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植物鲜根

仪器信息网植物鲜根专题为您整合植物鲜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植物鲜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植物鲜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植物鲜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植物鲜根话题讨论。

植物鲜根相关的论坛

  • 想要用扫描电镜观察植物根的横截面怎么处理样品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021158_503859_2906572_3.bmp我想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植物根的横截面,由于别叫特殊,根上要附着着土壤颗粒的那种样品。不知道怎么处理,要是利用液体一系列干燥的话会不会就把根表面的土壤颗粒给冲洗掉或者直接成了泥巴了。一头雾水,我上张图,是老外做的,具体怎么弄得我也不清楚,有没有知道的麻烦给讲一下,这样的样品该怎么处理??

  • 植物源杀虫剂的古往今来。

    植物源杀虫剂的古往今来。

    在欧洲用植物防治昆虫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起初,人们以一些芳香植物和其提取物或汤液防治害虫,特别是作为驱避剂对付肠虫或外寄生虫等讨厌的昆虫,也用植物来保护贮存的粮食或食物免受仓储害虫的危害。第一个商业化植物源杀虫剂出现在17世纪,当人们发现烟草叶中的尼古丁能杀死豆象虫后,开发上市。1850年左右,一种叫做鱼藤酮的植物源杀虫剂问世了,它是从鱼藤的根中提取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洲廉价的合成杀虫剂(有机氯和有机磷酸盐)的出现(主要由部分化武制剂脱毒而成),使商业化植物源杀虫剂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261604_01_162318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261604_02_1623180_3.jpg注:相关内容摘自《世界农药》

  • 【求助】植物样品制备相关问题

    各位前辈,我想对植物根、茎、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实验。文献中说要使用样品粉末,请问对粉末的粒度有什么要求吗?多细的样品有利于红外光谱分析?先谢谢大家啦!

  •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几种植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居室绿化及装饰已成为一种时尚。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发现,常青的观叶植物以及绿色开花植物中,很多都有消除建筑物内有毒化学物质的作用。此次研究还发现,植物不光是靠叶子吸取物质,植物的根以及土壤里的细菌在清除有害物方面都功不可没。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专家认为,在居室内最适合放置以下两种类型的植物。

  •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现代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形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系统排列的。因此,一般说来,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位置愈接近的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愈接近。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实际上是指植物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各种植物由于新陈代谢类型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生物碱类、甙类、萜类等等。这些化学成分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是与植物系统位置、植物的环境条件(气候、土壤与生物等)密切有关的。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1.每一种植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制造一定的化学成分的特性,而这个特性是这种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如颠茄产生莨菪烷衍生物类生物碱,人参产生三萜类皂甙,薄荷产生萜类等等。  2.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由于有相近的遗传关系,往往具有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亲缘关系愈近,共同性愈多;亲缘关系愈远,共同性愈少。如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多心皮类及其近缘类植物的一些科中,如木兰科、睡莲科、马兜铃科、防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栗科、芸香科等。这些科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也显示相互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与产生它们的植物科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致。吲哚类生物碱中最大的一族为鸡蛋花烃(Plumerane)型吲哚生物碱,这族生物碱仅存在于夹竹桃科中的鸡蛋花亚科植物中。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因而往往含有近似的化学成分。如小檗属(Berberis)植物含小檗碱,大黄属(Rheum)植物含羟基蒽醌衍生物等等。  3.一般说来与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代谢产物有更近似化学结构的简单化学成分(如黄嘌吟与咖啡碱化学结构很近似),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广,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有些化学成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突变,因而结构也较复杂,如马钱子碱、奎宁等。这类物质的分布往往只限于某一狭小范围的分类群中。但某些起源古老的成分,虽经一系列突变,结构亦较复杂,但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还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且这种类型成分与植物亲缘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例如上述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分布。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存在着联系性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野生资源植物的寻找等方面。如具有降压与安定作用的蛇根碱(Reserpine)自印度的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itina (L.)Benth ex Kurz中发现后,从该属的其他约20种植物中亦发现了利血平,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在萝芙木属的两个近缘属中找到了同类生物碱。为了发掘具抗菌作用的小檗碱的资源植物,经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综合研究,发现小檗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5个科(小檗科、防已科、毛莨科、罂粟科、芸香科)16个属的多种植物中,而以小檗科小檗属较理想。又据研究,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集中分布于茄科茄族(So1aneae)中的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e)及曼陀罗族(Datureae)植物中,并发现了含碱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新原料植物——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C.E.C.Fischer) Kuang, ined)及马尿泡(P. tangutica Maxim.)。再如生产可的松等激素药物的原料——甾体皂甙,不仅在薯蓣属(Dioscorea)的几十种植物中有发现,而且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一些科中也有发现。必须注意的是,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植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很长,发掘出来的古生物学资料不够齐全,加上多数植物的化学成分尚未明了,有些成分的分布规律还未被揭示及认识,所以,有关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应用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的联系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 chemotaxonomy)。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   (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关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的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  显然,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的资源、寻找工业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毛莨科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目植物所含生物碱、甾体化台物、三萜化合物、氰醇甙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类似的化学成分,有的成分甚至仅仅为它们所共有。联系到百合目与毛莨科的一些原始类群在形态和组织解剖上的某些相似性,从而认为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即单子叶植物通过百合目起源于原始的毛莨科植物。这一研究结果在了解客观存在的植物系统发育的真实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又如根据国内外在药用植物研究工作方面的大量实践、目前从中国药用植物中大致归纳出一些具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萜类、香豆精等)及药理作用的植物类群。由此可见,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值得药用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化学工作者重视与运用。

  • 【分享】加拿大修订根茎作物植物卫生进口要求

    近日,加拿大发出通报,公布加拿大根茎作物植物卫生进口要求修订指令,旨在缓解加拿大土壤传播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风险。用于种植的植物和植物部分及参(Panax spp)根和食用马铃薯块茎(Solanum tuberosum)的要求不在本指令范围内。该修订指令建议修改以下内容:l 撤销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相关要求;l 已知不存在本指令监管土壤传播有害生物的国家向美国大陆出口带土块根作物,可无须植物卫生证书,而凭产地证书出口加拿大;l 该指令规定范围内增加进口带根鲜草药;l 澄清现有要求;l 更新本指令监管土壤传播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及相关植物卫生要求。该通报的拟批准2011年6月15日,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 【分享】促癌植物“黑名单”

    一些观赏性植物中含有促癌物质。主要用于观赏、绿化、工业原料等或几种用途兼而有之。其中,主要用于观赏的植物有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麒麟冠、高山积雪。既可药用又有观赏性的植物有凤仙子、火殃勒、续随子、铁海棠、红背桂、假连翘、射干。其他植物为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青牛胆、海南蒌、怀牛膝、土沉香、芫花、土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细轴芫花、阔叶猕猴桃、石栗、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 猫眼草、泽漆、甘遂、千根草、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山乌桕、乌桕、圆叶乌桕、光桐、木油桐、苦杏仁、苏木、金钱草、独活、红芽大戟、猪殃殃、坚荚树、剪刀股、曼陀罗、黄毛豆腐柴、三稜。 目前,这些植物的名称与各地民间俗称是否一致还不得而知。

  • 植物样本净化

    最近做的植物样本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跟论坛里面的大佬请教:1.植物样本甲醇水提取后,离心,上清普遍是颜色偏深,色素太多,对这种植物提取样本怎么怎么净化能有效去除色素?有那些下方案?望大佬指点,目前做过的萃取、过SPE柱(C18,和GCB)效果都不是太理想(过C18的还好点)。2.有些植物样本经过上述处理后经0.22um滤膜过滤后,-80℃冷冻,复溶,会有很多絮状物产生,这种絮状物可能会是什么?为什么冷冻复溶后会出现呢?(手机拍摄照片不清晰,看不清楚)希望论坛里面做前处理的大佬指点下,谢谢[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9.gif[/img]

  • HJ648 石油动植物的测定

    我想问一下前辈们用648来测定动植物油的话,石油类的空白样品对于动植物油的要求跟实际样品一致吗?(可能说的不是很清楚,意思大概是空白样的总油跟石油在低于检出限的情况下 总油的数据还有比石油大吗?)

  • 【“仪”起享奥运】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好处

    [size=16px] [/size] [size=16px][font=宋体][color=var(--weui-LINK)]植物内生菌[i][/i][/color]是指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组织或器官内部及细胞间隙,而不对植物引发致病反应的微生物[/font][font=宋体],内生菌不论在正常环境或逆境都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调节相关植物激素而使寄主植物受益。根际是指在植物根系附近并受植物生长影响的土壤区域,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沟通的主要场所,该区域有特定微生物群定殖,并受到植物根部释放的分泌物的影响。在根际中存在“植物[/font]-[font=宋体]土壤[/font]-[font=宋体]微生物”互作的复杂网络,植物根系通过释放根系分泌物充当三者沟通的媒介[/font][font=宋体],而存在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被认为是植物的第[/font]2[font=宋体]基因组[/font][font=宋体],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有强烈的根际效应[/font][font=宋体],根际微生物具有调控植物生长、抵御病虫害、增强抗逆能力、缓解连作障碍、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font][font=宋体]。药用植物中菌种资源丰富,没有内生菌的植物极其罕见[/font][font=宋体]。若缺少内生菌的调控,药用植物抗逆与抗病虫害能力将会降低[/font][font=宋体],研究发现,内生菌及根际微生物对宿主植物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如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font][/size]

  • 请教植物SEM的制样方法

    [em06] 大家有做植物试样SEM的同仁,我想做下一些植物根径的SEM,但是原来一直没有做过,请问怎么简单处理就能做的,查阅的文章都比较烦琐,那种仪器必须要有的??[em54] 拜托!!

  • 【原创】植物奶油,美味还是祸端?

    核心提示   汉堡、面包、饼干……现实中很多人都爱吃这些食品,而铺满奶油的乳酪蛋糕更是让很多人垂涎欲滴。很多人只是眷顾于这些香甜的美味,却忽视了其中很重要的制作原料--氢化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植物奶油。专家介绍,植物奶油因含有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反式脂肪酸,甚至被评为食物史上最大灾难。近日,国家食品药监局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抽检中87%的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包括了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等。植物奶油,到底是美味儿还是祸端?   专项调查   植物奶油被滥用   九成蛋糕检出反式脂肪酸   “咖啡伴侣,很多人以为那里是奶粉,实际上那里就是植脂末,就是氢化油做的,一滴奶都没有。冰棍也是一样,现在就说你去饭店吃的蛋挞,蛋挞就是氢化油做的。”提到氢化油(俗称“植物奶油”),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赵霖这样对记者表示。   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饼干等食品烘焙领域广泛使用。氢化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泽元介绍,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委托他们做一个项目,在全国20个城市进行食物反式脂肪酸的调查,调查历时三年。   在监测的食品中,植物奶油最高达到46%的反式脂肪酸,氢化油的普遍反式脂肪酸大概在20%左右,就是含量在20%左右,这是个很高、很可怕的数字。   赵霖曾和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傅红教授做过一个关于“国内市售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他们选取了2005年至2009年中国食品市场上52个着名品牌共167种产品,对每种产品的油脂含量、反式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监测。   监测表明,反式脂肪酸在食物中相当普遍,抽检食品中87%的样品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危害多   植物奶油曾被比作滴滴涕   植物奶油100年前问世   1910年,“植物奶油”问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国家农业受到打击,用来做糕点的动物油脂供应不足。美国的科学家利用氢化技术,让植物油具备动物油脂的功能,用以代替当时价格较高的动物油。它的口感征服了消费者,它的工艺特点征服了加工者,所以它就被广泛地应用。研究人员后来发现氢化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曾被评为灾难食品头名   前两年欧洲有一个杂志,这个杂志第100期纪念的时候,他们就要求评人类10个食品的灾难时刻,最后评的第一位就是氢化油。由于氢化油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以至于有的科学家把氢化油的危害,和上世纪曾被大量使用的杀虫剂滴滴涕相比,把氢化油称作又一个滴滴涕。   反式脂肪酸引发多种疾病   赵霖教授曾和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傅红教授做过一个关于“国内市售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通过对1000多人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其中200人左右患心血管疾病),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即每天摄入大概0.5克左右的话,如果增加大概0.1克,心血管的发病率基本上可以翻倍增加。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经过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与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显着相关,即使每天摄入体内的反式脂肪的量不超过5克,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将增加25%.各国学者相继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只吃快餐吃出病   美国男子30天增重22斤   美国有一名男子名叫摩根·斯普尔洛克,2005年,为了证实快餐对身体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他强迫自己在30天内三餐只吃薯条、汉堡等快餐。事实上,摩根之所以要做这个实验,是因为他看到,在过去的20年中,有超过1亿的美国人超重,成为仅次于烟草引起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他请了三位医生进行监督,并不断检查他的健康状况。实验开始前,摩根的身高1.9米、体重不到84公斤,三位医生的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身体完全健康。下面是摩根实验的全程记录。   第2天:开始身体不适。第5天:长到了195磅。第9天:长到203磅。第18天:以前血内胆固醇是165,现在是225,肝脏出现损伤。第21天:心脏发生异常,医生建议他停止实验并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摩根拒绝了,把实验坚持到了最后。第30天:肝脏呈现中毒反应,胸口闷痛,血压大幅度升高,而且胆固醇上升了65%,体重增加了11公斤。医生说,如果他继续如此饮食,可能会得冠心病。   摩根·斯普尔洛克把自己的这个实验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给我最大号》,并获得了奥斯卡纪录片奖的提名。   不过,专家告诉我们,对人体造成如此伤害的食品还不止洋快餐,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淇淋都有这种风险,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   蛋糕店员工道行浅   这种奶油好,我们全用它   随着“植物奶油”富含反式脂肪酸,威胁人体健康的事实真相被发现,现在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对它封杀、叫停。但在国内,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普遍使用的情形。   还是植物奶油健康   记者:蛋糕是奶油的吗?   服务员:对,奶油的,都是奶油的。   记者:你们的蛋酥卷用的是什么油?   服务员:植物奶油。我们用的植脂的是最好的。   记者:你们的蛋酥卷用的是什么油?   蛋糕师傅:植脂的。我们用的奶油全都是一样,就是公司给配发的那种。咱家没有动物奶油。那个乳脂的太油腻了,我们就说一般都用的植脂奶油(植物奶油)的。顾客都喜欢。   记者:哪种奶油吃起来健康点?   蛋糕师傅:我感觉肯定是植脂的。   我们只用植物奶油   地点:知名“洋”品牌西点店   记者:你们的蛋糕什么做的?   服务员:我们店做蛋糕的东西都是进口的。都是植物奶油做的。   记者:能否订做一个用动物奶油制作的蛋糕?   服务员:不好意思,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规定用植物做。天然奶油的。   记者:什么奶油?   服务员:天然植物奶油。   记者:这种奶油用起来怎样?   服务员:我们家后厨用这种奶油,它肯定是比较好,不容易发泡,然后就是抹在蛋糕上吃着口感挺不错的。   记者:现在做蛋糕是不是就没有动物奶油,全是植脂的?   服务员:我们家反正没有,我不清楚别人家。   专家说法   禁用虽有共识难有行动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针对氢化油的安全性进行更细致的调查,而学术界也多次提出应该限制或者禁用氢化油。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泽元说,“我觉得首先应该取缔目前的氢化油脂生产。”目前,美国、欧洲相继出台了对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标准。而在我国,产生反式脂肪酸的源头--氢化植物油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一些专家也担心,这会成为取缔或者限制反式脂肪酸的一个难点。   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也表示,现在在学者中间的共识是有了,但事实是现在企业产业界还在继续使用,并没有禁止而且禁止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alig

  • 【讨论】正确认识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生物科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制取的,具有特定生理调节功能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且低毒或微毒,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及在促根、保果、保鲜、提质和增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在国内外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销售额约15亿美元,占农药总销售额的5%左右,并以每年10%速度增长;其中,美国EPA批准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已有20多种、产品达200多个。我国生产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有587个,涉及有效成分近40个,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 今年以来,国内连续出现有关“乙烯利催熟香蕉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实报道以及“膨大剂导致西瓜爆炸”和“激素黄瓜”的报道,使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备受质疑。不仅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恐慌心理,也给农产品供应、农民增收乃至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上述现象的产生,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当前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 hj637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想请教一下前辈们 用637测定动植物油的话,它的空白样品跟实际样品的要求一样吗,总油跟石油在低于检出限的情况下前者也要比后者大吗,还是说空白样品这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 【转帖】华南植物园发现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这个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虽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是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弱抵抗力,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所以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筛选更多超富集植物是非常必要的。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当土壤Cd 浓度为60mg/kg时,少花龙葵的生长未受影响,根部Cd含量高达473mg/kg,茎、叶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达215、251和230mg/kg。在两个浓度梯度实验中少花龙葵地上部Cd含量均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富集植物。

  • 植物根系分析仪有什么用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241126218307_5132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植物根系分析仪是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专业仪器,主要用于植物离体洗净后的根系分析。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植物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根系分析仪的用途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植物根系分析仪能够准确测量和分析植物根系的多种参数。通过该仪器,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根的总数量、根尖数量、根总长、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分叉点等相关指标。此外,它还能对颜色进行分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根系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这些参数的获取对于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生理特性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学领域,植物根系分析仪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该仪器,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作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包括形态、结构、生长速度以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等。这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植物根系分析仪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机制,为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植物根系分析仪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根系材料中的水分、氮素、碳素以及微生物等成分,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该仪器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植物根系分析仪在植物育种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不同作物品种根系的生长速度、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根系特性的品种,为作物育种提供宝贵的资源。同时,该仪器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栽培模式下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为优化栽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 【转帖】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

    做化学实验时,老师经常说:必须小心处理实验试剂,因为它 们对人和环境有害。但同时我又发现,老师将使用后的化学试剂直接就倒入下水道里。于是,我就去问老师,老师面有难色地说,学校设备不够,无法处理这些废水,只能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渠里了。没有经过处理的实验室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就造成水的污染了吗?于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我开始了研究。   通过调查,我发现原来在广州市里许多中学的无机化学实验室的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到生活污水渠中。这些化学污水到底情况如何?我对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室里的污水进行了采集和检测。根据收集的水样,我做了初步的目测和酸碱度的检验,发现实验室的污水主要根据当天的实验课而定,以废酸液和废碱液较多,污水中可能伴随着少量的沉淀物。   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验室污水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情况,我们将10mL的实验室污水加入100mL的清水中(模拟实验室污水流入河中后的情况),然后放入小鱼,观察小鱼的情况。我们发现,实验室污水虽然经过稀释,但酸碱度没有减弱多少,对一些水中的生物如小鱼、河虾、螃蟹等危害严重,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通过对实验室污水的检测数据,我们发现污水排出下水道流入河里以后,酸碱度没有减弱多少,各类指标均超标,超出国家的标准很多。怎样解决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实验室污水呢?通过访问一些专家,我了解到运用水生植物可以对金属离子、氨氮等元素进行吸收。于是,我开始寻找具有这种作用的植物。通过查阅资料,我采集回一些抗污染、有净化水体能力的水生植物在少年宫人工栽培。   到底我在野外采集的这些水生植物是否具有净化化学实验室污水的能力呢?我将配制好的污水配制液放入植物培养皿,将各种植物栽种在培养皿中,定时监测培养皿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通过对实验室污水的植物净化实验的观察和检验结果,我得出以下结论:(1)水生植物有一定抵抗化学污水的能力,其中香根草、凤眼莲、水蓼的抗污能力最强,莎草虽然叶片部分枯萎,但根部确能生长。(2)植物的确对实验室污水有良好的净化作用。(3)水生植物有很好的离子吸附能力。(4)我发现各种不同的植物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不同。   据以上发现,我决定将这些能净化污水的植物奇兵运用到真正的处理实验室污水的过程中去,设计一个利用水生植物净化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室污水的处理系统。从成本、场地、技术、实用、安全、美观等方面考虑,我决定这个实验室污水处理系统由沉淀池、过滤池、组培池、水生植物盆景池组成。通过实验,我惊喜地发现:通过沉淀、稀释、活性炭过滤和植物净化四个步骤后,污水的各项数据都减少了,逐渐靠近国家生活杂水的标准。有了实验室的验证,我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室污水处理系统的模型。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实验、研究,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培养了观察和动手的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毅力。

  • 动植物油中测定石油低于检出限

    请问一下,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动植物油的测定,测出石油为未检出,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动植物油应该怎么去计算,他们有人说总油减去检出限的一半等于动植物油,请问有相关文献吗,查了半天也查不到,顺便想问一下,在实际分析中,空白我看他们做总油做出来很高,是不是已经不符合标准要求了?应该是空白中的总油,石油都应该是低于检出限的吧?那天去看他们做实验,在做空白石油低于了检出限,但总油有少许检出,实验过程中,空白也需要做总油和石油一说?很迷惑呢

  • 【资料】15N土壤、植物标准样品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样品有土壤和植物材料。本标准适用于校准15N分析的质谱和光谱仪器、检验15N分析方法和各实验室15N分析数据的15N土壤、植物标准样品。 2 15N标准样品的来源及制备 2.1 富集15N土壤样品  取自北京农业大学校园的北京褐土,1983年在微区内施入高丰度15N的液氨,种了一茬水稻。土壤又放置了一年,混匀磨碎,过筛,再充分混匀,装瓶,每瓶30g 。 2.2 富集15N植物样品  水稻茎叶,于田间微区内在后期施入高丰度15N硫铵,待水稻成熟后收割,去掉根和穗子,洗净晾干,切碎,磨成粉,过筛,充分混匀,分装在塑料袋中,每袋2g。 2.3 15N自然丰度植物样品  取自大田的旱稻植株茎叶,经洗净、晾干,切碎,磨成粉末,过筛,充分混匀,分装在塑料袋中,每袋2g。  植物样品和土壤样品封盖后,用钴60γ-射线4.9Mrad照射后,在室温下(10~35℃)保存在暗处。 3 标准样品的细度、均匀度 3.1 细度:植物样品全部通过60目(孔径0.25mm),土壤样品通过100目(孔径0.149mm)筛孔。 3.2 均匀度:随机抽样20袋,经200次测定。富集15N植物样品的丰度为0.691±4.9×10-3,C.V%为0.71;富集15N土壤样品的丰度为0.441±2.9×10-3,C.V%为0.66。结果表明,样品是混合均匀的。 4 标准样品的标准值 协作组对本标准样品进行了多次反复,长期的测定,结果如下: 样品名称 15N原子% N% 15N自然丰度植物样品 0.366±0.001 1.026 富集15N植物样品 0.688±0.003 0.745 富集15N土壤样品 0.441±0.003 0.077   注:N%的参比值,供参考。 5 标准样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5.1 避光、干燥保存,温度不超过30℃。 5.2 使用前先用牛角勺搅动,使再度混匀。 5.3 一般分析用量:土壤至少称取1g,植物样品至少0.2g。

  • 专家: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中国日报网11月8日电(信莲)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7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所含有的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另外,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约翰·斯坦还通过研究发现,植物油能够产生脂肪酸,对人体的害处相当于气候变化带给地球的威胁。斯坦表示,植物油能产生 -6脂肪酸,从而在大脑中取代 -3脂肪酸,致使后者含量显著降低。斯坦说:“如果你吃了太多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大脑就吸收了太多 -6,从而有效地赶走了 -3。我相信缺乏 -3可能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心理健康或者难语症等问题。”斯坦表示,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吃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了,全部换成了橄榄油和黄油。通过一系列研究、实验,格鲁特维尔德相信植物油有害健康。他说:“几十年来,官方一直警告我们,说黄油和猪油有多坏。但是,我们发现,就煎炸、炒菜来说,黄油非常非常得好,猪油也一样。人们一直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当中的多不饱和物有多健康。但是你在炒锅和烤炉里面大量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积累出一大批有毒的化学物质。”格鲁特维尔德建议,人们应该尽量避开复函多不饱和物的植物油,能少吃就少吃。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

  • 【求助】植物原料药、植物药原料药和植物药产品三者的区别

    在FDA的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Botanical Drug Products)中,有如下几个概念:  [B]植物药产品[/B](botan ical drug product botanical drug) : 植物药是指作为药物使用的植物产品 由植物原料药制备的药品称植物药产品, 有溶液(例如茶)、粉末剂、片剂、胶囊剂、酊剂、外用药和局部用药等多种剂型。  [B]植物药原料药[/B](botanical drug substance) : 来自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藻类或肉眼可见真菌的药物。它由[B]植物原料药[/B]经过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加工方法, 如粉碎、煎煮、压榨、水提、醇提或其他类似方法制备而成。它以诸如粉末、泥膏、浓缩液、汁、胶、糖浆或油等多种物质形态出现。植物原料药可以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原药材(见单味和复方植物原料药或产品) 制得。植物原料药不包括天然来源的高度提纯或化学修饰的物质。我读了半天也没明白植物原料药、植物药原料药和植物药产品这三者到底分别是指什么,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教高手帮忙解释一下。万分谢谢!!!

  • 植物消解问题

    测定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植物前处理:植物为某湖泊沉水植物,采集来之后55度过夜烘干,磨碎。消解称取0.2g样品,消解试剂为5mL硝酸+3mL双氧水+1mL盐酸,过夜预消解;之后用CEM公司的MARS5 微波消解,程序:25min阶梯升至180度、180度保持5min。之后发现消解罐侧壁通红(浓硝酸挥发),消解液溶液大约剩有3-5mL。消解液呈淡黄色,但是溶液里有大量絮状白色沉淀物。遂即又加了1mL HF电热板消解,始终未见沉淀消失。请问这是不是消解不完全,如果是的话,消解时间大约是多少?我怀疑是不是植物体内盐度太高,溶液过饱和析出的缘故?我加了水发现溶液开始变的澄清,但是盐度仪没有读数(超出检测限)。当稀释了近50倍的时候发现此时含盐量为48.6g/L.请问这种分析有没有道理?应该怎么判断呢?按说植物是很好消解的呀,为什么我试了次都不行呢?

  • 【转帖】昆明植物所二倍半萜化合物研究取得新发现

    [size=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黎胜红研究员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等资助下,开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近日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陆地植物的地上部分表面都覆盖着腺毛,这些腺毛通常能合成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理活性。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或者被腺毛分泌到植物表面,或者贮存于腺腔中,普遍认为是植物用来防御植食性昆虫的取食,然而一直缺乏好的证据。黎胜红研究组从唇形科植物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的腺毛中发现一类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化合物Leucosceptroids A和B,利用NMR和 X-ray等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发现,该类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定量分析发现,这该类化合物在米团花的叶片和腺毛中的含量与它们的拒食中浓度相当或更高,足以阻止植食性昆虫对该植物叶片的取食,表明二倍半萜化合物在该植物中具有重要的防御病虫害的功能。该研究首次从植物中发现此类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化合物,首次发现植物腺毛能合成和贮存二倍半萜化合物,首次发现二倍半萜化合物与植物的防御功能相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2010, 49: 4471-4475)上,并获得审稿者一致给予Highly important的评审意见。[/size]

  • 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科学家:植物油烹饪致癌风险高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所含有的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格鲁特维尔德说:“几十年来,官方一直警告我们,说黄油和猪油有多坏。但是,我们发现,就煎炸、炒菜来说,黄油非常的好,猪油也一样。人们一直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当中的多不饱和物有多健康。但是你在炒锅和烤炉里面大量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积累出一大批有毒的化学物质。人们应该尽量避开富含多不饱和物的植物油,能少吃就少吃。”中国专家:植物油拒高温烹饪 低温使用无危害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英国专家所说的植物油大部分是大豆油,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的植物油种类比较多,橄榄油也是植物油。大豆油中含大量亚油酸,亚油酸不耐热,到冒油烟的温度(近200度甚至更高)会发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质,同时很多试验也证明大豆油会促进胆固醇的氧化。玉米油、葵花籽和大豆油脂肪酸比例比较像,和大豆油效果差不多。部分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酯质,这种物质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不要用来进行高温煎炸。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植物油容易氧化,不但会降低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还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范志红说,并不是说这些油就不适合吃,只是不适合做冒油烟的炒菜。”如果温度低,加热时间短一点,是没有危害的。“不要用豆油来炸油条、炸薯条曾经有媒体报道,”油条哥“为保障食品质量,称用一级大豆油炸油条,而不用地沟油,”这实际上是好心办了坏事。“范志红建议,炸油条可以用棕榈油,同时棕榈油也可以炒菜,”进行高温烹饪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会更好,这类油热稳定性好,高温下产生的有害物质较少。猪油黄油可以用,不过不能常用,要不然饱和脂肪太多。如果做肉菜,如果用大豆油则不能加热至出油烟,用花生油略好,橄榄油也可以。“总的来说,就是棕榈油和椰子油适合做煎炸、爆炒食物;花生油、稻米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包括芥花油等适合做一般炒菜;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可以做完全不冒油烟的清炒和炖煮菜;亚麻籽油、芝麻油和核桃油适合做凉拌菜。黄油、猪油只可偶尔用来增加美食风味。注意控制烹调油脂总量,每天25克!(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 湿法消解植物样出现碳化

    最近在做植物样品,拿标准物质柑橘叶和灌木枝叶摸条件,0.5g加混酸(硝酸:高氯酸 4:1)10ml过夜冷浸,次日100度低温消解,柑橘叶出现严重的碳化现象,灌木枝叶正常。1、怀疑是温度高和样品取样量大,然后0.2g--80度,结果还是会出现碳化。2、怀疑粒度太小,然后自己粉碎同是革质的杠柳叶,分别过筛40、60、100、200目筛,同称取0.5g--10ml-100度消解,无碳化现象。不知大家有无做植物样消解,特别是做过柑橘叶的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