg/kg的标准,该酒鬼酒超标246%。就此,酒鬼酒提出异议,认为国家没有针对酒类的标准来规定塑化剂的指标限和检测的标准方法,不能套用现行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证实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属实,并依据科学说明目前白酒中的存在量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特约专家   徐 岩教授   江南大学副校长、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观点   塑化剂是在塑料加工中添加用来增强柔韧性和易加工性、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2011年台湾“塑化剂风波”之后,从严禁恶意添加的角度,卫生部紧急发布551号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首先白酒中确实是检出了DBP等,但是要客观、理性的分析和看待。1)不是人为添加(含量、理由),白酒中发现的塑化剂是一种外源性的迁移污染,该类物质在正常的发酵生产中不会产生。同时,也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需要添加塑化剂来提高白酒产品的品质。酒中“塑化剂”来源比较复杂,经过多轮调查排查和分析,主要来源于:一是接触酒的塑料管道、容器、包装材料和密封材料等迁移 二是环境中“塑化剂”的影响(如土壤、水中存在的“塑化剂”可能进进食品链。2)含有塑化剂和产生危害是二个概念。 “塑化剂”对人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进量大小和摄进时间。国际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摄进“塑化剂”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但目前尚没有人体受危害的临床病例。从确保人体健康出发,根据国际权威卫生健康评估机构的研究结果,成人终身天天摄进DEHP不超过3.0毫克(TDI每日耐受
  • 卫生部组建10个食品安全专业分委员会
    2012年2月8日讯 卫生部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1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其中在食品安全方面,卫生部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目前卫生部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   以下为卫生部2012年2月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材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卫生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医改重点项目,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一年来,卫生部组织各地有力、有序、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并取得了新成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方面,卫生部不断完善标准制定程序和工作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备案等法规;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鼓励公民、法人、专家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严格执行公开、透明要求。2011年卫生部新公布21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复配食品添加剂、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等基础标准,针对6种真菌毒素的28个限量标准、54种农药的118个限量标准等安全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公布《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重点产品标准,制定、指定21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修订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类,2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依法撤销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39种食品添加剂。对行业提交的3000余种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系统清理,公布了107项包装材料用树脂名单,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卫生部还积极主动公开标准文本,便于各方下载和查询标准。通过印发文件、制订标准问答、召开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举办培训班等,向公众科学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情况。及时回应乳品标准、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食品添加剂、“标准内外有别”、“燕窝亚硝酸盐”等社会关注问题。   我国已连续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2011年我国还成功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卫生部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卫生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建设,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全国共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 的省份、73%的市和25%的县,在416个医疗机构主动监测食源性异常病例或健康事件。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卫生部立即组织各地开展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污染专项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情况,回应舆论关切。不断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评估项目基础性工作,对事件处置、预警发布、标准制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务院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的技术支持部门,卫生部认真研究并提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及其检测方法。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黑名单”并明确了临时限量值,现已公布六批“黑名单”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有效发挥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在国务院食安委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组织的评估考核验收。整顿工作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文件,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 组织各地持续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排查工作,及时督办社会影响恶劣,群众高度关注的染色馒头等重点案件;开展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台湾地区发生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后,卫生部积极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部署排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监测督查力度,排除系统风险。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队伍,完善了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   2011年,卫生部组织各地认真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紧急联络员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规范信息公布管理。组织各地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确保中央层面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会同有关部门编制10万套“食品安全系列宣传小折页”免费下发各地,举办“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与新闻工作者、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12年,卫生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跟踪评价、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学处置以及食品安全检验规范等工作。   相关新闻:卫生部在全国布下1196个食品安全监测点
  • 食品安全对塑料包装提出高要求
    食品塑料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食品,使之便于携带、运输和保存,它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为防止食品污染、变质,不仅要求食品包装外形美观、实用性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质量,以确保食品安全,这无疑对食品塑料包装制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于食品的塑料包装必须有适当的阻隔性,如油脂食品要求高阻氧性和阻油性,干燥食品要求高阻湿性,芳香食品要求高阻异味性 果品、蔬菜类鲜活食品又要求包装有一定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透气性。   与此同时,食品塑料包装还要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抗拉伸强度,耐撕裂、耐冲击程度等 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应与内装食品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确保食品安全。另外,塑料食品包装还要有较高的耐温性,适合食品的高温消毒和低温储藏等特点。   目前,在众多的食品包装材料中,塑料制品及复合包装材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塑料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如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其耐温性和阻隔性总体还不如金属和玻璃等容器。   因此,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已向化工,尤其是塑料制品产业提出新的课题——这就是改善已有的塑料性能,开发新型品种,提高其强度和阻隔性,并减少用量(厚壁) 同时还要便于重复使用,分类回收,以保护环境。   据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权威专家雷景新教授介绍,目前我国九成以上PVC软制品仍使用传统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果不彻底改变PVC塑料制品的现状,白酒“增塑剂事件”的出现,乃至啤酒、饮料、月饼、各类食品佐料如酱油、食醋和医用输液器、输血袋等有毒增塑剂超标的事件的出现,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正是因为邻苯增塑剂的滥用,已经让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无法找到“洁净无毒”的塑料制品,这决非危言耸听。   雷景新教授说,其实生产无毒的PVC塑料制品其实并不难。无毒的PVC树脂配以无毒的环保增塑剂、钙锌稳定剂及其他无毒的加工助剂,就完全可以制备出无毒的PVC塑料制品。   食品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消费的日益重视,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将有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适应,食品包装材料领域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问答
    一、制定情况   根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浙江省卫生监督所、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国家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舟山市卫生监督所等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起草组工作。起草组分析了国内外包装饮用水相关标准及安全指标要求,在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及《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2003)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该标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12月24日批准发布,自2015年5月24日起实施,标准中对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要求(4.1和4.2)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关于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即: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容器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天然矿泉水将另行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   三、关于原料要求   包装饮用水的原料有两种主要来源:一是公共供水系统,二是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又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来自于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   来自于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应分别符合GB 5749中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的要求,即:采用地表水为水源时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的要求,采用地下水为水源时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要求。这些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源水经处理后,其水质应达到GB 5749的要求,再进入生产包装饮用水的后续加工工序。由于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源水经处理后,pH值一般不会发生变化,食品加工用水可以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的pH值执行。   四、关于&ldquo 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rdquo 的标识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当添加使用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时,需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示&ldquo 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rdquo 等类似字样。对仅使用加工助剂(如氮气)的,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可不标示加工助剂,也不需标识&ldquo 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rdquo 等类似字样。   五、关于包装饮用水的名称   包装饮用水的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包装通则》(GB 7718)的规定,应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包装饮用水的产品名称不得标注&ldquo 活化水&rdquo 、&ldquo 小分子团水&rdquo 、&ldquo 功能水&rdquo 、&ldquo 能量水&rdquo 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   六、关于微生物指标   本标准保留了大肠菌群指标,新增了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再保留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指标。   菌落总数、霉菌、酵母属于卫生指示菌,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公众健康,而过度控制卫生指示菌和杀菌可能导致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升高,构成健康风险。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国际瓶装水协会(IBWA)、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相关标准法规中,未对包装饮用水设立卫生指示菌指标。我委正在组织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将通过生产加工过程控制,加强对卫生指示菌的监测和管理。因此,本标准不再保留上述指标。   依据饮用水检测结果和CAC、ICMSF及我国相关标准,本标准保留了大肠菌群指标,增加了条件致病菌&mdash &mdash 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指标。由于国际上没有饮用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指标,且尚无充分科学依据,本标准不再保留。   七、关于标签标识的实施   本标准对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要求(4.1和4.2)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2016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要求,在此以前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为止。   八、关于桶装水的周转桶的标签   自2016年1月1日起,桶装水周转桶的标签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对于将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产品名称直接注塑凸印或漆印在桶身上的周转桶,对名称进行更正(如通过桶口套标的方式)后允许使用至2016年12月31日,并在产品保质期内销售。
  • 我国首次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区域执委
    我国提高参与制定国际食品标准能力   近日,记者从卫生部获悉,今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34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会议上,我国当选下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亚洲区域执委。这是我国首次当选该职。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卫生部将认真做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区域执委各项工作,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提高我国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陈君石认为,我国通过承担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更多工作,可以提高参与制定国际食品标准的能力,也有利于代表发展中国家发挥在制定国际食品标准中的作用。
  • 拟聘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公示
    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遴选程序》的规定,经有关单位推荐并经严格遴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拟聘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89名,其中管理组专家34名 应急组专家36名 法律组专家19名,现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截至2012年8月26日。如对公示名单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传真(010-88372194)或邮箱(caobf@sfda.gov.cn)向我局反映。   附件: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候选专家名单(管理组)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候选专家名单(应急组)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候选专家名单(法律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   二○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附件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候选专家名单(管理组) 编 号 姓 名 专 业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1 马 莺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王 玉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兰州大学 3 王宝明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国家行政学院 4 王海燕 食品安全管理 高级工程师 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 王 硕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天津科技大学 6 王 键 公共卫生 教 授 国家行政学院 7 包大跃 食品安全管理 研究员 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信息中心 8 毕 阳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甘肃农业大学 9 刘四新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海南大学 10 刘静波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吉林大学 11 江连洲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东北农业大学 12 孙远明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华南农业大学 13 杜子平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天津科技大学 14 李 勤 食品安全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巡视员) 15 杨具田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西北民族大学 16 杨明亮 食品安全管理 主任医师 湖北省卫生厅 17 杨 柳 食品安全管理 高级经济师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 18 邱霈恩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国家行政学院 19 陈君石 食品安全管理 院 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 陈欣乐 食品安全管理 主任医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21 林 洪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中国海洋大学 22 罗小刚 食品安全管理 高级工程师 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 23 周玉村 食品安全管理 主任医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24 周 波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沈阳医学院 25 赵同刚 公共卫生 兼职教授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26 耿 越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山东师范大学 27 聂永丰 公共卫生 教 授 清华大学 28 徐文龙 公共卫生 教授级高工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29 陶 华 公共卫生 教授级高工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30 董海洲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山东农业大学 31 曾庆孝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华南理工大学 32 靳晓梅 食品安全管理 主任医师 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33 熊 敏 公共卫生 教 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34 穆源浦 食品安全管理 研究员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附件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候选专家名单(应急组) 编 号 姓 名 专 业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1 马玉霞 公共卫生 教 授 河北医科大学 2 马 彦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王玉燕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王齐田 医 学 主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5 王顺芝 食品检验检测 高级工程师 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6 王振林 公共卫生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 7 王 慧 医 学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 申志新 食品检验检测 主任技师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冯礼明 食品安全管理 主任医师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 刘 娅 公共卫生 教 授 吉林大学 11 刘雅娟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吉林大学 12 刘 颖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哈尔滨商业大学 13 孙秀发 公共卫生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 14 苏宜香 医 学 教 授 中山大学 15 苏诚玉 公共卫生 主任技师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 李 凡 医 学 教 授 吉林大学 17 李彩莲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8 杨建军 公共卫生 教 授 宁夏医科大学 19 杨 斌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 杨勤德 公共卫生 主任技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 吴清平 食品安全管理 研究员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22 何 涛 公共卫生 高级经济师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 23 张永慧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4 罗 琼 公共卫生 教 授 武汉大学 25 岳田利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6 周 玉 公共卫生 教 授 吉林大学 27 周景洋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8 晋玉霞 公共卫生 高级实验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29 徐明生 食品安全管理 教 授 江西农业大学 30 徐贵发 医 学 教 授 山东大学 31 殷文政 公共卫生 教 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 32 戚积宏 食品安全管理 主任医师 辽宁省卫生监督所 33 梁建宁 公共卫生 主任医师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 34 梁爱华 公共卫生 教 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35 程晓华 公共卫生 主任技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6 谢勇明 食品检验检测 教 授 南昌大学   附件3: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候选专家名单(法律组) 编 号 姓 名 专 业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1 王霁虹 法 学 律 师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 2 邓世豹 法 学 教 授 广东省商学院 3 刘云亮 法 学 教 授 海南大学 4 刘仁文 法 学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5 刘正东 法 学 律 师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 6 刘 峰 法 学 律 师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7 江 敏 法 学 律 师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8 李 菡 法 学 律 师 北京万思恒律师事务所 9 杨小军 法 学 教 授 国家行政学院 10 张宏久 法 学 律 师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11 张 盈 法 学 律 师 天津张盈律师事务所 12 陈 甦 法 学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13 周汉华 法 学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14 郑 毅 法 学 律 师 中豪律师集团(重庆)事务所 15 荆林波 法 学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16 洪 波 法 学 律 师 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 17 高金波 法 学 律 师 北京汉龙律师所 18 符 忠 法 学 律 师 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 19 渠 涛 法 学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 analytica China 将同期推出"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表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 但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禁限用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微生物和重金属指标不合格等。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食品安全检测是事关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国际国内众多知名企业都研制出各种高科技含量的仪器,为食品安全检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行业同步而行的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12年来一直专注食品安全领域,不断引领食品安全领域最新产品和技术,同时还组织了多场食品安全、技术检测研讨会等。2016年10月10-12日,基于analytica China 的品牌优势和强大资源,将于同期隆重推出 “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系统解决方案、分析检测设备与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及优秀成果项目展示等主题,力求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等行业用户提供最新、最前沿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食品检测与控制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严格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全方位的科学检测仪器设备与技术必不可少。安捷伦、eppendorf、岛津、Thermo Fisher Scientific、3M、博奥生物、聚光科技等数十家国内外企业将继续携最新的设备与技术亮相来年展会。据了解,分析检测仪器(微生物、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转基因食品、添加剂等)、快速移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温湿度检测系统、消毒灭菌设备,以及相关的试剂耗材和第三方认证服务等将是企业展示的重点。  此次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规模达10000平米,预计吸引2万左右专业观众,是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最佳平台,亦是买卖双方互通的基础。就如多次参加展会的铂金埃尔默公司销售与售后副总裁金南勤所说:“analytica China是我们推出创新产品、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和重要客户及实验室建立联系”。  快速便捷的检测设备成未来发展方向  伴随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需求的迅猛增长,更便携、成系列、信息化、集成化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更加便携,甚至能够装到口袋中的设备,将更有利于带到现场进行风险监测工作。未来快速检测仪器将越来越集成化,如果与分子印迹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快速检测仪器就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也必将有更大的进步。  analytica China是内业企业展示其先进检测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平台,也许未来更快捷的检测技术或产品就从这里走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进步也将从这里汲取能量。正如参展公司GE医疗集团产品部经理王冬在上届展会中表示:“国内最顶尖的企业都把自己最先进的仪器带到了这个展会上展示。我相信这将对中国各个应用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端论坛孕育“新技术”头脑风暴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作为软实力的科学报告交流和作为硬件的科学设备同样重要。除了集中展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外,,2016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同期还将举办多场食品安全研讨会和政策法规与技术类培训班,邀请国内外尤其是中欧范围的重量级学术权威和专业人士,共同分享食品安全方面的成果和信息,必将为参会者带来一场最前沿的头脑风暴。  analytica China是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自2002年首度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成为亚洲重要的分析、实验室技术、诊断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 本次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在analytica China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并结合原展会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及解决方案,势必为中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健康膳食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 2013年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解读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从欧洲的“马肉风波”到遍布全美15个州的大肠杆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虚假标识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问题不断发生。就我国而言,不可能独善其身地游离在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胡小松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魏益民教授等十余位权威专家,从科学的视角对12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逐一解读和分析。   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是去年食品安全热点话题   本次12个国内热点事件产生于合作媒体申报的近30件热点事件,依据这些事件,各领域的专家组织多次讨论研究,本报记者魏世平作为媒体人也参与其中,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对“胶原蛋白”热点的曝光,本报记者认为:“完全是由于媒体人营养学知识匮乏,又没有采访研究蛋白质学科的有关专家所致,不应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本次对国内12个热点事件进行解读的专家,均是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会议所表达的科学见解也在会前经过了业内专家的充分研讨,基本上代表了中国食品领域的“科技界共识”。可以看到,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是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的主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教授在点评去年国内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时尖锐指出:“在12个热点问题里,只有4个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事件,其中的两个还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从这些报道中能看出,错误的报道杀伤力远远大于正面报道。其实,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是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可负面的报道还是很多,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为什么?反映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进行食品科学的风险交流。这需要政府主导、科学家参与、经营者参与。”   热点事件重心转移和“关键在源头”的判断吻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女士指出,连续3年来所发生的36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较真实地聚焦了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焦虑。而从3年中不同热点问题的分布中亦可清楚看到,舆情的关注点正逐渐深入到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   通过对2011年-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梳理显示:热点事件重心转移和“关键在源头”的判断吻合——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而2013年的舆情则聚焦于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孟素荷表示,从“非法添加”到“过程控制”,再到“原料安全”,2011年-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的转移,不仅显示了各方逐渐形成的“由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认知过程,也显示了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的溯源轨迹 同时显示出舆情的关注点总体上与中国食品安全的着力点相衔接,并与2013年中央对“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源头”的判断相吻合。   环境污染造成食品不安全、蓄意造假是全球面临的问题   首次将2013年国际主要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归纳,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使得2013年的解读内容更加全面,剖析更为深入。   著名食品微生物专家刘秀梅研究员、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教授对2013年国外食品安全的热点进行了回顾,归纳分析出去年国际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特点:   遍布美国15个州的冷冻比萨、玉米粉饼和马苏里拉奶酪导致的大肠杆菌O121 疫情,俄罗斯学校食用的肉饼、鸡蛋饼被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美国男童饮水后感染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而死亡等,都是因微生物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原料、水源和加工等过程中的化学性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难题。具体体现在荷兰牛奶和美国狗粮污染黄曲霉毒素、法国瓶装水中药物残留、巴西原料牛奶掺入尿素和甲醛、泰国大米中含溴甲烷等事件中。一方面是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另一方面是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诚信缺失的恶意造假也在横扫发达国家。欧洲“挂牛头卖马肉”、英国清真鸡肉肠和汉堡中掺猪肉、日本食材虚假标识、德国掺腐败肉等造假劣行均发生于发达国家。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前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博士总结说:“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话题,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化学物质添加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30年前美国海水污染虾进口开始,越来越多和环境污染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在世界人们面前 造假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而且一发再发,屡禁不止。”   为了真实反映2013年国内外食品安全整体发展趋势,主办方与中国经济网等媒体进行了合作,从食品安全专家与媒体两个层面对食品安全热点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点击量、微博传播量、网帖评论量等相关数据筛选出热点内容,从而使食品安全热点与公众的关注度更为契合。文并制图/布衣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热点解读   序号热点名称热点概况结论   1 马肉风波(欧洲)   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在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马肉,德国宣布发现疑似“挂牛头卖马肉”情况。随后,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多国卷入马肉丑闻,引发消费者反感。马肉风波是一起典型的以假乱真、消费欺诈案例,折射出造假者的贪婪、消费者的无奈和监管者的缺位。   2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在欧洲牛奶的召回和在美国狗食的召回(欧洲、美国)   3月,据荷兰乳业组织透露,在两家荷兰牛奶农场的牛奶中发现了过量的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被污染的牛奶已经立即从生产链上撤下销毁。随后美国一家公司发布召回公告,将对几款狗粮实施召回,因为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但尚未出现狗在食用后患病的报告。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烈的致癌物质,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会产生急性和慢性的危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人和动物。   3法国多品牌瓶装水检出药物或杀虫剂残留(法国)   3月,法国《6000万消费者》杂志曝出多款知名品牌瓶装水含有药物或杀虫剂的残留物,引发关注。消息称,该杂志对当地47种矿泉水、瓶装水进行检验,其中10种受到污染。报道认为,杀虫剂残留或与水产地农业活动相关。知名品牌瓶装水检出杀虫剂和他莫昔芬暴露出水源和加工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4美国15个州出现大肠杆菌疫情(美国)   4月,美国疾控中心宣布,遍布全美15个州的大肠杆菌疫情,造成至少27人感染,超过1/3的病患入院治疗,81%为21岁以下,最小的仅2岁。多种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引发的疫情反映出其加工环境、加工过程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控制缺陷,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仍需高度关注的重点。   5俄罗斯发生沙门氏菌导致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俄罗斯)   6月,俄中部城市彼尔姆近150名中学生因食物中毒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其中84人留院治疗。初步检查表明,病因是学校食堂的肉饼、鸡蛋饼等食物受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原料严格检验、食物彻底加热、避免交叉污染是预防沙门氏菌中毒的关键环节。   6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新西兰)   8月2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旗下工厂生产的约2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这些乳清蛋白粉作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饮料等产品,已有部分出口至中国等海外市场。国际社会鼓励食品企业对消费者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这点讲,恒天然做到了。但同时也暴露出浓缩乳清蛋白在生产过程控制、常规检验、信息发布等环节存在不足,国内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引以为戒。   7含有猪肉DNA的清真羊肉汉堡,波及英国莱斯特的一所学校(英国)   3月,英国在伦敦圣玛丽学校的清真校餐中,发现清真鸡肉肠和汉堡中竟含有猪肉DNA,令人震惊和不可接受。这是马肉风波的并发症,同时可能带来宗教冲突。警示世界各国重视食品造假问题。   8印度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印度)   7月16日,印度东部比哈尔邦一所小学的47名学生在学校进食印度米豆粥之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造成22人死亡。事件之后,当地出现了暴力示威。包括学生家长和村民在内的数百名示威者放火焚烧了四辆警车。食品安全事件殃及人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监管绝不能儿戏。   9泰国大米检出杀虫药溴甲烷残留(泰国)   7月,在泰国消费者基金会6月化验的46个市售食米样本中,发现34个样本含有杀虫药溴甲烷,其中13个样本溴甲烷含量超出中国标准5ppm。如果以中国的标准而言,46家在泰国市售的白米中则有13家不合格。大米是亚洲人的主食,安全问题不可小视。海关对进口大米的安全性应严格把关。   10巴西原料奶掺假事件(巴西)   9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五家牛奶场,在原料牛奶掺入大量井水。为掩盖掺水,在奶中掺入大量尿素,许多品牌的牛奶中都发现了甲醛的存在。世界大同,造假者各有千秋。原料乳掺假道理相同,方法各异。   11日本知名商家食材标识不实的欺诈行为被揭露(日本)   11月,日本多地接连曝出多起食材虚假标识事件,牵扯多家老字号酒店和百货店,涉及鱼、虾、牛排、酒、葱等。共同社解读,越来越多的日本餐饮企业近年把食品制造业务外包,导致原材料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虚假食材标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的食材造假不仅会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也为食品监管和检验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12德国肉制品厂将腐败肉与鲜肉混杂加工出售(德国)   12月,德国境内有肉制品工厂将数吨腐败的肉与鲜肉混杂制成加工肉再出售的做法,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腐败肉和鲜肉是两个混淆的概念,就像黑和白。黑的有毒,白的安全。颠倒黑白必然会付出代价。   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热点解读   1.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   概况:1月,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双氰胺(二聚氰胺),我国紧急与新西兰联系,当日新西兰大使向消费者道歉。   结论:污染是由使用含双氰胺肥料造成微量残留,因低于欧盟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   2.镉大米   概况:2月,在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为此,广州市食药监局抽检结果,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率达44.4%,同时公布涉事的餐饮单位、涉事米制品企业等信息。   结论: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事件属于湖南省局部地区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加工的大米,或使用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镉超标,不是非法添加。   3.“美素”奶粉疑云   概况:3月,央视曝光美素丽儿奶粉涉嫌造假事件,美素丽儿奶粉中国进口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在混装奶粉时,不仅涉嫌更改保质期、使用过期奶粉,还涉嫌使用价格较低的低段奶粉充当价格较高的高段奶粉。   结论:这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4.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   概况:3月,消费者投诉称,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中出现黑色不明物。某报撰文称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在砷、镉等毒理指标上宽松于两个强制性国标。农夫山泉回应,其饮用天然水既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也遵守国家标准。   结论:企业在标准的使用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非食品安全事件。   5.“掺假羊肉”   概况:5月,江苏江阴犯罪嫌疑人卫某等,以狐狸、水貂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制售假羊肉。   结论:狐狸等皮毛动物肉冒充羊肉属于食品安全事件。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非食品安全事件。   6.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   概况:7月,一家港媒报道发现,三品牌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检出含0.4~0.6克反式脂肪酸,但含量并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该报道被部分媒体转发,标题被修改为“XX奶粉被曝含反式脂肪可诱发心血管病”等耸人听闻的话语,引发消费者担忧。   结论:报道中奶粉中检出反式脂肪酸是天然带入,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这次的媒体报道有严重误导作用,非食品安全事件。   7.对胶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疑   概况:5月,一则声讨胶原蛋白口服功效的微博引发关注。而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某胶原蛋白产品涉嫌违法宣传被查处。7月关于“胶原蛋白美丽神话”的报道令事件升级,10月涉及部分品牌胶原蛋白产品未检测出胶原蛋白的媒体报道,令消费者再度陷入恐慌。   结论:应科学认识胶原蛋白和产业,对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不能全盘否定。   8.肯德基、真功夫等冰块菌落超标   概况: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开在商业街的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数量甚至超过取自马桶水箱的水。随后央视记者在快餐店中,买来可食用冰块和抽取马桶水样品送去检测。显示,菌落数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数倍。   结论:无致病菌检出、未发生人群健康不良事件,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9.“瞎果门”   概况:9月,有报道指出多家果汁企业均从果农处收购瞎果(即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用以榨取果汁。曝光后,知名企业汇源也卷入其中。   结论:以原料收购环节存在的腐烂、落地果现象即判断“瞎果”,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0.地沟油变身食品原料,百余企业涉案   概况:10月,涉案金额6000万元,涉及117家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人粮油店的特大地沟油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该案是开庭审理的第一起“地沟油”大案。   结论:全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法律是舌尖安全的最后底线。   11.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概况:11月13日,台湾媒体报道称,台湾市售的包括“康师傅香辣牛肉汤面”、“韩国辛拉面”等在内的多个名牌泡面的油包都含铜、铅、砷、汞等重金属。   结论:台湾方便面酱包中检出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以上相关限量标准,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2.纸塑包装疑似迁移出“塑化剂”   概况:12月,某报文章指出,方便面中为何会含有塑化剂,则始终成疑。“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面饼里发现的塑化剂成分,可能跟外包装的塑料袋或纸质桶有关。   结论:国家对食品安全事故定义为,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以上报道的“事件”谈不上什么危机,更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文章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 我国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唯一强制执行的食品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重要的技术依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着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起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我国发布了13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四大类,这4类标准有机衔接、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管控不同的食品安全风险,涵盖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食品类别和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为‘十四五’期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主任朱蕾说。加强顶层设计为实现“到203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朱蕾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开展4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规划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最严谨的标准,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要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我国的膳食暴露和食品污染数据,经过科学评估并考虑标准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的作用,以及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资料的基础作用,完善风险评估技术,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提供科学的支撑。三是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评估。开展好对现有标准的跟踪评价,从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3个方面对各类标准开展系统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客观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业发展、影响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了解标准实施后获得的健康保护、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和标准实施成本之间的关系。四是参与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活动。发挥我国担任两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持国的作用,向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活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基础数据对外分享机制,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引领和参与。履行好中国作为国际食品法典亚洲区域协调员的职责,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亚洲区域国家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和标准协调。对主要致病菌、污染物限量管理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对消费者健康危害较大。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食品中的主要致病菌、污染物进行限量管理。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占全部报告病例数近一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王君表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该对食品当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作出限量规定。我国致病菌限量标准2014年实施。标准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等11类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5种致病菌提出限量要求。污染物是食品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到食用全过程中产生的或者由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当中的,特别强调的是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王君表示,我国现行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和污染物限量标准都是2017年发布实施,两项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如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都是以食品一般可食用部分计算。“可食用部分是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去除非食用部分之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这里强调机械手段,如谷物碾磨、水果剥皮、坚果去壳、肉去骨、鱼去刺等,而不可采用任何非机械手段。”王君说。王君指出,3项标准都是对我国消费者健康风险较高的食品当中的主要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制定的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对标准未涵盖的其他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或未制定限量要求的其他食品,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均应当在加工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使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含量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安全控制的同时,要做好食品原料的控制,从食品源头降低和控制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相对完善“凡是不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国家卫健委公告允许使用的品种都不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常见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按照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管理范畴,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300余种,按功能类别分为23个类别,香料占了很大一部分,有1800多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说。“目前,大家在超市能购买到各式各样的食品,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物会在短时间内腐败变质,无法实现长途运输,也就没有丰富多样的食品可供选择。”王华丽说,“有了抗氧化剂,油、麻花、坚果等食品就不会有哈喇味。而甜味剂,像安赛蜜、阿斯巴甜等,能够满足糖尿病人对甜味食品的需求。”王华丽说,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体系中600多项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配套的产品质量规格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标签标识标准和生产规范标准,能够满足目前的监管和行业需求。
  • 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进一步加强食品包装食品标签监管
    食品安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广义概念,不单指食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各类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都在其框架之下。国家质检总局曾组织对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开展了全国普查。经检查,隐藏在食品包装中的一些问题纷纷浮出水面。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启动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这是我国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环节实施行政监管的第一步,目前,包装“QS”准入工作正在全国予以推进、普及。   塑料包装首批试水   首批列入“QS”准入名单的正是量大面广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覆盖了饮用水桶、零售商品包装袋等多种日常频繁接触的包装产品。首批生产企业获证只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开始,部分规模包装企业产品顺利完成了变身。但食品包装行业的质量“门槛”整体提高,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食品“QS”制度,最初也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实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选择。他们殷切期待看到食品包装“QS”制度在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能够助推食品包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目前,“QS”准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整个包装行业因为提高准入门槛而引发了新一轮的洗牌。“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实施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对于提升整个食品包装行业的质量、安全门槛,切实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不受到侵害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大型包装企业负责人对“QS”制度的及时性予以高度肯定。   全球关注包装质量   包装质量一直是全球关注的质量热点。国内外不仅对食品本身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不少国家都在研究采用绿色包装,使用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各国制定的法规和标准为保障消费者健康、确保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苛刻的规定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产品的市场准入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欧美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应法规和迁移限量标准,提高了进口的门槛。这不但影响到食品接触材料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而且因食品的包装材料问题也对相关食品的进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前,食品容器、器具、包装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我国对食品包装的安全风险研究水平还不高。据了解,国外对同一个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在各种条件下可能析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使用范围、使用环境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在我国还比较缺乏。   行业瓶颈有待突破   造成食品包装质量止步不前的原因很多,业内专家曾分析指出,国内包装行业发展遭遇着盲目发展供大于求造成的浪费、缺乏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后劲以及政策法规落后于行业发展3大瓶颈。其中,塑料包装材料行业中普遍存在使用再生料、填充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有毒包装制品和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景观污染以及市场上的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生产发展处于放任自流的混乱中,扰乱了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些正是食品包装行业需要借“QS”之力一一攻克的难题。   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后,企业只有通过质检部门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条件审查,才可以从事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目前能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均是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企业。   质检总局也分阶段启动了包装“QS”的无证查处工作。进入无证查处阶段后,已经获证的企业可以正常生产 已经提出审查申请,但正在审查过程中,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标明“试制品”,并将产品批批送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才可以出厂销售 尚未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其产品。   标识规定9月执行   产品的标识也是很多消费者和企业关注的细节和热点。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发布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自今年9月1日起执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在现行食品标识标注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规定的重申和补充。该规定主要从标识内容和标识形式两方面对食品标识进行了规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同时,规定还增加了对食品产地、分装者、警示说明、最小销售单元等标识标注要求,明确规定了食品标识的禁止标注内容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禁止性义务,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 我国拟全面清整现行食品安全质量等标准
    相关新闻 卫生部:2015年底前修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日前,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将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解决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   具体通知内容如下所示: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现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请于2012年2月28日前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我部监督局。   传真:010-68792408   电子邮件:biaozhun@moh.gov.cn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制定本规划。   一、食品安全标准现状   (一)建设成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技术法规,是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各部门、各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立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近1900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行业标准3100余项。   《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有: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企业标准备案办法,明确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管理制度。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制度。二是加快食品标准清理整合。重点对粮食、植物油、肉制品、乳与乳制品、酒类、调味品、饮料等食品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废止和调整了一批标准和指标,稳妥处理现行食品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三是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制定公布18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农药残留限量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补充完善食品包装材料标准,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四是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顺利实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培训,组织开展标准跟踪评价,指导食品行业严格执行新的标准。五是深入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承担国际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区域执行委员,主办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会议、农药残留法典会议,充分借鉴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和管理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近年来,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和食品标准研制条件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清理完善。《食品安全法》公布前,各部门依职责分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总体数量多,但标准间既有交叉重复、又有脱节,标准间的衔接协调程度不高。二是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尚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例如部分配套检测方法、食品包装材料等标准缺失。三是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标准总体上标龄较长,食品产品安全标准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需要,影响了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标准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有待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多、技术性强、强制执行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改进征求意见的方式和方法,做好标准的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等工作。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的制约因素有:一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基础研究滞后,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暴露评估等数据储备不足,监测评估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完善,目前缺乏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技术管理机构,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标准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与当前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标准工作的质量。三是标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研制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且较分散,研制标准的能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制定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努力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基本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1.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宗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体现《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标准项目与指标要涵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要求。   2.以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为重点,科学合理设置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坚持立足国情的原则。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中国国情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实际,兼顾行业现实和监管实际需要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4.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标准管理制度,注重在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拓宽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方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三)主要目标。   ——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到2015年基本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工作,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   ——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机制。建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机制,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鼓励各方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   ——强化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培训,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学习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食品安全状况。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解决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   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和强制执行的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标准清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开展清理工作。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对现行1900项食品国家标准和30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根据标准清理结果,提出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整合和废止相关标准或技术指标的清理意见 根据标准清理结果,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相关标准的整合和废止工作。   (二)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按照“边清理、边完善”的工作原则,在对现行食品标准清理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重要标准不足和标准不配套等问题,提高标准的科学性。   重点做好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污染物、生物毒素、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标签、食品安全术语、分类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2015年底前,修订食品污染物、生物毒素、农药和兽药残留等限量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食品标签标准 制定食品安全术语、分类标准 制定食品致病性微生物限量标准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指示性微生物控制要求,制定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标准,科学设置食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和限量 完善食品容器、包装、加工设备材料标准和食品容器、包装用添加剂使用等食品相关产品标准。   (三)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按照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安全控制的要求,做好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强化原料、生产过程、运输和贮存、卫生管理等要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015年底前,制定公布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经营企业卫生规范、餐饮服务单位卫生规范等20余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形成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体系。按照食品类别、生产经营方式等特点,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控制食品污染的要求和规定。   (四)合理设置食品产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不同特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制定食品中基础标准不能涵盖的危害因素限量要求和食品安全相关的强制性质量指标,覆盖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原料及产品等。   2015年底前,制定、修订肉类食品、水产品、粮食、食用油脂、酒类、调味品、豆类制品、饮料等主要大类食品产品标准,侧重通用性和覆盖面,避免标准间的重复和交叉。   (五)建立健全配套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限量指标,制定、修订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   2015年底前,重点制定、修订食品中各类污染物、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以及产品标准指标、包装材料等分析检测方法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等标准。   (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2012年底前,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等相关法规。2013年底前,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征求意见、标准审评、审评委员会委员管理、标准公布等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   (七)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沟通交流和贯彻实施。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的宣传、培训、咨询和跟踪评价等工作力度,促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和标准相关知识科普,特别是技术性强、公众普遍关注标准的宣传和解读 完善标准申报、咨询和解释等程序,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事件舆情处置程序,及时解答各方关注的标准问题 督促行业、企业主动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监管部门依标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 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八)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研究。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需要,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增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研究、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追踪比较研究、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体系设置研究、主要功能类别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等基础研究,并在标准工作中积极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   (九)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食品标准管理经验,同时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维护我国食品贸易利益。   到2015年,实现全面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各项活动,动态跟踪食品法典标准工作 参与或牵头与我国食品贸易利益密切相关的国际食品标准制定、修订和相关技术交流 不断完善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会商机制,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要问题,协商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各项工作,细化分解本规划确定的任务,明确具体工作的目标和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情况。   (二)落实各部门和行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责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卫生部要牵头规划实施,组织标准清理和制定、修订工作 食品相关监管部门要对本部门制定公布的食品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清理,提出标准清理的意见并提供日常监测和监督检查数据,敦促行业和企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行业部门要主动参与和配合标准体系建设,配合标准制定、修订和标准宣传、行业引导等。   (三)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需要配备必要的经费保障。国家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开展本规划确定的重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同时严格监管标准工作经费使用,确保经费高效合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食品安全标准研制机构和行业组织,设立各类标准的技术性平台,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宣传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建设,引进优秀领军人才,增加标准工作人员配备,充实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力量。加强对重点科研院校、技术机构专业人才的标准化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的从事标准研制的专家队伍,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五)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对本规划工作任务进行检查和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每项任务落实到位,同时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和标准管理要求,及时、科学、动态调整本规划。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卫生部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指导未来五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主要依据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应当公开征求意见。”正在制定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规划和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也对食品安全标准等工作作出规定。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我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规划》。   二、起草过程   2010年,我部委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承担《规划》起草任务,并于2011年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并修改完善《规划》。   2011年5月至8月,多次组织召开《规划》研讨会,研究食品安全标准基本状况,存在问题、食品安全标准框架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重点工作,形成《规划》初稿。   2011年9月至10月,进一步研究完善《规划》文本,请相关部门提供以往公布的食品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建议等,充实和完善《规划》内容,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   2011年10月至11月,组织召开3次专家研讨会,认真研究《规划》文本,梳理相关问题,进一步完善文本。   2011年11月底,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行业研讨会,通报工作情况,听取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对《规划》意见。   2011年12月,发文征求各相关部门、有关协会、部内司局等单位意见,共计收到来自23个单位64条意见。   2011年12月2日,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六次主任会议研究,并根据委员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文本,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说明   (一)关于《规划》的定位。起草过程中对《规划》定位进行了反复研究,主要包括:一是《规划》涵盖的范围。经研究,《规划》包括食品安全标准的机制建设、人才队伍等体系建设内容,还包括标准清理完善和标准制定、基础研究等具体工作内容 二是《规划》的名称。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确定《规划》的名称,不采纳《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划》、《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规划》、《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规划》等意见 三是仅限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内容,各省份可以参照《规划》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划。   (二)关于《规划》的框架。经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现状,介绍了《食品安全法》公布前后的食品标准工作和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分析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第二部分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提出清理整合现行标准、加快标准制定、修订、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强化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等主要目标。第三部分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主要任务,确定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重点,明确基础标准、生产经营规范、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修订重点任务等。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特别提出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强化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在标准工作中的责任,加大标准建设经费投入,开展标准相关基础研究等要求。   (三)关于标准建设成效。起草过程中曾多次研究食品标准现状,经征求专家和部门意见后,确定分别介绍《食品安全法》公布前后的工作情况。我部还专门发文请相关部门提供其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情况,便于准确反映食品标准现状和存在问题、制约因素。   (四)关于工作任务。《规划》突出了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本着“先清理”现行食品标准,再逐步“整合”完善为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加快推进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方面,特别突出加快基础标准和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此外还分析提出了基础标准、生产经营规范、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工作重点和每类标准的具体工作任务。   (五)关于食品中违法添加物管理。根据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食品污染物指食品在正常生产经营中本身含有或带入的物质,不包括违法添加的物质,通常不将违法添加物作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疾病信息和监督管理信息等,对发现的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名录及检测方法予以公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根据上述规定,我部研究公布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及其检测方法,现已公布六批“黑名单”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为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六)关于保障措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经反复研究,提出建立标准工作部门会商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标准体系建设重点问题。请食品相关监管部门清理本部门制定公布的标准,提供日常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数据,请行业部门主动参与和配合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并做好行业引导等工作。此外,还特别提出开展标准相关基础研究,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 包装机械成为食品安全“新保障”
    p   “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带动了不少行业的发展,其中包装行业受益匪浅。从包装设计到包装实物,包装机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食品包装机械在保障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食品安全 /strong /span /a 方面的价值也愈发地凸显出来。 /p p   2015年,我国包装专用设备的产量有所下降,这反映了整个包装设备市场需求在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行情却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态势。从下面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p p   2015年1-12月,从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来看,我国包装专用设备的累计产量为100507台,累计同比下降2.01%. /p p   2015年12月,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77亿元,同比增长13.51%,环比增长27.94%. /p p   2015年1-12月,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71.3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 /p p   “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可谓是一个聚宝盆,带动了不少行业的发展,其中包装行业受益匪浅。从包装设计到包装实物,包装机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食品包装机械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价值也愈发地凸显出来。 /p p   当前,国内饮用水、碳酸饮料和茶饮料的前处理设备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中低速理瓶、装箱设备也有相匹配的产品以供选择,在热灌装机方面,热灌装仍是茶和果汁饮料最主要的生产和灌装工艺。国内乳品企业在前处理方面基本上是选用价格便宜的国产设备,而在包装材料、灌装、喷码等关键工序大多采用进口设备。眼下,纸箱包装行业已经由中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而且发展势头很快。 /p p   液态食品包装机械主要应用于饮料、酒类、食用油及调味品等液体食品的生产包装,通常表现为一整条生产线,由前处理、水处理、吹瓶、灌装、输送、二次包装等机械设备组成。如今的灌装机械,尤其是饮料、啤酒灌装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具有高速、成套、自动化程度高和可靠性好等特点,也是目前灌装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走向。多功能同一台设备,可进行茶饮料、咖啡饮料、豆乳饮料和果汁饮料等多种饮料的热灌装,均可进行玻璃瓶与聚酯瓶的灌装。 /p p   在各种包装中,真空包装是现在食品行业中最为普遍的,也是最为安全的一种包装,拥有抗压、防碎,阻气、保鲜、保持食品干燥等优点。食品真空机就是完成真空包装的一种机械设备,对于食品的真空包装有着便利,可以很大的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且对于食品能够更好的流通到市场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食品真空机的出现,给食品行业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对于食品类的真空机来讲,其在真空包装方面上有着很显着的优势,它使得产品和外界之间有了一层安全的隔膜,对于外界的各种气体对于产品的氧化都起到了很好的隔绝作用。 /p p   液态食品包装机械也罢,食品真空机也罢,在食品包装市场领域是颇“受宠”的。而食品行业的不可或缺与快速发展,也让人们看到了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前路可期,道路曲折,目前国内食品包装机械的发展,还存在三大问题亟需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自动化程度不高。 /p p   质量?创新?还是自动化?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技术与人才。 /p p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永远不过时,科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放异彩更胜从前。拥有专属自己的技术,便拥有了打开新市场的钥匙。当前工业生产越来越机械化,而智能化又是机械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包装机械智能化亦是大势所趋,这当然离不开新技术。同时,拥有了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也便成了可能。当然,企业若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外援?资金投入预算多少?规模多大?研发方向是什么?若要实施,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形成文字的专题方案尤其重要。 /p p   培养人才是关键。企业若有条件,有必要培养人才。有了人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也就有了可能。另外,在确保生产工序的进步,减少错误,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等方面,人才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印刷企业培养人才,除了外派骨干员工参加技术学习,内部人才讲座亦是一条出路。其实在我们国家,“传帮带”在各行各业都很流行。“师傅带徒弟”,让人才培养人才,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生产知识水平。 /p p   当下,生产高效率化、资源高利用化、产品节能化、高新技术使用化与科研成果商业化也已成为包装机械的发展趋势。食品包装机械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高速、多功能化及控制智能化已成为未来食品包装机械的发展方向。踏上智能、环保、低碳、高效的新征程,食品包装机械设备企业,你们准备好了么? /p
  • 输美食品如何应对食品安全加强法案
    美国现行的《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做出70年来最为重大的修正,形成了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现正履行立法程序,预计新法案将在近期正式实施。目前美国已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我国每年对美食品出口达52亿美元,加上食品包装等关联产品,出口总货值每年高达百亿美元,输美食品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因此,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一旦实施,将对我国输美食品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和输美食品行业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以确保我国输美食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 读 2009年1月,美国花生公司布莱克利工厂生产的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引发震惊全美的“花生酱事件”,2000多种产品因花生酱污染而被召回。当时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虽已确认污染来源于厂商,但碍于法规限制,必须征得涉嫌厂商的同意后,才能向社会大众宣布全面召回受污染食品,因而在第一时间告知消费者上出现延误。“花生酱事件”发生后,公众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以及FDA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提出严重质疑。美国总统奥巴马事后评论说,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他批评FDA等机构对含有沙门氏菌的花生酱等问题食品监管不力,并表示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运作状况作全面评估。 在上述背景之下,美国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大幅提高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权限,以强化美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最终实现增进全球市场食品安全等目的。2009年6月8日,美国首次将《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引入并提交议会辩论,6月17日,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通过该新法案,8月3日,修改后的法案提交参议院审议,现正履行立法程序,预计新法案将在近期正式实施。 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共分“食品安全”和“附则”两卷、39节,变更内容达12个方面的若干条细则。新法案对食品监管的全过程都进行了修正和加强,其涉及进出口食品领域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强化企业登记,要求企业缴纳数额不等的规费;二是强化企业检查,凡拖延、限制、拒绝FDA检查的企业产品将被视为“掺杂食品”;三是强化第三方检验和认证,FDA有权对实验室认证机构和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查;四是强化风险控制,所有登记的食品企业必须制定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五是强化食品召回,授权FDA无须提供任何证据即可对进口食品实施单方面扣检;六是强化原产地标注,加工食品未标注最后加工地、非加工食品未标注原产地均被视为“错误标签”食品。 影 响 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立法之严是前所未有,其涉及领域广,波及层次深,对我国输美食品等贸易的潜在影响大,一旦通过,将对我国除肉类、加工蛋制品和部分酒类外的食品、饲料、宠物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陶瓷餐、厨具的输美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它不仅将使我输美食品面临更多的美方进口检查,还会造成出口食品成本增加,货物流通时间拖长,出口风险也进一步增大。据专家估计,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一旦实施,如果我国政府部门和食品出口行业不及早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2010年我国对美食品出口可能会减少20%~30%。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的实施,其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出口成本增加 根据新法案规定,境外向美国出口食品的企业,包括宠物食品生产、包装、仓储企业都必须每年向FDA登记,并缴纳500美元的登记费,2010年后,收费标准将根据通胀因素进行调整。对于国外企业在美国注册时,还需要提供美国代理人的相关信息。而未登记企业的产品,将被视为“错误标签”,并禁止生产、销售和经营。此外,新法案的其他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出口成本。 出口食品召回增加 新法案授权FDA无须提供任何证据即可对进口食品实施单方面扣检。FDA如果有理由相信该食品是掺杂、错误标签或违反法规的,可以要求企业自愿召回产品;如果FDA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某种食品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即时和严重的危害,可以发布紧急召回令。因此,我输美食品出现需要召回产品的情况会有所增加。 风险控制管理严格 法案新增了“危害分析和基于风险的预防控制”章节,它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尤其是风险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食品防护计划及安全计划等。而是否建立并实施这些计划,以及是否保存有开展这些计划的记录,也将决定企业有没有向美国供应食品的资格。同时,强制性建立和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使企业在记录、追溯、召回上将投入更多的成本。此外,对于高风险企业,法案还要求其向FDA通报最终产品的检验结果。 官方检查频繁严苛 新法案对于进口到美国的食品,也要求达到与美国国内食品生产者相同的标准,且进口商与每个境外食品企业必须经过认证与定期检查。法案要求官方机构或授权机构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检查:首先按照风险等级加大检查频度,其中对于主要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的Ⅰ类企业即高风险企业,规定至少每6-12个月检查1次;而对于主要从事包装、贴标签的Ⅱ类企业即低风险企业,以及主要从事食品储存的Ⅲ类企业,检查的频度则较低。其次是检查内容更加严苛,FDA或授权机构的检查人员将有权查看和复制企业所有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记录。最后是检查方式更为强势,凡涉及拖延、限制、拒绝FDA检查的企业产品将被视为“掺杂食品”。同时,法案也规定美国政府可以在国外专设检查机构和人员,对国外输美食品企业进行检查。频繁的官方检查,不仅使我出口食品流通时间拖长,通关手续繁杂,而且企业将面临因检查不合格而失去输美登记资格的风险,如果首次检查不通过,复查时企业还要支付FDA的费用。 认证认可程序严紧 法案规定,当有证据表明某种食品存在风险时,FDA就可以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提供由认可机构出具的证书,方能出口美国。FDA有权对认可机构以及由认可机构出具证书的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在更关键的实验室检测认证问题上,法案规定,只有经FDA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实验室才能进行被承认的检测。同时,FDA将公布实验室认证机构的名单,并对经他们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实地检测。上述规定都将使企业在出口产品检测和认证上,面临更少的选择,实际上增加了我输美食品的贸易阻碍。 企业违法受罚严厉 法案加重了对违规企业的处罚,规定任何人如果故意违反《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301条有关“掺杂”和“错误标签”食品的规定,将处10年以下监禁,或并处罚款。而民事处罚方面,罚金最多则可达到750万美元。另外,企业产品在出现违反美国标准及其他规定时,企业还需要承担FDA的跟踪复查费用,以及实施命令召回所产生的费用。同时,法案也给予FDA新的权力,只要FDA有理由相信某种食品是掺杂、错误标签的,就可以对食品进行行政扣留,扣留最长期限从30天增加到60天。这也使得企业产品被召回或扣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使潜在的费用显著上升。 除上述六个方面外,法案包含的原产地标注规定、信息通报制度、食品追溯制度、食品农产品标准制定等,以及提出的双酚A再评估令和含铅釉陶瓷餐厨具新声明规定,也都将逐步向输美食品企业冲击,从而影响我输美食品的出口。 对 策 针对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我国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食品出口企业绝不可掉以轻心,应针对美国法案的标准和要求,采取及时高度关注、提前应对的策略,化被动为先机,最大限度减少法案实施后可能对我食品出口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确保我国输美食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密切关注和研究新法案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口企业等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合作,深入研究新法案的内容和要求,密切关注新法案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也要关注FDA配合新法案实施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指引。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以及美国客户的作用,通过培训、研讨会等各种有效途径向相关出口企业进行全面的宣传指导,引起有关各方对美国新法案的高度重视,出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法案内容及其出台后可能带来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提前按新法案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及早应对,主动规避和防范风险。 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出口企业要严格按美国新法案要求组织生产管理,制定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一个包括食品种植养殖、养殖饲料、加工、包装、运输、仓储、贸易、卫生安全检测及管理等科学、规范、完整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控制,保证输美食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确保食品全过程的卫生控制与管理符合美方新法案的要求。 进行科学有效的危害分析 输美食品企业应定期对食品可能对人和动物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并建立一整套从危害分析,到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性措施,再到召回和追溯等纠正措施的安全管理计划和食品防护计划,进行包括食品的加工过程、网络安全、物料(原辅料、成品、包装材料等)安全、仓储安全、发货和接收安全、设施安全、人员安全等食品防护评估。此外,还应制定防范可能发生故意性危害的制度,包括恐怖袭击等。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 出口企业应加强追溯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强化源头管理,将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从种植养殖延伸到销售的全过程,建立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储存、进口企业等相关记录以及文件记录检查的相关制度,使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分销等环节能够前后承接,各个环节都符合FDA有关食品安全、防护指引的要求,确保产品可追溯到问题发生的环节。同时,应推行科学生态的生产模式,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检测产品原料来源的合法性,控制生产过程中添加物的技术安全性,严禁在输美水产品中使用CO作为发色剂,确保原料的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等食品安全指标符合美方的有关要求。此外,在原产地标注方面,出口企业对加工食品应标注最后加工地(国家),对非加工食品应标注其来源地(国家)。 及时登记和认可 输美食品企业在每年规定期限之前,应及时向FDA如实、准确地登记、更新企业信息,并按时交纳年费;及早做好迎接FDA检查的准备工作;密切关注FDA即将制定的快速通关指引,争取获得快速通关资格。同时,国内部分输美食品检测机构还应争取获得FDA认可,检测实验室应保持独立性,否则将失去出口食品检测市场。此外,企业应严格守法经营,规避美国严格的处罚风险。 积极应对贸易纠纷 在美国新法案实施后,我国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对新法案实施过程中所造成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贸易纠纷,应充分利用WTO TBT/SPS委员会以及各相关平台进行交涉,积极维护和争取我国的合法利益,根据WTO原则对新法案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合理内容提出异议,为企业出口争取主动便利条件,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出口食品企业应坚持走市场多元化道路,改变以往出口过分依靠美国市场的格局,积极开拓非洲、中东、中亚、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尽可能减少和分散贸易风险。
  • 中国将整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两年完成六大重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即将开展的为期两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提出六项具体认为和措施,以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方案》要求加快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健全餐饮服务监管长效机制,强化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能力建设,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整顿,使餐饮服务单位自律意识显著增强,无证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整顿任务及措施:   一、强化许可管理,严查无证经营。认真贯彻落实《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出台餐饮服务分类许可审查规范,建立餐饮服务信息定期公告制度,依法规范行政许可,保证餐饮服务提供者符合法定条件经营。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范围,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查处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严厉查处以不正当手段骗取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严厉查处不按规定及时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   二、突出整治重点,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学校(包括托幼机构)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店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食堂和餐饮店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餐具、饮具和器具清洗消毒情况、设施设备检修和运转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情况,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严格规范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承包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原辅料,严厉查处生熟交叉污染,餐具、饮具和器具清洗消毒不彻底等行为。   三、落实索证索票,强化追踪溯源。进一步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包括进货台账、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证明文件等。加大对采购的畜禽及其制品、食用油等重点品种专项抽查,严肃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加大对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使用劣质食用油和废弃餐厨油脂等行为。加大对乳粉及乳制品采购使用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劣质乳制品行为。   四、加大监督抽验,严查违法添加。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提出预防和降低风险的防控措施,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加大对餐饮具消毒,尤其是集中消毒餐饮具监督抽验频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完善措施,确保餐饮具消毒效果。继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查和评价,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超越使用范围和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五、创建示范工程,强化重大保障。研究制定餐饮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县)、示范街、示范学校、示范店(点),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研究制定加强小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意见,坚持堵疏结合,综合治理,强化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协调和指导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各地要统筹协调,周密部署,全面落实各项保障制度,确保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亚洲博鳌论坛等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环节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六、健全应急机制,强化应急处置。研究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食物中毒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根据方案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落实整顿责任,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信息报告和新闻宣传,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
  • 对话陈竺:怎样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才科学
    ■对话背景   国内能量饮料行业巨头红牛身陷“违规使用添加剂”漩涡,一些地方的超市已经开始主动下架。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红牛公司却声称其产品“安全稳定”。围绕生乳安全标准是否降低的热议,速冻食品安全标准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当有食品安全事件出现或相关标准出台,往往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受到关注或质疑的往往是食品安全标准。人们常有疑问,食品安全标准是否合理?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才科学?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外相比有何异同?卫生部做了哪些工作?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访谈,介绍有关情况。   ■官方说法   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问: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卫生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竺: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企业标准备案办法,明确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管理制度。组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建立健全标准审评制度。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是已制定公布185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农药残留限量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三是修订公布了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23类、2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依法撤销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39种食品添加剂。   四是加快食品包装材料标准清理工作。对行业提交的3000余种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系统清理,公布了107项包装材料用树脂名单。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五是加强标准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在卫生部官网公开标准文本,便于各方下载和查询。通过印发文件、制定标准问答、召开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举办培训班、在线问答等方式,向公众科学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标准热点问题。   六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我国已连续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2011年我国又成功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卫生部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仍面临挑战   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陈竺:尽管标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受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和食品标准研制条件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清理完善,《食品安全法》实施前,我国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多类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同时并存,总计超过5000余项,标准数量多,标准间既有交叉重复、又有脱节和矛盾的问题 二是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例如有的缺乏配套检测方法、食品包装材料标准等 三是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部分标准标龄较长,食品产品安全标准通用性不强,一些标准指标风险评估依据不足 四是标准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有待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多、技术性强、强制执行要求高,公众、媒体、行业均高度关注,但相关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有待改进完善,比如,健全广泛征求意见的机制和有效解读标准方式、方法。   问:清理整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难在哪里?   陈竺: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基础研究滞后,我国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暴露评估等数据储备不足,监测评估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完善,目前缺乏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技术管理机构,专业人员力量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与当前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标准工作的质量 三是标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标准研制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且较分散,标准研制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力争公开透明   问:作为强制性技术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陈竺:首先,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管理要求。正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对完善标准工作程序,提高标准工作公开透明,健全公众参与标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次,在标准立项阶段,广泛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意见,注重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相衔接,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标准制定的合理性。   第三,在标准起草过程中,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向社会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鼓励公民、法人、专家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在标准正式公布前,还将在卫生部网站上再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通报。   第四,严格标准的审查、发布程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对标准草案进行严格审核,这个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多领域、多部门350余名权威专家组成,设置了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每个标准文本都要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专业分委员会会议审查和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进行审议并通过后,由卫生部批准公布,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同时标准制定均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开展国内外标准分析对比和专题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以保证标准各指标安全可靠。   ■专家观点   总体来说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外一致   “雀巢婴儿米粉含砷量过高,在我国和国外实行两套标准”“新的牛奶国家标准低于旧标准,也低于国标标准”……近两年发生的关于食品安全标准争议的事件不在少数。对此,一些公众质疑:食品安全标准,是否低于国际标准?有关专家曾给出自己的看法。   严卫星(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我国和国际社会在做法和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对于那些风险高、规定使用量或者残留量的,以及有明确使用范围的添加剂,比如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等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的手段来辅助我们的监管。除此以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剂,比如有些本身就是食物中的成分和使用范围不需要限定的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高、风险低,检测的必要性就不是特别大。   关于检测,第一,检测往往针对最终食品,即使发现问题,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第二,检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资源,针对性不强,浪费极大。国际上,科学的监管手段是更注重源头,注重生产过程的监管。通行的做法,就是建立比较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强调食品链的全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链条。还比如要关注原料的管理,要特别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我们一直说所有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验出来的。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其实中国在食品的监管标准方面,与国际接轨得最好的就是食品添加剂这个部分。食品安全是有国际标准的,是160几个国家共同讨论制定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我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CODEX)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是一样的,有16类的食品分类体系,并规定了同一个类别的使用量。对于某些中国特有的食品,我们有自己的标准。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300多种,比CODEX的标准,以及欧美国家批准的数量都少,因为中国的食品加工业发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需要说明的是,政府不会主动把新的添加剂加入批准使用的名单中,需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或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动申请,政府才会进行审核。有一套严格的审批过程。
  • 莫让外包装成为食品安全潜在危险因素
    在食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提醒,警惕食品的外包装成为食品安全潜在的危险因素。我国需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在保护食品本身安全的同时,对食品包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   蔡建国委员表示,食品外包装非但没有保护反而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绝非危言耸听。从有关方面获悉,在我国大部分食品包装用材料中含苯,苯具有溶解能力强、挥发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在食品包装材料中主要被用于复合包装材料用的粘合剂,以及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剂 而苯在世界上被公认为是具有较强致癌可能的物质之一。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由于食品软包装多为复合材料制成,不同包装材料在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胶水,而胶水一般为高分子产物,其中部分含有比较多的芳香族和脂肪族等可能对健康人体产生某种程度干扰。一些包装食品允许人们把食品连带外包装一同进行高温中国酒业风向标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当地邮局可订阅蒸煮加热然后再食用,却没有想到某些有害物质会在加热过程中游离出来渗进食品。此外,食品包装印刷中上色所用的各种油墨中,也多少含有诸如铅、铬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重金属。   蔡建国委员指出,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但是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却依然缺失。现在对食品本体已经有明确的检测要求,对食品的外包装却迄今尚没有列入检测的行列,使一些不法生产和包装企业有机可乘。   蔡建国委员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会同专家尽早制定规范食品外包装生产和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使食品安全管理不留下盲点。此外,组织专家对目前被应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食品包装印刷专用油墨和胶水等进行梳理,列出允许使用的产品目录清单,实施生产和使用的许可认证管理,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使用通过认证的无毒无害包装材料,并在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后展开检测。
  • 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与质量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食品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其在原料、辅料、工艺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005年以来,我国收到国外关于我国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预警通报,这些通报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苯、微生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上。长期食用“毒包装”中的食物,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例如胆结石,重金属、苯中毒。暗藏“杀机”的食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将重点讨论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及如何有效控制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   (1)包装材料本身的隐患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比较多,不同类型的材料所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各不相同。塑料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危害主要来源于制品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等。纸制品也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生产食品包装纸的原材料本身可能不清洁,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甚至使用回收废纸作为原料,造成化学物质残留以及微生物污染。而常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衬垫使用的橡胶制品就存在合成橡胶单体或加工助剂渗出的潜在危害。另外,金属包装材料可能出现有毒金属离子析出,玻璃材料可能溶出二氧化硅,陶瓷包装的瓷釉中也可能溶出金属氧化物。   (2)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各种加工助剂   包装材料或容器生产的不规范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绝大多数食品企业不允许包装企业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这使消费者无法辨识包装的出身。因为消费者无法监督,食品企业多以成本是否低廉来决定购买各种加工助剂,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例如塑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其为单体在适当条件和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而形成的。为了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成品的使用性能,在制成成品的过程中还要加入增塑剂、抗静电剂、爽滑开口剂、热稳定剂等加工助剂。塑料单体和加工助剂都属于低分子化合物,在一定的介质和温度条件下,会从塑料中溶出,转移到食品中去,从而污染食品,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包装印刷带来的污染   油墨是包装印刷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也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源头。传统的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树脂型和溶剂型两种,用这两种油墨进行印刷存在重金属、有机挥发物和溶剂残留等有害物质。   食品包装质量控制   (1)强化企业自律   产品质量归根结底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因此要保证食品包装的质量安全,首先要从企业入手。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自律行为,强化生产企业为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企业从原材料的选购和确认,以及生产过程的工艺、质量控制,都必须形成不可漏缺的管理控制机制。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甚至使用廉价劣质的原辅料。   (2)加强政府监管   要想切实保证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光靠企业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部门的监管。   目前我国食品包装生产企业良莠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应严格规范许可,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让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占领市场,对于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勒令停止生产销售,严重者应予以取缔。食品包装工业作为食品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逐步建立年审,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措施,加大对小企业、家庭作坊企业的监管力度和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此外,应改变监督部门职能不清、重复监督和监管漏洞并存的局面,提高管理效能。   (3)建立健全食品包装法规和检测方法   政府部门的监管还要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上。我国已经具有了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和标准体系,但有一些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是上个世纪制定的,指标的高低、检验项目都已无法适应现在产品的安全要求,都需要进行完善和修改。目前,一些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也是层出不穷,现有的老标准对新材料的检测也不再合适,从而可能给一些不法企业以可趁之机。针对这些现状,相关部门应加速现有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尽快完善新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机制。   (4)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   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通过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公众,并重复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放心食品,安全包装,环保印刷,食品包装行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改善人类健康环境,采用环保的包装材料、印刷油墨和加工助剂,让消费者在对食品本身放心的同时也对食品包装的卫生状况有信心。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朝着安全、卫生、环保的方向发展。
  • 欧盟食品安全神话破灭 全球食品安全面临挑战
    食品法律制度遭质疑" src="http://i1.sinaimg.cn/dy/cr/2011/0627/2614242566.jpg" width=300 食品法律制度遭质疑   食品安全问题近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事件更是令人们唏嘘不已。毒黄瓜、毒豆芽居然让欧盟餐桌变得“肮脏不堪”,这大概令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官员倍感意外。忆及过去二十年出现在欧洲的“疯牛病”、“口蹄疫”、“二噁英”、“李斯特杆菌”、“沙门氏菌”,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丑闻戳破了欧盟食品安全神话,欧盟食品法制制度再次受到质疑。   欧盟号称拥有“天下第一”的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如果回溯到几年前,“疯牛病”、“口蹄疫”、“二噁英”、“李斯特杆菌”、“沙门氏菌”等热词就会跳到眼前。欧盟食品法律制度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就眼前的“毒豆芽风波”来看,德国政府广受诟病。就在德国方面迟迟不能确定病源的时候,欧洲其他国家提高了批评德国的声音,认为它应对疫情的反应太官僚,而且各地区、各级别部门缺乏协调,以至于延误了追踪病源的时间。由于德国一度错报了病源,让欧洲的农民直呼“伤不起”,白白浪费了许多无辜的蔬菜。比利时农业部长拉鲁尔6月7日在卢森堡参与讨论受影响欧洲农民补贴方案时说,她真搞不清楚到底德国方面谁在对这件事情负总责。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德国大肠杆菌疫情的肆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德国政府必须担负主要的责任。首先,德国政府的监管疏忽造成疫情的产生 其次,德国政府效率低下造成疫情肆虐 最后,德国政府的推卸责任和不断猜测,给不少国家和菜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据悉,为了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病源菌的快速检测能力,预防大规模食物中毒的暴发,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建立了PulseNet网络实验室,将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常见致病菌的基因图谱和标准检测方法放到PulseNet平台,美国州立和市立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只要加入该平台,就可以随时进入PulseNet数据库,将可疑菌的检测结果与电子数据库中致病菌基因图谱进行比对,及时快速地识别致病菌,以便进一步展开调查和控制。   一些德国法律制定者和健康专家也呼吁,此次疫情过后,不光是德国,欧洲其他国家都应该建立类似美国这样的应急系统。   持续了一个月的疫情得不到控制,让一些人怀疑欧洲在应对食品危机方面缺乏专业性。有国外专家指出,一个小小的“毒豆苗”就把整个欧洲搅得天翻地覆,造成果蔬业瘫痪,这说明欧盟对这类突发性疫情的判断和处理不够专业,最后的结果是,让无辜者承受后果,让恐慌无从控制。   就此,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提高工作效率,以应对现在各种突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以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国际商报)   全球食品安全监控难度增大   食品安全事件的集中爆发,一定程度上引发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也严重挫伤了当地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全球食品安全问题多发不仅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也给各国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是监控难度增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产业分工,食品供应链分布更加广泛,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及时有效清查和处理。美国从约150个国家进口食品 ,但仅能检测不足1% 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事件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才确认感染源。另外,新型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品层出不穷,各国难以及时出台新的监管规定加以规范。资料显示,台湾市面可买到10万余种化学品,但仅有271种被列为有毒,其余大量化学品有可能进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容易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加剧经济困境。食品安全危机使一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预计日本食品 出口下滑趋势持续数月 西班牙因黄瓜被误判为感染源,农业每周损失2.25亿欧元 德国、荷兰等国家的蔬菜滞销,农民损失惨重 台湾饮料市场预计损失150亿元新台币(约合40亿元人民币),全年下降达30%,为历史之最。   三是引发贸易摩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暂停进口部分日本食品,其他国家也加强了对日本食品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台湾塑化剂食品污染事物发生后,各国纷纷对台湾制造的产品亮起红灯。   四是导致相互指责。欧盟指责俄罗斯封杀欧盟蔬菜的行为违反了WTO规则,而俄罗斯则要求欧盟重新审议食品流通监管机制。德国和西班牙为此大打口水仗,西班牙还向德国提出了经济赔偿要求,并称可能起诉将黄瓜定为感染源的德国汉堡当局。   五是民众心理更加脆弱。食品安全问题加重了各国民众的恐慌心里,有的媒体甚至抛出“农业恐怖主义”论,更使民众成为惊弓之鸟。德国媒体称,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或为蓄意攻击,系恐怖分子和“流氓组织”将致命细菌注入食品所致。美国媒体披露,基地组织正寻找致命生物武器,以攻击西方国家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中国经济网)   发达国家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其实,在食品安全领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各国还有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层面。三级监管机构大多聘请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美国联邦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方式,对于管辖范围内的事务实行从上到下的“一揽子”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避免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脱漏或重复,防止因管理缺位导致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食品行业。   在德国,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对食品企业的检查有上百万次,抽取样本40万个以上,检验内容包括样本成分、病菌类型及数量等,检验项目通常达上百种。为了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德国很重视事前不通知的突击检查,对重要食品企业的突击检查尤其频繁。   在澳大利亚,作为一项工作制度,食品局的官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会经常在超市中开展突击检查,发现问题时往往会现场做出处罚决定,并将商家违规和处罚情况通过食品局网站和新闻媒体广泛发布,以儆效尤。   可追溯管理模式与食品召回制度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食品召回制度即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该制度力图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召回制度的国家。食品召回包括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得知产品存在缺陷,主动从市场上撤下食品 另一种是监管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强制要求企业召回食品。   要建立完善的召回制度,食品的追溯机制必不可少。德、法、日是这方面的典范。   2005年以后,德国每个食品包装上都标有号码或生产日期,监督机构能够据此判断产品所属批次,以便监督。以鸡蛋为例,德国超市销售的每一枚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数字,如2-DE-0356352。其中第一个数字用来表示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2”代表母鸡为圈养 “DE”表示德国出产 第三部分数字则代表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舍或鸡笼的编号。如果出现食品安全危机,有关方面可以根据这些编码迅速追查到问题的源头。   正是借助这样的检测和追溯机制,2010年底德国西部北威州的养鸡场首次发现饲料遭致癌物质二口恶英污染后,很快确定了肇事企业,并宣布临时关闭4700多家农场,禁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的肉类和蛋类产品出售。由此避免了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更大损害。   其实,欧盟范围内各国都从食品供应的源头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还要保留这些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定被宰杀牲畜的来源。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   日本也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模式。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下属的各地农户,必须记录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开设网页供消费者查询。   农产品有了“身份证”后,可追溯管理模式就变得易于操作。食品供货链上的所有企业会陆续加入原材料、添加剂等信息,并有义务保管这些信息3年。在零售店里,每种产品都必须醒目地标出“身份证”号码,消费者可在店内的查询终端输入这个号码,查询到有关这一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   在可追溯管理模式中,农产品生产者向食品生产厂家供货前要签订合同,承诺提供的农产品信息完全属实,并受法律保护和约束。如果厂家发现原料有问题,就可以追究生产者的责任。以此类推,经销商也可以追究厂家的责任。   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比如遗漏了对过敏源的标记,企业就必须回收特定批号的产品,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承担,企业还要向消费者道歉。   东京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村靖彦说,企业在第一时间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是一种良性的自我保护行为,会因信息公开而赢得消费者信任。相反,企业如果忽视这个责任,出现问题后经媒体曝光,几乎就宣告了企业的破产。   法律惩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进入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大公司和大企业蓬勃兴起,各种不合格的产品导致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案件也频繁发生,食品企业亦如此。与消费者相比,侵权企业非常强势,补偿性赔偿难以遏制其为逐利而制造和销售不合格甚至危险产品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惩罚性赔偿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对生产和销售危险产品的企业日益发挥出威慑作用。   德国在处理2010年底二口恶英污染事件中临时关闭的农场数量约占全国农场总数的百分之一。检察部门表示要提起刑事诉讼,同时受损农场则拟提出民事赔偿。《明镜》周刊网站报道称,赔偿数额可能高达每周4000万至6000万欧元,完全可能让肇事者破产。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产业部长卡特里娜 霍奇金森透露,沃尔沃斯超市的一家分店把美国产的柠檬标注为澳大利亚产,因此被罚1540澳元(1澳元约合1.08美元),而科尔斯的一家分店在展销一些产自以色列的西柚时未标明产地,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因此被罚880澳元。霍奇金森说,鉴于是初犯,监管人员对两家开出的罚单数额不大。但是,如果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按照相关法令,这两家企业可能面临最多27.5万澳元的罚金。   严厉的惩罚性赔偿会使公众感受到法律对某种侵权行为的强烈否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一些受害人勇敢提起诉讼揭露不法行为,并使食品企业感受到这种强大威慑而心有所忌,不敢恣意妄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 世界各国食品安全法规
    美国:食品安全法支持新技术应用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美国非常繁多,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综合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另外,美国消费者热爱科技创新,美国食品安全法支持新技术运用。 在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有三个: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机构(EPA)。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另外,美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企业,不存在无照企业或者家庭作坊式企业,因此掺假现象极少。 英国:较早重视食品安全并制定相关法律的国家之一 英国从1984年开始分别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标准法》和《食品卫生法》等,同时还出台许多专门规定,如《甜品规定》、《食品标签规定》、《肉类制品规定》、《饲料卫生规定》和《食品添加剂规定》等。英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企业监督、社会监督和执法监督。 其管理的严格可以体现在三大方面:法律法规涵盖整个食品产业链;严格的追溯召回制度;完备的信用体系。 追溯、召回和信用体系已经大大提高了违法成本,而英国从严从重惩治违法犯罪的司法制度,更是让犯罪分子畏而怯步。 澳大利亚: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范例 澳大利亚食品安全标准由&ldquo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管理局&rdquo 负责制定,由两国负责食品管理的部长联合领导的委员会对该局进行政策引导和评估。 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前,澳大利亚有关部门进行的预测研究发现,实施标准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将下降20%,实施成本将比实施原有法规的费用降低35%,这促成了澳大利亚政府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目前,澳大利亚已通过四个食品安全标准,其中三个为强制标准,涉及食品安全、可接受的食品安全操作以及食品加工场所与设备的规定。另一个为自愿标准,建议食品企业制定明确的食品安全计划,并确定食品加工操作中的有害物。 德国:食品管理历史悠久 德国是世界上四大食品出口国之一,饮食业出口约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3%,同时德国又是食品进口大国。在德国,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食品,在包装的标签上都注明商标、食品成分和有效期,还有有关商检机构质量认可的显著标志。 早在1879年,德国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实行的《食品法》包罗万象,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德国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无论是屠宰场还是食品加工厂,无论是商店还是食品在转运过程中,食品必须处在冷冻状态,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出售。为了保证国家制定的《食品法》得到实施,国家设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联邦政府、每个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负责检查食品质量的卫生部门。 加拿大:食品检查严格,百姓放心购买 加拿大商场内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标有出厂日期或有效期,过期食品不允许出售给消费者。比如面包,商店会在有效期到达的前一两天,捐赠给慈善机构,到期仍未售出的,就撤下货架销毁。2012年,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加拿大食品安全法案》,最新法案整合了现有的4部食品安全法案,包括《水产品检验法案》、《加拿大农产品检验法案》、《肉品检验法案》以及《消费者包装与标识法案》,将食品违规的最高罚款额度提高至500万加元,以强化食品安全。  不论在加拿大的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屠宰场、肉类加工厂或商店内的标牌上写有&ldquo 政府检验过的肉类&rdquo 字样,百姓就尽管放心买,大胆吃,因为在食品卫生监控方面,检疫部门从不马虎。 日本:标准覆盖点、线、面的《食品卫生法》 日本人青睐国产食品。日本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数量很多,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不仅在生鲜食品、加工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标识制度,而且在标准制定、修订、废除、产品认证、监督管理等方面也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日本的食品标准数量很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种类齐全:二是标准科学、先进、实用 三是标准与法律法规结合紧密,执行有力;四是制定标准的目的明确。 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而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只有14.63%。
  • 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指标及其限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表1类别中的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执行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包装饮用水、饮用天 然矿泉水。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pdf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印发
    卫生部等8部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畜牧、渔业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我们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相关规划,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制定本规划。   一、食品安全标准现状   (一)建设成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各部门、各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我国已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基本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又取得了新进展,主要有: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企业标准备案办法,明确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管理制度。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制度。二是加快食品标准清理整合。重点对粮食、植物油、肉制品、乳与乳制品、酒类、调味品、饮料等食品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废止和调整了一批标准和指标,初步稳妥处理现行食品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三是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制定公布26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农药残留限量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补充完善食品包装材料标准,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四是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顺利实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培训,组织开展标准跟踪评价,指导食品行业严格执行新的标准。五是深入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区域执行委员,主办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会议、农药残留法典会议,充分借鉴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和管理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公布前,各部门依职责分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总体数量多,但标准间既有交叉重复、又有脱节,标准间的衔接协调程度不高。二是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尚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例如部分配套检测方法、食品包装材料等标准缺失。三是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标准总体上标龄较长,食品产品安全标准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需要,影响了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标准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有待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多、技术性强、强制执行要求高,社会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改进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做好标准的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等工作。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的制约因素有:一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基础研究滞后,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暴露评估等数据储备不足,监测评估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完善,目前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技术管理机构缺乏,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标准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与当前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工作的质量。三是标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研制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且较分散,研制标准的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体现《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涵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要求。   2.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性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以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为重点,科学合理设置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我国国情和食品产业发展实际,兼顾行业现实和监管实际需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要积极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和管理经验,注重标准的操作性。   4.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标准管理制度,注重在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拓宽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方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主要目标。   ——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到2015年基本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工作,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机制。建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强化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培训,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学习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解决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   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和强制执行的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标准清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开展清理工作。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对现行2000余项食品国家标准和29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提出现行相关标准或技术指标继续有效、整合和废止的清理意见。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相关标准的整合和废止工作。   (二)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按照“边清理、边完善”的工作原则,在对现行食品标准开展清理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重要标准不足和标准不配套等问题,提高标准的科学性。   重点做好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食品包装材料及其添加剂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制定、修订工作。2015年底前,修订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和兽药残留等限量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制定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限量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指示性微生物控制要求、即食食品微生物控制指南,科学设置食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指标、限量和控制要求,完善食品容器、包装、加工设备材料标准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等食品相关产品标准。   (三)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按照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安全控制的要求,做好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强化原料、生产过程、运输和贮存、卫生管理等要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015年底前,制定公布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经营企业卫生规范、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20余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形成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体系。按照食品类别、生产经营方式等特点,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控制食品污染的要求和规定。   (四)合理设置食品产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不同特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将肉类、酒类、植物油、调味品、婴幼儿食品、乳品、保健食品等主要大类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作为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工作的优先领域,制定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不能涵盖的危害因素限量要求和食品安全相关的强制性质量指标,标准制定中将侧重通用性和覆盖面,避免标准间的重复和交叉。   2015年底前,制定、修订肉类、酒类、植物油、调味品、婴幼儿食品、乳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水产品、粮食、豆类制品、饮料等主要大类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制定已有国际标准或已有进口贸易但我国尚缺失相关标准的食品产品安全标准。   (五)建立健全配套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指标配套检测方法为重点,建立完整配套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体系。   2015年底前,重点制定、修订食品中各类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分析检测方法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等标准。   (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机制,保障反馈意见渠道畅通。   2012年底前,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等相关制度。2013年底前,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制定、修订、征求意见、标准审评、审评委员会委员管理、标准公布以及标准申报、咨询和解释等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的风险沟通与交流,使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七)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的宣传、培训、咨询和跟踪评价等工作力度,促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和标准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技术性强、公众普遍关注标准的宣传和解读,及时解答各方关注的标准问题,督促行业、企业主动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监管部门依法、依标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八)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研究。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需要,系统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增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中的应用研究、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追踪比较研究、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体系设置研究、主要功能类别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等基础研究,并在标准工作中积极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   (九)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食品标准管理经验,同时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维护我国食品贸易利益。   到2015年,实现全面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各项活动,动态跟踪食品法典标准工作,全面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主要贸易成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跟踪其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工作进展,做好WTO/SPS通报及评议工作,参与或牵头与我国食品贸易利益密切相关的国际食品标准制定、修订和相关技术交流,不断完善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由卫生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会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协商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各项工作,细化分解本规划确定的任务,明确具体工作的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卫生部牵头本规划的组织实施,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标准清理和制定、修订工作。食品各相关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食品国家、行业标准的清理,提供日常监测和监督检查数据,敦促行业和企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及时收集、汇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行业部门要主动参与和配合标准体系建设,配合做好标准制定、修订和标准宣传、行业引导等工作。   (二)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设的投入。国家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开展本规划确定的重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同时严格监管标准工作经费使用,确保经费使用高效、合规。充分利用现有食品标准研制机构和行业组织,设立各类标准的技术性平台,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宣传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建设,引进优秀领军人才,增加标准研制和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充实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力量。加强对重点科研院校、技术机构专业人才的标准化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的从事标准研制的专家队伍,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四)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和标准管理要求,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科学、动态调整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认真组织落实好规划。同时,及时组织对本规划工作任务进行检查,加强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每项任务落实到位。
  • 食品药监局下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方案》
    为及时掌握全国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科学、有效地指导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近日下发了《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方案》。   本期方案针对餐饮服务环节食源性疾病频发的特点,对于全国18个省(区、市)餐饮服务环节凉拌菜和5个省(区、市)生食水产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中可能污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开展全程调查与评价,调查范围包括清洗后的食品原料、加工工具、餐饮具及制成品等。通过开展本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有助于进一步获取我国餐饮服务环节有关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的关键基础数据,有利于分析相关关键控制因子和环节,为及时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方案》要求承担任务的有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技术检测机构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调查方案、统一调查指标、统一检测方法”的要求,以科学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保证调查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日程安排公布
    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将于2011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行,大会会议日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 : 主题演讲 - 2011年 11月 2日 (星期三) 08:00 观众登记 开幕式 09:00 欢迎辞国际食品保护协会 执行总监 戴维 萨普工业和信息化部 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王黎明 全球食品安全政策与规章制度的发展 主持人:国际食品保护协会 执行总监 戴维 萨普 09:30 "食品安全:比利时的模式及其新的变化"比利时王国中小型企业、自雇、农业与科学策略部部长内阁成员 农业与食品安全局局长 Jean-Franç ois Heymans 09:50 "美国食品安全最新倡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食品副局长 Michael Taylor 10:10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的问题和对策"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督查处 处长 李泰然 10:30 "美国食药局的执法:加强全球市场食品安全的策略"美国食药局监管事务副局长 Dara Corrigan 10:50 茶歇 构建更强的食品安全基础 11:20 "通力合作共推全球食品安全"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当选主席 法国达能集团企业质量总经理 奕傅睿 11:40 "国际合作是全球食品安全保证的未来"美国食品饮料和消费品制造商协会(GMA) 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潘米拉 贝利 12:00 "食品安全的协作"Abbott营养公司 全球供应副总裁 John Ginascol 12:20 联谊午餐 改进食品安全的机遇 主持人:威尔士大学卡地夫学院 食品工业中心主任 David Lloyd 14:00 "卫生与植物疾病问题:食品安全与贸易顺利的基础"欧盟DG SANCO动物健康与福利主任顾问 Jacky Le Gosles 14:20 "在加拿大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全球环境下的国内优先" 加拿大卫生部 保健产品及食品办公室粮食局总干事 Codex Alimentarius 委员会 副主席 Samuel Godefroy 14.40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国家研究所 食品安全保证分部主任 樊永祥 应对全球的食品安全挑战 15:00 "可持续畜牧生产和抗生素的使用"荷兰王国经济事物、农业及创新部食品安全办公室代理主任 Martijn Weijtens 15:20 茶歇 15:50 "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介绍法国的做法"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署 欧洲与国际事务部部长 Rozenn Saunier 16:10 "中国餐饮业面临的食品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 资深副总裁/首席后勤执行官 裴华庆 16:3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个供应链的共同努力;案例历史:全球主要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如何使用食品安全方案作为保证工具"挪威船级社管理服务集团 食物及饮料全球总监 Stefano Crea 闭幕式 16:50 "利用完整信息保护食品供应"美国疾控中心 食品安全总监 Arthur Liang 17:10 晚间招待会 第二天 : 专题演讲 - 2011年 11月 3日 (星期四) 专题 A 专题 B 专题 C 专题 D 专题 E 食品制作中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 食品测试趋势和技术 食品安全管理和最佳实践 食品安全与可追溯性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 通过协作推进全球食品安全 主持人: 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全球食品服务经理 食品安全证书基金会主席 Cor Groenveld 主持人: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生物毒素检测专家 AOAC中国区 主席 鲍蕾 主持人: 美国康尼格拉集团 运营质量研究、质量和创新高级总监 Kent Juliot 主持人: 美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高级流行病学专家和常驻顾问 Robert Fontaine 美国疾控中心 食品安全总监 Arthur Liang 主持人: 可口可乐公司食品安全、全球质量和产品整合高级经理 Marc Cwikowski 08:30 "促进食品安全的设备设计原理极其应用"英特乐传送带(上海)有限公司食品安全高级研究员 严志农 "LC/Q-TOF用于食品未知物筛查分析的解决方案"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冉小蓉 "食品安全与保障:明尼苏达州模式"美国明尼苏达州农业厅处长 海迪凯森波 美国明尼苏达州农业厅助理厅长 马修沃曼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关键步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指导老师 马会来 欢迎辞: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当选主席 法国达能集团企业质量总经理 奕傅睿 "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华润万家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和华润零售集团高级副总裁/GFSI董事会成员 陈硕 "GFSI - 为中国食品企业提供食品安全的解决之道"中粮集团 副总裁/GFSI董事会成员 万早田 09:00 "食品级抗微生物润滑剂和润滑油的突破"加拿大石油亚太 加石润滑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区经理 吕承光 "VITEK MS: 使用MALDI-TOF技术的新一代微生物实验室生化解决方案"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 亚太地区食品业务经理 卢诺 "卫生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能多洁公司 亚太区有害物控制负责人、地区执行总监 Tony Poulsen "2010年中国浙江省一起桶装水污染引起导致的诺如病毒爆发调查"广州市疾控中心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沈纪川 "GFSI 指导文件 - 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进展" GFSI技术工作组主席 Kevin Swoffer 09:30 "验证实验在食品企业中的作用"上海实力可有限公司 商品检验研究员 魏婕 "一种基于混合的方法,简化利用GC-MC/MS的多残留分析的方法开发和数据处理"布鲁克• 道尔顿 全球GCMS产品经理 王克非 "产地至餐厅, 麦当劳餐厅如何确保高标准食品安全控管系统"台湾麦当劳董事长 李明元 "重庆市一起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腹泻爆发调查"中国疾控中心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自贡市疾控中心 陈曦 "GFSI全球市场能力建设项目 - 取得认证的途径"可口可乐公司食品安全、全球质量和产品整合高级经理 Marc Cwikowski 10:00 茶歇 主持人: GFSI技术工作组主席 Kevin Swoffer 10:30 "利用知识交换项目发展食品安全体系:案例分析"威尔士大学卡地夫学院 食品工业中心主任 David Lloyd "通过新奇的样品制备法和独特的生产级溶液,提高食品材料的安全度"Biotage AB公司 首席科学官Anthony Rees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最佳实践"雀巢(中国)有限公司资深质量保证经理 Stephen Choi "在食源性疾病爆发调查中实验室的作用"美国疾控中心新出现及重新再现的传染病(全球疾病监测)国际新出现传染病项目实验室主任 John Klena "通过供应链透明化为中国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 麦德龙GFSI全球市场项目的实施"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总监及麦咨达公司董事会成员 杨瀚 11:00 "在食品加工供应链上成功实施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计划的业经证实可行的方法"美国康尼格拉集团 国际供应商 品质总监 Joseph Elrefaie "微生物QC测试、基准材料和微生物产品使用的重要性"Microbiologics公司亚洲区业务经理 Allen Chan "了解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NSF-CMi 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Peter Bracher "在疾病爆发和响应中食品检验和产品追溯的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州农业厅处长 海迪凯森波 全球市场项目问答可口可乐 Marc Cwikowski & 麦德龙 杨瀚 圆桌讨论:"推进中国食品安全 - 合作是关键" 发言人: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总部质量管理部总监 江红 嘉吉公司亚太区质量总监 郑芸岭 11:30 "全球采用基于召回布告标准的现状"GS1 运营总经理 Shaun Bosson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创新方法"伯乐中国食品安全部全国销售经理 马熟军 "顶级美国食品公司供应商的期待,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和消费者需求"美国康尼格拉集团 运营质量研究、质量和创新高级总监 Kent Juliot "在美国进行多国家,多机构,多学科疫情调查面临的挑战"美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总监 Arthur Liang "食品安全 - 来自高层的承诺"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当选主席 法国达能集团企业质量总经理 奕傅睿 12:00 联谊午餐 专题 F 专题 G 专题 H 专题 I 食品安全标准、审计和认证 食品安全科学与对策 当前的问题 食品过敏原评估和管理 主持人: 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总监及麦咨达公司董事会成员 杨瀚 主持人: SAGE食品安全咨询公司总裁 Gale Prince 主持人: 美国康尼格拉集团 国际供应商 品质总监 Joseph Elrefaie 主持人: 中国上海联合利华公司 大中华东亚区食品监管事务总监 Leon Gorris 13:30 "食品制造业中的前提条件"挪威船级社管理服务集团 业务促进部食品饮料部门销售经理 谢松 "AOAC与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生物毒素检测专家 AOAC中国区 主席 鲍蕾 "全球改进食品安全的趋势:协作是关键"Abbott营养公司 质量总监 Bradd Eldridge "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状况"中国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教授 陈育智 14:00 "实现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培训要求"国际食品保护研究所 所长兼执行总裁 朱莉娅 • 布兰德谢尔 "当前食品微生物安全挑战和行业有效的应对措施"Michael食品公司 资深食品科学家 Si-Quan Li "公私合作: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能力的实用解决方案"Waters公司 食物及环境商业经营主任 Paul Young "食品过敏原的风险评估方法"英国联合利华公司过敏症与免疫学科学领导人 René Crevel 14:30 "食品供应链标准和认证的国际性发展"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全球食品服务经理 Cor Groenveld "疯牛病(BSE)的预防及食品安全"株式会社泉盛 取缔役兼公共关系部负责人 平野 诚 "猪肉供应链上的行业食品安全控制和公众监督的相互影响"瓦赫宁根大学动物供应链管理学教授 VION食品集团 质量保证总监 Bert Urlings "食品中致敏原的管理"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国家研究所食品安全保证分部主任 樊永祥 15:00 茶歇15:30 "透明产生信任,国际标准促进国际贸易"麦咨达信息咨询公司 总裁 汉斯彼特 "发酵奶制品中拒绝抗生素:从问题探查到有效缓解"美国微生物学会食品微生物分会主席 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 王华 "美国进口食品的新方法:华盛顿内部人士的看法"科文顿和柏灵律师事务所 管制行业亚洲区首席法律顾问 William Friedman "食品过敏原管理"食品过敏原控制培训与分析公司(FACTa) 技术总监 过敏原署管委会委员 Robin Sherlock 16:00 "IFS值得信赖的质量安全标准"IFS 亚洲办事处负责人 罗爱军 "产品追溯和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SAGE食品安全咨询公司总裁 Gale Prince "按照日本的食品卫生法进口食品的过程"日本食品安全支援机构 理事长 平野展代 "食品致敏原实验室检测"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博士 高东微 16:30 问与答 问与答 问与答 问与答 会议结束   演讲如有变化,无须事先通知。请定期检查最新更新。   会议挑选的部分演讲提供同声传译。   若您有意提交演讲信息,以及了解有关演讲情况,敬请联系孙先生:benny.sun@infoexws.com
  • 守护食品安全,杭州大微提供高效病原菌检测方案
    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加之近期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闷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若食物加工贮存不当、生熟交叉污染,或未完全加热,致病菌都在食物上大肆生长繁殖,不仅会造成食物变质,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与有毒动植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5个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共291起,中毒人数7856人,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107起,中毒人数4958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病原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其中我国近年来较为常见和高发的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微生物检测方法》、卫生行业标准等,其中对病原菌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参照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WS/T 81-1996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时多采用传统培养法,存在大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检测时间往往需要两天以上,而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这让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更优选择。【杭州大微食物中毒快速检测】DW-ES800型 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DW-BT100型 快速微生物定量检测系统食物中毒检测流程【杭州大微食物中毒解决方案】第一步:样本采集DW-28系列 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仪器是对“包含少量微生物污染”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新一代仪器,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监测等水中微生物质量控制。第二步:重量稀释DW-JURAY系列 微生物样品自动重量稀释仪仪器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含微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自动稀释,仪器可自动计算并完成对任意重量样品的准确稀释,使工作简易化,提高效率。第三步:样品均质DW-4型 拍击式均质器仪器是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样品匀液”制备的最佳工具,可对样品进行均质处理,独有的静音设计可使您摆脱噪音困扰。第四步:螺旋接种DW-L2000型 全自动微生物平皿螺旋接种仪仪器是依据阿基米德螺旋,以递减比率自动接种样本,可实现标准化生成大量单颗菌落,方便后续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等需求,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学实验等微生物实验室。第五步:培养DW-100A-K系列 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仪器服务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培养,可根据需要选择特定氧气浓度(1%-15%可选)和CO2浓度(5%-15%可选),能够快速生成环境,微需氧最快约2min,厌氧最快约4min,仪器稳定可靠,确保重现性100%。第六步:生化鉴定/药敏分析DW-M80型 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仪器通过生化反应原理捕获细菌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可鉴定550种以上常见微生物,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疾控等微生物实验室。【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改变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选用新鲜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食物加工环节保持清洁,定期做好食具、加工工具以及容器的消毒。加工后的食物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