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鲜蔬菜

仪器信息网新鲜蔬菜专题为您整合新鲜蔬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鲜蔬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鲜蔬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鲜蔬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鲜蔬菜话题讨论。

新鲜蔬菜相关的资讯

  • 加拿大公布新鲜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据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消息,5月30日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公布了2010-2011年间国内1024件新鲜蔬菜样品中430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本次抽检的产品包括130件玉米样品,165件番茄样品,259件土豆样品,213件叶类蔬菜样品,257件胡萝卜样品,合格率分别为100%、99.4%、99.2%、97.7%、97.7%,整体合格率为98.6%。   加拿大卫生署基于残留浓度、预计暴露频率及饮食贡献率对农药残留超标样品进行评估,最终结论认为所有样品未对消费者造成健康风险,因此未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加拿大CFIA提醒民众使用流动的水清洗水果蔬菜。   原文链接:   http://www.inspection.gc.ca/about-the-cfia/newsroom/news-releases/2013-05-30/eng/1369839102221/1369839111128
  • 杭州质检部门:超市绑蔬菜彩胶带对人体有害
    市民贺先生反映,在杭州某超市卖场生鲜柜台上,新鲜的蔬菜都用一种带有“新鲜蔬菜”字样的胶带捆扎。蔬菜拿回家清洗的时候,经常有胶带上的胶质残留,很难清洗。他担心这些胶质食入体内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在贺先生所说的超市里,记者看到鲜蔬区的蔬菜基本上都是用胶带捆绑的。“我们超市使用的胶带都是无毒无害的,而且胶带有专门的质量检测报告。”该超市的石小姐表示。   记者走访了几家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发现这种彩色蔬菜胶带大量被采用。芹菜、菠菜、茭白、韭菜上面除了紫色的胶带外,还有红色和黄色的胶带。   “我们一般会给蔬菜捆绑这些胶带,不同颜色的胶带还能给蔬菜增添卖点。”一位蔬菜摊主说。   这种捆绑在蔬菜上的胶带到底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呢?   随后,记者联系了几家生产这种蔬菜胶带的厂家。对方均表示,所谓“无毒无害”的专用蔬菜胶带,其生产过程和原料都与普通胶带一样,均含有化工原料,吃到肚子里肯定是有毒的。   杭州市质监院检测中心的朱主任表示,所有胶带都是有毒的,长期食用与胶带直接接触的蔬菜,对人体肯定是有伤害的。“胶带上基本都含有聚四氟乙烯、四氟丙稀和一些像甲醛、甲苯等有毒物质。”朱主任说,“比如聚四氟乙烯过多,容易使人失眠,精神衰退。”   但由于粘在蔬菜上的胶质有很大的黏性,很难对残留量做检测,并且摄入量多少会对人体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也很难判断。   杭州市工商局市场处副所长陈先生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蔬菜胶带使用的规范和法规,所以很难对商家采取强制禁用胶带捆扎蔬菜的措施。同时,陈处长表示他们会与商家进行沟通,让其尽量选择一些无毒无害的材料替代胶带。
  • 欧盟修订新鲜果蔬的上市标准
    欧盟所执行的(EU)第543/2011法规是一项有关新鲜水果蔬菜上市标准的通用且详尽的法规。而欧盟于2013年6月21日开始所执行的(EU)No 594/2013法规则是对该新鲜水果蔬菜上市标准的修正和修订。   (EU)第1234/2007法规连同(EU)第543/2011法规是涉及未加工新鲜果蔬上市标准的法规。未被特定上市标准包含在内的新鲜果蔬菜必须符合该通用准则第一部分附录中的要求。欧盟执行的(EU)第 594/2013法规在上市标准方面做了如下修订:   为了保证适合在本地销售但不符合欧盟上市标准的产品在当地销售时不受阻。欧盟可应相关成员国的要求做出这些产品可不受欧盟上市标准限制的规定。   允许通过了(EU)第594/2011法规第15条规定符合性检测的第三国为新鲜果蔬出具合格证。   为保证可追溯性,该通用上市标准修改为可按果蔬的批次给予更好的产品识别。   与新的联合国和欧洲经济委员会关于苹果和梨子的标准保持一致。   另外,除无核小蜜橘以及小柑橘之外,其它产品均适用联合国和欧洲经济委员的时间表。   批准以色列可根据(EU)第594/2011法规第15条规定出具合格证,但限于一定范围之内。   改变和修订将于2013年10月1起生效。但是,关于上市年限的第2条规定将于2011年6月22日开始执行。
  • 利用高光谱成像评估水果和蔬菜的成熟度和老化
    利用高光谱成像评估水果和蔬菜的成熟度和老化监测和控制食品质量对于追求利润和负责任的食品生产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水果和蔬菜来说,它们比其他食品更加敏感,必须新鲜出售和加工才能更加有价值和更加健康。高光谱成像为自动质量控制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以确保食品的高质量。 用specim FX10高光谱相机测量李子和番茄的老化食品的生长天数是评价食品新鲜程度时需要量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水果和蔬菜的成熟度和硬度是需要观察和监测的两个最基本的参数。高光谱相机可以观察水果和蔬菜在整个成熟过程中的光谱变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specim FX10高光谱相机和实验室推扫平台对李子和番茄进行了20天的检查,以评估其老化过程(图1)。specim FX10高光谱相机是一种可见光-近红外波段(VNIR)相机,覆盖光谱范围从400到1000纳米。分析的第一部分着重于样品随时间变化的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番茄和李子的老化过程回归模型。图1图2: 3个李子和3个西红柿样本放在lab scanner 40×20推扫平台上,用specim FX10相机测量了20天。样品的照片与高光谱数据一起被拍摄下来。图片显示,李子的新鲜度,尤其是西红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下降(图2)。在一个西红柿和李子的中间开一个小口。它似乎对加速番茄的衰老有实质性的影响,但对李子没有影响。图3: 第1天、第13天、第20天的样品照片。光谱反射率揭示化学变化在每天进行光谱测量时(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3天、第14天、第16天、第17天和第20天)对每个李子和番茄进行矩形框选。图4中仅显示了第1天、第13天和第20天的光谱,以简化结果的显示。光谱在选择区域上取平均值。番茄的光谱差异比李子更显著。这在第1天、第13天和第20天拍摄的照片中已经可以看到(图3)。 光谱揭示了水果和蔬菜中随时间发生的化学变化。李子和西红柿在生长初期都是绿色的,因为它们含有叶绿素。但在成熟时,叶绿素会分解成另一种化学物质。对于番茄来说,叶绿素分解成番茄红素,这就解释了它的红色。这种化学变化解释了李子和番茄在550到750nm之间的光谱变化。水果和蔬菜的成熟过程也会影响水分,影响它们在970纳米处的光谱。其他性质(例如,糖含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形成反射率光谱。图4: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3天、第14天、第16天、第17天和第20天获得的李子和番茄的伪彩图。每个数据集从左(第1天)到右(第20天)被组合成一个单一的数据集(镶嵌图)。每个番茄和李子的平均光谱分别显示在第1天(白色)、第13天(粉色)和第20天(紫色)。 回归模型来量化老化建立回归模型量化李子和番茄的老化(图4)。成像日为实际回归变量。 李子的R2为0.81,而番茄的R2为0.91。这些是根据其他选择计算的,而不是用于训练模型的选择。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回归图如图5所示。对于李子,该模型是基于将光谱范围从588nm到976nm。对于番茄,该模型基于445nm到993nm之间的光谱波段。图5:三个李子(上)和三个西红柿(下)的回归模型输出。分别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3天、第14天、第16天、第17天、第20天(从左至右)采集数据。热区图的范围从第1天(Min)到第25天(Max)。图6:两个模型的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测量李子和西红柿的老化)。结论Specim FX10高光谱相机适用于测量水果和蔬菜的成熟度和老化,因为它对农产品的新鲜度相关特征很敏感。在建立典型回归模型时,可以将实验室测量值作为开发和验证模型的参考值。FX10高光谱相机在可见-近红外(VNIR)下工作,为监测生鲜食品的产品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与传统的基于点的方法相比,高光谱成像由于其非破坏性的性质,通过图谱合一的检测方式,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食品分级、分类和分类的方法。在各种工业、农业的应用中,通过高光谱分辨率的光谱信息与成像相结合的无损检测方法,及时提供各种成分、异物检测和质量损伤情况等,形成“征兆图”,供诊断、决策和风险评估等使用。另外,通过广泛实验和实际应用,发现大部分物质成分,在近红外900-1700nm,和短波红外1000-2500nm有较好的吸收反射,在此波段范围光谱特征明显。建议同种应用,不同物质检测需采用合适的波长范围产品。上海昊量光电作为芬兰Specim中国地区的代理商,为您提供专业的选型以及技术服务。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 华南农大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首次在蔬菜中发现新型多重耐药质粒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在质粒介导多重耐药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食品科学期刊 FOOD CONTROL (IF=6.652)。文章基于齐碳科技纳米孔测序平台联合二代测序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在新鲜蔬菜中发现了2种新型的介导blaNDM-5基因转移的p0111和IncHI2/ST2型质粒。发现了同时携带tet(X4)和 blaNDM 基因的大肠杆菌,并证实携带blaNDM-5基因的多重耐药IncHI2/ST3型质粒在动物、食品和人等不同生态位中广泛传播。 提示携带blaNDM-5的IncHI2质粒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可能构成潜在风险,这一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背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抗击多重耐药(MDR)的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最有效药物。然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出现和快速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是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可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并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目前已经发现59种NDM酶,其中NDM-5是大肠杆菌中最主要的NDM酶。blaNDM-5基因可以被多种质粒介导转移,其中IncX3型质粒是最重要的传播载体,而blaNDM-5阳性多重耐药IncHI2型质粒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blaNDM-5基因在不同生态位菌株中的传播。新鲜蔬菜被认为是耐药基因(Antibiotic-ResistantGenes,ARGs)重要的“储存库”。日益上涨的即食蔬菜消费量需求也增加了人类通过食物链接触抗生素耐药细菌(Antibiotic-ResistantBacteria,ARB)的可能性。目前,已在蔬菜源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了多种重要的ARGs,包括blaCTX-M、mcr-1、tet(X4)、blaKPC和blaNDM。鉴于蔬菜通常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极低,ARB/ARGs有可能从蔬菜直接传播给人类,并对人类构成威胁。因此,持续监测新鲜蔬菜中的CRE对保障食品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成果概述在中国,CRE已经在医学临床、食品动物、环境、零售肉类和伴侣动物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蔬菜源CRE仅有零星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华南地区蔬菜源CRE的流行情况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华南地区即食蔬菜中blaNDM-5阳性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研究人员从广州菜市场采集的185份蔬菜样本中获得8份(4.3%)blaNDM阳性样品,阳性率高于之前在华东地区的研究(2.4%),但低于缅甸蔬菜中的阳性率(28.1%)。随后,研究团队基于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长读长优势并结合二代测序对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携带blaNDM-5基因的菌株和质粒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blaNDM-5基因出现在p0111和IncHI2/ST2型质粒中,并对blaNDM-5阳性IncHI2/ST3型质粒特征进行分析。成果亮点1.细菌分析与鉴定从8个(4.86%)蔬菜样本中共分离获得9株blaNDM基因阳性菌株(7株大肠杆菌和2株葡萄牙柠檬酸杆菌),其中8株携带blaNDM-5基因,1株携带blaNDM-1基因(表S1)。进一步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表明,9株blaNDM阳性菌均呈现多重耐药性,包括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多种药物耐药。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blaNDM –po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from vegetables, ChinaMLST分型结果显示,两株葡萄牙柠檬酸杆菌不可分型,7 株blaNDM-5阳性大肠杆菌属于不同的ST型,包括 ST10、ST93、ST206、ST746、ST6736、ST7058 和 ST7458。ResFinder分析显示,所有blaNDM阳性菌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或重金属耐药基因簇(表 1)。2.质粒鉴定与特征分析9株blaNDM阳性分离株中,有8株blaNDM 基因可通过接合试验转移至受体菌中,其中4株菌中blaNDM基因位于在IncX3质粒上,另外4株菌中位于在IncHI2质粒上,仅有1株大肠杆菌(GDSC2239PM)中blaNDM-5基因不可水平转移。利用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结合二代测序平台获得了9个blaNDM基因阳性质粒的完整序列,包括4个IncX3型质粒(pHN1BY3H-1、pHN2BY3H-1、pHNGDSC2239TM-1、pHNGDSC2241-1)、3个IncHI2/ST3型质粒(pHNBY4H-1、pHNGDSC2227-1、pHNGDSC1999-1)、1个IncHI2/ST2型质粒(pHNBY4G-1)和1个p0111型质粒(pHNGDSC2239PM-1),并通过BLAST对上述质粒做进一步的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IncX3型质粒与其他已报到的质粒结构相似。3个blaNDM-5阳性IncHI2/ST3质粒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结构与中国广东鸭源大肠杆菌质粒pNDM33-1、安徽省鸡源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HNAH212836K、广东省人源大肠杆菌质粒pEC6622-1高度相似。IncHI2/ST3质粒中blaNDM-5的基因环境均高度相似,都是在转座子Tn7051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多种插入序列的插入、缺失、倒置后形成。Fig. 1 Genetic features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3 plasmids.IncHI2/ST2型质粒pHNBY4G-1与美国牛肉源和越南鸡源质粒的序列相似度最高,但未检索到blaNDM基因阳性的IncHI2/ST2质粒。质粒全序列分析,推测质粒pHNBY4G-1中blaNDM-5基因可能是通过IS26、ISKpn19、∆ Tn2、∆ Tn3等多个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的同源重组事件后获得。类噬菌体质粒p0111质粒pHNGDSC2239PM-1中可变区结构与IncHI2/ST3型质粒pHNGDSC1999-1中的相似,推测可能是由2个同向的IS26产生的环状中间体介导整合至p0111质粒中。Fig. 2.Complete sequence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a) Comparison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 with other similar plasmids.Fig. 2.Complete sequence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b)Genetic environment of blaNDM-5 in pHNBY4G-1.Fig. 3 Comparison of plasmid pHNGDSC2239PM-1 with p0111 plasmids and blaNDM-5-carrying-IncHI2/ST3 plasmids.为了进一步明确蔬菜源blaNDM-5阳性IncHI2质粒的来源,课题组将研究中发现的4个IncHI2质粒与从NCBI的nt和Assembly数据库中获得的50个blaNDM阳性IncHI2质粒,基于核心基因组的SNPs构建进化树,并通过hierBAPS对质粒进行分类,结果显示54个blaNDM阳性IncHI2质粒分为三个支系(1级聚类)(图4)。3个蔬菜源blaNDM-5阳性IncHI2/ST3质粒均属于3d亚支系,该亚支中所有IncHI2质粒均携带blaNDM-5基因,首先在中国广东省鸭大肠杆菌中检测到,并主要在广东省食品动物源肠杆菌中检出。2020年后,在中国安徽省的鸡和浙江省的零售鸭肉中也出现了blaNDM-5阳性IncHI2/ST3。另外,从广东病人源大肠杆菌中也检测到了类似的IncHI2/ST3质粒(pEC6622-1,CP096588),这意味着携带blaNDM-5的IncHI2在人类、动物和食物链中广泛传播。Fig. 4.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laNDM-carrying IncHI2 plasmids.讨论新鲜蔬菜是耐药基因重要的储存库,是耐药基因向社区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在蔬菜中检测到CRE的存在。在这项研究中,从185个蔬菜样本中鉴定出8个(4.3%)携带blaNDM基因的样品,高于之前中国东部地区的蔬菜中blaNDM基因的检出率(2.4%),但低于缅甸蔬菜源blaNDM的检出率(28.1%)。该研究分离获得1株同时产Tet(X4)和NDM酶的大肠杆菌,虽然这种菌株在我国食用动物中广泛存在,但在蔬菜中还是首次报道。这项研究发现,IncX3和IncHI2型质粒是blaNDM基因的主要载体。IncX3作为blaNDM-5基因重要的传播载体,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动物和环境中。值得注意的是有3株菌中blaNDM-5基因位于在多重耐药的IncHI2/ST3型质粒上,尽管类似的质粒已经在鸭、猪、鱼、零售肉、鸡和零售鸡蛋中报道,但这种质粒在蔬菜中尚未报道。携带blaNDM-5基因的IncHI2质粒可能已经从中国广东省的鸭源大肠杆菌向不同来源的菌种以及中国其他地区(安徽、浙江)扩散。此外,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安徽省的养鸡场中,IncHI2质粒甚至取代了IncX3质粒,成为blaNDM基因最主要的传播载体。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必须加强对IncHI2质粒的监测,全面评估IncHI2质粒在blaNDM传播中的作用。与IncHI2/ST3和IncHI2/ST1型质粒是多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载体不同,目前尚未在NCBI数据库中发现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IncHI2/ST2型质粒。IncHI2/ST2型质粒可携带多种ARGs,如blaCTX-M-55、floR、qnrS1、mcr-3和tet(X4)等(表S3),主要在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食品动物、食品和人类来源的沙门菌属和大肠杆菌中检测到。IncHI2/ST2质粒捕获blaNDM-5基因可能会促进blaNDM-5在沙门菌属中的水平传播和有助于blaNDM-5基因的进一步传播。结语该研究成果是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在耐药菌传播方面研究取得的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长读长测序技术优势结合二代测序,首次在蔬菜大肠杆菌菌株中发现了携带blaNDM-5的IncHI2/ST3质粒,并报道了新型blaNDM-5质粒载体IncHI2/ST2和类噬菌体p0111型质粒。blaNDM-5阳性的IncHI2/ST3型质粒在环境、食品动物、人等不同生态位中的广泛传播令人担忧,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刘健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尤其是在新鲜蔬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耐药病原体的全面监测,以践行保护消费者从农场到餐桌健康的“OneHealth”理念。特别鸣谢刘健华教授课题组的专业指导。课题组简介:刘健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细菌耐药性研究,在β-内酰胺类、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等重要抗菌药的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耐药质粒进化及适应性调控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发现了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MCR-1,推动了多个国家黏菌素管理政策的调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项项目等 10 余项。在Lancet Infect Dis、Nucleic Acids Res、mBio、J Hazard Mater、Emerg Infect Dis、Food Res Int等著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被引用 6000 多次,有三篇论文被F1000Prime 推荐和点评。
  • 超市自建农产品快检室 市民买蔬菜现场就能检测
    质检员对蔬菜肉类进行科学检测食品安全质检小分队在超市随机购买蔬菜  “速测仪显示为蓝色,蓝色为阴性,说明这个蔬菜并无农药残留。”在岁宝农产品快筛检测室里,检测员向市民讲解检测方法并展示检测结果,令在场市民纷纷点头称赞。11月9日,由福田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田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福田局主办,深圳晚报承办的“食安福田 你我共建”福田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五进”系列活动走进岁宝百货,面向社会招募热心市民作为食品安全质检小分队,随机购买食材进行快检。  食品安全质检队亲测农产品安全  来自福中社区工作站、福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热心市民代表组成食品安全质检小分队,在岁宝百货超市内参观蔬果区和生鲜区,现场听取超市工作人员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岁宝百货的蔬菜供应商会先进行检测,同时我们也会进行抽检来确保蔬菜的食用安全。肉类都是采用全程冷链运送确保新鲜,将食品安全真正落实到市民关心的实处。”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深圳食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工程,加强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深圳市民菜篮子安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已掌握的食用农产品交易场所(共1179家)全部列为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和快速筛查抽样点并发布公示。岁宝百货更是第一时间自筹建立农产品快筛检测室,为超市食品提供了科技保障,所有在超市购买食品的市民也可在检测室进行检测。  质检小分队听说这一好消息,在参观过程中也随机购买蔬菜和猪肉并送到岁宝农产品快筛检测室,由食品安全检测员通过专业的仪器对所购买的食品进行检测。热心市民方女士表示:“平时来超市买菜最担心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我们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又能提高超市对于食品的监督意识。”  互动游戏助市民了解食安常识  活动当天,蓝色帐篷一字排开,来自罗湖区暖阳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义工化身食安“裁判员”,现场设立了食品安全知识展示、食品安全互动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活动。每一位玩转现场互动的市民都表示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寓教于乐。早在10月29日,“食安福田,你我共建”福田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五进”活动已拉开序幕,首场活动之进社区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食品安全行动倡议融入现场互动,引发广泛好评。  接下来,“五进”活动将继续走进学校、餐馆及企业,持续推进全民关注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共同创建一个食品安全城市。
  • 日本:放射物质波及更多蔬菜 菠菜超标12倍
    内容提要:厚生劳动省安全和监管部门负责人加治嘉文(音译)20日说,一些地区生产的油菜籽和菊花检测出放射物质超标,包括先前没有相关记录的3个县。   日本厚生劳动省20日说,一些地区所产蔬菜检测出放射物质超标。茨城县政府同一天宣布,县北部日立市露天栽培的菠菜每公斤放射性碘含量27倍于《食品卫生法》所规定标准值,但不会威胁健康。   波及更多   厚生劳动省安全和监管部门负责人加治嘉文(音译)20日说,一些地区生产的油菜籽和菊花检测出放射物质超标,包括先前没有相关记录的3个县。加治没有说明这3个县的名称。按他的说法,这些放射物质超标食品中一部分可能已经售出。另外,福岛县一些农场以及千叶县旭市所产茼蒿、群马县伊势崎市所产菠菜和栃木县出产的一些蔬菜当天测出放射物质超标。   加治说,相关部门有望22日批准一项综合性方案,以限制放射物质超标食品产地外运这些商品。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取样的牛奶和菠菜19日测出放射物质超标。厚生劳动省说,牛奶来自福岛县川俣,16日至18日间取样 菠菜来自茨城县6个地区,18日采摘。福岛县要求川俣奶农及其他民众主动停止运输或使用当地牛奶。   菠菜“遭殃”   茨城县政府20日说,县北部日立市露天栽培的菠菜每公斤放射性碘含量为5.4万贝克勒尔,超过《食品卫生法》所规定2000贝克勒尔的标准值 每公斤放射性铯含量为1931贝克勒尔,超过500贝克勒尔的标准值。   日立市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以南100多公里处。另外,北茨城市露天栽培的菠菜每公斤放射性碘含量为2.4万贝克勒尔,为标准值的12倍 每公斤放射性铯含量为690贝克勒尔,超标190贝克勒尔。茨城县长桥本胜(音译)说,尽管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县政府仍将继续要求每个市主动暂停菠菜运输。   83岁老妪贝冢千代子一家在茨城县种菠菜、花椰菜、洋葱、水稻和其他作物。老人20日面对一行等待采摘却无法外运的新鲜菠菜,心情沉重。“我不知道辐射会有什么影响,但没法耕种了。”负责消费者事务和食品安全的行政改革担当大臣莲舫当天经由消费者厅官方网站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她说,超标菠菜和牛奶“不会立即影响健康”,民众应“平静对待”。“希望民众不要被毫无根据的传言迷惑,依据可靠消息来源所发布信息行事。”   注意防雨   文部科学省20日公布自18日9时起24小时检测结果,宣布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山形县、栃木县、群马县、岩手县、新潟县取样的雨水和尘埃测出放射性碘或铯。   数据显示,栃木县每平方公里放射性碘含量为540兆贝克勒尔,群马县为190兆贝克勒尔,东京都为40兆贝克勒尔 群马县每平方公里放射性铯含量为63兆贝克勒尔,栃木县为45兆贝克勒尔。   文部科学省说,东京和其他各县空气和自来水的放射物质含量不会威胁健康。   日本气象厅当天预报,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区域今后24小时内有10到20毫米降水。   按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说法,考虑到当前辐射水平,人即便暴露在少量雨水中,健康也不会受影响。但谨慎起见,民众应避免淋雨。
  • 韩国新鲜菠菜检出农药残留超标
    11月8日,韩国食药局在市场抽查中从金顺公司的新鲜菠菜中检出二嗪农(农药)超标,含量0.2mg/kg。据悉,2008年4月份开始,韩国食品农药残留许可中明确规定菠菜等新鲜蔬菜中二嗪农的标准含量不得超过0. 1mg/kg。
  • 新版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11月1日起施行
    修订版《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11月1日起施行 对供港澳蔬菜实施全过程监管   本报讯 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并于2009年1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新的供港澳蔬菜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种植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备案管理,备案基地出具供货证明文件制度,标识管理,监装和铅封管理,定点接驳管理,电子监管,企业自检自控制度,实行口岸核查,严格违规处理管理措施。   与之前的供港澳蔬菜管理办法相比,新管理办法重新定位供港澳蔬菜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了三个变化:一是蔬菜基地备案主体范围全面扩大。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均可以作为申请备案的主体。二是强化出口企业与备案基地的主体责任。要求基地建立供港澳蔬菜生产记录制度,出口企业建立原料进货查验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强化对用药的管理和出口企业的溯源和标识管理。三是强化检验检疫抽查监督的责任。细化监管内容,明确对发现问题基地和企业的处理。   据悉,鲜活商品供港澳是广东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之一。广东局对所有供港蔬菜严格实施登记备案制度,目前,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共有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202家。2009年1月至9月,共检验检疫供港澳蔬菜45184批31.1万吨,货值568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53%、10.44%、11.42% 每天约有1100吨的新鲜蔬菜经检验检疫合格后供应港澳。多年来,经广东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出口港澳的蔬菜安全卫生,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蔬菜种植和收购加工企业要及时了解和采取措施,以免在新规实施时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 胶带捆蔬菜甲醛超标10倍 检测显示:不会有危害
    近日,关于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捆扎的蔬菜可能致癌的说法,再次在互联网上热传。这些说法有根据吗?《求证》栏目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胶带捆扎会有残留甲醛转移到蔬菜中吗?  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室内农贸市场,与蔬菜接触时间短,甲醛水溶性挥发性均强,很难转移到蔬菜中  “我们常见和使用的胶带都由基材和黏合剂两部分组成。平时捆扎蔬菜用的胶带,一般以聚丙烯薄膜为基材,经过涂抹黏合剂制成。”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钟锋介绍,有些黏合剂在制作过程中,甲醛作为辅料,未完全反应,就可能会存在少量的残留。我国国家标准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甲醛可用于食品接触性黏合剂生产,最大残留量应小于15毫克/千克。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立茂说:“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专用胶带,但对食品接触材料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规定。”如即将实施的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列出了食品接触材料黏合剂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清单,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明确了食品包装用塑料膜的质量安全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的胶带不会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蒋立茂说。  河北新发地园区入驻果蔬经销商4100余家,日均交易量1.5万吨。据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丽芬介绍,农产品在从产地到农批市场过程中,都是大宗包装储运,并无使用胶带现象;传统农贸市场摊贩销售大都以散卖为主,也较少用胶带。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者室内农贸市场,主要是供货商为方便计量计价采取的分拣分装措施。  “塑料膜和黏合剂都是聚合物,在常温放置的条件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所副所长李碧芳说,蔬菜捆扎用的胶带只有很窄的一条,其甲醛残留量很低,而且与蔬菜接触时间较短,同时甲醛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很强,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  近期检测是否发现胶带捆扎的蔬菜甲醛超标?  农业部近两年排查和评估中,胶带捆扎的蔬菜样品甲醛含量低于检出限  记者查得,“胶带捆扎蔬菜甲醛超标”的说法,2013年、2016年均在网络上流传过。  2016年7月,针对市民的顾虑,深圳市质检院配合深圳市食药局在当地6家超市随机抽检了11个胶带捆绑蔬菜样本,对胶带直接接触部分的蔬菜甲醛残留量和甲醛迁移量等指标进行检测。  由于胶带未纳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范围,这次检验参照了全国食品整治办[2008]3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GB 9690—2009《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11个蔬菜样品中并未检出甲醛,11个胶带仅检出微量的甲醛(范围在0.13—0.19毫克/平方分米)。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胶带检测时,所用的胶带面积为1平方分米,而且按照国标规定,需要在60℃的4%乙酸中浸泡2个小时。而蔬菜在实际售卖过程中,与胶带的接触面积远低于1平方分米,接触温度为室温(远低于实验时的60℃),也不会遇到实验时所采用的极端酸性条件,因此并未在蔬菜样品中检出甲醛。  农业部农产品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近两年对蔬菜捆扎带质量安全也进行了摸底排查和验证评估。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研究员王凤忠说,结果表明,大部分捆扎带中的甲醛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尤其是“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用捆扎带,甲醛残留量不超过2毫克/千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接触性黏合剂中甲醛最大残留量15毫克/千克。调查验证仅发现极个别捆扎带检出甲醛超标,经研判,可能来源于工业胶带小作坊。另外,对胶带捆扎蔬菜中甲醛含量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甲醛含量均低于检出限。  是否需要“谈甲醛色变”?  微量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果蔬等食品中,含量极低,水洗和烹饪可有效去除  “甲醛易溶于水,高温时易挥发,水洗和烹饪都是有效的去除办法。”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范蓓博士说,微量的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水果、蔬菜、牛奶等食品中。不同食品中产生甲醛的机制不同,例如鱼肉中有一种“氧化三甲胺”,在酶或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甲醛;蔬菜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微量的甲醛。一般来说,新鲜果蔬中甲醛含量绝大多数都在每公斤1毫克以下,最高每公斤不会超过5毫克。某些动物产品中的甲醛含量稍高,如新鲜鱿鱼每公斤甲醛含量约为20毫克。  离开剂量不能谈安全。每日摄入多大剂量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王凤忠提供了一组美国环保署的数据:甲醛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 0.2毫克。他解释说,按照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每日甲醛摄入只要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大部分食物中甲醛本底含量都很低,以白菜为例,每公斤白菜的甲醛本底含量约为1毫克,也就是说摄入12公斤未经清洗烹饪的白菜才可能会超过每日允许限量。
  • 蔬菜保鲜潜规则:甲醛白菜仅是冰山一角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的两个毗邻县级市,均因蔬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热闹举行,高峰期间每天光顾者达20万人次;然而,临近的青州市却遭受“甲醛白菜”之苦。  5月12日,本报记者来到被媒体曝光的“甲醛白菜”肇始之地青州市东夏镇,在交通要道和部分村落随处可见“甲醛有毒,严禁使用”、“违规使用甲醛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宣传横幅。  在青州白菜主产区的一些村落,临时负责片区的乡镇驻村干部,对过往收菜车辆及蔬菜经纪人登记备案,以便追溯。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菜贩对白菜喷洒甲醛保鲜,暴露的是蔬菜在流通环节中保鲜剂滥用的冰山一角。据东夏镇史铺村一菜农透露,部分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驱虫保鲜,而“六六粉”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  作为蔬菜主产地之一,青州乃至其他一些地区对蔬菜的监管,尚有漏洞。  敌敌畏保鲜生姜  东夏镇位于青州市北部,受寿光(蔬菜年产量40亿公斤)辐射,青州北部也是蔬菜主产区。  据青州市的一位官员介绍,东夏镇有1000多亩大白菜,还是远近闻名的有机生姜生产基地。东夏镇的大白菜主要输送到北京、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  4月28日,山东电视台《生活帮》栏目曝光东夏镇部分商贩,喷洒甲醛对大白菜保鲜现象后,东夏镇派出所29日又查获四辆外地收菜车辆携带甲醛溶液,其中2辆豫P牌、1辆京A牌、1辆鲁E牌。  据东夏镇当地菜农称,由于春夏之交气温较高,此时上市的白菜堆在一起很容易腐烂,很不利于长途运输。  曾被当地民警查处的黑龙江商贩赵明利也坦言,“我这车菜运到廊坊要10个小时。如果不喷(甲醛),白菜就会红根。运过去之后,卖菜还要时间。当天卖不掉的话,第二天就会烂很多,损耗就大了。廊坊的菜贩子也要求用甲醛保鲜,喷过甲醛的白菜根部白净,菜贩喜欢收。”  “前两年自己发送到河北等地的大白菜也采取这样的方法保鲜,这样的潜规则已经存在三四年了。” 寿光蔬菜物流园的一位菜贩坦言。  虽然潜规则已经存在三四年,但对于甲醛喷洒在白菜上的危害,人们却很陌生。青州、寿光的不少官员和菜农均表示并不清楚。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  除了“甲醛白菜”外,记者在东夏镇调查时还发现有些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驱虫保鲜。  5月12日,东夏镇史铺村一位不愿具名的菜农,正在大棚侍弄刚种下20天的5亩生姜,据他介绍,每亩生姜产量在1万斤左右,由于10月份生姜上市价较低,所以每年产的新姜都要在地窖储存大半年,等待好价格才肯出售。  “刚上市时每斤才3毛钱,如果当时卖,连本都收不回来,储存到来年,价格在1-2元/斤。”  当记者问生姜放在地窖里用什么保鲜时,上述菜农沉默片刻,望了望四周压低声音说:“用"六六粉"和敌敌畏,"六六粉"国家不让卖,是违法的。”  “(这些毒农药)一般农资店白天都不敢卖,都是供销商晚上拉过来,菜农自己去取,一袋"六六粉"40元,进价只需20元,卖药的要赚一倍”,这位菜农说,“虽然国家不让卖,但储存在地窖里的生姜非用这种药不可,不用就生虫了,这边的菜农储存生姜都用这个。”  虽然自知“六六粉”属于国家禁用农药,但他仍对使用过禁用农药保鲜的生姜安全,甚是放心,“没事的,洗一洗就能吃,自己家里也吃地窖的生姜。”  节省几十元保鲜成本  “菜贩和菜农均采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鲜农产品,违禁保鲜剂成本低是重要原因”,当地一位蔬菜行业研究所人士这样认为。  以“甲醛白菜”为例,一小车白菜只需喷洒半瓶甲醛溶液即可,其成本价仅为3.5元。  赵明利曾表示,“一大壶甲醛溶液约2.5升才7元钱,一车10吨白菜用半壶就够了。”  东夏镇一村级市场菜贩王女士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一车10吨的蔬菜,成本价一万五六千元,如果用冰瓶的话,需要100个冰瓶,每个冰瓶0.35元,保鲜成本需要35元;如用风筒的话,一车需要20个风筒,每个风筒4元,保鲜成本就需要80元,而且冰瓶和风筒既占位置又增重。”  看似不高的保鲜剂成本,然而,菜贩们为了节约,还是选择能省几十元钱的甲醛。王女士说,还是因为白菜价钱太低了,现在一般七八毛进价,卖价也不高,一元以上。  据本报了解,在去年,菜价常常更低。同样是2011年四五月份,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种地的农民, 三亩地里3万斤的大白菜,被菜商一斤7分钱的价钱买走;有些村民家里的菜根本没有人要时,只能碾碎了在地里当肥料;或者让人拿去喂猪。  在之前的2010年秋天,当地白菜却是七八毛一斤的价钱。菜价的暴涨暴跌,令菜农和菜贩无所适从,都不愿加大保鲜投入。  怎样让蔬菜囤积起来卖个好价钱,菜农们自己想土办法成本低,见效果。  生姜在地窖中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的保鲜办法的出炉,也是这样。  东夏镇史铺村的一位菜农告诉记者:“5万斤生姜放在地窖里,需要用20  瓶敌敌畏和300斤"六六粉",敌敌畏打开瓶盖放在地窖四周,堆两层生姜洒一层"六六粉"。一瓶敌敌畏10元左右,300斤"六六粉"300元,驱虫保鲜的成本在500元左右,分摊到每斤生姜上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而10月上市时的生姜价格和半年后的价格就相差很大了。”  在蔬菜逐渐集聚为产业的寿光,由于走访地区有限,本报采访中并未掌握蔬菜等直接使用违禁保鲜剂的证据。  前述寿光物流园菜农称,最近两年他不再使用甲醛为白菜保鲜了,“到广州、新疆这么远的地方,甲醛保鲜并不管用,必须用冷库车。”  当然,这是壮大了的蔬菜工人们,然而这对分散的小户经营菜农和小散菜贩而言,确是不可企及的保鲜设备。  保鲜剂标准缺失  甲醛等保鲜剂之殇,当地监管部门缘何未起到应有作用?  “去年到今年青州市农残检测的合格率是99.5%。在蔬菜上市前,农业局要对全市蔬菜进行抓阄抽检;当蔬菜进入目的地市场时,也会进行一次抽检。”青州市农业局检测中心主任朱树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何两道防线还是难以确保蔬菜的安全呢?朱树兴说,目前蔬菜检测主要是检测农残是否超标,由于国家对保鲜剂没有明确标准,在抽检过程中并不对保鲜剂进行检测。  寿光市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信俊仁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大部分只能做到速测(专门检测仪器两小时内出结果),并不清晰知道蔬菜中残留的具体成分,仅能测出总农药成分是否超出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可使用的保鲜剂、添加剂范围和剂量,只是提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然而,相关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并不十分明确,而且甲醛检测目前并未纳入我国农产品检测范围内。  有不便具名的农业专家建议,甲醛本身不是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不仅不能用于食品中,也应明确不能用于初级农产品中。政府部门应尽快评估白菜等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甲醛的危害性,并健全法规加以规范。  保鲜剂、添加剂检测标准的缺失,导致监管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以及事后追溯处罚的责任难认定。  东夏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玉庭向本报介绍,5月5日,东夏派出所在摸排时,现场查获了黑龙江商贩赵明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大白菜。  “当场没收了甲醛溶液,并对已喷洒白菜做了无害化处理,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就放行了”,张说,当时未予以处罚主要是国家没有标准,喷洒甲醛后的白菜是不是有毒有害食品也没有哪个部门能给出准确的答复。  “刑法144条中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张玉庭搬着厚厚的《公安民警常用法规手册》说,但由于没有哪个单位能够认定白菜喷洒甲醛保鲜是不是有毒有害食品,所以该案件还在侦查阶段。  张玉庭称,5月6日,在咨询了有关法学专家后,有了初步的处理意见,“我们对两个涉案经纪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进行了刑事拘留。”
  • 蔬菜是否被辐射 实验室里现“原形”
    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将蔬菜、水和土壤样本逐一放入高纯锗伽马谱仪。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公布北京的菠菜测出微量放射性碘-131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公众对放射性物质的关注。14日,记者探访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揭秘放射性物质的“现形”过程。   测试一次需10到24小时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中,放射卫生防护所所长娄云正在制作蔬菜样品。她戴着口罩、手套,拿着一把剪刀修剪野生蒿菜的根茎和腐叶去灰土、剪根茎、除腐叶、选取可食部分做样品,这是制作蔬菜样品的第一步。   之后,她和同事把蒿菜放入粉碎机,将其绞成比饺子馅儿还细小的碎状物体,并把它们放入乳白色的样品盒,一边放一边用圆形的铁块压实,以保证装满后样品达到180克。   随后,这个装着蒿菜碎末的样品盒被送往另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装有一台高约1.3米的伽马谱仪,下半部分是液氮罐,用来制造低温,上半部分是高约80厘米的圆柱体。可别小看这么的一台仪器,造价约100万元,还是从欧洲进口的。机器最值钱的是里面那个银白色的金属锗探头,这是一个高精度的探头,可以测量出样品中的伽马射线,不过它必须在零下160摄氏度的环境下才工作,底部液氮罐就是用来养护探头的。   由于样品放射性微弱,每次检测过程需要持续10至24个小时。整个测量过程完成之后,数据会被电脑自动收集。   在机器旁边的电脑上,有一串曲线在移动。娄云指着屏幕上一块红色位置介绍:“这就是放射性物质比较集中的地方,出现了微弱峰值。我们专门用红色进行标识,之后再进一步处理数据,就能确定蒿菜中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   清明节采集11件样品   自从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之后,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防护所就开始密切关注北京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4月1日,北京下了一场春雨,放射性物质随灰尘降落到地表,蔬菜、土壤等物品表面放射性物质瞬间增多了。清明节期间,防护所副所长万玲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驱车300公里,跑遍了昌平、怀柔、平谷采集样品。   北京这个季节生长在露天菜地里的蔬菜主要是菠菜和莴笋叶,而且两种蔬菜的叶子呈开散状,表面有茸毛,灰尘容易聚集,于是决定以菠菜、莴笋叶作为蔬菜样品,后来还增加了野外的荠菜和蒿菜。   可是,由于现在蔬菜大都是温室种植,找露天生长的蔬菜还真不那么容易。每个样品至少得采集两三斤,并制成两份样品。 清明节假期,防护所共采集样品11件,经过实验分析,于4月5日得出菠菜中有放射性物质的结论,并上报国家疾控中心,为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发布消息提供依据。   至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蔬菜能否食用,娄云说:“做完实验后剩下的样品,我们自己带回家做菜去了。因为蔬菜中的放射性物质并不会渗透入蔬菜,只是附着于物体表面,所以即使有放射性物质,用流动的水认真冲洗3遍即可。”   居民饮用水也被测量   雨水不仅降落到蔬菜和土壤中,还流进江河湖泊。为了确认饮用水的安全性,防护所的工作人员还从自来水厂的出水口、京密引水渠、潮白河等地段采集了水的样品。   他们把一升样品水分成两份,倒入两个3000毫升的大烧杯,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让水分蒸发,之后经过坩埚碳化、马弗炉灰化,待水分全部蒸发,样品就变成了白、黑、灰、褐等颜色各异的粉末。把这些粉末放入样品盘,再放进弱α、β测量仪,得出的数据输入程序进行分析和校正,就能得出样品中的总放射性浓度。   为了解放射性物质是否进入食物链,防护所还来到奶牛场采集原奶,检测过程也与饮用水类似。   近半个月来,采集持续不断,其中采集蔬菜6次。目前,防护所工作人员已经采集了26件样品,包括菠菜、原奶、土壤、羊甲状腺等,其中只检测到菠菜、莴笋叶等大叶类蔬菜中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   万玲告诉记者,如果近期北京再下一次雨,将再出去采集一次,并与上次的测量结果对比,看看雨后蔬菜中还有没有放射性物质。
  • 广西10吨问题蔬菜被销毁 为何毒蔬菜屡禁不止
    广西近万公斤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被销毁   前不久,一场发自武汉的“海南毒豇豆事件”迅速波及全国,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毒豇豆余音未了,南宁市29日晚发出通报称,28日晚于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检测出的两批近1万公斤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已经被紧急查扣处理,流向广西其他地市的同批蔬菜也已获得妥善处理。频频出现的毒蔬菜事件使得农业小生产和现代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通报称,29日凌晨,南宁市农业局通知100多名蔬菜安全监督员紧急提前进驻各农贸市场展开工作。经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两批农药残留超标蔬菜样品中,发现甲基对硫磷0.95mg/kg,三氟氯氰菊酯0.24mg/kg,氯氰菊酯1.89mg/kg等。   南宁市农业局局长唐波文在通报会上说,南宁市农业局、工商局和市场管理部门已经在29日8时将农药残留超标的大白菜、上海青3540公斤进行销毁处理,并及时向其他地市发出通报,流向广西防城港等地市的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已经被当地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对此次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马飚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迅速查扣“问题蔬菜”,并以最快的速度查清“问题蔬菜”的流向,严防流入市场,以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自治区副主席李康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并通报给所流入的城市,要求农业、工商等部门要全力查扣“问题蔬菜”,决不允许发生中毒事件。   南宁市农业局局长唐波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安全监督员发现问题后,及时将情况报告南宁市五里亭市场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和西乡塘区政府。西乡塘区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研究处理,并查扣3540公斤“问题蔬菜”。经查,有4451.5公斤被防城港市等外地菜贩批发运走,有1618.5公斤流入南宁市场。   南宁市立即责成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和西乡塘区政府连夜派出相关机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赶往全市各农贸市场深入展开排查。3月29日凌晨5时,南宁市农业局通知全市100多名蔬菜安全监督员,紧急提前进驻各农贸市场展开工作,并要求各县区的农业部门加强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进入市场流通的大白菜、上海青,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在检查出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后,南宁市农业局抽取两批农药残留超标蔬菜的样品送到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检测,甲基对硫磷0.95㎎/㎏,三氟氯氰菊酯0.24㎎/㎏,氯氰菊酯1.89㎎/㎏等。   3月29日上午8时,南宁市农业局、工商局和市场管理部门已将农药残留超标的大白菜、上海青共3540公斤进行销毁处理。   唐波文表示,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菜,南宁市将严格把好蔬菜市场进入关,采取有力措施对流通市场的蔬菜进行检验检测,坚决杜绝农药残留超标蔬菜进入南宁市场。   五里亭蔬菜市场出现"问题蔬菜"流入社会引出疑问   疑问一:   检验中心为何十几年未建?   按规定,农贸市场要自建检验中心,但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的检验中心至今还未建好。3月29日上午南宁市农业局有关工作人员称,该市场建成十几年来,一直由农业局派出检验人员前去对蔬菜进行检验。   由于交易量大,该批发市场检验人员每天都很忙碌――他们要对进入市场销售的每一个批次的农产品进行抽检。3月28日晚10时左右,当检验人员发现一批大白菜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这批大白菜已经售出数千公斤。    事发后,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发现该市场的菜贩委托他人继续销售问题大白菜,本人已逃离现场。29日清晨,经过一番努力,公安人员找到并控制了来自玉林的菜贩。   疑问二:   部门交接为何脱节?   据介绍,检验人员于28日晚10时发现大白菜有问题,然而负责监管蔬菜流通领域的工商部门直到29日凌晨1时20分才接到消息。   两个职能部门在工作交接上为何存在脱节?南宁市农业局一名姓周的工作人员说,检验人员以为市场管理方――南宁市桂果香公司的人通知工商部门了。29日零时左右,她赶到市场时,未见到工商部门的人,她立即致电辖区工商所负责人。周姓工作人员说:“以往发生类似的事,都是市场管理方通知工商人员。”   事后,南宁市桂果香公司向工商部门解释称:“我们以为检验人员通知你们了。”   29日上午,记者就大白菜农药残留超标一事采访桂果香公司,该公司办公室的杨女士让记者留下电话,她向领导请示后再回复记者,但直到当晚8时多,记者还没有接到杨女士的反馈电话。   疑问三:   抽检结果未出,销售为何开始?   南宁市农业局朱副局长介绍,目前,进入该批发市场的每车蔬菜,检验人员都进行取样。不过,即使在一个小时内出结果,有些蔬菜也已售出不少了。每天进入市场的车辆很多,而检验人员只有10人,如果先抽检确定蔬菜合格再销售,根本做不到。   朱副局长还说,按规定,蔬菜产地的农业部门,对计划上市的蔬菜抽检合格后方可采摘。但是,如果蔬菜来自多个菜农,全面抽检就比较困难了。   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工商所负责人称,几天前,他们在这个市场查扣了6300公斤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由于流向明确,问题菜还未流入其他市场就被查扣了。最近10多天时间,该市场屡次发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该负责人说,近来广西、云南等地大旱,即使菜农像往常一样正常使用农药,因雨水少,蔬菜上残留的农药也会出现超标现象。另外,随着菜价的上扬,有些蔬菜还没到采摘期,菜农为了卖个好价钱和赶种下一批蔬菜,也会提前采摘。以上种种原因,都可能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按规定,采摘前,当地农业部门应对蔬菜进行抽检,检验合格了方能采摘和销售。同样,蔬菜流入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首先要进行抽检,合格了才能销售。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边抽检边销售的做法,不仅违反规定,而且还给流通环节的监管带来很多麻烦。抽检中,一旦发现已售出的蔬菜存在问题,有关部门只能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此举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流入市场的蔬菜也很难全部追回。
  • 托普云农数字助农,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农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在贵州的威宁自治县也不例外,新一轮的蔬菜种植提上日程。“现在种菜啊,可方便了,不用一天跑好几趟地,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看到地里的情况,菜虫、菜苗都能看。”种植户老李说道。 产业发展,惠农兴农。一直以来,威宁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利用当地高海拔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全力以赴做强蔬菜产业,让蔬菜产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更是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蔬菜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种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健全基地生产过程档案管理,实现对关键节点的实时监管,提高基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力争建成全省县级蔬菜产业大数据示范基地,为其他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搭建了一个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从政府监管和基地生产两端入手实现蔬菜种植科学化、产销服务精jing准化、市场管理透明高效化。 1部智能机,基地生产全掌握 在基地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托普云农应用大田智能监控系统、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以及基地绿色防控系统,对威宁县蔬菜产业的虫情、病情、墒情、苗情/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你们看,现在在家里我就可以看到我那些大棚里的土壤、环境、光照这些数据,连菜长得怎么样都能看到呢,还可以自主调控大棚温湿度、遮阳、卷被… … ”老李笑着向我们展示。 通过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农事生产过程控制、仓储销售、溯源查询等产销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控,实现对产品追溯编码和准成确认,有力规范种植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1块数字屏,产销对接更统一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利用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托普云农在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上建立了电子化的质量检测档案,对将要上市销售的蔬菜进行质量检测,避免问题蔬菜上市销售。同时,为公众提供追溯统一查询入口,快捷实时查询农产品的追溯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查询到蔬菜产地信息、生长档案、质量检测等信息。 通过对主体、生产、质检、仓储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搭建统一的内外追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的智能化、可视化,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警能力。 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成为助力威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绿色引擎”。2021年,威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其中以县城周围9个乡镇打造高标准的7万亩核心基地,品种以‘三白’蔬菜为主,还有西蓝花、辣椒、香葱、菜心等40余个品种,年产量在250万吨左右,年产值40亿元左右。”威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洪说。转眼间,又是一年初夏农忙时节,当地蔬菜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新的期盼。
  • 安徽省蔬菜质检中心开展供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查
    近日,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联合和县农业委员会蔬菜办公室,深入历阳镇和姥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开展供沪蔬菜质量抽样检测。   本月2日至3日,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和县蔬菜办的农产品质量监督员深入历阳镇和姥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供沪蔬菜质量抽样检测。此次共抽取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豆类蔬菜三大类共计21组样品,其中茄子4组,番茄4组,辣椒4组,黄瓜5组,毛豆1组,四棱豆1组,豇豆2组。省蔬菜质检中心将对蔬菜样品中的毒死蜱、乐果、杀螟硫磷、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农药残留及铅、镉等重金属共计21个指标进行检测。   目前,安徽省蔬菜质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正依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对抽检的蔬菜样品加紧检测,为上海世博会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
  • 现行制度存缺陷 蔬菜检测重金属成漏网之鱼
    [提要] 广州番禺部分菜田被揭发用“垃圾肥”种菜一事,继续发酵。对于“垃圾肥”被外界指存在污染土壤和蔬菜可能,俩人坚定否认并表示无法接受该观点。”  记者在市场检验室看到,检验室设备齐全,具备检测肉类水分、农药残留、吊白块、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杂质功能。   广州番禺部分菜田被揭发用“垃圾肥”种菜一事,继续发酵。昨天,记者再次来到“垃圾肥”使用比较集中的区域,发现“垃圾肥”仍被使用。对于被指存在污染土壤和蔬菜可能,部分仍在使用“垃圾肥”的农民表示不能接受。记者向其中一家被指售卖“垃圾肥”种植蔬菜的市场了解到,现有蔬菜检测制度的缺陷,致“垃圾菜”有机会凭“带毒之身”过关。   菜农态度:   多数仍在使用垃圾肥   不接受垃圾肥有毒说   昨天,记者再度来到被发现普遍存在用“垃圾肥”种菜的金山大道周边菜地。虽城中各大媒体已广泛报道“垃圾肥”一事,但这一带大部分农田仍在用“垃圾肥”。   在石碁镇金山村,多块农田24日被番禺区农业部门提取土壤和蔬菜样本化验。记者入村看到,大部分农民依然如常耕作。但细细和他们聊天,记者便发现他们对外界关于“垃圾肥”的评价颇有看法。   在最靠近村入口的一块田内,一老一少两位农民正在种菜。俩人一见记者靠近,便问“你是不是记者啊?”,并表示“这几天好多媒体过来哦,说我们金山的菜不行哦”。   对于“垃圾肥”被外界指存在污染土壤和蔬菜可能,俩人坚定否认并表示无法接受该观点。较年老的农民自称年近80岁,“我3岁就开始种菜了,用的就是垃圾肥,从你们广州撑船运过来的。”记者指出,老人家3岁时的生活垃圾成分,和现在无法比较,起码没有那么多电池和废旧药品。老人家还是无法接受,“我沿着广州的街道收屎尿回来耕田,屎尿也有毒啦。”   较年轻的农民,则担心日后生计。只见这块田内,不少菜心是新播种的,年轻农民一边耕作一边叹这些新种下的菜心可能卖不出,“现在外面报我们的菜有毒,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市场说法:   目前还没有测重金属   市场内多售外地蔬菜   有农民向记者称,用“垃圾肥”种出来的芫茜是拿到番禺清河市场售卖的。记者昨天来到该市场,发现果然有芫茜卖。   “我们卖的都是本地芫茜。”一位出售芫茜的菜贩称。记者随即提出,广州各大媒体都在报道番禺“垃圾肥”种菜的事,这“本地芫茜”到底安不安全,该菜贩向记者表示芫茜绝对安全,“每天都有市场的人过来检验,从来没听说过吃死人,怎么不安全?”   “我们确实对入场销售的蔬菜管理较严。”清河市场管理处负责人刘先生称,每位菜贩入场,场方都会从菜贩售卖的每一类蔬菜中抽取一个样本进行化验,可以当场知道结果,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不能销售,市场还会全部扣查菜贩的蔬菜,“我们担心他们仍有机会卖到其他地方。”   记者在市场检验室看到,检验室设备齐全,具备检测肉类水分、农药残留、吊白块、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杂质功能。记者提出,番禺区多地发现使用的“垃圾肥”,都有药品和废旧电池。虽然工艺改良,但废旧电池依然带有重金属,市场是否具备检测重金属能力?刘先生表示市场还没有检测重金属的能力。   “并不是市场不重视,而是规章制度没要求。”刘先生称,相关部门对于农贸市场食品检测要求,主要针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没有考虑在内。所以说尽管蔬菜检测合格,但仍有机会“带毒”并影响人体健康。   “看到各大媒体的报道,我们也很重视啊。”刘先生称,市场方已经向各管理部门提议增加检测重金属项目。同时,刘先生也认为即使“垃圾肥”种出的蔬菜最终被证实“带毒”,市民也没必要太过恐慌,“就以我们市场为例,大部分蔬菜都不是本地种植的。”刘先生称,尽管金山大道两边都有大量菜田,但相对于番禺乃至整个广州,目前蔬菜主要靠外地运入,“如我们市场,大家看到白色泡沫盒装着售卖的菜,就是外地蔬菜。”刘先生称,外地菜在番禺唱主角,很大程度上和耕地减少有关。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 水果贴标蔬菜捆胶带存风险 尚不在检测范围
    给水果贴上标签很普遍   近日一则"水果标签下边那块最好别吃"的微博被大量转载,原因是含有毒化学物的黏合剂会残留在水果表面。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水果标签外,超市用塑料胶带捆绑蔬菜也十分普遍。食品专家表示,标签和胶带的黏合剂存在安全风险,且尚未纳入农产品检测范围。   蔬菜捆胶带、水果贴标签很普遍   昨日中午,记者走访郑州多家超市、蔬菜店发现,台架上码放的大葱、韭菜、芹菜、白菜等蔬菜,大都用红色或绿色的塑料胶带捆扎着。   在经二路与丰产路交叉口附近一家超市里,蔬菜区除了上海青用草绳捆扎外,其他蔬菜都用红色塑料胶带捆扎着。不过,这家超市的水果区,只有可以剥皮的橘子、柚子、橙子等贴有标签。   然而,在经一路上的一家水果超市里,水果被分成不贴标签和贴标签两类,不贴标签的零散摆放,贴有标签的装在纸箱里。看到箱子里有一个苹果坏了,老板把坏苹果取出,顺手拿了一个没贴标签的苹果放了进去,并贴上标有英文单词的标签。他说:"有啥说啥,贴标签的和不贴标签的水果是一样的,但贴上标签后一箱15个可以多卖10多块钱。"揭开标签后,记者用手指按按之前贴过标签位置,感觉黏黏的。   不过,在经一路与红专路附近的农贸市场里,菜摊上难觅胶带踪迹。   黏合剂对人体有危害,尚不在检测范围   对此,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张中义说:"胶带的黏合剂成分,基本上由一些像甲醛、甲苯之类的有毒物质组成,揭掉后会直接附着在蔬菜和水果表面,肉眼看不见,并且其中有些有毒物质是非水溶的,很难洗掉,长期食用与胶带直接接触的蔬菜,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   河南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李武军表示,胶带的黏合剂部分含有化学成分,在食品包装上,胶带一般用于纸箱或袋子封口,"直接用于果蔬表面确实存在风险,最好削皮或除去表层菜叶再食用".   因为存在安全风险,国内一些城市甚至为此对蔬菜下发了"胶带禁用令".去年3月,哈尔滨市农委便下发了《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认为黏合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残留在蔬菜上难以清洗,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农产品安全检测由农委质检部门负责。郑州市农委质检队队长谢毅表示,尚未对捆绑蔬菜所用胶带和标签的成分进行过检测,"我们主要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是对农产品本身,而包装物质成分则不在检测范围".然而,《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直接接触食品的容器、包装均须无毒无害。
  • 蔬菜正确清洗
    一提起果蔬当中的农药和化肥,的确让人头痛。专家说,这些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物主要是农药当中的有机磷和化肥当中的氮肥,如果我们食用了这些残留有农药的瓜果、蔬菜的话,非常容易引起一些慢性中毒。同时,如果这些农药和化肥在我们体内积蓄的话,超过一定的量会引起一些慢性疾病,甚至会诱发癌症,对于孕妇来说,还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ELISA试剂盒看来去除蔬果上的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们每个家庭厨房里的一件大事。家中常用的清洗方法效果又如何呢?实验表明,蔬菜上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类杀虫剂,它很难溶解于水,长时间浸泡并不能有效除去残留农药,所以,我们不主张浸泡,提倡水洗。水洗法是清洗蔬菜最简单的方法,先用流动的清水少量而多次地洗掉蔬菜表面污物。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可对于其他种类的蔬果又怎么办呢?要是洗不干净的话,能去皮的就把皮削掉。说到去皮,对茎类蔬菜来说,这是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因为外表不平或多毛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比较多,像冬瓜、苹果、梨、黄瓜等。所以,对于一些蔬呆,食用前可以去皮的一定要去皮吃,但要注意必须先清洗再去皮,、这样可以避免削皮刀上沾染的农药污染蔬果。不过,专家提醒,削皮后的蔬果的营养物质也会随之减少。加热法适合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花类蔬菜,如黄花菜、芹菜、青椒、豆角等,用温水清洗或放到沸水中2—5分钟,捞出再清洗一两遍。加热法可使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温度升高加快分解,去除农药很有效。说到储存法,它是将蔬菜保存起来,然后使蔬菜当中的农药慢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没有害的物质的清洗办法。储存法要求保存时间15天以上,而且这些蔬菜一定要是易保存的才可以。清洗蔬菜是一件挺麻烦的事,那么,有没有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方法呢?自然,有人就会想到洗涤剂。ELISA试剂盒洗涤剂本身就是化学物质,我们多数人对于洗涤剂都非常信赖,可是不是所有的洗涤剂都能够有效地去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呢?我们对市场上所售的一些洗涤剂进行了实验,所得的结果是洗涤剂洗涤效果大概最好的能达到40%以上,无法达到完全的清洗效果。所以,大家在选择洗涤剂的时候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以上我们说的几种清洗蔬果的方法都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您在清洗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方法,不要千篇一律。另外,时下还有一种去除蔬菜上的残留农药的方法,就是用臭氧机把空气中的臭氧通过电离的形式提取出来,再注入要清洗蔬果的水里,ELISA试剂盒这样,水里的臭氧便能起到杀菌、分解残留农药作用。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破坏蔬菜上的有机磷,使有机磷农药能够还原成一些小分子氧化物,从而降低它的毒性。
  • 警惕腌制蔬菜!浙江大学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会导致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作为通讯作者在BMC Medicine 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利用CKB项目的数据评估了腌制蔬菜的消费与全因和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的更高死亡风险相关。 1.研究背景 此前,一项纳入8959例参与者的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显示,偶尔或每天摄入盐腌制蔬菜与高龄老年人(≥80岁)全因死亡率高10%呈正相关。此外,几项针对癌症发病率的研究表明,食用腌制蔬菜与结直肠癌、肺癌和肾癌呈正相关。早期证据表明,食用盐腌制蔬菜与脑肿瘤死亡率呈正相关。然而,尚未有研究评估腌制蔬菜消费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关联。 2.研究过程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是 2002 年由卫生部批准立项,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大型慢性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究利用CKB项目的数据评估了腌制蔬菜的消费与全因和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系。在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期间,每个地区100-150个行政单位的所有30-79岁的居民都被邀请参加研究,最终在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招募了512,900人。每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都填写了一份由访谈者管理的笔记本电脑便携式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饮食和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酒、吸烟和体育活动、家庭室内空气污染、病史和当前用药、睡眠和精神状态(使用综合国际诊断访谈短表)、生育史(针对女性)和体检情况。最终,排除一些因素后,研究团队对中国440,415名无主要慢性疾病的30~79岁的参与者平均随访10年,共发生28,625例死亡。 3.研究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食用腌制蔬菜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相关,但与总癌症死亡率和总死亡率不相关,具体而言,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较高相关,与非消费者相比,每周食用腌制蔬菜1-3天人群的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高32%,经常消费者(≥4天/周)风险高15%,此外,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消化道癌症死亡率和食管癌死亡率的风险分别增加13%和45%有关。 总之,结果表明,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的更高死亡风险相关。机制上,腌菜中钠含量过高可能是死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腌菜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被认为是促进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是的,进食用醋浸泡然后在容器中发酵至少2周的腌制蔬菜,与食道癌风险无关。这其中的相关性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腌制方法和使用了盐以外的调味品。 参考资料: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3-02829-3#Sec2
  • 蔬菜重金属污染检测尚属真空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 《上百亩“毒水”菜地被端》刊发后,引发了市民对蔬菜安全的担扰。记者调查发现,对这种受毒水污染过的蔬菜的检验目前尚属真空。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市场的检验主要针对附着在蔬菜上的残留农药,而受污染蔬菜的重金含量尚未纳入市场日常检测范围。   记者调查发现,宝安区内目前尚有不少分散在各个城郊或旷地上的私垦菜地,也在用污水浇溉,被端掉的沙井毒水菜地仅是冰山一角。在宝安福永和沙井交界处有一块近30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也被菜农开垦为菜地。浇菜所用的水也来自于旁边的污水河。这些蔬菜不排除有流入附近市场的可能。被曝毒水菜地的菜农就声称,他们种出来的西洋菜和空心菜就贩往附近的上寮农贸批发市场和沙井中心市场。   记者昨日到沙井的这两家大型农贸批发市场采访时,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均称,他们对进场的蔬菜都进行检测,这些受污染的蔬菜不可能进入他们的市场。昨日下午,记者到沙井中心市场采访时,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抽检豇豆。据该市场管理处经理令孤荣刚表示,该市场主要以批发为主,菜源主要来自东莞太平等地,本地的很少。不仅从东莞运菜过来要出示相关质量检验合格证,本地种的菜输入市场时也要经过该市场检验人员的检验,检验合格之后才可放入。据悉,他们在市场内设有检验室,一天要对市场内的蔬菜进行两次自检,“一旦检查不合格,全部予以销毁。”   不过记者了解到,他们进行的主要是农药残余的检测,对受污染蔬菜是否也一视同仁呢?该市场检验人员称,检验室里的设备不仅可以用来检测残余农药,而且也能查出受重金属污染的蔬菜。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沙井农检站的认同。据沙井农检主任曾荣深表示,受污染蔬菜的检验主要是检测重金属含量,但目前通用的快速检测法只适用于残留农药的检测,换句话说,受重金属污染的蔬菜目前还没有列入检验范围。而且据他了解,现在除了宝安区外,区下各街道目前还没有重金属含量的检验设备。
  • 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正式揭牌
    7月29日上午,作为安徽省五个农产品检测中心之一,也是全省目前唯一的省级蔬菜检测中心--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揭牌仪式在和县质监局隆重举行,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汪韧、巢湖市副市长冯克金为中心揭牌。   和县质监局局长章长奇在揭牌仪式上首先致辞,介绍了自2003年7月省质监局批准在和县设立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年4月份中心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试运行以来,启动的蔬菜检测相关工作,目前已初显成效。日前,省质监局正式批准通过验收,提前1年多完成建设任务,达到省级质检中心要求。接着,和县人民政府县长吴桂林介绍了和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该县地处皖东,濒临长江,是农业大县,更是蔬菜大县,被誉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同时,这里还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先后有30多种蔬菜产品及制品获得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的揭牌,标志着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和县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可以真正实现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和县蔬菜构筑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屏障。下一步,该中心将在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下,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和县蔬菜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服务"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
  • 欧盟对修改环酰菌胺在食叶类蔬菜中的最高残留限量
    根据欧盟条列(EC)No396/2005的6号文件,比利时编译了应用于生菜及其它蔬菜的活性物质环酰菌胺(fenhexamid)最高残留限量。为了达到环酰菌胺(fenhexamid)的最初使用用途,建议将现有最大残留限量从30 mg/kg提高到40mg/kg。比利时根据欧盟条例(EC)No396/2005的8号文件起草了一份评估报告,于在2009年的9月3号提交到了欧盟委员会,并转发欧盟食品安全局。
  • 东莞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蔬菜受污染
    蔬菜虽受重金属污染,但并未达到危险级别   34家民间环保组织日前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显示,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部门也曾对东莞的蔬菜样品做过调查,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超标,要缓解此类污染,唯有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   塘厦镇一企业违法排污   据了解,4月26日,马军所创立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之友等34家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发布《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称,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IT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出乎意料地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严重后果。在被披露的排污企业中,有一家正是来自东莞的塘厦镇。   据马军介绍,建滔集团旗下的东莞万年富电子有限公司,在东莞市环境监察分局去年10月31日的突击检查中被发现擅自设置一条直径约10厘米的软管,连接污泥浓缩池的导排管预留口,该公司将未经处理的污泥及生产废水通过软管绕过标准化排放口直接排入下水道。被查处时,这家公司还存在每天约350吨废水无法说明去处、违法转移废蚀刻液和污泥等问题。   据了解,马军所说的东莞万年富电子有限公司早已受到行政处罚,环保部门要求该公司彻底拆除偷排暗管,恢复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同时下发了限期整改书面通知,要求其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管理力度,确保废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转,不得在地下引流偷排车间废水。虽然环保部门进行了处罚,但本月20日,有记者在该厂实地调查中发现,大门一旁的排污管道旁仍可以看到铜绿色散发刺鼻气味的粘稠废水。   蔬菜污染未达危险级别   东莞的重金属污染到底有多严重?据了解,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他们选取东莞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11种蔬菜48个样品的可食部分进行重金属含量测试,发现镉、汞超标率分别为11.6%和2.3%。研究还发现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蔬菜均为叶菜类蔬菜,其中菠菜有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各品种蔬菜中最高。   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等部门也对东莞主要蔬菜产区的112个蔬菜样品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发现这些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但大多数只是轻度污染,并未达到危险级别,绝大部分蔬菜可以放心食用。   在分析蔬菜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时,参与调查的专家们所透露的一个因素与《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不谋而合,都指出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土壤重金属污染,东莞工业生产发达,工业“三废”的排放对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解决东莞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专家们着重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严格控制蔬菜生产基地周围的环境质量,尤其是工业“三废”的排放。
  • 食安科技快检设备为蔬菜质量保驾护航
    山东兰陵,是与寿光齐名的蔬菜大县。 这里的年蔬菜产量达500万吨,足够4500万人吃一年。在温室大棚里,蔬菜冷了有供暖,光照弱了开天窗,渴了饿了,水肥直达根部;物联网、机器人等智慧手段,不断为种菜赋能。 此外,兰陵把温室大棚变国家景区,每年约接待130万游客;当地还发展起预制菜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融合发展路! 兰陵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兴说,“兰陵蔬菜"这个金字招牌,兰陵人丝毫不敢松懈,蔬菜的质量,作为我们一个蔬菜产业的生命线,县委县政府把省级检验检测中心整建制放在我们的市场。每车都要检测,做到车车检测。食安科技先进的食品安全快检仪器,为蔬菜质量保驾护航 有了“高产"和“好品"的保障,兰陵蔬菜开始弯道超车。努力让自己从种菜升级为“做菜",从“菜篮子"成为“菜盘子"。
  • 认证机构各自为政 蔬菜"有机"2万就能办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日前报道,超市里销售的高价有机蔬菜存在黑幕,不少“有机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和普通蔬菜一样使用化肥和农药。记者随后调查发现,目前全国有26家认证机构从事有机蔬菜认证,市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花钱就能买到有机蔬菜认证等诸多问题。相关法律专家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应精简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查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机蔬菜行业的发展。   记者在天津市南开区某大型超市蔬菜专柜了解到,蔬菜价格并不一致,普通蔬菜价格最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价格依次提高。一颗有机大白菜标价35元,一颗有机萝卜标价18元,四个有机青椒26元。该超市蔬菜部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有机蔬菜主要由北京大兴留民营和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供应,都具备有机蔬菜认证证书。   北辰区蔬菜种植户王先生表示,此前通过中介机构曾找过北京一家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结果中介却介绍了另一家收费更低的认证机构,5万元就能办到有机蔬菜证书,而且不需要3年过渡期,交完费第二年就可直接贴上有机蔬菜的标志。而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申请有机认证的农产品种植者在提交申请之后,认证机构将派检查员到种植基地进行检验,再经过3年左右的转换期,期间生产出的产品贴上“有机转换食品”销售。转换期过后,经过认证机构的复核,符合条件者才能贴上“有机食品”标志出售。   记者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网站查询发现,目前全国有26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且都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机认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南开区一家商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收费不一,根据种植面积和证书年限,最低2万元即可办到有机认证。   击水律师事务所相关专家表示,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应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普通蔬菜花钱买来有机证书,属于欺诈消费者。国家主管部门应精简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查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机蔬菜行业的发展。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p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为北京市属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瞄准世界蔬菜科技发展的前沿,为中国蔬菜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解决蔬菜产前、前中、产后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同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配套研究与集成,并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带动我国蔬菜产业的升级。 /p p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和首席专家技术责任制,建立研究开发主体与经济实体相互依存的体制模式。“中心”下设九个研究室,即:蔬菜种质资源与特菜引种研究室 蔬菜生物技术研究室 耐寒类蔬菜育种研究室 茄果类育种研究室 瓜类育种研究室 花卉研究室 蔬菜栽培与设施研究室 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研究室 蔬菜种子与产品质量检测研究室。建立了四个跨学科综合实验室,即:北京蔬菜种质改良实验室 蔬菜活性物质与深加工实验室 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室和都市园艺与设施实验室。 /p p   “中心”下设四个实验农场,即:中心试验农场 四季青试验农场 延庆原种繁育农场及海南试验农场。此外,还有以“中心”为依托的农业部蔬菜种子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中心”投资兴办的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利得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北京京域威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个经济实体。 /p
  • 东营市东营区100所学校食堂设快检室蔬菜先检测才上桌
    p   日前,东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16年,东营区计划为100所学校食堂配备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食品安全快检 /strong /span /a 设施设备,为在校师生饮食安全增加一层保障。“食品安全保障项目”列入东营区政府集中力量办好的十大民生实事。 /p p   东营区计划投资280万元,除了为学校食堂配备食品安全快检设施设备外,还将为10个镇(街道)食药所和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快检室、配备食品快检设备,配备区级食品快检车。100所学校将从东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辖区内、开办有食堂的学校中确定,目前名单还未确定。 /p p   食品安全快检设施设备可检测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亚硝酸盐、肉类水分等项目,实现对蔬菜、水果、肉、食用油、熟肉制品等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使用快检设施设备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学校食堂可以立即控制相关食品,及时、快速、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大大提高对食品安全隐患的筛查能力。 /p p   食品安全保障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基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通过源头管理和重点场所监管,让市民吃得更放心。 /p
  • 蔬菜戒毒 要建立溯源制度
    “毒豇豆”的背后是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这需要施行更严格的药品监管和建立蔬菜溯源标识制度   ■资料链接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23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19种)   禁止氧乐果在甘蓝上使用 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 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 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 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农药监管缺失   “蔬菜产区一定要加强对农药销售的管理。否则很容易殃及无辜,‘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研究蔬菜问题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说。“毒豇豆”事件所暴露的恰是在中国蔬菜产区的两大问题———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   近几年,虽然农业部屡屡公布禁用农药名单,然而据陈日远透露,一些农药厂家为了保证销量和杀虫效果,往往在正规杀虫农药中添加高毒农药成分。   浙江湖州的一位农资站人士证实,为抵消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在中低毒农药中添加少量高毒农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添加后农药往往更好,更受到农民欢迎。“可怕的是,在很多地方,禁用农药项目检测根本不做。”杭州市农业局的一位人士坦承。在杭州市农业局多年的抽检中,每个月都会检出农药残留。   杭州市农业局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就曾检出克百威残留超标的长豇豆和氧乐果农药残留超标的四季豆。因此,近年该局的蔬菜类53项农药检测项目中,就包括了水胺硫磷、氧乐果、克百威等禁用高毒农药。“食品领域屡屡出现禁用药问题,根源正在于药品监管不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此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禁药被禁用后仍有人能拿到,恰恰说明药品管制环节出现问题。   不过,负责药品管制的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农业局的人士抱怨,很多蔬菜使用的禁用高毒农药,仅仅在蔬菜生产领域被禁用,并未被禁止在市场上流通。限用农药可合法生产、销售,农户在市场上就很容易购买到。   加之,老百姓要的是“又要便宜,又要有效,使用方便”的农药,替代物无法符合这个要求,禁用药刚好符合。   雷霁霖以导致当年“多宝鱼”危机的防鱼类细菌病的禁用药氯霉素为例,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普通的养殖户而言,氯霉素比它的替代物氟苯尼考的吸引力大得多。原因是,后者“虽然见效快,但反复性强”。而氯霉素的原粉批发价只有每斤100元,而氟苯尼考则为800元。   杭州市农业局的人士说,农业部门能做的主要是宣传、培训,对一些大的基地,尚有能力进行突击检查,但要想掌控成千上万个体农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建立溯源制度   目前,要完成监控,确实比较困难。首先是多头管理,并无统一的专业部门管理蔬菜,“相互之间只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   按照现有的检测流程,在农产品(15.12,-1.07,-6.61%)进入流通批发市场前,主要由农业局负责抽检,进入农贸市场,则由工商负责,进入超市,则由质检负责。这意味着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至少要经过三部门的检测。   杭州市农贸市场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长认为,不管哪里生产的蔬菜,生产地抽检和目的地销售前再抽检,并不难做到。而现在,往往农药残留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环节才被检出。金担任总经理的杭州古荡农贸市场,是中国工商总局确定的少数示范农贸市场。   陈日远指出,虽然市场监管这几年一直在加强,“但既然叫抽检,就会有漏检”。他说,靠抽检来监控农药超标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个市场准入门槛的作用,更重要是给货源地以警示。“要根本杜绝,在于源头控制。”陈日远建议,在菜区施行基地化或合作社方式,把农户整合起来,“统一生产、统一技术”。过去分散型的农户生产模式最重要就是无法明确责任。“要将毒害处理在萌芽状态,必须建立起蔬菜溯源制度。”金长建议,溯源制度可以追溯到蔬菜产自哪个村,哪个大棚,甚至知晓所用化肥、农药以及种子来源。   事实上,早在2004年11月,浙江省农业厅就曾推出“浙江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内销的部分产品被贴上了质量安全信息条形码。顾客购买时,只需在超市的多媒体信息查询机上扫描,这株菜的生产单位、产地、加工地、认证信息、药物残留等各种信息,均会出现在屏幕上。   这即要求种植中必须“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施放”。农药来源、稀释浓度、何时集中喷洒,这些信息都被要求一一记录在案。   陈日远亦赞成建立蔬菜溯源标识制度。“农户要进入市场,都要有溯源标识。一旦发现违规生产者,则可借鉴美国等国经验,对其进行巨额罚款和规定时间内产品不许上市等惩罚。”
  • 仪器、溶剂和试纸为蔬菜安全把关
    市场如何检测蔬菜农药残留?菜市场和农业部门进行抽检,超市实行自检,执法部门日常监管   检测中心每天都会不定期地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实行抽检和管理,检测品种至少在35种。一旦发现不合格蔬菜,将禁止在市场销售   日前,杭州市立法规定,蔬菜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蔬菜种植大户要自行或委托检测机构对上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进行检测,凡是销售农药残留超标蔬菜的,应追回已经销售的蔬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那么省城市场对蔬菜农药残留是如何把关的?9月1日,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长风街沃尔玛等超市并采访了太原市农业局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   上午9点多,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繁杂喧闹的场面已渐渐退去,仅剩下一些散户零零星星地采购着什么。在2号蔬菜棚东口外,一辆面包车正稳稳地停下,几个人过来熟练地拎起放在地上的几捆葱往车上装。“这葱品相不错,不会是农药打出来的吧?”买家边装车边向老板询问。老板笑嘻嘻地接过话,“放心吧,老主顾了,人家市场天天都检测呢。”记者在蔬菜区转了一圈,先后问了十几位经销商,除了有两位表示没有见过任何检测外,其余的都说每天见到有人来抽检。按着经销商的说法,记者来到市场管理处了解情况,在其指引下,记者又找到了位于办公楼二层的检测中心。检测室内摆放有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操作规程,一位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当天的检验检疫报告。“所有检测一般选择在夜里高峰期时采样。”按照流程,该工作人员介绍了使用仪器检测的具体方法,将抽检回的蔬菜打碎后提取清液,在里边加入显色液等配制的试剂,放入烧杯中进行比对,计算出一个数值,据此进行判断。“这样检测要精确得多,仪器甚至还能分析出农药里的成分。”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专门制定了准入、追溯、退市等一整套制度,检测中心每天都会不定期地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实行抽检和管理,检测品种至少在35种。一旦发现不合格蔬菜,将禁止在市场销售,对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六个月内禁止入市。凡是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产品,除了责令停止销售、强制退市外,还会送交执法部门处理。   除了菜市场,很多市民还会选择到一些大型超市买菜,这里的蔬菜质量又是怎么把关的呢?“因为蔬菜品种相对固定、量也不是很大,所以超市实行逢菜必检。”沃尔玛超市一位田经理介绍说,自检是一种必须履行的程序,此外,他们还会查看进货时产品的检测合格证明以及绿色无公害认证。在该超市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现场见证了超市检测农药残留的过程:一名检测人员拿了一叶生菜,放入试杯中搅碎并兑入了纯净水,之后吸取一滴溶剂滴在检测仪上面的试纸上,试纸很快呈现出蓝色。“这就是合格的蔬菜,如果颜色发白,我们就要退回处理。”工作人员表示,每天检测完所有的蔬菜都得花一个小时。据了解,目前省城沃尔玛、美特好等超市都建立了自己的蔬菜检测体系,严防问题蔬菜进入卖场。   太原市农业局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就监管部门而言,对蔬菜安全的把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业局检测中心以及省局检测部门每年8—12次的定期抽检以及多次不定期抽检,另外就是执法大队日常的监管。该负责人说,随着两节的临近,全市农业执法部门将于9月起开展一项百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记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检测记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使用情况以及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情况。   这名负责人最后提醒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把关的同时,市民在家清洗蔬菜时可最好多洗几次,以彻底杜绝安全隐患,如果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蔬菜,可以拨打太原市农业局12316服务热线举报。
  • 河北人大常委质问农药超标蔬菜去向
    在许多人看来,正规蔬菜批发市场检测出的那些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应该是销毁了。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鸿钦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中却发现: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乐观!   备受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法》已于6月1日开始实施。为了解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情况,7月6日至11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次专项执法检查。7月9日下午,检查组一行冒着酷暑,来到随机选定的保定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工农路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在该市场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喜欢刨根问底的刘鸿钦和中心负责人“侃”了起来。   “进入市场的蔬菜都检测吗?”   “没有,每天只能抽出几种蔬菜样品检测。”   “为什么不能多检测一些呢?”   “每检测一种菜要花费几元钱,每天送来的蔬菜有一千多车,都检测我们承担不起。”   “那么,你们检测出的农药超标蔬菜是咋处理的?”   “让客户把蔬菜拉走。”   “这样一来这些蔬菜不是又进入其他市场了吗?”   “我们无法作别的处理,只能这样做。”   一番对话引起了刘鸿钦的沉思:如果检测出的“问题”蔬菜又流向其他市场,最终岂不还是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如何堵塞这个检测漏洞呢?带着疑问,在返途的中巴车上,刘鸿钦委员咨询了检查组中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他了解到,这一现象在我省蔬菜批发市场比较普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制约。尽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蔬菜批发市场对于检测出的农药超标蔬菜应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工商管理部门,但由于没有更为具体有效的法律约束,现实中,蔬菜批发经营者多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很少报告工商部门,而是采取“打发走人”的做法。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补偿及奖励机制,蔬菜批发经营者进行自我检测及对“问题”蔬菜进行销毁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许多蔬菜批发市场设立的检测机构设备简陋、形同虚设。   一路上,检查组成员纷纷发表看法,认为有关食品检测方面的立法的确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刘鸿钦表示,食品检测事关民生,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省今后也要制定相应的法规。为此,他准备专门提出一条建议,希望通过立法强化食品检测管理,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