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型肠道病毒疫苗

仪器信息网新型肠道病毒疫苗专题为您整合新型肠道病毒疫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型肠道病毒疫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型肠道病毒疫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型肠道病毒疫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型肠道病毒疫苗话题讨论。

新型肠道病毒疫苗相关的资讯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持续严峻,正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并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nCoV, 成为继229E、NL63、OC43、HKU1、SARS-CoV、MERS-CoV后,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七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反击战中,施行“早发现,早隔离”,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由于全球还没有针对此病毒的特效救治方法,加强溯源和病原学检测分析,加快疫苗的研发,已成当务之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73245441-82ed-48b5-99b5-ae913ece4ca9.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这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和电镜照片,也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重要权威信息,为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正式在上海立项。研发团队将在40天内完成大规模预防性疫苗样品的生产和制备,疫苗样品制作完成后,可以送国家指定机构开展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测试,完成必要的审批后,尽快推向临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月31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的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到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浙江省疾控中心课题组成功分离到2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在中国提供新型冠状病毒的DNA序列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俄罗斯、泰国等多国药企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参与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中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疫苗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临床前研究,筛选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2902832-b763-402a-96f0-6c936cc444a4.jpg" title=" image002.jpg" alt=" image0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合适的毒株,通过工艺和质量检定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确定安全,然后进入临床研究,进一步确保其安全有效后才可获批上市。首先要确认疫苗的靶点,抗原的选择。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基因工程疫苗,都要先在实验室验证其有效性。可以同时进行动物安全性评价,确认抗原可能的毒性。长毒研究至少要几个月时间。最理想的状态,是一旦确定动物评价有效,GMP材料也完成,那么马上就可以启动临床实验了。临床材料生产和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都会是疫苗开发的瓶颈。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尽管疫苗研发之路漫长,但基于早前对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研发,以及疫苗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效率将大幅提升。2003年,SARS冠状病毒爆发,当时,从对病毒基因组测序到潜在疫苗的人体试验,科学家花了20个月的时间。2015年,寨卡病毒疫情爆发,研究人员将这一研发过程缩短至6个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行业合作伙伴,奥豪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中。《奥豪斯助力HPV疫苗生产,加速中国宫颈癌疫苗国产化进程》。奥豪斯将从专业视角持续关注疫情的进展和疫苗的开发,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战胜疫情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nbsp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参考资料: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疫苗行业的发展逻辑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Develop Vaccine For Coronavirus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From SARS to MERS, Thrusting Coronaviruses into the Spotlight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文源:奥豪斯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2em " ) /span /p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犹豫研究进展
    目的 提高疫苗犹豫认识度,为进一步制定新冠病毒疫苗犹豫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疫苗犹豫现象、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和上市现状、新冠病毒疫苗犹豫现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结果各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制竞赛如火如荼,国内外均有不同类型疫苗上市使用 各国新冠病毒疫苗犹豫差异较大,与调查时机、国家地域、人群选择等均有关系 新冠病毒疫苗犹豫受疫苗、个人、认知等方面因素影响。结论 为减少新冠病毒疫苗犹豫,建议采取的措施有:政府主导,各级有效发挥监管作用 渠道畅通,保证疫苗信息透明准确 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疫苗接种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犹豫研究进展_刘春梓.pdf
  • 李兰娟院士团队分离到三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距获得疫苗还有多远?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团队宣布成功分离出三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李兰娟院士表示,这意味着有了疫苗的种子株,在经过培养成为疫苗株,通过疫苗株进一步制备疫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25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4612b036-c184-4666-9b54-1269d2313845.jpg" title=" 李兰娟.png" alt=" 李兰娟.png" width=" 550" height=" 25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回答距离疫苗从研发成功还有多长时间,李院士表示,制备疫苗要有个过程,获得种子株后要通过细胞株的培养获得疫苗株约一个月的时间,疫苗株得到后还需约半个月的检测,并需通过检定部门的检定以及国家一期、二期临床验证等过程,因此,研发及审批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疫苗。 /p
  • VacCon倒计时4周!中生/神州细胞/厦大/辉瑞/康希诺/艾博/武汉病毒所等齐聚武汉,直击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最新热点!
    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内外疫苗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与疫情赛跑的过程中,新冠疫苗研发生产的经验也给全球疫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值此之际,VacCon第五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将于2023年1月6-7日重磅亮相武汉!60+疫苗研发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将带您探寻新型疫苗创新研发与前沿应用。【转发领取免费参会票!】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转发本篇推送至朋友圈或2个疫苗相关微信社群,【将转发截图上传至报名链接中】,即可获得优先审核资格!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会吧!记得上传转发截图哦~展位即将售罄!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名额有限,详情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议程重磅首发】疫苗产业化热点前瞻(监管/国际化)专场国内外免疫规划与疫苗研发趋势全球疫苗研发进程与中国疫苗展望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确认中)高效广谱抗冠疫苗和药物防控现在和未来的新冠疫情(拟)姜世勃,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圆桌讨论:新发传染病预防:科研转化、研发与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石正丽,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国际化生产质量建设与先进生产实践ICH疫苗制品中污染控制策略(CCS)要求/与国际接轨-欧盟最新版GMP无菌制剂要求解析高光,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高级技术官员,原美国FDA生物制品中心担任主审官员和检查员高生物安全风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设施工艺布局介绍高腾飞,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抗新冠预防鼻用新药与疫苗研发(拟)段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疫苗国际市场需求与监管趋势解读袁瑗,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中国国家代表WHO标准下疫苗生产技术转移要点与案例分享陶立峰,智飞龙科马执行总裁兼质量中心总经理兼医学中心总经理猴痘疫苗的研究进展郑海发,国家药典委员,康泰生物副董事长、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满足质量放行要求的疫苗生物学评价开发和验证陆航,嘉译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圆桌讨论:中国疫苗出海机遇与挑战,我们该如何与国际接轨?主持人:袁瑗,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中国国家代表人/兽用新型疫苗专场黏膜疫苗与病毒载体疫苗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夏宁邵,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吸入用新冠疫苗CMC与生产吴克,湖北大学产业教授、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吸入型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及临床应用舒俭德,康希诺高级医学事物副总裁外泌体介导的雾化吸入式COVID-19疫苗研究程柯,Xsome Biotech 创始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讲席教授(online)广谱高效新冠亚单位滴鼻黏膜疫苗研发 鄢慧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鼻喷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可建立阻断感染的免疫屏障陈凌,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多价鼻喷新城疫(NDV)载体新冠疫苗的临床前研发宋家升,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新型佐剂与重组蛋白疫苗新型手性纳米免疫佐剂研究(拟)胥传来,江南大学,教授CHO表达系统下的重组蛋白疫苗CMC质量研究与控制方志正,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话题待定三叶草生物新冠二聚体抗原蛋白疫苗研发与评价(拟)石剑,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疫苗研发负责人广谱/多价/多联疫苗超广谱新型疫苗研发与免疫机制研究(拟)徐建青,上海市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院长重组新冠病毒Alpha/Beta/Delta/Omicron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的临床进展兰章华,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话题待定徐可,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疫苗研究院副院长全球首款15价HPV疫苗研发进展(拟)张海江,康乐卫士副总经理新型品种疫苗临床研究与评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候选疫苗临床研究与进展陈朝华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基于新冠疫苗的评价和未来疫苗研制策略陆家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高血压治疗性疫苗研发进展廖玉华,武汉华纪元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创新性RSV疫苗的进展王宾,艾棣维欣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带状疱疹疫苗临床研究进展杨北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临床评价中心主任兽用宠物疫苗专场动物疫病防控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拟)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兽医协会会长创新型猪瘟疫苗研制最新进展袁世山,勃林格动物保健亚洲研发中心疫苗研发负责人(确认中)圆桌讨论:新型兽用疫苗科研到产业化的转化挑战与机遇金梅林,华中农业大学教授ST传代细胞源猪用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吴文福,高级兽医师,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猪用疫苗高级专家新型mRNA药物递送系统——CLS赵李祥,慧疗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非瘟亚单位疫苗研发与技术评价进展肖进,中牧研究院,副院长猫肠道冠状病毒新型益生菌载体口服候选疫苗的研究黄耀伟,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动物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研究(拟)郭慧琛,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核酸疫苗专场环状RNA合成技术与疫苗研发王泽峰,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研究员 ,环码生物医药科学顾问环状RNA疫苗设计与临床前开发(拟)高璐,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对抗新冠病毒突变体以及其他冠状病毒物种的多价mRNA疫苗的设计与研发陈斯迪,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online)抗Omicron变异株mRNA 疫苗与灭活苗的序贯免疫贾为国,复诺健/中生复诺健,首席科学家LNPs递送系统创新与新一代核酸疫苗研发丘远征,石药集团,疫苗临床中心总经理(确认中)冻干剂型mRNA-LNP疫苗的研发胡勇,瑞吉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圆桌讨论:mRNA等新型疫苗的投融资布局与机遇徐实,澄实生物,CEO赵李祥,慧疗生物,联合创始人、CTOmRNA 疫苗关键技术与中国本土mRNA新冠疫苗开发进展英博,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mRNA疫苗递送平台及纳米制剂开发(拟)王育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阿法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mRNA疫苗全周期药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李玉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虫媒病毒疫苗室主任(确认中)艾滋病DNA核酸疫苗临床前与临床开发金侠,医克生物行政总裁、联合创始人个体化肿瘤mRNA疫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发王立峰,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基于纳米技术的创新肿瘤疫苗探索聂广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mRNA疫苗研发及分析质控平台开发(拟)宋更申,悦康药业副总经理、院长其他传染病mRNA疫苗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拟)易应磊,斯微(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传染病管线负责人*以上更新截止至12月6日,更多干货议题持续更新!最新议程信息与嘉宾阵容欢迎联系组委:177 2112 0767(同微信)【参会企业名单公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藏药业辉大基因海军军医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丽珠生物PROBIO瑞阳生物中国疾控病毒病所北京东方略科凝生物制药三叶草生物新合生物瑞科生物康希诺安达生物药物开发(深圳)有限公司厦门赛诺邦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睿丰康生物医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郑州安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纽英伦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泰疫苗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成都海博为药业开拓药业江苏科技大学勃林格殷格翰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悦康药业集团江苏华泰疫苗工程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上药生物治疗Everest Medicine深信生物诺唯赞生物中科院神经所空军军医大学药学系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所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Angel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百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参会企业详情欢迎联系:177 2112 0767(同微信)【聚焦前沿 | 精彩亮点】1、不只是新冠疫苗,探讨由新冠疫苗孵化快速崛起的新型技术路线下各类传染病、肿瘤等大品种新型疫苗的研发挑战与破局之道2、获取最前沿的新型疫苗(新型佐剂重组蛋白、病毒载体黏膜疫苗、广谱/多价/多联疫苗)研发与CMC进展3、深度探讨mRNA与环状RNA技术升级与创新,寻找mRNA疫苗CMC工艺生产、质控、产业链建设等最优解决方案4、应对未来中国疫苗出海挑战,学习ICH疫苗监管与法规要求,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疫苗生产质量标准体系与学习技术转移领先实践5、挖掘兽用宠物疫苗巨大市场潜力,探索新型技术在兽用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破局非洲猪瘟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挑战【全新升级 | 大会结构】【转发领取免费参会票!】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转发本篇推送至朋友圈或2个疫苗相关微信社群,【将转发截图上传至报名链接中】,即可获得优先审核资格!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会吧!记得上传转发截图哦~赞助/演讲/参会/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77 2112 0767(同微信)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自主研发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
    近日,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生产注册申请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手足口病是我国严重危害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传染病,自2008年纳入国家疫情报告系统以来,每年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均有100余万例,截至2015年末,全国累计报道手足口病发病近1400万例,婴幼儿死亡达3300多例,发病率排在法定传染病的第一位,病死率排在前五位,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该疫苗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4.6%,对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临床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昌平科技园建设了北京科兴新疫苗产业基地,设计年产能2000万支(1000万人份)。EV71疫苗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将极大地缓解我国手足口病的疫情,成为我国继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后,又一支在全球率先上市、应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的疫苗产品,为疫苗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可用之利器,从抗病毒药物筛选到疫苗开发(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20年新年伊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在本次疫情爆发之际,安捷伦有幸向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捐赠xCELLigence RTCA系统。协助两家国家重点病毒科研单位用于病毒CPE(细胞病变效应),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集中力量,快速突破,攻克技术难关,遏制病毒蔓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322699d-d7ae-4d84-8ddf-2276c56dfb44.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5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安捷伦技术支持王颖在受捐单位国家病毒病所仪器培训后和老师合影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xCELLigence RTCA实时细胞分析检测技术可满足研究人员尽可能少地接触病毒,并可以做到无需研究人员值守的病毒研究任务。有效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安全,且不耽误研究进程,从而协助攻关专家,助力病毒研究。 br/ xCELLigence RTCA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是一种独特的活细胞检测技术。该技术可实现无标记和持续性的跟踪记录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CPE的进展,为多种病毒学检测提供异常简易的实验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滴度测定、疫苗研发、中和抗体的检测与定量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等。&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72ae799b-ea8c-46a0-b32c-c35a5354f48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一、病毒CPE和滴度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疾病研究中心的Reisen及其同事使用xCELLigence RTCA测定了西尼罗河病毒(WNV)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的病毒滴度。未感染的对照细胞正常生长至汇合,并维持稳定的细胞指数。感染病毒的细胞显示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指数降低,表明细胞被感染后已完全裂解死亡(下图A和B的上图)。两种病毒均表现出CPE动力学,该动力学与病毒的已知效价相关。通过绘制CIT50(细胞指数降低50%所需的时间)与病毒滴度的曲线,可以突出显示这一点(下图A和B的下图)。使用这种类型的标准曲线,可以轻松确定未知浓度样品中的病毒滴度。&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6c665f66-765c-4c77-977d-a74e3bfbf7b8.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91"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图A和图B.& nbsp 使用xCELLigence RTCA确定病毒滴度。& nbsp 实时检测不同浓度WNV(图A上)和SLEV(图B上)诱导的Vero细胞的CPE细胞病变效应。水平线表示细胞指数已降至其初始值的50%(即在添加病毒之前)的点。达到这一点所需的时间称为“ CIT50”。通过CIT50与病毒浓度的关系绘制成一条标准曲线,可用于确定各种类型样品中的病毒浓度。数据摘自参考文献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二、疫苗研发及中和抗体检测和定量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法国Sanofi Pasteur研究所使用xCELLigence& nbsp RTCA进行登革热病毒CPE和疫苗研发的研究。研究人员先将Vero细胞接种到E-Plate孔板中,再加入不同稀释滴度的登革热病毒或者不同处理组的病毒。他们利用xCELLigence& nbsp RTCA系统实时追踪记录病毒CPE的发作时间,以及整个过程。同时,通过绘制CITmed(细胞指数降低50%所需的时间)与抗体滴度的标准曲线,量化了阻断病毒CPE的中和抗体浓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4867c125-795b-4439-8d78-348c9aabcfb5.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5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图A. 登革热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实时检测结果。xCELLigence RTCA实时检测被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的对照Vero细胞的生长曲线,被登革热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的生长曲线呈现处明显的差异。同步使用成像法捕获Vero细胞倍登革热病毒感染后的生长状体。数据摘自参考文献3。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图a、图b和图c. 经典CCID50(cell culture infectious dose 50%)病毒滴度检测法与RTCA病毒滴度检测法的相关性。a)RTCA检测不同浓度病毒感染后的Vero细胞的生长曲线;b)通过病毒浓度梯度与CITmed间的关系绘制出标准曲线;c)& nbsp 使用135个不同的登革热病毒样品,由不同技术人员在八个月内进行评估,比较使用RTCA方法和CCID50方法获得的病毒浓度的相关性。数据摘自参考文献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苏黎世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的Urs Greber及其同事要确定一种可以减轻腺病毒对感染患者影响的药物。他们在筛选试验中使用了xCELLigence RTCA系统,在不同候选药物存在的情况下,用人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他们发现其中最有效的是黄酮哌啶醇,一种已知能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9的半合成类黄酮化合物。如下图A所示,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腺病毒感染细胞后会诱导CPE发作,阻抗信号降低至零(红色曲线)。但是,黄酮哌啶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能够显著延迟或阻断病毒CPE的发作(蓝色和橙色曲线)。这些基于阻抗检测的结果同时通过显微镜分析也得到了证实(下图B)。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4bfb7cc-95de-431c-b74a-87fcb6b77dae.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图A和图B.& nbsp 监测黄酮哌啶醇的抗病毒活性。HeLa细胞接种约50小时后,在不同浓度的黄酮哌啶醇存在下,使用人腺病毒株C5感染细胞(图A)。黄酮哌啶醇对腺病毒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同步进行成像实验,使用人腺病毒D37感染WI38肺成纤维细胞,四小时后加入或不加入黄酮哌啶醇。在48小时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该药物已经阻止了细胞病变的发生。数据摘自参考文献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四、杀病毒剂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杀病毒剂可通过灭活固体表面(例如台面,门把手、手掌等)或液体悬浮液中存在的病毒来防止感染。比勒陀利亚大学的Venter及其同事使用xCELLigence RTCA系统用于评估杀病毒剂的功效。他们将市售的杀病毒剂与具有传染性的法氏囊病病毒(IBDV)孵育20分钟,再将该病毒连续稀释,并添加到预先接种Vero细胞的E-Plate孔板中。如下图所示,未经处理的病毒会引起细胞病变效应CPE,CPE的发作时间取决于病毒滴度,而使用杀病毒剂对IBDV预处理会后可以大大降低其感染能力。尽管结果显示10倍稀释的病毒依然可以诱导CPE,但是100倍或更大稀释倍数的IBDV对Vero细胞完全没有影响(图B)。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他们认为:“xCELLigence RTCA系统测定杀病毒剂功效的方法与传统杀病毒剂测定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而且该方法可以更简洁快速,更精确地测定杀病毒剂的功效和及其自身的细胞毒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60fb8ab1-6076-4766-b228-b79741008c3b.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图A和图B.& nbsp 使用杀病毒剂保护Vero细胞免受IBDV侵害。未用杀病毒剂预处理(图A)或使用杀病毒剂预处理(图B)的IBDV感染的Vero细胞。暴露于杀病毒剂后,只有最浓的病毒溶液仍然能够诱导CPE(细胞病变作用)。病毒浓度表示为稀释倍数(即101=10倍稀释,102=100倍稀释等)。数据摘自参考文献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安捷伦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拥有50多年的敏锐洞察与创新经验,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2019财年,安捷伦营业收入为56.1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16,300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安捷伦生物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安捷伦生物—原艾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高性能细胞分析平台的开发和商业化先驱。x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和NovoCyte、Quanteon流式细胞仪广泛运用于新药研发、免疫治疗、疫苗研发、毒理学、安全药理学、质控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安装3000多台仪器,并有2000多篇经同行专家评审的高水平学术文献中被引用。 /p
  • 中国疾控中心开始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p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font-weight: 400 font-size: 22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26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该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正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筛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64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bccc4843-c8d7-46e4-bd37-a12450057b84.jpg" title=" 22.jpg" alt=" 22.jpg" width=" 464" height=" 39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 /p
  • 多国报告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或对疫苗更具抗药性
    博茨瓦纳、南非等多国近日报告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该毒株不同寻常的变异已引发众多科研人员关注。  博茨瓦纳卫生官员当地时间11月24日晚证实,该国发现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并正在对其进行研究。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专家托马斯皮科克日前表示,博茨瓦纳发现的这种新毒株名为B.1.1.529,有32处变异,其中多处变异或将导致对现有疫苗更强的抗药性。皮科克称“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刺突细胞突变表明,这可能是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说,B.1.1.529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可能是在免疫力低下人员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他表示,应密切监测这一变异,但“没有理由过度担心,除非它在不久的将来导致感染率上升”。  为预防该毒株在英国传播,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25日晚在社交媒体上说,南非、博茨瓦纳等6个非洲国家将从26日起被列入“红色”警戒名单,英国将从26日中午12时起暂停运行来自这些国家的航班。  博茨瓦纳卫生部25日通报说,该国已报告4例该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该国总统新冠疫情防控特别工作组协调员凯伦马苏普介绍说,这4例病例在22日进行了航空旅行前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这4例病例都已完全接种过新冠疫苗。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和德尔塔毒株相比,该变异毒株具有更多基因突变。  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25日也宣布,该国迄今共发现了22例B.1.1.529病毒感染者。  南非卫生部当天紧急召开针对新型变异病毒的新闻发布会。该国夸祖鲁-纳塔尔省研究创新与测序平台负责人图利奥德奥利韦拉表示,这一新毒株令人担忧,它携带的变异可能会导致传染性增强并帮助其规避免疫系统,这也许是造成最近几天南非豪登省确诊病例急速增加的原因。  一些卫生专家认为,随着多国解禁并重开国际旅行,该变异毒株的传播范围已经扩大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24日已将该毒株列入“正在监控”的变异毒株范围,世卫专家将对该毒株进行分析。
  • 超声技术——灭杀新冠病毒新思路
    冠状病毒组成结构2021年2月18日, 麻省理工学院tomasz wierzbicki研究团队在国际固体力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固体力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文章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容易受到医学诊断成像中使用的超声波振动频率的影响。即在人体安全适用的超声波频率范围内,超声波振动能够破坏冠状病毒结构甚至杀死病毒。[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核心rna、衣壳以及衣壳上的刺突蛋白组成,其中刺突蛋白对于病毒识别入侵宿主细胞具有关键作用。由于病毒是寄生生物,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寻找一种可以有效破坏冠状病毒衣壳及其刺突蛋白结构的方法,对于治疗以及预防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很大的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果wierzbicki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构建冠状病毒模型,并模拟其在一系列超声波频率振动的机械反应。结果发现在100 mhz(冠状病毒衣壳自然振动频率)的振动频率下,病毒产生共振效应,病毒衣壳和刺突蛋白发生向内弯曲,类似于一个球在从地面反弹时会出现的凹痕现象,并于几毫秒内发生破裂。并且随着研究人员增加超声波振动的幅度和强度,在 25mhz 和 50mhz 的频率之间时,弯曲和破裂的速度加快,这种效应在空气及与人体体液密度相等的水模拟环境中都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这次模拟实验证明了存在着在人体医学成像适用范围内(1mhz-30mhz)利用超声波治疗人体新冠感染的可能性。 wierzbicki补充说:该试验已成功表明,在超声波激发下,新冠病毒的外壳和刺突蛋白会发生共振,振动的幅度会非常大,产生的张力可能会破坏病毒的某些部分,对外壳造成可见的损伤,并可能对内部的核糖核酸造成不可见的损伤。 研究缺陷与展望目前,他们正计划与西班牙微生物学家合作探索,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来观察超声波振动对猪体内一种冠状病毒的影响。如果实验成功,可以预见该试验研究结果会为超声波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带来一个崭新的方向。像超声破碎肾结石一样,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利用超声技术应用于冠状病毒的临床治疗,甚至还可以将超声波发生器内置于手机等便携式设备,随身预防保护人类免受病毒侵害。该研究成果的推论固然让人感到兴奋,但目前该研究方向仅仅只是踏出了一小步,局限于物理模型阶段。依旧有很多的问题等待着科学家们的研究和验证,比如如何精准地使用超声波在复杂的人体内有效破坏病毒将是日后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而距离超声波应用于灭杀治疗冠状病毒未来将有很长一段路等待去探索。超声波除了具有应用于灭杀病毒的可能性,目前其在病毒的医疗诊断治疗领域或是各种微生物实验研究中也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比如当前新冠病毒的监测诊断领域中必要的超声成像技术,其可以为临床医生及时提供患者的各种重要生命体征,在急性重症肺炎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常肺超声m型图像(沙滩样征) 肺炎患者m型超声图像(平流层征)超声其他领域应用 以病毒、细胞、真菌等为代表的微生物学领域,超声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scientz-iid),从重组大肠杆菌中破碎提取包涵体并纯化得到h1n1流感病毒抗原(ha抗原),用于对血液中抗体(抗-ha)的检测,从而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血浆[2];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scientz-iid)破碎重组大肠杆菌得到表达的目标蛋白酶(hnmt1,可以催化蛋白发生豆蔻酰化),进而研究该酶所催化的豆蔻酰化修饰对于小rna病毒蛋白衣壳装配的影响[3];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scientz-iid)分解重组工程表达菌株,从中得到肠道病毒的重组蛋白抗原,用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4]。 新芝部分超声波系列产品: 超声波技术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在医学成像、细胞工程、微生物研究、病毒研究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新芝生物成立三十多年来,专注于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发了包括超声波细胞粉碎机、非接触式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波提取仪、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除垢设备等系列产品。新芝生物超声波系列产品遍布全球知名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参考文献:[1]tomasz wierzbicki, wei li, yuming liu, juner zhu. effect of receptors on the resonant and transient harmonic vibrations of coronaviru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2021 150: 104369 doi: 10.1016/j.jmps.2021.104369[2]江小工,修冰水,王国华,张向颖,陈坤,宋晓国,杨君,朱翠霞,周友,魏堤,房涛,张贺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献血者血清中血凝素igg抗体的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03):168-170.[3]王苗苗,董虎,卢渊录,郭慧琛,孙世琪,闻晓波.n-豆蔻酰基转移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21,42(06):1-7.[4]任富利,周辉,孟胜利,王泽鋆,申硕.兔抗肠道病毒71型截短vp1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44(03):14-18.▼end
  • 附489种仪器清单!住建部对《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近期完成
    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次意见征求于8月12日结束。本《征求意见稿》中,实验室建设标准中列明了489类仪器设备,根据科技发展及检验检测的新需要,由药品监管部门定期修订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详情如下: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22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11号),我部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起草了《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swzpjds@nifdc.org.cn。  2.通信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31号,中检院生检所综合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02629。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12日。  附件:《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pdf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23年7月12日《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前 言《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 2022 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11 号),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主编部门,具体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 12 个单位(部门)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写。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已开展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业务实验室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拟开展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业务的实验室的需求进行了收集,通过对调研资料和数据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标准》的编制。本建设标准共分七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建筑与建筑设备、实验仪器设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建设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展览路北露园 1 号,邮政编码:100037),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编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北京市药品检验研究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南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2第三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4第四章 面积指标.............................................................................................5第五章 建筑与建筑设备................................................................................ 7第六章 实验仪器设备.................................................................................. 10第七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附录 A 生物制品(疫苗)品类权重系数.................................................. 12附录 B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各项用房组成..........................16附录 C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21条文说明...........................................................................................................4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项目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生物制品批签发实验室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第四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建设,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物制品批签发和检验检测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符合所在地城乡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第五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建设除符合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六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规模,应根据辖区内 5 年后生物制品(疫苗)相对品种数确定。第七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规模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一级二级三级相对品种数(个)40~9015~403~15注:1. 5 年后相对品种数计算公式为:N=ΣM ×(1+n)4;其中,N——5 年后辖区内生物制品(疫苗)相对品种数(个),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M——辖区内每个生物制品(疫苗)的相对任务量调整系数(见附录 A); n—— 前 5 年辖区内生物制品(疫苗)品种数平均增长率;2. 表中列出的相对品种数区间值含下限,不含上限;3. 辖区内生物制品(疫苗)相对品种数小于 3 个时按 3 个计,大于 90 个时按 90 个计。第八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新建项目由房屋建筑、场地和设备构成。改建、扩建工程宜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第九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由实验用房、实验配套用房、管理用房、保障用房构成,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用房组成如下:一、 实验用房主要包括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化免疫实验室、细胞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等。二、 实验配套用房主要包括业务受理大厅、业务洽谈室、受控文件室、档案查阅室、标准物质暂存间、学术交流培训用房(宣教用房)、试剂库、实验室业务用房(中转间及余样间、普通耗品库、清洗间)、动物实验室辅助用房(洁物储存室、饲料库、垫料库、物品传递间和笼具库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的配套房间等。三、 管理用房主要包括档案室、研讨与会议室、行政用房、财务室、资料与文印室、值班室等。四、 保障用房主要包括气瓶储存间,不间断电源控制间,废弃物处理间,健康医疗室,强、弱电室,配件耗材储存间,计算机房,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纯水制备间,网络信息处理用房,监控用房,食堂等。第十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用房组成及配置要求宜符合附录 B 的规定。第十一条 实验用房、实验配套用房、管理用房和保障用房规模应遵循满足功能需求、兼顾未来发展的原则,房屋建筑应充分利用现有建筑进行功能改造,实现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检验职能。第十二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室外场地由道路、绿地、停车场等构成。第十三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设备由建筑设备、信息化设备和实验仪器设备构成。第三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十四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应与所在地区的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院、所)统筹规划建设,避免重复建设。第十五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应选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二、 应选择周边市政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地段;三、 宜布置在城区或近郊区,且交通便利的地段;四、 应远离水源保护区;五、 应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垃圾处理厂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危险源。第十六条 规划布局应正确处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相互联系与分隔的关系,科学布置,合理组织人流、物流。第十七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独立建设时,应根据建筑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用地面积。容积率应符合项目所在地城乡建设规划的规定。第十八条 动物实验室应设置在独立建筑区域或独立楼层,在避免品种交叉污染的原则下,可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检验领域的动物实验用房合建。第十九条 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按照所在地停车配建标准配置,并结合主要出入口布置。第二十条 建筑密度不宜超过 40%,绿地率应满足项目所在地城乡建设规划的规定并宜为 30%左右。第四章 面积指标第二十一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建筑面积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筑面积建设规模一级二级三级相对品种数(个)40~9015~403~15建筑面积(m2)21000~2800014000~210007000~14000注:1. 相对品种数介于建设规模上下限之间时,对应的建筑面积按线性插入法计算,计算结果四舍五入精确到十位数。2. 当实验室房屋建筑设置技术或设备夹层时,技术或设备夹层的建筑面积另计。第二十二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建筑使用系数宜为 0.65。第二十三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各项用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按功能定位和业务需求,宜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各项用房面积比例用房名称比例实验用房51%实验配套用房18%管理用房8%保障用房23%总计100%注:表中比例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第二十四条具有口岸生物制品(疫苗)检验职能的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可根据进口生物制品(疫苗)检验检测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重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口生物制品(疫苗)检验检测品种数占总品种数比重小于或等于 10%时,新增实验室建筑面积占总品种数对应的实验室建筑面积宜小于或等于 10%;2、 进口生物制品(疫苗)检验检测品种数占总品种数比重大于 10%且小于或等于 20%时,新增实验室建筑面积占总品种数对应的实验室建筑面积宜小于或等于20%;3、 进口生物制品(疫苗)检验检测品种数占总品种数比重大于 20%时,新增实验室建筑面积占总品种数对应的实验室建筑面积宜小于或等于 30%。第二十五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合建时,应统筹实验室管理用房和保障用房的建筑面积。第五章 建筑与建筑设备第二十六条除有特殊要求外,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房屋建筑的朝向、间距、室内空间布局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同时应便于采取控制室内气流方向的通风措施。房屋建筑结构形式及地基基础应满足地面、楼面荷载、抗震等要求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实验用房布局应遵循生物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工程管网设置与维护检修,以及各类功能区相对独立、集中布置的原则。建筑内部实验区宜相对其他区域独立,平面布局应满足检验流程需要,符合人流、物流控制和污染控制要求。第二十八条实验用房布置在同一建筑内时,应按便捷、避免交叉污染的原则,将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分层布置。实验用房、实验配套用房、管理用房和保障用房等各类用房布置在同一建筑内的,实验用房应布置在其他用房之上,且宜布置在该栋建筑的上部。第二十九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宜采用混凝土框架(剪)结构或钢结构。实验用房建筑层高应满足实验设备及管线的安装要求,宜为 4.5~5.5m。第三十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且应符合建筑防火等有关规范的要求。第三十一条实验室用房建筑的女儿墙应适当加高,并宜做隔声措施。屋顶设备宜采取隔声减震措施。第三十二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建筑层数为二层或三层时,宜安装电梯;当建筑层数为四层及以上时,应安装电梯;2、 设置电梯的建筑应至少设有一部货梯或一部客梯兼作货梯,宜设置独立的污物电梯;3、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消防电梯可兼做货梯。4、 动物实验室中电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 50447 的规定。第三十三条实验用房所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洁净实验室、清洗消毒室等特殊房间墙体应防火、防潮及表面光滑平整,且不起尘、不积灰、吸附性小、耐腐蚀、易清洗;2、 洁净实验室、清洗消毒室等特殊房间吊顶的材料、构造应满足不起尘、不积灰、吸附性小、耐腐蚀与防水的要求;3、 实验室地面材料应满足耐腐蚀、耐磨损、易冲洗及防滑的要求;4、 洁净实验室、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实验动物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其建筑结构与材料应满足相应的专业要求。第三十四条实验用房外窗不应采用有色玻璃。对有避光要求的实验室应另行采取物理屏障措施。第三十五条生产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宜分开设置,生产、生活用水的水量、水质、水压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第三十六条实验废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水质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规范要求。实验废水排水系统应与其他排水系统分开设置。实验涉及酸、碱及有机溶剂应专门回收,设置库房暂存,并可交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处理。第三十七条实验用房的水槽、排水管道应耐酸、碱及有机溶剂腐蚀,且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等相关要求。第三十八条实验用房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应按医疗废弃物管理,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专区存放,再交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处理。第三十九条易受化学物质灼伤和有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区域内,应设置洗眼设施和紧急冲淋装置。当受条件限制时应在紧急疏散方向的公共区域,或通行便利、服务半径较小的区域,设置共用洗眼设施和紧急冲淋装置。第四十条 实验用房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压力梯度应符合实验需要。空调系统不得造成不同生物安全等级或不同洁净度实验室之间空气交换,并应满足使用灵活、节能的要求。具有洁净度、温湿度、压力梯度要求的不同功能类别的实验室,应采用独立的空气调节系统。第四十一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的通排风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集中大量释放有害物的实验操作点,应采取局部机械排风措施;2、 对于分散、少量释放有害物的实验用房,宜采取全面机械通风措施,应使室内气流从有害浓度较低的区域流向较高的区域;3、 同时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措施的,应避免全面通风对局部排风气流产生横向干扰;第四十二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项目的环保要求。第四十三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的供电应留有足够的负荷余量,设施应安全可靠。宜采用双电源供电,不具备双电源供电条件的,应设置自备电源;有特殊要求的,应配备不间断电源。第四十四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应设置完善的防雷系统。计算机房、特殊仪器分析室等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设置独立的防雷系统。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应设置独立的接地系统。第四十五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的建设应设置完善的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应按有关规定设置。第四十六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房屋建筑的建设应考虑绿色、节能设计,合理采用节能技术,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第四十七条实验用台柜的基材应符合环保要求,面材应具备理化性能好、耐腐蚀、易清洗、防水、防火的特点,结构与配件应满足人类功效学及操作安全的要求。第六章 实验仪器设备第四十八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应按辖区内生物制品品种、实验项目等业务需求确定。第四十九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根据所承担的工作类型、职责和任务应配备的实验仪器设备配置确定,详见附录 C。第七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五十条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投资估算,应按照国家及各地区有关规定编制,并根据工程实际内容及工程所在地区的市场价格波动,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第五十一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的投资估算指标,可参照表 4 进行控制。表 4 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投资估算指标表建设级别建筑面积(㎡)投资估算指标(元/㎡)一级21000~2800012500~13500二级14000~2100011000~12000三级7000~140009500~10500注:1.表中投资估算指标不包括征用土地费,非实验室家具、实验室仪器设备、专业信息化软件及设备等购置费;2.配套建设高压变配电工程,宜增加投资 100~500 万元;3.采暖地区,若需要独立建设热交换站或锅炉房,宜增加投资 50~70 万元;4.实验用房以外的室内装饰工程按普通标准计算,实验室的装饰工程按实验室对洁净度等特殊要求另计;5.表中投资估算指标是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相关规定,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建设项目管理和建设工程造价相关规定等因素综合估算得出。各地在按照本标准开展具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建设项目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第五十二条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工程建设工期宜符合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相关规定。附录 A 生物制品(疫苗)相对任务量调整系数序号类别生物制品(疫苗)品种名称调整系数1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 细胞)1.42双价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1.43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1.44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1.45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1.46AC 群脑膜炎球菌-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1.47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1.48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1.49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1.410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1.411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1.412五价轮状病毒疫苗1.413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1.414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 细胞)1.415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1.216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217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218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1.219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1.220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细胞)1.221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222森林脑炎灭活疫苗1.223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 细胞)1.22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1.225水痘减毒活疫苗1.226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1.227乙型脑炎灭活疫苗1.2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1.229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230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231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1.232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1.233钩端螺旋体疫苗1.234皮内注射用卡介苗1.235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活疫苗1.236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1.237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1.238伤寒 Vi 多糖疫苗1.239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240吸附破伤风疫苗1.24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灭活疫苗(Vero 细胞)1.242新型冠状病毒 mRNA 疫苗1.243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Vero 细胞)1.044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045风疹减毒活疫苗1.046黄热减毒活疫苗1.047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1.048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1.049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050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1.051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1.052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053麻疹减毒活疫苗1.054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1.055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056重组戊型肝炎疫苗1.057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 细胞)1.05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1.059重组 B 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1.060带状疱疹疫苗1.061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1.062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1.063血液制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264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1.265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1.266人凝血酶原复合物1.267人凝血因子Ⅷ1.268人纤维蛋白原1.269人血白蛋白1.270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0
  • 港大传染病专家袁国勇:已研发出新型肺炎病毒疫苗种子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已经成功分离冠状病毒的病毒株,目前已经研发出相关疫苗的种子,但目前尚无时间表预计何时疫苗可以上市。 br/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1月29日在电台节目表示, 他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分离冠状病毒的病毒株,目前已经研发出相关疫苗的种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袁国勇指出,目前研究团队已在深圳港大医院的确诊新型肺炎个案样本中成功发现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并将病毒表面抗原的蛋白即长钉蛋白放入流感疫苗中。研究人员发现,冠状病毒需要依靠长钉蛋白才能进攻人体细胞进行繁殖。他解释,如果研制成功的话,未来将流感疫苗喷入鼻中,即可产生综合抗体抵挡冠状病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然而,他坦言,目前尚无时间表预计何时疫苗可以上市,”需要先进行动物测试,确认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可以与内地的疫苗公司进行合作制作相关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同时,他透露,过往一些麻疹疫苗的研究显示,患者注射灭活性疫苗后,利用化学的方法杀死病毒,虽然病人产生抗体,但病人再遭遇麻疹病毒时,病情却更厉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因此,我们此次并非将整个病毒的蛋白注入患者体内,仅是将长钉蛋白放入流感疫苗,希望能够防止出现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他表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他透露,日前研究人员已在香港首个输入确诊个案中分理出病毒株, 成功种出相关冠状病毒,并开始进行攻毒试验,试验病毒在不同动物身上产生的反应,然后将喷鼻式疫苗喷入动物的鼻子,确认是否能够产生保护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同时,他指出,在临床治疗方面,尚无针对新型肺炎的抗病毒药物,根据2003年非典经验,某些抗艾滋病的药物在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有一定效果,“我们希望在几周内告诉大家这个药物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也同样有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袁国勇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被誉为香港传染病权威。他在2003年发现SARS感染病源体,即SARS 冠状病毒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p
  • 天津大学实验室新冠病毒口服疫苗引争议
    p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该疫苗以食品级安全酿酒酵母为载体,以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为靶点产生抗体。 /p p   应用食品级安全酵母作为宿主研制生物防治制剂,通过口服途径免疫,该疫苗,具有激发局部黏膜免疫、调节机体免疫稳态,使用方便,安全性好、产能迅速等优势。目前,黄金海教授团队已完成了重组菌株构建、筛选,蛋白表达、发酵动力学等核心技术开发内容,并制备了少量胶囊、奶片、颗粒剂口服防治制剂样品。 /p p   据黄金海教授介绍,该疫苗,除表达的病毒外源基因外,表达元件全部为酿酒酵母自身基因片段,不含外源抗性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剂通过高表达新冠病毒保护性抗原,一方面可作为病毒感染的竞争性治疗制剂,也可通过激活黏膜免疫的疫苗机制,发挥预防性抗感染功能。其安全性、免疫方式、成本节约等优势突出,特别适用于应急性、无常规疫苗的烈性病防控。 /p p   据悉,黄金海教授本人已经4倍量口服新冠疫苗样品,无任何副反应。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寻求合作方,希望能推动疫苗早日走向临床,为疫情防控发挥作用。不过,黄金海教授也表示,疫苗从研制到上市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此前曾做过类似动物疫苗,被证明是有效,因此推断这次研发的疫苗可能有效,但最终效果如何需通过后续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才能证明。目前团队正在积极布置进行动物毒理学、免疫效力、中试生产等评价,希望有资质的企业和单位合作完成疫苗后续评价流程,加速推进疫苗的临床验证和推广使用,助力疫情的防控。 /p p & nbsp & nbsp 不过,多家媒体发布天大新冠病毒口服疫苗的新闻之后,也引起业界争议。有专家表示,对新冠病毒疫苗采用口服方式能否产生可靠的免疫力表示怀疑,规范的流程应该是动物实验结束,上人体临床试验I期时再喝,现在喝得有点操之过急。也有专家表示,这算是疫苗的雏形,目前还不能确定S蛋白可以引起人体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性免疫,选择其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疫苗口服以后,通过消化作用,是否还能保持S蛋白的抗原结构和免疫原性,还需要体外实验和动物体内的实验研究来证实。 /p p   对此,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金海回应,团队研发的新冠病毒口服疫苗,理论上是有疫苗的性质,只是跟传统的疫苗不一样,“理论上有免疫学的知识,包括临床的东西做指导,不是没有。”他称,因为不是免疫学和传统疫苗的主流,所以不被很多人理解。黄金海教授表示,目前团队只是完成了试验性质的前期工作,后续他想继续推进该款疫苗的动物实验等相关工作,不想再陷入争论中。 /p p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不过,疫苗的研发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和时间。据了解,疫苗从研发到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五大阶段: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其中研发阶段是最难走的一段路,也是最核心的一步。从拿到病毒开始研制疫苗,到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研发阶段。主要为以下几部分: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而实验室研制阶段又是“最最不靠谱”的阶段,要反复修改流程、反复检测结果,才能得到预期想要的疫苗。 /p p br/ /p
  • 武汉病毒所等揭示靶向病毒RNAi抑制子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新策略
    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也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RNA复制所产生的dsRNA被RNAi通路关键蛋白Dicer识别,并切割成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vsiRNA),这些vsiRNA进一步组装入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介导被感染细胞内病毒RNA的降解。同时,许多病毒通过编码病毒RNAi抑制子(Viral Suppressor of RNAi,VSR)来拮抗RNAi抗病毒免疫。2017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溪团队合作发现,肠道病毒EV71的非结构蛋白3A具有RNAi抑制(VSR)活性,能阻止Dicer对病毒dsRNA切割及vsiRNA产生;而缺失3A-VSR活性的EV71突变病毒能在被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与体内产生大量vsiRNA,激发RNAi抗病毒反应,从而证明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免疫在哺乳动物中依然存在,并揭示了一种人类病毒逃逸RNAi免疫的机制【Immunity(《免疫》) 2017】。此外,该团队还发现了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等)、SARS-CoV-2、甲病毒、风疹病毒、丙肝病毒等多种重要人类病毒编码的VSR蛋白,并揭示其与宿主RNAi抗病毒通路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Cell Research 2019,Science Advances 2020,Journal of Virology 2020,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0,Virologica Sinica 2020,Viruses 2021)。  该科研团队创新性的提出了靶向VSR,从而释放RNAi抗病毒潜能的药物研发概念。研究以肠道病毒EV71为对象,针对其3A蛋白的VSR关键功能区域设计了数种VSR靶向多肽(VSR-targeting peptide,VTP)。这些VTP能与3A蛋白直接结合,通过竞争作用,在EV71感染的细胞中解除3A对RNAi的抑制,诱导大量病毒vsiRNA的产生;这些vsiRNA进而被组装入RISC,介导被感染细胞内EV71 RNA的降解,高效抑制EV71复制。VTP在小鼠体内也能释放RNAi抗病毒反应,产生大量vsiRNA,抑制EV71在小鼠全身各器官的复制,拯救病毒感染导致的小鼠死亡与临床症状。同时,VTP所针对的3A蛋白上的靶点区域在多种肠道病毒的3A蛋白中高度保守,研究还发现VTP能抑制多种肠道病毒的复制,具有广谱抗肠道病毒活性。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通过VTP特异性靶向VSR,可以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与体内有效释放RNAi抗病毒免疫,充分证明了RNAi作为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在生理和功能上的重要性。从抗病毒药物研发上来说,该研究基于新的抗病毒机制发现VSR是一类全新的药物靶标,并针对肠道病毒的VSR研发出机制上first-in-class的候选抗病毒药物,为其他重要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此外,针对肠道病毒的VTP具有较低的动物体内毒性与抗原性,较高的热稳定性与蛋白酶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手足口等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新型药物。  9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nhibition of viral suppressor of RNAi proteins by designer peptides protects from enteroviral infection in vivo为题,在线发表在Immunity上。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这一研究工作。该研究已申请PCT及多个国家的发明专利。
  • 首批嘉宾阵容重磅发布!2023年首场疫苗盛会再掀新型疫苗研发热潮!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疫苗的关注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全球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及提高,整个疫苗的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由此,2023年1月6-7日,VacCon2023第五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将于武汉精彩亮相!4大专场13大专题,60+位新型疫苗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从国内外监管、热点研发、先进工艺、生产质控等多维度出发,带来人用/兽用宠物/核酸/其他新型疫苗(新型佐剂与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与黏膜疫苗、广谱/多价/多联疫苗等)等前沿创新技术应用与案例,助力中国疫苗行业全速发展!【免费参会】点击链接即可领取免费参会票: https://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 (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领取)【首批重磅讲者抢先看!】高光,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高级技术官员,原美国FDA生物制品中心担任主审官员和检查员姜世勃,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夏宁邵,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玉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虫媒病毒疫苗室主任(确认中)陆家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博,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吴克,博沃生物创始人兼CEO,湖北省政府特聘产业教授金侠,医克生物行政总裁、联合创始人廖玉华,武汉华纪元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郑海发,康泰生物副董事长、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柯,Xsome Biotech 创始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讲席教授陈凌,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鄢慧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易应磊,斯微(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传染病管线负责人聂广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贾为国,复诺健/中生复诺健,首席科学家王育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阿法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泽峰,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研究员 ,环码生物医药科学顾问兰章华,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胡勇,瑞吉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璐,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陆航,嘉译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北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临床评价中心主任袁瑗,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中国国家代表肖进,中牧研究院,副院长吴文福,高级兽医师,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猪用疫苗高级专家方志正,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更申,悦康药业副总经理、院长宋家升,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奇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斯迪,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以上更新截止至11月15日,更多重磅嘉宾阵容持续更新!最新议程信息与嘉宾阵容欢迎联系组委:177 2112 0767(同微信)【聚焦前沿 | 精彩亮点】1、不只是新冠疫苗,探讨由新冠疫苗孵化快速崛起的新型技术路线下各类传染病、肿瘤等大品种新型疫苗的研发挑战与破局之道2、获取最前沿的新型疫苗(新型佐剂重组蛋白、病毒载体黏膜疫苗、广谱/多价/多联疫苗)研发与CMC进展3、深度探讨mRNA与环状RNA技术升级与创新,寻找mRNA疫苗CMC工艺生产、质控、产业链建设等最优解决方案4、应对未来中国疫苗出海挑战,学习ICH疫苗监管与法规要求,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疫苗生产质量标准体系与学习技术转移领先实践5、挖掘兽用宠物疫苗巨大市场潜力,探索新型技术在兽用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破局非洲猪瘟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挑战【全新升级 | 大会结构】【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名额有限,详情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VacCon2023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 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 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 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 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免费参会】点击链接即可领取免费参会票: https://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 (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领取)赞助/演讲/参会/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77 2112 0767(同微信)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免费参会】VacCon首批参会企业名单公布,武生/病毒所/嘉晨西海/厦大/辉瑞/康希诺/BI等邀您共赴3月武汉疫苗盛会!
    VacCon第五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将于3月3-4日闪耀启幕,本届大会特邀60+位新型疫苗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展开精彩的演讲与讨论,1000+疫苗行业核心群体共聚武汉,共同探讨前沿创新技术应用与案例,助力中国疫苗行业全速发展!【转发领取免费参会票!】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转发本篇推送至朋友圈或2个疫苗相关微信社群,【将转发截图上传至报名链接中】,即可获得优先审核资格!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会吧!记得上传转发截图哦~展位即将售罄!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名额有限,详情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首批参会企业名单】下滑查看部分参会企业名单,更多参会企业名单欢迎联系组委:177 211 0767(同微信)【议程重磅首发】疫苗产业化热点前瞻(监管/国际化)专场(3月3日)国内外免疫规划与疫苗研发趋势全球疫苗研发进程与中国疫苗展望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确认中)从临床出发看新冠等传染病相关防治与疫苗接种黄朝林,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抗新冠预防鼻用新药与疫苗研发(拟)段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圆桌讨论:新发传染病预防:科研转化、研发与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石正丽,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夏宁邵,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段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宇,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病毒系教授,副系主任兰章华,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化生产质量建设与先进生产实践中国疫苗产品出海--WHO标准下的疫苗产品质量高光,美国帕斯上海代表处高级技术官高生物安全风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设施工艺布局介绍高腾飞,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人用疫苗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暨沙利文报告发布会陈镇荣,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总监WHO标准下疫苗生产技术转移要点与案例分享吴克,博沃生物创始人兼CEO,湖北省政府特聘产业教授注射剂中不溶性异物的研究与监控余立,原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所长助理/主任药师满足质量放行要求的疫苗生物学评价开发和验证陆航,嘉译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疫苗国际市场需求与监管趋势解读袁瑗,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中国国家代表兽用宠物疫苗专场(3月4日)我国宠物疫苗产业的机遇与挑战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兽医协会会长兽医兽药创新“卡脖子”关键点浅析袁世山,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动保兽医兽药事务部负责人猪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金梅林,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教授家禽耐热疫苗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温国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猫肠道冠状病毒新型益生菌载体口服候选疫苗的研究黄耀伟,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动物病毒样颗粒的设计及疫苗研发进展郭慧琛,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首席ST传代细胞源猪用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吴文福,高级兽医师,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猪用疫苗高级专家水产疫苗研发和生产技术实践与发展(拟)欧阳征亮,大华农研发与产品部主任新型疫苗专场(3月3-4日)黏膜疫苗与病毒载体疫苗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夏宁邵,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外泌体介导的雾化吸入式COVID-19疫苗研究程柯,Xsome Biotech 创始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讲席教授下游纯化设备创新及工艺优化对疫苗产业化的推进林旭,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首席产品经理圆桌讨论:不只是新冠,黏膜疫苗从科研到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夏宁邵,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仝鑫,沃森生物研发总监陈凌,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宋家升,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鼻喷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可建立阻断感染的免疫屏障陈凌,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吸入型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及临床应用舒俭德,康希诺高级医学事物副总裁多价鼻喷新城疫(NDV)载体新冠疫苗的临床前研发宋家升,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新型佐剂与重组蛋白疫苗基于新型佐剂的高效、长效、广谱抗沙贝科病毒(sarbecovirus)疫苗姜世勃,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广谱高效新冠亚单位滴鼻黏膜疫苗研发鄢慧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手性纳米佐剂与疫苗开发胥传来,江南大学教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广谱/多价/多联疫苗新冠病毒广谱疫苗设计新策略徐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重组新冠病毒Alpha/Beta/Delta/Omicron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的临床进展兰章华,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新型品种疫苗临床研究与评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候选疫苗临床研究与进展陈朝华,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用于疾病防治的新型DNA疫苗的开发金侠,医克生物(Immuno Cure BioTech Ltd.),行政总裁(CEO)猴痘疫苗的研究进展郑海发,国家药典委员,康泰生物副董事长、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创新性RSV疫苗的进展王宾,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特聘教授,艾棣维欣生物首席科学家基于新冠疫苗的评价和未来疫苗研制策略陆家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高血压治疗性疫苗研发进展廖玉华,武汉华纪元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与临床试验杨北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临床评价中心主任核酸疫苗专场(3月3-4日)mRNA与circRNA疫苗创新后疫情时代的mRNA疫苗和新药开发(拟)王子豪,嘉晨西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CEO/董事长mRNA原液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经验分享闵天奇,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环状RNA合成技术与疫苗研发王泽峰,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研究员,环码生物医药科学顾问环状RNA疫苗设计与临床前开发(拟)高璐,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核酸疫苗原料的选择与质控(拟)杨广宇,瀚海新酶创始人、CTOCircRNA平台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左炽健,苏州科锐迈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抗Omicron变异株mRNA 疫苗与灭活苗的序贯免疫贾为国,复诺健/中生复诺健,首席科学家纳米递送系统创新与CMCmRNA治疗:应用与制备李菁,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PDS经理冻干剂型mRNA-LNP疫苗的研发胡勇,瑞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新型LNPs递送系统的开发及其在mRNA疫苗中的应用宋更申,悦康药业副总经理、悦康药物研究院院长mRNA药物核心原料与平台技术布局肖潇,江苏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靶向免疫细胞的mRNA递送系统崔艳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QTsome 递送系统在核酸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杨永胜,海昶生物,高级副总裁兼核酸创新研究院院长圆桌讨论:mRNA等新型疫苗的投融资布局与机遇宋更申,悦康药业副总经理、院长胡勇,瑞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晓晔,石药集团核酸药物研究院院长破解核酸疫苗规模化生产难题mRNA 疫苗关键技术与中国本土mRNA新冠疫苗开发进展英博,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mRNA原液生产与质量控制工艺的关键点朱化星,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mRNA疫苗递送平台及纳米制剂开发王育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阿法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mRNA疫苗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关注点和案例分享周莉,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mRNA平台技术加速疫苗研发张凡,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艾美探索者生命科学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型品种疫苗临床研究与评价对抗新冠病毒突变体以及其他冠状病毒物种的多价mRNA疫苗的设计与研发陈斯迪,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基于mRNA平台的新型狂犬疫苗研发徐建青,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mRNA疫苗产能放大案例解析(拟)任科云,楷拓生物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嵌合RNA外泌体疫苗治疗突变非依赖肿瘤张灏,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授、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基于纳米技术的创新肿瘤疫苗探索聂广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个体化肿瘤mRNA疫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发栗世铀,启辰生联合创始人、CTO其他传染病mRNA疫苗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石忠凯,峨巍医药首席医学官广谱新冠mRNA疫苗研发与免疫设计平台王帅,苏州尚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不加帽mRNA疫苗研发新进展王汉明,滨会生物副总裁*以上更新截止至2月8日,更多干货议题持续更新!最新议程信息与嘉宾阵容欢迎联系组委:177 2112 0767(同微信)【聚焦前沿 | 精彩亮点】1、不只是新冠疫苗,探讨由新冠疫苗孵化快速崛起的新型技术路线下各类传染病、肿瘤等大品种新型疫苗的研发挑战与破局之道2、获取最前沿的新型疫苗(新型佐剂重组蛋白、病毒载体黏膜疫苗、广谱/多价/多联疫苗)研发与CMC进展3、深度探讨mRNA与环状RNA技术升级与创新,寻找mRNA疫苗CMC工艺生产、质控、产业链建设等最优解决方案4、应对未来中国疫苗出海挑战,学习ICH疫苗监管与法规要求,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疫苗生产质量标准体系与学习技术转移领先实践5、挖掘兽用宠物疫苗巨大市场潜力,探索新型技术在兽用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破局非洲猪瘟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挑战赞助/演讲/参会/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77 2112 0767(同微信)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新冠疫苗如何选?mRNA疫苗or腺病毒疫苗or重组蛋白疫苗?
    2022年5月26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题为: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memory to four COVID-19 vacci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研究了4种新冠疫苗——mRNA-1273(Moderna开发的mRNA疫苗)、BNT162b2(辉瑞/BioNTech开发的mRNA疫苗)、Ad26.COV2.S(强生公司开发腺病毒疫苗)、NVX-CoV2373(Novavax开发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后6个月内 T 细胞、B 细胞、抗体水平的变化,这4种疫苗均针对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这也是史上首次头对头比较三种不同疫苗平台(mRNA疫苗平台、腺病毒疫苗平台、重组蛋白疫苗平台)开发的疫苗针对同一种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现:抗体:六个月后,接种 Moderna 的 mRNA 疫苗的人的中和抗体水平最高,其次是接种辉瑞/BioNTech的 mRNA 疫苗和 Novavax 的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强生公司的腺病毒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最低。B细胞:六个月后,接种强生公司的腺病毒疫苗的人记忆 B 细胞的百分比最高。CD4+T细胞:所有疫苗接种后都保留了相似百分比的记忆 CD4+“辅助”T 细胞来对抗病毒。CD8+T细胞:接种 Novavax 的重组蛋白疫苗后的 CD8+“杀手”T 细胞的水平最低。六个月后,只有60%到70%的疫苗接种者保留了记忆 CD8+T 细胞。这是首次对这四种不同疫苗的综合免疫学结果进行的头对头比较,这项研究证实,无论接种哪种新冠疫苗,大多数人都会对新冠病毒保持一定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记忆可能无法预防感染,但似乎有助于防止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即使疫苗接种后很难长期维持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但细胞免疫能够稳定存在,这表明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可以在几天内迅速重新激活。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新冠疫苗加强针注射后对长期免疫记忆的影响。还将密切关注免疫细胞对新冠突变株的反应,目前正在分析接种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人的免疫反应。此外,还有研究直接比较了两款 mRNA 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效果,2022年5月2日,科学医疗保健组织 Optum Labs 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ver time of the mRNA-1273 (Moderna) vaccine and the BNT162b2 (Pfizer-BioNTech) vaccine 的研究论文。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美国近400万接种两剂 mRNA-1273(Moderna开发)或 BNT162b2(辉瑞/BioNTech开发)的个体中调查了他们感染新冠和严重程度与疫苗接种时间的关系。该研究显示,这两款 mRNA 疫苗在真实世界中效果并不相同,在完全接种后,接种 mRNA-1273 疫苗的防感染效果略高于 BNT162b 疫苗。 但这两种疫苗在完全接种后 90 天内防重症(住院、ICU或死亡)方面,效果相当。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0653-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059-3
  • Science子刊|“基于病毒进化共识序列,优化设计疫苗免疫原”广谱疫苗设计新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仍在持续,如何研发一种既能对抗当下流行毒株、又能对抗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流行株的相对广谱的疫苗,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蓝柯、徐可课题组通过追踪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进化和突变规律,提出了“基于病毒进化共识序列,优化设计疫苗免疫原”的广谱疫苗设计新策略,该成果于2023年1月4日经同行评议,正式发表于学术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论文题目为“Vaccination with Span, an antigen guided by SARS-CoV-2 S protein evolution, protects against challenge with viral variants in mice”(《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进化设计的免疫原Span可保护小鼠免受病毒变异株攻击》)。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赵永亮,博士生倪文佳、梁斯萌、董良辉、向敏、牛丹萍,实验师蔡曾博士等为论文共同作者,蓝柯和徐可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研发了一种覆盖“共性突变”的广谱疫苗免疫原Span(泛新冠病毒S抗原),可诱导产生针对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伊塔(Eta)、卡帕(Kappa)、德尔塔(Delta)、拉姆达(Lambda)和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亚系在内的广谱中和抗体,保护实验小鼠抵抗包括Omicron在内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死性攻击。图1.截至2022年12月SARS-CoV-2突变株出现的频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新冠病毒的进化路径,发现在人群中存活下来的病毒分离株中,新冠病毒刺突(Spike,S)蛋白的突变并非完全随机,而是沿着三条定向路径进化。其中一条路径是突变导致高细胞感染性的同时保持弱的免疫逃逸能力(如Delta株和Lambda株),第二条路径是突变导致低细胞感染性的同时获得强免疫逃逸能力(如Gamma株),第三条路径的变异株数量相对较少,它们的细胞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同时增强(如Beta株)(图2)。这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S蛋白的突变对功能的调控需要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增强或减弱。图2.新冠病毒S蛋白的进化规律(包含11,650,487条序列)为了获得一个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变异株的广谱免疫原,研究团队分析了NCBI数据库中的2675条新冠病毒S蛋白序列,通过进化聚类(图3A),计算所有突变位点的发生频率(图3B),最终设计了一种覆盖共性突变的拟合新抗原(Span)(图3C)。结果表明,Span序列位于S蛋白系统发育树的中心位置(图3D)。图3.Span位于系统发育树中心位置Span在Delta和Omicron流行暴发前就已设计完成,但其覆盖了进化计算得到的共性突变,反应了S蛋白突变的趋同规律,因此与后来出现的Omicron聚类到一起,说明Span具有覆盖未来变异株的潜力(图3E)。进一步分析证明,研究团队得到的上述6个共性突变位点在后来爆发的Omicron亚系毒株中均保留,显示出很强的共性规律和预见性(图4)。上述共性突变位点和广谱疫苗抗原设计方案已于2022年8月5日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S蛋白及其亚单位疫苗;专利号:ZL 2021 1 1181856.X)。图4.研究团队发现的6个共性突变位点(横向标记)在后来爆发的Omicron流行株(纵向标记)中均有很大程度的保留(红色表示该位点保留)与设计预期相符,研究团队发现Span免疫原相比于原型株免疫原(Swt)展现出明显的广谱中和优势:在免疫2针原型株S蛋白再加强免疫1针Span蛋白后,与免疫3针原型株S蛋白相比,Span诱导出针对WT、Beta、Delta、Omicron毒株及其亚系更高效的、广泛的中和抗体(图5A,图5B),并能100%保护小鼠免受Omicron毒株的致死性攻击(图5C)。这说明,Span作为加强针能提供广谱保护。即便是单纯的2针Span免疫,也可以提供跨谱系的交叉免疫保护,同时抵抗WT、Beta和Delta毒株的致死攻击。研究人员也观察到,原型株免疫原(Swt)是无法提供跨Beta毒株的有效交叉保护的。Span能高效诱导针对Delta和Omicron及其变异株的广谱中和抗体,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免疫原设计策略具有前瞻性。因此,基于新冠的共性进化突变设计的泛新冠病毒S蛋白免疫原(Span)有望成为预防新冠病毒现有及未来潜在流行株的广谱候选疫苗(图6)。该研究工作对这一创新的广谱疫苗设计构想进行了概念性验证(Proof of Concept),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图5.Span疫苗免疫在小鼠体内提供了广谱性免疫保护作用图6.Span疫苗效果科普图(广谱疫苗免疫原(Span)如坚固的城堡抵御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武汉生物制品所在抗原纯化过程中提供了技术支持。该工作依托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疫苗研究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完成,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创新团队、武汉大学新冠肺炎专项研究基金、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的资金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o3332
  • 寨卡病毒疫苗上市暂无时间表
    p   据新华社报道,广东省2月15日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继此前在江西确诊的第一例病例后,我国确诊的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寨卡病毒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依然没有对付寨卡的疫苗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称,寨卡病毒疫苗问世至少还要18个月的时间。 /p p   2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感染寨卡病毒最新报告指出,已证实在34个国家和地区境内有确诊病例,其中27个国家在拉丁美洲。来自哥伦比亚卫生研究所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该国已发现31555宗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一场研发寨卡疫苗的战役已经打响。据了解,有大约15家制药公司或诊疗机构已经联系世界卫生组织,称正在研制寨卡病毒疫苗。 /p p   法国最大制药公司赛诺菲本月初表示,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研发寨卡疫苗的项目,将利用公司已有的开发类似病毒疫苗的经验来研制寨卡疫苗。 /p p   但不容乐观的是,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 福西博士称,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如果成功也可能要在几年以后才能普及。 /p p   而在国内,只有清华控股旗下的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和达安基因等为数不多的公司参与寨卡检测试剂研制。达安基因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公司研制的试剂盒仅供科研,暂不会申请注册上市。 /p p   实际上,由于市场对于传染病毒药物的需求比较分散和难以预测,制药公司对此并不愿投入太多的资金。 /p p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传染病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本国没有研发能力,无力承担疫苗和接种费用,而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强的制药公司大都集中在欧美地区。再加上研发本身是一场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制药公司没有动力投入到其中。 /p p   2015年12月9日,由赛诺菲研制的全球第一支登革热疫苗在墨西哥上市,这一过去几十年威胁近40亿人、遍及128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染病毒将得以遏制。但不为人知的是,赛诺菲为这支疫苗耗时20年、花费15亿欧元。 /p p   “除了不愿意花这么多钱,更多企业是没资格去这样做。”上述业内人士称,与国际巨头每年动辄上百亿元的大手笔相比,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实在是太少。 /p p   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4年A股150家医药制造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额120.9亿元。而知名巨头辉瑞公司当年的研发投入为72亿美元,远高于国内上市药企的投入总和。 /p p   一个不容忽视的定律是,新疫苗的平均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和10年时间,但成功率不足10%。前述业内人士称,即便等到疫苗获批上市,医药公司又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甚至病毒消失等新问题。“传染病疫苗有太多未知数,只有国家花大力气和资金扶持企业研发才推得动,并在审批上走绿色通道加快上市进度,单靠企业自己做不现实。” /p
  • Nature子刊:结合三代测序和Illumina二代测序解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异和功能
    近十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使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物种和功能的解析,宏基因组的拼接质量不高并且很难实现菌株水平的功能差异分析。有鉴于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课题组和动物研究所宋默识课题组合作,建立了ONT三代测序和Illumina二代测序数据混合组装和后续分析流程。在mock community上的验证表明,三代和二代测序数据的混合组装从完整度、准确程度以及编码密度方面均比单纯二代或者三代测序组装更有优势。图1本研究的技术路线(a),利用三代测序进行SV的深度解析,以及横断面/时间序列中SV的组成、动态分析,最终进行SV对代谢功能的影响判定。(b)混合组装能够有效提高N50,并组装出大量的基因组(c),其中发现更多的insertion、deletion和inversion。图2肠道微生物中与SVs相关的功能研究结果。(a,b,c) SV影响基因富集结果 (d-i) SV影响单菌种内不同菌株与代谢产物以及血糖的关联。图3肠道菌群汇中与病毒和CRISPR相关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基于三代ONT序列,提高了宏基因组装的质量、SV的发现能力,发现了大量包括插入突变和基因倒位在内的结构变异对于菌株水平上基因功能的影响,以及噬菌体、CRISPR-spacer等系统的深度挖掘。这项研究是课题组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解析肠道病毒组(Cao et al., Medicine in Microecology, 2020,4:100012 Cao et al. Gut Microbes, 2021, 13),近期发表的真菌组分析方法(Lu et al, Molecular Ecology, doi:10.1111/mec.16534)和靶向RNA检测病原微生物(Zhao et al., Advanced Science, 2021, 8, 2102593)之后,在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探索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这一发现,对未来更精细的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亮、赵娜、博士生曹佳宝、硕士研究生刘小林、助理研究员徐嘉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资金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57-9
  • 药物研发与时间赛跑,新冠病毒变异株恐让疫苗失效?
    “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新冠病毒出现至今,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月26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亿例,达到100203700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14万例,达到2147411例(worldometer)。在疫苗研发与新冠病毒争分夺秒“赛跑”的过程中,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更有雪上加霜之势。目前,在英国、南非、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几十个国家都相继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所引发的感染。那么,新冠病毒变异株是否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是否会导致感染后的病情加重?是否会影响疫苗的效力、导致阻碍抗疫进程?下面我们通过新冠病毒的进化历程、病毒变异株的研究情况及疫苗的防控情况来解答这些疑惑。1、新冠病毒的进化历程2020年2月,欧洲出现新的变异毒株(D614G)。7月,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表明,这种第614位氨基酸发生点突变的新冠病毒突变株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新冠病毒毒株。2020年8月,非洲尼日利亚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B.1.1.207),研究表明,这种变异毒株和新冠原毒株比没有明显的变化。2020年10月,英国的病毒专家们对之前保存的一份新冠病毒样本进行检测后,惊讶地发现,这个样本的多处基因片段都发生了突变。研究表明,这种毒株就是后来12月份在英国蔓延传染开的“新冠英国变异毒株”(B.1.1.7)。同月,又一种新的的新冠变异毒株(501.V2)在南非被发现,2020年11月初起成为当地流行的主要毒株。2020年11月,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上发现了变异毒株,代号为“Cluster 5”,专家们研究后认定,它是从养殖场的水貂传播到人类身上的。2021年1月,日本国家传染病机构(NIID)从巴西亚马逊州飞抵东京后被隔离的乘客身上,检测出了一种新的的新冠变异毒株(P.1)。研究认为,新冠病毒每月平均发生1-2次突变,这些新突变,可能使新毒株的危险系数直线上升。目前,主要在全球传染的变异毒株为欧洲D614G变异株、英国B.1.1.7变异株,南非501.V2变异株。2、病毒变异株的研究情况D614G变异株D614G突变指的是新冠病毒的第614氨基酸位点 D(天冬氨酸)到 G(甘氨酸)的突变,位于S蛋白。D614G突变的病毒株常伴有5' UTR中的C到T突变(相对于MN908947.3基因组的241位),3037位的C到T突变;在14408位的C到T突变。包含这4个遗传连锁突变的单倍型现已成为全球优势形式,根据GISAID数据库公布的新冠病毒测序结果,发现携带该突变的病毒株主要归类于G型、GR型和GH型。D614G变异株基因突变位点有研究结果表明,携带S蛋白D614G的SARS-CoV-2突变株已成为全球大流行中最普遍的形式,变异后的病毒被证明更具有传染性。D614G变异毒株感染细胞实验不过,目前许多疫苗和疗法重点针对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D614G并不位于RBD区域。同时,自然感染含有D614或G614的病毒产生的抗体可以交叉中和,因此,D614G突变不太可能对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疗效产生重大影响。B.1.1.7变异株B.1.1.7变异株在D614G突变毒株基础上又多了17个突变,包括14个氨基酸置换突变和3个框内缺失突变。B.1.1.7变异株有8个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其中两个值得高度关注。一个是N501Y突变,它会增强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则是69-70氨基酸删除突变,会导致两个氨基酸缺失,可能有助于病毒免疫逃逸。B.1.1.7变异株在S蛋白上的突变位点1月21日,《自然》杂志对从英国传播开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7进行了探讨。文章称,关于一种新变种的早期数据表明,与病毒的其他谱系相比,它对儿童的传染力相对更强。2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目前有证据表明,英国的变异病毒株比普通新冠病毒,至少增加了30%的致死率。BioNTech公布的研究显示,对模拟B.1.1.7毒株的“假病毒”进行测试,疫苗接种后的抗血清能够阻止病毒感染细胞,疫苗仍对其有效。501Y.V2变异株501.V2变异株的刺突蛋白上,出现了9个新突变,分为两组,一组突变在NTD区域((L18F, D80A, D215G, Δ242-244, R246I),另外一组在受体结合区(RBD)(K417N,E484K,N501Y)。受体结合区(RBD)是病毒刺突蛋白与人细胞表明的受体ACE2结合的关键部位,这3个关键位点在发生突变之后,可能导致病毒结合受体的能力增强,更容易侵入人体细胞。疫苗介导产生的多抗体在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上的作用位点1月19日,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发表研究, 501Y.V2变异株不但让三类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失效,还能躲过新冠康复者血清中的中和抗体。也就是说,其可能会让血浆治疗失效,甚至会降低疫苗效力,接种疫苗可能会再次感染。3、疫苗的防控情况面对病毒不断进化的严峻局势,现有新冠疫苗对新的变异毒株能否起效,决定着全球疫情防控局势的走向。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冠病毒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进而入侵细胞。目前主要的mRNA疫苗能够诱导产生中和抗体,进而抑制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机理有明确数据表明,疫苗对各种变异株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灭活疫苗免疫以后,对包括英国突变的毒株和以往全球分离到的大概八九株的不同的变异株都有中和效果。因此,我国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广谱保护的,对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虽然南非毒株在核心位点E484K发生关键突变,导致mRNA疫苗产生的部分中和抗体效力大打折扣,但影响是有限的。因此,疫苗接种依然对于南非毒株有效果,扩大疫苗接种至关重要。关于人们最关注的疫苗升级问题,日前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未来真的出现需升级疫苗应对病毒的逃逸,我国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发酵罐中的种子病毒即可,其他工序不需要做任何调整,预计2个月即可完成升级更新。所以,面对新冠病毒的不断进化,我们不必感到恐慌,国家研发机构在最早开始设计新冠疫苗,就已经为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做了充足的准备!
  • 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疫苗启动临床试验!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月11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质量检定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杂质检测。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9b89ddf-91f0-459d-b1b4-463125e7d467.jpg" title=" 8791c533b130e707f7c70248916e0cb8.jpg" alt=" 8791c533b130e707f7c70248916e0cb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记者4月14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启动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成为最先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采用“灭活”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这意味着我国疫苗研发处于何种进度?不同疫苗又各有什么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效果需继续评估 灭活疫苗工艺更成熟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次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据了解,两家单位均在1月紧急开展研制工作,于2月底、3月初完成首批疫苗制备并全面进入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程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常而言,启动一期临床试验之前需完成动物实验,证实可将病毒蛋白送入免疫系统的关键部位,使免疫系统能识别病毒。该过程可通过使用灭活或减活的病毒、重组或提取病毒蛋白等方式实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国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等方法杀死病毒,但仍保留了病毒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的一种疫苗。这种技术路线的疫苗有着长期研究基础,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特点,在预防甲肝、流感、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中均已有广泛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企业已为紧急使用做好准备。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为例,其申报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批次产量超过5万剂,量产后每批次产量超过300万剂,年产能1亿剂以上,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不过,临床试验分为一期、二期、三期,样本量不断扩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经过持续验证、依次“过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之前发布的消息,这个时间通常需要一年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18226e1-9cf3-4415-8550-79d237fceddd.jpg" title=" 222222.jpg" alt=" 2222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月10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尚未投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内测试照度。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0亿元资金、“战时节奏” 疫苗研发高速开跑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应急情况下,疫苗研发进入“战时节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据了解,国药集团中国生物1月19日即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迅速安排了10亿元研发资金,布局3个研究院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开发新冠病毒疫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其中,灭活疫苗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在武汉研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北京研发。基因工程疫苗则由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牵头推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国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科研人员先后完成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生产工艺研究、配伍及配方筛选等一系列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和质控关键技术,迅速开展并完成动物体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与此同时,科兴中维的科研团队凭借SARS疫苗研制的相关经验,在浙江省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与大力支持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也不断提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科兴中维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将疫苗研制目标调整为应对全球疫情。现有研究数据显示,疫苗对国内外不同新冠病毒毒株均有较好的交叉中和反应,为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疫情紧急,国家药监局也做好应急审评审批的准备,组织专家团队早期介入、同步跟进研发进程,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快审批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5条技术路线并举 陆续进入临床试验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共布局12项研发任务,以确保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总体成功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3月中旬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曾介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份有望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王军志表示,在不降低标准、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我国科学家正争分夺秒加快疫苗研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br/ /p
  • 法国高端纳米技术仪器冲向抗病毒疫苗研究的前线
    自从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以来,全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8万人,数十名医生牺牲在抗疫前线。在全中国人民以壮士断腕的气魄,众志成城,以巨大的代价取得疫情控制的阶段性胜利的同时,病毒开始在全世界蔓延开来。研制新型抗病毒疫苗正在世界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纳米制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疫苗属于纳米级别的颗粒,颗粒大小和形状对产生的免疫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抗原的完整性也是生产纳米疫苗时需要控制的一个关键方面。然而,缺乏成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方法阻碍了新疗法进入市场,所有目前的测定工作仍然面临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近期的《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杂志(1)发表了法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共同开发的在GMP环境中生产基于艾滋病毒(HIV)纳米颗粒的新型疫苗的可靠方法。利用法国高端技术公司(Cordouan Technologies)动态光散射(DLS)纳米和zeta电位分析仪证实,对于接近180nm的多分散颗粒( 90%)的粒度小于250nm,对照组和负载了抗原的纳米颗粒存在显着差异。 抗原的存在导致较大颗粒的形成,减少了小颗粒的数量,并使形状从球形变为无规则螺旋结构。DLS和AF4技术的结合使用表明,所研究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具有高度的均一性和批间可重复性。对于负载的纳米颗粒尺寸和粒度分布,批次间的偏差低于16%,多分散指数范围为0.1至0.2。因此,DLS被证明是控制纳米粒度的有价值的常规技术。众所周知,常规DLS技术分辨率并不高,而低分辨率会掩盖更复杂的粒径组成,并且可能导致误判。因此,尽管多分散性相对较低(3. Vasco 增强型纳米粒度分析仪(左)和Vasco Kin原位时间分辨纳米粒度分析仪(右)。图4. 用Vasco Kin动态监测样品粒度变化。在30秒的时间切片(下图)中,两种小于100nm的颗粒峰值分别为22.36nm和59.03nm,峰-峰比小于1:3(右上图), 体现了极高的分辨能力。VASCO KinTM是一款独特的功能齐全的时间分辨纳米粒度分析仪(图3),它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单模光纤将DLS测量带入过程监控领域。 凭借其创新的探头,它可以非常简单地结合到现有的实验装置中,进行原位非接触远程测量,进行粒度变化的动力学测定,为用户提供测量灵活性,以监控和改善工艺。它为制药行业的反应监测和药瓶中的蛋白质聚集体纳米阶段的生成监控,甚至与其它生化分析技术手段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图5)。 图5. Vasco Kin与其它生化分析仪器的联用。注射用生物制药产品中蛋白质和活性成分(API)的聚集仍然是影响疫苗产品稳定性和可用性的主要问题。蛋白质聚集可以发生在蛋白质治疗药物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状态,复性,提纯,灭菌,运输,储存和交付过程。流感疫苗针剂(见图6-左下)是由多种不同成分混合而成的,包括培养基、去活化病毒和几种赋形剂。从塑料透明包装中取下疫苗注射器(图6左下),并将其放置在Vasco Kin探头前面6cm处的专用支架上(图6右上)即可透过玻璃针管进行粒度分布测量(图6右下),不需要取样。验证实验表明,即使不拆除塑料透明包装进行测试,结果与拆除包装后的也非常一致(2)。?图6. 对流感注射疫苗中存在的蛋白质聚集体的非接触测量图7. 原位测定分别储存在冰箱和储存在室温8个月的流感疫苗的粒度分布变化将流感疫苗分别储存在7℃的冰箱和室温下8个月,在相同的条件下,原位测定两个疫苗中的纳米颗粒,粒度分布结果如图7所示,二者产生了巨大差别。法国高端技术公司(Cordouan Technologies)利用他们擅长的激光/应用光学知识,创新性地开发的增强型DLS纳米粒度分析仪VascoTM系列用于复杂介质中纳米颗粒的粒度表征,其性能远优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动态光散射法纳米粒度仪。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Cordouan Technologies构建的表征纳米和纳米材料的创新解决方案已经成为N3世界(纳米颗粒、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的参考标准,为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艺控制和终产品的检验和安全储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延伸阅读:https://doi.org/10.1016/j.jpba.2019.113017https://www.cordouan-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AN01-VASCO-Kin-monitoring-Protein-aggregation-in-injectable.pdf
  • 5家诺如病毒检测产品获批,多家疫苗进入临床阶段
    上篇《一文了解|登上热搜的“诺如病毒”》帮助大家快速认识了解诺如病毒。本文继续带大家了解诺如病毒检测产品和疫苗相关信息。诺如病毒检测产品有哪些?国家药监局显示,目前获批的诊断试剂盒有5家:广州达安基因、湖北朗德医疗、上海伯杰医疗、北京新兴四寰和北京英诺特生物。其中广州达安基因、湖北朗德医疗和上海伯杰医疗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预防诺如有疫苗吗?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无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产品上市,国内多家企业正在推进诺如病毒疫苗的相关研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重组诺如病毒双价疫苗在2019年获得国内首个诺如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批件。GI和GII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基因群,中国生物的诺如疫苗组分中包括的GI.1和GII.4是两个最关键的基因型,目前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中。另据公开信息显示,智飞生物的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毕赤酵母)、康华生物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康乐卫士的多价诺如病毒疫苗、远大赛威信的重组诺如疫苗也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在海外市场,Vaxart公司就在2月14日公布了一项关于诺如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一款口服片剂二价疫苗候选物的2期剂量范围临床试验中给第一个受试者注射了疫苗。Vaxart公司表示,预计将在2023年中期报告2期研究的顶线数据。参考资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财经网
  • “药”点笔记 | 浅析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及工艺解决方案 (上)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疫苗被寄予彻底终结疫情的厚望。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不止一次强调疫苗的开发很难在18个月内完成。要知道,最近几年人类的疫苗研发往往耗时数年。但这一次,人类必须提速。那么我们要如何优化研发流程才让全球不同背景的研发者都可以跑步前进研发新冠疫苗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001.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f0017eb6-6ebf-4ca6-bc80-116a4f3b591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全球新冠疫苗开发现状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WHO官网提供的的全球疫苗临床实验项目清单,截止到4月20日,一共有下列项目位居前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567" title=" WHO官网提供的的全球疫苗临床实验项目清单.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567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WHO官网提供的的全球疫苗临床实验项目清单.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3fb81b9-51f2-450d-9d00-3e28bafed79b.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WHO:全球新冠疫苗试验候选清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其中,核酸疫苗属于新型疫苗,早期研发速度快,但风险在于并没有已经的上市品种作为验证;腺病毒载体疫苗由于有埃博拉研发先例,因此研发进度相对较快;灭活疫苗技术最传统,但同时综合风险也最低。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疫苗虽然是药品,但它比较特殊。与其他药品相比,它是给健康人群,甚至是给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的。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所以对于疫苗,人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1)疫苗是否有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2)疫苗是否安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3)疫苗是否经济?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疫苗研发不是投入500万做出一支疫苗只给一个人使用,而是研发出一支几十元、几百元的疫苗给几百万人使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疫苗研发必须要平衡这三点: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pn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002.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f84ae97f-441d-470e-b9a5-6ce7ffde3a5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新冠病毒疫苗的开发策略浅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跟SARS和MERS病毒属于同一属。这个病毒大小是125纳米,结构上相对比较大。比流感病毒,略大,(流感病毒80-120纳米)。针对本次新冠病毒疫苗的开发,各个国家的研究团队策略不同。其中有的传统,有的新锐。不同的疫苗研发路线,各有优缺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一种是基于传统病毒疫苗的开发思路——也就是用病毒培养的方式。然而,即使都是病毒培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方式是用细胞工厂或微载体;有的则在灭活脊髓灰质炎的平台操作;有的是基于流感疫苗基培的基础做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重组蛋白的疫苗研发这条线,也有用不同的表达系统。比如大肠杆菌酵母的,目前听起来比较少,但做CHO表达的相对比较多,另外是做昆虫系统表达的。此外是病毒载体疫苗。另外还有比较新的mRNA的疫苗,DNA疫苗。一种是化学合成,另一种是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在这些过程中,灭活的方式被普遍采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某些公司来说,他们可能自己有成熟的病毒平台或是曾经拿到过SARS疫苗批件,所以平台相对比较成熟。另一些些公司则在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的平台。脊髓灰质炎的平台对生物安全的要求比流感病毒更高,它是用发酵罐的微载体培养,过程中的密闭性是关键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新冠疫苗是一个新的病毒,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病毒发酵液,浓缩液,只要是灭活前,具有活性的,都应该封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不与操作人员接触以保证安全。因此,使用一次性的生产方式,一次性的发酵袋和氮液焊接的方式无菌连接,可以避免了人和液体的接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病毒载体的进展非常快。病毒载体的平台上,有的公司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病毒载体工艺,可以把上游病毒柱重新构建、筛选并筛选出更高产的毒株以提高病毒产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当然,前期筛选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更高效的微型全自动生物反应器。一是提高研发速度,二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需要对罐子清洗、灭菌、消毒的过程,而且体积能在ambr的系统里,15ml或是250ml的体积下,对前期的筛选工艺非常重要。后续平台的工艺,就类似一个病毒疫苗生产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在腺病毒载体工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里,病毒载体疫苗之所以进展很快,也是因为使用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后可以在大规模培养的情况下提高生产速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pn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003.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25755883-1a60-4fb5-b4fc-19e22ce2918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赛多利斯在不同类型的下游工艺步骤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有哪些解决方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前文提及,疫苗的研发生产,必须要平衡这三个点: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平衡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的挑战。例如:工艺是不是能得到很好的优化?足够有韧性,能用工艺制作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有没有质量控制的风险策略?使用什么密闭系统?如何使用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病毒的检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统病毒检测,做病毒类产品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功能性的检测,主要有TCIB50,另一类是基于非功能性的检测,例如检测核酸,QPCR,检测所有的病毒的核酸,还有检测总蛋白,像ELISA和HPLC,还有像电镜,是检测病毒颗粒的。 strong Virus Counter技术,是对病毒的完整颗粒进行检测,原理是基于荧光染色技术,流式技术实现的。它的染色剂可以对病毒的核酸和包膜上的蛋白进行染色,两个信号同时出现的时候就会被记为一个病毒。使用的过程很简单,经过30分钟染色——染色过程多样品同时进行,每个样品单独检测只需要2~5分钟即可,是一个极快的病毒检测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种检测可以带来对样品里的病毒的状态更准确的认识:例如可以知道有多少是空壳的,有多少是有活性的,有多少是空壳但是没有活性的状态。尤其对疫苗来说,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值。因为所有产生免疫活性的成分并不全是有活力的,像空壳的,也可能发生免疫反应,如果仅仅以活性判断,就有可能导致注射到人体内的免疫源过量造成患者的安全风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Virus Counter有两种检测试剂。一种是Combodye,通用型,可以对所有有囊膜的病毒进行染色。目前我们已经有20多种病毒成功应用。 /strong 包括冠状病毒、慢病毒、流感、埃博拉、痘病毒、狂犬等等。目前的新冠病毒,也属于冠状病毒类,有囊膜的病毒,可以用Combodye染色技术。 strong 另外一种是ViroTag,是基于抗体特异性染色的,只能检测有相应抗体染料的病毒, /strong 例如现在开发出来的AV二、AV三、杆状病毒,还有流感病毒,有A型,B型,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除菌滤器的使用和选择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随着过滤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的单抗和疫苗企业已经普遍采用囊式过滤器,比以前用的滤芯更方便。尤其对新疫苗的开发追求速度,采用囊式过滤器,能够免去前期的安装、使用后的清洗问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还可以避免安装造成的泄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果希望更进一步方便地保证上下游连接的无菌性,可以采用预灭菌、预组装、即插即用的Transfer Sets的形式——这种滤器从0.05平米一直到27平米,可以全方位实现从小规模的尝试到大规模的生产。再进一步,如果过滤过程中希望满足法规要求,对过滤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数据记录,则可以采用Flex & nbsp Act平台技术对过滤过程中的压力、流速等进行监控和记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如何选择过滤器。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下我们首先会推荐采用聚醚砜材质的过滤器 ,因为可以满足辐照灭菌的需求,且能极好的跟管路、袋子组合起来,直接做成一次性的无菌产品,非常方便。 /strong 另外,对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它的载量和流速都优于其他的材质。这是源自它本身亲水性质的差异,因为醋酸纤维素是亲水性最好的材质,是天然亲水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经过澄清之后的料液通常会进行超滤浓缩和换液,这一步会起到三个作用:一是浓缩,二是换液,以便于下一步的层析,三是去除小分子,可以对HCP,DNA和培养基里的小分子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去除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超滤技术,首先第一步,需要考察膜材质和孔径的筛选,就是哪种材质和孔径适合您的产品,同时可以考虑到制剂,因为最终制剂换液,也是采用超滤技术,前期也可以进行这个技术的考察,我们要考察不同的缓冲体系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什么样的制剂处方是适合这个产品的,同时可以考察超滤过程的工艺参数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统的方法,一般会采用超滤离心管或是小型的超滤装置实现。这种方式速度比较慢,一次只能进行一个或几个操作。现在为了加速研发,我们可以采用 strong ambr Crossflow技术 /strong , strong 有4-16个通道,支持高通量筛选,每个通道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条件,只需要5ml以上料液就能实现。前期工艺开发的时候可以实现高通量的超滤工艺筛选和制剂处方筛选。之后做放大工艺的工艺参数确认,可以采用小型的超滤设备,比如Sartoflow系列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超滤系统,确定某款膜包的过滤性能,预测生产规模需要多大的膜面积和相应的工艺时间、流速, /strong 生产级别等,可以有不同的考量,其中一种是采用传统的超滤系统,不锈钢的材质,这种最常见,可以采用普通膜包,用碱消毒,然后正常使用,这是非常常规的一种使用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但对其他的有毒性的病毒,其他的有毒性的料液或是考虑到希望过程是完全无菌的,像狂犬、其他的一些颗粒比较大的病毒,是不能进行除菌过滤的。工艺过程中需要实现全无菌操作。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无菌的超滤组件实现。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采用可以进行湿热灭菌的超滤膜包,对系统进行灭菌,保证整个系统全无菌。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狂犬工艺是采用碱灭菌。作为微生物负荷控制,并不像灭菌这么彻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膜包的选择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膜包的选择,市场上现在主要材质是两大类,一类是聚醚砜,这种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另外一种是基于纤维素的。聚醚砜的特点,就是对水性的东西速度较快,另外PH兼容性和耐热性能比较好,缺点则是吸附相对高一些,所以产品收率相对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除此之外,容易污染,使用后滤速容易衰减。而基于再生纤维素的,其特点就是亲水性特别好,产品收率好、容易清洗,但传统的普通的再生纤维素有一定的点不耐碱,不耐高温和伽马辐照、有机溶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为了结合这两种材质特点,赛多利斯已经上市了很长时间的Hydrosart材质,是基于普通的再生纤维素进行改造,变成稳定化的再生纤维素,使其同时良好的PH兼容性,可耐受1M的氢氧化钠、蒸汽灭菌、伽马辐照和很多有机溶剂(像苯酚、氯仿等),非常适合疫苗企业的应用,不管是需要使用前进行灭菌或是一次性的无菌膜包的,或是使用前要进行SIP的,等等,都可以实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膜层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料液进行澄清、超滤、换液后,最关键的就是提高纯度的步骤,即两到三步的层析步骤。膜层析和传统的填料层析是类似的层析技术,都是基于一定的机制上耦联相应的基团和目标分子相互作用实现分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不同的是两者的机制——膜层析的机制是膜,内部有3-5微米的微孔,微孔里会耦联上相应的基团,比如阳离子层析、阴离子层析,耦联上相应的胚基。传统的填料是在基于树脂的微球耦联相应的胚基,胚基可能在表面,绝大多数是在微球里面的微孔里。微孔只有14~40纳米,所以当分子比较小的时候,它可以进入微孔里,载量非常大;但当目标分子比较大的时候,例如病毒或多糖结合疫苗,分子比较大,就难以进入微孔,所以载量会急剧下降,这个时候,膜层析载量要远远超过传统填料的载量。这是膜层析在病毒类产品纯化中的一个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膜层析在速度上,远远快于传统的填料层析。传统的填料一般速度不超过0.5个柱体积每分钟,膜层析可以达到5-30倍膜体积每分钟,这个差距是几十上百倍的差距。同时膜层析还可以一次性使用,从技术上可以进行清洗再生。由于本身像囊式滤器一样的形式,一些情况下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还可以免去清洗验证的麻烦。再一个,本身不需要相应的柱子做前期的装柱操作,可以省去前期硬件投资和前期装柱的操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也非常契合现在疫苗快速开发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未完待续&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文 |& nbsp 赛多利斯工艺平台专家团队 /span /p
  • 专家解读:新冠病毒疫苗,该打还是不打?
    从2020年12月15日开始,我国多地开始对九类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目前,已经累计接种1200多万剂次。在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要不要接种,什么疫苗更好,是不是安全、会不会产生抗体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了疫苗接种现场,也采访了相关专家。近期,我国疫情呈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状态,与之前相比,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新冠病毒疫苗,该打还是不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目前全球累计感染人数已经突破9000万,我们还没有看到整个疫情出现拐点。从人类历史上战胜重大传染病看到的经验,如果完全依靠自然免疫,那就是靠大量人员的死亡作为代价,从现代科学来讲真正战胜传染病最终极的武器就是疫苗。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的程度分为11个等级,最低等级是0级,就是不会感染,再往下是无症状感染者,再往下是有症状,再往下就需要住院了,再往下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重症,最后严重的情况就会出现死亡。接种这支疫苗如果能防止死亡,防止出现重症,防止出现住院,那这个疫苗是不是就值得去接种呢?与普通药品相比,疫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面对群体的,如果仅仅是个别人接种,作用是有限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疫苗的作用主要是建立群体性免疫屏障。没有建立免疫屏障的话,还会散在发生,或者说再流行的话,大家采取的防护措施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好比说要消除麻疹,那么人群当中免疫力要达到90%到95%,这个疾病流行就被阻断了。关于新冠现在各国都在做研究,将来如果要控制它,人群比例也得达到一定高的程度,才能阻断它流行。现在有一个大概的数据,大概是在50%到70%。50%到70%,意味着人群中50%到70%的人对病毒有免疫力,建立起免疫屏障,才可能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而免疫屏障的建立是有前提的。人群大范围都接种上了这个疫苗的话,那么这个群体免疫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之后疾病的流行可能就减缓下来,或者说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它的传播可能就会停止下来。很多人对疫苗接种后是否产生抗体、抗体持续多久等等问题的关注度持续走高,有的接种者甚至在接种疫苗后到医院检测抗体。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抗体问题,接种疫苗后,抗体是否是唯一的保护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抗体不是唯一保护因素,还有免疫记忆,还有细胞免疫,其实接种完疫苗之后,整个保护机制是综合的,不是单纯的抗体在起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会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会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就算抗体降低甚至消失,也不能简单地判定疫苗失去保护力。疫苗是否绝对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我想纠正一种观点,就是认为疫苗百分之百安全。任何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因为个体差异存在一些异常反应,特别是由于个体原因存在一些严重异常反应这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对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监测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在中国疾控中心,设有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报告疑似不良反应发生数、诊断数、诊断分类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根据现在对新冠病毒疫苗监测的情况来看,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是十万分之六,严重的异常反应是百万分之一,从这两个指标来看,跟过去用过的上市疫苗比较,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到上市的时间虽然短,但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严格按照程序完成的,专家认为,因为上市快就对疫苗存有疑问,没有任何必要。疫苗需要打几针?怎么打?打完后能不能摘口罩?据了解,新冠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其间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先接种新冠疫苗重点人群包括冷链物品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运输人员,交通运输人员,出国工作学习人员, 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员,水、电、暖、煤、气等相关人员,以及物流、养老、环卫、殡葬等相关人员。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在人群免疫屏障未建立前,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此外,新冠疫苗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卫明电〔2022〕5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疫苗接种工作协调组各成员单位:现将《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2年12月13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研究,现提出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一、目标人群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二、疫苗选择和时间间隔(一)疫苗选择。根据疫苗研发工作进展,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有关组合如下: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3剂灭活疫苗+1剂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3剂灭活疫苗+1剂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2剂康希诺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3剂灭活疫苗+1剂成都威斯克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细胞);3剂灭活疫苗+1剂北京万泰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3剂灭活疫苗+1剂浙江三叶草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细胞);3剂灭活疫苗+1剂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2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二)时间间隔。根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疫苗接种实际,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三、确保接种安全各地要继续把接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组织接种实施。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接种单位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要求,保障接种安全。接种单位要做好加强免疫的接种信息登记和疫苗流向管理,及时准确更新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预防接种凭证中接种记录相关内容。四、加强组织实施(一)强化属地主体责任。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高度重视并统筹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要加强对辖区内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地方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接,做好工作协同。(二)落实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本行业人员所在单位积极配合地方统一安排,共同做好组织动员工作。(三)加强监督指导。要密切跟踪监测各地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进展,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健全疫苗流向全程追溯体系,完善疫苗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持续加强全流程管理和安全防范。(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宣传措施,重点宣传加强免疫接种的目的意义,积极引导目标人群主动接种,特别要引导提升老年人群的接种率。
  • 中国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诞生记之一
    p   10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以下简称“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新药注册申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50495d1-90f6-4331-93e5-c0cf04fd6e57.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与非洲团队合影 /span /strong /p p   “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成功的相关信息,亮点纷呈,令人振奋。很多人不禁发问:埃博拉疫情远在非洲爆发,我国科学家是如何研制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与国外同类疫苗相比,我国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有何特点和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研究员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位科学家的战略眼光 /span /strong /p p   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其得名于病毒最初暴发地——非洲中西部的埃博拉河。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三国,引发高致死性疾病。 /p p   埃博拉疫情初次暴发后沉寂多年,人们一度以为它已销声匿迹,但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没有忽视它的威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c72e24c-059c-4f78-9216-1a524b642346.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陈薇(左)回访塞拉利昂受试者 /span /strong /p p   “埃博拉距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陈薇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非典”期间,陈薇曾带领团队率先证实IFN-ω有效抑制SARS病毒复制,在高危微生物安全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4年,该团队着手埃博拉病毒病相关研究工作。2006年,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正式立项研究。2007年,团队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安全项目支持。这支不过10人的科研团队,正式踏上征服埃博拉病毒的征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场从零开始的八年积累 /span /strong /p p   不同于以往的项目,埃博拉疫苗研发人员不能接触到患者,无法获得病原体,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需从零开始。 /p p   “病毒什么样?用什么实验方法?所有的一切只能靠我们去摸索。”侯利华回忆说,研究一度陷入胶着状态。2006~2014年,记不清重复了多少实验。因为无法获取病原体,科研人员只能对照基因模型开展实验,推敲技术细节。他们将埃博拉病毒最初的基因型称为“1976基因型”。 /p p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8年磨砺,迎来出征的“号角”。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病毒变异迅速,而且疫情首次离开非洲,蔓延到欧美。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56814d0-3ee2-4c42-8816-aee3d77d5f48.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工作会议 /span /strong /p p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疫苗不能永远待在实验室里,只有做成可批量生产、便于日常使用的产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挽救无辜生命。”陈薇强调。 /p p   2014年,成为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历程中的一道分水岭。由于此时埃博拉病毒不再是此前实验的“1976基因型”,西非流行的是Zaire Makona型Ebola病毒序列。于是,研究人员设计以非复制型人5腺病毒为载体,表达2014基因型GP蛋白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并决定采用冻干剂型。 /p p   “如果说前8年是积累探索阶段,2014年以后则是积累最终爆发的过程。”侯利华感叹,“疫情的暴发迫使我们必须做什么就成什么,因为每一刻都有生命被疫情吞噬。”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次跨部门的通力协作 /strong /span /p p   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研发和审评审批受到国内外多个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2014年12月,陈薇团队获军队特需药品临床试验批件,2015年2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临床试验批件,2015年8月获塞拉利昂伦理和药事委员会临床试验批件。 /p p   为尽可能实现样本多样性,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临床试验对象选取多个年龄段、性别及人种。2016年4月,陈薇团队在非洲的临床试验告一段落。经过3个临床试验、为期2年的临床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了免疫剂量。 /p p   在这场“战役”的后半场,实验室中单纯的技术难题转变为更为复杂的协作难题。在总局的组织协调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核查中心等单位通力配合、密切合作,为疫苗诞生一路开“绿灯”。“总局等多部门齐心协力,为促成中国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诞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采访中,侯利华多次这样表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4b8a91a-c8cf-42df-9c9d-39609b17161a.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走访埃博拉疫苗受试者 /span /strong /p p   不同于美、俄需要-80℃保存的同类疫苗,我国研制的疫苗在2℃~8℃的环境中即可完成保存、运输。“我们的冻干剂型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在非洲等高温地区进行运输和使用时,优势更加突出。”侯利华说。 /p p   通过前后13年的艰辛研发,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p p br/ /p
  • 纳米药物制造系统——助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
    文章来源:仪器信息网[导读] 锘海生物独家代理的纳米药物制造系统NanoAssemblr针对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客户提供技术及仪器耗材帮助,保证其研发生产可以顺利进行。这个新年,注定会被铭记。岁末年初,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严重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本是阖家团聚的农历新年过得并不太平,医护工作者们放弃春节假期奋斗在抗疫一线,医疗物资生产商加班加点以满足全国的医疗物资需求,相关领域的专家科研学者同样加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都在各自的领域上发光发热,为防控疫情做着贡献。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也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凭借着独家代理的纳米药物制造系统NanoAssemblr在疫苗研发生产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为正在使用该套仪器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的客户提供技术及仪器耗材帮助,保证其研发生产可以顺利进行。纳米药物制造系统NanoAssemblr适用于研发和生产的Ignite型号此外由于疫情的严重性以及紧迫性,也不断有新的客户在加紧采购此套仪器设备以推进自己的研究进展,某科研院所即在1月底表达了采购意向并立刻采购了满足其需求的仪器,锘海生物科学的员工也是随时为客户进行问题解答,并迅速为客户安排仪器发货以及安装培训。NanoAssemblr是纳米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的创新技术,其设计宗旨在于帮助用户加速开发个性化纳米药物。NanoAssemblrTM专利技术通过定制设计微流体混合芯片,使纳米颗粒能够可控、自下而上地进行分子自体组装,从而快速和智能控制纳米药物制造,允许药物研发人员能够更快速地开发尖端纳米药物,以更有效地治疗相关疾病,解决了现有纳米药物研制中存在的相关重大问题。NanoAssemblr是可用于纳米药物研究各个阶段的内在可调方案, 目前在全球20多个国家已有超过300台仪器得以使用,并帮助全球应用科学家团体发表了超过100篇科技文献。NanoAssemblr特有的微流混合技术将会显著提高纳米粒制备过程的效率,可满足不同研究阶段纳米药物的制备需求,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生产均有相应的仪器系统支持。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发展,我们也会持续对相关研究者们提供仪器以及试剂耗材方面的帮助,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及科研院所会对纳米药物制造系统感兴趣,我们也随时准备好为他们提供帮助。
  • 科普|“一针难求”,浅谈研发中的新冠病毒疫苗
    截至北京时间7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236万例,死亡超55万例,感染人数仍以约15万人/天的速度在增加。在全世界对疫苗望眼欲穿的当下,能否研制出一款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牵动着全球人紧绷的神经。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百余个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正在提速进行中。【一、新冠疫苗的种类】目前有多种SARS-CoV-2疫苗正在开发,按照原理和工艺可以大致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各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各有优缺点:1.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病毒灭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以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让人产生相应的疾病免疫力;研发工艺较为成熟,安全性高;但灭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较低,通常需要多次接种才能激活足够的免疫反应。2.重组蛋白疫苗:运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利用病毒最具有免疫原性的部分制成疫苗,能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且没有致病性,可以应用于免疫缺陷或有慢性病个体的接种;然而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且需要添加佐剂提高免疫原性才能保持免疫力。3.腺病毒载体疫苗:用经过改造的无害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疫苗技术路线,安全高效,但很多人体内可能存在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导致降低疫苗效果。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新冠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4.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利用已经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将新冠病毒上致病的S蛋白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移到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上,共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如果成功,就既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又可以预防流感。但研发速度慢,筛选难度高。5.核酸疫苗:将编码的S蛋白基因,mRNA或者DNA直接注入人体,在人体内合成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研制时不需要合成蛋白质或病毒,流程简单,但核酸疫苗从未有过获批疫苗的先例,多数国家无法大规模生产,价格较高。【二、新冠疫苗顺利投产的关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疫苗研发的三大阶段:实验室——动物——临床(人体),最后获监管当局批准,然后量产、投放使用。研发阶段,理想的新冠疫苗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 能激发机体广泛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包括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2. 能刺激B细胞产生强中和抗体,减少非中和或者弱中和抗体的产生;3. 能刺激以TH1为主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临床试验通常分为3个阶段,I期临床主要是安全性的指标的观察;II期临床是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指标的观察;III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我国部分新冠疫苗品种顺利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但真正确定疫苗能否顺利投产还需III期临床试验。6月下旬,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三期)试验正式在阿联酋启动。鉴于III期临床需要更大的样本量,使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评价贯穿整个临床研究过程,而国内疫情已获得有效控制,不具备Ⅲ期临床试验条件。【三、百款疫苗齐头并进】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序列自2020年1月公布后,全球开始疫苗研发竞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6月底,全球共有140多种新冠疫苗正在研发之中,其中英国、中国和美国的研发进展最快。至少有5款疫苗已经或即将进入到最关键的临床III期试验阶段。全球新冠疫苗研究概况除了上述提到的开展至Ⅲ期临床的灭活疫苗外,国内还有另外几款疫苗研发已陆续进入Ⅱ期临床阶段。1、AD5-nCoV——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于6月完成II期临床试验揭盲,临床试验数据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较高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目前已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仅限于军队使用。2、LV-SMENP-DC和具病原特异性的aAPC:前者是慢病毒载体修饰树突状细胞疫苗,后者是慢病毒载体修饰的具病原特异性的人工抗原递呈细胞。由于病毒载体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已有针对其他疾病的重组蛋白的疫苗获得许可,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完成临床试验,将很快步入量产。 这三个候选疫苗都基于病毒载体,这类疫苗可提供高水平的蛋白质表达,且具有长期稳定性,并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四、MP Essentials】疫苗研发历来是一项极端复杂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一种新疫苗的开发周期是十到十五年。面对目前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一直备受瞩目。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MP Biomedicals可为疫苗研发提供相关原料,以此贡献一份力量。(注: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yun.yang@mpbio.com删除)
  • 药企免费| 2022首秀!新型疫苗研发论坛议程重磅来袭!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中国,成都,2022年1月7-8日药企免费| 2022首秀!新型疫苗研发论坛议程重磅来袭!疫情当下,新型疫苗崛地而起,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将于1月7-8日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拉开序幕。60余位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新冠药物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领衔参会!聚焦新冠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药物临床开发最新进展,带来下一代新型疫苗及药物立项及研发前瞻讨论,探索不同技术路径下——mRNA\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疫苗在超越新冠领域的创新与工艺开发领先实践!科研院所/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免费参会】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议程首曝光!】(截止更新至12月6日,以现场版为准)【Day1 会场1:核酸疫苗(mRNA与DNA)专场】突破mRNA技术壁垒与疫苗药物创新• 复制型mRNA(甲病毒载体)及其应用 张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研究员• 结构指导的疫苗设计在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王年爽,再生元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mRNAS-2P技术设计者• 高活性GMP级别系列酶在mRNA疫苗生产上的应用 谢宏林,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客户应用总监• 利用核苷修饰的mRNA缓解肝病 Valerie Gouon-Evans, 波士顿医学中心副主任肝脏疾病和再生项目主任• 话题待定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性核苷脂材联合阳离子脂材体内递送mRNA疫苗研发 杨振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PI mRNA疫苗CMC与质控产业链建设• mRNA单剂免疫接种研发(拟定) 严景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话题待定 丹纳赫生命科学• mRNA疫苗供应链建设的必要性和解决方案 朱化星,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mRNA新冠疫苗制剂研发关键技术 宋相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导师• 圆桌讨论:如何破局mRNA核酸疫苗专利、产业链及工艺质量和成本挑战? 俞航,蓝鹊生物CEO 马鸿杰,科兴生物制药副总经理 栗世铀,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Day1 会场2:其他新型疫苗专场】重组疫苗与佐剂创新与产业化• 新型CHO/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下重组蛋白制备工艺开发与优化(拟定)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与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型Fc融合蛋白疫苗的研发与临床前临床开发进展 杨嘉明,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 应对突变株,通用型/双价重组蛋白/多肽新冠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拟定) 邵辉,依生生物CEO• 药物制剂技术在亚单位疫苗递送中的应用 孙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系主任• 佐剂疫苗研发现状及新型佐剂研发策略 胡业勤,迈科康生物副总经理• 肿瘤治疗性疫苗临床开发新策略:卵巢癌一线免疫治疗III期临床 史跃年,昂瑞生物Co-Founder、CEO 腺病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创新与产业化• 话题待定 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 预防型鼻喷式新冠腺病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与临床研究进展 朱涛,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执行董事• 新冠病毒重组麻疹载体疫苗候选株的研发(拟定) 黄耀伟,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教授,系主任• 腺病毒载体的改造优化以提高载量及避免预存免疫 陈凌,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寨卡疫苗开发 戴连攀,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组长【Day2 会场1:核酸疫苗(mRNA与DNA)专场】mRNA于新冠及其他适应症(肿瘤、传染病etc)的疫苗探索与开发• 话题待定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mRNA疫苗预防HIV等其他传染病的研发分享庞司林,深信生物研发总监、深信生物南京公司负责人• AI驱动下的mRNA疫苗应用及最新进展王弈,新合生物创始人、CEO• 话题待定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mRNA肿瘤疫苗的概念性验证与研发进展贾为国,中生复诺健首席科学家 CSO• mRNA新型递送系统及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估(拟定)刘滨磊,滨会生物董事长、湖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助力核酸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李菁,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圆桌讨论:mRNA疫苗开发策略与下一代疫苗开发趋势张龙贵,厚存纳米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弈,新合生物创始人兼CEO黄才古,谷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确认中)DNA于新冠及其他适应症(肿瘤、传染病etc)的疫苗探索与开发• 开发安全且能诱导长期保护的二代新冠疫苗寸韡,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 新冠通用型抗变异高效免疫DNA疫苗研究于继云,北京震旦鼎泰董事长• DNA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序贯免疫原理及其临床试验与研究进展程鑫,艾棣维欣临床开发部医学总监【Day2 会场2:新冠疫苗及药物专场】从19到22年,COVID新冠政策与未来研发立项策略• 新型疫苗创新与技术壁垒突破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确认中)• 新冠病毒细胞受体ACE2表达模式的解析 李国平,西南交通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圆桌讨论:我们还有必要新开发疫苗吗?下一代新冠疫苗立项和研发策略及思路(市场前景VS竞争力; Omicron突变株的应对;流感化趋势应对;不同类型:多价疫苗、通用型疫苗、多联疫苗) 卢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新型疫苗研究室主任 王雪薇,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处主任助理 余东,Dynavax研究资深副总裁,GSK美国前研发总监经验与启示:从新冠病毒认知到疫苗开发• 新冠疫苗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替代终点评价思考与进展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中生在抗新冠领域的研发策略与进展 王雪薇,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处主任助理• 圆桌讨论1:有哪些弯路可以避免?一代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与研究思考(安慰对照;人群筛选;观察时间;剂量选择;亚单位疫苗佐剂配比;样本量)• 圆桌讨论2:未来新冠疫苗的临床加强针/组合研究/序贯免疫研究方向与策略(加强针VS序贯;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有效性VS 安全性;试验注意事项) 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回爱民,复星医药全球研发总裁,首席医学官应对新型突变株,新冠药物(中和抗体/小分子)立项与研发• “全谱”新冠中和抗体研发策略与临床进展(拟定) 施前,丹序生物CEO• 新冠重轻中症患者小分子药物治疗三期临床研究数据分享 马连东,开拓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 圆桌讨论:应对新冠预防与治疗——下一代中和抗体/药物立项和研发策略(市场商业化价值;广谱中和抗体;双抗、多抗;小分子药物) 冯辉,君实生物 COO 施前,丹序生物 CEO 马连东,开拓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 党群,河南真实生物总裁顶级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领先参会!(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军事医学研究院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江苏省 CDC石药集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研究室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NEB重庆大学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天津键凯科技有限公司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波士顿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无锡耐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药学院丹纳赫生命科学United BioPharma, Inc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厦门赛诺邦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元生物深圳近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生生物康希诺Roche艾博生物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震旦鼎泰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丽珠生物圣戈班高功能塑料(杭州)有限公司Croda China艾伟拓(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生物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上海兆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磐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北京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君实生物玉溪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丹序医药中吉当康(北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高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开拓药业苏州艾特森制药设备有限公司NanMicr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真实生物蚌埠医学院武汉糖智药业有限公司成都迈科康苏州英赛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启辰生生物上海胤煌科技有限公司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NEST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棣维欣深信生物诺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昂瑞生物兰州理工大学中生复诺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蓝鹊生物北京桑翌实验仪器研究所武汉汇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厚存纳米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斯微生物重庆博唯佰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院重点实验室国药中生高特佳投资集团元本生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码生物圣诺制药迈杰转化医学中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参会企业名单持续更新中!【早鸟特惠本周五截止!】12月10日前注册享立减1000元早鸟特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享限时早鸟特惠!【超多赞助形式等您来开启!】论坛开放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先进疫苗技术!即刻联系我们,获得有限的赞助演讲机会!详情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关注官微,及时获取会议最新信息!】联系组委会: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网站:www.bagevent.com/event/7801342?bag_track=instrument 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 021-61071886(ext.8027)官网: www.bmapglobal.co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