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植物碱性物质

仪器信息网植物碱性物质专题为您整合植物碱性物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植物碱性物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植物碱性物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植物碱性物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植物碱性物质话题讨论。

植物碱性物质相关的资讯

  • 五洲东方参加“第21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
    由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以下称乙方)、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ldquo 第21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rdquo (IPGSA Conference 2013)于2013年6月18-2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五洲东方作为赞助商参加了本次会议。   美国PERCIVAL公司成立于1886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生产了第一台专业的植物培养箱。拥有百年历史的PERCIVAL是专业的植物培养箱体生产厂家,现已生产14个种类,近90个型号的培养箱,覆盖整个动物、植物培养和环境测试领域。另外,可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定制特殊箱体。所有PERCIVAL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由PERCIVAL严格控制和把关,其产品值得信赖。   PERCIVAL产品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很多跨国企业及我国重点院校,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正在使用PERCIVAL的各类产品。五洲东方公司作为PERCIVAL公司的全国独家代理商已有十余载,我们会和PERCIVAL一起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全方位的服务。
  •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究进展日期:2012-05-17 作者:董莲华 赵正宜 李亮 隋志伟 王晶 来源:《农业生物学报》.-2012,(2).-203-210 点击:107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大量涌现。但是由于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未经过长期检验,所以一直以来其安全性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健康权,各国都建立了多种方法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的转基因特征分子进行检测,以期对转基因植物从源头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目前,由于各国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国家规定必须标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并且各个国家对所标识转基因含量的要求不尽相同,为了解决贸易争端等问题,转基因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成为关键。但是,由于缺乏国际普遍认同的标准,所以检测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尤为突出。转基因检测标准的制定是解决转基因产品检测结果不可比的根本。转基因检测标准包括标准检测方法和标准物质。而转基因标准物质在保汪转基因检测结果可比和可溯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标准物质是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量值准确性的一种测量标准。因此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的使用可以保证转基因产品检测缔果的有效和可比。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自上个世纪起就已经开始转基因检测标准和标准物质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制定了一些急需的转基因安全检测标准和规范(GB/T19495.3~5-2004,NY/T719.l~719.3-2003,NY/T720.1~720.3-2003,NY/T 72l.1~721.3-2003),但是,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个土要技术瓶颈。本文将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制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种类 目前国内外研制的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上要自基体标准物质(Gancberg et al.,2007;Trapmann et al.,2004a;Trapmann et al.,2004b)和核酸分子标准物质(Corbisier et al.,2007;AOCS 0306-A(http.//WWW.aocs org/LabServices))。基体标准物质是与被测样品具有相同或相近基体的实物标准,是给被测物质赋值的最有效的标准物质。目前所研制的基体标准物质根据存在形式不同主要有种子标准物质(AOCS 0304-B(http//WWW.aocs.org/yech/crm))和种子粉末标准物质(Trapmann et al.,2004b)。核酸分子标准物质是含有已知量值(目标基因拷贝数或含量)的植物基因组DNA或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的核酸分子标准物质主要有基因组DNA分子标准物质(Fluka69407(http//www. sigmaaldrich.com/etc/medialib/docs/Fluka/Datasheet/69407dat. Par. 0001 File.tmp/69407dat.pdf);AOCS 0306-A)和质粒DNA分子标准物质(Corbisiei et al.,2007),而基因组DNA分子标准物质主要有叶片DNA(AOCS 0306-A;AOCS 0208-A2(http://WWW aocs. org/tech/crm);AOCS 0306-H(Http://WWW. aocs org/tech/crm))和种子DNA(F1uka 69407)分子标准物质两种。每种类型的标准物质在制备、保存和使用中都有其优缺点。具体见表1略。 由表1略可知,基体标准物质由于具有与待测物相同司或相近的基体效应,而且可以用于核酸和蛋白两个水平的检测,应用相对较。但是其纯度和均匀性不容易保证,使用不方便、价格昂贵,而且原材料获得以及复制难度较大。核酸分子标准物质可以解决均匀性问题,其中质粒分子标准物质还有容易获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Allnutt et al.,2006),但是因为其PCR扩增效率与基因组DNA的扩增效率可能存在差异,使用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对转基因产品定量时须谨慎。基因组DNA分予标准物质虽然不存扩增效率差异,但因为纯度难以控制,所以复制比较难,价格最高。2 转基因标准物质制备过程中关键点2.1 转基因基体标准物质 转基因植物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关键包括候选物品种纯度鉴定、标准物质均匀性研究,标准物质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价等技术研究。基体标准物质候选物纯度鉴定非常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成分含量的准确性,在目前所有基体标准物质研制报告中,都提供了该标准物质候选物纯度及鉴定方法(Clapper and Cantrill,2009;Trapmann et al.,2010a)。纯度鉴定分遗传背景纯度和基因型纯度鉴定。遗传背景纯度鉴定一般是标准物质候选物供应商(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供应商为拜尔公司、先正达公司和孟山都公司)通过田间性状筛选、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纯度检测完成。分子水平检测技术一般采用定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定量PCR、Southem杂交等技术。蛋白水平检测技术包括Western杂交和免疫试纸条法等(Trapmann et al.,2004b)。基因型纯度检测方法一般采用PCR、Invader(亲染探针法)和SNP Wave技术检测等位基因的纯合或杂合(Eijk et al.,2004;Twyman et al. 2005)。此外,标准物质生产者还要对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转化体特异性检测,如对转基因玉米NK603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转化体特异性鉴定时要排除转基因玉米其它的转化体(GA21、MON863和MON810)(Trapmann et a.,2005a)。不同的转化体特异性纯度鉴定水平依赖于该转化体特异性定量PCR方法的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由于每个转化体特异性方法的检测限不同,因此对每种转化体的转基因标准物质候选物可检测的纯度水平不一致,如对转基因玉米GA21可鉴定纯度99.935%(LOD=0.065%,Trapmann et al.,2004c),对转基因玉米NK603可鉴定纯度99.970%(LOD=0.030%,Trapmann et al.,2005a)对转基因玉米TCl507可鉴定纯度99.960%(LOD=0.040%,Trapmann et al.,2005b),对转基因土豆EH92-527-1可鉴定纯度99.980%(LOD=0.020%,Trapmann et al.,2011)。 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研究目前主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rapmann,et al.,2011)和金标记中子活化法(Trapmana et al.,2010a,b,c)。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均匀性检验是通过测定目标基因与内标准基因的比值这一特性量值来考察瓶间与瓶内的一致性。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均匀性检测的优点是测定的量值与标准物质特性量值一致,但缺点是PCR方法精密度低,从而导致均匀性检验对标准物质量值不确定度贡献较大。采用金标记中子活化法进行均匀性检测优点是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缺点是该方法的成本比较高。2.2 转基因植物质粒分子标准物质 转基因植物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关键包括目标序列和内标准基因序列的选择和扩增、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定值和适用性验证等,其中对于质粒分子的定值和适用性验证是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研制的技术难点。内标准基因序列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转基因检测时常用的基因,研制的玉米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有adh(Alcoholdehydrogenase,乙醇脱氢酶)、zSSIIB(淀粉合成酶基因)和hmg(High mobilitygroup,高迁移率族蛋白基因),转基因玉米Mon810质粒分子标准物质ERM-AD413的内标准基因为adh基因片段(Corbisier et al.,2007);报道的转基因玉米质粒分子pNK603和pUC57-Btll则选择zSSIIB基因作为内标准基因(董莲华等,201la;董莲华等,2011b)。水稻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有REB4(Starch branching enzymes,淀粉分枝酶基因)、SPS(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蔗糖磷酸合成酶)、GOS9和PLD(Phospholipdase D磷脂酶基因)(Ding et al.,2004;Wang et al.,2010)。Cao等(2011)在构建转基因水稻TT51-1质粒标准分子时选择了PLD基因作为标准基因。大豆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是Lectin(凝集素基因),棉花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是Sad(Steroyl-ACP desatuTase,硬脂酰-ACP脱饱和酶)(Yang et al.,2005)。 目标基因的选择可以是启动子或终止子基因序列,可以是转入的功能基因序列,也可以是转化体特异性边界序列基因(即一部分来源于植物基因组,一部分来源于转入的外源基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选择边界序列作为外源基因进行构建质粒分子,如Cao等(2011)构建的转基因水稻TT51-l质粒分子目标基因为3′端边界序列,Taveniers等(2005)等构建的Btl76和GA21质粒分子也选择了3′端边界序列作为目标基国。2.3 转基因植物基因组分子标准物质 转基因植物基因组分子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关键包括候选物纯度鉴定、基因绸DNA纯化和定值。对候选物纯度鉴定与和转基因基体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候选物纯度鉴定一样关键,因为纯度直接决定了量值的准确性。基因组DNA的纯化同样至关重要,PCR抑制因子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后续PCR的扩增,从而影响对待测样品的赋值。目前,基因组DNA纯度一般以A260/A280和A260/A230这两个比值的大小来进行评价:A260/A280比值要求在1.8~2.0之间,而A260/A230比值则要求2.0。PCR抑制因子的存在与否,可通过倍比稀释PCR扩增后比较测定的Ct值与推测Ct值之差进行确定(ENGL,2008)。3 转基因标准物质量值确定方法 基体标准物质定值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第一是重量法,即以制备时的重量配比给标准物质进行赋值,单位一般为g/k或者以%表示,采用重量法进行量值时其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标准物质的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目前欧洲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研究院(Institute for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Measuremnents,IRMM)所制备的转基因标准物质大部分都是使用这一方法进行量值(Trapmann et al.,2004a;TraPmann,et al.,2010b;Trapmann et al.,2004c;Trapmann et al.,2005a)。第二是采用定量PCR方法对目标基因与内标准基因的拷贝数进行测定,以拷贝数的百分数(%)表示。由于PCR方法为相对定量,而且精密度低,所以使用该方法进行量值时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较大。在IRMM最新发布的标准物质研制报告(Andade et al.,2011)采用了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转基因玉米NK603标准物质进行量值。 此外,数码PCR(digital PCR)技术是新发展起米的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及标准物质定值的方法,因为数码PCR技术不需要外标而可以进行绝对定量,因此在标准物质定值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Bhat etal,2009),如在BIPM组织的关键比对CCOM-K86中,有证据表明数字PCR对转基因盲样测定的结果与定量PCR测定结果一致(Corbisier et al.,2011),但该方法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和溯源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新出现的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Markey et al.,2010)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标的绝对定量方法,用于转基因含量的测定和目标基因的绝对定量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满力。 对于转基因基因组和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量值与基体标准物质不同,除了需要明确转基因成分含量外,还要明确DNA浓度。目前,对转基因基因组或质粒DNA标准物质浓度量值IRM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但是这些方法在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Haynes et al.,2009)。最近发展的超声波-高效液相色谱(董莲华等,2011c)和超声波一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可以解决核酸浓度定量测定的溯源性问题。此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ICP-OES)也是溯源清晰的核酸浓度定定量方法(English et al.,2006)。用于转基因成分含量或拷贝数量值确定的方法主要是荧光定量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是发展起来比较成熟的转基因定量方法(Ronning et al.,2003;Holst-Jensen et al.,2003;Cankar et al.,2006),但由于该方法是依赖于外标的相对定量,且重复性较差,难以成为标准物质定值的绝对方法。目前对于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量值方式还没有合理的模式,因为质粒分予标准物质不同于基体含量标准物质,首先质粒分子本身的量值为目标基因和内标准基因的比值,而这一比值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法来确定,也可通过定量PCR方法来确定。通过测序方法对标准值进行确定,其不确定度基本可以忽略(董莲华等,201lb),而通过PCR方法进行定值,不确定度需要考虑PCR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般不确定度都较大(董莲华等,2011b1)。 此外,质粒分子作为标准物质是要用于转基因成分含量检测的,检测对象是基因组DNA,因为分子大小差异可能会导致PCR扩增效率有差异,因此对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定值还要充分考虑质粒和基因组可替代性问题。可替代性是指标准相对于未知样品的行为。一般观点认为,质粒DNA与基因组DNA是否可以替代主要取决于PCR过程中两者产生的标准曲线,具体反应在两者标准曲线的斜率(与PCR扩增效率相关)、截据和线性相关系数。但笔者认为这些参数中最关键的是两者标准曲线的斜率,其次是截据,线性相关系数只是反应标准曲线自身的线性,该参数更多的是取决于标准曲线制备过程中的梯度稀释。如果斜率和截据这两个参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那么两者基本就可以替代(Taverniers et al.,2009)。但是如果斜率没有差异,截据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的认为两者不可以替代,这种情况F可经过实际样品验证,如果两者对于已经标准值的物质或者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的结果一致,也可以证明两者是可以替代的(董莲华等,2011a;董莲华等,2011b)。或者通过大量实验找出质粒分子与基因组分子扩增之间的系数,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4 国内外转基因标准物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前国际上主要由IRMM、美国油料化学会(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AOCS)和Sigma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转基因标准物质的研制和销售。国外对转基因标准物质的研制多集中在基体标准物质,目前仅有一个质粒分子标准物质(MON810)申请了有证标准物质(Corbisier et al.,2007),具体见表2略。国内目前仅有一种转基因大豆粉二级标准物质(GB/W100042/43),还没有有证质粒分子标准物质。但是我国目前批准的转基因标准品已有20种,这些转基因标准也具有明确的量值,它们与标准物质的区别在于转基因标准品的研制以应用为首要目标和出发点,对溯源性并不关注,因此其溯源途径尚不明确。而转基因标准物质除了以应用为目的具有明确的量值和不确定度外,对量值的溯源性也要声明。我国自2009年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以来,研制的转基因标准物质涉及的国内外16个转化体30多个基体和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分别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制。目前的这些标准物质正在进行有证申报。预计这些转基因标准物质将很快能够服务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从而有效的避免贸易争端。5 展望 转基因标准物质的使用将有效地解决转基因检测不可比的问题,从而避免国际贸易争端。然而,只有转基因标准物质的量值得到国际互认,才可真正有效地避免贸易争端,消除贸易壁垒。而要达到国际互认最简便有效地方式是通过国际比对或各国协同定值。具有国际互认量值的标准物质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进出口贸易检测。此外,未来的转基因标准物质研制应以简单实用为主,由于基体标准物质会受其原材料的限制,而质粒分子标准物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况且,如果将多个转化体特异性检测片段同时构建在同一个质粒分子上,可达到一个标准物质进行多个转化体检测应用的目的,这样既可提高标准物质的利用率,又可节约成本,应是未来的转基因标准物质研制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 文章采集:caisy 注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2008BAK41B01)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No.2008ZX08012-003)。
  • 默克生命科学植物提取标准物质突破2千种
    https://www.sigmaaldrich.cn/CN/zh/products/analytical-chemistry/reference-materials/phytochemical-standards?utm_campaign=seo%20-%20china&utm_source=instrument&utm_medium=news生姜“七步之内必有芳草”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一天神农误食毒蘑菇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散发着香气。神农拔了这株草,连同它的根茎放在嘴里嚼。过后竟然中毒的症状全没了。神农姓姜,于是给这株救命草取名为“生姜”,意思是使自己起死回生。而今,生姜成为中国人餐桌上重要的调料。 青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即有“青蒿方”用于治疗疟疾的记录。现代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屠老师数十年的研究,成功研发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草本植物-青蒿跨越千年而又熠熠生辉。 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人们能够不断了解、开发和利用植物的奥秘。植物提取物作为膳食补充剂、中草药品以及日化补充剂的良好来源,也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 神农尝百草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可靠的标准物质在植物化学品成分的准确鉴定和定量测定中越发重要,成为了安全和质量的保障基石。 目前,默克生命科学可提供超过2,000种植物提取标准品及认证参考物质, 200多种不同植物属别,均已通过详尽测试,以确定其特性和色谱纯度,用于植物提取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此外,今年新增约200种植物提取标准品,包括Cerilliant® 植物提取物单标和混标CRM、分析标准品。同时我们和PhytoLab、HWI Analytik杰出的植物提取标准品生产商全球合作,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提取标准品产品线。选择植物提取标准品,选择默克Supelco。 HPTLC测定甜菊糖苷类提取物如下是经过样品前处理,根据USP 方法使用Merck HPTLC(高效薄层板) 分别在UV 366nm 和白光下分别对瑞鲍迪苷D、A、C、甜菊糖苷、瑞鲍迪苷B、杜尔可苷A、甜菊双糖苷和甜叶菊提取物标准品(HWI),以及甜叶菊叶1、甜叶菊叶2测定。更多分析细节及应用方案,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包装货号生姜中6种姜辣素和姜烯酮混标1mLG-027绿茶8种儿茶素混标1mLG-016卡瓦胡椒9种混标1mLK-0076种大麻酚混标1mLC-218青蒿素10mg69532双氢青蒿素50mgD7439叶绿素A1mg96145对-香豆素50mg55823矢车菊素葡萄糖苷氯化物10mgPHL89616瑞鲍迪苷 A20mgPHL80067全缘千里光碱5mgPHL83968滨蓟黄苷10mgPHL85726柽柳黄素10mgPHL85778苦艾素10mgPHL84170积雪草苷 B10mgPHL84263蜂斗菜酸10mgPHL84767富马原岛衣酸5mgPHL82266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植物提取标准品。https://www.sigmaaldrich.cn/CN/zh/products/analytical-chemistry/reference-materials/phytochemical-standards?utm_campaign=seo%20-%20china&utm_source=instrument&utm_medium=news
  • 重磅!我国科学家实现植物叶片代谢物质谱成像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研究团利用之前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二次光电离(DESI/PI)质谱成像平台结合多孔聚四氟乙烯印迹技术,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分析化学领域著名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代谢活动是生命体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随着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在植物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知的植物有30万-35万种,其产生的代谢产物预计有20万-100万种,其中鉴定出化学结构的植物代谢物约有20万个。植物代谢物的成分分析和空间成像对于研究植物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生理机制、自我调节机制及植物与生态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质谱成像技术(MSI)是基于质谱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成像新技术。通过直接扫描生物样本,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分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但常规的MALDI和DESI等软电离技术难以穿透植物叶片表层的角质层和表皮蜡作用于叶肉组织,因此无法对叶片中的代谢物进行直接成像。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印迹方法,将叶片中的植物代谢物转移至多孔聚四氟乙烯材料上,并对印迹后的材料进行成像,以这种间接成像方式实现了叶片植物代谢物的质谱成像。研究团队在成像种使用的技术是2019年团队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二次光电离(DESI/PI)质谱成像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DESI喷雾装置后引入一套光电离系统和高效离子传输管道,可通过开、关光电离源,实现对多种极性和非极性组分的高灵敏度空间成像。相比于传统DESI方法,正离子模式下可新检出多达百种萜类、黄酮类、氨基酸和苷类等次生代谢产物;负离子模式下整体代谢物信号强度可增强一个数量级。研究团队以茶叶为实验对象对该印迹DESI/PI成像技术进行了验证,在咖啡因、茶氨酸和儿茶素等茶叶代谢物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表明印迹DESI/PI成像技术在探索植物代谢转化位点和途径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植物代谢组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印迹DESI/PI成像技术为植物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推动了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
  • 吴征镒:植物“活字典”——2007年度获奖人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   吴征镒,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结缘草木   见到吴征镒是在他位于昆明的家中。身体的原因让这位92岁的老人几乎已经足不出户。   吴征镒家所在的这个居民小区草木扶疏,很多人家的阳台上都种了漂亮的花草。可这位一生研究植物的科学家家里却什么植物也没有种。   那些花草树叶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脑子里、心里。   “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这位老科学家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   他经常对年轻人讲述这八个字的意义,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那时才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长大些开始读书了,吴征镒最爱读的书是家里收藏的一本清代人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对着这本书的图谱,去花园里认识那些以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乐在其中。   人们哪会想到,就是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植物志》的编纂,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立了户口本。他在这部历时45年完成的植物学巨著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完成了全套著作2/3以上的编研任务,并重点完成了一些大科、难科的研究。   在七十多年的植物分类研究中,他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1766个,涵盖94科334属,是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以他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人命名的历史。   他全面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种子植物的组成和来龙去脉问题,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等创新观点。他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及其历史来源的论述,是植物学、生态学领域的经典篇目。   他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提出了诸多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设想和建议。1956年他率先向国家提出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出了在云南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具体方案。1999年,他又提出了建立国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1983年,吴征镒到英国考察,来到大英博物馆。英国人安排请中国植物学家鉴定清朝时期驻华的英国大使在中国采集的一些至今未能鉴定的标本。   吴征镒用放大镜认真观察了标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出了每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它们的科、属、种、地理分布、曾经记录过的文献、资源开发的意义等等。他对植物研究的精深和超群的记忆力,令英国人赞叹不已。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告诉记者,由于对植物研究的深厚功底和广博知识,吴征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心积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在茅草房里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这个极为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两万多号标本 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轻教师一起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在“牛棚”中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为我国中草药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摔跤冠军”   与很多科学研究一样,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藏、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每逢雨季,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   “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就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在考察的基础上,吴征镒主编完成了《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地区植物志,还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编写工作。这些积累和研究为现在生物多样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学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植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吴征镒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全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中国植物志》等大型专著的编写工作。他总是自己做最基础的工作,从野外考察,到写出名录,再带领大家分科分属编写。除了植物的名称,科、属、种,定名人,发表日期,分布区及用途外,他还详细描述历代植物文献中的记载,一丝不苟。“在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的时候,凡是他看过的稿子,他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字数还多。”昆明植物所副所长刘吉开说,他不用查阅任何工具书,总能给每一篇稿子把好关。   和吴征镒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吴老是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他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要总是“浮在上面”,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壮心不已   直到耄耋之年,吴征镒仍在关注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动态,与国内外有关植物学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与身边的助手、学生交流信息。   “这一年多来,他的眼睛不行了,耳朵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工作3个小时。”他的秘书杨云珊说。   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 2006年,他率领弟子着手整理研究我国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开启了我国植物考据学研究的新篇 2007年,他在91岁高龄的时候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   “吴老为《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编撰做了很多铺路搭桥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 吴征镒的助手吕春朝说。   由于编撰大典要在上万本古籍中寻找与生物学有关的资料,吴征镒凭借数十年的积累列出了1300多种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他还凭惊人的记忆力,对史籍中提到的各种植物进行正本清源,并一一标注了拉丁文学名。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说:“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我的能力有限,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后来居上,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92岁的吴征镒,爱着每一片绿叶,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   吴征镒院士 简介   植物学家。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 -40° 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 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 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 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 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
  • Gilson即将亮相2017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
    什么是ISPMF?“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以下简称ISPMF)是由欧洲植物化学会phytochemical society of europe(pse)、亚洲植物化学会(psa)以及国际中医药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medicine (iscm)共同主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ISPMF致力于加强国内学者与亚洲和欧洲植物化学物质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植物化学和天然产物及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自2015年第一届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后,第二届ispmf国际会议将于2017年4月7-10日在中国福州拉开序幕。除了pse、psa及iscm三大主办方外,本次会议将由澳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协办。会议将以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墙报形式开展多领域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同时邀请众多欧洲和亚洲国际植物化学专家参会并作报告。2017 ISPMF大会详情2017 ispmf 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时间:2017年4月7-10日地点:福州,中国(福州融侨水乡酒店 仓山区闽江大道169号 闽江公园正对面)Gilson在此次ISPMF会议上将会带来哪些惊喜?行业专家将为您分享:离心分配色谱质谱联用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分享嘉宾 :Gilson中国区 应用经理 孙其昌 博士 离心分配色谱(cpc),是一种无需硅胶填料柱的制备和工业级纯化技术。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一种作为流动相(洗脱剂),另外一种由离心力保持作为固定相。不同混合物在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决定他们的洗脱顺序。离心分配色谱技术(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具备宽泛的应用范围,诸如合成混合物纯化,天然萃取物分馏,天然产物纯化和蛋白分离。作为制药行业里的领先合作伙伴,Gilson也将在此次大会中增设展台,展示Gilson最新的创新成果,带您领略高品质的神奇魅力。想获得离心分配色谱应用方面最新最全的技术简报?如何获得?扫码关注Gilson官微(GilsonChina)点击底部菜单栏里的 “相约ISPMF” 点击文章底部的 “阅读原文” 在线填写问卷即可免费获得
  • 2015“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通知(第一轮)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tochemicals in Medicine and Food (ISPMF 2015)   (2015年6月26 - 29日,上海)   为加强国内学者与亚洲和欧洲植物化学物质 工作者 的 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植物化学和天然产物及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由欧洲植物化学会(PSE)和亚洲植物化学会(PSA)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盐城工学院和贵阳医学院协办的&ldquo 2015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rdquo (http://cmsmag.shnu.edu.cn/Default.aspx?tabid=14688&language=en-US )将于2015年6月26-2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将以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墙报形式开展多领域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会议将邀请欧洲和亚洲国际植物化学专家参会并作报告。会议为鼓励青年植物化学和天然产物工作者和 研究生参会交流,将评选优秀青年论文奖(第一作者年龄不大于35岁)和优秀墙报奖,并颁发奖金和证书。本次会议已经Biotechnology Advances (Elsevier, IF 9.599), Phytochemistry Reviews (Springer, IF=4.174), Food Chemistry (Elsevier, IF 3.334),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Taylor & Francis, IF 4.820), 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Bentham, IF 2.69)等期刊的支持,将分别为本次会议出版专刊。   Confirmed speakers:   Prof. Simon Gibbon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Phytochemicals: Potential sources of new antiinfectives and psychoactives   Prof. Young-Joon Surh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Bioactive phytochemicals in spices and herb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s and nutraceuticals   Prof. Franz Bucar (Graz University, Austria)   Zingiberaceae -- a source of antimicrobials and resistance modulators   Prof. Dr. Xuechu Zhen (Soochow University, China)   Discovery of anti-psychotic drug from TCM   Prof. Masaaki Terashima (Kobe College, Jap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oods based on structure change of a target protein   Prof. Antó nio J. Ribeiro (Universidade de Coimbra, Portugal)   Curcumin, quercetin and resveratrol: same delivery systems to circumvent their high hepatic extraction   Prof. Hiromi Yamashita (Okayam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Japan)   Improvement of obesity and glucose tolerance by acetate in type 2 diabetic rats  Dr. Marc Diederich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Dietary flavonoids as anticancer agents   Prof. Yuewei Gu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Recent progress on the Mangroves of Chinese Coast: chemistryand bioactivity   Dr. Milen I. Georgiev (Bul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Bulgaria)   Pharmaceutically important phenylethanoids: Isolation, bioactivites and biosynthesis   Prof. Satya Sarker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UK)   A journey of a phytochemist - witnessing the changing face of phytochemical research   会议论文征文范围:植物化学物质和天然产物相关领域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和综述报告,具体为(包括但不局限于):1) 植物化学物质的化学基础和药效 2) 生物技术在植物化学物质制备中的应用 3) 植物化学物质的营养与代谢 4) 植物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应用 5)分离分析新技术。   论文摘要格式:按照Nutrition and Medicine (ISSN:2195-0083)格式要求以全英文摘要形式投稿(http://cmsmag.shnu.edu.cn/Default.aspx?tabid=15253&language=en-US),投稿时请尽量减少图表,务必控制在2页以内。将Nutrition and Medicine (增刊)形式出版会议论文集 。   全文投稿要求: 本次会议邀请参会学者按照特刊内容向下列期刊递交与大会报告相关的稿件(简报,研究论文和综述),除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Taylor & Francis)作为增刊发表外,其余的期刊都是正刊发表,连续页码,无任何出版费用。所有投稿均需大会学术委员会邀请,请有意投稿的参会学者将稿件题目和作者等信息发送到jianboxiao1979@shnu.edu.cn 或jianboxiao@yahoo.com,经审核后,我们将正式邀请。稿件接受后,每篇论文至少1名作者注册参会。Biotechnology Advances (Elsevier), Phytochemistry Reviews (Springer), Food Chemistry (Elsevier)和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Bentham)将在明年会前正式出版本届会议特刊,请各位学者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投稿。   1. Phytochemistry Reviews (Springer, IF=4.174) 为会议出版一个专辑,主题是植物化学成分的化学和药理。(网上投稿系统已经开放,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phyt Choose Article Type: S.I.: Phytochemicals in Medicine & Food (PSE-PSA meeting, China, June 2015).   2. Biotechnology Advances (Elsevier, IF 9.599) 为会议出版一个综述类特刊。主题是有关生物技术在植物化学物质中的应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对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网上投稿系统已经开放, http://ees.elsevier.com/jba 投稿时选择 Article Type: SI: Phytochemicals.).   3. Food Chemistry (Elsevier, IF 3.334) 将为会议出版有关食品化学的特刊,包括综述和研究论文。(网上投稿系统已经开放,http://ees.elsevier.com/foodchem 投稿时选择Article Type: Special Issue: ISPMF 2015 Phytochemicals, 然后选择Jianbo Xiao 或Milen Georgiev 作为执行编辑).   4.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Taylor & Francis, IF 4.820) 将为会议出版有关食品和营养中的植物化学物质的综述类增刊。(2015年底完成投稿工作,2016年出版)   5. 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Bentham, IF 2.69) 将为会议出版有关药物生物技术的特刊包括综述和研究论文。稿件请直接提交给执行客座编辑Prof. Mei Han (hanmei@bnu.edu.cn).   *论文接受后,需至少一名作者参会,参会人员在上述期刊发表论文无出版费用。   征稿联系人和方式:肖建波 副教授 (jianboxiao1979@shnu.edu.cn jianboxiao@yahoo.com )   韩梅教授 (hanmei@bnu.edu.cn )   开国银教授 (gykai@shnu.edu.cn)   会议征稿通知见http://cmsmag.shnu.edu.cn/Default.aspx?tabid=15254&language=en-US   会议注册和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3月30日(以收到邮件为准)。   会议具体地点:上海师范大学   参会费用:会议注册信息见http://cmsmag.shnu.edu.cn/Default.aspx?tabid=14736&language=en-US ,会议注册费包括会议期间的中餐,晚餐, 欢迎宴会,惜别会和 半天乌镇游. 国内参会人员 2014.12.31前 2015.3.31前 2015.4.1后 普通代表 1500元/人 2000元/人 2500元/人 学生 750元/人 1000元/人 1250元/人  提前缴费可通过银行转账(截至日期2014年5月30日,鉴于报到当天人数较多,建议参会人员尽量选择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预计此次参会人数为国内350人,国外150人左右。会议将开辟相当规模的仪器及相关展览,热忱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实验室耗材、实验试剂及新技术以及出版公司报名参展(截至日期2014年3月30日)!   联系人:雷先生 enjoybio@126.com 手机18019119865   肖建波 jianboxiao@yahoo.com 手机 13611600163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 邮编:200234   参展报名回执 厂商名称 联系人姓名 性别 职务 通讯地址 邮编 电子邮箱(必填) 传真 联系电话(必填) 手机 参加项目(请圈选) 1、研讨会 墙报 / 口头报告 2、展览 金牌 /银牌/铜牌/ 普通 拟提交论文题目 是否有意赞助优秀墙报奖(冠名) 是 否 对会议有何建议   回执请发至:enjoybio@126.com 和 jianboxiao@yahoo.com 厂商参会类型 会议提供 金额 备注 金牌 展台3个,免费注册4人,技术交流1小时,程序册广告2页 5万 银牌 展台2个,免费注册2人,技术交流0.5小时,程序册广告1页 3万 铜牌 展台1个,免费注册2人 1万 普通 免费注册1人 5千 冠名优秀墙报奖 制作证书 8千(共8名)
  • 动物性胶囊重金属超标难除 植物胶囊或“走红”
    由于动物性胶囊重金属超标问题难根治,专家呼吁用植物胶囊来替代   今年4月发生的“毒胶囊”事件让公众对所有胶囊制剂的药品(食品)惶恐不安,如何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胶囊剂药品(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日前,在由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等机构主办的“胶囊剂质量安全思考与解决方法讲座暨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原副司长、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冯国平教授表示,由于动物明胶胶囊人为掺入或人为污染原因造成的重金属超标很难根治,植物胶囊人为污染的途径和可能较小,因此用植物胶囊替代动物胶囊是解决胶囊污染顽疾的根本途径,但现实情况是植物胶囊的成本要稍高一些。   冯国平介绍说,胶囊剂是口服制剂中的第二大剂型,据统计,2011年我国药品、保健食品以及用硬胶囊灌装的食品总量约2500亿粒,软胶囊剂约500亿粒,其中95%以上为动物明胶胶囊。但是,当前我国胶囊剂的质量却令人担忧。   冯国平介绍,药用空心胶囊是一种药用辅料,目前,世界上药用空心胶囊主要为动物性胶囊,是从猪、牛等动物骨骼、皮中提取的明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动物明胶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来源的复杂性、难控性决定了产品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性能和安全方面的缺陷,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对于动物明胶胶囊来说,人为掺入或人为污染原因造成重金属超标很难根治,而且鉴于动物性胶囊保存时间短等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开发植物性药用空心胶囊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植物胶囊人为污染的途径和可能较小,因此,用植物胶囊替代动物胶囊是解决胶囊污染顽疾的根本途径。”冯国平介绍说,近年来,发达国家植物胶囊应用已是趋势,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   据统计,我国胶囊剂药品在药品制剂中占很大比例,年需药用空心胶囊千亿粒以上,市场需要量很大。但是由于植物胶囊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比例还非常少。冯国平呼吁,要彻底解决药用胶囊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国家在植物胶囊的生产、使用等环节予以政策扶持,也需要有责任感的制药企业多采用植物胶囊,同时提倡患者注意选用采用植物胶囊的药品(食品)。
  • 国办发文: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意见》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一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加强食物开发基础研究,加快育种创新,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三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意见》要求,要强化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食物开发,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用地政策,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推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保粮为基,统筹开发。坚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挖掘新型食品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生态优先,绿色开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驱动,高效开发。加快构建与食物开发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品种、技术、设施装备等瓶颈制约,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食品,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全链打造,深度开发。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食物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提升产供储加销全产业链韧性和弹性,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强化监管,安全开发。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健全相关标准,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食品特别是新型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要素聚集,合力开发。统筹各方力量,完善配套政策,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多元化食物开发领域集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食物开发格局。到2027年,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普遍树立,食物来源渠道得到有效拓展,森林、草原、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物产业稳步发展,构建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到2035年,食物产业链条健全完善,食物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面建成,食物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一)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有力有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步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棉花和糖料生产能力。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提升奶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强南菜北运基地和冷凉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调优水果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现代果园。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分品种供需平衡分析,引导合理安排生产。(二)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因地制宜扩大油茶、油橄榄、仁用杏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行动,建设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改造提升低产林。稳定核桃、板栗、枣类种植面积,建设特色鲜明、集中连片、链条健全的优势产业带。积极发展林果、竹笋及可产饮料调料的经济林。规范发展林下种养,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等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开发新型森林食品。(三)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建设优良饲草种子田和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地,加快苜蓿等饲草业发展,保障肉牛、肉羊和奶牛等饲草料需求。加强天然草原修复治理,推广免耕补播改良技术,实行草畜平衡、划区轮牧。合理开发南方草山草坡,探索推广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混收混贮模式,扩种多年生饲草。发展青贮饲料,有序推进秸秆养畜,实现“秸秆变肉”。(四)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加强深远海养殖关键设施装备研发,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稳妥推进大型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建造,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加快培育深远海养殖当家品种,配套发展加工流通业,全产业链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制定实施全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基本养殖面积。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有序发展近海养殖和捕捞,稳妥推进远洋渔业新渔场新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建设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发展沿海渔港经济区。(五)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集约化育苗,发展基质、水培等无土栽培,在大中城市周边布局建设植物工厂。发展集约化畜禽养殖,引导养殖设施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有序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健全冷链加工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改造升级传统养殖池塘,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模式。实施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建设智慧农场(牧场、渔场)。在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探索科学利用戈壁、荒漠等发展可持续的现代设施农业。新增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一般耕地应按规定落实占补平衡。(六)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积极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稳慎推进新型食物产业化。发展食品发酵工业,加快非粮生物质制糖等技术研发应用。拓展新型饲用蛋白来源,推广应用微生物菌体蛋白。加快藻类食物开发,发展海带、裙带菜等食用海藻。(七)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强化食用菌功能育种和定向育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菌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改造提升食用菌生产设施,引导经营主体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推广高层、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引导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开展菌渣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加快饲料替代、有机肥等产业化应用。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八)加强食物开发基础研究。聚焦基础前沿领域,加强原创性研究。研究新型食物资源开发和数字监测技术,尽快突破微生物组学、大数据、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食物营养品质智能评价等前沿技术,推进科技与食物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建立膳食营养健康大数据,加强食物营养与健康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向食物科技领域倾斜,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九)加快育种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种业创新体系。健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体系,加强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林草、海洋和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木本粮油、设施蔬菜、特色畜禽水产、优质饲草、经济林果、优良菌种等种源攻关,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加强现代化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支持木本粮油、设施蔬菜种苗和草种生产基地建设。(十)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与食物开发相关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食品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食物开发创新平台,研发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食物开发科技企业。加快攻克木本粮油采收、设施蔬菜育播收运等食物开发关键装备瓶颈,研发推广丘陵山区适用机械、设施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装备及林下作物专用机械。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十一)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在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主产区布局加工产能,强化产地预冷烘干、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引导乳品企业发展奶酪、乳清等产品加工。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开发低脂食品,利用加工副产物开发稻米油、胚芽油和蛋白饲料等产品。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完善产地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布局和服务网络。改造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在大中城市周边布局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主食加工基地等。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业态模式。(十二)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聚焦食物资源开发,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引导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集团,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掘中华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科学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林药产业。(十三)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修订农兽药残留、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标准。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扩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普及新型速测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和全链条管理,扩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建立健全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做好新型食品安全性评估,强化全过程监管。(十四)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完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开展食物营养健康消费科普宣传,引导居民减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产品及全谷物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开展产销衔接活动,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从餐桌抓起,从公共食堂入手,促进食物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节约减损。五、强化保障措施强化融资、保险等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食物开发,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生物育种、智能设施研发等。鼓励地方推进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和水产等抵质押融资,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食品开发企业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积极开发新型食品。完善用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     2024年9月12日
  • 全新升级丨Welchrom® Alumina-B 碱性氧化铝小柱
    甜菜碱是一种碱性物质,主要为强心甙和其他甾类成分,可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提取或采用三J胺和氯Y酸为原料化学合成。 甜菜碱是枸杞果、叶、柄中主要的生物碱之一,学名三J基胺乙内酯,许多枸杞属植物果实、根皮、叶中均含有甜菜碱。枸杞对脂质代谢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所含的甜菜碱引起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枸杞叶片内的甜菜碱含量比其他耐盐植物高。 月旭科技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枸杞子品种中甜菜碱的含量测定法开发出了新一代Welchrom® Alumina-B 碱性氧化铝小柱。概述碱性氧化铝小柱应用于枸杞子中甜菜碱的测定,该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原理碱性氧化铝小柱能够特异性的纯化样品中的甜菜碱。试样中的甜菜碱经提取剂提取,提取液通过碱性氧化铝小柱净化,其中杂质吸附在小柱上,洗脱目标物后浓缩复溶,最后注入HPLC进行测定。净化程序碱性氧化铝小柱活化→上样→洗脱→浓缩→复溶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Ultimate® Hilic NH2 4.6× 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5:15;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195nm。 色谱图及实际样品测试结果 结论:Welchrom® Alumina-B在《中国药典2020版》下测试,加标回收率满足实验要求。订货信息‍
  • 全新升级丨Welchrom® Alumina-B 碱性氧化铝小柱
    甜菜碱是一种碱性物质,主要为强心甙和其他甾类成分,可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提取或采用三J胺和氯Y酸为原料化学合成。 甜菜碱是枸杞果、叶、柄中主要的生物碱之一,学名三J基胺乙内酯,许多枸杞属植物果实、根皮、叶中均含有甜菜碱。枸杞对脂质代谢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所含的甜菜碱引起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枸杞叶片内的甜菜碱含量比其他耐盐植物高。 月旭科技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枸杞子品种中甜菜碱的含量测定法开发出了新一代Welchrom® Alumina-B 碱性氧化铝小柱。概述碱性氧化铝小柱应用于枸杞子中甜菜碱的测定,该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原理碱性氧化铝小柱能够特异性的纯化样品中的甜菜碱。试样中的甜菜碱经提取剂提取,提取液通过碱性氧化铝小柱净化,其中杂质吸附在小柱上,洗脱目标物后浓缩复溶,最后注入HPLC进行测定。净化程序碱性氧化铝小柱活化→上样→洗脱→浓缩→复溶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Ultimate® Hilic NH2 4.6× 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5:15;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195nm。 色谱图及实际样品测试结果 结论:Welchrom® Alumina-B在《中国药典2020版》下测试,加标回收率满足实验要求。订货信息‍
  • 专家:无科学依据证明“植物奶油”有害
    不久前,国外某调查机构就全球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作了调查排行,在中国人最担心的问题中,食品安全排在第一位。11月7日央视报道指出,俗称“奶精”、“人造奶油”的氢化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更有科学家称氢化油堪比杀虫剂敌敌畏中的滴滴涕。这也让食品安全的话题再度牵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那么,被广泛运用于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生产的氢化植物油,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记者采访食品安全专家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氢化植物油有害。   内情调查:使用成本远低普通植物油   从1910年“植物奶油”问世后,人们先是用它来涂在面包上食用。之后经过不断发展,氢化植物油被加入到薯条、鸡块,蛋糕、饼干、面包甚至是冰激凌、奶茶等各种大众食品里。   11月8日,记者走访了南宁各大超市,发现大部分商场里出售的奶茶、饼干、薯片、咖啡等食品,都标注含有氢化植物油。   为什么这么多食品选择使用氢化植物油?一位从事食品添加剂经营的店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箱普通的15公斤氢化植物油零售价为120-160元不等,每公斤为8-12元 而市场上普通的花生油每公斤达到18元左右。使用成本的差异,一目了然。另外,使用氢化植物油做出来的食品口感较好。   记者走访了南宁市中华路多家食品添加剂经营店和奶茶原料店了解到,氢化油是一个内容范围非常广泛的名词,在实际使用中用途不同其名称会不同,如用于爆米花制作的称为“人造奶油”,用于炸鸡块、炸薯条的称为“起酥油”,用于糕点、饼干制作的称为“植物油”等。由于氢化油有用途广泛、价格低廉、不可替代等特点,经营者均表示,销售量非常好,经常有顾客一次进货达几十箱,用于各种食品制作。   专家说法:氢化油非明确危害物质   在采访中,一位大型超市的食品促销人员对记者说,氢化油能广泛运用于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当中这么多年,说明它的危害性不大,只要消费者不过量食用,还是安全的。   “氢化植物油原则上不是明确的危害物质,只是在生产过程中性状发生改变。”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广西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玲开门见山地表示,氢化油是将植物油脂中液态的不饱和脂肪,通过加氢硬化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其目的在于防止油脂变质,增加口感及美味。   作为常见的食品配料,氢化油实际上只是一个加工方法。最近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到的“反式脂肪酸”,刘小玲认为,这是在加工氢化植物油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之一,不能因此就对氢化油作出不科学的判定,而把其与杀虫剂滴滴涕相提并论,更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广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处处长彭琪元也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定论证明,“人造奶油”之类的氢化植物油对人体健康有副作用,国家允许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科学使用氢化植物油。   监管现状:国内尚缺标准   相比于食品添加剂受到严格监管,在食品配料方面,我国尚无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没有严格的报批程序和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限制。   刘小玲对此也表现出担忧,她说:“虽然氢化油没有实质性危害,但它毕竟是通过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如果原材料和加工程序有问题,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谁都不能保证。”加大食品生产厂家的监管,才是治本之道。彭琪元亦表示,政府监管部门也在密切地关注,食品生产在使用氢化油时是否有违规行为。
  • 中国科大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代谢物空间成像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在植物叶片代谢物质谱成像取得新进展,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  这一成果由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质谱成像平台,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拍照”。  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分析化学领域著名期刊 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  在已知植物种群中,有约200,000个植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被鉴定出来。植物代谢物的成分分析和空间成像对探讨植物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生理机制、自我调节机制及植物与生态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谱成像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然而,由于植物角质层和表皮蜡的存在,常规软电离技术很难穿透角质层作用于叶肉组织,从而无法对植物叶片中的代谢物进行直接成像。  课题组通过印迹方法,将叶片中的植物代谢物转移至多孔聚四氟乙烯材料上,并对印迹后的材料进行成像,可实现对叶片植物代谢物的间接成像。由于使用DESI/PI技术,相比于传统DESI方法,正离子模式下可新检出多达百种萜类、黄酮类、氨基酸和苷类等次生代谢产物 负离子模式下整体代谢物信号强度可增强一个数量级。  课题组进一步利用该技术对茶叶进行研究,发现咖啡因在叶中脉富集、茶氨酸在叶柄富集并延伸至中脉和叶尾,为咖啡因主要在茶叶中脉合成和茶氨酸在茶叶根部合成并转运至叶片的生物合成位点及转运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实验还检测到茶叶中儿茶素生物合成网络中重要的黄酮类代谢物并以质谱成像的形式展示出空间分布,表明印迹DESI/PI成像技术在探索植物代谢转化位点和途径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 被“海马”吹来的“植物木乃伊”
    台风“海马”过境广东河源 意外送来4000年乌木。10月25日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村民在浰江河段意外发掘一棵年约4000年的乌木。这棵乌木轰动了整个土厘村,发现当晚,这棵千年乌木已被当地村民打捞上岸并在该村得到妥善保管和收藏。 原来,发现乌木前两天,台风“海马”过后当地一直暴雨不断,致使浰江河段一度河水暴涨。前日傍晚,当地一位村民路过彭寨镇土厘村浰江中游的鱼潭江河段时,意外发现了河床中漂浮着一棵乌黑的树木,怀疑是古木,遂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爆料,并提供了一张古木在河床的现场照片。随后媒体联系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核实,杜衍礼初步确认该树木为千年以上的乌木。 初步认定这棵在江中发掘的乌木系千年阴沉木,年约4000年,乌木种类系当地常见的“麻柳树”。杜衍礼称,乌木又叫阴沉木、碳化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杜衍礼称,这棵千年乌木的出土发掘,对于和平县境内的浰江河床变化以及地方古环境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考古科研价值。 这只是一棵“死去”的植物,为什么却引来了新闻媒体、博物馆馆长的关注? 现今乌木在应用上可以制作家具、配饰等。乌木以碳化度定价、以是否返阳定价(晾干稳定)、以颜色定价(黑色普通、金丝楠少见)、以可利用的价值定价等等。 在古代阴沉木格外珍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础建设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当前这么多干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装设备、挖沙船等,因此能发现和运回的阴沉木比较少,此为第一珍贵;其次阴沉木形成的特点也注定它在以往很难发现大型成材,且当它离开形成的环境后,温湿度等都环境变化比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会出现开裂等状况,影响利用率,因此也显珍贵;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认为它已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等等,就更显珍贵了。但同时,在风水先生眼中,真正的阴沉木也吸收至阴至寒之气。 最重要的是,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艺术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今著名的考古学家魏学峰、社会学家陈历谋等对乌木的考古、艺术和社会的价值推崇备至,并将春列为“第一藏品”。 它的“尸体”为什么能够为当地河床的变化、地域古环境的变迁带来科研价值?因为乌木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 因此,科学研究中通过14C测定古树死亡年代,再用年轮计算其树龄,获得其生长年代;采用树轮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反映树木生长时古气候及古环境变化,利用树轮纤维素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来复原古代气候及环境为地球化学家提供重要依据;从古树洞的泥土中取样筛取(或浮选)其微体古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利用其生态属性,复原其生存环境;采集粘附于树孔洞中的软体动物外壳,进行鉴定和生态环境分析,研究地理环境变迁等。 对于它那些“还活着”的伙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事件中的乌木由于台风、地震等灾害的侵袭,遭到严重的破坏,被村民们发现。那么,像这样的被摧毁,没被人关注到的树木又有多少呢?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古木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工作必不可少,时刻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研究树木根系的生长与周边土壤间的环境关系,通过科学手段,了解当地地址古环境变化,为灾害的发生预防做出贡献。 树木的寿命远比人类要长久,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不等,它们扎根于地下,根系的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吸收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时间的积累与转化,形成了历史的印记,见证了环境的变迁,为人类研究历史古文化、古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我们对古树等珍贵树种应当采取积极的保护,协同博物馆、政府等工作部门做好保护珍贵树种的工作,同时为科学研究保留更多的优质材料。
  • 《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 碱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审定
    湖北省质监系统实现国家标准制定零的突破   本报讯 近日,由湖北省质检院高级工程师文红等人起草的国家标准《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 碱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谱法)》顺利通过审定委员会专家审定,这项成果实现了湖北省质监系统国家标准制定零的突破。   审定会由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等16个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所引用的标准现行有效,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相关要求 可操作性强,填补了国内空白。   湖北省质检院近日将按审定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尽快形成国家标准报批稿,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作为推荐性标准批准、发布。
  • 透射电镜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透射电镜在植物研究中应用广泛,但由于植物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特殊性,使植物样品的制备难度增大,针对植物细胞壁坚硬等问题,经过1000多个植物样品的制样和观察,其中包括植物的花粉、茎、叶、根、果实等组织细胞结构,对植物样品的制备技术进行改良,植物样品采用定制化方案,使植物的超微结构形态得到清晰的呈现。应用1:观察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淀粉粒本图主要展示水稻叶片一个完整的叶肉细胞(前,X4000),单个叶绿体和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后,X20000)本图主要展示拟南芥的叶绿体(前,X6000),单个叶绿体(后,X15000)本图主要展示的叶绿体类囊体(前,X30000),放大图,片层和垛叠(后,X100000)应用2: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植物细胞间的通讯连接,是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胞间连丝见于所有的高等植物、某些低等植物如有些藻类以及真菌。胞间连丝的主要功能是:①细胞间物质包括小泡的运输和转移;②信息、刺激的传导;③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本图主要展示竹子叶片的胞间连丝(前,X5000),放大图(后,X10000)应用3:观察植物下胚轴下胚轴即子叶着生部位(子叶节)与根之间的轴状部分。它与根之间的界限不易区分,但有的植物下胚轴与根之间有轴环存在。通常为根茎之间维管组织发生变化的过渡区段,其内部的维管组织结构复杂,形态多种多样。本图主要展示拟南芥胚轴(前,X6000),放大图(后,X12000)应用4:观察花粉花粉是典型的制备难度较大的透射电镜样品,很难观察到样品的超微结构。本图主要展示一个完整的花药(前,X6000),放大图(后,X25000)应用5:观察植物根、茎、叶本图主要展示玉米束鞘细胞围成的一个完整的花环结构(前,X2500),玉米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后,X6000)。
  • 【赛纳斯】什么是毒 品原植物!
    盼望着,盼望着,二月龙抬头,春风拂柳,万物复苏,在这万紫千红春光灿烂的时节,有些特殊的植物也悄悄“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它们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那么就会变成可怕的毒 品.那什么是毒 品原植物呢?毒 品原植物,即用来提炼、加工成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植物。大麻大麻是一年生植物,含有4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0多种具有类似的化学特性,因此被统称为大麻素。吸食大麻的人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麻可引起脑退行性变化的脑疾病、严重的行为损伤、免疫系统抑制和神经疾病等。罂粟罂粟是一年生草本。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亭亭玉立,葫果高高在上,夏季开花,花大,单生枝顶。花瓣4片,红色、紫色或白色。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小而多。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从葫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罂粟成为世界上毒 品的重要根源,因而罂粟这一美丽的植物被称为恶之花。古柯植物古柯原产南美洲高山地区,属于当地的一大特产,可以制作成医用局部麻醉剂。古柯叶能够提取出的古柯碱(Cocaine),主要用于制造毒 品可卡因。恰特草巧茶,又名阿拉伯茶、也门茶、埃塞俄比亚茶、恰特草,是一种卫矛科巧茶属的植物,分布在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等地。"巧茶"酷似市场上常见的苋菜,吸毒者可以直接像吃生菜一样嚼食,如果将恰特草晒千,外形又像茶叶一样,但无论是生吃还是晒干磨粉冲服,服食后的效果与海洛因相差无几,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迷幻蘑菇“迷幻蘑菇”是一种非食用毒草。外形与普通菇相似,茎粗,顶部亦尖长及细小,在一些地方被加工成粉末食用,味苦,让人神经麻痹出现幻觉,因而得名。迷幻蘑菇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裸盖菇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血清素受体激动剂。在血清素缺席的场合,它能够刺激一些受体,使人产生做梦一样的感受。它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兴奋,人的言行失去控制。手持式拉曼光谱仪针对新形势下禁毒应用,厦门赛纳斯自主研发了1064 nm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内置大量管控精神类药品和麻醉药品、毒 品数据库,结合表面增强拉曼试剂可实现低浓度(
  • 投资2500万美元 安利植物研发中心落户无锡
    2013年10月9日,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在江苏无锡奠基。该中心作为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未来将主要致力于中草药的有机种植研究、提取物研发及保健美容功能研究。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奠基培土   安利旗下纽崔莱品牌创始人卡尔· 宏邦之子、美国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总裁山姆· 宏邦博士表示,其父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时,受中医药及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影响,坚信植物中含有增进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并于1934年在美国创立纽崔莱品牌,因此可以说纽崔莱品牌源于中国,源于中医药。纽崔莱品牌创立近80年来,一直致力于植物的有机种植并从中提取植物营养素。如今纽崔莱已成为全球保健食品市场的领导品牌。此次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落户长三角,并聚焦于中草药的研发,开启了纽崔莱的回归之旅,同时也将继续引领世界保健食品研发的方向。   奠基仪式上,安利将嘉宾祝福卡封存于一个不锈钢制&ldquo 时间胶囊&rdquo ,与奠基石碑一起埋下,并约定在纽崔莱品牌创立100周年时启封。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等出席奠基仪式。   保健食品中草药产业化趋势:当有机种植与&ldquo 零缺陷&rdquo 质量管控相结合   随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草药文化国际影响日增,并成为保健食品研发的宝藏。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着重提出要加快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作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中草药资源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发现的中草药资源达12807种。但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首先中草药种植多分散于农户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质量、功效及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其次中草药的现代科技研究、保健食品开发及国际市场开拓还处于起步阶段。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即定位于根据国际保健食品市场需求,依据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念及积累的丰富中草药使用经验并使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研究 同时按照纽崔莱有机种植原则研究中草药的有机种植,并依靠安利引以为豪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中草药营养保健品链条。   植物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将不仅应用于中国市场,也将推向安利的全球市场,并藉此将中国的传统养生保健理念和经验发扬光大。
  • 新芝,助力植物源性食品农残检测
    植物源性食品为人体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生活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农残问题尤为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农药由于其化学结构稳定,自然条件下难以快速降解,长期食用农残食品对人体会造成巨大危害,威胁生命健康。植物源性食品的农残检测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是绕不开的问题,必须确保植物源性食品农残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目前常用的植物源性食品农残检测方法有色谱法、酶抑制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分子印迹法等。其中色谱检测由于其发展较早,目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完善,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气质联用法等多种技术,满足大多数农残检测需求。国家最新的植物源性食品农残检测以液相-质谱联用方案作为检测方法。  农残新国标GB23200  植物源性食品样品的检测除了需要高灵敏度的分析检测手段,如何高效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也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前处理过程不但能够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后续的样品提取效率,提高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针对不同的物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食用菌、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水生蔬菜、茎菜类蔬菜、豆类蔬菜、核果类水果、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瓜类蔬菜等采用先切碎后匀浆进行样品的前处理。  注:干制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则进行研磨粉碎处理  2.谷类研磨粉碎后使其全部何通过425μm的标准网筛处理。  3.油料、茶叶、坚果和香辛料(调味料)研磨粉碎处理。  4.植物油类均匀搅拌处理处理。  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后续的提取离心分离,过滤后进行上样检测。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新芝为客户提供两种能够进行组织分散仪器,S10手提式高速匀浆机以及XHF-DY高速分散器分别能够故处理小体积(1-120mL)和大体积(3-1000mL)处理量,供需选择。提供SCIENTZ-48高通量组织研磨器,可搭配多种研磨球和适配器,能够灵活方便进行高通量样品研磨。提供HSC-2015L/HSC-3020L高速冷冻离心机两款,其中HSC-3020L是前一款的升级款。    以上,就是我们新芝生物能为植物源性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提供的仪器清单,供需查询。  详情请登录新芝官方https://www.scientz.com  参考文献  1. GB23200.121-2021植物源性农残检测国标  2. 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_张丽  3. 植物源性食品中手性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_陈丹丹▼End
  • 植物工厂太阳光谱利用新思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在植物工厂太阳能多光谱高效转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提出了太阳能分频导光-光热协同转换的植物光谱互补方法,建立了多波长尺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对进一步降低植物工厂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转换与管理(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上。将太阳光传导照明技术应用于植物工厂,可大大降低植物工厂的光源能耗。然而太阳光中只有部分可见光能直接参与作物光合反应过程,剩余光谱则会引起植物工厂内环境温度的升高,增加空调的制冷能耗。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植物工厂的光谱、光强协同优化系统。该系统在为植物传导光合光谱的同时,也可将非光合有效辐射光谱转换为热能进行储存,系统导光与转能的总效率超五成。同时,为了更好的匹配植物工厂光电需求,该研究将进一步与光伏、温差发电等技术相结合,为实现低能耗和可持续的植物工厂发展开辟新路。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conman.2022.115788
  • 植物提取物的前景分析--“它”具有权威发言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8" height=" 148" title=" 4444.jpg" style=" width: 539px height: 11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cb2775ae-cfc0-49d9-aa29-dedf08ad738f.jpg" / /p p   产品定义 /p p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 按照性状不同,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2] /p p   市场供求 /p p   植物提取物有许多不同品种[3] ,这些产品供需随年份及各种市场因素不断变化,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时有发生。 /p p   ① 产品供给影响  由于植物提取物行业原材料为农林产品,容易受天气、病虫害、播种面积等因素影响,不同年份的原材料收购价格及数量会出现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使天然植物提取物产品的价格、产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发生市场供需失衡。 /p p   ② 市场需求影响 /p p   多数生产企业对海外市场需求认识有限,可能对市场需求缺乏科学和长期准确判断。当某一产品市场需求较好时,短期内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失衡情况,但随着市场信息的传播,大量企业会一拥而上重复生产,导致产品供大于求。 /p p   生物碱 /p p   是一类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医疗效果。如麻黄中含有治疗哮喘的麻黄碱、莨菪中含有解痉镇痛作用的莨菪碱等。 /p p   苷类又称配糖体 /p p   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类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黄叶中含有强心作用的强心苷,人参中含有补气、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参皂苷等。 /p p   挥发油 /p p   又称精油,是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医疗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发汗、解表、祛痰、驱风、镇痛、抗菌等。药用植物中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的有侧柏、厚朴、辛夷、樟树、肉桂吴茱萸、白芷、川芎、当归、薄荷等。 /p p   单宁(鞣质) /p p   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在杨柳科、壳斗科、蓼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较多。药用植物盐肤木上所生的虫瘿药材称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具收敛、止泻、止汗作用。 /p p   其他成分 /p p   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无机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p p   综合各国的立法范畴和概念及使用情况,植物提取物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各国所接受与认可的,也是传播草药在各国通用的共性表达方式。中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早在1999年就已超过中成药的出口额。在欧美国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植物药或食品补充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已发展成一个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p p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总体上是属于中间体的产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药品、保健食品、烟草、化妆品的原料或辅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种类也非常多,目前进入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 /p p   产品功效——遏制癌症 /p p   美国科学家说,他们通过对膀胱癌的研究,证实了绿茶提取物能有效遏制癌肿瘤发展,同时不损害健康细胞。由美籍华人科学家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认为,绿茶提取物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 /p p   这一成果当天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主持这项研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饶建宇说,他们的成果“增进了对绿茶提取物作用机理的理解”。如果人们对绿茶提取物遏制肿瘤的机理有所了解,就能确定哪种类型的癌症患者能从绿茶提取物中受益。 /p p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癌肿瘤的发展与癌细胞的扩散运动密切相关,癌细胞要运动,就必须启动一个被称为“肌动蛋白重塑”的细胞进程。一旦这一进程被激活,癌细胞就能够侵入健康的组织,导致肿瘤扩散。而绿茶提取物能破坏“肌动蛋白重塑”进程,使得癌细胞粘附在一起,其运动受到阻碍,此外它还能使癌细胞加快老化。 /p p   饶建宇说,癌细胞具有“侵略性”,而绿茶提取物打破了它“侵略”的路径,能限制癌细胞,使其“局部化”,使癌症治疗和预后工作都变得相对简单。 /p p   此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揭示了绿茶提取物对包括膀胱癌在内的许多癌症具有效果,它能够引起癌细胞过早凋亡,并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饶建宇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研究小组的一些成员正在验证绿茶提取物对胃癌等其他癌症的效力。 /p p   他说,与以前类似的研究不同,他们使用的绿茶提取物,其成分和饮用的绿茶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常饮绿茶可能有某种抗癌效果,至少可以增强人体对癌症的防御能力。不过研究人员也认为,目前他们只实验了有限的几个膀胱癌细胞系,要揭示绿茶的抗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p p   其他科学家当天评论说,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绿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尤其在膀胱癌治疗方面,新成果有助于发现膀胱癌的易感者,降低发病率。 /p p   产品功效——抗氧化性 /p p   自1900年Gomberg提出自由基(tripheylemthylradical)学说以来,人们对自由基的研究逐渐加深。传统合成的抗氧化剂虽然抗氧化能力比较强,但长期食用有潜在的毒性,有的甚至会产生致畸、致癌作用,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排斥 而蜂花粉是蜜蜂从花朵上采集的花粉粒,含有黄酮类、维生素、激素、核酸、酶类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衰老作用,是良好的抗氧化食品。葛 根 、杜仲叶、 枸 杞 、 枳 椇 子 、 茯 苓 、 五 味 子 、 银 杏 、 竹叶、柠檬、柑橘和蜂胶的抗氧化作用均已得到实验证明。因此,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对食品和医药工业都有重要意义。 /p p /p
  • 超实用!植物源性食品标准汇总及常用仪器盘点
    近年来,动物流行疾病(如禽流感、猪流感)频发,与营养有关的疾病、胃肠炎、食物中毒、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等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升级、素食文化的兴起、对环境保护与动物福祉责任感的增强等,让植物源性食品自带光环,植物源性食品营养已成为饮食界讨论的焦点。从营养角度来看,植物性食品具有优良的营养健康效能,其中植物蛋白能够满足人对氨基酸、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尤其大豆蛋白是优质蛋白,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植物蛋白还具有低饱和脂肪酸、零胆固醇、无抗生素等特点。因此小编汇总整理出植物源性食品标准及常用仪器盘点,供大家参考。国家标准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点击可查看仪器专场)GB 23200.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7-06-18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食品中氯氟吡氧乙酸、氟硫草定、氟吡草腙和噻唑烟酸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7-06-18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取代脲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2017-06-18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21-09-0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20-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甜菜安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21-09-0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19-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沙蚕毒素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21-09-03气相色谱法GB 23200.118-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单氰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21-09-0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17-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0-02-15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3200.116-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90种有机磷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20-02-15气相色谱法GB 23200.114-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灭瘟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23200.113-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23200.112-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2018-12-21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GB 23200.111-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唑嘧磺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10-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氯吡脲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09-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二氯吡啶酸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08-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草铵膦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40348-2021 植物源产品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1-08-20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40267-2021 植物源产品中左旋多巴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1-12-01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76-2021 植物源性产品中木二糖的测定 亲水保留色谱法2021-12-01亲水保留色谱法GB/T 22288-2008 植物源产品中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和三聚氰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08-12-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标准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NY/T 2640-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01-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641-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01-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3300-2018 植物源性油料油脂中甘油三酯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8-12-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NY/T 3565-2020 植物源食品中有机锡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2020-07-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3948-2021 植物源农产品中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22-05-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3950-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2-05-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NY/T 3945-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游离态甾醇、结合态甾醇及总甾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2-05-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3949-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2-05-0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出口行业标准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SN/T 2233-2020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2021-07-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法SN/T 5171-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去甲乌药碱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0-05-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49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苯氟磺胺残留量检测方法2020-05-0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5448-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三氯甲基吡啶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2073-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7种烟碱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5-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特丁硫磷及其氧类似物(亚砜、砜)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3-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氟吡禾灵、氟吡禾灵酯(含氟吡甲禾灵)及共轭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365-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唑磺隆和氟吡磺隆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9-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消螨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6-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4-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2-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4260-2015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粗多糖的测定 苯酚-硫酸法2016-01-01紫外分光光度计SN/T 0293-2014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百草枯和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8-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217-2014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4-08-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522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测定2020-07-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SN/T 1908-2007 泡菜等植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卵的分离及鉴定规程2007-12-01荧光PCR仪SN/T 3628-201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3-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0603-201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四溴菊酯残留量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6-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3699-201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4种噻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6-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151-2016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乙硫磷残留量的测定2017-03-0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0337-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0-07-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602-2016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苄草唑残留量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7-03-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693-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烯虫酯残留量的测定2020-07-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法SN/T 0217.2-2017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8-06-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5072-2018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磺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8-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695-2018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嗪氨灵残留量的测定2018-10-01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物源性食品检测标准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和活性物质检测中,GB 23200系类标准覆盖的农药种类多,数量大,涉及的基质范围广,为农药残留的风险监控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法规方法。在农业标准中更关注营养物质的检测,标准中对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黄酮类物质、花青素、游离态甾醇等活性物质都要相应的检测方法规定。在检测方法中多用到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今年下半年仍有许多植物源性食品标准即将实施: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SN/T 5522.10-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10部分:豌豆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1-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1部分:红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2-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木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3-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马铃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4-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藕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5-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5部分:葛根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6-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6部分:山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7-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7部分:玉米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8-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8部分:小麦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9-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9部分:绿豆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NY/T 4356-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甜菜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3-08-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4358-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抗性淀粉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2023-08-01分光光度法NY/T 4357-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叶绿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3-08-01高效液相色谱法植物源性食品未实施标准.rar植物源性食品农业标准.rar
  • 泽泉科技2016植物表型技术服务周成功举办
    2016年5月31日至6月6日,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长沙、武汉、南京和北京四地成功举办了2016植物表型技术服务周。本次服务周旨在更好地服务全国的科研用户,为全国高校、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让植物表型科研领域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最新的产品及测量技术。服务周期间,泽泉科技携手LemnaTec、ALCI、Force-A、 Phenotyping Screening走进实验室,与科研人员就表型分析与LemnaTec表型系统的性状分析的应用、自动取样与种子质量控制解决方案、生理生态与田间表型分析的光学传感器应用、整幅图片的影响力—植物根系分析、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植物生理状态的有效探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德国著名植物表型设备制造商公司的系统工程师Stefan Paulus以《Phenotyping Applications and Trait Analyses Performed by LemnaTec》为题向参会嘉宾介绍了表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表型研究装置的构成及功能以及LemnaTec公司产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参会嘉宾结合自身研究的情况与演讲嘉宾探讨了研究课题引入表型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德国LemnaTec公司是国际上唯一的商业化全自动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提供商,具备强大的软硬件开发实力,软件功能十分强大,能对骨架结构、穗表型、生物量等人工难以获得的表型实现静态动态无损分析。现阶段国际上著名的植物表型平台全部都是由LemnaTec提供。作为LemnaTec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中科研遗传所凌主任也应邀向大家介绍了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骄人成绩。LemnaTec工程师也现场考察了该所Scanalyzer 3D系统安装情况。LemnaTec公司技术工程师讲座 & 现场交流遗传所凌主任讲座 法国ALCI公司是视觉嵌入型机器人系统的领导者,旨在为客户提供处理和转化多元化产品所需的高级视觉解决方案,可为极为复杂的需求提供测量与质量控制。全球几大巨头商业化育种公司,包括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BASF、法国Limagrain公司,都在广泛使用ALCI公司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近期推出的便携式叶原片采集器POP Tool,在先正达、杜邦先锋公司得到了高度认可,短短几个月内已经获得1000套的采购订单。我们相信,便携式叶原片采集器POP Tool在中国的推出,将大大提高国内遗传育种研究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准确率。销售总监Henri De Los Rios,以高通量植物样品智能采集系统SAS、高通量种子性状自动分析系统SAGA,高通量多光谱植物病理检测系统APAS等产品为例,结合演示视频,详细讲解了产品的操作与应用技巧,解决了参会嘉宾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应用性问题。ALCI公司销售总监讲座 & 现场交流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谷物类、蔬菜、水果、豆类、茶等植物中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法国Force-A公司推出的植物多酚-叶绿素测量计通过荧光光谱技术可实现多酚的实时无损测量,突破了传统方法对植物多酚研究的局限。本次服务周,Force-A公司的技术工程师Marc Pastor以《Optical Sensors for Ecophysiology and Field Phenotyping》为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多酚类物质在植物生理、植物营养或植物病理等方面的应用。如类黄酮可作为光或氮素胁迫、植物病害易感性的指标;花青素可作为植物颜色、成熟度判断、温度胁迫的指标;同时芪类物质可作为植物病虫害特别是真菌感染的指标等。Force-A公司技术工程师讲座 & 现场交流 美国Phenotype Screening公司的植物根系X-光扫描成像分析系统RootViz FS是全球第一款为植物根系拍摄X-光照片的系统,是荣获美国R&D100大奖的产品。应泽泉科技邀请,Phenotype Screening公司的技术总监Ronald Michaels博士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植物根系分析技术。Ronald Michaels博士通过一张植株图片,详细讲解了RootViz FS能够获取的多方面数据,如根系面积、根系总长度、根系干物质总量等,名副其实的:The Power of the Whole Picture。Phenotype Screening公司技术总监 现场交流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以”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中国种业发展的助推器”为题向参会的科研工作者介绍了AgriPheno?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及其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研究的重点,服务周期间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还介绍了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原理及其丰富多彩的应用,引起了参会嘉宾的重点关注。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现场交流 本次服务周吸引了大量科研工作者参加,活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达到了让植物表型科研领域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最新产品及测量技术的目的。 2016植物表型技术服务周得到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京农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遗传所的大力支持,泽泉科技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泽泉科技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用真心为广大客户服务!
  • 植物油中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盘点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植物油脂是人类3大主要营养素之一,除了可为机体提供生长代谢所需能量外,还可为人体提供重要营养物质,如必需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植物多酚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植物油中营养成分及含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用于植物油营养成分检测的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计法和红外光谱技术等光谱检测技术和以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为主的色谱检测技术。本文将植物油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整理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光谱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该技术分析检测原理是基于测定物质中分子的基团吸收辐射光(200nm~800nm),电子发生跃迁形成吸收光谱而达到检测目的。目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植物油营养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根据不同植物油的差异光谱吸收情况判别油的品类、评价植物油混合体系的乳化稳定性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ffbe61d-0fb1-4a6b-8fb9-43ef69365d02.jpg" title=" 紫外.jpg" alt=" 紫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trong /i i strong /strong /i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激发被测定物质中的荧光物质变为激发态,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记录由激发态变为基态过程中所发出的荧光。可用于分析具有指纹特性的物质,如鉴别不同质量品质的食用油、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测定植物油中维生素E和多酚、结合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鉴别植物油品类差异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30b70ef-9b90-4571-a088-f5208b1fba17.jpg" title=" 荧光.jpg" alt=" 荧光.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53.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荧光分光光度计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分析物质在红外区吸收能量跃迁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因其扫描速度快、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分析过程无损及无需前处理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用于植物油研究,如:用于建立食物油种类的分析模型、建立食用植物油油脂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建立植物油中主要脂肪酸定量分析模型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993d3ae7-2e6d-4173-ae29-cb4ff6f00022.jpg" title=" 红外.jpg" alt=" 红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红外光谱仪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色谱质谱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具有分析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等优点,主要用于检测植物油中的甾醇、脂肪酸、角鲨烯及挥发性物质等,而对于挥发性弱、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需适当化学预处理转化。近年来,气相色谱法还被用于甘油三酯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6ef8ab6-f5a0-4d4b-889a-96580b4605bd.jpg" title=" gc.jpg" alt=" g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气相色谱仪 /strong /i i strong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液相色谱法。相对于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技术更适用于热不稳定性、难挥发性及高沸点物质的分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的分析。此外,高效液相色谱还可用于测定食用油中的维生素E和游离脂肪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db7dc8d-1965-44de-aecf-dc32fc1f587c.jpg" title=" lc.jpg" alt=" l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3.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液相色谱仪 /strong /span /i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结合了色谱分离能力强和质谱的高选择性和具有丰富结构信息的优点,分为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和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法两种。目前主要用于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的定量、天然植物多酚的测定以及甘油三酯的分离鉴定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9fbcaee7-90df-4e72-a845-840cf9d81047.jpg" title=" gcms.jpg" alt=" gcms.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90.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气相色谱-质谱仪 /strong /i i strong /strong /i /a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9af59d8-83a4-4b1f-9d8b-3886ef592bb8.jpg" title=" lcms.jpg" alt=" lcms.jpg"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1.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液相色谱-质谱仪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几年,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家对植物油样品分析检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总体来说,色谱检测技术仍然是分析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手段。 /p p & nbsp /p p br/ /p
  • 文献速递ㅣ植物活体成像在藻类研究中的应用
    ● 快讯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的吕剑,张翠和武君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IF=3.85)发表了题为“Removal of steroid hormones from mariculture system using seaweed Caulerpa lentillifera ”的研究论文,揭示海水养殖系统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对类固醇激素的去除作用。海水养殖是提高沿海地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产业之一。然而,海水养殖系统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并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和健康造成有害影响。只有减少与海产养殖活动相关的负面环境影响,才可以实现该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在循环式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如含氮废物和类固醇激素的不断积累,对水产养殖系统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本文研究不同海藻(海葡萄、石莼、龙须菜和刺松藻)在海水养殖系统中对类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s)的去除率。研究人员对不同种类的活海藻样品在用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雌二醇(EE2)处理 24 小时后,立即使用 PlantView 100 植物活体成像系统观测海藻中有机污染物 E2 和 EE2 在海藻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海葡萄对类固醇激素的去除效果最好。海葡萄在12小时内,通过初始快速生物吸附、缓慢积累和生物降解等过程,对浓度为10 μg/L 的E2 或 EE2 去除率超过90%。说明,利用海葡萄可以同时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类固醇激素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表明海葡萄在水温相对较高的工业化海水养殖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使用植物活体成像系统进行了长达三周的连续追踪成像后,海葡萄仍然能够同时有效地去除E2和EE2。综上结果表明,利用海葡萄可以同时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类固醇激素和营养物质。本研究中,E2或EE2在藻类中的积累结果(3D数据视图),由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PlantView100植物活体成像系统软件进行拍摄与分析
  • 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综述了植物蛋白基乳化剂稳定机理、乳化性提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植物蛋白乳化剂具有乳化性能的原理、影响因素,分析了蛋白质乳化性现有的表征及修饰方法,总结并展望了植物蛋白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主要差距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植物蛋白乳化剂未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乳化性是植物蛋白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因蛋白具有两亲性,可稳定油-水界面,形成乳状液,且因其具有健康、环境友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食品乳化性,其稳定的乳液也被应用于封装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由此衍生出了众多新的乳化性表征与改善方法。该文章回顾了植物蛋白乳化剂具有乳化性能的机理,从天然因素、环境和加工因素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影响植物蛋白乳化性的原因。植物蛋白乳化性可通过LB膜、三相接触角、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方式进行表征;由于大多数植物蛋白的水溶性差、复杂性和环境敏感性导致其乳化性能有限,为了改善植物蛋白的乳化,通常使用物理、化学以及酶法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植物蛋白由于具有与小分子乳化剂相似的乳化特性,可用于肉制品、沙拉酱、蛋黄酱、冰淇淋等食品的加工中,且植物蛋白稳定的乳液亦可用于负载风味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等。该文还提出,未来植物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应探索新兴蛋白来源以及蛋白、多糖和其他功能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发植物蛋白修饰的高新技术与最佳工艺条件,以提高植物蛋白的乳化能力,拓展其应用空间。此外,还应提高植物蛋白在食品中的利用率,并确保其适口性和可接受性。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领域国际顶级期刊Food Hydrocolloids(JCR一区,IF:10.7)上。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鑫煜与王强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石爱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综述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创新专项(Y2022QC11),农业科技创新项目(CAAS-ASTIP-2022-IFST)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3.109008植物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表征方法、改性方法及应用示意图
  • 浙江大学研制出植物可穿戴径流传感器
    最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IBE团队刘湘江、应义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汪小知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胡仲远,为植物联合发明一款穿戴式“电子皮肤”。时至今日,通过穿戴电子设备监测心率、脉搏等,已经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  这种植物可穿戴茎流传感器,通过将柔性穿戴电子技术应用到植物体表,成功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首次持续监测草本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植物果实生长与光合作用不同步的现象,这不仅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基本认识,更将为作物高产育种及栽培技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这项研究,近日刊发在《先进科学》上。  柔性传感器实现植物生理监测  众所周知,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能够把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植物也有类似也“血液”的物质,被称为茎流,是植物在蒸腾作用、渗透势等内外部压力下茎秆中产生的上升液流。茎流也是植物水分、养分、信号分子运输的载体。因此,实现对茎流的长期实时监测就能够探究植物生长过程水养分分配、信号传导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奥秘。  然而,现有的茎流检测方法多为大型侵入式探测器,在测量时会对植物造成物理伤害,而且仪器体积大限制了它们在草本植物上的应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界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长期监测植物茎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来自浙江大学的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IBE)、智能传感与微纳集成团队、蔬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开展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针对植物茎秆特殊的生理特性,利用芯片级的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一种植物可穿戴式茎流传感器。  这款传感器薄如蚕翼,厚度仅0.01毫米,重0.24克,如同“纹身”一样,能贴附在植物茎秆表面进行茎流监测。  另一个工程难题是避免传感器对植物生理产生影响。研究团队通过特殊设计,使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阳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自由通过传感器,实现了传感器与植物的长期“和平共处”,最终实现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长期观察茎流的目的。  “这项工作为今后研制植物可穿戴传感器提供新的研究范式。”汪小知介绍,未来如何针对特定植物表面结构和生理特性,设计制备可穿戴传感器,如何评估传感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都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找到技术路径。  发现西瓜生长竟在夜晚生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么好的检测“传感器”,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  浙大科研人员在西瓜茎干上几个关键位点部署了茎流传感器,长期无损的观察了水分在西瓜叶片、果实、茎秆等不同器官上的动态分配情况。通过对茎流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西瓜果实生长与光合作用不同步的现象。  西瓜果实绝大部份是水(95%左右),然而径流传感器测量发现:在白天只有极少部分水被运输入果实用于生长(5%),绝大部份水被叶片蒸腾作用消耗掉 但是到了夜间,几乎所有的水分都被运输到果实,绝对茎流量相对日间增加了10倍。  “白天积累的光合产物导致的渗透势差应该是夜晚径流激增的主要原因。同时,夜晚没有蒸腾作用消耗水分,促使大量径流输入到西瓜果实,从而实现了果实的重量增加与体积膨大” 胡仲远表示,这一发现也间接证明西瓜果实生长主要在夜间。  这一发现改写了对于植物果实生长的传统认识。教科书中一般认为,植物生物量积累主要靠光合作用,而夜间以消耗生物量的呼吸作用为主。  这个反常识性的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浙大科研团队表示,水是珍贵的农业资源,基于茎流对西瓜等耐旱作物体内水分运输和抗旱机理的解析,将为全球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抗旱作物选育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 五洲东方携手广州聚能亮相第十三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
    为充分展示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推动我国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于2012年8月19-22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植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知名科学家作学术研究报告。   五洲东方作为赞助商参加了此次大会,展示的产品有德国BRAND全套移液体系列产品(移液器、瓶口分配器等),自有品牌BIODROPSIS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BD-2000,加拿大Biocomp全自动密度梯度制备仪等,受到了广大与会者的关注。同时,我们在会议现场举办了&ldquo Percival拟南芥培养箱有奖问答&rdquo 活动,大家在会议休息时间纷纷领取问卷参与答题,还饶有兴致的与产品专家讨论答案,最后领取了精美小礼品。   最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聚能公司倾情协助我们参加了此会议。聚能超高压连续流细胞破碎机利用超高压能量使样品通过狭缝瞬间释放,在剪切效应、空穴效应、碰撞效应的作用下使细胞破碎,使物质匀质、分散、乳化、颗粒纳米化。世界唯一的样品破碎全过程都在4℃-6℃的低温循环水浴中进行,保持原有物质活性和性能。其卓越的性能吸引了众多客户垂询。   五洲东方会更努力的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 2014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讲座-武汉植物园站
    2014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讲座-武汉植物园站 2014年4月15日下午2:30,由上海同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召开的“2014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讲座-武汉植物园站”,在武汉植物园行政楼1号会议室热烈召开。参与交流会的有郭明全教授及各老师,以及数20名博士生研究生。 此次讲座主要向老师同学系统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这种新兴的无耗材制备色谱分离技术,此技术既能实现高纯度物质的分离纯化,又能实现相当量级制备能力的新技术。会上主要做了如下三个专题讲座: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原理、运用及最新进展》 2、《高速逆流色谱与其他色谱的联用技术、溶剂体系筛选》 3、《最新型高速逆流色谱TBE-300C介绍及性能比较》 会议持续2个半小时,老师同学踊跃提问,从反复提问回答探讨中,深入了解了高速逆流色谱技术,通过案例分享比较,老师同学都很兴奋探讨此项技术为现有的分离纯化平台带来的优化解决方案,总结得出这项分离纯化技术处理量大,分离纯度高,前处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回收率高,是一场分离技术的革命。
  • 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危害和处理方法!百欧博伟生物:本文说明了一般的动植物检疫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物对人类和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并参阅有关资料,整理和总结出一些对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减少实验室废弃物的建议,使实验室人员能够认识并重视到废弃物的危害,在处理废弃物时可以借鉴和参考,从而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生物安全。一、前言随着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作为一般的动植物检疫实验室,所检测的商品将会更多,所用到与检疫实验有关的药品、试剂、一次性用具、实验器械等将会增多,因此所产生的废弃物也将会随之增加。近年来,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物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处理而直接排入外界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崭露头角,实验室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源,特别是生物性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物或检疫样,可能携带一些危害性生物,极有可能造成疾病的流行或某些有害生物的疯狂生长,破坏生态环境。二、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动植物检疫实验室的废弃物可以分为:⒈化学性废弃物:有氰化物、硝酸盐、邻苯二胺、砒霜等;⒉生物性废弃物:有作废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检疫样品、微生物培养物、染色液等;⒊一般的废物:打碎的玻璃器皿、废纸、废纱布、橡胶以及塑料制品。三、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废弃物的危害⒈化学性废弃物⑴氰化物和硝酸盐:氰化钾和硝酸盐常用作微生物培养剂的制作。①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易产生氰化氢,氰化氢为剧毒气体,在实验现场的z高含量须≤0.3 mg/m3;在居民大气中z高含量须≤0.8mg/m3。CN—能与细胞色素酶牢固结合阻止Fe+3还原,是组织细胞缺氧而窒息,从而抑制多种酶的活性。②硝酸盐容易诱发糖尿病,易造成肾脏的损害,如果人们摄取了高浓度的硝酸盐,肾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并且硝酸盐可以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心悸、呕吐、口唇青紫,重者神志不清、抽搐、呼吸急促,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不仅如此,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外与仲胺类作用形成具有“三致” 作用的亚硝胺类,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⑵邻苯二胺:邻苯二胺是ELISA实验常用的化学药品,可经过吸入、食入和皮肤侵入,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以致微生物突变,遇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⑶砒霜(As2O3):为剧毒物质,砷化合物易和体内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正常代谢,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损害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慢性砷中毒可伴随“三致”的发生。⒉生物性废弃物⑴动植物标本:动植物标本一般都用福尔马林作为防腐剂,被浸泡过的标本废弃后,上面会有甲醛气体散出。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有严重的损害,还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引起过敏性皮炎、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损害视神经和视网膜,引起头痛、视力下降或失明,并且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已将其列为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癌、致畸物质和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风干的标本可能因为保存不当而孳生一些病原生物(如:虫子、虫卵或霉菌等)而成为一个传染源,若不进行熏蒸或再烘干处理,则有可能损害其它标本或物品。⑵检疫样品①植物性检疫样:棉花、棉短绒、废丝、水果、花卉、木材等上面可能携带一些杂草籽、霉菌、细菌、病毒以及一些害虫等,检疫实验室对于这些检疫样品一定要妥善保管和处理,若使有害生物进入到外界环境,就有可能在新的地方疯狂生长,从而形成“生物入侵” 。如19世纪美洲仙人掌传入澳大利亚,z初是用来做篱笆,圈养牛羊,但是它迅速生长,到了1925年已侵染牧场,使得其中很大部分不能放牧,土地不能耕种,并且还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还有就是发生在我国的,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我国在大量引进观赏植物巴西铁(Dracaena fragrans )时,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随之传入,并随巴西铁迅速扩散,现已分布于北京及南方各省,并且由南向北蔓延。经调查,蔗扁蛾目前在北京各花卉生产基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时,每年巴西铁因此虫的淘汰率达50%以上,现已成为北京温室花卉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diyi,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比如,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流、湖泊、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并且阻塞河道。第二,外来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土著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第三,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的频繁爆发,对农、林、渔业等造成严重损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公顷;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公顷,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第四,直接威胁到畜禽和人类的健康。如豚草、三裂叶豚草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能使马匹和羊患上气喘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因紫茎泽兰入侵而在一年内减少了6万多头羊,畜牧业损失达2100多万元。由于紫茎泽兰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力强,能极大地耗尽土壤养分,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极为严重。②动物性检疫样:血液、呕吐物、分泌物、皮张、蚕茧、精液、胚胎、肉、奶、蛋等也可能携带一些我国没有而其它国家有的动物疾病,或者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一、二类传染病病原(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这些疫病,一旦爆发或流行,将会对我国的畜牧业养殖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血液中可能含有致病菌、病毒或者一些血液源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焦虫、边虫、锥虫等);皮张中极有可能含有炭疽;动物的呕吐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精液和蛋中可能含有一些垂直传播的疾病(如:精液可以携带猪瘟、PRRS、非洲出血热、口蹄疫等病原微生物;蛋中会携带沙门氏菌、禽白血病、EDS-76等病原微生物… … 这些传染病随时有可能传入我国,作为检验检疫机构,检疫是重中之重,并且检验检疫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早好自身的防护。⑶微生物培养物、染色液:微生物的培养、鉴定以及染色观察是实验室常用的用于微生物的观察、研究和判定,废弃后的培养基、染色液上会携带微生物,还有与微生物有过接触的废弃物,如一次性用品:手套、帽子、口罩、工作服、移液器的枪头以及玻璃仪器,均要做好管理和消毒灭菌处理,否则,会造成疾病的流行。例如:2003年非典流行过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对SARS病毒的研究,之后所报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时,由于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以及这些危险物的管理和处理工作而被感染的。⒊一般性废物:在实验室,许多打碎的玻璃器皿、废纸、废纱布、橡胶或者塑料制品被直接装进垃圾袋,扔进垃圾堆,z后再掩埋或焚烧。焚烧后,有的燃烧不彻底,又会产生新的固体废物和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直接掩埋后,许多在环境中不易或不能降解,因此对土壤和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①由于这些物质的阻隔,土壤水分运动受阻,孔隙度、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的循环及交换,致使土壤中CO2含量过高,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有些含有有害成分(如聚氯乙烯类塑料),接触种子或幼芽后,会抑制种子萌发,或会使芽、幼苗灼伤。②使土壤物理性能不良而导致作物扎根困难,吸肥、吸水性能降低而减产。③如果不回收利用或回收不彻底,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四、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动植物检疫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物因具有潜在的感染性、传播性以及危害性,若处理不当,将会严重的污染环境,危及人类、动物和自然的安全,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才能废弃,除了焚烧和深埋以外,还应该提倡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⒈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一般原则为防止污物扩散、污染,应该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取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或深埋等方法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⒉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废弃物的具体处理措施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整理,z后作焚烧处理。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⑴生物性废弃物的处理①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或及时用消毒剂浸泡,彻底消毒后,统一上交,集中存放,重新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②植物检疫样,如没有发现病虫害,则可以利用;若发现有病虫害,可以装于密闭容器内,在60-120℃下烘干1-2 h后,做焚烧或深埋处理。③动物检疫样,肉、蛋、奶、精液、胚胎、蚕茧等在没用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加以利用,若有病变或异常,则应集中销毁,或焚烧或深埋。对于利用效 率不大或不能利用的检样(小块皮张等),高压灭菌后,应集中储存,妥善保管,z后统一作深埋或焚烧处理。如果量大,可以化制处理,生产一些有用的工业副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化害为利。④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或不能回收的染色液应高压灭菌30min,趁热倒掉废弃处理。尿、唾液、血液、分泌物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⑤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具如玻片、吸管、玻璃瓶等可以用1-3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后清洗灭菌后重新使用。⑥盛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⑵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理①氰化物用NaOH调节PH10,加入KMnO4或者漂白粉,经充分搅拌,静置,使氰化物完全被氧化分解。②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类可以,加入尿素,调为酸性条件,充分搅拌,使反应生成氮气。③邻苯二胺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使其氧化分解;也可以利用H-103树脂吸附处理,再用稀盐酸作为脱附剂回收或利用磷酸三丁脂萃取等。奇兵等人应用液膜处理高浓度的邻苯二胺废水,效果较好,主要过程包括制备乳液、液膜萃取、澄清分离等过程,用氯仿作为传质介质,将邻苯二胺以盐的形式回收,乳液可以重复利用或破乳后在制乳。④含砷废液: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静置,分离沉淀,上清液达标后可排放。⑶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理一般性废弃物如打碎的玻璃器皿、废纸、废纱布、橡胶或者塑料制品,应经消毒和灭菌后,分类装进垃圾袋,统一深埋或焚烧或做回收处理。五、减少生物性废弃物的措施⒈不要购买暂时不用的药品和试剂,不要购买过多的药品和试剂。⒉促进实验室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技术培训,避免在实验工程中污染。⒊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和废弃物的管理,做好回收利用工作。⒋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和处理的制度和措施,使其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⒌研究无毒害、无污染的替代品,减少剧毒物的利用。⒍采用微型实验,开发绿色实验室。六、小结实验室是实践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试验基地,检疫实验室除此作用外,在进出口贸易中还具有检测货物中的病虫害,发出预警通知,防止外来疫情或有害生物的侵入的作用。所以,检疫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更应该先处理,后废弃,切实做好国门卫士的角色。为避免检疫实验室的污染危害,实验室要更加完善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制度(保证生物性废弃物能够专库贮存,专人看管,分类存放,贮存废物的容器或垃圾袋必须贴上标签,标明废弃物种类、贮存时间等,贮存时间不能太长,贮存数量也不能太多,合理及时有效的处理生物性废弃物,z大限度地保护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国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及山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以民为贵的优良作风。现今,我们对于废弃物的z终处理,最常用的是焚烧和深埋两种。我国还应该加强对废弃物处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寻求更彻底、更简便的方法,避免焚烧和深埋带来的二次污染,并且要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做到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浪费资源。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z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z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