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最新方法

仪器信息网最新方法专题为您整合最新方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最新方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最新方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最新方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最新方法话题讨论。

最新方法相关的资讯

  • 网络讲堂:环境重金属检测最新方法研究
    《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网络讲堂报名开始 近年,血铅超标、镉大米等重金属污染事件被频繁曝光,国家也于今年2月份,出台了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控制、治理及修复已成为科学仪器行业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天瑞仪器长期关注行业热点,并针对重金属检测与监测,积极进行方法研究与开发。8月3日,天瑞仪器推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网络专题,用户浏览量较高,效果反馈良好。为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与行业专家共同分享、探讨天瑞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将于8月19日,推出题为“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网络讲堂活动。活动报名工作现已启动。 “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网络讲堂将于8月19日10:00,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台”平台召开。主讲人为天瑞仪器研发二部副部长、环保产品线产品经理吴升海博士、应用研发中心方法研究工程师吴敏;应用研发中心负责人姚栋梁博士也将参与现场问答。 开课时间:8月19日上午10:00(网络教室于2011-8-19 9:30:00开放),会议时长1小时,分为专家讲座和在线问答两个环节。 内容简介: 本次讲座围绕天瑞仪器在土壤、大气、水质三种介质中的重金属检测最新方法研究成果展开讨论。 ① 体系篇A、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政策;B、国内外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成果;C、天瑞环境重金属立体监测系统最新研究 ② 土壤篇A、环保土壤重金属检测行业的现状研究;B、XRF中手持式的应用,手持式仪器的技术指标和用途。C、影响XRF检测土壤重金属测试结果的因素。 ③ 大气篇A、大气重金属B、XRF检测C、自动在线监测 ④ 水质篇A、阳极溶出伏安法B、化学显色比色法 参加方式: 点击进入该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fo.asp?infoID=254,通过下述界面登录或注册后即可成功进入报名界面。审核通过后,报名者将在18日前收到电子邮件通知函。届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即可!(为确保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 环境配置: 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需要进行音频交流的用户需准备麦克)。 天瑞仪器期待您的光临!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XRF在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视频会议顺利召开
    8月19日,由天瑞仪器研发工程师吴敏、栾旭东主讲的题为《XRF在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视频会议在仪器信息网&ldquo 网络讲堂&rdquo 栏目开讲。同时,针对现场提出的问题,天瑞仪器研发部副部长吴升海博士、应用研发中心主任姚栋梁博士一一给出了透彻而客观的解答。 会议时长1.5小时,共67名受众参与收听。参加人员主要来自:各大环境监测机构、各大科研院校以及环保类企业。 新颖的多媒体形式以及精彩的讲座内容赢得了参与者的肯定。互动问答环节,参与者更围绕&ldquo XRF技术在环境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rdquo 纷纷提问,问题即涵盖XRF技术检测范围、XRF与ICP-MS监测的优缺点等技术类研究,也包括样品前处理细节、土壤标样选择等具体操作问题。 视频会议下载地址: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aspx?videoid=101082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张玉奎院士、张丽华研究员团队蛋白质组学最新成果: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新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和张玉奎院士团队,蛋白组组学分析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团队发展了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并结合肽段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鉴定,实现了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  与研究相对深入的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侧链氨基上的蛋白质O-磷酸化修饰相比,发生在蛋白质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上的N-磷酸化修饰,由于P-N酰胺键具有较高的吉布斯自由能,且易发生水解,目前仍缺乏有效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制约了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团队研制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亚二微米硅球,并通过在硅球表面键合双二甲基吡啶胺双锌分子,在中性条件下实现了N-磷酸化肽段的高效、高选择性、快速富集 通过基于该材料的on-tip富集方法和液质联用分离鉴定的结合,不仅从HeLa细胞中鉴定到3384个N-磷酸化位点(目前最大的哺乳动物N-磷酸化数据集),而且还发现N-磷酸化位点附近亮氨酸高度表达 建立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不仅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也为推动精准医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三院士获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 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2月20日,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科学发展与方法支撑”为主题,将深入探讨创新方法如何支撑“十二五”科学发展、创新方法如何支撑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创新方法最新研究前沿等话题。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   此次论坛由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以及科技部条财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具体指导。开幕式由国务院参事、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刘燕华先生主持,科学技术部陈小娅副部长、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徐冠华院士分别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开幕式。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燕华理事长、陈小娅副部长、徐冠华院士   作为本次开幕式的重要环节,首届“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颁奖仪式也一并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委齐让主任宣读了《创新方法研究会关于首届“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奖励的决定》,他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技术的技术创新,调动广大创新方法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创新方法研究会决定对在创新方法的研究、推广与应用过程中取得杰出成就或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经科技部批准,创新方法研究会设立目前全国唯一的创新方法科技奖——“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特邀顾问、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院士(因身体不适未能出席)获得此项殊荣。 颁奖现场 闵恩泽院士发表获奖感言   在论坛特邀主旨报告与主题报告大会环节,师昌绪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张经院士等专家分别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关于创新方法应用与推广的案例、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作了精彩报告。 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 师昌绪院士报告题目:从几项成功的案例试谈“创新方法” 厦门大学教授 田中群院士报告题目:关于开展科学仪器创新研发工作的一些思考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曲久辉院士报告题目:从认知到反馈——环境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 张经院士报告题目:创新方法与海洋科技发展   与会人员对院士们的报告反应热烈,并积极提问。 观众提问   本次论坛维持两天,明天(21日)的会议将开设5个分论坛,分别就区域创新发展、企业创新发展、科学方法传承与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科学工具创新五个主题进行研讨。仪器信息网还将对科学工具创新分论坛进行详细报道,敬请关注。
  • “药物研究及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主题征稿函
    征稿背景:药物分析是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在药品质量控制、药物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随着药品质量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药研制和开发工作的迅速发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药物分析技术,作为药品质量管理、新药研发的基石,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方法和成果,为了分享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专业领域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仪器信息网计划推出“药物研究与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主题策划,以主题约稿的形式,展示药物研究与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业内的信息交流。一、稿件内容(包含,但不局限;可选择其一成文)1、当前药物研究与分析、质控的热点主要有哪些?贵公司针对相关热点推出了哪些解决方案?(不同的热点单独成文)2、贵公司近来推出了哪些可用于药物研究与分析、质控的新技术新方法?该技术或方法有哪些优势?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是什么?二、稿件要求:1、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2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2、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3、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4、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负责人,可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5、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同时在专题中集中展示,并通过仪器信息网不同渠道进行推广;6、回稿时间:2023年6月30日前;投稿邮箱:zhaoy@instrument.com.cn仪器信息网编辑部
  • 科学家发明RNA干扰实验新方法
    在最新的《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杂志上,谢晓亮研究组再次发表文章,提出了利用其研究组自身研发的技术——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显微技术进行RNA干扰实验的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利用无需荧光标记的受激拉曼散射显微仪进行定量成像,克服了生化分析方法繁琐的色谱分析等问题,以及CARS显微方法背景信号高,结果不精确等问题,是一种简单精确,适用于高通量分析的新技术。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就利用这种方法筛选发现了8个在脂肪储存调控方面的新调控因子。   肥胖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病症,会引起各种慢性疾病,比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为了更好的了解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失序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脂肪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堆积的调控机制,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模式生物的脂肪储存调控因子的全基因组分析,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一般线虫脂肪储存调控因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比如进行线虫的固定染色,荧光成像等,近期一些研究组报道了利用CARS显微技术来分析。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局限性,生化分析方法需要从线虫中提取脂肪,进行繁琐的色谱分析工作,这在基因组水平上是不可能完成,而且使用到的一些有机溶剂也会干扰实验分析。而利用CARS显微技术进行分析又存在背景信号高,灵敏度受限等问题。   这篇文章应用的SRS显微技术能通过对激光迅速反应,精确调制来去除背景噪音,从而不仅能够得到与传统拉曼光谱一样的谱图,而且信号强度高了几个数量级。利用这种方法和RNAi筛选相结合,研究人员就能在生理条件下寻找脂肪储存调控基因了。经过实验分析,研究人员从272个基因中找到了9个关键调控因子。   将SRS显微技术与RNAi技术结合起来,能帮助研究人员在线虫的活性生理条件下观察脂肪代谢调控,而且这种方法无需标记,极大的简化了样品准备过程,适用于模式生物的细胞追踪,也有利于高通量筛选分析。
  • 石化行业新标准、新方法
    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石油化工产品的品质如何,就需要分析检测技术来把关。因此,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在5月31日-6月1日召开的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嘉宾围绕石化行业新标准、新方法展开报告。部分报告如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钱钦报告题目:《SH/T 0713 车用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的测定》标准修订内容的解读 点击报名钱钦,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色谱技术在石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在石油产品痕量杂原子分析和炼化企业污染物溯源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报告摘要: SH/T 0713-2002《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作为GB 17930中苯含量的仲裁方法且应用广泛,但无法直接测定乙醇汽油等含醇汽油中的苯含量。另外,含有乙醇、MTBE的汽油的出现,对测定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修订SH/T 0713-2002,增加适合于含醇汽油测定的系统和方法,将有效扩大方法的应用范围,适应产品标准的不断升级。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孔翠萍报告题目:《喷气燃料中苯系和萘系烃组成的测定 全二维气相色谱法》行业标准解读 点击报名孔翠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专注于油品色谱分析的研究10余年。报告摘要: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喷气燃料中苯系和萘系烃组成的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终馏点在315℃以下的喷气燃料中苯系和萘系烃组成的测定,属于自建的石化行业分析方法制定标准。 方法的主要技术手段为:将试样导入配有一维非极性色谱柱和二维极性色谱柱的全二维气相色谱仪,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馏出的组分。依据各烃类化合物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产生信号的一维保留时间与二维保留时间共同进行定性,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烃类组分的质量分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王轲报告题目:《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国家标准解读 点击报名王轲,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负责石油产品中元素分析工作,具有十年以上的ICP- OES、ICP-MS的分析经验,熟悉并开发了多种油品、催化剂、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方法,主持或参与多项中石化课题,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定或修订多项国行标。报告摘要:新标准对GB/T 17476-1998《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中关于内标的要求改为强制使用,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同时对标准中文字性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介绍了方法修订背景和意义,列举了部分验证数据,对一些关键步骤进行了讲解。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级工程师 刘丹报告题目:GB/T23801-2021《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标准解读 点击报名刘丹,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红外光谱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参与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新方法开发。报告摘要:本标准是修订GB/T 23801-2019,该标准发布实施10年以来,广泛用于生物柴油和车用柴油的生产、科研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领域,对生物柴油和车用柴油的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GB/T 23801-2019是修改采用EN 14078:2003,而EN 14078:2003分别在2009和2014进行了两次的修订,测量范围由FAME体积分数1.7%~22.7%扩充到FAME体积分数0.05%~50%,并且分段建立校准曲线,且在测量方式上都有很大改进,对测量车用柴油和B5柴油在操作性和提高测量精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进。赛莱默分析仪器(北京)有限公应用专家 杨金囤报告题目:赛莱默分析仪器助力石化行业水质检测 点击报名杨金囤,赛莱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析仪器应用专家。20多年环保领域分析仪器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熟悉环保行业标准、多种分析仪器工作原理、仪器操作和实际应用。目前专业从事仪器产品推广、用户交流培训、应用问题解决等工作。报告摘要:主要介绍可以应用于石化行业水质分析的赛莱默分析仪器,以新版TOC分析仪作为重点,关注其在冷凝水及其他水体检测中的应用。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气相色谱应用工程师 黄翠华报告题目:安捷伦气相色谱在燃料电池汽车(FCV)用氢气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点击报名黄翠华,安捷伦气相色谱应用工程师。一直致力于实验室检测分析以及气相色谱方法开发等相关工作,负责安捷伦气相色谱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和推广,在气相色谱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报告摘要:作为清洁能源,氢能是替代石油燃料发动机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氢燃料电池用氢中的痕量杂质将严重影响电池的运行效率和寿命。安捷伦基于8890智能化色谱、质谱平台,参与中国石化石科院主导建设的氢能分析体系,开发助力绿色、高效、可再生清洁能源。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为促进石油、化工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推动分析检测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给石油化工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5月31日-6月1日举行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力争把最新的政府决策、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最新的技术进展与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会议主办方:仪器信息网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3)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6月1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微信号:nulizuoxiegang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英发现可精确监控锂电池老化的新方法
    科技日报2010年05月22日讯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找到了一种简单而精确的方法,可以监控锂电池中正在进行的化学反应,尽早发现和量化容易引发火灾的枝状晶体的形成。研究人员表示,该新方法将助力锂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目前,锂电池广泛地应用于手提电脑和手机中,它也是下一代电动汽车发展的“引擎”。但是,锂电池存在着一个主要的缺陷:在几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尤其是锂电池被快速充电后,炭阳极会出现细小的锂纤维(枝状晶体),这些枝状晶体会引发短路,导致电池快速过热甚至引火爆炸。   通过利用理论模型、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研究枝状晶体的形成,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量化已经成型的枝状晶体数量的方法,并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光谱观察一个1厘米长的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时验证了新方法。
  • 无干扰检测纳米材料张力新方法被发明
    本报柏林1月12日电 德国和西班牙两国科研小组合作,利用红外线纳米近场显微镜发明了一种无干扰检测纳米半导体材料张力的新方法,这一新方法为科学家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测量纳米级半导体元器件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与这项发明的是位于德国慕尼黑的马普生物化学及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和圣塞巴斯蒂安的西班牙巴斯克研究所。一种无干扰和无接触的测量技术对纳米和半导体技术研究来说一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此,该成果对纳米级范畴的材料张力特性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它可以确定高性能陶瓷物理特性,以及现代半导体元器件的电子特性。   德国马普生物化学和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专家首先开发出了一种红外线纳米近场显微镜,这种基于原子显微镜AFM的纳米近场显微镜利用20纳米至40纳米直径的可控光栅束作为光学近场记录,并运用可控光束拍摄并获取材料的光学和物理特性。   最新研究显示,红外线纳米显微镜还可以发现晶体材料中最细微的张力场和纳米级裂纹。在一项示范性试验中,科学家对一块试验钻石施以不同强度的压力,利用纳米显微镜跟踪材料在压力下产生的纳米张力场的变化,纳米近场显微镜拍摄的图片成功地显示了这一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参与试验的专家安德列斯• 胡伯评论说,相对于其他显微镜技术,如电子显微镜,新的测量方法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需要特殊地制作试样,因此也避免了对试样的标准化校正等麻烦的程序。   红外线近场显微镜的潜在应用还包括对纳米级张力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载荷密度和移动性的检测,应用于现代半导体材料结构的设计,定向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使未来的计算机芯片更加小型化。
  • 2018中国质谱学术大会聚焦:质谱新方法、新技术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1月24日,由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山大学承办,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及广东省质谱学会协办的“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CMSC 2018)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质谱新时代。来自全国质谱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质谱厂商及相关用户共19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规模相比往届再攀新高。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将对本次大会进行系列报道。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本次大会为期2天半(11月24日-26日),共邀请12位专家做大会主题报告并开设主题为生命科学与医学、质谱新方法新技术、仪器研发与基础理论、环境与食品、地球科学及材料与能源、临床质谱等多个分会场会议同期还设置了青年论坛专场和学术墙报展示,以促进我国质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增进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fd169af-bc45-4cde-b743-158a46fad8ad.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分论坛现场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质谱的新方法、新技术是质谱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次大会特别开设了十四个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分组报告会,带来了近百个最新的质谱新方法新技术的精彩汇报。复旦大学陆豪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陈义研究员等专家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2723d8a-5560-42e9-93dc-61430f3a795a.jpg" title=" 图片 2.png" alt=" 图片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复旦大学陆豪杰教授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报告题目: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分析新方法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主要介绍了陆豪杰课题组在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系列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的分析新方法。包括利用磁性纳米材料的高效富集方法、基于代谢标记的定量分析新方法以及基于肽段等重标记的蛋白质泛素串联质谱定量新方法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162128a-6696-4589-9557-e5e1bfdfff6c.jpg" title=" 图片 3.png" alt=" 图片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报告题目:活体质谱与成像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MALDI质谱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高分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但同时MALDI也具有耐盐性较差、分析小分子困难等局限性,使得其在检测代谢物上有一定困难。基于此,聂宗秀主要介绍了在耐盐性小分子新基质、生物组织中小分子的质谱成像以及对纳米载体药物释放的质谱成像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6011b65-1636-4a80-9cda-9623b949da3e.jpg" title=" 图片 4.png" alt=" 图片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报告题目:基于HPLC-HRMS技术的药用辅料吐温成分快速分析新策略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吐温是药物制剂常用的辅料之一,但近年来,关于吐温作为辅料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吐温成分的聚合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分布比例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所以优先最佳质量、最适用度的吐温,对提高制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由于吐温结构的特殊性,其分析十分困难,报告主要介绍了张金兰团队建立的快速分析吐温的HPLC-HRMS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2af2fdc-8529-4c86-af08-1573516ae4b2.jpg" title=" 图片 5.png" alt=" 图片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报告题目:质谱成像与环境毒理研究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质谱成像技术相较于其他分析技术具有免标记、高通量、可以表示空间信息等多种优势,是近年来发展极快的一种分析手段。而报告中,蔡宗苇教授表示,在环境毒理研究中,质谱成像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以使用MALDI质谱成像用于双酚A类似物毒性研究工作为例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质谱成像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也为环境毒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40ae980-fdc0-4bef-a5d7-8311800a5dcb.jpg" title=" 图片 6.png" alt=" 图片 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报告题目:质谱直接嗅探气态物质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主要介绍了谢素原团队开发的一种直接在线嗅探气体物质的质谱方法。该方法基于实验室常用质谱仪进行改进,相对于传统的气体传感器,能够直接获取混合气态物质的指纹图谱,同时对于有毒物质有很高的耐受性。该方法检出限较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日常用品的气味检测、气态物质扩散的实时监测以及气源定位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31e8225-0c4c-474e-bb4d-8c6514f32b6c.jpg" title=" 图片 7.png" alt=" 图片 7.pn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陈义研究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报告题目:酶与化学辅助下超痕量植物激素的色谱-质谱测定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低、测定困难,报告主要介绍了课题组利用LCMS对痕量植物激素赤霉素的定量分析以及其在植物中的时空分布的相关研究。他表示,结合酶解与化学衍技术,可以得到赤霉素的LCMSi(液相质谱成像)。 /p p br/ /p
  • “聚焦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主题约稿函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伴随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颁布,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热度高涨。合成生物学采用“DBTL”的理念,多领域学科交叉合作。当前合成生物学领域尚处于发展初期,亟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快速发展。为了帮助广大用户了解合成生物学相关最新技术及解决方案,促进学习交流,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聚焦合成生物学研究:先进工具与解决方案》专题,现向贵单位征集“聚焦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主题稿件。采编稿件将收录到《聚焦合成生物学研究:先进工具与解决方案》专题内,并在仪器信息网平台全渠道推送。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二、厂商约稿提纲1. 您如何看待当前合成生物学产业及市场发展现状?2.合成生物学产业将给科学仪器行业带来哪些市场机会?3.贵单位针对合成生物学领域推出了(或将要推出)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到哪些环节?解决什么样的痛点?4.如何看待合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三、回稿要求您可以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 约稿主题: 聚焦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 ;2、稿件字符数不少于8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供稿人请提供姓名、单位、个人简介、照片等信息。四、投稿邮箱:chensh@instrument.com.cn五、截至时间:2023年11月22日
  • 加拿大研究员发现检测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新方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 化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   核酸可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于细胞内,但有时也能在循环血液中找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往往有更多的这种脱离细胞的核酸,其中一小部分游离核酸中就包含着与某些癌症相关的突变。   研究游离核酸的常用方法包括DNA测序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但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DNA测序成本高,患者往往要等待几周才能获得结果;PCR则需要准备大量样本进行修改,才能使其对基因点突变具有充分选择性。   许多遗传癌症标记会在一个特定基因中包含一个点突变。点突变是很难发现的,因为与正常游离核酸或野生型核酸相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要小得多。科学家提高PCR灵敏度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称为肽核酸的基因&ldquo 钳&rdquo ,这些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链与野生型序列绑定后可放大目标序列。   多伦多大学和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方法,可在无需样本或仅需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对肺癌和皮肤癌中的基因突变进行选择性识别。   研究人员将肽核酸钳技术与电化学探针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种快速、具有选择性的传感器。他们设计的钳测定技术可在KRAS基因中选择出特定的突变,KRAS基因中有7个突变与肺癌相关。   实验证明,这种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的新方法,对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癌症标记物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侵入性小、几乎不用准备样本等诸多优点。
  • 2013年全国建材建工测试与评价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交流会参会邀请
    尊敬的建材建工检测行业朋友们: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促进我国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由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CTC)联合主办的&ldquo 2013年首届全国建材建工测试与评价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交流会&rdquo 将于2013年11月1日-2日在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国际会议中心) 隆重举行。   本届大会将针对建材建工测试方法与评价技术、检测仪器应用技术、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进行深入交流,展示近年来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检测实验室与检测仪器企业搭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交流平台。   大会邀请了17位来自国家政府管部门、高等院校、外知名检测机构、优秀检测仪器厂商、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就建筑材料与建工工程检测与评价方法、技术、标准和检测仪器创新应用等展开深入交流。同时,会场还将展示国内外最新的建材建工检测仪器设备。   大会组委会真挚邀请建材建工检测与评价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和实验人员莅临本次大会。   协办单位:北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房屋建筑安全鉴定行业协会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   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指导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   媒体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   请登录www.testchina.org下载会议注册回执   请将参会回执最晚10月15日回传,组委会将会对每份回执予以认真回复,以保证您在会议期间的住宿安排。   组委会联系人:王艳萍   Email:ctest2013@163.com   联系电话:010-51167302 13381289679   传真:010-51167302 2013年首届全国建材建工测试与评价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交流会-参会邀请.pdf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   2013年9月12日
  • MIT团队找到预测早产新方法
    p   全球超18%的婴儿属于早产儿(不足37周妊娠期就出生了),他们中有很多死于新生儿时期,还有不少面临包括视力、听力受损、心脏或肺部缺陷等在内的伤残。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可靠的方法预测早产。 /p p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新方法,有望打破空白。他们在早产高风险的孕妇的宫颈粘液中发现了微妙差异,并证实可以通过分析孕妇的宫颈粘液预测早产的风险。这一最新研究有望为医生提供有效信息,从而提早干预、避免早产。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MIT生物工程学副教授Katharina Ribbeck与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Michael House合作完成了这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4号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uepic/e104ffed-7875-448d-9c28-ea6fc97d862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Katharina Ribbeck副教授 /span /p p    strong 宫颈粘液 /strong /p p   宫颈粘液由颈粘膜腺细胞分泌,是一种糖蛋白凝胶,其主要组成分子——糖蛋白的组成和排列决定了凝胶的多孔性。粘液的状态受各种卵巢激素的影响。 /p p   早在2013年,Ribbeck和团队就已经发现,早产风险高的孕妇,她们的宫颈粘液比正常孕妇的防御性弱、弹性小。25-40%的早产被认为与微生物通过子宫颈进入子宫造成感染有关,而这种感染的发生于粘液有关,因为正常情况下粘液负责阻止病原体进入子宫。 /p p   现在,她和团队决定深入研究粘液的分子和功能特性。她们招募了2组孕妇——低风险人群(接受常规检查并在37周后分娩的人)和高风险人群(在24-34周就分娩的孕妇),采集她们的宫颈粘液作为样本。 /p p   首先,她们以直径只有1微米、带负电荷的颗粒为检测材料,通过分析这些颗粒穿过粘液的能力发现,两组粘液样本在多孔性上存在细微的显著差异。随后,她们以带有电荷的探针进行同样的测试,这些探针小到可以避免被滞留在粘液中,但是对粘液的生化修饰比较敏感。通过这些探针,研究人员发现,粘液在渗透性和粘附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高风险女性的粘液样本,探针可以轻松穿透。 /p p   这表明,由于至今尚不清楚的原因,面临早产高风险的女性的宫颈粘液更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入侵,这些病原体更容易造成早产。此外,宫颈粘液的改变易失去有益的免疫成分,例如抗体或者抗菌肽(这些化合物有助于抵抗感染)。 /p p   Ribbeck推测,粘性的降低是因为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糖分子的数量和类型。 /p p    strong 预测早产 /strong /p p   目前,最常见的预测早产风险的方法是测量子宫颈的长度,但是,虽然缩短的子宫颈与较高的早产风险有关,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子宫颈缩短并不会导致早产。另一项常规测试是测量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子宫绒毛膜细胞外的基质成分)的水平。然而,这一蛋白也不是非常可靠的检测标准。而且,即便子宫颈长度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水平正常,依然有孕妇出现早产的情况。 /p p   我们还没有针对早产的通用检测技术。早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极其复杂,常常存在个体差异。Ribbeck预计,宫颈粘液能够在怀孕初期进行,作为常会筛查的一部分,用于预测孕妇早产的风险(依据微生物感染预测风险,对于其他造成早产的原因无法预测)。 /p p   塔夫茨医学中心妇产科主席Errol Norwitz评价这一研究时表示,这一创新技术对于解决早产预测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早产是全球儿童和婴儿保健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我们迫切需要一种预测风险的方法,从而提前干预。 /p p   通过研究粘液成分、结构的变化,Ribbeck希望能够找到方法恢复粘液的正常功能。“如果子宫粘液变得稀薄、弹性减少,我们可以考虑添加必要的成分,从而改善它的屏障特性。” Ribbeck解释道。 /p
  • 刘燕华: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入加速期
    “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工作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师资不足、历史欠账较多的情况下,解决了一批自主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取得很多有益经验,并将创新方法理念传播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9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我国首次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今后几年是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转折期,科技部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着眼点,集成引导各方资源力量,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力度。   据悉,这是2007年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以来,科技部首次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两年来,科技部启动了一批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在黑龙江、四川等12个省(市)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此次会议邀请了试点省、市、自治区和钢铁研究总院、海尔等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全面交流总结了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刘燕华在讲话中指出,创新方法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江苏、黑龙江等省市和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为企业创新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研发诞生了一批专利成果,培育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国各地关注创新方法、践行创新方法的社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我国的创新方法工作仍然于新旧理念交融、现代与传统运作模式相冲突的阶段,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自主创新成果较少,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还不相适应。   他强调,今后几年将是创新方法工作的关键转折期,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大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强化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下一步,要把关注点放在研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研究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处理好创新的谋略、布局和技巧。要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创新方法不能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作为终点,而是要以解决当前企业、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把创新方法贯穿于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中,形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在市场中实现创新价值。要瞄准不同对象做好战略分析布局,解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注重研发管理创新,最大程度优化创新资源的集成配置,面向有较强需求的广大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应用。   刘燕华要求,下一阶段要重点围绕创新方法的教材案例的规范、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管理和创新工具等基本要素,各级科技部门和科研管理者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创新的思路,倡导推广创新文化,强化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学科交叉,加强技术咨询队伍建设,建立形成推动创新方法的激励机制。
  • 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即将召开
    创新方法研究会文件 创新方法会发 [2010] 21 号 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通知(第三轮)   为进一步落实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8]197号)关于“通过举办创新方法论坛等措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创新方法的重视与参与”的要求,创新方法研究会在成功举办“2009创新方法高层论坛”的基础上,定于2010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举办“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闵恩泽院士将做特邀主旨报告。论坛期间还将召开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会会议和常务理事会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   具体指导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   创新方法研究会   二、 论坛主题   方法创新转变,论坛以“创新方法服务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支撑发展方式转变”为理论脉络,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何通过方法的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重大命题。   三、 内容及日程   12月8日下午参会代表注册   12月9日上午 开幕式   特邀主旨报告   报告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 闵恩泽院士   创新方法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12月9日下午主题报告大会   报告人:刘长铭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       David Probert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王众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韩济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David Olski 联想全球精益推行委员会主席   12月10日上午   创新方法研究前沿分论坛  主题:科学前沿的方法   企业创新发展分论坛  主题:用科学方法助力创新型企业发展   区域创新发展分论坛  主题:创新方法服务区域发展转型   科学思维与教育创新分论坛  主题:科学思维与教育创新   管理创新分论坛  主题:管理创新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学工具创新分论坛   主题:国产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12月10日下午闭幕式   四、 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0年12月9-10日   地点:2010年12月9日上午 人民大会堂   2010年12月9日下午至10日 北京会议中心   五、 参会费用及缴纳方式   1.会议费:   本次论坛将统一收取参会代表会议费600元/人,含会议资料费和餐费。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理事将享受优惠价格,500元/人。   2.住宿费:   本次论坛住宿可选择由参会代表自理或由会议筹备方统一安排。由筹备方统一安排的住宿分为以下两类:   ① 150元/人/晚,北京会议中心双人标准间   ② 300元/人/晚,北京会议中心单人间。   因房间有限,请需要预定房间的参会代表尽快填写第三轮回执。   3.缴纳方式   参会代表可通过银行汇款、当面交纳两种方式交纳参会费用,由创新方法研究会统一开具发票。   ① 银行汇款方式(推荐):   户 名:创新方法研究会   帐 号:0200004609200113191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主坟支行   汇款请注明“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参会费用”、并附上参会代表姓名、参会费用是否含住宿费等相关信息。   ② 当面交纳方式:   地 址:1.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一层大厅(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   2.北科大厦3层报告厅(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时 间:12月8日15:00—22:00(参会代表注册时交纳)。   六、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创新方法研究会高洁雯 郭伟 柴月 杨帆010-58884836/99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栾芸 周斌 010-58884885/98   传 真:010-58884899   电 邮:ims@acca21.org.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610房间(100038)   附件1: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第三轮回执   附件2:参会注意事项   创新方法研究会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参会注意事项   1. 参会代表请务必于12月8日下午到指定地点注册,并领取人民大会堂请柬,12月9日上午须凭此请柬进入人民大会堂。12月9日上午将不再办理参会代表的注册。   2. 为避免注册人数过多给您带来的不便,建议需安排住宿的参会代表前往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一层大厅注册,自行安排住宿的参会代表前往北科大厦三层报告厅注册。   3. 12月9日早上,会议筹备方将在北京会议中心统一安排专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因人民大会堂停车位有限,建议参会代表采取此种方式或自行乘车前往。   4.参会代表注册地点详细信息   ①地点: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一层大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     ②地点:北科大厦三层报告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 【新标准• 新方法】睿科成功举办武汉样品前处理技术交流会
    2017年6月6日,由睿科仪器、安东帕及莱弛联合举办的“武汉样品前处理技术交流会”成功落幕,会议吸引了来自质检、药检、农检、环保、公安省厅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技术人员参与。会议现场此次会议主要交流的是新标准、新方法在各行业内的应用。众所周知,在分析检测过程中样品前处理环节非常重要,它不仅耗费整个分析过程的60%以上的时间,而且主要的分析误差也来自样品前处理环节,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缩短样品的前处理时间,是保证检验质量和提高检验效率的前提,那么,如何更高效、更便捷的完成样品前处理,是实验人员永远关心的应用需求。 在本次交流会中,睿科从新标准、新方法切入,针对多种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为样品前处理提供了自动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德国弗尔德仪器则结合实际应用,充分介绍其最新产品,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样品前处理应用技术;而安东帕重点关注在微波消解及辅助溶剂萃取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针对性。会议现场 现场展示的高效样品前处理样机,掀起本次会议高潮,作为一线奋战的实验员们,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如何把时间用在检测的“刀刃”上,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大前提就是如何把前处理过程做到无可挑剔——无人值守操作、数据可追溯、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处理效果能够更加理想,而这些,睿科统统可以实现,因为有它们: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浓缩仪、全自动石墨消解仪、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等。现场展出仪器 每一场交流会的成功举办,都充分体现了睿科在样品前处理领域的专业与专注,以及广大客户朋友们对我们的支持。因为用心,所以不同!因为专注,所以更专业!
  • AB SCIEX利用新方法检测牛奶污染物中的双氰胺(DCD)
    近几周的研究报告显示,新西兰牛奶样品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化合物&ldquo 双氰胺&rdquo 。乳制品生产商和政府机构已迅速作出反应,保证其&ldquo 双氰胺&rdquo 含量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危险。然而高剂量的双氰胺摄入对人体健康可能是致命的,残留物如果添加到食品中,将会像三聚氰胺一样给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近几年引发的人为蓄意使用含氮化合物添加剂,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现象屡禁不止。就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现象来说,在食品中渗三聚氰胺的动因:主要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堂而皇之地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用传统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氮。新西兰牧场使用双氰胺的动因:主要是农业耕作中用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副作用和减少副产品硝酸盐流入河流和湖泊,同时促进牧草生长。然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消费者开始越来越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规避食品安全隐患,政府如何更好的管控食品市场呢? 的确,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成为中国食品业界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监管食品行业制品,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课题。 AB SCIEX公司正致力于为广大食品行业客户开发更多有效的应用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科学性含量检测和低定量监测质量要求。针对双氰胺问题,&ldquo AB SCIEX利用新方法检测牛奶污染物中双氰胺含量的解决方案&rdquo 已经问世。请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更多详情。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携手为人类健康共尽一份微薄之力! ○ 应用解决方案1:利用新方法检测牛奶及富含蛋白质产品中的双氰胺,详情请点击下载: 下载最新应用文档 ○ 应用解决方案2:利用LC-MS/MS分析法,精确定量和鉴定宠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详情请点击下载: here ○ 应用解决方案3:牛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快速 iMethod&trade 测试, 详情请点击下载: 获得文档介绍. ○ 最新新闻报道:AB SCIEX利用新方法检测牛奶污染物中的双氰胺(2013年2月11日),请点击查看详情: http://www.absciex.com/company/news-room/ab-sciex-responds-to-milk-contamination-concerns-with-new-method-to-detect-dicyandiamide ○ 关注 AB SCIEX博客:恒天然奶粉曾发现双氰胺残留 雅士利等存风险,请点击查看详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41ecc60101cfu1.html 补充: 2012年食品安全事件回顾:2012年2月红牛饮料添加剂事件,3月螺旋藻&ldquo 铅超标&rdquo ,4月可口可乐含氯门,4月立顿茶包农药超标,6月伊利奶粉&ldquo 汞超标&rdquo ,7月南山奶粉&ldquo 致癌门&rdquo ,8月张裕葡萄酒农残门,11月白酒&ldquo 塑化剂超标门&rdquo ,12月洋快餐&ldquo 速成鸡&rdquo 。 关于AB SCIEX   AB SCIEX公司是一家全球性企业,业务遍布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AB SCIEX公司是生命科学分析仪器技术发展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协助解决复杂的生命科学问题。AB SCIEX公司为生命科学众多领域提供仪器、软件、技术等服务,包括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研究,疾病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等。AB SCIEX公司拥有近30年辉煌的技术创新历史,是唯一且持续专注于质谱仪器的全球领导者。凭借应用生物系统/ MDS分析技术合资公司20多年的创新历史传承和市场领导地位。   AB SCIEX公司在产品开发首创方面持续昂领行业鳌头:   · 第一家推出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 第一家推出LC-MS液质联用技术。   · 第一家推出飞行时间串联(TOF/TOF)质谱。   · 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QTRAP技术,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了三重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的串联质谱系统。   AB SCIEX公司产品涵盖:   · 离子源分析质谱仪   · 质谱技术与分析仪器   · 液相色谱仪与液相质谱检测器   · 专业应用软件和技术方法   我们拥有广泛的科学分析工具的组合,使科学家能够在广泛的应用范围内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ldquo 追求质谱极限(Pushing the limits in Mass Spectrometry)&rdquo 是我们终极的追求目标。我们相信,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AB SCIEX公司的产品技术研发之路将再添羽翼,昂领质谱、液相色谱技术的新潮流!   更多资讯,请您登陆AB SCIEX 公司网站www.absciex.com.cn。并在Weibo@ABSCIEX 或者在Youku上了解 AB SCIEX动态。
  • 手机辐射检测新方法靠谱吗?
    法国卫生部上周发表公报,要求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家从明年4月起在所有销售点公布所售手机的辐射水平。公报中说,商家必须在销售点公布手机辐射的比吸收率。另外,法国卫生部还要求所有的手机广告必须标明产品的辐射水平。除手机之外,其他无线电电子产品在出售时也要遵守这一规定。   一时间,手机辐射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手机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这一问题,科学界始终存在争议,但法国政府在此方面一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法国卫生部曾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手机辐射的危害,但这种可能性并不能被“完全排除”,负责生态环境事务的国务秘书尚塔尔茹阿诺甚至提议禁止儿童使用手机。   ——市场现状——   标准相对宽松 正规手机都能达到   手机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通过地面基站的接收中转,从而实现语音和数据通信。这种被称作射频能量的电磁波在传输中,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对器官组织造成伤害。   国际科学界用“SAR”值即比吸收率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鉴定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否符合标准。这一数值规定了手机对人体每单位公斤允许吸收的辐射量的最高值。世界两大手机辐射标准制定者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对辐射标准进行了统一。手机在出厂前辐射SAR值的美国标准为1.6瓦特/千克、欧洲标准为2.0瓦特/千克。2008年8月1日,我国发布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国家标准,规定了靠近人体头部使用,能发射电磁波的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公众头部暴露限值。标准规定SAR值不能超过2.0瓦特/千克,与欧洲标准相同。此外,标准还规定在移动电话产品说明书中应标识其电磁辐射值。   据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滕俊恒介绍,2.0W/kg的要求其实是比较宽松的,国内正规企业生产的手机都能达到。但手机厂商们却对明示SA值显得极为敏感。在标准的讨论中,他们极力反对要求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SAR值。   此外,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也规定了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热效应危害值:头部不能超过38℃,躯干不能超过39℃,四肢不能超过40℃。但这些都是就相对单一的辐射激发源而言。   ——最新进展——   测试新方法OTA 能够更直接反映手机整机辐射性能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消息,近日,我国开始对TD移动终端进网检测实行新的OTA测试,其被正式纳为终端进网检验判定依据。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侧重从手机整机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方面考察手机的辐射性能,更能直接地反映手机整机的辐射性能。   在目前的市场上,只有通过FTA(Full Type Approval)认证测试的手机型号才能上市销售。该测试并没有明确规定手机整机的辐射发射和接收性能,OTA测试主要是通过空中接口方式对终端辐射性能进行测试,正好弥补FTA测试在这方面测试的不足。目前,行业对手机辐射性能的考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是目前较为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称为无源测试 另一种则是在特定微波暗室内,测试手机的辐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称为有源测试。OTA就属于后者。   进行OTA测试的最直接好处是可以提高用户在网使用体验,但同时也对射频发射机/接收机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手机通话时,由于人脑靠近手机天线,将降低手机的发射和接收性能,手机整机辐射的发射和接收性能都会降低。在手机研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定量测量人脑对手机的发射和接收性能的影响,从而进行优化设计,使发射和接收性能降低不能太大,即减少人体和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通过对手机辐射性能的了解,生产厂商也能够更好地解决语音通话质量差、信号不好、容易掉线等多方面问题。   由于在当前的手机射频性能测试中,整机辐射反映了手机的最终发射和接收性能,OTA也因此成为手机厂商重视和认可的测试项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OTA测量方法由于其测量结果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及机构的青睐,纷纷将该测试上升到强制性级别。   ——未来趋势——  检测软件使自测成为可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将手机拿到检测站去检测显然不太现实。由此,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测试手机辐射的图片成了部分网友检测的辅助手段。这个图片是一个小人,下载到手机上后开始测试,跑步速度越快表明辐射越大。其实,这张图片和手机辐射没有关系。它实际上和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有关,分辨率越高,小人跑得越快,这和GIF格式图片的特性有关。   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着手研制防辐射耳机、防辐射自测软件,使得用户自测手机辐射值成为可能。据路透以色列消息,以色列初创公司Tawkon开发了第一个可以下载到手机上的、用来测量手机辐射的软件,旨在帮助用户在不用放弃手机的前提下减少所受到的辐射。目前,所有的检测手段还都是基于手机外部的测试。Tawkon的应用程序已可以应用于RIM公司的黑莓手机,今年晚些时候将可以提供给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和诺基亚Symbian系统手机的用户。   该应用程序会监测手机用户,如果辐射水平达到“红色警戒区”的临界值,就会发出警报,同时会给出一些减少辐射的建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将手机的位置从水平变为垂直。”   许多手机的天线在底部,往往被用户的手所覆盖,导致手机释放出更多辐射。插上耳机或打开扬声器会减少辐射。此外,Tawkon还链接到全球定位系统GPS,该软件会告诉用户向哪里移动会到达一个“绿色区”,藉此降低受到的辐射。   ——专家建议——   不必过分担心辐射伤害   目前,学术界对手机电磁生物效应的某些机理尚有争议,部分科学家表示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打手机会对人体有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此前宣布,一项历时10年、旨在查明使用手机是否会加大脑瘤患病率的研究,因结果矛盾而宣告失败,原因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存在偏差。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我们既不敢说手机与脑瘤之间没有关系,也无法确认那种可能存在的正比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诸如手机干扰固定电话、干扰电脑屏幕、手机装饰物闪烁等现象,就以为手机的辐射很强,其实,这只是一种电子干扰现象。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容易干扰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受到干扰后,就会发出噪音,并不是由于辐射功率大引起的。   但是仍有很多专家认为,手机要实现通讯功能就必须接收和发送强力的无线电波,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信号最强的天线部恰恰离大脑最近,所以一定会对人脑有负面影响。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危险。荷兰最新研究也显示,手机辐射还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介绍,手机对人体有危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过分担心。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和免疫修复等功能。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和脏器功能的完整。但由于免疫系统的衰退、一次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这些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可能生成。   距离放射源越近电磁辐射越大,接受辐射越长危害越大。因此常跟人体“零距离”接触的手机危害最大。他建议,在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耳机,且将手机距离头部30厘米以上,以减少电磁辐射对大脑的伤害。手机电池电量较弱、信号较弱及刚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稍高。这些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打手机,或者避免将手机靠近身体。平时,最好将手机放在包内或距离人体一米以外的地方。将手机挂在胸前、放在上衣口袋或裤兜的习惯最好赶紧改掉。   ■ 国外经验   各国纷纷研制防范措施   目前,日本、以色列等国的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降低手机辐射的新举措,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出了能够在一些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手机的新装置,以避免在医院、飞机等场所,由于手机的使用而造成公共危害。   日本科学家也利用海洋中贝类的壳体经过加工,研制出了能够涂抹在手机外罩上的涂层,以减少或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找到既安全又方便的降低手机电磁辐射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使手机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人类的生活和通讯服务。
  • 新方法实现中红外光室温探测
    据28日《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使用量子系统在室温下探测中红外(MIR)光的新方法,他们使用分子发射器将低能量MIR光子转换为高能的可见光光子。这项创新方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在单分子水平上进行光谱分析,这标志着科学家在深入了解化学和生物分子的能力方面的重大进步。研究人员解释说,维持分子中原子之间距离的键可像弹簧一样振动,同时这些振动会在非常高的频率下产生共振,它们可被人眼看不见的中红外区域光激发。室温下的键随机运动,因此,探测中红外光的一个主要挑战是避免这种热噪声。现代探测器依赖于能量密集型和体积庞大的冷却半导体器件,但此次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室温下检测这种光的新方法。新方法被称为中红外振动辅助发光(MIRVAL),它使用既能成为中红外光又能成为可见光的分子。该团队将分子发射器组装成一个非常小的等离子体腔,该腔在中红外光和可见光范围内都是共振的。他们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分子的振动态和电子态能够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将中红外光转换为增强的可见光。通过创造微腔,研究人员实现了低于1立方纳米的极端光限制体积。微腔是一种由金属面上的单原子缺陷形成的极小的空腔,可捕获光线。这意味着该团队可将中红外光限制到单个分子的规模。该突破能够加深科学家对复杂系统的理解,并打开红外活性分子振动的大门,这在单分子水平上通常是无法获得的。除了纯粹的科学研究外,MIRVAL还可在许多领域发挥作用,如实时气体传感、医学诊断、天文测量和量子通信等。
  • 新方法能在火苗出现前检测火灾
    俄罗斯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基于各种传感器收集的空气中气体成分的数据,进行神经网络处理分析,及早发现火灾。专家指出,新方法将大大减少对火灾的反应时间并提高灭火系统的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工程物理学和热物理学杂志》以及《消防安全杂志》上。  现代火灾探测器在火灾已经在室内蔓延时才会被触发。更现代的方法是在火苗出现之前就发现燃烧,这可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气体成分来实现。研究团队在一个专门装置上进行了800多次实验,分析了木材、PVC板、油毡和其他可燃建筑和装饰材料的整个燃烧过程。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高能过程物理研究所斯韦特兰娜克罗波托娃介绍说,新方法可通过气体浓度来确定火源的类型和其中的主要物质。了解这些参数可确定最佳灭火策略。正确选择有效的灭火方法,把燃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排放最小化,有助于更安全地疏散人员。
  • 美国开发二氧化碳捕获新方法
    《每日科学》网站7月25日报道称,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出一种更清洁、稳定和高效的捕获二氧化碳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化学与可持续性、能源与材料》(ChemSusChem)杂志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碳捕捉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吸附法。二氧化碳会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一般可以使含二氧化碳的废气通过胺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适当地方通过加热胺液再将二氧化碳释放。现今少数进行商用碳捕捉的煤电厂都使用单乙醇胺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但单乙醇胺具有腐蚀性,这种方法也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并且只有在二氧化碳处于轻微至中等压力下才有效。因此,其成本、效率都不是很理想。   在过去几年中,该实验室的阿米泰什梅蒂一直致力于找到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他测试了几种可有效溶解二氧化碳的离子液体,获得大量有用数据。与典型的有机溶剂不一样,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成为蒸汽,所以不易产生有害气体,使用方便。梅蒂发现,使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可克服单乙醇胺的诸多缺点,比现今所用之法更清洁、更易于使用。其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低,蒸汽压几乎为零,可制成膜使用。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有许多种具有潜在的高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离子可供选择。   梅蒂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化学热力学方法的计算工具,可计算出任何溶剂在任意浓度下的二氧化碳化学溶解能力,以测定包括离子液体在内的溶剂的碳捕捉效率。过去几年积累的实验数据证明,这种算法十分准确。   报道称,梅蒂使用这种方法预测出一种新型溶剂,其二氧化碳溶解度是目前实验证实的最有效溶剂的两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目前所见仅是九牛一毛。”梅蒂希望他的这种精准算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更好的实用型溶剂,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捕获效率。
  • 水环境监测新标准新方法技术交流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p   2019年1月4日,水环境监测新标准新方法技术交流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主办、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p p   会议以“提高监测系统地表水环境监测能力,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为主题,并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为例,呈现方法创新为地表水监测带来的新突破。会议邀请了来自环境监测领域的知名专家,同时还汇聚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环监机构、水文监测机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负责人,共有100多家单位、15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和交流活动。 /p p   安杰科技总经理郝俊主持大会开幕式。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原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宝山区环保局副局长韩婷、宝山区科委副主任方天明、宝山区顾村镇副镇长施利平等。韩婷副局长为本次会议致辞,韩局长强调了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意义。 /p p   随后的学术报告首先由原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罗毅副会长介绍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网现状、问题及政策导向。 /p p   中国环境监测领域知名专家齐文启研究员介绍了水质监测新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自己多年的实践角度出发介绍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过程。安杰科技首席科学家臧平安回顾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发明、仪器的研发设计历程。 /p p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解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分析室朱红霞高级工程师给大家介绍了总站在利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试氨氮的应用经验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周冰冰工程师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总体介绍了各个地方环监站认识并接受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演变过程。 /p p   大会最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李昌厚教授从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及市场角度剖析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及相关问题,并对未来提出了展望。 /p p   会后,安杰科技总经理郝俊、副总经理刘盼西、高级工程师刘丰奎带领参会代表进行企业参观。分享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技术及安杰科技系列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产品介绍。期间,参会代表根据日常开展分析检测时出现的问题和疑点同工程师进行探讨,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p p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召开对提高监测系统地表水环境监测能力,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安杰科技将一如既往为广大新老用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值得信任的售后服务和充分的技术交流,共同推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技术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p
  • 2015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举行
    2015年11月2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5年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共有100多名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前来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周辉致辞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18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精彩的报告。  上午的会议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卓彦主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唐世明介绍了其团队发展和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在清醒猴脑皮层研究视觉神经回路方面的情况。因为猴视觉与人比较接近,所以可以获得更加接近人类视觉神经回路的结果。目前其团队已经实现700-800μ m的活猴脑成像深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左西年主要介绍了国际人脑神经影像“重测信度”与可重复同盟(CoRR),他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就计算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了他们开发的围绕脑网络研究的多尺度、多模态的成像设备。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欣介绍了肺部气体MRI仪器和方法以及肺部重大疾病MRI成像。浙江大学教授牛田野、田梅分别介绍了定量低剂量锥束CT、PET成像技术取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刘绍飞老师讲述了活体小动物分子影像监控下的肿瘤精准治疗的探针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坤介绍了肿瘤光学成像的前沿技术和其研究所在该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  会议休息期间,多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海报展示,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的报告由北京大学教授陈良怡和研究员孙育杰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魏勋斌以“in vivo counting of circulating cells”为题,开启了下午的精彩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廖洪恩介绍了医学三维成像和精准诊疗的研究意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教授季敏标介绍了其小组在受激拉曼散射成像技术用于脑肿瘤的无标记探测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号介绍了其利用光刺激显微系统对细胞信号的调控研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凯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斑马鱼、果蝇、小鼠深层神经组织成像中的应用。来自台湾的陈壁彰教授介绍了一种“lattice light sheet microscopy”实现超快超高成像的进展。吉林大学的吴长峰教授介绍了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的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光激活和光转化荧光蛋白用于多种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孙飞研究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现状和他们在电镜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贺永教授以他们在脑成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结束了下午的报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程和平院士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各位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给予了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未来中国生物医学成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脉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锐驰恒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 Webinar在线网络讲座邀请--原油及润滑油酸值测定新方法(ASTM D8045-2016)
    瑞士万通网络讲座即将开始,名额有限,赶快报名参加吧!报告名称:原油及润滑油酸值测定新方法(ASTM D8045-2016)时间:2016-09-05 14:00 讲师:龚雁 (瑞士万通中国电位滴定产品经理,有多年电位滴定应用的丰富经验) 杨一晖 (广研检测 油品检测专家)相关领域:石油、化工人数上限:120内容简介: 石油产品酸值的测定现行国际标准为ASTM D664和国家标准GB 7304,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电位滴定的方法。但该方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有:滴定时间长样品溶解性差各个实验室样品测定结果不一致电位电极需要按步骤进行维护瑞士万通公司温度滴定测定石油产品酸值的方法快速并且稳定,电极不需要特别维护。ASTM标委会在2016年已经通过了该方法的最终论证并给出标准号为ASTM D8045-2016。广研检测作为国内油品检测的专业机构,使用温度滴定的方法进行石油产品的检测具有丰富的经验。 心动不如行动! 快来报名了解我们最新的测定技术!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124
  • 汽车高峰论坛 岛津发表汽车空气质量评价及异味评估新方法
    日前,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联合主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汽车行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趋势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高峰论坛邀请到业内权威专家就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动力电池生产技术路线、轻量化材料发展趋势及应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来自产业链相关企业及专家互相探讨交流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热点与难点,共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在林逸教授、刘蕴博先生、王振波先生、王荣先生、龚沿东先生发表之后,上汽大众汽车质保实验室吕亚帆经理发表了题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测试评价和论证体系》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解读了电芯的质量管控策略,并就电芯管控详尽介绍了五个维度的检测实验。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刘勇副院长发表了题为《轻量化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及发展》的报告,围绕着汽车轻量化的背景和意义、镁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汽车轻量化的思考展开了论述。上汽大众汽车质保实验室吕亚帆经理发表题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测试评价和论证体系》报告 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刘勇副院长发表题为《轻量化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及发展》的报告岛津公司GC/GCMS 产品经理宋巍为与会专家献上了岛津最新的解决方案《汽车空气质量评价及异味评估新方法》。他首先就与车内VOC检测相关的中国法规进行了解读,介绍了车内空气VOC及醛酮类物质分析流程以及用于车内饰材料VOC与醛酮类分析的配置。随后报告了岛津公司提供的车内空气及饰材的醛酮类及VOC检测解决方案,包括TDGC/MS法分析VOC仪器平台、HPLC醛类分析方案以及车内气味分析定制分析系统。他特别强调岛津解决方案的理念在于:全面的产品线与一站式技术服务。岛津解决方案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岛津公司GC/GCMS 产品经理宋巍做题为《汽车空气质量评价及异味评估新方法》的报告 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参观了岛津公司上海分析中心,就岛津公司的全面解决方案与岛津技术专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现场交流
  • 刘燕华:我国科技创新方法存在五大问题
    刘燕华认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中,在方法上存在五大问题:一是科学思维培育不够,二是科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不够,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四是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五是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在近日举行的2009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刘燕华认为,从根本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创新方法。创新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   他指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中,在方法上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科学思维培育不够。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目前应试式的教育体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科研活动创新思维不足,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少 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较少 多数学科发展滞后,属于世界领先的学科很少 中国申请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申请只占总量的0.96% 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不够,科学精神与科学氛围仍然不足,不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二是科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不够。科技界关于科学方法的意识薄弱,科研活动中,忽视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创新性 国内学术期刊很少发表关于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考类的理论性论文 对科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仅限于对国际科学方法的跟踪、了解,缺乏对前沿方法的前瞻性研究 科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严重脱节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学创新方法。   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十五”期间,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用于“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的经费只有0.85亿元,仅占三大科技计划经费的千分之二和科学仪器购置经费的1% 科学仪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高档科学仪器基本处于空白,中档科学仪器、国产设备稳定性和重现性不高,软件配套性较差,占有率小 科学研究“空芯化”现象严重,每年科学仪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精密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更是90%以上依靠进口。   四是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以及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水平还不高。以2004年为例,我国研发经费仅相当于美国的8% 全国研发人员年平均经费分别只有韩国的14%和日本的8%,而在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中有40%用于支持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在我国,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对这方面研究项目的支持几乎为零。   五是评价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创新方法的发展。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研究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全面,过分重视SCI,而忽视一些基础性或方法上的重要问题。以诺贝尔奖为例,诺贝尔奖有1/3是通过科学发现、理论推导得奖 有1/3是通过方法上的创新、方法思路上的创新得奖 还有1/3是通过科学仪器、科学手段、科学工具上的创新得奖。而在我们的科技布局上,更多瞄准了第一个1/3 ,把后两个1/3基本忽略了。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徐冠华院士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我们应当共同探讨创新方法工作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途径与方法,以应对来自金融危机的挑战,提振经济振兴的信心 共同探讨尽快提升官、产、学、研各部门对创新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创新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成功对接。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广创新方法、促进自主创新、服务经济振兴”,旨在贯彻落实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切实加强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精神,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格局,就创新方法如何促进自主创新等问题等深入展开研讨。2008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为论坛作了题为《创新方法学的探索》的主旨报告。   为期两天的论坛还就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科学思维、创新管理、科学工具等领域举行了专题论坛。来自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领导,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家出席论坛。
  • “科技部2016年度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开始申报
    市属各有关单位:  按照《科技部关于发布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200号)要求,现组织申报“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 项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资格及申报渠道  北京市属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  按照《科技部发布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6年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要求,今年的创新方法申报,各单位既可以通过国家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自行申报,也可以通过各自所属的教育部、工信部、国资委等主管部门进行推荐申报。省级地方科技部门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之内,可组织推荐行政区划单位之内的单位进行申报,但只能推荐不超过2项。  二、申报类别  按照科技部要求,我委本次组织申报类别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类,具体包括:  1.区域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服务基地建设。申报的区域基地需联合企业共同申报,申报时需有基地建设五年规划。  2.面向复杂产品的系统创新方法集成应用与典型示范。申报单位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共同申报。  3.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方法系统性应用研究与示范。申报单位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共同申报。  4.食品安全链条质量控制的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申报单位由食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校机构等共同申报。  三、申报及推荐组织  各申报单位按照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要求,于2016年8月11日18:00前,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书、预算申请书(纸质,一式5份)报送我委条件财务处。  我处将聘请科技部创新方法专家组成员,于8月15日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推荐。  纸质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路7号院2号楼415房间。  报送咨询联系人:张敏、解静 电话:66152159  专项工作咨询: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电话:58884885  附件:  《科技部关于发布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pdf  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申报书(模板).doc  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预算申请书(模板).doc  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doc  条件财务处  2016年7月28日
  • 2010年度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评审会召开
    5月13-14日,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联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0年度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评审会。   本次评审征集到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单位提交的53份项目申报书,内容涵盖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以及管理创新等领域。根据项目申报情况共分为综合与科学工具组、技术创新方法组、分析测试方法一组、分析测试方法二组等四个评审组,评审专家组由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财务专家共三十四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质询,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创新方法项目评审工作。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创新方法工作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立足国情、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关注创新方法、参与创新方法、践行创新方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 天文学家找到测量黑洞质量新方法
    近年来天文观测表明,每一个星系的中心几乎都有一颗大黑洞。但是目前我们还不了解它们是怎样影响星系演化的。迄今为止,人们仅测定了很少大质量黑洞的质量,这是因为它们不能直接被观测到。最近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围绕黑洞运动的低温气体推断出了一些黑洞的质量,这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利用这种新方法,天文学家测定了星系NGC4526中心的一颗黑洞质量,后续的计算表明,这颗黑洞的质量相当于五亿颗太阳,在超大质量黑洞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此前,天文学家只能依靠围绕黑洞运动的恒星来估算它们的质量,他们通过比较黑洞附近恒星和远处恒星的速度的差异来推测出黑洞的质量。然而,这是一种不精确的测量方式。如果利用相同的方法追踪带电气体的运动,测量精度相对会更好一些,但是这些老方法局限于测量邻近星系中黑洞的质量。   天文学家提出的这种新方法利用的是处于低温状态,并且随机运动不显著的高密度气体。它们发出的辐射处于电磁波谱的微波位置,这样就可以借助射电望远镜阵列对其进行更高分辨率的观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