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资源评估

仪器信息网资源评估专题为您整合资源评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资源评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资源评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资源评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资源评估话题讨论。

资源评估相关的资讯

  • 国土资源部启动重点实验室评估
    6月20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国土资源部等科研机构和单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据介绍,自2003年国土资源部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已先后分三批对60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建设。为系统总结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果,研究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分类指导的措施,近期,部科技司启动了对第一、二批13家重点实验室进行5年以上动态评估。按规定,评估工作包括现场评估和综合评议两部分。各实验室要经过现场评估及复评环节,最终形成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为&ldquo 较差&rdquo 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ldquo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rdquo 序列。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是我部土地科学领域第一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五年来以第一单位主持承担了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ldquo 863&rdquo 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组织承担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土地利用宏观监测、国产资源卫星应用等国家土地资源调查监测重大工程,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实验室在全国不同类型区建设了6个野外观测研究基地,重点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评价与预警、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保障等研究。   该实验室负责人表示,今后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树立国际理念,立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搭建全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系统土地科技创新大平台。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现场评估
    4月12日至13日,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派出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期间,专家组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汇报,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审核了实验室相关资料并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访谈。专家组最终反馈意见将于近期公布。   据介绍,此次评估是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次评估。旨在通过评估发现各个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下一阶段的更好发展,在巩固现有良好基础的同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4月12日上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会在我校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张杰,校长王树国、副校长任南琪、校长助理郭斌等出席汇报会。科技处以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汇报会。   王树国校长出席汇报会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学校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此次评估,实验室今后将在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将自身目标定位于国际舞台。也希望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作了工作汇报。他从实验室的优势与特色、定位与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开放课题设立等方面向专家组进行了详实而具体的汇报。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马军、祁佩时、冯玉杰、王鹏分别作了代表性学术报告。专家组针对实验室汇报情况和实验室骨干成员所作的报告进行了提问,任南琪院士和其他成员一一作了回答。   4月12日下午,专家组在李圭白院士、马军教授以及实验室其他人员的陪同和讲解下对实验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基础平台、创新群体以及相关研究组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随后,专家组在会议室分别审核了实验室相关资料并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访谈。   我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复建设,并于今年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现已形成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水质保障、城市水健康循环3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或完成了973、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7名海外优秀人才,并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汇报会现场      王树国校长致辞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院士汇报      专家提问         专家组现场考察
  • 45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911号)的要求,经专家严格评估,现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2年2月7日至2月14日。对拟建设和培育的重点实验室名称、建设单位等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或主管部门提出。提出异议者,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等。   联系人及电话:马梅 何凯涛 010-66558426/8425   传真:010-66558429 第三批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序号 申请建设重点实验室名称 申请单位 1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 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3 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5 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6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 地质超深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8 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 地面沉降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10 海岸带国土开发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 11 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12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13 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14 沉积盆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15 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16 小岩体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17 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8 土地实地调查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19 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0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1 金银多金属矿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2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3 东北亚地区金属及油气资源预测评价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24 粘土矿物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25 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26 构造与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27 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28 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29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 30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沈阳师范大学 31 缓变型地质灾害(地裂缝)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32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33 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34 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西安科技大学 35 国土资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36 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37 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38 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39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规划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0 稀土和稀有稀散金属矿产实验测试及勘查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41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 42 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 昆明矿产资源监督监测中心、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43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44 西北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 45 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O一二年二月六日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科技部、基金委评估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国家评估汇报会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院士做实验室工作汇报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听取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考察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考察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考察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考察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考察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专家讨论会   4月9日至11日,来自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10余位专家来到我校,对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听取了工作汇报,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反馈了评估意见。   校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乔建永,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周世宁,副校长孙继平、范迅、姜耀东、王忠强,校党委副书记朱书全,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炯天院士参加了4月9日下午举行的重点实验室汇报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作实验室评估工作汇报,从实验室的定位及目标、方向设置及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主要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平台建设与经费、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几个方面向专家全面介绍了实验室的情况。彭苏萍在汇报中提出,实验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经过五年的建设,实验室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已逐步显示出它的作用,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煤炭科技领域内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国内最重要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科技支撑和新技术推广平台。   汇报会上,代世峰、朱国维、周宏伟、许家林、林柏泉五位教授分别作题为《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习性和富集机理》、《煤矿精细地质构造和灾害源探测方法》、《裂隙/孔隙岩体形貌与破坏力学行为研究》 、《充填减沉与保水开采理论与技术》、《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的学术报告,汇报了实验室的五项代表性成果。   4月10日上午,专家对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彭苏萍介绍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演示了相关实验系统。考察结束后,专家还对学校部分教师、干部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   4月11日上午,专家组对建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分室进行考察,分别考察了岩层控制实验大厅、煤层割钻一体化卸压增透实验系统、瓦斯煤尘爆炸实验室、火灾实验室、充填采矿实验室等。考察结束后,专家组也对部分教师、干部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   4月11日下午,专家组召开现场评估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乔建永、副校长姜耀东,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副校长刘炯天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组反馈了初步评估意见,充分肯定了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几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并指出了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乔建永表示,学校将认真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实现在煤炭资源与勘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基础理沦和应用技术研究平台而积极努力。彭苏萍就专家组给国家重点室提出的建议表了态。
  •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评估结果公布 3个获黄牌警告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绩效考核与评估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两部门对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了绩效考核,对15个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评估。  其中,“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20个平台运行管理规范,开放共享成效显著,专题服务效果突出,中央财政继续给予开放共享后补助 “基础科学数据共享网”等6个平台建设项目运行管理基本符合平台要求,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开放共享服务较为显著,决定将其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中央财政将资助开放共享后补助经费 “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共享基地”3个平台近几年来考核评估排名靠后,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在平台自身定位及面向用户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服务效果不够突出,给予黄牌警告。请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组织开展整改,研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报科技部备案 对资源类型相近的平台进行整合,原“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平台整体并入原“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 对资源类型相近的平台进行整合,原“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平台整体并入原“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 纳入共享服务后补助的平台统称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每个平台按照所属领域和资源类型进行规范命名。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名单序号平台名称牵头单位主管部门1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共享服务平台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3国家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4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国家应急分析测试共享服务平台钢铁研究总院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6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计生委7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8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9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10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11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12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13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局14国家科技图书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部15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检总局16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7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18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19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20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1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22国家寄生虫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卫生计生委23国家微生物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24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计生委25国家标本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6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卫生计生委27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质检总局28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质检总局
  • 探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1年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媒体评论认为,该机构的出现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至今已运行近十个月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究竟对哪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估?如再遇到类似“三聚氰胺”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及时提供评估报告?能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日前,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潘家园南里七号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心成立以来,正试图实现各种层面的期待,不仅要成为独立的食品安全权威技术支持机构,也要作为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确定优先评估项目   评估无疑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首要任务。所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评估是复杂的系统,不是短时间内能赶出来的。鉴于这种复杂性,评估报告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告诉记者。   中心对复杂性带来的挑战还是有底气的。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员中,约150人都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直接划拨过来,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国内最早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机构。从“苏丹红事件”开始,该所自发做了第一份较为系统的评估报告,积攒了科研实力。   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展开。因为委员都是兼职,一年最多开两次会,评估的具体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全都落在了秘书处头上,而秘书处就设在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庞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让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这支队伍得到锻炼,2011年10月,这支队伍全部移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拓展力量的同时,也迎来超出以往的任务量。   “中心在每年年初都会确定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优先项目。这些项目由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中心随后针对每一个评估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优先评估项目共有12项,其中已完成的有4项,有8项正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常规的、需要长时间系统去研究的评估任务。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实施的优先评估项目包括:铝、反式脂肪酸、重金属铅、镉的膳食暴露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为修订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灭火”也需要时间   常规之外,更多的则是应急评估。有时因为突发事件出现,中心就需要立刻着手评估来回应社会关切。“这种评估往往没有可依据的数据,必须现做,而且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有点类似灭火。”李宁说。   中心最近一次大型“灭火”行动当属“苏泊尔锅锰超标事件”。2012年2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苏泊尔品牌一些不锈钢锅的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可能引发人体锰中毒。事件刚曝光,李宁就接到弟媳妇打来的电话:“苏泊尔锅还能用吗?”李宁去医院看牙,遇到熟悉的主治医生,第一句话也是同样的问题。   2月24日,李宁所在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给出了评估结果。不少公众在网络上留言抱怨评估结果等了一周多,速度太慢。而李宁说,其实背后的评估过程已经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   央视报道次日,中心理化部的实验人员鲁杰接到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检测任务。2月19日一早,她与其他11位实验人员兵分三路赶赴北京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搜寻各种高端、低端的不锈钢炊具,半天时间,将40种品牌的炊具带回了实验室。   应急评估要求“结果出来越快越好”。当天下午,针对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浸泡实验有序展开。在极端条件下,加入4%的冰醋酸将炊具煮至100摄氏度,之后再浸泡过夜并进行测定。鲁杰告诉记者,因整个评估时间紧而任务重大,需要实验员24小时连轴转。   日夜不停地实验了4天后,2月22日,40种样品全部检测完毕,得出第一批用于评估的数据。鲁杰说,应急评估的特点是“数据出一批就立即上报一批”,这次应急评估前后共有三批数据,市场上主要品牌的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基本摸清。   鲁杰说自己非常理解公众的焦急心情,但即使是灭火般的应急评估,也需要相应的时间来获得数据。“消费者到底通过不锈钢炊具吃了多少锰,必须用实验数据说话。”   从闭门研究到主动解释   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评估结果如何与社会沟通。作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发布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复杂而专业的知识构成,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很容易造成社会误解。   2012年7月6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发布新标准: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法制晚报》等媒体经对比指出,中国的(三聚氰胺)标准比这一国际标准宽松6倍。3天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首先报道的媒体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稿件出现了翻译上的错误,导致了社会误读。实际上,三聚氰胺新的国际标准,并非对原有标准数值的改变,而是明确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规定。我国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与上述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解释及时公布,但有关标准宽松的争议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次三聚氰胺国际标准的发布本来没有任何问题,国内已参照这个在做,国际法典只是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严卫星说,之所以发生误读,不能全怪媒体,也得怪专业机构没有主动、积极地与媒体和公众交流,没有将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给大众。   曾埋首于实验室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进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后,逐步意识到“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过去,一瓶矿泉水合不合格,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专业问题,现在才发现它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问题。尤其在传媒发达的年代,食品安全问题能迅速发酵为社会事件,中心必须学会团结社会的力量来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严卫星说。   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的过程中,中心试着通过对事件科学的解读,把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传递给公众。“虽然在现有框架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还有所限制,但中心正力图使其‘独立的专业技术机构’的定位更加清晰。”李宁说。   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已准备将“风险交流”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以保证“对外沟通能力”能够跟上需要,中心为此专门建立了舆情研判工作小组会议制度。   严卫星介绍说,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现已形成定期收集、跟踪、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根据这些信息,中心一方面会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报告,同时针对社会层面了解不足的信息组织专题活动,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这就是“风险交流会”。   200人的编制下人手不足   中心目前的编制架构是200人,在成立之初,这样的编制人数曾被不少舆论评价认为是中央编办在编制基本冻结下给出的破例待遇。但是在严卫星看来,“从专业角度说,200人的编制相对中心的实际运作还是给少了。写中心建设方案报告的时候,保守地写了500人的编制。要知道,德国8000万人口,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却有700人的编制,而且这700人只做风险评估,如此,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就非常深入。”   在中央编办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发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并不仅仅负责评估,它的职责还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交流等职能。除了上述职责,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还承担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按照200人的架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有30人左右,而这30人承担的是5000多个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速度,将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变成一套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单是标准清理、整合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当初设计组建方案的时候,曾建议食品安全标准单独设立一个机构,编制在100人左右。”严卫星说,这100人还不是负责制定标准的人,只是参与标准的技术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发布以后,做跟踪评价。   过去,国内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五年回顾一次,修订一次,社会舆论基本没有太多评价。现在的形势要求更系统地跟踪、总结已经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否适应健康需求?可行性如何?还要研究与国际标准间的关系。   “如果总是没有精力系统地跟踪一些事情,科学评估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严卫星说,作为提供科学依据的机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除了完成各种应急任务,也要致力于长远的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否则就不能掌握最新动态,不能为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现实是,应急任务已经让中心忙得晕头转向。”李宁也认为,评估中心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放在系统研究上,积累相当多的数据,特别是现在有很多新的资源、新的技术需要去掌握、去评估。   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这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李宁坦言,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家底不清,居民膳食消费的数据远远不够。   严卫星说,关于营养调查的数据,国内现在掌握的是大米、面粉等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但是,普通公众吃得更多的是加工食品,比如汉堡,如果汉堡里加了某种物质,得先了解汉堡的消费量,才能知道给健康带来的影响,“而我们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并不掌握”。   即使是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也没有及时更新,目前能够使用的还是2002年的数据,也就是十年前的数据。值得欣慰的是,相关数据的新一轮调查已开始,结果还没出来。   作为一线实验人员,鲁杰深知,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粗线条的,并没有区分那么细致。“评估里面有那么多污染物,有细菌的、有病毒的,化学里面分有机的、无机的。现在区分不了那么细,没那么多人手,负责评估的人目前还不足20人。”   “资源共享”不是技术难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成立之初还有一个特别身份: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并以理事会的模式运作。   “2011年,中央编办主动提出要建评估中心,各部门报告都没有上去,中央编办就编制出了组建方案,要求卫生部来牵头组建评估中心,这是少有的。”严卫星透露。   中国的食品安全领域一直是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按照以往的做法,每个相关部门下面都会成立一个食品安全机构,但是,在中央编办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条:“其他相关部门不得再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中央编办的思路是,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评估领域内的资源相当有限,且有限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新成立的这个机构应为所有部门服务,体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整体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告诉记者,理事会的体制目标主要是保持评估中心的公益性和资源的广泛性,“资源整合”是此番改革试点的关键目标。   资源整合的首要对象就是理事单位。在理事会名单中,卫生部作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理事长单位,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为理事单位。“评估中心需要把广泛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汇集起来,其中并不仅仅是卫生口的信息,农业也有相关检测,比如农药残留,质检也有,工商也有。”刘金峰说。   中心试图实现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发布不久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里也明确指出,将依托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但是,信息系统的共享目前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严卫星说,因为部门的数据不一定符合评估的需要,很多数据标准的技术问题还有待沟通。在刘金峰看来,资源共享目前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问题主要出于各部门对部门利益的考虑及其他一些顾虑,“这都属于体制性的干扰,不是技术上的难题”。   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章程明确规定,理事成员单位有义务共享资源。但章程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执行起来仍有难度。“这种义务毕竟和部门利益没有关系,可能需要国务院食安办这样的机构出面协调,行政干预或规定成法定职责。”刘金峰说。 纠结于“资源共享”难题的同时,中心还面临着更大的困扰:在理事会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改革成法人治理结构到底怎么改?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上,中心目前并没有新的进展。   早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之初,有关人士就曾有过担心,也曾向中央编办提出:食品安全任务这么重,能否不把这个机构作为体制改革试点。中央编办的答复是:任务再重,还是要去探索经验。因而,这个机构也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 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高校有教授“一女嫁两夫”   “前不久评估获得‘优秀’,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事情”,是指2009年10月31日,网上举报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造假。一个月后,浙江大学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了一份关于“举报评估造假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近日,记者在浙江杭州调查采访此事时发现,确有一些教授同时在两所高校担任专职,他们忙碌的“两栖”生活引起了争议。   网友举报与浙大回应   “浙江大学是一所以‘求是’学风著称的高等学府。但近年来,从论文、成果到学科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常常靠虚假、欺骗为手段赢得‘好名声’。这次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浙大利用造假、欺骗的做法,玷污学术纯洁,令业界震惊。”笔名扬刚的作者在网上举报说。   举报者所指的实验室是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实验室。据浙大介绍,该实验室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5年通过验收。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每5年参加一次评估。2009年,教育部组织对数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   举报者称,在评估中,浙大存在人员虚假。杨肖娥(实验室主任)的丈夫何振立在美国已全职工作10多年,早已不是浙江大学的人员,近十年也没有在浙大实验室待过。刘维屏在2005年就到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是浙工大“最耀眼的旗帜”。若他们作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成员,显然是造假。   对此,浙江大学在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情况说明”中称,何振立教授1999年以浙江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何教授被聘为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转为副教授。根据何教授的具体情况,校人事处决定保留其公职到2011年3月。其间,何教授一直参与浙江大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联合发表论文。   浙江大学称,评估材料中收录的有关何教授的研究工作,均在本次评估统计数据要求范围内。其中,纵向课题为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红壤质量演变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机理及其调控”,资助年度为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及诊断技术”,资助年度是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校方同时称,按《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有关“客座人员研究成果在署名本实验室名称前提下,视为固定人员情况填报”的要求,何教授的研究(包括合作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9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标注论文”,标注为“浙江大学”的10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统计评估期限确为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也确有上述要求。   关于刘维屏教授的情况,浙江大学回应称:他从1982年起为浙江大学教师,1995年被评聘为教授,1999年担任环资学院副院长 2005年10月经学校同意调往浙江工业大学工作 2009年5月被浙江大学聘为环资学院院长。本次评估材料中所收录的为刘教授2004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的研究工作。其中,纵向课题为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化学:手性农药土壤污染化学修复基础研究”,资助年限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与植物中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差异性”,资助年限是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刘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或“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8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另外,浙江大学称,2003年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2004年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和2005年实验室验收报告中,何振立、刘维屏教授均是该实验室人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中,何振立教授19篇在国外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都是冠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浙江大学多个名分。一篇论文署名常是六七个人。   据荷兰埃尔塞维尔公司出版的2006年5月第三期生态毒物学环境安全期刊证实,刘维屏发表论文同时署名“浙江大学”与“浙江工业大学”,另外6篇论文每篇的署名人数都在四五人左右。   举报人还称,申请评估过程还存在课题、经费、成果虚假。“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分别设有‘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和‘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以上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争取到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都挪到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设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归于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另外,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还回应,根据教育部教技司[2003]59号文件精神,学院以“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申报“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举报所指的“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2008年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评估材料(包括课题、经费、成果等)是该实验室51名成员在2004年到2008年科研工作的统计结果,均有证明材料。   两教授均有双重专职身份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员工基本信息显示,“何振立为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基本信息显示,何振立教授1990年至1993年为英国纽卡舍尔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为英国麦考莱土地利用研究所访问研究员,1994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至1997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8至今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研究员。   记者登录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官方网站发现,何振立是该校土壤和水科学部门的一名助理教授。校方对他的介绍是:“2001年以助理科学家的身份加入印度河流域研究和教育学院(IRREC),并于2004年成为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养分和污染物,养分管理和水质,土壤肥力和柑橘类植物营养等土壤生物化学研究。他现在为研究生教授‘土壤质量’课,给本科生教授‘农业和环境质量’与‘环境土壤科学实验’课等,活跃于多个组织。”   据维基百科对英美教授体制的介绍,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兼职的教授,即英文visiting professor(访问教授)和adjunct professor(兼职教授)。但佛罗里达大学对何振立的介绍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显然不是前面两种情况。   关于记者提出的、已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供职的何教授是否一直享受浙大薪水及其相关福利待遇等问题,浙江大学方面拒绝回答。   关于刘维屏的情况,据记者调查,在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的大学教授名单中,刘维屏仍名列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工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仍有刘维屏创新团队。   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9年6月9日对刘维屏的介绍为:院长,1990年以来先后在意大利Sassari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系、美国农业部Salinity国家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UCR)环境科学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SU)生物系等留学和高访。   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26日出具的一份说明称,“刘维屏2005年8月离开浙江大学,前往浙江工业大学任职。2009年5月,重新成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一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2009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向教育部、财政部申请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上报材料中,刘维屏是该实验区的主要专职教师。   经对比分析,浙江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上报材料中,刘维屏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手性农药环境化学与污染修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作物系统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的差异性”项目,分别名列浙工大申请书近五年重点科研项目的第5位与第16位。   近日在杭州采访时,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实验楼的学生对记者说:“刘维屏是我们的老师,他比较忙,你要找他最好提前几周预约。”随后,记者赶往浙工大主楼15楼生物与环境学院办公室求证。   院办的冯剑先生说:“刘维屏两边都跑,在浙大有一个行政职务。”他答应提供刘教授的联系方式,并用电话联系正在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办公室办公的刘维屏教授。之后冯告诉记者:“刘院长没有时间接受你采访,他马上要赶到浙大办公室去。”记者一小时后来到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刘维屏办公室,发现门由“铁将军”把守。
  • 18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单公布
    2013年5月29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ldquo 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rdquo ,此次评估的实验室18家。详情如下:   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我司决定今年对中央直属高校化学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参评实验室清单见附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原则   1.坚持&ldquo 公开、公平、公正&rdquo 和&ldquo 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rdquo 的原则,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以定性评估为主。   2.以对实验室整体运行状况的评价为重点,突出实验室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以及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撑重大科技创新、培养和聚集优秀人才和团队、高层次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成绩,同时注重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以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   3.以实验室近五年的成果产出为评估依据,突出实际成效和未来发展趋势。纳入统计的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等)验收通过后必须署名实验室,建设期间的成果可按固定人员进行统计,且成果需与实验室方向相吻合。   4.强调依托单位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实质性支持(资源配置、政策倾斜、人才引进等),突出实验室人才、项目、基地的紧密结合。   二、评估程序   评估工作分现场评估和综合评估两个阶段,计划于9月初进行现场评估,9月中下旬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时间和分组安排另行通知。   1.现场评估   包括如下内容:(1)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50分钟) (2)听取实验室代表性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不多于5项,总时间50分钟 (3)实验室现场考察(包括人文学术环境、重大成果演示、实验室人员座谈、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等) (4)专家组评议,形成评估意见并向学校和实验室反馈。   2.综合评估   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对各组现场评估排序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中会议答辩和评议。   在现场评估意见和综合评估意见的基础上,由我部确定本年度&ldquo 优秀&rdquo 、&ldquo 良好&rdquo 以及&ldquo 较差&rdquo 实验室名单。对&ldquo 优秀&rdquo 实验室,我部将予以一定的支持。&ldquo 较差&rdquo 实验室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三、评估要求   1.评估工作是加强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托高校和实验室要高度重视实验室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本着严谨、求实的原则,为实验室评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学校要认真组织撰写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报告要突出实验室的标志性成果,突出实验室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开放、交流与合作以及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汇报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3.要充分做好实验室工作报告、代表性学术报告的汇报及答辩的准备工作。实验室人员尤其是骨干研究人员要全力配合实验室主任做好评估工作。现场评估时专家组对实验室主任报告的质询原则上由实验室主任解答。   4.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规定,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两年以上的实验室(验收时间为2011年6月底前)原则上必须参加此次评估。通过验收但开放运行未满两年的实验室可自愿向我司提交评估申请,并按照本通知要求报送评估申请书。若对参评实验室有异议或者申请参加评估的实验室,请于2013年6月7日前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说明或申请,逾期未提出的不予受理,须严格按照本通知执行。   四、实验室评估申请书编制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各项指标只统计评估期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底)的成绩和数据。   请有关高校认真组织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格式及说明详见www.dost.moe.edu.cn&ldquo 下载中心&rdquo 栏),并于2013年8月30日前将纸质材料和电子版光盘(各一式1份)报送我司基础研究处。   联系人:明媚、明炬   电 话:010-66096301,66096519   通信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   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参加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高校 1 生物有机分子工程 北京大学 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北京大学 3 放射性药物 北京师范大学 4 多酸科学 东北师范大学 5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 华东理工大学 6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华中师范大学 7 介观化学 南京大学 8 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9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 清华大学 10 胶体与界面化学 山东大学 11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 12 绿色化学与技术 四川大学 13 绿色合成与转化 天津大学 14 系统生物工程 天津大学 15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16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 浙江大学 17 有色金属资源化学 中南大学 18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 中山大学   教育部科技司   2013年5月27日
  •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正式启动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正式启动 预计将于明年内完成   5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财政部在北京联合举行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启动会。这标志着已筹备两年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本次绩效评估工作将主要从战略定位、资助绩效、管理绩效及影响等4个方面,对科学基金25年来的资助与管理活动进行评估,以期全面总结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完善科学基金制的着力点,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此次受聘为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韩启德指出,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工作是科学基金、科技界乃至全社会的一件大事。主动接受评估和公众监督,体现了科学基金对政府和社会公众负责的精神,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评价与资源配置机制的改进,对树立良好科研环境和学风具有积极作用,对科学基金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韩启德强调,做好评估工作,一要注重历史性。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全面展示成就和总结经验,分析评估科学基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实现评估的历史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有机统一。二要突出国际性。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范例,结合科学基金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国际评估专家的作用,实现评估的国际性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三要体现专业性。要充分发挥评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作用,努力实现评估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四要注重广泛性。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广泛吸收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绩效评估的目的。   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动员报告中指出,本次国际评估是对自然科学基金一次较全面的检验,是完善资助管理机制、管好用好科学基金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总结科学基金制成效,探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经验的迫切需要,不仅对基金委是第一次,在我国科技界也是第一次。   陈宜瑜强调,科学基金制的设立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判断一项科技管理制度的优劣,要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循着我国创新政策发展的脉络,看它是否符合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是否能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通过绩效评估,全面审视科学基金制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影响,深入总结实践经验,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他同时也希望相关部委、广大科学家和项目依托单位理解并积极支持,共同推进评估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强调,开展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是对过去25年基金工作的系统总结和梳理,对于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创新我国基础研究及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基金的管理水平,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基础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绩效考评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内开展对基础研究如此大规模的国际评估尚属首次,要作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在设计考评指标、组织专家评议等工作中要注意体现基础研究的特点。   据介绍,本次国际评估聘请的专家,如美国科学理事会前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Dick Zare教授,韩启德院士,德国科学基金会前主席、欧洲研究理事会前主席Winnacker教授等,都是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科技组织领导人,对中国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此次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预计将于明年内完成。   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和科技界代表以及基金委全体职工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
  • 09年数理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教育部关于发布2009年度数理、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今年我部组织对数理、地学领域的3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数学及应用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5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24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其余为较差类实验室。   2.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在今后我部重大项目计划中予以优先支持,具体组织申报程序另行通知。较差类实验室将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3.希望各有关高校和参评实验室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反馈的综合评估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抓紧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制定未来五年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方案。   4.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与评估周期相衔接,依照《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此次评估的实验室及各有关高校应于2010年上半年前完成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换届工作,并将推荐人选及时报送我部科技司。 附件: 2009年度数理、地球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高校 优秀类 1 数学及应用数学 北京大学 2 西部环境 兰州大学 3 原子分子纳米科学 清华大学 4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 浙江大学 5 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大学 良好类 6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 北京大学 7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8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 南开大学 9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10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11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 复旦大学 13 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 北京师范大学 14 辐射物理及技术 四川大学 15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北京师范大学 16 地理信息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 17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 武汉大学 18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北京大学 19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 海岸与海岛开发 南京大学 21 物理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 22 海洋环境与生态 中国海洋大学 23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 河海大学 24 长江水环境 同济大学 25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重庆大学 26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7 流体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 南京大学 29 应用离子束物理 复旦大学 30 海洋环境与生态 中国海洋大学 注:良好类实验室排名不分先后。   教育部科技司   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
  • 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专家评估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组织专家5月15日对山东农业大学校申报的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对该项目建设方案给予高度评价。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苗仲华,校长温孚江,副校长董树亭,山东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张晓青、副处长陈超,项目共建单位沈阳农大、湖南农大、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有限公司的代表出席评估会。会前,专家组在苗仲华陪同下到黄淮海玉米创新中心、缓控释肥料中试实验站、作物栽培学国家重点学科、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科研人员关于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方面的情况汇报。   苗仲华在致辞中对国家发改委、山东省发改委和专家组给予山东农业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要求山东农业大学和其他承担建设任务的单位全力以赴把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好,达到国家的建设要求。   专家组听取了资环学院张民教授和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工程师张勇关于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汇报,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专家们对这个建设方案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山东农业大学与相关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具有突出的优势和实力,特色鲜明,相信经过努力,能够把实验室建成我国土肥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工程化与辐射平台、开放服务平台,成为我国土肥高效利用技术原始创新、新产品研发、产业化应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专家们还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目标的确立、预算编制等方面对建设方案提出了意见。   温孚江在会上致辞,对专家们所提的中肯意见表示感谢。他表示,要按照专家提出的评估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建设方案,并积极做好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建设单位将全力做好组织、经费、技术和后勤保障,确保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顺利建设和高效运转。   张晓青代表项目主管部门在会上致辞,她说,山东省对农业高新技术平台建设高度重视,此次国家发改委实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山东省积极组织相关的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申报的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对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承担建设任务的高校和企业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按照专家要求修改完善建设方案,使方案更加科学、更加细致严密,同时要认真完成实验室的建设任务,使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农业生产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为突破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主要依托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实体。为保障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的实现,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09年开始启动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拟在相关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包括: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加工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和优势,决定联合沈阳农大、湖南农大、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有限公司,申报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部门和学院积极组织材料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2009年11月,我校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答辩。   据介绍,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在三年内完成四个平台的建设,这四个研究平台分别是:新型肥料研制、工艺和装备研究平台 土壤有机培肥和土壤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平台 养分精准管理技术及装备研发平台 退化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围绕上述平台建设,还将全面构建土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战略研究、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专家资源整合、对外合作的功能。实验室将立足黄淮海、东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核心产区,针对土壤养分失衡、肥料利用率低、地力衰退等农业生产限制问题,以新型肥料创制和土壤培肥改良为核心,开展新型肥料研制、土壤有机培肥、养分精准管理和退化土壤治理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突破,实现新型肥料的产业化,为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新增粮食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 2009化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发布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技厅:   今年我部对25个化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组织了评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部门实验室3个。另外,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之前连续3次评估优秀因而此次免评。现将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评估结果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结果待定。   有机氟重点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二、我部将对上述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三、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问题较多,请有关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实验室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整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组织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平台、建立搣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攠的运行机制等。我部将相应核减这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期间的专项经费,并在两年后对整改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四、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促进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附件:2009年化学领域优秀类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科学技术部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附件: 2009年化学领域优秀类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优秀类实验室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教育部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良好类实验室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科技厅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教育部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教育部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教育部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教育部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教育部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教育部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教育部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教育部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教育部 注:本表按汉语拼音排序;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本次评估免评。
  • 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揭牌成立
    10月9日,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为中心揭牌。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印红,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局总工程师陈凤学,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出席成立大会。印红发表了讲话。   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强化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增强生态建设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党组批准依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成立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同时设立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4个区域中心。   印红说,我国林业建设迎来了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肩负着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强化全国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生态监测评估工作是提升国家生态建设决策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林业局履行行业职责、增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战略决策的要求。   印红强调,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监测评估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期承担森林、湿地、土地荒漠化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监测以及林业碳汇计量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监测成果,为科学规划和评估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坚实的技术支撑。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成立后,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化专业技术队伍配置,组建统一的生态监测评估服务平台,提高综合监测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把监测评估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对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当好我国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各级林业部门和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单位要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和维护全国生态监测评估体系。
  • 恒美-高智能土壤环境测试及分析评估系统设备-新品
    点击了解更多产品详情→高智能土壤环境测试及分析评估系统设备 传统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费时、费力、成本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智能土壤环境测试及分析评估系统设备的出现,为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 传统的土壤养分测试方法需要将土壤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通常需要等待数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高智能土壤环境测试及分析评估系统设备可以在田间或实验室快速测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几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 高智能土壤环境测试及分析评估系统设备可以准确测量土壤中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含量。通过分析土壤样本,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员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并确定是否应施用肥料以及应施用什么类型和用量。 同时,通过改良和调理土壤,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这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计和社会福利。
  • 8家农业部新增风险评估实验室、试验站将评估
    p   近日,农业部发布通知,将对增补5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3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进行评估。 /p p   据悉,截至目前,农业部已建立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此次参与评估的增补实验室及试验站主要承担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水环境、生物质发酵产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估和草产品、蜂产品及葡萄残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工作。 /p p   通知显示,新增的5家实验室中有四家依托中国农科院相关单位,包括饲料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等。具体新增实验室名单如下。 /p p   附件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名单 /p table width=" 60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left"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p /td td width=" 300"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风险评估实验室全称 /p /td td width=" 16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全称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级主管部门 /p /td td width=" 26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侧重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肥料源性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肥料源性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饲料源性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饲料源性因子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新乡)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水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p /td td width=" 300"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风险评估实验室全称 /p /td td width=" 16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全称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级主管部门 /p /td td width=" 26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侧重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呼和浩特)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草产品质量安全和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评估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生物质发酵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 /p /td td width=" 168" p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生物质发酵产品质量安全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附件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依托单位名单 /p table width=" 60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left"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编号 /p /td td width=" 2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全称 /p /td td width=" 2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级主管部门 /p /td td width=" 4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侧重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FPZ146 /p /td td width=" 21%" p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p /td td width=" 23%" p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br/ & nbsp & nbsp & nbsp 山东省农业厅 /p /td td width=" 43%" p 承担所在地及周边省份葡萄及葡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相关工作 /p /td /tr tr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FPZ147 /p /td td width=" 21%" p 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p /td td width=" 23%" p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p /td td width=" 43%" p 承担所在地及周边省份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相关工作 /p /td /tr tr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FPZ148 /p /td td width=" 21%" p 延安市养蜂试验站 /p /td td width=" 23%" p 延安市农业局 br/ & nbsp & nbsp & nbsp 陕西省农业厅 /p /td td width=" 43%" p 承担所在地及周边省份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相关工作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通知要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和风险评估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农业部相关单位联系,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010—59193235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010—59198562 /p p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010—82106550 /p p br/ /p
  • 《生态环境技术评估指南》征求意见
    8月2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技术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技术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报告的编制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等,适用于生态环境技术筛选、推广应用、成果转化等过程中的技术评估。该标准为首次发布,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起草单位包括: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技术评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入口,是明确科技成果的技术性能、经济优势、应用效果、适用条件并验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技术评估结果又对技术的更新迭代、创新发展起着指导作用,是开展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抓手。制定细化的生态环境领域评估技术的标准规范,强化对成果创新性、成熟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完善环境技术评估体系和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内容。现有生态环境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一类为评估指标数量多、评估视角广,但数据难以获得,所以可操作性差;另一类为评价指标较少,数据获取难度小、可操作性强,但评估视角窄,所以评估结果的合理性较弱。本标准旨在保证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 因此本标准以“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水专项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适用于各领域技术的技术适用度评估指标体系。同时,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指标筛选,本标准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技术适用度整体指标架构,按照主要领域、主要行业分别给出推荐性指标 (见本标准附录E),供使用中参考,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工业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不直接排放环境)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纺织废水处理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制药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除尘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脱硫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脱硝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固体废物热解资源化处理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碳减排/捕集/储存技术适用度评估参考指标等。  附件:《生态环境技术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pdf生态环境技术评估指南.pdf
  • 教育部:关于重点实验室评估通知(含生命领域重点实验室名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的要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年评估1-2个领域,按照数理地学、生命、信息、材料工程、化学的顺序轮流进行,每个实验室的评估周期为5年。  2016年我部将组织对生命领域的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生命领域开放运行满3年的实验室均应参加定期评估。参加本年度评估的实验室156个,参评实验室名单和初步分组情况见附件。  2.本年度生命领域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  3.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执行。2016年实验室评估的初评拟于9月择期进行,现场考察拟于10月下旬进行,综合评议拟于11月下旬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http://www.cutech.edu.cn/cn/index.htm)和科技司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16/)。  4.请各依托单位和实验室按照评估规则做好准备工作。对参加评估或对分组方案有疑议的,可以与我司沟通,并以正式书函形式于7月25日下班前向我司提出调整申请。  联系人:科技司基础处邵海涛、邹晖、邰忠智  电子邮箱:kjsjcc@moe.edu.cn  联系电话:010-66096301  附件:参加2016年度生命领域评估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高校一、农林与生态一组1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湖南师范大学2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华中农业大学3人兽共患病研究吉林大学4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内蒙古大学5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宁波大学6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上海海洋大学7动物抗病营养四川农业大学8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西南大学9动物遗传育种学西南民族大学10动物分子营养学浙江大学11海水养殖中国海洋大学12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中国海洋大学二、农林与生态二组1林木、花卉遗传育种北京林业大学2大豆生物学东北农业大学3分子表观遗传学东北师范大学4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福建农林大学5微生物与植物遗传工程广西大学6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海南大学7植物逆境河南大学8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湖南农业大学9园艺植物生物学华中农业大学10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11北方超级梗稻育种沈阳农业大学12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四川农业大学13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扬州大学14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中国农业大学15植物--土壤相互作用中国农业大学三、农林与生态三组1森林培育与保护北京林业大学2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大连民族大学3森林植物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4植被生态科学东北师范大学5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福建农林大学6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复旦大学7热带生物资源海南大学8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华南农业大学9草地资源内蒙古农业大学10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宁夏大学11青藏高原生物技术青海大学12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山西大学13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四川大学14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西北大学15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6绿洲生态新疆大学17西南微生物多样性云南大学18农业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云南农业大学19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浙江大学四、农林与生态四组1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安徽农业大学2乳品科学东北农业大学3发酵工程湖北工业大学4茶学湖南农业大学5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吉林农业大学6工业生物技术江南大学7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南京农业大学8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内蒙古农业大学9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上海海洋大学10设施园艺沈阳农业大学11工业发酵微生物天津科技大学12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科技大学13功能乳品中国农业大学14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中国农业大学15水产品安全中山大学五、基础生命科学一组1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北京大学2神经科学北京大学3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庆医科大学4分子神经生物学第二军医大学5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东南大学6癌变与侵袭原理复旦大学、中南大学7现代人类学复旦大学8神经致病基因和离子通道病广州医学院9心肌缺血哈尔滨医科大学10神经与血管生物学河北医科大学11脑功能基因组学华东师范大学12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华中科技大学13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山东大学14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上海交通大学15神经变性病首都医科大学16心律失常同济大学六、基础生命科学二组1分子心血管学北京大学2细胞增殖与分化北京大学3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4医学检验重庆医科大学5代谢分子医学复旦大学6医学分子病毒学复旦大学7病理生物学吉林大学8重大疾病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南方医科大学9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南京大学10现代毒理学南京医科大学11实验畸形学山东大学12系统生物医学上海交通大学13细胞分化与凋亡上海交通大学14免疫微环境与疾病天津医科大学15检验医学温州医学院16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西安交通大学17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国医科大学18蛋白质科学清华大学七、医学一组1皮肤病学安徽医科大学2慢性肾脏病防治北京大学3视觉损伤与修复北京大学4器官移植华中科技大学5器官衰竭防治南方医科大学6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石河子大学7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首都医科大学8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首都医科大学9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四川大学10乳腺癌防治天津医科大学11口腔生物医学武汉大学12儿童发育疾病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八、医学二组1电磁辐射医学防护第三军医大学2高原环境医学第三军医大学3航空航天医学第四军医大学4环境医学工程东南大学5公共卫生安全复旦大学6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广西医科大学7环境与健康华中科技大学8高原医学青海大学9言语听觉科学华东师范大学10生育力保持宁夏医科大学11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首都医科大学12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新疆医科大学13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浙江大学14热带病防治研究中山大学九、生物技术与工程1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重庆大学2神经信息电子科技大学3分子生物物理华中科技大学4生物医学光子学华中科技大学5分子酶学工程吉林大学6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南开大学7生物活性材料南开大学8生物信息学清华大学9生物医学信息工程西安交通大学10生物医学工程浙江大学11基因工程中山大学十、药学1抗炎免疫药物安徽医科大学2智能化递药复旦大学3心血管药物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4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海南师范大学5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陕西师范大学6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沈阳药科大学7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石河子大学8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四川大学9海洋药物中国海洋大学10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中国药科大学十一、民族医药1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北京协和医学院2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3中药材标准化成都中医药大学4岭南中药资源广州中医药大学5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6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湖北中医学院7现代中药制剂江西中医学院8蒙医药研发工程内蒙古民族大学9中医药经典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10肝肾疾病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11中药标准化上海中医药大学12方剂学天津中医药大学13民族药资源化学云南民族大学14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部科技司  2016年7月1日
  • 全国首个风能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成功投用
    新华社西安6月11日电 记者11日从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首个风能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近日成功投入使用,这是我国在大规模发展风电中取得的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   这项成果是由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开发研究并应用的。该系统可实现每日向甘肃酒泉地区5个风电场提供96点风电功率预报和风电场出力分析服务,有效地缓解了甘肃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接入西北电网后对电网的冲击,为解决西北区域大规模风电开发与并网运行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的电力专家鹿飞介绍,该风能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主要由西北电网区域(酒泉)调度测风网络和风能实时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西北电网区域(酒泉)调度测风网络是国内首个针对区域电网风电调度的测风网络,2010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可实现包括10米、30米、50米高度和两个70米高度共5个通道的风资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 风能实时监测系统可实时生成监测区域内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对风电功率进行准确预测并计算各风电场的理论出力。   同时,该系统还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模式识别、三维智能仿真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对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信息的实时监测,进行4-6小时的短时临近预报,随时修正日前预报的偏差,全面提高风电功率预报能力,从而有效地缓解了风电对电网的冲击,将大大推动大规模风能发电在国内的发展。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
    2011年10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举办成立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仪式并讲话。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国务院副秘书长、食品安全办主任张勇,食品安全办副主任、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边振甲、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出席仪式。卫生部副部长、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主持仪式。   陈竺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制定实施了风险监测评估相关制度,完成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风险评估任务。这些工作在科学评价食品安全形势、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发布预警信息、制定清理标准、公众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竺强调,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实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跨出的关键一步。评估中心要按照中央编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和章程的规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发挥好食品安全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全面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认真做好风险评估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信息分析等监测相关技术工作。主动研究分析食品安全风险趋势和规律,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相关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要注重评估中心内部科学管理,提高协调配合能力,注重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十二五”规划契机,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技术条件。   三是勇于进取,大胆创新。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科学决策,努力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陈竺、张茅、张勇、张崇和共同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揭牌。刘佩智为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颁发了聘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评估中心理事会全体理事,以及评估中心筹建工作组的同志参加仪式。
  • 科技部公布201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结果
    日前,科技部办公厅发布了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结果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结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科技部于2012年对试点的5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公布如下。   一、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6家联盟运行成效显著,评估结果为A。评估为A的联盟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推进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6家联盟运行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评估结果为B。评估为B的联盟要根据评估反馈意见认真改进不足,继续深化试点建设。其中,金属矿产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小卫星遥感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较明显问题,须提交整改方案,限期一年整改。   三、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流感疫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与服务技术创新联盟等4家联盟存在较多突出问题,评估结果为C,根据规定不再纳入试点范围。   四、各地科技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本地区联盟的评估指导和动态管理。   联系方式: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   010-58881967、1762   附件: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结果   科技部办公厅   2013年1月15日 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结果 序号 名称 牵头单位 评估为A的联盟(共26家) 1 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 2 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时分移动通信产业协会 3 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4 闪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5 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6 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7 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8 WAPI(无线局域网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无线网络和网络安全接入技术专业委员会 9 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中农博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0 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11 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13 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 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 14 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15 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 光纤接入(FTT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17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18 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19 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 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21 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2 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23 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24 开源及基础软件通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创软件分会 25 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清华大学 26 食品安全检测试剂和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为B的联盟(共26家) 1 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染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3 电子贸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4 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5 导航定位芯片与终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6 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7 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8 油菜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9 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0 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神华集团有限公司 11 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3 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14 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厦门大学 15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国遥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6 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7 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18 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9 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 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大学 21 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22 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 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24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25 金属矿产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26 小卫星遥感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为C的联盟(共4家) 1 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 流感疫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3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4 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与服务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0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通知
    教育部科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四川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精神,2010年将对数理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10年数理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参加2010年评估的数理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地球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共48个(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附件1:参加2010年度数理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   附件2:参加201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   关于2010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   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的准备工作须知   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安排和要求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件1: 参加2010年度数理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1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教育部 5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教育部 6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 7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8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教育部 9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0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教育部 11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教育部   附件2: 参加201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1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教育部 3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4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5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陕西省 6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7 大气科学及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9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10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教育部 1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 12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3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教育部 14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 15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6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7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18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19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1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教育部 22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23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4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 教育部 25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教育部 26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7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 28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南京大学 教育部 29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0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1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 3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 33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育部 34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5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36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7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科技部完成2013年立项的45个仪器专项的中期评估工作
    受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的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仪器专项”)项目中期评估工作。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评估中心分两批对仪器专项2013年立项的45 个项目开展了评估。被评项目分布于北京、天津、陕西、山东、湖北、江苏、河北、辽宁、广东、安徽等15个省市,涉及环保部、教育部、湖北省科技厅等20余个试点组织部门。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中心根据仪器专项“需求牵引、市场导向”的特点,提出了筛选条件、评价指标、参考性指标三级指标体系。在技术评价指标中,引入技术就绪度(TRL)等级评估方法,定量评估项目关键技术的当前状态、较立项状态提升的程度,以及与项目目标预期状态的距离。在财务评价指标中,结合仪器专项后端资助的特点,重点考察了项目自筹和专项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等内容。  作为仪器专项项目后端资助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中期评估成果目前已提交资源配置管理司供决策参考。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成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为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12月3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理事会2013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两个分中心授牌。农业部副部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陈晓华主持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20多家相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专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食品安全专门技术支撑机构,采用理事会监督决策模式,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为在应对热点难点食品安全技术问题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协同研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第一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设为第一批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两家合作机构将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标准制修订等任务,为保障国家和军队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军事医学科学院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军最高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也是全军食品卫生安全检测监督的龙头力量,圆满完成了历年&ldquo 两会&rdquo 、北戴河夏休以及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活动卫生防疫保障任务。该院联合国内外团队,通过军地协同方式,统筹开展食品、饮用水、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安全监管,在国际率先完成&ldquo 德国毒黄瓜&rdquo 事件病原体欧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时处理了北京&ldquo 山吧中毒&rdquo 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牵头开展了覆盖全军各战区部队驻地的4700余处水源水质检测,为军地食品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
    9月26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在京召开国际顾问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主持,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还有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各理事单位成员及中心中层管理人员。   陈啸宏指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边组建、边工作,已逐步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风险监测评估能力、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验检测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成立国际顾问专家委员会的原因。   国际顾问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益经验带入中国,并从国际视角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将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参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为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和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发展当好参谋与智库 三是帮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 四是架起对外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陈啸宏副部长同时要求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为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提供充分保障。   本次受聘7位专家分别是:(按专家姓氏字母排序):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局首席科学家,产品安全标准部主管,保罗.布伦特博士(Paul Brent)。   欧洲食品安全局执行主任,凯瑟琳. 卡特琳娜女士(Catherine Geslain-Lanéelle)。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副主席,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局长,赛缪尔.戈弗雷博士(Samuel Godefroy)。   美国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和食品科学系教授,孟江洪博士。   国际食品安全顾问,原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资深科学家及全球环境监测/食品项目负责人,吉罗德.莫亚博士(Gerald Moy)。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及人口学系副教授, 都柏林大学行为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帕里克.华尔博士(Patrick Wall)。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组成员,日本农林水产省技术总干事/首席科学家,山田友纪子(Yukiko Yamada)博士。   由于工作原因,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凯瑟琳. 卡特琳娜女士此次未能来华参加大会,但她特别发来一段视频发言,以示祝贺。   陈啸宏副部长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会议还听取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工作汇报,讨论、审议了委员会章程以及2013年委员会工作计划。下一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将与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密切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资源,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为提高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继续努力奋斗。 陈啸宏副部长致辞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领导与6位顾问专家合影
  • 5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单公布
    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教育部科技司决定今年对中央直属高校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参评实验室清单见附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以定性评估为主。   2.以对实验室整体运行状况的评价为重点,突出实验室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以及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撑重大科技创新、培养和聚集优秀人才和团队、高层次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成绩,同时注重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以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   3.以实验室近五年的成果产出为评估依据,突出实际成效和未来发展趋势。纳入统计的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等)验收通过后必须署名实验室,建设期间的成果可按固定人员进行统计,且成果需与实验室方向相吻合。   4.强调依托单位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实质性支持(资源配置、政策倾斜、人才引进等),突出实验室人才、项目、基地的紧密结合。   二、评估程序   评估工作分现场评估和综合评估两个阶段,计划于9月进行现场评估,10月中旬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时间和分组安排另行通知。   1.现场评估   包括如下内容:(1)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50分钟) (2)听取实验室代表性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不多于5项,总时间50分钟 (3)实验室现场考察(包括人文学术环境、重大成果演示、实验室人员座谈、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等) (4)专家组评议,形成评估意见并向学校和实验室反馈。   2.综合评估   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对各组现场评估排序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中会议答辩和评议。   在现场评估意见和综合评估意见的基础上,由教育部确定本年度“优秀”、“良好”以及“较差”实验室名单。对“优秀”实验室,教育部将予以一定的支持。“较差”实验室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三、评估要求   1.评估工作是加强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托高校和实验室要高度重视实验室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本着严谨、求实的原则,为实验室评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学校要认真组织撰写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报告要突出实验室的标志性成果,突出实验室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开放、交流与合作以及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汇报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3.要充分做好实验室工作报告、代表性学术报告的汇报及答辩的准备工作。实验室人员尤其是骨干研究人员要全力配合实验室主任做好评估工作。现场评估时专家组对实验室主任报告的质询原则上由实验室主任解答。   4.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规定,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两年以上的实验室(验收时间为2010年6月底前)原则上必须参加此次评估。通过验收但开放运行未满两年的实验室可自愿向教育部科技司提交评估申请,并按照本通知要求报送评估申请书。若对参评实验室有异议或者申请参加评估的实验室,请于2012年5月31日前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说明或申请,逾期未提出的不予受理,须严格按照本通知执行。   四、实验室评估申请书编制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各项指标只统计评估期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底)的成绩和数据。   请有关高校认真组织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格式及说明详见www.dost.moe.edu.cn“下载中心”栏),并于2012年8月31日前将纸质材料和电子版光盘(各一式1份)报送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   联系人:明媚、明炬   电 话:010-66096301,66096519   Email:kjs413 @126.com   通信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   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参加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实验室名单 工程领域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高校 1 水沙科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2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 3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 长安大学 4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 长安大学 5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重庆大学 6 精密与特种加工 大连理工大学 7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 东北大学 8 生态纺织 东华大学、江南大学 9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东南大学 10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东南大学 11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 哈尔滨工业大学13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华北电力大学 14 承压系统与安全 华东理工大学 1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1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17 工程仿生 吉林大学 18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 清华大学 19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 清华大学 20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 21 先进成形制造 清华大学 22 动力机械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3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 24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25 智能电网 天津大学 26 道路与交通工程 同济大学 27 岩土及地下工程 同济大学 28 高速船舶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29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0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31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32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 33 轨道交通安全 中南大学 材料领域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高校 1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 北京大学 2 环境断裂 北京科技大学 3 三束材料改性 大连理工大学 4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 东北大学 5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6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7 微纳光子结构 复旦大学 8 光子/声子晶体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9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11 汽车材料 吉林大学 12 磁学与磁性材料 兰州大学 13 先进材料 清华大学 14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 清华大学 15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 山东大学 16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17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18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 同济大学 19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20 材料先进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21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 22 生物冶金 中南大学 23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中山大学
  •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技术中心揭牌
    2014年6月2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浙江嘉兴举行&ldquo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技术合作中心&rdquo 签约仪式。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和管理层成员,以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有关负责人等出席签约仪式。   在签约仪式上,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签署合作协议。随后,陈啸宏理事长与刘佩智副理事长为&ldquo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技术合作中心&rdquo 揭牌。   陈啸宏理事长表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约共建应用技术合作中心,这是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构建资源共享机制的有益尝试。他同时指出,今后双方要以应用技术合作中心为载体,聚集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国内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在食品安全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要素,培养创新性、实用型、科研型的高层次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共同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数据库,使应用技术合作中心成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与地方、高校开展合作共建的典范。
  • 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关于发布2010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技函[2010]92号 部属有关高等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今年我部组织对生命科学领域的5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等11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等42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 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教育部重点室(北京协和医学院)等4个实验室评估结果待定(名单详见附件) 其余为较差类实验室。   2.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在今后我部重大项目计划中予以优先支持,具体组织申报程序另行通知。评估结果待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限期整改。较差类实验室将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3.希望各有关高校和参评实验室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反馈的综合评估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抓紧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实验室水平的整体提高。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评估结果待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近期组织实验室就其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我部将在2年后对该类实验室的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最终确定评估结果。   4.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与评估周期相衔接,依照《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此次评估的实验室及各有关高校应于2011年4月底前完成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换届工作,并将推荐人选及时报送我部科技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2010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优秀类 1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2 微生物代谢 上海交通大学 3 现代人类学 复旦大学 4 分子心血管学 北京大学 5 园艺植物生物学 华中农业大学 6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 7 热带病防治研究 中山大学 8 植物发育生物学 武汉大学 9 工业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10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 厦门大学 11 干旱与草地生态 兰州大学 良好类 12 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 山东大学 13 海洋药物 中国海洋大学 14 医学分子病毒学 复旦大学 15 生物信息学 清华大学 16 生物活性材料 南开大学 17 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 18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19 人兽共患病研究 吉林大学 20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四川大学 21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22 细胞分化与凋亡 上海交通大学 23 分子酶学工程 吉林大学 24 癌变与侵袭原理 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25 分子医学 复旦大学 26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 北京林业大学 27 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28 森林植物生态学 东北林业大学 29 植被生态科学 东北师范大学 30 口腔生物医学 武汉大学 31 病理生物学 吉林大学 32 实验畸形学 山东大学 33 器官移植 华中科技大学 34 海水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35 功能乳品 中国农业大学 36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37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 38 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 浙江大学 39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40 森林培育与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 41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42 神经科学 北京大学 43 脑功能基因组学 华东师范大学 44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 四川大学 45 现代中药 中国药科大学 46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47 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 48 环境与健康 华中科技大学 49 公共卫生安全 复旦大学 50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 西安交通大学 51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 南京大学 52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 东南大学 53 生物医学光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待定 54 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 北京协和医学院 55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6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 57 人格与认知 西南大学   注:各类实验室排名不分先后。
  •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重点实验室接受评估
    9月22—23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评估专家肯定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并对其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柯炳生,副校长傅泽田、孙其信接待了专家组。 会议现场   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评估的专家组一行6人,由云南农业大学校长、首席教授朱有勇任组长,成员包括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中科院植物所教授董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雷廷武、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骆世明、厦门大学教授林光辉。   在22日下午的汇报会上,实验室主任李民赞汇报了近五年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该实验室建于2002年,是中国农业大学首批建设的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指引下,进行农业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实验室主要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具有突出优势的“农业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及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施农业工程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1个985建设平台(现代农业工程与农业信息化),在5个重点研究方向上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5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43件,发表SCI、EI、ISTP论文280篇,出版专著39部。实验室在5年中培养了一批人才,产生了2名长江学者、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农业产业体系专家、6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了7名博士后,138名博士生和316名硕士生。 参观考察   评估会上,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傅泽田、刘刚、李洪文、李保明、韩鲁佳分别就实验室的代表性成果——精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作物及农田环境信息获取先进传感技术、北方地区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关键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精细生产模式与过程控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汇报。   评估专家就汇报中提及的实验室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与讨论,并在听取汇报后考察各实验室,查阅有关资料,与实验室师生进行了交流。   23日上午,专家组反馈评估意见。评估专家肯定了实验室五年来的各项工作,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汪懋华,信电学院院长杨仁刚,科研院基地管理处处长吴海芹、主任野秀芬,实验室各学术带头人参加了评估。
  • 两会声音:建议教育部暂停高校学科评估和排名
    委员一份提案引起十多位代表附议:  两会期间,关于建议教育部暂停高校学科评估和排名的提案引发热议。这是由全国政协委员段树民在去年两会递交的提案。  日前,记者了解到这份提案今年已作为政协无党派界别集体提案再次呈交。此外,十几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将同样内容的议案呈上,他们纷纷表示,段树民的提案“完全反映了他们的观点”。  一位人大代表指出,他在不同座谈会上反复建议取消高校学科评估和排名,但效果不佳。据他了解,很多大学不愿意参加排名,但是不参加排名不行,否则就等于被孤立。  这位代表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学科评估和排名既起不到督导学科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水平和现状,指标也比较随意,弊端远远大于有限的好处。  “我能想到的唯一好处就是给政府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意见,但这个好处也如段树民委员所说,‘口碑在外面’,已经有一些民间排名,参考一下即可,没必要让教育部大动干戈,做这件费神费力的事情,对学校也是负担。”该代表说。  有人认为,教育部做排名是件好事,可以让民众作为选学校和专业的一个参考。段树民强调,可做参考的前提是排名须准确客观,否则可能误导百姓。高校的排名不仅影响其自身,还会影响全民,每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主流专业机构做的学校评估和排名,是根据发表的公开数据进行评估,有比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而教育部的评估和排名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是由被评学校本身提供的,得出的排名可能有较大水分。因为高校排名是根据被评学校有多少个一级学科排在第一或前三而确定,而一级学科的划分又不合理,有100多个。一个学校的主流一级学科可以有几十至上百个教授(如临床医学)的体量,而小的一级学科可能只有几个教授,实际上是三级甚至四级学科,设置该学科的高校可能全国也没有几个,缺少竞争性。这就导致一些学校可能产生投机分拆包装的做法,助长了浮夸风气。  也有人说,如果让民间做会更糟。段树民指出,实不尽然。民间专业机构的评估质量确实良莠不齐,但这些评估对学校并没有强制性的影响。信誉好的评估,高校可以作为参考 信誉差的,高校可以不理会。但由高校主管部门做就不同,因为官方的评估会让老百姓感觉具有权威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不让政府主管部门参与这样的评估。  段树民强调,高校对该评估感到巨大压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评估结果还可能会和教育部的资源分配挂钩,例如“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国家很重视,其建设经费可能是众多高校今后几年发展的主要资源。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建设经费的分配会受到评估排名结果的影响,因此,众多高校都把评估本身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而忽略了本质的内涵发展建设。
  • 慎用论文作指标:英国科研评估经验的启示
    科研评估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发展中已经变得日臻重要。然而,对于仍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研评估而言,还有一条长路要走。 7月25日,来自英国Technopolis科技与创新咨询评估机构的专家Erik Arnold,为中国的科研评估人员上了一课。 一次适时的合作 科研评估的重要动因就是独立地考察、衡量一个研发项目或计划的进展情况,提出工作的缺陷所在,并由此积累经验、教训,学到知识,为今后的项目实施以及制定新政策、新计划提供反馈意见。科研评估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 在这种背景下,15年前,中国科技部在国务院各部门中率先将评估机制引入部门管理,中国科技评估的第一个实践者——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NCSTE)也应运而生。现在,它仍是中国政府机构中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科技评估的团体。科技评估中心主任张晓原说:“尽管15年来,中国科技评估事业和科技评估中心的业务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我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科技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们有强烈的意愿与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合作。” 终于,经多方协调,科技评估中心与英国相关机构正式开展了“中英科技评估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宗旨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充分理解双方各自的评估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中国的科技评估体系建设和科技计划评估,以便更好地促进日后的科技合作和交流。 今年6月,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已经派出5人专家组,先后访问了英国议会特选委员会、创新大学与技能部、英国研究理事会、英国皇家学会和Technopolis评估机构等9个单位,了解了英国科技评估管理机制和组织模式,以及R&D评估的最新理论方法。 7月21日,英方派出高级科技评估专家Erik Arnold来华一周,回访了中国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并于25日在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进行了科研评估案例、经验介绍和讨论。 听课的科研评估中心国际合作处副研究员杨云说:“收获太大了。”这也是记者当天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慎用论文作指标 Arnold当天的授课内容主要是Technopolis曾经进行的两个评估案例,一个是瑞典的KTS计划评估,另一个是挪威研究理事会(RCN)的机构评估。前者主要针对具体的计划或项目,而后者则更多地考察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都对中国的现实有所启发。 比如,与国内动辄就用专利数、论文数等所谓的客观数据来说明计划的成效相比,KTS计划评估中二者都没有用。Arnold表示:“这涉及到指标选取的问题。指标要能够真正反映状况。如果你要考察知识向产业的转移,它与发表的论文数量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如果选择论文作为指标,那就不能说明问题。而如果是要说明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那么发表了多少篇博士论文是能够说明问题的。” Arnold说:“关于如何选取指标,大家一直争论不休。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和人员都会抱怨评估中过分看重论文数量,但实际上,评估人员要找到恰当的指标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在考察一个研究机构或个体的绩效时,论文发表的数量到底能不能说明问题,要看问题是什么,要看论文能否反映你想说明的东西。” 对于论文数量在大学中被普遍用于职称评定、教授晋升,Arnold表示,这会让人感到很不愉快,会有人抱怨。他说:“德国的大学教授很多在博士毕业后搞三五年研究,然后进入产业界打拼一二十年,这时候大学如果光用论文数量来决定是否聘用他们,这群人就会被排除在外。因为他们在产业界工作多年,并没有精力去发表足够多的论文。事实上,这对大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这些人可以带来实际的业界情况和经验,能够让大学知道产业界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所以我希望大学在选取聘用员工的指标时,不要只考虑论文数量,尽可能避免我提到的问题。” 评估界带来的创新信号 实际上,除了身为科研评估专家,Arnold还是一位科技创新政策专家。他认为,由于计划是机构制订的,对一个机构的评估会改变和引导它整个做项目的方式,所以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科技评估并不仅仅是展示评估技能、评估技术,我们希望能由此更多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并产生知识来指导政府利用该体系推动创新、管理创新”。 据Arnold介绍,他印象最深的科技创新项目是一些北欧国家的产学研结合项目,它们的成功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在计划设计之初就让所有利益相关方一起参与。他说,如果只是让科研人员进行计划设计,他们往往会关注基础性研究,而不考虑如何与产业界结合;反之,产业界单方设计出的计划往往更关注短期产出。而成功的R&D计划应该结合研究和产业优势,即业界告诉研究者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研究者告诉业界有哪些有意思的方式可以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 在挪威研究理事会的机构评估中,Arnold等人发现,虽然理事会的成立将此前分裂的科研和创新放到了一起,但其下的16个部委并没有改变其行事方式。它们仍然会非常详细地告诉科研机构应该作什么样的研究。这种条块化的资金提供和开展研究的做法,阻碍了科研创新进一步自由开展的权利。因此,他们建议在如此复杂的体系下,各部门不应再紧紧地抓住权力不放,事无巨细地告诉下面的研究机构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放手让科研机构自己解决问题。 Arnold表示,知识创新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要让国家创新体系发挥作用,不光创新体系内部的各个部分要良好运作,各部分之间还应该有非常好的关联。他指出,在当今时代,知识的形成、创造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依赖学术的背景下,以保守的组织形式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各个学科之间彼此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学科内部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现如今,知识的创造渐渐发展出完全不同的模式——知识形成以应用为背景,打破了单个学科领域的界限,并拥有动态化的组织管理形式。 与此相对应,科研评估也需要新的方式。Arnold说:“尽管人们要尊重作为专业领域科学发展推动力的同行评审制度,但单以创新本身蕴涵的技术含量来评估研发质量,已经不能完全切合社会需要。过去几十年中,以社会影响作为标准的创新评估方式发展迅速。在评估实践中,如果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结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