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锌元素

仪器信息网锌元素专题为您整合锌元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锌元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锌元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锌元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锌元素话题讨论。

锌元素相关的资讯

  • 元素周期表喜添新成员:4种新元素获提名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6ad50889-8ac2-4e11-bf4c-a9d2ea60289e.jpg" title=" catchpic-c-ca-ca89266a8a16b76a4976f81c482bacd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4个获提名的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右下角)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化学管理机构、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6月8日在一份提案中宣布,113号元素将被命名为nihonium(Nh) 115号元素将被命名为moscovium(Mc) 117号元素将被命名为tennessine(Ts) 118号元素将被命名为oganesson(Og)。 /p p   该联合会去年年底宣布,确认上述4种新元素的存在。这些元素由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科研团队发现,他们也获得了对这些元素的正式命名权。 /p p   根据IUPAC的规定,发现方对新化学元素拥有命名权,而新修改的命名原则是可根据神话概念及人物、矿物和其他相似物质、地名与地理区域、元素性质或科学家姓名来命名新元素。 /p p   IUPAC下属无机化学部门主席Jan Reedijk在一份媒体声明中表示:“尽管这些元素的名称看起来多少有些任性,但它们完全与IUPAC的规则相一致。”或许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命名要数第118号元素oganesson。该元素以俄罗斯杜布纳市核研究联合学院(JINR)83岁研究人员Yuri Oganessian命名。Yuri曾帮助发现了大量的超重元素。第118号元素是人类目前合成的最重元素。 /p p   这是有史以来第二次用一个健在的科学家为新元素命名。而之前的一次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议用该国核化学先驱Glenn Seaborg的名字为第106号元素seaborgium命名。起初,IUPAC通过了一项决议,表示元素不能以健在的科学家命名,从而拒绝了美国科学家提议,但最终IUPAC还是妥协了。 /p p   IUPAC表示,以莫斯科地区命名的第115号元素Moscovium向“JINR所在地、古老的俄罗斯土地表达了敬意” 而第117号元素tennessine则“赞扬了美国田纳西地区——包括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和诺克斯维尔的田纳西大学——在超重元素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p p   JINR的研究人员与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 利物莫尔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共同发现了上述两种元素。 /p p   第113号元素nihonium则是第一个以东亚国家命名的人造元素。日本在2004年就宣布合成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第113号元素以日本国名(Nihon)命名为nihonium。IUPAC表示:“这个元素的名称与发现它的国家直接联系起来。” /p p   在此之前,最近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上的是flerovium(Fl,第114号元素)和livermorium(Lv,第116号元素)。所有这些人造元素——包括最新的4个元素——都是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创造的微量元素,并且它们在分裂成更小、更稳定的片段之前仅存在了几分之一秒的时间。 /p p   自从19世纪门捷列夫首创现在通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以来,人类已发现了118种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上按原子序数排列,每一列称作一个族,每一行称作一个周期。 /p p   研究人员表示,这4种新元素将完成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元素的排列,并为寻找元素“稳定岛”提供证据。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只有七行,其中第七行中原子序数在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在自然界中不稳定,是人工合成的。然而核物理学家早就预言说,可能存在一个超重“稳定岛”,岛内元素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量超越元素周期表内的元素,但十分稳定。 /p p   这4种新元素将接受为期5个月的公众评议。除非有公众抗议,否则,按计划IUPAC理事会将在今年11月初正式批准4种新元素加入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家庭。 /p
  • 4个化学新元素有了中文名 你知道怎么读吗?
    p   5月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这4个元素的中文发音依次为“nǐ”“mò ”“tiá n” “à o”。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b7e0538-f604-45ba-bedd-910cb986b28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center p   该元素是铝族最重的元素,但由于具有放射性且衰变速度快,至今仍没有足够稳定的同位素,因此无法验证其特性是否与该族相符。科学家于2003年在镆的衰变产物第一次发现该元素,再于2004年直接合成。至今成功合成的这种元素原子一共只有14个。其寿命最长的同位素为286Nh,半衰期约为20秒,因此可对其进行化学实验。 /p p   2003年8月,科学家在镆的衰变产物中首次探测到该元素。2004年2月1日,一个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这一项发现。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521972.jpg" height=" 39" width=" 340" / /center p   2004年7月23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森田浩介使用209Bi和70Zn之间的冷融合反应,探测到了一个278Nh原子。他们在2004年9月28日发表这项发现。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601913.jpg" height=" 42" width=" 342" / /center p   2015年12月31日,理研取得本元素的命名权,并被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认为该元素符合“发现元素”标准,预计本元素将会被命名为Japonium,符号Jp,跟日本的缩写一样,但此命名未被使用。这也是首次由亚洲国家取得新元素命名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8800025-8ddf-4d43-a729-e5bc35e4ee7a.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镆(Moscovium,Mc)是元素周期表15 (VA)族中最重的元素,但是由于还没有足够稳定的镆同位素,因此并未能透过化学实验来验证其特性。 /p p   科学家在2003年第一次观测到镆,至今合成了大约30个原子,其中只探测到4次直接衰变。目前已知有5个质量数连续的同位素:287–291Mc,其中291Mc的半衰期最长,约为1分钟。 /p p   2004年2月2日,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科学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表示成功合成了镆。他们使用48Ca离子撞击243Am目标原子,产生了4个镆原子。这些原子通过发射α粒子,衰变为Nh,需时约100毫秒。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739131.jpg" height=" 41" width=" 508" / /center p   115号元素主要有两个命名提议,一个是根据法国物理学家保罗· 朗之万命名为langevinium,另一个提议是根据Dubna研究所所在地莫斯科州命名为moscovium。IUPAC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采用后者。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ff00cc4-e594-49c2-b73f-7c65b7066eac.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center p   该元素(Tennessine,T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学元素,原子序为117。Ts在所有人工合成元素中质量第二高,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的倒数第二位置。2010年,一个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首次宣布发现Ts。2011年的另一项实验直接生成了Ts的其中一种子同位素,这证实了2010年实验的一部分结果 原先的实验在2012成功得到重现。2014年,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也宣布成功重现该实验。2015年,负责检验超重元素合成实验的IUPAC/IUPAP联合工作小组(JWP)确认Ts已被发现,命名的提议权由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取得。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814825.jpg" height=" 76" width=" 362" / /center p   IUPAC于2016年6月8日建议将此元素命名为Tennessine(Ts),源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和田纳西大学所在的田纳西州,此名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获得认可。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28d393d-0e2a-4ee1-8889-46825f8d8faf.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center p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原子序为118。其最早于2002年被位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JINR)的科学家成功合成,并在2015年12月由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所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所确认。在元素周期表上,它位于p区,属于18族,是第7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其原子序和原子量为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高的。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3001781.jpg" height=" 43" width=" 256" / /center p   直至1960年代Og仍被称为eka-emanation(emanation是氡的旧称)。[34]1979年IUPAC发表了对元素新命名的建议,并将其命名为ununoctium。 /p p   俄罗斯的发现者于2006年公布发现此元素。2007年,联合核研究所主任表示,研究团队正考虑两个名字:以格奥尔基· 弗廖罗夫(Georgy Flyorov,杜布纳的研究实验室创立人)命名为Flyorium(现成为114号元素的名称),及以莫斯科州(Moscow Oblast,杜布纳所在地)命名的Moskovium(现成为115元素Mc的名称,Moscovium)。他也表示,虽然这是俄美合作发现的(美国提供撞击中的目标元素锎),但Uuo名正言顺地应以俄罗斯命名,因为联合核研究所的Flerov核反应实验室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能取得这种成果的设施。IUPAC于2016年6月8日建议将此元素命名为Oganesson(Og),以表扬奥加涅相的贡献,此名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获得认可。 /p
  • 元素周期表再添新成员-3种重元素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1月6日报道,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P)近日在伦敦召开年度大会时,宣布将新发现的3种重元素分别命名为:鐽(Darmstadtium,Ds)、錀(Roentgenium,Rg)、鎶(Copernicium,Cn)。   这3种新元素各有110、111和112个质子,由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的科学家以其他原子束撞击重原子核而产生。   Ds以发现的地名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命名;Rg是为了纪念X光的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ntgen)命名;Cn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现代天文学创始人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命名。   这些元素都非常重且极端不稳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只能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而且它们会很快衰变为其他元素,因此,人们现在还未能完全揭开其“神秘面纱”。它们都被称为“超重元素”或“超铀元素”。   1994年9月,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的西格德霍夫曼领导的团队首次合成出110号元素鐽。他们用镍-62撞击金属铅的一个重同位素得到了四个鐽原子,随后又用镍-64重复进行了该实验,制造出了另外9个鐽原子。   111号元素錀元素的三个原子由霍夫曼团队于1994年12月8日首次制造出来;在2002年的重复实验中,他们又制造出了另外三个錀原子。   112号元素鎶的一个原子则是科学家们历经10多年的探索和多次重复实验才首次成功合成的。1996年2月9日,霍夫曼的团队利用一个120米长的粒子加速器,向铅原子发射一束带电锌原子(或者锌离子),这两种元素的核子结合在一起成为新元素的核子。至今,科学家们已制造和探测出了约75个鎶原子。霍夫曼表示:“鎶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尼古拉哥白尼而命名,他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联合会秘书长罗伯特卡比-哈瑞斯表示:“全球物理学家对这些元素的命名达成了一致意见,现在,我们很高兴将其添加入元素周期表这个大家族中。”
  • 元素周期表添4个新成员 化学课本将改写
    p   4个新的化学元素如今已经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这也意味着,这张表的第七行终于完整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166822645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757b915-33dc-4022-bcd4-e434b3b788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完整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Sandbh/Wikimedia Commons /p p   多年来,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早已被用铅笔写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实验室也曾多次宣称发现了这些元素。然而对于这4个新元素的官方认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一组独立专家日前一致认为,相关证据是有效的。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5年12月30日宣布了该专家组的结论。 /p p   所有这4种新元素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人工合成的。质子和中子不稳定的凝聚体在分裂成更小且更稳定的碎片之前仅存在了几分之一秒的时间。 /p p   那些发现这4个新元素的团队如今可以为元素的名称和两个字母的符号提出建议。这些元素可以用它们的一个化学或物理性质、一个虚构的概念、一种矿物、一个地方或国家,或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p p   发现第113号元素的优先权授予了日本研究人员,他们非常高兴,因为这将成为第一个在东亚被命名的人造元素。当这一元素于12年前首次被发现时,“Japonium”便被建议作为它的名称。 /p p   位于东京附近和光市的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仁科加速器科学中心于2004年首先宣布发现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新元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参与了这一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mp52413726_1451983172599_2.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d491f458-9771-426f-9718-88420b278ae4.jpg" / /p p   日本的研究小组使用加速器使第30号元素锌的原子加速,然后撞击第83号元素铋的原子,使二者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而得到113号元素。他们从2003年开始实验,在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共3次合成了113号元素。到那时,研究人员已经有了该元素的3个原子。 /p p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在为IUPAC的决定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科学家而言,这比一枚奥林匹克金牌具有更大的价值。”(野依良治并非日本研究团队成员,但他是RIKEN前任所长。) /p p   俄罗斯和美国研究人员之前也曾发表声明表示发现了第113号元素,但并未被来自IUPAC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专家组授予优先权。 /p p   然而俄罗斯和美国却从其他3种元素那里获得了荣誉及冠名权。 /p p   IUPAC/IUPAP委员会表示,第115号和117号元素首先由俄罗斯杜布纳市核研究联合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市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发现。其他团队的工作——例如瑞典研究团队使用一部德国加速器——则帮助确认了第115号元素的存在。 /p p   而发现第118号元素的荣誉——这是迄今为止人工合成的最重元素——授予了杜布纳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团队。该元素有一个曲折的历史——1999年宣称发现这一元素的一项声明于两年后被收回,原因是有指控称存在伪造数据的行为。 /p p   英国利物浦大学核物理学家Rolf-Dietmar Herzberg表示,物理学家如今正在尝试人工合成第119号、120号元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这一研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表示看见了新的元素——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重离子研究GSI亥姆霍兹中心研究人员曾于2012年进行了5个月的试验但未获成功。在第120号元素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让两个原子核融合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p p   迄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上从自然界发现的元素只到第92号元素铀,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按惯例,新元素命名一般用国名、地名和人名等加上后缀“um”的形式。 /p
  • 国际正式决定113号元素的命名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6年年底正式决定将113号新元素标记确定为Nh,元素名称为Nihonium。名称来源于日语的发音nihon,这是亚洲国家首次获得元素的命名权。  现任日本九州大学教授的森田浩介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使30号元素锌和83号元素铋相互碰撞产生核聚变,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共合成三个113号新元素。  日本与俄美团队都主张发现了113号元素,专家们为此进行了10年审查。审查由负责新元素认定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组成的共同会议实施。2015年12月,日本获得了该元素的命名权。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提案将名称命名为Nihonium,元素记号为Nh,于2016年3月正式向IUPAC提出申请。
  • 元素周期表空置100多年的114和116号房间来了新住户
    一觉醒来,哥白尼和诺贝尔发现大楼里搬来两位新邻居,他们将要住进空置了100多年的114和116号房间。   这栋大楼被称作“人类最伟大、最美丽的创造”。老街坊们都知道,业主委员会对住户的要求严苛极了,从19世纪到现在,总共也只有100来个住户如愿以偿。大楼名叫元素周期表,每种元素都有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电子数。   众所周知,元素大楼眼下只有118个房间。102号住户被命名为“诺贝尔”,112号则是“哥白尼”。   就在今年6月以前,原子量为285的“哥白尼”还是最重的元素。不过,它现在必须拱手让出霸主的地位了。6月6日,超重元素114和116正式成为元素周期表的一员,原子量分别为289和292。   从1869年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63种化学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成表开始,为元素周期表寻找新成员,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他根据这个规律在周期表上留下空格,并大胆地预测:“属于这些空位的元素将来一定会被发现。”   最初,化学家们认为自然界存在92种天然元素。1942年,后来大名鼎鼎的92号元素铀被发现,周期表似乎走到了终点。可随后,人们又一鼓作气地找出了13种新元素。有人断言,105号元素就是“真正的尽头”,毕竟核电荷越来越大,质子间的排斥力将远远超过核力,会导致它发生衰变。   不过,这个“断言”没能维持几年,106至109号元素又陆续被合成。眼下,就连114号和116号都出现了。   自1999年以来,有若干研究小组宣称成功制得114号元素。但只有来自俄罗斯杜布纳的联合核子研究所和美国加州的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联合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俄美联合科研小组让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互相撞击,以制取较重元素的核子。他们把含有96个质子的放射性元素锔作为标靶,然后用含有20个质子的钙原子核轰击锔原子核,从而制得116号重元素的原子核。   之后,116号会衰变为114号,并释放出含2个质子、2个中子的粒子。当然,114号元素也可直接通过钙原子核轰击钚而制得,其中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来自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盟(IUPAC)和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科学家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整整评估了三年,才为这两名新成员发放了通行证。   它们在“元素大楼”里的行踪相当神出鬼没,到现在也没有被谁看到过“真面目”。114号在出生半秒钟后,就会衰变为“哥白尼”。而116号在衰变前,寿命仅有几毫秒。不过,据俄罗斯科学家介绍,在微观世界里存在0.05秒,已经“十分惊人”。   在专门委员会主席保罗卡罗尔看来,这两种新元素稳定存在的时间起码要延长到1分钟,人们才有可能对其化学性质进行追踪分析。眼下科学家们只能依靠推测,两名新成员“可能是固态”。   同时申请入住元素周期表的还有113、115和118号元素,但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就目前已获得的科学依据来看,还不足以授予其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入场券。”   这两位新成员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发现它们的研究人员有权就命名问题提出建议,由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盟考虑是否予以采纳。比如,“哥白尼”的发现者称,“‘哥白尼’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很荣幸能通过这一方式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在卡罗尔看来,命名原则只有一条,“只要别太离谱儿就行。”   他可能更为担心安排住宿的问题。118号元素曾经被视为元素周期表的尽头,毕竟,元素的半衰期已经短到以毫秒计了。   前不久,位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的全俄发明家专利研究院迎来了一位神秘的工程师,他声称自己发现了119号元素。但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也不愿透露这一元素的合成方法。   没人说得准,119号元素是真是假,但同样也没有人敢轻易预测元素周期表的终点。说不定,科学家很快就得为新元素盖一栋新大楼。
  • 科学家第三次合成113号元素
    日本研究人员9月27日称,他们第三次成功合成了113号元素。日本研究人员曾两次报告合成这一新元素,但均未被相关国际专门机构承认。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日本物理学会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从2003年开始,在加速器中使30号元素锌和83号元素铋融合,开始进行合成新元素的实验,2004年和2005年都曾成功合成113号元素。113号元素合成后平均2毫秒(1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就开始衰变。此次合成的元素与过去两次合成的元素相比,衰变次数更多,而且能够在理论上预测其衰变是以一定概率发生,这进一步证实了新元素的存在。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此前曾两次宣称合成了113号元素,但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认为“数据过少”,不予承认。俄罗斯和美国研究人员也曾于2004年宣布合成113号元素。   迄今为止,排在元素周期表第105号元素之后的超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很难出现。科学家们发现的一系列超重元素都是在实验室中合成的,它们往往在生成后极短时间内就衰变成原子量较小的其他元素。
  • 第112号化学元素正式得名“Copernicium”
    第112号化学元素正式得名“Copernicium”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2月19日宣布,经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认,由该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号化学元素从即日起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   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去年7月向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了上述命名建议,但当时该中心建议新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p”。由于“Cp”已有其他科学含义,为避免歧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经与发现第112号化学元素的研究小组协商,最终将新元素的元素符号定为“Cn”。该联合会选择2月19日为新元素正式冠名是因为这一天是哥白尼(1473年—1543年)的生日。 第112号元素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1996年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锌离子轰击铅靶首次成功合成了第112号化学元素的一个原子,2002年重复相同的实验又制造出一个第112号化学元素的原子。此后,日本的一个研究机构于2004年也合成了这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从而证实德国科学家的发现。   新元素原子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
  •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来自兰州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湖州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对CAFE2进行了现场测试。超重元素合成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目前科学家总共发现了118种元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成功合成了十多个新元素和数百个新核素。俄罗斯和日本还研制了用于超重元素研究的专用加速器装置,最高流强10.4粒子微安。CAFE2于2022年建成出束,装置运行时间已超过10000小时。截至目前,近代物理所成功合成了38种新核素,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CAFE2为超重新元素合成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而14.8粒子微安流强的成功运行更为冲击合成119号、120号新元素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为中国科学家率先合成元素周期表第八周期新元素,实现元素命名零的突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 114号和116号元素诞生记:验证历时4年多
    10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第114号和116号两个新化学元素的命名仪式在此举行。   这就像是一场宗教洗礼:“神父”是来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主席巽和行,“新生儿”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两个新元素第116号和第114号元素,“教堂”是位于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的金色礼堂。   10月24日,在这间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大厅里,坐满了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政界人士:既有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也有俄罗斯科学院的代表和美国利弗莫尔市市长,还有波兰、南非等国驻俄罗斯的大使。   这些大人物齐聚一堂的原因,是为两个新生儿“上户口”。在这个被莫斯科人誉为“金脑袋”的大楼里,巽和行宣布了两兄弟元素的大名:老大116号元素叫Livermorium (简称Lv),以纪念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所在的利弗莫尔市 老二114号叫Flerovium(简称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   巽和行的话语刚落,背后的投影屏幕上赫然显示出这两个新元素的符号和简称。会场掌声四起,兄弟俩终于在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幢大楼里安家落户了。   这场隆重命名仪式的召开,也意味着科学界关于116和114两个新成员的质疑和争议尘埃落定。此前,宣称成功制得这两个新元素的科研机构不止一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对俄罗斯来讲,这场仪式在俄罗斯科学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参加该命名仪式的IUPAC执行主管特里伦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只要控制“子弹”和“标靶”的大小和撞击的速度,就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新元素   在这场命名仪式之前的一个半世纪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编制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了多次修订和拓展,从最初的63种元素扩展到现在的100多种。刚刚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兄弟俩,按照质子数分别被排在了114号和116号。   当时的化学家们应该想不到, 在大名鼎鼎的92号铀元素被发现之后,周期表竟一直延续了20多位。曾有人断言,105号元素是“真正的尽头”,因为随着核电荷的增大,质子间的排斥力也将远超过核力,会导致衰变的发生。   不过,这个“断言”没能维持几年,106至109号元素就陆续被合成。如今,就连114号和116号都在周期表上落户了。   它们都是在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发现的。这个以前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命名的实验室,曾宣布104号至107号等“超铀元素”的发现。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加入了两个新元素的合成实验。   “俄罗斯科学家用于发现114号元素和116号元素的方法在业界久负盛名。”伦纳表示。包括114号和116号在内,科学家已经制造出约30个人工合成元素。它们在自然界里不存在(或者是痕迹量的),一般通过两种元素的高速撞击来制得。它们一部分是超重元素,即原子序数大于110的化学元素。   制作方法听起来并不难:让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互相撞击,以制取较重元素的核子。但是实验过程并不容易,据伦纳介绍,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科学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验成本也非常昂贵,只有六七个实验室具备这样的条件。   俄美联合研究小组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7月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两个新元素。他们利用回旋加速器,用含有20个质子的钙原子核,轰击含有96个质子的放射性元素锔,从而制得116号重元素的原子核。   116号元素生成之后,几乎立刻衰变成第114号元素,并释放出含2个质子、2个中子的粒子。而114号元素又会进一步衰变成更轻的元素。当然,114号元素也可直接通过钙原子核轰击94号元素钚而制得。   伦纳打比方说,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较轻的元素想象成子弹,将另一个看作靶子,子弹与靶子撞击之后会产生很多碎片,新元素就在其中。“在以后的试验中,科学家只要控制子弹和标靶的大小和撞击的速度,就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新元素。”   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肯穆迪透露,元素114和元素116实际上只是“副产品”——它们一开始是在偶然的实验对撞中产生的,随后科学家才着手进行专项合成,“当时我们每周都能撞出一个(元素114或元素116)原子”。   位于莫斯科州杜布纳市的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不甘示弱。其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夸口说:“我们的实验室已不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快乐了——15年前,当元素周期表中第105号元素改名为‘杜布纳’时,我们就体会过这种快乐。这次命名证明,只有我们的学者在我们的加速器上才能获得这个元素。”   评估过程十分困难,但命名过程相对简单   不过,在114号和116号诞生的10多年里,兄弟俩一直属于“黑户”。一直到去年6月11日,IUPAC才正式确认了它们的存在。   命名的问题随之而来。科学家们根据它们所在的元素周期表位置,将其称为114号元素和116号元素,并按照国际惯例,暂时给它们取了个拉丁文的小名。   不过,由于合成超重元素的重大科学意义,竞争也异常激烈。最先合成或发现元素的实验室,对其命名往往有建议权。   据报道,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所属的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最初提出,以弗廖罗夫的姓氏命名114号新元素,以新元素的诞生地莫斯科州之名命名116号新元素。但这种企图包揽命名权的做法遭到了美国合作方的抵制。为表达不满,美方提出了“达芬奇”、“伽利略”以及“利弗莫尔市”作为备选。   这并不是两国科学家第一次争夺命名权。早在1964年,当时的苏联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宣布发现了104号元素,但实验数据在随后的20年里被一再修正。196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小组也“决定性地”合成了104号元素。前者建议将104号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以纪念苏联“原子弹之父” 伊戈尔库尔恰托夫 后者则提出命名“rutherfordium”,以纪念美国“原子物理之父” 欧内斯特卢瑟福。   最终,化学元素命名权威机构IUPAC的判定:104号命名为Rutherfordium。这一局,美国胜出。   这一回,IUPAC似乎谁也不想得罪。伦纳表示,114号和116号元素几乎是同时发现的,这是第一次,也正好将元素的命名权进行“理想地分配”:俄美科学家各持一个名字。   但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澄清,他并没有听说过所谓的命名风波,“有可能俄罗斯方面也提供了116号元素的备选名称”。他强调,IUPAC才是最后做决定的机构:双方分享荣誉,这样才是公平的。   实际上,命名过程本身相对来讲很简单。命名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复杂:只要该名字之前没有用过,并且名字和符号足够清楚明确,“不要太离谱儿就行”。在经过科学家的建议,并将建议的名字在网站上公示5个月之后,IUPAC就可以拍板决定了。   新元素特别是超铀元素的命名,大多用来纪念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比如科学家在1944年通过用亚原子粒子轰击钚的方法,所得到的第96号元素被命名锔,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而102号元素锘是为了纪念诺贝尔,112号则是为了纪念哥白尼。   相比元素命名,评价的过程却很困难。IUPAC与IUPAP组成6人联合专家小组,需要对实验的各个方面进行反复验证:实验能否重复、结论是否正确。科学家们对114号和116号元素的验证,从一开始,到10月24日命名仪式,中间持续了4年多的时间。   “万一出错了,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伦纳很是严肃。   没有最终的元素,只有更重的元素   命名仪式结束之后,巽和行教授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联合工作组,优先工作方向是进一步开展第113、115、117和118号元素的评估工作。我们只能等待,但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等多长时间,也许是6个月,也许要两年。”   这些新元素也由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制成。不过它们还没有拿到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入场券,未获IUPAC的官方认定,也没有名字。   和114号和116号一样,它们都是超重元素,极其不稳定,存在时间最多只有几秒钟,追踪和分析都非常困难。例如116号“利弗莫尔”的寿命仅仅只有几毫秒,之后便衰变成114号“弗廖罗夫” 而弗廖罗夫在存在半秒钟之后,很快就会衰变成112号“哥白尼”。   由于时间太短,难以捕捉,对它们进行实验都很困难,目前还停留在理论求证阶段。   但它至少证明了之前的核理论预言是正确的。这一理论预言预测在质子数为114、中子数为184的“双幻数核”298、114附近的原子核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围绕它可能存在着由成百个超重元素核组成的“稳定岛”,有可能被合成出来,这些核被称为超重核。原子核为超重核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   在命名仪式上,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负责人尤里奥卡聂相表示:“第114和第116号元素是‘稳定岛’上飞来的第一拨鸟。通过这一系列发现,我们已经看到了上升,感觉到距离稳定岛越来越近了。”他还强调:“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获得某个新的元素,而是证明,我们所猜测的‘稳定岛’的真实存在。”   “利弗莫尔”的出现,以292的原子量轻松夺取了原本属于112号元素的“最重元素”的霸主地位。但是它能保持多久,还要看117号和118号什么时候能够得以确认。   “其实,更重的119号,乃至后面的元素都有被发现的可能,”伦纳说,“只是需要重新开始数以百万计次的实验,才能找到新的元素。”   就在多年前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他也留下了很多空格,并大胆地预测:“属于这些空位的元素将来一定会被发现。”   114号和116号元素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号,那只是它们英语名字,也是标准名称。至于它们的中国名字被命名成什么,“不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权限范围之内”。伦纳表示,“这个决定权在中国科学机构的手中”。
  • 114号和116号元素获正式命名
    据俄媒体日前报道,元素周期表中114号和116号两种元素已正式命名为Flerovium和Livermorium,以纪念合成它们的实验室——俄罗斯的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和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媒体援引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主任谢尔盖德米特里耶夫的话说,两种新元素的命名仪式将于10月24日在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厅举行。   114号和116号元素是俄美联合研究小组于2000年和2004年在实验室中合成的。科学家通过设在俄罗斯杜布纳的回旋加速器,用钙原子轰击钚原子得到了第114号元素,此后又用钙原子轰击锔原子得到116号元素。   今年5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采纳了元素发现者的建议,批准以Flerovium和Livermorium命名这两个元素周期表的新成员。   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下属的实验室。该研究所在合成元素领域世界领先,除114号和116号元素外,还合成了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但它们还未获IUPAC认定。   这些人工合成元素统称为“超重元素”,它们都极不稳定,存在时间以秒计,在实验室生成后很快就会分解成其他更轻的元素。根据IUPAC的规定,率先发现新元素者有权对元素进行命名。
  • 俄美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 填补缺失一环
    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俄美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117号元素(ununseptium),这将填补目前已被发现的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缺失的“一环”。相关研究论文将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刊发。   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尤里・ 奥加涅相为学术带头人的国际科研小组,使用该研究所的粒子回旋加速器,用由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原子,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   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于2000年和2006年分别合成了第116号和迄今为止最重的第118号元素。第117号新元素成功合成后,从第112号至118号元素7种相邻新元素的产生都出自同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科技史上一大奇观。   该项科研成果也支持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假设:新合成的元素会越来越重,它们最终会变得更加稳定,其寿命也比迄今为止的人造元素更长,这将证实“稳定岛”的存在。第117号新元素的相关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奥加涅相小组对新元素进行放射性衰变分析后认为:“为预测超重元素‘稳定岛’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稳定岛”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质子数为114、中子数为184的区域附近存在一些衰变相对稳定的元素,这就是超重元素稳定岛。在这个“稳定岛”内的超重元素是相当稳定的,它们的半衰期甚至可能达到1015年。但到目前为止所生成的超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寿命都很短,大多在秒和毫秒的量级。   据悉,该研究的各项工作分别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内华达大学完成。   1869年问世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之一,也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把刻度精准的尺子。紧握这把尺子,核物理学家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稳定岛”理论。迄今为止,人类能够合成重元素,但却始终没有登上“稳定岛”。而“岛”上的无限风光正是科学的无限魅力,她将刷新人类物理学、化学、天体演化乃至宇宙观的所有基本“页面”。成功地合成117号元素,也许能够成为通往“稳定岛”的一座航标。
  • 元素周期表将添四位新成员 2016年初将公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6e768ed9-a6e0-4332-8f52-40a2dcef4f37.jpg" title=" 129967797.jpg" width=" 600" height=" 44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4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新发现的四种新元素将使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被排满(图片来自网络)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获得永久席位》的报道,编译如下: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宣布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已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发现了115、117和 118号元素。此外,该联合会已认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113号元素。两个研究团队通过让质量较轻的核子相互撞击,并跟踪其后产生的放射性超重元素的衰变情况,合成了上述四种元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被确认发现了115、117和118号元素。在2004 年和2007年展开实验后,他们还声称发现了113号元素。负责领导利弗莫尔实验核物理和放射能化学研究小组的道恩· 肖内西说,赢得IUPAC对其发现其 他三种元素的认可已令人为之一振。她说:“就个人而言,我对IUPAC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IUPAC执行理事林恩· 瑟比说,有关确认新元素的报告将于2016年初公布。官方对这些元素的认可意味着它们的发现者有权为其命名并设计符号。113号元素将成为首个由亚洲研究人员发现并命名的元素。 /strong /p
  • 新周期表预测不同元素“命运”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欧洲化学学会近期发布了一份新元素周期表,用“扭曲”的方式显示了地球上90种自然元素相对丰富或稀缺的储量,最后得出结论:人们仍然可以轻松地呼吸氧气,但氦气可能很快会消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欧洲化学学会会长戴维· 科尔-汉密尔顿说,这幅生命基础元素图是一种重要的提醒,告诉人们地球上哪些元素将会因为人类的过度使用而面临消失的危险,“其中有些元素,可能会在百年内消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份新表指出,构成地球大气21%的氧气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不会面临消失的危险;但许多用于制造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元素则岌岌可危。例如,铟是一种银色金属,被用于制造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屏。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地方供应铟,如果我们继续每隔几年就丢弃旧设备,铟可能很快就会枯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科尔-汉密尔顿补充道:“单单在英国,人们每月就要换掉100万部智能手机。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速度继续使用铟,其储备量只够我们再使用20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氦的命运也不容乐观。氦是宇宙中第二丰富的元素,但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过多地放飞派对气球,氦在地球上可能只够使用数十年时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科尔-汉密尔顿说,核磁共振扫描仪和深海潜水设备中使用的氦气通常都是循环利用的,但派对上的氦气球往往直接向大气层释放气体,“如果氦进入大气层,它会直接飞到大气层的边缘,永远消失在外太空中。如果人类不尽快开始改变放飞气球的行为,地球上的氦只够用10年左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德米特里· 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周期表,今年正是这一元素周期表问世的第150周年。 /p
  • 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热核聚变造出116号元素钅立
    一个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德国重离子核科学研究所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利用重离子直线加速器(RILAC),以原子序数20号的钙(48Ca)射束和96号的锔(248Cm)标靶进行热核聚变反应,成功合成了原子序数116号的(钅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这一成果为探索原子序数119号之后的新元素迈出了一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日本物理学会杂志》上。  原子序数104号之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需经过重离子加速器通过聚变反应来人工合成。至今利用冷聚变反应已合成108号(钅黑)、110号(钅达)、111号(钅仑)、112号(钅哥)、113号(钅尔)等超重元素。为探讨119号之后的新元素,俄罗斯和美国的联合研究小组也在应用热核聚变反应进行合成试验。  热核聚变反应是用较轻的重离子(原子序数10至20)照射锕系元素(原子序数89至103的元素)标靶产生核聚变,是比冷聚变反应激发能量更高的热状态复合核合成超重元素的方法。复合核释放出的中子数量为3至5个左右,虽然核裂变的次数增多,但丰中子核之间可通过冷聚变反应合成超重核。  此次研究小组利用RILAC将钙射束加速至光速的11%,以平均每秒5.7×10(12)个钙原子照射锔标靶,引发聚变反应,结果成功合成了(钅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各3个。  该研究是利用热聚变反应探索原子序数119号之后新元素研究的第一步。随着原子序数增加,热核聚变反应的生成率逐渐降低,合成新元素将更为艰难。
  • 元素周期表再添两名“新丁”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6月6日报道,元素周期表家族再添两名“新丁”:超重元素114和116,原子量分别为289和292。它们现在是元素周期表中最重的元素,取代了以前的“霸主”——原子量为285的第112号元素“鎶”和原子量为272的第111号元素“錀”。   这两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极强,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衰减成更轻的原子,116号元素会快速衰减为114号元素,紧接着又会转变为更轻的元素鎶。   几年前,科学家就宣称发现了这两种元素,例如,1999年,俄罗斯物理学家用高能粒子钙-48冲击钚-244,产生了一个很快衰变的第114号元素的原子。   第116号元素于2000年被科学家发现。经过长达10年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长达3年的审查,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6月1日正式将这两种新元素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   目前这两种元素还没有正式的名称,此前有科学家建议将第114号元素命名为flerovium,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乔治弗洛伊洛夫 将第116号元素命名为moscovium,以莫斯科为名。
  • 第114号化学元素再次被实验确认
    德国美因茨大学6月25日报告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通过实验再次确认了第114号化学元素。   在为期4周的实验中,科学家在120米长的粒子加速器内用钙离子轰击涂有钚涂层的薄箔,共制造出了13个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原子。虽然数量看上去并不多,但这已是目前世界上第114号化学元素合成效率最高的实验了。科学家在实验中还鉴定出了第114号化学元素质量数分别为288和289的两种同位素,其半衰期大约为一秒。   在有关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近年来开发的复杂测量设备“超锕系元素分离器和化学仪器”(TASCA)。这一设备能很有选择性地将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原子从加速器其他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并将其移入一个特殊的半导体检波器中。通过测量元素衰变时的辐射即可准确鉴定出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原子。   德国科学家说,TASCA装置是世上现有效率最高的验证加速器中超重元素的设备。它将帮助科学家在未来实验中对第114号元素附近的超重元素进行化学检验,以便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为这些元素正确定位。科学家还希望TASCA能帮助他们发现第118号化学元素之后的新元素。   第114号化学元素是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的科学家于10多年前首次合成并确认的。其后美国科学家也制造出了两个该元素的原子。但该元素迄今尚未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正式承认。
  • 珀金埃尔默隆重推出Avio 2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能够为多领域应用提供多元素无机分析
    业内最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检测复杂的食品、工业和环境样品WHAT: 致力于改善人类与环境健康的全球领导企业珀金埃尔默今日宣布推出AvioTM 2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这是目前业内最为紧凑的分析系统,旨在提供高效的多元素无机分析。这项创新技术能够帮助负责无机分析的实验室人员轻松应对更多种类、更复杂的高基体样品的测试,且无需对样品进行稀释。 Avio 200系统所具备的基体耐受性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样品,应用范围多种多样,比如营养品标签上营养成分的分析,确保符合RoHS指令(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行业规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分析,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以及玩具中金属含量的评估。 WHY: 珀金埃尔默环境健康总裁Jon DiVincenzo表示:“随着行业规定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测试的元素越来越多,实验室专业人员不得不对更多数量的样品进行管理,进行更加耗时的分析。Avio 200 ICP系统是我们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仪器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在食品安全、工业和环境应用方面进行可靠高效的多元素分析,得到更好的结果。” HOW: Avio 200系统能够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将维护时间降到最低,从而帮助实验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这套系统采用了垂直等离子体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样品的测试灵活性,氩气消耗量低(凭借专利Flat PlateTM等离子体技术),启动快速,从而提高分析效率。此外,这套系统还采用了独特的双光观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 需要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无机分析的实验室人员现在可以利用Avio 200系统进行多元素分析,与与原子吸收(AA)一样简单易用,并且无需使用易燃气体。此外,这套系统还具有与原子吸收(AA)技术相同的成本效率和效益,无需在对新元素进行测试时购买元素灯。与此同时,这套系统还采用原子光谱跨平台SyngistixTM软件,从而实现从原子吸收(AA)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软件的无缝切换。 MORE: 如欲了解有关Avio 200系统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Syngistix软件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perkinelmer.com/product/avio-200-icp-optical-emission-spectrometer-avio200)。 珀金埃尔默是一家致力于改善人类与环境健康的全球领导企业。2015年,公司收入约为23亿美元,约8000名员工在全球15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服务。珀金埃尔默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更多信息,请致电1-877-PKI-NYSE或访问www.perkinelmer.com。 媒体联系人:Leanne Highlhigh@apcoworldwide.com919-867-2812
  • 3D打印电极为锂电池增添全新元素
    p   据外媒报道,锂电池圈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电极上。作为导电介质中输入或导出电流的组件,科学家们不断调整其组成及其产生的化学反应,以追求更好的电池性能。这其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提出了一种3D打印格栅电极的新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a786cff-e56e-4905-9d3c-8f405d3a6fcd.jpg" title=" 1.jpg" / /p p   寻找新的和改进的锂电池电极已经出现了许多有希望的可能性。这些涉及将硅置于石墨烯“牢笼”内,开发微小的纳米线,并开发出SiliconX等新材料。3D打印也已成为可能的一种途径,因为它可用于生产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为电解质渗透提供额外的通道,从而产生更好的电池容量。目前,最佳结构被称为叉指几何,但正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副教授Rahul Panat所说的那样,它有一个上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a9fb86f-3409-4f0a-8b5e-f4c5c955fe2b.jpg" title=" 2.jpg" / /p p   “叉指几何形状确实是多孔的,确实允许电解质通过通道,”Panat告诉New Atlas。“然而,它是一种2D结构,只能通过挤压打印扩展到3D,并且它的制造方式有限。”Panat和一组机械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的3D打印方法,克服了这一限制,并允许任何尺寸的微晶格架构。它涉及使用正确的表面和惯性力将精确尺寸的微量液滴喷出,使液滴能够以允许形成复杂3D结构的方式粘附。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2a5804ac-d495-4cde-8fd5-0121eb9769e7.jpg" title=" 3.jpg" / /p p   “由于这种方式,印刷的液滴粘附在支柱上而不是从支柱上脱落,”Panat表示。“然后压板加热去除溶剂,使得柱子准备好接收下一个含有银纳米粒子的液滴。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形成完整的晶格。人们此前没有使用这种机制来制造电池。我们开发了这种机制,并且正在申请专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d8adafaa-9284-4c0f-bd4b-d555d5038e28.jpg" title=" 4.jpg" / /p p   当用作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时,所得的微晶格结构表现良好。该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发现与标准电池电极相比,格子电极的比容量增加了四倍(单位质量的mAh容量),面积容量增加了两倍。它们在40个电化学循环后保留其复杂的晶格结构。 /p p   “我们将寻求尝试不同的电极材料,并探索通过多喷嘴系统扩大生产规模,”Panat解释道。“此外,可以增加加热速率,以缩短微滴的蒸发时间,从而加快工艺流程。我们希望与行业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合作,为未来的商业化提供资金。” /p p   该研究发表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杂志上。 /p p br/ /p
  • 传承不息,焕新升级 | 德国元素OEA有机元素分析仪选型方案
    近日,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对仪器设备的淘汰落后与更新升级,旨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双赢。薪火传承,创新致远德国元素Elementar助力仪器设备更新迭代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体验到更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德国元素Elementar凭借在元素分析领域超过120余年的经验传承,在原先老仪器的坚实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推陈出新,打造全系列高效、稳定、精准和便捷的元素分析仪,已成为专业元素分析的代名词,蜚声国际,为化工、农业、能源、环境、鉴定、材料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卓越及客户友好的元素分析解决方案。作为引领元素分析的技术主导者,德国元素Elementar 历经120余年的传承和创新,德国元素研发并推出了满足各个领域分析需求的元素分析仪,应用范围从最初的有机化学品,到后来的土壤、沉积物、石化油品,再到现在碳材料、石墨烯、煤炭、降解材料等,针对客户的不同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精准解决方案,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应用领域:有机化学品、化工材料、生态环境、农业分析元素:碳(C), 氢(H), 氮(N), 硫(S), 氧(O), 氯(Cl)德国元素Elementar有机元素分析仪UNI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 — 卓越普适型元素分析仪vario EL 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 — 高性能元素分析仪vario MACRO 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 — 大进样量元素分析仪rapid OXY 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 — 专业氧元素分析仪trace SN 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 — 痕量硫氮分析仪
  • 德国元素Elementar,120余年元素分析的传承和创新
    “这120多年来,德国元素从未停止过追寻元素的脚步,我们创造卓越的驱动力是渴望根本了解构成纷繁世界的基本元素。今天我们服务的用户,科学、环境、农业、材料等各行业日新月异,更重视保存地球资源与人类健康有机发展。德国元素始终安于专业一隅,孜孜进取,与用户在一起,秉承责任与专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何元,德国元素中国总经理1897年,我们作为Heraeus分析仪器产品线,致力于元素分析领域的发展,并于1904年,成功研发并推出第一台元素分析仪。1923年,Fritz Pregl凭借Heraeus分析技术,在微量元素分析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自此,我们不断地深耕元素分析领域,于1964年和1973年,分别推出了杜马斯燃烧法定氮仪和高温燃烧法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第一台杜马斯氮/蛋白质分析仪(左);第一台高温燃烧法TOC总有机碳分析仪(右)历经120余年的传承和创新,德国元素研发并推出了满足各个领域分析需求的元素分析仪,针对客户的不同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精准解决方案:1)传统的CHONS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元素组成,面向化学制药、农业、石油化工、能源实验室;↓2)杜马斯定氮仪-面向食品饲料农业和能源行业;↓3)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环境、制药等应用中的TOC总有机碳;↓4)无机材料的红外碳硫仪、氧氮氢分析仪和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元素;↓5)IRMS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在地质、食品溯源等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个以创新作为客户服务主要责任的企业来说,德国元素120余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元素分析领域的创新史。公司每年都有技术创新,连续获得德国创新100奖。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为顾客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决定企业的存亡。德国元素能成为一家发展了120余年的百年企业,恰因其一刻未离开过用户。董事长Dr. Sieper就此曾接受过媒体采访,他说他希望德国元素是一家对用户“厚道”的公司:“可能有这样的供应商,为仪器只提供3-4年的支持。当仪器宕机时,他会劝客户重新买一台,甚至向客户承诺更大的折扣。德国元素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方案。我们的产品能够保证实现‘超长寿命,可靠,高性能’(包括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我们的团队为客户提供24小时*7天的服务。所以,德国元素的优质服务不仅是技术过硬,而是要让客户得到‘总拥有成本更低’的产品,为客户带去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以浓厚兴趣与责任为经,以奉献与专一为纬,120余年坚持做一件事-元素分析,百年企业德国元素Elementar正把他对科技的热诚汇入中国火热的经济发展大潮,为中国的未来,为中国的环境、材料、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元素周期表或迎来一个新“兄弟”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背诵元素周期表的学生可能又要再多记忆一个元素了。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日说,他们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复这一实验。   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117号元素很快又衰变成115号元素和113号元素。   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研究人员接下来将把成果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该联合会将会决定是否还需进一步验证。如果审核通过,该联合会还将决定哪个机构拥有117号元素的命名建议权。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序号在92以后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以稳定存在,104号及以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寿命更加短暂,迄今所有的超重元素均为人工合成。不过按照已提出几十年的&ldquo 稳定岛&rdquo 理论,随着新合成的元素越来越重,它们会变得更加稳定,存在寿命也随之延长。   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超重元素,第114号和第116号元素已正式成为元素周期表的新成员。而成功合成117号元素,按照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科学主管霍斯特· 施托克尔的评价,是&ldquo 通往生产与探测位于&lsquo 稳定岛&rsquo 上的超重元素的重要一步&rdquo 。
  • 麒麟元素分析仪总是能推陈出新
    传统的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只能是独立的。我公司通过不断地潜心研究,生产出新一代多元素分析仪,钢铁分析仪。新一代多元素分析仪采用独特的工艺,先进的技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把碳硫的分析和其他元素的分析完美的整合在一起,使分析速度和精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一代多元素分析仪是国内最新型的一款综合性元素分析仪。 我们的产品能广泛应用于钢铁的分析,合金材料的化验,有色金属的分析,矿石分析。
  • 传承不息,焕新升级 | 德国元素无机红外碳硫仪、氧氮氢元素分析仪与直读光谱选型方案
    近日,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对仪器设备的淘汰落后与更新升级,旨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双赢。薪火传承,创新致远德国元素Elementar助力仪器设备更新迭代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体验到更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德国元素Elementar凭借在元素分析领域超过120余年的经验传承,在原先老仪器的坚实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推陈出新,打造全系列高效、稳定、精准和便捷的元素分析仪,已成为专业元素分析的代名词,蜚声国际,为化工、农业、能源、环境、鉴定、材料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卓越及客户友好的元素分析解决方案。材料的元素组成决定其性能。因此,元素分析对于需要满足一定特性和质量控制要求的材料至关重要。德国元素Elementar设计了创新的inductar® 系列红外碳硫仪、氧氮氢分析仪和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相结合,让inductar系列产品从同类仪器中脱颖而出。简单易用的无机元素分析仪,采用高度创新的测试方法来测定碳、硫、氧、氮、氢和轻金属的元素含量。以下为无机材料红外碳硫仪、氧氮氢分析仪和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的选型方案,针对客户的不同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精准解决方案,为科研和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德国元素Elementarinductar 系列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应用材料:黑色系金属合金,有色金属,难熔合金,电极材料,光伏材料,陶瓷材料,无机储氢材料,地质矿物等分析元素:碳、硫元素inductar ONH cube 氧氮氢分析仪应用材料:黑色系金属合金,有色金属,难熔合金,光伏材料,陶瓷材料,无机储氢材料,地质矿物等分析元素:氧、氮、氢德国元素Elementar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ferro.lyte -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基体:铁基,铝基,铜基,镍基,钛基分析元素:Be, B, C, Mg, Al, Si, P, S, Ca 等元素以及双相钢中的 N 元素都能快速可靠的检测出来。
  • 传承不息,焕新升级 | 德国元素助力仪器设备更新迭代
    政策解读近日,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对仪器设备的淘汰落后与更新升级,旨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双赢。薪火传承,创新致远德国元素Elementar助力仪器设备更新迭代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体验到更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德国元素Elementar凭借在元素分析领域超过120余年的经验传承,在原先老仪器的坚实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推陈出新,打造全系列高效、稳定、精准和便捷的元素分析仪,已成为专业元素分析的代名词,蜚声国际,为化工、农业、能源、环境、鉴定、材料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卓越及客户友好的元素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仪器设备更新迭代德国元素Elementar推出最新升级产品系列— 有机元素分析仪系列 —经典的CHONS有机元素分析仪,结合先进与不断创新的技术理念 - 测定元素组成,面向化学、材料、环保、石油化工、能源实验室;↓— 杜马斯定氮仪系列 —绿色环保、快速、简便的杜马斯定氮仪 - 面向食品饲料、环保、农业和能源行业,以更高效方式解决传统瓶颈;↓—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系列 —经典的TOC总有机碳分析仪+创新的碳组分分析仪 - 测定环境、地质、环保、制药等领域中的总有机碳(TOC)、无机碳(TIC)、元素碳(ROC)、总氮(TN)等,解决传统酸化法中无法区分无机碳与元素碳的困扰;↓— 无机材料红外碳硫仪、氧氮氢分析仪与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系列 —无机材料的红外碳硫仪、氧氮氢分析仪和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元素,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卓越的分析伙伴;↓—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系列 —IRMS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 - 在地质、能源、农业、生态、环保、食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以浓厚兴趣与责任为经,以奉献与专一为纬,120多年坚持做一件事 - 元素分析,德国元素Elementar正把他对科技的热诚汇入中国火热的经济发展大潮,为中国的未来,为中国的环境、材料、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欧盟玩具特定元素迁移新规即将实施
    欧盟全体成员国将自2013年7月20日起实施严格的化学物质新限制。多年来,欧盟根据旧有玩具安全指令88/378/EEC监管玩具中的化学物质,但自采纳第2009/48/EC号指令后,针对多种重金属及化学物质的新增上限及管制已陆续生效。   从2013年7月20日起,但凡在欧盟市场出售的玩具,必须符合玩具安全指令(第2009/48/EC号指令)附件二第三部分的新化学物质规定。新规定对多种物质实施管制,包括铝、硼、六价铬、钴、铜、锰、镍、锶、锡、有机锡及锌。   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负责制订一套涵盖规定及检测方法的新标准,以便业者遵守化学物质限制。这套新欧洲标准名为「玩具安全—第三部分:若干元素的迁移」(Safety of toys – Part 3: Migration of certain elements) ,已于2013年6月出台,将取代第EN 71-3:1994号标准。业者可向欧洲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国机构购买新标准文本。   欧盟成员国须于2013年12月前,以刊登相同文本或认可的方式,采纳上述欧洲标准为国家标准。若国家原有标准与新欧洲标准互相抵触,该成员国须于2013年12月前撤销原有国家标准。   第2009/48/EC号指令列明3类玩具物料的最高迁移限值,分别是:    第一类:干、粉状或柔软的玩具物料。例子有颜色笔笔芯、粉笔、蜡笔、胶泥等。    第二类:液体或黏性玩具物料。例子有手指油彩、清漆、笔具墨水、泡泡溶液等。    第三类:可被刮掉的玩具物料。例子有油彩及清漆涂层、纸板、纺织品、玻璃、陶瓷及金属物料、木、皮革等。   假如玩具或玩具部件由于某些原因,包括可接触性、功能、体积或质量,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情况下显然不会因为被吸啜、舔、吞咽或长期接触皮肤而构成风险,将不受新标准的规定约束。下列是被视为很有可能被吸啜、舔或吞咽的玩具及玩具部件:    所有拟供儿童置于口内或接触口部的玩具、化妆品玩具、归入玩具类别的书写工具    拟供年龄最大至6岁儿童使用的玩具中,所有触摸得到的零部件。   有害化学物质(元素)的迁移限值以每公斤多少毫克计算,详情载于新标准附表2。业者须按照新标准第7条及第8条的规定,检测玩具所含化学物质的迁移状况,迁移值不得超过附表2列出的上限。第7条详述抽样及准备样本的要求,第8条说明分析方法,第9条说明如何计算结果。   玩具生产商可向欧洲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国机构购买新标准EN 71-3的文本。这些机构的联络资料载于以下网址:   http://www.cen.eu/cen/Members/Pages/default.aspx   【原标题】新玩具安全标准列明规定及检测方法确保符合限制
  • 美国药典(USP)公布其新的元素杂质标准
    日前,美国药典(USP)公布了其新的元素杂质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新的标准将于2010年4月15日执行。   USP计划将在2010年执行新修订的3个专论,即关于元素杂质限度、检测方法和饮食补充剂金属残留限度专论。这些新标准已经在USP论坛和标准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修订的原因和标准的适用性已经药典委员会专家一致通过。   这些修订更新了药品和饮食补充剂中元素杂质检测方法,要求采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元素检测。设定了金属杂质限度,这些金属杂质包括但不限于已知明显毒性的铅、汞、砷和镉,这4个元素的限度值分别是1.0ppm、1.5ppm、1.5ppm和0.5ppm。
  • 传承不息,焕新升级 | 德国元素关于锂离子电池中碳、氢、氮、硫与氧元素分析的解决方案
    近期,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目标,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其中第十条指出:(十)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与隔膜等部分组成。正极与负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与寿命。正负极材料中的碳、氢、氮、硫与氧的含量测试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碳作为负极材料真正起电化学活性的组分,其含量至关重要。德国元素Elementar 元素分析仪的卓越性能,可实现CHNS+O的全方面精准分析,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保驾护航。德国元素Elementar有机元素分析仪-石墨烯材料中碳、氮、氢、硫、氧元素的测定UNI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根据 Q/JSGL 005-2014《石墨烯材料 碳、氢、氮、硫、氧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标准方法,采用元素分析仪高温催化燃烧法测定石墨烯材料中的碳、氢、氮、硫元素含量;高温裂解测定石墨烯材料中的氧。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不易燃烧。高达10mg的石墨烯取样量更是对仪器性能的严苛考验。德国元素Elementar有机元素分析仪,可配备高性能燃烧炉与红外检测器,实现对石墨烯样品中的高碳、低硫元素进行高精准的测量。实验仪器:UNICUBE 配氧模模式模式:CHNS+O样品:4-6mg石墨烯实验数据:德国元素Elementar-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磷酸铁锂中碳硫元素的测定依据YS/T 1028.4-2015 《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对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中的碳进行测定。磷酸铁锂是锂电池的一种正极材料,其碳与硫的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分析仪不仅可以实现操作流程的简单化,亦可实现结果的高精准。满足锂电客户的测试需求。德国元素Elementar开发的碳硫分析仪在获得高度准确数据的同时,还具备简单易用、清洁和自动化流程等特点,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金属和无机材料中的碳硫分析体验。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充满先进和创新的理念,让碳硫分析更加简便,而且结果更为可靠。实验仪器: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样品:100mg磷酸铁锂粉末实验数据:德国元素Elementar-enviro TOC 总有机碳分析仪-硫酸盐溶液中TOC总有机碳的测定对于电池级硫酸盐,按照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团体标准“电池级硫酸锰溶液”、“电池级硫酸镍溶液”、“电池级硫酸钴溶液”,硫酸盐中的油分可通过TOC分析仪进行测定。德国元素Elementar-enviro TOC 总有机碳分析仪,采用高温燃烧法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完全燃烧分解,确保化合物中的所有碳得到全部释放,采用宽范围红外检测器进行高精度测定。整个过程实现高通量、快速、简单、精准的测定。实验仪器:enviro TOC 总有机碳分析仪样品:硫酸锰、硫酸镍、硫酸钴溶液实验数据:德国元素Elementar-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碳化硅中碳硫元素的测定碳化硅是一种无机碳化物,化学式为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在锂电行业中,用纳米硅粉做成纳米硅线用在充电锂电池负极材料里,或者在纳米硅粉表面包覆石墨用作充电锂电池负极材料,提高了充电锂电池 3倍以上的电容量和充放电循环次数。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在碳化硅中碳硫的分析上展现出了出色的精度和准确度。inductar CS cube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于该类质量控制是非常理想的一款仪器。实验仪器: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样品:50mg碳化硅粉末实验数据:
  • 标准应对:GB/T39994-2021 《聚烯烃管道中六种金属元素(铁、钙、镁、锌、钛、铜)的测定》
    国家标准GB/T 39994-2021 《聚烯烃管道中六种金属元素(铁、钙、镁、锌、钛、铜)的测定》于2021年4月30日公开发布,2021年11月01日正式实施。 聚烯烃一般是作为耐腐蚀的比较轻的这种材料来进行应用的。聚烯烃管道材料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丁烯(PB)等,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有关调研显示,2015年聚乙烯管道消费量达到550万吨,占聚烯烃管道产量的一半以上,但实际上市场对聚乙烯管道的原料消费量约330万吨,这意味着部分管道有可能使用非新生管道原料进行生产。而使用过的管材回收料和未使用过的管材专用料的物理性能存在巨大差异,使用这些原料制成管材在实际应用中会成为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将给整个塑料管道行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合规原材料生产商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社会评价下降和经济损失。 该标准规定了聚烯烃管道及原料中铁、钙、镁、锌、钛、铜六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种聚烯烃管材、管件、阀门中六种金属含量的测定,也适用于混配料、回用料和回收料(再生料)中六种金属含量的测定。研究表明在聚烯烃管道原料或制品中添加回收料(再生料)会导致其铁、钙、镁、锌、钛、铜元素的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铁和钙元素的变化尤其明显。因此,对聚烯烃管道产品金属元素含量,尤其是铁和钙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是甄别聚烯烃管道原料或制品中是否含有回收料(再生料)的一种有效途径。 标准中对于六种金属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原子吸收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客户可以根据样品量等情况进行选择。 岛津推荐仪器 ///特点:-高灵敏度、多元素同时检测-自动方法开发,自动智能结果判断-低运行成本消耗-操作简便,维护简单 岛津ICPMS-2030系列 典型应用实例 ICP-MS测定Ca、Fe等元素的时候,由于同质异位素、多原子离子等的干扰,岛津ICPMS-2030系列通过选择合适的质量数及碰撞气进行高效干扰消除。 岛津可以提供标准规定的三种测量方法所对应需要使用的仪器,其中ICPM-2030系列在应对大量样品、多元素同时分析及元素含量高、低均有的复杂样品方面具有其特有优势,非常适合于聚烯烃管道中六种金属元素的高效、高灵敏的常规分析。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传承不息,焕新升级 | 德国元素IRMS同位素质谱选型方案
    近日,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对仪器设备的淘汰落后与更新升级,旨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双赢。薪火传承,创新致远德国元素Elementar助力仪器设备更新迭代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体验到更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德国元素Elementar凭借在元素分析领域超过120余年的经验传承,在原先老仪器的坚实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推陈出新,打造全系列高效、稳定、精准和便捷的元素分析仪,已成为专业元素分析的代名词,蜚声国际,为化工、农业、能源、环境、鉴定、材料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卓越及客户友好的元素分析解决方案。德国元素Elementar是全球同位素分析领域的领导者,以浓厚兴趣与责任为经,以奉献与专一为纬,通过设计、制造和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推动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发展,同时有效协调硬件和软件系统,让复杂的同位素分析变得简单而高效。德国元素Elementar稳定同位素分析解决方案visION系列一体化方案,成就大繁至简GeovisION主要配置:vario PYRO cube、visION主要应用:古气候、古环境、考古学研究分析元素:13C,15N,34S,2H,18OBiovisION主要配置:vario ISOTOPE cube、visION主要应用:食品真实性鉴定,产地溯源分析元素:13C,15N,34S,2H,18OEcovisION主要配置:vario ISOTOPE select、visION主要应用:食物链、鸟类迁徙等生态学研究分析元素:13C,15N,34S,2HBiovisION Honey主要配置:iso CHROM LC、Agilent 1260 II LC、visION主要应用:蜂蜜掺假分析元素:13CEnvirovisION主要配置:iso FLOW GHG、visION主要应用:硝酸盐反硝化和温室气体研究分析元素:CO2-13C,18O,CH4-13C,2H,N2O-15N,18OAnthrovisION主要配置:Agilent 8890GC、GC5、visION主要应用:公安刑侦、反兴奋剂研究分析元素:13C(低温碳模式),15N,2H(低温氢模式),18OPetrovisION主要配置:Agilent 8890GC、GC5、visION主要应用:能源勘探等研究分析元素:13C(高温和低温碳模式),15N,2H(高温氢模式),18OAromavisION主要配置:Agilent 8890GC、GC5、visION主要应用:研究香精和香料等来源分析元素:13C(低温碳模式),15N,2H(低温氢模式),18OprecisION系列有史最灵活,探索无限可能isoprime precisION除了可以和EA、GC、LC、iso FLOW GHG联用,还可以和以下外设联用,实现更多的基础性科学研究。iso FLOW 顶空分析仪主要配置:iso FLOW、precisION主要应用:水文学、地球科学研究分析元素:碳酸盐13C和18O,水样2H和18Oiso TOC cube主要配置:iso TOC cube、LCM、precisION主要应用:陆地和水生系统总有机碳和结合态氮同位素分析分析元素:TIC, TOC 的13C,TNb的15Niso Dual Inlet 双路进样主要配置:iso Dual Inletiso AQUA PREP(水样)iso CARB PREP(碳酸盐样品)iso MULTI PREP(水样和碳酸盐样品)主要应用:古气候、地质研究分析元素:碳酸盐13C、18O水样2H、18OCO2团簇同位素Δ47进样系统控制模块 NICM主要特点:进样系统控制模块NICM提供了将客户定制的进样系统与IRMS联用的途径,通过定制的输入/输出端口,允许电脑软件自动控制整个分析过程。lyticOS专业的同位素分析软件主要特点:行业领先的同位素分析软件,兼容实时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内嵌多点同位素校正、空白扣除、漂移校准和自动峰匹配等多项功能。ArDB专业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主要特点:分析结果的数据库管理和功能强大的数据解析和可视化,支持lyticOS同位素分析数据与ArDB实时传输。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