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仪器信息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专题为您整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话题讨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关的资讯

  • CSTM发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团体标准
    近日,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T/CSTM 00653—2022《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团体标准,并将于2022年8月27日起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适用于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183 ℃~-269 ℃超低温下进行拉伸、面内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超出上述温度范围及树脂浇铸体和塑料的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可参照使用。该标准起草人:渠成兵、肖红梅、黄传军、刘玉、付绍云、刘德博、张健、左小彪、史汉桥、李元庆、矫维成、杨帆、蔡浩鹏、张红菊、陈超。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文本:标准下载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091668.shtml
  • 岛津微焦点CT系统助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制孔加工新技术
    引 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因其高比强度、高比刚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而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其他领域。然而CFRP属于典型难加工材料,尤其是制孔加工,CFRP构件为了与其他零部件装配通常要对其进行大量的制孔,传统制孔加工技术难以满足要求,这成为CFRP推广应用的瓶颈。 为了研发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CFRP制孔技术,南方科技大学吴勇波讲席教授团队的汪强博士后研究员等人利用岛津公司的inspeXio SMX-225CT FPD HR微焦点X射线CT系统,观察新技术斜螺旋铣削法(THM)和传统螺旋铣削法(CHM)所获得CFRP制孔加工质量。通过inspeXio SMX-225CT FPD HR微焦点X射线CT系统对两种不同方法CFRP制孔加工样品进行扫描成像,再使用VG软件对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利用CHM获得孔的表面出现明显毛刺,而使用THM获得孔的表面非常光滑。这验证了斜螺旋铣削法这一新技术相比传统螺旋铣削法更有利于CFRP高质量制孔加工。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170-018-2995-5图1 基于CHM和THM的加工孔的3D扫描图图2 inspeXio SMX-225CT FPD HR微焦点X射线CT系统外观图 图1是通过微焦点CT扫描后的三维立体图像。无需特殊前处理,直接把样品放进inspeXio SMX-225CT FPD HR CT设备中直接扫描,测试速度快,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得出清晰的图像。岛津公司inspeXio SMX-225CT FPD HR是一款高性能微焦点X射线CT系统(图2)。特点是检出器动态范围大,相当于1400万像素的输入分辨率,加之进一步改良过的高输出微焦点X射线发生器,完全颠覆了“无法在高电压输出设备上获得轻质材料的高清晰高对比度的图像”这一常识,能够获得大视野范围、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断面图像。无论是在研发的复合材料(GFRP、CFRTP),还是大型铝合金压铸件产品,这款仪器能够完成各种样品所需要的研究、开发和检查的实验。 图3 基于CHM和THM加工孔的3D扫描图(图片版权归Int J Adv Manuf Technol所有) 图3分别显示了CHM(θ=0°)和THM(θ=5°)加工孔的CT放大扫描结果。图像表明,CHM孔口处存在大量的毛刺,而在THM孔入口处很少出现毛刺现象,从而抑制了THM孔口的撕裂。使用CHM加工时,孔表面在90°α180°时特别粗糙;与之形成对比的是,THM中所有孔表面都是光滑的。 图4 拟合CHM和THM加工孔的扫描3D图(图片版权归Int J Adv ManufTechnol所有)图5 CHM和THM加工孔CT横截面图 (图片版权归Int J Adv ManufTechnol所有) 通过CT扫描CHM(θ= 0°)和THM(θ= 5°)获得的加工孔横截面(图5)。在CHM加工孔的入口和出口表面都发现了分层,这与THM加工的没有观察到分层的孔形成鲜明的对比。THM加工孔表面要比CHM好得多,这归功于在THM加工中,孔的出口加工是分阶段形成:在第一阶段,会生成直径小于所需直径的孔出口,随着加工进行,孔出口直径逐渐扩大到所需直径,从而完成第二阶段的孔出口加工。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形成的孔出口分层可以在第二阶段孔加工中消除,从而实现孔出口的高质量加工。 图6 CHM和THM加工孔CT横截面图 (图片版权归Int J Adv Manuf Technol所有) 图7 THM加工孔CT展开图(a)和SEM图(b) (图片版权归Int J Adv Manuf Technol所有) 在图6和图7中,通过CT扫描后用专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孔内表面展开,可以清晰的观察CHM(θ=0°)和THM(θ=5°)的孔内表面形貌。这一分析手段有利于观察分析被测物体内部结构,是本公司产品的优势之一。在CHM中,当90°α180°时,可以看到粗糙的表面缺陷位于α=135°附近。但是在THM中,所有α角度的钻孔表面都是光滑的。最后通过SEM扫描验证缺陷位置。 SMX-225CT FPD HR微焦点X射线CT系统扫描结果协助研究者验证了THM加工方法在CFRP制孔加工中显著优于CHM,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试验员”
    引 言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因其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弹性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电器、体育器材等领域,促使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CFRP广泛使用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CFRP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及其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场景 CFRP强度评估方法由各种ASTM标准规定。岛津试验机可以根据ASTM各种测试标准做出解决方案,例如符合“平面内剪切试验-双V形切口剪切法(ASTM D5379)的试验示例,以及符合各种标准的夹具。采用双V形切口试样进行平面内剪切试验,得到CFRP的平面内剪切强度、平面内剪切破坏应变和平面内剪切弹性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测试标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目前主要应用于飞机与汽车制造业,其刚性是重要应用参考,岛津试验机可以根据JIS K 7074和JIS K7084标准提供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和高速冲击试验方案,且能获得精确获得试验数据。碳纤维是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岛津试验机系统可以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试验,也可以配合高速摄像机实现从高时间分辨率的角度研究碳纤维布的破坏过程的可视化观察。使用X射线CT系统可以对试样中纤维的取向和空隙进行无损观察。这使得在进行测试之前能够观察内部状态,从而获得测试结果与内部结构紧密相关的数据。 岛津试验机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产品线,不管是静态试验机还是动态试验机,可以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且进行定制化的夹具设计。岛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分析、测试和检验评估的仪器和系统(从分析和测试预处理到数据分析),从而有助于解决从CFRP原材料开发到产品耐久性评估各个阶段的各种问题,为营造和谐绿色的发展做出贡献。
  • 2020-2025年全球汽车工业用复合材料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1.5%
    根据美国Research And Markets 1月25日发布的最新全球汽车工业用复合材料市场分析报告,全球汽车工业复合材料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54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3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之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为11.5%。对轻量化和节能汽车的需求以及电动汽车的新兴发展是推动汽车工业复合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提高OEM厂商对严格的政府排放控制法规的认识则是汽车复合材料市场增长的机会。但是,COVID-19疫情对汽车复合材料的负面影响对汽车行业市场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就增强纤维类型而言: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仍然是汽车工业复合材料最大的细分市场。玻璃纤维具有强度、耐久性、柔韧性、稳定性、重量轻、耐热、耐温、防潮等优点,是汽车工业复合材料生产厂家的首选材料。例如,在汽车中,玻璃纤维可用于不同的应用,如车身底部系统、前端模块、甲板盖、保险杠横梁、发动机罩仪表板和风道,以及其他车身部件。但是在2020年至2025年预测期内,预计碳纤维复合材料价值和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最高。就应用结构件类型而言:车身结构是汽车工业复合材料的最大应用。放置在整体式车身外表面上的车身复合材料被称为车身外部零件。外部零件包括主要部件如保险杠、挡泥板、前端模块、门板和引擎盖等。在汽车工业中使用复合材料是一个新兴趋势,因为这些复合材料有助于实现高性能性能,如高刚度、轻量化和高强度重量比。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外部零件具有刚性,因此在发生事故时提供最小的损坏风险。复合材料也有助于减轻外部部件的重量,从而使整个车身的重量减轻,并使其更省油。外部零件位于车身外表面,由于暴露在恶劣环境和极端天气下,更容易磨损。在外部部件中使用复合材料,如挡泥板、发动机罩、保险杠横梁、行李厢盖和其他部件,增加了汽车的耐久性,确保了较长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维护成本。就轻量化汽车的类型而言:非电动汽车仍然是汽车工业复合材料应用最大的车型,包括宝马、奥迪、雷诺、保时捷、大众、菲亚特克莱斯勒等众多车企,均在在其高端非电动汽车中使用复合材料。例如,保时捷GT3 Cup II车型制造了CFRP组装支架,而宝马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则在其轻型仪表盘支架以及阿尔法罗密欧4C跑车的整个底盘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发出Rodeo概念车,这是一款基于经典保时捷911 safari拉力赛车的全轮驱动碳纤维越野车。全球OEM采取的这些举措一直在推动汽车复合材料在非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就汽车工业复合材料区域而言:欧洲是领先的汽车复合材料市场。欧洲汽车复合材料市场的增长是由该地区汽车行业中老牌汽车制造商的存在、工业扩张以及该地区汽车工业引进的工业4.0技术推动的。汽车工业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比其他任何地区都高。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该行业是研发领域最大的私人投资者,每年约投资574亿欧元,欧盟汽车工业的营业额占GDP的7%。
  • 回放视频:听8位专家讲“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于2021年6月8日成功举办了“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会议主题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了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回放视频链接如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嘉宾回放链接09:30--10:00固化与湿热条件对挖补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室主任/教授)链接10:00--10:30复合材料固化的热分析表征曾智强(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市场与应用副总经理)链接10:30--11:00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晶行为研究贾仕奎(陕西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链接11:00--11:3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系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链接14:00--14:30复合材料破坏与强度预报黄争鸣(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教授)链接14:30--15: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关键要素分析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链接15:00--15:30高温环境下防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与装备张建海(吉林大学 副教授/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链接15:30--16:0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黄培(重庆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不回放16:00--16:30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链接
  • 深圳三思纵横试验机|复合材料试验机:为材料科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复合材料试验机是一款专用于测试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设备,它在材料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试验机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应用条件,对复合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今天深圳三思纵横试验机小编将探讨复合材料的构成和性能、应用意义以及检测标准,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一、复合材料构成和性能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由基体相、增强相材料组成;既能保留原有组成材料的主要特点,又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复合材料并非仅限于金属,其增强相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纸板、织物、泡沫等材料。而基体相则可以是塑料、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所以,不是所有复合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二、复合材料应用意义1、轻质高强复合材料的强度比传统材料高出很多,而且密度很低,因此具有高强度和轻质化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采用复合材料可以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提高系统的性能;2、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许多金属材料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复合材料因其大多数是聚合物基质,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3、调节特殊性能由于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因此可以设置不同材料的比例和形状,从而调节其特殊性能,满足特定需求;4、增强机械性能复合材料通常是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制成,增强材料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机械性能,同时也可以改善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能等物理性能;5、材料优化复合材料通过优化铺层设计,可以在保证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制造成本,提高材料使用效率。三、复合材料检测标准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性能、轻盈的重量和出色的耐腐蚀性等特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确保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的关键,检测标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我们能够全面掌握保障复合材料质量的具体实践方法,进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与优质性。1、国内标准(1)国家标准-GB;(2)国家军用标准-GJB;(3)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2、美国标准:美国复合材料试验和材料协会—简称ASTM(1)ASTM D:塑料、复合材料、胶粘剂;(2)ASTM C:夹层结构。3、其他标准(1)SCAMA先进材料供应商协会;(2)ISO国际标准。目前,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委员会(SAC/TC39)归口制订/颁布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国家标准,这一系列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综上所述,复合材料试验机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无论是构成和性能,还是应用应用和检测标准都是不可缺少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试验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万测出席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年会暨第五届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2023年11月17日-18日,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年会暨第五届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万测作为国内知名的材料力学测试解决方案供应商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期间,万测展示了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复合材料试验机、复合材料落锤冲击试验机等产品及解决方案,与现场嘉宾共同探讨了未来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万测微机控制复合材料试验机主要用于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压缩、剪切、裂纹扩展等力学性能测试。具有应力、应变、位移三种闭环控制方式,可求出最大载荷、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断裂延伸率、泊松比等参数。根据国家标准及ISO、JIS、ASTM、DIN等国际标准进行试验和提供数据。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万测一直以来都关注着复合材料的发展,承担着为国内复合材料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万测将继续加大复合材料力学测试领域的研发投入,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多专业的测试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复合材料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万测将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技术实力,为我国复合材料行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岛津试验机丨夹具世界系列之复合材料测试
    导读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汽车、航天、航空等工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几乎都难以胜任。若将不同性能特点的单一材料复合起来,取长补短,则能满足现代高新技术的需求。复合材料既能保持组成材料各自的优异特性,又具有组合后的新特性,如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疲劳和破断安全性良好、高温性能优良等。以汽车工业为例,在车身及主要零部件、汽车结构件、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组件等应用中,复合材料可减轻重量实现汽车轻量化,同时减少碳排放。在飞机工业中,以波音777为例,其机体结构中复合材料仅占到约11%,而且主要用于飞机辅件;但到波音787时,复合材料的使用出现了质的飞跃,不仅数量激增,而且开始用于飞机的主要受力件,如今,波音787的复合材料用量已占到结构重量的约50% 。因此对于复合材料的研究,根据不同需求测试评估各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岛津试验机在复合材料力学测试方面的夹具与应用。1 ASTM D6641组合载荷压缩测试复合材料不同于以往的均质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在承受载荷的应力主轴方向呈现出拉伸、压缩、弯曲、向内剪切、向外剪切或兼有上述动向的复杂受力情况。为了提高对所设计产品的性能预测精度,需要采集各种数据,因此,在进行复合材料试验时,对于分别测量各断裂现象的试验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根据标准ASTM D6641的组合载荷压缩(CLC)试验(如下图)是一种具有剪切和端面载荷组合的试验方法,提供了实现强度评估的同时进行弹性模量的测量。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6xI_kByFbXRV7nm8g6MJOw2 ASTM-D6484 开孔压缩强度测试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以其强度高、重量轻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具有优良的强度特性和高刚度特性,但在开孔时会损失很大的强度。复合材料零部件实际使用中,常需要开孔与别的部件连接。因此,飞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必须对中心切出一个孔的试样的试验进行评估。我们根据ASTM-D6484对碳纤维塑料进行了开孔压缩试验。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6xI_kByFbXRV7nm8g6MJOw3 ASTM-D7078 V型切口剪切测试为了减少试制次数,降低新产品开发的成本,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对所设计产品的性能预测精度,需要采集各种数据,因此,在进行 CFRP 试验时,对于分别测量各断裂现象的试验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评价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有多种。其中,作为面内剪切试验方法,以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纤维方向或织物层压材料为目标,在设有缺口的样片上取非对称的 4 个点加载弯曲负荷的Iosipescu法(ASTM D5379),以及在±45&ring 的层压材料上加载拉伸负荷的方法(ISO 14129)最为普及。本次试验使用 V-Notched Rail Shear 法(ASTM D7078),能够稳定进行面内剪切试验。另外,因样片的测量部位较大,可同时适用于无孔样片及短纤维系列 CFRP 层压材料的测量。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6xI_kByFbXRV7nm8g6MJOw4 其他复合材料测试夹具展示结语岛津标准试验机,试验载荷从 1 N到600KN不等,可适应各种样品,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金属、木材、玻璃陶瓷等材料的板、棒、线、绳等样品。本文介绍了岛津试验机在复合材料测试中主要夹具。另外,岛津夹具设计团队还可以根据特殊需求和标准,设计、定制夹具,以满足复合材料行业客户需求,提高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同时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撰稿人:杨汉章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欢迎联系津博士 sshqll@shimadzu.com.cn
  • 邀请函:KRÜSS诚邀您参加2022复合材料界面论坛
    KRÜSS于1796年诞生于德国汉堡,是表面科学仪器领域的全球领导品牌。先后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和第一台全自动接触角测量仪,荣获多次国际工业设计大奖和德国中小企业最具创新能力TOP100荣誉。其它产品还包括各类动态表面张力仪、泡沫分析仪、界面流变仪和墨滴形状分析仪等。KRÜSS展会信息界面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2022 复合材料界面论坛”重点聚焦碳纤维、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玄武岩纤维、植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主要围绕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及其表征、界面微观力学、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等研究领域展开。KRÜSS诚邀您参加2022复合材料界面论坛会议时间:2022.8.11 - 12展位号:A03会议地址:宁波华侨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柳汀街230号)典型应用通过接触角分析树脂和纤维浸润性树脂的表面张力分析通过表面能分析纤维和树脂的粘结强度基于OWRK模型的粘结效果评价等离子处理后表面能比较应用背景界面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树脂与纤维增强体的良好浸润是获得高质量复合材料界面的首要前提,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言,增强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浸润性好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浸润性好、界面粘结强度就比较高。如果浸润性不好,界面上就容易留有空隙。因此,要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耐超高温隔热-承载一体化轻质碳基复合材料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热结构复合材料团队采用高压辅助固化-常压干燥技术,并通过基体微结构控制、纤维-基体协同收缩、原位界面反应制备出耐超高温隔热-承载一体化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近日,《ACS Nano》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航天航空飞行器在发射和再入大气层时,因“热障”引起的极端气动加热,震动、冲击和热载荷引起的应力叠加,以及紧凑机身结构带来的空间限制,给机身热防护系统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挑战,亟需发展耐超高温并兼具良好机械强度的新型隔热材料。碳气凝胶(CAs)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绝缘性,有望成为新一代先进超高温轻质热防护系统设计的突破性解决方案。然而,CAs高孔隙以及珠链状颗粒搭接的三维网络结构致使其强度低、脆性大、大尺寸块体制备难,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碳纤维或陶瓷纤维作为增强体,以期提升CAs的强韧性及大尺寸成型能力。然而,由于碳纤维或陶瓷纤维与有机前驱体气凝胶炭化收缩严重不匹配,导致复合材料出现开裂甚至分层等问题,反而使材料的力学和隔热性能显著下降。目前,发展兼具耐超高温、高效隔热、高强韧的碳气凝胶材料及其大尺寸可控制备技术仍面临巨大挑战。 超临界干燥是碳气凝胶的主流制备技术,其工艺复杂、成本高、危险系数大。近年来,热结构复合材料团队相继发展了溶胶凝胶-水相常压干燥(小分子单体为反应原料)、高压辅助固化-常压干燥(线性高分子树脂为反应原料)2项碳气凝胶制备新技术。为了实现前驱体有机气凝胶和增强体的协同收缩,本团队设计了一种超低密度碳-有机混杂纤维增强体,其碳纤维盘旋扭曲呈“螺旋状”,有机纤维具有空心结构,单丝相互交叉呈“三维网状”,赋予其优异的超弹性。该超弹增强体的引入可大幅降低前驱体有机气凝胶干燥和炭化过程的残余应力,进而可获得低密度、无裂纹、大尺寸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已知文献报道的采用常压干燥法制备CAs材料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可实现大尺寸样件(300mm以上量级)的高效、低成本制备,并具有低密度(0.16g cm-3)、低热导率(0.03W m-1 K-1)和高压缩强度 (0.93MPa)等性能。相关工作在Carbon 2021,183上发表。 在此基础上,本团队以工业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采用高沸点醇类为造孔剂并辅以高压固化,促使有机网络的均匀生长及大接触颈、层次孔的生成,实现了骨架本征强度的提升,同时采用与前驱体有机气凝胶匹配性好的酚醛纤维作为增强体,通过纤维/基体界面原位反应,实现了炭化过程中基体和纤维的协同收缩及纤维/基体界面强的化学结合,最终获得了大尺寸、无裂纹的碳纤维增强类碳气凝胶复合材料。该材料密度为0.6g cm-3时,其压缩强度及面内剪切强度分别可达80MPa和20MPa、而热导率仅为0.32W m-1 K-1,其比压缩强度(133MPa g-1 cm3)远远高于已知文献报道的气凝胶材料和碳泡沫。材料厚度为7.5–12.0mm时,正面经1800°C、900s氧乙炔火焰加热考核,背面温度仅为778–685°C,且热考核后线收缩率小于0.3%,并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表现出优异的耐超高温、隔热和承载性能。相关工作在ACS Nano 2022,16上发表。 此外,上述隔热-承载一体化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还首次作为刚性隔热材料在多个先进发动机上装机使用,为型号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联合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科学中心以及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等项目的支持。 图1. 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承载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大尺寸成型能力图2. 高压辅助固化-常压干燥可实现较大密度范围轻质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其压缩强度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气凝胶和碳泡沫
  • 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公示
    2022年7月19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在北京学会会员之家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会。根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条例》,经理事及相关单位推荐,通过资格审查、函审和会评,共有5篇论文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论文获提名奖。现将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7月19日至2021年7月29日,共10天。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实名反映,并提供联系方式和证明材料。评选结果见附件。联系人:靳鹏程电话:18600638835邮箱:xuehuibu@csfcm.org.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5号旷怡大厦3层附件: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姓名单位论文题目张博北京交通大学用于发汗冷却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付宇彤清华大学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宏细观工艺力学研究庄磊西北工业大学ZrC-SiC改性C/C复合材料及其表面硅基陶瓷涂层的研究王兵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FFT方法的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损伤失效研究昝宇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4C+Al2O3)/Al高温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研究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姓名单位论文题目王晓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细观力学的复合材料裂纹扩展及失效分析方法研究梁超博西北工业大学石墨烯泡沫/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刘京彪哈尔滨工程大学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与热力学行为研究王帅哈尔滨工业大学层状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组织调控与力学行为研究韩俊伟天津大学用于致密储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设计和可控制备
  • 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广东发布乘用车复合材料翼子板团标
    2021年1月5日,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团体标准。此举将促进国产乘用车翼子板质量规范和升级。翼子板是汽车车身上遮盖车轮的外饰件,因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翼子板可以起到防止行驶过程中车轮带起的砂石、泥浆等对轮毂和车厢底部的损坏,是轿车上比较典型的外覆盖件之一,质量要求高、成型难度大,一般选用成型性比较好,同时强度比较好、防腐性能较好的材料,材料厚度在满足抗凹性、刚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薄的板材,降低整车重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模量、耐腐蚀、抗疲劳性等优点。碳纤维增强塑料汽车翼子板相对于传统的钣金翼子板:1)可减重45%以上,轻量化效果显著,节能减排的优势明显;2)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氧化生锈,耐腐蚀性强、寿命长;3)尺寸稳定性好,提高与翼子板相关的附件的匹配精度;4)较高的阻尼系数和疲劳强度极限,减震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强;5)特殊的纹理图案显示。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以及受主要消费群体年轻化、需求个性化等因素影响,以体现高端化、品质化、定制化趋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等汽车精品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认知与关注。目前,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生产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做高端汽车改装件的制造,并不能大批量生产。相比于国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部件的发展,国内显得较为落后。而且,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上还是空白,生产企业多以客户的要求为依据制订自己的企业标准并组织生产,行业内因为缺乏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产品良莠不齐。为有效引导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同时使用户在选择、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进行参考和对比,促进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据此,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坤刚复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等单位联合起草了该标准。由上述单位专家和得力技术骨干组成的起草组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产品现行市场状况、生产技术水平、应用领域、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关联技术标准等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对部分技术指标在相关企业反复进行测试取得数据,并多次召开研讨会,对有关技术问题和指标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一致。《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团体标准立足于保障和提升汽车翼子板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对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的乘用车翼子板的各个质量环节作了规范规定,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技术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尺寸要求、外观质量、功能性要求等。质量技术指标既考虑先进性、前瞻性,又立足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其中,一般要求的指标与GB 11566—2009《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和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完全一致,外观及尺寸要求相较于GB/T 27799—2011《载货汽车用复合材料覆盖件》的要求更严,产品核心技术指标之一的耐气候老化试验采用颜色变化的灰标度评定,评定办法与指标要求与ISO相关标准一致,抗石击试验在比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规定的气候温度更严苛的条件下效果相同。 专家组评审认为,《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团体标准统一、规范了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的技术质量要求,技术质量指标先进、适用,可为国产乘用车翼子板的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和满足市场需要,对推广应用高性能新型材料,实现乘用车部件翼子板技术质量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 英斯特朗材料试验机对赫氏复合材料进行弯曲测试
    英斯特朗,全球材料和结构测试设备制造的领先者,非常荣幸地宣布,安装在英国剑桥赫氏复合材料公司的600KN超高万能材料试验机成功通过试运行,可在-80°C到+350°C之间,对高级结构复合材料进行弯曲测试。  作为赫氏公司力学性能测试设备首先供应商之一,英斯特朗和赫氏有源远流长的合作关系-一起携手超过20年。赫氏公司全球工厂都安装了英斯特朗大量的测试设备,赫氏剑桥工厂配备了一系列英斯特朗测试设备,从台式机到最新购置的最新设备。  赫氏实验室工程师John Rennick评价说:“选择英斯特朗的理由是,能满足机器正常工作要求的能力,故障后快速响应能力,维修能力。英斯特朗设备在剑桥实验室无问题运行了多年,现场的材料工程师使用机架和Bluehill软件感到非常舒适。”  他们最新的英斯特朗系统包括了优异的对中性能和配置了许多附件,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配备的对中夹具可以按照NADCAP标准的要求,消除任何载荷线性偏差。液压夹具可帮助试样对中,和在高载荷加载下,提供优异的夹持功能。采用的特殊设计保证了,在-80°C到+350°C之间的测试温度范围内,夹具头和被夹试样在环境箱内,而液压油在箱外。  测试系统配置了英斯特朗Bluehill 2测试软件。赫氏剑桥工厂最近对所有英斯特朗设备进行了软件升级至Bluehill 2友好的使用界面,此举将减少运营培训费用和错误风险。软件使用非常直觉,易于掌握,包括了所有的功能,从高级计算到生成赫氏客户需要的报告。通过使用内置的转换功能,所有现存的Bluehill 1测试方法都会自动转换至最新的软件中。  John Rennick补充道:“英斯特朗在整个过程中,提供了优秀的支持和沟通,分派了一位专注的项目工程师在英斯特朗公司和赫氏工厂,对新机架进行了测试。机器的安装和正常工作日期已经告知了我们,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3周的货运时间内,我们已对机架进行了签核和试运行,要求的验收标准达到了优秀。”      关于英斯特朗公司  英斯特朗是材料和结构测试设备制造的领先者。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企业,英斯特朗生产试验机和提供服务,用来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材料、组件和结构的力学性能。  英斯特朗材料测试系统可在极大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试验对象从易碎的灯丝到高级合金,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研发、质量和寿命测试。除此之外,英斯特朗还能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包括协助实验室管理、标定和培训。  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www.instron.com  关于赫氏公司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销售额超过13亿美金的赫氏公司(www.hexcel.com)是世界上高级结构材料制造的领先者。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美国有13家工厂,赫氏今天提供广泛和产品和服务在行业中无与伦比的深度。 从全球制造工厂,生产的先进材料解决方案的全方位,这包括来自碳纤维及织物增强一切预浸材料(或“预浸料”)和蜂窝芯,粘合剂、模具材料和成品飞机结构。
  • 【邀请函】东南科仪与您相约2017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
    荣格复合材料应用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共汇聚了近千位业内人士的积极参与,成功地打造了复合材料行业技术交流的高端平台。第十届“2017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将于2017年7月20-21日在青岛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将进一步扩大会议规模,深度探讨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储能防腐、航空航天、基础建设、船舶游艇、运动休闲、电子电器、生活用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实例。届时来自原材料、机械设备、制品或部件企业、用户企业等的精英将齐聚一堂,并新增“供需匹配交流”。加强复合材料生产商与用户间的合作与交流。您不容错过! 参加对象:- 复合材料用户企业(交通运输、储能防腐、航空航天、基础建设、船舶游艇、运动休闲、电子电器、生活用品等行业)- 复合材料最终制品或部件企业- 原材料企业(增强材料、树脂、夹芯材料、中间材料、辅助材料、纤维、树脂、模具生产用原辅材料)- 设备及工具企业(纤维生产设备、纤维再加工和处理设备、树脂生产及处理设备、预浸料生产及处理设备、复合材料最终制品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及工具、检测设备和仪器、模具及相关设备、切割设备、环保设备、热压罐及相关设备)- 行业服务企业(研发/设计、测试、技术转让、工程、培训、软件开发、咨询、组织、其他专业服务) 东南科仪届时将携带德国binder恒温恒湿箱、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粘度计、美国爱色丽X-rite 台式分光光度仪、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天平等大牌进口仪器登场,邀请您参加,东南科仪恭候您!
  • 【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引言红外热成像是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势的新兴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热障涂层等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交通运载和风力发电等领域的结构复合材料。然而,它们的层状以及非均匀微观结构使得它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极易萌生和发展为多种类型的缺陷,如涂层脱粘、界面分层等,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涂层结构件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严重时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热障涂层作为一种陶瓷层可沉积在基体材料的表面,对基体材料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目前已被广泛用作航空发动机、聚变反应堆、火箭喷管等高端装备的高温热防护部件。图1 某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结构示意图为控制FRP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质量,确保高端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低维护成本,开发先进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方法或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可靠地检测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电磁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例如,超声法中耦合剂的使用会致使检测表面受到污染;电磁法虽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但仅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且多用于检测近表面缺陷信息。红外热波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在线检测与缺陷表征,近年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关注。01 红外热波成像技术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周围环境发出电磁热辐射,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其大小除与材料种类、形貌和内部结构等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波长和环境温度有关,而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即是利用红外热像仪通过遥测材料表面温度场,从而实现对材料结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根据被测对象是否需要施加外部热激励,该技术可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其中主动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更高的热对比度与检测分辨率,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主动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利用外界热源对待测试件进行热激励,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其表面温度场的演化历程,并通过对所获得的热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分析,以达到检测材料表面损伤和内部缺陷的目的。根据外激励热源的不同,该技术又可被分为光激励红外热成像、超声红外热成像与电涡流红外热成像等。图2总结了目前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中的主要分类依据及分类结果。图2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依据及结果虽然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种类众多,但由于所检测对象琳琅满目,且结构与物理特性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检测对象本身特性,选择一种相对合适且高效的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方法,从而达到对待测对象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可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是主动红外热成像中一种相对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其非接触、非破坏、检测时间短、检测面积大、易于实施等突出优点,在热障涂层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中备受关注。在该方法中,当外激励光源入射到待测试件时,基于光热转换效应所产生的热波扩散并与内部界面或缺陷相互作用,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远程记录待测试件表面的瞬态热响应,即红外热图像序列。然后,借助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对所获取的热图像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待测试件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表征。图3为光激励热成像技术原理和目前常用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图3 光热无损检测原理及典型闪光灯激励热成像检测系统此外,根据热激励形式的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又可被分为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与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也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发展历程、目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效率高,但其探测深度通常较浅,无法满足对材料深层缺陷高分辨率检测的要求;且其检测结果易受表面加热不均匀、表面反射率及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材料表面产生热损伤。为克服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该技术在单一调制频率热激励下仅能探测与其热扩散长度相对应深度的内部缺陷,因此对FRP复合材料或热障涂层类结构内不同深度或不同铺层界面的缺陷,需选择不同调制频率对待测试件进行激励,因此,该方法检测时间仍相对较长且易出现漏检。红外热波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如高分辨率、高检测效率、大探测深度等,近年来备受关注。表1总结了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以及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3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02 FRP复合材料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2.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是发展最早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使用高能光源(如激光、卤素灯、闪光灯)对待测试件进行非常短时间(通常几毫秒)的脉冲激励加热,由于内部界面或缺陷的热阻效应会对待测试件表面温度场产生差异,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同步记录这种温度差异,并借助于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可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界面或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脉冲热波检测技术检测速度快,且对厚度较小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其探测深度非常有限,不适用于检测大厚度构件。此外,该技术还易受表面加热不均、表面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试件表面产生热损伤。FRP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和显著内部界面效应,极易使得其产生界面分层等类型缺陷,极大影响FRP复合材料结构或装备的使用性能。[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对CFRP复合材料裂纹状缺陷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瞬态热成像法测量缺陷尺寸的方法。[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提出了一种将脉冲热成像与调制热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傅里叶变换可获得能无损表征CFRP复合材料的相位图像,因此克服了脉冲热成像技术对表面加热均匀性的限制。[意大利学者Ludwig等]研究了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中的热损失与三维热扩散对缺陷尺寸测量的影响。[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为了克服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脉冲激励热成像检测技术,并表明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热对比度。[加拿大学者Meola等]利用脉冲热成像法对GFRP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无损检测。[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又通过解析法研究了脉冲热成像技术的缺陷检测极限与缺陷径深比、激励能量以及缺陷深度都密切相关。[伊朗桂兰大学Azizinasab等]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局部参考像素矢量来处理脉冲热成像检测结果的瞬态响应相位提取方法,实现了C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和深度预测。此外,为增强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效果,许多集成先进特征提取方法的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也被提出,例如主成分热成像、矩阵分解热成像、正交多项式分解热成像和低秩稀疏主成分热成像。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研究了GFRP复合材料脉冲热成像检测的热图像序列的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极小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检测概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阈值、特征信息提取算法等对检测概率的影响。此外,国内研究学者还提出集成了稀疏主成分分析、矩阵分解基算法、流形学习[30]和快速随机稀疏主成分分析等算法的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2.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单频正弦调制的热激励源对待测试件进行加热,然后,待测试件内部将也产生一个呈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场,由于缺陷区与无缺陷区处的表面温度场存在差异,因此采用锁相算法可对表面温度场进行幅值与相位提取,最终实现对材料表面损伤或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探测范围要大于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此外,通过降低激励频率大小可增大探测深度。英国华威大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等研究学者较早地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用于CFRP航空件缺陷检测,并证实了该技术与瞬态热成像与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更适于CFRP航空件表面冲击损伤的快速无损检测。[Pickering等]研究了同等激发能量下,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能力。[Montanini等]证实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厚G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并深入研究了与缺陷几何形状和深度相关的检测极限问题。[Lahiri等]发现随着GFRP复合材料缺陷深度增加,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相位对比度增大,而热对比度却减小。[Oliveira等]提出了一种融合光学锁相热成像和光学方脉冲剪切成像的CFRP复合材料冲击损伤高效表征方法。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科研人员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开展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大小和深度以及热物性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评价,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先进特征增强算法来提高其内部分层缺陷的可视性。[浙江大学]使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并利用深度学习对测量过程中的传感器噪声、背景干扰等进行有效去除,显著提高了C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与定征的精度。[东南大学]针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中所存在的热成像数据缺失以及低帧率导致的低分辨率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秩张量填充的热成像检测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红外锁相热成像数据高度缺失问题,还可显著提高常用红外热像仪的帧频率。2.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因检测效率高和灵敏度高以及不易对材料产生热损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被用于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的时间并不长,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通常采用较低调制频率激励源去探测较深范围的内部缺陷信息,随之而来的是热扩散长度的增大,致使检测分辨率降低;另外,为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通常采用增加热流激励强度的方法来解决,但在检测重要目标构件时,为防止对检测对象的热损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andelis教授]与[印度理工大学Mulaveesala教授]首先将线性调频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提出了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无损检测技术。为显著提高探测热波信号的信噪比与灵敏度,随后提出了热相干层析成像和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具体原理如图4所示。图4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原理:(a)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数学实施;(b) 激光诱导热成像系统框图印度理工学院与印度塔帕尔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人员还将脉冲压缩热成像与红外脉冲热成像等其他检测技术在检测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时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为增强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比利时根特大学]也提出了离散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技术,并证明了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深度分辨率。国内的科研人员也对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较早地将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拓展到CFRP复合材料铺向和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对热波雷达检测技术的特征提取方法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湖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还分别用感应红外热成像/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和参考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检测效果。[东南大学]也提出了正交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可有效增强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效果。03 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信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航空和先进装备等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在目前的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中,仍以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为主,这仍然是由于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非常适合于热障涂层结构性能与健康状况的在线检测与表征。根据激励热源生热机理的不同,除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还包括:超声热成像、振动热成像和涡流热成像。3.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针对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国外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Cielo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研究表明当光学穿透深度远小于而加热区域远大于涂层实际厚度时,该技术可有效表征热障涂层热物性和表面涂层厚度。[Liu等]提出了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内部裂纹和厚度不均匀性的稳态热流激励热成像技术,可实现直径远小于1mm的裂纹检测。[Shepard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厚度和脱粘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并结合先进后处理方法提高了时空域分辨率和信噪比。[Marinetti与Cernuschi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相位特征提取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热障涂层结构中的表面涂层厚度变化、脱粘缺陷以及涂层过厚与粘附/脱粘缺陷的区分问题。[Bison与Cernuschi等]为无损评价热障涂层老化程度以及完整性,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了热障涂层面内与深度方向热扩散率以及孔隙率。此外,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还可监测热障涂层损伤演化历程以及寿命评估,且热障涂层粘结界面处粗糙度形貌、深度以及基底强度等对其损伤演化也有重要影响。[Ptaszek等]还研究了热障涂层表面非均匀及红外透光性等对其光热无损检测的影响。[Mezghani等]利用激光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了表面涂层厚度变化。[Unnikrishnakurup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时域谱技术同时对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获得了对热障涂层厚度估计小于10.3%的平均相对误差。虽然我国关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通过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方法,对存在脱粘缺陷和厚度不均匀时热障涂层表面温度场以及热障涂层的厚度与疲劳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利用闪光灯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不仅检测出直径小于0.5mm的脱粘缺陷,还识别出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裂纹。近来,关于热障涂层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也开始出现,[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线型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以及20~150μm厚薄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为了检测热障涂层表面微小裂纹,[北京理工大学]还开发了一种将线型激光快速扫描模式与点激光精细扫描模式相结合的激光多模式扫描热成像检测技术,实现了仅9.5μm宽表面微小裂纹的高效检测。3.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不同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国内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热障涂层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而国外对此的研究还很少。[火箭军工程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涂层厚度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精度可达到95%。[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和热波信号相关提取算法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并研究了光源功率、分析周期数和激励频率大小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后利用激光激励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高精度地量化了SiC涂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涂层厚度分布的均匀性。[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热障涂层内部裂纹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阈值分割和堆叠受限玻尔兹曼机算法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此外,[韩国国立公州大学Shrestha和Kim]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表面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开展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3.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其高信噪比、大探测范围等突出优势更利于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精度无损检测。而目前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与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前仅有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针对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热成像检测实验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该技术利用线性调频信号调制光源强度,并引入了互相关和线性调频锁相提取算法,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脱粘缺陷的有效检测。[东南大学]基于Green函数法,对热障涂层光热传播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先进非线性调频波形的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信噪比、大探测深度的高分辨率检测。结语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可发现,由于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复杂结构特性,使得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无法较好地实现高效可靠的无损检测与评价。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为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新契机。此外,在对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主要瓶颈制约问题,也促使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须向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多样化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和红外热成像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随着检测对象的多样化和检测要求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检测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具体体现在:①热激励源由卤素灯、超声和电磁等向半导体激光器、相控阵超声等其他热激励形式发展;②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向着新兴的先进激励波形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方向发展。2) 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无疑为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深度学习方法的高识别率特点使其在红外目标特征识别、红外图像分割与分类方面性能优异,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甚至远远赶超传统检测方法。人工智能赋能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有望取代人工判断,推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向着智能化检测方向发展。3) 集成化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通常需要激励热源、红外热像仪、光路等调节装置、固定装置等模块,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且仍需人工或仪器自动采样。为满足实际无损检测应用中原位测量及低能耗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需逐步向小型集成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损检测现场的便携式携带和操作。4) 多源信息融合发展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能比单一热成像数据提供更多的关键信息,此外,在信息呈现和表达上,多来源、多模态红外热成像数据还增加了无损检测结果的鲁棒性。因此当检测要求较高时,常常需要采用优势互补、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的融合与集成,最终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也需向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
  • 纳米纤维素表面处理对PMMA 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HS-TGA-101热重分析仪(TG、TGA)是在升温、恒温或降温过程中,观察样品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目的是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组份。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药品、催化剂、无机材料、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等各领域的研究开发、工艺优化与质量监控.纳米纤维素表面处理对PMMA 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 冯婷婷】纳米纤维素表面处理对PMMA 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纳米纤维素表面处理对PMMA 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上海和晟 HS-TGA-101 热重分析仪
  •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安排6.32亿元启动37个项目
    5月13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中明确:2021年度指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围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先进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工程结构材料、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个技术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三个层面,拟启动37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6.32亿元。其中,拟部署9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3600万元,每个项目400万元。1.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1.1 高性能全芳香族纤维系列化与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亟需的高强高韧结构材料应用需求,开展高性能全芳香族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揭示大分子刚性链结构、纤维纺丝成型、凝聚态及其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攻克全芳香族纤维制备共性科学问题;研究高强/高模芳纶纤维成型和热处理工艺,突破制备关键制备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高伸长耐高温芳纶III纤维、芳纶纸及其蜂窝应用技术;探讨高性能液晶纺丝聚芳酯聚合物结构设计、固态缩聚反应动力学和纤维冷却成型机理,攻克聚芳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1.2 面向高端应用的阻燃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5G通讯和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树脂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开发PCB的无卤高阻燃、高Tg、低介电性能的环氧树脂;高阻燃耐老化热塑性弹性体TPE和聚脲弹性体无卤阻燃技术及应用;研发本征阻燃高温炭化不熔滴聚酯和低热释放本征阻燃聚碳酸酯合成技术;本征阻燃尼龙66工程化制备及其应用,完成万吨级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示范。1.3 低成本生物基工程塑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成本高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牌号少的问题,集中开发低成本生物基呋喃二甲酸(FDCA)、异山梨糖醇的制备技术;开发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和2,2,4,4-四甲基环丁二醇(CBDO)的国产化制备技术,基于生物基单体和新型单体开发PEF、PCF、PIF和PETG等生物基聚酯以及PIC、PCIC等生物基聚碳酸酯,从单体、聚合物到后端应用全链条研究。精细调控产品结构,研究产品的耐温性能、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开发不低于8种高性能聚酯和聚碳酸酯产品,并在包装领域得到应用。2. 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2.1 高温合金纯净化与难变形薄壁异形锻件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国产高温合金冶金质量差、材料综合利用率低、力学性能波动大等问题,研究镍基高温合金纯净熔炼、返回料处理和再利用技术,返回料与全新料混合重熔工艺;开发难变形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纯净熔炼、铸锭均匀化热处理、合金铸锭均质开坯、棒料细晶锻制、大型薄壁异形环形件整体制备等工艺技术,建立合金工艺与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关系,实现高温合金棒材和锻件组织均匀性和性能一致性的优化控制,完成合金制备工艺、材料与构件质量评估及在先进能源动力装备的考核验证。2.2 高品质TiAl合金粉末制备及3D打印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电子束3D打印所需的低氧含量球形TiAl合金粉末,研究铝元素挥发、粉末球形度差、空心粉高问题,突破工业化生产球形TiAl合金粉末和工业化TiAl构件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开展增材制造TiAl合金的材料—工艺—组织—缺陷—性能一体化系统研究及典型服役性能测试,突破构件增材制造工艺及性能控制关键技术,掌握包括材料、工艺、组织调控、性能特征及典型应用,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温关键构件制造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3 光热发电用耐高温熔盐特种合金研制与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低成本高效发电可持续发展需求,以下一代低成本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系统中耐高温氯化物混合熔盐特种金属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耐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板材及其焊接界面在高温氯化物、硝酸盐中的腐蚀机理和服役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满足氯化物和硝酸盐熔盐发电系统用的耐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板材成分和组织设计及其批量制造技术,开发耐高温熔盐不锈钢、高温合金成型和焊接行为及其先进制备技术,发展高温合金长寿命高吸收率吸热涂层,实现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2.4 海洋工程及船用高端铜合金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泵体、管路及阀门等耐蚀性差、服役寿命短、高端材料依靠进口的问题,研究海洋工程及船用新型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设计、成分—组织—工艺内禀关系、腐蚀行为及耐蚀机理,开发耐高流速海水冲刷型铜合金承压铸件制备、超大口径耐蚀铜合金管材加工及管附件成形、海洋油气开采用高耐磨高耐蚀铜合金管棒材加工及热处理组织性能调控等高质量低成本工业化制造技术,开展产品应用技术研究,实现高端铜合金典型产品示范应用。3. 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3.1 苛刻环境能源井钻采用高性能钛合金管材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油气、可燃冰等能源钻采高耐蚀和轻量化的紧迫需求,研究苛刻环境下高强韧耐蚀钛合金多相组织强韧化、抗疲劳机理,以及高温、高压、腐蚀、疲劳等服役环境下材料损伤及失效机理;建立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方法及油气井钻采用钛合金钻杆、油套管服役性能适用性评价方法;开发高性能大规格钛合金无缝管材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制定专用标准规范,开展苛刻服役条件下应用研究,实现工业化规模稳定生产,在典型应用场景实现示范应用。3.2 先进铝合金高效加工及高综合性能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汽车、飞行器以及船舶等提速减重、绿色制造的迫切需求,开展以铸代锻、整体成型、短流程、低排放的高效加工技术研究,研发高综合性能的先进铝合金材料;开展先进铝合金材料综合性能评价及加工技术效能评价,形成铸锻一体成型的新型高综合性能铝合金高效加工技术,将铸造、增材制造等铝合金提升到变形铝合金强度水平。3.3 高性能镁合金大型铸/锻件成形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商用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轻量化紧迫需求,探索热—力耦合条件下大容积镁合金凝固与形变过程中成分—组织—性能演变规律与调控技术,开发适合于大型铸/锻件的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研究大型镁合金铸/锻件组织均匀化与缺陷调控机理,开发高致密度铸造成形技术、大体积熔体清洁传输及半连续铸造技术、挤锻复合一体成形技术;开展大型承载件的结构设计、产品制造、腐蚀防护及使役性能评价等技术研究,并实现示范验证与规模化应用。3.4 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变形加工材制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采掘、电子通信等重大装备升级换代的紧迫需求,研究新型强化相对镁合金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的协同调控机理,发展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材料与新型非对称加工技术,开发大规格高强阻尼镁合金环件、宽幅阻燃镁合金型材、高强可溶镁合金管材、高强电磁屏蔽/高导热镁合金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并实现典型示范应用。3.5 极端环境特种服役构件用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特种服役构件用耐疲劳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耐热高强韧钛基复合材料以及岛礁建设与隧道掘进等重大工程用高耐磨钢铁基复合材料,开发铝、钛基复合材料用合金粉末的低成本制备技术,解决传统制粉技术细粉出粉率低、氧含量高等技术难题,实现高端铝、钛合金粉末规模化制备。探索复合材料体系—复合构型设计—复合技术—宏微观性能耦合机制与协同精确控制机理,开发跨尺度分级复合构型的定位控制、界面效应与组织精确调控、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控制、大型结构件塑性加工与热处理、低成本批量制备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特种服役性能评价、全寿命预测评估与应用技术研究,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其稳定化生产与应用示范。3.6 高端装备用高强轻质、高强高导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速列车、先进飞机、防护车辆等高端装备轻量化、高性能化的迫切需求,研究高性能多层铝合金板材、铜包铝合金等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复合机理,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优化界面调控的理论与方法,阐明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叠层结构、复合界面、陶瓷颗粒第二相等在高应变速率下抵抗冲击的作用机理;开发防护车辆、特种装备等用抗冲击多层高强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及复合板材的性能评价等关键应用技术;开发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电力电器等高端装备用铜包铝合金复合材料短流程高效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及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在高端装备上的示范应用。4. 先进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4.1 高端合金制造及钢铁冶金用关键结构陶瓷材料开发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面向冶金产业提升的发展需求,研究高端合金制造及钢铁新技术领域用关键结构陶瓷材料组分设计与制备技术,开发高品质高温合金制备用结构陶瓷材料、冶金领域用高效节能硼化锆陶瓷电极、薄带连铸用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开展应用评价技术研究,建立规模化生产线,研制关键生产设备,制定制备及检测标准。4.2 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制备(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空间遥感光学系统的应用需求,研究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的结构拓扑设计,开展复杂形状碳化硅构件的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低面密度复杂形状碳化硅构件的近净尺寸成型与致密化烧结技术,开展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的光学加工与环境模拟试验研究,实现满足空间遥感光学成像要求的低面密度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材料制备。4.3 高性能硅氧基纤维及制品的结构设计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效隔热防护服、高强芯片、高保真通讯电缆等对高性能硅氧基纤维及制品的应用需求,研究硅氧前驱体化学组成、结构重组、多级微纳结构演变对纤维成型的影响规律,攻克硅氧基无机制品高温均匀化熔制拉丝关键技术,开发高强玻璃纤维;研究前驱体分子缩聚和纳米/微米多级孔组装结构演变对孔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突破多孔玻璃纤维常温挤出成型技术,开发低介电、低热导、轻质柔性玻璃纤维;研究模拟月球和火星环境的微重力、高真空环境下玄武岩材料熔制技术及深空环境对纤维成型的作用机制,开发高性能连续玄武岩纤维;开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制品产业化示范,形成千吨级生产线;开发极端环境的模块化连续玄武岩纤维成型装置,实现微重力下自主成纤中试。5. 先进工程结构材料5.1 海洋建筑结构用耐蚀钢及防护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海洋建筑结构对长寿命钢铁材料的需求,研究高盐雾、高湿热、强辐射等严酷海洋环境下,钢铁结构材料的失效机理与材料设计准则;防腐涂层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涂装工艺及腐蚀评价;耐蚀钢板/钢筋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焊接技术及腐蚀评价;复合钢板的制备技术、焊接技术及腐蚀评价;海洋建筑结构用钢的服役评价、设计规范及示范应用。开展免维护海洋结构用低合金耐蚀钢板及复合钢板的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开展防腐涂层设计与制备技术、钢板与涂层耦合耐蚀机理研究;研究低成本耐蚀钢筋母材与覆层协同耐蚀机制与制备技术;开展耐蚀钢连接技术研究;建立复杂海洋环境钢材及构件的服役评价及全寿命周期预测方法。6. 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6.1 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制品增材制造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内容:围绕深海/深井勘探与页岩气开采、高端芯片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对长寿命、高速、高精度超硬材料制品的需求,开展高性能金刚石刀具、磨具和钻具等结构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结合新型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工具宏观外形和微观异质结构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重点突破增材制造用含金刚石的球形复合粉体关键制备技术和含超硬颗粒的多材料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完成典型工况条件下服役性能的评价。6.2 高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精密注射成形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5G基站、消费电子、无人机或机器人等领域对高强轻质结构零件的迫切需求,研究粉末冶金高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及其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精确控制原理与方法、小型复杂构件精密成形、低残留粘结剂设计及杂质元素控制、强化烧结致密化及合金的强韧化。重点突破粉末冶金高强轻质钢设计及其粉末制备、低成本近球形钛合金微细粉末制备、可烧结高强粉末冶金铝合金及近球形微细粉末制备、组织性能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高强轻质金属复杂形状制品的稳定化宏量生产。6.3 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对超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铸件的需求,打破传统“经验+试错法”研发模式,探索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关键技术。研究超大型复杂薄壁金属铸件凝固过程的组织演变与缺陷形成机理,建立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铸件组织与缺陷的预测模型,发展数据驱动的材料综合性能与铸造工艺多因素智能化寻优方法,形成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数字孪生模型及系统。6.4 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工程技术与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冶金领域高温、重载、高磨损等复杂工况对关键部件表面防护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复合增强表面工程材料及涂镀层结构的理性设计,开发高效率、高性能激光熔覆、堆焊、冷喷涂、复合镀等技术及多技术结合的复合表面工程技术,攻克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耐高温、耐磨损、抗疲劳涂镀层制备的关键技术,开展其服役性能评价和寿命预测,并应用于挤压芯棒、结晶器、除鳞辊等典型部件,在大型钢铁冶金企业得到示范应用。7.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1 结构材料多时空大尺寸跨尺度高通量表征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高温合金、轻合金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的工程化需求,基于先进电子、离子、光子和中子光源,集成多场原位实验与多平台关联分析技术,研发晶粒、组成相、相界面、化学元素、晶体缺陷与织构的多时空跨尺度高通量表征、智能分析与快速评价技术,研发大尺寸多尺度组织结构和宏微观力学性能高通量表征技术与试验装备,实现典型工程化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和服役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的动态演化和交互作用规律的高效研究,建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的多尺度统计映射关系与定量模型,在典型结构材料的改性、工艺优化和服役评价等方面得到实际应用。7.2 金属结构材料服役行为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金属结构材料腐蚀、疲劳、蠕变等服役性能评价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宏微观跨尺度损伤建模,融合智能传感、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研发材料服役性能物理实验与模拟仿真实时交互和数字孪生的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和装置;研究金属结构材料数据虚实映射与数据交互规则,建立数据关联平台,加速材料服役性能数据的积累,形成关键金属结构材料安全评价数据系统;集成结构模型与损伤模型,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属结构材料服役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获得实际应用。7.3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新型高温涂层优化设计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海上动力装备用热端部件及其海洋腐蚀环境,发展高温涂层的高通量制备技术,开展新型高性能高温涂层成分和组织结构的高通量实验筛选和优化研究;研发涂层—基体界面结构和性能多尺度高效模拟设计和预测技术,研发涂层高温力学性能、界面强度、残余应力和高温腐蚀性能等的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展涂层与界面性能和工艺优化研究;综合利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重要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超高温、耐腐蚀涂层。7.4 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高通量近净形制备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需求,围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性失配及复杂构件成形加工周期长、成本高、材料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结合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思想和近净形制备技术原理,研发铝基、钛基复合材料高通量近净形制备技术及其高通量表征技术;测试和采集基体/增强相界面物理化学数据,建立基体/增强相界面热力学和动力学物性数据库;研究铝基、钛基复合材料成分—构型—工艺—界面—性能交互关联集成计算技术,实现材料体系与构型及其近净形制备工艺方案与参数的高效同步优化,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工程示范应用。7.5 先进制造流程生产汽车用钢集成设计与工程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鉴于钢铁工业绿色制造、生态发展对先进制造流程生产高端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思想,针对近终形流程生产汽车用钢,采用多场耦合和跨尺度计算技术,集成材料开发与产品应用的跨尺度计算模型,构建一体化集成计算平台,建立材料基础数据和工艺、产品数据库,开发基于数据挖掘和强化机制的组织性能定量关系模型,实现产品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精准预报;开展在近终形流程生产汽车用钢的示范应用,研制出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工程应用。7.6 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集成设计与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重载火箭等国家大型工程所需高温合金精密构件服役特点和增材制造物理冶金特点,应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发展多层次跨尺度计算方法和材料大数据技术,形成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的高效计算设计方法、增材制造全流程模拟仿真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结合高通量制备技术和快速表征技术,建立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的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发展适合高温合金增材制造工艺特性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可视化模拟等技术,开展增材制造用高温合金高效设计与全流程工艺优化的研究工作,实现先进高温合金高端精密构件的组织与尺寸精密化控制,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工程示范应用。7.7 极端服役条件用轻质耐高温部件高通量评价与优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高温钛合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等轻质耐高温部件组织结构与疲劳、蠕变等关键性能的定量预测模型;研制实时瞬态衍射、原位成像表征装置,发展三维无损检测高效分析技术;研究高温腐蚀环境下组织结构演化和性能退化机理、高温和循环载荷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损伤累积及高通量评价与寿命预测技术;基于极端环境服役性能需求,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轻质耐高温材料的成分、组织、制备工艺、服役性能的高效优化,并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实现在极端服役条件下工程示范应用。8. 青年科学家项目8.1 车载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制造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车载复合材料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LNG)高压气瓶的制造与应用,研究LNG介质相容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设计与制备;耐极端环境复合材料LNG气瓶结构设计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抗渗漏、抗漏热和抗振动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制造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的性能评价技术。8.2 新一代结构功能一体化泡沫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内容:面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泡沫技术迭代的迫切需求,开发具备负泊松比和高耐火保温等功能的泡沫,主要针对新型多级结构负泊松比结构泡沫材料、耐高温聚酰亚胺泡沫和高温可发泡防火材料等开展攻关,并开展其复合材料研究,在结构支撑、保温隔热等领域得到应用。8.3 单晶高温合金先进定向凝固技术及其精确模拟研究内容: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生产合格率低、冶金缺陷频发的现状,开展单晶高温合金及叶片高温度梯度液态金属冷却(LMC)定向凝固技术研究,突破LMC技术中动态隔热层配置、晶体取向控制、模壳制备、低熔点金属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LMC技术的多场耦合、多尺度精确模拟,研究复杂结构单晶叶片在高梯度定向凝固中的缺陷形成、演化机理,发展缺陷控制技术。8.4 海洋油气钻采关键部件用高强高韧合金研究内容:针对海洋油气随钻测量和定向钻井、海底井口设备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问题,开展时效硬化型高强韧镍基、铁镍基耐蚀合金设计、高纯净低偏析冶金、强韧化机理、应力腐蚀疲劳失效寿命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基础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高强韧、大规格、高均质耐蚀合金和超高强度高耐蚀合金稳定批量生产和工程化应用。8.5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制造研究内容:面向空间光学系统轻量化的发展需求,研究新型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预制体增材制造用粉体原料的设计与高通量制备技术;开发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基体成型与致密化技术;开发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表面致密层制备技术;开展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的加工验证研究。8.6 基于激光技术的材料服役行为多维度检测技术和装备研究内容:针对核电、海工等领域极端条件下结构材料服役性能远程在线、多维度、智能化检测的发展需求,开展基于激光技术的光谱、表面声波、超声或多种方法融合的材料组分、结构特性、力学性能、缺陷特征检测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发展极端条件下结构材料服役行为的实时、原位、无损监检测技术,研制与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和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材料多维、多尺度在线监检测原型装置,实现多场耦合极端环境下材料多层次、多维度服役性能原位无损在线测量及示范应用。8.7 超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的集成计算设计与制备研究内容:以航空、航天或高铁领域为应用场景,针对超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特点,发展高刚度镁合金集成材料计算软件和镁基复合材料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展基于弹性变形抗力提升的镁合金基体成分设计和增强体种类、尺寸和分布形态对镁合金刚度和强韧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工作,研发多尺度增强体复合构型强化的镁合金材料高效制备与组织调控技术,建立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典型构件的全流程制备技术,并实现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验证。8.8 增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的实时表征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原位表征技术与装备,动态捕捉增材制造过程中高温下微秒级时间尺度和微米级局域空间内的相变和开裂;通过高通量的样品设计和多参量综合表征手段,揭示动态非平衡制备过程中材料组织结构的演化和交互作用规律。面向典型高性能结构材料,揭示增材制造快速熔化凝固超常冶金过程对稳定相、材料组织结构和最终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快速建立材料成分—工艺—结构—性能间量化关系数据库;结合材料信息学方法,发展增材制造工艺和材料性能高效优化软件,在典型增材制造材料的设计与优化中得到应用。8.9 新一代抗低温耐腐蚀高强韧贝氏体轨道钢研究内容:针对低温下贝氏体钢中亚稳残余奥氏体易转变为脆性马氏体,增加贝氏体钢轨道安全服役隐患的问题,研究腐蚀、低温环境下贝氏体轨道钢(含钢轨和辙叉)的失效破坏机制,建立贝氏体轨道钢“夹杂物特性—组织结构—常规性能—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及寿命评估”数据库,开发适用于腐蚀、低温环境的新一代高强韧性、长寿命贝氏体轨道钢及其冶金全流程制造关键技术。近期会议推荐:【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该网络会议对听众免费,会议日程及报名二维码如下:
  • SAMPE2019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论坛召开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5月7日,SAMPE中国2019年会暨第十四届先进复合材料制品、原材料、工装及工程应用展览会召开同期,作为重要分会场——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论坛成功举办。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048b206-469a-49a0-966c-07f96df852fc.jpg" title="IMG_1110.jpg" alt="IMG_11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AMPE中国2019展会入口一角/span/pp  借助SAMPE中国平台,该论坛由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发起并已成功举办了7届,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第8届)论坛由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首次与天氏欧森测试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邀请11位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领域专家依次分享精彩报告并现场交流互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2e74dd34-9fc7-4f33-be34-9072102b4bd6.jpg" title="IMG_1222.jpg" alt="IMG_122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论坛现场/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874e0a9-42e8-47d6-b005-f014f5884a1f.jpg" title="IMG_1657.jpg" alt="IMG_165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新文主持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244bbf31-17b2-4c4a-aec3-ed808366fc49.jpg" title="IMG_1266.jpg" alt="IMG_126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王申博士/spanbr/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结构非接触测试技术及应用/span/pp  非接触测试是以光电、电磁等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情况下,得到物体表面参数信息的测量方法。王申首先介绍了非接触测试技术的典型方法、特点等。接着分别重点介绍了基于3D扫描技术的物体形貌与损伤检测技术、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基于红外热成像泄露定量测试方法、红外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结合等相关技术,包括基本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实验装置等,并结合复合材料内部损伤检测、内部应力应变检测、飞行器结构在线健康检测等案例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相关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5955fd9-c4fb-4447-8df4-5c1128e1ec4b.jpg" title="IMG_1290.jpg" alt="IMG_129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玉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含减纱点三维角联锁石英织物剪切性能试验研究/span/pp  郭玉路主要介绍了其关于三维角联锁石英织物剪切性能试验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减纱点的三维角联锁石英织物的剪切性能会降低,且不同减纱方式对其剪切性能的影响不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66146969-6673-4492-bf52-32d2d0ac6ee5.jpg" title="IMG_1302.jpg" alt="IMG_130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日本龙派公司首席官 细川 雅彦博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多轴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span/pp  细川 雅彦结合日本龙派公司在多轴编复合材料生产研发过程,介绍了系列相关力学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多轴编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与剪切角度无关,而抗拉模量则当剪切角为零度时最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04e7c75-2e7c-4a87-b41c-e61cbe33f788.jpg" title="IMG_1342.jpg" alt="IMG_134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泰国拉贾马拉理工大学 萨蒙曼 尼姆朗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芳纶增强聚酰胺编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span/pp  关于芳纶增强聚酰胺编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萨蒙曼 尼姆朗首先介绍了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方法。接着利用微滴包埋拉出法测定了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该样品进行去油处理后,其界面剪切强度可以提高约26%。而通过对芳纶增强聚酰胺编制复合材料拉伸试验表明,表面预处理可以将样品的拉伸强度提升9.1%,成型时间为40分钟时比成型时间8分钟的拉伸强度高18.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0a68c222-a98b-4ce0-8483-007857c01f46.jpg" title="IMG_1367.jpg" alt="IMG_136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北京理工大学 刘刘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有限元模型修正结合数字相关技术在复合材料本构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研究/span/pp  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材料表征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疲劳机构分析及失效分析等测试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复合材料的安全使用寿命提供保障。刘刘主要介绍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和有限元模型修正(FEMU)相结合的方法,及在复合材料本构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高孔隙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和v型缺口剪切试验,提取了具有参数的复杂本构模型。且该方法可以扩展全场变形测量的能力,以识别疲劳损伤的演化过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e041841-694b-47d4-ba82-6213e8ffd3a0.jpg" title="IMG_1454.jpg" alt="IMG_145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 赛默飞世尔科技大客户经理 蔡传忠/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DVC技术在生物力学变化的体积表征中的应用/span/pp  数字体积相关(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简称DVC)技术能测量出三维图像变形前后,任意位置的采样点的位移和应变,可用于分析物体内部的三维变形情况。该技术相关研究发表文章量也在逐年增长。蔡传忠主要介绍了DVC技术的最新进展、实验设计方法等,接着讲解了赛默飞Amira-Avizo软件在DVC方面的应用,该软件提供高性能3D可视化和分析解决方案,适用于科学和工业数据。最后结合在生物学、地质学、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讲解了Amira-Avizo在DVC方面实际应用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c41418e-9740-48db-9b42-054b928ce463.jpg" title="IMG_1437.jpg" alt="IMG_143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西谷 圭吾博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注射工艺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评价/span/pp  西谷 圭吾在报告中表示,PP和PC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可以通过100摄氏度热水处理碳纤维得以提高。纤维取向和残余纤维长度两个因素对注塑产品拉伸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其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而关于注塑成型的界面剪切强度的计算,Kelly Tyson方程计算相比微滴包埋拉出测试法更加精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7be59fa3-7b34-4a3a-90e8-faffde76e4db.jpg" title="IMG_1518.jpg" alt="IMG_151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 梅特勒-托利多技术应用顾问 陈成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热分析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span/pp  常用热分析手段包括DSC、TGA、TMA、DMA等,陈成鑫首先按照检测项目不同分类,逐一介绍了此四种热分析技术在复合材料表征中的推荐应用情况。接着分别以案例形式介绍了四种热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案,包括DSC技术用于环氧树脂固化度的测试、评价固化促进剂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后固化等 TGA技术用于玻璃纤维含量、固化产品质量的鉴定等 TMA技术用于纤维方向的影响、PCB爆板时间、凝胶时间等 DMA技术用于通过Tg进行质量监控、聚合物-填料体系的分析、取向的影响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6c1974c-4d25-49cd-b907-b498e00faa28.jpg" title="IMG_1676.jpg" alt="IMG_167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天氏欧森测试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 黄安超/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视频引伸计在复合材料测试中的应用/span/pp  黄安超首先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和纤维增强材料(FRP)两种材料测试的国际标准情况,包括椎板/层板相关标准近40项、结构相关标准近20项、夹层结构相关标准近10项等。接着分别介绍了PMC/ FRP平面拉伸试验、平面压缩、平面剪切、弯曲、层间剪切强度、断裂韧性等相关力学试验的通用试验标准、夹具和附件的选择等。接着,介绍了天氏欧森视频引伸计在实时测试工程中的同心度检测应用,包括论证力学测试过程中实时同心度偏差、计算方法、搭配对中系统实时微量调整同心偏移等。天氏欧森光学视频引伸计在高低温应用方面,有效使用温度为,高分子材料(-150度至280度)、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150度至600度)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4ce7618-35f3-4c01-bfa9-2c5e74468a8c.jpg" title="IMG_1673.jpg" alt="IMG_167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研究中心 王雅娜博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ENF试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数据处理方法综述/span/pp  复合材料层板结构层间较弱,分层易于发生,王雅娜通过对层间断裂韧性原理的计算推导,与大家分享了ENF试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数据处理方法综述。结论表示,面积法和J积分法不受线弹性断裂力学的限制。柔度标定方法依靠试验数据的拟合确定柔度表达式,试验过程比基于梁理论的方法繁琐,被认为具有更高精度。在三种柔度标定方法中,CCI方法被认为是准确性和实用性的最佳组合。J积分法不依赖裂纹的观测,利用对ENF试验件梁截面旋转角度的测量,对裂纹长度在试验件宽度方向分布不均的情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9201d77-0202-4df7-bbe1-603fc910da73.jpg" title="互动.png" alt="互动.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现场互动/span/p
  • 邀请函:KRÜSS诚邀您参加2024第三届复合材料界面论坛(宁波)
    展会信息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建筑、海洋、新能源、体育用品等领域广泛应用。界面是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之间形成的纳米级新相,作为性能传递的纽带,界面可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拉伸强度、耐冲击性和耐热性,也是决定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综合性能及应用场景的关键因素,研究复合材料界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KRÜ SS诚邀您参加2024第三届复合材料界面论坛会议时间:4.17 - 19展位号:A06会议地址:宁波东港喜来登酒店(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彩虹北路50号)典型应用通过接触角分析树脂和纤维浸润性树脂的表面张力分析通过表面能分析纤维和树脂的粘结强度基于OWRK模型的粘结效果评价等离子处理后表面能比较应用背景界面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树脂与纤维增强体的良好浸润是获得高质量复合材料界面的首要前提,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言,增强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浸润性好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浸润性好、界面粘结强度就比较高。如果浸润性不好,界面上就容易留有空隙。因此,要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坛将对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改性方法、性能验证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为从事复合材料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平台,通过加强学术讨论,拓宽研发思路,掌握复合材料界面发展动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界面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
  •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2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征求意见稿,本专项2022年度拟支持项目及“揭榜挂帅”榜单如下:1.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1.1 大丝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低成本高效制备技术(典型应用示范)1.2 特种工程塑料薄膜制备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1.3 耐苛刻使役环境合成橡胶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1.4 生物基弹性体的制备与规模化应用(典型应用示范)1.5 聚乳酸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关键单体丙交酯的一步法产业示范(典型应用示范)2. 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2.1 铸造高温合金返回料再利用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 2.2 高温合金大铸锭低偏析熔铸及大型构件整体制备技术(典型应用示范)2.3 强疲劳载荷环境用超高强度钢(共性关键技术)2.4 超低温工程装备用高强高韧特种合金研制及应用(典型应用示范)2.5 耐超高温抗蠕变难熔金属材料及复杂构件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2.6 特种合金环形锻件控形控性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示范(典型应用示范,江苏部省联动任务)3. 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3.1 钛合金返回料利用及高效短流程制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3.2 空间装备用新型超高强韧及耐损伤铝合金(共性关键技术)3.3 青海盐湖新型镁基材料及前端制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定向择优项目)3.4 大尺寸高模量及超高模量铝基复合材料(共性关键技术)3.5 抗辐射、耐腐蚀的金属结构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典型应用示范)4. 先进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4.1 大尺寸透明陶瓷部件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典型应用示范)4.2 高安全性耐中子辐照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研制(共性关键技术)4.3 超高尺寸稳定性蜂窝结构C/C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4.4 高耐压陶瓷部件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4.5 基于3D打印技术的精密陶瓷部件研制(典型应用示范)5. 先进工程结构材料5.1 高原复杂环境高性能桥梁钢板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典型应用示范)5.2 海洋工程用热塑性复合材料筋材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典型应用示范)5.3 特深井科学钻探机具关键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5.4 超大跨缆索承重桥梁用关键材料研发与示范应用(典型应用示范)6. 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6.1 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构件智能液态精密铸造成型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6.2 关键金属构件智能锻造成形技术开发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6.3 高性能轻合金大型复杂构件成形技术(共性关键技术)6.4 高效承载-热控一体化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6.5 极端工况下金属结构件及关键部件表面涂层技术(共性关键技术)6.6 增材制造过程及极端服役环境下金属构件的多尺度实时表征与评价(共性关键技术)6.7 先进能源结构性能劣化多维原位表征与评价技术及工程应用(典型应用示范)7.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1 关键结构材料集成计算设计方法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7.2 高强韧轻金属基复合材料近净形高效制备与应用 (共性关键技术)7.3 基于数据技术的新型高强韧高耐蚀钢研发(共性关键技术)7.4 先进能源反应堆堆芯关键材料快速设计与评价技术(共性关键技术)7.5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高通量研究及示范应用(典型应用示范)7.6 基于智能化设计与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发(共性关键技术)8. 青年科学家项目8.1 高性能芳杂环聚合物结构设计与纤维成型新方法8.2 高耐磨聚四氟乙烯专用料及其在轴承领域应用8.3 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纯净度、高晶界缺陷容限制备技术8.4 抗疲劳高止裂非均质组织风电用钢研究8.5 紧固件丝材用 1500 兆帕级超高强高韧钛合金研制8.6 高性能金属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制备加工技术8.7 新一代先进能源系统用碳化硅堆芯构件8.8 空间应用领域新型高熵陶瓷涂层材料与部件8.9 高原复杂环境低热水泥混凝土性能劣化机理与耐久性评价技术8.10 细径硬质合金棒材形性精确控制近终形制备技术8.11 数据驱动的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集成设计8.12 超高强钢服役过程跨尺度计算和高通量评价技术9. 揭榜挂帅项目9.1 超高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应用(典型应用示范)9.2 主承力复合材料构件高效自动化液体成型技术研究(典型应用示范)附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 铝基复合材料在问天实验舱上成功应用
    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7月24日,我国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问天实验舱太阳翼柔性展开机构关键部件和多个实验机柜转接件中使用了一种新型铝基复合材料,该材料由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宗义团队研制。据了解,问天实验舱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柔性太阳翼,双翼全部展开后可达55米。太阳翼所使用的柔性展开机构某关键部件要求材料兼具轻质、高强、耐磨损、耐疲劳、高尺寸稳定性的特点,并且批量大、批次稳定性要求高。针对这一特殊需求,马宗义团队开发出各向同性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厚板可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产品批次间性能差异小于5%,解决了太阳翼展开机构关键部件无材可用的困境。问天实验舱实验机柜与实验舱内壁结构采用六点式机械连接,连接件在发射过程中在剧烈震动、摩擦工况下服役,是实验机柜载荷结构设计中受力最苛刻的零部件。针对这一工况要求,该团队研发出高性能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锻件,采用该材料替代传统铝、钛等合金,实现了优异的轻量化加工制造,承受住了发射过程中的震动疲劳及磨损等,并使零件减重20%以上。
  • Tinius Olsen携手SAMPE举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培训
    2017年11月23日至24日,天氏欧森测试设备(上海)有限公司(tinius olsen)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了由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sampe) 北京分会举办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培训。 来自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623所)的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杨胜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复合材料测试的专业而全面的授课培训。 杨胜春老师具有二十多年从事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研究工作经验,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重点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技术以及试验标准研究等课题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编制了2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与多部设计手册与指南的编写。现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国标委“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两天的培训过程中,除了复合材料的主题授课,杨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受到了学员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课后两个多小时的答疑时间和互动交流,也是让在场所有的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对大家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指引。 同时,在sampe培训现场,天氏欧森(tinius olsen)作为协办单位,带来了关于“视频引伸计在复合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之后进行了现场的测试演示,引起了在场所有学员的强烈兴趣。 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高比强度比模量、耐腐蚀及良好的可设计性等而倍受青睐。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轨道交通、汽车及建筑等领域。材料性能表征作为材料应用和安全可靠的保证手段,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及其标准化是关系到复合材料发展和扩大应用的重要课题。 天氏欧森(tinius olsen)作为试验机行业的领先品牌,1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当下热门的材料测试提供解决方案。在复合材料测试这块,天氏欧森(tinius olsen)也是在今年推出了全新的视频引伸计技术,凭借其更高的精度和更稳定的性能,同时配合天氏欧森(tinius olsen)具有品质保证的试验机机架,以及种类齐全的复合材料相关夹具,为复合材料测试提供了可谓完美的解决方案。当然,除了应用在本品牌的试验机机架上,天氏欧森(tinius olsen)的视频引伸计也能应用在其他品牌的试验机机架上并通过信号转换,获取相关的测试数据。 目前,这款最新的视频引伸计也已落地于天氏欧森(tinius olsen)位于上海的产品及技术培训中心,客户如果有相关的测试需求,可以带着试样前往测试及咨询。
  •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即将召开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020年6月15日/strong/span举办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span/strong,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复合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损伤与破坏、宏微观多尺度模拟、疲劳特性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 target="_self"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报名听会链接)/span/strong/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pic/9cdec0ea-0bed-45e3-acfd-953a5691dc1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专家介绍/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20px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cb3aa619-fa0e-4a4b-a33c-37bf1b609967.jpg" title="程小全.PNG" alt="程小全.PNG"//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实验室主任。1987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升力系统室,1992年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上研究生,19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出站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至今。已有32年从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经历。现任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委员,《高科技纤维与应用》编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航空专业领域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物理冶金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过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150多项,以及“985工程”学科建设任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0部、获批专利5项。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优秀奖一项、中国发明合作创新成果奖一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破坏行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报告摘要:/span/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由于设计及使用维护的限制,机械连接成为复合材料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多功能、多用途飞行器的发展,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在复杂环境中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吸湿和高温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机械性能的必须加以关注。本报告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在常温干态、常温湿态、高温干态和高温湿态等四种环境条件下的拉伸挤压力学特性,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单钉双搭、单搭连接结构的拉伸破坏行为和损伤机理,分析了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性能的影响。/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423b596d-1b7b-4a91-9fb0-2004d863db05.jpg" title="陈新文.PNG" alt="陈新文.P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非金属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专业团队负责人。从事复合材料层合板、夹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机玻璃、橡胶、胶黏剂等航空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研究工作20多年。曾负责多项重点型号任务,为航空各型飞机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结构研制、强度设计、定寿等提供了试验技术和力学性能数据支持。曾获奖和立功多次,发表文章近20篇,参与书籍《航空材料的力学行为》、《航空材料力学检测》、《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导论》等的编写,制定企业标准15项,国家级标准6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摘要:/strong概述了开展复合材料疲劳试验的目的,从疲劳S-N曲线、条件疲劳极限、试验频率、迟滞效应、刚度变化和失效模式几个方面阐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比较分析了国内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标准试验方法,指出了每个标准试验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最后给出了疲劳试验方法改进的方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3c68f38-6f39-47c9-b99a-a66f11cb6a35.jpg" title="1.PNG" alt="1.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包亦望,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工业陶瓷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秘书长。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被授予有重要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英国皇家工程院“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称号。在陶瓷与玻璃等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技术和材料优化设计、脆性材料的强度与断裂理论以及脆性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创新,特别在陶瓷和玻璃的高温和常温力学性能评价,建筑玻璃风险诊断与玻璃器件失效分析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结构陶瓷的强度理论、断裂力学、脆性材料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报告内容正在准备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0185d254-1bf0-41c4-b6ff-0c05ad1b3d03.jpg" title="白瑞祥.PNG" alt="白瑞祥.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和设计,含损伤工程结构物的损伤和承载能力,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复合材料工程结构分析与数值仿真,含损伤工程结构物修复和强化机理。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变革性技术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近年来负责国家大飞机和探月等航空航天工程中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行为检测和数值仿真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SCI 检索论文40余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摘要:/strong针对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选型和验证试验周期长,费用高,优化设计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大型复杂复合材料选型和参数优化设计,可极大提高选型和优化设计效率。由于大型复杂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数多,结构失效模式丰富,在采用数值方法预测结构承载能力时计算模型庞大、引入的损伤演化判据、材料强度准则及响应材料参数过多、同时还需考虑制造缺陷、分层损伤和界面损伤扩展以及接触、几何大变形等行为,导致多重非线性耦合,使计算难于收敛。采用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可以通过将损伤失效模式进行分类,通过材料级和结构级小规模测试获得材料损伤断裂参数,并用于校正结构级数值仿真模型的精度,进一步结合整体-局部建模分析方法,首先预测出结构主控失效模式,进而建立一个只考虑主控失效模式的解耦模型对整体结构进行失效行为预测,提高了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收敛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1bb6f327-cddf-4a19-8649-a7795e12c710.jpg" title="周立明.PNG" alt="周立明.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周立明,吉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复合材料力学研究,提出了力-热-电-磁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法,解决了磁电弹复合材料有限元求解精度低的难题。自主研发了基于MATLAB平台的各类光滑有限元求解程序,同时从事微纳机械力学和多尺度复合材料、机械结构力学测试与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各类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与企业项目8项。2019年以来在Compos Sci Technol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omposite Structures》发表的10.1016/j.compstruct.2018.09.074进入ESI(1%)高被引论文之列,并被加拿大著名科研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EI论文20篇,软件著作权25项。担任Compos Part B-Eng、Compos Struct、Chinese J Aeronaut等期刊审稿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报告内容正在准备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338bce7-0070-467d-82df-1c592cafd783.jpg" title="1.PNG" alt="1.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黄培,博士,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suschem、Nanoscale等SCI论文15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特种复合材料的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摘要:/strong复合材料因其很强的可设计性,在汽车、航空航天、智能设备等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这里,我主要介绍我们课题组在连续性纤维增强、短碳纤维增强以及多功能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概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a0adec44-0d46-468f-9d57-5e1498bac4a0.jpg" title="刘文广.PNG" alt="刘文广.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刘文广,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材料表征产品线技术支持,主要负责分子光谱、热分析仪器以及联用分析设备的应用支持,拥有7年以上的高分子材料分析经验。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面向未来——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摘要:/strong(1)在新时代背景下,联用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2)PerkinElmer在材料表征领域的联用方案;(3) 联用分析技术的应用案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569243d-228c-4e57-933c-24c478b5758b.jpg" title="1920_420cl.jpg" alt="1920_420cl.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font-size: 20px "strong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官网报名(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 target="_sel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27, 108, 9)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点击链接免费报名听会/span/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strong扫一扫,报名听会/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pic/625425b9-85bb-43b0-84b8-99967f26c33b.jp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r//p
  • 赛默飞世尔科技显微红外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在各个化学相关领域,如材料、法医、化工、医学、电子等行业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在物证鉴定、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和研究、倒置工程等领域已成首选的分析工具之一,其作用不可替代。 刚刚上传了我公司沈怡博士的文章: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Nicolet iN10TM 在复合材料分析上的应用,欢迎有兴趣的广大客户朋友浏览下载。
  •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5月13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及“揭榜挂帅”榜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切实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聚焦国家战略亟需、应用导向鲜明、最终用户明确的重大攻关需求,凝练形成2021年度“揭榜挂帅”榜单。一、申报说明本批榜单围绕川藏铁路、高速列车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川藏铁路用钢轨/混凝土/缆索、高速列车刹车盘等关键实际问题,拟启动4个项目,共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1.32亿元。除特殊说明外,每个榜单任务拟支持项目数为1项。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榜单申报“不设门槛”,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项目数量的榜单任务方向,仍按程序进行项目评审立项。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二、攻关和考核要求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通过实地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项目验收将通过现场验收、用户和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在真实应用场景下开展,并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三、榜单任务1. 川藏铁路用长寿化轨道用钢研制与应用需求目标:针对川藏铁路复杂服役条件下铁路轨道(包括钢轨和辙叉)磨损、腐蚀和疲劳破坏及性能退变等问题,研制川藏铁路用长寿化轨道用钢,并开展应用。具体需求目标如下:(1)长寿命高强度钢轨新钢种。钢轨新产品抗拉强度≥1080MPa、延伸率≥12%、-40℃低温断裂韧性≥35MPam1/2,与现有U71Mn热轧钢轨相比,相对耐蚀性提高25%以上,耐磨使用寿命提高30%以上。(2)长寿命辙叉用新钢种。新型辙叉钢抗拉强度≥950MPa、屈服强度≥450MPa、延伸率≥50%、室温AKU≥200J、-40℃下AKU≥118J,新型辙叉钢的耐磨性能、耐潮湿环境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比普通铸造高锰钢均提高50%以上。(3)新型高强度钢轨间及其与新型辙叉间焊接关键技术。钢轨间焊接接头性能满足TB∕T1632标准要求;钢轨与辙叉间焊接接头满足实际使用要求。(4)开展应用与评价体系研究,编制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研制新技术、新产品4项,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2项以上,实现钢轨和辙叉示范应用2项(含)以上。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3年项目执行期满1年:完成复杂服役条件下轨道钢的磨损和腐蚀失效机制研究;完成长寿命高强度钢轨新钢种开发;完成长寿命辙叉用新钢种开发。考核指标:钢轨新产品抗拉强度≥1080MPa、延伸率≥12%、-40℃低温断裂韧性≥35MPam1/2;新型辙叉钢抗拉强度≥950MPa、屈服强度≥450MPa、延伸率≥50%、室温AKU≥200J、-40℃下AKU≥118J;编制技术条件(暂行)2项(钢轨、辙叉);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上。项目执行期满2年:完成复杂服役条件轨道钢的疲劳失效机制和性能退变规律研究;完成长寿命高强度钢轨的工业化试制;完成长寿命辙叉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完成新型钢轨间焊接技术开发;完成新型钢轨与辙叉间焊接技术开发;完成钢轨和辙叉的试铺。考核指标:钢轨闪光焊接头抗拉强度≥880MPa;钢轨与辙叉间焊接接头满足60kg/m钢轨焊接接头在静弯载荷达到900kN时不断裂;钢轨与现有U71Mn热轧钢轨相比,相对耐蚀性能提高25%;新型固定心辙叉钢耐磨性能、耐潮湿环境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比普通铸造高锰钢均提高50%以上;完成国铁运营线路(西南高原地区)试铺钢轨不少于3公里,辙叉不少于4组;编制技术条件(暂行)1项(焊接);申报发明专利5项以上。项目执行期满3年:完成钢轨及辙叉服役评价体系的建立,完成钢轨及辙叉服役性能评价。考核指标:钢轨与现有U71Mn热轧钢轨相比,耐磨耗使用寿命提高30%以上;编制技术规范(暂行)1项(使用及养护维修);申报发明专利2项以上。榜单金额:不超过3300万元。2. 川藏铁路桥梁用大吨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需求目标:针对复杂高原服役条件下高性能、长寿命川藏铁路桥梁的建设需求,研发轻质、高强、耐腐蚀与抗疲劳的大吨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并开展示范应用,形成川藏高原铁路桥梁用1000吨级以上大吨位碳纤维复合材料索体与配套锚固体系的设计方法与制备技术。具体需求目标如下:(1)大吨位自监测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拉索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标准值大于2400MPa,拉伸模量大于160GPa,湿热老化1000小时后拉伸强度保留率大于90%;碳纤维拉索索体全长应变自监测测点长度分布密度≤1m,应变精度≤10με;1000吨级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锚固体系,锚具效率系数≥0.9。(2)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的服役性能评价与控制技术。1000吨级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满足1000小时冻融循环与湿热老化后疲劳循环200万次以上要求,以及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要求;川藏高原恶劣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服役寿命预期超过50年。(3)开展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体系研究,编制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研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法4项,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2项以上,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示范应用1~3项。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3年项目执行期满1年:实现大吨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研制。考核指标:拉索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标准值大于2400MPa,拉伸模量大于160GPa,湿热老化1000小时后拉伸强度保留率大于90%;碳纤维拉索索体全长应变自监测测点长度分布密度≤1m,应变精度≤10με;1000吨级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锚固体系的锚具效率系数≥0.9。研制新产品、新技术2项以上,编制碳纤维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评价方法国家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项目执行期满2年: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的服役性能评价与控制技术开发。考核指标:1000吨级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满足1000小时冻融循环与湿热老化后疲劳循环200万次以上要求,以及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要求;川藏高原恶劣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服役寿命预期超过50年。研制新技术1~2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编制相关标准1~2项,拉索产品形式纳入到结构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索国家标准。项目执行期满3年:实现大吨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在跨度100米以上桥梁建设中示范应用1~3项,编制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应用行业技术规程1项,研制新技术或新工法2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榜单金额:不超过3300万元。3. 川藏铁路复杂环境结构混凝土关键材料与应用需求目标:针对川藏铁路复杂环境下不同结构部位混凝土开裂、长期性能劣化及冻融破坏等问题,研制川藏铁路高性能结构混凝土关键材料,并开展应用。具体需求目标如下:(1)川藏铁路工程混凝土专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C2S≥40%,3d水化热≤220kJ/kg,28d抗折强度≥8.0MPa,28d干燥收缩率≤0.08%。(2)隧道混凝土用速凝早强材料。隧道单层衬砌混凝土6h抗压强度≥10MPa,24h抗压强度≥20MPa,28d干燥收缩率≤0.02%,喷射回弹率≤10%,28d抗冻性≥F300。(3)隧道混凝土用水化温升调控材料和原位增韧材料。30℃下24h水化热降低率≥50%,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水化温升降低≥15%,收缩率降低≥50%,56d基体拉压比提升≥30%,不开裂保证率≥95%。(4)桥梁混凝土用基体减缩材料与表层防护材料。桥梁混凝土90d徐变度≤20×10-6/MPa,7d干燥收缩率≤0.01%,28d干燥收缩率≤0.025%,56d干燥收缩率≤0.035%;表层防护材料导热系数≤0.04W/(mK),水蒸气透过率≤0.2g/(m2d)。(5)研究川藏铁路结构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成套技术,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工程示范应用。研制新技术、新产品≥5项,形成关键材料生产示范线≥2条,申请发明专利≥20件,编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3项,在川藏铁路进行工程示范及应用。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3年项目执行期满1年:实现高围岩等级隧道单层衬砌混凝土和高地热大温差环境下二次衬砌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开裂机理研究目标,以及川藏铁路工程混凝土专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和隧道混凝土用速凝早强材料开发。考核指标:水泥熟料C2S≥40%,3d水化热≤220kJ/kg,28d抗折强度≥8.0MPa,28d干燥收缩率≤0.08%;隧道单层衬砌混凝土6h抗压强度≥10MPa,24h抗压强度≥20MPa,28d干燥收缩率≤0.02%,喷射回弹率≤10%,28d抗冻性≥F300。申请发明专利12件及以上。项目执行期满2年:实现大温差、强紫外、低湿干燥环境下桥梁混凝土长期性能和正负温交变条件下无砟轨道混凝土性能演变规律研究目标,以及隧道混凝土用水化温升调控材料、原位增韧材料和桥梁混凝土用基体减缩材料、表层防护材料开发。考核指标:30℃下24h水化热降低率≥50%,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水化温升降低≥15%,收缩率降低≥50%,56d基体拉压比提升≥30%,不开裂保证率≥95%;桥梁混凝土90d徐变度≤20×10-6/MPa,7d干燥收缩率≤0.01%,28d干燥收缩率≤0.025%,56d干燥收缩率≤0.035%;表层防护材料导热系数≤0.04W/(mK),水蒸气透过率≤0.2g/(m2d)。申请发明专利8件及以上,编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2项及以上。项目执行期满3年:实现川藏铁路结构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成套技术的开发,并进行工程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建设关键材料生产示范线2条及以上,编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1项及以上,并在川藏铁路隧道衬砌、桥梁墩身等结构部位进行工程示范应用。榜单金额:不超过3300万元。4. 400km/h高速列车用碳陶(C/C-SiC)制动盘及配对闸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需求目标:制动部件是确保高速列车行车安全的关键。时速400km高速列车纯空气制动时摩擦材料承受的制动能量密度大于1400J/cm2,制动盘表面瞬间温度高达900℃。针对时速400km及以下高速列车在复杂运营条件下,列车制动时制动盘/闸片摩擦性能稳定性、耐磨性、耐高温性、结构稳定性及抗疲劳性等问题,开展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及配对闸片的应用研究。具体需求目标如下:(1)高导热高强韧性碳陶(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承载与摩擦功能一体化设计及其近尺寸制备。碳陶复合材料密度≤2.5g/cm3,抗压强度≥180MPa,抗弯强度≥120MPa,可抗25g时速600km/h石头冲击。碳陶轮盘(外径750mm、盘厚46.5mm)≤45Kg/对,碳陶轴盘(外径640mm、盘厚80mm)≤35Kg/个,比钢盘减重60%以上;(2)制动盘结构设计及制动盘与钢质车轮/盘毂高温紧固连接技术。碳陶制动盘技术接口完全匹配现有车辆接口,满足《动车组制动盘暂行技术条件》(TJ/CL310-2014)要求。(3)碳陶制动盘配对闸片开发与1:1台架试验及失效评价。闸片满足《动车组闸片暂行技术条件》(TJ/CL307-2019)要求,初速度400km/h时,紧急制动距离≤6500m,摩擦系数≥0.32,闸片磨耗量≤0.35cm3/MJ,制动盘表面平均温度≤900℃。碳陶制动盘与配对闸片的使用寿命比目前高铁使用的制动盘/闸片提高30%以上。(4)碳陶制动盘工业化关键装备研究及生产线建设。开发碳陶制动盘关键工艺装备,实现低成本工业化制备,原材料和工艺成本低于1.3万元/盘片,制造工艺周期不超过3个月。建设年产10000盘碳陶制动盘的生产线。(5)开展应用与评价体系研究。建立400km/h高速列车碳陶制动盘及配对闸片的技术标准。碳陶制动盘及配对闸片开始进行时速≤350km的装车应用考核,完成时速400km的装车前考核。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3年。项目执行期满1年:实现碳陶制动盘及闸片的选材配型。考核指标:完成台架试验用碳陶制动盘和闸片的制备。项目执行期满2年:实现时速≤350km车辆用碳陶制动盘及配对闸片应用考核。考核指标:完成时速≤350km的装车应用。项目执行期满3年:实现时速400km车辆用碳陶制动盘及配对闸片应用考核。考核指标:完成生产线产能建设,项目结题。榜单金额:不超过3300万元。其他要求:(1)申报团队应就本项目研发内容和目标与用户单位有充分的前期交流,具有碳陶制动盘生产和应用经验,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2)本项目对承担任务团队的工程化研发能力要求较高,申报单位团队研发水平和科研装备平台应充分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近期会议推荐:【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该网络会议对听众免费,会议日程及报名二维码如下:
  • 2022年度“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将召开,日程公布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7月8日举办“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与评价带来精彩报告。会议日程2022年7月8日“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09:30--10: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陈新文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10:00--10:30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应变测量方法比较王斌 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10:30--11:00柔性压阻适变复合材料的研究黄培 重庆大学 副教授11:00--11:30易用、稳定、多元————引伸计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岳洋 天氏欧森测试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11:30--12:00考虑局部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参数表征与界面裂纹扩展研究白瑞祥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博导报告嘉宾及报告内容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非金属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专业团队负责人,从事复合材料层合板、夹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机玻璃、橡胶、胶黏剂等航空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研究工作20多年。曾负责多项重点型号任务,为航空各型飞机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结构研制、强度设计、定寿等提供了试验技术和力学性能数据支持。曾获奖和立功多次,发表文章近20篇,参与书籍《航空材料的力学行为》、《航空材料力学检测》、《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导论》等的编写,制定企业标准15项,国家级标准6项。报告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报告摘要:压缩性能试验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所有材料级力学试验中技术难度最大、标准方法数量最多的一种试验。本报告系统介绍了影响复合材料压缩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现有试验方法的优缺点,经过标准技术内容的比较分析,给出工程上选择压缩试验标准的指南,最后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压缩试验标准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企业法人, 企业创始人。二十余年试验机行业从业经验,对试验机和试验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与独特见解,在市场开发,试验技术发展方向,客户需求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经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职业履历:美特斯(MTS)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上海新三思计量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报告题目:《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应变测量方法比较》报告摘要:从测试标准对应变测量的要求出发,对粘贴应变片、夹持引伸计、全自动引伸计和视频引伸计及DIC等各种应变测量方法的精度、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进行了比较,对各种方法测量得到的弹性模量的离散性进行了分析。黄培,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arbon、ChemSusChem、Nanoscale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报告题目:《柔性压阻适变复合材料的研究》报告摘要:柔性压阻复合材料在医疗、环境保护、工业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需求,然而目前柔性压阻复合材料的有效应力测试范围较窄,难以满足对人体运动的监测。考虑到压阻复合材料的有效应力测量范围主要受其力学性能决定, 因此我们制备了一系列机械性能适变的压阻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有效应力测试范围的变化规律。岳洋,Tinius Olsen(天氏欧森)高级工程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双工学学士,美国德州大学工学硕士。2016年加入Tinius Olsen,拥有美国A2L2校准资质,能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应用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校准,以及产品和软件相关的培训。报告题目:《易用、稳定、多元————引伸计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报告摘要: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引伸计在材料试验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机械式引伸计到光学引伸计,从单方向、单视野到多方向、多视野的测试,设备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已经显著提高。选择合适的技术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成本、准确性和易用性,以及材料和所进行试验的具体性质。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和设计,含损伤工程结构物的损伤和承载能力,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复合材料工程结构分析与数值仿真,含损伤工程结构物修复和强化机理。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变革性技术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近年来负责国家大飞机和探月等航空航天工程中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行为检测和数值仿真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SCI 检索论文50余篇。报告题目:《考虑局部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参数表征与界面裂纹扩展研究》报告摘要: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飞机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界面是其力学性能的薄弱环节。在外荷载作用下,界面应力较大的部位容易引起层间分层或胶层脱粘,导致裂纹扩展和结构早期失效。本研究对纤维/树脂界面、考虑邻近铺层纤维方向和裂纹尖端的桥联行为等局部效应的层合板界面破坏行为进行了探讨。运用修正梁理论(MBT)数据减缩方案对不同铺层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进行了表征,基于扩展断裂过程出现的“跳跃”现象对R曲线散点进行了过滤,应用Foote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对R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一套考虑不同铺层界面的断裂参数。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三线性牵引-分离准则的内聚区模型(CZM)预测了不同铺层界面的I型断裂行为,表征了有效的层间界面参数。基于双线性CZM模型表征了II型分层界面的牵引-分离关系,在ABAQUS中重现了不同铺层界面的II型分层断裂过程。建立了含圆形嵌入分层层合板轴压下分层扩展有限元模型,利用3D-DIC技术测量并重构了加载过程中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听会)1、官网报名(点击此处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听会);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扫一扫,免费报名听会
  • TA仪器参加汽车2012(第三届)国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反响热烈
    9月6日, 作为汽车复合材料年度盛会的第三届国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在上海紫金山大酒店隆重举行。由于汽车行业近年来对于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 组委会特地邀请TA仪器作为复合材料测试方案唯一的演讲者参加此次会议, 与大家交流TA仪器全球领先的汽车复合材料解决方案。在这次会议上,来自TA仪器的应用技术经理许炎山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如何使用TA仪器生产的ARES-G2流变仪和RSA-G2动态机械仪分析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E)复合材料的化学流变特性以及机械和力学性能。会上,来自汽车行业的观众都对这种迅速、准确和高性价比的测试方法充满兴趣, 大家踊跃向许炎山提出自己的问题, 会议现场反响非常热烈。有些企业甚至表示近期就要提供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此次和汽车行业的交流, TA仪器更有理由相信汽车复合材料的发展会越来越离不开先进的测试手段, 而作为全球领先的测试仪器供应商的TA仪器也对汽车复合材料的未来充满信心。2012年9月TA仪器第三届国际汽车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现场TA仪器技术应用经理许炎山先生正在演讲中
  • 万测受邀参加2022年中国(第八届)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
    7月22日,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材料助力‘碳中和’”的中国(第八届)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在常州市顺利召开,近500位来自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和碳纤维企业的学术专家、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应用研讨创新发展之路,为促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万测作为知名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方案供应商,受邀出席了此次行业盛会。 据悉,此次论坛邀请到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主题报告,内容包括“‘双碳’格局之下,碳纤维市场的前景和主要驱动力、新动向、新活力”、“‘碳中和’背景下,炭炭复合材料行业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高模量碳纤维产业化进展”等最新发展干货,现场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 近年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理化性能已成为目前世界首选的高性能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是发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同时在汽车工业、轨道交通、机械、电子、建筑、化工、医疗、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世界各国均把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作为立足客户市场需求,深耕试验技术研发的国内试验机行业先锋企业,万测近年来也积极投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案的研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力研发和层层评审验证,我司在复合材料测试系统上取得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可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研究应用和产品设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此次受邀参加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万测也带来了丰富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静态与动态力学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先进的产品技术和优秀的实践成果受到了与会嘉宾们的关注与肯定。 本次论坛为广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上下游产业链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平台,汇报了前沿技术研究及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促进了行业关键技术的融合与交流。通过本次活动,万测也了解到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的新发展及新工艺,这也为我司日后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开拓新领域带来了新思路。未来万测也会积极参加各种行业交流展览会,为中国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17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二届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2017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二届学术会议/strong/pp  strong各相关单位:/strong/pp  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提升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搭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平台。/pp  strong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strong等单位定于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2017年12月7-1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span共同举办“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2017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二届学术会议/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材料工业/strong/span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在航天航空、海洋、军工、国防、核能、汽车工业等更是不可缺少。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本次会议旨在/strong/span促进学术界、产业界、企业界的沟通与联系,为与会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机会,会议将围绕难熔金属、高温合金、粉末冶金、硬质合金、高性能合金、金属基与陶瓷复合材料、摩擦材料、结构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最新进展情况展开讨论。/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本次会议将邀请/strong/span国家相关部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做专题报告。欢迎各企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备厂家积极参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4151a0a-4db3-4e68-b036-343e7692c4ea.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111819525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strong/spanbr//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组织机构/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主办单位/strong/span/pp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pp  中南大学/pp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pp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pp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联办单位/strong/span/pp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pp  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承办单位/strong/span/pp  湖南省宁乡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pp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pp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支持单位/strong/span/pp  北京工业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省科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 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pp  (...陆续更新中)/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支持媒体/strong/span/pp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金属学报》/pp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英文版)》《中国金属通报》/pp  《稀有金属(中英文版)》/pp  《有色环保》中冶有色技术网/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时间、地点/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时间/strong/span:2017年12月7-10日(其中7日全天报到,8-9日大会及分会学术交流,10日去宁乡考察。)/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地点/span/strong:湖南省长沙市长沙融程花园酒店/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拟邀嘉宾及演讲方向/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拟邀嘉宾/strong/span/pp  strong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领导/strong/ppstrong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领导/strong/pp  strong黄伯云/strong 中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何季麟 /strong郑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屠海令/strong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王华明 /stro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大会部分报告/span/strong(陆续更新...)/pp  strong杨 锐 /strong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pp  发言题目:钛基复合材料和粉末冶金近净成形研究进展/pp  strong周科朝 /strong中南大学副校长/pp  发言题目:高强耐蚀铜合金的连铸与加工制备技术研究进展/pp  strong关绍康/strong 郑州大学副校长/pp  发言题目:高速连铸连轧新工艺生产高性能铝合金板材的研究与开发/pp  strong易健宏/strong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pp  发言题目:新型粉末冶金复合材料/pp  strong范景莲/strong 中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超高温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pp  strong王 军/strong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pp  发言题目:耐高温透波陶瓷纤维制备/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分会场部分报告(陆续更新...)/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粉末冶金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张德良/strong 东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通过粉末加工和热机械固结制备超细结构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pp  strong梁淑华 /strong西安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CuW系假合金在高压电器中的应用/pp  strong蔡晓兰/strong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高能球磨设备与金属基复合粉体制备技术/pp  strong郎利辉 /stro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钛合金粉末的热等静压数值模拟研究/pp  strong张朝晖/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pp  发言题目:放电等离子烧结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pp  strong白玉龙/strong 西安龙华微波冶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pp  发言题目:不颠覆,无突破,微波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上的应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硬质合金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杜 勇/strong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pp  发言题目:硬质合金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pp  strong王社权 /strong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立方相成分对梯度硬质合金结构的影响---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pp  strong周武平/strong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pp  发言题目:矿用硬质合金研究进展/pp  strong邓 欣 /strong广东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非常规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研究/pp  strong张 立/strong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pp  发言题目:从2017Plansee会议看硬质合金的国际发展动态/pp  strong时凯华/strong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博士/pp  发言题目:欧洲陶瓷材料研究新进展/pp  strong张 颢/strong 株硬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钻掘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发展动态和展望/pp  strong龙本夫/strong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经理/硕士/pp  发言题目:碳酸钴煅烧工艺对氧化钴性能的影响/pp  strong李 毅/strong 江苏泰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博士/pp  发言题目:基于石蜡改性的环境友好型硬质合金成型剂的研究/pp  strong王明智 /strong燕山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pp  发言题目:过渡族金属共价键化合物的合金化—高熵化合物及其应用/pp  strong乔竹辉/strong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硬质合金宽温域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及自润滑硬质合金的设计制备/pp  strong张 聪/strong 北京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pp  发言题目:Ti(C,N)基金属陶瓷相图热力学数据库及其组织结构设计/pp  高温、难熔金属专题分会场/pp  strong王金淑/strong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稀土钼金属陶瓷次级发射材料研究/pp  strong李树奎/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新型穿甲弹弹芯材料研究/pp  strong沙江波/str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放电等离子烧结Nb-Si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pp  strong曹顺华 /strong中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连续梯度钨铜材料制备技术/pp  strong秦明礼 /strong北京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高性能金属钨制品的精密制备技术/pp  strong韩胜利 /strong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增塑挤压-熔渗烧结制备W-Cu合金组织性能研究/pp  strong胡 鹏/strong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球形钨粉的热等离子制备及其烧结性能研究/pp  strong王伟丽/strong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pp  发言题目:快速凝固高熵CoCrFeNiMnx合金组织演化规律及其性能特征/pp  strong孟军虎/strong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高熵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减摩耐磨机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金属基复合材料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张 荻 /strong上海交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待定/pp  strong耿 林/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基复合材料构型设计与调控/pp  strong武高辉/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设计及应用/pp  strong马宗义/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高体份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pp  strong彭华新/strong 浙江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组织调控/pp  strong赵乃勤 /strong天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三维网络碳纳米增强相的构筑与复合/pp  strong王慧远 /strong吉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待定/pp  strong王快社/stron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累积叠轧制备Ti/Ni多层结构复合材料界面扩散及性能研究/pp  strong郑开宏/strong 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教授/pp  发言题目: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合/pp  strong肖伯律/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铝基复合材料变形加工图研究/pp  strong王祖敏/strong 天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半导体界面的原子传输与相变/pp  strong杨亚锋/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陶瓷包覆型粉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pp  strong魏秋平/strong 中南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pp  strong何春年/strong 天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碳材料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强韧化机制/pp  strong黄陆军/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多级多尺度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调控/pp  strong贾均红/strong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金属基宽温域润滑复合材料的设计---AgTMxOy相的原位分解和摩擦诱导重生/pp  strong陈体军/strong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粉末触变成形制备芯—壳结构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铜合金及铜基材料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李 周/strong 中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高性能铜合金设计及应用/pp  strong牛立业/strong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pp  发言题目:汽车电阻焊电极用弥散强化铜合金材料工艺研究/pp  strong王强松/strong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铜合金材料特种应用/pp  strong阮 莹/strong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多孔铜的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研究/pp  strong赵红彬/strong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pp  发言题目:致力于社会资源和环境压力降低的高性能铜合金研究/pp  strong王鹏云 /strong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国内外电阻焊电极用弥散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及应用/pp  strong周登山/strong 东北大学讲师/pp  发言题目:杂微量元素Ti抑制纳米晶铜基复合材料中的氧化物颗粒粗化和铜晶粒长大/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高性能轻合金材料专题分会场/span/strong/pp  strong杨院生/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纳米析出相增强镁合金/pp  strong王俊升/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ICME技术用于高强铝合金的设计/pp  strong赵永庆/strong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高强钛合金研制/pp  strong王卫国/strong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高纯铝再结晶晶界界面匹配研究/pp  strong周吉学/strong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镁合金及镁-铝异种材料连接件整体表面处理技术/pp  strong吴伊平/strong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pp  发言题目:大规格TC11钛合金件热处理工艺试验/pp  strong王建华/strong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Al-3P变质Al-18S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pp  strong李庆林/strong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稀土变质过共晶Al-Si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pp  strong冯小辉/strong 中科院金属所副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pp  strong罗天骄/strong 中科院金属所副研究员/pp  发言题目:固溶和淬火处理对挤压态ZK60镁合金残余应力的影响/pp  strong杨 昭/strong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pp  发言题目:TC11钛合金材料验收检验中的试样热处理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增材制造与特种成形技术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史玉升/strong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智能金属材料及其增材制造技术/pp  strong伍尚华/strong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复杂形状陶瓷零部件的增材制造技术/pp  strong刘 奇/strong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pp  发言题目:3D打印用钨铼合金粉体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pp  strong吴文恒/strong 上海材料研究所副主任/pp  发言题目:增材制造金属粉末的制备与检测/pp  strong邱耀弘/strong 安泰(霸州)特种粉业有限公司 MIM技术项目科学顾问/副教授/pp  发言题目:跃进的不锈钢粉末之成形技术/pp  strong张 升/strong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博士/pp  发言题目: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大尺寸钛合金制件技术研究/pp  strong林 峰/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粉末床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技术/pp  strong钱 波/strong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SLM实时预熔重熔的新型工艺研究/pp  strong胡梦龙/strong 江苏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副主任/pp  发言题目:高性能陶瓷光固化成型技术/pp  strong杜开平/strong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pp  发言题目:3D打印用Inconel 718合金粉末的制备及应用技术/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表面涂层与防护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彭 晓/strong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员/pp  发言题目:促进金属材料热生长-Al2O3膜的方法探索/pp  strong李争显/strong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钛表面防护涂层技术的发展/pp  strong崔洪芝/strong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耐磨蚀涂层高通量等离子熔射制备技术及应用/pp  strong李伟洲/strong 广西大学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铌合金C103表面复合涂层的高温抗蚀性/pp  strong邱万奇/strong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低温反应溅射沉积α-(Al,Cr)2O3薄膜/pp  strong朱圣龙/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抑制涂层-基体间互扩散的高温防护涂层研究/pp  strong鲍泽斌/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活性元素Zr改性铂铝涂层高温氧化及其腐蚀性能研究/pp  strong杨冠军/strong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航机燃机热障涂层结构设计与制备调控方法/pp  strong王建强/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高耐蚀耐磨HVAF喷涂铝基非晶涂层研究/pp  strong耿树江/strong 东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Cu,Fe)3O4尖晶石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p  strong陈明辉 /strong东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高温搪瓷涂层/pp  strong张小峰 /strong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博士/pp  发言题目:Al-ZrO2原位反应改善热障涂层性能/pp  strong何 健/str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pp  发言题目:γ' +β双相Ni-Al-Hf合金氧化膜/合金界面钉扎物的不同形成机制/pp  strong董志宏/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博士/pp  发言题目:Cr12MoV合金钢空心阴极放电辅助离子渗氮研究/pp  strong高丽红/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 基于等离子喷涂的反射型激光防护涂层研究/pp  strong石 佳 /stro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pp  发言题目: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生长机理及制备技术研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先进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杨亚锋/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粉末冶金钛合金的致密化和杂质控制/pp  strong王玉敏 /strong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pp  发言题目:复合材料整体叶环损伤失效机制研究/pp  strong刘 涛/strong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教授/pp  发言题目:CuCrZr与Cu的低温扩散连接/pp  strong罗来马/strong 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液相法W-Y2O3复合粉体制备与烧结特性研究/pp  strong牛红志/strong 东北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TiH2颗粒为原料制备低成本低氧含量PM -TC4钛合金及其生成过程/pp  strong谭 鑫/strong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材料表面性能研究中的应用/pp  strong宋晓杰/strong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pp  发言题目:原位合成Ti2AlC(N)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pp  strong魏 娜 /strong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pp  发言题目:TiO2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的光电化学防腐研究/pp  strong张犁天 /strong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生/pp  发言题目:铜铬合金激光表面细晶化及其电性能/pp  strong黎毓灵/strong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pp  发言题目:靶功率对YG10x上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沉积纳米W-N涂层显微结构的影响/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会议安排及说明/strong/span/pp  1、本次会议代表收取注册费2400元/人、在校学生凭学生证收取注册费1400元/人,包括会务、论文审稿、出版、专家演讲资料费、餐费、考察费。/pp  2、本次会议以学术成果、论文、口头交流及墙报为主,大会分为特邀报告与分会报告(大会主旨报告30分钟,分会邀请报告25分钟、一般报告20分钟,分别包含5分钟提问与讨论时间)。/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会议说明与其它/strong/span/pp  1、会议将设置分会场,鼓励年轻学者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年轻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请提前联系会务组,以保证会议议程安排。/pp  2、食宿安排:会议推荐酒店,请代表自行联系预定房间,用餐为会议统一安排。/pp  3、欢迎国内外有关公司及机构支持、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会议论文集刊登广告、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为支持、赞助单位提供广大市场、拓展业务的良机。/pp  4、请参会代表务必将回执发至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ysgc@china-mcc.com/span或发送传真至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010-88796961/span,没有报名回执不能保证会议资料。/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组委会联系方式/span/strong/pp  联系人:许 飞/pp  手 机:13439831435/pp  电 话:010-68807312/pp  传 真:010-88796961/pp  邮 箱:xufei627@163.com/pp  网 址:www.china-mcc.com/p
  • 贝斯特商品化最新系统:碳纤维复合材料原位微裂纹动力学分析
    复合材料的微裂纹和断裂力学一直是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 对于类似金属材料的断裂力学研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复合材料的断裂力学机理和过程, 一直没有较好的测试技术和设备商品化, 贝斯特公司的研发人员通过多年的科研经验和创新的工作, 开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微裂纹动力学测试技术, 通过该技术可以在线原位扫描样品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裂纹的扩展机理和动力学;为科研人员提供一臂之力。 此系统主要由Nano系列动态试验机和原位扫面测试系统、多通道控制系统和专业软件组成。 涡流检测原理:通过感应磁场和微裂纹相关性测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裂纹动力学。 由于导电材料不均匀会导致磁导率、电导率不同,使涡流流通路径发生改变,导致涡流的大小、相位发生改变。如果被检测件存在缺陷(如表面裂纹),则会阻碍涡流流过,因涡流只能存在于导体材料中,故导致涡流流通路径的畸变,最终影响涡流磁场,使得涡流强度降低。 构造配置: 技术参数:* 400x400毫米扫描区域* 探针直径1 & 3 mm* 速度Up to 100 mm/s, 同步数据采集up to 5 kHz* 样品厚度 t 8 mm* 3-轴位置控制 X, Y旋转编码器; Z 激光位置反馈* 作为独立的完全集成 “工作站”测试系统控制器。独立的扫描应用* 单通道输出信号,整流直流(0-10V)* X, Y &与负载、行程、应变等信号的记录* 轴向和横向的合规性应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