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研发领域

仪器信息网研发领域专题为您整合研发领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研发领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研发领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研发领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研发领域话题讨论。

研发领域相关的资讯

  • 浅谈研发领域信息化知识库建设方案
    现如今新药、生物技术、仿制药公司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法规依从性。这些挑战随着未来医药产品专利过期,在新兴市场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的情况下将持续增长。为此,企业组织机构重新评估从研发到商品生产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信息技术(IT)系统着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供应链商业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寻求行业内IT系统发展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率,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动力。那么,这种挑战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当然,核心是数据,R&D和QC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利用成为最重要的需求。传统的纸质版的数据记录(仪器工作站单独工作等原因)和手工管理方式使得各部门的数据都是一个个的孤岛,使得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尤为困难。因此,创建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将各种数据集变为信息,形成一个企业级的知识库,为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尤为重要。 这一高效信息平台的创建往往需要三层架构,即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电子实验记录本(ELN)或实验室执行系统(LES)、库存管理系统(CIMS),三层体系的协同合作有效加强了内部信息分享与协作,同时更好地控制了与外部合作伙伴(如CRO/CMO)的工作流。据报道,这种综合的系统战略降低了20%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生命周期缩短50%以上,转变了纸质记录方式并且保证了文档的合规性。R&D ELNs& CIMS, QC LES, LIMS 系统再加上与仪器和设备的整合,直接将数据传输到ERP系统,保证能够电子化获取和访问到从早期的研发到商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致的信息,能够控制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完整的数据历史。 在检测、制药、化工、医疗等领域的研发机构、企业,研发型和生产型两种环境分别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主要从医药研发行业来探讨研发管理系统信息化知识库建设方案。对于研发型的机构,知识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实验室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由实验或实验室产生一系列数据,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信息,将与研发相关的各部门的信息形成自己内部机构的知识库,根据积累的知识来支持进一步项目或研发方向的决策,以利于下一步研发的进行,并优化数据的产生。国内采用的实验记录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是各类ELN产品,实验室资源管理主要是LIMS产品。实验记录产生的知识是研发管理知识库建立的核心,除此之外与研发实验工作相关的管理也尤为重要,例如研发所用试剂、耗材等化学品的库存管理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展的前提条件,规范、可追溯的、高度自动化的库存管理方案(例如NeoSuite CIMS)便于科研工作者申领、申购所需试剂和物品并及时掌握状态和进度以利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高效出/入库、自动化盘库改善库存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维护常用高性价比的供应商和产品信息也是服务于实验工作试剂、物品来源积累的重要方便,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电子实验记录信息化解决方案 电子实验记录本协会(CENSA)对ELN(Electronic Lab Notebook,ELN)的定义:ELN是一个能够创建、储存、检索和分享实验信息的平台,满足法律、法规、技术和科学的需要,主要在研发机构使用,以完整记录每一个实验的过程。ELN系统的功能根据科研领域和任务而有所不同,其主要功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模板设计、数据存档、数据检索、报告导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实验结果分析、科研工作流支持与协作、电子签名等等。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一般来说ELN主要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信息、管理研发合作。 ELN的概念提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主要应用于制药和化学领域,在过去的5-10年中,ELN已经拓展到生物相关的学科领域,例如药理学,药物代谢学、药物动力学,流程驱动(process-drived disciplines)的领域例如生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和工艺。所以ELN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存储、共享查询、数据分析。支持跨临床前研究部门的工作流整合。每个学科领域对于ELN的需求各不相同。药物制剂需要获取样品、流程和剂型,计算,测试结果和样品批记录,跨领域汇报给项目组。分析团队需要管理测试请求,获取方法,验证细节,整合临床数据系统(CD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提供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结果汇报。药代动力学需要将研究、剂量、样品收集整合在一起,录入和管理数据,提供综合分析并和与专业工具整合(如WinNonlin)。在研发领域,ELN平台的建设意味着各部门的解决方案可以构成综合的化学、生物研究进展的视图。当然通过权限配置也允许每个学科的成员不仅可以看到自己部门的数据,也能看到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使用企业级的ELN,数据的获取和视图都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来定制。例如配方设计师可能从样品的角度看结果,而生物学家会从检测的角度进行工作。这意味着好的数据管理非常重要。系统必须对数据的使用如获取一样重要,因为数据的使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实践息息相关。ELN通过提高数据质量,支持数据重复利用,支持数据挖掘从而在整个临床前研究过程中进行数据提供和知识管理。 ELN市场充满活力,已经实施的组织机构正在体会到它在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显著效益。大约94%的潜在用户拟将ELN同现存的其他系统整合,最常见的是LIMS、文档管理系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归档以及科学数据库等。25%科学家们可能将ELN作为“所有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门户”,23.5%的人认为他们是“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的通用实验室杂志”。 实验室资源信息化解决方案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以实验室为中心,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标准方法、图书资料、文件记录、科研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等因素有机结合。商业化LIMS产品已有20多年历史,尽管每个LIMS产品应用的领域各不相同,但都成为在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的主要元素。纯粹数据管理型这类的LIMS 软件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数理统计分析、数据合格与否的自动判定、输出与发布、报表管理、网络管理等模块。样品进入实验室或者说进入整套流程后,需要对其进行编号,划分测试方法,并再次对子样品名进行编号(或者根据实验室具体需要成批编号),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生成适合不同仪器使用的样品序列,进入仪器分析,最后分析结果由系统进行相应的采集,并将数据自动填写在相应报告模板上,最后出具电子报告。这是一个LIMS基本流程,LIMS的信息是围绕着样品展开的,目前很多LIMS拥有更多其他功能,如实验室标准品静态数据管理,实验室仪器校核管理,QA数据统计信息管理,实验人员培训管理等。同时对于每个流程都是可以设置电子签名的,并实时跟踪。适用于检测环境,如药检所、CMO等企业。LIMS应用于跟踪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采样与重新采样、分析,样品的接收、状态,产生与接收条形码,跟踪样品信息等实现以样品为中心的分析管理工作流。分析数据的中间计算和传输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消除了人为误差和时间延误。根据产品的多级指标检查结果,可进行产品等级(规格)的判定及拒绝超指标的结果输入,可使用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报警,同时可对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在线提供最新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生产人员可以很快地得到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实验室将管理的更加有序和有效,能很快调整去适应新的变化和更高的要求。 库存管理解决方案 库存管理解决方案(Chemical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NeoSuite CIMS),主要是解决实验人员、库管人员、财务人员等不同的问题提供的专业的库存管理解决方案。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和材料科学领域来说,化学品库存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的化学品库存管理软件支持化学试剂精确结构检索、子结构结构检索、组合检索、其他字段检索等各种检索功能,快速便捷的帮助实验人员在线提交申领、申购请求,并对申领申购的过程进度进行查看,提高了实验人员获取试剂、耗材等物品的效率。能够完成对试剂、样品、耗材等物品进行申领、申购、订单生成、跟踪、审核、入库、出库、盘库、精确称量分装、库存统计等相关库存管理功能,极大节约了盘库所需的时间,条码扫描枪的使用以及天平关联自动称量重量信息使得入库、退库、盘库工作效率更高且信息更准确。精细化库存管理,实时准确的库存信息,保证实验人员查询到准确的数量、位置信息;最低库存量预警,库存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购和备库,保证备库试剂充足的需求量。企业内部化学品信息共享,减少重复采购同类试剂的现象,极大的节约采购成本;由于回收试剂再利用率高,也减少了因试剂浪费增加的成本。试剂存储使用的风险性降低,对于毒性试剂、放射性试剂等危险性化学品种,系统管理加线下双人双管制度,在符合国家管理法规情况下,降低危险性系数。 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和监管部门带来的压力,研发型企业更加注重覆盖研发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执行,结果的分析,研究报告的产生,实验室资源的管理以及仪器原始数据的管理等等繁杂的内容,在漫长的科技创新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统筹规划整体的研发信息化解决方案,避免一个一个信息系统成为数据孤岛,以积累企业数据、信息、知识为核心目的,切实可行的改善企业对知识和组织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带动研发管理和决策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法规依从性,应对当下研发企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 三大展会强势联动,拉动制药研发领域新发展
    ——2013生物制药与技术展、2013世界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   2013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与您相约6月上海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国内H7N9禽流感的“攻坚战”,抑或是抗癌药、孤儿药物等研发突破,都给整个制药研发领域,带来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的风暴。制药研发,已不仅是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点,更是提升中国制药行业总体水平的热点问题。随着制药研发的逐渐升温,相关贸易与展示平台也受到了更多的行业关注。   2013年6月25-27日,世界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ICSE China)、生物制药与技术中国展(BioPh China)、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仪器中国展(LABWorld China),三展将共同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2馆,以“聚焦生物医药研发,缔造生命科学梦想”为主题,打造一个集CRO & CMO、生物制药技术与实验室设备于一体的研发盛会。   2012年三展首次联动,随即收获了展商及观众的热烈反响。2013年三展规模继续扩大,云集200余家合同定制、生物制药与实验室设备供应商,总占1万余平方米面积,预计同期高端论坛达5场,展商技术交流会逾50场,届时将吸引海内外药企研发、质检等多部门专业人士的参观交流。   汇集业内精英企业,ICSE China助力新药研发   2012年中国CRO与CMO市场达到200亿元规模以上,这标志着中国CRO与CMO行业经历发展十载,逐渐趋于成熟,市场占有稳步扩张。世界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ICSE China)作为国内唯一为CRO与CMO行业量身打造的主题展会,致力于为数万名药厂专业买家提供研发外包的最佳解决方案。   ICSE China 2013集结国内CRO与CMO行业的龙头企业,包括药明康德、上海睿智、重庆博腾、美迪西在内的众多新老展商,展示包括合成定制、生物检测、药物化学等在内的合同研发服务(CRO),与包括工艺开发优化、工艺放大生产、合成生产等在内的合同成产服务(CMO),为制药公司等相关生产企业、各类研发机构打造一个专业合同定制的贸易聚集地。   同时,ICSE China 2013将与同期会议、论坛联动,从全球制药宏观环境剖析行业风向。同期数个高端论坛与会议将逐一解析欧盟、美国FDA、日本新令与新GMP,网罗全球药品认证与监管政策,无缝链接由“产”入“商”的创新成果,助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   “展”“会”结合成亮点,BioPh China透析行业风云   伴随《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在即,国内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关注热点。在此大背景下,2013生物制药与技术中国展(BioPh China 2013)将再次与业内人士相约,聚焦基因工程、抗体及细胞工程等产品与技术的展示。   BioPh China 2013将延续其“展”“会”结合的传统,聚焦生物制药领域高端论坛。除“中国与世界医药论坛2013”、“生化制剂及原料药发展新思路暨2013医药经济信息分享等宏观层面、指点行业发展的高端论坛,展商也将带来新产品、新技术,于ICSE &BioPh专场展商技术交流会与专业观众交流探讨。   精彩活动来助阵,LABWorld China掀起实验室变革   LABWorld China 2013将迎来PerkinElmer、ThermoFisher、 Sartorius、Mettler-Toledo、Tegent、DKSH、Corning、Malvern、PALL、Anton Paar、Lauda、Julabo等国内外知名仪器品牌的精彩亮相,集中展示包括生化仪器、分析仪器、成套设备、配套设备、计量仪器、检测仪器、行业专用仪器等在内的实验室装备,展示最前沿的技术与解决方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展会将首次大胆创新,于W2生物制药研发专馆,推出“InnoLAB——前沿实验室仪器与解决方案展示秀”,届时将呈现3-4套实验室检测、研发方案,解决供水、加样、分析等热点实际问题,包括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PerkinElmer NexION 300等离子体质谱仪、Mettler-Toledo超越系列中文电位滴定仪等在内的产品将精彩亮相,更有各品牌的技术交流会现场为用户带来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   展会背景:   “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暨“世界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CPhI, ICSE &BioPh China)展会由欧洲博闻展览咨询有限公司(UBM International Media)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协办,主要展出原料药、化工品与中间体、辅料与剂型、天然提取物、合同研发外包、合同生产外包、试剂、生物技术等产品,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制药工业贸易平台。2013年展会将携“2013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 2013)”暨“2013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LABWorld China 2013)于2013年6月25-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
  • 现代农业领域中心与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开展需求对接
    为聚集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和人才的条件资源,对接科技需求,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领域中心的协调和支撑作用,近日,现代农业领域中心与中国农大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召开了需求对接工作会。市科委农村中心副主任李守勇、中国农大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负责人杨军参加了对接会。   会上,对接单位就各自单位的资源情况、服务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就条件平台建设的相关科技需求和组织机制进行了交流,就如何整合双方资源协同推进资源的开放共享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下一步,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和信息沟通,以联盟需求为抓手,发挥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资源条件优势,扩大对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开展实质性、针对性的具体服务工作。
  • 跨界 | 自动化面向新领域:新材料研发智能化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六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在杭州顺利举办。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是新材料领域顶级学术会议之一,旨在通过凝聚顶级专家智慧,聚焦研究技术、关键装备等重大前沿课题,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届论坛有两大精彩亮点:一是海内外材料领域 47 位院士参加本次论坛,是论坛举办以来参会院士人数最多的一届。二是首次设立“杭州青山湖材料基因工程青年科学家奖”,奖励在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前沿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取得重要技术发明并获得显著工程应用成效的青年科学家。大会现场揭晓“2022 年度杭州青山湖材料基因工程青年科学家”获奖名单并颁奖。经评选委员会评定,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官张佩宇博士荣获一等奖。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官张佩宇博士获“材料基因工程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主席谢建新院士发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关键技术”主题报告。谢建新院士表示,材料智能化研发,是加速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降低研发成本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换道超车,加快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的关键。并进一步介绍有助于新材料研发智能化的高效计算技术软件和先进实验技术装置。在自动实验技术与装置方面,列举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模块化的连续流动化学合成系统和晶泰科技的自动化实验室。谢建新院士发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关键技术”主题报告新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先导。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发展的上游原材料制品业,是各领域、各环节创新的基础所在。新材料研发已经从基于实验的经验科学,发展到数据驱动的材料研发第四范式。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与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计算和实验的深度融合,建立全新的研发模式,将有助于推动材料科学技术的变革性发展,进一步发挥创新技术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赋能更多科研及产业化领域。作为一家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不仅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制药和化工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步向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如陶瓷材料、生物基材料、锂离子电池和钙钛矿电池等领域积极拓展。
  • 禾信:毛利率下降影响下,加大新产品研发及新领域拓展
    近日,禾信仪器(688622)发布业绩说明会具体内容,投资者就禾信营收毛利率、净利润、实验室产品毛利率等具体内容展开问询,仪器信息网特别梳理,以飨读者。  问:请公司 2023 年全年预计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环保、实验室、医疗行业产品毛利率预计?  答:从 2023 年前三季度看,由于环境监测领域的招投标流程已在正常开展,2023 年上半年新签单项目、2022年签单正常执行项目及 2022年签单延期执行验收项目均在前三季度逐步执行、验收并确认收入,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加。  随着公司竞争对手逐渐进入环境监测领域市场,该领域产品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同时随着公司逐渐开拓医疗健康、实验室等新的充分竞争领域,且尚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该新业务领域毛利率尚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因此综合来看,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在上述毛利率下降的影响下,同时考虑到公司持续开展新产品研发及加大市场推广、新领域开拓,公司的净利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问:请公司今年以来公司环保、实验室、医疗业务各自营收占比?  答:公司今年来持续深耕环境监测领域的同时,充分发挥在质谱领域已积累的技术优势及品牌影响力,新业务领域订单在持续增长,医疗健康、实验室等领域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占营收比重在逐年提升,逐步摆脱环境监测领域对政府采购的依赖。  问:请 2023 年全年预计收入,毛利率,净利润,各业务线毛利率预计?全年财务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大概多少?今年,未来三年的财务预计?  答:1、从 2023年前三季度看,由于环境监测领域的招投标流程已在正常开展,2023 年上半年新签单项目、2022 年签单正常执行项目及 2022 年签单延期执行验收项目均在前三季度逐步执行、验收并确认收入,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加。  随着公司竞争对手逐渐进入环境监测领域市场,该领域产品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同时随着公司逐渐开拓医疗健康、实验室等新的充分竞争领域,且尚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该新业务领域毛利率尚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因此综合来看,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在上述毛利率下降的影响下,同时考虑到公司持续开展新产品研发及加大市场推广、新领域开拓,公司的净利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问:董事长您好请今年以来公司环保、实验室、医疗业务各自营收占比?公司实验室及医疗行业销售团队人数,往后的销售计划?公司医疗行业几款质谱仪医疗器械许可证的申请进度,预计获证时间?公司上海、昆山厂房建设进度,预期投产日期,以及各自主要生产的质谱仪类型?  答:1、公司今年来持续深耕环境监测领域的同时,充分发挥在质谱领域已积累的技术优势及品牌影响力,新业务领域订单在持续增长,医疗健康、实验室等领域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占营收比重在逐年提升,逐步摆脱环境监测领域对政府采购的依赖。  2、公司已组建了新业务(含实验室、医疗、公安等新业务)专业销售团队约 50人,将重点开拓各应用领域市场。  3、公司目前医疗领域已获得注册证的产品有 CMI 系列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 已有硬件产品并正在或计划申报注册证的产品有 NucMass 系列全自动核酸质谱检测系统、LC-TQ系列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有新一代微量元素检测系统,拟在硬件开发完成后同步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流程。 4、昆山产业园预计 2023年 11月完成竣工验收、2024年投入使用。在现有环保产线基础上,昆山生产基地主要为公司新增部分医疗领域、实验室领域质谱产品线,有效补充现有产能,完善全国产能布局。  上海产业园已在 2023 年 10 月完成主体封顶,预计 2024年完成竣工验收。在上海建立产业基地,一方面可以借助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吸引优秀研发人才,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具规模的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有效补充现有产能,同时可加快产业链整合,提升公司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布局,深入拓展销售渠道,积累丰富客源。
  • 院士专家:加速海洋材料领域研发迫在眉睫
    “如果说,100年前海上的国际之争靠的是炮舰,现代的海上竞争则很大程度上已经是科技之争,因此我国必须加强海洋重大工程及装备材料的研发与防护。”在日前召开的主题为“海洋重大工程及装备材料的研发趋势与防护”的东方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柯伟、丁传贤、江东亮、侯保荣等特别强调了海洋科技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海洋勘测专项等,大大推进了海洋技术的发展,使海洋科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海洋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沿海12省、区、市的陆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仅14%,GDP却占全国的60%。全国海洋经济产值1980年为80亿元,1990年为438亿元,2000年为4133亿元,2004年达到12841亿元,增长迅速。目前,我国海洋水产品和原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造船总吨位居世界前三位,海洋运输已承担起中国对外贸易70%的货运量。   随着深海石油、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的发现,海上竞争日趋激烈。海洋经济带有高科技的发展趋势,掌握海洋高科技,就掌握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领域。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海洋产业的提升都需要海洋科技的新成果、新技术。   大会主席侯保荣在题为《海洋与海洋腐蚀》的报告中指出,海洋腐蚀造成的损失比地震、火灾、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总和的6倍还多。“根据国际通行方法计算,我国2008年因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09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年要为腐蚀损失承担700元人民币的代价。而其中海洋腐蚀占有很大的比例。”侯保荣指出,“如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腐蚀损失将能减少25%~40%。”   目前,针对海洋腐蚀的主要手段是对防腐涂料的研发。   我国在2009年已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造船大国,共占有大约90%以上的海洋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和工业防腐涂料市场份额。以船舶涂料为主的中国海洋涂料市场,其需求量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海洋防腐涂料产品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开发绿色防腐涂料材料蕴含巨大商机。   柯伟在题为《海洋环境金属的腐蚀及其控制》的报告中认为:“与海洋微生物附着有关的材料破坏和失效占到涉海材料损失总量的70%~80%,研究涉海材料的微生物附着腐蚀机制及开发无毒长效的海洋防污涂料,为国家海洋科技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支撑,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材料科学是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的基础,没有高性能材料作为物质保证,海洋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化将受到很大制约。但在总体上,我国海洋科技水平与国际海洋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海洋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约10~15年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低,只有约30%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达到60%~70%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不足20% 海洋科技投入不足 海洋科技力量和资源利用整合度低 技术装备落后 调查船和大型设备、海洋信息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学科带头人明显不足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等。   侯保荣等表示,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防腐蚀产业将遵循绿色防腐、科学防腐的原则,努力减少因腐蚀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   专家认为,海洋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是诸多领域科技发展的集成,但就最重要的基础而言,常常依赖于材料科技的发展和突破,尤其将特别依赖于专用海洋材料的研究和进展,许多海洋领域的研究往往受制于材料的短缺和其质量问题。   “材料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海洋研究开发的制约瓶颈,加速海洋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已迫在眉睫”。专家提出,海洋材料的研发须将材料科学知识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海洋地质、海洋物理等交叉融合,既要考虑材料科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又必须考虑海洋的特殊性。
  • 从项目高频词窥探环境领域仪器公司研发热点
    环境类仪器行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十四五”时期,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等一系列环境政策,政策的接连利好为环境监测仪器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对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上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大环境领域仪器厂商纷纷加码产品研发,通过新技术为监测赋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仪器信息网对12家上市环境监测仪器企业50个在研项目进行了整理,从中窥探各大仪器厂商研发项目都在哪些方面发力。注:以下信息由仪器信息网整理自上市仪器公司公开资料。图1 在研项目高频词我们对50个在研项目名称的高频词进行了统计,发现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水质和气体监测分析仪器,气体中大气、温室气体和VOCs监测仪器为重点研发领域,重点突破的技术集中在传感器、激光、红外、精度和自动化等方面。从近期出台的相关环境政策也不难看出,仪器厂商的研发重点与国家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高度吻合,“十四五”聚焦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和监测,加强VOCs组分监测,碳达峰、碳中和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等政策的出台,对环境类仪器厂商的研发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12家仪器企业在研项目及拟达到目标如下:12家仪器企业50个在研项目公司主要研发项目名称拟达到的目标聚光科技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研制与产业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实现系列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产品的产业化,助力形成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立体监测网络。小型化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研制与产业化实现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系列小型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的产业化。工业园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围绕园区企业大气异味与有毒有害气体风险问题,建立园区大气“点、面、区”立体监测网,实现管控与预警溯源。汉威科技水质检测传感器2022年3月完成性能测试。激光甲烷遥测仪III2022年3月完成小批试产。红外气体成像仪2022年6月完成系统参数和技术确定。中红外激光气体检测平台2022年5月完成电路设计方案。先河环保液体检测微流控传感器与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复杂水质环境、生物液体样本多目标物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难题,开展液体微流控传感检测机理研究,突破微量样本采集预处理、器件快速制造及表面功能化、表界面敏感性能调控与分子探针传感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便携式集成多目标液体检测微流控传感器与系统,形成技术规范,建立实验平台和生产线,实现液体微流控传感检测技术在水质目标物和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示范。环境空气臭氧前驱体及光化学烟雾在线监测仪开发及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发臭氧前驱体在线监测仪和大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自动在线监测仪。研究大容量臭氧前驱物全组分高效吸附技术、二次聚焦浓缩技术结合FID/MS检测技术,实现C2-C12高精度监测。研究半导体制冷和膜加热耦合控温技术,研制微型毛细色谱柱箱,实现调温响应迅速、温控精准稳定、大气 PAN 高保真分离,半导体寿命延长;研究 ECD 信号处理技术、检测器脉冲频率直采技术,准确测定大气极低浓度 PAN;研制高稳定性的动态标定装置,实现仪器的高精度标定。基于大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的大气环境监控预警及溯源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示——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以工业源异常排放问题识别为目的的监测数据异常分析;建立以城市潜在污染排放溯源预警为目的的实时溯源分析;建立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建立高精度二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完成大气环境监控预警及溯源评估系统搭建。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仪开发通过试点研究,构建全面的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支撑城市环境温室气体总量计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CEMS 温室气体系统开发通过试点研究,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方法、质控要求等构建CEMS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支撑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NOy 自动监测仪开发仪器技术指标达到进口仪器水平,优于国内产品技术水平。黑碳监测仪开发该设备可用于空气背景站及各类交通站监测,交通站监测布点含公路点、港口点、机场点及铁路货场点,用于大气气溶胶黑炭监测,大气气溶胶来源解析,含碳物质的燃烧排放监测。直测法非甲烷总烃监测仪开发开发完成总烃非保留快速色谱柱、甲烷快速高分辨色谱柱分离系统等色谱技术,形成环境空气甲烷、非甲烷总烃快速在线监测仪、苯系物(八组分)在线监测仪等产品。水环境模型产品开发1、水质水量水生态预警预报,能够对未来水系的流速、流量、COD、氨氮、总磷、总氮、溶解氧等参数进行预报;2、污染溯源,能够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计算,识别高污染区域;3、情景模拟,可针对突发污染、降雨、水系调度等情景进行模拟,为水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水质污染预警溯源仪开发开发完成仪器主机、配套仪表箱、上位机操作软件以及反演计算模型等,实现水质多参数在线检测和污染预警溯源功能。雪迪龙碳排放在线计量智能监测系统及智能化质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示范开发碳排放在计量智能监测系统以及远程质控系统,以及对应的数据管理监控平台。大气污染精准溯源及事故预警技术研发本项目针对精细化工园区典型污染企业及工艺过程,以"污染源采样分析及成分谱编制"为主线,结合染料、制药等重点行业典型工艺过程的生产周期及排放规律,进行污染源采样分析,并构建基于工艺过程的污染源成分 谱,开发了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管理平台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大气VOCs 和NOx在线监测设备研发及应用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小型化、高精度的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大气VOCs和NOx在线监测设备并将其产业化,进行示范应用,为市场推广做基础总有机碳(TOC)传感器及在线监测仪产品化及应用研发开发完成基于紫外及三维荧光光谱的TOC在线监测仪,形成指导生产技术的资料碳排放在线计量智能监测系统及智能化质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示范开发碳排放在计量智能监测系统以及远程质控系统,以及对应的数据管理监控平台。理工能科基于光谱法气体在线监测技术和气体流量监测技术及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满足碳排放监测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 度温室气体(CO2、CH4)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指标满足 WMO/GAW的兼容性指标要求,达到国外同类仪器技术水平,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研制出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为温室气体的排放监管、碳交易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天瑞仪器弯晶技术研发-单波长测硫仪满足《GB252-2015 普通柴油》硫含量标准检测要求和《GB17411-2015 船用燃料油》硫含量标准的相关检测要求。电镀液在线监测仪OPA系列实时监测工业制造过程中金属离子的配比情况,为工业智能自动化提供解决方案。Thinck800A 智能型提升电子元器件运行效果。β射线法烟尘直读仪完成β射线法烟尘直读仪整机研发,顺应市场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计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光/电协同原位一体化便携式检测装备研制完成样机的设计,制造以及性能评价,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水质的实验室检测,下一阶段将结合现场水样的复杂情况,进行算法等设计。力合科技铊水质分析仪开发1、定量下限满足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等多种水体的监测的要求;2、完成相应的性能指标测试,通过第三方测试。全自动化水质检测实验室开发实现日检 500 以上的检测能力,提高自动化测试水平,减少分析过程的人工参与度。常规参数不间断分析仪开发减少现有实验室自动分析的测试时间以及扩展相应的测试量程。南华仪器基于氢火焰离子法(FID)技术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及系统研发基于氢火焰离子法技术的挥发有机物监测系列化产品并形成批量化生产和销售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及系统研发基于非分散红外技术的挥发有机物监测系列化产品并形成批量化生产和销售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及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系列化产品配合国家的双碳政策形成批量化生产和销售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及系统研发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的系列化产品并形成批量化生产和销售油气蒸发和回收监测仪器及系统研发用于机动车燃油蒸发和回收的仪器产品形成批量化生产和销售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仪器及系统研发固定污染源常规和超低排放的监测的系列化产品并形成批量化生产和销售。钢研纳克煤燃烧过程排放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测试方法研究通过本项目构建和完善系统的燃煤过程排放有机污染物采样和检测方法体系。为燃烧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排放特性、成分特征、迁移和排放规律的表征分析,和生成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并最终为雾霾的成因认识及源头控制提供重要方法和技术支撑。土壤重金属 XRF和 LIBS快速检测技术装备研发与标准研制开发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并开展工程化应用,协助其他合作单位完成XRF 和 LIBS 土壤重金属的样机工程化。皖仪科技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臭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最小量程:500ppb,最低检出限:≤0.2ppb,示值误差:±1%F.S,零点、量程漂移:±5ppb;一氧化碳的最小量程: 50ppm 最低检出限:≤0.05ppm 示值误差:±1%F.S.零点、量程漂移:±0.5ppm 过程在线监测系统 实现整机隔爆设计的IIC 防爆,现场无正压吹扫气体。设计达到 SIL2功能安全的要求,现场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连续流动分析仪 氰化物检出限:≤0.002mg/L;挥发酚检出限:≤0.002mg/L;六价铬检出限:≤0.004mg/L;硫化物检出限:≤0.005mg/L;总磷检出限:≤0.01mg/L;总氮检出限:≤0.04mg/L;氨氮检出限:≤0.04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检出限:≤0.05mg/L 地表水自动监测站 常规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九参数测量。 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 通过对颗粒物反射光的光强检测,实现对颗粒物环境分布的监测。产品性能达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要求。 新型水质在线监测仪 CODcr:检出限≤5 mg/L,示值误差±5%以内;氨氮:检出限≤0.05mg/L;示值误差±3%以内(8~150mg/L 时);总磷:检出限≤0.01 mg/L,示值误差±5%以内;总氮:检出限≤0.1 mg/L,示值误差±5%以内;高锰酸盐指数:检出限 ≤0.5 mg/L,示值误差±5%以内;垃圾焚烧 CEMS 按照国家标准,最小量程如下所示。(单位 mg/m3)CO:75,HCl:15, NO:200,NO2:100,SO2:75 蓝盾光电基于大气光学探测技术的高性能激光雷达系列装备工程化完成气溶胶、臭氧、水汽、温度和风场测量五 款激光雷达产 品的研制,并实现批量化生产。航道气象监测站项目针对气象观测 业务的需要,设计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易维 护、低功耗、易扩展的自动化 监测站系统。禾信仪器高精准水体复杂污染分析溯源系统 通过建立重点行业污染源指纹谱库、开发多模型精准溯源软件等,最终开发出水体污染溯源的完整解决方案。 气液两相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 实现水中 VOCs 直接进样走航监测,能快速对江河湖泊等水域面源无机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排查。
  • CCUS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3月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举行。“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的设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也是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部署。项目将全面梳理和总结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的技术经验,形成关键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在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中的标准化工作重点,为推动二氧化碳埋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简称NQI专项),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这也是中国石油第二个获批的NQI专项项目。牵头该项目,体现了中国石油在推进“双碳”目标中的积极作为和践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下一步,中国石油将依托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二氧化碳驱油驱气与封存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等高端实验平台,开展驱油埋存、压裂埋存、埋存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在吉林油田、长庆油田等4家油气田企业开展矿场验证,推动中国石油成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的技术创新者、标准制定者、产业引领者。NQI专项由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委共同研究提出,旨在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系统性攻关,是国家实现质量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 镇海: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新突破30秒快速检测挥发物
    近年来,国内团队不断钻研突破,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奋力追赶、开拓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局面,开创中国“智”造新局面。前不久,在镇海区人才项目创新成果推介会上,宁波盘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QitVenture 6E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的精彩亮相,宣告填补了国内便携式质谱仪领域研究空白。出生缺陷防控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中心主任、宁波大学教授俞建成介绍了该产品的主要研发特点。Q6E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采用热解析电喷雾离子源(TD-ESI),能够在30秒内实现对挥发性物质的快速检测。因其定性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和体积小宜携带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便携、车载、船载等现场情况下的快速筛查和检测。此项技术成果有助于通过呼气检测病毒标志物研究,目前宁波市已依托相关成果开展基于呼气重大疾病早期筛查的研究。活动现场,盘福生物与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第一时间实现了项目成果的市场化落地应用。盘福生物是宁波市重点培育的高科技企业,专注分子检测仪器、试剂和应用的开发。在市区两级科技局指导服务下,公司已经主持和完成宁波市科技项目2项。“希望盘福生物在质谱领域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突破更多‘卡脖子’垄断,为推动宁波生命健康创新链、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努力把中国的质谱技术科技发展成为全球领头羊。”宁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多项仪器技术在列!湖北发布2022年度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清单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2年度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华中科技大学“3D NAND闪存无损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新型多物理场量子测量装备研发”、华中科技大学“高功率密度小型低压伺服驱动系统研发”、湖北工业大学“汽车转向热模锻件缺陷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等102项入选。依据《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鼓励重大项目在做好设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助经费开展自由探索以及颠覆性技术创新,该部分创新和探索可不设定方向和任务,不设定绩效目标。湖北省2022年度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1少模光纤的平坦高增益放大技术及应用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基于扩展波段的多芯光纤传输关键技术研究烽火藤仓光纤科技有限公司3大段长深海中继海底光缆关键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4基于透紫外涂层光纤高密度多波长光栅阵列光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华中科技大学5超高速光电子芯片与器件开发技术研究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G高维资源智能部署与高效大规模接入关键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大容量多粒度全光组网和交换关键技术研究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面向极紫外光刻的脉冲CO2激光种子源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9蓝光半导体激光泵浦可见光激光器研究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10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制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1多材料送粉激光增材制造大尺寸铜/钢双金属复合构件关键技术华中科技大学12多头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激光钻孔装备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武汉元禄光电技术有限公司133D NAND闪存无损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4OLED薄膜封装材料开发与应用武汉柔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高性能蓝光发光材料及其器件的研发武汉大学16面向城域量子通信的纳腔光调制器制备武汉大学17量子模拟与量子计算软件平台开发研究武汉大学18新型多物理场量子测量装备研发华中科技大学19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光电忆阻器应用湖北大学21长寿命超洁净轴承钢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2非晶软磁粉体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33D打印高强非晶合金制备技术及其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华中科技大学24极苛刻服役环境高温合金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25高模量高强度玻璃基板制备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6柔性石墨烯复合薄膜储能器件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华中科技大学27储能芯片用特种碳纳米材料与器件武汉理工大学28面向建筑节能的新型储能-建材一体化关键材料研发华中科技大学29多固废协同高活性胶凝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武汉理工大学30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激光增材制备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31高热导率陶瓷复合材料研究华中科技大学32大功率器件用高导热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武汉科技大学33复杂条件下长程行人重识别与多元分析武汉大学34海投网AI招聘助理机器人武汉鸣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5面向虚拟现实的多源数据智能建模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安全智能感知与大数据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37基于脑启发式自适应深度双流网络的动作识别中南民族大学38面向智慧城市的云平台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39高性能内生安全联盟链体系架构及理论方法研究武汉大学40基于区块链的视频专网智能安全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湖北工业大学41面向无人车应用的区块链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武汉大学42磁光电融合的海量数据智能存储与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43大数据与AI中台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中船重工(武汉)凌久高科有限公司44基于图计算的社会协作网络智能分析与可视化研究湖北大学45基于机器视觉和数字孪生的工业共性技术平台研究湖北大学46基于云链融合的大数据安全智能防护与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47水库土质岸坡侵蚀演化过程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风险预警平台研发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48多源大数据监测与信息处理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武汉大学49智能薄膜传感器集成化与网络化研究武汉大学50大规模工控网络的安全威胁智能诊断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51基于短语音声纹识别的物联网边缘权限瞬时认证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52面向车联网边缘智能的通信切换与服务迁移连续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53联合低轨卫星/导航卫星信号的精密定位技术研究武汉大学54面向导航增强的中低轨卫星组网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大学55基于数字孪生的重型机床动力学特性在线辨识 与主动调控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56多重不稳定场景下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武汉理工大学57超大行程重载移动式龙门铣削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8新型热交换器压力容器大规模管板群缝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华中科技大学59面向多生产模式的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武汉科技大学60以安全保障为核心的钻采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湖北民族大学61高功率密度小型低压伺服驱动系统研发华中科技大学62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63磁编码器位置传感器芯片的研制东方微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64基于智能视觉识别的移动机器人位姿计算系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65面向芯片热变形多场耦合测量的智能图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大学66经鼻内镜柔性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67基于多传感引导的汽车发动机飞轮壳机器人加工装备研发武汉理工大学68滨海工程废弃泥浆的高性能填料化利用技术及车载式装备研发武汉大学69水下航行体配套电源关键技术研究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2研究所70船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2研究所71L3+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座舱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武汉理工大学72基于谐波抑制技术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智能高频碳化硅控制器开发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公司73新能源汽车复合工程塑料注射成形与超声焊接关键技术及应用襄阳光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74多模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器研究开发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公司75汽车转向热模锻件缺陷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湖北工业大学76汽车底盘模块化和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77商用车线控底盘高冗余线控气压制动系统研发与产业化武汉瑞立科德斯汽车电子有限公司78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类人智能决策与控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79复杂场景高级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发武汉大学80机器视觉与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技术研究及应用华中师范大学81量产级干线物流牵引车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开发及整车集成示范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82鄂州机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武汉理工大学83高比能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发武汉大学84高压高镍低钴三元正极材料关键技术及稀土元素改性研究武汉工程大学85动力电池模组封装和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公司86新能源废旧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格林美(武汉)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871-kW级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华中科技大学8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成本催化剂制备及应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9PEM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及示范系统武汉理工大学90高效甲醇重整在线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2研究所91大容量高安全有机液体储运氢关键技术研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2基于氨分解的高效氢气储运体系构建及技术研究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公司93地下盐穴规模化储氢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94多层“Janus” 结构光热-催化一体化蒸发器的制备及有机污水纯化关键技术武汉科技大学95高效率高稳定性有机太阳电池研制江汉大学96室温快速印刷制备大面积钙钛矿模组湖北大学97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及示范应用华中科技大学98超级电容器介电材料与混合储能技术研究及装置研制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99变电站噪声多源分离及数字化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武汉理工大学100轻量化低脉动直驱式永磁电机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华中科技大学101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及装备研制武汉华源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102超高压可控避雷器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国网电力科学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美研发出手机显微镜 有望应用于医学领域
    显微镜已在医学领域广为使用。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手机显微镜,只要对手机稍加改装,就能让手机和显微镜一样用于检测血液和细胞样本。如果这一技术得以推广,显微镜有望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稍加改进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助理教授艾多安厄兹詹是这一技术的主要研究人员。他把自己开发的软件安装在手机上,同时对手机硬件稍作改动,手机显微镜便应运而生。   “我们把手机改装成能确诊疾病的工具,”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8日援引厄兹詹的话说。   厄兹詹介绍说,在使用手机显微镜时,只需将血液样本的显微镜载片插入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便会“读”出载片内容,随后将信息无线传输给医院或当地健康中心。除此之外,手机显微镜能检测出病态血细胞或其他反常细胞,还能观察到白血球增多。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艾哈迈德耶尔德兹称赞手机显微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找到简单解决方法。   “它不贵,只要一个手机摄像头就能轻松取代显微镜和其他仪器……如果你在一个不易获得显微镜或医疗设备稀缺的地方,这真是个聪明的解决办法,”耶尔德兹说。   全息成像   相比传统显微镜,手机显微镜体积小巧,从血液样本中获得信息也更为全面,处理信息更为迅速。   来自杜克大学的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戴维布拉迪解释说,由于手机显微镜使用电子放大功能,不再需要透镜来放大倍率,因而体积小巧。   布拉迪说,手机显微镜使用全息成像技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两束光束,一束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载片反射再射向感光片,由此形成全息图。全息图包含大量信息,“使我们能在几秒内就了解很多东西。”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物理和电子工程教授巴赫拉姆贾拉利还指出,由于传统显微镜视场较小,使用者必须手动调整载片才能看清样本全貌,但全息图能同时将载片上所有细胞尽收图中,手机显微镜能让人在一堆健康细胞里一眼就找到病原体。   因此,手机显微镜处理血液和其他样本的速度“有望大大超过显微镜”,贾拉利说。   推广在即   为推广这一技术,厄兹詹在洛杉矶成立Microskia公司,希望显微镜能走入千家万户。   公司首席执行官内文卡尔洛瓦茨说,公司将把部分普通手机直接改造成手机显微镜。如果手机没有配置摄像头或手机体积太小不宜改造,公司将为它们定做一个带有感应芯片的小盒子,以便用户插入手机或通过联机线接入电脑。   目前,设备的具体价格尚未确定。   “我们的想法就是把这些仪器用到不同商品上,将这种成像和诊断平台商品化,”卡尔洛瓦茨说。
  • AI+新药研发大混战,浅析“制药2.0”时代下的生命科学领域仪器市场
    中外企业布局转型, “制药2.0”时代到来药品作为保证生命健康的必需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新药的研发却并不容易,据Nature数据显示,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平均历经10年,耗费26亿美元,上市成功率却不足10%。这种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的成本投入,让众多药企望而却步。面对这些挑战,罗氏、辉瑞、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强生、赛诺菲等制药巨头先后开启智能化转型,以期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这为AI制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 AI+新药研发的频繁融资更是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大势所趋,腾讯、百度、华为、阿里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AI新药研发领域, 互联网+药物研发的“制药2.0”时代正式拉开帷幕。不同年份AI技术在生命大健康领域的融资 (图片来源:CB Insights)AI+新药研发大混战,生命科学仪器市场向好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成为了第二大AI制药领域融资交易市场,并在新兴科技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AI技术在药物的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与筛选、晶型预测、信息搜集、优化临床实验设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推力下,近年来各具特色的AI制药公司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AI制药公司分类 (图片来源:CB Insights)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将会取代传统制药企业,因为AI制药缺少药物研发的相关数据、成熟的研发管线以及资深的药物专家,而这恰好是传统制药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可以说大型药企与AI制药相结合就实现了优势互补,这也是目前AI制药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在资本的青睐下,中国AI+新药研发公司的A轮及种子轮融资减少,D轮融资增加,都表明了AI制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迎上风口。2019与2020中国AI制药融资轮次分布(图片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近年来,一系列鼓励药品创新的监管政策落地实施,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路径加速拓宽,各类政府资金、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医药创新领域,这对AI制药领域无疑是有利的。预计未来,创新药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流,随着本土仿制药企业的转型, AI与生命科学、大数据融合共同发展,将加速整个大健康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扩容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市场。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制药行业迸发出腾飞态势,AI制药更是凸显优势,借助云计算技术的计算力,极大地提高了新药研发效率并促进了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的发展。在对仪器数量需求增加的同时,制药企业对仪器的高端化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将推动制药仪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实现制药仪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改变,促进制药仪器产业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等级迈进。寄语与展望全球制药市场竞争形势激烈,AI制药企业以其技术性和成长性逐鹿群雄,大放异彩。而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仪器带来了更多的质量要求和市场需求,但相比国外更加成熟的市场,国内的AI制药尚属于新兴领域,传统药企对AI制药的认可度还需提升。我们也由衷地期待本土药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走得更平顺,有更多、更好的药物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脱颖而出,造福人类。
  • 药物研发领域盛会“CPSA上海2011”隆重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4月14日,第二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1,the 2nd Annual Shanghai Symposium o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ructure Analysis)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举行,会议为期3天,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共计200余人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CPSA 上海2011会议现场   CPSA是关于药物开发和分析的国际学术会议,起始于1998年,在美国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在国外生物制药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CPSA上海2011的主题是“改变药物研发模式:东西方的交遇”,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科学家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与制药工业之间的碰撞与衔接。 CPSA上海2011大会主席吴惊涛先生主持会议 Milestone Development Services总裁Mike S. Lee博士致辞   CPSA大会发起人Mike S. Lee博士首先对参加CPSA上海2011的国内外来宾表示热诚的欢迎,同时对于此次会议的组委会成员以及赞助商也表示感谢。在介绍完CPSA上海2011的会议亮点后,Mike S. Lee博士说到,CPSA会议是东西方药物研发技术碰撞与融合之处,希望与会者都能够在本届CPSA会议上高度的互动交流,分享宝贵的经验,共享美好的愿景。 GlaxoSmithKline公司程子强博士发言   程子强博士表示,青年科学家是药物研究领域的“明天”,而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是CPSA 论坛的出发点,因此本届CPSA会议专门设置了青年科学家奖。作为青年科学奖评委之一,程子强博士随后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青年科学家奖”的评选规则、时间等注意事项,并希望与会者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公司高级副总裁Pete Smith先生 报告题目: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   Pete Smith先生在大会报告中提到,肿瘤药物是整个药物市场中最抢眼的分支之一。据2008年数据统计,全球肿瘤药物市场可高达660亿美元;目前肿瘤药物的增长速度已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到2012年肿瘤预防检测将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从1998年到2009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断的提高药物生产率标准,不过在生物制药方面的门槛提高程度则不明显。此外,从2004年到2010年,美国FDA对药物通过率则由原先的1/5下降至1/10。   随后,Pete Smith先生通过数表分析了肿瘤诊断药物、癌症治疗方法等方面所面临的的挑战以及成功研发肿瘤药物的关键条件。Pete Smith先生指出,美国FDA的标准要求、临床诊疗手段、病人群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肿瘤药物在临床领域的研发与应用都面对着很大的挑战。 而肿瘤药物研发成功的关键则依赖于创新技术,各种研发机构以及商业组织可能将面临着整合,将更多的技术实力团聚在一起,只有这样,新目标物和小分子的发现才能够快速实现。   最后,Pete Smith先生还向大家介绍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最新的指导性意见。 分会场报告提问环节   CPSA会议同期还设有3场分会场报告,分别以“生物转化(ADME)、药物科学、生物分析”为议题,报告内容更是涉及政策法规、ADME和生物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遗传学、药物研发中的PK/PD、药学/分析科学、外包策略探讨、新型给药技术、药物研发中的生物标记、生物制品发展、生物分析技术等众多领域。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千年制药(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默克雪兰诺(Merck Serono)、辉瑞(Pfizer)、罗氏(Roche)、康龙化成(Pharmaron)、麦金利科技(McKinley Scientific)等制药公司悉数登场,纷纷展示了公司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在会议提问环节,与会者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圆桌会议现场   同时,会议主办方还安排了多家公司的圆桌会议,以期让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更能全面地了解药物研发的新技术、新工具。其中,AB-Sciex、安捷伦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博纳艾杰尔科技等公司在会上纷纷展示了各自的最新技术或“拳头”产品。 会议茶歇 仪器信息网展位   此外,CPSA 上海2011首次推出了“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旨在为奖励和培养药物研发领域的青年人才,同时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与药物领域知名人士“同台共议”的机会。据了解,“青年科学奖”的最终结果将于4月15日傍晚揭晓。 CPSA组委会向与会者表示感谢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John Pouk先生发言 安捷伦赞助晚宴   备注:仪器信息网将追踪报道CPSA上海2011,敬请关注本网即将推出的“CPSA上海2011:东西方的交遇”新闻专题。
  • 聚焦科学仪器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青有了成果转化基地
    8日,由青岛市科技局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年度青岛部市联动项目启动会在青召开。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岛部市联动项目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正式挂牌,将依托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我市4家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园区,一体化推动青岛承担科学仪器领域全国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打造部市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青岛模式”。经过前期支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产出的首批3个部市联动项目会上在青落地建设。会上,市科技局为6名科学仪器领域专家、学者颁发项目跟踪专家聘书,鼓励通过专家力量开展仪器仪表前沿技术预见,指导部市联动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加快推动我市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制造。市高产促进中心与3个部市联动项目承担单位签署服务合作协议,将发挥青岛科技园区的平台优势,结合项目发展需要,围绕项目过程管理、成果评价、转化落地、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与会嘉宾围绕项目过程管理、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产业化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会后,与会嘉宾调研了我市仪器仪表科技园区和相关项目承担企业,对我市仪器仪表企业培育和园区建设工作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青岛具有良好的科技仪器产业发展基础,科学仪器骨干企业聚集度高,此次部市联动将进一步突破区域限制,把全国优质资源资源与青岛先行先试做法相结合,将在全国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据悉,市科技局与科技部基础司、高新司以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于去年共同签署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部市联动项目组织实施合作协议》,各方按照“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思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共同出资支持和组织实施北方首个仪器仪表领域部市联动项目。去年,协议各方共以约4500万元经费的力度支持了3个项目,并于大会当天实现了在青落地建设。首批3个部市联动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国家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和国产化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分类管理改革的重要探索。今年,协议各方还将支持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推动在我市实现落地。科学仪器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法宝”,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在高端仪器仪表领域仍然面临严峻的“卡脖子”情况,进口依赖程度较高。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此次部市联动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挂牌为契机,进一步紧扣我市加快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配合科技部统筹资源投入,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推动青岛承接全国科学仪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落地,加速推动我市科学仪器产业集聚,培育一批“硬科技”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促进科学仪器产业链聚集发展,并打造科学仪器产业集聚区,推动科学仪器专业园高质量建设。同时,要积极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仪器创新中心等先进地区,保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积极承担国家战略布局,为突破仪器仪表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科学仪器自主可控贡献“青岛力量”。
  • 中国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正赶超全球市场
    中国医药公司取得了长足进步,渐渐由活性药生产商向创新药开发商转变。现在更多公司正在放眼国际市场,更加适应国际标准,幷且在美国股市建立了声誉。  “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医药公司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专注于创新和研发,”医疗行业分析师Serena Shao周二在香港举行的里昂证券投资者论坛上称,“十年前,许多中国公司仅仅是在从事低利润率、劳动密集型的活性医药成分工作。”  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研发差距正在缩小。据里昂证券统计,中国医药公司研发支出占总营收的比率已经由2009年的3.9%上升至2014年的6.9%。然而从绝对数看,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印度医药公司研发支出占总营收的比重已经由5%上升至8.2%,同期美国的这一比例已经由5.9%上升至7.7%。  中国生物制药、江苏恒瑞医药和上海复星医药等部分大型中国医药公司都在过去五年中加大了研发投入。  2014年中国生物医药在研发上投入了1.4亿美元,相当于2009年时期的2000万美元的7倍。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平均增速最高,增长了51.2%,去年该公司研发投入约9000万美元。  除了资金投入,海外留学人才归国也推动了中国医药技术的发展。  “现在和十多年前很不一样了,当时每个人都想要在美国找一份工作,” Serena Shao说道,“大概有200万人才回到了中国,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心态、逻辑和经验。”  从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人数上看,沈阳三生制药和复星医药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脱颖而出。  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公司合作,以及在成本更低的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同样促进了中国医药研发的发展。“在美国临床试验的花费可能是10万美元,而在中国可能只要十分之一的代价,”Shao说道。  近期中国公司与跨国医药公司的合作包括:Boehringer Ingelheim上海分公司将为百济神州临床肿瘤试验生产生物制药。绿叶制药集团与韩国韩美医药公司达成了合作开发小分子肿瘤药物poziotinib的协议。  中国公司也在将目光瞄准进入国际市场。据悉,绿叶制药和复星医药都计划2016和2017年在美国市场获得更多批准。外国的监管标准给中国公司进军海外带来了挑战。美国和中国的药品监管非常不同,美国药品市场十分发达,有着将影响研究如何进行的详细监管规定。  尽管中国医药公司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大体上美国投资者依然对中国公司的治理和技术存疑。他们需要花时间意识到中国公司的基本面正在改变。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相比在亚洲上市的同行遭到了低估,因为本土投资者更加理解其业务性质,”Shao说道。  然而,许多中国医药公司依然计划在美国上市。它们将在美国挂牌上市作为提高其在全球市场声誉以及推广产品的一个良好机会。
  • 2024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项目指南建议征集通知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项目指南建议的通知粤科函基字〔2024〕755号各有关单位:为做好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的启动工作,现向各有关单位征集该专项申报指南建议。一、总体要求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面向科学前沿和我省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应用需求目标为导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自主可控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研制开发,重点鼓励开展高端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的研发,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具。二、征集内容依据《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结合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为更好支持我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科研仪器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本次指南意见征集着重针对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材料,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开展。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的目标主要为面向我省科学研究、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的成套设备或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开发及相关产业化项目建议。支持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有关科研单位对标国内外一流技术和产品标准,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出高端精密仪器研究方向和项目建议。三、报送要求(一)各单位原则上可推荐指南建议1~2项。(二)请于2024年6月30日24:00前提供指南建议表的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电子版。(三)联系人:张子良、路智林,020-83163450、83163889附件: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指南建议表(请登录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查看)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6月14日原通知链接
  • 重点研发IC等领域关键材料,有研新材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预计明年6月投产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有研新材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传来新消息。据大众网报道,该项目预计2021年6月份投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今年4月27日,有研新材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在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奠基。该项目旨在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建设超高纯稀有金属及化合物、稀土功能材料、高端晶体材料及器件9条生产线,涵盖企业电磁光板块主营业务,重点研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急需关键材料及产业化制备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约254.8亩,计划分两期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先期计划投资3.85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30000平米,建设超高纯稀有金属及化合物、稀土功能材料、高端晶体材料及器件三大领域等。据当时有研新材官方消息,一期项目7条生产线,全部采用有研新材近年来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均代表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二期项目计划投资4~6亿元建设稀贵金属循环、白光LED荧光粉、高端氮化铝粉、稀土催化材料、锆基陶瓷材料、特殊物性化合物、稀土永磁材料等生产线。预计从2022年开始逐步在基地实施建设转化。 /p
  • 中科谱光获得滨海产业基金战略投资 专注于光谱领域创新研发
    据悉,高光谱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科谱光”获得天津市滨海产业基金独家战略投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迭代、商业化拓展及团队建设。浪潮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据公开资料显示,中科谱光是一家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依托,推进高光谱遥感技术成果转化而成立的高新技术公司,专注于光谱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光谱大数据领域国际领先品牌。
  • 多项仪器研发项目列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2014备选项目
    一、前沿生物技术主题   1.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   (1)阵列毛细管柱蛋白质分离-阵列点样装置   研制二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新装置,第一维分离柱可分离48个馏分,第二维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柱可同时分离48个流份 开发阵列紫外检测器 研制多柱点样头并行点样器和流份收集器 开发在线靶上快速酶解装置用于和激光解析基体辅助离子源-分子量鉴定测序装置接口 研制相关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提供一套单通道流速范围200-2500nL/min的二维毛细管阵列分离仪器。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激光解析基体辅助离子源-分子量鉴定蛋白质测序装置   研制激光解析基体辅助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仪器,配有96、384点样孔MALDI靶板 研制适合于MALDI离子源的质谱控制软件和蛋白质库搜索软件。整机可达到5000-6000个以上非冗余蛋白/每天的高速测序能力。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电喷雾离子源-串级质谱测序管家技术及装置研发   研制多重四级杆-串级质谱仪器(QTOF-MS/MS)并进行高精度串级质谱分析,研制线性离子阱累加器用以累积目标母离子 研制高稳定电喷雾(ESI)装置实现喷雾肽段溶液并离子化 研制蛋白质库搜索软件和结构解析软件。完成达到6000-7000个以上非冗余蛋白/每天的高速测序能力的整机样机。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4)蛋白质相互作用仪器和配套试剂国产化   研发一套基于能量转移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的高通量全自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仪器。开发配套的通用试剂,研究开发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多孔板阵列分析试剂。研究开发3-5种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诊断试剂盒。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5)蛋白质测序试剂国产化   构建多肽/重组蛋白制备技术平台,开发与蛋白质测序相关的特异肽段和蛋白标准品、消化酶、多肽纯化试剂、色谱柱、重稳同位素标记内标和细胞培养重稳同位素标记试剂盒等产品。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6)蛋白质功能分析试剂国产化   构建多种抗体制备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应用于蛋白定性、定量、定位、修饰和功能研究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和衍生产品。研制10项(类)基于多肽/蛋白和抗体的衍生分析试剂。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 代谢物组与非编码RNA的系统识别与鉴定关键技术研发   (1)超灵敏高覆盖代谢组定量分析关键技术研发   创制一批超灵敏多功能代谢分析探针库,发展多代谢途径高覆盖同步定量测量技术,发展用于未知代谢物结构鉴定、细胞与组织代谢组的无创性原位定量测量技术。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非编码RNA的系统识别与鉴定关键技术研发   建立非编码RNA的系统识别与鉴定关键技术 构建基于信号通路、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的非编码RNA识别和功能分析的算法软件平台 建立长非编码RNA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平台。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3. 微生物数字化信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   (1)微生物资源及技术数据集成整合的关键技术研发   开发基于云技术的微生物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汇交管理软件 研究海量、动态、异构、异质微生物数字资源整合的技术框架,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微生物领域数字化信息系统 开发基于云环境的智能化数据服务及应用平台。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微生物组学数据集成及分析的关键技术研发   集成海量微生物组学数据,建立数据库系统 开展微生物的基因调控和代谢网络分析研究,研发可对微生物的功能、毒理和致病性机理、工业微生物改造研究提供系统支撑的分析工具集。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8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3)微生物数字化信息集成标准规范研发及知识库集成   针对微生物数字资源多样化特点,研究制定微生物数字资源整合的数据标准和信息服务标准 研究基于科学文献的知识挖掘和知识转化技术 建设微生物领域专家、机构、研究项目、技术成果数据库等管理数据库以及检索分析系统。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7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4)微生物数字资源集成和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发   突破异构、多源、海量、动态微生物信息的按需聚合与集成技术、针对微生物数字资源的垂直检索技术 研发多层次组学数据关联搜索、对接、比较和系统建模分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二、医药生物技术主题   1. 基于临床信息的肿瘤分子网络研究及关键产品开发   (1)食管癌的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2,000例食管癌的分子网络分析,研发基于临床信息的食管癌关键分子网络关键技术,实现对食管癌的多维度分子网络分析,用于指导临床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分析。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肺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1,500例肺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分析,绘制肺癌相关核心信号通路中由关键节点蛋白质组成的分子网络谱图,包括肺癌细胞生长和肿瘤耐药等谱图,用于以上肿瘤的诊断、耐药分析和治疗、生存预测 发展基于肿瘤分子网络分析的新技术和新型诊疗产品。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3)胃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1,000例胃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样本采集、临床信息集成及蛋白质分子网络构建 绘制胃癌特征性的蛋白质分子表达谱图、生存预测谱图以及耐药信息谱图 发现胃癌分子网络特征模式谱图及其变化规律。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7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4)乳腺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研究   发展多维可视化的乳腺癌组织蛋白质分子网络信息分析体系 完成不少于2,000例乳腺癌分子网络构建 绘制基于临床信息的乳腺癌特征性分子网络谱图 研发分子网络信息识别、集成和解析的新技术 研发专用分子网络分析试剂。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5)卵巢癌和宫颈癌等女性肿瘤的蛋白质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1,200例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肿瘤的蛋白质分子网络分析 实现以核心调控蛋白质为节点的分子信号网络与临床信息的集成 绘制肿瘤特征性的蛋白质分子网络谱图并发现其变化规律。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7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6)肾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1,000例肾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分析 实现蛋白质分子信号网络与临床信息的集成 绘制肾癌特征性的蛋白质分子网络谱图,用于肾癌的临床诊断、耐药分析和预后判断。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6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7)胰腺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1,200例胰腺癌的蛋白质分子网络分析 实现蛋白质分子信号网络与临床信息的集成 绘制胰腺癌特征性的蛋白质分子网络谱图,用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耐药分析和预后判断。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8)脑垂体瘤的分子网络研究   完成不少于800例脑垂体瘤的分子网络分析 实现分子信号网络与临床信息的集成 绘制脑垂体瘤特征性的分子网络谱图,用于脑垂体瘤的临床诊断、耐药分析和预后判断。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9)肿瘤蛋白质分子网络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发展基于以上课题中肿瘤临床信息的多维可视化临床肿瘤蛋白质分子网络信息系统 完成多种肿瘤的蛋白质分子网络构建,发展全新概念的基于肿瘤蛋白质分子网络分析的新技术产品 研究用于蛋白质分子网络信息的识别、集成、融合和解析技术,研发相关网络信息分析产品。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 疫苗产业化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   (1)疫苗产业化新细胞基质研发   筛选和构建适用于疫苗药物产业化的新型细胞基质,包括人二倍体细胞,动物细胞等进行广谱病毒的适应性传代培养等,以及多种基因工程蛋白质和抗体的高效表达 驯化适用于无血清培养的疫苗和抗体药物产业化新型细胞基质,能够采用生物反应器等进行大规模培养,建立规模化培养技术平台。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7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个性化细胞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研究开发   研制适用于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 研制适用于病毒性疫苗制备和生产的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和可用于流加培养的浓缩无血清培养基和个性化细胞培养基 建立符合GMP标准的大规模粉末培养基制备技术平台,研究大规模粉末培养基制备的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标准。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3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高效分离纯化介质开发及应用   开发系列抗污染、高通量、高选择性超滤膜、透析膜分离材料和不具免疫原性且特异性吸附能力强的新型层析介质,建立高性能分离膜及层析介质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展疫苗等大分子生物药物的纯化工艺研究和应用示范。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4)高效分离纯化装备研制及应用开发   开发低剪切膜分离技术、多柱组合层析技术及关键参数在线检测和控制技术 研究低剪切膜分离设备、多柱组合层析分离设备和膜-层析集成分离装备的设计、优化、放大和制造 研究膜-层析集成分离工艺和装备,建立疫苗生产应用示范。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5)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   建立基于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及代谢流分析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优化策略,建立基于流场特性与细胞生理代谢特性的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放大技术 研制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装置,积极开展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主体设备设计制造,建立符合GMP标准生产的50L-500L-3000L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装备系统,开发GMP标准的各类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装置技术及GMP标准模块化车间设计。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 人体营养素检测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1)人体维生素与抗氧化能力等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的研发   研发全自动分析系统及配套维生素检测试剂盒,包括但不限于维生素B12、叶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活性等项目。研制可实现荧光强度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检测,化学与生物发光检测,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的多功能临床营养分析仪,实现对多种营养成分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人体微量元素分析系统及半自动/全自动人体肠道微生态分析仪的研制   研发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技术的微量元素分析系统,实现对10种以上人体微量元素的准确、高灵敏分析。研制半自动/全自动人体肠道微生态分析仪,可对样品中的微生物做湿片分类,可检出不少于20种预成酶和10种微生物代谢产物。配套试剂要求采用逐层组合多酶多底物的点阵技术,满足门诊和住院病人肠道微生态分析的需要。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三、现代医学技术主题   1. 实用新型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发及其转化应用研究   (1)具有人类造血免疫系统的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发及其转化应用   建立4-5种具有人类造血免疫系统的人源化动物模型,应用于重大疾病诊断、防治技术的转化。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重大疾病的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发及其转化应用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人源化动物模型,并应用于重大疾病诊断、防治技术的转化。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 结直肠癌诊治新型关键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   (1)结直肠癌临床疗效与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的筛选   筛选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影响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判断的免疫与炎症相关细胞及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治疗干预技术研究。发现和确证2-3项对结直肠癌疗效或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或新方法。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3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筛选结直肠癌代谢分泌物及血液中应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分子,研究其在结直肠癌中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并开展相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研发1-2项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相关产品和关键技术。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7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3. 生物治疗新型前沿技术及新型产品研发   (1)体细胞治疗制品临床级细胞分离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临床级体细胞(非干细胞)分离免疫磁性粒子及相关装置的研发,结合目前我国进入临床研究的细胞治疗制品的制备工艺,建立前体细胞的规模化高效分离技术,完成样机制造和科学验证。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3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新型效应细胞的规模化制备及高效诱导分化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基于特异性识别受体修饰的效应细胞规模化制备技术 建立效应细胞的高效诱导分化技术 建立基于细胞反应器的个体化临床级规模化制备技术。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3)慢性疾病新型疫苗的研发   针对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哮喘、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疾病研发新型疫苗。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4)靶向可控基因治疗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基因治疗关键技术和新型前沿技术研发,主要包括新型靶向可控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和基因靶向导入及可调控表达新技术研究,带动相关产品的研发。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四、工业生物技术主题   1.工业蛋白质高效表达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蛋白质合成代谢优化与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研究构建克鲁维酵母、毕赤酵母等表达系统,改造关键基因,优化宿主生长与蛋白质合成等能力,提高工程菌株生物量与目标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开展其在酶制剂生产中的大规模高密度发酵试验。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2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蛋白质可溶性表达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改造大肠杆菌碳源代谢途径,加强外源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补给、辅酶循环、能量供应 控制外源基因转录、翻译速率及分子伴侣改造,提升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高密度发酵试验与规模化应用试验。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9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3)蛋白质高拷贝表达与芽胞杆菌表达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构建由多重启动子、信号肽以及质粒表达与染色体整合表达的蛋白质高效表达系统,优化蛋白质分泌和蛋白质切割系统,显著提升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于多种酶制剂的重组表达,实现规模化开发。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9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   2. 营养化学品生物合成技术   (1)抗氧化类营养化学品生产菌的系统优化   进行抗氧化类营养化学品合成的微生物育种,提高辅酶Q10、虾青素等发酵水平,优化发酵工艺与分离精制工艺,降低发酵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抗氧化类营养化学品发酵生产的产业化示范。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发酵生产   选育AR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新一代高效生产菌种,大幅提高其产量、拓宽原料范围 研究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大容积发酵罐工艺放大及分离提取新技术,提高产品生产强度、转化率和收率。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5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维生素类营养化学品生产菌的系统优化   进行维生素类营养化学品合成的微生物育种,提高核黄素、维生素K2等发酵水平,优化发酵工艺与分离精制工艺,降低维生素类营养化学品发酵生产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 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生物炼制技术   (1)玉米芯组分的精细分离与转化技术   开展半纤维素和/或纤维素水解产物生产糠醛、糠酸、呋喃、糖醇等高值产品研究 对木质素化学改性和转化,开发新型木质素提取和原料高值化利用技术,实现生物质原料的全利用。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800万元,拟支持1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生物炼制系统技术与工艺集成   选择集约性的非粮生物质为原料,开展有效组分的分离转化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和优化非粮生物质原料全组分利用技术,选型和匹配各工艺节点关键装备,实现示范生产。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2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4. 工业助剂的绿色制造技术   (1)生物增塑剂的绿色催化技术   选育高效工业生物催化剂,实现生物/化学催化合成工业助剂反应过程集成和工程放大。,开发和优化生物/化学催化转化制备柠檬酸酯、长链脂肪酸酯、二元醇酯和多元醇酯类生物增塑剂的工艺过程。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2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双相发酵技术   构建高产、稳定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重组生产菌种 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过程控制和规模放大技术,以及分离提取工艺,建立先进、低成本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制造工艺。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2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羟基酸类生物螯合剂的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   挖掘乙醇酸和酒石酸等重要助剂生物制造的酶制剂或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 构建生物催化合成系统 开发水相、有机相或无溶剂酶催化反应过程工艺并优化流程 研究过程集成和放大技术。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1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4)胶原蛋白生物助剂的发酵合成与酶法修饰技术   构建产胶原蛋白工程菌,建立高密度发酵控制策略及高效分离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开发胶原蛋白的酶法/化学法修饰技术 开发胶原蛋白部分水解技术,建立可控分子量的胶原肽酶法合成技术。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5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5. 大宗生物基化学品的衍生转化   (1)谷氨酸和赖氨酸的脱氨与脱羧技术   开展大宗氨基酸的衍生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谷氨酸到戊二酸、赖氨酸到戊二胺及其衍生物、戊二胺类至生物基尼龙的产品路线,完成产品中试。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2)丁二酸和乳酸的脱水、加氢衍生转化   研究丁二酸、乳酸等有机酸的生物与化学转化技术,开展有机酸脱水、加氢等生物/化学催化剂的设计构建,构建丁二酸到1,4-丁二醇、乳酸到丙酮酸、丙烯酸等的生物/化学转化路线,完成产品中试。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2个过程控制、水循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优化微藻固碳的工艺条件,建设千吨级的微藻固碳示范线。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000万元,拟支持1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3)微藻固碳产品多联产关键技术研究   优化微藻高效固碳并积累活性产物的工艺条件,突破高效、绿色、低成本的微藻采收和后处理技术,开发藻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藻渣的综合利用,构建微藻固碳产品的多联产技术体系。   本方向国拨经费控制额为1200万元,拟支持3个课题,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由企业牵头申报。   六、青年科学家专题   凡符合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前沿生物技术主题、医药生物技术主题、现代医学技术主题、工业生物技术主题、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主题的研究内容均可自由申请。申请内容应聚焦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的国际前沿,以掌握国际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以生命科学、人口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需求为牵引,发展具有引领性的生物与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和新工具。课题研究内容应突出原创性,优先资助具有良好前景的研究项目。   本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000万元。支持30-40个课题,每个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150万元,实施年限3年。   七、指南要求:   1.青年科学家专题:   申报要求:   (1)青年科学家专题以课题为单位申报   (2)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年龄不超过35周岁(截止指南发布之日)   (3)每个课题的承担单位为1个   (4) 除课题负责人外,课题参加人员不超过4人(含4人),   (5)课题负责人及课题参加人员投入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得少于9个月/年。   (6)第一轮申请表须经依托单位盖章方可生效。   申报方式   (1)课题申报采用两轮申报的形式   (2)第一轮申报:由课题负责人在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内自由申报研究方向,申报材料包括课题名称、申报人姓名、承担单位、申报人有效联系信息及研究目标和内容,总字数不超过800字(仿宋四号字,1.25倍行距)。截止日期为5月16日。   电子版发送至:邱宏伟 qiuhw@cncbd.org.cn   孙燕荣 sunyr@most.cn   盖章纸质版快递至: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邱宏伟 收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   邮编:10000   (3)第二轮申报:通过第一轮评审的课题申报人将被邀请进行二次申报,按照863计划管理办法要求的格式填报完整的课题申请书,并进行答辩评审,择优支持。   2.牵头或参与申报课题的企业,要求企业应至少具有3年以上从事申请课题内容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经验,具有配套的中试场所和基础设施,拥有相关同类产品的发明专利和稳定人才队伍,2012年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要求提供不少于1:2的配套经费。   3.咨询: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协调处   邱宏伟 01088225161
  • 探析当前药物研发热点与仪器发展前景——CPSA上访13位国内外药物研发领域专家与厂商代表
    2011年4月14日,第二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1)在上海隆重召开 据了解,此次会议主题为“改变药物研发模式:东西方的交遇”,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共计200余人参会。   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东西方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在会议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13位东西方药物研发领域的专家学者、制药企业及仪器厂商相关人员,并就CPSA发展历史与本届会议亮点、当前药物研发热点、与药物研发相关的仪器技术与市场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CPSA实现药物研发前沿与制药工业间的碰撞与衔接   据了解,CPSA会议在美国已有13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为制药/生物技术学术界、制药企业、CRO企业及相关仪器厂商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国际上声誉斐然。2010年CPSA会议首次来到中国上海召开,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并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那么,CPSA的发展历史与选择来到中国的原因,以及CPSA上海2011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CPSA会议发起人Mike S. Lee博士 GlaxoSmithKline公司程子强博士   CPSA会议发起人Mike S. Lee博士介绍到:“1998年,是由我联合制药产业界的科学家们共同在美国新泽西州创办了CPSA会议,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3届。创立之初CPSA主要集中在生物分析和化学分析领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CPSA会议涉足领域不断地拓宽,从最初的药物质谱分析技术,扩展到关注分析仪器技术的进展,尤其关注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手段解决制药工业中的问题,如药物代谢、药物生产、生物标记等。”   “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科学家们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分享各自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与制药工业之间的碰撞与衔接。”   对于CPSA选择来到中国的原因,Mike S. Lee博士解释到,目前中国已渐渐成为全球药物及其相关研究产品的市场领导者,CPSA美国组委会的许多成员及赞助商都纷纷参与到中国的药物研发中 同时西方制药企业也认识到,中国药物研发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需求很旺盛,因此,2010年CPSA选择来到了中国,希望为东西方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起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并最终使新技术如何更好地影响国内外科学研究的进展与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在谈到本届CPSA亮点时,GlaxoSmithKline公司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部副总监程子强博士则表示:“CPSA上海2011的最大亮点莫过于首次设立的‘青年科学家奖’。同时我很荣幸能够担任这个奖项的评委会主要负责人之一,除了要奖励和培养药物研发领域的青年人才外,CPSA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与药物领域知名人士‘同台共议’的机会,了解学习当前国际药物前沿以及制药工业中的先进技术,培养更浓厚的药物研究兴趣。”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薛兴亚博士 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公司Pete Smith先生   在采访过程中,药物研发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与厂商代表都对CPSA上海2011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例如,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薛兴亚博士与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公司高级副总裁Pete Smith先生均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生物标记物、药物转运体、药物靶点等已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热点   CPSA上海会议短短2年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前全球药物研发产业的兴盛发展。可以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中创新药物的研发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目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 罗氏中国研发中心李永国博士 MerckSerono公司黄倩娟女士 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   关于当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分析科学部主任李永国博士及MerckSerono公司非临床研发负责人黄倩娟女士提出,药物靶点的发现与研究是现代新药研发的关键任务,也是目前国内外众多药物研发人员非常热衷的一大热点。   同时,复旦大学化学系张祥民教授也表示:“我本人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微流控应用方面的研究 看上去我和药物研发领域不是很相关,但正是因为药物靶点这个研究热点,才吸引我来参加了CPSA上海2011这个会议,而这对于我们今后研究蛋白质与药靶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 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公司吴惊涛博士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则说到,因为30%的药物会受到药物转运体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关于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十分兴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不过近年来上海药物研究所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重要的突破。另外,因LC-MS/MS对代谢物的选择性太强,漏掉了很多关键信息,这就对药物代谢物的安全性评价提出了很大挑战,因此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目前这种技术已在美国得到了普遍使用,但在我国的使用范围还比较有限。   而对于中国目前在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势与不足,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公司药物研发技术总监吴惊涛博士则谈到,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外的药物研发技术以及产业成熟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美国在传统合成药物方面可以说是停滞状态,尤其是新药的开发也变得尤为困难。而在中国,中药、植物药、中西药方面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近年来中国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希望国内专家或企业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走出“中国特色”药物研发道路,研发出“中国特色”新药。   此外,李永国博士还补充到:“我认为生物药、bio-similar和bio-better等药物将是中国的下一个研究热点,并且伴随着这种趋势,大分子物质的分析/生物分析将会越来越多地吸引全球药物研发科学家们的注意。” 药物研发相关仪器性能亟待提升 未来市场潜力相当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基本形成药物创新体系,且“十二五”对于新药研发的支持与投资力度将更为可观 药物研发产业的蓬勃发展自然也将大大带动药物研发相关仪器的技术进步与广泛应用。那么,分析仪器在药物研发领域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目前药物研发科学家对于分析仪器又有哪些要求与期望?   对此,13位国内外药物研发领域专家与厂商代表纷纷表示,目前分析仪器已发展成为药物研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从药代动力学,生物标记物、生物分子学到蛋白质药物的研究,分析仪器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药物发现过程中的“眼睛”。 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与佐证,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就是分析仪器。随着药物研发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分析仪器的广泛使用,科学家们对于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快速性”以及“便携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其中,李永国博士举例到,如何去追踪生物母体中大分子物质的变化是困扰当今分析科学家的一个大难题,而这就就对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张祥民教授则提到,虽然色谱、质谱近几年的更新速度很快,但对于一些微量蛋白质的测定,还需要它们在灵敏度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钟大放研究员补充到,除了灵敏度、稳定性的要求,还需要有更多能解决实际难题的新技术出现,如我之前提到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正是为了弥补分析仪器技术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有需求便会有市场”。 近年来,与药物研发相关的分析技术与仪器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在质谱产品方面,AB SCIEX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华质泰科、New Objective公司等国内外仪器公司纷纷根据市场需求,先后推出各种用于药物研发流程中的先进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 AB SCIEX公司杜蘋女士 赛默飞世尔科技王勇为博士   AB SCIEX公司制药业务开发经理杜蘋女士介绍到,目前液质联用仪中都有一个分离过程,而我们正在考虑可不可以不用分离,直接在质谱中实现分离检测。对此,AB SCIEX公司将会在今年6月份推出相关的新产品。   赛默飞世尔科技色谱质谱应用经理王勇为博士则表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可提供药物研制流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特别是用于生物标志物、活性成份、药物代谢、等高通量、定性、定量的各种质谱分析技术。 华质泰科公司刘春胜博士 New Objective公司Gary Valaskovic先生   华质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春胜博士推荐了DART实时直接分析质谱、ASAP大气压固体分析探针等质谱技术,尤其是DART,具有高通量、快速无损等特点,能够2-3秒内完成基质中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   New Objective公司总裁Gary Valaskovic先生说到,公司在纳流喷雾离子化工具与超高灵敏度质谱开发方面已有14年的历史,其中纳流喷雾电离源在生物分子、特殊蛋白质及肽的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后在谈到全球以及中国的药物研发仪器市场的发展前景时,钟大放研究员表示,制药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行业,目前国家对于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而新药研发对于仪器的需求可是很旺盛的,因此药物研发方面的分析仪器市场前景无法估计。   同时,参会的仪器厂商代表对于仪器市场的发展前景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但关注点却不尽相同。例如,赛默飞世尔科技王勇为博士提到:“越来越多的药物外包服务迁入我国,中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从事新药研究的实验室,因此我相信中国药物研发领域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AB SCIEX公司杜蘋女士则强调:“‘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企业也将承担一部分新药研发任务,因此我认为,中国的药物研发仪器市场,尤其是在企业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将相当大”。  后记:   CPSA上海2011的成功召开,为促进了东西方的药物研发技术与制药工业生产的碰撞与融合,推动了整个药物研发领域与生产制药工业的发展。并且在采访13位药物研发领域的专家、厂商负责人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潜力非常惊人,目前中国制药产值现已跃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十。相对应地,与药物研发领域相关的分析仪器市场也面临面临不少挑战与机遇。   挑战主要指药物研发对仪器设备的灵敏度、自动化、重现性、高通量、全天候运行等需求这,给国内外仪器设备供应商提出了严格的制造要求;同时在药物研发领域,从高端质谱仪、常用色谱仪及实验室常用样品处理设备等,国际仪器厂商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因此国内相关仪器制造商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严重;   机遇则意指制药产业的兴盛将带动相关分析仪器市场的壮大,如液质联用仪器市场,据钟大放研究员表示,美国某公司的药物代谢部门总共60人,却配有62台液质联用仪器,由此药物研发领域对于分析仪器的需求可“窥见一斑”。   希望在我国“十二五”新药研发过程中,国内外相关仪器厂商能够不断推出更为先进的分析技术与仪器产品,助推国内外药物研发科学家取得累累成果的同时,也能赚得盆满钵盈!   采访编辑:刘玉兰   更多详情请参见CPSA新闻专题: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201003/?SubjectID=118
  • 艾森生物:流式细胞仪是细胞治疗领域中重要的研发依托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3, 54, 93)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 近年来,流式细胞仪市场“动作”频繁。2018年9月,安捷伦以2.5亿美元收购国产流式制造商ACEA,被业内称“靠谱国产品牌又少一个”。2018年10月,Luminex同意以7500万美元收购默克的流式细胞仪部门(于2019年1月完成此项收购),将Amnis和Guava品牌收入囊中,从而扩大了Luminex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领域。2019年1月,中生苏州自主研制的流式细胞仪已在吉大一院投入临床使用。2019年2月,达科为与必达科共同推出Exflow品牌流式细胞仪。2019年2月,国产厂商赛雷纳也推出流式细胞仪新品。2019年,唯公科技研发的Easycell系列流式细胞仪也将获证上市。此外,博奥生物、竞天生物等国产厂商也于近年纷纷发布流式细胞仪产品,可见流式细胞仪市场生机勃勃。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3, 54, 93)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   如今国内流式细胞仪厂商近30家,流式细胞仪技术不断发展,仪器不断小型化到微流控,融合显微成像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已有数十年,为何在近些年备受关注?我国流式细胞仪市场特点以及应用前景是怎样的?为了对我国流式细胞仪市场发展情况作必要解读和评价,仪器信息网邀请艾森生物A part of Agilent流式产品经理严冰谈一谈对流式细胞仪的看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liushixibaoyi"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点击进入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进击的”流式细胞仪专题 /span ,解锁更多流式行业信息!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42" height=" 456"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313153257.jpg" style=" width: 342px height: 456px " alt=" 微信图片_20190313153257.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cce1481d-4654-42f5-9b0c-08d79c16088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艾森生物A part of Agilent流式产品经理严冰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流式细胞仪的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有哪些不同?请您谈谈流式细胞仪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以及未来机遇。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严冰: /strong 细胞治疗是未来医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精准医疗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细胞治疗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蒸蒸日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肿瘤免疫细胞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瓶颈,如果能够引入全球领先技术、解决这些瓶颈,就会进一步加速细胞治疗产业的进程。流式细胞仪是在细胞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研发依托,不但具有精确稳定的分析性能,而且其特有的单细胞水平分析能力在细胞治疗领域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技术特点是什么?看好的细分市场领域哪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严冰: /strong 艾森生物一直秉持“客户至上(customer value)”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顺应客户需求及流式细胞仪的发展趋势,给客户带来集“超凡性能”和“超简体验”为一体的高端智能化流式细胞仪系列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在上一代智能化流式细胞仪基础上发布的Quanteon流式细胞仪,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以适应更高端的使用需求。Quanteon支持多达27个参数,每个通道都配备了独立的检测器 FSC / SSC检测光学元件和信号处理元件均经过优化,适用于尺寸小至0.1μm的颗粒检测,可轻松识别和分析血小板、细菌以及各种亚微米颗粒 除了能够成功分辨8峰微球之外,Quanteon对于细胞群也可以更清晰的进行分群 配备的自动上样系统 NovoSampler Q 可兼容40管流式管架、24/48/96/384孔板等多种上样方式,能够在20分钟内采集完一块96孔板的所有数据,且能够整合到不同的实验室自动化平台。软件方面,Quanteon流式细胞仪预装的最新版NovoExpress操作软件,在延续功能全面、直观易用等特点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分析和数据报告性能。软件整体以工作流程为导向,模块化设计保证实验流程一目了然,且能够在中英文用户界面间随时自由切换。艾森生物希望通过Quanteon流式细胞仪,带给全球流式用户一个划时代的高端体验, Quanteon流式细胞仪也将在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发挥其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70" height=" 325" title=" Novocyte Quanteon.png" style=" width: 470px height: 325px " alt=" Novocyte Quanteon.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841c1f6-c51d-4de8-b11c-a19d1cb9a25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艾森生物Quanteon流式细胞仪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公司流式细胞仪技术的发展历史?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严冰: /strong 艾森NovoCyte流式细胞仪是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流式细胞仪,是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的新一代智能装置,可用于临床疾病检验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如HIV诊断、造血系肿瘤诊断和分型、移植前配型以及免疫相关疾病分析等。NovoCyte流式细胞仪产品最高配置达三激光十四个荧光检测通道,检测通道可自由组合,检测智能化、自动化,无需耗材直接绝对计数、检测稳定性高、动态检测范围广、数据采集完整可靠、灵敏度高、分辨率高、交叉污染率极低。与此同时,艾森公司获批了70余个CFDA认证的配套试剂产品,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分析、HLA-B27检测系统、白血病单色试剂、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等,并持续进行研发以满足临床市场的需求。 /p p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官微“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3i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生仪社 /span ”上线啦!&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注进群了解更多生命科学干货资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新 公号icon.jpg" alt=" 新 公号icon.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4d91c70-69cd-4f66-b5f2-903bc61c39a2.jpg" / /p
  • 安捷伦研发下一代质谱:智能质谱将改变分析领域
    随着自主技术的全球趋势,质谱领域也不例外。仪器智能的进步,如诊断和故障排除能力,使分析实验室能够简化工作流程,节省时间,提高准确性和再现性,并延长仪器正常运行时间。  在Select Science访谈中,安捷伦科技公司四极杆质谱仪助理研发副总裁Shane Tichy博士讨论了仪器智能的趋势和挑战,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环境、制药/生物制药、生命科学、临床诊断、法医学等领域的科学家。 Shane Tichy博士,安捷伦科技公司四极杆质谱仪助理研发副总裁  质谱专长  在安捷伦科技公司,Tichy领导着一支由化学家、科学家、项目经理、电气工程师、软件程序员和机械工程师组成的的团队,这些才华横溢的人员在做质谱创新的前沿工作。在过去十年中,该小组开发并引进了十种新型四极杆质谱仪。“我很幸运能在安捷伦从事多个最先进的项目。” Tichy分享道。  在此期间,他最喜欢的部分项目包括灵敏的6495C三重四极杆LC/MS、紧凑且功能强大的Ultivo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LC/MS(LC/TQ)以及为方便使用而设计的InfinityLab LC/MSD iQ。这些仪器结合了推进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和特点。Tichy强调,“6495C三重四极杆LC/MS系统在灵敏度、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许多应用的完美选择,包括肽定量、食品安全、环境测试、临床研究和法医学。”Ultivo和LC/MSD iQ同时为分析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紧凑但功能强大的解决方案,并结合了多项创新技术和智能功能。Tichy说:“它们提供了适用的、简单的、强健的LC/MS分析,而且相比于同类更高性能的产品,尺寸要小得多。”  结合智能功能  该团队的最新项目旨在进一步改变分析领域。Tichy分享道:“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新一代LC/MS三重四极杆,它可以进一步提高灵敏度、精度和仪器智能。”  新系统将集成可编程智能芯片,实现高级监控和反馈。Tichy充满热情道,“我们很高兴将智能芯片纳入我们的质谱仪,因为它提供了更高的精度、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同时,它可以减少重新校准的频率,通过故障自诊断降低维护成本,以及存储调谐和校准数据的能力,这些数据可以在下次校准期间进行评估。”  这些智能功能将有助于满足所有市场质谱仪用户的需求。Tichy解释道:“除了提高精度和灵敏度外,他们还需要反馈,‘嘿,我的仪器是在最高水平上运行的。而且,当分析性能下降时,系统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仪器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仪器智能化趋势  “过去几年来,围绕仪器智能的讨论相当热烈。”Tichy分享道:“不管你信不信,30多年前出现了第一台智能仪器。”  虽然昂贵的可编程芯片最初阻碍了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但自那时以来,随着功率的增加,成本也在下降。Tichy解释道:“我们看到的是,这些设备的价格大幅下降,而其功率却有所增加,使得智能设备和传统设备之间的成本差异相对较小。”  将智能芯片纳入质谱仪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优势,从物理上更小的仪器和快速双向数字通信,到仪器自校准。这将提高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精度,以及仪器自我诊断,同时可以指示系统的健康状况,并提醒操作员测量质量的变化和潜在问题。  质谱仪将更易使用  采用质谱仪的一个关键挑战是,缺乏经验的用户往往将质谱仪视为复杂的仪器,难以操作和维护。 “一些操作人员努力手动优化仪器调谐或源参数,以达到最高的性能水平。”Tichy解释道:“另一个挑战是对仪器进行故障排除。当系统性能下降时,客户不知道该去哪里查找。是柱吗?是脏污吗?是否有透镜污染?可能与机械或电气组件有关?对于这些原因,即使质谱是解决其挑战的最佳分析工具,他们也会怯于使用该系统。”  在这里,仪器智能有助于克服这些挑战,并增加质谱的可及性。通过在安捷伦科技公司的系统中使用智能芯片,Tichy和他的团队增强了自动调谐和校准算法,使他们能够始终如一地设置最佳仪器参数。通过早期维护反馈跟踪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停机时间,同时,自我感知即插即用技术也避免了使用新系统进行质谱检测的冗长学习时间。  Tichy强调:“仪器智能化使质谱分析变得更简单,并帮助我们的客户克服威胁因素。它从本质上将高度复杂的质谱仪转变为易于使用的质量检测设备。”。  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Tichy预计仪器智能将在实验室和未来仪器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Tichy总结道:“我会保持简单。我看到了一种更自主、更复杂的技术趋势,它让人们在实验室的工作更容易。质谱也不例外。我们将继续创新,让我们的客户保持在未来趋势的领先地位。”
  • CHINA LAB同期召开PCHi展会,拓展化妆品研发及检测相关领域客户
    CHINA LAB将于2013年3月13-15日在广州保利博览馆一层隆重召开,与此同时国药励展另一品牌展会“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PCHi)将在展馆二层召开,作为国内唯一的化妆品、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PCHi每年吸引超过5000位的专业买家及化妆品配方师,经过我们前期的调研,这部分观众对与化妆品质量控制相关的化学试剂及实验室仪器也非常感兴趣,针对这部分客户,我们系统的介绍了目前CHINA LAB 的展商构成、展出产品及展会同期活动,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也已经进行了CHINA LAB展会的观众预登记。相信这部分观众的参与必将拓展CHINA LAB在化妆品研发及质量控制领域的影响力,并为CHINA LAB的展商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   了解更多详情,敬请登录CHINA LAB及PCHi官方网站www.chinalabexpo.com www.pchi-china.com。
  • 跨界融合 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领域需求与创新研发技术对接专场在京举办
    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是当前我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创新的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国产仪器的替代开发与自主创新成为重中之重。本次会议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重要指示,围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加快实现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会议的宗旨是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和科技要素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攻坚战。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和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的指导下,本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5日举行,首都创新大联盟携手金隅智造工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创新基地共同主办了“国产仪器开发与创新系列主题沙龙—生物医药领域需求与创新研发技术对接专场”活动,中科智汇工场协办了此次沙龙会议。来自北科控股、凌云光、融智生物、中科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北工大等企业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沙龙活动。  本次沙龙活动由首都创新大联盟苏立清主持。按照会议议程,首先由北京理工大学李晓琼教授作了“后疫情时代生物医学仪器创新产业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李晓琼教授从当前国产仪器发展的喜人现状,到随之引发的与成熟化发展之间距离的思考,再到目前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科学仪器发展现状等几个层次展开深入剖析,详细阐述了后疫情时代生物医学仪器创新产业的一些思考,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北京理工大学 李晓琼教授  第二位主讲报告专家是肝胆胃肠外科专家谢于教授,他作了“肝脏外科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力量” 主题报告。谢于教授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了肝脏的功能,肝脏外科发展的历史,利用三维图像介绍了肝脏解剖的知识以及在肝脏手术过程中科学仪器所发挥的作用。谢教授从之前传统的医用手术仪器到现在智能化手术仪器的发展状况,为参会人员清晰的呈现了我国医用科学仪器不断发展壮大的脉络,使得医疗仪器行业人员与一线外科专家能够面对面开展对接交流。肝胆胃肠外科专家 谢于  本次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在大家感觉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大家对于两位教授的分享非常感兴趣,纷纷参与交流和讨论。此次沙龙活动是首都创新大联盟与金隅智造工场联合举办的第二场国产仪器开发与创新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参会代表也热切期待着参加联盟组织的下一期沙龙活动。
  • 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协办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百进千”专题对接活动
    p   为了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及服务优势,饯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走进企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协助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于2018年5月23日在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举办“百家实验室进千家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顺义工作站、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及30多家企业。 /p p   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与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曾联合举办数十次对接会及仪器沙龙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并成功对接了数十个合作项目,合作类型涉及检验测试、科研研发等多个方面。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与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开展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合作,在新材料与能源环保领域更好地为各方企业检验测试、科技研发等多方面的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eb16853-2542-4032-b343-2f1ff67fe67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525095805_副本.jpg" / /p
  • 安捷伦公司助力药物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等诸多医药领域应用
    安捷伦公司助力药物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等诸多医药领域应用 药物杂质是活性药物成分(API,原料药)或药物制剂中不希望存在的化学成分。在药品开发过程中,杂质可能由于原料药物成分不稳定、与辅料不兼容,或者是与包装材料发生反应而产生。药物中各种杂质的数量将影响最终药品的安全性。因此,杂质的鉴别、定量、定性和控制已成为药物开发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医药研发人员来说,目前比较大的挑战之一便是法规越来越重视药物活性成分和成品剂型中的杂质。 安捷伦公司作为医药业用户多年的合作伙伴,在纯化、纯度分析和杂质分析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结合最新法规及行业发展趋势,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杂质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尤其对于法规所重视的有机、无机、溶剂残留等杂质的分析,具有系统、全面、可靠的分析工具与方案流程,能够有效帮助医药科学家们应对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纯化、纯度分析与杂质分析的挑战。 安捷伦公司于11月24日-25日在北京参加了由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主办的2012年药物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及分析技术研讨会,会议吸引到来自医药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监督检验、医院、医药院校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 11月24日,安捷伦公司的资深液质联用系统应用工程师冉小蓉博士作了题为&ldquo LC/MS Q-TOF用于非标记中药活性成分ADME研究的新策略&rdquo 的报告。介绍了中药活性成分的ADME数据为揭示中药体内的药理作用机制将提供关键的信息,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采用LC/MS QTOF开发对非标记中药活性成分代谢物的定性及定量研究方法,进而为中药人体内ADME研究提供新策略。 图为:安捷伦科技资深液质联用工程师冉小蓉博士演讲现场 11月25日,安捷伦公司的资深气相色谱应用工程师那顺博士发表了题为&ldquo 安捷伦新型顶空进样器及其在药典溶剂残留分析中的应用&rdquo 的报告。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安捷伦新型顶空进样器的特点,与安捷伦的气相色谱7890结合有效检测各类溶剂残留以及微板流路技术实现一次进样GC-FID和GC- MSD同时分析溶剂残留的技术。 图为:安捷伦科技工程师那顺演讲现场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有关安捷伦液相色谱仪介绍,请登录: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Products/instruments/lc/Pages/default.aspx 有关安捷伦制药解决方案,请登录: 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solutions/pharmaceuticals/Pages/default.aspx 订阅Access Agilent电子刊物,请登录: www.agilent.com/chem/accessagilent:cn
  • 与岛津合作研发数据库 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访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3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公司协办的“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1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论坛主办方邀请了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的门上希和夫教授做题为“日本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的报告,门上教授介绍了环境相关微量化学物质的分析以及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的情况。门上希和夫教授  门上希和夫教授环境污染研究的经验丰富,也亲身见证了日本环境保护的发展。此次,仪器信息网编辑有机会聆听其学术报告,并在会后对其进行了采访,与门上希和夫教授交流了对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中国而言,日本在环境保护发展上有什么是中国能够借鉴的、以及门上教授与岛津公司的合作等问题。  “中国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视环境保护”  门上希和夫教授是微污染物高通量分析以及环境暴露与风险评价领域的专家,现为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国际环境工学部特聘教授,同时担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环境化学学会主任,日本水环境学会主任,日本九州分支水环境学会主任等。门上希和夫教授于2012年获日本环境化学学会技术奖,2011年获日本环境化学学会成就奖,2010年获日本环境化学学会最佳论文奖,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奖等,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书14部,拥有7项授权专利。  以改善北九州的环境为目标,当时的门上教授进入了环境研究所,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期间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与经验。门上教授谈到,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与日本50年前的经历很类似,当时日本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出现了很多的受害者。门上教授希望中国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视环境保护。他认为,在应对环境恶化问题时,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技术 仪器公司应该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分析仪器和前处理设备。并且,从个人角度来讲,门上教授希望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传递给更多的人,所以目前他正在积极的与海外科研院校开展交流。  门上希和夫教授的报告中,让编辑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掌握环境污染相关情况,日本在1974年即开始实施环境中化合物质实况调查项目,截止2014年已经对1324种物质进行了调查。而且,该调查项目中还包括了开发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工作,部分开发工作由分析仪器公司推进。而且,开发成果不会空置,每年都会发布白皮书,并且开发的方法都会应用到第二年的调查工作中。其中,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有1500多页,共开发了65种水质中化合物分析方法、大气中8种化合物分析方法。  与岛津公司共同研发AIQS数据库 已被中国学者应用  而关于门上希和夫教授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定性定量技术,是因为一般化合物测定中都包含标准品调制和标准曲线的制定等步骤,样品种类越多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就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门上希和夫教授与岛津公司共同研发了定性定量数据库AIQS。AIQS包括使用四极杆GC/MS分析1000多种半挥发性化学物质和使用LC-QTOF-MS分析500多种极性化学物质的两个数据库。在应用中尽可能让分析样品所用的仪器性能与建数据库时的一致,而利用AIQS,则无需购买标准品、无需制作标准曲线,消减分析时间、减少废弃物,因为数据库包含了1000多种化学物质数据,所以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物质。AIQS在日本环境领域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如掌握实际污染情况、紧急情况环境安全评价、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分析、大气中VOC监测、水质调查项目等。  AIQS数据库已经在日本作为产品进行销售了,而且也会在其他国家进行销售,据门上教授了解,中国化学会的专家已经利用AIQS发表了与水生态相关的论文,还有大连理工大学的学者也利用AIQS发表了相关论文。门上教授希望通过他这次在会上的介绍,让更多的中国用户知道、了解、使用这个数据库。另外,现在已有公司在开发能够使用AIQS的其他品牌仪器的数据库版本,预计在今年能够完成。也就是说,AIQS不只是局限于岛津的仪器,而是可以适用于所有品牌的仪器。  作为岛津仪器的资深用户 未来将开展更多的合作  谈到与岛津公司的合作,要从2003年开始了。当时,门上教授工作的北九州市环境研究所实验室要更新仪器设备,而是否能够使用AIQS软件成为了采购仪器的一个要求。而岛津公司愿意帮助门上教授开发软件,所以实验室最终选购了岛津的分析仪器。数据库的开发大约花了1年的时间,虽然最初只是为了研究所工作而开发,但实用效果非常好,所以,岛津将其产品化,并进行了销售。  门上教授的实验室有很多的岛津公司的分析仪器与设备,细数下来竟然有天平、TOC、UV、AAS、ICP-AES、GC、GC/MS、GC/MS/MS等,而现在门上教授还在常用的是GC/MS、GC/MS/MS。谈到GC/MS/MS,除了岛津的仪器之外,门上教授还用过其他品牌的仪器,对于这些仪器,门上教授认为各有优缺点,尤其是硬件上水平差不多。对于日本用户来说,岛津仪器的日文的操作界面使用起来更方便 至于售后服务方面,岛津作为本土公司更便利 另外,在价格上岛津仪器也很有优势。  虽然,目前门上教授与岛津的合作只有AIQS这一项,不过他也谈到,岛津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仪器厂家,教授本人就使用过多款岛津公司的仪器,相信未来与岛津公司的合作一定会更多。  积极推进与中国同行的交流合作 将AIQS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经陈景文教授推荐,2016年门上希和夫教授成为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海天学者和客座教授。而说起与陈景文教授的“缘分”,门上教授回忆到,陈景文教授主要进行环境化学各种各样的研究,8年前他的学生到北九州环境研究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该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副教授。并且,5年前我们双方展开了合作研究,各自擅长的工作和领域为双方实验室带来一些帮助。两个实验室互派学生,使得两个实验室的学生的水平也都获得了提高。  除了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门上教授还是齐鲁大学的客座教授。为了更深入的合作,今年齐鲁大学有10位年轻的教师参加了日本的樱花科学技术交流项目。樱花科学技术交流项目是日本的一个国家项目,旨在让亚洲青年学者了解日本的最新技术,在这个项目里,门上教授主要负责环境领域的内容,目前参加这个项目的除了中国学者外,还有越南的学者。  另外,北九州是与天津、上海、大连友好合作,在环境大气污染方面展开了合作。门上教授也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员,目前正在参加了一项与天津的合作,尝试将AIQS用到大气VOC监测中。门上教授的目标就是将AIQS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包括在日本以及其他需要的国家。而且,门上教授也指出,除了环境领域,AIQS还可以应用到食品/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产品中杂质/有害物质分析等领域。采访编辑:刘丰秋
  • 与岛津合作研发数据库 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访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3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公司协办的“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1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论坛主办方邀请了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的门上希和夫教授做题为“日本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的报告,门上教授介绍了环境相关微量化学物质的分析以及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的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fb28d83-ceb5-44a6-8a8e-1389a22c35b0.jpg" title=" 门上教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门上希和夫教授 /strong /p p   门上希和夫教授环境污染研究的经验丰富,也亲身见证了日本环境保护的发展。此次,仪器信息网编辑有机会聆听其学术报告,并在会后对其进行了采访,与门上希和夫教授交流了对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中国而言,日本在环境保护发展上有什么是中国能够借鉴的、以及门上教授与岛津公司的合作等问题。 /p p    strong “中国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视环境保护” /strong /p p   门上希和夫教授是微污染物高通量分析以及环境暴露与风险评价领域的专家,现为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国际环境工学部特聘教授,同时担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环境化学学会主任,日本水环境学会主任,日本九州分支水环境学会主任等。门上希和夫教授于2012年获日本环境化学学会技术奖,2011年获日本环境化学学会成就奖,2010年获日本环境化学学会最佳论文奖,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奖等,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书14部,拥有7项授权专利。 /p p   以改善北九州的环境为目标,当时的门上教授进入了环境研究所,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期间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与经验。门上教授谈到,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与日本50年前的经历很类似,当时日本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出现了很多的受害者。门上教授希望中国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视环境保护。他认为,在应对环境恶化问题时,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技术 仪器公司应该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分析仪器和前处理设备。并且,从个人角度来讲,门上教授希望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传递给更多的人,所以目前他正在积极的与海外科研院校开展交流。 /p p   门上希和夫教授的报告中,让编辑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掌握环境污染相关情况,日本在1974年即开始实施环境中化合物质实况调查项目,截止2014年已经对1324种物质进行了调查。而且,该调查项目中还包括了开发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工作,部分开发工作由分析仪器公司推进。而且,开发成果不会空置,每年都会发布白皮书,并且开发的方法都会应用到第二年的调查工作中。其中,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有1500多页,共开发了65种水质中化合物分析方法、大气中8种化合物分析方法。 /p p    strong 与岛津公司共同研发AIQS数据库 已被中国学者应用 /strong /p p   而关于门上希和夫教授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定性定量技术,是因为一般化合物测定中都包含标准品调制和标准曲线的制定等步骤,样品种类越多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就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门上希和夫教授与岛津公司共同研发了定性定量数据库AIQS。AIQS包括使用四极杆GC/MS分析1000多种半挥发性化学物质和使用LC-QTOF-MS分析500多种极性化学物质的两个数据库。在应用中尽可能让分析样品所用的仪器性能与建数据库时的一致,而利用AIQS,则无需购买标准品、无需制作标准曲线,消减分析时间、减少废弃物,因为数据库包含了1000多种化学物质数据,所以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物质。AIQS在日本环境领域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如掌握实际污染情况、紧急情况环境安全评价、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分析、大气中VOC监测、水质调查项目等。 /p p   AIQS数据库已经在日本作为产品进行销售了,而且也会在其他国家进行销售,据门上教授了解,中国化学会的专家已经利用AIQS发表了与水生态相关的论文,还有大连理工大学的学者也利用AIQS发表了相关论文。门上教授希望通过他这次在会上的介绍,让更多的中国用户知道、了解、使用这个数据库。另外,现在已有公司在开发能够使用AIQS的其他品牌仪器的数据库版本,预计在今年能够完成。也就是说,AIQS不只是局限于岛津的仪器,而是可以适用于所有品牌的仪器。 /p p    strong 作为岛津仪器的资深用户 未来将开展更多的合作 /strong /p p   谈到与岛津公司的合作,要从2003年开始了。当时,门上教授工作的北九州市环境研究所实验室要更新仪器设备,而是否能够使用AIQS软件成为了采购仪器的一个要求。而岛津公司愿意帮助门上教授开发软件,所以实验室最终选购了岛津的分析仪器。数据库的开发大约花了1年的时间,虽然最初只是为了研究所工作而开发,但实用效果非常好,所以,岛津将其产品化,并进行了销售。 /p p   门上教授的实验室有很多的岛津公司的分析仪器与设备,细数下来竟然有天平、TOC、UV、AAS、ICP-AES、GC、GC/MS、GC/MS/MS等,而现在门上教授还在常用的是GC/MS、GC/MS/MS。谈到GC/MS/MS,除了岛津的仪器之外,门上教授还用过其他品牌的仪器,对于这些仪器,门上教授认为各有优缺点,尤其是硬件上水平差不多。对于日本用户来说,岛津仪器的日文的操作界面使用起来更方便 至于售后服务方面,岛津作为本土公司更便利 另外,在价格上岛津仪器也很有优势。 /p p   虽然,目前门上教授与岛津的合作只有AIQS这一项,不过他也谈到,岛津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仪器厂家,教授本人就使用过多款岛津公司的仪器,相信未来与岛津公司的合作一定会更多。 /p p   strong  积极推进与中国同行的交流合作 将AIQS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strong /p p   经陈景文教授推荐,2016年门上希和夫教授成为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海天学者和客座教授。而说起与陈景文教授的“缘分”,门上教授回忆到,陈景文教授主要进行环境化学各种各样的研究,8年前他的学生到北九州环境研究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该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副教授。并且,5年前我们双方展开了合作研究,各自擅长的工作和领域为双方实验室带来一些帮助。两个实验室互派学生,使得两个实验室的学生的水平也都获得了提高。 /p p   除了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门上教授还是齐鲁大学的客座教授。为了更深入的合作,今年齐鲁大学有10位年轻的教师参加了日本的樱花科学技术交流项目。樱花科学技术交流项目是日本的一个国家项目,旨在让亚洲青年学者了解日本的最新技术,在这个项目里,门上教授主要负责环境领域的内容,目前参加这个项目的除了中国学者外,还有越南的学者。 /p p   另外,北九州是与天津、上海、大连友好合作,在环境大气污染方面展开了合作。门上教授也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员,目前正在参加了一项与天津的合作,尝试将AIQS用到大气VOC监测中。门上教授的目标就是将AIQS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包括在日本以及其他需要的国家。而且,门上教授也指出,除了环境领域,AIQS还可以应用到食品/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产品中杂质/有害物质分析等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刘丰秋 /p p br/ /p
  • 莱伯泰科在放射性污染检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莱伯泰科与烟台海关技术中心在合作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进出口贸易突发性事件检测及应对技术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在放射性污染检测技术领域中的研发成果《放射性锶固相萃取、样品制备及活度测量集成装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证书。发明专利《放射性锶固相萃取、样品制备及活度测量集成装置》分析或者研究某一个放射性核素时,通常需要进行分离或富集。从钋和镭的发现,到铀的裂变产物的分离,再到超锕系元素的合成和新核素的发现,直到污染物中放射性元素的检测,放射性核素分离已成为放射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莱伯泰科Isotope N1放射性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的出现,为放射性核素检测提供了一套快速高效的全自动分离与分析装置,助力海关建立先进的放射性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并大大提高海关在口岸核生化突发性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工作效率。Isotope N1 放射性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基于顺序注射、固相萃取和流气计数技术的集成化放射性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Isotope N1,将高效锶特异性固相萃取技术与程控顺序注射技术相结合,同时集成红外线蒸发制样系统、低本底流气式β探测系统等,结合自主开发的在线设置控制软件,可实现放射性锶快速分离、制样、检测、结果报告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能够将放射性锶分析时间从传统方法的1个月缩短至数个小时,可将分析人员从传统的全手工、高度依赖操作熟练性、耗时长的化学分析过程中解放出来。Isotope N1 放射性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典型样品测量参数分析时间对鱼类、土壤类样品,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分析时间平均值为1小时48分钟。最低探测限根据每个样品实际测量灰鲜比、回收率、测量时间,结合本底测量结果,计算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最低探测限为0.093Bq/kg(鱼类)、2.94Bq/kg(土壤)。锶化学回收率对鱼类、土壤类样品,梯度加标,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锶化学回收率平均值为83.6%。测量不确定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为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回收率不确定度、效率不确定度,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后进行总不确定度合成,锶全自动快速分析装置测量不确定度为7.8%(k=2,鱼类)、9.6%(k=2,土壤)。未来,莱伯泰科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发挥知识产权对企业创新、生产和市场拓展的推动作用,打造出更先进并能切实解决行业痛点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国产替代加速提供强劲动力
  • 专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分析科学领域的设备研发与制造 | OMNICAL重磅亮相PDQC成都
    药物工艺开发及质量控制会议 公司介绍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斯塔福市的OMNICAL公司。专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分析科学领域的设备研发与制造。是快速反应动力学与热分析及安全工学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OMNICAL差示反应量热仪与全绝热量热仪已成为化学与制药工业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失控反应动力学及安全工学研究的行业标准。 主推产品OMNICAL的快速反应差示量热及全绝热分析技术飞跃性地推动了催化反应动力学和失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从而响誉于世界各国小分子合成与失控反应动力学领域。其产品范围从多通平行反应微量量热仪到高精度微量量热仪、小型差示反应量热仪、全绝热式差示加速量热仪、全绝热式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压力跟踪差示扫描量热仪,并应用于有机合成、手性催化、动力电池、药品及化学品稳定性、失控反应热动力学、危险化学品加工及贮藏及运输等各个环节,为精细化工及小分子制药行业提供过程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及安全工学综合解决方案。 合作单位OMNICAL的高端量热分析仪受到全球众多顶尖学府顶级国家实验室一流化学与制药公司青睐,顶级用户包括诺奖得主Sharpless与Noyori教授,麻省理工、哈佛大学、伦敦帝国理工、东京大学、德国普朗克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中科院有机所、日本原子能研究院、日本国立火灾消防研究所,以及陶氏 、杜邦 、通用三菱住友、辉瑞 、默克、礼莱、诺华、阿斯利康等几乎所有的全球五百强药企化企。产品已覆盖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用户的合成及失控反应动力学问题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为全球顶尖学府、国家实验室、全球五百强药化学和制药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