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增稠剂

仪器信息网增稠剂专题为您整合增稠剂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增稠剂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增稠剂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增稠剂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增稠剂话题讨论。

增稠剂相关的论坛

  • 【资料】化妆品用增稠剂

    摘要:综述了使用于化妆品的增稠剂: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类、水溶性高分子类和脂肪醇脂肪酸类等共200多种。增稠剂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详细介绍了增稠剂的配伍性能、使用范围、影响因素和增稠机理分类。在产品配方开发过程中根据配方的pH值、稳定性、刺激性、泡沫、配方成本、是否透明、流变形态、外观颜色、电解质稳定性和法规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进行考虑,才能有效地选用恰当的增稠剂。只有不断在实际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地选用增稠剂。   关键词:化妆品;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配方师在进行配方设计时通常要考虑配方最终产品的流变形态,适当的流变形态能给产品带来美感,便于使用和生产,对配方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产品的流变形态甚至对产品的使用起很大作用,比如牙膏,要求产品的触变性好,因为在挤出时要求保持较好的形态,在刷牙时要求牙膏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迅速变稀分散开来。流体的流变形态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牛顿流体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又有假塑性流体、塑性流体和胀流体。假塑性流体和塑性流体都属于剪切变稀的流体,但塑性流体具有屈服值。胀流体属于剪切变稠的流体。要调节产品的流变形态,配方师是在配方中加入增稠剂达到目的。增稠剂简单地说就是提高配方产品黏度或稠度的一类物质,增稠剂加入量不大,但是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黏度或稠度。配方师在选择增稠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配方主体是选择增稠剂的首要考虑因素,什么样的体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增稠剂;其次是产品形态,产品形态要求不同类型的增稠剂,有些要求牛顿流体,有些要求塑性流体,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增稠剂;在最终产品中增稠剂的比例、配方的成本也是增稠剂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配方的成本让生产商和消费者都难于承受,那么这配方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平衡增稠剂的效果及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配方的理化指标也是选择增稠剂必须考虑的,比如配方的稳定性、泡沫等,这些都是配方所关注的一些重要指标,有些增稠剂虽然增稠效果理想,但稳定性差或是消泡太厉害也是没有价值的。一般情况下几种增稠剂的协调增稠比用单一增稠剂对产品的最终流变形态有更好的效果。   1 增稠剂分述   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前使用的增稠剂。   1.1 低分子增稠剂   1.1.1 无机盐类   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   1.1.2 脂肪醇、脂肪酸类   脂肪醇、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 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   表1 增稠剂的分类   一、非离子SAA   1、无机盐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单乙醇胺氯化物、二乙醇胺氯化物、硫酸钠、磷酸钠、磷酸二钠和三磷酸五钠等   2、脂肪醇和脂肪酸   月桂醇、肉豆蔻醇、C12-15醇、C12-16醇、癸醇、己醇、辛醇、鲸蜡醇、硬脂醇、山嵛醇、月桂酸、C18-36酸、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山嵛酸等   3、烷醇酰胺类   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单乙醇酰胺、椰油单异丙醇酰胺、椰油酰胺、月桂酰-亚油酰二乙醇酰胺、月桂酰-豆蔻酰二乙醇酰胺、异硬脂二乙醇酰胺、亚油二乙醇酰胺、豆蔻二乙醇酰胺、豆蔻单乙醇酰胺、油二乙醇酰胺、棕榈单乙醇酰胺、蓖麻油单乙醇酰胺、芝麻二乙醇酰胺、大豆二乙醇酰胺、硬脂二乙醇酰胺、硬脂单乙醇酰胺、硬脂单乙醇酰胺硬脂酸酯、硬脂酰胺、牛脂单乙醇酰胺、小麦胚芽二乙醇酰胺、PEG(聚乙二醇)-3月桂酰胺、PEG-4油酰胺、PEG-50牛脂酰胺等   4、醚类   鲸蜡醇聚氧乙烯(3)醚、异鲸蜡醇聚氧乙烯(10)醚、月桂醇聚氧乙烯(3)醚、月桂醇聚氧乙烯(10)醚、Poloxamer-n(乙氧基化聚氧丙烯醚)(n=105、124、185、237、238、338、407)等   5、酯类    PEG-80甘油基牛油酯、PEC-8PPG(聚丙二醇)-3二异硬脂酸酯、PEG-200氢化甘油基棕榈酸酯、PEG-n(n=6、8、12)蜂蜡、PEG-4异硬脂酸酯、PEG-n(n=3、4、8、150)二硬脂酸酯、PEG-18甘油基油酸酯/椰油酸酯、PEG-8二油酸酯、PEG-200甘油基硬脂酸酯、PEG-n(n=28、200)甘油基牛油酯、PEG-7氢化蓖麻油、PEG-40霍霍巴油、PEG-2月桂酸酯、PEG-120甲基葡萄糖二油酸酯、PEG-150季戊四硬脂酸酯、PEG-55丙二醇油酸酯、PEG-160山梨聚糖三异硬脂酸酯、PEG-n(n=8、75、100)硬脂酸酯、PEG-150/癸基/SMDI共聚物(聚乙二醇-150/癸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PEG-150/硬脂基/SMDI共聚物、PEG-90。异硬脂酸酯、PEG-8PPG-3二月桂酸酯、鲸蜡豆蔻酯、鲸蜡棕榈酯、C18—36酸乙二醇酯、季戊四硬脂酸酯、季戊四山嵛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山嵛酯、鲸蜡酯、三山嵛酸甘油酯、三羟基硬脂酸甘油酯等   6、氧化胺   肉豆蔻氧化胺、异硬脂氨基丙基氧化胺、椰油氨基丙基氧化胺、小麦胚芽氨基丙基氧化胺、大豆氨基丙基氧化胺、PEG—3月桂氧化胺等   二、两性SAA   鲸蜡甜菜碱、椰油氨基羟磺基甜菜碱等   三、阴离子SAA   油酸钾、硬脂酸钾等   四、水溶性高分子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纤维素胶、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鲸蜡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   2、聚氧乙烯类   PEG-n(n=5M、9M、23M、45M、90M、160M)等

  • 【转帖】化妆品用增稠剂

    化妆品用增稠剂刘 义,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60高 俊,汽巴精化(中国)有阳公司广州公司,广东 广州510095 摘要:综述了使用于化妆品的增稠剂: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类、水溶性高分子类和脂肪醇脂肪酸类等共200多种。增稠剂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详细介绍了增稠剂的配伍性能、使用范围、影响因素和增稠机理分类。在产品配方开发过程中根据配方的pH值、稳定性、刺激性、泡沫、配方成本、是否透明、流变形态、外观颜色、电解质稳定性和法规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进行考虑,才能有效地选用恰当的增稠剂。只有不断在实际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地选用增稠剂。 关键词:化妆品;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03(2003)01-0044-05 配方师在进行配方设计时通常要考虑配方最终产品的流变形态,适当的流变形态能给产品带来美感,便于使用和生产,对配方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产品的流变形态甚至对产品的使用起很大作用,比如牙膏,要求产品的触变性好,因为在挤出时要求保持较好的形态,在刷牙时要求牙膏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迅速变稀分散开来。流体的流变形态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牛顿流体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又有假塑性流体、塑性流体和胀流体。假塑性流体和塑性流体都属于剪切变稀的流体,但塑性流体具有屈服值。胀流体属于剪切变稠的流体。要调节产品的流变形态,配方师是在配方中加入增稠剂达到目的。增稠剂简单地说就是提高配方产品黏度或稠度的一类物质,增稠剂加入量不大,但是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黏度或稠度。配方师在选择增稠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配方主体是选择增稠剂的首要考虑因素,什么样的体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增稠剂;其次是产品形态,产品形态要求不同类型的增稠剂,有些要求牛顿流体,有些要求塑性流体,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增稠剂;在最终产品中增稠剂的比例、配方的成本也是增稠剂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配方的成本让生产商和消费者都难于承受,那么这配方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平衡增稠剂的效果及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配方的理化指标也是选择增稠剂必须考虑的,比如配方的稳定性、泡沫等,这些都是配方所关注的一些重要指标,有些增稠剂虽然增稠效果理想,但稳定性差或是消泡太厉害也是没有价值的。一般情况下几种增稠剂的协调增稠比用单一增稠剂对产品的最终流变形态有更好的效果。1 增稠剂分述 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前使用的增稠剂。1.1 低分子增稠剂1.1.1 无机盐类 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1.1.2 脂肪醇、脂肪酸类 脂肪醇、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表1 增稠剂的分类一、非离子SAA 1、无机盐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单乙醇胺氯化物、二乙醇胺氯化物、硫酸钠、磷酸钠、磷酸二钠和三磷酸五钠等2、脂肪醇和脂肪酸 月桂醇、肉豆蔻醇、C12-15醇、C12-16醇、癸醇、己醇、辛醇、鲸蜡醇、硬脂醇、山嵛醇、月桂酸、C18-36酸、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山嵛酸等3、烷醇酰胺类 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单乙醇酰胺、椰油单异丙醇酰胺、椰油酰胺、月桂酰-亚油酰二乙醇酰胺、月桂酰-豆蔻酰二乙醇酰胺、异硬脂二乙醇酰胺、亚油二乙醇酰胺、豆蔻二乙醇酰胺、豆蔻单乙醇酰胺、油二乙醇酰胺、棕榈单乙醇酰胺、蓖麻油单乙醇酰胺、芝麻二乙醇酰胺、大豆二乙醇酰胺、硬脂二乙醇酰胺、硬脂单乙醇酰胺、硬脂单乙醇酰胺硬脂酸酯、硬脂酰胺、牛脂单乙醇酰胺、小麦胚芽二乙醇酰胺、PEG(聚乙二醇)-3月桂酰胺、PEG-4油酰胺、PEG-50牛脂酰胺等4、醚类 鲸蜡醇聚氧乙烯(3)醚、异鲸蜡醇聚氧乙烯(10)醚、月桂醇聚氧乙烯(3)醚、月桂醇聚氧乙烯(10)醚、Poloxamer-n(乙氧基化聚氧丙烯醚)(n=105、124、185、237、238、338、407)等5、酯类 PEG-80甘油基牛油酯、PEC-8PPG(聚丙二醇)-3二异硬脂酸酯、PEG-200氢化甘油基棕榈酸酯、PEG-n(n=6、8、12)蜂蜡、PEG-4异硬脂酸酯、PEG-n(n=3、4、8、150)二硬脂酸酯、PEG-18甘油基油酸酯/椰油酸酯、PEG-8二油酸酯、PEG-200甘油基硬脂酸酯、PEG-n(n=28、200)甘油基牛油酯、PEG-7氢化蓖麻油、PEG-40霍霍巴油、PEG-2月桂酸酯、PEG-120甲基葡萄糖二油酸酯、PEG-150季戊四硬脂酸酯、PEG-55丙二醇油酸酯、PEG-160山梨聚糖三异硬脂酸酯、PEG-n(n=8、75、100)硬脂酸酯、PEG-150/癸基/SMDI共聚物(聚乙二醇-150/癸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PEG-150/硬脂基/SMDI共聚物、PEG-90。异硬脂酸酯、PEG-8PPG-3二月桂酸酯、鲸蜡豆蔻酯、鲸蜡棕榈酯、C18—36酸乙二醇酯、季戊四硬脂酸酯、季戊四山嵛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山嵛酯、鲸蜡酯、三山嵛酸甘油酯、三羟基硬脂酸甘油酯等6、氧化胺 肉豆蔻氧化胺、异硬脂氨基丙基氧化胺、椰油氨基丙基氧化胺、小麦胚芽氨基丙基氧化胺、大豆氨基丙基氧化胺、PEG—3月桂氧化胺等二、两性SAA 鲸蜡甜菜碱、椰油氨基羟磺基甜菜碱等三、阴离子SAA 油酸钾、硬脂酸钾等四、水溶性高分子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纤维素胶、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鲸蜡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2、聚氧乙烯类 PEG-n(n=5M、9M、23M、45M、90M、160M)等3、聚丙烯酸类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酸酯/十六烷基乙氧基(20)衣康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十六烷基乙氧基(20)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十四烷基乙氧基(25)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十八烷基乙氧基(20)衣康酸酯共聚物、丙烯酯酯/十八烷基乙氧基(20)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十八烷基乙氧基(50)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VA交联聚合物、PAA(聚丙烯酸)、丙烯酸钠/乙烯异癸酸酯交联聚合物、Carbomer(聚丙烯酸)及其钠盐等 4、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海藻酸及其(铵、钙、钾)盐、果胶、透明质酸钠、瓜尔胶、阳离子瓜尔胶、羟丙基瓜尔胶、黄蓍胶、鹿角菜胶及其(钙、钠)盐、汉生胶、菌核胶等5、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硅酸铝镁、二氧化硅、硅酸镁钠、水合二氧化硅、蒙脱土、硅酸锂镁钠、水辉石、硬脂铵蒙脱土、硬脂铵水辉石、季铵盐-90蒙脱土、季铵盐-18蒙脱土、季铵盐-18水辉石等6、其他 PVM/MA癸二烯交联聚合物(聚乙烯甲基醚/丙烯酸甲酯与癸二烯的交联聚合物)、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等1.1.4 表面活性剂类1.1.4.1 烷醇酰胺类 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1.1.4.2 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

  • 【资料】水性涂料中增稠剂的选择应用及研究进展

    涂料助剂在涂料中的用量很少,但能显著提高涂料性能,已成为涂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性涂料常用的助剂有成膜助剂、增稠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增塑剂、防霉杀菌剂等。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水性涂料用增稠剂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可选用的增稠剂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纤维素类增稠剂的使用历史较长、品种很多,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曾是增稠剂的主流,其中最常用的是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增稠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另一种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乳液增稠剂,这种增稠剂本身是酸性的,须用碱或氨水中和至pH8~9才能达到增稠效果,也称为丙烯酸碱溶胀增稠剂。聚氨酯类增稠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缔合型增稠剂。无机增稠剂是一类吸水膨胀而形成触变性的凝胶矿物。主要有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铝等,其中膨润土最为常用。  增稠机理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其增稠机理是增稠剂溶于水中,通过羧酸根离子的同性静电斥力,分子链由螺旋状伸展为棒状,从而提高了水相的黏度。另外它还通过在乳胶粒与颜料之间架桥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了体系的黏度。  缔合型聚氨酯类增稠剂A.J. Reuvers对缔合型聚氨酯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作了详细的研究。这类增稠剂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了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呈现出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当它的水溶液浓度超过某一特定浓度时,形成胶束,胶束和聚合物粒子缔合形成网状结构,使体系黏度增加。另一方面一个分子带几个胶束,降低了水分子的迁移性,使水相黏度也提高。这类增稠剂不仅对涂料的流变性产生影响,而且与相邻的乳胶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如果这个作用太强的话,容易引起乳胶分层。  无机增稠剂膨润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吸水后膨胀形成絮状物质,具有良好的悬浮性和分散性,与适量的水结合成胶状体,在水中能释放出带电微粒,增大体系黏度。  各类增稠剂的特点及其选择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具有较强的增稠性和较好的流平性,生物稳定性好,但对pH值敏感、耐水性不佳。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性质介绍

    二 增稠剂食品的质地:是指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口腔等),对食品的流变学和结构特征的综合评价。食品,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可大致划分为为液-液体系、液-固体系。同一体系的分散相的分离与否和粘稠度的高低,决定了口腔对食品流体的质感反应;果蔬汁的澄清与混浊、沉淀所带来的视觉印象的不同。一般而言,往往当这二类的物质体系中各相分离的时候,也是它们的质地是最糟糕的时刻。为了使多相食品体系之间的各组分充分、均匀的混合,在添加剂层面有如下对策:解决液-液相分离的问题----乳化剂解决液-固相分离的问题----增稠剂均属俗称的品质改良剂、稳定剂食品增稠剂是指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的相对稳定的亲水性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是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形态,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的形态,并使其均匀、稳定、提高食品质量,保持食品具有黏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中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剂品种有39种。增稠剂都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也称水溶胶。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两大类。增稠剂(Foodthickeners)定义: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稠、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作用初谈: 由于它们能起提高黏稠度作用,── 解决了含有固态不溶物的液体食物的“视觉变质”问题;── 具有上光、挂味作用;── 使食品获得所需各种形状和硬、软、脆、黏、稠等各种口感,为原料的利用范围及品种的扩展,提供了保障。1植物性增稠剂1.1种子类胶瓜尔豆胶槐豆胶罗望子胶1.2树脂类胶阿拉伯胶1.3植物提取胶果胶微晶纤维素1.4海藻类胶卡拉胶海藻酸琼脂2 动物性增稠剂明胶甲壳素壳聚糖干酪素3 微生物性增稠剂黄原胶4 酶处理性合成胶增稠剂的种类很多,有由植物渗出液中提取的阿拉伯胶、刺梧桐胶;有从植物种子、海藻中制取的瓜尔胶、卡拉胶、海藻酸盐;有从动物的皮、骨、筋中提取的明胶、酪蛋白;还有从天然物质为基础的半合成增稠剂羧基甲基纤维素钠、变性淀粉、海藻酸丙二醇酯等。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增稠剂是取自天然物质的,本身就比较安全,而且在食品中添加的食品增稠剂其量非常微小,通常为千分之几。另外,我国对食品增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国家规定用量使用增稠剂,对人体的影响不大。  增稠剂有着特定的流变学性质,抗酸性首推海藻酸丙二醇酯;增调性首选瓜尔豆胶;溶液假塑性、冷水中溶解度最强为黄原胶;乳化托附性以阿拉伯胶最佳;凝胶性琼脂强于其它胶但凝胶透明度尤以卡拉胶为甚;卡拉胶在乳类稳定性方面也优于其它胶。 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按来源分为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合成类或半合成类。简单分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品大多数是从含多糖类粘性物质的植物及海藻类制取,如淀粉、果胶、琼脂、明胶、海藻脂、角叉胶、糊精、黄耆胶、多糖素衍生物等;合成品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淀粉衍生物、干酪素、聚丙烯酸钠、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低分子聚乙烯蜡、聚丙烯酰胺等。   饮料生产中常用的增稠剂以及作乳化稳定剂用的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黄原胶、果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等。2应用  增稠剂又称胶凝剂,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它可以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概述

    十一 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中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剂品种有39种。增稠剂都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也称水溶胶。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两大类。编辑本段分类  常用的增稠剂有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类、缔合型碱溶胀增稠剂和聚氨酯增稠剂。(1)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 :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类增稠剂主要有羟乙基纤    食品增稠剂维 素、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等。疏水改性纤维素是在纤维素亲水骨架上引入少量长链疏水烷基,从而成为缔合型增稠剂,其增稠效果可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得多的纤维素醚增稠剂品种相当。(2)碱溶胀型增稠剂:碱溶胀增稠剂分为两类:非缔合型碱溶胀增稠剂和缔合型碱溶胀增稠剂。   (3)聚氨酯增稠剂和疏水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聚氨酯增稠剂,是一种疏水基团改性乙氧基聚氨酯水溶性聚合物,属于非离子型缔合增稠剂。环境友好的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开发已受到普遍重视,除了上面介绍的线性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还有梳状缔合聚氨酯增稠剂。 编辑本段特性比较  增稠剂有着特定的流变学性质,抗酸性首推海藻酸丙二醇酯;增调性首选瓜尔豆胶;溶液假塑性、冷水中溶解度最强为黄原胶;乳化托附性以阿拉伯胶最佳;凝胶性琼脂强于其它胶但凝胶透明度尤以卡拉胶为甚;卡拉胶在乳类稳定性方面也优于其它胶。 编辑本段基本化学组成  对大多数增稠剂而言,它们的基本化学组成是单糖及其衍生物。常见的单糖包括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醛酸、鼠李糖、毗甘前半乳糖,古洛糖醛酸、半乳精、半乳精醛酸等。 编辑本段实际应用  增稠剂又称胶凝剂,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它可以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再涂料印花中,由增稠剂、水、粘合剂和涂料色浆组成的涂料印花色浆,印花色浆再印花机械力作用下,发生切变力,使印花色浆的粘度再瞬间大幅度降低;当切变力消失时,又恢复至原来的高粘度,使织物印花轮廓清晰。这种随切变力的变化而发生的粘度变化,主要是靠增稠剂来实现的。再乳胶漆制造中,增稠剂对乳胶漆的增稠、稳定及流变性能起着多方面协调作用。再乳胶聚合过程中用作保护胶体,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再颜料、填料分散阶段,提高分散物料的粘度而利于分散;再储运过程中提高涂料稳定性及抗冻融性,防止颜料、填料沉底结块;再施工中调节乳胶漆粘稠度,并呈良好的触变性等。在食品中添加千分之几的食品增稠剂,具有胶凝、成膜、持水、悬浮、乳化、泡沫稳定及润滑等功效。对流态食品或冻胶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相对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按来源分为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合成类或半合成类。简单分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品大多数是从含多糖类粘性物质的植物及海藻类制取,如淀粉、果胶、琼脂、明胶、海藻脂、角叉胶、糊精、黄耆胶、多糖素衍生物等;合成品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淀粉衍生物、干酪素、聚丙烯酸钠、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低分子聚乙烯蜡、聚丙烯酰胺等。   饮料生产中常用的增稠剂以及作乳化稳定剂用的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黄原胶、果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等。 编辑本段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性状  CMC为葡萄糖聚合度200—500的纤维素衍生物,醚化度0.6—0.7,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纤维状物质,无臭,有吸湿性。羧基的置换度(醚化度)决定其性质。醚化度0.3以上 纺织印花增稠剂时在碱液中可溶。水溶液黏度由pH、聚合度决定,醚化度0.5—0.8时在酸性中也不沉淀。CMC易溶于水,在水中成为透明的黏稠溶液,其黏度随溶液浓度和温度而变化。60℃以下温度稳定,在80℃以上温度长时间加热会降低黏度。 使用范围  具有增稠、悬浮、乳化、稳定等多种功能。在饮料生产中主要用于果肉型果汁饮料的增稠剂、蛋白质饮料的乳化稳定剂和酸乳饮料的稳定剂。用量一般0.1%—0.5%。藻酸丙二醇酯(PGA):PGA为淡黄色略有芳香的粉末,易溶于水,一般用量为1%,浓度高时黏度大,温度升高时黏度下降。在pH3—4范围内,随pH降低而黏度增大。在pH3附近最稳定,在pH7以上发生水解,黏度显著降低。PGA在60℃左右时稳定,温度再升高时黏度下降。但加热时的变化仅表现聚合度降低,未见酯键水解,即使在90℃,pH3.1的酸性溶液中亦能相对稳定。   使用范围:P

  • 【讨论】增稠剂的使用问题

    国家标准中好像规定100%纯果汁不可以使用增稠剂,可是如果不使用沉淀严重,事实上目前国内果汁企业都在使用,只是不在标签上标注。各位是否遇到这种问题呢?

  • 【分享】缔合增稠剂的制法及影响增稠效果的因素

    缔合增稠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增稠剂,因其在水溶液中具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以及其独特的增稠作用机理,使其表现出特殊的性质与行为。文中对缔合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着重介绍了影响缔合增稠剂的增稠效果以及缔合增稠剂与水性涂料中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并指出了缔合增稠剂的发展方 向。 关键词:缔合增稠剂;增稠机理;制备方法;相互作用;水性涂料 0 引 言 增稠剂对控制体系的流变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乳胶漆或胶粘剂中,它能够赋予产品优良的施工性能和物理化学稳定性能。例如在水性涂料中加入适量的增稠剂可以改善乳胶漆触变性、防流挂性及贮存稳定性等。最初涂料用的增稠剂是纤维素类 ( 羟乙基纤维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但其不能满足涂料流变性能的要求,并易受微生物的破坏,使用受到限制。随后人们又开发了碱溶性增稠剂,这类增稠剂的分子链上含有一定量的羧基,当用碱中和时,可以迅速从低黏度的分散体系转变成水溶性透明黏稠体,整个体系的黏度骤然升高。其特征是相对分子质量高、流动黏度低,并能与各类乳液及水溶性体系很好混容,不易发生生物降解,增稠效果明显。但其流变性能不够理想,对电解质敏感,黏度不太稳定。缔合增稠剂的出现无疑是一重大进展,利用这种疏水改性聚合物可分别调整高、低剪切速率时的黏度,克服了胶态分散体在剪切速率低时黏度往往偏高,使涂料的流动性和流平性变差,而剪切速率高时黏度往往偏低,使涂料不能顺利地从辊涂机转移到被涂物上的缺点。 1 缔合增稠剂及其增稠机理 缔合增稠剂是疏水缔合型水溶性聚合物,一般是指在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在聚合物水溶液中,疏水基团之间由于憎水作用而发生聚集,使大分子链产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对水溶液的流变性带来极大影响。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形成分子间缔合为主的超分子结构,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故具有较好的增稠性,是新一代的增稠剂。由于缔合增稠剂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水溶链上带有两个或更多的亲油基团,因此,在水中有表面活性剂的行为,可以形成胶束。但分子中的两个亲油基团并不一定在同一胶束内,所以连接而形成了结构。缔合增稠剂中的亲油基团可以吸附乳液颗粒和颜料颗粒,这又增强了结构。而且被增稠剂大分子架桥的微粒形成物理网状 ( 交联 ) 结构,该网状结构可在剪切场中受到逐渐破坏,因此可以控制体系的流动性质。这样的缔合在高剪切速率下脱开,使黏度降低,剪切除去后又重新形成,使黏度恢复。但缔合的形成需要时间,所以黏度的恢复不像纤维素类那样快,从而给出了一定的流动时问,有利于流平,有利于光泽的提高。 2 缔合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缔合增稠剂主要包括非离子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共聚物 (HEUR) 、疏水改性碱溶或碱溶胀乳液 (HASE) 、疏水改性纤维素类 (HMHEC) 、丙烯酸 ( 酯 ) 聚合物乳液和聚乙烯醇类等。下面主要介绍缔合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2 . 1 疏水改性羟乙基纤维素类 (HMHEC) 自然界存在的纤维素是非水溶性的。通过用亲水性取代基例如羟基基团的化学反应可使纤维素变成水溶性。采用此方法已经制备出水溶性的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这些纤维素聚合物可通过用疏水性试剂、表面活性剂的大单体、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单体,制备缔合增稠剂。此外,还可通过用两性试剂与纤维素直接反应来制备纤维素缔合增稠剂。 2 . 1 . 1 侧基反应 用反应性的疏水物和水溶性的纤维素衍生物进行侧基反应可合成许多纤维素缔合增稠剂。疏水性试剂通常包括长链烷基环氧化物、烷基卤化物、酰基卤化物、异氰酸酯、酸酐等。为了解决疏水性试剂和水溶性纤维素的相溶性,反应通常在浆液介质中进行。选择浆液介质的原因是体系的黏度较低,有利于侧基反应的进行。典型的浆液过程包括:用有机溶剂对纤维素衍生物进行溶胀,在水中加入 NaOH ,然后加入反应型的疏水物。 2 . 1 . 2 接枝共聚反应 通过接枝共聚也可制备出一些纤维素缔合增稠剂。在接枝共聚反应中,广泛使用带有亲水一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大单体和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单体。在各种引发接枝共聚的方法中,化学引发由于相对较为简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接枝共聚中,为了解决水溶性的纤维素底物和疏水乙烯基单体之间的相溶性,通常需要加入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混合物。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紫外辐射引发将表面活性剂大单体接枝到纤维素衍生物上。与化学引发相比,紫外辐射引发能将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大单体接枝共聚到纤维素衍生物中。 2 . 2 非离子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共聚物 (HEUR) HEUR 含有亲水的聚合物主链,主链通常有一个或多个用异氰酸酯扩展和用长链疏水链段为端基的聚乙二醇链 (PEG) 组成。为了制备 HEUR ,首先要制备出带有一 NcO 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实际上,这种预聚物形成了最终 HEUR 中的亲水链段。然后在预聚物上进行疏水链段的取代反应,这可通过单官能团的醇类与预聚物端的一 NcO 进行反应来实现。通常二异氰酸酯 (H MDI) 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狭窄的聚乙二醇低聚物的链扩展并用长链醇进行封端制备出 HEUR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宽,称作 s — G HEUR 。而通过对低分散性的聚乙二醇的直接改性制备的 HEUR 称作 Uni — HEUR 。常见的 s — G HEUR 和 Uni — HEUR 的制备反应如式 1 和式 2 。 水容易与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因此,聚合反应前一定要把反应容器中的微量水除去。反应装置为装有冷凝器、温度计、 N 通管和磁力搅拌器的圆底烧瓶,加热装置采用油浴加热。 N 通过硅胶进行干燥和纯化,并用焦酚溶液进行氧气的吸收。干燥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冷却,加入含有二丁基二锡的适量二异氰酸酯 H MDI ,并在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混合,这个过程发生逐步增长聚合反应。在逐步增长聚合反应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起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关。因此,对于所需要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选择和应用合适二异氰酸酯 H MDI 和聚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继续进行 PEG 和 H MDI 的反应以获得在预聚物中— NcO /— OH 比率的 —NcO 含量的理论值。制备出含有—NcO 端基的预聚物后,然后通过加入单官能团醇类的甲苯溶液来进行封端反应,该反应一般进行 2 h 。将 HEUR 缔合增稠剂/甲苯溶液在石油醚中进行沉淀 ( 石油醚与增稠剂溶液的体积比为 3 : 1) ,用烧结玻璃漏斗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真空干燥。通过将 HEUR 增稠剂溶解在温热的丙酮溶液中,来进行纯化,在石油醚中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过滤。通过在烧结杯中收集然后进行真空干燥来获得最终产品 。

  • 面条为什么要加增稠剂?

    [b][color=#646464]面条中加入增稠剂能够增强原料面制品有的粘结力,提高面团的延展性,缩短面团达最佳水含状态的时间,提高面制品的保水能力及复水性,延缓面务反色褐变。[/color][color=#646464]在面条的生产中,面团更容易延展压片,切割成型,不起毛边,不易断条,提高面条的出品率 面条颜色洁白,光滑亮泽,形状整齐,抗弯曲能力更强 在食用时,久煮不浑汤,久放不发粘,口感滑爽,倍加筋道。在拌粉时加入即可。也以溶解后喂料器中同水一起和面。[/color][color=#646464]增稠剂是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过每种食品的配方都应该在质检部门备案。增稠剂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食品生产厂家也不会过多添加增稠剂,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浓度和口感。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不良商家使用劣质的增稠剂或者过多的使用。[/color][/b]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汇总(不断更新中)

    1、乳品添加剂-增稠剂概述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31/2、乳品添加剂-增稠剂性质介绍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35/3、乳品添加剂-增稠剂-1 2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33/4、乳品添加剂-增稠剂-10海藻胶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30/5、乳品添加剂-增稠剂-9半乳甘露聚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9/6、乳品添加剂-增稠剂-8卡拉胶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8/7、乳品添加剂-增稠剂-7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7/8、乳品添加剂-增稠剂-6黄原胶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6/9、乳品添加剂-增稠剂-5果胶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5/10、乳品添加剂-增稠剂-4 乳铁蛋白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4/11、乳品添加剂-增稠剂-3明胶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3/12乳品添加剂-增稠剂-2 半乳甘露聚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22/13、乳品添加剂-增稠剂-1 异构化乳糖液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409/3970618/

  • 【资料】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缔合型增稠剂控制乳胶漆的流变行为的卓越能力主要来自于它们能起到类似"聚合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一方面,它们能以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方式与涂料中其他组分相互作用;另外,这些流变改性剂中的疏水基团相互缔合的方式也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基团形成胶束的方式类似。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类似的行为方式,而且还与相同的组分发生相互作用。两者都是通过吸附到涂料组分的颗粒表面而起作用,因此某些情况下,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涂料性能。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涂料性能的变化应引起涂料生产商的重视。例如,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缔合型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进入连续相,从而抑制了缔合型增稠剂产生缔合作用的能力。发生这种现象时,缔合型增稠剂会类似于传统的羟乙基纤维素(HEC)型增稠剂导致涂料流平性、光泽以及遮盖性能的下降。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两者相互作用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已在许多科学文献(如Peter R.Sperry et a1.Ad.OrgCoating Sci.& Technol,Series 9,1987)中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相比之下,分散剂对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产生类似的影响所受的关注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导致乳胶漆不稳定的一个常见原因可能是分散剂与增稠剂间的不相容性。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发现:2种最常用的缔合型增稠剂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HEUR)增稠剂与疏水改性碱溶性丙烯酸乳液(HASE)增稠剂能最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作用;HEUR类增稠剂对应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HASE类增稠剂则对应于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1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影响。实际上分散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界面活性剂,它们能与涂料中其他组分包括流变改性剂相互作用。在涂料中分散剂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它们能吸附到配方中颜填料颗粒的表面,通过电荷排斥、空间位阻或两者共同作用来防止颜填料颗粒聚结。 大多数涂料分散剂多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000-50000)、含有羧酸基团的聚合物的铵或碱金属盐。这些产品通常可分为2类:多元酸均聚物与多元酸共聚物。多元酸均聚物的单体主要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衣康酸或马来酸。多元酸共聚物由前者酸的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根据共聚单体种类的不同,多元酸共聚物则表现出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 从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角度来讲,2类分散剂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羧酸基团含量。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要比多元酸共聚物产品的酸含量更高,这对于HASE类增稠剂而言是一个有利因素,而对于HEUR增稠剂类产品则不利。除了酸含量外,分散剂是否具有表面活性剂类似的性质也很重要。具有表面活性类似性质的分散剂含量高时会对HASE类增稠剂产生负面的影响。2 HASE与分散剂的相互作用2.1 酸含量的影响 酸含量高的分散剂有利于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使用。HASE类增稠剂结构中一方面含有疏水性单体能使其吸附到乳胶颗粒表面,同时像分散剂一样结构中含有羧酸基团。因而增稠剂能以与分散剂相同的方式吸附到无机颜填料表面。 事实上,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在颜料及填料颗粒的表面形成相互竞争吸附的关系。与分散剂分子相比,HASE类增稠剂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它的分子链要长得多,分子链上能吸附多个无机颗粒,从而导致桥式絮凝。因而如果分散剂不能在吸附竞争中胜出,涂料的性质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与多元酸共聚物相比,多元酸均聚物的羧酸基团含量较高,因而更能牢固地吸附到无机(颜料与填料)颗粒表面。因此,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比较不容易被HASE类增稠剂取代,涂料也不易产生桥式絮凝。2.2 具有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分散剂 羧酸含量相对较低并不是惟一限制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与HASE类增稠剂一起使用的原因。 一些分散剂产品同时具有疏水性及亲水性,因此会表现出许多类似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前面已经提到,在与HASE类增稠剂竞争吸附到乳胶颗粒的表面时,表面活性剂具有吸附竞争优势。因而当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进入涂料的水相时,它就只能通过纤维素增稠剂所适用的体积限制絮凝机理进行增稠。用这种方式增稠的涂料具有剪切变稀并且易于絮凝的特点。因此,它们表现出流平性、光泽度以及遮盖力相对较差。HASE与HEUR类增稠剂都易于被表面活性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但HASE类产品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因为它们对乳胶颗粒表面吸附作用较弱。分散剂如Tamol 681具有与表面活性剂类似的性质,因而使用这些分散剂时会与表面活性剂一样对涂料的流变特性产生同样的影响。Tamo1 681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使用的影响如图2所示(使用HASE类增稠剂Acrysol RM-5进行增稠,配方除分散剂外均相同)。因为Tamol 681分散剂的用量相对较高,容易导致增稠剂的解吸。因而含有Tamo1 681的配方显示出纤维素增稠涂料所具有的高低剪切黏度以及低高剪切黏度特性,应用时会产生刷痕及涂膜丰满度欠佳问题。相反使用Orotan 1124分散剂的配方其黏度特性近似为牛顿流体,这表明该配方具有良好的拽刷性能以及流平性。2.3 HEUR与分散剂相互作用 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使用时,高酸含量的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十分有利,然而与HEUR增稠剂配合使用时,建议使用酸含量较低的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 HEUR类增稠剂其聚氧乙烯主链具有亲水性,正常情况下能与水形成氢键。然而在离子浓度较大的环境下,水则更易与离子结合,因此引起主链脱水使增稠剂不能溶解。增稠剂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微观尺度上发生相分离,产生絮凝导致流动性及光泽下降或分水。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制备2个基于Rhoplex SG-10M乳液和HEUR增稠剂AcrysolRM-1020的半光涂料配方进行说明。配方1使用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Tamol 1254;另一配方使用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Orotan 731A。由表1可以发现,用相容性较好增稠剂/分散剂(Acrysol 1020/Orotan 731A)配合使用的配方所体现出的黏度、光泽及着色性符合典型的高质量半光涂料特点,而第二种配方在这些方面毫无疑问是较差的。这就清楚地表明分散剂和增稠剂匹配不当给涂料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显然,任何离子含量高的原料都会导致HEUR类增稠剂溶解性的下降。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由于其羧基含量高而成为这些离子的主要采源,但这些离子也可以来自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颜料浆、辅助分散剂(如三聚磷酸钠)以及纤维素增稠剂溶液浆。这些组分含量的略微变化都会对涂料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我们来看2个纯丙乳液24PVC、32%VS配方。2个配方都使用HEUR类增稠剂Acrysol RM-1020和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Orotan 731A,这2个配方的惟一区别在于二氧化钛的形态。配方1中使用二氧化钛粉料;配方2中使用二氧化钛浆料(表2)。后一种情况中,涂料对比率与光泽明显下降,表明涂料受到了相分离而导致絮凝。通常使用浆料时常造成黏度的下降,在这个例子中黏度没有明显变化。 对于这些问题,涂料生产厂商所采用一些方法加以避免。如改用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其低酸含量可防止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或避免小分子分散剂如三聚磷酸钠以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也很有益。

  • 【求助】果汁饮料增稠剂或者悬浮剂

    就是在果汁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增稠剂或者悬浮剂,我用过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等,但效果不是很好,不是悬浮效果不好(经过加热杀菌,过一段时间就会在瓶底有一层厚厚的沉淀),就是增稠剂的味道很大,集思广益,大家有相关方面的技术知识,望不吝赐教,先谢谢各位了!

  • 微信圈热传很多快餐店稀饭使用了增稠剂

    寒冷的冬夜,喝一碗热粥,暖胃又暖心。近年来,南京街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粥馆,很多都生意不错。  近日,微信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多粥馆和快餐店提供的很粘稠的稀饭,其实并非是熬出来的效果,而是使用了增稠剂。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11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长虹路大市场一家添加剂商店内,看到了网传的增稠剂。这种食品添加剂包装上有QS标志也有明确的使用配比,老板称来买的人不少。专家认为,这虽然是合法添加剂,但吃多了总归不好。  现代快报记者 朱蓓 张瑜  粥店老板  听过增稠剂,但从来不用  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新街口附近几家粥馆。三条巷内一家粥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之前曾听说过增稠剂,但他们煮粥的时候并不会放所谓的增稠剂,而是放一点猪油,这样“卖相”比较好。  “如果想让粥的味道更鲜的话,可以放点鸡精。”这位老板表示,如果增稠剂用不好,反而会影响口感。  新街口附近另一家粥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实听说过有的粥会添加。“其实没必要添加,多熬点时间就粘稠了。”该负责人表示,一般大米粥熬半小时以上,就能达到适合的粘度了。“有些店熬粥会加点食用碱,或者小苏打,主要是为了缩短煮粥时间,但这样会破坏粥的营养和口感。”他说。  添加剂店  买增稠剂的人挺多的  在南京长虹路大市场的一家添加剂店,现代快报记者找到了增稠剂。  这种“特效增稠剂”包装上不仅有QS标志,还写着“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且价格不便宜,1千克包装,价格85元。“买增稠剂的人挺多的,你只要按照上面的配比弄就行。”  包装上明确写着使用功能和使用配比,这种增稠剂号称可以用于各类加工增稠、稳定、乳化、保水、保湿,“可直接投入到配料中,0.01%-1%”。  这种增稠剂的配方是什么?包装上也做了明确标示:β-环环状糊精 60% 、瓜尔胶20%、聚丙烯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钠5%,都是国标中标明可以使用的增稠剂。  经销商  半斤增稠剂能熬200斤粥  记者联系到某品牌的食品添加剂批发商姚先生,咨询煮粥的添加剂时,他表示市场上销售的种类很多,他们店有一种叫“粥宝”的添加剂效果不错,“这种添加剂用量不会很多,但是非常明显会增加粥的香度和粘稠度,而且不会影响粥本来的口味。”  他说,250克装的粥宝10元一袋,可以熬制200斤粥。至于添加剂有何成分,姚先生并没有明确告诉记者,“反正不会对人有害的。”  而另一家添加剂经销商杨先生则表示,加入增稠剂后并不会吃出有什么不同。这位经销商表示,现在很多粥店都在购买他们的添加剂,并保证用着很安全,不会出现问题。  教你一招  用了“增稠剂”的粥  其实也能辨认出来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添加剂店的老板表示,明胶或琼脂也能起到增稠的作用。  对此, 南京微博美食达人“南京肉球妈”分析说,“琼脂比较安全。食用明胶可以使用,但不法商家使用工业明胶就不允许了。”“白米如果泡一下,应该是煮的时间越长越粘稠,用砂锅、电饭锅煮,差不多1个小时能煮得非常粘稠。”南京微博美食达人“南京肉球妈”告诉记者,她也一直觉得很诧异,很多外面卖的粥,只有几粒米,粥也很透明,但却看上去很粘稠。她告诉记者,要确定粥是不是真的熬制过很长时间其实很简单,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米粒和粥里面水的颜色,“熬制的粥米粒会逐渐‘开花’,又软又烂,而且粥里面的水会显现出浓白色。”  专家提醒  合法,但还是少吃为妙  南医大二附院营养师梁婷婷表示,在粥里加碱在安全范围内也没有大问题,但是可能会破坏维生素,加碱可以使粥粘性变大,比较香也比较稠。而对于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合法且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是可以的,但它仍是食品添加剂,吃得越少越好。”  梁婷婷表示,大家一向认为粥很养胃,是因为熬粥的时候,里面的成分分解后更容易吸收。实际上,面食比粥更加养胃。“米饭和面食的食性决定了这个结果,面食是暖性的,而米饭是中性的,即使粥能将营养成分分解得更细致,也不如面食对胃肠道更能起到温养的效果,所以我们会推荐一些胃肠道不好的人吃一些面食。”

  • 【分享】酸奶中的添加剂——增稠剂。。。。。

    果胶(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

  • 【原创】有奖调查!!!食品添加剂---增稠剂!!

    食品添加剂之[B]增稠剂[/B]---- 增稠剂又称胶凝剂,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它可以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你知道哪些[b]增稠剂[/b]?请按以下格式给出,每条目一分奖励。重复的不算,但补充前面的也有相应的积分奖励![b][color=red]---增稠剂:【名 称】:【别名及化学式】:【性 质】:【限 量】:【危害事故】:【其 它】:[/color][/b][color=#DC143C][B]希望大家能把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剂指出来,自己知道的也行、有听说的也行,这部分的内容重奖!!!双倍积分[/B][/color]

  • 关于含增稠剂的市场样品的sde方法讨论

    我们最近做了一款沐浴露的sde,发现在加了消泡剂情况下依然泡沫非常多,回流过程中需要不停开塞放气才不会冲料,这就导致萃取溶剂部分流失,萃取效果大打折扣。之后我们对比了这款沐浴露的配方表,发现里面含有增稠剂(一种交联聚合物),推断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跟这种增稠剂有关,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一下,遇到这种市场样品应该如何改进sde方法,或者有没有其他可以弥补的方法?

  • 【讨论】自乳化增稠剂做成配方后

    水包油的反相乳液合成的自乳化增稠剂,做成配方后放置在46度的烘箱内,24h就不稳定变稀呈流动状,是乳化剂选择不好还是HLB值控制反面问题?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10海藻胶

    海藻胶  由于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胶凝性,保形性,薄膜成形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使之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本节重点介绍海藻酸及其盐,琼脂,卡拉胶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海藻酸钠(Sodium Algimate )  别名:褐藻酸钠,藻胶.化学结构:海藻酸和海藻酸盐是直链糖醛酸聚糖.由两种分子组成即: 性状  白色至浅黄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溶于水形成粘稠糊状肢体溶液.不溶于乙醚,乙醇或氯仿等.其溶液呈中性.与金属盐结合凝固. 性能  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形成的凝胶,具有耐冻结性和干燥后可吸水膨胀复原等特性.海藻酸钠的黏度影响所形成凝胶的脆性,黏度越高,凝胶越脆.增加钙离子和海藻酸钠的浓度而得到的凝胶,强度增大胶凝形成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值,选择适宜的钙盐和加入磷酸盐缓冲剂或螯合剂来控制.也可以通过逐渐释出多价阳离子或氢离子,或两者同时来控制.通过调节海藻酸钠与酸的比例,来调节凝胶的刚性.通过控制钙盐的溶解度,可调节凝胶的品种和刚性,使用易溶性的氯化钙,迅速制成凝胶;而使用磷酸二氢钙时,温度升到93~107℃方能释出钙,可延迟胶凝化时间.钙离子加入量达2.3%时,得到稠厚的凝胶;加入量低于1%时,为流动状体.当pH值接近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和海藻酸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黏度增大,可抑制蛋白质沉淀;当pH值进一步下降,络合物则发生沉淀. 毒性  LD50 大鼠静脉注射l00mg/kg体重.GRA5 FDA-2lCFR173,310,184,1724.ADI无需规定(FAO/WHO1994). 制法  从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 应用  用作乳化剂,成膜剂,增稠剂.在酸性溶液中作用弱,一般不宜在酸性较大的水果汁和食品中应用.我国《食品卫生添加使用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各类食品.美国FDA(1989)规定:用途及限量为:调味品和佐料(除用于填充油橄榄的香料之外),1%;糖果,蜜饯和糕点糖霜,6.0%;明胶和布丁,4.0%;罐头,10.0%;加工水果和水果汁,2.0%;其他食品,根据实际工艺需要不超过1.0%.日本规定:用于冰淇淋以改善保形性及使组织细腻,其用量为0.1%~0.4%;制造馅类可赋予粘结件,使吸附于稳定剂的水分难以形成冰晶,其用量为0.1%~0.7%.此外可制成薄膜用于糖果防粘包装. 增稠剂(食品类)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5果胶

    果胶性状  果胶为褐色或灰白色的颗粒或粉末,口感黏滑,溶于20倍的水,成乳白色黏稠液,耐热性好,不溶于有机溶剂。 使用范围  主要作乳化剂、稳定剂、胶凝剂、增稠剂和品质改良剂使用。在果汁饮料或固体饮料中使用,可使饮料增黏,或使精油、果粒等悬浊稳定化。在果汁饮料中的用量为0.05%—0.1%,在浓缩果汁中用量为0.1%—0.2%。使用时用糖浆润湿或同3倍量以上的砂糖混合,更使果胶易溶于水。明胶: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脆性、几乎无臭、无味的薄片或粗粉末。在5—10倍量冷水中膨润,可溶于热水、甘油和醋酸,不溶于醚、乙醇等有机溶剂。溶于热水时成为非常黏的溶胶,5%以下浓度不凝胶,10%—15%的溶液可形成凝胶。   凝胶化温度与其浓度和共存的盐的种类、浓度以及溶液pH有关。30℃左右液化,20℃—25℃凝胶。明胶水溶液长时间煮沸时发生变化,冷却后也能成为凝胶。再加热则变为蛋白胨。明胶主要成分为83%以上的蛋白质,15%以下的水分和2%以下的无机灰分。   使用范围:可作为饮料的增稠剂、稳定剂,同时作果汁和酒的澄清剂使用。 5果胶使用范围:各类食品最大使用量(g/kg):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原创大赛】如何快速评价增稠剂的表现

    【原创大赛】如何快速评价增稠剂的表现

    [align=center][size=18px]用多通道稳定性分析[/size][size=18px]仪评价[/size][size=18px]增稠剂的表现[/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size=18px][back=#ffffff]增稠剂[/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增稠剂[/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后能调节[/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产品的[/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流变性,使[/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其[/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增稠[/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防止[/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物[/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料沉淀,赋予[/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产品[/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并[/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控制[/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其使用[/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过程的流变性[/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增稠剂[/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被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有水性[/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和[/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油性之分,尤其是水性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通常有纤维素类,聚丙烯酸类,天然胶及其改性物,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聚氧乙烯[/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类等。[/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本文[/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简述了[/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利用多通道稳定性分析仪[/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L[/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UM[/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i[/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F[/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uge[/back][/size][size=18px][back=#ffffff],以聚丙烯酰胺添加至悬浮液为例,进行增稠剂的效果评价,试图为相关行业的用户提供应用思路。[/back][/size][size=18px]1,测试原理[/size][align=center][img=,327,24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135558578_905_3237657_3.jpg!w327x249.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8px][size=16px]Fig[/size][size=16px].1[/size][size=16px] Test principle[/size][/size][/align][size=18px]使用[/size][size=18px]近红外[/size][size=18px]光源[/size][size=18px](或多光源系统)不断[/size][size=18px]照射[/size][size=18px]整个[/size][size=18px]样品,[/size][size=18px]与之平行的检测器随时间连续监测[/size][size=18px]并反应[/size][size=18px]样品的透光率变化,从而形成样品在分离过程的空间和时间透光率图谱。[/size][size=18px]2,样品[/size][size=18px]和测试[/size][size=18px]2,1,样品准备:[/size][size=18px]10%[/size][size=18px] [/size][size=18px]m[/size][size=18px]/m[/size][size=18px]的石英悬浮液[/size][size=18px]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增稠剂。[/size][size=18px]2,2,测试条件:[/size][size=18px]L[/size][size=18px]UM[/size][size=18px]iFuge[/size][size=18px],[/size][size=18px]25℃,33g,3h[/size][size=18px]3,实验结果[/size][size=18px]3.1,透光率图谱[/size][align=left][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28034696_355_3433167_3.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6px]Fig[/size][size=16px].2[/size][size=16px] Picture of sample tube[/size][size=16px]s[/size][size=16px] after measurement[/size][/align][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28035713_3420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size=16px]Fig[/size][size=16px].3[/size][size=16px] Variation of the degree of centrifugal separation for increasing polymer[/size][size=16px] [/size][size=16px]concentrations[/size][/align][size=18px]图[/size][size=18px]2是[/size][size=18px]添加不同浓度聚丙酰胺增稠剂的石英悬浮液样品,在测试后的[/size][size=18px]样品管照片。图3是0%,0.03%,0.067%,0.1%添加量的样品测试后状态与透光率图谱的对照。红色是初始谱线,绿色是测试结束时刻的谱线。无增稠剂添加的悬浮液样品,其透光率变化最大,最不稳定;加入0.03%的聚丙烯酰胺后透光率变化减少,稳定性提高;加入0.067%的聚丙烯酰胺后稳定性较0.03%添加量的样品较差,推测发生了耗散絮凝;当添加量进一步增加后,稳定性再次提高。[/size][size=18px]3.2,界面追踪[/size][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28036718_3794_3433167_3.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6px]Fig[/size][size=16px].[/size][size=16px]4[/size][size=16px] The change of interface settlement position with time[/size][/align][size=18px]图4是上述样品的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由此也可以[/size][size=18px]评价[/size][size=18px]增稠剂添加量对样品沉降的影响。[/size][size=18px]4,[/size][size=18px]小结[/size][size=18px]利用[/size][size=18px]L[/size][size=18px]UM[/size][size=18px]i[/size][size=18px]F[/size][size=18px]uge[/size][size=18px]多通道稳定性分析仪,可快速且有效地帮助不同行业的用户筛选合理类型的增稠剂,确定合适的[/size][size=18px]使用方法和用量标准[/size][size=18px]。[/size]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6黄原胶

    性状  在低浓度(0.5%以下)时具有天然树胶的最高黏度,可溶于冷水。水溶液具有典型的假塑性流动,在受到剪切时,黏度逐渐下降,而剪切力降低时,黏度又立即恢复。水溶液的黏度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基本恒定。多数树胶当其温度每升高5℃,黏度约降低15%,而黄原胶仅降低5%左右。黄原胶还具有耐盐性,在食盐存在下加热不会盐析。与刺槐树胶、瓜尔豆胶等含半乳甘露聚糖的胶类混用有增效作用。如与刺槐树胶组合可明显增稠,与瓜尔豆胶组合可形成凝胶。 使用范围  可广泛用于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胶强化剂。用于果肉型饮料、蛋白质饮料等,可增加饮料的浓厚感,并稳定各成分的悬浊性。因黄原胶具有假塑性,用于饮料增稠但无黏糊感,并有良好的放香性。将CMC作胶体保护剂,与黄原胶组合可防止饮料凝聚。黄原胶还可用于固体粉末饮料,标准用量为1%。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8卡拉胶

    性状  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味无臭,在60℃以上的热水中完全溶解,不溶于有机溶剂。在pH9时稳定性最好,pH6以上可以高温加热,pH3.5以下时加热会发生酸水解。水溶液在有钾、钙离子存在时可生成可逆性凝胶。 使用范围  作增稠剂、悬浮剂、凝胶剂、乳化剂和稳定剂,一般用量0.03%—0.5%。如在可可牛奶中用量为0.025%—0.035%,牛乳凝胶为0.2%—0.3%,酸乳为0.02%—0.03%,加热杀菌的饮料和牛乳凝胶选取K型。同时,卡拉胶与刺槐树胶有增效作用,可提高其凝乳强度和黏度。

  • 【天瑞论文奖+第三届原创】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泥增稠剂中的三乙醇胺

    维权声明:本文为zdqzxy 及几位同仁合力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泥增稠剂中三乙醇胺的方法。水泥增稠剂样品用乙醇溶解超声萃取,静置取上清液过滤,利用三乙醇胺标液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2.32%,回收率在93.5%-103.7%。三乙醇胺的方法检出限为0.005mg/L。此方法适用于水泥增稠剂中三乙醇胺的分析。

  • 乳品添加剂-增稠剂-7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性状  CMC为葡萄糖聚合度200—500的纤维素衍生物,醚化度0.6—0.7,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纤维状物质,无臭,有吸湿性。羧基的置换度(醚化度)决定其性质。醚化度0.3以上时在碱液中可溶。水溶液黏度由pH、聚合度决定,醚化度0.5—0.8时在酸性中也不沉淀。CMC易溶于水,在水中成为透明的黏稠溶液,其黏度随溶液浓度和温度而变化。60℃以下温度稳定,在80℃以上温度长时间加热会降低黏度。 使用范围  具有增稠、悬浮、乳化、稳定等多种功能。在饮料生产中主要用于果肉型果汁饮料的增稠剂、蛋白质饮料的乳化稳定剂和酸乳饮料的稳定剂。用量一般0.1%—0.5%。藻酸丙二醇酯(PGA):PGA为淡黄色略有芳香的粉末,易溶于水,一般用量为1%,浓度高时黏度大,温度升高时黏度下降。在pH3—4范围内,随pH降低而黏度增大。在pH3附近最稳定,在pH7以上发生水解,黏度显著降低。PGA在60℃左右时稳定,温度再升高时黏度下降。但加热时的变化仅表现聚合度降低,未见酯键水解,即使在90℃,pH3.1的酸性溶液中亦能相对稳定。   使用范围:PGA具有丙二醇基,亲油性大,因此乳化性强,同时由于酯化度低,其性质类似藻酸钠,在饮料生产中主要作乳化稳定剂,在连续相中产生黏性,提高乳浊液稳定性。   另外单独或与其他增稠剂组合使用时作为酸性饮料的增稠剂,可获得良好的流变学特性,使固形物成分很好地悬浮于果汁中,提高果肉型饮料的稳定性。还可作为果汁饮料、酸乳饮料的稳定剂以及乳化香精的乳化稳定剂等。PGA一般用量为0.1%—0.5%。FAO/WHO食品添加剂专门委员会规定的日摄入量(ADI)为25mg/kg体重,规定的使用标准为1%以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