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遗传代谢疾病

仪器信息网遗传代谢疾病专题为您整合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遗传代谢疾病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遗传代谢疾病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遗传代谢疾病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遗传代谢疾病话题讨论。

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的资讯

  • 珀金埃尔默覆盖40多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检测试剂盒上市
    珀金埃尔默重磅推出新一代串联质谱检测试剂盒NeoBaseTM2。该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23400429)拥有独家的检测指标物和病种覆盖,可精准、快速、便捷地进行四十多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为及时有效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遗传代谢病是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严重疾病,其防治关键在于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目前通过采集新生儿足跟血进行串联质谱检测可以早期对这些危及生命的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控制病情,避免重要器官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以保障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珀金埃尔默此次发布的NeoBaseTM2可检测57种指标物,具有更出色的疾病筛查特异性和准确性。除了主要的三大类遗传代谢病(即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筛查外,新增了两种疾病类型,过氧化物酶体病——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和嘌呤代谢病——腺苷脱氨酶缺乏症ADA-SCID(ADAD)。这两种疾病均为致死率很高的罕见病,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为罕见病群体带来福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学组组长赵正言教授指出:“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出生缺陷防控的第三道防线,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儿童健康。在过去的多年里,通过同仁们在筛查、诊断和治疗上的努力,让无数的新生儿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也让他们身后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这些离不开每个家庭父母亲的全心付出,离不开同仁们对工作的高质量要求,也离不开工作中所使用到的质量过硬的各种设备和试剂。NeoBaseTM2试剂盒在全球和国内都是独家,希望新一代的串联质谱试剂盒能够让我们的新生儿筛查工作走得更远,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惠,创造更好的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指出:“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公共卫生健康的手段之一,是保证一个国家新生儿人群未来健康的重要措施。新华医院儿研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次在国内开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研究,从苯丙酮尿症到先天性甲低再到四病筛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从这个世纪初开始,我们也用上了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能够筛查的病种也是越来越多,这样就造福了越来越多有出生缺陷问题的新生儿家庭,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尽量减少了因为疾病带来的伤害和家庭经济负担。珀金埃尔默本次推出的新产品NeoBase2试剂盒在筛查病种上更加丰富了,这无疑是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据了解,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x染色体上(xq28)abcd1(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d1)基因突变引起的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脂代谢异常的罕见病,发病率1/21 000~1/15 500。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脑白质进行性脱髓鞘病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该病有两种遗传方式:①常染色遗传,新生儿期发病,较为少见;②x连锁隐性遗传,儿童或青年期发病,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预后差。如果在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早期诊断、积极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早期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5年生存率高达95%,而未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4%。腺苷脱氨酶缺乏症ADA-SCID(ADAD)是由腺苷脱氨酶(ADA)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可导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因为严重的复发性感染,在婴儿期通常是致命性的。如果在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早期筛查,则可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已有的临床研究证实,患者在3.5个月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大大提高患者存活率。目前开展SCID新生儿筛查的方法以TREC分子检测为主,如将串联质谱技术与TREC分子检测相结合,可迅速指明是ADAD或其他类型的SCID,也更有利于检测晚发型ADAD(约占ADAD的~15%-20%)。珀金埃尔默大中华区诊断事业部总经理徐晔女士表示:“我们选择母亲节之际发布NeoBaseTM2串联质谱检测试剂盒,是希望给每个新生儿宝宝扫除成长路上的潜在风险,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更让妈妈们安心。我们期许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在专家们的指引下,通过技术的进步造福更多的遗传代谢病患者。未来珀金埃尔默也将继续秉承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的公司愿景和使命,坚持研发新的产品,为中国新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行业应用】赛默飞气相色谱质谱法助小儿遗传代谢病快速筛查
    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发布小儿遗传代谢病的气质快速筛查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准确、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赛默飞气质联用仪,成功建立了婴幼儿遗传代谢病的快速筛查方法,构建了筛查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有效手段。 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常常是非特异性的,且多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只凭临床表现往往很难诊断。气相色谱- 质谱(GC-MS)检测技术作为化学诊断方法,首先由K-Tanaka 于1966 年应用于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从1992 年起该方法经过多次改进,目前用此方法同时筛查氨基酸、有机酸、糖代谢异常及脂肪代谢紊乱等一百多种疾病。利用全新一代 Thermo ScientificTM TRACETM 1300 气相色谱仪 - Thermo ScientificTM ISQTM系列四极杆 GC-MS 系统进行小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完全可行。尿液经尿素酶处理后,衍生用气质联用仪分析,Tracefinder 软件可以直接给出需要的比值结果,操作简单方便。该方法用于411 例IMD高危儿尿液筛查,筛查结果检测出代谢异常269 例。该方法准确,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筛查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有效手段。 更多产品信息,请查看:TRACETM 1300 气相色谱仪www.thermoscientific.cn/product/trace-1300-gas-chromatograph.html ISQTM 系列四极杆 GC-MS 系统www.thermoscientific.cn/product/isq-series-single-quadrupole-gc-ms-systems.html 解决方案下载:www.thermoscientific.cn/content/dam/tfs/Country%20Specific%20Assets/zh-ch/CMD/Chrom/others/AN_C_GCMS-44-Rapid-Screening-of-inherited-metabolic-diseases-in-children-based-on-Gas-Chromatography-v1-.pdf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 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 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请扫码关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官方微信
  • 重磅推荐|临床质谱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标准物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新生儿血中数十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的水平,筛查氨基酸代谢障碍、有机酸血症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等多种遗传代谢病,不仅在欧美已广泛应用,我国医疗健康行业也于2019年发布了《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促进了临床质谱技术在我国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和快速发展。阿尔塔科技作为CNAS认可的国产标准物质生产者,结合国内外相关国家及行业检测标准,不仅可提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常用混标、目标物及其同位素内标标准物质,还可根据客户需要研制特性化混标,定性定值准确,具有完整溯源链,保证规范性筛查工作的开展,更好的守护宝宝们的健康。相关产品推荐: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关于我们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具有标准物质专业研发及生产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守“精于标准品科技创新,创造绿色安全品质生活“的企业愿景,秉持”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品牌价值的标准品提供者”的企业使命。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通过ISO 17034/CNAS-CL04认可),并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于2022年获批筹建“天津市标准物质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稳定同位素产业基地,主持完成和参加了多项天津市重大科研支撑项目和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处于我国标准品和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行业的领先地位。经过10余年的努力,阿尔塔科技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受到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赞誉,成长为行业内国产高端有机标准品的知名品牌。2022年底,阿尔塔成功携手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迪安诊断旗下子公司),进一步开拓医药和临床检测标准品,为多组学创新技术以及质谱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保障,为广大人民的健康生活做出贡献,真正实现From Medicare to Healthcare。
  • LC-MS/MS在新生儿筛查与代谢性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临床检验由临床实验室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为临床医学提供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近几十年来,有关基础科学飞速发展,新的分析检测的方法和仪器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临床检验的发展,使临床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医院临床检验在国内始终走在前沿,也是首批采用 LC-MS/MS 技术的国内医院之一。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此次我们邀请上海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来和大家谈谈LC-MS/MS技术在新生儿筛查与代谢性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guowei.jpg" style=" width: 296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6f058fe-e7ba-4217-9172-460540380144.jpg" height=" 4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29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nbsp 郭玮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作为卫生部部属的综合性医院,目前贵医院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开展了哪些临床检验项目?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我们医院主要使用LC-MS/MS进行激素类物质的检测,包括血浆间甲肾上腺素类物质、尿儿茶酚胺、25羟基维生素D及治疗药物浓度等的相关检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与传统的免疫学方法相比,LC-MS/MS在哪些项目上的应用突显了其价值?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人体内某些激素、小分子药物含量十分稀少,甚至仅为pmol/L这样低浓度的数量级,通过LC-MS/MS的检测,能准确地得到结果,并且能避免化学结构类似物的干扰。因此,在儿茶酚胺或者类固醇激素的检测上,LC-MS/MS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免疫学方法因方法学的限制,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LC-MS/MS技术可以一次进样得到多个结果。例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或者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据您的了解,目前LC-MS/MS在国内医疗机构的应用覆盖范围是怎样的?应用前景如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省级妇幼保健院,甚至市级妇幼保健院都在使用LC-MS/MS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其检验科、药剂科也已经开始逐渐关注LC-MS/MS在临床中的应用。我相信拥有IVD认证的LC-MS/MS会在临床诊疗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临床应用上使用LC-MS/MS,医院检验科的人员能够短时间内就掌握这项检测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我觉得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一些挑战,医院检验科会对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操作人员也需要通过专业认真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正确掌握LC-MS/MS这项技术。我们使用的是Waters的LC-MS/MS系统,厂家也会派应用专家也会对我们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协助方法开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LC-MS/MS用于遗传代谢性疾病检测,对所得的结果具体怎样进行分析,以及对检测出阳性的指标要如何进行后续的干预呢?此项技术是否真的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呢?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美国和欧洲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已采用LC-MS/MS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并且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国内,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也早已开展此类检测项目。在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时一般会通过专门的应用软件,分析新生儿(或儿童)血液中氨基酸或者酰基肉碱的含量,确定是否有阳性结果。对于阳性样本会再进行一次复检,之后通过电话通知家长或者就诊医生,及时进行后续的确诊检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LC-MS/MS对不同检测,其结果要如何确认?临床如何对LC-MS/MS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疾病分析?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LC-MS/MS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小分子药物、体内较微量类固醇激素等物质的检测。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特点。LC-MS/MS方法检测得到的数据仍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相应的临床表现,综合进行判断。 /p
  •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   卫生部根据需要对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进行调整。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资源、群众需求、疾病发生率等实际情况,增加本行政区域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并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条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程序包括血片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第五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之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在工作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和技术规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网络,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以下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设置规划,指定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应当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或者听力筛查阳性病例确诊、治疗   (二)掌握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转诊情况   (三)负责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和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   (四)承担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和反馈工作。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病例信息,协助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做好前款工作。   第八条 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工作。   不具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服务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   第九条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设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所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所开展工作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   (二)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条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发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阳性病例时,应当及时通知新生儿监护人进行确诊。   开展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的医疗机构发现新生儿疑似听力障碍的,应当及时通知新生儿监护人到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确诊。   第十一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遵循自愿和知情选择的原则。医疗机构在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前,应当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取得签字同意。   第十二条 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保证筛查质量。   医疗机构发现新生儿患有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并提出治疗和随诊建议。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为患有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提供治疗方面的便利条件。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治疗工作。   第十四条 卫生部组织专家定期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抽查评估。经评估不合格的,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撤销其资格。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应当接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监测和检查。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擅自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一)违反《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   (二)未履行告知程序擅自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   (三)未按规定进行实验室质量监测、检查的   (四)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和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公布后6个月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考核,指定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安徽首引串联质谱新技术 可测27种遗传性代谢病
    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不仅让孩子们身心俱损,也给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记者昨天从合肥市妇幼保健所获悉,合肥在全省首次引进&ldquo 串联质谱筛查&rdquo 技术,通过采集新生儿一滴足底血就能检测出27种遗传性代谢疾病,一旦确诊,就能及早干预治疗,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据了解,目前我国是人口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每年因各种出生缺陷导致的治疗费超过120亿元,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民族生存状态的基础性人口质量工程。 根据《合肥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合肥明确提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降低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所导致的残疾问题。因此,合肥将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ldquo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旨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让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患儿没有出现症状之前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避免不可逆性的损害。&rdquo 市妇幼保健所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胡海利说。据悉,串联质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直接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新技术,也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检验方法。&ldquo 串联质谱技术能够有效扩展筛查疾病谱,提高了筛查效率和筛查特异性、敏感性。&rdquo 市妇幼保健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广泛推行串联质谱技术,国内也有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省市应用这项技术,用于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合肥推行这一先进筛查技术,意味着妇幼保健技术和水平逐步与长三角地区实现等高对接。 根据相关规划,全市助产机构串联质谱筛查覆盖率将达70%以上,城区助产机构及县级以上医院筛查覆盖率实现100%。
  • 串联质谱单次检测多种疾病 让新生儿筛查更快更准
    新生儿疾病筛查,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自国务院2011年发布《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根据实际条件加强了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所覆盖的疾病范围,并进一步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水平,我国引入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临床检测技术,其中针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串联质谱技术发展成熟,目前已逐步被临床检测所采纳。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临床负责人鄢慧明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临床负责人鄢慧明介绍说:“目前全国已经全面开展利用串联质谱实施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的项目。仅较早开展相关筛查项目的湖南省一地,就已覆盖27种遗传代谢疾病,全省累计完成14万例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其中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作为主要开展单位已完成5万例检测。在覆盖疾病方面,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国家规定疾病的筛查覆盖率接近100%,采用串联质谱筛查的新增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覆盖率在11.6%左右。”  以苯丙酮尿症这一典型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为例,在采用串联质谱技术之前,国内通常采用传统的荧光分析法或Guthrie细菌抑制法进行检测,灵敏度不高,操作繁琐耗时,且单次检测只能针对单一疾病的单一物质进行分析,限制了筛查疾病种类的扩展。而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后,检测灵敏度、定量准确性以及分析效率显著提升,并能够实现对单个样本的多种指标同时进行检测,从而在单次检测中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疾病。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代谢疾病筛查,我国大部分一线、二线地区也已经采用了来自国际主流厂商的最先进技术,如“沃特世(Wat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WatersUPLC® -MS)技术”进行筛查。但是,与最早采用串联质谱技术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采用了最新技术,但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疾病种类、覆盖率、后继治疗等方面仍需提升。因此,国家极为重视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尤其对于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大。  “虽然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项目开展多年,但仍有不少家庭未被覆盖或因家庭不够重视而放弃筛查,最终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令人惋惜的悲剧。”鄢慧明说,“因此,推广新技术的同时,加强政策扶助与宣传刻不容缓。”  据悉,国家卫计委和残联于2014年联合公布了对全国21个省和自治区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方案,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实施了贫困地区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专项补助,补助标准为1个新生儿120元。此外,在国家卫计委等支持下成立的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开展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现已在多个省市开展48种遗传代谢疾病检测,累计筛查32万名新生儿,并在全国资助4000名遗传代谢病患儿治疗,帮助出生缺陷患儿康复。
  • 卫生部:串联质谱法将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卫生部于2008年开始对2004年印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经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各省(区、市)卫生厅局及卫生部相关司局意见,形成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以下简称《技术规范(2010版)》)。   《技术规范(2010年版)》由六个部分组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操作流程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流程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主要对筛查机构、诊治机构、人员和设备要求以及技术流程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和修改。与2004年版的技术规范相比,《技术规范(2010年版)》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强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设置必须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的要求   二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中增加了“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内容,强调“血片采集步骤”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明确了“合格滤纸干血片”的内容   三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中强调了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筛查实验室必须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在苯丙氨酸的检测方法上增加了串联质谱法   四是在《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中,更加明确了“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和“机构与人员职责”,增加了“召回制度”,在诊断方面,增加了“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内容   五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操作流程”更明确具体,并新增加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   六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增加了随访及康复环节的内容、以及技术流程与知情同意书。
  •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域“大有可为”
    1990年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Dr.Millington提出利用串联质谱(MS/MS)技术进行新生儿筛查,通过检测血液样品中各种氨基酸、酰基肉碱的浓度来诊断多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异常疾病。90年代,美国就引入了快速、可靠的串联质谱技术,使得新生儿筛查的疾病扩大到了30多种。   串联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及快速检测的技术。传统的新生儿筛查通过一次实验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多种疾病需要多次检测来完成。而使用串联质谱技术利用一份血样即可在几分钟内检测数十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紊乱的疾病。   目前欧、美、澳洲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疾病筛选,此方案可以更有效、更早地找出这些遗传性代谢疾病,为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为遗传性代谢病的预防开辟了新的领域。鉴于此,有人将串联质谱技术称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最具发展潜力的&ldquo 朝阳&rdquo 技术。   随着新生儿筛查市场的不断扩大,串联质谱技术在这个市场中的应用也在逐渐打开并普及。据marketsandmarkets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新生儿筛查市场2013年的市场规模约为4.389亿美金,今后五年内这个数字预计将会以1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增长,到201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196亿美金。本报告特别指出,未来可预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导致了如此高的增长率预期,而主要的增长因素来自于基于质谱技术的方法和系统的改进。   相关新闻:质谱技术推动全球新生儿筛查市场快速增长   在中国,串联质谱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较欧美国家稍慢,但是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快的推广。据悉国内已有10多个省份陆续开展了采用串联质谱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工作。特别是今年,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有关医疗机构也相继引进并推广该项技术的应用。如威海市卫生计生委于今年9月28日举办全市运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启动仪式暨技术培训班。明年初开始,合肥市妇幼保健所新筛中心将在全省率先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等。此外,吉林省妇幼保健院、滨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医疗机构也相继引进先进的串联质谱检测设备,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   就在不久前,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也发布招标公告,将采购气相色谱质谱仪用于用于新生儿遗传疾病的筛查,主要检测尿液中的氨基酸、肉碱等。据了解,该机构之前已经拥有用于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的液质产品。   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占世界的20%,中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如此庞大的数据必然推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市场的快速增长,而由于串联质谱技术在此领域的独特优势,正迅速成为新生儿群体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单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保障儿童健康,岛津疾病筛查方案守护每一朵希望之花
    导语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这个词,通常被认为就是年龄偏小的孩子,相对来说概念比较模糊。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其中儿童定义等同于我国法律上的未成年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里把儿童年龄分为七个时期: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均属于儿科学研究范畴。2021年11月5日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发布《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计划中突出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贫血、肥胖、视力不良、孤独症、听力障碍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风险因素,要求落实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策略,降低疾病负担,促进儿童健康;强调提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岛津公司在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儿童健康保障提升行动中,一直孜孜不倦的进行着努力,为儿童相关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一起来看看吧!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对那些患病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通过筛查,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避免患儿发生智力低下、严重的疾病或死亡。常见的新生儿筛查疾病涉及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内分泌疾病、血红素疾病、脂肪酸代谢病等几大类。筛查手段常见包括生化检测及质谱检测。1. 血尿同筛,双剑合璧,让遗传代谢病无所遁形目前针对氨基酸、酰基肉碱的筛查检测有衍生和非衍生LC-MS/MS法,而有机酸主要用GCMS分析。岛津公司提供可靠的LC-MS/MS法及GCMS法血尿同筛解决方案。LC-MS/MS法血筛方案简介LC-MS/MS法方案提供“即刻使用方法”,无需方法开发及方法优化,适配衍生化及非衍生化样本处理方法试剂盒;进样量1 μL,仅需60秒即可完成检测;提供专业Neonatal Solution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可一站式实现目标物数据库建立、分析方法设置、数据结果分析判断及质量控制等功能。该方案可对50余种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检测数据支持。LC-MS/MS法血筛方案GCMS法尿筛方案简介有机酸尿症又称有机酸血症,是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中较常见的病种, 是导致小儿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迄今已发现了近 40 种疾患。有机酸尿症临床诊断困难,目前应用 GCMS 分析尿中有机酸是有机酸尿症筛查与诊断的可靠方法,已开始作为常规筛查手段运用于新生儿筛查或高危筛查。岛津公司开发的有机酸遗传代谢病辅助诊断软件,可自动对 40 种有机酸代谢病给出诊断结果,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GCMS法尿筛方案2.纤毫毕现,精准筛查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为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异常导致的脂代谢异常疾病,属于遗传代谢病。本病较为罕见,预后差,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2018年5月11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岛津公司ALD筛查方案使用岛津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及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筛查和诊断试剂盒(质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Neonatal Solution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强大功能,通过对ALD诊断标志物4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测定,可快速、准确筛查ALD。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筛查和诊断方案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与诊断领域,除上述方案以外,岛津还开发了基于LC-MS/MS法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肌酸缺乏综合征筛查、有机酸血症相关指标检测等方案。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诊断标志物检测1. 揭秘“矮小症”,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测定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引起矮小症的原因很多,对于GHRH-GH-IGF(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功能评价是诊断儿童矮小症的关键,研究发现直接检测GH有局限性。检测IGF-Ⅰ可间接反映垂体分泌GH功能,有助于诊断GH缺乏引起的疾病。岛津应用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开发了基于IGF-Ⅰ完整蛋白的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及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及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学考察结果2.儿童肝胆疾病诊断-一针法快速分析17种胆汁酸胆汁酸由胆固醇代谢产生,根据合成途径,可以分为由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初级胆汁酸和代谢产生的次级胆汁酸。胆汁酸含量异常可以反馈相应肝胆疾病及肠胃疾病,如胆汁淤积、儿科肝脏疾病等。而不同的胆汁酸亚型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因此检测每一种亚型的胆汁酸在体内的水平而非简单地定量测量总胆汁酸水平,对于肝胆疾病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岛津应用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开发了10 min内同时检测17种胆汁酸的定量方案。前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简便快速;特色Velox 色谱柱保证了对同分异构体的完美分离,该方案可辅助筛查诊断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实现理想化临床检测,“一针分析,多种诊断”。17种胆汁酸色谱图及线性结果营养及健康状况评估1.体内维生素及氨基酸水平筛查评估体内维生素以及氨基酸水平对于儿童生长发育及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此类成分的检测可以作为健康评估或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为预防疾病、改善身体营养状态和营养补充提供参考。例如: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D3(25(OH)D2/D3)的浓度测量,已经应用于监控人体内维生素D的状况及低血钙代谢性骨疾病和高血钙代谢性骨疾病的鉴别诊断。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测定岛津开发了7 min一次进样同时分析人血清中5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方案,经方法学评价,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供临床参考应用。标准曲线最低浓度点色谱图线性及准确度结果血清全谱氨基酸检测应用LC-MS/MS液质联用系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开发了同时测定人血清42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内标法定量,42种氨基酸线性相关系数均在 0.993以上,加标回收率在 76.5~119.4% 之间,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部分氨基酸标准曲线最低点 MRM 色谱图治疗药物监测应用由于儿童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与成人有显著不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一般受试对象为健康成年人,很多药物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尚缺乏经验,因此相对于成人,儿童是TDM的特殊人群,其 TDM 的价值更大。2015 年 9 月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发布的《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儿童TDM 提供参考,促进儿童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专家共识中筛选出七类推荐行TDM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平喘药、免疫抑制剂及抗精神病药物。《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推荐行TDM药物列表岛津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建立了169个药物品种的检测方法,均收录在《治疗药物监测(TDM)质谱分析方案》中,基本覆盖儿童行TDM药物品种,可为儿童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检测方法参考,助力儿童用药安全。结语儿童健康关系未来,岛津方案守护希望。在“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创业宗旨和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的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岛津公司在儿童健康与疾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可行的检测方案,未来将持续为儿童相关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更加进步、丰富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守护儿童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文中推荐技术方法方案仅用于医学等相关专业人士技术交流,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飞诺美色谱】罕见遗传性疾病的救星——寡核苷酸药物
    新冠疫情促使mRNA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开始高度关注核酸药物这一领域。核酸药物包括反义核酸(ASO)、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RNA(mRNA)、适配体(aptamer)、核酶(ribozyme)、抗体核酸偶联药物(ARC)等,是基因治疗的一种形式。除mRNA药物外,其他几种核酸药物,基本上都是由100个以内的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或双链组成,所以也称为寡核苷酸药物。与mRNA药物编码产生目的蛋白不同的是,寡核苷酸药物主要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mRNA或者pre-mRNA配对,通过基因沉默、非编码RNA抑制、基因激活等一系列机制来调节基因表达。已上市寡核苷酸药物化学结构(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寡核苷酸药物对比于小分子药物及蛋白药物,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可根据目标靶点设计碱基序列,靶点明确、特异性强;其次寡核苷酸药物从转录后水平进行治疗,可选择的靶点丰富,特别是能覆盖蛋白质不可成药的靶点以及开发由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的相关靶点;另外寡核苷酸药物由于序列短,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完成目标序列的装配,并结合生物学测试筛选有效序列,能够避免盲目开发,节省研发时间。但是寡核苷酸药物在研发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寡核苷酸在细胞外稳定性低,易被核酸酶降解,加上分子量及负电荷的因素,难以进入细胞,因此在研发过程中,使其保持稳定的结构以及能够有效递送的传递载体是主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寡核苷酸核酸分子的改造主要包括磷酸骨架,碱基以及糖环的修饰,在改造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碱基配对的亲和力等,最重要的是能够保留被功能酶及功能蛋白所识别的功能。因此,在前期研发过程中,需要对寡核苷酸进行精确的结构表征及定量。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SCIEX 的高分辨质谱ZenoTOF&trade 7600系统具有一系列对寡核苷酸进行分析的方案,可进行寡核苷酸的分子量分析并进行杂质检测,可对寡核苷酸进行碱基序列鉴定。由于Zeno TOF 7600具有EAD和CID两种互补的碰撞模式,不但能产生丰富的离子碎片信息,还会保留完整的核酸低丰度修饰信息。寡核苷酸分子量及碱基序列的检测高分辨质谱ZenoTOF&trade 7600系统另外,高分辨质谱ZenoTOF&trade 7600系统还能实现对寡核苷酸的定量分析,线性范围可达 5 ng/mL – 10000 ng/mL,可以完成寡核苷酸药物在研发阶段的药代及多种代谢产物同时鉴定及定量分析。在研发阶段,对于采用同一种仪器进行鉴定及定量,可避免定量方法转移时造成的方法优化时间浪费,可帮助用户加快研发进度。艾杰尔-飞诺美寡核苷酸定量分析前处理试剂盒高分辨质谱对寡核苷酸进行定量分析在寡核苷酸药物种类中,反义寡核苷酸由于是单链,分子量小,递送较其他寡核苷酸容易,且反义寡核苷酸功能多样,可上调或下调基因表达,成为研发罕见遗传性疾病药物中最关注的种类。为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这类针对罕见遗传性疾病患者的ASO疗法,FDA还发布了指导这类ASO疗法非临床检测的指南。在已上市的寡核苷酸药物中,大部分都是用于治疗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特别是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已经上市了针对不同基因位点的四款产品。药品名治疗疾病药物种类上市时间Fomivirsen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反义寡核苷酸1998.8(已退市)Pegaptanib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核酸适配子2004.12Mipomersen纯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反义寡核苷酸2013.1(已退市)Defibrotide肝静脉闭塞反义寡核苷酸2016.3Etepli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51)反义寡核苷酸2016.9Nusinersen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2基因外显子7)反义寡核苷酸2016.12Patisiran遗传性甲状旁腺素淀粉样变性小干扰RNA2018.8Inotersen遗传性甲状旁腺素淀粉样变性反义寡核苷酸2018.10Waylivra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反义寡核苷酸2019.5Givosiran急性肝卟啉症小干扰RNA2019.11Golodi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53)反义寡核苷酸2019.12Viltola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53)反义寡核苷酸2020Lumasiran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小干扰RNA2020Inclisiran成人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血脂异常小干扰RNA2020Casime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45)反义寡核苷酸2021.2.25已上市的寡核苷酸药物(根据网上资料整理)由此可见,对罕见病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很多罕见遗传病是由几十甚至上百种突变引起的,而且不同区域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变异位点,NGS是现在进行高通量基因检测的重要手段。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IDT)公司(中文名称:埃德特)是全球领先的NGS试剂供应商,其外显子捕获产品Exome Research Panel V2特别适合进行遗传性疾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助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V2由 415,115 条单独合成且经过质控检验的 xGen Lockdown 探针组成。探针组跨越人基因组的 34 Mb 目标区域(19,433 个基因),并且覆盖 39 Mb 的探针空间(即由探针覆盖的基因组区域)。探针是使用全新的“捕获感知”(capture-aware) 算法进行设计的,并进行了专有的脱靶分析,确保实现完整的设计覆盖度。探针组中的所有探针均严格按照 ISO 13485 标准进行生产。每条探针均经过质谱法和双定量测量检验,确保探针的质量及在探针库中具有适当的代表性。IDT Exome Research Panel试剂盒
  • 三孩政策来了!优生优育,先来了解下新生儿疾病筛查
    三孩时代,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显得尤其重要。在符合三孩政策条件的妇女当中,有60%是超过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这些高龄产妇生育三孩将面临怀孕难、容易流产等风险,出生缺陷发生率也更高。专家表示,35岁以上的女性有生育计划的,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做好孕前、产前的相关检查,最大程度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血液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病及内分泌病进行群体过筛,使患儿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生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近100%。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始于1981年,目前覆盖率已接近50%。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应用筛查对象:所有出生72小时(哺乳至少6~8次)的新生儿。筛查内容:我国目前筛查疾病仍以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为主,某些地区则根据疾病的发生率选择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等筛查或开始试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其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少见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筛查。【疾病小常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又称“呆小病”,患儿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发育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引起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相关症状在新生儿期往往是隐匿的,不引起家长甚至医生的注意而延误了诊治,常导致脑发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苯丙酮尿症:是一种染色体遗传病。患儿不能正常代谢苯丙氨酸,使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脑萎缩和智力低下。患儿刚出生时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常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出现头发由黑变黄、小便有难闻的臭味、患儿不能抬头。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患儿都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筛查流程1、填写采血卡信息:记录采血卡片编号、产妇姓名及住院号、出生时间、采血时间、采血人、联系地址、邮编、电话、样本送出时间及特殊情况记录等。2、采血取样:采血部位宜选择足跟内、外侧缘。采血人应清洗双手,佩戴无滑石粉手套,用75%乙醇消毒采血部位,待乙醇自然挥发或用无菌棉球擦掉多余乙醇后开始采血。采血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刺入深度8 mm)。禁止在1个圆圈处反复多次浸血。采血后用无菌棉球轻压采血部位止血,胶布固定。3、打孔取样:使用自动打孔仪或手动打孔器将干血斑样本打3 mm孔,置于96孔板内。每个96孔板中前2~4个孔用于空白对照。4、临床检测:将96孔板置于自动进样器中,启动程序,创建工作列表,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运行。由于采血人员技术、血片保存条件、递送方式差异等各种原因,各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都会有不合格血片出现。我们针对此问题设计了SAP 20自动干血斑(DBS)打孔仪,能够为用户提供精确、安全、高效、便捷的 打孔操作。该仪器集控制系统,图像采集设备,条码信息采集设备,打孔装置于一身,用户可实时的在控制软件上观测打孔样本的收集结果,大大提高了样本打孔流程的可靠性。只需将滤纸干血片放到相应打孔区域,即可完成打孔操作,可降低纯手工操作误差并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JCI 郑亮团队发现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新型诊断和代谢机制
    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HLRCC associated R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癌,由延胡索酸酶基因FH的胚系或体系突变、缺失以及甲基化失活导致。与其他常见的肾细胞肿瘤相比,HLRCC associated RCC具有Ⅱ型乳头状肾癌特点,也会偶发集合管癌和透明细胞癌等。该型肿瘤常表现为单侧或单病灶,呈囊性,或囊性实性混合生长,且侵袭性远强于其他肾细胞癌,在肾原发病灶较小且局限时(1.5厘米),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常见于肺,预后极差。由于FH-缺陷患者队列研究的不足,迄今缺乏有效药物和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或组织病理学或医学影像分析进行术前诊断,但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新方法亟待探索。2023年4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郑亮团队和仁济医院张进,徐云则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影响因子IF=19.477)在线发表题为Circulating succinate-modifying metabolites accurately classify and reflect the status of 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组建了全国范围的多中心延胡索酸酶基因突变携带者队列,阐明了基因延胡索酸酶失活突变在肿瘤与携带者中的代谢异常机制。揭示血液小分子suc-cys和suc-ado可以准确诊断延胡索酸酶的胚系或体系突变,其AUCROC=0.97,为临床上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 △HLRCC-associated患者I/II期和III/IV期的Kaplan-Meier总生存期分析(点击查看大图)研究队列由来自 16 个中心的 252 名参与者组成:其中FH 缺陷 (FH-MT) RCC 患者77例,临床分型为I、II、III 和 IV 期;77例FH-MT患者中70例携带种系突变,7例为散发性突变,涉及错义、无义、移码和大规模缺失。在所有 FH-MT 患者中,47 名有家族史。FH-野生型 (FH-WT) RCC (n=88) 患者是新招募的,包括各种亚型的患者。以及新招募的无肿瘤 (NC) 个体的正常对照和 9 岁和性别匹配。我们首先对 77 名 FH-MT RCC 患者进行了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I/II 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 III/IV 期患者(P = 0.007),表明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生存获益。△HLRCC-associate病人血浆的组学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本研究共使用了 n = 268 份血浆样本。来自 10 名 FH-MT RCC 患者、10 名 FH-WT RCC 患者和 10 名 NC 个体的样本 (n = 30) 被选为发现集。单独的验证集 (n = 238) 包含 67 个 FH-MT 样本、78 个 FH-WT 样本和 77 个 NC 样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中 FH 遗传状态和疾病阶段的血浆代谢物的潜在聚类,来自 ROCAUC 分析的前 20 种代谢物使 FH-MT 样品与其他两组的样品清晰分离。涉及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TCA循环及核苷酸代谢途径。其中 suc-cys、suc-ado、琥珀半胱氨酸-甘氨酸 (suc-cys-gly) 和肌酸核苷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似乎是肿瘤负荷的最佳预测因子,被确定为监测 FH 变异患者和肿瘤负担潜在生物标志物。△FH突变型和野生型PDX小鼠模型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关联(点击查看大图) 进一步采用移植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物 (PDX),以监测真正的人类肿瘤对血浆代谢物的影响,FH 突变型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与野生型相当。在FH 缺陷型 PDX 的小鼠血浆中,检测到suc-ado、suc-cys 和 suc-cys-gly,并随时间推移,随着肿瘤生长成比例地增加。这些结果表明,suc-cys和suc-ado具有出色的反映肿瘤状态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皮下肿瘤手术切除后一天血浆代谢物降至基础水平。△HLRCC-associated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点击查看大图) 为了验证发现集和小鼠临床前模型的结果,我们采用独立验证集进行了验证,其中包含来自 67例 FH突变型患者、FH野生型患者和 67个健康受试者的 238 个血浆样本。通过同位素标记的内标对 suc-ado 和 suc-cys 的血浆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代谢物在 FH突变型病人血浆中均显着升高。 Suc-cys和suc-ado 可以显著区分健康受试者与FH突变型患者,ROCAUC = 0.983,suc-ado 的 ROCAUC = 0.930。以及突变型及野生型FH RCC(suc-cys: ROCAUC = 0.980 suc-ado: ROCAUC = 0.923)。提示所选择的Suc-cys和suc-ado,可作为常规筛选 FH 突变携带者,以及 RCC 患者分型的生物标志物。△HLRCC-associated诊断与代谢机制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在小鼠模型中,肿瘤微环境中肾脏组织的蛋白级联和协同作用导致肿瘤来源的多肽转化为小分子suc-cys和suc-ado。 本文总结 目前对于高转移性肾癌,除了在早期阶段的肿瘤切除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筛选的suc-cys和suc-ado,可靠地反映了基因突变状态和肿瘤负荷,在早期诊断,转移复发和预后的效果都较好,填补了肾癌肿瘤代谢标志物的空白。研究团队的成果对于寻找适合快速诊断、筛查和监测的无创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为出生基因缺陷型健康筛查和复发难治型肾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 作者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张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伍小宇为共同作者。文章中非靶向代谢组学,脂质组学,以及标志物定量使用Thermo Q Exactive Plus完成。
  • PerkinElmer 成功协办“串联质谱技术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班
    PerkinElmer 协上海市儿童医院成功举办【串联质谱技术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班! 由上海市儿童医院主办、PerkinElmer 协办的【串联质谱技术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班于2010年8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王治国主任、广州市妇幼保健院江剑辉主任及浙江省儿童医院曲一平主任等专家莅临授课,逾四十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着重讲解了串联质谱技术及其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和质量保证等课题。期间还组织学员赴儿童医院参观了其配备了先进设备的新生儿遗传筛查实验室,医院的田国力主任和龚振华主任为学员详细介绍了串联质谱技术实验操作的流程及管理方法,并对学员积极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讲解。 为期五天的培训不仅让学员了解国内外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的进展,也为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对提高我国的串联质谱技术与新生儿疾病筛查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珀金埃尔默完成对 PEDIATRIX 的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业务的收购
    新增的全面服务实验室项目体现对新生儿、产前和孕妇健康解决方案的进一步支持 马萨诸塞沃尔瑟姆 – 健康科学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公司珀金埃尔默有限公司(NYSE:PKI)今日宣布已成功完成对 Pediatrix Medical Group, Inc.(NYSE:PDX)的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业务的收购。此次收购的完成增强了珀金埃尔默在新生儿健康领域的实力。 珀金埃尔默已在其遗传筛查产品系列中增加了 Pediatrix 的筛查参考实验室及其 StepOne® 新生儿筛查产品,其中后者可以分析 50 多种新生儿遗传疾病。该实验室为五个州、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各大医院和医学集团提供新生儿筛查和咨询服务。 “我们对珀金埃尔默的战略是,增强其自身能力,不断扩充世界级水准的新生儿和产前/孕妇健康解决方案组合,然后通过保健专业人员将这些解决方案呈递给客户,”珀金埃尔默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Robert F. Friel 说道。“通过此次收购的完成,现在我们可以为州实验室提供市场上最全面的新生儿筛查解决方案系列,并巩固我们在这个成长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 华大基因人类遗传与疾病研究技术实现新突破
    中国经济网记者今日从华大基因获悉,华大基因正推出一种新型人类基因组区域捕获技术,即超级序列捕获技术(简称Allinone),该技术主要通过对特定群体设计探针集,从基因组水平上对人类全基因组的外显子区域、群体特异的tagSNP(标签SNP)区域和MHC区域(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区域)实现同步捕获,然后再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 据悉,Allinone所捕获的这些DNA区域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关联,且具有简便、经济、高效、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将成为人类遗传和疾病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基因组研究工具。 据了解,Allinone探针集将会覆盖整个基因组的5%-10%,不但可以捕获基因编码区域,还可以捕获很多非编码区域。目前广泛应用的外显子测序技术可以捕获基因编码区,但是基因组中的很多功能区域是非编码的,这些非编码区虽然不能够转录信使RNA,但是能够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所以了解非编码区域的遗传信息将提供更加完整的基因表达控制信息,而Allinone平台可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Allinone探针集覆盖了群体特异的tagSNP区域,所以通过该技术可以高效、快捷的了解群体的特异性变异情况,这对复杂疾病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少量的标签SNP(挑选出的SNP集合)就能够提供与全部SNP位点大致相同的图谱信息。由于各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所以每个种群也拥有代表该种群基因图谱的标签SNP,只需通过这些标签SNP便可以对大量样本或整个种群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 Allinone目标捕获区域还整合了华大基因最近研发的MHC区域捕获探针集,即可对人类MHC区域实现高度覆盖及有效富集。MHC区域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与已发现包括自身免疫疾病、癌症、多种复杂疾病等至少百余种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该区域和多种复杂疾病的发生以及人类免疫系统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Allinone对该区域的覆盖无论对人类疾病的机理研究还是药物研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称:“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疾病患者的样本对汉族人群的Allinone捕获技术进行测试评估。只要建立一个‘种群特异性’的参考基因组,就可以应用Allinone捕获技术对其他更多的样本进行重测序研究。除了针对汉族人群的Allinone,华大基因还将针对世界其它主要人群设计及推出相应人群的Allinone研究工具,从而推动全世界的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华大基因研究人员高玉池表示:“目前,我们所研发的Allinone的总体目标区域大小为180M左右,可以广泛应用于以汉族人群或汉族近缘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基因组学研究。”对该技术的测试评估结果表明,目标区域覆盖度达到97%以上,检测的SNP位点与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性率在99.5%以上。此外,华大基因还在研发更加多样化的高级信息分析内容,以更好的解释基因组数据的生物学意义。高玉池表示:“我们相信Allinone凭借其数据全面性、操作灵活性、高性价比等多方面优势将成为人类疾病基因组学、表型-基因型关联研究及其它人类遗传学研究的最佳工具。”
  • 对4500万美国人研究发现:40%疾病由遗传引发,25%由环境造成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4日报道,美国 strong 哈佛大学 /strong 的科学家们通过对 strong 4500万美国人进行长达24年的跟踪调查 /strong ,研究哪些疾病是由基因引起的,而哪些疾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c3ecca16-6445-44e3-b73b-35eb2a461d1d.jpg" title=" 00.jpg" alt=" 00.jpg" width=" 3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其最新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 strong 调查研究的560种疾病中,疾病中40%是由遗传导致,而至少有25%的疾病是由环境造成的,其中,认知问题与遗传基因关系最为密切,而眼疾则受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 /strong 。 /span /p p   一般来说,大多数疾病是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strong 环境可以改变基因排序方式,基因可以影响人们身体对环境的反应 /strong 。而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所处的环境更是独一无二且不断变化的。而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因疾病而异。 /p p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保险信息数据库收集了4500万人的数据,将基因数据、疾病诊断以及诸如身高、体重等生命医学统计数据与受试者的邮政编码进行了比较,从而推测出社会经济地位等环境对于疾病的影响。尽管所有信息对他们的分析都很重要,但 strong 受试者中5.6万对双胞胎的数据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最为关键的信息 /strong 。尤其是同卵双胞胎,可以为遗传学家观察不同环境下相同DNA发生的变化提供难得的机会。 /p p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哪些因素对哪些疾病影响最大。通过对6000多粒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遗传性疾病均是由某些基因序列缺失而导致的基因缺陷。而在研究检测的疾病中,包括 strong 肌肉骨骼疾病、认知疾病、眼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生殖疾病等,有近40%的疾病由遗传导致。 /strong /p p   该研究团队共对560种疾病进行了研究,发现至少 strong 有25%的疾病是由环境造成 /strong 的。其中,42种眼病中,有27种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除眼病外,呼吸系统疾病是与环境因素联系最密切的疾病 生殖障碍受环境影响最小。在认知疾病中,五分之四是遗传的 而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受DNA影响最小。 /p p   通过遗传倾向性,还可以预测每人每月在医疗保健上约60%的花费。因为,遗传因素甚至可能改变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从而进一步改变疾病风险。总的来说,环境因素对疾病的预测能力弱于遗传因素。 /p p   但环境因素对疾病风险的影响极大。该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145种不同的疾病,其中,肥胖最易致病。研究结果也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气温变化使117种不同疾病的风险发生变化,甚至高于空气污染的风险。 /p p   该研究的作者帕特尔博士表示:“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这种大规模分析的价值在于,它将揭示基因相对于共同的大环境在许多疾病中的影响,将有助于疾病更好的预防和治疗。” /p
  • Digital WB在基因治疗眼部疾病细胞和类器官模型中应用
    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 IRDs)是可导致进行性视网膜退化的遗传缺陷性罕见疾病,常见的IRD相关基因缺陷超过200种。近几年,眼科领域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激增,包括基因替换、基因编辑和基因沉默多个技术方面。2017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了视网膜Voretigene Neparvovec基因疗法(Luxturna, Spark Therapeutics),用于治疗RPE65.1双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眼科疾病,称为Leber先天性黑蒙。这个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为眼科疾病基因疗法打开了大门。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疗法目标是通过导入正常功能基因,从而恢复缺陷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正常表达。在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检测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是基因疗法开发的一个关键方面。 目前,有多种技术可实现目的蛋白表达定量检测包括配体结合法(Ligand binding assay,LBA)如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液相色谱-质谱(LC-MS)、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组织染色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各自优势和局限,如目的蛋白为分泌性表达,可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或体液系统中目标蛋白含量;如目的蛋白不能分泌表达,可采用Western Blot或质谱方法;如需要检测细胞膜蛋白,可采用流式细胞术;如要确定蛋白质在细胞和组织内分布,可采用免疫荧光检测。 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研究基因治疗产物与治疗靶点的相关作用机制和效应,选择生物相关性模型来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非常重要。对于眼部疾病可探索选择临床前研究模型如细胞系模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衍生的视网膜类器官疾病模型、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等,根据生物学相关性和测定时间可在不同阶段综合选择特异性评估模型。眼部疾病细胞模型案例1:iPSC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中低丰度大分子量蛋白质表达检测 从三名Stargardt病人皮肤活检样本产生多个iPS细胞系,这些患者都携带一个致病性ABCA4基因变异。采用RNA-Sep和Digital WB分析正常对照和患者细胞衍生的RPE。这个细胞模型与活检组织相比,可用于评估难以检测的非表达变异体,患者来源的细胞可能更密切地反映患者体内发生的剪接和编辑事件,可用于病人药物敏感性研究,指导临床试验。采用全自动Digital WB技术分析pABCA4蛋白质表达,制备了20 μg 总蛋白 dRPE 细胞匀浆,阳性和阴性对照分别是20 μg野生型和 ABCA4 敲除小鼠视网膜匀浆。参考下图,小鼠视网膜(Mouse ret)在野生型(WT)中pABCA4表达丰度很高,敲除(KO)小鼠没有表达。人类对照(NHDF)具有比WT小鼠视网膜更高表观分子量,同时有更高的表达丰度。与对照相比,所有患者细胞系(H、J和S)中均可检测到pABCA4 ,但这些低丰度pABCA4蛋白可能被降解,作为截短蛋白或降解产品形式存在(除S2外)。与mRNA表达谱结果一致,S2细胞系具有相对正常的pABCA4表达水平和修饰后成熟膜蛋白的分子量。本研究利用了Digital WB对低丰度和大分子量蛋白质分析检测能力。案例2:眼角膜内皮细胞信号通路中多重蛋白质表达检测 本研究采用人源和鼠源细胞,分别是敲低了SLC4A11表达水平的原代人角膜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pHCEnC),即SLC4A11 (SLC4A11 KD pHCEnC);还有Slc4a11+/+和Slc4a11-/-鼠角膜内皮细胞系(murin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MCEnC),即 Slc4a11-/- MCEnC和Slc4a11+/+ MCEnC。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SLC4A11 KD pHCEnC和Slc4a11-/- MCEnC中细胞代谢和离子转运功能抑制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ATP生产减少。AMPK-p53/ULK1通路激活也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线粒体自噬。稳态 ATP 水平降低和随后 AMPK-p53 通路激活提供了代谢功能缺陷和转录组改变之间的联系,以及 ATP 不足以维持 Na+/K+-ATPase角膜内皮泵的证据,这是 SLC4A11 相关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特征性水肿的原因。所以SLC4A11缺陷角膜内皮中分子作用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是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 CHED) 和Fuchs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主要特征。 下图结果表明SLC4A11缺陷角膜内皮中AMPK-p53 通路激活,采用Digital WB检测信号通路中各蛋白质表达水平。图B说明与 scRNA pHCEnC 对照相比,SLC4A11 KD pHCEnC 中 p53 Ser15 磷酸化水平增加,表明p53转录翻译后激活。图C在Slc4a11-/- MCEnC晚期传代中观察到相似结果(p53 Ser18磷酸化增加,对应于人p53 Ser15)。图C和D结果表明在Slc4a11-/- MCEnC 早期和晚期传代中总 p53 水平增加,代表p53转录激活。进一步研究磷酸化和p53转录激活的激酶,根据报道AMPK介导 Ser15(小鼠中Ser18)磷酸化和p53转录激活,图B和C实验结果也说明AMPKα的Thr172磷酸化增加,AMPKβ1的Ser182磷酸化没有变化。图E和F,与 scRNA pHCEnC 相比,AMPK 另一种下游底物 Unc-51 样自噬激活激酶 1 (ULK1) 在SLC4A11 KD pHCEnC中磷酸化水平(Ser555)增加。综合这些结果表明,ATP水平下降导致AMPK及其下游底物p53 和 ULK1 激活,分别导致转录组改变和线粒体自噬增加。同样,鉴于 SLC4A11 在预防氧化损伤中的作用,SLC4A11 缺失导致线粒体 ROS 产生增加,随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线粒体自噬增加。此发病机制支持使用Slc4a11-/-小鼠作为SLC4A11相关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模型,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转化潜力。 基于Digital WB技术的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Jess可实现化学发光和荧光两种检测模式,是多重蛋白质表达分析有力工具。2022年,ProteinSimple发布了Stellar全自动双色荧光蛋白质表达检测方案,特别适合同步分析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表达,将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工具带到一个新高度。iPSC衍生视网膜类器官模型案例1:Digital WB检测iPSC衍生的视网膜类器官中视紫红质表达含量 美国NIH研究人员利用成纤维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再分化产生视网膜类器官。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确定了视网膜类器官发育过程中调节信号,在体外生成了更成熟视网膜,可促进疾病建模和基因治疗研究。本研究采用Digital WB技术揭示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类器官培养物种视紫红质(Rhodopsin)表达差异。下图结果表明,DHA处理的类器官在32天时视紫红质表达增加了30%,而亚油酸(LA)处理类器官视紫红质表达降低,这表明DHA处理的类器官中视紫红质表达增加不是脂肪酸添加带来的。案例2:AAV基因治疗的RetGC-GUCY2D视网膜类器官疾病模型 Leber先天性黑蒙可由多种不同突变基因导致包括RPE65、CEP29、GUCY2D和CRX等。其中Leber先天性黑蒙1型由GUCY2D基因突变导致,可导致严重视力损害或失明。GUCY2D基因正常拷贝编码了一种鸟苷酸环化酶(RetGC),其是感光器生理学中关键酶之一,视网膜中光敏杆状细胞和视锥细胞使用该酶将光转换为电化学信号。 英国MeiraGTx公司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 技术生成 RetGC 敲除 (RetGC KO) 视网膜类器官,iPSC衍生视网膜类器官分化后,将RetGC KO 视网膜类器官与同一细胞系的野生型类器官进行对比研究。总共设计了四种 AAV 载体来测试RetGC 蛋白在光感受器中的恢复情况,所有载体采用AAV7递送。CMV 和视紫红质激酶 (RK) 两个启动子,并评估了WoodChuck肝炎病毒翻译后调控元件 (WPRE) 影响。采用Digital WB检测6组类器官中RetGC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揭示,与非转导样本组比,所有载体设计均以不同效率产生RetGC蛋白。加入WPRE似乎显示出效力降低趋势,通过其他量化指标验证了这个趋势。 Digital WB相比传统Western blot,只需要几十分之一样本量就可实现类器官等珍贵样本中蛋白质定量检测,而且重复性更高和速度更快,非常适合眼部疾病类器官模型的转基因目的蛋白及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分析。“全自动Digital WB技术是眼部疾病蛋白质表达定量的重要工具 Jess全自动数字化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系统 (Digital WB) 是Bio-Techne集团旗下蛋白质分析品牌ProteinSimple所有。系统利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学分析技术,可从微量样品中自动吸取、分离、捕获蛋白质,并通过化学发光或荧光检测目的蛋白含量。针对眼部疾病基因治疗应用技术优势Digital WB技术适合眼科基因治疗体外和体内各种模型中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用于视网膜细胞系、iPSC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类器官、小鼠动物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关键蛋白质分析。适合于基因治疗研发的不同阶段对转基因目的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检测需求。满足类器官和视网膜微量样本蛋白质分析需求,Digital WB技术样本量需求是传统Western Blot几十分之一,只需要3 μL样本量就可实现多重蛋白质表达检测,特别适合眼部疾病微量珍贵样本蛋白质分析。Digital WB精准定量检测,传统Western Blot只能满足样本半定量需求,重复性比较差。基因治疗某些目的蛋白表达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联,可作为替代生物标志物,建立量效关系。要求目的蛋白分析检测标准需要提高,要求技术需要经过严格验证,Digital WB可满足这些需求。符合基因治疗产业对自动化标准化和效率的需求,面对行业激烈竞争,需要提升研发效率。Digital WB实现了全自动化和标准化,软件符合FDA 21 CFR Part 11合规性需求。系统3个小时完成一批次蛋白质分析,比传统Western Blot快4倍,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Digital WB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具有较宽动态检测范围,这些特点满足眼部疾病基因治疗项目不同阶段的目的蛋白定量需求。Digital WB已被国内外知名基因治疗机构采用如Biogen, Sarepta Therapeutics, MeiraGTx,ATGC, Spark Therapeutics,Regenxbio,CRISPR Therapeutics, Editas Medicine, Bluebird bio,杭州嘉因生物、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必将在基因治疗研发阶段、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关于Digital WB资料参考文献:
  • 代谢调控或成重大疾病诊疗突破口
    p   当前,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重大疾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健康。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研究者而言,深入研究这些重大疾病致病因素,将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p p   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05次学术讨论会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多名临床医生共商应对重大疾病的突破口。他们认为,阐明代谢调控的规律,揭示代谢紊乱的成因及其致病机理既是当前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 /p p    strong 代谢调控揭本质 /strong /p p   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代谢调控则是细胞和机体的核心事件,它决定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功能维持、免疫反应、神经元的激活与记忆的储存、组织和器官发育等一系列关键性过程。 /p p   据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蓬介绍,代谢稳态调控也决定了各种具体代谢通路在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阶段的选择性开启与关闭,及其在具体的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如何受营养和激素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揭示代谢紊乱的成因及其致病机理,既是当前热门的科学问题,也关系着我国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李蓬表示。 /p p   当前,中国科学家聚焦糖脂代谢、膜脂代谢调控,营养物及代谢物感应及信号通路,内分泌因子与代谢调控等问题。“糖脂代谢调控平衡是生命体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在重大代谢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糖脂紊乱相伴相生、叠加协同。”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分析道。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伯良则指出,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隔屏障和交流窗口,其封闭性结构及其内外层脂质的不对称性分布和微结构形成是细胞功能发挥与调控的最关键基础。 /p p    strong 长达四十年的思考 /strong /p p   “40年前,我在上学时,肝病和糖尿病由不同的老师讲。”提起代谢,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个40年来尚未完美解决的问题。讲授肝病和糖尿病分类时,王红阳的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肝源性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肝病。 /p p   作为学生的王红阳感到十分困惑:“到底是肝病引起了糖尿病,还是糖尿病引起了肝病?”直到她当了老师,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p p   最近,肝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视角。“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糖尿病是肝病的诱因之一。”王红阳在会议报告中表示。代谢异常则被视为根本原因。“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过度肥胖与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变和肝癌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她强调。 /p p   肝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被称为“国病”。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肝癌发生在中国。对此,临床医生期待,医学科学家尽快以代谢机制为视角,开展相关基础研究,这将帮助人们从本质上认识以肝病为代表的重大疾病。 /p p    strong 关键科学问题待解 /strong /p p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代谢可塑性、代谢记忆、细胞应激、代谢性炎症、细胞间相互作用、器官间对话、肠道菌群、肿瘤的代谢致病性等问题也逐渐成为代谢领域的热点前沿。 /p p   与会科学家表示,尽管代谢领域研究已经取得突破,但诸多关键科学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代谢途径的限速步骤及关键酶已基本清楚,但这些酶及代谢网络的调控机理,外界营养、环境、应激及代谢中间产物对代谢网络调控等还不清楚。”李蓬表示,“还有一些关键分子机制和致病机理有待阐明。” /p p   在糖脂代谢中,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的源头尚不清晰。“在单一或联合治疗过程中,二者间的同步或继发变化亦不得而知。”宁光认为,“深入探索糖脂代谢的分子基础、基本规律、病理生理过程,是当前我国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p p   与会科学家还期待,未来代谢研究能实现从分子水平向网络化的互作集成、从认识分子作用机制向设计构建新生物体系、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科学等方面纵深质变,提高应对重大疾病的能力。 /p p /p
  • 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联合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features of the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spectrum”的文章。研究人员针对缺血性心脏病(IHD)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设计,概括了疾病的起始、升级和对治疗的反应。研究招募了1241名欧洲中年人,包括健康个体、有代谢异常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但缺乏明显IHD诊断的个体以及处于三个不同临床阶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IHD和伴心力衰竭IHD)的IHD个体。对患者的表型组、肠道宏基因组以及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分析发现,经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后,将 IHD 个体与健康个体区分开来的约 75% 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存在于表现出代谢障碍的个体中,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重大改变可能在临床发作之前就产生区别了。进一步对与前体代谢异常相关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分类,发现与传统的风险标志物相比,基于特定IHD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的判别分析可以更好地将IHD个体与健康个体或代谢匹配个体区分开。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688-4
  • 武汉大学宋保亮团队揭示胆固醇代谢新机制,对治疗心血管等疾病有重大潜在应用
    胆固醇作为具有四环的脂质,是一种难以分解的强促炎分子,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没有药物能够通过直接促进胆固醇排泄来降低胆固醇。人类遗传学研究发现,功能丧失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1, ASGR1) 变体与低胆固醇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ASGR1仅在肝脏中表达并介导血液去唾液酸糖蛋白的内化和溶酶体降解。然而,ASGR1影响胆固醇代谢的机制尚不清楚。2022年8月3日,武汉大学宋保亮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Inhibition of ASGR1 decreases lipid levels by promoting cholesterol excre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Asgr1缺乏通过稳定肝X受体α (liver X receptor α, LXRα) 来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脂质水平,LXRα上调ABCA1和ABCG5/G8,这分别促进胆固醇转运到高密度脂蛋白和排泄到胆汁和粪便。ASGR1缺乏阻断糖蛋白的内吞作用和溶酶体降解,降低溶酶体中的氨基酸水平,从而抑制mTORC1并激活AMPK,一方面AMPK通过减少其泛素连接酶BRCA1/BARD1来增加LXRα;另一方面,AMPK抑制控制脂肪生成的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SREBP1)。抗ASGR1中和抗体通过增加胆固醇排泄来降低血脂水平,并显示出与阿托伐他汀或依折麦布这两种广泛使用的降胆固醇药物的协同有益作用。总之,该研究表明靶向ASGR1可上调LXRα、ABCA1和ABCG5/G8,抑制SREBP1和脂肪生成,从而促进胆固醇排泄并降低血脂水平。胆固醇稳态是通过肠道胆固醇吸收、血浆脂蛋白摄取、从头生物合成以及胆固醇分解代谢和排泄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实现的。迄今为止,降胆固醇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HMGCR) 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降低胆固醇生物合成和上调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 (LDLR) 提高低密度脂蛋白 (LDL) 摄取来降低血浆胆固醇;依折麦布是一种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Niemann-Pick C1样1的内吞作用来阻止胆固醇摄入;PCSK9抑制剂通过稳定LDLR4增加肝脏LDL摄取。尽管这些药物已被广泛使用,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患有复发性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他们的 LDL 胆固醇水平未能达到指南中推荐的目标水平。最重要的是,这些现有的降胆固醇药物都没有通过直接促进胆固醇分解代谢或排泄来降低胆固醇。mTORC1和AMPK是感知细胞营养和控制新陈代谢的两个主要调节器,它们通过多种机制受到反向调控。尽管AMPK已被提议作为代谢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但泛AMPK激动剂会导致心脏肥大,从而阻碍其临床应用。除了激活AMPK的组织特异性作用外,细胞AMPK还受药物、营养物质和AMP的不同调节,导致不同靶点的磷酸化。因此,选择性激活AMPK对于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开发药物至关重要。胆固醇通过ABCG5和ABCG8异二聚体排泄到胆汁和肠腔。ABCG5或ABCG8突变导致谷甾醇血症,这是一种以甾醇积累和过早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小鼠肝脏中过表达ABCG5/G8基因增加了肝胆分泌胆固醇同时降低了血浆胆固醇。ABCG5/G8的表达主要受LXR在转录水平上的调节,LXR的药理激活通过上调ABCG5/G8增加胆固醇流出。然而,LXR也增加了SREBP1(也称为 ADD1),它驱动脂肪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导致肝脏脂肪有害变性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在临床上直接使用LXR激动剂不能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该研究揭示mTORC1和AMPK可以被ASGR1所调控。mTORC1被去唾液酸糖蛋白的溶酶体消化释放的氨基酸激活,这些氨基酸通过ASGR1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肝细胞。抑制ASGR1会阻断受体介导的内化和随后的去唾液酸糖蛋白的溶酶体消化,从而激活AMPK并抑制mTORC1。这种机制为选择性激活AMPK提供了高度定位的信号。ASGR1的调控LXR的机制模型(图源自Nature )胆固醇流出通过增加LXRα和ABCG5/G8,LXRα使ABCA1升高,显示更高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 胆固醇和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胆固醇,也改善了脂蛋白谱。由于mTORC1抑制和AMPK激活,SREBP1被抑制,因此阻止了脂肪生成。此外,缺失Ttc39b增加了LXRα和ABCG5/G8而没有激活SREBP1,证实ABCG5/G8的表达可以与SREBP1的表达分离。由于ASGR1几乎只在肝细胞中表达,因此靶向ASGR1绕过了泛AMPK激动剂的不良副作用,为肝脏特异性激活AMPK和抑制mTORC1 铺平了道路。总之,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降低胆固醇的方法,抑制ASGR1会增加胆汁和粪便中的胆固醇排泄,ASGR1的功能丧失变体与降低非HDL胆固醇和减少复发性心血管疾病相关,这提示抑制ASGR1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006-3
  • 950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与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24-2431Z2162439项目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与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9,5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合同包预算金额:5,0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1(项)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全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合同包2(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合同包预算金额:4,5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2-1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1(项)详见采购文件4,5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全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4年05月17日 至 2024年06月06日 ,每天上午 00:00:00 至 12:00:00 ,下午 12:00:00 至 23:59:59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免费获取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9号联系方式:020-38076626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6号16-18楼联系方式:020-37860503、37860559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金、李哲霖电 话:020-37860503、37860559
  • 安捷伦科技公司授出心血管代谢疾病转化研究基金
    安捷伦科技公司授出心血管代谢疾病转化研究基金美国杜克大学 Christopher Newgard 博士的团队采用安捷伦平台对疾病机制展开深入研究 2014 年 1 月 13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A)今日宣布向新成立的美国杜克大学分子生理学研究所(DMPI)授予研究基金。DMPI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使用安捷伦的整合生物学解决方案深入研究主要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代谢和生理学机制。 DMPI 团队的负责人是 Christopher Newgard 博士,他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癌症生物学系担任教授,同时担任 Sarah W. Stedman 营养及代谢研究中心和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的主任。 Newgard 博士说:“杜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致力于将强大的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平台与计算生物学、临床转化医学和基础科学经验相融合,以深入研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机制,我们衷心感谢安捷伦在研究方面给予的支持,并且十分期待与他们的进一步合作,推进心血管疾病和未确诊代谢疾病的深入研究。” Newgard 博士的生物学通路研究以 Agilent GC/MS、三重四极杆 LC/MS 和四极杆飞行时间 LC/MS 系统,以及带化学工作站功能的 MassHunter 工作站等软件为基础,辅以 Agilent-Fiehn GC/MS 代谢组学 RTL 谱库和使用 METLIN 个人代谢物数据库和谱库的 MassHunter 定性软件。安捷伦的 GeneSpring GX 软件、Mass Profiler Pro 和 Pathway Architect 将在数据集成和通路导向解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很高兴能够为杜克大学 Newgard 博士和他的团队在开创性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提供支持,”目前正在与该团队紧密协作的安捷伦“组学应用”主管 Steve Fischer 说道,“他们将拥有整合不同“组学数据”的强大功能,深入研究复杂疾病机制并查明之前不为人知的疾病表型通路。此外,我们的解决方案还将帮助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复杂过程,从而更快速地开发治疗方案。” “我们在将整合方案应用于解决心血管代谢疾病之类的重要健康问题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安捷伦整合生物学总监 Leo Bonilla 补充道,“所以,我们非常期待能够为 Newgard 博士在杜克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提供进一步支持。”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的大学事务 安捷伦在支持全球高等教育和研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要了解有关最新研究合作、研究工具、教育支持、顶尖大学人才招募和慈善机构的详细信息,请访问:安捷伦大学事务。关于安捷伦整合生物学解决方案 安捷伦科技公司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涵盖所有四门主要“组学”学科的分析产品。这些组合式硬件/软件和信息学解决方案正在推动新一代生物学通路的多组学研究,并且获得了与药物响应、耐药性、诊断标志物和基础疾病/毒理学途径相关的重要信息。有关安捷伦整合生物学解决方案整套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biology.chem.agilent.com。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分拆后电子测量公司名字为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安捷伦科技公司针对癌症和遗传疾病研究推出 HaloPlex 新一代测序试剂盒
    安捷伦科技公司针对癌症和遗传疾病研究推出 HaloPlex 新一代测序试剂盒 目录及定制产品可实现快速、靶向的基因组分析 2013 年 6 月 11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推出了针对特定疾病状态的一系列新型 HaloPlex 新一代测序产品。包括两种目录产品:HaloPlex 癌症研究试剂盒和 HaloPlex 心肌病研究试剂盒,以及针对心律不齐、ICCG 基因组区域、X 染色体、努南综合征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的五种预先设计的研究试剂盒。结合安捷伦的 SureDesign 及 SureCall 软件,这些新型试剂盒可使实验室更加可靠、快速和灵活地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报告。 &ldquo 采用台式测序平台后,临床研究实验室在日常分析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预先设计的靶向序列捕获试剂盒,&rdquo 安捷伦测序产品开发工作的参与者,美国医学遗传科学院专家委员 (FACMG)、加拿大医学遗传学学院院士 (FCCMG)、乌普萨拉大学医院临床分子遗传学家 Berivan Baskin 博士如是评价,&ldquo 这类新型 HaloPlex 试剂盒结合安捷伦的分析软件,可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综合分析结果。&rdquo &ldquo 临床研究实验室常常缺乏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来确定各个疾病相关的基因,并将其合并到其自定义的测序基因组合中,&rdquo 安捷伦副总裁基因组学解决方案部门总经理 Jacob Thaysen 谈到,&ldquo 所以我们通过与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开发了这些靶向疾病的测序试剂盒,以帮助这些实验室显著改善工作流程和研究结果。&rdquo HaloPlex 靶向序列捕获解决方案将聚合酶链反应系统的速度和特异性与基于解决方案的杂交形式的可扩展性和捕获片段大小灵活性完美结合,免除了文库构建的需要。这种用于新一代测序的简化的序列选择性解决方案有利于解决与靶向重测序相关的瓶颈问题,并且无需再使用昂贵的专用仪器和繁琐的实验方法。 SureDesign 和 SureCall 软件程序是安捷伦新一代测序靶向序列捕获完整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ureDesign 使 HaloPlex 用户可以开发自定义的基因组合以及加入额外的预先设计的基因/区域以满足实验室的特定需求,极大地增强了灵活性。SureCall 可大幅降低研究人员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的难度,简单明了地进行变体识别。 安捷伦基因组学 安捷伦科技公司是新一代测序和基因组学芯片靶向序列捕获领域的全球领导者。Agilent SureSelect 和 HaloPlex 靶向序列捕获系统能使研究人员轻松选择待测序的基因组片段,无需耗费时间和金钱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HaloPlex 系统具有&ldquo 当日完成待测序样品制备&rdquo 的快速工作流程,非常适合于新一代台式测序仪;而 SureSelect 系统能够在一个反应对中准确捕获所有的外显子组和甲基化组,很适合用于高通量新一代测序系统。这两个系统仅仅是两种代表性产品,其源自安捷伦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所获得的合成复杂的定制长寡核苷酸混合物的专业知识。其他基于此项核心技术的产品线包括用于基因表达的全基因组测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基因芯片,以及用于原位杂交寡核苷酸荧光染料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产品系列 SureFISH。除了寡核苷酸类产品之外,安捷伦还提供用于测量样品质量的微流控生物分析仪、能够提高新一代测序效率的目标富集工具,以及用于基因组实验的全套试剂、硬件、方法和生物信息学软件。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收入为 69 亿美元。要了解关于安捷伦的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
  • “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专题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承办的“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专题研讨会定于2012年10月16-18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期间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一、会议安排   本次研讨会主要以大会报告形式进行交流,将邀请国内外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作大会报告,会议规模约200人。会议同期,第六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itica China 2012)将于2012年10月16-1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与会代表可获取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等信息。   会议初步日程安排   10月16日上午会议报到   10月16日下午大会开幕式暨学术报告   10月17日学术报告   10月18日参观展会   会议室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N2-M42会议室   二、会议议题   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重点围绕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研讨。   三、会议语言:中文   四、邀请专家   Estela JacintoRutgers University   Garnett KelsoeDuk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Yuan ZhuangDuk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程金科上海交大医学院   冯新华浙江大学   刘明耀 华东师范大学   秦钧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苏冰上海交大   唐丽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杨芃原复旦大学   赵世民复旦大学   郑彪GSK Shanghai   五、会议组织   组织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承办单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会议主席:张普民、苏冰   名誉主席:贺福初、杨芃原   六、会议注册费   2012年9月7日之前注册:一般代表1100元,学生代表600元   2012年9月7日之后注册:一般代表1300元,学生代表800元   注册请填写附页《参会注册表》或登陆http://www.a-c.cn/conference/bprc.htm进行在线注册。   七、参会须知(指定酒店和交通路线)   互欣商务酒店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143号(锦绣路路口)   电话:021-51350666   住宿费用(标间/大床):RMB 300/晚(含早)   交通指南:   Ÿ 从浦东机场到酒店: 坐地铁2号线(徐泾东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虹桥机场到酒店: 坐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虹桥火车站到酒店: 坐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上海火车站到酒店: 坐地铁4号线到世纪大道站换乘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上海南站到酒店: 坐地铁3号线到中山公园站换乘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酒店预订和住宿请填写附页《参会注册表》或登陆http://www.a-c.cn/conference/bprc.htm 进行在线注册。会务组将安排指定酒店与会场的往返班车,凭《参会代表证》乘坐。   六、汇款信息   帐 号:0200004909200041055   账户名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市永定路支行   注: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学员姓名、单位和“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专题研讨会”字样。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中心(010-80705155),以确保汇款安全到账。   七、会务组信息   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电话: 010-66930223,80705166 80705888   传 真:010-80705155   联系人:隆凯云  张雪莉 周建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088号葛洲坝大厦11层   电话:021-20205500*827   传真:021-20205688   联系人:洪燕   附录:参会注册表(含酒店预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   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2012年8月24日
  • “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专题研讨会 (第二轮通知)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承办的“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专题研讨会定于2012年10月16-18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期间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一、会议安排   本次研讨会主要以大会报告形式进行交流,将邀请国内外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作大会报告,会议规模约200人。会议同期,第六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itica China 2012)将于2012年10月16-1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与会代表可获取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等信息。   会议初步日程安排   10月16日上午会议报到   10月16日下午大会开幕式暨学术报告   10月17日学术报告   10月18日参观展会   会议室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N2-M42会议室   二、会议议题   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重点围绕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研讨。   三、会议语言:中文   四、邀请专家   Estela JacintoRutgers University   Garnett KelsoeDuk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Yuan ZhuangDuk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程金科上海交大医学院   冯新华浙江大学   刘明耀 华东师范大学   秦钧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苏冰上海交大   唐丽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杨芃原复旦大学   赵世民复旦大学   郑彪GSK Shanghai   五、会议组织   组织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承办单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会议主席:张普民、苏冰   名誉主席:贺福初、杨芃原   六、会议注册费   2012年9月7日之前注册:一般代表1100元,学生代表600元   2012年9月7日之后注册:一般代表1300元,学生代表800元   注册请填写附页《参会注册表》或登陆http://www.a-c.cn/conference/bprc.htm进行在线注册。   七、参会须知(指定酒店和交通路线)   互欣商务酒店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143号(锦绣路路口)   电话:021-51350666   住宿费用(标间/大床):RMB 300/晚(含早)   交通指南:   Ÿ 从浦东机场到酒店: 坐地铁2号线(徐泾东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虹桥机场到酒店: 坐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虹桥火车站到酒店: 坐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上海火车站到酒店: 坐地铁4号线到世纪大道站换乘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Ÿ 从上海南站到酒店: 坐地铁3号线到中山公园站换乘地铁2号线(浦东机场方向)到世纪公园地铁站 3号出口 出来,步行至酒店15分钟。   酒店预订和住宿请填写附页《参会注册表》或登陆http://www.a-c.cn/conference/bprc.htm 进行在线注册。会务组将安排指定酒店与会场的往返班车,凭《参会代表证》乘坐。  六、汇款信息   帐 号:0200004909200041055   账户名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市永定路支行   注: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学员姓名、单位和“蛋白质组与免疫和代谢性疾病专题研讨会”字样。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中心(010-80705155),以确保汇款安全到账。   七、会务组信息   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电话: 010-66930223,80705166 80705888   传 真:010-80705155   联系人:隆凯云  张雪莉 周建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088号葛洲坝大厦11层   电话:021-20205500*827   传真:021-20205688   联系人:洪燕   附录:参会注册表(含酒店预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   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2012年8月24日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快速纠正遗传性的基因突变 从而有望治疗多种人类遗传性疾病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允许对遗传性疾病进行体外研究,并且拥有个体化干细胞治疗的潜力,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修饰特异性目标位点)代表了不同hiPSC应用的宝贵工具,这在单基因疾病中特别有用,其能帮助分析未知突变的功能,或创造遗传纠正且来自患者机体的hipsCs。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题为“Simultaneous high-efficiency base editing and reprogramming of patient fibroblast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精确且快速地纠正培养的患者机体细胞中的遗传改变。这种新方法能从患不同遗传性疾病患者2-3毫米的皮肤活检组织中产生遗传性纠正的自体多能干细胞,而纠正后的干细胞对于研究非常有必要,其对于开发治疗有关疾病的新型疗法也非常重要。这种新方法基于此前研究人员在干细胞和基因编辑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第一项技术就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开发,即来自分化细胞的ipsCs,其于2012年获得了诺尔贝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另一项技术则是CRISPR-Cas9基因魔剪的创新,其于2020年也获得了诺贝尔奖。研究者所开发的新方法结合了这些技术来纠正引发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同时还能创造出功能齐全的新型干细胞。研究人员的长期目标就是产生具有治疗特性的自体细胞,使用来自患者机体纠正的细胞就能帮助避免来自供体的器官和组织移植所产生的免疫挑战。目前有超过6000种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其都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所致,其中一些疾病目前是利用来自健康供体所捐赠的细胞或器官移植来进行治疗(如果合适供体有的话)。所纠正的干细胞。图片来源:Sami Jalil研究者Kirmo Wartiovaara教授表示,我们所开发的新系统在纠正DNA错误方面要比老方法更快且更加精准,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变化的风险。在完美的状况下,如今研究人员已经达到了100%的功效,尽管研究人员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修正距离已经证实的治疗应用还非常遥远,这或许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开始。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者所开发的新方法能够产生几十个基因编辑的hipsC单克隆细胞系,其具有前所有为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大大减少细胞培养所花费的时间,并能降低其在体外发生改变的风险。原始出处:Sami Jalil,Timo Keskinen,Rocío Maldonado, et al.Simultaneous high-efficiency base editing and reprogramming of patient fibroblasts, Stem Cell Reports (2021). DOI:10.1016/j.stemcr.2021.10.017
  • 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创立 质谱与核磁应用于疾病代谢表型研究
    由世界各地领先研究中心组成的新的全球性网络于今天推出,以应对自闭症、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症等现如今一些最为紧迫的全球健康挑战。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 (IPCN) 将显著增强表型组学领域的全球科研能力。通过对生物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全面分析,表型组学研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如何与我们的基因相互作用。它可帮助解释为何有些人会患病,而有些人就不会。该网络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健康创新峰会 (WISH) 特别推介会上推出。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基因不足以解释疾病如何发展,了解我们的基因、环境、微生物、饮食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及它们对不同个体和人群的影响,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IPCN 的宗旨是更好的了解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如何在人的一生中对不同人群的疾病产生影响。该研究将使用代表世界不同人群的稳定、一致的数据集,为全球公共健康政策和新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信息。  MRC-NIHR 国家表型组中心 (NPC) 负责人兼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外科与癌症系主任杰里米-尼科尔森 (Jeremy Nicholson) 教授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慢性疾病风险的环境和生活因素前所未有地融合在一起,如今构成了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挑战。IPCN 正在打造国际分析科学协调中心,专注于了解增加疾病风险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以及重大疾病的比较生物学,并满足未被满足的保健和医疗需求。”  IPCN 由伦敦帝国学院国家表型组中心发起,由超过12家国际合作伙伴组成,这些合作伙伴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和英国设有区域多机构中心。  自2012年以来,国家表型组中心已创建表型组学领域的最佳实践实验室和研究方法论,新推出的IPCN将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这一知识。如果以相同、一致的方式开展研究,数据集合并和结果比对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这意味着,以这种方式可以开展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研究,而且与一家单独的中心独立完成相比,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复杂性较低的研究。  英国首席医疗官莎莉-戴维斯 (Dame Sally Davies) 教授称:“事实上,表型组研究是我们新一批医疗尖端科学之一,可以增进我们对疾病和病情总体情况的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彻底改变自闭症、癌症、心理健康、中风、肥胖症、代谢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通过国际合作找到解决方案,更快的解决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最大全球公共健康挑战,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李光前医学院院长詹姆士-贝斯特 (James Best) 教授说:“在新加坡,我们对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的推出表示欢迎。通过这项合作,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表型组中心将有更多机会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合并一致方法论收集的数据和分享理念,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有可能引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生化异常。”  伦敦帝国学院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达兹勋爵 (Ara Darzi of Denham) 表示:“该世界健康创新峰会计划专注于了解全球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迫切的医疗和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关筹划。IPCN 将肩负肥胖症、糖尿病、癌症和自闭症等医疗健康挑战,并创建一项技术架构,在全球范围内对疾病的比较生物学进行研究。”  该网络的创始机构为伦敦帝国学院及其企业合作伙伴沃特斯公司 (Waters Corporation) 和布鲁克公司 (Bruker Corporation)。沃特斯和布鲁克已开发了质谱分析与核磁共振光谱技术,进而实现了高级、精准和高效的代谢表型。代谢表型涉及识别存在生物体液和组织样本中的代谢物,提供有关个人当前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的信息。反过来,这也会提供疾病和代谢病理相关信息。
  • 血浆甘油磷脂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林旭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嵘研究组合作,分别在Diabetolog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s of 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with modifiable lifestyles and incident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erythrocyte n-3 PUFA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cidenc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ese men and women的研究论文。  近几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快速攀升,威胁居民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人们对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复杂影响和调控路径认识有限。近年来,包括脂质组在内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现疾病早期的生物标记物、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代谢通路和调控因素提供了契机。在诸多脂质分子中,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GPLs)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膜含量丰富的磷脂,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如细胞信号传导、脂蛋白分泌和代谢,以及内质网、线粒体的功能等。大量动物研究提示,GPL代谢紊乱能引发内质网应激、以及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GPL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限,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十分匮乏。  林旭团队与曾嵘团队合作,通过采用高通量靶向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了2248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志愿者的基线血浆脂质组(728种脂质),其中包括160种GPLs。林旭组博士生陈双双和副研究员孙亮等在GPL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Diabetologia)中发现:(1)8种GPLs [1种溶血磷脂酰胆碱、6种磷脂酰胆碱(PC)以及1种磷脂酰乙醇胺(PE)],尤其是与脂质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lipogenesis pathway,DNL)脂肪酸相关的PC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对风险比值比:1.13-1.25;图1);(2)其中4种仅包含饱和、单不饱和的脂肪酸酰基链的GPLs[PC(16:0/16:1, 16:0/18:1, 18:0/16:1)和PE(16:0/16:1)]与高精制谷物(大米和面条),低鱼类、奶制品和大豆制品摄入相关的膳食模式呈显著正相关(P 0.001;图2);(3)上述8种GPLs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在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P-inter 0.05;图3)。而在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研究(AJCN) 中则发现:(1)11种GPLs(1种PC、9种PE以及1种磷脂酰丝氨酸)水平的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相对风险比值比:1.16-1.30;图4),而这些GPLs的sn-2位置大部分含有长链或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2)其中7种GPLs与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在红细胞膜n-3 PUFAs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更显著(P-inter 0.05;图5)。上述研究提示特定GPL能显著增加6年后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但增加体力活动或摄入n-3 PUFAs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1、2
  • 质谱新技术 | 美CDC 研究人员开发出筛查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新方法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一种检测新生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方法,这是一种常被常规新生儿筛查测试忽略的病症,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害或死亡。在上周发表在 Clinical Chemistry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描述该测试时,作者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到婴儿代谢蛋氨酸的能力,导致蛋氨酸和另一种生物标记物——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此外,它还会引起眼部和骨骼问题、智力缺陷和血管异常等问题。 传统的病症筛查方法使用的是以蛋氨酸为生物标记物的多重快速流注分析质谱(FIA-MS/MS)测试,但这种方法通常在新生儿筛查时蛋氨酸水平仍然较低。该测试可以检测到该病症但常常会漏诊。 该试验中引入了还原步骤以及使同型半胱氨酸灵敏度提高的衍生化步骤,使得新测试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不受其他生物标记物的影响。该测试可以无缝集成到现有和未来的一级新生儿筛查测试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此测试是第一种能在常规的FIA-MS/MS新生儿筛查测试中实现同型半胱氨酸多重定量的测试方法。此前的属于二级筛查,总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分离、质谱分析,时间较长,并且比FIA-MS/MS测试使用频率低。该试验可能会漏诊低蛋氨酸水平下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因此一般将其作为第二级筛查生物标记物,但有时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天内采集的血液样本中蛋氨酸水平还不够高会导致漏诊。同型半胱氨酸更加接近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途径并且在受影响的新生儿身上更早出现,而且不受管路喂养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准确性。 该试验被测试在152位临床标本中,其中有100个被判定为健康样本,50个是在医院接受管路营养治疗的婴儿样本,以及2个被诊断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样本,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测试方法可集成现有和未来的一级新生儿筛查测试中,成本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只需在现有筛查测试中添加额外的化学物质即可无缝集成。该方法需要进一步测试、验证并取得监管批准后方可大规模使用。 研究人员还计划将其他两个生物标记物引入测试中,以区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其他疾病。此外,该测试方法可以为检测使用总同型半胱氨酸作为生物标记的其他罕见代谢性疾病打开大门。在新生儿筛查中,检测其他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的疾病也被提出作为一种选择。 总之,该测试方法为早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快速和更经济的方法。研究人员表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CDC实验室,其他新生儿筛查实验室也可以采用该方法,并且这种化学物质成本较低,便于实际应用。 研究人员表示,该测试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在医学实践中,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很重要,因为它是一种罕见但可能会引起永久性损伤或死亡的疾病。如今,通过该测试方法,新生儿可以接受更及时、更准确的筛查,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此外,这种测试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准确性,为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然而,该测试方法并非百分之百准确,仍存在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建议采用多种测试方法相结合的筛查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总之,对于新生儿来说,早期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疾病在早期就可以通过筛查被发现和治疗,避免造成长期的不可逆损伤。而这项新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测试方法的出现,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研究人员表示,该测试方法是基于最新技术的成果,并得到了现代技术的支持。基于这个方法,他们也在尝试开发其他新的测试方法,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准确性和覆盖面。同时,他们还将继续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该新测试方法的出现为新生儿筛查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快速和更经济的方法,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使我们相信,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和幸福。 该测试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优化。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进该方法,包括增加生物标记物的数量和灵敏度,并且要将该测试集成到更多实际应用中。此外,他们还将考虑将该测试方法应用于其他人群的筛查中,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此外,该测试方法的出现也受到了一些限制和挑战。例如,该测试需要采集新生儿的血液样本,这可能会造成疼痛和不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此外,该测试方法还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这将对筛查的效率和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与其他筛查方法一起使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筛查效果。新生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个危险的罕见疾病,早期筛查尤为重要。该研究开发出的测试方法可以提高筛查准确性,有望在实践中应用。这项成果不仅对筛查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很大帮助,而且还为其他罕见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借鉴。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Petritis也提出了检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的其他疾病作为一种选择。将同型半胱氨酸分析加入到基于串联质谱的主要筛查中,“打开了检测使用总同型半胱氨酸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其他罕见代谢性疾病的大门。”Petritis指出,举例来说,重甲基化障碍是其中之一。该研究小组还在致力于将另外两种生物标志物多重复合到测试中,以区分同型半胱氨酸尿症和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https://academic.oup.com/clinchem/advance-article/doi/10.1093/clinchem/hvad007/7068836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