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阻氧性能

仪器信息网阻氧性能专题为您整合阻氧性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阻氧性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阻氧性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阻氧性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阻氧性能话题讨论。

阻氧性能相关的资讯

  • 氧阻隔如何保护橡胶轮胎的性能和寿命
    1844年,Charles Goodyear开发了硫化橡胶工艺来制造柔韧、防水、可模塑的橡胶。从那时起,橡胶开始被广泛应用。目前世界橡胶产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需求。 随着环保,节能减碳的概念出现,全球市场对汽车和非汽车橡胶产品的改善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供应商的原材料是否合格,他们的橡胶质量是否能够防潮、防止氧气侵入,是否足够耐用,并能够经受高温和极端压力条件的考验?“为什么测试橡胶透氧率对轮胎很重要轮胎作为汽车跟路面的介质,是汽车的主要安全件。在汽车轮胎中,橡胶聚合物与天然橡胶结合使用,这些橡胶聚合物的性能决定了轮胎中每个组件的性能以及轮胎的整体性能。轮胎的内胎则使用卤化丁基橡胶,这种材料使内衬层成为保持轮胎充气的屏障,耐透气性的轮胎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透氧率 (OTR) 测试是评估橡胶阻隔性能的重要步骤。OTR越低,隔氧性越好,使用寿命越长。“橡胶产品的阻隔测试解决方案在高温天气下,除了地面的自然温度升高外,动能也会引起摩擦导致的轮胎热量增加,因此橡胶的OTR测试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如果在更高的温度下,橡胶样品易软化变形,MOCON的透氧分析仪具备并排双膜测试盒(10cm2 或 5cm2)可用于测试高达 1/8”(3.18 mm或125mil)的较厚样品(如橡胶板),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橡胶软化状态下的测试需求。橡胶材料OTR测试:测试样品:橡胶A和橡胶B样品厚度:86mil测试气体:100% O2测试温度:60°C测试仪器:MOCON OX-TRAN 2/28H测试面积:10 cm2测试得出:在60°C高温条件下,样品A和B两次OTR测试得出的数据几乎都相差无几,可重复性的测试结果,可以准确评估橡胶产品的使用寿命。OX-TRAN 2/28H透氧仪的优势:• Coulox绝对氧传感器符合ASTM D3985标准,确保准确度• 专为高通量测试而设计,有利于QA/QC流程• 自动测试和易操作性• 特殊功能包括厚的测试样品(高达 1/8 英寸)能力和减少测试区域的舱盒• 宽测试温度范围:20 – 60°CMOCON氧气透过率测试仪OX-TRAN 2/28H不管最终生产的是哪种橡胶制品,橡胶制造商都希望通过使用高通量的设备进行可靠的OTR测试,以便够将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从研究到生产,MOCON都能够帮助您开发经受市场考验的产品。
  • 高性能接口型忆阻器问世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智能系统》杂志。  研究团队指出,与冯诺依曼架构的数字计算不同,受生物系统启发的神经形态计算能像大脑一样工作。人脑突触连接着1000亿个发送和接收化学信息的神经元,突触在同一位置存储和处理信息,这为人脑处理信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传统计算中,计算和存储是分开的。神经形态计算的优点包括低能耗、高并行性和出色的容错能力。毕竟,人脑的运行功率只有20瓦,但学习效率极高,这些优势使其非常适合学习、识别和决策等高级计算任务。  现有神经形态计算依赖忆阻器等新兴设备。忆阻器与目前的电阻器不同,它旨在复制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具有编程和记忆能力。现有的忆阻器包括细丝系统,但这一系统容易过热,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  鉴于此,研究团队另辟蹊径,研究出了一种名为“接口型忆阻器”的新结构,这种新器件结构简单、可靠且性能极高。他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来测试接口型忆阻器的计算性能,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编程性和可靠性,识别准确率达到94.72%。  此外,接口型忆阻器可以缩小到纳米尺寸,即使是目前的细丝忆阻器技术也无法实现这一点。尤其是与基于晶体管的神经形态芯片相比,新型接口型忆阻器所需的功率要少得多,而晶体管受摩尔定律限制,很难继续小型化。诸多优势使这些新型接口型忆阻设备可成为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基本硬件。
  • 美国规定儿童睡衣面料阻燃性能新标准
    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统计,美国2011年共召回22批儿童服装,其中因为儿童睡衣阻燃性能不合格的就有5批,占总批次的22.7%。CPSC规定,儿童睡衣的面料经垂直法试验后,5个样本平均损毁长度不得超过17.8cm,单独样本损毁长度不超过25.4cm,续燃时间小于10秒。另外美国还规定,童装上要附有耐久性标签。   据了解,美国阻燃安全法规对纺织品规定了三个燃烧级别。1级为一般燃烧特性 2级为中等的燃烧特性 3级为快速、剧烈燃烧,这类纺织品被认为是危险易燃物。由于该类纺织品极易迅速、剧烈燃烧,所以不适合制成服装,尤其是儿童睡衣。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美国童装企业:一是应关注出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最新变化,避免因产品安卫环指标不达标而导致通报、出口退货、贸易索赔等 二是企业要加强对服装原辅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备案制度,要求供应商定期提供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项目检测报告和符合性声明,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三是企业要进行首件样设计的风险预判评审,严格控制产品开发流程,避免因设计失误而导致质量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 半导体情报,科学家首次开发射频毫米波段的高性能忆阻器!
    【科学背景】记忆电阻器(memristor)是一种能够在电气应力作用下实现两个或多个非易失性电阻状态的设备,近年来被提出用于解决射频开关的挑战。这种效应最早在1960年代的硒铋合金中被报道,随后在包括金属氧化物和二维层状材料在内的许多其他材料中得到观察。通过改变材料的原子或电子结构,memristor能够实现不同的电阻状态,如高电阻态(HRS)和低电阻态(LRS)。尽管最初主要用于存储应用,memristor目前被提议用于数据加密、能效数据计算(如实现向量矩阵乘法引擎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子神经元)、以及射频数据传输开关等领域。针对射频应用,memristor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非易失性,无需额外能量来维持其导电状态,与传统的p-i-n二极管开关相比,后者需要大量直流电流来维持其状态。最新的memristor技术基于相变材料,如GeTe或GeSbTe,通过控制加热器来实现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转变,从而切换设备的HRS和LRS。这些设备在50 GHz的频率下已有工业展示,并且在学术演示中能够达到高达109个循环的耐久性,但其集成到大型电路中需要精细的热设计,并可能引入不需要的寄生电容。针对RF mmWave应用的多层hBN memristor的开发,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Mario Lanza教授团队通过使用不同的电极材料展示了多个设备的射频性能和一致性行为。通过一种增强导电性的方法,作者成功地实现了RLRS低于10 Ω(最低可达4.5 Ω),并展示了2,000个循环的耐久性。作者的设备在高达260 GHz的频率下表现出低于2 dB的损耗和超过30 dB的隔离度,从等效电路模型中提取的截止频率为7 THz。此外,作者还报告了在120 GHz时串-并联配置中超过35 dB的隔离度的射频mmWave开关电路。【科学亮点】(1)首次开发了适用于射频毫米波(mmWave)应用的多层氮化硼(hBN)记忆电阻器。这些电阻器展示了在高达260 GHz频率下的射频性能,并通过不同电极材料验证了其稳定的行为。(2)通过采用一种新型的导电性增强方法,成功实现了低于10 Ω的低阻态电阻(RLRS),最低可达4.5 Ω。这种方法使得设备能够经受2,000个循环的使用测试,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3)射频性能方面,这些设备展示了在频率高达260 GHz时低于2 dB的插入损耗和超过30 dB的隔离度。通过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提取的截止频率高达7 THz,显示出在超高频领域的潜力。(4)作者还报道了在120 GHz时串-并联配置中超过35 dB的隔离度的射频mmWave开关电路,突显了这些记忆电阻器在复杂电路中的实际应用潜力。【科学图文】图1: Au-hBN-Au器件的物理和直流特性。图2:通过脉冲写入-验证协议增强射频RF应用的低阻态low-resistance state,LRS性能。图3:Au–多层hBN–Au开关的毫米波性能。【科学结论】本文开发了多层氮化硼记忆电阻器作为射频毫米波应用中的关键组件。传统射频开关技术在高频率(如120 GHz)下存在插入损耗和隔离度方面的限制,而本研究通过精确控制低阻态电阻,利用脉冲偏置协议实现了9.3 ± 3.7 Ω的优异性能。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射频开关的操作频率,还显著降低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此外,作者展示了在21个设备中一致的双极性切换特性,证明了多层氮化硼在记忆电阻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射频毫米波技术的前沿,还为未来高速数据传输、增强现实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研究,作者不仅拓展了记忆电阻器在射频领域的应用潜力,还为探索更高频率、更低能耗的射频开关提供了有力支持。原文详情:Pazos, S., Shen, Y., Zhang, H. et al. Memristive circuits based on multi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for millimetre-wave radiofrequency applications. Nat Electro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4-01192-2
  • 西安交通大学张留洋课题组《Optics Letters》:3D打印的基于环偶极子的高性能太赫兹传感器
    在各种各样的超表面应用中,太赫兹传感凭借着高灵敏度和太赫兹波的非电离性质为分析物的无损检测提供了强大的潜力,尤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持续提高太赫兹传感器的灵敏度,基于多种物理机制,包括Fano共振、连续域束缚态共振和环偶极子共振,科研人员开发了多款太赫兹传感器。其中,环偶极子谐振传感器因其微弱的辐射特性,使得电磁能量在近场范围内受到高度的局域,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环偶极子谐振传感器的灵敏度受到分析物和局域增强电磁场之间有限的空间重叠的极大限制。此外,加工这些微米级的结构也是一个挑战。近日,基于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张留洋老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面外太赫兹传感器,通过面外结构,增强了光和物质的空间重叠,从而增强传感性能。该传感器通过摩方精密提供的nanoArch S130设备进行了加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相关成果以“Highly sensitive terahertz sensing with 3D-printed metasurfaces empowered by a toroidal dipole”为题发表在光学期刊《Optics Letters》上。图 1 (a)三步制备法示意图,包括(1)衬底制备,(2)3D打印,和(3)金属膜沉积 最右边的面板描绘了设计的传感器的原型。(b)所制传感器的SEM图像。沿传感器x轴(c)和y轴(d)的表面轮廓。图1(a)显示了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µSL)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的三步制备方法示意图。与传统的微纳制造技术相比,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是面外微结构通用制造的实用候选方法。采用这种三步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30×30个超分子阵列的太赫兹传感器,其扫描电镜图像如图1(b)所示。为了表征所制作传感器的三维轮廓,分别沿x轴[图1(c)]和y轴[图1(d)]测量了其表面轮廓,数据表明打印样品的测得轮廓总体上与设计模型吻合较好。此外,分别通过阻抗匹配理论(图2)和近场分析、多偶极子散射理论(图3)解释了传感器的共振机理。 图 2 (a)传感器在x偏振和y偏振入射下的模拟(实线)和实验(虚线)反射谱。(b)y偏振入射下传感器阻抗。 图 3(a)归一化散射功率。(b)电场分布(轮廓轮廓)和表面电流分布(箭头)。(c)磁场的分布。在传感器的应用方面,选择了三种类型的粉末——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检测分析物。首先,将粉末经过适当研磨后均匀撒在传感器上,如图 4(a)显微镜图像所示。然后通过THz-TDS测量了相应的反射谱,如图 4(b)给所示,可观察到半乳糖的共振频率与其他分析物相比有明显的红移。此外,为避免测量误差,采用C扫描获得面积为6×6 mm2的区域的反射谱曲线,分别提取各点对应谐振频率处的强度和谐振频率。然后,随机选择每种分析物的500个点的计算平均谐振频率,重复此过程10次,结果如图 4(f)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粉末。 图 4 (a)被分析物粉末覆盖的传感器的显微镜图像。(b)测定的三种分析电解质粉末的反射光谱。(c)有或没有传感器下的乳糖粉末的反射谱。(d)乳糖粉加载时各点电场(传感器)的共振强度和(e)共振频率。(f)三种分析物的频移分布。
  • 兰州化物所高熵氧化物红外辐射性能研究获进展
    高温红外辐射涂层作为高效节能新材料,通过热辐射方式提高传热效率,在火力发电、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和焦化行业颇具应用前景。近年来,高熵材料尤其是高熵氧化物具有可调控的主元组分和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在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鲜有关于高熵材料在高温红外辐射方面的研究报道。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低碳能源材料组高祥虎研究员团队在新型高温红外辐射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针对传统尖晶石氧化物在短波长红外区域发射率低、热稳定性不佳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高熵概念进行材料性能优化设计。科研人员通过简便、低成本的固相合成反应,制备出(CuMnFeCr)3O4尖晶石型高熵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重点研究了高熵多主元设计对材料红外辐射性能和高温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主元设计可有效提高0.78-2.5μm和2.5-16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且高熵效应利于长效的化学热稳定性。近日,该团队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阐明了高熵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元素组分、电子分布与红外辐射性能的构效关系,揭示了高熵工程对材料红外辐射性能提升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熵策略产生的轨道杂化可有效增强电子跃迁几率,通过变价金属元素引入大量氧空位,从而减小材料的带隙(图1)。同时,晶格畸变效应降低了晶格振动的对称性。因此,(MnCrFeCoCu)3O4高熵尖晶石氧化物具有优异的近黑体辐射能力。经1300°C退火热处理100h后,材料仍保持单相尖晶石结构,红外辐射衰减率仅为2.1%(图2)。此外,研究人员利用冷喷涂技术将高熵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沉积在不锈钢基底。该红外辐射涂层具有高的辐射热效率和显著的热稳定性,在0.78-16μm波段红外发射率可达0.943。这种新型高熵红外辐射材料在高温工业热辐射领域颇具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Entropy Engineering for Broadband Infrared Radia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煤炭清洁燃烧与低碳利用专项、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学院联合基金、兰州化物所“十四五”规划重大突破项目等的支持。图1. 高熵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宽波段高发射率机理研究图2. 高熵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宽波段发射率及高温热稳定性评估图3. 高熵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辐射传热性能验证
  • 上海今森发布医用口罩阻燃性能测试仪新品
    适用范围口罩阻燃性能测试仪,用于测试医用口罩以一定线速度接触火焰后的燃烧性能,是医用口罩阻燃性能专用测试仪器。符合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可燃性试验》仪器特点1、7寸威纶触摸液晶显示屏,特制试验数据采集芯片,可进行试验数据的监控和数据输入与计算。2、可进行试验数据打印,替代试验人员的繁琐数据记录。3、脉冲自动点火,安全可靠。4、燃烧器电动控制调整位置,自动定时定位,操作方便。5、燃烧喷灯电动控制移动位置,可根据试验要求调整喷灯与试样的距离。6、配有专门排风系统,废气自动排出。7、试样电机控制水平移动。8、口罩夹具为金属人体头模,能够充分模拟口罩的实际使用状态。主要参数1、试样速度:60±5mm/s。2、火焰高度:火焰高度可调整,标准要求40mm±4mm,并配置火焰高度测量装置。3、计时范围:0.1S-99H99M,可任意设定,分辨率0.1S。4、点火时间:0.1S-99H99M,可任意设定,分辨率0.1S。标准要求12S5、燃烧气源:工业级丙烷。6、工作电源:AC220V 50HZ7、测温系统:可以测试火焰温度,范围0-1100℃。标准温度800±50℃8、重量:50kg 创新点:KS-19083B医用口罩阻燃性能测试仪与市面上的口罩阻燃试验机相比,该仪器采用了7寸威纶触摸液晶显示屏,特制试验数据采集芯片,可进行试验数据的监控和数据输入与计算。可进行试验数据打印,替代试验人员的繁琐数据记录。 医用口罩阻燃性能测试仪
  • 线上直播 | 食品和饮料包装的性能测试 - 阻隔性、光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食品和饮料在居民日常快消品中占据很大的份额,包装物作为食品与饮料传递的介质,对保障内容物在运输、存储、售卖和使用过程中的品质、安全、新鲜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阿美特克旗下多品牌皆可助力食品和饮料行业对包装材料的研发与测试。此次直播将涵盖食品和饮料货架期和包装阻隔性测试、包装光稳定性测试、包装力学性能测试等,助力安全、可靠的包材科研与品控。基于此背景,阿美特克集团携手旗下3大品牌——MOCON/ATLAS/LLOYD,在5月12日,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线上直播,期待您扫码报名参与!
  • 如何快速测试利乐包的阻氧性和完整性
    利乐包常应用在牛奶、果汁和水等液体饮料食品并为其提供保护,这种包装盒不仅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保证食品安全,而且清空后完全可回收。平均70%以上的纸盒包装是由可回收多次的纸纤维制成的,饮料盒中的聚合物薄层可以与其他聚合物混合,为其他工业应用赋予其新的生命。根据Smithers Pira的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得益于可持续包装市场的发展,饮料产品纸板材料的需求将以每年4.5%的速度稳步增长。 在食品、饮料和保健包装行业的包装渗透测试应用中,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包装的氧气传输速率是判断产品货架寿命的重要参数。包装盒需要保护饮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因此测试成品包装的氧气阻隔性能非常重要。MOCON提供OX-TRAN分析仪和专门设计的测试夹具,专为成型包装件提供阻隔性检测解决方案。 包装盒的氧气透过率分析仪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测试整个包装的氧渗透前需要经过繁琐的样品制备,通常涉及环氧胶粘剂,油管和配件等。这些过程不仅耗时费力,也很难得到一致和可靠的结果。MOCON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精简的方法来测试整个包装件的氧气透过率。 OX-TRAN 2/48提供8单元的高容量测试,其中四个单元用于测试OTR,另外四个单元在测试的同时提供加速调节。这使得2/48比传统的测试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测试更多的包装件。包括成型托盘、瓶子、纸箱、柔性袋、软木塞、瓶盖等包装类型的渗透测试。OX-TRAN 2/48采用MOCON的库伦传感器无需校准,并符合ASTM D3985的OTR测量标准。MOCON膜康 如何方便地测试饮料包装的渗透率 为了确保所选材料对产品有足够的阻隔作用,必须测试平板纸板材料的阻隔性能。同样重要的是测试成品空包装盒的阻隔性,以确保它可以保持味道,外观和营养价值,并满足所需的货架期。 MOCON开发了新的纸盒包装测试舱。是专为密封纸盒(如用于牛奶或果汁),或平面的容器设计的,这种专门的设计使测试纸盒包装渗透更容易和可靠。 新的测试方法不需要环氧树脂,并且在夹紧位置设有Truseal&trade 冲洗系统,保证每次测试密封无泄漏,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它可以直接在OX-TRAN 2/40、OX-TRAN 2/48、AQUATRAN 3/40型号上使用,也可以在PackRack夹具的帮助下使用。 *注:仪器和PackRack包装件测试平台单独出售。
  • 如何快速测试利乐包的阻氧性和完整性
    利乐包常应用在牛奶、果汁和水等液体饮料食品并为其提供保护,这种包装盒不仅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保证食品安全,而且清空后完全可回收。平均70%以上的纸盒包装是由可回收多次的纸纤维制成的,饮料盒中的聚合物薄层可以与其他聚合物混合,为其他工业应用赋予其新的生命。根据Smithers Pira的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得益于可持续包装市场的发展,饮料产品纸板材料的需求将以每年4.5%的速度稳步增长。在食品、饮料和保健包装行业的包装渗透测试应用中,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包装的氧气传输速率是判断产品货架寿命的重要参数。包装盒需要保护饮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因此测试成品包装的氧气阻隔性能非常重要。MOCON提供OX-TRAN分析仪和专门设计的测试夹具,专为成型包装件提供阻隔性检测解决方案。“包装盒的氧气透过率分析仪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测试整个包装的氧渗透前需要经过繁琐的样品制备,通常涉及环氧胶粘剂,油管和配件等。这些过程不仅耗时费力,也很难得到一致和可靠的结果。MOCON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精简的方法来测试整个包装件的氧气透过率。OX-TRAN 2/48提供8单元的高容量测试,其中四个单元用于测试OTR,另外四个单元在测试的同时提供加速调节。这使得2/48比传统的测试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测试更多的包装件。包括成型托盘、瓶子、纸箱、柔性袋、软木塞、瓶盖等包装类型的渗透测试。OX-TRAN 2/48采用MOCON的库伦传感器无需校准,并符合ASTM D3985的OTR测量标准。“如何方便地测试饮料包装的渗透率为了确保所选材料对产品有足够的阻隔作用,必须测试平板纸板材料的阻隔性能。同样重要的是测试成品空包装盒的阻隔性,以确保它可以保持味道,外观和营养价值,并满足所需的货架期。MOCON开发了新的纸盒包装测试舱。是专为密封纸盒(如用于牛奶或果汁),或平面的容器设计的,这种专门的设计使测试纸盒包装渗透更容易和可靠。新的测试方法不需要环氧树脂,并且在夹紧位置设有Truseal&trade 冲洗系统,保证每次测试密封无泄漏,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它可以直接在OX-TRAN 2/40、OX-TRAN 2/48、AQUATRAN 3/40型号上使用,也可以在PackRack夹具的帮助下使用。*注:仪器和PackRack包装件测试平台单独出售。
  • 大连化物所提升B,N@C纳米反应器的电化学氧还原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黄振国教授合作,在B,N@C纳米反应器的电化学氧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平衡传质特性与活性位点暴露情况,有效提升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为优化催化剂的结构提供了新思路。传质在催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涉及气体的电催化反应中。目前,大多数研究致力于提高活性位点的本证活性及数量,但对电催化传质过程的研究还较少。由于气/液/固三相界面的复杂性,人们对电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理解非常有限,而且也缺乏合适的材料研究平台。本工作中,合作团队通过主客体化学与限域刻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活性点位相似但孔隙结构不同的催化剂,证明了传质强化的重要性。在氧还原反应测试中,具有丰富微孔、介孔和大孔的B,N@C纳米反应器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与微孔和大孔结构相比,这种分级三模态多孔结构增强了传质和活性位点的可及性,从而提高了电催化氧还原的活性及反应速率。刘健团队近年来在MOF衍生微纳米反应器的构筑及可持续催化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Angew. Chem. Int. Ed.,2016;Adv. Funct. Mater.,2018;Advanced Science,2019;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0;Nat. Commun.,2020)。相关工作以“Balancing Mass Transfer and Active Sites to Improve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by B,N Codoped C Nanoreactor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纳米通讯》(Nano Letters)上,并选为前封面文章。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05T7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王雪飞。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基金、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Future Fellow、中国留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国产AAS被拒:性能不达标、无自动进样器
    2014年8月7日,相关专家对苏州市吴江区环境保护局采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进口产品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   由于国产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目前在精度、绝对检测限、检出限、自动进样器精度和线性相关系数等性能都与进口产品相差较大,如精度 RSD 2%、绝对检出限 Cu 0.75pg、检出限 Cd 0.002ppb、自动进样器精度 1 ul、线性相关系数 0.999,并且国产原子吸收无自动进样器。   以上技术要求国产设备无法完全满足。因此必须采购进口仪器。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bidding.com/zbzx-detail-223286228.html
  • HPLC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研制工作组将成立
    10月8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网站发布《关于成立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研制工作组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研究制定我国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草案,分析测试协会将成立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研制工作组。并欢迎各单位推荐在高效液相色谱仪生产、性能测试、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专家以个人的身份参加工作组的工作。
  • 软包装绿色升级-增强可持续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延长货架期
    尽管COVID-19的影响可预见,但预计到2024年,全球软包装市场将以近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加速增长,更长的货架期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加工食品和零售业对轻量化产品的扩张和需求等因素成为了市场增长驱动力。 创造更可持续的包装 越来越多制造商用软包装替代硬质容器,如食品和饮料、零食、烘焙产品、保健和美容以及药品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改善了包装市场前景。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大众对软包装的看法改变,软包装在各种消费品中越来越受欢迎,逐渐地取代金属罐、玻璃和硬塑料瓶以及纸箱。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例如原材料成本上升、软包装回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此,具有环保特性、便利性和卓越的阻隔保护性能的软包装将会成为包装趋势。可持续软包装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产品安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食品和药品领域。卓越的阻隔性能检测和更长的货架期保证——是AMETEK MOCON在在可持续软包装领域上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我们可确保您的材料满足每个具体应用的渗透要求。我们行业领先的渗透分析仪具有最灵敏的检出限以及精确的可重复性,可确保您的阻隔膜始终符合规格;在线气调包装(MAP)气体混合和分析产品可以进行实时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确保您的生产线正常运行。在测试包装完整性或包装的气体渗透性方面,自动化和可编程的质量控制功能,使您的工人在操作上花费的时间更少。如果需要测试包装的泄漏、顶空(MAP)气体成分、密封强度、蠕变/爆裂极限、气体透过阻隔层和整个成品包装的渗透性等,AMETEK MOCON提供全套包装测试产品和阻隔膜渗透分析仪,完全可以满足您的这些需求!
  • 2017年全球实验室间薄膜阻隔性和拉伸性能数据比对平台3月1日开启
    2017年3月1日,由Labthink兰光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实验室间数据比对平台正式开启,比对项目包括薄膜氧气透过量、水蒸气透过量和拉伸性能,现诚邀全球塑料薄膜业内检测实验室参加。有意者请于5月1日之前登陆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官网www.labthink.com下载填写报名表。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实验室识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身检测能力,属于公益性质,故参与费用全免!  本次数据比对活动,由Labthink兰光为每位参与方提供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测试样品,并统一分配唯一的实验室代码。全程采用代码的形式上报检测数据和发布比对结果,以保证活动的公正客观。对于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及能力评价判断,Labthink兰光依据《CNAS-GL02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在数据处理和计算程序上更加科学、直观和简洁方便。比对结果预计于6月中旬发布,随后我们将为参与实验室提供全面的阻隔性检测数据咨询服务,帮助参与实验室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自2014年至今,Labthink兰光已成功组织了三届“全球实验室间阻隔性数据比对活动”,获得了行业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三年来,共有300余家国内与国外检测机构或实验室参与了比对活动,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目前同一检测项目的试验结果在全部实验室的数据上呈现较大的离散性,实验室间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这意味着当前行业中实验室间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仍有待提高,实验室自身的检测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R&S推出全新LCX测试仪,强化高性能阻抗测量产品组合
    R&S LCX系列的LCR表能够用于传统的阻抗测量以及针对特定元件类型的专门测量,并提供研发所需的高精度以及生产测试和质量保证所需的高速度。用于高精度阻抗测量的R&S LCX LCR测量仪。   罗德与施瓦茨推出的新款高性能通用阻抗测试仪系列能够覆盖广泛的应用领域。R&S LCX支持的频率范围为4Hz至10 MHz,不仅适用于大多数传统家用电源的50或60 Hz频率以及飞机电源的400 Hz频率,还适用于从低频震动传感器到工作在几兆赫的高功率通信电路的所有设备。   对于选择合适的电容、电感、电阻和模拟滤波器来匹配设备应用的工程师来说,R&S LCX提供了市场领先的高精度阻抗测量。与此同时,LCX还支持以生产使用精度进行更高速度的质量控制和监控测量。测试方案包含生产环境所需的所有基本软件和硬件,包括远程控制和结果记录,仪器的机架安装,以及用于全系列测试的夹具。   R&S LCX使用的自动平衡电桥技术通过测量被测设备的交流电压和电流(包括相移)来支持传统的阻抗测量。然后用该数据来计算任何给定工作点的复阻抗。作为一种通用LCR测量仪,R&S LCX涵盖了许多应用,如测量电解电容和直流连接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等效串联电感(ESL)。   此外,除了全方位的阻抗测量之外,用户还可以测试变压器及测量直流电阻。为了研究元件的阻抗值在不同频率和电平下的变化,选配装置R&S LCX-K106能支持以频率、电压或电流作为扫描参数,进行动态阻抗测量。   R&S LCX系列推出两个型号:R&S LCX100的频率范围为4 Hz至300 kHz,R&S LCX200的基本配置频率范围为4 Hz至500 kHz,可选配覆盖高达 10 MHz 所有频率的选件。两种型号均配备出色的测量速度、精度和多种测量功能。包括:配备大型电容式触摸屏和虚拟键盘,支持所有主要测量工作的点击测试操作。   用户也可以使用旋钮设置电压、电流和频率值。不常用的功能则可以使用菜单操作。设置、结果和统计数据可以显示在屏幕上,还能导出以便进行自动后处理。用户最多可选择四个测量值并绘制成时间曲线,将最大值和最小值显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地进行通过/失败分析。   罗德与施瓦茨的子公司Zurich Instruments AG生产的MFIA阻抗分析仪作为R&S LCX的完美补充,能够支持更多材料的阻抗研究。通过MFIA,研究人员可以表征半导体或进行材料研究,范围包括绝缘体、压电材料、陶瓷和复合材料,组织阻抗分析、细胞生长、食品研究、微流体和可穿戴传感器。
  • MOCON直播 | 食品和饮料包装的性能测试 - 阻隔性
    食品和饮料在居民日常快消品中占据很大的份额,包装物作为食品与饮料传递的介质,对保障内容物在运输、存储、售卖和使用过程中的品质、安全、新鲜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阿美特克旗下多品牌皆可助力食品和饮料行业对包装材料的研发与测试。此次直播将涵盖食品和饮料货架期和包装阻隔性测试、包装光稳定性测试、包装力学性能测试等,助力安全、可靠的包材科研与品控。基于此背景,阿美特克集团携手旗下品牌——MOCON/ATLAS/LLOYD,在5月12日,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线上直播,期待您扫码报名参与~5月12日,欢迎报名!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尺寸氧化镓半导体材料与高性能器件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9月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大尺寸氧化镓半导体材料与高性能器件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富阳顺利召开。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联合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杭州富加镓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家单位协同攻关。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浙江大学杨德仁院士、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廖新胜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林健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世兵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罗小蓉教授、浙江大学盛况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8所孙世君研究员、山东大学陶绪堂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王鑫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吴成铁研究员、南京大学叶建东教授、复旦大学周鹏教授。依托单位张龙副所长及项目和课题相关人员四十余人参会。杨德仁院士为本次会议专家组组长。   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杭州光机所理事长张龙研究员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词,感谢各位专家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来参加此次会议,并简要介绍了杭州光机所的总体情况。项目负责人齐红基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各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实施方案等。   项目面向发展氧化镓基日盲紫外探测及功率电子器件的迫切需求,以解决氧化镓单晶衬底和外延薄膜缺陷与掺杂机制,微观电子结构、薄膜物性和器件性能构效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为基础,突破6英寸单晶热场设计、高质量外延膜生长、器件核心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氧化镓基功率及探测器件。   本项目的实施将打通氧化镓材料、外延到器件的全链路,研究成果有望逐步应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变电、舰艇综合电力、雷达探测、日盲紫外预警及环境监测等方向,对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封锁,提升我国在该领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推动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和充分论证了项目实施方案,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各课题间协调统筹、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专家组经过质询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   会议期间,张龙副所长带领专家和项目组代表参观了杭州光机所。
  • “视觉模组光电性能的图像式检测方法” 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2022年3月9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了由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牵头制定的“视觉模组光电性能的图像式检测方法”正式成为国家标准。据了解,这项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机器视觉技术水平实现了新突破,机器视觉行业国际话语权得到提升,为我国视觉科技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快速增强,智能制造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进一步彰显,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制造核心领域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在世界机器视觉领域,由于我国起步晚,发展滞后,机器视觉行业的标准和话语权基本都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或掌握,导致我国在这一行业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   2015年始,机器视觉产业联盟迈出了标准制定工作的探索之路,组织相关专家将欧洲机器视觉协会的国际行业标准EMVA1288《图像传感器与相机性能测试标准》进行全文翻译,经过了近2年时间,于2017年8月正式发布了EMVA1288 R3.1中文版,它也是整个G3组织与EMVA认可的该标准的中文版。随后,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在学习参考国外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行业实际情况及国家标准的相关政策规定,并在国标委相关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下,国标起草组推出了“标准”的初级版,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深入探索实践,不断克服疫情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经过数十次线上或线下会议讨论,在先后修改了十几版后才最终完成了此次被国家认定的“行业标准”。   参与本次标准起草组的冯兵博士介绍说,这个“标准”意味着中国机器视觉跨入了新的门槛,在未来的世界智能制造领域,中国机器视觉企业将有更大的参与和竞争机会,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 沈阳工业大学张贺课题组《Micromachines》:基于Pμ SL 3D打印的微混合器芯片用于研究单元连接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被动式微混合器,是一种用于样品预处理的关键微流控器件。常见的两种微混合器有两个入口呈现180°的T型微混合器和呈现任意角度(通常小于180°)的Y型微混合器。这两类混合器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但是混合时间比较长、混合效率比较低,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同另一种微混合器一起使用。为了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科研工作者尝试进行微混合器入口、混合腔室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在混合腔室的结构设计方面,常见的设计方案是在微通道中周期性的添加障碍物;另外,弧形微通道的引入、分流合并结构的设计以及微通道底部交错结构的设计等方案也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上述混合腔室的设计方案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采用周期性重复混合单元结构提高混合效率。其中,两个混合单元的连接处既是前一个单元的出口,同时也是下一个单元的入口。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关于单元连接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近日,沈阳工业大学张贺课题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3D打印技术制备了微混合器芯片,通过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单元连接对微混合器芯片性能的影响。该团队基于PμSL (nanoArch P150,摩方精密) 技术打印了一种具有重复结构的微混合器。微混合器是由平面T型入口通道和混合腔室组成,其中混合腔室是由6个立方混合单元以及单元之间的连接组成。最初设计的结构是一种研究中常见的微混合器结构,连接通道位于立方混合单元的几何中心,且微混合器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同立方混合单元的连接通道位置重合。微混合器总长度为12.3mm;立方混合单元的边长是1mm;单元连接通道的长度是500μm,截面是边长为200μm的正方形。 图1. 最初设计的具有重复结构的微混合器图2.具有不同连接位置的微混合器的混合指数(模拟结果)图3.两种不同连接位置组合的微混合器的混合指数(模拟结果)图4. 可视化测试系统以及3D打印的微混合器的显微图像(Location 5) 图5. 3D打印的两种不同连接位置组合的微混合器在不同时间的显微图像 根据单元连接位置的不同分为九种微混合器,分别命名为Location 1- Location 9;该九种微混合器的混合指数模拟结果表明单元连接位置对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两种不同单元连接位置进行组合,用以提高混合器的混合效率。基于PμSL 技术制备了三种微混合器并进行了可视化测试。测试结果同模拟结果一致,表明单元连接位置对微混合器的性能确实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仅通过改变单元连接的位置,可以极大地改善微混合器的性能。该研究成果为优化微混合器的结构设计、提高微混合器的性能提供了新思路,以“The Influence of the Unit Junc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Repetitive Structure Micromixer”为题发表在Micromachines上。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批准立项《污水处理填料好氧生化性能测定方法》团体标准制定项目
    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于2024年3月2日组织专家对《污水处理填料好氧生化性能测定方法》团体标准制定项目进行了立项评估。经评估,上述团体标准制定项目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详见附件)。现将通过评估的项目名称、主要起草单位等项目信息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网(http://www.ttbz.org.cn)及本协会门户网站中国质量网(http://www.chinatt315.org.cn/)予以公告。谨请参与起草上述团体标准的各有关单位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把控团体标准制定质量,切实提高团体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全力增强团体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创新性,按期完成上述团体标准制定的相关工作。同时,本协会也热忱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上述团体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另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和坚决制止乱收费的部署要求,为切实减轻起草单位、参编单位的负担,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上述团体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不得借标准起草、参编等名义乱收费、搭车收费,请社会各界监督。本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 联系人:张新喜手机:15510687258邮箱:zhang-xinxi@163.com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联系人:李昭娴电话:(010)59196518 手机:15201585259邮箱:lizhaoxian@c315.cn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关于批准《污水处理填料好氧生化性能测定方法》团体标准制定项目立项的通知.pdf
  • 国内首台大型高性能臭氧发生器面世
    清除自来水中致癌致畸物与治理空气、水体污染有了新利器。记者从近日在榕举行的“高性能国产化大型臭氧装备重大突破”成果汇报会暨新闻发布会获悉,由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130kg大型臭氧发生器正式面世,这标志着该公司成为国内首个可批量生产100kg以上大型臭氧发生器的制造商,打破了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格局,可使产品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   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11位专家鉴定认为,该设备采用可叠加集束的蜂窝模块积木式设计,解决了臭氧发生器大型化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是目前世界最先进、最大型、并可批量投产的臭氧发生器之一,将大大降低大型臭氧发生器技术在各领域的规模应用门槛。   据介绍,大型臭氧发生器主要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各类难降解工业污水处理、大气防污脱硫脱硝处理,以及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的大型环保治理工程,是国家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减排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 西南大学唐超课题组MME:硅烷偶联剂接枝hBN对绝缘纸纤维素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提升
    摘要: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唐超课题组通过使用不同硅烷偶联剂接枝纳米氮化硼掺杂绝缘纸纤维素,发现KH550接枝氮化硼能显著提升绝缘纸纤维素的散热性、热稳定性和材料的力学特性(热导率提升了114%,延展性和抗形变能力提升了50%以上),为提升变压器内部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抗热老化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关键词:硅烷偶联剂,氮化硼,变压器绝缘纸纤维素,热力学性能图1 KH550接枝hBN原理图。图2 不同改性的纤维素模型,(a)纯纤维素,(b)hBN/纤维素,(c)KH550 hBN/纤维,(d)KH560-hBN/纤维素和(e)KH570-hBN/纤维素。电力设备运行寿命的提升,与其内部绝缘材料性能的提升有着重要关联。以变压器为例,利用新兴的纳米技术来修饰纤维素绝缘纸能较为高效、显著地提升材料的性能。然而,现有的纤维素绝缘纸的纳米改性研究,往往局限在纤维素力学性能的分析上,较少关注其热性能的改进。因此,利用一种新型的纳米颗粒对纯纤维素进行改性,以同时提高纤维素绝缘纸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唐超教授课题组采用了分子模拟的方法,将三种不同硅烷偶联剂接枝到氮化硼表面,并与纤维素混合,得到了具有相对较高热稳定性和力学特性的改性绝缘纸纤维素(KH550 hBN/纤维),相关结果发表在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上。氮化硼具有较高的固有导热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是一种常用的导热填料。由于其结构与石墨烯相似,氮化硼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润滑性,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然而,氮化硼在纤维素内部容易发生团聚,这使得它无法直接用于改善聚合物的性能。因此,本研究将硅烷偶联剂与氮化硼接枝,对传统绝缘纸纤维素进行改性。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硅烷偶联剂氮化硼对纤维素的改性使得纤维素链间的空隙得到填充,纤维素与硅烷偶联剂间形成了更多的氢键,连接更为紧密,从而在聚合物内部形成了导热网络,改性纤维素的导热性能显著提高,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硅烷偶联剂的增加使得纤维素材料的韧性、抗形变能力、延展性增加,便于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图3 (a)CED、(b)力学性能、(c)热导率图4 均方位移图5 玻璃转变温度论文信息:Enhancement 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sulating paper cellulose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grafted hBNXiao Peng, Jinshan Qin, Dong huang, Zhenglin Zeng, Chao Tang*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DOI: 10.1002/mame.202200424
  • III-V族半导体与硅的有效耦合,打破硅基光子半导体性能限制
    近几十年以来,伴随着大数据、传感器、云应用等多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使用电子电路的传统集成电路,通过摩尔定律推动电子器件的体积缩小、性能增加,从而推动数据流量的进一步增长。根据摩尔定律,电子器件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概每两年增加一倍。而数据流量的不断激增,给电子器件的带宽、速度、成本和功耗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换言之,传统电子设备的发展即将到达极限。此时,使用光子或光粒子将光与电子进行结合的光子集成电路,尤其是硅基光电子器件,因能够建立高速、低成本的连接,并实现对大量数据的一次性处理,在数据通信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从硅基光电子学技术目前的发展来看,以硅材料为基础的微电子器件已经能够处理被动光学功能,但却很难有效地完成主动任务,比如产生光(激光)或检测光(光电探测器)等数据生成和读取时需要用到的关键步骤。那么,要想在完成主动功能的同时增强器件的性能,就必须在硅基底上集成 III-V 族半导体化合物,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 III 族和 V 族的材料。可问题是,如今 III-V 族半导体化合物还无法与硅实现良好的配合。近期,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薛莹研究助理教授和该校刘纪美(Kei-May Lau)教授,带领团队设计出一种名为横向纵横比捕获(lateral aspect ratio trapping,LART)的方法。薛莹据介绍,其作为一种选择性直接外延生长的技术,能够在不需要厚缓冲层的条件下,在绝缘的硅衬底(silicon-on-insulator,SOI)上,横向选择性地生长 III-V 族材料。基于该技术,研究人员在 SOI 晶圆上制造了 III-V 分布式反馈激光器,能与硅层呈共平面配置,实现 III-V 族激光器与硅波导之间的高效耦合。另外,这种特殊的 III-V 族绝缘层结构,还为激光器提供了良好的光学约束。据了解,该光泵浦分布式反馈激光器具有约 17.5µJcm-2 的低激光阈值、1.5µm 的稳定单模激光、超过 35dB 的边模抑制比和 0.7 的自发辐射系数。这些数据结果也充分表明,单片生长激光器在晶圆级硅光子集成电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或将推动集成硅基光电子学领域的发展。近日,相关论文以《在(001)SOI 上选择性生长的面内 1.5µm 分布式反馈激光器》(In-Plane 1.5 µm 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s Selectively Grown on(001)SOI)为题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发表,并被选为期刊封面。薛莹是第一作者,刘纪美担任通讯作者。“我们的方法解决了 III-V 族器件与硅的不匹配问题,实现了 III-V 族器件的优异性能,并使 III-V 族器件与硅的耦合变得更加高效。”薛莹对媒体表示。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期刊当期封面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该技术有望在传感和激光雷达、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神经和量子网络等研究领域获得应用,但要想将它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还必须克服一些关键的科学挑战。因此,基于目前的研究,该课题组打算从高输出功率、长寿命、低阈值、高温下工作等维度入手,进一步增强与硅波导集成的 III-V 族激光器的能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薛莹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集成光子学、电子光子集成电路、硅光子学、纳米光子学等领域,并已经在以高效、可扩展和低成本的方式,缓解基于硅的光子集成电路的性能限制方面,做出了重要突破与创新。基于此,她曾在近期荣获 2023 年 Optica 基金会挑战赛资助的 10 万美元奖金,该奖项旨在表彰 10 名在利用光学和光子学,并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具有杰出想法的早期职业专业人员。显而易见,这笔资助将有助于推进她接下来的研究。
  • 钽酸铋量子点修饰洋葱圈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的S型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1. 文章信息标题:Onion-ring-like g-C3N4 modified with Bi3TaO7 quantum dots: A novel 0D/3D S-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中文标题: 钽酸铋量子点修饰洋葱圈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的S型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页码:958-968 DOI: 10.1016/j.renene.2021.11.030 2. 期刊信息期刊名:Renewable EnergyISSN: 0960-1481 2022年影响因子: 8.634 分区信息: 中科院一区;JCR分区(Q1) 涉及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能源与燃料,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 3. 作者信息:第一作者是 施伟龙(江苏科技大学)、孙苇(北华大学)(共同一作)。通讯作者为 林雪(北华大学),郭峰(江苏科技大学),洪远志(北华大学)。4. 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型号:北京中教金源(CEL-PAEM-D8,Beijing ChinaEducation Au-Light Co., Ltd.);气相色谱型号:北京中教金源(GC7920,Beijing China Education Au-Light Co., Ltd.)。本工作利用SiO2微米球为硬模板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空气化学气相沉积 (CVD)方法合成洋葱圈状结构的g-C3N4(OR-CN),且基于溶剂热法与0D Bi3TaO7量子点(BTO QDs)复合,形成0D BTO QDs/3D OR-CN S型异质结复合物光催化剂,在λ 420 nm的可见光驱动下,讨论了不同质量比的BTO/OR-CN化合物催化剂在2小时内的析氢性能。其中,0.3wt% BTO/OR-CN样品赋予了最佳的光催化析氢速率为4891 μmol g-1,且在420 nm处的表观量子产率(AQY)为4.1%,约是相同条件下的OR-CN的3倍。其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归因于0D BTO量子点与OR-CN之间形成了S型异质结,有助于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散,且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强度,此外,通过4次循环实验,发现0D BTO QDs/3D OR-CN S型异质结复合物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有应用前景。图1. 制备BTO/OR-CN化合物的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BTO/OR-CN的制备是通过加入0.2 g的OR-CN在BTO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样品命名为xBTO/OR-CN,其中x代表BTO在化合物中的质量比,分别为0.1%,0.3%,0.5%,1.0%。此外,为了比较,合成了块体g-C3N4(B-CN)和0.3%BTO/B-CN复合物,B-CN的合成是通过一步煅烧3 g三聚氰胺,550 °C加热4小时,升温速率为2.3 °C/min,从而得到黄色的产物。0.3% BTO/B-CN复合物的合成类似于0.3% BTO/OR-CN复合物的合成过程,仅仅用B-CN代替OR-CN。图2. BTO、OR-CN和不同复合物的XRD图如图2示,OR-CN、BTO以及不同质量比的BTO/OR-CN化合物(0.1%、0.3%、0.5%和1.0%)的XRD图表征晶体结构和结晶度。对于BTO样品,2θ在28.2°、32.7°、46.9°和58.4°属于Bi3TaO7的(111)、(200)、(220)和(222)面(JCPDS:44-0202)。OR-CN拥有两个衍射峰在13.1°(100)和27.4°(002),分别归因于芳香单元的层内结构堆积基序和层间堆积基序。至于BTO/OR-CN化合物,引入BTO没有影响OR-CN的相结构,当负载0.1%、0.3%、0.5%和1.0%的BTO在OR-CN上,很难发现额外的BTO特征峰,这很可能是因为少量的BTO QDs。图3. OR-CN的SEM图(a)0.3% BTO/OR-CN复合材料的SEM图(b)TEM图(c)HRTEM图(d)和EDX图(e)如图3所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形貌。OR-CN样品呈现了洋葱圈形状,尺寸大约在150-200 nm。负载BTO QDs在OR-CN的表面上形成BTO/OR-CN复合物之后,OR-CN的洋葱圈结构没有改变,但表面变得更粗糙。为了进一步清晰地观察BTO/OR-CN化合物,0.3%BTO/OR-CN的TEM图展现了BTO QDs均匀地分布在OR-CN表面上且与OR-CN底物亲密的接触,这有助于电荷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化合物的高分辨透射图(HRTEM)反映了BTO和OR-CN之间有好的界面接触,其中,晶格间距为0.27 nm与Bi3TaO7晶格面(200)相匹配。展现了成功地构造了0D/3D BTO/OR-CN异质结催化剂。0.3%BTO/OR-CN的EDX图揭示了C,N,Bi,Ta,O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证实BTO QDs锚定在OR-CN的表面上。图4. 光催化产氢(a)析氢速率(b)B-CN、OR-CN、及其0.3%化合物光催化产氢(c)析氢速率(d)循环实验(e)循环实验前后的XRD图(f)如图4所示,以300 W的氙灯作为光源(λ 420 nm),研究了制备的样品的光催化析氢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BTO样品几乎不产氢,而OR-CN在2小时辐照过程中产生了相对较低的氢气,约为1736 μmol g-1,这是由于BTO对可见光的吸收较低和电子-空穴的快速重组所致。当耦合OR-CN和BTO之后,光催化析氢活性显著的增强,其中,最佳的0.3% BTO/OR-CN复合材料展现了析氢量大约是4891 μmol g-1,是单组分OR-CN样品的3倍左右。同时,0.3% BTO/OR-CN异质结光催化剂在420 nm波长表现出较高的表观量子产率(AQY)为4.11%。当BTO QDs的加入量从0.1%增加到1.0%时,光催化析氢性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最优的0.3% BTO/OR-CN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优于其他复合样品,这是因为构建了S型异质结,加速了光生电荷的传输和分布。此外,在OR-CN上引入BTO QDs可以增加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光响应强度和延长光诱导电荷寿命。随着进一步增加BTO QDs的量,光催化产氢速率减小,这是因为过量的BTO QDs负载在OR-CN表面可能会影响BTO QDs的分散,且由于屏蔽效应阻碍OR-CN的光吸收效率。因此,负载合适量的BTO QDs有利于光催化产氢。此外,最优样0.3% BTO/OR-CN的产氢速率为2445.5 μmol g-1。为了比较,还合成了0.3%BTO/OR-CN复合物,制备的样品的析氢量和析氢速率的排序:0.3%BTO/OR-CNOR-CN0.3%BTO/B-CNB-CN,这表明CN的洋葱圈结构和化合物的异质结界面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经过四次循环实验,可以清晰地发现光催化析氢有轻微的降低。同时,XRD图也用于评价样品的稳定性,循环前后的XRD图没有发生改变。这些结果展现了制备的 BTO/OR-CN样品拥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光催化析氢活性。图5. MS图(a和b)S型异质结机理(c)BTO/OR-CN复合物光催化析氢中光生电荷分离转移机理(d)利用Mott-Schottky(MS)图确定OR-CN和BTO的能带结构。OR-CN和BTO样品的质谱图在1000、2000和3000 Hz处呈现正斜率,说明OR-CN和BTO具有典型的n型半导体特征。OR-CN和BTO在接触前的带位置存在偏差,OR-CN是一种费米能级较高的还原型光催化剂,而BTO是一种费米能级较低的氧化型光催化剂。此外,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PS)计算了OR-CN 和BTO的功函数,分析了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确定OR-CN和BTO样品的二次电子截止边的结合能(Ecut-off)分别为16.921 eV和16.054 eV。然后,BTO和OR-CN在黑暗中密切接触后,OR-CN的CB上的电子自发地流向BTO,直到二者的费米能级达到相同水平。因此,OR-CN组分失去电子并携带正电荷,导致OR-CN的CB边缘向上弯曲,同时,BTO组分得到电子,电子在其CB上积聚,BTO带负电荷,导致CB边缘向下弯曲,从而,OR-CN和BTO界面形成内部电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电子在内部电场和库伦相互作用的驱动下由BTO的CB转移到OR-CN的VB上与空穴复合,此外,保留在OR-CN的CB上的电子和BTO的VB上的空穴将分别参与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了BTO/OR-CN光催化反应的可能的S型机理,在可见光的照射下,BTO和OR-CN中价带(VB)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CB)上,价带上形成空穴,BTO导带上的电子可以转移到OR-CN的价带上并与空穴结合。由于OR-CN导带的电势比H+/H2(0 eV vs. NHE)更负,所以,H2O分子可以与电子反应生成H2。用三乙醇胺(TEOA)猝灭BTO价带上积累的空穴。
  • 【海洋光学】聚焦小体积高性能微型光谱仪——海洋助力光学学术大会
    2017年8月10日至14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 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召开。会议一共设立18个专题,涵盖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近100个子专题研究方向,并邀王立军、方家熊等多位院士就相关光谱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报告。 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展示了我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随着光谱在新材料、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光谱仪的开发用于性能检测的同时也可进行二次开发。我们的光谱仪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测试,测高压条件下红宝石荧光、QE拉曼测试、发光器件进行材料检测等等。 此次光学会议,海洋光学在报告厅外设置了展位,带来5套样机进行现场展示:a. Education Kit:包括一台微型光纤光谱仪STS-VIS(350-800nm),比色皿支架,比色皿,连接附件等,可以实现吸光度、透射、荧光、辐射和pH测量 微型光纤光谱仪STS-VIS 教学用STS-VIS光谱仪套件 b. Accuman SR-510:光谱核心采用科研级光谱仪,光谱范围最大可覆盖170-3900cm-1,光谱分辨率可达4cm-1。在实验室以外的各类现场环境中快速采集和分析数据,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材料、艺术考古、珠宝、环境污染、鉴定鉴伪、半导体、教学等领域。 Accuman SR-510?c. LED 动态展示套装:搭载的QE Pro科研级光谱仪拥有高达90%(peak)的量子效率,超高的灵敏度可以在低光度应用中进行检测 LED 动态展示套装?d.多通道样机MX250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是一种原子发射光谱仪。可以对固相、液相和气相基体中几乎所有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应用于土壤&农作物污染检测、古玩鉴定、煤炭&金属测量、等离子体发光测量MX2500+(LIBS-激光诱导激光光谱系统)e.NIRquest 512/Flame Nir:用于近红外光测量的体积小光谱仪,覆盖900-1700纳米的波长范围,具有稳健、快速性能,特别适合用于近红外光应用,从水份检测和化学成分分析到高分辨率激光和光纤表征。NIRquest 512Flame Nir光谱仪 海洋产品的便携和灵活搭配,可适用不同条件和环境使用,吸引了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前来交流探讨,了解微型光谱仪性能与应用领域,包括激光光谱检测、光纤传感应用等测试方案。 通过为期两天会议的展示和分享,海洋员工和各位光谱学工作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希望海洋的技术和发展不断改进与提升,让更多的人了解微型光谱仪,为光谱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 《二氧化碳培养箱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
    2021年12月23日,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发布T/GDCKCJH 050—2021《二氧化碳培养箱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团体标准。标准详细信息标准状态现行标准编号T/GDCKCJH 050—2021中文标题二氧化碳培养箱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英文标题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 for carbon dioxide incubator国际标准分类号 17.200.10 热、量热学中国标准分类号 N11国民经济分类 M732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3日实施日期2021年12月23日起草人许亮、邓军、高磊、彭强、赖海梁、曾宏勋、石霞、刘洪华、曾海钦、肖岩、刘春平、李尚虹、廖桃兴、谭贝、冯周、彭水勇、汤文广、刘浩、王刚、张勇、颜训雄起草单位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测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溯智慧计量研究院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振动培养箱的性能检测,其他类似原理的温度控制设备可参考使用。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术语和定义、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是否包含专利信息否标准文本标准下载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014909.shtml
  • 新型AI算法提升海洋浮游生物图像机器识别性能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李剑平博士团队在海洋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浮游生物图像识别检索框架,在解决实际海洋数据中的不均衡分布、数据漂移、开集识别问题中展现出了优异性能。论文以Contrastive Learning-based Image Retrieval for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in situ Marine Plankton Images为题,发表在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海洋科学期刊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杨振宇为第一作者,李剑平博士为论文通信作者,深圳先进院为第一单位。来自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数据科学家参与本课题的合作研究。文章上线截图经过了30多年来的发展,海洋水下成像仪器为海洋浮游生物原位观测带来了海量图像数据,刺激了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的长足发展。然而,训练机器对来自实际中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图像数据进行准确识别始终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现有浮游生物图像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虽然在某些闭合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表现,但是当应用于来自不同时空的实际数据时,往往会出现性能不稳定甚至骤降的问题,不能满足海洋观测的实时准确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李剑平团队发现现有算法几乎全部将浮游生物识别问题处理成了一个对“N+1类”目标图像的分类问题(即N类感兴趣目标和1类所有不感兴趣目标)。然而,与其他领域中图像识别任务不同的是,在真实海洋环境中采集的数据必将面临成像质量恶化、数据分布不均、数据分布漂移和分布外样本出现等问题的挑战。因此,在闭合数据集上训练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应用时,由于待识别数据集不满足与训练数据集的独立同分布条件,导致识别性能极易下降,只能通过费时费力的数据重新标注和模型重新训练来恢复其性能,显然这样就造成了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昂的部署成本,难以在实际中应用。 李剑平团队提出的浮游生物原位图像检索识别框架IsPlanktonIR示意针对这一瓶颈,李剑平团队设计并训练了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浮游生物图像检索框架IsPlanktonIR,以图像相似度比对的方式,通过图像检索灵活地解决浮游生物的原位图像识别问题,实现浮游生物图像的自动识别。在该框架里,研究团队首先选取SEResNext作为浮游生物图像特征提取器,利用有监督的对比学习对其训练,使其获得较强的特征提取能力。识别图像时,通过比较待识别图像和一个检索库中图像特征的相似性,实现对其具体类别判定或对分布外样本的发现与拒识。此外,IsPlanktonIR框架还提供了人机交互接口,以供使用者方便地检查校验识别结果,扩充检索库,不断完善增强识别性能。 训练浮游生物图像检索框架中特征提取器的代表图像数据为了实现该识别框架的算法训练和效果验证,团队利用独立研发的海洋浮游生物原位光学成像仪在深圳大亚湾和海南昌江海域采集的图像构建了一个实验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团队使用部分类别图像对模型进行了训练,构造了多种不同组合的检测数据集,以检验该框架在真实海洋环境中应对必将发生的数据不均衡、数据分布漂移、分布外样本出现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IsPlanktonIR算法框架在应对同时存在上述问题的测试集上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当测试中遇到新类别图像出现时,只需向检索库中添加部分新的人工标注样本,即可使框架实时拥有对新类别图像的正确识别能力。此外,团队还对该框架与经典的浮游生物图像分类算法和最新的异常值检测算法的性能在相同的测试集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sPlanktonIR不仅在二者不可处理的开集识别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两类算法擅长处理的闭集分类问题上也取得了可比拟、甚至部分超越的性能指标。IsPlanktonIR的识别结果稳健性也大大增强,展示出了在实际海洋观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不同条件下的测试实验中IsPlanktonIR识别框架和对照算法的性能表现对比此外,为了提高框架的图像检索效率,减小存储和计算开销,李剑平团队还提出了一种压缩精简的算法,将浮游生物图像检索库进一步稀疏化,在几乎不降低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将检索库的大小缩小了一半,保障了基于图像检索的图像识别框架在大规模数据下的检索速度,以满足海洋观测的高实时性要求。IsPlanktonIR框架的发展为真实海水环境下的浮游生物原位长期观测提供了一套更加有效、稳健、灵活、便捷的算法方案,更加贴近海洋观测的实际需求,将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在海洋生物观测识别任务的落地应用。该论文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深圳市科技创新计划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
  • 全国纳标委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2020年会暨标准化论坛成功召开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20年12月7日,在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LDMAS2020)期间,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以下简称“低维工作组”)年会及委员扩大会议在无锡成功召开。会议对低维工作组2020年重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公开广泛征集新立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会议结束后随即举办标准化论坛。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全国纳标委副主任葛广路、秘书长王孝平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fb2e880-1799-4614-8cf4-a9789ddeaacb.jpg" title=" 会议.JPG" alt=" 会议.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会议现场& nbsp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dd1043ca-c873-4d9c-ac96-d317960f8426.jpg" title=" 葛广路.JPG" alt=" 葛广路.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全国纳标委副主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葛广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会议由低维工作组主任、南京大学教授王欣然主持。葛广路简要介绍了国际标准化工作,低维工作组秘书处汇报了工作组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今年,低维工作组筹划举办了2020年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该系列研讨会(Symposium on Low-Dimensional Material Appl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LDMAS)是由低维工作组发起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始于2018年,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 LDMAS2018在江苏南京召开,LDMAS2019在陕西西安召开,LDMAS2020近日在江苏无锡召开。此外,在2020年,低维工作组有3项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通过审批,组织申报IEC标准项目2项。& nbsp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自低维工作组成立以来,一直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热衷于从事低维纳米技术标准化的专家学者。为进一步加强低维工作组的技术力量和专业覆盖面,增强工作组影响力,本年度增补工作组委员6位,副主任委员2位,副秘书长1位,单位成员4家,以及通讯成员7位。同时,为更好地了解国内低维纳米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情况,工作组秘书处特走访了部分拟计划增补的工作组委员单位和单位成员单位,并积极参与多个其他标准化活动,与同行互相交流学习。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展望2021年,低维工作组将积极开展各类标准的申报及编制工作,加强标准化项目的征集,继续办好LDMAS系列会议以形成行业特色,组织举办各类标准化活动,并加强工作组工作成果宣传,进一步吸纳更多企业及个人加入工作组。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feb0e489-3b33-4b41-a498-a90ac6e319a9.jpg" title=" 王孝平.JPG" alt=" 王孝平.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全国纳标委秘书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研究员王孝平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王孝平介绍了低维工作组2020年新立项的3项国家标准,包括《20202906-T-491 纳米技术& nbsp 小尺寸纳米结构薄膜拉伸性能测定方法》,《20202801-T-491 纳米技术& nbsp 亚纳米厚度石墨烯薄膜载流子迁移率及方块电阻测量方法》,《20204113-T-491 纳米技术& nbsp 拉曼法测定石墨烯中缺陷含量》,并欢迎相关单位及专家加入以上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共同参与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12292e9-8ca5-4907-8fb9-a17a5598c033.jpg" title=" 丁荣.JPG" alt=" 丁荣.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全国纳标委低维工作组副主任、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最后,低维工作组副主任丁荣介绍了工作组成员增补的具体情况,其中,增补中科院半导体所研谭平恒研究员、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为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吕俊鹏为副秘书长。葛广路、王欣然与丁荣共同为与会的新成员代表颁发证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ae6ac7e-3dc6-4491-9cb3-45999912a18d.jpg" title=" 低维聘书.JPG" alt=" 低维聘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自左至右:丁荣,王欣然,谭平恒,吕俊鹏,葛广路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1d8fffb-af21-4771-bac9-6a495933f2df.jpg" title=" 会员.JPG" alt=" 会员.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低维工作组新成员单位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低维工作组年会及委员扩大会议结束后,全国纳标委秘书处高洁、中科院微系统所王浩敏、武汉大学高恩来、Wiley出版集团蒋方圆、东南大学于远方带来精彩主题报告。 br/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fc63dd0-7320-4c0a-8d4b-1131f169add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人:全国纳标委秘书处 高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margin-top: 5px " strong 报告题目: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SAC/TC279)情况简介及标准制修订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全国纳标委成立于2005年4月,主要负责纳米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旨在通过标准促进产学研结合,助推企业发展。为保证标准质量,推进标准项目按期完成,纳标委对标准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2020年组织了48项标准的征求意见、预审查、审查、投票、报批及颁布。此外,纳标委还组织了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项目;与国内相关标委会深入沟通合作,建立了紧密联系;并从10个重要考核指标出发,反思总结其整体工作;积极参与ISO/TC229、IEC/TC113标准化活动。报告中,高洁还对纳标委的立项推荐要点与立项评估程序,以及国家标准的制定流程做了详细介绍。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8e80801-6988-42a2-9144-869499db2900.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人:中科院微系统所 王浩敏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题目:石墨烯薄膜载流子迁移率及方块电阻测量方法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众多,电学特性测量方法各异,造成产品性能难以比对,限制了该材料的推广和应用。霍尔测量方法具有结果精准,因而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认可,但该测量方法在产业界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操作。王浩敏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种能够广泛适用的石墨烯电学特性的测量方法,拟与产业界达成共识,形成国家与国际标准。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d484bba4-5141-4584-9f24-e173714e88cb.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人:武汉大学 高恩来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题目:小尺寸纳米结构薄膜拉伸性能测定方法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纳米结构薄膜如石墨烯、碳纳米管薄膜等,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度可达~1-10GPa) , 且在导电、导热、过滤分离等领域有多功能应用。拉伸性能是纳米结构薄膜质量控制和应用开发的核心指标,其准确表征和测量是纳米结构薄膜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现有的测试纳米结构薄膜力学性能的方法中,所用的测试样品(形状、尺寸)和方式(固定、加载)各异,测试过程具有夹持效应、尺寸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因此,测试方法不规范,缺乏相关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高恩来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种规范小尺寸纳米结构薄膜的刚度、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ed453d8-708f-45b8-bfe3-9911fa2fa18a.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人:东南大学 于远方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trong NANOMANUFACTURING – KE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 Graphene – Measuring layer-number distribution of CVD graphene by& nbsp optical contrast method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大面积石墨烯在科研和工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生长过程中, CVD 石墨烯样品上出现的多层晶畴会导致额外的散射来源,严重降低载流子迁移率,影响样品的光学特性。因此,准确表征层数分布情况是研究、开发和应用 CVD 石墨烯的关键。光学对比度法是一种快速、无损且精确的表征手段,但在利用光学对比度法表征层数分布时,显微镜的光场分布、硅衬底表面氧化层厚度和物镜的数值孔径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因而,在产业迸发前期,亟待进行 CVD 石墨烯层数分布率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32f7819-30e7-4b0d-8db5-1f16c9da318a.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题目:审稿标准化: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审稿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normal " strong 报告人:Wiley 出版集团蒋方圆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normal margin-top: 15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审稿人的工作不仅对论文本身,同时也对该专业领域和整个科学界做出了贡献。期刊希望审稿人能给出及时、客观、专业的评审意见,在帮助期刊筛选合适的发表稿件的同时,又能助力被评审的研究工作锦上添花。本报告从专业编辑的角度,对审稿人的评审流程、评审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相关介绍和探讨。 /p p style=" line-height: normal margin-top: 15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了激励及培养年轻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大会特设立研究生论坛,优选出12位研究生代表分别作各自研究领域的学术报告。大会共评选出5项优秀研究生报告奖,低维工作组副主任、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倪振华,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陶立,江南大学教授肖少庆为获奖的研究生颁奖。 /p p style=" line-height: normal margin-top: 15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6e7bc47-5f98-490a-afa4-9ce9077c2cce.jpg" title=" 刚刚.jpg" alt=" 刚刚.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normal margin-top: 15px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研究生报告掠影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ff359c2-b877-4a99-92af-e0c20754e025.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优秀研究生报告奖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25px " 更多LDMAS2020精彩内容,详见: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24px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206/566823.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 12位院士领衔 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高峰论坛暨LDMAS2020盛大开幕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24px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207/566956.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 LDMA2020盛会来袭!聚焦大会首日精彩报告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24px 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207/566955.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 低维材料与器件盛会LDMAS2020圆满闭幕 2021相约北京 /span /strong /span /a /p
  • 宋延林课题组利用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无铅柔性压电声敏传感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4.3亿人因耳蜗受损而遭受听力损失,改善听力主要靠人工耳蜗。然而,传统的人工耳蜗语音识别能力较低,而且刚性电极与软组织间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耳鸣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柔性自供电人工耳蜗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近期在各向异性材料合成和图案化器件制备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如二维MXene与纳米晶复合材料研究(J. Mater. Chem. A, 2022, 10, 14674-14691 Nano Res. 2022, DOI:10.1007/s12274-022-4667-x),直写高性能原子级厚二维半导体薄膜和器件(Adv. Mater. 2022, DOI:10.1002/adma.202207392),制备基于交替堆叠微电极的湿度传感超级电容器(Energy Environ. Mater. 2022, DOI:10.1002/eem2.12546)等。压电材料可以作为未来人工耳蜗的有利候选材料,然而,主流含铅压电材料与生物不相容,对环境不友好,其他压电材料的电输出功率由于声电转换性能低,不足以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因此,制造高性能无铅柔性压电声学传感器意义重大。最近,他们受人类耳蜗外耳毛细胞的启发,报道了一种基于准同型相边界的多组分无铅钙钛矿棒的直写微锥阵列策略,该策略一方面利用取向工程和在两个不同正交相(Amm2和Pmmm)之间形成的准同型相边界,显著提高应力对压电材料性能影响,实现压电响应增强;另一方面在压电薄膜表面引入微锥阵列,增加与声波的接触面积,增强对声波的吸收,从而制备高性能柔性压电声学传感器(FPAS)。该传感器显示出高灵敏度、宽频率响应的特点,覆盖常用的语音频率,同时具有角度灵敏度,可用于记录声音信号,并实现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FPAS还具备防水和耐酸碱等特点,满足自然环境对可穿戴声学传感器的要求。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Matter期刊上(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2.11.023),论文第一作者是硕士生向钟元,通讯作者是宋延林研究员和李立宏副研究员。 图1. 微锥阵列柔性压电声敏器件应用演示图图2. 声音数据采集、人机交互应用和FPAS的防水性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