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有效氮

仪器信息网有效氮专题为您整合有效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有效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有效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有效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有效氮话题讨论。

有效氮相关的资讯

  • 辉瑞疫苗:不再需要超低温储存,单次注射有效
    根据BioNTech/辉瑞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的稳定性数据,辉瑞疫苗目前能够在-15℃至-25℃下保存至多两周,而之前的储存条件是-60℃至-80℃。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研究结果显示,BioNTech/辉瑞新冠疫苗不再需要在比南极冬天更冷的超低温下保存,这将使疫苗的分发范围扩大,一些没有冷链基础设施的偏远医疗诊所、药店也能够获得该疫苗。BioNTech首席执行官Ugur Sahin表示,疫苗能够在更高温度下储存,将给疫苗接种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他补充成,该公司将继续研发新的配方,以使疫苗更易于运输和使用。参与运送该疫苗的物流公司之一DHL本月早些时候表示,除了专业配送和储存中心之外,各国政府未能为“最后一英里”交付做好准备。但新的储存要求会减少这些限制,使疫苗更具竞争力。同样基于mRNA技术的Moderna新冠疫苗已经可以在2℃到8℃的温度下保存30天,而德国CureVac公司正在研发的另一种mRNA疫苗可以在类似温度下保存3个月。除此之外,BioNTech/辉瑞疫苗在注射次数和有效性上也有了新进展。近日,以色列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单次注射两剂BioNTech/辉瑞的疫苗有85%的效果。以色列著名研究医院Sheba Medical中心对9000名医护人员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接种疫苗15至28天后,单次给药可使出现症状性新冠患者的人数减少85%。此外,研究人员还得出结论,单剂量注射可以减少75%的无症状感染,这表明人们一旦接种一次疫苗,就不太可能感染和传播新冠。在临床试验中还发现,两次间隔三周注射,有效率可以达到95%。Sheba医疗中心副主任Gili Regev-Yochay表示,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将支持英国政府决定给公民只接种一剂疫苗。
  • 拒绝千篇一律,让核酸和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有效!-Molecular Devices
    拒绝千篇一律,让核酸和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有效!核酸及蛋白的定量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许多复杂实验上游的基本检测方法,如DNA测序、PCR/qPCR、克隆/转染等。如何能够准确和灵敏对核酸及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是许多实验成败与否的重要环节。各种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定量这些生物学成分,然而最常见的检测手段仍然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即DNA、RNA在微孔板读板机测定其溶液在26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原理是核酸的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在260nm强烈光吸收值特点;而蛋白质溶液则是在28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原理是利用色氨酸的芳香性质在280nm 处强烈光吸收值。与核酸定量检测不同的是计算蛋白浓度会受到多种多样的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色氨酸残基的影响。当然通常情况下也会在其他波长处进行辅助测量,以提供样品纯度的信息和检测其他污染物。如进行核酸检测时其260nm/280nm光吸收值作为样品纯度重要考虑因素,比值在1.8-2.0之间说明杂蛋白等物质含量较低。(了解更多请咨询美谷分子仪器)但传统光吸收检测法,不足之处其最低检测线最低仅250 ng/mL,低于这个浓度的DNA溶液使用微孔板读板机的荧光法可进行更准确定量检测,如荧光法对dsDNA检测下限可达到0.5pg/ul,而蛋白检测下限可达10ng/ml,这里介绍Molecular Device公司各种微孔板读板机可为核酸及蛋白质检测提供了多种可靠方案。结合SoftMax Pro 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一键生成定量结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格式并导出数据。
  • 南京中医药大学单进军与江苏省中医院周贤梅合作成果:桔梗汤可有效延缓肺纤维化进展
    说到严重的肺部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肺癌。其实,有一个杀伤力和肺癌不相上下的疾病常被忽视,那就是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指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的结构异常。这一种病因不明、病程不可逆转的严重肺部疾病,其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50%,中位生存期仅为2~4年,因此肺纤维化也有“比癌症更可怕”的说法。目前临床治疗肺部纤维化的药物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仅能延缓轻中度患者肺功能下降速率,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但其不良反应明显且价格昂贵。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儿童呼吸疾病(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单进军教授与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周贤梅教授在传统植物药领域著名期刊《Phytomedicine》合作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桔梗汤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的明显作用。桔梗汤最早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作为经典古方,桔梗汤方中桔梗、甘草均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具有宣肺止咳、利咽解毒、祛痰排脓之功,因此该方被广泛用于治疗肺部疾病。单进军教授介绍,论文研究表明,作为药食同源的经典古方——桔梗汤,具有天然、低毒、安全、价廉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可开发为茶饮有效防治肺纤维化。据悉,研究者开展了桔梗汤防治肺纤维化小鼠的药效学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首先采用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桔梗汤和吡非尼酮(阳性对照药)。研究结果表明,桔梗汤(临床等效剂量)即可缓解博莱霉素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主要表现在减轻小鼠肺部炎症,改善肺功能和减少胶原沉积。
  • 有机认证鱼龙混杂 亟须有效监管
    目前国内有26家机构具备有机产品认证的资格。但也有很多不在此列的机构宣称可以进行该项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监管。   1斤有机鸡肉50元,1盒36枚装的有机鸡蛋90元,一小盆有机盆韭50元……这样的高价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日前举行的年货会上频频出现。   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消费者敬而远之,这些展位前几乎无人驻足。“尽管有机食品要贵一大截,但其对健康是有益的,”前来买年货的张先生不无担心地说:“但是,花钱买来的‘有机食品’就一定是有机的吗?”   搭车“有机”   在有机产品展位前徘徊良久的李女士表示“很头晕”,“今年年货会上有机产品猛增,跟雾里看花似的,不懂也不敢买。”经济导报记者发现,跟李女士有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消费者表示能够辨别真假有机产品。   在一个售卖有机鸡蛋的展台前,导报记者说想看看产品的认证证书。该商家闪烁其词,最后又说暂时找不到。在另外一家出售有机杂粮的展台前,商家坦言没有认证,但信誓旦旦地保证所售是有机产品。按照某在售产品包装上所提供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号,导报记者并没有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里找到相关的信息。   据导报记者统计,此次年货会上有机产品商家有十数家之多,多数有机产品商家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更有商家在没有认证的情况下擅自宣称是有机产品。山东省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军直言,“很多宣称有机产品的商家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有机产品,仅仅理解为不用化肥和农药。”   认证机构多多   据了解,按照我国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还规定,只有通过认证才能在产品名称前添加“有机”字样。比较常见的标志有COFCC、ECOCERT、CHC、USDA。经查证,COFCC是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ECOCERT 则是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HC是指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USDA 则是指美国农业部。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所属的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国内有20家机构具备有机产品认证的资格。但也有很多不在此列的机构宣称可以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在百度输入“有机产品认证”字样,可以查到很多认证机构的链接。导报记者拨打一家名为青岛奥贝尔信息咨询公司的电话,对方声称可以做有机产品的认证。但经查证,该公司并不在上述26家具备认证资格公司之列。   在国内认证机构混乱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选择了国外认证机构,比如山东省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同时经过了美国农业部和欧盟的有机认证。   亟须有效监管   “有机产品生产成本高,周期长,价格自然也高。”山东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秦庆武认为,“这也是现在有机产品认证盛行的原因,将普通产品认证为有机产品价格可以提高数倍。”   从无公害食品到绿色食品,再到有机产品,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然而,这些代表了高品质的概念却成为不良商家牟取不当利益的工具。秦庆武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有效监管的缺失”。   有机产品的认证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这也给监管加大了难度。秦庆武表示,要避免有机产品市场的混乱,“需要监管部门采取更为有效、有力的措施。”
  • 重磅!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的新型消毒液上市了!
    近期随着多种新冠高传染性变异病毒来袭,全球疫情再次升温。因此面对疫情的二度打击,我们除了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外,科学消毒也是有效阻止病毒传播的必要手段。  近日,湖南福嘉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能快速灭活SARS-COV-2病毒且能直接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消毒液。  据悉,该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为复合季铵盐,它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四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氮原子相连。目前公认最新一代季铵盐为第七代季铵盐,它对细菌、真菌杀灭率达到99.999%,安全无毒、无痛无刺激、杀菌快、创面快速愈合、物理杀菌不改变腔道内环境。与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常见的消毒剂相比,季铵盐类消毒剂没有酒精的刺激性,也没有含氯消毒剂的腐蚀性、强氧化性。  这款最新研制的消毒液其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它能有效灭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率99.99%)(1min),时间稍长即全灭杀。对皮肤无害消毒,对环境无异味杀病毒细菌,另外,消毒液喷撒到机场、地铁,就可以杀死病毒,且能灭杀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目前,该消毒液已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的通知》要求完成了产品的卫生安全评价和备案工作,将准予全国销售。
  • 辉瑞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77px height: 32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5e6a183-889f-41b4-8669-8c39f5588a73.jpg" title=" 20201110225135650.jpg" alt=" 20201110225135650.jpg" width=" 477" height=" 32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Eva Marie Uzcategui/Bloomberg via Get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制药公司辉瑞在其官网发表消息称,其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合作研制的新冠疫苗Ⅲ期试验首次中期分析显示,该疫苗有效性超过9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界对这一结果持谨慎乐观态度。目前,辉瑞公司发布的信息中,并没有回答该疫苗以及其他类似疫苗能否预防重症新冠病例或平息新冠疫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有效性达9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截至目前,有43000多名健康志愿者参与了辉瑞与BioNTech的Ⅲ期临床试验,在志愿者接种两剂疫苗或安慰剂后,研究人员对随后产生的94名新冠确诊病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不到10%为接种疫苗者,超过90%的病例为接受安慰剂注射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辉瑞表示,在接种第二剂后的7天及接种第一剂后的28天,疫苗开始提供保护。“我们的信使RNA(mRNA)疫苗可以帮助大多数患者预防新冠,这意味着我们在为全世界的人们研究结束这场全球健康危机的突破性举措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公司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在一份声明中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两家公司研制的这款疫苗包括mRNA形式的人类细胞制造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分子指令,刺突蛋白是免疫系统针对冠状病毒的关键靶点。两剂疫苗在动物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前景。7月27日开始进入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如果这个数字真能站得住脚,它的效果将非常好,比我期望的更好。”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并未参与该研究的Ashish Jha如是评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紧急情况下批准的冠状病毒疫苗使用门槛是有效性达到5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过,辉瑞公司的上述数据并非最终结果,尚未得到外部专家的同行评议,也未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疫苗效果如何,要等Ⅲ期临床试验完成,有充分数据分析才行。”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的陈刚(化名)对《中国科学报》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问题与希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辉瑞披露的信息还缺少这款疫苗可以预防感染的细节。“我想知道这种疫苗能预防哪种程度的感染。”FDA顾问委员会成员Paul Offit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一个缺失的细节是疫苗在不同试验参与者组的效果如何。“我们还不知道它是否在最需要疫苗的老年人中起作用。”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病毒学家Florian Krammer说。Offit则表示,由于在试验结束前仅会积累小规模病例,辉瑞的试验不太可能确定疫苗在65岁以上人群或非洲裔美国人中的有效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辉瑞公司的目标是在所有志愿者中记录164例感染病例,以证明其疗效符合FDA指导方针。“我们不会仅凭目前的治疗结果申请FDA紧急使用授权,还需要更多有关安全性的数据。”Bourla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是,即便能够发挥作用,疫苗的效力能维持多久?有人把新冠疫苗的作用时间与流感疫苗做对比,认为其仅能持续数月。对此,陈刚表示,从突变情况看,流感病毒变异太快,而目前新冠病毒变异速度较慢,其持续性比流感长一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时间仍太短,判断其保护性能够持续多久为时尚早。“这些疫苗是否安全有效、有效时间多长,都要看最终的临床试验结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内Ⅲ期最早年底完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前,关于辉瑞疫苗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监管机构很快将决定它是否可以推出。该公司表示将在11月第三周左右向FDA寻求紧急使用授权,届时将对参与者进行平均两个月的跟踪——这是FDA对新冠疫苗的安全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Ⅲ期疫苗试验是疫苗获得分发许可证必需且关键的最后一步。在美国率先进行新冠疫苗Ⅲ期试验的4家公司中,辉瑞是最晚的一家。另外3家是强生、阿斯利康、莫德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疫苗研发上,我国并行推进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研发,目前已有11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款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在这4款疫苗中,国药集团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均已纳入紧急使用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陈刚介绍,国内Ⅲ期新冠疫苗临床数据最早要年底或明年初才能有结果,目前大部分是应急使用,优先给予卫生保健等一线工作人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民营疫苗企业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I期、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好。“目前,我们刚刚开始在国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因为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缺乏相关病例。”严景华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月9日以来,上海、天津两地先后报道出现本地疫情。对此,陈刚认为,中国新冠疫情风险一个是持续性的外部输入,另一个是零星的局部发现,甚至是小规模的暴发,但在目前的防控措施下,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不太可能。“对于我国的有效控制要有信心。”他说。 /p p br/ /p
  • 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对“最糟糕变异株”有效!
    “昨天刚刚拿到的结果,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展现了很好的病毒抑制效果。”7月8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举行上市发布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会上介绍,实验室假病毒研究表明,该药物抑制90%BA.4或BA.5病毒所需要的抗体浓度非常低(16.61μg/ml),可以达到FDA规定的有效标准。图源:视觉中国此外,在过往的临床救治中,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也展现了不俗的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会上表示,基于临床医生的观察,该联合疗法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2~3天)内让高病毒负荷快速下降,因此,该联合疗法用于治疗病毒负荷量高的病人非常有效。那么,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如何做到“历久弥新”?最佳“抗体对”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变异出的奥密克戎BA.5免疫逃逸能力强,被美学者称为迄今见过变异株中最糟糕的版本。对中和抗体药物而言,最担心的是病毒变异后发生病毒逃逸。由于中和抗体药物是针对病毒S蛋白的特定靶点设计的,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时如果正好变异在药物靶点上,药物将会完全失效。“此前,已有多个跨国药企研发的中和抗体药物失去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抑制活性,被停止临床使用。”卢洪洲说,而首个国产中和抗体药物在抑制奥密克戎变异株时都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在最新的体外实验中展现了抑制奥密克戎BA.4和BA.5的能力,也在临床实践中展现了对于奥密克戎BA.1和BA.2的抑制效果。为什么国产中和抗体药物历经新冠病毒的“巨变”仍持续有效呢?研发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在会上介绍了诀窍:大家都用筛选“抗体对”的方式避免被病毒逃逸,但是筛选“抗体对”有讲究。“两个抗体必须是相互配合、能打出组合拳的,例如要识别病毒的不同位置。”张林琦说,筛选时非常纠结,但基于对整个病毒、抗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最终从206个候选抗体中筛选出能够对病毒抑制的时间、空间上均相互协调“抗体对”,找到了“最佳搭档”。几个用药优势在用药方面,该联合疗法在起效时长、用药时间、持续有效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起效非常快。”张林琦介绍,团队通过研究找到最佳给药剂量,使得两个抗体在注射到体内几小时内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因此药物起效速度非常快。“注射一次可以在体内维持很长时间。”张林琦说,由于在抗体研发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团队特别对抗体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使得它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了3~4倍。与小分子药物5~7天的疗程相比,中和抗体注射后3周仍在体内保持杀灭病毒的足够浓度。此外,该联合疗法的使用时间相对宽松。“新冠病毒复制在早期比较明显,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越早用效果越好,一般阳性5天内使用,而我们在6~10天内使用这两个抗体药物依然可以起到很好效果,因此患者的临床适应的范围相对较广。”卢洪洲说。当天,腾盛博药及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宣布,其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该联合疗法于 2021 年 12 月 8 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2022年3月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 近红外光谱技术有效帮助自闭症儿童
    近日,青岛星空智程康复中心进行了自闭症体医融合试点项目——脑科学相关研究,该项研究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测试。本次研究就是由山东体育学院脑科学研究团队硕士研究生,参与儿童运动干预的研究。调查影响运动干预改善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因素的研究,进而快速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问题行为。功能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的是一项成熟的无损检测技术,可对组织血氧进行非侵入的检测,是从前额叶和运动皮层获取脑氧信号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近红外光谱设备经光源不断发出700-900nm的近红外光线进入人体组织,并通过探测器检测被氧合血红蛋白(Oxygenated Hemoglobin,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Deoxygenated Hemoglobin,Hb)吸收的近红外光谱,以此持续监测人脑活动。此外,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设备可以在运动状态下监测儿童的大脑功能。与其他非侵入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成像相比,近红外光谱在儿童脑功能研究中具有以下优势:1、适中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这不仅可以检测大脑组织微循环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还能够有效避免心率及呼吸对血氧信号的干扰。2、便携方便,且测试过程中对被测试者的限制较小。3、可进行运动状态下的实时监测,更适合检测运动对脑功能的影响。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当中,此外近红外光谱仪因其易于穿戴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等特性,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ing,BCI)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该台仪器无辐射!研究团队介绍山东体育学院脑科学研究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在读研究生13人,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董贵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生理学及运动医学,研究方向为运动损伤修复分子机制。已在国内外《Food Chemistry》、《JCIT》、《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5篇,EI3篇,CSSCI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15篇。李可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已在国内外《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通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权威杂志论文数篇,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团队成员主要从事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训练学等工作,团队组成多元化,涉及到儿童脑功能测试和康复训练也有科学的理论支撑。研究团队成员通过量表调查的方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表达/语言沟通、社交能力、感知/运动能力、健康/生理/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具体的测试及评分。团队拥有三台国内先进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设备,光源为两波长LED,通道最高可达63通道,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100Hz,该设备已在国内五十余家顶级单位形成示范应用。通过脑近红外功能成像仪器(f-NIRS)对孤独症儿童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以及任务状态下脑功能激活进行了测试与评估。
  • 科研成果有效传播的四个步骤
    2月23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与公共政策系教授巴鲁克· 菲诗霍夫(Baruch Fischhoff)在科学与发展网上发表名为《让科研成果有效传播的四个步骤》(Four steps for effective science communication),提出科研成果要有效传播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分别为传播过程中让人们充分发表意见、消除公众理解某一科研议题的知识障碍、采用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以及对自己预传播的信息不断修正,直到达到最终的传播效果。   菲诗霍夫认为,科学家应该采用更加系统的方法,解释自己正在做的研究。科学研究能解释许多难题,例如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如何提高种子的产量,培训项目如何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因此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有效的传播,而是科学家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如果人们对科研成果抱有过高的估计,他们就会依照研究成果冒险,或者大胆的进行实践,而忽视了科研成果中所指出的那些可能存在的错误,就像病人希望自己尽快康复,而大量服用药物,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忽视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或者农民希望大丰收而不计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大量种植一样。另外,如果人们不能正确看待科研成果,只是对它抱有过高的期望,很可能会忽略其所存在的风险,而一味地希望科研能够提供更大的确定性。就像人们一直寄期望于用科学完全解决气候变化或疫苗安全问题。   实际上,科学家们也常常因为如何有效进行科学传播而苦恼,怎样才能准确告知公众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既向公众讲述科学研究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又能准确传播科研成果本身的意义,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科研成果传播不确定性的根源   菲诗霍夫在文中分析了科研成果传播不确定性的原因,认为首先科学研究本身就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完成,因此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时,气候变化会对当地的雨林造成影响,而受到资源和测量仪器的局限性影响,在精确度上,科学家们的测量方式不如他们理想中的方式,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适用。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确实知道科学在所有领域中并不是万能的,但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面临特殊或具体问题时用一般性原则进行解释。例如对于金融问题,人们或许关心经济萧条对既定产业会造成哪些影响,而对医疗问题,或许人们关心药物测试后的结果如何,病人如何成功解释被测试药物间药效的差异等。也许科学家们通常能在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向大众解释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但前提是科学家和公众间有足够时间进行交流。但如果公众不熟悉相关问题所在的领域,又不能与科学家面对面进行交流时,科研成果的传播通常比较粗糙,不仅公众不能充分理解科学家们所做的事,科学家们也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所做的研究成果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倾听是有效传播的秘诀   科学家们有时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对自己所了解的一切有着过高的估计,认为自己充分了解了别人和所研究的议题。但这并不能创造有效的传播,因此要达到有效的传播,就需要科学家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的双向交流机制,从而消除科学家和公众之间对同一科研议题的误解。   菲诗霍夫认为,科学家与公众间的交流应该包括一对一的讨论,或者是相关的咨询或研究顾问。通过论坛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能感受到自己是接受服务的人,而不仅是测试人群,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造福人类。菲诗霍夫也在文中提出了让科研成果能有效传播的四个步骤,第一就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让人们充分地发表意见。第二就是明确公众在面对科研议题时还需要知道些什么,消除公众理解某一科研议题的知识障碍,不要重复公众已经知晓的东西,因为那样只会浪费公众的时间和对科学家的信任。第三就是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例如有研究发现,在传播的过程中,解释概率问题时,使用数字比文字更有效,譬如我们可以说&ldquo 今天有30%的概率会下雨&rdquo ,而不是说&ldquo 今天有可能会下雨&rdquo 。另外人们可以通过计算一生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或者遭遇物种入侵的几率等向人们阐释相关议题。或者可以告知人们如果不对气候变化采取任何行动的话,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第四个步骤就是拟定要传播的信息,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修正,直到公众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内容。
  • 吸毒有效检测时间有望达15天
    1月24日,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刘耀院士等15名专家学者,获聘成为北京市公安局“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他们将作为专家智囊团主攻科研技术和疑难点。   北京市公安局法庭毒物分析实验室主要承担日常毒物毒品检验、科学研究等任务。2008年,实验室通过对光绪帝遗物的检测分析,最终确定其死于砒霜中毒。“此次聘请的专家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将更好地促进实验室的科研突破和人才培养。”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张大明说。   法庭毒物分析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为公安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其中,通过人体唾液快速检测甲基苯丙胺、吗啡的“唾液吗啡试纸条”在工作中效果较好。   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试纸条主要是快速检测目标对象是否吸食冰毒、吗啡等毒品,“以前检测毒品主要是根据血液和尿液,常会遇到当事人不配合等问题。”使用唾液试纸条检测,只需要通过当事人的唾液,几分钟就能检测出其是否吸食毒品。   实验室正对毒品、酒类成分的检测进行研究,以延长吸毒或酒后的有效检测时间,“酒醒”后再去接受检测、以逃避处罚的情况将有改观。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攻关,今后有望在逃逸48小时内仍可有效检测驾驶人是否为酒驾肇事。延长冰毒等毒品类检测时间的研究也在进行中。目前的吸毒认定有效检测时间是72小时,今后在吸食15天内都有望检测出来。
  • 干货 |关于试剂有效期的一些建议
    试剂的有效日期是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生产日期来判断化学试剂的有效性,其实这是不对的。化学试剂不像食品和药品有严格的保质期, 化学试剂一般没有保质期的具体要求和界限, 这与化学试剂的保质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关;要根据化学性质、保存条件等, 再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判断试剂是否出现变质、 能否继续使用。化学试剂一般没有注明保质期, 确定试剂是否变质主要是凭经验和做新旧试剂对比试验。化学试剂的有效期随着化学品的化学性质的改变,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保存有效期就越长,保存条件也简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般原则,不是JUEDUI原则):1无机化合物,只要妥善保管,包装完好无损,理论上可以长期使用。但是容易氧化(如亚硫酸盐、苯酚、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应将其固体或晶体密封保存,不宜长期存放;水溶液亚硫酸、 氢硫酸溶液要密封存放;钾、钠、白磷更要采用液封形式) 、容易潮解的物质,在避光、阴凉、干燥的条件下,只能短时间(1~5 年)内保存,具体要看包装和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2有机小分子量化合物一般挥发性较强, 包装的密闭性要好,可以长时间保存(3~5 年) 。但容易氧化、受热分解、容易聚合、光敏性物质等,在避光、阴凉、干燥的条件下,只能短时间(1~5 年)内保存,具体要看包装和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3有机高分子,尤其是油脂、多糖、蛋白、酶、多肽等生命材料,J易受到微生物、温度、光照的影响,而失去活性,或变质腐败,故此,要冷藏(冻)保存,而且时间也较短。4基准物质、标准物质和高纯物质,原则上要严格按照保存规定来保存,确保包装完好无损,避免受到化学环境的影响,而且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基准物质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在常温(15º C~25º C)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 2个月。超过两个月要重新标定或检查之后再用。5培养基:按规定配制并消毒好培养基,冷至室温,保存在阴暗处(尽可能贮藏在冰箱内)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在1个月内用完。6除另有规定外、试液、缓冲液、指示剂(液)的有效期均为半年。液相用的流动相、纯化水有效期为 15 天。7除另有规定外,液体试剂开启后一年内有效,固体试剂开启后三年内有效。1空气的影响:空气中的氧易使还原性试剂氧化而破坏。强碱性试剂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碳酸盐,水分可以使某些试剂潮解、结块;纤维、灰尘能使某些试剂还原、变色等。2温度的影响:试剂变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夏季高温会加快不稳定试剂的分解;冬季严寒则促使甲醛聚合而沉淀变质。3光的影响: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加速某些试剂的化学反应而使其变质(例如银盐、汞盐、溴和碘的钾、钠、铵盐和某些酚类试剂) 。4杂质的影响。不稳定试剂的纯净与否、对其变质情况的影响不容忽视。例如纯净的溴化汞实际上不受光的影响,而含有微量溴化亚汞或有机物杂质的溴化汞遇光易变黑。5 贮存期的影响。不稳定试剂在长期贮存后可能发生歧化聚合,分解或沉淀等变化。在贮存期和有效期内液体如发现有分层、浑浊、变色、发霉等异常现象,流动相用于样品检测时,样品的保留时间或相对保留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固体如发现吸潮、变色等异常现象则应停止使用。
  • 环保部公布62项现行有效的环保规章
    近日,国家环保部公布了现行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章目录,其中,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章2件,国家环境保护局规章13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章37件,环境保护部规章10件,总计62件。具体如下: 关于公布现行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章目录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我部对2008年3月环境保护部成立以来以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先后发布的部门规章进行了清理。现将现行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章目录予以公布。   附件:现行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章目录.doc   特此公告。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现行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章目录 序号 规 章 名 称 1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2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4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 5 防止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6 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 7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 8 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管理办法 9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10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 11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12 环境监理人员行为规范 13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14 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15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6 环境保护法规解释管理办法 17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18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19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20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21 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 22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 23 关于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的规定 2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5 淮河和太湖流域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2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7 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 28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 29 全国环保系统六条禁令 30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31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 32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 33 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 3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35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36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3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 3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 39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4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41 环境信访办法 42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4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 44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45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46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47 排污费征收工作稽查办法 48 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 49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HAF602) 50 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管理规定(HAF603) 51 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规定(HAF604) 52 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办法 5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5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55 环境行政复议办法 5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57 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 58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59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60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 61 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62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备注:现行有效的国家环保部门规章的制定机关、文号请参见附件。
  • 油气泄漏污染频发,如何有效精准捕捉?
    油气泄漏逸散危害大,是形成VOCs的罪魁祸首之一中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增长的是能源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石油能源。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易挥发,石油能源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诸多环节中极其容易发生泄漏。一旦发生,泄漏的油气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引发安全事故。* 图片源自正版图片网站Pexels挥发的油气含有多种有毒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造成光化学烟雾、O3浓度升高、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因素,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2021年8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大气〔2021〕65号文,要求各地针对有机液体储罐、加油站、废气治理装置等10个关键环节开展排查整治。* 图片源自正版图片网站Pexels如何有效控制油气泄漏中的VOCs排放?1. 采用红外摄像方式检测油气收集系统密封点时,不应有油气泄漏。2. 油气密封点泄漏检测值不应超过500 μmol/mol。3. 企业边界任意1小时NMHC平均浓度值不应超过4 mg/m3。-------引用自《GB 20952—2020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 2020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 2020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现代科技精准发现泄漏点,高科技构筑安全屏障以往,在执法人员进行检查时,检测油气的泄漏,只能依靠鼻子,而没有检测仪,往往会出现检测不准确、有误差、难以取证的问题。这对执法人员来说,是个尴尬且现实的问题,意味着执法人员即便发现少量油气泄漏,也难以固定证据,从而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图片源自正版图片网站Pexels赛默飞两大神器yyds!从源头预防油气泄漏污染1. Thermo ScientificTM TVA2020C 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TVA2020C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是一款同时应用火焰离子化(FID)和光离子化(PID)双检测器技术、本安防爆的便携式现场分析仪。TVA2020C分析仪具备同时检测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能力,可应用于包括遵循美国EPA方法21监测的现场修复检测及常规区域环境调查。TVA2020C配置了高灵敏度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量有机化合物浓度。FID具有很宽的动态和线性测量范围,响应稳定,重复性好。此外,TVA2020C配置可同时工作的FID和PID双检测器的分析仪,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相对于单检测器的仪器,双检测器分析仪能同时对几乎所有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化合物快速响应;而和同体积的其他仪器比较,能提供更全面的气体覆盖。2. OPGAL EyeCGas 光学气体相机在做油气泄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的泄漏点进行逐一检测,红外摄像仪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红外气体摄像仪,用于检测辐射在红外范围内的电磁波谱,它的波长范围接近0.9-200um,在这个波谱的中间部分,即在3-5um之间,对汽油组分很敏感。EyeCGas正是通过这一波段实现对潜在的泄漏或无组织排放进行大范围的检测。我们所提供的红外气体摄像仪获得了欧美防爆认证, 被允许在工厂危险区域进行检测。内置数字视频和音频记录功能,并且能够实现蓝牙连接。一起来看看OPGAL EyeCGas光学气体相机的赫赫战绩!应用案例一:某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排放口的监测在以色列OPGAL EyeCGas光学气体相机已经被城市监管部门用于监视位于海法的100多家加油站 ,并将被用于在未来几年海法湾地区化工厂的排放监测。一旦相机打开,它清楚地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大量的气体仍然排放到环境中。上图结果是在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的多个加油站观察到的,这表明在燃料输送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故障,通过使用EyeCGas可以更容易的定位在加油过程中和之后的确切故障点。如果这些汽油尾气都能回收,那么将极大降低加油站的成本。应用案例二:某加油站加油时油枪逸散情况应用案例三:某加油站卸油口泄漏应用案例四:某加油站油罐车连接管泄漏应用案例五:参与环保督查油库泄漏情况应用案例六:
  • 汪正范:对快检仪器进行有效性评价至关重要
    随着国家对食品和环境的安全日益重视,大量的食品和环境样品需要检测,单靠在实验室里用大型分析仪器和认可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是难于及时、快速而全面地来监控食品和环境的安全状况,这就需要一种快速筛查的快检仪器,而对快检仪器的结果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对快检仪器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是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ldquo 2013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rdquo 上获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等专家们正在进行快检仪器有效性评价工作。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介绍快检仪器有效性评价工作   据汪正范研究员介绍,快检仪器之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是指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必要的检测装置、配套试剂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全程分析时间比相应的标准方法有显著缩短,检测结果可溯源、准确度等指标满足要求,携带方便的仪器。   目前,我国快检仪器主要是应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室内空气和饮用水安全的检测,主要检测对象是有毒有害物质;国外的快检仪器主要用于炸药、毒品和一些危险品的检测。由于快检仪器品种众多,并且对检测结果评价不一,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完善的、统一的快检仪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由于快检仪器包括了仪器、检测方法和试剂,这使得快检仪器的有效性涉及到: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包括了样品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用试剂的质量、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电磁场强度等)、溯源时使用的标准物质的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而最终检测结果是评价快检仪器有效性的最好方法。   对快检仪器的有效性评价,首先应对快检仪器科学性,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理论上评价:快检仪器采用原理是否正确、合理;快检仪器操作是否简单、易行;快检仪器对操作环境及人员要求如何,抗干扰能力如何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快检仪器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   然后对快检仪器的一些指标: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重复性、再现性、抗干扰性、全程分析时间等进行实测,以此来评价快检仪器有效性。   不同类型的快检仪器有效性评价指标可能有所不同,但可靠性(可用准确性、检出限表征)、稳定性(可用精密度、重复性、再现性表征)、适用性(可用抗干扰性--对电磁干扰、环境干扰、基体干扰等的抵抗能力和全程分析时间表征)对所有快检仪器的描述是一样的,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快检仪器有效性的通用指标。   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符合的程度。由于快检仪器一般是用来进行筛查的,一般不要求给出准确的测量值,只要给出被测物含量是否超过标准值(或限定值)即可。未超过,则以阴性表示;超过,则以阳性表示。所以,在快检仪器中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是以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多少来描述的。   快检仪器中的假阴性是指被测物含量超过标准值(或限定值),但是检查结果却表示被测物含量未超过标准值(或限定值),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作合格产品,这是十分有害的,是不允许的。假阳性正好相反,将合格的产品认作不合格产品,这是可以通过进一步检测加以纠正的。所以在评价快检仪器的可靠性时,假阴性率要尽可能低,最好为零,假阳性率的控制可以放宽些。   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物质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小量值(含量或浓度)。当置信度为99.7%和95%时,检出限为产生信噪比3倍和2倍时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检出限应低于被测物在试样中所规定的量值。否则检查的阴性结果是不可靠的。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各测量值彼此相符合的程度。可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极差、算术平均差表示。   重复性:同一分析人员、用同一分析仪器与方法,对同一量相继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到的各测定量值之间的一致性。   再现性:不同分析人员、不同仪器, 在不同或相同的时间内,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到的各测定量值之间的一致性。   抗干扰性:对电磁干扰、环境(温度、湿度、振动等)干扰、基体(杂质)干扰等的抵抗能力。由于快检仪器多用于现场,要求对电磁、温度、湿度、振动的干扰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基体(杂质)的干扰可用样品处理来解决。   全程分析时间:从取得样品到得到最终结果的时间,包括了样品处理时间及仪器分析的时间。   对于有标准样品(基体与被测样品需一致)的以其标准值溯源。对于无标准值的物质,采用单实验室多种标准测量方法,或多实验室一种标准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溯源;也可采用单实验室多水平特定的测量方法,或多个实验室采用一种特定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溯源。(撰稿:萧然寒秋)
  • 香港浸会大学贾伟团队新成果:中药有效阻断胃癌演变
    近日,伴随着香港新冠疫情趋于缓和,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中医药在治疗奥密克戎病毒中发挥的「神奇」功效。日前,一份「世卫组织关于传统中药治疗COVID-19的专家评估会议报告」也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用功效进行了热烈探讨。中医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再度在国际舞台彰显非凡魅力。以中医药学科优势见长的香港浸会大学,在创新中药领域再有重大突破。凭借发现猪胆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而出圈的国际知名的代谢组学专家、浸大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贾伟教授近日携他的另一项重要研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贾伟教授研究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刊登于知名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 Science贾伟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首次证实了胆汁酸-微生物的串扰与反流性胃炎引起的胃癌发生机制。该项研究揭示了结合型胆汁酸与致炎性微生物的增殖在促进胃癌病变中的有害作用,证实了中药丹参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隐丹参酮能有效抑制胆汁酸反流引起的胃癌病变。这一研究成果为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癌变提供了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并已刊登于国际科学期刊Advance Science。胆汁反流性胃炎之谜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引发胃黏膜炎症、糜烂、出血,进而出现一些上腹部不适的症状。最近的研究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向胃癌演进的可能性。因此,胆汁反流性胃炎引发的胃癌病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相关胆汁反流与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贾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收集了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及胃癌(GC)患者的胃液样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分析分析胃液中胆汁酸的水平和成分,结果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液中胆汁酸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反流后胃液pH值也显著升高,说明当胆汁反流入胃后,改变了胃内的微环境。研究团队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合型胆汁酸中的牛磺脱氧胆酸(TDCA)与pH值的相关性最强。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因为胃内极酸的环境,人们普遍认为胃内是没有菌可以生存的。直到1983年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才纠正了胃内无菌的这一错误认识。在中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即使利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也不能完全阻止胃癌的发生,这提示了研究团队还有其它因素参与其中。贾伟教授(右上)目前担任浸大中医药学院教学科研部讲座教授、香港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实验室位于香港科学园。贾伟教授的研究团队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结合型胆汁酸增加胃腔内分泌产脂多糖(LPS)的微生物丰度,促进了胃癌的发生。研究团队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胃液进行16S rRNA三代全长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产脂多糖(LPS)这一类细菌的丰度大幅度升高,其中,有一种名为产黑素普雷沃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变化尤为显著,并且该菌与牛磺脱氧胆酸(TDCA)之间存在强正相关的关系。研究人员透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对胆汁酸回流如何影响胃癌的癌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细胞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牛磺脱氧胆酸(TDCA)和产脂多糖(LPS)能够加速胃上皮细胞的繁殖。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二者也能促进小鼠的胃炎。实验揭示了牛磺脱氧胆酸(TDCA)和产脂多糖(LPS)通过激活IL-6/JAK1/STAT3炎症通路促进胃部炎症和癌变的重要机制。此通路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隐丹参酮:有效阻断胃癌演变丹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止烦满,益气”。至宋代《证类本草》时,医界对丹参功效又有了新的认识,除之前原有的功效外,《药性论》中记载:“主中恶,治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隐丹参酮,是中药丹参中一个重要的活性物质,是天然的STAT3抑制剂,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活性。贾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给予胆汁反流模型小鼠隐丹参酮,发现隐丹参酮能够阻断由胆汁酸反流造成的胃癌前病变。研究团队通过构建的胆汁反流手术模型小鼠,进一步验证了胆汁反流长期干预可通过激活IL-6/JAK1/STAT3通路而促进胃癌的发生,而隐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达到预防胆汁反流性胃癌发生的效果。贾伟教授的研究揭示了胆汁酸反流胃炎促进胃癌转变的重要新机制,为胆汁反流导致的炎症治疗和癌症预防找到了有效的中药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研究团队建立了更贴近临床表型的小鼠胆汁反流模型,为后续研究其它相关代谢通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研究手段。该项研究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科研团队合作完成。隐丹参酮作为中医药的瑰宝,具有抗炎甚至抗癌的效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临床应用价值。
  •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飞速发展 与临床有效接轨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生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诊断产品日渐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于6月22日~24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等40余位知名专家所作的精彩学术报告,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绚丽画卷。   技术飞速发展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一系列生物芯片的问世为疾病预警和干预、个性化诊断和预后等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程京教授首先用“目不暇接”这样一个成语形象地表述了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速度。   程京在题为《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的报告中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越来越多的基因组和蛋白组信息被人们用于临床诊断,承担这些信息分析任务的各种生物芯片技术不断涌现。在样品制备方面,我国现在可以在芯片上通过各种主动式功能器件,对体液中的各种分子和细胞进行快速有效分离,为下一步生化反应作好准备。在生物芯片上进行基因扩增反应也已实现。在微阵列芯片方面,目前已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分析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等多种高密度微阵列芯片,它们被用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集成各项功能的芯片实验室也即将步入产业化阶段。   与临床有效接轨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相继批准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芯片等用于临床检验,这标志着分子诊断技术正在成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戴朴教授介绍,在获得全国大规模聋人群体中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信息的基础上,为了发展耳聋基因诊断系统和平台,博奥生物公司和解放军总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择了9个最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成功研制出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ASPUA)平台上的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和产品。这是目前针对中国聋人群体最有效的检测和筛查工具。通过大规模推广这些致病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可系统性减少我国耳聋出生缺陷及药物性耳聋的发生,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周宏灏说,基因芯片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人们的预期,个体化用药将借助芯片技术实现由候选基因向全基因组研究的飞跃。中南大学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将药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药理学知识推向临床实践,为安全用药和个体化用药提供有力支持。   关注重大疾病防控   面对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检验实践的分子诊断产品,中国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丛玉隆教授表示,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特别是与临床共同开展的循证医学工作,分子诊断技术将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百姓健康促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特别强调说,肿瘤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多系统疾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对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对此将发挥重要作用。
  • mRNA疫苗2.0!魏文胜团队开发环状RNA疫苗,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有效
    2020年初,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大流行,并一直延续至今。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新冠疫情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超过3.2亿人被感染,累计死亡人数超过550万。而 Nature 近日的一篇文章更是指出,550万的死亡人数被大大低估了,全世界新冠相关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200万到2200万【1】。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新的变种病毒不断涌现,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近期开始快速传播的Omicron,表现出超强的传染性。更关键的是,现有的新冠疫苗对Omicron的防护作用大大下降。这提醒了我们,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大背景下,现有疫苗和治疗性抗体效果开始逐渐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新冠病毒及其突变株感染的疫苗。2022年1月11日,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在预印本平台 bioRxiv 上发表题为:Circular RNA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nd Emerging Variants(抗SARS-CoV-2和新变种的环状RNA疫苗)的研究论文【2】。魏文胜团队在去年3月份发表的 bioRxiv 论文的基础上,在恒河猴上验证了他们之前开发的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三聚体受体结合域(RBD)的环状RNA疫苗(circRNA-RBD)能够引发有效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应答,对Delta和Omicron突变株产生有效防护。不同于现在使用的线性mRNA疫苗,这种环状RNA疫苗,由于环状RNA本身均有很高的稳定性,不需要核苷酸修饰,在室温下储存2周时间,仍不影响效果。这表明环状RNA疫苗在抗击新冠变种病毒上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魏文胜教授创立了基于环状RNA的疫苗和治疗公司圆因生物,并于2021年底完成了超亿元PreA轮融资。接种疫苗是结束和预防新冠大流行最有希望的方法。目前已应用的新冠疫苗种类众多,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以及新兴的mRNA疫苗。mRNA疫苗,具有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并且能快速应对病毒变异等优点。但与此同时,mRNA疫苗储存和运输条件较为苛刻(零下70℃),并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副作用。在自然界中,环状RNA(circRNA)普遍存在于真菌、植物、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甚至于某些病毒的基因组本身就是环状RNA,如D型肝炎病毒和植物类病毒。与线性mRNA不同,环状RNA是高度稳定的,因为它的共价闭合环结构可以保护它免受外切酶介导的降解。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内源性的环状RNA被证明可以作为蛋白质翻译模板。虽然环状RNA缺乏翻译成蛋白质所必要的元件,但它可以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或其5' UTR区域的m6A修饰来实现蛋白质翻译。魏文胜团队针对新冠病毒及其变种病毒设计了环状RNA疫苗,魏文胜实验室也是全世界首个将环状RNA应用于疫苗研发的实验室。研究团队利用自我剪接Ⅰ型内含子核酶来产生编码SARS-CoV-2-RBD抗原的环状RNA——circRNA-RBD。为了增强RBD抗原的免疫原性,他们将噬菌体T4纤溶蛋白三聚体基序融合到其C端,以此模拟了新冠S蛋白三聚体的自然构象。circRNA-RBD的设计模式图细胞实验显示,circRNA-RBD可以在人类细胞和小鼠细胞中大量表达新冠病毒的RBD抗原,表达量显著高于线性的mRNA-RBD,且能够有效阻断新冠假病毒感染细胞。在小鼠实验上,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circRNA-RBD能够有效中和新冠假病毒,且小鼠脾脏中产生了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这表明circRNA-RBD疫苗确实在小鼠体内诱导了持久的体液免疫应答和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circRNA-RBD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了持久的体液免疫应答和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团队还设计了针对Delta突变株的circRNA-RBD疫苗,实验结果显示,该疫苗能够产生针对Delta和Omicron突变株的高水平中和抗体。这一次,研究团队还在猴子中测试了这种环状RNA疫苗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环状RNA疫苗能够对恒河猴产生有效保护。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环状RNA疫苗能够引发有效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应答,产生比经过修饰的线性mRNA疫苗更强更持久的效果。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针对Omicron的环状RNA疫苗只能诱导针对Omicron的高水平中和抗体,而针对Delta的环状RNA疫苗既可以诱导针对Delta的高水平中和抗体,又能诱导针对Omicron的高水平中和抗体。这表明针对Delta的环状RNA疫苗是疫苗的有力选择,能够对目前主要的新冠流行株提供广泛防护。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证实,环状RNA疫苗具有热稳定性好、编码抗原表达量高以及适用性广泛等优点,并成功设计了相应的环状RNA疫苗来对抗新冠病毒及其突变株的感染,表明环状RNA疫苗在COVID-19大流行中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疫苗和治疗平台。
  • 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有啥区别?如何有效去除果蔬农残?
    p   为了探究哪种方法去除水果上的残留农药效果好。2015年12月18日,郑州欧柯奇公司技术工程师胡旭方,用实验法告诉大家,果蔬农药残留最有效的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5122311022329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d077092e-2e76-4b4b-af7c-306bfc998444.jpg" / /p p   水果富含多重营养,是我们共同喜爱的食物,但是我们日常购买的水果表面都有一些污染物和残余农药,而这些化学品清洗不干净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如何去除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网上去农残的方法有:削皮法、面粉包裹法、盐水浸泡法、碱水浸泡法、储存法、淘米水浸泡法、晒阳光法、冷藏法等,哪种方法更可靠?据媒体公布“2014年果蔬农药残留排行榜”,苹果再登农药污染残留最严重之首,今天我们就用苹果作为实验样品,请从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在消费者体验中心进行实验。 /p p   首先从市场随机购买7个苹果样品,然后检测农残,结果显示样品虽带有少量农残,但都未超过国家标准。然后开始按网上的方法去农药残留。 /p p   一、削皮法:将苹果皮削精 /p p   二、面粉包裹法:先用清水清洗下苹果,然后把水倒掉,撒一把面粉包裹在水果表面,用手揉搓苹果,面粉充分与苹果表面接触,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p p   三、盐水浸泡洗:先用清水将苹果洗2-3次,然后排入淡盐水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清水冲洗。 /p p   四、碱水浸泡法:将苹果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p p   五、淘米水浸泡法:将苹果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p p   六、晒阳光法 :在阳光下晒20分钟。 /p p   七、流水冲洗法:先用流水反复冲洗掉苹果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浸泡15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两三遍。 /p p   实验结果: /p p   郑州欧柯奇技术工程师胡旭方介绍,按标准规定,果蔬农残抑制率(一种农药残留表述方式)不应超过50%,大于或等于50%,属于超标。实验数据显示,7个苹果虽然带有一些农残,最高为41%,最低为12%,但这些农残抑制率都在标准范围内,未见超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5122311024099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7f913a95-efd7-4ee5-815a-2cd24a8d9946.jpg" / p   注:本次实验结果仅对本次实验样品负责 /p p   实验人员介绍,从本次实验看,削皮方法确实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是盐水浸泡后再冲洗,苹果的农残抑制率直接从19%降为1%,效果明显。另外,流水下直接搓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去除农残。但面粉包裹法和淘米水浸泡、碱水浸泡、晒阳光,效果并不明显。实验人员解释称,不排除用面粉等清洗苹果后,本身的一些活性成分残留在苹果上,对实验结果可能有些干扰。 /p p   ■ 错误认知:农残=不安全 /p p   “不少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有农残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选择‘虫眼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这其实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 /p p   农药的危害性与残留剂量是有一定直接关系的。“只要农药残留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农产品就是安全的。”农残标准是根据农药药剂的毒性、农药实际残留量和人们的饮食结构,通过风险评估技术计算出来的极限安全值,而且还要再加上100倍的安全系数。如果农药理论安全残留值是每千克1毫克,那么最后定的标准是每千克0.01毫克,追求的是绝对安全。所以,农残即便有一定量的超标也未必就会产生危害。 /p p   ■ 支招 /p p   建议瓜果类尽量去皮食用 /p p   如果有消费者始终还是对微量农残有芥蒂,该怎么处理呢? /p p   首先要从可靠的渠道购买蔬果,其次是采取“清洗、去皮、烹饪”。“其实用清水清洗已足够了”,当然合格的蔬果清洗剂也没有问题,而可以去皮的瓜果类都建议去皮,比如土豆等 蔬菜烹饪前焯水不仅有助于减少农残,对减少摄入草酸也有帮助。此外,建议消费者尽量让自己食用的蔬果种类多样化,分散风险。 /p p   至于用盐水、碱水浸泡,对某些果蔬的某些农药是有效的,不过有的果蔬表皮细胞容易被这些浸泡溶液破坏,洗到水中的农药又有可能进入蔬菜中。 br/ /p p /p /p
  •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有效推进
    p   要去河北、山西出差,浙江姑娘顾明真点开手机APP,除了查天气,还特意看看未来几天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非常方便,现在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报也挺准的。”小顾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数据,浓缩的正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这几年改革的成果。 /p p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工作。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3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环境监测方面的改革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p p   几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速,生态环境家底说得清、说得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支撑决策,服务着万户千家。 /p p   水土气三网初步建成,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p p   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生态环境部不断完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布局,扩大监测范围,进一步提升对环保重点工作的支撑能力和水平。 /p p   空气质量监测最受关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等6项指标监测能力,加上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p p   不仅这张网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酸雨、沙尘监测网也已建成。在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还建设了颗粒物组分及光化学监测和降尘监测网,进一步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 /p p   小顾看到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来自“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重污染天气预报网络,这张网络实现了对未来1—3天空气质量精准预报,以及未来7天空气质量潜势预报。 /p p   逐月召开视频会、半月通报各地进展,最近,生态环境部对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的调度紧锣密鼓。截至4月12日,959个需要地方新建的水站中,842个水站站房已开工建设,为7月底前全面建成联网打下坚实基础。 /p p   目前,地表水国控断面从“十二五”期间的972个扩展到2050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1366条河流和139座重要湖库,实现了说清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需求。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2856个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常规水质监测已成常态。与此同时,由38800多个点位组成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也基本建成。 /p p   环境要素监测数据是决策的基础和重要参考,环境卫星遥感监测在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自然保护区监管、环境监察执法等重点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每年对700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开展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p p   对弄虚作假零容忍,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 /p p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过去,国家用地方提供的数据考核地方,这种“谁监测,考核谁”的固有制度,可能导致造假行为,曾经广受诟病。 /p p   改革刻不容缓。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据共享的原则,2016年环境保护部全面完成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有效提高了数据质量。 /p p   截至目前,全国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已全部以采测分离模式开展监测,并实现平稳运行,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客观,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进展顺利。 /p p   空气、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厘清了国家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预,减轻了基层压力和负担,实现了监测与考核对象脱钩,是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机制的重大改革,切实保证了监测数据独立、客观、公正。 /p p   然而,新的运行机制下,还有人对数据打歪主意。给监测取样探头“戴口罩”、用雾炮车降低监测站点附近污染水平……“花式造假”开始冒头。 /p p   对此,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明确表示:“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 /p p   2017年6月1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给采样头“戴口罩”的李森等7人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从一年三个月到一年十个月不等。之后曝出的所有类似事件,均已做出严肃处理。 /p p   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很有效,但防患于未然,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机制更重要。生态环境部狠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p p   同时,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机制,通过远程监控与实地抽查相结合,采用飞行检查、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大环境空气、地表水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p p   打造有文化的监测站点,给公众了解环境、参与环保打开一扇窗 /p p   一则《生态环境部全面启动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工作》的消息,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建个监测站房,难道还要搞文化噱头?可是,打开建设方案文档,站房示意图一下子吸引了眼球。立足服务公众,强化水站多重功能,正是“文化建设”的深意所在。 /p p   按照要求,每个水站站房都要充分应用新媒体,通过水站二维码和APP应用,为公众提供水质实时监测结果、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供便利。 /p p   了解是参与的基础,环境监测与百姓距离最近,是公众了解环境状况的好窗口 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监测站点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p p   3月28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迎来了昆明一中西山附小的小朋友们。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查看动态的气象变化和空气质量变化,孩子们对空气质量监测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名姓徐的同学说:“那么多不一样的监测仪器很有趣,到监测站参观让我们长了见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p p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境监测是评估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同时,监测为民,一方面要做好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另一方面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功能。无论是新建的水站,还是大气或者其他环境要素的监测站点,都要力争成为本地区的“科普小站”,引导公众走进、了解、信任生态环境监测,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p
  • Cell子刊|对抗新冠重症感染:灭活疫苗比mRNA疫苗或更有效
    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新冠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的总规模是相似的,然而,灭活疫苗使免疫系统暴露在整个失活的病毒面前,引发了针对病毒上不同蛋白质的广泛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上,这些发现将帮助科学家改进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毒的疫苗策略。相关论文截图研究论文高级合著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兴传染病(EID)项目高级研究员安东尼坦托诺谭博士表示:“新冠灭活疫苗在亚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与其他类型的疫苗相比,它们诱导的抗体反应较低,通常被认为效果不佳。”但几项研究表明,它们非常有能力阻止重症新冠肺炎的发展。研究小组比较了接受新冠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人的血液样本中的T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发现,mRNA疫苗只能诱导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T细胞免疫反应,其中,刺突蛋白中包含大量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然而,灭活疫苗不仅诱导了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T细胞反应,还诱导了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突变少得多的膜和核蛋白的T细胞反应。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膜、核蛋白和刺突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组合,在数量上与mRNA疫苗诱导的单一刺激性T细胞反应相当。新冠灭活疫苗还有效地靶向了奥密克戎变异株谱系特有的突变。与mRNA疫苗不同的是,灭活疫苗似乎不会触发以杀死病毒感染细胞而闻名的细胞毒性CD8 T细胞,它们主要刺激CD4 T辅助细胞。当这些T细胞识别病毒抗原时,它们会释放细胞因子,帮助激活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论文资深作者、杜克大学EID计划的安东尼奥贝尔托莱蒂教授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可有效地逃避抗体的中和。与抗体相比,T细胞可能在这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靶向病毒感染的细胞。由于新冠灭活疫苗可产生针对其他病毒蛋白的T细胞反应,与目前其他疫苗的刺激靶向策略相比,这种更异质性的反应可能是有益的。
  • ICP-5000测定土壤中8种有效态元素的含量
    土壤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和饮食健康,由于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施肥、喷农药、污水灌溉等行为,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等因素造成土壤的严重污染。目前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得到高度的重视,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其中提到土壤污染的重点监控无机污染物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等重金属,环保部发布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方法,环保部于2016年6月24日发布并于8月1日实施环境新标准《HJ804-2016 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提取液既含有有机物又含有较高的盐,基体比较复杂,因此,对检测仪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针对HJ 804-2016聚光科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样品前处理按国标HJ804-2016,称取10g(精确至0.0001g)土壤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提取液(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氯化钙-三乙醇胺),震荡2h,离心,取上层清液过滤,待测。 标准溶液配制采用提取液将浓度为1000μg/mL的标准溶液稀释至如表1所示浓度梯度,用于建立标准曲线,测得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表1 各元素的标准溶度配制梯度检出限将试剂空白连续11次测定,将3倍标准偏差作为该元素的检出限,各元素检出限见表2;表2 被测元素的检出限 测量结果及加标回收率表3 仲钨酸铵中杂质元素含量测量结果及加标回收率采用ICP-5000测定6个平行样品,考察方法精密度,并在前处理前加入一定浓度液体标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以考察方法的准确度。结果如表3所示,6个平行样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0%-110%。 结论按照环境标准HJ 804-2016提取土壤中Cd、Co、Cu、Fe、Mn、Ni、Pb、Zn等8种元素的有效态,并用ICP-5000测定8种有效态元素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小于3%,加标回收率介于90%~110%之间,满足 HJ 804-2016的检测要求。ICP-5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5000是集中阶梯光栅的二维分光系统、自激式全固态射频电源、科研级高速CCD为一体的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最多可以同时分析72个元素,覆盖元素周期表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检出能力达到ppb级别。小型、智能化ICP-5000告别了过去的单道扫描时代,带您体验快速、全谱分析技术!
  • 学界普遍认为地沟油检测尚无有效检测指标
    卫生部初步确定7种检测方法,学界普遍认为尚无有效检测指标   从地沟回流餐桌,谁来守住地沟油链条的最后一道防线?   地沟油的检测一直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地沟油成分复杂,众多科研单位经过艰苦研究,依然难以寻找到可靠有效的检测方法。   去年12月,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二次向全国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近日卫生部透露,已初步圈定了7种检测方法,正对这7种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考核,但目前仍未公布。   地沟油检测方法仍未揭开神秘面纱。为什么地沟油检测这么难?真的能找到可靠有效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真的能守住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最后一道防线吗?   本期科技能见度为您解开地沟油检测之谜。   ◎身披隐形衣   地沟油来源复杂,混入成分不一,且经水洗、蒸馏、脱色等加工处理,或与食用植物油掺兑,很难通过感官分析和一些理化指标进行区分,常规性检测指标基本无效   2011年,公安部破获一起横跨多省的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警方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但送检的10个样品中,居然只有两个样品被检出不合格。   2011年底,重庆警方侦破西南首例制售地沟油大案。然而,该案中已经被警方确认为是用餐厨垃圾炼成的地沟油,按照我国食用油检测的主要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却几乎全部合格。   这就是我国的地沟油检测方法目前正遭遇的尴尬。   由于地沟油来源复杂,混入的成分不一致,且经水洗、蒸馏、脱色等加工处理后,或与食用植物油掺兑后,已很难通过感官分析和一些理化指标进行区分。   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37-2003),这些检测主要是对地沟油的感官、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碘值等进行测定。   2011年5月《职业与健康》的一篇论文里,江苏省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师刘波指出,地沟油经碱炼、脱水、脱色和脱臭精炼工艺,可以使酸价、水分、感官等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而对于过氧化值的指标,因为过氧化物易遇热分解,油脂加热后过氧化值比加热前反而更低,因此常规性检测指标只能判定油脂优劣,无法判定是否为地沟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王竹天也指出,现在的地沟油精炼的程度已经很高,想象中存在某些污染的地沟油已经跟现在高度精炼出的地沟油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如说一些污染物,它完全能通过精炼去掉,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测出来,也就是为什么按照我们现在的一些检测方法,比如卫生指标、质量指标,以及可能污染物指标统统都检不出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吴永宁甚至表示,一旦政府公布了检测指标,对手很可能迅速地把这一指标从地沟油里悄无声息地抹掉,从而导致检测无效。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刘志洪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沟油最大的问题是致癌的黄曲霉素。“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够检测出黄曲霉素,但并不是每一种地沟油里黄曲霉素都超标。”   这也是目前每一个检测方案所遭遇的困境。   2011年9月18日,卫生部发布消息,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但征集到的7家技术机构研制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专家论证发现这些方法特异性不强”。   这其中就包括了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做出的“北京方案”。入选这个方案的地沟油特异性指标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特定基因”四大类。其中,致癌物多环芳烃被认为是目前地沟油中已被证实的最大危害成分。   这是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的检测人员花了将近3个月时间,综合运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理化分析及基因鉴定技术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先后对80余个技术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才确定的。   但经卫生部组织的专家组论证后,仍然未获通过。在实际测试中,专家们发现,以检测多环芳烃为侧重点的“北京方案”,居然对某些地沟油样本束手无策,原因是“经过人为特殊处理后,并不是所有地沟油都含有多环芳烃”。   面对科研人员的全力围剿,狡猾的地沟油却如同披了一件隐身衣。   ◎难觅特异性   现有350多种检测方法,可以称为“所有的方法都有效,但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用于所有的地沟油”,都难以达到“既不错怪好油,又不放过坏油”的理想效果   在新一轮的方法征集里,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提出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3条筛选原则:首先正常植物油样品不应被误判 其次地沟油样品的正确检出率高 再次,能够将勾兑的地沟油样品从高到低依梯度顺序检出。   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其实国内早就有了不少的研究,通过实验,提出了很多地沟油的特异性指标。   “北京方案”里“胆固醇、电导率”等两项指标,其实也早就被众多研究者所讨论过,被认为是鉴别地沟油的重要有效依据。   地沟油与食盐,味精、地下金属管道、废旧铁桶等接触,金属离子严重超标,尤其是钠、铁离子超标显著。此外,餐饮业废油脂在酸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小分子极性物质,与各种金属离子一起影响油脂的导电性。   有研究结果显示,合格食用植物油电导率较低,而地沟油电导率较大,是菜籽毛油的3倍,是大豆色拉油的11 倍,猪油的28倍。研究者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导电性来对地沟油与食用油进行检测。   地沟油成分复杂,在回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动物油脂。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大量胆固醇,而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胆固醇。有研究显示,大豆油、菜籽油中胆固醇的含量均为0.031 mg/g,而纯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为0.429mg/g。   但这些指标其实都可能对地沟油“网开一面”。科学松鼠会成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指出,如果一批地沟油只是炸过薯条或者油条的,那么它也完全可能不含电解质,电导率也很低。   对于胆固醇的测定,同样如此:成分主要是植物油的地沟油也完全可以过关。再加上与合格食用油进行勾兑,可以进一步稀释地沟油内胆固醇的含量。   研究者们还寻找了其他的突破口。氯化钠、谷氨酸钠是食品烹调时最常用调味成分,可随食物残渣残留于煎炸废油、潲水油等废弃油脂内,使普通油与废弃油中氯化钠和谷氨酸钠含量有显著差异。在《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在地沟油中检出平均钠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合格食用油。   还有研究者研究得出,合格食用油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而地沟油是从餐饮业餐具洗涤系统中收集,且与地下生活污水接触,含有大量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   有研究者测定地沟油中挥发性成分,发现样品油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害成分,其中15种为脂肪烃,1种为己醛。而己醛是油脂氧化变质二级产物,可以当作判别地沟油一个重要依据。   有的研究者通过薄层色谱法研究发现,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薄层色谱有明显的拖尾斑,而食用植物油则没有。经柱色谱分离并进行红外分析拖尾斑成分,发现潲水油、煎炸老油的拖尾成分是合格食用油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   还有研究指出,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每种食用油都有其特征脂肪酸图谱,脂肪酸相对含量一定。地沟油是一个混合油体系,含有多种动植物油脂。对掺伪地沟油的食用油体系来说,此种食用油的脂肪酸相对组成被打乱,通过与其正常的脂肪酸图谱对比,可判断是否掺伪。   但刘志洪分析认为,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达到“既不错怪好油,又不放过坏油”的理想效果。什么成分都有的地沟油让人摸不着头脑。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研究员潘炜坦言,现有的350多种检测方法,可以称为“所有的方法都有效,但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用于所有的地沟油”。   科学争议   地沟油检测真的无解?   目前,卫生部还未公布所选定的7种检测方法,但包括刘志洪、杜斌和李里特在内的多位专家均对此持谨慎态度。   “地沟油是分析检测上特别复杂的样本。”分析化学专业教授刘志洪感叹,目前确实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来检测地沟油。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杜斌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断言,“检测地沟油目前基本没什么好方法。”   科学松鼠会成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解释,检测必须是针对一种确定的物质。按照目前的分析技术,只要能够列举出来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是,能够检测一个指标,跟用它来进行判定,完全是两回事。   “云无心”表示,要可靠地检测一种东西,就需要这种东西有相对明确一致的组成与性质。地沟油并非如此。作为一种废料,其组成千差万别。此外,把地沟油掺杂到正常油中,更可以控制任何一个指标的数值,使之符合“检测标准”。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副主任李里特表示,地沟油的定义不清晰是导致检测“地沟油”难的原因之一。   “‘地沟油’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太多了。从下水道里收集来的油被称为地沟油,厨房里面用过的油也被称为地沟油,动物内脏炼制的油还被称为地沟油。”   他指出,这样定义不清晰的后果就是检测变得难上加难,因为检测很难包罗万象。刘志洪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地沟油难以检测,是由于“来源太复杂”了。   刘志洪表示,卫生部初步确定的7种方法肯定也是对里面存在的多种指标进行检测,比如黄曲霉素,多环芳烃、重金属,胆固醇等指标。“这些东西如果单独拿出来看,每一种都有检测方法,但把它合在一起装在不同的地沟油里,有的含这些指标,有的又不含,有的有这个超标,有的是那个超标。”   对地沟油检测方法已经潜心研究两年的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所长曹文明甚至表示,地沟油所共有且特有的特征指标可能并不存在。也就是说,至少短期内无法找到一种定性地沟油的方法。   “用一个单独的方法想把它鉴别出来,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刘志洪明确表示,如果想要检出地沟油,必须先把地沟油的成分搞清楚,再针对这些成分提出检测方法,而且一定要综合多种指标多种检测方法联用组合。   “监管部门不要执着于地沟油的检测。”李里特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强调,从技术上进行地沟油检测不但不可行,而且也并非是杜绝地沟油的有效方法。   刘志洪则明确表示,地沟油根本就不是靠科学家来解决的问题,“地沟油问题并不是科技上的问题。食品安全本身也不是科学上的问题。”   刘志洪说,地沟油其实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可以做成燃料等其他产品,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将其变废为宝的制度。
  • 缺乏有效检测方法 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在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国家标准缺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在征求意见阶段,由国家卫计委征求农业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意见。目前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   早在2005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编制就被提上日程,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   然而,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并未如期出台。国家卫计委有关人士不久前透露,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整合工作已启动,要将调和油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增加相关数据定义和安全指标,并添加标识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了解,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混淆概念、随意冠名、以次充好等问题,特别是调和油成份和配比标准模糊不清,让不少企业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间。如以较高价格销售的所谓"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中,实际只含有很少量的橄榄油、花生油。   针对这种现象,中储粮油脂公司去年率先公布其食用油产品的主要成分和配比,近日又联合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首度公开了调和油产品的检验方法,希望以此推动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出台。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何东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通过离子迁移法可以对食用调和油进行定性检测和识别,检出率能够达到98%,下一步还将继续进行定量检测的研究。争取明年将此种检测方法作为行业标准进行立项,一旦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确立,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有望很快出台。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认为,很多机构都在进行检测方法的研究,如果能够尽快出台食用调和油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将有利于调和油市场的监管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 Cell Research报道NgAgo“有效” 韩春雨实验仍不可重复
    NgAgo 又搞事情了。  11月11日,Nature 旗下生命科学期刊 Cell Reseach 在线刊登了中国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刘东团队关于 NgAgo 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 NgAgo 系统确实有效!在这篇题为 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wn causes eye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zebrafish 的 Letter to the editor 中,研究者观察到,NgAgo 确实可以改变斑马鱼的表型,但这并非是通过基因编辑实现的。事实上,团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NgAgo 系统可以在不改变目标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对基因表达实现 knockdown(即下调其目标 mRNA 表达水平),且这可能与 NgAgo 的基因剪切活性没有关系。  文章作者同时强调,他们没有在斑马鱼中观察到 NgAgo 系统的基因编辑功能。  所以,曾经的“基因编辑工具”  真正作用是 knockdown ?!  我们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以上的几个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  首先,NgAgo 可以改变斑马鱼的表型,但与基因编辑无关  研究者选择了斑马鱼中一个名叫 fabp11a 的基因作为 NgAgo 的“调控”对象。这个基因可以编码一种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以调节葡萄糖及脂质的稳态,还有炎症反应。除了试试 NgAgo,研究者还想看看 fabp11a 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的作用,于是,他们将编码 NgAgo 的 mRNA 和设计好的 5’-磷酸化单链 DNA 一起注射到了单细胞时期的斑马鱼胚胎中。  为了确保注射的 NgAgo mRNA 能够进入细胞核表达 NgAgo 蛋白,研究者专门在 mRNA 的两端增加了细胞核的定位序列(NLS) 而 5’-磷酸化单链 DNA 专门靶向 fabp11a 的第二和第三个外显子——如果 NgAgo 能编辑基因,这两段基因序列将会被改变。是:NgAgo 的存在,使 30% 的斑马鱼胚胎在发育后出现了眼部畸形,但这不是基因编辑的结果(*3)!  测序发现,fabp11a 的基因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反倒是 fabp11a mRNA 的相对表达量下降了约50%。  fabp11a 没有被编辑,但被knockdown 了。  其次,NgAgo 的 knockdown 作用在斑马鱼中存在普遍性。  NgAgo 对 fabp11a mRNA 表达的下调是一个意外吗?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又对斑马鱼中的其他四个基因进行的测试,结果发现,在靶向 ta、kdrl、 lama1 和 flt1 这4个基因时,NgAgo 都能实现 knockdown 作用,并且改变基因所对应的表型。  NgAgo 的 knockdown 作用是具有普遍性的。  最后,作者没有在 NgAgo 中重复出基因编辑功能  河北科技大学教授韩春雨此前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文章显示,NgAgo 系统可以在 37° C 的条件下对人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编辑效率为 11.2%-41.3%。研究者在确保半数以上的实验斑马鱼胚胎能正常发育的条件下,将实验温度设定为 37° C。然而结果显示,NgAgo 系统在这一条件下仍没有表现出任何基因编辑活性——尽管 knockdown 效应仍然存在。  有趣的是,当研究者将 NgAgo 中两个天冬氨酸位点进行突变 —— 有研究预测,这两个位点与 NgAgo 的基因剪切催化活性有关,并没有对实验中出现的 knockdown 效应产生影响。 这说明,研究者观察到的 knockdown 效应可能与NgAgo 的基因剪切活性没有关系。  最后,研究者以这样一句话结束了本篇文章:  ??we hypothesize that gDNA/NgAgo may bind to a target gene to block its transcription. Overall, we suggest that the gDNA/NgAgo system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gene knockdown in zebrafish.  我们提出一种假设,即 gDNA/NgAgo 的作用可能是结合目标基因,从而阻碍基因的转录。总的说来,我们认为 gDNA/NgAgo 为斑马鱼中的基因knockdown 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为斑马鱼中的基因 knockdown 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为基因 knockdown 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 先河稳居国家直管站有效点位第一名 高水平服务惊艳业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月初,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一项监测统计数据及排名令人振奋。该信息显示,作为担负着国家直管站38个国控点监测任务的先河环保,从2015年1月承接任务开始,在连续数据监测中,各个月份均稳居国家直管站有效点位数量第一名,其中第一季度无效点位数为0。与其他5家监测运营的兄弟厂家相比,无论是有效点位数量,还是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均遥遥领先。先河以连续高精准度的监测运营,细致入微的主动关怀服务,赢得国家直管总站的一致好评,惊艳业内。  一年多以来,除2015年2月份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到数据采集外,其他时段24小时全天候全部为有效监测点位,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直管监测总站的数据保障。这些引人为傲的数据和排名背后,是先河环保长期以来坚持的“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至上”服务理念的践行,是对可靠稳定的监测技术和专业强大的运营团队的最直观反映。  据先河数据中心负责人刘建志介绍,先河建有全国人数最多、专业能力最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营及维护服务队伍,现有服务人员260人,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承担着除国家直管站国控点之外,还有河北国控点41个、山东TO模式国控点19个,以及河南等多地超过150个国控点的运营服务,承接的空气站运营总量超过400个。  “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直管站运营成绩的取得,与公司严格的质控措施是分不开的。”先河环保副总裁、数据中心主管领导范朝表示,公司在质控管理上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化,达到对作业者的远程管理和质控工作的实时管理 公司在承接该项目后,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质控体系,对数据的审核、处置、上报、应急处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制度和流程方面最大限度地防止问题发生。此外,公司数据中心24小时留人值守,一旦有问题发生能够快速应对、妥善处置。  说到技术服务人员范总自信满满:“可以说,作为国内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供应商,先河环保的技术和服务人员对空气系统的产品,有着更专业而深入的了解,完全具备对环境监测设备的运维服务能力,是他们让我们更有底气。”  没有最好,只有更佳。先河环保将此荣誉作为攀登新峰的起点,努力全面打造行业金牌标杆服务,向着全球最专业的高端环境监测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继续铿锵进发。
  • 重磅!食品领域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点击查看)2023年8月31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其中,食品领域 |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如下:姓名工作单位提名人/提名渠道主要研究方向卞科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科协农产品储藏与加工郜海燕(女)浙省农业科学院谢明勇农产品和食品采后生物学、衰老代谢与品质调控;农产品物流保鲜加工与品质控制顾青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科协益生菌基因组与功能、天然安全抗菌素的研究、食品微生物新资源及其功能与安全性、食品级微生物安全高效表达系统 顾正彪江南大学中国科协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和南京师范大学王琪生物可再生资源江连洲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协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江正强中国农业大学谢剑平食品科学、食品酶与发酵工程金征宇江南大学庞国芳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起葡萄与葡萄酒廖小军中国农业大学单杨果蔬加工和食品非热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刘东红(女)浙江大学朱利中绿色智能食品装备研发盛军云南农业大学朱蓓薇茶叶功能成分王兴国江南大学陈坚油脂加工与营养安全 功能性油脂吴敬(女)江南大学中国科协酶制剂发酵工程徐虹(女)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协微生物菌种筛选、发酵调控与优化、酶工程张名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吴清平特种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植物活性物质赵谋明华南理工大学陈卫蛋白质生物催化与转化、发酵食品代谢调控以及功能性食品加工关键技术曹有龙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协枸杞营养与质量评价 枸杞资源开发利用 呙于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协家禽营养代谢与调控、营养与免疫、微量营养素营养、饲料添加剂及应用技术研究焦新安扬州大学张洪程人兽共患病与食品安全、预防兽医学、免疫学及应用生物技术刘景圣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协粮食精深加工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科技应用与推广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吴义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无损高通量检测的新方法、关键技术、智能装备的前沿研究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刘仲华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次生代谢、茶叶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和食品化学王红宁(女)四川大学沈建忠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产品安全的基础和应用王加启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唐华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研究王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协花生原料特性与品质评价、加工过程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机制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水产化学与水产品加工技术方向的研究张德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协肉品科学与超临界非热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标准与检测技术张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科协乳酸菌及发酵乳制品研究周光宏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肉品加工及质量控制,维生素吸收代谢机制
  •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浅析
    p   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不仅与重金属全量有关,更与其存在形态密切关联。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一般是指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吸收、积累或毒性程度,从某种角度上讲,形态分析是生物有效性的基础,而生物有效性是形态分析的延伸。目前大多数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都是通过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形态和分布,再将这些形态分布与生物体中污染物的富集量通过单元回归或多元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p p   根据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形态分析是指表征与测定一个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的过程。广义上讲,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狭义上的重金属形态是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连续的浸提,并根据所使用的浸提剂对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组。一般分为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因浸提剂系列和浸提方法的不同,上述分组方法也有变化。 /p p    strong 水溶及可交换态 /strong :是指交换吸附在土壤粘土矿物及其它成分,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和腐殖质上的重金属。该形态对土壤环境变化最敏感,最易被作物所吸收,对作物危害最大。 /p p    strong 碳酸盐结合态 /strong :是指与碳酸盐沉淀结合的重金属,该形态对土壤环境条件敏感,特别是对pH最敏感,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离子态重金属可大幅度重新释放而被作物所吸收。 /p p    strong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strong :是指与Fe2O3和MnO2等生成土壤结核的部分。土壤环境条件变化可使其中部分重金属重新释放,对农作物存在潜在危害。此形态的最大特点是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稳定性差。 /p p    strong 有机物结合态 /strong :是指以不同形态进入或包裹于有机质中,同有机质发生鳌合作用而形成鳌合态盐类或硫化物。该形态较为稳定,一般不易被生物所吸收利用 但当土壤氧化电位发生变化时,可使少量重金属溶出而对作物产生危害。 /p p    strong 残渣态 /strong :在连续提取法中,上述各形态重金属被提取后,剩余部分的重金属均可称为残渣态重金属。对这部分重金属的结合方式很难给出明确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稳定存在于石英和粘土矿物等晶格里的重金属即为残渣态重金属。残渣态的重金属很稳定,对土壤重金属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影响不大。 /p p   就提取剂而言,有多种类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标准中的提取剂包括:王水、NH4NO3、HCl、HNO3、NaNO3、HCl-HNO3-HF和水等。我国当前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标准方法主要有:《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的测定》(NY/T 890-2004)、《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GB/T 23739-2009)、《土壤检测 第9部分 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 1121.9-2012)、《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LY/T 1261-1999)、《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LY/T 1259-1999)、《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LY/t 1260-1999)和《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804-2016)等,基本都采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或0.1M盐酸浸提剂,也有部分采用硝酸-高氯酸-硫酸、草酸-草酸铵或EDTA浸提剂。 /p p   DTPA分子结构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7a061cf-0596-44cc-85b9-9fc8ae5c57b3.jpg" title=" 8be6fee55d73b8c347db15cdec21b8a5.jpg" /    /p p   DTPA能迅速与钙、镁、铁、铅、铜和锰等离子生成水溶性配合物,尤其对高价态显色金属配合能力强,因此能浸提出土壤中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部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相对于其全量而言,这些被认为是高度生物有效的形态。 /p p   表征农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包括: /p p   (1 strong )实验模拟法 /strong :根据重金属在土壤—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释放速率和释放机理,预测自然风化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 /p p   (2) strong 植物指示法 /strong :生活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植物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吸收一些重金属。通过分析这些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可以判断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判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p p   (3) strong 化学浸提法 /strong :即采用一种适当组成与组成量度的试验溶液(一种或几种试剂) 按照一定的土液比与浸提方法进行浸提, 然后测定浸提液中重金属的含量。如前所述的DTPA,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但由于多种因素(土壤类型、酸度、多金属间的作用、金属在不同植物不同部分的迁移)对生物提取剂的影响,使其很难对多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准确表征。 /p p   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因素包括: /p p   (1) strong 土壤pH值 /strong :土壤pH值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其发生变化时,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也会动态波动。 /p p   (2) strong 重金属之间综合作用 /strong :土壤中重金属之间及与其他大量元素之间的复合污染也会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即重金属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 /p p   (3) strong 植物根际环境 /strong :植物根的生长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根际( rhizosphere) 是距离根毛大约0.22 mm 厚的土壤层,根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微型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改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从而影响他们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 /p
  • 实验室废物污染严重 必须建立有效机制
    “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物常常被人们忽视,其实,实验室排放物往往是严重的污染源。而目前,这一领域尚处于法律监控盲区。”据新华社报道,在刚刚召开的吉林省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呼吁重视实验室污染问题。   实验室污染日益引起关注   实际上,近几年来,实验室污染不断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浙江省的代表和委员曾透露,某实验室做蛋白质含量分析实验时,有害气体不经处理即排放,使周围居民咳嗽不止。   广西的委员也在提案中谈到:有的实验室有通风设备,可通风口直接对着窗外 有废液缸,可废液还是直接倒入下水道 解剖动物甚至在厕所里完成,实验完了一冲了之。   去年全国两会上,还有人大代表提出,针对某高校的调查表明,该校16个院系中有12个院系下属实验室存在污染物排放,比例为75% 其中危险废物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认定的47大类中的28类,比例高达59.6%。   实验室废物处理也是科研人员自己关注的话题。在一些活跃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网络论坛上,《科学时报》记者看到不少网友讨论这一话题。比如,有的人发帖子说:“我们是一个地级市,没有专门的废液处理机构,对甲醇等废液,环保局让我们拉到省城处理,费用太高,现在只能偷着倒入下水道。”跟贴的人有的批评这样做不对,也有的说:“情况差不多,我们也存在这个问题,比较头疼。”“我们也是,都是往下水道倒的,这样太危险了,但是没有办法。”还有的网友说,因为所在实验室常常把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管道都被腐蚀坏了,甚至直接污染地下水。   来自学校实验室的调查数据   2004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曾下发了《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但是《科学时报》记者上周从国家环保部污染防治司了解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实验室废物处理的环保法规。“如果属于危险废物就按照危险废物(相关法规)来管理,其他类别的废物就按其他类别废物(相关法规)管理。”该司的工作人员说,“国家对于危险废物有专门的管理程序,必须交给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公司。”他还介绍说,环保部和教育部曾经合作进行过相关的调研工作。   2008年,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成立了“学校化学教学实验废液问题的研究”课题组,选取北京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分布在各地的10所普通高中为代表,进行了废液量的调查。   教学仪器研究所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彭实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在此之前环保部门缺乏可以说明问题的相关数据。“我们想实际调查一下学校产生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帮助环保部门摸摸情况,为相关费用的投入、政策的制定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这一研究首先完全依据讲义和教材上叙述的实验内容和参加实验人数,统计了理论上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又作了一年的实证调查,让各个学校统计实际收集了多少废液,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   这项研究还对1000多名来自16所“211工程”大学的化学教师、实验员、做化学实验的本科生以及600多名来自130所中学的化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者还走访调查了国内若干所大学。   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和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所产生的废液,绝大部分是需要回收处理的危险废液。就危险废液量(不包括洗涤液)而言,根据统计结果估算,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危险废液规模大约在每年几百至几千升 普通高中学校校均危险废液产量大约为每年100~600升。废液以重金属、不含卤有机废液、废酸为主。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再考虑我国的学校数量,仅来自学校实验室的废液总量已经不容忽视。   而且该研究尚未包括科研实验的废液数据。   彭实等人的这项研究还指出: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以后,一些高校开始重视相关工作。但是,多数高校还是没有建立健全完备的废液管理机制,也缺少专项经费支持。而且由于整个社会处理危险废物的设施不完备,使得废液回收渠道不够畅通。师生们对废液的识别、分类以及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监管不够严格,少数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这些原因导致了废液的回收和处理还很不完全。而且,总的来说,高校交给专业处理公司处理的绝大多数是废弃化学试剂,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废液并不多。高中的实验废液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经费从哪里来   “经费是各个学校都提出的问题。”彭实说。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李铁龙谈起实验室废物处理时也表示:“这是个很费钱的工作。”   实验室的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李铁龙告诉《科学时报》记者,目前国内对实验室废物处理研究很少。“实验室废物的特点是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变化特别大。不像一般的工业废水是特定的污染物,特定的排放时间和排放量。科研人员经常每天做不同的实验项目,今天出来的物质和明天出来的物质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是相克相生的。   很难用特定的模式去处理它,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成本也很高。”李铁龙说,这也导致了一些单位在这件事情上“睁只眼闭只眼”。   南开大学是彭实向记者推荐的在实验室废物处理上做得较好的国内大学。该校前几年新建的综合实验楼设置了专门的排水系统,与生活废水排水管道区分开来,并在地下室建立了专门的废水处理站。   武汉大学也是国内较早自己建立废水处理站的高校。该校环保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废水处理站现在每年还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检测。   李铁龙参与了南开大学综合实验楼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工作。他坦承,由于实验室废液的复杂性,“我们的处理成本比一般的工业废水处理成本高多了”。   有的高校从每个课题的经费中收取一定比例的废物处理费,作为实验中心处理废物的专项费用,彭实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值得学习。她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在实验室废物管理问题上形成机制。“其实有的高校实验中心的经费非常多,但是却没有专门的实验废液处理的经费名目,他们希望行政主管部门能在这些方面理顺了。”   也有的专家建议,实验室废液处理应享受政府环保待遇。为解决目前实验室废液处理成本过高,回收处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应仿效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给予实验废液处理企业正确的定位,明确其公益性而非营利性。并与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一样,政府给予补贴,以减轻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经费负担,调动治污积极性。   重要的是管理和机制   在采访中,彭实和李铁龙都谈到,日本在实验室污染控制方面做得最好,在这一方面我国和日本“差得很远”。   但是日本并非胜在技术。李铁龙认为,对于实验室污染控制而言,“技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管理和机制”。“我们前两年向天津环保部门建议,对实验室排放进行统一的监管,实验室废物属于危险废弃物,需要国家强制管理”。   据彭实了解,地方环保局对实验室的监管目前还主要靠各个单位的登记上报。也就是说,国内目前还主要靠科研机构和高校“自觉”。   据彭实介绍,关于废弃物,在日本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教育和科研机构也被归入其约束范畴,使得对实验室废液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日本高校大多设有综合管理环境事务的机构,称为环境保护中心,中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管理规章和细则,使实验室废液管理能够有效开展。她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和分类标准。记者在网上论坛也看到不少人询问是否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这样才便于操作。   彭实和李铁龙都建议将实验室的排水管道改造纳入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里去。“只有管道独立才能有效处理和监测,监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到公共排水管道里去。我国实验室的管道大多数与生活废水管道不分,环保部门也没办法监测。”日本大多数实验室的排水系统与生活废水的排水系统彼此分开,实验室废水有单独的排放口。“日本有的学校一旦发现污染物超标,就给实验楼停水。我国有的学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日本进修时,发现人家已经这样做了。”彭实说。   日本的另外一条经验是废液处理要源头化。彭实等人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发生源的废液性质是最明确的,如若排入管道后再分析处理,或搬运到较远的地方处理,难免会造成处理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费用的增加。针对目前我国的国情,在产生废液的实验室利用简易的废液处理装置对废液进行及时处理,将那些在实验室无法处理的废液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处理,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但是彭实也谈到我国实验室的危险废物处理还需要解决出口的问题。“因为整个国家的社会配套设施不完备,就算实验室认认真真收了,也面临把危险废弃物交给谁的问题。”她说,在调查中,有的单位反映:“以前还有公司收走,现在就让我们留在学校里存着。已经存了很多了,找不到出口。”   “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只要重视,去做,慢慢就能得到解决。”彭实说。
  • 华测集团杨桂玲谈如何有效管理食品实验室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日,第二届中国食品企业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技术论坛在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大中型食品企业、科研院所、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仪器厂商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别在会议上做了精彩的报告。来自华测集团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桂玲女士作的报告内容是企业如何有效进行食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p p   食品安全是关系公众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随着2015年最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和实施,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企业自身必须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日常运行的管理和技术升级,及时购置相关实验室检验仪器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自检工作,熟练掌握检验方法和检测标准,才能有效执行食品安全规范的要求。 /p p   华测集团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桂玲女士在报告中以乳制品实验室为例就食品实验室需要管理的内容、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8px" title=" IMG_8481_副本1.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3b4e839d-d1c7-412c-af5a-1a3ebca068c4.jpg" width=" 500" height=" 33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华测集团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桂玲女士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0,0)" strong 实验室管理要从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样品、实验方法和实验环境上着手 /strong /span /p p   据杨桂玲女士介绍,乳制品实验室管理的目的在于能够准确、及时出具检测数据,对各环节涉及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监控,更好的为生产提供服务。由于乳制品检测项目较多,因此需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p p   如何管理实验室相信是每位食品企业负责人都面临的问题,杨桂玲说道:“乳制品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样品、实验环境和实验方法的管理。”对每个方面如何管理,杨桂玲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p p   对于检测人员的管理,杨桂玲说道,“检测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良好的培训、监督、考核制度,使检测人员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检测技能。” /p p   在仪器设备管理上,杨桂玲说,“对于乳制品实验室来说,使用的仪器主要有质谱、光谱、色谱等大型检测设备,常归理化检测设备和微生物检测设备。对于主要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定期维护,按要求进行检定和期间筛查。尤其针对不太稳定、使用频率高、容易产生漂移、能力验证结果有问题的仪器,检定和期间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p p   “样品是实验室检测的对象,抽取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每个样品要有唯一性标识,流转过程中要保持样品的唯一性,并按照要求进行贮存,存留样品要规范,做好留样备查记录”,她在介绍样品管理时说道。 /p p   对于检测方法,杨桂玲说,“检测方法的选择要识别相应人员、设施、环境、设备,还应通过试验证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精密度、线性范围、检出限等指标。常用方法主要有,国标方法,国家法律法规指定方法,地方法归标准方法,国际标准要求方法及非标准方法。当然,个别情况也会使用新的方法,需要对新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检出限、回收率等指标进行验证,确定可靠才可使用。” /p p   “实验环境对测试结果也很重要,对于乳制品实验室,主要包括样品室、理化检测室、仪器检测室、微生物检测室、无机前处理室、有机前处理室、天平室和药品室等。不同的实验室需要有不同的实验环境,例如,前处理室需要有很好的排风系统 微生物室需要布局合理、清洁、防止扩散 仪器检测室需要控制温度、断电保护、排风顺畅等。” 杨桂玲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88px" title=" 实验室照片.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3ae6feb2-fa8b-4a1f-9b9f-8228a1d9fb4c.jpg" width=" 500" height=" 38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某企业实验室一角 /strong /p p   此外,她还提到,试剂和标准物质是检测中必不可少的消耗品,对于试剂,要按照检测需求进行购买,并选择合适的环境贮存。实验数据的记录对实验室的管理也很重要,在数据记录方面,她谈到,数据记录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原始记录禁止补记,信息记录要完整,最好指定专门的人按批次装订进行数据管理,一旦发现错误不能随意乱改。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0,0)"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都很重要 /span /strong /p p   杨桂玲在介绍质量控制时谈到,“检测结果的质量是实验室重点关注的内容,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监视检验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通常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p p   她提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包括,使用标准物质,留样复测、使用同种方法或不同方法重复测试、基质空白实验等内容。外部质量控制是发现和消除实验室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的重要措施,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测量审核等方面。能力验证主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的比对,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实验室间比对主要是指按照预先测定的条件,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活动。测量审核是实验室对被测物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p p   另外,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监控,发现其趋势变化,根据趋势对测量系统做出判断,分析原因,能够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0,0)" 安全管理不容小觑 /span /strong /p p   安全管理对每个实验室来说都极为重要,杨桂玲介绍安全管理时说,“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爆炸事件应引起我们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重视,乳制品实验室检测项目多,安全管理不容小觑。对于易燃易爆以及有害的试剂和药品,要放置在专门的、符合要求的场所保存,并贴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消防设施应放在醒目易取的地方,消防器材定期更换,保证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根据需要,还可配置其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装置。” /p p   最后,杨桂玲总结道,“企业的安全管理也需要对人员进行管理,包括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对新进员工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对操作人员实施监督工作等都是对人员管理很有效的方法,”同时呼吁各企业负责人一定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编辑:张葳 /p p br/ /p
  • 同期三篇Nature Medicine:基因疗法治疗遗传病或可实现长期有效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精准医疗使医疗技术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进步,多项研究成果表明,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疗法在遗传病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017年,Spark公司的创新基因疗法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患有特定遗传性眼疾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为基因疗法研究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80fac58-7bf9-43e1-a4e2-d5d10ee8ae6d.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629" height=" 443" style=" width: 629px height: 44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月18日,《自然医学》杂志同期发表了三篇基因疗法相关文章,展示了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疗法治疗罕见遗传病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d4dbf8a-8522-408d-889a-aa8d9877c49f.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631" height=" 405" style=" width: 631px height: 40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治疗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安全、稳定地纠正小鼠体内的DMD。研究中也观察到了免疫反应和脱靶效应,但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后续仍需进行仔细地监测验证研究。接下来,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这项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由杜克大学Charles Gersbach教授领导完成,其研究团队自2009年起就致力于DMD的基因疗法研究开发。DMD由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如果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一个或多个外显子发生突变,机体就无法产生抗肌萎缩蛋白,进而导致肌肉缓慢地断裂和退化。基于该机制,Gersbach教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AAV为载体)。该疗法是利用CRISPR/Cas9切断抗肌萎缩蛋白外显子周围发生突变的基因,再利用人体的自然DNA修复系统将剩下的基因重新“缝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缩短的、具有正常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编码基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动物模型试验中,研究团队选用了成年和新出生的DMD小鼠模型。研究人员为DMD小鼠模型实施了单剂量静脉注射的上述基因疗法,并进行了追踪。前8周研究结果显示,小鼠的抗肌萎缩蛋白功能得到恢复,肌肉力量增强,表明该基因疗法确实有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前的DMD治疗研究都集中于抗肌萎缩蛋白的短期恢复,通常在治疗后4-8周进行评估。然而,基因编辑会导致永久性的基因改变,所以探索该基因疗法可能带来其他后果,以及疗效的持久性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研究人员对注入小鼠体内的CRISPR系统编辑效果进行了检测跟踪。令人惊喜的是,研究结果表明,该疗法不仅成功编辑了小鼠体内的缺陷基因,并使其获得了长期表达抗肌萎缩蛋白的能力,所有的老鼠在治疗一年后都表现良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除了疗效,基因编辑的脱靶问题也非常惹人关注。为了全面研究该基因疗法产生的所有基因编辑事件,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DNA测序方法,该方法可报告任何基因编辑类型。研究发现,除了预期的目标外显子外,还有许多种其他编辑类型,包括来自CRISPR/Cas9系统病毒载体的高水平DNA序列插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经过对组织类型和CRISPR输送剂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多达一半的基因编辑会导致这些脱靶效应。虽然该结果令人惊讶,但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些非预期的DNA序列变化并不会影响该基因疗法对DMD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虽然如此,研究人员表示,任何非预期的基因编辑结果都有潜在的价值,这些基因编辑事件在未来研究的方法设计、识别和减少脱靶效应中都有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1664014-dfca-4082-889e-08bcf0ec516f.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552" height=" 229" style=" width: 552px height: 22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图:未治疗DMD小鼠模型(左)和使用该基因疗法治疗一年后的DMD小鼠模型(右)。绿色表示抗肌萎缩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较高,黑斑表示来自小鼠的T细胞响应细菌Cas9蛋白,表明存在免疫反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小鼠的免疫系统可对Cas9产生反应,这可能干扰CRISPR的编辑效果。为此,研究团队还监测了小鼠模型对Cas9蛋白产生的所有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在成年小鼠模型中观察到了抗体和T细胞对Cas9的反应,但这些免疫反应似乎都没有在小鼠体内产生任何毒性,且没有影响治疗效果;新出生的小鼠模型则没有类似的免疫反应。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开发新的策略来限制Cas9的表达或在短时间内仅将CRISPR/Cas9系统输送到肌肉细胞,以减少可能的免疫反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1fc1bf4-0be2-4202-94e1-f65760f47e27.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45" height=" 283" style=" width: 645px height: 28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2a720aeb-31e9-4c71-954d-0157e1c14e8f.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655" height=" 286" style=" width: 655px height: 28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与该研究同期发表的还有另外两篇文章,都是针对早衰综合征(HGPS)的基因治疗展开,文章题目分别为“Development of a CRISPR/Cas9-based therapy for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和“Single-dose CRISPR–Cas9 therapy extends lifespan of mice with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前一项研究由西班牙和英国科学家合作完成,后一项由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科学家领导完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HGPS是由LMNA基因点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致死性遗传病。该病的患者自童年开始就快速地衰老,目前还没有针对HGPS的有效治疗。已有研究发现,Lamin A蛋白的编码基因LMNA的突变,促使机体产生了孕激素有毒异构体,这是HGPS的主要致病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西班牙科学家领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基因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通过在LMNA基因中引入移码突变,阻断Lamin A蛋白和孕激素的积累,来恢复HGPS引起的细胞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疗法可广泛地改善HGPS小鼠的表型,并延长寿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由美国科学家领导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单剂量全身性注射AAV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组分,来降低小鼠模型中的Lamin A蛋白/孕激素水平,以抑制HGPS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疗法改善了HGPS小鼠的健康状况,并延长了小鼠的寿命。以上两项研究均展示了CRISPR/Cas9在HGPS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也为在其他目前无法治愈的罕见疾病中使用CRISPR/Cas9开辟了道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因疗法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跨国制药巨头的关注。2018年12月1日,美国FDA已经接受Editas Medicine公司为EDIT-101递交的IND申请,允许该公司开展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手段治疗Leber先天性黑朦10型患者(LCA10)的临床试验。EDIT-101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在人体内使用的CRISPR疗法。此外,还有多项针对艾滋病、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心血管病、肾病、肺病等疾病的基因疗法研究正在进行,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安全有效的基因疗法能够开发出来,为推进科学和人类健康进步贡献力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参考资料: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1. Long-term evaluation of AAV-CRISPR genome editing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2. Single CRISPR treatment provides long-term benefits in mice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3. Development of a CRISPR/Cas9-based therapy for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4. Single-dose CRISPR–Cas9 therapy extends lifespan of mice with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span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