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元素组成

仪器信息网元素组成专题为您整合元素组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元素组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元素组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元素组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元素组成话题讨论。

元素组成相关的论坛

  • 【分享】煤的元素组成

    [em09505]煤的元素组成 -------------------------------------------------------------------------------- 1.碳和氢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R均逐渐减少. 2.氮 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 煤中的NR通常约为0.8~1.8%,但也随煤公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R普遍较低. 3.氧 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 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 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 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训平原环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层或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较高,且大部分为有机硫。 根据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一般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分。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7S8)、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硫酸盐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为主,也有少量的绿矾 (FeSO47H 20 )等。

  • 花岗岩元素组成

    有没有花岗岩元素组成情况的具体数据,现在我做出来铝和钾几万ug/g有人说是不是太高了

  • 【求助】某有机物由c h o三种元素组成

    某有机物由c h o三种元素组成,它的红外光谱表明有O—H键 有C—O键和C—H键的吸收峰,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某有机物由c h o三种元素组成,它的红外光谱表明有O—H键 有C—O键和C—H键的吸收峰,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峰面积之比是4:1:1:2,在质谱仪得到的质荷比的最大值为92,将该有机物与钠反应,1mol该有机物和足量钠反应可生成1.5molH2,试写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 【原创】第三届原创参赛 郑州市近地层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中元素组成及富集因子分析

    大气气溶胶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其不同高度的变化是当今世界大气污染气象学研究和气候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大气中的微粒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存,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环境科学家和中国的环境和气象科学家对一些城市大气气溶胶中的TSP、PM10和PM2.5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采样分析,并进行了污染因子分析。作者虽报导过河南主要城市大气中TSP和PM10的污染特性,但对我国中部城市气溶胶微粒的物相组成及其性质却很少见报道,对近地层中不同高度的污染物采样、化学元素和物相结构的报导见得更少。基于大气环境研究的目的,我们在采集郑州市五个区域大气近地层1.5m和60m 两个高度气溶胶中的SO2、NOx、TSP和PM10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一些分布规律,同时用富集因子法研究了元素对环境的影响。采集了郑州市5个位置近地面1.5~2m和60~80m处气溶胶中的TSP、PM10。并对其中的Ag、Al、As、Ba、Be、Bi、Ca、Cd、Co、Cr、Cu、Fe、Pb、Sb等26种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讨论和研究了不同高度气溶胶中元素分布规律和部分污染物的来源,同时用富集因子法研究了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为郑州市的大气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 【求助】求助 元素分析

    我们有一种有机化合物,想知道其中有什么元素组成。原来的元素分析仪可以做C、H、N、O等,但我们还想知道样品中是否含S、P、卤元素。不知道现在的元素分析仪能否分析,哪里可以分析?

  • 为什么元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量也不是整数?

    查了下元素同位素的精确相对原子量表,发现除了C12的原子量是12.000000之外,其他的都不是整数,例如C13是13.003355、Cu63是62.929599。也就是说元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量非常接近整数,但不是整数,这是为什么呢?理论上相对原子量是以C12为基准计算的,因此C12的原子量是整数并不奇怪。但是C12是由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组成,而C13是由6个质子和7个中子组成,这样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似乎可以得出单个质子的“相对质量”是:0.996645,单个中子的“相对质量”是1.003355。但是把这个结果带入其他元素同位素计算相对原子量又明显是不对的,例如H1是1.007825,H2是2.014102。请问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元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量为什么是接近整数,而又不是整数呢(C12除外)?

  • 不易激发元素讨论

    ICP-AES利用原子发射特征谱线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元素分析,分析需要有一套组成、结构相同的标准样品,一些元素不易激发、灵敏度低、测定误差大。因此发射光谱曾经经历了一个停滞阶段。讨论:1、大家在使用ICP过程中,感觉哪些元素有这些特点?2、遇到不易激发、灵敏度低、测定误差大的元素该如何处理?欢迎讨论

  • 煤的元素分析

    1.碳和氢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 褐煤为60~77% 烟煤为74~92% 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R均逐渐减少. 2.氮 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 煤中的NR通常约为0.8~1.8%,但也随煤公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R普遍较低. 3.氧 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

  • 了解补充镁元素的巨大作用

    补充镁元素,有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改善骨矿物质的密度。食物来源: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适当多食用绿叶蔬菜(菠菜等),而补充镁元素,有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改善骨矿物质的密度。食物来源: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适当多食用绿叶蔬菜(菠菜等),而坚果(腰果、榛子等)、豆类食物(黄豆、黑豆等)中含镁也很丰富。坚果(腰果、榛子等)、豆类食物(黄豆、黑豆等)中含镁也很丰富。

  • 如何获得质谱百万级分辨率并分析化合物元素组成

    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高分辨质谱在众多分析场景中得到应用。对于成分多样、基质复杂的样品,传统鉴定所使用的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分辨率将显得有限,尤其当不同元素的多个同位素峰重叠时,相应分子的信息将会丢失

  • 元素分析仪主要作用是什么?

    元素分析仪 守护您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婴儿的大脑发育是由哪些要素决定的呢?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呢?还是有千差万别呢?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智力发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绝顶。但面对失望,父母大多归于没有遗传好的基因,其实大脑的发育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遗传仅仅是一个侧面。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智力发育,要靠元素分析仪来解答。可以说,元素分析仪是一门高深的学科。而2009(第六届)中国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采购会(红方块科博会)就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问并为广大需求者提供了平台,借此,参加过红方块科博会专业人士表示: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是当今国际科学界引人瞩目的崭新领域。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息息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所谓微量元素,在环境地球化学中,是指仅占地球组成部分的0.01%的60余种元素,它们的含量一般在1×10-8~1×10-88之间。在医学领域,从人体的结构来看,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者即为微量元素。 而对这些细小的元素的分析无不依赖于元素分析仪。在红方块科博会上的展出的元素分析仪就备受瞩目,以KRX-BS系列元素分析仪为例,是由光源,光电转换器件,电信号微机处理.运算放大,数字显示,打印结果,几大部分组成。它是将每种元素经过化学试剂处理,发出特定的颜色,按比利定律在仪器上比色,形成信号电压而得出分析结果的,操作十分简单。 元素分析仪宇宙间一切物质都由化学元素组成,人体也不例外。化学元素不仅是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在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医学,长期以来的任务是防病治病。所以元素分析仪是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质检所、环保、高校及科研部门的首选。 相关信息:中国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设备采购会http://www.hfk99.com/service/expo/detail/758.html中国科学仪器博览会唯一官方网站:www.hfkkj.com2012中国科学仪器博览会http://www.hongfangkuai.com/plus/view.php?aid=2702

  • 【分享】不锈钢所含各元素的作用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在工业中常用的钢铁材料中可以遇到的化学元素约二十多种。对于人们在与腐蚀现象作长期斗争的实践而形成的不锈钢这一特殊钢系列来说,最常用的元素有十几种,除了组成钢的基本元素铁以外,对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影响最大的元素是:[color=#DC143C]碳、铬、镍、锰、硅、钼、钛、铌、钛、锰、氮、铜、钴[/color]等。这些元素中除碳、硅、氮以外,都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过渡族的元素。

  • 锌元素在人体中的巨大作用

    锌元素是人体中100多种酶的组成部分,这些酶在蛋白质、脂肪、糖、核酸等代谢中都起到了重要锌元素是人体中100多种酶的组成部分,这些酶在蛋白质、脂肪、糖、核酸等代谢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含锌丰富的食物推荐:牡蛎、蛤、蚌、瘦肉、鱼肉、动物肝肾、蛋黄、豆类、坚果、杂粮等。作用。含锌丰富的食物推荐:牡蛎、蛤、蚌、瘦肉、鱼肉、动物肝肾、蛋黄、豆类、坚果、杂粮等。

  • 多元素空心阴极灯可靠吗?

    在网上查到关于多元素空心阴极灯的2种说法:1:多元素灯的发射强度一般比单元素灯弱,导致灵敏度不如单元素灯,且多元素空心阴极灯易产生光谱干扰;2:多元素灯和单元素灯的测定结果是相当的,因单元素灯中金属会被氧化,或以卤素灯的型式存在,又或一些低沸点的金属(如Hg)等通常以合金的型式存在,所以也不是纯的单个元素。另外多元素等会选择谱线相隔较远的元素组成多元素灯,所以也没什么干扰。那种说法更靠谱?我个人还是倾向与选择单元素等,根据经验,多引入一种元素,多一分干扰的风险。

  • 【转帖】什么叫元素?

    在古代把元素看作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这种近代观念并不存在。无论在我国古代的哲学中还是在印度或西方的古代哲学中,都把元素看作是抽象的、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是物质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前后,我国西周时代的《易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造说。 到公元前403一公元前221年,我国战国时代又出现一些万物本源的论说,如《老子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如《管子水地》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我国的五行学说是具有实物意义的,但有时又表现为基本性质。我国的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的《尚书》中,原文是:"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日从革,土爱(曰)稼穑。"译成今天的语言是:"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的性质润物而向下,火的性质燃烧而向上。木的性质可曲可直,金的性质可以熔铸改造,土的性质可以耕种收获。"在稍后的《国语》中,五行较明显地表示了万物原始的概念。原文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译文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所以,过去的帝王用土和金、木、水、火相互结合造成万物。" 在古印度哲学家的思想中也有和我国五行相似的所谓五大。这就是公元前7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学者卡皮拉(Kapila)提出来的地、水、火、风、空气。 西方自然哲学来自希腊。被尊为希腊七贤之一的唯物哲学家塔莱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希腊最早的思想家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组成万物的是气。被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o,公元前535一公元前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医生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490一公元前430)综合了以前的哲学家们的见解,在他们所指的水、气和火之外,又加上土,称为四元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 一公元前322)综合了但也歪曲了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看法,提出"原性学说"。他认为自然界中是由4种相互对立的"基本性质"--热和冷、干和湿组成的。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火(热和干)、气(热和湿)、水(冷和湿)、土(冷和干)4种元素。"基本性质"可以从原始物质中取出或放进,从而引起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这样,宇宙的本源、世界的基础便不是物质实体,而且可以离开实物而独立存在的"性质"了,这就导向唯心主义了。 13-14世纪,西方的炼金术士们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元素又作了补充,增加了3种元素:水银、硫磺和盐。这就是炼金术士们所称的三本原。但是,他们所说的水银、硫磺、盐只是表现着物质的性质:水银--金属性质的体现物,硫磺--可燃性和非金属性质的体现物,盐--溶解性的体现物。 到16世纪,瑞士医生帕拉塞尔士把炼金术士们的三本原应用到他的医学中。他提出物质是由3种元素--盐(肉体)、水银(灵魂)和硫磺(精神)按不同比例组成的,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有机体中缺少了上述3种元素之一。为了医病,就要在人体中注人所缺少的元素。 无论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家还是炼金术士们,或是古代的医药学家们,他们对元素的理解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或者是臆测的方式解决的。只是到了17世纪中叶,由于科学实验的兴起,积累了一些物质变化的实验资料,才初步从化学分析的结果去解决关于元素的概念。

  • 硫元素与人体健康

    硫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常量化学元素之一,它是构成氨基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细胞蛋白、组织液和各种辅酶的重要成分,是维护身体健康及美容、护肤的必备营养元素。硫还有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可维护大脑功能正常、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及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等。有些硫化物能治疗牙龈疾病、口腔溃疡、痤疮、眼睛发火、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动脉硬化、糖尿病、疲劳等疾病。

  • 【分享】化学元素发现史

    1603年,在炼金实践中,用重晶石(硫酸钡)制成白昼吸光、黑夜发光的无机发光材料,首次观察到磷光现象(意大利卡斯卡里奥罗)。 十七世纪上半期,认为消化过程是纯化学过程,呼吸和燃烧是类似的现象,辨认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差别(德国 西尔维斯)。 十七世纪中叶,把盐定义为酸和盐基结合的产物(意大利塔切纽斯)。 1637年,明朝《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工农业生产技术(中国 宋应星)。 1660年,提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体积与压力成反比的定律(英国 波义耳)。 1661年,发表《怀疑的化学家》,批判点金术的“元素”观,提出元素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并将当时的定性试验归纳为一个系统,开始了化学分析(英国 波义耳)。 1669年,发现化学元素磷(德国 布兰德)。 1669年,发现各种石英晶体都具有相同的晶面夹角(丹麦 斯悌诺)。 1669年,提出可燃物至少含有两种成分,一部分留下,为坚实要素,一部分放出,为可燃要素,这是燃素说的萌芽(德国 柏策)。 1670年,开始用水槽法收集和研究气体,并把燃烧、呼吸和空气中的成分联系起来(英国 迈约)。 1670年左右,首次提出区分植物化学与矿物化学,即后来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法国 莱墨瑞)。 十七世纪下半期,认识了矾是复盐(德国 肯刻尔)。 公元1700 ~ 公元1800年 1703年,将燃素说发展为系统学说,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燃烧时燃素逸出,燃烧、还原、置换等化学反应是燃素作用的表现(德国 斯塔尔)。 1718—1721年,对化学亲和力作了早期研究,并作了许多“亲和力表”(法国 乔弗洛伊)。 1724年,提出接近近代的化学亲和力的概念(荷兰 波伊哈佛)。 1735年,发现化学元素钴(瑞典 布兰特)。 1741年,发现化学元素铂(英国 武德)。 1742—1748年,首次论证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的守恒。认识到金属燃烧后的增重,与空气中某种成分有关(俄国 罗蒙诺索夫)。 1746年,采用铅室法制硫酸,开始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英国 罗巴克)。 1747年,开始在化学中应用显微镜,从甜菜中首次分得糖,并开始从焰色法区别钾和钠等元素(德国 马格拉弗)。 1748年,首次观察到溶液中的渗透压现象(法国 诺莱特)。 1753年,发现化学元素铋(英国 乔弗理)。 1754年,发现化学元素镍(瑞典 克隆斯塔特)。 1754年,通过对白苦土(碳酸镁)、苦土粉(氧化镁)、易卜生盐(硫酸镁)、柔碱(碳酸钾)、硫酸酒石酸盐(硫酸钾)之间的化学变化,阐明了燃素论争论焦点之一,二氧化碳(即窒索)在其中的关系,它对后来推翻燃素论提供了实验根据(英国 约• 布莱克)。 1760年,提出单色光通过均匀物质时的吸收定律,后来发展为比色分析(德国 兰伯特)。 1766年,发现化学元素氢,通过氢、氧的火花放电而得水,通过氧、氮的火花放电而得硝酸(英国 卡文迪许)。 1770年,改进化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吹管分析和湿法分析(瑞典 柏格曼)。 1770年左右,制成含砷杀虫剂、颜料“席勒绿”,并从复杂有机物中提得多种重要有机酸(瑞典 席勒)。 1771年,发现化学元素氟(瑞典 席勒)。 1772年,发现化学元素氮(英国 丹• 卢瑟福)。 分别于1772年和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锰(瑞典 席勒,甘)。 1774年,再次提出盐的定义,认为盐是酸碱结合的产物,并进而区分酸式、碱式和中性盐(法国 鲁埃尔)。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与氯(瑞典 席勒)。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氨等多种气体进行研究,并注意到它们对动物的生理作用(英国 普利斯特里)。 1777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指出物质只能在含氧的空气中进行燃烧,燃烧物重量的增加与空气中失去的氧相等,从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原理(法国 拉瓦锡)。 1781年,发现化学元素钼(瑞典 埃尔米)。 1782年,发现化学元素碲(奥地利 赖欣斯坦)。 1782—1787年,开始根据化学组成编定化学名词,并开始用初步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它们的量的关系(法国 拉瓦锡等)。 1783年,用碳还原法最先得到金属钨(西班牙 德尔休埃尔兄弟)。 1783年,通过分解和合成定量证明水的成分只含氢和氧,对有机化合物开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国 拉瓦锡)。 1783年,《关于燃素的回顾》一书出版,概括了作者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法国 拉瓦锡)。 1774—1784年,提出同种晶体的各种外形系由同一种原始单位堆砌而成,解释了晶体的对称性、解理等现象,开始了古典结晶化学的研究(法国 豪伊)。 1785年,发现气体的压力或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膨胀定律 (法国 雅• 查理)。 1785年,用氯制造漂白粉投入生产,氯进入工业应用(法国 伯叟莱)。 1788年,发明石炭法制碱,碱、硫酸、漂白粉等的生产成为化学工业的开端(法国 路布兰)。 1789年,发现化学元素锌、锆和铀的氧化物(德国 克拉普罗兹)。 1789年,《化学的元素》出版,对元素进行分类,分为气、酸、金、土四大类,并将“热”和“光”列在无机界二十三种元素之中(法国 拉瓦锡)。 1790年左右,提出有机基团论,认为基团由一群元素结合在一起,作用象单个元素,它可以单独存在(法国 拉瓦锡)。 1791年,发现化学元素钛(英国 格累高尔)。 1791年,提出酸碱中和定律,制定大量中和当量表(德国 约• 李希特)。 1792年,发表最早的金属电势次序表(意大利 伏打)。 1794年,发现化学元素钇(芬兰 加多林)。 1797年,用氯化亚锡还原法发现化学元素铬(法国 福克林)。 1798年,发现化学元素铍(法国 福克林)。 1799年,实现氨、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液化(法国 福克林)。 1799年,通过铁和水蒸汽、酸,碱等反应的研究,提出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亲和力、参与反应物的量以及它们的溶解性与挥发性有关,开始有了化学平衡与可逆反应的概念;但也因而得出化合物组成不定的错误看法(法国 伯叟莱)。 1800年左右,提出电池电位起因的化学假说(德国 李特)。 1800年,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源——伏打电堆,是以后伽伐尼电池的原型,并提出电池电位起因于接触的物理假说(意大利 伏打)。 1800年左右,首次电解水为元素氢和氧。发现电解盐时,一极析出酸,一极析出碱。也实现了酸、碱的电解(英国 威• 尼科尔逊)。 公元1801年 ~ 1899年 1801年 发现化学元素铌(英国 哈契脱)。 进行大量能够组成电池的物质对的研究,把化学亲和力归之为电力,指明如何从实验确认元素(英国 戴维)。 1802年 发现化学元素钽(瑞典 爱克伯格)。 发现在O摄氏度时,许多气体的膨胀系数是1/273(法国 盖• 吕萨克)。 1803年 发现化学元素铈(德国 克拉普罗兹,瑞典 希辛格、柏齐力阿斯)。 发现化学元素钯和铑(英国 武拉斯顿)。 提出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与气压成正比的气体溶解定律(英国 威• 亨利)。 1804年 发现化学元素铱和锇(英国 坦能脱)。 1805年 提出盐类在水溶液中分成带正负电荷的两部分,通电时正负部分相间排列,连续发生分解和结合,直至两电极,用以解释导电的现象,这是电离学说的萌芽(德国 格罗杜斯)。 1806年 发现化合物分子的定组成定律,指出一个化合物的组成不因制备方法不同而改变(法国 普鲁斯脱)。 首次引入有机化学一词,以区别于无机界的矿物化学,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细胞中受一种“生活力”作用才能产生,人工不能合成(瑞典 柏齐力阿斯)。 1807年 发现化学元素钾和钠(英国 戴维)。 发现倍比定律,即二个元素化合成为多种化合物时,与定量甲素化合的乙元素,其重量成简单整数比,并用氢作为比较标准(英国 道尔顿)。 提出原子论(英国 道尔顿)。 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英国 道尔顿)。 1808年 发现化学元素钙、锶、钡、镁(英国 戴维等)。 发现化学元素硼(英国 戴维,法国 盖• 吕萨克、泰那尔德)。 1808—1810年,通过磷和氯的作用,确证氯是一个纯元素,盐酸中不含氧,推翻了拉瓦锡凡酸必含氧的学说,代之以酸中必含氢(英国 戴维)。 1808—1827年,《化学哲学的新系统》陆续出版,本书总结了作者的原子论(英国 道尔顿)。 发现气体化合时,各气体的体积成简比的定律,并由之认为元素气体在相等体积中的重量应正比于它的原子量,这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原子量的根据(法国 盖• 吕萨克,德国 洪保德)。

  • 【分享】元素分析助手3.0

    [color=#DC143C][size=4][B]元素分析助手,由兰州大学化学系刘德波开发,用于处理元素分析数据,可以计算配体组成,非常方便,做配合物研究的人员必备。[/B][/size][/color][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4107]元素分析助手[/url]

  • 荧光法测煅后焦微量元素和测预焙阳极微量元素所用的标样一样吗

    我们单位准备测煅后焦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咨询一家研究院得知,煅后焦微量元素所用的标样和预焙阳极炭块所用的标样是一样的,本人有点想不通,按理说组成不一样工艺不一样标样怎么就一样了呢?有没有同行业的,到底这两种标样测量误差是多少?能不能测量???求告知!

  • 微量元素——铜

    微量元素——铜古人言:“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营养”、“养生”、“保健”等也慢慢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为此,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微量元素——铜。  铜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和锌,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命元素。铜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呢?铜的摄入量是多少才健康呢?各类食品中的铜含量又是多少呢?下面一一为大家解答。  铜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参与酶的组成和活化;铜参与30多种酶的组成和活化,如:酪胺酸氧化酶、组胺酸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某些血浆和结缔组织的单胺氧化酶等。(2)直接参与体内代谢;铜以酶的辅助因子形式参与氧化磷酸化、自由基解毒、黑色素合成、儿茶酚胺代谢和尿酸代谢登代谢过程。(3)参与造血及铁的代谢;铜可促进无机铁变为有机铁,由三价铁变为二价状态,并能促使铁由贮存场所进入骨髓,加速血红蛋白和卟啉合成。(4)参与骨骼形成;铜是氨氧化酶和赖氨酰氧化酶的辅基,这两种酶参与骨基质胶原纤维的合成。(5)参与能量代谢;机体的生物转化、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组织呼吸都离不开铜。  既然铜有这么多的生理功能,我们是否应该多摄入些铜更有利于健康呢?答案是否定的,物极必反。根据健康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国际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的铜摄入量每日应为0.03mg/千克体重。过量摄入铜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健康,反而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过量摄入铜带来的危害主要有:(1)血红蛋白变性,发生溶血性贫血。(2)胆汁排泄铜的功能紊乱。(3)过多的铜存留在肝脏内,会对肝造成损害,出现慢性、活动性肝炎。(4)过多的铜沉积在脑组织,会引起神经组织病变,出现小脑运动失常和帕金氏综合症。  由于铜在许多食品中的含量普遍较高,日常生活饮食中存在铜摄入过量的风险,因此更应该关注各类食品中铜的含量,常见食品中铜的含量见表1。

  • 生命元素--氟

    生命元素——氟-   【基本信息】元素名称:氟  元素符号:F  元素原子量:19.0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2.6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1  地壳中含量:(ppm)950  质子数:9  中子数:10  原子序数:9  所属周期:2  所属族数:VIIA  氧化态:Main F-1   电子层分布:2-7  晶体结构:晶胞为简单立方晶胞。  化学键能: (kJ /mol)   F-F 159   F-O 190   F-N 272   C-F 484   标准生成热 0.0kJ/mol 标准吉布斯自由能0.0kJ/mol 标准熵202.7 J/K*mol  电离能 (kJ/ mol)   M - M+ 1681   M+ - M2+ 3374   M2+ - M3+ 6050   M3+ - M4+ 8408   M4+ - M5+ 11023   M5+ - M6+ 15164   M6+ - M7+ 17867   M7+ - M8+ 92036   M8+ - M9+ 106432   晶胞参数:  a = 550 pm   b = 328 pm   c = 728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热导率: W/(m·K) 27.7  发现人:莫瓦桑(H.Moissan)  发现年代:1886年  发现过程: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在铂制U型管中,用铂铱合金作电极,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制得氟。 元素描述   属于卤素的一价非金属元素,正常情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元素符号F。氟气为苍黄色气体,密度1.69克/升,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来源和用途   元素来源:可从电解熔融的氟化钾和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中制得。  元素用途:液态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有特别优良的性能。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等高分子,具有优良的性能,用于氟氧吹管和制造各种氟化物。  元素辅助资料:正是经过19世纪初期的化学家发反复分析,肯定了盐酸的组成,确定了氯是一种元素之后,氟就因它和氯的相似性很快被确认是一种元素,相应的存在与氢氟酸中。虽然它的单质状态一直拖延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分离出来。氟和氯一样,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素中,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氯。早在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著作中,当时这种矿石被用作熔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以降低熔点。因此氟的拉丁名称 fluorum从fluo(流动)而来。它的元素符号由此定为F。拉瓦锡在1789年的化学元素表中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到1810年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同一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他并建议参照氯的命名给这种元素命名为fluorine。但单质状态的氟却迟迟未能制得,直到1886年6月26日,才由法国化学家弗雷米的学生莫瓦桑制得。莫瓦桑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由于在化学元素发现中作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二人。比较一下氯和氟的发现史,是很有意义的。氯在它的单质被分离出来30多年后才被确认为是一种元素;而氟在没有被分离出单质状态以前就被确认为是一种元素了。这一史实说明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它们的一些规律后,就能更快、更清楚地认识它们。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219.6 ℃,沸点为-188.1 ℃,密度为1.696 g/L(0 ℃)。淡黄色气体,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于制氟化试剂以及金属冶炼[

  • 原子吸收常用元素灯

    光源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对测定信号的稳定性、检出限、重复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载)常用元素灯分为以下几种:1. 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灯是目前使用做广泛的光源,当灵敏度达不到测定要求则考虑使用其他种类灯。由阴极与阳极组成,阴极材料是待测元素的纯材料或合金,阳极由难溶W、Ta等制成。灯内充入氖气,当氖气对测量元素有影响的(AS、Cs、Lu、U等)则使用氩气。灯前窗,400nm以上波长的元素灯前窗使用硼硅玻璃,240-400nm使用紫外线玻璃,240nm以下使用石英。灯寿命一般在5000mah,等于使用电流乘以使用时间。PE公司目前还有多元素空心阴极灯,由2-8种元素装入一直灯中,使用方便性占优势,但是能量受限制,存在干扰较多。2. 无极放电灯主要针对波长短,蒸汽压比较高的元素,如:As,Se,Hg等,检出限更好、灵敏度更高。由于空心阴极灯不能提供足够高的能量特别低浓度样品,同时阴极灯寿命较短,所以选择无极放电灯有以下优点,1.能量高出空心阴极灯10-100倍,2.有些元素发射线轮廓更窄,3.使用寿命600-1000小时。4.灵敏度更高。缺点:预热30-45min,散热量大连续长时间使用会影响正常工作。3.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与普通空心阴极灯区别:增加了一对辅助电极,避免大电流产生元素自吸效应,增加光强度而不使谱线轮廓变宽,主要应用元素有:Al、Ca、Co、Cu、Mg、Ni、Se等能量增强5-10倍,还包括:低温元素As,Se,Ge,pb,Cd,Bi,Sb,Sn,Tl,Zn高温元素Cu,Ni,Fe,Co,Cr,Ca,B,贵金属元素Au,Ag,Pd,Pt。缺点:漂移大于普通空心阴极灯。

  • 多元素直读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对于光学的发展过程,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已经是一种化时代的话题了。对于它的自动化的程度也提高了,同时,它的选择性也是很多的,对于操作简单的和分析速度快的性能,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定量分析直读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为直读光谱仪的测定物质的组成,主要是由人类的认识自然开始的,想要改造自然就是必要的学习手段。在研究物质时,主要是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组成来实现的。然后,去测试物质的各各组成功能,再通常不同的化学手法分析法,但光谱分析也是广泛采用的方法。其实,我们对于物质都有其属性的了解,每一种物质都有它不贩因素,我们通过它们的不同的属性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性质。对于物质的组成也是不同的,如果,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发射其特征的光谱。我们就是利用光谱这个属性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它们都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来测定的。但为简单起见,我们就称之为光谱分析。

  • 【资料】生活中的化学——健康基本元素完全手册!

    一百多年以前,一位名叫门捷列夫的俄国化学家发现,物质的所有基本组成成分,即无素,可以根据其化学特性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他因此发明了化学素周期表。当时,还有很多元素未被发现,但这些元素在多年后逐渐被发现。所有物质,包括人的身体,也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  有些元素呈气态,如氧气和氢气;有些元素呈液态;还有其他一些元素呈固态,如铁、锌以及铬元素。人体的96%由碳、氢、氧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形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及维生素。剩余的4%由矿物质构成。  这些矿物质主要用于调节和平衡人体的化学作用。钙、磷和镁是例外,这些无素是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这三种元素,加上控制人体水分平衡的钠和钾,统称为常量矿物质,因为人体每天需要相对大量(300-3000毫克)的这些元素。剩余的元素被称为微量无素,因为人体每天只需要少量(30毫克-30微克)的这些元素。但是和碳、氢以及氧元素相比,所有上述矿物质数量都是极少的。例如,一名重65公斤的男人每需要400克碳水化合物,但只需要40微克的铬,其数量不足前者的一百万分之一,而铬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者。  普遍的矿物质缺乏  矿物质首先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与维生素一样,我们可以直接从这些植物中获得矿物质,也可以通过食用肉类食物问接获得。同时,人类的现代饮食中不仅缺乏维生素,也普遍缺乏矿物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天然食物所含的矿物质正在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土壤由于过度耕作而造成其中的矿物质渐渐流失,农户只有通过添加富含矿物质的肥料才能补偿矿物质的损失。但是很多人体从植株中吸收的矿物质并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农户并不会主动去添加这些矿物质。添加到肥料中的矿物质(氮、磷酸盐以及钾)能够使植物更快地生长,而磷酸盐则会与微量矿物质如锌相结合,从而使植物更难吸收这些微量矿物质。对1939提以及1991年植物中矿物质水平的分析表明,植物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的数量平均降低了22个百分点。(但是这项数据的准确性尚有争议,因为在这期间分析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精制的过程去除了食物中的必需矿物质。把食物加工成精米、精面以及精糖的过程会损失其中90%的微量元素。诸如精制麦片之类的食物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营养物质含量的要求,因此会添加一些钙、铁以及B族维生素。为促进销售,包装袋上会注明“增强型”或“已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之类的文字。如果食物不经过精制加工,这种做法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在增加。来自伦敦生物实验室医学小组的史蒂芬戴维斯(Stephen Davies)医生在过去的15年中已分析了6.5万份血液、毛发以及汗液的样本。毫无例外的是,当把试验结果与病人的年龄进行比较后发现,铅、镉、铝以及汞元素的含量在增加,而镁、锌、铬、锰和硒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第一组元素属于有毒矿物质,即与必需矿物质不相容的抗营养物质。这些有毒矿物质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积累。现在,人类比以前更需要健康元素来保护身体不受由被污染的食物、空气和水带来的有毒矿物质的影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许多人偏爱吃诸如精制面包、意大利面以及麦片之类的食物,而不爱吃富含矿物质的植物种子以及坚果等食物,因此现代人的身体缺乏矿物质。锌的平均饮食摄入量(7.5毫克)仅为推荐日摄食量(15毫克)的一半。哺乳期妇女的推荐摄入量是25毫克,超过平均摄入量的三倍。偏低的平均摄入量造成婴儿对锌元素的缺乏,而这种元素对他们所有的成长阶段都至关重要,其中也包括他们的智力发育。  铁和镁的平均摄入量大大低于推荐日摄食量。尽管尚未制定锰、铬的硒元素的推荐日摄食量,但是目前的饮食摄入量肯定低于人体达到最佳健康状态需要的数量。  对于动物而言,由于缺乏矿物质引起的营养不良是大量疾病的公认起因。因此,人们在家畜的饲料中会添加矿物质。但人们对自己可就没这么多好了,难怪我们会不健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