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话题讨论。

生物医药缓控释技术与材料及临床应用交流研讨会相关的论坛

  • 会师井冈山,迪马邀您共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

    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华理工大学承办,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定于2016年4月26-29日在江西省井冈山召开。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是两年一届的系列学术会议,为广大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和厂商提供了交流、 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多年来,会议的学术水平和交流氛围得到了国内广大同行的充分认可,会议规模一般在400人左右。本次会议将邀请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并就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开展学 术交流。会议议题色谱技术及相关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薄层色谱、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联用技术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 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及环境 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理论和方法。会议将设立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四种形式, 供与会者进行交流、探讨,同时设立仪器展区,供仪器公司和厂商展 出、宣讲新产品。

  • 第二届“蛋白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国际研讨会召开

    [color=#333333] 10月10日,由国际计量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蛋白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PPTD)”国际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秦宜智(正部长级)出席并讲话,成都市副市长刘旭光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计量院党委书记段宇宁主持。[/color][color=#333333][/color][align=left]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秦宜智讲话,秦宜智在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基本的需求是健康。研究掌握人类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客观规律,离不开对各种“量”的精准测量、获取和比对。希望研讨会聚焦计量、标准在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重要技术基础作用,通过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着力提升生物医药产品研发、质控和科技创新能力。他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基础前沿和应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深化计量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为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align][color=#333333][/color][align=left] 成都市副市长刘旭光致辞,刘旭光在致辞中介绍了目前成都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药健康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的情况。[/align][color=#333333][color=#333333]  蛋白质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的有效性评价和质量的精确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企业研发的重点和标准化工程化开发的前提。此次研讨会为期3天,以“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为主题,聚焦计量、标准在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重要技术基础作用,旨在深化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蛋白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等细分专业的国际间交流,促进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color][/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color][align=left] 国际计量局化学部主任Robert Wielgosz作大会报告。除大会报告外,与会代表还围绕药物表征与质量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研究和质量控制、标准、法规与计量等3个主题进行了分会场交流和讨论,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提升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align][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color][align=left]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作大会报告。国际计量局化学部主任 Robert Wielgosz、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等来自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等国际组织,国内外计量技术机构、药品研发与管理机构、临床医学检验机构,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四川省和成都市相关部门领导,共400余人出席研讨会。[/align]

  • 2018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与技术合作峰会”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临床营养支持研讨会

    [b] 2018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与技术合作峰会”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临床营养支持研讨会[/b]全世界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价值约700亿人民币,且预计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但中国仅占全球市场的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相对成熟,在技术和临床营养干预方面的分配较为合理。虽然中国特医食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仍处于发展初期,特医食品种类单调,分型简单,应用领域单一,而且主要原料依靠进口,加工技术落后;无论是产品的使用者、生产者还是监管者,对特医食品的认知都普遍缺乏;需要得到肠内营养干预的人群甚至对其一无所知。此外,由于国外品牌产品介入早、起点高,因而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中国食品行业拥有很大的舞台,未来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大健康产业,促进我国临床营养事业整合发展,帮助企业对特医食品市场竞争、原材料、客户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单位定于2018年1月12日-14日在[b]上海市[/b]举办[b]“2018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与技术合作峰会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临床营养支持研讨会”[/b],特邀请国内特医食品行业资深专家,国内外知名特医食品生产企业研发总监,总经理出席报告。本次会议以实现特医食品关键技术突破为主题,从政策解读,投资分析、研发方向及临床应用等多方面为到会者答疑解惑,为准备或已经进入特医食品领域的企业提供丰富的参考性,形成特医食品技术领先优势,围绕特医食品原料制备关键技术过程中相互作用及其对产品营养特性、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人群所需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等进行交流探讨。热忱欢迎新老朋友莅临本次峰会,共同探讨充满机遇的新兴蓝海,大健康产业的下一场盛宴。[b]一、组织机构[/b]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赞助单位:泰州中国医药城、招募中支持单位:纽迪希亚、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康睿达脂质有限公司、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媒体支持:特医食品行业标准联盟、特医食品俱乐部、特医食品研发前沿动态、食品伙伴网、中国食品网、营养科技、中外食品工业、特医食品论坛[b]二、时间地点:[/b]时间:2018年1月12日-14日(12日全天报到)地点:上海市 (报名后发放第二轮报到通知)[b]三、会议已确定出席专家[/b]1、会议已经确定出席部分主讲嘉宾及部分议题(排名不分先后)[b]演讲嘉宾:[/b]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b] 相关专家演讲嘉宾:[/b]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卫生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学会营养支持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授、副主任 [b] 蔡美琴演讲题目:《待定》演讲嘉宾:[/b]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杭州站办公室主任、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b] 郑 林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法规及其开发思路》演讲嘉宾:[/b]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资深专家 [b]孙建琴演讲题目:《特医食品/ONS在老年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演讲嘉宾:[/b]江苏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解放军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 郑锦锋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CKD患者的应用》演讲嘉宾:[/b]纽迪希亚医学营养事业部亚太区研发总监 [b] 刘江南演讲题目:《疾病特异型特医产品的开发思路》演讲嘉宾:[/b]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医用食品与营养支持分会委员[b] 余 震演讲题目:《围手术期患者的特医食品营养支持》演讲嘉宾:[/b]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湖北省生物医药评审专家、武汉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临床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 [b]丁 虹演讲题目:《肿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应用与市场分析》演讲嘉宾:[/b]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b] 杨 宏演讲题目:《如何针对临床需求研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演讲嘉宾:[/b]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b] 佐建锋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立题及技术探讨》演讲嘉宾:[/b]泰州医药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招商分局局长 [b] 万年青演讲题目:《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介绍》演讲嘉宾:[/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 [b]洪 莉 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儿童中的应用与管理》演讲嘉宾:[/b]恩特纽健特医食品研究所所长,广州精准健康管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委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委员会委员[b] 李汉西演讲题目:《精准营养诊疗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演讲嘉宾:[/b]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营养与代谢质谱分析中心主任,上海特聘专家[b] 尹慧勇演讲题目:《营养组学技术与精准营养》[/b]注:其他专家正在邀请确定时间及课题中,确定出席后更新[b]四、会议主要内容(部分)(一)特医食品法规、配方设计、产品研发、检测分析及知名企业案例分析[/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解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解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立题及技术探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质量检测方法、疾病特异型特医产品的开发思路、特医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原料制备关键技术特殊医用食品高效精准检测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技术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法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国内外现状分析、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法规及其开发思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口服营养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技术难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装形式及立项分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概况、特殊用途医学配方食品在CKD患者的应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应症、如何针对临床需求研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市场分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形态及分型对比、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配方设计、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流程及配方设计、特医食品研发案例分析、联系人:马 超 电 话:13240487419 [b][color=#333333] [/color][/b]

  • 【我过生物动态】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将由仿制向创制转变

    10月14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办公室副主任詹启敏在天津开发区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医药外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在“十二五”期间将由仿制重点向创制方向转变。借助“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这一进程将提速。他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目标超额完成数量指标,部分新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现有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提交入院申请,有23个药物完成全部临床试验,还有近800个品种项目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同时,我国初步建立了药物创新体系,并突破了一批重要的关键技术,在新药发现、药物合成、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进展。

  • 【讲座报道】迪马科技成功举办医药行业技术研讨会

    2011年6月10日,迪马科技联合均大孵化器*举办了一期针对医药研发企业的“迪马科技应用技术研讨会”。入驻孵化器的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及其他十几家医药研发企业的技术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迪马科技行业技术工程师为与会者详细讲解了Dikma HPLC 色谱柱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重点介绍了Diamonsil一代与二代在实际使用中的区别,以及极性改性Spursil系列色谱柱在药物分析中的优势,得到了参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认可。 本次培训会不仅让与会的医药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到迪马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在专业领域上的应用,解决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深了沟通力度,为今后更加深入全面地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均大高科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九州通医药集团投资的以生物医药为主,致力于促进医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专业孵化机构,依托九州通集团的全国性医药营销网络和丰富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首都客户条件平台——北京医药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殊荣。】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161417912.jpg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161417939.jpg技术研讨会现场

  • 【技术】目前口服缓控释技术概述

    来源:卡乐康中国 作者:孙霞,刘晓华 口服固体制剂曾是许多药物的首选给药途径。时至今日,口服剂型仍然是新老缓控释产品应用最广泛的剂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技术方法已经形成如下两大类: 延缓药物释放系统。可以通过使用阻滞药物释放的高分子材料形成骨架片芯,或者将含药的片(丸)芯进行膜控释包衣来实现。 延迟药物释放系统。一般通过肠溶包衣来实现。 缓控释片剂和多颗粒系统(如载药小丸、颗粒、迷你药片和药物晶体等)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近二十年来,口服缓控释技术已经从以产品生产为中心发展到以临床疗效为中心,这不仅用于已上市的药物,更用于新研发的药物单体。使得缓控释系统具有更多的优势,包括减少给药次数以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以减少副作用,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缓控释制剂的成型技术还考虑了生物学、物理化学以及机械学的内容,这种合理的制剂设计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突释”的危险。 除了药理学以及临床方面的优势,缓控释制剂还可以为制药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品牌差异和提升来实现,此外向其他公司转让技术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虽然已经有很多缓控释技术方面的报道,但是商业化的应用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用于阻滞药物释放的高分子材料价格过高,或者是生产要求太过专业。因此最成功的口服缓控释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即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随处可得,并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美国药典中对缓控释系统的定义为:“改变药物释放的时间、过程和/或位置来达到使用更方便的目的以及传统制剂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缓控释还包括改变药物释放的位置。成功的缓控释制剂的设计需要全面理解药物释放的机理;药物的大小、形状、分子结构直至构效关系都对药物释放有很大影响。 与传统片剂相比,多颗粒给药系统受食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是缓控释产品的首选剂型[1]。缓控释多颗粒系统最理想的制备方法是薄膜包衣,而对于缓控释系统的包衣,衣膜必须有优良的渗透性能。 乙基纤维素是缓控释包衣中应用最广泛的水不溶性材料,它无嗅、无味、可形成强韧的衣膜。最初乙基纤维素只能用于有机溶剂系统,但是现在乙基纤维素的水分散体(如苏丽丝)在药厂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已成为缓控释包衣的首选材料。 有论文研究了药物从乙基纤维素包衣小丸中释放的影响因素。已被证实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的溶解性、包衣设备、包衣过程和丸芯特征。 Sadeghi和Rajabi-Siahboomi[2]报道了三种包衣小丸的释放情况,三种包衣材料分别是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E15,已经商业化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苏丽丝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于这三种材料包衣的小丸,随着包衣增重的增加,释放都有所减少。他们还比较了双氯芬酸钠和盐酸甲氧普胺从不同增重的HPMC包衣小丸中的释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的释放比盐酸甲氧普胺慢,这是因为双氯芬酸钠的水溶性较低。但是,双氯芬酸钠从苏丽丝包衣小丸中的释放比盐酸甲氧普胺快。 当药物的释放机理主要是已溶解的药物通过膜或者是膜上充满水的孔道转运时,药物的水溶性对于包衣小丸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药物比水溶性小的药物的释放速度快。当包衣小丸与溶出介质接触时,药物的水溶性也是影响小丸内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溶出介质和小丸内渗透压的差异对于药物从小丸中的释放有很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缓控释技术就是通过抵抗胃酸的包衣实现延迟释放。在这里,无论是多颗粒系统还是片剂,都要在其制剂表面包上一层薄膜衣,用于防止药物对胃的损伤或者是保持药物在胃酸环境下的稳定。肠溶包衣主要依赖于含有羧酸类功能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它们在胃酸的低pH环境中不易电离,但是当制剂进入小肠,它们就开始电离。当pH超过溶解点,聚合物就开始离解,药物就被释放出来。 过去,肠溶包衣系统需要使用非水溶剂;而现在,大部分新的肠溶包衣研究项目都是基于水性肠溶高分子聚合物系统。水性系统的优点有: 原料成本低; 无需溶剂回收和防爆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 有利于环保; 节约时间,同时提供可靠肠溶效果; 加速研发和放大过程。 对于缓控释制剂骨架片,使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是纤维素脂类,如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当骨架片中的HPMC暴露在水性介质中时,它们迅速水化,分子链松开形成一层粘性凝胶状物质,通常最终会在药片表面形成凝胶层。如果不能形成均匀的凝胶,药物就会快速释放。这是因为凝胶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骨架片对水的摄入量以及药物从骨架中释放的速度。 虽然,当骨架片含药的表面与溶出介质接触时,凝胶外层的水溶性药物有突释的危险,但是药物主要还是通过凝胶层扩散释放,或者是随着凝胶层慢慢溶蚀而释放。水溶性药物的主要释放机理是扩散,而水不溶性药物的主要释药机理是骨架的溶蚀。但通常这两种机理是同时作用的。 药物和水、聚合物、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释放的主要因素。此外,处方的变化也会影响药物从骨架中的释放,例如药物与聚合物的用量,聚合物的种类,药物/聚合物/辅料的比例,聚合物和药物粒径的大小。因此,制备骨架片时考察这些处方变量是非常重要的。 HPMC聚合物的水化不受消化道pH值的影响。它们在胃酸条件下很快形成凝胶层。但是溶出介质的pH值影响药物的释放速度。这些影响主要是因为pH值影响了药物的溶解性能,进而影响了药物从HPMC骨架中释放。 已经取得的技术进步(更关注应用形式的统一而非材料本身)表明,很多法规约束阻碍了药剂工作者的研发,特别是新材料的使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的趋势可能包括使用新的策略来定义药物释放特征,应用新材料,采用几何设计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以达到特殊的释放特性。 同时,为了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缓控释系统必须具有知识产权(如专利保护),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保证投资回报,此外还符合药品相关法规。 参考文献 [1] C J Kenyon,G Hooper,D Tierney,J Butler,J Devane和I R Wilding。 食物对奈普生新型缓释制剂在消化道中转运和吸收的影响。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34(1995):31-36 [2] F Sadeghi,J L Ford,M H Rubinstein和A R Rajabi-Siahboomi。含有HPMC的苏丽丝包衣小丸中药物释放的研究。Drug Dev. Ind. Pharm.

  • 战略新兴产业名单敲定 生物医药前景开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四)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编者按: 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名单终于敲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成为资本市场未来的兴奋点。《决定》提出,对七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些都将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 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细分子行业之一。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遭遇扩大瓶颈已成为目前众多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生物产业被定为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自主创新驱动力不足、药品流通体制、药品价格和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投融资渠道不健全,这些固有的产业顽疾有望得到有效化解,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18个生物类产业园区特聘顾问 张法宝 博士介绍,未来5年,国家会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促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升级。“创新、投资、并购”将成为下个五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词。 自《决定》发布起,生物医药板块也持续走强。截至9月9日上午9时37分,鲁抗医药涨停,四环生物涨8.84%,达安基因、联环药业、莱美药业、上海医药涨幅均超过6%,安可生物涨5.31%。

  • 2022细胞产业大会(深圳)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峰会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临床应用峰会

    [b][b][font=&][size=18px]会议咨询:[font=inherit]顾成刚13621995193(微信同号)[/font][/size][/font][/b][font=&][size=18px][color=#404040]2022深圳细胞产业大会[/color][/size][size=18px][color=#404040]第九届(深圳)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color][/size][size=18px][color=#404040]2022年8月深圳 11月 武汉[/color][/size][/font][font=&][size=18px]深圳会议时间:2022年8月21-22日[size=16px][/size][/size][/font][font=&][size=18px][size=16px]深圳会议地点:深圳湾万丽酒店(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18号)[/size][/size][/font][font=&][size=18px][size=16px][/size][/size][size=18px][color=#404040][/color][/size][size=18px][color=#404040]同期举办:[/color][/size][size=18px][color=#404040]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技术应用峰会 外泌体技术转化与疾病研讨会[/color][/size][size=18px][color=#404040]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峰会 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临床应用峰会[/color][/size][/font][color=#404040]细胞外囊泡前沿与转化峰会[/color][color=#404040][img]https://img-user-qn.hudongba.com/upload/_oss/userarticleimg/202207/28/31658988346866_article3_1579.png?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80[/img][/color][color=#404040]招展联系人:顾先生13621995193(微信Wechat)[/color][size=14px][color=#404040]大会概况:[/color][color=#404040]2022细胞产业大会 2022第九届(深圳)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将于8月在深圳举办,本次峰会紧密围绕政策规范、监管、工艺与产业化进展、细胞与基因治疗、外泌体临床研究与疾病治疗、外泌体临床检验与肿瘤免疫治疗、细胞外囊泡领域的机制研究、体外诊断及疾病治疗、单细胞多组学、单细胞测序、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溶瘤病毒药物的开发与产业转化、干细胞临床前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干细胞存储与治疗、肿瘤免疫治疗、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溶瘤病毒、实体瘤治疗及药物开发、临床研究与治疗进展等话题,特邀来自国家药品审评监管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新药企、生物治疗、生物技术和服务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多位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进行分享交流及产品展示。组委会竭诚搭建优质对话合作平台,诚邀您八月深圳相聚,共襄盛会![/color][color=#404040]近年来,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尤其是以干细胞、免疫细胞为核心的细胞治疗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在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上获得了许多成绩,在未来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细胞治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和地方层面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干细胞、免疫细胞研究的发展。[/color][color=#404040]2009年单细胞测序技术强势问世,发展至今,单细胞测序技术已经在肿瘤、临床诊断、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应用地位,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点。研究范围也不再只是基因组、转录组学,而扩展到了表观基因组、空间转录组学、代谢组、免疫组、蛋白组谱系。这些“多组学”技术允许研究人员更仔细地观察细胞之间的异质性,更清楚地识别特定细胞及其功能。[/color][color=#404040]细胞与基因治疗改变了人类治疗遗传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方式,并正在撬动整个制药生态圈。在各种适应症需求的推动下,细胞与基因治疗快速发展,多种细胞免疫疗法、干细胞疗法、基于腺相关病毒及慢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相继问世,为复发难治性肿瘤及严重的基因遗传缺陷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随着CAR-T免疫细胞疗法在国际以及国内获批上市,细胞和基因疗法进入了全新的赛道,整个行业进入了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快速演进。[/color][color=#404040]2022细胞产业大会 2022第九届(深圳)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将于8月在深圳举办,本次峰会紧密围绕政策规范、监管、工艺与产业化进展、干细胞临床前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干细胞存储与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细胞与基因治疗、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单细胞多组学、单细胞测序、细胞外囊泡分离及检测、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基因治疗及溶瘤病毒、实体瘤治疗及药物开发、临床研究与治疗进展等话题,特邀来自国家药品审评监管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新药企、生物治疗、生物技术和服务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多位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进行分享交流及产品展示。组委会竭诚搭建优质对话合作平台,诚邀您八月深圳相聚,共襄盛会![/color][color=#404040]专题会议[/color][color=#404040]1、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峰会[/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临床前研究与转化应用[/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临床前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治疗技术与临床研究[/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与免疫细胞临床研究的制剂质量评价[/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现状与未来[/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与类器官研究[/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干细胞与再生医学[/color][color=#404040]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治疗难治性疾病[/color][color=#404040]新型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color][color=#404040]2、肿瘤免疫治疗产业转化领袖峰会[/color][color=#404040]细胞免疫治疗研发突破与商业化进程[/color][color=#404040]通用型CAR-T细胞免疫治疗[/color][color=#404040]细胞免疫治疗质量控制&产业化[/color][color=#404040]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与商业化生产[/color][color=#404040]细胞治疗产品开发与工艺优化[/color][color=#404040]TIL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color][color=#404040]iPSC来源的CAR先天性免疫细胞及其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中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细胞外囊泡的多组学研究[/color][color=#404040]细胞外囊泡RNA组分解析及其应用[/color][color=#404040]外泌体技术的开发与临床转化[/color][color=#404040]3、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峰会[/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转录组技术致力于大脑发育及神经干细胞调控的研究[/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多组学科学创新前沿及最新技术[/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空间组学的开发与应用进展[/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技术助力精准医学研究[/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组学研究技术在肿瘤免疫与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技术在肿瘤微环境及肿瘤细胞异质性探究中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单细胞测序结合多组学技术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4、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技术应用峰会[/color][color=#404040]细胞及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与产业转化[/color][color=#404040]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color][color=#404040]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color][color=#404040]基因治疗及溶瘤病毒产品的开发[/color][color=#404040]AAV基因治疗药物大规模生产工艺研究及成本控制[/color][color=#404040]基因治疗GMP病毒载体规模化生产[/color][color=#404040]基因工程化外泌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color][color=#404040]溶瘤病毒及RNA疗法[/color][color=#404040]5、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临床应用峰会[/color][color=#404040]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前沿进展[/color][color=#404040]3D类器官培养技术发展及其应用[/color][color=#404040]类器官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color][color=#404040]类器官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color][color=#404040]类器官药物筛选与生物制造[/color][color=#404040]类器官技术的科研应用和临床转化[/color][color=#404040]类器官在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类器官在伴随诊断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和进展[/color][color=#404040]微流控器官芯片在精准医疗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color][color=#404040]* 最终议程以现场为准,发言企业可自行命题[/color][color=#404040]更多嘉宾邀约中,欢迎各单位推荐自荐![/color][color=#404040]* 最终以现场为准[/color][color=#404040]谁将参与[/color][color=#404040]全国各大医院的院长、医院管理者、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生物治疗科、血液科、病理科、辅助生殖科、检验科等各科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生及从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科研人员、医药企业等;[/color][color=#404040]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技术服务代理商及投资机构、临床医生等;[/color][color=#404040]知名高校的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及生命科学专业、药学专业、医学专业、免疫学专业等;[/color][color=#404040]细胞及肿瘤抗体免疫治疗上游供应商、诊断试剂及设备服务商、技术与设备仪器提供商、IT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等;[/color][color=#404040]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基因测序、基因检测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研发人员等技术人员、研发总监等;[/color][color=#404040]精准医疗方面的机构、企业、细胞存储与治疗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以及CRO、CMO等;[/color][color=#404040]CEO及药厂研发负责人:抗体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免疫细胞治疗及制品开发、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免疫治疗药物、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领域的专家、临床研究人员、从业医师、研究生以及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医疗用品科研人员与厂商等;[/color][color=#404040]政府机构与代表、产业园区、招商局、投资孵化机构、咨询与培训机构、银行、律师、知识产权、证券公司等。[/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img=2021.9嘉宾集竖版.jpg,1047,1177]https://img-user-qn.hudongba.com/upload/_oss/uePasteUpload/202206/2315/1655968748942_2757.jpg?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80[/img][/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2021细胞产业大会 2021第六届(上海)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伴随着为期两天的会议和三天的展览于4月2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落下帷幕!本次大会集聚60+行业大咖到场分享精彩演讲,现场参观参会人数高达1800多人,共有100多家优质展商和60多家行业媒体列席,呈现出一场学术与产业紧密交融的盛宴。细胞产业大会成熟的“会议+展览”的模式得到了参会嘉宾、参展企业及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img=2021.4嘉宾集竖版.jpg,1047,1266]https://img-user-qn.hudongba.com/upload/_oss/uePasteUpload/202206/2315/1655968747557_2756.jpg?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80[/img][/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2021细胞产业大会 2021第七届(深圳)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2021基因与精准诊疗(深圳)高峰论坛/2021肿瘤精准诊疗(深圳)论坛伴随着为期两天的会议和展览于10月2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落下帷幕!疫情特殊时期,本次大会采用了“线上(约12万人观看)+线下(600多人参加)”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的,专家们以专业的视角分享行业动态,以战略的眼光探讨产业发展,共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肿瘤精准诊疗的未来发展之路![/color][color=#404040]活动预告[/color][color=#404040]2022细胞产业大会[/color][color=#404040]2022第九届(深圳)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color][color=#404040]时间:2022年8月[/color][color=#404040]地点:深圳[/color][color=#404040]2022细胞产业大会[/color][color=#404040]2022第十届(武汉)细胞与肿瘤精准医疗高峰论坛[/color][color=#404040]时间:2022年11月[/color][color=#404040]地点:武汉[/color][color=#404040]展位及论坛赞助[/color][color=#404040]赞助商及演讲收费标准:[/color][color=#404040]套餐一:2个开放式展位+40分钟演讲+大会电子版会刊封三+资料入袋 RMB 100,000[/color][color=#404040]套餐二:1个开放式展位+30分钟演讲+大会电子版会刊彩页1P RMB 50,000[/color][color=#404040]套餐三:1个开放式展位+20分钟演讲+大会电子版会刊彩页1P RMB 40,000[/color][color=#404040]套餐四:20分钟演讲 RMB 20,000[/color][color=#404040]套餐六:1个开放式展位 RMB 22,800[/color][color=#404040]套餐七:光地展位每平方米 RMB 2,000[/color][color=#404040]听众参会代表收费标准:[/color][color=#404040]2022年8月1日前注册RMB 1,000/人,8月1日后注册RMB 1,200/人(深圳) [/color][color=#404040]2022年11月1日前注册RMB 1,000/人;11月1日后注册RMB 1,200/人(武汉) [/color][color=#404040]团体注册:3人以上可享受9折优惠(深圳、武汉两地均享此政策)[/color][color=#404040]费用包含:会议资料、大会入场资格、授权老师的PPT、午餐、茶歇等。[/color][color=#404040]上海顺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color][color=#404040]联系人:顾先生13621995193(微信Wechat)[/color][color=#404040]邮箱:[/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email]2498299886@qq.com[/email][/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沪松公路1221号星晨大厦801室[/color][/size][size=14px][color=#404040][img]https://img-user-qn.hudongba.com/upload/_oss/userarticleimg/202207/28/11658988287538_article1_1574.png?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80[/img][/color][/size][/b]

  • 2018南京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 与检验、临床营养支持研讨会

    [color=#444444] 关于举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与检验、临床营养支持研讨会的通知[/color][color=#444444]各有关单位:[/color][color=#444444]2017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册司,出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11月20日,食药监总局公布了首批2家企业3个配方获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目录信息,11月22日食药监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过渡期的公告,2018年2月13日,CFDA批准首款国产特医食品。2018年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1家企业共1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随着特医食品注册管理过渡期“大限”从原来的2018年1月1日延长至2019年1月1日,为企业充分预留了申请注册的时间。公告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生产或向我国境内出口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依法取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并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昭示着真正意义的特医食品登上舞台,将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质量,与国际接轨。随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细则的出台,生产、流通、监管将有法可依,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color][color=#444444]新版《医药目录》的出炉,为国内特医食品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的同时,国内企业也面临着发展滞后经验技术不足的挑战。目前只有5个产品获得注册批准,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中国或将拥有全球最大的特殊食品消费市场。随着企业产品正式获得特医食品批文,特医食品将以明确身份通过医生处方的形式在医院的临床科室,比如肿瘤、内分泌、外科、ICU等科室应用。有专家甚至表示,预计5-10年特医食品市场将超过6000亿规模。[/color][color=#444444]为进一步推动特医食品产业顺利发展,交流特医食品有关研究的新技术和应用新领域,促进我国特医食品事业整合发展,我单位定于2018年4月21日-23日在南京市举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与检验、临床营养支持研讨会,特邀请国内特医食品行业资深专家,首批获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企业研发总监、国内外知名特医食品生产企业研发总监,总经理出席报告。本次会议以实现特医食品关键技术突破为主题,从政策解读,配方设计、注册申报经验分享、研发方向及质量与检验等多方面为到会者答疑解惑,热忱欢迎全国行业界新老朋友莅临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充满机遇的新兴蓝海。[/color][color=#444444]一、组织机构[/color][color=#444444]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color][color=#444444]赞助单位: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olor][color=#444444]支持单位:纽迪希亚、河北康睿达脂质有限公司、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茏行盛营养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color][color=#444444]媒体支持:特医食品行业标准联盟、特医食品俱乐部、特医食品研发前沿动态 食品伙伴网、中国食品网、营养科技、中外食品工业、特医食品论坛 [/color][color=#444444]二、时间地点:[/color][color=#444444]时间:2018年4月21日-23日(21日全天报到)[/color][color=#444444]地点:南京市 (报名后发放第二轮报到通知)[/color][color=#444444]三、会议已确定出席部分专家[/color][color=#444444]1、会议已经确定出席部分主讲嘉宾及部分议题(排名不分先后)[/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主任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标准重要起草人之一 杨晓光 [/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国家标准体制介绍》[/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杭州站办公室主任、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郑 林 [/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法规及其开发思路》[/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color][color=#444444]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张片红 [/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点与临床应用》[/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江苏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FSMP抽检监测分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color][color=#444444]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解放军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郑锦锋 [/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 CKD 患者的应用》[/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纽迪希亚医学营养事业部亚太区研发总监 刘江南 [/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疾病特异型特医产品的开发思路》[/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著名普外科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color][color=#444444]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江志伟演讲题目:《待定》[/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西安朗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佐建锋 [/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立题及技术探讨》[/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团队负责人,院创新工程“营养功能型专用食品制备关键技术”首席专家 徐同成[/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制备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上海茏行盛营养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立新演讲题目:《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法规和困惑》[/color][color=#444444]演讲嘉宾:河北康睿达脂质有限公司总经理 苑洪德[/color][color=#444444]演讲题目:《口服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肪乳临床特点及产品解读》[/color][color=#444444]备注:以上为部分已确定出席演讲嘉宾及课题,其他嘉宾及课题确定后再更新。[/color][color=#444444]2.面对面提问交流 专家对话沙龙[/color][color=#444444]针对特医食品临床营养需求和应用于临床营养支持的特点,如何确保产品在基础研究、配方设计、研发生产、临床试验和流通应用等方面与临床研究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符合相关法规所要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化,成为业内各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安排时间让参会者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国内特医食品产业高速发展前景。[/color][color=#444444]主持人:佐建锋 嘉宾:杨晓光 郑林 张片红 郑锦锋 刘江南 江志伟 徐同成等。[/color][color=#444444]3.本次会议主要交流内容(部分)[/color][color=#444444]特医食品法规、配方设计、产品研发、检测分析及知名企业案例分析[/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解读[/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解读[/color][color=#444444]疾病特异型特医产品的开发思路、特医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原料制备关键技术[/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法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国内外现状分析、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法规及其开发思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口服营养补充、[/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技术难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装形式及立项分析、[/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概况、特殊用途医学配方食品在CKD患者的应用、[/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应症、[/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市场分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形态及分型对比、[/color][color=#44444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流程及配方设计、特医食品注册申报经验分享、肿瘤FSMP产品特点、肿瘤FSMP的应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立题及技术探讨、[/color][color=#444444]五、参会对象:[/color][color=#444444]1、从事食品加工、营养、微生物、植物与医学等研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专家学者、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检测、进出口等机构;[/color][color=#444444]2、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企业总经理、研发、注册申报、市场、项目、质量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申报代理机构相关人员;其他有关人员等。[/color][color=#444444]3、特医食品相关原料供应商、上下游设备仪器生产商相关负责人等。[/color][color=#444444]六、会议费用:[/color][color=#444444]1、会务费:现场交费2200元/人,提前打款2000元/人,特医食品俱乐部会员2000/人;特医食品行业标准联盟会员2000/人;[/color][color=#444444]2、会务费含:场地、研讨、资料及论文集。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color][color=#444444]七、企业参与单项宣传:[/color][color=#444444]本次会议将为参会企业及科研机构设立赞助方案及多个产品展示区,具体的收费标准如下(以人民币结算):[/color][color=#444444]1、冠名赞助单位(赞助金额:3万人民币);[/color][color=#444444]2、黄金赞助单位(赞助金额:1.5万人民币);[/color][color=#444444]3、展位费:展位:5000元(2m*2m)含1个免费代表名额(展位共20个) ; [/color][color=#444444]八、证 书:[/color][color=#444444]参加会议的代表,如需要证书者,经考评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和中国战略型人才库管理中心联合颁发的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研发工程管理师》专业能力高级证书,证书费用1300元(含资料费、考核评审费),全国通用,联网查询,是相关人员上岗、考核和能力评价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官方网站。(需要申报的请提前联系组委会)[/color][color=#444444]九、证书报考条件及所需准备资料:[/color][color=#444444]1、参加证书考核者报到时需交三张一寸免冠彩色(蓝底)标准证件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双面复印)一张、学历证明复印件一张。[/color][color=#444444]2、凡从事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研发及注册体系人员,均可参加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研发工程管理师》的培训及考试(团体培训请致电组委会)。[/color][color=#444444]十、会议组委会:[/color][color=#444444]1.为做好会务工作,请参加会议的人员填写《回执表》(见附件),并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反馈至组委会。[/color][color=#444444]2.会议设立20个展览展示,详情请与组委会联系。[/color][color=#444444]3.本次会议赞助单位及协办单位正在招募中,协办与会议负责人沟通。[/color][color=#444444]联系人:马 超 电 话:010-88287870 [/color][color=#444444]手 机:13240487419 邮 箱:[/color][email]1683101345@qq.com[/email][color=#444444] [/color]

  • 生物医药产业5大领域在我国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但是目前面临底子薄、投入少、顶尖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挑战。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来源于发达国家,例如生物技术专利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中国是世界上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使用数量达上亿人份。疫苗的推广应用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我国仍然大量使用50年前甚至更早研发的疫苗。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是必然的趋势,这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还能培育1000亿-1500亿元规模的疫苗产业。二是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全世界药品增长最快的药。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规模约400亿元,未来有望培育成3000亿-5000亿元的产业。三是重大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SARS、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以及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爆发流行,要求诊断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有望培育成500亿元左右的诊断和检测市场。四是加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目前我国有6项干细胞治疗产品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核酸药物研发与世界保持同步。到2015年全球干细胞医疗潜在市场大约为800亿美元,核酸药物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未来有望培育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个性化治疗体系。五是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全球对组织工程产品的需求巨大,预计组织工程产品可以开拓800亿美元的市场。到2020年,95%的移植细胞、组织和器官将由组织工程技术产生。我国因创伤、疾病、遗传、衰老造成的器官缺失很多,预计可培育500亿元规模的再生治疗和康复市场。

  • 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技术需求分析

    [size=18px]摘要:[/size][font=仿宋][size=18px][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计量技术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对计量器具采用定期检定、校准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计量技术支撑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服务,提供新型计量技术解决方案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color][/size][/font] [size=18px][color=black]关键词:[/color][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业计量、计量器具[/color][/size] [size=18px]一、引言[/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 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涉及大量的传统计量需求外,还蕴含着大量迫切的计量创新需求和关键参数测量需求,传统的计量溯源方式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不相适应。[/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计量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计量测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加强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对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中提出:“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计量需求,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研发和应用一批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相关要求。可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计量,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计量测试服务,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是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治疗药物。其中蛋白质类药物包括单抗克隆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革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领域,攻克了许多传统药物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加上传统的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发展十分迅速。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生物制药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占了全球的90%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制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最[/color][color=black]成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color][/size] [size=18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21258538667_5863_1638093_3.png[/img][/size]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black]图1 [/color][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品分类及重点产品[/color][/size][/align] [size=18px][color=black] 2、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出台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以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海外人才的回归,也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同时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合成生物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技术、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但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技术“难点、痛点”,如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的效率亟待提高等。 [/color]三、生物医药企业计量技术应用情况[/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计量器具配备情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1传统计量器具。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质量检测部门。各企业按照相关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美国药典》等要求,按照标准要求配备有计量器具。主要包括:电子天平、冰点渗透压仪、微波消解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质谱法联用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抗生素效价测量仪、细菌内毒素分析仪、TOC仪等。由于对此类计量仪器的使用准确度、稳定性要求较高,此类设备大多依赖于进口。[/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2在线监控检测、生产设备。包括:发酵系统、细胞培养系统、配液系统、制水系统、纯化系统等。同时生产部门还配备有用于环境实施监控的PMS在线粒子检测系统、完整性测试仪,以及配料罐/发酵罐所安装的称重传感器等。上述设备因测量准确性、测量稳定性、及国内认可度因素影响均依赖进口。[/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3标准物质配备情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新药研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很少使用计量管理中所规定的有证标准物质,生物医药产业一般采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的参考样品进行实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实现测量结果的统一,或依据《药典》中的规定,以缓冲液代替有证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缺少保证。[/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生物医药企业计量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1计量器具溯源周期的确定缺少合理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多数企业计量工作负责人员缺少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判专业知识,仅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检定周期,或校准规范所建议的校准周期确定计量器具的溯源周期,对部分校准规范未明确给出溯源周期的计量器具一般规定为1年。评价计量器具溯源周期时未将置信概率、统计学理论应用于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判之中。此种方式确定溯源周期,对使用频率较低、计量性能相对稳定的计量器具易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溯源成本;对使用频率较高、计量性能不稳定的计量器具易出现失准风险。虽有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能够根据计量器具使用情况建立有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价制度,实现了计量器具溯源周期的动态、持续调整,但评价过程中未引入置信概率的概念,缺少数据支撑、主观性过强,确定的溯源周期缺少合理性。 [/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2计量器具溯源方法存在局限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新型计量器具的不断涌现,现有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不能满足计量溯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体化大型设备所配备的传感器,在定期检定、校准过程中多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规程/规范对测量点的选择相对固定,检定、校准过程中仪器部分与传感器一般分别检测,而医药产业计量传感器往往作为整体使用,分开检测后得到两者的检定/校准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无法作为企业评判设备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依据。因此,传统的溯源方法虽能评价计量设备是否符合基本的使用要求,但对于企业进一步改善控制流程,提高各参数的控制效果和测量准确度,从而追求更高质量的医药产品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依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溯源,往往需要企业将现场的传感器拆卸后送往计量实验室进行检测,检定、校准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忽视实际使用条件。而目前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其设备一体化程度已相当之高,很多传感器的拆卸与还原十分困难,并对使用环境较为敏感,拆卸检测,不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还存在还原安装不善造成设备系统误差增大的问题。而且这部分新型仪器又具有体积大、不易移动、在线测量等特点,同时对使用的环境条件要求也比较高,环境条件的变化极易引起准确度和不确定度的变化,这就增加了校准的难度。同时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大,计量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的距离也在逐步扩大,传统的送检机制增加了企业的检测成本,同时也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创新严重滞后。国内大量生物医药领域标准相对于国际标准存在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各大生物医药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所用于研发使用的计量设备缺乏有效的量值溯源技术规范,部分国家校准规范在校准方法及标准器研制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大量实际校准工作来逐渐完善和成熟,同时,部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年代久远,其内容已无法完全适合现代设备的检测,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团体标准建设。[/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3)仪器设备溯源项目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确定,部分计量器具溯源的参数与企业关注度不一致,造成溯源证书对实验、生产缺少指导作用。[/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4)计量器具溯源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的规定,应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与部分计量器具实际使用环境差距较大,致使溯源数据不能真实体现计量器具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计量性能。[/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5)计量器具负责人对实际使用中的计量器具的关键技术参数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识别计量器具关键参数和准确度要求。生产实验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对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描述不明确,常以分度值代替准确度,造成计量器具负责人对计量器具溯源结果的评价缺少依据。[/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6)认证、认可考核过程中评审专家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机构的能力评价要求认识不足,片面要求检定证书、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校准证书。而现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规定的检定、校准项目、方法与计量器具实际使用中存在偏移,自定方法一般无法通过实验室认可。如采用适用的自定校准方法,校准证书将无法获得实验室认可机构的认可,通过评审专家考核存在风险。[/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7)部分进口计量器具由于生产厂家设置技术壁垒,必须通过厂家完成溯源,不仅费用高昂,同时存在高端仪器厂家“自产、自检、自评”乱象,计量器具溯源性、准确性缺乏保障。[/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8)部分计量器具按现行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溯源时,缺少可行的溯源技术手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3配备的高端、精密仪器国产化程度极低[/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企业大量使用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以及在线监控设备,但此类设备基本被进口品牌占据。主要原因包括:[/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部分高端、精密计量仪器因国内不具备制造能力,只能依赖进口,致使设备关键领域大量采用进口计量。[/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2)部分仪器国内虽具备同类产品,但认可度不高。原因包括:a)计量性能、人性化设置与进口设备存在差距,使用体验不好;b)相关生物医药标准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描述不明确,致使评审专家无法准确评估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仅能依据经验,对已知品牌、型号仪器进行确认。[/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4生物医药产业所用参考样品缺少溯源性 [/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生物医药缺少有证标准物质的概念,一般采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都参考样品,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业内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但却缺少计量的溯源性,无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长期以来参考样品不能上升为有证标准物质的主要原因是计量领域与检验检测领域未能有效融合。检验检测领域对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检验检测领域常出现以参考样品、缓冲溶液代替标准物质的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的溯源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生物标准物质缺乏且计量单位需完善[/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国际单位制共有7个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和摩尔)和两个辅助单位(弧度和球面度)。计量基准也从传统的实物基准阶段发展到量子基准阶段。但尽管如此,生物标准物质的研制正面临一个十分尴尬和无奈的局面。目前,生物计量领域主要以摩尔、千克等国际计量单位为量值基础开展相关工作,但摩尔是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均仅能解决部分生物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和传递工作,对于生物标准物质尤其是生物特性标准物质中核酸、蛋白、活性成分、微生物机体等的相关量值,如碱基长度、蛋白活性、活性物质的活性、生物种性等,这些国际计量单位均难以度量。还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5缺乏全产业链计量控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可细分为:上游供应产业,由原料、辅料、生物化学试剂、药包材、制药设备生产企业构成,主要输出产品为原辅料、中间体、药包装材料和制药机械装备等;中游药物加工产业由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所组成,主要从事药物创新研发、药物试验、中试生产及商品化生产,输出商品化药物;下游需求产业包括生物药物冷链运输及存储单位,医院、免疫站、药店和药品使用者。[/color][/size] [size=18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21258543851_5860_1638093_3.png[/img][/size]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black]图2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图[/color][/size][/align] [size=18px][color=black] 目前生物医药企业的计量控制主要集中在中游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环节。缺少对上游原辅料、菌种毒株、药包材等输入产品的计量控制,以及下游药品运输、仓储环境的计量监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6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检定结果认可度较低[/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大型生产企业一般均具备较为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设置有专业计量室,负责企业计量器具的管理、期间核查工作,并建立有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部分企业的企事业单位计量最高标准通过了计量标准考核,具备对企业内部非强检计量器具执行检定的能力与资质。一般对压力表、秤、玻璃量器等使用量较大、价值较低、计量性能要求不高的计量器具采用内部检定的方式进行溯源,符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要求。但在GMP实际评审过程中,此种溯源方式常不被评审专家认可,以致大量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未能有效发挥测量作用,仅用于期间核查使用。 [/color][font=黑体]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技术综合能力的解决方案[/font][/size] [size=18px][color=black]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制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就国内而言,目前已基本形成6000亿[/colo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8000亿级别的生物医药市场。可以预见,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促进计量检测技术的规范应用,使之与生物医药产业相融合,是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的应用计量检测技术,要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色及战略要求,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使命,不断提高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使计量检测技术不断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促进、引领和创新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color]4.1加强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制定[/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加强生物医药领域、计量检测技术领域专家合作交流,促进生物医药检测行业与计量溯源体系相融合,制定适用于生物医疗行业的计量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通过计量技术、量值溯源理论提升生物医药行业检测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明确各类型计量器具溯源方式,以及计量服务机构评价方案,为生物医药企业遴选计量服务机构、评价溯源结果提供技术指导。[/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4.1.1、制定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价方法[/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结合各生物制药领域计量器具使用需求、特点,制定根据计量器具种类、使用地点,明确溯源周期评价方法。鼓励计量校准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校准以外的增值服务,协助企业完成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估。[/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4.1.2研究符合生物医药产业特点的计量器具溯源方法[/color][/size] [color=black] [size=18px] 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专用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需求,针对目前计量溯源方法与医药产业计量器具溯源要求的不适应性,建立和完善产业专用计量标准、产业专用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切实提高产业量值溯源的能力。重点突破产业量值溯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创新计量技术及服务模式,保障产业科学发展。通过制定专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计量溯源标准,根据不同领域、行业要求以标准的形式明确关键领域的计量器具溯源参数、准确度要求,解决生物医药行业生产设备中温度、压力、转速、溶解氧、二氧化碳浓度、糖含量、pH值等传感器进行整体的、在线的检测缺少可行性依据的问题,为企业制定计量器具溯源方案提供依据,作为校准服务提供机构申请实验室认可项目的方法文件。对在线式传感器探讨远程监控的溯源方法,研究具备远程赋值、远程验证功能的在线检测传感器,逐步代替现有设备。进而推动我国生物医药整个产业链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成功转型。[/size][/color] [color=black] [size=18px] 4.1.3、提供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参数测量技术方法[/size][/color] [size=18px][color=black] 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技术需求,通过延展计量溯源链,确保参数测量结果量值的准确应用,拓宽测量结果量值的科学应用范围,增强产业关键参数测量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计量分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建设关键测试参数的量值溯源能力。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自上游原料、辅料、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环节,中游药品生产的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环节,洁净气体、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环节设计全流程关键计量测试参数实施、动态溯源方案;[/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研究关键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和装备。研制微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反应器、植物细胞反应器、酶反应器、制剂装备、培养基配置设备、原料预处理及输送设备、分装设备、制水设备的监测参数的在线计量装置。研制洁净厂房、生物安全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等环境的环境监测设备及远程计量检测装置;[/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3)建立生物技术关键参数测试能力。完善基因参数测量、蛋白质图谱测量、微生物定量测量、生物纳米、生物芯片测量能力;[/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4)建立基因工程技术类仪器、微生物和细胞工程技术类仪器性能评价能力。建立药品生产装备过程监测参数的性能评价能力,对以填平、温度计、环境实验箱为代

  • 这十年 生物医药产业新第一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分析,在众多产业中,我国生物医药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有可能最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为这个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和国际惊人的类似。 这10年,中国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投资。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资金约190亿,预计“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这十年,中国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和疫苗。中国制药业正在向创新迈进。 中国研发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 益可宁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益可宁今年10月27日上市。这是科学家花费14年时间、投入5亿人民币研发出的我国第一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它拥有5项核心专利,近10万人参与三期临床研究。这些成绩足以令全球最优秀的跨国药企重新审视中国疫苗界的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的疫苗研发在全球逐渐获得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0年前,厦门大学教授夏宁邵带领他的团队鉴定出戊肝病毒的两个重要中和表位,并阐明了其结构基础。之后,采用全球独创的大肠杆菌表达戊肝类病毒颗粒,解决了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免疫原性偏低的难题,它扭转了国际医药界中“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研制”的传统认识。 2004年,疫苗进入一期临床,一年后顺利进入二期临床,2007年8月,夏宁邵团队进入了最关键的三期临床试验,近10万16岁—65岁的志愿者,参加了该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单中心的疫苗临床试验。在注射完第三针疫苗后的13个月内,对照组的受试者中有15人感染了戊型肝炎,而接种了戊肝疫苗的志愿者无一人感染,保护率达到100%。 2010年,疫苗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该论文的特邀评论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撰写,他认为这次临床试验“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该戊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全世界戊型肝炎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一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希望这一疫苗能更快上市,并用于需要的人”。 这些研究成果无可争议的使我国戊肝疫苗研究站在世界前沿。 生物制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疫苗研发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没有大量资金和企业的支持不可能成功。在戊肝疫苗研发到第三年,夏宁邵几乎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养生堂公司的老总出现在夏宁邵面前。他告诉夏宁邵,他考察过国内主要大学各类实验室,他不懂技术,找的不是下属,而是合作伙伴,他不要求科研团队是著名教授带领的,但是干事的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热情。经常工作至深夜的夏宁邵团队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2000年,养生堂和厦大正式签约,每年资助夏宁邵团队1200万元,历时5年。从第二年开始,养生堂老总主动追加300万元。后来,又签署了第二期合同,最新一期合同不久前签约,合同期为10年。夏宁邵说服养生堂买下北京万泰药业,产学研三方携手开始了戊肝疫苗的研发征途。 北京万泰药业公司总经理邱子欣在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说:“研发新产品太困难了,戊肝疫苗与我们的其他产品方向差不多,所以一直没有放弃。”事实上,夏宁邵的团队在研发戊肝疫苗的同时还进行着诊断试剂的研究,他们的技术成果由北京万泰药业公司转化,将市场利润的一部分投入下一步疫苗的研发。 2009年,科技部将戊肝疫苗推荐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科技成就展”的我国代表性自主创新生物药物研发成果之一,提高了项目的含金量,地方政府也追加了配套资金,审查认证变得容易,戊肝疫苗项目由此获得了更多关注与支持。 在国家创造的良好环境下,在产学研三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2012年戊肝疫苗终于研制成功。它的成功也成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官产学研结合的优秀范例。 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 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的上市“是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凯美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由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由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丁列明博士和王印祥博士、谭芬来博士等6位留美归国博士为核心组成研发团队,是一个主要从事拥有知识产权创新药物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新型高科技制药企业。其研制的凯美纳2011年上市,拥有中国专利,以及美国、欧盟各国在内的国际专利,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基金、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火炬计划、浙江省重大专项、杭州市重大专项和公司所在地余杭区政府的全方位支持。 凯美纳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它的研发经历了10年时间,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全部在国内完成,得到国际临床肿瘤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这在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历史上也属首次。 在凯美纳上市之前,国内广大肺癌患者治疗用的靶向抗癌药物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斯利康、厄洛替尼和特罗凯等。进口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每片约500元—660元,每天一片,病人花在这些药物上的费用每月需要16500元—19800元,一般病人难以承受。因此,虽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在50万人以上,但能用上这类药物的病人不到3万。凯美纳的价格显著低于进口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 凯美纳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十一五”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进入了收获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设计师桑国卫评价到,这一创举是我国医药研发从仿制向创制迈进的重大变革。业内人士指出,凯美纳彻底打破了抗肿瘤品牌专利药被欧美垄断的局面。期待其上市后的研发能获得更大的成就,为降低医疗费用,缓解患者痛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入二期临床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取得预期效果,2012年正式启动二期临床试验。在盖茨基金会发布的最新全球艾滋病疫苗展望中,被列入全球最有可能成功的8个艾滋病疫苗之一。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邵一鸣教授采用独特方法构建艾滋病疫苗,他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已有的技术路线相比,创新性探索无疑困难重重。此疫苗采用全新技术路线,没有欧美等国现成的样本借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过反复考量,才批复允许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邵一鸣说:“我们不能放弃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不重复国外已有的路线。”国际上艾滋病疫苗研究的主流路线是不用病毒载体,他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发明的用于消灭天花的复制型痘病毒为载体研制了艾滋病疫苗,获得了国际上少见的保护猕猴不受病毒感染的结果。在已结束的一期临床试验中证明该疫苗是安全的,接种者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且能够产生HIV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邵一鸣认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完成,也无法依靠少数队伍甚至少数国家完成,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他告诉记者,此次研发的疫苗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必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 不少业界专家认为,我们已经看到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曙光。从近年来全球抗击艾滋病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只要各国政府继续加大财政和科学方面的投入,在现有条件下是有可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

  • 【原创】全国农药残留检测与监控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研讨会

    关于举办“全国农药残留检测与监控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随着我国第一届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的成立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布,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药科学使用将得到更加规范的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大幅提升。规范的管理离不开先进的检测与监控技术,为全面提高我国农药残留检测与监控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特组织相关专家召开此次会议广泛交流与精确研讨。届时还将邀请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有关部门领导到会发言。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国家农药检定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技服务协会中国农业科技物化服务联盟中国农资质量网全国农业科技服务网一、 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1、我国农药残留相关国家标准及政策解读2、我国残留化学、毒理学研究3、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对策4、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5、农药残留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6、果蔬农药残留的防控措施7、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与应用8、毛细管电泳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9、酶抑制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上的应用10、GLP规范基本原则及其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11、分析技术新进展与农药残留检测12、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中的应用13、农药新剂型的研发与残留的限量标准14、农药残留新型检测仪器及监控设备二、会议时间、地点:时间:2011年1月5日-7日(5日全天报到)地点:深圳市(地点确定直接通知报名者) 三、参会单位:全国农技推广单位;从事农产品安全检测研究的相关机构;从事农药研究、开发、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从事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及监控设备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四、会务费用: 1500元/人(含会议、资料、场地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五、论文征集:1、本次研讨会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2.会议将印刷会刊(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尽快将论文题目和摘要提交,并在2010年12月28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全文至anjing1966003@163.com信箱。3.要求论文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联系方式:15611635070 常老师 chinanongke@163.com

  • 生物医药被列入科技界重点发展领域

    第四届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18日在京召开,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精神,多部委首次宣布,将在“十二五”联合推进民生科技产业。记者在会议期间独家获悉,除了其他尚未明确产值目标的规划,仅蓝天科技工程、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海水淡化、生物制造等多个技术规划已显示,“十二五”期间民生科技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被列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重点的生物医药和生态环境两大技术领域,总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据了解,本届会议从当初的科技部内部的司局级会议变成跨部委会议。在科技部万钢部长的主持下,住建部、卫生部、环保部、质检总局、工信部等六部委的副部长或司局长出席,国土部、水利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十余个部门的科技官员及解放军代表参会。根据当天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民生科技是指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科技部长万钢指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工作重点包括四方面: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透露,包括民生科技在内的社会发展科技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占科技总投入超过30%的仅有5个省份,不到10%的多达8个省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人口健康领域涉及现代医学、药物创制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环境领域涉及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相对于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更高“十二五”将拥有更大产能挖潜空间。据了解,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实施所需总经费将达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地方财政资金300亿元、单位自筹资金700亿元。该规划设立了预期目标: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产值均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生物技术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培育生物和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0个以上,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该规划称,未来五年,国家将培育一批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重点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与抗体产品研究开发、生物能源产品开发等13个方面。规划指出,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要实施首购政策。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医药创新研发能力、新技术转化的效率、产品效益等都有待提高。新药品、医药器械等上市之后难以形成规模、利润率偏低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另据科技部匿名人士透露,在鼓励医药行业创新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会逐年加大,而且正在探索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以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长江证券的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政策对中成药的大品种改造、西药化学制剂改进、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等领域的全覆盖,医药整体行业都将受益。而其中创新能力更强的公司表现将更夺人眼目。另据《“十二五”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在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研制的生物医药材料发展方面,国家将扶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助推医疗器械产业以15%-2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而在《“十二五”先进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被表述为带动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其中生物能源、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溶剂等产业新增产值达到150亿元,重大化学品产业新增产值250亿元,生物纺织、生物造纸、生物造革以及大宗发酵产品的产业新增产值达到600亿元。此外,继环保部此前宣布“十二五”期间在环保科技方面投入220亿元(远高于“十一五”期间60亿元的投资预算)之后,记者从科技部和环保部获悉《“十二五”蓝天科技工程专项规划》正在业内征求意见,该规划将培育一批专业化大型骨干企业,建立15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实现减排主要大气污染物1000万吨,预期经济效益1000亿元。作为民生科技的重要领域,致力于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与排放控制的“蓝天工程”将实施“十城千套”蓝天科技示范工程,针对特大城市、新兴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等,开展火电、机动车、重点工业源、室内空气等污染防治技术与产品的规模化集成示范。规划指出,将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空气产业的投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梁嘉琳 路茜文)

  • 最新生物技术应用和仪器进展介绍

    [em07] 《最新生物技术应用和仪器进展介绍》研讨会地点:上海世贸商城1楼时间:2006年4月26日 (同期可参观2006 BIOTECH & PHARM展会现场)时间 主题或内容 演讲人10:00-10:05开幕词 上海市有关领导 10:05-10:35埃及医药产业:论中国与埃及、中东的医药产业合作Dr. Sherine Hassan Helmy(埃及医药与抗血清商业协会 主席)10:35-11:35颇尔生命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战略顾宪进 (Pall Life Sciences China 副总裁)膜技术应用于新药研发陈石鸿 (Pall Life Sciences China 生物科学 部门经理)用于现代制药工业的纯化技术董彦 (Pall Life Sciences China 生物制药 高级市场经理)11:35-12:05战略决定成败-生物医药企业的战略思考陈春华 (上海达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12:05-12:30高速逆流色谱的研究 彭金咏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博士) 12:30-13:30提供午餐及休息 13:30-14:00作为世界动力的中国临床研究及临床研究学会的作用 Dr. John Hooper 博士(英国临床研究学会,首席执行官)14:00-15:00安捷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宋硕林 (美国Agilent公司生命科学系统亚太地区,市场经理)安捷伦基因芯片技术应用新进展李坚 (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专家)安捷伦 6510 Q-TOF: 发现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有力工具陈炜 (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专家)15:00-15:30与会人员交流洽谈 [em08]

  • 政策刺激生物热 百亿风投疯狂涌向生物医药

    在行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风险资本正在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跃跃欲试。不过,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目前存在的诸多政策性难题,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仍然面临诸多风险。百亿风投涌入生物医药产业“现在医药圈内最热的话题就是生物医药了,很多基金经理都来咨询我是否应该投资这个领域,但我给他们的意见是不投。”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在日前举行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论坛上指出,因为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有太多需要配套的政策。比如,所谓的新方法、新产品得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投资是根本收不回。实际上,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近期内出现了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的投资建设冲动。众多医药企业、众多地方政府纷纷上生物医药项目,“好像现在谁不谈生物医药谁就落伍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公司目前转向做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珍珠计划收购好的项目,在中国也在寻找好的项目。我们发现,寻找生物医药的热钱很多,好多项目并不让人满意。”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高级经理凌蕴告诉记者。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孙乐指出,最近单克隆抗体太火了,很多企业都在投资。而来自清科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创投市场所发生的1071起投资分布于23个一级行业中。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获得的投资案例就达到了124起,投资金额则达到了7.26亿美元,在所有行业中位居前列。而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2012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的投资案例也达到了64起,仅次于房地产投资,投资金额则达到了11.72亿美元,同样位居前列。这意味着,仅在2012年,投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的PE/VC案例已经达到了188起,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18.98亿美元,合计约118亿元人民币。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陈之键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有三类。一是专门做CRO,他们是跟原研的厂家进行合作,帮他们做不同阶段医药研发所需要的来料加工步骤,比如化学的合成,生物的测试,动物的毒理,或者临床需要用的那些药物,还有的是帮助原研工厂进行临床试验。这类公司的性质是代人来料加工,他们一般不能有原研的工作。另一类是国内所谓的生物技术公司。由于他们技术力量不同、资金的不同,他们所做的原研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公司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很简单很基础的试验,然后希望发现一些小的产品;有大一点公司通过合作、引进、消化的方式来找到能够进入临床早期的产品来进行开发。”他指出,这需要的技术含量和规模都不一样。还有一类是一些生物医药公司。早期阶段,他们先把仿制药做好,然后养他们的团队继续投入。“他们虽然是创新的生物医药,但做的东西是早期仿制药。”陈之键说。31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生物药全部源自欧美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好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潜力,风险投资资本也对此格外青睐,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当前31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生物药全源自欧美。据RDPAC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共同发布、波士顿咨询公司协助撰写的《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生物技术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7%,在全球销售额排名前三十的药物中占据1/3。生物药在各大治疗领域均已获得举足轻重的份额: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免疫类药物销售总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预计从2011年到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将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其他领域约3%的预期年均增长率。“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已取得领先优势,中国仍有望打造世界先进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而中国整体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则已达到7%。”《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在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药,后者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比重从2006年的13%攀升至2010年的17%。然而,在中国,近五年来生物药的比重一直停留在5%左右。“生物医药是中国药企在世界的地位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我国药企在化学药上与国外企业有巨大差距,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兴起于三十年前,其历史比小分子化学制药产业短得多。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处于第一梯队中,只是中国的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创新技术和能力,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 【原创】关于举办“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管控方案暨XRF快速筛选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免费)

    关于举办“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管控方案暨XRF快速筛选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随着欧盟绿色环保指令和法规(RoHS/WEEE/EUP/REACH等)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全世界电子制造业掀起了一场绿色的革命。为了满足这些绿色环保法规的要求和供应链上材料声明的要求, 供应链上的制造厂商无一例外的要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管控。XRF分析设备作为目前一种快速筛选有害物质的有效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在有害物质管控领域。目前很多电子制造厂商已经购置XRF设备,但调查发现很多应用XRF仪器进行有害物质筛选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应的知识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XRF设备的选购、使用和日常维护存在诸多误区。为帮助各相关企业应对全球绿色环保法规和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技术促进中心于2009年推出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管控方案技术交流及XRF快速筛选应用技术交流系列研讨活动,并已于2009年3月在深圳成功举办了第一期研讨会,得到业界强烈反响和好评。本系列活动结合已经公布实施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2321标准,帮助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全面和及时的了解国际、国内有害物质管控相关环保指令及标准的最新进展和实施情况;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XRF筛选技术。一、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技术促进中心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全国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协办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深圳华唯计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纳优技术开放有限公司二、参加对象各电子信息企业(公司、集团)的品质管理、生产等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域专家。三、主题研讨内容①中国RoHS实施最新进展;②国内外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发展趋势;③中国RoHS管理--3C认证情况通报;④标准物质在有害物质管控中的应用;⑤XRF筛选有害物质管控中的应用;⑥分析仪器在有害物质管控中的应用;⑦IEC62321标准解读;⑧供应链管控技术方案介绍;⑨现场知名专家研讨与交流。四、会议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09年7月23日 9:00~18:00会议地点:天津财富豪为酒店 财富报告厅酒店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79号联系电话:022-5829-9999转总台五、研讨方式研讨会以讲座、研讨、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届时将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管司处领导及中国参加IEC62321国际标准制订的专家到会主讲。六、收费标准研讨会免费参加。请各收文单位根据时间情况转发下属单位,组织人员参加,确定名单后请于7月20日前将报名回执传真至我处。七、会议联系人 天津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吕炳娜联系电话:022-23142056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技术促进中心:张锐联系电话:010-67831821、13661289904传 真:010-67831819、84029253 Email:zhangrui@cesi.ac.cn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技术促进中心二○○九年六月[~159041~][~159042~]

  • 梅特勒-托利多诚邀您参加“2014 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梅特勒-托利多诚邀您参加“2014 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2012年8月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和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微生物协会、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共同承办了“2012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并获得圆满成功,会议邀请了包括邓子新院士在内的十三位国 内外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参会代表247人,会议对促进我国生物过程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 推进科研向产业化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继续充分发挥生化过程模型化和控制专业委员会在推进生物过程研究深入中的作用,经 讨论决定,定于 2014 年10 月17-18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2014 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 研讨会”,请你单位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宗旨与目的 本次研讨会聚焦在生物过程的前沿领域与工程学研究、建模与优化放大、装备仪表软硬件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工业应用等领域。会议将邀请菌种(细胞株)构建与筛选、细胞大规模培养、产品分离纯化、生物制造业废弃物治理等生物制造过程全产业链研究领域的科研和企业应 用人员,也将邀请有关生物过程装备及仪表研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以推进我国在该领域中 的发展与创新,加强科研与工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本会议也将为科研及企业生产人员提供 学习和探索未来发展的机会。二、会议时间地点时间:2014 年 10 月 16 日注册,17-18 日两日学术会议及实验室参观地点: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三、大会特邀报告人: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院士、著名科学家、产业协会专家领导作大会特邀报 告,初定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91118_517470_271_3.png四、会议主题及研讨内容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工业生物过程的优化与控制”。研讨会一方面总结生物过程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前沿和最新工业应用技术实践,另一方面立足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现实,关注工业生物过程设计、开发、优化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会议特色将设企业专场,针对工业生物过 程全产业链的技术进行交流,促进产业进步。会议针对本领域发展方向、热点问题具体分为四大议题:(一) 工业生物过程中的建模分析与优化技术:1)生物过程复杂系统的生物学与工程学研究;2)系统生物学、代谢工程与生物过程研究的相关性;3)基于过程信息处理的生物过程研究与 方法;4)生物过程动力学研究与应用;5)生物过程的建模、优化与数学方法;6)微生物、 动植物细胞、治疗细胞、环境生物治理、生物信息等不同过程研究中的特征分析与模型化研究。(二) 工业生物过程中的装备及参数检测与控制:1)生物反应器放大技术与应用;2)各种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3)工业生物过程在线检测与传感器技术;4)生物反应器流场特 性研究与应用;5)工业生物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包技术;6)发酵过程数据分析互联网技 术。(三) 工业生物过程全产业链关键平台技术:1)菌种与细胞高通量筛选技术及装置;2)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3)新型产品分离技术;4)工业生物过程三废处理新技术与应用;5)发酵 罐控制系统的仪表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四) 工业生物过程前沿技术研究:1)工业生物过程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与应用;2)工业生物过程研究中的环境组学研究与应用;3)细胞内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4)代谢工程在工业 生物过程中的应用;5)其他工业生物技术的前沿研究与进展。五、论文征集及评奖本次大会将与《生物工程学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荷兰Elsevier 公司Scopu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NS)等索引数据库收录)等合作,从投稿 论文中择优编纂为专刊。所有论文将编辑《论文集》,现征集与大会讨论内容相关的会议论文, 要求如下:1、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文责自负;2、格式要求:题目,三号宋体;作者及单位、E-mail 地址,五号楷体;正文:小四号宋体。采用 Office2007 以上版本软件排版。3、截止日期为 9 月 15 日。请发往 E-mail: ibcos2014@ecust.edu.cn优秀论文甄选及评奖:会议将组织 3-5 名专家对投稿论文进行甄选,除推荐在核心期刊《生物工程学报》发表外, 还将根据专家意见,由会议赞助方特设优秀论文评奖、优秀报告奖若干名,每篇论文奖金金额1000 元-5000 元。六、参会对象从事与大会研讨内容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工业发酵生产企业的科 研、管理人员;生化过程模型化和控制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学术顾问等。七、会议注册费参会回执见附件,注册费用:科研单位院校代表:1200 元/人,学生代表:600 元/人,企 业代表:1500 元/人。(含专家费、会务费、论文集等),住宿根据代表回执选择进行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费用支付方式:1.银行汇款 2.现场缴费 3.信用卡授权支付。收款账号信息如下:收款人名称:华东理工大学 收款人帐号:033296-08017003862收款项目:华东理工大学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会议费收款人开户行名称:农行徐汇区漕溪支行 八、会议联系信息会务组邮箱: ibcos2014@ecust.edu.cn会议联系人:1. 夏建业 博士 手机:13761030390 Tel:021-64251946 Fax: 021-64253702 E-mail: jyxia@ecust.edu.cn2. 王涛 手机:13585732397 E-mail: 244495242@qq.com3. 鲁洪中 手机:18801610581 E-mail:luhongzhong2006@126.com会议用房价格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91119_517471_271_3.png会议简要议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91121_517473_271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91121_517474_271_3.png网上报名更多信息请点击梅特勒-托利多网站

  • 腾讯WE大会即将召开:基因技术&生物医药成热门看点

    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跨界创新平台,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腾讯WE大会邀请了12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互联网思想家和技术专家,讲述对未来的畅想。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基因科技、到外太空旅行探索等多领域的创新和行业趋势,腾讯公司希望通过WE大会,让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们站在未来,连接一切,参与一场由新兴产业引导的全球“进化运动”。基因技术推动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当下的世界,各种与基因相关的出生缺陷、肿瘤、心脑血管病影响着80%人类的健康和生死,如果我们能以基因技术推进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将能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次WE大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基因科技领军人物、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他所领导的华大基因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致力于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推动个体化医疗和健康的新模式使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成为可能。2013年9月,王俊被美国商业杂志《财富》评为2013年度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是该榜单首位上榜的中国科学家。2012年,王俊被英国《自然》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也是路透社2012年度最热门科学人物之一,获得科学研究领域“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 讲座预告:表面分析技术&无损三维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讲座预告:表面分析技术&无损三维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font=宋体][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11751120698_3790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font=宋体]表面分析技术包括了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font]X[font=宋体]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在生物医药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对于药物,细胞等表面和一定深度的成份信息的表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生物医药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表征手段。无损三维成像技术主要包括[/font]X[font=宋体]射线三维显微镜,可对样品内部结构与组分在三维空间进行的定量表征。[/font][font=宋体]束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作为高德英特[/font] TOF-SIMS[font=宋体]、[/font]XPS[font=宋体]、布鲁克[/font]X[font=宋体]射线三维显微镜的授权代理商,[/font]与大家一起交流表面分析与三维成像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碰撞。[font=宋体]会议时间:[/font]8[font=宋体]月[/font]28[font=宋体]日[/font]13:30 – 17:30[font=宋体]会议安排:[/font][font=宋体][img=,690,2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11751509565_7243_2507958_3.png!w690x276.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报名地址:[/font][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M828]点击打开链接[/url][/font][font=宋体]欢迎报名参加![/font]

  • 讲座预告:表面分析技术&无损三维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讲座预告:表面分析技术&无损三维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font=宋体][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11750577268_7133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font=宋体]表面分析技术包括了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font]X[font=宋体]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在生物医药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对于药物,细胞等表面和一定深度的成份信息的表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生物医药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表征手段。无损三维成像技术主要包括[/font]X[font=宋体]射线三维显微镜,可对样品内部结构与组分在三维空间进行的定量表征。[/font][font=宋体]束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作为高德英特[/font] TOF-SIMS[font=宋体]、[/font]XPS[font=宋体]、布鲁克[/font]X[font=宋体]射线三维显微镜的授权代理商,[/font]与大家一起交流表面分析与三维成像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碰撞。[font=宋体]会议时间:[/font]8[font=宋体]月[/font]28[font=宋体]日[/font]13:30 – 17:30[font=宋体]会议安排:[/font][font=宋体][img=,690,2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11752040863_5792_2507958_3.png!w690x276.jpg[/img][/font][font=宋体]报名地址:[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M828]点击打开链接[/url][/font][font=宋体]欢迎报名参加![/font]

  • “十二五”863计划昭示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新投资契机

    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从整体上看,本次“十二五”和863首批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生物医药将纳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内医药行业将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认为,即将出台的振兴规划高屋建瓴,将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基本面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国家鼓励创新,未来将会在基因药物、遗传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研发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将使我国生物医药加速发展,行业具有一定的中期投资机会。基因重组和单克隆技术或成新宠近年来,我国单克隆抗体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目前部分药物已经上市,部分创新药物即将出炉。我们预计,在“十二五”规划和863项目出台后,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将继续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形成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从基因重组的技术上看,我国已经能够做到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具体包括重组、位点特异重组、转座作用等。而我国主要的基因重组技术是基于细胞内或细胞间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等。目前,有代表性的药物有基因重组胰岛素、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等。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在行业资金和项目环境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把基因工程与单克隆抗体结合起来,形成威力强大的抗体“生物导弹”。这种单克隆抗体“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癌细胞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例如我国重点支持的原发性肝癌国家一类新药就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治疗晚期肝癌病人效果不错。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当中的一次革命,打破了过去只能在体内产生抗体的方法,而成功地在体外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产生抗体,同时繁殖快,可以产生在体内达不到的高滴度和高专一性的水平,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目前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有原发性肝癌的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我们对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持谨慎乐观态度。基因检测技术成熟可关注从全球角度看,基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另一大领域是基因芯片和基因诊断。目前我国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借助专业的检测试剂和基因芯片,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新技术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时代。由于我国在基因诊断试剂和体外试剂方面相对成熟,其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数据显示,现在临床诊断试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5%的产业。全世界生产诊断试剂的公司估计在20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的诊断试剂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而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显然大于国际市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50亿~60亿元人民币,总的来说,目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市场广阔的诊断试剂(如免疫试剂中的肝炎、性病和孕检系列,临床生化中的酶类、脂类、肝功、血糖、尿检等系列),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基因检测中的PCR技术系列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2004年,我国诊断试剂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预计2008年~2012年国内临床诊断市场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5%~20%,基因检测试剂子行业值得我们适当关注。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医药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指标增速放缓,PMI连续下跌,我们在投资生物医药时应注意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谨慎把握可能出现的机会。

  • 第三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第三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41916186502_5355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font],目前占全球生物药物市场的50%,是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到2025年全球抗体药物的年销售会超过3000亿美金;我国抗体药物产业起步晚,近两年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速度加快,但在抗体结构设计、新药临床前研究与安全评价、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这也意味着中国抗体药物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机会。[/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为促进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font]2020年9月11日举办“抗体药物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会议时间:[/font]2020年9月10日-11日[/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部分会议安排:[/font][/font][img=,690,2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41916328553_299_2507958_3.jpg!w690x223.jpg[/img][font=微软雅黑] [/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报名地址:[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tibodydrugs]点击打开链接[/url][/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欢迎报名参加![/font][/font]

  • 第三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第三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font=微软雅黑] [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41916523516_5735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font],目前占全球生物药物市场的50%,是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到2025年全球抗体药物的年销售会超过3000亿美金;我国抗体药物产业起步晚,近两年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速度加快,但在抗体结构设计、新药临床前研究与安全评价、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这也意味着中国抗体药物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机会。[/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为促进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font]2020年9月11日举办“抗体药物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会议时间:[/font]2020年9月10日-11日[/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部分会议安排:[/font][/font][img=,690,2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41917081155_1274_2507958_3.jpg!w690x223.jpg[/img][font=微软雅黑] [/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报名地址:[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tibodydrugs]点击打开链接[/url][/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欢迎报名参加![/font][/font]

  • 讲座预告:表面分析技术&无损三维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讲座预告:表面分析技术&无损三维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font=宋体][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11751279777_4784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font=宋体]表面分析技术包括了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font]X[font=宋体]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在生物医药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对于药物,细胞等表面和一定深度的成份信息的表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生物医药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表征手段。无损三维成像技术主要包括[/font]X[font=宋体]射线三维显微镜,可对样品内部结构与组分在三维空间进行的定量表征。[/font][font=宋体]束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作为高德英特[/font] TOF-SIMS[font=宋体]、[/font]XPS[font=宋体]、布鲁克[/font]X[font=宋体]射线三维显微镜的授权代理商,[/font]与大家一起交流表面分析与三维成像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碰撞。[font=宋体]会议时间:[/font]8[font=宋体]月[/font]28[font=宋体]日[/font]13:30 – 17:30[font=宋体]会议安排:[/font][font=宋体][img=,690,2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11751382904_8492_2507958_3.png!w690x276.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报名地址:[/font][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M828]点击打开链接[/url][/font][font=宋体]欢迎报名参加![/font]

  • 生物医药行业人才趋势分享

    01 解构“生物医药”、生物医药行业有哪些类别?生物医药产业,其实就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医药产业作为普通人我们接触的会更多,会更熟悉一些,比如医疗机构(典型的就是医院)、药店等。生物技术产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了,留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天天泡实验室,和各种细胞、微生物、基因等打交道。不过这几年因为疫情,生物技术离我们的距离也很近了,最典型的就是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就是生物医药的典型具象化产品。尽管医药产业的前面限定了生物技术,但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认知,还是可以遵循整个医药产业的分类:一种分类是从产业的角度,一般分为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业三大组成部分,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医药工业属于工业体系。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制造、中成药生产、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八个医药制造子行业。这个和我们之前说过的制造业专场是有重合的,不过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足可以单独拎出来。医药商业主要负责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是专门从事医药商品经营活动的独立的经济部门,它将工厂生产出来的医药商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等,通过购进、销售、调拨、储运等经营活动,供应给医疗单位、消费者,完成医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主要包括医药批发业和医药零售业。医疗服务业是指包括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防疫、接生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业务。另一种解构这个行业的视角,是从产业链所处的环节来看,按上中下游来说,分为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指研发阶段,从事整个行业基础研究的工作,主要包括原料药的制备、药效分析、制剂生产、工艺改进等研究类工作以及新药的报批、专利申请等相关文件类工作等一大类以新药生产应用为核心的职业。中游指的是医药制造行业,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医药制造岗位是包括药品、器械/设备的生产、加工、制造。下游主要指医药流通阶段,包括医药批发/零售、医药终端机构等,负责药品、器械/设备等在市场上的流通,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负责将药品、器械/设备完成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02 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这三个环节分别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医药研发是重资金、医药制造是重资产、医药流通是广覆盖。医药研发作为医药产业的源头,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专利密集型行业。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投入,所以这个环节的企业准入门槛和壁垒都很高。所以是“重资金”。医药制造重资产,是因为制造业属性、设备、厂房、车间等,这些都是重资产。医药流通因为是药品器械等进入到流通环节,消费群是大众消费群,因此特点是相关方很广泛。03 生物医药行业的招聘有什么特征,进入这个行业有什么需要关注的?首先,生物医药行业对专业和工作经验是最为看重的,没有扎实的积累,是很难在这个行业里有优秀的表现的,这是对求职者提出的要求。其次,是对自身要有清晰认知,这个大部分专业背景的求职者其实是学校阶段就会对自己有一个认识,比如更喜欢研究、还是更喜欢实践等,出社会后选择的方向可能就不太一样,随着工作经验积累,方向会更加清晰。第三,是看这个行业的企业,和很多行业不同,这也是生物医药行业求职者在找工作时最需要看的维度。一是这个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大家容易进行了解;二是对研发实力的评估,比如通过其掌握的专利进行评估。再比如,通过了解企业市场占有率、营收等数量,这两项也可以作为评估企业的参考条件。[hr/][i]以上内容来自智联招聘「靠谱榜单直播季」生物医药行业专场直播分享[/i]

  • 全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上海2012年6月29日-7月1日)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高办字第 ( 31 )号file:///C:/Users/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1883.png关于召开“全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成分组成十分复杂且很多有效成分含量很低,甚至为微量或痕量,因此,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研发中的关键因素。也是目前制约提高中药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提取分离的新技术、新工艺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现代化强化提取分离技术越来越显现出特有的优势,如超声协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解辅助提取、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在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发展迅速。中药虽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相比,我们的技术工艺仍处于低水平,提取分离技术亟待提高。为进一步改进中药提取与分离工艺、提高提取物收率、减少物料损耗、节约能源消耗、提升目的产物质量,加强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和应用,推动中药提取新设备的应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与中药工业网将于2012年6月29日-7月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全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行业内专家、教授及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就目前我国中药提取新技术、新设备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平台,加强中药提取技术研发单位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现诚邀贵单位参加,大会期待您的莅临!一、会议内容:1、我国中药提取现状及发展趋势;2、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进展;3、新型中药提取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 4、中药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技术、分子蒸馏 技术、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萃取技术)研发及应用;5、膜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制备中的应用介绍;6、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纯化分离中的应用;7、中药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及技术进展;8、制备色谱及填料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9、中药提取领域设备的研发及应用;10、中药提取纯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1、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设备产学研合作方式探讨交流;12、中药提取分离工艺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3、中药提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推广;二.参会对象:真诚欢迎各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的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及所有致力于我国中药提取分离行业发展的同仁出席此次会议。三、时间、地点:2012年6月29日-7月1日 上海(

  • 第三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第三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

    [font=微软雅黑] [/font][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41918067440_5705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font],目前占全球生物药物市场的50%,是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到2025年全球抗体药物的年销售会超过3000亿美金;我国抗体药物产业起步晚,近两年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速度加快,但在抗体结构设计、新药临床前研究与安全评价、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这也意味着中国抗体药物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机会。[/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为促进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font]2020年9月11日举办“抗体药物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会议时间:[/font]2020年9月10日-11日[/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部分会议安排:[/font][/font][img=,690,2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241918209981_532_2507958_3.jpg!w690x223.jpg[/img][font=微软雅黑] [/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报名地址:[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tibodydrugs]点击打开链接[/url][/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欢迎报名参加![/font][/font]

  • 【分享】2010年回顾之生物医药 临床试验失败录

    2010年回顾之九,临床试验失败录 http://img2.jiansuo.net/blog/upload/74/75/t_51484.jpg http://www.dxyer.cn/images/zoomin.gif 2010年大药厂经历不少重大临床试验失败或挫折(健康博客)新药研发处处有风险,过临床试验一期,也许比例最高,但进入临床II和III时,风险就明显加大.尤其在FDA提高对新药审批的门槛,对安全和疗效优越性特别看重时,药厂的临床试验就需要精心设计,必须拿出过硬数据,否则FDA拒绝批准可能性很大,至少会要求补充更多临床试验数据,拖延额二年以上时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既看到让人鼓舞的临床研究进展和21种NCE新药上市,同时也看到不少令人可惜和遗憾的临床后期失败或重大挫折,在以下的失败产品名录中,不乏有曾经抱很大希望,甚至很有可能成为重磅药. 有的项目真的很可惜,比如罗氏德糖尿病药,临床效果比默克的药还好,就是因为安全因素,需要重新考虑新剂量,估计未来凶多吉少. 阿斯利康与雅培合作开发复方药,并不是完全没戏,但因为最佳上市时机错过,从商业角度考虑,只能放弃.所有这些项目的失败对这些大药厂打击很大.裁人成了减少损失的必然选择.临床试验失败之后,礼来决定结束糖尿病新药, 10月阿斯里康终止骨质疏松药开发项目,核销4.4亿研发损失 12月礼来皮肤癌药物III期临床试验受挫 患者死亡后期试验停止12 月 因为临床IIb失败,西雅图遗传公司放弃AML新药开发 9月罗氏阿瓦斯丁治疗胃癌临床III期失败 2月,临床效果欠佳,辉瑞终止骨关节疼抗体药研发项目 6月礼来老年痴呆药物 semagacestat临床试验失败 8月 诺华在二度遭遇临床III失败后,被迫放弃肺癌ASA404药物开发项目 11月辉瑞因III期临床试验年老年痴呆药 Dimebon失败而放弃 3月罗氏糖尿病新药taspoglutide因为有高血压风险被迫延迟申报甚至放弃 6月葛兰素发现其收购的新药临床试验疗效很弱,肾毒风险大而彻底放弃 12月强生/阿斯利康由于安全因素终止双方合作项目 12月FDA拒绝批准强生与其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的抗生素ceftobiprole 1月因被FDA拒绝,错失商机,阿斯利康决定放弃与雅培合作开发的降血脂复方药 12月评论: 做新药研发,临床试验风险很大, 国内很少有公开报道和承认新药临床试验失败的消息, 究竟是我们的临床试验百发百中, 还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 让效果一般的新药过关? . 如果未来还是这样的局面,那说明国家的钱被大忽悠了. 老百姓就更被蒙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