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细胞结构

仪器信息网细胞结构专题为您整合细胞结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细胞结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细胞结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细胞结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细胞结构话题讨论。

细胞结构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从流式细胞仪的结构浅析维修

    【原创大赛】从流式细胞仪的结构浅析维修

    DHI测定设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乳成分测定仪,体细胞测定仪和自动进样器,其中乳成分测定仪和体细胞测定仪则用同一个自动进样器。本文主要从体细胞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阐述维修该设备的一些步骤。1、流式细胞仪的结构体细胞测定仪主要采用流式细胞仪OR术的原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 FCM)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客观,可同时检测单个微粒(通常是细胞)的多项特性,并加以定量的技术。流式细胞仪是一种集激光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电子计算机以及细胞荧光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设备。一般其结构分为3部分:样品室及液流驱动系统;激光光源及光学系统;信号检测、储存、数据处理系统。仪器内部光学结构见图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71351_456588_1644065_3.jpg从图1可以清晰的看出仪器的内部结构。其中样品室(也称为观察室)是仪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样品室中被检测样品与激光相交,而样品室由石英玻璃制成,其形状为细孔,只供单列细胞流过,检测区在该孔的中心,这种结构的样品室的光学特性良好,流速较慢,因而细胞受照射时间长,可收集的细胞信号光通量大,配上广角收集透镜,可获得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测量精度。图2为流式细胞仪的模拟图,从图2更能直观的看到仪器的构造。通过仪器的构造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为仪器的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71353_456590_1644065_3.jpg图2 流式细胞仪的模拟图1.1激光光源和光学系统目前流式细胞仪的光源采用激光(laser)光源。激光是一种相干光源,它能提供单波长、高强度及稳定性高的光照,是细胞微弱荧光快速分析的理想光源。由于细胞快速流动,每个细胞经过光照区的时间仅为1μs左右,每个细胞所携带荧光物质被激发出的荧光信号的强弱,与被照射的时间和激发光的强度有关,因此细胞需要足够的光照强度。1.2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原理经过染色液染色的样品溶液通过样品管被压进喷嘴的中央,同时无细胞的鞘液也被压入喷嘴,形成包绕细胞的鞘液流,使细胞以单列进入样品室,与水平方向的激光光束(波长488nm)垂直相交。稳定的液流推进装置,使染色的样品呈单列,每个细胞以均等的时间依次通过激光照射区。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受照射后,产生两种信号,一种是散射光信号,其又分为前向散射光(Forward scatter,FSC)和侧向散射光(Side scatter,SSC),前者一般与细胞体积的大小呈正比,而后者与细胞的颗粒度和复杂性有关。2、故障分析2.1光源散射当用离子液或标样对体细胞进行测定时,如果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很有可能是激光聚焦的问题,发生激光的散射,导致结果偏低。其现象见图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71357_456602_1644065_3.jpg[/

  • 【求助】什么技术能实现活细胞超微结构的实时动态观察

    现在大多数对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多采用化学染色法固定、染色、脱水、包埋的前处理,电镜观察。想请教一下各位大虾,有没有什么好的技术能实现对活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实时动态观察啊?最好不要染色什么的处理,直接在生理状态下就能观察。需要国内能够买到的仪器,谢谢大家了。目前查了一下文献,好像原子力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说可以,但我看了一下成像,感觉不如电镜的分辨率高啊。还有共聚焦显微镜,需要使用特定的荧光探针。

  • 【分享】新型显微镜能拍摄多彩色立体细胞结构影像

    【分享】新型显微镜能拍摄多彩色立体细胞结构影像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6/200806161533_93273_1622715_3.jpg[/img]用三维结构照明显微镜拍下的细胞核影像[flash]http://www.youtube.com/v/Xib7yoZKspk&hl=en[/flash]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一种新型的显微镜能够展示高清晰度、多色彩的三维画面,它比以前用的传统显微镜能揭示出更多的细节。此技术能区别细胞内彩色立体的组成结构,捕捉多色彩的三维立体细胞的画面,甚至能够给细胞不同的成份标记上不同的颜色。即使它们只相隔100纳米远,也能分别得清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这一新的发展使得分子细胞生物学有了令人感兴趣的新视角。此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德国慕尼黑路德维格-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完整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的赫恩里其劳恩哈德说:“我们为你先前没有看到和研究过的全新结构领域开启了大门。” 光学显微镜具有衍射局限性,其清晰度通常不足大约一半的可见光光波长度,约200纳米。如果二个物体靠近的距离小于这一数字,它们就无法将它们彼此识别出来。而使用更短波长的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加细微的物体,但只限于黑白图像,且只能观察既薄又小的样本。如今,劳恩哈德小组研发的这种新型的显微镜――三维结构照明显微镜(3D-SIM)却打破了这些限制,可以给最细微的样本结构拍下亮丽的立体图像。 三维结构照明显微镜的原理是通过提取这些细微样本制造的干涉图,在电脑的帮助下重建其图像,即使在样本形状不能直接显现的情况下,此显微镜也能提取其形状有关的信息。劳恩哈德解释说,这就像你扫描一张打印照片时所出现的情况,你的眼睛不能分辨出此照片上非常细小的彩色点,但扫描仪能做到,但让你失望的是你看到了扫描图像上布满波纹和阴影。然而,这些干涉图确实包含有价值的信息,“在数学和电脑的帮助下,我们能利用这个来重建其图像。” 确实,劳恩哈德小组利用它在大约100纳米的分辨率下来观看到了哺乳动物老鼠的细胞,制造了高清晰度的图像,呈现出3种不同荧光颜色,而且DNA、细胞核膜和膜孔都分别加有标签。 此技术可以更加细致地研究染色体和其它细胞组成部件是如何在细胞空间里分布的,甚至还能区别DNA片段中哪些是活跃基因哪些是非活跃基因,这对研究衰老和疾病很有帮助。(尼特)

  • 流式细胞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

    流式细胞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流式细胞仪由液流系统、光学与信号转换测试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及放大的计算机系统三大基本结构组成。在对细胞悬液中的单个细胞或其超微结构进行多参数快速自动分析过程中,每秒钟能测量数千个至数万个细胞,能在分析过程中按实验设计要求对特定细胞进行分析,带细胞分选系统的流式细胞仪还可按实验设计要求分选出具相同特征的同类型细胞,用于培养或进一步研究。一、工作原理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借鉴了荧光显微镜技术,将荧光显微镜的激发光源改为激光,使其具有了更好的单色性与激发[/

  • 【分享】细胞冻存和细胞复苏的方法步骤

    目前,细胞冻存最常用的技术是液氮冷冻保存法,主要采用加适量保护剂的缓慢冷冻法冻存细胞。细胞在不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直接冷冻,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形成冰晶,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细胞脱水使局部电解质浓度增高,pH值改变,部分蛋白质由于上述原因而变性,引起细胞内部空间结构紊乱,溶酶体膜由此遭到损伤而释放出溶酶体酶,使细胞内结构成分造成破坏,线粒体肿胀,功能丢失,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胞膜上的类脂蛋白复合体也易破坏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容物丢失。如果细胞内冰晶形成较多,随冷冻温度的降低,冰晶体积膨胀造成细胞核DNA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致细胞死亡。因此,细胞冷冻技术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可以使冰点下降,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慢速冷冻方法又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胞内形成冰结晶的机会,从而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二、细胞冻存操作步骤:(1)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液。将多个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去掉,用0.25%胰蛋白酶消化。适时去掉胰蛋白酶,加入少量新培养液。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上的细胞,使其成为均匀分散的细胞悬液。悬浮生产细胞则不要消化处理。然后将细胞收集于离心管中离心(1000r/min,10分钟)。(2)去上清液,加入含20%小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于4℃预冷15分钟后,逐滴加入已无菌的DMSO或甘油,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细胞浓度为3×106~1×107/mL之间。(3)将上述细胞分装于安瓿或专用冷冻塑料管中,安瓿装1~1.5mL在火焰喷灯上封口,封口处要完全封闭,圆滑无勾。冷冻管要将盖子盖紧,并标记好细胞名称和冻存日期,同时作好登记(日期、细胞种类及代次、冻存支数)。(4)将装好细胞的安瓿或冻存管装入沙布袋内;置于液氮容器颈口处存放过夜,次日转入液氮中。采用控制降温速度的方法也可采用下列步骤:先将安瓿置入4℃冰箱中2~3小时,再移至冰箱冷冻室内3~4小时(此步可省略),再吊入液氮容器颈气态部分存放2小时,最后沉入液氮中。细胞冻存在液氮中可以长期保存,但为妥善起见,冻存半年后,最好取出一只安瓿细胞复苏培养,观察生长情况,然后再继续冻存。

  • 高压细胞破碎机应用

    目前国内对细胞破碎机的研究局限于实验研究,仅对某种结构均质阀的均质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或是选择结构参数。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使这种分析不够全面。高压细胞破碎机是目前生物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细胞破碎机。作者结合近期国外对高压细胞破碎机的理论研究工作,应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分析探讨了高压细胞破碎机的均质理论。高压细胞破碎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高压细胞破碎机由高压泵和破碎阀两部分组成,高压泵通常采用柱塞往复泵,其结构与一般柱塞泵相同。破碎阀安装在柱塞泵的排出管路上,一般由阀芯和阀座构成,阀芯和阀座的结构形式对破碎效果、能耗以及阀的磨损影响极大。国外对破碎阀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设计出许多不同结构的破碎阀,研究主要围绕下列问题进行:1,在较低操作压力下提高破碎效果2,提高阀的使用寿命。意大利Niro Soavi公司为此,开发出R型细胞破碎阀,经过多年的实际使用,获得用户的认可。高压细胞破碎机工作原理: 高压细胞破碎机有一个或数个往复运动的柱塞,物料在柱塞作用下进入可调节压力大小的阀组中,经过特定宽度的限流缝隙(工作区)后,瞬间失压的物料以极高的流速(1000米/秒,最高可达1500米/秒)喷出,碰撞在阀组件之一的碰撞环上,产生三种效应: 空穴效应:被柱塞压缩的物料内积聚了极高的能量,通过限流缝隙时瞬间失压,造成高能释放引起空穴爆炸,致使物料强烈粉碎细化。(主要应用于均质) 撞击效应:物料通过可调节限流缝隙的以上述极高的线速度,喷射到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碰撞环上,造成物料粉碎。(主要应用于细胞破碎) 剪切效应:高速物料通过泵腔内通道和阀口狭缝时会产生剪切效应。(主要应用于乳化)经过这三种效应处理过的物料可均匀细化到0.1μm-2μm粒径。

  • 【求购】液基细胞保存液

    【求购】液基细胞保存液

    产品简介:保存液快速对脱落上皮细胞、腺细胞、白细胞等进行很好的保存和固定,保持标本采集时的原始细胞形态,防止细胞在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形、自溶等。并通过制片使细胞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制成薄层细胞涂片。染色后细胞结构在显徵镜下清晰易辨,同时把血液、粘液和炎症细胞减少到最底程度,从而易发现和确认异常细胞。更有利于从细胞的形态变化判定细胞的病变程度,使判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率。·产品性能特点::红细胞处理能力强:无需另加裂解液,既可将全部红细胞彻底清除,同时完美保存有诊断价值的各种有核细胞形态,从而对于临床上重度宫颈糜烂病人(或大量血细胞标本)能轻松一次性处理干净·消化分解黏液能力强:充分消化粘黏液,去除标本中普遍存在的黏液等干扰成份,释放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保留有价值的诊断背景,有效提高检出率,检测结果准确。·细胞形态:核结构完整,其中核膜、核仁、核染色质颗粒及分布清晰可见,胞浆的嗜染性正常,有利于鉴别细胞的类别及来源。 细胞萃取:采用梯度离心分离萃取及红细胞处理专利技术和黏液消化技术多合一去除液基细胞学标本中的血液、黏液等干扰成份,富集提取细胞及诊断成份。 ·兼容性强:保存的细胞同时可做免疫细胞化学、HPV-DNA和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无需多次采样的烦恼。·应用广泛:细胞保存液临床运用非常广泛,除了运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外,还有胸腹积液、尿液、滑膜液、支气管冲洗液、脑脊液、针吸穿刺细胞及痰液标本细胞检测。·保存时间长:细胞在保存液中保存30天形态不变,真正保持细胞原始形态,更接近本身的组织学结构,更有利于恶性病变与良性反应性改变的鉴别诊断。·保存液细胞包裹技术,可以使细胞均匀悬浮,保证操作者在涂片标本时的随机性,任意取样涂片都具有代表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231241_301155_2324710_3.jpg

  • 单细胞分析——你能做得更多

    定义:单细胞研究,就是针对单个细胞的研究,这是相对于群体细胞的研究。研究意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行为,有利于揭示复杂生命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探究生理生化现象,获得统计平均结果。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单个细胞内的成分存在巨大差异,平均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单个细胞内成分的真实情况,会带来误导信息。癌症等疾病总是从个别细胞的变异开始,极少量异常细胞信号会被群体信号所掩盖,不能及时获得有关病变的信息。另外,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应激反应等活动在细胞内迅速发生,传统方法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对于数量较少且较为珍贵的细胞样本,如干细胞、元祖细胞及患者样本,传统分析方法需要大量的细胞样本,并不适宜。关于物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亚细胞结构如细胞器的分析,传统方法也不能满足。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单细胞水平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单细胞分析方法: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图像分析、动力学分析及纳米技术等。目前单细胞分析存在的难点:首先无论是针对一个特异性大分子,还是在OMIC水平上进行分子分析,都存在单细胞提取物数量少,难以分析的困难,这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增加灵敏度势在必行。除此之外高通量分析也是一个瓶颈,要想获得单细胞分析确切的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必须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多个细胞,这并不容易。另外单细胞分析也常常需要进行多种方式分析,这不仅是由于细胞存在于一种异质性环境汇总,而且也在同一时间,也需要测量多个参数。

  • TEM测试细胞

    大家好,我初次接触TEM准备看细胞的精细结构,完全没有经验,想做一个关于在细胞膜上看到5nm量子点,我看文献主要涉及到为了制备TEM样品,将裸露的的细胞固定在戊二醛(2.5%)溶液中。 然后将细胞样品用1%四氧化锇后固定。 用二甲胂酸盐缓冲液(0.1M)洗涤后,用一系列乙醇溶液(30,50,70,90和100%)使细胞脱水。 所有这些处理均在4℃下进行。 之后,将细胞用环氧丙烷处理,渗透并包埋在液体树脂中。 使用超薄切片机切割树脂块,并在网格上收集切片。 使用TEM和STEM模式在FEI Talos F200X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成像。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用戊二醛溶液把细胞固定,其他试剂或者仪器暂时都没有,所以想联系老师是否可以帮忙测试。价格可以协商,手机号:15122625693

  •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但是这种自噬“信号”如何传递给细胞从而使其“执行”自噬过程,则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近期,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课题组成功找到高等动物细胞在生长因子缺失条件下,启动自噬的部分“密码”,从而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4月27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以研究文章的形式刊发了这项研究成果,并配发专门评述。这也是近三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第二篇发表在这一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2009年6月,该院韩家淮教授的一篇有关细胞选择死亡方式机制的研究文章曾“登上”该杂志。  所谓自噬,是指细胞消化自身蛋白质或细胞内的结构(细胞器)的一种自食现象。通过这种现象,细胞可以降解、消除和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器和变性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生存和修复提供必须的能量。  科学家们认为,自噬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一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有关实验表明,包括肥胖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失调及癌症在内的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与该过程的异常有关。为此,自噬也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据林圣彩介绍,对自噬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以单细胞生物酿酒酵母为模型的研究,目前,一系列构成单细胞生物自噬核心机器的基因已被发现并命名。  然而,对自噬在多细胞生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科学界至今仍在不断探索中。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是:在多细胞生物中,诱导自噬的各种信号是如何被传递到细胞内自噬“核心机器”从而启动自噬过程的?  研究表明,与单细胞生物不同,在多细胞生物内,外界营养元素要依赖于生长因子的调控才能被转运到细胞内。一旦细胞外的生长因子匮乏,细胞便能启动自噬以维持能量平衡。那么,生长因子缺失这一信号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这也成为长期致力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林圣彩教授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研究,课题组终于成功“**”这一自噬启动“密码”——即通过一种名为GSK3的激酶活性增高后磷酸化并随之激活乙酰转移酶TIP60,进而导致自噬核心机器中的蛋白激酶ULK1的乙酰化水平增强而启动细胞自噬。简言之,这一发现揭示了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因子缺失条件下的细胞自噬过程的新的介导分子及其通路。  林圣彩认为,弄清楚了细胞内到底有哪些蛋白分子“参与”了自噬和它们如何串联在一起,将有益于科学界从“源头”上认识相关疾病,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 像数1,2,3那样简单

    许多关于细胞利用的一些生物学应用,如微生物学、细胞培养、血液检查等要求我们在实验中确定细胞的浓度。细胞计数非常简单,需要有一个计数板,称为血细胞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器。19世纪法国解剖学家Louis-Charles Malassez发明了这种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是由一片较厚的特制玻片构成,中间有一个垂直线网格。网格的尺寸是给定的,因此每条线覆盖的区域是已知的,这样就可以对一定体积内的溶液中的细胞数量进行计数,为后期的血细胞检测奠定基础。最为常见的血细胞计数板类型的中部有一个“H”形结构,上面有两个像镜子一样抛光的网格表面,并可在上面加上外罩。加载血细胞计数板开始进行计数之前,用擦镜纸拭去灰尘颗粒,确保血细胞计数板及其盖玻片处于洁净状态。安装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的盖玻片是特制的,明显厚于传统的显微镜盖玻片,这是因为它必须能够克服液滴的表面张力。确保在加载细胞悬液之前,先将盖玻片放置在计数表面,然后将吸液头和样本放进其中的一个V型孔中,并小心地挤出样本。利用毛细管作用充填盖玻片下部的区域。必须放入足够的液体以便覆盖整个镜片的表面,通常需要大约10ul,但不要溢出表面。您可以在一台血细胞计数板中加载两个样本,每个样本进入两个网格。将加载完的血细胞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台上,然后将计数格在低倍镜焦距中显示。将样本静置几分钟,不要移动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导致计数困难。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进行血细胞计数一个血细胞计数板的整个网格包括9个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为1mm2。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心区域有25个较大的方格,每个大的方格中又包含16个小方格。当进行计数时,仅对那些位于大方格两侧的各行中的细胞进行计数,以避免重复计数。悬液必须稀释到足够的程度,这样,细胞或其它颗粒才能均匀分布,不会再网格中相互重叠。为了判断细胞的活性,通常采用一种特殊的染色剂(如用台盼蓝稀释样本)。这种染色方法,又称为染色

  • 重组细胞因子分类及应用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具有 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 等。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 (lymphokine)等。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 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也可以依据结构或者其受体结构分类,我们的 趋化因子目前没有受体产品。三、细胞因子的特征1、低分子量;一般为<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为二聚体,三聚体。2、天然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方式在局部发挥短暂作用。3、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同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4、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5、具有高效性、多效性、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网络性。四、细胞因子的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2、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分α、β和g三种类型。3、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包括G-CSF(粒细胞)、M-CSF(巨噬细胞)、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Multi-CSF(多重)(IL-3)、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 (TPO)等。5、趋化因子(chemokine)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巴器官和组织以及感染发生的部位。根据趋化因子近N端半胱氨酸(Cys)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可分为CC、CXC、C、CX3C四个亚家族。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五、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介导自然免疫、参与抗肿瘤和抗感染2.调节T、B细胞活化、生长和分化,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刺激造血生成、刺激骨髓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4.在炎症、感染和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5.在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6.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其相应受体(CKR),导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或分泌某种蛋白质。六、四种蛋白表达体系比较表达细胞优点缺点原核E. coli繁殖快、成本低、产量高遗传背景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清楚易于大规模培养,成本低廉蛋白常为包涵体,纯化困难无糖基化(分泌蛋白,细胞膜上蛋白不可用),生物活性不定无翻译后修饰,内毒素含量高酵母Pichia使用简单,表达量高,His-tag便于纯化,一定的翻译后加工可进行糖基化修饰,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可诱导表达,也可分泌表达,产物便于纯化有时会出现蛋白切割问题糖基化不能满足要求昆虫High-5产量高 ,翻译后加工与哺乳动物相似对于部分有毒性或较难表达蛋白有优势无内毒素污染蛋白活性不如哺乳动物适合表达激酶等定位于细胞内的真核蛋白哺乳CHO HEK293完善的翻译后加工,活性接近天然蛋白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表达产量低

  • 【讨论】流式细胞技术的应用

    北京和睦家医院 孙芾 王厚芳 流式细胞术(FCM)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80年代开始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临床医学研究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了第一台流式细胞仪,到目前在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和医院已经有100多台。   FCM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悬液进行快速分析,通过对流动液体中排列成单列的细胞进行逐个检测,得到该细胞的光散射和荧光指标,分析出其体积、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物理及化学特征。FCM综合了光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细胞化学、生物学、免疫学以及激光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和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测量指标多、采集数据量大、分析全面、方法灵活等特点,还有对所需细胞进行分选等特殊功能。随着该仪器性能的不断完善,操作简单的各新型流式细胞仪相继问世。新试剂的不断发现使试验费用日益降低,FCM也从研究室逐步进入临床实验室,成为常规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不仅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也使检验科室的诊断水平、实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 【金秋计划】黄精炮制前后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靶向MD2蛋白发挥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font=宋体][size=16px]黄精([/size][/font][i][font=宋体]Polygonatum Rhizoma[/font][/i][font=宋体][size=16px],PR)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黄酮和甾体皂苷[/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类[/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临床常蒸制后应用,使用的辅料包括酒、黑豆、生姜和蜂蜜等。有研究报道PR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其生物活性。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PR经煎煮后其免疫调节活性增强,其中黄精多糖表现出较强的免疫调节特性。然而,黑豆加工炮制的黄精(PRWB)多糖的化学结构或免疫调节活性机制尚未见报道。[/size][/font] 作者首先进行了PRWB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1个较纯的多糖,记为SPR-1。SPR-1的HPGPC光谱显示单个对称窄峰,表明SPR-1为均质多糖。SPR-1的FT-IR光谱特性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 NMR波谱技术是目前分析多糖结构特征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利用1H和13C谱可根据化学位移和偶联常数确定多糖中糖残基的构型和数量,利用NOESY和HMBC谱可确定糖残基的序列。因此,我们研究了SPR-1在600MHz下的1H、13C、COSY、HSQC、HMBC和 NOESY NMR光谱。 结合以上分析,推测主链的连接方式为→[4)-β-D-Galp-(1]9→4,6)-β-D-Galp-(1→4)-α-D-GalpA-(1→4)-α-D-GalpA-(1→4)-α-D-Glcp-(1→4,6)-α-D-Glcp-(1→4)-α/β-D-Glcp。支链的连接方式为R1:β-D-Galp-(1→3)-β-D-Galp-(1→和R2: α-D-Glcp-(1→6)-α-D-Glcp-(1→。SPR-1 预测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利用SEM对SPR-1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多糖结构出现碎片化,表面粗糙,呈蜂窝状,具有无数不规则的凸起。接着作者检测了SPR-1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影响,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贴壁、肿胀,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形成细长的伪足,SPR-1组细胞也出现与LPS组相似的形态变化,说明LPS和SPR-1均能激活RAW264.7细胞,诱导细胞形态变化,激活免疫活性。 接着作者检测了SPR-1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影响,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贴壁、肿胀,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形成细长的伪足,SPR-1组细胞也出现与LPS组相似的形态变化,说明LPS和SPR-1均能激活RAW264.7细胞,诱导细胞形态变化,激活免疫活性。 [size=16px][font=宋体]前期研究表明,多糖可被TLR4识别,激活TLR4 信号通路,产生免疫调节作用。MD2是TLR4的重要辅助受体成分,TLR4信号传导依赖于辅助受体MD2和CD14结合配体。当MD2与多糖结合时,会促进TLR4/MD2复合物形成异二聚体,从而激活下游信号传导。TLR4在病原体识别和先天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大多数TLR4激活剂都是其原型配体LPS的衍生物,新的TLR4激活剂的发现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型免疫调节剂和佐剂。[/font][font=&][/font][/size] [font=宋体][size=16px]作者通过ITC分析发现SPR-1和LPS均能与MD2结合,表明SPR-1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机制是通过与MD2直接相互作用,激活MD2/TLR4信号传导。作者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了SPR-1和LPS与MD2的可能结合位点,发现SPR-1与LPS均能在多个结合位点与MD2结合,并形成亲和力较高的稳定复合物。这表明SPR-1具有作为新的TLR4激动剂的潜力,并可能开发成为新型免疫调节剂和佐剂。[/size][/font]

  • “光测”让癌细胞难逃法眼

    记者5月26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学院田建国、刘智波研究组利用全内反射下石墨烯对介质折射率异常敏感的光学现象,实现了超灵敏单细胞实时流动传感。这一成果可以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确“光测”出来,将为癌症预防提供一条新途径。 石墨烯是一种呈蜂巢状排列的单层碳原子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在全内反射这种特殊的结构下,对于介质折射率异常灵敏是石墨烯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田建国、刘智波领导的研究组发现,折射率的灵敏度与石墨烯的层数有极大关系,并且层数有一个最优值。他们通过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课题组合作,不断控制石墨烯的层数,最终制出厚度为8个纳米的石墨烯材料,其折射率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达到目前国际上最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结合微流体技术和病变细胞的折射率差异,将这一超高的折射率灵敏度成功应用于单细胞传感。记者在实验室看到,实验人员将制备出的8纳米厚石墨烯均匀铺于一块三棱镜的一面,紧贴石墨烯上方建有一条细胞通道。实验时,一束光从棱镜一面射入,穿透石墨烯照射在细胞通道上,反射光从棱镜另一面射出。实验人员通过光电转化,即可得到一份波形图。如果细胞通道中存在癌细胞,则波形图上将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即使数千个正常细胞中有一个发生了病变,这种“光测”方法都可以将其准确识别出来。 该课题组论文已在国际纳米科学技术领域权威刊物《Nano Letters》上发表,美国著名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网进行了同步报道。

  • 【转帖】用干细胞在实验室造出小型人类肝脏

    科学家们设法利用干细胞在实验室制造出小型人类肝脏。这一成功增加了制造出可用于移植的新肝脏的希望,尽管专家们说这还需要很多年时间。来自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巴普蒂斯特医疗中心的研究小组在波士顿的一个会议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英国专家们说,这是“激动人心的进展”,但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可能培养出功能健全的肝脏。对可供移植肝脏的需求远超过所能供应的数量。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寻找用细胞技术维持或终有一天替代人体衰退器官的方法上。这些器官的基本构件是干细胞,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分裂,形成各种人体组织的重要细胞。然而,用干细胞构建一个三维器官是一件困难的工作。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世界上其他研究小组所使用的方法是,以现有肝脏结构为平台,生成新的肝脏组织。按照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洗涤剂剥离肝脏细胞,只留下支撑肝脏细胞的胶原框架和毛细血管网络。然后,新的干细胞——发育不完全的肝脏细胞以及用于生成新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被逐渐填入。将这些放入用各种营养物和氧气培养细胞的生物反应器中,一周后,科学家们观察到肝脏结构中出现普遍的细胞发育现象,并且这个小型器官甚至出现一些正常工作的迹象。领导这项研究的谢伊·瑟凯尔教授说:“我们为这项研究展现的可能性感到激动,但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必须克服许多技术障碍才能让病人受益于这项研究。”他说:“我们不仅需要弄清如何一次性培养大量肝细胞,以便为病人制造足够大的肝脏,我们还必须确定使用这些器官是否安全。”英国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可喜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克·瑟斯说,这些研究成果“鼓舞人心”。他说:“报告显示,这些研究人员攻克了制造人造肝脏的主要障碍之一,即在‘自然生成的’肝脏结构中培养出正常工作的人类肝脏细胞。”他说:“很明显,这些细胞发育良好,但下一步是要证明它们能够像人类正常肝脏组织那样工作。”

  • 稳定细胞系助力重组蛋白高效生产

    [b][font=宋体]前言[/font][/b][font=宋体]在蛋白质研究领域,稳定细胞系的应用已成为生产高质量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的关键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稳定细胞系的生成与筛选方法得到了显著改进,从而推动了蛋白质生产的高效化与精准化。[/font][font=Calibri] [/font][b][font=宋体]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HEK293[/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CHO[/font][font=宋体]细胞系[/font][/font][/b][font=宋体]因其稳定的蛋白表达和适当的翻译后修饰而被广泛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这些细胞系能有效地生产具有复杂糖基化模式的蛋白质,这对于确保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糖基化缺陷细胞系通过特定的基因改造,能够分泌脱糖基化糖蛋白,为蛋白质生产提供了更加纯净的原料。[/font][font=Calibri] [/font][b][font=宋体]稳定细胞系的生成[/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传统的稳定细胞系生成技术如瞬时转染,虽然方法简便,但存在整合频率低、转基因沉默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如细胞分选技术、位点特异性重组(如[/font][font=Calibri]FLP/FRT[/font][font=宋体]系统)、转座子系统(如[/font][font=Calibri]piggyBac[/font][font=宋体])、慢病毒系统以及噬菌体整合酶等,提高了稳定细胞系的生成效率和稳定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序列特异性基因组工程也为稳定细胞系的生成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敲除或修饰特定的基因,研究者们能够实现对细胞功能的精准调控,从而优化蛋白质生产的效率和纯度。例如,一种同时缺乏[/font][font=Calibri]GnTI[/font][font=宋体]和谷氨酰胺合成酶([/font][font=Calibri]GS[/font][font=宋体])活性的[/font][font=Calibri]CHO[/font][font=宋体]细胞系被成功开发出来,为高效筛选具有[/font][font=Calibri]GS[/font][font=宋体]标记的稳定细胞系提供了有力工具。[/font][/font][font=Calibri] [/font][b][font=宋体]稳定细胞系与瞬时转染的比较[/font][/b][font=宋体]稳定细胞系相较于瞬时转染具有多个优点,包括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保持高水平的蛋白表达稳定性。尽管瞬时转染在某些情况下能快速产生大量蛋白,但其表达水平和重复性通常不如稳定细胞系。[/font][font=Calibri] [/font][b][font=宋体]展望[/font][/b][font=宋体]近年来,利用稳定细胞系高效生产结构生物学蛋白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筛选方法和改进整合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蛋白质生产的效率和纯度,还能够为结构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实验工具。随着基因编辑和细胞工程技术的进步,预计在未来,通过精确的基因操作能够更有效地创建和利用稳定细胞系。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结构生物学和药物开发中蛋白质的高效和可持续生产。[/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本文由义翘神州进行整理,同时提供[/font][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stable-cell-line-development-service][u][font=宋体][color=#0000ff]稳定细胞系构建服务[/color][/font][/u][/url][font=宋体],详情可点击了解![/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参考文献:[/font][font=Calibri]Büssow K. Stable mammalian producer cell lines for structural biology. [/font][i][font=Calibri]Curr Opin Struct Biol[/font][/i][font=Calibri]. 2015 32:81-90. doi:10.1016/j.sbi.2015.03.002[/font]

  • 什么是体细胞数?如何降低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

    生鲜乳中体细胞数(SomaticCellCount,简称SCC)反应生鲜乳卫生状况和奶牛乳房健康的状态。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等组成。当乳腺被感染或受机械损伤后,体细胞会上升,受感染乳区的乳汁中大约99%的细胞是白细胞。  1、高体细胞数对乳制品的影响主要有:(1)牛奶味道变异;(2)牛奶贮存期缩短;(3)乳清量增加、酪蛋白收缩性降低,导致奶酪的产量下降。  2、引发高体细胞数原因有:(1)可能有隐性乳腺炎发生 发生隐性乳腺炎时,感染牛很少有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乳汁正常,故常常误将感染乳区的乳作正常牛奶处理,造成生鲜牛奶中体细胞的升高。(2)牛群结构偏老 一般而言,胎次越小的牛只体细胞越低。因为老龄牛只长期接触乳腺炎病原菌,免疫功能下降,有更多的被感染机会。  3、降低生鲜乳中SCC,重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减少乳房机械性损伤。牛床、运动场、挤奶厅、饲槽、水槽等奶牛活动区域无尖锐物品,机械挤奶时不可过挤,以避免引起乳房损伤。(2)减少病原菌等生物侵袭。加强环境消毒,及时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3)日粮营养充足、均衡,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4)定期(至少每月1次)进行牛群隐性乳房炎检测,及时进行乳房炎预防。(5)隔离患有传染性乳房炎的奶牛,淘汰患有慢性乳房炎的母牛等。

  • 【转帖】细胞生物学发展史

    1677年荷兰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用简单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虫”(细胞)。1665年英国Hooke Robert(1635-1703)博物学家提出细胞和细胞结构的概念。1827年贝尔发现哺乳类的卵子,对细胞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1838年描施莱登述了细胞是在一种粘液状的母质中,经过一种像是结晶样的过程产生的,并且把植物看作细胞的共同体。在他的启发下施万坚信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指出二者在结构和生长中的一致性。1845年德国动物学家西博尔德(1804-1885)断定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的。1852年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1821-1902)在研究结缔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名言,并且创立了细胞病理学。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霍夫迈斯特对植物,分别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间接分裂。1873年施奈德对动物,分别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间接分裂。1875年德国植物学家施特拉斯布格首先叙述了植物细胞中的着色物体,而且断定同种植物各自有一定数目的着色物体;1880年巴拉涅茨基描述了着色物体的螺旋状结构,翌年普菲茨纳发现了染色粒。1882年德国细胞学家弗勒明在发现了染色体的纵分裂之后提出了有丝分裂这一名称以代替间接分裂。施特拉斯布格把有丝分裂划分为直到现在还通用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他和其他学者还在植物中观察到减数分裂,经过进一步研究终于区别出单倍体和双倍体染色体数目。1882年捷克动物生理学家浦肯野提出原生质的概念。1888年瓦尔代尔才把核中的着色物体正式命名为染色体。1891年德国学者亨金在昆虫 的精细胞中观察到 X染色体。1902年史蒂文斯、威尔逊等发观了 Y染色体。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的研究成就后,遗传学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细胞学的进展美国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摩尔根(1866—1945)研究果蝇 的遗传,发现偶尔出现的白眼个体总是雄性;结合已有的、关于性染色体的知识,解释了白眼雄性的出现,开始从细胞解释遗传现象,遗传因子可能位于染色体上。细胞学和遗传学联系起来,从遗传学得到定量的和生理的概念,从细胞学得到定性的、物质的和叙述的概念,逐步产生出细胞遗传学。此外,发现了辐射现象、温度能够引起果蝇突变之后,因突变的频率很高更有利于染色体的实验研究。辐射之后引起的各种突变,包括基因的移位、倒位及缺失等都司在染色体中找到依据。利用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并且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处理可以推算出染色体的基因排列图。广泛开展的性染色体形态的研究,也为雌雄性别的决定找到细胞学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后,电子显微镜得到广泛使用,标本的包埋、切片一套技术逐渐完善,才有了很大改变。开始逐渐开展了从生化方面研究细胞各部分的功能的工作,产生了生化细胞学。

  • 细胞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http://www.39kf.com/Txt2Img/ju.png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http://www.39kf.com/Txt2Img/named.png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http://www.39kf.com/Txt2Img/iuy87612.png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http://www.39kf.com/Txt2Img/2008-9-13.png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http://www.39kf.com/Txt2Img/kmmn675.png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http://www.39kf.com/Txt2Img/datu.png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对超声波敏感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http://www.39kf.com/Txt2Img/877667jkdkk.png好。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酥活力,但不是全部,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http://www.39kf.com/Txt2Img/jsdh766289sdmkxu.png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 用于治疗癌症的“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观遗传学开关

    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即时杀手,能够即时杀灭外来侵入物和癌细胞。尽管科学家就如何利用这些细胞的潜在能力所开展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但对这些自然杀伤细胞是如何从非免疫细胞转化而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目前,研究者发现了一种酶,能够利用一种外遗传途径(一种能够修改细胞中DNA的读取方式,而不改变其基因蓝图)来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生长及其功能的形成。自然杀伤细胞可能有助于癌症的免疫治疗。这些免疫系统卫士时刻都在履行其警戒的职责,因此,人们认为它们能够消除那些偶遇的且经常躲过化疗的肿瘤细胞。目前,正在进行的二十几项旨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应对癌症的能力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然而,正在开发的这类药物当中,没有一种采用外遗传途径。根据今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份研究报告,这种情况也许是个错误。来自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由陈思毅(Si-Yi Chen)带领的团队的研究表明,酶MYSM1(代表 Myb-like, SWIRM 和 MPN 结构域蛋白 1)控制了自然杀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变异达到成熟的最后步骤。他们认为,这种酶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通过增加成熟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来与癌细胞作斗争。来自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癌症免疫学家普鲁诺罗尔·马修(Porunelloor Mathew)说:“这对我们理解自然杀伤细胞的发育非常重要”。他本人并未参加这项研究。一种使肿瘤细胞自毁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一种新型化疗药物将其目标指向癌细胞的组织结构,可导致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自我毁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万灵抗癌新药。这种药名为TR100,该药的原理是摧毁构成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而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任何损害。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老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的“癌症研究”期刊上。就像一栋建筑物,细胞要保持其形状就必须有一定的支撑结构。两种分别称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蛋白质为癌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它们就像一些较长的结实且互锁的线缆。健康的人体肌肉细胞,包括构成心脏的细胞也利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由于这个原因,多数研究人员已经放弃了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作为化疗的目标,针对这些蛋白质的药物的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几乎停滞不前。然而,国际肌球蛋白专家Dr. 彼得﹒冈宁(Peter Gunning)始终在不断推进这项研究,而目前,他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分离两种特定类型的肌球蛋白,称为原肌球蛋白。只有癌细胞需要利用这些蛋白,而健康的肌肉细胞并不需要它们。他与本论文的首席作者贾斯汀·史丹(Justine Stehn)共同开发了TR100这种药物。程序性细胞死亡:致使肿瘤发生内爆“我们已经对癌细胞的内部构架或结构的核心组件进行了跟踪,”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医疗科学系,肿瘤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史丹(Stehn),在一次健康热线的专访中说道,“当细胞察觉到其构架出现重大错误时,它将会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情况。”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遗传性定时炸弹,潜伏在每个人体细胞中。如果细胞被损坏、被感染或运转失常,人体能够对它发出自毁信号。“它就像我们看到的大楼坍塌那样”,史丹(Stehn)说,“如果一个大楼的结构和支架被移除,它就会自己坍塌。”程序性死亡导致细胞自身分裂成为小块的碎片,这些碎片能够被其它细胞所吸收、回收并重新利用。

  • 【转帖】科学家揭秘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在酸度出现变化的环境下,蛋白分子的结构将在原子水平上发生改变,引发病毒入侵并与宿主细胞发生融合。美国普渡大学和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了酸性环境和中性环境中的蛋白结构。结合两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能够说明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并准备与之融合时蛋白质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而这恰恰是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借助电子显微镜清楚观测到这种病毒表面蛋白质的3D结构,他们发现,蛋白质E1、E2、p62等在病毒入侵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前研究人员已经知道了包膜蛋白1(E1)的结构,仅知道包膜蛋白2(E2)的一般特征,如它在蛋白质复合体的位置,但还不了解它的结构。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现在已确定了E2的结构,以及E1、E2蛋白质复合体在原子水平上的精确结构。他们已经了解了E2的三种结构域,以及在酸性环境中,E2如何与细胞膜融合。E2是一种受体结合蛋白,病毒可附着其上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在宿主细胞的酸性环境中引发蛋白复合物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可使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形成一个“融合孔”,病毒可通过“融合孔”将遗传物质转移到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在感染病毒后会产生新的病毒粒子。普渡大学著名生物科学教授迈克尔·罗斯曼认为,这一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人们掌握病毒如何感染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相关知识,也有助于人们生产更好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原理及用途

    超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它是一种波动形式,因此它可以用于探测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信息,既诊断超声。同时,它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达到一定剂量的超声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超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它是一种波动形式,因此它可以用于探测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信息,既诊断超声。同时,它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达到一定剂量的超声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的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即超声生物效应。超声对细胞的作用主要有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热效应是当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摩擦力阻碍了由超声引起的分子震动,使部分能量转化为局部高热(42-43℃),因为正常组织的临界致死温度为45.7℃,而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敏感性高,故在此温度下肿瘤细胞的代谢发生障碍,DNA、RNA、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从而杀伤癌细胞而正常组织不受影响。空化效应是在超声照射下,生物体内形成空泡,随着空泡震动和其猛烈的聚爆而产生出机械剪切压力和动荡,使肿瘤出血、组织瓦解以致坏死。另外,空化泡破裂时产生瞬时高温(约5000℃)、高压(可达500×104Pa),可使水蒸气热解离产生.OH自由基和.H原子,由.OH自由基和.H原子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导致多聚物降解、酶失活、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杀伤。机械效应是超声的原发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地压缩与伸张构成了压力变化,引起细胞结构损伤。杀伤作用的强弱与超声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相关。工作原理 同时,它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达到一定剂量的超声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超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它是一种波动形式,因此它可以用于探测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信息,既诊断超声。同时,它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达到一定剂量的超声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的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即超声生物效应。超声对细胞的作用主要有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热效应是当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摩擦力阻碍了由超声引起的分子震动,使部分能量转化为局部高热,因为正常组织的临界致死温度为45.7℃,而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敏感性高,故在此温度下肿瘤细胞的代谢发生障碍,DNA、RNA、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从而杀伤癌细胞而正常组织不受影响。空化效应是在超声照射下,生物体内形成空泡,随着空泡震动和其猛烈的聚爆而产生出机械剪切压力和动荡,使肿瘤出血、组织瓦解以致坏死。另外,空化泡破裂时产生瞬时高温、高压,可使水蒸气热解离产生.OH自由基和.H原子,由.OH自由基和.H原子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导致多聚物降解、酶失活、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杀伤。机械效应是超声的原发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地压缩与伸张构成了压力变化,引起细胞结构损伤。杀伤作用的强弱与超声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相关。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的原理并不是太神秘、太复杂。简单说就是将电能通过换能器转换为声能,这种能量通过液体介质而变成一个个密集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迅速炸裂,产生的象小炸弹一样的能量,从而起到破碎细胞等物质的作用

  • 【转帖】第四种淋巴细胞—NKT细胞

    第四种淋巴细胞—NKT细胞 通常认为,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有三种细胞系组成,一是由胸腺产生的T细胞,二是由骨髓分化而来的产生抗体的B细胞,三是自然杀伤(NK)细胞。而新近发现存在第四种淋巴细胞—NKT细胞。1. NKT细胞的发现1986年,克隆成功了NKT细胞的特征性抗原受体基因。将其命名为Va14基因,与其他T细胞抗原受体的(TCR)基因不同,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198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Fawlkes与瑞士的Budd分别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报告指出,胸腺细胞中的T细胞通常不能表达受体,仅有部分未成熟T细胞选择表达V-β8.2受体。随后的研究证明这种细胞不是T细胞,考虑是NK细胞的受体,这种细胞集团的数量极少,生理意义不明。1994年,这两个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报道的细胞为同一细胞,从此NKT细胞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蛋白质,而NKT细胞是别的抗原是α-Gal-Cer即所谓的糖脂质,这是该免疫系统与通常的免疫系统重要的不同点。NKT细胞的分化与T细胞不同的是在胸腺形成前的胎生初期6.5日在胸腺外组织分化。NKT细胞与T细胞比较,机能处于不发达状态。T细胞分化为功能不同的Th1和Th2细胞群,Th1细胞产生INFγ及IL-2,引起迟发行过敏症等细胞性炎症。Th2细胞能产生IL-4和IL-10,参与变态反应及抗体产生等体液免疫反应。而NKT细胞不但能分泌Th1和Th2细胞因子,同时还具有与CD8+伤害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相同的杀伤靶细胞作用。毫无疑问,NKT细胞在免疫调节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NKT细胞与疾病可能有诸多关系,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变态反应的调节、抗肿瘤作用、及抑制寄生虫感染等有关。2. NKT细胞的多样性分化NKT细胞具有T细胞和NK细胞细胞两重性质,既能表达Va14/Ja281特定的T细胞受体又能由CD1介导识别脂质抗原。NKT细胞的分化是否依赖胸腺尚有争议。根据其表达TCR等多种表面抗原的不同,提示NKT细胞存在两个以上细胞群。从CD4/8的表达看,可将其分为(1)CD4-NKT细胞,(2)CD8-NKT细胞,(3)CD4和CD8均不能表达的DN-NKT细胞。第一类的全部和第二类的半数是Va14/Ja281-T细胞。3.人类NKT细胞人末梢血中的DN-NKT细胞V区域,可高度表达Va24/JaQ(这与鼠的Va14/Ja281高度相似)及Vβ11(与鼠Vβ18高度相似)。这种TCR的组合表达可见于DN-NKT细胞和CD4+细胞。而未见于CD8+细胞。小鼠的CD1相当于人的CD1d的Va24/JaQ。此外,人末梢血中1~2%的T细胞能表达抑制性受体,即抑制型NK细胞受体(KIR),而Va24/JaQ+细胞则不能表达。它的NK相关分子是CD16、CD56或CD57,Va24/JaQ+细胞异不能表达这些分子。在小鼠中还可以看到Va24/Ja281+T细胞以外的NKT细胞。人类Va24/JaQ+细胞与KIR+T细胞能形成不同的亚群。且具有不同的功能。4. NKT细胞分化的胸腺依赖性这是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NKT细胞分化过程中胸腺是有作用的。NKT细胞多见于胸腺及脾脏以外的肝脏和骨髓种,胸腺缺损的小鼠与正常小鼠比较,NKT的分化并不少。将出生三日小鼠的胸腺摘除,虽然NKT细胞的分化显著受到抑制,但此时CD8+NKT细胞的分化未受到影响。由此认为CD8+NKT细胞在胸腺外分化的可能。5. NK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意义 NKT细胞是指能够表达NKT细胞标志NKT1.1的T细胞,其机能具有T细胞和NKT细胞双重特征。NKT细胞在TCR和NKR介导下,产生大量的IL-4及INFγ,对肿瘤细胞有细胞伤害作用。 NKT细胞能表达T细胞的TCR与NK细胞的NKR-P1两种受体,特别是NKT细胞多数表达Va14TCR,识别CD1抗原,而NKR-P1识别各种糖链。 NKT细胞,特别是CD4-NKT细胞,对TCR刺激可产生大量IL-4及IFNγ,同时具有ThO型细胞因子产生能力。NKT细胞不但产生IL-4的主要细胞,而且强力产生IFNγ。IFNγ参与自身Th1诱导,具有极强的Th1诱导能力,从而是IL-2产生亢进。它同时还具有Th2细胞分化抑制功能。IL-12能诱导NKT细胞产生IFNγ。IL-12对TCR的刺激是IFNγ的产生显著亢进。综上所述,NKT细胞不但是IL-4和IFNγ的强力产生细胞,同时参与Th1/Th2分化的抑制,而这些作用都不是单纯的。 虽然NKT细胞能大量产生细胞因子,但仅在机体内保持这种功能。当初一度认为,NKT细胞只是IL-4的产生细胞,而不是Th2分化的必需细胞。并不认为在CD1缺损的小鼠中NKT细胞的分化和对TCR刺激使IL-4产生减少,且对Th2分化必需的IL-4及IgE的产生没有多大影响。但给小鼠投于α-GalCer可使NKT细胞活化,IL-4的产生诱导Th2的应答。有报告指出,同样投于α-GalCer,可使NKT细胞产生IFNγ而致IgE产生低下。由此可见,NKT细胞能产生IL-4与IFNγ两种功能相反的细胞因子。这种微妙的协调作用可能是NKT机能表达的重要特征。NKT细胞的活化通常伴有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的活化,这对NKT细胞活化后的免疫应答有较大影响。

  • 什么是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

    高内涵技术优势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全自动高速显微成像,全自动图像分析和数据管理。全自动高速显微成像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图像,全自动图像分析从这些图像中提取大量的数据,数据管理软件负责建档存储、注释比较、检索分享这些图像和数据。高内涵,意味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单个细胞图像和各项指标,细胞群体的统计分析结果,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亚细胞结构的变化,荧光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荧光信号空间分布的改变等等。人们往往因为特定的问题去设计实验,在图像中找到答案的同时,其他的信息会带来意外的新发现。

  • 图文解说流式细胞仪及其技术应用

    4.1 流式细胞仪基本原理1. 生物学颗粒分析原理① 流式细胞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上,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大量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现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最先进的分析技术之一。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快速的、多参数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称为流式细胞术。② 生物学颗粒包括大的免疫复合物、DNA、RNA、蛋白质、病毒颗粒、脂质体、细胞器、细菌、霉菌、染色体、真核细胞、杂交细胞、聚集细胞等,所检测的生物颗粒的理化性质包括细胞大小、细胞形态、胞浆颗粒化程度、DNA含量、总蛋白质含量、细胞膜完整性和酶活性等。③ 流式细胞仪是以激光为光源,集流体力学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细胞荧光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 ④ 流式细胞仪是在荧光显微镜技术、血细胞计数仪和喷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 鞘液和样品流在喷嘴附近组成一个圆柱流束,与水平方向的激光束垂直相交,染色的细胞受激光照射后发出荧光,这些信号分别被光电倍增管荧光检测器和光电二极管散射光检测器接收,经过计算机储存、计算、分析这些数字化信息,就可得到细胞的大小、活性、核酸含量、酶和抗原的性质等物理和生化指标。2. 流式细胞仪细胞分选原理在压电晶体上加上频率为30kHz的信号,使液柱断裂成一连串均匀的液滴。当某类细胞的特性与要分选的细胞相同时,流式细胞仪就会在这类细胞形成液滴时给含有这类细胞的液滴充以特定的电荷,带有电荷的液滴向下落入偏转板间的静电场时,依所带电荷的符号分别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落入指定的收集器内,从而达到细胞分类收集的目的。4.2 流式细胞仪的分类和基本结构1. 流式细胞仪的分类流式细胞仪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临床型(亦称台式机)和科研型(亦称大型机)。流式细胞仪根据其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一般流式细胞仪和狭缝扫描流式细胞仪。http://www.care100.com/yqxjpkc/images/112.gif

  •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的分类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分散效应,使液体产生空化的作用,从而使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或细胞组织破碎。常规使用方法是把要破碎的材料放到烧杯中,开电源设定时间(震动时间和间歇时间),将破碎仪的探头放到材料中。使用过程中,超声波发生器电路将50/60Hz的市电转换成18-21KHz的高频高压电能,因此破碎过程中会大量产热,一般在冰浴下破碎。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的两大组成部件为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有的配置有隔音箱)。1、超声波发生器:工作原理:由信号发生器来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这个特定频率就是换能器的频率,一般应用在超声波设备中的超声波频率为20KHz、25KHz、28KHz、33KHz、40KHz、60KHz。2、换能器组件:换能器组件主要由换能器和变幅杆组成。3、隔音箱:可以有效地的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所发出的噪音,保持实验室安静。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在我国的行业推广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应用仍不够普及!该仪器(设备)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这是其它仪器设备所不能比拟的。也正因如此,该仪器(设备)的市场潜力很大,所以生产厂家也日趋增多,这也同时造成了超声清洗行业及市场的相对混乱,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分类如下:一、按探头(“tip”)直径分类处理不用体积的样品需要选择不同“tip”头的超声波破碎仪。由于各制造厂家的产品结构不同,其“tip”头直径不尽相同。一般“tip”头从微量5mm(适合1ml处理量)到25mm(适合1000ml处理量),有连续流探头,处理量可达80升/小时。可能会发生磨损的高能应用中会用到可更换“tip”头。当能量通过“tip”头被传递时,金属表面留下痕迹的地方会发生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腐蚀的地方会产生轻微的蚀损斑。“tip”头可以用砂纸或纱布来打磨,除非是损坏到一定的程度;当这种情况发生时,“tip”头将很难进行调谐频率,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发出长而尖的噪音,最终产生裂纹。 要有效地加工给定剂量的样品,有两个主要的因素需要考虑:“tip”头尺寸和输出功率。这两个因素必须同时匹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小功率大“tip”头,则“tip”头无法工作;而太大的功率则“tip”头可能损坏。购买时请注意所需型号附件。二、按功率分类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的功率大小是客户的首选指标,它决定着被破碎物的数量、大小、质量及效果。所以各生产厂家对此指标也都非常重视。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化验室、研究所、药品检验所等科研单位,使用的功率都不大,(一般在500W以下);而生物公司、制药厂、化工企业等生产单位,所用的功率大都在500W-2000W左右。由于各制造厂家的产品结构不同,其功率的标注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过按照用户常用的惯例,一般有以下几种:50W、100W、150W、250W、300W、350W、500W、1000W、2000W。一般超声波细胞破碎仪输出功率可根据需要适度调节。 标准超声波细胞粉碎机产品的额定工作频率是20千赫兹。一些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有自动调谐功能可以使频率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变化。

  • 细胞破碎的四种方法

    [b][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一、机械破碎法:[/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是指利用捣碎机、研磨器或匀浆器[/font] [font=微软雅黑]等将细胞破碎开来[/font] [font=微软雅黑]。[/font][/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1. 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2. 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二、物理破碎法:[/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指利用温度差、压力差或超声波等将细胞破碎开来。[/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1.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借助超声的震动力破碎细胞壁和细胞器)。[/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机制:可能与强声波作用溶液时,气泡产生、长大和破碎的空化现象有关,空化现象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刀力使细胞裂解。[/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超声波破碎的效率取决于声频、声能、处理时间、细胞浓度和细胞类型等。(使用时注意降温,防止过热)。[/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2. 高压破碎:细胞悬浮液从高压室的环状隙喷射到静止的撞击环上,被迫改变方向经出口管流出。此过程中细胞经历了高速造成的剪切的碰撞及高压到常压的变化,从而破碎释放内含物。[/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这是一种温和的、彻底破碎细胞的较理想的方法。[/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3.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三、化学破碎法:[/size][/font][/b][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指利用甲醛、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膜的结构遭到破坏或透性发生改变[/font] [font=微软雅黑]。[/font][/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font]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浓度一般为1mg/ml。[/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四、酶学破碎法[/font] [font=微软雅黑]:[/font][/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选用合适的酶,使细胞壁遭到破坏,进而在低渗溶液中将原生质体破碎开来。[/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裂解液标准配方[/font]: :50mM Tris-HCl(pH8.5~9.0), 2mM EDTA, 100mM NaCl, 0.5% Triton X-100, 1mg/ml溶菌酶。(溶菌酶在这个pH范围内比较好发挥作用) 。[/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综合叙述: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font]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size][/font]

  • 超声波对生物细胞的三种作用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波,同时,也是一种能量形式,当达到一定剂量的超声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的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超声波对生物细胞的作用效应主要有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三种。1、热效应: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摩擦力对超声引起的分子震动的的阻碍,使得超声波的部分能量转化为了局部热能。正常组织的临界致死温度为45.7℃,而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肿瘤组织在此温度下常常发生细胞的代谢障碍,使肿瘤组织的DNA、RNA、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受到严重影响。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对生物细胞的热效应而发明的超声波治疗仪即是能对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却不影响正常组织生理代谢。2、空化效应:指在超声作用下,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会形成微小空泡,伴随空泡生长和破裂产生的巨大机械剪切力和高温,使肿瘤出血、组织瓦解以致坏死。另外,空化泡破裂时产生瞬时高温(约5000℃)、高压(可达500×104Pa),可使水蒸气热解离产生.OH自由基和.H原子,由.OH自由基和.H原子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导致多聚物降解、酶失活、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杀伤。3、机械效应:是超声引起的原发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地压缩与伸张构成了压力变化,引起细胞结构损伤。超声机械效应杀伤作用的强弱与超声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生物细胞的三大作用而发明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领域的细胞破碎乳化、医疗系统的疾病诊断、超声治疗等各个行业领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