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原位颗粒

仪器信息网原位颗粒专题为您整合原位颗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原位颗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原位颗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原位颗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原位颗粒话题讨论。

原位颗粒相关的资讯

  • 中国科学院徐明:基于光谱和质谱成像的纳米单颗粒原位分析研究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徐明 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人物简介:徐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重金属(离子态、颗粒态)的健康效应、分子靶点及分析方法研究。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等9项。发表论文72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本次会议中,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明研究员分享了《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示踪与原位成像谱学方法研究进展》(点击回看》》》)引发行业关注。会后,我们也再次邀请徐明研究员分享其团队在纳米颗粒原位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1、成果简介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例如,银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被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消杀,金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等等。一旦进入生物体内,纳米颗粒会经历复杂的转化过程,包括溶解、聚集、解聚等。纳米颗粒的体内转化会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而对纳米颗粒的功能产生影响。然而,目前针对纳米颗粒体内转化、分布的原位分析表征极具挑战。通常使用电子显微镜对组织或细胞内的纳米颗粒进行检测,该种方式成本高,操作难,不易于推广。其它成像技术,如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成像分辨率难以达到纳米级别,无法实现单颗粒分析。针对上述难题,为实现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纳米颗粒转化与分布的精确分析,徐明研究员研究团队近期开展了基于光谱成像和质谱成像的纳米单颗粒原位分析研究。成果一:细胞内金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的单颗粒成像分析为观测金纳米颗粒(AuNPs)的细胞内聚集行为,我们基于高光谱暗场显微镜(EHDFM)开发了一种单颗粒成像分析新方法。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LSPR)产生的散射光谱信号,可对AuNPs的聚集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生物介质中和细胞内AuNPs的原位单颗粒分析(图一)。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https://doi.org/10.1021/acs.jpcb.2c08289)。图一成果二: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靶向递送金纳米颗粒的原位成像分析为观测金纳米颗粒(AuNPs)的体内行为与分布特征,其团队整合了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高光谱暗场显微镜(EHDFM)技术,可实现生物组织中AuNPs的定性与定量成像分析(图二)。针对纳米颗粒肿瘤靶向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比较了间充质干细胞(MSC)介导的AuNPs肿瘤靶向与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间的递送效率差异,证实MSC介导的肿瘤靶向递送效率比EPR效应提高了2.4~9.3倍,可将更多AuNPs递送至肿瘤坏死核心。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ACS Nano(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7295)。图二成果三:新型核壳结构纳米探针成像分析银纳米颗粒的胃肠道转化为观测纳米颗粒的体内转化过程,我们开发了一种以星形金纳米颗粒为内核,外层包覆银壳的球形核壳结构纳米探针(Au@AgNPs)。在体内,一旦该探针的银壳发生溶解等转化,就伴随着元素和光谱信号的变化,进而可通过LA-ICP-MS和EHDFM进行成像分析(图三)。利用该纳米探针,其团队成功示踪了颗粒银在小鼠胃肠道中的转化与吸收过程,揭示了颗粒银和离子银的体内行为与分布特征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02366)。图三2、产业化意向上述相关的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后续将发展更多面向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成像探针,欢迎相关的科研与产业合作。3、课题组未来研究计划后续研究中,徐明研究员研究团队将重点开发针对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的质谱、光谱成像技术。
  • 过程工程所采用原位电镜技术洞悉反应-扩散调控下银颗粒的动态结晶过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采用原位扫描电镜技术观察银颗粒结晶过程,揭示了动态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生长过程的调控规律,建立了材料表界面介科学研究的方法,为材料结构定向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Research。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DOI:10.34133/2020/4370817)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材料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特定功能的材料结构定向合成和规模化制备是一个挑战性问题。受反应和传递过程影响,在材料生长界面前端存在着动态微环境(界面浓度场或温度场等),动态微环境与材料生长界面的实时影响和交互调控是传统结晶理论预测的盲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韩永生团队长期开展材料表界面介科学研究,提出了表界面浓度场是材料结构生长过程的关键控制机制,通过反应速率和传质速率调控界面浓度场,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颗粒,验证了界面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的调控作用,发展了基于反应-传质调控的材料结构定向合成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采用原位电镜研究了动态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的实时调控作用。在扫描电镜中引入原位液体池,当电子束扫描样品时激发水分子产生还原性物质(水合电子)和氧化性物质(羟基自由基)等,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量化还原态水合电子和氧化态羟基自由基的浓度,并将浓度场的实时变化与材料结构生长过程进行关联,发现反应物质浓度的时空动态变化导致银颗粒的可逆变化,验证了动态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研究人员介绍,材料的生长表面及其周围的动态浓度场共同构成了材料表界面的介尺度结构,这种介尺度结构不但存在于材料生长过程,也存在于多相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揭示材料表界面介尺度结构的控制机制和稳定性条件,是材料定向合成和反应定向调控的关键,有望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集成项目以及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支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spj.sciencemag.org/research/2020/4370817/"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文章链接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2ad4ea5f-09ac-4850-b62d-9b94dc360531.jpg" title=" 银颗粒的动态可逆结晶过程.jpg" alt=" 银颗粒的动态可逆结晶过程.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银颗粒的动态可逆结晶过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740ed6e2-3437-4bc5-90a0-140ed5104c2a.jpg" title=" 采用原位扫描电镜观察了银颗粒的动态结晶过程,揭示了动态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的实时调控作用.jpg" alt=" 采用原位扫描电镜观察了银颗粒的动态结晶过程,揭示了动态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的实时调控作用.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采用原位扫描电镜观察了银颗粒的动态结晶过程,揭示了动态浓度场对材料结构的实时调控作用 /strong /p
  • 可视化原位透射电镜技术 见证纳米颗粒舞动之美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4afc0317-e9f0-488f-acc8-55f85320fe4d.jpg" title=" Kydt_Wyc_2013051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随着对纳米尺度的理解,中国研究者团队研发了一种可视化的基于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该技术直接将原子尺度的结构和物化性能联系起来,可提供新颖而强大的功能。 /p p   在纳米世界里的生活是很快的,就致力于纳米尺度的基本机制研究而言,其发展更加迅速,这个世界,便是尺寸只有十亿分之一米的原子和离子之类的颗粒的舞蹈。 /p p   随着对纳米尺度的理解,中国研究者团队研发了一种可视化的基于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该技术可以提供新颖而强大的功能,它能够直接将原子尺度的结构和物化性能联系起来。 /p p   在这周AIP出版的Applied Physics Letters期刊里,研究者们说明了他们的发现对新一代科技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从基于电致色变科技的智能窗到管理能源、信息和环境的新型器件。 /p p   团队负责人、中科院物理所白雪冬研究员介绍道,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目前,应用于能源、信息和环境方面的新设备的原子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物化现象中原子过程的实时成像是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的任务。我们研究的目标之一是理解从原子尺度可获得的设备的基本原理,另一个目标是探索基于原子过程中原位透射电镜成像的革新的设备。” /span /p p   在诺贝尔奖透射电镜科技中,电子束取代了用于传统电镜中的光束,通过一个金属试样传输。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由于电子具有更短的波长,透射电子显微镜提供给研究者更高的分辨率,以至于他们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p p   白强调了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材料科学一个根本的关注。然而,研究这种关系的约束之一是使用传统的方法,结构表征和性能测定通常是分开的,对于纳米材料来说尤其如此。他们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这些步骤结合起来。 /p p   白还说道,“过去的十五年来,我们的研究工作集中于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的构造和应用,所以在不同的物理因素(包括电的和光的)下原子尺度的性能都通过透射电镜进行了研究。” /p p   该团队尤其对于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材料之一—氧化钨和其产物的一个关键相转变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他们简化了的内含电化学电池的透射电镜技术,他们的微观的、动态的观察显示了实时的详细机理,涉及了电化学氧化钨纳米线的形成和演变,并且在工业上有很多应用。 /p p   他们的研究最有趣的方面之一是探究离子电迁移过程和其诱导的动态结构转变。他们发现这些与电化学性能密切相关,加深了原位透射电镜成像研究的广泛应用潜力。 /p p   白说道,“新特性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可以通过原位透射电镜成像来显示,例如,电驱动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锂离子电池中锂原子的占据位点和电机学反应电池中的物质转移都能从原位透射电镜成像中观察到。” /p p   接下来,研究者们将扩展原位透射电镜原子尺度成像技术,使之与超快光谱结合起来。通过这个扩展,高分辨成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将成为可能。 /p p   论文地址: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a href="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6/160607113110.htm" target=" _blank" title=" " In-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LixWO3 during lithiation of WO3 nanowires /a /span /p p br/ /p
  • 张跃飞团队: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单颗粒电化学-力学耦合作用失效机制的原位扫描电子显微学研究
    【研究背景】富镍三元层状材料NMC(LiNixMnyCo1−x−yO2,x0.6)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应用前景广阔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循环性能不理想,极大地限制了该类材料在的广泛应用。目前商业化的富镍正极材料大多是由纳米级别一次颗粒团聚而成的几到十几微米左右的二次球型多晶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反复脱嵌锂过程中,尤其是在深度充放电中,由于一次颗粒各向异性的体积变化引起的机械应力会诱导NMC沿着内部晶界产生晶间裂纹,导致二次颗粒破碎而失去电化学活性,阻碍离子扩散和电子传输,引起电池性能衰退。这种正极材料体相行为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中针对单个颗粒内部的充放电性能和内部裂纹形成与演变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窥探。近年来,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in-situ TEM)表征手段已被广泛用于研究电池纳米电极材料中的电化学和力学之间关联耦合问题,并获得了原子尺度下耦合效应导致的表面相转变以及裂纹形成扩展的微观结构信息,加深了对电极材料失效机制的理解,但该方法研究的单体电极材料在百纳米厚度范围,引入的原位电化学反应也并不符合实际的电池工况环境(粘结剂/颗粒接触)。而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in-situ SEM)兼具较大的样品安装空间,低损伤,对环境真空度要求低等优点,通过构建接近锂离子电池实际工况条件,可以在微纳米尺度原位观察块体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形貌和结构演变。目前已经少量报道关于运用原位SEM技术研究锂离子电池电极块体结构变化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但是在接近锂离子电池实际工况条件下能够用到单颗粒电极行为的研究方法还未见报道。更重要的是,目前普遍认为二次颗粒级NMC内部裂纹的产生是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单颗粒NMC在电池循环中裂纹形成早期阶段以及扩展路径还未被直接观察到。【成果简介】为了探究循环过程中富镍二次颗粒内部体相微结构的演变过程,近日,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张跃飞研究员和吕俊霞副研究员等人通过构建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联合测试系统,以LiNi0.8Co0.1Mn0.1O2(NMC-811)正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电池工况条件下的原位扫描电子显微学研究。在纳米级分辨水平实时观察到了富镍正极NMC-811二次颗粒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内部微裂纹形成与扩展的演变过程,表征了不同电压窗口下正极材料裂纹的产生过程,发现了高电压充放电裂纹更容易形成,初始裂纹均形核于颗粒内部,并沿着晶界向外扩展。直接的实验证据研究表明NMC-811二次颗粒内部裂纹形成后随充放电循环次数呈现“生长-暂停-生长”的周期性扩展规律。这些结果在纳米分辨水平展示了层状正极材料充放电早期裂纹产生的全景图像,对进一步提升NMC-811的循环寿命提供了直接实验依据。这项工作以题为“Real-Time Observation of Chemomechanical Breakdown in a Layered Nickel-Rich Oxide Cathode Realized by In Situ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CS Energy Letters,IF:19。博士研究生程晓鹏为本文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为李永合博士(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洪堡博士后),其他主要参与作者曹天赐,吴睿,王明明均为北京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图文导读】图1图1扫描电镜(SEM)-电化学工作站观察真实电池循环中单个富镍NMC-811正极颗粒内部变化的装置示意图。该原位电池结构和组成与真实扣式电池一致,包括锂负极,隔膜,和NMC正极。两侧的Cu和Al集流体通过特制接口连接到外部电化学工作站。为保持更加接近商业化电池的液态反应环境,采用饱和蒸汽压极低的离子液作为电解质,从而能够维持在电镜高真空环境中稳定传输锂离子。同时采用特制夹具固定电极施加压力,装置上方敞口,用于原位扫描观察形貌,颗粒截面通过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切割制备得到。图2图2 (a) NMC-811电极恒流充放电曲线。(b-d) 在截止电压为4.1V时,充放电循环第1圈和第3圈时对应的颗粒截面SEM图像,显示低电压下循环近4000分钟,颗粒保持完好状态。(e-g) 将截止电压提高到4.7V,充放电循环第5圈和第6圈时对应的颗粒截面SEM图像,箭头指示将电压提高后循环过程中颗粒中心形成裂纹。图3图3 在高截止电压4.7V下对NMC-811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原位观察。(a) 充放电曲线。(b-h) 不同充放电循环圈数下颗粒内部的SEM图像,对应(a)图中的箭头所示位置,比例尺为5µm。(i) 基于灰度直方图得到的分割图像,红色代表裂缝区域。(j) NMC-811二次颗粒内部形成的裂纹长度和总裂纹面积随循环次数变化关系。(k)电化学循环过程中NMC-811二次颗粒裂纹生长扩展的理论模拟结果。图4图4 (a,b,c) 初始NMC-811颗粒的HAADF-STEM表征以及层状结构的晶格示意图。(d,e,f) 在4.7 V下,循环10圈后NMC-811颗粒的HAADF-STEM表征以及岩盐石结构的晶格示意图。可以看到高电压循环后明显的树枝状裂纹出现在颗粒中心,并沿一次晶粒的晶界扩展。 图5图5 (a) NMC-811二次颗粒在4.1V和4.7V截止电压下内部微观结构演变的示意图。(b) 有限元模拟不同荷电状态下的等效应力分布示意图。核心区域随机排列的晶粒之间产生相对较大的失配应变,使更高的应力集中在晶界。这种高集中应力(1.5 Gpa)对于弱晶界很难维持,从而导致晶间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总结和展望】充分理解电池材料中复杂的反应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开发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在这里我们利用in-situ SEM先进表征手段对富镍正极材料的衰退机理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在SEM中搭建接近工况条件的液态原位电池,以富镍正极NMC-811二次颗粒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单个NMC-811颗粒体相微结构变化的可视化观察,揭示了其内部电化学循环诱发力学失效引起的裂纹形成及扩展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颗粒在循环过程中内部裂纹产生与电压窗口有着密切关系:在较低的循环电压 4.1 V 条件下,颗粒内部不易有微裂纹产生,然而将循环电压提高到 4.7 V,在循环的初期颗粒内部已经逐渐产生裂纹,并且裂纹从二次颗粒中心区域开始形成,逐渐延伸扩展到表面。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内部核心区无序排列的晶粒之间会在晶界处产生相对较大应力集中,脱嵌锂过程中会诱导核心区域率先开裂,并在后续重复循环过程中扩散到整个颗粒。通过对裂纹长度和面积的统计,结果表明裂纹生长呈现“生长-暂停-生长”的机制,与理论模拟结果一致。进一步结合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在裂纹尖端处存在明显的阳离子混排,形成厚度约为10 nm相变层,是诱导裂纹的进一步扩展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工作测试了锂离子电池体相失效的关键驱动因素,将进一步丰富对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在长循环过程中失效行为的认知。同时本工作构建的in-situ SEM-电化学工作站联合测试实验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体系中,可以在微纳米尺度定量化揭示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相关材料的失效机制,为全面理解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充放电工作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Xiaopeng Cheng, Yonghe Li, Tianci Cao, Rui Wu, Mingming Wang, Huan Liu, Xianqiang Liu, Junxia Lu, and Yuefei Zhang.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Chemomechanical Breakdown in a Layered Nickel-Rich Oxide Cathode Realized by In Situ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CS Energy Lett. 2021, DOI:10.1021/acsenergylett.1c00279
  • 研究提出冷冻电镜颗粒挑选新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原位结构生物学是在接近自然生理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原位冷冻电镜技术(Cryo-ET)以高分辨率和在接近生理条件下观察样品的特点,成为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手段。原位冷冻电镜的技术流程涉及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电子断层重建、颗粒挑选、粒子平均等步骤。生物大分子的颗粒挑选即定位识别是关键环节之一。受限于Cryo-ET图像的极低信噪比和重建伪影等因素,成千上万个目标颗粒的手动挑选耗时费力。而现有自动挑选方法的应用受到人工标注量高、计算成本高和颗粒质量不理想等方面的限制。3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与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实验室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原位结构生物学,提出了基于弱监督深度学习的快速准确颗粒挑选方法——DeepETPicker。相关研究成果以DeepETPicker: Fast and accurate 3D particle picking for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using weakly supervised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DeepETPicker仅需少量人工标注颗粒进行训练,即可实现快速准确三维颗粒自动挑选。为了降低人工标注量的需求,DeepETPicker优选简化标签来替代真实标签,并采用更高效的模型架构、更丰富的数据增强技术和重叠分区策略以提升小训练集时模型的性能;为了提高颗粒定位的速度,DeepETPicker采用GPU加速的平均池化-非极大值抑制后处理操作,与现有的聚类后处理方法相比提升了挑选速度数十倍。为方便用户使用,该团队推出了操作简洁、界面友好的开源软件,以辅助用户完成图像预处理、颗粒标注、模型训练与推理等操作。科研人员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图像中使用DeepETPicker挑选颗粒的整体工作流程,包括训练阶段和推理阶段。在训练数据的准备阶段,研究优选了弱标签TBall-M来代替真实掩模以减轻人工标注负担。在模型架构的设计方面,研究引入坐标卷积和图像金字塔到3D-ResUNet的分割架构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在模型推理阶段,DeepETPicker采用重叠断层图分区策略,避免了因边缘体素分割精度不佳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结合MP-NPMS操作加速了颗粒中心定位过程。该研究在多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数据集上,将DeepETPicker与目前性能最优的颗粒挑选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对比,采用六个定量指标全面评价颗粒挑选的质量。结果表明:DeepETPicker在仿真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上均可实现快速准确的颗粒挑选,且综合性能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生物大分子结构重建得到的分辨率达到采用专家人工挑选颗粒进行结构重建的同样水平。这体现了DeepETPicker在原位高分辨率结构解析中的实用价值。DeepETPicker有望为采用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相关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图像中使用DeepETPicker挑选颗粒的整体工作流程
  • 在液体中测颗粒的比表面积?是的,你没有看错!
    日前,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正红总经理在长沙举办的“锂电及多孔材料的粒度和形貌表征技术进展研讨会”上高调介绍了Xigo系列胶体和悬浮液颗粒比表面积分析仪。在液体中测颗粒的比表面积?是的,你没有看错——测定胶体、乳液和悬浮液中颗粒的比表面积! 有什么用途? 浆料体系的颗粒比表面积与颗粒在体系的分散状态有关。比表面积能反映材料的许多性能,例如:涂料的遮盖能力,纳米颗粒的改性和包覆效果,乳液或浆料配方的稳定性,催化剂的活性、药物的疗效以及食物的味道等等。但是,目前的经典方法是气体吸附法测干燥固体的比表面。然而,绝大多数的样品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最终使用时,却都是分散在液体中,通过制浆过程形成终产品。因此,必须知道样品在悬浮液状态下的比表面信息,而固体样品的比表面积不具有代表性。美国Xigo Nanotools公司为我们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使得电池隔膜用陶瓷浆料、锂电池正负极浆料、电子浆料、墨水、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浆料以及原料药批次间的质量控制有了快速简便的解决方案,并且结合美国分散技术公司(DT)的声学技术,可为浆料体系和纳米粒子的粒度、表面化学状态或吸脱附状态及微观电学性质的研究,为破解导致不同批次之间差异和配方不稳定的原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什么原理?Xigo系列采用专利的核磁共振技术(中国专利号:ZL200780016435.3),探知乳液或悬浮体系中“颗粒”与“溶剂”之间的表面化学、亲和性、浸润性,并在该状态下计算颗粒的比表面积。这一划时代的分析手段可以直接测量悬浮液,无需样品处理,无需稀释,无颗粒形状的限制,测量过程仅需5分钟,对研磨和粉碎过程可基本实现实时监控。因此,该方法对任何大小、任何形状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特别是高浓体系样品是最理想的选择。由于软件可以自动设定所要优化的测量参数,操作者几乎不经培训即可操作,它将在品质管控和改善、缩短开发时间和工艺配方的筛选等方面提供助力。 仪思奇科技同时宣布,即将引进法国高端技术公司(Cordouan Technologies)的产品进入中国,包括Vasco kin原位时间分辨纳米粒度分析仪和MAGELLAN(麦哲伦)痕量纳米颗粒浓度测定仪。 Vasco kin 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接触样品,原位远程测定包装物及反应釜中的粒度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和其它分析手段联用。为制药行业的反应监测和药瓶中的蛋白质聚集体纳米阶段的生成监控,甚至监控和研究中药汤剂在加热过程中的粒度变化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环境科学、功能化油墨,油田化学、锂电材料、催化剂、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动力学研究工具。 MAGELLAN(麦哲伦)痕量纳米颗粒浓度测定仪用于水中纳米颗粒的痕量表征,灵敏度高于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技术一万倍,浓度测定低至ng/L的范围,可对10nm到1000nm之间的颗粒进行计数,为水处理在线监测、超纯水监测、滤膜效率及完整性监测以及过滤工艺、污染检测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计数手段。结合法国ZetaCAD流动电位分析仪,MAGELLAN将引领我国膜分析技术跨上新台阶!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产学研商网”一体的仪器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的仪器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公司致力于在新能源领域、生物医药、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等领域的颗粒特性表征的前沿仪器产品和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自2019年6月起,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为美国XIGO NANOTOOLS公司在中国区的总代理,全权负责该公司全系产品在中国境内的推广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法国高端技术公司(Cordouan Technologies)全新纳米测量仪器的引入,更是填补了国内纳米科学研究技术手段的空白,对仪思奇目前拥有的Occhio图像法粒度粒形和zeta电位分析技术,超声法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技术是一个完美的补充,使公司能够提供(粒度)从纳米到厘米,(固含量)从极稀到极浓的体系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纳米颗粒分析研究将如虎添翼!
  • 中国颗粒学会八届年会正召开 新增生物能源委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5日,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的500余位颗粒学界专业人士参加了会议。 大会会场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陈运法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中国颗粒学会新增了生物颗粒和能源颗粒两个专业委员会。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 陈运法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铁学熙作了“Progresses towar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aerosol pollution in Eastern China”的报告,在当天上午,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所”胡宇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苏党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Pooi See Lee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相应报告。   此次年会的日程安排中,还将对颗粒测试技术、气溶胶、超微颗粒材料、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能源颗粒和流态化等专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学术年会,马尔文仪器(中国)有限公司、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德国莱驰中国总部、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美国BROOKFIELD中国代表处、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公司、美国麦克仪器公司、大昌华嘉、济南微纳颗粒仪器公司和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学术代表将对颗粒测试技术专项发表专题演讲。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仪器信息网的跟踪报道。
  • 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第三轮通知
    为交流国内外颗粒学研究与技术的最新进展,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颗粒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8月12-14日(8月12日报到)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会期2天。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议暨第二届青年理事会会议、中国颗粒学会期刊(《颗粒学报》、《中国粉体技术》)编委会会议、中国颗粒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会议将同期举行。会议期间还将颁发学会各项奖励奖项。本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丹东市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德国赢创德固赛公司、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届年会将设立分会场12个。学术交流形式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以及墙报交流,会议同期还将举办“颗粒/粉体技术、应用及设备展”,并设置“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及展示”区域。会议预计规模500人。衷心欢迎海峡两岸广大从事颗粒技术研究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及研究生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一、 学术分会场(8月12日报到,13-14日全天会议)  第1分会场:颗粒的测试与表征  (1) 颗粒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几何性能、物理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 (2) 在线测量与控制   (3) 颗粒特性对粉体产品性能的影响。  第2分会场:气溶胶  (1) 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 (2) 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 (3) 气溶胶污染与控制。  第3分会场:流态化基础研究及应用  (1) 流化床中的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特殊流化床(磁场、声场、超重力、振动等) (2) 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 (3) 多相流与旋风分离器、流化床的工业应用。  第4分会场: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  (1) 颗粒制备技术、表面改性处理技术 (2) 颗粒应用技术 (3) 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  第5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  (1) 制备、表征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特别是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 (2) 在环境、能源、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3) 产业面临的市场和技术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第6分会场:生物颗粒制备技术  (1) 生物颗粒(药品,食品,环境等)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2) 生物颗粒的粉体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 (3)药品的粉体性质对体内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影响 (4) 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重要性 (5) 粉体性质的表征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6) 难溶性药物的微粉(纳米)化技术与产业化  第7分会场:能源颗粒材料  (1) 能源材料(如锂电池、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 (2) 能源催化转化材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材料) (3) 能源颗粒的表征及产业化。  第8分会场:3D打印材料及技术  (1) 3D打印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钢、医用材料、轻金属及高温合金) (2)金属的3D打印:材料、加工、组织性能及产品评价 (3)3D打印过程中加工模拟、缺陷检测及控制 (4)3D打印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第9分会场:纳米涂层材料及防腐技术  (1) 纳米颗粒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 (2) 纳米颗粒改性涂层材料研究与应用。  第10分会场:颗粒形貌调控  (1) 颗粒形貌调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 (2) 多级复杂形貌颗粒的制备与应用 (3) 颗粒形貌与材料性能关系 (4) 颗粒形貌演变过程的原位检测。  第11分会场:学会团体标准—颗粒与标准化  (1) 团体标准介绍 (2) 学会团体标准项目运行 (3) 颗粒标准立项建议 (4) 颗粒团体标准发展与探索。  第12分会场:生物气溶胶  (1)生物气溶胶来源、传播、感染机制及影响因素 (2) 生物气溶胶捕获、监测与灭活防护 (3) 生物气溶胶与大气颗粒物不同组分的协同健康效应。  二、 同期展览、企业交流会(8月12日上午布展,12-14日全天展览)  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会议同期举办“颗粒/粉体技术、应用及设备展”,展览内容包括: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技术及设备、颗粒/粉体材料及产品、颗粒/粉体应用技术等。此外,本次会议将专门安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及展示”区域。展期与会期同步,烦请计划参展的单位尽快与学会秘书处郭峰联系(电话:010-62647647,E-mail: fguo@ipe.ac.cn),并沟通具体事宜。  三、 学会奖励奖项的评选与颁发  学会已启动、组织以下奖项的评选工作,并将在年会闭幕式上组织颁奖:  1. 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赢创颗粒学创新奖”和“青年颗粒学奖”  l 学会自2016年起设立“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奖”和“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奖”,旨在奖励在颗粒学研究及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每次各设立一等奖1?3项、二等奖5?10项。  l 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赢创颗粒学创新奖”,旨在奖励在颗粒学研究及应用方面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每次奖励优秀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学家(45周岁以下)各2名。本奖项由德国赢创德固赛公司赞助。  l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欢迎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申请(申请者年龄不得超过42周岁)。  注:以上奖项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16年5月31日。奖项详情及申请表下载请登陆中国颗粒学会网站(http://www.csp.org.cn/Awards/index.aspx)。  2. 中国颗粒学会“麦克-《颗粒学报》优秀论文奖”  l 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麦克-《颗粒学报》优秀论文奖”,奖励在颗粒学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中取得成果、并在PARTICUOLOGY(颗粒学报)上正式发表的论文,每次奖励2篇论文。本奖项由美国麦克仪器公司赞助。  3. 中国颗粒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l 年会将面向参会并参加论文宣读或墙报交流的在读学生设立 “年会优秀论文/墙报奖”。  四、 会议征文  会议将出版论文摘要集,论文全文/详细摘要将收录入会议论文U盘。投稿时务请指定论文希望交流的分会场及交流形式 (口头报告 或/及 墙报交流),同时请附上计划的论文宣读人(或墙报交流人)的简单个人信息(是否为在读学生)。论文要求为详细摘要或全文投稿,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并直接投稿至会议网站(http://csp2016.csp.escience.cn)。投稿截止日期延长至2016年6月30日。  五、 参会指南  1. 广告服务:会议文集热诚为国内外企事业提供各种宣传专页(刊登单位自行设计)、LOGO及全称的宣传(手提袋、签字笔、U盘)、单页印刷品等,请有意企业或单位于2016年6月10日之前与会务组联系。  2. 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2016年3月会议第二轮通知  2016年3~6月会议网站注册、提交论文  2016年5月31日奖项申请材料截止  2016年6月会议第三轮通知  2016年6月30日会议论文接收截止  2016年8月12日年会报到  3. 会议注册费(不含代表住宿费)  提前缴费:1600元/人,学生800元/人,学会会员1400元/人   会场缴费:1800元/人,学生900元/人,学会会员1600元/人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  (注:缴费时务请注明希望开具的发票抬头。需要办理会员证的代表,请登陆中国颗粒学会网站(www.csp.org.cn)下载会员报名表。)  4. 会议地点及住宿:成都家园国际酒店(成都机场路181号,电话:028-82936666)  住宿:成都家园国际酒店, 370元/标准间。住宿费用自理。  交通:  从成都火车北站  (1) 公交车:在北站东二路站乘坐16路公交车,至火车南站西路站换乘816、806、121、或304路公交车在美好家园站下车。  (2) 地 铁:乘地铁1号线至桐梓林站 (B出口),在人民南路南换乘806、304、或816路公交车在美好家园站下车。  (3) 出租车:全程约17公里(45元左右)。  从成都火车东站  (1) 公交车:在东广场乘坐121路公交车直接前往美好花园站下车。  (2) 地 铁:乘坐2号线至天府广场站下车,换乘地铁1号线至桐梓林站下车(B出口),在人民南路南乘坐806、304、或816路公交车在美好家园站下车。  (3) 出租车:全程约18公里(46元左右)。  从机场  (1)机场大巴:乘坐机场专线4号线到美好花园站下车即到。  (2)出租车:全程约6公里(20元左右)。  更多详情请见会议后续通知或请登陆学会网站(www.csp.org.cn)了解。  1. 会务组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  电 话:010-62647647/62647657 传真:010-82629146 E-mail: klxh@ipe.ac.cn  联系人:郭峰(15110169497)、韩秀芝(13521432868)、白蕴如(13520549676)  各分会场学术秘书中国颗粒学会
  • 西安交大《自然通讯》:百纳米级金刚石颗粒自驱动进入钢铁晶体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单智伟教授团队与材料创新设计中心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数十、甚至百纳米级别的金刚石颗粒可以在远低于钢铁熔点的温度下,以颗粒而非单个原子的形式,自驱动地进入钢铁晶体内部并且持续向内“行走”,最大行程可达数毫米且主体部分始终保持金刚石晶体结构。关于这一发现及其背后的物理机制的文章,以《纳米金刚石颗粒在铁晶体内部中的运动》(“Inward motion of diamond nanoparticles inside an iron crystal”)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西安交通大学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王悦存副教授、王旭东博士、丁俊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和马恩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为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伟教授、沈阳理工大学段占强教授、贾春德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梁倍铭硕士、黄龙超博士,范传伟工程师及博士研究生徐伟、刘章、郑芮,硕士研究生左玲玲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西安交通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等项目的支持。钢铁渗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多年前,其主要过程是:外界碳源(固/液/气)在高温下分解为活性碳原子并逐渐渗入进钢铁,从而使低碳钢工件拥有高碳表面,再经淬火、回火处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的表面。传统认知中,渗碳所用的碳源必须要先分解成活性碳原子,然后才能在浓度梯度驱动下,以单个原子的形式扩散进入铁晶格并间隙固溶其中,过饱和后以碳化物或石墨的形式析出。然而,进入的碳无法以最理想的强化相——金刚石出现。由此引发了一个科学上的创新思考:金刚石小颗粒有没有可能整体进入钢铁晶体中,并且保留金刚石结构。为验证这一大胆设想,研究团队以金刚石纳米颗粒和高纯铁及低碳钢为对象(图1a, b),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加热过程中金刚石纳米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当表面附着有金刚石颗粒的钢铁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其表面氧化膜首先发生分解,暴露出新鲜的铁原子。然后这些铁原子迅速向上扩散覆盖金刚石颗粒的表面,金刚石颗粒在毛细应力驱动下被快速“吞没”进钢铁基底中。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发现:金刚石颗粒不仅能够大量进入到钢铁内部(图1c),并且沉入深度可达到纳米金刚石颗粒自身尺寸的数千倍以上(毫米级)。图1d示意了整个进入过程。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蒙特卡洛模拟及多维度表征,进一步揭示了纳米金刚石颗粒在钢铁晶体内部运动的微观机制:在铁的催化作用下,金刚石颗粒表面发生石墨化并部分溶解,在钢铁基底中及纳米金刚石颗粒周围分别形成长程和局部的碳浓度暨化学势梯度。在与此伴生的铁化学势梯度驱动下,金刚石周围的铁沿着金刚石和铁基底的界面不断上涌并形成一个向下局部应力,“推动”着金刚石向下前进。铁原子在金刚石颗粒表面的石墨层内的界面扩散,恰好为其远程迁移提供了快速通道(铁原子沿此通道向上迁移的速率得以高于铁晶格中碳原子向下运动的速率)。图1 (a)研究中所用的纳米金刚石粉的透射电镜表征;(b)纳米金刚石颗粒进入纯铁基底中的原位扫描观察;(c)纳米金刚石颗粒在铁内部的透射表征;(d)纳米金刚石自驱动进入钢铁基底的全过程及原理示意。由于纳米金刚石具有超高强度、热导率、化学稳定性与低热膨胀系数、低摩擦系数、超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金属强化粒子。基于上述发现,将纳米金刚石渗入进钢铁材料中,形成钢铁和金刚石的梯度复合材料,有可能大幅改善钢铁的表面性能,如硬度、导热性和耐磨性等。中国是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制造国,生产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造金刚石,其中作为副产品的纳米金刚石粉的价格仅为~2000元/公斤。初步估算显示1公斤纳米金刚石粉能处理10吨的钢材(形成mm级的硬化层)。中国的钢铁年产量超过1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中国也是钢铁的最大使用国,应用需求非常旺盛。该研究为钢铁材料的表面强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692-5#citeas
  • 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在美丽“椰城”海口圆满落下帷幕
    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在美丽“椰城”海口圆满落下帷幕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颗粒学会主办,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在美丽“椰城”海口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共分为25个分会场,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在办会人员辛勤细致的组织下,每个分会场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展商参与到了此次学术盛宴中,并将芬兰Pixact公司的PCM结晶监测系统于展位进行了现场演示,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前来交流咨询。 芬兰Pixact公司的PCM结晶监测系统,采用透射光原理设计,由仪器探头末端发出的激光透过测试样品,由探头另一端的高分辨率CCD相机接收透射光并对晶体成像。对于微小晶体也可以清晰成像,并保证图像质量。PCM结晶监测系统利用功能强大的图像算法,可以得到高准确度的晶体颗粒度数据:晶体尺寸(D10、D50、D90等)、晶体尺寸分布、晶体尺寸变化趋势、晶体形态、晶体径长比、晶体生长速率等数据。 PCM结晶监测系统不需要离线取样,可以原位在线实时监测晶体成核、生长、聚结、破碎、晶型转变等过程。测试过程清晰直观,既大大提高了结晶工艺研究效率和准确性,又可以避免传统显微镜结晶研究的取样问题以及取样后由于条件变化导致的样品变化问题,可帮助用户优化与控制结晶工艺流程,以及排除工艺过程故障。PCM结晶监测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制造理念,监测探头可选择PIXSCOPE探头、PIXSCOPE FL探头、PIXCELL流通管和Portable PIXCELL便携式流通管,可安装在反应釜、反应罐体、结晶器、过程管线等场合,在真实的过程条件下获取细节的测试数据,进而加速研发过程、提高过程产能、减少终产品的质量波动,使得过程控制和优化上升到更高水平。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PCM结晶监测系统在国内的总代理,全力聚焦国内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锂电池电解液等领域的工业结晶过程、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的研究发展,PCM结晶监测系统优异的产品性能,将助力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 【好书推荐】《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2版)出版
    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属于颗粒,例如黏土、沙子和灰尘;人类的食物也往往是颗粒,例如谷粒、豆子、盐和蔗糖;很多加工物,例如煤炭、催化剂、水泥、化肥、颜料、药物和炸药也大多属于粉体或颗粒。颗粒学是一门多交叉学科,由多基础科学和大量相关的应用技术组成,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医学、材料等若干基础科学,与工艺、工程应用技术密切相关。颗粒(包括固体颗粒、液滴、气泡)与能源、 动力、环境、机械、医药、化工、轻工、冶金、材料、食品、集成电路、气象等行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文献介绍,70% 以上的工业产品都涉及颗粒,近年来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冬季大范围的浓雾等都与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关。颗粒粒径和形貌是颗粒的最重要参数。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所长蔡小舒教授及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颗粒粒度测量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 973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纳米科技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开展光散射理论、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多种颗粒测量方法、基于超声的多种颗粒测量方法、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图像法、颗粒在线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在颗粒测量基础理论和测量方法及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一版)左图:蔡小舒教授;右图:《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一版)《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一版)是蔡小舒教授等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10 年二十多年在颗粒测量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的总结,反映了我国和国际上当时颗粒测量的技术水平。第一版系统介绍了颗粒的基础知识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表征方法,全面系统地讨论了有关光散射颗粒粒径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基于散射光能测量和透射光能测量的多种颗粒测量方法、纳米颗粒粒度的测量方法以及蔡小舒教授等开展在线颗粒测量应用研究的具体例子。成为从事颗粒测量技术研究和仪器开发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最主要参考书,也是众多涉及颗粒制备与应用的科技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时任中国颗粒学会名誉理事长的郭慕孙院士对该书的出版表示肯定,并为该书作序,推荐给从事颗粒研究、加工、应用的科技人员。随着科技的发展,颗粒测量技术也在不断迎来新的挑战、迈向新的高度。颗粒测量方法、技术和仪器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不少新的技术和仪器,远心镜头、液体变焦镜头、各种新型激光光源和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等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CMOS)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数字相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颗粒粒度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大气环境污染,雾霾使得 PM2.5 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新冠病毒的传播更使气溶胶这样的专业词汇得到普及。▪ 纳米颗粒、生物颗粒、微泡、药物颗粒、能源颗粒等新的颗粒应用以及越来越广泛的在线测试需求促进了颗粒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探针▪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被引入到测量数据的处理中。众多领域对颗粒测试的需求、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催生出许多新的颗粒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图像测量方法不再局限于对微米级以上颗粒的成像测量,也应用于纳米颗粒的粒度测试;又如,将图像测量方法与光散射等其他方法融合,形成了多种包括气溶胶等在内的在线颗粒测量新方法。纳米颗粒粒度仪 很显然,颗粒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 2010 年出版的《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一书已不能满足当前颗粒研究者的需要,内容亟需更新。经典再版 全面更新为此,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再次资助下,第二版图书于2023年1月正式出版了。第二版图书在保持上一版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图书内容进行了重新撰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部分章节结构作了调整,如将原第 7 章“纳米颗粒的测量”中,有关动态光散射原理的纳米颗粒测量内容并入第 5 章“动态光散射法纳米颗粒测量技术”,有关超声纳米颗粒测量的内容并入第 6 章“超声法颗粒测量技术”,将第 7 章改写成“图像法颗粒粒度测量技术”。▪ 补充了作者团队自第一版出版后 12 年来在光散射理论及测量、超声理论及测量、图像法测量、纳米颗粒测量、多方法融合测量、在线测量等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成果。▪ 补充修订了与颗粒测量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目录等内容。▪ 本书不仅可作为从事颗粒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和参考。本书作者深深感谢郭慕孙先生生前的支持和鼓励,谨以本书第二版出版纪念郭慕孙先生逝世10周年。《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聚焦颗粒测量技术」「注重技术发展与应用」蔡小舒 苏明旭 沈建琪 等著责任编辑:李晓红书号:978-7-122-42009-1定价:198.00元▲ 长按识别 即可优惠购买本书图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颗粒粒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光散射理论、超声散射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等,以及基于上述理论发展的各种颗粒测量技术,其粒度测量范围覆盖了在科学研究及各领域和行业应用涉及的从纳米到毫米粒度范围;第三部分介绍了颗粒粒度测量仪器和应用,并引入其它颗粒测量技术作为补充;第四部分为作者多年来收集的大量物质的折射率和其它物性参数,以及国际和国内有关颗粒测量的标准等资料。本书适合从事颗粒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预览 #第1章 颗粒基本知识 / 0011.1 概述 / 0011.2 颗粒的几何特性 / 0021.2.1 颗粒的形状 / 0021.2.2 颗粒的比表面积 / 0031.2.3 颗粒的密度 / 0031.3 颗粒粒度及粒度分布 / 0041.3.1 单个颗粒的粒度 / 0041.3.2 颗粒群的粒径分布 / 0061.3.3 颗粒群的平均粒度 / 0111.4 标准颗粒和颗粒测量标准 / 0131.4.1 标准颗粒 / 0131.4.2 颗粒测量标准 / 0171.5 颗粒测量中的样品分散与制备 / 0171.5.1 颗粒分散方法 / 0171.5.2 颗粒样品制备 / 0191.5.3 常见测量问题讨论 / 020参考文献 / 022第2章 光散射理论基础 / 0232.1 衍射散射基本理论 / 0232.1.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 0232.1.2 巴比涅原理 / 0252.1.3 衍射的分类 / 0262.1.4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 0262.1.5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 / 0282.2 光散射基本理论 / 0302.2.1 光散射概述 / 0302.2.2 光散射基本知识 / 0322.2.3 经典Mie光散射理论 / 0352.2.4 Mie散射的德拜级数展开 / 0522.3 几何光学对散射的描述 / 0562.3.1 概述 / 0562.3.2 几何光学近似方法 / 0572.4 非平面波的散射理论 / 0642.4.1 广义Mie理论 / 0642.4.2 波束因子的区域近似计算 / 0692.4.3 高斯波束照射 / 0702.4.4 角谱展开法 / 071参考文献 / 076第3章 散射光能颗粒测量技术 / 0813.1 概述 / 0813.2 基于衍射理论的激光粒度仪 / 0843.2.1 衍射散射式激光粒度仪的基本原理 / 0843.2.2 多元光电探测器各环的光能分布 / 0863.2.3 衍射散射法的数据处理方法 / 0893.3 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激光粒度仪 / 0933.3.1 基于Mie理论激光粒度仪的基本原理 / 0933.3.2 粒径与光能变化关系的反常现象 / 0963.4 影响激光粒度仪测量精度的几个因素 / 0993.4.1 接收透镜焦距的合理选择 / 0993.4.2 被测试样的浓度 / 1003.4.3 被测试样轴向位置的影响 / 1023.4.4 被测试样折射率的影响 / 1043.4.5 光电探测器对中不良的影响 / 1043.4.6 非球形颗粒的测量 / 1063.4.7 仪器的检验 / 1063.5 激光粒度仪测量下限的延伸 / 1063.5.1 倒置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 / 1083.5.2 双镜头技术 / 1093.5.3 双光源技术 / 1103.5.4 偏振光散射强度差(PIDS)技术 / 1113.5.5 全方位多角度技术 / 1123.5.6 激光粒度仪的测量上限 / 1143.5.7 国产激光粒度仪的新发展 / 1153.6 角散射颗粒测量技术 / 1203.6.1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 1213.6.2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散射光能与粒径曲线 / 1223.6.3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F-D曲线的讨论 / 1243.6.4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测量区及其定义 / 1283.6.5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计数效率 / 1323.6.6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1323.7 彩虹测量技术 / 1353.7.1 彩虹技术的原理 / 1363.7.2 彩虹法液滴测量 / 1373.8 干涉粒子成像技术 / 1413.8.1 干涉粒子成像技术介绍 / 1413.8.2 干涉粒子成像法颗粒测量 / 1423.9 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 1443.9.1 数字全息技术介绍 / 1443.9.2 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 / 146参考文献 / 151第4章 透射光能颗粒测量技术 / 1584.1 消光法 / 1584.1.1 概述 / 1584.1.2 消光法测量原理 / 1584.1.3 消光系数 / 1604.1.4 消光法数据处理方法 / 1634.1.5 消光法颗粒浓度测量 / 1704.1.6 消光法粒径测量范围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 1704.1.7 消光法颗粒测量装置和仪器 / 1724.2 光脉动法颗粒测量技术 / 1744.2.1 光脉动法的基本原理 / 1754.2.2 光脉动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 / 1784.2.3 光脉动法测量的影响因素 / 1834.3 消光起伏频谱法 / 1854.3.1 数学模型 / 1854.3.2 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 / 1884.3.3 消光起伏频谱法的发展现状 / 197参考文献 / 198第5章 动态光散射法纳米颗粒测量技术 / 2025.1 概述 / 2025.2 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测量基本原理 / 2045.2.1 动态光散射基本原理 / 2045.2.2 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式 / 2075.2.3 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测量典型装置 / 2115.2.4 数据处理方法 / 2135.3 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 / 2205.3.1 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方法(IDLS) / 2205.3.2 超快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方法(UIDLS) / 2225.3.3 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 / 2245.4 纳米颗粒跟踪测量法(PTA) / 2295.5 高浓度纳米颗粒测量 / 231参考文献 / 234第6章 超声法颗粒测量技术 / 2376.1 声和超声 / 2376.1.1 声和超声的产生 / 2376.1.2 超声波特征量 / 2386.2 超声法颗粒测量基本概念 / 2426.2.1 声衰减、声速及声阻抗测量 / 2446.2.2 能量损失机理 / 2486.3 超声法颗粒测量理论 / 2506.3.1 ECAH 理论模型 / 2516.3.2 ECAH理论模型的拓展和简化 / 2626.3.3 耦合相模型 / 2776.3.4 蒙特卡罗方法 / 2836.4 超声法颗粒测量过程和应用 / 2886.4.1 颗粒粒径及分布测量过程 / 2886.4.2 在线测量 / 2986.4.3 基于电声学理论的Zeta电势测量 / 2996.5 超声法颗粒检测技术注意事项 / 3006.6 总结 / 301参考文献 / 301第7章 图像法颗粒粒度测量技术 / 3047.1 图像法概述 / 3047.2 成像系统 / 3057.2.1 光学镜头 / 3057.2.2 图像传感器 / 3087.2.3 照明光源 / 3107.3 显微镜 / 3117.4 动态颗粒图像测量 / 3177.5 颗粒图像处理与分析 / 3187.5.1 图像类型及转换 / 3187.5.2 常用的几种图像处理方法 / 3207.5.3 颗粒图像分析处理流程 / 3237.5.4 颗粒粒径分析结果表示 / 3237.6 图像法与光散射结合的颗粒测量技术 / 3277.6.1 侧向散射成像法颗粒测量 / 3277.6.2 后向散射成像法颗粒测量 / 3307.6.3 多波段消光成像法颗粒测量 / 3317.7 彩色颗粒图像的识别 /3347.7.1 彩色图像的色彩空间及变换 / 3347.7.2 彩色颗粒图像的分割 / 3367.8 总结 / 338参考文献 / 339第8章 反演算法 / 3418.1 反演问题的积分方程离散化 / 3418.2 约束算法 / 3438.2.1 颗粒粒径求解的一般讨论 / 3438.2.2 约束算法在光散射颗粒测量中的应用 / 3458.2.3 约束算法在超声颗粒测量中的应用 / 3548.3 非约束算法 / 3628.3.1 非约束算法的一般讨论 / 3628.3.2 Chahine算法及其改进 / 3658.3.3 投影算法 / 3678.3.4 松弛算法 / 3688.3.5 Chahine算法和松弛算法计算实例 / 371参考文献 / 372第9章 电感应法(库尔特法)和沉降法颗粒测量技术 / 3759.1 电感应法(库尔特法) / 3759.1.1 电感应法的基本原理 / 3769.1.2 仪器的配置与使用 / 3779.1.3 测量误差 / 3809.1.4 小结 / 3839.2 沉降法 / 3849.2.1 颗粒在液体中沉降的Stokes公式 / 3849.2.2 颗粒达到最终沉降速度所需的时间 / 3869.2.3 临界直径及测量上限 / 3879.2.4 布朗运动及测量下限 / 3889.2.5 Stokes公式的其它影响因素 / 3899.2.6 测量方法及仪器类型 / 3919.2.7 沉降天平 / 3949.2.8 光透沉降法 / 396参考文献 / 399第10章 工业应用及在线测量 / 40110.1 喷雾液滴在线测量 / 40110.1.1 激光前向散射法测量 / 40210.1.2 消光起伏频谱法测量 / 40410.1.3 图像法测量 / 40510.1.4 彩虹法测量 / 40610.1.5 其它散射法测量 / 40810.2 乳浊液中液体颗粒大小的测量 / 41010.3 汽轮机湿蒸汽在线测量 / 41110.4 烟气轮机入口颗粒在线测量 / 41410.5 烟雾在线测量探针 / 41510.6 动态图像法测量快速流动颗粒 / 41710.7 粉体颗粒粒度、浓度和速度在线测量 / 41910.7.1 电厂气力输送煤粉粒径、浓度和速度在线测量 / 41910.7.2 水泥在线测量 / 42110.8 超细颗粒折射率测量 / 42310.9 超声测量高浓度水煤浆 / 42410.10 结晶过程颗粒超声在线测量 / 42510.11 含气泡气液两相流超声测量 / 42610.12 排放和环境颗粒测量 / 42810.12.1 PM2.5测量 / 42810.12.2 图像后向散射法无组织排放烟尘浓度遥测 / 43010.12.3 图像侧向散射法餐饮油烟排放监测 / 43210.13 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纳米颗粒 / 43510.13.1 纳米颗粒合成制备过程原位在线测量 / 43510.13.2 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拟球形度Ω测量 / 43810.13.3 纳米气泡测量 / 439参考文献 / 440附录 / 443附录1 国内外主要颗粒仪器生产厂商 / 443附录2 颗粒表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 445附录3 国内外标准颗粒主要生产厂商 / 453附录4 液体的黏度和折射率 / 455附录5 固体化合物的折射率 / 458附录6 分散剂类别 / 473
  • AAV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简述
    生物制药如治疗性蛋白质、疫苗、基因与细胞治疗是一个不断快速增长药物领域。生物制药原料药和药品中蛋白质聚集体和不溶性颗粒是需要充分评估和控制的杂质,因为它们有可能引发免疫原性反应,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美药典中现行的颗粒定义是10-100 nm为蛋白寡聚体,0.1-1 μm为亚微米颗粒/纳米聚集体,1-100 μm是亚可见颗粒/微米聚集体,∽100 μm是可见颗粒。目前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可参考USP787、788和789对治疗性蛋白质注射液和眼科溶液中亚可见颗粒的规定。对于含量超过100mL容器中的治疗性蛋白质注射剂,总颗粒数≥10 μm的颗粒≤6000,对于≥25 μm颗粒≤600。 不同于治疗性蛋白质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大多采用病毒作为载体包括腺病毒(AdV)、腺相关病毒(AAV)或慢病毒(LV)、溶瘤病毒等,所以细胞、病毒和脂质纳米颗粒等递送载体本身就是颗粒,可通过大小、形态、含量和浓度的分析技术来表征。这些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剂型主要是注射剂,相关质量标准可参考生物大分子药物不溶性颗粒技术要求。但由于病毒颗粒异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最终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影响,如降低病毒的转导效率和诱发免疫原性反应等,所以需要多种不同技术和方法联合使用,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基因治疗产品颗粒表征。以rAAV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为例,病毒颗粒本身是无包膜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为25nm,可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变体和聚合形态。AAV大小变异体和聚集体可增加临床实验的免疫原性,较大的AAV聚集体在转导细胞效力方面可能降低,进而改变产品疗效。目前有多种技术来表征相关产品溶液中颗粒大小,从纳米级到肉眼可见级别,对于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可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分析表征。对于纳米级别颗粒,可采用动态或静态光散射(Dynamic or Static Light Scattering)、SEC-HPLC、电镜(EM)、原子力显微镜 (AFM)、分析型超速离心机(AUC)、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Nanosight)和非对称流场流动分级(A4F)等;对于微米级别颗粒,可采用光阻法(LO)、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MFI)、库尔特颗粒计数(Coulter counter)等。可见颗粒可采用拉曼/红外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目测法等。可用于AAV颗粒分析的代表性方法参考下图。颗粒分类中亚可见颗粒是一种聚集形式,经历了相分离并变得不溶。多个国家药典规定注射剂亚可见颗粒物检测采用光阻法(LO)和显微计数法。其中光阻法只能计数颗粒大小和数目,不能看到颗粒形态。美国药典1787推荐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作为大小和形态表征重要的方法。同时推荐在保质期内应该评估产品中2-10 μm亚可见颗粒的范围和水平,10 μm以下颗粒总数分成两组≥2-5μm和≥5-10μm来统计。2021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表文章,详细比较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和光阻法对17种单克隆抗体的亚可见微粒分析结果,显示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在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未来可能用于放行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代表性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介绍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技术原理是待测样本在流经样本检测池过程中,在固定的检测窗口处,采用高频成像检测器动态连续检测样本中颗粒物,获取一系列的数据照片,最终通过软件对所获取的颗粒物照片进行分类和计数分析。核心技术是通过精确地控制样本检测池中的流速,配合静态的图像捕获,使相邻两次成像检测液柱无重叠,从而避免对样本颗粒的重复计数,同时需要保证85%以上样本实现了颗粒成像检测,配合全景深立体成像,保证所有检测到的颗粒都在景深范围内,实现对颗粒大小检测准确性。该方法提供了样本中颗粒真实图像的原位条件,对捕获的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实现了颗粒的可视化、计数、大小调整和表征。还可根据颗粒图像、对比度和形状,可能指示颗粒的来源和类型如蛋白聚集、硅油、气泡和纤维等。与图像数据库联合使用,可识别一些颗粒,有助于了解污染源和产品性质。与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相比,缩短了分析时间,具有更高重复性和分辨率。满足2-10 μm范围内亚可见颗粒分析需求。光阻法(LO)介绍:被检测的液体通过专门设计的流通室,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束由于被液体中的粒子阻挡而减弱,从而使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化,这种信号变化与粒子通过光束时的截面积尺寸成正比。这种比例关系可以反映粒子的大小。每一个粒子通过光束时引起一个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多少反映了粒子的数量。光阻法检测颗粒范围为1∽300 μm(USP 40)。以光阻法为原理设计的微粒检测仪主要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不同设备测量粒径范围涵盖了2∽100μm,检测粒径浓度为0∽10000个/ml,取样体积为0.2∽100 mL。符合药典对大小容量注射液和粉针剂不溶性微粒检测需求。其主要优势是可直接观察溶液中颗粒,具有大量历史数据的药典推荐方法。操作简单可进行中高通量检测。劣势是对比度低,可能会低估制剂配方中形成的不可见蛋白质颗粒,对气泡敏感,某些脱气技术会改变样本性质,更重要的只适合表征颗粒大小和分布,不能通过形态来分析颗粒。电感应区检测方法:基于库尔特原理检测颗粒,可检测0.4∽1600μm范围内的颗粒(不同商业化库尔特颗粒计数及粒度分析仪有变化)。稀释悬浮在电解液中的样本颗粒通过小孔管时,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从而中断电场,产生电位脉冲。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 信号响应不受颗粒类型的影响(如颜色、硬度、不透明度和折射率变化)。本技术优势不受溶液光学特性的影响,可实现单孔中高通量样本检测。劣势是需要大样本体积,需要较低颗粒浓度,有时样品必须在电解质溶液中稀释获得足够电导率,可能会改变样品性质。同样也不能提供形态学参数。显微计数法:采用光学显微镜(LM)检测和分析颗粒,光在样品上透射或反射后通过一系列透镜,直接采用目镜观测,或数码相机采集信号成像。图像分析可使用软件系统,按照一定参数对颗粒群体进行分析。优势是可直接观察溶液中颗粒,可视化计数颗粒大小和数目,并鉴别颗粒形态。可与红外或拉曼计数整合来鉴定颗粒化学组成。但劣势是人工分析费时费力和通量低,难以看到低光学对比度颗粒,自动化程度低。颗粒鉴定表征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技术,本文不做深入论述。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案例鉴于不溶性微粒研究在生物制品中重要性,有必要深入研究病毒为载体基因治疗产品中病毒颗粒聚集体和不溶性颗粒形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水平。以下案例简要说明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微粒分析方案。AAV生产超滤工艺中颗粒监控AAV生产过程中超滤环节将AAV浓缩并置于最终制剂配方缓冲液中,作为生产工艺中关键步骤,需要深入研究和加深对AAV载体超滤的理解。美国Voyager Therapeutics公司研究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条件对复合再生纤维素(CRC)超滤膜的通量和传输的影响,采用AAV2和AAV9两个血清型病毒载体,以及对AAV超滤行为的定量理解,并指导工艺开发。利用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研究病毒浓缩超滤工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亚可见颗粒,当通过CRC超滤膜时,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条件对通量影响。下图结果展示1到10μm之间颗粒采用MFI检测时存在明显差异。两个批次A和B实验,对于特定的膜批次,当处理时间较长时,亚可见微粒浓度较高。与较低TMP 6.5 psig相比,当采用更高TMP(20 psig)进行超滤时,亚可见微粒浓度降低。这归因于较低TMP下超滤时,泵通过管道和通道次数增加导致。本研究可指导超滤工艺的条件设置。MFI系统具备自动进样系统,可一次自动检测多达90个样本,非常适合AAV生产过程中工艺优化。不同渗透率RC2A膜超滤的AAV2样本的不同大小颗粒评价,上图批号Lot A样本,下图Lot B样本AAV基因治疗产品稳定性研究制剂配方中AAV长期稳定性和密封容器封闭的完整性是冷冻产品两个关键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和物理降解,也为了长期存储和运输,AAV原料药和产品制剂通常冷冻在≤-60 °C下,有时允许产品制剂短期存储在医院的2-8°C冰箱中。在制造、贴标签和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发生冻融循环。除了长期稳定性外,在外暴露期间AAV的稳定性也很重要。不同AAV血清型和制剂配方差异导致这期间的稳定性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制剂配方早期开发过程中获得数据来确认AAV在制造、贴标签和临床使用期间将保持稳定是有意义的。为了研究温度、存储时间和冻融率对AAV8和AAV9稳定性的影响,美国REGENXBIO公司研究低浓度和高浓度AAV8和AAV9病毒在五个冻融循环中,预期存储以外时间的稳定性,考察病毒关键质量属性变化情况。下图是采用数字PCR检测病毒载体基因组浓度(GC/mL),结果显示病毒效力和浓度在方法误差范围内保持稳定。采用光阻法检测亚可见微粒(Particles/mL ≥10 μm)。左边第1列是配方F1中AAV8,第2列是配方F3中AAV8。每个小图中左边一对柱状图是低浓度结果和右边一对柱状图是高浓度结果。对照组标记为Cont.和累积预期存储时间外暴露样本标记为TOIS。实验结果显示TOIS后颗粒数非常低,≥2 μm的颗粒≤78个/mL,≥10μm的颗粒≤10个/mL,≥25μm的颗粒≤2个/mL,和≥50μm的颗粒0个/mL。在本研究设定实验条件下,结果表明AAV8和AAV9产品质量属性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稳定性适合用于生产和临床使用。作者认为光阻法有局限,可能低估了半透明的蛋白质颗粒和病毒聚集体颗粒,后续研究需要采用微流成像技术对亚可见颗粒进行表征和稳定性研究。同样研究冻融条件对病毒载体稳定性影响,美国堪萨斯大学疫苗分析和制剂中心科学家(Vineet Gupta,2022,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研究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载体稳定性,使用TEM、NTA和MFI三种互补的病毒颗粒表征技术研究病毒载体在冻融应激下稳定性。4种不同制剂配方(Form 1-4)在0、3和6个冻融循环条件下亚可见颗粒变化,研究冻融对病毒载体稳定性影响。参考下图,结果证明了通过MFI可检测到样本中存在大量的亚可见微粒。揭示某些制剂(制剂F1和F3)病毒载体亚可见颗粒浓度与病毒载体滴度损失之间存在负相关,制剂配方2和4没有变化。与上述研究类似,Kumru等2015年观察到在冻融循环时,特定配方中溶瘤单纯疱疹病毒1的体外效力值和亚可见颗粒浓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基于多项研究,不同制剂配方中观察到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在评估病毒感染能力和稳定性时,需要同步进行亚可见颗粒研究。综上所述,基因治疗产品在研发、生产、存储等多个工艺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样本中颗粒情况,从早期到晚期开发阶段都需要监测颗粒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索研究病毒聚集体和颗粒产生的原因。可采用多种不同分析检测技术联合使用,针对纳米级和微粒级颗粒进行全范围覆盖。特别是参考中美药典对不溶性颗粒检测规定,借鉴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药物颗粒分析经验,不同方法优势互补,采用光阻法、显微计数法和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对亚可见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基因治疗原料药和药品中颗粒形成原因,可用于优化病毒载体生产和纯化工艺、筛选合适制剂配方和存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产品疗效。索取资料请扫上方二维码参考文献:Alexandra Roesch, Sarah Zolls, et al. Particles in Bio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Part 2: An Update on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Proteins, Viruses, Vaccines and Cell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21) 1−18于雷,裴德宁等. 基因治疗产品中病毒颗粒的微粒特性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Chin J Pharm Anal 2020,40(1)Andrew D.Tustian, Hanne Bak. Assessment of quality attribute
  • 推动颗粒学科发展,走进未来前沿论坛!
    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将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首届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围绕颗粒学领域最新进展、未来产业趋势和青年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拓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打造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亮点1:把握绿色理念,催化助力双碳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聚焦碳减排、碳零排和碳负排涉及的关键催化科学与技术问题,本届大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鸣元先生就绿色碳科学的理念和发展做特邀 大会报告,探讨如何利用绿色碳科学,解决有限的化石能源困境。还邀请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院士做特邀大会报告,他将介绍石油化工行业如何强化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催化变革性技术突破。本届论坛设置了低碳催化前沿论坛,诚挚邀请催化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催化剂精准制备及原位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机理及数据驱动的催化剂设计与性能调控”;“低碳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从催化剂颗粒到反应器的跨尺度模拟及优化”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亮点2:大咖分享经验,激活成长灵感针对人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科研人生怎样从“而立”到“不惑”?是追逐热点还是坚持初心?是广泛播种还是精耕细作?本届大会请到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蒙纳士大学副校长余艾冰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讲述自己的颗粒人生。分享他从事颗粒学研究的科研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好人生的各个阶段,怎样时刻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年轻怎样本着“果、勇、忠、毅”的四字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本届论坛设置了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针对领域关键和难点问题、模拟和测量的交互验证以及如何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等问题,广泛的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颗粒及多相流系统的研究方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促生新的研究点的产生,并有效推动多方跨界合作,促进颗粒及多相流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分论坛还设计了实验与模拟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专题研讨会。实验与计算手段是颗粒学科研界和产业界永恒的追求,但都难以完整揭示颗粒系统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实验与模拟的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提供了广阔前景。这次专题研讨会旨在汇聚多方观点,促进交流互鉴,推动合作集成,催化颗粒实验与计算研究的融合发展。亮点3:打通产研天堑,启迪智慧互鉴青年科技人才既想攀登科学高峰,又想技术成果产业落地;既要前沿学术问题,又想扎根工程需求。那么,如何从科研到产业?怎样从传统化工到热点前沿?本届大会邀请到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与您分享30多年来如何跨越跨科研与技术的鸿沟,怎样从学术顶天到技术落地。他将以煤化工过程中煤制丙烯、煤制芳烃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为背景,分析了从产业需求、过程高效转化的微观、介观与宏观学术与工程问题,说明工程化过程中逆摩尔定律的问题。从产业形态的进步,分析了目前材料化工怎样与电化学储能结合,将前沿的学术研究与面向产业的工程需求的结合,发展新型纳米碳材料并与产业同步成长。最后讨论了传统化工老的学科方向怎样过渡到新的产业需求与学术发展。本届论坛设置了能源颗粒前沿论坛,围绕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炼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的研究方向,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亮点4:共探分离前沿,共谋长足发展反应是物质生产的基础,分离是物质制备的核心,颗粒分离是颗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颗粒分离领域不仅包括以颗粒为对象和以颗粒为基础的分离材料、技术和分离过程,还包含高附加值粉体产品提纯与回收、能源与环境领域颗粒分离过程以及颗粒分离过程控制与机理分析等。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为您分享膜分离领域研究进展。她将介绍无机膜及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外置式膜反应器中固体颗粒分离、膜分布中气泡粒径及膜乳化中的微乳滴等对反应过程和膜过程的影响,给出无机膜反应器的典型工程应用。本届论坛设置了颗粒分离前沿论坛,以颗粒分离和基于颗粒材料的分离为切入点,旨在广泛交流颗粒分离材料、技术、装备及应用前沿发展情况,重点讨论针对化工、能源与环保等领域颗粒物分离关键科学技术难题,着重深化颗粒分离过程机理机制研究,拓展颗粒分离在高端化学品制备、绿色能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推进颗粒分离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亮点5:提升生物颗粒质量,永葆生活科研激情科研“青椒”压力山大,怎样在大浪淘沙中不忘初心,怎样永葆科研激情?又怎样把自己构建成“有活力”的生物个体?本届论坛邀请苏州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陈晓东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他将总结自己对“有活力”的生物材料的理解及其动力学条件制约因素,以及保持“有活力”的非常规工艺技术,从而了解其“生命逻辑”。他的想法与概念对未来活性颗粒产品的生产将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届论坛设置了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对当前生物医药颗粒处方设计与结构调控、生物医药颗粒先进制造及规模化放大、靶向药物颗粒制剂、疫苗颗粒制剂、吸入药物粉雾剂、缓控释药物颗粒制剂、疾病诊断用生物颗粒设计与制备等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推动生物医药颗粒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应用中的发展。亮点6:会前培训智慧盛宴,大气颗粒火花飞溅本届论坛设置了大气颗粒物会前培训班,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不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在区域上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气候变化。本课程邀请到胡敏(北京大学)、帅石金(清华大学)陈建民(复旦大学)和廖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大气颗粒物专家学者,从典型排放源汽油发动机内生成颗粒物机制-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测定-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辐射影响-大气复合污染与气候相互作用全面的介绍目前大气颗粒物相关研究的科学理论、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课程内容聚焦科学研究前沿,同时系统全面、深入浅出,让听众掌握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科学热点,同时为未来研究开拓视野和展望。本届论坛设置了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主要围绕气溶胶污染与天气、地形和环境,气溶胶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及光学性质,气溶胶的健康效应及室内空气质量,有机和二次气溶胶,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等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大气气溶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加深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污染状况的了解,推进我国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研究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本届论坛设置了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主要围绕机动车排放、煤燃烧、生物质燃烧、餐饮排放等燃烧源的一次颗粒物排放以及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二次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开展从源排放一次颗粒物的清单和理化特性-大气中二次转化机制和演变特征-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环境效应-燃烧源控制对策等主题开展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涵盖测量技术、实验室模拟技术、机制机理研究、模式研究和控制政策的全链条学术交流。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颗粒测量前沿论坛,不同颗粒个体的物理化学活性和功能往往呈现出差异性。深入理解导致颗粒个体之间性能差异的结构和动力学原因,是诸如能源、环境、化工、通信、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会场聚焦颗粒表征、测量及标准化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突破原有颗粒表征及测量领域的固有思维和研究惯性,拓宽颗粒物化性质表征测量范围(如几何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反应特性等),凸显颗粒在线测量、颗粒标物制备和颗粒测量标准化等研究方向的重要性,挖掘颗粒表征、测量及标准化在交叉学科研究和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潜力,凝练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相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标准的发展。本届论坛还设置了发光颗粒前沿论坛,发光颗粒在照明、显示、探测成像、生物检测与治疗和防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代与未来众多先进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石。发光颗粒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庞大,本论坛旨在汇聚半导体发光颗粒、稀土发光颗粒、碳及有机发光材料、团簇发光颗粒及发光光谱、发光器件等领域研究者的多方观点,搭建一个学术、高新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的平台,以有效推动我国发光颗粒领域的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本届论坛还设置了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围绕水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置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防治技术、噪声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以及电磁辐射、核辐射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交流。欢迎报名参会!现场走进未来论坛,走近颗粒前沿!会议联系人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联系人:注册投稿 黄 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财务发票 韩秀芝010-62647647,13269656065,xzhan@ipe.ac.cn赞助展览 李京红010-62647647,13801242411,lijinghong@ipe.ac.cn。注册参会电脑端: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扫码注册参会欢迎各位老师积极邀请朋友、带领学生报名参会!团队超过三人,每人直减二百元!
  • 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第四轮通知)
    为更好地促进颗粒学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和高水平创新后备力量建立,由中国颗粒学会、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共同主办,由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科协等共同协办的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将于2022年4月8-1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举办。本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由邢卫红(南京工业大学)、李春忠(华东理工大学)、何静(北京化工大学)和张强(清华大学)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进展、产业革命趋势和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通过主论坛特邀报告、分论坛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以及墙报等形式,拓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打造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本论坛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论坛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踊跃投稿。本论坛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设备、颗粒/粉体产品、颗粒/粉体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学术前沿分论坛第一分论坛:低碳催化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论坛召集人:何静、江莉龙、万颖、祝艳、段学志征文范围:(1)催化剂精准制备及原位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2)机理及数据驱动的催化剂设计与性能调控;(3)低碳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4)从催化剂颗粒到反应器的跨尺度模拟及优化。秘书长:叶光华邮箱:guanghuaye@ecust.edu.cn副秘书长:梁诗景邮箱:sjliang2012@fzu.edu.cn第二分论坛: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论坛召集人:李水清、王军武、许传龙、刘道银、鲁波娜、王帅征文范围:(1)颗粒系统数值建模与模拟;(2)多相流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3)气固两相流多尺度建模与计算(双流体模拟、离散颗粒模拟、MP-PIC模型和直接数值模拟);(4)介尺度曳力模型和固相应力模型;(5)机器学习在颗粒与多相流领域的应用;(6)多相工业反应器及相关过程模拟与应用;(7)过程层析成像与可视化;(8)多相流测量技术;(9)多相流模型发展与实验交互验证。秘书长:鲁波娜邮箱:bnlu@ipe.ac.cn副秘书长:王帅邮箱:shuaiwang@hit.edu.cn第三分论坛:能源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论坛召集人:黄佳琦、江浩、张会刚、陈成猛、杨艳辉、孔龙征文范围:(1)能源储存颗粒材料(如锂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空气电池等相关材料);(2)能源转化颗粒材料(如煤基、生物质能源等高效转化材料);(3)能源颗粒材料的应用及产业化。秘书长:孔龙邮箱:konglongwork@163.com第四分论坛: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苏州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论坛召集人:吴铎、张兵波、张志平、魏炜征文范围:(1)生物医药颗粒处方设计与结构调控;(2)生物医药颗粒先进制造及规模化放大;(3)靶向药物颗粒制剂;(4)疫苗颗粒制剂;(5)吸入药物粉雾剂;(6)缓控释药物颗粒制剂;(7)疾病诊断用生物颗粒设计与制备。秘书长:尹全义邮箱:qyyin@suda.edu.cn第五分论坛: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论坛召集人:车慧正、黄宇、盖鑫磊、武云飞征文范围:(1)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2)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3)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秘书长:路艳峰邮箱:luyf@ieecas.cn第六分论坛:颗粒测量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论坛召集人:于明州、王伟、苏明旭、周骛、席广成征文范围:(1)颗粒性能表征与测量:几何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反应特性等;(2)颗粒测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3)颗粒在线测量技术;(4)颗粒测量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5)颗粒测量在产品性能表征中的新应用;(6)颗粒标准物质研制及颗粒测量标准化。秘书长:蔡天意邮箱:tycai@usst.edu.cn副秘书长:王晖邮箱:huiwang520@nju.edu.cn第七分论坛:颗粒分离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论坛召集人:邢卫红、赵华章、邢华斌、仲兆祥征文范围:(1)以颗粒物为对象的分离材料与技术(吸附、絮凝、磁控分离、膜分离、旋风分离、静电分离等);(2)以颗粒物为基础的分离材料或分离过程(分子筛、MOFs、COFs、二维材料、混合基质膜、其他多孔材料);(3)高附加值分体产品提纯与回收(电子级产品超纯净化、超细粉体捕集等);(4)能源与环境领域颗粒分离过程(气-固、液-固分离,微生物分离与失活等);(5)颗粒分离过程控制与机理分析(颗粒物传质过程与机理、污染控制方法等)。秘书长:冯厦厦邮箱:fengss@njtech.edu.cn第八分论坛:发光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论坛召集人:李良、夏志国、吴凯丰、卢思宇、宋继中、李晓明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半导体微纳米发光材料);(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4)团簇发光颗粒;(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秘书长:宋继中邮箱:songjizhong@njust.edu.cn第九分论坛: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组织单位: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论坛召集人:沈锦优、常化振、何欢,杨毅征文范围:(1)水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2)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置技术;(3)大气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防治技术;(4)噪声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5)电磁辐射、核辐射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秘书长:王欢邮箱:jskl_org@163.com第十分论坛: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开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论坛召集人:胡敏、郭松、刘欢、胡建林、彭剑飞、田旭东征文范围:(1)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源清单;(2)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的理化特性;(3)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测量技术与模拟技术;(4)燃烧源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特征、机制和演变规律;(5)燃烧源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的模式模拟;(6)燃烧源受体监测与控制对策。秘书长:郭松邮箱:songguo@pku.edu.cn论坛征文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各分论坛同时征文,具体要求如下:征文地址: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注册开放时间:2021年9月8日,注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会务组。论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模板请前往论坛网站下载。摘要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1日。支撑单位《能源前沿》、《颗粒学报》、《能源化学》、《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绿色能源与环境》、《绿色化学工程》、《储能科学与技术》、《中国粉体技术》、《过程工程学报》等。论坛奖项本论坛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论坛将评选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踊跃投稿。时间节点论坛注册请访问论坛网站注册、缴费及开发票。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注册费用:付款方式:1、银行转账汇款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注:(1)烦请在网上注册时填写希望开具的发票抬头及相应的单位税号;(2)注册费支付若选择银行转账或汇款,务请通过邮件通知会务组xzhan@ipe.ac.cn(韩老师)。2、支付宝/微信在线付款即可。3、现场刷卡会员注册:(点击享受优惠注册)http://www.csp.org.cn/member/signup.php论坛日程赞助展览论坛赞助和同期展览(4月8日布展,9-10日全天展览)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论坛同期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设备、颗粒/粉体产品、颗粒/粉体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展期与会期同步,热烈欢迎相关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赞助方案及展位布局见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赞助展览联系人:李京红(010-62647647,klxh@ipe.ac.cn或lijinghong@ipe.ac.cn)。酒店路线1. 酒店预订:18951717678,025-84818888,张莉娟2.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3. 交通:南京站-酒店(7公里):打车18元:16分钟;地铁3元:28分钟;公交2元:35分钟南京南站-酒店(10公里):打车24元:25分钟;地铁4元:35分钟;公交2元:66分钟江宁西站-酒店(40公里):打车108元:55分钟;乘火车-地铁13.5元:88分钟溧水站-酒店(56公里):打车150元:60分钟;乘火车-地铁25元:87分钟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酒店(41公里):打车97元:40分钟;机场巴士-地铁23元:88分钟联系我们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 中国颗粒学会 2022年2月18日
  • 划重点!这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有点不一样
    颗粒,作为微观世界的基石,无处不在且特性纷呈。颗粒学则是一门融合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材料、能源、医药、环境、化工、冶金等领域。随着颗粒学的研究日益深入,颗粒的检测分析技术成为该领域的关键支撑。为促进颗粒学同仁的互融交流,推动颗粒学的繁荣发展,2024年7月23-24日,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将举办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2024年是仪器信息网与中国颗粒学携手并进的第五个年头,双方合作日益深化。会务组基于往届会议内容与用户反馈,同时广泛吸纳多家主流仪器企业的专业见解,对本届会议内容细致打磨,特别设置了电池材料与颗粒分析表征、多孔材料与颗粒分析表征、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颗粒与健康四大专场。点击图片直达会议页面那么,本次会议内容有哪些不一样?接下来为您揭晓!一、以标准化引领颗粒学发展2024年3月1日,国内首项使用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表征纳米颗粒的国家标准开始实施。spICP-MS是一种在非常低的浓度中检测单个纳米颗粒的方法,不需联用设备就可以同时完成纳米颗粒的成分、浓度、粒径、粒度分布和颗粒团聚的检测。本次会议特邀标准牵头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郭玉婷对该标准进行解读,促进spICP-MS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此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忍肖也将分享量子点材料及产品特性测试方法开发与标准化。二、颗粒表征方法多样化本届会议汇集了探索颗粒微观形貌结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的多元技术手段,包括广泛应用的电镜法、动态光散射法(DLS)、激光衍射法、气体吸附法等,以及单颗粒ICP-MS法、光谱学分析、小角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测量方法等前沿应用。三、聚焦颗粒学研究应用热点(1)会议聚焦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关键指标及表征方法,包括粒度、比表面积、水分、磁性异物、元素组成、电化学性能等,以及聚合物基储能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2)新增多孔材料专场,围绕多孔颗粒的原位工况池表征、以及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界面结构和缺陷分布展开分享。(3)聚焦纳米科技前沿,分享备受关注的纳米颗粒和微纳气泡粒度、形貌和浓度分析方法;探讨当前热门的量子点材料关键特性参数测试分析方法开发。(4)会议还将分享医药材料中的颗粒物性表征测量技术矩阵,包括粒度、比表面积及孔径、Zeta电位、流动性分析方法等;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微塑料问题,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分享显微红外、显微拉曼以及热分解质谱等先进分析技术。四、会议日程7月23日上午 电池材料与颗粒分析表征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09:00--09:30聚合物基储能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孙振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09:30--10:00赞助席位10:00--10:30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关键指标及表征方法宋冉冉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经理10:30--11:00赞助席位11:00--11:30电池材料单颗粒动力学测试方法与材料数据库左安昊北京易析普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CEO11:30--12:00专家报告邀请中待定待定7月23日下午 多孔材料与颗粒分析表征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14:00--14:30多孔颗粒原位工况池表征姚明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14:30--15:00赞助席位15:00--15:30气体吸附法表征多孔材料孔结构的数据分析合理性探讨刘丽萍大连理工大学 高级工程师15:30--16:00赞助席位16:00--16:30固体核磁界面测量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孔学谦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教授16:30--17:00待定陈晓清华大学 助理研究员7月24日上午 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08:30--09:00纳米颗粒和微纳气泡的粒度、形貌和浓度测量新方法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 教授09:00--09:30颗粒表征关键技术新进展李倩HORIBA(中国) 应用工程师09:30--10:00待定待定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10:00--10:30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纳米颗粒国家标准制定及应用研究郭玉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高级工程师10:30--11:00应用单颗粒(sp)ICP-MS法对环境样品中的颗粒物进行定量检测董硕飞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工程师11:00--11:30基于同步辐射等技术微纳米气泡性质研究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11:30--12:00量子点材料及产品特性测试方法开发与标准化刘忍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月24日下午 颗粒与健康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14:00--14:30吸入制剂颗粒制备与质量检测候曙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教授14:30--15:00赞助席位15:00--15:30医药材料中的颗粒物性表征测量技术矩阵高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高级工程师15:30--16:00人体微塑料潜在内暴露风险安立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16:00--16:30赞助席位16:30--17:00微纳塑料颗粒的分析测试技术进展高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副所长/研究员五、 参会方式1.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ology2024/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报名2. 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六、 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仪器信息网牛编辑:13520558237,niuyw@instrument.com.cn2. 会议赞助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 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 (PTF8) 第二轮通知
    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PTF8)将于2021年7月9 - 13日在中国云南大理举行。会议将就颗粒技术的前瞻性思想、创新性方法、革命性技术、全新解决方案和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为能源、环境、医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存在的诸多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创造美好未来。会议还将通过邀请报告、重点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等形式,增进国际共识,促进有效沟通,并在学生、学者、工程师和技术从业者之间巩固已有合作,建立全新合作。此外,会议还将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并评选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我们非常期待在大理与您相聚。01主题颗粒技术造福人类,低碳制造塑造未来。02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颗粒技术专委会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委会清华大学、格林威治大学03承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伯明翰大学(英国)04 会议主席魏飞教授,清华大学(中国);Michael Bradley教授, 格林威治大学 (英国)05会议信息会议时间:2021年7月9-13日会议地点: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会议网址:http://ptf8.csp.org.cn/06学术议题(1)碳基能源化学与工程C1转化;化学链燃烧;烃类转化;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 召集人:骞伟中(中国),Yanhui Yang(新加坡)(2)能量转换材料与工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绿色制氢;能量转换中的电催化… 召集人:张强(中国),Stephens, Ifan E L (英国)(3)电化学和物理储能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锂(钠)离子电池;锂(钠)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全固态电池;电池回收化学;电能化学能转换… 召集人:李泓(中国)、Qiong Cai (英国)(4)气溶胶与环境气溶胶颗粒的理化特性;燃烧源的颗粒物排放;极端污染事件; 纳米气溶胶颗粒及其毒性;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大气塑料微粒;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空气污染变化特征… 召集人:邵龙义(中国),Zongbo Shi (英国)(5)颗粒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医疗保健应用中的其他应用… 召集人:马光辉(中国),Zhibing Zhang (英国)(6)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在资源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催化中的应用… 召集人:邱介山(中国),Xianfeng Fan (英国)(7)多尺度和多相流多尺度传递现象;多相系统的数值方法;多相流测量;计算颗粒技术;介科学与多尺度建模;虚拟过程工程;软件开发… 召集人:葛蔚(中国),Charley Wu (英国)(8)颗粒设计,表征与测量颗粒的微结构设计与调控机制;颗粒微纳尺度的多物理现象;颗粒合成过程原位表征和结构演化;颗粒结构演变和原位表征;应用于能源、生物和环境中的颗粒结构设计;光和超声散射理论及颗粒表征;基于图像分析的颗粒表征;在线颗粒测量;纳米颗粒粒度测量;微/纳米气泡测量;雾滴的测量;排放和环境颗粒测量;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颗粒测量;颗粒多参数测量(包括形态,折射率,ζ电势,团聚等)… 召集人:蔡小舒(中国),Tong Deng (英国)… 07科学和技术内容大会报告和主旨报告;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颗粒前沿讲习班;墙报展示;青年科学家论坛… 08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会期将评选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由中国颗粒学会和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颗粒技术专委会共同颁发,表彰推动技术、经济、环境或社会问题解决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1)如果您是学生,并选择参会类型为“墙报展示”,您将被提名为“优秀墙报奖”的候选人,会议期间进行同行评审后,将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500元)。(2)如果您是年龄不超过45岁(即必须在他/她46岁生日之前)的青年科学家,并选择参会类型为“口头报告”,那么您将是“ 优秀青年报告奖”的候选人,会议期间进行同行评审后,将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500元)。09投稿说明投稿请单击会议网站“摘要提交”进入投稿页面(A4大小,一张纸)。您需要参考附件中的“摘要模板”,并按照说明进行投稿;本次会议仅征集英文摘要,请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投稿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10日。会议期间,被评选为“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的摘要将被推荐至:颗粒学报(Particuology)绿色能源与环境(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化学工程(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化工学报(CIESC Journal)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中国粉体技术(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过程工程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摘要提交网址:http://ptf8.csp.org.cn/index.php/Userlogin/login?mid=479&sid=184210会议日程11重要日期12注册请访问http://ptf8.csp.org.cn,在线注册、缴费以及提交摘要。早鸟票截止时间:2021年5月31日* 表示国内代表进行现场参会。(在中国的参会代表不支持观看线上会议)** 表示英国和国际代表线上参会中国大陆参会代表可通过银行转账、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或现场刷卡来支付参会费用,英国和国际参会代表可以忽略以下帐户信息。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国内汇款用中文)帐号:0200004509014413416开户名:中国颗粒学会发票内容:会议注册费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电话:8610-62647647费用包括:(1)欢迎宴会;(2)参加各类学术交流;(3)周六和周日茶歇和午餐;(4)周六和周日晚餐;(5)会议资料袋。如果陪同人员想参加欢迎宴会、晚餐或者茶歇,则需要支付相应费用。取消费用:(1)6月9日之前免费取消;(2)6月10日及之后,费用无法取消,但可以替换参会代表。
  • 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圆满闭幕!2023年英国再会
    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2021年7月12日,历经两天的学术交流,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 (PTF8) 在云南大理圆满闭幕。会议以“颗粒技术造福人类,低碳制造塑造未来“为主题,旨在探讨颗粒技术的前瞻性思想、创新性方法、革命性技术,以期为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存在的诸多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创造美好未来。12日晚,会议在3个大会精彩报告,以及“优秀青年报告奖”、“优秀墙报奖”奖项颁发的热闹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上海理工大学蔡小舒教授主持大会报告北京大学夏定国教授作《粒径对锰基富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主题报告。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低成本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为抢占技术制高点,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动力电池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署动力电池新材料、新系统基础前沿研究项目,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虽然富锂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原料来源丰富,但其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压衰减的缺点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夏定国教授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锰基富锂材料电压衰减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锰基富锂材料的粒度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原位研究,对电压衰减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抑制富锂锰基材料电压衰减的有效方法。麦克仪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许人良博士分享《颗粒表征趋势》。许人良表示,对于粒径10um的颗粒,现代表征技术已初步成熟,但仍在不断改进和进步。尤其是固体颗粒的表征技术已经成熟,液滴(气溶胶、喷雾)和气泡表征技术正在成为研究的重点。图像分析和动态光散射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颗粒表征技术已经标准化,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有些企业正在尝试在线测量,但很少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当前颗粒表征技术将得以更广泛应用。另外,中国颗粒测试仪器制造商将收购更多国外厂商,更多仪器将在中国制造。利兹大学Andrew Bayly教授带来题为《了解喷雾干燥颗粒结构》的报告。溶液或悬浮液干燥时形成的固体颗粒的结构是迷人的和多样的。它们是系统热力学和相行为的独特结果,是由液滴经历的外部气体温度和湿度历史以及随后演化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驱动的动力学响应。Andrew Bayly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对喷雾干燥颗粒结构的研究。大会报告结束后,进入闭幕式环节,由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陈运法主持,本届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做闭幕式总结。随即,颁奖典礼进入序幕。本届会议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由马尔文帕纳科独家赞助。 陈运法理事长主持闭幕式魏飞教授做本届大会总结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区业务总监董继鑫致辞优秀青年报告奖优秀墙报奖最后,本届大会主席、格林威治大学Michael Bradley教授介绍,第九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PTF9)将于英国举办,2023年英国再会!感谢会务组团队的辛劳付出
  • 大连化物所提出颗粒细化诱导提高钠/锂离子电池循环容量的新机制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副研究员团队和燕山大学唐永福教授团队合作,在钠/锂离子电池电极储能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作为研究热点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取得了快速发展。研究发现,具有较高Na+储存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电极材料,对于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十分重要。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珊瑚状的FeP复合材料,该材料可锚定FeP纳米颗粒,并将其均匀分散在氮(N)掺杂的三维(3D)碳骨架(FeP@NC)上。珊瑚状FeP@NC复合材料具有较短的电荷转移路径和较高的导电氮掺杂碳网络,可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动力学。同时,由于FeP纳米颗粒周围具有高度连续的N掺杂碳骨架和弹性缓冲的石墨化碳层,基于FeP@NC复合材料的钠离子电池(SIB)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10A/g下经10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2.0%。  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循环过程中电池容量逐渐上升的现象,研究团队结合电化学研究和原位电镜表征分析,证实了一种独特的颗粒细化在循环过程中提高容量的作用机制,这种容量提升效果在小电流下表现得更为显著。研究表明,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碳基体上的FeP纳米颗粒,在第一个循环中经历了细化-复合过程,经过数次循环后呈现出全区域细化的趋势,这种细化对周围的非晶碳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引起复合材料石墨化度和界面磁化强度逐渐增加,为Na+的存储提供了更多的额外活性中心,进而提高了循环容量。这种容量提升机制也可以扩展到锂离子电池(LIBs)。研究发现,在10A/g下,经5000次循环后,基于FeP@NC复合材料的LIBs的容量保持率为90.3%,超过了已报道的FeP基复合材料的容量保持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循环过程中经颗粒细化诱导提高电池容量的新策略,为设计高性能的SIBs/LIBS负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成果以“A Coral-Like FeP@NC Anode with Increasing Cycle Capacity for Sodium-Ion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Induced by Particle-Refinement”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DNL17博士研究生王灿沛。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0177
  • 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PTF8)三轮通知及征稿
    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PTF8)三轮通知及征稿UK–China International Particle Technology Forum VIII(PTF8)尊敬的各位同仁们:我们谨代表组委会宣布第八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PTF8)将于2021年7月9 - 13日在中国云南大理举行。会议将就颗粒技术的前瞻性思想、创新性方法、革命性技术、全新解决方案和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为能源、环境、医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存在的诸多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创造美好未来。此外,会议还将通过邀请报告、重点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等形式,增进国际共识,促进有效沟通,并在学生、学者、工程师和技术从业者之间巩固已有合作,建立全新合作。此外,会议还将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并评选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我们非常期待在大理与您相聚。1. 会议主席:2. 主题颗粒技术造福人类,低碳制造塑造未来。3. 主办方中国颗粒学会、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颗粒技术专委会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委会清华大学、格林威治大学 4. 承办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伯明翰大学(英国)5. 会议主席魏飞教授,清华大学(中国);Michael Bradley教授, 格林威治大学 (英国)6. 大会报告大会报告人:7. 学术议题(1)碳基能源化学与工程C1转化;化学链燃烧;烃类转化;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 召集人:骞伟中(中国),Yanhui Yang(新加坡)秘书: 王宁 (ning.wang.1@bjut.edu.cn),张如范 (zhangtufan@tsinghua.edu.cn),崔超婕 (cuicj06@163.com)(2)能量转换材料与工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绿色制氢;能量转换中的电催化… 召集人:张强(中国),Stephens, Ifan E L (英国)秘书:彭翃杰 (hjpeng@uestc.edu.cn)(3)电化学和物理储能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锂(钠)离子电池;锂(钠)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全固态电池;电池回收化学;电能化学能转换… 召集人:李泓(中国)、Qiong Cai (英国)秘书:吴凡 (fwu@iphy.ac.cn)(4)气溶胶与环境气溶胶颗粒的理化特性;燃烧源的颗粒物排放;极端污染事件; 纳米气溶胶颗粒及其毒性;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大气塑料微粒;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空气污染变化特征… 召集人:邵龙义(中国),Zongbo Shi (英国)秘书:冯晓蕾 (feng12xiaolei@163.com)(5)颗粒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应用;颗粒技术在医疗保健应用中的其他应用… 召集人:马光辉(中国),Zhibing Zhang (英国)秘书:岳华 (hyue@ipe.ac.cn), 吕岩霖(lvyanlin@ipe.ac.cn)(6)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在资源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催化中的应用… 召集人:邱介山(中国),Xianfeng Fan (英国)秘书:孟祥桐 (mengxt@mail.buct.edu.cn)(7)多尺度和多相流多尺度传递现象;多相系统的数值方法;多相流测量;计算颗粒技术;介科学与多尺度建模;虚拟过程工程;软件开发… 召集人:葛蔚(中国),Charley Wu (英国)秘书:王利民(lmwang@ipe.ac.cn), 李成祥 (licx@ipe.ac.cn)(8)颗粒设计,表征与测量颗粒的微结构设计与调控机制;颗粒微纳尺度的多物理现象;颗粒合成过程原位表征和结构演化;颗粒结构演变和原位表征;应用于能源、生物和环境中的颗粒结构设计;光和超声散射理论及颗粒表征;基于图像分析的颗粒表征;在线颗粒测量;纳米颗粒粒度测量;微/纳米气泡测量;雾滴的测量;排放和环境颗粒测量;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颗粒测量;颗粒多参数测量(包括形态,折射率,ζ电势,团聚等)… 召集人:蔡小舒(中国),Tong Deng (英国)秘书:周骛 (usst_wzhou@163.com), 江宏亮 (jhlworld@ecust.edu.cn)… 8. 科学和技术内容大会报告和主旨报告;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颗粒前沿讲习班;墙报展示;青年科学家论坛… 9. 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会期将评选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由中国颗粒学会和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颗粒技术专委会共同颁发,表彰推动技术、经济、环境或社会问题解决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1)如果您是学生,并选择参会类型为“墙报展示”,您将被提名为“优秀墙报奖”的候选人,会议期间进行同行评审后,将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500元)。(2)如果您是年龄不超过45岁(即必须在他/她46岁生日之前)的青年科学家,并选择参会类型为“口头报告”,那么您将是“ 优秀青年报告奖”的候选人,会议期间进行同行评审后,将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500元)。10. 投稿说明投稿请单击会议网站“摘要提交”进入投稿页面(A4大小,一张纸)。您需要参考附件中的“摘要模板”,并按照说明进行投稿;本次会议仅征集英文摘要,请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投稿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10日。 会议期间,被评选为“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的摘要将被推荐至:颗粒学报(Particuology)绿色能源与环境(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化学工程(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化工学报(CIESC Journal)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中国粉体技术(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过程工程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能源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摘要提交网址:http://ptf8.csp.org.cn/index.php/Userlogin/login?mid=479&sid=184211. 会议日程时间/日期7.9(星期五)7.10(星期六)7.11(星期日)7.12(星期一)7.13(星期二)10:00-12:00会议注册颗粒前沿讲习班青年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满离会12:00-13:30午餐午餐13:30-15:30分会场报告分会场报告15:30-16:00茶歇茶歇16:00-17:30分会场报告分会场报告17:30-19:00开幕式大会报告晚餐晚餐19:00-21:00欢迎晚宴大会报告大会报告闭幕式12. 重要日期4月12日投稿及注册开始日期5月31日早鸟价截止日期6月10日投稿截止日期6月15日摘要接收情况通知日期6月20日摘要修改和确认截止日期13. 注册请访问http://ptf8.csp.org.cn,在线注册、缴费以及提交摘要。项目早鸟价 5月31日(含)前标准价 6月1日(含)后中国大陆*普通参会代表3800元(450英镑)4500元(500英镑)学生参会代表3200元(350 英镑)3800元(450英镑)国际**线上参会免费免费* 表示国内代表进行现场参会,学生参会代表需在会议签到现场出示学生证。(在中国的参会代表不支持观看线上会议)** 表示英国和国际代表线上参会中国大陆参会代表可通过银行转账、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或现场刷卡来支付参会费用,英国和国际参会代表可以忽略以下帐户信息。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国内汇款用中文)帐号:0200004509014413416开户名:中国颗粒学会发票内容:会议注册费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电话:8610-62647647费用包括:(1)欢迎宴会;(2)参加各类学术交流;(3)周六、周日和周一茶歇和午餐;(4)周六、周日和周一晚餐;(5)会议资料袋。如果陪同人员想参加欢迎宴会、晚餐或者茶歇,则需要支付相应费用。取消费用:(1)6月9日之前免费取消;(2)6月10日及之后,费用无法取消,但可以替换参会代表。 14. 住宿会议酒店: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是大理市第一家国际酒店,坐落在苍山半山,洱海一览无余。 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位置:中国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感通路以南李经理 15770288325 Abby.li@Hilton.com时间房型价格7月7-14日大床房650元/间/晚双床房700元/间/晚加床及加早餐200元/间/晚98元/位苍海一墅八期(小院一宿)位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镇感通寺以南苍海一墅八期(小院一宿)杨经理 15398755459 Bruce.yang@Hilton.com时间房型价格7月7-14日小院子大床房480元/间/晚小院子双床房480元/间/晚加床及加早餐100元/间/晚30元/位酒店预订网址:http://ptf8.csp.org.cn/center/show?sid=1842&mid=479预定联系人:李经理 15770288325 Abby.li@Hilton.com杨经理 15398755459 Bruce.yang@Hilton.com7月7-14日期间酒店将对参会代表保持参会协议房间价格。15. 交通会议酒店: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会议地址:中国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感通路以南从大理站出发:公交前往:请搭乘崇圣寺三塔专线(火车站-大井盘-步行),需时1小时37分钟;打车前往:需时35分钟,距离13公里;从大理机场出发:公交前往:请搭乘7路换乘崇圣寺三塔专线(棚曲村口-西窖菜场-大井盘-步行),需时3小时4分钟;打车前往:需50分钟,距离26公里。16. 展览及赞助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会议同期举办颗粒/粉体技术、设备和仪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技术及设备、材料及产品、应用技术等。展期与会期同步,欢迎相关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有关展览和广告的更多详细信息,请查看会议网站,如有需求,请与李京红老师联系,电话:8610-62647647,邮箱klxh_exhibit@ipe.ac.cn。17. 学术委员会Mojtaba Ghadiri,教授,利兹大学,英国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Jonathan Seville,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会士和特许工程师,伯明翰大学,英国Richard Williams,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士,赫瑞瓦特大学,英国AibingYu,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蒙纳士大学,澳大利亚Liang-Shih Fan,国家工程院院士(2001年)、国家发明家院院士(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2013年)、墨西哥科学院院士(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Xiaotao Bi,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Raffaella Ocone,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和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赫瑞瓦特大学,英国Yulong Ding,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大学,英国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中国郭烈锦,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中国Mike Bradley,教授,格林威治大学,英国Zhibing Zhang,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特许工程师,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会士,伯明翰大学,英国魏飞,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朱庆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Agba Salman,教授,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陈运法,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李泓,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Jim Litster,教授,谢菲尔德大学,英国葛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邱介山,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中国Paola Lettieri,教授,伦敦大学学院,英国许光文,教授,沈阳化工大学,中国郭玉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邵龙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Jin Ooi,教授,爱丁堡大学,英国温兆银,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杨全红,教授,天津大学,中国Xianfeng Fan,教授,爱丁堡大学,英国胡勇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马光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张强,教授,清华大学,中国Charley Wu,教授,萨里大学,英国李春忠,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中国骞伟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张如范,教授,清华大学,中国蔡小舒,教授,上海理工大学,中国8610-82544962邮箱:klxh@ipe.ac.cn网址:http://www.csp.org.cn
  • 10万美元赏金!好氧颗粒污泥还能治微塑料污染?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 L. 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 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 Busch命名,以纪念他对水处理的卓越贡献,获奖者多为正值当年的水业研究学者。获奖之余,Sturm教授还获得了10万美元的研究奖金。她将用这笔经费评估好氧颗粒污泥如何影响污水中的病原体和微塑料的去除效果。最近几年,欧美水圈出现了越来越多污水厂用低成本完成主流好氧颗粒污泥工艺(AGS)的升级改造。例如小编此前在专栏里介绍的瑞士Glarnerland污水厂的案例,又或者是2020年美国水环境联盟(WEF)的杰出项目奖(Project Excellence Award)的得主科罗拉多的Pueblo城的污水处理厂,该厂据称用不到200万美元打造了一套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养出AGS的自控系统。这些案例的产出,是相关研究进展的成果,其中的代表文章是今年1月,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刊登的题为《Intensifying existing urban wastewater》的文章。作者是大家熟知的TU Delft的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以及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Mari Winkler(2015年的PLB奖得主),他们介绍了AGS技术优势、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对连续流AGS技术的研发设想。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现有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厂无需扩建,或许只需要增设一个选择分离器,就能完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原位改造,不仅能提高污水厂的处理能力,还为日后打造水资源回收工厂奠定基础。Belinda Sturm教授则认为,如果能进一步加深对AGS原理的认识,也许我们还能发觉出它在去除病原体和微塑料方面的应用潜力。关于重力的研究Belinda Sturm目前是美国堪萨斯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系的教授,曾担任各种创新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包括一些 WRF 项目。在她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好氧活性污泥(AGS)。从那以后,她逐渐成为AGS研究的领先者之一。在此,小编强烈推荐大家阅读一下她在2020年做过的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应用进展是五十多年来污水处理研究人员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持续研究的成果。她也在报告中用大字标题指出——活性污泥的致密化是提高污水厂处理能力的关键所在(Densifying Activated Sludge Is Key to Increasing Capacity at WRRFs)。更大的潜力Sturm教授表示:“水质研究的最大成就,是将知识用于实践,并为社会创造更安全的水环境。我很荣幸获得Paul L. Busch奖,这将使我能够与公用事业合作伙伴合作探索新的研究应用。我相信创新需要通过这些合作得以实现,我感谢水研究基金会提供这个平台。”Sturm教授将利用PLB奖的10万美元奖金,开展题为“设计好氧颗粒系统的反应表面以去除污染物和病原体(Engineering the Reactive Surface of Aerobic Granular Systems for Contaminant and Pathogen Removal)”的研究项目,进一步了解 AGS 生物膜的基础特性,从而如何优化病原体和微塑料的去除。她正在与堪萨斯州劳伦斯城和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污水处理厂合作,考察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膜中的原生动物(protozoa)对除病原体的效果,以及微塑料在好氧颗粒污泥颗粒的吸附情况。Sturm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活性污泥生物膜的基础特性的认识,最终促进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正如上边提到的,Sturm教授除了这个研究项目,她还参与着一个更大的项目,就是和美国两家污水处理咨询公司Brown & Caldwell和Black & Veatch,一起研究低溶解氧的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之一,Black & Veatch的首席工艺工程师Leon Downing最近也在行业某杂志上发表题为《When Density is Desirable》的文章,总结了活性污泥致密化的关键因素。这个研究团队将继续探索低溶解氧条件下的生物脱氮除磷的管理方法,阐明工艺机制,协助水务公司制定决策树,编写设计/运行/建模指南。该项目预计在2024年完成,届时小编会为读者带来项目的最新进展。
  • 院士领衔!第三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大会即将召开
    颗粒学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问,由大量的基础科学和许多相关的应用技术组成。颗粒学研究对医药、能源、化工、材料、石油、冶金、电子、食品、环境和航空等领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颗粒学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将于2022年5月17-19日召开第三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由2021年新晋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领衔,特邀20余位行业专家就颗粒学研究热点及前沿测试技术分享精彩报告。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大会亮点1、聚焦热门应用领域:分设生物颗粒、欧美克专场、能源颗粒、超微及纳米颗粒、颗粒测试与表征五大会场2、专家阵容空前:马光辉院士、ISO 颗粒表征专家许人良等25位行业大咖齐聚,实时答疑3、参会有礼:报名出席珠海欧美克仪器专场,参与互动有机会赢取精美礼品;通过直播间报名将于8月19-22日在海口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注册费用立减200元… … 会议时间:5月17日-5月19日会议地点:Online(家、办公室、餐厅里、公交地铁上)日程安排:日期上午下午5月17日生物颗粒珠海欧美克专场5月18日能源颗粒超微及纳米颗粒5月19日颗粒测试与表征免费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ology2022/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刘老师大会日程(更多精彩详见报名页)5月17日上午 生物颗粒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09:20-09:30开幕式王体壮中国颗粒学会 秘书长09:30-10:00可变形颗粒与医学应用马光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院士10:00-10:30制剂工艺中颗粒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唐星沈阳药科大学 系主任/教授10:30-11:00肿瘤诊疗用生物颗粒创制及应用张兵波同济大学 教授/副院长5月17日下午 珠海欧美克专场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13:30-14:00暖场视频14:00-14:15欧美克仪器高层致辞吴汉平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14:15-14:45粒度控制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影响分析梁广川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14:45-15:15光散射技术在纳米颗粒测试中的应用傅晓伟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首席研究员15:15-15:30抽奖及提问互动环节(数字办公套装)20套王焘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15:30-16:00建材行业的在线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徐心波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所长16:00-16:30雾滴粒径变化因素及其对农药药效的影响杜凤沛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副院长/教授16:30-17:00颗粒粒径质控中激光粒度仪的应用沈兴志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17:00-17:15抽奖及提问互动环节 (便携茶具套装)10套王焘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 5月18日上午 能源颗粒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09:00-09:30锂硫电池催化反应调控机制与方法张会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09:30-10:00气体吸附技术在锂电材料表征中的应用王华强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00-10:30金属锂负极固液界面能源化学研究黄佳琦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0:30-11:00电池研究中原位成像技术李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 5月18日下午 超微及纳米颗粒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14:00-14:30纳米催化剂电子显微学研究张炳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14:30-15:00背向动态光散射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宁辉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总监15:00-15:30基于准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席广成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与消费品安全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15:30-16:00行星式球磨仪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刘实北京格瑞德曼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6:00-16:30纳米铈基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王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16:30-17:00多角度动态光散射(MADLS)结合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精准解析颗粒粒径分布张鹏马尔文帕纳科 高级应用专家-DLS&NTA17:00-17:30从含铁固废到环境修复用铁基纳米材料韩召安徽工业大学 副教授/副所长 5月19日上午 颗粒测试与表征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09:00-09:30颗粒表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许人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颗粒表征专家09:30-10:00纳米材料粒径表征难点及HORIBA解决方案肖婷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粒度表征应用工程师10:00-10:30多角度动态光散射法在粒度粒形测量中的应用黄鹭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纳米计量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10:30-11:00纳米材料湿法一体化制备分析——解决方案与常见误区刘月宾上海奥法美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11:00-11:30基于光学成像系统的颗粒在线测量方法研究周骛上海理工大学 教授专家阵容温馨提示1、本会议免费,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 中国颗粒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第三轮通知)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颗粒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将于 2018 年 8 月 9-12 日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8 月 9 日报到)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会期 3 天。本届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大同大学(台北)共同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委会、东北大学、沈阳化工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大学协办,会议同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及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丹东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百特仪器有限公司、马尔文帕纳科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形式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以及墙报交流。年会面向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广大颗粒学工作者征集学术论文摘要。衷心欢迎海峡两岸广大从事颗粒技术研究的学者、工程技术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人员、企业界代表及研究生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年会同期还将安排企业交流专场、仪器设备展览、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设备推介会,欢迎相关企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青年理事会会议、中国颗粒学会期刊(《颗粒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报》、《中国粉体技术》)编委会会议将同期举行。会议闭幕式上还将颁发学会各项奖励奖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学术分会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分会场:颗粒的测试与表征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葛宝臻、蔡小舒、张福根、董青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颗粒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几何性能、物理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2) 在线测量与控制;(3) 颗粒特性对粉体产品性能的影响;(4) 颗粒形貌与材料性能关系、原位检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魏永杰(工作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系电话:13012262260;电子邮箱:yj.wei@163.com)、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 原(工作单位: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联系电话:13910812410;电子邮箱:robin_gy@126.com)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2分会场:气溶胶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曹军骥、李顺诚、张仁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2) 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3) 气溶胶污染与控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武云飞(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系电话:18600167678;电子邮件:wuyf@mail.iap.ac.c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卉昆(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系电话:18629434582;电子邮件:liuhk@ieecas.c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3分会场:流态化基础研究及应用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朱庆山、卢春喜、葛 & nbsp 蔚、骞伟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特殊流化床(磁场、声场、超重力、振动等);(2) 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3) 多相流与旋风分离器、流化床的工业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王军武(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系电话:010-82544838;电子邮件:jwwang@ipe.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4分会场: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沈志刚、郑水林、王燕民、李春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粉体制备与处理的前沿问题研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粉碎制备、合成制备、表面改性处理、分散处理等;(2) 粉体技术在能源、环境保护、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3) 粉体制备与处理中辅助过程的最新进展:包括给料、分级、分散、输送、贮存、包装、计量等;(4) 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颗粒制备与处理中的应用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蔡楚江(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系电话:13671124196;电子邮箱:ccj@buaa.edu.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5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林鸿明、费广涛、艾德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超微颗粒基础理论及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超微、纳米颗粒的制备理论、工艺及改性技术(尤其是分散技术);(2) 超微颗粒在能源、环境、医学生物等领域中的应用;(3) 超微颗粒测试、标准分析中的基础问题;(4) 超微粉体产业化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徐锡金(工作单位:济南大学;联系电话:15965770166;电子邮箱:sps_xuxj@ujn.edu.c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潜锋(工作单位:清华大学;联系电话:13466783948;电子邮件:liuqianfeng@tsinghua.edu.c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6分会场:生物颗粒制备技术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崔福德、唐 & nbsp 星、吕万良、常 & nbsp 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粉体(颗粒)学与药剂学的相关科学问题;(2) 粉体(颗粒)科学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与相关技术问题;(3) 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的产业化转化的关键问题与难点;(4) 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控制策略与相关科学问题;(5) 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中所需药用辅料与制剂设备介绍;(6) 固体药物口服制剂的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技术问题;(7) 药物的粉体性质(粒径,形态,混合均匀性,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唐 星(工作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联系电话:13604029243;电子邮件:tangpharm@126.com)、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毛世瑞(工作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联系电话:13909823169;电子邮件:maoshirui@vip.sina.com)、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崔福德(工作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联系电话:15998860203;电子邮件:cuifude@163.com)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7分会场:能源颗粒材料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魏 飞、苏党生、李 峰、张 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构建能源颗粒材料新时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能源材料(如锂电池、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2) 能源催化转化材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材料);(3) 能源颗粒的表征及产业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孔 龙(工作单位:清华大学;联系电话:15910937323;电子邮件:konglongwork@mail.tsinghua.edu.c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孙振华(工作单位:中科院金属所;联系电话:15940168700;电子邮件:zhsun@imr.ac.cn)、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黄佳琦(工作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联系电话:13810893955;电子邮件:jqhuang@bit.edu.c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8分会场:学会团体标准—颗粒与标准化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李兆军、周素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团体标准介绍;(2) 学会团体标准项目运行;(3) 颗粒标准立项建议;(4) 颗粒团体标准发展与探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高原(工作单位: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联系电话:13910812410;电子邮箱:robin_gy@126.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9分会场:地方学会联合论坛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蔡小舒、王连军、于志军、刘宗明、高思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上海/江苏/辽宁/山东颗粒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地方颗粒学会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李增和(工作单位:北京化工大学;联系电话:13511052617;电子邮件:lee_zenghe@sina.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0分会场:纳米颗粒结构表面及复合材料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张 & nbsp 忠、张幸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颗粒及纤维表面纳米结构的构筑方法、形成机理及其对颗粒和纤维及其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2) 颗粒及纤维填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工艺、多功能及其应用;(3) 其它新型纳米复合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赵军(工作单位: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联系电话:15810548893;电子邮件:zhaoj@nanoctr.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1分会场:颗粒形貌调控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俞书宏、褚良银、王 & nbsp 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颗粒形貌调控与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颗粒形貌调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2) 多级复杂形貌颗粒的制备与应用;(3) 颗粒形貌与材料性能关系;(4) 颗粒形貌演变过程的原位检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韩永生(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系电话:13466366530;电子邮件:yshan@ipe.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2分会场:吸入给药颗粒技术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沈丹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筹),全国吸入给药联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吸入给药的现状、发展、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和中国市场临床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吸入给药的发展、现状和临床应用需求;(2) 吸入药物颗粒的制造和吸入动力学研究;(3) 吸入给药递送技术和产品开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邵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shaoqi@sinepharm.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3分会场: 颗粒热化学与热转化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许光文、王勤辉、孙绍增、沈来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沈阳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  题:先进能源与高端材料中的颗粒热化学转化科学与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燃料、原料颗粒的热化学动态行为及其监测表征,元素迁移及产物生成规律,转化过程动力学等;(2) 颗粒热化学转化的新方法、新手段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包括非常规介质及环境的颗粒热转化,颗粒热转化中的催化科学与催化剂等;(3) 高灰、高湿、超细、高能(爆炸)、高活性、含特殊元素(如卤素、放射)等的非常规燃料及原料颗粒的热加工、热转化、热表征、及定量评价等的科学与技术;(4) 颗粒热化学转化的过程工程技术,包括转化的工艺过程研究,预处理、反应、分离、后处理的技术与装备研发,过程与装备的放大集成研究,以及工业应用案例及其分析等;(5) 颗粒热化学转化过程、大规模流程与装备的模型化与定量预测;(6) 颗粒热化学转化过程的低碳与清洁化科学与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李盼盼(工作单位:沈阳化工大学,联系电话:18899598929;电子邮件:ppl_19910109@163.com)、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解桂林(工作单位:浙江大学,联系电话:15869199194;电子邮件:xgl2500@zju.edu.c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4分会场:3D打印材料及技术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杨亚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3D打印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钢、医用材料、轻金属及高温合金);(2) 金属的3D打印:材料、加工、组织性能及产品评价;(3) 3D打印过程中加工模拟、缺陷检测及控制;(4) 3D打印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李少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系电话:13426137071;电子邮件:sfli@ipe.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5分会场:1st China-Japan Particuology Forum(第一届中日颗粒学会议)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马光辉、Hidehiro Kamiya(神谷秀博)、刘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流化床;(2) 粉体加工;(3) 颗粒制剂;(4) 纳微材料和纳微加工技术;(5) 其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魏炜、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岳华(工作单位: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系电话:15101037210;电子邮箱:hyue@ipe.ac.c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ession topics:& nbsp (1) Fluidized bed (2) Powder processing (3) Particle formulation (4) Micro/nano material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5) othe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ecretaries:& nbsp Wei Wei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AS Mobile: 13581522959 Email: weiwei@ipe.ac.cn) Hua Yue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AS Mobile: 15101037210 Email: hyue@ipe.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16分会场:碳气溶胶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会主席:黄汝锦,李 & nbsp 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征文范围:(1) 碳气溶胶探测技术和新方法;(2) 金有机气溶胶的成分、来源和生成机理;(3) 黑碳和棕碳气溶胶及气溶胶光学性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秘书:刘卉昆(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系电话:18629434582;电子邮件:liuhk@ieecas.c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夏芸洁(工作单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系电话:18510970720;电子邮件:xiayunjie@mail.iap.ac.c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场信息持续更新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二、同期展览、企业交流会(8月9日布展,10-11日全天展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会议同期举办颗粒/粉体技术及设备展,展览内容包括: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技术及设备、颗粒/粉体材料及产品、颗粒/粉体应用技术等。展期与会期同步,烦请计划参展者尽快与学会秘书处郭峰联系(电话:010-62647647,E-mail: fguo@ipe.ac.cn),并沟通具体事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本次会议将专门安排 “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及展示” 区域,希望参与会上展示的企业,烦请于会前与学会秘书处郭峰联系,以便提前协调。热忱欢迎相关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三、学会奖励奖项的评选与颁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会各项奖项的申报评选工作已经启动,并将在年会闭幕式上组织颁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旨在奖励在颗粒学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研究人员,每次设立一等奖1?3项、二等奖5?10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奖”,旨在奖励在颗粒学研究及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每次设立一等奖1?3项、二等奖5?10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奖”,旨在奖励在颗粒学研究及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每次设立一等奖1?3项、二等奖5?10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欢迎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申请(申请者年龄不得超过42周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中国颗粒学会“优秀博士生论文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学会自2018年起设立“中国颗粒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旨在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每次奖励“优秀博士论文奖”不超过10篇,另有不超过5篇论文获提名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注:以上奖项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9日。奖项详情及填报奖项申请表请登陆中国颗粒学会网站: http://adward.csp.org.cn/award/logi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中国颗粒学会“麦克仪器优秀论文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麦克仪器优秀论文奖”,奖励在颗粒学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中取得成果、并在PARTICUOLOGY(颗粒学报)上正式发表的论文,每次奖励2篇论文。本奖项由美国麦克仪器公司赞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中国颗粒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年会将面向参会并参加论文宣读或墙报交流的在读学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设立“年会优秀论文/墙报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四、会议征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会议论文详细摘要将收入会议论文U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论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并直接投稿至会议网站(http://csp2018.csp.org.cn/)。投稿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15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投稿时务请指定论文希望交流的分会场及交流形式 (口头报告 或/及 墙报交流),同时请附上计划的论文宣读人(或墙报交流人)的简单个人信息(是否为在读学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会后将推荐部分优秀的论文至《中国粉体技术》(核心期刊),或《颗粒学报》(英文)(SCI与EI收录,IF=2.62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五、参会指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广告服务:会议文集热诚为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宣传专页(刊登单位自行设计)、LOGO及全称的宣传(手提袋、签字笔、U盘和纸质笔记本)、单页印刷品等,请有意企业或单位于2018年6月15日之前与会务组联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4月 & nbsp & nbsp 会议第二轮通知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4~5月 & nbsp & nbsp 会议网站注册、提交论文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6月9日 & nbsp & nbsp 奖项申请材料截止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6月 & nbsp & nbsp 会议第三轮通知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6月15日 & nbsp & nbsp 会议论文接收截止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7月5日 & nbsp & nbsp 酒店住宿预定截止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8月10日 & nbsp & nbsp 会议报到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会议注册费(不含代表住宿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生 & nbsp & nbsp 学会会员 & nbsp & nbsp 非会员参会代表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20日之前缴费 & nbsp & nbsp 1300 & nbsp & nbsp 1900 & nbsp & nbsp 2100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20日之后缴费(含现场注册) & nbsp & nbsp 1500 & nbsp & nbsp 2100 & nbsp & nbsp 2300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注:(1)烦请在网上注册时填写希望开具的发票抬头及相应的单位税号;(2)注册费支付若选择银行转账或汇款,务请通过邮件通知会务组;(3)需要办理会员证的代表,请在学会网站下载会员申请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会议注册说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活动使用网上系统进行报名,敬请各位参会代表通过会议网站完成注册、投稿、缴费及酒店住宿预订等工作。会议网址为http://csp2018.csp.org.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会议地点及住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地点:沈阳新都绿城喜来登酒店(沈阳浑南新区沈中大街101-1号,电话:024-3161999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住宿:沈阳新都绿城喜来登酒店(400元/标准间)/沈阳锦联豪生酒店(350元/标准间)。住宿费用自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住宿预订:因与酒店的合同约定,请需要预订住宿的参会代表务必于7月5日前通过会议网站进行预订,此后酒店将不再为本次会议预留房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交 & nbsp & nbsp 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至沈阳新都绿城喜来登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桃仙国际机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公交车:乘坐有轨电车2号线,经过7站到达国际软件园站,转乘108路,经过4站,到达绿城全运村站下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出租车:全程约9.8公里,出租车费约21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沈阳火车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公交车:乘坐152路,经过10站到达五里河茂业中心站,转乘130路,经过9站到达沈中大街全运三路站下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地 & nbsp 铁:乘坐地铁1号线,在青年大街站转乘2号线地铁,至在世纪大厦站下车(C出口出),前行300米步行至世纪大厦站换乘有轨电车3号线至和鸿广场站下车,(左侧)前行150米至酒店。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乘1号线地铁,在青年大街站转乘2号线地铁,在白塔河站下车D口出站,乘坐绿城全运村业主巴士去酒店(每半点发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出租车:全程约18.7公里,出租车费约50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沈阳火车南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公交车:乘坐100复线至智慧四街全运三路站,转乘公交108路至绿城全运村站下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出租车:全程约7.2公里,出租车费约17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沈阳火车北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地 & nbsp 铁:乘地铁2号线至在世纪大厦站下车(C出口出),前行300米步行至世纪大厦站换乘有轨电车3号线至和鸿广场站下车,(左侧)前行150米至酒店。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乘2号线地铁,在白塔河站下车D口出站,乘坐绿城全运村业主巴士去酒店(每半点发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出租车:全程约18.2公里,出租车费约47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至沈阳锦联豪生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桃仙国际机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出租车:全程约9.8公里,出租车费约21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沈阳火车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出租车:全程约20.2公里,出租车费约44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地 & nbsp 铁:乘1号线地铁,在青年大街站转乘2号线地铁,在二十一世纪大厦站下车出站;而后,在二十一世纪大厦附近,乘坐酒店的免费摆渡车(沃尔沃55座大巴车)去酒店。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乘2号线地铁,在世纪大厦站C出口出站,前行300米换乘轻轨3号线至沈阳国家科技大学城下车,而后再西行300米到锦联豪生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沈阳火车南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出租车:全程约5.1公里,出租车费约12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沈阳火车北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出租车:全程约24.1公里,出租车费约55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地 & nbsp 铁:乘2号线地铁,在二十一世纪大厦站下车出站;而后,在二十一世纪大厦附近,乘坐酒店的免费摆渡车(沃尔沃55座大巴车)去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更多详情请见会议后续通知或请登陆会议网站(http://csp2018.csp.org.cn/)了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六、会务组联系方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会秘书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地 & nbsp 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电 & nbsp 话:010-62647647/62647657;传真:010-82629146;E-mail: klxh@ipe.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郭峰(15110169497)、邢璐(17801023915)、韩秀芝(13521432868)、赵晓力(1304112600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中国颗粒学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5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acae7364-1879-4191-8bf8-9c9c9a94e952.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中国颗粒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第三轮通知).pdf /a /p
  • 全日程公布!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下周开播
    颗粒,作为微观世界的基石,无处不在且特性纷呈。颗粒学,这一融合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畴广泛而深入,涵盖材料、能源、医药、环境、化工、冶金等领域。为探讨颗粒学研究应用及检测分析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动颗粒学的繁荣发展,自2020年起,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颗粒学会,共同打造并持续举办了“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盛会。2024年7月23-24日,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即将召开。会议特邀20位行业权威专家,聚焦电池材料、多孔材料、超微及纳米颗粒、量子点、医药材料、微塑料等行业热点,分享颗粒材料制备、表征与应用最新成果。欢迎颗粒学领域相关工作者报名参会,共襄盛举!点击图片直达报名页面一、会议日程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务7月23日上午 电池材料与颗粒分析表征09:20--09:30致辞王体壮中国颗粒学会 秘书长09:30--10:00聚合物基储能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孙振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10:00--10:30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关键指标及表征方法宋冉冉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经理10:30--11:00电池材料形貌、表界面表征方法及应用案例吴喜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11:00--11:30电池材料单颗粒动力学测试方法与材料数据库左安昊清华大学;北京易析普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博士研究生;CEO11:30--12:00扫描电镜在新能源电池和钙钛矿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周宏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 工程师7月23日下午 多孔材料与颗粒分析表征14:00--14:30多孔颗粒原位工况池表征姚明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14:30--15:00气体吸附法表征多孔材料孔结构的数据分析合理性探讨刘丽萍大连理工大学 高级工程师15:00-15:30固体核磁界面测量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孔学谦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教授15:30--16:00多孔材料局域结构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原子尺度结构研究陈晓清华大学 副研究员7月24日上午 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08:30--09:00纳米颗粒和微纳气泡的粒度、形貌和浓度测量新方法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 教授09:00--09:30颗粒表征关键技术新进展李倩HORIBA(中国) 应用工程师09:30--10:00动态光散射测试功能的延伸宁辉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总监10:00--10:30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纳米颗粒国家标准制定及应用研究郭玉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高级工程师10:30--11:00应用单颗粒(sp)ICP-MS法对环境样品中的颗粒物进行定量检测董硕飞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工程师11:00--11:30量子点材料及产品特性测试方法开发与标准化刘忍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月24日下午 颗粒与健康14:00--14:30吸入制剂递送机理与质量控制侯曙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教授14:30--15:00医药材料中的颗粒物性表征测量技术矩阵高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高级工程师15:00--15:30人体微塑料潜在内暴露风险安立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15:30--16:00微纳塑料分析测试技术进展高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副所长/研究员16:00--16:30基于同步辐射等技术微纳米气泡性质研究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二、参会方式1.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ology2024/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报名2. 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三、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仪器信息网牛编辑:13520558237,niuyw@instrument.com.cn2. 会议赞助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 关于举办2021年未来颗粒前沿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为更好地促进颗粒学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和高水平创新后备力量建立,由中国颗粒学会、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共同主办,由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科协等共同协办的2021年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将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本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由邢卫红(南京工业大学)、李春忠(华东理工大学)、何静(北京化工大学)和张强(清华大学)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进展、产业革命趋势和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通过主论坛特邀报告、分论坛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以及墙报等形式,拓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打造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本论坛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论坛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踊跃投稿。本论坛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设备、颗粒/粉体产品、颗粒/粉体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一、学术前沿分论坛第一分论坛:低碳催化前沿论坛组织单位: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分论坛召集人:江莉龙、万颖、祝艳、段学志征文范围:(1)催化剂精准制备及原位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2)机理及数据驱动的催化剂设计与性能调控;(3)低碳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4)从催化剂颗粒到反应器的跨尺度模拟及优化。第二分论坛: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论坛召集人:李水清、王军武、许传龙、刘道银、鲁波娜、王帅征文范围:(1)颗粒系统数值建模与模拟;(2)多相流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3)气固两相流多尺度建模与计算(双流体模拟、离散颗粒模拟、MP-PIC模型和直接数值模拟);(4)介尺度曳力模型和固相应力模型;(5)机器学习在颗粒与多相流领域的应用;(6)多相工业反应器及相关过程模拟与应用;(7)过程层析成像与可视化;(8)多相流测量技术;(9)多相流模型发展与实验交互验证。第三分论坛:储能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分论坛召集人:黄佳琦、江浩、张会刚、陈成猛、杨艳辉、孔龙征文范围:(1)能源储存颗粒材料(如锂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空气电池等相关材料);(2)能源转化颗粒材料(如煤基、生物质能源等高效转化材料);(3)能源颗粒材料的应用及产业化。第四分论坛: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苏州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论坛召集人:吴铎、张兵波、张志平、魏炜征文范围:(1)生物医药颗粒处方设计与结构调控;(2)生物医药颗粒先进制造及规模化放大;(3)靶向药物颗粒制剂;(4)疫苗颗粒制剂;(5)吸入药物粉雾剂;(6)缓控释药物颗粒制剂;(7)疾病诊断用生物颗粒设计与制备。第五分论坛: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论坛召集人:车慧正、黄宇、盖鑫磊、武云飞征文范围:(1)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2)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3)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第六分论坛:颗粒测量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分论坛召集人:于明州、王伟、苏明旭、周骛、席广成征文范围:(1)颗粒性能表征与测量:几何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反应特性等;(2)颗粒测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3)颗粒在线测量技术;(4)颗粒测量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5)颗粒测量在产品性能表征中的新应用;(6)颗粒标准物质研制及颗粒测量标准化。第七分论坛:颗粒分离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论坛召集人:邢卫红、赵华章、邢华斌、仲兆祥征文范围:(1)以颗粒物为对象的分离材料与技术(吸附、絮凝、磁控分离、膜分离、旋风分离、静电分离等);(2)以颗粒物为基础的分离材料或分离过程(分子筛、MOFs、COFs、二维材料、混合基质膜、其他多孔材料);(3)高附加值分体产品提纯与回收(电子级产品超纯净化、超细粉体捕集等);(4)能源与环境领域颗粒分离过程(气-固、液-固分离,微生物分离与失活等);(5)颗粒分离过程控制与机理分析(颗粒物传质过程与机理、污染控制方法等)。第八分论坛:发光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分论坛召集人:李良、夏志国、吴凯丰、卢思宇、宋继中、李晓明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半导体微纳米发光材料);(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4)团簇发光颗粒;(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第九分论坛: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组织单位: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分论坛召集人:沈锦优、常化振、何欢,杨毅征文范围:(1)水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2)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置技术;(3)大气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防治技术;(4)噪声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5)电磁辐射、核辐射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二、论坛征文2021年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各分论坛同时征文,具体要求如下:征文地址:https://www.csp.org.cn/meeting/2021FPFF/home/index-step1.php?type=1注册开放时间:2021年9月8日,注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会务组。论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模板请前往会议网站下载。摘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18日。三、支撑单位《能源前沿》、《颗粒学报》、《能源化学》、《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绿色能源与环境》、《绿色化学工程》、《储能科学与技术》、《中国粉体技术》、《过程工程学报》等。四、论坛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本论坛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论坛将评选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踊跃投稿。五、论坛重要时间节点六、论坛注册费请访问论坛网站注册、缴费及开发票。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2021FPFF/注册费用付款方式1、银行转账汇款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注:(1)烦请在网上注册时填写希望开具的发票抬头及相应的单位税号;(2)注册费支付若选择银行转账或汇款,务请通过邮件通知会务组xzhan@ipe.ac.cn(韩老师)2、支付宝/微信在线付款即可。3、现场刷卡会员注册:(点击享受优惠注册)http://www.csp.org.cn/member/signup.php七、论坛日程八、论坛赞助和同期展览(11月12日布展,13-14日全天展览)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论坛同期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设备、颗粒/粉体产品、颗粒/粉体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展期与会期同步,热烈欢迎相关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赞助方案及展位布局见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2021FPFF/a2011.html?sourceid=64赞助展览联系人:李京红(010-62647647,klxh@ipe.ac.cn或lijinghong@ipe.ac.cn)。九、酒店路线1.酒店预订:18951717678,025-84818888,张莉娟2.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3.交通:详见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2021FPFF/南京站-酒店(7公里):打车18元:16分钟;地铁3元:28分钟;公交2元:35分钟南京南站-酒店(10公里):打车24元:25分钟;地铁4元:35分钟;公交2元:66分钟 江宁西站-酒店(40公里):打车108元:55分钟;乘火车-地铁13.5元:88分钟溧水站-酒店(56公里):打车150元:60分钟;乘火车-地铁25元:87分钟 十、联系我们 中国颗粒学会 2021年10月
  • AFM剖析类病毒颗粒以帮助抗击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会导致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癌症。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尚未研发成功,而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因其无传染性的自我组装结构,成为了疫苗发开路线的潜力股之一。在这篇文献中,澳洲的研究者使用Cypher ES原子力显微镜,对四类丙肝类病毒颗粒进行了形貌表征和纳米力学测量,表征了它们的生物功能和纳米级机械性质等信息来研究HCV,提高这些纳米级颗粒的基础理解,是开发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工程。 实验目的与方案: 形貌扫描和机械性能表征都通过牛津仪器Cypher ES AFM,在缓冲液中进行,全程使用小振幅成像,以适应纳米级结构;此外,对每种类型的完整病毒样颗粒,研究者们测量了超过100条力曲线/每个颗粒。 Cypher ES具有特别设计的机械回路,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超低底噪声、以及精确的力控制及高灵敏度,可以对类病毒颗粒进行精准、无损的测量。同时,Cypher ES的封闭样品腔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溶液的挥发,保持缓冲液的离子浓度、pH、以及温度恒定,进一步确保了测量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系统自带的软件简化了弹性模量的模型拟合与计算,大大方便了力曲线分析处理。 结果与分析: 在本文中,作者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探测和压片类病毒颗粒,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这是第一次使用振幅调制(AM)-AFM和力谱对所有四种HCV VLPs(基因型1a,1b,2a和3a)进行形态和生物力学特征描述,揭示了这些粒子的表面形貌、粗糙度、电荷分布等特点。根据细胞进入实验测定,所有HCV VLPs都被认为是具有生物学功能,并且都装饰有类似于天然HCV的高甘露糖型N-连接糖,这是疫苗开发的基础。HCV颗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类病毒颗粒的尺寸小于200nm,表面富含柔软的脂质。如图1所示,可以观察到HCV核心或包膜糖蛋白的一些结构组织细节,但就像袋子里的豆子一样。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可能影响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此外,电荷分布也可能影响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结合能力。因此,了解HCV粒子的表面特性对于研究病毒的传播机制、疫苗设计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图1 上:展示了HCV病毒颗粒和VLPs的组装图解。将野生型HCV颗粒与VLPs中间截开,可以看到都具有E1/E2蛋白和脂质膜,但VLPs不含遗传物质。 下:通过AFM获得了不同表型的HCV的纳米尺度图像。VLP的几何特征以1b中的两个颗粒来突出显示。实验中观察到许多具有这种特征的颗粒,这里展示了表现出异质性、多形态表面形态的颗粒,以更准确地表示整个VLP制剂。标尺为50 nm。 对单个粒子进行原位形态成像和纳米机械性能测量,不仅指出不同基因型的粒子大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所有基因型间的平均模量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如图2所示,VLPs的弹性模量在十几MPa的范围内,与其他报道的病毒或VLP相比,本文中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实际上这个结果与脂质体的模量类似,这可能是某些包膜病毒的特征。 图2 左:对测得的HCV VLP基因型进行粒度分析,统计直径分布。所有基因型都显示出大致正态分布,但尾部较长,代表有少量较大的颗粒。右:拟合压痕曲线测算弹性模量(E)。使用Hertz/Sneddon方法进行拟合的实验方案,为进行说明,测量了在硬云母表面上获得的数据(黑色线) 以及基因型1a的数据(蓝色圈)。最终得到了每个基因型的平均弹性模量。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类颗粒表面特性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使用不同的探针和压力条件,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粒子的表面特性,这对于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疫苗设计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S. Collett, J. Torresi, L. Earnest-Silveira et al., Probing and pressing surfaces of hepatitis C virus-like particles.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45, 259 (2019). https://doi.org/10.1016/j.jcis.2019.03.022
  • 瞬态光谱观察光生电子在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的界面传递
    光能易获取、能量充足,是公认的未来人类最安全、最绿色、和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天然光合作用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固定空气中的CO2合成有机物,但光合作用的效率较低(通常低于1%)。近年来发展的半导体材料-微生物人工杂合体系,同时结合了高效捕获光能的半导体材料和高特异性催化的微生物细胞,已经成功实现:(1)使不能利用光能的微生物能利用光能(从不能到能);(2)提高天然光合作用效率(从低效到高效)。但目前,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仅有小部分被微生物细胞利用,因此杂合体系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还远未发挥其潜在优势,其根本原因是材料-微生物界面能量和物质传递和转化机制不清、效率低。北京时间12月23日,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陈熹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材料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翔课题组在ACS Energy Letters合作发表题为 “Ultrafast electron transfer in Au–Cyanobacteria Hybrid for Solar to Chemical Production” 的文章。该工作构建了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将光能驱动CO2合成化学品的效率提高14%。通过瞬态吸收光谱直接观察到金纳米颗粒(Au)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可以直接被蓝细菌细胞快速吸收。为解析电子在材料-微生物界面传递机制提供基础。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胡秋实、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助理胡海涛、博士后崔蕾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陈熹翰副教授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翔副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作者首先在蓝细菌中构建了甘油的合成通路,该途径以卡尔文循环(CBB)中间代谢物磷酸二羟丙酮(DHAP)为底物,消耗一分子的还原力合成甘油,该工程菌命名为XG608。在光照条件下,成功将CO2固定并转化为甘油。在此基础上,作者向培养体系中添加金纳米颗粒,利用共培养构建了金纳米颗粒-蓝细菌的杂合体,通过吸收光谱分析,观察到杂合体中同时具有金纳米颗粒和蓝细菌的特征吸收峰。此外,金纳米颗粒在525 nm附近吸收较强,与蓝细菌的吸收光谱性能互补,可以潜在提高杂合体的光能捕获效率。通过测试,在光照的条件下,与纯蓝细菌体系相比,杂合体生物量增长了10%,甘油产量增长了14.6%。进一步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STEM) 结合能谱(EDS) 分析,发现金纳米颗粒分布在蓝细菌细胞内,有利于材料光生电子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图1. 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提高光能驱动CO2固定合成甘油的效率随后作者对杂合体展开了原位瞬态光谱学分析(TA),当金纳米颗粒与工程菌XG608结合时,在2 ps内观察到更快的动力学衰减,而在4 ps后动力学衰减变慢,表明金纳米颗粒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可以快速的被工程菌吸收。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加入光系统II抑制剂DCMU后,这种衰减特征消失(光系统II功能缺失突变体中也观察到相同结果)。有意思的是,金纳米颗粒电荷转移似乎只在活细胞中可行,黑暗条件,金纳米颗粒TA动力学特征不变,电荷转移过程停止。作者推测,只有活细胞才能作为电子受体来接收光激发的电子。图2. 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原位瞬态吸收光谱分析基于以上的研究,作者提出光激发金纳米颗粒提供了额外电子被光合电子传递链上潜在电子受体接收,进入光合电子传递链,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光能驱动CO2固定合成化学品的效率。图3.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界面电子传递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的经费支持。
  • 微颗粒的电磁在线监测技术与仪器装备
    table width=" 614"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tbody tr style=" height:25px"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3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成果名称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1px 1px 1px medium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valign=" bottom" width=" 482" height=" 2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微颗粒的电磁在线监测技术与仪器装备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3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单位名称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48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3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联系人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68"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王晓东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61"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联系邮箱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53"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Xiaodong.wang@ucas.ac.c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3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成果成熟度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48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正在研发& nbsp & nbsp √已有样机& nbsp & nbsp □通过小试& nbsp & nbsp □通过中试& nbsp & nbsp □可以量产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3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合作方式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48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技术转让& nbsp & nbsp & nbsp √技术入股& nbsp & nbsp & nbsp √合作开发& nbsp & nbsp & nbsp √其他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113px" td colspan=" 4"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614" height=" 113"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成果简介: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微颗粒(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颗粒、夹杂物、裂纹、气泡、缺陷、溶质、催化剂、大气污染物等等)在固相、液相和气相中的动态监测问题相当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里。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晓东教授课题组提出基于电磁场理论的新原理,并根据监测体系和应用场合的不同,开发了一系列的系统解决方案(如下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3809cd5b-c3be-4592-9b68-234e6eadb6b2.jpg"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本项目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优势:1)原理上,测量量我们以矢量(如测力、第2磁场等代替标量(如阻抗),在测量精度上我们的新方法较传统涡流方法提高了1到2个数量级 2)并且由于测量量为矢量的原因,基本上消除了传统方法难以克服的“提离”效应,使检测精度大幅提高 3)检测速度大幅提高;4)可实现在线监测(传统方法为“线上”检测方式);5)检测信号易于解析。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相较已有技术,本项目具备实时、在线、连续、原位、定量、高速等六大特点;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测量精度高:探测对象为微米、亚微米级颗粒物;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适用范围广:从低温的弱导电溶液到高温的金属液(电导率:100-106S/m;温度:常温—1600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领域,本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突破了高温金属液洁净度的在线测量技术(世界性难题,目前尚无竞争技术);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在无损检测领域,突破了传统标量测量量的极限,测量精度提高了1—2个数量级;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60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24px" span style=" font-family:Wingdings" Ø span style=" font:9px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仪器特点:精度高、信号易于解析、微小型化(便携)、适应恶劣工业环境、可远程通讯监控。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75px" td colspan=" 4"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614" height=" 7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应用前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应用于无损检测领域——基于矢量测量的新涡流监测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作为朝阳行业的无损检测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按原理分可分为五大类,而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可分为26类。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企业超过3万家,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检测与服务机构超过2000家,涉及到的无损检测器材制造商8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铁路系统5万人以上,石油化工、油田、天然气、锅炉压力容器四个行业12万人以上,航空系统2万以上, 此外,航天、汽车、机械行业、电力、核电、军队、电子工业、食品医药卫生、轻工及其他行业领域未计算在内)。市场总容量超过100亿。国外某知名度和权威性很高的检测公司估计中国的第三方市场是一个超过5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涡流检测方法是五大类(超声波、涡流、磁粉、渗透和射线)无损检测方法应用最广泛方法之二(另一个为超声),涡流检测设备涵盖数字化涡流探伤仪、脉冲涡流检测系统、阵列涡流检测系统、大型自动化涡流探伤系统、导电率仪、金属探测器等。相关涡流检测制造厂家超过47家(2013年数据)。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应用于弱导电液中的(如电解质溶液、离子液体等)微颗粒监测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仪器应用对象:不仅适合于化学化工领域中的催化剂演化过程监测控、结晶工艺中控、化学提纯等领域,而且还可用于其他领域的工艺监控:磨料、墨粉、水质、稀土、化纤、陶瓷、滤材、材料、环境检测、化妆品、晶体、电子材料、食品工业、燃料、微球体、涂料和色素、造纸工业、石化、颜料、水污染检测等。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应用于高温金属液洁净度的原位、在线、定量测量技术(冶金夹杂物监测)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冶金过程中的夹杂物在线监控(采用光学等实验室化验方法属于非在线手段,对生产实际意义不大)是世界性难题(类似于空气污染物的监测,难度高于此!)。其价值在于能有效监控由于原材料或工艺工程中带入的非金属夹杂物,是生产洁净钢和超高洁净钢必须的关键技术。目前,基于库尔特原理的LiMCA技术只能应用于低温(熔点温度低于700度)。如能在钢铁工业、铜工业上实现夹杂物的在线监控,将是冶金领域里世界范围内技术革新。而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涵盖从低熔点到高熔点的全部范围。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监测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大气环境监测是所有的大气环境工作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治理,还是进行大气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都必须是在科学、准确测定大气环境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目前,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存在,已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检测与监测大气颗粒物成为研究热点。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72px" td colspan=" 4"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614" height=" 72"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申请美、德、中专利20项、其中7项已获授权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转载】颗粒与筛网2020年11月5日标准讨论会会议纪要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分委员及相关专家于2020年11月5日在苏州召开《液态离心沉降法测定颗粒粒径分布第2部分: 光照离心法》等六项国家标准技术讨论会。标委会秘书长侯长革主持,邓世宁、刘旭峰、张文阁、朱培武、杨正红、温原、窦晓亮和董亮委员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强纶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威普粉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24名代表参加会议,高原委员和曹枫委员远程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了《液态离心沉降法测定颗粒粒径分布 第2部分: 光照离心法》、《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1部分:静态图像分析法》、《气溶胶数浓度凝结核计数器法》和《基于单分散球形颗粒尖桩栅栏分布的多分散物质》四项标准计划项目以及《气溶胶粒度分析》和《粉体样品的制备》提案草案,形成以下意见和结论:1.《液态离心沉降法测定颗粒粒径分布 第2部分: 光照离心法》,1个月内整理意见汇总表,2020年12月4日前提交送审稿。项目牵头:邓世宁技术负责:张文阁规则负责:朱培武 2.《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1部分:静态图像分析法》,由于技术原因,本次会议未展开讨论。该项目2020年3月6日立项,周期18个月,建议延期。项目牵头:高原技术负责:杨正红规则负责:朱培武
  •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在美丽的常州盛大召开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微纳米气泡研究和应用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微纳气泡领域在环境、农业、生物、健康、浮选、分离等领域的发展。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了7个示范性基地。2021年10月22~25日,我们在美丽的常州西太湖再度相约、遇见泡泡,大会聚集了国内一批勇于钻研、乐于分享、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微纳米气泡更好地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 会议期间,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秘书长李兆军研究员发表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胡钧研究员分析了2020-2021微纳气泡领域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带来了微气泡在水质强化处理中的若干应用研究进展;常州大学冯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张立娟研究员、同济大学李攀副教授等微纳气泡领域的专家们做了精彩报告,并现场回答了参会者们提出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术氛围浓厚。 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会议的赞助商,在会议现场展示了PIXSCOPE浸入式探头和PIXCELL流通管两个规格的PBM微气泡监测系统,并做了现场演示。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聚集到海菲尔格展台,询问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的原理,详细了解我们展示的微气泡监测系统,对PBM的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赞叹不已。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唐远旺做了“PIXACT气泡图像及颗粒度原位在线实时检测最新进展”的报告,惊艳全场!专家学者们纷纷提问,感谢海菲尔格科技将如此高端的PBM微气泡监测系统引入中国,PBM是我们微气泡研究过程中的眼睛,可以为微纳气泡的研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PBM微气泡监测系统是为工业过程中在线分析气泡悬浮液和泡沫体系而专门设计,可以实时监测到:气泡计数、气泡浓度、气泡流动速度、气泡尺寸分部、平均气泡尺寸(长度平均直径、面积平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标准偏差、索特平均直径、累积分布(D10、D50、D90等),是引领微纳气泡研究的新航标。微纳米气泡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展现出诸多新颖的特性,从而在污水处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医学成像、矿物浮选、泡沫分离以及医疗健康等方面迅猛发展。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等在线实时测试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为中国的微气泡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柴油尾气污染系被忽视的雾霾元凶? 主要以颗粒状存在
    春节刚过,北京治霾又要“发大招”,2017年北京十大治霾狠招“第一发”即将落地:2月15日起实施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五环路内限行,全年还将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  “因为离我们生活最近,所以人们一提到机动车尾气污染首先会想到小汽车。”民间环保组织“好空气保卫侠”负责人之一田静表示,但在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污染源往往被公众忽略了,那就是柴油机尾气。  比PM2.5还小的柴油尾气颗粒  “实际上,我们对汽油车,特别是私家车的污染管理已经非常严格了,有些方面甚至比西方国家做得还好,但柴油尾气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近日,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与科技日报社联合召开的雾霾防治专家座谈会上,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鲍晓峰研究员说。  根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编制的《大气中国2016: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雾霾的元凶集中在工业污染和机动车污染两个方面。然而,在全国不到3亿辆机动车中,有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一直被忽视了。根据《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5年,占比仅有12.6%的柴油车其氮氧化物(372.0万吨)和颗粒物(53.6万吨)排放量却分别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9%和99%以上。  2016年下半年,“好空气保卫侠”针对部分柴油机尾气污染开展了一项历时半年的调查,发现柴油尾气是重要污染源。  柴油发动机排出的污染物到底有多“可怕”?清华大学大气污染与控制专家贺克斌院士说,柴油尾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以颗粒状存在,单颗粒在10到50纳米,非常细。“我们平时谈论最多的是PM2.5,而很多柴油尾气排出来的颗粒物甚至比PM2.5、PM1还小,并且上面还附着很多重金属物质。”  这种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地表,由细小颗粒组成,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血管和心脏等人体关键的器官,导致哮喘、肺癌、心脏病等。  柴油尾气污染源≠ 大货车  贺克斌在不同场合呼吁人们注意柴油尾气污染的问题。他说,一提到柴油尾气污染,很多人习惯说柴油车、大货车,但实际上柴油尾气污染的来源远不止此。他认为柴油机这一说法涵盖的范围更加准确。  贺克斌将柴油尾气污染源具体分为移动源和工业源,其中移动源又包括道路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人们平常印象中污染严重的大货车、大客车就属于道路移动源的范畴。而非道路移动源涵盖的船舶、飞机、农用机械、工业机械等很容易被人忽略。  实际上,在全球化贸易的推动下,物流日益重要,世界航运也随之发展。贺克斌表示,如东亚地区,分别占全球海运装货和卸货量38.7%和49.4%,经济活动体现活力,但也增加污染。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城市化、机动化的不断推进,柴油尾气污染也随之增加。  田静说,尽管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重型柴油车、远洋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等)等柴油机的监管做出了总体性规定,但调查中他们发现冒着黑烟的卡车、船舶、打桩机、拖拉机等依然普遍存在。  提倡车—油—路三方控制排放  这些年来,尽管我国已经对柴油车采取了相关限制,但由于监督部门年检不严、油品不过关等问题,导致柴油车尾气管理政策效果不太明显。  贺克斌表示,面对日益严重的柴油尾气污染,从车—油—路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排放控制是科学的方法。他说,一方面要将柴油机与柴油品质作为一个整体,持续并同步地加严新车排放与燃油品质的标准 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交通管理、经济措施、城市规划等手段。  除了这些公认的“老方法”,专家们都认为,日益发展的发动机技术、燃烧技术、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得到应用后,都能极大缓解柴油尾气污染。目前正在应用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包括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为核心技术(SCR技术路线)和颗粒物捕集为核心技术(DPF技术路线)。贺克斌表示国V达标需综合使用两种技术,这样可以同时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