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型利胆药

仪器信息网新型利胆药专题为您整合新型利胆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型利胆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型利胆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型利胆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型利胆药话题讨论。

新型利胆药相关的资讯

  • 我国新型蛋白类生物药分离纯化介质实现产业化
    p   11月21日,从在苏州召开的国家生物制药发展专项工程投产仪式暨纳微新一代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和高载量离子交换、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规模上市发布会上传来信息,由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实施的2013年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蛋白类生物药新型工业分离纯化介质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通过3年的组织实施,已达到各项建设目标,成功实现反相、疏水、离子交换、Protein A等多系列分离纯化介质的产业化,建成年产25000升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的生产线和全球首条年产20吨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生产线。这一产能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具备了高性能层析介质和色谱填料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终结了国内分离层析介质和色谱填料单向进口的被动局面。 /p p   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分析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物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制备色谱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中最重要的技术。而硅胶色谱填料作为整个色谱技术的“心脏”,其市场却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纳微科技历经10年研发攻关,开发出世界独有的单分散(均粒)硅胶色谱填料规模化生产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球形硅胶色谱填料领域的空白,而且突破了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规模化制备难题,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生产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生产线,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p p   离子交换、疏水和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是蛋白和抗体药物分离纯化最重要的材料,这些材料市场长期由美国GE、日本Tosoh等少数公司垄断。其产品价格昂贵,且每年同比上涨超过10%。纳微科技集化学、生物和材料等交叉领域技术于一体,开发出的单分散高载量离子交换、疏水和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其分离纯化蛋白和抗体药物的各项性能,如载量、分辨率、机械强度、使用寿命等,都已超过国际品牌,能极大地促进我国蛋白和抗体药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p p br/ /p
  • 固液界面(SLIM)蛋白质结晶方法及新型结晶板研制
    成果名称 固液界面(SLIM)蛋白质结晶方法及新型结晶板研制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radic 合作开发 □其他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晶体学是获得蛋白质原子结构的最普遍方法。近年来,尽管人们对蛋白质结晶原理的认识逐步深入,并且在方法研究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但是国际上尚没有一个通用的可以获得蛋白质晶体的方法,蛋白纯化及晶体生长是一个劳动密集、成功率比较低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晶体制备技术的自动化、并行化、小型化创新将大大简化蛋白晶体生长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十分必要。 在此背景下,苏晓东课题组提出一个新的蛋白质结晶概念,即固体液体界面方法(SLIM),该方法可降低蛋白结晶筛选时对蛋白质浓度及量的要求。SLIM主要基于提前滴加池液使其干燥便于储存运输,而后在&ldquo 干滴板&rdquo 上生长晶体时滴加蛋白溶液到&ldquo 干池液&rdquo 中,这为蛋白晶体生长提供了不同的动力学途径。这个方法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利用自动化的多通道的移液设备大批量的准备许多&ldquo 干滴板&rdquo ,从而大大简化蛋白结晶过程并增加通量。为了使这个方法能够实用化,课题组需要尝试及采用各种高通量、自动化移液系统来制造大量低成本&ldquo 干滴板&rdquo ,同时还要设计并制备合适的结晶塑料板材。 作为&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首批支持的项目,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通过结晶&ldquo 干滴板&rdquo 制备仪器的购置,以及结晶板材生产模具的试制,苏晓东教授这一新型蛋白质结晶板的研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目前,苏晓东课题组已经成功制备了蛋白质结晶&ldquo 干滴板&rdquo 样品,并已获得良好的效果,相关专利申请已进入国家阶段。接下来,课题组将继续与相关公司及厂家合作,进一步研制&ldquo 干滴板&rdquo 的大批量、高通量生产技术,实现该技术成果的转化。 应用前景: 蛋白质晶体制备技术的自动化、并行化、小型化创新将大大简化蛋白晶体生长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 聚焦生物药与新型疫苗 2017中国蛋白药质量与技术创新研讨会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6月8日,第19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在上海白玉兰广场外滩W酒店盛大召开,来自全球的近700名与会者参与了盛会,群贤毕至,高朋满座。 “2017中国蛋白药质量与技术创新研讨会”也在同期举行,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积极参与。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全程参与了这场聚焦于生物药与新型疫苗的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c6ebc75-976e-4d12-863a-b923c80afa52.jpg" title=" 分会场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7中国蛋白药质量与技术创新研讨会现场 /span /strong /p p   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宾教授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秘书长史晋海博士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30f8c02-a7e7-484d-91b5-a165befbcf7c.jpg" title=" 王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宾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2ff5a27-c0eb-4dd1-a50f-e6e0891e1d71.jpg" title=" 史晋海.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秘书长史晋海 /span /strong /p p   会议伊始,本次会议的主席,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CEO、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创始人、首任理事长周新华博士致开幕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567d7cd-5118-4666-9831-6adcb6ccf642.jpg" title=" 周新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CEO周新华博士 /span /strong /p p   近年来,全球生物药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对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疫苗全球市场保持良性发展的同时,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呈突飞猛进之势,且近来二者的联用也逐渐成为免疫治疗中的一个新的趋势。周新华博士简要介绍了单抗药物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创新药物与生物类似药在开发过程中的区别以及美国FDA和中国CFDA的最新动态等。另外,周新华博士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的成立背景、概况、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等。   /p p   会议的第一个报告由上海泽润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CEO史力博士带来,题目为“21世纪世界疫苗发展现状:中国发展战略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c677ce9-89b2-4280-acf7-92727ae13eab.jpg" title=" 史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上海泽润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CEO史力博士 /span /strong /p p   疫苗接种是20世纪公共卫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其开发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疫苗拯救的生命和防止的疾病超过了任何医疗的救治。报告介绍了200年来人类疫苗开发技术的演变历史,并以乙肝疫苗和宫颈癌疫苗为例介绍了疫苗对人类的贡献。全球疫苗销售2014年复合增长率已达到12%,几乎是同期制药行业年增长的2倍。未来,世界疫苗市场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预计到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也将达到30亿美元。国内疫苗与世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疫苗企业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空间。 /p p   关于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上市后的监管问题,来自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的张华副主任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MAH制度试点上市后监管探讨”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714a991-56ca-4db9-8bd6-4c2e8ecc3b0d.jpg" title=" 张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张华 /span /strong /p p   报告主要介绍中国MAH试点的背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MAH试点方案中有关上市后监管的要求,结合中国现行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要求和MAH制度的特点,探索提出MAH制度试点的上市后监管模式,包括建立针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监管制度、并针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省委托生产或经营的情形,建议开展跨省监管合作,实行监管信息分享、联合检查或调查,以落实对持有人的属地监管责任。 /p p   关于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和市场情况,来自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CEO刘世高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中国生物类似药产业的发展”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56ca05b-3069-43ef-bc0e-d42eb4e279d1.jpg" title=" 刘世高.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刘世高博士 /span /strong /p p   单抗类药物昂贵的价格和低可及性,造成了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生物类似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虽然中国本土开发的生物类似药在产品质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其生产质量据国际GMP标准水平依然有一定的差距。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缺乏具备后期CMC经验的专业人员,是限制我国生物类似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性因素。报告对国内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局面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还深入解读了CFDA和CDE所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文件。最后,报告还简要介绍了该公司的生物类似药开发研究案例,诠释了中国生物类似药的法规要求。 /p p   在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CDMO(合同式开发和制造)企业都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来自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张继博士带来了题目为“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国CDMO参与者的机遇”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1ef7f83-7e61-4a02-b5a7-a08120890e83.jpg" title=" 张继.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继博士 /span /strong /p p   目前,大量研发投入和科技基金正在持续扩展生物药产品线,并推动药品需求向生物药转向。同时,由于大量专利到期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生物类似药市场正在高速增长。市场相对应的制药和生物科技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将生物药的开发和制造外包给CDMO公司,以降低成本,并满足政策法规要求。报告介绍了面对全球CDMO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应如何发展、如何转型,并详细介绍了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以及优势。 /p p   接下来由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傅道田博士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精准医疗的展望和丽珠集团的思考”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320d244-80c6-44b2-a1cd-1c05e45b344f.jpg" title=" 傅道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傅道田博士 /span /strong /p p   报告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及全世界范围内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情况。精准医疗并不完全等同于基因检测,因为疾病可以在基因层面反映出来,基因的变异却不一定导致疾病。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还会用到许多其他方法。基因检测只是实现精准医疗的一种手段。异质性是肿瘤诊断的难点,应对这一难点的重要手段即为液态活检。傅道田博士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的发展历史、液态活检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丽珠集团近年来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布局情况。 /p p   高质量的药用辅料在生物药的开发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此,来自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吴幼玲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关键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44c92a0-c915-4169-b561-9f964941baab.jpg" title=" 吴幼玲.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幼玲博士 /span /strong /p p   报告介绍了辅料的定义和功能,以及辅料的分类,并详细介绍了辅料质量对产品质量的具体影响。 /p p   随后,针对药用辅料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会议还组织了相关主题的小组讨论。各位嘉宾针对议题发表意见的同时,也同在场听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35ee61b-9e60-4b77-a23a-3bbd6712dd55.jpg" title=" 论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讨论现场 /span /strong /p p br/ /p
  • 岛津鼎力支持药典新型实验室仪器与耗材实操演示交流会
    2024年4月16日-18日,“药典新型实验室仪器与耗材实操演示交流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顺利召开。会议旨在为同行们提供更好地学习应用药典收载的分析技术,了解与掌握近年来药典收录的各类新型仪器与耗材,从而将其更广泛地用于我国的新药研发与质控之中,同时促进我国实验室仪器与耗材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岛津”)作为合作单位鼎力支持本次会议。会议热点1、吸入制剂、缓释制剂、透皮制剂等复杂制剂制备2、中药安全性控制3、手性药物拆分4、中药物质基础研究5、复杂制剂质量控制和检测6、质谱联用技术7、成像质谱显微镜技术8、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岛津专题报告受主办方邀请,岛津中国创新中心资深应用专家董静博士发表题为“成像质谱显微镜在中药品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探索”。董博士以目前传统色谱质谱分析存在的挑战为起点,介绍了成像质谱技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逐渐应用于中药相关研究,通过光学图像和质谱图像的融合能够为中药特性成分空间分布研究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董博士介绍了岛津与国内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情况,在较早期如开展姜黄、人参指标成分的基本空间分布研究外,目前已经延伸至药材品质及饮片炮制工艺研究,通过多个案例展示成像技术在“产地-空间-含量”、“炮制方式-空间-含量”等应用前景。岛津中国创新中心资深应用专家董静博士岛津专访主办方在本次会议邀请岛津参与视频专访活动,岛津中国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丰伟刚先生介绍了岛津在2024年紧跟中国法规变化,立足行业热点、难点,基于客户需求,开发整体解决方案和特色分析技术,岛津积极与国内药品检验机构、研究机构开展药品监管和前沿性课题合作,并重点介绍了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品质、化药高端制剂中的研究应用,MALDI-TOF在辅料杂质安全性监测、抗生素聚合物杂质质谱研究、多肽类药物分析方案中的应用。岛津展台岛津在本次会议设立展台展示了中药、化药、药用辅料、药包材、生物药等药品质控和研发解决方案、热点项目应用文集、消耗品解决方案、第三方检测解决方案,多位药品检验机构专家、企业参会代表莅临岛津展位,阅读、下载电子资料。多位行业专家、企业研究机构莅临岛津展位,了解岛津最新解决方案和新技术,针对光散射、质谱成像、MALDI-TOF、透皮制剂、内源性毒性物质等话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新型纳米传感器芯片让药物开发提速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这种由高度敏感的纳米传感器构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质如何相互结合,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只需要一厘米大小的纳米传感器阵列,就能以高于现有任何传感器数千倍的能力持续不断地监测蛋白质的结合活动。新的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成千上万种反应,而且比目前的“金标准”方法敏感性更强,并能更快地提供检测结果。   该纳米传感器阵列有两大重大进步。首先是将磁性纳米标记附着在被研究的蛋白质上,大大地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其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只要几分钟就能准确地预测结果。而目前其他的技术只能同时监测四种反应,需要长达数小时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   研究人员在数年前就开发出了磁性纳米传感器技术,在检测小鼠血液中癌症相关蛋白的生物标志物时发现,其敏感性远高于其他技术,检测浓度为其他技术检测浓度的千分之一。   研究人员将磁性纳米标记附着在特定的蛋白质上,当其与另一个连接到纳米传感器的蛋白相结合时,磁性纳米标记改变纳米传感器周围的磁场。为了确定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结合强度,研究人员将乳腺癌的蛋白放入纳米传感器阵列,同时将从肝脏、肺、肾脏及其他组织获得的蛋白也放入纳米传感器阵列,然后测量附着了磁性纳米标记的药物与各种蛋白的结合强度。这样可以不通过临床实验,就可以初步断定该药物的副作用。虽然目前的芯片每平方厘米只有1000个传感器,但研究人员表示,同样大小的芯片传感器可以增加到数万个之多。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利用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微芯片来研究正在开发的药物,研究人员确信这将极大地加快药物开发的进程。
  • 复旦大学于敏教授课题组《AJPS》:高精度3D打印用于抗凝药物重组水蛭素 (r-hirudin) 新型微创无痛递药系统的设计制备
    复旦大学于敏教授课题组《AJPS》:高精度3D打印用于抗凝药物重组水蛭素 (r-hirudin) 新型微创无痛递药系统的设计制备抗凝治疗通常被用作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策略,且此类患者大多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直接口服抗凝剂有导致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溃疡的患者,这种出血是致命的。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或可规避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但是注射给药需专业人员辅助,这对长期用药的患者而言极其不便,注射引起的疼痛亦会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此外,皮下注射抗凝剂还会导致皮下出血淤青,增加感染风险,给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透皮给药作为一种前瞻性给药策略,可以补充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局限性 (图1)。图1. 临床抗凝药物给药方式及不良反应微针 (Microneedle,MN) 作为微米级的微创设备,可通过破坏皮肤最外层角质层产生短暂的疏水性毛孔,将治疗药物输送至表皮中,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透皮给药系统之一。目前,微针的制备主要通过微模型浇铸法,但是用于微模型制备的方法大多局限于光刻或者化学蚀刻,工艺复杂、周期长且成本高,限制了微针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高精度 3D 打印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微模型制备方法,由于该法简单高效且成本相对较低,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的各领域,为微针阵列模型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图2.微针阵列模型的设计与打印 A. 1#微针阵列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左)、打印预览(中)及3D 打印微针的长度(右);B.2#微针阵列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左)、打印预览(中)及3D 打印微针的长度(右);C.设计模型和打印模型对比 近期,复旦大学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敏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药学院沈腾老师提出了一种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微模型制备方法。该团队利用新型超高精度 3D 打印技术 (nano Arch P140,摩方精密) 实现了个性化设计的微针阵列模型的制备,并通过开发一条新的模型复刻工艺成功制备了基于 3D 打印模型的微针模具,最终制备了 r-hirudin 新型微创无痛递药系统。该方法成功解决了以光敏树脂为打印材料的微针阵列表面 PDMS 无法固化导致的模型翻制问题,同时进一步拓展了 3D 打印在微针阵列设计制备领域的应用。利用高精度 3D 打印制备的微针阵列拥有较高的分辨率,打印的微针形貌特征保留完整、尺寸均一,为载药微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以“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r-hirudin loaded dissolving microneedle patch for minimally invasive and long-term treatment of thromboembolic disease” 为题发表在《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上。 在该研究中,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模型设计对目标微针阵列进行设计优化,分别按需设计了两款不同参数的微针阵列模型,如图 2A所示,考虑到 3D 打印分辨率的限制,绘制微针长度为 1000 μm,允许微针有 100-200 μm 的长度损失,设置微针形状为五棱锥形,底边长度分别为 150 μm 和 100 μm,将微针有序排列成 10 × 10 的微针阵列 (图 2B)。将设计图纸输出导入 3D 打印软件进行打印,最终获得基于光敏树脂的微针阵列模型。与设计模型相比,微针的高度发生了100-200μm 的损失 ,但在允许范围之内,微针针体形貌保存完整,不同微针个体尺寸均一 (图 2C),提示高精度 3D 打印在微针阵列模型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图3.微针模具及 3DMN 制备流程图 由于以光敏树脂为打印材料的微针阵列模型在用 PDMS 进行模型翻制时在接触表面 PDMS 无法固化,所以选择明胶作为中间过渡材料替代直接使用 PDMS 进行微针模具制备,开发一条新的模型制备工艺(图 3),并通过该路线成功制备了微针制备模具。将该模具应用于r-hirudin 递药系统的制备,通过连续的微模型浇铸并辅以恒温真空制备r-hirudin 荷载的 3DMN。对 3DMN 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实验动物体内进行微针给药的药效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 3DMN 给药可以实现快速的透皮药物递送,血药浓度在给药后 0.5 h 达到峰值 (图 4D-F),血液的凝固时间在 3DMN 给药后显著延长 (图 4A-C)。对 3DMN 给药的生物利用度(BA) 进行分析,发现 3DMN 给药相对于皮下注射给药的BA可达50% (图 4G-F)。该结果初步验证了基于高精度 3D 打印的微针阵列模型制备的 3DMN 在介导透皮 r-hirudin 递送中的可行性。 图4. 3DMN 介导的r-hirudin 透皮递送的体内药效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A-C. 血液凝固时间随给药时间的变化;D-F. 血清 r-hirudin 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F. 不同给药方式血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G. 不同给药方式血清药物浓度参数 进一步研究 3DMN 在血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分别构建肾上腺素/Ⅰ型胶原混合物尾静脉注射诱导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和三氯化铁损伤诱导的肠系膜微动脉血栓动物模型,将载药 3DMN 用于动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研究发现3DMN 介导的r-hirudin 用药可以显著抑制急性肺栓塞模型小鼠肺部血管栓塞的形成 (图 5C-D),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图 5A-B)。此外还观察到,3DMN 介导的 r-hirudin 用药同样可以显著三氯化铁损伤诱导的肠系膜动脉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栓发生率 (图 6)。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 3DMN 可用于动静脉血栓的预防性用药,而高精度 3D 打印技术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微针多样性,也为未来临床用药个体微针量身定制提供了基础,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图5. 3DMN 在预防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A-B. 3DMN 给药对急性肺栓塞小鼠生存率的影响;C. 小鼠肺部组织石蜡切片 HE 染色;D. 小鼠肺部 CT 扫描图图 6. 3DMN 在预防肠系膜微动脉血栓中的应用 A. 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的体内成像;B. 血栓形成率的统计分析图;C. 血栓形成长度统计分析图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贺福初小组发现干扰抑癌基因的新型蛋白质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导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肿瘤研究领域又有重要发现。他们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型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抑癌基因,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型靶向分子,为人类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今年4月中旬国际刊物《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该项发现。   癌症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科学家们和医院的医生都寄希望于通过调节一种名叫p53的抑癌基因的活性,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这种抑癌基因的活性调控异常复杂,强烈依赖于各种类型的不同组织器官的调控蛋白质。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贺福初、张令强、田春艳等科研人员,在前期大规模发掘人类的胎肝新基因、新蛋白的基础上,经过历时六年的潜心探索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参与抑癌基因p53对死亡基因的调控,他们为这种蛋白质取名为Apak。   当Apak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在一起时,抑癌基因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当正常细胞遇到基因组损伤信号时,Apak迅速与p53分离,释放出p53的杀伤细胞功能,从而能及时清除掉对机体带来危害的部分“变坏”的细胞,大大降低了肿瘤发生的风险。这项研究受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DNA损伤修复蛋白复合体及修复功能相关机制研究”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肝脏及肝病相关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等的联合资助。这次发现的新型蛋白质Apak隶属于锌指蛋白家族,而这一家族在人类基因组中多达423个成员,这一家族中很可能存在大量没有被人们发现的p53调控蛋白,因而可能为肿瘤研究、药物研发打开了一座巨大的“宝库”。
  • 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成焦点 热分析技术如何助力新药研发?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截至今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3万例,疑似病例超过2.6万例,疫情发展态势严峻,拐点尚不会很快出现,因此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p p   2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学者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为云科研团队宣布,筛选出五种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p p   据悉,上述联合科研团队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多个靶标蛋白(其中Mpro 蛋白晶体结构由中科院饶子和院士团队提供),对8506种上市或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中进行超大规模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工作,并在一周内取得了第一阶段成果。 /p p   研究发现,有五种药物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分别是Beclabuvir,沙奎那韦(Saquinavir),比特拉韦(Bictegravir),洛匹那韦(Lopinavir),多替拉韦(Dolutegravir)。 /p p   联合科研团队发现,Beclabuvir不仅可以和Mpro蛋白结合,还可能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P12的一种潜在抑制剂 沙奎那韦(Saquinavir)不仅可以很好地同Mpro蛋白结合,还能够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相结合,可以同时在细胞内部和表面阻止病毒的扩增。 /p p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p p   李兰娟院士说,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p p   (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p p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p p   李兰娟院士说,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p p   2月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教授、曹彬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宣布启动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临床试验将一共入组患者761例,2月6日起患者开始接受用药。 /p p   大家都希望能尽快有好的药物来对付这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药物的研发、生产、应用有基本的规律和时间要求。 /p p   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物为例,新药研发从无到有,要历经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三部曲”,最后才能进入医药市场用于治疗疾病。 /p p   第一步:候选新药的发现 /p p   候选药物的发现首先需要选择和确定药物的作用靶标。靶标是一种与某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分子,如蛋白和核酸等,对这种生物分子进行干预,能够治愈或缓解与其相关的疾病。药物作用的靶标确定之后,药物化学家们需要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设计或者合成有作用的先导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是全新结构的化合物,也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甚至还可以是一些已经上市的药物。 /p p   经活性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后,还需要以先导化合物为模板合成大量的新化合物,以进行构效关系研究,进一步筛选优化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同时还得系统地研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代谢性质以及毒理早期数据,才能筛选出来满足成药性的最优化合物,这时候可以作为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开发。 /p p   第二步:候选新药临床前研究 /p p   确定候选药物是新药研发的基石,接下来新药就从研究进入了开发阶段,也就是系统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工作,这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个“主角”身上。 /p p   临床前研究需要进行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药学研究,动物体内的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以及安全性评价在内的系统研究工作,这部分研究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随着新药研发进入后面的临床阶段,药物化学家们还得不断地放大合成的规模,优化开发更加合理的生产工艺,并且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生产的要求,逐步满足将来商业化生产的需求。 /p p   制剂部门需要进行系统的处方和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和控制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工作,从而开发出符合临床需求的新药制剂。 /p p   第三步:临床研究 /p p   在完成了系统的临床前研究后,接下来就是进入临床阶段了,临床阶段需要在人体上进行试验,因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前必须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在中国,新药的研发机构需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提交新药临床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获得许可后才能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p p   热分析技术常用于新药研究中。热分析法是测定物质的理化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即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准确记录物质的理化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而今在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是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二者经常联合应用使得到的样品热特征信息可互为补充。热分析技术可用于判断药物的熔点、确定药物的结晶水、测定药物的纯度、处方及辅料筛选等。 /p p   目前,将热分析得到的数据同时与其他仪器分析的数据一起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已把热分析方法作为控制药品质量、从事新药研究及药物新剂型开发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国内外将热分析技术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亦越来越广。建立化学药品对照品热分析数据库,在化学药品检验体系中准确、高效、可靠地应用好热分析技术,加强相关基础性研究并服务于药品检验,意义重大。 /p p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一项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的系统工程。迄今2019-nCoV还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一些个案报道的治疗药物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效果。现有至少7个针对病毒RNA聚合酶或蛋白酶的小分子药物,包括CR3022抗体药物都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 相关疫苗的研发也在开展中,但距离临床应用尚需时间。 /p p br/ /p
  • 新型冠状病毒科研进展之——蛋白靶点结构研究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冠状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属于具有大量天然宿主的一类RNA病毒。该病毒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迄今为止,已不断有新亚型或新的冠状病毒出现。冠状病毒上的S蛋白、PLpro和3CLpro是药物开发的良好靶点,本文整理并总结了基于靶标发现的潜在药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38dd544f-4905-4c6c-899f-7d2e0b1a4099.jpg" title=" 截屏2020-03-30上午11.54.47.png" alt=" 截屏2020-03-30上午11.54.4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非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亚科进一步细分为四类,即α、β、γ 和 δ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自然宿主包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猪、犬、猫、鼠和蝙蝠等。 strong 目前,已经鉴定出六种人类冠状病毒,其中包括α属的HCoV-29E和HCoV-NL63;β属的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另外,近期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初步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2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 /span 。研究者将来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已知的“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进行了比较,发现 strong 6个新型冠状病毒序列几乎一致,其与SARS的同源性更高,相似性约为70%,与MERS相似性约为40%。 /strong strong 序列差异主要在ORF1a和编码S-蛋白的spike基因上,这是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蛋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冠状病毒蛋白靶点结构研究进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冠状病毒是最大的一种核糖核酸病毒(26~32kb),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编码非结构蛋白(Nps)的复制酶基因占据了基因组的三分之二,而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仅占病毒基因组的三分之一。目前已经解析出了许多冠状病毒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如SARS-CoV S糖蛋白(PDB ID:5WRG)(图1A)、MERS-CoV N蛋白的C末端结构域(PDB ID:6G13)(图1B)、MERS-CoV N蛋白的N末端结构域(PDB ID: 4UD1)(图1C)。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fd7a83a8-25f3-48a0-989e-958bb95bc364.jpg" title=" 截屏2020-03-30上午10.38.54.png" alt=" 截屏2020-03-30上午10.38.5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病毒体与宿主细胞的初始附着是通过S蛋白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开始的。根据研究报道,S蛋白具有受体结合活性和膜融合活性,是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蛋白。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冠状病毒中,S蛋白被宿主细胞弗林蛋白酶(Furin)样蛋白酶切割成S1和S2两种单独的多肽。S1的主要功能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S2亚基则负责介导病毒-细胞以及细胞-细胞膜的融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对近期的SARS-CoV-2 S蛋白进行研究时发现,虽然SARS-CoV-2 S蛋白中与ACE2蛋白结合的5个关键氨基酸中有4个发生了变化,但变化后的氨基酸,却没有影响SARS-CoV S蛋白与ACE2 蛋白互作的构象。与SARS-CoV S蛋白相比,突变体后的SARS-CoV-2 S蛋白结构与ACE2 蛋白相互作用能力,由于丢失的少数氢键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很强的结合自由能,说明SARS-CoV-2 是通过S蛋白与人ACE2相互作用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为了控制病毒的爆发,研究者们开发了针对 SARS¯ CoV 和 MERS¯ CoV 的疫苗。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制备方法下表中列出了这些方法的发展和优缺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446bbee2-3399-4764-a3f5-0339be331bc9.jpg" title=" 截屏2020-03-30上午10.59.39.png" alt=" 截屏2020-03-30上午10.59.3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只集中在SARS疫苗的开发上,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动物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并不能概括人类发生的严重临床疾病。 strong 综合SARS 和 MERS 疫苗的研究经验。发现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主要靶标是冠状病毒的S蛋白。疫苗不仅需要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还需要诱导黏膜免疫应答并借助佐剂来诱导 Th1 和 Th2 途径的平衡。也就是说成功的疫苗必须在不引起过度免疫激活的情况下达到保护的平衡。 未来还需加强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等疫苗的研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对于目前的 SARS-CoV-2,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医学专家正与中国同行合作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彼得霍特兹教授通过电子邮件表示,贝勒医学院正在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美国纽约血液中心以及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发疫苗。目前,尚无针对 SARS-CoV、MERS-CoV、 & nbsp SARS-CoV-2 和其他 HCoV 感染的特异性疗法,患者主要接受支持性治疗,并辅以多种药物组合,包括使用抗体、干扰素以及病毒和宿主蛋白酶的抑制剂。&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外,除了针对SARS外,有研究报道了一种针对MERS-CoV S蛋白N端结构域的新型中和单克隆抗体。该研究表明N末端结构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可能很重要,这项发现对于进一步的疫苗设计和针对MERS-Co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性单克隆免疫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理想情况下,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都应具有各自明确的作用机制,以避免产生逃逸突变病毒菌株,并提高对不同病毒菌株的活性。 strong 迄今为止,利巴韦林和利巴韦林加各种类型的干扰素已成为SARS和MERS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strong SARS-CoV-2爆发以来,全国各个攻关团队筛选出一系列具有治疗潜力的药物。 strong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的抗SARS-CoV-2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报道了综合利用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药物筛选,发现了30种可能对SARS-CoV-2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沈阳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发现SARS-CoV-2蛋白序列中SARS-CoV-2-PLP序列与SARS-CoV-PLP具有82%的氨基酸同源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2020 年 1 月 21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等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发现了& nbsp SARS-CoV-2的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和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2 的结合作用较强。& nbsp SARS-CoV-2通过 S 蛋白 - ACE2 结合途径对人 类传播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风险。因此ACE2 也可能用于& nbsp SARS-CoV-2的治疗研究。 黄朝林等根据过往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 nbsp SARS-CoV感染的患者有“ 实质性的临床益处” 的结果 推测这种疗法可能对& nbsp SARS-CoV-2感染的患者有效。此外,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 nbsp SARS-CoV-2有较好抑 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瑞德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 韦(Ritonavir)等三种“老药物”。&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瑞德西韦属于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 (RdRp),由美国知名药企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原本用于对抗埃博拉病毒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瑞德西韦证实了对 SARS 和 MERS 的病毒病原体均有活性它们与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相似,从理论预测瑞德西韦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有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目 strong 前瑞德西韦已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项目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同时进行两部分组成均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形式开展。 /strong 据吉利德对外披露,在武汉进行的临床实验有两项,一是研究评估瑞德西韦用于未表现出显著临床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轻、重症患者。另一项则是评估其用于重症确诊病患的疗效。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的中国学者已经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瑞德西韦在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上有较好的活性。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结果显示在 Vero E6 细胞上瑞德西韦对 SARS-CoV-2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 =0.77μmol/L,选择指数 SI 大于 129,表明该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效抑制& nbsp SARS-CoV-2 的感染,但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待临床验证。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参考文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XU X T,CHEN P,WANG J F,et al.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20.&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FOUCHIER R A,HARTWIG N G,BESTEBROER T M,et al.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in human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16):6212 - 6216.&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3.VANDER HOEK L,PYRC K,JEBBINK M F,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human coronavirus [ J] . Nature Medicine,2004,10(4):368 -373.&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WANG M,CAO R,ZHANG L,et a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 nCoV) in vitro [J]. Cell Research,202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5.HUANG C,WANG Y,LI X,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China [J]. Lancet,2020.& nbsp /p p br/ /p p br/ /p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优化新型药物载体材料
    p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稳领衔中法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快速、温和的方法,显著改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稳定性,克服了CD-MOFs在水中稳定性差的缺点,拓展了CD-MOFs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化学通讯》(ChemComm)上。 br/ /p p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新的“明星”材料,迅速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以环糊精为有机配体、钾离子为无机金属中心形成的CD-MOFs,是安全性高的新型药物载体,其微粒尺寸可控、功能多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CD-MOFs遇水迅速崩解,限制了它的应用。现有的增加CD-MOFs在水中稳定性的策略反应耗时长,并降低CD-MOFs的载药能力。因此,合成稳定的多孔性CD-MOFs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p p   由上海药物所、法国Paris-sud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组成的合作团队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将胆固醇分子嫁接到CD-MOFs上,在CD-MOFs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疏水性外壳,显著提高了CD-MOFs在水中的稳定性,即胆固醇修饰的CD-MOFs (CD-MOF-CHS)。胆固醇修饰的CD-MOFs(CD-MOFs-CHS)与水接触24 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内部结晶性结构和外部完整的形态。CD-MOF-CHS纳米粒可显著提高阿霉素在HeLa细胞的摄取,有效地递送药物。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CD-MOF-CHS载阿霉素纳米粒的生物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noimg/a61a375b-37cb-4865-ad02-a63b672a4fd7.jpg" title=" 1.jpg" width=" 564" height=" 130" style=" width: 564px height: 13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胆固醇表面修饰CD-MOF可显著提高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p p br/ /p
  • 药企免费| 2022首秀!新型疫苗研发论坛议程重磅来袭!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中国,成都,2022年1月7-8日药企免费| 2022首秀!新型疫苗研发论坛议程重磅来袭!疫情当下,新型疫苗崛地而起,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将于1月7-8日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拉开序幕。60余位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新冠药物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领衔参会!聚焦新冠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药物临床开发最新进展,带来下一代新型疫苗及药物立项及研发前瞻讨论,探索不同技术路径下——mRNA\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疫苗在超越新冠领域的创新与工艺开发领先实践!科研院所/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免费参会】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议程首曝光!】(截止更新至12月6日,以现场版为准)【Day1 会场1:核酸疫苗(mRNA与DNA)专场】突破mRNA技术壁垒与疫苗药物创新• 复制型mRNA(甲病毒载体)及其应用 张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研究员• 结构指导的疫苗设计在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王年爽,再生元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mRNAS-2P技术设计者• 高活性GMP级别系列酶在mRNA疫苗生产上的应用 谢宏林,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客户应用总监• 利用核苷修饰的mRNA缓解肝病 Valerie Gouon-Evans, 波士顿医学中心副主任肝脏疾病和再生项目主任• 话题待定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性核苷脂材联合阳离子脂材体内递送mRNA疫苗研发 杨振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PI mRNA疫苗CMC与质控产业链建设• mRNA单剂免疫接种研发(拟定) 严景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话题待定 丹纳赫生命科学• mRNA疫苗供应链建设的必要性和解决方案 朱化星,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mRNA新冠疫苗制剂研发关键技术 宋相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导师• 圆桌讨论:如何破局mRNA核酸疫苗专利、产业链及工艺质量和成本挑战? 俞航,蓝鹊生物CEO 马鸿杰,科兴生物制药副总经理 栗世铀,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Day1 会场2:其他新型疫苗专场】重组疫苗与佐剂创新与产业化• 新型CHO/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下重组蛋白制备工艺开发与优化(拟定)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与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型Fc融合蛋白疫苗的研发与临床前临床开发进展 杨嘉明,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 应对突变株,通用型/双价重组蛋白/多肽新冠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拟定) 邵辉,依生生物CEO• 药物制剂技术在亚单位疫苗递送中的应用 孙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系主任• 佐剂疫苗研发现状及新型佐剂研发策略 胡业勤,迈科康生物副总经理• 肿瘤治疗性疫苗临床开发新策略:卵巢癌一线免疫治疗III期临床 史跃年,昂瑞生物Co-Founder、CEO 腺病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创新与产业化• 话题待定 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 预防型鼻喷式新冠腺病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与临床研究进展 朱涛,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执行董事• 新冠病毒重组麻疹载体疫苗候选株的研发(拟定) 黄耀伟,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教授,系主任• 腺病毒载体的改造优化以提高载量及避免预存免疫 陈凌,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寨卡疫苗开发 戴连攀,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组长【Day2 会场1:核酸疫苗(mRNA与DNA)专场】mRNA于新冠及其他适应症(肿瘤、传染病etc)的疫苗探索与开发• 话题待定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mRNA疫苗预防HIV等其他传染病的研发分享庞司林,深信生物研发总监、深信生物南京公司负责人• AI驱动下的mRNA疫苗应用及最新进展王弈,新合生物创始人、CEO• 话题待定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mRNA肿瘤疫苗的概念性验证与研发进展贾为国,中生复诺健首席科学家 CSO• mRNA新型递送系统及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估(拟定)刘滨磊,滨会生物董事长、湖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助力核酸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李菁,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圆桌讨论:mRNA疫苗开发策略与下一代疫苗开发趋势张龙贵,厚存纳米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弈,新合生物创始人兼CEO黄才古,谷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确认中)DNA于新冠及其他适应症(肿瘤、传染病etc)的疫苗探索与开发• 开发安全且能诱导长期保护的二代新冠疫苗寸韡,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 新冠通用型抗变异高效免疫DNA疫苗研究于继云,北京震旦鼎泰董事长• DNA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序贯免疫原理及其临床试验与研究进展程鑫,艾棣维欣临床开发部医学总监【Day2 会场2:新冠疫苗及药物专场】从19到22年,COVID新冠政策与未来研发立项策略• 新型疫苗创新与技术壁垒突破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确认中)• 新冠病毒细胞受体ACE2表达模式的解析 李国平,西南交通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圆桌讨论:我们还有必要新开发疫苗吗?下一代新冠疫苗立项和研发策略及思路(市场前景VS竞争力; Omicron突变株的应对;流感化趋势应对;不同类型:多价疫苗、通用型疫苗、多联疫苗) 卢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新型疫苗研究室主任 王雪薇,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处主任助理 余东,Dynavax研究资深副总裁,GSK美国前研发总监经验与启示:从新冠病毒认知到疫苗开发• 新冠疫苗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替代终点评价思考与进展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中生在抗新冠领域的研发策略与进展 王雪薇,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处主任助理• 圆桌讨论1:有哪些弯路可以避免?一代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与研究思考(安慰对照;人群筛选;观察时间;剂量选择;亚单位疫苗佐剂配比;样本量)• 圆桌讨论2:未来新冠疫苗的临床加强针/组合研究/序贯免疫研究方向与策略(加强针VS序贯;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有效性VS 安全性;试验注意事项) 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回爱民,复星医药全球研发总裁,首席医学官应对新型突变株,新冠药物(中和抗体/小分子)立项与研发• “全谱”新冠中和抗体研发策略与临床进展(拟定) 施前,丹序生物CEO• 新冠重轻中症患者小分子药物治疗三期临床研究数据分享 马连东,开拓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 圆桌讨论:应对新冠预防与治疗——下一代中和抗体/药物立项和研发策略(市场商业化价值;广谱中和抗体;双抗、多抗;小分子药物) 冯辉,君实生物 COO 施前,丹序生物 CEO 马连东,开拓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 党群,河南真实生物总裁顶级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领先参会!(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军事医学研究院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江苏省 CDC石药集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研究室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NEB重庆大学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天津键凯科技有限公司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波士顿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无锡耐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药学院丹纳赫生命科学United BioPharma, Inc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厦门赛诺邦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元生物深圳近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生生物康希诺Roche艾博生物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震旦鼎泰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丽珠生物圣戈班高功能塑料(杭州)有限公司Croda China艾伟拓(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生物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上海兆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磐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北京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君实生物玉溪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丹序医药中吉当康(北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高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开拓药业苏州艾特森制药设备有限公司NanMicr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真实生物蚌埠医学院武汉糖智药业有限公司成都迈科康苏州英赛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启辰生生物上海胤煌科技有限公司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NEST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棣维欣深信生物诺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昂瑞生物兰州理工大学中生复诺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蓝鹊生物北京桑翌实验仪器研究所武汉汇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厚存纳米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斯微生物重庆博唯佰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院重点实验室国药中生高特佳投资集团元本生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码生物圣诺制药迈杰转化医学中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参会企业名单持续更新中!【早鸟特惠本周五截止!】12月10日前注册享立减1000元早鸟特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享限时早鸟特惠!【超多赞助形式等您来开启!】论坛开放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先进疫苗技术!即刻联系我们,获得有限的赞助演讲机会!详情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关注官微,及时获取会议最新信息!】联系组委会: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网站:www.bagevent.com/event/7801342?bag_track=instrument 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 021-61071886(ext.8027)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波通公司中标新型整粒谷物近红外分析仪的大单
    波通仪器公司和他在土耳其的合作伙伴ABP宣布他们已经中标土耳其谷物协会(TMO)的近红外大单。按照招标要求波通公司和ABP要准备250套近红外整粒谷物分析仪安装在土耳其TMO的每个谷物分析终端。 经过对几款近红外仪器的详细评估后,TMO发现只有Inframatic是全部满足招标要求的仪器。Inframatic整粒谷物分析仪发货时配有容重检测单元和各种类型谷物曲线。合同还包括通讯方案、仪器监控和多年的服务技术支持协议。 波通仪器公司CEO Sven Homlund说&ldquo 我们感到很自豪赢得可能是全球史上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采购最大的合同,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优秀的产品和客户服务的实力,巩固了我们在谷物行业作为最佳供应商的地位&rdquo
  • 新型安全高效的单碱基编辑系统—TaC9-CBE
    近十年来,以 CRISPR 系统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迅猛发展,在包括农业、畜牧业和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的基础科研和应用中不断涌现出耀眼成果。2020年 CRISPR 技术因其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摘得诺贝尔化学奖。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引起的 DNA 双链断裂和高脱靶效应等一系列副反应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CRISPR 技术的安全性开始备受关注。单碱基编辑技术以其高效和精确的基因编辑能力,成为目前最有希望治愈各种遗传疾病的明星工具。由 gRNA 与 Cas9-脱氨酶形成 RNP 复合物,gRNA 引导复合物结合在基因组目标位点,Cas9 负责解开 DNA 双链,并将靶向链切断,脱氨酶对非靶向单链 DNA(ssDNA)上的碱基进行脱氨,细胞修复过程中实现碱基转换。然而,单碱基编辑工具被发现具有明显的脱靶编辑效应,主要包括 Cas9 非依赖的 DNA 和 RNA 脱靶效应和 Cas9 依赖的 DNA 脱靶效应。通过对脱氨酶的修饰可大大降低蛋白对核酸链的非特异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 Cas9 非依赖的脱靶效应。但由于 Cas9 蛋白本身存在的 Cas9 依赖性脱靶,人们依然对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无法在保持目标效率的同时解决 Cas9 依赖性脱靶问题。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研究员与五邑大学邹庆剑副教授团队合作,首次将腺苷脱氨酶与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TALE)融合,开发了一种新型腺嘌呤碱基编辑系统——TaC9-ABE。该新型碱基编辑系统可以完全消除Cas9依赖性脱靶,而不影响任何靶向编辑效率。相关成果以:Elimination of Cas9-dependent off-targeting of adenine base editor by using TALE to separately guide deaminase to the target site 为题在线发表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上。TaC9-ABE单碱基编辑技术原理近日,该团队再次证实将 TALE 技术与 Cas9 技术结合起来,同样可以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TaC9-CBE。相关成果以:Eliminating predictable DNA off-target effects of cytosine base editor by using dual guiders including sgRNA and TALE 为题于在线发表在 Molecular Therapy 期刊上。TaC9-CBE单碱基编辑技术原理在 TaC9-ABE 和 TaC9-CBE 碱基编辑系统中,研究人员将脱氨酶与 nCas9 分离,脱氨酶与 TALE 连接,nCas9 与 gRNA 结合,由 TALE 和 gRNA 分别将两个效应器引导到 DNA 靶位点,同时发挥作用,实现靶位点的 A to G 或 C to T 的突变。如果 nCas9 被 gRNA 带到错误的位点,由于没有脱氨酶的存在,碱基转换就不能发生;同理,如果脱氨酶被 TALE 引导至错误的位点,由于没有 nCas9 的存在,不能形成单链 DNA,脱氨酶发挥不了作用,碱基转换也不能发生,这样就彻底地排除了发生 Cas9 依赖性脱靶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证实,TaC9-碱基编辑系统在保证高效但碱基编辑的同时,对 gRNA 依赖的脱靶位点以及 TALE 依赖的脱靶位点进行深度测序均未检测到脱靶现象。图3.各种CBE编辑器的Cas9依赖脱靶测试这项研究为基因编辑动植物的培育和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单碱基编辑工具。TaC9-ABE 论文中,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洋和蓝婷、五邑大学周小青博士和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周继曾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研究员和五邑大学邹庆剑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TaC9-CBE 论文中,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周继曾、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博士生刘洋、硕士生魏愈惠和五邑大学硕士生郑淑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研究员、五邑大学张焜教授和邹庆剑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2-00384-4https://doi.org/10.1016/j.ymthe.2022.04.010
  • 华南农大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首次在蔬菜中发现新型多重耐药质粒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在质粒介导多重耐药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食品科学期刊 FOOD CONTROL (IF=6.652)。文章基于齐碳科技纳米孔测序平台联合二代测序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在新鲜蔬菜中发现了2种新型的介导blaNDM-5基因转移的p0111和IncHI2/ST2型质粒。发现了同时携带tet(X4)和 blaNDM 基因的大肠杆菌,并证实携带blaNDM-5基因的多重耐药IncHI2/ST3型质粒在动物、食品和人等不同生态位中广泛传播。 提示携带blaNDM-5的IncHI2质粒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可能构成潜在风险,这一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背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抗击多重耐药(MDR)的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最有效药物。然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出现和快速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是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可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并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目前已经发现59种NDM酶,其中NDM-5是大肠杆菌中最主要的NDM酶。blaNDM-5基因可以被多种质粒介导转移,其中IncX3型质粒是最重要的传播载体,而blaNDM-5阳性多重耐药IncHI2型质粒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blaNDM-5基因在不同生态位菌株中的传播。新鲜蔬菜被认为是耐药基因(Antibiotic-ResistantGenes,ARGs)重要的“储存库”。日益上涨的即食蔬菜消费量需求也增加了人类通过食物链接触抗生素耐药细菌(Antibiotic-ResistantBacteria,ARB)的可能性。目前,已在蔬菜源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了多种重要的ARGs,包括blaCTX-M、mcr-1、tet(X4)、blaKPC和blaNDM。鉴于蔬菜通常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极低,ARB/ARGs有可能从蔬菜直接传播给人类,并对人类构成威胁。因此,持续监测新鲜蔬菜中的CRE对保障食品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成果概述在中国,CRE已经在医学临床、食品动物、环境、零售肉类和伴侣动物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蔬菜源CRE仅有零星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华南地区蔬菜源CRE的流行情况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华南地区即食蔬菜中blaNDM-5阳性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研究人员从广州菜市场采集的185份蔬菜样本中获得8份(4.3%)blaNDM阳性样品,阳性率高于之前在华东地区的研究(2.4%),但低于缅甸蔬菜中的阳性率(28.1%)。随后,研究团队基于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长读长优势并结合二代测序对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携带blaNDM-5基因的菌株和质粒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blaNDM-5基因出现在p0111和IncHI2/ST2型质粒中,并对blaNDM-5阳性IncHI2/ST3型质粒特征进行分析。成果亮点1.细菌分析与鉴定从8个(4.86%)蔬菜样本中共分离获得9株blaNDM基因阳性菌株(7株大肠杆菌和2株葡萄牙柠檬酸杆菌),其中8株携带blaNDM-5基因,1株携带blaNDM-1基因(表S1)。进一步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表明,9株blaNDM阳性菌均呈现多重耐药性,包括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多种药物耐药。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blaNDM –po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from vegetables, ChinaMLST分型结果显示,两株葡萄牙柠檬酸杆菌不可分型,7 株blaNDM-5阳性大肠杆菌属于不同的ST型,包括 ST10、ST93、ST206、ST746、ST6736、ST7058 和 ST7458。ResFinder分析显示,所有blaNDM阳性菌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或重金属耐药基因簇(表 1)。2.质粒鉴定与特征分析9株blaNDM阳性分离株中,有8株blaNDM 基因可通过接合试验转移至受体菌中,其中4株菌中blaNDM基因位于在IncX3质粒上,另外4株菌中位于在IncHI2质粒上,仅有1株大肠杆菌(GDSC2239PM)中blaNDM-5基因不可水平转移。利用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结合二代测序平台获得了9个blaNDM基因阳性质粒的完整序列,包括4个IncX3型质粒(pHN1BY3H-1、pHN2BY3H-1、pHNGDSC2239TM-1、pHNGDSC2241-1)、3个IncHI2/ST3型质粒(pHNBY4H-1、pHNGDSC2227-1、pHNGDSC1999-1)、1个IncHI2/ST2型质粒(pHNBY4G-1)和1个p0111型质粒(pHNGDSC2239PM-1),并通过BLAST对上述质粒做进一步的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IncX3型质粒与其他已报到的质粒结构相似。3个blaNDM-5阳性IncHI2/ST3质粒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结构与中国广东鸭源大肠杆菌质粒pNDM33-1、安徽省鸡源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HNAH212836K、广东省人源大肠杆菌质粒pEC6622-1高度相似。IncHI2/ST3质粒中blaNDM-5的基因环境均高度相似,都是在转座子Tn7051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多种插入序列的插入、缺失、倒置后形成。Fig. 1 Genetic features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3 plasmids.IncHI2/ST2型质粒pHNBY4G-1与美国牛肉源和越南鸡源质粒的序列相似度最高,但未检索到blaNDM基因阳性的IncHI2/ST2质粒。质粒全序列分析,推测质粒pHNBY4G-1中blaNDM-5基因可能是通过IS26、ISKpn19、∆ Tn2、∆ Tn3等多个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的同源重组事件后获得。类噬菌体质粒p0111质粒pHNGDSC2239PM-1中可变区结构与IncHI2/ST3型质粒pHNGDSC1999-1中的相似,推测可能是由2个同向的IS26产生的环状中间体介导整合至p0111质粒中。Fig. 2.Complete sequence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a) Comparison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 with other similar plasmids.Fig. 2.Complete sequence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b)Genetic environment of blaNDM-5 in pHNBY4G-1.Fig. 3 Comparison of plasmid pHNGDSC2239PM-1 with p0111 plasmids and blaNDM-5-carrying-IncHI2/ST3 plasmids.为了进一步明确蔬菜源blaNDM-5阳性IncHI2质粒的来源,课题组将研究中发现的4个IncHI2质粒与从NCBI的nt和Assembly数据库中获得的50个blaNDM阳性IncHI2质粒,基于核心基因组的SNPs构建进化树,并通过hierBAPS对质粒进行分类,结果显示54个blaNDM阳性IncHI2质粒分为三个支系(1级聚类)(图4)。3个蔬菜源blaNDM-5阳性IncHI2/ST3质粒均属于3d亚支系,该亚支中所有IncHI2质粒均携带blaNDM-5基因,首先在中国广东省鸭大肠杆菌中检测到,并主要在广东省食品动物源肠杆菌中检出。2020年后,在中国安徽省的鸡和浙江省的零售鸭肉中也出现了blaNDM-5阳性IncHI2/ST3。另外,从广东病人源大肠杆菌中也检测到了类似的IncHI2/ST3质粒(pEC6622-1,CP096588),这意味着携带blaNDM-5的IncHI2在人类、动物和食物链中广泛传播。Fig. 4.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laNDM-carrying IncHI2 plasmids.讨论新鲜蔬菜是耐药基因重要的储存库,是耐药基因向社区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在蔬菜中检测到CRE的存在。在这项研究中,从185个蔬菜样本中鉴定出8个(4.3%)携带blaNDM基因的样品,高于之前中国东部地区的蔬菜中blaNDM基因的检出率(2.4%),但低于缅甸蔬菜源blaNDM的检出率(28.1%)。该研究分离获得1株同时产Tet(X4)和NDM酶的大肠杆菌,虽然这种菌株在我国食用动物中广泛存在,但在蔬菜中还是首次报道。这项研究发现,IncX3和IncHI2型质粒是blaNDM基因的主要载体。IncX3作为blaNDM-5基因重要的传播载体,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动物和环境中。值得注意的是有3株菌中blaNDM-5基因位于在多重耐药的IncHI2/ST3型质粒上,尽管类似的质粒已经在鸭、猪、鱼、零售肉、鸡和零售鸡蛋中报道,但这种质粒在蔬菜中尚未报道。携带blaNDM-5基因的IncHI2质粒可能已经从中国广东省的鸭源大肠杆菌向不同来源的菌种以及中国其他地区(安徽、浙江)扩散。此外,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安徽省的养鸡场中,IncHI2质粒甚至取代了IncX3质粒,成为blaNDM基因最主要的传播载体。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必须加强对IncHI2质粒的监测,全面评估IncHI2质粒在blaNDM传播中的作用。与IncHI2/ST3和IncHI2/ST1型质粒是多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载体不同,目前尚未在NCBI数据库中发现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IncHI2/ST2型质粒。IncHI2/ST2型质粒可携带多种ARGs,如blaCTX-M-55、floR、qnrS1、mcr-3和tet(X4)等(表S3),主要在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食品动物、食品和人类来源的沙门菌属和大肠杆菌中检测到。IncHI2/ST2质粒捕获blaNDM-5基因可能会促进blaNDM-5在沙门菌属中的水平传播和有助于blaNDM-5基因的进一步传播。结语该研究成果是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在耐药菌传播方面研究取得的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长读长测序技术优势结合二代测序,首次在蔬菜大肠杆菌菌株中发现了携带blaNDM-5的IncHI2/ST3质粒,并报道了新型blaNDM-5质粒载体IncHI2/ST2和类噬菌体p0111型质粒。blaNDM-5阳性的IncHI2/ST3型质粒在环境、食品动物、人等不同生态位中的广泛传播令人担忧,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刘健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尤其是在新鲜蔬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耐药病原体的全面监测,以践行保护消费者从农场到餐桌健康的“OneHealth”理念。特别鸣谢刘健华教授课题组的专业指导。课题组简介:刘健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细菌耐药性研究,在β-内酰胺类、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等重要抗菌药的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耐药质粒进化及适应性调控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发现了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MCR-1,推动了多个国家黏菌素管理政策的调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项项目等 10 余项。在Lancet Infect Dis、Nucleic Acids Res、mBio、J Hazard Mater、Emerg Infect Dis、Food Res Int等著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被引用 6000 多次,有三篇论文被F1000Prime 推荐和点评。
  • 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助力药物研发
    新药的上市,真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从使用体内模型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再经过漫长的三期临床试验,药物开发的成本成倍增加。除了增加经济负担外,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由于体外实验的不可预测性,导致药物吸收、排泄等问题,因此淘汰了许多具有潜在疗效的化合物,实在是可惜。为了提高临床前体外试验的可预测性,目前制药公司实施复杂的3D生物学系统,例如多细胞球体和类器官技术,模仿人类病理、生理学,以尽早剔除不合适的药物,缩短药物研发的周期,减少成本。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维也纳科技大学的Mario Rothbauer和PeterErtl课题组研究人员在《Advanced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Microfluidic Multisize Spheroid Array for Multiparametric Screening ofAnticancer Drugs and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Properti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建立一种微流体平台可用于生产和测量复杂的多尺寸球体,加速先进的体外模型的优化和筛选方案,并最终提高基础和临床前生物医学研究的预测准确性的兼容性、可用性和通量。  为了评估特定的几何特征是否能精确控制可重复、大小一致的单个多细胞球体的形成,研究人员确定了多种尺寸,对各种孔状和几何形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基于“微透镜”的光学特征,透明的半球形微孔设计非常适合在微流体球体阵列中形成特定的大小、几何特征以及相似位置的球体。  研究人员利用微流体多尺寸球体阵列的自动倾斜运动,通过重力诱导的双向流体循环来实现细胞培养基的供应和连续灌注。这种无泵流动策略的优点是:1)可通过改变倾斜角度和速度来调整流量曲线 2)可减少气泡的形成 3)可模拟血液循环的特性。由于重力驱动的灌注可导致微通道内的流速分布快速变化,研究人员在每个介质容器下方还嵌入了限流器,以增加微流体通道的水力阻力,从而被动地控制流速。无泵重力驱动的流动能够调整空腔和椭球内部的流速,这最佳细胞培养条件所必需的。  由于组织类型和生长的差异可能导致多个球状细胞系培养物之间的评估不一致,因此密度对于描述球状体大小和细胞生长至关重要。结果显示,通过改变初始细胞接种密度,可以准确地形成多种球体尺寸,使用微流控多尺寸球体阵列可以轻松评估细胞系特异的生长差异。并且,微流体球体阵列系统能对关键的球体参数(如形态、代谢活性和低氧)进行多参数预筛选,从而最终揭示出细胞类型、球体大小和特定时间的差异。  随后,研究人员发现球体的尺寸与药物组织扩散和抗癌性相关。并且,BBB球体芯片模型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培养工具。  简而言之,该研究建立的微流体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芯片技术,可用于生产和测量复杂的球体,加速体外模型的优化和筛选方案,并最终提高基础和临床前生物医学研究的预测准确性的兼容性、可用性和通量。该系统非常适合用于药物研究,研究人员表示已经在申请专利,并且与多家制药公司进行洽谈。
  • 沃特世推出新型离子交换色谱柱用于蛋白质定性分析
    沃特世公司(WAT:NYSE)最新推出了Protein-Pak™ Hi Res离子交换(IEX)色谱柱,用于在沃特世 ACQUITY UPLC ® 系统上分析生物分子,包括单株抗体、重组蛋白质、DNA/RNA和疫苗。生物治疗药物厂商使用该色谱柱分析完整生物分子的各种带点状态,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分析速度,以及更好的重现性。,因此,提高了监测能力,有助于厂商高品质和高效率的生产。   沃特世Protein-Pak Hi Res IEX系列色谱柱的开发,是为了使用UPLC® 技术定性分析目前在众多新型生物制药疗法中发现的重组蛋白质和单株抗体的。这些无孔的、高健合密度颗粒技术与传统的多孔IEX颗粒技术在大分子分离方面比较,具有较高峰值容量和较高的分辨率。另外,新的颗粒技术及表面化学特性也提高了色谱柱的载样能力和分辨率,同时最大限度减小了色谱柱污染。   在聚合物颗粒的表面健合的离子交换的健合相包括强阴离子交换(季胺盐,Q)和弱强阳离子交换物质(羧甲基(CM)和磺丙基(S))。它们在pH值3-10这个范围内可以耐受高盐浓度和高压。离子交换色谱法被证实是重要的用于评估生物分子带电状态的技术。生物分子生产的重现性是个难点问题。是重现,蛋白质带电量的变化是脱酰胺或糖基化作用的良好标志,进而会影响产品稳定性和功效,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更多详情,请访问网站 www.waters.com/proteins。   将UPLC技术的能力扩展至生物分子   2004年,沃特世公司推出了ACQUITY UPLC系统,彻底改变了LC分离技术,相比传统HPLC技术,UPLC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样品通量。沃特世公司最新的Protein-Pak Hi Res IEX色谱柱与ACQUITY UPLC系统的完美结合,可以在保持关键组分的分辨率下,获得最高的灵敏度。另外,每根色谱柱都采用沃特世ACQUITY UPLC eCord™ 技术,有助于监测单根色谱柱在整个色谱柱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参数 – 信息永远伴随着色谱柱。   总之,这些互相结合的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单株抗体、重组蛋白质、DNA或RNA以及疫苗成分的定性分析能力。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50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且可持续的创新,实现了全球医疗保健、环境管控、食品安全、水质监测等领域的显著进步,为基于实验室的许多机构创造了商业价值。   沃特世的技术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开创了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技术和热分析的相互组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持久成功的平台。   沃特世公司2009年的总收入达15亿美元拥有5,200名员工 公司正在帮助全球客户推进科研进程,并为其提供绝佳的操作体验。
  • 上海药物所等开发新型复合荧光探针
    p   过氧亚硝酸盐(Peroxynitrite,ONOO-)是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形成的具有高活性的活性氮物种,是许多体内循环途径的信号传导分子。同时,该分子具有强氧化性,可引起自由基介导的硝化反应,从而会影响生物体内多种生物过程,对脂质、蛋白、DNA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研究表明,过氧亚硝酸盐被认为是包括炎症、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许多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与生物标志物。所以,灵敏、特异性地检测过氧亚硝酸盐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p p   荧光探针有荧光素类探针、无机离子荧光探针、荧光量子点、分子信标等。荧光探针除应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外,在核酸染色、DNA电泳、核酸分子杂交、定量PCR技术以及DNA测序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荧光探针最常用于荧光免疫法中标记抗原或抗体,亦可用于微环境,如表面活性剂胶束、双分子膜、蛋白质活性位点等处微观特性的探测。通常要求探针的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 荧光发射波长处于长波且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用于免疫分析时,与抗原或抗体的结合不应影响它们的活性。也可用于标记待定的核苷酸片断,用与特异性地、定量地检测核酸的量。 /p p   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在胞内生物分析物成像等领域备受化学生物学家的青睐。但开发的小分子荧光检测探针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溶解性大大限制了其在体内环境中的应用。 /p p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综合期刊《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臧奕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贺晓鹏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杂交策略,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荧光探针HSA/Pinkment-OAc。首先,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荧光光谱、SAXS、ITC、分子对接等)验证了复合探针的成功构建,随后,在体外溶液以及细胞实验中验证了该体系对过氧亚硝酸盐的快速、灵敏检测。值得一提的是,该探针进一步被应用于小鼠急性炎症模型中过氧亚硝酸盐异常表达时的检测,与单独荧光探针相比,复合探针的检测性能得到大大提升。研究人员希望该方法可作为一种通用策略,用于改善疾病相关不溶性小分子试剂的溶解性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3fe3a9b5-05cf-45ea-9c7c-c8aa5065b7ce.jpg" title=" W020200326393492078327.png" alt=" W020200326393492078327.png" / strong HSA/Pinkment-OAc的构建策略、表征手段(SAXS、Molecular Docking)以及体内成像 /strong /p p   该研究工作主要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由上海药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韩海浩与合作单位Adam C. Sedgwick博士、博士研究生尚莹等协作完成,并得到中科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Jonathan Sessler以及英国巴斯大学教授Tony D. James的指导与支持。相关同步辐射测试与分子对接测试分别得到上海光源BL19U2线站博士李娜与上海药物所研究员于坤千的大力支持。 /p
  • 新型中药饮片增长迅猛,标准尚不完善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医药保健品扩容: 新型中药饮片增长迅猛 安全、效果、标准仍不完善 /span /p p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生保健市场越发扩大,中高端人群会选择国外产品还是中医药?最近几年,在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外,一种称为破壁饮片的中药材保健品开始风靡。 /p p   中药配方颗粒还在争论不休,破壁饮片又站上风口。 /p p   “最初,选择中药饮片都是凭经验,市场需求很高,但各地的药材来源、炮制方法参差不齐,要想大发展就一定要建立标准,因此我们开始做技术研发。”聊到踏足破壁饮片初衷,主打破壁饮片的中智药业董事长赖智填回忆。 /p p   《2017中药饮片行业研究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破壁饮片在2015年市场爆发(增长150%)之后,将延续2016年50%以上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依然可保持30%以上增长率。目前这一领域企业不多,产业化也刚起步。 /p p   虽然增长迅猛,但破壁饮片在打破细胞壁之后的安全性、有效性缺乏统一标准认证。即便同属于新型饮片、发展较为成熟的中药配方颗粒,也处于试点阶段,标准和监管问题尚未完善。价格上,破壁饮片比传统中药饮片高,一般定位高端市场。 /p p   另外,传统中药饮片依旧是市场主角,这一领域面临一轮洗牌。由于中药材从种植、加工到饮片制造,在种植条件、加工工艺等方面一直参差不齐,呈现“小散乱”格局,随着《中医药法》、GMP等政策相继落地,中药饮片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破壁量产 /span /strong /p p   破壁并不是新技术,但运用在中药材领域并制成破壁饮片,却不过数年时间。 /p p   中药破壁饮片是运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传统饮片加工而成的、以粉末形式入药的中药饮片,破壁饮片打破中药材细胞壁制成破壁粉,然后再用无添加赋形技术制成颗粒,服用方式类似茶饮,直接用水冲泡。 /p p   赖智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定位为中药饮片补充。破壁饮片生产和研发成本很高,需要全产业链才能做起来,经过种植、道地药材、品种基研一系列研究,后续加工、运输、储存、破壁、成型、包装,每一环节都需要数据支撑。” /p p   赖智填是拥有3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中药人,出身于国内中药材种植集散地之一的广东普宁。2011年,中智药业推出破壁饮片,最初包括丹参、西洋参、三七、石斛四类。 /p p   也是在这一年,广东省食药监局给予中智中药饮片中药破壁饮片试点生产企业资格,并开展新型饮片的临床安全测试及生产质量监控。 /p p   “现在的破壁饮片主要为单方,过去五六年我们也做过复方临床研究,去年开始做固本方,养生方的临床也已经做了三年。”赖智填说。 /p p   蓝皮书指出,破壁运用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该技术可将原生药中心粒径从传统粉碎工艺的150~200目粉末,提高到300目以上。 /p p   在该细度下,一般药材细胞的破壁率为95%,经超微粉碎的中药制剂既保留了传统饮片优势,又避免了煎煮麻烦且节省药材。目前,成熟的中药破壁粉碎技术有两类:刚性介质参与的机械粉碎和低温高压气流破碎。 /p p   光破壁成粉还不够。中药材打成粉也能破壁,但粉状流动性不好,存放一段时间可能结块,开水无法冲开。因此,破壁饮片要在打粉的基础上包裹做成颗粒,提升稳定性。 /p p   不过,并不是所有中药材都适合做成破壁饮片。赖智填说:“有些中药材破壁后可能被氧化或者包裹不起来,靠提取效果更好。” /p p    strong 商业掣肘 /strong /p p   蓝皮书显示,除了中智药业,市场中涉及破壁饮片概念的还有贵州联盛药业、湖南春光九汇、河北石药欧意药业、同仁堂科技、云南瑞药金方等,目前各企业产业化进程不一。 /p p   更多企业是打出破壁概念的超微细粉中药、破壁粉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淘宝网上检索“破壁粉”,结果多达100页,剂型涵盖粉剂、胶囊、片剂、颗粒、冲剂、软胶囊,涉及企业包括修正药业、广药、同仁堂、汤臣倍健等。 /p p   中康资讯副总裁苏才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破壁粉是最早期的破壁概念,破壁对颗粒有‘度’的要求,达到这个度后就可以打破植物细胞壁。破壁饮片一般选择药食同源目录中的产品,两者性状有区别。” /p p   以上种种新型饮片一般定位高端市场,主打养生、大健康概念,主要销售渠道在零售药店、电商平台。蓝皮书指出,得益于破壁饮片品类丰富化,新型饮片最近几年突然爆发。2016年,零售终端市场销售额达到28.50亿元,同比增长55.7%,2015年增长高达150.9%。 /p p   新型饮片进入零售药店需要配套相应培训。中智药业副总经理曹晓俊表示:“去年下半年,我们建立起服务体系,面向药店提供深入服务,比如中医养生专家班。还面向零售药店推出了星火工程,给药店销售员示范销售技能等。” /p p   同时,破壁饮片也尝试进入医疗机构。记者注意到,中智药业在2016年年报中的医院销售一节指出:“通过2016年的探索,2017年进一步发挥好(破壁饮片)不需要招标和自主定价两大优势,加快学术推广步伐。”赖智填向记者坦言:“现在主要还是在二甲医院销售。” /p p   对于医院渠道,蓝皮书指出,除了医生用药习惯阻碍外,破壁饮片在医院市场面临的困难包括:品规不足,破壁优质高效但得到许可并投入应用的破壁产品仅有23个,远达不到中医常用药200~400个品种的要求 破壁饮片仅靠几家企业科研、推广,至今仅开发应用了二十几个品种,远达不到大规模临床应用要求 缺乏行业标准与行业准入判定等。 /p p   其中,标准化是新型饮片难以回避的问题。 /p p   以市场关注度极高、各大证券机构皆给出百亿市场预估的中药配方颗粒为例,自2001年7月《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将其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之后,中药配方颗粒开始了漫长的试点之路,试点企业数量也从6家扩展到国家级、省级试点企业。 /p p   医药行业专家张自然指出:“《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至今未能落地。中药配方颗粒多种试点并存,已获批各类试点资质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达36个,涉及15个省、直辖市。未获批试点资质,但已开始筹备的生产基地达19个。” /p p   “配方颗粒不放开,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证明单煎和共煎疗效一样,”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药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破壁饮片的标准化更难,细胞破壁后,疗效增加了还是毒性增加了,成分是否改变,已经跨界到生物学层面,需要临床试验数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监管趋严 /span /strong /p p   虽然新型饮片势头强劲,但市场老大依旧是传统中药饮片。 /p p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康CMH数据,2016年饮片零售市场销售额约1891亿元,其中传统中药饮片销售额约1716亿,包括医院、社会医疗机构、药店零售终端和其他零售渠道等 配方颗粒零售市场销售额(即医院零售销售额)约147亿 药店零售终端的新型饮片约28.5亿。 /p p   卓创资讯分析师赵镇指出:“新型饮片消费者教育成本高、时间长,竞品又很强势,例如比方便的话,配方颗粒未必比得过西药。因此还需要政策扶持和方向性引导。” /p p   不过,中药饮片也正遭遇成长烦恼。 /p p   近几年,中药饮片行业的整顿、产品抽检力度空前。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各类中药饮片公告的不合格产品多达2000余批次。其中性状不合格占29% 各层级飞行检查,收回中药饮片GMP证书32张。 /p p   “中药饮片未来也存在质量监管问题,这与中药体系、中国商业社会环境都有关系。中药的评价标准体系也没有建好,大部分用的是西药标准。”赵镇说。 /p p   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中药饮片在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处于承上启下地位。即一方面可以由上游的中药材直接加工而成、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 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原料加工成中成药,流入下游销售终端。 /p p   高特佳高级行业研究员李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药饮片市场涉及的中药材品种很多,每种中药材又有多种规格,很难标准化。同时,中药饮片往往依据经验判断质量,消费者、部分医生难以确定饮片好坏。这导致混水摸鱼、加工乱象频出,行业集中度一直比较低。 /p p   “中药饮片具有部分农产品属性。在前端的种植、炮制等初加工领域,因为植物生长环境的地域性,加上分布比较散,整合起来很困难。”他补充。 /p p   种种问题正面临监管跟进。例如《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已在去年年底发布,《中医药法》也在今年7月落地实施。 /p p   其中,《中医药法》针对当前影响中药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了补充规定,包括提高中药材质量,鼓励发展规范化种植养殖 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规范中药材采集、贮存以及初加工 定期公布中药材质量监测结果等。 /p p   李挺认为:“市场集中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有一些中药饮片企业利用品牌优势,将饮片、成药、中医门诊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 /p p br/ /p
  •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新型靶向性药物 彻底根治癌症不是梦!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新型靶向性药物 彻底根治癌症不是梦!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ACS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癌症研究者和药物制造商们往往或许会迅速忽略掉一系列对靶向特殊细胞蛋白的调查研究;机体中的每个细胞都会促死亡蛋白和抗死亡蛋白,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作用,从而抵消彼此的功能,这两种蛋白之间健康的平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比如损伤的细胞会产生较多的促死亡蛋白,从而导致疾病细胞被自然消除,该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因此这两种蛋白被分别命名为促凋亡和抗凋亡蛋白。在癌细胞中,遗传改变会导致抗凋亡蛋白的过量产生,最终使得癌细胞能够不断生长并且对当前疗法产生一定的耐受性。因此这种抗凋亡蛋白就能够作为新型抗癌药物的靶点,Bcl-2就是6种抗细胞凋亡蛋白的其中一种,同时其也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种蛋白,2016年FDA批准的药物Venetoclax就以Bcl-2为作用靶点。但如果癌细胞对该药物产生耐受性该怎么办?是不是该药物仅以Bcl-2为作用靶点呢?基于此前利用小鼠机体蛋白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就将目光锁定到新一代的抗凋亡蛋白Mcl-1上了。当癌细胞暴露于化疗、放疗,甚至是免疫疗法之中时,促凋亡信号,比如毒素NOXA就会产生从而诱发癌细胞死亡,两种抗细胞凋亡蛋白Mcl-1和Bfl-1能够抵消NOXA的效应,因此这两种抗凋亡蛋白的抑制剂或许就能够互补药物Venetoclax来恢复癌细胞的细胞凋亡,目前很多研究都仅仅关注Mcl-1,因为利用小鼠蛋白进行的大量研究都表明,NOXA能够同Mcl-1发生紧密地相互作用并且对其进行隔离。研究者表示,我们也应当需要关注另外一个不同的抗凋亡蛋白:Bfl-1,当研究者发现,小鼠机体中NOXA、Mcl-1和Bfl-1能够被纠正时,他们意识到这或许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人类机体蛋白,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机体中NOXA和Bfl-1同小鼠机体并不相同,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当他们发现NOXA能够有效抵御人类机体的抗凋亡蛋白时,或许Bfl-1具有更高的亲和性,这就是其能够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靶点来帮助开发新型药物。研究者Pellecchia的实验室此前发现,NOXA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来同Bfl-1作用,而这种化学键在其它5种抗凋亡蛋白中并不存在。研究者Pellecchia表示,理解NOXA与Bfl-1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或能帮助我们在实验室中设计出替代NOXA样的分子来紧密结合并且抑制Bfl-1的功能,研究者对来自耐受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机体的细胞进行概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够利用创新性的抑制剂阻断Bfl-1,那么细胞就能够对疗法产生反应并且死亡。为此研究者强烈认为Bfl-1能够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靶点,目前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寻找Mcl-1的拮抗剂,而这些制剂往往能够用于某些特定疾病之中,而相关的疾病也会因为Mcl-1的过量产生而恶化,因此研究者表示,我们可以转向对Bfl-1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结果就揭示了癌症对化疗产生耐药性的新机制,同时也证实了Bfl-1的确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的靶点,未来研究者有望利用该靶点开发出更多治疗疾病的新型药物。
  • 新型蛋白质表征仪器系统使生物治疗分析得到改观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edShift& #8482 BioAnalytics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蛋白质表征平台——AQS3& reg PRO,这一平台结合了强大的、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物分析软件,为生物医疗行业带来了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用户通过这一平台可以观察浓度范围在0.1至200 mg/mL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并能进行集成性、可量化、稳定的结构检测和相似性检测,为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支撑。它能够提供多种属性的测量,减少甚至消除了使用不同工具进行各种单一属性测量的需要。此外,AQS3pro还具有先进的自动化多样本分析功能,大大简化了生物医疗产业的分析工作流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edShift& #8482 BioAnalytics公司的首席技术官Eugene Ma表示:“ AQS3prois是生物物理表征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将红外光谱应用在生物医疗领域的诊断分析上。这一平台是我们内部一流研发团队与大量行业专家、学术专家倾力合作的结晶。其检测的准确性、重复性和重现性已在数百个样本中得到验证,这些样本包含有数千种尺寸量度的蛋白质。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合作伙伴的热情增强了我们对AQS3Pro的信心,我们相信这一成果具有相当大的产业化价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QS3Pro新系统使用了RedShift& #8482 BioAnalytics公司的微流控调制光谱学(MMS)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将针对微流体的中红外激光光谱分析与先进的信号处理相结合,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测量。它能够在0.01至200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无需标记的测量,在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过程经常遇到的各种条件下,无需样品稀释,就可以进行样品表征。其检测是高度自动化的,其多样品检测功能、便捷化操作设置和最先进的生物分析软件进一步提升了检测流程的效率。创新而灵活的分析套件也使得光谱数据的常规分析高度自动化,其先进的检测分析工具能够方便地获得样品的结构性变化,并对这些变化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与RedShift& #8482 BioAnalytics一直在AQS3PRO的验证性测试中合作。”美国特拉华大学的Christopher Roberts教授说, “这一平台将MMS和红外光谱应用在蛋白质溶液的分析中,让我们能够对多种样本、多种浓度范围蛋白质的二次结构性变化,进行同时的原位量化测量。无论是对从事蛋白质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家,还是负责生物产品开发的工程师,AQS3PRO都将带来极大的助益。” /p
  • 岛津大力赞助上海CPSA 推介新型蛋白质样品制备平台
    日前,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举行的为期3天的第三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2) 以&ldquo 从基准到决策-从基础到应用&rdquo 为主题,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与会。 CPSA是关于药物开发和分析的国际学术会议,科学家们和制药工业企业组织共聚一堂,分享药物领域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科学与制药工业之间对接。岛津公司极为重视对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CPSA,大力赞助了本次年会。在会议期间,岛津资深专家Robert E. Buco 为本次年会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岛津Perfinity Workstation的报告会。 Robert E. Buco 介绍Perfinity Workstation Perfinity Workstation是岛津公司和Perfinity公司联合推出新型蛋白质样品制备自动化平台。 Perfinity Workstation 在大批量分析测试中关键是分析前期的样品分离,Perfinity公司将其自动化控制和色谱柱工艺技术集成到日本岛津仪器。该综合而成的Perfinity分析平台中,多层色谱柱设备可实现蛋白质的自动化分离和大批量分析样品的制备,为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提供更高的效率。Perfinity公司的五个最优色谱柱与岛津公司的硬件配件完整联合,大大提升了Perfinity分析平台的优异性能。其中,每一个色谱柱执行大批量样品制备过程的一小部分,包括亲和选择,缓冲交换,分离,脱盐淡化和反相分离。这些步骤的自动化集成,使用户能够在短短的10分钟内实现由血清样品分离得到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所需的肽。这个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大减少了实验室的分析设备,并可进行大批量的蛋白质样品测试分析。 该新型的Perfinity分析平台把对抗体的选择性和色谱的分辨能力完美结合。在线完成缓冲交换和脱盐淡化。减少样品的处理时间,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完成各种条件下的分析测试。Perfinity分析平台的样品分离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用户无需固定抗体。这样,科研人员可以直接把抗体添加到样品中。由此可消除抗体固定操作步骤,进一步减少用户分析的操作失误的可能,使得Perfinity工作平台下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更加准确、可靠。 该平台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化学分析,蛋白质纯化,药物检测和生物应用开发。例如,在化学分析领域,平台所构建的方法的核心步骤,可很大程度上减少所需的最优化草案。 Robert E. Buco 的精彩报告,引起与会专家、用户的高度关注,对Perfinity Workstation新型蛋白质样品制备自动化平台显示出极大兴趣和期待。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美国ALN-VSP新型药物有望“包治百病”
    核磁共振扫描显示,使用ALN-VSP疗法后肝脏肿瘤中的血流量明显减少   据美国媒体8月24日报道,美国阿尔尼拉姆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癌症的新型药物,首批接受临床试验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较大好转。不仅如此,该公司称,假以时日,这种药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首批患者反应良好   2010年4月,19名接受化疗但没有好转的肝癌病人开始服用这种名为ALN-VSP的新型药物。服用第一剂后的数周内,药物就已经很明显地开始阻止肿瘤产生自身生长需要的蛋白质。   到2010年6月,阿尔尼拉姆公司称,通过“唤醒”人体自身的一种很少使用的免疫防御系统,ALN-VSP成功切断肝癌患者体内肿瘤62%的血流量。在治疗肝癌时,传统药物一般使用消除致病蛋白质的方法,而ALN-VSP则通过核糖核酸干扰(RNAi)疗法直接阻止细胞生成致病蛋白质。   唤醒人体自身防御机制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一个奇妙的联系―――如果说DNA对蛋白质来说是一张图纸,那么RNA就是能够下达指令的建筑商。RNA把DNA上的基因复制成单链的信使RNA,再由它向细胞传递信息继而产生蛋白质。   1998年,科学家发现了核糖核酸干扰(RNAi)机制,原始生物就利用这个系统来甄别和摧毁病毒双链RNA和病毒信使RNA。研究人员发现,将一小段双链RNA引入细胞即能触发这一埋藏在人体内的古老机制,使RNAi再次发挥停止生产特定蛋白质的功效。   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RNAi具有治愈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能力,这些疾病的特点一般都是由病变细胞产生过量的常见蛋白质所致。从理论上说,操控RNAi来杀死蛋白质并不难。比方说,ALN-VSP内就含有合成的双链RNA,它与肝脏肿瘤用于编码两种蛋白质的信使RNA相匹配,那两种蛋白质分别是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加速肿瘤细胞快速分裂的纺锤体驱动蛋白(KSP)。   合成的双链RNA进入肝细胞后,人体内的RNAi机制便会摧毁合成的RNA和任何与之匹配的、与肿瘤生长相关的信使RNA,阻止蛋白质的继续产生,从而使肿瘤停止生长。   有望“包治百病”   除了在癌症领域的应用,这项能攻击单个基因的技术还在其它医学领域掀起一阵RNAi疗法旋风。目前,阿尔尼拉姆公司已经将这种疗法用于亨廷顿氏舞蹈症、视网膜黄斑变性、肌肉萎缩和艾滋病等疾病的研究。   加利福尼亚州知名分子遗传学家约翰・ 罗西称,RNAi疗法有望在两年内成熟。由于首批试验效果相当好,ALN-VSP有望成为首批基于RNAi理论而推向市场的药物。罗西表示:“我认为RNAi疗法对所有的病都有效。”
  • 阿里携正大探路新型互联网+追溯
    p   一盒鸡蛋产自哪个基地的哪个鸡舍?鸡舍温度、湿度等指标如何?……消费者用手机扫描鸡蛋包装上的二维码,鸡蛋源头信息一目了然。22日,阿里健康与正大集团共同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上述场景将在今年年中成为现实。阿里健康CEO王磊、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谢毅出席了当天的发布会。 /p p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也日渐提升。尤其是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上,一批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被曝光,引发各界热议。在此背景下,通过更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促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众望所归。 /p p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此已有定调。今年2月23日,商务部、食药监总局等国家7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了通过建设信息化追溯体系促进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安全这一路径。《意见》中有关“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自身平台建设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销售与追溯双重功能”等表述,表明政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建设食品、药品等追溯系统建设。 /p p   “阿里健康拥有专业的产品追溯经验和技术,同时背靠阿里集团的电商平台和数亿用户,是互联网健康行业中的先行者。”正大集团北京总部可持续发展部总裁王爱竹说,正大集团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新手段和阿里健康拥有的强大数据平台,实现强强联手,这也是正大集团选择携手阿里健康的重要原因。 /p p   公开资料显示,于2016年6月份正式上线的“码上放心”第三方追溯平台,已在药品行业获得高度认可。据阿里健康透露,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4500家药品企业入驻“码上放心”平台,包括强生、康恩贝在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近1900家。此次与正大的合作,是阿里健康在非药追溯领域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肇始于药品追溯的“码上放心”正式扩展至食品领域。 /p p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从事食品追溯的企业不胜枚举,但多数只是定位在为企业做一个项目,“码贴上去,项目了结就不管了。企业花了钱,却见不到效果。”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p p   相较而言,“码上放心”在“一物一码”的基础上,不但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流程监控,确保来源真实,更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每一款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通路,消费者通过手机淘宝、支付宝、天猫APP等渠道扫描二维码,可实时查验鸡蛋的生产日期、批次、产出鸡舍,未来还将可以参与到正大集团的各种品牌活动中。 /p p   “事实上,我们是利用追溯码作为纽带将食品企业和消费者连接起来,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新零售的一个重要通路。追溯码一边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食品,另一边则帮助企业接触、精准运营和扩大会员用户。”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套追溯体系,而是希望以追溯为切入点,打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让企业发展的新型‘互联网+追溯’的体系。” /p p   具体而言,在不久的将来,“码上放心”将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各类新鲜有趣、“脑洞大开”的营销互动功能:如消费者扫码晋升会员,对企业经营和产品开发建言献策,并实实在在获得各类奖励 企业根据每位会员不同的人物画像,量身定制各种活动,包括产品鉴别、复购、使用指导、使用反馈、会员优惠等活动。最终,让“码上放心”真正承担起企业、品牌方与广大消费者两端沟通的桥梁作用。而这,也被认为是本次合作的一大亮点。 /p
  • 赛多利斯新型水分仪MA37、MA160华丽上市
    2014年6月28日赛多利斯中国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CPHI展会上为即将上市的新型水分仪MA37、MA160举行了隆重的新品发布会。外观上沿袭Secura、Quintix、Practum设计风格与色调,优雅、神秘而又科技感十足的两款新仪器华丽亮相。 MA37、MA160带给用户的体验可以概括为“只在弹指之间”,即弹指之间即可快速完成测定,而且操作简单可以将使用者的双手和大脑从繁复的条件摸索中解放出来。两款水分仪有几个新特点,可以概括为更高、更快、更强1. 更高:加热功率比之前提高了一倍2. 更快:因而测定时间也大大提高;3. 更强:两款水分仪均采用了与iphone\ipad一样的触摸屏,并采用交互式友好菜单设计,无需说明书,所有操作仅需轻轻滑动食指即可流畅完成。 新型水分仪特别是MA160,从用户使用更简单、方便的角度入手,配备了强大的功能:文件管理功能、方法开发助手、性能测试功能、样品工具、易清洁设计、状态指示灯等,因此不仅测试过程,从方法建立、数据管理到结果验证、维护清洗均可轻轻松松完成,一切只在弹指之间。 快速水分仪的应用十分广泛,可应用在食品、制药、化学、塑料及相关行业的质量控制和生产部门,因此耗材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赛多利斯新型水分仪采用的加热源不仅升温快速而且有非常长的使用寿命维护方便。新产品一经亮相就引起广大参观者的关注,展位上咨询和体验产品的用户络绎不绝,大家都期待着MA37、MA160能够尽早进入实验室成为工作上的得力助手。索取产品资料请给我们留言。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实验室仪器如实验室天平、移液器和纯水设备、实验室耗材包括实验室过滤器和移液器吸头,以及优质的服务。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总共拥有5,000多名员工。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 抗击疫情 | 新型冠状病毒候选药物筛选分析方案
    这个春节,疫情不期而至。当我们还沉浸在与家人的团聚时刻,并许下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已经打响!面对疫情的突发,中国科学院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组成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并迅速展开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研究。2020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份题为《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老药和中药》的报告,该联合小组快速表达了2019-nCoV水解酶(Mpro)并获得了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组综合利用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的策略,重点针对已上市药物以及自建的“高成药性化合物数据库”和“药用植物来源化合物成分数据库”进行了药物筛选,迅速发现了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建议在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予以考虑和关注。研究团队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抗2019-nCoV活性测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加直接的指导。*候选药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剂Indinavir(茚地那韦)、Saquinavir(沙奎那韦)、Lopinavir(洛匹那韦)、Carfilzomib(卡非佐米)、Ritonavir(利托那韦)等12种抗HIV药物,2种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1种抗人巨噬病毒药物,1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1种免疫抑制剂以及2种其他类药物。*众志成城1月27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Can an anti-HIV combinationor other existing drugs outwit the new coronavirus?”的报道,并提出了Remdesivir(瑞德西韦)的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的组合很可能是2019-nCoV的理想疗法。而在1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美国的第一例2019-nCoV病人,住院第七天开始使用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Gilead在研抗Ebola和MERS药物)次日退烧,症状减轻!*2月2日,中日友好医院(简称“中日医院”)官网发布消息称,中日医院在武汉疫区牵头开展Remdesivir(瑞德西韦)治疗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为抗击疫情献力。瑞德西韦(Remdesivir)作为美国硅谷吉利德(Gilead)公司的一种在研药物,早在研究治疗埃博拉(Ebola)病毒时就已被列入原研药临床研究,并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 2.6μm 100? 100×4.6mm2色谱柱进行Remdesivir(瑞德西韦)原研药早期纯度检测。详见发表在Medical Chemistry 题为“Discovery and Synthesis of a Phosphoramidate Prodrug of a Pyrrolo[2,1?f ][triazin-4-amino] Adenine C?Nucleoside (GS-5734) for the Treatment of Ebola and Emerging Viruses”的文章*图为:Discovery and Synthesis of a Phosphoramidate Prodrug of a Pyrrolo[2,1?f ][triazin-4-amino] Adenine C?Nucleoside (GS-5734) for the Treatment of Ebola and Emerging Viruses”论文部分截图而另一篇发表在Nature期刊题为“TBroad-spectrum antiviral GS-5734 inhibits both epidemic and zoonotic coronaviruses”*论文中,将瑞德西韦(Remdesivir, GS-5734)用于动物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并使用了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 30?色谱柱(75×2.0mm, 4.0μm)进行药物筛分。图为: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Small Molecule GS-5734against Ebola Virus in Rhesus Monkeys期刊部分截图作为分离科学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艾杰尔-飞诺美迅速做出响应,针对上述药物研究进展整理出实验分离方案,为现阶段正在进行药物研究工作的实验工作者提供一臂之力,为抗击疫情时刻准备着!左右滑动,查看《对2019-nCoV 可能有治疗作用的化学药物或中药活性成分》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如果您正在从事实验分离技术研究工作,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留下您关于实验分析工作的任何问题,我们会为您开启快速的技术支持服务通道,攻坚克难,我们在一起!疫情期间,艾杰尔-飞诺美会持续推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分析方案系列报道,请持续关注。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 http://www.cas.cn/print/index.shtml?docurl=//www.cas.cn/syky/202001/t20200125_4732909.shtmlCan an anti-HIV combinationor other existing drugs outwit the new coronavirus?(来源:Science)Discovery and Synthesis of a Phosphoramidate Prodrug of a Pyrrolo[2,1?f ][triazin-4-amino] Adenine C?Nucleoside (GS-5734) for the Treatment of Ebola and Emerging Viruses DOI: 10.1021/acs.jmedchem.6b01594 J. Med. Chem. 2017, 60, 1648?1661Broad-spectrum antiviral GS-5734 inhibits both epidemic and zoonotic coronaviruses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Sci Transl Med. 2017 June 28 9(396): . DOI:10.1126/scitranslmed.aal3653.Whatever comes next, we make sure life comes first. 生命至上 -- 丹纳赫始终践行我们的共同目的,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的承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作为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平台旗下品牌,艾杰尔-飞诺美不断追求严苛的实验室分离科学技术,在您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源头把控,保障人类健康发展,致敬生命,为爱前行!在这个疫情关键期,每一位员工的付出都是为了确保更早地诊断病情,更快地控制疫情,更好地保护身边每个人。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我们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 Analytica 2010赛默飞世尔科技推出新型单四极杆GC/MS
    慕尼黑,德国(2010年3月23日)-- 服务科学,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宣布推出Thermo Scientific ISQ™ 单四极杆GC/MS,其拥有不停真空更换整个离子源的独特功能。配备了最新ExtractaBrite™ 离子源的ISQ能够为GCMS的常规分析保证最长的运行时间,提供无限工作效率,简化客户的日常操作。ISQ™ 将于3月23日-3月26日在慕尼黑Analytica 2010展会B1礼堂101号展台上一展风采。 ISQ™ GC/MS with FOCUS™ GC 连续7天全天候的高通量样品测试证明ISQ GC/MS是一个非常稳定而耐用的系统。新型的ExtractaBrite可拆卸离子源降低了源维护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测试更多的样品从而保证最大的工作时间和效率。ISQ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在质谱不停真空的情况下,更换整个离子源。当系统需要维护时,可以省去常规系统所需的一切耗时且费力的过程包括停真空、冷却、清洗、重装及重启机器。新型的ISQ单四极杆GC/MS将扫描质量范围扩展到1.2-1100amu,为化合物分析提供更大的平台。 ISQ是适用于当今快速气相色谱方法的理想系统。新的电子元件可以使ISQ从采集数据到读写数据总速率在全扫描125amu范围下,达到60amu/s,在实际应用中可真正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功能。FS/SIM交替扫描方式为用户提供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定量的解决方案,在一次分析运行中完成化合物确证和筛选。 ISQ GS/MS的问世使得连续进样成为可能,帮助实验室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的ISQ GS/MS代表了当今最尖端的技术,不仅满足了当下实验室的需求,更具有未来投资的价值。其可升级的系统及可选配件引领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和进步。ISQ质谱仪既可与Thermo Scientific FOCUS GC匹配做常规GC/MS分析,也可以与完善型的TRACE GC Ultra匹配加强操作灵活性和仪器性能。 ISQ™ GC/MS with TRACE GC Ultra ISQ GC/MS标配了最新版本的Thermo Scientific QuanLab Forms软件包,负责GC/MS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QuanLab Forms3.0易于使用,通过采集、分析和出报告一体式的工作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Thermo Scientific EnviroLab Forms 3.0和ToxLab Forms 3.0为系统的选配软件。 如需更多有关Thermo Scientific ISQ单四极杆GC/MS的信息,请在Analytica 2010参观Thermo Scientific B1礼堂101展台。 或致电1-800-532-4752,或e-mail analyze@thermo.com ,或 登陆www.thermo.com/getready. 如需了解所有赛默飞世尔科技在Analytica 2010发布的新闻和产品图片,请访问在线媒体www.thermofisher.com/analytica10。Thermo Scientific是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旗下的品牌,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变得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度营收达到105亿美元,拥有员工34,000多人,为350,0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这些客户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研究院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该公司借助于 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这两个主要品牌,帮助客户解决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面临的各种分析方面的挑战。Thermo Scientific 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工作流程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 则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并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登陆:www.thermofisher.com(英文),www.thermo.com.cn (中文)。
  • 科技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
    5月16日,科技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应急项目2022年度申报指南。项目要求聚焦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研发的应急需求,采取采取“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项目研究涉及人体研究的,应按照规定通过伦理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外产生的科学数据应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项目申报方式为网上填报,时间为2022年5月19日08:00至2022年6月6日16:00。以下为申报指南全文: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科技部将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要求,遴选项目择优支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要求1. 项目应聚焦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研发的应急需求,具有成熟临床前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基础,产业化转化成功率高,能快速进入或推进临床研究。2. 采取“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突出最终用户作用,实施签订“军令状”“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3. 项目研究涉及人体研究的,应按照规定通过伦理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等,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应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4. 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应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对项目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二、申报要求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不设课题。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2.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3.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4. 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 对项目负责人无限项要求,只要有能力、有决心为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贡献力量,均可参与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5.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三、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请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将项目申报书进行网上填报,提交项目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专业机构可根据情况通知补交。从指南发布日到项目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2年5月19日08:00至2022年6月6日16:00。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2. 业务咨询电话:010-88225047请登录系统,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2022)”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材料。科技部2022年5月16日
  • 沃特世新型制药系统 — UPLC/MS分析与行业首个科学信息系统的独特组合
    UNIFI科学信息系统是新型系统的核心,可实现单一软件平台中无缝的LC和MS数据处理,其产生的工作效率无与伦比   米尔福德, 马萨诸塞州 - 2011年1月10日   沃特世公司 (NYSE:WAT)今天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5次WCBP研讨会上介绍了沃特世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该新型的生物制药系统将UPLC® /MS鉴定技术与UNIFI™ 科学信息系统融为一体,该信息系统为行业首个综合软件解决方案,它综合了生物治疗分析和质谱高分辨率分析法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_ (UPLC® )、质谱(MS)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的结合促使高效的数据和信息流的产生,并符合生物制药质量指导方针和法规要求。   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包括:   ACQUITY UPLC® H-Class生物系统以生物惰性流路和基于Auto• Blend Plus技术的四元溶剂管理为特色,可灵活进行高分辨率的生物分离   沃特世公司的多肽和蛋白质分离技术色谱柱,采用选择性改变生物分子的理化特性进行分离,并经过了质控测试,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Xevo® G2 Tof质谱仪,是具有最高灵敏度和最高精确度,能同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台式质谱仪,其工程精简(Engineered Simplicity™ )设计使其操作简便易行   UNIFI科学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交互式、工作流程驱动型数据平台,可进行灵活的仪器控制、先进的数据处理和挖掘,并提供全面的报告 它与GxP实验室兼容,可常规地部署于您整个组织内。   “沃特世如今已成为首家为生物制药科学家们提供蛋白鉴定综合系统的企业,该系统采用高端的质谱分析技术,符合生物制药企业均要求遵循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沃特世生物制药业务运营总监Jeff Mazzeo称,“除了可在符合GxP的环境下操作,该新型生物制药系统还可使用户提取和共享最大的信息量。例如:当某位科学家在开发实验室开发多肽图谱时,所生成的全部方法和报告均可与质控(QC)实验室的同事完全共享,从而大大提供工作效率。UNIFI是一个公共平台,它使得客户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共享效率远远胜过以往。”   该生物制药系统集中于任务特异性工作流程的设计,具有自动数据处理和简化结果验证的特点。利用UNIFI的架构,可在整个组织中根据科学家的作用和能力配置直观的用户界面。依靠支持GMP和流程稽核工具(如:电子签名和用户认证,均具备安全数据库技术)的分析系统,对于生物制药组织而言至关重要。最后,该生物制药系统还可扩展用作工作站,从而发展至工作组和企业部署。   凭借系统固有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客户可预期该生物制药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经证实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准确质量型飞行时间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专为进行生物治疗分析而设计 既可满足当今蛋白质鉴定的需求,又能适应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计划。   通过对实验室间的工作流程予以标准化从而精简分析方法,并借助信息的高效合成而加速药物开发决策的制定和法规文件的存档,最终提升工作效率。   因可广泛满足分析机构内职责各异的使用者需求,基于UNIFI的平台可在不同部门间更轻松地实现信息传递,这样治疗方法就可高效地从非监管型调研过渡到GxP依从性分析。   因为最终只有客户才最清楚如何满足法规符合性要求 生物制药系统可提供可配置的工具,使客户能够以最大的效率部署分析技术。   有关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的更多详情,请登录:http://www.waters.com/waters/nav.htm?cid=10195515.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沃特世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科学创新为那些基于实验室工作的机构建立了商业优势,能使他们在提供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水质量方面取得杰出成就。   五十年来,沃特世已帮助客户进行意义深远的研究探索、优化操作、提供产品性能、及保证法规遵从等。  沃特世是上市公司(NYSE:WAT),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米尔福德市。它还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员单位之一。现有近4,700 名雇员人。其生产企业位于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和陶顿,以及爱尔兰的维克斯福德,新加坡和英国的曼彻斯特。   在大多数国家,沃特世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以便能与使用其产品的客户保持最紧密的联系   ###   Waters, ACQUITY, UPLC, UltraPerformance LC, Xevo, Auto• Blend Plus, Engineered Simplicity,UNIFI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   联系人:   张林海   沃特世公司市场部   86(21) 61562642   lin_hai__zhang@waters.com   周瑞琳(Grace Chow)   泰信策略(PMC)   020-83569288   grace.chow@pmc.com.cn
  • P4定档9月北京,热议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精准诊断/用药!
    新条例实施以后,陆续出台了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抗肿瘤药物开发、肿瘤筛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多个征求意见/指导原则,更加严格、细分的法规指南也反映了肿瘤精准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患者主动参与(Participatory)、早期预警(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个体化(Personalized)为特征的P4医学落地在即:• LDT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实现进一步的路径合规?• 如何切实推动精准药物与伴随诊断协同开发?• 如何平衡泛癌种普筛与单癌种筛查技术/应用需求?• 如何进一步优化实体瘤MRD/耐药/病理等技术路线与应用探索?• 单细胞测序/多组学/AI等前沿技术转化几何?• 如何继续挖掘泛癌种生物标志物对于药物开发与临床转化的价值?• 如何开发双抗/溶瘤病毒/细胞治疗等新兴免疫疗法中的Biomarker加速转化?• 如何发现转化潜力免疫检查点/靶向药物的创新靶点?… … 值此行业奋发之际,P4 China 2022 (第六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2022年9月2-3日(周五-周六)在北京隆重升级上线,深度探讨行业痛点与年度热门议题,与行业专家共探肿瘤精准最新法规、前瞻早筛诊断技术开发产品落地、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精准开发之路!点击查看官网:https://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聚焦新视角--论坛结构全新升级!】主论坛(Day 1上午)——监管动向/政策解读/行业前沿• 解读最新LDT/CDx等注册/合规政策及临床建议• 探讨大数据/国产替代/底层技术等行业前沿发展分论坛 A 肿瘤早筛/早检(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诊断: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前瞻性技术探索• 全/泛/多癌种普筛/筛查• 单癌种早筛/早检:更优甲基化技术与策略• 肿瘤诊断前沿技术:单细胞测序/前沿多组学等技术• 学习miRNA/全癌甲基化等新型标志物的开发转化• 聆听甲基化/质谱/长片段/单细胞/多组学等前沿技术分论坛 B 肿瘤预后/耐药监测/病理(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诊断: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前瞻性技术探索• MRD检测/耐药/预后• 鉴别/病理诊断• 讨论实体瘤MRD更优技术路线等预后监测等技术与应用• 探索新型病理诊断/RNA检测/耐药基因等精准鉴别诊断技术分论坛 C肿瘤免疫/靶向药物(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药物:Biomarker/转化医学/伴随诊断与最新免疫/靶向药物开发• 新兴免疫疗法/ICIs等免疫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探索• 创新靶向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诊断开发• 解锁细胞/基因/双抗/PROTAC/KRAS等转化与Biomarker/伴随• 了解最新泛癌种Biomarker/预测性等生物标志物及伴随诊断开发【谁将来参会?】• 体外诊断所属法规监管机构4%• 体外诊断、第三方检验机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测序服务企业25%• 医院:肿瘤临床专家20%• 药企:肿瘤免疫/靶向药物企业28%• 科研院校5%• 上游仪器设备开发制造企业与试剂耗材企业10%• CRO/实验室搭建/数据服务等其他服务供应商5%• 其他3%【群英荟萃--往届重磅嘉宾(部分)】Leroy Hood,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士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黄杰,中检院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非传染病诊断试剂室主任Elizabeth Mansfield,GRAIL法规战略负责人,前FDA个体化医疗办公室主任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石远凯,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殷晓璐,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精准医学部中国区负责人苏欣莹,辉瑞中国研发转化医学负责人段纯喆,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疾病领域负责人叶斌,盛诺基医药临床转化医学及开发副总裁李培麒,基石药业早期开发副总裁姜傥,迪安诊断董事,高级副总裁阮力,厦门艾德生物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汪笑男,世和基因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吴琳,和瑞基因首席技术官汪宇盈,华大数极首席技术官Leroy Hood,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Elizabeth (Liz) Mansfield, Vice President of Regulatory Strategy at GRAIL Jinming Li, Deputy Director of National Center forClinical Laboratories *更多往届嘉宾阵容及会后报告,欢迎联系组委:180 1793 9885(同微信)【P4 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对话科研及企业专家,共促精准医疗行业高效新发展!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肿瘤界超强阵容集结令!P4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3、精彩内容会前不停播!P4直播嘉宾持续招募中!如果您:有领先的突破与进展热衷于分享行业热点话题希望结识到更多的行业同仁并与之交流远在海外,受疫情影响行程不便,无法莅临现场......P4会前系列直播平台欢迎您的加入!组委会将免费提供优质直播服务,包含直播间搭建,前期宣传与准备,以及组织观众问答环节等,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https://jinshuju.net/f/ESfs4s,组委将在7个工作日内联系您!【感恩回馈!老客户专享!】为感谢行业同仁对P4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特面向P4的往届参会嘉宾与参展企业,开放惊喜参会/参展折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喜迎复工,畅享特惠!】6月17日前,5人组团注册报名P4,即享限时复工特惠,单人立减1380元起!*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扫码即可咨询赞助/参会报名/演讲/往届报告/媒体合作等事宜。赞助/演讲/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多国报告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或对疫苗更具抗药性
    博茨瓦纳、南非等多国近日报告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该毒株不同寻常的变异已引发众多科研人员关注。  博茨瓦纳卫生官员当地时间11月24日晚证实,该国发现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并正在对其进行研究。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专家托马斯皮科克日前表示,博茨瓦纳发现的这种新毒株名为B.1.1.529,有32处变异,其中多处变异或将导致对现有疫苗更强的抗药性。皮科克称“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刺突细胞突变表明,这可能是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说,B.1.1.529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可能是在免疫力低下人员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他表示,应密切监测这一变异,但“没有理由过度担心,除非它在不久的将来导致感染率上升”。  为预防该毒株在英国传播,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25日晚在社交媒体上说,南非、博茨瓦纳等6个非洲国家将从26日起被列入“红色”警戒名单,英国将从26日中午12时起暂停运行来自这些国家的航班。  博茨瓦纳卫生部25日通报说,该国已报告4例该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该国总统新冠疫情防控特别工作组协调员凯伦马苏普介绍说,这4例病例在22日进行了航空旅行前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这4例病例都已完全接种过新冠疫苗。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和德尔塔毒株相比,该变异毒株具有更多基因突变。  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25日也宣布,该国迄今共发现了22例B.1.1.529病毒感染者。  南非卫生部当天紧急召开针对新型变异病毒的新闻发布会。该国夸祖鲁-纳塔尔省研究创新与测序平台负责人图利奥德奥利韦拉表示,这一新毒株令人担忧,它携带的变异可能会导致传染性增强并帮助其规避免疫系统,这也许是造成最近几天南非豪登省确诊病例急速增加的原因。  一些卫生专家认为,随着多国解禁并重开国际旅行,该变异毒株的传播范围已经扩大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24日已将该毒株列入“正在监控”的变异毒株范围,世卫专家将对该毒株进行分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