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种植作物

仪器信息网种植作物专题为您整合种植作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种植作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种植作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种植作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种植作物话题讨论。

种植作物相关的资讯

  • 春玉米种植,作物冠层分析仪能够帮助增产增收
    玉米是我国四大主粮之一,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一般是北方播种的,4-5月播种,7-8月收获,现在已经进入7月,北方各玉米种植区要开始为玉米收割做准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种植户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为了增产增收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引起新的品种。冠层结构能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因为良好的冠层结构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效率,有利于玉米对能量的积累,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关于玉米冠层的分析,小编推荐托普云农的作物冠层分析仪,作物冠层分析仪能够进行冠层光能资源调查,测量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拦截,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用间的关系。要想玉米增产增收,小编总结了一些方法,如下:  1.保证全苗壮苗。当播种条件较差或种子较差时不宜直播而可用防护育苗方法。   2.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当玉米密度普遍偏稀,影响高产。可以使用冠层分析仪来进行冠层光能资源调查,测量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拦截。因为拦截光线的主要因素是玉米植株太密,而如何做到合理的密度,这就需要冠层分析仪了。  3.重施攻蒲肥。玉米高产施肥的总要求是适施基肥、早施苗肥、重施攻蒲肥、补施粒肥。攻蒲肥用量要求达总施氮量的50%左右,一般亩产250-300公斤,尿素亩用量应达10公斤左右,在抽天花前10-15天的大喇叭口期施用。磷钾肥一般作基肥施用。   4.防治好蛀心虫。  5.做好抗旱,或通过播期调整的避旱工作。  TOP-3000型号的作物冠层分析仪,也叫冠层分析仪,专业检测分析作物冠层长势,研究分析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之间的关系,要知道,作物冠层的大小疏密会影响光照,而光照会影响光合作用,继而影响玉米长势,所以作物冠层分析仪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农业及生物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今天在京通过国家验收。担任验收委员会两位主任之一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称,该工程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能力建设的重大进步和标志性工程,它的验收也为“十五”以来部署的重大科学工程建设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工程的建成,使我国具备了世界水平的大规模、高通量和高效率开展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的现代化设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农作物基因资源分子鉴定、基因克隆、农作物分子育种的科技创新能力,使我国种质资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由张晓强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任主任、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担任副主任的高规格验收委员会认为,该工程“项目规定的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已具备年构建指纹图谱8000份以上(原指标5000份)、鉴定基因资源材料15万份次以上(原指标10万份次)、分离和测序出序列标签(EST)12万条以上(原指标5000条)、克隆和功能验证重要基因8个以上(原指标1个)的研究能力”,“项目管理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运行良好,开放共享度高,成效显著,使我国具有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核心设施和技术平台”。   据该工程依托单位中国农科院介绍,工程总投资1.7亿余元,2005年竣工并投入试运行。自投入使用以来,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聚集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每年接纳客座研究人员近500人,主要仪器设备实现24小时运行,共享率超过90%,为国内外提供各类分析测试服务50万余次,提供技术咨询5万多次,每年向60万人次提供资源信息服务,向全国1000余个单位提供农作物优异种质/亲本4万余份。   工程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获得了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利用、小麦品质评价体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高产抗虫三系杂交棉、高产大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审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新品种95个,获新品种权26个 申请专利158项,获授权专利81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58篇,其中SCI收录543篇,出版著作131部。工程已建设成为我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学科发展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基地。
  • 作物基因与种质重点实验室投用 每天二代测序300万条
    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综合性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依托于作科所建立, 2011年被农业部列入第一批重点规划的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项目,旨在将其打造成我国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中心,成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成长的摇篮。2013年农业部正式批复立项,2014年5月启动建设,2015年12月全面完成。  目前,该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固定职工有61人,其中正高级研究员30人。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为研究对象,建有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引进、保护与共享、鉴定与发掘、创新与利用、作物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作物基因挖掘与利用和杂粮种质资源与育种7个院创新工程团队。通过项目建设,实验室在植物核酸高通量提取、基因型鉴定、蛋白功能分析和高清显微成像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建成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物联网数据处理中心,使实验室在大数据运算、分析与存储以及学科群内外及时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物联网系统运转正常,可进行17GB大型基因组的全基因组从头测序组装分析,每天可分析300万条以上二代测序序列,采集10000条以上农业环境信息。“十二五”结束,重点实验室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已完成了50个基因、约5万份次的基因型分型检测工作,达到了每年对8000份种质资源的基因型鉴定和表型分析能力,圆满实现了设计目标,发挥了关键的平台作用,提高了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重要支撑。
  •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揭牌
    新华网福州1月9日电(记者巫奕龙)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日在福州揭牌。   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领衔的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建省农科院,长期以来在种质和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培育的以杂交水汕优63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8日,科技部基础司委托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一培育基地的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专家组认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关键,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广适性”四性综合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是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实验室确定的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研究、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新品种高效选育和高产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等研究方向,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科学合理 创新团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 拥有较好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具备了建设培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 青海高原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实验室
    近日,我省以农科院为依托的“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命名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这是继2004年我省“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被命名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之后,又一获得此项殊荣且由科技部和我省共同培育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深入发掘高原春油菜、麦类作物、马铃薯和冷季豆等抗逆、优质、高产种质资源,并进行鉴定、评价和保护。通过研究新的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选育出适合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和生态特点的抗逆、早熟、高产、优质高原作物新品种,加快高原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速度。通过高原优良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促进高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高原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建设,面向国内外吸引、汇集一批著名学者和专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培养一批高原农作物资源创新及利用研究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省部重点实验室的共建,将为地方实验室的建设起示范作用,为推进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影响。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种质库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五十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作物种质库,该库主任卢新雄研究员、实验室张志娥副研究员、辛霞博士热情地接待了实验室到访人员。   国家作物种质库(简称“国家种质库”)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低温种质库,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中心与保存研究中心。该库于1986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总建筑面积为约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贮藏区三部分组成。贮藏区建有两个长期贮藏冷库,总贮藏面积为约300平方米,其容量可保存种质40余万份。国家种质库现隶属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种质库外景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作物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健康安全与农民增收的战略性资源。国家种质库就是一个作物种质资源的‘收藏夹’,其重要性及利用价值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国家种质库视察。”卢新雄研究员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建立国家种质库的重要意义。   卢新雄研究员(右一)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交流   “目前,国家种质库长期库收集了35.9万份种子,保存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80%的种子来自国内,其余20%是从国外搜集而来。种子品种涉及水稻、大豆、玉米、小麦、花生、棉花、荞麦、甜菜、烟草等各类农作物。这些种子由国家种质库在全国各地的合作单位每年送来。”   冷藏库外部   冷藏库内部   (图注:冷藏库内布置了许多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库内的温度与湿度。)   长期库+中期库+临时库,总贮存容量达百万份   “今天参观的仅是国家种质库1986年建成的部分。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国家种质库进行了扩建,新建的‘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于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家种质库的重要补充部分。该保存中心包括17间冷库,这些冷库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其中5间冷库供种质长期保存,9间中期保存,3间临时存放。‘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保存设施投入使用后,使得国家库种质的保存总容量达到近百万份。另外,国家种质库在青海还有一个复份库,负责国家种质库长期库贮存种质的备份安全保存。”   表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种质保存设施一览 建筑名称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种质贮藏容量(份) 组成部分 国家种质库 1986 3200 约40万 (1)2个长期贮藏库 (总面积约300 m2) (2)试验区 (3)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 (4)其他设施 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 2002 5500 约60万 (1)5个长期贮藏冷库 (2)9个中期贮藏冷库 (3)3个临时存放冷库 (17个冷库总面积约1700 m2) (4)其他设施   (备注:本表是根据国家种质库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表2 国家种质库贮藏冷库种类及功能一览 贮藏冷库名称种质贮存条件 功能 长期库 温度-18℃±1℃ 相对湿度   德国Eppendorf公司5804R冷冻离心机(左)   美国Boekel Scientific公司Big SHOT II 高容量分子杂交箱(右)   (图注:这两台仪器使用很频繁。)   德国Biometra公司Tgradient梯度PCR仪(左)   美国MJ Research公司PTC-100 Peltier Thermal Cycler PCR仪(右)   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培养箱的天下   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是种子入库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的区域。张志娥副研究员介绍到:“种子要经过活力检测、干燥、包装等处理后才能入库冷藏保存。”   工作人员在数种子   “活力检测在发芽室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发芽实验来检测种子的活力、发芽率,以确保最终入库的种质资源的质量。只有发芽率、活力符合相关标准的种子才能入库。一般要求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是从美国、德国进口的培养箱,以保证种子在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芽。”   德国MMM公司Climacell恒温恒湿培养箱(左)   美国PERCIVAL公司恒温植物培养箱(右)   广东医疗器械厂LRH-250-GⅡ光照培养箱   (图注:LRH-250-GⅡ光照培养箱已购买了20余年,目前使用情况良好。)   发芽培养   “一般种子的水分含量为11-12%,这个比例对于长期保存来说较高,所以还要对经活力检测合格的种子进行干燥。干燥时间由种子的粒径大小与性质来决定。”   “我们在此使用的干燥箱都是国外进口的,这主要是因为种子在干燥过程中对温度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进口干燥箱的精确度更高。并且我们用的干燥箱与实验室用的干燥箱是两个概念,一般实验室干燥箱的温度范围在100-300℃,其准确度不高,对温度的控制比较‘粗放’。所以我们选择了温度控制相对精确的培养箱来作为干燥箱,并对它进行了改造。”   由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恒温培养箱改造而成的干燥箱   (图注:该实验室有3组共20只该类干燥箱。干燥箱外边另外安装了预冷、除湿装置。这样,空气先经过冷却除湿,然后通过密封管道进入干燥箱内部,然后再适当升温对种子进行干燥。图片显示的8个箱子购买于赛默飞世尔合并之前,当时价格约为30多万人民币。据卢新雄研究员介绍,这些干燥箱在国内是较先进的干燥设备,在国内种质保存机构的干燥设备中是最好的。)   “除了干燥箱之外,我们还有立体显微镜、数粒仪、水分测定仪等仪器。种子包装设备就是很常见的热合机,种子可以放在铝箔袋或者金属小盒子中储存。”   英国VISION公司LYNX实体显微镜   (图注:该显微镜为单目显微镜,用于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和表面,还可以用它来成像。购买价格为20多万人民币。)   日本AND公司FC-500si数粒仪   (图注: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先算出单位重量的种子数目,然后根据实际重量来计算种子的数目。据说,该仪器准确度很高,其软件系统是由国家种质库与生产企业共同开发完成的。)   美国帝强Dickey-john公司GAC2100高精度水分容重测定仪   (图注:该仪器可以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测出种子的含水量,但需要被测种子重量大于250克。由于国家种质库需要测量的种子的重量经常达不到250克,所以该仪器使用较少。该仪器购买价格为免税后5万元。)   张志娥副研究员(左二)、辛霞博士(左一)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合影   附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作物种质库   http://icscaas.com.cn/jiguoku/zhongzhiku.htm
  • 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
    6月11日,受科技部委托,我省科技部门组织省内外专家对“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进行了论证。科技部基础司、青海省科技厅、青海大学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该实验室是2010年2月由科技部批准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是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和进一步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平台。实验室立足青海省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春油菜、马铃薯、春小麦、青棵和豆类等喜冷凉作物为研究对象,以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和分子生物学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学科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实验室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并建议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 就在本月,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即将投入使用,这里都有啥,点击一探究竟……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近期,津云记者专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技术干部时晓伟。20余年来,时晓伟一直从事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做麦田守护者,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她首创南繁加代、穿梭育种、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同步进行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方法,将小麦从组配杂交组合到品系稳定的六年6代缩短为三年8代,显著提高了育种进程和新品种选育质量。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质是育种的核心。今年10月,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种质资源库预计可容纳40万份种质资源,将为天津市种业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咱们国家的种质资源的量比较大,大约有52.1万份。但其中真正把它研究透、利用上的还不足10%。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进行深入的鉴定和研究;也要把这些资源用到育种上,培育出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小麦品种”,时晓伟介绍说。在天津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项目里,除了奔波忙碌的科研人员,还有不少先进的科研仪器参与其中,它们各自发挥着优势,辅助科研工作者做好每一次实验与研究。像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智能人工气候箱、分样型自动数粒仪、种子净度工作台、真空数种置床仪等仪器也在种质资源库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托普云农作为一家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己任。在数字种业方面,从育种科研精密仪器出发,将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传统育种、制种、种子检验等环节相结合,研发种业科研全流程的智能装备,有效缩减科研成本。托普云农部分科研仪器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人工气候室项目托普云农还积极参与多地制种基地项目建设。2022年,麻山镇党委政府联合托普云农在湘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智慧种业服务平台,建成了一个集水稻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展示,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制种基地和综合园区。天涯种业科学院制种基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们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也坚信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未来,托普云农更有信心在这片广袤大地上一展托普风采,以科技兴农,用科技致富,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部分采访内容来源:津云
  • 2260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昆明)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及安装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YNZC2024-G1-03738-YNZC-0022项目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昆明)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及安装预算金额(万元):2260最高限价(万元):2260采购需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昆明)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履行期限:标段1:供货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20日历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工期:接招标人通知后240日历天内完成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质保期:自验收合格之日起整体设施不低于24个月,其中制冷压缩机不低于60个月。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07-29 00:00至2024-08-05 23:59,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方式: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须在政采云平台办理数字证书(CA),并在政采云绑定数字证书(CA)后线上获取采购文件及其它采购资料。CA申领链接:https://middle.zcygov.cn/ca/apply/list?_app_=zcy.sys,CA申领后需登陆政采云平台完成数字证书(CA)绑定才可以使用,数字证书(CA)详见其办理流程。2.按上述要求获取文件的供应商视为合法获取了本项目采购文件,具备本项目的投标资格。售价(元):0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238号联系方式:0871-65151114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云南中诚全心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路广福城写字楼A11-2栋19B联系方式:0871-65646310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兰程皓;官慧敏;张筱瑜;农翠姣;赵成颖;电 话:0871-65646310
  • 1090万!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HNCS-2024-GSS01项目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预算金额:1090.8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090.8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 序号包号包名称包预算(元)包最高限价(元)1HNCS-2024-GSS01-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包12,648,000.002,648,000.002HNCS-2024-GSS01-2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包23,235,000.003,235,000.003HNCS-2024-GSS01-3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包33,190,000.003,190,000.004HNCS-2024-GSS01-4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包41,040,000.001,040,000.005HNCS-2024-GSS01-5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包5795,000.00795,000.00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采购范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果树瓜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具体内容详见本公告附件“采购需求一览表”)。资金来源:财政资金标段划分:共5个标段。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服务要求:满足采购人要求。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合格标准,满足采购人提出的技术标准及要求。验收标准:满足采购人的验收标准及要求。交货期:详见本公告附件“采购需求一览表”。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至质保期结束。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否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至质保期结束。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5月14日 至 2024年05月21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河南中旭国际招标有限公司(郑州市商务外环29号国泰财富中心9层909室)方式:现场获取,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的法人(单位负责人)证明书(加盖公章)及身份证,或法人(单位负责人)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加盖公章);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地址:郑州市中州大道与紫东路交叉口西北角        联系方式:张老师/0371-5500218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河南中旭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9号国泰财富中心909室            联系方式:耿女士/0371-65861783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老师电 话:  0371-55002183
  • 60余海外学者联名要求禁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
    从纽约开始,一封题为《我们关于转基因水稻、玉米商业化种植问题的意见书》的公开信一个月来在一批海外学者之间广为流传,并开始传入国内。这封信没有明确的收件人,主要目标是呼吁中国政府禁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   3月27日,信件的起草者董叙霖通过越洋电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现在签名的已经有60多人,如果需要的话,还会有更多人签名。”   2009年中国农业部给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和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系颁发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后,董叙霖认为不应在不确定转基因主粮安全性的情况下贸然放开商业种植,于是起草了公开信。   董叙霖通过邮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加联合署名的有许多知名的海外学者,联名信认为,转基因之争在全世界范围由来已久,找不到任何有转基因粮食科技在现在的贸易、产权体制下能够大量增产的有力证据。   “水稻是亿万中国人民每天的最主要粮食,水稻文化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继承,玉米也是中国人民三大主粮之一,对稻米和玉米的转基因品种的产业化应该特别审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尤其是大范围长期的种植和食用对人体和环境、生态的影响,还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不是目前的关于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评估的方法,在短期内可以作出结论的。”“对于国内外提出的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质疑,应该慎重对待,在广大民众的疑虑没有充分澄清之前,不应贸然行动。”   农业部之前曾回应外界质疑称,从1999年和2004年,农业部相继首次受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评价申请,分别经过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价过程,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 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但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 新疆棉花“C”位出道,转基因技术助力我国棉花种植
    新疆棉花为什么好?新疆棉花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据相关信息表明,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中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新疆棉区有着很大的植棉气候优势。棉花是喜温、喜光和对水分敏感的作物,新疆地区热量资源充足、日照时数多、有效积温高,年日照时数为2500~3500小时,能够充分满足棉花生长所需要的热和光,这些条件也造就了新疆优质棉花的优势。其实,我国一直在进行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规模种植。我国开放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后不仅使得棉花产量增加,减少农药使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我国已成为转基因棉花研发强国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即遭受强大的舆论压力,但就技术成就来看,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生物育种技术工具,是农业育种即改良的有效方法。转基因作物品种的种植有助于提高单产、简化田间管理以及降低农药使用量。我国已经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和番木瓜,其中转基因品种应用最广泛的是棉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研发强国。截至2019年底,转基因专项共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76个,累计推广4.7亿亩,减少农药使用70%以上,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9%以上。以转基因抗虫玉米及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为重点,中央财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牵头,联合转基因研发、生物安全评价的科研单位,共同构建起上中下游一条龙实施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转基因专项重大产品的研发应用效率,有利于加快培育壮大生物育种龙头企业。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我国还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5种国外研发的转基因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料进入国内市场。农业转基因技术利好政策2020年1月21日,农业部正式批准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当前两款玉米转基因产品已经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分别是大北农的 DBN9936 和瑞丰种业(未上市)的双抗 12-5。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在打好种业翻身仗部分内容,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特别强调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并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分子学仪器发展迎来机会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育种领域步入崭新阶段,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影响了农业育种的趋势,现代分子技术辅助大田育种,使农产品产量和性能都极大的提高。育种技术除了众所周知的杂交育种,还有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等。(全文点击查看:转基因技术利好,分子生物学仪器迎来巨大机会)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是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应用基因扩增仪(PCR),电泳仪,凝胶成像仪,基因测序仪等获取外源DNA,再利用基因导入仪(基因枪)等将外源DNA导入受体植物。研究过程中也将会应用分子杂交仪、电转仪、核酸提取仪等分子生物学仪器和基因芯片相关仪器。
  • 农业部:我国目前未批准转基因粮食商业种植
    p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表示,我国对转基因管理是明确一贯的,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只有通过安全评价后才能获得安全生产证书。 /p p   潘显政还称,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严格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首先是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等,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 /p p   小编了解到,目前农业部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种植,尚未批准其他转基因粮食的商业种植。 /p p   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态度,各方观点不尽相同,比如,比尔盖茨在接受Reddit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健康的食品。比尔盖茨指出,如果大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生产,转基因食品还有可能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 /p p /p
  • 英国批准新型转基因小麦种植试验
    近日,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已批准其新型转基因小麦田间种植试验的申请,它将在近期开始小规模种植,以验证这种转基因小麦可能带来的产量变化。  洛桑研究所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技术开发机构,与埃塞克斯大学和兰开斯特大学合作开发了新型转基因小麦。去年11月,洛桑研究所向政府申请在研究所下属的一个农场进行田间种植试验。经过专业委员会评估和公众咨询后,政府批准了这个项目。按计划,田间种植最快在今年春季开始,并将持续至2019年。  据洛桑研究所介绍,新开发的转基因小麦比普通小麦光合作用效率更高,也就是说,转基因小麦将阳光中的能量转化为生物质的过程更高效,能够提高产量。此前研究团队曾表示,希望转基因小麦在试验种植中能增产15%。  参与这个项目的洛桑研究所科研人员马尔科姆霍克斯福德说,通过这项试验,团队可以评估转基因小麦在真实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在同样资源和土地面积等条件下,检验其产量能否大幅超过普通小麦。  英国目前没有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用于科研的田间种植试验也非常少。
  • 数字化改革下的浦江超级农场,让葡萄种植更高效
    入选“2021年数字赋能典型企业和平台案例” 葡萄产业是浦江县的第(di)一大产业,为进一步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响浦江葡萄的全国知名度,浦江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共同打造了“超级农场”项目。 项目以大数据、区块链、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为核心,构建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的数字管理模式。建成后,全县实现葡萄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12.7万吨,年产值11.4亿元,种植主体达1.2万余户,种植设施化实现100%覆盖。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来看看小小葡萄到底蕴含了多少科技的力量?实时监测 科学提供生产决策 在“超级农场”,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这些重要的植物生长要素,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实时进行监测与掌握。农场主体还可以使用“农事AI专家”功能,一键轻松实现通风、保温、补光、消毒杀菌、灌溉施肥等智能控制,由此预计可降低90%农事失误率,节约综合人工90%以上。作物估产 让收益提前“看得见” 科技赋能葡萄产业,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户增产增收。传统葡萄估产要靠人工采摘并一串串进行粗略计算,费时费力的同时,还同意对脆弱的葡萄造成外型破坏。而在“超级农场”,AR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松采集葡萄果粒重、数量、单穗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能预测葡萄产量、产值情况,以及历史产值产量趋势情况,为后期营销决策奠定重要的决策基础。追溯管理 精心保障品质安全 在品质把控环节,对所有葡萄施行“一串一码”管理工作。从生产过程的“透明档案”,到生产结束后的“唯(wei)一溯源码”,环环相扣的“身份证明”不仅方便了监管者和消费者查询回溯生产过程,更进一步保障了葡萄的品质安全。聚焦服务 走好”最(zui)后一公里” 除了产供销方面的科技赋能,我们围绕农户关心的问题,还全新打造了“智慧葡农一键通”应用。应用以服务葡农“种好果、卖好价”为切入口,对葡农贷款、补贴申请、项目申报流程再造。 应用已经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截至目前,注册用户10307人,累计服务6470人次,提供涉农咨询服务1132次、社会化服务1910次。这个全国首创的葡萄产品线上品牌管理,已经辅助100家农户获得优质品牌授权,优质葡萄追溯码赋码2万余次,助力优质浦江葡萄销售5万余斤,实现均价提高2元以上。普惠于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科技动力 在浙江大力推动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浦江县乘着改革的”春风”,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深度探索数字化字数在浦江葡萄生产端的驱动能力。通过数字赋能,以提升葡萄品质,降低废品率,提升葡萄价值,让农业主体不再只赚“辛苦钱”。 “超级农场”项目试点成功后,将在2至3年内全县50亩以上规模的葡萄园进行全面推广应用,持续提升浦江葡萄的产业生产经营水平,做到用“一串葡萄”富一方百姓,推进县域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 获批转基因作物风险可控
    武汉举办"黄金大米品尝会" 61名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记者连线农科院专家--   获批转基因作物风险可控   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300多名转基因铁杆支持者参加了活动方所组织的报告会,并参加了设在华中农大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转基因大米晚宴".   专家称转基因水稻前景悲观   在19日的晚宴上,一种转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 而10公斤的"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供与会者食用。活动的主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他同时也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在活动中作了题为《作物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的演讲。   张启发在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前景表示悲观,"2009年5月,在11年的争取之后,我们研究的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Bt汕优63取得了国家所颁发的安全证书,当时我比较乐观,但现在4年过去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更遥远了。"   张启发透露,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上午连线   今天上午,《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61名院士上书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说明了科学家共同体站出来分析转基因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向。   "转基因安全问题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争议不断,大家有很多质疑或者担心,究竟谁说了才算,法律说了算,科学家共同体说了算。"黄大昉表示,转基因育种经过17年的发展,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黄大昉表示,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更严格。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均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   转基因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报告,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25.5亿亩转基因作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黄大昉还表示,我国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农业生物育种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国际前列。如果我们还是犹豫观望、停滞不前,结果不仅会导致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发展速度也会落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之后。我国多年努力形成的研发优势将会得而复失,结果会让生物育种发展与市场受制于人。
  • 托普云农受邀参加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
    6月25—27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举办。 农村农业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候曜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王国林等近300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农技人员、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为全域种植业绿色发展生产建言献策。此次高峰论坛分为室内培训和基地观摩。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开幕 杭锦后旗迄今是全国wei一一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五区同建”地区,是杭锦后旗与全国农技中心、自治区土肥站、市农技中心共同打造的“四级联创”全域种植业绿色发展万亩示范园区,其绿色种植在全国有着示范带领作用。 托普云农作为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受邀参与此次会议,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在“新型测报工具应用技术培训班”上就“新型测报工具在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向与会领导做详细汇报。“我们这个植保病虫害监测预警点能全方位采集区域虫情、病情、墒情、苗情信息。尤其是我们智能虫情测报灯,主要针对我们的水稻、玉米虫害,远程在线采集虫情数据,平台还可自动识别计数。比如近期我们在浙江监测到大螟比较多,上报到相关植保站后,与实际发生情况和趋势相符,大大提高了我们虫害的预测预报能力”,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介绍到。 各参会代表表示,虫情测报、病情预警、农情监测是全方位监测田间四情数据的重要手段。 朱旭华副总经理现场还发布托普云农2018年植保服务新品—“见虫”APP。朱总表示:“通过手机拍摄虫子照片,就能自动识别农业害虫,并输出相关的预防方案”。 传统的病虫害识别方法速度慢、主观性强、误判率高,托普云农这款图像处理技术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系统可快速、精确、实时了解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是广大植保人员可以免费使用的新一代图像识别软件,能够协助农耕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助推区域绿色种植。新型测报工具应用技术培训班现场朱旭华副总经理做汇报与会人员现场体验新型测报工具及植保信息化平台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展厅、种植业绿色生产核心试验区、种植业绿色生产产学研推孵化区等地进行了观摩。托普云农墒情监测系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植保专家系统在汇报现场受到高度赞扬。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受与会领导关注基地现场参观 托普云农期望借助此次高层论坛,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及植保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实现在全国广大地区推进全域全程种植业绿色生产添砖加!
  • 海南发现15种转基因作物 非法转基因应当严厉打击
    近日,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引起此次关注的原因则与海南的一起检查有关。海南省农业厅在3月30日就转基因执法检查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发现有13家单位的15个样品,经转基因检测后查处呈阳性。 对于已经发现的非法种植作物,企业称在繁育以前并不知情,检查出来后,已经将实验玉米烧毁后砍掉。 海南农业厅也表示,7家单位的9个实验作物已在当地农业执法人员监督下销毁,并妥善处理,相关单位也依法进行了处罚。另外6家单位的涉嫌样品也在进一步转基因检测核实中,确认后也将依法进行处理。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两会就曾多次提及转基因食品,国家和百姓对此都非常的关心和重视。而此次检查的成果,则是让人们看到国家和地方的政府部门,对打击非法转基因作物切实的行动。 不过在此同时,也确实的暴露出,我们确实有部分问题,使得如此多的单位私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现象。另外有专家称非法试验种植处于开放状态,就可以污染周围的常规育种品种,包括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的常规种子再大面积的在中国最核心的制种基地河西走廊制种种植,然后互相污染,理论上说,将污染中国玉米种业,这样一来就没有纯的玉米种子。 所以说国家对于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检查、监管以及打击力度还应该加强,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法规,吊销违规企业的种子生产许可证,将违规企业踢出种业领域。 相信随着转基因作物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非法种植的问题必将不复存在。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监管力度还没有达到完全杜绝转基因的程度,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辨别转基因食品,我们还有一些适用于普通家庭的转基因检测方法。 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转基因 Bt Cry1Ab/1Ac免疫金标速测卡和转基因 Bt Cry2A免疫金标速测卡等产品都能够有效的辨别出转基因食品,保障您与家人的饮食安全,让您用得安心,吃得放心。
  • 农业农村部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农村部直属有关单位: /p p   为做好种植业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推进种植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种植业标准化水平,现就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通知如下: /p p   一、立项原则 /p p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强化科技创新,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质量,加快构建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p p   二、内容范围 /p p   (一)产地类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要求、水源及水质、耕地质量、农田建设标准等。 /p p   (二)生产管理技术类标准。包括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风险分析和检疫管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农作物抗病虫性监测利用和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水肥管理、减肥增效及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技术规范,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设施生产自动化控制,农机农艺结合操作规程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等。 /p p   (三)投入品管理类标准。包括农药、肥料、农膜、防治器械、天敌昆虫等农业投入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安全使用准则等。 /p p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四)检验测试类标准。包括使用相关科学仪器和设备对肥料和肥料溶液的养份含量、农药质量、农药残留、灌溉水质量、土壤溶液、植株样品等进行自动化和快速测试的方法、仪器使用和操作规程等。 /span /p p   (五)流通类标准。包括农产品等级规格、包装标识、贮藏运输、检验检测和评价方法等。 /p p   (六)其他。包括温室大棚设计与建造,水肥一体化设施与设备,专用农机器械、病虫情田间观测场建设及其设备设施,农情、灾情、墒情以及其他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p p   三、有关要求 /p p   (一)征集原则。协调配套,所提出的立项建议不得与在制和已发布标准相重叠、交叉、矛盾,要与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相协调、相衔接;加快更新,要积极推进“高龄”标准的修订和清理工作,适应消费和生产需求,加速标准体系更新;广泛动员,积极组织相关标准研究机构和标准应用部门参与立项建议工作;科学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 /p p   (二)上报要求。填写立项建议书及一览表(见附件),于2018年5月18日前,将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一并报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p p   联系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与体系处 周阳 /p p   地 址:北京市麦子店街20号楼710室 /p p   邮 编:100125 /p p   电 话:010-59194545,18601034269 /p p   传 真:010-59194352 /p p   电子邮箱:zhouyang@agri.gov.cn /p p   附件:1.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立项建议书 /p p   2.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一览表 /p
  • 中国密集调研转基因生物安全 东北已现非法转基因作物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4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农业部、科技部、卫生部和环保部四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已经赴山东、山西及东北等地,深入开展转基因安全调研。环保部某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专门就转基因生物安全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 进入4月以来,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调研在我国多省市密集展开。   4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农业部、科技部、卫生部和环保部四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已经赴山东、山西及东北等地,深入开展转基因安全调研。   环保部某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专门就转基因生物安全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根据批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就转基因等问题召开了9次会议予以讨论,其后责成农业部门作为主体,在部分省市区开展调研。   据悉,目前四部委的调研已经结束,正在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研发现的最大问题是,个别地方存在非法转基因作物种植,此次主要在东北发现了非法转基因作物种植。   转基因存三方面不确定性   知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   在4月28日的第四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论坛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指出,现在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同时他强调,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大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就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   现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是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另外还会导致&ldquo 超级杂草&rdquo 。   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也特别提出,&ldquo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rdquo 。   建议实施&ldquo 监测监管联合制&rdquo   蒋高明同时指出,转基因这种新兴的生物技术,还存在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等诸多不确定性。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长期不能释疑等原因,相关部委对转基因监测不满,最终压缩了转基因动植物培育专项资金。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其中提到,2020年前实现200亿元的转基因研究专项资金。环保部某官员质疑,这么一大笔钱,是否有必要对所有的作物进行转基因研究。同时,该官员建议进行风险评估。   上述环保部官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环保部现在已就转基因生物安全提出了建议。其中,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证书和环境释放等方面,建议实施&ldquo 监测监管联合制&rdquo 。譬如,质检等部门参与进来,最终需要经过风险评估。&ldquo 若没有风险或者风险很低,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rdquo   28日的论坛上,有转基因研究人员也表示,应该建立联合审批及信息公开等制度。   环保部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王捷处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目前在生命安全领域,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转基因)很多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作者: 李泽民
  • 中科院植物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揭牌
    5月15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揭牌启动仪式在武汉植物园举行。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和院生物局刘杰处长、段子渊处长等专家出席仪式并为实验室揭牌。武汉植物园李绍华研究员担任该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俊华研究员、傅金民研究员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新成立的重点实验室由11个学科组有机整合而成,研究团队包括15位各具特长的研究员(含8位从海外引进的“百人计划”入选者)。实验室将立足于园艺园林经济植物、能源植物、药用植物、草坪草、水生经济植物等特色农业资源植物种质创新与开发利用,以加强种质创新为核心,开展植物迁地保育机理,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创新与功能基因发掘,新品种分子设计与分子改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据介绍,中国是全球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全球的10%。尤其是栽培农作物或有经济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业资源植物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是特色农业植物资源大国。   由于起步晚和研究基础薄弱,我国特色资源植物研究和开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收集和抢救我国濒危的特色农业资源植物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挖掘优良基因资源,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类型或新品种,是促进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汉植物园自1956年建园伊始,就率先在国内开展猕猴桃、水生植物等特色农业资源植物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资源保存(Resources)— 科学研究(Research)— 持续利用(Resolution)”的“3R模式”。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武汉植物园的资源与学科优势,提升我国特色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水平,推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 易科泰参加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武汉顺利召开,大会以“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并首次设立了作物信息与智慧农业分会场。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作为赞助方,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就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技术、作物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测量监测、种子活力与作物种质资源检测鉴定技术、光生物学研究技术等,与有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沟通交流。 会议期间,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还展出了具有代表性、高性价比、国际领先的作物科学研究仪器技术,包括叶绿素荧光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作物种质资源与表型组学研究技术等:1) FluorPen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完备的叶绿素荧光测量监测Protocols,叶绿素荧光技术尽在掌握中!2) FluorC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或野外原位叶绿素荧光成像测量研究3) Specim IQ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作物生理生化、作物冠层植物光谱反射指数VI成像分析、植物逆境与胁迫生理生态等研究的明星仪器4) SpectraPen系列高光谱仪(SpectraPen、PolyPen、PlantPen等),光谱测量、光生物学研究、植物光谱反射VI测量全面解决方案 5) PhenoTron® -SR植物表型成像分析系统——From Shoots to Roots,实验室(或温室)全面测量分析植物表型6) PhenoPlot® 轻便型大田作物表型成像分析平台,Ready-to-Go采集分析大田作物表型大数据7) SpectraScan作物表型分析平台,悬浮轨道式XYZ三维扫描成像分析,易科泰专利技术,集成高光谱成像技术、thermo-RGB成像技术、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等国际先进成像传感器技术、近地遥感技术和模拟降雨技术8) 作物种子高光谱检测分选平台,种子检测分选高通量创新解决方案9) PlantScreen植物表型成像分析平台,高通量、非损伤、国际领先表型成像分析技术 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提供作物科学研究全面技术方案: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技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技术植物光生物学研究技术农业近地遥感与无人机遥感技术种子活力、种质资源检测研究技术土壤科学研究技术Ecolab® 实验室实验合作与专业技术服务
  • 瀚辰小课堂丨作物育种养活100亿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杂志发表了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植物遗传学家Lee Hickey领衔撰写的题为“Breeding crops to feed 10 billion”的综述文章,该文章介绍了如何利用Speed Breeding(加速育种)技术,结合高通量表型、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从头驯化等其他生物育种技术,来提高育种效率,以应对未来需要养活全球100亿人的巨大挑战。以下为全文翻译:前言作物改良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要养活100亿人口的挑战,但是我们能够足够快的培育出更好更多种的作物吗?基因分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通量表型、基因编辑、基因选择和从头驯化等技术通过利用快速育种技术被激发,使育种学家能够跟得上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持续增长的人口。 未来3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增长25%,达到100亿。迄今为止,传统育种方法生产产量高的营养作物,可以收获相对足够的粮食,以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粮食需求。但目前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增加的速度,不足以满足未来的需求。育种学家和植物学家面临的压力有:改善现有作物和培育出高产、更有营养、抗病虫害和适应气候型新作物。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将最先进的技术与快速育种相结合,为将来满足100亿人口的粮食生成奠定基础。不像12000年前,如今植物育种者可以应用大量的创新技术来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图1)。举个例子,自动化高通量表型系统的发展给更巨大的人口数量带来了提高选择强度、提升选择精度的价值。二代三代测序平台意味着育种家可以负担的起使用DNA标记来辅助选择,并且促进了基因发现、形状解剖和预测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是作物过长的生长周期,特别典型的就是一年 一生、两生的作物,可以通过利用延长的光周期和可控的温度这样的“Speed Breeding 快速育种”技术手 段来缓解,将春小麦、大 麦 、鹰嘴豆和油菜的生长周期缩短至一半 。 将最先进的技术和快速育种相结合为应对养活10亿人的挑战打下基础。 图1 植物育种关键技术与其他技术简表左边绿色时间表示传统育种。右边绿色表示基因工程。棕色表示DNA标记。粉色表示基因组测序。蓝色表示其他重要事件。快速育种发展史大约150年前,植物学家首次证明了植物可以利用碳弧灯在人工光下生长。不久之后,我们评价了连续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rthur和他的同事报告说,在持续光照下,近100种植物中的大多数的开花速度更快,包括蔬菜、谷物、杂草、草本植物和花园观赏植物。在1980年代中期,NASA和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开拓在空间站持续的光照下种植快速循环小麦的可能性。这一共同努力的结果开发了一种矮小、生长周期快的小麦“USU-Apogee”。与此同时,1993年俄罗斯科学家提议测试“太空镜”,一种把黑夜变成白天的理论来提高地球农业生产率。在1990年,威斯康辛大学开始探索LED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开始,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室内植物育种系统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提高了作物产量。受美国宇航局工作的启发,2003年,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加速育种”(speed breeding)一词,用于描述一套加速小麦育种的改进方法。现在快速育种也应用于多种农作物中。与双单倍体技术不同,双单倍体技术产生单倍体胚胎,染色体加倍,产生完全纯合子的品系,快速育种适用于不同的种质资源,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该技术利用最佳的光质量、光强度、昼长和温度控制来加速光合作用和开花,并结合早期种子收获来缩短世代时间。对于需要特定环境线索来诱导开花的物种,如春化处理或短日照。当这些技术应用于可以高密度生长的小谷物,例如1000株/平方米,与开发大量自交系相关的空间和成本可以减少。种子切片和单株植物追踪条码技术的结合能够促进高通量标记辅助选择。为了加快植物研究的进展,可以在快速育种系统中进行诸如杂交、定位群体的开发和对特定性状的成年植物表型等活动。此外,快速育种可以加速性状的回交和聚合(图2),以及转基因通道。图2 通过快速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实现性状快速叠加 小麦穗前发芽(Phs-A1)、小麦锈病(Lr34)、镰刀菌头疫病(Fhb1)和耐盐性(Nax1)为小麦优良品种。a,通过四轮回交和选择产生近等基因系(96%纯种),结合两轮杂交(基因构建步骤1和2),选择一个携带所有四个性状的纯合系(基因堆积步骤3)。b、实现四种性状叠加的时间轴分别为田间(每年一代)、常规温室(每年两代)和快速繁殖温室(每年六代)。精心的策划可以用来创建一个DNA标记测试、快速育种和现场评估的通道。第一个采用快速育种技术开发的春小麦品种“DS Faraday”于2017年在澳大利亚发布。在这种情况下,快速育种被用于加速抑制作物成熟时萌发的籽粒休眠基因的渐渗,从而产生具有提高对收获前发芽的耐受性的高蛋白碾磨小麦。对于没有大型设施的研究人员,可以建立小型、低成本的快速繁殖单位。快速育种还可以加速发现和利用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等位基因多样性。例如,利用快速育种对瓦维洛夫小麦收集的叶锈病抗性进行筛选,以及与已知基因相关的DNA标记,发现了新的抗性来源。更快更好的表型表型是指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学的任何方面的测量。表型产生于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光合机制的荧光特性、生长速率、抗病性、非生物胁迫耐受性、总体形态、物候学,以及最终的产量成分和产量。稳健的表型是植物育种的核心,因为它是选择品种培育新品种的主要基础。因此,表型方法的改进必须平衡提高的准确性、速度和成本。虽然“育种者的眼睛”可能永远不会被取代,但工程可以增加育种者所看到的东西,并告知更好的基于表型的选择。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机器人技术植物成像(使用输送机、移动陆地车辆和无人机),在可见波和长波光谱中有多达数百个光谱波段。这使得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对植物的生长和功能进行无破坏性监测,以处理图像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特征)。利用高度连接的环境监测,可以自动地得到关于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应信息(https://www.miappe.org)。结合起来,这些技术为提高表型准确性和降低其成本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这种平台,即在受控环境中部署的平台的早期例子是植物加速器(https://www.plantphenomics.org.au),它在解决需要受控环境变化的问题时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便宜的、基于现场的平台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有用,特别是随着无人机更容易获得,这些无人机有合理的飞行时间,可以携带大量的有效载荷。这个新一代表型的主要持续挑战仍然是数据处理和图像处理。计算机科学家的持续贡献将对保持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更好的表型工具正在引领加速育种计划。育种家们通过天然存在的或实验室控制群体结构来理解表型-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表型分析也随之发展。例如,这些方法已经成功地绘制出了影响复杂表型的遗传区域,如水稻的产量成分和高粱的高度。将这些技术与基因组辅助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快地改善作物品系。田间种植作物表型创新只能与目标环境和快速育种条件之间的快速育种相结合,以便选出在目标环境和快速育种条件(如长日照时间和人工光谱)之间均保持稳定的性状。耐受某些害虫和疾病的抗性表型分析也可以整合到快速育种研发线中,以进行单一性状的表型分析,如一些形态特征和能力,能保持植物生长在次优条件下(例如,与凉爽的日子或温暖的夜晚),可能使植物应对特定的非生物压力。将快速育种设施与自动化高通量表型平台相结合,将进一步加速位点和基因的发现,以及鉴定特定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使用低成本的计算机和其他硬件,表型平台正变得廉价和容易获得。而且,尽管在受控环境中进行表型有优势,但对于简单的疾病性状,表型最好在多个现场试验中得到证实。对于更复杂的性状,包括耐旱性或产量,必须在目标环境下的田间进行表型分析。作物改良的快速编辑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性状的优势可以通过将这些工具整合到快速育种管道中更快地实现。许多第一代基因编辑应用仅依赖于一两个非优良基因型,这些基因型能够从植物组织培养和转化中再生。最近发展起来的技术甚至为一些优良基因型提供了高转化效率。应用基因编辑仍然需要耗费时间进行组织培养,以及具有适合使用Cas9基因和单导RNA (sgRNA)序列进行基因操作的专门实验室。然而,将基因编辑直接纳入快速育种的系统中,如ExpressEdit(图3),可以避免植物材料体外操作。虽然还不是常规操作,但已经采取了许多步骤来快速跟踪基因编辑,如下所述。图3 快速编辑的方法中,快速基因组编辑可以直接在快速育种系统中进行为了避免实验室中植株再生的问题,Cas9基因和sgRNA序列可以直接应用于植物。从分离的后代中筛选出新的性状(例如,抗病性),并且识别出缺乏Cas9基因但含有新性状的植物。或者,Cas9可以留在“CRISPR-ready”植物中,通过将sgRNA应用于不同的基因靶点,这些植物就可以经历更多的编辑周期。在CRISPR基因编辑中,sgRNA将Cas9酶引导到目标DNA位点,Cas9切割该位点切割DNA。可以创建包含异源Cas9基因的“CRISPRready”基因型。例如,携带Cas9转基因的转化植株可以作为供体,利用速度标记辅助回交创建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如下所述,有不同的方式来传递sgRNA进行靶向基因组编辑。然而,这种技术仍将产生受调控的转基因植物,随后编辑的转基因(s)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将需要Cas9和一个可选择的标记基因。在没有组织培养的情况下整合基因组编辑和快速育种需要许多技术突破,最佳结果是不需要组织培养或应用外源DNA的等位基因修饰,因为这些将避免转基因生物标签(图3)。它已被广泛证明,可以实现单一或多重编辑,这现在可以使用以下无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举个例子, 例如,可以使用CRISPR-Cas9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进行基因组编辑。这被应用于许多物种中,包括小麦、玉米和马铃薯(茄属)。目标组织一般是未成熟的胚胎或原生质体,在理想情况下,这种方法将用于优化成熟的种子或发芽的幼苗。表型可以在后代中显现,允许性状的堆积。另外,粘土纳米片可以传递Cas9蛋白质和sgRNA。粘土纳米片还可用于向植物传递RNAi,使其具有抗病毒能力。RNAi在植物中持续数周,并在整个植物中移动。病毒载体可以传递Cas9和sgRNA成分,如双病毒载体,或通过成熟种子的茎尖分生组织的planta粒子轰击,或在不培养愈伤组织的情况下通过生物DNA传递,使编辑机制进入细胞,如小麦。该方法可将预组装的Cas9-sgRNA核糖核酸蛋白导入植物茎尖分生组织中,产生基因编辑或将编辑机制导入花粉和花序组织中。快速基因组选择 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是一种利用连锁DNA标记跟踪少量基因或性状的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作物育种项目中,目的是寻找具有较大效应突变的性状。相比之下,基因组选择使用全基因组DNA标记来预测培育个体复杂性状的遗传优点。这项技术的发展是为了了解复杂的性状,如产量,这些性状受到大量基因和/或调控因子变异的影响,通常每个变异的影响都很小。通过与全基因组DNA标记连锁不平衡效应来捕捉这些变异的影响,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有在大参考样本和群体中评估标记的影响,在群体中测量个体品系的基因型和性状。只要估计了标记的影响,就可以知道培育的候选品系基因型。然后,为了评估每个候选育种品系的价值,估计它们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s)作为它们携带的标记等位基因的标记效应之和。选择具有高GEBV的植株作为下一代亲本。基因组选择相比传统育种的一个优点是,可以较早地在多个发育体系中选择利用品系作为亲本;并且基于GEBV的多个育种周期可以在与传统育种单个周期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对于那些通常在生长发育后期(评估阶段,图4)进行测量的性状和表型分析成本较高(如产量)的性状,基因组选择在节省时间和资源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潜力。基因组选择正在大规模地用于个人的作物育种项目,例如玉米育种。Cooper和 Gaffney 等人说明了由基因组选择产生的耐干旱玉米杂交种在工业生产规模下评估的影响。这些变异品种(“AQUAmax”杂交品种)现在广泛种植在农民的土地上。对农业生产数据的评估表明,无论是有利还是干旱胁迫条件下,AQUAmax玉米杂交种的产量都显著提高,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产量稳定性,降低了农民面临的风险。 为了获得更大的产量,可以使用基因组选择同时选择多个优秀性状。例如,为了选择产量提高的植物,可以使用多性状分析方法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在早期高通量测量性状的表型分析,如冠层温度和不同植被指数,以及关于产量的GEBV。另一个例子是测定关于最终用途的性状,这是小麦育种计划中最后要测定的性状之一。利用红外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再结合DNA标记预测得到准确的GEBV。这些值可以用来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植物,在育种周期中,比其他方法的利用更早。 基因组选择的最大好处是当结合其他技术时,能(i)减少一代间隔和(ii)包括影响目标性状或特征的致病突变的精确位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预测不再依赖DNA标记和致病突变之间的连锁不平衡。由于快速育种可以大大减少世代间隔,通过在每一代应用基因组选择来挑选下一代的亲本,可以大大增加这种方法的遗传增益。目前,基因组选择的最大问题是基因分型成本过高。为了减少成本,隔两代或三代才应用基因组选择,或者只选择那些在快速培育周期中表现出超过阈值的良好表型(例如一些抗病性)。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新基因分型策略,如rAmpSeq,可以显著降低基因组选择的基因分型成本。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发现了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但许多性状的病因SNP的精确位置是未知的。如果这些多态性发生在野生或非优良种质资源中,一个可能的策略是采用ExperessEdit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将SNP导入优良的材料中,然后通过全基因组DNA标记,使用基因组选择来选出编辑的基因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影响所需性状的SNP(图4)。另一个有前途的选择是将基因组选择与快速抗病基因克隆技术相结合。虽然标记辅助选择可用于转移具有较大影响的抗性基因,但将该方法与基因组选择相结合可以帮助积累和维持有助于有效抗性的微小基因变异。这种方法可能会减少病原体变异后克服抗性基因的选择压力。 图4 育种策略 育种策略的可视化表示和传统育种与利用双单倍体育种(DH)、快速育种(SB)、基因组选择育种(GS)和快速编辑 (剪刀表示)的周期长度比较。粉色底纹表示在快速育种条件下进行的步骤,绿色底纹表示在常规条件下进行的步骤。一个箭头表示一个世代。曲线箭头表示育种中的步骤,在这些步骤中,通过田间测评或基因组选择最佳品系,利用其作为亲本来进行新的杂交。基因组选择也可以用于在整个基因组中堆叠有用的单倍型,从而从群体中分离的现有单倍型中创建一个最佳的种植品系。例如,基因组区域可以通过连锁不平衡块来定义。单倍型GEBV被定义为单倍型标记效应的和。然后,可以为基因组的每个部分识别出具有最佳GEBV的单倍型,并且这些最佳的单倍型可以利用最佳的杂交模式堆叠在单个个体中。具有理想的基因编辑位点或抗病等位基因的单倍体可以设置为特定基因组区域的“最佳”单倍体,并在最终个体中组合。当与快速育种相结合时,这种叠加方法可用于快速开发具有多种性状的新型作物品种。加速驯化植物驯化(植物选择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选择突变的一系列性状,最终使植物可培养。通过对野生物种的新驯化来模拟这一过程可能是培育现代品种的另一种方式。这提供了获取驯化基因库中没有的基因和性状的途径。驯化通常与多倍体有关:事实上,大多数作物都是多倍体的。然而,由于与亲本的有性隔离和多体遗传,多倍体作物改良十分复杂。通过多倍体重建的快速再培养是从野生物种中引入新的基因和等位基因的直接方法。这种再培育过程可以通过快速育种来加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培育多倍体作物花生(Arachis hypogea)和香蕉(Musa sp.)。花生是异源四倍体,由野生二倍体AA-和BB-通过秋水仙素和多次回交选择得到。在培育花生的多次选择步骤中,快速培育缩短了再培育的时间。在香蕉中,多倍体AA,BB通过杂交得到AAA、AAB和ABB。基本多倍体事件的少量发生,加上多年生植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无性系繁殖,对毁灭性疾病几乎或根本没有抵抗力,加剧了遗传多样性狭窄造成的问题。在香蕉、花生中,通过利用不同二倍体和快速培育,合成多倍体可以得到新性状,包括抗病性,也有助于新品种的快速发展。此外,在香蕉中,直接编辑现有的三倍体优良品种,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改良系,从而避免了重新合成三倍体所需的成本和时间。为了避免多体遗传,在某些物种中,可以使用具有所需性状的供体在二倍体中繁殖,然后通过未减少(缩短缩小)的配子和/或倍体间杂交(交叉)重新构成多倍体。与直接育种多倍体相比,该方法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更少,为培育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利用于一些作物上,如香蕉和土豆。同样,快速育种可以在加快杂种生长方面发挥作用,以便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杂交和选择。以香蕉为例,育种工作是在二倍体优良品系和野生近缘种之间进行,然后对选定的二倍体进行杂交(二倍体杂交种),并对选定的二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快速产生间倍体杂交(即 4x× 2x),从而培育出无籽三倍体。香蕉植株很大,周期很长,从杂交品种的产生到初步评估长达三年。同样,快速育种可能在加速杂交品种的评估和进一步的杂交和选择方面发挥作用。新物种的其他选择培育的途径包括已知的基因工程。在农作物和野生物种中通过CRISPR-Cas9进行基因组编辑,得到与再选择培育有关的基因。基因工程得到的新再培育系可以直接作为农作物,也可以与优良品系杂交得到新的优良性状。编辑技术和诱变技术结合快速培育也可以应用于培育健康食品——例如,增加维生素B9的水稻或去除藜麦中的皂苷等有害蛋白质、芸苔属种子的抗营养硫代葡萄糖苷和草豌豆的神经毒素等。基因编辑驯化是一种令人兴奋的途径,可以通过生产可以直接与遗传阻力小的先进品系杂交的品系来快速利用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基因库。与快速育种结合,这些工具提供了快速获取新的遗传变异,并意味着加速部署这种变异到种植者的领域。快速育种2.0LED技术创新性地结合了扩展的光周期和早期种子收获,使加速育种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但进一步提高速度还有多大空间?加速育种的目的是优化和整合影响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参数,以减少世代和观察表型所花费的时间,特别是观察那些在发育后期出现的表型。我们如何定制加速育种,以满足不同作物、品种和表型的具体要求?打破种子休眠是提高育种速率的第一步。在许多物种中,母体植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种子是处于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可以在收获后立即被打破,通过冷分层,即种子在低温下吸水或使用促进发芽的激素,如赤霉素(图5a)。早期收获小麦和大麦种子,在开花后第14天,接着是干燥的第3天和冷分层的第4天,与成熟的种子相比,打破休眠可以减少大约15天的生产时间(图5b)。类似的方法也被应用于扁豆。更早的收获可以通过利用胚胎来实现,成花12天后,培养2-3天后发芽率达100%。这种方法避免了给种子干燥和分层,至少缩短了8天的生产时间。向开花的过渡也可以被缩短。有些植物需要较长时间的冷处理(春化)来介导向开花的过渡;冬小麦品种需要6到12周。控制春化的分子成分在许多植物中都已知。短暂地操纵这些控制点-例如,通过下调中央调节器VERNALISATION 2-可以导致“快速春化”的发展(图5c)。在关键的生长阶段,通过提高温度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高温会导致水蒸气不足,阻碍植物生长和花粉发育;然而,当允许的水蒸气水平保持不变时,(高温使)营养生长和衰老的速度加快。这已经在玉米中得到了证明,尽管植物在较高的最低(夜间)温度下容易受到粮食产量的大幅下降。当已知植物的温度敏感性时,就有可能在适当的生长阶段进行高温干预,以加速生长。在面包小麦中,在减数分裂期间发现了一个籽粒产量下降的温度敏感期(图5d.ii)。因此,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可以采用高温,而在生殖阶段可以保持低温来维持籽粒的发育(图5d.i)。优化日照时间和光照质量可以改善繁殖时间线。昼长和光照质量的变化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图5f)。较长的日照促进中性或长日照植物的生长,而光合作用优化的光质量可以提高初级产量。此外,红光与蓝光的比值对开花也很重要,在小麦中,这在粉红色光下最早被诱导,其比值约为1。现有的速度育种系统的一个特点是使用led来改善光质量和降低操作成本。相反,激光可以用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因为它具有更高的电转换效率,40-60%的能量被转换为光,这取决于光的颜色。除了促进生长和增加能源输入的回报,激光还可以在生长柜或温室外产生,在植物内部发射,然后分散在植物上,消除了在可控环境下使作物研究昂贵的大量冷却成本。土壤一直是植株成功培养的关键。但是,水培生长系统可以优化营养成分和更快的吸收,同时保持根系生长的最佳有氧条件(图5th:100% max-height:100% width:1152px height:149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3c2ad034-cf76-444f-99b0-e3e705ad7c5e.jpg" title="表1.jpg" alt="表1.jpg" width="1152" height="1498"文章来源:Hickey LT, N Hafeez A, Robinson H, etal.,(2019) Breeding crops to feed 10 billion. Nat Biotechnol. 37(7):744-754. doi:10.1038/s41587-019-0152-9.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19-0152-9
  • 农业部回应质疑 称国内未种转基因粮食作物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网消息:近期,记者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采访了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问:我国为什么要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   答: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和应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重要基因发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实施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问:国际上转基因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答: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快速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转基因技术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二是品种培育呈现代际特征。国际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等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三是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两类基因,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9年的1.34亿公顷,14年间增长了79倍。   四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2008年,全球共有5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销售,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五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正在加快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和安全评价进程。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种植规模已超过我国。巴西由于种植转基因大豆,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欧盟已有6个国家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美国批准了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种植,伊朗批准了1个。加拿大和墨西哥批准了转抗除草剂基因水稻的进口申请,允许其食用。   问: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哪些法规?   答: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996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制定了5个配套规章,发布了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组建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了一批安全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其中35个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审查认可。截至2009年底,农业部已发布了62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标准,保障了依法行政监管的技术需求。   三是强化行政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健全管理规章,切实加强田间试验、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和产品标识等环节的行政执法监管,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大力开展法规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提高研发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问:请介绍一下农业部审批发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有关情况。   答:1999年和2004年,农业部相继首次受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评价申请,分别经过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价过程,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整个安全评价过程中切实做到:   (一)评价指标科学全面。依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等制定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指南,我国制定了科学规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涵盖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   (二)评价程序规范。以转抗虫基因水稻为例,经相关省政府部门审核、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和农业部审查批准,研发单位相继开展了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在研发单位获得相关评价数据的基础上,又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食用安全和分子特征等指标进行了检测验证,评价过程严谨,程序规范。   (三)评价结论可靠。多年的安全评价试验和检测验证表明,转基因水稻、玉米的分子特征清晰 未发现环境安全不良影响 关键营养成分没有差异,毒性试验对试验动物未发现不良影响,与已知过敏原无同源性。安委会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四)决策过程慎之又慎。安委会做出同意发放安全证书的建议后,农业部召开由国务院11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对安全证书发放事宜进行审议。同时,农业部对后续监管如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种子生产经营、商业化生产管理、产品标识目录制定及监督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   问: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发放是否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答: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 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对品种审定、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有标识、能溯源、可控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问:有人称“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这一消息是否属实?   答:近日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依据《条例》及配套规章,农业部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途分三类进行管理:一是用于研究和试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二是用于生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三是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请程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境外研发商向农业部申请安全证书,经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国境内检测,并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合格的,由农业部批准发放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二是境外贸易商凭研发商获得的安全证书等资料,向农业部申请每船进口安全证书,农业部批准后发放每批次进口安全证书。   截至目前,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农业部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 我国构建全新全球大宗作物遥感定量监测体系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的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ldquo 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rdquo 重大项目&ldquo 全球大宗作物遥感定量监测关键技术&rdquo 课题已完成95%的专用信息产品反演方法及产品生产,构建了全新的全球大宗作物遥感定量监测体系,并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双语《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粮食生产形势信息获取途径。该课题2013年12月25日顺利通过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的中期检查。   据介绍,在充分利用国产气象卫星(FY-2/3)与环境卫星(HJ-1)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作物遥感监测指标与评估方法,其中部分指标首次用于全球农情评估,构建了全新的多层次、多指标的全球大宗作物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相关成果已纳入科技部推动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体系,并于2013年11月20日面向全球发布了中英文版本的《全球农情遥感速报》。英文版《全球农情遥感速报》是中国首次面向全球发布的全球农情监测信息。   该课题是863计划重大项目&ldquo 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rdquo 课题之一,在项目整体攻克星地协同观测与卫星组网、多尺度时空遥感数据快速定量流程化处理以及综合定量遥感产品生成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大宗作物遥感定量监测专用信息产品研发和面向全球尺度的作物种植面积、产量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形成独立、快速的全球大宗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定量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满足面向粮食等战略资源的全球监测和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 汇匠心,庆丰收!热烈祝贺"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圆满落幕!
    9月14日,“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在山东省乐陵市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作为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系列活动,突出创新理念、适用装备、独到经验和精湛技术。自大赛启动以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动员,遴选推荐了106名种植能手进入全国大赛。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优中选优,按照技术技能精湛、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标准,推荐40名选手进入现场比赛。选手同台竞技展风采,以礼赞劳动致富,致敬技能丰收!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致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朱恩林宣布比赛开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晔讲话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褚瑞云致辞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致辞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司副司长宋丹阳、种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朱恩林;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发展部副部长奉朝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晔、副书记徐树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褚瑞云,农技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武杰;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朱开国,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福祥,副市长邵红双,乐陵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峰等领导出席活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作为协办单位代表出席活动并致辞。此外,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500余代表现场参加活动,线上多家媒体同步直播。本次农民技能大赛分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拼两个环节,知识竞赛题目涵盖种子、植保、水肥、栽培等多领域,技能比拼考察选手作物生产技能水平,展示绝活绝技,现场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知识竞赛环节评委评审环节现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宋丹阳副司长还为托普云农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宋丹阳副司长为托普云农颁发“特别贡献奖”赛后,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乐陵市“吨半粮”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百枣园和调味品博物馆;参赛女选手与全国妇联、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领导开展了面对面座谈交流。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托普云农支撑建设的“吨半粮”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本次活动是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乐陵市人民政府、《中国农技推广》杂志社承办,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开放合作基地挂牌
    由云南省农科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开放合作基地24日在省农科院粮作所正式挂牌成立,依托此平台,两地专家将在生物技术育种、粮经作物新品种选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为提升云南农业科技水平,去年5月,省农科院与华中农大签订院校合作协议,在水稻分子育种、油菜、花卉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目前,各方面的项目合作已全面展开。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开放合作基地正是双方在原有合作研究基础上的一次提升,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一个可支撑作物遗传改良研究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试验技术平台,以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开放、协作共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常态机制,合作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带领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依托,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使中国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省是高原特殊生态区,不同的海拔造就了云南多样的作物种植,在杂种优势利用、品质育种、制种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开放合作基地建立后,将立足于我省的生态和资源特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种质资源创建及遗传多样性,分离克隆重要基因,培育满足高原种植业需要的作物新品种。
  • 泽泉科技应邀参加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为进一步促进作物学学术交流、提高互作创新、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作物学会承办的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于2017年10月18-2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电谷国际酒店举办。作为国内领先的植物生理生态仪器供应商及作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提供商,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会上,泽泉科技带来了先进的植物生理生态及作物基因型、表型、育种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与关注。智能化育种与植物表型研究及植物光合作用与测量解决方案成了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代表了中国作物科学研究与交流的最高水平。本次大会主要分为学术交流(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墙报交流等)、工作会议和特色活动三种形式。有来自全国各农业科研院所的一千余位作物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大会。除主会场外,大会还设置了四个分会场及研究生论坛,围绕作物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栽培、作物学科人才培养与教育四大学术板块,27个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大会报告不但有三农现状与政策解读、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较为宏观的主题,也有水稻钵苗机械化精确栽培优势极其应用前景、植物光谱抗病极其产量性状的互作机制、玉米密植高产与自立收获技术等作物领域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大会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会员日活动,举办了植物次生代谢与人类健康、水稻重要基因的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的院士公开课活动,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本次参会得到了会议主办方和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会议邀请 I 瀚辰光翼邀您参加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建会60周年庆祝大会
    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建会60周年庆祝大会将于2023年11月1日-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将邀请我国作物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并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同行及企业界人士参会,同庆中国作物学会六十华诞,共享作物学学术盛宴。大会主题:作物科学与种业创新大会时间:2023年11月1-4日(1日报到,2-3日开会,4日离会)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承办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岳麓山实验室协办单位:大北农集团、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作物学会大会地点:湖南长沙圣爵菲斯大酒店瀚辰光翼参加此次大会并设立展位,携旗下重磅产品亮相,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交流指导!展位:7号
  • 农业部: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转基因是一项高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央对发展农业转基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研究上大胆,坚持自主创新 在推广上慎重,做到确保安全 在管理上严格,坚持依法监管。近年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监管,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规范有序,但个别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促进农业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监管重点  (一)加强试验环节监管。严格执行转基因作物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依法报告报批制度。按照监管手册全程监管,试验前检查控制措施和制度建设情况,试验中检查安全隔离等措施落实情况,试验结束检查残余物和收获物处理、保存情况,做到监管过程有记录、监管内容有档案、试验材料可溯源。  (二)加强南繁基地监管。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专区建设,认定一批转基因试验基地。实行准入制度,将转基因试验纳入基地管理,实现对南繁单位检测监测全覆盖。严查在南繁基地私自开展转基因试验和育繁种行为,对违规试验和繁种材料坚决铲除。  (三)加强品种审定环节监管。对申请参加区域试验的玉米、水稻、大豆等品种,申请单位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试验组织单位要进行转基因成分复检,发现非法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立即终止试验。未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应用证书的品种一律不得进行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  (四)加强制种基地监管。对西北、西南等主要制种和种子生产基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加大种子检测力度,严查亲本来源,防止非法转基因种子下地。加大苗期检测力度,查早查小,发现问题从严从速查处。  (五)加强种子加工经营环节监管。开展种子加工和销售环节转基因成分抽检,严防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和油菜种子冒充非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下移重心,深入农户,倒查源头,严惩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二、加大查处力度  (一)严把试验研发关。依法开展转基因作物研究试验,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对违法开展田间试验(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的研发者,责令其停止试验,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停止其安全评价申请资格,情节严重的停止相关科研项目,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二)严把试验品种审定关。加强区域试验品种转基因成分检测,对以转基因品种冒充非转基因品种申请试验审定的,严格按《种子法》及相关配套规定进行处罚。  (三)严把种子生产经营关。生产和经营转基因作物种子必须依法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对违规制种、繁种、销售转基因种子的生产经营者,依法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强化监管保障  (一)落实主体责任  落实研发者的主体责任。研发单位要成立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健全制度,确保研发活动有章可循。研发人要依法依规开展科研活动,保障安全控制设施和措施到位,中间试验要在具备控制条件的试验基地内进行,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要严格按照审批的试验条件进行,保障研发活动可追溯。  落实种子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严格依法持证生产经营,确保生产经营品种真实合法。加强对制种亲本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严防非法生产转基因作物种子。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加强委托、代销种子经销售渠道的管理,规范种子标签、包装,保证种子生产经营可追溯。  (二)强化管理责任  加强属地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转基因作物的监管主体,主要领导负总责。要严格按照《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转基因作物监管职责,主动监管,严格执法。科教管理机构承担转基因作物研究试验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 种子管理机构承担转基因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和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监管工作。  加强检查督查。将各省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纳入农业部延伸绩效考核范围,促进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转基因作物监管信息报送机制,案件查处信息实行月报制度,没有案件的实行零报告。  加强责任追究。对重点违法违规区域分层级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报告政府分管领导。建立问责机制,依法依规追究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责任。  (三)提升监管能力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升人员素质,保障工作经费,构建人财物支持体系。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改善仪器设备条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水平。  推动管理信息化。整合安全评价、试验研究、检测监测管理信息,逐步建立统一、标准、实时、动态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监管的关键对象、关键过程和关键节点实时跟踪,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四)加大案件曝光力度  对已结案的违规违法案件,及时在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布查处结果。对重点案件,适时通报查处进展。  (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农业部设立专门的举报邮箱和微信公众号,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举报平台,鼓励社会各界对非法研发、生产、经营、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于举报的线索,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接受群众监督。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将转基因作物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农业部  2016年4月12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