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

仪器信息网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专题为您整合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话题讨论。

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及产品与科技成果展相关的资讯

  • 资本、技术各方评价仪器创新的思维碰撞与融合——分析仪器科技成果转化沙龙研讨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6月6日,分析仪器科技成果转化沙龙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研讨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国科长三角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方面有成果成功转化经验和需求的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来自仪器企业、资本方、科技产业园区等各方代表与会。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23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讲话“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分析仪器技术水平发展,促进我国分析仪器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着力投入科技成果挖掘、培育及转化服务工作,并引入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等,以加速分析仪器科技成果的培育和转化、分析仪器产品技术攻关等工作,特别举办本次研讨会活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副理事长刘长宽致欢迎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娟致欢迎辞 国科长三角资本公司副总经理陈孝先致欢迎辞研讨会特别安排了多位有成果成功转化经验和需求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代表作特别报告。分享交流成果转化、融资成功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全面介绍了特别的待转化的成果和仪器拓展建设新项目:报告题目:技术支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分享报 告 人:李硕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特立独行的临床质谱--临床平台型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报 告 人:李晨 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科研及知识产权总监报告题目:智能集成化磁共振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报 告 人:刘化冰 北京青檬艾柯科技有限公司报告题目:痕量级光声光谱传感器报 告 人:尚传新 武汉理通微芬科技有限公司报告题目: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及相关技术产业化报 告 人:黄韶辉 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报告题目:声纹采集分析技术在煤化工行业设备运行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报 告 人:周志远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交流中可以看到,成功的项目或成果,普遍具有以下特点:技术实用、技术成熟度高、潜在市场明确或较大。成功的合作需要各方技术专业、守信履约、互惠互利,为双方留足利润空间。成功的合作可以循序渐进,从技术许可,再到专利技术转让。从成果转让方、仪器企业方面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资金需求并不是唯一且必需的,同样关注投资机构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多方资源和业务对接。本次论坛也邀请到了国科长三角资本公司、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国科私募基金、北京怀柔私募基金、国金证券研究所等投资方代表及产业园区代表,并安排了两个特别报告:报告题目:硬科技底层逻辑与成果转化投资模型报 告 人:甘朝阳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报告题目: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介绍报 告 人:张艳丽 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8位代表报告交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中国重返世界之巅。对于哪些创新会受到投资者欢迎?从双方的坦诚交流中看到,革命性的创新或微创新,分别吸引不同的投资者。革命性的创新自然是大资金所追求的;科学仪器的小创新、微创新,仪器企业不失为这些项目的成果转化承接者。对于仪器行业发展特点,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小、稳、利润率高。或许大的投资机构关注度会较低,但由此也催生或得到相应投资机构的关注。国科长三角资本公司在仪器行业已经有好些成功的项目,北京怀柔私募基金业务就是针对仪器领域。研讨会交流现场当下,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恰逢其时。科学仪器不仅是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科学仪器自身的创新发展也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实现先进仪器科技成果成功快速转化,支持头部企业寻求新技术和新市场的长足发展,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寻求引入资金快速发展的需求。分析仪器分会举办“分析仪器科技成果转化沙龙研讨会”正逢其时,好些成果转化项目和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得到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分析仪器分会同时开展了第一期的分析仪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征集工作,在研讨会期间推出资料集涵盖了:2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知识产权转让项目,7项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分析仪器分会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现有服务功能基础之上,着力开展科技成果挖掘、培育及转化服务工作,引入投融资服务,以促进我国科学仪器快速发展。
  • 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受邀参加超强激光源助力怀柔高端科研装置发展院士专家圆桌论坛并做特邀报告
    2023年11月10日,北京光学学会与北京工业大学科协、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等单位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主办“超强激光源助力怀柔高端科研装置发展院士专家圆桌论坛。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受邀参会。 为具体贯彻北京市科协引导高端智力资源为重点区域及行业高科技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精神,此次论坛邀请北 京光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许祖彦院士、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电科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首席专家周寿桓院士、北京科技社团中心副主任李纯鸣、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王妮娜部长、北京光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翟天瑞教授、北京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志刚教授等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出席并致辞。 此次论坛包括三个特邀报告和一个圆桌对话环节,论坛特邀报告环节由大会执行主席北京交通大学延凤平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做了《深紫外激光仪器》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深紫外前沿科学装备的发展及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在紫外科学装备研制领域的成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眭晓林研究员代周寿桓院士做了《基于光频调制的动目标指示(MTI)激光雷达》的报告,介绍为了解决动目标指示(MTI)激光雷达出现的盲距和距离模糊问题,对激光测距发射波形、本振波形以及解算方法进行的研究。 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海锋《激光技术与光学仪器在大科学装置中的应用机遇与挑战》报告,全面介绍了怀柔科学城和怀柔大科学装置布局,超强激光与加速科学、超快激光、激光时空测量、生物医学成像、地球数值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对激光技术和光学仪器的需求,及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刘海锋总工程师向全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在校生发出邀请,欢迎大家莅临怀柔共享怀柔科学城大装置资源和发展机遇,共同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主持。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全固态光源实验室主任林学春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滕浩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科协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闫健卓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怀柔科教融汇基地筹建办公室吴奇副主任、大恒星图(北京)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杨帅帅总经理、北京光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万玉红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言。各位专家围绕怀柔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运营、超强激光技术如何助力怀柔大科学装置发展、怀柔科学园区科研合作、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张志刚教授风趣幽默的主持下,大恒星图杨帅帅总经理分享了来怀柔“图”什么的思考,在怀柔科研创业的美好经历和成绩,同时对园区运营单位给予的贴心帮助和专业服务表达衷心感谢。刘海锋总工程师还细心解答了张志刚教授关于怀柔区轨道交通规划、怀柔区人才政策、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装置进展、太瓦激光器产业化前景等问题,为来怀工作科研、创新创业的人士提供了专业指导,广泛引起了在场专家、企业家来怀柔调研考察的热情。 在京高校、科研院所、怀柔科学城科技企业等各领域专家、嘉宾60余人现场参加此次圆桌论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逾万人通过蔻享学术线上直播参与本论坛。与会人员论坛期间与报告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探讨合作意向,受益匪浅。本次院士专家圆桌论坛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前沿、展示研究成果、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为激光技术助力怀柔科学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三城一区”之一,规划范围约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的部分地区。战略定位是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怀柔科学城的显著特色和明显标志。主要围绕物质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系统科学五大科学方向,力争实现率先突破。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吸引一批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集聚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开展一批基础研究、前沿交叉、战略高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科技创新活动;产出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提高我国在基础前沿和交叉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是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研究与产业发展国有平台公司,未来将持续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硬科技领域,以“科创平台+科技服务+基金投资”为核心业务及抓手,提供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专业化中试平台服务,应用场景构建服务等,引导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打造产业发展创新生态。
  • 科学仪器与分析检测行业资本市场"路在何方"?——ACCSI 2017新三板企业发展高峰论坛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粗读“新三板”企业: /span /strong 细数科学仪器与分析检测行业2014年以前的热点资讯,关于“新三板”这个词出现的频次还寥寥可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如春笋发芽般的“新三板”,早已成为金融投资领域的热词。&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越来越多的仪器企业、检测机构为了更快的发展、运筹帷幄,走上了资本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2015至2016年底,其中挂牌新三板的常见科学仪器企业40余家。不仅如此,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超过 3 万家,检验检测市场容量超过 2000 亿。在这样的背景下,截至2016年6月,检测机构便有55家成功挂牌新三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PO、并购成新三板企业“大风口”: /strong /span 2015-2016新三板并购潮起,信息技术业是新三板并购潮中的热点。放眼科学仪器行业,各种并购现象亦是层出不穷,例如已经挂牌的 a title=" 阿拉丁试剂"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457/" target=" _blank" 阿拉丁试剂 /a 、 a title=" 磐合科仪"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611/" target=" _blank" 磐合科仪 /a 分别被西陇科学和 a title=" 天瑞仪器"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572/" target=" _blank" 天瑞仪器 /a 跨板并购。曾有新三板分析师指出,整个经济结构发展到现在,并购案例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随着拟IPO挂牌公司的受追捧,海能仪器近期也宣布冲刺IP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资本运作与科技政策红利的双重作用下,造就市值超百亿级别的国产仪器制造商“不再是梦”。国内上市仪器公司、检测机构的市场整合能力与速度明显提升,交易金额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千万元,数量级多次以“亿”单位出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挂牌“新三板”后并非一劳永逸: /strong /span 但不乏一些企业早先重视技术成长,而对其申请门槛、流程知之甚少。尽管“新三板”具有资金扶持、便利融资、财富增值、股权流通等一系列优势,但其实“新三板”也并非一劳永逸,与此同时,流动性有限、资金活跃度不高等风险依旧存在。企业在进入新三板后应该更好的找准定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例如,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新三板市场从注重数量的市场过度到注重质量的市场。而在新三板首批入驻创新层的企业共有952家,进入创新层的仪器企业、检测机构屈指可数,亟待加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ACCSI 2017分论坛:新三板企业发展高峰论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7)” 作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最高级别峰会,多年来秉承以研究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现状、追踪发展趋势、促进行业交流为宗旨。此次我们也藉此特设---“新三板企业发展高峰论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本论坛旨在: /span /strong 通过新三板企业负责人分享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解析及探讨“新三板”挂牌前、后的公司发展之路,同时协助仪器企业、检测机构能够在“新三板”挂牌后更好的规避风险,实现公司良性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4日下午13:30-17:0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活动地点:南京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参会对象:仪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政府主管领导、行业协会、学会、投融资机构负责人、金融机构负责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规模:100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7/"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ACCSI 2017年会介绍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7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7,简称ACCSI2017)”,将于2017年4月24--25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7/"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 im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161px " title=" 1.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611e785a-d38d-46f2-a021-36d61dd4f5c6.jpg" width=" 400" height=" 161" /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点击图片查看ACCSI 2017专题网站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ACCSI2017首次走进历史名城南京,得到了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同时得到南京新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等政府机构的鼎力支持。ACCSI2017将借助年会十年的品牌积淀,发挥南京的区位优势,吸引众多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高端人士与会。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ACCSI2017继续以研究产业现状、追踪发展趋势、促进行业交流为宗旨,以独特视角发挥产业大会优势,通过高端演讲、主题报告、行业大数据发布、高层对话等环节,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探索科学仪器在生命科学、环境、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市场机会,为科学仪器行业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蓝本。同时,将探讨科学仪器企业在资本运作,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热点话题。为广大行业人士搭建一个高端交流平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span /p p & nbsp /p
  • 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启程: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在无锡召开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共同报道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沟通合作平台,2021年4月23日下午,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同期,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和仪器信息网共同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召开。论坛邀请电镜技术专家、电镜及相关联技术企业家等百余位电镜产业化相关人士共聚一堂,就中国电镜技术产业化现状、未来发展与合作等展开讨论,共同为促进中国电镜产业化健康发展建言献策。“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现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韩晓东教授致辞论坛致辞中,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韩晓东教授谈了三点感想。首先,不同以往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举办的以学术为主的会议、或仪器信息网举办的产业为主的会议,本次是第一次双方合作举办的以产学研用为主旨的论坛,并分别负责科学家和企业家们的召集。从这次论坛开始,我们要强化这样的理念:从学术的迫切需求来带动仪器产业化的升级,同时,也希望通过仪器产业化的进步来推动学术的发展。其次,仪器产业化与学术发展之间并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加和、乘和游戏,两者大幅度相互促进。诺奖的重要补充-科维理奖,2020年其纳米科学奖授予了对像差校正电镜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四位欧洲科学家,其中Maximilian Haider和Ondrej L. Krivanek,既是科学家也是企业家,两位分别是世界知名球差校正技术企业德国CEOS GmbH公司和美国Nion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另外两位Harald Rose、Knut Urban则是纯学术科学家,四位获奖者对球差校正先进技术的推动,则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学术与产业化的融合,是科学仪器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范例。再次,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多个层次都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电镜技术经过以往多年的积累,目前在座的许多企业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扫描电镜、很多附件乃至透射电镜等方面都有着手去做或取得很好的发展。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学术界与产业界相互促进的创新形式,能够对整个电镜领域有更高更强的推动作用,也希望在座的无论是学术专家还是企业家都能够有所收获。开篇报告:中国电子显微镜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副所长 韩立研究员韩立首先介绍了电镜技术及商业化产品约九十年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中国电镜发展史时表示,我国电镜产业化有过自己的辉煌,但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冲击下,目前国产扫描电子显微镜仅占全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百分之一二,且销售额十分微薄,国产透射电子显微镜也已全军覆没。但随着国家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需求增加,大致在2007年前后,国内对电镜的研制与生产逐渐重视,特别是产业的介入。如中科科仪在科技部重大专项支持下,于2018年完成场发射扫描电镜项目验收并实现千万级别产出;聚束科技高通量扫描电镜取得很好的市场效果;东方晶圆在承担电子束检测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的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取得了系列进展;上海精测全自动电子束晶圆缺陷复查设备(eView SEM)已经完成首台套客户交付;中科院物理所开展桌面型扫描电镜研制;广州纳境鼎新开展透射电镜研制;国仪量子开展扫描电镜研制等。同时,也有西安威思曼、广州纳境鼎新、大束科技等开展了电镜相关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总体而言,在国家支持下,国内电镜产业化热情很高,整体发展对产业的发展处于非常有力的局面。最后,结合国内电镜产业化发展现状,韩立对中国电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相关基础学科建设、研制生产高附加值电镜附件、逐步建立自己的产业链等系列发展建议。仪器信息网专家委员会电镜专业组成立、专家证书颁发合影(部分专家代表)接下来,论坛从中国电镜产业化现状、电镜产业化经验分享、成果转化/合作机会三个议题出发,邀请6位企业代表和1位成果转化专家代表分别进行了议题发言。企业家及专家代表议题发言(按发言顺序,部分发言摘要如下)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电镜事业部总经理孟祥良介绍了中科科仪近50多年电镜研制历史,作为国内率先实现扫描电镜产业化的企业,50多年来产业化的十余款电镜型号包括1965年透射电镜DX-2,1975年国内第一台扫描电镜DX-3,2014年国内首台场发射枪扫描电镜KYKY-EM8000F,2019年首台国产低真空钨灯丝扫描电镜KYKY-EM6900LV等。接着介绍了中科科仪电镜系列扩展应用定制化技术方案,包括电子束曝光系统、高低温台、集成纳米操作机等。最后分享了其电镜产品在高校院所、电子材料、半导体、金属/非金属、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百实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鑫介绍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百实创科技”的最新透射电镜原位技术产业化进展。原子分辨高温力学原位研究方法是国际瓶颈技术,百实创成功转化高校科技成果 “原子分辨原位高温力学研究系统”, 将实验室原型科学仪器升级为国际领先和独有的原创科学仪器并产业化,发展了系列显微芯片技术,首次实现1150℃高温下材料变形机理的原位原子层次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在中美日本专利布局,于2019年推出INSTEMS系列新品。百实创分享了该系列产品可实现1200℃高温应力耦合场下材料显微结构演化的原子层次原位研究、多场耦合下的原子尺度分辨、原子分辨下pm级位移控制等优势,以及在一维纳米材料、二维薄膜材料和三维块体纳米取样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进口品牌代表,TESCAN(中国)总经理冯骏介绍了TESCAN在捷克布尔诺数十年的电镜产业化历程,并分享了其中的优秀经验。TESCAN的前身为TESLA,TESLA于1951年生产了第一台商品化电镜 Tesla BS 241。1991年TESCAN成立,最初以提供现有显微镜的数字化升级服务赚取公司第一桶金,并在1997年推出TESCAN首台钨灯丝电镜VEGA。经验分享包括:人才培养方面,TESCAN和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第三方仪器公司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电镜产业人才培养;完善供应链体系方面,TESCAN自有的现代化工厂和来自捷克布尔诺强大的电子、精密机械制造,软件技术等相关产业的支撑;资本方面,资本是电镜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TESCAN在中国,核心价值观首要是成就客户等。作为代理商代表,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及业务拓展总监韩鹏分享了欧波同在构建全方位服务平台方面的多年成功经验。利用独特的商业模式,欧波同实现连续十年业绩两位数增长,年销售额超2亿美元。客户价值主张方面,欧波同主要帮助客户加速创新、有效提升实验室效率。为客户提供多维的服务包括:场地测试、实验室规划及设备调试安装、设备维修与维护等一站式技术服务;便捷的沟通;技术支持、Demo中心、售后服务等应用支持;线上公益讲座、线下客户培训会、技术服务万里行等客户增值服务等。社会责任方面则包括助学活动、共建实验室、设立奖学金、公益大赛等。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伟首先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顾了15年来,作为中国新一代电镜人的产业化历程。从2009年,团队的技术不先进、资本不受青睐、客户不认可、供应商不支持,经过六七年时间,不断磨练技术、筹措资金、分析市场、培养供应链,2015年聚束科技成立,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及维护工程师120余人,国内技术能力最强的一支技术团队。回首聚束科技的成功离不开尊重技术团队、重视知识产权、关爱客户等。2020年聚束科技获得新一轮的资金注入,并在新加坡开设海外第一家工厂,或是中国电镜公司走出去的第一步。作为专家代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奇分享了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研发及成像技术发展情况。超快透射电镜,因能够在埃-亚皮秒的空间-时间尺度拍摄结构的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多个重大学术问题提供关键线索,而备受全球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关注。2012年,在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支持下,李建奇团队率先在国内发展超快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先后攻破了光发射电子枪改造技术、样品室改造技术、激光-电镜联机技术、以及弱电子计量成像技术等技术壁垒,成功搭建了国内第一台超快透射电子显微镜。第二代超快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基于场发射电子枪,其电子相干性明显优于热发射电子枪,且能够兼容球差矫正技术,该产品已在怀柔科学城开始培训。该成果也已通过和怀柔仪器公司合作推动北京怀柔科学城高端科学设备制造及产业化发展。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付永强介绍了国仪量子扫描电镜的业务情况与发展规划。作为一家年轻的科学仪器公司,国仪量子于2019年推出扫描电镜,并将其作为四大业务领域之一,先后掌握了电子光学系统、超高真空系统、扫描技术、真空样品台等核心技术。发展规划方面,包括高投入,建设研发生产线,提供稳定可靠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充分沟通合作,降低成本;强化应用,2个电镜应用实验室,6名专职应用工程师,多个合作实验室等。议题发言最后,论坛在场专家和企业家代表针对议题发言及电镜产业化问题等进行了开放讨论。部分讨论环节发言专家(按发言顺序,部分发言摘要如下)西安交通大学康永锋教授从电子光学学科及人才培养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从科学研究角度,西安交大在上世纪90年代将其像差分析理论用在电镜高分辨像差理论中,具有高阶像差计算方便的优点,目前已经覆盖了电镜所有部件,建立了五级像差等,这些都是我国发展高分辨电镜的一个基础和工具。中国在电子显微镜发展方面西安交大作出很大贡献,包括现在所有电镜采用的物镜结构等都有西安交大的贡献,所以我们有信心能够把国家的电子显微镜产业一直推进至国际前列。其次,关于人才培养,电子光学学科在某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着萎缩的局面。他希望能为光电学科作出贡献的基础上做一些工作,除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外,今年准备出一本新的电子光学教材,希望能对电子光学方面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海涛副研究员分享了合作需求。表示该院将搭建高端科研仪器研制中心,主要推动自主研制电镜等仪器,打造功能强大,配置优良高效率的实验分析测试服务和学科交叉的重要平台,围绕产业升级对高端科研仪器的基础需求布局国际一流的软硬件,保障各团队高效利用共享的仪器设备中心。希望广大专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合作或指导工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研究员表示,当下确实是大家如何群策群力把产业化推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时机,自己认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高端电镜或核心部件很难短期研制成功,但如果我们首先做一些配件或做一些代工,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另外电镜附件一些功能的拓展方面,国内做的比较多,比如百实创、泽攸科技做的一些原位方面的工作,类似的功能拓展与国外差别并不大,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希望国内产品能够在更多国际舞台亮相,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来提高整体竞争力。另外就是如何形成有序竞争,如何大家既能团结,又能各有侧重,把每个有特色的技术做到极致,这些是我们科研人员、企业与相关领域人才等多方同心合力发展的一个方向。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表示,就目前科技战而言,我们有很多关键技术被卡脖子,从短期和长期看,短板都需要去努力做。要有更多人投入科技这个行业,从长远讲,都需要大力支持。而且我们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时机,无论是国际环境下中国迎来的机会,还是国内良好的发展氛围,今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重视这件事,在电镜领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另外,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产业需求,以上企业分享的长板和短板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探讨如何做的更好。同时,个人角度也愿意去做一些事情,无论是作为江苏省真空学会理事长所负责的真空领域,还是在光电倍增等方面,大家有需求都可以寻求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电镜产业发展。武汉大学王建波教授表示,武汉大学近两年采购了过亿元的仪器设备,进口品牌居多,为前沿科技提供支撑的科研设备出口,都会具有专属排他性,真正顶尖的技术不会以商化的产品购买到,因此,追求顶尖技术最终还是要依赖我们自己厂商把国产仪器做好。所以本次参会也抱着很大期望,相信大家可以把产业化共同做好,包括从电子光学基础学科,到电镜、到相关附件等。北京工业大学张跃飞研究员表示,刚刚百实创公司介绍了透射电镜原位系统,自己负责该重大专项扫描电镜的原位高温拉伸和高温成像方面的成果转化,该成果已在杭州桐庐落地转化,于2019年成立祺跃科技公司,并逐渐推出一些产品。产业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部件还没有完全自主,人才需求不能满足等。也很欢迎与更多专家或企业合作,一起解决疑难,共同推进国产仪器的进步。武汉理工大学吴劲松教授表示,许多高端科学仪器都面临卡脖子的可能。电镜产业化而言,国内有许多方面都有希望,比如现在电镜关键的部件透镜,主流的是磁透镜来做,也有电场透镜,电场透镜制造工艺很难,这就会给我们一些机会,比如电场做凹透镜、凸透镜,以及两者叠加的球差校正等新思路等。另外球差校正电镜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在CCD方面的重大突破,那么在CCD或探测器等原位配置方面都有可能为国内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带来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刘攀教授表示,本次论坛认识到许多国产电镜技术,而且一些已经达到进口指标,有些可以作为高校采购的选择对象。另外也建议国产的这些优秀产品,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拓展型系统,如百实创、厦门超新芯、祺跃科技等能够在一线或二线城市也建立用户体检中心,让更多用户能够接触与认识。韩立研究员表示,听完大家的分享,让人感觉到国内对于电镜产业化的热情关注,且相应产业化内容也已非常丰富,而在几年前很少有人关注电镜产业化这件事,这对于电镜发展而言是很好的阶段。首先,大家应该更加重视关键部件,真正电镜取得突破都是关键部件的突破,虽然关键部件确实钱少,但确实能解决大问题,这需要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去推动。另外,国内科学仪器企业要关注科学仪器的先进性,科学仪器行业必须重视技术的先进性;最后,科学仪器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遵循市场周期与自然规律,需要逐渐积累发展。工信部电子五所高级工程师施明哲表示,首先,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有特色的国产企业,比如类似新能源汽车,设置一定的补贴。其次,是人才培养问题,电子光学是电镜技术的基础,但能开设这门学科的学校却很少,尤其是电子光学专业的中高层次的设计人员,这是亟需补救的问题。在会议小结中,韩晓东教授感谢了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出席,并表示,本次论坛让我们看到电镜领域已经有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深入交流,能够产生更高层次的创新,今天具有起航的意义。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与建议,会后,会务组会整理会议内容,形成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支持电镜产业化进程。另外,也感谢国家快速发展下给大家提供的机遇。卡脖子的芯片与叶片背后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科学仪器。科学仪器决定了一个国家原始创新的科学水平,决定其科技发展力量和总体科技发展水平。最后,如大家提出的愿望,希望中国电镜事业在十到十五年内,有更多显微原创性技术从中国产出,助力中国科技创新强国!最后,关于中国电镜产业化更多建议或意见,欢迎扫以下二维码填写以下建议,我们将整理汇总提交至相关部门,共同促进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参会嘉宾代表合影留念
  • JPM序幕丨2024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公布热点议题,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大牛将在旧金山开讲
    生物医药,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高科技产业之一,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展现出空前的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携手开拓,并肩前行,汇聚行业巨擘的智慧与协同努力,才能引领生物医药“创新风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点击图片查看会议详情2024年1月10日,2024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将在美国旧金山如期而至,与第42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一道,为全球生物从业者打造一场盛况空前的行业盛会。本届论坛以“创新突破:共赴细胞基因治疗未来”为主题,旨在共同探索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站在业界公认的最高规格医药年度盛典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专家和生物科技精英齐聚一堂,聚焦燃点议题,共谋产业未来。我们诚邀您参加本论坛,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共同探寻市场机遇。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呈现一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业盛会!生物经济赛道风起云涌,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所在。在亿万市场大潮中,谁将成为新时代引领者,傲视群雄?在广阔的细胞治疗领域市场中,如何准确把握前行的方向,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细胞与基因技术如何更好地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又将如何把握未来商业化、产业化的黄金时机,引领行业潮流?在本届论坛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引人深思且富有挑战性的议题。这些议题涵盖了多个领域,论坛将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为与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思考与启示。加入我们,一起引爆产业未来的火花,共同探索未知,引领行业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扫码或登录论坛官网申请参会 2024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 (genscript.com.cn) 洞见趋势,深度掌控,共筑未来激活创新思维,引爆变革火花!在本届论坛中,我们将“火力”全开,聚焦以下备受瞩目的话题,一起探寻产业发展趋势,激发无限思考与灵感火花:燃点议题一:细胞与基因治疗未来之路将揭开怎样的崭新篇章?2012年,家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菲利普斯堡的6岁小姑娘Emily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二次复发,无药可治,小Emily的命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医生的建议下,Emily一家决定参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与美国费城医院启动的一项针对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CAR-T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位接受这一疗法治愈的患儿。经过治疗中几经波澜的生死考验,小Emily终于成功走出了病魔的阴影,生命焕然一新。而这标志着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领域取得了突破。11年后,始终保持着健康的Emily,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朝气蓬勃地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们畅谈大学生活。这一幕的发生,简直太让人们振奋而欢欣鼓舞。而这11年间,细胞疗法也经历了飞速发展,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物科技突飞猛进并逐渐走向舞台中央,其快速迭代发展不仅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格局,也提高了其他技术路线的研发门槛。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未来十年生物科技将继续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更多患者将受益于基因编辑技术。同时,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看到更多令人期待的商业化前景。然而,CRISPR技术面临着哪些挑战?未来十年将会带来哪些令人振奋的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又将迎来怎样令人期待的商业化前景?博德研究所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基因编辑先驱之一的David Liu(刘如谦)将在本届论坛中发表深刻见解,分享最新基因编辑前沿进展。如何抓住机遇发展技术,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期待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们分享前瞻智慧,以便我们能够掌握先机,捕捉市场脉动,一起探寻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燃点议题二:CAR-T巨擘聚首,共同探讨未来商业化新趋势CAR-T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革命性的创新,并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自首款产品上市以来,CAR-T凭借其卓越的疗效,成功满足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医学领域拥有巨大潜力,但商业化进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瓶颈。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定价策略,建立合理的市场策略和支付体系,确保CAR-T的普及化和可及性,使得CAR-T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成为寻常百姓的治疗可选项。在此背景下,将要亮相本届论坛的传奇生物CEO黄颖、阿斯利康肿瘤细胞治疗开发首席科学家Michael Bowen和Capstan Therapeutics首席科学官兼研发执行副总裁Adrian Bot等业界巨擘,将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独特视角,分享在CAR-T治疗领域的实战经验、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他们的分享将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CAR-T细胞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精彩时刻的到来,与杰出的专家们一起,洞悉CAR-T细胞治疗的未来发展!燃点议题三:前瞻细胞基因治疗,资本视角下的产业未来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在经历了“资本寒冬”洗礼后,更要具备深远的洞察力,并能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策略。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应当采取哪些策略来确保对新药研发的持续投资?对于当前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融资趋势,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又该如何应对细胞基因治疗产业投资回报的挑战?在本届论坛上,来自Deerfield Management合伙人Konstantinos Aprilakis、礼来亚洲创投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施毅、RA Capital Management高级常务董事Josh Resnick、Flagship Pioneering执行合伙人John Mendlein等知名机构的业界大咖,将从投融资角度深入剖析细胞基因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他们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经验将为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导,从而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的创新和进步。燃点议题四:把脉细胞与基因治疗最新政策导向与监管趋势政策导向、监管趋势以及IND申报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往往会对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成功与否产生显著影响。唯有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灵活应对变化,方能确保在政策和监管的指引下,实现有效推进和健康发展。本届论坛将聚焦最新监管法规研究进展,深入洞察政策监管趋势,并与行业领军人物共同研判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经过与行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展开专业讨论,我们期待在政策与监管的指引下,与行业领袖一道,共同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发展繁荣,更好地为患者谋福祉,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洞见趋势,掌握先机。本届论坛特设2场主旨演讲、2场深度对话和3场圆桌讨论。我们将汇聚500+行业精英人士,包括Biotech公司C-Level高层管理者、权威科研工作者以及投资机构等各界领军者,论坛内容精彩纷呈,交流形式多样,致力于为各界与会人士搭建共同探索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让我们相约2024年1月10日,携手拉开“2024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的盛大帷幕。一同把握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脉搏,积极拥抱变化,共迎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和精彩互动!扫码或登录论坛官网申请参会 2024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 (genscript.com.cn) 联系我们:event@genscript.com
  • 促进生物检测技术成果转化——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系统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6月4日,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年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论坛,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为贯彻“将科研主体与产业主体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本届论坛一方面设置了“科技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环节,促进学界内部传承、交流、合作,推动学界与产业界互动、衔接 另一方面,举办了《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论坛与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会议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周蕾主持,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学记理事长、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黄峥女士、新星代表郭维博士、山西圣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丁晟总经理分别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张学记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出本论坛的目的有二:一是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二是为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搭建对接的桥梁。随着科技三会的结束,国家会正式颁布一系列的文件,减少对科研人员条条框框的约束,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我国将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希望与会人员以应用为导向,研究出更多满足现实需求的成果。黄峥女士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做了简单介绍,认为此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资深专家能提携帮助青年专家的成长。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这是国内联盟中首次利用自有经费支持企业的科技需求,设置指向性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动物疫病诊断产品研发”课题的委托方为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方为合肥工业大学陈伟 “一氧化氮健康品国内标准的制定”课题的委托方为上海诺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方为北京科技大学苏磊。张学记理事长和黄峥女士为双方分别授牌。  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  题目:从新界面新材料上的核酸传感到新器件中的定量细胞生物学  张学记教授从界面生物学检测、荧光化学传感、核酸生物传感、微流控芯片器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等四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团队利用超浸润界面的富集效应实现了对痕量DNA的检测,检测限达到1.99fM 结合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猝灭与等温链替代聚合酶反应,开发了一种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可以实现多组分miRNA同时检测的新方法 研发的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图案化芯片打开后,没有细胞损失,可后续挑选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周晓光研究员  题目:生物(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与精准医疗  很多时候,科学的发展是因为分析技术的进步,测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的基因分析,从而发展了基因组学,质谱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的蛋白分析,从而发展了蛋白组学。虽然基因组学被认为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但是中国基因组学奠基人之一于军研究员认为“单一基因测序结果很难明确诊断癌症,所以基因诊断本身很难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金标准”。与基因分子相比,蛋白质更能直接反应生命体的状态,故周晓光研究员认为精准医疗信息来源不能只靠基因信息,蛋白组信息的获取同样重要,应是临床医学检测技术的另一爆发点。周晓光研究员介绍了蛋白质组检测的挑战以及相应质谱技术的发展情况。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周蕾秘书长题目:新技术发布—第三代POCT:电驱控速免疫层析技术 第四代POCT:电阻抗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周蕾秘书长首先对POCT的市场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团队针对目前第三代和第四代POCT技术的不足而进行技术开发的思路。第三代POCT技术要求精确定量检测,即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以目前常用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为解决400纳米UCP颗粒空间位阻大从而影响敏感性的问题而采用了小于100纳米的UCP颗粒,为解决微孔材料毛细虹吸动力小影响检测速度的问题而利用电场改变液体浸润效果,最终开发出纳米上转发光电致免疫层析技术即电控驱速免疫层析技术。第四代POCT技术要求自动定量检测,周秘书长的团队采用了将中心实验室大型全自动仪器便携化的研发思路。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基础,磁颗粒免疫捕获技术继续保留,光学检测技术采用电化学检测技术代替,多人分试剂包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代替,从而开发出电阻抗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南开大学尹学博教授  题目:碳点的新颖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传感成像应用  尹学博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发展的碳点制备新方法,提出了碳点形成机理,研究了碳点的结构与发光性质的关系,实现了从细胞到胚胎、斑马鱼再到小鼠的碳点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应轶伦博士  题目:单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纳米通道研究及仪器研制  应轶伦博士介绍了其在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开发纳米通道超微电流检测仪器和开发纳米通道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实现了纳米通道高灵敏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董海峰教授  题目:基于DNA四面体纳米结构及双链特异性内切酶的灵敏、多元的microRNA检测  董海峰教授将三维的DNA四面体探针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超灵敏的、多元的光学传感器,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检测三种不同的microRNA,并使其检测限达到了aM级别,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使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使其能够灵敏的辨别三碱基错配以及单碱基错配,此方法能在癌症细胞培养液和裂解液中检测miRNA,表明此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分析中具有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  题目:新型异质结构纳米晶分析传感技术  郭少军研究员的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催化和传感器件,核心思路为“新材料设计决定性质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是纳米晶尺寸、形状、成分和结构的精确调控,纳米晶功能的合理调控及实现新的功能,核心是增强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催化剂、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的应用。此次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在纳米晶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赵美萍教授题目:活体动物脑区神经活性物质的在线连续监测  赵美萍教授介绍了采用微流控技术对活体小鼠脑部硫化氢含量的在线连续测量技术,认为小鼠脑部硫化氢浓度范围在30-40μ M。最后还介绍了活体细胞中APE1的荧光成像技术。清华大学李海芳副教授题目:肿瘤标志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李海芳副教授的团队以酶催化化学发光为技术核心,开发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研发了肿瘤标记物诊断试剂盒。在此研究中,改进了酶标记技术和酶催化化学发光体系,发展了微孔板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了系列肿瘤标记物的CLEIA分析方法,并研制出系列试剂盒产品,证明了纳米免疫磁颗粒结合CLEIA在CTC细胞捕获和化学发光计数方面具有可行性。武汉大学林毅副教授题目: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体外检测新方法  林毅副教授主要介绍了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制备的新方法和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体外检测新方法,认为荧光量子点技术可实现高灵敏、快速的体外检测。同济大学万錒俊教授题目: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控释和原位监测  万锕俊教授从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的控释和镉类荧光量子点NO原位监测和近红外型荧光体系的NO原位监测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NO方面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丁霖副教授题目: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  丁霖副教授从细胞表面糖基原位检测、细胞内功能分析的原位检测、癌症在体靶向治疗与疗效监测和质谱成像分析技术四方面介绍了细胞功能分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左鹏副教授题目: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系统及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左鹏教授从纳米增强信号放大系统构建及应用、酶催化信号放大方法的构建及应用、纳米功能化微流控系统构建及应用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宇平总经理以“勤邦生物食品安全快检市场需求分析”为题,深圳三相生物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周文强CEO以“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监测上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公司的研发需求。参会人员合影
  • 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同期论坛议题公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医药研发、检测等环节中,实验室生化、分析仪器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中必不可少的“利器”,通过技术与产品的不断创新,将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2011年,新药改为整个医药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磅炸弹”级专利的到期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与机遇。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之前加足马力,贮备筹码。飞速发展的科技需求对实验室仪器提出了空前的挑战,而各大仪器厂商也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为客户带来持续的变革。   LAB World China 2011(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将于2011年6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久负盛名的CPhI China 2011(第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同期举办。展会不仅汇聚了大量国内仪器巨头,更吸引了来自于瑞士,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美国,芬兰等全球各地的仪器界领军企业,如:Mettler-Toledo、Malvern、Hamilton、Sartorius、IKA、Grace、Ocean、Biohit、Shodex、KIMO、Tegent 、Buchi 、Akzo Nobel、L.B.T等。这些盛名远扬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都将为您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诸多展商均提出将会在展会期间为专业买家带来惊喜活动!(更多详情请关注官方网站:www.p-mec.cn)   同时,展会期间将举办“2010生物制药工程论坛”,聚焦于功能蛋白质分离纯化、生物技术新药中试等关键技术。拟邀请生物制药相关部门领导、国内生物制药工程的科研及技术专家,论坛上解读相关政策、交流新技术、新方法,为业内人士搭建沟通学习的桥梁。   本论坛将聚焦于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与产业应用,主要包括以下议题:   趋势分析&政策解读:   我国生物制药工程现状及发展   SFDA标准与生物制药工程技术应用   技术讲座与讨论:   生物新药规模化制备新技术研究   生物技术新药中试放大与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   发酵药物分离纯化工艺开发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功能蛋白质组及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分析   生物新药临床申报(IND)和新药报批(NDA)样品的制备   制药企业结合实际的生产经验进行案例分享   生物制药行业最新技术介绍:   细胞工厂建设及技术要点   过滤技术与应用   在线检测优化生物发酵过程   层析新技术及应用   更多会议资讯请咨询主办方。同时,观众预登记系统现已开通,欢迎登录www.p-mec.cn注册登记,提升参观效率,畅享多重好礼!
  • 发布7大科技成果、启动多个实验室 这场在渝举行的论坛干货满满
    8月15日-16日,检测40年暨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该论坛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主办,中国汽研检测工程事业部、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承办。现场,包括职能部门、行业机构、高校、头部企业领导和专家等2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汽车行业发展机遇。论坛期间,既有观点碰撞,也有成果发布,还启动了多个实验室,可谓干货满满。7大科技成果助力汽车行业加速发展成果发布,是论坛的重磅环节,中国汽研检测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建文在现场发布了《中国体征系列人体数字模型AC-HUMs》《中国化侧碰壁障AC-MDB》《中国汽车产品环境合规性管理系统-CAEMS》《基于监控平台的数据应用模型》《中国汽研数值风洞 CAERI-DWT》《复杂流体环境仿真软件PartoX》《智能底盘虚实结合测试平台》7个项目的科技成果。比如,中国体征系列人体数字模型AC-HUMs,是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人体有限元模型。这一模型的数据,完全来源于中国人体,最大程度贴合中国人群,具备高生物逼真度。这一成果的应用,能够让汽车安全评测能够更真实地还原中国道路交通场景,实现对中国人的安全保护,赋能安全指数发展。再如中国汽研数值风洞 CAERI-DWT,它是国内首个基于全尺寸实体风洞的全流程自动化汽车空气动力学数值风洞仿真平台,能够大幅提升仿真精度,缩短整车空气动力学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该风洞,也标志着中国在汽车空气动力学仿真方面的重要进步,推动了国内汽车空气动力学仿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周建文表示,这些成果,通创新链、产业链,共同推动融合与成果转化,释放创新驱动效能,为引领产品性能提升、技术进步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一众实验室正式揭牌除了发布成果,现场揭牌了多个实验室。以交通伤与车辆人机工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将围绕道路交通伤防治与智能车辆安全领域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利用临床医学、车辆工程、碰撞测试、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攻克我国道路交通伤高效救治理论与技术,解决交通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处置问题,攻克车辆智能安全碰撞防护系统的关键机制及风险精准预测问题,以显著提高我国军地车辆安全对交通伤害的智能防护及救治水平。现场,理想汽车还与中国汽研宣布建立理想汽车联合试验室,旨在促进双方技术资源共享,加速汽车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此举有助于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升品牌形象,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此外,会上正式启动了《中国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的编制工作。该报告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及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系统、完整、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汽车产业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是社会各界了解中国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总体情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参考资料。多项活动促成“思想碰撞”15日,论坛举行了创新发展座谈会,与会嘉宾共话新质生产力,共谋行业未来,探讨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突出重围,重新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16日下午,论坛举办了以“聚才研势,共话发展”为主题的科技人才论坛,通过圆桌论坛互动交流,加强员工对政府人才政策、科创政策的理解,同时帮助员工更好地找准自我定位和促进自我发展。同时,16日下午还举行了一场的“技术研讨会”,主要聚焦国内外商用车智能网联、绿色低碳法规要求及对策、热管理系统性能评价装备发展、汽车安全提升等话题,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共同推动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中国汽研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表示,目前,中国汽研正积极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检测认证一体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借助本次论坛的契机,中国汽研将持续构建核心技术,以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更优的资源配置,开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中国汽研新质生产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中国乳业数字化转型中 数智赋能乳企变革
    10月20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海通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五届乳业资本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绿色低碳、数智赋能”为主题,围绕中国奶业及乳制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细分赛道奶酪、益生菌产 业经历的快速发展,行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及品牌打造等话题展开讨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郑波、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作为嘉宾致辞。蒙牛、蒙牛、中国飞鹤、君乐宝、三元食品、现代牧业、卫岗乳业、贝因美、越秀辉山、妙可蓝多、酪神世家、奶酪博士、恒天然、均瑶润盈、一然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交流行业的数智化进展以及对行业的看见和观点。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海通国际证券、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润晖资产、南方基金在内的40余家知名海内外投资机构,就乳业市场现状与潜力、资本市场如何看待乳业等核心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帮助企业高层与投资人建立联系,助力企业未来发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化转型可以使企业生产运营优化,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模式向新生态转变。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分别介绍了伊利和蒙牛的数智化进程。张轶鹏在演讲中介绍:伊利已经走在了乳企数字化转型前列。伊利集团持续开展奶业上中下游核心技术攻关,并通过构建“全球智慧链”打造创新高地。伊利将数字化能力确定为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上游,伊利集团创新升级“伊利智慧牧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3.0”,将数字化、智能化先进科学技术与传统养殖业充分融合,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着力打造“绿智能牧场”。在中游,伊利集团创新资源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技术,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已打造了5家“零碳工厂”,推出了5款“零碳产品”,累计31家工厂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在下游,伊利集团通过线上与消费者的互动,探索更低碳、更环保的包装技术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消费。2023年8月份,伊利集团参建的国家碳计量中心乳业分中心正式启动,这是一个致力于打造行业碳标准体系、碳数据管理平台、碳管理运营平台、碳服务平台的行业综合中心,为中国乳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在“更营养、更智慧、更绿色 引领乳业新未来”的主题演讲中介绍:蒙牛集团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审批,成为首批获批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此次成功获批,对于助力我国生命早期营养研究、推动婴幼儿食品研发升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蒙牛今年已经发布了AI驱动的数智化双飞轮战略,“要让要让数智化为乳业全面赋能,还需要向上游的种养殖和下游物流销售延伸,形成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让行业整体都变得‘更聪明’。”全球首座乳业全数智化工厂——蒙牛乳业宁夏工厂已在2023年5月28日正式落成投产。这座当前全球单体最大液体奶工厂全面投产后可实现“三个一百”,即100人创造100万吨年产量、100亿元年产值,这是目前全球乳业最高年度人效比,标志着蒙牛超级工厂迎来4.0全新时代,中国乳业智能化水平到达新高度。据报道,蒙牛的宁夏工厂已经完全实现了系统指挥管控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应用实践。负责运输鲜奶的司机只需要打开APP按照系统指令就可以完成从采样检测、牛奶装卸、清洗车体等一系列动作,实现有序进场。宁夏工厂开启了蒙牛4.0版本的超级工厂时代,工厂从顶层设计角度在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四个层面达到“全数智化”。(蒙牛供图)会议的中间环节,《证券日报》社与海通国在现场联合发布了《第五届乳业资本论坛投资报告》。报告称,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已进入新时期,行业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生态良性。龙头企业在奶源、品牌、渠道、研发等方面构建护城河。伊利和蒙牛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渐成趋势。在圆桌论坛中,参会企业代表以及机构代表就三个主题进行了讨论:数智赋能与价值重构、奶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投资机会、“后疫情时代”益生菌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光明乳业原总裁、酪神世家创始人郭本恒博士认为品类创新为奶酪行业发展必要途径。海通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闻宏伟表示,乳业新价值的下一站就在奶酪行业。中国乳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竞争走向了全链条生态环节的竞争,这必将给乳牛养殖生态环境监测、牧草种植质量监测、原料奶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也会产生对科学仪器物联网技术的新需求。
  • 深化产学研用!ACCSI2023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5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同期举办的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论坛由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承办。论坛现场怀柔科学城,其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怀柔科学城正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截止目前,已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和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了40余个大科学装置、科教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北京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兼)丁明达,北京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处长杨昊天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金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组负责人王自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董宇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黄河激分别作主旨报告。北京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兼) 丁明达丁明达在致辞中讲到,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市委十二届十八次全会指出“怀柔要建设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基地”,今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门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大力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怀柔科学城要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在部市共建、院市合作高位调度下,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此外,为加快构建创新产业生态体系,《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等先后发布。同时,怀柔正在筹设怀柔科学城科创基金,重点投资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高成长性项目和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企业;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构建“科研+产业+人才”的创新生态,集聚科研团队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北京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处长 杨昊天与会嘉宾就科学设施平台的模块化服务能力、对产业的支撑能力,科学设施平台建设、升级过程中科学仪器的需求、技术瓶颈的攻关以及关键设备的研制,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科学设施平台的开放共享、交流合作以及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程金光程金光研究员介绍了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SECUF)的整体情况、建设和开放运行进展,以及极低温制冷机、全超导磁体、以及超快激光和成像系统等核心工艺设备的自主研制情况。SECUF于2017年9月底开工建设,2023年2月装置(北京部分)通过工艺验收,目前已对国内外用户全面开放使用。该装置是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于一体的用户装置,能够提供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制备、物性表征、量子调控和超快动力学等先进研究手段,为物质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组负责人 王自发王自发研究员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Earthlab)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Earthlab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软、硬件指标相适应,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用于研究地球系统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探究上述相互作用对地球系统整体和我国区域环境的影响;融合模拟与观测数据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实现对地球系统复杂过程在中尺度分辨率的定量描述与模拟等。装置建设内容包括地球系统模式数值模拟系统、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超级模拟支撑与管理系统、支撑数据库和资料同化及可视化系统、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及土建配套设施。项目于2018年11月全面开工,2022年10月完成验收,正式对外投入运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常务副总指挥 董宇辉董宇辉研究员介绍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和发展。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是理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所有与微观结构有关的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材料科学和工程、能源科学和技术、地球和环境科学、纳米科技等,都能够在同步辐射光源上开展前沿研究。同时,HEPS也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在先进材料、药物及疫苗研发、甚至食品等领域都显示了对研发的巨大推动能力。HEPS不仅能够成为国家和所在地区凝聚前沿科学和高技术研发团队的核心,也能推动一系列精密机械、光学、自动化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黄河激黄河激研究员介绍了空天极限力学大型科研设施发展与需求。突破空天飞行极限、实现空白空域自由进出、拓展多样化空天应用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以地-空结合、虚-实映射为特点的相关大型科研设施可从微观、介观和宏观层面精细刻画新型空天飞行系统关键过程,回答更广时空尺度下飞行可达性、可控性、可靠性以及载荷可用性等关键问题,引领我国宽域化、宽裕度、低成本、多用途飞行技术突破,带动空天产业经济发展。近年来,怀柔科学城聚焦国家战略、科学前沿、重点方向,集聚科学装置、研发平台、创新要素,着力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借助ACCSI2023契机,本次论坛将有效助推怀柔科学城在科技、产业、市场、资本、人才全要素形成协同聚合之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学创新环境加快成型。
  • 现实与梦想: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22日下午,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以下简称:本论坛)于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作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ldquo 达沃斯论坛&rdquo &mdash &mdash 2015 (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5)的分会场之一,本论坛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原点,追逐&ldquo 第三次工业革命&rdquo 的浪潮,致力于汇聚从事科学仪器制造事业的有志之士,共同追寻科学仪器制造企业未来的制造之路。本论坛特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做主持。纵观论坛四个主题报告和与会人员的热议,&ldquo 小批量、多品种&rdquo 成为热词。   ACCSI2015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论坛现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主持会议   对于未来制造,纵观世界各国,有三个国家已经提出各自的战略规划,即:德国的&ldquo 工业4.0&rdquo 、美国的&ldquo 智能制造&rdquo 、中国的&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朱森第认为,世界四大制造强国排序为:美国、德国、日本、中国 中国制造业必须经历&ldquo 工业2.0&rdquo 补课、&ldquo 工业3.0&rdquo 普及、&ldquo 工业4.0&rdquo 示范的过程,逐渐从整体上向&ldquo 工业4.0&rdquo 逼近。(注:朱森第,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原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科学仪器制造的现状和未来大体相同。中国科学仪器制造相对中国制造的其他优秀行业来说,更加弱小,存在制造方式相对落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特点。如何走向&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对于从事科学仪器制造事业的人来说,挑战益发艰巨,任重道远!为此,本论坛精心邀约四个专题报告,汇聚有识之士,共同探索中国科学仪器未来制造的方向。报告内容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也包含不同规模、不同产品的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和探索,阐述&ldquo 小品种、多批量&rdquo 的科学仪器制造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方法。   德国的工业4.0,就是以&ldquo 德国为中心的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工业基地&rdquo 为目标,陶铮(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谈到。在报告中,陶铮首先从理论上深入剖析了生产过程信息化的目的、原理以及其中的瓶颈问题。吴忠仪表是注册资本3.2亿的调节阀生产龙头企业,报告还以吴忠仪表的实践经验为例,详细阐述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实施路径。如第一阶段为数据资源,从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和PLMM服务平台两个方面,获得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基础数据 此外,还有第二阶段是生产管理与过程保障,第三阶段是车间制造执行能力。对于中国仪器制造信息化建设,陶铮呼吁确立"一个方向、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中国仪表2025 一条道路:打造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升级版")   陶铮作《生产过程信息化: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报告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海峰博士作《数字化仪器,数字化制造》专题报告,以川仪数字化建设为例,详解仪器仪表行业的PLM整体解决方案,直面四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挑站:(1)设计数据统一管理,(2)产品数据管理,(3)设计方式,(4)品质管理。   李海峰作《数字化仪器,数字化制造》报告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改英作《制造型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报告。普析是个年产值以&ldquo 亿&rdquo 计的科学仪器生产企业,产品制造存在&ldquo 小批量、多品种、装配型&rdquo 特点,采取&ldquo 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全面整合,稳步提升&rdquo 的指导思想,自2002年,从应用CRM系统开始,已经搭建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ldquo 集成与决策支持&rdquo 的目标。整个建设历程就是,哪里存在&ldquo 信息化建设&rdquo 的需求,就先完成这个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从&ldquo 部分&rdquo 到&ldquo 局部&rdquo ,然后局部整合优化,最后搭建起系统整体。信息化建设受益不菲,刘改英谈到:&ldquo (1)发货总量(年均提高20%)、发货达成率(从73%到92%)及承诺发货日期(从20个工作日到5个工作日)等指标逐年好转 (2)库存周转指标及应付账款指标大幅优化,每年为公司运营资金提供近2500万元的贡献 (3)产品的一次开箱合格率(从89%到95%)不断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程度正在稳步增加。&rdquo 闫增序表示,没想到!没想到普析的信息化建设这么的深入、全面!如果我们的企业和数字化车间有差距,普析的做法值得借鉴。   刘改英作《制造型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报告   &ldquo 我讲述的是我们数字化车间的一个梦想,我们是怎么去构建这个梦,觉得这个梦应该怎么去做,要做成这些,有哪些问号、叹号,最后的结果,以及最初的切入点。&rdquo 这是川北真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周晓蓉报告的开场白 作为一个并不是很大的企业,川北真空年投入1亿多的资金,进行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建设,也许能看出川北真空对制造升级的执着追求。周晓蓉谈到,产能需求、产品可靠性都亟待解决,急需智能制造技术加以改善,这是&ldquo 真空阀门执行器数字化车间&rdquo 项目的背景 该项目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兼容多品种生产,可实现其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显著提高其产品的质量和质量一致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报告全面介绍了&ldquo 数字化车间的架构&rdquo 和&ldquo 数字化车间建设实践&rdquo 两个方面的情况,以及最终数字化智能制造将取得的成果。   周晓蓉作《数字化车间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报告   企业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比例思考数字化车间是否科学?这是川北真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许是每一个有志于企业制造升级的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川北真空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也让我们对川北真空未来的成功充满期待!4个报告结束后了,与会者并没有随着报告的结束而离开,激烈而充满激情的讨论在延续着&hellip &hellip 2、3千万规模的科学仪器企业,如何着手做信息化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哪里切入?各自的企业有很多相同,但更有许多的不同,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企业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信息化建设就应该从这个环节开始;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中国科学仪器制造2025的梦想,将依靠各种简单的、复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解决企业的一个个&ldquo 现实&rdquo 问题起步! 会议谈论瞬间
  • ACCSI 2023——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第一轮通知
    论坛简介:我国把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要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在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的征程中,提升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并争取早日实现自主可控,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和完成的重要课题。但由于历史积累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高端科生命科学仪器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本土涌现出一批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创新公司,使得我国在基因测序仪、数字PCR、高端光学显微镜、分子互作仪、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分析等关键技术商品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或积极进展,创新活力空前。为帮助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及时、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仪器最新技术进展及市场发展趋势,致力全景展示我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面貌,搭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产”、“学”、“研”、“用”、“资”各界互通共融的高效交流平台,仪器信息网特别举办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本论坛设有主题报告、“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 ”圆桌论坛等环节。同时,本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特别设置了生命科学仪器展区供相关厂商展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现场交流。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日09:00-17:30会议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论坛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主题报告(9:00-12:00)报告主题嘉宾姓名单位及职位会议主持陈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聘教授,全国卫管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会长国产基因测序仪产业化进展及问题分析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赛陆医疗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进化之路赵陆洋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从BLI技术产业化经历看中美高端仪器发展路径差异谭洪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从技术参数角度看流式细胞仪器发展趋势王策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爆发增长之后如何持续?核酸检测仪器企业发展路径研判郭求真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圆桌论坛一: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13:30-18:00)支持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位报告主持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从概念想法到临床产品——数字PCR的国产化之路盛广济苏州思纳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单个细胞分泌蛋白的超高灵敏度检测程鹏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测序及质谱检测的前处理环节智能化应用窦浩桐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单细胞质谱技术进展和应用王宇翀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临床流式样本自动化制备现状与进展万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 教授、主任圆桌论坛主持: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圆桌论坛嘉宾】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检验科主任/教授贾兴旺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检验科 副主任郭建巍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临检中心 主任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主任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主任/研究员持续更新中......圆桌论坛二: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13:30-18:00)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持人: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科技条件处处长 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 主任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位国产SIM超分辨显微镜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毛珩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拉曼分选技术前沿——细胞表型探索新工具李 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国产STORM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开发与应用张 猛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徐 艇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平铺光片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贺艳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fMOS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郑廷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国产共聚焦显微镜的生存之道(拟)赖博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非线性分子光谱成像技术的探索与前景王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圆桌拟定邀请出席嘉宾】张文娟(主持人)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技条件处 处长边 玮 (主持人)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 主任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 主任吴航军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执行副主任王荣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 执行副主任郭振玺 北京大学电镜平台 主任赵长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 主任张丽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重大平台中心 主任黄韶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姜 民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影像平台 主任李文奇 清华大学 电镜平台主任刘春春 清华大学细胞功能分析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孙正龙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王文娟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细胞影像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李晓明 上海科技大学 分子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蔡文娟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结构分析技术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王策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毛珩 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李 备 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 猛 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徐 艇 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贺艳 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程柯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赖博 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王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持续更新中......生命科学仪器展区本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特别设置生命科学仪器展区,欢迎相关厂商咨询。生命科学仪器展区关于ACCSI 2023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元析在行动-沈阳站|2021药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论坛
    【备展沈阳】刚刚结束BCEIA 2021的北京之行,元析团队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备展中,前进的道路上留下元析人深深的脚印,只为践行“助力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奋斗目标。本次活动停靠沈阳站,参加由辽宁省药学会主办、杭州奇易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药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论坛,本论坛将于2021年10月14-15日在沈阳铁西龙之梦大酒店举办,届时,元析团队将携多款高效样品前处理设备和精准检测分析仪器精彩亮相药检会,欢迎各位新老朋友莅临展位:A23,交流合作,共享成果。【展位平面图】【经典产品亮相】【在路上】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2021年元析参会盘点EMIF2021环境检测技术创新论坛-无锡站EMIF2021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论坛-武汉站EMIF2021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论坛-天津站2021药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论坛-西安站BCEIA 2021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更多信息欢迎现场交流,同时您也可以通过元析仪器官网、微信公众平台浏览产品信息或致电咨询。
  • 聚力国产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加强产研对接,聚力“中国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2021年4月23日下午,第四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如期举行。论坛汇集了来自科学仪器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众多业内人士,现场座无虚席,讨论气氛十分热烈。会议现场近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重大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窗口”大开。科学仪器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当各国都把发展科学仪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且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智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快速发展有助解决迫在眉睫的“卡脖子”难题,这也是我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生命科学仪器相关专家、用户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生命科学仪器在临床应用的推进发展和如何提高实现进口仪器的核心配件国产化可能性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探讨,并综述了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次论坛上半场报告环节由刚刚荣获“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的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主持。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罗敏博士主持并发起议题讨论。主持人: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主持人: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罗敏博士在论坛的报告环节中,多位国内优秀的科学仪器创新技术成果持有人、仪器研发科学家、仪器公司企业家分别展示了各自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颜晓梅 (厦门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成果转化》颜晓梅教授团队首创性地结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流式检测技术,实现单个纳米颗粒(7-500 nm)以及外泌体、病毒、细菌、亚细胞器等天然生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其分布、颗粒浓度、和生物化学性状的高通量多参数同时表征。该技术的粒径表征分辨率媲美透射电镜,检测速率高达每分钟上万个颗粒,同时兼备电子显微镜难以实现的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功能,填补了国际空白。项目团队积极推进技术产业化,仅用3年时间就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中国智造”,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流式检测仪出口到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高科技企业。报告介绍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策略、仪器性能、生物医学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万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报告主题:《基于梯度微流洗涤的流式细胞检测标准化》样本处理是多色流式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万瑛教授团队针对样本处理中离心洗涤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液流速度梯度的细胞洗涤技术。和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具备洗涤效率高、细胞丢失少、状态影响小、重复性好的优势。结合自动化移液技术,可实现样本处理全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高通量化,为多色流式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马波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研究员)报告主题:《拉曼单细胞分析/分选关键技术及仪器》与现有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相比,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RACS 具有无损非标记的特点。马波研究员在报告中聚焦基于微流控的单细胞拉曼光镊液滴分选、高通量流式拉曼单细胞分析与分选及单细胞测序等系列关键技术、仪器系统及其在拉曼抗生素耐药性快检和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吴东平(复旦大学 教授)报告主题:《国产数字PCR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吴东平教授介绍了数字PCR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小海龟科技的创始人,他还介绍了小海龟科技基于微流控芯片式数字PCR产品的巨大优势。据了解,小海龟科技已经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PCR产品,第三代全自动一体化数字PCR仪正在火热研发中。吴教授还希望在三年之内,小海龟科技的三代数字PCR产品都能在数字PCR市场占有较大市场规模。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拓展市场,争取让小海龟科技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上市,并向国际市场进军。刘毅楠(苏州文迪光电 创始人 )报告主题:《高精度光学滤光片在生命科学仪器中的应用》刘毅楠博士首先介绍了文迪光电主要产品为光通讯用滤光片、红外镀膜产品、生化分析滤光片、激光镀膜、高端镜头,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服务。据他介绍研发团队由专门从事光学镀膜研制二十余年的资深人员创建,团队设计并制造了行业中最多种应用于生物医学探测及高分辨率要求分析系统的高精度光学滤光片,如PCR分析仪、POCT、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拉曼光谱仪等。 所有的报告结束之后,本次论坛还特别安排了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在场嘉宾讨论热烈,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在场嘉宾广泛交流产学研未来道路发展的想法。现场不少参会专家、听众用户、用户代表及仪器厂商就自己关心的话题积极提问和探讨!圆桌讨论嘉宾参与议题讨论会后,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唐海霞女士(下图右三)与参会嘉宾们进一步讨论并合影留念。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 技术“邂逅”资本,ACCSI2023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在京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在北京怀柔召开。会议同期,由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怀柔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怀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于5月19日成功举办。ACCSI2023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  本次论坛吸引超过150位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银行、券商及仪器企业负责人出席,通过主题报告、项目路演及圆桌研讨等环节,用技术“邂逅”资本,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北京怀柔打造科学仪器技术创新策源地,共同助推中国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由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会议运营部运营经理陈勋主持。北京市怀柔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金融办主任王鹏致开幕辞  王鹏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怀柔在构建涵盖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过程中,发展了多支区级产业投资基金,构建了综合性、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近三年每年新落地的金融机构超过40家。希望各方通过本次论坛可以实现更好的对接,迸发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时诚挚欢迎各类金融机构走进怀柔,扎根怀柔,在实现企业价值追逐梦想的同时,共享繁荣发展机遇,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各方资本登场,赋能科学仪器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宣讲:北京怀柔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设立子基金申报指南北京怀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海元  为推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等行业在怀柔科学城聚集、发展、突破和创新,怀柔区于2021年发起设立了北京怀柔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5.05亿元,该基金兼具母基金和直投基金属性,通过与专业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放大投资规模,预计总规模20亿元。基金聚焦行业内高精尖项目,主要投资于高端仪器装备、传感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及商业航天等硬科技产业。通过投资产业发展中不同阶段的项目,充分发挥资本赋能作用,助力怀柔科学城实现产业发展和聚集、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并购等目标。笃行致远,北工投资鼎力北京高端仪器和传感器创新前行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 刘世奇  北工投资隶属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着75亿元京国盛母基金和50亿元高精尖母基金,成立20年来直接投资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累计130余项,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广泛布局,有力支撑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的发展。2023年北工投资联合怀柔区平台企业、产业龙头等合作发起设立10亿元北京首只传感器和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基金,仪器及核心零部件层面,重点布局电子显微镜、质谱仪、光谱仪、色谱仪、波谱仪等高端科学仪器前沿产品,关注传感器真空计、分子泵、多通道电子倍增器、光电倍增管、霍尔开关、磁性角速度传感器等科学仪器核心部件创新。协同创新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中关村开放基金管理中心董事总经理 吴立峰  中关村开放基金管理中心由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批复冠名“中关村”设立,投资领域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股权投资,并与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建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产业配套设施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产业基金。投资工具涉及面向早期的科技成果转促基金、针对中试阶段的产业孵化资金、配合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建设的产业建设基金以及面向产业链/创新链培育的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助力中国科学仪器企业加速发展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阎航  方正和生投资成立于2011年,是方正证券私募基金子公司,累计投资企业超13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160亿元,包括规模50亿元的科技领域成长性基金、规模 10亿元的科技领域早期主基金、规模1亿元的医疗领域长期主基金以及规模2亿元的无锡光电产业基金,后者重点聚焦光电感知、科学仪器、激光应用、光通信等光电核心技术领域。阎航表示,科学仪器行业当下面临海外出口管制/采购类政策推动国产替代、研发类政策资助科学仪器研发、科研经费投入大增且下游市场前景广阔等机会,处于大赛道、好格局,拥有靠谱团队与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更受资本青睐。而善用资本手段(股权融资+并购整合)结合自身业务成长,将成为中国科学仪器企业发展的双轮驱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投资逻辑创道硬科技创始人、星河之光资本合伙人 步日欣  电子测量仪器是科学仪器重要分支之一,是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也是资本市场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步日欣从一级市场投资的角度介绍了科研仪器的分类(12大类,86中类,626小类)及电子测量仪器的行业分类,并站在当下国产化替代的角度剖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格局和投资逻辑。“为什么投资机构一直关注科学仪器?最根本的逻辑就是国产替代。国产推荐并非指粗暴地取代国外的产品,而是我们看到了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差距,这中间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  金融服务亮相,助推科学仪器行业加速发展金融服务全周期、助力科创远航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 李毅  为支持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重要契机,基于科学仪器产业特色和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特特点,聚焦科技企业金融业务诉求,结合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区域优势和特色产品服务体系,以及试点创新支持政策,针对性地报告分行基本情况和能够为科学仪器产业领域高精尖企业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进一步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永动机作用,以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新引擎—全面注册制简介招商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保荐代表人 陈昕  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30年的历程,拥有了沪深主板、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北交所及其他场外市场。2023年A股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是资本市场的里程碑。报告详细介绍了全面注册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各板块IPO规则要点梳理及对比分析,全面注册制改革对行业生态的影响以及招商证券投行委IPO市场经典案例简介。“行业生态+科技金融”招行多维助力企业发展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司 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 孟梦  近年来,自主创新驱动了高端制造行业迅猛发展,科学仪器市场也涌现了不少好产品。在金融支持实体,服务科创的战略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这类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招商银行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服务于企业痛点需求,从行业专业化经营入手,通过产业图谱的梳理以及对行业的学习和理解找到企业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各类金融与非金融需求,通过打造行业生态、整合资源帮助企在商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中提供金融与生态服务。融资租赁赋能科学仪器厂家市场化发展的新思路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高级战略合作经理 牛童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由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投资设立,是集团旗下专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子公司,并通过下设的子公司提供商业保理、产业运营和投资咨询服务。国药租赁总资产超400亿元、新增投放超过200亿元,其合作形式包括售后回租和直接租赁,下游端帮助企业融资,上游端助力厂商销售,合作场景包含新实验室建设、产能扩增、国央企资金配置、医院共建、股债联动、BO项目等,为泛大健康产业链上各类机构提供产业金融服务。  优质项目路演,科学仪器潜力企业崭露头角智能制造的最后拼图——新型机器人减速器“星轮”项目介绍北京中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 李诗濛  核心产品:星轮减速器,该产品是机器人及相关系统装备中的核心传动机构,有着机器人的“关节”之称。星轮减速器在能够达到同等性能的同时,提升设计灵活性并降低加工工艺和材料要求,减少加工难度和成本。视觉科技呈现完美价值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仲启文  核心产品及技术:公司始终以不断创新的技术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依托“光机电算软”多项底层核心技术,包括高反光材料光源成像设计,光机电自动控制一体化检测平台设计,一站式开发框架及系统集成一体化,华夏视科自主算法库,来打造智能检测装备及视觉检测系统产品,持续为公司客户创造价值。高端光谱成像项目北京智谱慧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宁  核心产品:光谱相机技术、伪装目标识别技术、图像融合技术和光谱应用技术。是长春理工大学原创科研成果的转化项目,可将光谱相机体积缩小1000倍,光谱和图像性能保持不变,帧频大幅提升,价格降低10倍以上,且可以批量出货。现有产品替代空间100亿元量级,可新开拓市场空间500亿元量级。国之重器,磁质谱大型科学装置研发及产业化聚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继军  核心产品:磁质谱,单台售价百万元至千万元,潜在市场容量约800亿元,该产品目前中国还是空白状态,急需国产替代。团队拥有丰富的质谱开发经验,企业拥有长期的产业化经验和精密加工经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金铠仪器(大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赵强  核心产品:催化反应工程设备及评价装置、催化过程分析仪器及标准科学仪器。以科研院所核心技术为依托,公司研制形成商品实现转化 催化剂(材料)研发产业链长,催化剂制备和评价装置,生产设备需求旺盛 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合成生物学时代的实验室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上海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郝玉有  核心产品:系列化的实验室机器人和平行生物反应器,解决菌种筛选和发酵工艺研究的技术堵点,主要优势有数据平行性好、控制的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 数智化升级服务市场规模为百亿元到千亿元,企业 计划融资5000万元。红谱科技-致力成为全谱机器视觉设备研发制造厂商浙江红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丰涛  核心产品:全谱机器视觉识别,多谱化学成像仪+AI机器觉打开工业检测蓝海,聚焦百亿电网监测仪市场,布局千亿电力多谱领域,计划3年占领多谱电力20%+市场,5年渗透智慧全谱工业视觉市场。本轮拟融资5000万元。光子计数技术在科研设备中的应用深圳帧观德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曹培炎  核心产品:基于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成功开发了全视野数字乳腺系统、乳腺术中标本系统、口内X射线系统、X射线相衬成像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一系列先进的X射线影像系统。通过底层核心技术领域创新,打造极具竞争力的高质量解决方案。  资本与企业圆桌论道,推动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ACCSI2023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圆桌研讨  报告及路演结束后,论坛特别举办圆桌研讨环节,由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负责人焦海维主持,特别邀请川翔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牛征曌、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董路平、宁波梅花天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涂静、创道硬科技创始人/星河之光资本合伙人步日欣、中关村开放基金管理中心董事总经理吴立峰、长春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红星、聚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继军、聚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强8位嘉宾莅临现场,共同就以下议题展开讨论,论坛现场上演思维碰撞,共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1、投资机构关注科学仪器哪些细分赛道及企业,投资核心部件还是仪器整机?  2、国产仪器希望借助资本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提升国产仪器的技术能力和认可度?  3、对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有哪些经验分享?ACCSI2023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圆桌合影
  • 本论坛主席朱良漪先生在《现代科学仪器》举办的国产仪器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我很欣赏“现代科学仪器”杂志对倡导促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执着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有超越五千年的文化辉煌历史,如果没有农业、水利、天文、气象、冶金、纺织、医药、人文科学的雄厚基础 , 那么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怎么能活下去。可是又为什么在现代科技装备的核心手段——科学分析仪器——上就老是站直不起来!我同意在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征文上说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还不强”。但是我不同意“国产科学仪器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广泛”这种提法! 我的立场与出发点: (一)国产分析仪器不但是能用而且是“忍辱负重”的在作贡献 现在国产分析仪器能不能用,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我觉得这是没有调查研究和不用数据分析的一种偏见。也许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商业“炒作”行为所构成的“舆论”。说中国的仪器不能用。从历史的史实看是毫无根据。要是真不能用的话,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成立的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管理局是怎样建立起来品种繁多的企业,教学和研究院所?如果没有好用的分析仪器的话我们中国如何能够在当时苏联撤走专家,锁国状态下,我们制造的原子弹、氢弹的同位素铀是怎样获取的?我们的导弹和卫星又是怎么上天的?我们的冶金、石化、电力工业又是怎么运转的?我们的实验室中的理化分析出来那么多的数据又是干什么用的?你说中国没有自己的分析仪器?那时绝大多数理化试验单位都是用的中国制造的分析仪器,并且有些仪器现在还在使用。所以说中国造的分析仪器不能用这句话并不确切。何况,像四极质谱仪当时还是世界的前列。 1996年8月国家科委条件财务司组织了30位科学仪器专家(来自产、学、研、用几个领域)前后两段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编写出一本“分析仪器市场调研与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约37万字)。其中有一段话,“多少年来几家生产GC的国营企业一直支撑着我国的GC产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分析测试装备的重任。但近几年由于某些政策问题,进口仪器从几年前的几十台上升到近千台,占了我国市场的1/3(指数量)其销售额占了约2/3”。我看现在又过了10年,从引进外资合营到目前已成国外独资的生产厂是什么状态?是否带动了国内色谱生产的大发展、大提高与大创新、真是值得我们深思,是政府的政策问题?还是用户的偏爱的心里?还是咱们分析仪器的“中国水平”问题? 如果说中国分析仪器有没有“问题”?中国的分析仪器确实是有些“问题”,这个“问题”在任何世界上的仪器制造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这些“问题”。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科学技术与生产都是从不完善到完善,都是它自己本身经过“用”的考核才能够发现缺陷,找出问题,再做改进。我认为阻碍中国仪器产业发展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本不爱 用国产分析仪器的人在说中国的仪器不好用,这句话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因为数以万计的中国造的分析仪器确实在用。就是今后也应该大量使用。不过,不应该是“残酷奴役“式的用!不让吃饱,不给公平生存条件,那能发展?有人说民营分析仪器厂大有前途,因为惠普公司只是两个人起的家,所以发展仪器产业不难,问题并不大!可是一变脸又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的规模仍然较小”,“以分析检测仪器为例,近年来,我国的销售额仅占全球销售额的0.3%”。“社会上正在应用的90余种主体分析仪器中,我国只能生产20余种”等等。这种无知与空谈真令人啼笑皆非! (二)任何分析仪器创新的源泉就在于是“用” 什么叫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我们说青出于蓝,去伪存真。锦上添花都是一种“新”气,但是严格的讲,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半是从发现(discovery)开始,源出于人在观察自然或物质变化的规律,发现以后才有发明。发现发明最后必须落实到应用才有发展。所以你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但是你要理解这个现象并能掌握和利用这个现象,找出规律,就很难。所以从发现(discovery)到找出规律,这里有一系列工作,都要靠能够纪录、重复、定性、定量的工具来工作。至于“纸上作业”如果没有前者只能算是构思与推理、“干、说、写”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风向。所以“评议”有时就是这么回事,也无法叫真。但我认为一切社会进步的“根”就在于你是否会造出先进的工具。如果只是发现一个现象而不去探索深究它,你不会需要什么分析手段。实际上,发现、应用发展(development)和创新都是串联并行的,所以我们讲的这个应用与发展跟发现、发明从社会进步要求的角度出发都应有一些非常密切的联系。首先是科学探索;搞这类工作的称为科学家,尊称为高端的专家在带头。事实上,许多划时代的仪器设想都是科学家提出,然后结合当时的材料、工艺使用与创造水平经过多次多人的改善而造出来的。但是,高端科技必然要为人类服务,所以,更主要的任务还在后头,即应用和发展。现在国内的风气是很多的科学家只用仪器而不参与创造仪器,我认为不妥。据知最近王大珩和金国藩院士都发表了一些非常中肯的议论。 我们中国现在还出现了一个与现时大力提高生产力要求有点脱节的说法,以为能提“新”点子 能“标新立异”就会出“发明”,有了“发明”就可以战胜一切。可惜,发明迄今还很少。因为真正的发明不要说在中国,即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少的。我们现在不会再说雷电是怎么出来的,但如何利用雷电和防止它的破坏力却仍然是人类追求能解决的大课题,十年八年也许才能出成果。再举个例子来讲,人类最早的科技发明是火的发现:火的发现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火就没有所谓的熟食,就没有冶金,从练丹术到化学变化都跟火有关,所以,从周口店看到的那个火,要留火种,火又产生了那么多的应用,有了火就有了今天食品的保藏,有了火,就可以搞冶金、化工,所以从火的发现,再到火的应用,包括蒸汽机到发电机。可以说火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而引伸出许多应用的专利。 从历史“实践’也能说明的一些问题。 (三)从中外历史上看科学技术发展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条正确地技术路线,但是“引进”也必须是为了有“用”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仪器太老太落后,什么叫落后?中国的工业在过去走过“以仿为主”,仿有时间差,和综合基础差,如果只会跟着走而意图不明,调头、转向、都慢三步,那就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政府曾提出一条“让开市场换取引进先进技术的政策”。实际上这条道路不仅中国走,世界上技术发达的国家也在走。也就是在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条大道,这是一条经过锻炼考核过可行的正确道路(当然并不是唯一的道路)。但是我认为必须结合一定时期的国情、国力,有计划、有策略的“引进”才能取得实效。美国有今天成为世界科技领先的霸主,便是走的这条路,当然,它有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体制。当年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源出于英国的蒸汽机,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国力,其实英国的蒸汽机也是从纺织工业的“用”中逼出来的。可是那时的德国却很落后,仅能是欧洲农产品的供应国。德国民族特点是不甘心落后,蒸汽机出来以后,德国派了很多人到欧洲各国学习先进技术。学习以后发现德国缺乏资源,但只有农业不行,于是就搞起化学与化工,所以第二次的工业革命实际就发生在德国,是以化学、化工为主。同时也带动了冶金、电力、机械与电讯工业。像西门子、克鲁伯、拜尔制药和贝尔电讯等公司便是这样起的家,但受制于资源和体制。正好美州新大陆成立了由欧洲移民建立起来新生国家,他们为了建立优于旧大陆生活的新社会。总结出“尊重教育、社会合作、独立思考、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社会风气,把受欧洲环境局限的很多先进技术引到了美国。经过择优消化、吸收对比再加以发展:特别是大生产,大工程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试探——不怕失败——再创新”的风范,再加上多年来快速的人才、资金、生产技术的积累,特别是尊重技术吸引人才为社会做贡献的一贯政策。起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中国就出现一种只看到外国的成果却不思索它们是怎样开始和形成的,随之很自然便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一面倒,一条筋和一刀切的“非科学”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并不重视也不研究我们的毛病出在那里和怎样改法。我认为这里面还有个民族自信心责任感和调控适度的问题。我们在“引进”上确实吃过亏、上过当,但我们一定不要回避“引进”。我们必须注意和“国家市场”的需求结合也要和国力结合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加强信息与控制力度,有目的、有层次、有比例、有监督的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科技是生产力的带头与拉动作用。 (1)什么是有目的的引进? 现在最模糊的事理,就是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带来的困惑?说实话我们现在往往找不到这个“市场”规律。我们对“市场”很少下功夫去理解,我们常常理解的市场是从展览会上看到和听到某些高峰论坛上专家的说道,还有更多不同部门领导的政见:说这个或那个很急需,于是我们就去造这个那个。而不是和“最终用户”探讨(也就是国家的经济目标)他们才是真正需求走向与问题,就以建设电站为例:燃煤、燃气、水力、风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能我们都在搞,而且是唯我独尊……,其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用途也会有不同的决策,所以政府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科学的战略规划并不是少数专家与领导议论一番就能作出决定。“民主”的集思广益和“科学”的分析与实践,讲起来很容易,真正实施恐怕还要做艰苦的努力。 本着“让出市场引进技术”的原则,我们最成功的事例就是从1981年用了将近10年时间,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引进型300MW和600MW发电机组检测仪表与自控系统”的引进、消化、吸收与产业化,它成功的引进了40种仪器产品和14项自控成套系统,从而奠定了今天我国发电装备能蓬勃发展赶上经济大潮的坚实基础。可惜这种做法也许尚未得到“共识”。 (2)什么是正确地消化与吸收 什么叫消化?仿制并不能算消化!我们现在评价一台仪器就是以性能指标为唯一标准,这也是用户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要真正评价一台仪器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常常说的灵敏度、精确度、可靠性,其实多数用户并不深究是怎么一回事,更不清楚是用什么技术来保证的。但作为设计与制造者必须先要明白仪器的系统构成,然后还要打开机盖看看那些有特点的功能部件都是什么。这些都是原始制造厂商不愿意做的事。所以许多国家的仪器开发企业往往是买1~2台有特色的新产品,通过使用在作考核剖析与研究。这种做法不但日本、韩国是这样,就是美国、德国也不例外。而我们当前的局面是买主与制造企业脱节。这和我们当年干电站时完全不一样。当时是电力部与机械部联合引进和组织全国各行业的专业人员共同来消化、吸收才能取得了那样的成就。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现在倒办不成了。特别是中高档的分析仪器更难看到。 其次,正确的消化是要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处处提倡“短、平、快”的今天我们已很不习惯作长期艰苦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举装备工作为例,首先我们并不了解用户的定位和选型是否正确。如现在我们已是世界产量第一的钢铁生产大国,但是我们产品品种并不先进。我们的汽车工并也快成了世界产量的前几名,可是“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不高,反过头来看看咱们机械制造是提供装备的核心技术产业,我们对“最终用户”的“用”也并不了解。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个思路来改变现状?因为装备的使用与设计制造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所以必须学会用“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与“分组归类”(group Technology)的剖析本领,把问题梳成“能做”“基本功能”、“变化因素”和“协作”“必须引进”几条辫子,然后再从材料、工艺、质量、经济成本、技术转移费用、技术消化掌握时间、产品派生……来统筹规划。当然有着多种多样的经济与技术交换的谈判与平衡技巧。 此外,我们还必须会从生产的角度来剖析一台仪器的构成。一般的讲它至少分为四大部分即:1、机械加工。2、电子部件。3、传感/转化。4、信息处理、储存与通讯。这四部分对中国现在的分析仪器产业来说都有一定难题,首先是精密加工,对现代分析仪器来说已出现很多难题;所谓的多方位小型高精度、整体化的器件最好是一次成型已是司空见惯的要求,许多泵、阀、传感、元件,微调线性元件等等往往要5轴以上的加工中心才能完成。这种设备和刀具以及配套的检测仪器一般进口要200~300万人民币。小工厂如何能承担起这么大的加工条件?北京有一家中等规模的分析仪器厂领导找我帮他攻关。故事不多讲,我也动员几位专家来帮我,找过北京、沈阳、上海最后到深圳才算加工有了着落,可是另一个材料问题又来了,国产的316L质量不稳定(也是分析技术与过程质量控制问题)进口的还有水货不好识别,最后又找到香港和台湾才算初步完成。所以你说的引进、消化、吸收,处处都会涉及综合国力的问题。我还没有提到电子技术和传感器。归根结底!你如果没有超强的科技生产实力,如何能够干得起像现代分析仪器所要求的那么多高新技术实现封闭式的生产?,这么一说似乎又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其实也不然。 四、我的两项建议 (1)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尽早学会用集成化生产的概念走模块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的方式 当年的北分厂,是计划经济时代,各种生产条件比较齐备,只要努力便可以拥有最好的人才、装备、资金和“红头文件” 的支持,所以还做出一点成绩,而今天是市场经济,从北分厂职工分化出来兴建的各种中小厂已然逾百,这是成功还是后退,待考?现在的民营企业分析仪器厂一切都靠自己的奋斗与积累。有人举例说现在最成功的是医疗器械,在深圳有一个厂已能生产20亿元产值的商品,很不简单。但还要上市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不但辛苦而且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还很远。我认为中国分析仪器产业必须联合起来在开发产品上要能发挥自己独创的专长,也可以强强合作,但在零部件生产上则必须走标准化、功能化、模块化这条路,中国现在搞了一大堆产品多数是低档的重复,(因为容易实现),而且以压价自相残杀、沿着这种形式走下去绝对没有好前途!我认为还是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大方向,但在中国,具体组织规划工作还要有领导的认真对待!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联合互利生产的道路。最近我到ABB访问看到了好几种分析仪器已然实现模块化了,原来的红外线只能测一个组分,但是把核心红外做成模块化,用户需要那个组分都可以接插组合。其它很多部件都是通用的。总体来说批量加大、质量提高,通过外协加工成本却可以降低。众所周知红外分析仪的技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早就掌握了,但是如果谈及模块化、集成化时,因为批量太小我们就不行了。这就要求我们从理念上来创新。 (2)必须竭尽全力把“分析仪器”与“自动化系统技术”相结合搞好。这将是我们重组振兴中国分析仪器产业的战略性大举措。因为分析仪器技术已被公认是能协助解决当前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可用 能源资源的浪费和走向枯竭;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和面积传播的疫病、艾滋病等以危机人类的生存与生活重大问题的有力工具,根据当前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在开发在线分析仪的同时,在技术发展的深层,还可以优势互补,及早实现集成化、模块化。为此我们分析仪器学会正在筹划在本年十一月上旬在北京召开一次国际论坛,希望大家能积极参
  • 可折叠玻璃、新一代人造太阳,20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中关村论坛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5月30日举行,发布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20项重大科技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共5项)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与多功能系统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是在同一硅基衬底上,集成光电子与微电子优势的微纳芯片,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首次研发由微腔光梳驱动的硅基片上集成系统,采用高稳定性的并行激光光源给芯片装上了“大脑”。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不同光子芯片架构,实现多通道海量信息传输、感知、计算,在超高算力密度、超高图像识别准确度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发布单位:北京大学)夸父卫星在轨获得世界一流天基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2022年10月9日,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获得一系列重要科学观测成果。其中,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首次实现我国在空间开展高时间分辨、高精度的太阳磁场观测,所获取的太阳局部纵向磁图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次实现我国对太阳硬X射线成像,是目前唯一提供地球视角太阳硬X射线图像的专用设备;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的子载荷之一,即太阳日面成像仪(SDI)首次实现在卫星平台上获取莱曼阿尔法波段全日面像,另一个子载荷—太阳白光望远镜(WST)观测到太阳上多个之前罕见的“白光耀斑”。卫星在轨表现为后续的科学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SegGPT是国际首个利用视觉提示完成任意分割任务的通用视觉模型。SegGPT“一通百通”:给出一个或几个示例图像和意图掩码,模型就能get用户意图,“有样学样”地批量化完成同类物体分割任务,无论是在当前画面还是其他画面或视频环境中。SegGPT可以“分割一切,识别万物”,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和通用机器人等实体智能产业的发展。(发布单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满能量出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电子束发射度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亮度比太阳光高一万亿倍,可为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前沿领域,提供多维度、实时、原位表征的“探针”,解析物质结构生成及演化的全周期。2023年3月14日,作为电子诞生地的直线加速器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束流能量达到500兆电子伏特,标志着该设施进入科研设备安装与调束并行的阶段。该设施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中科院、北京市共建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是中国首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为全球前沿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提供先进研究平台。(发布单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下一代云化开放无线网络新型空口试验验证平台基于6G“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愿景与需求,中关村泛联院联合中国移动开发了下一代云化无线新型空口试验验证平台,为无线人工智能、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等6G前沿关键技术提供原型验证。该平台基带部分采用异构硬件开放架构,与5G基带相比,提升了近5倍的数据处理能力,并首次实现与多频段前端的灵活接入。该平台将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开放的联合研发测试验证环境,支撑6G技术标准路线选型和系统方案验证,同时将协同带动芯片、器件等产业链研发布局和技术迭代。(发布单位: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面向经济主战场(共5项)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是全球柔性显示技术与终端发展的焦点,可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机、柔性医疗检测装备、5G天线等领域。中国建材集团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厚度30-70微米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其中30微米产品厚度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弯折半径小于0.5毫米,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打造了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全流程的工业化产业链。(发布单位: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完成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成功攻克了宽负荷压缩机、高负荷透平膨胀机和高效蓄冷蓄热器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空气内能到电能的高效转换。基于该技术,已在张家口建成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顺利并网发电,系统额定效率达70.2%,比国外同等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高出10%-15%,整体性能良好。(发布单位: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己内酰胺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石化首创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采用新反应途径、新反应工艺、新催化材料,使碳原子利用率由80%提升至95%,使氮原子利用率由60%提升至90%,与国际同行业技术相比,装置投资下降80%,生产成本下降50%。中国已成为己内酰胺的第一生产大国,全球市场份额达60%。(发布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80kW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亿华通自主开发180kW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通过氢能转换为电能,为新能源重型卡车电机提供动力。通过优化膜电极、双极板的流道设计,大幅提升了氢燃料电池寿命、氢电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动态响应速度。电池寿命达3万小时,是行业均值的2倍;能量转化效率达52%,比行业均值高10个百分点;从怠速到平稳运行最大功率点的动态响应时间小于3.2s,发动机提速快,比行业均值缩短60%。主要指标参数行业领先。(发布单位: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该电池由铜基氧化物正极材料、煤基无定型碳负极材料,以及高安全电解液体系组成。目前,该电池已在短续航电动车、1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等进行示范应用。(发布单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共5项)随钻成像测井仪器及井地数据传输系统 开发深层和非常规油气是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需要。随钻成像测井仪器利用井下传感器探测地层特性,在钻井过程中给钻头装上“眼睛”,是石油工业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科研团队攻克了强振动冲击条件下动态测量等多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高温石英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等5种井下核心传感器,成功开发出地质参数成像测井仪器,实现了从随钻一维曲线测井到二维成像测井的技术跨越;同时,研发出将井下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的泥浆连续波高速传输系统,并取得了最高速率每秒12比特的重大技术突破。这套仪器为油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布单位: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集成电路用12英寸高纯钴靶材及阳极12英寸高纯钴靶材及阳极是先进制程逻辑芯片及存储芯片关键支撑材料。通过自主开发,有研亿金成功突破高纯钴深度净化、高纯熔铸、磁性能调控及高可靠焊接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配套国内外高端PVD机台用于国内最先进制程逻辑芯片,及DRAM和3D NAND FLASH先进存储器,批量销售给国内外多家一流半导体生产企业。有研亿金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掌握集成电路用高纯钴靶材和阳极成套制备技术的企业。(发布单位: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低温法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控制(COAP)技术当煤燃烧时产生大量有害烟气。华能集团基于低温氧化吸附脱除技术,利用多孔材料,完成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烟气经梯级冷却降至零下温区,低温烟气进入吸附塔,一体化吸附脱除多种污染物。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国际超低排放标准,同时,还可实现三氧化硫、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的深度脱除,并实现硫的资源化利用。这一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发布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基因编辑新型核酸酶 基因编辑是高效、精准的生物育种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全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核酸酶Cas12i和Cas12j。当前,已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业生物遗传改良中,支持培育了高产玉米、高油酸大豆等产品,为基因编辑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工具。(发布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新一代“人造太阳”,是规模和参数在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装置,等离子体电流可达300万安培,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1.5亿摄氏度,将使我国等离子体聚变三乘积参数达到聚变堆芯级水平,综合性能跻身国际聚变先进行列。目前该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15万安培,书写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发布单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5项)颅内病灶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 由华科精准、天坛医院等机构共同研发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包含磁共振监测激光治疗设备及一次性激光光纤套件,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磁共振引导颅内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开创了我国神经外科微创治疗可视化、可控化、可量化的全新手术方式。该治疗系统磁共振温度监控误差小于1℃,温度刷新时间间隔小于4s,关键技术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国内率先完成难治性癫痫、脑肿瘤等各类微创手术超过400例。(发布单位: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深脑成像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三光子显微镜基于荧光分子吸收三个光子并发射荧光的效应,实现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北京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重量仅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采用新颖的光学构型设计,并自主研制传输飞秒激光的柔性光纤、微型高分辨率物镜等核心部件,一举突破此前微型化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该显微镜神经元功能成像最大深度可达1.2毫米,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的神经功能连接机制提供了观测手段。(发布单位:北京大学)北斗卫星通信融入大众智能手机及实现产业化兵器工业集团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科,应用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研制射频基带一体的核心芯片,可搭载于个人智能设备,实现直连卫星,可在无地面网络情况下持续保障应急通信、即时报告位置。这是成功链接高轨卫星、随时随地实现双向通信的重大跨越。目前,核心芯片量产规模突破千万。如您的手机搭载了这款芯片,当您身处无网络的险境,可点开北斗卫星消息选项,发出短报文,将获得及时响应。北斗,为您的生命保驾护航。(发布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基于国际首创技术的基因测序仪赛纳生物首创荧光发生和纠错编码技术,其中荧光发生技术是荧光切换的测序化学技术,纠错编码技术则是编码再解码的自校正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两项核心技术,进行基因序列检测,准确度达99.99%。目前,推出首款桌面型S100基因测序仪,具有体型小、操作简单、通量灵活、多场景适用的特点,在肿瘤诊疗、生殖健康等领域进行基因异常检测,实现了精准的疾病预警和诊断。(发布单位:赛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长征医疗联合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悉心研制的辉昇-I型ECMO产品,能够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提供动力及安全监测,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其他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并有可预见的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风险的患者。主机采用航天伺服系统中的电机控制技术,可精准控制泵头转速,减少对血液的破坏。该设备稳定性强、集成度高,产品仅为同类产品重量的1/2-1/3,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妙顺生物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泰坦科技跟投|专注原代细胞研发与分离
    【招商赞助中】iCCA2023 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 全日程公布!(点击查看)妙顺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科海创领投,毅达资本、高瓴创投(GL Ventures)、泰坦科技(688133.SH)(点击进入在线展位)、同毓资本跟投,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获得了国家队基金、著名投资机构以及上市公司的认可和支持,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一系列原代细胞及配套试剂耗材产品的开发,以及进一步加强企业海内外商业化拓展能力。专注国产化细胞研发与分离服务妙顺生物主要服务与产品妙顺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国产化细胞研发与分离服务的公司,致力于成为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上游细胞、配套试剂及服务一站式提供商。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与经营,已成为原代细胞行业领军者,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生产销售网络,可提供业内领先的服务与响应速度,实现过亿元级别收入,并维持高速增长。而多年的技术积累,将在未来助力妙顺布局更广泛的细胞类型,并围绕原代细胞产品,将自身打造成为覆盖各类细胞上游耗材及CRO服务在内的一站式生物医药/CGT上游供应商。妙顺生物创始人、CEO张金保表示:非常感谢各机构对于妙顺生物的关注与支持,我们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将妙顺打造成为服务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头部企业。在本轮融资完成后,我们将在巩固现有核心业务的同时,加速配套试剂耗材的海内外商业化推进,以及CRO业务等新业态的落地。同时,凯乘资本团队在融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度与执行力,在材料准备、机构对接以及方案设计等环节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与沟通作用。我们也将继续与凯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毅达资本表示:妙顺生物是国内原代细胞服务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先者,公司的细胞分离服务广受国内客户信赖。公司团队锐意进取,不断优化完善服务体系,同时持续开发细胞分离、培养等相关试剂,打造细胞领域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我们很高兴能参与妙顺生物本轮融资,期待公司取得更大突破,助力国内生物医药及细胞治疗等行业发展。泰坦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妙顺生物是国内免疫细胞服务行业的细分龙头,公司掌握细胞模型核心技术,推出多款国内领先的细胞模型产品,性能比肩国际品牌。公司正在围绕细胞赛道实现多种试剂、耗材及服务业务的布局,具备成为细分赛道头部企业的巨大潜力。泰坦科技目前的下游客户主要聚焦于生物医药产业端,将妙顺生物的核心产品技术向科研市场拓展,不断覆盖高校院所实验室及企业研发中心,符合泰坦未来培育新市场和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此次泰坦科技入股妙顺生物将有机会使双方通过资本纽带进一步形成产业协同的契合。同毓基金表示:在国内生命科学上游赛道国产化程度逐渐提升的行业大趋势下,涌现出了众多原料、耗材或仪器类企业,而像妙顺生物这样,同时具备产品稀缺性,完善的商业化网络以及广阔想象空间,且已经成为行业龙头的标的是十分具备吸引力的。我们也十分期待妙顺在未来成长为多方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生物医药服务平台。凯乘资本表示:非常感谢妙顺生物团队对凯乘资本的信任及各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很荣幸能够助力公司完成本轮融资。公司创始人张金保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带领公司成为了国内原代细胞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相信在张总的带领下,妙顺生物将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上游平台型企业。关于中科海创潍坊中科海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的创业投资子基金之一。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由科技部、财政部设立,旨在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转化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潍坊中科海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科技部直属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的指导和管理下,致力于为转化科技成果的非上市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投资,目前已投资多家国内行业领先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于毅达资本毅达资本由老牌知名创投机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内部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在行业研究能力、资产管理规模、投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稳居行业前列,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近三年,毅达资本在清科集团、投中信息、证券时报、中国创投委、福布斯等重量级榜单中蝉联“年度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最佳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最具竞争力创业投资机构”“优秀创业投资机构卓越成就奖”“最佳创投机构前10强”等奖项,并稳居国内创投机构第一阵营。关于高瓴创投高瓴创投 (GL Ventures) 是中国最活跃的创业投资平台之一,专注于创新型公司的价值发掘与价值创造,尤其关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等重点领域。自2020年独立推出以来,我们致力于以系统化的DVC(Deep Value Creation,深度价值创造)服务,助力早期创新企业的长期发展。关于泰坦科技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133)成立于2007年10月,专注于为科研工作者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一站式实验室产品与配套服务,致力于成为科学服务领域的变革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科研物资安全,助力企业创新升级。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品牌运营、品牌代理、集成打包服务等方式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精细化工、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实验室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覆盖客户的研发准备、研发过程、研发后期、生产质控等各个阶段,提供“一站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形成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特种化学品、安防耗材、仪器仪表、实验室建设、科研软件等八大产品线。自创立以来,公司已累计服务机构客户超过5万家,服务科研人员超过100万名。关于同毓基金同毓基金是一家聚焦于医疗、医药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相关领域的新兴投资机构。同毓基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探索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为驱动,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家、资深风险投资及丰富企业运营经验的专业团队,布局医疗健康全生态系统,拥有深度的行业渗透和广泛的市场覆盖,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领先的专业投资机构。关于凯乘资本凯乘资本(WinX Capital)是中国领先的大健康领域投资银行。总部位于北京及上海,覆盖3000余家活跃投资机构及产业集团。2020-2022年连续获评企名片&新声创服“2021-2022年度医疗健康领域最佳财务顾问 TOP 2”,“2020年度医疗健康领域最佳财务顾问机构 TOP 4”,“2021年度最佳财务顾问-活跃榜 TOP 10”,“2022年中最佳财务顾问-综合榜TOP 6”、“2022年中最佳财务顾问-活跃榜 TOP 7”、36氪“WISE2020/2021中国最具成长力新型投行 TOP 5”、动脉网2022“澎橙奖年度医疗健康财务顾问 TOP 5”【招商赞助中】iCCA2023 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 全日程公布!(点击查看)
  • 目标5万亿!科技部发文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10月25日,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万亿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达到20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达到15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达到500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超过60家,技术经理人数量突破3万名。为保障目标顺利实现,《规划》明确以下6项重点任务:(一)健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1.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深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赋权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决策机制、转化模式,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容错纠错机制,及时凝练典型经验举措并推广。完善科技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实施产权激励,进一步调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专栏1.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为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有效果的经验,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机制。推动试点单位建立高效畅通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建立赋权科技成果的负面清单,明确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充分体现知识价值导向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道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推动试点单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流程,制定勤勉尽责的规范和细则,消除单位和科研人员顾虑,以是否符合中央精神和改革方向、是否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定性判断标准,实行审慎包容监管。2. 扩大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推进应用技术研发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探索建立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区别于现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开展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从“行政控制资产”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领域类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编制发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在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强化重点项目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布局和质量管理。(二)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在研究制定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科技计划、创新政策和技术标准中的参与度。发挥企业“出题者”和“阅卷人”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国有企业布局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和转化应用能力。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核心要求纳入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单列一定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进一步加大设施平台、数据、技术验证环境等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的开放,支持企业创新。2. 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探索构建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更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新型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引领、成果导向。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经理人制度和“业主制”试点。健全应用类项目验收机制,以是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主要检验标准。开展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试点,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或行业推广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接续实施、滚动支持的重要参考。3. 大力发展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支持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细化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完善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指标,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向集“研发、转化、孵化、服务、产业、资本”等功能于一体的方向发展。支持东部地区高校院所、企业与西部地区共建特色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联合开展特色产业技术攻关。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国家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4.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推动《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探索符合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特点的分类评价机制,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形成简化实用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规范和流程,凝练可复制可操作的做法并推广。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加快产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专栏2. 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探索简化实用的制度、规范和流程,并在全社会范围推广,切实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建立覆盖五元价值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选择部分试点单位,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不同成果类型,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各类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元价值,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发展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办法,探索技术交易与资本市场对接机制。强化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自律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及质量控制体系。发挥金融投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推动金融投资机构建立科技成果金融评价相关标准,形成适合科技成果特点的资产评估方法。 (三)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1. 建立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运营服务。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链接各区域或行业技术交易机构,统一规则,破除信息“孤岛”和碎片式运营,建设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各技术交易机构联合资产评估、法律、拍卖、招标、咨询、投资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建立覆盖产权界定、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诚信监督的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各类科技成果特别是财政资金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进场交易。 专栏3. 国家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建设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建设具备智能评价分析、供需精准匹配、交易统计监测、大数据风险预警等先进功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建立跨区域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探索技术要素产业化、资本化道路,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多元融资服务。对接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构建技术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协同机制。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在长三角区域探索技术权益登记机制,拓展技术交易凭证与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领域通用范围,打造高质量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围绕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丰富技术要素应用场景,丰富配套服务和产品。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形成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科技成果产权(股权)融资服务,针对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衍生出的股权转让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展示、推送等配套服务。2. 健全技术交易市场管理制度。修订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及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制定技术交易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优化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形成全国技术市场监测、分析和评价体系。提高运用大数据等方式预警识别市场运行风险能力,健全技术交易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和廉政风险监督机制。建立技术交易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和服务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加强与科研诚信信息共享。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交易主体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地方制定技术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配套政策。3. 建立技术交易市场行业规范。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在全国统一技术交易市场中的引领作用,联合建立规范的科技成果市场化交易机制和流程,形成行业标准。健全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资产评估等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机制。强化信息集聚、价格发掘、供需对接等专业服务能力,实现市场发现和风险把控的有机平衡。(四)提升技术要素市场专业化服务效能。1.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完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布局,围绕国家区域战略,推动黄河流域、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开展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试点,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本单位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依据技术转移绩效对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激励。鼓励各地方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集聚高端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行业协会或联盟,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强化行业自律管理。专栏4. 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开展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试点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统筹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中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前沿技术研判、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协议谈判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建立专业人员队伍,接受过技术转移专业化教育培训的人员比例不低于70%。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技术转移全流程的管理标准和内部风险防控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布局。修订《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完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跟踪考核评估,优胜劣汰。鼓励众创空间、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拓展技术转移功能,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2. 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在供需对接、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技术经理人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支持开展技术转移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完善技术转移转化类职称评价标准。建立技术经理人信用评价机制。健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技术转移专业学历教育,开展技术经理人社会化培训。加强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动态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和优胜劣汰机制。(五)促进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融合。1. 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系和发展政策。调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探索“投资+孵化”模式,鼓励创新创业载体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探索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等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方式。办好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直通车、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为技术对接资本提供平台。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专业化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优化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丰富投贷联动等融资服务模式,加大对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鼓励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通过采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预期收益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专栏5.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升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修订《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子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升创业投资子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强化政策目标,重点支持转化科技成果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明确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导向。提高转化基金引导带动作用,新设立一批子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推动资金投入的多元化。鼓励创新创业载体参与设立子基金,探索“孵化+投资”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支持科技人员通过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兼职离岗创新创业。探索建立科技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流动机制,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门”或“旋转门”机制,畅通高校院所和企业间人才流动渠道。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等,为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场地、概念验证、创业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管理咨询等全链条专业化服务。3.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汇交和常态化路演对接机制。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汇交机制,鼓励地方各级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进行汇交登记,形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库。探索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常态化信息发布和路演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金融等要素的精准对接。4. 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筛选重大科技成果,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探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解决制约成果转化的政策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重点方向应用场景。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专栏6.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十四五”期间,面向关键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瓶颈问题,梳理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供给清单,精准对接技术示范、企业创新、工程建设和场景创造,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形成“补链强链”技术群。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堵点,示范形成贯穿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机制模式 5. 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健全示范区监测评价机制和发展报告制度,推动现有示范区优化升级,在赋权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等方面创新机制、先行先试,建成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的先行示范区。根据各地科技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新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示范区合作,助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专栏7.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技术交易规则、服务标准规范和从业信用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通互认。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后补助、引导基金、风险补偿、科技保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成果转化。鼓励示范区组织发行高新技术企业集合债券,支持商业银行与示范区共建科技支行等特色专营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开展政策制度先行先试。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要求,健全示范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建设主体,健全人员、资金、政策等支撑保障。鼓励示范区健全政策先行机制和专家咨询指导机制,建立常态化自评价体系。鼓励示范区建立与国家区域战略的对接机制,推动示范区间的交流协作。 (六)加速技术要素跨境流动。1. 营造开放的技术要素市场环境。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努力破除制约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发展离岸创新创业。支持北京打造国际创新合作承载平台,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技术交易应用示范,加快推进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探索推动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建立健全外籍科技人才服务制度。提升中关村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2. 支持企业提升全球配置技术要素能力。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技术出口。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全球建设各类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开展合作。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3. 完善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技术交易枢纽,支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加强与国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市场咨询等服务机构深入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健全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网络,促进双向技术转移与创业孵化。
  • ACCSI 2016之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通知
    p & nbsp & nbsp & nbsp 生命科学作为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学科,也是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域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突破性的成果背后离不开诸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基因扩增仪、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生物传感器、生物质谱等生命科学仪器的应用,这些生命科学仪器技术的突破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为了展示生命科学类仪器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及其相关热点应用,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6)将特设生命科学分论坛,特邀报告人均为在这一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知名专家。本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于2016年4月22日下午13:30-17:00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为该领域的相关专家、企业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p p   报名方式 /p p   1. 登陆年会网站报名:accsi.instrument.com.cn /p p   2. 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4月10日 /p p   3.会议费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869ce672-85c2-4e73-8702-6236cea4a214.jpg" / /p p   4. 汇款信息 /p p   户 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p p   开户行:兴业银行北京积水潭支行 /p p   账 号:321260100100001500 /p p   汇款附言注明:2016年会及参会人员姓名 /p p   如需发票,请注册时写明发票抬头及邮寄地址,组委会将于年会后统一邮寄发票。 /p p   4. 会务组联系方式 /p p   电话:4000074077 传真:010-82051730 /p p   会议赞助:010-51654077-8023 齐先生 /p p   报名参会:010-51654077-8055 杜女士 /p p   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30 魏先生 /p p   Email:accsi@instrument.com.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月 /p p & nbsp /p
  • 第一届化学成像前沿科技及应用高端论坛第二轮通知
    由振电科技与苏州路演中心联合主办、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道远资本和姑苏区委人才办联合协办的第一届化学成像前沿科技及应用高端论坛将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模式,线上参加请通过本页面注册会议,线下参加请点击链接报名。链接为:https://dwz.cn/LQZ9pdsr本届论坛将结合化学成像前沿科技及应用,聚焦拉曼和红外成像技术应用赋能,围绕生命科学、植物学、合成生物学、电化学、免疫组学等前沿热门领域展开。论坛将邀请国内外十余名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我们希望借此论坛为您提供一个学习研讨、沟通交流及合作的专业平台,促进行业进步发展。振电科技、苏州路演中心、HORIBA、道远资本和姑苏区委人才办共同期待与您相聚苏州,影像未来,见所未见!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路演中心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道远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员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安排会议时间:2023年11月30日 – 12月2日会议地点:江苏/苏州/南园宾馆主办单位: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路演中心协办单位: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 道远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姑苏区委人才办承办单位:苏州奈斯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技术主题:相干拉曼 中红外光热 多模态成像应用主题:生命科学 植物学 合成生物学 电化学 免疫组学主讲嘉宾(持续更新……)会议日程08:45–08:50致欢迎辞王璞振电科技-08:50–09:00领导致辞苏州领导苏州市-09:00–09:05签约仪式-苏州化学成像产业实验室-09:05–09:10签约仪式-振电科技和HORIBA-09:10–09:40待定谢晓亮昌平实验室院士09:40–10:10Vibrational Photothermal (VIP) Microscopy:A New Window for Life ScienceJi-Xin ChengBoston University首席科学家10:10–10:40待定崔丽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0:40–11:00茶歇---11:00–11:30Quantum electrodynamics theory of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Wei Min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11:30–11:50Chemical-specific optical manipulation of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 live cellsChi ZhangPurdue University助理教授11:50–12:10Single-Cell Profiling of Biofuel Production from Engineered Bacteria with Longitudinal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Haonan LinBoston University研究员12:10–12:20振电科技新品发布会-UltraView Mk - II-12:30–13:30午宴---13:30–13:50待定Lingyan Sh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助理教授13:50–14:10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细胞水平原位表征林金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4:10–14:30受激拉曼显微镜的交叉科学研究探索季敏标复旦大学教授14:30–14:50Lipid metabolic profiling via quantitative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imaging opens up new avenues for precision medicine岳蜀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4:50–15:10面向病理诊断的介观高光谱显微成像孔令杰清华大学副教授15:10–15:30计算拉曼光谱与成像陈雪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5:30–15:50茶歇---15:50–16:10相干拉曼应用于代谢产物和特定蛋白的化学成像王平昌平实验室教授16:10–16:30待定王小召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16:30–16:50Super-multiplexed vibrational imaging for 3D spatial biology施立雪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16:50–17:10Pushing the limit of vibrational imaging resolution through temporal features张德龙浙江大学教授17:10–17:30相干拉曼快速药敏检测方法洪维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缴费标准(以付款信息为准)上述费用为本论坛会议费含税价格(此价格包含食宿费)振电科技提供协议酒店,若需确保协议酒店价格,需在11月24日(09:00前)完成报名缴费。报名成功后,因个人原因取消参会,会议前7个工作日内取消,可退70%收费;会议前3个工作日内取消则不予退款报名方式(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即可报名)https://dwz.cn/LQZ9pdsr联系我们报名咨询:黄女士 电话:15301544885(同微信)其他咨询:杨女士 电话:15224785923(同微信)第一届化学成像前沿科技及应用高端论坛,期待与您相聚苏州!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路演中心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道远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员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月旭参加民族医药学者论坛 ——“一带一路”之民族医药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7年8月11~14日,《中国中药杂志》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学者论坛—— “ 一带一路 ”之民族医药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我国少数民族在生存与繁衍的漫长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医药文化。但是由于其文化体系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和利用,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中如何扬帆向前,加强在医药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与医药相互借鉴,促进各民族医药的相互融合,共同扬长避短,是民族医药学者面临的重要议题。作为经营了数十年的国内色谱耗材生产商,我们月旭深知此重大意义,也想参与其中为民族医药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本论坛吸纳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线科研人员,与来自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海南等民族地区的一线民族医药专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民族医药的科研与临床应用体会。其中,中央民族大学的龙春林教授,分享了广西靖西壮族端午药市的传统药用植物研究心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的斯拉甫艾白,对民族医药的研究与创新思考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等等。大会上,各学者将我们的民族医药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很显著的高度,对各药物靶点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抗炎抗肿瘤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动物实验等验证,为世界新型药品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们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数据依据,在寻找活性物质时,大量运用了液相分离纯化技术,月旭产品也得到了较多老师的认可(月旭液相色谱柱UItimate系列XB-C18,AQ-C18和相应的制备柱,HS-C18填料等)。月旭科技也被荣幸邀请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设置了展台,我们月旭技术市场服务部的陈再洁,与参会代表们针对相关学术话题积极互动,学习了更多民族医药的知识,反馈给研发部门,针对性对产品进行改进,为我们民族医药的发展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学术交流圆满结束,共同期待通过民族医药论坛月旭科技能与各专家和参会代表有更多的互动,同携手、广交流、共进步,希望我们的民族医药能有更多的研究,被更多的人认可接受。
  • 资本催化或创科学仪器行业大鳄,优胜劣汰迫在一瞬——ACCSI 2016之“资本催化科学仪器行业”高峰论坛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127px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px " title=" QQ图片20160217113522.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insimg/17432816-b4c3-4495-a375-8d96f7d049e2.jpg" width=" 200" height=" 127" data-pinit=" registered"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科学仪器行业也不甘寂寞,上市、挂牌、并购,动作不断,加之科技金融政策利好,不少企业借助资本运作的力量,以迅猛的姿势在全行业“狩猎”。例如,早已处在国产仪器领军者地位之一的天美中国,近两年动作更是不断,早先收购布鲁克(瓦里安),加之对市场的敏锐快速整合营销,借势推出新系列仪器产品赢得市场首肯;莱伯泰科更是紧锣密鼓的收购CDS,整合新技术重新布局产品线,继而公司发表声明拟赴创业板上市......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已有近120多家仪器仪表企业挂牌新三板,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1126/178522.shtml" target=" _self" 常见科学仪器领域的标杆企业便有近20家。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仅仅是国内,对于全球科学仪器企业来说,近年购整合、上市挂盘等动作不断、变化多端,2015年“跨界”合作亦是热潮火爆。 /span a style=" text-indent: 2em " title=" " href=" http://dwz.cn/2JxJMX" target=" _blank" 2016年才刚刚开局,仪器巨头扎堆儿涌向“收购潮” /a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无疑不是加速了企业在行业领土的扩张。加之,科学仪器行业目前处于高度碎片化的竞争状态,优胜劣汰,旨在一瞬。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6)” 作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最高级别峰会,多年来秉承以研究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现状、追踪发展趋势、促进行业交流为宗旨。此次我们也藉此特设---“资本催化科学仪器行业”高峰论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论坛旨在让仪器企业、检测机构能够更好的把控科技资本市场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从眼花缭乱的科学仪器行业并购整合与上市融资等行径中,梳理优秀成功企业的资本运作经验;新三板挂牌企业如何运筹帷幄;另外,通过路演促进中小、初创企业与资本直接对接,实现市场效应正循环。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5b437406-a759-43b1-bcff-d6cc0d6fd8cc.jpg" title=" 幻灯片7.GIF" data-pinit=" registered" width=" 400" height=" 471"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400px height: 471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活动时间: /strong 2016年4月22日(周五)13:30-17: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活动地点: /strong 北京京仪大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参会对象 /strong :仪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政府主管领导、行业协会、学会、投融资机构负责人、金融机构负责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CCSI 2016分会场一“资本催化科学仪器行业”高峰论坛 /strong /p p strong 活动日程: /strong /p p strong 主持人: /strong 李跃光& nbsp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br/ /p p strong 报& nbsp 告: /strong 《面向未来跨界整合》汉威电子外延发展经验介绍 /p p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任红军& nbsp & nbsp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p p strong 报& nbsp 告: /strong 科技金融投资政策解读 /p p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郭戎 & nbsp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 /p p strong 报& nbsp 告: /strong 事业+资本,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p p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王志刚& nbsp & nbsp 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p p strong 报& nbsp 告: /strong 资本市场解读 /p p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招商证券 /p p strong 优质项目路演企业名单: /strong /p p & nbsp 1、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p p 2、上海安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 p 3、广州市尤瓦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p p 4、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6/" target=" _self" title=" " span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192, 80, 77) " strong ACCSI 2016 网站专题& nbsp /strong /span /a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fa5e51fa-88ab-40cc-9b6b-747e3e23f492.jpg" title=" 吾问无为谓_副本.gif" data-pinit=" registered" width=" 500" height=" 194"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94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2016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2016年3月 /p
  • 国产高端生命科学仪器正在开启全新时代!——ACCSI2023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日程公布
    世界卫生组织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隔漫长1191天的新冠疫情宣告终结,人们生活回归正常,科学仪器行业扫去阴霾,扬帆起航。 审视当下,国内厂商积极投身国产仪器攻坚战,外资企业加速布局本土战略新升级。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本土涌现出一批颇具生命力的创新企业,使得在基因测序仪、数字PCR、高端光学显微镜、分子互作仪、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分析等关键技术商品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或积极进展,国产高端生命科学仪器正在开启宏大时代。 为帮助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及时、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仪器最新技术进展及市场发展趋势,致力全景展示我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面貌,搭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政”、“产”、“学”、“研”、“用”、“资”、“媒”各界互通共融的高效交流平台,仪器信息网特别举办ACCSI2023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点击查看)。本论坛设有主题报告、“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 ”圆桌论坛等环节。同时,本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特别设置了生命科学仪器展区供相关厂商展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现场交流。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日09:00-17:30会议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附: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日程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主题报告 5月19日 09:00-12:00 (312会议室)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主持嘉宾09:00-09:20 国产基因测序仪产业化进展及问题分析 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陈力(复旦大学 教授)09:20-09:40 赛陆医疗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进化之路 赵陆洋(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09:40-10:00 从BLI技术产业化经历看中美高端仪器发展路径差异 谭 洪(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10:00-10:25茶歇交流全体参会人员10:25-10:45从技术参数角度看流式细胞仪器发展趋势王 策(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10:45-11:05 爆发增长之后如何持续?核酸检测仪器企业发展路径研判 郭求真(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11:05-11:25 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挑战与破局 程 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11:25-11:45 通用设备与生物技术行业的双向促进与迭代 赖登闻 (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生物市场负责人)圆桌论坛一: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5月19日13:30-16:30 (313会议室)论坛简介: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加强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精准医疗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其中,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关键。要实现精准诊断,离不开创新仪器技术的支持和推动。然而,创新仪器产品想要真正走进医学检验实验室,完成应用转化,首先必须加强与临床检验领域用户的交流和探讨,回答疑问,获得认可。 为此,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特别举办"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论坛致力为创新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检验医学专家用户搭建高效的交流平台,将定向邀请精准诊断产业上下游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学家、医学检验专家和仪器企业代表,共同就大家关心的精准诊断创新技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技术需求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旨在展示创新仪器成果,助力精准诊断,服务国民健康。 支持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主持嘉宾13:30-13:50 新兴检测技术落地临床的难点分析 康熙雄(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主任委员)敬华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原主任、主任医师)13:50-14:10以汇像系统平台为基础,实现自动化实验室DIY赵成文(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战略投资部研究员)14:10-14:30测序及质谱检测的前处理环节智能化应用窦浩桐(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14:30-14:50单细胞质谱技术进展和应用王宇翀(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14:50-15:10茶歇交流全体参会人员【圆桌讨论】:15:20-16:20主持人: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主任委员圆桌论坛嘉宾:敬华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原主任/主任医师周晓光 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郭建巍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禹松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质谱平台主管田敬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技师徐晓雪 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张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检验科 主任技师王宇翀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谭 洪 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程 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郭求真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窦浩桐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俞晓峰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赵成文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战略投资部研究员周立 北京豪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CTO陈吉波 上海透景生命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轮值总经理李博 仪器信息网 生命科学主编圆桌论坛二: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5月19日13:30-18:00 (312会议室)论坛简介: 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窗口”大开。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仪器技术重大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绝大多数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品类未实现明显的商业化进展。 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举办"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圆桌论坛。论坛将定向邀请创新成果持有人、仪器研发科学家、大型仪器平台负责人、仪器公司企业家、投资人等,展示创新技术成果,加强产学研资对话,以助力更多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主持嘉宾13:30-13:50 国产SIM超分辨显微镜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 毛 珩(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科技条件处处长) 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主任)13:50-14:10 拉曼分选技术前沿——细胞表型探索新工具 李 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14:10-14:30 国产STORM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开发与应用 张 猛(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14:30-14:50 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徐 艇(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14:50-15:10 茶歇交流 全体参会人员15:10-15:30 平铺光片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 贺 艳(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30-15:50fMOS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程 柯(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15:50-16:10CSIM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特点介绍——国产共聚焦显微镜的突围之路 赖 博(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16:10-16:30 非线性分子光谱成像技术的探索与前景 王 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16:30-16:50 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智能显微镜 郭业华(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圆桌讨论】:17:00 -18:00主持人: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科技条件处处长 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主任圆桌论坛嘉宾: 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 主任 吴航军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副主任 郭振玺 北京大学电镜平台 主任 赵长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 主任 张丽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重大平台中心 主任 黄韶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姜 民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影像平台 主任 李文奇 清华大学 电镜平台主任 刘春春 清华大学细胞功能分析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 孙正龙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 王文娟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细胞影像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 李晓明 上海科技大学 分子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 蔡文娟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结构分析技术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 方 宁 厦门大学 教授 毛 珩 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 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晓雪 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 原丽华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王铁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 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负责人 张 猛 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徐 艇 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贺 艳 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程 柯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王 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郭业华 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赖博 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关于ACCSI 2023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 联系方式 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杜女士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 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推动颗粒学科发展,走进未来前沿论坛!
    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将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首届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围绕颗粒学领域最新进展、未来产业趋势和青年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拓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打造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亮点1:把握绿色理念,催化助力双碳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聚焦碳减排、碳零排和碳负排涉及的关键催化科学与技术问题,本届大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鸣元先生就绿色碳科学的理念和发展做特邀 大会报告,探讨如何利用绿色碳科学,解决有限的化石能源困境。还邀请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院士做特邀大会报告,他将介绍石油化工行业如何强化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催化变革性技术突破。本届论坛设置了低碳催化前沿论坛,诚挚邀请催化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催化剂精准制备及原位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机理及数据驱动的催化剂设计与性能调控”;“低碳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从催化剂颗粒到反应器的跨尺度模拟及优化”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亮点2:大咖分享经验,激活成长灵感针对人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科研人生怎样从“而立”到“不惑”?是追逐热点还是坚持初心?是广泛播种还是精耕细作?本届大会请到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蒙纳士大学副校长余艾冰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讲述自己的颗粒人生。分享他从事颗粒学研究的科研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好人生的各个阶段,怎样时刻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年轻怎样本着“果、勇、忠、毅”的四字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本届论坛设置了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针对领域关键和难点问题、模拟和测量的交互验证以及如何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等问题,广泛的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颗粒及多相流系统的研究方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促生新的研究点的产生,并有效推动多方跨界合作,促进颗粒及多相流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分论坛还设计了实验与模拟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专题研讨会。实验与计算手段是颗粒学科研界和产业界永恒的追求,但都难以完整揭示颗粒系统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实验与模拟的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提供了广阔前景。这次专题研讨会旨在汇聚多方观点,促进交流互鉴,推动合作集成,催化颗粒实验与计算研究的融合发展。亮点3:打通产研天堑,启迪智慧互鉴青年科技人才既想攀登科学高峰,又想技术成果产业落地;既要前沿学术问题,又想扎根工程需求。那么,如何从科研到产业?怎样从传统化工到热点前沿?本届大会邀请到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与您分享30多年来如何跨越跨科研与技术的鸿沟,怎样从学术顶天到技术落地。他将以煤化工过程中煤制丙烯、煤制芳烃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为背景,分析了从产业需求、过程高效转化的微观、介观与宏观学术与工程问题,说明工程化过程中逆摩尔定律的问题。从产业形态的进步,分析了目前材料化工怎样与电化学储能结合,将前沿的学术研究与面向产业的工程需求的结合,发展新型纳米碳材料并与产业同步成长。最后讨论了传统化工老的学科方向怎样过渡到新的产业需求与学术发展。本届论坛设置了能源颗粒前沿论坛,围绕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炼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的研究方向,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亮点4:共探分离前沿,共谋长足发展反应是物质生产的基础,分离是物质制备的核心,颗粒分离是颗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颗粒分离领域不仅包括以颗粒为对象和以颗粒为基础的分离材料、技术和分离过程,还包含高附加值粉体产品提纯与回收、能源与环境领域颗粒分离过程以及颗粒分离过程控制与机理分析等。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为您分享膜分离领域研究进展。她将介绍无机膜及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外置式膜反应器中固体颗粒分离、膜分布中气泡粒径及膜乳化中的微乳滴等对反应过程和膜过程的影响,给出无机膜反应器的典型工程应用。本届论坛设置了颗粒分离前沿论坛,以颗粒分离和基于颗粒材料的分离为切入点,旨在广泛交流颗粒分离材料、技术、装备及应用前沿发展情况,重点讨论针对化工、能源与环保等领域颗粒物分离关键科学技术难题,着重深化颗粒分离过程机理机制研究,拓展颗粒分离在高端化学品制备、绿色能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推进颗粒分离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亮点5:提升生物颗粒质量,永葆生活科研激情科研“青椒”压力山大,怎样在大浪淘沙中不忘初心,怎样永葆科研激情?又怎样把自己构建成“有活力”的生物个体?本届论坛邀请苏州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陈晓东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他将总结自己对“有活力”的生物材料的理解及其动力学条件制约因素,以及保持“有活力”的非常规工艺技术,从而了解其“生命逻辑”。他的想法与概念对未来活性颗粒产品的生产将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届论坛设置了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对当前生物医药颗粒处方设计与结构调控、生物医药颗粒先进制造及规模化放大、靶向药物颗粒制剂、疫苗颗粒制剂、吸入药物粉雾剂、缓控释药物颗粒制剂、疾病诊断用生物颗粒设计与制备等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推动生物医药颗粒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应用中的发展。亮点6:会前培训智慧盛宴,大气颗粒火花飞溅本届论坛设置了大气颗粒物会前培训班,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不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在区域上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气候变化。本课程邀请到胡敏(北京大学)、帅石金(清华大学)陈建民(复旦大学)和廖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大气颗粒物专家学者,从典型排放源汽油发动机内生成颗粒物机制-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测定-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辐射影响-大气复合污染与气候相互作用全面的介绍目前大气颗粒物相关研究的科学理论、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课程内容聚焦科学研究前沿,同时系统全面、深入浅出,让听众掌握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科学热点,同时为未来研究开拓视野和展望。本届论坛设置了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主要围绕气溶胶污染与天气、地形和环境,气溶胶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及光学性质,气溶胶的健康效应及室内空气质量,有机和二次气溶胶,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等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大气气溶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加深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污染状况的了解,推进我国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研究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本届论坛设置了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主要围绕机动车排放、煤燃烧、生物质燃烧、餐饮排放等燃烧源的一次颗粒物排放以及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二次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开展从源排放一次颗粒物的清单和理化特性-大气中二次转化机制和演变特征-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环境效应-燃烧源控制对策等主题开展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涵盖测量技术、实验室模拟技术、机制机理研究、模式研究和控制政策的全链条学术交流。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颗粒测量前沿论坛,不同颗粒个体的物理化学活性和功能往往呈现出差异性。深入理解导致颗粒个体之间性能差异的结构和动力学原因,是诸如能源、环境、化工、通信、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会场聚焦颗粒表征、测量及标准化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突破原有颗粒表征及测量领域的固有思维和研究惯性,拓宽颗粒物化性质表征测量范围(如几何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反应特性等),凸显颗粒在线测量、颗粒标物制备和颗粒测量标准化等研究方向的重要性,挖掘颗粒表征、测量及标准化在交叉学科研究和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潜力,凝练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相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标准的发展。本届论坛还设置了发光颗粒前沿论坛,发光颗粒在照明、显示、探测成像、生物检测与治疗和防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代与未来众多先进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石。发光颗粒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庞大,本论坛旨在汇聚半导体发光颗粒、稀土发光颗粒、碳及有机发光材料、团簇发光颗粒及发光光谱、发光器件等领域研究者的多方观点,搭建一个学术、高新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的平台,以有效推动我国发光颗粒领域的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本届论坛还设置了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围绕水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置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防治技术、噪声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以及电磁辐射、核辐射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交流。欢迎报名参会!现场走进未来论坛,走近颗粒前沿!会议联系人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联系人:注册投稿 黄 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财务发票 韩秀芝010-62647647,13269656065,xzhan@ipe.ac.cn赞助展览 李京红010-62647647,13801242411,lijinghong@ipe.ac.cn。注册参会电脑端: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扫码注册参会欢迎各位老师积极邀请朋友、带领学生报名参会!团队超过三人,每人直减二百元!
  •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企业动态|干细胞新锐公司血霁生物完成A+轮融资,推进血小板等特色管线发展
    近日,干细胞新锐公司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血霁生物“)宣布完成A+轮融资,方正和生旗下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携手众多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本轮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造血干细胞、iPSC体外再生血小板管线的加速推进;推动血小板药物递送平台的开发;以及用于建立临床级别的iPSC细胞及其向造血各世系分化的产品体系。本轮融资将支持血霁生物加速各管线的开发,补充所需要的各类型人才,并着力建设GMP级别的生产场地用于产品后期的小试和中试。 关于企业 血霁生物是由海归专家创立的干细胞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通过干细胞定向再生血液细胞,以用于各类疾病的细胞治疗以及开展相关药物研发。公司创始成员来自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基于全球领先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血霁生物以体外产生的血小板为先导产品,解决癌症、肝病、急危重症、血液疾病等疾病中急缺的血小板需求,以及开发各类血小板异常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血霁生物自成立以来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凭借团队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极具潜力和吸引力的行业新秀。创始人朱芳芳博士在斯坦福大学“干细胞之父”Irving Weissman实验室和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实验室的学习工作中,研究时间长达13年,完成了对血霁生物前期需要的技术积累,并且在美国的美元VC机构从事多年早期医疗健康投资,她还是旧金山地区知名侨领,历任北京大学北加州校友会会长、理事长,美国浙江商会秘书长、董事以及北加州华人联盟理事等。朱芳芳表示,血霁生物最优先的管线是血小板的体外再生,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家血小板体外再生的公司,它“凝爱止血、霁朗安康”,致力于为民众解决血小板临床的刚需;同时它也期待承担起民族使命,以解决潜在的国防储备需求。除了临床输注止血的刚需,血小板参与了血栓形成、癌症监控、损伤修复等过程,为血栓类疾病、癌症、运动医学、衰老治疗、医美等各领域都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血霁生物将会紧扣血小板的核心,以干细胞体外再生的技术获得原料,推动其向相关领域的辐射,并且积极完成技术原研和专利布局,并开始向生产转换。血小板是人体中唯二的无核细胞,因其生物相容性和趋向性,成为首选的递送药物的细胞载体之一,这也意味着血小板可以成就全新的平台式递送技术。使用血小板进行药物递送是国际科技前沿,血霁生物正在积极践行该平台的搭建,以国际性的视角选择优先开发的管线,着力将以干细胞来源的血小板递药技术推入到最前沿,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研发竞速。同时,血霁生物拥有深厚的iPSC重编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分化技术的功底,已经成功递交了iPSCs建系、干细胞分化成NK、巨噬细胞等各造血世系细胞的专利,为未来血霁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同时血霁也在以开放的心态对接与免疫细胞治疗公司以及相关生物医药公司的合作。血小板电镜图,血霁生物提供,图片来源:动脉网 投资逻辑 干细胞治疗应用前景广阔,现已进入临床治疗有序开展阶段,干细胞治疗市场规模达百亿美元,中国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数量仅次于美国,全球占比逐年提升。血小板体外再生技术可以解决血小板缺乏症现有治疗方法的痛点,有望成为第二次输血革命,市场空间广阔。血霁生物汇聚了世界级的创业团队,具备全球视野和深厚的技术底蕴,对行业发展理解深刻,未来发展战略清晰,是一家掌握底层平台技术的优秀企业。公司的血小板产品是最有希望用于临床并量产的干细胞产品,具备安全、成本低、技术成熟、相对要求低风险小等诸多优点,有希望成功实现市场化。 关于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工商注册名称: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及其他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北京大学第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经过公开遴选,方正和生担任基金管理人。基金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存续期最长可达12年。作为耐心资本,基金将聚焦高端“硬技术”领域,以原始创新为主要投资阶段,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 日程更新|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通知(第二轮)
    一、活动背景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旋律,并将技术创新作为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设立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污染防治目标,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新污染物等更广泛领域的治理工作。近年来,新污染物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正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从环境管理角度来看,新污染物一般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随着现代检测分析技术的不断提升,微塑料、细颗粒物等新污染物不断从环境中被检出,与此同时,科学界在其危害特性、致毒机理、检测分析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基于此,“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将于2023年5月19日(ACCSI 2023同期)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主办方诚邀国内外行业领域专家、头部科学仪器企业代表参与本论坛,共同就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探讨与交流,以助力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实现。欢迎从事环境监测及周边技术业界人士报名参会。点击报名,参加线上会本次论坛设有主题报告、圆桌讨论等环节,敬请参加!1、论坛主办单位: 珀金埃尔默 仪器信息网2、论坛主题:产业互动 创新发展3、论坛形式:报告分享+圆桌论坛4、会议时间:5月19日09:00-12:00 5、预期规模:100-150人二、 目标参会人群政府及协会、学会领导;环境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实验室主任、技术/研发负责人、采购负责人、QC/QA负责人;质谱、色谱、光谱相关仪器国际与国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投融资机构等。 三、 参会对象主要收获新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进展;微塑料、PFAS、纳米颗粒分析研究进展;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机制 “十四五”期间,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的发展建议等。四、 论坛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嘉宾主持人: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环境及高校细分市场经理魏攀9:00-9:05嘉宾致辞待定09:05--09:30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曲广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09:32--09:57“eXXpedition环球航行”: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状况研究Winnie Courtene-Jones普利茅斯大学生物与海洋科学学院 博士09:59--10:24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技术孙承君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0:40--11:05人体生物组织中PFAS的检测与研究Sabra Botch-Jones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法医毒理学家/助理教授11:07--11:32纳米材料检测和职业风险防护标准示例及应用研究郭玉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高级工程师11:32--12:08圆桌讨论报告嘉宾、现场听众五、 联系方式 欢迎从事新污染检测技术开发、应用专家、企业、用户等报名参会。 参会报名: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论坛联系:刘编辑,13717560883,liuh@instrument.com.cn
  • 关于征集发布前沿领域科技成果的通知
    p   各相关单位: /p p   根据学会学术产业研究院建设需要,学会将搭建科技成果库,现特开展前沿领域科技成果征集工作。征集成果经过评定,将作为企业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社会资本投资的重要技术来源。 /p p strong   一、推荐要求 /strong /p p   科技成果要可转化、可交易,有一定技术先进性和转化成熟度,突出先进材料、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和军民融合等主题。 /p p strong   二、推荐数量 /strong /p p   每家单位推荐成果10项以内。 /p p    strong 三、成果推介方式 /strong /p p   征集科技成果将入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库,进行推介和宣传。经企业及投资公司评选出的成果,将于2020年4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期间,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成果发布和交流。 /p p    strong 四、征集要求 /strong /p p   1.推荐单位根据推荐要求报送科技成果。 /p p   2.推荐单位填写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表(见附件),推介表word版及加盖公章纸版扫描件发至指定邮箱。 /p p   3.第一轮征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15日,此轮征集结果可推荐至中国科协科技成果库。 /p p   4.全年征集时间2019年5月-2019年12月。 /p p    strong 五、联系方式 /strong /p 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联系人:杨 娟、张 莉 /p p   联系电话:010-82800700、82800752 /p p   电子邮箱:yangj@cis.org.cn /p p   附件: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5/attachment/ceccd52d-2da7-41cd-b7b0-fc84d0336876.docx" title=" 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表.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表.docx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5月6日 /p
  • 医研结合,产业对接 ACCSI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在津圆满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9月16-17日,2020 (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0)在天津东丽湖恒大酒店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数字驱动 创新引领”,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近1000位高端人士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63318da4-27b5-4899-b160-d064bcac11d6.jpg" title=" 1 2020 (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0)大会现场.png" alt=" 1 2020 (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0)大会现场.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98"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20 (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0)大会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9月17日,由仪器信息网、中国分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在ACCSI 2020年会上隆重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a4f74d6-2c77-4db6-9b77-37168d793780.jpg" title=" 2 “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现场.png" alt=" 2 “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现场.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9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的重磅论坛之一,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为期一天,分上下午两场,分别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实验诊断中心主任技师康熙雄担任主持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228f80d8-965d-4df1-b389-c5b8b9240070.jpg" title=" 颜.jpg" alt=" 颜.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7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cb3654d-73f7-4ad4-a36a-704e4644bafc.jpg" title=" 4 康熙雄.png" alt=" 4 康熙雄.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实验诊断中心主任技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论坛共邀请到10位检验科专家、仪器企业技术研发专家就精准诊断和分子诊断技术应用难点与突破、热点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转化以及新冠疫情下实验室建设和自动化平台搭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享和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以下是部分报告内容(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927/560707.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击可进入“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诊断论坛”视频回放合集 /strong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5ed0e42-a2ff-4550-b0b1-a4c44092ed6c.jpg" title=" 5 任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png" alt=" 5 任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任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代谢组学新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癌新增发病人数位居第4位,发病率位居第5位,肝癌新增死亡人数及死亡率高居第2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优化肝癌的诊断策略,提高诊断效率是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任主任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与肝癌生存期相关的、异常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糖、脂、碳代谢通路。对肝癌患者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一系列肝癌特征性代谢分子异常,并随手术切除而转归。以谷氨酸、乙酸为代表的代谢分子可作为肝癌潜在的伴随诊断标志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1294c3d-1091-40b5-ba36-625b7f5fbe4b.jpg" title=" 6 冉小蓉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专家.png" alt=" 6 冉小蓉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专家.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冉小蓉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专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代谢组学整合代谢流及细胞分析多角度深入洞察疾病机理机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通过考察生物体受外界刺激或扰动前后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MW& lt 1500 Da)的变化,通过分组差异研究来揭示生物系统与功能状态及表型相关重要信息。冉小蓉博士介绍了安捷伦质谱代谢组学/代谢流与功能验证的整合方案。通过代谢组学发现差异代谢物,并匹配可能激活的通路;Seahorse XF在活细胞水平提供细胞代谢分析,对组学结果进行功能验证;定性代谢流基于发现的特定通路,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进一步阐明差异代谢物在通路中的动态活动。这三个方案的整合,实现了复杂生物学问题的多维动态的深入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3e744a1e-b429-4d1e-a9bb-22586aa22971.jpg" title=" 7 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png" alt=" 7 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感染标志物的应用与前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胡志东主任在报告中阐述了目前临床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效果监测、愈后判断方面应用的感染标志物状况,同时对临床与体外诊断开发企业将要研发的国际与国内感染标志物的研发与应用前景做一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e5a6655-c3bd-4d09-9a3e-51a1985dfb5e.jpg" title=" 8 郭芳岑 Cytek Biosciences全国临床市场经理.png" alt=" 8 郭芳岑 Cytek Biosciences全国临床市场经理.p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郭芳岑 Cytek Biosciences全国临床市场经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光谱流式带来的临床研究革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Cytek全光谱流式细胞仪自推出以来,由于产品的超高灵敏度和无限灵活性,以及强大的多色研究能力 ,备受业界关注,并收获了众多临床及科研领域流式用户的一致好评与青睐,被誉为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产品。本次报告郭芳岑详细介绍Cytek全光谱流式细胞技术,及其在临床免疫、血液、感染、肿瘤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分享Cytek光谱流式的多色方案(20+色,35+色,40+色等)是如何帮助临床及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探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6eab6d32-86aa-408e-82ee-a3141c4200d1.jpg" title=" 9 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实验诊断中心主任技师.png" alt=" 9 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实验诊断中心主任技师.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实验诊断中心主任技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5G北斗环境下公共卫生常态化与基层医学实验室建设的需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康熙雄主任从医疗现状、医学实验室发展机遇、医疗提升检验能力的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对公共卫生常态化与基层医学实验室建设进行了介绍。实验室需要应对样品暴增的能力,快速检测核酸能力以及现场快速检测能力。我国基层医疗存在限抗限输、药品利润低、虹吸效应等现象。医疗技术进步助力基层医疗发展。康熙雄主任表示,公共卫生的建设管理趋于常态化,随着5G+北斗技术发展,将会赋能医学发展,革新实验室建设手段,大数据分析将指导医疗精准救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2d9f69d-af55-44fd-8c52-764430d366eb.jpg" title=" 10 胡松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png" alt=" 10 胡松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胡松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临床精准诊断与检测技术的选择》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个体化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是新的医学模式,是指根据分子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基因组学是精准医学的基础,“精准医学”的核心是以多组学大数据为基础,结合患者临床医疗与健康数据,开展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实现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胡松年研究员分别从精准医学的平台和精准医学的三大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阐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6cd3f724-9c1e-459c-9884-24be8a965ca9.jpg" title=" 11 吴东平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png" alt=" 11 吴东平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吴东平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对国产数字PCR、NGS产业化现状及未来的思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吴东平教授从数字PCR与NGS、国产数字PCR技术与产业化现状、国产数字PCR未来的思考、国产NGS产业化现状与未来思考做了精彩分享。目前国内数字PCR领域厂商群雄并起,你追我赶,而头部3家有望和国外产品长期市场竞争。数字PCR面对诸多挑战,但国产数字PCR 未来已来。此外,吴教授对国内NGS产业也做了思考和分享,纯国产NGS研发较早,产业化市场化推进不足。目前华大智造NGS引进消化发展,市场化一马当先。吴教授还表示,NGS的后续定位将进一步决定生态布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4508fa7-95ed-40c2-a8a8-b4a0bb37f9a9.jpg" title=" 13 邹良英 华大智造自动化产品线负责人.png" alt=" 13 邹良英 华大智造自动化产品线负责人.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邹良英 华大智造自动化产品线负责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新冠疫情下全流程自动化检测平台的搭建及思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面对疫情反复,华大智造MGISP系列产品作为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之一,具备自动化核酸提取功能和自动化测序文库制备功能,既能实现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又能满足大规模筛查的高通量需求,目前已驰援全球80+国家和地区,助力疫情防控“新基建”。此外,华大智造最新研发的全自动MGISTP-7000分杯处理系统,可支持灭活后的样本采集管“原管带盖上样”,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日检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cc283fdb-b7fa-404d-8196-6ac2252f09d9.jpg" title=" 16 袁主任.png" alt=" 16 袁主任.p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袁玉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检验科主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报告主题:《新冠病毒核酸混检、混采检测技术指引解读及自动化检测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袁玉华主任在报告解读了新冠病毒核酸混检、混采的技术规范,结合丰富的一线经验详细比较了5合1混检、10合1混采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同时,剖析了自动化核酸检测技术在提升日常核酸检测能力方面,以及应对大规模筛查方面的独特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生命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关乎人类健康。而医疗健康领域一直是生命科学成果转化的集中区域。在报告结束后,众嘉宾围绕新冠疫情“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3a281481-e39f-48e8-ae8e-9427d2b53bfe.jpg" title=" IMG_9806.JPG" alt=" IMG_980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圆桌讨论环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小贴士:仪器信息网特别录制了本论坛嘉宾报告和讨论全过程,错过线下会议的小伙伴可以直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927/560707.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击此处 /strong /span /a 观看回放合集~ br/ /p
  • 第二届国际高端测量仪器高层论坛暨第12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第二届国际高端测量仪器高层论坛暨第12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2)于2022年8月8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成功举办。本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共同指导,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协办。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根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趋势,探讨和判断高端测量仪器技术发展趋势和仪器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促进世界高端测量仪器科技与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共同推进世界范围内高端测量仪器技术形态和产业业态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谭久彬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谭久彬院士指出:“仪器是测量的载体,是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的重要手段。… … 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支撑着整个现代科技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不断发生革命性变化,因此,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技术势必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谭久彬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大会现场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前主席Kenneth T. V. Grattan院士、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爱文先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聂慧教授参加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Grattan院士指出,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以精密测量为基础的技术突破促进了高端精密仪器的制造,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加工制造、光学、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最后,Grattan院士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智能化技术融入精密制造、数字化测量等领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本次会议分为主论坛大会报告、分论坛研讨和圆桌论坛3部分。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位专家出席本次盛会,26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观看了会议直播。大会特邀国际测量联合会主席(IMEKO)、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副院长Frank Härtig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大学Lihong Wang院士,伦敦大学城市学院Tong Sun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得天院士,悉尼科技大学Dayong Jin院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Yang Shi院士,比利时鲁汶大学Han Haitjema教授,海克斯康技术总监隋占疆等国际著名专家分别围绕“计量学——数字化的基础支柱”、“从细胞器分子吸收到患者尺度的光声断层扫描”、“应用驱动型传感器循环设计”、“空间充放电效果模拟测试技术及其在中国空间站的应用”、“稀土高掺杂发光材料、单颗粒光谱系统多维度表征与新发光特性、新型超高分辨成像方法与仪器研发、生医工交叉应用等需求”、“自主智能机电系统的高级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框架”、“光学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特性及标定”、“数字时代下,计量技术如何赋能行业发展”进行主题演讲。分论坛分为8个分会场,共计48个分论坛邀请报告。分论坛的专家学者们结合测量仪器技术与精密工程各个分支方向,交流了目前本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具有发展优势的新的技术路线和近期重大研究进展与突破;探讨了因学科交叉衍生出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向;并对该领域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新的应用背景和可能产生的新突破进行了探索与研判;预测未来国际和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规划国际和国家测量体系的建设路线和新形态仪器技术的发展路径。除主论坛、分论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外,会议还以圆桌会议形式进行战略研讨。受谭久彬院士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俭教授主持研讨。圆桌论坛邀请叶声华院士等著名科学家、测量仪器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陕西卓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深圳中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营芜湖机械厂等企业的近百名技术型企业家参加了研讨。圆桌论坛围绕“我国高端仪器的瓶颈在哪里以及国产高端仪器如何突围”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和企业家首先就我国高端仪器与国际高端仪器在前沿技术方面的主要差距、国产高端仪器如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我国高端仪器产业推广与高校企业成果转化对接面临的问题、如何打通高端仪器产业上下游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随后就目前我国高端仪器产业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的政策支持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充分发表了建议。最后就高端仪器技术布局与标准化、高端仪器创新链与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