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文物字画修复

仪器信息网文物字画修复专题为您整合文物字画修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文物字画修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文物字画修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文物字画修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文物字画修复话题讨论。

文物字画修复相关的资讯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分析及生物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11年4月11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七十二站: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分析及生物实验室。  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分析及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为:实验室)筹建于2005年1月,归属于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08年8月实验室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实验室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只为首都博物馆内部服务,主要立足于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据赵瑞廷主任介绍,实验室有工作人员10名,由文保、化学、生物等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组成,实验室主要职责:其一,为修复中心的文物修复和保护方案提供数据佐证 其二,从事文物保护及修复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三,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文物传统工艺的研究。首都博物馆外观  涉及各类文物修复保护及工艺研究 以丝织品类文物研究最为特色  “目前,利用仪器设备来进行文物的修复保护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博物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开始添置仪器设备,进行文物修复保护研究工作,例如国家博物馆研究重点在金属文物保护研究方面、故宫博物院研究重点在瓷器研究方面。首都博物馆根据自身馆藏的特点及避免重复性,实验室把重点放在了丝织品的保护修复上。”赵主任介绍到。  实验室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丝织品修复保护》课题,主要研究丝织品类文物的清洗、加固方面的材料。例如,实验室研究人员培养了各种生物菌,筛选出适合的菌类用于丝织品的清洗,以除去丝织品表面的结晶盐及血渍 而对于丝织品断裂的纤维,研究人员也培养了相关的生物菌,通过生物菌的分泌物进行修补和加固。  此外,实验室还对瓷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釉和胎的成份分析,为研究瓷器的来源地及朝代提供数据参考,为考古学家提供一些证据 对金属器的封护剂(使金属器与外界环境隔离的材料)、缓蚀剂(延缓金属器腐蚀的材料)进行研究,筛选合适的保护材料 从天然产物中提出防霉、去虫的成份来保护字画。  以仪器为辅助手段 开展文物修复保护研究  实验室在筹建之初参考了国际上及国内博物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并根据首都博物馆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了仪器配置,包括文物形貌研究用仪器、文物成份分析用仪器、文物化学结构分析用仪器、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用仪器、生物实验室相关仪器等。  文物形貌研究用仪器  日立S-3400N扫描电子显微镜+牛津INCA energy 250 X射线能谱仪  用途:对各类文物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可以放大10万倍以上),对构成文物的元素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拍摄纺织品单丝上局部现状电子照片。  日本Hirox KH-3000VD三维视频显微镜  用途:各类文物材料的立体形貌观察与记录。该仪器配备的光纤探头可观察大件纺织品、字画文物。  德国徕卡MZ16M研究级全电动体视显微镜  用途:可对各类文物材料进行实体观察和记录,如对丝织品的编织技法进行立体观察。  德国徕卡DM4000 万能显微镜  用途:观察各类文物材料组织结构的光学显微镜。属于常规显微镜,方便使用。  文物成份分析用仪器  岛津EPMA-1600电子探针  用途:对各类文物材料和腐蚀产物的微区化学组成定性和定量分析、微区形貌图像成份分布图像等。  日本堀场XGT-5000ⅡX射线荧光分析显微镜(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  用途:用于文物材料的无损透射分析和元素的定量定性分析,还可以进行多种文物材料的纤维观察和成份分析。堀场特别为实验室特制了大样品台,实现文物的无损分析。  德国布鲁克ArtTax 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  用途:对无机质文物进行无损元素定性、定量分析。该仪器便于移动,可对大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检测分析。  文物化学结构分析用仪器  荷兰帕纳科XPertPro MPD X射线衍射仪  用途:测定文物及腐蚀产物中晶体的化学结构,如金属器锈蚀物、纺织品文物上的结晶物质。  HORIBA JY LabRAM HR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  用途:对有机及部分无机质文物进行定性、高度定量分析及测定其分析结构,如对纺织品纤维的分子结构及陶瓷釉面的分析。根据实验室要求,厂商还特别设计了可用于大样品测量的光线可移动探头。  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用仪器  意尔达环试恒温恒湿试验箱  用途:用于文物保护环境温度计湿度研究。  生物实验室相关仪器  生物实验室  三洋MSL-3750高压灭菌器(图左上),德国MMM Incucell培养箱(图右上)  美国NBS Innova 43摇床(图左下),英国synbiosis aCoLyte自动菌落计数仪(图右下)  谈及用仪器来分析文物样品的困难,赵主任说:“第一,文物都比较珍贵,一般都采用微区分析和无损分析 只有在考古发掘现场或文物修复室,偶尔可以得到文物残渣样品,而且这样的机会常常可遇不可求,因此无损分析检测是高科技仪器设备逐步应用于文物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必然趋势。第二,文物的仪器分析没有相关标准及数据库。目前,文物分析没有相关标准,因此研究人员要根据需求摸索建立方法 而相关的数据库也需经过长期实验进行积累。”  关于实验室仪器的售后服务问题,赵主任表示,“首都博物馆实验室在购买仪器之初购买了3年质保的合同,所以目前还未遇到相关问题。在质保期满后,仪器的维护费用可能也会增加很多。”
  • 文物修复实验室让“患癌”文物“起死回生”(图)
    南博文物修复实验室  无菌房、3D打印等&ldquo 秘密武器&rdquo   让&ldquo 患癌文物&rdquo 起死回生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铜钟、扁壶,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编钟,精美无比的金缕玉衣&hellip &hellip 11月6日下午1点,南京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这些刚走出&ldquo 文物医院&rdquo 的宝贝,将在展厅内首次公开亮相。或许,公众会问,这些&ldquo 宝贝&rdquo 是怎么起死回生的?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对文保楼进行了探访。  另据了解,南博这次重开,南京本土&ldquo 大师&rdquo 作品,也将入驻南博。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文 顾炜/摄  中西结合,可治&ldquo 癌症&rdquo   &ldquo 文保楼&rdquo 紧临南京博物院,在清溪路1号,一共6层。未来,这里将救治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ldquo 生病&rdquo 的文物。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万俐说,这个文保楼5000多平方米,有数十间的文物修复工作室、实验室,就是一座文物医院。&ldquo 文物都是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它们像人一样,已经进入了老年,有的已经到了病危期。&rdquo 这些生病的文物,到了文保楼,将得到&ldquo 中西医结合&rdquo 的治疗。  所谓中西医结合,不仅有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也用西医的手段,比如,X光、CT等。&ldquo 青铜器最怕粉状锈,这种锈被认为是青铜器中的癌症。为什么是癌症呢?因为,它会扩散,还会传染,病到厉害时,会让上千年的宝贝变得像一堆烂铁。&rdquo 那么,怎么治疗呢?首先要把粉状锈去除,可以用传统的手法刮,也可以用新型治疗仪去掉锈,然后用化学方法,给它穿上一件无色的透明防护服,最终让癌症消失,文物寿命延长。  不用担心,毒气不会外跑  五楼的实验室里,各种大型仪器,就连文物修复操作平台,看上去也让人艳羡。  其中的一个大操作间,偌大的平台上,还连着通风管道。这些管道可以把文物修复中的灰尘吸走,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万俐说,文物修复,难免用上化学试剂,这些试剂有的会产生毒气。未来,操作化学试剂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大型仪器中进行,毒气进入&ldquo 魔法箱&rdquo ,然后顺着循环系统走一圈,有毒气体就被消化了。&ldquo 毒气在这个仪器中走了一遭,就没有了。不会排到房间内,更不用担心会排放到空气中。&rdquo   万俐说,这个仪器叫依拉勃,是从国外进口的,专门为实验室定制,每台10多万元。  无菌房、3D打印机都用上  3D打印机也被引进。&ldquo 原来,以前复制文物的时候需要扫描后再制作模型,非常麻烦。现在可以将文物扫描后直接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如果有损坏的文物,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将缺口模拟打印出来,材料一般用树脂做成,方便建模。&rdquo 万俐说。  在负一楼,还有用来制作纸浆的房间,用来脱酸的柜子。万俐说,他们正在申报国家级纸张文物保护基地,不仅可以用在书画修复上,各种纸张未来都可以拿来修复。&ldquo 我们能够对发脆的民国旧纸进行脱酸加固处理,配置有专门的脱酸液。同时,我们的实验室还能造出可乱真的旧纸,用于修补民国旧纸质文物和近现代书画。&rdquo   不过,文保大楼里最为神秘的要数无菌房。这个无菌房内一个又一个的机关,要经过很多程序,最后才进入一个10多平米的小房间内。&ldquo 这里面没有任何细菌。&rdquo 万俐说,无菌房是专门为纸质文物、国宝级文物设置的。&ldquo 那些非常珍贵的文物,最后都要到无菌房来走一遭,这样可以隔绝空气,延长它们的寿命。&rdquo 万俐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相关新闻  南博将开4个名人馆  日前,已故著名油画艺术家苏天赐的家人,把苏天赐生前的一批油画作品、画具都无偿捐给了南博,为此,南博专门开设了苏天赐油画馆。  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后,艺术馆是一大特色,艺术馆分为三大馆:三个历代陈列馆(历代绘画陈列馆、历代书法陈列馆、历代雕塑陈列馆)、四个名人馆(傅抱石艺术馆、陈之佛绘画馆、苏天赐油画馆、吴为山雕塑馆)以及两个临展馆,共计9个展厅,展出的藏品共计约500件。四个名人馆中,以江苏四位杰出艺术家傅抱石、陈之佛、苏天赐、吴为山为名,将永久展出他们的作品。
  • 高光谱成像 “护驾”古画文物修复
    继同名纪录片和电影之后,图书《我在故宫修文物》 于近日出版,文物修复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确实,正如片中所展示的那样,文物修复是一门手艺活。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活。  三维视频扫描、高光谱成像技术、X光、CT̷̷随着越来越多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不断介入,中国文物修复工作更加准确,也更加科学。  ×光“护驾”青铜器铭文  如何修复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文物? 以往的做法是:先动手除锈。“但这样一来,很容易把锈斑下面可能隐藏着的铭文也破坏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对记者表示。  宋纪蓉是故宫“文物医院”概念的倡导者。来到故宫之前,她是西北大学的教授,从事了20多年化学研究。“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文物就是物质。”从这个理念出发,宋纪蓉认为,化学研究中用来观察物质和材料的仪器设备,都可以用在文物修复上。如此一来,文物修复就由原先类似中医看病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入了中西医结合的更加科学的模式。  将设备引入文物修复,首先为确定修复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回到前面说的那件青铜器文物——实际上,这是河南省考古研究院送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一件出土文物。文保科技部的工作人员拿到这件文物之后,先用X光进行前期检测,发现铭文之后,再确定修复工艺,从而有效避免了在除锈的同时把铭文也破坏的悲剧。  有时候,修复意味着要先将前人留在文物上的修复痕迹去除。  这同样是现代仪器设备可以大显身手的环节。高飞是文保科技部青铜器组的修复师,眼下,他正和同事们忙着对一件辽代的金属面具进行修复。这件文物曾经在民国前后经历过修复,当时的修复者很粗暴地把胶涂在了面具正面。好在前期检测分析出了胶的成分,“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这种胶进行去除,然后换上我们今天要用的材料。”高飞这样告诉记者。  精准算出修复效果5年还是10年有效  不仅修复过程需要科学手段的有效介入,修复效果的判断和保持,同样依赖科学。霉菌是文物容易感染的主要病害———除了收藏环境的影响,还有清除不够彻底引发的二次感染。所以,在故宫“文物医院”,最常用的设备就是三维视频扫描仪———修复师们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医生用的听诊器。无论是裱画修复、丝织品修复还是唐卡修复,三维视频扫描仪都是必备之神器。  宋纪蓉打开电脑,用一幅幅图片告诉记者“听诊器”的用途:一件布满霉菌的文物,经过清洗,肉眼看起来已经恢复干净光鲜,但由三维视频扫描仪放大200倍之后,却发现上面仍然有残留的菌丝。  对修复效果进行量化的判断,这是科学手段在文物修复后期所发挥的作用。而对另一些修复效果不容易长久保持的文物来说,借助相关设备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文保科技部,记者看到了一把长近两米的铁质清代高丽刀,被密封在一个大塑料袋里———事实上,这样的表述很外行,用修复师的专业说法,这叫RP系统,包含了脱氧剂、氧气指示剂和透氧率不超过0.1%的塑料膜,可以把除锈效果保持5到10年。  转变观念,不仅要修好,更要研究好  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文物修复,成果让人惊叹。但更重要的是,科技介入修复,推动了修复观念的转变。高飞说:“以前我们更注重修复效果,满足于文物坏着来,好着走 现在我们不光是想把文物修复好,更希望在修复过程中了解文物。”而这样一个过程,用宋纪蓉的话来说,就是把每一次的修复都当成研究案例,真正让文物修复成为一门科学,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素材。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的万寿盛典展上,修复后展出的贴落 《乾隆帝祝母后万寿图》引起海内外关注。在修复过程中,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修复师意外发现了掩藏在色彩下面的底稿,不仅有线条,还有上色之后肉眼看不到的袖子里的一只手。这对于古代绘画研究而言无疑是有价值的。  再回到前面提到过的辽代金属面具。经过前期检测,高飞和同事发现,此前修复时所用的手法和材料,都有别于传统修复,特别是涂在面具上的胶,是民国前后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化学材料。根据这一点,他们推断出这可能是由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修复师所为。一段尘封的历史就此打开。
  • 当“穿越”成为笑话 科学仪器修复文物让历史被铭记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穿越成为了万红题材,不但相关的电视剧开始络绎不绝,连广告也把穿越当做卖点。虽然不能否认其中不乏优质作品或者文案,但大部分和穿越有关的影视作品和广告闹出的更多是让人感到尴尬的笑话。就像前段时间某线下销售平台的一句“让物价穿越回1948”收获了网友的无数嘲讽与口水。/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事实上,穿越这个话题并非红灯区,恰恰在很多科研领域,许多时候,穿越想法的诞生是来源于历史遗留的文物、故事所带给我们的求知欲,相对的,想要驾驭好这个题材,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历史——铭记历史的严肃性,保证其不可动摇的真实性。现如今,历史已经成为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学科之一,但是死记硬背的模式仍然是教学中的主流,全民教学虽然很好的实施,但是真正主攻历史或相关专业的人并不多,历史在新青年中仿佛象征着古板而非理应有的那种趣味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好在随着央视播出的一系列关于故宫、文物、历史档案的纪录片或者不错的口碑,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对历史拥有兴趣,愿意去尝试了解历史,更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了文物保护、修复等团队中。而文物正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瑰宝。而谈及文物修复,除了要有一批仔细、认真的修复人员外,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文物修复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能破坏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修复使用的材料,修复的结构都必须按照文物原本的特质来,修复过程也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根据小编从相关记录片中了解的皮毛知识,包括雕像、壁画、青铜器在内的各种文物,修复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光谱分析、绘图、粘补、加固、补型、金箔回贴等多道技术工序。此外,根据不同文物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科学仪器往往需要“对症下药”。以服装类文物为例,去霉是服装类文物的常见修复工作,对于文物的后续保存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大多数文物一样,服装类文物的修复一般情况是不允许人为的损坏文物本身的,所以在观察霉菌分布状况,分析霉菌种类的过程中,无法采取制作切片等操作,这时候,三维显微镜就是重要的工具了,这个设备可以在不破坏文物本身的情况,全方位的观察样品,并可以通过放大三维视频,观察文物的细节,协助工作人员记录文物上霉菌的分布状况,为后续除菌保护也配置提供信息基础。/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此外,修复破损结构、脱落色块也是文物修复中常见的工作,而这项工程的难度除了需要了解文物原本的结构、样貌外,了解并复制其制作材料也是必要工作。一般来说,这类文物的修复工作需要先了解文物的损坏情况,并通过计算机演算,结合历史学者的推演,还原出文物原本的样貌,而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诸如X荧光光谱、超声波仪器等无损检测仪。在这之后,就是确定成分,成分确定的方法并不固定,想矿物材料的分析一般会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或者激光拉曼光谱仪。其中拉曼光谱仪的优势是在确认颜料矿物成分的同时,还能测试分析高温釉瓷釉烧温度,在瓷器、玉器、壁画的修复上使用更为广泛。/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结语:文章最后,还是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小编以为,对于大众而言,反感的从来不是穿越两个字本身,而是以穿越为借口,对历史事实的不尊重,尊重历史应该是每一个的基本职责,就像文物保护从来不是一个组织的事一样,历史也从来不是个别人掌握就可以的,希望未来,同样的闹剧不会再次发生。/ppbr//p
  • 盘点那些可以让文物“说话”的仪器和技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文物研究不仅是对其价值的判定,更是历史的述说。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中国拥有5000多家博物馆,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年代久远、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其复杂程度让文物鉴定研究行业充满了许多未知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在文保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现代分析仪器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物鉴定也已经单纯的从凭眼力,发展到了科技考古时代。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各种科学仪器揭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静默”的文物鲜活了起来!回看请点击》》》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被誉为 “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发掘引发了关于科技考古的热烈讨论,同时也再一次向公众展示并普及了科技考古的信息。就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冲在央视采访中说道,仪器就相当于文保人员的另一双“眼睛”,能够更大地还原出文物原来的历史信息。  现在文物分析方法分为几大类,比如,元素分析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等;结构分析包括激光拉曼光谱法、X射线衍射分析(XRD);还有做形貌分析的,如粉末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等。此外,密度计、显微硬度测定仪、表面张力仪、三维显微形貌仪、各种显微镜、色差仪、超声波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CT扫描仪等仪器也用来检测文物的密度、孔隙率、强度、表面能、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色差、内部结构等。  每一种分析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例如:文物界选择拉曼,正是看中了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无损。而且拉曼光谱样品需求量少,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检测过程简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文物研究领域。拉曼技术能对金属艺术品上的腐蚀层、铜绿层等做出较好的鉴定,有利于认识古代各国的合金技术及处理工艺,研究其腐蚀机理,从而探讨对这些古代金属器物的保护方案;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够帮助文保工作者快速得到青铜文物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情况,无损、快速,特别是便携式荧光仪,能够在任何场合,只需在文物表面“打一下”,几分钟之内就能给出结果;而高光谱图像是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相结合的多维信息检测技术,它能够同时探测目标的二维几何空间与一维光谱信息,获取高光谱分辨率的连续、窄波段的图像数据。文物中消失的文字、脱落的颜料,由于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而高光谱图像的特点在于极高的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只要其留有微弱的信号,就可以根据光谱特征将其探测出来、并标明在什么位置。  不过,每一种检测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比如XRF是较成熟的元素分析技术,但是不能用于物质的结构分析 XRD广泛应用与文物材质的定性分析,但所需样品量较大 PLM通过样品颗粒的晶体形态、颜色、杂质等对样品进行分析,但是不能进一步分析样品的结构信息… … 很多时候,多种分析手段的联合才能“讲述”文物隐藏的信息。  根据仪器信息网行业应用栏目文物检测方案专场收录的解决方案来看,各仪器厂家也在文物检测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摘录部分如下:解决方案仪器单位清代官服中结构形貌与材质特征检测方案扫描电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陶瓷文物中二氧化钛检测方案能散型XRF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陶瓷文物中Si检测方案能散型XRF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陶瓷文物中Al检测方案能散型XRF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陶瓷文物中Mg检测方案能散型XRF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陶瓷文物中Na检测方案能散型XRF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文物中重金属检测方案能散型XRF赛默飞世尔科技便携式分析仪文物中元素分析检测方案能散型XRF朗铎投资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文物中成分分析检测方案能散型XRF上海怡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文物“蜻蜓眼珠”中成分分析和物相分析检测方案波散型XRF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古代雕塑的研究分析拉曼光谱必达泰克古代艺术品中颜料成分检测方案拉曼光谱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淅川徐家岭楚墓M10出土钠钙蜻蜓眼玻璃珠中化学成分信息及着色剂类别信息检测方案拉曼光谱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化石中有机碳检测方案拉曼光谱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考古艺术品中颜料检测方案拉曼光谱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中快速无损鉴别材质检测方案近红外光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便携式分析仪纺织品文物中纺织品材质检测方案近红外光谱仪析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文博考古中文物字画鉴定、文物字画修复、文物保护检测方案高光谱仪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文物中鉴定修复检测方案高光谱仪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艺术品中鉴赏和鉴定检测方案高光谱仪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文物中真伪鉴别检测方案高光谱仪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文物中考古研究检测方案高光谱仪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文物中密度、状况分析检测方案工业CT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琥珀把玩件中内部结构解析检测方案工业CT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文物中CaCuSi4O10 (埃 及蓝)检测方案分子荧光光谱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文物中颜料成分检测方案分子荧光光谱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文物中硫酸盐化合物(锰蓝)检测方案分子荧光光谱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文物中锰酸钡(VI)检测方案分子荧光光谱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文物中铜硅钙石检测方案分子荧光光谱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洛阳出土文物王作鼎残片中微区分析检测方案电子探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日本出土文物蕨手刀中夹杂物微区分析检测方案电子探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青铜器文物中年份鉴定、保护检测方案电化学工作站北京亿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考古文物中铜、铅、锌、铁检测方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北京京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文物中元素、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案LIBS等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贝壳化石中元素分析检测方案LIBS、高光谱等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唐卡,油画,壁画中红外反射成像检测方案CCD相机北京领宇天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唐卡,油画,壁画中红外反射成像检测方案CCD相机北京领宇天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油画,壁画,唐卡中草图底稿检测方案CCD相机北京领宇天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像雕塑中3D扫描应用人像雕塑检测方案3D扫描仪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雕塑、文物和化石中3D扫描检测方案3D扫描仪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土文物中文物探伤检测方案(实时成像检测)文物CT检测扫描分析系统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古陶片、古瓷片中理化分析检测方案微波消解仪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古钱币中理化分析检测方案微波消解仪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树木中年轮检测方案(林业)年轮分析仪理加联合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科学仪器在文物保护及鉴定领域的应用,第十届光谱网络会议特别设置了《光谱在文物保护及鉴定领域的应用》的专场,邀请了西北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单位的资深专家现场揭秘光谱技术在文物科学分析中的应用。回看入口》》》  LIBS的快速、便携、原位、远程、无需制样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及实验设备便于操作等特点使得该技术成为近几十年发展最快的元素检测手段之一,同时也吸引了考古学及文物保护相关领域人员的极大兴趣。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教授将的报告《LIBS技术在敦煌壁画分析中的应用》简要介绍LIBS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特别是LIBS技术在敦煌壁画原位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回看入口》》》  文物的科学分析需要多学科背景专业人员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解决十分复杂的难题。故宫博物院雷勇研究馆员的报告《光谱在文物科学分析中的应用》以古瓷釉着色机理研究、书画文物的科学分析、古代染料鉴别中的难点问题解决为案例,介绍科学技术如何在文物研究中发挥作用。  拉曼光谱仪一直被考古界看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先后购置了相关的仪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小林研究馆员的报告《拉曼光谱在考古艺术品无损分析应用中的研究现状》重点分享拉曼光谱在不同材质文物检测案例,并进探讨拉曼光谱在考古艺术品分析检测中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回看入口》》》  首都博物馆何秋菊副研究馆员的报告将聚焦《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文物科技认知与保护应用》,以一副未知年代的道教人物水陆画像、古代纺织品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书画常用修复材料的科学化三个案例论述了显微共焦拉曼光谱(Micro-Raman)、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核磁共振波谱(NM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等在文物保护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回看入口》》》  精彩内容请关注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1/
  • X射线衍射仪等精密仪器 为馆藏文物“增寿”
    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在卫城博物馆现场激光清洗大理石雕像 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两朝皇宫,无数的奇珍异宝汇聚其中,很多馆藏文物都历经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沧桑,对于文物的保养修复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近日,“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故宫启动并举行揭牌仪式。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中国、希腊同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物收藏与研究保护领域多有共通之处。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在激光光学领域享誉欧洲,一直致力于将激光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中。特别是他们最近与雅典卫城博物馆合作的“大理石文物表面污染物激光清除”项目,获得了国际文物修护协会(IIC)颁发的凯克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石质文物激光清洗的代表案例。 高科技设备可分析釉烧温度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应用日益广泛,为文物病害的诊断、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和文物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对于故宫内部的文物保护机构,公众也充满了好奇。在揭牌仪式的当日,故宫文保科技部对外展示了部分文物研究分析仪器。故宫文保科技部可以说是一个由“古法”和“今术”结合构建起的“文物医院”,众多文物在“文物医生”的“医治”和“呵护”下得到重生。“文物医生”的业务分两部分,一部分沿袭和继承优秀的传统保护修复技术,另一部分主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应用及其与传统修复技术的结合。据记者了解,目前文保科技部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一百多位各类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和“古代钟表修复技艺”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代表的十余个保护修复门类,同时包括一个拥有一流分析设备、文物分析类别齐全的文保科技实验室在内的,全国最大的文物保护修复机构。 文物的分析检测为文物的价值阐释、保存状况评估、保护方案的制定、保护处理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文物保护修复不可或缺的重要和关键环节。目前,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实验室配置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分析设备,近年来在分析门类健全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显著地促进了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水平的提升。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在文物无损分析、先进同步辐射技术应用、古陶瓷科技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活动当日,故宫对外展示了五个仪器——大样品室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仪、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据文保科技部主任史宁昌介绍,大样品室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它的功能与放大镜相似,但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分辨率可达3.5纳米,还可对博物馆内几乎所有材质的文物进行显微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仪是进行矿物组成分析最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利用它进行制作工艺、产地等研究工作。比如两个关于建筑琉璃瓦的有趣问题,都可用该射线仪进行破解:故宫早期到晚期的建筑琉璃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原料;剥釉严重的琉璃瓦件,其胎体中的原料没有充分反应,烧结程度低,孔隙率大,因此受雨水等环境影响较大。令记者大开眼界的是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不仅可以测试分析故宫院藏古陶瓷釉、玉器及壁画上颜料的矿物组成,还可以测试分析高温釉瓷釉烧温度。还有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以测出釉中助熔剂K、Ca元素的变化,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南宋钙釉到钙碱釉的变化中,釉会增加一种迷人的玉质感。 目前,实验室正在对故宫考古发掘出土以及故宫收藏的青花瓷器标本进行无损研究。通过分析明、清不同朝代青花瓷器的元素组成,可揭示明清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采用何种青花料。如明代早中期多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成化时期多使用国内的平等青,嘉靖万历时期使用了回青,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使用了国产的青花料。正因为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来源的青花料,致使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激光技术的加入称得上故宫“文物医院”的强大补充。 让文物长寿的有效途径 据单霁翔介绍,激光清洗技术在文保方面的运用,国内的兄弟单位也做过尝试,也有相关的设备。但要想真正把激光清洗技术用于文物本体,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例如何种波长的激光可以处理掉哪类污染物,这都需要前期研究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如果连清洗力度、强度都控制不了,对于文物的损害是难以想象的。这也是为什么要与希腊合作的原因。就激光技术在文保方面的应用,世界范围内希腊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技术相对纯熟。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是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下属的研究院所,在激光光学领域享誉欧洲。他们除了在石质文物、金属文物、建筑外墙污染的去除上经验丰富,同时在脆弱的有机质地文物激光清洗领域也有很多尝试,尤其是他们开发出的多种波长激光复合清洗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文物清洗效果与文物清洗程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那么激光技术的运用会对未来故宫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84万余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占总量的93.2%,是世界上收藏铜器、陶瓷最多的博物馆,同时还收藏了大量的石质造像,以及数量众多、体量巨大的建筑石质构件,在激光技术应用方面需求与发展空间较大。与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的合作,有利于提升故宫博物院激光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乃至推动国内激光应用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文物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光照、空气恶化等原因都会加速文物的老化,人工机械除垢等物理办法或者采用一些化学办法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激光清洗则会精确很多,而且比较容易控制,和希腊合作的基础正是他们在这方面丰富的操作经验。据介绍,故宫有大量的金属、陶瓷、石质文物,如果激光技术运用得当,文物保护的效率将大幅提升,当然这也需要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同时也不排除将来对木质、彩绘等质地的文物使用激光清洗技术的可能。
  • 从三星堆考古“露脸”仪器,看文物保护的“第二双眼睛”
    近日,“三星堆”考古发掘捷报频传,形状奇特的黄金面具,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座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像,首次出土的整段象牙,0.12mm的超薄鸟型金器等等,都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从拉竹篱盖草棚,到如今的考古方舱,考古的科技水平大大提升,实现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全过程的紧密结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冲在央视采访中说道,文物的信息通过仪器的分析检测是可以还原出当时生活生产状况的,仪器就相当于文保人员的另一双“眼睛”,能够更大地还原出文物原来的历史信息。让我们一起走进距考古现场仅有几公里的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看文保人员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借助高科技的仪器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的。土中寻丝 科技给了考古者第二双眼睛高频振荡仪 雷磁pH计在文物修复馆里,可以看到超景深显微镜,雷磁pH计,高频振荡仪,离心机,高光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以及高光谱成像仪等科学仪器。工作人员使用基恩士品牌数码显微镜分析样品超景深显微镜不仅可以实现对样品高达1000倍的放大,同时在以微米为单位对样品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多张图片的拍摄与叠加后还可以形成样品的类三维影像,从而为文保人员观察样品提供更多角度。高光显微镜高光显微镜可以将检测样品放大到几百甚至上千倍,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人的眼睛,科技让人类得以看到历史的微光!工作人员使用高光谱成像仪检测土壤中物质分布高光谱成像仪可以直接为考古人员呈现出土壤中物质的分布情况。甚至文物保存在坑位中,高光谱成像仪这样的设备也可以实时获取一手资料,这就是多学科联动考古的力量。工作人员使用赛默飞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土壤成分文保人员需要对发掘地周围土壤属性及样品所含有的元素等肉眼无法识别的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判断文物上是否还附着着其他物质,这些信息的收集将直接影响日后文保方案的制定,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就成了快速检测物质成分的新帮手。PerkinElmer红外光谱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分析出玉器的种类,而通过某段特定的波长放大谱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玉器的类别,红外光谱也满足文物近似无损的分析要求。延伸阅读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中国拥有4000多家博物馆,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年代久远、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其复杂程度让文物鉴定研究行业充满了许多未知的挑战。现在文物研究领域都用到哪些仪器?有哪些新兴的、适合的分析手段?据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三星堆文物修复馆建立了专门的分析仪器室,并配备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从而为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这些仪器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呢,小编罗列了朱亚蓉副馆长提到的几种仪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扫描电镜扫描电镜具有取样量少和微区分析的特点,可以对文物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并对组成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点击此处可查看更多关于扫描电镜)中国国家博物馆曾采购扫描电镜,配备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及二次电子探测器,能谱仪。可以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博物馆内收藏的一件清代官服的表面的金属箔片厚度及占比;通过能谱仪能够分析得到官服面料及补子位置所用到金属线的材质。科学仪器的精密探测使得文物修复工作得以更好的进行。赛默飞Quattro扫描电镜日本电子JSM-7200F扫描电镜中科科仪KYKY-EM6900LV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通常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在文物分析中,是进行矿物组成分析有效的检测手段,一般用于分析文物原产地和制作工艺工作。(点击此处可查看更多关于X射线衍射仪)马尔文帕纳科 Empyrean X射线衍射仪岛津XRD-7000S/L型多晶衍射仪布鲁克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由于它能够获得物质的分子信息而被应用于文物的鉴定分析中。拉曼光谱非常适合于易损和不允许取样的珍贵艺术品颜料的无损原位分析,可以检测出字画的真假,真迹的拉曼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还可以成功地对古陶器、古玉石的表面主要成分等进行测量。搭载了显微镜及CCD成像技术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在青铜器多层锈蚀物的形貌观察及微区结构分析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完善了传统的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法在多层锈蚀物分析方面的不足。国内多家博物馆及考古中心等都购置了拉曼光谱仪展开了相关研究,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等。据悉前文中的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在年初也采购了HORIBA XploRA PLUS拉曼光谱仪。(点击此处可查看更多关于激光拉曼光谱)HORIBA XploRA PLUS超快速拉曼成像光仪雷尼绍 inVia Reflex显微拉曼光谱仪必达泰克 BWS485 便携/手持式拉曼光谱仪赛默飞 DXR 3xi 显微拉曼光谱布鲁克 SENTERRA II 共聚焦拉曼显微光谱仪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引进了许多高精度的科学仪器用于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文中只列举了部分央视新闻中公布的厂商的仪器型号,若有不完全,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此外也欢迎各厂商与仪器信息网联系,共同搭建仪器平台。
  • 三星堆文物边修复边展出,还原中华古蜀文明的细节
    边修复、边展出,新出土文物“趁热”呈现,这是三星堆博物馆2021年的一大创新。新一轮考古发掘“再醒惊天下”,为了回应公众对古蜀文明的兴趣与热情,9月28日,三星堆博物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试运行,公众隔着玻璃可看到文物在修复师的手上破“土”重生。  9月6日,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经加固后“躺”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汉考古整理基地的仓库里等待专家的修复。  11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结束闭馆,恢复开放,冬雨带来阵阵寒意,但游客的参观热情不减。象牙的“保湿”护理,金面罩的“土粉底”,玉璋修旧如旧的秘密… … 不仅呈现出精彩的文物“美妆”之旅,更将用实证照亮古蜀历史。  幕后到台前 零距离文物体验  一根一米左右的象牙表面已经清理完毕,在游客的注视下,修复师为象牙裹上层层保鲜膜,又用纱布覆盖,放到恒温恒湿的密闭储存箱。通过象牙中锶的同位素溯源研究,能够推断出这头象在长牙的时候是在哪个区域活动。保存锶及其他重要信息,防止象牙开裂粉化等,都是头等重要的。  11月26日,象牙修复室内,两名身穿白大褂的文物修复师正在进行象牙的修复工作。游客站在透明的玻璃墙外,可以看到修复的全过程。  11月26日,文物修复师们在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内修复文物。修复馆设有专门的分析仪器室,配备了扫描电镜、考古分析仪、X光衍射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修复馆的中央大厅展柜里,2021年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的金面具贵气十足,但它表面的泥土颗粒为何不清理干净?其实,泥土也包含珍贵的信息。专家发现局部泥土呈异样的红色,已及时提取样本开展研究。金面具经过初步延展,呈现出现在的样貌,但这只是阶段性的展示。之后,还要分析金面具上是否有黏合剂,比对出它是哪个青铜人头像的面罩,要将其重新戴回到头像上。  11月26日,今年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的金面具在文物修复馆里与修复师隔空相望。  “文物是祖先的遗存,理应全民共享。”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修复馆通过开放工作场景,结合展板、视频、标本等,让神秘的文物修复从幕后走向台前,大大提升了公众对考古工作的认知和感受。  目前修复馆包括了文物储存区以及陶器、玉器、金属、象牙修复室,配备了扫描电镜、考古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考古界主流、通用的仪器设备。  11月26日,文物修复师郭汉中(左二)带领团队为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的巨型青铜面具加固。  11月26日,文物修复师打开厚重的文物存放库房大门,护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巨型青铜面具“回家”。
  • 无损探测技术在文物损伤修复研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p  在故宫近日90周年庆展出的43件修复文物中,有一副静静躺在玻璃柜中的小面具,并不特别引人关注,但故宫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告诉记者,它绝对是检测修复过程中科技含金量很高的一个作品。/pp  据雷勇介绍,这幅辽代人面纹牌饰,又名人面铜甲片,虽然出土地点未知,但应是辽代契丹族墓葬陪葬品。在修复之前的照片上,表面有锈蚀、破损、缺失,整体情况非常脆弱。/pp  “对于准备修复、保护处理的金属文物,无损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恰当的分析工作可以取得文物成分、结构、缺陷等十分有用的信息,用以指导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及后续的修复、保护处理工作。”实验室研究人员曲亮告诉记者,在对面具的前期检测关注工作中,他们先后用到了X射线照相、紫外激发荧光照相以及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无损分析方法。/pp  “首先我们使用了工业X射线探伤机,对面具进行X射线照片的拍摄,最终为面具拍摄了理想的X射线照片”。曲亮解释道,我们可以根据金属文物的X射线照片,来分辨器物的材质差异和结构信息,进而无损获得其内部的腐蚀程度、材质缺陷以及修补痕迹。/pp  通过对面具X射线照片的观察和面具表面诸多细节的推测,修复团队认为,由于金属文物修复一般使用有机胶黏剂,因此可以利用有机物在紫外光照射下所产生的荧光效应来无损观察并分辨出面具上曾经修复过的区域。/pp  接下来,他们在暗室环境下,使用365nm的长波紫外光源,对面具进行观察并照相获得了正反各个位置的紫外荧光照片,最后加以使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面具正面有绿色锈蚀的位置与无绿色锈蚀的基体位置,进行无损的成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点位的成分组成类似,均含有银、铜和锡三种金属元素,证明了该件面具应是银铜合金的产品。/pp  无损分析完成后,修复人员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面具进行了外形的数字采集,并在计算机中完成了残缺部位的模拟补配修复。由于面具基体较薄,残缺部位形状复杂且弧度较大,较难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补配,修复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残缺部分精确的补块,经过多次颜色过渡、套色后,将整个面具修复部位的颜色调整到与面具整体相协调,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至此,面具的整个修复过程才告完成。/p
  • 热烈庆祝飞纳电镜两款产品双双中标山东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2016年12月09日,飞纳台式扫描电镜 Phenom XL + 台式X - 射线衍射仪 Aeris 两款产品双双中标山东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是山东省文物局所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是承担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有关工作,承担文物修复的研究、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工作。此次中标用户日常需要做大量考古类样品(陶瓷、石器、青铜、纤维等)表面形貌检测和文物修复工作,其中文物修复工作不仅需要使用电镜的能谱进行基本的元素分析,还需要确定文物的化合物组成,从而最大可能的修复文物的原貌,因此山东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此次不仅采购了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的能谱一体机 Phenom XL , 还采购了飞纳电镜引进的新产品 —— 台式 X - 射线衍射仪 Aeris。飞纳台式扫描电镜Phenom XL 具有以下的适合文物修复的特点:1、桌面式设计,集成了光学显微镜和全自动马达样品台,全自动的操作方式,使用方便、简单,无需电镜专业知识,一般使用人员即可发挥很好的性能;2、全球唯一的专业防震设计,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可放置在普通实验室和任意楼层,不像常规电镜只能放置在1楼,能适应出外勤等多种非稳定环境;3、分辨率和放大倍数高于同类产品,分辨率优于10nm,放大倍数高达13万倍;4、使用CeB6灯丝,寿命不小于1500小时,可以长时间使用3年以内不用更换灯丝,免去经常拆机器更换灯丝的麻烦;5、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的元素分析范围是B(5)- Am(95),可测质量分数在0.01%的重元素,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元素有极其准确的结果。6、可以选配纤维统分析等软件,除了能做常规的形貌观测和元素分析以外,还能进行一些特殊的统计分析测量。 此外,山东文物修复中心此次采购的帕纳科台式X - 射线衍射仪 Aeris具有出人意料的优秀性能:1、具备帕纳科高端设备所含的多种成熟技术,其性能超出常见的台式X射线衍射仪;2、帕纳科公司享有盛名的X-射线管,接近无限使用寿命;3、采用大型衍射仪(鋭影Empyrean和X’pert Pro)技术的测角仪;4、独有的矩阵探测器PIXcel,使用者可以得到与以前在大功率落地式X-射线衍射仪预期得到的一样的仪器性能。5、独有的40KV高激发电压工作模式可得到高光谱强度或分析速度。6、具有拥有成本低的优点 ,仅需要一个单相电源插口,在两种可选择的功率(300W和600W)下均不需要外置冷却水,也不需要压缩空气。7、内置的触摸屏界面直观,可直接显示各种分析结果,所有人都可以无障碍地使用这款仪器。8、拥有目前仅全功能系统才可达到的数据质量和数据采集速度。 欲了解更多关于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和台式X-射线衍射仪 Aeris的信息请联系: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话: 400-857-8882/021-28986875传真: 021-28986356邮箱: info@phenom-china.com邮编: 201203
  • 北京科委就“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大项目招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2016年北京市科技计划“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及交互展示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大项目所属两课题的招标公告/strong/pp  为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结合课题特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取课题承担单位。本次招标工作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br//pp  本次招标活动的招标人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招标代理机构是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现请投标人就2016年北京市科技计划“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及交互展示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大项目所属“文物修复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和“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发”2个课题进行投标。/pp  现将有关招标事宜公告如下:/pp  一、招标课题名称及编号/pp  招标课题1:文物修复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pp  招标编号:WK201501/pp  招标课题2: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发/pp  招标编号:WK201502/pp  二、课题目标/pp  招标课题1:文物修复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pp  研发基于信息墙技术的文物修复展示平台。平台包含基于自然图形图像、自然语音语义、自然交互等的信息采集接口模块 包含基于海量数据处理、同步与展示的信息墙技术,利用超大规模显示系统与超大规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的信息展示接口模块 包含基于大数据的后台处理模块等,满足国内文物修复行业整体展示需求,促进文物修复整体内容的教育、传播功能,实现文物修复知识普及从而推动行业发展。/pp  招标课题2: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发/pp  1、研制大幅面高精度文物光谱成像自动扫描系统1套,具体技术指标:最大成像幅面2m× 2m,二维自动光机扫描方式,光机扫描精度优于50& #956 m,探测光谱范围400-2500nm,瞬时视场分辨率优于1.5mrad,共光路集成,波段数不少于600,峰值信噪比1000:1,空间维像元个数全谱段一致,不少于360个,成像幅面范围内光照均匀。/pp  2、文物高光谱图像分析软件1套,采用C/C++语言开发,可跨平台运行,软件提供专家模式和智能模式两种信息解译模式,具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浏览、分析结果可视化等功能,并能够一键式提取文物的线描、颜料、符号等特征,建立文物颜料光谱数据库。/pp  三、投标人资格/pp  1、在北京地区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和中方股份未超过50%的中外合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pp  2、资信良好,在最近2年内无不良记录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pp  3、投标人在北京市科委的信用评级为C以下(含C)的不具备投标人资格 /pp  4、承担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到期应结题而未结题的单位,不具备投标人资格 /pp  5、招标人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投标人资格条件。/pp  四、投标须知/pp  招标课题1:文物修复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pp  投标人应具有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基础及相关硬件设施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pp  投标人如有合作,应在投标方案中明确说明合作内容、方式、技术方案等重要内容。投标时必须签订分工明确的合作协议。/pp  招标课题2: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发/pp  投标人应具有高光谱文物成像检测研究基础及高光谱软硬件集成开发的研究经验及相关硬件设施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pp  投标人如有合作,应在投标方案中明确说明合作内容、方式、技术方案等重要内容。投标时必须签订分工明确的合作协议。/pp  五、招标课题研究进度要求/pp  招标课题1:文物修复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pp  完成本课题的时间为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课题任务书》之日起2年内完成。/pp  招标课题2: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发/pp  完成本课题的时间为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课题任务书》之日起2年内完成。/pp  六、课题经费/pp  招标课题1:文物修复过程交互展示系统研发/pp  投标报价的币种采用人民币。/pp  招标人不限定投标报价的上限 但是投标人申请招标人资助资金不能超过人民币300万元,经费的支付办法以双方签订的《课题任务书》为准。/pp  投标人应合理报价,科技经费报价的合理性是评标的标准之一。/pp  投标人申请招标人拨付的科技经费按照《招标文件(下)投标文件格式》中“开标一览表”规定方式报价。/pp  招标课题2:面向文物修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发/pp  投标报价的币种采用人民币。/pp  招标人不限定投标报价的上限 但是投标人申请招标人资助资金不能超过人民币300万元,经费的支付办法以双方签订的《课题任务书》为准。/pp  投标人应合理报价,科技经费报价的合理性是评标的标准之一。/pp  投标人申请招标人拨付的科技经费按照《招标文件(下)投标文件格式》中“开标一览表”规定方式报价。/pp  七、招标文件的获取/pp  有意投标者,请按下述时间、地点购买招标文件(请自备U盘),招标文件售出后概不退还。/pp  2015年11月20日起至2015年12月21日止(公休日及节假日除外),每日9时00分至16时30分。/pp  招标文件出售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01室(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pp  八、招标文件售价/pp  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200元。/pp  九、投标/pp  接受投标文件的时间:/pp  2015年12月22日9时00分至17时00分(北京时间) /pp  2015年12月23日9时00分至17时00分(北京时间)。/pp  投标文件送达地点:/pp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01室。/pp  十、开标/pp  开标时间:2015年12月24日09时00分(北京时间)。/pp  开标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18会议室)。/pp  十一、联系方式/pp  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pp  联系人:杨鸿佼 李点睛 付晓玄/pp  电话:010-66127010,010-66516155/pp  传真:010-66127010/pp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01室/pp  邮编: 100035/pp  监督电话: 66153445(纪检监察处)/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1月20日/ppbr//p
  •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公告标题: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开始时间: 2014-12-31 11:00:00 截止时间: 2015-01-08 10:37:40 开标时间: 2015-01-21 13:30:00 采购目录: 分散采购 招标项目编号: 0613-144123024332 代理机构名称: 上海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 采购单位名称: 上海博物馆 撰写人: 叶景海 主题内容:上海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机构)受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招标人)委托,对下述货物及其相关服务进行国际竞争性公开招标,招标编号:0613-144123024332 ,我们竭诚欢迎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1. 招标条件资金来源: 政府资金现招标人资金已到位,具备了招标条件。2. 招标内容招标项目名称:文物保护修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项目实施地点:上海市龙吴路1118号招标产品清单(投标人须参加以下所有产品投标,不接受对部分的产品的投标):采购编号货物名称数量交货期14-95833文物专用激光清洗机1 套合同签订后 4 个月14-9583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1 套合同签订后 8 个月内交货14-95833全自动微生物菌种鉴定系统1 套合同签订后 4 个月内交货3. 投标人资格要求(1)如果投标人所投的货物不是投标人自己制造的,投标人应得到制造商同意其在本次投标中提供该货物的正式授权书(见招标文件第一册格式 IV-9-4)。(2)投标人开户银行在开标日前三个月内开具的资信证明原件或复印件。(3)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4. 招标文件的获取招标文件领购时间: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8日(节假日除外),北京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3:00招标文件领购地点:上海市长寿路285号恒达大厦16楼招标文件售价:每包件售价:600元人民币,或100美元,中国境内邮购另加邮资60元人民币,中国境外邮购另加邮资60美元,售后不退。5. 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截止 时间 :2015 年1月21日13时30分 ( 北京时间 )投标文件 送达 地点:上海市长寿路285号恒达大厦16楼1601室。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将被拒绝。开标时间:(同投标截止时间)开标地点:上海市长寿路285号恒达大厦16楼1601室开标时 投标人 代表可自愿参加。参加开标的代表应签名报到以证明其出席。6. 发布公告的媒介本次招标公告仅在&ldquo 中国国际招标网&rdquo (www.chinabidding.com)及&ldquo 上海政府采购网&rdquo ( www.zfcg.sh.gov.cn )上发布。 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应当在&ldquo 中国国际招标网&rdquo 注册,注册时应当在&ldquo 中国国际招标网&rdquo 在线填写招投标注册登记表,并将由投标人加盖公章的招投标注册登 记表及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提交至&ldquo 中国国际招标网&rdquo ;境外投标人提交所在地登记证明材料(复印件),投标人无印章的,提交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的招投标注 册登记表。投标截止时间前,投标人未在&ldquo 中国国际招标网&rdquo 完成注册的不得参加投标。7. 联系方式招标人名称:上海博物馆招标人地址:上海市龙吴路1118号联系人:周浩电话: 021-54362720招标机构名称:上海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招标机构地址:上海市长寿路285号恒达大厦 16 楼邮编:200060联系人:叶景海、孙瑞强电话:021-32557739、32557738传真:021-32557272电子邮件:sunsalmon@139.com8. 账户信息(投标保证金转入以下账户)开户银行:建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开户银行地址:中国上海市淮海中路200号账号:31001550400055646341账户名称:上海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SWIFT CODE: PCBCCNBJSHX
  • 当拉曼光谱走入博物馆 个性化需求凸显——访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副研究馆员周浩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考古更多的是人文情怀方面的文化发掘,一直推崇的是眼学和经验。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考古学已然兴起,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光谱仪、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仪等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应用到考古和文物研究中。/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仪虽然进入文物研究领域时间不是很久,却赢得了越来越多文物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目前国内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等都已经配备了相关的产品。/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拉曼光谱仪在文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编辑日前特别拜访了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并采访到了该中心的副研究馆员周浩。/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DSC00468.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6f15e1be-cc0e-438b-936b-7b63e96eb4b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副研究馆员 周浩/strong/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1991年7月毕业后,周浩被分配到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工作,至今已经从业二十余年。期间,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文物局多项文物保护技术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出土铁器文物脱盐缓蚀保护处理研究”、“银器文物抗变色处理的研究”两项课题分别获得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5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创新二等奖。近年来,周浩还主持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上海市科委等多项文物保护技术课题科研工作。工作期间,综合保护处理馆藏青铜器、铁器、银器文物约1000多件。/span/ppstrong  科技考古大势所趋 仪器检测或用于文物综合定性/strong/pp  古玩鉴定凭眼力还是靠仪器,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从业二十多年的文物研究工作者,周浩说,“考古在人文领域,一直是眼学霸天下,即便是现阶段也是,仪器检测只是佐证眼睛的判断。”/pp  不过,周浩也指出,“未来,科技考古是必经之路。”据介绍,不管是从资金投入还是人员配备方面来看,当前国家对文物保护和研究越来越重视。现在基本上每个省都建有相应的文保实验室,而且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经接受科技考古的理念,包括故宫、国博等都相继引进了很多仪器,可以说当前科技考古的呼声越来越高。/pp  这一次我们拜访的上海博物馆就是我国最早开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1952年建馆,1958年和1960年先后设立文物修复工场和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2016年9月上博文保科技中心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专职从事文物修复、书画装裱、保护技术、科学鉴别和仿古复制等文物科技研究工作。据介绍,在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财政局的多方支持下,自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投入近4000万元添置了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450KV X-CT、高光谱仪、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等一批5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多件5万元以下文物保护修复专用设备。/pp  周浩特别指出,“目前文物科学研究领域对于一些先进分析仪器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尤其一些无损分析仪器是博物馆文物科学分析研究应用的首选。虽然,现阶段,我国文物领域还在持续‘眼学为主,科技为辅’的态势,但是科技手段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将来,不仅仅是科技辅助鉴定,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利用仪器对文物进行综合定性,进而实现对其价值的判定等。”/pp  strong无损分析是博物馆未来最倚重的测试手段之一/strong/pp  获知文物的组成及成份结构是文物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成份结构分析对于辅助判定文物的产地、年代、分析文物的制作工艺以及文物病害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过,测试化学成分常需要取样分析,而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无损分析技术是博物馆未来最倚重的测试技术手段之一。/pp  据介绍,当前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珍贵文物的分析测试研究中,但是制样过程对文物有一定的破坏性, 而且测试费时、复杂 XRF目前主要用在瓷器的研究中,所测样品有限制 LIBS是一个不错的技术,最大的问题是有时候会烧样品。/pp  “基于对各类仪器原理、结构、分析操作方法的研究和比较,我们认为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法,以其自身的优点越来越在文物分析中体现出重要价值。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具有无损、空间分辨率高、抗干扰强、使用方便、光斑小等优点。其采用低功率激光器、先进的滤光技术及高效CCD技术, 克服了传统谱仪所需较大功率激光器、灵敏度低等不足, 因而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时间短、无须样品制备,且可对被测样品进行非接触性、非破坏性测试。因此,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古代珍贵文物的成分和结构具有极大现实应用意义。”/pp  针对笔者提出的激光能量损伤的问题,周浩解释到,“准确的来说,拉曼光谱仪应该是‘微损’。不过我们配备了532nm、633nm、785nm三种激光器,可以通过更换激光器,或者从低到高的调节激光能量以达到无损的要求,同时保证相对最好的信号强度。”/pp  鉴于以上多方面的考虑,2015年9月,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英国雷尼绍公司购置了一台inVia-Reflex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主要用于馆藏青铜、陶瓷、雕塑、玉器、字画等文物样品的成分测试与分析,特别是青铜器、彩瓷(粉彩、珐琅彩)、字画等样品局部微小部位的测量分析,这些在国际、国内都是属于前沿性的研究领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01.jpg" style="HEIGHT: 338px WIDTH: 6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82186cf-fb25-44de-ae0d-0dd143e88ff0.jpg" width="600" height="33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inVia-Reflex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785.jpg" style="HEIGHT: 200px WIDTH: 3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2f395f7-b851-4899-9133-fa9ef143d562.jpg" width="300" height="200"/img title="532.jpg" style="HEIGHT: 200px WIDTH: 3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dd87c7ab-edb3-42a7-8474-68e53cc20e51.jpg" width="300" height="2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左:785nm FOP 右:532nm FOP/strong/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我们也看到了该中心的“新宠”——inVia-Reflex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这台仪器独享一个“办公室”,为各位“慕名”而来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span/pp  strong拉曼光谱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明显/strong/pp  在各大实验室及展会上,大家一定见过很多不同品牌的拉曼光谱仪,只是这台仪器与我们之前见到的有所不同。由图我们可以看到,该套系统在原有显微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一套针对大样品的显微平台,而且定制了相对应的样品支架及保护措施。此外还配有两个光纤探头。据悉,该实验室还即将安装用于字画测试的三维扫描平台。/pp  给笔者介绍完这套系统,周浩特别强调,“从仪器需求角度来说,个性化、定制化是文物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特点。能测试超大样品的竖直取样自由空间显微镜,以及XYZ三轴自动移动的光纤探头,并能在大气环境下直接无损测试大型文物样品(包括文物完整器),同时具有微区共焦检测功能,能够对非常小区域进行高灵敏度化学组成分析,这样能解决分析样品不能取样、不规则、成分分布不均匀以及纹饰复杂带来的测量问题,这些都是博物馆珍贵文物无损分析科学研究的紧迫需要,也是我们选择这款仪器的原因。”/pp  据笔者了解,对厂商来说,配两个显微镜系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用户的需求却不容易发掘,这就需要厂商和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不过,一旦开发契合需求的仪器系统,也必将会开启,甚至会推动相对应的应用需求。据悉,这是用于文物系统的第一台如此定制化的仪器,之后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也购置了相同的系统。/pp  也许正是因为契合需求的设计,目前这套拉曼系统在该中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关注。据悉,每周至少开机4天,除了负责人周浩之外,研究中心还有3-4个人可以操作这台仪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img title="DSC00440.JPG" style="HEIGHT: 200px WIDTH: 3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4cced4a-84ff-4161-a7cf-5fbdc718d43a.jpg" width="300" height="200"/img title="对考古出土水晶串珠(珠子)结构分析.jpg" style="HEIGHT: 200px WIDTH: 3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4ec4218-fdf9-47b8-a61d-c393195423a8.jpg" width="300" height="200"//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左:对考古出土文物残片进行分析 右:对考古出土水晶串珠(珠子)进行结构分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自动平移对焦光纤测量系统对考古出土银函表面锈蚀产物分析2.jpg" style="HEIGHT: 200px WIDTH: 3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78b34eae-8e54-45cf-819e-5c5ec99dc658.jpg" width="300" height="200"/img title="自动平移对焦光纤测量系统对馆藏青铜文物表面锈蚀产物分析1.jpg" style="HEIGHT: 200px WIDTH: 3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d51912d6-1552-432f-97fa-23fe7d39f906.jpg" width="300" height="2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左:自动平移对焦光纤测量系统分析考古出土银函表面锈蚀产物 /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右:自动平移对焦光纤测量系统分析馆藏青铜文物表面锈蚀产物/stron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从2016年开始,上海博物馆文保中心就开展了《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原位分析技术在青铜文物锈蚀产物辨识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具体来说,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对中国古代青铜文物各类锈蚀产物的标准化合物样品和考古实际出土青铜文物表面的锈蚀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测试对比,并探索最佳实验条件,进行拉曼光谱青铜文物锈蚀产物分析方法学研究 建立起中国古代青铜文物锈蚀产物原位分析的拉曼光谱数据库及标准分析方法,并应用于青铜质文物的分析研究中:一方面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发掘文物的保存状况、制作年代、制作工艺和当时的制作水平等相关考古和文物保护信息 此外,利用大样品拉曼原位检测分析手段,还在青铜文物表面原位表征测定各种锈蚀产物,并对锈蚀种类进行评估,为文物保护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span/ppstrong  拉曼光谱在文物领域应用突破点:承重平台、数据库、联用/strong/pp  虽然拉曼光谱的无损、原位分析在文物研究领域优势明显,但是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说还比较“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对于目前阻碍拉曼光谱在文物研究中应用的因素,周浩分析到,“从仪器方面来说,三维扫描移动平台承重不够,只能放较小的文物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对于较重的文物会受到测试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原位分析检测。我们希望能将三维扫描移动平台与光纤探头测试联用,这样在文物原位分析表征测试应用方面将会更简洁和方便。这方面希望厂家能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pp  另外,周浩特别提出,数据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其介绍,鉴于文物领域的特殊性,再加上研究积累不是很好,数据库缺失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点,也是阻碍当前应用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周浩举例道,青铜文物上的很多锈蚀物,包括文物上的颜料等,大部分都没有相对应的谱图,必须买到纯的或者定向委托合成纯的化合物做成标样,进而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其特别强调,“这个领域要发展,就要建数据库,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青铜、铁器、陶瓷、书画等每类文物都需要有自己的数据库。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领域,谁先建库,谁就为王”/pp  鉴于上述现状,文保中心正在进行中国古代青铜文物锈蚀产物原位分析的拉曼光谱数据库建设及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我们已经配备了做器物检测的大样品平台,还有即将安装做书画检测的扫描平台,相信两三年之后,数据库会得到一定的改观,同时也会有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发布。”周浩介绍到。/pp  此外,谈到未来拓展应用的方向,周浩对拉曼光谱仪的联用技术非常感兴趣。其谈到,拉曼检测分析技术在文物分析检测中应用已经有较多的案例,未来对于文物的分析检测可能会更注重多台先进仪器设备的联用,以获取更多的文物内涵信息,比如拉曼-原子力显微镜联用技术,拉曼-扫描电镜联用技术等。不过同时,他也提到,联用还有不少问题,只有联接好才会锦上添花。据悉,文保中心也期待拉曼可以和其他仪器,特别是电化学仪器的联用,以采集到更多的信息。/pp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后记:/span/stron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近五年,我国拉曼光谱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是用户数量持续攀升,而且涵盖的领域/行业也越来越广泛。从用户单位类型分析,除却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检测部门之外,“其他”单位类型的用户也在逐年提高,其中以公安(刑侦)、地质、文物(博物馆) 等单位居多。/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此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全国有不少规模以上的博物馆文保研究中心都已经配备了相应的拉曼光谱仪,有的甚至还不止一台。只是,鉴于应用基础还不够深厚,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应用拓展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满足文物研究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仪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就需要企业和用户更紧密的沟通和互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此外,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业界领头单位的带领和示范作用下,以及越来越多中坚青年投身文物科研工作,未来拉曼光谱在文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会更加深入,市场也会更容易打开。就如同周浩说的,再过5年,拉曼光谱在文物领域的影响力就显现出来了!/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采访编辑:叶建/span/p
  • 依拉勃净气型通风柜应用于南京博物院文物修复实验室
    在2013年11月6日,南京博物院公开亮相了一批经过精心修复的文物。此前南京博物院为了更好的修复文物,花巨资新建了文物保护实验室,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文保仪器。在这些专业的文保仪器中,有一种仪器非常显眼,高度几乎贴到了天花板,这一先进的仪器就是法国依拉勃公司的绿飞蝴高处理量净气型通风柜。 依拉勃绿飞蝴净气型通风柜放置在南京博物院五楼金属文物实验室。这些金属文物主要是青铜器、金器、银器、鎏金器等。一般在进行青铜器修复时,会使用甲苯、香蕉水等试剂,这些试剂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文物修复人员健康。南京博物院专门定制了依拉勃绿飞蝴净气型通风柜,它可以把文物修复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过滤成无害的气体排出去,而且没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对周遭居民的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这一绿色,环保,健康的仪器会被更多的博物院所接受和使用。更多详情欢迎来电咨询:400 666 5781同时欢迎点击我司网站 www.erlab.com.cn 查询更多产品信息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是添加微信号“erlab051257814081”,加入依拉勃的微信平台,即刻成为依拉勃大家庭中的一员。 昆山依拉勃无管过滤系统有限公司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风琴路118号(215334) 电话:0512-5781 4081 传真:0512-5781 4082 公司网址: www.erlab.com.cn E-mail:sales.china@erlab.com.cn 【昆山依拉勃无管过滤系统有限公司是法国依拉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自2004年进入中国,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实验室工作环境,保护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依拉勃为您的实验提供安全节能解决方案,共分为三种产品:高处理量净气型通风柜(传统外排通风柜的绿色替代产品),桌上型净气型通风柜(针对实验台面上的化学操作的安全防护柜),净气型储药柜(拥有强大的过滤效率,并完全过滤实验室的化学气味)】。
  •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科研人员使用一种名为高光谱的遥感技术,通过扫描古字画提取墨迹、识别颜料。高光谱遥感属于无损、非接触式的检测,文物古迹大多年代久远,有不可复原性,很难承受接触式测量带来的损伤和破坏,在这一点上,高光谱遥感和文物古迹保护不谋而合。将高光谱遥感和文物古迹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考古界的需求和呼声。1、高光谱遥感在乐山大佛保护上的应用很多的文物古迹都历经千百年时间,其表面或者内部都多少有一些损伤、风化或者腐蚀。这些文物又往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不能够随意进行接触式检测和调研,这对文物受损程度的评判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乐山大佛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大佛表面受到的磨损情况十分严重。根据相关专家的推算,现在看到的大佛,已经比最初的大佛“清瘦”了许多,也就是说,乐山大佛表面受到的风化和腐蚀情况十分严重。而大佛表面受损的情况,如果采用接触式的方法,一方面难度极大,效果不会很理想;另一方面,会对大佛表面产生伤害,进一步加强其表面的风蚀等。高光谱遥感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高光谱遥感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既降低了检测成本,又保护了文物古迹,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不同的物质对于高光谱遥感图像的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应,这是基于高光谱遥感的特性。通过这些特性可以获得文物的一些内部信息,这些信息是很难通过文物表面检测而获得的。实际应用中,只要找到对大佛中的隐含信息较为敏感的波段,使用这些波段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可以获取一些普通方式无法获取的特征,从而可以恢复出一些已经消失的信息。此种技术已经在实际中有过采用的先例,例如,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于2006年5月28日首次向公众披露,塞拉奇尼借助多光谱成像技术成功地发现了达芬奇的《三博士来朝》这幅世界名画背后的血腥的场面。因此,如果把高光谱遥感应用在乐山大佛的保护上,将会卓有成效。一方面,可以通过高光谱遥感的信息,了解大佛本身的受损情况,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更好的保护措施,避免大佛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另一方面,可以从大佛身上获得更多信息,预测大佛表面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何处已经出现裂隙,何处已经出现凹陷,通过这些方面,可以防患于未然,在真正发生不可挽回损失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2、高光谱遥感在文物断代上的应用根据遥感学知识,即便是同一类型的文物,由于其年代不同,其原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是大相径庭的,这些因素反应到成份上就造成了其光谱特征的不同。如果采用高光谱遥感对文物进行处理,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文物所含成分特征,进而可以推断出文物大致的年限。但是,使用高光谱遥感对文物进行断代,需要通过测试大量相应的同类型材料样品,进而获得大量的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建立一个丰富的光谱指纹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就有了对比的准则,从而可以准确确定文物的年代。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数据量足够大的数据库,如何使得数据库的数据尽可能的涵盖各个方面,如何维护这个数据库,这些都是高光谱遥感在文物断代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乐山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丰富地区,拥有着大量的文物储备。但是,专家对相当一部分文物的年代仍然存在着争议。对这些年限尚不明确的文物进行断代时就可以考虑使用高光谱遥感,相较于传统的断代方式,高光谱遥感方法可以更好的保护文物,避免断代时给文物带来的二次伤害,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更多的去采用高光谱遥感断代方法,加快建设更完善的光谱指纹数据库,从长远角度来看,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3、高光谱遥感数字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文物古迹方面也是如此。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数字博物馆。这些常见的数字博物馆,往往所涉及的都是可见光波段的图像,虽然已经具有很好的效果和实用价值,但相较于高光谱遥感,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普通的基于可见光的数字立体图像仅仅是对文物的空间信息进行了记录和再现,缺乏对文物的进一步信息的全方位立体的保存和重现,这使得在对文物做深入研究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高光谱遥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除了三维信息、颜色信息之外,还有光谱信息。光谱信息是一个很广泛的事物,通过光谱信息,我们可以了解许多隐含的信息,例如文物的材质组成、历史变化、三维结构和外观形态等。埃及考古学家通过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已经淹没海底的古亚历山大港进行了数字重现,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古亚历山大港已经淹没海底,接触式的测量和评估是不现实的,高光谱遥感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很好的评估手段,让沉睡海底千年的古城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4、总结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了解文物古迹的受损情况、年代推算;还可以对文物进行完好度评估,以及推算出受损文物的原貌等等。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大有可为。
  • 紫花地丁配方颗粒的含量和特征图谱测定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 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紫花地丁所含黄酮甙类及有机酸对金色葡萄球菌、猪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素有“解毒草”之称。《本草纲目》中注:苦辛寒,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同时所富集微量元素,对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作用,对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过程、细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可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使细胞分裂增加,T细胞增高,活性增加,从而对生物体的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通过酶系统发挥对机体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所含锌可抗病毒,并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是其:“清热解毒”、“治疽疗毒”的基础。月旭科技推出了该颗粒的含量和特征图谱的测定。 特征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0.4mL/min;进样量:1 μl。 谱图和数据结论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0.4mL/min;进样量:1μl。 谱图和数据使用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在此色谱条件下的能满足检测要求。 结论总结综上:使用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符合特征图谱测定要求;月旭Xtimate UHPLC C18 (2.1×100mm,1.8μm)色谱柱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 高光谱技术高在哪?未来还可能随时检测雾霾
    不同物质有它独属的“指纹光谱”,高光谱遥感技术可准确捕获这一重要信息,提高人眼及遥感观测能力。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岑奕绘图  看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众或许会对如下场景有印象:技术人员用一台仪器扫描古字画,扫描信息经过专业处理后,文物修复专家就能发现字画上肉眼看不见的信息,甚至还能分析出绘画技法和当时用的颜料。  这台神奇的仪器就是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发的高光谱扫描仪。高光谱遥感为何有如此的超能力?除文物检测修复外还有哪些应用?我国在高光谱遥感领域的研发水平又如何?  利用高光谱技术能提取古画的颜料信息,推算颜料产地,从而能在修复时精准选用颜料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是由多种颜色构成的复色光,通过棱镜等分光后显现的是单色光。这些单色光按不同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就是光谱。  光谱分析是人类借助光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光谱因此被视为辨别物质的“指纹”。如果说肉眼光学成像能看到物质的形状、尺寸等信息,光谱分析则能获取物质的成分信息。  要获取更丰富、精细的物质成分信息,除了提升分光系统性能外,还可以改进分光方法、呈现方式等——高光谱遥感就是这样一种思路。中科院遥感地球所高光谱遥感研究室主任张立福介绍说,高光谱遥感的特点是能在可见光到短波红外的光谱区间连续成像,传统的彩色相机只能记录红绿蓝三个通道的影像,且每个通道的带宽很宽,而高光谱成像所记录的通道数量可以达到数百个,且光谱通道很窄,分辨率很高,其光谱探测范围远远超过了人类肉眼的感知范围,能够探测人眼无法看到的大量信息,提高人们对自然和物质的认识。  因为能在非常窄的光谱波段内获取丰富的信息,利用高光谱技术获取的信息分辨率很高,甚至能分辨出观测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这是普通的光学遥感所达不到的。  如何运用高光谱技术鉴定、修复古字画?在中科院遥感地球所高光谱研究室实验室,张立福画了一张图,并为记者解释高光谱遥感成像的原理:高光谱仪器扫描字画表面,获取图像上每个点的光谱数据 因为高光谱连续成像的特征,能够获得目标数百张不同波长的图像,这些图像叠加起来,在三维空间上就能形成一个图像立方体,将每个像素对应的数百张数字图像的数值连接起来,就成为一条光谱曲线。  “不同物质甚至不同年代的物质反映出的光谱信息也有差异,也就是有一条独属于它的‘指纹’光谱。如果两个物体的成分信息一致,得出来的曲线应该基本吻合 如果某一条曲线的局部有较大波动,就能推算出其中有异常。”张立福说。  以故宫藏品《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为例,该画描绘的是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现场祝寿的实景,历经250多年之后非常残破,绢面有缺损断裂,甚至还有霉迹。要想恢复原作风貌,修复该画时就要了解当时所用的颜料。中科院遥感地球所高光谱研究团队利用高光谱扫描仪对古画颜料进行了扫描,提取了古画颜料信息,由此推算出当初绘画所用矿物原料的种类。根据不同颜料产地光谱曲线的差异,科技人员甚至还能反推出颜料的产地——这就为修复选用精准颜料提供了依据。  张立福说,中国古书画所用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年代久远容易破损、掉色。高光谱分析技术不损害文物本体,能帮助修复专家了解古书画的颜料组成、绘画技法,甚至能及早发现书画潜在的病害信息。  借助高光谱技术可检测果蔬农药残留,未来还可能随时检测雾霾  高光谱这双“火眼金睛”的本领可不仅仅是帮助鉴定、修复文物。因其能呈现人眼看不到的细节、辨别不同成分的物质,因此该技术在国防军事、精准农业、水环境监测、地矿勘察等领域都有广阔应用价值。  在中科院遥感地球所高光谱研究室实验室,张立福向记者展示了一盆绿萝。从表面看,这盆绿萝的叶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经过高光谱仪的“眼睛”观察,一块白色区域就在电子屏上显示出来。“绿萝中有几片塑料做的叶子,肉眼几乎难以发现,但由于它和正常叶子的光谱信息有很大差别,就躲不过高光谱的‘眼睛’。”张立福说。  利用该原理,高光谱还能用在果蔬农药残留的检测上。有没有残留农药、残留多少农药,呈现的光谱特征会有细微的差别,通过分析这些差别,专业人员就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张立福说,相较于传统食品安全取样化验等检测方式,高光谱技术检测具有无接触、无损伤的优点,可以大大提升检测效率。此外,根据不同生长日期或产地的果蔬光谱特征也不同的原理,高光谱技术还能用于检测果蔬新鲜度、进行产地溯源等。  张立福介绍,基于高光谱原理,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发可供智能手机使用的高光谱检测应用系统。他希望未来手机有高光谱检测功能,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用手机快速检测食品安全问题。这样,农民拿手机就能检测果蔬病虫害信息,并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云端,后方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预知哪里可能爆发病虫害。  “从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到化妆品重金属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监测,再到牙齿、皮肤等医学检测,高光谱技术应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张立福说,不同空气颗粒反射的光谱不同,未来人们甚至都能通过手机及时、准确地监测雾霾。  高光谱技术属于遥感技术范畴。通常人们提到遥感,就往往联想到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认为遥感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中,前两个“S”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已在手机中普遍应用,现在缺少的是第三个“S”与老百姓的生活关联起来。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表明遥感技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使高光谱遥感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遥感与智能手机的结合,将使‘遥感’无处不在。”张立福说。  我国在高光谱遥感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巨大的应用前景,使高光谱遥感技术成为当前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  据专家介绍,我国在高光谱遥感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了系列航空高光谱传感器,并前往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国际合作,为当地环境、农业、海洋、地质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受到高度评价。  张立福说,受制于科研经费支持等原因,本世纪初我国高光谱研究一度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高光谱的支持力度,科研人员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介绍,我国在高光谱基础研究及信息数据积累等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同时,科研人员不断扩大高光谱的应用领域,在成像光谱地面测量与光谱图像模拟、高光谱图像智能处理与信息提取、新的应用领域拓展等多方面取得了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  “我国在高光谱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积累,但光谱仪器的一些关键器件还需要进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光谱技术应用的自主性。”张立福说,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制造方面的不足与我国在材料学、制造工艺等方面整体水平不高有关,他呼吁我国有更多的、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与到高光谱的研发中,提高光谱仪器制造能力,使我国成为高光谱研究强国。
  • 国家文物局:抢救青海文物首笔资金已到灾区
    禅古寺受损的佛塔   -现场  玉树最大藏传佛寺经堂垮塌  “五百多年的大经堂,就这么毁了,8名僧人遇难。”玉树结古寺桑周加措大经堂管理人、35岁的僧人更求仁专连连叹气。  结古寺是玉树州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近半僧舍的门窗都已严重变形。桑周加措大经堂的主殿彻底垮塌,主殿顶上竖立的金筒横倒在了一边。在主殿一侧的厨房内,几百斤重的大铁锅也被震得变了形。佛学院大门后面依阶而上的学员宿舍,以及最高处的佛学院大经堂,则遭遇灭顶之灾,倒成一片。“彻底没有办法用了。” 更求仁专落寞地说。  -计划  损坏文物古迹将修复或重建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表示,玉树灾区在地震中受损的文物古迹将根据情况进行修复或重建,工作计划已上报省政府。  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文化设施重建,文物抢救、保护、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渡期的文物保护和设施建设等四方面内容。  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副厅长王建平说,在灾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州级、县级的文化基础设施将被重新规划,并根据国家对此类建筑的标准按一级馆标准设计。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将组织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保护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基本保持在原有位置修复或重建。  据了解,在“414”地震中,玉树州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对话  抢救文物将借鉴汶川经验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抢救文物的第一笔资金已于昨日上午划拨到灾区,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护受损文物,防止次生损害的发生。同时,对玉树地区文物的修缮工作将借鉴汶川经验,请当地灾民参与修缮项目。  单霁翔说,第一步工作是对受损文物做抢救性的支护,下一步才是排查险情和制订修缮方案。汶川震后文物抢救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对每一处文物受损状况做了记录。“但玉树和汶川不一样,进入玉树很难,机场是唯一的管道。”单霁翔称,汶川地震后,文物部门对羌族传统建筑碉楼的修缮,动员了大量当地人参与,因为他们比外来的施工人员更熟悉民族传统工艺。  单霁翔表示,对于玉树地区石窟寺、摩崖石刻的保护,主要依靠文物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但民居、寺庙等一般性民族传统建筑的施工,可以像修缮碉楼那样起用当地居民施工。他说,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当地人修自己家乡的传统建筑更有责任心;二是灾民最困难的时候以工代赈,可以获得经济收入;三是传统技艺、传统施工方法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传承,使他们对文化遗产更有感情。  他认为,目前修缮古建筑一方面要坚持传承传统工艺,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技,包括防水防虫防震的方法。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找到结合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物的抗灾能力。
  • 国家文物局:抢救青海文物首笔资金已到灾区
    禅古寺受损的佛塔   -现场  玉树最大藏传佛寺经堂垮塌  “五百多年的大经堂,就这么毁了,8名僧人遇难。”玉树结古寺桑周加措大经堂管理人、35岁的僧人更求仁专连连叹气。  结古寺是玉树州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近半僧舍的门窗都已严重变形。桑周加措大经堂的主殿彻底垮塌,主殿顶上竖立的金筒横倒在了一边。在主殿一侧的厨房内,几百斤重的大铁锅也被震得变了形。佛学院大门后面依阶而上的学员宿舍,以及最高处的佛学院大经堂,则遭遇灭顶之灾,倒成一片。“彻底没有办法用了。” 更求仁专落寞地说。  -计划  损坏文物古迹将修复或重建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表示,玉树灾区在地震中受损的文物古迹将根据情况进行修复或重建,工作计划已上报省政府。  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文化设施重建,文物抢救、保护、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渡期的文物保护和设施建设等四方面内容。  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副厅长王建平说,在灾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州级、县级的文化基础设施将被重新规划,并根据国家对此类建筑的标准按一级馆标准设计。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将组织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保护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基本保持在原有位置修复或重建。  据了解,在“414”地震中,玉树州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对话  抢救文物将借鉴汶川经验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抢救文物的第一笔资金已于昨日上午划拨到灾区,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护受损文物,防止次生损害的发生。同时,对玉树地区文物的修缮工作将借鉴汶川经验,请当地灾民参与修缮项目。  单霁翔说,第一步工作是对受损文物做抢救性的支护,下一步才是排查险情和制订修缮方案。汶川震后文物抢救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对每一处文物受损状况做了记录。“但玉树和汶川不一样,进入玉树很难,机场是唯一的管道。”单霁翔称,汶川地震后,文物部门对羌族传统建筑碉楼的修缮,动员了大量当地人参与,因为他们比外来的施工人员更熟悉民族传统工艺。  单霁翔表示,对于玉树地区石窟寺、摩崖石刻的保护,主要依靠文物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但民居、寺庙等一般性民族传统建筑的施工,可以像修缮碉楼那样起用当地居民施工。他说,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当地人修自己家乡的传统建筑更有责任心;二是灾民最困难的时候以工代赈,可以获得经济收入;三是传统技艺、传统施工方法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传承,使他们对文化遗产更有感情。  他认为,目前修缮古建筑一方面要坚持传承传统工艺,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技,包括防水防虫防震的方法。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找到结合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物的抗灾能力。
  • 他们在国家博物馆做“文物医生”
    几年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库房巡检时,发现1986年出土于甘肃兰州乐山坪遗址的一彩陶鼓鼓壁出现了一种白色的结晶物。在照相机下,能看到它们密密麻麻布满内壁管口。 这是什么?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的专家来了。“我们用了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这种盐结晶物是醋氯钙石。”国博文保院副院长成小林回忆。文保人员随后用了较为温和的纸浆脱盐法,将纸浆覆在鼓壁,将盐一点点析出。 新的问题来了——为何会有这种结晶? 团队为此专门查阅文献,国内没有相关报道,找到了国外一篇文献,才知道醋酸根的来源——陶器长期在木质囊匣内保存,木质囊匣本身会挥发有机酸。“之后,我们陆续发现很多类似问题的文物,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成小林说。 这一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正在“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展出。 国家博物馆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文物保护任务复杂而艰巨。这次,“文物医生”们的工作成果全面展现在了公众面前。展览依据专业特点将文物保护技艺分门别类加以展现,对国家博物馆百余年来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体现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突出成就,以及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观众在国博观展。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展览讲述了一个个小故事。 比如,怎么确定重要文物后母戊鼎的重量? 1994年,国家博物馆和中国计量科学院合作,采用多次称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后母戊鼎重量为832.84公斤,比以往认为的重量轻了40多公斤。这是因为后母戊鼎的四只柱足下端都存在一个空腔,里面淤积了大量填土。这次系统保护工作将填土全部清出,鼎身重量大大减轻。 复制后母戊鼎时,鼎耳、四足、器身四面、器底及内壁均单独翻制硅橡胶模具和玻璃钢树脂套模;采用现代精密铸造方式铸造出复制品铜胎;再比对原文物采用传统工艺随色作旧。此次展览也展出了精心修复过的妇好墓司丂⺟斝、庚儿鼎等一级文物,以及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重器的复制品。 科学仪器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工具。在开展馆藏青铜偶方彝综合保护研究时,文保人员利用X射线成像、红外热波成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便携式X射线荧光、 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方法,揭示了青铜偶方彝的历史修复状况,分析了修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分布位置,判断了锈蚀种类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偶方彝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中国书画装裱、修复和临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文保人员将传统修复技术与现代科学检测深度结合用于文物的科学保护和修复。在对郎世宁《松鹤回春图轴》进行修复时,使用透光摄影技术,发现画心局部折裂位置形成了穿透性病害,也找到了历次修复痕迹和贴条位置。大幅面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揭示了重彩画中各种矿物颜料的分布情况,为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数字化也给文物带来了新活力。“智慧国博”建设启动以来,国家博物馆开展了文物三维数字化项目,利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精准的纹理映射算法,全方位留存了文物的三维数据。修复师将现代科学技术3D打印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仿制了西汉错金银云纹犀尊、商代妇好墓青铜觚等青铜器,拓宽了文物复制的途径和方法。 成小林告诉记者,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科技手段就开始介入文物保护。如今,科技已经深度参与到文物保护、修复的全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文保人员也发现了一些基础、共性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综合、交叉手段,开展文物保护机理的基础研究。无论是青铜器、纺织品、陶瓷器,还是古代书画或近现代文献档案,一代又一代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在传承和借鉴基础上,保护着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遗产。
  • 文物保护进入新纪元 先进仪器“大展身手”
    8月11日早晨,新疆的自治区博物馆还未开馆,前来参观的观众已在门前排起长队。这与10年前博物馆门可罗雀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颇具学者风范的刘炜副馆长向记者介绍了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自治区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今年是文保工作经历的一个特殊年份,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刘炜说。  在今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新疆是文物大省,刘炜介绍说,目前,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及各类标本资料10万余件,特色藏品为纺织品、纸质文书、彩绘泥塑以及古代干尸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约占全疆文物总数的60%。比之于过去文物保护资金捉襟见肘的处境,现在的文保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已增长到每年2000万元左右。  人员:从两三人到一支专业团队  自治区博物馆展馆大楼后一幢安静的四层小楼,是该馆文物修复的大本营——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968年,这里被称为保管部修复室,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修复保护主要是靠修复师们的眼力和经验,修复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很有限。2010年,这里被正式组建为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中心下设纺织品文物保护室、纸质文物保护室、泥塑及壁画文物保护室、金属及杂项文物保护室和囊匣室,专业技术人员增至17人。2014年建成的仪器检测分析室可完成纺织品、泥塑及壁画、纸质和金属及杂项等不同器物类别的科技检测分析。  “就像好医院要有先进的仪器做技术支撑一样,我们文物保护也要有先进的仪器对文物进行健康评测,以便设计出更为科学规范的保护方案。修复一件文物,如同医治一个病人,要对其终生负责的。”刘炜说。  新疆的生土彩绘泥塑文物、纺织品文物和纸质文物,因干燥的气候条件得以大量保存,在国内外都属罕见。但对新疆的文保工作者来说,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需要借鉴参考相关领域的经验外,还需要独自摸索和探寻。例如,过去我区的泥塑文物保护修复检测分析是一个空白,在进行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泥塑彩绘文物修复时,为探明彩塑的彩绘、胎体及结构材料的主要成分,利用了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微生物培养法等科技手段,中心工作人员在大量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更为科学的保护材料及工艺。  为了寻求更多的技术支持,2011年,自治区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建立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今年7月又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建立了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另外,自治区博物馆还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联手对泥塑及壁画进行保护修复 在金属器保护项目上得到了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技术支持,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开展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  现在,自治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吸引了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80后、90后年轻人参与进来,他们在老一辈修复师传帮带的同时,还经常被派往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和培训,依托国家文物局的文物保护项目,“以干代培”,掌握了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  成绩:修复文物2000件  1959年落成并开放的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唯一一家一级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在原址上建成,二期也即将动工。  新馆成立以来,共保护修复文物达2000件(套),制作囊匣有1000套,仿复制文物  近300件。共申请参与保护修复项目12项,获批资金已超过2500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批准重点保护修  复项目为9项。  其中,受人瞩目的吐鲁番阿斯塔那泥塑文物保护项目  一期已结项,共有50件文  物得到了完善的保护和修复。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二期也已接近尾声,计划完成148件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现在还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这个事业,热爱它,敬畏它。”刘炜说。
  • TESCAN带你独家探秘“故宫文物医院”
    提起故宫,任谁都不会陌生。这座皇家宫殿,承载了中国明清王朝五个世纪的兴衰荣辱。古老的紫禁城,不但是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小编亲手拍摄的故宫博物院而在2016年年底正式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却并不被大众所熟悉,但随着故宫文物医院的逐步开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以及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的公开讲座、故宫文物医院才慢慢走入大众视野。故宫文物医院坐落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建筑长度达361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目前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故宫文物医院(故宫博物院西侧)故宫博物院拥有珍贵的文物馆藏180万件,包括陶瓷、绘画、铭刻、青铜器、织绣、雕塑、文物器具等。而这些文物需要经常保养和抢救性修复,比如青铜器,修复工匠要看它是什么时代的,金属成分是什么,出了什么问题,再进行修复。一件需要修复的文物就像是一个“生了病”需要看病的“病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公开讲座中提到,文物保护修复学科与医学相比,的确有许多相似性。医学关注的是人的健康,文物保护修复则是负责文物的延年益寿。同时,文物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门科学,需要像医学引入科学实验室方法一样,应用现代分析检测设备和技术,借鉴当今其他学科的完善理论构架来建起自身的科学体系。【视频:故宫文物医院文物修复介绍(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SCAN公司”查看)】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故宫博物院为这座全新的文物修复中心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现代显微技术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文物考古工作者借助显微镜所发现的蛛丝马迹,可以判断深埋地下的矿藏或推断出尘封的历史真像;文物修复工作者应用显微镜对文物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及原料成分、工艺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故宫文物医院文物修复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通常需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文物的材质、伤况、污染物进行检测,并用多种分析手段,如EDS能谱分析、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拉曼等综合分析方法确定文物的成分、制作工艺、表面磨损程度甚至研究新材料在文物修复中的适用性。例如,EDS和EBSD可以鉴别工艺品的原材料,再通过EBSD分析手段鉴别金属样品中的晶体学信息,推断样品的加工工艺,指导保存和文物修复工作。利用显微分析技术对考古中发现的马赛克玻璃原料的鉴定考古挖掘出的乌兹钢剑及微观分析取样位置EBSD花样质量图显示剑体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分析在文物保护方面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对文物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鉴别外,利用综合分析手段,还可以模拟环境、气候等因素对于文物损害的影响程度以及研究开发出保护和修复文物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TESCAN的显微分析综合平台,创新集成了多种分析手段,“All In One”的产品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的附件联用方式,将EDS、EBSD、Raman、TOF-SIMS等多种分析手段完美集成在一个SEM分析平台上,使得微观分析变得十分便利。近日,捷报传来,TESCAN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中标故宫文物医院!我们很荣幸TESCAN的扫描电镜综合分析平台能够进驻故宫文物医院,为中国的文保事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留存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TESCAN“All In One”显微分析综合平台关于TESCAN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开拓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 现代分析技术 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仪器被引入到考古和文物鉴定与修复的工作中,技术手段及检测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仪器无疑已经成为文保工作者的“另一双眼睛”。在出土文物(艺术品)的修复和鉴定过程中,因其历史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必须以不破坏其完整性为前提,因此,文保工作者可选择的检测鉴定手段就少之又少,有效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技术,为文保人员在数字考古、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人骨考古等12个领域开展文物断代和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手段和数据支撑,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文物加以更科学的保护,挖掘文物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同时,通过文物的科学分析更好的讲述中国故事。 科技考古需要“人才”和“科学仪器”的双重进步,为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更好的把现代分析技术运用在文物保护中,并促进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仪器信息网将于12月6日举办“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文物科学保护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围绕铁器、染物、漆器、陶器等现代分析方法,为广大用户群体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会议日程:扫码或点击报名参会
  • 探访故宫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
    故宫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设计方案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到2020年,紫禁城就满600岁了,&ldquo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rdquo 是所有故宫人的心愿。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科技无疑是一支重 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安全保护、文物修复,还是观众服务,科技之手正在让古老的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天,让我们走进故宫博物院来探访&ldquo 故宫里的科技&rdquo 。  故宫东北部,景仁宫的东面,有一排红墙黄瓦的建筑,远远望去似乎与其他宫殿别无二致,这就是延禧宫旧址。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故宫文保科技部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的所在地,也是故宫中最有科技含量的地方之一。  给文物做&ldquo 全身体检&rdquo   每天早上八点,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的康葆强都会打开实验室外面的玻璃门,换上拖鞋,再穿上白大褂,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所在的房间就位于实验室一层玻璃门的旁边,透过房间的窗户可以看到一栋俗称&ldquo 水晶宫&rdquo 的白色西洋建筑。  在康葆强实验室的桌子上和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很多大小不一的透明袋子,袋子里面装着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粉末,袋子上写着这些粉末的材质以及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康葆强每天的工作就围绕着这些透明袋子中的样本展开。  &ldquo 这就是门前那栋水晶宫外墙掉下来的锈粉。&rdquo 康葆强拿起其中一个袋子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道。用他所负责的X射线衍射仪,可以分析出这些样本 材料中的矿物组成信息。&ldquo 应用这些设备可以在文物修复前进行前期检测,并在修复后进行效果研究和评价。&rdquo 康葆强解释说,&ldquo 比如,我们要用一种材料修复陶 瓷,首先可以用这些设备看看这个材料的成分。又比如,我们想用现代的玉石材料修复古代文物上的镶嵌部分,用这些设备就可以帮助分析这个材料是否与古代的相 一致。文物保护修复部门在进行文物的实际修复时,可以参考我们对材料的分析结果,去比较或者寻找可以用来修复文物的现代材料。&rdquo   X射线衍射仪只适用于取样分析手段,也就是进行测试的样品必须是研磨好的粉末或者很平整的平面,面对一些无法取样的珍贵文物就无能为力了。赵兰 负责的激光拉曼光谱仪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激光拉曼光谱仪装备包括一个水平显微镜,一个拐角镜头,还有光纤,可以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ldquo 这个设备不需要接 触到文物,文物只需要一个支撑,有光源打到文物表面,反射出来的信号收集起来就可以进行分析。&rdquo 赵兰说道。  与分析矿物成分的X射线衍射仪不同,赵兰负责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的是文物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物相。&ldquo 我们实验室还有一个能做元素分析的大样品室 X射线荧光能谱仪。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能谱仪能检测出一个文物材料含有铁元素的话,那么我这里如果能做出物相,就能告诉你这个材料是三氧化二铁,还是氧化 亚铁,或者是其他。&rdquo 赵兰进一步介绍道。  &ldquo 实际上,大量的文物在修复之前,如果对材质有疑问或者有其他问题,都会取一点样本拿到这个实验室来作分析。当然,像赵兰负责的那台激光拉曼设备,如果样本具有耐激光,就是耐热效应的话,就可以进行无损或微损分析。&rdquo 故宫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ldquo 就像我们宋纪蓉副院长说的,你可以把这里想象成一个"文物医院"。&rdquo 康葆强说,&ldquo 所有的设备都是对文物材料和工艺结构的不同维度进行检测分析,就像对文物进行一个"全身体检",把文物材料分析清楚,为具体修复提供参考。&rdquo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成立于2005年的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一开始只做古陶瓷的检测和研究,现在检测材料的范围逐步扩大,砖瓦、玉石等修复材料都可以进行检测分析。  检测中心的专家认为文物修复不能只依靠机器,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故宫博物院在书画装裱、木器、漆器、镶嵌、青铜器、陶瓷、钟表修复等传统文物修复工艺上有着强劲的实力,雷勇相信,通过传统修复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修复。  &ldquo 我们现在正在形成一个机制,就是修复人员与实验室人员的互动,实验室的人要经常到修复工作室去讨论调查。&rdquo 雷勇说,&ldquo 实际上,很多文物的修复 都需要经过采样、分析、再采样、再讨论这样一系列程序。除了内部的交流,我们还会与其他科研机构和院校进行合作,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发的 同步辐射光源等新技术,对文物作相应的无损分析。&rdquo   &ldquo 科技故宫是未来的宝藏&rdquo   雷勇表示,今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将向着&ldquo 现场、原位、无损&rdquo 的方向发展。&ldquo 在故宫博物院,很多文物没有办法挪进实验室,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 简单、便携的设备。有时,我们也可以将台式设备的一些光纤导出来,或者把操作台撤掉,使文物可以被推进来进行非取样分析。文物检测设备不一定是准确率越 高、灵敏度越高、检测限越低就越好,有时精度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这时市场上一些便携设备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rdquo   到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有两个重大工程要完成,一是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另一个是&ldquo 平安故宫&rdquo 工程。这两个工程的顺利 完成,是实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的&ldquo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rdquo 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故宫博物院已经把现代科技作为了重要的推动 力。  单霁翔曾经去过埃及博物馆,那里的文物保护中心让他直言&ldquo 特别羡慕&rdquo ,&ldquo 那里的文物保护中心一共有八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有几个篮球场大,来自全世界的埃及文物保护专家都云集于此&rdquo 。单霁翔坦言,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中国文物也能有一个这样的现代化文物保护中心。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单霁翔的想法就能得以实现。大约明年,在故宫的西河沿,将会有一排长达360 多米、专门用于文物修复的建筑拔地而起,将现在分散在故宫各处的文物保护设备和人员集中起来。在新建的故宫北院区,文物修复中心的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 米,并且设有文物修复展厅,展示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  单霁翔曾经提出过&ldquo 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十大关系&rdquo ,其中有一项是&ldquo 古&rdquo 与&ldquo 新&rdquo 的关系。&ldquo 所谓的"古"就是指经过合理修缮、传统技艺的传承等使古建筑保持历史沧桑感和健康的状态,而"新"就是指安全防范高科技。科技故宫是我们未来真正的宝藏。&rdquo 单霁翔说。
  • 文物领域的科学仪器市场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文物灿若星河。据2016年全国普查结果显示,普查统计的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套。全国备案博物馆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2837家,其他行业性国有博物馆745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国宝级文物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其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抓手。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维系本土文化独立性的国家战略高度予以系统部署,将其作为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呢? 也许光靠悠久的千年文化和遗产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加深入的文物科学认知和技术保护应用。  2016年底,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规划》里明确提出,要显著提升“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和“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对于前者,要集中突破天地联合遥感遥测、考古预探测智能机器人、复杂环境中的水下文物探测与判别、多功能水下及水面搭载平台、高环境适应性水下文物监测、精准测年、无损/微损检测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相关关键装备,初步构建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对于后者,则要构建针对金属、陶瓷、纺织品、纸质文物、古籍善本、陶质彩绘等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和检测方法体系,并形成一批相关技术规范及方法和产品标准;要提升环境监测传感器性能,研发水盐监测传感器、霉菌监测传感器、污染物及水质监测传感器、游客数量监测装备、地形地貌监测装备及新一代物联网监测技术和相关装备。此外,为了加强相关人才基地与科研平台的建设,国家还将在古代壁画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纺织文物保护、古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数字文化等方面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物检测  2017年6月,国家文物局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十三五”文物科技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开展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推进预防性保护技术创新,构建文物保护修复综合技术体系,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着力推进文物保护装备升级及应用,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等内容。  以上颁布的这些相关国家政策,应当说是为文物领域的科学仪器市场带来了重大利好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主任 潘路  而据官方媒体报道,就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主任潘路也表示,尽管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文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到目前为止,很多中小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还是非常落后。他建议,今后在文保领域要加强应用科学仪器设备,积极引进先进仪器。
  • 荧光分析仪器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讲座
    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举办 荧光分析仪器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讲座2010年11月09日上午, 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一同举办了《X荧光分析仪器在金属、彩绘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讲座。 讲座现场样品分析演示 为进一步推广新型X荧光分析仪器在金属、彩绘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经协商,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向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免费提供X荧光分析仪器进行短期试用,并举办了&ldquo X荧光分析仪器在金属、彩绘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rdquo 讲座。讲座介绍了X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使用对象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了现场样品分析演示。 演示的X荧光分析仪器-SEA6000VX除了具备以往X荧光分析仪器的点测试功能外,还具有&ldquo 扫描分析&rdquo 功能,可以对样品表面元素进行扫描,获得表面元素分布信息,了解样品表面元素的分布图,并计算任意区域的元素含量;还可将单独元素分布照片与可见光照片相互叠加、对比,在彩绘、金属文物的元素分布和工艺研究有很大的优势。 壁画样品分析 铜镜样品分析结果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将在使用期间对全省各文物单位免费提供分析检测服务,希望能够和各兄弟单位共同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有新的研究和进展。
  • 故宫文物医院首开张 光谱仪隔空诊断青铜器
    昨日,故宫文物医院,工作人员为来宾介绍用来分析文物的激光拉曼光谱仪。   故宫的“网红”文物修复师们将从屏幕走进现实,传承千年的文物修复技艺也会与公众“面对面”。昨日,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初次露面,已开始执行“治病救文物”任务。 修复师穿白大褂为文物“治病”  南北向的一溜儿房子里,一条过道位于两排房屋中间,由白墙玻璃窗分割成近百平米一间的房屋,里面的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近期,故宫文物医院落户故宫西河沿。  文物医院里,书画、陶瓷、木器、漆器、百宝嵌、钟表、陶瓷、织绣、唐卡、壁画、油画等“生病”的文物,等待着修护和复制。  其中,既有初次露面、色彩鲜艳的《弘历戏雪图》,也有光绪帝、同治帝穿过的天马皮(沙狐肚子上的白毛)和洋灰鼠皮(兔皮),还有养心殿佛堂中的“梅坞”匾等,全都躺在不同“科室”的“手术台”上,等待接受“治疗”。  直接把文物放在“手术台”,是否会带来风化、腐蚀等危险?故宫文物修复师表示不必担心,“文物医院里的温度、湿度乃至灯光都经过设定,符合文物保护标准,文物看似裸露在外,却不会受到损害”。  公众将可探秘文物修复过程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受欢迎程度明显提升。”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文物医院的设立也考虑到了公众需求,希望以“医院”这个接近日常生活的概念,进一步向大众传播文物保护理念。  单霁翔介绍,故宫文物医院建筑长361米,建筑面积1.3万平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分为科技保护区、书画修护区等6大区域。功能上划分为文物科技实验室、文物修护工作室和文物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3部分,合计45个工作单元。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  今后,故宫文物医院将作为文物修复的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公众将可以预约观摩文物修复过程,与故宫的“网红”文物修复师们近距离接触。单霁翔希望,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观众能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文物修复者的“工匠精神”。  ■ 看点  现代设备隔空为文物“诊断”  单霁翔介绍,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像患者到医院看病一样,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  昨日,在书画修复室看到,一幅卷轴“躺在”显微镜下接受“检查”,显微镜左侧的显示屏上,直接展示出了卷轴的“肌理”。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三维视频显微镜”设备,可放大至200倍。检测图案显示出的是卷轴画纸的经纬线,之后还能用软件测量其经纬线的宽度和画纸材质,如果古画上有缺失,“文物医生”就能从遗留下来的材料中寻找相似材质进行弥补。  在青铜器“诊疗室”内,一个青铜器正在接受“诊断”。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机器学名叫“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医院里的CT设备类似。将文物放在仪器上,就能“隔空”探测出制作文物所需的各种成分,在后期修复时能直接分析缺失处的材料。
  • 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在考古行业中色彩光泽颜色的解决方案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学者们早已认识到研究古代遗迹和遗物的重要性。文物是历史遗留的有文化价值的物品,包括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艺术品等。这些文物按其材料分为石器、玉器、陶器等多种类别。文物的颜色是其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文物颜色会随时间褪色,这种变化在文物出土后尤为明显。因此,将文物颜色数据化,即用数据记录和存档对考古研究至关重要。作为全球色彩测量和数据化分析的专家,爱色丽提供适用于考古行业文物颜色记录和研究的色彩解决方案。一、颜色表征及测量参数对于颜色的表述,目前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是CIEL*a*b*颜色表征系统。使用分光光度仪将颜色数据化,可以更为科学的表征文物的颜色特性。其中L*表示颜色的深浅坐标,a*代表红绿轴坐标,b*代表黄蓝轴坐标,分解成两维示意图如下。这样空间中任意一点的颜色可以用(L*a*b*)来表示。比如图中的R 点颜色就可以用(L1*,a1*,b1*)来表示,两个样品的颜色差异就可以用两点的坐标差来表示:ΔL* = L2* - L1*、Δa* = a2* - a1*、Δb* = b2* - b1*若ΔL*为正数,说明L2* L1*, L*越大颜色越浅,说明L2*样品偏浅;同理,若ΔL*为负数,说明L2*样品偏深。依次类推:1)若Δa*为正数,则样品偏红(不够绿);Δa*为负数,样品偏绿(不够红);2)若Δb*为正数,则样品偏黄(不够蓝);Δb*为负数,样品偏蓝(不够黄)。基于此种L*a*b*的颜色数据化方式,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文物在红绿黄蓝色相和深浅上的数据变化和差异,进而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二、适用于考古行业的分光光度仪1、VS3200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VS3200是一款非接触式台式分光光度仪,是一种面向多种传统测量方法无法准确测量产品的解决方案。对于像文物类的通常需要避免进行物理接触的产品, VS3200可实现非接触式的实时测量。测量孔径从2mm到12mm可变,可以在电脑软件屏幕上实时预览测量样品的位置,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并能将测量位置拍照记录下来。VS3200在文物保护领域可用于壁画、陶器、瓷器、泥塑、木器、字画、纺织品等多种类型材料的颜色测量和数据分析。2、VS410非接触式在线分光光光度仪VS410为非接触式的在线检测分光光光度仪,工业强化设计,能防液防尘防污染,并可经受冲击和振动,除了常规的使用环境,也能够应用于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景。三、考古应用分析举例 举例1当文物刚刚出土时,能够第一时间准确记录出土文物的颜色,把颜色作为文物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予以记录,使其成为数字考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干年后即使文物实物的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可以根据出土时准确测量和记录的CIE L*a*b*等颜色数据,用于文物修补,还原文物最初的颜色。唐代侍女佣(仿制品)例如我们可以准确记录和测量出唐代侍女佣(仿制品)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部位的颜色数据和光谱数据,如图所示:举例2可配合氙灯老化等模拟环境加速老化试验,对颜料的长期稳定性进行测量和评估,通过测量现有颜料在加速老化环境下的颜色数据,找到与需要修复的颜色最接近而且长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的颜色修复材料,避免因修复给文物带来的新的破坏。举例3研究探讨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文物颜色的影响,用颜色数据的变化来侦测和改善文物的保存条件。文物种类繁多,随着考古行业的发展,考古过程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颜色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物类型制定不同的技术实施方案。四、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 手持三维扫描仪助力文物保护,重塑古建筑风采
    手持三维扫描仪采用激光测距、结构光或者相机阵列等技术,通过捕捉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线或纹理信息,实现三维数据的获取。这种设备具有便携、高效、精度高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文物的三维建模,为后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手持三维扫描仪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文物数字化存档:手持三维扫描仪可以将文物表面的纹理、形状等详细信息转化为数字模型,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存档。这样,即使文物受到损坏或遗失,也能通过数字模型进行还原,为后世的研究和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文物修复辅助:通过手持三维扫描仪获取文物的三维数据,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修复模拟。修复人员可以在不直接接触文物的情况下,进行预先的修复方案设计和效果预览,从而提高修复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虚拟展览和展示:手持三维扫描仪可以将文物转化为数字模型,为虚拟展览和展示提供丰富的素材。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近距离观赏文物,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重塑古建筑风采的实践案例  以某古代宫殿为例,该宫殿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构件出现损坏。为了保护和修复这座古建筑,文物保护部门引入了手持三维扫描仪。首先,通过扫描仪对宫殿进行全面扫描,获取其详细的三维数据。然后,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修复模拟,设计出合理的修复方案。然后,根据修复方案对宫殿进行实际修复。经过这一系列工作,宫殿的风貌得到了有效恢复,重现了其昔日的风采。  以上就是关于“手持三维扫描仪助力文物保护,重塑古建筑风采”的具体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手持3D扫描仪的信息,可联系赢洲科技。
  • 拉曼光谱仪在文物研究中的市场值得期待
    p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日前,辽宁省博物馆和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分别发布采购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4.html" target="_self"拉曼光谱仪/a的招标公告。/pp  strong辽宁省博物馆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采购项目招标公告/strong/pp  采购计划编号:LNZC20150901276 招标编号:LNSY2015091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83" title="QQ截图20151130110042.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83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03d74f07-6919-4aef-9d0b-17c655b015d6.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rong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文物保护科研设备采购公开招标公告/strong/pp  采购项目名称: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文物保护科研设备采购/pp  采购项目编号:CTB15-A-0391126/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106" title="QQ截图20151130110102.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06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a4a26233-14ec-4a17-9c24-c8063c37ef43.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也许,这只是两个普通的招标采购,但是文物研究单位采购拉曼光谱仪让笔者眼前一亮。/pp  笔者曾经采访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副主任夏寅,那时得知,现在全国有4000多家博物馆,而目前配备拉曼光谱仪的也就几十家。按照这个数据比例来说,拉曼在文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pp  虽然,目前配备拉曼光谱仪的文物研究单位还不是很多,但是,20多年以前国际上就把拉曼光谱引入了文物研究领域,国内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一些单位没有购买相关的仪器,但是已经很早就有人用了。/pp  据悉,秦俑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典型的应用单位已经开展了拉曼光谱仪的相关应用方法的开发,也已经有了一些典型的应用。现在辽宁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文物研究单位陆续采购拉曼光谱仪,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个市场的可期待性。br//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