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植物物性

仪器信息网植物物性专题为您整合植物物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植物物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植物物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植物物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植物物性话题讨论。

植物物性相关的论坛

  • 植物性食物是黄酮类物质的优秀来源

    植物性食物是黄酮类物质的优秀来源,尤其是洋葱、欧芹、紫甘蓝、浆果、柑橘、茶叶、豆类及豆制品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很丰富,大家可适当多吃。物是黄酮类物质的优秀来源,尤其是洋葱、欧芹、紫甘蓝、浆果、柑橘、茶叶、豆类及豆制品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很丰富,大家可适当多吃。

  • 植物性胶囊壳铬居然也会超标?

    昨天心血来潮测了某厂家的两份植物性空心胶囊中的铬,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结果为5.0mg/kg 、6.0mg/kg。而我们的要求好像是植物性的胶囊壳不用检测铬,而从厂方提供的报告上看也没有铬的检测指标。我不禁 有个疑问,理论上说植物性的胶囊应该比明胶胶囊会好很多 ,但为什么铬也会超标?是以次充好还是本来就高?这个有待考究。不知道平时植物性的胶囊壳你们测了没有? 硬胶囊壳一般分为明胶胶囊和植物胶囊两种:明胶胶囊壳来自动物的皮、骨、筋腱中的胶原质,经部分水解后,提纯而获得的蛋白质制品,内含有大量嘌呤;植物胶囊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原料(原料含多聚糖和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制成的胶囊壳。 ,

  • 水果中都含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

    木瓜、苹果、菠萝、木瓜、猕猴桃等水果中都含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能够使肉嫩可口。可以把这些水果切成小块,或是榨成汁,在腌肉时加进去,就能起到“天然嫩肉粉”的功效。、猕猴桃等水果中都含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能够使肉嫩可口。可以把这些水果切成小块,或是榨成汁,在腌肉时加进去,就能起到“天然嫩肉粉”的功效。

  • 水果中都含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

    苹果、菠苹果、菠萝、木瓜、猕猴桃等水果中都含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能够使肉嫩可口。可以把这些水果切成小块,或是榨成汁,在腌肉时加进去,就能起到“天然嫩肉粉”的功效。萝、木瓜、猕猴桃等水果中都含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能够使肉嫩可口。可以把这些水果切成小块,或是榨成汁,在腌肉时加进去,就能起到“天然嫩肉粉”的功效。

  • 【分享】黑龙江省动植物性食品农兽药使用情况调查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动植物性食品产地的农药、兽药使用状况调查,了解当地农药、兽药的使用现况,为今后对农药、兽药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对种植户和养殖户进行调查。结果 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户数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94.36%,87.18%和5.13%;抗生素、激素类和抗寄生虫药的使用户数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81.82%,56.36%和43.64%;种植户和养殖户使用农药、兽药不规范,常常是肆意混用,超剂量重复使用,打农药间隔期平均为(6.31±1.42)d,农户大多不考虑或不知道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平均值为(5.67±2.85)d。结论 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动植物性食品农药和兽药使用不规范、不合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 【关键词】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动植物性食品

  • 【分享】黑龙江省动植物性食品农兽药使用情况调查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动植物性食品产地的农药、兽药使用状况调查,了解当地农药、兽药的使用现况,为今后对农药、兽药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对种植户和养殖户进行调查。结果 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户数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94.36%,87.18%和5.13%;抗生素、激素类和抗寄生虫药的使用户数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81.82%,56.36%和43.64%;种植户和养殖户使用农药、兽药不规范,常常是肆意混用,超剂量重复使用,打农药间隔期平均为(6.31±1.42)d,农户大多不考虑或不知道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平均值为(5.67±2.85)d。结论 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动植物性食品农药和兽药使用不规范、不合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 【关键词】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动植物性食品

  • 【原创】植物性食品稀土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植物性食品稀土超标对人体的危害。最近分析茶叶稀土时,检测出有几个稀土超标的茶叶样,GB2762-2005标准规定稀土≤2,茶叶是泡着喝基浸出物的,你说开水浸泡难道还能把稀土也给浸泡出来不成?吃了不合格的稀土项目对人体有影响吗,国标为什么要规定此项目啊

  • 复硝酚钠在植物性食品中有限量要求吗?

    复硝酚钠在动物性食品中是不允许有残留的,是否有植物性食品的相关规定呀?有没有板油知道呀?只是看到有出口蔬菜复硝盐得检测方法,看样子国外应该对此有限量要求,不知道国内是否也有相关的规定,查了半天没查到请知道的板油指教一下,谢谢

  • 【分享】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快速测定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消化液直接用ICP-MS进行分析,以建立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快速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检出限0.01~0.2 μg /kg,精密度优于10%,对3个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利用该方法对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进行测定,完成检测只需1~2h,满足日常检验需求,较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 植物甾醇的作用

    [color=#333333]植物甾醇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胆固醇。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油脂和植物性食物中,例如米糠油、玉米油、芝麻油、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及谷物。[/color]

  • 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它的存在与生命的各种活动紧密联系,例如参与机体的构成及机体的代谢,参与遗传信息构成和代谢,同时也为机体提供热量。 蛋白质的种类极其繁多,不同食物来源的蛋白质,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有所区别,而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氨基酸评分(AAS)是测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一个常用指标。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之所以会有不同,与蛋白质的来源有很大的关系。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是不同的,这即意味着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有差异。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禽、畜及鱼类等的肉、蛋、奶。其蛋白质构成以酪蛋白为主(78~85%),能被成人较好地吸收与利用。更重要的是,动物性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因此比一般的植物性蛋白质更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价值也相对高些。一般来说,肉类(如鱼肉、牛肉)蛋白质和奶类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评分均在0.9~1.0的水平。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米面类、豆类,但是米面类和豆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不同。米面类来源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一种必需氨基酸),因此其氨基酸评分较低,仅为0.3~0.5,这类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也会差些。当然,这种不足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改善,例如在米面中适当加入富含赖氨酸的豆类食品,则可明显提高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 在众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中,营养价值最高的是豆类蛋白质(又称大豆蛋白),而且豆类食物不含胆固醇,这是动物性食物所不具备的特点。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大豆蛋白质有它的缺陷:蛋氨酸(一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少。因此,整粒大豆的氨基酸评分大约为0.6~0.7。

  • 请教某位高人,很着急:如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稀土总量

    新的GB2762-2005标准中,将稀土总量作为粮食,茶叶以及绿豆等植物性食品的一项强制性元素卫生标准,其中粮食和茶叶的限量指标为2mg/kg,采用方法为GB/T5009.94-2003,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铷,氧化钐等五种氧化物的总量,方法的检测限为0.1ug/5g试样.我按照标准方法进行了摸索,发现方法的灵敏度很低(与标准规定检测限差距很大),按照该方法没法准确检测限量指标是2mg/kg的稀土总量项目,故对不合格项目的判定带来难度.请教各位,有谁做过稀土项目?请问用该方法可以测定稀土项目吗?该方法还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先谢谢了!

  • 应用--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有机氯的测定

    应用--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有机氯的测定

    应用分享~~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有机氯的测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160926_01_198795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160926_02_198795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160926_03_198795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160927_01_1987954_3.jpg

  • 【国标资料】-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如有用请顶本贴!

    [em07] 再上传一份新资料!近期有朋友较多用到,不知同行们感觉如何?希望带动大家将手头有的文件共享一下,不要太“葛朗台”啊!多交流,多学习......[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236]新国标:植物性食品中稀土测定![/url]

  • GC-MS检测植物性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假阳性问题?

    鄙人单位有GC-ECD/PFD/FID、GC-MS、UPLC-MS/MS等分析仪器,按理讲,检测植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应该是差不多了。 之前个人的经验,一般微量分析色谱容易产生假阳性,所以单位配置了相应的单级质谱和串联质谱,本以为检测时可完全消除假阳性给检测带来的影响,但随着仪器使用近一年的时间,发现即使有质谱(单级质谱)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 比如在7890A-5975C仪器上同时同条件进样分析,案例如下: 目标物 联苯菊酯,目标离子为:181(定量离子),166(定性离子),出峰时间约为26.98~27.34min; 干扰物 啶虫脒 ,有离子:166.0(响应高) ,出峰时间约为 27.21~27.45min 甲氰菊酯 ,有离子:181.0(响应高) ,出峰时间约为 27.23~27.45min 这仅顺便举个例子, 倘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样品中不存在联苯菊酯,但有啶虫脒和甲氰菊酯时,也有可能通过7890A-5975C仪器会定量出 联苯菊酯的含量?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本单位深入分析之后,感觉不靠谱,后通过打电话到安捷伦资深工程师处询问和求解,工程师直接讲,单级质谱定性植物性食品中农残含量,是可能实现假阳性概率的。 本人因为才疏学浅,希望有能之士或感兴趣的各位朋友讨论下,假如真存在假阳性现象,应如何尽量避免今后检测时的假阳性。

  • 动植物性食品检测稀土元素

    今年单位有任务检测动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铝、还有鱼丸里的硼含量的测定,仪器型号是安捷伦7700X,看了一下检测方法需要用到微波消解或者高压罐消解,微波消解我们这没设备,高压罐消解我们这里高压罐只是八九个,样品量有1000出头,我们就想用电热板和聚四氟乙烯消解,消解时加入硝酸和双氧水 请问有各位老师(在这方面我还是学生啦,仪器去年年底才来)消解的时候温度以及时间怎么设置,硝酸用优级纯可以吗?以前原子吸收做铅镉的时候用的就是优级纯;双氧水我想用UPS级别应该没问题吧。稀土元素好像是要求做16种,钷因为有放射性好像不用做。在做实验(包括前期消化和后面的上机操作)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请各位不吝赐教

  •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测定 干扰方程

    国标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测定 测定Eu用153,为什干扰方程用151呢? 还有这个方程在安捷伦7700x里怎么编辑呢? 相关文本如下: 1. 在调谐仪器达到测定要求后,编辑测定方法、干扰校正方程(校正铕(Eu)元素)及选择各待测元素同位素钪(45Sc)、钇(89Y)、镧(139La)、铈(140Ce)、镨(141Pr)、钕(146Nd)、钐(147Sm)、铕(153Eu)、钆(157Gd)、铽(159Tb)、镝(163Dy)、钬(165Ho)、铒(166Er)、铥(169Tm)、镱(172Yb)、镥(175Lu),在线引入内标使用溶液 2铕(Eu)元素校正方程采用:〔151Eu〕=〔151〕-〔(135Ba O)/(135Ba)〕×〔135〕

  • GB 5009.9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

    GB 5009.9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本标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谷类粮食、豆类、蔬菜、水果、茶叶等植物性食品中钪(Sc)、钇(Y)、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的测定。本标准于2012年7月17日代替GB/T 5009.94-2003,GB/T 7630-1987,GB/T 22290-2008,GB/T 23199-2008 。

  • 牛磺酸在植物饮料和其他类饮料中能加吗

    [font=SimSun, STSong, &]大家好,遇到了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求助各位大佬,公司有一款产品想加牛磺酸,但类别是植物饮料,在14880里面,牛磺酸的使用范围不包括植物饮料,但是看到某些产品添加了,这是否违规还是遵从了其他法规?另外其他类饮料定义是什么样的,他加了牛磺酸是在规避法规吗?饮料加了植物性原料是否仍可以定义为风味饮料?[/font]

  • 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近日,“植物奶油危机事件”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昨天,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消费者不必谈“氢化植物油”色变,现在消费者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氢化植物油”即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并不能和反式脂肪酸完全画等号,经过工艺改进的氢化植物油可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甚至不含反式脂肪酸;二是应该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并不是要禁止使用氢化植物油,在美国、丹麦等也未出台限制使用氢化植物油,仅是建议居民日均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上世纪80年代使用氢化植物油  朱念琳介绍,以制作糕点为例,酥皮、起酥等均需要酥油来起酥,过去人们通过熬制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来烹制。由于担心存在于荤油中的胆固醇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上世纪80年代,氢化植物油开始在中国食品加工业使用,植物油因高温不稳定及无法保存等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氢化技术,有研究表明高温脱臭后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增加1%至4%。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病》中建议,以每天摄取2000千卡热量的人为例,每日摄取的总脂肪应为66克,饱和脂肪酸22.2克,反式脂肪酸2.2克以下。

  •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某种细菌、细菌毒素或混有重金属、农药或其他毒物的食物,以及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之后所引起的急性中毒。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某种细菌、细菌毒素或混有重金属、农药或其他毒物的食物,以及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之后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细菌中毒传染型一般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严重的能引起昏迷和虚脱,甚至死亡。非细菌性中毒的症状,则视毒素的性质而异。二、食物中毒的分类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使用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确的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此病的潜伏期短,可集体发病。表现为起病急骤,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常有畏寒、发热,严重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和休克。本病处理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重症可用抗生素。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肉毒中毒者可及早给予肉毒抗毒血清。

  • 【原创】植物奶油在中国普遍使用 或酿食物史上最大灾难

    植物奶油,听起来很美,很绿色的名称,但是你知道嘛,它还有其他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但他们统一的化学名“氢化油” 植物性氢化油由美国人发明。由于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种“反式脂肪”不易腐坏且制作成本低、香味口感可比动物油,广为人们所接受,自此之后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制作饼干、酥油、糕点等食品时更是缺它不可。 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发现氢化油因为是“假油”,无法被身体分解,也无法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成为人类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成因。 氢化油对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危害:---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氢化油广泛用于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激淋、咖啡伴侣,蛋挞,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抹面包,炸薯条、炸鸡块,做蛋糕、曲奇饼和饼干、面包;制作植脂末添加在冰淇淋和咖啡伴侣中,做奶油糖、奶茶、奶昔和热巧克力。 目前,我国虽然尚未对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做出限制,但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在国外引起重视并获得认同,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如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配料,如果一种食品标示使用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那么这种产品就很可能含反式脂肪,请避而远之。

  • 【讨论】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危机事件”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消费者不必谈“氢化植物油”色变,现在消费者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氢化植物油”即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并不能和反式脂肪酸完全画等号,经过工艺改进的氢化植物油可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甚至不含反式脂肪酸;二是应该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并不是要禁止使用氢化植物油,在美国、丹麦等也未出台限制使用氢化植物油,仅是建议居民日均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朱念琳介绍,以制作糕点为例,酥皮、起酥等均需要酥油来起酥,过去人们通过熬制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来烹制。由于担心存在于荤油中的胆固醇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上世纪80年代,氢化植物油开始在中国食品加工业使用,植物油因高温不稳定及无法保存等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氢化技术,有研究表明高温脱臭后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增加1%至4%。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病》中建议,以每天摄取2000千卡热量的人为例,每日摄取的总脂肪应为66克,饱和脂肪酸22.2克,反式脂肪酸2.2克以下。 不同品牌氢化植物油的质量优劣区别很明显,朱念琳说,氢化植物油加工工艺需要改进,食品加工企业的制作也要研发新的方式,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市面上有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目前可以通过酶法或化学催化剂、配方调整、改进氢化工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果植物油完全氢化,完成从液态变为固态,就可以做到反式脂肪酸含量几乎为零。问题在于完全氢化的植物油制作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厚厚的一层根本无法涂抹。他希望这次的“植物奶油危机事件”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尽快帮助食品加工企业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生产出更安全、美味的食品。 以往“动物奶油”意味着饱和脂肪含量高,不健康等,如今却成为商家吸引眼球的卖点。记者在一家蛋糕网站上看到,一行“不含植物氢化油”的字正在闪烁。网站称所有蛋糕均采用“动物奶油”。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呼吁,希望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限制反式脂肪酸的相关标准,让企业生产中有法可依。也呼吁食品企业加强科研经费投入,研究食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技术,推出企业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脂,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提倡食品企业标识营养标签,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有机氯的测定——GC法解决方案

    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有机氯的测定——GC法解决方案

    农药的广泛使用在防治农产品病虫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同程度的污染了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很多农药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粮食、蔬菜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有机氯农药具有毒性大、难降解、水溶性低和酯溶性高的特点,可随食物链发生富集放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各国都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方法优势:迪马科技在参考各种标准的基础上,基于QuEChERS方法原理,采用乙腈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加入1 mL乙酸乙酯-正己烷溶解,取出加入至QuEChERS净化管中净化,上机分析,开发了气相色谱法检测笋叶、西红柿、菠菜和花生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解决方案,能够达到准确定性定量。1) 定量限是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PP’-DDD、β-硫丹、OP’-DDT为1.0 μg/kg,其它为0.2 μg/kg;2) 前处理简单,回收率损失少,净化效果明显、方法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供广大分析工作者普及使用;3) 适用于各省市出入境、质检、疾控、食品药品检验所、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机构、大型食品生产商、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以下为详细解决方案,敬请参考!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有机氯的测定——GC法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笋叶、西红柿、菠菜和花生中α-六六六、五氯硝基苯、林丹、七氯、艾氏剂、β-六六六、δ-六六六、α-硫丹、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PP’-DDE、狄氏剂、PP’-DDD、β-硫丹、PP’-DDT、OP’-DDT的检测。定量限: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PP’-DDD、β-硫丹、OP’-DDT为1.0 μg/kg;其它为0.2 μg/kg。2、标准品配制单标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各标准品,用正己烷分别配制成1.0 mg/mL的标准储备液。混合标准储备液:分别吸取各单标标准储备液,用正己烷配制成4.0 μg/mL的混合标准储备液。3、提取3.1 笋叶和西红柿(1) 5 g样品,加入15 mL 乙腈、涡旋混合1 min,加入15 mL乙腈、4 g氯化钠,振荡5 min,8000 rpm离心2 min;(2) 取10 mL上清液,在40 ℃水浴下通入氮气吹干,加入1 mL 乙酸乙酯:正己烷(2:8),超声溶解,待净化。3.2 菠菜(1) 取5 g样品,加入30 mL乙腈,均质1 min,加入4 g氯化钠,振荡2 min,8000 rpm离心2 min,收集10 mL上层清液;(2) 将上清液在40 ℃水浴下减压蒸干,加入1 mL乙酸乙酯:正己烷(2:8)溶解,待净化。3.3 花生(1) 5 g样品,加入15 mL 乙腈、2 mL 200 g/L乙酸铅溶液、4 g氯化钠,振荡5 min,8000 rpm离心2 min,收集上层清液;(2) 向下层残渣中加入15 mL乙腈,按步骤(1)重复提取两次,合并上层清液;(3) 取15 mL上清液,在40 ℃水浴下通入氮气吹干,加入1 mL 乙酸乙酯:正己烷(2:8),超声溶解,待净化。4、净化——ProElut QuE 2 mL Tube (Cat.#:64576)将待净化液转移到2 mL ProElut QuEChERS净化管,涡旋混合1 min,8000 rpm离心2 min,上清液供GC分析。5、色谱条件色谱柱:DM-1701,30 m × 0.32 mm × 0.25 μm (Cat.#:7331)进样口温度:26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90 ℃,保持1 min,以40 ℃/min升温至180 ℃,保持4 min ,2.2 ℃/min升温至205 ℃,保持7 min载气:氮气,流速:1 mL/min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0 μLECD:300 ℃6、添加回收结果笋叶、西红柿、菠菜、花生中多种有机氯检测的添加回收结果(添加水平为20 μg/kg),加标量:混合标准储备液4.0 μg/mL,25 μL。NO.化合物名称回收率(%)笋叶西红柿菠菜花生1α-六六六81.9783.27102.2989.662五氯硝基苯92.0893.30110.0595.093林丹81.5783.9798.3989.044七氯94.3990.61112.9991.115艾氏剂89.8088.10110.7373.606β-六六六83.21100.03103.0198.577δ-六六六83.7892.0392.7891.748α-硫丹110.65116.19106.7790.199氯丹99.38104.89112.52109.9210氯丹88.0490.20118.5789.2811氯丹115.03115.63107.62107.0412PP’-DDE95.8897.16108.8192.2413狄氏剂87.96[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