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朱墨时序文字字迹

仪器信息网朱墨时序文字字迹专题为您整合朱墨时序文字字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朱墨时序文字字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朱墨时序文字字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朱墨时序文字字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朱墨时序文字字迹话题讨论。

朱墨时序文字字迹相关的资讯

  • 科学岛团队在复杂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戈道川副研究员、博士生王韶轩等在复杂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领域内权威期刊《IEEE可靠性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上。   安全是我国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开展概率安全评价技术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潜在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于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核电系统因冗余设计普遍存在复杂时序失效行为,近年来随着系统可靠性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动态故障树为基础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逐渐成为核电厂安全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核电厂系统规模庞大且具有复杂失效场景,如何提高核电厂大型复杂时序失效系统动态故障树的计算效率是当下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存特征(survival signature)理论的快速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Survival signature理论是近年来可靠性领域内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将系统结构从用于描述系统部件随机故障的概率模型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分析效率。研究人员利用部件布尔状态向量与失效条件样本点对时序失效系统survival signature进行高效仿真(如图2所示),并基于survival signature实现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的快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实际工程中的大型耦合系统,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仿真过程中的无效样本点与时序失效事件,在计算效率以及精度上都比传统蒙卡方法更加优异。   相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核能系统概率安全评价技术的深入发展,同时可为其他工业过程中大型复杂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计算技术提供参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和支持。图1 基于系统survival signature的仿真方法示意图图2 在不同仿真次数下所提方法的相对误差(系统survival signature仿真随着仿真次数的增加,相对误差明显减小)
  • 成都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发布《标准制定程序文件》
    成都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发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TIC》已于2022年8月10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示完成。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团体的发展及团体标准化工作需求,成都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经研究讨论,通过了上述文件的修订版,现予以重新公示,公示时间为30日。公示时间:2023年9月28日-2023年10月28日联系邮箱:附件: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TICv1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TICv1.pdf查看《标准制定程序文件》
  • 185万!徐闻县疾控中心核酸自动提取仪等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DWC06H22ZC270项目名称:徐闻县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1,85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徐闻县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仪器设备采购):合同包预算金额:1,85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防疫、防护卫生装备及器具核酸自动提取仪(96孔)2(台)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0-1-2防疫、防护卫生装备及器具核酸扩增仪(96孔)1(台)详见采购文件250,000.00-1-3其他医疗设备自动洗板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1-4其他医疗设备原子荧光光度计(全自动)1(台)详见采购文件300,000.00-1-5其他医疗设备样品前处理系统1(套)详见采购文件630,000.00-1-6其他货物水平摇床1(台)详见采购文件45,000.00-1-7其他医疗设备多道可调移液器3(支)详见采购文件36,000.00-1-8其他医疗设备pH/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仪2(台)详见采购文件3,000.00-1-9洗衣机洗衣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5,000.00-1-10其他货物电子磅1(台)详见采购文件2,000.00-1-11医用光学仪器紫外线检测仪2(台)详见采购文件13,000.00-1-12其他医疗设备单道可调移液器1(套)详见采购文件3,000.00-1-13其他医疗设备微孔板离心机台式(实验室小型数显96孔板离心机)2(台)详见采购文件13,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安装验收并交付使用。
  • Pittcon 2015随想录(一)-上海三信总经理吴旭明
    今天是元宵节,此刻正是央视元宵晚会的高潮时刻,我在飞往美国的万米高空祝福各位亲朋好友羊年幸福,万事如意!   今年已经是上海三信连续第8年参加Pittcon展会了,人有时也很奇怪,每每对自己的成长回望的时候,会有一丝笑容和得意;而瞻望前程,往往心虚胆虚,也许这就叫积累吧。   2008年的Pittcon展会是在新奥尔良,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国,也是上海三信第一次参加Pittcon展会,充满好奇、新鲜和茫然。巧合的是今年展会又轮回到新奥尔良,算是旧地重游了。记得首次参展时,完全没有经验,只好打电话给一位新加坡朋友寻求帮助,他是新加坡Eutech公司的亚州销售主管,刚刚辞职闲赋在家,欣然受邀伴我同行。Eutech公司是我们的同行,区别是Eutech是行业著名的国际公司,而上海三信是第一次参会的小展商。朋友的热情和经验帮了我很大的忙,感谢自不待言,也曾不知天高地厚的问过他一些傻问题,比如问他接受聘用的薪资要求是少~(哈哈,够胆量的)。但是如果这次在新奥尔良能够相遇,相信他也会有小小的惊讶,因为我和他曾经的老板,比我当初和他可能是更加熟悉了。   8年前第一次参展,中国展商寥寥无几,此次展会据说有中国展商50余家,兴旺发达。但是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了我一个小小经验,大凡轰轰烈烈、人潮汹涌之时,也是强弩之末,大势趋转之刻 股市如此,求学如此,经商如此,展会大概也是如此吧。   说起轰轰烈烈人潮汹涌,目前最热的应该是电商和上市,未来如何,世事难料,但我可以肯定二点:第一,不会有第二个马云了 第二,不会有人人发大财的兴旺了。如此衡量,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专注实业,持之以恒,每年有一点小小进步就满足了。   昏暗的机舱里大部分人在睡觉和看视频节目,我在孜孜不倦的用拼音字母书写文字,飞机落地后就发出去,让女儿看看,爸爸也写作文了&hellip &hellip 2015年3月6日,写于飞往美国的飞机上。 (撰稿人:上海三信仪表厂总经理吴旭明)
  • 基因测序行业:竞争不足 仪器厂家琢磨用户真实需求的用心不够
    这几年离开外企投身创业,算是在基因行业继续躬身入局,乐在其中,但也比较繁忙,今日偶做一些小的感想,草草记录:1. 好的公司一定有某种独特性。如果一个公司,能在市场里看到5家公司长得跟它都差不多,那这个公司或者说它目前的商业模式基本没前途;2. 入院是个趋势,但入院不代表就能成功。事实上医院可以让多家都入院,然后你们各显神通,继续内卷,而且单个检测的收入还得下降;3. 大部分公司目前的营销模式都是受制于仪器平台本身的特点,没法改变,所以都差不多。而仪器的厂家在竞争不足时,不会过于琢磨用户的真正需求。核心问题是:需求存在,然而既往仪器平台的解决方案不对;4. 前几年NGS仪器厂家竞争不激烈,未来几年竞争有望加剧,同时厂家为了业绩也得寻找新的增长点,因此各家的试剂价格会继续降低,对基因行业公司是个利好;5. 遗传咨询师可能会逐步为AI所取代。因为这个职业是因NGS而被制造出来的,人员少,工资高,反而迫使各家公司都在不断去寻找其他方式来替代这个岗位;6. 很多基因行业公司在商业行为上试图把自己变成药厂,广招医药代表,大笔投入市场花费。由于大多数NGS检测仍然是患者自费且次数有限,因此他们的脑门上都贴着“入不敷出”四个大字;7. 目前来看mNGS也可能会像前几年肿瘤NGS那样因同质化而陷入苦战,还好厂家不算多;8. WES(全外显子组测序)很可能会加速变成一个大时代中的过渡产品。要不用Panel,要不用WGS,未来可以关注超高深度WGS(Ultradeep WGS)的应用新机会;9. 能生存的时候,把钱用到改进技术和做透现有客户上,而不是用到商业扩张上。中国很多公司只吃定几家医院就能生存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自己体会;10. 十年前销售代表去医院说我是搞基因测序的,医生首先问你:“什么是基因测序?”现在销售去医院说我是干基因测序的,医生首先问你:“你和其他公司有什么区别?”所以第一批跑出来的都是商业上推进快的公司,而现在能跑出来的一定是有差异化的公司;11. 同质化竞争,需要把客户教育的越来越懂。因为有些公司是靠言过其实的PR及单纯的低价来营销的,因此在客户不懂时可以抢到市场,然而对懂行客户往往无效。因此,对于这种竞争,重点就是持续教育核心客户,使他们变得越来越懂;12. 在稳定的市场努力寻找创新,在动荡的市场就要专注提升效率。为什么呢?动荡的市场一旦受到新规发布、政策变化等外力冲击,急于创新的公司都容易输掉竞争。PCR——稳定的市场;NGS——动荡的市场;13. 第三方临检的困局在于其出路还是靠压低成本以获得医院的市场。这决定了它的商业利益驱动,从而可能会影响监管不足时的道德操守。如果政策加以改变,除了降低成本,还能开辟靠优质服务取胜的方向,则临检所就可能提高自身要求。但这一点即使在美国也还难以做到;14. 政府在政策上破局,可以带动创新的市场和商业,NIPT就是如此。如果要选下一个引爆的市场,其实还是应该优先考虑带来人口素质提高、保障社会劳动力、与人口基数大相关这样的市场;15. 基因测序作为诊疗工具的话,对患者也要有一定的可理解性,因为诊疗过程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然而患者较医生更加不容易理解基因,他能理解的是他自身的症状体验,但基因到症状体验中间这个连接的桥梁目前是缺失的;16. 不要以为缔结了协议,别人就会自然帮你做好销售。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销售好东西,就更不可能指望别人来帮你销售好。你根本无法管理这种销售关系上的配合;17. 很多基因公司开始往医院送一体机,让人想起前几年互联网医疗公司,他们使医生办公室抽屉里多出来一堆型号各异、现已无人问津的手机;18. 还是祝愿所有的基因行业的创业公司都能继续发展。无论如何,他们都是身体力行,在为这个行业带来改变,推动人们进入更好的时代,冷暖自知,不应当被嘲笑,值得尊重与敬佩。
  • 死海古卷有隐形文字?考古学家用多光谱成像,发现2300年前短语
    1946年,几个牧羊人在死海北部的库姆兰洞穴,发现了一批被灰尘覆盖的纸卷。经过一些考古学家的辨认,这些纸卷有2300年历史,撰写于公元前3世纪,大多数纸卷上有古代希伯来文,从此之后,这批古代文献就被称为死海古卷。经过70多年研究,死海古卷的秘密不断被揭开,然而今年英国的一位考古学家,在空白的死海古卷上,又发现了一些隐形文字,似乎预示着过去的很多研究需要推倒重来。死海古卷实际上由900份手稿组成,被认为是古老的犹太教分支艾塞尼(Essenes)派学者撰写的,目前有一部分手稿收藏在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的琼泰勒(Joan Taylor)教授在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死海古卷时,用放大镜检查几片被当做白纸的手稿,然后她隐隐约约发现了一个希伯来字母“L”。一开始,她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或者出现了幻觉,但后来她注意到羊皮纸上还有其他字母。她说:“通过放大镜,我以为我看见了一个褪色的小字母,希伯来语字母‘L’。”“坦率地说,由于这几片手稿本来都是空白的,所以我也认为我可能出现了幻觉。”“但是后来,我检查了好几片手稿,它们也带有看不清的字母。”“每个手稿碎片上只有几个字母,发现它们就像找拼图碎片一样。”后来,琼教授使用了一种称为多光谱成像的技术,该技术使用不同的波长来捕获难以看见的图像。经过电脑辨认,最终手稿上的文字显示了出来,其中包含可读的单词、字母和格子线。第一个能完全辨认的希伯来短语是“Shabbat”,意思是犹太人的安息日,也就是星期日的意思。琼教授认为,这些褪色的文字,可能是旧约的一部分,破解它们或许可能帮助人们深化了解古代以色列和犹太人社会。自从死海古卷被发现以来,学者们就对其十分着迷,这些古老的羊皮纸包含希伯来圣经、犹太人的社会规则、犹太日历甚至天文观测记录。完好保存2300年的手稿,本就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文物,仿佛古人撰写的武功秘籍,人们对其记录的内容特别看重,期望它能够解开很多未解之谜。不过,以前破译的死海古卷,内容无外乎旧约,了无新意,此次琼教授发现的“隐形文字”,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这几片此前被忽视的死海古卷,文字为什么是隐形的?难道说仅仅是褪色了吗?这显然说不通,因为那么多古卷,为什么就它们褪色了?很多人认为,这是艾塞尼学者有意为之的手段。至于说当年这批学者为什么要隐去文字,恐怕他们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现代人想要破解其中的奥秘,只能等待考古学家的新发现了。你认为死海古卷隐去文字是为什么了?
  • 湖南省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认可工作启动
    如果你对遗嘱的真假怀有疑问,想知道遗嘱上的签名是否真实有效,只要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就可以将相关物件送至省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10-15个工作日内,司法鉴定结论就能为你揭开事情的真相。近日,省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认可工作启动。   根据高检院《2009-2013年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规划》要求,省检察院技术处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国首批5个省级试点单位之一。省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已在2009年完成建设目标,将在今年通过认可。此次被纳入认可的有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文件的笔迹检验、印章印文检验、朱墨时序检验、打印文件检验、复印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印制方法检验共9个项目。   检察机关的司法鉴定机构还可以受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以及其他侦查机关委托的鉴定 可以接受监察、海关、工商等行政执法机关的委托,从事非诉或在诉中没有争议的鉴定业务 可以依法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对诉讼中发生争议的事项进行鉴定 可以接受人大、党委交办的群体性重大事件、疑难案件所涉及的司法鉴定。目前暂不受理个人业务。
  • 3492万!徐闻县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项目涉及140类仪器设备
    近日,广东省徐闻县妇幼保健院于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旧综合大楼升级改造及设备配套项目【医疗设备配套购置(一)】公开招标公告,计划采购细胞分析仪、离心机、酶标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生物显微镜等140类仪器设备,预算金额3492万。潜在投标人应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5月17日 09时30分 (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GDWC01H22ZC046项目名称:徐闻县妇幼保健院旧综合大楼升级改造及设备配套项目【医疗设备配套购置(一)】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4,923,8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医疗设备配套购置(一)):合同包预算金额:34,923,8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2(套)详见采购文件1,400,000.00-1-2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样本处理模块)1(套)详见采购文件2,900,000.00-1-3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2(套)详见采购文件698,000.00-1-4临床检验设备离心机A3(台)详见采购文件96,000.00-1-5临床检验设备离心机B2(台)详见采购文件16,000.00-1-6临床检验设备酶标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90,000.00-1-7临床检验设备洗板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90,000.00-1-8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微量元素分析仪1(套)详见采购文件556,000.00-1-9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1(套)详见采购文件400,000.00-1-10临床检验设备生物安全柜A3(台)详见采购文件210,000.00-1-11临床检验设备生物安全柜B2(台)详见采购文件173,000.00-1-12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1(套)详见采购文件300,000.00-1-13临床检验设备粪便分析系统1(套)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0-1-14临床检验设备生物显微镜3(台)详见采购文件48,000.00-1-15医用低温、冷疗设备医用冷藏箱5(台)详见采购文件120,000.00-1-16医用低温、冷疗设备医用冷藏冷冻箱2(台)详见采购文件33,600.00-1-17医用低温、冷疗设备医用低温保存箱1(台)详见采购文件17,800.00-1-18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全自动立式高压灭菌器2(台)详见采购文件160,000.00-1-19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等离子空气消毒机(80立方米)21(台)详见采购文件252,000.00-1-20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等离子空气消毒机(150立方米)9(台)详见采购文件126,000.00-1-21临床检验设备净水设备1(套)详见采购文件125,000.00-1-22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无菌追溯系统1(套)详见采购文件750,000.00-1-23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三舱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1(台)详见采购文件1,199,000.00-1-24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小型全自动清洗消毒器1(台)详见采购文件129,000.00-1-25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平移门脉动真空灭菌器1(台)详见采购文件770,000.00-1-26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洁净电蒸汽发生器2(台)详见采购文件280,000.00-1-27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1(台)详见采购文件380,000.00-1-28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极速生物阅读器1(台)详见采购文件80,000.00-1-29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过氧化氢浓度检测仪2(套)详见采购文件96,000.00-1-30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水处理设备1(台)详见采购文件450,000.00-1-31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内镜清洗工作站(硬镜)1(台)详见采购文件135,000.00-1-32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内镜清洗工作站(软镜)1(台)详见采购文件165,000.00-1-33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煮沸消毒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105,000.00-1-34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超声波清洗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110,000.00-1-35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小型超声波清洗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36,000.00-1-36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医用干燥柜2(台)详见采购文件230,000.00-1-37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医用真空干燥柜1(台)详见采购文件130,000.00-1-38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双槽污物清洗槽4(套)详见采购文件46,000.00-1-39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单槽污物清洗槽2(套)详见采购文件30,000.00-1-40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封口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36,000.00-1-41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切割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18,000.00-1-42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绝缘检测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40,000.00-1-43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污物分类台1(台)详见采购文件4,800.00-1-44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消毒工作台1(台)详见采购文件4,800.00-1-45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器械检查打包台4(个)详见采购文件48,000.00-1-46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包布检查打包台2(个)详见采购文件10,400.00-1-47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器械检查放大镜4(个)详见采购文件3,200.00-1-48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器械运转车5(台)详见采购文件22,400.00-1-49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电动密封回收及下送车4(台)详见采购文件
  • 【展会邀请】鉴知技术与您相约2021政法装备展!
    2021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将于7月27日-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鉴知技术有幸受邀参展,我们将展出应用于刑侦物证现场查验、毒品爆炸物快速鉴别、食品安全快速筛查等方向的新产品新方案。本届政法展由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和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主办的。届时,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行业同仁莅临E177展位咨询交流! 【核心展品】1、iForenOCT 1310 高分辨物证断层检验仪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和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采用新型三维穿透成像技术,能在案件现场对物证进行原位、无损、快速、超高分辨的三维内部结构成像。典型案例:胶带、油漆、指纹、皮肤毛囊、针刺伤、朱墨时序等各类物证。2、RS1500 手持式物质识别仪采用分子指纹光谱分析技术,能快速识别未知化学品,可在不接触样品的情况下快速识别毒品、易制毒化学品、珠宝玉石、常用有机溶剂等物质。典型案例:a、检测高荧光物质 (RS1500检测芬太尼及其多种衍生物) 3、RS3000 食品安全检测仪一款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半小时内即可实现农药残留、非食用化学物质、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保健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六大类200余项物质的快速筛查。 典型案例a、某市公安局使用RS3000和配套专用试剂盒测试胶囊、片剂等7个查获样品,发现含有双氯芬酸钠、二甲双胍等的有毒有害保健品。 【展会信息】时间:2021年7月27日-28日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E177展台2021政法装备展,鉴知技术恭候您的到来!
  •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拍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羽流
    1、应用背景   等离子体是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四种物质聚集状态。在高能环境下,原子的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这种电离气体就是等离子体,通常由带电离子、自由电子、基态/激发态分子原子和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等离子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太阳、恒星、星际物质、闪电等都是等离子体。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aser-Induced Plasma, LIP)是通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物质。当高能量的激光脉冲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使得物质迅速加热并部分或完全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伴随形成的等离子体羽流的演化过程具有超高速、持续时间短(一般几百纳秒)、强自发光背景和小空间尺度的特点,这使得其观测变得具有挑战性。   本次实验采用中智科仪的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TRC411),拍摄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羽流的形貌演化过程。基于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的纳秒级快门门控、高精度的时序同步技术和变延迟序列推扫功能,记录了等离子体羽流的完整演化过程。 2、实验方案   实验设备: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型号:TRC411-S-HQB-F F2UV100大通量紫外镜头。   实验室所用激光器为镭宝Dawa-200灯泵浦电光调Q纳秒Nd:YAG激光器,波长1064nm,重复频率1-20Hz。采用激光器Q-out输出触发TRC411相机的方式,对相机Gate通道进行变延迟序列推扫,寻找相机与激光器的同步时刻。   实验流程:   1.实验材料被激发的等离子体羽发光在200nm-500nm左右,因此在镜头前端安装一个430nm的带通滤光片,屏蔽掉1064nm的激发激光和其他杂散光。需要注意观察成像画面中是否有强反射材料,比如样品台的光滑金属反光面或螺丝帽等,为了防止这些强烈反射面的反射光对相机造成损害,需要使用黑色电工胶带将它们遮挡或覆盖。   2. 激光器的Q-out触发输出接到示波器,测得同步输出的TTL信号电平为5V@1MΩ,频率与激光输出频率匹配,均为5Hz。TRC411相机可接受的最大外触发信号电平为5V,保守起见,在触发线末端加入了6dB衰减器,将激光器Q-out输出电平减半。   3. 由于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较大,无法确定所使用的滤光片的衰减倍率是否足够,因此首先将镜头光圈调至最小,设置增益为1800,Gate时间13ns(对应光学门宽3ns)。   软件参数设置如下表:   4. 对Gate通道进行变延迟序列扫描,最终找到Gate延时起止时刻在700ns至1100ns之间时,可以捕获到等离子体的发光信号。   软件参数设置界面: 3、实验结果   序列采集SEQ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看到实验材料被激发的等离子体发光持续时间约为400ns。   高功率纳秒脉冲激光激发产生的完整等离子体羽形貌演变过程: 4、结论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具有短至纳秒级的快门,超短的门控可以屏蔽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相机内置的高精度时序控制器可以确保相机与脉冲激光器的同步工作,在确定的延迟捕获等离子体信号。相机的变延迟序列扫描功能可以使相机快速拍摄不同延迟时刻的等离子体信号,获得完整的等离子体演化过程。诸多优势展示了TRC411相机在等离子体诊断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免责说明: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主要基于授权内容或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仅供参考。所有内容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5、解决方案   由中智科仪自主研发生产的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采用高量子效率低噪声的2代Hi-QE以及第3代GaAs像增强器,光学门宽短至500皮秒 全分辨率帧速高达98幅/秒 内置皮秒精度的多通道同步时序控制器,由SmartCapture软件进行可视化时序设置,完全适合时间分辨快速等离子现象。   1. 500皮秒光学快门   以皮秒精度捕捉瞬态现象,并大幅降低背景噪声。   2.超高采样频率   逐光IsCMOS相机目前全分辨率下可达98帧,提供高速数据采集速率,同时可提供实验效率。此外设置使用其中16行的区域下,可以达到1300帧以上。   3.精准的时序控制   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具有三路独立输入输出的时序同步控制器,最短延迟时间为10皮秒,内外触发设置可实现与激光器以及其他装置精准同步。   4. 创新“零噪声”技术   得益于单光子信号的准确识别,相机的暗噪声及读出噪声被完全去除。
  • 蚊子工厂”成功研发全球首台用于蚊子绝育的射线仪
    自2014年起,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合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蚊子工厂”,目前雄蚊产能达到300万只/周,同时在雄蚊生产中有关射线去雌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蚊子工厂”最近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昆虫不育技术的支持下,该联合研究中心日前自主研发了WOLBAKI X射线仪,对所有雌雄分离后的蚊子进行二次绝育,以达到彻底排除风险的效果。今天,在参观完“蚊子工厂”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杨大助表示,这是核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射线绝育室内,记者看到了全球首台用于蚊子绝育的射线设备——WOLBAKI X射线仪。“右边是控制系统,左边是冷却系统。”病原生物学博士生张东京打开左边的阀门,介绍这个类似微波炉构造的装置设备:在高能量光子照射下,将两个盛满成蛹的辐射杯放入其中,进行360度旋转。过程中为保证辐射均匀到位,需进行上下杯调换。在射线仪的作用下,约16分钟后,可使14万~16万个蚊蛹保证不育。“X射线主要影响的是未被完全分离出来的雌蚊,通过破坏它们的生殖腺,即卵巢,让它们绝育。”张东京说。  为什么需要加射线技术?张东京介绍,因为雄蚊生产最大的难题在于雌雄分离。即使通过雌雄分离器进行物理分离,还是会混存0.1%的雌蚊。即使再用人工筛选,仍然会有0.01%的误差。一旦漏网之雌蚊与野外物种交配,则会造成种群替换。  关于对蚊子在生物链底部进行压制,会不会影响到生物链的断裂和生态平衡问题,研究团队带头人奚志勇教授回应,相对于传统的方式,“以蚊治蚊”这种方式更凸显优点。“蚊子的种类很多,我们只是针对传病的蚊种,从危害人群的区域把这类蚊虫给除掉,从而减低危害。其他不吸血的蚊子,吸血不传病的蚊子依然存在。”奚志勇说。  未来10年,该联合研究中心计划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此项技术,希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热带病虫媒控制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和控制策略。目前,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机构已明确表示了合作意愿。
  • 王选:汉子激光照排系统之父——2001年度获奖人
    王选,江苏无锡人,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有人称王选是“现代毕昇”、“中国汉字激光照排之父”、“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驱”,而王选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过时的科学家”。   2月13日上午11点多,很多刚从春节的放松状态转而开始工作的人们都接到一条来自新浪网的短信新闻——“王选因病去世”。   2月17日,为纪念王选,搜书网征得出版社和作者的同意,采用王选一直关注和支持的方正Apabi技术制作了《王选的世界》电子书,并提供全书免费下载。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没有当年王选及其团队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们就不可能享受到今天的报刊印刷、中文短信、电子邮件等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发现代中文印刷革命   王选曾荣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毕昇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大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什么?普通人如何来理解他的学术贡献?   1991开始与王选并肩作战的同事、北大方正集团原副总裁、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原副所长刘秋云称自己是王选的“高级秘书”。他这样阐释王选的学术贡献——“现在你去报摊上随便买一份报纸杂志,很大程度上可能采用的是方正的技术。”   20世纪初,国外出现了一种利用照相原理来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西文打字机”加“照相机”。70年代,国外印刷业发展到了激光照排机第四代,而中文印刷业却还停留在汉字的“铅与火”时代。   1974年,电子工业部等五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北大数学系讲师、王选的夫人陈堃銶得知这个信息,立即告诉在家养病的王选,王选再也躺不住了。当时,国内已有5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承担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王选决定参加这场竞争,“因为它的难度和价值吸引了我”。   汉字字形信息量太大,是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最大的难题。要把汉字信息存储进计算机,就要把汉字变成点阵来表示。一个5号字的正文字,至少需要100×100点阵,大号字体甚至需要1000×1000以上点阵。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以上,印刷用的汉字多达2万多,加上每个字都有50多种不同风格的字体和50多种大小不一的字号,如果都用点阵来表示,信息量高达上千亿字节。那些日子,王选满脑子的汉字横竖弯勾,连做梦也尽是笔画,终于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曲率。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他让庞大的汉字字模减少了500倍,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   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论证会,王选抱病参加了会议。当时,王选的方案在多数人听来就像是“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玩数学游戏。回家后,陈堃銶开玩笑说:“咱们还是算了吧。”王选认真地回答:“干!不到长城非好汉。”   从此,王选几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努力使自己的方案完善并具体化,一步步解决高倍率汉字压缩和高速不失真还原轮廓汉字等难题。电子部“748工程”办公室得知王选的方案后,组织专家进行了全面考核。1976年6月,王选的方案完成了模拟实验,获得了一致好评。同年9月,“748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王选所在的北大。   同时,英国蒙纳公司凭借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也正在加紧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想占领中国市场。面对双重压力,王选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带领一帮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一会儿,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兴奋紧张地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   之后,王选和他的同事又研究起了实用性的激光照排机。在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支持下,寓意为“中华之光”的华光电子排版系统生产出来了。1985年,新华社第一次采用华光机排出了新闻日刊 1986年,《经济日报》在华光机支持下,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屏幕组版、激光照排的中文日报社,并于1987年出版了国内第一张激光照排、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那时,王选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着一个放大镜,到外地出差时,买一份当地的报纸,用放大镜仔细看,辨认是不是方正的排版系统做的,看这个排版系统排出的有什么优缺点。令他高兴的是,后来使用方正系统的报纸越来越多。   王选的老朋友、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教授金东瀚说,那时王选身体不太好,但为了工作常常夜宿实验室。“那时候的王选外表看起来也很平和,但是做起项目来非常用心,而且有种志在必得的霸气。”   目前,北美欧洲的华文报纸基本都采用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其实,并不只是中文,已有100多家日文报刊采用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王选的学生、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方正电子公司数字内容事业部技术总监汤帜介绍说,方正集团在1997年成立了日本方正,“攻占”日本市场。“1995年,王选老师带领我们去日本参加了一个排版方面的展示会,我们发现自己的技术有新的突破点,比日本的先进,能打开市场,给我们以很大的信心。王选老师说光做中文排版是不够的,必须拓展市场。”   贡献的真正含义: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800多年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泥做了些小字模来印刷 但并未在中国得到推广运用。400年后,欧洲谷腾堡发展了活字印刷技术,用来大规模印刷《圣经》和其他图书。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活字印刷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才有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之所以在中国被束之高阁,除了封建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汉字数量庞大,这也是中文印刷业自动化的困难所在。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20多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字体,印刷字模也不过100多个 而汉字有5万多个,一个字就需要一个字模,还有各种不同字体和大小不一的字号。   汪成为院士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同样研究计算机而认识王选夫妇,被王选认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200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王选主动推荐汪成为介绍自己的事迹。“中国工程院有4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由别人来介绍他们的事迹,王选夫妇推荐说找老汪吧。由于是王选亲自点名,我认真写了稿子,反馈给王选本人审阅,王选仔细看过后,写了一封信给我,认可了我的介绍稿,并说老汪对我太了解了。”   汪成为认为,王选的贡献不仅仅突破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技术的普及,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文化。   “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受钱老(学森)的启发,我逐渐认识到软件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信息时代就是以信息技术来支撑文化,一定要把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建设放在新文化建设的视角和高度,要增加历史使命感。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打印、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来交流,这实际上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准则和文化习惯。现在,中国网民占全世界第二位,但我们所掌握的网络资源,只是占全世界的3%多 而所有这些资源中间,汉字的网络资源更少,这影响到我们的新文化建设。”   汪成为院士说,1986年曾与王选谈到计算机软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王选对我说,我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并不单纯是一项技术,而是个很好的载体,保护和促进了我们的汉字,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是国家对他的贡献的认可,评委们高度评价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所以王选被选为2001年度的获奖者”。   科技成果产业化:科学家也要有市场思维   1980年,第一本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样书《伍毫之剑》在“北大方正”诞生。成果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承认,但王选又陷入另一个苦恼:他们的成果不被用户采纳。   这种苦恼在1984年达到高潮。1984年年底,在一个“论证中国的照排是否需要引进”的中国专家论证会上,除了新华社的一位技术人员以外,所有的专家都赞成必须引进。就连对他们一贯相当支持的电子工业部资深专家也说,北大的系统是落后的,要引进国外的来促进自己的发展。甚至有人说“北大设计的系统即使搞出来也是落后的”。但王选的信心一直没有动摇,坚信自己设计思想的先进性,坚信只要改善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完全可以在竞争中取胜。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等先后放弃竞争,退出了中国。   1986年,北大新技术公司(方正的前身)担负起北大研究成果的市场转换工作。王选找到“748工程”的协调负责人,提出将北大直接作为生产单位参与激光照排系统的开发生产,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推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第二年,北大诞生了“方正”,这是王选麾下的一个公司,担负研究成果的生产任务。   北大方正靠激光照排这项创新的技术起家,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创业过程。1996年,方正集团收入增长到40亿元。掌握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无疑在市场中可以轻易地处于垄断地位。但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持续创新研究下一代核心技术显得非常重要。在发展势头极猛的时候,王选居安思危,提出“成功是失败之母”。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沉淀,2001年方正推出了由汤帜领衔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核心技术——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Apabi DRM),这时正值互联网企业处于惨淡经营的时期。2003年底,方正阿帕比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eBook业务也已经开始赢利。   王选反复向方正员工强调要“顶天立地”,“顶天”是要求技术一流,“立地”是要求产品实用。   自主知识创新:采纳三个“高”法   在自主知识和技术创新备受关注的今天,王选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自主创新到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汪成为院士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航天部的工作涉及中文信息处理。我们组团去日本考察,因为日本有片假名、平假名,也有汉字处理。我仔细看了日本的技术,回来后又与王选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感到王选的方案大胆、超前、有创新。”   汪成为院士说王选的工作有三个创新点。   第一,选择高分辨率的字形描述方法。比如“王”字,以前是一点一点组成的,王选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他采取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矢量方法。实事求是讲,矢量方法并不是王选发明的,当时世界上也有人在做,但要精确描述汉字,难度特别大。这就是王选给自己出难题了。高分辨率的字形描述方法使得能够描述书写体的细微末节之处,无论中文、英文还是日文,而且描述得很好。   第二,选择高倍率的信息压缩方法。可以用数码相机来类比,如果数码相机的像素高,照出来的相片就很逼真,但要传给别人则需较长时间 如果像素低,文件就不会那么大,就传得快。很多报纸当天晚上要在全国那么多地方同时印刷,就需要及时传输过去。王选用信息压缩的方法,满足了存储和传输的要求。   第三,选择高速方法还原(解压缩)。王选有很好的数学功底,用高速的解压缩方法满足了还原的要求。   王选很欣赏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深大的观点——“独创,决不模仿他人,是我的人生哲学”。王选说独创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分析自身的缺点。实践证明,“需要”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新的源泉。   还有,多方面和跨领域的知识也是创新的源泉。王选1958年从北大毕业后从事了三年计算机硬件的研制工作,1961年决定转向软件,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1962~1965年间软件方面的实践使王选大开眼界,才有可能在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技术途径。   近年来,跨学科的研究开辟了很多新领域。王选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更快地掌握前人的知识,了解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更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从而创造了超越前人的良好条件。   为什么能够成功:情商起决定性作用   “聪明”是熟悉王选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可是王选执著地认为,情商才是自己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王选10岁读小学五年级时获得了品德优秀生奖,那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获奖,“我由此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是我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王选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离不开合作、离不开团队。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团队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王选读中学期间正值建国初期,班上第一个入团的王选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小学5年级被选为班长直到大学毕业,王选当了12年学生干部。王选说,当学生干部懂得要团结人,为别人考虑、为别人服务,长期的学生干部经历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把个人融入集体,才能体现完整的自我价值。这是一个人能够作出成绩的不可缺少的素质,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必备的素质。后来招研究生和方正招人时,王选也很看重他们是否曾经做过学生干部。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撑。王选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文章中回忆道:“1961年我得病时,身体非常虚弱,同宿舍的同事董士海(现为北大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每天三顿为我从食堂打饭,还尽量买好菜给我。1966年我旧病复发,马秉锟、毛德行、陆钟辉等同事常常照顾我。每次去医院看病,他们都找来三轮车接送 马秉锟为我上街抓中药,由于是‘文革’时期,商店都被布置成书店,橱窗里千篇一律地陈列着‘毛选’,简直看不出哪是药店。马秉锟就骑车满街转,边走边用鼻子嗅,闻到药味儿再下车找药房。”   重用和善用人才:老骥伏枥,甘为人梯   “以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要看我发现了多少青年才俊。”离开科研第一线后的王选这样评价自己,并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改为“老骥伏枥,甘为人梯”。   “王选非常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住房非常紧张。住房是留住年轻人的一个重要条件,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最关键还是待遇留人,待遇就是票子和房子。当时北大搞集资建房,王选毅然从技术转让费中拿出200多万元,建了50多套房子,刚来所里两年的年轻人就住上了两室一厅,工作年限更长的同志住上了三室一厅,这为我们所留住人才起了重要作用。”刘秋云回忆起王选的买房留人故事,“后来商品房渐渐多了,王选坚持给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奖励,让他们自己买商品房”。   王选眼光也很“毒”,能很快看出人才的优缺点。   汤帜当年是陪着别的同学到王选家来咨询考研的,但王选却独具慧眼发现了汤帜的才能,录取了他。坐在王选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北大档案馆二楼、心怀感激之情的汤帜情绪激动,不住地拿掉眼镜擦眼泪。“我本科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数学成绩很好,程序设计得过北大的五四科学奖,动手能力很强。所以王选老师要了我做他的硕士研究生。”   王选曾在文章中写到选择汤帜的理由:“科学家是可以培养的。我作为博士生导师,在学生很年轻时,就能发现他们的异乎寻常之处。汤帜在硕士生期间,做了图形裁剪软件,难度很大。我后来问他:‘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汤帜回答说:‘想不出来再想,一直想到明白为止。’我当时就判定他将来会有出息。因为他对技术的痴迷程度超过常人。还有一件事也佐证了我的观点,当时的软件测试组组长曾对我说,汤帜编的程序错误极少。这是成为大软件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汤帜后来成为中日文排版系统和电子书方向的技术带头人。1993年,28岁的汤帜被提拔担任研究室主任。   王选的学生肖建国现在是方正集团董事、当年报纸排版软件的主要开发人之一。王选评价他“具有异常的艰苦奋斗精神,善于从用户处吸取营养,准确抓住用户需要和市场需要,对软件的可靠性十分重视”。肖建国回忆说,“1985年我在北大读研究生,后来到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实习,从此20多年跟随王选老师学习和工作。王选老师对人的关心很细致。我从获得硕士学位到晋升教授仅用了四年半时间!我从未和他提出过我该晋升职称了,都是他主动安排的,而且每次提职后他也从未和我提及他是如何帮助我不断破格提职的,也从来没在我面前暗示过他的关照。”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邹维说自己就是王选重视人才的最好例子:“王选从收到我的求职申请,到亲自打电话通知我被录用,只用了11个小时。”邹维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董韫美院士的硕士研究生,28岁就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人之一,但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后来到外企,拿着高薪却干得不快乐。到方正后,他先后领导过数学媒体、信息安全等研发工作,2004年初被任命为北大计算机所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   1993年2月,王选激流勇退,离开了设计工作的第一线。让他作出选择的是——像往年的春节一样,那年他还是在家里闭门搞设计。两个星期后设计完成,学生刘志红看了后对王选说:“王老师,您设计的这些都没有用,IBM的PC机总线上有一条线,您可以检测这个信号。”“这意味着我两个星期的研究成果成了笨拙设计。”学生的一句话,引起了王选的深思。“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两次创造高峰是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那年27岁)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那年38岁),那时的我是无名小卒。在工作中我常常会受到一些更‘权威’、但实际上对技术细节了解甚少的人的干扰。而我自己也慢慢成了计算机某个领域里的所谓‘权威’。但我心里清楚:我看的技术资料和文献已不如年轻人多,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也不如年轻人丰富了。在计算机这种新兴学科领域,如果不掌握或不熟悉重要的技术细节是容易犯‘瞎指挥’错误的。我的创造高峰已过。我应该做我现在能够做的事,帮助那些有才华、有潜力、尚未成名的‘小人物’,他们需要我的支持。”   淡泊名利:评奖和奖金都是科研的副产品   王选最爱穿的就是白衬衫和布鞋,记者在2005年9月曾就院士增选和学风问题采访过王选,留下了这样的深刻印象。肖建国说,在他的印象中,王选只有一条领带,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来客人了,就掏出来戴上。   和老一代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一样,王选生活俭朴,一直都和妻子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楼里。方正集团很早就给他配了车,但是他经常骑自行车上班。   1998年,有记者采访王选时问,如果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会接受这笔在知识分子看来是天文数字的巨款吗?王选听了一笑:“1991年以前,计算所发奖金,我拿的都是二等奖。刘秋云对我说,你应该拿一等奖,要不别人怎么好意思拿?后来,我看到一个故事:孔子在鲁国做大夫时,发布了一条告令,凡是能解救回一个在国外遭受不平待遇的鲁国人,赏50金。孔子的一个弟子周游列国,花重金赎回很多人,却坚决不要赏金。孔子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你不要以为这是你个人的高风亮节。你知道吗?因为你拒受赏金,使得很多人对救人质的事情不积极,这项政策也就无法推行下去。所以,你问的巨款如果是我的劳动所得,我会欣然接受,然后我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同年,王选将多年来获得的30万元奖金捐献给北大数学学院,设立“周培源数学奖学金”,以奖励在教学和科研中作出贡献的青年教师。   2002年,王选陆续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北京大学科技奖励的1000万元奖金,只留了50万元给自己,900万元在北大计算机所设立“王选科研创造基金”,专门支持由科技创新和市场前景的研究开发。   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年轻人写文章都要把前辈老师署在前面,一是表示对前辈的尊敬,二是提升文章的“含金量”,方便发表。刘秋云说王选不是这样,“他认为是学生写的就是学生写的,不要署自己的名字,抢他们的功劳”。   王选曾经反复告诫学生,也多次在演讲和文章中呼吁:高技术和新产品是核心,评奖和奖金都是科研的副产品,科研人员不能为得奖而工作,要把为国民经济和科学事业作出实际贡献当做奋斗目标 有才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不要把做官当成一种奋斗目标,也不要把当院士作为奋斗目标,如果老想着当院士,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做好事业。   丰富的内心世界:京剧和科研都讲究“一招鲜”   从1975年到1993年的18年间,王选一直每周工作65小时,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京剧成为王选科研之外的业余爱好。   王选小时候每周都会被父母带着去有名的剧院看戏,家里也收藏了大量珍贵唱片,从1920年后还订阅了《京剧旬刊》等戏剧杂志。   汪成为院士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回上海家中养病期间,王选对京剧的钻研达到了巅峰。他体力不支,不能看专业书,就认真看那些杂志。一年后他对京剧历史和戏剧理论有了深入了解。从清朝同治年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著名京剧演员、唱腔流派甚至各派绝活儿,都能一一道来。因为我也很喜欢京剧,王选一有精彩的录音带就送给我,1998年中央组织一批科学家去北戴河旅游,在联谊会上我和王选都唱了京剧选段。”   王选还从京剧中总结了“票友经”——京剧与科技有相通之处,京剧讲“一招鲜”,名演员在保留剧目中都有一些绝招,所以久演不衰 科研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有“一招鲜”甚至“几招鲜”,这就是创新精神。京剧界讲一台戏就是“一棵菜”,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一起托戏。搞科研项目,也需要团队精神。
  • 26岁女法医破案455起 凭一只死蚊子揪出砸车惯偷
    吉林娟在做检验  TVB电视剧《鉴证实录》中,女法医的风采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有人也许会说,法医这么“重口味”的职业哪是女人干的,那都是电视剧瞎编的。其实不然。在江苏省滨海县公安局,就有一位女法医,她叫吉林娟,从警不到4年,始终淡然自若地提着法医箱,出现在各类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让受害人的遗体“说话”,并一次次破解犯罪“密码”,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主角简介  吉林娟,今年26岁,生在“八十年代”尾巴上的她打小就有着一个警察梦。2011年11月,吉林娟从南通医学院毕业后,主动放弃到大城市医院工作的机会,报考了苏北的滨海县公安局,当上了一名法医。  作为法医,现场勘查是吉林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犯罪现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较大的空间,从哪里提取痕迹,需要认真思考、严谨推理、仔细提取,绝不能漏过任何蛛丝马迹,一个细节的成败往往决定着案件能否侦破。  截至目前,她已经勘验各类案发现场800多个,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145名,破案455起。  抽丝剥茧  蚊子尸体  锁定嫌疑人  去年六七月间,滨海县正红镇、五汛镇,响水县小尖镇等地发生多起车内财物被盗案。接到报案后,吉林娟赶到案发现场进行勘查。“现场很乱,嫌疑人留下的痕迹被破坏得很厉害。”吉林娟回忆,她并没有放弃,几乎是一寸一寸地对现场进行搜索。在勘查即将结束时,被窃车辆挡风玻璃上的一只蚊子尸体进入了吉林娟的视线。  “从蚊子的状态看,被打死时间不长,很可能就是在嫌疑人作案期间。”吉林娟当即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嫌疑人在作案时,这只讨厌的蚊子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而他则恼羞成怒地将其拍死在挡风玻璃上。想到此处,吉林娟立即用棉签提取了蚊子体内残留的血液,装入了勘查袋。经过化验,吉林娟找到了蚊子体内血液的主人——曹某某,而他正是8起系列砸车盗窃案的嫌疑人。  认真、细心、不放弃,这些特质帮助吉林娟破解一个又一个案发现场的犯罪“密码”。  苦累不言  哪里有案子  岗位就在哪里  《鉴证实录》中的女法医英姿飒爽,面对尸体淡然自若,操作仪器进行检验,一副“科技派”,但现实中,法医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只有法医自己知道。“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医院、荒野、丛林、河流,甚至是坟墓,哪里有案件哪里就是工作岗位。”吉林娟说,她日常所面对的就是一位位伤者、一具具尸体、一个个血淋淋的现场、一件件现场检材。  平时工作中,法医接触较多的是非正常死亡案件,比如交通事故、溺水死亡尸体检验等。去年8月的一天下午,有群众报警称,在通榆河内发现一具腐烂的尸体。吉林娟和同事们赶到现场,当时天气炎热,现场周围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恶臭,戴着防毒面具都不能遮挡,把人熏得喘不过气来。那一刻,她和同事的胃里真是一阵翻江倒海,但为了确认尸体身份,勘验工作马虎不得。  婚礼延迟  2013年领证  婚礼一拖再拖  在滨海县公安局,法医这个岗位人手少,工作忙,吉林娟经常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回家探亲的机会,参加值班备勤,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吉林娟有一个警察男友,他叫陈兵,在基层派出所上班。有一天,两人难得一聚,但任务来了,吉林娟没有任何怨言,立即回到单位拿上设备和同事出现场。这一忙就到了第二天清晨5点,犯罪嫌疑人的DNA信息出来了,人抓到了,可吉林娟和男友的约会泡汤了。“其实,吉林娟和男友2013年10月就领证了,可是因为两人都是警察,实在没有时间,婚礼一次次推迟,直到现在还没有举行。”吉林娟的领导、技术中队中队长梁海东说。  什么时候能举行婚礼?对于这个问题,吉林娟笑而不答。不过,多少个深夜,当吉林娟独自在单位刑侦大楼内加班时,男友陈兵只要自己不在派出所值班,便会赶到局里陪着女友加班。吉林娟在里面的工作室忙碌,他就在工作室外默默守候。
  • 安捷伦科技推出世界首款商业化下一代测序外显子靶向序列捕获试剂盒
    安捷伦科技针对模式生物,推出世界首款 商业化下一代测序外显子靶向序列捕获试剂盒 2011 年 1 月 19 日,北京&mdash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推出 安捷伦 SureSelect XT 小鼠全外显子试剂盒,这是全球首款可用于模式生物外显子靶向序列捕获的商业化系统,用以简化下一代测序实验。 日本 RIKEN 研究所使用安捷伦的 SureSelect 人全外显子试剂盒,取得了优异成果。在此基础上,安捷伦与该所的 Yoichi Gondo 博士联手开发了小鼠外显子靶向序列捕获产品。 Gondo 博士说:&ldquo 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安捷伦共同开发这一创造性的新产品。我们使用自己的 ENU-诱变的小鼠基因组样品对这一新产品进行了测试,该基因组中大约每 1Mb 就有一个位点出现 ENU 诱导的突变。使用 SureSelect 小鼠全外显子试剂盒,在第一次试验中就找到了 61 个 ENU 诱导的突变,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rdquo 安捷伦 SureSelect 平台业务经理 Fred P. Ernani 博士说道:&ldquo 人类外显子靶向测序方法已被公认为是遗传学中一种非常强大的研发工具,而安捷伦推出的用户自定义 SureSelect 试剂盒和人外显子 SureSelect 试剂盒系列产品凭借目前在业界遥遥领先的文献引用记录,当仁不让地走在了这一轮发现大潮的最前方。小鼠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人类疾病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小鼠外显子靶向序列捕获试剂盒的研发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积极的 SureSelect 产品战略的下一步重要举措。&rdquo SureSelect XT在成熟可靠的 SureSelect 靶向序列捕获系统的基础上,整合了测序文库制备以及基因组 DNA 制备试剂。将该系统与安捷伦自动化系列产品搭配使用,用户即可畅享高性能靶向富集方案所带来的超高效率的和前所未有的便捷操作。 随着 SureSelect XT 小鼠全外显子试剂盒的推出,安捷伦 SureSelect 试剂盒的种类增至 34 种(首款SureSelect试剂盒于 2009 年 2 月推出)。目前已有超过 25 篇文献引用了该系统,涉及多种遗传性疾病研究。 安捷伦 SureSelectXT 靶向序列捕获系统提供目前市场上最全面的靶向富集完整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多种不同测序方法和平台的最优化分析流程。SureSelect XT 产品可用于在单管中富集从 200 Kb 到 50 Mb 的目标序列。 靶向序列捕获使研究人员可以仅对目标基因组区域(而非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从而简化工作流程。结合先进的下一代测序系统不断提升的性能,SureSelect XT 平台的多样本检测能力使基因学家可以在一次实验中相比以前探索更多样品的基因组。在过去,文库制备和靶向富集一直是限制此类实验速度的瓶颈之一。为了实现高通量的样品处理,安捷伦提供了综合式工作站,用于SureSelect XT 文库制备和靶向富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本方案除了可以支持 Illumina单末端测序、双末端测序和索引方案外,还支持 SOLiD 系统的片段文库格式、双末端测序和条形码方案。最近,SureSelect 平台还进一步扩展到 Roche 454 系统,从而可以为所有三大下一代测序主流平台的用户提供SureSelect 全线产品(包括用户自定义产品和目录产品)。 SureSelect XT 还为客户提供高度灵活的定制化产品。用户使用安捷伦 eArray xD 桌面设计工具,可以轻松设计出在单管中捕获任何目标基因组的定制产品,从而有效提高研究效率。安捷伦还提供 eArray 在线设计工具,用户使用该工具可定制与安捷伦目录 SureSelect 试剂盒类似的产品,例如 SureSelect 小鼠全外显子系列产品。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85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2010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54 亿美元。要了解更多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食药监总局:5月1日起保健食品名称不得含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
    p   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26日发布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43号)》,公告内容如下: /p p   为加强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保健食品 /strong /span /a 命名管理,现就《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年第168号)实施中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p p   一、各地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年第168号)。自2016年5月1日起,保健食品名称中不得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的相关文字,包括不得含有已经批准的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特定保健功能的文字,不得含有误导消费者内容的文字。 /p p   二、对已批准的名称中含有与保健功能近似、谐音和暗示功效等内容的命名,另行规定。 /p p   三、产品名称经批准变更后,生产企业可以在新产品名称后标注原产品名称,原产品名称字体不得大于新产品名称所用字体的1/2,字号不得大于5号字。生产产品销售至保质期结束,保质期标识不得超过原产品规定的保质期。2017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不得标注原产品名称。 /p p   四、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公告有关规定加强市场销售保健食品的监管。 /p p   特此公告。 /p p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2016年2月26日 /p
  • 历久弥新,一位披着“小白”外衣的“PRO”:记赛默飞Axia ChemiSEM试驾感受
    提起对钨灯丝扫描电镜的使用感受,记忆中浮现的都是2005年对FEI的Quanta系列的深刻记忆,在矿业大佬Anglo American上千平米的“Beam room”中,一侧是以Quanta为平台的十余台MLA(Mineral Liberation Analyzer)系统,另一侧是以LEO为平台的几乎同等数量的QemSCAN(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ineral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系统;南非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探矿选矿Automatic mineralogy实力得到了世界一线品牌电镜的悉心开发,鼎立支持。作为同时服务于两个厂家的工程师,对两套系统、两个型号的SEM的上手感受至今记忆犹新,仍有如同昨日之感,Quanta一侧“Silky smooth”的操作是那么顺畅,从更换灯丝、到抽真空、到加热灯丝、打开高压、看到图像、鼠标中键长按调整工作距离到10mm,再到按快键F9自动调整亮度对比度的“Magic button”,紧接着F10和F11的自动聚焦自动消像散操作,一气呵成,如此流畅的流程,让人惊叹于电镜厂家对其制造的工具的使用可靠性、便利性、稳定性、友好性的关注、研发和完美诠释。时隔十余年,远观Axia,波澜不惊的低调,待到上手,老友重逢的感觉油然而生,熟悉的肌肉记忆仍然有效,所有的令人惊叹的“个性”都像基因一般历历呈现,灯丝对中仍然是稳如磐石,1kV到30kV的电子束调整完全不需人工干预,四分屏的界面对平行实时输出的图像和Chamber内部动作一目了然,F5键仍可全屏切换,操作参数简洁明了,不炫技,无多余,原来老友已经和它的操作员一般成长,一起“老练”了。然而,老友的“肌肉”却是历久弥新,数个最新硬件可圈可点,电子枪的真空已经被直接安装于背后的分子泵“镇”着,样品仓内的所有探头的输入输出被集成一体式馈通加法兰包办,尺寸变小的样品仓内仍旧是探头“开会”,它们的排列却是那样的从容和游刃有余,Chamber的图像效果高清,时刻提醒着它的老友操作员时光已经迁至2022年;果然,行家出手就是“稳如泰山”,硬件的进化有如“春风化雨”,润物而无声,默默地支撑保护着科学家对电镜这类高端成像仪器的信任和依赖。回想FEI公司自1971成立以来,一直在追寻“Focused Electron & Ion”这个目标,直至1997年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电子光学分支Phillips Electron Optics合并,才真正有了“Focused Electron Beam”;再至1999年收购了美国波士顿的Micrion公司后,也就有了“Focused Ion Beam”,自此实至名归。2016年赛默飞慧眼独具,几经运筹,并购FEI,曾有声音担心庞然大物一般的母公司是否会对新入囊中的子公司研发方向产生影响,6年的时间证明这支来自荷兰的电子光学分支研发嗅觉依旧敏锐,开发热情更不减当年,彰显了行业的中流砥柱的担当;Axia ChemiSEM的登场亮相就是其关注客户需求、秉持客观实际,继而研发满足需求的佐证。仪器信息网近期发表的有关荷兰的电子显微镜历史的译文,将我们又带回了1939年夏天,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有一名工科学生,名叫Jan B. Le Poole,向他的物理学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即为他自己的工程专业制造一台电子显微镜。因缘际会之下,时机恰好成熟,他成功了。时间到了战后,飞利浦的总裁Anton Philips博士刚刚从英国回来,他在那里度过了战争的岁月,他还没有听说过代尔夫特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他的公司已经如此密切地参与其中。1946年Jan Le Poole有机会访问英国,并参加了英国电子显微镜集团的一次会议。在那里,Anton Philips博士最后的一丝怀疑消失了:代尔夫特电镜确实是一种创新。他还在英国遇到了显微镜的用户,他们讨论了对商用飞利浦电子显微镜的要求。飞利浦董事会改变了观点,开始推动电子显微镜样机的开发和制造。后来,一个特殊的电子显微镜部门成为科学和工业下医疗系统集团的一部分。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H.B.Haanstra多年来一直负责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出版了大量读物。在Le Poole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所,在电镜仪器开发和电镜商业化方面的进步在持续进行。1954年,Le Poole发表了博士论文《电子和电离光学的一些设计》-它包含了如此多的创新,以至B. Von Borries在贺信里写道:“这可能是三篇论文。”1957年,Le Poole成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授。他继续研究像散与磁透镜孔圆度不足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校正各种像差来提高分辨率,多年来,图像质量的提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除了对图像质量-分辨率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具有显微分析功能的平台,没有“实时在线分析”功能的能谱EDS的电镜已经是孤家寡人;而电镜和能谱一直平行生存,分立存在的事实也愈演愈烈,能谱作为“附件”而“心安理得”地作为“第三者”俨然成为既定和公认的“配置”;具体表现为安装在一体但却是两套相对独立的硬件,各自使用不同厂家的软件,从仪器操作、信息采集、数据判断、结论得出等环节分多个步骤执行:操作员在电镜成像及元素分析软硬使用环境中穿梭跨越,分别获取多项相对独立的数据,加以人工综合图像、谱图、文字得到报告;整个流程虽然不算费时费工,在针对小数据规模、局部、单样的检测尚能应付,但在越来越多的应对大数据规模、全面、针对整体样品群时,其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及时性、可靠性、系统规范性、参考性都不能得到保障。面对“约定俗成”了数十年的习惯,和真实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加上并不丰厚的利润空间,只有真正具有“使命感”的厂家才会挑起这面“灯下黑“的研发旗帜,电镜能谱一体化并不止步于应用在专用机型,如QemSCAN、MLA、TIMA上,而是面对普适科研市场的普及和福利;Axia ChemiSEM是一类划时代的产品,用“伟大”形容也不为过。这也是我在这次“试驾”时的感慨,在同一套界面软件之下,只要开启ChemiSEM的按键,数据的输出和展示就直接“跨越“进新的时代,彩色的元素信息会实时地Overlay于电镜图像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ColorSEM“;抛去感官的富足感受,我进一步检验它的实用性,在矿物岩芯样品的衬托下,将能谱计数率提高到250k CPS,系统给我的回馈通过与之相伴的“死时间”稳稳地保持在30%上下的表现,告诉我这是一台“颜值“与”实力“兼具的”肌肉花美男“。定量制图Quant Map和计数制图Count Map可以同时实时显示,更加具体定量信息和计数信息,也可以一键显示。这一切“实时”收集并处理特征X射线脉冲和Mapping的能力,告诉我这台披着“小白”外衣的“起步型”产品,在能谱端已经具备了“高速”处理大通量数据的实力;好奇心驱使我调整电子束在单像素的驻留时间Dwell time到50nS,如此快速的扫描速率下,Axia展示给我们的仍是清晰细腻的图像;按下存储SAVE按钮,记录下的是一系列包含形貌,成分和化学元素信息的高清图像和视频的“数据库”。这时我的内心已经知道,这台披着“小白”外衣的紧凑型电镜,实际上已经是一台货真价实的“高速”大数据处理扫描电镜;作为理所应得的“Bonus”-整机轻松的操作,Axia完全属于在普适微纳成像和分析仪器家族中“PRO”级别的存在。十年磨一剑,这次短暂却“高潮迭起”的“试驾“,折射出的不仅是Axia,更是电镜仪器整体产业的升级和进化;应用了高速高清成像以及分析技术的电镜平台,皆已具备高速大通量信息输出和处理的能力,电镜不再是实验室“过家家”的金贵仪器,更是强大的轻量“工业化”设备;Axia ChemiSEM可以凭借其全自动、智能化、标准化、高速大作业通量、和卓越的可靠性的集成式硬件,辅以一体化的操作软件,轻松赋能操作员;标准操作只需完成样品的采集、制备并导入样品仓,其余皆可接近全自动化地完成。展望数年之后的我们的高端成像分析实验室,现代化、高速的、大通量作业的成像及成分分析检测工作流,集成式、一体化、全自动、智能化、高通量的高性能工业级精准检测装备——Axia ChemiSEM和它的后继者们,继往开来,不仅可为科研单位及其测试中心提供常规服务,更可满足更高的泛工业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需求。(完)
  • 新品速递|华大智造发布DNBelab C4单细胞测序文库制备试剂盒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细胞的研究已进入超高通量、超大数据研究阶段。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DNBelab C系列高通量单细胞RNA文库制备试剂盒(简称DNBelab C4)发布,助力突破单细胞研究门槛高、费用高的瓶颈,加速细胞分辨率下生命科学和医学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拥抱千万单细胞时代的到来。目前,应用华大智造DNBelab C4和DNBSEQ测序平台已开展百万单细胞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文章十余篇。2022年3月2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基于华大智造单细胞利器DNBelab C4和DNBSEQ测序平台的科研应用。该研究助力科学家精确得到诱导全能干细胞(8CLC),并且通过细胞图谱分析证明了发育得到组织的多样性,证明了8CLC的全能性,最终获得了人类体外诱导的全能干细胞。这一研究的突破,正是得益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在过去,研究人员可能要对成千上万个细胞进行处理和培养,才能获得全能干细胞,成功的概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基于华大智造自主开发的DNBelab C4,结合DNBSEQ测序平台,科学家可以以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方法进行多维的单细胞分析,快速得到具有重要发育潜能的细胞,并研究这些细胞的发育去向。 利用8CLC发育的畸胎瘤组织充分证明8CLC的全能性 口袋里的单细胞实验室 每套试剂盒均带有一个小巧便携的DNBelab C4装置,无需电源,不需安装和维护,只需轻轻一拉便可实现单细胞液滴生成,堪称“可装进口袋的单细胞实验室”,简化了仪器的操作难度,并降低了单细胞研究的门槛。高效的磁珠捕获系统华大智造DNBelab C4采用自主设计的捕获磁珠,平均单个磁珠表面修饰有107条捕获序列,能够高效捕获目的分子;同时引入了自主研发的多磁珠识别技术,可有效提高细胞捕获效率以及获取细胞的完整信息。目前,DNBelab C4已经应用于人、鼠、猴、猪等十几个物种,超200种不同类型样本的单细胞转录组研究;单次实验有效捕获细胞数量1,000~12,000个,多胞率(Multiplet Rate)4,000(细胞系),每个细胞UMI中位数15,000个(细胞系)。投入细胞捕获效率捕获细胞数多胞率UMI中位数/细胞(细胞系)平均基因个数/细胞(细胞系)5,000~30,00030~60%1,000~12,0004,000单细胞研究一站式平台华大智造为单细胞测序提供一站式平台,包括自动化文库制备系统MGISP-100、MGISP-960和基因测序仪MGISEQ-2000、DNBSEQ-T7等,全面支持单细胞组学研究的快速展开。其中,自动化建库平台的搭建,有助力于节省人力、提高通量、减少操作失误。现已有部分研究机构和测序服务机构采用了该一站式平台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应用,测序结果表现优异。作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的提供者,在单细胞领域,华大智造致力于为所有生命科学实验室提供便携、经济、用户友好的单细胞组学全流程产品,助力行业开启规模化单细胞研究新时代。华大智造正在开展服务商认证,首批已认证三家服务商。
  • 终极盘点:2020年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收并购大事记(时间排序)
    2021年春节即将到来,回顾2020年,全球仪器行业发生了不少重大并购事件。而近两年成为新风口的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也是2020年并购发生的主战场之一,比如丹纳赫收购GE Biopharma、Eppendorf收购Himac、伯乐收购单细胞分析公司Celsee等。仪器信息网按照时间排序,整理汇总了2020年全年发生的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收并购事件,供广大用户回顾了解。点击视频可快速查看,文字部分附后。1、迫于监管压力 Illumina收购PacBio计划落空2020年1月,Illumina Illumina公司在收盘后宣布终止对PacBio的收购。来自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监管压力直接导致这场交易失败。Illumina作为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在短读长业务世界领先。然而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时代的来临,Illumina的技术优势不再明显,而PacBio的SMRT技术能够进行高准确度长读长测序。据预测,长读长测序业务市场到2022年将增长至25亿美元。所以,Illumina对PacBio的收购将对整个基因测序市场产生巨大影响。2、Eppendorf收购日本高端离心机品牌himac 集齐生命科学离心机全线产品2020年3月- Eppendorf和Koki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Eppendorf将整体收购Koki的离心机业务,包括其高端品牌himac。随着业务的合并,Eppendorf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全线高端离心机产品的供应商。根据此项收购协议,Eppendorf 将扩大其离心机业务,拥有包括多功能台式离心机、落地式离心机、超速离心机、临床和自动化离心机在内的全线产品,将成为制药、生命科学、临床等领域高端离心机市场的全球领先者,向全世界生命科学产业的所有实验室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Koki Holding Co.Ltd.,前身是Hitachi Koki(日立工机)公司。Hitachi Koki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日本的东京。日立工机自1995年制造第一台超速离心机(型号40P)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3年的制造历史,期间开发了不同型号的高速型冷冻离心机,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微量超速离心机,生产型大容量连续流超速离心机,落地式多功能离心机,台式离心机等全系列离心机。Koki公司的himac离心机是目前及将来唯一一个具有从科研到生产全新离心机的品牌。3、丹纳赫完成对GE Biopharma的收购 新业务更名为Cytiva  2020年3月底,丹纳赫公司宣布已完成从通用电气公司生命科学部门收购生物制药业务的交易。该业务更名为Cytiva,并将成为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平台中的独立运营公司。  根据交易协议的条款,GE收到的总对价为214亿美元,其中包括约210亿美元的现金以及丹纳赫承担的某些养老金负债。计入交易税、交易费和应收账款余额后,GE的净收益总计约为200亿美元。4、伯乐收购单细胞分析公司CelseeBio-Rad(伯乐)在2020年4月份表示,已经收购了位于密歇根州安娜堡的Celsee,一家提供用于分离、检测和分析单细胞仪器与消耗品的供应商。收购的财务条款当时没有披露。Celsee公司的Genesis系统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强大、灵活且可扩展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解释细胞行为,并收集以往无法检测的细胞关键信息。此系统可应用在蛋白质组学、免疫监测(替代流式细胞仪)以及新一代测序文库制备。Genesis系统采用的是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重力和Celsingle™ 微量分析玻片,它能够温和地捕获和分离单细胞,同时保持细胞活力和结构完整性,而不用担心微流体或分液装置引起的细胞应激。据介绍,Genesis流程可达到70%的捕获效率,且灵敏度高于其他的单细胞分析技术,玻片可容纳多达100万个细胞分离微孔。5、罗氏布局测序领域 收购纳米孔测序技术公司Stratos Genomics  2020年5月,罗氏(Roche)宣布,已收购纳米孔测序开发商Stratos Genomics以进一步开发用于诊断服务的DNA测序。当时该交易的财务细节和其他细节尚未披露。罗氏致力于开发一种纳米孔测序仪,旨在为医学界和最终的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医疗信息,以预测风险和检测疾病。这项投资补充了罗氏纳米孔技术的开发,其目标是提供从患者样本到诊断结果的端到端测序解决方案。通过对个体DNA测序产生的基因组学见解在未来的个性化医疗和临床诊断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Stratos Genomics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一家早期阶段的测序技术公司,开发了一个名为扩展测序(Sequencing by Expansion,SBX)的技术平台,这是一种快速的纳米孔DNA测序技术,能在60分钟内产生结果,只需15分钟的动手时间。SBX技术可用于肿瘤靶向检测和全基因组检测,以快速诊断疾病。6、Illumina收购法国基因组数据压缩公司Enancio2020年7月,Illumina收购了一家法国创业公司Enancio,该公司生产基因组特定的压缩软件。该交易的条款没有披露。Enancio是一家位于法国Cesson-Sévigné的商业前公司,已开发出无损压缩技术,该技术可将Illumina音序器的输出从50 GB压缩到10 GB,从而以类似的比例降低数据存储成本。 Illumina表示,其测序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数据量在2019年增长了50%以上,达到150 petapases。Illumina计划将Enancio技术集成到Dragen中,该平台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与专有软件算法相结合,以减少数据占用空间并实现更快的速度。Illumina在收购荷兰生物信息学公司BlueBee以增强其基于云的基因组分析功能之后一个月,就收购了Enancio。 BlueBee提供了一个平台来简化对数据的访问,并帮助降低存储,共享和管理来自定序器的大量基因组数据的成本。7、默克收购拉曼企业,拓展生命科学产品线2020年7月,默克公司宣布收购法国的生物过程分析公司: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s,拓展了其生命科学产品的产品线。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s主要经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拉曼光谱产品和软件。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专注于基于拉曼技术的生物处理监控传感器,该技术可对生物样品提供实时监控和过程控制,并分析诸多生物参数,包括葡萄糖、乳酸、活性细胞密度以及其他相关杂质,使用单个探头便可同时监控所有参数。此次收购也是进一步支持了默克最近推出的Bio4C™ 软件套件,拉曼技术传感器和软件的加入,补充了 Bio4C™ 软件套件的"收集"数据的维度,此次收购后,默克将能够提供独特和系统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8、LGC收购新冠病毒抗原供应商,加强IVD业务2020年8月,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公司LGC宣布收购The Native Antigen Company (NAC),NAC是世界领先的传染病抗原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商,产品包括病原体受体、病毒样颗粒和抗体,用于免疫测定应用、疫苗开发和质量控制解决方案。NAC是全球首批是新型冠状病毒提供抗原的公司之一,在全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GC临床诊断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Michael Sweatt认为NAC适合该企业的临床诊断业务,将使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扩展的关键试剂产品组合。NAC对传染病的关注与LGC目前提供的包括控制、参考材料、MDx工具和其他组件在内的现有产品具有高度互补性。9、赛默飞宣布放弃收购QIAGEN2020年8月,赛默飞世尔科技宣布,其对诊断测试制造商QIAGEN每股43欧元的经修订报价不再有效。赛默飞宣布已终止收购协议,并将按合同条款从QIAGEN收到9500万美元的赔偿。赛默飞于2020年3月首次宣布以每股39欧元的价格收购QIAGEN。此后由于COVID-19对QIAGEN的测试需求激增,机构投资者认为价格不足而提高了报价。赛默飞世尔宣布放弃对诊断测试制造商QIAGEN的收购协议。这笔规模约合120亿美元的大宗收购案历经一波三折又三折,最终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化为泡影。10、布鲁克宣布收购Canopy Biosciences2020年9月,布鲁克宣布收购Canopy Biosciences, LLC。Canopy Biosciences是一家在免疫学、免疫肿瘤学和细胞治疗等高通路生物标记成像领域的领导者,此次收购增强了布鲁克在靶向多组学和基于荧光成像技术产品方面的能力。布鲁克 NANO部门总裁Mark R. Munch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Canopy的多组学和高通量流式细胞术专业知识以及其新颖的ChipCytometry平台加入到布鲁克。Canopy拥有一套独特的产品线,可在免疫学和靶向蛋白质组学中实现基于单细胞、组织和悬浮细胞的发现和验证,以及一整套互补的多组学服务。”11、Illumina拟斥资80亿美元收购GRAIL2020年9月,Illumina和GRAIL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已经达成最终协议,Illumina公司将以8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GRAIL。这一收购将加快变革性多癌种早筛检测的开发,有望更早诊断癌症,为患者带来更好临床后果。GRAIL是由Illumina公司在2016年成立的一个独立公司,基于Illumina公司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GS),开发前沿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手段,并创建血液中的癌症信号图谱。这些进展使多癌种早期检测成为可能。该公司开发的多癌种早筛检测Galleri能够检测出50多种癌症类型,其中超过45种在美国没有指南建议的筛查手段。GRAIL计划在2021年推出Galleri检测。12、布鲁克成功收购IP2蛋白质组学软件,进一步加强4D-蛋白质组学平台优势2020年10月,布鲁克对外宣布成功收购 Integrated Proteomics Pipeline(IP2)搜索引擎和蛋白质组学工作流程软件平台。IP2搜索引擎由美国Scripps研究所John Yates III教授与Robin Park博士、Tao Xu博士共同创立的Integrated Proteomics Applications公司开发,交易的财务细节暂未透露。IP2为基于GPU计算的蛋白质组学搜索引擎,通过此次收购,进一步增强了布鲁克支持CCS识别的4D-Proteomics™ 工作流程,基于GPU计算可大幅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更充分地利用分子CCS(碰撞截面积)信息,这能在多个方面为“shot-gun”蛋白质组学流程带来提升,比如可以为定量蛋白质组学带来更好的数据完整性,提高蛋白质和PTM鉴定和定量的可靠性。布鲁克的新型timsTOF质谱系统在PASEF模式下有超过120 Hz扫描速度和近100%的离子利用率,特别适合使用GPU在多线程并行操作中进行实时数据库搜索。布鲁克生命科学质谱执行副总裁Rohan A. Thakur博士说:“与IP2团队和John Yates实验室合作是增强布鲁克生物信息学和4D-蛋白质组学功能的绝佳机会。高通量蛋白质组学要求搜索引擎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其中包括降低大数据的错误发现率,这将造福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社区。我们也很高兴地宣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成立了以蛋白质和数据科学为重点的布鲁克生物信息学团队,该团队由Robin Park领导。Robin将继续与John Yates实验室密切合作,与致力于开发开放的蛋白质组学软件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功能。” John Yates III教授补充道:“我们非常高兴与布鲁克合作,共同建立支持CCS的生物信息学平台。还有些生物学问题质谱还不能回答,创新的软件工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条件。timsTOF Pro的离子淌度功能和稳定性为Bottom-Up蛋白质组学带来独特的能力,可用于更多未知疾病研究。例如,我们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加深我们对与脑部疾病有关蛋白质的了解,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AD)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等。”13、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收购m2p-labs 补充现有业务板2020年11月,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收购位于德国贝斯韦勒(Baesweiler)的微型生物反应器制造商m2p-labs。据了解,m2p-lab成立于2005年11月,由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和电子工程原料研究院出资创立。m2p-lab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化工程中微反应溶液相关设备及支持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提供的微反应培养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通量筛选和生物研究领域。 “创新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Greg Milosevich说。 “m2p实验室核心产品线补充了我们现有的细胞健康、液体处理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我们的团队有机会为细胞系的开发和工艺过程开发流程提供更加省时的解决方案。”m2p-labs将开始过渡到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的生物技术业务部门。该公司现有的德国Baesweiler网站将继续运营。14、珀金埃尔默以3.83亿美元收购Horizon,扩大生命科学和基因组学服务2020年11月,珀金埃尔默和Horizon Discovery Group宣布达成协议,珀金埃尔默将以大约3.83亿美元(2.96亿英镑)的价格收购Horizon。根据惯例成交条件,预计交易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通过这项投资,珀金埃尔默将扩大其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基因组学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能够更好地与学术界和制药/生物制药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以帮助应对当今的研究挑战。这次收购还为探索下一代细胞工程和针对相关生物学模型的定制细胞研究提供重要工具,这对精准医疗的未来至关重要。Horizon Discovery Group 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跨国生物科技公司,是CRISPR和RNAi试剂、细胞模型、细胞工程和碱基编辑产品的领先提供商,具有十余年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历史,于2014年在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公司至今已获得十多个科技及创企业大奖,其中包括女皇全英企业奖、“最有前途生物科学公司”大奖等,是基因编辑领域的“关键玩家”之一。Horizon在包括英国、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地区拥有约400名员工,2019年的持续经营收入为7550万美元(5830万英镑)。在财务影响方面,珀金埃尔默预计收购完成后的第一年,此项收购将对非公认会计准则的收益产生适度的增长。预计Horizon的业务在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呈现高个位数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2020年仪器圈的投资并购未来会对行业格局重整和洗牌吗,我们拭目以待。欢迎邮件投稿(生命科学仪器相关):liuld@instrument.com.cn
  • 逝去的流式之星——悼念Dr. Howard Shapiro
    //此悼文由孙大千,张千君,王欣三位老师共同完成,照片由王欣老师提供。//2021年11月10号,流式届失去了一位先驱人物,Dr. Howard Shapiro。他是流式届的鼻祖级人物,是著名的流式圣经《Practical Flow Cytometry》一书的作者。Shapiro教授出生于纽约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家庭。他的母亲在生育两个孩子之后获得了微生物学硕士学位, 这在二战前的美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后来在儿子上高中之后她又重回纽约大学,攻读病理与细胞检验(Histology and Cytology)博士学位。这种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显然影响了Shapiro教授的一生。他曾经饱含感情的回忆说,自己是不折不扣与细胞分析技术(Cytometry) 一起成长的。他的母亲毕业后在布鲁克林学院的实验室工作,因为科研任务繁忙,不得不把还没有上学的幼子带到实验室里。年幼的Shapiro第一次见到显微镜时还不足6岁,可以说是自幼浸润在科学研究的独特氛围中。”煮琼脂糖胶的味道和鸡汤味儿融合在一起,萦绕在我童年的回忆里”,老人以独有的幽默这样总结。在上世纪60年代,Shapiro先生在医学院求学期间,开始钻研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那个时代计算机科学仍然十分年轻,正处于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向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过渡的阶段。他的课题是把心电图记录在九轨磁带上,然后由大型计算机进行数字化。作为身兼生命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两门前沿学科的专业人材,Shapiro先生成为美国健康研究院 NIH的一员。正是在NIH 就职期间, 他结识了流式技术的开创者们,包括第一台多参数流式细胞仪的发明者Louis Kamentsky和 Myron Melamed等等,从此一生致力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砥砺前行,从无间断。在70与80 年代,Shapiro先生一直努力推广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他曾经在Dana Farber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主持细胞分析实验室,在那里搭建和使用流式细胞仪。然而新型仪器的推广过程是漫长而缓慢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门奇妙的技术,Shapiro先生在1983年开始了Practicl Flow Cytometry 的写作。这本巨著格局宏大,又细致入微,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流式细胞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科学界的热烈反响,广受欢迎,后来三次改版,被同行誉为流式“圣经”。直到七十高龄,Shapiro 先生仍然在流式仪器设计上孜孜以求,他致力于发展最低廉而可靠的流式细胞仪,以满足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使用需求,高尚的人文情怀令人无限敬仰。另外一位流式巨擘,ISAC前任主席Paul Robinson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这样的悼词:“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正在非洲从事Howard曾经教导我的事情--帮助别人掌握流式的力量。但是现在我的教学有一些模糊,因为我的眼中饱含着热爱与尊敬的泪水,为了我亲爱的朋友和同事Howard Shapiro先生“。这也是许许多多流式人共同的心声。除了科学成就之外,Shapiro先生特殊的人格魅力也一直被流式同行们津津乐道。他身上不仅有科学家严谨勤奋的品质,还有充满热情与想象力的艺术家风范。他热爱音乐与诗歌,自己作曲填词,创作了许多流式歌曲,歌词既有高度的科学性,又十分风趣幽默。老先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标配”是休闲衬衫和心爱的吉他,每到报告结束时,他往往拿出吉他自弹自唱,一派浪漫不羁的文艺范儿,堪称流式年会上一道独特而引人入胜的风景线。 以下视频是由 Dr. Shapiro作曲填词创作的流式歌曲第一次见到Shapiro先生是2010年在西雅图举办的ISAC CYTO年会上。那也是我第一次参加CYTO年会,一下子见到了很多很多平时只在文献上见过的真人,非常兴奋。那天Shapiro先生做了一个报告之后,在墙报区浏览,我上前打招呼,他咪咪一笑,说了一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re going to get, 然后就走开了,留下我一愣一愣的,不知他是何意。在晚上的CYTO宴会上,吧台提供红酒,啤酒等饮料,大家取了自助点心,开始三三两两的聊天。也许白天你是台上严谨讲述最新技术进展,不苟言笑的教授,也许你是新进入流式领域的学生,此时全部放下,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开始轻松交谈,或是学术技术,或是生活趣事,谈笑风生,氛围非常的轻松。大家也开始跳舞,唱歌。此时就看到Shapiro先生提着他的琴就开唱了一首流式之歌,嗓音略带沙哑,旋律不算动人,可是却是趣味横生,创意十足,非常有感染力。这种略有大家庭的氛围,非常温暖,让人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在流式历史上留下很重要的印记的一些学者,像Shapiro, Paul Robinson, Mario Roederer等,他们不仅是严谨的科学家,不停推新的创新者,同时也孜孜不倦教育下一代流式人。他们都非常的平易近人。如果有什么问题,真的只有咫尺之远,就可以和世界上最厉害的大师沟通,讨论。这样的集体,这样的氛围,让我一下子就进入了流式世界,浸淫至今并乐此不彼。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接触这些流式元老,往往有让我有一种惶恐之心,感觉自己在亲历历史,有机会亲耳听流式鼻祖Shapiro先生唱流式之歌,可以和世界上第一台流式分选仪的发明者(Leonard Herzenberg)在同一时空同桌吃饭,他们都七老八十了,共度的时光是如此的珍贵。目前这两位老先生都已仙去,可是他们留下的传奇仍在继续。此后十年,我们几位国内外的华人同行联合ISAC的Krishan及其它老师一起组织的中美流式研讨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梦想的延续。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流式之美,可以有一个轻松的平等的沟通平台。我们希望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传递火炬。Shapiro 先生曾至少两次到中国参加流式研讨会,虽然当时已经身体欠佳,最后的一次是由夫人陪同,坐轮椅来到的厦门,但依然充满 热情的千里迢迢过来给大家讲课。他认为自己前世是熊猫。他来上海讲课时候参观了上海动物园,见到了真正到熊猫,并佩戴熊猫领带来上课。先生曾说下次要去四川参观熊猫基地,可惜再无机会。先生的一生沉迷于流式,对流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流式世界留下深刻印记,我们也深信他一定也获得了巨大的乐趣。希望我们可以用中文为Shapiro先生留下一篇悼念的文章,也许你认识或不认识Shapiro先生;听过或没听过过他的课,他的歌;看过或未看过他的流式圣经之书;他曾经在流式领域耀眼的存在过,我们都直接或间接受益于他。2018 厦门研讨会老师合影,Dr. Shapiro(中 )三位头发花白的流式大佬在准备讲课之前的瞬间抓拍,可爱有趣的一面。Rienk Nieuwland(左)Paul Robinson(中),Howard Shapiro(右)Dr. Shapiro 2016年参加上海的中美研讨会时和学生一起吃工作餐2016年, Dr. Shapiro在上海机场的第一餐拉面。某次CYTO年会上Shapiro先生和中国同行交流学术
  • 用户心声 | 历久弥新,一位披着“小白”外衣的“PRO”:记赛默飞Axia ChemiSEM试驾感受
    提起对钨灯丝扫描电镜的使用感受,记忆中浮现的都是2005年对FEI的Quanta系列的深刻记忆,在矿业大佬Anglo American上千平米的“Beam room”中,一侧是以Quanta为平台的十余台MLA(Mineral Liberation Analyzer)系统,另一侧是以LEO为平台的几乎同等数量的QemSCAN(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ineral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系统;南非自动化探矿选矿Automatic mineralogy实力得到了世界品牌电镜的悉心开发,鼎立支持。 作为同时服务于两个厂家的工程师,对两套系统、两个型号的SEM的上手感受至今记忆犹新,仍有如同昨日之感,Quanta一侧“Silky smooth”的操作是那么顺畅,从更换灯丝、到抽真空、到加热灯丝、打开高压、看到图像、鼠标中键长按调整工作距离到10mm,再到按快键F9自动调整亮度对比度的“Magic button”,紧接着F10和F11的自动聚焦自动消像散操作,一气呵成,如此流畅的流程,让人惊叹于电镜厂家对其制造的工具的使用可靠性、便利性、稳定性、友好性的关注、研发和诠释。 时隔十余年,远观Axia,波澜不惊的低调,待到上手,老友重逢的感觉油然而生,熟悉的肌肉记忆仍然有效,所有的令人惊叹的“个性”都像基因一般历历呈现,灯丝对中仍然是稳如磐石,1kV到30kV的电子束调整完全不需人工干预,四分屏的界面对平行实时输出的图像和Chamber内部动作一目了然,F5键仍可全屏切换,操作参数简洁明了,不炫技,无多余,原来老友已经和它的操作员一般成长,一起“老练”了。 然而,老友的“肌肉”却是历久弥新,数个硬件可圈可点,电子枪的真空已经被直接安装于背后的分子泵“镇”着,样品仓内的所有探头的输入输出被集成一体式馈通加法兰包办,尺寸变小的样品仓内仍旧是探头“开会”,它们的排列却是那样的从容和游刃有余,Chamber的图像效果高清,时刻提醒着它的老友操作员时光已经迁至2022年;果然,行家出手就是“稳如泰山”,硬件的进化由如“春风化雨”,润物而无声,默默地支撑保护着科学家对电镜这类高端成像仪器的信任和依赖。 回想FEI公司自1971成立以来,一直在追寻“Focused Electron & Ion”这个目标,直至1997年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电子光学分支Phillips Electron Optics合并,才真正有了“Focused Electron Beam”;再至1999年收购了美国波士顿的Micrion公司后,也就有了“Focused Ion Beam”,自此实至名归。2016年赛默飞,几经运筹,并购FEI,曾有声音担心庞然大物一般的母公司是否会对新入囊中的子公司研发方向产生影响,6年的时间证明这支来自荷兰的电子光学分支研发嗅觉依旧敏锐,开发热情更不减当年,彰显了行业的中流砥柱的担当;Axia ChemiSEM的登场亮相就是其关注客户需求、秉持客观实际,继而研发满足需求的佐证。 仪器信息网近期发表的有关荷兰的电子显微镜历史的译文,将我们又带回了1939年夏天,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有一名工科学生,名叫Jan B. Le Poole,向他的物理学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即为他自己的工程专业制造一台电子显微镜。因缘际会之下,时机恰好成熟,他成功了。时间到了战后,飞利浦的总裁Anton Philips博士刚刚从英国回来,他在那里度过了战争的岁月,他还没有听说过代尔夫特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他的公司已经如此密切地参与其中。1946年Jan Le Poole有机会访问英国,并参加了英国电子显微镜集团的一次会议。在那里,Anton Philips博士的怀疑消失了:代尔夫特电镜确实是一种创新。他还在英国遇到了显微镜的用户,他们讨论了对商用飞利浦电子显微镜的要求。飞利浦董事会改变了观点,开始推动电子显微镜样机的开发和制造。后来,一个特殊的电子显微镜部门成为科学和工业下医疗系统集团的一部分。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H.B.Haanstra多年来一直负责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出版了大量读物。在Le Poole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所,在电镜仪器开发和电镜商业化方面的进步在持续进行。1954年,Le Poole发表了博士论文《电子和电离光学的一些设计》-它包含了如此多的创新,以至B. Von Borries在贺信里写道:“这可能是三篇论文。”1957年,Le Poole成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授。他继续研究像散与磁透镜孔圆度不足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校正各种像差来提高分辨率,多年来,图像质量的提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除了对图像质量-分辨率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具有显微分析功能的平台,没有“实时在线分析”功能的能谱EDS的电镜已经是孤家寡人;而电镜和能谱一直平行生存,分立存在的事实也愈演愈烈,能谱作为“附件”而“心安理得”地作为“第三者”俨然成为既定和公认的“配置”;具体表现为安装在一体但却是两套相对独立的硬件,各自使用不同厂家的软件,从仪器操作、信息采集、数据判断、结论得出等环节分多个步骤执行:操作员在电镜成像及元素分析软硬使用环境中穿梭跨越,分别获取多项相对独立的数据,加以人工综合图像、谱图、文字得到报告;整个流程虽然不算费时费工,在针对小数据规模、局部、单样的检测尚能应付,但在越来越多的应对大数据规模、全面、针对整体样品群时,其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及时性、可靠性、系统规范性、参考性都不能得到保障。 面对“约定俗成”了数十年的习惯,和真实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加上并不丰厚的利润空间,只有真正具有“使命感”的厂家才会挑起这面“灯下黑“的研发旗帜,电镜能谱一体化并不止步于应用在专用机型,如QemSCAN、MLA、TIMA上,而是面对普适科研市场的普及和福利;Axia ChemiSEM是一类划时代的产品,用“伟大”形容也不为过。 这也是我在这次“试驾”时的感慨,在同一套界面软件之下,只要开启ChemiSEM的按键,数据的输出和展示就直接“跨越“进新的时代,彩色的元素信息会实时地Overlay于电镜图像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ColorSEM“;抛去感官的富足感受,我进一步检验它的实用性,在矿物岩芯样品的衬托下,将能谱计数率提高到250k CPS,系统给我的回馈通过与之相伴的“死时间”稳稳地保持在30%上下的表现,告诉我这是一台“颜值“与”实力“兼具的”肌肉花美男“。定量制图Quant Map和计数制图Count Map可以同时实时显示,更加具体定量信息和计数信息,也可以一键显示。 这一切“实时”收集并处理特征X射线脉冲和Mapping的能力,告诉我这台披着“小白”外衣的“起步型”产品,在能谱端已经具备了“高速”处理大通量数据的实力;好奇心驱使我调整电子束在单像素的驻留时间Dwell time到50nS,如此快速的扫描速率下,Axia展示给我们的仍是清晰细腻的图像;按下存储SAVE按钮,记录下的是一系列包含形貌,成分和化学元素信息的高清图像和视频的“数据库”。这时我的内心已经知道,这台披着“小白”外衣的紧凑型电镜,实际上已经是一台货真价实的“高速”大数据处理扫描电镜;作为理所应得的“Bonus”-整机轻松的操作,Axia完全属于在普适微纳成像和分析仪器家族中“PRO”级别的存在。 十年磨一剑,这次短暂却“高潮迭起”的“试驾“,折射出的不仅是Axia,更是电镜仪器整体产业的升级和进化;应用了高速高清成像以及分析技术的电镜平台,皆已具备高速大通量信息输出和处理的能力,电镜不再是实验室“过家家”的金贵仪器,更是强大的轻量“工业化”设备;Axia ChemiSEM可以凭借其全自动、智能化、标准化、高速大作业通量、和可靠性的集成式硬件,辅以一体化的操作软件,轻松赋能操作员;标准操作只需完成样品的采集、制备并导入样品仓,其余皆可接近全自动化地完成。 展望数年之后的我们的高端成像分析实验室,现代化、高速的、大通量作业的成像及成分分析检测工作流,集成式、一体化、全自动、智能化、高通量的高性能工业级精准检测装备——Axia ChemiSEM和它的后继者们,继往开来,不仅可为科研单位及其测试中心提供常规服务,更可满足更高的泛工业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需求。
  • 美国研究首次证实新冠病毒不能通过蚊子传播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一项研究证实,新冠病毒不能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研究人员 17 日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新研究首次提供了确凿的实验数据,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蚊子不能传播新冠病毒的论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6d4240a-be7e-4d91-aaf4-51bcef20d29f.jpg" title=" 11111.png" alt=" 11111.png" width=" 600" height=" 2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对于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蚊子进行传播的问题,WHO 明确表示不能,称 & quot 没有信息或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蚊子传播 & quot 。该论断是基于其他冠状病毒研究的各种观察结果所做出的推论,并没有确凿的实验数据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为寻找相关科学证据,堪萨斯州立大学生物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进行了针对性实验研究。他们通过病毒胸腔内接种法对新冠病毒在三种常见且分布广泛的蚊子中的感染和复制能力进行了测试,这三种蚊子分别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它们代表了感染人类的两个最重要的虫媒病毒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39120f1d-e2d0-48a0-a54d-c92053c8a302.jpg" title=" 3333333333.png" alt=" 333333333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称,胸腔内接种是对蚊子进行病毒攻击的最极端方法,如果在胸腔内接种后新冠病毒没有在蚊子体内复制,那么即使蚊子吸食了含有病毒的患者血液,仍可以排除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在接种后两个小时内收集的样品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证实该病毒可以有效地传递给蚊子;但在接种 24 小时之后的所有时间点收集的 277 个样本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新冠病毒无法在蚊子中复制,蚊子不会成为该病毒的传播媒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指出,新研究用科学数据回答了公众关于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蚊子传播的疑问,表明即使在极端条件下该病毒也无法在蚊子中复制,吸食了含病毒血液的蚊子无法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作为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发生感染的疾病,新冠病毒主要直接从被感染者的飞沫中传播,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加强检测,戴口罩,保持距离并经常洗手。 /p p br/ /p
  •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用于纳秒脉冲DBD在空气消毒领域的应用机理研究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付洋洋老师团队利用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进行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空气消毒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关成果近期以“Air disinfection by nanosecond pulsed DBD plasm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上。   1、研究背景   在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应用中,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兴且有前景的技术。放电电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但其对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作者采用纳秒脉冲电源驱动一种新型光栅式DBD阵列,实现快速单次通过空气消毒。揭示了脉冲参数和环境因素对放电特性和单次细菌灭活效率的影响。为纳秒脉冲DBD的放电特性和空气消毒研究提供了基础认知。   文中给出了两个可能的评估参数:   1. 特定输入能量(Specific Input Energy,SIE),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气体接受到的放电能量。   2. Z值,定义为使微生物存活率下降一个数量级所需的特定输入能量SIE。Z值越小,意味着消灭同样数量的微生物所需的能量越小。   2、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装置部分是用于测试DBD等离子体对细菌气溶胶单次通过灭活效率的通风管道系统,以下为该系统各部分的说明。   1. 通风管道:在气溶胶入口前增加了一个可调节的管道加热器(0-1200 W),用以瞬间加热入口空气,探究在仅加热或“加热+等离子体”条件下气流温度对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和细菌气溶胶存活特性的影响。   2. 温度和湿度监测:在加热器出口后安装了温度计,同时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前后放置了两个温湿度计,用以监测气流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3. 气流速度:使用风速计测量反应器前的空气面速度(vin),在实验中固定为1米/秒,总流量为40立方米/小时。   4. DBD反应器:建立了一个垂直型光栅式DBD反应器,其电极被石英管包围,交替连接到高压和地线产生等离子体阵列。反应器内部空气通过尺寸为85×85平方毫米,有16个空气间隙。   5. 电源激发:DBD由单极纳秒脉冲源或交流电源激发,测量了电压和电流波形。   6. 放电功率和臭氧浓度:计算了脉冲DBD的平均放电功率,并使用臭氧分析仪测量了臭氧浓度。   7. 光学诊断:使用光谱仪(MX2500+, 海洋光学)记录等离子体的光发射光谱,并使用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TRC411-H20-U,中智科仪)和变焦镜头对等离子体进行了成像,以探测放电区域形成的激发的物质种类,确定放电均匀性。   图1 光栅式DBD反应器测试系统示意图   实验装置的设计允许研究者控制和监测影响DBD等离子体放电和细菌灭活效率的关键参数,如气流速度、温度、湿度和电源类型。   3、实验结果和讨论   为了比较由脉冲源驱动的DBD与交流(AC)源的电气参数和光发射信号,保持了气流速率、湿度和放电功率尽可能相同。脉冲电压的基本参数包括脉冲上升时间(tr)、宽度(tw)、下降时间(tf)、频率(f)和电压幅度(Vp),而交流电压包括电压频率(f)和幅度(Vp)。   将电压频率固定在5 kHz,vin为1 m/s,RH在15-17%。脉冲参数如下:tr = tf = 50 ns,tw = 100 ns,Vp约为14 kV。为了保持与脉冲源相当的放电功率34-35 W,将交流源的电压幅度调整为10.75 kV。   图2   图2 共对7个气隙进行了成像,并给出了第3个气隙的线发射密度。(a)脉冲源和(b)交流源的放电图像比较,交流源和脉冲源的线平均强度分别为135.6和175.5 a.u.(相对单位) 。注意:气隙旁边的光是由透明石英管的光折射和反射产生的。对于两种光源,曝光时间固定为200 μs(一个周期)。以上等离子体图像由中智科仪IsCMOS相机拍摄。   为了可视化放电的空间分布,应用了短曝光成像。曝光时间固定在200 μs,对应一个周期,成像区域为45 × 30.5 平方毫米,包括总共七个空气间隙。如图2(a)所示,对于交流DBD,放电丝非常明显,几乎均匀分布在空气间隙中,间隔约1 mm。与此同时,脉冲DBD的放电更加均匀,但整体发射强度似乎更弱(图2(b))。   以第三个间隙为例,图3显示了间隙中心线和线平均强度的发射强度。尽管单个放电丝的最大强度更高,但对于交流源,放电丝更稀疏。结果,平均发射强度比脉冲源低22.7%,这与光谱仪测量结果一致。   4、结论   研究发现,通过提高电压幅度、缩短脉冲上升时间以及增加气流湿度和温度,可以增强光栅式DBD的单脉冲放电能量。相反,提高频率则会降低放电能量。这些发现与先前关于脉冲放电的报告一致。比较了脉冲源和交流源消灭微生物的性能。脉冲源在低频率(1 kHz)下产生的Z值低于交流源,但在某些情况下略高。这表明脉冲源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更优。建议将特定输入能量(SIE)作为基于等离子体的空气消毒的剂量参数,而Z值主要取决于湿度。该研究提供了纳秒脉冲DBD等离子体空气消毒特性的基础认识,为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中的高效节能空气消毒提供了理论和工程基础。      免责说明: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主要基于授权内容或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仅供参考。所有内容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5、解决方案   由中智科仪自主研发生产的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采用高量子效率低噪声的2代Hi-QE以及第3代GaAs像增强器,光学门宽短至500皮秒 全分辨率帧速高达98幅/秒 内置皮秒精度的多通道同步时序控制器,由SmartCapture软件进行可视化时序设置,完全适合时间分辨快速等离子现象。   1. 500皮秒光学快门   以皮秒精度捕捉瞬态现象,并大幅降低背景噪声。   2.超高采样频率   逐光IsCMOS相机目前全分辨率下可达98帧,提供高速数据采集速率,同时可提供实验效率。此外设置使用其中16行的区域下,可以达到1300帧以上。   3.精准的时序控制   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具有三路独立输入输出的时序同步控制器,最短延迟时间为10皮秒,内外触发设置可实现与激光器以及其他装置精准同步。   4. 创新“零噪声”技术   得益于单光子信号的准确识别,相机的暗噪声及读出噪声被完全去除。
  • 实验室管理评审常见的10个问题
    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当出现重要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1、无计划典型情况:未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定实验室管理评审年度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2、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3、质量目标制定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作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但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4、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5、没有各类管理方面的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的记录,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6、未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7、结论均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8、有改进要求,但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9、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10、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没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一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
  • 南方周末:基因测序的灰色江湖
    如果不是医生的建议,27岁的李若不会去体验风靡当下的高科技检测技术&mdash &mdash 基因测序。   2014年5月,一次例行体检中,李若发现自己患乳腺疾病的风险较高。为进一步确定,医生建议她做一次肿瘤易感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通过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既可诊断疾病,亦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使用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一个熟知的例子是,2013年,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选择手术切除双侧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风险。在中国,更为大众熟知的应用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术。   &ldquo 基因测序是疾病鉴定的金标准,而癌症的发生和抑癌基因、致癌基因等多种因素相关。&rdquo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分子诊断副教授郭奕斌解释。   几乎没有犹豫,李若就接受了检测,她被抽了5毫升静脉血,放入最精妙的仪器解读。30亿个碱基对是她的遗传密码。如文字校对一样,测序仪器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是否有&ldquo 拼写错误&rdquo 。   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所做的这项检测当时已被政府叫停了。   2014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卫计委)一纸叫停了临床基因测序,原因是相关产品和技术并没有通过审批便在市场上流通开来。未经审批就做诊疗,算是非法行医,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但这并未浇灭人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两个月后,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仪器制造商Illumina的掌门人杰伊· 福莱特雷(Jay Flatley)先生就急匆匆跑来中国,并高调表示:&ldquo 我十分看好中国基因测序市场。&rdquo   四个月后的2014年6月30日,食药总局批准了二代基因测序产品上市。其中,华大基因的两款测序仪和试剂盒通过审批。   &ldquo 为什么包子给张三而不给李四?&rdquo   从叫停到有限放开,中间仅仅相隔4个多月。相比之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首个二代基因测序产品的审批花了11个月。   &ldquo 这是食药总局在规范市场。&rdquo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常务副主任任鲁风评价,但他也曾发表文章质疑总局审批速度过快,过程涉嫌违规。   争议焦点便是华大基因拿到审批的测序仪器和试剂产品都不是在国内生产的。我国规定凡进口设备必须通过原生产国审批,而这几款仪器和产品至今没有得到美国FDA审批。   国内机构也一直在进行国产测序仪的开发。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样机正式亮相。   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公司,全都采购了国外的仪器和数据库。   &ldquo 包子好吃,这个是没有争议的,现在争议的是为什么给张三包子吃而不给李四?&rdquo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华东某大学教授则认为,&ldquo 这是目前中国科技界纠纷最大的一桩案子。&rdquo 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是国内整个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的龙头老大。该机构曾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ldquo 中国部分&rdquo 等多项国际科研任务。   &ldquo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堵是堵不住的。如果完全放开,就会形成井喷的需求。&rdquo 中山大学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振宇很理解政府这种放开。   在食药总局叫停到放开基因测序之间,卫计委亦于2014年3月下发试点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通知,但对申报条件进行了一定限制。据悉,上百家机构踊跃申报,但业内估计最终获批的将不到10家。   政府的谨慎是有理由的。和中国一样,2013年11月26日,FDA叫停了谷歌参与投资的23andMe公司的基因测序服务,引起了轩然大波。   FDA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封警告信称,这家公司违反了联邦法律,只有获得FDA批准的医学测试才被允许做出此类声明,由于该仪器的错误判断可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发生。   &ldquo FDA相信基因测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但是,这必须要在FDA的监督下,以确保它们的安全和有效性。&rdquo FDA体外诊断器械评价和安全办公室主任阿尔贝托· 古铁雷斯(Alberto Gutierrez)博士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中如此说道。   无所不能的检测功能   在政府信号发出之前,这一严肃医疗行为就已经悄然走上商业化道路。一些机构打起了擦边球,原本只能用于科研的检测现在却直接接收客户的血样,自己检测或送去相关检验机构。   据了解,中国只放开了三家机构的临床检验资质,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其他机构只用于科研项目。   李若的血液由医院以科研的名义送去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这家全国规模最大的检验机构为国内30个省份的13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外包服务。   在这类机构通常是,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医生或护士会告知病人现在有外包的基因测序服务可以做,由病人自愿选择。   一些没有检测能力的基因公司,则会把样品送去较大的检验机构。一方负责推广,一方负责检验。银河基因、基因检测网、北京利普康基因检测网都是如此送检的。   银河基因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会把样品送到国家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由他们给出健康风险评估报告,&ldquo 检测乳腺癌、子宫癌等易感基因,准确率可以达到99.9%&rdquo 。   另一类接受基因测序的机构则是高级的体检中心,譬如美年大健康。关于食药总局的禁令,基因测序机构自有解读:&ldquo 国家叫停的,只是临床诊疗服务,我们做的是健康咨询报告,跟那个没有关系。&rdquo   还有一些更匪夷所思的项目。一些自称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的公司,在网页上列出形形色色的检测项目:酒精代谢能力检测、天赋基因检测、气质基因检测,甚至贴心打包出&ldquo 高管套餐&rdquo 、&ldquo 白领套餐&rdquo 。这类检测手续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将自己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或者头发放到采样盒中,快递给检测公司,检测公司会在数日后提供解读报告。   一家公司的客服小姐甚至如是诱惑南方周末记者:您想一下,现在给孩子报个兴趣班每个月都要几千块钱,您花一两千给孩子做个天赋基因检测,就知道孩子擅长干嘛了,可以省下好多钱呢!   &ldquo 定价纯是周瑜打黄盖&rdquo   之所以众多公司削尖脑袋挤入基因测序市场,更多源于市场监管不完善,定价不统一,市场潜力巨大。   几年前,就有分析师估计,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超千亿。目前聚集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有几十家公司。最出名的便是华大基因,它被西方媒体称为&ldquo 基因工厂&rdquo 。   按卫计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孕妇,如果一半的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测序,仅&ldquo 唐筛(唐氏综合征筛查)&rdquo 一项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亿~150亿元/年。   而基因相关疾病的诊断市场空间更大。目前,已知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及线粒体疾病有八千多种,明确与基因变异对应的遗传病有3672种。   &ldquo 中国每年新发的肿瘤病人有好几百万,患病后都需要基因诊断。&rdquo 安诺优达的CEO梁峻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基因测序的竞争大幕才刚刚拉开。不管是原来研究技术的,还是资本圈,都很关注这个新兴行业。   然而,基因测序不在卫生行政部门准入的医疗技术项目之列,物价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以李若为例,她为检测20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花了5980元。   在未被叫停之前,慈铭体检公司北京奥亚医院的&ldquo 基因检测&rdquo 体检套餐价高达76000元,检测68项基因的价格为34000元。   博泰基因公司则罗列了1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21种肿瘤易感基因单项检测项目,甚至还有3项儿童天赋基因测试。收费高的近万元,低的几百元,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一项收费4800元。北京利普康基因检测网给出的全项基因检测,也近三万元。   &ldquo (基因测序)的价格和成本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定价纯是周瑜打黄盖。&rdquo 前述业内人士评价道。   没有基因测序解读能力?   相比昂贵的检测价格,更让消费者费解的是检测结果,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慌。   整整30天,李若等到了测序结果。但却令她坐立难安&mdash &mdash &ldquo TP53基因杂合性突变&rdquo 。TP53属于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这一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胰腺癌、白血病、脑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但检验机构的解读却让她一头雾水。&ldquo 根据1~3文献表明,这与乳腺癌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根据4~6文献,这一变异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无明显相关性。&rdquo 因此,广州金域检测中心给出的结论是&ldquo 该突变的临床意义不统一&rdquo 。   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检验机构人员坦陈无法做进一步解答,也无法给出建议,而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们意见也不一,甚至有医生告诉她癌症只是早晚问题。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解云涛主任医师则完全否定了检测结果。&ldquo 这个位点不能说明是突变,只能说是基因的多态性。检测中心完全是胡乱做。&rdquo   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成了目前最大的难题,这也是众多科学家不愿意推进其商业化的原因之一。   &ldquo 预防性测序还是有争议的,只有少部分基因和肿瘤的关系非常明确。更多易感基因在肿瘤发病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并不清楚。&rdquo 梁峻彬说,他们公司更多地把业务放在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上。   更重要的是,目前各家基因测序机构的测序平台、分析方法、数据库都不一样,这也对最终解读形成障碍。&ldquo 没有第三方的机构可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rdquo 北京一基因企业的总经理说。   &ldquo 在产前唐筛上,美国一般要测出3000万条序列才能下结论,而国内很少有能做过1000万条的。&rdquo 任鲁风说,&ldquo 数据量越低,可能错误率越高。&rdquo   任鲁风指出,(国内检测机构)相互之间都没有参照和评估,各家是各家的。&ldquo 策略是我最多给出风险值,不会确诊。如果真出了问题,有的机构会给检测的人保险赔偿。&rdquo   谁拥有你的基因?   &ldquo 基因是每个人无法改变的标志,如果有人告诉你或者你的家人基因突变了,你可能会坐立不安。&rdquo 美国的遗传咨询师Bonnie LeRoy会对每一个向她咨询是否需要做测序的人提醒。但这种提醒,在中国几乎没有。   &ldquo 当基因检测公司业务拓展到疾病检测,潜在的利弊都可能会被放大。现在或许还没到健康人去测序的阶段。&rdquo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个体化遗传基因测序中心副主任罗伯特· 格林(Robert Gree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虽然罗伯特· 格林领导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但他一直非常谨慎推荐临床使用基因测序,认为现在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基因测序的利弊还有相当多的猜测,但数据很少。在他看来,大多基因检测根据变异结果,提供风险评估。但评估并不会改变个人既定的风险类别,也不会改变相应的医疗建议。   另外,检测结果可能增加大众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行为。&ldquo 迄今为止,很少有证据表明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因此(基因测序)提高了。传统遗传学从业者的可贵品质之一是细心的解释和指导,但在现在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很难想象。&rdquo 罗伯特· 格林说。   南方周末记者以怀疑自己有家族遗传病的风险为由向数十家医疗或体检机构咨询时,对方无一不强调检测能力的专业性,但对可能引起的心理恐慌及解读能力只字不提。   在行业规范相对较高的美国,摆在遗传学家和伦理学家面前的是:医生应该从患者基因中检测何种信息、多少信息应该被告知其家庭,以及谁应该拥有和控制数据。   &ldquo 我强烈建议父母抵制给孩子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除非是经过正式的医学评定,对测试的实用性和限制进行评估后,才可以进行。&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遗传学首席专家Louanne Hudgins告诫父母们。   &ldquo 等你知道了你的基因信息或者别人的,你是否会用基因配对来寻找配偶?等富豪的基因突变被子女知道了,他们会不会提前为财产争得头破血流?老板知道了有基因缺陷的员工,会不会想要辞退?&rdquo 朱振宇用了一连串的反问。   针对基因信息的保密,美国有很多措施,甚至有些州在出台基因保密法案。但在中国,基因测序的结果都保留在各家医疗机构里,没有成体系的规范。   &ldquo 我们的信息到处泄露,孕妇一进医院,手机号就被卖出去了。&rdquo 朱振宇并不相信基因测序机构能够守密。   寻求规范之道   显然,在基因测序大规模推广和商业化之前,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行业规范化是先决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产品注册的规定规范基因企业的产品注册,这是最为简单也是最机械的办法,没有考虑基因组医学和基因测序发展的特征和现状。   目前有两种途径可以成为正规的基因测序机构。一是以医疗器械的报批程序,通过食药总局的审批。二是申报成为卫计委批准的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这被业内视为一条以产品为主线,一条以应用为主线。   华大基因两款测序仪和试剂盒通过审批后,正在申报更多的基因测序试点和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 其他机构也跃跃欲试。其中,贝瑞和康与Illumina联手生产的新型测序仪向食药总局申请注册 达安基因则与美国LifeTechnologies进行战略合作,以他们的IonProton测序平台申报注册 安诺优达则积极申报卫计委的试点单位。   据任鲁风介绍,美国大量的基因测序单位不是通过FDA审批,而是用一项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来规范。目前,美国有近25万个CLIA实验室由另外一个政府机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管理。FDA只管产品,CMS监管服务质量。   &ldquo 应该通过政府的力量吸收最好的技术力量,再聚集专家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rdquo 任鲁风一直呼吁行业标准化,建议学习美国的CLIA模式。他和所在团队也承担了卫计委关于测序技术在个体化医学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而李若仍在寻找更多的医生来解读测序结果的意义,担心着罹患癌症的风险。&ldquo 如果早知道没法解读,我宁愿不知道这个结果。&rdquo
  • 记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
    魂牵梦萦:还一个多年的心愿   [科学时报 郑千里 刘丹报道]蒲慕明是美籍华裔科学家,但他却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这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首任和现任所长,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做了最真诚、最实质、也是最为具体的工作。   大陆出生,台湾长大,美国留学,又回到中国来,这是蒲慕明的特殊经历,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始终对中华民族的状况深深关切,而且如果能够做一点事情就尽量去做,在两岸三地用自己力量促进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   “打从年轻时代起,我就有比较关心社会的倾向。我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也是自然而然的。”蒲慕明说。   蒲慕明1948年在南京出生。还在襁褓之中,他便随父母远渡台湾。   蒲慕明的父亲蒲良梢先生,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是机械系航空工程组的第一届毕业生。那一届的毕业生全部投笔从戎,加入抗战成为空军后勤人员。后来国民党政府要造飞机,蒲良梢不久便被派往美国,学习螺旋桨发动机制造技术,他学成回国之后,成为南京发动机制造厂的第一批技术人员。   1949年,母亲带着蒲慕明和他的姐姐,从南京的下关乘船到武汉,然后到了广州,再从广州坐船到台湾。当时被母亲抱在怀中的蒲慕明还没有记忆。但蒲慕明在后来知道,中国航空工业的先驱们大多都是父亲的同学,而父亲的毕生志愿,就是想制造出一架中国自己的飞机。   蒲良梢先生60多岁时,任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终于造出了“经国号”飞机。蒲良梢先生退休之后,在其事业的最后10年里再创辉煌,在逢甲大学创办了台湾最好的航空工程系。“父亲的人生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成为我的师长。”蒲慕明对本报记者回忆。   蒲慕明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诗作:“忘却离乡今几年,水隔青山天外天,旧时欢笑浑为梦,新来思绪总难眠。海外飞传无限意,天涯相赠有诗篇,相知一世知何事,长留肝胆照人间。”这是蒲慕明的父亲与其同学、曾任铁道部总工程师的邹孝标的唱和之作。父亲作诗,由邹孝标书写,时空阻隔不了父辈归根的心愿。   1999年回到中国大陆, 年逾50岁的蒲慕明已经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是还一个心愿。   因为蒲慕明决定到上海工作的缘故,蒲慕明的父亲也希望来上海常住,不幸的是,2000年的冬天老人家从浦东机场到市区路上遭到车祸,他所乘坐的出租车被一辆环保卡车冲撞,造成头部、肺部、眼睛多处挫伤,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因为这次车祸,此后老人家一直伴有失眠、哮喘、失明、行动不便等,身体就此每况愈下。   蒲慕明父亲遭受的车祸,其实是开卡车的那位肇事环保工人的全责。   但老人家在住院治疗期间,当工人带着一串香蕉去看望他,老人家自己反而过意不去。因为手头没有现金支付,老人家就向来探视的王燕借了50元钱,感叹地对王燕说:这位工人给我送来了香蕉,冬天里的香蕉很贵,他的妻子已经下岗,小孩还在上学,他的家很穷困、真是很不容易呐!等那位工人下次再来医院看望,老人家当即就给了这位工人50元作为补偿。后来,老人家又给了那位工人100元钱。   2007年12月5日,接到父亲不幸在美国去世的噩秏,红着两眼的蒲慕明早上一走进办公室,就对王燕哽咽地说:我的父亲已过世了。王燕说:那您就赶紧回家料理丧事吧。蒲慕明却说:不用了,即便是我现在就回去,也已经见不到他的最后一面,还是把我在上海的工作忙完再说吧!   一个小时之后,处理好当日电子邮件的蒲慕明从办公室出来,又郑重其事地对王燕说:父亲逝世纯属我的私事,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更不要影响研究所的正常工作。   但是蒲慕明内心一直存有遗憾:当父亲去世时,自己不能守候陪伴在身边,给父亲以些许的慰藉。蒲慕明只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送他去上学,而后在霞光中匆匆离去的背影。那正像是自己少时熟读过的、朱自清先生写他父亲的《背影》。   立志报国:   一份延续至今的浓情厚爱   蒲慕明从小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国的历史和地理他了然于胸。“我虽然学的是自然科学,但是我始终对文学历史很有兴趣。台湾毕竟地方很小,大家一窝蜂都认为理工科好,学理工有前途,台湾流行的理念是,出国一定要学理工。所以我在大学时学的是物理。但我对中国内地的关切是从小一直延续至今的。”蒲慕明说。   蒲慕明认为,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保钓”运动,是对在美国华裔留学生的一场教育。“教会了我们如何关心国家大事,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实验室工作。这个‘保钓’运动影响了很多学生,也影响了我的心态。”   “保钓”运动之后,许多台湾学者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专业,加入联合国等各种国际组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活动。   1976年,蒲慕明在美国普渡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之后,他申请的第一份工作,便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个职位。“我想为世界的科学文化教育作点贡献,但是很可惜,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蒲慕明申请的第二个职位,是回到他的母校——台湾清华大学。蒲慕明给徐贤修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希望回台教书。徐贤修校长用毛笔回信说,“年轻人立志报国是好事,此事交由沈君山院长办理。”尽管后来蒲慕明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回到台湾任教,但徐贤修校长的毛笔字他至今仍然清晰在目。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蒲慕明学术之路,最终,他申请的第三个职位,美国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助理教授被录用,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学术人生。   蒲慕明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是他在32年前在襁褓中离开故土之后的1981年。当时,北京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埃文分校交流项目,合作开办了一个讲习班,加州大学派遣蒲慕明赴中国讲课。   蒲慕明对这次回国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我住在北京医学院的外国学生宿舍,到晚间肚子饿了,想出去找点东西吃,但街上的饭馆基本上都已经关门,回来时连学校的大门都已经关闭,我只好爬门回宿舍。”这一年蒲慕明虽然才33岁,但已是加州大学埃文分校生理系副教授,第一次回到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内地,北京留给他的印象是“到处的灯光都很暗”。   尽管如此,蒲慕明对这片古老的土地并没有感到丝毫的陌生。他依然记得一次在长安街上的饭馆吃刀削面,与其同桌吃饭的一位老师傅问他:“老弟,你是从上海来吧?”老师傅不经意的一句话,蒲慕明竟永久性地记下了,“我听了这话很高兴。虽然我是从海外回来的,但这里的人们还是把我当成自家人。”   毕竟,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已经打破,毕竟,枯树已经开始绽放绿芽。当时,全国三十几个医学院都派教师来北京医学院学习,暑假一个月的时间,蒲慕明教授神经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课程。每天的课程分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上午授课,下午介绍在美国开展的科学研究。   “记得我在讲课时,下面听课的学生年纪都比我大,最大的都已经超过50岁了, 甚至有来自新疆医学院的老师,大老远赶来北京听课。”蒲慕明回忆,“两个班,每个班三四十人,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高龄的学生,都在很认真地做笔记,他们虽然不太提问——当时还没有形成这种风气,但我依旧很感动。”   那是中国科学的春天,“大家重新捡起丢掉了十多年的东西,这种发奋努力的精神委实让我钦佩,肃然起敬。”说到这里,蒲慕明的目光依旧闪闪发亮。   “清华”情愫:   更是“亲我中华”情结   蒲慕明的名字,曾几度与“清华”二字相连。   蒲慕明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4年后,1984年北京的清华大学复建生物系,时任美国加州大学埃文分校生理系教授的蒲慕明,冲破大洋的万里波涛阻隔,欣然受聘兼任该系的主任。   不知蒲慕明者,认为他此举是因为母校的缘故,才有解不开的“清华”情结 知蒲慕明者,便晓得让他真正魂牵梦萦的,是那终身的“亲我中华”情结。   起初,蒲慕明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定名为“生物科学和技术系”,一直到最近,清华大学才将其改为了“生命科学院”。   蒲慕明不是“怀才不遇”,但在北京清华大学工作的那段时光,的确是荣光与艰辛的纠葛交织,梦想与现实的冲击碰撞。当时的中国教育科学界,教育科研等经费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基础研究 而对以基础研究为本的蒲慕明来说,当时刚打开“改革开放”门户的中国,也不具备他拳打脚踢施展才华的环境。   清华大学生物系尽管有着全国最为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但经费支撑严重不足,仅有的一点经费几乎全部用于教学工作。更有甚者,补助生物系老师们工资的奖金,还要从蒲慕明这位外籍系主任的机票补贴中发出。而最令蒲慕明先生感到无奈的是,世界银行的贷款全部用于购买大型仪器,而会使用这些仪器的人员却少之又少。   “当时国内的大型仪器设备虽然多,而我们却没有生物系最常用的电子显微镜,形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耗散。”蒲先生回忆:“我在清华大学之所以没有继续做下去,原因在于,一是我当时还很年轻,显然力不从心,二是国内科研的大气候还没有形成,我也很无奈,无力更多地改变什么,所以我两年后只能选择了离开。”   虽然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但选择了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蒲慕明此时应有的结局可想而知。   但这时的离开并不意味着遁逃。在清华生物系复系10周年时,蒲慕明专门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来了他的一篇感言,谓之:“1984年我以兼职身份参与了清华生物系复系初期的筹划工作,10年来看到了生物系步步茁壮成长,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内的生物科研和教育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我个人来说,与清华生物系的联系是我学术生涯中极为珍贵的一段经历。”   清华大学生物系创建20周年时,当孙自荣老师邀请蒲慕明为此写几句话,最先映入蒲慕明眼帘的情景,是20年前在清华生物系草创初期,“南明兄提着他的黑皮包为复建生物系馆奔走的情景,和在简陋平房的小教室里,与清华大学第一届本科生一起上论文选读课的生动场面。”   由此,蒲慕明还说:“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蓬勃的发展、科研环境不断的改善,清华生物系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清华生物系作为国内一流学府清华大学的一个院系,还有更艰巨的路要走,使中国生物科学在国际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蒲慕明先生也曾为《自然》杂志撰文,现身说其感悟:“基于过去20年在中国参与建立一些科研机构的经历,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研究机构在国际上取得卓越地位的障碍也许不是来自经济因素,而是文化因素。”   尽管命运多舛,最后在1986年蒲慕明不得不选择了离开清华大学,但在该校生物系重建的最初两年中,他还是为生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基于他从最初创建清华大学生物系,到后来到领导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工作,蒲慕明在2005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殊荣,他这段弥足珍贵而又特殊难忘的人生经历,无疑也是值得浓墨重彩抒写的重要一笔。   科学书香:   创新氛围浓郁的阅览室   2009年春节过后,由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研究院所发起,和武汉的高校举行了一个联合报告会,蒲慕明先生欣然应邀在会上作了演讲,讲“科学研究的ABC”,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多了解科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报告会即兴提问,许多学生请求蒲慕明先生推荐并开列出一个书单,蒲慕明当场就爽快地回答:只要谁对此有兴趣,回去后我完全可以把书单和书评用电子邮件寄出。   蒲慕明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过后,他收到许多学生的电子邮件,也如约给学生们发送了开列的书单和收集的书评,其中有许多书评就是他亲自为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学生而写下的。   “我为武汉的学生们开列的12本书,其中的第一本,是《创世界的第八天》,讲的是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历史故事,作者是一位美国的科学记者,名叫Judson,他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访问了近100位的科学家,写出了从1940至1960年代分子生物学革命性发展过程中,生物科学家的生动故事。”蒲慕明对本报记者说:“了解科学发现中所经历的过程,对研究人员掌握方法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科学家要如何做实验、在实验出现问题时要如何寻找办法克服。”   “‘科学八股文’现在已成为写论文的标准模式,并没有真实反映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需要花很多力气才能找出来龙去脉。”蒲慕明谈及要认真阅读科学家传记的初衷,甚至不无尖锐地说:“一些20世纪初期的科学论文不是这样。作者会诚实地告诉人们,他为什么做这个工作,原先可能希望得到其他结果,但是没有发现他想要的结果,可是在偶然之中得到了现在的发现,整个来龙去脉都讲得一清二楚。但为了简化或者修饰,现在的论文把真实的来龙去脉都修改了。”   《创世界的第八天》(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是蒲慕明竭力向学生们推荐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他还只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年轻教授,当时他就要求自己所有的学生都仔细读这本书。“想了解重要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就要读科学史、科学家传记,要读科学家写的东西。20世纪生物界最重要的就是分子生物学革命,这是怎样发生的?是谁做的?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工作?”   蒲慕明常常说,了解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历史,甚至远比上一门分子生物学课重要,比读100篇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重要。在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阅览室里,放了3本蒲慕明从美国带回来的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他希望所有的学生有空都去读读,哪怕每天只读几页也可以,读多少是多少,总会有些许收益。大概是为了本报记者能在书香中潜移默化,更好地写出科学新闻,蒲慕明先生还赠送了记者一本《创世界的第八天》。   蒲慕明喜欢读,也常常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传记和科学家撰写的通俗文章。早在台湾清华大学读书期间,他就曾在老师李怡严的鼓励下,翻译了G.Gamow的《汤普金梦游记——近代物理探奇》,交由徐氏基金会出版。这本科普读物,一直到30年后还在台湾出版,版权页标明的是“197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蒲慕明译,1993年再版”,而且在台湾许多书店的书架上都可以找到。   蒲慕明坦陈,过去在美国,凡是由他负责指导的研究生刚进到实验室时,若是学生问他需要看一些什么书、如何准备进入科学生涯,他首先不是指导学生看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而是要他们看一些自然科学史方面的书籍,了解世界自然科学史上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如推荐学生看有关卢瑞亚(S.Luria)的《吃角子老虎与破试管》,以及介绍沃森(J.Watson)的《双螺旋——DNA结构发现者的告白》,介绍克里克(F.Crick)的《狂热的追求》等等有很好看头的科学传记,“在熟读这些科学家传记书籍之后,学生方可了解科学大问题是如何得以解决”。   蒲慕明认为诺贝尔奖得主Peter Medawar所写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有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开卷有益,所以他在20年前自己动手还翻译了其中一章,交与国内的一家出版社,建议完成翻译后出版,但因种种原因终于搁浅。   “在我们的阅览室里,还有许多其它不同领域的类似的书,我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抽出间隙的时间离开实验室,暂时抛开手头繁重的实验工作,花点时间到阅览室去读那些书。”   从某种程度上或也可以说,神经科学研究所这个阅览室的创建历史,就是蒲慕明上任所长之后,将科学方法与思想不断传播、渗透的一个缩影。该阅览室是一个自发组织的系统,主要由其使用者、在学研究生负责维护。在过去的近10年里,许多研究生对阅览室的管理做了很多工作。现在阅览室由学生管理员负责,由学生志愿者值周进行维护。有学生称,该阅览室是“一把通往未来的钥匙”。   自2000年阅览室建立以来,其中大部分的书籍,都是来自蒲慕明本人的慷慨捐赠。建立属于神经科学研究所自己的阅览室,其深层次的原因,自然也可以追溯到蒲慕明作为一名年轻学子,孜孜追求科学真理的时候。   “蒲先生认为,读那些由大科学家写成的书籍可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知道如何分辨科学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的是,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听一场来自大科学家的报告。因此蒲先生向阅览室捐赠了很多由一流科学家写就的书籍,希望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学生能与他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阅览室的一位学生志愿者这样写到。而神经研究所的管理人员也给予阅览室人力物力的支持,使阅览室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同行吃惊:   “Really? You can do it?”   如今,海内外科学界广泛认为,在中国科学院,蒲慕明领导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界一个令人瞩目的典范。   蒲慕明面对本报记者采访,回顾自己带领研究所走过的10年历程,和盘托出的问题之一是:我目前对神经科学研究所最大的担忧,就是对学生的教育不够扎实,如何教育他们踏实做事,不走所谓的“捷径”,不急功近利,培养优秀的品格。我现在常常与学生交谈的,就是严谨、诚信问题。   “在研究所初期的几年里,我们的人才招聘速度和进展都比较慢,主要精力用于扎实工作、出成果、出文章。我们作出一些成绩之后,国外同行吃惊的成分大于赞赏的成分。其实我内心里很明白,我们的工作没有比他们做得好多少,但是他们就是不相信我们能作出这样的成就。当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看到了中国在未来科学发展之路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国同行对我回国这10年的工作评价很高,也很羡慕我在中国开展的工作,最初往往还会吃惊地问我:‘Really? You can do it?’因为我除了能做出他们能做的科研工作,我还能做他们不太可能做得了的事情——架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探索并推行科研机构的改革——这实在是件很有意义、很值得竭尽全力去认真做的大事。”蒲慕明笑道,“我非常幸运能有机会将我的部分‘才干’,投入自己科研工作以外的工作。我在上海的工作机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是发生在上海,也可能发生在台北或香港,这些地方都是我所熟悉的,我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潜力。”   蒲慕明鞭辟入里地分析:现在美国的科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中心依然在美国,但他们对中国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到中国学生的优秀潜质,他们认为中国有很好的学生,能出很好的成果。但是他们并不认为,中国也有能力引领一个学科或者领域的发展。现在年轻的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达到这种层次。第二种观点认为,将来世界科学发展的重心有可能转移到亚洲,而中国又是亚洲的重心之一,所以,能与中国的科研机构早日合作,到中国的科研机构做事,实在是一件具备战略眼光的事情。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沃森认为,将来的科学中心将会转移到亚洲,沃森走过了亚洲的中、日等几个国家后,最后决定在中国的苏州建立亚洲冷泉港会议中心,因为中国是亚洲的中心。   蒲慕明对本报记者披露:不久前,沃森又提出建议,希望冷泉港实验室与上海神经研究所建立姐妹关系,开展紧密科学合作。   面对神经研究所的崛起,蒲慕明的态度依旧谦虚而清醒。他对本报记者说,要想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所,必须具备3个条件:   “第一,要能在几个神经科学的重要领域持续地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并能引起国际同行的注意。”蒲慕明认为,神经科学所已初步具备了第一个条件。   “第二,多数研究组组长在他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国际同行谈起这个领域的工作时,都能想到他这个人。”蒲慕明特别强调,是否能够由重要的国际会议邀请作报告是个重要的标志。仅提交会议论文并不能算是有国际影响,关键是国际最重要的会议能邀请你去作大会报告,这才表明你工作的重要性。   蒲慕明也承认,第二个条件现在神经研究所暂时还不具备。“在我们的二十几个研究组中,也就只有一、两个组长曾被国际重要学术会议邀请作报告。如果我们有1/3的研究组长能常常被重要的国际会议邀请,才算是具备了第二个条件。”   “第三,也是最难的一个条件,就是研究所要能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出现作出具有开创性工作的人物。他的工作不但是领域里做得最好的,而且还必须能开创出新的研究领域,或者有非常重大的突破性的发现。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师级的人物,我们若能培养出像这样的领袖人物,就是真正成功了。”   飞人所长:   “我现在的工作是服务”   无论身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蒲慕明每周的工作都是7天,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基本上都没有休假。10年来,蒲慕明平均每月来国内工作一周,人称“飞人所长”。   即便是在美国的时间里,蒲慕明同样也牵挂着神经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燕介绍说,蒲先生通常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差”,及时处理研究所事务和回复发给他的电子邮件,有时甚至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蒲慕明对工作殚精竭虑,身体状况也就并非十分理想。2005年,王燕和神经研究所的几位同事凑了8000元钱,购置了一台跑步机,放在蒲慕明的办公室里,但几个月过去,却从来也不见蒲慕明使用。王燕着急了故意拿话激他:“蒲先生,您怎么就这么懒啊?跑步机都买了有这么一些日子,我们怎么也没见到您运动一下啊!”蒲慕明的回答是:“楼下就是电生理实验室,他们需要安静。”   后来,蒲慕明希望把跑步机送给学生会。但他的一位学生却对王燕说:“蒲先生的跑步机不能动,等我们的新大楼落成之后,一定要给他找个地方,专门放这台跑步机。”   神经研究所的很多业余活动,蒲慕明慷慨地掏自己腰包,而不用研究所的钱开销。仅以2009年神经所组织,包括上海生命科学院其他研究所学生参加的科学夏令营为例,组织了十几位学生去四川,蒲慕明用自己在美国领取的工资,支付了其中3万元学生的机票钱, 王燕则是负担了学生们的生活开销。迄今为止的10年里,尽管蒲慕明一身同时跨两边工作,领取的却只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资,而在神经研究所的工作,他只是领取旅差费和生活补贴。   神经研究所的许多学生说,虽然我们都很崇拜蒲先生,但我们却不会过像蒲先生那样的生活——在学生和大多数人看来,那的确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蒲慕明这样一位科学大家,每天的饮食生活却简单到了极点。   只要是身在上海,几乎是每一天的早晨,蒲慕明都会从岳阳路的一个小超市里出现,很快就买回两三个菜包子。   午饭要么是食堂里的盒饭,要么依旧是菜包子。在蒲慕明办公室的冰箱里,总是会冷藏好几个菜包子,饿了他就用微波炉热一热再吃。   蒲慕明的晚饭,一般是从6点半开始,最常见的“食谱”,是神经研究所附近快餐馆里的一碗面条。一个小时后,他准时回来继续上班。而如果他的太太刚好也在上海——这是一位在美国当生物学教授,但却同样在为神经研究所“做义工”的华裔——则会与蒲慕明相伴,出双入对地吃这一顿“正餐”。   “他们夫妻俩堪称是一对绝配,不仅对工作是同样的认真和投入,甚至他们俩的性格也十分相似。”有一位充满钦佩之情的知情者,这样描述、评价蒲慕明和他的太太。   “也许今后我会全时回来工作,但我认为,即便我‘全时’回国了,和现在的工作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别。”蒲慕明对本报记者坦陈,“我还有许多国际科学界的事情要做。”   蒲慕明兼任很多国际科研单位的学术顾问,同时担任着许多学术刊物编委的职务,“现在我为国际科学界的服务工作,要远大于我自己实验室的科研。”的确,对蒲慕明而言,自己的科研工作已经不是重心,虽然他的实验室仍不断有论文发表。他到国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多。他最近每次回国的时间已达十余天,日程表里总都是排得满满当当。   3年前,蒲慕明在美国的学生(包括博士后)有20多人,现在只剩下5个人,“今年起我在美国已再没有研究生了。在美国这是很小的一个组”。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服务。当然,这样的服务对我个人而言,不可能带来别的什么‘好处’,即便我做再多这样的服务,也不可能帮助我自己获得更大科学成果。”蒲慕明笑着说,“我只是希望真的能在中国创造一个环境,使许多中国神经科学的学者能在此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   2009年11月27日,神经科学研究所迎来了10岁的生日,但并没有举行任何庆祝仪式。在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网站上,出现了不足300字的一段简洁文字:我们的宗旨,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研究所的机制,提供一个有助于严谨科研工作,高效科研产出,良性科研合作的环境,实现以业绩为准的激励和资助评估系统,以及为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训练。   这段简洁的文字,显然是出自蒲慕明的手笔。就像是他在为神经科学研究所、也为本人作的一幅素描自画像。
  • 新品!安捷伦发布二代测序文库制备系统Magnis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28bff32-c695-4d4e-bc0d-e8f5e7a8dd0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安捷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YSE: A)今天发布一款二代测序(NGS)文库制备系统——Magnis NGS Prep全自动系统。该系统专为分子实验室设计,系统设计简单,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进行复杂的DNA测序分析。 br/ /p p   全自动Magnis NGS Prep系统能够分析混合基因组分和复杂基因突变,包括由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导致的DNA降解。该系统将于今日下午在佛罗里达州马尔科岛举行的安捷伦赞助研讨会上展示。 /p p   “自从NGS被广泛应用以来,DNA文库制备工作一直是NGS工作流程中最复杂、变数最大的步骤之一,”该公司诊断和基因组学集团总裁Sam Raha说,“我们很高兴能够为NGS提供一个自动化的工作流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还能提高测序的可重复性。这对于癌症研究和其他疾病分子诊断实验室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自动Magnis NGS Prep系统特点 /span /strong /p p   Magnis系统为NGS文库制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尽可能的缩短了复杂NGS建库时间,实现操作完全自动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 Magnis系统具有自检及优化功能。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 提供预引用试剂和预设置协议。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 与安捷伦的SureSelect XT HS文库准备工作流程完全兼容。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4. 能进行基于基因分子标签的错误校正。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5. 进样量低至10ng,能够对质量较差的标本进行质量优化。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6. 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无需专业培训也可进行Magnis系统操作。 /span /p p   该系统具有一个界面向导,通过此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实验设置,并通过自动DNA标签检查组件检测试剂是否正确放置。按下“start”按钮后,用户可以离开仪器,同时通过向导界面和LED指示灯直观查看试验进度。 /p p   安捷伦致力于为病理实验室提供操作简便的自动化仪器,这一理念也贯穿于其Dako系列产品,包括H& amp E、IHC、ISH和辅助诊断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p p   当与Agilent 4150 TapeStation结合使用时,Magnis系统可以提供整个NGS工作流程的样品质控部分。该系统还可与安捷伦的SureSelect富集系统以及Alissa临床信息学平台无缝结合,提供稳定、重复性的测序结果。 /p p   据了解,Magnis系统现在可以申请预购,仪器将于2019年6月开始在全球发售,在欧洲将有一个CE-IVD标记的版本。 /p
  • 近亿元A+轮融资!墨卓生物大力推进单细胞测序技术!
    近日,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卓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LYFE Capital(洲嶺资本)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云祥基金跟投,全面支持公司发展。据悉,本轮融资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充公司单细胞产品研发管线,大力推进全球独有的高通量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学平台(MobiMicrobe™ )的研发和推广,并持续推进各产品的研发生产、商业化落地和市场的开拓,着力加速和其他的产业从业者一同打造多元、高效的单细胞生态系统。墨卓生物2018年创立于哈佛大学。基于世界领先的液滴微流控技术平台,墨卓生物致力于用创新微流控和单细胞测序技术赋能科学研究与精准医疗,升级诊断与检测质量,提高生命科学研究水平,为科研人员与医生、患者带来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此前,墨卓生物于2021年8月获得华盖医疗长三角早期基金领投,源码资本和比邻星创投跟投的1.5亿A轮融资;此次A+轮再一次获得专业投资者的青睐,彰显了墨卓生物强大硬核的自主创新研发实力及广阔的商业化发展前景。墨卓生物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微流控和单细胞测序技术创新和开发,目前已经建立了单细胞测序、数字PCR两大产品线,拥有微流控、测序、生化、硬件开发、生信等关键技术。据了解,墨卓生物正在推进包括单细胞转录组产品在内的多个管线。同时,有超过15个开发项目也在进展中。现阶段墨卓生物推出的核心产品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包括MobiNova-100单细胞测序文库构建系统,MobiCube单细胞转录组建库试剂和芯片,以及MobiVision 生信分析软件。这一系列产品比肩国际一流水平,可实现高质量、高性价比、全面替代。其应用覆盖生命科学研究、液体活检、伴随诊断等多个领域。MOBINOVA-100+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点击查看在线展位)此外,墨卓生物产品在全球微生物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 MobiMicrobe™ 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带领微生物的研究进入高通量单细胞时代,研究成果经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并引起广泛关注,具有极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墨卓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裴颢博士表示:墨卓生物团队厚积薄发,凭借其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高效开发完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和产品——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并于今年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本轮融资顺利完成,代表了资本界和产业界对单细胞测序赛道和墨卓生物的深刻理解和认可,衷心感谢LYFE Capital洲嶺资本及老投资人对墨卓生物的信任和支持。本轮融资后,墨卓生物将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打造完整的单细胞多组学产品矩阵,不断扩大产品线,丰富产品维度,建立产品体系和技术壁垒;继续提高通量、降低价格,使得单细胞技术惠及更多科学研究,加速科研向临床的转化,为生命健康服务。墨卓生物致力于打造国内外一体的研发平台,期待和其他的产业从业者一起打造多元、高效的生态系统。LYFE Capital洲嶺资本投资副总裁郭振君表示:墨卓生物深耕微流控和单细胞测序技术多年,奠定了其扎实、系统化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目前单细胞检测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正在向临床应用拓展,无疑将具有更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坚信墨卓成熟的管理模式、顶尖的研发实力以及稳健的商业化路径将带领公司实现新的辉煌。LYFE Capital洲嶺资本长期关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坚定看好墨卓生物的长期发展,亦将与新老股东一道为公司的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与助力。源码资本投资人表示:墨卓生物首创的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实现了微生物组学领域的科学突破,代表着生命科学领域交叉跨界的新范式。墨卓生物创业团队背景多元,学科跨界,也拥有数十年一流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和商业化经验。源码一贯重视交叉跨界的创新,将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资源网络,支持墨卓生物不断创新。更期待墨卓生物凭借科学研究成果,迎来更远大发展。云祥基金温广宇表示:作为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科学研究与精准医疗企业,墨卓生物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帮助用户实现科研和临床的目标,实现用生命科学服务人类健康的愿景。单细胞测序被明确写入“十四五”国家生物医疗产业重点研发计划中,充分体现出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战略性意义。我们期待与墨卓生物合作,共同加速单细胞多组学在临床的落地应用。关于LYFE Capital(洲嶺资本)LYFE Capital 洲嶺资本系全球领先的医疗投资平台,我们笃信“医疗无国界”,每一次投资选择皆为推进生命医学的进步、解决全球医疗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洲嶺资本运用平台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遍布全球的行业资源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我们国际一体化的投资团队全力支持各阶段的前沿企业,助企业家在全球市场中充分实现公司增长潜力。关于源码资本源码是具有创业者精神的投资机构。自2014年春创立以来,源码坚持投资于科技驱动的创新,投资于持久真实价值的创造,已经投资了超过300余家创业公司(如字节跳动、美团(3690.HK)、贝壳找房(NYSE:BEKE)、理想汽车 (NASDAQ:LI,2015.HK)等),阶段跨越种子期、早期和成长期,行业涵盖生命科学、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出海、消费科技等。源码管理资金规模人民币和美元基金总计折合约350亿元人民币。关于云祥基金云祥基金设立于2019年12月,是一家重点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内的智能制造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是乌镇为更好建设“一区三地”,支持乌镇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主要面向“乌镇院士智慧谷”平台落地和拟落地项目开展投资活动。关于墨卓生物云祥基金设立于2019创新驱动、卓鉴未来,墨卓生物创立于美国波士顿,落地中国浙江,汇集了由国际一流科学家和跨国医疗器械公司高管等组成的一批优秀人才。墨卓致力于用创新微流控和单细胞测序技术赋能科学研究与精准医疗。目前已经成为拥有微流控、测序、生化、硬件开发、生信等关键技术,推出单细胞测序与数字PCR双技术平台,在液体活检、伴随诊断、生命科学研究等多领域并行发展的科研+IVD解决方案领跑者。
  • 潜心执著钻研热化学 奋力拼博实现强国梦——中国热化学泰斗谭志诚教授学术生涯采访录
    半个世纪前,一个胸怀报国理想的热血青年从星城长沙远赴渤海之滨的大连,开启了他毕生挚爱的热化学研究,并成为当今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是他的座右铭,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他的名字和中国热化学科研事业紧密相连,必将彪炳史册,流芳千古。他就是我国热化学泰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谭志诚教授。谭志诚为神舟号飞船热控设计作出贡献他把先进的理念带回祖国,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索到突破,顺逆交替,委屈不曲 情势数变,行坚意笃。不变的探寻,只为实现科学报国的崇高理想和无限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将他与热化学科研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在此领域潜心数十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艰辛历程。这一厚重的科研轨迹成就了我国热化学研究的长足发展,同时也升华了他的人生价值。蜚声海内外的热化学泰斗谭志诚194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及武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和聊城大学特聘兼职教授,是我国热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在50余年的热化学科研生涯中,谭志诚取得16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奖(2项)、中科院重大成果三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1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他从1995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荣获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美国传记研究所(ABI) 2012年度人物、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2012前100名科学家等荣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申请获准并主持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50余种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350余篇,7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1篇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在峥嵘岁月中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刚刚经历了战火洗礼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年仅十几岁的谭志诚面对眼前的一切,渐渐萌生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他立志要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这一理想的指引下,他孜孜不倦地奋发学习,完成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求学历程,并取得优异成绩和得到充实积淀天道酬勤, 1958年,年仅17岁的谭志诚从湖南长郡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在大学学习期间,谭志诚废寝忘食地钻在书海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甘露。1960-1963年困难时期,为考虑学生身体健康,不让学习太晚,学校图书馆、教室及寝室晚上熄灯较早。但是这难不倒他,因为还有路灯。在昏暗的路灯下,一个因饥饿而消瘦的青年学生全神贯注地阅读着密密麻麻文字的教科书… … 不仅如此,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武汉大学5年学习期间的10个寒暑假,他只在第一个寒假和最后一个暑假回家探望过亲人。除了体育活动外,他把假期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复习功课和学习外语。外语教科书中的单词他记得滚瓜烂熟,同学们随问随答,他被称为“活字典”。在大学期间,谭志诚勤奋踏实的学风和诚恳友善的人品,深受师长和学友的信任和赞赏,历年被推选当任年级学习委员,工作努力,成绩斐然。1963年大学毕业时,谭志诚成为同年级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当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有300余名毕业生,仅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谭志诚就是其中之一,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招收的第一个热化学专业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他在热化学领域半世纪长途跋涉的艰辛征程。谭志诚的研究生学习艰苦而又充实。在做研究生毕业论文期间,正处 “文革”运动高潮期,白天无法做实验,他就晚上到实验室工作。有一天深夜,武斗分子借着他实验室的灯光,从后山向实验室射来一颗子弹,打穿了他实验台内一瓶水银,他并不为此所惧,仍然坚持实验,直到论文工作最后完成。战火纷飞到举国时艰,从稚嫩到逐步成熟,峥嵘岁月中,谭志诚在忘我的积淀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意气风发的科研工作者。世事砥砺,却从未改变方向 风雨无阻,他始终铿锵前行。1967年研究生毕业后,谭志诚留所继续从事热化学研究至今。且不说他取得的成就,单是这种执著坚守的精神就足以让人感动。坚守了半个世纪的梦想半个世纪以来,谭志诚始终坚守在这门基础性很强且偏冷门的热化学领域,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在低温量热学、微量热学、热容与相变及热分析等研究领域,他的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先后取得16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1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他和同事们一道建立了4.2 - 1700 K温区用于物质热容测定及相变研究,具有不同特点的十多种精密绝热量热装置,经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这些装置,为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项目,如原子弹、氢弹、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神舟号飞船、新型歼击机等的设计与研制,以及石油的热力开采和稀土资源的开发等,及时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基础热力学数据,为这些重大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谭志诚利用一切机会赴国外学习和考查,深入了解热化学国际最前沿的科研进展,以推动我国热化学科研向前发展:1987-1988年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赴日本国立大阪大学理学院化学热力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开展稀土化合物热力学性质中日合作研究 1991年9月-1993年3月应法国科学院邀请,赴法国马赛热力学及微量热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开展中法合作项目:与能源和环保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的微量热研究。1999年9-12月应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赴莫斯科大学热化学实验室作访问教授,开展中俄合作项目:纳米材料的热化学研究。2000年1-12月应日本文部省邀请,赴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分子热力学研究中心任外籍客座教授,开展有机功能材料的热力学研究。虽然谭志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同行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赏,但他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 总是保持着虚怀若谷,执着务实的心态,只是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植根在祖国这块厚重广袤的热土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耕耘。在当今潮流百变时代,他始终摒弃时尚,不图虚荣而是脚踏实地将满腔热情倾注在他所酷爱的热化学科研事业之中。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直稳坐在热化学这张冷板凳上潜心学术钻研,这样的人不仅在中国,恐怕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谭志诚潜心于热化学研究数十年,他超常的拼博精神和丰硕的创新成果使其成为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受到我国学术部门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热情鼓励。中科院院长芦嘉锡、路永祥、白春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张存浩都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过谭志诚。精勤不倦,育桃李满园为了使科学报国、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后继有人,谭志诚呕心沥血从事热化学科研事业的同时,还在培育精英人才的教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身为热化学领军人的谭志诚,不仅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垦荒者,还是一位优秀的学术传承人。他深知,一个学科要有长久不竭的发展动力,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作中坚。因此他不仅自己忘我地潜心学术钻研,而且还特别注重对青年一代科技人才的精心培养。他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在科学实践中发现人才,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地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他甘当人梯、提携后学,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把自己几十年在热化学研究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一代。他深知教坛任重道远,对学生教之以理,育之以情,才能成为学子们的良师益友。谭志诚对学生的关爱胜过对自己的孩子。不仅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撰写学术论文,还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已任,教给学生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要安、钻、迷 (即安下心,钻进去,迷住它),才能有所发现和創新,才能成为该领域的专门人才。“红烛泪、春蚕丝、园丁梦” 这正是对谭志诚这样的学术导师为培养人才而耗尽心血的真实写照。通过他苦心栽培和精心雕琢,至今已有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20余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均在国内外教学、科研单位发挥重要骨干作用。他以极大的热情培养指导和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该热化学实验室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他和该实验室新老成员半个世纪艰辛拼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已发展成为该领域国际先进实验室之一。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梦想不是虚无飘渺的,它是一种理性,一种追求,一种激励人们去拚搏的力量 只有坚持不懈和奋力拼搏,梦想才会成真。谭志诚把一门基础性很强且偏冷门的热化学学科当作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并通过艰辛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像一个永不言弃的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攀登着科学领域的一座又一座高峰,终于达到了光辉的顶点,并且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涓滴之水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锋利,而是由于它昼夜不息、日复一日的滴坠。谭志诚五十年如一日在冷僻的热化学领域砥砺奋斗,潜心研究,淡薄名利,终成大器, 取得令世人瞩目成果, 这不是名利和地位的追逐,而是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这一厚重理想的实现。“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这是一个成功科学家最高的精神境界,我们深信谭志诚在热化学领域的奋斗故事和拼博精神,必将彪炳史册并在科学和教育界流芳千古。
  • 2021年仪器信息网第一季度用户热搜词盘点
    仪器信息网搜索作为行业用户找仪器、找厂商、找方案、查资料的首选重要工具,覆盖了行业用户的全场景需求。仪器信息网搜索重点升级底层架构及技术,不断优化搜索算法和结果排序,提升了搜索的内容收录速度和优质内容推荐能力,加强了搜索结果与搜索词的相关性、准确性;同时全新升级语义模板,将科学仪器行业碎片化的信息分门别类,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为行业用户打造了一个体验良好、内容优质、信息垂直的专业的科学仪器搜索引擎。随着搜索技术的更新迭代,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仪器信息网搜索已成为行业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工具之一,每天执行数万次的搜索请求。搜索作为行业用户获取科学仪器行业信息的重要入口,往往最能反馈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习惯变化。为帮助广大厂商了解最新的行业用户概况,仪器信息网结合2021年第1季度用户搜索数据,分析科学仪器行业搜索热词,希望借此为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做出贡献。1、2021年第1季度仪器热搜词TOP2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离子色谱11马弗炉2气相色谱仪12氮吹仪3离心机13流式细胞仪4氮气发生器14pcr5液相色谱15扫描电镜6ICP16天平7ICP-MS17纯水机8原子吸收18氨基酸分析仪9酶标仪19TOC10微波消解仪20激光粒度仪2、2021年第1季度用户搜索量增长较快的关键词TOP20TOP增长较快热词TOP增长较快热词1纯水机11冻干机2氮吹仪12快速水份测定仪3氮气发生器13便携式射线检测仪4液相色谱14快速溶剂萃取5马弗炉15总有机碳分析仪6核酸提取仪16超低温冰箱7测汞仪17基因测序8天平18差示扫描量热仪9红外测油仪19透射电镜10粘度计20数字pcr3、2021年第1季度厂商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安捷伦6耶拿2岛津7马尔文3赛默飞8梅特勒4布鲁克9Waters5PE(珀金埃尔默)10天美4、PC端独家文字置顶热门词包TOP10搜索作为用户使用的高频工具,是市场营销必不可少的宣传渠道。搜索通过关键词,帮助企业精准锁定有需求的目标用户,用户主动找上门,真正解决企业的“获客难”问题。PC端文字置顶服务优势:全站搜索独家置顶,超级入口精准锁定目标用户,快人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PC端独家文字置顶热门词包待售TOP10纯水机、超纯水机、纯水氮吹仪、全自动氮吹仪、水浴氮吹仪马弗炉、微波马弗炉、智能马弗炉扫描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核酸提取仪、核酸提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粘度计、旋转粘度计、粘度仪测汞仪、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全自动测汞仪水浴锅、恒温水浴锅、恒温水浴研磨仪、研磨机、研磨均质器、均质机、高压均质机PC端文字置顶广告服务示例:
  • 中药多种农药残留 莫要自己坑害自己
    日前,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   众所周知,中药材是中医用来治病救人药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无化学毒害物质,副作用小等特点,一直倍受中国民间用药所青睐,再加上国际上对绿色药品的关注,中医药已经能够出口到国外,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的增加,导致大量的中药材被市场所需要,因此一些中药材被请进了田间地头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和种植。   在药材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的种植者缺乏基本的植保常识.一些药农为了保产增收减少病虫害,进而大量使用各种农药,甚至是国家命令禁止应用于药材上的农药,导致农药过多地残留在药材之上,人为地降低了药材质量。再加上目前我国还缺乏对中药材安全质量的有效监管,检测标准的缺位,致使农药残留超过国际标准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的中药材被应用于我国的临床治疗之上,一旦摄入过多就很可能为人体带来伤害。   正如广告中所言的那样“药材好,药才好”,顾名思义只有上好的药材才能做出好药,才能治病救人,残留有大量农药的药材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治疗患者本身疾病的目的,但同时也为患者埋下了其它的健康隐患。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的农药超过一定量后就会导致某种疾病,特别是像甲拌磷、涕灭威等不允许在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会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表现出认识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降低。   中药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康复保健一大法宝,。当中药被国际广泛认同,却由于自身的管理不严、标准缺失,导致中药材市场管理混乱,而后又将国人与外国人区别对待,将最好的药材用于出口,农药残留低于国际标准几十百、上百倍的药材留给自己食用,这实在是不能为人所能接受的。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谦让的中华美德,而是典型的坑害自己。   既然我们能够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就也一定能够生产出让自己吃的放心的中药,我们绝不能打着没有标准的幌子来坑害同胞,更不能以此来放纵自己“掩耳盗铃”,将中药变成毒药,用自己的宝物来毒害自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