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浓度

仪器信息网药物浓度专题为您整合药物浓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浓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浓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浓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浓度话题讨论。

药物浓度相关的资讯

  • 金域医学引领技术创新,破解药物浓度监测难题
    对于同一种药物,不同患者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金域医学作为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深知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破质谱技术壁垒,应对药物浓度监测挑战  药物浓度监测通过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实现最佳疗效并避免潜在的风险。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既有效又安全,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领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设备昂贵、专业性强,以及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的限制,这一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整合核心资源, 率先开展药物浓度监测服务  金域医学通过不断积累的“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和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现已利用质谱技术平台率先开展了药物浓度监测服务,并建立了专业的报告解读团队。除了精准的药物浓度监测外,金域医学还引入了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服务,将两者结合起来,与临床医生、检验技师和临床药师合作,为患者量身定制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金域医学的药物浓度监测项目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分析的优势,可检测超过200种药物的浓度。同时,其药物基因组学项目也具备多位点、高通量和快速周期的优势,数据分析更为便捷、快速和准确,报告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积极参与质评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保证服务质量,金域医学积极参与国内外室间质评和能力验证活动。目前已连续两年参与英国LGC药物浓度能力验证和卫健委室间质评活动,展现了其对服务质量的承诺和不断提升的态度。同时,金域医学致力于通过减少无效治疗和处理副作用,帮助患者减少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随着药物浓度监测在临床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金域医学凭借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和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在广州、杭州、长沙、昆明、郑州等7个城市建立了监测中心。每年超过40万例的药物浓度监测检测量,成功帮助临床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用药难题。  未来,金域医学将继续以“药物基因组学(PGx)+药物浓度监测(TDM)”为方向,辅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精准快速!岛津临床质谱助力26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导读癫痫病(Epilepsy)在我国又被称为“羊角风”,是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发病于儿童时期,发病后若不及时控制可留下脑损伤后遗症,影响智力发育。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大多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较大,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疗癫痫病情,减少毒副作用,AGNP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强烈推荐在抗癫痫药使用过程中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帮助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降低中毒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岛津方案 适用于临床样本的26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检测方法市场上治疗癫痫的药物种类繁多,为了提高检测的通量和灵敏度,LC-MS/MS检测法在行业内备受青睐,为满足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国内市场需求,岛津公司开发了26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检测方案,只需1针进样,5分钟内完成分析,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检测通量。 26种抗癫痫药物色谱图岛津临床质谱LCMS-8050CL 样本前处理和分析性能:采用同位素内标蛋白沉淀法提取人血清中26种抗癫痫药物,通过LC-MS/MS内标法定量分析。0.5μL进样量下的LLOQ信噪比30,线性相关系数0.9992,质控品准确度在86.3~113.2%内,精密度RSD(n=6)在0.61~5.52%内,分析性能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表1. 抗癫痫药物血清基质校准品和质控品相关分析性能*线性拟合采用1/C加权,R0.9992 Volex色谱柱适用复杂组分的分离分析Velox实心核表面多孔颗粒系列色谱柱(Shim-pack Volex PFPP (50 mm x 2.1 mm I.D., 2.7 μm),P/N:227-32021-02,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兼顾色谱分离效率和耐受性设计,在5分钟内实现26种抗癫痫药物快速分离。部分化合物基质样本定量限色谱图(流动相:5 mM甲酸铵水;甲醇/乙腈=1/1) 结语岛津临床质谱可以轻松应对26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联合检测的需求,解决临床TDM监测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弱、检测通量小的难点,助力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文中推荐技术方法方案仅用于医学专业人士技术交流,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Fab区限制性酶切-nSMOL技术助力抗体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导读抗体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自身免疫、代谢和传染病等疾病的治疗。与小分子药物相比,抗体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2020版《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治疗药物监测药学专家共识》中多数专家强烈推荐对其进行监测,以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纳米表面分子导向限制性酶解- nSMOL(nano-Surface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Limited Proteolysis)技术是岛津开发的革新性技术,可以选择性酶解Fab 区域特征肽段,克服了全酶解技术及ELISA法诸多缺点,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是复杂基质中抗体药物定量的新利器。突破传统方案,nSMOL技术 – 抗体药物定量新视野以往对抗体药物的检测主要是采用ELISA试剂盒完成,但ELISA方法存在开发时间长、准确性一般、假阳性率高、线性范围窄等问题。而LC-MS/MS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ELISA法的不足,但是如果前处理方法不够成熟,面对复杂的基质组分,常导致选择性和重现性不佳、检测耗时或灵敏度不理想的情况。01 技术原理nSMOL技术同时弥补了ELISA法及传统全酶解LC-MS/MS法的不足,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其利用胰酶纳米颗粒与固化树脂之间孔径的差异,限制胰蛋白酶与抗体药物的接触区域,可以选择性酶解Fab 区域特征肽段。图1. nSMOL技术选择性酶解原理摘自Iwamoto N. et. al.Analyst, 2014, 139, 576-58002 技术优势nSMOL技术能确保获得靶标蛋白特异性肽段,降低样品的复杂程度,克服了传统溶液全酶解技术中存在的酶解产物复杂、酶解效率低、酶解重现性差,内源性干扰严重等问题,从而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与ELISA法相比(见表1),其开发周期更短,定量特性更适合高灵敏、高特异性、多种抗体药物的高通量测定。03 应用广阔nSMOL技术开启了抗体药物定量分析的新视野,经过岛津与客户的不断研究探索,该技术已在不同治疗用途抗体药物的研发、质控、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得到成熟应用。图2展示了国内外相关应用成果。截至目前,全球已上市100余种抗体类药物,nSMOL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图2. 国内外相关应用创新临床应用,nSMOL技术实现多种炎症治疗性抗体药物同时监测临床上多种抗体药物均可用于炎症性免疫疾病的治疗,因此同时定量监测人血液中多种抗体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具有迫切的临床需求。01 nSMOL临床应用nSMOL技术发明人 - 岛津生命科学研究中心Takashi Shimada博士及其科研团队,2019年在《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期刊上发表文章,使用nSMOL技术开发了9种抗体和Fc-融合蛋白(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尤特克单抗、戈利木单抗、依库珠单抗、依那西普和阿巴西普、托珠单抗和美泊利单抗)的LC-MS生物分析方法,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了该技术在多种抗体药物浓度同时监测应用中的巨大价值。该文章中样品的处理方式采用了改进的nSMOL反应条件, 如图3所示。图3. 9种抗体和Fc-融合蛋白的nSMOL样本处理流程首先样品在缓冲液中与结合有Protein A的树脂混合,样品中的抗体被亲和富集。第二步,富集后的树脂与含固定化胰酶纳米颗粒混合,其表面固化的胰蛋白酶可以与树脂所富集抗体的Fab区域进行充分接触,特别是Fab区域中的CDR相关特征肽段被选择性酶解下来,洗脱后进行LC-MS/MS定量。为提高低敏抗体托珠单抗和美泊利反应效率,采用了250 mM TCEP-HCl水溶液的酸化还原加速条件进行处理,得到了良好的结果。9种抗体和Fc-融合蛋白通过特征肽段的LC-MS/MS检测,获得了其典型MRM色谱图(图4a,图4b),9种药物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色谱保留及峰形。图4. 9种抗体和Fc-融合蛋白药物典型MRM色谱图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品和食品安全局评估和许可司发布的《药物开发中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南》进行了详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的定量灵敏度、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性等指标均满足该类抗体治疗药物监测需求。02 临床研究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京都大学医院招募了45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RA)或炎症性肠病(IBD)的日本患者参加这项研究。作者使用临床患者样本对比分析了9种药物同时监测与单个监测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部分结果见图5。图5. 两种方法定量结果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拟合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两种监测方法所得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对照组各数据在95%置信区间内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较低的变异。作者经过严苛的方法学验证及临床实验,证明了基于nSMOL技术的LC-MS/MS法可以同时定量人血清中多种抗体及Fc-融合蛋白药物,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助力患者个体化精准用药。结语nSMOL技术结合岛津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能够较好地解决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定量分析中的难题,是抗体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不可或缺的高效工具。该方案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提供了更加简便高效、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期待其临床应用能够助力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撰稿人:任彪文中推荐技术方法方案仅用于医学专业人士技术交流,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如需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欢迎联系津博士sshqll@shimadzu.com.cn
  •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监测体内药物浓度,Axithra获1000万欧元的种子资金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初创公司Axithra主要开发基于芯片的拉曼光谱技术来监测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近期已筹集了1000万欧元的种子资金。由imec和根特大学(Ghent University)孵化而出的Axithra表示,其平台可以为更快、更个性化的疾病护理铺平道路,例如确保患者接受正确剂量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从而减少重症监护的时间。据称,Axithra的拉曼光谱方法将imec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工艺知识与根特大学的光子学研究(独特的片上拉曼专业知识)相结合。Axithra核心团队成员此轮种子资金包括日本滨松光子(Hamamatsu Photonics)的支持,预计将确保为期两年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imec自己的风险投资部门与专注于医疗保健的Kurma Partners共同领投了本轮融资,并得到了Qbic、Noshaq、White Fund、Wallonie Entreprendre和总部位于西班牙的测试巨头Werfen Diagnostics的支持。Axithra首席执行官(CEO)Leander Van Neste(曾任根特大学客座教授,拥有癌症遗传学背景)表示:“我相信,Axithra可以共同打造治疗药物监测平台,成为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由于我们平台的简单性和快速性,即使在快速变化的条件下或在各种环境中(包括传统医院实验室之外),我们也可以为每个患者定制药物治疗方案。”根特大学硅光子学教授Roel Baets补充道:“我们的片上拉曼技术是Axithra解决方案的基础。集成在光子芯片上使这项技术更加灵敏。”Axithra解释说,对于许多药物来说,正确的剂量对于确保患者获得最大利益至关重要。这是患有重病或虚弱患者的医院单位持续关注的焦点,这些患者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生理变化,例如重症监护室或肿瘤科的患者。“当剂量不足时,药物就会失去效力,而剂量过多则可能会导致有毒的、可能致命的副作用。”Axithra继续说道,“Axithra的拉曼光谱平台旨在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剂量。”Axithra拉曼光谱平台的第一个应用将是测量患者血液中β-内酰胺抗生素的浓度,以便个性化剂量。此类抗生素是迄今为止最常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每年有数百万重症监护患者使用。Axithra拉曼光谱平台将确保能够针对个体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药物类别将被纳入治疗计划中。根特大学医院教授、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候任主席Jan De Waele在imec宣布本轮融资时表示:“鉴于重症监护患者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一发展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治疗严重感染的患者,并保护他们免受可能的伤害。由于当前的解决方案周转时间较长,Axithra拉曼光谱平台将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干预,改善严重感染的结果并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成本。”imec表示,Axithra是一个为半导体行业开发的工艺现在如何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完美例子”。imec风险投资基金imec.xpand合伙人Frank Bulens表示:“很高兴看到投资者对imec和根特大学的这一新孵化项目给予如此广泛的支持。这一轮融资将使这家初创公司Axithra实现其原型概念验证的里程碑,为筹集进一步融资以将产品推向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步琦近红外快速测定注射液浓度——协助确保药物安全性
    近红外快速测定注射液浓度协助确保药物安全性近红外应用”1介绍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在我们的日常医疗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确切含量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氯化钠注射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生理盐水”。这种看似简单的液体,含有 0.9% 的氯化钠,与人体血液中的盐分浓度相仿。它不仅能够补充体液、维护电解质平衡,还可以作为给药时的溶剂,帮助药物均匀分布在血液中。生产这种注射液需要精确的配比、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彻底的质量检验,确保每一滴都安全无误地进入患者体内。而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能量源的供应者,常用于提供紧急营养,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无法通过口服获取能量的患者。根据葡萄糖的浓度不同,注射液可分为多种类型,5% 的葡萄糖注射液适合轻度补充,而 10% 或更高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则用于更严重的能量缺乏状态。生产这些注射液同样需要高标准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其在临床使用时的效果和安全。在医疗实践中,准确测定这些注射液中氯化钠和葡萄糖的含量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的方法分别是滴定法和旋光度测定,这两种方法需要消耗一定的化学试剂,且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熟练度要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日常多批次的检测需求不仅对试剂耗材更是对人力的巨大考验,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分子振动能级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分子中如 C-H、O-H、S-H、N-H 等氢键在近红外光照射时会吸收相应的能量,再结合传统湿化学方法的结果,借助化学计量学工具建立所关注指标的定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无需复杂的前处理步骤,不会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检测过程快速方便,多种指标同时测定,能够为企业的批量检测降本增效。下面分享两个近红外定量分析的案例,使用 BUCHI 的 ProxiMate 近红外光谱仪分别对氯化钠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溶液进行快速定量分析。2样品信息氯化钠注射液浓度范围 0.66% - 1.20%,梯度变化 0.02 %,每个梯度测量两个样品,共计 56 个样品;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范围 9.55% - 10.5%,梯度变化 0.05 %,每个梯度测量一个样品,共计20个样品。3模型效果▲氯化钠注射液模型▲葡萄糖注射液模型氯化钠注射液模型 SECV 为 0.07,葡萄糖注射液模型的 SECV 为 0.08,且均有良好线性关系,说明近红外能够对这两类样品进行快速测定。ProxiMate上述案例中使用的是 BUCHI 的 ProxiMate 近红外光谱仪,具有 IP69 的高防护等级及 FDA 认证的外壳设计,能够胜任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测量工作,固定阵列光栅也无惧振动环境的干扰,上下两种照射方式及各式检测附件能够满足多种样品状态的测量需求。如果您对BUCHI近红外产品及应用或是其它仪器感兴趣,欢迎通过下面联系方式咨询。▲ProxiMate
  • 150万!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药物浓度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2022zfcgjk00058项目名称: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药物浓度分析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50.0(万元)最高限价:150(万元)采购需求: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所需药物浓度分析仪合同履行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03-03至2023-03-09,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得方式: 2023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9日,每日00:00-23:59,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文件。拟参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投标人需先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获取“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以软认证方式登录;也可以用数字证书(CA)方式登录。这两种方式均可进行“我要投标”等后续工作。详见《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首页“下载中心”中“电子服务系统v2.0电子版操作说明”,下载标书的网站: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售价:0(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北街143号联系方式:0931-518887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地 址: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68号联系方式:0931-2909231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朱毅超电 话:0931-2909231
  • 药物机制解读 | “人民的希望”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
    药物机制解读 | “人民的希望”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病毒变异vs抗病毒药物病毒是一种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无独立营养代谢系统,需寄生于宿主内,进行复制和生存的类生物体。病毒在自然界内与宿主共生的过程中,一些病毒可逃脱宿主免疫防御系统,导致宿主发病致死。病毒遗传物质突变几率非常高,可帮助病毒逃脱不断升级的宿主免疫系统。根据病毒进化论学说,病毒发展史要远超过人类进化史,相比之下,人类对病毒知之甚少。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发现病毒种类7000多种,其中可感染人类的病毒有300多种。病毒感染类疾病占传染类疾病的3/4,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已有广谱类的抗病毒药物出现,但由于病毒突变速度非常快,随后陆续产生病毒耐药性和副作用,导致对病毒类感染疾病无特异性有效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瑞德西韦——人民的希望?2020年伊始,COVID-2019肆虐,开发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迫在眉睫。2月1日《新英格兰杂志》发表论文中,报道美国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恶化后,经瑞德西韦(Remdesivir/GS-5734)静脉注射同情用药后病情好转[1]。2月6日,瑞德西韦“双盲临床实验”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肺科医院和协和医院等入组761例患者进行临床评价[2]。“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需等至4月底揭晓谜底。瑞德西韦是由一直致力于抗病毒领域的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最早也由吉利德研发,后卖给罗氏进行全球销售)。2013-2016年(西非)和2018-2019年(刚果)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间,全球各大制药公司掷重金进行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发。由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吉利德科学公司,美国CDC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四家业内顶级实验室联合进行的瑞德西韦抗埃博拉病毒临床前药效学研究,于2016年发表在《自然》杂志[3]。瑞德西韦分子机制——前药(Prodrug)三磷酸代谢物有效制止RdRp酶活性RNA依赖型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polymerases, RdRp)为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开发靶点,目前以RdRp为靶点的抗冠状病毒药物多为核苷类似物或RNA干扰类[4]。瑞德西韦以前药(Prodrug)形式进入细胞后,通过三步转化为三磷酸代谢物NTP,NTP和天然ATP竞争结合病毒RdRp,插入RNA合成链中,引起病毒RNA合成终止,并抑制RdRp酶活性(下图a)[3]。瑞德西韦结构上的1‘-氰基,一方面针对RdRp酶提供更好的针对ATP竞争的结合活性,另一方面针对病毒RdRp酶提供了比人源RNA聚合酶II和人源线粒体RNA聚合酶(h-mtRNAP)更好的选择性抑制。在Hela细胞水平,瑞德西韦对两种埃博拉病毒和另外三种病毒都有显著浓度依赖型抑制(下图c);且在分子水平,瑞德西韦活性分子NTP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dRp酶活性(下图e蓝色),而对人源RNA聚合酶II(下图e黑色)和线粒体RNA聚合酶(下图e红色)无明显抑制作用[3]。瑞德西韦细胞活性——高效选择性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研究人员又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实验,分别在不同的细胞模型上评价了瑞德西韦(GS-5734)对埃博拉病毒和其他RNA病毒的抗病毒活性。数据显示,瑞德西韦可在五种细胞模型,包括原代巨噬细胞上有效抑制埃博拉活性;并对呼吸道感染病毒,如RSV和MERS,以及出血热感染病毒,如JUNV和LASV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其他病毒如CHIV,VEEV和HIV-1,无明显抑制(下表)[3]。2019年,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报道,美国CDC科研人员建立的Zoanthus绿色荧光蛋白(ZsG)标记的埃博拉病毒体外细胞表型快速评价方法(下图左),再次验证了瑞德西韦可在低浓度抑制两个品系(Ituri/Makona)的埃博拉病毒复制,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下图右)。对Ituri品系埃博拉病毒,EC50为12nm,SI(selectivity index,SI)为303倍;对Makona品系埃博拉病毒,EC50为13nm,SI为279倍[5]。 瑞德西韦体内药效——快速扩散至病灶区,提高模式动物存活率在恒河猴(rhesus monkeys)动物模型上,按10mg/kg计量静脉注射给药后,检测健康恒河猴体内瑞德西韦(下图a黑色) 及其代谢物,丙氨酸代谢物(下图a红色), 单磷酸代谢物Nuc(下图a蓝色)和三磷酸代谢物NTP(下图a绿色),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数据显示瑞德西韦前药在体内两个小时内达到峰值,随后很快被清除;而其三磷酸活性代谢物NTP在体内,特别是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内,可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高血药浓度。通过同位素14C标记瑞德西韦药物后,进一步研究药物在体内分部发现,药物可快速到达睾丸、附睾、眼睛和脑部(下图b)[3]。通过病毒暴露动物模型实验,瑞德西韦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后,可显著提高恒河猴实验动物的存活率,特别是在病毒暴露3天后按10mg/kg计量的给药组,其28天后存活率和空白对照组同样可达100%(下图d),且通过核酸定量方法进一步验证,给药组体内的病毒RNA拷贝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抑制(下图e)[3]。瑞德西韦抗病毒药物机制总结瑞德西韦以RdRp酶为药物靶点,在广谱抗病毒核苷类似物抑制剂中脱颖而出,主要归因于以下三点:1) 对其药物靶点RdRp酶,比其天然底物ATP有更高的竞争亲和性;2)在体外细胞水平,可高效选择性的抑制RNA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无明显细胞毒性。3)在体内动物水平,有良好的药代学基础,其活性代谢物NTP可快速扩散至病灶,抑制体内RNA复制,提高病毒暴露后模式动物存活率。试验方法珀金埃尔默仪器&试剂方案RNA聚合酶活性检测[a-32P]-GTP 同位素标记细胞内病毒感染评价高内涵细胞成像表型分析平台Opera/Operetta细胞成像专用微孔板抗病毒药物细胞毒性评价多模式读板仪 EnVision药物组织分布[14C]GS-5734 同位素标记同位素液闪计数仪病毒基因组测序分析自动化NGS文库制备工作站 Sciclone G3抗病毒药物实验设计及仪器&试剂摘录列表[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以上瑞德西韦抗病毒药物研发实验设计及检测过程中,珀金埃尔默在每一个环节都给一线的科学家们提供了高效的“实验武器”:经典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准确分析RdRp活性和药物组织分布;业内金标准EnVision多模式读板仪和高内涵成像表型分析平台Opera/Operetta,快速进行细胞内病毒感染和药物毒性评价;自动化NGS文库制备工作站Sciclone G3,加速病毒基因组快速分析。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珀金埃尔默病毒感染疾病研究整体解决方案。参考文献1.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JM Jan 2020.2.http://www.wuhan.gov.cn/2019_web/whyw/202002/t20200207_304511.html3.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small molecule GS-5734 against Ebola virus in rhesus monkeys.NatureMarch 2016.4.Coronaviruses — drug discovery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May 20165.Characterisation of infectious Ebola virus from the ongoing outbreak to guide response activities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a phylogenetic and in vitro analysi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July 2019
  • 独家专访|顾景凯教授畅谈小分子药物与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发展与挑战
    2002年SCIEX发布4000 QTRAP®系统产品时,首次将QTRAP®质谱推向市场,该质谱技术是一种将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与线性离子阱质谱高度结合的复合技术,可同时高灵敏地进行有机物的定量定性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应用于蛋白、多肽的分析,是药物定性定量的分析利器。  2022年是SCIEX QTRAP®质谱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吉林大学顾景凯教授是QTRAP®质谱在中国的首批用户之一。作为药物研发领域的资深专家,顾教授不仅见证了“中国创新药物”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感受到QTRAP®质谱分析技术助力药物研发时的强劲推力。  药物分析贯穿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乃至整个药物的生命周期,为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链条提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纳米药物相关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得以开发应用,那么当前纳米药物成分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高分子药用辅料体内分析又面临哪些难题与挑战?未来纳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吉林大学顾景凯教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吉林大学 顾景凯教授  相辅相成:仪器技术革命加速药物分析发展  2021年生物学界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进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能精准预测上万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其工作量及效率远超多年来该领域科学研究者人力工作的总和。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全球关注,该进展也随之被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评选为年度技术之一。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人类科学研究的革命、科学探索的迭代升级,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仪器技术的精进。  20世纪70年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化学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逐渐被用于药物及其制剂的常规杂质检查和定量分析。进入80年代后,为了适应新药研发,满足生物样品分析量少、药物浓度低等要求,各种微量和超微量分离分析技术得以开发应用。其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免疫测定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及各种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90年代我们使用气相色谱法开展小分子药物分析,当时离子源技术不过关,联用质谱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对现在来说司空见惯的肽、蛋白质、糖、核苷酸等化合物分析,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我最早是在1995年用热喷雾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LC-MS)开展药物分析研究,当时的仪器只能做全扫描和SIM(选择离子检测模式)。由于当时质谱技术分析化合物时的灵敏度与选择性不够高,致使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工作进展非常有限。1997年以后,我开始全面接触基于大气压离子源(API,包括ESI与APCI)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那时候全国医药口的LC-MS/MS还仅是个位数,当时我就察觉到,如果能利用结合了强大液相色谱分离能力及质谱的高选择性、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LC-MS技术替代传统方法去开展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也许一周就能完成当时传统分析方法三年的工作量。而且,LC-MS/MS技术从通量、灵敏度、定性和定量等各方面可以把研究结果提高几个数量级,所以我真切感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研究者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完成原来做不到的事情。近三十年间,我见证着质谱仪器相关技术的更新发展,我的研究内容也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从最初的小分子药物向如今非常火热的大分子、高分子以及纳米药物逐步扩展”,顾景凯说道。  近几十年,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从体外到体内,从小样本到高通量,从人工到自动化,由单一技术到联用技术。随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药物分析科学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质谱技术、超微量分析手段,被广泛用于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每个环节。  高分子药用辅料及其PEG化药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创新突破  纳米药物的核心是药物的纳米化技术,包括药物的直接纳米化和纳米载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是对药物进行靶向递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新手段。随着聚合物纳米载体在设计、合成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聚合物纳米材料在纳米给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 PEG)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无毒、无害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常用作与亲水端来修饰药物和纳米制剂。聚乙二醇化(PEG化)是一种将聚乙二醇聚合物以共价方式连接到治疗药物上的技术,具有增加药物水溶性、降低毒性、延长药物循环半衰期以及减少酶降解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但对于PEG这类分子量不唯一,且呈多分散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质谱定量分析方法要实现精准定量还存在多方面的挑战。顾景凯团队近期在国际上率先公开发表了关于PEG、单价与多价态PEG化前体药物及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文章,是高分子聚合物全轮廓定量与定性分析领域的一大突破,目前该方法已成功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相比于单一直链型PEG,多价PEG化小分子药物可以大大提高载药量。然而,其体内动态释药规律及药代动力学过程也要比单一直链型PEG化药物要复杂的多。多价PEG化小分子药物除了围绕PEG化药物、PEG及游离药物等部分外还要同时考察不同价态PEG化药物的体内变化规律。随之而来对分析检测方法的考验更加严峻,基于此顾景凯团队利用SCIEX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TripleTOF质谱的全谱分析模式(TOF-MS与MSAll),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将样本中的多价PEG化药及其体内不同形态代谢产物的混合物进行分组分离,使同一组内的同分异构体或同系衍生物具有相同的液相保留行为,再通过质谱选取共有特征性碎片实现各组分的绝对定量,意即在全扫描模式下,所有待测物在Q1中全通过,在Q2过程中经适宜的碰撞能(CE)将待测物打碎,TOF质量分析器扫描通过的全部子离子,获得所有碎片的精确质量信息,然后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正如上文介绍的,顾景凯团队提出创新性分析方法,突破了串联质谱所无法全轮廓定量分析高分子药用辅料或PEG化药物的技术难题,使高分子聚合物或药物的全轮廓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过去被普遍认为是无活性的聚合物纳米材料可能具有某些活性或毒性。因此,建立针对聚合物纳米材料的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聚合物纳米材料的体内命运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意义。  直面高灵敏度定量定性分析挑战: SCIEX QTRAP®质谱大显身手  药代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并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关系的科学。由于药代动力学的硬性要求,其对仪器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分析通量等方面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曲普瑞林是由十个氨基酸组成的合成肽,用于治疗激素反应性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当前该药物已在市场上广泛应用。对于多肽类药物分析来说,由于其与内源性肽和蛋白质的质荷比相近的非常多,背景化学干扰非常强,所以对这类药物分析存在两大挑战,即灵敏度和选择性。通常使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进行常规分析时,尽管利用了前端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及MRM(多重反应监测技术)母离子选择性极高的分析手段,我们仍然发现有很强的背景干扰,并且信噪比达不到药代动力学的准确定量要求。由于QTRAP® 质谱是将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与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高度结合的复合技术,所以我们引进了QTRAP® 质谱技术,在四极杆选择、打碎的基础上,利用线性离子阱再次裂解即可获得选择性很高的孙离子。由于离子阱同时具有很强的离子富集功能,这时利用孙离子进行定量分析,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灵敏度,我印象中提高了十几倍,因此成功地满足了药代动力学的定量要求。我们利用 QTRAP® 6500系统成功建立了多肽药物曲普瑞林的分析方法,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顾景凯介绍道。  顾教授与研究生同SCIEX QTRAP质谱合影照片  推进超低浓度、超强干扰药物分析与纳米药代动力学:串联质谱与差分离子淌度大有可为  “不仅如此,我们还曾开发了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和分析通量高的利马前列素分析方法。利马前列素临床使用剂量极低,用于后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给药剂量为5μg,达峰浓度(Cmax )仅为1.2 pg/mL,这要求利马前列素的定量下限至少达到0 .1~0 .2 pg/mL。同时,体内存在数十倍于利马前列素达峰浓度的内源性化学背景干扰,可以说该药物体内分析面临着以上“瓶颈”问题。  “基于此,我们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液相色谱、SelexION™差分离子淌度(DMS)和SCIEX QTRAP® 6500系统三维度分离分析相结合的策略,可降低对液相色谱分离度的要求,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分析通量,有效避免基质中内源物干扰,减少必需萃取次数,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在国内率先成功地完成了利马前列腺素片的人体BE评价研究工作。“顾景凯介绍说。  ”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DMS-MS/MS实现了如此低药物浓度的准确定量分析,并且我们依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相关技术指南的要求,前后共完成了7500个生物样品的分析,这也是差分离子淌度技术首次用于如此多的生物样品分析评价工作。“顾景凯补充道。  顾景凯也坦言,当前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国内已处于国际前沿,并且个别领域是国际领先。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属于纳米药物产业上游,发展非常迅速,但针对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内外相对来说,是严重滞后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制备的,当前药物分析技术的能力远远达不到对纳米给药系统体内命运精准评价所提出的要求,目前主要还是主要依靠下游的药效或毒性评价来间接反映其体内命运,这严重制约了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成功率。下一步需要通过新型的分离与分析手段,进一步推进纳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程。  对于下一步的研究计划,顾景凯表示,当前团队研究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多糖类药物的分析 二是mRNA、LNP疫苗不同形态的体内准确分析 三是高分子药用辅料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此外其团队也在开展基于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前体药物设计合成,目前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前体药物已经上市,同时还有两个作为负责单位的前体药物处于IND研究阶段。
  • 我国药物代谢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化转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确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需要生物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是国内药物代谢研究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他在该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指导原则的制定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6月中旬,在苏州举办的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学术年会上,仪器信息网专访了钟大放研究员,就生物分析的难点、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特点以及我国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钟大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基质复杂、药物和代谢物含量低是生物分析难点在新药和仿制药研发过程中,生物分析和药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理学有一个基本假设,血浆中药物或活性代谢物的浓度与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相关,药物代谢过程决定最终给药方案,所以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变化过程十分重要。药物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多种代谢产物并最终排出体外,代谢物的结构、代谢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何时彻底排出就是药物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这需要通过生物分析获得基础数据。狭义的生物分析是指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测试,包括分析方法建立和分析方法应用。钟大放介绍说:“相较于其他样品分析,生物分析具有较大难度。我们大学一年级学习的滴定实验要求的准确度为千分之三,但生物分析要求的准确度误差为10%,即千分之一百,这就能反映出生物分析的难度。”钟大放举例解释了生物分析难度大的原因:“如药片中含药量的检测,药片中只有淀粉等辅料,干扰物质相对较少,分析物明确且药物浓度较高,因此检测难度相对较小。而生物分析的样品主要是血浆,研究对象是代谢产物,血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磷脂等复杂的物质,给生物分析带来较多干扰。此外,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药片中药物的含量几个数量级,只有纳克每毫升的浓度水平,因此生物分析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灵敏度、选择性、线性和稳定性等参数要求更难于达到。本世纪以来,液质联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小分子药物生物分析的主流技术,而该技术应用门槛本身就很高,光一套仪器就要两三百万。” 生物分析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药代研究还有差距钟大放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分析技术已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药物代谢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总体来说,中国的新药研发还没有实现良性循环,我国的医药行业的政策也还没有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钟大放讲到。据钟大放介绍,建立药物代谢研究平台需要高分辨质谱仪这样的大型仪器和至少一个博士的人员投入,早些时候,由于中国新药太少,建立这样的平台药“吃不饱”,所以会外包给CRO企业。“生物分析可以像做作业,按照合同完成每一个作业就可以了,但药物代谢要有研究的过程,CRO企业通常不会进行这样深入的研究。”钟大放讲到。在一些发达国家,药物代谢研究的主战场是大的制药企业,研发投入非常大,团队的科研力量通常很强。钟大放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一个重磅药物上市,一年收入10亿美元以上,每个星期就有500万美元。用这笔经费可以购买任何需要的设备,只要加快进度,每个星期就可以省下500万美元。“他们以这样的理念建立药物代谢研究平台,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在国内,做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主导力量是在CRO企业,它们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科研投入非常有限。另外,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主阵地,然而高校虽然有研究能力,硬件设施却通常达不到要求。而且基础研究主要考核指标是发表的文章,导致高校的科研团队对于推动新药发展不会有太多兴趣和动力。”钟大放无奈地说。目前,国内这种情况也在逐渐改善,有一些药企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平台搭建,钟大放团队培养的十余位博士到恒瑞医药等各大药企从事相关工作。“药物代谢研究还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不是说买了硬件就可以实现。现在他们还是处于久旱之后,微雨即干的状态,只是在建设,还没有平衡。我们举办的学术会议,我特意争取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就是希望了解企业的需求,我们再思考如何满足这些需求。”“2015年以后,我国的生物分析基本符合国际标准” 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给生物分析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件是7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药企俗称“722惨案”,直接导致正在申报的89.4%的项目被撤回;另外一件,就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发布并首次引入《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目前,我国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为仿制药。对于仿制药来说,需要先证明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够通过审评以及确定服用规则。生物等效性试验以药动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最终确定两种药物之间的临床有效性。据钟大放介绍,对于生物等效性试验,国际上一有套标准的成本和利润计算规则,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CRO企业大打价格战,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这套规则。“有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十几万的价格来获得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实验数据造假的情况。2015年以前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很多生物分析项目的质量不合格。”钟大放透露。钟大放曾在德国实验室进行药物代谢研究工作,对于生物分析的国际标准非常了解,所以在建设上海药物代谢研究平台时,也始终按照国际标准来执行。“在国内制药行业生物等效性试验项目低价竞争的那些年,我们始终按照国际标准来做项目。我们要保持起码的真实性。正因为如此,‘722惨案’发生时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未受影响。” 钟大放介绍道。钟大放认为,药物代谢研究实验室想要符合国际标准,一方面靠自律,另一方面也要靠国家的监督和检查。符合国际标准难度并不大,当国家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对于科研机构和正规的 CRO企业的实验室来说,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就都能达到。“可以认为,2015年以后,中国生物分析实验基本都能符合国际标准。”钟大放讲到。 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 试剂严重依赖进口我国的生物药产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钟大放团队在抗体药物方面也开展了多项药动学试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指导原则与小分子药物基本没有区别,但在分析技术、代谢研究及给药指导方面,大分子药物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钟大放介绍了大分子药物与小分子生物分析研究的不同。小分子药生物分析常用技术为液质联用技术,属于物理化学方法;生物药物因分子量较大,色谱分析不能直接出峰,液质联用技术在大分子药物的生物分析时不再直接适用,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属于生物化学方法。大分子药物体内分布的特点是,受分子量限制,无法跨膜,血药浓度比小分子药物浓度高2-3个数量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从法规的角度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钟大放强调。在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大分子药物的半衰期较长,给药周期通常较长,且以注射为主。在分析技术方面,钟大放介绍说:“近年来,基于质谱平台的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在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普及,国内也逐渐发展起来。大分子药物进行质谱分析前,需用特异性内切酶进行样品前处理,形成几百个不同的肽段,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肽段,与血浆蛋白酶切生成的肽段区别开,再进行质谱分析,以此来代表抗体药物浓度。” 钟大放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大分子药物质谱分析方法具有特殊的优点:不受生物试剂进口限制。“酶联免疫分析方法需要使用生物试剂,而目前生物试剂严重依赖进口,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中国进口抗体试剂比国际价格高出几倍,属于‘卡脖子’环节,一旦爆发贸易战,将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分析环节。但质谱仪器价格不比国际价格高,且目前不存在贸易战的威胁。”他解释道。后记:与钟大放对话,能够感觉到他是一位能够沉得下心来做科研的专家。无论政策如何、环境如何,他始终坚持对数据真实性的高要求。同时,他十分关心中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期望通过组织会议等方式更好的促进我国药物代谢研究的发展进步。明年,钟大放迎来退休之年,问及退休后的生活,他坦言还没有想好,我猜,大概他还是会继续进行药物代谢研究的事业吧。钟大放个人及团队成就:钟大放除担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外,还兼任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钟大放用几个数字总结了他和团队所取得的工作成果:50/100,300/200/20。人才培养方面,钟大放一共带过50位博士生和近100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所带硕士研究生均已毕业,唯一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作为关门弟子也将于明年毕业。钟大放的很多学生仍在科研单位或制药企业继续深耕药物代谢研究。科学研究方面,钟大放团队完成了几百个新药研发当中的代谢和药动学实验项目。据统计,临床前实验共约300项,其中200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20个1.1类新药在中国批准上市。钟大放在中国制定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法规性指导原则方面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首次引入《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正是由他起草的,该指导原则主要参考了欧盟的相关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该部分未作任何修改。此外,钟大放作为顾问专家多次参与讨论了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制定的指导原则,包括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试验指导原则、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指导原则和药物相互作用试验指导原则等。 关于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钟大放原在沈阳药科大学任教,2005年,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要发展药物代谢研究所需,钟大放来到上海。这一年,钟大放团队用800万元的项目投入购买了三台质谱仪,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一边做课题一边建设平台。2007年,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是上海市科委主管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进行药物代谢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向制药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助推新药研发上市。如今,很多大型制药企业更愿意与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合作,据钟大放介绍,不同于CRO公司的以盈利为主,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更侧重于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对于项目研究更加深入。
  • 日程详览|第四届药物研发及分析技术网络会议之【药物代谢专场】
    随着生命科学、分子药物学、材料科学及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不断涌现,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应用于药物研发分析及质量控制。为帮助制药领域用户快速了解、高效学习药物分析相关技术方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11月21-23日举办第四届“药物研发及分析技术”网络会议,设置药物代谢、生物分析、药品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研究、药物分析技术新进展等专场,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制药领域从业人员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11月21日药物代谢专场主持人吴彩胜(厦门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教授)刁星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日程9:00-9:35刁星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从2018-2023年我国上市新药解读》【摘要】放射性药物代谢技术是国际制药行业公认的研究创新药物“物质平衡、组织分布、代谢物鉴定”的“金标准”。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几乎全部使用放射性标记技术来做药物代谢研究,而我国这一比例在IND阶段很低。此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 报告将通过2018-2023年我国上市新药及发表的文献,来解读2023年7月24日发布的《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并通过多个国产创新药的实例,阐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9:35-10:10顾景凯(吉林大学 药物代谢研究中心主任)《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内命运与相关技术指南解读》【摘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DDS)是与创新药物并驾齐驱的最受瞩目、最具前景的药物发展方向之一,但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突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缺乏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与有效的分析方法,无法为NDDS的设计与生物效应评价提供最基本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指导。 本研究突破了阿霉素脂质体在组织水平上的游离与包裹药物定量分析的“卡脖子”问题,并成功揭示了嵌入脂质体中的DSPE-PEG2000 体内命运及PEG-脂质的脱落动力学。 报告还将基于我们以往的研究经验,尝试解读FDA与CDE有关NDDS的药代动力学指南。10:10-10:40张劭阳(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支持工程师)《高分辨质谱在ADC抗体药物中的全面表征方案》【摘要】 1、ADC药物分子量及DAR值检测 2、ADC药物肽图分析 3、HCP的鉴别和定量10:40-11:15唐崇壮(苏州锐迪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代谢研究难点、对策和案例分析》【摘要】 ADC药物的代谢研究可以为药效学机制、毒性机理及DDI研究提供关键信息。 在ADC药物发现阶段,选择合适的体外体系,并综合利用非靶标性和靶标性的LC-HRMS方法鉴定ADC在体外释放的载荷及其代谢物,对选择和确认毒理种属和开展代谢物表型研究至关重要。在非临床阶段,放射性标记载荷在动物的ADME结果可以用于预测ADC的载荷在人体的ADME和相关临床DDI。 由于ADC的载荷体内浓度低,代谢物结构难以预测,载荷的体外代谢和体内ADME研究模型和代谢物鉴定方法与小分子代谢有很大的区别,为此锐迪欧建立了支持ADC研发和申报的代谢研究策略和方法,并成功应用到多个ADC研发的项目上。11:15--11:50邹灵龙(康维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CEO)《抗体药的生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摘要】 抗体药是生物药中最主要的品种,FDA迄今批准了一百多款抗体药,包括单抗、双抗、ADC和抗体片段。本报告将介绍常见抗体药的药代动力学简况以及相应的生物分析方法学,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临床前研究的通用型检测方法。扫码报名,免费参会解锁更多精彩专场报告时间上午下午11月21日药物代谢生物分析11月22日药品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研究专场11月23日药物分析技术新进展
  • 抗疫药物分析工具清单
    2020年2月29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发布,报告指出,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几乎人人易感,感染后是否具有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像所有新疾病一样,疫情发生至今仅7周,关键的知识局限仍然存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场充满了未知的战役中,我们的国家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此,由衷地为我们的阿中点个赞,也为奋战在抗疫情一线的工作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此期间,岛津实验器材(SGLC)也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一批色谱柱产品赠予了诸多药企,用于抗疫药物分析。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这场战役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加油!在此次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令人瞩目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大成果。那么在抗疫药物生产中,SGLC是通过哪些工具贡献力量的呢?这份清单,值得您收藏!1、化药分析 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网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最新诊疗方案中对于抗病毒药物进行了更新,包括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几种抗病毒药物。以下是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分析利巴韦林。SUGAR SH1011用于利巴韦林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抗病毒药分析SGLC色谱柱推荐2、同位素内标对于展开抗疫药临床研究的实验室,SGLC也紧急从法国调货了相关的同位素内标产品,用于抗疫药的药物浓度监测实验。SGLC同位素内标产品推荐3、中药分析除此之外,对于诊疗的不同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也提供了完整的中药诊疗方案。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对于中药的安全性保障更有助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岛津色谱耗材将致力于全方面支持中药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完整的中药分析解决方案。Shim-pack GISS C18用于人参的含量测定(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Shim-pack GISS C18用于黄连的‘一测多评’(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相关中药材项目SGLC色谱柱推荐如果您对上述的应用例或者有关2020版中国药典的农残分析,黄曲霉毒素分析,特征图谱和更多中药含量测定解决方案感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
  • 新型纳米传感器芯片让药物开发提速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这种由高度敏感的纳米传感器构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质如何相互结合,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只需要一厘米大小的纳米传感器阵列,就能以高于现有任何传感器数千倍的能力持续不断地监测蛋白质的结合活动。新的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成千上万种反应,而且比目前的“金标准”方法敏感性更强,并能更快地提供检测结果。   该纳米传感器阵列有两大重大进步。首先是将磁性纳米标记附着在被研究的蛋白质上,大大地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其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只要几分钟就能准确地预测结果。而目前其他的技术只能同时监测四种反应,需要长达数小时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   研究人员在数年前就开发出了磁性纳米传感器技术,在检测小鼠血液中癌症相关蛋白的生物标志物时发现,其敏感性远高于其他技术,检测浓度为其他技术检测浓度的千分之一。   研究人员将磁性纳米标记附着在特定的蛋白质上,当其与另一个连接到纳米传感器的蛋白相结合时,磁性纳米标记改变纳米传感器周围的磁场。为了确定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结合强度,研究人员将乳腺癌的蛋白放入纳米传感器阵列,同时将从肝脏、肺、肾脏及其他组织获得的蛋白也放入纳米传感器阵列,然后测量附着了磁性纳米标记的药物与各种蛋白的结合强度。这样可以不通过临床实验,就可以初步断定该药物的副作用。虽然目前的芯片每平方厘米只有1000个传感器,但研究人员表示,同样大小的芯片传感器可以增加到数万个之多。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利用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微芯片来研究正在开发的药物,研究人员确信这将极大地加快药物开发的进程。
  • 智能连续化合成加速药物开发!
    “在药物合成领域,新的化学合成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应用,改变了药物研究者设计和构建分子的思路。合成智能化是所有化学、药物研究者的终极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文将介绍几个近阶段出现的新的合成工具以及理念,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思路。” 自动化合成平台2020年SRI International 公司 SRI Biosciences 部门的首席战略官 Nathan Collins 等人报道了一种全自动多步合成平台AutoSyn,在几小时内合成从毫克到克级几乎任何类似药物的小分子[1]。该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可选择的流动化学单元操作模块和试剂输送系统组成的固定配置合成平台在线分析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设备集成软件控制系统,自动化端到端过程操作和监控合成路线测绘工具,标识多步流路径与控制参数,创建一个完整的电子合成工艺研究者应用该系统成功实现自动合成伊马替尼。合成过程分为4个步序:A.输入合成伊马替尼的标准反应路线;B.自动给出每一步的参数,从设备组成中选出合适的反应器以及各试剂的浓度和流速;C.图形界面展示出工艺流程图、设备以及相关的控制参数;D.给出NMR和LC-MS的分析结果 康宁一体化合成平台真正实现智能化药物合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康宁专注于微反应技术的创新,同时与世界一流创新团队紧密合作,打造“微反应+微分离+在线检测”- 连续化学反应快速筛选平台。该工艺平台自动化程度高,反应结果瞬间可知。康宁反应器开放的系统可以与众多PAT设备以及分析软件链接。可对工艺条件进行快速筛选,在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化合物库。智能化软件智能化合成离不开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药物学、医学和计算化学领域的专业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智能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在不断发展:2020年10月Science发布了国格拉斯哥大学Cronin 实验室开发的一个软件,可以将学术论文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即实现了“文献进,产物出(Paper in, product out)”[2]2020年11月默克集团正式宣布将选用某人工智能药物开发软件整合到默克集团药物发现项目中,以实现快速高效的药物设计。[3] 人才储备人才是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是推进药物研发与生产实现“智能合成”过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化学先进技术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升级、工业软件使用与维护、工业互联网与云平台技术的人才培养都是智能人才储备的重点 康宁助力智能化合成人才培养连续流技术已经成为智能合成的必备技术手段之一。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人才短缺的现象也日渐凸显,康宁反应器技术致力于与世界众多院校深入且广泛的合作,开发专门的连续流教学设备康宁星云NebulaTM化学和化工教学平台,并和高校教授一起开发连续流教学课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综上合成智能化的脚步越来越近,不管是自动化合成平台的建设、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还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 康宁反应器技术愿与广大用户和朋友一起迎接合成智能化的到来! Reference:[1] Nathan Collins, David Stout, Jin-Ping Lim, Jeremiah P. Malerich, Jason White, Peter BawdenMadrid, Mario Latendresse, David Krieger, Judy Szeto, Vi-Anh Vu, Kristina Rucker, Michael Deleo, Yonael Gorfu, Markus Krummenacker, Leslie Hokama, Peter Karp, and Sahana Mallya Org. Process Res. Dev., J. Fully Automated Chemical Synthesis: Toward the Universal SynthesizerDOI: 10.1021/acs.oprd.0c00143 • Publication Date (Web): 23 Jun 2020[2] Mehr, S., Craven, M., Leonov, A., Keenan, G. and Cronin, L., 2020. A universal system for digitization and automatic execution of the chemical synthesis literature. Science. [3] 微信公众号36氪 20-11-17
  • 墨西哥更新药物及草药标签规定
    墨西哥卫生部于11月21日发表官方标准NOM-072-SSA1-2012,更新了国产和进口药品及草药的标签要求。   总体而言,药物标签必须包括以下信息:   (一)专有名称   (二)通用名称(草药必须使用符合植物命名法的学名)   (三)制药形式 (四)药物浓度   (五)使用方法   (六)配方及配方说明   (七)服用剂量   (八)使用说明   (九)保存和储存信息   (十)禁忌和声明   (十一)有效的卫生注册码   (十二)批号   (十三)有效期   (十四)制造日期   (十五)制造商、分销商、注册方信息,或者在墨西哥的法人代表(进口产品必须包括原产地信息)   (十六)容量   (十七)最高销售价格。   通常,草药标签必须包括以下信息:   (一)“治疗周期”   (二)专有名称   (三)通用名称   (四)制药形式   (五)使用方法   (六)容量   (七)配方及配方说明   (八)禁忌和声明   (九)保存和储存信息   (十)禁忌和声明   (十一)有效的卫生注册码   (十二)批号   (十三)有效期   (十四)制造商、分销商、注册方信息   (十五)其他备注。   任何二次包装也必须遵守某些特定的标签要求。新规定将于2013年4月1日生效。
  • 药物筛选方法开发中的注意事项
    在任何药物研发进程中,实验方法的设计和优化对新药研发的成功性而言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技术,读取模式,和实验模型(生物化学,细胞或动物)。通常,这些因素会影响数据质量,生物相关性以及治疗的可预测性,最终将影响整个临床前药物开发工作的成败。方法技术的选择第一步是确立解决实验问题的技术,例如激活,抑制或调控靶标、阐明MOA(作用机制)、确定受体 - 配体或蛋白质 -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鉴定和定量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或血浆中的生物标志物成分。样本基质的兼容性生物标志物测定旨在检测或定量生物学中的靶标样本(例如,复杂基质)中的含量,这种负责基质涵盖范围有:细胞培养中的分泌蛋白,细胞裂解液,组织提取物,唾液,尿液,血清,血浆,血液的上清液,或其他液体(例如,CSF,BALF)。分析技术可能并非总是如此。某些实验方法在某些基质中存在干扰而不适用。例如,在血清,血浆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表现出广泛的可见光谱吸光度,即在350和600nm之间。检测方法中,依赖于这些波长的激发或发射将容易发生干扰。基于洗涤的检测方法可以避免由于过多复杂基质引起的干扰,因为干扰物质在洗涤过程中被冲走。为了确定基质的相容性,在合适的稀释液中的加标回收和标准曲线是传统的验证方法。同时,在复杂体系中的抗体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靶标蛋白可能被修饰或者酶切,影响抗原识别位点,因此,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也是有必要的。实验效果 :灵敏度和动态范围一个实验的灵敏度决定了其在动态范围内的对其靶点的检测的“分辨率”,同时预警了不同批次批次之间的最低检测范围的差异性。灵敏度同时也依赖于检测样本。血清中的检测难度高于细胞水平。同时“珍贵样品”如有限的细胞或者组织会决定测试的容许体积等。方法技术也会影响检测灵敏度,如发光和荧光的模式比吸收光的模式的灵敏度要好。动态范围定义了检测下限和上限。例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检测技术对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检测动态范围达到了数量级的差异。因此,当样品含量超过了其实验方法的动态范围,其浓度,动力学参数,活性,结合力将不准确。因此,需要预先滴定检测窗口以免达到饱和。下图展示了不同实验技术对于不同的亲和力的适用范围:特异性特异性对于确保筛选靶向的靶点或表型非常重要。对于免疫分析,需要考虑针对靶向分析物特异性的抗体,特别是对于靶向蛋白质的部分修饰新表位变化,结合/未结合或活性/非活性状态。此外,还需要考虑物种和靶点的交叉反应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尽管信号强度和和性噪比(S/B)通常被用来评估一个实验的质量,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Z’是一个非常好的评判标准。例如,相对而言,高Z’而低信噪比的实验方法好于低Z’高性噪比的实验方法。与此同时,实验发法应当具有高重复性,定量实验应该有标准品做参照。设置好对照,好的标品,抗体,阳性化合物对于建立可靠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试剂和其他耗材对于免疫实验来说,高灵敏度和搞特异性的抗体非常重要,同时还有对应的酶或重组蛋白。通常,所有的实验成分,例如细胞、蛋白、酶、辅因子、底物、激动剂,拮抗剂等都需要进行浓度滴定以确定最优浓度。该过程能够确保稳定的动力学研究以及防止过饱和浓度而产生的试剂浪费。(如下图)细胞模型在选择细胞模型时,应考虑使用原代细胞与重组/永生化细胞系的优缺点,以及研究内源性与重组表达的靶蛋白。同时需要评估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因为过多或过少的表达会影响灵敏度和分析质量。细胞传代和培养条件也会影响实验质量。微孔板的选择正确选择微孔板可以减少交叉效应、降低背景、降低信号吸收或放大信号强度。下表显示了基于检测方法的微孔板选择矩阵。众所周知,药物研发花费巨大,耗时长。优化已知影响数据质量、生物相关性和治疗可预测性的实验因素最终推动整个临床前药物开发工作的成功。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技术、读取模式和实验模型以及优化实验方案为成功和经济有效的药物开发奠定基础。我们珀金埃尔默能够提供多种实验方法开发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拥有的均相的Alpha技术以及TRFRET技术,时间分辨defia技术,化学发光技术,细胞增殖和毒性试剂盒,各类GPCR以及动物模型的探针细胞株,微孔板等试剂耗材,能够助力您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珀金埃尔默能够提供多种实验方法开发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关注“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解决方案,期待您的垂询!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助力生物药研发,浅谈ADC药物DAR值测定
    导语从上世纪初德国医学家、诺贝尔奖得主Paul Ehrlich(保罗埃尔利希)提出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概念至今,ADC药物已经发展至第三代,一系列特异性偶联技术使得生产工艺变得更加稳定,能够得到稳定药抗比的药物,对于ADC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的贡献,推动了ADC药物的研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具有靶向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与具有特定药理学特性(如细胞毒作用)的化合物的结合,两部分通过连接子偶联为一个整体。DAR(Drug-to-Antibody Ratio,药物抗体比值)是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一个关键属性,是ADC药物研发过程重要的质控环节。 ADC药物 带您了解DAR值如何检测 ADC药物从本质上讲是混合物,是由连接不同个数小分子药物的单抗组成,DAR代表的是每个单抗上连接小分子药物的平均数量,DAR直接影响ADC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药物研发阶段应尽量缩小DAR值的变动区间。 ADC药物的偶联位点分为单抗赖氨酸残基上的氨基和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通过赖氨酸偶联的DAR往往比较小,而潜在的偶联位点却很多,偶联反应具有随机性,产物异质性较大;ADC药物研发使用的单抗有4对链间二硫键,抗体通过部分还原使链间二硫键转换成游离的半胱氨酸残基,半胱氨酸残基中的巯基与连接子中的马来酰亚胺基反应形成ADC,一般连接的小分子数量为0、2、4、6和8,如图所示。 半胱氨酸偶联的ADC药物DAR分布 DAR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光谱法、色谱法和质谱法,可根据ADC的特性及偶联工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具体如下: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紫外/可见光谱法是检测DAR值最简单稳定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计算二者的浓度进而得到ADC的DAR值,适用于多种ADC。 色谱法色谱法包括疏水作用色谱(HIC)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两种,适用于测定半胱氨酸偶联的ADC。疏水作用色谱法能将不同DAR值的组分根据疏水性的差异分离开,且保持ADC分子的结构完整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先将抗体还原得到轻、重链再进行分析,可用于补充验证疏水作用色谱法的结果,并且适用于质谱分析。 质谱法质谱法适用于赖氨酸偶联的ADC的DAR值测定,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MALDI-TOF-MS。赖氨酸偶联的ADC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增加了质谱谱图解析的难度,通常在测定前需对ADC进行额外的前处理,如去糖基化和去除C端赖氨酸异质性。 我们能做什么?疏水作用色谱法解决方案我们使用生物兼容液相系统(Nexera Bio)建立了一种疏水作用色谱方法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中药物抗体比值(DAR)和药物分布的测定。 生物兼容液相系统(Nexera Bio) Nexera Bio系统通过对关键部位的惰性化升级,在耐受高压的前提下,升级的惰性表面降低了生物大分子在管路进样针、检测器中的吸附,并且可耐受高盐洗脱体系,更适合于生物大分子样品的分析。通过梯度洗脱,降低盐浓度,增加有机相比例,可将偶联不同药物数量的ADC分离,未偶联药物的抗体疏水性最弱,最先被洗脱,连接8个药物的抗体疏水性最强,最后被洗脱。峰面积百分比代表特定药物数量连接的ADC的相对分布。通过峰面积百分比和偶联药物数量计算加权平均DAR。 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药物的分析,并进行了重复性考察,发现液相系统稳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实际样品色谱图 表2. 6次进样数据重复性结果我们还能做什么? 岛津的产品线比较全面,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LCMS-Q-TOF以及MALDI-TOF质谱,可满足不同用户对于仪器的需求,较全面覆盖ADC药物DAR值测定以及其它生物制品的研发质控。 结语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ADC药物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已上市药物数量达到了12个,在研管道300多种。无论是赖氨酸偶联还是半胱氨酸偶联的ADC药物,都是复杂的混合药物,应该通过工艺的改进更好地控制DAR值变动区间,降低ADC药物的异质性。岛津一直关注生物药行业的发展,希望以我们的仪器平台为产品研发助力,推动新药安全、有效地走向临床,造福社会。
  • 国内药物研发与质控对杂质研究用力过猛
    p   国内近些年之所以专注于杂质研究(尤其是有机杂质)、并逐渐呈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之态势,盖因大部分研发者认为杂质与药物不良反应息息相关,并习惯性地认为“杂质越小/越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就会越小/越少”,进而在进行杂质研发与控制时陷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学术思维窠臼。殊不知,药物不良反应与杂质的关联性并非想象得那样密切,甚至是基本无关。 br/ /p p   在ICH组织于2002年9月12日颁布的《疗效--M4E(R1)人用药品注册的通用技术文档:模块2的临床回顾和临床概述与模块5:临床研究报告》中有如下阐述:“对看起来与药物有关的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显示出剂量-效应和/或药物和安慰剂组发生率明显差异的事件),应对下列相关因素给予更多关注。这些因素包括:剂量 单位剂量 给药方案 疗程 总剂量 人口统计学特征 联合用药 其他基础特征 效能特性 药物浓度。”可见,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与主成分的不合理使用和患者个人体质差异相关,而与杂质无关。 /p p   下面笔者解读不同给药方式下杂质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p p   1口服给药 /p p   此种给药方式使得药物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具备了最为坚固的消化道屏障,因此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给药方式,适量的杂质几乎不会带来安全性问题,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药物自身引起。因为“是药三分毒”,当用法用量不当、超出安全用药浓度上限时,将对人体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反应(如治疗窗狭窄药物就常发生此情形)。这些不良反应均是主成分所为,而非杂质所为。 /p p   而目前我国此类药物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存在较大差距,此差距是对于各种患者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距,绝非杂质差距 而生物利用度又与体外溶出行为密切相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自2008年起开展“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工作至今,已发现国内已上市的部分口服固体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为临床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p p   至于少量杂质会阻碍药物靶点/结合点、影响药物有效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臆断。 /p p   2静脉滴注给药 /p p   很多同仁认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已无生物利用度问题,此时不良反应与杂质密切相关,故应着重关注。其实这种认知是偏颇的。 /p p   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使得药物进入人体封闭血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外来物质一股脑儿地侵入,此时人体必然产生应激反应,其中呈现出的不良反应强弱和患者的身体机能与主成分自身毒性/用法用量息息相关,与杂质基本无关。因此,此种给药方式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必然存在的。虽然这些不良反应为“小概率事件”,但由于其发生率依然远高于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方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已制订“能吃药不打针(系指肌肉注射,此时存在肌肉组织屏障)、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准绳。 /p p   然而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临床用药由于某些主观因素,导致大量无序地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且还往往使用至最高剂量与频次,这就使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限增高,最终使得“小概率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p p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探求注射剂不良反应根源时,很多专家将其归咎于杂质,并逐渐形成一种思潮,于是自2008年起拉开了对杂质研究的大幕:科研立项、投入巨资,并购买大量高精尖设备,甚至很多科研工作者已趋于吹毛求疵之状态。 /p p   此外,2002~2006年间,很多五类“改装”仿制药堂而皇之上市 同时,我国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也很不到位,使得因药物自身毒性、只能采取口服给药方式的药物,在我国却长期采用注射给药方式,结果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p p   3其他给药方式 /p p   对于如软膏剂、滴眼剂等外用剂型,杂质对于临床而言无足轻重,更是无需投入过多精力去研究。 /p p br/ /p
  • 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的活性杀死细菌,因其有抗菌谱广、吸收好、半衰期长、能制成各种剂型等特点而得到迅速推广,被广泛用于家畜的疾病防治中。但喹诺酮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胃肠毒性、心脏毒性等,因而牛奶、肉类中的喹诺酮残留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早在90年代就对肉类中喹诺酮药物的最大残留量进行了限制,由此产生很多检测喹诺酮类残留的方法。目前喹诺酮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液相色谱法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可同时筛选大量样品,但精确度不高,目前常将其作为筛选法。液相色谱法可实现精准的测定,是国标指定的方法。日立采用液相色谱法对牛奶中的喹诺酮残留进行测定,结果优异,显示了日立液相色谱仪的高性能。 图1. 色谱分析条件 图2. 标准品的色谱图(1. 环丙沙星 2. 达氟沙星3. 恩诺沙星4. 沙拉沙星 5. 双氟沙星) 图3. 标准曲线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在0.004 ~ 0.5 mg/L的浓度范围内,五种标准品的线性相关系数均是0.9999-1.0000,结果优异。 图4. 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现性 重复测定六次,五种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密度分别在0.02%-0.04%和0.29%-0.46%,重现性优异。 图5. 实际样品前处理流程 图6.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1. 环丙沙星 2. 达氟沙星 3. 恩诺沙星 4. 沙拉沙星 5. 双氟沙星)对牛奶样品按图5前处理后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未检出喹诺酮类药物。对牛奶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在0.01~0.05 mg/kg的添加浓度下,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加标回收率在79.72%~99.07%之间。 本实验所用方法可用于测定牛奶中的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时间35min,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在预期范围内,可用于质检、品控、生产等部门。 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兼具性能优异、操作简便、结实耐用等优点,可让您获得高分离度和高灵敏度。 关于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信息,请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Product-C0102-0-0-1.htm
  •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药物分析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同期召开了“食品分析、药物分析、仪器装置”等多场专题论坛,“药物分析”专题论坛共吸引了300余位业内人士的参加。   会议由南昌大学倪永年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成孝教授联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研究员等专家为与会者作了精彩的报告。 倪永年教授 张成孝教授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   报告题目:中药复杂体系分离分析新策略与方法   梁鑫淼研究员表示,其课题组将高通量制备、高通量SPE浓缩和正交分离三种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新的分离策略。该策略的应用有利于制备效率的提高、微量化合物和高纯度化合物的制备,对于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通量制备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复杂中药分为大量组成相对简单的小组分,使得后续分离较为容易,分离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该课题组以中等极性组分为例,发展了中药小组分的高效高通量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HPLC的高效性,快速将复杂样品切割为组成相对简单的小组分,简化了进一步的纯化分离,有利于制备效率的提高 四通道平行制备色谱的采用,将制备通量提高四倍,在短时间内制备出大量馏分,实现了中药小组分的高通量制备。   高通量浓缩技术是高通量制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反相液相色谱流动相中水的比例较大,使得这些小组分浓缩十分困难,成为制约整个制备过程的瓶颈问题。该课题组针对大量中药小组分的浓缩问题,通过SPE填料的选择、高通量SPE浓缩仪的设计、回收率的考察发展了基于SPE的高通量浓缩方法。该方法浓缩效率高,可一次实现48个馏分的浓缩,实现了中药小组分的高通量浓缩。   通过高通量制备获得大量的中药小组分,其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组分可以在不同类型的C18或C8柱上通过二次制备获得纯化合物,但对于较为复杂或含有难分离化合物的组分,这种简单的二次制备很难获得高纯度的化合物。因此,梁鑫淼课题组发展了中药小组分的正交分离方法,选择与C18正交性好的色谱模式或色谱柱,一方面能够对中药小组分进行深入分析,更好地揭示中药的复杂程度 另一方面有利于高纯度化合物的分离制备。   报告人: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   报告题目:毛细管电泳在生物分析检测中的新应用   毛细管电泳作为高效、快速、简单、低成本的微量分子技术在生物体(细胞、微生物)和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研究中具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潜力。   屈锋课题组近年来进行了以下研究: 1)针对动物细胞的活性分析,建立了单细胞连续流毛细管电泳双波长检测分析方法和基于特异性染料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细胞活性分析法 2)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菌株,探索毛细管电泳在基因突变菌株研究中的新应用 研究了大肠杆菌与核酸适配体库的相互作用,以及毛细管电泳测定微生物表面电荷特征的方法 3)蛋白质与核酸适配体文库的相互作用评价方法,以及多种蛋白质适配体的毛细管电泳筛选方法对比研究 4)离子液与天然核酸和合成核酸的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表征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生物化学实验室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具有将化学、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功能单元缩微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被认为是本世纪的重要科学技术之一,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多年来,秦建华研究员所领导研究组围绕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以及在生物医学和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系统。   该研究组在已有的玻璃、石英、PDMS 和PMMA 等不同材料芯片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基于水凝胶的液塑PDMS 芯片制备技术,和以蜡疏水隔离及硝酸纤维素膜为特征的纸芯片制备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功能化微流控芯片平台。   据介绍,在发展平台技术的同时,该研究组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分子、细胞甚至动物水平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并逐渐形成系统和特色:1)构建了集成化芯片核酸分析系统 2)构建了规模集成化芯片免疫分析系统 3)构建了微流控芯片细胞学研究平台,包括细胞水平高内涵药物筛选平台,集成有肝微粒体生物反应器和电泳分离功能的药物代谢研究平台,以及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图1)。4)以经典模式生物线虫为对象,建立了基于液滴和微泵阀控制的芯片模式生物药物筛选平台,用于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帕金森病)研究。   报告人:广西师范大学赵书林教授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电泳在线衍生化学发光检测巯基类药物   赵书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其课题组采用集成柱前和柱后反应器的微流控芯片,以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和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试剂,建立了微流控芯片电泳在线衍生化学发光测定巯基类药物的新方法。其详细考察了影响在线衍生反应、电泳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的各种因素。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检测四种巯基类药物(硫普罗宁、卡托普利、硫鸟嘌呤、6-巯基嘌呤)的检测限为8.9~13.5 nmol/L。该方法用于人血浆中巯基类药物,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9%,回收率为93.4%~101.6%。   报告人:桂林理工大学李建平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酶放大效应的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超微量土霉素   目前,分子印迹传感器由于检测原理限制,灵敏度一直较低,李建平教授将酶放大效应引入其中,制备了一种基于酶放大效应的新型分子印迹传感器,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该实验以土霉素(OTC)作为目标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膜修饰在电极的表面,把土霉素分子通过与孔穴中功能位点的作用连接在分子印迹膜上。由于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土霉素(OTC-GOD 和OTC-HRP)存在空间位阻效应,部分孔穴只能识别OTC,而不能识别酶标记的OTC,因此李建平教授在检测之前引入了“掩蔽”这一步骤,以使所有的印迹孔穴全部被占据。然后将传感器在高浓度的酶标记的土霉素溶液中进行孵化,使得OTC-GOD(HRP)将OTC从置换出来。随着标记酶减少,分子印迹传感器在检测体系中的电化学信号将会明显降低。样品中土霉素的浓度与酶对溶液中底物催化反应导致浓度变化产生的电化学信号有直接关系,这就达到了利用酶放大效应提高分子印迹传感器灵敏度的目的。   报告人:兰州大学张海霞教授   报告题目:新型键合型聚赖氨酸固定相的制备与评价   张海霞教授通过表面键合的方式将NCA-赖氨酸单体聚合到氨丙基功能化的硅胶上,合成新型聚赖氨酸固定相,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通过与C18商业柱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评价了其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对苯系物,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以及强极性和亲水性小分子物质的色谱保留行为。并且该实验研究了流动相中水含量,缓冲溶液PH值,离子强度的不同对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赖氨酸固定相是反相和亲水混合作用色谱模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来自大同大学的冯锋教授、西南大学的袁若教授分别为大家作了“荧光法研究哮喘病人淋巴细胞膜上钠钙交换的异常表现”、“基于合金功能化的硅纳米纤维和凝集素-糖蛋白为复合固载基质的拟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的专题报告。
  • 院企共建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
    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往往相当痛苦,一些抗癌药物&ldquo 威力巨大&rdquo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使大量正常细胞受损,有没有什么药物能只攻击&ldquo 坏细胞&rdquo ,绕过&ldquo 好细胞&rdquo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药物学研究团队和我市一家医药科技企业共建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重点研发靶向抗癌药物,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什么叫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对于普通药物而言,通常在进入体内后仅有极少一部分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这是制约药物疗效,并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获取具有像导弹一样精准靶向能力的药物是人类的梦想,也是药物开发的终极目标。   据了解,2012年以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药物学研究团队以生命健康为出发点,以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以转化医学为实施手段,成功建设了以高通量为特色的蛋白层次核磁筛选系统、计算机高通量虚拟筛选系统和常规细胞层次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系统的药物开发和测试硬件体系。快速开发了研究肿瘤精准治疗所需的单基因依赖性的全细胞筛选库软件体系,建立了不同组织来源和基因背景的癌症细胞系库,构建了包含商业小分子药物和自行设计合成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库。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刘青松研究员介绍,目前,他们已经针对B细胞淋巴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急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研发出一批抗癌抑制剂,有望实现对这些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 2018第十二届药物制剂大会落下帷幕---锘海生命科学助力药物制剂研发
    为获取全球最前沿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信息,把握药物制剂研究领域发展的国内外新动态,促进药物制剂行业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药剂学研究水平,推动我国药剂学科的快速发展,中国药学会于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锘海生命科学作为行业内供应商和服务商,为科研和企业药物研发人员提供纳米药物制造、生产、分析及药物体内外评价整体解决方案。 锘海带来的行业科技和产品吸引众多科研和企业行业人士,展位人气爆棚! 展出产品◆ 药物制造和表征分析 ◆加拿大 Precision Nanosystems 纳米药物载体制造系统世界TOP25大药企的选择!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制造纳米颗粒包裹体,可包裹药物,mRNA、siRNA,CRISPR,DNA,蛋白等,从低通量至高通量均可覆盖,适合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并可在纳米颗粒表面添加marker制造靶向药物。西班牙Bionicia静电纺丝及静电喷雾设备通过电流体动力学制备纳米/微纤维和颗粒流程(EHDA)俗称静电纺丝(纤维)或电喷雾(颗粒)。并且提供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CRO\CMO)。美国 Spectradyne 高分辨纳米微米颗粒分析仪Astra Zeneca的选择!测量纳米颗粒时应用电学性质识别混悬介质中的粒子,而无需依赖其光学参数。该仪器可测量单个粒子并快速整合粒子尺寸、定量浓度以及Zeta电荷的统计数据。这一特殊性能将nCS1与市面上其他纳米分析仪区分开来。◆ 药物体外筛选 ◆瑞士regenHU3D 生物打印机Novartis的选择!高性价比的3D生物打印平台,3D Discovery系列为高端医用活性细胞组织材料打印制造系统,可以按需制造出符合个体需求的单个器官或组织,真正实现医学的个性化需求。美国etaluma全自动活细胞成像系统FDA、Amgen、Merck的选择!Lumascope?720 三色激发光源全自动荧光显微镜具有更自动化的产品性能与更高端的三色荧光成像系统,精确的X-Y载物台控制系统,可进行自动对焦,还可置于培养箱中。高内涵筛选选择! ◆ 药物体内筛选 ◆法国 VILBERNEWTON 7.0 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系统Novartis、Pfizer、Roche、Boehringer Ingelheim的选择!采用7通道 LED双光源激发,双磁控溅射镀膜的滤光片技术,可进行高效的光谱分离,检测光谱范围可以从400nm至900nm,可同时实现GFP,YFP, Dyelight 680, Cy5.5, Cy7等多种染料标记的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美国 Photosound小动物3D光声/荧光成像系统(PAFT)可同时实现近红外一区&近红外二区3D光声成像 具有100 um等向分辨率、高通量 (256个电子通道)、灵敏度高(60nM ICG )、桌面式设计,方便使用、成像速度快 (完成一次3D扫描只需30秒)的特点。比利时 Molecubes临床前成像PET/SPECT/CTPET/SPECT/CT能够实现小鼠(4只)和大鼠高灵敏度全身3D成像。PET具备出色的分辨率和灵敏度;SPET系统拥有高分辨探测器和专利准直器;CT系统能够以超低放射剂量获取很高的图像对比度。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关于锘海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Nuohai Life Science)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并陆续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8个办事处。锘海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实验/研究与生产仪器、相关试剂耗材, 并提供专业的应用和技术服务支持。不断促进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发展,及时引进国外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锘海生命科学为科研及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CRO/CMO 服务,满足产业中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 创新药物分析保驾药品安全:岛津杯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盛大揭幕
    自1992年起,《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会议紧扣学科热点和焦点问题,突出学术交流功能,对促进药学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已形成精品系列会议和药物分析学科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9月15日,主题为“创新驱动精准药物分析、保驾护航药品质量安全” 的《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三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以下简称为岛津杯药分大会)在成都盛大揭幕。本次大会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学杂志》社、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承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作为大会冠名的协办方,岛津公司一路陪伴,共同走过了二十五载春秋。在这浓情岁月里,承载的是岛津对药物分析事业的鼎力支持之情。岛津杯药分大会现场传真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药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部戴罡主任主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双成研究员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盛赞岛津杯药分大会已经成为药物分析领域的著名品牌,感谢岛津公司长期以来对药分大会的鼎力支持,并期待本次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王箭副局长随后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川医药领域的规模和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的建设规划,并期待本次岛津杯药分大会为保驾护航药品质量安全做出贡献。在开幕式结束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濑嘉昭先生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岛津公司能够从岛津杯药分大会举办之初起一直参与其中而深感自豪,岛津将不断为药物分析现场提供更高灵敏度、更高重现性的分析仪器,为药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和支撑,期待岛津能够和在座的诸位专家一起不断续写岛津杯药分大会的新篇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研究员发表致辞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王箭副局长发表致辞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濑嘉昭先生发表致辞 中国药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部戴罡副主任主持大会开幕式 与历届岛津杯药分大会一样,本届大会吸引了众多药物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著名药学专家作主会场报告,并进行优秀论文交流评选。大家济济一堂,新老朋友相聚,交流最新检测技术、讨论药分学术进展,以进一步推动中国药物分析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医药创新水平。在首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环节,首先由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傅强院长发表了题为《药物分析学科的学科发展与2D-CMC色谱仪的研制》的报告。随后,马双成研究员发表了题为《我国药物分析科学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所抗生素室主任、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昌勤研究员发表了题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探讨》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琰教授发表了题为《天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及引发的思考》的报告;清华大学化学系微量分析测试方法与仪器研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金明教授发表了题为《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共培养及其药代分析方法研究》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傅强院长在报告中从国家需求和创新药物、创新分析技术与方法以及药品食品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论述了药物分析学科的学科发展,并报告了其研究团队在2D-CMC色谱仪的研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成功的典型应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研究员在报告中以翔实的数据介绍了我国药物分析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与今后的展望,报告了其研究团队在中药检测技术平台开发方面的多项创新成就,并期望岛津公司能够开发出中药活性检测的分析仪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所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国产口服仿制药存在工艺、处方差异大,溶出特性差异大的难题,介绍了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此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王琰教授报告了其研究团队在天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以肠道菌与天然药物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进行的难吸收口服天然药物体内药效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赞扬了岛津先进的分析技术在其研究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报告了其研究团队在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共培养及其药代分析方法研究方面的进展。本研究以连续微液滴的纸喷雾离子法为基础,构建了新型的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分析法,同时与微流控技术结合建立在线集成分析平台,可出色地应用于细胞共培养及其药物代谢的分析方法研究。岛津先进的分析技术在此项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上午的大会报告环节,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王晋产品经理以“岛津药物杂质分析全面解决方案”为题,精彩介绍了岛津公司在药物杂质分析领域的特色技术和一站式解决方案。药物杂质的分离、制备和结构解析,是药物杂质分析的重要环节。岛津公司的SFC/UHPLC切换系统,可全自动完成手性杂质拆分工作;Prominence UFPLC在线超快速二维制备净化系统,创新性地实现在线馏分制备、捕集和净化;Trap-Free 2D-LCMS杂质鉴定平台,将非挥发性流动相在线变更为挥发性流动相,无需改变现有LC流动相条件,即可实施多种杂质的LCMS分析。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王晋产品经理介绍岛津公司在药物杂质分析领域的特色技术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午后,大会进入“大会论文交流”环节。参会作者进行论文报告交流,并由会议专家组对报告交流稿件进行评选。论文涉及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医药研发和质量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药物一致性评价研究; 中药质量检验控制的现代化分析新手段和新技术;化学药物、抗生素等药品质量分析研究; 药用辅料、包装材料与药品质量;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研究; 基因、蛋白、代谢、细胞组学等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等等。论文发表者以年轻学者为主,论文水平之高令人欣慰,令我们看到了我国药物分析领域的光明未来。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重磅!首个毛发中滥用药物及其代谢物国标4月1日发布实施,55种!
    导读GB/T 43240-2023《毛发中55种滥用药物及代谢物检验 液相色谱-质谱法》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首个关于毛发中滥用药物及代谢物检验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人体毛发中 55 种滥用药物及代谢物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定性和定量检验方法,为毛发中滥用药物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法规依据。01 什么是滥用药物?滥用药物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出现精神混乱和其他异常行为。&bull 滥用药物特性:易成瘾,产生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并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bull 滥用药物危害:身体及心理受到明显伤害,并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对禁毒工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以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02 为什么选毛发?与血液、尿液和唾液等传统检材相比,毛发具有检测窗口宽、获取方便、无创伤性、便于储存和运输、检测时间窗长等独特优势。此外,毛发分析可以提供长程用药信息,有助于了解被检测者的药物接触史,帮助建立分析个体长期接触药物的检测模式。新标来袭,岛津应对之道岛津LCMS-8060NX方案优势√ 使用岛津Shim-pack Velox系列色谱柱,分析时间从13 min缩短至8.5 min,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得益于LCMS-8060NX全新的离子源设计,即使是在0.05 ng/mL(相当于0.0025 ng/mg样品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灵敏度和稳健性的完美结合。样品前处理将毛发置于具盖离心管中,依次分别加入20 mL水和20 mL丙酮洗涤后晾干。取适量晾干后的毛发剪碎至长度约1 mm,称取20 mg置于具盖研磨管中,加入1 mL甲醇,置于研磨仪中研磨至粉状,静置5 min,过0.22 μm有机系滤膜,使用岛津LCMS-8060NX液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标准谱图38种药物TIC图(0.05 ng/mL)部分目标物MRM色谱图(0.05 ng/mL)甲卡西酮卡西酮4-甲基甲卡西酮地西泮氯硝西泮氯氮平可待因O6-单乙酰吗啡苯甲酰爱康宁方法学结果考察0.05 ~5 ng/mL浓度范围内各目标物线性关系,将0.05、0.5和5 ng/mL混合标准溶液连续进样6次计算峰面积重复性以考察进样精密度,并以0.05 ng/mg浓度添加回收试验并平行处理4份进行回收率测试。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均优于标准要求。表1 方法学结果结语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是我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禁毒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一是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为禁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为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药物滥用成为困扰全球社会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岛津始终关注技术前沿,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更好的助力国家禁毒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撰稿人:何晓明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质谱成像 实现药物使用履历的可视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模型毛发样本中的药物成像 -面向药物摄取履历的观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成像质谱分析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由于毛发增长时会极微量地吸收当时所摄取的药物,因此,毛发作为记录药物使用履历的“磁带”式的样本备受关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 LCMS 等对从毛发中提取的药物进行分析。但是因提取操作的原因导致毛发中药物分布信息损失。如果能进行毛发纵轴方向截面的成像质谱分析,则可实现观察伴随毛发生长药物分布的变化情况、即实现药物使用履历的可视化。这项技术有望在法医学、临床医学、用药管理以及科学搜查等领域进行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E. Matsuo, T. Yamamoto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药物摄取模型毛发样本的制作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选择与兴奋剂(甲基苯丙胺)结构类似的、市售止咳药成分甲氧那明(MOP)作为模型化合物(分析对象)。原本应在口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发根和头皮后,对毛发所吸收的物质进行观察。本实验采用制作添加 MOP 的“模型毛发样本”的方法,如表 1 所示。具体而言,通过将未摄取药物的人的毛发浸入 MOP 水溶液(配制多种不同浓度)中使其进行物理吸收,按照上述方式制作高浓度(A)、低浓度(B)的模型毛发样本以及在不含 MOP 的水中处理的阴性控制样本(C),以供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a1db40b-f92b-4907-b350-b9110c2f108d.jpg" title=" 图1.png" alt=" 图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图 1 甲基苯丙胺(左)、甲氧那明(MOP)(右)的结构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8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5c19c5ef-17f7-4cf2-a780-1e01ffae0eda.jpg" title=" 表1.png" alt=" 表1.png" width=" 600" height=" 48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模型毛发样本的前处理和定量评价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清洗模型毛发样本 A 以及 B 的表面后,根据试验法 * 提取MOP,使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毛发中的 MOP 含量在模型毛发样本 A 中定量 83.1 ng/mg、在 B 中为 20.0 ng/mg,与实际摄取了 MOP 和兴奋剂的人的毛发样品所报告的浓度没有较大偏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甲氧那明标准品的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模型毛发样本的分析之前,对 MOP 的标准溶液(50 pmol/mL),使用微滴法进行质谱分析(图 2)。使用 CHCA 作为基质进行分析,观察到 m/z 180.14 的 [M+H]+ 峰(图 2 上红色三角)。将其作为前体离子进行 MS/MS 分析得到的质谱图如图 2 下所示。本次分析考虑到今后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选择特异性较高的 MS/MS 方式(m/z 180.14 & gt 149.10),进行成像质谱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15b94cf-1dd8-424e-88fe-14a321009926.jpg" title=" 图2.png" alt=" 图2.png" width=" 600" height=" 39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图 2 甲氧那明(MOP)标准品的一级质谱图(上)、MS/MS(下)质谱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2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4b4211b3-9f32-4b1c-b0aa-33f296678585.jpg" title=" 图3.jpg" alt=" 图3.jpg" width=" 450" height=" 22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图 3 iMScope TRIO (左)和 iMLayer(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成像质谱分析用毛发切片的制作和分析结果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使用导电双面胶带固定模型毛发,使用切片机仔细地进行切片,切去大约毛发直径一半左右,制成毛发的纵切切片。通过iMLayer(图3右)升华CHCA处理样本,使用iMScope i TRIO /i (图 3 左),按照表2中所示的条件进行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bb6366f-50a4-4baf-9ed7-b1e7825301f9.jpg" title=" 表2.png" alt=" 表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首先,按照较大激光直径(50 μm)进行测量,得到毛发整体成像(图 4)。光学图像中仅在毛发部位,检测到目标化合物甲氧那明的离子,并确认在阴性控制样本中无该化合物的信号(图 4c)。毛发从表面按顺序由角质层(Cuticle)、皮质(Cortex)、髓质(Medulla)三层结构构成。但是,使用 50 μm 的空间分辨率无法对直径为 50~150 μm 的毛发内部不同结构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如果使用 iMScope TRIO 进一步进行更高空间分辨率(激光径的最小设定 5 μm)的测定,则有望实现更加详细的药物分布的可视化分析。因此,接下来进行了激光直径为 10 μm 时的测定(图 5)。结果表明,在本次制作的模型毛发中,甲氧那明在角质层到皮质的范围内分布,在中心的髓质部分基本没有分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2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47286b05-79d5-413a-83a5-3525814fad4d.jpg" title=" 图4.png" alt=" 图4.png" width=" 450" height=" 32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4 激光径 50 μm 下的毛发样本 A(a)、样本 B(b)、样本 C(c)、等药剂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45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b8b6757-eb9c-4810-b03f-00ff8d7cd71c.jpg" title=" 图5.png" alt=" 图5.png" width=" 450" height=" 45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5 激光直径 10 μm 下的毛发样本 A(a)以及样本 B(b)的目标药物成像结果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419be712-ef05-4a46-abc9-5b2a3e85c0dc.jpg" title=" 图6.png" alt=" 图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6 采用两步法法(升华+喷雾)在激光直径 10 μm 下的毛发样本 A(a)以及样本 B(b)的目标药物成像结果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上述使用的“升华法”能够在保持高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进行测定,但是,有时会对灵敏度有影响(参考 Application News No. B62)。因此,对于该毛发样本,使用“两步法”采用升华后再进一步追加喷雾的方式涂覆基质后,再进行成像分析。结果如图 6 所示,检测信号的强度(采用 BG 的峰值补偿后的值)约提高 3~6 倍,能够更加明确地显示药物的定位分布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考察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本次使用甲氧那明添加的毛发样品,进行了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质谱分析,获得详细显示毛发中药物分布的成像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毛发在生长过程中,一边在根部吸收血液中的药物等,一边以每个月约 1cm 的速度生长。因此,毛发也被比喻为记录药物使用履历的磁带,在法医学和科学搜查中得到了应用,今后有望在用药管理、兴奋剂检查等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本应用报告中记载的添加毛发样本的制作过程与洗发香波、头发营养产品、头发定型产品和染发剂等头发护理用品的使用情况有很多共通点,因此,上述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这些产品的开发和评价工作、进一步为头发的美容、健康作出贡献。 /p p br/ /p
  • 小分子、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及表征技术进展
    p   结构确认、生物分析、表征和质量控制方法等的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些研究必须尽可能准确、灵敏且具有选择性。在过去30年里,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一直是许多小分子药物分析的首选方法。在此期间,分析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灵敏、可靠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支持。但是当前制药/生物制药行业仍然渴求更强大的工具和更多样的方法,尤其是在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分子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本文讨论了目前小分子及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分析方法开发中的新趋势等。 /p p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即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研发实验室,因为这种技术有能力在含有成百上千种其他物质的样品中快速识别和量化低浓度化合物。LC-MS-MS技术在小分子药物的结构分析、ADME及生物分析研究中尤为重要。在化合物浓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这项应用的难度在于对方法精确性和重现性的高标准要求。近年来,生物药物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大分子药物的分析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推动了技术和方法的新进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小分子药物生物分析 /span /strong /p p   几十年来,药物开发人员一直在样本收集过程中使用生物分析手段来测定给定样本中药物的准确浓度。这些研究的准确性取决于分析方法以及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可靠性,所使用的方法及仪器应能够选择性、特异性地量化目标化合物。由于生物分析样本(如血浆、血液和其他复杂的基质)中经常含有高含量结构相关或非相关化合物,这一分析一直特别具有挑战性。这些因可能会导致亲缘试剂或其他不相关化合物共洗脱的交叉反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p p   多年来,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开发了很多基于LC-MS-MS的方法,改善了药物定量实验的灵敏度、通量、准确性和重现性。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三重四级杆质谱系统中使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技术来降低噪声,同时提高量化的选择性与准确性。最近这种方法已经扩展至MRM sup 3 /sup 技术,通过增加碎片化步骤而改善选择性。如今,三重四级杆质谱系统已被用于开发浓度低至pg/ mL的小分子药物的检测方法,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线性范围和信噪比。 /p p   由于基质干扰,某些化合物在生物样品中特别难以分离,这可能会导致出现未分辨的峰或基线噪音过高,从而影响数据重现性、准确性和动态范围。通常,这这类问题可以是通过额外的样本处理过程或使用速度较慢的色谱来解决。然而,由于样品通量所带来的压力,这样的解决方式会为大多数药物开发实验室增加额外的时间、金钱和劳动力成本。过去的几年内,出现了有效的替代技术,即将离子迁移谱与LC-MS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选择性。它可以以离子迁移装置的形式连接到TOF或者三重四级杆质谱的前端,或者也可以直接内置在TOF质谱系统内,但这种方法大都无法满足生物分析实验中速度、选择性和耐用性之间的平衡。最近,在分析的LC和MS阶段之间,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不同的离子迁移分离装置。这些使离子根据迁移轨迹的不同而分开,而不是根据时间而分离,这样就去除了背景化合物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一个耗费更短MRM周期时间的系统,以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复杂基质中的低浓度化合物。 /p p   目前,越来越多生物分析实验室采用基于微流LC的方法来分析低浓度水平的化合物。这项技术使用更小的色谱柱(直径小于1mm)和电极,以获得更快速、更灵敏以及更高分辨率的结果,同时将柱后分散降到最低。较低的流速也提高了电离效率、减少了离子抑制,同时大大降低了样品及溶剂的使用量,为制药开发过程带来了经济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微流LC所需要的样品体积较低,这也恰好符合制药行业在采用显微取样技术进行毒物学和生物分析研究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微流LC还可以结合不同离子迁移质谱,从而灵敏地对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分析。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 /span /strong /p p   生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耐用性和重现性仍然是药物研发人员以及监管部门所关注的关键问题。然而,传统的用于小分子药物生物分析的LC-MS方法通常并不适用于研究大分子药物,如抗体、生长因子、寡核苷酸和重组肽等。这些分子具有更大的尺寸以及复杂性,这就意味着在分析它们之前通常需要大量的样品制备过程,且它们的吸附特性以及背景蛋白的干扰会进一步影响定量的准确性。 /p p   LC-MS-MS方法经过优化后可直接分析10kDa以下的小肽 而在定量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应用免疫反应介导的样本提取和/或样品富集步骤来增强选择性。而对于更大的蛋白质,通常需要更复杂的工作流程,包括在使用LC-MS方法对代表性肽进行分析之前的蛋白质水解。这种间接分析的方法被实验人员广泛采用,但却非常复杂,并会受到诸如可变肽释放等的影响。此外,监管部门也还尚未对这些方法的验证方法发布指导原则。 /p p   如ELISA等的配体结合分析(LBAs)方法是一种成熟的蛋白质定量技术,且对于生物分析来说,它们的优势还在于其有能力同时检测人体循环中的游离药物以及药物的活性结构。然而,LBAs方法也有许多局限性,影响了它们在高通量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LBAs方法与LC-MS方法结合起来。这些方法上的进展得益于三重四级杆及QTRAP质谱系统等技术的改进,包括灵敏度的提高,即可在低至毫克至微克的水平上检测大分子。这些新技术改善了电离与采样效率,增加了动态范围和可切换质量范围,而且允许不同质量的离子通过探测器。因此才开发除了很多经过验证的方法用以测定各类具有分析难度的药物,如细胞因子抑制剂、阿达木单抗、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以及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英夫利昔以及用于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等的抗体治疗药物。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大分子表征 /span /strong /p p   多数大分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序列改变和生物转化不一致的现象。这些改变对于药物的有效性、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都会造成影响。因此,药物分析实验室会定期进行蛋白质的表征研究,以监测序列降解和转录后修饰,如氨基酸的改变和糖基化。这些研究通常采用LBAs或毛细管电泳(CE)技术。CE技术是一种强大的、耐用的方法,但在完整的表征过程中却非常耗费人力和时间,特别是在处理复杂药物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时,其表征可能需要不同分析方法的反复运行以及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 /p p   近年来,技术的进展引发了几种蛋白质表征方法的改进。另外,CE技术与电喷雾离子化技术(CESI)的整合也促使了CESI-MS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与简化了蛋白质分析。将CE技术的高分离效率与纳流LC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离效率,并减少离子抑制。CESI-MS系统采用开管毛细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死体积,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和峰值效率。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相,也避免了肽的丢失或过度保留。在最近的一个案例中,在使用单一蛋白酶消化后应用CESI–MS方法的单次运行之后,抗乳腺癌药物曲妥珠单抗被完全表征。该方法包含了100%的序列,而且鉴别了几个关键的氨基酸修饰 在同一分离中还完成了完整的糖肽分析。 /p p   生物转化如脱酰胺、氧化以及结构的改变是LBAs等的传统方法所面临的挑战。曲妥珠单抗结构中的一个关键位置在体内会发生脱酰胺作用,而在经过验证的ELISA方法中并无法识别这种脱酰胺现象。人们最近开了一种LC-MS-MS方法来定量监测这种生物转化作用,采用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使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特征肽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同时有效地定量分析脱酰胺信号敏感肽及其脱酰胺产物。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结论 /span /strong /p p   成功的药物开发及药物安全性研究依赖于大分子药物在研发或表征过程中某些步骤,及一系列相关分析测试过程。这些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对工业界以及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由于激烈的竞争形势以及制药行业严格的监管特性,我们看到了分析技术的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仪器本身及方法开发上的一系列进展,帮助人们开发了很多全新的治疗药物及更加复杂的化合物。在未来,这些研究还将需要更多快速的、选择性强的和精准的分析方法。 /p p   strong  注:本文为仪器信息网翻译,原标题为“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Bio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and Large Molecule Drugs”,作者为SCIEX全球制药/生物制药高级市场经理Suma Ramagiri博士。 /strong /p p br/ /p
  • 岛津抗病毒药物分析方案助力战疫安全用药
    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抗病毒药物位列其中,供临床治疗参考。诊疗方案同时提出,要注意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如患有心脏疾病者禁用氯喹)以及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同时,由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及众多权威组织编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该指引明确指出加强对上述抗病毒药物进行药学监护。 岛津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案采用岛津临床质谱LCMS-8050CL(国械进注20182400195)开发了一种多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案,该方案3分钟即可完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奥司他韦共6种抗病毒类药物的分析测定。LCMS-8050CL优异性可轻松应对治疗药物监测。岛津 LCMS-8050CL 宽动态范围的标准曲线完美适用临床监测标准曲线跨越四个数量级,涵盖临床范围,各浓度点均有较好的准确度。洛匹那韦标准曲线图 利托那韦标准曲线图 卓越的灵敏度及稳定性依托岛津成熟的质谱技术,6种抗病毒药物灵敏度可完美胜任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仪器稳定性坚如磐石,数据稳定性始终如一。匹配岛津高性能色谱柱,易拖尾化合物也可保证良好峰型。标准曲线低浓度点连续6针进样分析稳定性谱图 CLAM-2030让治疗药物监测变得更安全,更简单为使治疗药物监测更加安全、准确和自动化,岛津推出了一款全自动前处理系统-- CLAM-2030(Clinical Laboratory Automated sample preparation Module),只需简单放置采血管或其他样品管,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对样品的前处理,然后自动传送至 LCMS 进行分析。新冠肺炎病毒表现出传播快、易感染等流行病学特征,直接或间接接触都有较大感染风险,因此,减少医务工作者对所检测生物样本的接触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CLAM-2030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样品的接触,可以更加安全、有效、简单的实现临床研究中高精度需求的工作流程。完善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案包括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监测在内,岛津临床质谱对常见治疗药物监测均可提供完整分析方案。岛津液质联用系统获得临床注册证以来,在治疗药物监测方面做了多类药物的方案开发。该多种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方法成熟高效可供临床相关人员选择参考,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岛津在治疗药物监测方面的解决方案。 科学防疫,安全用药,岛津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 “70万一针”寡核苷酸药物进医保,此类药物的分析与表征您知道吗?
    导读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执行。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纳入医保,价格从曾经的70万一针降至3.3万,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福音。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是由于SMN1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与运动神经元密切相关的SMN蛋白缺乏,导致肌肉萎缩,大部分患者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诺西那生钠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改变SMN2前mRNA的剪接,增加完整长度SMN蛋白的产生,达到治病的目的。什么是寡核苷酸药物?寡核苷酸药物通常指由人工合成的长度50个以内核苷酸组成的一类药物,包含单链或双链DNA或RNA。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SO)和小干扰RNA药物(siRNA)。与小分子药物和单抗药物靶向蛋白质不同,寡核苷酸药物通常靶向mRNA,从转录后水平进行治疗,具有特异性好、有效性高和长效性突出的优势。寡核苷酸药物分析和表征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寡核苷酸药物通常需要从分子量、碱基序列、解链温度Tm、产品纯度、有关物质等方面进行分析,需要使用质谱、生物惰性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岛津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供您参考。分子量表征寡核苷酸药物通常使用固相亚磷酰胺化学法进行合成,亚磷酰胺单体是合成的关键原料。寡核苷酸药物的分子量则是其重要的产品属性。因此,检测寡核苷酸药物及其合成用原料亚磷酰胺单体的分子量是常用的质量控制手段。常用的分子量检测方法是质谱法。岛津质谱产品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LCMS-9030)、单四极杆质谱仪(LCMS-2050)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8030)都是寡核苷酸药物及其原料分子量表征的常用仪器。下面就为大家带来QTOF LCMS-9030测定寡核苷酸药物精确分子量和MALDI-8030测定亚磷酰胺单体分子量的精彩案例。• LCMS-9030分析寡核苷酸药物分子量岛津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LCMS-9030具有高分辨率、高质量数准确度和媲美三重四极杆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准确测定寡核苷酸分子量。寡核苷酸分子带负电,通常使用ESI负离子模式检测,在质谱图上常观测到一系列的多电荷离子,需要进行解卷积处理,得到寡核苷酸分子量。LCMS-9030结合Insight Explore CSD分析结果寡核苷酸药物序列: 5' -mG-mC*-mC*-mU*-mC*-dA-dG-dT-dC*-dT-dG-dC*-dT-dT-dC*-mG-mC*-mA-mC*-mC*-3' 理论单同位素分子量:6431.7239采用QTOF LCMS-9030采集一个长度为20 mer的寡核苷酸药物的高分辨质谱图,使用Insight Explore CSD进行解卷积处理,得到实测单同位素分子量为6431.7236,质量数偏差为0.05 ppm。• MALDI-8030分析亚磷酰胺单体的分子量采用MALDI-8030测定了四种亚磷酰胺单体的分子量,在线性正离子模式下,均检测到显著质谱峰,质荷比大小与钾离子加合峰相符。MALDI-8030体积紧凑、分析速度快、维护方便,是寡核苷酸样品分析的有力工具。序列确认寡核苷酸的序列同设计序列一致,是保证药物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采用MALDI-8030测定了长度为20 mer的一种寡核苷酸的分子量和碱基序列。寡核苷酸的MADLI-TOF质谱图主要以单电荷和双电荷形式存在,可直接读出分子量,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利用源内裂解技术(ISD),寡核苷酸更倾向于形成w型碎裂离子,碎裂离子谱图更简单。通过比对这些碎片离子信息,可以较容易地读出核酸序列。寡核苷酸MALDI-ISD-TOF质谱图和碎裂离子解链温度(Tm)随着温度升高,双链核酸分子的双链结构开始打开,最终变成两条单链的结构。Tm是双链核酸分子双链结构解开一半时的温度,是双链核酸分子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使用岛津UV Tm分析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测定双链核酸分子的Tm。该系统由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温度控制单元和Tm分析软件组成。Tm分析软件可以控制温度控制单元准确控温,升温速率12档可调,可满足双链核酸分子解链曲线的连续测定。Tm分析软件还可以自动分析解链曲线,给出准确的Tm数值。UVTm分析系统组成(左)和核酸样品Tm分析结果(右)纯度分析使用生物惰性液相Nexera XS Inert结合Shim-pack Scepter C18色谱柱进行了寡核苷酸样品的快速纯度分析,寡核苷酸和其杂质分离良好。即使在50℃高温、0.1M TEAA的盐浓度条件下分析,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基于有机杂化颗粒硅胶技术的Shim-pack Scepter C18,适合用于寡核苷酸纯度以及杂质分析。12 mer寡核苷酸样品纯度分析UHPLC色谱图递送介质分析递送介质是将核酸药物递送至靶组织,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发挥药效的关键。脂质纳米粒(LNP)和聚乙烯亚胺(PEI)都是核酸药物的常用递送介质。LNP通常包含阳离子脂质、胆固醇、PEG修饰脂质和辅助性中性脂质,四种成分协同作用,将寡核苷酸包裹并递送到细胞内发挥作用。PEI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携带大量正电荷,可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核酸药物,将其递送至细胞内,并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递送介质的含量检测对寡核苷酸药物给药方式、药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岛津生物惰性液相系统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LT III建立了定量分析LNP中四种成分含量,以及PEI含量的分析方法。结语天价寡核苷酸药物首进医保,使得这类药物在近期迅速刷屏,备受关注。对寡核苷酸药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药效和安全性。基于岛津丰富的分析仪器产品线,我们利用QTOF LCMS-9030、单四极杆质谱LCMS-2050、MALDI TOF质谱、UHPLC、UV Tm分析系统等技术平台,开发了分子量表征、核苷酸序列确认、Tm测定、纯度分析和递送介质分析的方法,助力寡核苷酸药物研发和质控,希望未来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药物,造福患者。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第二届“药物代谢及动力学沙龙”在京举行
    为促进药物代谢及动力学(DMPK)领域的技术交流及经验分享,2010年3月27日,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并组织的第二届“药物代谢及动力学沙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七医院成功举办。近40位来自卫生系统、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一线研究人员、分析测试工作者等参加了此次沙龙,仪器信息网应邀参加。本期沙龙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北区经理付世江先生主持,活动内容包括专题报告、问题讨论、参观实验室等。 “沙龙”会议现场 安捷伦公司中国北区经理付世江先生主持沙龙 解放军三0七医院临床药理室郝光涛老师 报告题目:Agilent 6410 测定人体血浆中恩替卡韦的血药浓度   郝光涛老师建立了血浆中恩替卡韦的HPLC-MS/MS的测定法。通过对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提取回收率结果精度好并具有可重现性;恩替卡韦血浆样品稳定性良好,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另外,郝老师还提出了几条应用方面的建议:(1)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仪器的灵敏度;(2)利用好梯度洗脱;(3)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应尽量简化;(4)尽量追求样品测定的准确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吴彩胜博士 报告题目:RRLC-MS/MS法测定淫羊藿中7种黄酮成分在狗血浆中的浓度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   吴彩胜博士简要介绍了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情况,本次研究采集到35种不同来源和产地的淫羊藿药材,通过代谢指纹图谱的比较,得出药材指纹图谱和代谢指纹图谱存在相关性;建立了7个成分的RR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能够满足体内分析要求,同时,研究还证明复方中其它成分对这5个淫羊藿成分吸收有影响。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冉小蓉博士 报告题目:安捷伦液质联用仪在DMPK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冉小蓉博士谈到,DMPK分析样品数量大,基质复杂,对分析仪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串连四级杆液质则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快速、实现高通量分析的优势,因此,安捷伦提出“1290 Infinity LC + 6460 QQQ Jet Stream” 的最新解决方案。另外,冉博士还着重介绍了喷射流离子聚焦技术、离子光路及碰撞室活化技术在安捷伦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沙龙期间,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与参会代表就仪器的原理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另外,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七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与会代表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七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7,000名员工在110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2009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45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岛津金牌赞助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
    6月15日,在医药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的高端学术会议-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迎来了第九届大会的召开。会议以“药物分析新时代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展开了密集的学术交流。长期以来致力于提升药物分析技术水平、助力中国医药事业发展的岛津公司,一如既往金牌赞助本次大会并为与会者带来了最新的药物分析技术与解决方案。 在大会报告环节伊始,业界著名专家清华大学的罗国安教授率先做了题为《仿肝肾器官芯片研制及在药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其研发团队构建的细胞微流控芯片和模式生物微流控平台,以及探索构建的模拟心、肝等微生理环境的组织芯片,初步展示了其应用优势。他在报告中指出,来如果能够构建模拟人体的芯片(human-on-a-chip),将可能革命性地改变新药开发的进程。 随后,业界著名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的贺浪冲教授做了题为《药物分析学科的探索与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近二十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内容做了回顾总结,指出以医学问题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巨大发展。他在报告中基于AI、5G技术对当今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我国大学的教书育人与科学建设提出了多项建议。最后,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当今药物分析的基本问题与今后的拓展应用,强调药物分析要与化学、物理、数学、信息等学科交叉融合。 此外,深圳大学的张学记教授做了题为《纳米生物及药物分析-机遇及挑战》的大会报告,中国药科大学的张尊建教授做了题为《网络药理学桥接的黄芩汤联用伊立替康减毒增效质控标志物发现》的大会报告,武汉大学的陈子林教授做了题为《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的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结束后,进入分会报告。本次大会按学科组设6个分会场,包括:药物分析新方法、生物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分析药理学及青年学者论坛。在化学药物分析分会场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吴国华经理做了题为《高分辨质谱在药物未知成分分析中的新应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源于国家监管部门对制药行业要求的日趋严格,针对诸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遗传毒性杂质研究、药包材相容性研究等热点话题,药物中未知杂质分析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报告中他介绍了TOF质谱的高质量准确度和多级结构功能来分析药物杂质及其质量类似物或同分异构体,并分享了三个案列:注射液中微量未知成分来归属其来源,中药复方制剂中同分异构体解析,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各种杂质,通过这些案例展示了岛津作为制药行业全面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形象。 岛津公司分析中心的技术专家陈建立做了题为《CLAM-2000和LC-MS/MS联用测定尿样中的氯胺酮及其代谢物脱氢去甲氯胺酮含量》的大会墙报发表。氯胺酮(俗称“K粉”)属于最常见的毒品种类之一。按照国际毒品检验标准,只要在生物检材中检出去甲氯胺酮或脱氢去甲氯胺酮即可作为吸食氯胺酮的证据。岛津公司开发的CLAM-2000与LC-MSMS联用系统,可利用CLAM-2000对全血、血浆、血清、尿液、唾液等生物样品自动进行蛋白质沉淀操作,然后将上清液自动传输至 LC-MS/M进行定量检测。本报告利用该系统建立了尿样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脱氢去甲氯胺酮含量的检测方法。 此外,岛津公司分析中心的技术专家郑锌等做了题为《LCMS-8050CL用于人血清中11种抗真菌药及代谢物的同时分析》的大会墙报发表。抗真菌药物的血清浓度监测被证明对于治疗真菌感染的给药方案优化甚至预防真菌感染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分为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以及氟胞嘧啶等。由于药代动力学特征、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基因组学显著差异,抗真菌药在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给治疗药物监测带来了挑战。本报告利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8050CL)对血清中11种抗真菌药及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前来岛津展台参观交流
  • 生物打印肝脏模型评价药物的肝脏毒性研究
    背景介绍 药物性肝损伤(DILI)会影响肝脏代谢和解毒能力,但其根本机制仍有很多未知。为了准确和可再现地预测人的DILI,非常需要体外肝脏模型来替代昂贵和低通量的2D细胞培养系统、动物研究和芯片实验室模型。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droplet in droplet”(DID)生物打印方法,该方法可以产生用于肝毒性研究的生理相关肝脏模型。这些模型,或称微型肝脏,是用BIO X微滴打印包裹在ⅰ型胶原中的肝(HepG2和LX2 肝星状细胞)和非肝(HUVEC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制成的。培养7天后,将微型肝脏暴露于急性和高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或氟他胺,然后评估细胞活力、白蛋白分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脂质积累的变化。微型肝脏ALT活性增加,白蛋白和脂质生成减少,表面这两种药物均有细胞毒性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3D生物打印是一种可行的、可用于模拟肝组织和筛选特异性药物反应的中到高通量的解决方案。 材料和方法 细胞准备根据建议的方案培养两种肝细胞(HepG2和LX2)和一种非肝细胞(HUVEC)细胞系,并每3-4天传代一次。HepG2在含有谷氨酰胺的MEMα中生长,并补充1%丙酮酸钠(Gibco,Cat#11360070)和1%MEM非必需氨基酸溶液(Gibco,Cat-#11140050)。LX2细胞在IMDM(Gibco,Cat#12440053)中生长,HUVEC在EGM-2生长培养基(Lonza,Cat#CC-3156)中培养,并添加单体补充剂(Lonza,Cat#CC-4176)。所有培养基均添加10%的FBS(Gibco,16000044类)和1%的青霉素链霉素(Gibco,参考文献1509-70-063)。.生物墨水的制备和DID生物打印中和并制备3mg/mL浓度的Coll I bioink(CELLINK,SKU#IK4000002001)用于生物打印。以1:1:2(LX2:HUVEC:HepG2)的比例将5x106个细胞/毫升装入冷冻墨盒。在未经处理的96孔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中,使用BIO X(CELLINK,SKU#0000000 2222)上的液滴打印功能对微型肝脏进行生物打印。使用设置为8°C的温控打印头(TCPH,SKU#0000000 20346)将胶原液滴分配到设置为8°C–10°C的冷却打印床上。在第一轮液滴打印后,样品在37°C下培养3分钟,然后返回BIO X,使用相同参数进行第二轮液滴打印。在37°C条件下,将得到的封装液滴热交联20分钟,并为每个孔提供200微升混合培养基(25%IMDM+25%DMEM+50%MEM)。培养液每2-3天更新一次。药物处理和分析培养7天后,用不同浓度的APAP[0.1,0.5,1,5,10,25,50 mM](Abcam)或FLU[10,25,50,75,100,150,200µM](Selleckchem)处理微型肝脏72小时。采用比色溴甲酚绿(BCG)测定法(Sigma-Aldrich)、ALT活性测定法(BioVision)和活/死染色试剂盒(Invitrogen)分别检测白蛋白产生、肝损伤和细胞活力。所有分析均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 结论 胶原I中的细胞生长和球体形成胶原I中的细胞生长和球体形成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评估了Coll I bioink中的细胞生长、球体形成和迁移模式。到第2天,HepG2和LX2已紧密组装成小簇,HUVEC已拉长,形成同心网络(图1)。使用胶原蛋白作为支架可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进行细胞重组、球体极化和细胞增殖(数据未显示)。此外,根据图1,很明显,细胞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渗透DILI模型,并可能在内部和外部液滴层之间迁移。生物打印微型肝脏的药物治疗和细胞毒性第10天的毒性评估结果表明,生物打印微型肝脏对APAP(图2A)和FLU(图2B)具有细胞毒性和剂量依赖性反应。这种肝功能下降表现为白蛋白分泌和脂质生成减少,ALT活性上调。同样明显的是,基于ALT活性的增加,两种药物的毒性剂量都会对细胞活力产生破坏性影响。后者在图3中尤为明显,其中活/死图像表明,在较高浓度的APAP或流感病毒下,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药物治疗的动态细胞内反应研究了APAP和FLU如何调节细胞内脂肪含量。肝组织的ORO染色通常用于识别脂肪酸或药物引起的不同阶段纤维化或脂肪变性(Pingitore,2019)。在我们的研究中,经处理的微型肝脏的ORO染色显示,在高剂量药物处理的样本中,脂肪积累最小,而在未经处理或低剂量药物治疗的样本中,脂肪积累显著(图4A)。一种解释是APAP和FLU与脂质过氧化有关,其中毒性药物水平引起的氧化应激可能引发脂质降解和膜损伤(Behrends,2019)。图4B中未处理样品的详细观察提供了液滴模型中液滴的横截面图。这张图片显示了大量细胞向液滴外壳迁移并产生脂肪,可能表明存在营养和氧气梯度,并验证了细胞重组模式和胶原内的球体极化。▶ 作为2D细胞培养系统、动物研究和芯片实验室原型的可靠替代品,BIO X可作为中高通量工具,用于制作功能性3D生物打印肝脏模型,实现药物筛选和分析,并减轻药物消耗的成本。▶ CELLINK Coll I作为DID模型的支架,为模型提供了一个稳定、可调和高度相容的环境,且具有丰富的肝细胞重排和球体形成的结合位点。▶ 基于脂质过氧化、白蛋白分泌减少和ALT活性上调的证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ID微型肝脏具有功能性,并且对APAP和FLU具有剂量依赖性和细胞毒性反应。▶ DID模型允许组织层之间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并为研究不同硬度层之间的迁移模式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未来的毒性研究可以采用该模型复制纤维化的各个阶段,或研究药物治疗后肝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参考文献:1.Behrends, V., Giskeødegård, G. F., Bravo-Santano, N., Letek, M., & Keun, H. C. Acetaminophen cytotoxicity in HepG2 cells isassociated with a decoupling of glycolysis from the TCA cycle, loss of NADPH production, and suppression of anabolism. Archivesof Toxicology. 2019 93(2): 341–353. DOI: 10.1007/s00204-018-2371-0.2.Chen, M., Suzuki, A., Borlak, J., Andrade, R. J., & Lucena, M. I.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teractions between drug properties andhost factor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 63: 503–514. DOI: 10.1016/j.jhep.2015.04.016.3.Pingitore, P., Sasidharan, K., Ekstrand, M., Prill, S., Lindén, D., & Romeo, S. Human multilineage 3D spheroids as a model of liversteatosis and fibr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9 20(7): 1629.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