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息疟定

仪器信息网息疟定专题为您整合息疟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息疟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息疟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息疟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息疟定话题讨论。

息疟定相关的资讯

  • 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获美国盖伦奖最佳药物奖
    日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发明,并与诺华公司合作开发的疟疾研究项目复方蒿甲醚,以其创新性治疗方案和卓越疗效获得“2010美国盖伦奖”最佳药物奖。  据悉,盖伦奖美国组委会对复方蒿甲醚的评价是:由两个不同作用的抗疟药组成的固定比例复方抗疟药,可以使95%的被治疗患者快速恢复。美国盖伦奖由美国普里斯盖伦基金会组织发起,颁发给上市后对全球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可实质改善治疗效果、带给患者利益的创新药物。
  • 华东师大研究揭示抗疟剂显现治疗前列腺癌潜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易正芳及同事近日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抗疟化合物可抑制小鼠前列腺癌和肿瘤转移。相关成果12月14日凌晨发表于《自然—通讯》。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性激素及其受体。临床试验表明,可阻断雄激素受体的药物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策略。但前列腺癌可能对这些药物表现出抵抗性,因为雄激素受体有替代表达形式,而目前的药物无法抑制它们。为了寻找新型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研究人员对自然化合物库进行了筛选,发现抗疟剂臭椿酮是可以阻断所有不同形式雄激素受体的有力抑制剂。在细胞和小鼠中,该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转移形成。事实上,该药与影响雄激素受体稳定性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内的受体降解。研究者认为可考虑使用该药治疗对现有疗法具有抵抗力的前列腺癌,而且它有助于推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 禾工夏令营——“华东第二虐”七尖
    2017年禾工首次集体户外活动被我称之为“吃苦”夏令营;因为这次行程里安排了徒步东西天目七尖,七尖有“华东第二虐”之称,是浙江十大徒步线路之一,整体路程约50公里(说法不一,线路不同);出发之前其实我的内心已经是拒绝的了,又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不服输精神....言归正传,现在就开始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的行程!! 2017年5月5号(第一天):7:30公司集合出发前往临安;中午11点左右抵达第一站青山湖景区内用餐,临安青山湖景区山清水秀、清丽婉约、岸边停泊着三四艘游船,岸上铺设着一片青砂石,青山湖面很平静,是散心的好地方。值得一提的“水上森林大闯关”。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娱乐拓展项目,空中荡板、水中软桥、战地滚筒、蜻蜓点水、翻山越岭等。景区内除了自然风光的美,还有红艺人表演,下午14:00左右,我们来到“伊丽莎白公主号”上,欣赏这里的风情演出。杂技表演、魔术幻变等都很精彩,还有国人所说的”人妖“,华丽的服饰,妩媚的表情确实很美。 风情演出刚好1个小时结束。之后,我们便去参加了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也是公司同事之间展示默契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竞渡美景。16:00左右在领队的安排下乘坐大巴车,前往农家乐入住。随着大巴车的开动道路越来越窄,这里有很多山间小别墅,风景依旧很美,不禁感慨生活在这里真好。 说起农家乐,比较推荐天目山镇告岭村东关的童乐农家乐,环境不错,老板人也很热情、亲切!2015年5月6号(第二天):5:00起床,5:30早餐,6:00乘车上山至登山点,关于穿越七尖:东西天目7尖连穿素有华东第二虐之称,第一虐被“千八”夺走。七尖整体路程约50公里以上,上升总高度4000-5000米。从东天目山-大仙顶到西天目山-仙人顶(或者反穿)山脊穿越要翻过的七座山峰。 (七尖为:龙王山、药王峰、千亩田、桐坑岗、仰天坪、大洋山、仙人台),实际为九座山峰。1、天目山(仙人顶1506米)2、龙王山 (1587米;实测最高点,也即测绘桩位置,在山顶平台的北端,1592米)3、药王峰(节理峰1551米)4、千亩田峰(1554 米),包括附近的三道岭、药王峰等都为同一山体5、桐杭岗(1503米),又叫千峥岩6、仰天坪(1248米),70度的陡坡,没有落脚的地7、椅子坪(大洋山,1264米),大高岭和它是同一山体8、仙人台(1291米)9、东天目山(大仙顶1479米,实测1484米)既来之则安之,大家开着玩笑做着准备工作,挑战的旅程开始了!刚开始的爬坡是那么的艰辛,剧烈的喘气声,一路汗水不是沿着下巴滴下,就是沿着帽檐滴下。泥泞的山路啊,再累也阻挡不了我欣赏路途中美丽的风景,抬头望去一汪清泉,走走拍拍,用照片记录我们征服‘七尖’的勇气!背负着沉重的大包,双脚没有明显的着力点,如果没有手持登山杖恐怕早就摔了,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山脊上,考验着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 在同事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下终于登上了第一尖“西天目仙人顶”,才爬上第一尖就觉得那么的艰辛~当你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的时候,神清气爽,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还带有些许自豪感,这就是爬山的乐趣吧!合影留念(最右手边的大叔,是带我们上山的当地村民。) 山上还有一玛尼堆,就在这里路餐吧,稍作歇息又要赶着下山了,肚子也在唱空城计。大仙顶下山,进入密林,枯枝、竹叶、树根(建议穿长裤长袖,佩戴帽子、墨镜和脸罩),下山的路是很大的斜坡,再加上山里可能前段时间雨季地面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只能手拉树枝,再加上登山杖的借力缓慢的走。相比于上山,下山还是比较轻松的,一路上欢声笑语,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来自于大自然的魅力,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人留下了垃圾(全部都是一次性饭盒、饮料瓶、零食袋等),而我们留下的只有脚印和汗水。我很想说,后来的小山尖都是急升坡和急降坡的(绝望~)行走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节奏,千万不要猛跑猛追,要匀速前进;比如上图这个“风”一样的女子,太快了,追不上啊~ 到达山底已经是快将近5:00了,精疲力竭的我们等待全员到齐一起步行到农家乐用餐。累了一天,吃过晚饭之后大家都早早的洗漱休息了。(各种酸痛,就想要一觉睡到自然醒) 攀登,山川被你征服跋涉,不一样的风景坚忍,挑战你的极限 2015年5月7号(第三天):6:30起床用过早饭之后就乘坐大巴车返回嘉定了,本来今天是要继续徒步15公里的,由于各种原因取消了计划。 每一次的户外集体活动都是对大家的一次身心考验,我们崇尚大自然的自由和冒险,同事之间的自助与相助,以双脚丈量大地,以双手守望相助,我们相逢则同行,道同则并肩!
  • 美国“巴雷利”沙门氏菌肆虐,感染人数升至268人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近期在美国多州爆发的"巴雷利"沙门氏菌疫情已至少造成141人感染,本次疫情的源头疑似一种日文名为"中落"(Nakaochi Scrape)的金枪鱼背肉。   相关问题产品由望月股份有限公司(Moon Marine USA,MMI)生产,进口自印度,目前该公司正在召回将近6万磅冰冻黄鳍金枪鱼背肉。  另据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醒民众,在餐馆和食杂店购买金枪鱼产品要小心。这批产品的名称为AAA或AA级Nakaochi Scrape,是鲔鱼背部的肉。产品的原始包装为白盒黑字,进口商为MMI,存放在真空包装袋中,袋上并无标志。另外产品经过分销商渠道之后,商品上未必有MMI的公司标识、产品批号,因此购有注明为黄鳍金枪鱼背肉的商家应向分销商查询。美国近期沙门氏菌疫情感染人数升至268人 32人住院就医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近日肆虐美国的沙门氏菌疫情目前已至少造成268人感染,32人住院就医。  疫情感染者在早期集中于美国东部沿海以及墨西哥湾地区,之后经美国南部地区扩展至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已有24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受到了本次疫情的影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表示,本次疫情的源头疑似一种日文名为"中落"(Nakaochi Scrape)的金枪鱼背肉。相关问题产品疑似由望月股份有限公司(Moon Marine USA,MMI)生产,进口自印度。目前约有5万9千磅的问题产品被召回。
  • 假试剂在实验室中肆虐 监管上处于空白
    在天津一所高校的重点实验室里,博士生柯剑遇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刚刚从国外进口的昂贵仪器经过精心检查,毫无问题,但在实验开始之后,突然计算机报错,等再去检查,仪器上的密封件全部损坏!这下可吓坏了柯剑,这些仪器上的密封件每一个都价值数千元。这可不是小事,难道是自己操作失误?经过苦苦思考和反复排查,终于发现,原来是试剂搞的鬼。  “这一批试剂中有假货。”柯剑告诉《北京科技报》,“密封件都是很娇贵的,遭到了假试剂的腐蚀就会全部坏掉,可是因为试剂已全部使用,我们已无法断定到底哪瓶是假的。就是这一点假货,让我们遭受了重大损失!”  试剂又称化学试剂或试药,主要是实现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使用的纯净化学品。一般按用途分为通用试剂、高纯试剂、分析试剂、仪器分析试剂、临床诊断试剂、生化试剂、无机离子显色剂试剂等。在如今的科学实验室里,试剂可谓是不可或缺。但是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严谨的领域,造假的黑手也悄悄地伸了进来。  科学网对科研试剂耗材造假现象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3%以上的人听说过或者了解假试剂的现象,57%的科学家和学者遭遇过假试剂的坑害,而38%的被调查者表示,就他们所知,身边至少有5人以上购买过假的试剂和耗材。  “试剂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圈子很小,但水非常深。”资深仪器试剂工作者李先生告诉《北京科技报》,“很多人入行就是看准了假试剂是个没本的买卖。有些卖试剂和仪器的供应商连生物和化学都分不清,但是却跑到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去推销他们的产品,你怎么向他们确认真假?”  据李先生透露,假试剂一般来自于两个渠道。一个渠道是国内小作坊式造假,这些人造假的手段比较拙劣,技术含量很低,也容易识别 而另外一个渠道则更为隐蔽,危害也更大,那就是试剂代理公司造假。因为国产试剂在科学家实验室中信用不好,多数科学家都会选择进口试剂。但是,由于试剂进入国内需要非常繁琐的手续,国际试剂公司会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一级代理公司。这些办事处和代理公司,有些除了正常供应真试剂之外,会在国际上订购大桶的工业试剂,然后在香港等地进行分装。而这些工业试剂在国外是只供应工厂的,从来不进入实验室。“这些试剂代理公司,厚道一点儿的,会将其分馏过滤一下,试剂的纯度还比较高 黑心一点儿的,直接装进小包装里贴上标签,就通过其他代理公司卖给了实验室。当然,这些试剂在价格上要比正常试剂低一些。”  “这些试剂如果被科学家们看出来,他们就会自动换一份正常的试剂,如果科学家没有提出异议,他们就继续大胆提供。因为国家目前没有出台任何一项相关政策来约束这些行为,一些公司控制了渠道,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地盘,对他们说‘不’的人还要面临他们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李先生说。  而科学家们在遭遇到假试剂之后,通常选择是吃哑巴亏。在调查中,选择“立即向本单位相关部门举报,向正规厂商举报,并诉诸法律手段”的人只有区区的30%,绝大多数人不是选择“通知供应商,要求调换真货,寻求私了”,就是“嫌麻烦,或者怕打击报复,忍气吞声,再也不从这家供应商处进货”。  假试剂之所以在实验室中肆虐,原因有两个:一是难追查,难确认,难取证 二是造假成本低,但索赔成本高,科学家们不愿意为此浪费宝贵时间。  “假试剂难追查取证很好理解,只要试剂一开封,供货商就不会承认问题出在他们身上,你怎么确认是这一份试剂而不是另一份试剂有问题?而且,他们造假的手法也在提高,有些问题试剂是因为供货商为了提高试剂稳定性,而在其中加入了稳定剂,但就这一点杂质,足以毁掉整个实验。”李先生说。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的李瑶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重做一个实验可能需要再花几千块钱,而要打假花的钱,很可能是几个实验加起来那么多。“让我把时间花在打官司追索上,这简直是浪费,有那种时间和精力,我宁愿重做一遍实验。”李瑶说。  李瑶和她的同事们历年来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国产的试剂质量很不稳定,实验结果经常出不来。  “因为试剂而造成实验结果出不来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排除了一切人为的可能后,换了一批试剂,结果就能出来了。现在我们尽量用进口试剂,就算贵也要用,而且也会尽可能选择一些质量比较稳定的供货商,合作时间比较长的话会比较放心。”北师大一个实验室的老师说,为了避免遭遇假试剂和耗材,他们实验室中所有的相关用品都是从美国进口,直接从美国公司设置在亚太地区的网点进货,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试管也概不例外。  记者随机在网上寻找了一个代理生物试剂的销售商进行采访。北京经科宏达生物有限公司市场部葛小姐告诉《北京科技报》:“作为代理商,我们都直接向国外的生物试剂厂商取得代理权,厂商也会直接在国内指定他们的一级代理商。”厂商都不会指定独家代理,一般都会有分区的几个代理商。厂商只会给这些正规的代理商进货,其他经销商如果要求进货,厂商也不会给。  “客户都可以在国外厂商的网站查询到正规代理商的公司和联系方式。” 葛小姐说,“对于生化试剂产品,国家是没有特殊要求的。除非是一些危险品或者是药物国家才有特殊许可。” 葛小姐说。  “我们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个人,但不会垄断市场,也会销售给一些其他的经销商,但并不存在什么二级代理商。”葛小姐说,“对于产品本身,由于进价、进口关税,销售时肯定是有一个底价的。如果有人低于某一底线购买到产品,产品真伪就很难说了。”  “很多经销商会直接进入校园开宣讲会,也会直接跑到科学家实验室里去进行推销,这是他们拓展渠道的方式。”李瑶表示,“他们也会给我们一些试用装让我们试用,大家都心知肚明,生怕遇到风险。”  作为代理商,葛小姐说:“我们也发现过市场上有我们代理品牌的假冒产品,但是作为代理商我们也无可奈何。尤其是一些普通试剂,假冒的非常多,我们也很困惑,但没有什么办法。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呼吁国家加强有关打击假冒伪劣的政策制定,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人来监管实验室试剂和耗材这一块儿。因为专业性太强,即使要监督也非常困难。相对于国外,我们的整体监管系统太薄弱了。”李先生说。  在调查中,负责监督实验室试剂耗材的部门,记者并没有找到。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称试剂与耗材不属于自己的监管范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表示,他们的鉴定手段很有限,必须要检举者提供足够的证据,才可以进行处罚。可以说,目前对于实验室试剂耗材这方面的监管,基本上处于空白。  环保专家、职业打假人董金狮表示,中国监管体制很不严格,只要有漏洞,就会有人去钻。李先生则表示,越是专业性强的领域,造假者则越猖獗,因为他们的造假成本太小。就算被发现了,也不会因为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遭到严惩。  美国加州大学伯力克分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李松(音)告诉《北京科技报》:“在我们的试验中从没发现过假试剂的问题。但可想而知,假试剂对于研究者来说,能把他们引向一个错误的研究方向,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记者还采访了美国《科学》杂志亚洲区编辑理查斯通。他说,中国的科学家现在对假试剂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警示,他们应该更加警惕。“我们不会因此怀疑中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中国拥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的实验是可信的。”
  • 台风施虐下的科研执着!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圆满落幕
    ?经过连日的精心筹备,由Bio-Techne与PerkinElmer共同主办,广州睿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圆满结束。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顶着超强台风“山竹”的肆虐,齐聚一堂,共同度过这次“干货满满”的分享盛会。在半天的议程中,会议聚焦肿瘤免疫研究与治疗以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从RNA到蛋白多靶点深度解析肿瘤,共同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方式方法。?会议精彩瞬间剪影 Bio-Techn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先生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Bio-Techne品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及主营业务,并提出Bio-Techne力求推动生命科学发展到极致的服务宗旨。Bio-Techne 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先生致辞 PerkinElmer DAS华南区总经理林森先生回顾了近年来肿瘤免疫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提出PerkinElmer组织原位微环境单细胞分型定量的专利解析方案,以切实帮助学者们在肿瘤免疫领域实现研究突破。PerkinElmer DAS华南区总经理林森先生致辞 本次会议邀请到业界4位知名大咖进行了精彩报告,深度回顾肿瘤免疫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现状、瓶颈与突破性进展,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研究思路,共觅医学转化的破晓之光。与会老师们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共享临床与科研资源,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彩报告回顾主讲嘉宾廉哲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廉老师为我们深度回顾了该实验室近些年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并高瞻远瞩地提出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意义,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廉哲雄教授作精彩报告许大康: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narrow gaps to understanding of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 pancreatic tumor-microenvironme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Monash大学分子与转化医学系研究室主任。许老师就肿瘤微环境的解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探讨,无私地向我们回顾了近年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思路,同时表达出对未来科研向临床转化的重视和期许。许大康教授作精彩报告 周鹏辉:Tumor Microenvironment Impeded Cancer Immunotherapy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二期”青年杰出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学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周老师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细胞治疗这一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领域,及领域中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自己正在从事的走在细胞治疗领域前沿的研究,向与会者展示出先进的科研临床转化理念与方案,令与会者获益良多。周鹏辉教授作精彩报告 欧阳能太:RNAscope在肿瘤PD-L1表达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主任欧阳老师结合自己强大专业的病理学临床诊断经验积累,同与会者就临床组织水平研究与诊断的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临床病理诊断的角度为诠释了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欧阳能太教授作精彩报告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引起热烈的讨论与共鸣。相关资料下载:肿瘤免疫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055.htmVectra-组织切片定量分析系统: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056.htm
  • 疫情肆虐,产能吃紧?镁伽助您智能升级,快速提升产能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新冠肺炎( COVID-2019 )目前正在全国肆虐,呈现多点暴发态势持续。由于奥密克戎病毒传播迅速而隐匿性强,迅速发现疫情是切断传播与实现快速诊治的基础。面对持续爆发的疫情,与之配套的检测产品,不可避免的面对批量大、时间紧的鲜明特点。无论是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还是近日国家推荐作为补充检测手段的“抗原检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在快速提高产能的同时,又保证高品质生产,既是试剂生产厂家的迫切愿望,更是体现对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巨大挑战。镁伽作为生命健康智能自动化的创新引领者,凭借在智能自动化及AI视觉领域积累的技术能力,可以提供多环节的QC解决方案,有效提高自动化程度及通量,赋能智能工厂全面升级,大幅提高产能,保障产品质量稳定。MRA-LSF-880 系列产品是针对微量灌装所研发的高通量、高精度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从上料、贴标、灌装、关盖、喷码、下料的全自动化步骤。采用移液模块,有效提升微量灌装的精度;通过多步骤CCD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良品率;针对酶类试剂的特性,配置三段低温保存模块;系统支持可视化监控以及样品溯源。1. 效率与质量兼得超高通量,峰值可达2500 pcs/h 高精度移液模块,峰值精度可达1%多步骤QC,CCD可检测液量、关盖、贴标、打码、管盖颜色等,NG品单独下料2. 兼容多种管型与试剂支持0.5 – 2 mL 可立螺旋管灌装酶类和水基试剂均可灌装,酶类试剂可配备三段温控低温保存Tip头自动装卸,母液无残留3. 运行环境清洁无污染上料区域配备FFU,确保料仓内清洁紫外消杀配合层流罩,确保运行环境百级洁净880 HP 将移液区与贴标喷码区分隔开,防止油墨粉尘等细小颗粒污染试剂------------------------------------------------------------------------------------------------MRA-LSF-870 系列产品是针对96孔板灌装所研发的高通量解决方案,适用于核酸提取预灌封,能够实现从上料、灌装、封膜、包装、喷码、下料的全自动化步骤。采用96通道模块化蠕动泵,满足多种灌装需求;通过多步骤CCD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良品率;针对常见磁珠的特性,配置磁珠预混匀模块,减少堵塞现象;系统支持可视化监控以及样品溯源。1. 效率与质量兼得超高通量,峰值可达2400 pcs/h96通道模块化蠕动泵,每条通道均可单独控制蠕动泵自动校准,节省大量时间上料自动矫正,保证孔板位置统一多步骤QC,CCD可检测液量、贴膜、打码等,NG品单独下料2. 兼容多种试剂与灌装模式兼容常见核酸提取试剂,如裂解液、磁珠、洗涤液、洗脱液等针对磁珠灌装,配备磁珠预混匀模块,减少堵塞现象支持多种灌装模式,可根据需求个性化设定3. 运行环境清洁无污染灌装前对每块96孔板进行离子风清洁,确保孔内洁净紫外消杀配合层流罩,确保运行环境百级洁净-----------------------------------------------------------------------------------------------MRA-LSF-860 系列产品是针对FOB管灌装所研发的高通量解决方案,适用于新冠抗原灌装,能够实现从上料、灌装、封膜/关盖、喷码、下料的全自动化步骤。配备大容量料仓、多通道模块化蠕动泵和高速封膜/关盖模块,满足通量需求;通过多步骤CCD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良品率;系统支持可视化监控以及样品溯源;可搭配MRA-LSF-840,成为新冠抗原+试剂卡生产解决方案。1. 效率与质量兼得超高通量,峰值可达8000 pcs/h双大容量料仓,同时储存大于5000 pcs的FOB管蠕动泵自动校准,节省大量时间多步骤QC,CCD可检测液量、贴膜/关盖、打码等,NG品单独下料2. 兼容多种管型与试剂支持0.5 – 2 mL FOB管灌装860 FM兼容双耳、单耳FOB管;860 PT兼容分体式FOB管兼容常见生化试剂,如抗原试剂等3. 运行环境清洁无污染上料区域配备FFU,确保料仓内清洁紫外消杀配合层流罩,确保运行环境百级洁净4. 拓展性可搭配MRA-LSF-840,成为新冠抗原+试剂卡生产整体解决方案-----------------------------------------------------------------------------------------------MRA-LSF-850 系列产品是针对大体积灌装所研发的高通量解决方案,适用于新冠采样管灌装,能够实现从上料、灌装、关盖、贴标、下料的全自动化步骤。配备大容量料仓、多通道模块化蠕动泵和高速关盖模块,满足通量需求;通过多步骤CCD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良品率;系统支持可视化监控以及样品溯源。1. 效率与质量兼得超高通量,峰值可达2500 pcs/h 高精度移液模块,峰值精度可达1%多步骤QC,CCD可检测液量、关盖、贴标、打码、管盖颜色等,NG品单独下料2. 兼容多种管型与试剂支持0.5 – 2 mL 可立螺旋管灌装酶类和水基试剂均可灌装,酶类试剂可配备三段温控低温保存Tip头自动装卸,母液无残留3. 运行环境清洁无污染上料区域配备FFU,确保料仓内清洁紫外消杀配合层流罩,确保运行环境百级洁净880 HP 将移液区与贴标喷码区分隔开,防止油墨粉尘等细小颗粒污染试剂-----------------------------------------------------------------------------------------------MRA-LSF-840 系列产品是针对试剂卡装配所研发的超高通量解决方案,适用于新冠自测试剂卡装配,在通量、兼容性、良品率等方面都能够满足试剂卡装配需求。同时配备装卡和包装模块,各模块可独立运行也可组合生产。此外,MRA-LSF-840可与MRA-LSF-860组合,成为抗原灌装+试剂卡装配+包装整体解决方案。1. 效率与质量兼得超高通量,峰值可达8000 pcs/h多步骤QC,CCD可检测上料卡盖正反与位置、试纸条裁切尺寸、试纸条摆放位置、上下卡压合情况、喷码、干燥剂上料位置、包装袋封口效果等,NG品单独下料2. 兼容多种尺寸大板可设定范围:长280 - 320mm 宽50 - 90mm切条宽度设定范围:2.5 - 6.5mm卡盒可设定范围:长60 - 100mm,宽16 - 32mm干燥剂兼容宽度:长35 - 45mm,宽18 - 20mm铝箔袋兼容宽度:长120 - 160mm,宽60 - 90mm3. 运行环境清洁无污染上料区域配备FFU,确保料仓内清洁紫外消杀配合层流罩,确保运行环境百级洁净4. 拓展性可搭配MRA-LSF-860,成为新冠抗原+试剂卡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 试验机牛人狂虐iphone6s/plus手机
    p style="text-align: left " /p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1492436E292E44C8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tru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scriptp  大家好,9月25日收到的iphone6s/plus玫瑰金手机,去年iphone6/plus陷入弯曲门事件,作为一名资深果粉我的iphone6s/plus被我“坐弯”了,今年最新的iphone6s/plus是不是还会“坐弯”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iphone6s/plus到底能不能经得起超级武器的试验呢?是否还是和我的iphone6/plus一样的悲惨结局呢?资深果粉当然快人一步赶在一大波评测到来之前我先抢“虐”。那么我们就赶紧拆开包装看看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35px " title="1.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8ac794fa-c4d3-4d85-a2b9-61edec03ba77.jpg" width="600" height="435"//pp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款标准的iphone6s/plus 64G玫瑰金手机,说一下手感还真是不错,有质感,有重量,品质一如既往的继承了苹果产品的本色,玫瑰金的手机也应该合适男孩子,其实并不那么娘炮!由于iphone6s/plus多了3D Touch的压力感应晶片,因此机身尺寸比iphone6s/plus长了0.2mm、宽了0.1mm,厚度增加0.2mm iphone6s/plus长了0.1mm、宽了0.2mm,厚了0.2mm。机身的差异肉眼基本看不出来。/pp  当然,你现在所看到的并不是我测评的重点,我的重点是利用超级武器来测评iphone6s/plus手机是否正如库克所说硬度提高了很多?不然老婆那天不高兴,我们钱包肯定肯定受不了!/pp  下面就请出我的超级武器“万能试验机”,利用这个超级武器我将我的试验分两部分,首先用弯曲夹具给iphone6s/plus手机施加135牛的力,保持10秒,然后返回,去年iphone6/plus在受到135牛的压力后产生了永久形变,我们看iphone6s/plus手机是否也产生永久形变,最后再施加力直到iphone6s/plus手机被压弯。下面我们将iphone6s/plus放在试验机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600px " title="2.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27bdce19-c505-41eb-9e27-ccb0534dd28a.jpg" width="600" height="600"//pp  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已经将iphone6s/plus手机放在弯曲夹具上面了,现在我们已经根据试验要求将设备和软件设置完毕,在此特别鸣谢深圳兰博三思提供的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试验现在开始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597px " title="3.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60fc3b50-f835-4e8b-97dd-749593d2f93c.jpg" width="400" height="59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597px " title="4.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ba654cbd-7050-43e7-b3a2-37a75832a817.jpg" width="400" height="597"//pp  哇~整个实验过程我的心都在滴血啊,看着我的玫瑰金一点一点的变弯,既兴奋又紧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597px " title="5.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e7d2719d-bd42-4b65-a302-d07d769e92f5.jpg" width="400" height="59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597px " title="6.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0544a52b-c3e6-4075-b0ce-8b5739e8448b.jpg" width="400" height="59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597px " title="7.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4fd9d93d-c957-4fcc-8ece-462f480cc8dc.jpg" width="400" height="597"//pp  试验终于结束了,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看到iphone6s/plus手机在135牛的压力下没有产生永久形变,直至1000牛时被压断,(相当于100公斤的成年人将手机放置在一个横向支点上,将自身重点全部压在该手机上)今年的iphone6s/plus采用了7000系列铝合金材质,其硬度是iphone6/plus的2.5倍。综上所述,去年iphone6/plus的弯曲门事件是不会在今年的iphone6s/plus出现。各位果粉可以安安心心好好使用你的苹果手机了!我再也不用担心老婆一不小心造成我的钱包损失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title="8.webp.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c0f30a29-28ff-4fb5-8372-dac8a84e135b.jpg" width="600" height="400"//pp  最后再次感谢深圳兰博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友情提供的电子万能试验机及其试验解决方案!/p
  • 全民战疫,珀金埃尔默鼎力支持 | 医用防护用品环氧乙烷残留分析解决方案
    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肆虐中华大地。医用防护服和口罩是保护无数奋战在抗毒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同时佩戴医用口罩也成为阻止人群间疫情传染扩散的重要手段。医用防护服和口罩最常用的有效消毒剂是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超过一定量的接触,环氧乙烷及其代谢物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特别是对目前全员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健康损害更大。相关国际组织如ISO等对环氧乙烷日常允许暴露量作了规定。我国在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相关标准中也对环氧乙烷残留量做出限定 (10 μg/g),并规定了标准检测方法 (GB/T 14233.1-2008)。珀金埃尔默医用防护用品环氧乙烷残留分析解决方案样品前处理:国标GB/T14233.1-2008规定采用浸提法处理样品(分为模拟浸提和极限浸提)。如果使用顶空进样方式,则无需使用浸提法处理样品,直接进行气相色谱样品测定。准确称取2g剪至5mm碎片的待测材料,放置于顶空样品瓶中;仪器:Clarus 690 GC + TurboMatrix HS-40全自动顶空进样器;实验条件:环氧乙烷标准工作曲线和色谱图:环氧乙烷标准色谱图(5 ppm)珀金埃尔默Clarus系列气相色谱仪和TurboMatrix HS 顶空进样器珀金埃尔默TurboMatrix HS 系列顶空进样器(HS-16,HS-40,HS-110)顶空自动进样技术专利 —— 压力平衡时间进样技术,整个进样过程仅有进样针在移动,彻底解决样品吸附问题,防止交叉污染!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珀金埃尔默医用防护用品环氧乙烷残留分析解决方案相关产品资料。
  • 统一布丁重金属超标 含对人体危害添加剂
    如今,重金属超标的不仅仅是镉大米,还有统一企业生产的布丁。据悉,因供应商涉嫌使用非法添加剂,统一企业于台湾下架以&ldquo 统一布丁&rdquo 为代表的7款产品。不过,这一对策并没有在大陆超市实施。另据了解,在上海零售市场上,统一布丁不但没有下架,反而展开了&ldquo 买一送一&rdquo 的促销活动。  面临重金属超标指控的统一布丁在海峡两岸被给予不同的待遇,除了统一企业在危机寻找契机之外,还与市场对于重金属超标的认知不同有关。虽然大陆市场近年来不断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冲击,但是以利益为重的部分市场主体并没有真正将这一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或者说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已经不再注重道德。  因此,重金属超标的统一布丁在还没有引发消费者全面重视之前,统一企业选择在台湾和内地超市实施不同的应对策略。这是企业道德的沦丧。当前,其中也少不了大陆市场那些为了&ldquo 金钱&rdquo 无所不作的败类的助纣为虐。  新闻背景:  5月30日,台湾质监部门调查发现,当地一家名为&ldquo 立光农工股份有限公司&rdquo 的产品成分中,含有一种能吸附重金属、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添加剂。  调查发现,立光农工自2008年起购入廉价的工业级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以调配食品原料复方&ldquo 洋菜粉&rdquo 、&ldquo 爱玉粉&rdquo 等,转售给多家知名食品公司。横跨两岸的统一企业也是立光农工的供应对象之一。  在EDTA-2Na被发现后的第二天,统一企业宣布,在台湾下架包括&ldquo 统一布丁&rdquo 等7种相关产品。  统一企业中国公司4日称&ldquo 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台湾统一主动将使用该公司原料的布丁产品先行下架。&rdquo   而统一企业的控股子公司&mdash &mdash 德记洋行,也被查出使用立光农工的问题原料。德记洋行生产的豆花、杏仁豆腐等3项产品遭遇下架回收,台南市卫生局已经封存1051箱。  有媒体分析,统一之所以急于下架统一布丁,正是因德记洋行旗下的豆花被验出掺有&ldquo 工业级洋菜粉&rdquo ,统一为求保险,下架统一布丁。  统一布丁在大陆也有销售,销售区域主要为华东。目前在上海数家大型超市发现,统一布丁仍在销售,不仅没有下架提示,反倒是在进行大力促销。商场促销人员表示,统一布丁从未收到下架通知。
  • 打造中国的“假药稽查兵”——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研究员
    编者按:第一次见到金少鸿研究员是2006年3月份在美国奥兰多市召开的PITTCON2006上,当时金研究员在PITTCON设立的“中国分析市场”研讨会上专门作了一个“分析标准在中国的建立和实施:组织机构、相互关联及其主要活动和面临的挑战”的特邀报告。也是从这次报告中,笔者第一次了解到了关于“药品检测车”的一些情况。只是由于时间匆忙,当时没有来得及与金研究员深谈。   回国后不久,笔者即从有关渠道获悉,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在06年初通过招标方式订购总计超过300余台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这起政府采购是否与金研究员报告中提到的“药品检测车”有关呢?而5月份惊动全国的“齐二药制造假药”事件的浮出水面,使笔者进一步意识到当前加强我国药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笔者(以下简称Instrument)随即通过电话与金研究员取得了联系,几经周折后,终于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再次见到了金少鸿研究员(以下简称金)。   Instrument: 金研究员,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本网的专访。不久前发生的“齐二药”事件应当说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假劣药品”对于普通百姓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危害。那么能否请您首先谈谈,当前我国医药市场中所存在的“假劣药品”问题。   金:好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假劣药品”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应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今年2月份我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WHO“打击假药: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Combating Counterfeit Drugs: Building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国际会议。从本次会议上了解到,当前假药已在全世界泛滥,特别是抗生素、激素、抗艾滋、抗疟、抗结核类药品的假药十分猖獗,据WHO初步估计假药占全世界药品销售额的10%,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高达50%。具体到中国,这一比例大致是在5~10%。   另外,“假劣药品”目前呈现出的另一个新特点就是所谓高科技造假。也就是说造假者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以符合药品标准为目标“研制”假药,如果按照为“君子”制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就发现不了假药。譬如以前曾经出现过的伪劣诺氟沙星胶囊,就是制假者用少量诺氟沙星再定量加入某些碱性无机或有机物质制成的,按当时95版药典,采用非水滴定法检验,含量都合格。另外就是冒充品牌药,也就是说药品活性成分是对的,但是盗用了别人的品牌,在国际上这也应该属于假药范畴。  Instrument: 那么能否请您评价一下,在应对“齐二药”这一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们药检部门所发挥的作用?   金:我个人认为,在“齐二药事件”中,广东省药检部门连续奋战5昼夜,最终确定“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毒性化合物“二甘醇”,从而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这一结果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了科学依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判定该药为假药和在全国范围内封杀该企业的产品提供了直接依据,有效防止了可能由假药带来的进一步危害。避免了像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数起重大“二甘醇”中毒事件那样的悲剧重演。  当然,这一事件的教训也是沉痛的,需要各方面汲取。就药监、药检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一个药品从研发、生产、销售,临床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上市后药品有针对性的抽检,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这一点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我们自己的“药品检测车”的根本原因。  Instrument: 说到“药品检测车”,能否请您谈谈这一项目启动、实施过程的一些基本情况?   金:开发“药品检测车”的想法最初是在2003年1月的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上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农村基层药品的监督检验。以前,基层地市级药检所监督检验工作效率比较低,由于抽样需要全检的三倍量,又受到检验经费、检验设备的制约,因此很少到边远乡镇去抽样,即使拿到药品检验所去检验,所需的时间也很长。而对农村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执法检查,关键是要能快速识别出该药品的真伪,以保证人民用上安全放心药。  “药品检测车”的诞生则可完全改变当前基层药品监督人员仅靠“眼观、手摸、鼻闻、口尝”进行现场检验的无奈局面,它集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靶向抽样为一体,其中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的工作当时就有结果,而对于有疑问的药品则再“靶向抽样”后送往地市药检所进行法定检验,这样一来就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药品抽样的盲目性。  想法一经提出后,在国家局党组的支持下,我们很快在03年底就拿出了样车,随后在全国5个省的试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湖北省为例,试运行期间共出车9次,行程8000多公里,先后抵达9个市州的108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筛查药品562批次、目标抽样45批次、法定检出假药37批次。试运行的成功也为该车在全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技术基础,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2005年底,国家投入了近三亿元的巨资,通过招标采购,将药品检测车配备至全国300多个地市一级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Instrument: 那么,目前我们国家哪些省已配备了“药品检测车”?整个配备工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相关的技术培训又将如何进行?   金:截止到2006年6月上旬,湖北,河南,安徽,云南、贵州五个省的“药品检测车”已全部到位,相关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也已同步展开。技术培训大概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我们首先对各省级药检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我们称之为“教员培训”,然后再通过他们培训地市一级的相关技术人员,依次类推。同时,对于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整个“药品检测车”在全国的配备工作预计到07年8月份全部完成。  Instrument: 接下来,能否请您再从技术层面谈谈“药品检测车”,它的软硬件组成,它的主要功能及工作方式,特别是它的创新之处。目前,国外是否有类似的产品出现?   金:“药品检测车”是以车为载体,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包括药品信息系统、快速无损检测系统、经典化学分析系统。其中,通过药品信息系统能够查询到当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品种、剂型、规格以及批准生产文号等信息以及200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药监部门历次处罚假劣药品的记录、撤销的药品批准文号、吊销的药品许可证等信息,从而有效查处不法分子利用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销售被明令禁止生产、销售药品的行为。而无损检测系统则采用了近红外光谱仪,在不破坏药品包装的情况下通过采集药品的光谱信息,然后再与电脑中标准谱库中的光谱图进行比较,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分析软件,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该标示药品真伪的鉴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据我们了解,“移动实验室(Mobile Lab)”是当今分析化学领域里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根据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既能抗震又具环保功能的移动实验室,其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国土安全、环境检测、疾病控制等现场应急检验方面,尚未开展过关于药品检测车的研究。因此,可以说“药品检测车”把车的流动性和现代化信息系统、高科技无损检测技术以及经典的理化分析手段相结合,这在国际上是首创,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  现在,“药品检测车”已可以对800余种药品进行检测,其中对于西药主要是采用近红外方法,对于中药则大部分还是采用薄层色谱、化学反应和显微观察等经典手段。不过,我们已经开始采用近红外方法对中药进行识别的研究,只是距离取得最终满意的结果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国外同行对于我们的工作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普通百姓的用药安全,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很值得各国政府借鉴;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药品检测技术上的创新意识,特别是采用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药品打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联(FIP)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均表示了与我国进行合作的愿望,希望中国研制成功的药品检测车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Instrument: 关于这个项目的后续进程,不知您有什么具体想法?   金:首先,肯定是要全力保证当前这一国家任务的圆满完成,而且今后国家也有可能在县一级的药监部门推广这一技术。在这一前提下,一方面我们可能会和一些分析仪器厂家合作,进行“药品检测车”新功能的开发。譬如:国外可能没有类似中国地区药检所这样的机构,那么一旦发现有疑问的药品,如何进行最终确认?而如果能够开发出适合“药品检测车”的小型、抗震液相色谱,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更顺利地打开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我们自主开发的近红外分析方法引入到药厂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所谓的“生产过程分析技术”(PAT),以避免类似“齐二药”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采访过程中,金研究员表示,全国的药品监督管理队伍组建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基层药监局组建的时间不过4~5年,日常监管、药品检验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级药品检验机构配置的设备中有40%~50%需要更新,因此,国家这次下大力气为全国地市一级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备“药品检测车”,将极大提高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的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有利于打击农村市场的假劣药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联系电话:010-67095209  电子信箱:jinshh@nicpbp.org.cn  单位地址:北京天坛西里2号(100050)
  • 7篇顶刊!颜宁课题组再发Cell!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8月28日,颜宁团队与清华大学尹航团队合作在 Cell 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Blocking Sugar Uptake into the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抑制恶性疟原虫糖摄入的结构基础)的重要研究成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0af9b76-e2b9-4763-a3bb-24e24e7b30f6.jpg" title="30228f191d4d4b07b2bce164e331e2e7.jpeg" alt="30228f191d4d4b07b2bce164e331e2e7.jpe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该论文报道了PfHT1分别结合天然底物葡萄糖和一个已知的选择性与抑制效果都比较微弱的抑制剂C3361的两个结构。出乎意料,C3361的结合导致了PfHT1巨大的构象变化,衍生出一个全新的空腔结构,可以用来作为靶点进行抑制剂的设计与优化。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更高亲和力的选择性抑制剂,在原虫抑制实验中确认可以有效杀死疟原虫,却对人源细胞无害,从而为开发新一代抗疟药物开辟了道路。/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悉,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现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颜宁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尹航,共同第一作者为现已毕业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蒋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袁亚飞、清华大学化学系2016级博士生黄健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生张硕。/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也是继6月15日发1篇Cell,5月13日发2篇Nature及6月8日、6月17日各1篇PNAS后,颜宁团队的工作再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b341ba2-0e91-4545-b338-fea1f771c939.jpg" title="6a2158dea70b43208fbf509506d9e5c6.jpeg" alt="6a2158dea70b43208fbf509506d9e5c6.jpe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统计,2020年以来,截止目前,颜宁教授已发表超7篇顶刊论文(2篇nature+2篇cell+3篇PNAS),其中6篇都是在短短的3个多月内(5月16日-8月28日),美国新冠疫情大爆发期间完成,平均1个月快2篇顶刊。这在新冠疫情肆虐,实验室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停摆的2020年,可谓是相当之高质高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85af33a9-de22-465e-a068-2345cc0efbba.jpg" title="b9d7dd4d9a8d45be9751e40e8ff7c38f.jpeg" alt="b9d7dd4d9a8d45be9751e40e8ff7c38f.jpe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关于8月28日在Cell上发表的这篇文章,strong饶子和/strong院士评价上述工作时称:“strong研究团队以阻断疟原虫能源摄取为新手段开发的新一代化合物有望解决日趋严重的疟疾耐药性问题;同时靶向膜转运蛋白的正构及别构调节位点的抑制剂设计思路非常具有创造性,也为其他药物理性设计提供了参考/stron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发表的部分论文介绍如下/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br//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7月17日,颜宁团队在PNAS 在线发表题为“Cryo-EM analysis of a membrane protein embedded in the lipos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特征明确的AcrB为原型,提出了一种方便的工作流程,用于对嵌入脂质体中的膜蛋白进行冷冻-EM结构分析。结合优化的蛋白脂质体分离,冷冻样品制备和有效的颗粒选择策略,以3.9Å 的分辨率获得了嵌入脂质体中的AcrB的三维(3D)重建。该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具有独特可溶域的膜蛋白的冷冻EM分析,为功能受跨膜电化学梯度或膜曲率影响的整体或外围膜蛋白的冷冻EM分析奠定了基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904f8de-e6a3-4738-b8dc-73f4490b616c.jpg" title="8d52c9df2e144074a74abe4379bc654b.jpeg" alt="8d52c9df2e144074a74abe4379bc654b.jpe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6月15日 , 颜宁及杨洪远 共同通讯在 Cell 在线发表题为 “ Structural Basis of Low-pH-Dependent Lysosomal Cholesterol Egress by NPC1 and NPC2”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低pH依赖性胆固醇从NPC2传递到NPC1跨膜(TM)域的分子基础。在pH 8.0时,在纳米光盘和去污剂中分别获得3.6Å 和3.0Å 分辨率的NPC1类似结构,揭示了连接N端结构域(NTD)和跨膜固醇传感结构域(SSD)的隧道结构;在pH 5.5时,NTD表现出两个构象,表明胆固醇向隧道输送的运动。在通道的膜边界发现了一个假定的胆固醇分子,TM2向SSD上的表面袋形成。最后,在pH 5.5时获得了分辨率为4.0Å 的NPC1-NPC2复合物的结构,阐明了胆固醇从NPC2转移到NPC1(NTD)的分子基础。/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6月8日 , 颜宁团队 在 PNAS 在线发表题为 “ Employing NaChBac for cryo-EM analysis of toxin action on voltage-gated Na+ channels in nanodisc”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在洗涤剂胶束和纳米圆盘中NaChBac的单粒子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分析。在两种条件下,NaChBac的构象与潜在灭活的NavAb的构象几乎相同。确定纳米光盘中NaChBac的结构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查脂质双层中Nav通道的门控修饰剂毒素(GMT)。为了研究哺乳动物Nav通道中的GMT,该研究生成了一个嵌合体,其中Nav1.7的第二个电压感测域中S3和S4区段的细胞外片段替换了NaChBac中的相应序列。此解决方案可实现毒素对接的可视化。因此,NaChBac可以用作膜环境中GMT与Nav通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研究的便捷替代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e7cb901d-31d8-42ce-a493-9e10703cbb9c.jpg" title="5b0bc8068aff433a828b988780854c81.jpeg" alt="5b0bc8068aff433a828b988780854c81.jpe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5月13日 , 颜宁等团队 在 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 ”Structural basis for catalysis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human ACAT1“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人类ACAT1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每个protomer都由九个跨膜段组成,这些段包围了一个胞质通道和一个在预计的催化位点会聚的跨膜通道。结构指导的突变分析的证据表明,酰基辅酶A通过细胞质通道进入活性位点,而胆固醇可能从侧面通过跨膜通道进入。这种结构和生化特征有助于合理化ACAT1对不饱和酰基链的偏好,并提供对MBOAT家族中酶催化机制的见解。/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5月13日,颜宁等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human di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人类DGAT1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每个DGAT1都有9个跨膜螺旋,其中8个形成保守的结构折叠,将其命名为MBOAT折叠。DGAT1中的MBOAT折叠在膜中形成一个中空腔室,该腔室包围着高度保守的催化残留物。该腔室有两个底物,脂肪酰基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的单独入口。 DGAT1可以同型二聚体或同型四聚体形式存在,两种形式具有相似的酶活性。DGAT1的N末端与邻近的protomer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是酶促活性所必需的。/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该文第一作者为贝勒医学院博士生王列,普林斯顿大学钱洪武博士、贝勒医学院年寅博士,普林斯顿大学韩亦沫博士为共同一作。韩亦沫博士现为莱斯大学助理教授,年寅博士现为昆明动物所研究人员,贝勒医学院周鸣授和普林斯顿大学颜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1db7cef-90c4-411f-8746-607b576bdf66.jpg" title="3209535840244856863c6f384f659438.jpeg" alt="3209535840244856863c6f384f659438.jpeg"//ppbr//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1月14日,颜宁团队在PNAS 在线发表题为“High-yield monolayer graphene grids for near-atomic resolution cryoelectron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已成为揭示原子结构和生物大分子工作机制的一种强大技术。新设计cryo-EM网格旨在保留薄而均匀的玻璃化冰和改善蛋白质吸附,这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以实现更高分辨率。在这里,描述一种方法用于制备石墨烯cryo-EM网格(高达99%单层石墨烯覆盖率),超过70%网格面积用于有效的数据采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蛋白质密度。使用该石墨烯网格,实现了2.6-Å 分辨率(用于抗生蛋白链菌素),11,000个粒子质量为52 kDa。石墨烯网格增加了可溶性,膜和脂蛋白的密度(至少5倍),实现了最小蛋白质的最高分辨率结构。此外,该方法仅采用了简单的工具,以便大多数结构生物实验室可以实现。/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a5d5437-6021-4e8f-a321-70a87b2205cd.jpg" title="d610fe8fba084a7a84e7809afa0b7e3f.jpeg" alt="d610fe8fba084a7a84e7809afa0b7e3f.jpeg"//ppbr//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还记得当时发Nature时,颜宁教授也在微博上开玩笑的调侃说“19年是两篇Science背靠背,今年沾了周鸣和小武的光,两篇Nature背靠背,突然间又有发CNS的动力了:争取Cell背靠背只有Cell是个位数了,拖后腿”/p
  • 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 屠呦呦领“准诺奖”拉斯克奖
    中广网北京2011年9月2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9月23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当地时间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北京时间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不但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更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据了解,拉斯克奖的每个奖项设25万美元奖金。  挽救数百万生命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 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世界数亿人受益  拉斯克基金会网站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其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工作。文章指出,几千年来,疟疾肆虐人类、蹂躏文明,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五十二病方》首次记载了青蒿的药物功能,公元340年间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用于抗疟治疗。在中国政府于1967年5月23日启动的“523项目”中,屠呦呦先锋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们将受益。“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通过将现代技术和严密性应用于5000多年前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她将这座宝库带入21世纪。”  激动心情难表述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屠呦呦还在接受美国《临床研究期刊》专访时表示,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自己对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深感荣幸,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自豪。  揭秘  古代中医药方化出神奇青蒿素  金鸡纳树短暂辉煌  人类对付疟疾的药物,最初并非来自青蒿,而是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随后,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奎宁,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  美国投巨资打水漂  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漫长的探索中,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屠呦呦是其中一员。  那是在1969年1月,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此前,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 国内多个省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首先面临的问题仍是怎么找药。  搜集600多种草药方  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供研究者进一步发掘。  1971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  青蒿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一岁一枯荣。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在众多中草药中,研究小组发现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相对较高,能达到68%。然而,之后的重复试验中,青蒿的抑制率反而降低了。  190多次失败终成功  “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受到启发,想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终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 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 重磅!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再获新突破
    p style="text-indent: 2em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了!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然而,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将难以实现。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pp  世卫组织和东南亚国家的多项研究表明,在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对疟疾感染者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青蒿素药物”联合“其他抗疟配方药”疗法)的三天周期治疗过程中,疟原虫清除速度出现缓慢迹象,并产生对青蒿素的抗药性。/pp  “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世卫组织大力推广的一线抗疟疗法,是当前全球抗疟的最重要武器。一旦疟原虫普遍对其产生抗药性,后果将十分严重,全世界科学家都非常担心‘青蒿素抗药性’进一步恶化。”/pp  屠呦呦认为,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就必须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机理。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说,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 8小时。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以规避敏感杀虫期。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抗疟配方药”也可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青蒿素联合疗法出现“失效”。/pp  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pp  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引发业内关注。/pp  屠呦呦认为,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更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pp  “全球疟疾防控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 阿隆索说,“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谨慎乐观/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了解到,在“青蒿素抗药性”研究获新突破的同时,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pp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张伯礼称,传统治疗红斑狼疮只能使用免疫制剂保守治疗,难以根治且存在继发感染等风险。/pp  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佩德罗· 阿隆索肯定了这种可能,同时他也认为,必须进一步根据国际标准,经周密设计和严格实施的临床试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pp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显示,由屠呦呦团队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交的“双氢青蒿素片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负责单位开展临床试验。/pp  昆药集团医学经理薛乔介绍,在屠呦呦团队的指导下,该临床试验一期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设计样本共120例,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全国15家牵头单位共同参与开展。/pp  “报名参加该临床试验的中外患者约500人,经过‘疾病活动性评分’等多流程严格筛选,首批志愿患者已入组开展试验。”薛乔透露,“从目前情况看,志愿患者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事件。”/pp  屠呦呦说:“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pp  记者了解到,临床试验一般共三期,二、三期试验样本量更大,至少还需7到8年。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pp  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牛津医学教科书》/pp  记者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业界认为,这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pp  据廖福龙介绍,题为“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的章节已完成定稿,分为“什么是传统医药”“青蒿素等中药发现史、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和“传统医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今年4月,该书出版方牛津大学出版社已启动校对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再版。/pp  《牛津医学教科书》主编考克斯教授说,对传统中医药论著即将纳入该教科书感到高兴。他说:“中医药章节既重要又具深度。这一切都是中国科学家杰出努力的结果。”/pp  佩德罗· 阿隆索等权威专家认为,屠呦呦团队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医疗法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而且因有效治疗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希望中国科学家在青蒿素研究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出更多声音。 /p
  • 寨卡肆虐催生疫苗研发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281" title="2016218534469110.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281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c28011c8-6574-483e-baef-2a33db1ae19c.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拿着盒子的巴西布坦坦研究所所长Jorge Kalil表示,他的团队希望通过模仿一种被用于对抗登革热病毒的策略制造寨卡疫苗。(图片来源:CAMILLA CARVALHO, BUTANTAN INSTITUTE)/pp  不到1年前,寨卡看上去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于任何人都不愿制定应对它的策略。这种蚊媒病毒一直徘徊在南半球国家,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似乎也只是引发轻微的发烧和皮疹。但如今已不再是这个样子: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目前已同寨卡联系起来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非同寻常”的集中暴发,是必须“引发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疫苗生产厂家发起了阻止寨卡的比赛。一些专家表示,这些厂家有很好的机会取得成功,但他们同时提醒说,疫苗研发需要数年测试。/pp  寨卡在1947年被分离出来,并在2015年5月首次引起严重关注。去年,该病毒到达南美,而关于怀孕期间的感染可能导致婴儿出现损伤大脑的小头畸形的怀疑也在不断增长。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强调,这种关联“受到强烈怀疑,尽管尚未获得科学证明”。随着病毒扩散日益增加,研发疫苗成为目前的首要任务。/pp  疫苗先驱、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tanley Plotkin预测了一种研发该疫苗的直截了当的途径。他介绍说,寨卡属于黄病毒属,而它的一些“亲戚”诸如登革热、黄热病和日本脑炎,都存在相应的疫苗。“我看不到任何技术问题,比如在研发对抗艾滋病病毒、结核病和很多其他致病因素时明显存在的问题。”为一些疫苗生产厂家提供咨询的Plotkin表示。/pp  不过,病毒学家Thomas Monath认为,“还是有很多困惑存在”。如今在马萨诸塞州纽琳基因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的Monath于上世纪70年代在尼日利亚研究了野生猴子体内的寨卡,并且帮助研制了一种颇有前途的埃博拉疫苗。对于寨卡来说,一个未知的问题在于感染是否会带来终身保护——这是针对黄热病等疾病的最有效疫苗的关键特征。另一个问题是天然或疫苗诱导的对抗其他相关病毒尤其是黄热病的免疫力,能否提供交叉保护。而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建立急需的、能比较候选疫苗的猴子模型。/pp  各种方法竞相出现。研制出对抗若干种黄病毒疫苗的Monath表示,纽琳基因公司将追寻传统的策略,即用化学物质灭活或者杀死寨卡病毒,从而使其无法在体内复制。他认为,对于一种怀孕女性可能使用的产品来说,灭活疫苗最有可能获得监管部门审批。/pp  不过,在位于巴西圣保罗的非营利性机构布坦坦研究所,身为免疫学家的所长Jorge Kalil正在打赌一种令病毒弱化的活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能比杀死病毒更加有效。他的团队计划利用一种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研究人员曾用来制造登革热疫苗的技术。为弱化登革热病毒,研究人员删除了基因,使其能自我复制但不会引发疾病。“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在相同位点删除基因的方法弱化寨卡病毒。”Kalil表示,布坦坦研究所可能和NIAID合作研发这种疫苗。该研究所拥有一个关键优势:不像开展疫苗研究的全球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它拥有工业规模的生产厂。去年,研究所生产了4000万剂流感疫苗。因此,它或许能无须大型制药公司的帮助而为巴西提供足够的疫苗产品。/pp  NIAID所长Anthony Fauci介绍说,NIAID在另一种不同的技术上抢得了先机。该技术曾被用于制造针对另一种黄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的试验性疫苗。生产过程从持有关键病毒基因的圆形DNA质粒开始。当它被插入细菌细胞时,后者会产生像病毒一样的微粒。这些微粒同灭活疫苗类似,因为它们无法自我复制。/pp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Inovio制药公司则宣称,其已拥有一种试验性寨卡疫苗,该疫苗只含有由寨卡基因制成的质粒。在对皮肤进行电子辐射后,质粒直接进入人类细胞,随后产生刺激免疫系统的寨卡蛋白。公司首席执行官Joseph Kim表示,他的团队已在小鼠身上开始测试。/pp  不过,尽管研究人员能快速制造此类简单的DNA疫苗,但这些疫苗在过去20年间已失去了原本的魅力,因为它们并未触发针对其他疾病的强烈免疫反应。“在这个领域,很多知识渊博的人已不再相信这种技术。”Kim坦承,“但我想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并且或许是应对此类疫情暴发的最好选择。”/p
  • 关于疟疾的科普
    2022年4月26日是第15个 “全国疟疾日”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1、什么是疟疾?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是由雌性按蚊传播,叮咬多发生在傍晚至凌晨。2020年,全球约有2.41亿疟疾病例,死亡人数约为62.7万。2、疟疾有哪些症状?典型症状为先冷、后热、再出汗。发冷时暑天盖了棉被还感觉冷,发热时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和全身酸痛,几个小时后出一身大汗就退热了。间日疟一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或不规则发作,还可引起脑型疟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危及生命。3、什么地方感染疟疾的风险最高?4、中国正式实现无疟疾2017年以来,中国无本土病例报告。2021年6月30日,经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在中国公共卫生史和全球消除疟疾史上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我国疟疾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大多数是劳务输出,或因旅游、人员交流等回国流动人员。5、怎么预防疟疾?!!!防止蚊虫叮咬是防疟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到疟疾流行区1周以上、离开疟疾流行区3个月内(极少数于3个月后)出现发热,请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断。
  • 屠呦呦:愿青蒿素的故事一直写下去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分享到它的好处。自己一辈子想的,就是老老实实把科研做好,把课题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开发出更多药物来,造福更多人,这也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这样说。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来,她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对奖项、荣誉,屠呦呦从未刻意追求;对采访、活动,她都是能避则避,“不习惯这种场合上的事”。年过九旬的屠呦呦心心念念的,还是青蒿素。  历经曲折 艰难寻药  屠呦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药学家。她说过,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而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捧回的一件礼物。  1969年1月,屠呦呦了解到一个全国性大协作项目——“523”任务,它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  抗疟药的研发,就是和疟原虫夺命的速度赛跑。接手任务后,屠呦呦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逐字逐句抄录。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  到1971年9月初,课题组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但效果并不理想。  只好再努力。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温病条辨》… … 终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给了课题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实验过程繁复而冗长。1971年10月4日,在190次失败后,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结果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屠呦呦报告该结果后,“523”办公室要求当年就必须到海南临床,看一看效果到底如何。  上临床就必须制备大量青蒿乙醚提取物。当时,药厂停了,课题组土法上马,用7个大水缸取代实验室常规提取容器。设备简陋,没有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防护。屠呦呦整天泡在实验室,得上了中毒性肝炎。  有了提取物后,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又发现了药物的疑似毒副作用。药理人员认为,只有确证安全性后才能用于临床。  为了不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了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随后,屠呦呦亲自携药,去往海南昌江疟区救人。  结果显示,该药品对当地、低疟区、外来人口的间日疟和恶性疟均有一定效果。再之后,屠呦呦课题组的组员分离出了有抗疟作用的有效单体。再后来,青蒿素从实验室走向制药厂… …   屠呦呦说,发现青蒿素,是一个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对青蒿素的研究远没有结束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呦呦和其他获奖科学家在瑞典和媒体进行了交流。  在场的记者回忆,屠呦呦回答问题时,多次提到“工作尚未完成”。她关心青蒿素的耐药性问题,关心青蒿素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卡罗林斯卡学院演讲时,屠呦呦也指出,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  屠呦呦常常问这三个问题: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没有消除疟疾?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做好传承创新,防控新的传染病?屠呦呦也知道,对青蒿素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升级,她希望能诞生更多的新药。“我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 祝愿他们超越我们, 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屠呦呦担任主任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正围绕青蒿素的深化研究开展科研工作。团队一方面要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围绕临床重大问题攻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重要的、基础的生命科学问题,打破思维禁锢,借助新兴的技术,为原始理论创新和创新药的研发打好坚实的基础。  此前,屠呦呦将部分奖金捐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成立基金用于奖励年轻科研人员,激励他们产生更多发现和创新。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但青蒿素的研发历程显示,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也是一种驱动力。屠呦呦说,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投身于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也就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 屠呦呦: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50" height="319" title="屠呦呦.jp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19px " alt="屠呦呦.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405aa3c-9fb1-4c77-8cd2-858027640f9c.jpg"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接受采访(2015年10月6日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50" height="303" title="2222222.jp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3px " alt="2222222.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4e752f0-c501-4f81-88da-958e5ece5fae.jpg"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pp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正是这句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pp  “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pp  “科学要实事求是。”这是屠呦呦一直以来的坚持。她坦言,目前青蒿素抗疟的疗效比较客观,但青蒿素抗疟的药物深层机理还要继续研究。/pp  “只有掌握青蒿素的抗疟机理,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更合理地应用这种药。”屠呦呦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p /p
  • 巴西超级细菌肆虐 死亡人数增至18人感染183人
    据台湾“中央社”10月23日报道,据巴西联邦特区卫生局昨天公布的资料显示,首都巴西利亚遭超级细菌“碳青霉烯(酉每)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人数,在不到两个星期内就增加了69.44%,达183人。  报道说,这183名超级细菌带原者中,46人在医院内受感染,61人持续留院观察,死亡人数增至18人。巴西卫生局指出,随着受KPC细菌感染病例的增加,联邦特区医院内某些1次用产品和卫生用品存货已开始出现短缺。
  • 疟疾原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1.生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人:中间宿主——无性生殖(裂体生殖)蚊:终宿主——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2.感染阶段:子孢子3.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 输血或经胎盘。4.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裂殖体)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6.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7.裂殖子对红细胞的选择性间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主要寄生于网织红细胞;三日疟原虫多寄生于衰老红细胞;恶性疟原虫可寄生于各期红细胞。贫血较重。生活史1 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stage)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ф吞噬,一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1-2 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基本过程: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健康RBC ,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2.1 配子生殖?a有性生殖♀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配子体形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小配子(microgamete)。♀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大配子2.1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配子形成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配子(male gamete)或小配子(microgamete)2.1 动合子(ookinete)♀♂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的动合子(ookinete)。2-1卵囊(oocyst)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2.2 孢子增殖?a无性生殖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2.2 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呈梭形,10~15μm×1μm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进入蚊血腔,随蚊血淋巴到达蚊唾液腺内。子孢子具有传染性。子孢子电镜照片3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记者:“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是怎么发现的?
    p style="text-align: left "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中医药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和重视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新华社记者历经6个月,走访中医界、文艺界、体育界等多领域的领军人物,就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进行调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title="1121219498_14985563943911n.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6e5e6ec-893f-49c9-869a-c4a80d2e1a70.jp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致新华社的一封信”上签名。 新华社记者 卢国强摄/strong/pp  调研中,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6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给新华社记者写来一封信,讲述发现“青蒿素”这份“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的艰辛过程,表达壮大和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决心。/pp  信的全文如下:/pp  新华社记者同志:/pp  各位好!/pp  上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我接受了“523”办公室的抗疟研究任务。我首先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这些方药指引了我们团队后来的中草药的提取分离研究。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困境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截疟的记载启迪了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改进了提取工艺,富集了青蒿的抗疟成分,并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pp  历史的机缘让我有幸参与了抗疟药物的研发,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勿需多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全国“523”团队对于国家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一精神力量,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pp  中医药学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药传承几千年,先辈们为我们揭示了植物、动物甚至矿产等自然资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和秘密 中医药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智慧。青蒿素的发现只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一种模式,继承与发扬中医药有多种模式和途径,需要中医药工作者努力探索,创新前进。作为中医药科学工作者,我感谢各位对中医药进展的关注和报道,这顺应了中医药的现代发展趋势!/pp  感谢社会各界对中国科研工作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也许很多朋友并不了解,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时至2016年,全球约半数人口,包括9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2016年全球疟疾患者约2.12亿,非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消除疟疾的宏伟战略目标。为此,我们青蒿素研究中心将竭尽全力,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为中医药的壮大和发展而努力。/pp /p
  • 科学仪器行业做推广,源自你被虐时的苦楚?还是由心生的享受?
    从&ldquo 洗脑广告&rdquo 到&ldquo 创意植入&rdquo 受众口味和接受习惯日新月异,&ldquo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rdquo 这样拉横幅、打标语的广告模式,已然不再被用户买账。仪器品牌的宣传需要的是如何能做到&ldquo 回眸一笑百媚生&rdquo ,做一次故事的口碑传播。如何借势第三方活动摆脱生意场的藩篱,根据赛区锁定目标用户,展现他独特的魅力?尽在: 6月29日:&ldquo 第八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rdquo 参赛宣传培训主讲人:赵鑫【点击报名】&ldquo 狂轰乱炸&rdquo vs&ldquo 有的放矢&rdquo 仪器新品推广难?传统方式效果差?众所周知,这是仪器企业市场部最头疼、最耗心力的一个环节。1、形式单一、渠道单一、覆盖面小?2、线下费时费力的宣讲推,用户却不买你帐?3、总是纠结资源整合无法有效的实现?4、阶段性狂轰乱炸,过后便销声匿迹?如何让你的杰出新品宣传,有的放矢?7月10日: &ldquo 新品推广解决方案&rdquo 项目培训主讲人:刘向东【招商函下载】【新品推广意向调查表,说出你的需求】跨国广告的新姿态随着中国仪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生产的仪器产品也日益受到海外用户的关注。为了助力广大的仪器厂商走向世界,开拓海外市场,仪器信息网英文频道(http://en.instrument.com.cn)已经于近日改版上线,并同时推出全新的国际通厂商会员服务。全新的英文版会员服务有哪些优势,具体的服务内容又有哪些?欢迎有海外拓展需求的仪器厂商参与本次新品发布会。7月17日:加入国际通,海外销售变轻松主讲人:滕姗姗【点击报名】广告资源,新鲜花样出在哪里?7月24日:&ldquo 新版论坛广告资源利用&rdquo 主题培训主讲人:张婷报名:待更新
  • BINDER携多款新品亮相Analytica China 2020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2020年11月16日, Analytica China 2020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展会持续三天,BINDER携2020年上市的多款新品精彩亮相E4.4604展位。 虽然2020年全球饱受新冠病毒的肆虐,但宾德仍未停止研发新品的脚步。此次展会上,全新真空干燥箱VD56作为中国首秀出现在大众面前。其优异的安全设计,为您的各项应用保驾护航。二氧化碳培养箱作为疫苗开发领域的专业设备,也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目光。CB-S 260作为大容量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更适合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的需求。同时其杰出的抗污染设计及稳定的性能,也为珍贵样本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培养环境。除此之外,另一大亮点是宾德的超低温冰箱UFV系列,该系列箱体已被成功应用于多国开发的-70摄氏度的新冠疫苗储存及物流运输行业。其低能耗也有效避免了物流服务供应商在运输成本上的较高支出。宾德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贡献着一己之力! 您在BINDER “Forward into the future”的展台上既可了解全新的技术和产品,亦可在现场享受到源自宾德专业销售人员的专属产品推荐介绍。丰富多样的展品吸引了大批用户和观展者驻足,感叹于源于德国的设计同时也折服于超高的德国品质。BINDER将一如既往追求卓越,为您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 《2009年度中国试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新鲜出炉,欢迎订阅
    化学试剂是科研、检测必备的物质条件,是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和基础材料,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有资料显示,国内目前所需的化学试剂大部分品种仍依赖进口,到2010年,国产化学试剂的市场满足率只能达到4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化学试剂产业非常薄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化学试剂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2009年度化学试剂生产、销售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是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还是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也许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阶段性调整,或在等待机遇 随着试剂生产、销售企业电子商务领域的拓展,跻身主流供应商进程中,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由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编写的《2009年度中国试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对化学试剂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梳理,揭示新的发展机会。并对中国化学试剂行业的主要企业予以重点分析和分类介绍 报告还对于国外几大主要试剂公司的年报的相关经营数据进行分析报道。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用数据说话,对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还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介绍和趋向分析,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十多种与化学试剂行业相关的媒体(杂志、内刊)等资料。是我国化学试剂行业内近千家生产企业,千余家流通单位和众多的投资研究机构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研究资料。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行业相关协会、企业等诸多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与协助。本研究咨询报告已于2010年5月出版,订价:800元。订购请从速。  详见网址: http://www.chinareagent.com.cn  订刊回执单 位 邮政编码:地 址 电 话 联系人 职务/职称 传 真 网 址 电子邮件 我单位订购《2009年度中国试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共 本, 金额 元。并将______ 元已于________ 年_____月 ____日寄(汇)往你处。(此联请传真本站,作为本刊与您联络的资料)  银行汇款或邮局汇款均可,见款后寄发票  银行汇款:  户 名: 北京国化精试咨询有限公司  帐 号: 0124014170003327  开户行: 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东单支行  邮局汇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60号 (100010 )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  电话:010-65281741 传真:010-65281741  电子邮件 E-mail:rcs@chinareagent.com.cn  此页复印有效  目 录  2009年度中国试剂发展调研报告 6  1概况 6  1.1 2009年度我国试剂的需求与发展环境 6  1.2 2009年度试剂行业发展情况及分析 9  1.2.1 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改投入力度 10  1.2.2 优化产品结构 11  1.2.3 塑造品牌形象 12  1.2.4 新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格局 15  1.2.5 新的经营模式和手段 15  1.2.6 稳定队伍,培养后备人才 17  1.2.7 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 18  2 2009试剂行业十大新闻 19  2.1 国家科技部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课题 19  2.2 中国科学院香山科学会议研讨 “国家战略需求中的化学问题”并专题讨论了“我国化学试剂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2.3 国家质监局公布《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22  2.4 国家环保部开展“中国四氯化碳实验室及分析用途”的调研 23  2.5 甲型H1N1流感肆虐 中国紧急开发出检测方法及试剂来积极应对 25  2.6 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出版实施计划 27  2.7 高峰论坛--《化学试剂》30年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8  2.8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9  2.9 首届国际试剂与应用技术报告会及展览会成功举办 30  2.10 2009年最新出版 化学试剂标准汇编 30  3 国内试剂企业发展情况 32  3.1 十强企业情况简介 32  3.1.1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32  3.1.2广东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4  3.1.3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 36  3.1.4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37  3.1.5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 39  3.1.6 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 40  3.1.7广州化学试剂厂 41  3.1.8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42  3.1.9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 43  3.1.10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 45  3.2其他企业情况介绍 46  3.2.1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 46  3.2.2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 47  3.2.3北京化工厂 48  3.2.4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 49  3.2.5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50  3.2.6天津四友公司 51  3.2.7江苏永华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52  3.2.8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53  3.2.9中国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学试剂厂 54  3.2.10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55  3.2.11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阿拉丁 56  3.3 临床及生物医药试剂厂家 57  3.3.1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 57  3.3.2上海科华生物工程公司 58  3.3.3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60  4 国外试剂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61  4.1国外化学试剂概况 61  4.1.1国外试剂行业的共同特点: 61  4.2 国外几家主要试剂公司简况 63  4.2.1 Sigma-A1drich公司 63  4.2.2 E. Merck公司 64  4.2.3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66  4.2.4 J. T. Baker 公司 68  4.2.5 和光纯药工業株式会社 69  5 2009年 化学试剂行业会议、展览、纪念活动 70  5.1《化学试剂》期刊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 70  5.2第59届中国实验室技术及装备交易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70  5.3 2009年度 《全国试剂政策与发展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71  5.4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成立30周年 72  5.5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五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73  6 国内化学试剂产销情况统计及分析 74  6.1国内主要试剂厂家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汇总表(2009年) 75  6.2 国内主要试剂企业创新能力情况汇总表(2009年) 76  6.3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统计汇总表(2009年报表) 77  6.4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统计汇总表(08年报表) 78  6.5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化学试剂类总销纯销金额排序统计表(07年报表) 80  7 行业相关情报信息 82  7. 1行业网站 82  7.2会展 83  7.3 相关情报 84  《北京科技报》记者撰文《假试剂在实验室中肆虐 监管上处于空白》 84  央视网 (朝闻天下)的专题报道“ 坑害科研 假试剂浪费时间金钱” 85  商务部等发布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进行调整公告 86  关于发布《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2009年)的公告 88  《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101  环境保护部:关于禁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的公告 101  环境保护部公告: 我国将禁止生产和使用三氯乙烷 102  质检总局公告:12类产品生产许可由省级质监部门审批 102  水质检测六项国家环保标准发布 1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国际标准研制”课题全面启动 103  公安部:8月起办案建库所用DNA检测试剂须认证 104  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973计划2009年立项项目公示的通告 104  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通知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确定 105  国务院发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105  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105  WTO 通报2009年8月关于各国修订标准的情况 106  ECHA拟协调3种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标签 106  国家食药局介绍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内容、特点及技术标准相关情况 106  我国将颁布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08  附件资料1,化学试剂的相关图书\资料 109  《化学试剂》期刊 109  《试剂与精细化学品》月刊 109  化学试剂标准汇编 110  化验员基础知识问答(第二版) 111  《常用无机化合物制备手册》 111  《试剂手册》(第三版) 112  《分析化验中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 112  《无机试剂与精细化学品生产答疑》 112  “精细化工生产中的提纯工艺-重结晶法”光盘教材介绍 112  天平 砝码 秤——使用与维修大全 113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处置案例》 113  《环境监测实用技术》 113  《英汉汉英分析化学词汇(第二版)》 114  溶剂手册(第四版) 114  精细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 114  贵金属化合物及配合物合成手册 11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 (MSDS) 115  附件资料2,化学试剂的相关会议资料 116  第三届全国试剂与应用交流会资料集(2008武汉) 116  第二届全国试剂与应用交流会会议资料(2007新疆) 118  全国试剂与应用交流会资料集(2006海南) 120  中日双方化学试剂和小吨位精细化学品信息技术交流洽谈会资料汇编(2002年) 121  全国化学试剂和小品种精细化工信息技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00年) 122  2009全国试剂政策与发展研讨会会议资料 123  2008全国试剂技术与发展研讨会会议资料 (上海) 124  2007年全国试剂政策与发展研讨会会议资料 (南京) 125  《试剂与精细化学品》技术资料汇编(一)(二) 126
  • 屠呦呦团队已有突破性发现 2018还将“憋大招”
    p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一分钟速读/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 屠呦呦,1930年生,浙江宁波人。2015年10月,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 获诺奖2年来,屠呦呦团队正式发表15篇科研论文,其中包括2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重要论文,还有三项专利正在申报中,针对青蒿素可能出现的耐药机制研究也已启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 屠呦呦团队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根据现有临床试验,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 研究人员还已证明,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A. 屠呦呦团队的2018新年期望/strong/span/pp  “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2018年初,出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略显焦急。/pp  在这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眼中,“新年”更多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提醒她“还有很多事要做”。/pp  屠呦呦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谈起了她的新年期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cea3d3eb-8373-497e-9a0d-cc853356b413.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屠呦呦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周宁摄/span/pp  strong★ 期望一 发现青蒿素更多“秘密”,“把论文变成药”/strong/pp  自1969年正式接触抗疟药,至今近50年的岁月中,屠呦呦与青蒿素结下不解之缘。/pp  她和研究团队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深入到微观世界,让青蒿素更多的“秘密”显现出来。/pp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 然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每一小步前进都显得步履维艰。/pp  “青蒿素抗疟的疗效比较客观,但是青蒿素是怎样实现抗疟、在人体中发挥药用作用的机理是什么,以前我们做得不够,现在要深入研究。”屠呦呦告诉记者,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是她和科研团队的攻关重点。/pp  “我们明白了青蒿素抗疟机理,就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更好地应用这种药,这是青蒿素研究的重要环节。”弄清楚青蒿素的“秘密”,很可能不仅仅是发挥它抗疟的作用,屠呦呦告诉记者,她已经看到青蒿素“在扩大适应症方面的希望”。/pp  “科学要实事求是。药物的关键是疗效,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屠呦呦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eef8d54-b72e-4c27-a2fe-692fee784140.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1月9日,习近平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奖。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span/pp strong ★ 期望二 建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广纳海内外人才/strong/pp  “几十年前青蒿素刚被发现时,也有其他一些单位在进行研究,但因为没得到足够重视,很多东西发现了却没深入做下去。”屠呦呦回忆,“我们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才有了后来的成就。”/pp  正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屠呦呦更加珍惜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这个研究平台,并希望它能“升级”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pp  “现在党和国家这么重视中医药事业,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中医药研究平台,用最尖端的现代科学技术把青蒿素研究做‘透’,实现真正意义的中西结合。”/pp  同时,高水平的研究平台自然可以吸引更多海内外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我们已引进一些青年才俊,他们为推动青蒿素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人才还是感觉不够,我们还想引进更多海内外人才。”/pp  屠呦呦看着团队中共事数十年的姜廷良(出生于1933年)、廖福龙(出生于1942年),眼神复杂,“我们都已经七老八十了。”/pp  谈及未来的研究,屠呦呦瞬间恢复了自信和笃定:“我们不是为了得奖而得奖,也不是得了奖就完了,既然已经开始研究,就要拿出更多更实际的成果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2e813d91-0f23-473d-8d6f-d5749ce3bb0a.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屠呦呦团队研究人员正在进行青蒿素相关药物机理试验。新华社记者 孟菁摄/span/pp  strong★ 期望三 用现代科技研发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途径/strong/pp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约一半人口仍受疟疾威胁,当年发生2.12亿疟疾病例,死亡40多万人,疟疾仍是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pp  但正是由于中国科学家从中医典籍中获得启发、发现青蒿素,把更多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pp  “青蒿素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国际承认了中医药疗效。”屠呦呦说,“从青蒿里面找到青蒿素很难,但全国‘523’团队证明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pp  屠呦呦认为,从青蒿到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只是中医药创新的一种途径,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多种途径和可能性。/pp  “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pp  屠呦呦说,“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健康中国’需要我们去踏踏实实地‘做’,让更多医学科研成果应用到人,让更多患者远离病痛,这是每一名中医药工作者的追求和担当。”/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B、获诺奖两年间:从几个人到“国家队”/strong/span/pp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距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两年有余。/pp  两年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忙些什么,科研是否取得了新突破?对于以屠呦呦团队为代表的中医药人,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pp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探访屠呦呦团队。/pp  strong1、青蒿素研究“国家队”: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strong/pp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中描述的野鹿,呦呦地呼唤同伴一起到野外寻找和分享蒿草。/pp  “几年前在中药所读硕士时曾见过屠老师,感觉就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后来她得了诺贝尔奖,越来越出名,我才知道生活在我身边的老太太有这么高的学术成就。所以在报考博士时我义无反顾地‘投奔’了屠老师。”/pp  像博士生马悦一样,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大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890ff11-75b1-432f-9a22-8f0ab00e8df2.jpg" title="4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廖福龙。彭嘉靖摄/span/pp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还记得曾经的“屠呦呦团队”:“实际上主要是屠教授带着两位做化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团队很小。”/pp  而现在,青蒿素研究中心已升级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这并非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意味着该中心正日益发展成为青蒿素研究的“国家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9dd36d3-f992-4501-a0d0-560f20f1d889.jpg" title="5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记者孟菁摄/span/pp  “对于青蒿素研究中心的设备、人员编制、经费筹措等方面,我们都给予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告诉记者,该院已把阐明青蒿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拓展、生物合成研究等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并推荐申报国家有关创新项目。/pp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对青蒿素作用机理的研究,需要‘大协作’思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廷良说,在这种思路下,屠呦呦团队的构成也在发生巨大变化。/pp  “目前,屠呦呦团队共20多人,这些研究人员并不局限于化学领域,而拓展到药理、生物医药研究等多个学科,形成多学科协作的研究模式。”廖福龙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ac64530-3432-4938-951c-8147456aa775.jpg" title="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廷良。彭嘉靖摄/span/pp  青蒿素研究中心正在逐步建成覆盖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的研究平台。/pp  廖福龙介绍:“我们与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等科研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大型上市药企等国内外各领域的不同机构开展专题协作研发,共同主办学术论坛等,以实现全球青蒿素科研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与共享。”/pp  “国内有些单位在一些特定领域的青蒿素研究甚至比我们还深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希望搭建青蒿素研发新平台,把国内外相关科研人员集合起来,融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392ba07-b08c-4249-b42b-79bda2dbc6b3.jpg" title="7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屠呦呦团队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疟原虫相关药物机理试验。新华社记者 孟菁摄/span/pp  strong2、青蒿素研发“惊喜”连连:抗疟机理、适应症研究有所突破/strong/pp  青蒿素已被发现40年,但屠呦呦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青蒿的‘全貌’我仍不完全了解。”/pp  科学界公认的事实是,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后,在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内浓度最高——达成这一共识已经40年,但为何会这样,仍然没有答案。/pp  类似的问题还有,青蒿素在人体内代谢后会变成双氢青蒿素,药效甚至强于青蒿素。“这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姜廷良说。/pp  随着多学科、广泛协作的模式初步成型,针对青蒿素的研究广度、深度也在不断拓展,科学家们正一步步接近“谜底”。/pp  “在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的研究方面,我们目前更倾向于‘多靶点学说’,并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廖福龙告诉记者,研究人员还发现,青蒿中除青蒿素以外的某些成分虽然没有抗疟作用,但对于青蒿素的抗疟作用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青蒿素的利用度。/pp  “我们现在进行的青蒿素与其他抗疟药联合用药的研发中,也借鉴了中医药理论,采取多药物、多靶点办法寻找更好的疗效、克服耐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博士向丽说。/pp  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人员不断破解青蒿素的“密码”,这种已被发现40年的药物正显露出它更广泛的作用:/pp  在对双氢青蒿素的深入研究中,屠呦呦团队发现该物质针对红斑狼疮的独特效果。“红斑狼疮是多因素综合导致的免疫系统异常,具有高变异性,传统治疗方法往往只能使用免疫制剂进行保守治疗,难以根治,且长期服药会造成感染、肿瘤等风险。”/pp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根据现有临床试验,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且在发生、发展到终结的整个病理过程均有明显的疗效。/pp  目前,“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已获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复同意开展临床验证。这也是双氢青蒿素被批准为一类新药后,首次申请增加新适应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0cd9751-4536-480f-903a-5f25afbf28d2.jpg" title="8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屠呦呦团队研究人员将养殖有疟原虫的血液储存到冰箱中。新华社记者 孟菁摄/span/pp  同时,研究数据显示,青蒿素在固有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疾病的各个阶段都可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人员已证明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pp  “目前,青蒿素治疗肿瘤等课题正在进行深入攻关,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制定青蒿素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标准。”/pp  廖福龙介绍,近两年,屠呦呦团队正式发表15篇科研论文,其中包括两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重要论文,还有三项专利正在申报中,针对青蒿素可能出现的耐药机制研究也已启动。/pp  同时,屠呦呦团队的“青蒿素类化合物抗疟机理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500万元资金支持 科技部有关青蒿素适应症重大新药项目已获批 不少药企提出合作申请……/pp  “时代给了我们好机会,希望借此破除‘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稀里糊涂地活’的谬论。”屠呦呦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4b16d58-343b-4db5-8e7e-25b5fd2b81c7.jpg" title="9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2015年12月,瑞典国王向屠呦呦颁发诺贝尔奖证书。/span/pp  strong3、展望2018:让中医药登上“大雅之堂”/strong/pp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句话迅速为全世界所知。/pp  获得诺贝尔奖后,多所西方知名大学邀请屠呦呦参与科研、授予其“荣誉博士”等各种称号,甚至在经典的西医教科书中也可能首次出现中医药的内容。/pp  在张伯礼看来,“屠呦呦效应”对于中国科技界特别是中医药科研人员,是一剂“强心针”——“这证明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我国从事的原创科研成果一样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对科技自信的巨大鼓舞。”/pp  但同时,摆在这位中医药研究“国家队”掌门人面前的,还有无法掩饰的难题和尴尬:“从学术本身来说,中医药不像西医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量化,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也成为中医药进步的一种阻碍。”/pp  更尴尬的是,截至目前,与西医有关的国家实验室已有近百个,而中医还是空白。/pp  “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不是为了图一个好听的名字,而是没有这样更高规格的平台,很难吸引高层次拔尖人才。”与屠呦呦一样,张伯礼为此十分焦虑,“我们中药研究所年均约有140篇SCI论文,谁说中医不能登大雅之堂?”/pp  “无论中医西医,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中医药的继承和研究、开发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对于青蒿素的研究只是其中一种,但多学科研究方式应该是未来发展趋势。”廖福龙说。/pp  在张伯礼看来,以老百姓的重大需求、国家重大需求、世界重大需求为导向,把几千年来“原创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青蒿素精神”,无疑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正确方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c3b7760e-4c3f-47c6-843d-47b361c2cf47.jpg" title="10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屠呦呦(右)向本报记者介绍青蒿素相关文献。新华社记者 孟菁摄/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C、记者手记:我眼中的“青蒿素精神”/strong/span/pp  采访屠呦呦有多难,相信每个试图尝试的人都深有体会。“得奖是过去的事,采访已经说得很多了,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搞研究,不是接受采访。”老人的拒绝往往坚决而不讲情面。/pp  我们这次的采访也是一样。/pp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展板上,我们看到青蒿的图片和说明。为了采访,我们也查阅了很多关于青蒿、青蒿素的资料。/pp  在与屠呦呦团队的互动和沟通中,我们逐渐对青蒿、屠呦呦、青蒿素、屠呦呦团队和青蒿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心底涌起崇敬之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503fb0b-73fb-48f4-a8dd-020b706dda12.jpg" title="11_副本.jpg"//pp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植物,分布在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河边、山谷、路旁、林缘……甚至身处艰险的石隙,它也能倔强地生长。/pp  青蒿没有美丽的花朵、扑鼻的花气,如果不是刻意观察,大多数人甚至会忽视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 它没有争奇斗艳之心,在百花盛开的时节,它低调地待在一旁,不求有人赞美。/pp  然而,青蒿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复杂、艰苦,它只是默默地吸取营养,然后一丛丛、一蓬蓬精彩地生长。/pp  不畏艰难、甘于寂寞、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这像极了屠呦呦、屠呦呦团队,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正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的付出,让我们能体会到更美好的生活。/pp  我们理解了科学家的拒绝。屠呦呦曾说“这几年也受表彰了、也露脸了,现在得干活了”——他们关注的,就是自己的研究课题、项目进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多做贡献。/pp  屠呦呦所带的博士生马悦说:“屠老师的一生都没有因为周遭的环境变化而心有旁骛。她对科学研究的踏实和执着打动了我们。”/pp  “科学要实事求是。药物的关键是疗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屠呦呦说,“我们不是为了得奖而得奖,也不是得了奖就完了,既然已经开始研究,就要拿出更多更实际的成果。”/pp  言犹在耳,我们似乎看到一丛丛在风雨中倔强生长的青蒿,更感受到中医药工作者“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青蒿素精神”。/p
  • 药学专家解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的争议
    p  近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再次引发关于中药与西药的口水战:/pp  有人认为此奖意味着中药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扬眉吐气,不再因药理机制不明确、作用成分不明等原因受人诟病 也有人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借助了严格的现代化制药手段,现代医学才是最大功臣,中药的“不科学性”依旧存在。/pp  当然也有人指出中西医结合才是从诺奖中应得的启发& #823& #823/pp  10月7日,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孔令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很多人习惯把化学药物与中药对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联系,化学药物来源于中药和天然药物,两者治病时起作用的物质基础都是化学成分。/pp  strong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strong/pp  1971年10月4日,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并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pp  那么,屠呦呦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究竟算是中药还是西药?/pp  “现在临床上用的青蒿素大多是它的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珀单酸酯等等。这些都是化学药物,不算是中药。”孔令义解释说,“但是青蒿素本身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纯化合物,按照现在执行的中国西药审评办法,从中药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可以算是中药的一类新药,也可以算做化学药物的一类新药,两条路都能走得通。”/pp  1973年,屠呦呦课题组研发出了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将抗疟的疗效提高了10倍。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很少直接使用青蒿素,因为纯化合物不溶于水,而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经过了筛选和毒性试验,具有抗疟疗效好、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pp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pp  strong青蒿疗效好为何被“埋没”/strong/pp  虽然,早在1700年前,中医典籍就记载了青蒿治“疟疾寒热”的疗效。并且在中国古代也有直接应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实践。/pp  但是,一个奇特现象是:在中国历史上,青蒿确实并未成为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有效的抗疟药物。/pp  即便在《本草纲目》出现以后,中国的疟疾肆虐情况依然严重,史书中多有记载,甚至就连清康熙帝1693年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后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抗疟药奎宁的原料)而康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有疟疾病人三千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疟疾位于五大传染病之列。/pp  那么,人们不禁会问:青蒿为何会被“埋没”?/pp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pp  孔令义认为,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pp  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pp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pp  专家认为,青蒿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抗疟疾类药物,其发明过程与1820年诞生的老牌抗疟疾药物奎宁,以及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其实非常相似。其实质都是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具有特定治疗,但只有经过现代方法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当青蒿素从青蒿这种植物中剥离开来,成为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十分明确的真正药物时,才能真正意义上造福人类。这也是所有现代药物的研发路径。在这方面,青蒿素可谓给中国的传统药物做出了榜样。/pp  (原标题:别吵了,青蒿素既是中药也是西药)/p
  • 法国Interscience推出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免洗型消毒凝胶
    目前甲流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肆虐:10月24日,美国宣布全国进入甲型H1N1流感紧急状态;截至10月28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42009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0854例。重症病例累计66例,已治愈22例,死亡4例,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新生。所有这些事实都提醒我们,甲流绝不同于普通的流感,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除了接种疫苗外,平时的个人卫生也应该加强注意,尤其注意应该经常洗手。法国interscience公司特推出了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免洗型消毒凝胶。 产品应用:  主要应用于手部的消毒,免洗型  可有效预防H1N1和H5N1病毒  适合于在公共场所的人每日使用,如医院、交通工具和实验室中。 产品特点:  水醇型、不过敏  可有效抑制细菌、霉菌和病毒滋生  无色无味  20×75ml/箱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5号 100083 电话:010-82388866 传真:010-82388989 网址:www.ostc.com.cn Email: info@ostc.com.cn
  • “毒鸡蛋”肆虐,HPLC就能检测!
    近来,含有杀虫剂氟虫腈的“毒鸡蛋”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影响,从欧盟12国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鸡蛋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那氟虫腈到底是什么呢?  氟虫腈,一种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中度内吸作用。既能防治地下害虫,又能防治地上害虫。曾是被众多农药专家推荐为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的首选品种之一。  但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有中度毒性”的化学品,大量进食含有高浓度氟虫腈的食品,会损害肝脏、甲状腺和肾脏。  那么如果已经少量食用含有氟虫腈的鸡蛋,身体是否有健康风险呢?据德国有关机构评估认为,氟虫腈日摄入健康参考值为不超过0.009毫克/千克;即使按鸡蛋中氟虫腈残留量1.2毫克/千克计算,体重10公斤的儿童,一天食用1个鸡蛋(按70克计算),那么摄入氟虫腈为0.0084毫克/千克,在健康参考值以内,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风险;而体重65公斤的成年人,一天食用多于7个鸡蛋才会超过健康参考值。所以,即使已经少量食用“毒鸡蛋”也不必过于担心。  鉴于我国目前尚无禽蛋类产品中氟虫腈残留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参考国内外文献及标准,开发了氟虫腈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迅速,操作简单,供大家参考使用。仪器配置:色谱条件:流动相:水:乙腈=30:70色谱柱:supersil ods2 5μm 4.6mm×250mm流量:0.9ml/min检测波长:uv215nm进样体积:10μl柱温:35°c实验结果:
  • 贺福初副院长出席温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关村园区发展创新座谈会
    2008年12月27日上午10:30-12:0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刚等陪同下,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温总理主持召开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温总理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具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此次来中关村就是要听取大家对如何发挥科技作用的意见,不仅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而且要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贺福初副院长应邀出席了温总理主持的发展创新座谈会,并作为5个主旨发言人之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唯一的发言人,首先向总理简要介绍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基本情况:1、获得了我国医疗卫生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数名列全国第一,且全部转让企业投产,其中“抗疟药”青蒿素开创了我国药品转让跨国制药集团的先例 3、在抗击“非典”、阻击“禽流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胡主席、温总理的肯定 4、在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中表现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是全国唯一的双项表彰单位。根据会议主题,他向总理提出三点建议:1、设立“中关村创新经济特区”。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体 90年代以浦东经济特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虽已努力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体,但主导技术均从发达国家引进,仍缺乏原创技术与自主技术。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亟待建立“创新经济示范区”和以创新经济为特征、自主技术为主体的新一代经济特区。建议充分利用中关村地区大学、大院、大所密集,自主创新能力强劲的优势,建立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经济特区与创新经济示范区”。2、允许军队科研单位技术入股,积极推进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型成果的高效转化。“军队不经商”的决策总体上符合国情、军情。但对于军队少数大型科研单位,这种“一刀切”既限定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又使得市场、企业、社会急需的科研成果深锁书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利于“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国策的落实。建议允许军队大型科研单位技术入股,大力推进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型成果的高效转化。3、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国际科技计划,积极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完全具备引领世界的能力。例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就发挥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主导作用,贡献突出,国际学术界希望我国在更为宏大的整个“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与领导者的作用。国家发改委近期已批准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议充分发挥此设施的作用,及时启动与之相应的大型国际科技计划,抢占生命科学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开拓医药生物技术创新的源泉。  温总理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鼓励大家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提高水平,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贺福初副院长应邀出席温总理主持召开的发展创新座谈会,既是对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极大鼓励,也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心按照温总理的要求,在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勇敢负起责任,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战胜危机做出新的贡献。当前,我们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紧握机遇、主动作为、锐意创新、灵活经营,使之尽快成为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我军军事医学事业开疆拓土、开辟新天地。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这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办好,并请总后勤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 雾霾肆虐 国Ⅴ标准或提前实施
    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情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如此严重的雾霾危机,对许多城市来说都是首次遭遇。业界预测,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污染大户”中重型车或将加快实施国IV排放标准,不排除自2014年初即开始实施,乘用车国Ⅴ标准排放有可能提前实施。业内分析,此举会增大车企研发成本,会增大消费者购车成本,同时也会促进汽车工业向良性发展,新能源车前景看好。  中重型车提前实施国IV标准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自有霾预警以来的首个橙色霾预警,地方气象部门也首次发布橙色甚至红色预警。近日有媒体报道说,“污染大户”中重型车或将加快实施国IV排放标准,不排除自2014年初即开始实施,但同时可能给国Ⅲ标准车留下缓冲期。据业内人士预计,最快于2014年,我国将推行中重卡的国IV排放标准。而在今年9月17日,环保部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规定,2018年1月1日起,全国机动车将全面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北京市因已具备实施新标准的条件,将在标准正式发布后立即执行该标准。同时,环保部鼓励具备燃油供应条件的地方提前实施该标准。广汽丰田禾豪店总经理周小东表示,百余城市笼罩在雾霾之下,将会让国Ⅴ排放标准提早实施。目前,北京市已解决了低硫燃油的供应问题,具备实施第五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标准的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国Ⅴ标准发布后,将立即废止京V阶段标准,改为提前实施国Ⅴ标准。  与现行的国四排放标准相比,此次机动车国Ⅴ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排放控制要求,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严格了25%-28%、颗粒物排放限值严格了82%,并增加了污染控制新指标颗粒物粒子数量。按照该《计划》要求,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提升燃油品质。争取在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柴油 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购车成本起码增加2万元  记者通过经销商等渠道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多厂家已经为北京单独供应国Ⅴ排放标准的车型,也会让有些难以达到国Ⅴ排放标准的车型退出北京车市。即便北京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对大多数汽车品牌冲击还不算太大,可一旦全国提早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则对车市形成较大影响。顺德金图名总经理何卫武表示,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后,购车成本增加。实施国Ⅴ标准,一般情况下,只有技术更先进成熟的“电喷”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发动机对油品的适应性。这样必将使发动机及整车技术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国Ⅴ发动机其关键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些零部件价格昂贵,直接导致购车成本增加,增幅约2万元以上,这一成本肯定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业内人士何志坚表示,为保证国Ⅴ发动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就要使用国Ⅴ油,国Ⅴ油中含硫量大幅度降低,而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每升国Ⅴ油大约要比国Ⅳ油贵0.13元-0.16元,不过目前国内还无法提供国Ⅴ油。因此,国Ⅴ发动机对国Ⅳ油品的适应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市场观察]  佛山新能源车有望“迎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Ⅴ排放标准提前实施,更大的影响将会是佛山一直叫好不叫座的新能源车。严格的排放标准再加上佛山入选新能源推广应用城市,将会让新能源车在佛山再遇春天。  日前来自财政部网站消息:28个城市或区域成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佛山榜上有名。2011年,佛山市就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并且在高明区已经试行了购当地企业新能源车给予政府财政补贴的措施。佛山发展新能源车更多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缺少中央财政更有力的扶持。这种背景下,佛山新能源车发展特别是私人购买新能源车领域的发展仍然有限,特别是纯电动车型除了试点的高明,其他区域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新一轮新能源补贴政策实施前,佛山消费者最关注的方面有两个,一是是否鼓励和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二是佛山是否有希望纳入试点城市或区域范围内。  记者同时了解到,国家对入选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名单的城市或区域要求并不低。根据相关要求,2013年~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其他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 同时,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 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等。因此,佛山进入推广应用名单之后,将接受年度考核评估,未能完成年度推广目标的将予以淘汰。广汽丰田溢丰店总经理邓小雄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将会在公务用车方面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同时也会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车,这将给新能源车带来热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