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滋味特征

仪器信息网滋味特征专题为您整合滋味特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滋味特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滋味特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滋味特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滋味特征话题讨论。

滋味特征相关的资讯

  • 日本INSENT电子舌让咖喱粉的滋味与市场份额关系可视化
    日本INSENT电子舌让咖喱粉的滋味与市场份额关系可视化 咖喱粉是一种颇具异国风味的调味品, 原产于印度, 盛行于东南亚一带, 是用多种调料碾制而成的一种粉状调料。 咖喱粉的特点是颜色姜黄,味辣而香, 且具有提辣增香、 去腥和味增色、 增进食欲的作用, 它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料, 现广泛用于中餐中。 下图7种咖喱粉咸味、苦味和市场**气泡图,图中气泡的大小展示了对应咖喱粉的市场**。 通过日本INSENT公司的味觉分析系统(电子舌)对咖喱粉味觉特征的检测分析可知,苦味杂味在浓度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被认为是“滋味的丰富感(或者 mouthfulness口感厚度)”,因此这些提供了对不同样品的味觉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市场**大的产品滋味并不是最强突出的,反而是滋味最均衡、温和的,强列刺激的产品或口感偏清淡的产品在市场***上均偏小。该研究通过电子舌将不同的咖喱粉味觉特征与市场**的关系很好的用数据图谱展示出来,为产品营销策略提供科学的支撑。日本INSENT电子舌
  • 线上课堂丨日本INSENT电子舌在茶叶滋味评价中的应用
    课程概要茶叶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种类、含量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滋味类型,不同茶树品种、 栽培方法、生长环境、 采收时节、工艺方法、包装储藏、冲泡方法、冲泡温度以及冲泡水质等都会对茶叶的滋味产生影响。电子舌技术的出现可以获取茶叶滋味整体信息且能客观准确地表征茶叶的滋味品质, 为茶叶滋味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品牌:日本INSENT公司 电子舌时间安排主题:日本INSENT电子舌在茶叶滋味评价中的应用日期:2022年6月16日时间:14:00-15:00主讲人:李轩组织单位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特征生物分子多维数字化表征量值溯源与计量标准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以下简称“NQI专项”)“特征生物分子多维数字化表征量值溯源与计量标准研究”实施方案论证暨启动会在中国计量院和平里院区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相关领导,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副院长戴新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各承担单位代表共40余人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施一公,以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研究员钱小红等11位专家组成的项目咨询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会上,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对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强调了国际单位制数字化变革对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这种变革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促进测量结果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提高测量效率和安全性,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相关领导对项目实施管理提出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副研究员赵洋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等。来自中国计量院、西湖大学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课题的具体任务和实施方案。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从各自专业角度为项目及课题提出了具体咨询意见。施一公院士认为,引入数字计量科学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赞同中国计量院率先开展数字化计量研究的举措。谭蔚泓院士高度关注生命健康/疾病的计量研究,认为建立精确的度量“标尺”对未来精准医疗领域意义重大。程书钧院士指出,研究生物分子多维数字计量、建立精确的测量方法对生物分子的临床检验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结合生物测量领域实际需求和计量领域数字化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同时,专家组期望项目团队扎实打好基础,稳步推进研究,取得预期成果。
  • 女贞子配方颗粒的含量和特征图谱测定
    女贞子药材的配方颗粒,女贞子性平,味甘、苦,归肝、肾二经,有滋阴益寿、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乌须黑发等功效。一般常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目暗、腰膝酸痛、内热、须发早白等病症。《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认为女贞子具有“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草本备要》中说女贞子可以“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除百病”。《草本经疏》中说:“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这里点明了女贞子擅长补益肾阴,需要补肾又怕上火的人最合适了。月旭科技推出了该颗粒的含量和特征图谱的测定。 特征谱图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Ultimate® AQ-C18 (4.6×250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24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 μl。 谱图和数据结论特征谱图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柱温:30℃;检测波长:224nm;流速:0.3mL/min;进样量:1μl。 谱图和数据使用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色谱柱,在此条件下,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结论总结综上:月旭Ultimate® AQ-C18 (4.6×250mm,5μm)符合特征谱图测定要求,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 紫花地丁配方颗粒的含量和特征图谱测定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 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紫花地丁所含黄酮甙类及有机酸对金色葡萄球菌、猪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素有“解毒草”之称。《本草纲目》中注:苦辛寒,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同时所富集微量元素,对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作用,对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过程、细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可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使细胞分裂增加,T细胞增高,活性增加,从而对生物体的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通过酶系统发挥对机体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所含锌可抗病毒,并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是其:“清热解毒”、“治疽疗毒”的基础。月旭科技推出了该颗粒的含量和特征图谱的测定。 特征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0.4mL/min;进样量:1 μl。 谱图和数据结论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0.4mL/min;进样量:1μl。 谱图和数据使用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在此色谱条件下的能满足检测要求。 结论总结综上:使用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符合特征图谱测定要求;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色谱柱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 蒜香粉调出啥滋味 调料国标尚待完善
    随着大蒜价格一路攀高,市场上日渐出现一类新型调味料:蒜香粉。以蒜香粉为代表的各种大蒜替代调味品,因价格低廉、味道更浓而受到餐饮机构,特别是中小饭店青睐。然而,蒜香粉究竟为何物?食用安全性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   蒜香粉渐受青睐   郑州的李女士经常在回家的路边上买凉拌菜。近日,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凉菜老板调的蒜汁瓶里没有蒜粒,菜里却蒜味十足。满腹狐疑的李女士再次买的时候特意问了一下,老板告诉她,蒜汁是蒜香粉调出来的,实惠,方便,还味儿浓。   近日,记者走访了郑州市相关销售市场,在调味品区,不少店面都摆出了蒜香粉、蒜头粉、蒜香吐司、蒜粉、蒜香调味酱等,种类很多。其中一家店的老板一次性就拿出来五六种盒装的蒜香粉。据这位老板介绍,这种一盒四五块钱的蒜香粉,一调羹相当于好几头蒜。   在该市场的几家调味品超市,记者问这些蒜香粉的成分,营业员有的表示说不清,有的则说绝对是纯天然蒜头制造,他们都称“尽管放心用,绝对没问题”。   安全与否不得而知   据了解,销量较大的是由广东两家企业生产的两种蒜香粉。一家公司生产的蒜香粉包装信息显示,配料为“蒜香≥60%、淀粉”,还标注“精选香料”,另一家食品厂生产的蒜香粉标明配料为“蒜头、淀粉”,还有的标为“蒜头、米粉”。两种产品外包装上均有QS标志。中国QS查询网的查询信息显示,以上两个厂家获准生产的产品名称为“调味料(固态)”,检验方式均为“自行检验”。   产品外包装还显示,一家公司生产的蒜香粉标准号为“Q/CJSP2”,另一家食品厂的为“Q/HWSP2”,均为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标准库查询结果显示,目前香辛料行业国家标准除了《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及一些食品行业的分项标准外,针对蒜香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是空白。   一位消费者分析:目前每斤大蒜在7元左右,而市面上出现的蒜香粉大多400克才卖四五块钱。这样低廉的价格,主要原料似乎不太可能完全来自天然大蒜。然而其他成分是什么,是否安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调料国标尚不完善   记者联系相关部门对销量最好的这两种“蒜香粉”进行检验,工作人员仔细看过两份产品后表示,两种产品执行的是企业标准,他们“应该检验不了”,确切情况,需要咨询该部上级领导。我们又找到本部门的一位领导,她表示说,蒜香粉的安全性检验,他们之前一直没做过,也做不了。调味品要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他们可以对某一个项目进行定性、定量检验,然而此类商品是按照企业标准生产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成分。她强调说,他们能够检验的食品,只是有国家标准的产品。   记者在国家标准委网站查询的信息显示,目前香辛料现行的主要国标为《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5691-2008)。   记者查询原文发现,该国标规范的香辛料内容相当简单,只有取样方法、原料要求、理化指标(筛上残留量、水分、总灰分、酸性不溶性灰分)、净含量负偏差等不足10项。   2008年10月14日,全国调味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成立大会上发布的主题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调味料的国家标准不完善,特别是随着调味料种类越来越多,弊端逐渐显现,他们将推动调味料分品种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中国调味品协会香辛料专业委员会近年来也多次发布公开信息称,他们将完善香辛料国家细分标准的制定工作,致力于行业安全建设。
  • 单细胞测序绘制人类大脑皮层图谱,揭示神经发育中分子动态特征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大脑可以被细分为多个特定区域,包括新皮层(neocortex)。大脑皮层是高级认知的中枢,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中扩张和多样化最多的区域。早期的大脑分区和皮层分区是由形态发生梯度(morphogenetic gradient)引导建立的【1-2】,但随着发育进程的展开,这些早期模式如何产生更加精细更加离散的空间差异目前还不是很清楚【3】。大脑皮层的发育过程已被研究了一个多世纪,历史上科学家通过每次只观察一种细胞类型,研究少量的基因,随后逐步拼接整个发育事件来进行探索。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大脑在同一时间并不是只产生一种细胞类型,而是数百种细胞类型一起发生发展,就像交响乐一样美妙且复杂。随着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学的出现和发展,结合大数据分析,我们已经能够去探究神经发育这支交响乐中所隐藏的规律。2021年10月6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Arnold R. Kriegstein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atlas of cortical arealization identifies dynamic molecular signatur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研究了神经发育和早期胶质生成阶段10个主要的脑区和6个新皮层区域,揭示了不同皮层区域不同细胞纵向发育的分子图谱。绘制人类大脑发育图谱 为了描绘大脑发育过程中不同脑区及皮质区域的细胞多样性,作者收集了妊娠中期(怀孕3-6个月,神经发育高峰期)的大脑组织,随后进行为分割(大脑细分后的区域称为“regions”,皮层细分后的区域称为“areas”)和单细胞转录测序(图1)。作者从13个个体中拿到了10个脑区(主要是前脑、中脑和后脑)样本及6个新皮层区域样本(prefrontal cortex(PFC), motor, somatosensory, parietal, temporal 和primary visual(V1)皮层),最终获得了698,820个高质量的单细胞数据。通过UMPA(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新的降维技术,用于数据可视化和探索)分析,作者发现了预期的细胞类群(包括excitatory neurons,intermediate progenitor cells(IPCs),radial glia等)。数据表明,在整个大脑中,细胞类型是产生区域分化隔离的主要因素。区域特定基因分析显示,一些区域特异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区域中的多个细胞类型中,说明某些区域性表达基因特征在细胞类型中具有高度渗透性。图1. 测序样本收集示意图新皮质中的细胞类型 已有研究表明新皮质包括几十个专门从事认知过程的功能区【4】。V1和PFC中的神经元在出生后就完全不同【5】,而其他的细胞类型并没有展示出明显的区域特异性差异。为了进一步扩展已有的研究,作者对来自于特定皮层区域的单细胞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387,141个高质量的单细胞数据。通过分析,作者发现了预期的细胞类型,包括Cajal-Retzius neurons, dividing cells, excitatory neurons等。随后,按细胞类型进行分层聚类得到了138个新皮质细胞群,其中104个细胞群是由来自多个皮层区域的细胞组成的。动态区域性基因特征 为了探究新皮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区域性差异,作者在皮质不同区域的兴奋性谱系中(radial glial (RG), IPCs和excitatory neurons)寻找每个细胞类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通过检测已知的区域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来评估皮质区域划分的可靠性。作者构建了星座图来探索不同皮质区域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RG节点主要在同细胞类型之间相互连接;IPC与兴奋神经元之间存在相互连接;PFC 和 V1 细胞类型节点之间没有连接,说明这两个基因表达模式之间相互排斥。在每一组区域标记基因中,作者鉴定了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这些转录因子在特定区域的细胞中大量富集。其中包括一些在区域化过程中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例如NR2F1和BCL11A,这两个基因都与神经发育疾病相关【6】。作者还发现一些与皮层区域化不相关的转录因子:在V1中,包括NF1A, NF1B和NF1X,它们是大脑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与大头症和认知障碍有关【7】;ZBTB18, 大脑扩张驱动因子,与神经元分化和皮层迁移有关;在PFC中,包括HMGB2和HMGB3,它们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在神经干细胞中差异性表达,是神经分化的关键性调节因子,但它们在皮层区域化的过程中的功能未被研究和报道。原位杂交验证候选标志物 上述单细胞数据揭示了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皮层的6个不同区域内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和转录谱。接下来,作者选择了兴奋神经元簇的候选标记基因进行验证,采用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smFISH))量化了20个样本中(来自4个皮质区域)31个RNA转录本的表达情况(图2)。与之前的报道一致,神经基因SATB2和BCL11B呈现区域动态性表达:他们在frontal区域共表达,但在occipital区域相互排斥。通过分析所有的区域,作者找到了新的亚细胞群标志物候选基因:NEFL, SERPINI1和NR4A1。这三个基因在PFC, somatosensory, temporal和V1皮层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相等,但是它们相对的空间位置发生巨大改变:NEFL, SERPINI1和NR4A1在PFC中共表达,但在其他区域中相互排斥;在somatosensory皮层中,这些标记基因主要表达在上层分子层中。图2. 自动化空间RNA转录检测流程综上所述,该研究对新皮质区域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特征提供了细致的理解。作者发现:(1) 在主要的大脑结构中,区域特征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非常普遍;(2) 新皮质中的区域特征非常特殊,受限于单个细胞类型;(3) 除了细胞类型特征外,细胞的发育阶段(即妊娠周)是基因表达特征组合的有力决定因素。这些发现表明,区域特异性基因表达特征的动态变化速度非常快,而且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图3),这与之前的理论似乎不太一致,在以前认知中,基因表达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旦建立就会持续存在。通过绘制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图谱,研究人员对大脑皮层是如何形成有了更好的理解,有助于探索大脑皮层是如何在神经发育疾病中受到影响的。图3. 发育过程中皮层区域化模式图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910-8
  • 上海药物所等绘制出肝内胆管癌的多组学分子特征全景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率低,并缺乏有效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肝内胆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基因组突变和肿瘤微环境,可能介导其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对iCCA进行“鸟瞰式”研究,绘制其精确的分子图谱,为系统理解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及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虎、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樊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高强,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高大明合作,在Cance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identifies clinically relevant subgroup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对262例iCCA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蛋白基因组学分析,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等多维度数据,为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分子分型、预后监测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科研人员分析了TP53、KRAS、FGFR2、IDH1/2、BAP1等肝内胆管癌主要驱动突变对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人群样本中特异性存在黄曲霉毒素突变指纹,与高肿瘤突变负荷和高NK细胞浸润等显著相关。FGFR2的融合和突变可能通过激活Rho GTPase通路来促进iCCA发展,其部分融合蛋白衍生肽具有较强免疫原性,是潜在免疫抗原靶点。科研团队进一步分析了肝内胆管癌染色质拷贝数变异对mRNA及蛋白的顺式和反式调控效应。研究根据蛋白质组数据,将iCCA患者分为炎症(S1)、间质(S2)、代谢(S3)、分化(S4)四种亚型,四种亚型具有差异化的临床特征、突变谱、通路富集以及免疫特征分布,且有显著预后差异。通过降维分析,研究找到了可特异性区分4个亚型的标志物,并验证证实了其用于临床样本分型的可能性。最终,研究确定HKDC1和SLC16A3是iCCA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是在国际癌症蛋白质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Proteogenome Consortium,ICPC)及国际临床肿瘤蛋白质组学分析联盟(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CPTAC)高质量标准框架下,开展的针对肝内胆管癌大队列的蛋白基因组学分析。该研究全面揭示了肝内胆管癌中基因突变和染色质变异对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影响,从蛋白质组层次提出了四个分子分型和生物标志物,为探索肿瘤异质性和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线索。该研究所产生的高质量大数据将继续为肝内胆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院士贺福初、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博士Henry Rodriguez、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章冰、美国华盛顿大学基因研究所教授丁丽、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教授王沛、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Daniel Figeys的支持。  论文链接
  • Science子刊| 多色免疫荧光标记联合转录组测序助力解析宫颈癌的单细胞分子特征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可造成30多万人死亡。宫颈鳞癌(CESC)作为宫颈癌主要病理类型约占75%,通常经历由正常宫颈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再到CESC的发生和进展过程。然而,CESC进展过程中上皮和微环境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关键分子途径的发展尚不清楚。2023年1月27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岳金波教授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研究员团队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features underlying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为宫颈癌的诊疗提供了疾病诊断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为了阐明了宫颈上皮细胞的转录致瘤轨迹并揭示了 CESC 启动和进展中涉及的关键因素,文章作者对来自对四组13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组织(包括NC、CIN、早期CESC和晚期CESC)的起始和进展过程中,上皮细胞、巨噬细胞、NK和T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转录组变化及亚群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构建了宫颈鳞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特征图谱,发现了大量肿瘤发生和进展相关的新的细胞亚群和分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CESC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尤其是考虑到免疫系统是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简单对于单个细胞亚型的描述不足以展现更大的”全景“。围绕这个目标,在文章中通过大量的转录组数据,研究者发现几个细胞簇的相对丰度显示与较短的存活期显着相关:CCL20 +Mac、APOE+Mac、epi7、CD56+NK、TH17、耗尽的CD8 +T、PODXL+EC、TNFRSF9高Treg和 mCAF。相反,其他细胞簇的丰度与更长的存活率显着相关:pDC、CD16+NK、GZMK+CD8+T、ZNF683+CD8+T、CLEC9A+DC、epi8和肥大细胞。 实验部分除了转录组测序相关之外,作者使用TissueGnostics公司TissueFAXS Plus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获取图像。在长存活率相关的因素中,作者重点提出了CESC中的epi8的高相对丰度可以促进我们观察到的高水平T细胞浸润从而增强与肿瘤细胞的串扰。文中作者表示,尽管对 CESC 进行了大量的转录组分析,但这些方法无法提供对主要细胞参与者、它们的相互作用伙伴以及驱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分子途径的高分辨率洞察,尤其是CAF,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恶性生长和侵袭 ,而且空间 CESC 信息对于理解细胞簇的位置及其相互作用很重要,但在 scRNA-seq 分析的解离过程中存在丢失。多重免疫荧光标记与转录组测序为了揭示了 mCAF 和 vCAF 的两个主要亚群,作者选择使用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了,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标记验证了它们在人类 CESC 中的存在,发现 mCAF 表达高水平的与促肿瘤途径相关的基因(主要位于富含胶原蛋白的基质条纹内),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表明,mCAF 可主要通过 NRG1/ERBB3途径促进 CESC 进展,该途径参与抗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抗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尚未报道。这部分内容也是TissueGnostics公司的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在关键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进展之一。Fig 1 CESC样本组织切片中的T细胞(PAN-CK(红色)、HLA-DR(蓝色)、IDO1(绿色)和CD3(灰色))的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图像。在较短存活期显著相关的因素中,作者研究了CESC进展过程中基质癌相关的呈现为细胞(mCAF)的亚群特征,发现mCAF可能促进CESC的进展,并进一步发现其作用机制是通过NRG1/ERBB3 通路来实现的。Fig 2 多重免疫荧光CESC组织样本中mCAF和vCAF上的特异性标记物。Fig 3 mCAF肿瘤特异性配体-受体对的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包括NRG1-ERBB3和Wnt5A-FZD6。&bull 单细胞测序技术完成了细胞水平的组学研究,但是获取的信息内缺失了细胞的空间分布信息。如果想要补充细胞的空间位置表型,就需要引入多重免疫荧光技术。多色免疫荧光技术通过单细胞分辨率的组织成像,能够多靶点、可视化地描绘细胞的复杂空间位置信息,从而揭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细化微环境的空间结构。&bull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多重免疫荧光技术的结合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组学地研究肿瘤微环境及免疫微环境,同时获悉胞间联系、基因空间变化等信息,并赋予关键基因的细胞分布信息和组织分布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研究疾病相关分子机制并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作者也在讨论部分,使用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生成的数据,可以针对人体组织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以回答 scRNA-seq 无法解决特定问题。
  • 《景德镇元明瓷微观特征初探》古陶瓷微观采集专用仪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古陶瓷微观鉴定成为陶瓷鉴定新思路,其科学、实用、便捷、廉价的优势,在广大收藏爱好者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并且在陶瓷鉴定上,已经发挥出不可代替的作用。但由于古陶瓷微观鉴定方法刚刚起步,理论研究和样本系统尚未跟上,致使不少应用者不得其法,走入误区 文物界和目鉴行家也往往对之持怀疑态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因此,严肃、认真、系统地对古陶瓷微观鉴定进行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样本数据库的创建就十分迫切了。5月30日,中国收藏家协会“华源上手”培训部、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与3R北京深入合作出版发行的古陶瓷微观鉴定学术专著——《景德镇元明瓷微观特征初探》一书出版上市,为陶瓷微观鉴定提供有效资料参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书介绍了古陶瓷微观鉴定的发展现状和基本方法,报告了景德镇元明瓷的微观现象和特征 集纳了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出土的约200件元明瓷标本的宏、微观图录,书中对权威标本微观特征的客观展示最具价值,是未来微观数据库的一块基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有了古陶瓷微观鉴定权威书籍参考,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有古陶瓷微观采集专用仪器。《景德镇元明瓷微观特征初探》一书所采用的微观拍摄仪器为国内数码显微镜的领军品牌3R Anyty(艾尼提),运用无线200倍便携式显微镜深入到古陶瓷的釉、胎微观层面,按朝代、种类系统排列,并做了深入的比对、统计、研究,成为陶瓷微观鉴定标准仪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nyty(艾尼提)便携式无线显微镜是自带WiFi热点,可随时随地的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连接,突破传统显微镜的使用环境的局限性 另外Anyty(艾尼提)无线显微镜画面清晰、无色差,可使陶瓷微观数据更加精准 无线传输速度快,画面无延迟,以优质体验收到陶瓷研究领域用户的充分认可和好评,是陶瓷微观鉴定标准仪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nyty(艾尼提)便携式无线显微镜是陶瓷微观鉴定标准仪器,由3R国际集团北京爱迪泰克科技有限公司隆重出品,欢迎广大文博单位、拍卖公司、考古所以及个人收藏家咨询合作,为古陶瓷等微观鉴定、备案提供强有力支持。 /p
  • 变异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与使用范围及培养方法!
    变异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与使用范围及培养方法! 变异链球菌属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类,菌体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成双或以短链状排列,革兰染色呈阳性。它在胰蛋白胨培养基中和含有95%氮气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一、菌种简介平台编号:Bio-53150规格:冻干物拉丁属名:Streptococcus Mutans菌株名称:变异链球菌其他编号:ATCC700610培养基编号:116或114,5% CO2 or 厌氧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小时用途:对红霉素、利福平、利福霉素AMP、壮观霉素、链霉素敏感。血清型C。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保藏条件:斜面菌种和安瓿瓶冻干菌种应在 2-8°C 保存。西林瓶菌种请置于-20°C 保存。甘油请置于-80°C。 二、培养基TSA+5%脱纤维蛋白羊血(血琼脂平板) 三、菌落特征变异链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呈旺溶血,菌落较小,呈灰白色、圆形,表面突起,菌落质地较硬,有嵌入培养基内生长的趋势。 四、菌种的培养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 菌种制备。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6、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使用范围(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六、注意事项1)冻干首次活化,干粉要全部用完,不能预留,用无菌吸管吸取 0.3ml 的培养液(即以上建议的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或者无菌水,滴入冻干管中,轻轻振荡至其溶解。吸取全部菌悬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建议不超过 2 支平板);2)经过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处于休眠状态,复苏培养时可能会延迟生长,这时需较长的培养时间; 若您收到的是已复苏的培养物(非冻干菌),则可以直接用于您的实验,或根需要转接培养;如有不明白之处,请务必先咨询我单位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次接种量要多,固体斜面培养基水分要少才能让菌体长得比较明显,液体培养要静止培养;3)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4)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转种完毕,应经灭菌再做丢弃处理;5)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2-25 年;6)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7)如若有菌种复苏不活或者污染等情况,请在收到菌钟后 2 个月内联系,逾期不予受理;8)打管操作需由专业微生物技术人员在相应的防护设备中进行,生物危害程度为三类的菌种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打管时冻干管应远离面部,保护眼睛;9)安瓿瓶开封: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2-3滴)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并将冻干管开口处在火焰上过一遍,并保持在火焰旁操作;10)甘油管使用: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联合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features of the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spectrum”的文章。研究人员针对缺血性心脏病(IHD)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设计,概括了疾病的起始、升级和对治疗的反应。研究招募了1241名欧洲中年人,包括健康个体、有代谢异常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但缺乏明显IHD诊断的个体以及处于三个不同临床阶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IHD和伴心力衰竭IHD)的IHD个体。对患者的表型组、肠道宏基因组以及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分析发现,经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后,将 IHD 个体与健康个体区分开来的约 75% 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存在于表现出代谢障碍的个体中,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重大改变可能在临床发作之前就产生区别了。进一步对与前体代谢异常相关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分类,发现与传统的风险标志物相比,基于特定IHD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的判别分析可以更好地将IHD个体与健康个体或代谢匹配个体区分开。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688-4
  • OPTON微观世界 | 连铸坯典型内部缺陷断口形貌特征简介
    1连铸坯质量及内部典型缺陷类型 连铸坯质量决定着最终钢铁产品的质量。从广义来说所谓连铸坯质量是得到合格产品所允许的连铸坯缺陷的严重程度,连铸坯存在的缺陷在允许范围以内,叫合格产品。 连铸坯的质量缺陷主要为内部质量缺陷和表面质量缺陷,因其成因不同,控制,抑制缺陷的产生及提高质量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连铸坯内部缺陷主要有中心疏松、中心缩孔、夹杂物、气孔、裂纹、氢脆等,连铸坯质量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的:(1)连铸坯的纯净度:指钢中夹杂物的含量,形态和分布。 (2)连铸坯的表面质量:主要是指连铸坯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夹渣及皮下气泡等缺陷。连铸坯这些表面缺陷主要是钢液在结晶器内坯壳形成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与浇注温度、拉坯速度、保护渣性能、浸入式水口的设计,结晶式的内腔形状、水缝均匀情况,结晶器振动以及结晶器液面的稳定因素有关。(3)连铸坯的内部质量:是指连铸坯是否具有正确的凝固结构,以及裂纹、偏析、疏松、夹杂、气孔等缺陷程度。二冷区冷却水的合理分配、支撑系统的严格对中是保证铸坯质量的关键。 只有提供高质量的连铸坯,才能轧制高品质的产品。因此在钢生产流程中,生产无缺陷或不影响终端产品性能的可容忍缺陷铸坯,生产无缺陷或不影响结构件安全可靠性能的可容忍缺陷的钢材是冶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物理学、材料学的不断完善,连铸钢缺陷检测已经进入了纳米检测时代。扫描电镜以其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及大景深的特点为连铸钢缺陷分析与对策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使得材料分析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扫描电镜广泛用于材料的形貌组织观察、材料断口分析和失效分析、材料实时微区成分分析、元素定量、定性成分分析、快速的多元素面扫描和线扫描分布测量、晶体/晶粒的相鉴定、晶粒与夹杂物尺寸和形状分析、晶体、晶粒取向测量等领域。电子显微镜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在产品研发、质量检验、缺陷分析、产品失效分析等方面强有力的工具和检测手段。2连铸坯典型内部缺陷宏观和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简介2.1 缩孔缺陷特征 在横向酸浸低倍试片上存在于铸坯中心区域、形状不规则、孔壁粗糙并带有枝晶状的孔洞,孔洞暗黑。一般出现于铸坯最后凝固部位,在铸坯纵向轴线方向呈现的是间断分布的孔洞。形成机理 连铸圆坯在凝固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大、冷却速度快和结晶生长的不规则性,局部优先生长的树枝晶产生“搭桥”现象,把正在凝固中的铸坯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域,造成钢水补充不足,钢液完全凝固时引起体积收缩,在铸坯最后凝固的中心区域形成缩孔。另外,拉坯速度过快,浇注温度高,钢水过热度大等都将影响铸坯中心缩孔的大小。因连铸时钢水不断补充到液相,故连铸圆坯中纵向无连续的集中缩孔,只是间断出现缩孔。微观特征 缩孔内壁呈现自由凝固光滑枝晶特征,见图1。图1 连铸坯心部断口中不致密的疏松和缩孔2.2 疏松缺陷特征 在横向酸浸低倍试片的中心区域呈现出的分散小黑点、不规则多边形或圆形小孔隙组成的不致密组织。较严重时,有连接成海绵状的趋势。形成机理 连铸过程中浇注温度过高,中包钢水过热度较大,铸坯在二冷区冷却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作用,柱状晶强烈向中心方向生长。中心疏松的产生可看成是铸坯中心的柱状晶向中心生长,碰到一起造成了“搭桥”阻止了桥上面的钢液向桥下面钢液凝固收缩的补充,当桥下面钢液全部凝固后就留下了许多小孔隙;或钢液以枝状晶凝固时,枝晶间富集杂质的低熔点钢液在最后凝固过程中产生收缩,与此同时,脱溶气体逸出而产生孔隙;或是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在热酸浸时被腐蚀掉而留下孔隙。钢中含有较多的气体和夹杂时,会加重疏松程度。疏松对钢材性质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疏松点的大小、数量和密集程度。微观特征 不致密的自由凝固枝晶特征,常有夹杂物伴生,见图2、图3。图2 连铸坯心部断口中疏松与枝晶状硫化物图3 连铸坯心部断口中不致密的疏松缺陷图4 连铸坯中部断口中柱状晶及小气孔缺陷2.3柱状晶发达缺陷特征 在横向酸浸低倍试片上,铸坯的上半弧枝晶发达至中心,下半弧枝晶相对细小。形成原因 连铸结晶器内钢液的凝固热传导对铸坯表面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结晶器冷却强度(热流)的增加,坯壳的不均匀程度提高。如果冷却水冷却不均匀,上弧冷却强,就可能造成上弧柱状晶发达穿透至中心;下弧冷却弱,柱状晶就相对比较细小。微观特征 发达的枝晶状柱状晶其上常有小气孔或夹杂物存在,见图4。2.4 非金属夹杂物缺陷特征 在横向酸浸低倍试片上的连铸坯内弧侧、皮下1/4—1/5半径部位分布有不同形状的孔隙或空洞(夹杂被酸浸掉)。在硫印图片上能观察到随机分布的黑点。形成机理 按夹杂物来源,非金属夹杂物分为内生夹杂和外来夹杂。内生夹杂是指冶炼时脱氧产物和浇注过程中钢水的二次氧化所生成的产物未能排出而残留在钢中的夹杂物。外来夹杂是指冶炼和浇注过程中由外部混入钢中的耐火材料、保护渣、未融化的合金料等外来产物。这些内生或外来夹杂在连铸上浮过程中被内弧侧捕捉而不能上浮到结晶器液面是造成内弧夹杂物聚集的原因。微观特征 连铸坯中夹杂物多呈球状、块状、颗粒状,分布在疏松、气孔、晶界等部位,见图5、图6 图5 连铸坯心部断口晶界上的颗粒状碳氮化物图6 连铸坯心部断口中光滑气孔及枝晶状硫化物2.5 氢致裂纹缺陷特征 在横向酸浸低倍试片上氢致裂纹的分布形态是距铸坯周边一定距离的细短裂纹,有的裂纹呈锯齿状。在纵向试样上,氢致裂纹与纤维方向大致平行或成一定角度,裂缝的锯齿状特征更明显。在纵向断口上呈现的是椭圆形的银灰色斑点,一般称之为铸态白点。形成机理 氢致裂纹是由于熔于钢液中的氢原子在连铸坯凝固冷却过程中脱熔并析集到夹杂、疏松等空隙中化合成分子氢产生巨大的压力并与钢相变时产生的热应力、组织应力叠加,在局部缺陷区域产生巨大的气体压力,当超过钢的强度极限时,导致钢坯内部产生裂纹。微观特征 断口呈氢脆解理或准解理特征,见图7、图8。图7 连铸坯断口上的氢脆解理特征(H 5.4PPm)图8 连铸坯断口上的氢脆解理及颗粒状氧化物2.6连铸坯正常
  • 日本INSENT电子舌在自制“啤酒”滋味分析中的应用
    汽水+麦茶=啤酒,你相信吗?啤酒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饮料之一,仅次于水、茶,排名其后,中国每年消耗啤酒达到4000多万吨。对于一些朋友聚会,既不用担心醉酒,又可以活跃餐桌气氛,有人研究说汽水加上麦茶能喝出啤酒的味道,你相信吗?实验材料:碳酸汽水、麦茶、啤酒,搭配比例:碳酸汽水20ml+麦茶50ml检测仪器:日本INSENT电子舌检测结果:通过电日本INSENT电子舌对几种味觉指标的检测,可知麦茶味甘性平,麦茶与碳酸汽水混合后,酸味增大,苦味减弱,口味与啤酒非常相似,但是这种“啤酒“苦味偏弱。该“啤酒“特别适合不同形式的聚会。
  • 科学家揭示两类易恶变的结直肠息肉微生物群特征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结直肠息肉粘膜中的微生物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题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通常由肠道息肉恶变所致,其中管状腺瘤性息肉(TAP)和无柄锯齿状息肉(SSP)是易恶变的两种息肉类型。该研究通过基因测序、主成分分析(PCA)检测、活检等方法对40组息肉患者(TAP/SSP)与无息肉对照组(PF)的粘膜组织进行检测,发现TAP/SSP患者的息肉粘膜组织中富含非产毒性脆弱芽孢杆菌(NTBF),其中从TAP和 SSP提取的拟杆菌中NTBF分别占80%和60%以上,而从PF提取的拟杆菌中NTBF仅占25%。该研究还发现息肉患者中提取的NTBF分离株可激活Toll样受体4(TLR4)并表达与脂多糖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诱导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反应,进一步促进息肉的生长或促使肠道内微生物的致癌能力增强。  该研究发现为揭示微生物群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Cell Host & Microb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931312821003899
  • 脑智卓越中心等关于多特征神经元新型标记工具的研究获进展
    6月2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ntein-split transactivator for intersectional neural imaging and optoge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徐春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龙钢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开发了对多特征神经元标记、记录和操控的新型分子工具,揭示了腹侧海马神经元的投射模式与情绪编码的对应关系,为解析复杂神经环路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更精细且广泛适用的工具集。大脑神经元具有复杂多样的细胞类型。细胞类型的精确定义对剖析大脑神经环路连接与功能具有关键作用,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探索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神经细胞类型的精确定义往往依赖于多条件交叉的标记技术。然而,目前已有的工具方法复杂繁琐,其标记的特性数量有限,并时常面临无法有效表达光遗传和钙成像相关分子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交叉标记工具的有效性和标记特征的数量仍是领域内的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利用内含肽介导的蛋白剪接技术,在神经细胞内实现了控制子(tTA)在蛋白水平的组装。该组装具有多条件交叉的特点,并可有效地驱动一系列效应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多特征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和功能研究(图1A)。研究人员将该工具称为IBIST(intein-based intersectional synthesis of transactivator)。研究团队在验证IBIST工具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后,在小鼠海马脑区和猕猴视皮层脑区进行多种实例研究展示。研究结合神经环路连接和神经元分子标签等多种特征,在小鼠海马脑区的特定细胞群体中表达光遗传蛋白,实现了光遗传学操控(图1B 、C)。此外,该研究利用5个特征精确定义了海马脑区的多目标投射神经元,并进行了钙成像记录(图1D、E)。该工作开发了新的分子工具,基于分子标签和环路连接等多种特征靶向标记特定细胞类型,并对这些多特征神经细胞进行钙成像记录和光遗传操控。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该分子工具可以实现更精细复杂的多特征标记,更高效地驱动效应基因的表达,更简单直接地设计质粒和实验方案,以及更广泛适配于现有常用的工具病毒和小鼠品系(图2)。该研究为神经环路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利器,并进一步揭示了海马细胞对情绪信息处理的多样性规律。研究工作得到上海市、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临港实验室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IBIST工具的开发与应用。A、IBIST工具的质粒设计和工作原理;B、利用IBIST工具标记接收背侧海马输入的腹侧海马CA1的SOM+中间神经元,表达光遗传蛋白NpHR;C、黄光操控SOM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D、利用IBIST工具在投射到4个下游脑区的海马兴奋性神经元(CaMKIIα标记)当中表达钙指示蛋白GCaMP6s;E、海马神经元的荧光信号和钙反应。图2.基于多特征标记特定细胞类型的策略与前景。
  • 新疆立项研究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
    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申报的&ldquo 新疆典型区域颗粒物(PM2.5和PM10)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rdquo 项目,日前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的批准立项。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将开始对PM2.5和PM10的污染&ldquo 真凶&rdquo 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城市防治这两种颗粒物污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昨天,记者从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项目以新疆典型区域城市乌鲁木齐和昌吉为研究区,科研人员将对两城市的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进行连续采样、分析,以获得两城市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粒子污染特征。
  • 150万!清华大学材料特征微区原位拉伸形貌分析仪购置项目
    项目编号:BIECC-22ZB0952/清设招第2022433号项目名称:清华大学材料特征微区原位拉伸形貌分析仪购置项目预算金额:1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用于对各类材料在施加力情况下分析其显微形态学变化,微区拉伸、压缩下材料各个位置状态变化,从而了解材料在不同载荷的失效情况。对于材料服役条件下的性能可以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进而为材料设计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具有很大帮助。具体要求详见第四章。包号名 称数量01材料特征微区原位拉伸形貌分析仪1套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270日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Nature:成像质谱流式细胞术发现肿瘤微环境特征预测肺癌结果
    来自麦吉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仅通过一个微小肿瘤组织样本来预测肺癌患者在手术后的发展状况。研究人员将成像质谱流式细胞术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分析了400 多名来自肺腺癌患者的肺癌样本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已被确定为影响治疗进展的异质性来源。通过在空间和单细胞水平上表征肿瘤微环境,研究人员揭示了与临床特征(如生存率)相关的不同细胞状态和特征。正如他们在Nature杂志上报道的那样,他们使用了人工智能来识别肿瘤微环境的某些特征来高精度地预测疾病进展。  Fig. 1: IMC defines the spatial landscape of LUAD.  “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空间分辨的单细胞转录组在未来可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有助于为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能被治愈的人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或提高那些会复发的人的治愈率”,麦吉尔大学的共同资深作者 Daniela Quail 和 Logan Walsh 以及拉瓦尔大学的 Philippe Joubert 领导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研究人员使用 Fluidigm(现为 Standard BioTools)企业的成像质谱流式细胞技术系统,分析了 1996 年 2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收集的 426 名肺腺癌患者的小组织核心样本。他们使用 35 重抗体组来识别各种细胞他们样本的成分,包括癌细胞本身以及基质细胞、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细胞。研究人员总共检测到超过 160 万个细胞,并发现了 14 个不同的免疫细胞群。他们特别关注免疫细胞群与患者的临床数据之间的关联。例如,肥大细胞与延长生存期有关,虽然它们在非吸烟者和患有早期疾病的患者中更为常见。研究人员进一步注意到某些免疫细胞的频率与特定临床亚组之间的联系—例如,CD4 阳性辅助性 T 细胞在女性患者的样本中富集,她们往往会有更好的总体存活率,而老年患者的肿瘤内 CD8 较少- 阳性 T 细胞。与此同时,他们探索了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的细胞表型如何与生存相关,例如,发现 H1F1-α 阳性中性粒细胞将会产生不利于生存的环境。观察具有相似局部细胞类型组成的区域(邻近细胞),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不同的组织结构与生存差异有关。例如,富含 B 细胞的邻近细胞与存活显着相关,尤其是 CN-25 邻近细胞,它也富含 CD4 阳性辅助性 T 细胞。通过应用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生成的空间信息可以改善对临床结果的预测。他们报告说,创建的模型(包括空间信息)预测进展的准确率高达 95.9%,而基线评分的准确率为 75%,而且他们仅仅使用了一个 1 mm²的肿瘤样本。此外,研究人员使用成像质谱流式细胞术分析了 60 名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单独验证队列,并在数据集中发现该模型以 94% 的准确度预测进展。研究人员将他们模型的预测能力追溯到六个标记的组合:CD14、CD16、CD94、αSMA、CD117 和 CD20。总体来讲,准确率为 93.3%,精密度和召回率为 95.6%。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代表了对使用临床和病理变量的现有预测工具的重要进步,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不断增长的围术期辅助系统来改善癌症结果。”  来源:  1.Sorin, M., Rezanejad, M., Karimi, E. et al. Single-cell spatial landscapes of the lung tumou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672-3.  2.基因网
  • 采用改进质谱流式|斯坦福大学表征人B细胞特征单细胞图谱
    前言B 细胞具有产生针对多种靶标的抗体的独特能力,可提供针对感染的保护,同时还有助于免疫失调环境中的发病机制。人类 B 细胞分为五个群体:过渡、幼稚、非转换记忆、转换记忆和浆细胞。识别和分类人类 B 细胞的功能亚群,阻碍了作者在自身免疫中选择性靶向致病性 B 细胞和在疫苗接种中诱导记忆反应的能力。为了表征外围成熟的人类 B 细胞,本文作者开发了一种高度复用的单细胞筛选方案,通过使用大规模细胞术来量化 351 个表面分子的共表达。基于作者的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案,将来自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四个组织的的 B 细胞分为 12 个独特的亚组,并构建了具有表面表型、代谢、生物合成活性和对免疫激活的信号反应特征的广泛单细胞图谱。这个人类 B 细胞身份图谱将使研究能够在稳态、疫苗接种、感染、自身免疫和癌症的背景下进一步确定 B 细胞亚群的功能。本篇为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在 Immunity期刊(IF:43.474)发表的题为 “An Integrated Multi-omic Single-Cell Atlas of Human B Cell Identity”的研究成果,采用改进的质谱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术等研究方法,成功量化了百万级人类B 细胞上 351 种表面分子的共表达模式。通过鉴定了差异表达的分子,对比VDJ 序列、代谢谱、生物合成活性和信号反应。提出了新的 B 细胞分类方案:在四种淋巴组织中鉴定出 12 个独特的亚群,包括 CD45RB + CD27 -早期记忆群体、类别转换的 CD39 +扁桃体常驻群体和有效响应免疫激活的 CD19 hi CD11c +记忆群体。该分类框架和基础数据集为进一步研究人类 B 细胞身份和功能提供了资源。技术流程研究结果1.高度多重的单细胞表面筛选揭示了人类 B 细胞表面蛋白质组为了识别区分 B 细胞亚群的分子,作者开发了多重筛选的方法,并量化了健康人类 B 细胞上 351 种表面抗原上的共表达模式(图1A)。通过设计了 12 个质谱抗体组,每个组由 9 个用于子集的保守分子和 30 个对每个组独特的可变分子组成。门策略可以实现四个典型 B 细胞亚群:过渡、幼稚、非转换记忆和转换记忆(图1B)。在设置了一个严格的阈值(图 1 C)后,作者确定了 98 个在人类 B 细胞上表达的表面分子(图 1D)。作者的单细胞筛选策略实现了对人类 B 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的可靠鉴定。图1 |高度多重的单细胞表面筛选揭示了人类 B 细胞表面蛋白质组a)实验概述 (n = 2 个捐助者)。b)典型种群的代表性门控。c)屏幕上分子阳性的代表性阈值。d)总 B 细胞(顶行)的百分比阳性和 B 细胞表达的分子子集(底行)的中值表达。2.差异表达分析揭示了幼稚 B 细胞的无反应特性通过规范门控策略识别组织B 细胞的成熟状态:从过渡到幼稚、非切换和切换记忆。为了探究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蛋白质组学变化,作者评估了所有分子的子集中每个成对组合之间的表达差异。作者绘制了 61 个差异表达分子(图2A )。正如预期的那样,未成熟的同种型 IgD 和 IgM 在过渡和幼稚亚型中富集,而经典记忆分子 CD27 在记忆细胞中富集。CD305在抗原缺乏经验的细胞中比记忆细胞富集, CD45RB (RB) 是 CD45 的同种型,优先在记忆细胞中表达。作者绘制了幼稚细胞与其他子集的比较(图2B),作者发现幼稚细胞表达的与运输相关的分子数量少于任何其他子集,这表明它们对刺激的反应较小。事实上,幼稚细胞对 16 种转运分子的中位表达值最低,在所有 46 种转运分子中平均表达最低(图 2C)。作者探索了这种趋势在 GO 术语中是否一致,并发现幼稚细胞在 30 个术语中的 19 个具有最低的平均表达值(图 2 D)。事实上,当对所有 98 个分子的中位表达值进行平均时,幼稚细胞的平均值最低,这表明它们比其他 B 细胞亚群处于更无反应的状态。这些发现证实了幼稚 B 细胞的无反应特性。图2 | 差异表达分析揭示幼稚 B 细胞a)子集的每个成对比较的中值表达差异。所有非白色瓷砖都是显著的(p 0.005)。b)比较的火山图,与 GO 术语“运输”相关联。框中列出的显著不同的分子按表达差异幅度的递减排序。c)转运分子 (颜色) 的中值表达。所有转运分子的中位表达平均值(黑色)。d)与 GO 术语相关的分子的中值表达平均值 (颜色)。所有分子的中值表达的平均值(黑色)。e)在幼稚细胞中表达更高的六种分子的表达 (p 3.CD45RB 标记人类记忆 B 细胞并识别早期记忆群体为了找到唯一识别不同 B 细胞的标记,作者以无偏方式分析了所有 B 细胞中分子的共表达模式。作者生成了统一UMAP图,通过使用所有 12 个试管的供体汇集数据来展示保守分子的表达(图 3A)。作者绘制了与保守分子相关的分子,并按功能和相关保守标记进行展示(图 3 B)。在 UMAP 坐标上叠加规范门控标签,尽管表型相似,但细胞被规范门控视为不同的子集(图 3C)。大多数 CD27 +细胞也是 RB +,而 RB + CD27-群体包含 25% 未封闭的细胞(图 3 D 和 3E)。鉴于 RB + CD27 -细胞和 CD27 +细胞在 UMAP 上的共定位,作者假设这些细胞代表在当前分类方案下未被识别的记忆细胞群。为了评估 RB 和 CD27的记忆细胞谱,作者前瞻性地从健康的人类 B 细胞(n = 2 个供体)中分离出 CD27 × RB双阳细胞,并通过下一代测序对 IgH 基因座进行测序(图 3 F)。作为抗原暴露的代表,作者测量了互补决定区 3 (CDR3) 之外的 IgH 基因座中核苷酸的供体汇集突变频率(图 3 G)。正如预期的那样,CD27 +细胞具有相对较高的突变负担,在接触抗原后通过体细胞超突变 (SHM) 获得。作者量化了四个种群在一系列多样性顺序中的多样性并发现 RB - CD27 -细胞的多样性最高,而 RB + CD27 +细胞的多样性最低(图 3 H)。作者进一步探索来自一个群体的细胞是否倾向于与来自任何其他群体的细胞克隆相关(图 3 I)。作者发现来自四个群体中的每一个的细胞都更有可能与来自同一群体的细胞共享克隆谱系,而不是来自不同群体的细胞(图 3J)。这表明 RB 和 CD27 的表达在克隆谱系中是高度协调的,正如对响应抗原结合而表达的两种分子所预期的那样。总之,这些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 RB 的表达是外周血记忆 B 细胞的指示,并且与 CD27 的缺失相结合,可用于对早期记忆群体进行分类。图3 | CD45RB 标记人类记忆 B 细胞并识别早期记忆群体4. 将 B 细胞分为表型和同型不同的亚群系统筛选了数十种在 B 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分子,因此作者假设作者可以将 B 细胞分类为更细粒度的亚群。作者对新鲜、健康的人类外周血 B 细胞(n = 3 名供体)进行了染色,细胞降维成十个不同的群体,包括两个幼稚和六个记忆子集(图 4 B)。表面表达谱提示成熟顺序排列(图4B)。七种不同分子的特征表达以手动门控每个群体,因此也用于标记该方案中的群体:CD11c、CD73、CD95、CD27、CD38、RB 和 CD19(图 4 C D)。子集倾向于在图上形成独特的岛屿,为作者的分类方法提供正交验证 (图 4 D)。为了评估子集之间的表型相似性,作者计算了中值表达谱之间的成对欧几里得距离(图 4 E)。对于每个群体,作者量化了表型最相似的子集。RB + CD27 -记忆和 RB + CD27 + CD73 -彼此最相似,进一步验证了 RB + CD27 -细胞作为记忆子集的状态。在汇总数据(图 4 F)中,组织 B 细胞也会导致跨个体供体存在同种型。通过规范门控,30% 的 IgG +细胞和 20% 的 IgA +细胞由于缺乏 CD27,这表明 CD27 单独作为记忆分子的不足(图 4 G)。相比之下,作者的方法正确地将超过 99% 的 IgG +和 98% 的 IgA +细胞分类为记忆细胞。已知 Ig 同种型的使用会影响下游效应器功能和分化模式。因此,作者还在同种型的基础上组织了 B 细胞,并观察到BCR 复合物的两种成分的不同表达模式:表面 Ig 和 CD79b(图4H)。鉴于这些趋势,作者探索表型或同种型是否对预测表面 Ig 和 CD79b 的表达量贡献更大。作者创建了单细胞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细胞的表型标记和同型标记用于预测 CD79b 或表面 Ig 的表达(图4H)。尽管两者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细胞的同种型对预测两种分子的表达的贡献超过了细胞的表型。总而言之,这些发现表明,作者的高维分类将外周血 B 细胞组织成十个表型不同的亚群,比典型的门控策略更准确地划分细胞。此外,这些表型分区显示出同型限制,这进一步有助于 B 细胞的身份。图4 | 将 B 细胞分为表型和同型不同的亚群5. B 细胞亚群功能的研究提示了不同的代谢、生物合成和免疫信号活性特征为了研究作者改进的 B 细胞分类方案的功能特性,作者探索表面蛋白是否表示其他潜在功能细胞过程的差异。作者对来自其他供体(n = 9 个供体)的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进行了染色,并使用质谱仪组来探索 B 细胞代谢谱、生物合成活性和免疫信号传导特征(图 5A)。作者量化了与四种代谢途径相关的八种酶的表达:糖酵解或发酵、ATP 感应、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氧化 (图5B )。幼稚细胞在所有亚群中的表达最低,而 RB + CD27 -记忆细胞具有介于幼稚和记忆亚群之间的中间代谢特征。这些通路使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功能作用,因此不同的代谢需求。通过将 5-溴尿苷 (BRU) 和嘌呤霉素标记与质谱仪相结合,量化从头RNA 和蛋白质合成以及功能和表型特征。作者发现转录活动几乎不能解释在翻译活动中观察到的差异 (图 5 C),突出了这两个过程的差异调节。CD19 hi CD11c +记忆细胞具有最高的中位转录活性,其次是 CD73 +幼稚细胞,其具有最低的中位翻译活性(图 5D)。发现转录活性浆细胞中的翻译活性和 CD184 表达高于转录lo浆细胞(图 5E)。这种转录活跃的群体可能是长寿命的浆细胞,而转录不活跃的群体可能是短寿命的浆细胞。为了评估亚群之间免疫激活敏感性的差异,作者用不同剂量的 BCR 交联剂和 CD40 配体刺激 B 细胞 10 分钟,然后用包含抗B 细胞信号传导固有的磷酸化靶标(图 5A)。作者测量了脾酪氨酸激酶 (pSYK) 和下游磷脂酶 Cγ2 (pPLCγ2) 的磷酸化(图 5F)。作者在双轴等高线图上可视化了 BCR 复合信号级联中两个分子 SYK 和 PLCγ2 的磷酸化状态变化,并发现子集之间的分布变化存在鲜明对比(图 5 H)。为了量化信号响应,作者计算了推土机在基线细胞和受刺激细胞之间的距离,发现这两个记忆群体以及浆细胞比所有其他子集的响应性明显更高(图 5 I)。作者量化了表型和同种型使用的相对贡献,以预测代谢途径表达、生物合成活性和信号响应的表达(图 5J)。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作者的表型分类捕获了代谢途径使用、生物合成活性和对免疫激活的信号反应的功能差异。图5 | B 细胞亚群功能的研究揭示了不同的代谢、生物合成和免疫信号活性a)实验工作流程 (n = 9 捐助者)。6. 淋巴组织特异性 B 细胞群的表征为了将人类 B 细胞分析的范围扩大到外周血之外,作者分析了来自外周血的骨髓 (n = 3)、扁桃体 (n = 3)、淋巴结 (n = 1) 和其他外周血样本 (n = 4)一个新的健康捐赠者队列(n = 11),通过大规模细胞术(图 6A)。为了探索组织之间 B 细胞表达的整体差异,作者评估了所有分子的供体组织表达差异。作者确定了至少一对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 (p 0.005) 的 21 个分子,并绘制了它们的分布,按功能组织(图 6 B)。淋巴结也明显偏向未成熟同种型(图 6 C)。然而,扁桃体没有富集任何抑制分子(图 6 B),主要由具有记忆表型的细胞组成(图 6 C 和4 G)。为了评估组织内 B 细胞表型的组成,作者绘制了子集比例图,并且根据同种型数据,作者发现淋巴结大量富含 CD73 +幼稚细胞(图 6 D)。为了评估组织的差异性,作者根据子集组成计算了每个组织之间的成对曼哈顿距离(图 6 E)。作者确定了外周血中不存在的两个亚群:生发中心 (GC) B 细胞,存在于扁桃体和淋巴结中,以及一个 CD39 +扁桃体群(图 6 D)。GC 细胞是 CD38 +和 CD32 - (图 6 F)。图6 | 淋巴组织特异性 B 细胞群的表征a)实验工作流程 (n = 11 捐助者)。b)分子的小提琴图在至少两种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 (p 0.005)。研究讨论为了探究原代细胞的深层表型多样性,作者开发了一种高度多重的单细胞表面筛选,并将其应用于识别可以分离人类B 细胞亚群的分子。这种方法使作者能够区分四种淋巴组织中的 12 个 B 细胞亚群并关联它们的功能特征。作者确定了六个记忆群体,证实了先前关于小鼠和人类抗原识别后表型多样化的报道。作者还确定了一个 CD19 hi CD11c +记忆群体,它与在自身免疫、感染和衰老背景下描述的几个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卡内尔等人,2017)。在这个群体中,作者通过 CD27 表达分离细胞,发现 T-bet 和 PD-1 在 CD27 - CD19 hi CD11c +记忆细胞中富集,类似于在 T 细胞中看到的效应记忆表型。在这里,作者通过对健康个体中多组学整合进行的深度表型分析揭示了新的、更细的B群体确定,全面映射了人体血液和淋巴组织中的 B 细胞身份。对几个细胞过程中表型与同种型使用的贡献的定量评估突出了对超越谱测序和同种型身份进行分析以了解人类 B 细胞免疫功能的必要性。研究结果作为未来研究在疫苗接种或疾病背景下研究体液免疫反应的资源,描述的群体和分子可能对于理解 B 细胞介导的发病机制或保护至关重要。
  • 科研人员利用红外和拉曼光谱识别赖氨酸乙酰化特征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红外和拉曼光谱识别赖氨酸乙酰化特征,为生物系统中蛋白质乙酰化结构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光谱专业期刊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上。 乙酰化是生物学中常见且极其重要的蛋白质修饰,在细胞代谢中都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蛋白质乙酰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赖氨酸残基特有的乙酰化,二是多种氨基酸残基都可发生的N-末端乙酰化。目前一般用N-末端乙酰转移酶来标记判断赖氨酸残基是否发生乙酰化,但该方法的准确性仍存在争议。在分子水平识别蛋白质乙酰化是目前研究挑战之一,其关键是对赖氨酸的乙酰化进行准确定位表征,由此获得清晰和系统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团队通过红外和拉曼光谱实验以及密度函数理论(DFT)计算,系统地研究L-赖氨酸三种乙酰化类型(、和)的结构变化及相应的振动光谱特征,发现酰胺基、羧基等基团的红外和拉曼特征谱带能用于有效识别不同的乙酰化类型。换言之,从红外和拉曼光谱特征即可判断赖氨酸是否乙酰化,也可判断赖氨酸发生了 乙酰化,还是 乙酰化,或者同时乙酰化。同时,研究团队对乙酰化的振动光谱识别策略在多肽模型中也得到验证。基于此,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乙酰化赖氨酸的振动模式解析,并提出赖氨酸乙酰化的光谱识别和新的表征方法,为生物系统中蛋白质乙酰化结构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赖氨酸和三种乙酰化赖氨酸的分子结构Lys-G4多肽及其赖氨酸残基乙酰化的理论计算红外光谱(红色为乙酰基,蓝色为乙酰基)
  • 疫情防控特征指标【余氯】的检测方案
    1月30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态环境应急检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特别指出除61项常规指标的监测外,增加余氯与生物毒性2项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2月2日,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同样指出了关于余氯等消毒剂以及粪大肠菌群数等相关参数的浓度控制。针对通知中指出的余氯检测,连华科技为您提供以下检测方案,希望能为疫情时期水质特征污染物把关提供有效帮助。为什么要检测余氯?余氯(residual chlorine)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又称为游离氯。总余氯是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种);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OC1+、HOCl、Cl2等)。我们通常说的余氯指的是游离性余氯。当前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一方面需要保证足够的消毒剂浓度,保证达到消毒效果;另一方面,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余氯量可能偏高,影响生化处理单元正常运行。同时,也有过高的余氯量也有可能影响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对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消毒效果、环境水质质量和保证饮用水安全极为重要。连华科技余氯测定仪◆余氯测定仪校准规范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609—2017》便携式余氯测定仪LH-CLO2M ◆功能特点1.测定方法DPD光度法,准确度≤±10%2.仪器自备校准功能,可根据标准样品校准仪器内置曲线,无需手动制作曲线;3.专业的便携光路设计,测值范围广(0-15)mg/L(分段),检测快捷,测定时间10分钟4配备完善的专业耗材试剂,工作步骤简化,测量更加简单5.机身采用高分子工程塑料注塑成型,轻便、美观、防腐蚀6.高强度便携主机箱,防震、防水,保护仪器不受伤害余氯测定仪LH-CLO3H◆功能特点1. 独立光源系统,光源寿命10万小时2. 光学稳定性优越<0.005A/20min3. 管比色,测定范围(0-1.5)mg/L,精度高,准确度为±10%4. 储存数据1.2万个,自带热敏行式打印机支持数据打印功能5. 支持USB、红外数据传输6. 曲线数量99条(90条常规曲线,9条拟合曲线),适合不同环境、不同人员操作使用,方便简单余氯测定仪LH-CLO3L ◆功能特点 1.依据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设计制造 2.以工业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精密光度测定仪进行水样分析,准确度±10% 3.采用比色管比色方式,实验过程简单易操作,数据一目了然 4.测定范围(0-1.5)mg/L(1.5稀释) 5.光学稳定性<0.005A/20min 6.应用领域广泛,可适合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可在化工、石油、焦化、造纸、冶金、酿造、医药等工业废水及各种生活污水监测应用。余氯测定仪购买平台1.连华科技旗舰店京东 或复制此链接搜索直达:https://mall.jd.com/index-826391.html 扫码进京东连华科技旗舰店2.连华科技旗舰店天猫 或复制此链接搜索直达:https://lianhuakeji.tmall.com/ 连华科技售后工程师将远程在线给予技术支持,详情请致电客服热线400-636-0220/ 010-59777076。
  • 我国将成立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将于1月26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家标准工作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新突破。   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热门领域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电脑依赖性的增强,信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经历了十多年概念和技术发展之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进入稳健发展与应用阶段,并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发和各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众多国际国内电子产品厂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集成商纷纷推出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相关工程项目与应用方案也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生产制造、医疗卫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军事等行业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成为解决当前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电子信息交易认证、IT系统身份验证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据全国信标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近几年也将在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金融交易、社会安全等领域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工作。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将充分凝聚我国生物特征识别相关产学研用各界力量,根据我国生物特征识别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和完善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标准体系、制定我国生物特征识别相关国家标准并对口支撑和推动ISO/IECJTC1(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内的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   据了解,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作为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秘书处单位,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工作组首批成员。截至2010年1月15日,已有29家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国内知名高校、国内外企业等表达了参加工作组的意向。
  • “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在京成立
    我国规划制定20余项生物特征识别标准   近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国标委)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在北京成立,工作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担任。   据IBG(国际生物识别集团)发布的《2007至2012年度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报告》预测,到2012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超过74亿美元。如今各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软硬件产品,以及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已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赵波表示,作为信息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标准方面,从2004年就开始了该领域的标准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申请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的正式国家成员体。目前,工信部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及跟踪研究的同时,还申报了2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国标委工业二部副主任戴红对于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寄予厚望。据她介绍,为了促进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加快开展标准化工作,国标委已正式下达了20余项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标准制定计划,涵盖了生物特征识别的术语、数据交换格式、公用数据框架、产品互操作、测试、评价等各个方面,希望通过工作组的建立,充分凝聚我国生物特征识别相关的产学研用各界力量。
  • 大气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技术推介会通知
    关于召开大气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技术和设备推介会的预通知   各仪器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   根据“上海市第五轮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上海市拟在部分重点工业区开展大气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为了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拟于4月中旬前后在沪召开相关仪器设备供应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大气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技术和设备推介会,重点为石化与化工行业大气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标准化监测站房(车)以及特征污染物系统分析软件在国内外工业区大气自动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届时将邀请用户代表参加。特此邀请有兴趣的厂商自愿报名参加,并在会上做相关仪器设备性能、系统集成和应用案例及优缺点介绍。   报名者请于3月20日前将回执发送到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可采取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联系人方玲珍(FF1122345@163.com) 顾月萍(guyp@sepb.gov.cn),地址:上海市钦州路508号,邮编200233。参会期间食宿费用自理,具体时间和地点以书面通知为准。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012年3月5日 回 执 公司名称 与会人员姓名 联系方式 (手机、邮箱地址) 是否需要住宿
  • 射光测试浊度计的特征
    台式浊度仪采用单片机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高,采购国际通用的钨灯,测量精度高,配坚固的防水型外壳,广泛适用于电力、石油、造纸等行业。仪器特征1、采用当今先进的90°散射光测试原理,光源为国际通用的钨灯2、自主研发、处于的信号处理系统,灵敏度高、稳定可靠3、测量数据准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220V交流电源,适用于化验室、实验室4、该型号浊度仪在原基础上再一次升级换代,改进后的浊度仪量程自动切换,快速显示测量结果,操作更简单5、连接计算机、自动切换、数字存储、分析
  • 月旭色谱柱成为《中国药典》特征谱图指定品牌
    最近,在新出版的2010《中国药典》第二增补版中,月旭科技的Ultimate® XB-C18色谱柱被列为颠茄片和颠茄酊品种的指定品牌参考色谱柱,进入药典&ldquo 指定品牌色谱柱&rdquo 之列。 您可能会问:药典指定色谱柱品牌到底有多罕见? 答:根据药典相关规定:正常情况下,药典中规定用HPLC法作为质检方法的品种,只指定色谱填料的种类,不指定色谱柱品牌和厂家。但是,某些药品品种检测难度大,监控成分多(或杂质种类多),或要求对多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例如颠茄片和颠茄酊等这样的中药特征谱图,这些品种对色谱柱的峰容量、选择性和重现性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选定符合条件的色谱柱后,其他品牌色谱柱无法相互替换或达不到药典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药典指定色谱柱品牌。 据精确统计,药典中2000多个品种指定用HPLC法做为法规质检方法,但指定色谱柱品牌的品种比例不到1%!到目前为止这些指定品牌的色谱柱绝大多数是国际知名品牌。 您可能还会问:月旭色谱柱为何成为药典指定色谱柱? 在制定颠茄片和颠茄酊特征谱图的过程中,药典委员会有数十个色谱柱品牌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品种技术难度大,对多组分有定性和定量的要求(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结果能得到重现,必须选择性能达到要求,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质量稳定的色谱柱品牌,最终选定月旭的XB-C18作为指定品牌参考色谱柱。月旭色谱柱也成为迄今为止只有国际知名品牌才享有的&ldquo 药典指定色谱柱&rdquo 之一。 颠茄片和颠茄酊是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版收录的样品,用HPLC方法测定其特征谱图。 药典截图&mdash &mdash 颠茄片(药典第二增补版172页) 药典截图&mdash &mdash 颠茄酊(药典第二增补版173页) 月旭Ultimate® XB-C18是2010版中国药典增补版中测定颠茄片和颠茄酊的指定品牌参考色谱柱,利用自主研发的独特键合工艺和双封尾技术,具有高柱效、高分辨率、产品质量稳定等特性。月旭科技生产的每一根色谱柱在出厂之前都经过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确保客户使用的满意度。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方法,月旭Ultimate® XB-C18(颠茄浸膏专用柱)在不同HPLC仪器上,对颠茄浸膏样品进行测定的谱图及数据: 公司简介: 月旭科技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色谱分离材料,并为广大的色谱工作者提供完整的色谱分离分析解决方案。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核心色谱填料技术,坚持自主品牌,已经成功推出68种月旭品牌的各类HPLC键合相。公司3个系列11个品种的色谱柱已经列入美国药典(USP)数据库。公司在色谱填料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色谱柱和SPE柱产品质量和性能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广大色谱工作者的认可。经过八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月旭已经占据中国自主色谱柱品牌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色谱材料市场的领导者! 月旭科技提供免费色谱柱试用和免费色谱分析方法咨询。 如需获得更多信息,请访问月旭官网:www.welchmat.com,或拨打月旭服务热线400-808-6760。
  • 中国帕金森病遗传因素特征研究,测序技术是关键
    记者2月15日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教授唐北沙科研团队于2月10日在《npj-帕金森病》(npj Parkinson's Disease)上发表原创性论文“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了中国帕金森病人群的风险基因位点”,这是首个大型中国帕金森病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中国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特征。唐北沙和西湖大学教授杨剑为论文并列通讯作者,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研究生潘宏旭、副教授刘振华为共同第一作者,湘雅医院为第一单位兼第一通讯单位。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主要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遗传因素在PD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截至目前,世界上已发表多个P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成果,揭示了90余个风险基因位点;但对人口众多、人口日趋老龄化的中国人群而言,PD人群的遗传背景仍不明确。为系统解析中国PD人群的遗传因素特征,唐北沙牵头联合众多国内专家,构建了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多中心数据及协作网(PD-MDCNC),建立了大型中国PD病例-对照的临床队列;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发现队列完成了首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随后利用多重PCR扩增子捕获测序技术在验证队列进行了验证研究。最终,该团队鉴定了1个新的PD风险基因位点,明确了53个与中国PD相关的风险基因位点,其中12为全基因组显著相关的风险基因位点、5个为中国PD人群特异性风险基因位点;绘制了中国PD人群易感基因变异谱;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发现中国PD人群的遗传度为0.18,稍低于欧洲血统人群(为0.22)。该研究还利用中国PD人群相关风险基因位点构建了多基因风险预测模型,发现携带多个风险基因位点的人群PD发病风险是没有携带风险基因位点的3.9倍,可为PD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提供指导。该研究得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陈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刘军、北京医院教授陈海波、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王丽娟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Jia Nee Fo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教授Andrew B Singleton各团队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PD-MDCNC平台的有力支持,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资助。论文审稿人认为,该研究采用两阶段设计,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了中国PD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研究思路严谨,报告了新的风险基因位点与中国PD人群遗传因素特点,对帕金森病遗传因素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月旭科技-专家讲座系列之制备色谱的特征
    月旭科技的专家系列讲座已经连续开展三期了,因为其突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和喜爱。我们第四期的专家讲座,再次邀请到了大家呼声很高的张维冰教授。4月7日(下周四),张维冰教授将与大家分享主题为《制备色谱的特征》的相关内容。本次专家讲座共分为三个环节:1. 《制备色谱的特征》主题讲座;2. 线上征集内容解答;3. 在线提问互动答疑环节。为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参与度,本次讲座还开启了答疑问题内容征集。在文末,通过留言的形式,将您有关制备或制备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写下来。对于大家普遍关注或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张维冰教授将会在第四期的专家讲座中,为大家详细解答。01主讲人简介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南昌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讲座教授。月旭科技分离纯化技术中心总工。主要从事包括色谱、毛细管电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张维冰教授师承张玉奎院士,于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台湾中兴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赴德国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ynamics of Complex Technical Systems作访问学者。已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著作七部,申请及授权专利百余项。负责或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3”、“863”及国家“攻关”、“支撑计划”等项目多项。02讲座主题《制备色谱的特征》内容摘要1.制备色谱的简介;2.制备LC与分析LC比较;3.制备色谱分类;4.制备LC的上样。03讲座时间2022年4月7日(下周四)14:00
  • 阿胶“避坑指南”,胶类中药特征多肽LCMS检测辨真假!
    胶类 中药检测标准简介 胶类中药作为滋补、养生中的大品类是中医药文化中炫丽夺目的瑰宝,深受民众的宠爱。由此衍生出来的胶类药材、饮片、制剂生产企业及保健品企业众多。提供胶类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确保胶类相关产品的品质,成为市场上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近年,市场上出现用其他动物皮熬制而冒充有效的胶类药材及制剂,如不法商贩采用牛皮、猪皮、马皮原料进行掺假销售,因此,通过定性鉴别手段确保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胶类药材的定性方法由茚三酮显色法修改为LC-MS/MS法,开启质谱技术启用的序幕,“龟甲胶、阿胶、鹿角胶”各论均要求鉴别对应特征多肽。新版药典在2015版基础上,阿胶增加【含量测定】项目,增加表述“照【含量测定】特征多肽项下色谱、质谱条件试验,统一了阿胶【鉴别】和【含量测定】的仪器条件。”同时多个含胶类成分的制剂增加【鉴别】项目,要求定性分析特征多肽成分。具体标准修订情况如下表: 2019-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多项关于胶类中药掺伪补充检验方法。 胶类 中药质控解决方案面对胶类中药日益严格的质控要求,岛津向广大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包括岛津独特的在线酶切色谱仪、UHPLC-MS/MS液质联用仪,解决多肽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检测需求。提供分析仪器、色谱柱、应用数据包一站式解决方案,符合药典法规要求,同时简化前处理步骤、分析仪器操作,助力分析效率提升。 01分析仪器 02应用数据集《中国药典》2020年版应对方案-胶类药材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分册 应用例展示:LCMS-8045应用于阿胶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阿胶对照药材特征多肽的MRM色谱图 市售阿胶样品的MRM色谱图 • 驴源多肽A1的理论塔板数7850,满足药典要求(4000)• 样品特征多肽、驴源多肽A1和驴源多肽A2与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驴源多肽 A1和驴源多肽 A2的标准曲线图 • 驴源多肽A1和驴源多肽A2在0.05-1.2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实际样品中驴皮源特征肽段分析结果实际样品中驴源多肽含量结果 • 特征多肽2个监测离子对测定的MRM 色谱峰的信噪比均应大于3 : 1,样品中检出阿胶成分 • 按照前述标准曲线回归计算,总量是0.21%,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满足药典质量要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