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有机单分子膜

仪器信息网有机单分子膜专题为您整合有机单分子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有机单分子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有机单分子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有机单分子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有机单分子膜话题讨论。

有机单分子膜相关的论坛

  • 生物传感器相关知识-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

    [b]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取得进展[/b]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江鹏通过与丹尼斯菲周教授领导的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巴黎第六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合作,日前对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在Au(111)表面的自然组装行为进行了STM高分辨成像研究,首次揭示了巯基萘酚分子在表面存在旋转同分异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所导致的两种共存的有序超晶格结构被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研究发现对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上。《美国化学会志》的评委们对此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样一个研究解决了具有简单结构的巯基多芳环有机化合物在金表面的构像问题,为进一步的分子电学特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分子电子学是当今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具有共轭结构的巯基多芳环有机化合物是分子电子学研究的首选材料。通过强的Au-S相互作用,这些分子被发现能够在金表面上形成一层单层。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分子在表面的吸附构像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也是分子电子学研究中必须首先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双边合作计划、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的支持。 【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是下一代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芯片研究的潜在技术,请大家关注这方面的研究】[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earch.asp?sel=admin_name&keywords=quanbaogang]欢迎到我的资料库下载[/url]

  • 【求助】ATR表征单分子膜

    文献上很多用ATR表征硅表面组装的单分子膜,不知道测定单分子膜需要的ATR设备有什么要求?以及试验测试要求?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9/200609240957_27637_1627011_3.jpg[/img] 分子电子学是当今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具有共轭结构的巯基多芳环有机化合物是分子电子学研究的首选材料。通过强的Au-S相互作用,这些分子被发现能够在金表面上形成一层单层。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分子在表面的吸附构像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也是分子电子学研究中必须首先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江鹏副研究员与Denis Fichou领导的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巴黎第六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合作,对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在Au(111)表面的自然组装行为进行了STM高分辨成像研究,首次揭示了巯基萘酚分子在表面存在旋转同分异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所导致的两种共存的有序超晶格结构被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研究发现对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6, 128, 12390-12391 )上。J. AM. CHEM. SOC. 评委给予本项研究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样一个研究解决了具有简单结构的巯基多芳环有机化合物在金表面的构像问题,为进一步的分子电学特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双边合作计划、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的支持。[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7638]JACS 128 12390.pdf[/url]

  • 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测定土壤中小分子有机酸

    [color=#444444]测定土壤中小分子有机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甲酸、乙酸、丙酸、乳酸、丁二酸、丙二酸。[/color][color=#444444]浸提:超纯水:土=2:1,离心,过滤膜,上机。[/color][color=#444444]色谱条件[/color][color=#444444]柱子:有机酸专用柱[/color][color=#444444]流速:1ml/min[/color][color=#444444]波长:210nm[/color][color=#444444]流动相:0.5%磷酸氢二铵:甲醇=98:2,pH=2.5[/color][color=#444444]进样量:5ul[/color][color=#444444]柱温:30[/color][color=#444444]单标和混标都是用分析纯试剂配制。[/color][color=#444444]问题:每个单样在3-4分钟之间都会出现2个峰,连超纯水到那个地方也会出现一个峰。把波长调到214nm处时,标样出现的峰更多。不知道什么原因。之前也试着调了流速,结果还是不理想。之前我一同学也用分析纯做的,配标样也是用的分析纯,做出来的结果还不错。不知道我现在怎么做不出来。努力回忆了自己配样过程,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求大家帮忙分析。看了一些文献,也没有一个跟我现在实验条件一致的精确方法,或者谁有比较好的成功的方法,能否推荐下。[/color]

  • 有机滤膜哪个牌子好?

    作蔬菜中农药残留,常用到0.22um的有机滤膜,国产的滤膜哪个牌子的好?质量与价格上有多大差别?

  • 【原创大赛】DNA修复机制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单分子可视化

    【原创大赛】DNA修复机制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单分子可视化

    [img=,500,11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20953386500_4907_981_3.png!w690x154.jpg[/img]1 同时利用4个光阱模拟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示意图。[b][/b]分子水平研究DNA修复机制DNA修复是人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识别和修复DNA损伤的机制复杂而精细。没有DNA修复机制,细胞就丧失了转录其基因组重要区域的能力,从而导致有害突变的累积,最终使细胞受到损伤。DNA损伤的来源主要包括双链断裂和DNA内部发生交联,如不及时修复,最终会发展为恶性肿瘤。深入的研究DNA的修复,单分子水平的技术手段必不可少。然而,既要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物学行为,还要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原来是几乎不可能的。LUMICKS公司采用最新技术——C-Trap™ 可以满足实时可视化单分子水平观测DNA修复过程中DNA与DNA修复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保证高度模拟体内环境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分辨率。尤其是当C-Trap配置了STED (超分辨显微镜,SuperC-trap™ )之后,直接观察单个蛋白分子的动态变化成为了可能。上图表示:一个DNA分子被两个由光镊控制的微球拉直,多种DNA修复相关蛋白与DNA相互作用。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实时定位荧光标记蛋白的位置,因此可以用来研究蛋白的结合位点、扩散、折叠/去折叠等一系列蛋白与DNA互作过程。同步进行的“力-距离”信号检测能够将蛋白的活性和酶动力学结合起来,反映DNA-蛋白复合物的力学特性。[img=,500,9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20954417480_4675_981_3.jpg!w690x128.jpg[/img]2 X轴为时间,Y轴为沿着DNA的结合蛋白的定位。图像显示实时监测DNA修复过程中DN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img=,200,15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20955450482_5351_981_3.jpg!w252x200.jpg[/img]3 DNA修复相关蛋白 XLF (红色) 、XRCC4(绿色) 和复合体(黄色)在DNA上的精确位置。C-TrapTM可以实时观测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包括DNA的修复、复制、转录和发卡结构的形成。DNA双链由两个光镊控制的微球拉直。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精确定位荧光标记的蛋白,实时观测与DNA修复相关的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反应。Figure 2 显示DNA修复相关蛋白XRCC4(绿色,占总量的9%)和XLF(红色,占总量的62%),这两种DNA修复相关蛋白参与到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过程中并形成XRCC4-XLF复合物(黄色,占总量的29%)。XRCC4和XLF还参与DNA桥联过程,此实验需要通过额外添加两个光阱。利用四个捕获微球可拉伸两条双链DNA,通过光镊施力模拟细胞内非同源DNA与DNA末端相互连接的过程。然后与DNA修复相关蛋白共孵育,检测出何种蛋白参与DNA的修复。Figure 3 显示2个DNA双链与200 nM XLF和200 nM XRCC4共孵育,过段时间后DNA形成了桥联结构。可以发现2个DNA双链形成四聚体的桥接结构的确需要这两种蛋白介导。然后通过对微球施力可进一步证实桥联的稳定性,研究应力状态下DNA修复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当向右上和右下微球施加高强度的力(100pN)时,XLF-XRCC4 DNA 修复蛋白复合体将会结合到左侧的DNA上,启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模式。继续增加施力,当施力大于250pN时,桥联出现明显的断裂,反映出这种修复方式的桥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韧性。这种4微球双DNA模型技术是首次应用到DNA修复领域相关实验中。此外,由于DNA修复过程经常发生于蛋白高度密集的微环境中,因此结合STED超分辨显微镜也是一种区分标记蛋白和损伤DNA分子的技术手段。

  • [求助]有哪位高手知道分子转膜仪

    有谁知道分子转膜仪的具体操作原理,都有什么参数?哪些厂家有提供?它是做分子杂交用的,转移蛋白质和膜,但是具体我就不知道了,谢谢各位大侠!!

  • 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特色及应用

    [url=http://www.f-lab.cn/microinjectors/thermomaster.html][b]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b][/url]ThermoMaster是专业为双分子层实验而设计的[b]分子层膜温度控制器[/b],与游离脂质双层膜控制仪Ionovation Explorer联合使用,提供完美的温度控制和实验操作,只需要把热电偶的框架和传感器装到双分子层实验温控器上部,选择温度控制程序,就可开始实验。[b][url=http://www.f-lab.cn/microinjectors/thermomaster.html]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url][/b]ThermoMaster是[b]生物化学温度控制[/b]和[b]生物物理温度控制[/b]的[b]精密温控仪[/b]器,非常适合[b]膜生物物理实验[/b],精确的温度控制和温度监测可为科学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科学实验结果.[b]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ThermoMaster应用[/b]在生理条件下运行实验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研究使你的实验适应各种脂肪混合物的熔化温度。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配体和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的温度依赖性。慢下来的离子通道,快速激活动力学监测膜组件扩散时间的变化[b]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ThermoMaster特色[/b]温度范围约10°C - 40°C专有的,高导热性能的热滑器紧邻膜的低噪声温度监测实时性温度记录自动温度协议选项通过patchmaster脚本控制与Ionovation Explore同时使用[img=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http://www.f-lab.cn/Upload/ionovation-explorer.jpg[/img][img=双分子层膜实验温控器]http://www.f-lab.cn/Upload/membranescan_.jpg[/img]

  • 【转帖】金属膜,混合膜,有机膜-新型膜材料

    新型膜材料1  金属膜  国外新研制的金属膜采用不对称结构,以粗金属粉末作支撑材料,以同种合金的细粉末喷涂作有效滤层(厚度小于200μm) 其孔径分布集中在1~2μm 之间,属微滤(MF) 范围 颗粒物难以进入滤膜内部堵塞滤道而滞留在膜表面,形成表面过滤[19 ] 。与传统多孔烧结金属滤材相比,不对称金属膜滤通量高3~4 倍,压降较小,反冲洗周期长达6~8 个月,且反冲效果较好。2  有机-无机混合膜  制造有机-无机混合膜,使之兼具有机膜及无机膜的长处。无机矿物颗粒(如二氧化锆) 掺入有机多孔聚合物(如聚丙烯腈) 网状结构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矿物膜,具有机膜的柔韧性及无机膜的抗压性能、表面特性 ,可显著提高表面孔隙率及通量。填料类型、粒径、比表面积对膜性能均有影响。3  新型有机膜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含二氮杂萘铜结构类双酚单体(DHPZ) ,该单体具有芳环杂非共平面扭曲结构,由其合成的含二氮杂萘铜结构的聚芳醚铜( PPEK) 和聚芳醚砜( PPES) 具有耐高温、可溶解的综合性能 。

  • 热交联的有机分子和配合物的DSC测试

    热交联的有机分子和配合物的DSC测试结果,文献中说有较宽的吸热峰说明聚合反应的发生,但是我的吸热峰很窄,而且吸热和放热峰紧邻,这能说明什么?测试中升温过快会造成什么影响?急求!!!!

  • 【实战宝典】分子印迹膜分离技术

    [font=宋体]链接:[/font]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6028886问题描述:[font=宋体]分子印迹膜分离技术[/font]解答:[font=宋体]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合成对模板分子或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font]molecularlyimprinted polymers[font=宋体],[/font]MIPs[font=宋体])的新型分离技术。[/font][font=宋体]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font]molecularly[font=宋体]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font]MIPS[font=宋体]最广泛的应用之一是利用其特异的识别功能去分离混合物,近年来,引人瞩目的立体、特殊识别位选择性分离已经完成。其适用的印迹分子范围广,无论是小分子(如氨基酸、药品和碳氢化合物等)还是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已被应用于各种印迹技术中。[/font]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

  • 小分子有机酸HPLC分析

    [color=#444444]各位色谱大神,分析小分子有机酸甲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 苹果酸 等都是用的什么柱子?[/color][color=#444444]我看岛津的wondacract ods-2,inertisil ods-3v,安捷伦的sb-aq,Porshell 120 StableBond SB-C18,这些柱子可以吗?[/color]

  • 【金秋计划】基于ISSR和SCoT分子标记的丹参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生境因子对丹酚酸和丹参酮的影响

    优良的遗传基因是决定优质药用植物形成的基础和内在因素[1]。DNA分子标记可以从居群及分子的水平上来阐明优质药用植物产生的生物学本质[2],已有大量报道表明基于DNA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了厚朴、肉苁蓉、甘草等道地药材独特药材品质是由当地独特的环境与药材基因型相互作用所产生的[3-6]。目前,已开发出包括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LFP)、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在内的大量分子标记可用于药用植物研究[7-9],其中,ISSR和SCoT由于具有引物通用性、随机性、设计简单、重复性好等优势而更加适用于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0, 11]。 《神农本草经》中提出“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特定的大气、水文、土壤等环境条件造就了不同的药材特性[12]。因此,为了增加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药材的品质,需要探索分析药用植物的品质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联系[13]。例如,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pH、Sr、Ca、S和交换性K等生态因子都是影响远志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14]。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是影响黄芪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及黄酮类成分的关键因子[15]。除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药材的栽培、采收技术和产地的初加工等人文因素都会对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影响[16],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栽培的中药材已经成为了常用中药的主要来源。大多药材栽培产区的药农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结合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生产经验,有效的控制了药材的质量[17-1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隶属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19],以其干燥根及根茎入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疮瘍肿痛等病症[20]。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是丹参中主要的二萜类有效成分[21-22]。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等则是主要的酚酸类成分[23-24]。现代药理学认为,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化合物(尤其是丹酚酸B)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抗菌消炎、心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25-26]。丹参一般栽种在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带,野生丹参常见于草丛、林下、山坡及溪谷旁[27]。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北、华南等地区,西北、西南的部分省区也有分布。四川、山东、陕西、河南是丹参栽培的传统道地产区,其中,四川中江所产丹参在各产区丹参中品质较佳,一直作为中药丹参出口的优质道地药材,大量出口于中国周边东南亚国家。 近年以来,由于丹参长期的只种不选导致栽培品种退化,质量下降,使得道地性丧失。另一方面,由于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而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大使得丹参资源日益紧缺、丹参的药材市场混杂,药材质量和数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其疗效,制约其产业发展。因此,本研究以采自四川中江、陕西商州(镇安、山阳)、山东蒙阴(临朐、济阳、新泰、平邑)、河南伊川、山西曲沃等丹参主要栽培区的丹参样品以及栽培区土壤气候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和SCoT标记对不同产区丹参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并结合有效成分、生态环境的分析,明确影响丹参品质的主导因子以及丹参种植的适宜环境,以期为丹参的高产稳产、优质及后续丹参扩大种植的产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T1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仪(美国Bio-Rad公司)、GelDoc XR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公司)、DYY-7C型电泳仪(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D-532WDPT型超低温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LC-20A型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日本岛津公司)、CR22N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Thermo Scientific? iCAP? PRO XP ICP-OES(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等。本研究共采集22个丹参S. miltiorrhiza Bge.居群,每个居群随机选取3株植株分别取适量幼嫩叶片,用于丹参遗传关系的分析。选择部分产地丹参为代表测定丹参有效成分,同时采集丹参根际土壤,材料采集信息如表1、2所示。 2 方法 2.1 ISSR和SCoT分子标记分析 使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浙江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四川、山东、陕西、河南、山西5个省22个居群66份材料的DNA。由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UBC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设计的ISSR引物和Collard & Mackill开发的36条SCoT引物[28-29]。2种分子标记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反应体系均为10 μL 2×Taq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 Master MIX Ⅱ(北京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物1 μL、模版DNA 1 μL、ddH2O补齐至总体积20 μL。ISSR标记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扩增步骤为:94 ℃预变性10 min,39个循环下94 ℃变性30 s、48~59 ℃退火1 min、72 ℃延伸1 min,最后再设置72 ℃继续延伸10 min。SCoT标记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扩增步骤为:94 ℃预变性5 min,36个循环下94 ℃变性30 s、52.9~59.7 ℃退火90 s、72 ℃延伸1 min,最后72 ℃继续延伸10 min。 2.2 丹酚酸和丹参酮类成分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20]所规定的提取方法及色谱条件,提取不同居群丹参中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并利用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 2.3 气象指标调查 在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上查询极大风速、最低气压、最高气压、最高温度、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气压、平均2 min风速、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0.1 mm日数、日照时数、最大风速、最大日降水量和最小相对湿度等15个气象指标。 2.4 土壤理化检测 参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30]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贮存,采用五点取样法,收集丹参种植土壤,混合均匀,自然风干,过筛备用。并参照其中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颗粒组成(比重计法)、阳离子交换量(乙酸钙法)、全N(凯氏蒸馏法)、全P(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全K([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水解N(碱解扩散法)、有效P(碳酸氢钠法)、速效K(火焰光度计测定法[31])、全量铜、锰、锌、钠、钙、镁、硼、铝(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9、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保证3个生物重复和3个技术重复。对于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有条带的记为“1”,无条带的记为“0”,通过Excel 2019统计扩增位点总数(total number of amplification bits,TB)和多态性位点数(number of polymorphic bits,PB)。采用非加权组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OPGENE 1.32分析得到的存在/不存在数据矩阵,计算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H)、香农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多态性百分比(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its,PPB)等遗传参数。 3 结果与分析 3.1ISSR和SCoT标记多态性分析 本研究从42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4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后续ISSR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40条条带,其中有133条多态性条带,PPB达到9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0条条带。引物UBC 808、UBC 823、UBC 825、UBC 834扩增的条带数目最多,有12条,多态性条带也是12条,PPB为100%。引物UBC 841扩增得到的条带数目最少为7条,(图1-A,表3)。 利用POPGENE 1.32计算,得到Na、Ne、H和I。其中UBC 811的Ne、H、I各项指数最高,分别为1.68、0.37和0.53。UBC 825的Ne、H、I各项指数最低,分别为1.19、0.14和0.26。Na、Ne、H和I平均值分别为1.95、1.41、0.24和0.37(表3)。 从36对SCoT引物中共筛选出10个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扩增22个?丹参居群(66个样本)的DNA。共扩增出97条条带,其中93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率为95.88%(图1-B,表4)。SCOT 28引物的扩增条带数最低为7条,多态性条带也是7条,PPB为100%。SCOT 3引物的扩增条数最高(14条),多态性率为100%,表明SCoT引物也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和信息量。SCoT 28的Ne、H、I各项指数最高,分别为1.70、0.40和0.58。SCoT 14的Ne、H、I各项指数最低,分别为1.33、0.19和0.31。Na、Ne、H和I平均值分别为1.96、1.51、0.30和0.45(表4)。 3.2 不同居群丹参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合ISSR和SCoT标记计算不同居群丹参的遗传多样性参数,Na范围1.64~1.79,平均值为1.71,Ne为1.34~1.43,平均值为1.38。H为0.21~0.26,平均值为0.23,I为0.31~0.37,平均值为0.35。其中,山东产区各居群的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四川中江产区杂合度较低,遗传多样性较低,稳定性较强(表5)。 3.3 不同丹参居群间遗传距离、PCA及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是用来衡量居群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参数,遗传距离越小,代表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结合ISSR和SCoT标记,计算了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如图2-A所示,方格颜色越蓝代表2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越近,越红则越远。来自四川中江的5个居群(SCZJ-1、SCZJ-2、SCZJ-3、SCZJ-4、SCZJ-5)互相之间表现出较近的遗传距离,而其他居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PC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均表明SCZJ-1、SCZJ-2、SCZJ-3、SCZJ-4、SCZJ-5聚到了一类,而山东产区的丹参居群混杂的聚到了河南、陕西产区的类群中(图2-B、C)。总体说明四川中江各居群间的遗传稳定性较强,亲缘关系较近,而山东各居群的遗传变异性较大,亲缘关系混杂。 3.4 不同居群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测定了不同产区丹参中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总丹参酮的含量。色谱图见图3。各产地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其中,四川中江(SCZJ)的丹酚酸B含量远高于药典规定的3%,并且显著高于其他产区栽培丹参。陕西野生丹参(SXZA-Y、SXSY-Y)也具有较高的丹酚酸B含量,具体结果见图4。除了山西曲沃(SXQW)丹参酮总量未达到《中国药典》要求外,其他产地均达到《中国药典》的0.25%。此外,2个陕西野生丹参(SXZA-Y、SXSY-Y)的总丹参酮含量均未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且明显低于各产区栽培丹参。 山东蒙阴(SDMY)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以及总丹参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并且,SDMY和山东济南(SDJN)的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此外,SCZJ、山东临朐(SDLQ)、山东新泰(SDXT)和河南伊川(HNYC)等产区也具有较高的丹参酮ⅡA含量。总体而言,SCZJ富含丹酚酸B,山东产区丹参的丹参酮含量普遍较高,而SXQW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丹酚酸B均显著低于其他产区。 3.5 丹参产地气候资料收集与分析 丹参各产地间的多个气象因子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在51.02%~80.91%,日降水量≥0.1 mm的天数在66~123 d,这2个气候因子均以四川中江最高,陕西商州次之,山西曲沃最低。最大日降水量32.0~151.8 mm,年日照时数在1 084.4~2 363.4 h,其中,四川中江和陕西商州的日照时数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产地。平均气温在13.37~17.77 ℃,陕西商州最低,四川中江最高。平均最高气温(19.68~22.33 ℃)也是四川中江为最高,陕西商州为最低。山东产区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平均气压、日照时数均高于其他产区,但其日降水量≥0.1 mm日数低于其他产区。山西曲沃产区的降水量最少,相对湿度最低(表6)。 3.6 丹参种植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1个不同的产地中有6个产地为壤质黏土,2个产地为砂质壤土,2个产地为黏壤土,1个产地为砂质黏壤土。丹参种植土壤多为壤质黏土,没有过砂和过黏的土壤(表7)。进一步对不同产地丹参种植土壤的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XQW丹参种植土壤pH最高(8.37),SDMY丹参种植土壤pH最小(6.75),不同产区土壤pH值介于6.75~8.37栽培产区丹参种植土壤pH值呈中性和弱碱性,由此可见,丹参在中性和微碱性的土壤中都可生长(图5-A)。丹参种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SDXT最高,为28.17 g/kg;以SXZA-Y最低,为7.15 g/kg,除了SDMY和SXZA-Y偏低外,有机质含量大多为10~20 g/kg(图5-B)。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丹参种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XSY-Y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高,为20.482 cmol(+)/kg。除SDXT和SDPY 2个产地含量较低外,其他几个产地丹参种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在10~20 cmol(+)/kg(图5-C)。 3.7 不同产地丹参土壤中矿质元素分析 通过对丹参种植土壤速效N、P、K的研究发现,不同产地丹参种植土壤碱解N含量差别较大,含量在3.80~66.85 mg/kg,其中,SXQW土壤碱解N含量最低(3.80 mg/kg),SCZJ和SDMY 2个产地土壤碱解N含量较其他产地丰富。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处于27.61~63.29 mg/kg,11份土壤样品速效P含量均较丰富。土壤速效K研究结果表明,SXQW土壤速效K量极高,达到420.95 mg/kg。不同产地全N量在1.00~4.97 g/kg不等,全P量在0.19~0.67 g/kg,全K量在9.27~25.46 g/kg(表8)。进一步对不同采集地丹参种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8种无机元素中Ca的含量最高,Cu的含量最低。各产地中Na、Ca、B和Mg元素的变化范围很大,这不仅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而且与植物自生营养的吸收以及代谢产物的合成有关。道地产区SCZJ产地的丹参种植土壤中Al、Mn、Ca、Mg等无机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大部分产地,B含量高于其他产地(表9)。 3.8 环境因子与丹参有效成分相关性 丹参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与气象因子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风速、气压等与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降水量≥0.1 mm日数与丹参酮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平均水气压、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0.1 mm日数与丹酚酸B含量成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日照时数与丹酚酸B含量成显著负相关(P<0.05)(图6-A)。同时,将土壤理化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与丹参有效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隐丹参酮含量与土壤质地中<0.002 mm粒径含量显著性负相关(P<0.05),丹酚酸B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图6-B)。隐丹参酮含量与丹参种植土壤中的Cu、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丹酚酸类化合物中的丹酚酸B含量与碱解N(HN)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K、速效K(AK)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图6-C)。 综上所述,风速、气压以及土壤中Cu、Mg元素含量是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主要环境因子,气压、湿度、降水量、以及土壤中碱解N含量主要促进了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同样的,过多的降水,土壤粒径过小也会抑制丹参酮的积累。日照过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或是钾离子含量过高则阻碍了丹酚酸B的积累。 3.9 遗传因子与环境因子、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平均水气压与Na、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Na显著负相关,与Ne和I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与H呈显著负相关,日降水量≥0.1 mm日数与Na和H显著负相关,与Ne和I极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与Na、Ne和I极显著正相关,与H显著正相关(图7-A)。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粒径含量等指标与遗传因子之间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图7-B)。土壤中的N与H呈显著正相关,而碱解氮(HN)与H呈显著负相关。Al与H显著正相关,Ca与Ne显著正相关,与H极显著正相关(图7-C)。I与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正相关,丹参酮I与Na呈显著正相关,与Ne、H和I呈极显著正相关,I与隐丹参酮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丹酚酸B含量与H和I显著负相关(图7-D)。综上所述,水气压、湿度、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以及土壤中N、Al和Ca影响了丹参的遗传变异。不同居群丹参的遗传多样性越强可以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而遗传稳定性越强则有助于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 4 讨论 ISSR和SCoT标记由于引物设计具有随机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在以往多种药用植物的研究中均表现出高的多态性[32-34]。本研究利用这2种标记对不同居群丹参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PPB、Na、Ne、H、I、Ht、Hs等指标发现ISSR和SCoT都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说明了它们都是鉴别丹参亲缘关系的有力标记。结合ISSR和SCoT标记分析的不同居群丹参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四川中江所有居群(SCZJ1~SCZJ5)单独聚到一类,在DNA水平和其他群体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是由于四川丹参花发育异常导致不结实,长期采取无性繁殖[35-36]。这种繁殖方式加速了四川丹参的地理隔离进程,阻碍了与其他产区丹参之间的基因交流。而四川丹参表现出的色朱味浓、皮细而肥壮、丹酚酸B含量高等独特的性状,与其在基因型上与其他产区丹参的差异密切相关。但是,长期单一的无性繁殖方式会导致其种性退化,因此,想要促进四川丹参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加强对四川丹参的品种选育和资源保护。 温春秀等利用AFLP对几个丹参居群的遗传分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山东居群丹参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37]。本研究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其一致,山东产区丹参居群分布在不同聚类组中,并且其遗传距离和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显示山东丹参遗传变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山东丹参栽培主要靠种子繁殖,同时丹参在山东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人工选育和引种的手段也是导致其遗传变异大,种质资源混杂的原因之一[38]。所以后续应加强山东丹参种植过程中的种子种苗选育过程,从而来保证其种质的稳定。 药材道地性的形成往往是生态环境与基因型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产地之间的气候类型存在一定差异,或许是造就不同产区丹参遗传变异以及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风速、气压与丹参酮类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0.1 mm日数与丹参酮I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由于降水较少,植物易受到干旱胁迫,轻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39],且降水量≥0.1 mm日数与Na、Ne、H、I等遗传因子均显著负相关,而这些遗传因子与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降水过多会制约丹参的遗传多样性,将不利于丹参酮类成分积累。但相对湿度不足的情况下,降水量过低则导致重度干旱,同时也会抑制有效成分的积累,这可能是山西产区有效成分偏低的原因。本研究还发现,水气压、相对湿度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与丹酚酸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与丹酚酸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轻度的水分涝胁迫能显著提高丹酚酸B的含量,降低丹参酮的含量[40]。丹参是喜光植物,一定的日照时数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积累,但过长的日照时数则会引起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丹参根系生长,因此日照时数保证的情况下,较少的日照时数和充足的降水量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从而导致分布在整个根的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41]。并且,水气压、相对湿度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与Na、Ne、H、I等遗传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这些遗传因子与丹酚酸B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了这些气候因子可以增强丹参居群的遗传稳定性,从而促进丹酚酸B含量积累。总体而言,降水量、湿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丹参遗传变异和有效成分的主要气候因子,这与此前余彦鸽对野生丹参生态因子分析研究的结果相似[31]。其中,降水量介导了丹酚酸B和丹参酮含量积累的分流。因此,后期可根据当地的降水量、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条件判断是否适宜丹参种植。 除气候因素外,由于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土壤质地及理化性质差异会引起土壤水、热、养分、通透性的不同,从而影响到植物根系水分及养分吸收,最终也会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造成一定影响[42-43]。本研究中,土壤粒径<0.002 mm以后将不利于隐丹参酮的积累。这可能与植物成分在根系的分布类型有一定关系,水溶性成分相对于脂溶性成分的分布在全根中比较均匀,脂溶性丹参酮主要都集中在表皮上,所以更易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土壤中矿质元素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积累的生态因子[44-46],中药材生长所需要的矿质元素主要有N、P、K等10多种[47]。本研究发现,隐丹参酮含量与无机元素Cu和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u和Mg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Cu和Mg积累能促进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合成。丹酚酸B含量与碱解N呈显著性正相关,与K、速效K呈显著负相关,碱解N含量与H遗传因子显著负相关,而H与丹酚酸B含量显著负相关,说明碱解N能促进丹参遗

  • 热交联的有机分子和配合物的DSC测试

    热交联的有机分子和配合物的DSC测试结果如下图,文献中说有较宽的吸热峰说明聚合反应的发生,但是我的吸热峰很窄,而且吸热和放热峰紧邻,这能说明什么?急求!!!![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2/202002281520138720_2749_4110414_3.png[/img]

  • 测土壤有机质分子 LCMS的选择?

    求助大家,想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测定有机质分子组成,质谱仪的选择上,用triple TOF 还是QE HF-X呢?它们区别大吗?不知道怎么分辨选择。谢谢大家

  • GC–fid怎样测定小分子有机酸

    求各位老师知道的告诉我下,怎么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测水样中的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己酸,小分子有机酸这些,安捷伦7890B的仪器

  • 求助检测小分子有机原料的气相配置

    需要检测小分子的有机原料的纯度,比方说酒精,甘油,醋酸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具体需要什么配置?没接触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检测纯度的,能否简单讲述一下

  • 【转贴】有机试剂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和结构分析

    徐建强(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南京 210044)分光光度法是获得物质光吸收特性及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在冶金、地质、生物、医学、农业、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部门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分光光度法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电子学、激光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且还依赖于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有机试剂的合成和应用。喹啉类试剂作为光度分析的有机试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喹啉及其衍生物,如8-羟喹啉、8-巯基喹啉、8-氨基喹啉等,这类试剂可用作金属离子光度分析的显色剂,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另一类是喹啉偶氮化合物,喹啉偶氮化合物作为一大类显色剂已有多种试剂被合成和研究。其中8-氨基喹啉的8位偶氮衍生物前苏联学者研究得较早 我国的李亚文等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不断有一系列新的衍生物合成,这些化合物因其特有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而备受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自从1955年程广禄等[3]首次提出PAN(即1-(2-吡啶偶氮)-2-萘酚)作为分析试剂后,越来越多的偶氮试剂相继被化学工作者合成并且用于光度分析研究。实践证明,偶氮化合物(azo-compounds)具有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对比度大等优点,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显色剂。本文选用6-甲氧基-8-氨基喹啉作为原料,首先对其进行重氮化,得到重氮盐,然后与间苯二酚进行偶联反应,合成了新有机试\剂: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简称MQAR)。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鉴定。实验研究表明,MQAR能与Co、Cu、Fe、Ni等金属离子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该试剂可用于试样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测定(另文介绍),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有机试剂。1 合成方法1.1 试剂和仪器设备6-甲氧基-8-氨基喹啉(由工业品提纯所得),亚硝酸钠(AR),间苯二酚(AR),N,N-二甲基甲酰胺(AR),浓硫酸(AR),甲酸(AR)。中量有机化学制备仪、真空干燥箱、差热分析仪、Perkin-Elmer元素分析仪、IR-408型红外分光光度计、756M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RUKERARX300M核磁共振谱仪。1.2 合 成1.2.1 合成线路MQAR的合成线路如图1所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5/200605221937_18814_1634962_3.gif[/img]1.2.2 合成步骤(1)重氮化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8.7g6-甲氧基-8-氨基喹啉,10mL甲酸,同时加入由15mL浓硫酸和10mL水配制而成的溶液,搅拌溶解,置于冰浴中冷却。在0~5℃时边搅拌边滴加3.5g亚硝酸钠与10mL水配制而成的溶液,控制在1h内加完,使反应充分完全,最后得到深红色的重氮盐溶液,用于下一步的反应。(2)偶联 取5.5g间苯二酚溶于75mL无水乙醇中,置于冰浴中冷却。在0~5℃时,边搅拌边加入上述重氮盐溶液,控制重氮盐溶液于1h内加完,继续搅拌2h,静置过夜得砖红色沉淀,抽滤,依次用水、无水乙醇洗涤,抽干。干燥后得棕黄色粗品。(3)精制 将偶联得到的粗品用N,N-二甲基甲酰胺重结晶两次,于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深红色的MQAR纯品。经测定产品熔点为194℃。2 结构分析2.1 薄层色谱分析(1)试剂和仪器设备 展开剂正丁醇∶无水乙醇∶2molL-1氨水=3∶1∶1 支持剂硅胶HF254+0.3%CMC 8×10cm2薄层板(自制) 层析缸。(2)结果和讨论 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体系中进行展开,在薄层色谱板上只发现一个斑点,在紫外灯光下未发现其他斑点,(1)中所列展开剂效果最好,比移值Rf=0.66(图2)。结果表明,产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2.2 元素分析用Perkin-Elmer元素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元素分析,产品MQAR元素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用756M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2×10-5molL-1MQAR的10%DMF水溶液(pH=8.3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3)。Kmax=450nm,E=2.98×104Lmol-1cm-1。结果表明,产品分子是一个大的共轭体系。2.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用IR-408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对产品MQAR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分析(KBr压片法),产品的红外光谱解析结果见表1。解析结果表明,产品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芳环、偶氮基等官能团,还具有1,2,4-三取代苯结构。[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5/200605221954_18815_163496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5/200605221955_18816_1634962_3.gif[/img]2.5 核磁共振谱分析用BRUKERARX300M核磁共振谱仪(DMSO-d6溶剂,TMS内标)对产品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得到化学位移、峰面积等(表2)。解析结果表明,产品分子中除了羟基质子以外,还含有甲氧基质子以及苯环和杂环质子。[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5/200605221955_18817_1634962_3.gif[/img]2.6 产品的结构根据实验条件以及结构鉴定和分析,可以确定产品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的分子结构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5/200605221956_18818_1634962_3.gif[/img]3 结 论研究了新有机试剂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方法、实验条件和精制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核磁共振谱法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分析和结构鉴定,实验结果确证合成了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纯品。

  • 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特点及应用

    [url=http://www.f-lab.cn/microscopes-system/magnetic-tweezers.html][b]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b][/url],magnetic tweezers是继激光光镊技术仪器后又一种细胞操纵和细胞力学测量仪器.它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电动平移旋转定位台和PicoTwist磁力细胞操纵捕获技术,组成强大的单分子操纵磁镊仪器。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是通过梯度分布的磁场对处于其中的可磁化微粒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并分析微粒运动过程,这套磁镊可同时对40个细胞分子视频采集和跟踪测量。[b]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特点[/b]操作稳定—图像漂移很低分辨率高,测力能力强—适合超薄样品可以同时对40个细胞单分子成像和跟踪测量磁铁来控制 DNA拉伸和超螺旋结构[b]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应用[/b]细胞单分子,生物单分子,细胞力学,生物力学等,在单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行为(包括构象变化、相互作用、相互识别等)的实时﹑动态检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操纵﹑调控等;对单个生物大分子施以力或力矩,并测量它们的物理性质(如DNA弹性、蛋白质的力学变性等);对单个生物大分子施以力或力矩,测量它们的力学生化反应(如分子马达);研究机械力的作用如何影响细胞的生长、分裂、运动、粘附以及信号的传输,基因的表达;在生物大分子上施加力以使之发生构像上的变化,研究生物单分子形成新的结构,以及力学以及动力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研究各种药物可能导致的DNA、蛋白质凝聚、变性过程;给出分子实时行为与性质的分布,有效避免对集群测量苛刻的同步(synchronization)要求,如DNA的解链(unzipping)、蛋白质的折叠(folding)等。[b][img=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http://www.f-lab.cn/Upload/magnetic-tweezers.jpg[/img][/b]细胞单分子操纵磁镊系统:[url]http://www.f-lab.cn/microscopes-system/magnetic-tweezers.html[/ur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