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修复机制

仪器信息网修复机制专题为您整合修复机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修复机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修复机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修复机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修复机制话题讨论。

修复机制相关的论坛

  • 【转帖】发现另类DNA修复机制

    发现另类DNA修复机制 被烷基化或脱氨基的DNA碱基,在一个保护基因组完整性、但同时又会干预癌症烷基化疗法的过程中被DNA糖基化酶(修复酶)清除。迄今所研究的DNA糖基化酶采用一个被修饰的碱基插入活性点的机制。现在,最近发现的DNA糖基化酶AlkD的结构已被确定,并且也显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机制。按这种机制,被修饰的碱基从一个“螺旋外”位置伸出,这个位置只使N3- 和N7-被烷基化的碱基发生解理。DNA与AlkD的串联HEAT重复段的相互作用使DNA 骨干发生扭曲,从而使“非Watson–Crick碱基对”能够被检测到。AlkD酶在细菌、古细菌、植物和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这便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消除基因组烷基化损伤会有另一种机制?

  • 【原创大赛】DNA修复机制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单分子可视化

    【原创大赛】DNA修复机制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单分子可视化

    [img=,500,11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20953386500_4907_981_3.png!w690x154.jpg[/img]1 同时利用4个光阱模拟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示意图。[b][/b]分子水平研究DNA修复机制DNA修复是人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识别和修复DNA损伤的机制复杂而精细。没有DNA修复机制,细胞就丧失了转录其基因组重要区域的能力,从而导致有害突变的累积,最终使细胞受到损伤。DNA损伤的来源主要包括双链断裂和DNA内部发生交联,如不及时修复,最终会发展为恶性肿瘤。深入的研究DNA的修复,单分子水平的技术手段必不可少。然而,既要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物学行为,还要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原来是几乎不可能的。LUMICKS公司采用最新技术——C-Trap™ 可以满足实时可视化单分子水平观测DNA修复过程中DNA与DNA修复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保证高度模拟体内环境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分辨率。尤其是当C-Trap配置了STED (超分辨显微镜,SuperC-trap™ )之后,直接观察单个蛋白分子的动态变化成为了可能。上图表示:一个DNA分子被两个由光镊控制的微球拉直,多种DNA修复相关蛋白与DNA相互作用。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实时定位荧光标记蛋白的位置,因此可以用来研究蛋白的结合位点、扩散、折叠/去折叠等一系列蛋白与DNA互作过程。同步进行的“力-距离”信号检测能够将蛋白的活性和酶动力学结合起来,反映DNA-蛋白复合物的力学特性。[img=,500,9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20954417480_4675_981_3.jpg!w690x128.jpg[/img]2 X轴为时间,Y轴为沿着DNA的结合蛋白的定位。图像显示实时监测DNA修复过程中DN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img=,200,15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20955450482_5351_981_3.jpg!w252x200.jpg[/img]3 DNA修复相关蛋白 XLF (红色) 、XRCC4(绿色) 和复合体(黄色)在DNA上的精确位置。C-TrapTM可以实时观测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包括DNA的修复、复制、转录和发卡结构的形成。DNA双链由两个光镊控制的微球拉直。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精确定位荧光标记的蛋白,实时观测与DNA修复相关的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反应。Figure 2 显示DNA修复相关蛋白XRCC4(绿色,占总量的9%)和XLF(红色,占总量的62%),这两种DNA修复相关蛋白参与到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过程中并形成XRCC4-XLF复合物(黄色,占总量的29%)。XRCC4和XLF还参与DNA桥联过程,此实验需要通过额外添加两个光阱。利用四个捕获微球可拉伸两条双链DNA,通过光镊施力模拟细胞内非同源DNA与DNA末端相互连接的过程。然后与DNA修复相关蛋白共孵育,检测出何种蛋白参与DNA的修复。Figure 3 显示2个DNA双链与200 nM XLF和200 nM XRCC4共孵育,过段时间后DNA形成了桥联结构。可以发现2个DNA双链形成四聚体的桥接结构的确需要这两种蛋白介导。然后通过对微球施力可进一步证实桥联的稳定性,研究应力状态下DNA修复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当向右上和右下微球施加高强度的力(100pN)时,XLF-XRCC4 DNA 修复蛋白复合体将会结合到左侧的DNA上,启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模式。继续增加施力,当施力大于250pN时,桥联出现明显的断裂,反映出这种修复方式的桥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韧性。这种4微球双DNA模型技术是首次应用到DNA修复领域相关实验中。此外,由于DNA修复过程经常发生于蛋白高度密集的微环境中,因此结合STED超分辨显微镜也是一种区分标记蛋白和损伤DNA分子的技术手段。

  • 肌肉干细胞促肌肉生长和修复机制

    肌肉能提供干细胞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受伤肌肉的再生,但肌肉干细胞必须驻留在特殊的部位才能有助肌肉的生长和修复。德尔柏林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MDC)发育生物学家Dominique Bröhl和Carmen Birchmeier教授已经阐明这些干细胞是如何定植于肌肉干细胞“巢穴”中的。肌肉干细胞也被称为卫星细胞,位于平滑肌细胞的质膜和周围基底层之间。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后者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9/2012091813042153.jpg在本研究中,Bröhl博士和教授Birchmeier表明,小鼠的肌肉祖细胞缺乏Notch信号后,不能定植于干细胞“巢穴”。相反,肌肉祖细胞会定植于肌纤维之间的组织中。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这是肌肉弱化的原因。干细胞定植于错误的地方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难以有助于肌肉生长。此外,Notch信号通路在肌肉的发育过程中具有第二大功能。它可以通过抑制肌肉发育促进因子MyoD防止干细胞分化成肌肉细胞,从而确保肌肉中总会存在能保存有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干细胞“巢穴”。这项工作对肌肉再生和肌肉无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实验势必为肌肉严重损伤和肌肉萎缩的患者提供新的希望!多么希望此技术能在中国普及。

  • 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之植物修复法

    [font=Calibri][font=宋体]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超富集植物,将土壤中的铅大量转移至植株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从而修复铅污染土壤。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可分为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挥发三种方法。植物修复技术的难点在于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已发现的铅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国内外已见报道的铅超富集植物有密毛白莲蒿、蓖麻、短萼灰叶等。[/font][/font][font=Calibri][/font]

  • 基于透明质酸的复合水凝胶修复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应用与机制

    【序号】:1【作者】:张通1蔡金池1袁志发【题名】:基于透明质酸的复合水凝胶修复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应用与机制【期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2,26(04)【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Eo9-C_M6tLmB0JHXpYtwJzYUpWKLa8fiR7_895Mwr3r14Hw8F6MI2R3ONju6N7PYzIz9rE9Cjtf8vDhvfEHaRdh0fj29EKwpGtVBFqPDxoq1IZPSfCFE5pSOKNo0u08Ui-eHpo4cxIGUWM2_6LQf1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上海有机所等在抗肿瘤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奇的自抗性机制

    结构独特、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而要合成这些高活性化合物同时又要避免其对宿主可能造成的自身伤害是关键前提之一。为此宿主生物进化出多种自抗性保护途径:如外排泵将化合物排出细胞外,对化合物减毒的化学修饰或屏蔽,针对作用靶体的多拷贝、修饰或修复等。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功利课题组在抗肿瘤抗生素谷田霉素的生物合成研究中发现了一类独特的糖基水解酶,其生理功能是水解被抗生素烷基化修饰的碱基,进而启动碱基剪切修复机制修复因抗生素造成DNA损伤。 谷田霉素(Yatakemycin,YTM)是一类高活性的DNA烷基化试剂(IC50为3 pM),典型的结构特征是吡咯吲哚环上的环丙烷结构。其生物活性源于分子与DNA双螺旋的小沟中畗含AT区域的识别,进而三元环活性中心对腺嘌呤A碱基发生DNA烷基化修饰引起DNA链断裂。 研究表明,该家族化合物不仅可以对游离的DNA双螺旋发生烷基化修饰,还可以高效地对核小体颗粒中的DNA进行烷基化修饰,甚至是几乎全部被组蛋白包围的DNA。因此这类化合物的产生菌如何保护自身的DNA,如何避免烷基化损伤,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 课题组在克隆YTM基因簇、提出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J. Am. Chem. Soc., 2012, 134, 8831-8840),通过体内基因敲除、互补、异源表达及体外生化研究,发现了第一例来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糖基水解酶YtkR2参与的碱基剪切修复机制,其生理功能是参与YTM的自身抗性机制,从而保护产生菌免受YTM这一高活性DNA烷基化剂自身的伤害;与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任小课题组合作,通过计算机同源建模的方法模拟了酶(YtkR2)-化合物(YTM)-DNA的三元复合物结构;以此为指导对参与识别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进行了系统突变研究,揭示了参与产物释放的关键疏水空腔对酶功能的影响(Angew. Chem. Int. Ed.2012, 51, 10532-10536)。这一独特机制的发现也引起了同行关注(Nat. Chem. Biol.2012, 8, 873)。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 Science:揭示DNA的错配修复之谜

    12月23日,来自美国Ludwig癌症研究所和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smatch Repair, But Not Heteroduplex Rejection, Is Temporally Coupled to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报告了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研究的突破性发现。我们知道,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真核生物体,除了外界环境会影响造成DNA损伤外,在DNA本身的复制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错配。尽管这种出错的几率十分微小,但是生命这台精密的机器不允许任何差错。因为就算是一个碱基的错配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疾病。为了确保遗传物质的完整和稳定,细胞具备了多种防止基因突变的系统,其中包括切除修复、直接修复、重组修复和错配修复(MMR)。MMR系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是细胞复制后的一种修复机制,它不仅通过矫正在DNA重组和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而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而且可通过诱导DNA损伤细胞的凋亡而消除由突变细胞生长形成的癌变。近年来关于MMR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MMR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MMR蛋白是如何确定DNA错配中的哪个碱基发生了错误,”Ludwig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Christopher D. Putnam博士说:“举例来说,假如鸟嘌呤(G)与胸腺嘧啶(T)发生了碱基错配,那发生错误的是G还是T呢?一旦选择发生错误,那么非但不能修复错配,还将导致突变发生。”在这篇文章中,来自Ludwig研究所的研究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细胞及分子医学系教授Richard D. Kolodner博士领导研究人员在酿酒酵母中针对这一机制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在DNA复制完成后不久,新复制生成的DNA链会生成一个持续10-50分钟的短暂信号,这一信号可帮助MMR系统确认哪条是新合成的DNA链,由此将其作为检测及修复的对象。Putnam表示尽管目前尚未鉴别出真正的信号标记,但他们猜测有可能是位于单链DNA上的某些信号印记或是与DNA复制相关的某些蛋白质。现在Ludwig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鉴别出精确的信号。早些时候,该研究组在另一篇发表的论文中首次实现了在活体细胞中观测MMR过程。新研究在此前成果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解析了真核生物消除有可能导致发育缺陷及癌症发生的DNA复制错误的机制。“真核生物是如何鉴别出新合成的DNA链的,这是一个已持续存在了30多年的待解之谜,”Putnam:“新研究发现真正地改变了我们对于MMR系统作用机制的思考模式。”

  • 【转帖】华南植物园发现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这个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虽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是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弱抵抗力,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所以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筛选更多超富集植物是非常必要的。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当土壤Cd 浓度为60mg/kg时,少花龙葵的生长未受影响,根部Cd含量高达473mg/kg,茎、叶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达215、251和230mg/kg。在两个浓度梯度实验中少花龙葵地上部Cd含量均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富集植物。

  •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可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并可能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类食物链。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曹树青教授课题组通过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发现使植物能将有毒物质镉吸收后“转存隔离”的新机制,从而降低并解决土壤中的镉污染问题。您觉得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可修复技术可行吗?执行可行吗?

  •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于《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2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编制小组已完成起草工作,按照《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现公开征求意见,请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填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于2024年9月25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以下联系人。涉及修改重要技术指标时,应附上必要的技术数据,逾期未复函的按无异议处理。 联系人:高杰 电话:18910796692 邮箱:china_soil@163.com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24年9月6日 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修复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pdf 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编制说明-《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修复技术规范》(1).pdf 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征求意见反馈表-《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docx 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征求意见稿).pdf 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编制说明.pdf 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912/6386177475284510734054184.docx]征求意见反馈表-《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征求意见稿)》.docx

  • 细胞外基质化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臂丛神经缺损的研究

    【序号】:4【作者】:宋丽丽【题名】:细胞外基质化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臂丛神经缺损的研究【期刊】:吉林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2【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qt_j-uEELGBdZ64e_NeKorNyHTEXc4WYj-JgSxFHTEpCLC63y8VE8Mu3IzigvqsHSk6VdDKHqm2DTJ_TXRYEqQmRqDJKz4V5h2yvTxnQgxouHPXRH9w56VOku-572pIgg-Gv-EJdinh9kmJyVIkb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土壤修复技术之生物修复

    (1)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某些植物具有积累、转化和转移土壤污染物的能力,通过大量种植此类植物,使土壤中污染物被吸附、转移、贮存至植物茎叶,收割茎叶做无害化处理来实现土壤的修复。(2)动物修复技术:通过土壤环境中的低等动物来吸收、降解和转移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3)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特性,将土壤中含有重金属的物理特性进行改变,从而对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进行控制,降低污染物活性,或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

  • 【资料】广东中山对菜地进行重金属污染检测和土壤修复

    针对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现象,中山市农业部门在广东省率先进行耕地重金属监测,评估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和开发针对各种不同污染土壤的相关修复措施和技术。 据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一项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壤调查结果初步显示:广东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中山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镉、镍、铜超标率分别为50%、43%和10.9%。 蔬菜是极易受重金属污染和影响的农作物,是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农贸市场蔬菜的抽查结果表明,重金属超标严重,其中汞超标率45.5%、铅超标率24.2%、镉超标率9.9%。 为避免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危害人体健康,中山市农业部门2006年12月底将正式启动“蔬菜基地重金属评价与修复”课题研究,通过对全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灌溉水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价,摸清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分布与程度,针对性地研究降低蔬菜重金属的土壤调控技术和叶面调控技术,同时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低富集蔬菜和高富集作物进行间、套种的边生产边修复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调控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抑制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迁移。 据中山市农业部门介绍,“蔬菜基地重金属评价与修复”研究课题完成最少需要三年,其最终目标是在蔬菜基地检测的基础上,延伸到该市所有耕地的监测,逐步建立一个科学的土地信息数据库,以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和指导农业生产。

  • 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土壤修复该从哪些地方着手处理?

    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重金属污染很难自然降解,如铅、镉等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会长期蓄积并破坏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土壤成为污染物的“储存库”。在这类土地上种植农作物,重金属能被植物根系吸收,造成农作物减产或产出重金属 “毒粮食”、“毒蔬菜”。那么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土壤修复该从哪些地方着手处理?

  • 未来稻谷不含镉了,耕地还用得着修复吗?

    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宣布近期在水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吸镉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就会干净。镉大米是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典型代表。如果袁院士的突破性技术顺利落地并得以推广,餐桌安全将不再受到镉大米的威胁,有助于耕地安全利用目标更好的实现。大胆设想一下,如果随着育种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农作物的“污染物富集基因”被成功“敲掉”,耕地污染导致农作物污染物含量超标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有效管控了土壤污染对农产品的风险。同时,我国现有的耕地土壤修复技术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若上述技术在更多农作物和污染物上取得突破,现有耕地修复技术的应用将面临挑战,技术发展动力将减弱,对镉等重金属污染耕地还用得着修复吗?

  • 土壤修复技术之工程修复技术

    (1)客土法:通过在“健康”土壤地方取土,移入表层污染土壤中,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从而解决表层土壤的污染问题,避免植物根系等受到污染,降低污染的危害。(2)换土法:利用“健康”土壤来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客土法的区别是,其直接用“健康”土壤替换掉污染土壤,从而对被污染土壤进行修复。(3)深耕翻土法:通过将表层和深层土壤进行翻动混合,从而降低表层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一种方法。

  • 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b]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各直属单位,全国性行业组织及有关单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但过程中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二次污染防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提出如下意见。一、理念先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和培育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理念,鼓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行业协会、从业单位、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倡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因地制宜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率先践行绿色低碳修复,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控制潜在二次污染风险。在确保达到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二)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推进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以加强系统谋划、优化监管机制为重点,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保障措施为手段,强化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协同、机制协同、任务协同,推进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高绿色化、低碳化水平。(三)持续探索推动创新实践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先行先试,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典型经验和案例。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建设设计及管理流程有机整合,加强实践应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质量发展。(四)逐步建立评价评估体系以反映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绿色低碳水平为目标,生态环境部逐步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相关工作指南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相关数据库,研究制定适用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工具和碳核算方法。二、全过程提升绿色低碳水平(一)合理规划受污染土地用途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充分考虑土壤污染情况和风险水平,结合留白增绿相关安排,协助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保护人居环境安全。鼓励农药、化工等行业重污染地块优先规划用于拓展生态空间,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及时采取制度控制、工程控制、土地复绿等措施,强化污染管控与土壤固碳增汇协同增效。因地制宜研究利用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已封场垃圾填埋场、污染地块等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二)精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从业单位要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监管,全面提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水平,推进多学科、多方法、多手段调查技术的融合,精准刻画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和水文地质情况。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成果,基于现场检测数据,动态优化调查工作计划,借助现场快速筛查技术,提高调查精准度和效率。对大型复杂污染地块,可根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有效暴露剂量,科学选用风险评估方法和参数,合理确定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三)重点突出绿色低碳化设计坚持“一地一策”,科学合理选择风险管控或修复方案。鼓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从业单位将能耗、物耗、温室气体排放等纳入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在注重经济可行基础上突出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导向,优化工艺设计,优先选择原位修复、生物修复、自然恢复为主的管控修复技术,增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守牢安全底线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可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与后续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减少能耗,提升质效。(四)积极探索最佳管理措施从业单位要着力提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应用高能效装备产品,优化提升重点用能工艺和设备,优先使用绿色低碳的管控和修复材料,有效提高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科学设定并动态调整工艺参数,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加强施工过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广可视化、智能化监控手段,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强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防止对地下水和周边地表水、大气等造成污染。在有效防范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鼓励推动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鼓励在产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和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的条件下,实施边生产、边管控、边修复。(五)追踪开展后期可持续管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督促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从业单位动态研判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或修复长期效果,跟踪监控土壤和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严格落实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有关规定,及时优化和调整长期监测方案,建立回顾性评估机制。三、全方位强化科技支撑(一)加强科研布局和基础研究生态环境部加强土壤和地下水复合污染治理、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领域科技研发的系统布局,夯实自然恢复过程与人工修复作用下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等的理论方法研究基础。(二)攻关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鼓励行业协会、从业单位聚焦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中的关键问题,加快关键共性新材料和新装备等科技攻关。研发应用环境友好型管控修复材料,提升材料的长效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研发推广低排放、低能耗的新型管控修复装备,提高装备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对未达到能耗标准的传统修复设施设备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和升级改造。生态环境部遴选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和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三)加大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行业协会、从业单位要坚持需求导向、交叉融合,发展可持续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集成与耦合技术,注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精准刻画、复合污染阻控和修复技术的组合优化,促进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实施,形成一批成效明显的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比选、集成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技术体系,开展中长期跟踪模拟及评估,推动土壤健康管理和生态功能提升,增强土壤固碳增汇能力。四、完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谋划和工作部署,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促进并按照分工推动全过程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积极探索创新土壤修复+工程建设模式,引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二)建立激励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资金使用和政府采购等活动中推动落实绿色化、低碳化有关要求,鼓励采用绿色低碳的方案、装备、材料等。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气候投融资等市场化资金以及国际贷赠款资金支持途径,通过多渠道资金来源与创新机制保障支撑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实施。(三)拓展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建立经验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监管能力,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强化行业引领作用,培育土壤污染防治领军企业,提升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四)开展宣传教育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土壤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普及相关知识,解读法规政策,发布典型示范,全面提升社会和行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绿色化、低碳化意识。

  • 人造材料自修复方面的研究获新进展

    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UploadFiles/201108/2011080513385489.jpg模仿生物骨骼的自修复(self-healing)过程,研究人员在纤维增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引入通道系统,通过注入树脂对材料损伤的部位进行修复。经过修复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损伤之前的97%。欧洲喷气式战斗机的机身主要是由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构成。这种材料较同等的金属材料相比重量更轻,强度和硬度更高;但是塑性较差。纤维增强在本质上是一个平面的机制,对于所受到的冲击无法较好地吸收和释放。而作为飞行器的面板来讲,细微的冲击损伤是非常难进行检测的,但却对材料的机械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的Richard Trask博士及同事们试图通过使材料具备自修复的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人体的骨骼也是由层状的脆性单元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但是,当骨骼中产生裂纹时,它可以通过两种骨细胞进行重建:蚀骨细胞(osteoclasts)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s)。蚀骨细胞可以侵蚀骨头,它们在死亡的骨头中产生通道或者管道。血管通过这些管道将成骨细胞带到损伤的位置,慢慢生成新的骨骼。研究人员通过“溶模(lost wax)”的方法将一个管道系统引入到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如果材料发生了损伤,就可以将一种修复用的树脂注入这些管道中,对损伤的部位进行修复。实验发现,经过修复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损伤之前的97%。这项人造材料自修复方面的研究对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沙发鞣制厂还原修复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上升,人们在沙发家居上的消费大有不同,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皮沙发,当市场不断扩大的时候,各沙发厂家也纷纷吸引更多订单。另一方面,沙发鞣制厂还原修复需求也提高了不少,主要是因为铬含量的环保问题。  真皮是牛、羊、猪、马、鹿或某些其它动物身上剥下的原皮,南通皮革修复,经皮革厂鞣制加工后,制成各种特性、强度、手感、色彩、花纹的皮具材料,是现代真皮制品的必需材料,但是皮沙发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鞣制的过程,因此不少产品易出现铬含量超标的问题。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铬含量不得超标,沙发鞣制厂都会寻找铬还原修复的方法或技术进行还原。

  • 【转帖】江苏开启环保督政机制 太湖办现场检查河流治理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简称“太湖办”)近日首次出征,对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现场督战。“太湖办”现场检查了宜兴市和常州市武进区的重点治污工程,并对两地工作做出了积极评价。“太湖办”首次出征今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特批成立了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随后,无锡市、常州市、宜兴市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太湖办”。“太湖办”不承担任何具体的太湖治污任务,而是根据三级政府的授权,全力行使督政职能。对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督战,是“太湖办”的首次出征,引起了省级环保、发改、经贸等部门的重视,来自沿湖苏、锡、常等县(市、区)政府领导也赶到现场。“太湖办”现场检查了宜兴市和常州市武进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截污驳岸、氮磷流失拦截、集中式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7个重点治污工程。通过现场督战,江苏省“太湖办”主任朱铁军现场评价,宜兴市、武进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在较短时间内使漕桥河水质由去年的劣V类改善到目前的V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区域治污各显神通面对现场督战,宜兴市常务副市长李秋峰说,宜兴市把漕桥河整治作为入湖河道整治的示范工程,采取了控源、截污、清淤等多种手段,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以漕桥河为主的9条省定主要入湖河道编制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着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坚持整治与控源结合,防治与修复结合,治理与创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沿河水环境改善。武进区副区长顾伟国说,武进区对漕桥河流域18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全方位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建设了25个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8个项目完成,7个项目正在推进之中。此外,近一年来,武进区启动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七大工程。把绩效评估落到实处面对第一次出征督战,朱铁军明确了下一步漕桥河治理攻坚的重点。各地应按照入湖河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要求,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确保“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朱铁军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污染防治工作,按期完成542家工业企业的提标治理,削减工业污染物总量;加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2010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5%以上,纺织印染、电子行业废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到2012年,规划区内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朱铁军说,要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入湖河流的“河长制”,通过层层分解,把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工程项目;着力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省政府继续安排20亿元治太专项资金,县(市、区)财政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套到位,有关乡镇也要配套相应的资金;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落实污水处理费提价至1.3元/吨~1.6元/吨的政策,继续推进区域补偿制度,加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工作步伐,全面开征氮磷排污费。朱铁军表示,各级“太湖办”要着力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太湖办”要会同省有关部门每半年督促检查一次,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治理工作开展和规划目标完成;要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把主要入湖河流整治作为太湖治理绩效评估重点,督促资金安排到最急需的领域;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完成任务出色的地方和个人通报表扬,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地区主要责任人坚决实行环保政绩考核“一票否决”。

  • 土壤修复技术之联合修复

    [font=arial][size=18px][color=#222222]将若干单项土壤修复技术相互组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在联合吸附技术中,各种单项土[/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color=#222222] [/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color=#222222]壤修复技术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和效率。[/color][/size][/font]

  • 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序号】:1【作者】:叶建勋郭小明于春波【题名】: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期刊】: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2,13(14)【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qt_j-uEELGGC8N8Ca4bDjQXEtXC7HMjNiJhf3KMrwjTwb1HZ5WM8n4CQuJPUF6H4czuaOmpqUaczlOLoR6pMj0zOiCwBAWcWbDIEfMEg-4WyhhpETKt0RbJhmV4yp4Pcv51w7v11IP3E1SNQZ4py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世界环境日】土壤修复技术科普之生物修复

    [font=-apple-system,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6px][color=#333333]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特别是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分解或转化的方法,旨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使其达到可控标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不容易对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土生菌、外源菌和基因工程菌对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代谢转化和降解。然而,生物修复的周期相对较长,应用范围也受到土壤土质和植物习性的限制。[/color][/size][/font]

  • 【分享】上海组建土壤污染控制修复中心

    中国环境报讯 经环境保护部批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近日开始建设。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上海市今年有望出台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今后企业搬迁前,必须要检测评估其对土壤有无造成污染,并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这一中心是目前我国唯一以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为目标、面向国家环境管理服务的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任务包括立足城市土壤污染控制领域,开展重金属、有机物及复合性城市土壤污染修复有关技术、设备开发和产业化,推进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产业发展。  上海市组织开展“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发现,上海地区PTS(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苏州河底质、长江口潮滩、近郊蔬菜土壤和位于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自2005年成立上海土壤修复中心以来,共成功修复工程场地项目30多个。2010年世博会的筹建过程中,上海市实施了污染土壤风险评估与场地修复项目,研究制定的《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应用于污染场地质量评价的标准,也是我国场地土壤污染控制和修复的成功案例。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工(用)转民(用)”过程中,建立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已迫在眉睫。今年,上海有望出台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今后企业搬迁前,必须检测评估其对土壤有无造成污染,如有污染应进行修复,而修复内容和标准,则根据此块土地的再使用性质而决定。根据要求,上海市还将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修复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负责修复和治理。 《中国环境报》2013-4-15

  • 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之微生物修复法

    [font=Calibri][font=宋体]微生物修复法利用微生物[/font]([font=宋体]细菌、藻类和酵母[/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来减轻或消除重金属污染。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铅的吸附、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铅的毒性。微生物不能降解和破坏重金属铅,只能通过改变它们的化学或物理特性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微生物处理重金属铅污染方面的发展有限,通常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此方法修复效果好,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font][/font][font=Calibri][/font]

  • ASRS抑制器修复后的使用效果及谱图

    去年已经修复了一些抑制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验,请已经修复过抑制器的用户写一下使用的效果及谱图,大家一起来讨论。最好回复内容包括:抑制器型号、谱图、故障现象、修复后效果等。谢谢。

  • 土壤修复技术之物理修复技术

    (1)玻璃化修复技术:通过对污染土壤进行高温熔融处理,使其中的重金属形成较为稳定的玻璃态物质,去除污染。(2)热处理修复技术:通过加热污染土壤,使土壤中含有的挥发性较高的污染物受热挥发,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3)电修复技术:在污染介质的两端施加直流电,从而形成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污染物会向两侧迁移,然后可以对其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从而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209/t20220919_994278.html]《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url](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color=#0000ff][b]问:《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江省(市)调研,3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始终把长江保护修复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标志性战役来抓。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协同联动,着力解决长江大保护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任务,取得显著成效。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6.7%,较2016年提高14.4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明确需消灭的劣Ⅴ类国控断面已实现动态清零,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遏制或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尽管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黑臭水体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污染物减排成效仍需巩固提升;面源污染在一些地方正在由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城乡面源污染防治亟待加强;一些地方湿地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亟须突破。总体看,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任务依然艰巨。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把长江保护修复列入八大标志性战役,要求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此,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充分衔接《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提出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color=#0000ff][b]问:《行动方案》与哪些法规文件进行了衔接?[/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针对目标、任务措施等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等进行了充分衔接。  在目标设定时,《行动方案》衔接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在总结“十三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突出问题与短板,明确了长江水质、饮用水安全、重要河湖生态用水、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化肥农药利用、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目标指标的具体要求。  在范围选定时,《行动方案》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区域范围为包括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省(市),以及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考虑到广东、福建两省只有部分乡(镇)属于长江流域,水量和流域面积占比较小,暂不纳入《行动方案》区域范围。  在任务措施落实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了进一步加强长江保护法等法律宣贯实施,推动形成以长江保护法为统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法治体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切实追究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责任,把法律规定的责任体系落到实处。  [b][color=#0000ff]问:与“十三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相比,《行动方案》有哪些特点?[/color][/b]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汇聚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30家单位多方力量,形成长江大保护工作合力。各部门立足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合力攻坚,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任务。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持续开展重点专项行动,巩固“十三五”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成效。《行动方案》秉承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思路,总结“十三五”时期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巩固攻坚成效,提出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以及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污染治理;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及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等,深化长江“三磷”排查整治工作,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监管,对磷矿、磷肥生产集中的省份,制定更加严格的总磷排放管控要求;进一步巩固深化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效,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回头看”,推动限期退出类电站按要求完成退出。  二是聚焦重点问题深入攻坚,力争在若干难点和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行动方案》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力争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提出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选择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和水库等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制定评分细则。加强重要湖泊蓝藻水华防控,开展太湖、丹江口、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洪湖等重要湖库综合治理。开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分清行政区域责任,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行动方案》围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强化法治与标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完善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支持长江流域上下游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专项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引导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b][color=#0000ff]问:请介绍下《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color][/b]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攻坚范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基本可控;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行动方案》提出四大攻坚任务及六项保障措施,共计34项具体工作。  四大攻坚任务:一是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污染治理,强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涉镉涉铊涉锑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二是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实施林地、草地及湿地保护修复,深入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重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三是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切实保障基本生态流量(水位)。四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推动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及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六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二是强化法治与标准保障。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鼓励指导有关地方制定差别化的流域性环境标准和行业污染排放管控要求。三是健全资金与补偿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保障攻坚战的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开展科技专项攻关,重点突破技术难点,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五是严格监督执法。继续拍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犯罪活动,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六是促进全民行动。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构建全民行动格局,让全社会参与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来。  [color=#0000ff][b]问:落实《行动方案》应遵循哪些工作原则?[/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不动摇。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二是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推动长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加强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三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加强全过程监管,提高长江保护修复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四是坚持多元共治、落实责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地方人民政府行动方案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供稿丨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 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单位能否承担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和效果评估工作?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目前国家尚未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但是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同一单位不得同时从事风险管控和修复、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评估。实际工作中,部分城市还要求同一单位不得同时承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  [/size][/font]

  • 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单位能否承担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和效果评估工作?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color=#6b6b6b]目前国家尚未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但是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同一单位不得同时从事风险管控和修复、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评估。实际工作中,部分城市还要求同一单位不得同时承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工作。[/color][/size][/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